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菁华9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音乐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1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优质、有效的呢?随着高效课程改革的扎实推进,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你问我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合作创新”,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在活跃和自主的背后,也透出了放任与浮躁,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输和训练,转向强**学中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过程。采用艺术感受和参与实践来增强体验,改变学*内容单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组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为学生掌握。那么,我就针对我的这节音乐课说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音乐是一门以听唱为主的一门艺术形式,首先我让学生去学会对音乐的感受。艺术的魅力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更多的时候是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将生活实例与艺术课程相结合,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分的感受生活中所能听到的各种声音,让他们在课堂中模仿、表现;带领学生到室外去“寻找声音”、“搜集声音”,然后,将学生“找”到的这些声音对应相应的节奏,让学生来拍读,从中感受长短、强弱、高低的艺术要素,使学生懂得艺术与生活密切相联。其次,我还让学生学会参与实践。音乐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各种游戏、讨论、表演……都少不了学生。

  的身影。在亲自的参与实践中,不仅增进了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艺术学*的兴趣,潜移默化的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和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表现不同动物形象的音乐中做“学动作,猜动物”的游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动作游戏中学*,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既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以及肢体表现的能力。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唱能力,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认真听琴听音乐的状态,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尽快的充实完善自己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相信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会有更多的收获是生活的进一步升华,从而逐步的增强学生的艺术感觉的能力。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2

  学生们一到音乐课就特别的放松,因为不用象上数学、语文课那样规规矩矩,这正是音乐课带给他们的“特殊享受”吗?但是放松不等于懒散、无纪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堂课都需要在有序的纪律下进行。音乐课的常规训练重点在于要对学生的站、坐、行、排队、分组、进出教室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的、有秩序地完成相关动作。如:听音乐进教室;用上行和下行的音阶表示起立和坐下;用歌声师生问好;用一小段轻快的音乐让学生分组进行编创或表演等等。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在整个音乐课堂教学都在音乐中进行,既体现了音乐的语言性又突出音乐课的特点。

  小学音乐教学是通过师生情感的投入,心灵的感悟来达成教学目标的,若不能确保学生具有好心情、好情绪、就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学生正在参与的音乐活动,教师不应是局外人、旁观者、而应把自己置身于音乐活动中,把一切“教”的活动落实在“学”的活动中,有心做孩子们的带头人和伙伴。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感、认同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从而让学生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如:二年级的表演课《小乌鸦爱妈妈》,我以满腔的热情参与到表演中去,先是扮演了乌鸦妈妈,全班的学生都是我的孩子小乌鸦;然后我再请一学生扮演乌鸦妈妈,我和其余的学生扮演小乌鸦。整节课都是师生同演,学生的情绪放松了,课堂充满了生气,师生感情增进了,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感受了教育

  音乐是一种感官艺术,在音乐课中,一定要抓住和突出音乐中的“听”的重要功能,学生听多了、耳熟了,自然就会唱了。我上课通常采取几种“听”的方法:

  一、拍节奏法。即让学生和着音乐拍击节奏,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

  二、口令法。即在听歌曲时,教师根据乐曲的情绪给予各种口令,让学生和着音乐做举手、踏步、转身等动作,这通常以乐段为单位。

  三、闭目法。此法能消除视觉上的干扰,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全神贯注的倾听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旋律优美的歌曲欣赏课。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听”的形式,学生在听时就不会觉得枯燥单调,在和谐、*等、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学会新歌。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3

  六年级第一课《青春放歌》第一首演唱歌曲《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歌词非常简洁,歌曲为两段体结构,旋律以跳进和级进为主。对于学生来说,旋律演唱起来还有一定难度的。

  小学音乐课教学不能过多地讲述乐理知识,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接触乐理知识的机会太少,并且程度参差不齐,从头教起会影响正常的书本内容上的教学。于是我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范唱轻声地跟唱,本课节奏上的重难点就在于附点音符,感受附点节奏的特点,并能够跟随律动用形体动作表现,起到一个提示作用。确实,一个小小的简单动作就能帮助学生准确地唱好附点节奏。

  对于弱起小节,学生往往都在跟进的时候不是快就是慢,所以我让学生仔细聆听伴奏,用无声进入的方式掌握弱起小节的进入。并不断示范,让学生记忆深刻。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友谊、团结的主题,这个主题正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并符合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由于歌曲采用了二部合唱的形式,特别是两个声部间多使用三度、六度和声关系,更显得和谐、爽朗、充满朝气。

  在歌曲中有两段的旋律较为相似,学生唱到这里的时候总是很不自觉地就唱成一样,或是自己发现了问题还不敢开口唱,我让学生先不慌着学唱、跟唱,而是先用心听,分辨不同的地方,然后再试着跟伴奏一点一点地学唱。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歌词、旋律及音符等,不仅培养了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社会心理素质,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美的体验。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4

  音乐课应如何做到既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又要围绕音乐而展开,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同时做到让学生从音乐活动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在情感上得音乐美的陶冶,知识和技能得到提高,在精神上得到升华呢?在这实践过程中,笔者的确有过一段漫长的反思与磨练的经历,现结合课堂教学现象加以阐述。

  一、预设中的高潮

  这是校内音乐研讨课《春节序曲》,记得那天当我和学生顺利地完成导入,展开欣赏完《春节序曲》到了第三个环节,创编表现春节热闹欢庆的情景时,我问:“同学们,如果用这些道具和一些舞蹈动作来表现这两段音乐,你该怎样再现”?安静了很久的学生一听到这句话,第一反应是:我要鼓,我要锣,我要扇子,没听清要求就蜂拥而至,教室里“锣鼓齐鸣”,绸扇飞舞,好不热闹。眼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学生并没再现出春节欢庆热闹的气氛,我的心真快要急死了,一个劲地想:完了,完了,这一下完了,眼看来收不了场了,我只好大声说:“好,停下来”。就这样本来应是课的高潮,最后在我的恕吼中,低潮收场。课后老师们进行评课,一位音乐同行的话使我幡然猛悟:“你的想法是好的,各个环节都得照顾到,既要考虑学生参与,又要考虑感受体验,创作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但这节课你让学生有多少时间在投入地听音乐,有多少时间在讨论春节的相关知识,表现春节情景和创作歌词?多少学生真正感悟到音乐是如何表现春节喜庆的情景?

  这一次评价带给我极大的震撼,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再次拿起《新课标解读》,《新基础教学报告集》,我渐渐明白自己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天*向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情景的创设上倾斜,而没有真正关注通过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来激起学生对音乐的想像和感悟。

  二、防不胜防

  在一段时间的学*和反思后又迎来年级组的研讨课,这次主题是《春之声》。当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欣赏《春之声》时,提问:“你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受”?突然有位男同学发言:“我听过这首曲子后,好听是蛮好听的,但是晚上听了会睡不觉,影响睡眠。”教室里一阵大笑。(这是个意外,这突如其来的答案使我有点不知所措,一阵心慌后我说了声:“啊,你真幽默”一带而过,继续在提问其他同学寻找我想要的答案。(这时我感觉学生明显有一种挑战心理回答全部是好听,再没有别的了)我颇感尴尬,整节课死板地拉到下课。

  课后我反思这节课失败的原因,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按照老师的意图来上课,教师没有在课前充分设想各种各样的可能出现的情景,做好应变准备,而只会在预设的“樊笼”里挣扎。”如果我能针对这位学生讲话声中传递出的两种信息:

  1.音乐用在何时何处最为妥当。

  2.他还不懂如何采用音为已所用。作出巧妙引导,改变预设的程序,指出人在睡眠的时候,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内外环境,而圆舞曲由于其三拍子强弱弱的特点,始终给人一种动荡、旋转的动感,特别《春之声》力度强,音乐起伏较大,对人的情绪影响较大,如在清晨起床听就能焕然一新,然后再接者下面的教学。迅速将毫无联系的两者联系起来,在生成时即时变奏,获得启发学生学*新知识的契机,这课一定会走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三、渐入佳境

  在一次一次的失败和反思后,我渐渐清晰了音乐课堂的本质及现代课堂应是开放式无限空间的概念。满怀地信心开始了《故乡情》一课,这节课教学内容为欣赏《思乡曲》学唱《鼓浪屿波》,我想通过聆听、演唱、讨论朗诵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分析这两首作品的旋律特点,体会浓浓的思乡情,能够用柔美真挚的声音演唱《鼓浪屿波》。

  片段(一)引入——引情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作品《箫声》请同学根据画中的意境为他背景音乐。(A姑苏行、B喜洋洋、C思乡曲)

  生:A,我选择C,我觉得画中的小女孩眼神中有种忧愁的感觉,好像他在思念什么人?

