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分数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

  本周学*了分数乘法,从分数乘整数到分数乘分数,从意义到计算,相对于前一个单元的内容来讲,应该是比较好理解的,但从作业情况来看,在分数乘法的计算中还是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计算结果不能约分成最简分数。

  像9/15,16/24,3/72,35/56等这些比较常见的分数,部分学生竟然不知道该怎么约分,找不到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另外一种情况是,在计算过程中,约分之后又与另一个分子或分母有公因数的,往往忘记约分或看不到约分。

  对策:熟记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去寻找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例如35/56,就想5、7三十五,7、8五十六,这样就可以看出能用7去约分,可以提高做题的效率。

  2、计算过程中,让分子和分子进行约分的。

  例如:7×7/10=1/10,让7和7约分。

  对策:赋予算式一定的情境或故事,比如我在讲的过程中这样说:在计算中这个分数线相当于战场上的分界线,分子和分母分别是交战的双方,你想,打仗时只能去和对方的敌人对打,而不能*,打自己人。,也就是分子只能和分母约分,而不能和分子约分。这样一讲,很多学生听的饶有兴趣,而且浅显易懂,出现这种错误的几率大大降低了。

  3、计算中,约分后不与原来的分子、分母再相乘的。

  例如:

  对策:继续讲故事,你和战友一起出去打仗了,遇到了敌人,要派一人出战(约分),战斗完毕,每个人都要有团队意识,结伴而行,几个人出去的,还要几个人一起回来。即:分子和分母都还要由两个数相乘得到。

  4、其他由于不细心、书写不规范出错的。

  例如有些在约分中把约分的结果写在原数的旁边,然后计算的结果又与过程写得很挤,造成计算结果混淆,看不清楚而出错。这就需要在*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做题过程严格要求,规范书写,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好*惯。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2

  一、为什么分子相成、分母相乘。

  应该说,让学生结合图形理解为什么分母相乘是直观的,从课堂的1/5来看,学生现有5份中的1份,现在1/5的1/2就是把这一份*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 份,那么要*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相当于是把每一份都分成2份,5×2就是10,5×4就是20。那么为什么是分子相乘呢?在自己再次修改之后进行教学的时候,发现2/5×2/3为什么分子是2×2,其实第一个2表示是有2竖,第二个2表示是有2行,2×2就是2/5×2/3涂出的部分。

  二、如何从分数乘整数到分数乘分数。

  分数乘整数有几个数的几分之几和几个几分之几相加两种意义,到底哪一种意义可以迁移到分数成分当中来呢?1/5的1/2,感觉好像是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那么是否可以从这里入手,那么时候可以从3的1/2迁移到1/5的1/2呢?感觉不是非常的好,不利于分数图形的理解。那么情景图中的1/5×3理解成3个1/5,那么1/5×1/2就可以理解成1/2个1/5。比较之后,最终我选择了1/5的3倍来理解,1/5的1/2。进行迁移。

  三、给学生一个自主的机会。

  练一练在第2小题完成之后,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分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每一个乘数吗?在教学中,两个班,一个班一带而过,一个班花大力气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先思考,再从这道题目当中找出有哪几道题是小于的,那几道题目不是的?再让学生观察为什么有的是,有的不是?不是的原因是什么?观察发现当乘大于1的数的时候,就是大于另一个乘数了。这时候引导学生以前有没有这样的结论,小数当中也是如此,让学生把新知建构到旧知当中。

  比较两次不同的教学过程,关于时间与效率两者之间的矛盾,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处理,的'确是一个值得去探究的问题。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3

  教学就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年轻人有朝气但缺经验,老教师有经验但缺热情。虽然教了几次六年级对于很多资料的教法却一向没有定型也不能定型。

  原先对于分数乘法只是从做法上进行教学师生都感觉很简单,一般第一单元测试基础差、思维差的同学也能考到90多分,所以为了节约时间,让学生不只是乘,而把乘法这个单元一带而过,和分数除法一齐学*,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道理,选取做法。但综合到一齐学*,学生刚开始也是错误百出,只能机械地告诉学生单位1已知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加上学生约分出现约分不彻底,成了一锅浆糊慢慢理。但是,这样好像也能比进度慢的老师成绩好一点,但对于基础特差的学生似乎有点残酷。

  我决定在分数乘法这一单元让学生彻底明白道理,深入每位学生心里,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于是在学新课之前,我先对五年级的公因数、公倍数问题进行复*,发现这个难点依然值得深入复*,学生对互质数等基本概念都忘了,特殊数的最大公因数更是错误百出。深入对约分环节打好基础,也为整个小学阶段的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后让学生应用中多说道理,同桌互为老师讲一讲道理,避免学生理解表面化,真正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好处。分数乘分数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操作中自然理解更深入,学*更有兴趣。虽然多耗点时间,但这样学*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基础更扎实,后续学*更高效而有兴趣。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说着容易,但体此刻教学的每一步并不容易。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4

  《分数乘法(三)》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难点是推导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在学生学*了分数乘整数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后,教材先以古代名题引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接着开展“折一折”的活动,借助图形语言,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初步探索分数乘分数的算法和算理。教学本节课后,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1.关注学生的学*状态。教学中让学生真正主动地投入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既兼顾知识本身的特点,有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的已有水*,寻找合适的切入口,让学生感受到眼前问题的挑战性和可探索性,让学生经历折纸操作等过程,使学生发现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由于在这个过程中讨论的素材都来源于学生,他们讨论自己的学*材料,热情高涨,兴趣浓厚,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发现。

  2.关注学生的学*过程。让学生亲自经历学*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归纳法则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这里关注了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感悟、去经历、去体验、去创造,同时也关注了学生解题策略的自主选择,关注了合作意识的培养。

  3.关注学生的学*方法。在引导学生经过不断地思考去获得规律的过程中,着眼点不能只在规律的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发现”的体验,在这种体验中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科学的学*方法。本课时从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是由特殊去引发学生的猜想,再来举例验证,然后归纳概括,力图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思想。这其间渗透了科学的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另外要注意避免过于繁琐的计算,不过适量的练*还是必要的,通过练*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5

  本课是在学生学*了分数乘法单元中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类实际问题比基本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稍复杂,题目所求的数量不是已知的分率所对应的数量,而是与这个分率有关的另一个数量,所以它是基本的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找出解题的数量关系式。

  下面就谈谈我就本课教学之后的一些想法:

  (一)精心设计复*题

  从观察线段图入手,让学生说说从图上可以知道些什么,再让他们通过比较,选出有用的条件自己编题、解答。在这一过程中,训练了学生观察和分析线段图的能力,同时,通过选择有用的条件进行编题,不仅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强化,也让他们在数学学*上获得一种满足感,调动学*的积极性。再通过分析自己的算式,说出题目中的单位“1”和算式所运用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也为后面学*例1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注意语言表述形式的转换,帮助学生理解关键句和数量关系

  “学校花坛里有84棵花,其中1/6是月季花,月季花有多少棵?”这一类问题由于可以直接利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来进行列式,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形如“一种毛衣,原价56元,现在的价钱降低了2/7。降低了多少元?”这样的问题,就其表述形式而言与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课的练*中我加强了语言的转换练*,让学生用“谁是谁的几分之几”的句式来表述“皮球的个数比足球多2/5、实际用水量比计划节约1/9、实际产量增加2/7、梨树的棵数比桃树少1/4”这一些句子,学生在表述的过程中自然体会到了各个分数的意义,对于单位“1”的理解愈加到位,对分率与分率的对应量理解到位。从课的实施来看,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三)注意操作,通过操作理解分数的意义,感悟数量关系

  有关分数实际问题的解答,我觉得理解已知条件中分数的意义(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关键句),在此基础上写出数量关系式应该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关键所在。怎样突出这一关键点,我想安排一节补充课时,让学生根据关键句画图,通过物的操作活动透彻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写出多个数量关系我认为很有必要。这也是整个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解答的奠基工程,应该在我们的教学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并应在*时的教学中反复练*,我想这对于后续的教学大有裨益。

  (四)让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的交流与教师的提问中得到训练

  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先让学生通过比较,找出例题与复*题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接着再自己尝试解答。学生解答的时候,感觉做起来很得心应手,三下两下就做好了,而且有些学生用75+75×4/5做,也有一些用75×(1+4/5)做。此时,我先让同桌间相互交流想法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每一步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仔细观察一下学生,发现他们都很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桌,有些同桌做的方法一样,俩人都争着要先讲;有些用的方法不一样,俩人就一起在研究、比较。在初步的交流后,再进行全班反馈。

  由于刚才练*过,学生说起来还算流畅,如分析75×表示的是什么?后面为什么还要用75+75×4/5,运用的是哪个数量关系?第二种解法中1+4/5又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1+4/5,最后为什么要用乘法来算时,学生基本能答到点上。这一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解答应用题,不仅要会解答,更要会分析。

