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菁华5篇)

首页 / 读书笔记 / | 读书笔记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1

  曾以为是抽象大道理,但实操性很强。

  事实证明,在学*时,不能自负。往往公认的经典教材,是应当认真读,仔细读。常读常新。分享几个最有价值的内容,均为书中要点析出。

  怎样才能学会“卓有成效”?

  一、学会管理时间。

  充分记录时间消耗,并且分析出必要和不必要的花销,不断调整时间耗费。定期审查自身时间的使用。审查后,需要作出决策,即减少时间浪费。包括在行为、人际关系、工作重心上做出改变。

  二、绩效至上。

  以成果为导向,而不仅是方法。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而非单纯地执行上司命令。思考自己还需要做什么才能将价值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挖掘潜力,学*新东西。

  三、充分利用人的长处。

  在组织中,把目光放到人的长处,而不要过多批评人之短处。要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加强组织内沟通,鼓励员工自发学*奋进。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相融合。

  四、做出正确的决策。

  确定问题是否为经常性的,订立边界,避免迎合众人。决策之后,要明确决策的告知对象和决策的完成方式,积极执行。最后,建立反馈机制。

  五、要事优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明白组织最重要的即是决定最重要的事情,并推动其落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当具备远见、自信和勇气。

  六、自我提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会持续学*,不断提升自己,学*各领域知识。在此过程中,养成新的*惯,破除旧有*惯。

  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一、时间管理是工具,不是目的

  不要陷入为了计划而计划,为了管理而管理的误区。可以寻找管理工具,但要知道行动才是达成效果的原因。

  二、列好计划,做事分优先级。

  列三个ABC不同优先级的事,并一定按计划完成。每天早晨或前一天晚上做好计划,每个优先级最好都要安排,而非全部都是第一优先。

  三、记录时间消耗。

  连续记录自己时间的花费,并不断与预期目标调整。要发现时间黑洞,尽快摒弃低效、无效的时间使用。

  四、进一步提升时间利用价值

  能不做而不影响效果的,不做;能给他人做不影响效果的,给他人做。关注反复出现的浪费时间的行为。关注结构性问题。

  五、时刻更新。

  时间管理是长期的,而非一劳永逸的。所以,要不断根据每天的新信息、新情况,更新时间安排,并找到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予以改正。

  六、保留完整的时间块

  碎片化的时间无法达成高效,应该将琐事集中处理,并且把重要的事情留作完整的时间块去完成。

  七、留出容错的时间

  计划总会有偏差,要留出几个小时的容错时间,不能安排过满。

  管理者需要面对什么样的现实?

  管理者需要面对的现实是,他们应当具有有效性,而又因不得不面临的挑战而很难达到有效性。

  具体原因有四点:

  一、别人的时间。

  管理者的很多时间都耗费在处理下属的.具体事项上,而非进行全局规划。这是时间管理的失误,造成管理低下。

  二、琐碎的工作。

  管理者很可能因日常繁重而琐碎的工作、具体的业务,而无法分清重点,忽视了大方向上的决策。

  三、融入组织。

  管理者只有在其被其他人充分利用时,才尽到管理的实质。因为知识工作者是每个领域的专家,所以他们的关注点很可能是单一而不同的,管理者应当将组织的内涵融入其中,把所有人互相结合起来。甚至要利用好其他部门的人、自己的上级所能提供的帮助。

  四、关注组织之外。

  有效性最终看的是组织外的成果,即产品终端是客户。客户购买产品,才算是有效。但是,因为管理者自身身处组织之中,很多时候会被组织内的信息蒙蔽,而分析组织外事情时,往往带有组织内的先决思想。所以,一方面管理者要多关注组织外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减少自身被组织内信息带偏的风险。

  现在,电脑帮助管理者提供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但管理者应当小心自己失去判断力。因为电脑逻辑只能分析给出的概念和数据,而不能分析未给出的新的现实。

  怎样处理好与同事的人际关系?有效的人际关系,有四大要点。

  一、加强沟通。

  管理者有可能与下属出现分歧,特别是优秀的知识工作者,看问题的角度可能与主管不一致。此事,应当耐心询问下属:“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把你的知识和能力发挥到极致?”下属经过思考提出他认为可以做出的贡献后,主管才有权利和责任对他所提的建议是否可行做出判断。沟通的目的不在于对错,而在于把事情做好。

  二、团队合作。

  知识工作者往往是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各路专家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展现所长,而非仅仅依靠传统的组织结构。团队合作以贡献为中心,每一名专家都应是团队中负责人的成员,在具有自发性之后,还应有相应的沟通和合作。

  三、提升自己。

  如果对自己的要求高,则会在此方向付出努力,也就会有提升。时刻问自己:能为组织带来怎样的贡献才是最大化的,为实现这些贡献我还应该学*哪些知识。不断提升自己,与重视贡献是互促互进的。

  四、培养他人。

  管理者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要关注对他人的要求。管理者的要求是以任务为基础的要求,以绩效为导向。以此,管理者就能启发他人,寻求自我发展。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2

  一、要用人所长

  管理者要运用人的长处,面临的第一关是择人。有效的管理者择人任事和升迁,都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所以,他的用人决策,不在于如何克服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不管是谁,如果他在任用一个人时只想避免短处,那他所领导的组织最终必然是**庸庸的。所谓“样样皆通”实际上可能是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多。

  一个管理者如果仅能见人之短而不能识人之长,因而刻意避其所短而非着眼于发挥其所长,则这位管理者本身就是一位弱者。他会觉得别人才干可能构成对他本身的威胁。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之所以用人,是用人来做事,而不是用人来投主管所好。

  有效的管理者从来不问:“他能跟我合得来吗?”他们问的是“他贡献了什么?”他们从来不问“他不能做什么”,他们问的是“他能做些什么?“所以在用人时,他们用得都是某一方面有所长的人,而不是在各方面都过得去的人。

  真正“苟求的上司“总是先挖掘一个人最擅长做些什么,再来“苟求”他做些什么。过多的考虑人的短处,会影响到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怎么用人,有4个原则:

  1、不会将职位设计成只有上帝才能胜任――一个职位,如果先后由两人或三人担任都失败了,这就肯定是一个常人无法胜任的职位,这个职位就必须重新设计。所以,有效的管理者,第一项任务就是要将自己管辖下的职位都设计得合情合理。只有“让*凡的人都能做出不*凡的事”的组织,才是好的组织

  2、职位的要求要严格,而涵盖要广。就是说,合理的职位,是对具有才干的人的挑战。同时因为职位的涵盖很广,所以人们可以把与任务有关的优势转化为确实的成果。

  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时,会先考虑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换言之,有效的管理者在决定将某人安置于某职位之前,会先仔细考虑这个人的条件,而且他考虑时绝不会只局限于这个职位。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之所长的同时,必须忍人之所短。

  用人所长,不仅是有效性的要素,也是主管对下属的道义责任,是主管对其职权和地位的责任。专注于人之所短,不仅是愚不可及,更是有亏职守。他应该协助下属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如何管理上司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还得设法充分发挥上司的长处。

  要使上司能发挥其所长,不能靠惟命是从,应该从正确的事情着手,并以上司能够接受的方式向其提出建议。若能从上司的长处上下功夫,协助他做好想做的工作,便能使上司有效,下属也才能有效。反之,如果下属总是强调上司的短处,那就象上司强调下属的短处一样,结果将一无所长。所以,有效的管理者常问:“我的上司究竟能做些什么?他曾有过什么成就?要使他发挥他的长处,他还需要知道什么他需要我完成什么?”至于上司不能做什么,就不必细究了。

  有效的管理者会设法套出上司的某种态度和某种*惯,而向上司提出建议时,应考虑的不光是轻重缓急,更重要的是陈述的先后顺序。如上司长于政治能力,那么我们提出的报告就应以政治方面的问题居先,这样才能使上司易于掌握问题的重心,从而易发挥其所长。

  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管理者的任务,在于运用每一个人的才干。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3

  一口气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读完,深有感触。

  全书以提牵引与实际的管理实践联系甚为紧密,此书还非常确定的回答了一个问题“卓有成效是否可以学会?”答案是肯定的。与此同时发现自身在管理实践中确有很多方面考虑欠周全。

  书中开篇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管理者,书中将“管理者”的定义扩大为能为组织作出贡献的知识工作者均可称之为“管理者”。我认为,现代意义的管理者可以有更为宽泛的理解,即拥有“管理需求”的人均可称之为管理者。这是一个泛概念。例如一个清洁工,他需要管理自己的工作以及支配自己因以怎样的方式和时间来完成工作,只要自身有“管理”这方面的需求,那么,我认为他就可以称之为管理者,至少是自我管理者。

  对于管理者,真正的制约不是金钱或是其他资源,而是时间。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创造而唯独时间是无法被创造且是绝对固定的。但由于他的免费,很多人都忽视了。那么,对于这样真正稀缺和高价值的资源,我们应当给予绝对的重视和精确的管理,把自己的时间花在真正创造价值上。这里,德鲁克提供给了我一个方发,抽样记录自己一个月的时间消耗,不要事后回忆,要马上记录,这样可以不断查看自己的时间支出,以作出正确调整。此外,德鲁克还提出,时间应当整块运用而不是零散支出,比如一个报告,我花3小时写完要比我每天10分钟花18天写完质量高出许多,这点我深以为然,并在实际中应用。

  管理者自身还应当准确定位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想清楚自己能贡献什么。这是我作为SIFE队长和学生会副*欠思考的问题,在SIFE,考虑的事项过于细节,求全责备,结果弄得自己比较疲惫,周边的伙伴也跟陀螺一样跟着我转。与此相比,在学生会我就不尽责了,很少主动策划事情,更多的是事来受命,虽能解决问题,但毕竟未能作到自己的最好(做到自己的最好也未必就是最好,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考虑),如此说来只是说明自身未能很好的给自己定位,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贡献点”在何处。想清楚这个,还需要重点花功夫的就是人际关系和有效会议了,通过这两者来控制组织的作为以及体现自身的贡献。

  组织中的人不可能劝全是“通才”,往往是各种人才都有,这样的组织也才*衡。从我的角度来开展工作就需要明确他们各自的长处和需求是什么,然后关注他们的长处并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来提高业绩,而不是把焦点放在短处,这样往往选出来的人是“不差的人”,而组织需要的是“优秀的人”哪怕只在一方面。但这并不是不考虑短板,这对于不同的工作或岗位来说有不同的标准和底线,这是我需要把握清楚的。同时,应该明确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事情,可以按照“紧急”、“重要”来划分四个维度从而决定做事的先后顺序。

  我在组织中的工作其实大部分就是做决策,那么决策的有效性就直接决定组织工作和我自身贡献的有效性。德鲁克给出了很好的参考准绳,即,以结果为导向。把所有决策的焦点放在最后的结果上,这样就不至于偏颇。

  通过此书的一些启迪,我非常赞同德鲁克先生的观点,“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否则,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4

  时间管理有效性的三个基础;

  记录时间

  管理时间

  统一安排时间

  时间对管理者的压力

  在时间管理之前,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时间对于他是有压力,他并不是随时可以控制时间,甚至没有太多自己的时间。只有意识到自己的现状和无法避免的问题,才能促使其积极的应对时间管理。

  【这点我深有感触:因为我*惯早起,并且下班时间较长留在办公室去处理一些东西,很多时间看起来都花在自己身上,但是其实最终产出是怎么样,哪些时间是否真的用到了应该用到的事情上面,这个是不得而知的。

  如何诊断自己的时间

  第一步:记录其时间耗用的实际情况

  【这个是我马上要去做的事情:从今天开始,准备一个小本本跟进每天的时间花费状态(其实这方面应该是有很好的工具的,但是既然现在没找到,那就先从手记开始)】

  第二步:做有系统的时间管理

  1.首选找出什么事根本不必做,这些事做了也完全是浪费时间,无助于成果

  【太多,太多了,感觉自己每天都在救火,但是其实都是一些非生产性的机械内容,稍加培养,完全可以交接给小伙伴去做】

  2.时间记录上哪些活动是可以由别人代为参加而又不影响效果的?

  【很多,可以列出很多出来,都是泪】

  3.还有一项时间浪费的因素,是管理者自己可以控制并且消除的,这项因素就是:管理者在浪费别人的时间

  【这点让我耳目一新:的确有时候太关注自己的时间,却忘记了下属的时间是否被自己占有,这点要好好注意和找小伙伴反馈下】

  消除浪费时间的活动

  1.找出由于缺乏制度或者远见而产生时间浪费的因素

  一项重复出现的危机应该是可以预见的

  同一个危机如果反复出现,往往是疏忽和懒散造成的

  【嗯,的确现阶段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我这边的疏忽懒散造成,有时候居然回去依赖个别成员去落实,其实他们都不怎么知道做的事情】

  2.人员过多,也常造成时间浪费

  判断人员是否过多,有一个考的住的标准

  如果一个高级管理人员,不得不将工作时间的1/10花在处理所谓“人际关系问题”上,花在处理纠纷和摩擦上,处理争执和合作等等问题上,那么这个单位就嫌人数过多了。

  【好吧!再次证明我们这边人员的利用并没有做的很好】

  3.另外一个常见的浪费时间的原因,是组织不健全。其表现就是会议太多。!

  【是的之前会议太多,其实是管理者缺乏主见的表现】

  4.最后一项浪费时间的因素,是信息功能不健全、或者信息表达方式不当。

  【嗯嗯!要好好加强自己的沟通能力】

  统一安排可以只有支配的时间。

  【先从坚持早起开始,然后规划自己的时间,利用番茄钟,工作四象限和分段,分模块来处理不同事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5

  一直以来,我认为管理讲的是天分,讲求的是个人才能,注重的是个人魅力,而书本的知识只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在真实的管理中发挥作用。但是读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我的想法却改变了。

  德鲁克讲到的“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这些论述,激发了我学*管理的动力,并了解到卓有成效才是管理者所应追求的目标。一个人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注重的不但是先天天赋、个人才能、个人魅力,更要注重后天的学*和提高。这样才能与公司共同成长和提高价值。

  针对如何卓有成效,德鲁克提出了五点要求:分别是善用时间、讲求贡献、善用人才、要事优先及有效决策。可以说,德鲁克先生教了我们卓有成效的五招,这五招看似简单,但是要学好、学透,就需要我们在不断实践地基础上,充分理解这五点的内涵,最终将追求成效变成一种*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卓有成效!下面我就谈谈我读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的感想。

  一、时间管理——善用时间

  读了德鲁克先生建议管理者在时间上的一些做法后,我真正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时大多数普通人浪费了大量的自认为没有浪费的时间。我深刻认识到,时间正是像德鲁克先生所说的那样,是一种最为特殊也最为稀有的资源。人这一生的时间有限,用于工作的时间更为有限,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要想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做出影响组织整体绩效和成果决策的成就来,必须要做到善于充分的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时间。

  正如德鲁克先生教给我们的那样,首先要诊断自己的时间,也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时间是怎么使用的,然后分析自己做过的事情中有哪些是不一定必须亲力亲为的。然后是要统一合理的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自己要有一种刻意的倾向,用短的零散时间去处理必须由自己处理的不费时的事情上,把大块的时间留下来去处理相对重要的费时的事情上。如果我们能把最为特殊也最为稀有的时间资源利用好,可以说就为做到卓有成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绩效管理——讲求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贡献,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德鲁克先生的这句话直接道出了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只有重视贡献,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为其本身的专长所限、不为其本身的技术所限,才能看到组织的整体绩效,才能使我们卓有成效。

  重视贡献的管理者能够超越自己有限的能力为组织创造更多的价值,与此同时也可以超越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因为他们重视贡献使自己拥有更高的视野,使自己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视贡献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只有期望为组织做出贡献的人才会主动去思索“我能贡献什么”,才能使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三、人员管理——善用人才

  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来共同完成任务”。可见,管理者要想卓有成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长处,这样整个组织才能得以卓有成效。组织里的每个人都是各有所长的。作为管理者,能够充分了解到每个人的长处所在,并且想办法使其长处充分地发挥出来,充分发挥上司所长、自己所长、同事所长,只有这样才能使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战斗力更强,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才能使管理卓有成效。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组织的突出特点正是内部成员所有长处的总和,发挥每个人的所长,也就是善用人才。

  四、工作管理——要事优先

  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如果想要做好一件事情,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其中。因为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即使在同一时间内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也不见得真能做好,至于同时做多件事情就更不必谈了。为了达到卓有成效,有效地利用我们的才能,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集中一个人的所有精力在一件事情上。

  德鲁克先生在此重点是要告诉我们,要先做重要的事情。前面已经说过,人的工作时间是非常有限的,管理者的时间更是极为重要,所以管理者要本着“要事优先”的原则,利用较长的连续性的时间优先做对组织有大的贡献的工作。这一点和我们在哲学上学到的处理问题的一条原则很相似,即认清矛盾的主要方面优先解决,因为有的时候事情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可以决定最后的结果。

  凡事都有个先后的顺序,但是如何决定事情的优先是件很复杂的事情,好在德鲁克先生帮助我们总结得出了几条确定优先次序的重要原则即:重视将来而不重过去;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德鲁克告诉我们的“要事优先,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原则,对于年轻的管理者来说更具有指导意义。他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决定优先事情的原则,而且还教育我们要脚踏实地、一心一意地做好所面对的事情。

  五、决策管理——有效决策

  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一项有效的决策常常在多种不同且互相冲突的见解中产生,它决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这也是做出有效决策的基础,只有这样的决策才是成熟的且经得起推敲的决策。这点启迪了我们,在做决策时要容得下异己意见的存在。

  德鲁克先生通过研究发现,有效的决策者都具有相同的特性:他们在做出决策之前,都着眼于具有战略性的最高层次的观念性认识。随后,他提出了有效的管理者做出有效的决策时的五大特征,即:

  一是要确实了解问题地实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

  二是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边界件。

  三是要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和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被接受。

  四是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五是在执行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德鲁克的经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虽然写于1966年,但是其基本的理论和思想,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影响着许多现代的管理者,在现代企业的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首先是将自己有效管理起来,然能进一步去影响、指导他人。可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确有过人之处,值得我们用心学*,也正是多读书多学*,我们才能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菁华5篇)(扩展1)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菁华9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1

  一、要用人所长

  管理者要运用人的长处,面临的第一关是择人。有效的管理者择人任事和升迁,都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所以,他的'用人决策,不在于如何克服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不管是谁,如果他在任用一个人时只想避免短处,那他所领导的组织最终必然是**庸庸的。所谓“样样皆通”实际上可能是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多。

  一个管理者如果仅能见人之短而不能识人之长,因而刻意避其所短而非着眼于发挥其所长,则这位管理者本身就是一位弱者。他会觉得别人才干可能构成对他本身的威胁。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之所以用人,是用人来做事,而不是用人来投主管所好。

  有效的管理者从来不问:“他能跟我合得来吗?”他们问的是“他贡献了什么?”他们从来不问“他不能做什么”,他们问的是“他能做些什么?“所以在用人时,他们用得都是某一方面有所长的人,而不是在各方面都过得去的人。

  真正“苟求的上司“总是先挖掘一个人最擅长做些什么,再来“苟求”他做些什么。过多的考虑人的短处,会影响到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怎么用人,有4个原则:

  1、不会将职位设计成只有上帝才能胜任――一个职位,如果先后由两人或三人担任都失败了,这就肯定是一个常人无法胜任的职位,这个职位就必须重新设计。所以,有效的管理者,第一项任务就是要将自己管辖下的职位都设计得合情合理。只有“让*凡的人都能做出不*凡的事”的组织,才是好的组织

  2、职位的要求要严格,而涵盖要广。就是说,合理的职位,是对具有才干的人的挑战。同时因为职位的涵盖很广,所以人们可以把与任务有关的优势转化为确实的成果。

  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时,会先考虑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换言之,有效的管理者在决定将某人安置于某职位之前,会先仔细考虑这个人的条件,而且他考虑时绝不会只局限于这个职位。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之所长的同时,必须忍人之所短。

  用人所长,不仅是有效性的要素,也是主管对下属的道义责任,是主管对其职权和地位的责任。专注于人之所短,不仅是愚不可及,更是有亏职守。他应该协助下属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如何管理上司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还得设法充分发挥上司的长处。

  要使上司能发挥其所长,不能靠惟命是从,应该从正确的事情着手,并以上司能够接受的方式向其提出建议。若能从上司的长处上下功夫,协助他做好想做的工作,便能使上司有效,下属也才能有效。反之,如果下属总是强调上司的短处,那就象上司强调下属的短处一样,结果将一无所长。所以,有效的管理者常问:“我的上司究竟能做些什么?他曾有过什么成就?要使他发挥他的长处,他还需要知道什么他需要我完成什么?”至于上司不能做什么,就不必细究了。

