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

  对于一年级数学来讲,计算是基础又是重点。我认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又要以10的组成与分成为基础。如果学生在此基础上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应该是没有阻碍的。所以,在教学9加几的时候,我先巩固学生学过的10的组成,让学生能很快的知道看到9的想到1,1的凑数是9,看到8的想到2。先让他们知道如何凑十,然后就加快口算、计算速度。直到他们非常熟练的找到5、6、7、8、9的凑数。接下来我就重点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思考过程与方法。

  先引导他们想怎么样计算,要怎么样去想?没有料到的是,两个班都有一个学生都能按我预想的要求说出了计算的过程和方法。接下来我就对学生说出来的进行讨论,让全班学生参与,然后我再重点的讲解计算的过程和方法与道理。结果学生做起很得心应手,非常的感兴趣,原来要用数手指来计算的学生,现在能心算了。他们那高兴的.样子啊,我看了有说不出来成功感。然后接下我并没有上新课,在9加几的上面多用了一点时间,让他们做得有味了,我才教学8、7、6、加几,在这儿我没有让学生按书上的要求进行思考的,我就直接让学生只想大数的凑数,但还是让学生明白也可以想小数的凑数,那样做要难一点。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2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计算时又慢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学*口算和多位数的笔算是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本单元分三小节完成,第一节,学*9加几,这一小节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并接受凑十法,第二节,学*8、7、6加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凑十法,同时要求学生在“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等几种方法中,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第三小节,学*5、4、3、2加几,这一小节是完全脱离实物,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进一步巩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种算法,也为今后学*加法的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选择合适的凑十法,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另外一个算式来口算的方法。本单元的解决问题与以往的解决问题相比,有两个新的要求,一是要求在得数后面写出单位名称,二是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极个别学生对于给小数凑十的方法似乎有点儿排斥.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3

  学*完了进位加,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好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计算在生活中很有用,但单纯的计算又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为此,我把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首先根据课本主题图创设学生郊游乘车活动,提出“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辆车?”,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个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对此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的积极性也很高。在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还为学生设计了为皮卡丘买商品的活动。这样不仅较好地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列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变换了一种书写的方法,不会太难。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尝试。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就请自学课本或请教旁边的同学,培养他们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独立尝试和小组讨论学*后,无需教师多讲一句,就能把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出来。如列竖式时个位要对齐个位,十位要对齐十位,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等等。所以我想,教师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学生汇报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时,有几个学生提出也可以从十位加起,这时有学生反驳说如果要进位的话,你先算十位再算个位,当个位向十位进1后,就要把十位擦掉重新写,这样比较麻烦,所以不能从十位算起。学生说得非常好,但我没有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让学生想想试试,而是继续按教案进行教学,这说明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还不能把课改的理念完全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别学生还没有很好地掌握进位写几进几的方法,需要课下在进一步的辅导。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4

  今天,我上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整节课下来,我感觉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需要值得自己反思和借鉴。

  1、情境的创设由生活中的乘车问题导入。数学源于生活,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处境生情,以乘车情境作为导入,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同桌的交流,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由于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很显然提出的乘车方法也就很多,但针对这节课的设计,我只是选择了其中的一组方案进行学*。情境的导入,为学*新知做好了铺垫。

  2、探索新知由乘车方案入手,让学生尝试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对于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了口算的方法、摆小棒的方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课堂上孩子们基本上应用了口算的方法,只有几个孩子用了列竖式的方法进行了计算,针对孩子的做题方法,只是让孩子展示了口算的算理。对于笔算,指了一名学生进行了板演,此时让孩子认真观察孩子的笔算方法和过程,并且让板书的学生说了自己计算的过程。此时的我,有了新的想法,立标课有一定的模式,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竖式的写法也是一种模式,学生的第一感觉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竖式的写法时,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板演,让孩子们接触模式般的印象。

  3、展示交流根据板书的竖式,但对于如何计算,便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孩子。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算法,然后学生展示,在展示的时候,有的学生从个位算起,有的学生从十位算起,对于这些竖式的计算方法,我并没有提示孩子非得从个位加起不行,而是给学生留有了下一步学*进位加法的计算空间。在教学进位加法时,学生对于从个位加还是从十位加产生了疑问,有的学生说,从十位加好,有的学生说从个位加好,并阐述了自己的理由(从十位加太麻烦了,个位进的1要加上,还得把十位上的数再擦掉,不如从个位加起方便。给予学生所说,学生进行了练*,从中体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

  4、巩固练*以基本的笔算开始,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笔算算理的理解。

  总之,反思自己的课堂,感觉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值得自己反思的地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到学*的过程之中,把学生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5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感觉和自已的小伙伴一起学*,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氛围。学生对于美也有感觉,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想法,他们很了不起,老师要多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去发现。可见课堂气氛影响着学生的学*情绪,创设良好的学*氛围犹为重要。

  二、趣味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自学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易集中也易分散。我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需求及年龄特点。

  让学生具有很好的评价能力,同时能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发自内心地欣赏他人,但由于在课堂有宽松的氛围,学生谁想说就说,在学生个人展示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很想表现自己,树立学*自信心。

  小组合作读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可让学生体验到把数学学*应用到生活的乐趣。

  小组同学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当好小老师及监督员的角色,公正地为小组成员判断其做题是否准确。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需求及年龄特点。订正,形成生生互动的学*局面。

  三、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提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美丽、富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上交流,让学生体会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成功后的快乐,并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在问大海问题时,说得精彩纷呈,兴趣盎然。这制造了课堂的热源效应,打通了课堂的壁垒,将学*活动立体化,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生的知识面不宽,对任何事物都有有很强的求知欲,同样他们对大海充满好奇,想揭开大海神秘的面纱,在向大海提问中,学生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

  四、 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育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法*惯。问一问,你是怎样学会的。既巩固基础,又初步放手让学生自学。

  不足:在学生自主学*的过程中,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到学生自己各自喜欢的学*方式都很有特色,发现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对于知识早就会了,可在做的过程中,却没有做对,个别同学好的*惯还未正确形成。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6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中,加深10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理解,同时感受数学的应用意义,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充满了愉快的学*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用故事导入新课激起学*的兴趣

  兴趣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更是注意力的重要源泉。在故事的讲述中设置许多问题,诱发出探索性思维活动。有趣的故事,结合课文内容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学*为主动获取。

  2、探究与合作相结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像58+6=?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用学具分别表示58和6,然后动手摆一摆。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动手操作学具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怎样想的?对不同的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然后我简单的说了进位现象及进位点之后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先练*,试着自己解决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学生计算的劲头很高,问他们有问题吗?都一致摇头说没有

  计算结果很快交上来了,我发现学生的错误比较多。总结错误类型有:题目数字抄错导致计算错误;该进位的没有进位横式得数漏写。

  我想学生是会计算的,只是很容易出错误。我没有过多的批评,让孩子一一订正之后,总结了几种主要的错误情况,让他们分别对号入座,并且一起总结出了检查的三步骤:

  一、读两遍题目,横式一遍,以防抄错题;

  二、检查横式的得数有没有漏写;

  也许是刚刚经历了错误,所以印象特别深刻吧,练*时学生的正确率大大提高了。

  3、玩中求知,体验生活数学。

  练*时,为了避免学生单调计算的枯燥性,我设计了“找朋友比赛性的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的主动性。

  这节课总体来说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多样化的练*题使得课堂气氛较好。但同时也有很多遗憾之处。如对学生的巡视不够彻底, 学生说算理的过程不够完整。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阅读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1)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中,加深10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理解,同时感受数学的应用意义,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充满了愉快的学*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用故事导入新课激起学*的兴趣

  兴趣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更是注意力的重要源泉。在故事的讲述中设置许多问题,诱发出探索性思维活动。有趣的故事,结合课文内容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学*为主动获取。

  2、探究与合作相结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像58+6=?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用学具分别表示58和6,然后动手摆一摆。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动手操作学具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怎样想的?对不同的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然后我简单的说了进位现象及进位点之后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先练*,试着自己解决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学生计算的劲头很高,问他们有问题吗?都一致摇头说没有

  计算结果很快交上来了,我发现学生的错误比较多。总结错误类型有:题目数字抄错导致计算错误;该进位的没有进位横式得数漏写。

  我想学生是会计算的,只是很容易出错误。我没有过多的批评,让孩子一一订正之后,总结了几种主要的错误情况,让他们分别对号入座,并且一起总结出了检查的三步骤:

  一、读两遍题目,横式一遍,以防抄错题;

  二、检查横式的得数有没有漏写;

  也许是刚刚经历了错误,所以印象特别深刻吧,练*时学生的正确率大大提高了。

  3、玩中求知,体验生活数学。

  练*时,为了避免学生单调计算的枯燥性,我设计了“找朋友比赛性的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的主动性。