  当然,虽然在教学中考虑得比较全面,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1、形式比较单一

  课上除了老师问学生答之外,小组合作形式也比较单一:学生相互交流说想法、同桌讨论等,几次一来,老师和学生都感觉单调无味。因此,在*时,除了采取同桌合作、小组合作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采取学生与教师合作或学生与电脑合作等,让学生在丰富的合作中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同时,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之前,应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的合作学*才有意义,才会让学生在合作学*中发表出自己的观点

  2、与生活的联系太少

  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本节课,学*的是“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也就是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给学生的感觉只是在一味地做题目,而不是在运用课上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此时,如果出示和学生生活学*相联系的题目,如:我们班有54人,其中男生占了,女生有多少人?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有所提高。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地生活实际入手,抽象得出数学知识,再回到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不论在教学活动的哪个环节,都注意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正切切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处处需要数学。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6

  分数乘法教学是六年级下期的一个教学内容之一,其实整数乘法对于同学们来说,已经不是很陌生的问题了,所以,在传授分数乘法这一知识点时,让同学们做一做整数乘整数所表示的意义,然后。让同学们通过自*的方式对今天所学内容进行迁移。在交流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基本上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及与整数乘法的异同。可是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⑴每节课的内容不易过多,不能贪多,贪多嚼不烂,学生不易一下全掌握。要分的稍微细致一些,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也有利于知识的扩展与深化。

  ⑵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本册中的中心,是重点。本册所有数与代数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的。

  ⑶在教学中要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在后来的混合计算这一章中进行应用题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针对以上失误,在今后教学中要补充的内容是:

  ⑴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⑵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⑶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⑷利用分数化单位,如:2/5时=()分1/5吨=()千克

  分数的教学对于本册来说,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要在实际的练*中加以理解和应用。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阅读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1)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

  本课是在学生学*了分数乘法单元中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类实际问题比基本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稍复杂,题目所求的数量不是已知的分率所对应的数量,而是与这个分率有关的另一个数量,所以它是基本的`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找出解题的数量关系式。

  下面就谈谈我就本课教学之后的一些想法:

  (一)精心设计复*题

  从观察线段图入手,让学生说说从图上可以知道些什么,再让他们通过比较,选出有用的条件自己编题、解答。在这一过程中,训练了学生观察和分析线段图的能力,同时,通过选择有用的条件进行编题,不仅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强化,也让他们在数学学*上获得一种满足感,调动学*的积极性。再通过分析自己的算式,说出题目中的单位“1”和算式所运用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也为后面学*例1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注意语言表述形式的转换,帮助学生理解关键句和数量关系

  “学校花坛里有84棵花,其中1/6是月季花,月季花有多少棵?”这一类问题由于可以直接利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来进行列式,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形如“一种毛衣,原价56元,现在的价钱降低了2/7。降低了多少元?”这样的问题,就其表述形式而言与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课的练*中我加强了语言的转换练*,让学生用“谁是谁的几分之几”的句式来表述“皮球的个数比足球多2/5、实际用水量比计划节约1/9、实际产量增加2/7、梨树的棵数比桃树少1/4”这一些句子,学生在表述的过程中自然体会到了各个分数的意义,对于单位“1”的理解愈加到位,对分率与分率的对应量理解到位。从课的实施来看,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三)注意操作,通过操作理解分数的意义,感悟数量关系

  有关分数实际问题的解答,我觉得理解已知条件中分数的意义(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关键句),在此基础上写出数量关系式应该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关键所在。怎样突出这一关键点,我想安排一节补充课时,让学生根据关键句画图,通过物的操作活动透彻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写出多个数量关系我认为很有必要。这也是整个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解答的奠基工程,应该在我们的教学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并应在*时的教学中反复练*,我想这对于后续的教学大有裨益。

  (四)让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的交流与教师的提问中得到训练

  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先让学生通过比较,找出例题与复*题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接着再自己尝试解答。学生解答的时候,感觉做起来很得心应手,三下两下就做好了,而且有些学生用75+75×4/5做,也有一些用75×(1+4/5)做。此时,我先让同桌间相互交流想法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每一步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仔细观察一下学生,发现他们都很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桌,有些同桌做的方法一样,俩人都争着要先讲;有些用的方法不一样,俩人就一起在研究、比较。在初步的交流后,再进行全班反馈。

  由于刚才练*过,学生说起来还算流畅,如分析75×表示的是什么?后面为什么还要用75+75×4/5,运用的是哪个数量关系?第二种解法中1+4/5又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1+4/5,最后为什么要用乘法来算时,学生基本能答到点上。这一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解答应用题,不仅要会解答,更要会分析。

  当然,虽然在教学中考虑得比较全面,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1、形式比较单一

  课上除了老师问学生答之外,小组合作形式也比较单一:学生相互交流说想法、同桌讨论等,几次一来,老师和学生都感觉单调无味。因此,在*时,除了采取同桌合作、小组合作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采取学生与教师合作或学生与电脑合作等,让学生在丰富的合作中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同时,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之前,应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的合作学*才有意义,才会让学生在合作学*中发表出自己的观点

  2、与生活的联系太少

  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本节课,学*的是“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也就是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给学生的感觉只是在一味地做题目,而不是在运用课上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此时,如果出示和学生生活学*相联系的题目,如:我们班有54人,其中男生占了,女生有多少人?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有所提高。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地生活实际入手,抽象得出数学知识,再回到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不论在教学活动的哪个环节,都注意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正切切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处处需要数学。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2

  一、注重旧知的铺垫,为新课导航。

  本节课,开启课时,我注重从孩子的身边挖掘素材,引出整

  数乘法运算定律,加以复*巩固,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运算定律曾经运用到什么知识中,引导到小数乘法的简算中,为后面的新知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达到了“以旧导新,以旧带新”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与猜想,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

  我设计的两个环节,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一,在

  复*完后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大胆的猜想: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于是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极了,甚至大大超出了我事先的预料;第二,在探究确认上述问题

  后,我又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的能简便吗?孩子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起,他们又乐此不疲的投入到了简算的探究中去。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始终处在“质疑——猜想——验证”的学*过程中,真正变成了学*的主人。

  三、需要改进之处:

  1、对学生的多样思维应加大评价力度。

  孩子们在猜想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时,有一个孩子说到她是想到了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分数加法,所以断定也能推广到乘法。这里,我给予了肯定,但力度不够。以上可以看出,评价一个孩子,要适时,适当,决不能敷衍,更不能抹杀,否则可能会压制孩子的思维积极性。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有待加强。

  2、课前对学生的估计过高,所以使一些事先设计好的练*,没来得及做完。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3、学生的学*兴趣和学*自信心有待激发。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分数乘法式题的教学,教者有意安排了一道带分数乘法的式子题,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这节课在诸多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了教者的本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本人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改变了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身份

  在本节课中,教师积极创设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的环境:“猜一猜,”真是这个“猜一猜”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化,开放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教者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如何去计算,不只是单纯的进行知识灌输,不再是用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已经站到了学生的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组织学生的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2、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

  新课程实施旨在扭转“知识传授”为特征的局面,把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为重要的着眼点,以尊重学生学*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为基本信条、新课程要求在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渗透“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方式。在本案例中,教者不再仅仅是“教教材”,当问题出现后,不再是教者面对知识的独白,并没有告知学生如何去做,而是让学生先“猜一猜”,说说自己的想法。当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后,又积极引导学生对有价值的“经验、见解”深入进行探究,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已经超出了个人化行为,成为群体合作行为,与学生建立了真正的对话关系,超越自己个体的有限视界,填*“知识权威”与“无知者”之间的鸿沟。这一切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更有助于学生形成“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世界。

  3、把握生成,与境俱进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节课都有生成,只是教师有没有注意吧了。”在本案例中,教者能做到“与境俱进”,能在预设“猜一猜”的基础上,抓住生成,及时灵活处理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与回答,就话答话,“与境具进”,及时引导学生针对提出的话题展开探讨。整个教学充满灵动、智慧、活力,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开放”与“灵活”,充分促进学生自主和富有个性化、创造性地学*。

  课改大潮轰轰烈烈,涤荡着每一个角落。当前的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我想本案例很值得我们学*和借鉴。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4

  我上了一节分数乘法应用题。课后我感到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

  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中观重要了纵观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例如分数乘法(一)和分数乘法(二)中是利用具体的实物图形,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分数乘法(三)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要讲“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是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二、是充分重视学生“说”的训练。

  在以前应用题的教学中,对“说”的训练重视的不够,表现为学生只会做题不会说,这个片断,我不仅关心学生是否会解答问题,更关注解决问题是采用了什么方法,以及方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引导学生把思考过程有条理的说出来,为了深化学生的思维,避免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解题后要求说出算式的依据,在说中及时得到反馈,进行矫正、补充,这种“说”的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语言与思维的协调发展。