  有效的管理者会设法套出上司的某种态度和某种*惯,而向上司提出建议时,应考虑的不光是轻重缓急,更重要的是陈述的先后顺序。如上司长于政治能力,那么我们提出的报告就应以政治方面的问题居先,这样才能使上司易于掌握问题的重心,从而易发挥其所长。

  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管理者的任务,在于运用每一个人的才干。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2

  无需多说,管理大师德鲁克的经典之作。虽然书中的有些观点我们可能在很多经管类书籍上都能看到,但想想在六十年代就提出这些现代化管理的观点,实属不易。比如管理者的概念的延伸,就很明确的表达了知识工作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工作方式、管理模式上的不同。广义上讲,其实管理的概念覆盖到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否组织正式任命的管理岗位,在实际工作中,总会有一部分工作需要科学的管理方式的指导。大到对企业的整体管理,小到对某个客户、某个项目的管理,再到自我的管理,无不渗透出科学管理的重要性。时间管理的观点现在对我们而言已经不再陌生,各种各样专门讨论时间管理的培训和书籍有很多,本书以一种非常简明实用的方式描述了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方法,总结了时间管理的精髓。其实对于一线的管理者(这里所谓的一线管理者是指管理规模在二十人以下,并且不能完全脱离直接生产活动的管理者)来说,在时间管理上,还不应该算是非常大的问题,毕竟必须要处理的非生产性行政事务还不算太多。个人认为,一线管理者的难处和重点应该在于角色的把握和转变上,其实在不同的组织文化中,对于一线管理者的期望和定位有很大差异。

  有的组织需要把一线管理者看成是能够以表率作用带领下属工作的角色,比如军队或生产企业,连排班长在作战时应当是冲在最前面,作战能力最强的人;而有的组织则把一线管理者定义成管理和协调功能更强的角色,比如*机关。所以在从员工到一线管理者,再到高级管理者,正确认识角色的变化,把握不同位置不同工作的重心和核心应该说是很关键的。而角色变化的核心则在于价值观的调,组织对于管理者的期望是能带领队伍前进,营造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创造有效的利润或价值,但如果个人仍然以优秀员工的价值观去评价工作表现,必然会出现心理上的落差,找不到成就感、感觉工作没有价值则是这种状态的明显体现。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线管理者对于职业发展来说,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风险,能正确把握角色转换,处理好工作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就可以很顺利的过渡到高级管理者,但如果不能正确把握机会,却有可能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恶果。尤其是工作单位发生变化时,找工作时的心态就很难处理了。其实我的观点倒不是说高级管理岗位一定是个人职场追求的目标,技术方面的专家也是一条不错的发展道路,但不管如何发展,正确把握自己的目标和组织的期望之间的关系,是个人能在组织中健康愉快工作的关键。

  要事优先,也就是分出工作任务的先后次序,实际上应该说是和时间管理关系比较密切的一个话题。能从众多的任务中进行分解筛选,通过授权或其他方式排出该亲历而为的工作,是管理者必须具备而且要表现优秀的一种能力。管理的层次越高,任务越多越重,越显出这种能力的重要性。如果你看到某位管理者看起来每天都被下属包围着,那么要么就是授权没做好,要么就是下属的工作能力太差。

  我能贡献什么,应该是每一个职场人士需要时常思考的问题,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在组织中有所发展,还是只是为了生存而工作。如果分配给你的每一项工作都能想到这份工作的分配者的意图并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超出他的期望,那你一定能得到很好的生存空间和成长机会。

  这本书确实是一本经典之作,书中提到的很多观点都是非常实用而且值得我们思考的,难怪这本书也是德鲁克本人推荐的两本书之一。这本书的翻译也非常不错,看得出来,译者确实通读并且深刻领会了其中的观点,而不像有些外版书,翻译得生硬晦涩,总让人感觉读的不痛快。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3

  一口气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读完,深有感触。

  全书以提牵引与实际的管理实践联系甚为紧密,此书还非常确定的回答了一个问题“卓有成效是否可以学会?”答案是肯定的。与此同时发现自身在管理实践中确有很多方面考虑欠周全。

  书中开篇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管理者,书中将“管理者”的定义扩大为能为组织作出贡献的知识工作者均可称之为“管理者”。我认为,现代意义的管理者可以有更为宽泛的理解,即拥有“管理需求”的人均可称之为管理者。这是一个泛概念。例如一个清洁工,他需要管理自己的工作以及支配自己因以怎样的方式和时间来完成工作,只要自身有“管理”这方面的需求,那么,我认为他就可以称之为管理者,至少是自我管理者。

  对于管理者,真正的制约不是金钱或是其他资源,而是时间。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创造而唯独时间是无法被创造且是绝对固定的。但由于他的免费,很多人都忽视了。那么,对于这样真正稀缺和高价值的资源,我们应当给予绝对的重视和精确的管理,把自己的时间花在真正创造价值上。这里,德鲁克提供给了我一个方发,抽样记录自己一个月的时间消耗,不要事后回忆,要马上记录,这样可以不断查看自己的时间支出,以作出正确调整。此外,德鲁克还提出,时间应当整块运用而不是零散支出,比如一个报告,我花3小时写完要比我每天10分钟花18天写完质量高出许多,这点我深以为然,并在实际中应用。

  管理者自身还应当准确定位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想清楚自己能贡献什么。这是我作为SIFE队长和学生会副*欠思考的问题,在SIFE,考虑的事项过于细节,求全责备,结果弄得自己比较疲惫,周边的伙伴也跟陀螺一样跟着我转。与此相比,在学生会我就不尽责了,很少主动策划事情,更多的是事来受命,虽能解决问题,但毕竟未能作到自己的最好(做到自己的最好也未必就是最好,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考虑),如此说来只是说明自身未能很好的给自己定位,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贡献点”在何处。想清楚这个,还需要重点花功夫的就是人际关系和有效会议了,通过这两者来控制组织的作为以及体现自身的贡献。

  组织中的人不可能劝全是“通才”,往往是各种人才都有,这样的组织也才*衡。从我的角度来开展工作就需要明确他们各自的长处和需求是什么,然后关注他们的长处并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来提高业绩,而不是把焦点放在短处,这样往往选出来的人是“不差的人”,而组织需要的是“优秀的人”哪怕只在一方面。但这并不是不考虑短板,这对于不同的工作或岗位来说有不同的标准和底线,这是我需要把握清楚的。同时,应该明确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事情,可以按照“紧急”、“重要”来划分四个维度从而决定做事的先后顺序。

  我在组织中的工作其实大部分就是做决策,那么决策的有效性就直接决定组织工作和我自身贡献的有效性。德鲁克给出了很好的参考准绳,即,以结果为导向。把所有决策的焦点放在最后的结果上,这样就不至于偏颇。

  通过此书的一些启迪,我非常赞同德鲁克先生的观点,“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否则,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4

  无需多说,管理大师德鲁克的经典之作。虽然书中的有些观点我们可能在很多经管类书籍上都能看到,但想想在六十年代就提出这些现代化管理的观点,实属不易。比如管理者的概念的延伸,就很明确的表达了知识工作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工作方式、管理模式上的不同。广义上讲,其实管理的概念覆盖到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否组织正式任命的管理岗位,在实际工作中,总会有一部分工作需要科学的管理方式的指导。大到对企业的整体管理,小到对某个客户、某个项目的管理,再到自我的管理,无不渗透出科学管理的重要性。时间管理的观点现在对我们而言已经不再陌生,各种各样专门讨论时间管理的培训和书籍有很多,本书以一种非常简明实用的方式描述了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方法,总结了时间管理的精髓。其实对于一线的管理者来说,在时间管理上,还不应该算是非常大的问题,毕竟必须要处理的非生产性行政事务还不算太多。个人认为,一线管理者的难处和重点应该在于角色的把握和转变上,其实在不同的组织文化中,对于一线管理者的期望和定位有很大差异。

  有的组织需要把一线管理者看成是能够以表率作用带领下属工作的角色,比如军队或生产企业,连排班长在作战时应当是冲在最前面,作战能力最强的人;而有的组织则把一线管理者定义成管理和协调功能更强的角色,比如*机关。所以在从员工到一线管理者,再到高级管理者,正确认识角色的变化,把握不同位置不同工作的重心和核心应该说是很关键的。而角色变化的核心则在于价值观的调,组织对于管理者的期望是能带领队伍前进,营造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创造有效的利润或价值,但如果个人仍然以优秀员工的价值观去评价工作表现,必然会出现心理上的落差,找不到成就感、感觉工作没有价值则是这种状态的明显体现。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线管理者对于职业发展来说,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风险,能正确把握角色转换,处理好工作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就可以很顺利的过渡到高级管理者,但如果不能正确把握机会,却有可能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恶果。尤其是工作单位发生变化时,找工作时的心态就很难处理了。其实我的观点倒不是说高级管理岗位一定是个人职场追求的目标,技术方面的专家也是一条不错的发展道路,但不管如何发展,正确把握自己的目标和组织的期望之间的关系,是个人能在组织中健康愉快工作的关键。

  要事优先,也就是分出工作任务的先后次序,实际上应该说是和时间管理关系比较密切的一个话题。能从众多的任务中进行分解筛选,通过授权或其他方式排出该亲历而为的工作,是管理者必须具备而且要表现优秀的一种能力。管理的层次越高,任务越多越重,越显出这种能力的重要性。如果你看到某位管理者看起来每天都被下属包围着,那么要么就是授权没做好,要么就是下属的工作能力太差。

  我能贡献什么,应该是每一个职场人士需要时常思考的问题,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在组织中有所发展,还是只是为了生存而工作。如果分配给你的每一项工作都能想到这份工作的分配者的意图并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超出他的期望,那你一定能得到很好的生存空间和成长机会。

  这本书确实是一本经典之作,书中提到的很多观点都是非常实用而且值得我们思考的,难怪这本书也是德鲁克本人推荐的两本书之一。这本书的翻译也非常不错,看得出来,译者确实通读并且深刻领会了其中的观点,而不像有些外版书,翻译得生硬晦涩,总让人感觉读的不痛快。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5

  彼得·德鲁克是一个具有魔力的管理大师,每次读他的书,总是棒卷在手,思维顿开。虽然他的书我已经读了很多,有的已经读了数遍,甚至开了专门的培训讲题,比如眼前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在20xx年11月,学校派我去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纪念彼得。德鲁克去世一周年纪念论坛,与巨匠的作品对视,从此爱上,一发不可收拾。

  和今天许多挂着管理大师名头的作者不同,彼得。德鲁克是一位深入企业实践、并基于实践提出解决办法的实战型管理咨询者。避开艰深的术语,通俗易懂地传递管理者的实践,是这位现代管理之父著书的特点,在他的书中,我们几乎看不到管理模型和数据分析,有的只是一位长者、智者娓娓道来的智慧分享。

  彼得德鲁克是一位真正的以第三方身份深入企业,以“影子”观察者的视角透视企业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尤其关注管理者的行为规律,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从多个案例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加以提炼升华,最终成书。

  这和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企业家自己著书立说又有不同,企业家成功地经营了企业,便总结经验著书立说固然很有借鉴意义,但由于身在其中,往往容易流于个体的经验主义,或禁不住地夸大些东西,掩盖些东西,让读者看到的总是被粉饰后的案例和观点。

  彼得德鲁克是一位高产作家,一生著书立说39部,且几乎都成为了世界管理界的重量级畅销书,每一部书都是观点详实,通俗易懂。我最爱读、也是受其影响最深的有三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果管理》、《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等。

  昨日整理书橱,再次翻阅《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忍不住又脑洞大开,立刻将其部分观点融入到下周我即将开设的课程里,并辅以现实案例。

  感谢大师,这才是真正的管理鸡汤。

  附录: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对管理者最有启发的几个观点

  时间管理:卓有成效得管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着手工作,而往往从时间安排入手。他们并不是先做计划,而是先去了解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了哪里,然后尽可能地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把时间用在最能产生效率的重要的事情上。它包括三个步骤:记录时间、管理时间、合并时间。

  人员管理:如果企业管理人员10%以上的时间花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花在解决纠纷问题上,花在权力之争和对合作的质疑上,那就说明这个工作组里的人肯定是太多了,人们彼此侵犯,造成绩效阻碍,而不是实现绩效的手段。

  管理者沟通:上级越是强行对下属灌输些什么,下属就越是可能听不到正确的信息。下属会选择自己愿意听的东西,而不是你说的东西。

  重视贡献: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该常问问自己:我对我所在的组织做了什么贡献?对贡献的承诺,就是对卓有成效的承诺。没有这种承诺,一个人就会自欺欺人,欺骗他服务的组织,欺骗与他一起共事的同事。

  自我管理:管理者集中金币得首要原则是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放弃事情”得清单比“要做事情”的清单更重要。

  以上当然不是本书的全部观点,若想完整学*,不妨亲自捧卷在手,与大师零距离对话。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6

  无需多说,管理大师德鲁克的经典之作。虽然书中的有些观点我们可能在很多经管类书籍上都能看到,但想想在六十年代就提出这些现代化管理的观点,实属不易。比如管理者的概念的延伸,就很明确的表达了知识工作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工作方式、管理模式上的不同。广义上讲,其实管理的概念覆盖到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否组织正式任命的管理岗位,在实际工作中,总会有一部分工作需要科学的管理方式的指导。大到对企业的整体管理,小到对某个客户、某个项目的管理,再到自我的管理,无不渗透出科学管理的重要性。时间管理的观点现在对我们而言已经不再陌生,各种各样专门讨论时间管理的培训和书籍有很多,本书以一种非常简明实用的方式描述了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方法,总结了时间管理的精髓。其实对于一线的管理者(这里所谓的一线管理者是指管理规模在二十人以下,并且不能完全脱离直接生产活动的管理者)来说,在时间管理上,还不应该算是非常大的问题,毕竟必须要处理的非生产性行政事务还不算太多。个人认为,一线管理者的难处和重点应该在于角色的把握和转变上,其实在不同的组织文化中,对于一线管理者的期望和定位有很大差异。

  有的组织需要把一线管理者看成是能够以表率作用带领下属工作的角色,比如军队或生产企业,连排班长在作战时应当是冲在最前面,作战能力最强的人;而有的组织则把一线管理者定义成管理和协调功能更强的角色,比如*机关。所以在从员工到一线管理者,再到高级管理者,正确认识角色的变化,把握不同位置不同工作的重心和核心应该说是很关键的。而角色变化的核心则在于价值观的调,组织对于管理者的期望是能带领队伍前进,营造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创造有效的利润或价值,但如果个人仍然以优秀员工的价值观去评价工作表现,必然会出现心理上的落差,找不到成就感、感觉工作没有价值则是这种状态的明显体现。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线管理者对于职业发展来说,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风险,能正确把握角色转换,处理好工作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就可以很顺利的过渡到高级管理者,但如果不能正确把握机会,却有可能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恶果。尤其是工作单位发生变化时,找工作时的心态就很难处理了。其实我的观点倒不是说高级管理岗位一定是个人职场追求的目标,技术方面的专家也是一条不错的发展道路,但不管如何发展,正确把握自己的目标和组织的期望之间的关系,是个人能在组织中健康愉快工作的关键。

  要事优先,也就是分出工作任务的先后次序,实际上应该说是和时间管理关系比较密切的一个话题。能从众多的任务中进行分解筛选,通过授权或其他方式排出该亲历而为的工作,是管理者必须具备而且要表现优秀的一种能力。管理的层次越高,任务越多越重,越显出这种能力的重要性。如果你看到某位管理者看起来每天都被下属包围着,那么要么就是授权没做好,要么就是下属的工作能力太差。

  我能贡献什么,应该是每一个职场人士需要时常思考的问题,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在组织中有所发展,还是只是为了生存而工作。如果分配给你的每一项工作都能想到这份工作的分配者的意图并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超出他的期望,那你一定能得到很好的生存空间和成长机会。

  这本书确实是一本经典之作,书中提到的很多观点都是非常实用而且值得我们思考的,难怪这本书也是德鲁克本人推荐的两本书之一。这本书的翻译也非常不错,看得出来,译者确实通读并且深刻领会了其中的观点,而不像有些外版书,翻译得生硬晦涩,总让人感觉读的不痛快。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7

  买书的初心其实并不是我自己想做一个管理者,而是想看看别人是否是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但是阅读了大部分内容以后,我发现其实不必要关心自己是不是管理者,因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己的管理者,管理自己每天的日常工作、时间、决策等等。其实它对我们的帮助还是比较大的,可以从多个纬度来帮助我们怎样合理的管理自己的工作方式。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作为领导者,是不是作出了一个合理的决定以及我们怎么面对这些情况。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作为管理者必须是卓有成效。智力、想象力以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只有通过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对于“体力工作“而言,我们所重视的只是“效率“。所谓的“效率“,可以说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而不是“做对的事情“的能力。体力工的成果,通常可以用数量和质量来衡量。知识工作者并不生产本身具有效用的产品。他们需要把自己的想法应用到实际行动上。因此,知识工作者必须做到一些体力工作者不需要做的事,他必须具有有效性。

  谁是管理者在这里,将“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由于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效果和成果的决策。

  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属于别人,而不是属于自己;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运作“,除非敢于采取行动改变周围的一切;管理者本身处于一个“组织“之中。只有当别人能够利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算有效;管理者是身处一个组织的“内部“,受到组织的局限;

  我们只有通过改进工作的手段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力,而不应该期望人的能力突然的提高。我们需要学会建立这么一种组织的方式:若某人在某一重要领域具有一技之长,就要让他充分发挥这一特长。我们不能一味的拔高能力的标准来期望管理者的绩效,更不能期望万能的天才来完成绩效。

  考虑到组织的需要,有效性应该受到优先的重视。同时,有效性也是管理者达到目标和绩效的必要手段,因此更应该受到高度优先的重视。

  卓有成效可以学会吗?

  有效性并不是一种天赋,它是可以培养和学*的。那么我们从哪些方面来学会卓有成效呢,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个认识就是:人人都具有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在实践中都要经历一段训练,这一训练使他们工作起来能卓有成效。所有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下面的五项是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惯: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时间管理,时间的有效性;

  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外界的贡献;作为一个管理者或者一个普通工作者,主要的任务就是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

  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有效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结果;

  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管理者经常受到种种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花费一些时间在非生产性的和浪费时间的事物上。

  对于管理者来说,他在组织中的地位越高,组织对他的时间要求往往越大。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尤其是每一位管理者,要想有效就必须能将时间做整块的运用。如果将时间分割开来零星使用,纵然总时间相同,结果时间也肯定不够。

  组织人数越多,有关人事的决策也肯定越多。对于人事的问题决定的太快,很容易铸成错误。人事决策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因为决策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只有在反复考虑多次之后才能看清楚。

  今天的生活水准之所以提高,是以不断创新和变革的经济为前提的。创新和变革,形成了对管理者时间的过度需求。如果时间短促,一个人就只能考虑他已经熟悉的事只能做他曾经做过的事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8

  一、要用人所长

  管理者要运用人的长处,面临的第一关是择人。有效的管理者择人任事和升迁,都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所以,他的用人决策,不在于如何克服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不管是谁,如果他在任用一个人时只想避免短处,那他所领导的组织最终必然是**庸庸的。所谓“样样皆通”实际上可能是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多。

  一个管理者如果仅能见人之短而不能识人之长,因而刻意避其所短而非着眼于发挥其所长,则这位管理者本身就是一位弱者。他会觉得别人才干可能构成对他本身的威胁。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之所以用人,是用人来做事,而不是用人来投主管所好。

  有效的管理者从来不问:“他能跟我合得来吗?”他们问的是“他贡献了什么?”他们从来不问“他不能做什么”,他们问的是“他能做些什么?“所以在用人时,他们用得都是某一方面有所长的人,而不是在各方面都过得去的人。

  真正“苟求的上司“总是先挖掘一个人最擅长做些什么,再来“苟求”他做些什么。过多的考虑人的短处,会影响到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怎么用人,有4个原则:

  1、不会将职位设计成只有上帝才能胜任――一个职位,如果先后由两人或三人担任都失败了,这就肯定是一个常人无法胜任的职位,这个职位就必须重新设计。所以,有效的管理者,第一项任务就是要将自己管辖下的职位都设计得合情合理。只有“让*凡的人都能做出不*凡的事”的组织,才是好的组织

  2、职位的要求要严格,而涵盖要广。就是说,合理的职位,是对具有才干的人的挑战。同时因为职位的涵盖很广,所以人们可以把与任务有关的优势转化为确实的成果。

  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时,会先考虑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换言之,有效的管理者在决定将某人安置于某职位之前,会先仔细考虑这个人的条件,而且他考虑时绝不会只局限于这个职位。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之所长的同时,必须忍人之所短。

  用人所长,不仅是有效性的要素,也是主管对下属的道义责任,是主管对其职权和地位的责任。专注于人之所短,不仅是愚不可及,更是有亏职守。他应该协助下属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如何管理上司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还得设法充分发挥上司的长处。

  要使上司能发挥其所长,不能靠惟命是从,应该从正确的事情着手,并以上司能够接受的方式向其提出建议。若能从上司的长处上下功夫,协助他做好想做的工作,便能使上司有效,下属也才能有效。反之,如果下属总是强调上司的短处,那就象上司强调下属的短处一样,结果将一无所长。所以,有效的管理者常问:“我的上司究竟能做些什么?他曾有过什么成就?要使他发挥他的长处,他还需要知道什么他需要我完成什么?”至于上司不能做什么,就不必细究了。

  有效的管理者会设法套出上司的某种态度和某种*惯,而向上司提出建议时,应考虑的不光是轻重缓急,更重要的是陈述的先后顺序。如上司长于政治能力,那么我们提出的报告就应以政治方面的问题居先,这样才能使上司易于掌握问题的重心,从而易发挥其所长。

  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管理者的任务,在于运用每一个人的才干。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9

  时间管理有效性的三个基础;

  记录时间

  管理时间

  统一安排时间

  时间对管理者的压力

  在时间管理之前,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时间对于他是有压力,他并不是随时可以控制时间,甚至没有太多自己的时间。只有意识到自己的现状和无法避免的问题,才能促使其积极的应对时间管理。

  【这点我深有感触:因为我*惯早起,并且下班时间较长留在办公室去处理一些东西,很多时间看起来都花在自己身上,但是其实最终产出是怎么样,哪些时间是否真的用到了应该用到的事情上面,这个是不得而知的。

  如何诊断自己的时间

  第一步:记录其时间耗用的实际情况

  【这个是我马上要去做的事情:从今天开始,准备一个小本本跟进每天的时间花费状态(其实这方面应该是有很好的工具的,但是既然现在没找到,那就先从手记开始)】

  第二步:做有系统的时间管理

  1.首选找出什么事根本不必做,这些事做了也完全是浪费时间,无助于成果

  【太多,太多了,感觉自己每天都在救火,但是其实都是一些非生产性的机械内容,稍加培养,完全可以交接给小伙伴去做】

  2.时间记录上哪些活动是可以由别人代为参加而又不影响效果的?