  B,我也选择C,我觉得她的箫声是沉思和悠远的,跟这段音乐的感觉一样?

  此刻,学生已被画中和音乐感染,沉浸在一种浓郁的思乡氛围中,有进一步聆听音乐的渴望。

  片段(二)欣赏与感受—激情

  师:同学们刚才选择的是马思聪创作的《思乡曲》,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的思乡情。请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用不同色彩的线条表现出每个段落的不同节奏特点和情绪。(初步感受,并且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不仅对音乐有感性认识,而且能够理解地进行分析和判断)。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5

  中学音乐教育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音乐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中小学的音乐课程改革已在全国扎实的推进。新课程改革使音乐的灵性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展现,为音乐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

  一直以来,农村初中的教学总是比城市教学慢半拍,音乐教学也是如此。音乐课是音乐老师展示独特风采的舞台之一,同一篇教案,由不同素质的教师执教,其效果往往大相径庭。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从熟悉教材,到课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的艺术手法,丰富的教学语汇,到师生之间情感的默契配合,以及成功与否的教学效果,都体现了音乐教师的个人风格和自身素质。

  对于农村的音乐课堂教学,笔者颇有体会。如何上好音乐课,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真正的学到音乐知识。这短短的四十分钟怎样才能充分的利用起来?对此笔者进行了反思,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音乐课的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应成为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引起学生学*兴趣的一种手段,使其精力集中,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不要把组织教学只当作教学开始部分的“检查课前准备”、“师生问好”和无目的的起坐,而要有效地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

  音乐课堂上组织教学做的并不好,也许一个学期的开始会进行组织教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就觉得是不是烦琐?久而久之就会把组织教学给忽略掉。组织教学的不利,必然导致教学效果的大打折扣,本来是有生气、有活力、有情趣的课堂,成为沉闷、单调、乏味的课堂,使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所以笔者决心改掉自己不进行组织教学的*惯,不能把它当作一种应付,而是真正的为上好一节高质量的音乐课服务。

  二、设计丰富多彩的导入方式

  1.导入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教师必须首先引起自己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重视。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其重要意义以及趣味性;要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联想,在上课时,特别是导入时要倾注自己的热情,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重视。

  2.导入的几种主要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这种方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进入主题。它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学*《茉莉花》一课时,可以拿一小盆茉莉花,对学生进行感官的刺激,活跃了课堂的学*气氛,并调动起了学生学*这首歌曲的兴趣。随后及时地抛出课题,引入新课。当然并不是每节课都能成功运用情境导入法,要视教学内容而论。

  (2)谈话导入法。这种方法往往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和答来实现。它的特点是直接、明确,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比如,在上《百鸟朝凤》这一课时,便采用提问的方式:“世上的鸟类有千万种,你们都认识哪些鸟?”学生踊跃发言,然后,请同学们模仿鸟的叫声,引出课题。这种方法是最直接、最适用的导入方法。

  (3)复*导入法。复*导入法是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故意让学生复*一些与所授新课内容相关的知识与歌曲,从而为新授课服务。复*导入法一般运用得较少,因为它必须建立在复*内容与新授内容要有较大联系的基础上才能运用。

  音乐课堂的导入法多种多样,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配合起来交替使用,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只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

  三、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细节

  1.教师的有意提问。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反应,增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主要手段。教师如何从提问入手,设计有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变老师的独自讲解为师生共同讨论,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音乐课不同于语文、思品课等其它课程,因此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提问的艺术与技巧更为重要。

  2.歌唱时的姿势。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良好的坐姿、站姿都有利于他们身体的发育。因此,音乐老师应在课堂中对学生提出歌唱时的姿势要求。正确的姿势要求是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这里的放松绝不是松垮、瘫痪,它应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也就是精神饱满的状态;坐时头部端正、腰部挺直,肌肉放松成自然状态。试想,一个哈着腰、东倒西歪、随随便便的学生能唱好歌吗?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学生养成不好的唱歌*惯,在以后的歌唱教学中很难纠正。所以,在课堂上要随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姿势,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惯,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的演唱之中,体验音乐之美。

  3.歌曲中的节奏。在初中的音乐唱歌课中所学唱的歌曲节奏上或多或少都有难点,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严格要求,比如《歌唱祖国》B部分的第二段“我们爱和*,我们爱家乡”,其中第二个“我”是在弱拍上,和“*”这个字组成一小节。而学生往往会把“我”放在重拍,这样就容易出现错误,还有《小鸟,小鸟》中的休止符,也是应该注意的。所以,应教给学生基本的节奏型,对掌握不同的节奏型,往往会出现困难和混淆。如果死记硬背,会为学生带来许多困难。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音响特点编写一些“节奏歌谣”或归类比较,让学生反复练唱或分析对比。

  教育要面向全体,只有调动起每个孩子的学*热情与兴趣,这堂课才是真正成功了。音乐课更应如此。在着重审美教育的今天,我们离不开美的感情,美的形象,美的氛围和美的意境,让我们为培养新世纪的热爱美、创造美、传播美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奋斗吧!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6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是开启人类智能的一把钥匙。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这是因为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创造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

  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如果教师将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这样的音乐课堂会因创造而精彩。在我的实践、失败和成功中我深刻体会到创造想象的开拓是音乐教育的宗旨和灵魂,下面我把自己的点滴认识谈之一二。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创新思维。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与气氛,才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欣赏一年级《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我采用多媒体演示与实物演示相结合。用多媒体演示一幅夜空的画面,我抱着一个洋娃娃,在《摇篮曲》伴奏音乐下描述:“在一个布满星星的夜晚,周围寂静极啦!一位慈爱的母亲轻轻得摇着摇篮,哼着歌儿哄小宝宝入睡。”学生一下进入了一个恬美的意境。接着我问学生这时妈妈的歌声应怎样?学生会说是柔和的、优美的、轻声缓慢地等等。然后我让个别学生也来扮演一下妈妈,扮演的那个学生在伴奏音乐下自发性地边表演边用“m”哼唱了起来。可见,妥帖的环境不但能促进儿童对音乐的感知理解、鉴赏、更能有效地引发创造的可能性。

  二、启发想象,唤起学生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啊,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与拓展,有了想象力便有了创建新形象的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及所谓标准答案的限制,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牢牢束缚着老师和学生的思维,甚至有许多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没了任何问题是教学效果好。而美国教师则认为:把学生教得有许多问题才是教学成功的表现。事实证明:美国学生比*学生更具个性、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古人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学不问,难有学问,思维从疑问开始。在艺术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共产儿童团歌》这首歌曲时,我就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歌词歌谱,找出最不能理解的地方发问。果然,一双双小手陆陆续续举了起来:“苏维埃是什么意思?”“中板是什么意思?”“在歌词下面为什么有横线?”小小的几个问题,就像一块块神奇的魔石,激起孩子“心动”的涟漪。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首先便有了一种很强的求知欲,迫切想解开这些疑问,在接下来进行集体研究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听得也特别认真。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有一点看法,有一点问题,有一点收获,哪怕只是那么一点点,也是学生所得。在上课时,如果我们能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采纳他们提出的建议,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懒”一点,在旁稍作点拨、引导;学生忙一点,忙着提出学*目标,设计学*方法,这样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教学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三、主动参与,激励学生创新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切身体会与感受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并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实践的创新。

  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是,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中的形象,创造音乐情节,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想象中,鼓励他们尝试独特、大胆的想象让学生拥有创造的灵感。低段孩子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自己讲故事。如在欣赏二胡齐奏曲《小青蛙》时,让学生随着音乐的发展创编故事。这样一来,同学们想象的闸门打开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在高段年级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结束后,让同学讲出自己的所想所感,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对每位同学的创造性思维作出充分的肯定,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四、捕捉时机,诱导学生创新动机。

