《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1

  一、 精读课文

  1.出示“有朝一日”、“遥不可及”两个词所在句子。这两个句子都出现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出示第二自然段,再去读读看,你能读明白什么?

  2.抓住关键词谈感受: ▲阿兰·约翰逊是当时跨栏界高手。——“根本就不敢”、“奢望”、“遥不可及”、“更别提”;联系第一自然段“很早就知道” ▲阿兰·约翰逊是刘翔眼里的一座大山,要想跨越这座大山,要想超过他,不容易!——“遥不可及”、“更别提”(板书“遥不可及”) ▲当时的刘翔对自己不自信。

  3.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4.当时,在刘翔看来极其难以翻越的一座大山,最终,刘翔却成功地翻越了!找到这段内容!(8——11自然段)

  5.指名学生读8——11自然段。(读出骄傲、自豪、兴奋的心情。)板书:翻越大山

  6.课文的3——7自然段写的又是什么呢?快速读一读,边读边思考!(刘翔和阿兰·约翰逊比赛的情况)

  二、感受不易,学*刘翔精神

  1.再次默读课文3——7自然段,完成这样的表格。

  比赛时间 比赛结果 刘翔 阿兰 约翰逊

  2.交流

  3.任何比赛,我们不能只关注结果,更应该关注过程,走进人物的内心,和他们一起想,一起说……接下来,请同学们沉下心去默读课文3——7自然段,完善这样一个表格:

  时间 “我” 约翰逊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比赛时间 比赛名称 比赛结果

  4.光想不做非英雄好汉!刘翔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a烈日炎炎,刘翔又踏上了绿茵跑道……

  b这天,刘翔在练* 110米跨栏时,不小心受了伤…… (练*说话)

  5.20xx——20xx年,整整三年时间,*12次的比赛,无数次的练*,使刘翔觉得——引读第七自然段!板书:来到山脚

  6.从“遥不可及”到“来到山脚”,再到“翻越大山”是一个艰难跋涉的过程,用心、用情再次朗读课文3——7自然段,想想刘翔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坚持不懈(板书) ●有梦想、有目标 ●自信(板书)哪里让你感觉到刘翔的成功离不开“自信”?一开始刘翔不是很“不自信”吗? “但我跟他的差距越来越小,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第一!” “但我隐隐感觉到,我已经站在了山脚下!” ——经过刘翔的刻苦训练,刘翔与约翰逊的差距越来越小,刘翔也越来越有自信!

  7.坚持、自信让刘翔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引读第八自然段。此时,如果你是刘翔,除了激动、兴奋,心里还充盈着什么?(心酸、不易……)

  8.文章到这是不是就可以结束了?看看下面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再一次印证翻越大山的不易。)朗读指导。

  三、理解题义,情感升华

  1.课题是“翻越远方的大山”,学到这儿,你还认为这里的“大山”仅仅指的就是“阿兰·约翰逊”吗?(前进路上的困难,远大的理想,奋斗的目标……)

  2.此时,你有什么话想对自己说吗?(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梦想,有信心,并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迈进,就有成功的可能。)

  3.同学们的收获真多。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中做一个强者,敢于挑战别人,挑战自我,挑战困难。

  四、课外练*学生读背有关“志向与坚持”的名言警句,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志者事竟成”等,增加语言积累; 推荐阅读《我是刘翔》。

  五、板书设计:

  翻越远方的大山遥不可及→ 来到山脚 → 翻越大山目标

  坚持 自信

  教材分析:《翻越远方的大山》选自刘翔的自传《我是刘翔》一书,真实地记录了刘翔从“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逊”到战胜世界“跨栏王”的经过,这样的经过就是从起飞到超越梦想的过程,蕴含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有超越梦想的可能”的道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同时明白前进道路上的一些困难看似不可战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超越的时候。

  教学重、难点:了解刘翔的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体会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能从刘翔的故事中获得启示。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会写本课的“跨、栏、赛”等10个生子,会读“翰、逊”等7个生字。

  2、 学*刘翔认定目标、永不言弃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刘翔认定目标,永不言弃的品质。

  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内容理解体会人物的品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写本课的“跨、栏、赛”等10个生子,会读“翰、逊”等7个生字。

  2、 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及其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刘翔吗他是干什么的(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关于刘翔的资料)他是怎样取得这样高的成就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刘翔哥哥自己写的文章,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

  1、 教师范读课文。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 检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多媒体出示生字:

  跨 栏 赛 腊 雅 际 隐 绩 纪 呐

  (1)指名读

  (2)同桌比赛读。

  (3)“开火车”读。

  (4)小组推荐读。

  4、课件出示下列词语。

  跨栏 比赛 希腊 雅典 国际 遗憾

  隐隐约约 风驰电掣

  (1) 学生读词语。

  (2) 理解“风驰电掣”、“遗憾”的意思。

  (3) 分别用“跨栏”、“比赛”、“隐隐约约”造句。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学生再读课文。

  2、 指名度课文。

  3、 说说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4、 生交流。

  四、指导写字。

  赛:要写匀称,最后一笔是点。

  栏、际、绩、呐: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要写匀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刘翔认定目标、永不放弃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

  感悟刘翔认定目标,不放弃的品质。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刘翔、约翰逊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关于刘翔、约翰逊的资料。

  2、 提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刘翔是怎样超过约翰逊的

  二、理解感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思考下列问题。

  (1)、“远方的大山”指什么为什们称之为“大山”(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风驰电掣”让学生感受约翰逊跑得快)

  (2)刘翔在翻越“大山”时受到那些挫折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3)你从刘翔翻越大山的过程中体会到什么

  3、小组讨论。

  4、交流展示。

  5、小结。

  三、深化情感。

  你心中有大山吗面对你心中的大山,你打算怎么做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翻越远方的大山

  约翰逊 大山(遥不可及)

  刘翔————永不放弃——翻越大山(成功)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3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示标

  1、视频引路,导入课题:

  (1)播放刘翔跨栏的视频。

  (2)你们认识他吗?谁能介绍一下他?板书:刘翔

  (多找几名同学,教师适当补充)

  (3)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变成“跨栏王”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他写的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翻越远方的大山)齐读课题。

  2、出示目标:先看这节课的学*目标(投影出示)。指名读学*目标。

  二、第一次自主学*、分组展示、探究总结

  1、自主学*

  师: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完成学*目标,请看学*指导1,(出示)先自己读一读学*指导1,再按照自学指导自主学*。教师巡视指导。

  学*指导1:

  请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遇到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3分钟后你将有机会向大家展示朗读水*。快快开始吧!

  2、分组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学*收获。

  (1)读一读:

  约翰逊 奢望 风驰电掣

  遗憾 大阪 跨栏 呐喊

  碰面 成绩 当初 田径

  祝贺 背影 决赛 国际

  (2)记一记: 跨 栏 赛 腊 雅 际 隐 绩 纪 呐

  (3)写一写:

  jì成( )

  亚洲( )录

  国( )

  认真( )录

  难以( )数

  ( )律

  三、第二次自主学*、分组展示、探究总结

  1、自主学*

  学*指导2:

  请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遇到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3分钟后你将有机会向大家展示朗读水*。快快开始吧!