  【很多,可以列出很多出来,都是泪】

  3.还有一项时间浪费的因素,是管理者自己可以控制并且消除的,这项因素就是:管理者在浪费别人的时间

  【这点让我耳目一新:的确有时候太关注自己的时间,却忘记了下属的时间是否被自己占有,这点要好好注意和找小伙伴反馈下】

  消除浪费时间的活动

  1.找出由于缺乏制度或者远见而产生时间浪费的因素

  一项重复出现的危机应该是可以预见的

  同一个危机如果反复出现,往往是疏忽和懒散造成的

  【嗯,的确现阶段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我这边的疏忽懒散造成,有时候居然回去依赖个别成员去落实,其实他们都不怎么知道做的事情】

  2.人员过多,也常造成时间浪费

  判断人员是否过多,有一个考的住的标准

  如果一个高级管理人员,不得不将工作时间的1/10花在处理所谓“人际关系问题”上,花在处理纠纷和摩擦上,处理争执和合作等等问题上,那么这个单位就嫌人数过多了。

  【好吧!再次证明我们这边人员的利用并没有做的很好】

  3.另外一个常见的浪费时间的原因,是组织不健全。其表现就是会议太多。!

  【是的之前会议太多,其实是管理者缺乏主见的表现】

  4.最后一项浪费时间的因素,是信息功能不健全、或者信息表达方式不当。

  【嗯嗯!要好好加强自己的沟通能力】

  统一安排可以只有支配的时间。

  【先从坚持早起开始,然后规划自己的时间,利用番茄钟,工作四象限和分段,分模块来处理不同事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菁华5篇)(扩展2)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菁华5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1

  曾以为是抽象大道理,但实操性很强。

  事实证明,在学*时,不能自负。往往公认的经典教材,是应当认真读,仔细读。常读常新。分享几个最有价值的内容,均为书中要点析出。

  怎样才能学会“卓有成效”?

  一、学会管理时间。

  充分记录时间消耗,并且分析出必要和不必要的花销,不断调整时间耗费。定期审查自身时间的使用。审查后,需要作出决策,即减少时间浪费。包括在行为、人际关系、工作重心上做出改变。

  二、绩效至上。

  以成果为导向,而不仅是方法。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而非单纯地执行上司命令。思考自己还需要做什么才能将价值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挖掘潜力,学*新东西。

  三、充分利用人的长处。

  在组织中,把目光放到人的长处,而不要过多批评人之短处。要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加强组织内沟通,鼓励员工自发学*奋进。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相融合。

  四、做出正确的决策。

  确定问题是否为经常性的,订立边界,避免迎合众人。决策之后,要明确决策的告知对象和决策的完成方式,积极执行。最后,建立反馈机制。

  五、要事优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明白组织最重要的即是决定最重要的事情,并推动其落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当具备远见、自信和勇气。

  六、自我提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会持续学*,不断提升自己,学*各领域知识。在此过程中,养成新的*惯,破除旧有*惯。

  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一、时间管理是工具,不是目的

  不要陷入为了计划而计划,为了管理而管理的误区。可以寻找管理工具,但要知道行动才是达成效果的原因。

  二、列好计划,做事分优先级。

  列三个ABC不同优先级的事,并一定按计划完成。每天早晨或前一天晚上做好计划,每个优先级最好都要安排,而非全部都是第一优先。

  三、记录时间消耗。

  连续记录自己时间的花费,并不断与预期目标调整。要发现时间黑洞,尽快摒弃低效、无效的时间使用。

  四、进一步提升时间利用价值

  能不做而不影响效果的,不做;能给他人做不影响效果的,给他人做。关注反复出现的浪费时间的行为。关注结构性问题。

  五、时刻更新。

  时间管理是长期的,而非一劳永逸的。所以,要不断根据每天的新信息、新情况,更新时间安排,并找到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予以改正。

  六、保留完整的时间块

  碎片化的时间无法达成高效,应该将琐事集中处理,并且把重要的事情留作完整的时间块去完成。

  七、留出容错的时间

  计划总会有偏差,要留出几个小时的容错时间,不能安排过满。

  管理者需要面对什么样的现实?

  管理者需要面对的现实是,他们应当具有有效性,而又因不得不面临的挑战而很难达到有效性。

  具体原因有四点:

  一、别人的时间。

  管理者的很多时间都耗费在处理下属的具体事项上,而非进行全局规划。这是时间管理的失误,造成管理低下。

  二、琐碎的工作。

  管理者很可能因日常繁重而琐碎的工作、具体的业务,而无法分清重点,忽视了大方向上的决策。

  三、融入组织。

  管理者只有在其被其他人充分利用时,才尽到管理的实质。因为知识工作者是每个领域的专家,所以他们的关注点很可能是单一而不同的,管理者应当将组织的内涵融入其中,把所有人互相结合起来。甚至要利用好其他部门的人、自己的上级所能提供的帮助。

  四、关注组织之外。

  有效性最终看的是组织外的成果,即产品终端是客户。客户购买产品,才算是有效。但是,因为管理者自身身处组织之中,很多时候会被组织内的信息蒙蔽,而分析组织外事情时,往往带有组织内的先决思想。所以,一方面管理者要多关注组织外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减少自身被组织内信息带偏的`风险。

  现在,电脑帮助管理者提供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但管理者应当小心自己失去判断力。因为电脑逻辑只能分析给出的概念和数据,而不能分析未给出的新的现实。

  怎样处理好与同事的人际关系?有效的人际关系,有四大要点。

  一、加强沟通。

  管理者有可能与下属出现分歧,特别是优秀的知识工作者,看问题的角度可能与主管不一致。此事,应当耐心询问下属:“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把你的知识和能力发挥到极致?”下属经过思考提出他认为可以做出的贡献后,主管才有权利和责任对他所提的建议是否可行做出判断。沟通的目的不在于对错,而在于把事情做好。

  二、团队合作。

  知识工作者往往是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各路专家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展现所长,而非仅仅依靠传统的组织结构。团队合作以贡献为中心,每一名专家都应是团队中负责人的成员,在具有自发性之后,还应有相应的沟通和合作。

  三、提升自己。

  如果对自己的要求高,则会在此方向付出努力,也就会有提升。时刻问自己:能为组织带来怎样的贡献才是最大化的,为实现这些贡献我还应该学*哪些知识。不断提升自己,与重视贡献是互促互进的。

  四、培养他人。

  管理者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要关注对他人的要求。管理者的要求是以任务为基础的要求,以绩效为导向。以此,管理者就能启发他人,寻求自我发展。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2

  一个复杂问题都要从简单方面去解决,首先需要弄懂的是什么是“卓有成效”。如果看过了这本书后我们又联想到是“优秀,很棒,效率”之类的词,那只能说真的本书精髓被很好消化了,然后顺便也排干净了。其实越简单的东西理解起来越不容易的,就比如这句什么是“卓有成效”,当老包说是强调“贡献”的时候,我们多少人从内心伸出脚趾出来*,为什么不敢举手反对呢?因为老板正襟危坐,叼着茶杯,听到`贡献`两个字的时候乐开花了,连忙点头满是笑意。

  当然肯定很多同事不会像我这么粗鲁的想问题了,其实德鲁克想告诉我们的是一个组织的存在,就必须为社会做出贡献,提供有效服务。就像企业要服务于客户,医院服务于病人,*服务于人民。而个人也一样,我们作为现代社会的知识工作者,我们的生产出来的创意和服务是要为别人所用的,要了解别人的需求,并且让别人了解自己在做什么,所以就不能闭门造车,强调的是贡献。追求卓有成效就是追求贡献。

  反过来我们不追求贡献,一个企业的出发点就是为了钱的话,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比如最*骇人听闻的过期疫苗事件,不管多大一家公司因为忘记了贡献而转眼可以从任何高点瞬间滑倒。一个人如果只追求个人利益,不强调贡献,那他眼里只有利益和金钱,那这个人眼界如此之低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不想和这种只追求个人利益的人为伍吧。

  越是追求卓有成效,就越强调贡献,我们做事情出发点就会想着事情本身,怎么帮助周边同事,怎么让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收益于更多人,怎么让我们的客户更满意,更开心,如果真的这样做了我们是不是瞬间增加了自己人生高度,我们做事动力也更强一点。find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这是我们做事的起点,也应该是终身努力的终点。看来德鲁*调的这个贡献观点是应该让我们反复思考和学*的。

  说完卓有成效,那什么是“管理者”呢?简单的说就是在组织里面对绩效和组织能力有贡献的人都应该称呼为管理者。一句很时髦的话说我们在企业中都应该把自己当作老板,就是认清自己在组织中是管理者的角色。那为什么要强调这个“管理者”这个角色呢?我的观点是要正视自己工作态度,要融于一个整体一个团队当中,当出了什么事情首先不要做甩手掌柜,第一时间撇清责任说这怎么是我的问题呢之类的话。只有真正当自己是管理者了,我们在职场就会变的专业点,专注于企业中起到的作用,而不是做久了当老油条好事争着抢功,出事了急着撇清关系,这样的职场人事也很难走到很远,职场瓶颈可能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不注意这些细小的原则而出现职场危机。上不上下不下的经常抱怨者可能真的需要认真重新理解下“管理者”这个词在现实社会和组织中的含义了。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3

  曾以为是抽象大道理,但实操性很强。

  事实证明,在学*时,不能自负。往往公认的经典教材,是应当认真读,仔细读。常读常新。分享几个最有价值的内容,均为书中要点析出。

  怎样才能学会“卓有成效”?

  一、学会管理时间。

  充分记录时间消耗,并且分析出必要和不必要的花销,不断调整时间耗费。定期审查自身时间的使用。审查后,需要作出决策,即减少时间浪费。包括在行为、人际关系、工作重心上做出改变。

  二、绩效至上。

  以成果为导向,而不仅是方法。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而非单纯地执行上司命令。思考自己还需要做什么才能将价值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挖掘潜力,学*新东西。

  三、充分利用人的长处。

  在组织中,把目光放到人的'长处,而不要过多批评人之短处。要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加强组织内沟通,鼓励员工自发学*奋进。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相融合。

  四、做出正确的决策。

  确定问题是否为经常性的,订立边界,避免迎合众人。决策之后,要明确决策的告知对象和决策的完成方式,积极执行。最后,建立反馈机制。

  五、要事优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明白组织最重要的即是决定最重要的事情,并推动其落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当具备远见、自信和勇气。

  六、自我提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会持续学*,不断提升自己,学*各领域知识。在此过程中,养成新的*惯,破除旧有*惯。

  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一、时间管理是工具,不是目的

  不要陷入为了计划而计划,为了管理而管理的误区。可以寻找管理工具,但要知道行动才是达成效果的原因。

  二、列好计划,做事分优先级。

  列三个ABC不同优先级的事,并一定按计划完成。每天早晨或前一天晚上做好计划,每个优先级最好都要安排,而非全部都是第一优先。

  三、记录时间消耗。

  连续记录自己时间的花费,并不断与预期目标调整。要发现时间黑洞,尽快摒弃低效、无效的时间使用。

  四、进一步提升时间利用价值

  能不做而不影响效果的,不做;能给他人做不影响效果的,给他人做。关注反复出现的浪费时间的行为。关注结构性问题。

  五、时刻更新。

  时间管理是长期的,而非一劳永逸的。所以,要不断根据每天的新信息、新情况,更新时间安排,并找到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予以改正。

  六、保留完整的时间块

  碎片化的时间无法达成高效,应该将琐事集中处理,并且把重要的事情留作完整的时间块去完成。

  七、留出容错的时间

  计划总会有偏差,要留出几个小时的容错时间,不能安排过满。

  管理者需要面对什么样的现实?

  管理者需要面对的现实是,他们应当具有有效性,而又因不得不面临的挑战而很难达到有效性。

  具体原因有四点:

  一、别人的时间。

  管理者的很多时间都耗费在处理下属的具体事项上,而非进行全局规划。这是时间管理的失误,造成管理低下。

  二、琐碎的工作。

  管理者很可能因日常繁重而琐碎的工作、具体的业务,而无法分清重点,忽视了大方向上的决策。

  三、融入组织。

  管理者只有在其被其他人充分利用时,才尽到管理的实质。因为知识工作者是每个领域的专家,所以他们的关注点很可能是单一而不同的,管理者应当将组织的内涵融入其中,把所有人互相结合起来。甚至要利用好其他部门的人、自己的上级所能提供的帮助。

  四、关注组织之外。

  有效性最终看的是组织外的成果,即产品终端是客户。客户购买产品,才算是有效。但是,因为管理者自身身处组织之中,很多时候会被组织内的信息蒙蔽,而分析组织外事情时,往往带有组织内的先决思想。所以,一方面管理者要多关注组织外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减少自身被组织内信息带偏的风险。

  现在,电脑帮助管理者提供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但管理者应当小心自己失去判断力。因为电脑逻辑只能分析给出的概念和数据,而不能分析未给出的新的现实。

  怎样处理好与同事的人际关系?有效的人际关系,有四大要点。

  一、加强沟通。

  管理者有可能与下属出现分歧,特别是优秀的知识工作者,看问题的角度可能与主管不一致。此事,应当耐心询问下属:“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把你的知识和能力发挥到极致?”下属经过思考提出他认为可以做出的贡献后,主管才有权利和责任对他所提的建议是否可行做出判断。沟通的目的不在于对错,而在于把事情做好。

  二、团队合作。

  知识工作者往往是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各路专家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展现所长,而非仅仅依靠传统的组织结构。团队合作以贡献为中心,每一名专家都应是团队中负责人的成员,在具有自发性之后,还应有相应的沟通和合作。

  三、提升自己。

  如果对自己的要求高,则会在此方向付出努力,也就会有提升。时刻问自己:能为组织带来怎样的贡献才是最大化的,为实现这些贡献我还应该学*哪些知识。不断提升自己,与重视贡献是互促互进的。

  四、培养他人。

  管理者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要关注对他人的要求。管理者的要求是以任务为基础的要求,以绩效为导向。以此,管理者就能启发他人,寻求自我发展。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4

  1、他一生致力于在延续和变革之间寻求*衡,创新是保持动态*衡的变革手段,而延续的基础则是维系人类社会存在的那些普世价值观,包括同情与包容、诚实与正直,以及让个人享有自由与尊严并同时承担起责任。

  2、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这使我们认识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就要防患于未然,将例外管理变成例行管理。

  海尔:创造了日清工作法,即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将每项工作的目标落实到每人、每天,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氛围,大到一台设备,小到一块玻璃,都有人负责。每天下班前要根据目标对工作完成的情况日清,而日清的结果又与其本人的奖罚激励挂钩,这样便形成了目标、日清、激励三者间的闭环优化和良性循环。

  3、德鲁克所言,在组织而言,需要个人提供其贡献,在个人而言,需要组织作为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即每个人对组织的贡献,是体现在如何能以最快速度去创造和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组织为个人所提供的工具,就是要支持其实现这一速度。正如德鲁克所言,总有人单独作战,无一部属,然而仍不失为管理者。

  4、但是判断管理者的标准并不是下属的多少,而是其成果对公司的影响。德鲁克将那些促进机构有效运转,负有行动和决策责任的知识工作者都称为管理者。并提出了现代组织管理的核心在于自我管理的思想。

  5、德鲁克认为: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如下的*惯:

  (1)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

  (2)注意使自己的努力产生必要的成果,而不是工作本身,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3)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他们自己的优势,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上级、同事和下级的长处;

  (4)精力集中于少数主要领域;

  (5)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

  6、管理者的价值在于依靠自身的知识、才干和贡献意识,促进组织产生成果。

  7、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道矣。

  8、第一个决策要领是,弄清决策事项的性质。有效的决策者绝不会就事论事寻找对策或方案,而总是把遇到的麻烦当做表面现象,相信真正的问题一定隐藏在背后;必须设法弄清楚事实,弄清楚这是一件什么事情,弄清楚事情的本质和全貌;然后形成思想观念,形成所谓的高层次概念性认识;最后从高层次观念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案。

  9、对有效的管理者来说,真正需要做的决策不会太多,也不可能太多。这里的关键是,要学会区分例常事件和例外事件,学会制定原则、政策、制度或规程,通过授权,让工作者或当事人去处理重复发生的例常事件。

  10、第二个决策要领是,确定目标及其边界条件。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5

  彼得德鲁克是继“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之后二十世纪管理学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大师,作为现代组织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他的诸多作品流传至今,仍被许多大企业和组织的管理者用作指导组织管理和企业创新发展的指导原则。其中《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著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德鲁克的主要研究精力从政治社会学转向组织管理学之后的又一管理学著作。

  书中主要从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掌握自己的时间、“我能贡献什么”、如何发挥别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决策的要素和有效的决策共7个方面阐述,最终得出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的结论。

  德鲁克指出,有效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类型,有效的管理者与无效的管理者之间,在类型方面、性格方面及才智方面,是很难加以区别的。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惯,既然是一种*惯,便可以学会,而且必须靠学*才能获得。

  总的来说,一位真正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应当具有以下6个特征:

  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明白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

  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

  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

  只做有效的决策。

  经过认真研读结合我的实际工作和个人认知,本文将从读书心得和实际工作体会结合的角度,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德鲁克最先意识到“知识工作者”将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流,并需要不同于蓝领工人的管理方法,提出了“每个人都是管理者的概念”,管理的本质是为了提升效率并创造价值,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最终证实具有“高效组织”的企业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资源成为具备全球竞争能力的国际跨国公司。简言之,德鲁克将“知识分子”的组织效率问题提升到的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高度。

  作为启源设计院下属监理公司的一名普通管理者,所面对的环境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管理的类型通常属于通过知识做出决策,并管理促进组织产生成果的知识工作者。然而知识工作者的产出是需要经过思考、设计、决策等无形的东西,很难被量化。因此根据德鲁克的理论可以得出三个新的衡量指标,即成果,主要有三个特征:首先成果能落地,知识工作者的产出只有付诸行动,才会发挥作用;其次成果有效率,如果一个管理规定在制定后半年才开始执行,可能就会失去其生效的最佳时机;最终成果需要作用于组织外部,停留在内部的只能叫成本。

  然而现实中,往往也有一些困难阻碍管理者追求卓有成效的脚步,例如管理中难免存在一些受制于组织流程机制的制约,在我日常工作中,从事办公室管理事务时,时间比较碎片化且大部分“属于”别人,对于最重要的事情的处理偶尔感到精力不足。因此,学*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提升效率对我是至关重要的。

  2、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

  相较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类资源,时间资源是最稀有的,它丝毫没有弹性,无法调节、无法贮存、无法替代。但是任何工作又都需要耗费时间来完成,因此,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珍惜并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