  三、是很好地解决了“大部分学生会,怎么教“的问题。

  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本节内容并不难,为此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他们学*应用题的兴趣。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死记数量关系,找出谁是单位“1”,谁是分率,知道要求是分率对应的问题用乘法计算等,学生只会用一种方法,长此以往,对灵活解题是不利的,在这节课中,问题开放,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说”中学到知识,增长本领。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5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乘法的意义上进行学*的。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最基础的,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铺垫,为新课做好准备

  本节课中,找准单位“1”,写出数量关系式是解分数应用题的关键。因此在新课之前,我出示了这样一组练*做铺垫:

  (背投出示)

  1、列式解答

  (1)20的1/5是多少?(2)6的3/4是多少?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2、找单位“1”,说关系式

  (1)、男生占总人数的2/3。

  (2)、红花占总数的5/6。

  (3)、一本书,读了3/4。

  (4)、一条路,还剩下1/4没有修。

  为本节课的新知识做好了准备。

  二、创设严谨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小学生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过渡这个阶段,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在教学这节课时,我特别注重让学生分析表示数量间关系的句子,也就是关键句,在关键句中找出哪个量是单位“1”,哪一个是比较的量,然后分析分率的意义,根据题意画线段图,根据线段图列出等量关系,寻求已知量和未知量,根据关系进行解答。

  三、注重孩子的全体参与,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理解题意。

  解答分数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楚题中的数量关系,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运用直观的线段图来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在这节课上,我让每个孩子动手,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画出线段图,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得出哪种线段图最完整,能够看图就能知道题的意思。这一环节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认真的参与到学*之中。

  这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因为这一段学*的都是分数乘法,学生更多的时候不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往往想也不想看到分数就与整数相乘,就知道列乘法算式,好像在套模式。看来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认识还是不那么理解。我想,学*了分数除法应用题,与除法进行对比练*后,学生可能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6

  本周学*了分数乘法,从分数乘整数到分数乘分数,从意义到计算,相对于前一个单元的内容来讲,应该是比较好理解的,但从作业情况来看,在分数乘法的计算中还是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计算结果不能约分成最简分数。

  像9/15,16/24,3/72,35/56等这些比较常见的分数,部分学生竟然不知道该怎么约分,找不到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另外一种情况是,在计算过程中,约分之后又与另一个分子或分母有公因数的,往往忘记约分或看不到约分。

  对策:熟记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去寻找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例如35/56,就想5、7三十五,7、8五十六,这样就可以看出能用7去约分,可以提高做题的效率。

  2、计算过程中,让分子和分子进行约分的。

  例如:7×7/10=1/10,让7和7约分。

  对策:赋予算式一定的情境或故事,比如我在讲的过程中这样说:在计算中这个分数线相当于战场上的分界线,分子和分母分别是交战的双方,你想,打仗时只能去和对方的敌人对打,而不能*,打自己人。,也就是分子只能和分母约分,而不能和分子约分。这样一讲,很多学生听的饶有兴趣,而且浅显易懂,出现这种错误的几率大大降低了。

  3、计算中,约分后不与原来的分子、分母再相乘的。

  例如:

  对策:继续讲故事,你和战友一起出去打仗了,遇到了敌人,要派一人出战(约分),战斗完毕,每个人都要有团队意识,结伴而行,几个人出去的,还要几个人一起回来。即:分子和分母都还要由两个数相乘得到。

  4、其他由于不细心、书写不规范出错的。

  例如有些在约分中把约分的结果写在原数的旁边,然后计算的结果又与过程写得很挤,造成计算结果混淆,看不清楚而出错。这就需要在*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做题过程严格要求,规范书写,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好*惯。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2)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菁华10篇)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

  我上了一节分数乘法应用题。课后我感到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

  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中观重要了纵观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例如分数乘法(一)和分数乘法(二)中是利用具体的实物图形,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分数乘法(三)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要讲“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是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二、是充分重视学生“说”的训练。

  在以前应用题的教学中,对“说”的训练重视的不够,表现为学生只会做题不会说,这个片断,我不仅关心学生是否会解答问题,更关注解决问题是采用了什么方法,以及方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引导学生把思考过程有条理的说出来,为了深化学生的思维,避免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解题后要求说出算式的依据,在说中及时得到反馈,进行矫正、补充,这种“说”的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语言与思维的协调发展。

  三、是很好地解决了“大部分学生会,怎么教“的问题。

  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本节内容并不难,为此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他们学*应用题的兴趣。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死记数量关系,找出谁是单位“1”,谁是分率,知道要求是分率对应的问题用乘法计算等,学生只会用一种方法,长此以往,对灵活解题是不利的,在这节课中,问题开放,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说”中学到知识,增长本领。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2

  《分数乘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第二课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理解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并学会“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授课反思如下:

  一、关注学生的学*状态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的水*,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真正主动地、投入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就应该设法让其在一开始就产生探究的内在需要,这是非常关键的。

  因此,这就需要老师既兼顾知识本身的特点,又兼顾学生的认知和学生已有的水*,寻找合适的切入口,让学生感受到眼前问题的挑战性和可探索性,从而产生“我也来研究研究这个问题”的兴趣。这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经历折纸操作——合作交流——寻找计算方法这一过程,使学生发现并掌握分数单位乘分数单位的计算方法。

  由于在这个过程中讨论的素材都来源于学生,他们讨论自己的学*材料,热情特别高涨,兴趣特别浓厚,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出“我的发现”,而对自己寻找出的法则印象特别深,同时又产生了继续探索、验证两个一般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欲望。

  二、关注结论,更关注过程

  传统教学是教师利用复合投影片等手段,让学生理解算理,再利用其计算法则进行大量练*,以实现“熟能生巧”。“新课程标准”指

  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的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

  因此,教学本课时力图让学生亲自经历学*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法则整理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这里实现了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悟、去经历、去体验、去创造,同时也考虑了学生解题策略的自主选择,顾及了合作意识的培养,我深信这比单纯掌握计算方法再熟练生巧更有意义。

  三、 科学的学*方法的'渗透

  新课程标准指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经过不断思考获得规律的过程中,着眼点不能知识规律的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发现”的体验。

  在这种体验中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科学的学*方法。本课从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是由“特殊”去引发学生的猜想,再来举例验证,然后归纳概括,力图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思想。

  四、 困惑之处

  如何关注全体?本课第一阶段研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由于学生是在自己操作的基础上去发现规律的,所以全体学生兴趣高涨,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探究的过程。

  而到第二阶段去验证交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中,除了用折纸法验证交流外,其余的环节几乎都被几名“优等生”“占领”,虽然教师多次这样引导:“谁能听懂他的意思?你能再解释一下吗?”,“用他的方法去试试看。”但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参与其中,成了“伴学者”。

  所以,如何面对学生的差异,促使学生人人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堂教学中值得探索的一个课题。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3

  课上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发展,提高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创设情境,质疑猜想。

  师:你能说说你现在最想解决什么问题?

  生: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分数吗?会不会让计算也变得简便呢?出示课题,画上一个“?”通过创设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组织学生猜想: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

  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猜测。验证完合理性后,在例题教学中,我决定现由学生个体尝试,碰到困难,可求助于学*小组,然后再到小组交流,进而过渡到全班汇报。步步为营,层层递进,始终紧扣重点“简算时,运用了什么定律”展开,实践自己探究出的新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数学的信心;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也使合作学*落到实处,进一步扩充了课堂教学的信息渠道。在我设计的练*题中,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如选择,判断,填空等,加深对新授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总之,本堂课将立足学生,培养他们学*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锻炼空间和舞台。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4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分数乘分数,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今天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一、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三、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知识。可以说整体教学的效果还好。

  通过今天的课我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纵观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例如上学期的分数乘法(一)和分数乘法(二)中是利用具体的实物图形,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本学期的分数乘分数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要讲“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是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5

  本周学*了分数乘法,从分数乘整数到分数乘分数,从意义到计算,相对于前一个单元的内容来讲,应该是比较好理解的,但从作业情况来看,在分数乘法的计算中还是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计算结果不能约分成最简分数。像9/15,16/24,3/72,35/56等这些比较常见的分数,部分学生竟然不知道该怎么约分,找不到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另外一种情况是,在计算过程中,约分之后又与另一个分子或分母有公因数的,往往忘记约分或看不到约分。

  对策:熟记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去寻找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例如35/56,就想5、7三十五,7、8五十六,这样就可以看出能用7去约分,可以提高做题的效率。

  2、计算过程中,让分子和分子进行约分的。

  例如:7×7/10=1/10,让7和7约分。

  对策:赋予算式一定的情境或故事,比如我在讲的过程中这样说:在计算中这个分数线相当于战场上的分界线,分子和分母分别是交战的双方,你想,打仗时只能去和对方的敌人对打,而不能*,打自己人。,也就是分子只能和分母约分,而不能和分子约分。这样一讲,很多学生听的饶有兴趣,而且浅显易懂,出现这种错误的几率大大降低了。

  3、计算中,约分后不与原来的分子、分母再相乘的。

  例如:

  对策:继续讲故事,你和战友一起出去打仗了,遇到了敌人,要派一人出战(约分),战斗完毕,每个人都要有团队意识,结伴而行,几个人出去的,还要几个人一起回来。即:分子和分母都还要由两个数相乘得到。

  4、其他由于不细心、书写不规范出错的。

  例如有些在约分中把约分的结果写在原数的旁边,然后计算的结果又与过程写得很挤,造成计算结果混淆,看不清楚而出错。这就需要在*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做题过程严格要求,规范书写,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好*惯。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6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个月的.时间又过去了,第一单元的教学也基本上完成了。回顾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的教学,在备课时一直被如何处理分数乘法意义困惑。后来一想,如果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看,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相乘的关系就可以了,而这个相乘的关系在本单元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回忆复*整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另外科学的学*方法,能提高学*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从学生所熟悉的整数和小数乘法的意义入手,引入分数乘法。

  此外本单元在备课之初,师傅就提示自己在教学完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后要先补充一个课时比较分数加法和分数乘法之间的区别,再进行分数乘法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教学。当时的自己是听的一头雾水,不明白师傅的用意。直到真的开始教学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才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虽然在师傅的提醒下自己有进行分数加法和乘法的对比教学。但是晚上的作业还是有部分学生计算分数加法时按照分数乘法运算的规则进行计算(按分子和分子相加,分母和分母相加),到这时自己才知道师傅当时为什么要让自己对比分数乘法和加法。看到学生的作业,自己在第二天的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在课前复*时再次讲解分数乘法和加法的不同。让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虽然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学生在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又遇到了另一个问题,部分学生在计算加乘混合运算时,特别是加法在前面而乘法在后面的问题时,先计算加法而不是先计算乘法,在老师的指点之下才恍然大悟。说明学生对于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够熟练。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应着重强调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本单元的教学,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也是一个重点内容。在帮助学生分析题意时,学生如果会画线段图,对于理解题意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可能是由于在五年级时,比较少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根据线段图理解题意。因此当六年级明确要求要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时,学生刚开始时很不*惯,画出的线段图也不能很好的反应题意,对于这一方面,教学时需要再进行加强,因为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有很大提高。而下一单元的教学如果学生能根据题意画出合适的线段图,对正确解答问题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在教学中注重对单位“1”的理解,重点放在在应用题中找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找的上面——先找出问题中的分率句再从分率句中找出单位“1”,为以后应用题教学作好辅垫。在以后教学前我还要深钻教材,把握好课本的度,向其他教师请教,取长补短。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7

  一、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

  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中,“探索”是一个关键词——“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这是由数学目标中“数学过程”“问题解决”两个维度决定的;同时“探索”的过程也是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背景采用不同的策略才能达到是活动有效的目的。例如在本单元的分数乘法(1)中,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而在分数乘法(3)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妥当了。具体的讲就是:教师通过简单的具体事例进行集体引导,这便是“扶一扶”。再通过具体的探索要求帮助学生尝试着探索比较复杂的实例,这便是“放一放”。

  二、回顾学生所做作业,出现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

  1、脱式计算(自觉运用简便运算)的题,有许多学生盲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采取应对措施:注意让学生明白简算的目的,分数的简算,原则上与整数、小数简算相同,都是在不改变结果的前提下改变运算顺序,尽可能减少计算的繁琐性。但方法却不同,整数和小数往往是凑整十、整百的'数,而分数则是为了好约分。

  2、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单位“1”的理解、根据分数意义来分析题意,而忽略了单位化聚的计算方法的复*,以及两步计算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重点评讲。

  三、采取应对措施:

  练*课中先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文字题,结合复*题让学生回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对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为学*相应的分数应用题打基础。

  复*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根据分数乘法的数学模型,说出问题也就是求什么,写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中要注意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这有利于学生弄清以谁为标准,以及分率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问题可以引发思考,思考促进改变方法,得法扭转教学局面。说明教师教学不怕有问题,有了问题想办法解决就会使教学损失减少到最小。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教学前的准备细致周到,教学失误的可能性就会更小。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8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初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在以前没学分数乘法的时候,我们是先求出1份的量,再乘法相应的份数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今天的学*既是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拓展,可以看作是一次方法上的优化和提升。从课堂反馈看刚开始的时候有一小半的学生还是不*惯用分数乘法计算,还是运用分数意义的认识去解决问题,但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后大多数的学生列式已经很自然的把单位“1”的量与它的几分之几相乘。

  本课教学的导入部分,我选择了复*导入的方式,我把课后的“练一练”提前,改变题目要求,让学生运用分数的认知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学生非常熟练,在这个部分。我的教学意图非常明确:复*分数的相关知识、强化单位“1”。为解决例2问题、学*新的方法做好铺垫。

  在教学例2时,我首先带领学生理解题意,重点带领学生理解1/2、2/5的意义,从而确定单位“1”。在解决问题的环节,我首先出示问题(1)红花有多少朵?学生独立解决,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当然列式10÷2=5(朵)这时候我再揭示:像这样求10的1/2是多少还可以用乘法计算。这时出示:10×1/2让学生独立计算得到与第一种计算方法一样的结果。然后,我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问题一提出来,学生的反应不是很强烈,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回答这个问题,这时,我就直接告诉了学生,实际上如果我将问题设计的更有坡度一些,能再等一等让学生多思考了一会儿,我想信学生一定会明白了原来两个算式都是求一个数的二分之一是多少。这样就很好的把旧的方法与新的方法进行很融洽的衔接。实现了方法上的跨越。

  基于问题(1)的教学,问题(2)抛出以后,我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汇报环节,果然与我预期的一样,学生列出了两种不同的算式10÷5×2、10×2/5。在这个部分的教学,我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两种计算方法的意义与联系上,我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去分析这两种算法的本质联系。但在汇报环节,我有些操之过急,没有给学生更多表达的机会,自己就把答案分析给学生听了。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一直加强的“单位1”概念的强化和训练,我始终抓住一句话,“是谁的几分之几?把谁看作单位1”,另外还教学生在条件中找单位“1”的一些方法,为后面的学生作一个铺垫。因为,本节课的所有*题都是用同一个数乘以几分之几,这样学生在列式时就会不考虑单位“1”而直接就用整数与分数相乘,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因为学乘法而用乘法。

  巩固练*环节,我把“练一练”再次出示,不过这次改变题目要求:用乘法列式计算。让学生再次练*,使学生体会到今天所学方法的实际作用。巩固练*部分我还安排了练*拔的第6题:一瓶饮料一共900毫升,这道练*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一共有4道,其中问题(1)是3瓶饮料多少毫升?其它三道问题都是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求900毫升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因此在共同解决四道问题以后,我让学生找出其中一道与其他几道表示意义不同的。并且分析原因,目地就是强化分数乘整数的不同意义。

  本次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深思:

  一、备课设计时要多了解学生情况。由于刚接班不久,学生的基础、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掌握不多,在教学时,不敢放手,导致学生的思维、表达缺乏深度。

  二、要在教会学生学*方法上多下功夫。本次课的教学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不够。今后要加强这一环节的引导。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9

  分数乘法这一单元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法的应用。内容不仅多并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难。

  分数乘法的意义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特别是对一个数乘分数的理解上是这一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重要了。

  数量关系的理解,要紧紧依托于图像的直观性,这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图形与数量的结 合。变抽象为直观,用直观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文字表述,再逐步使学生脱离直观上升到抽象语句的规律性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图示的方式方法理解把一个数*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反之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直接用乘法来列式即可。同时引导学生直观的感知到了积小于被乘数的道理。下一步教学计算时更是要借助图示来帮助理解等于几的道理。用图形表征让学生充分观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这一比较复杂的计算过程。引导归纳得到一个规律性的结论:分子相乘做积的分子,分母相乘做积的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才比较简便。

  分数乘法的应用,则要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数量与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和明确分数乘法的应用就是对分数乘法意义的拓展和深化。

  数学的理解是离不开图形的辅助的。图形和数量是数学学*的一对相互依附的对象。 要学好数学就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用一定的符号、图形来翻译抽象的数学内涵,变深邃为简约,更有利于学生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为进一步的学*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吧。

  在教学《分数乘法》时,我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坚持每天进行口算训练。对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能联系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教学,注重加强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明确把谁看作单位1,但也忽略了单位化聚的方法复*以及一些重点评讲。以后应从以下几点来加强日常教学

  1、在教学中多进行题组训练,突破难点,让学生充分感知提炼方法。

  2、教学中要注意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弄清以谁为标准, 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3、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4、加强单位化聚方法的复*,如? 时=( )分 吨=( )千克。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0

  又一个学期开始了,本学期在复*了一下本已经学过了的新知识后,结合站、校统一月考安排,对班里学生的学*情况做了个单元测试。从而分析教师应该如何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加强练*,有的放矢。 在批完所有的试卷后来看,一些填空、判断、选择的概念部分失分最严重,80分以下的学生基本都要丢10以上,80—90分之间的也要达到5分以上,其次是脱式计算部分,80分以下的学生也要错上一两题,有的甚至错上四五题,这些方面的丢分决定了他们在本次测试中只能达到那个分数。当然90分以上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以上的问题,只不过少严重一些罢了。