  在歌曲教学中,有好多知识点适合学生进行发散性的创编,如果教师不能做个有心人,不能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学生就会丧失一次创新的实践。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诱导学生去创新。

  如在欣赏《鸭子拌嘴》时,听着音乐孩子们高兴地当了一回“小鸭子”。为了激活思维,挖掘潜力,给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我由衷地说了这么一番话:“小朋友真能干,既是遵守纪律的小学生,又能编动听的故事,还是了不起的舞蹈家。一定还有其他的本领吧?”学生马上就七嘴八舌起来,有个小朋友说他能把这音乐曲敲出来,“可是没有乐器怎么办?”其中有一个大叫起来:“我能自己制作乐器!”“好,那咱们就回家做做,练练。”第二节音乐课的课堂上出现了很多瓶瓶罐罐,我和孩子们玩成了一团……从中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打击乐器的特殊功能,也提高了创作能力。

  五、留有余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他们参与各种艺术实践,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尽情地表现形成个性化的表演,恰恰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懂得“天生我才必有用”,要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帮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优点更好地参与到学*中去。

  如在引导学生聆听《野蜂飞舞》时,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有的学生就用画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有的学生以野蜂为主题,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物品或身边的物体模仿野蜂飞舞时的声响;也的有学生用体态语言来表现。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探究、亲身体验的机会,因此学生个个神采飞扬,不亦乐乎。

  综上所述,只有创造性的教学才能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力。孩子的潜力是无可估量的,教师的任务已不只是教他们技巧,方法;而是要引导他们通过思考,探索掌握方法。在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创造力才能得以激发。另外,课堂始终是孩子们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侧重理念,且浅显易懂。提出问题以后不应多加约束,让学生自由思考,畅所欲言。讨论时,教师只是指路灯,结论应该让学生自己获得。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7

  第二单元的第一首歌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生日歌》,如何上好这一单元?该从何入手?

  教学之前我仔细研读教材,找准切入点。从表面看,这一单元是教唱有关生日方面的歌曲(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地域),其实,它包含了对祖国、对亲人赤诚的爱,很有教育意义。于是,我从即将到来的国庆说起,讲释祖国妈妈的生日的由来,欣赏《今天是你的生日》这首歌曲(教师现场唱),鼓励同学们用优美,深情的歌声演唱《生日歌》,将我们对祖国妈妈的情感表达出来(着重在处理大家都会唱的歌曲,要求声音整齐、和谐,力度适中)。这一课时我还安排了欣赏和创造。从祖国妈妈延伸到我们自己的妈妈。请同学们谈谈妈妈对你的爱、关心、教育等,再说说自己对妈妈的感激与心里话,气氛非常热烈,有些小事令我很受感动。我们师生一起安静的倾听女声独唱《生日》,一起感受歌声中浓浓的亲情。随即我布置学生按照书中的要求做一张心愿卡送给家人(考虑到有些学生父母的生日已过,而且我想让学生学*感恩,不仅仅对自己的父母,所以扩大了范围),自己设计,写上想对家人说的话,下节课一起评比。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8

  音乐课应如何做到既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又要围绕音乐而展开,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同时做到让学生从音乐活动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在情感上得音乐美的陶冶,知识和技能得到提高,在精神上得到升华呢?在这实践过程中,笔者的确有过一段漫长的反思与磨练的经历,现结合课堂教学现象加以阐述。

  ---磨练

  一、预设中的高潮

  这是校内音乐研讨课《春节序曲》,记得那天当我和学生顺利地完成导入,展开欣赏完《春节序曲》到了第三个环节,创编表现春节热闹欢庆的情景时,我问:“同学们,如果用这些道具和一些舞蹈动作来表现这两段音乐,你该怎样再现”?安静了很久的学生一听到这句话,第一反应是:我要鼓,我要锣,我要扇子,没听清要求就蜂拥而至,教室里“锣鼓齐鸣”,绸扇飞舞,好不热闹。眼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学生并没再现出春节欢庆热闹的气氛,我的心真快要急死了,一个劲地想:完了,完了,这一下完了,眼看来收不了场了,我只好大声说:“好,停下来”。就这样本来应是课的高潮,最后在我的恕吼中,低潮收场。课后老师们进行评课,一位音乐同行的话使我幡然猛悟:“你的想法是好的,各个环节都得照顾到,既要考虑学生参与,又要考虑感受体验,创作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但这节课你让学生有多少时间在投入地听音乐,有多少时间在讨论春节的相关知识,表现春节情景和创作歌词?多少学生真正感悟到音乐是如何表现春节喜庆的情景?

  这一次评价带给我极大的震撼,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再次拿起《新课标解读》,《新基础教学报告集》,我渐渐明白自己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天*向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情景的创设上倾斜,而没有真正关注通过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来激起学生对音乐的想像和感悟。

  二、防不胜防

  在一段时间的学*和反思后又迎来年级组的研讨课,这次主题是《春之声》。当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欣赏《春之声》时,提问:“你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受”?突然有位男同学发言:“我听过这首曲子后,好听是蛮好听的,但是晚上听了会睡不觉,影响睡眠。”教室里一阵大笑。(这是个意外,这突如其来的答案使我有点不知所措,一阵心慌后我说了声:“啊,你真幽默”一带而过,继续在提问其他同学寻找我想要的答案。(这时我感觉学生明显有一种挑战心理回答全部是好听,再没有别的了)我颇感尴尬,整节课死板地拉到下课。

  课后我反思这节课失败的原因,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按照老师的意图来上课,教师没有在课前充分设想各种各样的可能出现的情景,做好应变准备,而只会在预设的“樊笼”里挣扎。”如果我能针对这位学生讲话声中传递出的两种信息:1.音乐用在何时何处最为妥当。2.他还不懂如何采用音为已所用。作出巧妙引导,改变预设的程序,指出人在睡眠的时候,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内外环境,而圆舞曲由于其三拍子强弱弱的特点,始终给人一种动荡、旋转的动感,特别《春之声》力度强,音乐起伏较大,对人的情绪影响较大,如在清晨起床听就能焕然一新,然后再接者下面的教学。迅速将毫无联系的两者联系起来,在生成时即时变奏,获得启发学生学*新知识的契机,这课一定会走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三、渐入佳境

  在一次一次的失败和反思后,我渐渐清晰了音乐课堂的本质及现代课堂应是开放式无限空间的概念。满怀地信心开始了《故乡情》一课,这节课教学内容为欣赏《思乡曲》学唱《鼓浪屿波》,我想通过聆听、演唱、讨论朗诵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分析这两首作品的旋律特点,体会浓浓的思乡情,能够用柔美真挚的声音演唱《鼓浪屿波》。

  片段(一)引入--引情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作品《箫声》请同学根据画中的意境为他背景音乐。(A姑苏行、B喜洋洋、C思乡曲)

  生:A,我选择C,我觉得画中的小女孩眼神中有种忧愁的感觉,好像他在思念什么人?

  B,我也选择C,我觉得她的箫声是沉思和悠远的,跟这段音乐的感觉一样?