  对此德鲁克提出了三个步骤:首先是要记录自己的时间,找到“时间都去哪儿”了,处理完某一个工作后就立刻记录,不能事后凭记忆补记;其次分析并进行系统的时间管理,找出哪些时间是不必这么花费的,那些不产生效益、浪费时间的事情,可以从日程表里删除。例如参与人员过多效率低下的会议、将常规工作放权交办下属,在**自己的时间同时不影响办事效果,尽量消除浪费时间的活动;减少浪费别人的时间,比如有些会议,往往会有很多无关的人被拉进来,生生陪着开会,这就浪费了大多数人的时间,有效会议只需要找到核心成员就可以了,其他成员通过会议纪要也可以了解会议内容;还要集中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这里德鲁克提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值得借鉴:作为管理者应该多问问下属,让大家一起想想:“到底我做了什么,浪费了你们的时间?”如果能够得到真话反馈,那管理则会更加有效。

  这里我感触最深的是授权,其实授权并不是直接将自己的工作交给别人去做,否则容易引起同一件事情责任人和承办人不一致的情形。正确授权应该是,事情交给下属去做,但结果把控还是在自己手里。因此,真正的授权的意思是,把可由别人做的事情交付给别人,这样才能做真正应该由自己做的事情。这些都是管理的有效性的基础。

  最后,还要给自己留出整块的时间做重要思考,留有余地,去做可能艰难但却比较重要的事。

  3、注重边际贡献,要事第一,提升工作绩效

  管理者的思维是要时刻警醒我“想做什么、有能力做什么、现在应该做什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效率。进一步细分,就是劳动生产率、组织效率和个人效率。

  提升绩效的关键之一是重视贡献。“贡献”是即指对外部环境、社会资源也值对目标客户的直接贡献。管理格局不应仅受限于组织内部,考虑公司内部甚至部门得失,不大关心外部环境及市场的真正需求,只有重视贡献,才会凡事想到业主、想到服务对象,其所作所为都考虑是否为甲方效益尽了最大的努力,才能达成互利双赢。有效的管理者需要重视组织成员的贡献,并以取得整体的绩效为己任,争取提升效率,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更大的收益,使边际效益最大化。

  聚焦有效的管理,永远集中在少数领域中,建立有效的工作秩序,并不是什么都做,德鲁克认为有效性的秘诀在于“专心”,有效的管理者做事必“先其所当先”,而且“专一不二”。因为要做的事很多,而时间毕竟有限,而且总有许多时间非本人所能控制。因此,有效的管理者要善于设计有效的工作秩序,为自己设计优先秩序,并集中精力坚持这种秩序。当一大堆工作扑面而来的时候,还是要分清主次,有优先顺序。如果做事胡子眉毛一把抓,其有效性势必会大打折扣。

  德鲁克提出在提升工作绩效时主要考虑有三个主要方面的绩效:直接成果、企业价值的实现并树立企业的价值观、未来的人才储备并培养企业自己的人才,帮助企业持续生存。企业的直接成果是销售额和利润,针对监理公司的工作,就是为业主把好关、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全生命周期负责,以成果为核心的原则,能够保障在时间冲突的情况下,一切任务都要以成果为第一要务;价值的实现指的是社会效益,企业应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未来的人才开发可以始终保证企业后继有人,如果公司仅能维持今天的成就,而忽视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那它必将丧失其适应能力,不能在变动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

  对个人而言,我认为在处理日常工作时也应时刻保持要事第一的法则,要事就是管理者必须做的事情。“要事优先”的两个原则是:第一、摆脱不再具有价值的过去。经常检讨工作计划,不断问自己“这件事情还有继续做的价值吗”,如若不是非办不可就放弃,把人力资源转移到其他有价值的事情上。第二、掌握正确的优先顺序。做重要的事,而不是紧迫的事。重要的工作瞄准了未来,紧迫的工作是应付过去。

  4、组织的目的是使*凡的人做出不*凡的事

  德鲁克认为:组织的目的是使*凡的人做出不*凡的事,自身应从组织需要出发,承担自身发展和工作安排的责任。

  企业或部门的发展不单单依赖于凤毛麟角的天才。考察一个部门是否优秀,要看其能否能使普通员工取得比其单个叠加看来所能取得的更好的绩效,能否使其成员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并利用每个人的长处来帮助其他人取得绩效。部门的组织任务还在于使其成员的缺点最好能相抵消,这其中包括了发挥自己的长处、用领导的长处、用同事的长处以及使用下属的长处。这其中,另我觉得较为新颖的是德鲁克先生特别提出了管理上司的理念。

  管理上司并不是要挑战领导的权威,而是形成对领导的影响力,以便寻求更多的配合与资源协调,此时需要充分考虑自己的领导取得的成就,需要什么帮助,又如何发挥他的长处?管理上司要做到三点:不勉强、不抱怨、不改变。

  管理的对象是人。管理的任务是让人们能够合作,将每一个人的长处都发挥到极致,使他们的短处无关紧要,使其相互信任组织里的每一个人,最终实现组织绩效的最大化,而不是仅仅依靠个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要达到这个境界,管理者就得学会激发被管理者进行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的前提,是管理者能够用人所长。善于发挥领导的长处、挖掘出每个部属的长处,看到下属的闪光点,善于用其所长为他们立下*期与远期的目标,让他们更上一层楼;于此同时还要针对其个人弱点,定下对策,使他们在发挥自己长处的同时,不至于受到弱点的牵制。专注于发挥自己的长处,把自己放到那些能发挥长处的地方;同时也要尽可能少把精力浪费在那些自己不擅长或不能胜任的领域上,毕竟从“0”开始要比从一流到卓越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就个人而言,我认为对自身的自我管理也尤其重要。学会自我发展,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不仅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知道自己是怎样学*新知识和与别人共事的,并且还明白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自己又能在哪些方面做出最大贡献。必须知道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才能做出最大的贡献,因为只有当所有工作都从自己的长处着眼,才能真正做到卓尔不群。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我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和投入,得明白自己应该擅长什么样儿的工作,目前,某些情况下我只知道自己不擅长从事某项工作,然而,要提升工作的绩效,成为高效的管理者,只能靠发挥自己的长处,如果从事自己不太擅长的工作很难达到目的或取得成果,且更不用说那些自己根本干不了的事情,因此我还需要知己所长,才能知己所属努力培养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的结合点。

  实际上,今天的公司并不怎么管员工的职业发展,作为知识工作者必须成为自己的主宰者,清楚何时需要改变发展道路,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努力、干出实绩。德鲁克说:“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因而,一位真正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正是如此,能够用自己的真诚与信任,点燃他人的梦想,成就组织更美好的明天。

  5、培养有效决策的能力

  德鲁克在书中阐述,管理者的角色复杂、任务繁多,“决策”是管理者特有的任务。有效的管理者,并不做太多的决策,但做出的决策都是重大的决策。做的必须是是有效的决策。决策是一套系统化的程序,有明确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骤:首先要判断是否需要做出决策;其次对需要决策的问题进行分类并界定对组织内外的影响范围,判断什么是正确的,弄清事实真相,把握问题根源,才能以最少成本,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后让别人接受决策;再将其转化为行动,并用实际结果检验决策;最后归纳总结分析得失为提升下一次的管理风险抵御能力做好准备。

  老好人不会是好的管理者,有效的决策往往是力排众议,而不是在“众口一词”的基础上做成的。比如杰克韦尔奇砍掉通用电气的业务线,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不成功便成仁,如果始终跟群众路线保持一致,那么必然把车开到沟里去。

  6、取得成效的关键还是要深入企业实际,执行力至关重要

  事实上,一项决策如果没有列举一条一条的行动步骤,并指派为某某人的工作和责任,那便不能算是一项决策,最多只是一种意愿而已。

  加强执行力建设,刀锋直指“不作为、少作为、慢作为”现象。比如,以往要求基层单位报方案、拟计划,不少单位总是拖拖拉拉,慢慢腾腾。这种“不作为、少作为、慢作为”不仅是态度问题,更是执行能力问题,它完全违背了执行力建设的宗旨,是必须彻底摒弃和消灭的。为了彻底改变这种陋*,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结合企业自身状况查原因、开处方、打补丁,用苦口婆心的说教,用潜移默化的帮扶,用有的放矢的整治,努力“唤醒”那些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依然不在状态的人。

  (一)加强执行力建设的理论学*

  组织学*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定,准确把握企业各项制度要求,并通过拓展学*《执行重在到位、关键在于落实》、《细节决定成败》、《执行力是训练出来的》等理论书籍,使员工做到学*有心得、有体会、有效果。

  (二)注重执行力建设的活动实践

  通过组织开展技术竞赛活动,把执行力建设的目标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生产中,使执行力建设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把年度任务层层分解,明确到责任人,真正实现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指标。很多时候,企业用工有了明确的目标,做事情才会有方向。很多情况下,员工的工作出现偏差本身就是目标不明确造成的。建立领导干部24小时值班制度,明确“干部在现场不能发现问题是失职,发现问题不会处理是不称职,发现问题不处理是渎职”。

  (三)加大执行力建设的责任追究力度

  广泛树立“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执行理念,使企业每一项制度、决策、部署都能深入贯彻、落到实处。同时,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健全严格的检查督办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有问题必发现,一经发现必严查,一经查实必问责,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对存在的管理失职和执行不力等事件给予相应处罚。

  (四)建立执行力建设的考核体系

  以坚持奖罚公*、公正、公开为原则,开展季度考核工作。通过与奖金挂钩的方式,评价部门相互间合作意识情况、沟通协调情况,工作纪律情况、工作成效情况等。同时深化绩效考核,对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和指标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整体评价和适当奖惩,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细化执行力建设岗位职责

  通过“一岗双责”把各项工作目标细化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真正做到责任明确,任务清楚,执行到位。部分单位开展了履职履责宣誓活动,就如何在各自工作岗位更好地履职履责做出了庄严保证。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主要通过四个方面落实岗位职责,提高执行能力。持续推进全面预算,采用试点先行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全面预算体系与项目管理体制,加强预算执行的过程监督,加强目标执行结果考核,确保预算目标执行到位;生产进度方面,按照帮促后进项目、整改问题项目的原则,逐个项目进行细化部署,落实进度、质量和成本管理;合同管理方面,清理管理死角和管理陋*,突出签订各类合同协议的时效性和程序性,严格实行分包月结算制度,规避管理风险;强化设备物资管理,对物资设备管理问题进行针对性整改,突出设备物资计划的落实,使成本数据更加紧贴实际,真正做到系统管理“纵向到底”落实于现场;安全管理方面,加大惩处力度,将检查存在问题及时通报并责任到人、责令限时整改,对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给予相应的惩罚。

  (六)选树执行力建设学*典型

  注重以正面的宣传和先进管理经验、事迹做典型引导,对在执行力建设年活动中开展优秀的项目部和先进个人及时选树,认真组织学*其在执行力建设活动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最后想说的一点是我们总是计划地很美好,目标定得很具体,但落地执行,却一塌糊涂,最终只能是不了了之,黯然收场。没有执行力,再好的思想也只是纸上谈兵。基层管理者的成长不是预先规划的,而是在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后,准备把握机遇时水到渠成的。知道自己属于何处,如何使一个勤奋、有能力但原本表现**的普通人,变成出类拔萃的工作者。

  以上是我读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后一点心得体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指正,谢谢!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菁华5篇)(扩展3)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 (菁华3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1

  读完了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以后,有很多的感想。以前也读过很多管理学方面的书,但是大部分都是纯粹的理论方面的,以至于很多管理理论在脑子里都是纯粹抽象的东西。德鲁克先生用非常*实的语言给了我们很多的例子,使很多抽象的理论非常鲜活的重现在头脑中。虽然德鲁克先生是美国人,但是他却能够非常精确的概括出全世界管理人员的很多通病,他的很多思想和见解对我们国家的管理人员来说是迫切的需要学*借鉴的。

  以下我是对本书的几点看法:

  一、对“有效性”的看法

  德鲁克先生所谓的“有效性”是指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的成果的一种手段。它有两个前提:一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而是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

  组织聘任一个管理者,当然是要求他的工作必须有效率,否则就是对组织资源的一种浪费。一个企业若管理了是无效的,那它可能都无法生存。这里德鲁克先生有一句话非常生动:管理的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这句话一开始看上去让人感到困惑。因为我印象中的管理的好的工厂,必定是有很多非常好的新闻,有很多动人的事迹。其实现在看来,那并不代表着管理的非常好,因为管理的好应该是有条不紊的运行。一个组织天天都有很多意外的事情发生应该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管理者应该把一些意外的事情变成例行的事情,努力把“非程序化决策”变成“程序化决策”,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很多资源和精力,更能使企业更加有效率的运作。

  更为重要的是,德鲁克先生强调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有效的管理不一定是要看一个人的天赋。通过后天的学*可以让自己的管理更加有效。其实说到这一点,想起了我们国家的很多企业管理者。记得看过一个日本学者写的一篇文章,是有关*的企业管理者的。他用非常精炼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社会的一个通病——浮躁。每个人都在追求速成、捷径、随波逐流,而很少有人能够沉静下来思考很多现象的原因。大街上的任何一家书店里都摆放着很多浮躁的书刊和培训班的广告,比如:口才速成班、一分钟掌握人际交往、十天学会经商之道、一夜暴富等。甚至有一本书是写*企业怎样能在几年内赶超西方国家。然而这些东西都是不能速成的。西方国家的企业走到今天这一步,用了好几百年,其中积累的很多文化和精神的财富,是无法速成的。德鲁克先生说有效性可以学会,我个人认为,是让管理者能够静下心来思考,思考自己有哪些不足,思考别人为什么能够做强,思考该如何向别人学*,也是告诉管理者,一种很高的境界是需要学*和积累的,没有捷径可言。说白了,就是一个“自我管理”,“一个连自己都管不好的管理者,怎么还能指望他管好别人呢?”。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管理者的管理哲学必须改变——由管理别人转变为管理自己。德鲁克先生的这个建议对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都是极为有用的。

  然后,德鲁克先生提出了学*有效性的几个方法:管理自己的时间、在贡献上下功夫、善用人的长处、要事优先。

  二、“时间管理”

  金钱没了可以再赚,但是时间没了,永远不会回来了。时间是不可逆的,时间也是不等人的。每个人都知道时间很宝贵,也在努力的去珍惜时间,但是实际所做的和想做的完全是两码事情。正如德鲁克先生举的例子,某位董事长可以肯定自己1/3的时间用来研究业务,1/3的时间用来接待客户,1/3的时间用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然而秘书的统计令他大吃一惊:这三件事情基本上没花费时间,时间全部都被用于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了。我读到这里感觉很好奇,于是也自己做了一个实验。我个人觉得自己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每天用8小时休息,2小时吃饭,1小时运动,6小时学*,1小时上网,6小时做其他的事情。这样看来,似乎并不是很紧张。但是第一天按照正常时生活统计下来是这样的:10小时休息,2小时吃饭,2小时运动,4小时学*,6小时做其他的事情,而且学*的过程中还做了其他的无意义的事情。无意义的事情占了80%。然后第二天按照事先规定的标准做了一下,感觉时间非常紧张。所以说,人对时间的感觉是不准确的,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以充分了利用好自己的宝贵的时间。

  德鲁克先生在时间方面提出了另一个非常宝贵的意见就是把零散的时间集中起来,用整块时间集中精力办大事。正如前面所说的,管理者需要静下心来思考。用零零散散的时间处理重要的事情等于在浪费时间。零散的时间只适用于做零散的事情,而重要的事情,必须腾出一块时间,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去做,这是提高有效性非常重要的一点。

  三、在“贡献”上下功夫

  我非常赞同德鲁克先生对管理者的一个描述,就是管理者应该是贡献价值。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帮助同事发挥长处并避免他们的短处。我觉得这是管理者的价值所在,因为管理者如果做到这一点,其每个人的优势必将很大程度上发挥出来,这不但能够大大提高组织的效率,还能够更加顺利的完成组织的目标。

  德鲁克对管理者的另一个观点就是:管理就是承诺。没有承诺的管理不是管理,只是一种空口的指挥。有了承诺,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感,才能使组织具有真正的有效性。

  四、发挥人的长处

  德鲁克先生强调发挥好下级的长处,而不是紧盯着别人的短处不放。因为一个人的短处是已经形成了的,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的,很难在改变了。与其花很多资源和精力去帮助一个人改变他的短处,不如另择他人,选择在这方面擅长的人。然而,现在的大部分管理者都是天天责怪员工不擅长的工作做的不好。这让我想起了“木桶理论”,实际上在现在看来,“木桶理论”在管理上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我觉得一个人的长处就像是士兵的剑,在战场上是要用剑来击败对手。每个人都有短处,我们就要制作自己的盾,用来防止自己的短处被别人戳穿。所以,现实中,人们应该花精力去专注于他擅长的事情,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五、“要事优先”原则

  在这里,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三点:做事要专一、做事要讲究顺序、忘记过去。

  所谓“一心不能二用”讲的就是做事要专一这个道理。“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是事事躬亲,事事不精,结果是所有的事情都没做好,还浪费了时间,还不如不做。老子曾经说过“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而现在的人很多都是贪多求全,总是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干完更多的事情,结果是结果都很差,这也许也是浮躁的一种表现。

  光做到“心无旁骛”还不行,做事讲究顺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很多人做事情都是先做让自己感到压力大的,这往往导致了一个后果:牺牲很多重大的要务,因为一个任务中最耗时的部分——将决策转变为行动的过程我们没有时间去考虑。还记得小时候读《伊索寓言》时的一个故事:一天,老鼠以自己的性命为筹码向狮子挑战,一定要同它决一雌雄。不料,狮子却拒绝了它。“怎么?难道你害怕了吗?”老鼠得意地问道。“非常害怕,”狮子说,“即使你拿自己的性命与我决斗,我也无法答应你。因为你实在长得太小了,就是全身的肉加在一起也填不满我的一道牙缝儿。用跟你决斗的功夫,我可以抓到更好的猎物。”确实,看到很多人天天在忙碌,却没有成就,也许自己也算是这样的一个人吧。我们不能增加时间的长度,却可以拓宽时间的宽度。只有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最值得做的事情上,才能使之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每时每刻都只做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就可以获得了比别人多出一倍以上的时间和精力。那些在人生中最有成就的人,不一定是最忙碌的,但一定是效率最高的。许多成就突出的人,反而很少加班,他们做起事来不紧不慢,却轻轻松松就把业绩搞上去了。因为他们总是把每一件事情的轻重缓急分得清清楚楚,从而找到了一个最佳的排列组合。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那些最重要的事情紧紧不放。李敖老师也曾经说过:你的生命是那么短,全部生命用来应付你所选择的,其实还不够;全部生命用来做你只能做的一种人,其实还不够。若再分割一部分生命给“你最应该做的”以外的,不论是过去的、眼前的、未来的,都是浪费你的生命。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谁也无法改变。如果给我们带来的是幸福,那么我们应该感恩的享受,若是不幸,我们应该现实的接受,并努力去改变。管理者要专心一志,第一项原则是要摆脱不再有价值的过去。所谓今天,乃是昨天所做决策和所采取行动的结果。也就是说每一位管理者都要必须不停地花费时间、精力和材质,来弥补及跳出昨天的行动和决策。不论昨天的行动和决策是自己做的还是其他人做的,管理者都要弥补和抛开。事实上他在这方面所耗的时间应该比其他任何任务所耗的时间都多。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的几点感想,总结起来就是:自我控制,珍惜时间,善于贡献,发挥优势,做事专一。虽然比较浅显,但是以后再读的时候,肯定会有更多的感受。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希望自己以后能够真正的'沉静下来去思考和开拓,一步步的是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2

  今天看完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本很多成功人士推荐的书,看起来却没有太深刻的感受,可能是我还没有到达看这本书的地位。

  其中最产生共鸣的部分,就是书中所说的“对时间的管理”。上班以来,一直觉得浪费了很多时间,尤其是在年底总结20__年_年的情况时,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没做。每天下班回来也感觉时间匆匆溜走,做饭,吃饭,上网,还没来得及干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就到了要睡觉的时候了。回想起来,每天晚上也就能看上两个完整的英语新闻,和朋友聊聊天,前段时间在网上种菜偷菜,现在回想确实浪费了很多的时间,没有任何收获。很多时候也意识到自己正在浪费时间,却提不起精神去做该做的事情,感觉惰性又在侵蚀自己。书上说最好让别人帮忙记录自己的时间,我想如果真能找到一个人帮我记录时间,我一定会大吃一惊,自己曾经浪费的时间。

  还有就是“要事优先”的原则,回想起来我总是无法掌握此原则,好像总是被周围的环境所牵制,尤其上班以后,闲的时候想静下心来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如翻译资料、看书、学*,可是总是迫于办公室嘈杂的环境,无法静下心来。现在真的对此很烦恼,很多时候都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明明很想做一件事情,却总是一再耽误。

  另外书中提到“要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这一思想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工作中,这种思想可能会更让人容易得到满足,也更容易让人保持奋斗的激情。其实这句貌似口号的一句话,并不是告诉人们要多么无私,可能更多的是告诉人们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够保持一种激情,从而产生更高的效率。