  这节课总体来说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多样化的练*题使得课堂气氛较好。但同时也有很多遗憾之处。如对学生的巡视不够彻底,学生说算理的过程不够完整。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2

  这节课先由复*了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开始,巩固了竖式计算中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方法。这样的复*即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作铺垫。

  由情境来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课堂中我创设了田园小卫士检查白菜地的情境,根据已经检查的'数目和没有检查的数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列出进位加的竖式时,我让学生尝试先独立计算,再交流算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精神。在学生算出结果后由教师提出“计算的对不对呢”这个问题引出学生验算的需要,同样是让学生尝试验算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正确率。接下来的试一试需要解决新的问题,在计算中连续进位的难度稍有提高,但遵循的是相同的运算规则,我还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再交流。在这里还要及时引导学生比较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异同,从而更好的巩固了竖式计算注意的要点。

  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遗憾之处:

  第一,虽然重视了小组合作,但小组合作还要注意在学生已经独立思考后再展开,否则学困生会受到思维活跃的学生的限制或中懒于思考,要留出大块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学*。

  第二,课堂上有的孩子认为计算很简单,没有重视,草草的看题,审题就更谈不上了。在写竖式时就会把数字写错,如136+478,结果写成了186+478 。再有一些孩子写作业时不能集中思想,总是会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这样出来的计算题谁能保证它的正确性?还有数位不对齐,加看成减,……看到这些情况,孩子们都会说是粗心。粗心是什么?为什么孩子要这么粗心呢?粗心也与孩子的学**惯密不可分,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或者是边讲话边做作业,……这些都值得我们老师格外关注,好的学**惯对学生来说是受用一生的,从起点开始就要好好抓,不能放松。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3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全体学生学*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学*过程,思维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学生关注的情境。

  情境创设要体现激发学生学*兴趣的功能,必须从学生感兴趣的或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物入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本节课的情境设计紧扣教学主题,富有数学味。这个情境看似简单,但不会给学生一览无余的感觉,因为每棵树上都有两种颜色的苹果,简洁中蕴涵着层次性。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两棵树为基准,大多数学生能很快列出8+5=13的算式,直奔本节课的主题,显示出该情境的直观性,满足大多数学生成功的愿望。以苹果的颜色为基准,部分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得出7+6=13的算式,这样给信息获取能力较强的学生一个机会,显示出该情境的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现。同时该情境把8、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例题和协地统一起来,极少其他非数学因素的干扰,使教学环节的衔接非常自然,在教学中发挥了高效性。

  进一步用“凑十法”口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我以此为支点,在教学中进行生成点的选择。当让学生说说两棵树一共有13个苹果用算式怎样表示时,居然有学生列出了10+3=13的算式。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4

  学*完了进位加,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好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计算在生活中很有用,但单纯的计算又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为此,我把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首先根据课本主题图创设学生郊游乘车活动,提出“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辆车?”,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个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对此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的积极性也很高。在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还为学生设计了为皮卡丘买商品的活动。这样不仅较好地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列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变换了一种书写的方法,不会太难。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尝试。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就请自学课本或请教旁边的同学,培养他们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独立尝试和小组讨论学*后,无需教师多讲一句,就能把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出来。如列竖式时个位要对齐个位,十位要对齐十位,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等等。所以我想,教师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学生汇报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时,有几个学生提出也可以从十位加起,这时有学生反驳说如果要进位的话,你先算十位再算个位,当个位向十位进1后,就要把十位擦掉重新写,这样比较麻烦,所以不能从十位算起。学生说得非常好,但我没有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让学生想想试试,而是继续按教案进行教学,这说明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还不能把课改的理念完全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别学生还没有很好地掌握进位写几进几的方法,需要课下在进一步的辅导。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5

  本节课我围绕如何把计算课上“活”进行设计和实施,改变了以往计算教学的模式,在学生自主探索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基础上,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较好地处理了算法多样化和一般方法的关系,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下列两点思考尤为深刻:

  1、计算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

  我看过也听过现在许多教师对计算教学情境的创设,千方百计地寻找生活中的情境,往往不是从“买东西”引入,就是从“分东西”开始。许多情况一旦导入新课,就脱离后面的教学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这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以来源于教学本身。情境化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兴趣,而作为数学学科能吸引学生的,恐怕不仅仅只有创设情境。本节课没有刻意追求时尚的外表,没有开展一些华而不实的活动,但整节课学生的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本节课就以“选取3个数字→组成6个两位数→列出9道算式→研究算法”这样一条自然流畅的“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自然的“纯数学”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学*。

  2、计算教学的价值是什么?

  计算教学的目标如果仍然停留在完成“双基”那是远远不够的,计算教学应该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应将计算教学内容作为学生思维*台,让学生在紧张或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

  首先,让学生通过数字与数字、数也数的搭配活动,训练学生的有序思维;

  其次,在解决例题时,我没有像教材那样规定学生用惟一的竖式计算方法,而是让学生进行多种算法的研究,并有意充分展现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自我欣赏”时加强对比与反思,从而在这些算法的求同比较中获得对算理本质的认识——那就是把两个两位数进行分拆,再按相同计数单位相加,进而让学生体会到“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道理。这些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此外,练*设计追求开放性,让学生在开放的时空中充分发散思维;

  第三,通过多层次的巩固练*,让学生对学*内容作出积极的选择,使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需要和潜能,进行有效的个性化学*,真正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最后,教学过程的开放,带给学生宽松、安全和自由的探索氛围,使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学*心态投入整个学*过程。因此,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上,就显得非常有个性化。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6

  对于一年级数学来讲,计算是基础又是重点。我认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又要以10的组成与分成为基础。如果学生在此基础上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应该是没有阻碍的。所以,在教学9加几的时候,我先巩固学生学过的10的组成,让学生能很快的知道看到9的想到1,1的凑数是9,看到8的想到2。先让他们知道如何凑十,然后就加快口算、计算速度。直到他们非常熟练的找到5、6、7、8、9的凑数。接下来我就重点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思考过程与方法。

  先引导他们想怎么样计算,要怎么样去想?没有料到的是,两个班都有一个学生都能按我预想的要求说出了计算的过程和方法。接下来我就对学生说出来的进行讨论,让全班学生参与,然后我再重点的讲解计算的过程和方法与道理。结果学生做起很得心应手,非常的感兴趣,原来要用数手指来计算的学生,现在能心算了。他们那高兴的样子啊,我看了有说不出来成功感。然后接下我并没有上新课,在9加几的上面多用了一点时间,让他们做得有味了,我才教学8、7、6、加几,在这儿我没有让学生按书上的要求进行思考的,我就直接让学生只想大数的凑数,但还是让学生明白也可以想小数的凑数,那样做要难一点。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2)

——《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

《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

  一年级上册教材在最后一个单元安排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本册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了10以内加减法以及10加几等与十几的基础上学*的,学生如果能熟练背会20以内退位减法的题目,能帮助他们顺利解决很多后续的学*。所以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这部分内容分两段教学,我是这样做的:

  一、学*9、8、7、6加几。

  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最先学*的就是9+几,学*9+4时,我先带学生复*了凑十歌和10加几等与十几的题目,出示例题后,我让学生先摆小棒算得数,学生有的想到接着数的办法,10、11、12、13,。有的学生就想到了用凑十法算,先给9一根凑成10,10再加3等与13,我让学生代表分别汇报了这两种想法,然后问学生喜欢哪种办法,班里学生都说喜欢凑十法。于是就多练了几遍凑十法,学生熟练掌握了。而且初步形成认识,是把小数拆开给大数凑成十。

  学生学*9+几时还比较顺利,学*8、7、6加几时有的学生有点迷糊了,还是把小数拆成1和几,于是我又引导学生想,你需要把大数凑成十,因此拆小数时要好好想一想,到底拆成几和几合适。当时有一些家长也给我说有的孩子有时犯迷糊,我安慰家长不用着急,一年级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以前每年我们都遇见过,多练*就好了。

  我还告诉学生和家长,用凑十法计算时,一般是拆小数给大数凑成10,也可以拆大数给小数凑成10,要灵活运用。凑十法只是一种计算方法,还是要尽快让孩子把得数背下来。

  我还告诉学生和家长,以前学的10以内加减法,和现在学*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必须让孩子背会得数,因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非常重要,例如:如果能熟练背会,填未知数9+()=15这种题就能快速做出来,不用再费脑子计算思考。再比如以后要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14-6=,学生只要会背6+8=14,那么直接就能想到14-6=8。试想,数学考试时那么多进位加法题目,孩子怎么可能每道题都现算,现想得数?