  此刻,学生已被画中和音乐感染,沉浸在一种浓郁的思乡氛围中,有进一步聆听音乐的渴望。

  片段(二)欣赏与感受—激情

  师:同学们刚才选择的是马思聪创作的《思乡曲》,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的思乡情。请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用不同色彩的线条表现出每个段落的不同节奏特点和情绪。(初步感受,并且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不仅对音乐有感性认识,而且能够理解地进行分析和判断)。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9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优质、有效的呢?随着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扎实推进,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你问我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合作创新”,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活跃和自主的背后,也透出放任与浮躁,热热闹闹的一堂课,结果学生收获甚微,这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注重导入艺术。

  导入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好的导入就象是一幅名画、一首名曲,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采用谜语、故事引入和联系生活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讲授《两只小象》时,我就首先以“森林里的小动物”几个谜语导入,学生非常有兴趣,并在接下来的学*中,结合故事展开了一系列的“讲一讲你身边的小动物”、“改编动物故事”、“模仿动物声音”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积极踊跃,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想象力,锻炼了表达能力,体验到了艺术的魅力。在《走进乐器的世界》中,我请学生结合自己*时的所看、所接触,描述一下自己熟悉的乐器,学生的兴致很高,都滔滔不绝、积极投入。

  这样,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富有魅力的导入,达到学生音乐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让学生好奇、有兴趣的情绪在整节课中得到延续,从而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二、注重教学方式。

  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输和训练,转向强**学中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过程。采用艺术感受和参与实践来增强体验,改变学*内容单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组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为学生掌握。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唯教材、唯教参”,应将精力用在分析学生的学*特点,学*方法以及学生的真正需求上。

  1、音乐感受。艺术的魅力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更多的时候是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将生活实例与艺术课程相结合,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分的感受生活中所能听到的各种声音,让他们在课堂中模仿、表现;带领学生到室外去“寻找声音”、“搜集声音”,然后,将学生“找”到的这些声音对应相应的`节奏,让学生来拍读,从中感受长短、强弱、高低的艺术要素,使学生懂得艺术与生活密切相联。

  2、参与实践。音乐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各种游戏、讨论、表演……都少不了学生的身影。在亲自的参与实践中,不仅增进了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艺术学*的兴趣,潜移默化的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和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如在《两只小象》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表现不同动物形象的音乐中做“学动作,猜动物”的游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动作游戏中学*,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既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以及肢体表现的能力。

  三、注重教学评价与反思。

  艺术课程由原来过于强调等级化考试、比赛获奖选拔,转向着眼于提高每个学生艺术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的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艺术档案夹实施过程性评价。艺术课程的教学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所以,要更关注对学生艺术学*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并注意调动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比如,在以舞蹈切入的《小孔雀,告诉你》一课中,课前我让学生欣赏杨丽萍的《孔雀舞》,然后全班一起用手模仿孔雀头,再跟老师学几个孔雀舞的动作,并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出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评价;只要学生尽力参与进来,我就在指导的同时积极给予肯定。因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学生的关注,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成为学生学*的不竭动力。采用这种评价的方式,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新一轮课程改革无疑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尽快的充实完善自己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相信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会有更多的收获是生活的进一步升华,从而逐步的增强学生的艺术感觉。比如,在《奇妙的声音》中,我让学生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菁华9篇)扩展阅读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菁华9篇)(扩展1)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菁华6篇)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1

  20xx年6月11日,呼和浩特市中小学音乐教师业务培训暨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在赛罕区大学路小学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呼和浩特市教学研究室主办,目的是希望通过专家细致而深刻地讲解,给更多的一线教师带来启发与思考,指明课堂教学方向,帮助更多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事业上成长。来自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音乐教研员及全市300多位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启动仪式特邀*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事长吴斌教授做了题为“20xx版《音乐课程标准》解读”的专题讲座,吴斌教授倾情讲授,对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给予大力支持,就此次专题讲座重点内容,笔者将分享并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分享之一:把握课程标准,应抓住音乐内核,妥善处理音乐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

  就内蒙古地区众多教师参与的在深圳举办的“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观摩课”活动,吴斌教授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评课过程中,一线教师与专家给定分数差异非常大?”面对这样一个具体而又指向明确的问题,在场的教师还是比较茫然。吴斌教授却通过几个信手掂来的案例对音乐课堂尤其是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评价标准给予了很明确的解析。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一定要是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包括音乐的音效、作品、音响、素材的质量、演唱者、演奏者、指挥、演奏乐团、舞团等等,挖掘音乐中最具表现力的要素。

  感悟之一:在比较中学*,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发现本地区优势,推动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音乐基础教育发展。

  在呼和浩特市举行的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各个区都选出了较高水*的展示课,综观这些展示课,笔者发现,教师普遍存在音乐文化知识与能力相对欠缺,教育理论素养相对不足,没有很好地掌握教学规律,教学技能亟待提高,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个人演唱、演奏等技能的提高,过于强调音乐背景知识等问题,结果导致课堂中对音乐本身的体现时间不足,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浮于表面,不够深刻。由于教师对当今国内外的音乐教学现状、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没有深入了解和学*,课堂教学的音乐表现力不足,不能充分体现音乐教学的特点和魅力。个别教师虽然对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铃木教学法、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有些许了解,但不能更好地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当然,这样的状况不仅仅存在于内蒙古地区,也是其他地区的普遍现状,这与我国基础教育音乐课程设置、音乐教育教学理念及我国的评价制度有直接关系。结合我国音乐教育现状,借鉴国外音乐教学的先进经验,构建我国音乐基础教育的完整体系,是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肩上的使命。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弘扬、传承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也要更好的借鉴发达地区的教学经验,推动本地区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

  分享之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内容是音乐课堂取得良好效果的根本保证

  在讲座中,吴斌教授很明确地提出了内容丰富是评优课的标准。音乐内容丰富、表现力强也是世界音乐教育的大趋势。通过例证和比较,他分析了香港教师、美国教师与*教师在40分钟内完成的教学内容。

  感悟之二:抓住音乐本质,丰富教学内容,让音乐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美学修养的.重要途径

  内蒙古是少数民族地区,教学内容可以融入很多蒙古族音乐。学生从一次又一次的音乐听辨、感受、经历中学到了什么、成长了什么,这才是教学的关键。对于内蒙古地区的学生来说,随处都可以听到各种蒙古族长调、短调、爬山调、漫瀚调等等,甚至生活中可以参加各种蒙古族婚礼,听到几十人的马头琴齐奏及蒙古族各种庆典仪式,在弘扬、传承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同时,音乐与人生,分享与交流必将是成长道路上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些重要的部分都将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痕迹并产生思想,引发思维方式的变化,这也是内蒙古音乐教育的地区优势。但这种优势的发挥,需要中小学音乐教师由内而外的个人素质的整体提升,需要每一位教师更勇敢、更努力地前进,既要突出我们民族的优势,又要与发达地区接轨。当教师能充分驾驭具有时代特点、地域特点、表现力十足的课堂时,也就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优质课,也将会走向全国优质课观摩活动的舞台,更重要的是能带动一批教师的成长,而最大受益者就是孩子们和社会。吴斌教授對少数民族地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希望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师快速成长,从而带动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事业的成长速度。

  分享之三:完善学生音乐素养监测机制,规范音乐课堂教学行为

  吴斌教授指出,听与模仿是学*音乐最重要的方式,只有音乐才能百听不厌,越熟悉越有感情,音乐最不怕的是重复,音乐重复90次会终身不忘,而我国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最怕的则是重复。感受到高质量的音乐将会是学生学*音乐的动力之源,教师高质量的范唱是学生学*的重要动因之一,也是教学的关键。唱歌课记住旋律和音响是重点,听音乐也是学文化,所以,音乐一定是以整体的方式学*。唱歌教学的关键就是范唱、模仿,整体、重复。音乐一定是听力理解,同时教师应在每节课上都给个体提供认知、体验、表演的机会,这也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要重点体现的。

  感悟之三:重视音乐元素,让学生在律动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内心世界

  以整体方式学*音乐时,不可忽略的便是所有的音乐元素。音乐元素就是指组成音乐的每个部分。如果教师对这些元素不够熟悉,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中只感受了其中一两个,忽视了其他,这样的教学必定是失败的。没有哪一位音乐教师,不运用大部分的音乐元素,就会成为一位优质课的教师。

  在所有的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感觉到音乐的动感,无论是唱歌教学还是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开始时,一定是要找到律动,让学生倾听并感受律动,使自身成为音乐的一部分,在音乐的反复中,寻找音乐中更多的内涵。即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会设计学生一起演奏乐器部分,那也一定要培养学生演奏之前就要有动感,这个动感包括学生形成内心听觉的稳定性。如果使用奥尔夫教学法解决这个问题,所谓的稳定性,就是节奏基石,通过一个固定音型,将音乐不断发展。律动在常态课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以至于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上了好多年的音乐课,大多数学生没形成稳定的内心听觉,往往在演唱、演奏过程中,越来越快,速度不一,更没有合作精神,也听辨不出音乐的规律。

  在音乐教学中还要重视休止符的价值。课堂上,学生可能不会问遇到这样的休止符该怎么做,但一定要使他们清晰,顺其自然地感受音乐,即使休止,那也是音乐的组成部分,是表达思想的无穷力量。