  至于其它更多关于如何管理方面的思想,我可能收获得不是很多,毕竟眼前我的首要任务是把自己先管理好。从现在起,应该严格给自己一个时间的限定,按照自己的计划去进行,避免浪费更多的时间。还有保持好的心态,不要受外界环境所影响。收心!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3

  *日,为了不虚度光阴,我制定了一个读书计划,要求自己在工作之余,每天抽出1个小时读读书,一则增长知识,二则修心养性。《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实施这一计划我看的第一本书。这本书已经买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一直压在案底。虽然翻过几次,但没有一次真正完整地看完,真有些惭愧。静下心来细读此书,深为彼得·德鲁克先生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所折服,悔恨自己不早日拜读其书。感叹之余,也有几点感想。

  一、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管理之难,一则在于人之复杂。俗语说:人心隔肚皮。这话一点不假。人虽然有很多共性的地方,但不同的地方也很多,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不同地区的人性格脾气也不一样,因此,管理方式方法不能一成不变照搬,应该因人而异,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这样才能取得实效。二则在于变化预测之难。管理既是对人的管理,也是对事的安排及调处。管理中除了要应付大量的日常性工作外,也必须要处理很多突发性的非常规事件。这些突发性事件有些将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死存亡。而对这些,管理者是无法预测的。三则在于执行之难。管理者的所有部署和决策都需要有人去执行,而执行者是否能领会决策意图,领会意图后是否能始终贯彻如一,都将直接影响到管理者的管理效果。也就是说,执行者的素质对管理产生很大影响。我们也许会问,管理者不是可以安排高素质的人执行,将不称职的执行者开除吗?理论上是的,但实际上,在人情维系、关系为王的社会里,开除不称职的人有时候并不容易。特别是在*机关,公务员目前仍然是只进不出,而人员编制又控制的非常紧,管理者往往对执行者的素质束手无策,只能将就用之,尽力而为。这种情况下,管理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有效地管理取决于有效地决策

  管理者的任务很多,但说到底,决策是管理者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管理者日常要处理的事物纷繁复杂,事务性常规性的占大多数,往往占用了管理者大量的时间。但是,时间花费的多少并不与事务的重要性成正比。于管理者而言,决策是管理者最独有的一项职责,始终都是最重要的。

  那么,如何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呢?彼得·德鲁克先生在书中给出了答案。第一,决策往往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从管理者的个人见解开始的。也就是说,决策的过程就是管理者个人的见解经过反复讨论、论证后,上升为组织战略的过程。这个很有意思,与我们*时所主张的决策时要先收集大量材料和事实,然后对这些资料和事实进行科学分析论证,最后得出决策方案的思路完全不同,但却非常符合事实。实际上,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决策就是个人意志转化为集体一直的过程。当然,管理者的个人见解、个人意志并不是突发奇想的,而是在他日常的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强化的,是总结大量事实经验后的见解,是管理者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第二,好的决策应以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这也就是说,决策不是“一言堂”,而是经过反复讨论、论证的集体智慧的结晶。鼓励提出不同意见、进行反复讨论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决策的可行性,发现决策方案中可能出现的不可预见因素;有利于让参与决策的人全面了解决策意图,从而使决策在执行的时候更加顺畅;有利于形成备选的决策方案,在决策无法执行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第三,好的决策需要合适的时机。决策时需要判断时机的,同一决策方案在不同的时候提出来,可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正因如此,决策必须非常谨慎。在进行决策时,我们要问清楚:是否真的需要一项决策,保持现状,会有什么后果?如果答案是不会有变化,那么决策就没必要了。

  第四,决策的执行不能中途而废。决策执行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各种阻碍因素,但只要行动了,就要不折不绕地执行下去,切忌中途而废。一方面,半途而废将使前期所付出的一切化为乌有;另一方面,半途而废将直接影响到管理者的威信。

  三、有效地管理者是可以学会的

  彼得·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有效地管理者不是天生的,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可以学会的。那么怎么学呢?第一步,做好实际记录,了解世界花在什么地方,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消除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从而将时间更多地用于决策上。第二步,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多想自己能为组织做些什么,心系组织,主动承担起责任,而不是单纯地执行命令。第三步,充分发挥人的长处,宽容别人的缺点。生活中我们常说要用人之长,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但真正实施起来却不容易,因为我们往往忽视了“容人之短”的重要性。人有所长、必有所短,这是规律。而且,短处往往比长处更引人注意,更容易让人产生刻板印象,看不到长处。这样的情况生活中比比皆是,所谓的“用人之长”也就大打折扣。为此,要“用人之长”必须“容人之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菁华5篇)(扩展4)

——卓有成效管理者读书笔记推荐 (菁华3篇)

卓有成效管理者读书笔记推荐1

  1、当苏联解体以后,德鲁克认为美国一国独强的局面是不健康的,他纵观世界各个国家,认为富有活力和乐观精神的*才能与之抗衡,他对*的崛起有着殷切的希望,他认为*有可能朝着好的方面发展,也有可能朝着坏的方面发展,因此在*培养大批有道德和有效的管理者至关重要。

  2、*的发展固然需要大公司和精英人才,然而*90%的组织都是中小型和地方性的,他们必须发挥作用,单靠大公司,不能满足一个健康社会所需要的各方面功能。

  3、*最大一个弱点就是作为一个大国,就是没有足够受过教育的人,但*有一大批能干的人学会在实践中克服困难取得成效。这样的人可以领导中小企业和地方性组织,建设一个发达的*。

  4、德鲁克主张以创新这类演进的方式来解决发展问题,一生致力于在延续和变革之间寻求*衡,创新是变革手段,而延续的根基在于普世价值观。

  5、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值得人们一读再读,常读常新,它不会代替你作出决策,制定方案,但是他会帮你理清思路,从任何变化中发掘本质,找到历史渊源。

卓有成效管理者读书笔记推荐2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彼得·德鲁克的一本经典之作,在四十年后的*,被公认为年度最值得阅读的十本书之一。相对于其他深奥难懂的管理学著作,这本书的确称得上“简单”,书中八个章节阐述五个重点,条理清晰,字字珠玑。由于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3个月,以前在大学中学到的管理学知识很浅显且由于对管理学那些大部头的理论著作有一种天生的畏惧感,所以,这本书在我看来,还是有一些地方没有完全看懂。

  德鲁克首先是一个社会生态学家,一个社会生态学家对管理学有这么深的见解真的很不容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两个同属于一个大的学科范畴内的研究方向。从表面上看起来两个研究方向可能风牛马不相及,但是深入推敲后,往往能结合两者共同具有的优点得出超乎想象的成果。或者说,用完全不同的学科眼光去看待以前看了千百遍的现象、定理、公式、规律,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现。

  比如很多心理学家研究管理学,用心理学理论和眼光去看待公司管理,得出很多经典的管理心理学定理,并获得诺贝尔奖。这其实是一个眼光的问题,也是一个看事情角度的问题。早年一个很流行的广告,一个小女孩告诉自己的妈妈,苹果里有星星,妈妈不相信,“苹果里怎么会有星星呢?”小女孩把自己的妈妈拉过来,把苹果横向切开,里面果然有星星!原来,我们从小就被教育成切苹果要纵向切开,从来都没有尝试过横向切开会有什么发现,但是可的孩子没有经过定势思维教育的训练,敢于大胆的尝试,于是,从苹果里发现了美丽!

  这是一本很简短的书,除了第一章标题“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强调读者卓有成效学得会,以及最后一章结论: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强调读者一定要学,一定要会。在短短的175页,八个章节当中,提出了五个重点,依序为时间、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以及有效的决策。够简单了吧,只要你学会掌握时间,重视贡献,发挥人的长处,学会要事优先以及做有效的决策,就可以卓有成效,成为一个卓越的管理者。

  简单归简单,学得会不等于做得好,很多武侠小说中的男主角,刚开始时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愣小子,后来偶得一武功秘籍,刚开始练时,还很稚嫩,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苦练了N年之后,终于成为名震武林的大侠。卓有成效的五招,也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最终才能将追求卓越变成一种*惯,才能发挥出无穷的威力。

  在一个公司中卓有成效讲究的是绩效,绩效的好坏,要有个客观的标准。判定的结果才会让人心服口服。让知识工作者心服口服,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只要心服口服,可以让他们将原本是外界的目标压力,转化成内心追求成长的动力,不用浪费精力为落后找借口,专心致志为超前找答案。只要同辈做得到,不服输的自己也可以做得到。卓有成效的个人,像是一个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刺激每个人成长,帮助公司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组织。

  德鲁克老前辈将管理的适用性扩展到了非常广泛的范畴,组织类型从企业延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各类社会组织。只要有组织就需要管理,同时只要需要做决策就需要管理者。“管理”不再是高层经理的特权,管理者的队伍扩大了,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不论其是否有下属,不论职位高低,只要是因为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而不论职位高低,只要你是一位管理者,就必须力求工作有效。

  作为一个教育行业的公司,其核心工作是整合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培训机构等这些社会资源,最大化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创造价值,其从业人员的工作,绝大部分是组织、整合、协调、沟通及管理。因而,在公司内部绝大部分员工应属于管理者的范畴,管理者不应只局限在中高层人员,也不能只局限在有下属的人员。公司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及自己优劣势的情况下,适时提出了战略目标,怎样去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有赖于公司绝大部分员工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即是他们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这是我读书的一点点感想,书中还有很多地方我似懂非懂,以后要加强管理学方面的学*

卓有成效管理者读书笔记推荐3

  买书的初心其实并不是我自己想做一个管理者,而是想看看别人是否是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但是阅读了大部分内容以后,我发现其实不必要关心自己是不是管理者,因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己的管理者,管理自己每天的日常工作、时间、决策等等。其实它对我们的帮助还是比较大的,可以从多个纬度来帮助我们怎样合理的管理自己的工作方式。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作为领导者,是不是作出了一个合理的决定以及我们怎么面对这些情况。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作为管理者必须是卓有成效。智力、想象力以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只有通过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对于“体力工作“而言,我们所重视的只是“效率“。所谓的“效率“,可以说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而不是“做对的事情“的能力。体力工的成果,通常可以用数量和质量来衡量。知识工作者并不生产本身具有效用的产品。他们需要把自己的想法应用到实际行动上。因此,知识工作者必须做到一些体力工作者不需要做的事,他必须具有有效性。

  谁是管理者在这里,将“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由于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效果和成果的决策。

  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属于别人,而不是属于自己;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运作“,除非敢于采取行动改变周围的一切;管理者本身处于一个“组织“之中。只有当别人能够利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算有效;管理者是身处一个组织的“内部“,受到组织的局限;

  我们只有通过改进工作的手段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力,而不应该期望人的能力突然的提高。我们需要学会建立这么一种组织的方式:若某人在某一重要领域具有一技之长,就要让他充分发挥这一特长。我们不能一味的拔高能力的标准来期望管理者的绩效,更不能期望万能的天才来完成绩效。

  考虑到组织的需要,有效性应该受到优先的重视。同时,有效性也是管理者达到目标和绩效的必要手段,因此更应该受到高度优先的重视。

  卓有成效可以学会吗?

  有效性并不是一种天赋,它是可以培养和学*的。那么我们从哪些方面来学会卓有成效呢,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个认识就是:人人都具有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在实践中都要经历一段训练,这一训练使他们工作起来能卓有成效。所有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下面的五项是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惯: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时间管理,时间的有效性;

  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外界的贡献;作为一个管理者或者一个普通工作者,主要的任务就是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

  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有效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结果;

  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管理者经常受到种种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花费一些时间在非生产性的和浪费时间的事物上。

  对于管理者来说,他在组织中的地位越高,组织对他的时间要求往往越大。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尤其是每一位管理者,要想有效就必须能将时间做整块的运用。如果将时间分割开来零星使用,纵然总时间相同,结果时间也肯定不够。

  组织人数越多,有关人事的决策也肯定越多。对于人事的问题决定的太快,很容易铸成错误。人事决策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因为决策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只有在反复考虑多次之后才能看清楚。

  今天的生活水准之所以提高,是以不断创新和变革的经济为前提的。创新和变革,形成了对管理者时间的过度需求。如果时间短促,一个人就只能考虑他已经熟悉的事只能做他曾经做过的事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菁华5篇)(扩展5)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菁选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1

  花了一周多的时间拜读了管理学科开创者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大师级的管理学著作,确实非同凡响。作为一个企业中负责宣传推广的人员,这本书给予我在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上不同的理念,犹如打开一扇窗,让我看到更多的可能。

  德鲁克把那些“通过他人对企业的最终成果产生影响的人”,视同为“管理者”。

  刚拿到这本书时,光看书名,给我一种“这本书好像跟我的工作无关”的感觉,他讲的是管理者,在我或者大多数人的理解里,带领团队的部门经理或者企业经营者才是管理者,而我只能算企业里一颗螺丝钉,大不了也就是负责公司推广的螺丝钉。

  在日常工作中,我需要配合销售部门业务员的销售工作,对于工作细节,我需要按照自己的专业和同行业的对比来评判产品图册要做成什么样、企业产品宣传视频如何改进优化、针对海外进行海外全网营销推广*台。

  但本书中讲到:通过他人对企业的最终成果产生影响的人都是管理者,这里的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而我,属于知识工作者,也属于专业人员,如果我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那对企业的最终成果,必然能产生正向的关联。

  对于知识工作者,尤其应该重视贡献。唯有如此,才能够使他的工作真正的有价值。

  带着管理者的角度,我把自己代入角色。卓有成效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学*的`,需要不断的练*和运用。很多人在工作中看起来非常的认真、努力,每一天都感觉干了很多活,让人非常有成就感。这种状态我有时也会有,忙了一天,带着疲惫回家,睡前回想一下自己今天的工作,才发现这一天我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果。后来经过反思,我逐渐意识到,忙不能代表成果,有目标、有效率的忙,能实现预期目标的忙才是这件工作真正的价值。

  后来我又陆续看了《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用户体验的要素》等一些专业书籍,零散地了解了一些对时间的把控、对沟通的把控。通过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能系统地把之前学到的一些零散的内容整合起来,初步在工作中进行系统性地应用。

  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2

  在导师的推荐下,看完了德鲁克的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摘录了文中自己认为有所启发的几点:

  1.当顾问顾名思义只是做智囊,而没有任何权力。所以做起事来必须要讲效益,要不就会一事无成。其次,最有效益的顾问也得仰仗机构里的人来把事情做好。

  顾问是个很光鲜的名词,各种各样,或是管理或是战略的咨询公司是我们吹捧的对象。很多人认为顾问是让外行人指点内行人,其实谈不上指点,内行人难免“只缘身在此山中”,如德鲁克所说,沉溺于内部事务,而忽略了外部的效益,顾问的作用或许为里面的人打开一扇窗户。

  2.问问你的下属“常常作哪些浪费你的时间,却不产生效果的事情?”

  没有下属可问,于是我问了HW。他说我花太多的时间在一些一点都不重要但用于获取心灵上的慰藉的事情上,比如抱怨他没有准时calling等等。我记得他说过这样一个矩阵,重要而不紧急的,如我的一些小事;不重要而紧急的,如上厕所;重要而紧急的,如马上要见的重要客户;不重要而不紧急的,如规划下个周末的活动等等。这对我略有启发,有的时候只是觉得有些事情明知道是在浪费时间,但又不能放手,比如情感上的时间消耗。都用即时的效果来衡量是否浪费时间,是不是太功利了呢?

  什么才是产生效果的?要怎样衡量效果的大小?是短期的效果还是长期的`效果?很多问题。

  3.我们通常总是容易过高地估计(而不是低估)自己的重要性,总认为许多事情只有自己来干才行。

  我在这点上特别容易走极端。我或是认为这件事情非要我来做才可,或是认为这件事情没有我会更好。世界没有了谁都一样地转,历史成就了英雄而不是英雄成就了历史。

  4.立志作贡献的管理者确会将自己狭窄的领域与整体联系在一起。

  刘老师在IMBA课程上面说了一句话我特别印象深刻,他说,“你做了,但你没有记下来等于你没有做”。可惜有些人擅长于做,有些人擅长于记。知识工作者必须两样都行,不但精通于自己的领域,而且学会让别人了解自己在做什么。在项目管理中也有这种情况,尽管组织里的每个人并不是都参与到某个项目中来,但是让每个人都了解这个项目在做什么,有什么用,对项目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3

  最*读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这本管理类的书并没有很难懂的概念,也非常的接地气,讲的都是我们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首先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卓有成效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高不可攀,每个管理者只要肯学,都能学会。

  第二掌握自己的时间。对于管理者来说时间总是不够的,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要管理自己的时间,首先要记录时间,了解时间都用到了哪里,哪些事情是不必要做的,哪些事情是可以消除的。然后是如何管理时间,将自由时间尽量集中起来,来做几件重要的事情。最后,消除浪费时间的事项。只参加必要的会议,只做必要和重要的事情。

  第三是管理者的贡献。管理者应更多考虑能为组织贡献什么,而不是拥有多少职权。重视对成果的贡献,明确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第四是要发挥人的长处。管理者要能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或下属的长处。要注重能做什么,而不要只盯着缺点。在岗位的设置上,也要能充分发挥员工的长处,利用长处,共同完成任务。

  第五是要事优先。因为管理者的时间有限,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应该将要事排在其他事情之前,一次只做一件事,把事情做好。

  第六是决策的要素。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决策,他们所做的都是重大的决策。他们重视的是分辨什么问题是例行性的,什么问题是策略性的,而不重视“解决问题”。

  第七是有效的决策。管理者有效的决策,来自于多种不同而且互相冲突的见解中产生,而不仅仅只有一种方案。有效的决策才是真正需要的决策。

  最后管理者的工作必须要卓有成效,而管理者也必须学会卓有成效。

  其中我对会议的描述颇有感触。确实我们在工作中会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有些会议并不需要那么多人参加,但出于一些原因,往往会要求很多不相关的人列*,其实这就是一种时间浪费。如何改善这种浪费,也是对管理者时间的一种释放。管理者要学会对自己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不断完成真正的要事。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4

  最*读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感觉受益良多。其中最令我受益之处,一是要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二是有效地管理取决于有效的决策。

  有效的时间管理是很多管理者面临的头疼问题。很多管理者面对开不完的会议、出*不完的应酬、处理不完的琐事,常常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那么,到底怎样才能管理好时间,让每天的时间都过得充实呢?