  一天上课我检查9加几和8加几,发现多数孩子背的不熟练。有家长签字说孩子只能提高计算速度,背会得数可能性不大。我告诉这些家长不要低估了自己孩子的能力。以前我们教的每一级学生都要求背会,难道我们班的孩子就背不会?只要天天练*,天天背,一定能背会。

  二、5、4、3、2加几。

  前面学*的9、8、7、6加几,一般都是大数加小数,一般用拆小数给大数凑成十,学*5、、4、3、2加几,都是小数加大数,最快的计算方法是先想大数加小数等于多少,这进一步体现了9、8、7、6加几的重要性。如果想不起来大数加小数的得数,也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拆小数或大数都可以。在课堂上我发现经过几天的训练,多数学生对于9、8、7、6加几的得数已经熟练背会了。

  总之,学生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所有的方法都只是一种计算方法,最快的方法就是把所有题目的得数熟练背会,做到张口就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希望全班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都能尽快背会所有题目的得数。

《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反思2

  本学期我又教一年级,打开教材第一感觉教材在更新,让我意识到我的教学理念也要更新,尽管自己教龄比较长但还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仍认真地备好每节课。对于《20以内进位加法》这一内容我进行了一些调整。

  第一调整教学内容:

  教材把《9加几》和《8、7、6加几》分为两课时教学。我认为合理的安排,精心的设计也能用一课时解决。

  第二调整教学过程:

  《20以内进位加法》主要是让学生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算法优化。教材是这样安排的既提倡算法多样化又重点讲凑十法,在凑十法中既可以看大数拆小数,也可以看小数拆大数。通过一节课的学*学生反而不知道怎样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题,怎么办呢?我把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把9加4作为教学的重点,突破凑十法,看到9想到1,9和1凑成10,所以我们把4分成1和3。那4还可以分成2和2,什么数与4相加要把4分成2和2呢?学生前面对凑十法理解得比较透彻,马上想到了4和8相加时把4分成2和2.我就因势利导让学生观察()+6(6分成1和5)、()+6(6分成2和4)、()+6(6分成3和3)这三组算式中都是加6为什么为什么分成的数不同呢?他们分别与谁相加呢?为什么?这样的设计进一步强化了“凑十法”。

  第三精心设计练*:

  我出了两组题进行练*。第一组是:9+29+39+49+59+69+79+89+9第二组是:8+38+48+58+68+78+8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的加数和得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善于思考,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理解凑十法的基础上迅速牢固的.掌握9加几和8加几的得数。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反思:

  1、这节课只是让学生系统的学会了“凑十法”为学生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指明了一条路。如果学生要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还需要课后加强练*。

  2、这节课的教学容量比较大,对后进生还需要单独辅导,多加练*。

《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反思3

  今天教学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例5,这是“用数学”的内容,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开放的问题情境——运动场中啦啦队表演图,看着这一幅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能够列出不同的算式,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不受局限,我在本课为孩子们创设了比较大的空间:

  空间一: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始。出示主题图后,我先给了孩子们观察图的时间,但没有让他们说看到了什么,而是直接将要解决的问题提了出来“一共有多少人?”那么啦啦队一共有多少人呢?你能帮着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作用。孩子们很快就想到了答案,有的算式列成了“8+7=15”,有的列成了“9+6=15”,列出算式后,我还重点让列式的孩子给同学们讲了为什么这样列,孩子们讲的非常完整“第一排有7个小朋友,第二排有8个小朋友,两排一共有15个小朋友”,“我看到男生有9个人,女生有6个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15个人”。这一环节让学生体验到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使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空间二:找不同,进一步体会加法含义。

  在学生列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通过这一问题的思考,孩子们感受到了这两种解答方法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得到的,列式不同,但解答的方法是相同的,都是用加法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进一步体会了加法的含义。

  这一例题的解决让学生切实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3)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知识经验基础,所以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提炼出问题,再进行合作交流得出计算方法,从而让学生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进行笔算加法。

  整堂课“运用低段教学环节”将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渗透于“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图引导学,提炼问题;解决问题,构图小结;反馈练启,体验成功;拓展创新,再构提升”中。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的教学理念。

  课初,先由学生自主观察主题图,找出已知条件,然后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再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提炼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他们一共有多少张邮票?”,然后列式解答。在本环节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提问,由于学生们都想提问题,而时间有限,所以我巧妙地让同桌之间互相提一个问题,这样既给了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也合理利用了时间。

  课中,进行了两次小组合作。第一次是各组学生合作交流“如何计算”,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得出了多种方法,如:摆小棒、口算、拨计数器、竖式等,并且学生都能主动上台与其他组的同学进行交流。第二次是在学生计算完“例题”和“试一试”后,合作讨论“列竖式时需要注意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笔算进位加法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构图小结,且把注意事项编成儿歌的形式,不仅利于学生记忆,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最后,通过拓展创新题,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笔算加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全课总结时,先让学生根据构图复述本节课重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笔算的方法,而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提升学生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整堂课上完后我觉得还有些不足:

  1、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我虽然及时点拨,但没有强调“计算时应先从个位加起”、“个位和个位相加的和应如何在竖式中写”,进而造成学生在后面的练*计算中有从十位相加的,也有不进位的,或是进位后忘记加的。

  2、在出示儿歌后,直接让学生读,所以造成有些学生因不认识字而不会读。应先一句一句的领读,然后再一句一句的.帮助学生分析,进而有利于学生记忆儿歌及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设计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做到课前精心准备,不仅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这样才能做到课中善于调控,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学*数学知识。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2

  九加几是二十以内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课时,春教学反思5篇。它是在学生学*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九加几在教学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又是学生学*十几减9的基础。九加几的例题,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自主的探索算法,通过对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来计算。通过多种练*的巩固,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应用意识。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本班学生已有的经验,他们对于“凑十法”这种术语学生很陌生。但是已经有很多学生已经能尝试算出九加几等于几。争对本班学生原由的认知基础我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1、口算9+( )=10

  生1:9+1=10

  生齐:9+1=10

  2、9+1+2=9+1+6= 9+1+3=9+1+5= 9+1+7=9+1+8=

  生1:9+1=10 10+2=12

  师:非常不错!你把计算过程也说出来了。(之后所有的学生都如此说出了计算的过程。这两道口算层层相扣,由易到难,互相递进。开门见山到如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二、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注意了让学生有自己发现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体现学生多种的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比如:点着数、接着数、凑十法等。着重讲解凑十法。

  三、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教学是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尝新意识的重要途径。结合九加几的题目,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包括新课到如中从现实问题因如计算问题:通过学生提出有几盒饮料?进行解决。把解决问题与计算问题进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还有后面应用部分,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跳绳的与踢毽子的一共有几人?(9+3=12)

  2、跳绳与跑步的一共有几人?(9+6=15)

  3、跳绳的与跳远的一共有几人?(9+7=16)

  4、跳绳与数饮料的一共有几人?(9+8=17)

  教学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中选择信息,提出许多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计算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意识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的全过程,通过师生合作学*,使学生学会学*,通过体验形成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十几减8、7、6 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十几减8、7、6-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并掌握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并掌握十几减8、7、6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学*的自觉性。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设置情境,把十几减几的计算教学蕴含在情境中作为一个问题提出,让学生在亲自探索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方法。在导入环节是这样设计的:在抢答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出示了一幅笑脸图(每次我对学生的奖励就是发一张笑脸的贴画,学生特别的喜欢),动画设计圈起其中的9个,请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复*十几减9),学生很顺利的解决了。还是同样的一副笑脸图圈起了7个(迁移新授——十几减7),又怎样提出问题列算式?这一问题是本课的新知识点,我并没有对新授的内容做任何的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与尝试,是在学生顺利解决十几减9的问题后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正向的迁移,并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算理,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进而我又出示了一组帮助养鸡场叔叔阿姨解决十几减8及找寻宝物解决十几减6的问题,我想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原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新的计算方法。在新授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很自然的进入了上课的状态。

  二、在教学中时时渗透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为了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根据教材赛跑分组的情境图,我这样设计了第二环节:有8个跑道,15个人分为两组,第一组9人是否可以?课前我已对学生的预*情况做了简单的浏览,学生把15人分为了8人和7人两组,也有同学分为了9人和6人两组,我抛出这个问题后,一些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可以分成9人和6人两组,教学反思《春教学反思5篇》。这时我让不同意见的学生试着辩论(辩论是我上个月开始的一个新尝试,意在试着让存在不同意见的学生用简单的`语言互相说服,老师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在讨论中学生明白:8个人的跑道是不能9人一组的。同学交流不仅巩固了所学的内容,也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强调提出的问题应有价值,符合生活实际。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课堂检测中的《小兔拔萝卜》、《漂亮的花》等题都是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反应也非常好,解答正确率较高。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探索,让学生在尝试与探索中获取知识,而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与必要的指导。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力求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