  音乐的表现力离不开音乐元素,音乐元素不存在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之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音乐元素,发展学生敏锐的听辨能力。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也是音乐文化的载体。

  聆听大师讲解,感受成长喜悦!提高自身素养、遵循教育规律,回归音乐本质,提高民族地区音乐基础教育水*,我们任重而道远。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2

  打造精品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一直以来潜心研究的课题,虽然着力点不同但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在我校特色学校建设的浪潮里,我做为一名音乐教师积极参与到其中,学*锻练自己,使我的课堂教学与新课改的要求更加接*,让我与同学们一起在音乐的海洋里享受着快乐。

  首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丰富音乐课堂。在唱歌教学中,我利用上网查寻,让学生了解词曲作者、歌曲的创作背景,并有机会欣赏一首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和风格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歌曲的动力;或播放歌曲的MTV,让学生领略音乐与画面完美结合的魅力,更深层次地理解歌曲的内涵及感情。在欣赏教学中,我制作简单的课件将所要欣赏的歌曲与画面串联在一起,同学们即有了听觉的享受又有视觉的感受,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欣赏课以单调、枯燥地听觉为主的教学方法,使每一堂音乐课都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音乐。我在唱歌课《唱脸谱》中,上网搜集了许多关于脸谱的知识,用课件的形式显现给学生,让学生去看、去想,产生一种直接感受。在学唱歌曲中,我用自己的指挥来引导学生赏析、演唱,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比起传统的教学生认识音符、掌握时值要快的多。

  其次,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语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音乐虽然是一门副科,学生们不重视,但我一直不放松课堂的纪律管理,同学们要和上其它的课一样遵规守纪,我也总是一副冷面孔,需要提问回答时方可有人说话,音乐课也没有让学生享受它所应该带来的快乐,所以我也一直让同学们不敢亲*。随着自己的不断学*与进步,让我觉得我给同学们带来了太多的压力,我应该还给他们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每节课的开始,我都会从自己一天的工作中的一件小事说起,给同学们说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从而引出对生活和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鼓励他们珍惜现在,好好学*;然后我会微笑着面对同学们进行课堂教学,即使有的同学违反了纪律,我也会用微笑的眼神会意地一笑,同学的自尊心在受保护的情况下,接受了我的暗示;在语言上,把以往铿锵有力地音调降低八度,把语言亲切化,这也让我有了和同学的亲和力,让我的课堂充满快乐和笑声。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审美感受,是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打基础。在《唱脸谱》在节课中我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认识脸谱,了解京剧,并区分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能够独立完成学*任务。在这节课中,我不是看学生这首歌唱到什么程度,而是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等,看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学*,是否对京剧产生了兴趣,是否对脸谱产生了兴趣,是否拿着自制的脸谱兴高采烈地边演唱歌曲边手舞足蹈,上完这节课是不是很快乐,余兴未尽,是否真正做到也在乐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学乐,乐中审美,美中提高,我想,这也是每一个音乐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其实,最让我得心应手的还是在备课这个环节,有了更多的资源可利用。在我们特色学校建设的引领下,学科之间的整合就更加紧密而贴切,这对我的备课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指引,每节课我都会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觉得音乐这个学科真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整合起来得心应手。*时我会把其它学校音乐教师的备课搜集到我的电脑里,然后结合我的思路,取之长,补已短,既可资源共享又有自己的特色。

  反思我的课堂教学,有亮点也有瑕疵,比如:

  1、在一些不爱好音乐的学生身上我找不出更好的办法让他们由喜爱我变得更加喜爱音乐;

  2、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还应更多更好,课件的制作水*还有待于提高;

  3、备课的思路还不够宽……

  我会在每一节课上认真探索,积累经验,我相信,有了校领导的指引和自己的不断努力,我的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3

  现在有些人认为音乐是副课,在社会中没有太大的价值,其实不然,音乐课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从很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让学生走出小学时的“枷锁”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让学生走出来,让先前的那种由老师主动的教学形式逐渐走到“师生互动”的优良教学中,使学生有话说、敢说话,让学生不再有那种以前的恐惧感和畏惧心理。学生大部分都是处在12-15岁左右的孩子,正是充满朝气的阶段。如果让学生们总是觉得有一种压力在压着他们,那么学生们就会有一种反感心理。而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认为应该多鼓励学生,经常用“你不是最差的、你能行、你有别人没有的优点”等之类的话语,真诚的去赞扬和鼓励他们,让学生们在教学课堂中充满朝气和活力。

  二、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去亲自体会和尝试,那样才能更深刻的去理解,例如:2/4、3/4、4/4……这些节拍的挥拍以及节奏的控制,只有学生亲自去做才能知道它是如何去操作的。所以在课堂中必须让学生多多体会和尝试,才能更好的掌握和更容易的接受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真正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是新世纪、新时期的教学模式

  三、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体现一个“活”字

  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轻松而灵活的学会所学的知识,而在音乐教学中更应该注意让学生活学活用,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教学要求和学生的需求。

  四、教师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去更多的吸取先人的精华

  音乐的好与坏不是在自我陶醉,而是让别人去欣赏,所以只有不断的去欣赏那些先人的名作,逐渐去吸取他们的精华,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和水准。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也应该让学生多欣赏先人名作,让学生们去体会作品中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变化及让学生体会那些音乐的价值,慢慢的去提高学生们的欣赏能力和固有的水*;同时通过去不断欣赏不同时期的名人名段,可以陶冶学生们的情趣和扩大学生们的艺术视野。

  音乐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和助推剂,如果在生活中失去了音乐,就像是在生活中让一个人从此失去了情感的体验和变化一样,那么会让你感到活着是很无奈的。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4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优质、有效的呢?随着高效课程改革的扎实推进,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你问我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合作创新”,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在活跃和自主的背后,也透出了放任与浮躁,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输和训练,转向强**学中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过程。采用艺术感受和参与实践来增强体验,改变学*内容单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组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为学生掌握。那么,我就针对我的这节音乐课说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音乐是一门以听唱为主的一门艺术形式,首先我让学生去学会对音乐的感受。艺术的魅力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更多的时候是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将生活实例与艺术课程相结合,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分的感受生活中所能听到的各种声音,让他们在课堂中模仿、表现;带领学生到室外去“寻找声音”、“搜集声音”,然后,将学生“找”到的这些声音对应相应的节奏,让学生来拍读,从中感受长短、强弱、高低的艺术要素,使学生懂得艺术与生活密切相联。其次,我还让学生学会参与实践。音乐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各种游戏、讨论、表演……都少不了学生。

  的身影。在亲自的参与实践中,不仅增进了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艺术学*的兴趣,潜移默化的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和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表现不同动物形象的音乐中做“学动作,猜动物”的游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动作游戏中学*,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既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以及肢体表现的能力。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唱能力,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认真听琴听音乐的状态,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尽快的充实完善自己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相信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会有更多的收获是生活的进一步升华,从而逐步的增强学生的艺术感觉的能力。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5

  新课程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演唱歌曲、为歌曲伴奏时, 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表现大自然中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和形象。这一学*方式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自由、自主的氛围,更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增强了学生学*音乐的自信心,增进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友谊。通过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了发展。

  低年级学生存在着好奇心强、爱模仿的特点。在学*和生活中,儿童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试一试。因此,用表情和动物表现《大鹿》里的兔和鹿以及为歌曲编创歌词及表演的环节,为学生展现自我个性、发挥想象力和展示表演能力设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台。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演唱歌曲、为歌曲伴奏时,通过师生合作、男女对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歌曲的积极性,不仅使师生融为一体,更让学生 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大鹿》一课是希望通过儿童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去探究音乐。但由于上课时小的细节还不是很注意,所以留下了一点遗憾,我会进一步去挖掘和探索,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之,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每节课都有值得自己反思和学*的地方。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6

  《悉尼歌剧院》是要让学生知道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悉尼的标志,它不仅外型独特,美丽,而且内部结构科学。同时要求学生能收集自己喜欢的建筑物的图片,并配上文字,向同学作介绍。根据课文的结构、语言以及教学重点,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在课前,我就向学生布置语言直播厅的作业,要求收集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以及自己最喜欢或自己最想了解的各国的建筑物的图片或文字,而我则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了有关的“悉尼歌剧院”和悉尼风光的影音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制作了演示文稿。