  2、分组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学*收获。

  四、第三次自主学*、分组展示、探究总结

  1、自主学*

  学*指导3:

  默读课文,先用笔标画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词语,再想办法尝试解决,可联系上下文,可请教他人,也可结合生活理解。 (可重点理解:奢望 遥不可及 风驰电掣 遗憾)

  (3分钟后汇报)

  2、分组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学*收获。

  四、当堂训练、达标检测

  请打开《新课堂》,认真做一做第4课“练功房”部分的题目。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 (菁华3篇)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会写本课的“跨、栏、赛”等10个生子,会读“翰、逊”等7个生字。

  2、 学*刘翔认定目标、永不言弃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刘翔认定目标,永不言弃的品质。

  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内容理解体会人物的品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写本课的“跨、栏、赛”等10个生子,会读“翰、逊”等7个生字。

  2、 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及其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刘翔吗他是干什么的(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关于刘翔的资料)他是怎样取得这样高的成就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刘翔哥哥自己写的文章,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

  1、 教师范读课文。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 检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多媒体出示生字:

  跨 栏 赛 腊 雅 际 隐 绩 纪 呐

  (1)指名读

  (2)同桌比赛读。

  (3)“开火车”读。

  (4)小组推荐读。

  4、课件出示下列词语。

  跨栏 比赛 希腊 雅典 国际 遗憾

  隐隐约约 风驰电掣

  (1) 学生读词语。

  (2) 理解“风驰电掣”、“遗憾”的意思。

  (3) 分别用“跨栏”、“比赛”、“隐隐约约”造句。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学生再读课文。

  2、 指名度课文。

  3、 说说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4、 生交流。

  四、指导写字。

  赛:要写匀称,最后一笔是点。

  栏、际、绩、呐: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要写匀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刘翔认定目标、永不放弃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

  感悟刘翔认定目标,不放弃的品质。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刘翔、约翰逊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关于刘翔、约翰逊的资料。

  2、 提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刘翔是怎样超过约翰逊的

  二、理解感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思考下列问题。

  (1)、“远方的大山”指什么为什们称之为“大山”(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风驰电掣”让学生感受约翰逊跑得快)

  (2)刘翔在翻越“大山”时受到那些挫折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3)你从刘翔翻越大山的过程中体会到什么

  3、小组讨论。

  4、交流展示。

  5、小结。

  三、深化情感。

  你心中有大山吗面对你心中的大山,你打算怎么做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翻越远方的大山

  约翰逊 大山(遥不可及)

  刘翔————永不放弃——翻越大山(成功)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示标

  1、视频引路,导入课题:

  (1)播放刘翔跨栏的视频。

  (2)你们认识他吗?谁能介绍一下他?板书:刘翔

  (多找几名同学,教师适当补充)

  (3)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变成“跨栏王”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他写的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翻越远方的大山)齐读课题。

  2、出示目标:先看这节课的学*目标(投影出示)。指名读学*目标。

  二、第一次自主学*、分组展示、探究总结

  1、自主学*

  师: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完成学*目标,请看学*指导1,(出示)先自己读一读学*指导1,再按照自学指导自主学*。教师巡视指导。

  学*指导1:

  请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遇到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3分钟后你将有机会向大家展示朗读水*。快快开始吧!

  2、分组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学*收获。

  (1)读一读:

  约翰逊 奢望 风驰电掣

  遗憾 大阪 跨栏 呐喊

  碰面 成绩 当初 田径

  祝贺 背影 决赛 国际

  (2)记一记: 跨 栏 赛 腊 雅 际 隐 绩 纪 呐

  (3)写一写:

  jì成( )

  亚洲( )录

  国( )

  认真( )录

  难以( )数

  ( )律

  三、第二次自主学*、分组展示、探究总结

  1、自主学*

  学*指导2:

  请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遇到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3分钟后你将有机会向大家展示朗读水*。快快开始吧!

  2、分组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学*收获。

  四、第三次自主学*、分组展示、探究总结

  1、自主学*

  学*指导3:

  默读课文,先用笔标画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词语,再想办法尝试解决,可联系上下文,可请教他人,也可结合生活理解。 (可重点理解:奢望 遥不可及 风驰电掣 遗憾)

  (3分钟后汇报)

  2、分组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学*收获。

  四、当堂训练、达标检测

  请打开《新课堂》,认真做一做第4课“练功房”部分的题目。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同时明白前进道路上的一些困难看似不可战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超越的时候。

  教学重点:

  了解刘翔的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体会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教学难点:

  能从刘翔的故事中获得启示

  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引路、导入课题:

  1、播放刘翔跨栏的视频。

  2、你们认识他吗谁能介绍一下他(多找几名同学,教师适当补充)

  3、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变成“跨栏王”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他写的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翻越远方的大山)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课文。

  (3)思考如下问题:

  ①“大山”指的是什么

  ②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刘翔是怎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跨栏 田径 决赛 希腊 雅典 国际 隐隐 成绩 纪录

  呐喊 当初 祝贺 遥不可及 风驰电掣

  读音注意:掣 字形区分:纪 记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相机指导读易错、难读的句子。

  文中有两处问句,要读好疑问的语气。

  4、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1)谁能说说“大山”指的是什么

  (2)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3)刘翔是怎么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从这你体会到了什么

  5、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三、再读课文,继续感知。

  1、播放录音。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读得最好段落进行朗读。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巩固。

  1、听写词语。

  跨栏 呐喊 纪录

  背影 风驰电掣 遥不可及

  2、同桌互批,订正错字。

  3、说说由第一行词语,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个人物第二行词语又让你联想到了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去了解刘翔的心路历程。

  二、研读文本,感受历程。

  1、自由读全文,说一说,文中的哪一句话点明了题目

  2、出示: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地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3、“远方的大山”指的是什么你是从文中哪儿找出来的

  (1)把约翰逊比作大山,说明了什么啊个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奢望)

  (2)“遥不可及”是什么意思(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我”和约翰逊相差甚远)

  (3)指导朗读。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应该用无可奈何的语气来读,重读“根本就不敢”“遥不可及”“更别提”)

  (4)能说说此时刘翔的心情吗展开想象谈一下。

  过渡:那么,刘翔是怎样成功翻越这座大山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3—10自然段。

  4、上节课我们找出了文中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见证了刘翔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的过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然后填表吧!

  时间 “我” 约翰逊

  (1)学生自由填表读课文,填表。

  (2)全班交流。

  ①谁能来说说20xx年“我”和约翰逊的表现

  ②“风驰电掣”是什么意思由这个词语你想到了哪些事物

  ③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名观众,你在感受约翰逊风驰电掣的速度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④作业一名一直以来把约翰逊当作自己目标的运动员,刘翔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⑤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决心赶超约翰逊)

  ⑥那么,20xx年出现了怎样的情况呢

  ⑦当看到约翰逊的背影时,“我”心里又会想些什么

  过渡:在不断的训练中,在坚定的决心下,“我”的成绩越来越好,进入决赛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和约翰逊过招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⑧在20xx年的*10次比赛中,“我”和约翰逊的差距终于缩小了!文中的哪句话告诉我们这一点(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拿第一!)

  ⑨你从“总是”和“!”体会到了什么

  ⑩三年的时间,“我”的进步是神速的。请你想一想,“我”都进行了哪些艰苦的训练

  出示:

  展开想象写话:

  狂风暴雨中,我 ;

  风刀霜剑中,我 ;

  身染疾病时,我 ;

  别人休息时,我 ;

  虽然“我”在不断进步,但是约翰逊这座大山依然横在“我”的面前,而“我已经站在山脚下”!

  20xx年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久久等待的那一天”指是什么

  “我”的成绩是多少此时“我”心里怎么想为什么反而迷糊了

  展开想象:如果你是一名体育记者,你会如何祝贺刘翔

  师生合作:师当刘翔,生当体育记者。

  听到你们的祝贺声,“我”才回过神来。(齐读: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那一刻”指的是什么(约翰逊祝贺“我”的时候)

  “这一切”指的是什么

  三、感情精神,进行教育。

  1、你从刘翔身上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2、在生活中,你有崇拜的人吗你打算怎样努力来超越自己崇拜的人呢

  四、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1、你知道刘翔的哪些名言

  2、你还知道哪些运动员的名字简述有关他(她)的故事。

  板书设计:

  翻越远方的大山

  偶像 约翰逊

  功夫不负有心人

  刘翔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画风》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

《画风》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2、通过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动手摸不着,用眼看不到,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这是什么?