  三、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

  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感受,而是主动的获取,本节课我尽量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独立列式解答,这样做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计算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体验到了计算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学*更应该是学方法,而不仅仅是学*书本上的知识,这也是我本节课最大的感触。作为老师应在课堂上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启发,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掌握学*方法及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和科学的归纳总结更为重要。

  五、最大的遗憾:

  1、课堂缺乏深度。课堂上我和学生共同总结了-破十法、连减法、想加算减法、数一数算一算等几种方法,对于这几种方法学生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计算都比较到位,还有一种方法是把减数看做十,先用被减数减去减数十,然后再加上减数中多减的数,对于这种方法许多同学理解有困难,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为以后学*估算打下好的基础,在这一环节我课前设计不足,如果再通过对话、比照、合作反馈等环节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可以更好的实现算法多样化,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遗憾之二是学生动手操作即摆小棒这一环节处理得不紧凑,有极个别孩子摆的方法过于琐碎,这样也为后来的算法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这种因为个体差异造成的孩子之间的学*差异在当时的课堂上应该有教师更为细致的引导和讲解,当时的我没有更好的利用机会。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动手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使学生的才智在世纪中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也是充满遗憾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应在问题情境创设中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时时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这是我对课堂孜孜不倦的追求。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3

  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学*计算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也一直是教材编写所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

  本课的难点如何去突破?新课程的理念如何去体现?经过一翻思考,我有了自己的主张:笔算的难点如果靠大量的练*题去巩固,必然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计算的正确率也不见得会很高。在笔算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忘记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或者忘记把进位的1加进来。针对这个问题,如果能想个好办法让学生不忘记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教材的主题图,三年级学生不能很好理解“已知种数”“*特有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等概念,对于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不能清楚的辨析,以至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不符合逻辑,没有实际意义,如“已知的哺乳类种数比*特有的鸟类种数多多少种?”针对这种情况,我如何来改进呢?

  首先,我将主题图进行适当的处理.在课前我用通俗的语言对这些概念加以解释,然后再根据教学的进度将表格的三列数据分别呈现,在这节课里我只呈现"*特有的种数"一列,引导学生提问题,列算式,引入本课的重点内容.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是一个资产丰富的国家.在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珍稀的动物,你能说出几种吗?

  生:我知道有熊猫是我国珍稀动物.

  生:我知道东北虎是我国珍稀动物.......

  师:除了同学们说的这几种外,在我们的祖国,还存在着这样几种珍稀动物:(师点屏出示)东北虎、丹顶鹤、蜥蜴、青蛙。这几种动物分别属于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你想不想知道这四类动物在我们国家存在的具体情况?好,请同学们看屏幕(师点屏出示下表)。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表,你获得了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了哺乳类一共有110种。

  生2:我知道了两栖类一共有30种,爬行类一共有25种,还知道鸟类有98种。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生1:哺乳类和鸟类一共有多少种?

  生2:爬行类比两栖类少多少种?

  生3: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

  师:刚才,同学们根据这个统计表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师点屏出示:在*特有的动物种数中,鸟类有98种,爬行类有25种。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师:你能根据这这个问题列出正确的算式吗?

  (生说算式,师板书:98+25=)

  在这个环节上我感觉自己的情境创设比较到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给我们提供的统计图表提供了多个信息,根据教学需要,我在进行教学时,将和本课重点无关的两栏大胆舍弃,这样,避免了因为信息多而导致学生无从下手的现象,不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在进位的过程中,学生特别容易忘记加上进位1,不管老师如何提醒,如何强调,总是有学生忘记.如果我把这个进位的1编成一个小故事,学生是不是印象会更深刻呢?

  在讲完例题后,我话锋一转:同学们,关于这个进位1还有个小故事,同学们想听听吗?学生立刻来了精神,一齐大声的说:想!我马上娓娓道来:今天是猪八戒的生日,他的很多好朋友都来向他祝贺生日,这不,猴哥也来了.孙悟空高兴地对猪八戒说:“八戒,今天你的生日,我准备送给你一个生日礼物.”猪八戒听到有礼物送给他,高兴地拍起手来,忙问:“是什么礼物呀?是不是好吃的呀?”孙悟空说:“我把我的金箍棒送给你。”八戒听了很奇怪:“金箍棒不是你的独家看门的武器吗?你为什么要送给我呀?”“我听说你最*学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哪一位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可是你总是忘记加上进位的1,今天我把我的金箍棒拿来,进位的时候,用上我的金箍棒,提醒你别忘记了。”边讲着故事,我边用黄色粉笔在进位的地方写一个1。学生个个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就对进位的1有了深刻的印象。然后在练*的巩固中,我提醒的语言变成了“同学们别忘记了满十加上孙悟空的金箍棒哦”。从作业的反馈中发现学生的正确率比较高,这也为后面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垫定了很好的'基础。

  但综观整节课学生的探究的时间和时机都没有把握好。是我这节课一大硬伤。

  笛卡尔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我更愿意理解成:在数学教学上我要做一个思想者,更要做一个践行者。多去积累以提高自我素养,多去学*以提高自我能力。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4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整百整十加整百整十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以后学*多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又为后面的加减法验算奠定基础。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是掌握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会正确计算。难点是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由于学*例1时学生已知道计算的法则,在本课着重解决百位上的数怎么算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在本节课中,我先复*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沟通和运用迁移的方法,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在教学中,运用迁移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从而,学生在捕捉联系和发现窍门的“顿悟”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经验的迁移与同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拓展。这样的学*方式,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自主学*,自主探索的精神,同时也体验了成功,体验了学*的快乐。

  另外,根据低、中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注意力不稳定的特点,巩固练*时设计了"夺红旗"比赛、“争当小医生”等游戏,从而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根据例题教学后,有的学生能融会贯通,有的学生基本学会的情况,还设计了必做题与选做题两种题型,因人而异,速度快的学生两项都做,速度慢的学生可以只做必做题。

  在教学时,我针对计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对计算的注意点,一节课从头到尾都在反复强调。但课堂练*交上来一看,我就有点发愁了,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计算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顿时让我大失所 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的计算教学这么失败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

  第一,练*的量不够

  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来实现。教材上的练*少,再加上配套的作业题难度偏大,在课堂上得由老师扶着做,在家里得由家长扶着做,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就太有限了,因此,每天光课本和配套练*的作业都让师生筋疲力尽,课外也就没有时间好好地补充一些练*,这样,仅仅靠课本和作业本上少得可怜的几道练*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第二,缺少良好的计算*惯

  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特别是在读题的问题上。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马马虎虎读一遍就匆匆动笔,导致方法错误。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另外,在家里孩子题目做错了,都是家长检查的错误,孩子们也养成了“做完就放到边上等待家长检查”、“错了可以随时改正”的坏*惯,从来不自己检查,使得大部分学生在独立计算后不检查,错误百出。

  第三,对学困生的指导还不够

  孩子们毕竟是有差异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方法、同学讲的方法,其实有些孩子是听得一知半解的,但在课堂上能运用最多只能算一种正迁移,一种短时记忆。于是,例题后的几道对应练*,他们勉强还能应付过去,而在独立练*中,各种题目混为一体,量又相对较多,他们就乱了手脚。虽然孩子们做题时经常在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连续进位加法不要忘了加进来的1”等要点。但在实际练*中,部分学困生往往不能与强调的要点联系起来,一不注意就问题百出。看来,为学生开小灶是不可避免的,有时教师的提醒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本节课我坚持以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即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但在集体交流反馈的过程中为突破教学难点、学生估算错误等问题的解决用时过长,造成整堂课前松后紧,节奏慢的局面。而且部分学生认为问题简单,自己都会,就没有用心的听讲,导致计算过程中以前怎么错的现在还是这么错的,特别是在对向前进 “1”的处理,不是多加一次,就是忘记加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钻研教材,扎实备课,认真反思上过的每一堂课,寻找每堂课的得与失,争取一节课比一节课上的好。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5

  学*完了进位加,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好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计算在生活中很有用,但单纯的计算又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为此,我把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首先根据课本主题图创设学生郊游乘车活动,提出“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辆车?”,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个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对此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的积极性也很高。在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还为学生设计了为皮卡丘买商品的活动。这样不仅较好地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列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变换了一种书写的方法,不会太难。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尝试。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就请自学课本或请教旁边的同学,培养他们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独立尝试和小组讨论学*后,无需教师多讲一句,就能把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出来。如列竖式时个位要对齐个位,十位要对齐十位,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等等。所以我想,教师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学生汇报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时,有几个学生提出也可以从十位加起,这时有学生反驳说如果要进位的话,你先算十位再算个位,当个位向十位进1后,就要把十位擦掉重新写,这样比较麻烦,所以不能从十位算起。学生说得非常好,但我没有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让学生想想试试,而是继续按教案进行教学,这说明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还不能把课改的理念完全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别学生还没有很好地掌握进位写几进几的方法,需要课下在进一步的辅导。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4)