  在教学时比较注意引导学学生主动积极地朗读语言。描写悉尼歌剧院美丽、独特的外形的这三个比喻句,我先利用媒体让学生体会到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之处,再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反复诵读,结果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了文本,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潜移默化中积累了语言,为语言的运用作了铺垫。

  在本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以讲代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手、眼、脑、口等齐动,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网络上有关悉尼的影音资料画面优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一下子对悉尼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同时课题也由出示的画面引入十分自然,有生活气息,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在理解比喻句和“巧夺天工”这个词时,能配以多媒体演示,从不同的角度悉尼歌剧院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三处比喻句的贴切。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菁华9篇)(扩展2)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十)份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1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优质、有效的呢?随着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扎实推进,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你问我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合作创新”,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活跃和自主的背后,也透出放任与浮躁,热热闹闹的一堂课,结果学生收获甚微,这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注重导入艺术。

  导入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好的导入就象是一幅名画、一首名曲,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采用谜语、故事引入和联系生活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讲授《两只小象》时,我就首先以“森林里的小动物”几个谜语导入,学生非常有兴趣,并在接下来的学*中,结合故事展开了一系列的“讲一讲你身边的小动物”、“改编动物故事”、“模仿动物声音”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积极踊跃,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想象力,锻炼了表达能力,体验到了艺术的魅力。在《走进乐器的世界》中,我请学生结合自己*时的所看、所接触,描述一下自己熟悉的乐器,学生的兴致很高,都滔滔不绝、积极投入。

  这样,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富有魅力的导入,达到学生音乐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让学生好奇、有兴趣的情绪在整节课中得到延续,从而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二、注重教学方式。

  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输和训练,转向强**学中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过程。采用艺术感受和参与实践来增强体验,改变学*内容单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组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为学生掌握。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唯教材、唯教参”,应将精力用在分析学生的学*特点,学*方法以及学生的真正需求上。

  1、音乐感受。艺术的魅力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更多的时候是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将生活实例与艺术课程相结合,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分的感受生活中所能听到的各种声音,让他们在课堂中模仿、表现;带领学生到室外去“寻找声音”、“搜集声音”,然后,将学生“找”到的这些声音对应相应的节奏,让学生来拍读,从中感受长短、强弱、高低的艺术要素,使学生懂得艺术与生活密切相联。

  2、参与实践。音乐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各种游戏、讨论、表演……都少不了学生的身影。在亲自的参与实践中,不仅增进了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艺术学*的兴趣,潜移默化的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和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如在《两只小象》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表现不同动物形象的音乐中做“学动作,猜动物”的游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动作游戏中学*,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既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以及肢体表现的能力。

  三、注重教学评价与反思。

  艺术课程由原来过于强调等级化考试、比赛获奖选拔,转向着眼于提高每个学生艺术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的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艺术档案夹实施过程性评价。艺术课程的教学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所以,要更关注对学生艺术学*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并注意调动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比如,在以舞蹈切入的《小孔雀,告诉你》一课中,课前我让学生欣赏杨丽萍的《孔雀舞》,然后全班一起用手模仿孔雀头,再跟老师学几个孔雀舞的动作,并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出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评价;只要学生尽力参与进来,我就在指导的同时积极给予肯定。因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学生的关注,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成为学生学*的不竭动力。采用这种评价的方式,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新一轮课程改革无疑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尽快的充实完善自己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相信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会有更多的收获是生活的进一步升华,从而逐步的增强学生的艺术感觉。比如,在《奇妙的声音》中,我让学生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2

  六年级第一课《青春放歌》第一首演唱歌曲《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歌词非常简洁,歌曲为两段体结构,旋律以跳进和级进为主。对于学生来说,旋律演唱起来还有一定难度的。

  小学音乐课教学不能过多地讲述乐理知识,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接触乐理知识的机会太少,并且程度参差不齐,从头教起会影响正常的书本内容上的教学。于是我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范唱轻声地跟唱,本课节奏上的重难点就在于附点音符,感受附点节奏的特点,并能够跟随律动用形体动作表现,起到一个提示作用。确实,一个小小的简单动作就能帮助学生准确地唱好附点节奏。

  对于弱起小节,学生往往都在跟进的时候不是快就是慢,所以我让学生仔细聆听伴奏,用无声进入的方式掌握弱起小节的进入。并不断示范,让学生记忆深刻。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友谊、团结的主题,这个主题正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并符合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由于歌曲采用了二部合唱的形式,特别是两个声部间多使用三度、六度和声关系,更显得和谐、爽朗、充满朝气。

  在歌曲中有两段的旋律较为相似,学生唱到这里的时候总是很不自觉地就唱成一样,或是自己发现了问题还不敢开口唱,我让学生先不慌着学唱、跟唱,而是先用心听,分辨不同的地方,然后再试着跟伴奏一点一点地学唱。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歌词、旋律及音符等,不仅培养了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社会心理素质,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美的体验。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3

  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学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认识其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大有好处。《咏鹅》就是是湘教版四册第十课两首中的一首。上完这课我感觉上的很成功。

  1、创设情境。让学生配乐进行诗朗诵,以激发学生学*热情,提高学生学*兴趣,导入新课。促使学生动脑动口,主动参与,有利于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能力培养。

  2、学唱歌曲并进行表演。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让孩子们上讲台前自由表演,并发给学生头饰以助演,即激发了学生的上台欲望又在舞蹈表演过程中*一步体会到了《咏鹅》着首歌的意境。

  3、感受绘画。让学生既能在吟诵古诗词的基础上声情并茂地歌唱古诗,并根据自己的感受以诗配画,以画配诗巧妙的进行学科综合,这既是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又使人感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为学生的学*领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4

  《放牛歌》是一首短小的创作歌曲,歌曲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生动而有趣的描绘了小牧童吹着笛子,骑着牛儿兴致勃勃的把家回的有趣情景。歌曲短小但有一个特点,就是作曲家采用了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间奏),使歌曲听起来很丰满,很有趣,而且减小了歌曲的难度。

  整个教学我运用了“参与体验――情感升华式”教学模式展开教学的,课的一开始“激情引趣”,老师播放了一首捷克斯洛伐克的歌曲《牧童》,老师引领学生用串铃运用简单的几种伴奏型为之伴奏,并让学生感受到节奏型的变化,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轻快活泼,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注意伴奏的方式和节奏型的变化,为歌曲伴奏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拉*师生距离。紧接着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再次放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启发学生“你都想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经过教师的简单小结使学生了解了牧童的生活和放牧时的心情,为学唱歌曲《放牛歌》做情感铺垫,接下来的“体验理解”环节还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从猜小牧童的“宝贝”(笛子)模仿小牧童吹笛子的动作,到学吹笛子的有节奏的嘀嘀声XXXXXX,到有节奏的模仿小黄牛的叫声X-,我都是在让学生从间奏入手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会听音乐,能听出哪是间奏;二是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旋律,熟悉歌曲;三是培养学生节奏感,知道笛声和小黄牛的叫声表示的节奏是什么,对两个声部的节奏训练进行一次渗透和尝试。实际教学证明,这个环节设计得比较好,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熟悉并掌握了所要掌握的节奏,孩子们出色的表现让我感受到了,二声部的渗透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真的是必要的而且是学生能接受的。歌词教学这一环节,我以游戏的方式,把歌词做成颜色鲜艳形象的四幅小歌片,分到四个组,并把这四个组分别命名为“笛儿组”“云儿组”“牛儿组”和“太阳组”,放音乐让学生当听到自己组歌词的时候就快速的举起小手,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仔细聆听音乐,培养学生仔细聆听音乐的良好*惯和锻炼学生的听辨能力及反应能力。歌曲的拓展部分的“创造表现”,我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引导学生唱出歌曲强弱的变化和进行良好的情感表达,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配间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使课堂完整而充实,内容丰富而不浮燥。整个教学过程我注重了学生以听觉为主,从听觉入手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学唱歌曲。整个歌曲教学是在学生的玩乐中,在我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完成的。我认为整体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课堂气氛活跃,注重了学生兴趣、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审美为核心,课堂中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演”,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同时双基落实也比较好,音乐知识的教学融入游戏与情境中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节课往往想法都是好的,初衷都是为了学生,教师都想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最巧妙、最新颖、最有趣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寓教于乐,既注重了双基的落实,又考虑到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总是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总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总有些遗憾,象这节课,我感觉我有几点做得不是很好,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一是在歌词教学时有一幅歌片做得稍大了,学生小拿不住,这样就多多少少的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学生在记词方面还不太快,记得不牢,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在引导的方式上欠缺,这是今后值得注意的地方。其次,在课堂调控上尽管