  首先,要学会做计划,并按照计划去执行。每天下班前把第二天要做的工作按照时间顺序和重要性罗列出来,这样可以保证不会遗漏工作,也可以保证工作有序开展。今日事今日毕,做了工作计划,那么就一定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拖延症是时间管理的大忌,克服它是掌握时间管理的重要一步。在完成日计划的基础上可以继续做周计划、月计划,这样就能充分利用我们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做事要分轻重缓急,要坚持要事优先的原则,先集中时间办理重要的事情,不是很重要、不着急的事依次办理。

  有效地管理取决于有效地决策,所以决策对于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管理者日常要处理的事物纷繁复杂,事务性和常规性的工作占大多数,这些工作往往占用了管理者大量的.时间。但是,时间花费的多少与事务的重要性并不成正比。对管理者而言,决策是管理者一项独有的职责,管理者必须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首先,管理者要有丰富的经验。决策的过程就是管理者个人的见解经过反复论证后,上升为组织战略的过程,所以一个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对有效的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决策应是一个不同意见相互融合的过程,不能搞“一言堂”,一个好的决策是不同意见反复讨论、碰撞,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审视决策的可行性,发现决策方案中可能出现的不可预见因素,从而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使决策在执行的时候更加顺畅。最后,决策还需要判断时机,同一决策方案在不同时间提出来,可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在做出决策之前必须要非常谨慎地思考,并把握时机。

  总之,有效的时间管理和有效的决策对管理者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必修课,只有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在工作中提升能力、丰富阅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最终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决策者,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5

  看了彼得。德鲁克的经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真是叫人拍手称赞,朴素而博大精深。

  该书作者的视角是“旁观者”,与作者长期的咨询经历有关,跳出来,对各种组织中的各类管理者的行为搜集、剖析、归纳、验证、诊断,对组织作系统的观察。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极适合指导实践,我想是本书最大的特点。在德鲁克先生45年的咨询生涯中,接触过各种类型的组织,案例丰富,他本人观察力极其敏锐,非常善于诊断病源,将管理者脱离深陷事务的泥坑,跳出常规思维,正视自己的目标和任务,明确了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对我启发较大的几点如下:

  1、对管理者的'行为观察和案例的剖析是一种科学的,可供管理者学*经验,做自我评价的好方法。

  2、区分了知识工作者和体力工作者的在管理上的差异,指出了知识工作者与行政管理者二种权威二种发展,对组织同等重要,明确管理者的范围,和管理者自我管理对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的推动力。

  3、管理者工作要围绕组织外部成果贡献,提出了管理有效的标准,和通过改变思路、*惯、行为提高有效程度。

  4、为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设计、职业发展通路设计、人才发展理论(包含招聘和培养)提供了源于实践的管理思想基础。

  先生的书需要反复看和琢磨,需要不断深入体会,不同的人不同时间看会有不同的体会和启发,经典是实至名归。*期读书分析麦克。里兰博士是用归纳法的方法,搜集岗位胜任的素质点,做统计分析,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学中关于岗位胜任的问题;德鲁克先生用归纳法的方法,搜集不同管理者在不同组织中的有效行为,做概念统合提炼,解决管理学中的效率问题;肖恩。柯维博士是从心理学的视角,搜集高效能人士的行为*惯特点,做统合分析,为渴望自我发展的人提供激发潜能的改造方法。这三种改造的特点,都是期望分析清楚某个领域的本源,相信人是可以改造和后天的*得的,相信人的潜力可以推动组织和世界的发展。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6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温岭市财政局组织的一个培训,在培训课上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书叫《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完以后我感觉堵受益匪浅。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对组织负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全书分7部分:问题列表、时间管理、我能贡献什么、发挥别人长处、要事优先、决策要素和有效决策几个模块。

  我觉得,我能贡献什么,这是比较有意思的一个章节。这一章主要涉及如何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要做到卓有成效,才能更有利于建立有限的人际关系。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如果能在工作中取得成绩,即使偶尔疾言厉色,也不至于影响人际关系”。那么有效的人际关系怎么才能达到呢?书的作者给出了我们这样的答案:1、相互沟通;2、自我发展;3、团队合作;4、培养他人。读到这里,我想到了我们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1和3不正是我们公司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吗。2和4也是我们公司非常重视的工作。我们的培训体系可以说是非常完善的。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卓越的相互沟、团队合作呢?。我觉的处理好团队中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如何有效和团队中其他成员合作,相当大程度取决于人际关系,包括:上司,同事以及下属。人际关系并不等于玩政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八面玲珑,而是出于真实的互助。用任何把戏去维持一个长期的人际关系是不现实的。相互关系,相互帮助才是长久之计。

  自我发展、培养他人要求我们在工作之余要用更长的时间去学*,学到老活到老,这个世界日新月异,你以前掌握的知识过一定的时间就有可能落了,被淘汰了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学*新的知识,以求自己跟上这个社会的发展。

  这是一本能让人受益匪浅的书,希望有能多的人能读到他。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7

  管理学鼻祖、大师德鲁克的经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案头,系统读了三遍,每次都有深刻感受。

  脑力劳动、知识工作者组成的团队的管理如何做到卓有成效?领导者能力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回答是卓有成效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关键在掌握方法、总结提高。

  管理者要靠别人(下属)的工作取得成绩、获得成功,必须能决策、用人和自我管理。管理者要管好自己,才能管理好别人,一群普通的人,如果有一个好的领导者管理者,也可能是一个优秀的团队。

  一个团队、项目的领导者、管理者要从整体出发,必须在“善用时间、关注结果、善用人长、要事第一、有效决策”五个方面下功夫。

  此五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无不关系到个人的认知、领悟、沟通,总体掌控能力。

  “善用时间”,从角色、使命、目标出发,按重要性安排个人的时间。时间对所有的人来说,是一个常数,要提高时间利用率,必须记录、分析、诊断、提高个人时间安排,并进一步提高团队时间使用效率。

  “关注结果”,关注个人和他人做事的结果(而非过程和态度),做任何事情要以终为始,精确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善用人长”,每个人都有长处、短处。为人处事,包括领导与被领导,要多关注个人的长处、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要事第一”,如果无法分辨哪些是重要的事情,我们会陷入无穷的烦劳无穷的琐事,因为总会有各种问题存在。追求完美的人会累死、追求个人表现和享受但不顾及别人的人,也会陷入困境。从项目管理角度来看,重要的事情,就是你为了得到结果而必须完成的'关键任务。

  “有效决策”,有效决策是困难的,因为我们的认知、眼界、魄力。修炼有效的决策能力,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规则、文化。个人决策必须顾及周围的影响,团队决策必须考虑合作者、关系者。

  知易行难,只因知之不深,行之不切。只有不断实践、思考、修炼,才能提高管理能力,心*气和,举重若轻,成就大事。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8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有效管理的方法和案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更深刻的认知到:管理能够优化经营效果,特别是战略目标的确定、组织结构的设置、激励政策关注的核心对经营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当然,书中对管理者的自身修炼和时间管理等的具体方法没有细致的讲解,没有有效沟通、合理授权等内容,看来侧重点不在具体操作上,而主要突出了管理策略,可能是大师高-瞻远瞩的宏观思路,窃不敢妄自猜测。再就是本书的序有六个长达36页,超过了其中的任何一个章节,有点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结合着书中的成熟做法,对照自身的不足,我将采取以下措施来争取有效管理:

  1. 积极推行绩效管理:把握公司的战略、目标,做好本部门定位,抓好部门的宏观决策,把公司战略、部门目标、有效决策相结合,在全员中实施绩效管理的办法,加强过程监控,关注员工绩效,从而保障部门绩效,实现公司绩效。

  2. 营造高效的团队氛围:组织全员学*《为自己工作》的光碟和《请给我结果》的读后感讨论,积极开展案例培训,并辅之企业文化的宣传、图片上墙等措施,培养员工的责任心,并通过建立良好的运作方法和保障机制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 抓好OEC管理:做好周工作计划和日清工作的实施和指导,抓好现场管理和细节管理,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4. 抓好核心工作的督办: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采取要事优先和工作计划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明确核心业务的进展节点和完成时限,要求定期反馈,掌握核心业务的日常进展,关注核心业务的绩效,是保障目标实现的基本措施。

  总之,作为一个管理者,拥有一颗包容、博爱、奉献的心,具备守时、高效、尊重、沟通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必不可少,时间管理、进度控制和有效决策无处不在,将管理的基本常识用到日常工作中,关注核心业务绩效,重视长久利益,做到顺时应势、与时俱进,必将取得卓越绩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9

  实事求是的说,在接到院办要求写读后感时,我多少有些懈怠情绪,这源于对标题狭隘的理解。但当我打开文档章节,读到推荐序时就深深地被其吸引,原因来源3个方面:

  1、不是纯粹的心灵鸡汤类;

  2、不是强行教导灌输式;

  3、语言*实,话语逻辑性强,实际案例影射出日常工作的操作流程。

  进入正式章节,我的思维完全处于一种共鸣且汗颜的状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给我带来的冲击犹如醍醐灌顶,从而产生如下三个方面的感悟:

  1、理性人际关系的思考: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具备利他性,相互成就。常怀之心,彼此忠诚有效的人际关系,着眼于奉献。认同相互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培养他人的理念。

  2、管理者自身的`思考:管理者,首当其冲就是对自己的有效管理,打铁还需自身硬以实践行为垂范以正视听,从而有效帮助下属,协作同行,协助上司,形成团队合力,使工作卓有成效。

  3、如何卓有成效的思考:时间管理如何做到有效性,不被次要事情所束缚,要事优先如何做到条理清晰,在规定的时间内能给团队作出怎样的贡献。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善于冷静思考,不能为适应工作而不知思考,也不能单凭感觉而失去理智分析,不然,作为执行层面的角色永远得不到锻炼和进步。

  仅靠天赋异禀,工作努力或知识渊博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亲自实践得到经验,哪怕是教训,都是必须的经历。我们应该把追求成效当成一种*惯,务实的做一个行动派,并自信地告诉自己: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可以学会的。团队需要个人为其作出贡献,个人需要把团队当成实现人生目标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人生上一新台阶,卓有成效必须学会。卓有成效的管理才算有真正的意义。

  相信自己:做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能行!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菁华5篇)(扩展6)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菁选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1

  一口气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读完,深有感触。

  全书以提牵引与实际的管理实践联系甚为紧密,此书还非常确定的回答了一个问题“卓有成效是否可以学会?”答案是肯定的。与此同时发现自身在管理实践中确有很多方面考虑欠周全。

  书中开篇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管理者,书中将“管理者”的定义扩大为能为组织作出贡献的知识工作者均可称之为“管理者”。我认为,现代意义的管理者可以有更为宽泛的理解,即拥有“管理需求”的人均可称之为管理者。这是一个泛概念。例如一个清洁工,他需要管理自己的工作以及支配自己因以怎样的方式和时间来完成工作,只要自身有“管理”这方面的需求,那么,我认为他就可以称之为管理者,至少是自我管理者。

  对于管理者,真正的制约不是金钱或是其他资源,而是时间。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创造而唯独时间是无法被创造且是绝对固定的'。但由于他的免费,很多人都忽视了。那么,对于这样真正稀缺和高价值的资源,我们应当给予绝对的重视和精确的管理,把自己的时间花在真正创造价值上。这里,德鲁克提供给了我一个方发,抽样记录自己一个月的时间消耗,不要事后回忆,要马上记录,这样可以不断查看自己的时间支出,以作出正确调整。此外,德鲁克还提出,时间应当整块运用而不是零散支出,比如一个报告,我花3小时写完要比我每天10分钟花18天写完质量高出许多,这点我深以为然,并在实际中应用。

  管理者自身还应当准确定位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想清楚自己能贡献什么。这是我作为SIFE队长和学生会副**欠思考的问题,在SIFE,考虑的事项过于细节,求全责备,结果弄得自己比较疲惫,周边的伙伴也跟陀螺一样跟着我转。与此相比,在学生会我就不尽责了,很少主动策划事情,更多的是事来受命,虽能解决问题,但毕竟未能作到自己的最好(做到自己的最好也未必就是最好,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考虑),如此说来只是说明自身未能很好的给自己定位,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贡献点”在何处。想清楚这个,还需要重点花功夫的就是人际关系和有效会议了,通过这两者来控制组织的作为以及体现自身的贡献。

  组织中的人不可能劝全是“通才”,往往是各种人才都有,这样的组织也才*衡。从我的角度来开展工作就需要明确他们各自的长处和需求是什么,然后关注他们的长处并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来提高业绩,而不是把焦点放在短处,这样往往选出来的人是“不差的人”,而组织需要的是“优秀的人”哪怕只在一方面。但这并不是不考虑短板,这对于不同的工作或岗位来说有不同的标准和底线,这是我需要把握清楚的。同时,应该明确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事情,可以按照“紧急”、“重要”来划分四个维度从而决定做事的先后顺序。

  我在组织中的工作其实大部分就是做决策,那么决策的有效性就直接决定组织工作和我自身贡献的有效性。德鲁克给出了很好的参考准绳,即,以结果为导向。把所有决策的焦点放在最后的结果上,这样就不至于偏颇。

  通过此书的一些启迪,我非常赞同德鲁克先生的观点,“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否则,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2

  读了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最大的收获是一些管理理念的转变,书中的很多案例都能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可以更加辩证地看待和分析目前企业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个传统的制造型企业,聚菱燕已经发展了二十年,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生产经验,也培养了一大批熟练的产业工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设备逐年老化、员工老龄化、成本不断升高等一系列困难,同时,我们的一些思想观念也比较守旧。*年来整个汽车产业发展遇到瓶颈,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们突然发现,“狼”是真的来了。

  在新的形势下,以前一些传统经验已经不适用。例如,过去推崇的“合理库存”现在变成了占用流动资金;以往的“大而全”也逐步被“小而专”取代。当我们站在客户的位置上想客户所想时,很多问题就要重新分析考虑了。

  书中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美国汽车的安全性问题,一开始业界关注的是车辆本身的安全、公路工程以及驾驶人员的训练,事实也证明了这些都行之有效,但安全事故仍然持续上升。直到人们进一步分析发现,3/4的事故是由于醉驾或有“行车肇事倾向”的人所致,这类问题又恰恰是前述管理方案无法企及的。汽车制造商改变思路,在考虑“正常驾驶”时安全的同时,更要考虑“不正常驾驶”下的安全,事故也就大为减少了。

  按照精益生产的理论,我们要做到“不接受、不生产、不流出不良品”。我们通过原料的品质前置监控,能够最大限度地杜绝原料不良品的使用,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仍然无法全部避免不良原料流入,而这些原料必然会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如果我们能够尽早发现不良原料,在制造时提前变更适合的配方,制造出合格的产品,就可以减少返工造成的浪费。而适合的配方,就是针对以往不合格原料的“不良原因”积累而做出的改良。对于同一牌号产品,预先设计几组配方,然后“对症下药”。

  当然,找出不合格原料的“不良规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多年来各类数据的统计分析,这恰恰是我司的优势,我们有大量的技术、生产、品质数据,再加以专业的`分析,一定可以总结出规律,并加以推广,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减少浪费的目的。

  同样,我们已经生产了二十多年,使用了日本制钢所、东芝和国产典型的挤出机设备,在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同样有规律可循,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我们集中人力、物力,将所有故障的发生频率、原因汇总、解决方案等统计分析,做成可视化手册,再通过不断的模拟训练以提高员工应对水*。在实际故障发生时,一线员工在逐级上报同时,在授权下也可以根据手册说明妥善解决,这样能够大大减少等待处理的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诸如此类,在变化中发现问题,找到新的解决办法,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和理由,确保公司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保持永久的战斗力!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3

  (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可以学会的

  这一章为我们解答了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谁是管理者、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现实、卓有成效能否实现等问题。作者认为:智力、想象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只有通过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因此,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惯:掌握自己的时间、我能贡献什么、如何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有效的决策。

  对于第一个问题,作者做出了这样的解答: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原因有两点:

  1、“有效性”只是知识工作者的一种特殊技能,而知识工作者直到最*才逐渐增多;

  2、知识工作者本人必须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完成任务,自觉做出贡献,追求工作效益。

  另外,对我有直接指导性的启示是作者对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要在思想上养成的*惯这一问题,作者这样答道:

  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他们的时间。

  2.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不光善于利用他们自己的长处,而且也知道如何利用上司、同事及下属的长处。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一些重要的领域里。

  5.最后,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

  (2)要事优先

  这一章和第二章其实是相互呼应的,做到了要事优先了,那么时间上也就有了很好的管理和分配,因此,这一章内容是前面一个很好的补充。

  卓有成效的秘诀就是集中精力,在一段时间内只集中努力做好一件事,这一点和第二章提到的整块时间的运用有相似之处。

  这里还提到了摆脱昨天,摆脱不再有价值的过去。先后次序的考虑,最重要的并不是分析,而是拿出应有的勇气来。

  通过阅读这一章,我懂得的是不论每天遇到了多少事,我们都要知道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没那么重要,再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进行处理,一件一件做好,这里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用到的“文件筐管理法”相似,知道主次。

  (3)决策的要素

  这一章主要针对决策的要素说问题,即:

  1、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

  2、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

  3、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那些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能被接受。

  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可以变成被贯彻的行动。

  5、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按照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我们可以理解成:

  是否是项目

  2.范围3.时间、成本和质量

  4.WBS

  5.监控过程。

  (4)有效的决策

  这一章讲到了个人见解和决策的关系、反面意见的运用以及新决策的原则。后半部分还讲到了电脑是新生力量,电脑在人们日常工作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这一块是值得我们重视的,运用日益发达的高科技手段,进行工作处理,协助我们更好地工作。

  第8章则是对整本书的总结了,德鲁克指出,要做到卓有成效,首先要做到的第一步,是记录好时间的使用情况,分析时间的记录,以及消除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然后,管理者应该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要充分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与掌控自己的时间;最后重要的是进行有效的决策。对组织而言,需要个人为其做出贡献;对个人而言,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

  哲人总能给我们以智慧,我们需要从中获取精华以便更好地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读完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让我对管理这一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从中受益匪浅。我相信,*凡的人,也一样可以做出不*凡的事。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4

  一、要用人所长

  管理者要运用人的长处,面临的第一关是择人。有效的管理者择人任事和升迁,都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所以,他的用人决策,不在于如何克服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不管是谁,如果他在任用一个人时只想避免短处,那他所领导的组织最终必然是**庸庸的。所谓“样样皆通”实际上可能是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多。

  一个管理者如果仅能见人之短而不能识人之长,因而刻意避其所短而非着眼于发挥其所长,则这位管理者本身就是一位弱者。他会觉得别人才干可能构成对他本身的威胁。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之所以用人,是用人来做事,而不是用人来投主管所好。

  有效的管理者从来不问:“他能跟我合得来吗?”他们问的是“他贡献了什么?”他们从来不问“他不能做什么”,他们问的是“他能做些什么?“所以在用人时,他们用得都是某一方面有所长的人,而不是在各方面都过得去的人。

  真正“苟求的上司“总是先挖掘一个人最擅长做些什么,再来“苟求”他做些什么。过多的考虑人的短处,会影响到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怎么用人,有4个原则:

  1、不会将职位设计成只有上帝才能胜任――一个职位,如果先后由两人或三人担任都失败了,这就肯定是一个常人无法胜任的职位,这个职位就必须重新设计。所以,有效的管理者,第一项任务就是要将自己管辖下的`职位都设计得合情合理。只有“让*凡的人都能做出不*凡的事”的组织,才是好的组织

  2、职位的要求要严格,而涵盖要广。就是说,合理的职位,是对具有才干的人的挑战。同时因为职位的涵盖很广,所以人们可以把与任务有关的优势转化为确实的成果。

  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时,会先考虑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换言之,有效的管理者在决定将某人安置于某职位之前,会先仔细考虑这个人的条件,而且他考虑时绝不会只局限于这个职位。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之所长的同时,必须忍人之所短。

  用人所长,不仅是有效性的要素,也是主管对下属的道义责任,是主管对其职权和地位的责任。专注于人之所短,不仅是愚不可及,更是有亏职守。他应该协助下属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如何管理上司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还得设法充分发挥上司的长处。

  要使上司能发挥其所长,不能靠惟命是从,应该从正确的事情着手,并以上司能够接受的方式向其提出建议。若能从上司的长处上下功夫,协助他做好想做的工作,便能使上司有效,下属也才能有效。反之,如果下属总是强调上司的短处,那就象上司强调下属的短处一样,结果将一无所长。所以,有效的管理者常问:“我的上司究竟能做些什么?他曾有过什么成就?要使他发挥他的长处,他还需要知道什么他需要我完成什么?”至于上司不能做什么,就不必细究了。

  有效的管理者会设法套出上司的某种态度和某种*惯,而向上司提出建议时,应考虑的不光是轻重缓急,更重要的是陈述的先后顺序。如上司长于政治能力,那么我们提出的报告就应以政治方面的问题居先,这样才能使上司易于掌握问题的重心,从而易发挥其所长。

  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管理者的任务,在于运用每一个人的才干。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5

  “这是一本好书,不能只看一遍!”,是我拜读了彼得.德鲁克的名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第一感觉。他阐述了一个核心观点就是是:对组织负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全书只有167页,很多观点铿锵有力,发人深省。此书看完,不由得反思,自己做到了几分呢?