——加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

加法教学反思1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理解括线和问号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本课的重点是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难点是理解括线和问号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小,但教者仍能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使学生初步理解图意,通过复*旧知引出新课,学生不会感到突然。在原有主题图上稍做改变,出示括线和问号,也就是这节课学生要重点学*,而且难于理解的知识。为什么这么做呢?就是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不同,主动思考括线和问号的作用。在理解括线的含义时,教者不仅要求学生记住括线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还引导学生看图具体说出括线表示把哪两部分合起来,学生如果能够用语言表述清楚,就说明学生真的理解了括线的含义。问号的出现是蹦蹦跳跳的,就是要吸引学生注意问号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号为什么要在括线的下面,问号在括线的下面表示什么。在学*新知这个环节,教者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在学生理解了括线和问号的含义之后,编题列式计算也就解决了。在学生列式后,我又追问学生每一个数字表示什么,检验加深学生对算式,对图意的理解。在新授环节的最后,又让学生思考主题图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检验学生对括线和问号的理解情况。整个新授过程设计比较严谨,有一定的层次,学生理解比较清楚。

  本节课教者能够抓住重难点进行教学,语言表较简练。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不够到位,总感觉把握不好“火候”。学生说得不好,说得不准要及时给以指导、纠正,尤其是对于学困生,要舍得时间,对于学困生不仅要指导,还要盯住他掌握知识,指导后要让他重复正确的。今后在备课时应注意多考虑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预想多种可能,做足准备工作。当然这样还是不够的,还要不断学*,不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积累教学经验。

加法教学反思2

  本堂课,我所教授的是培智二年级的学生。这个班级的学*能力差距比较大,本班学生年龄普片偏小,大概在9岁左右,而智力水*仅在5岁左右,而且部分学生在此之前没有接受过教育。所以加法对他们来说还比较陌生。极少部分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了加法,再学起来可能会轻松点,可是还有些学生没有接触过加法,学*起来就比较吃力了。

  作为一个培智部低年级的数学老师,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尽可能的联系生活实际来展开我的教学活动。在新授过程中,我首先采用具体、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记忆。本节课我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5的分成的基础上,进行加法计算。所以课堂中,我呈现5个苹果让学生上台来分一分,亲自动手来感受一下5的分与合,更加合理、清楚明白“5的组成”并在此基础上教授加法。

  在新授中,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入手,创设了动物世界的场景,通过这样的设计安排,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起了学生的学*兴趣,并通过数一数、加一加得出算式,让学生明白加法的定义。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学生分成了A、B、c三类,在学*的过程中让A类学生演算,最后,当学生学*的比较累时,开展一个小活动,让全班学生都能动起来放松一下。再继续进行练*,这样就不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状态。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依旧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如:对学生没有进行太多的激励与表扬,对于培智学生而言,教师的表扬胜过一切可以让他们树立自信。这节课我对A类学生表扬比较多一点,可对其他学生太过于忽视,导致这一类学生学*兴趣不高。还有由于对培智学生的学*能力掌握不够透彻,低估了B、c类学生的能力,没有给予他们合适表现的机会。这些些较差的学生,在教授加法时我应该让他们上台来数一数后再说出或写出相应的答案,这样会就能让所有的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都有极高的兴趣参与学*。因此,我觉得备学生比备课更重要。

加法教学反思3

  一年级上册教材在最后一个单元安排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本册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了10以内加减法以及10加几等与十几的基础上学*的,学生如果能熟练背会20以内退位减法的题目,能帮助他们顺利解决很多后续的学*。所以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这部分内容分两段教学,我是这样做的:

  一、学*9、8、7、6加几

  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最先学*的就是9+几,学*9+4时,我先带学生复*了凑十歌和10加几等与十几的题目,出示例题后,我让学生先摆小棒算得数,学生有的想到接着数的办法,10、11、12、13,。有的学生就想到了用凑十法算,先给9一根凑成10,10再加3等与13,我让学生代表分别汇报了这两种想法,然后问学生喜欢哪种办法,班里学生都说喜欢凑十法。于是就多练了几遍凑十法,学生熟练掌握了。而且初步形成认识,是把小数拆开给大数凑成十。

  学生学*9+几时还比较顺利,学*8、7、6加几时有的学生有点迷糊了,还是把小数拆成1和几,于是我又引导学生想,你需要把大数凑成十,因此拆小数时要好好想一想,到底拆成几和几合适。当时有一些家长也给我说有的孩子有时犯迷糊,我安慰家长不用着急,一年级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以前每年我们都遇见过,多练*就好了。

  我还告诉学生和家长,用凑十法计算时,一般是拆小数给大数凑成10,也可以拆大数给小数凑成10,要灵活运用。凑十法只是一种计算方法,还是要尽快让孩子把得数背下来。

  我还告诉学生和家长,以前学的10以内加减法,和现在学*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必须让孩子背会得数,因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非常重要,例如:如果能熟练背会,填未知数9+( )=15这种题就能快速做出来,不用再费脑子计算思考。再比如以后要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14-6=,学生只要会背6+8=14,那么直接就能想到14-6=8。试想,数学考试时那么多进位加法题目,孩子怎么可能每道题都现算,现想得数?

  一天上课我检查9加几和8加几,发现多数孩子背的不熟练。有家长签字说孩子只能提高计算速度,背会得数可能性不大。我告诉这些家长不要低估了自己孩子的能力。以前我们教的每一级学生都要求背会,难道我们班的孩子就背不会?只要天天练*,天天背,一定能背会。

  二、5、、4、3、2加几

  前面学*的9、8、7、6加几,一般都是大数加小数,一般用拆小数给大数凑成十,学*5、、4、3、2加几,都是小数加大数,最快的计算方法是先想大数加小数等于多少,这进一步体现了9、8、7、6加几的重要性。如果想不起来大数加小数的得数,也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拆小数或大数都可以。在课堂上我发现经过几天的训练,多数学生对于9、8、7、6加几的得数已经熟练背会了。

  总之,学生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所有的方法都只是一种计算方法,最快的方法就是把所有题目的得数熟练背会,做到张口就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希望全班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都能尽快背会所有题目的得数。

加法教学反思4

  在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学生由生活情境中找到数学问题后,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9+6=15,但当你问他们“你是怎么想的”时,他们就说不出来了。就在学生脑子一片空白时,我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主动学*的工具——小棒,对学生说“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好吗?摆完了和你的同学说一说。

  让他们自由、独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此时此刻我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我在学生汇报方法时我也没有在黑板上板书抽象的算理并且接着给出9+8=?继续追问学生是怎么想的?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当学生再次汇报时,这时我才水到渠成板书算理。通过两次摆小棒,对于已经知道得数的学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不知道得数的学生,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计算进位加法。突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对于学生不同的算法,我都应该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

  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展示知识的全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算理“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加法教学反思5

  一、重视加法含义的体会,突显分与和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既是加法计算的依据,又是用加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基础。教学例题时我利用多媒体动态呈现情境,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楚图意(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接着我以提问的方式告诉学生第三句话:一共有多少个?通过一起说一说,大本领的“小老师”领着说,指名说等环节让学生结合情境描述,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再抽象出“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让学生对“合起来”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体会到“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让学生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

  对于3+2的计算,可以是由图上数出,也可以想3和2合成5,在这里我问:“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有学生说是数出来的,但回答不出是想分与合,这时我引导他们用学过的分与合知识计算,有孩子想到“3和2合成5”,让学生自觉地与已经学过的分与合的知识建立联系,从而感悟计算的方法。

  二、练*设计注重层次性,拓展学生的能力。

  “想想做做”第1~3题的练*中,分别是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数、画圆圈、和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第1题我重点指导学生说清楚图意,归纳成“3只小鸡和1只母鸡,合起来是4只”,“2只青蛙和2只青蛙,合起来是4只”突显加法含义,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第2题通过画图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第3题重点指导“几和几合成几”的方法来口算,引导学生说好一句话“因为几和几合成几,所以几加几等于几”。练*题从直观形象逐步过渡到抽象概括的过程,同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拓展能力。

  立足教材内容,尽可能让每个孩子参与学*是我追求的目标,本课将“理解加法含义,领悟计

  算方法”作为重点,鼓励学生结合动态情境图体会感悟加法含义,突显分与合的思想学会加法口算。

加法教学反思6

  开学已经一周,学生已经知道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加法。因此我设计这节课时,结合数学20xx版《数学课程标准》我觉得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用小棒、计数器、凑十法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但是用竖式计算出现的几种情况,尤其是进位1写的位置多样,我真没有预料到。

  在上课之前我已经给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预*,预*的方式为我在黑板上写出几个问题,结合问题去预*新课!这节课我课前预*的问题预设为:

  1、结合问题该如何列式?