  我运用了多种“组织教学”的方法,孩子们还是异常活跃,有时“压”不下来,我在思考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调控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三是在声音上我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使孩子们在兴奋的状态下也做到声音甜美,恰到好处的表现歌曲的情感。

  一节好课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完善,去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改正不足,只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用恰当而有效的方法去解决,我想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一节亮丽而难忘的课堂会展现在同行们的面前,让我们自信的去探索去研究,完善自我,完善我们的课堂,新课程的春天会莺歌燕舞,百花齐放。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5

  新课程不仅将改变学生的学*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探讨新知识过程中的合作者、促进者、教师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在*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逐渐摸索出了一些心得,现总结下:

  1.多一些自由,少一些限制。允许学生从事有意义的`独立学*活动;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想说就说;可尝试取消举手点名发言的做法,学生随时可以站起来。

  2.多一些创造,少一些模仿。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想创造、敢创造,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敢于怀疑书本、教师、他人的观点,回答问题有新思路、新观点、说真话、说实话,能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新问题。

  3.多一些开放,少一些封闭。教学要求遵循教学大纲,但教学内容不拘泥于课本。联系社会、生活科技选取素材,学科知识渗透,实现教学内容开放。

  4.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成立自学讨论学*小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学*责任依存关系,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讨论;自学讨论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讨论经常化;自学讨论活动有充足的时间,使讨论得到深入;教师和学生都能容忍他人的不同看法,形成民主化讨论氛围。这里要强调的是,讨论必须是有效果、有意义且目的性强的。必须要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像一些简单的问题就不需要花上大把时间拿来讨论了。

  以上点滴是本人在这学期低年级音乐教育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想,我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不断进步!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6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优质、有效的呢?随着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扎实推进,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你问我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合作创新”,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活跃和自主的背后,也透出放任与浮躁,热热闹闹的一堂课,结果学生收获甚微,这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注重导入艺术。

  导入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好的导入就象是一幅名画、一首名曲,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采用谜语、故事引入和联系生活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讲授《两只小象》时,我就首先以“森林里的小动物”几个谜语导入,学生非常有兴趣,并在接下来的学*中,结合故事展开了一系列的“讲一讲你身边的小动物”、“改编动物故事”、“模仿动物声音”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积极踊跃,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想象力,锻炼了表达能力,体验到了艺术的魅力。在《走进乐器的世界》中,我请学生结合自己*时的所看、所接触,描述一下自己熟悉的乐器,学生的兴致很高,都滔滔不绝、积极投入。

  这样,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富有魅力的导入,达到学生音乐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让学生好奇、有兴趣的情绪在整节课中得到延续,从而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二、注重教学方式。

  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输和训练,转向强**学中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过程。采用艺术感受和参与实践来增强体验,改变学*内容单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组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为学生掌握。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唯教材、唯教参”,应将精力用在分析学生的学*特点,学*方法以及学生的真正需求上。

  1、音乐感受。艺术的魅力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更多的时候是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将生活实例与艺术课程相结合,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分的感受生活中所能听到的各种声音,让他们在课堂中模仿、表现;带领学生到室外去“寻找声音”、“搜集声音”,然后,将学生“找”到的这些声音对应相应的节奏,让学生来拍读,从中感受长短、强弱、高低的艺术要素,使学生懂得艺术与生活密切相联。

  2、参与实践。音乐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各种游戏、讨论、表演……都少不了学生的身影。在亲自的参与实践中,不仅增进了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艺术学*的兴趣,潜移默化的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和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如在《两只小象》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表现不同动物形象的音乐中做“学动作,猜动物”的游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动作游戏中学*,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既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以及肢体表现的能力。

  三、注重教学评价与反思。

  艺术课程由原来过于强调等级化考试、比赛获奖选拔,转向着眼于提高每个学生艺术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的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艺术档案夹实施过程性评价。艺术课程的教学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所以,要更关注对学生艺术学*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并注意调动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比如,在以舞蹈切入的《小孔雀,告诉你》一课中,课前我让学生欣赏杨丽萍的《孔雀舞》,然后全班一起用手模仿孔雀头,再跟老师学几个孔雀舞的动作,并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出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评价;只要学生尽力参与进来,我就在指导的同时积极给予肯定。因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学生的关注,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成为学生学*的不竭动力。采用这种评价的方式,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新一轮课程改革无疑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尽快的充实完善自己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相信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会有更多的收获是生活的进一步升华,从而逐步的增强学生的艺术感觉。比如,在《奇妙的声音》中,我让学生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7

  一、反思: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度追求教学进度和升学率,与其他“主科”相比,往往将音乐课作为拓展学生课外知识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强调理论知识的专业性,将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在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人物故事的介绍上,而忽视了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未能认识到音乐本身的欣赏价值和意义。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在对音乐课的认识上发生了扭曲,渐渐地失去了学*音乐的兴趣。

  二、出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品质的策略分析

  针对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应主动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前进步伐。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教学主体,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乐园,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今天的音乐课不再是学生接触音乐的唯一场所,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无时无刻不在输出音乐,通过日常生活音乐的积累,小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音乐喜好和修养。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自身角色定位的转换,明确自身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理论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音乐兴趣及审美情趣形成的引导者。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表达、思考,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的形成。

  2.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主动跳出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不断开拓创新,力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具体来讲,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制作音乐手抄报、音乐贺卡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另一种角度理解音乐;充分利用校广播台的作用,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且富有欣赏价值的音乐作品,并对作品加以解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达到音乐教育与欣赏的目的。

  3.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培养审美意识

  就音乐本身而言,它属于一种高雅艺术,欣赏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具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教育意义,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通过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透过音乐作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走进作者创设的情境,感受音乐本身所表达的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今天的音乐环境较之过去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音乐知识获取已经不再单一地局限于音乐课堂,传统的音乐教学已经远不能适应现代化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作为课堂教学实践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小学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8

  音乐课应如何做到既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又要围绕音乐而展开,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同时做到让学生从音乐活动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在情感上得音乐美的陶冶,知识和技能得到提高,在精神上得到升华呢?在这实践过程中,笔者的确有过一段漫长的反思与磨练的经历,现结合课堂教学现象加以阐述。

  一、预设中的高潮

  这是校内音乐研讨课《春节序曲》,记得那天当我和学生顺利地完成导入,展开欣赏完《春节序曲》到了第三个环节,创编表现春节热闹欢庆的情景时,我问:“同学们,如果用这些道具和一些舞蹈动作来表现这两段音乐,你该怎样再现”?安静了很久的学生一听到这句话,第一反应是:我要鼓,我要锣,我要扇子,没听清要求就蜂拥而至,教室里“锣鼓齐鸣”,绸扇飞舞,好不热闹。眼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学生并没再现出春节欢庆热闹的气氛,我的心真快要急死了,一个劲地想:完了,完了,这一下完了,眼看来收不了场了,我只好大声说:“好,停下来”。就这样本来应是课的高潮,最后在我的恕吼中,低潮收场。课后老师们进行评课,一位音乐同行的话使我幡然猛悟:“你的想法是好的,各个环节都得照顾到,既要考虑学生参与,又要考虑感受体验,创作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但这节课你让学生有多少时间在投入地听音乐,有多少时间在讨论春节的相关知识,表现春节情景和创作歌词?多少学生真正感悟到音乐是如何表现春节喜庆的情景?