  通过阅读我感到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是重视目标和绩效管理。二是做好工作、个人时间管理。三是用人所长。四是有效决策。要做好以上四点,首先通过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让手头的各项工作更有计划性。使自己的日常工作始终围绕目标进行,通过责任意识将计划的执行到位,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而现实中车间的工作目标就是安全生产,要通过车间、工区每个人的努力来实现。这要求我们必须要精诚团结,通过各种工作方法、激励考核机制来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其次管理好时间,要更好的实现安全、工作目标,同一时间专注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或优先做一件事,这样才能做到最好。大家都会根据当前的情况,做一个计划,执行。我们通常是想到了,做个计划,做着做着,计划乱套了,后续的就更无从谈起了。这就要求必须慎重设定自己工作的优先顺序,将宝贵的时间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时间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利用时间,因为时间是没有任何弹性,谁也不比谁多。得弄明白,做什么事情花的时间是有效的,如何做是有效的。比如当前安全生产中道岔是我们当前安全的“牛鼻子”,那就必须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道岔的维护整治上,始终确保道岔有一个良好的状态。高铁没有点外作业,只有通过夜间天窗来发现并解决问题。人夜间的精力是很难调整到和白天一样的工作状态。怎么能够保证安全,那就必须运用好先进的监测检测手段,通过科学科技的办法来分析发现设备的问题隐患,来实现精准、点穴式的维修。那就必须确保一套完整、功能良好的监测检测设备。往往过去我们忽视了这些监测检测设备的运用,也发生了可以通过预防控制不应该发生的设备故障。吃了不少亏。

  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使他在车间、工区团队中做出最大贡献,这是我们管理有成效的目的。就要求我们根据日常各项工作中的不同、变化,通过合理的对每个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合理搭配、进行性格互补和优势互补,知人善用、挖掘人才、激发潜力。比如车间、工区日常天窗工作就能看出同样的工作任务,技术业务能力互补的人一组完成的`工作要比同样能力、性格脾气相同的人一组完成的质量效率要高。

  决策的重点不是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而是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如果仅仅关注某一个问题点的话,那么相似的问题可能还会再犯。书中给出了5个决策要素如下:

  一是了解问题的性质,经常性问题,要规范和流程解决;

  二是找出解决问题的边界条件;

  三是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四是确定的解决方案是必须可执行;

  五是重视执行过程中的反馈。每个管理者每天要做很多决策,这必然分散注意力,降低决策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关注工作核心,集中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影响安全生产的工作上,从关乎安全的目标,按工作的轻重缓急安排先后顺序,充分发挥车间全体人员的能力、经验、特长,总结过往经验的基础上做好综合分析研判,把握机遇,进行有效的决策,完成车间工作的奋斗目标。加强人员能力培养,强化时间管理和进度过程控制,时刻强调有效决策,做到顺时应势。

  这本书特别值得阅读,它带给我的思想震撼当然不只以上几点。目前重要的目标是充分领会并实践书中自我管理方面的建议,找到自己最适合方向,集中精力做事,时间安排上坚持要事优先原则,在车间各项工作中发现他人的长处,相信只要领悟并坚持书中法则,就一定能逐渐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6

  彼得德鲁克是继“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之后二十世纪管理学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大师,作为现代组织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他的诸多作品流传至今,仍被许多大企业和组织的管理者用作指导组织管理和企业创新发展的指导原则。其中《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著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德鲁克的主要研究精力从政治社会学转向组织管理学之后的又一管理学著作。

  书中主要从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掌握自己的时间、“我能贡献什么”、如何发挥别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决策的要素和有效的决策共7个方面阐述,最终得出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的结论。

  德鲁克指出,有效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类型,有效的管理者与无效的管理者之间,在类型方面、性格方面及才智方面,是很难加以区别的。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惯,既然是一种*惯,便可以学会,而且必须靠学*才能获得。

  总的来说,一位真正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应当具有以下6个特征:

  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明白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

  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

  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

  只做有效的决策。

  经过认真研读结合我的实际工作和个人认知,本文将从读书心得和实际工作体会结合的角度,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德鲁克最先意识到“知识工作者”将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流,并需要不同于蓝领工人的管理方法,提出了“每个人都是管理者的概念”,管理的本质是为了提升效率并创造价值,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最终证实具有“高效组织”的企业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资源成为具备全球竞争能力的国际跨国公司。简言之,德鲁克将“知识分子”的组织效率问题提升到的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高度。

  作为启源设计院下属监理公司的一名普通管理者,所面对的环境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管理的类型通常属于通过知识做出决策,并管理促进组织产生成果的知识工作者。然而知识工作者的产出是需要经过思考、设计、决策等无形的东西,很难被量化。因此根据德鲁克的理论可以得出三个新的衡量指标,即成果,主要有三个特征:首先成果能落地,知识工作者的产出只有付诸行动,才会发挥作用;其次成果有效率,如果一个管理规定在制定后半年才开始执行,可能就会失去其生效的最佳时机;最终成果需要作用于组织外部,停留在内部的只能叫成本。

  然而现实中,往往也有一些困难阻碍管理者追求卓有成效的脚步,例如管理中难免存在一些受制于组织流程机制的制约,在我日常工作中,从事办公室管理事务时,时间比较碎片化且大部分“属于”别人,对于最重要的事情的处理偶尔感到精力不足。因此,学*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提升效率对我是至关重要的。

  2、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

  相较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类资源,时间资源是最稀有的,它丝毫没有弹性,无法调节、无法贮存、无法替代。但是任何工作又都需要耗费时间来完成,因此,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珍惜并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

  对此德鲁克提出了三个步骤:首先是要记录自己的时间,找到“时间都去哪儿”了,处理完某一个工作后就立刻记录,不能事后凭记忆补记;其次分析并进行系统的时间管理,找出哪些时间是不必这么花费的,那些不产生效益、浪费时间的事情,可以从日程表里删除。例如参与人员过多效率低下的会议、将常规工作放权交办下属,在**自己的时间同时不影响办事效果,尽量消除浪费时间的活动;减少浪费别人的时间,比如有些会议,往往会有很多无关的人被拉进来,生生陪着开会,这就浪费了大多数人的时间,有效会议只需要找到核心成员就可以了,其他成员通过会议纪要也可以了解会议内容;还要集中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这里德鲁克提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值得借鉴:作为管理者应该多问问下属,让大家一起想想:“到底我做了什么,浪费了你们的时间?”如果能够得到真话反馈,那管理则会更加有效。

  这里我感触最深的是授权,其实授权并不是直接将自己的工作交给别人去做,否则容易引起同一件事情责任人和承办人不一致的情形。正确授权应该是,事情交给下属去做,但结果把控还是在自己手里。因此,真正的授权的意思是,把可由别人做的事情交付给别人,这样才能做真正应该由自己做的事情。这些都是管理的有效性的基础。

  最后,还要给自己留出整块的时间做重要思考,留有余地,去做可能艰难但却比较重要的事。

  3、注重边际贡献,要事第一,提升工作绩效

  管理者的思维是要时刻警醒我“想做什么、有能力做什么、现在应该做什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效率。进一步细分,就是劳动生产率、组织效率和个人效率。

  提升绩效的关键之一是重视贡献。“贡献”是即指对外部环境、社会资源也值对目标客户的直接贡献。管理格局不应仅受限于组织内部,考虑公司内部甚至部门得失,不大关心外部环境及市场的真正需求,只有重视贡献,才会凡事想到业主、想到服务对象,其所作所为都考虑是否为甲方效益尽了最大的努力,才能达成互利双赢。有效的管理者需要重视组织成员的贡献,并以取得整体的绩效为己任,争取提升效率,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更大的收益,使边际效益最大化。

  聚焦有效的管理,永远集中在少数领域中,建立有效的工作秩序,并不是什么都做,德鲁克认为有效性的秘诀在于“专心”,有效的管理者做事必“先其所当先”,而且“专一不二”。因为要做的事很多,而时间毕竟有限,而且总有许多时间非本人所能控制。因此,有效的管理者要善于设计有效的工作秩序,为自己设计优先秩序,并集中精力坚持这种秩序。当一大堆工作扑面而来的时候,还是要分清主次,有优先顺序。如果做事胡子眉毛一把抓,其有效性势必会大打折扣。

  德鲁克提出在提升工作绩效时主要考虑有三个主要方面的绩效:直接成果、企业价值的实现并树立企业的价值观、未来的人才储备并培养企业自己的人才,帮助企业持续生存。企业的直接成果是销售额和利润,针对监理公司的工作,就是为业主把好关、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全生命周期负责,以成果为核心的原则,能够保障在时间冲突的情况下,一切任务都要以成果为第一要务;价值的实现指的是社会效益,企业应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未来的人才开发可以始终保证企业后继有人,如果公司仅能维持今天的成就,而忽视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那它必将丧失其适应能力,不能在变动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

  对个人而言,我认为在处理日常工作时也应时刻保持要事第一的法则,要事就是管理者必须做的事情。“要事优先”的两个原则是:第一、摆脱不再具有价值的过去。经常检讨工作计划,不断问自己“这件事情还有继续做的价值吗”,如若不是非办不可就放弃,把人力资源转移到其他有价值的事情上。第二、掌握正确的优先顺序。做重要的事,而不是紧迫的事。重要的工作瞄准了未来,紧迫的工作是应付过去。

  4、组织的目的是使*凡的人做出不*凡的事

  德鲁克认为:组织的目的是使*凡的人做出不*凡的事,自身应从组织需要出发,承担自身发展和工作安排的责任。

  企业或部门的发展不单单依赖于凤毛麟角的天才。考察一个部门是否优秀,要看其能否能使普通员工取得比其单个叠加看来所能取得的更好的绩效,能否使其成员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并利用每个人的长处来帮助其他人取得绩效。部门的.组织任务还在于使其成员的缺点最好能相抵消,这其中包括了发挥自己的长处、用领导的长处、用同事的长处以及使用下属的长处。这其中,另我觉得较为新颖的是德鲁克先生特别提出了管理上司的理念。

  管理上司并不是要挑战领导的权威,而是形成对领导的影响力,以便寻求更多的配合与资源协调,此时需要充分考虑自己的领导取得的成就,需要什么帮助,又如何发挥他的长处?管理上司要做到三点:不勉强、不抱怨、不改变。

  管理的对象是人。管理的任务是让人们能够合作,将每一个人的长处都发挥到极致,使他们的短处无关紧要,使其相互信任组织里的每一个人,最终实现组织绩效的最大化,而不是仅仅依靠个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要达到这个境界,管理者就得学会激发被管理者进行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的前提,是管理者能够用人所长。善于发挥领导的长处、挖掘出每个部属的长处,看到下属的闪光点,善于用其所长为他们立下*期与远期的目标,让他们更上一层楼;于此同时还要针对其个人弱点,定下对策,使他们在发挥自己长处的同时,不至于受到弱点的牵制。专注于发挥自己的长处,把自己放到那些能发挥长处的地方;同时也要尽可能少把精力浪费在那些自己不擅长或不能胜任的领域上,毕竟从“0”开始要比从一流到卓越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就个人而言,我认为对自身的自我管理也尤其重要。学会自我发展,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不仅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知道自己是怎样学*新知识和与别人共事的,并且还明白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自己又能在哪些方面做出最大贡献。必须知道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才能做出最大的贡献,因为只有当所有工作都从自己的长处着眼,才能真正做到卓尔不群。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我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和投入,得明白自己应该擅长什么样儿的工作,目前,某些情况下我只知道自己不擅长从事某项工作,然而,要提升工作的绩效,成为高效的管理者,只能靠发挥自己的长处,如果从事自己不太擅长的工作很难达到目的或取得成果,且更不用说那些自己根本干不了的事情,因此我还需要知己所长,才能知己所属努力培养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的结合点。

  实际上,今天的公司并不怎么管员工的职业发展,作为知识工作者必须成为自己的主宰者,清楚何时需要改变发展道路,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努力、干出实绩。德鲁克说:“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因而,一位真正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正是如此,能够用自己的真诚与信任,点燃他人的梦想,成就组织更美好的明天。

  5、培养有效决策的能力

  德鲁克在书中阐述,管理者的角色复杂、任务繁多,“决策”是管理者特有的任务。有效的管理者,并不做太多的决策,但做出的决策都是重大的决策。做的必须是是有效的决策。决策是一套系统化的程序,有明确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骤:首先要判断是否需要做出决策;其次对需要决策的问题进行分类并界定对组织内外的影响范围,判断什么是正确的,弄清事实真相,把握问题根源,才能以最少成本,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后让别人接受决策;再将其转化为行动,并用实际结果检验决策;最后归纳总结分析得失为提升下一次的管理风险抵御能力做好准备。

  老好人不会是好的管理者,有效的决策往往是力排众议,而不是在“众口一词”的基础上做成的。比如杰克韦尔奇砍掉通用电气的业务线,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不成功便成仁,如果始终跟群众路线保持一致,那么必然把车开到沟里去。

  6、取得成效的关键还是要深入企业实际,执行力至关重要

  事实上,一项决策如果没有列举一条一条的行动步骤,并指派为某某人的工作和责任,那便不能算是一项决策,最多只是一种意愿而已。

  加强执行力建设,刀锋直指“不作为、少作为、慢作为”现象。比如,以往要求基层单位报方案、拟计划,不少单位总是拖拖拉拉,慢慢腾腾。这种“不作为、少作为、慢作为”不仅是态度问题,更是执行能力问题,它完全违背了执行力建设的宗旨,是必须彻底摒弃和消灭的。为了彻底改变这种陋*,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结合企业自身状况查原因、开处方、打补丁,用苦口婆心的说教,用潜移默化的帮扶,用有的放矢的整治,努力“唤醒”那些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依然不在状态的人。

  (一)加强执行力建设的理论学*

  组织学*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定,准确把握企业各项制度要求,并通过拓展学*《执行重在到位、关键在于落实》、《细节决定成败》、《执行力是训练出来的》等理论书籍,使员工做到学*有心得、有体会、有效果。

  (二)注重执行力建设的活动实践

  通过组织开展技术竞赛活动,把执行力建设的目标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生产中,使执行力建设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把年度任务层层分解,明确到责任人,真正实现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指标。很多时候,企业用工有了明确的目标,做事情才会有方向。很多情况下,员工的工作出现偏差本身就是目标不明确造成的。建立领导干部24小时值班制度,明确“干部在现场不能发现问题是失职,发现问题不会处理是不称职,发现问题不处理是渎职”。

  (三)加大执行力建设的责任追究力度

  广泛树立“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执行理念,使企业每一项制度、决策、部署都能深入贯彻、落到实处。同时,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健全严格的检查督办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有问题必发现,一经发现必严查,一经查实必问责,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对存在的管理失职和执行不力等事件给予相应处罚。

  (四)建立执行力建设的考核体系

  以坚持奖罚公*、公正、公开为原则,开展季度考核工作。通过与奖金挂钩的方式,评价部门相互间合作意识情况、沟通协调情况,工作纪律情况、工作成效情况等。同时深化绩效考核,对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和指标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整体评价和适当奖惩,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细化执行力建设岗位职责

  通过“一岗双责”把各项工作目标细化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真正做到责任明确,任务清楚,执行到位。部分单位开展了履职履责宣誓活动,就如何在各自工作岗位更好地履职履责做出了庄严保证。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主要通过四个方面落实岗位职责,提高执行能力。持续推进全面预算,采用试点先行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全面预算体系与项目管理体制,加强预算执行的过程监督,加强目标执行结果考核,确保预算目标执行到位;生产进度方面,按照帮促后进项目、整改问题项目的原则,逐个项目进行细化部署,落实进度、质量和成本管理;合同管理方面,清理管理死角和管理陋*,突出签订各类合同协议的时效性和程序性,严格实行分包月结算制度,规避管理风险;强化设备物资管理,对物资设备管理问题进行针对性整改,突出设备物资计划的落实,使成本数据更加紧贴实际,真正做到系统管理“纵向到底”落实于现场;安全管理方面,加大惩处力度,将检查存在问题及时通报并责任到人、责令限时整改,对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给予相应的惩罚。

  (六)选树执行力建设学*典型

  注重以正面的宣传和先进管理经验、事迹做典型引导,对在执行力建设年活动中开展优秀的项目部和先进个人及时选树,认真组织学*其在执行力建设活动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最后想说的一点是我们总是计划地很美好,目标定得很具体,但落地执行,却一塌糊涂,最终只能是不了了之,黯然收场。没有执行力,再好的思想也只是纸上谈兵。基层管理者的成长不是预先规划的,而是在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后,准备把握机遇时水到渠成的。知道自己属于何处,如何使一个勤奋、有能力但原本表现**的普通人,变成出类拔萃的工作者。

  以上是我读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后一点心得体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指正,谢谢!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7

  美国德鲁克编著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这本书是德鲁克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以下是读书笔记摘录:

  1.他一生致力于在延续和变革之间寻求*衡,创新是保持动态*衡的变革手段,而延续的基础则是维系人类社会存在的那些 普世价值观,包括同情与包容、诚实与正直,以及让个人享有自由与尊严并同时承担起责任。

  2.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这使我们认识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就要防患于未然,将例外管理变成例行管理。

  海尔:创造了日清工作法,即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将每项工作的目标落实到每人、每天,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氛围,大到一台设备,小到一块玻璃,都有人负责。每天下班前要根据目标对工作完成的情况日清,而日清的结果又与其本人的奖罚激励挂钩,这样便形成了目标、日清、激励三者间的闭环优化和良性循环。

  3.德鲁克所言,在组织而言,需要个人提供其贡献,在个人而言,需要组织作为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即每个人对组织的贡献,是体现在如何能以最快速度去创造和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组织为个人所提供的工具,就是要支持其实现这一速度。

  正如德鲁克所言,总有人单独作战,无一部属,然而仍不失为管理者。

  4.但是判断管理者的标准并不是下属的多少,而是其成果对公司的影响。德鲁克将那些促进机构有效运转,负有行动和决策责任的知识工作者都称为管理者。 并提出了现代组织管理的核心在于自我管理的思想。

  5.德鲁克认为: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如下的*惯:(1)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2)注意使自己的努力产生必要的成果,而不是工作本身,重视对外界的贡献;(3)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他们自己的优势,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上级、同事和下级的长处;(4)精力集中于少数主要领域;(5)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

  6.管理者的价值在于依靠自身的知识、才干和贡献意识,促进组织产生成果。

  7.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道矣。

  8.第一个决策要领是,弄清决策事项的性质。有效的决策者绝不会就事论事寻找对策或方案,而总是把遇到的麻烦当做表面现象,相信真正的`问题一定隐藏在背后;必须设法弄清楚事实,弄清楚这是一件什么事情,弄清楚事情的本质和全貌;然后形成思想观念,形成所谓的高层次概念性认识;最后从高层次观念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案。

  9.对有效的管理者来说,真正需要做的决策不会太多,也不可能太多。这里的关键是,要学会区分例常事件和例外事件,学会制定原则、政策、制度或规程,通过授权,让工作者或当事人去处理重复发生的例常事件。

  10.第二个决策要领是,确定目标及其边界条件。

  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但是在所有的知识组织中,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没有所谓的职权,只要他能为组织做出突出的贡献。

  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8

  买书的初心其实并不是我自己想做一个管理者,而是想看看别人是否是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但是阅读了大部分内容以后,我发现其实不必要关心自己是不是管理者,因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己的管理者,管理自己每天的日常工作、时间、决策等等。其实它对我们的帮助还是比较大的,可以从多个纬度来帮助我们怎样合理的管理自己的工作方式。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作为领导者,是不是作出了一个合理的决定以及我们怎么面对这些情况。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作为管理者必须是卓有成效。智力、想象力以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只有通过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对于“体力工作“而言,我们所重视的只是“效率“。所谓的“效率“,可以说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而不是“做对的事情“的能力。体力工的成果,通常可以用数量和质量来衡量。知识工作者并不生产本身具有效用的产品。他们需要把自己的想法应用到实际行动上。因此,知识工作者必须做到一些体力工作者不需要做的事,他必须具有有效性。

  谁是管理者在这里,将“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由于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效果和成果的决策。

  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属于别人,而不是属于自己;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运作“,除非敢于采取行动改变周围的一切;管理者本身处于一个“组织“之中。只有当别人能够利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算有效;管理者是身处一个组织的“内部“,受到组织的`局限;

  我们只有通过改进工作的手段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力,而不应该期望人的能力突然的提高。我们需要学会建立这么一种组织的方式:若某人在某一重要领域具有一技之长,就要让他充分发挥这一特长。我们不能一味的拔高能力的标准来期望管理者的绩效,更不能期望万能的天才来完成绩效。

  考虑到组织的需要,有效性应该受到优先的重视。同时,有效性也是管理者达到目标和绩效的必要手段,因此更应该受到高度优先的重视。

  卓有成效可以学会吗?

  有效性并不是一种天赋,它是可以培养和学*的。那么我们从哪些方面来学会卓有成效呢,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个认识就是:人人都具有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在实践中都要经历一段训练,这一训练使他们工作起来能卓有成效。所有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下面的五项是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惯: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时间管理,时间的有效性;

  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外界的贡献;作为一个管理者或者一个普通工作者,主要的任务就是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

  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有效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结果;

  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管理者经常受到种种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花费一些时间在非生产性的和浪费时间的事物上。

  对于管理者来说,他在组织中的地位越高,组织对他的时间要求往往越大。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尤其是每一位管理者,要想有效就必须能将时间做整块的运用。如果将时间分割开来零星使用,纵然总时间相同,结果时间也肯定不够。

  组织人数越多,有关人事的决策也肯定越多。对于人事的问题决定的太快,很容易铸成错误。人事决策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因为决策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只有在反复考虑多次之后才能看清楚。

  今天的生活水准之所以提高,是以不断创新和变革的经济为前提的。创新和变革,形成了对管理者时间的过度需求。如果时间短促,一个人就只能考虑他已经熟悉的事只能做他曾经做过的事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9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彼得·德鲁克的一本经典之作,在四十年后的中国,被公认为年度最值得阅读的十本书之一。相对于其他深奥难懂的管理学著作,这本书的确称得上“简单”,书中八个章节阐述五个重点,条理清晰,字字珠玑。由于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3个月,以前在大学中学到的管理学知识很浅显且由于对管理学那些大部头的理论著作有一种天生的畏惧感,所以,这本书在我看来,还是有一些地方没有完全看懂。

  德鲁克首先是一个社会生态学家,一个社会生态学家对管理学有这么深的见解真的很不容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两个同属于一个大的学科范畴内的研究方向。从表面上看起来两个研究方向可能风牛马不相及,但是深入推敲后,往往能结合两者共同具有的优点得出超乎想象的成果。或者说,用完全不同的学科眼光去看待以前看了千百遍的现象、定理、公式、规律,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现。

  比如很多心理学家研究管理学,用心理学理论和眼光去看待公司管理,得出很多经典的管理心理学定理,并获得诺贝尔奖。这其实是一个眼光的问题,也是一个看事情角度的问题。早年一个很流行的广告,一个小女孩告诉自己的妈妈,苹果里有星星,妈妈不相信,“苹果里怎么会有星星呢?”小女孩把自己的妈妈拉过来,把苹果横向切开,里面果然有星星!原来,我们从小就被教育成切苹果要纵向切开,从来都没有尝试过横向切开会有什么发现,但是可爱的孩子没有经过定势思维教育的训练,敢于大胆的尝试,于是,从苹果里发现了美丽!