  谜底:风

  2、板书:风。

  3、那谁会画风呢?想不想展示一下画风的本领?(想)好,那我们这节课就请同学们来展示自己画风的本领。

  4、板书:

  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我们来展示一下你们自学生字的本领。看看你们能把这一课的生字读出来吗?

  ⑴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⑵出示卡片,全班齐读生字。

  ⑶开火车读,在就个别字组词。

  ⑷做个小游戏。

  ⑸指导字“陈”的左耳旁由几笔写成?(二笔),笔划读成“横撇弯钩”;“艺”字的下半部分是由几笔写成?(一笔),笔划读成“横折弯钩”。

  2、过渡:

  看来,同学们的生字都掌握的不错。现在我来检查你们的课文读懂了没有?请你说一说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先用笔画出你自己的答案。同桌讨论交流。(结合挂图)

  2、汇报:

  ⑴赵小艺:

  句子:“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体会:因为有风时,风吹动旗子,旗子才会飘起来。所以画飘动的旗子,就画出了风。

  板书:旗子飘

  ⑵陈丹:

  句子:“只见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体会:风把小树吹弯了,弯弯的小树就表示有风。

  板书:小树弯

  ⑶宋涛:

  句子:“他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体会:斜斜的雨丝是因为有风吹。

  板书:雨丝斜

  ⑷赵小艺:

  句子:“风车在呼呼地转。”

  体会:风车转动是因为风吹,画出了转动的风车就表示有风。

  板书:风车转

  2、交流、讨论:

  通过对这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学*,说说你们喜欢他们吗?为什么?(三位小朋友善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善于动脑筋。)

  板书:敢想敢做,善于动脑。

  3、现在呀,我们要来展示你们朗读课文的水*。谁想来展示呢?

  ⑴个别读(分段朗读)

  ⑵分角色朗读课文(分小组朗读)

  4、刚才,同学们替课文当中的三个小朋友展示了画风。现在阿,老师想让你们也来展示一下你们自己是怎样画风的。不过,老师这一次要求你们展示的方法可有些特别,老师先不要你们说,也不要你们画,而是让你们把画风的办法想一想,再写下来。听明白了吗?

  例:泛着波纹的湖水,放风筝的小孩,人顶风向前走。

  四、小结

  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用不同形式把它画下来。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事物,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要敢于创新,向文中的三个小朋友学*,做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五、板书设计

  旗子飘

  小树弯敢想敢做

  15、画风雨丝斜善于动脑

  风车转

  五、作业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三个小朋友善于动脑的'句子。

  2、画画风,画好后与同学交流。

《画风》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同时提高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

  1、猜谜: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个谜语-----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有时会抖动树枝,有时会推倒房子。

  2、是啊,风看不见摸不着,有三个小朋友却能画风,是谁呢?(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赶快把他们的名字拼一拼吧。

  请同学们来跟他们打个招呼吧,教师先示范。

  拼音去掉,你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也出现了。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显字呢?(加一加、减一减等)

  二、读文

  1、他们这三位小朋友是怎么来风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你们身边的小老师。

  2、学生自由读文。

  3、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来吧。

  4、交流。

  5、课件出示三幅画,现在同学们看这三幅画,你们知道这都是谁的画呢?请你找出课文里的句子把它配在每一幅画上吧。

  指导朗读

  6、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7、你们喜欢这三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四、拓展

  1、现在你们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呢?

  2、过渡:三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变成了画。我们敬爱的叶圣陶爷爷却把风变成了诗。教师配乐读《我们知道》

  《我们知道》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在枝头颤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木微微点头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正走过。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泛起波纹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风的诗句呢?说了这么多风的诗句,不如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吧。

  3、风不但能在诗里,还能在歌声里,谁能唱一唱风的歌。

  五、作业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布置什么作业呢?

  2、老师这儿也有很多建议呢,同学们可以选自己刚才布置,也可从老师这儿选一题来做。

  个性作业自主选择

  给大家设计了这样几项作业,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项去完成吧!

  喜爱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喜爱朗读的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喜爱表演的你: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课本剧。

  喜爱阅读的你:找一些写风的文章,读一读。

  喜爱游戏的你: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草地上放飞你的快乐。

  喜爱散步的你:到操场上、山上,沐浴在春风里,感受大自然的抚爱。

  喜爱观察的你:观察周围的事物,看看春风给大地带来什么变化。

  喜爱日记的你:把你想到画风的办法写下来。

《画风》的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2、通过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件礼物,看(出示图片)图上画了什么?

  这样一幅美丽的画,是三位小朋友画的,让我们来认识认识。谁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出示幻灯片)

  2、这样,这些摘掉帽子的名字,你还认识吗?在这里赵、宋、陈都是姓,小艺、涛、丹是他们的名。现在你能把这段话读通顺吗?

  3、我们的这三位新朋友不但画了这么美丽的画,他们还想画风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能把它画下来呢?让我们打开书本,翻到66页。自己读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词语

  洁白乌云忽然景物

  眨眨眼睛一根旗杆显得更美了

  斜斜的雨丝弯弯的小树呼呼地转

  3、看来,同学们的生字、词语都掌握的不错。现在我来检查你们把课文读通了没有?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过渡:我们不但要把课文读通顺,还要把它读懂。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句子?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先用笔画出答案。讨论交流。(幻灯片出示学生划的句子)

  这几个句子中有那么多的他,可把老师搞糊涂了,你能帮帮我么,他分别是谁?把句子中的他换成名字读一读。

  2、现在这三位小朋友把画画完了,该给画儿起个什么名字呢?(画风)不行,每个人所画的内容是不同的,我们所起的题目要紧扣画儿的内容。

  再出现写赵小艺画画的句子,好好地来读一读,从字里行间去发现,起题目(旗子飘)只是画了旗子为什么让别人感受到风来了呢?看来这个“飘”字非常的重要。

  3、同样的方法给其他的图画分别起名(小树弯、雨丝斜、风车转)边起名边板书。

  让我们看着黑板,一起来边做动作,边说一说。(旗子飘,风来了;小树弯,风来了;雨丝斜,风来了;风车转,风来了。)

  谢谢你们给他们画的画起了题目。我们小朋友可真了不起。有一所学校的小朋友说:“我不但能给画取题目,还能给画配诗呢?不信,你看我为赵小艺的画配的诗。”

  我们这么聪明,肯定也行对不对?让我们也来试一试。

  先给陈丹的画来配首诗看。

  能给另外的两幅图配诗吗?拿出课桌里的练*纸试一试,先挑选一幅写。

  4、交流、讨论。

  通过对这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学*,说说你们喜欢他们吗?为什么?(三位小朋友善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善于动脑筋。)

  板书:敢想敢做,善于动脑。

  5、现在呀,我们要来展示你们朗读课文的水*。谁想来展示呢?

  出示课文的4—8自然段

  自己朗读

  6、刚才,同学们替课文当中的三个小朋友展示了画风。老师知道我们的小朋友还有许多方法来体现风来了,你准备怎么画?