  结合试卷,反思教学,问题颇多。比如在填空部分的补充数量关系式,绝大部分学生能找到单位“1”的量,却找不到分率的对应数量,全对的人很少,这说明了我在教学的时候学生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只是能到达听懂的层次,没有给学生自己充分地表达时间,甚至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写的机会,导致测试时不知何从下手。而在计算部分,学生失分一直较严重,说明在练*课上,我还得加强时效性,课的内容还要加强备学生,有些计算可能对学生来说只是无味的重复,针对性不强,在*时课上应当注重口算练*。在应用方面,一定要让学生有一个很明确的解题思路,确定关键句,找准单位“1”很重要,然后列出数量关系式解答。这单元只是涉及到了分数乘法部分,加上下一单元的分数除法,学生一定会更加混乱,所以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很重要。也体现了这是我*时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更有效地去突破,这需要我好好向同行们请教的。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3)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菁华9篇)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

  面对今年的班级,作业批改是个问题,一直来,我喜欢面批,特别是对学困生,我觉得面批他们的作业对他们会有更大的帮助,因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

  首先是接受能力差,他们往往反应慢,比同龄同学慢半拍甚至更多;其次,学*不用心,注意力集中不了,总是分神,如果课堂上趣味性的东西多,他又会“跑出”课堂更加收不拢心;再则,确实由于他对学*提不起精神,就是对读书“感冒”,再怎么弄都是心神疲惫;最后,还有可能是教师本身的素质,不能让学生对学*感兴趣,从而导致学*每况愈下。当然,最后一种的原因对小学生来说,发生的比例不大,毕竟儿童还是单纯的。针对学困生多的现状,我觉得我有必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我想,*几年自己的数学教学效果还说得过去的原因可能要归结在这上面。

  进入六年级了,开学至今已*一个月,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也已经结束。但这块内容让我上得头疼,心烦。在课堂上,我很明确得按照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找准标准量——找出关键句——写出对应分率——用对应量=标准量×对应分率来解答。可是学生就是找不准分率,特别是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同时出现时,他们就弄不明白分率究竟是多少。我也知道分数应用题是个难点,一方面整数过度到分数,受整数的影响,学生适应度不够;其次,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计算刚开始,学生对把分数计算的结果化成最简的把握还是难点,不易掌握。

  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从他们的表情上马上可以读出。在高质量的教学任务的要求下,我觉得对知识的强化训练还是必须的,而且一定要到位,所以这块知识点我是在有限的时间里,题量不多,要求以质量为主,我边巡视边指导,然后学生做完我及时面批,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再则大纲也要求,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除了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对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上,我也有跨度地做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性练*,因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是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基础,分数除法应用题是由分数乘法应用题演变而来的,两者紧密联系易于混淆。而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对比训练,使学生在对比中求新、求异、求同、求实;这样学生在多变中思辨、纠错、探讨、沟通,以达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收到事半功倍的良效。另外,在对学困生的辅导中,用直观的.线段图进行分析,通过多变沟通联系,如补条件,补问题等的形式进行补充,这样也能提高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分数乘法应用题及分数除法应用题是这学期的难点,“温过而知新”,相信反复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磨练”,学生还是能进步的。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2

  1、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他们对教材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的这种不同理解,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在新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画线段图,后尝试解答,再合作研讨。教师在巡视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两种解法:(1)120÷4×3(2)120×3/4。于是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并要求他们讲讲自己解题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同学们在合作探讨中清楚地认识了两种求法实际上都是求120克的3/4是多少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

  2、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资源,是学*的动力。课始,师生就以仲秋节吃月饼这一话题的亲切谈话,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既为新知的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做好情感上的准备。例题的选择、练*的设计都和月饼紧密相关,学生在这生动而充满时代气息的情境中,经历了知识的探索交流、延伸拓展的过程,新颖的内容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也体现了课堂教学整体结构的美。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3

  一、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

  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中,“探索”是一个关键词——“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这是由数学目标中“数学过程”“问题解决”两个维度决定的;同时“探索”的过程也是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背景采用不同的策略才能达到是活动有效的目的。例如在本单元的分数乘法(1)中,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而在分数乘法(3)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妥当了。具体的讲就是:教师通过简单的具体事例进行集体引导,这便是“扶一扶”。再通过具体的探索要求帮助学生尝试着探索比较复杂的实例,这便是“放一放”。

  二、回顾学生所做作业,出现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

  1、脱式计算(自觉运用简便运算)的题,有许多学生盲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采取应对措施:注意让学生明白简算的目的',分数的简算,原则上与整数、小数简算相同,都是在不改变结果的前提下改变运算顺序,尽可能减少计算的繁琐性。但方法却不同,整数和小数往往是凑整十、整百的数,而分数则是为了好约分。

  2、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单位“1”的理解、根据分数意义来分析题意,而忽略了单位化聚的计算方法的复*,以及两步计算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重点评讲。

  三、采取应对措施:

  练*课中先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文字题,结合复*题让学生回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对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为学*相应的分数应用题打基础。

  复*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根据分数乘法的数学模型,说出问题也就是求什么,写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中要注意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这有利于学生弄清以谁为标准,以及分率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问题可以引发思考,思考促进改变方法,得法扭转教学局面。说明教师教学不怕有问题,有了问题想办法解决就会使教学损失减少到最小。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教学前的准备细致周到,教学失误的可能性就会更小。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4

  《分数乘法》这一单元学*的主要内容有: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以及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中分数乘法(一)的主要内容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将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沟通,并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时,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与生活经验,实现新知识的迁移。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课前复*设计了复*整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我指导学生联系旧知再小组中自行探究,例如:教学1/5×3,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要求3个1/5相加的和,也就是求1/5+1/5+1/5是多少,并联系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得出1+1+1/5,然后让学生分析分子部分3个1连加就是3×1,并算出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特别是1/5×3与3×1/5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为什么“用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接着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一练3/7×2,然后进行集体交流,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二、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通过具体情境,来呈现对分数乘法意义的多种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则显得重要。如:教科书第22页第1题:一个图片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片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虽然,学生列出1/5×3或3×1/5解决了问题,但一定要让学生联系本题情境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三、分数乘法的教学中,在书写顺序中应该不区分被乘数与乘数。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学*乘法的认识时就取消了乘数和被乘数的区别,3×5既可以解释为3个5,也可以解释为5个3,学生借助具体情境认识到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本册教材第22页第1题:一个图片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片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教学时,通过沟通不同解决方法之间的联系(图解、加法解、乘法解),将整数乘法迁移到分数乘整数,理解题目的意思就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让学生列式可以是1/5×3也可以是3×1/5。然后运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解释计算的过程,使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数学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

  总之,在上数学课时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养成良好的学**惯,使学生学会转变为会学,真正掌握数学学*的方法。

  这是一节计算课,看似很简单。可是,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并不理想。从学生第一次完成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结果上约分,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没约到最简、或没约分。所以我应出示对比练*,让学生体会在过程上约分的优越性与简便性。从而养成优化方法的*惯。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5

  在备课时一直被如何处理分数乘法意义困惑。后来想一想,如果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看,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相乘的关系就可以了,而这个相乘的关系在本单元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想明白了这一点,回头看看过去的教学,在这方面好像就真的把问题复杂化了。

  本单元的重点有两个:一是乘法意义的拓展及简单的应用,二是分数乘法法则的掌握。从教材整体编排上看,这两个重点是交织在一起的:

  分数乘法(一)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使整数乘法意义迁移到分数乘法,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分数乘整数,正确熟练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数乘法(二)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使乘法的`意义得到拓展,认识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并能正确地应用之解决实际的问题。

  分数乘法(三)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意义,并探索和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分数乘法(一)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先放手让学生解决教材上提供的具体问题,在讲评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通过沟通不同解决方法之间的联系(图解、加法解、乘法解),将整数乘法迁移到分数乘整数,二是运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解释计算的地过程,使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数学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涂一涂、算一算”的重点放在“涂”上,使学生巩固意义,同时通过以形论数理解计算的道理。试一试的重点则在分数乘整数计算法则的总结。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概括起来: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为起点,以分数乘整数的法则为归宿。

  分数乘法(二)

  今天教学的内容是分数乘法(二),重点是分数乘法意义的拓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部分内容既是这个单元的重点,也是这个单元的难点。

  从学生认识过程来看,这部分知识的基础是分数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在教学中我突出了类比迁移和数形结合的方法,首先改编了教材的例题——“小红有6个苹果,笑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2倍,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根据呈现的已知条件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笑笑有几个苹果?淘气有几个苹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先用图形表示出“笑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2倍,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再列出算式,最后尝试解释算式表示的意义。这样把将分数意义以图的形式呈现,做到“以形论数”,在通过对图的理解抽象出问题实质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求6的2倍是多少”和“求6的1/2是多少”都用乘法,进而列出算式,完成“以数表形”,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道理。