  2、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3、若列竖式该如何列竖式?应注意什么?

  4、列完竖式后,个位相加满十,怎么办?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知道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我首先先让孩子们自己去独立思考后,然后在小组交流算法,最后全班小组汇报的方式去上好这节课。汇报时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有摆小棒法,计数器,有数数凑十法和列竖式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充分的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说完之后,对比不同的方法,从而优化出最优方法——列竖式。于是,我接着引导竖式如何去列?着重问为什么?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算理,进而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多找学生说算理,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上完本节课后,仔细想想,觉得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学生能熟练的说出计算的算理及方法。不足之处在于时间分配不太合理,对于课堂检测环节时间太少,以至于学生在写进位1的时候,写法成多样化,但都是错误的趋势。因此,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应该注重教学时间的分配问题,争取在同样的时间里,创造和谐,有趣,生动,活泼的高效课堂。

  作为刚刚迈入教育界的我,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学*课标,用课标,写好每一节的反思与思考以及其他教师的建议是提升自我素质的良好方法。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5)

——数学教案:进位加法优选【十】篇

  数学教案:进位加法 1

  教学内容:

  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熟练地计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去大海边上解决问题,是板书课题 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的新本领是熟练地计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内容,仔细观察图片上有什么?天空上有什么?大海上有什么?海滩上小朋友在干什么?动动脑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5分钟后比谁学得快、理解的透彻,能够解答以上问题。)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一比谁看得认真,坐姿端正、精力集中,效率高。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师不能辅导)

  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生(后进生)列举看到的数学信息。(其他同学补充)

  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

  2、做一做:解决红点问题,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

  五、后教

  1、更正: 指名学生完成第二个问题,并讲解做题思路。

  2、议一议:加几个一和减几个一都在各位上计算。

  六、全课小结

  生口述小结:加几个一和减几个一都在各位上计算。

  七、练一练

  11+3=

  15+4=

  16+1=

  14+2=

  12+5=

  13+4=

  过渡:今天的知识你学会了吗?下面,大家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

  八、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

  数学教案:进位加法 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字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一堂非常关键的课,是学生学*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学生的计算方法就会有所不同,因此,要鼓励学生有个性学*,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过程

  活动一: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动物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原来是小羊嘟嘟在过生日。小羊嘟嘟特意安排了一个庆祝会。小羊嘟嘟的好朋友来了。它们有的送来了蛋糕,有的送来了鲜花。小兔白白把家里的所有的牛奶都带来了。小狐狸点点看到其他小动物都带来了礼物,而自己却两手穿空空,觉得不好意思,也赶紧跑回家去把家里剩下的牛奶全都拿来了,不好意思地说:“小羊嘟嘟,我没有准备礼物,这几瓶牛奶送级你。”小羊嘟嘟开心地笑了:“谢谢!”看着小兔白白和小狐狸点点送的牛奶,小羊嘟嘟想:现在我有几瓶牛奶呢?

  活动二:组织手操作,小组讨论反馈

  1、看画面说图意。

  指导学生根据画面复述图意:

  小兔白白送来9瓶牛奶,小狐狸点点送来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学生可发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办要能表达出图意就行。培养学生提问的肥力,逐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为今后学*打下基础。)

  2、根据复述的图意,引导学生列出等式:9+5=

  3、探讨算法。

  师:你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小羊嘟嘟算一算到底有几瓶牛奶呢?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可以通过直接看算式用凑十的方法,也可以用学具(小棒、纽扣等)代替牛奶瓶进行操作。

  先自己说一说、摆一摆,再小组合作,汇报自己的想法。小组汇报时要求学生做到:

  (1)仔细听其他同学的算法,如果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

  (2)在汇报时如果用到小棒,最好能边摆边说,而且要认真听取同学们的意见。

  集体汇报后,与以前学的不进位加法进行比较。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题策略:

  (1)逐个数数。如从9开始一个一个地数,一直数到14。

  (2)半按群数数。如从9开始数,接着10、12、14跳到数数。

  (3)用凑十法计算。这部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较好,数感比较强。

  (4)圈十按群计数:

  ①把5根小棒分成1根和4根,1根和9根凑成10,10根加4根合起来是14根。

  ②把9根小棒分成4根和5根,5根和5根凑成10,10根加4根合起来是14根。

  活动三:故事延伸,方法迁移

  刚才小朋友们帮助小羊嘟嘟解决了问题,小动物们都很高兴。长颈鹿哥哥还想请你们帮帮忙,算一算:9+3=、7+9=。

  分小组活动,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一说或摆一摆,做好后再小组汇报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特别地逐个数数的同学通过练*是否掌握了凑十法。

  活动四:实践运用

  1、圈一圈、算一算。

  师:长颈鹿哥哥的问题没有难倒我们。小鸟姐姐又送来了一封信,里面有四道题,要求四人小组合作,每个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选做一题,并把你的算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四人全部完成后算顺利通过。

  2、小猫钓鱼。

  师:猫妈妈带着小猫到河边去钓鱼,这一次小猫钓鱼可认真了。猫妈妈钓的鱼放在大鱼缸里,小猫钓的鱼放在小鱼缸里。小猫心里可高兴了,它在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说大鱼缸里有几条鱼,小鱼缸里有几条鱼。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说法:

  ①猫妈妈和小猫一共钓了几条鱼?

  ②猫妈妈比小猫多钓了几条鱼?

  ③小猫比猫妈妈少钓了几条鱼?

  ④小猫再钓几条鱼就和猫妈妈同样多?

  活动五:游戏活动

  事先准备1~10的卡片,游戏时教师先组织学生示范做,然后再分小组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考虑到有些班级学生比较多,集体做这个游戏的效果也许不太理想,也可以把这个游戏改变成其他方式。

  参考游戏:“比比谁算的多”(小组活动)

  先在小纸片上分别写1、2、3、4、5、6、7、8、9、10这十个数。然后折起来,用抓阄的方式,抓到几就把它与9相加,4人小组在一分钟里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多。

  课后么

  1、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保护并激发其学*愿望和兴趣,学生回答得地否正确,语言是否完整,教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用统一规范的语言来训练学生。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任务,提高学生听、说、想的能力,体现学生学*的主体、差异性和活动性,达到“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3、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在本堂中。教师对课本中出现的几种方法不一定要逐一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自己的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数学教案:进位加法 3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估算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引入新知。

  同学们,今天学新知识前咱们先回顾一下昨天学的旧知识。

  1、竖式计算。

  59+73= 83+38= 68+52= 58+94=请大家做在练*本上,指名板演。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方法的?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不错,以前的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今天这节课,咱们继续学*进位加法,(板书:进位加法)不过,可要仔细观察,看谁能发现,今天所学的.和昨天所学有什么不一样。

  二、知识迁移,探究新知

  1、学*估算。

  昨天咱们计算了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总种数,今天这节课,咱们来计算一下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的总种数。出示:

  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爬行类376两栖类284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1)、怎么列式?(376+284)(2)、下面我们先不笔算,先来估一估他们的和大约是多少?自己先估计一下,谁来把你的估算给大家汇报一下?

  生1:把376估成400,284估成300,400+300得700,所以376+284约等于700。

  生2:把376估成380,284估成300,380+300得680,所以376+284约等于680。

  生3:把376估成400,284估成280,400+280得680,所以376+284约等于680。

  生4:把376估成380,284估成280,380+280得660,所以376+284约等于660。

  师:大家真棒!想出这么多估算方法。大家看,不管是用哪种方法估算,都是把两个加数看成一个什么样的数?生:与原数最接*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

  师:对!我们在估算时,必须要估成与原数最接*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在这么多方法里,你最喜欢那一种?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再估一估。

  2、学*笔算。

  师:好,估计完376+284的和大约是多少?下面我们来亲自笔算一下和到底是多少?学生都动手尝试,指名板演。

  师:大家看板演的同学计算对了吗?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生:先算个位,6加4得10,在个位上写0,向十位进1。

  再算十位,7加8得15,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在十位上写6,向百位进1。

  最后算百位,3加2得5,再加上十位进上来的1,在百位上写6。

  师:真棒,你说的又清晰,又准确。来大家一块说:计算加法时,个位满十怎么办?十位呢?那百位呢?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生:那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师:大家看,这就是咱们今天所学的进位加法,谁发现了和昨天所学有什么不一样?(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对,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完善课题)三、巩固练*,深化新知。

  1、课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练*五第1、2、5、6、7题。

  四、小结(略)五、布置作业(略)

  数学教案:进位加法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的口算进位加法,会正确地进行口算。

  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愿望,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澄溪小学大队部昨天派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到黄沙调查关于《殡葬改革》问题,四年级去了19人,五年级去了26人,大队辅导员从公交公司包来了一辆48座的大客车,你觉得这些小朋友能坐下吗?你有没有什么好方法?(电脑显示大客车,座位数,上车各组人数)

  2、只要算出19+26=?就可以了(教师板书:19+26=)

  二、合作学*,探究新知

  1、19+26=?可以怎样计算?有几种不同的算法?请四人小组一起讨论?