  例:泛着波纹的湖水,放风筝的小孩等。

  (四)小结

  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用不同形式把它画下来。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事物,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要敢于创新。

  (五)作业

  1、再次认读生字

  2、生字书写指导(4个上下结构的字)

  三、板书设计

  旗子飘

  小树弯敢想敢做

  15画风雨丝斜善于动脑

  风车转

  四、教学反思

  《画风》一课,对于课文中的词语、句子的.理解比较浅显,学生很容易通过朗读自己体会。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三个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画风的,以及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先自己读书找疑→然后,找出重点句说说,合作解疑→改变表达的方式,最后说说你还有画风的方法吗进行拓展“的方式学*课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生动直观的课件比较感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课件的使用配合了重难点的突破,丰富了课堂内容,扩大了知识容量。

  在教学的设计上,我努力突出语文教学特点。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有效的拓展训练。因为课文富有儿童情趣。我根据教材特点,设计让学生把课文内容改变成诗歌的教学环节。以课本第四——八自然段的内容为载体,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的乐趣。用激励的语言(你真是一位小诗人。你很了不起等)为学生的创作注入了催化剂,使学生产生前进的动力。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功的自豪感。在本堂课的最后设计了让学生来说说画画如果你来画风,你准备怎么画的环节。把学生当成了真正的主人,让他们积极的思考起来,从文本里走出来。

  当然,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总会有些不完美,这节课也不例外。例如:

  1、学生的活动面不够广,个别学生发言次数过多。

  2、课堂节奏把握不是太好。在课文的引入上花费了较多的时间。

  3、应该在课堂中注重“以读为本”,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而不是让学生回家读书。本节课在学*过程中,欠缺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学*完课文,应该回读课文,让学生对这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和完整的印象。朗读的形式比较单一,时间比较少。

  短短的三十五分钟虽然过去了,但这节课给了我许多的启示,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学是功夫篇,需要老师用心一点一滴的去学*,去积累,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同时从以上的教学点滴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的源头活水就在于生活中,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拓展启发学生,构建知识系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让课堂生动、精彩。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位置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位置的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教学准备:

  1. 实物:东西南北的方位标,太阳的图片、导游牌等。

  2. CAI:学校的*面图:大操场、教学楼、综合楼、篮球场。

  生活中怎样辨认方向。(几幅图)

  岳阳步行街部分景图。(新世纪商场、肯德基、广场、大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蜡笔小新将到我们学校来参观,还想到我们岳阳的步行街去看一看呢。

  1. 师:大队部将招聘部分同学作为小导游带领蜡笔小新参观,你们想报名参加吗?

  2. 问:怎样才能准确找到想游览的景点的位置呢?

  师:看来认清方向是十分重要的。会看地图是本次竞选小导游的重要条件。今天我们就先来学*认识方向。【板书课题:认识方向】

  二、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方向的用途

  问:你会认方向吗?你们都有哪些辨认方向的好办法?

  师:同学们,你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我在网上也找到了一些资料,想看看吗?(出示年轮、树林、动物图片)教师作简单的介绍。

  三、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1.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惯利用太阳来辨认方向。看着大屏幕(课件演示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板书:东]

  2. 师问:我们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呢?还有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右后方是什么方向呢?

  3. 师:这儿有一些小动物,他们迷了路,你们能帮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吗?请贴在教室相应的墙壁上。

  4. 师:你知道吗:我们的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到了下午的时候,面向太阳,我们的前(西)、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还有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右后方是什么方向呢?

  5. 师:我们已经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

  闭上眼睛,我说出方向请用手指出相应的方向。

  6. 游戏:找礼物。请几位学生从座位出发,按照师所说的路线找到各自的礼物。

  四、模拟招聘:

  1. 师:课前我说了关于招聘小导游的事,你们想不想报名参加?现在我们就来一次模拟招聘,在座的每位同学都是评委,如果他们的表现非常好,就请为他们鼓鼓掌。

  问:谁愿意第一个来试一试?(课件:小明上学路线图)

  问:还有谁想试一试?(多人练*)

  2. (课件)师:这是我们学校的*面图,这可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啦!这是教学楼,这是我们的综合教学楼、小操场、大操场、植物园和乒乓球台等。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3. 问:综合楼在教学楼的哪一面?小操场在教学楼的哪一面?校长办公室在小操场的哪一面?…… 师:通过刚才的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

  五、小结:

  问:你们这节课有了什么收获?

  六、作业:

  蜡笔小新想去我们岳阳的步行街玩一玩,请你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为小客人设计从6路车站(一人民医院站)到步行街的游玩路线图或者步行街的主要场所所在地的位置。

位置的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本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的内容《确定物**置的方法》(教材2~3页的例1、例2,练*一1~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索确定物**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 通过学*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我们全班有40名同学,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不叫出你们的名字,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今天继续在前面学*过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学*《位置》。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 谁能描述出××同学具体坐的位置?

  有的学生用以前学过的前后左右的方法描述同学的位置,也有的同学用第几行第几列或第几列第几行来表述。老师都给予肯定。

  如果老师用第3列第4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 学生练*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先指名说说,然后同桌互相提问互相说。可以采用不同的问法来练*。同学互相评价。

  (3) 教师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3列第4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3,4)。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本上,指名回答),同学互相评价。

  2、师生小结例1:

  (1) 刚才大家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 我们*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让学

  生体会位置的'相对性。)

  3、巩固练*:

  (1) 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 指名说出同学的名字,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写出准确位置并集体订正。

  (3) 同座位互相说某同学名字,对方写出位置;或说出某一位置,让同学说出是哪位同学?

  (4) 发散思维: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 法。

  4、教学例2

  (1) 教师: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 让生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 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 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小结:在图上表示各物体的位置时,要注意明确行和列,先说列再说行。

  三、课堂练*:

  1、练*一第4题

  ⑴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⑵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一第6题

  ⑴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⑵顶点A向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⑶ 点A的方法*移点B和点C,得出*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⑷ 观察*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学生自由表达,自由评价。教师最后总结。

  五、作业

  练*一第1、2、5、7、8题。

  板书设计: 位 置

  例1: 第3列第4行 (3,4) 例2: 图略

  数对

  先列后行

位置的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6页内容及练*一的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进一步体验和深化位置概念。

  2.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为今后建立较好的空间观念打基础。

  3.让学生在多种活动的参与中体会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在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师:教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做游戏,那我们上课前也来做个“点指”的游戏。老师说哪,同学们就用手指哪? 生随老师做游戏

  师:从这个“点指”游戏中我们明白了耳朵、眼睛等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其实任何物体都有它们的位置,那么在生活中如何确定他们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位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位置

  师:经过一周的评选,我们的假期作业终于评出了两名优秀的作业,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生:想

  师:这两名同学一个同学是第五组的,一个同学是第四个。根据老师的描述请同学们快找一找他们是谁?

  (生四下寻找发现无法确定)

  师:为什么不能一下就猜出是哪位同学?

  生:因为第五组有4个同学,而且每一组都有第4个同学,所以无法确定是哪一个同学

  师:是啊!第五组有四名同学,只说第五组很难一下子知道他是谁,而坐在第4个的每一组都有1个,所以也无法知道他是谁,那么怎样能让同学们一下子把位置确定下来?

  (生自由回答)

  师:既要说出在第几组,又要说出是第几个。(板书)

  师:他们分别是第五组的第3个(冯铭思)第2组的第4个(韩嘉悦)

  生汇报后发给学生奖品,并及时鼓励。

  师:按我们现在的座位,同学们看一看,班级一共有几组?

  生:一共有6组

  师:谁来数一数 生数一数

  师:*惯上我们都是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组、这是第二组……

  请各组同学记住自己是哪一组的,听老师的口令

  请第一组的同学挥挥手 请第二组的同学跺跺脚

  请第三组的同学拍拍肩, 请第四组的同学站起来转一圈

  请第五组的同学笑一笑, 请六组同学拍拍手

  师:最*咱班的王爽学*上很有进步,你能说出他的位置吗?