  分数乘法(三)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分数乘法(三),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今天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

  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一、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三、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认知。

  可以说整体教学的效果很好。

  通过今天的课我有了一下的认知:

  1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本单元教学中的渗透和其作用。

  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中观重要了纵观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例如分数乘法(一)和分数乘法

  (二)中是利用具体的实物图形,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分数乘法(三)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要讲“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是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2对学生探索过程的理解。

  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中,“探索”是一个关键词——“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这是由数学目标中“数学过程”“问题解决”两个维度决定的;同时“探索”的过程也是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背景采用不同的策略才能达到是活动有效的目的。例如在本单元的分数乘法(一)中,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而在分数乘法(三)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妥当了。具体的讲就是:教师通过简单的具体事例进行集体引导,这便是“扶一扶”。再通过具体的探索要求帮助学生尝试着探索比较复杂的实例,这便是“放一放”。

  单元小结

  第一单元的新课已经结束了,接下来的几节课都是练*课,到昨天为止已经上了三节。整理这三节课,对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训练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1在新课程背景,我们还要不要进行数学训练。当前无论是创优课竞赛、各级的研究课,还是论坛、博客,大家都在热衷的讨论一些教材中的新增内容,或是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大家似乎都不很在意数学训练,有的教师甚至一提到

  “训练”马上就“色变”,认为将回到传统教育的老路上去了。我们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现在所热衷的“组织学生探索数学知识,使他们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如果学生对已有的数学知识理解掌握的不深刻、应用的不灵活,那么又如何能够进行新的认识活动呢?因此数学探索和数学训练往往是相互作用、互为基础的。

  2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学训练。

  数学训练不等于“机械、重复”,应该体现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应用性的训练。

  (1)、说理性训练。学生对一个数学知识掌握总是要经历一个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其中数学基础知识的形成过程(具体——抽象),可以说是一个抽象概括(数学建模)的过程,而数学基础知识应用的过程(抽象——具体),可以说是一个演绎推理(对模型的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学生认识的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本质属性,在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中学生将认识到数学基础知识的应用范围(概念的外延),这是将起到深化理解概念和灵活应用概念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将把数学基础知识的成立条件与具体问题中的条件进行比对,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内部言语并不发达,是片断的、条理性不强的,所以用学生的外部语言表述来促进其内部言语的整合与条理,这就是重视“说理训练”的意义所在。

  (2)、图形表征的训练。数与形是数学研究的两大对象,他们相互作用,互为表里。每一个形中多蕴含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而每一个数又都能通过图形直观的描述和反映。教学实践是我们有了这样一个认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或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往往都是完成对数学语言、数学符合、数学图形的翻译过程。因此,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用图形表征已学的数学知识,将有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并能为学生进一步学*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计算技能的训练。当一个数学问题的解答思路确定之后,接下来的就是通过计算得到正确答案的过程。无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多么的完美,如果不能准确、熟烂的计算,那么学生将不会完美的解决一个问题。再有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如果能通过口算或估算出没一个关键的数值,往往对解决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基础口算的训练,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

  3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训练的地形式

  数学训练的内容应该突出基础性和应用性。数学训练的形式不应该是单一的、枯燥的,应该结合训练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突出趣味性、灵活性、竞争性、多样性。

  根据以上的思考自己在这三节课的教学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节:

  1通过计算训练整合分数乘法法则。

  2口算训练(直接写得数),通过观察发现分数乘法的因数与积之间的关系,在通过图形表征,应用分数乘法意义理解这种关系,深化对分数乘法意义的认识。

  3单位转化,初步应用分数乘法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节:

  1解决具体问题(求一个数得几分之几是多少),感知分数乘法意义的应用。

  2集体交流,剖析解题的思路。

  3专项训练,理解分数条件(图形表征、语言叙述)。

  4巩固练*,渗透对应思想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6

  本单元教学分数乘法,是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它能进一步促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为后面教学分数除法打下基础。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分数混合运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决问题和求比一个数的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做到一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注重数形结合

  本单元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我运用适当的图形、图示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教学分数乘分数时,例3是李伯伯家有一块1/2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若只是空洞地讲学生很难理解,于是我画了一个长方形来表示1公顷的地,先让学生找出1/2公顷有多大,用阴影部分表示,有的竖着分,有的横着分,再找出1/2公顷的1/5,就是把1/2公顷*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用反方向的阴影部分表示。再观察两个阴影重叠部分占了整个1公顷地几分之几,用虚线分好,这样占了1公顷地几分之几也就是几分之几公顷。结合图示法学生很自然地推导出了分数乘分数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注重解法多样化,拓展学生思维

  学生的思维应该是开放的、发散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注重算法、解决多样化,让学生更爱动脑,数学水*提高一个层次。例如在教学例9这类求地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决问题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画出线段图,看图思考有哪些解法。有的学生想到了可以用单位“1”乘对应分率得到对应的具体的量,有的学生想到可以用单位“1”加上或减去多或少的部分得到对应的具体的量,也有的学生想到先求出1份是多少,再求出多份是多少的办法。这样集中各个学生的思维,大部分同学都掌握了三种方法,解题时可选择自己最理解的方法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在这样的教学下,大部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掌握的较好,只是每次解决问题我基本都让学生画出线段,借助线段图学生较为容易就能解决了,但有的学生比较懒不肯画线段图而往往出错,因为这样的线段图并没有在他脑海中形成,这是我教学中的困惑,我将继续研究。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7

  在教学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我是这样设计本节课教学过程的:

  1、复*时我设计了找单位“1”和写数量相等关系式的练*,是为了学*新课做准备。

  2、出示新课,让学生找单位“1”,画线段图分析。

  引到学生想:画图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怎样画?

  3、根据线段图,写关系式。

  4、根据关系式列算式,并解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了两种不同的数量关系式,根据不同的关系式,列出了两种不同的算式。但是,在讲解算式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时,有一部分人对第二种算法中括号部分算的是什么,有点模糊,不能清楚地表述出来。在教学后,我真正感觉到,要让学生理解一个分率表示什么量的重要性,虽然在教学中也注意到了这点,但因为单位1加几分之几这样的分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因此要更为重视与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含义。

  本课通过教学设计与实践操作,并反思教学过程,颇有收获。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深入地研究理解教材,把握其重难点,更深入地研究理解学生,考虑他们的学*方式,理解不同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成长的利弊,力求使教学设计得更有利于他们去体验、去理解,注重对学生学*方法、学*情感的培养,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与思维品质。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8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应用。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抓住关键句,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后,再根据分数的意义解答。在教学中,我强调以下几点:

  ⑴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⑵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

  ⑶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对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通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为后面的新授作铺垫,并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通过沟通练*题与例题,利用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并从中理解新旧应用题的不同结构。

  教学中也显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存在于:

  1、练*题与例题、在同一题的不同解法的多重比较中,比较得到的结论还需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归纳,还应更深更全面的概括。

  2、在学生表达解题思路时,不宜集体讲,更应注重学生个体表达,并且不必一定按照课本的固定模式,应该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来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差。

  3对于学困生要加强怎样找单位“1”的训练,并加强根据关键句说出对应关系。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9

  本节课教学的是分数乘分数,重点是巩固和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由于五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课前已经有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这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由于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1、先复*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进一步使学生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用乘法,而且是用一个数乘几分之几,为后面顺利列算式求1/2的1/2及1/4的1/2作知识和方法的储备。

  2、引导学生通过用算式表示图形,再用图形表示算式,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在第一个情境中,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次剪去剩余部分的1/2就是剪去1/2的1/2,第三次剪去剩余部分的1/2就是求1/4的1/2,结合线段图理解到1/2的1/2就是1/4,1/4的1/2就是1/8,列出算式就是1/2×1/2=1/4,1/4×1/2=1/8。在折一折中,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帮助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积累认知。整体教学的效果很好。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4)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菁华10篇)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

  《分数乘法》这一单元教学后的总体感受是:再简单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也还是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静心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就算是 简单的计算,学生的错误也很多,不是题目抄错就是把分数加法算成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计算在通分。所以我觉得可以采用如下做法:

  ⑴每节课的内容不易过多,不能贪多 ,贪多嚼不烂,学生不易一下全掌握。要分的稍微细致一些,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也有利于知识的扩展与深化;

  ⑵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本册中重点,所有数与代数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的。在教学中要重点对待,要求学生能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⑶对于教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⑷通过对比训练区分带单位的分数和不带单位的分数计算。如比30千克多3/4是多少和比30千克多3/4千克是多少。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2

  一、以学生的数学基础为根本,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这之前很多学生都看书了,已经有许多学生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开头依据知识的迁移,进行很必要的铺垫,利用知识间的联系,精心设置复*题,为教学重点服务,使学生顺利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同时复*相同分数加法,为推导计算方法进行铺垫。