  2、全班交流:学生汇报各小组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生1:10+20=30 9+6=15 30+15=45

  生2:19+20=39 39+6=45

  生3:9+6=1510+20=30 15+30=45

  生4:19+1=20 20+26=46 46-1=45

  生5:26+10=36 36+9=45

  生6:26+4=30 30+19=45 49-4=45..

  3、你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悄悄的和你的同桌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认为这种方法好?

  4、学生反馈

  5、第二种方法是怎样的`呢?谁能说说。

  生1:19+26=45想:19+20=39 39+6=45

  6、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下面这几道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7+2756+3864+28

  (1)学生自己算一算

  (2)学生自己说说是怎样想的

  (3)学生反馈

  (4)抽做得快的学生说说用的是哪一种方法,帮学生导向计算时选择步骤少的计算较快一些。

  7、小结、归纳: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怎样口算。

  8、针对练*

  54+38 37+46 68+32 76+18

  28+43 19+75 27+73 44+39

  刚才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自己学*就学会了好方法解题,这道题会吗?1900+2600=

  (1)自己算一算,再与同桌小朋友交流算法

  (2)反馈

  生1:1900+2600=4500想:19+36=45然后在得数后面加两个0就可以了。

  生2:1900+2600=4500想:19个百加26个百等于45个百,也就是4500。

  生3:1900+2600=4500想:只要算19+26=45后面加两个0就好了。

  (3)为什么加两个0就可以了呢?老师不明白能帮忙解释一下吗?

  生:后面加两个0也就是把这个数看成了整百数,所以是对的。

  10、巩固练*:

  29+5756+3818+36

  290+570 560+380 180+360

  2900+57005600+38001800+3600

  (1)学生先独立计算

  (2)反馈校对

  (3)通过计算你知道了什么?

  生1:第一组题都有数字29、57

  生2:只要算出29+27=86,整百数相加在后面加一个0,整千相加在后面加两个0

  生3:29+57=86想:9+7=16;20+50=70;16+70=86。后面两道题只在86后面加0就行了。

  生4:有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也有整百整十数加整百整十数的加法。

  生5: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想: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整百整十数加整百整十数的加法想:先把前面的数相加,然后整十数在后面加一个0,整百数在后面加两个0。

  11、归纳、小结。

  三、巩固提高、知识内化

  1、综合练*

  37+28 45+17 3400+3900 56+21

  230+480 67+27 480+20035+75

  数学教案:进位加法 5

  【活动构思】

  “数”在食、衣、住、行等的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几乎没有一个民族不知道1、2、3、……或“很多”这些与“数”有关的概念或名称。仅就最单纯的数东西来说,便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抽象的科学,要是幼儿学好数学必须使其具备相当丰富的感觉经验以培养逻辑思考的能力。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正以感官教育为基础,让幼儿在操作感官教具时,不断积累感觉经验,将数量,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逐步形成数概念。在过程中开启孩子的智慧,借助教具的操作,触类旁通,真正成为一个懂得思考的孩子。本节数学活动中,我将利用邮票上的数值进行加法运算游戏,借用蒙氏的错误订正,让幼儿自己自由地进行工作,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直接目的】

  1、利用邮票游戏教具做加法运算。

  2、加强大数目加算练*。

  【间接目的】

  1、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2、培养运算的兴趣。

  【准备材料】

  1、托盘;

  2、邮票箱教具;

  3、彩笔、题目卡;

  4、加法订正板红线。

  【基本操作】

  一、复*10以内的加法,并进行错误订正。

  二、介绍本次工作名称:邮票游戏的加法工作。

  三、复*邮票的一些简单知识。

  1、取出写上加法的题目卡,为幼儿巩固加数的含义。

  2、用邮票表示数字。

  3、请幼儿观察数字,询问幼儿数字有哪几个数位。示范拿取对应的定位筹码,将定位筹码按个、十、百、千的顺序排好。

  4、按照题卡选择邮票,分别把与数字对应的邮票放在对应的定位筹码的下面。

  5、操作邮票得出竖式结果。

  四、给幼儿不同题卡引导幼儿独立进行计算。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安静进行工作。

  五、工作结束,请幼儿将教具放回原处,离开课室。

  区域延伸:提供邮票箱进行进位加法横式练*。

  【活动反思】

  这是一次蒙氏数学教学活动在本班的的初步尝试。孩子们通过操作形象的`邮票教具,初步学*了不进位的加法。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都在安静的环境中,自由有序地进行工作。

  本堂课加强了幼儿大数目的加算练*,也加深了对数位的理解,为小学的加法运算奠定基础。活动过程中,采用了三段式教学法复*不同颜色的邮票代表不同的位数,加强幼儿数位的理解。最后的错误订正,让幼儿对照该标准自已发现并自动纠正错误,无需老师的提醒,提高了幼儿学*数学的自主性,培养细心、耐心、认真的学**惯,提高学*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但在进行新工作展示时,老师的语言还需要更加简练些,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提供更多的时间给幼儿进行自由练*,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幼儿。

  数学教案:进位加法 6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估算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引入新知。

  同学们,今天学新知识前咱们先回顾一下昨天学的旧知识。

  1、竖式计算。

  59+73= 83+38= 68+52= 58+94=请大家做在练*本上,指名板演。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方法的?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不错,以前的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今天这节课,咱们继续学*进位加法,(板书:进位加法)不过,可要仔细观察,看谁能发现,今天所学的和昨天所学有什么不一样。

  二、知识迁移,探究新知

  1、学*估算。

  昨天咱们计算了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总种数,今天这节课,咱们来计算一下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的总种数。出示:

  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爬行类376两栖类284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1)、怎么列式?(376+284)(2)、下面我们先不笔算,先来估一估他们的和大约是多少?自己先估计一下,谁来把你的估算给大家汇报一下?

  生1:把376估成400,284估成300,400+300得700,所以376+284约等于700。

  生2:把376估成380,284估成300,380+300得680,所以376+284约等于680。

  生3:把376估成400,284估成280,400+280得680,所以376+284约等于680。

  生4:把376估成380,284估成280,380+280得660,所以376+284约等于660。

  师:大家真棒!想出这么多估算方法。大家看,不管是用哪种方法估算,都是把两个加数看成一个什么样的数?生:与原数最接*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

  师:对!我们在估算时,必须要估成与原数最接*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在这么多方法里,你最喜欢那一种?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再估一估。

  2、学*笔算。

  师:好,估计完376+284的和大约是多少?下面我们来亲自笔算一下和到底是多少?学生都动手尝试,指名板演。

  师:大家看板演的同学计算对了吗?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生:先算个位,6加4得10,在个位上写0,向十位进1。

  再算十位,7加8得15,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在十位上写6,向百位进1。

  最后算百位,3加2得5,再加上十位进上来的1,在百位上写6。

  师:真棒,你说的又清晰,又准确。来大家一块说:计算加法时,个位满十怎么办?十位呢?那百位呢?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生:那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师:大家看,这就是咱们今天所学的进位加法,谁发现了和昨天所学有什么不一样?(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对,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完善课题)三、巩固练*,深化新知。

  1、课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练*五第1、2、5、6、7题。

  四、小结(略)五、布置作业(略)

  数学教案:进位加法 7

  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提问:

  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8+2+3=13)

  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

  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

  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

  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做一做

  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

  3、练*四,第一题,连一连

  4、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数学教案:进位加法 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字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一堂非常关键的课,是学生学*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学生的计算方法就会有所不同,因此,要鼓励学生有个性学*,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过程

  活动一: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动物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原来是小羊嘟嘟在过生日。小羊嘟嘟特意安排了一个庆祝会。小羊嘟嘟的好朋友来了。它们有的送来了蛋糕,有的送来了鲜花。小兔白白把家里的所有的牛奶都带来了。小狐狸点点看到其他小动物都带来了礼物,而自己却两手穿空空,觉得不好意思,也赶紧跑回家去把家里剩下的牛奶全都拿来了,不好意思地说:“小羊嘟嘟,我没有准备礼物,这几瓶牛奶送级你。”小羊嘟嘟开心地笑了:“谢谢!”看着小兔白白和小狐狸点点送的牛奶,小羊嘟嘟想:现在我有几瓶牛奶呢?