  生:王爽在第6组第2个

  师:第四组第一个同学请起立(张墨焜)

  师:谁是老师的好朋友,请你告诉我你的位置。

  (生自由回答)

  师:你的好朋友是谁?请小组的同学猜一猜

  (生小组合作)

  师:请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把第5页的内容填上。

  (生自由活动后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板书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后两个同学的座位、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

  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板书,齐读板书内容。

  三、巩固练*

  1、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也想考考大家你们看,他们来了。从这幅图上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出示做一做)

  根据第一行第2个是猴子这个条件,谁知道狗在第几行第几个?

  师:你还能提出 什么问题?

  生自由提问

  2、星期天小明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8排13号的电影票,他拿着票走进电影院发现有两扇门“单号门”、“双号门”,小明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应该进哪扇门呢?”哪位同学能帮助他?(出示教科书第8页第4题)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他。

  师:(学生汇报后,小结)我们的电影院都是这样的,如果拿的是单号票,就从单号门进,双号票就从双号门进,那么小明拿的是8排13号,这是一张单号票还是双号票呢?

  (我们看单号或双号,只看票上是几号,不用看是几排)

  小明由单号门进入,看到电影院里座位很多,他急了:这么多座位我应该坐在哪?如何帮助他找到座位?

  生:先找8排再找13号

  师:小明和小丽是好朋友,一个是8排13号、一个是8排12号,他们会坐在一起吗?

  生:不会(因为电影院的座位比较特殊,把的在的单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右次是1、3、5、7……所有的双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左依次是2、4、6、8……中间号,向两边逐渐扩大,所以他们不会挨在一起。

  3、小蚂蚁找食物。教科书第8页第 5题

  师:在动物园的另一角,有一只小蚂蚁饿急了,正在找东西吃呢。忽然它看见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很想吃,可在它周围有许多方格,怎样才能吃到苹果呢?请看图,这儿有提示:蚂蚁往右走几格,再往上走几格到苹果处。我们一起来帮帮小蚂蚁好吗?(老师演示,让学生明白题意)

  师:这只小蚂蚁又发现不远处还有一个香甜的香蕉呢,请小朋友自己去帮助小蚂蚁,好吗?你可以看提示(2)

  师:这只小蚂蚁的胃口可大了,它还想吃到可口的小青虫和脆甜的鸭梨呢!该怎么办呢?同桌两人可以商量商量蚂蚁该怎么走,然后再画出来。(展示不同的方法)

  4、说一说,他们各住在哪里?

  5、综合练*(上、下、左、右、前、后、位置)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跳水》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

《跳水》的教学设计1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为了取回被夺走的帽子,爬上了船的桅杆的顶端,正面临着生命的危险。这是怎么回事呢?结果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这个故事———《跳水》

  二、交流预*,以学定教

  1、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这个故事,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故事是怎样引起的?

  2、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你遇到了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或者想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梳理问题,以学定教。视学生问题的多少决定是否需要小组交流。﹚

  三、自主学*,读书感悟

  1、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故事是由于水手拿猴子取乐引起的,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2、那事情发生的经过怎样?下面请同学继续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找出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试一试从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什么原因促使孩子不顾生命危险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此时处境怎样?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试一试,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3、如果当时你就站在甲板上,看到这样危险的情景,你会怎样做呢?面对这样危险的情景,那船长————孩子的父亲是怎样做得呢?自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看一看船长是怎样做得?刚才同学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船长为什么用枪逼着孩子跳入水中?请同学们再把这几个自然段读一读,想一想:船长当时会怎样想?把自己想到的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提示:你可以这样说:船长当时会这样想或船长还可能这样想…﹚

  4、感情朗读:这是一位机智、勇敢、果断的船长。你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

  5、说到这里,老师不由得想起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一个秋天,一家三口去爬山游玩,坐索道时,绳索突然断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父母同时想到要救自己的孩子。在绳索快要落地的一瞬间,发生了什么事?父母双双用手把孩子举了起来,孩子幸存活了下来,而她的父母却永远离开了她。

  6、小结: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内心一定受到很大的震撼吧!当孩子在最危险的.时候,父母都会想方设法救他们,能够使本无希望的事情发生转机,出现奇迹。

  四、全文回顾

  加深认识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全文,想一想,《跳水》这个故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五、总结拓展

  同学们,孩子得救了。那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呢?大家可以想一想,说一说,也可以分小组演一演。

《跳水》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学*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本科生字、新词,联系用“模仿”、“风*浪静”造句;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返航是“风*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胀和结果的关系。

  【教学准备】

  自制幻灯片鹏博士教育软件。

  【教学难点】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导入新课

  1、从《蛇与庄稼》这一刻,你知道了那些联系?学*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

  2、今天我们来学*《跳水》一课,看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联系?

  二、检查预*

  1、检查生字读音微机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提问: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主要写了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出示《资料》部分,了解作者

  三、再度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出示幻灯片自学提纲

  ⑴ 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⑵ 课文有机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⑶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2、学生按要求预*

  3、讨论以上问题

  四、细读课文,抓住联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读第一段

  找出写故事起因的句子

  理解词语:取乐 显然 因而 放肆

  (“显然”写出了猴子放肆的原因,“因而”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原因)。

  2、指导学*二、三自然段

  ⑴ 默读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去追猴子?从那些词语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⑵ 讨论回答

  3、讲读第四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考: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遇到危险?

  微机出示插图:指导看图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

  甲板上的水手怎样?

  4、讲读五、六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讨论思考题:船长看到危险情况是怎么做的?

  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太长了?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1、朗读课文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1、按学*小组朗读

  2、总结提问

  ⑴ 课文主要写谁与谁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⑵ 孩子遇险是由那些原因形成的?

  ⑶ 孩子得救是由于哪几方面的原因?

  ⑷ 这一天“风*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展有什么关系?

  ⑸ 读了这篇课文逆向到了什么?

  二、联系用“模仿”“风*浪静”造句

  1、找出稳重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口头造句并订正

  3、学生书面造句

  三、作业

  1、抄写生词

  2、预*《威尼斯的小艇》

  【板书设计】

  6 跳水

  逗 拿 命令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 ←------ ←------

  放肆 追 救 ↖ 跳水

  水手

  【教学札记】

  本文所列人物众多,关系也比较复杂,应引导学生理解各人物之间的关系,并知道高潮的出现是由于众多关系综合影响的结果,并非单是猴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跳水》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合作探究,研读重点段落

  教学过程:

  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学*重点段落

  1、 读课文,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2、 投影显示: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教师叙述猴子“放肆起来”的原因,学生接着说“放肆”的结果。

  学生叙述猴子“放肆起来的原因”,教师揭示“放肆”的结果。

  用“显然”说一句话。

  3、 由于猴子的放肆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学生读相关的段落。

  猴子是怎样都孩子的?(画出表示猴子动作的词语,然后读一读,体会体会,想一想是否可以用其他动词代替。)

  投影出示: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它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同位讨论:只要一失足,结果会怎样;即使拿到了帽子,结果会怎样。

  4、 默读课文,说说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

  指名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救孩子?(小组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小组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觉得四十秒时间太长了?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夺回帽子?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会怎样做?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 教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跳水给人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列夫.托尔斯泰写这个故事,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引导学生讨论汇报:

  (1) 遇到危险,头脑要冷静;

  (2) 遇到问题,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去解决;

  (3) 开玩笑不能太过分。

  四、拓展延伸,启发想象

  这件事过后,孩子会说些什么?船长会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展开你们的想象,把他们想说得说出来。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5)

——家乡的大山作文 (菁华5篇)

家乡的大山作文1

  我的家乡有一座大山,它高大陡峭,景色宜人。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犹如一幅幅清新秀丽的风光图,映入眼底,美不胜收!