  二、关注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较大的学*空间。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都是从自己特有的数学现实出发来构建知识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决同一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视角。在本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学生按照我们**的或者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些单一的、刻板的要求只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反思不足,提炼经验。

  本节课的重点是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约分时,只能将分母与整数约分。我还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方法,没时间多练。对学生还是不放心,老师讲得太多,强调的主题太多,一些注意事项没有变成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从而记忆不是很深刻。我觉得各种题型的练*还不够,没有让学生充分掌握好,跑得太快。只顾及到了成绩好的学生,从这一点,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是备教材,备学生。课前要把知识点吃透把握住重点、难点,哪些要补充,哪些地方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学生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更容易接受,老师哪些地方该讲不该讲,都需要我们深思熟虑。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3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个月的时间又过去了,第一单元的教学也基本上完成了。回顾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的教学,在备课时一直被如何处理分数乘法意义困惑。后来一想,如果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看,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相乘的关系就可以了,而这个相乘的关系在本单元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回忆复*整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另外科学的学*方法,能提高学*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从学生所熟悉的整数和小数乘法的意义入手,引入分数乘法。

  此外本单元在备课之初,师傅就提示自己在教学完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后要先补充一个课时比较分数加法和分数乘法之间的区别,再进行分数乘法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教学。当时的自己是听的一头雾水,不明白师傅的用意。直到真的开始教学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才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虽然在师傅的提醒下自己有进行分数加法和乘法的对比教学。但是晚上的作业还是有部分学生计算分数加法时按照分数乘法运算的规则进行计算(按分子和分子相加,分母和分母相加),到这时自己才知道师傅当时为什么要让自己对比分数乘法和加法。看到学生的作业,自己在第二天的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在课前复*时再次讲解分数乘法和加法的不同。让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虽然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学生在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又遇到了另一个问题,部分学生在计算加乘混合运算时,特别是加法在前面而乘法在后面的问题时,先计算加法而不是先计算乘法,在老师的指点之下才恍然大悟。说明学生对于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够熟练。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应着重强调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本单元的教学,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也是一个重点内容。在帮助学生分析题意时,学生如果会画线段图,对于理解题意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可能是由于在五年级时,比较少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根据线段图理解题意。因此当六年级明确要求要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时,学生刚开始时很不*惯,画出的线段图也不能很好的反应题意,对于这一方面,教学时需要再进行加强,因为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有很大提高。而下一单元的教学如果学生能根据题意画出合适的线段图,对正确解答问题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在教学中注重对单位“1”的理解,重点放在在应用题中找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找的上面——先找出问题中的分率句再从分率句中找出单位“1”,为以后应用题教学作好辅垫。在以后教学前我还要深钻教材,把握好课本的度,向其他教师请教,取长补短。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4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分数乘分数,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今天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一、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三、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知识。可以说整体教学的效果还好。

  通过今天的课我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纵观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例如上学期的分数乘法(一)和分数乘法(二)中是利用具体的实物图形,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本学期的分数乘分数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要讲“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是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5

  1、每节课的内容不易过多,不能贪多,贪多嚼不烂,学生不易一下全掌握。要分的稍微细致一些,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也有利于知识的扩展与深化。

  2、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本册中的中心,是重点。本册所有数与代数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的。

  3、由于我没有经验,以至于在教学中没有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在后来的混合计算这一章中进行应用题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针对以上失误,在今后教学中要补充的内容是:

  1、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3、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4、利用分数化单位,如:2/5时=( )分1/5吨=( )千克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6

  回顾分数乘法这一节课时,一直被如何处理分数乘法意义困惑。后来一想,如果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看,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相乘的关系就可以了,而这个相乘的关系在本节课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探索”是一个关键词——“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这是由数学目标中“数学过程”“问题解决”两个维度决定的;同时“探索”的过程也是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分数乘法式题的教学,教者有意安排了一道带分数乘法的式子题,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这节课在诸多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了教者的本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本人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改变了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身份

  在本节课中,教师积极创设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的环境: “猜一猜,”真是这个“猜一猜”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化,开放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教者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如何去计算,不只是单纯的进行

  知识灌输,不再是用原有的 “教师中心”的做法,已经站到了学生的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组织学生的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2、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

  新课程实施旨在扭转 “知识传授”为特征的局面,把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为重要的着眼点,以尊重学生学*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为基本信条、新课程要求在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渗透 “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方式。在本案例中,教者不再仅仅是 “教教材”, 当问题出现后,不再是教者面对知识的独白,并没有告知学生如何去做,而是让学生先 “猜一猜”,说说自己的想法。当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后,又积极引导学生对有价值的“经验、见解”深入进行探究,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已经超出了个人化行为,成为群体合作行为,与学生建立了真正的对话关系,超越自己个体的有限视界,填* “知识权威”与 “无知者”之间的鸿沟。这一切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更有助于学生形成 “不断进取 ,不断创新”的精神世界。

  3、把握生成,与境俱进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每一节课都有生成,只是教师有没有注意吧了。”在本案例中,教者能做到 “与境俱进”,能在预设“猜一猜”的基础上,抓住生成,及时灵活处理具有 “生成

  价值”的问题与回答,就话答话, “与境具进”,及时引导学生针对

  提出的话题展开探讨。整个教学充满灵动、智慧、活力,课堂教学真正做到 “开放”与 “灵活”,充分促进学生自主和富有个性化、创造性地学*。

  课改大潮轰轰烈烈,涤荡着每一个角落。当前的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我想本案例很值得我们学*和借鉴。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8

  一、以学生的数学基础为根本,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这之前很多学生都看书了,已经有许多学生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开头依据知识的迁移,进行很必要的铺垫,利用知识间的'联系,精心设置复*题,为教学重点服务,使学生顺利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同时复*相同分数加法,为推导计算方法进行铺垫。

  二、关注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较大的学*空间。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都是从自己特有的数学现实出发来构建知识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决同一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视角。在本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学生按照我们**的或者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些单一的、刻板的要求只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反思不足,提炼经验。

  本节课的重点是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约分时,只能将分母与整数约分。我还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方法,没时间多练。对学生还是不放心,老师讲得太多,强调的主题太多,一些注意事项没有变成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去发现,去解决,从而记忆不是很深刻。我觉得各种题型的练*还不够,没有让学生充分掌握好,跑得太快。只顾及到了成绩好的学生,从这一点,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是备教材,备学生。课前要把知识点吃透把握住重点、难点,哪些要补充,哪些地方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学生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更容易接受,老师哪些地方该讲不该讲,都需要我们深思熟虑。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9

  一、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

  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中,“探索”是一个关键词——“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这是由数学目标中“数学过程”“问题解决”两个维度决定的;同时“探索”的过程也是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背景采用不同的策略才能达到是活动有效的目的。例如在本单元的分数乘法(1)中,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而在分数乘法(3)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妥当了。具体的讲就是:教师通过简单的具体事例进行集体引导,这便是“扶一扶”。再通过具体的探索要求帮助学生尝试着探索比较复杂的实例,这便是“放一放”。

  二、回顾学生所做作业,出现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

  1、脱式计算(自觉运用简便运算)的题,有许多学生盲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采取应对措施:注意让学生明白简算的目的,分数的简算,原则上与整数、小数简算相同,都是在不改变结果的前提下改变运算顺序,尽可能减少计算的繁琐性。但方法却不同,整数和小数往往是凑整十、整百的'数,而分数则是为了好约分。

  2、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单位“1”的理解、根据分数意义来分析题意,而忽略了单位化聚的计算方法的复*,以及两步计算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重点评讲。

  三、采取应对措施:

  练*课中先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文字题,结合复*题让学生回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对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为学*相应的分数应用题打基础。

  复*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根据分数乘法的数学模型,说出问题也就是求什么,写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中要注意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这有利于学生弄清以谁为标准,以及分率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问题可以引发思考,思考促进改变方法,得法扭转教学局面。说明教师教学不怕有问题,有了问题想办法解决就会使教学损失减少到最小。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教学前的准备细致周到,教学失误的可能性就会更小。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0

  昨天到今天,我正在上六年级分数乘法的内容。关于分数的意义,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应让学生明确分数最主要有两种意义,或者说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分数的意义有两种。一是表示大小,即分量,如1/2桶水,就表是半桶水;二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如甲有2千克,乙有4千克,乙是甲的2倍,甲是乙的1/2倍(此处的“倍”省去也说得通)。因为是新接手的班级,所以我没有直接进入分数乘法的教学,而是先用两节课让学生明确分数的两种意义。

  明确分数的意义后,我上了例6(前面5个例题是原来的老师第一周上的),例6主要是通过求长方形的周长来学*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运算的顺序相同。分数四则运算的学*肯定也要放在具体的生活实例中来巩固。在做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练*时,我想到了在以后学*分数除法时,要让学生学会找单位“1”,于是当即决定在学*分数乘法时就做一下“铺垫”。