  活动二:组织手操作,小组讨论反馈

  1、看画面说图意。

  指导学生根据画面复述图意:

  小兔白白送来9瓶牛奶,小狐狸点点送来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学生可发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办要能表达出图意就行。培养学生提问的肥力,逐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为今后学*打下基础。)

  2、根据复述的图意,引导学生列出等式:9+5=

  3、探讨算法。

  师:你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小羊嘟嘟算一算到底有几瓶牛奶呢?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可以通过直接看算式用凑十的方法,也可以用学具(小棒、纽扣等)代替牛奶瓶进行操作。

  先自己说一说、摆一摆,再小组合作,汇报自己的'想法。小组汇报时要求学生做到:

  (1)仔细听其他同学的算法,如果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

  (2)在汇报时如果用到小棒,最好能边摆边说,而且要认真听取同学们的意见。

  集体汇报后,与以前学的不进位加法进行比较。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题策略:

  (1)逐个数数。如从9开始一个一个地数,一直数到14。

  (2)半按群数数。如从9开始数,接着10、12、14跳到数数。

  (3)用凑十法计算。这部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较好,数感比较强。

  (4)圈十按群计数:

  ①把5根小棒分成1根和4根,1根和9根凑成10,10根加4根合起来是14根。

  ②把9根小棒分成4根和5根,5根和5根凑成10,10根加4根合起来是14根。

  活动三:故事延伸,方法迁移

  刚才小朋友们帮助小羊嘟嘟解决了问题,小动物们都很高兴。长颈鹿哥哥还想请你们帮帮忙,算一算:9+3=、7+9=。

  分小组活动,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一说或摆一摆,做好后再小组汇报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特别地逐个数数的同学通过练*是否掌握了凑十法。

  活动四:实践运用

  1、圈一圈、算一算。

  师:长颈鹿哥哥的问题没有难倒我们。小鸟姐姐又送来了一封信,里面有四道题,要求四人小组合作,每个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选做一题,并把你的算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四人全部完成后算顺利通过。

  2、小猫钓鱼。

  师:猫妈妈带着小猫到河边去钓鱼,这一次小猫钓鱼可认真了。猫妈妈钓的鱼放在大鱼缸里,小猫钓的鱼放在小鱼缸里。小猫心里可高兴了,它在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说大鱼缸里有几条鱼,小鱼缸里有几条鱼。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说法:

  ①猫妈妈和小猫一共钓了几条鱼?

  ②猫妈妈比小猫多钓了几条鱼?

  ③小猫比猫妈妈少钓了几条鱼?

  ④小猫再钓几条鱼就和猫妈妈同样多?

  活动五:游戏活动

  事先准备1~10的卡片,游戏时教师先组织学生示范做,然后再分小组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考虑到有些班级学生比较多,集体做这个游戏的效果也许不太理想,也可以把这个游戏改变成其他方式。

  参考游戏:“比比谁算的多”(小组活动)

  先在小纸片上分别写1、2、3、4、5、6、7、8、9、10这十个数。然后折起来,用抓阄的方式,抓到几就把它与9相加,4人小组在一分钟里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多。

  课后么

  1、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保护并激发其学*愿望和兴趣,学生回答得地否正确,语言是否完整,教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用统一规范的语言来训练学生。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任务,提高学生听、说、想的能力,体现学生学*的主体、差异性和活动性,达到“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3、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在本堂中。教师对课本中出现的几种方法不一定要逐一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自己的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数学教案:进位加法 9

  【活动构思】

  “数”在食、衣、住、行等的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几乎没有一个民族不知道1、2、3、……或“很多”这些与“数”有关的概念或名称。仅就最单纯的数东西来说,便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抽象的科学,要是幼儿学好数学必须使其具备相当丰富的感觉经验以培养逻辑思考的能力。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正以感官教育为基础,让幼儿在操作感官教具时,不断积累感觉经验,将数量,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逐步形成数概念。在过程中开启孩子的智慧,借助教具的操作,触类旁通,真正成为一个懂得思考的孩子。本节数学活动中,我将利用邮票上的数值进行加法运算游戏,借用蒙氏的错误订正,让幼儿自己自由地进行工作,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直接目的】

  1、利用邮票游戏教具做加法运算。

  2、加强大数目加算练*。

  【间接目的】

  1、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2、培养运算的兴趣。

  【准备材料】

  1、托盘;

  2、邮票箱教具;

  3、彩笔、题目卡;

  4、加法订正板红线。

  【基本操作】

  一、复*10以内的加法,并进行错误订正。

  二、介绍本次工作名称:邮票游戏的加法工作。

  三、复*邮票的一些简单知识。

  1、取出写上加法的题目卡,为幼儿巩固加数的含义。

  2、用邮票表示数字。

  3、请幼儿观察数字,询问幼儿数字有哪几个数位。示范拿取对应的定位筹码,将定位筹码按个、十、百、千的顺序排好。

  4、按照题卡选择邮票,分别把与数字对应的邮票放在对应的定位筹码的下面。

  5、操作邮票得出竖式结果。

  四、给幼儿不同题卡引导幼儿独立进行计算。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安静进行工作。

  五、工作结束,请幼儿将教具放回原处,离开课室。

  区域延伸:提供邮票箱进行进位加法横式练*。

  【活动反思】

  这是一次蒙氏数学教学活动在本班的的初步尝试。孩子们通过操作形象的邮票教具,初步学*了不进位的加法。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都在安静的环境中,自由有序地进行工作。

  本堂课加强了幼儿大数目的加算练*,也加深了对数位的理解,为小学的加法运算奠定基础。活动过程中,采用了三段式教学法复*不同颜色的邮票代表不同的位数,加强幼儿数位的理解。最后的错误订正,让幼儿对照该标准自已发现并自动纠正错误,无需老师的提醒,提高了幼儿学*数学的自主性,培养细心、耐心、认真的学**惯,提高学*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但在进行新工作展示时,老师的语言还需要更加简练些,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提供更多的时间给幼儿进行自由练*,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幼儿。

  数学教案:进位加法 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的口算进位加法,会正确地进行口算。

  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愿望,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澄溪小学大队部昨天派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到黄沙调查关于《殡葬改革》问题,四年级去了19人,五年级去了26人,大队辅导员从公交公司包来了一辆48座的大客车,你觉得这些小朋友能坐下吗?你有没有什么好方法?(电脑显示大客车,座位数,上车各组人数)

  2、只要算出19+26=?就可以了(教师板书:19+26=)

  二、合作学*,探究新知

  1、19+26=?可以怎样计算?有几种不同的算法?请四人小组一起讨论?

  2、全班交流:学生汇报各小组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生1:10+20=30 9+6=15 30+15=45

  生2:19+20=39 39+6=45

  生3:9+6=1510+20=30 15+30=45

  生4:19+1=20 20+26=46 46-1=45

  生5:26+10=36 36+9=45

  生6:26+4=30 30+19=45 49-4=45..

  3、你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悄悄的和你的.同桌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认为这种方法好?

  4、学生反馈

  5、第二种方法是怎样的呢?谁能说说。

  生1:19+26=45想:19+20=39 39+6=45

  6、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下面这几道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7+2756+3864+28

  (1)学生自己算一算

  (2)学生自己说说是怎样想的

  (3)学生反馈

  (4)抽做得快的学生说说用的是哪一种方法,帮学生导向计算时选择步骤少的计算较快一些。

  7、小结、归纳: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怎样口算。

  8、针对练*

  54+38 37+46 68+32 76+18

  28+43 19+75 27+73 44+39

  刚才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自己学*就学会了好方法解题,这道题会吗?1900+2600=

  (1)自己算一算,再与同桌小朋友交流算法

  (2)反馈

  生1:1900+2600=4500想:19+36=45然后在得数后面加两个0就可以了。

  生2:1900+2600=4500想:19个百加26个百等于45个百,也就是4500。

  生3:1900+2600=4500想:只要算19+26=45后面加两个0就好了。

  (3)为什么加两个0就可以了呢?老师不明白能帮忙解释一下吗?

  生:后面加两个0也就是把这个数看成了整百数,所以是对的。

  10、巩固练*:

  29+5756+3818+36

  290+570 560+380 180+360

  2900+57005600+38001800+3600

  (1)学生先独立计算

  (2)反馈校对

  (3)通过计算你知道了什么?

  生1:第一组题都有数字29、57

  生2:只要算出29+27=86,整百数相加在后面加一个0,整千相加在后面加两个0

  生3:29+57=86想:9+7=16;20+50=70;16+70=86。后面两道题只在86后面加0就行了。

  生4:有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也有整百整十数加整百整十数的加法。

  生5: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想: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整百整十数加整百整十数的加法想:先把前面的数相加,然后整十数在后面加一个0,整百数在后面加两个0。

  11、归纳、小结。

  三、巩固提高、知识内化

  1、综合练*

  37+28 45+17 3400+3900 56+21

  230+480 67+27 480+20035+75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