  春天到了,这是我最喜欢的季节,也是大山最美丽的季节,山上遍地开放着五彩缤纷的鲜花,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把美丽的春天带来了。

  到了夏天,春天的小树已经长成了茂盛的大树,郁郁葱葱。树冠部分一片片绿叶紧挨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树荫。在树荫下面乘凉,可再好不过了呢,不仅凉爽,伴随着淡淡清香的绿叶还会随着风儿轻抚着我的脸颊。

  在这时候,秋天到了,大山脱下了它那花花绿绿的.衣裳,把地毯铺在人们上山时要走的路上,每当我走上去,听到那“沙沙”的响声,我就知道秋天来到了,那是秋的声音。

  到了寒冷的冬天,大山穿上了冬娃娃送给它的白棉袄。雪花飘呀飘呀,在空中自由的舞蹈,过了一会儿它跳舞跳累了,就落在一棵大树的树叶上休息。从山脚下向上仰望,一直到高大的山顶上,所有的事物都被披上了雪白的新装。

  多姿多彩的大山犹如母亲一样呵护着我长大,它虽极其*凡,但却使我眷恋!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美丽的大山!

家乡的大山作文2

  我家乡的大山是一个风景迷人的地方。

  家乡的春天在五月。五月到了,太阳才舍得把自己的光芒多给大地一些。于是,小河解冻了,柳树变绿了,柳树像辫子一样晃来晃去,白杨树像卫士一样笔直的挺立着,山上的野花一簇一簇地开放着,小燕子快活地飞来飞去,农民们在辛勤的耕田。

  春天到了,树木吐出了嫩芽,远远望去真像一个绿色的海洋。

  夏天,大山上的树木长的郁郁葱葱,还有很多很多的大樱桃多么像一个个小灯笼啊!

  秋天,苹果成熟了,要是你这时来的话你一定会大饱口福的。

  冬天到了,雪花飘飘,大山好像披上了一层白纱。

  我爱大山,但更爱家乡的`大山。

家乡的大山作文3

  我的家乡有一座高耸挺拔的大山。那儿一年四季景色很诱人,可美啦!

  春天,山上一片绚丽多彩。一进山你便闻到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发出的香味,听到鸟儿唧唧喳喳地唱着悦耳的曲子;河水“哗啦啦,哗啦啦”地唱着歌;泉水“咕咚,咕咚”地弹着琴。看见柳树又换上了一件新衣裳,抽出了又细又长的柳条来,柳条上还吐出了音符似的小嫩芽呢!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遮得都看不见了;抬头也望不到天空那一朵朵白云了,只看见一簇簇茂密的树叶。继续往里走,只见山的深处有一眼小溪,虽然不知道小溪叫什么,但小溪清澈见底。轻得能看见溪底的鹅卵石与沉积在溪底的沙粒。鹅卵石为小溪不大整齐地铺了一层底,就像给小溪贴了一层壁纸。这儿的溪水甘甜可口,可好喝啦!如果你来这儿避暑,就一定要尝尝这里的.溪水,一定会让你感到清爽无比。

  秋天,不用说就知道山上的果树结出了各种各样的果实。例如:红彤彤的苹果,它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绿叶丛中不肯露出脸来。黄澄澄的梨子长着一个个“小雀斑”样子可好玩啦!柿子想一个喝醉了酒的大汉,等着人们去摘呢!

  寒冷的冬天来了,漫天飞舞的雪花给大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给大山了一件洁白的大衣,大山穿上去可威风了,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保护着我的家乡,一直到春天来临……

  我爱我家乡的大山,但,我更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大山作文4

  我的家乡有很多座大山,一座连着一座,远远望去,真像一层层翻滚着的绿波浪啊!

  我家乡的山,四季都是那么美,不过最美的还是春天的时候。

  春姑娘伴着一阵春风悄然来到人间,花草树木们都挺直了腰。大山顿时变成翠绿色的了,那翠绿的大山,看起来是那样的绿。如果现在你朝大山望一眼的话,那你会觉得就像走进了一片绿色的森林,感觉特别舒服。

  早晨,太阳刚露出半个笑脸,大山就变得充满生机:花儿露出它那美丽的笑脸;小草挺起腰;树木伸了个懒腰……简直是万物复苏啊!

  中午,太阳那金色的光芒照向大地,大山好像感到有点热似的,让树木把它遮盖住,让它感到凉爽。太阳其实也是一番好意,想让大山变得更加灿烂、美丽、辉煌。瞧,这不,正如它所愿,大山变得更加美丽了。它变得更加绿,更加光彩夺目了。

  傍晚,我伴着晚霞,走在回家的路上,天是那样的红,连大山也被映红了。我望着那雄伟的大山,觉得它像一位严肃的军人,又觉得它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我心里甜甜的。我不光只爱我家乡的大山,我更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大山作文5

  我的家乡在广西,那里的大山一年四季都像一幅画。

  春天,小草从地面钻出来,树木抽出了嫩芽,那新叶多么像一块块翡翠呀!满山都是李子花,从山脚望去,雪白一片,好像刚下过大雪一样。

  夏天,满山都是绿色的叶子,密密层层的枝叶遮住了阳光。如果刚下完雨那满山遍野都是蘑菇的天下。如果这时候你上山,你就带上一个竹篮吧,保你能采上满满一篮又大又鲜的蘑菇。

  秋天,满山五颜六色,叶子有金黄色的、有红色的、绿色的,各色的叶子把大山打扮得非常美,每个人上山都会拾起地上的一些带有颜色的树叶,说声美。但最美的要算枫叶了,虽然枫叶只有一种颜色,但叶子的形状像人的手掌,漂亮极了。不过我最喜欢的要数又大又红的李子了,咬一口直甜到心里。

  冬天,如果下雪,山上白茫茫一片,树上的叶子已经掉光了,大树又穿上了雪白的衣裳。如果不下雪光秃秃一片又是另一番景象。

  我爱我家乡的大山!每一个季节都是一幅美丽的画!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6)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反思 (菁华5篇)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反思1

  课文能让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刘翔?学生要感悟一种怎样的精神?我提炼的结果是:勇于挑战、执着追求、不断超越。“勇于挑战”是前提,而且是跟高手挑战,其实就是给自己制定一个较高的奋斗目标;“执着追求”是关键,有了目标还必须要由付出,在前进途中一定少不了艰辛与困难,只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才可以不断向目标迈进;“不断超越”也很重要,如果翻阅一座大山就停下攀登的脚步,那将如逆水行舟,阿兰?约翰逊只是刘翔运动生涯中要翻越的无数“大山”中的一座,只有不断给自己设定新的目标,不断挑战、超越自我,才能有继续前进的可能。

  我想,这个自传入选教材一定跟他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有关,但我备课时提醒自己,这是语文课。于是,我重点关注这几个方面:

  1.关注重点词句。对一些关键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课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2。关注信息提炼。对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表达刘翔内心活动的句子,引导学生从大篇幅文字里筛选最有价值的信息。在了解信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内容,发现写作顺序。

  3。关注读中感悟。

  4。关注课文的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使用恰当的语调等。

  但由于学生预*不充分,在检查预*情况时,学生大都读得不理想,其中还有几个同学读得太生疏,总是出现错别字,不是多了就是少了,不是读错了就是不认识,还有的把句子也读破了,根本不要说是读正确流利了。从这点来看,不让学生预*是不行的,预*不充分也是不行的。何况这册书中“培养学生的学**惯”部分就是指导学生如何预*课文,看来对学生*惯的培养很重要,并且能培养成好*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反思2