  我提问到:“甲的重量是乙的1/3”这句话里,谁是主动比较?谁是被动比较?此时学生理解还是有所困难,于是我想到了一个“迁移”的方法,我举了个例子——两个人打架,一定有主动的一方和被动的一方,先动手的就是主动的,在后动手的就是被动的。尔后回过头来让学生理解刚才那句话里谁是主动比较、谁是被动比较,学生轻松理解“甲是主动比较”“乙是被动比较”。我心里想,待学*分数除法时,告诉学生被动比较的就是单位“1”,可能效果会好一点。

  今天的教学反思让我想到,不止“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同一内容教学n遍,应该有n种方式。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5)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菁选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乘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

  今天教学的内容是分数乘法(二),重点是分数乘法意义的拓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部分内容既是这个单元的重点,也是这个单元的难点。

  从学生认识过程来看,这部分知识的基础是分数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在教学中我突出了类比迁移和数形结合的方法,首先改编了教材的例题——“小红有6个苹果,笑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2倍,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根据呈现的已知条件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笑笑有几个苹果?淘气有几个苹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先用图形表示出“笑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2倍,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再列出算式,最后尝试解释算式表示的意义。这样把将分数意义以图的形式呈现,做到“以形论数”,在通过对图的理解抽象出问题实质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求6的2倍是多少”和“求6的1/2是多少”都用乘法,进而列出算式,完成“以数表形”,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道理。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2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分数乘法(三),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今天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

  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一、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三、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认知。

  可以说整体教学的效果很好。

  通过今天的课我有了一下的认知:

  1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本单元教学中的渗透和其作用。

  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中观重要了纵观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例如分数乘法(一)和分数乘法

  (二)中是利用具体的实物图形,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分数乘法(三)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要讲“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是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2对学生探索过程的理解。

  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中,“探索”是一个关键词——“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这是由数学目标中“数学过程”“问题解决”两个维度决定的;同时“探索”的过程也是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背景采用不同的策略才能达到是活动有效的目的。例如在本单元的分数乘法(一)中,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而在分数乘法(三)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妥当了。具体的讲就是:教师通过简单的具体事例进行集体引导,这便是“扶一扶”。再通过具体的探索要求帮助学生尝试着探索比较复杂的实例,这便是“放一放”。

  单元小结

  第一单元的新课已经结束了,接下来的几节课都是练*课,到昨天为止已经上了三节。整理这三节课,对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训练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1在新课程背景,我们还要不要进行数学训练。当前无论是创优课竞赛、各级的研究课,还是论坛、博客,大家都在热衷的讨论一些教材中的新增内容,或是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大家似乎都不很在意数学训练,有的教师甚至一提到

  “训练”马上就“色变”,认为将回到传统教育的老路上去了。我们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现在所热衷的“组织学生探索数学知识,使他们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如果学生对已有的数学知识理解掌握的不深刻、应用的不灵活,那么又如何能够进行新的认识活动呢?因此数学探索和数学训练往往是相互作用、互为基础的。

  2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学训练。

  数学训练不等于“机械、重复”,应该体现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应用性的训练。

  (1)、说理性训练。学生对一个数学知识掌握总是要经历一个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其中数学基础知识的形成过程(具体——抽象),可以说是一个抽象概括(数学建模)的过程,而数学基础知识应用的过程(抽象——具体),可以说是一个演绎推理(对模型的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学生认识的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本质属性,在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中学生将认识到数学基础知识的应用范围(概念的外延),这是将起到深化理解概念和灵活应用概念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将把数学基础知识的成立条件与具体问题中的条件进行比对,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内部言语并不发达,是片断的、条理性不强的,所以用学生的外部语言表述来促进其内部言语的整合与条理,这就是重视“说理训练”的意义所在。

  (2)、图形表征的训练。数与形是数学研究的两大对象,他们相互作用,互为表里。每一个形中多蕴含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而每一个数又都能通过图形直观的描述和反映。教学实践是我们有了这样一个认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或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往往都是完成对数学语言、数学符合、数学图形的翻译过程。因此,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用图形表征已学的数学知识,将有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并能为学生进一步学*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计算技能的训练。当一个数学问题的解答思路确定之后,接下来的就是通过计算得到正确答案的过程。无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多么的完美,如果不能准确、熟烂的计算,那么学生将不会完美的解决一个问题。再有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如果能通过口算或估算出没一个关键的数值,往往对解决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基础口算的训练,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

  3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训练的地形式

  数学训练的内容应该突出基础性和应用性。数学训练的形式不应该是单一的、枯燥的,应该结合训练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突出趣味性、灵活性、竞争性、多样性。

  根据以上的思考自己在这三节课的教学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节:

  1通过计算训练整合分数乘法法则。

  2口算训练(直接写得数),通过观察发现分数乘法的因数与积之间的关系,在通过图形表征,应用分数乘法意义理解这种关系,深化对分数乘法意义的认识。

  3单位转化,初步应用分数乘法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节:

  1解决具体问题(求一个数得几分之几是多少),感知分数乘法意义的应用。

  2集体交流,剖析解题的思路。

  3专项训练,理解分数条件(图形表征、语言叙述)。

  4巩固练*,渗透对应思想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3

  在备课时一直被如何处理分数乘法意义困惑。后来想一想,如果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看,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相乘的关系就可以了,而这个相乘的关系在本单元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想明白了这一点,回头看看过去的教学,在这方面好像就真的把问题复杂化了。

  本单元的.重点有两个:一是乘法意义的拓展及简单的应用,二是分数乘法法则的掌握。从教材整体编排上看,这两个重点是交织在一起的:

  分数乘法(一)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使整数乘法意义迁移到分数乘法,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分数乘整数,正确熟练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数乘法(二)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使乘法的意义得到拓展,认识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并能正确地应用之解决实际的问题。

  分数乘法(三)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意义,并探索和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分数乘法(一)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先放手让学生解决教材上提供的具体问题,在讲评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通过沟通不同解决方法之间的联系(图解、加法解、乘法解),将整数乘法迁移到分数乘整数,二是运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解释计算的地过程,使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数学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涂一涂、算一算”的重点放在“涂”上,使学生巩固意义,同时通过以形论数理解计算的道理。试一试的重点则在分数乘整数计算法则的总结。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概括起来: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为起点,以分数乘整数的法则为归宿。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4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师首先应该改变教学的行为,即把对新课程的理解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的层面上,呈现出新课程的所蕴涵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这一课后,反思这节课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树立学生自信心,尤其爱护后进生,培养学生口算心算、勤动手勤动脑的*惯。并对学生的多样思维应加大评价力度。评价一个孩子,要适时,适当,决不能敷衍,更不能抹杀,否则可能会压制孩子的.思维积极性。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加强。

  2、课前对学生学*效果估计不足,所以使一些事先设计好的练*没来得及做完。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3、上课时复*的时候应该安排一些整数乘法简便运算的题目,帮助学生回忆简便运算,为本课的。简便运算打好基础。

  4、例题6中本来只有前面2道题,但是备课时拔高了难度,多加了2道较难的简便运算题目,在前面复*时没让学生回忆、做做类似的整数乘法混合运算题,所以学生做题效果不理想。

  总之,通过本节课,使我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高。我认为,在落实新课改的精神上,只有做到了让教为学服务,让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提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5

  这节课我首先是用口算练*出示10道分数乘法的*题。和一步的分数乘法列式计算,为新课做铺垫。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

  在出示例题,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并用图表示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画线段图,逐步引导问题的已知条件在线段上如何分析运用。最后解答这道题。接下来是完成17页的做一做。要求找出单位“1”并画出线段图。最后做了几组小练*,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这节课上下来之后我发现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对生活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但有部分学生分不清把谁看做了单位“1”而且刚学画线段图,很多同学不适应,不会画。还有的同学前面的计算掌握的不好,应加强练*,对于单位“1”的问题应找出大量的题来练*找单位“1”。这个必须掌握,后面全要通过单位“1”来确定是乘法还是除法。

  所以必须砸实!线段图可以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应该可以解决。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6

  《分数乘法(二)》其实是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根据第一课时学生作业反馈情况,我调整了教学模式,让学生先学后教,课堂上学生讨论明白了:谁是单位“1”,单位“1”已知的,用乘法计算(虽然这部分知识目前没有涉及),我认为适当渗透有利今后的教学。

  学生的理解也各有千秋,这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有的学生用分数加法来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有的学生能够从整数和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从编者意图可以看出:用图形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重要的,于是在计算前充分感知涂图形的`过程,为后面计算打下基础。有了几节课的铺垫,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没多大的错误,说明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比较清晰,很多学生对约分还是做得比较好。

  但在一位学生的作业中,清楚看到这个学生没有把约分后的分母做分母,依然是原来的分母做分母。经过辅导,学生明白了道理,同时反应课堂上还存在了优生抢了课堂的风头。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