  这是一本很简短的书,除了第一章标题“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强调读者卓有成效学得会,以及最后一章结论: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强调读者一定要学,一定要会。在短短的175页,八个章节当中,提出了五个重点,依序为时间、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以及有效的决策。够简单了吧,只要你学会掌握时间,重视贡献,发挥人的长处,学会要事优先以及做有效的决策,就可以卓有成效,成为一个卓越的管理者。

  简单归简单,学得会不等于做得好,很多武侠小说中的男主角,刚开始时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愣小子,后来偶得一武功秘籍,刚开始练时,还很稚嫩,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苦练了N年之后,终于成为名震武林的大侠。卓有成效的五招,也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最终才能将追求卓越变成一种*惯,才能发挥出无穷的威力。

  在一个公司中卓有成效讲究的是绩效,绩效的好坏,要有个客观的`标准。判定的结果才会让人心服口服。让知识工作者心服口服,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只要心服口服,可以让他们将原本是外界的目标压力,转化成内心追求成长的动力,不用浪费精力为落后找借口,专心致志为超前找答案。只要同辈做得到,不服输的自己也可以做得到。卓有成效的个人,像是一个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刺激每个人成长,帮助公司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组织。

  德鲁克老前辈将管理的适用性扩展到了非常广泛的范畴,组织类型从企业延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各类社会组织。只要有组织就需要管理,同时只要需要做决策就需要管理者。“管理”不再是高层经理的特权,管理者的队伍扩大了,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不论其是否有下属,不论职位高低,只要是因为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而不论职位高低,只要你是一位管理者,就必须力求工作有效。

  作为一个教育行业的公司,其核心工作是整合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培训机构等这些社会资源,最大化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创造价值,其从业人员的工作,绝大部分是组织、整合、协调、沟通及管理。因而,在公司内部绝大部分员工应属于管理者的范畴,管理者不应只局限在中高层人员,也不能只局限在有下属的人员。公司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及自己优劣势的情况下,适时提出了战略目标,怎样去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有赖于公司绝大部分员工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即是他们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这是我读书的一点点感想,书中还有很多地方我似懂非懂,以后要加强管理学方面的学*。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10

  有效的管理者在做决策时,重视分辨什么问题是例行的,什么问题是策略性的。他们致力于找出情势中的常数。他们需要的是决策的结果,而不是决策的技巧;他们需要的是合乎情理的决策,而不是巧妙的决策。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什么时候应该依据原则做决策,什么时候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做决策。

  最骗人的决策,是正反两面折中的决策。

  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最费时的不是决策的本身,而是决策的推行。一项决策如不能付诸行动,就称不上是真正的决策,最多只是一种良好的意愿。也就是说,有效的决策虽然是以高层次的理性认识为基础,但决策的推行必须尽可能地接*工作层面,必须力求简单。

  组织如果没有竞争力,就很容易变得刻板和僵化,无法适应变化,无法谋求自身的发展。以技术为基础的组织,应该以将来作为对手,有无前途,都视其技术能否日新月异。

  即使在今天,恐怕也没有多少人能了解所谓研究,其实是“旧世界的破坏者”和“今天的否定者”,目的是创造一个不同的明天。大多数研究机构都进行的是防御性的研究,但求能维持“今天”。

  历史上著名的企业家,解决问题都着眼于最高层次的观念性的认识。先透彻的思考该决定的是什么,然后研究制定决策应采用的原则。他们的决策,不是为了适应当时的临时需要,而是战略性的考虑。当然,他们的大决策,也引发了很多争议,因此与当时“众所周知”的看法不同。

  决策的五个要素:

  1、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

  2、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边界条件;

  3、仔细考虑正确地解决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以期决策能被接受;

  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5、在执行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问题的性质一般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真正经常性的问题,管理者日常遇到的问题大部分属于此类(不要被问题表象所蒙蔽,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

  第二类,虽然是在某一特殊情况下偶然发生,但在实质上仍然是一项经常性问题;

  第三类,才是真正偶然的特殊事件;第四类,首次出现的“经常事件”。

  真正偶然性的例外事件实在少之又少,但是一旦发生时,我们必须自问:这究竟是一次“真正的偶然事件”,还是另一种“经常事件”的首次出现?有效的管理者常需花费不少时间来确定问题的属性,因为如果把问题的.类别定义错了,其决策必将错误。

  除了上述第三类“真正偶发的特殊事件”外,其余三类问题均需要一种“经常性的解决办法”。也就是需要制定一种规则、一种政策或一种原则。一旦有了正确地原则,一切类似问题的解决就将易如反掌。

  管理者常犯的第一种决策错误,是误将“经常问题”视为一连串的“偶发问题”。没有充分了解问题症结所在的基础,其结果自然是失败与无效。出现这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者自己所谓的“实用主义”,他们不重视建立原则,奉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管理者还应该警惕第二种决策错误:误将真正的新问题视为旧病复发,因而仍然应用旧原则。

  管理者常犯的第三种决策错误,是对某些根本性问题的界定似是而非。

  管理者常犯的第四种决策错误,是只看到问题的部分,而没有看清全貌。“一知半解”有时比“全然不知”更为可怕。

  有效的管理者遇到问题时,总是首先假定该问题为“经常性质”,总是先假定当时的证据是一种“表面现象”,另有根本性的问题存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最显著的一项事实是:暂时性的事物往往具有永久性。

  有效的管理者所做的决策应该越来越少。因为他已经设计了规则和政策来解决经常事件,就可以运用有关规则来解决绝大多数的问题。西方有一句谚语:“法律越复杂,律师越无能”,同样的道理,一位管理者如果天天要做决策,时时要做决策,那恰恰说明他是个疏懒和无效的人。

  边界条件说明得越清楚、越精细,则据此做出的决策越有效,越能解决问题。探索边界条件,就是探索“解决某一问题应有什么最低需求”。战争中发生过因为“边界条件含混不清”的决策,导致了重大失败。

  什么是最危险的决策?就是勉强可行的决策,是唯有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才能达成目标的决策。

  如何识别出最危险的决策?当然是具备清晰的边界条件,且管理者理解这些边界条件。任何人都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事实上任何人也确实做出过错误决策,但是任何人做决策,都不能不顾及边界条件。

  研究“正确”的决策是什么,而不能研究“能为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管理者在听取管理咨询建议时,应鼓励他人:“你不必为了使你的建议容易为我接受而想到折中”。

  所谓折中,实际上有两种:第一种,即俗语所谓“半片面包总比没有面包好”;第二种,则可用所罗门王审判两位妇人争夺婴儿的故事来说明,“与其要回半个死孩子,不如保全婴儿性命,将婴儿送给对方更好”。

  关于决策是否容易被他人接受的问题,如果老是要考虑如何才能被他人接受,又怕他人会反对,那就完全是浪费时间,不会有任何结果。世界上的事,你所担心的往往永不出现;而你从来没有担心的,却可能忽然间变成极大的阻碍。这就是说,如果你一开头就问:“这样做恐怕别人不肯接受吧!”那你永远不会有结果。因为在你这样考虑时,通常总是不敢提出最重要的结论,所以你也得不到有效和正确的答案。

  考虑边界条件,是决策过程中最难的一步;化决策为行动,则是最费时的一步。然而打从决策开始,我们就应该将行动的承诺纳入决策中,否则便是纸上谈兵。事实上,一项决策如果没有列举一条一条的行动步骤,并指派为某某人的工作和责任,那便不能算是一项决策,最多只是一种意愿而已。

  若要化决策为行动,首先必须明确无误地回答下面几个问题:谁应该了解这项决策?应该采取什么行动?谁采取行动?这些行动应如何进行,才能使执行的人有所遵循?特别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问题,通常最容易被人忽略,以至于即使有了结果,也是灾难性的。

  决策行动还必须与执行人员的工作能力相适应。而且绩效的衡量及标准,和有关激励的制度,也都需要配合改变。

  军事组织早就知道仅仅发布命令是没有用的,必须同时建立反馈制度,可以检讨命令的执行;而最可靠的反馈,却在于亲自视察。

  自从电脑问世以来,决策者和执行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更加疏远。如果管理者老坐在办公室,不到工作现场,他和实际情形必将越来越脱节。若想了解赖以做出决策的前提是否仍然有效,或者是否已经过时,只有亲自检查才最为可靠。

  我们需要组织化的信息作为反馈。我们需要数字,也需要报告,可是如果反馈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我们又不肯亲自察看,那么我们缺乏有效性也就不该怨谁了。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11

  时间管理有效性的三个基础;

  记录时间

  管理时间

  统一安排时间

  时间对管理者的压力

  在时间管理之前,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时间对于他是有压力,他并不是随时可以控制时间,甚至没有太多自己的时间。只有意识到自己的现状和无法避免的问题,才能促使其积极的应对时间管理。

  【这点我深有感触:因为我*惯早起,并且下班时间较长留在办公室去处理一些东西,很多时间看起来都花在自己身上,但是其实最终产出是怎么样,哪些时间是否真的用到了应该用到的事情上面,这个是不得而知的。

  如何诊断自己的时间

  第一步:记录其时间耗用的实际情况

  【这个是我马上要去做的事情:从今天开始,准备一个小本本跟进每天的时间花费状态(其实这方面应该是有很好的工具的,但是既然现在没找到,那就先从手记开始)】

  第二步:做有系统的时间管理

  1.首选找出什么事根本不必做,这些事做了也完全是浪费时间,无助于成果

  【太多,太多了,感觉自己每天都在救火,但是其实都是一些非生产性的机械内容,稍加培养,完全可以交接给小伙伴去做】

  2.时间记录上哪些活动是可以由别人代为参加而又不影响效果的?

  【很多,可以列出很多出来,都是泪】

  3.还有一项时间浪费的因素,是管理者自己可以控制并且消除的,这项因素就是:管理者在浪费别人的时间

  【这点让我耳目一新:的确有时候太关注自己的时间,却忘记了下属的时间是否被自己占有,这点要好好注意和找小伙伴反馈下】

  消除浪费时间的活动

  1.找出由于缺乏制度或者远见而产生时间浪费的因素

  一项重复出现的危机应该是可以预见的

  同一个危机如果反复出现,往往是疏忽和懒散造成的

  【嗯,的确现阶段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我这边的疏忽懒散造成,有时候居然回去依赖个别成员去落实,其实他们都不怎么知道做的事情】

  2.人员过多,也常造成时间浪费

  判断人员是否过多,有一个考的住的.标准

  如果一个高级管理人员,不得不将工作时间的1/10花在处理所谓“人际关系问题”上,花在处理纠纷和摩擦上,处理争执和合作等等问题上,那么这个单位就嫌人数过多了。

  【好吧!再次证明我们这边人员的利用并没有做的很好】

  3.另外一个常见的浪费时间的原因,是组织不健全。其表现就是会议太多。!

  【是的之前会议太多,其实是管理者缺乏主见的表现】

  4.最后一项浪费时间的因素,是信息功能不健全、或者信息表达方式不当。

  【嗯嗯!要好好加强自己的沟通能力】

  统一安排可以只有支配的时间。

  【先从坚持早起开始,然后规划自己的时间,利用番茄钟,工作四象限和分段,分模块来处理不同事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12

  孙玉麟教授课上推荐的书,读完一遍后理解更多存在于表面,日后还需反复阅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个人总结:

  大前提:作为管理者,工作必须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组织和管理者的工作绩效是两大目标。

  如何做到卓有成效:

  1、记录时间的使用情况;

  记录时间,分析时间,将所有可非自己参加的事务取消,统一安排管理时间。

  2、管理者要着眼于贡献:

  个人无论管理者还是工作人员都要问自己能够为企业/团队贡献什么,现实点看,着眼于贡献决定着企业和个人的收入。着眼于贡献的管理者所重视的不仅是方法,更会关注目标和结果。

  3、发挥人的长处:

  借势很重要。善于利用自己、同事、上司、下属的长处,善于借势做事,扬长避短,不做做不了的事。

  4、要事优先:

  一段时间内只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前面做。按照缓急设定优先级,并严格遵守约定的优先级。

  5、有效的'决策:

  有效的决策在于合理的行动,有效的决策没有标准的具体步骤。总体的来看,有效决策的三要素有三,首先应先从最高层次的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方法,其次在于确实了解决策应遵循的规范,即决策的目标、需达到的最低限度是什么,再者是研究正确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研究能为人接受的或者折中决策是什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13

  曾以为是抽象大道理,但实操性很强。

  事实证明,在学*时,不能自负。往往公认的经典教材,是应当认真读,仔细读。常读常新。分享几个最有价值的内容,均为书中要点析出。

  怎样才能学会“卓有成效”?

  一、学会管理时间。

  充分记录时间消耗,并且分析出必要和不必要的花销,不断调整时间耗费。定期审查自身时间的使用。审查后,需要作出决策,即减少时间浪费。包括在行为、人际关系、工作重心上做出改变。

  二、绩效至上。

  以成果为导向,而不仅是方法。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而非单纯地执行上司命令。思考自己还需要做什么才能将价值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挖掘潜力,学*新东西。

  三、充分利用人的长处。

  在组织中,把目光放到人的长处,而不要过多批评人之短处。要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加强组织内沟通,鼓励员工自发学*奋进。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相融合。

  四、做出正确的决策。

  确定问题是否为经常性的,订立边界,避免迎合众人。决策之后,要明确决策的告知对象和决策的完成方式,积极执行。最后,建立反馈机制。

  五、要事优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明白组织最重要的即是决定最重要的事情,并推动其落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当具备远见、自信和勇气。

  六、自我提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会持续学*,不断提升自己,学*各领域知识。在此过程中,养成新的*惯,破除旧有*惯。

  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一、时间管理是工具,不是目的

  不要陷入为了计划而计划,为了管理而管理的误区。可以寻找管理工具,但要知道行动才是达成效果的原因。

  二、列好计划,做事分优先级。

  列三个ABC不同优先级的事,并一定按计划完成。每天早晨或前一天晚上做好计划,每个优先级最好都要安排,而非全部都是第一优先。

  三、记录时间消耗。

  连续记录自己时间的花费,并不断与预期目标调整。要发现时间黑洞,尽快摒弃低效、无效的时间使用。

  四、进一步提升时间利用价值

  能不做而不影响效果的,不做;能给他人做不影响效果的,给他人做。关注反复出现的浪费时间的行为。关注结构性问题。

  五、时刻更新。

  时间管理是长期的,而非一劳永逸的。所以,要不断根据每天的新信息、新情况,更新时间安排,并找到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予以改正。

  六、保留完整的时间块

  碎片化的时间无法达成高效,应该将琐事集中处理,并且把重要的事情留作完整的时间块去完成。

  七、留出容错的时间

  计划总会有偏差,要留出几个小时的容错时间,不能安排过满。

  管理者需要面对什么样的现实?

  管理者需要面对的现实是,他们应当具有有效性,而又因不得不面临的挑战而很难达到有效性。

  具体原因有四点:

  一、别人的时间。

  管理者的很多时间都耗费在处理下属的具体事项上,而非进行全局规划。这是时间管理的失误,造成管理低下。

  二、琐碎的工作。

  管理者很可能因日常繁重而琐碎的工作、具体的业务,而无法分清重点,忽视了大方向上的决策。

  三、融入组织。

  管理者只有在其被其他人充分利用时,才尽到管理的实质。因为知识工作者是每个领域的专家,所以他们的关注点很可能是单一而不同的,管理者应当将组织的内涵融入其中,把所有人互相结合起来。甚至要利用好其他部门的人、自己的.上级所能提供的帮助。

  四、关注组织之外。

  有效性最终看的是组织外的成果,即产品终端是客户。客户购买产品,才算是有效。但是,因为管理者自身身处组织之中,很多时候会被组织内的信息蒙蔽,而分析组织外事情时,往往带有组织内的先决思想。所以,一方面管理者要多关注组织外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减少自身被组织内信息带偏的风险。

  现在,电脑帮助管理者提供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但管理者应当小心自己失去判断力。因为电脑逻辑只能分析给出的概念和数据,而不能分析未给出的新的现实。

  怎样处理好与同事的人际关系?有效的人际关系,有四大要点。

  一、加强沟通。

  管理者有可能与下属出现分歧,特别是优秀的知识工作者,看问题的角度可能与主管不一致。此事,应当耐心询问下属:“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把你的知识和能力发挥到极致?”下属经过思考提出他认为可以做出的贡献后,主管才有权利和责任对他所提的建议是否可行做出判断。沟通的目的不在于对错,而在于把事情做好。

  二、团队合作。

  知识工作者往往是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各路专家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展现所长,而非仅仅依靠传统的组织结构。团队合作以贡献为中心,每一名专家都应是团队中负责人的成员,在具有自发性之后,还应有相应的沟通和合作。

  三、提升自己。

  如果对自己的要求高,则会在此方向付出努力,也就会有提升。时刻问自己:能为组织带来怎样的贡献才是最大化的,为实现这些贡献我还应该学*哪些知识。不断提升自己,与重视贡献是互促互进的。

  四、培养他人。

  管理者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要关注对他人的要求。管理者的要求是以任务为基础的要求,以绩效为导向。以此,管理者就能启发他人,寻求自我发展。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14

  管理者做事必须有效。这是本书第一段落的结语,因此我们必须思考,什么样的工作效果才能称的上是卓有成效呢?由此反思我们自己日常的工作,是不是达到一个执行者应该达到的有效性呢?

  书中不止一次的提出,想要提高管理者的绩效和成就,使工作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提高有效性。而一位管理者,如果不能有意识的努力去察觉外部世界的变化,组织内部的事物必将蒙蔽他,使他看不见真正的现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应该有这样一个特点,善于学*以培养或者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换句话说,卓有成效其实就是一种后天培养的*惯,是日常工作的'实践的综合能力。书中也提出,想要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几个*惯。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应该将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善用利用长处:包括自身的长处,上司属下或者同事们的长处;

  ★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

  以上都是卓有成效的要素,也是我们可以日常思考的一些重点。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15

  1.他一生致力于在延续和变革之间寻求*衡,创新是保持动态*衡的变革手段,而延续的基础则是维系人类社会存在的那些 普世价值观,包括同情与包容、诚实与正直,以及让个人享有自由与尊严并同时承担起责任。

  2.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这使我们认识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就要防患于未然,将例外管理变成例行管理。

  海尔:创造了日清工作法,即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将每项工作的目标落实到每人、每天,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氛围,大到一台设备,小到一块玻璃,都有人负责。每天下班前要根据目标对工作完成的情况日清,而日清的结果又与其本人的奖罚激励挂钩,这样便形成了目标、日清、激励三者间的闭环优化和良性循环。

  3.德鲁克所言,在组织而言,需要个人提供其贡献,在个人而言,需要组织作为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即每个人对组织的'贡献,是体现在如何能以最快速度去创造和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组织为个人所提供的工具,就是要支持其实现这一速度。

  正如德鲁克所言,总有人单独作战,无一部属,然而仍不失为管理者。

  4.但是判断管理者的标准并不是下属的多少,而是其成果对公司的影响。德鲁克将那些促进机构有效运转,负有行动和决策责任的知识工作者都称为管理者。 并提出了现代组织管理的核心在于自我管理的思想。

  5.德鲁克认为: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如下的*惯:

  (1)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

  (2)注意使自己的努力产生必要的成果,而不是工作本身,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3)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他们自己的优势,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上级、同事和下级的长处;

  (4)精力集中于少数主要领域;

  (5)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

  6.管理者的价值在于依靠自身的知识、才干和贡献意识,促进组织产生成果。

  7.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道矣。

  8.第一个决策要领是,弄清决策事项的性质。有效的决策者绝不会就事论事寻找对策或方案,而总是把遇到的麻烦当做表面现象,相信真正的问题一定隐藏在背后;必须设法弄清楚事实,弄清楚这是一件什么事情,弄清楚事情的本质和全貌;然后形成思想观念,形成所谓的高层次概念性认识;最后从高层次观念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案。

  9.对有效的管理者来说,真正需要做的决策不会太多,也不可能太多。这里的关键是,要学会区分例常事件和例外事件,学会制定原则、政策、制度或规程,通过授权,让工作者或当事人去处理重复发生的例常事件。

  10.第二个决策要领是,确定目标及其边界条件。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