  《翻越远方的大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第一人称口吻真实记录了刘翔从“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逊”到战胜世界“跨栏王”的经过,这样的经过就是从起飞到超越梦想的过程,蕴含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有超越梦想的可能”的道理。教完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总体感受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我校提出的“一线四步”模式展开教学。紧紧围绕刘翔的“努力——进步——成功”为线索设计环节。通过关键词“遥不可及”、“站在山脚下”、“翻越了大山”,逐步引导学生体会到了刘翔成功的两个要素:顽强拼搏与不断累积的自信。

  二、反思各个环节

  1、自读积累环节。

  课前我让学生积累了有关“志向与坚持”的成语和名言,教学伊始先让学生汇报积累的情况,教师再提供自己搜集的成语和名言,让学生再记忆。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把积累的成语和名言运用到学*中。当刘翔摔倒时用名言鼓励他,当刘翔成功后用成语赞扬他,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能力,同时领悟成功离不开自信与坚持。

  2、导读达标环节

  “一线四步”模式强调以读为主线。课堂上,我采用指名读、默读、男女生分读、全体学生齐读、教师范读多种朗读形式,充分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翔成功的原因。从而使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得到突破。

  3、读写训练环节

  为了使学生对知识能够活学活用。课堂上,我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读写训练题——刘翔能超过约翰逊,这与他坚持不懈的训练分不开,可是课文中没有对如何训练做介绍。因此教学第二部分时,我启发学生想象刘翔是怎样艰苦训练的,使学生把想象与表达结合起来。通过反馈,学生都乐于表达,有几位学生还能用上比喻修辞手法,把语句表达的十分生动。有的说:“狂风暴雨中,刘翔像一只搏击风雨的海燕。”有的说:“烈日炎炎下,刘翔像沙漠中的一株仙人掌。”

  有的说:“寒冬腊月里,刘翔像傲立风雪的寒梅。”……在表达中,反映出学生对刘翔不畏艰难、坚持训练的品质已经感悟到了。

  4、阅读推介环节

  课文讲述刘翔如何一步步获得成功,这与他认定目标、永不放弃、自信坚持分不开。像这样的人物、这方面的故事还有很多,以前读过一篇短文——《登山人》,短文就属于这种类型。好不容易在电脑上找到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把它定为课内阅读再合适不过了。课堂上,学生读了短文,了解了三个登山人不同的做法、想法,明白了要向第三个登山人学*。这样,就使学生从中再次受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品质的教育。

  三、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刘翔成功的第二个要素——不断累积的自信,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大山,让学生根据刘翔梦想一步步的实现,完善板书,标示出不同时间里刘翔所取得的成绩与进步,直至翻越大山。在这一系列过程中,究竟能看到一个怎样的刘翔?学生要感悟一种怎样的精神?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刘翔精神的感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来表述,学生表达的词语都不错:坚持不懈、不畏艰难、勇于挑战、敢于超越……

  四、教学准备

  课前我下载了刘翔战胜阿兰.约翰逊的比赛视频,在教学最后一部分“翻越大山”时相机播放,有利于学生体会刘翔成功的不易与成功后的喜悦之情。而《超越梦想》伴奏乐曲的穿插,烘托了课堂气氛,再一次将课堂推向一个高潮,师生配乐朗读,此时的学生已不再是学生,教师也不再是教师,全都成为了观众,体验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本课教学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在引导学生想象刘翔怎样艰苦训练前,如果播放有关刘翔训练的视频,让学生耳濡目染。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有内容可表达了。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反思3

  一个大循环下来后,拿出课本才发现课文变了,由桑兰变成了刘翔。刘翔可以说是这几年我国有名的、有影响力的著名运动员。他的成长道路可以让人看到不断进取、进取、再进取的精神。

  这篇课文选自刘翔自传《我是刘翔》,以第一人称口吻记录了刘翔从“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逊”到战胜世界“跨栏王”阿兰。约翰逊的经过。对于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名人,我有这样的教学思路。

  引导学生设疑,自己主动学*课文。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谁翻越大山?怎样翻越大山的?大山是什么?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读课文找出答案。学生经过朗读课文,很快从文章中找到了有关线索——时间线索,明白了翻越大山的经历。从: “很早”“刚练跨栏那会儿”“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5月8日”,知道刘翔一路走来经历的时间之长,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艰辛。其次,引导学生探求:那他在各个阶段,对于约翰逊是何种想法哪?从而找到:很早知道对方的大名、刚练跨栏时觉得到山脚下都遥不可及、后来在遗憾中一步步接*、站在大山脚下、最终翻阅远方的大山。我在黑板上画一座大山,让学生根据刘翔梦想一步步的实现,让学生填出刘翔离大山越来越*,直至登山的位置。

  解惑明理。明白了刘翔的一路艰辛,那么,刘翔是个怎样的人?从每一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带领孩子感悟、提炼:勇于挑战、坚持不懈、不断超越。“勇于挑战”是前提,而且是跟高手挑战,其实就是给自己制定一个较高的奋斗目标;“坚持不懈”是关键,有了目标还必须要由付出,在前进途中一定少不了艰辛与困难,只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才可以不断向目标迈进;“不断超越”也很重要,如果翻阅一座大山就停下攀登的脚步,那将如逆水行舟,阿兰。约翰逊只是刘翔运动生涯中要翻越的无数“大山”中的一座,只有不断给自己设定新的目标,不断挑战、超越自我,才能有继续前进的可能。

  课文的最后再让学生感悟,学生都会说上两句。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反思4

  这篇课文是刘翔以自述的形式写的自己的亲身经历。主要写的是刘翔从一开始奢望超越约翰逊,到后来十多次输给对手,但是这几年中他一直不放弃,认定这个目标不断前进,最终翻越这座大山,成为世界冠军的故事。

  刘翔是家喻户晓的名人,学生本身对他就有兴趣,这篇课文叙事性也强,对孩子本身就有吸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充分地去体会文章的内涵,品读出刘翔身上的品质,我在教学时借助了图片、视频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一、图片的力量

  图片对于孩子的感官刺激是直接的,图片不像文字那样,需要去读去理解之后才能知道含义,图片的优点在于它的直观性、形象性。在本课教学中我多次使用到图片。例如在第二课时中,我提问:远方的大山指的是什么?学生们都能迅速从文章中找到是约翰逊;此时我再提问:把约翰逊比作大山,说明了什么?我出示了一张刘翔跪在跑道上的图片,又在这张图片上方出示一张约翰逊夺冠的图片,两张图片一叠加,刘翔身上的大山,就能很明确地展示出来了。怎样体现“远方”和“遥不可及”呢?我慢慢讲这两张图片拉开,孩子们一下子就大叫出来“遥不可及”。利用图片和动画,既解决了问题,还能加深对词语的理解,比口头的解释要生动许多呢。

  二、语言训练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些语言训练环节,首先我给学生看了刘翔在20xx年与约翰逊的一次比赛视频,要求学生注意下方的秒数,告诉学生:刘翔在跑道上一秒钟的提高,背后就要付出很多很多的努力,三年的时间,刘翔的进步是神速的,那么请你想一想,刘翔都进行了哪些努力?在这样开放性问题的解决上,我这次学*了张老师教我的方法,选取了一些图片,一张是刘翔脚受伤的图片,一张是刘翔一个人在跑道上跑步的图片,一张是刘翔*在跑道上看着天空的图片,要求学生先同桌讨论,再展开想象说一说。这一次的效果要比上一次《美丽的南沙群岛》那课的效果要好点,虽然说出来的话并不是十分优美,但是很多学生都举手发言:“刘翔生病的时候,依旧是坚持不懈,心里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好起来,再次站上跑道呢?”“刘翔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依旧站在跑道上训练”......

  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拓展方面存在着一些小疑问,其实这篇课文是适合课后拓展阅读的,因为刘翔身上的精神,很多运动员、作家等身上都具有,我在这节课的最后是要求学生去寻找一些你所崇拜的人,简述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但是课后一想又这样的一个拓展又似乎不是很恰当,此外,这样的课外拓展如果没有一个形式的展示,很容易是空话,学生认为可做可不做,若是课外拓展延伸,那我应该怎样去做呢?何种形式去做呢?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反思5

  《翻越远方大山》写的是众所周知的体育健儿刘翔面对新的教材,教学时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似乎跳出了束缚,可以自由驾驭······总之,就这篇课文,毫无顾忌的自由了一把。

  因为有学生的预*做铺垫,我在检查预*的时候,把学生认为比较难的字词过了一遍,对学困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辅导。开课时,我单刀直入问孩子们:“知道刘翔吗?”鬼精灵孙浩聪立刻回答:“刘翔是亚洲飞人。”“刘翔是跨栏运动员。”“刘翔就是翻越大山的主人。”在孩子们的回答中,我接着说“刘翔就是翻越大山的主人。”边说边板书课题,之后让孩子们读课题,觉得气势不够“你们这有气无力的样子能翻越那高高的山吗?”“不能!”“更精神些,行吗?再来一遍。”孩子们整齐而响亮地齐读了课题。接着提示孩子们理解课题,从“大山”入手,登山啊,多累!“不,老师,你错了,那不是山是人!”“明明写的就是大山呀,又没有双引号,那不是名副其实的山吗?”陈玉婷慢条斯理地说:“老师啊,这是用比喻的方法写的课题。”“原来是这样,这大山是谁?”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阿兰·约翰逊!”“真聪明,那题目的意思是?”“超越美国的阿兰·约翰逊。”“谁超越?""就是前面讲翻越大山的主人刘翔。

  孩子们自由读课文,有的大声朗读,读到“奢望、遥不可及”等词语的时候读得特别卖力;有的默读,不时动笔画画,“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我隐隐感觉到,我已经站在了山脚下。”有的索性毫无感情,边读边和旁边的同学议论着什么。当孩子们的声音渐渐*息,我觉得应该给孩子们理清思路然后再感悟,只有这样不管他们说什么,怎么说都不会离开这一条线。“孩子们,这么多自然段,读着有些乱,你们觉得吗?”“不觉得,我找时间的词语就不会乱。”“我找的是刘翔运动的经历。”“我找的是刘翔与大山的关系。”“哇,你们怎么会这么想?真是聪明绝顶了!”就这样,孩子们从“刚刚、20xx、20xx、20xx、20xx”从“练跨栏、没能进入决赛、进入决赛、机会越来越多、打破记录。”从“不敢奢望亲眼看到、第一次碰面、肩并肩站在跑道、面对面过招、看到我的背影”这些描述的词语中理出了三条条贯穿全文的线。根据孩子们的描述,我在黑板上把三条齐头并进的线写到了黑板上。并在黑板的右侧,画上了一座高高的大山。

  课已经接*尾声,我引导孩子们结合板书的三条线小结:1.刘翔从开始训练就给自己找到目标,有了梦想。2.刘翔在一点点的进步。3.刘翔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达到了目标。孩子们,想对刘翔说什么?读完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这样学*,既学懂了课文的内容,而且教会了学生应该有一个立向,超越自己的目标。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7)

——大山 (菁华3篇)

大山1

  我爱夏天的丹霞山,你们喜欢吗?丹霞山可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哟!那里风景秀丽,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的地方。这就是我爱夏天的丹霞山。

  我爱夏天的丹霞山,为什么我喜欢夏天呢?其实在夏天里的丹霞山,走进去会觉得清凉无比!在阳光的照射下,我感觉快乐总在自己美好的身上。我们来到了“五指山”。这里的五座山都紧紧相连,傲然耸立,十分壮观而又美丽,真是不知怎么形容。我告诉你啊!丹霞山上有各种的花,美丽极了。有的像展翅欲飞的凤凰;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有的像喇叭一样;有的`花心吐了出来,好像在和我们招手呢?我爱你!美丽的丹霞山,我爱夏天的丹霞山,一座又一座的山相连一起,看这儿多么雄壮的啊!好像一不小心就要栽倒了下来。啊!丹霞山我爱你!我爱夏天的丹霞山,丹霞山里其实有许多的雕像。有的人坐着,身上穿着美丽又漂亮的衣服;有的人站着,手里捧着仙怀;还有的人盘着腿坐着,闭着眼睛,在认真的打坐。我们在游漫中,踏进了大自然,让我感觉大自然那种轻凉的感觉,仿佛来到了漂浮的海洋,在轻风漂浮着,连自己也在漂浮的空间。我爱夏天的丹霞山,丹霞山,你是多么美丽的啊!

  丹霞山难道不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吗?

大山2

  住在树林里的“小木屋”中,我身边生活着许多动物。

  我迈着轻松的脚步,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到了森林里,我在我的“小木屋”前种上花花草草。

  一天,我夹着画板,来到森林里写生,来到了一个湖边,看见了湖面波光粼粼,真是美极了。

  画着画着,我看见了一只受伤的天鹅来向我求助,那天鹅有着雪白的羽毛,仿佛是穿着舞裙的舞者缓缓向我走来,天鹅用柔和的声音说道:“你能帮帮我吗?我的腿被猎人打伤了,有没有药膏呀?”“有”我非常激动,因为,天鹅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很少的人能见到它们了,我回到了家,用药水清清的摸在了天鹅的腿上,随后,又用药膏敖在了伤口处,天鹅在炉火旁休息,晚饭后,在澡盆里洗完澡后睡觉了。

  天鹅在半夜悄无声息的走了,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你的救命之恩我很感动,我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报答了,我非常地感激。

  几个星期后……

  “叮咚,叮咚”天鹅走到门前敲门,我前去开了门,天鹅用自己编的竹篮子中盛上了几条鱼,“给你吧!”天鹅的眼睛闪闪发光,眼睛显得格外大。

  每隔几天,我就收到天鹅的礼物……

  处处见真情,在大山中我又有了一个新朋友“天鹅”。

大山3

  山,那一脉千里,延续不断的大山。是我魂的牵系。

  山,那纵横九州,雄风万里的大山,是我梦的伸延。

  山间那一串串牛铃声却是我的思念……

  多少年后,才发觉自己爱上大山。

  喝的,是山里的水;吃的是山里的果;淋浴的是山里那缕缕阳光。清晨,睁开朦胧的眼睛,第一眼望见的是大山。她蒙着轻纱,像是山里阿妹朦胧的脸。此时的我,只想拨开轻雾,看看大山的容颜;山间,布谷鸟儿,卖弄它清脆的嗓子,高声啼鸣;花儿们依仗自己的风姿,竞相开放,争入人眼。漫山遍野的青草很受牛羊的青睐,大群羊儿在草地上尽情的享受着“早餐”,“咩咩”的欢笑回荡在整个大山。

  不远处,传来西山牧童的笛声,悠然清脆快乐中总有几分淡淡的情意。大山,她是位诗人,有着无穷无尽的诗情;她是位画家,有着无限风光的画意;她又是位美女,有着掩遮不住的内在魅力。走在大山的每一寸土地上,你都会感到和谐和酣畅,鸟语花香,阳光普照,微风拂过,送来缕缕清香,就像淡淡的清茶。这无一不勾起你的诗情画意。这也难怪陶渊明会有“桃花源”的向往,欧阳修会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千古名言。

  我爱大山的激昂,更爱大山的矜持。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