  这一次评价带给我极大的震撼,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再次拿起《新课标解读》,《新基础教学报告集》,我渐渐明白自己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天*向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情景的创设上倾斜,而没有真正关注通过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来激起学生对音乐的想像和感悟。

  二、防不胜防

  在一段时间的学*和反思后又迎来年级组的研讨课,这次主题是《春之声》。当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欣赏《春之声》时,提问:“你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受”?突然有位男同学发言:“我听过这首曲子后,好听是蛮好听的,但是晚上听了会睡不觉,影响睡眠。”教室里一阵大笑。(这是个意外,这突如其来的答案使我有点不知所措,一阵心慌后我说了声:“啊,你真幽默”一带而过,继续在提问其他同学寻找我想要的答案。(这时我感觉学生明显有一种挑战心理回答全部是好听,再没有别的了)我颇感尴尬,整节课死板地拉到下课。

  课后我反思这节课失败的原因,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按照老师的意图来上课,教师没有在课前充分设想各种各样的可能出现的情景,做好应变准备,而只会在预设的“樊笼”里挣扎。”如果我能针对这位学生讲话声中传递出的两种信息:

  1.音乐用在何时何处最为妥当。

  2.他还不懂如何采用音为已所用。作出巧妙引导,改变预设的程序,指出人在睡眠的时候,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内外环境,而圆舞曲由于其三拍子强弱弱的特点,始终给人一种动荡、旋转的动感,特别《春之声》力度强,音乐起伏较大,对人的情绪影响较大,如在清晨起床听就能焕然一新,然后再接者下面的教学。迅速将毫无联系的两者联系起来,在生成时即时变奏,获得启发学生学*新知识的契机,这课一定会走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三、渐入佳境

  在一次一次的失败和反思后,我渐渐清晰了音乐课堂的本质及现代课堂应是开放式无限空间的概念。满怀地信心开始了《故乡情》一课,这节课教学内容为欣赏《思乡曲》学唱《鼓浪屿波》,我想通过聆听、演唱、讨论朗诵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分析这两首作品的旋律特点,体会浓浓的思乡情,能够用柔美真挚的声音演唱《鼓浪屿波》。

  片段(一)引入——引情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作品《箫声》请同学根据画中的意境为他背景音乐。(A姑苏行、B喜洋洋、C思乡曲)

  生:A,我选择C,我觉得画中的小女孩眼神中有种忧愁的感觉,好像他在思念什么人?

  B,我也选择C,我觉得她的箫声是沉思和悠远的,跟这段音乐的感觉一样?

  此刻,学生已被画中和音乐感染,沉浸在一种浓郁的思乡氛围中,有进一步聆听音乐的渴望。

  片段(二)欣赏与感受—激情

  师:同学们刚才选择的是马思聪创作的《思乡曲》,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的思乡情。请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用不同色彩的线条表现出每个段落的不同节奏特点和情绪。(初步感受,并且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不仅对音乐有感性认识,而且能够理解地进行分析和判断)。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9

  每次走进教室,都能感觉到学生们对音乐的渴望,我也在想:怎么样才能把每一堂音乐课上好,让学生们在学*文化课之外能够用音乐来熏陶他们的心灵乐园?怎么样才能通过音乐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充满着物欲横飞的时代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

  音乐课是学生们最喜欢上的课程之一,他们热衷于音乐课本上的歌曲演唱,但是他们又对教材中的歌曲所包含的背景故事却毫不知情,为了让学生不仅会唱歌,还要清楚唱的是什么?怎样唱?为什么要这样唱?怎样唱的更好?这就需要在针对于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条理性和层次感,循序渐进,深层次的进行探讨和反思。

  一、音乐课堂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音乐课不单纯是唱歌课,也是通过学*歌曲演唱来了解音乐知识和拓展艺术视野的途径。以前课堂上所谓的“唱歌”,就是老师教会学生唱会旋律就可以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状态,以及对歌曲的感情处理等,比如有的歌曲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像一些抗战时期创作的歌曲,比如:《松花江上》、《游击队之歌》等,现在的孩子们包括我都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显然对歌曲的感情就很难掌握了,那么学起歌来的兴趣自然就没有那么高涨了,所以就要求在教授这类题材的歌曲时,应该对歌曲的时代背景做详细的'介绍,立体的让学生真正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教师以正确的歌唱方法来引导学生来演唱,这样本来单调的音乐课堂就会丰富起来。所以,音乐课堂的教学重点是什么?我本人总结起来就是:兴趣的培养,对歌曲学*过程中的兴趣的培养。当然,树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知道自信心对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自信心,那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一事无成。而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更为重要,那要怎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师

  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的。比如在上课的时候找出学生歌唱的不足之处进行纠正的时候要切忌挖苦嘲讽,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保持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是什么?

  在音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的导入尤为重要。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就是看一个教师对本堂课的掌控力和准备工作是否完备。导入是引发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良好的导入会使学生从上课之初就被深深吸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氛围之中,音乐课堂既是生动活泼的,也是激发学生学*兴趣和有着特殊教育意义的,所以,课堂的导入,精、准、到位,意义重大,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当之无愧的重点。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当中,只要我们摒弃长期形成的以技能技巧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音乐课堂的教学审美功能一定会得到发挥。教师与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也一定能得到共同发展。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1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生活在长白山脚下的朝鲜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本课安排了朝鲜民歌《阿里郎》,了解其民族独特的韵律。在备课时,我先听了录音范唱。天啊,真是原汁原味。很古老的一首歌,唱的更是古老的味道。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这节课,并且上好呢?

  我精心做了准备,并下载了现代版本的男声合唱《阿里郎》。通过对比听赏,让学生体验了同一首音乐作品用不同演唱形式和演奏形式来表现所给人的相同和不同的感受。“哪里相同?哪里不同?”学生用心感受了音乐,回答的很好,孙铭泽的回答更是出乎我的意料。他说:“因为加入了现代元素,所以我们才喜欢。”“对啊,因为人们喜欢,所以那些古老的民族音乐才能被流传下来。希望你们也能把你喜欢的古老的民歌传唱下去。”我惊喜的好好的夸奖了他一番。

  学*了“安旦长短”节奏后,我再次播放现代版的《阿里郎》,要求学生用身势伴奏。学生和着强烈的节拍,舞动着身体,看的出,他们很兴奋。

  这节课美中不足的是:我下载了一些图片,展示朝鲜民族特有的文化*俗和生活。可惜图片格式不能编辑,太小了。投影在墙上就那么一点小,后面的学生可能根本就看不清楚。只能让他们下去以后自己到网上观赏了。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菁华9篇)(扩展3)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菁华9篇)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1

  《小小的船》是一首童年的歌谣,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反复朗读体会所表达的美感。

  课的伊始,我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幅一弯月亮挂在蓝天上的画面,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当我问孩子们“你觉得月亮像什么?”时,孩子们不假思索地说出了月亮像小船,像香蕉、像镰刀、像牛角等。孩子们的想象力出乎我的意料。

  其次,课上,我先通过范读,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我又通过播放课件,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还和学生一起通过边读边做动作,充分感知了月儿那种“弯弯”、“尖尖”惹人喜爱的形象。这一节课的阅读我还让音乐贯穿始终。不管是我的范读,学生的自由读和个别读,还有学生的表演读和想象读,音乐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的气氛是活跃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丰富多彩的个性得到张扬,童真童趣在自然状态下表露。

  再次,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易持久。因此我采用了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学*汉字方法,激发他们学*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其中感觉最成功的还是“小老师”的活动。让会的学生当小老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每次“小老师”一上台,其他学生的情绪便异常高涨,注意力也格外的集中。而当了“小老师”的学生也显得认真负责,“跟我读”“我要提醒大家”,一招一式还真有模有样,识字效率大大提高。当然“小老师”并不局限于几个人,学*好的可以做小组合作学*中检查识字情况的“小老师”;学*中等的可以带领大家学*难度不高的内容;胆子小的、学*较困难的更通过当“小老师”树立信心,变被动为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展。“小老师”的活动作用还真不小呢!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为了能够在一节课内完成任务,文章内容挖掘不深,没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对于学生的回答,虽然给予了鼓励性的评价,但还是较为单一,不够丰富。虽然课堂上照顾了大多数,但对于极个别的困难生,还是力不从心。这些,都有待于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探索,进一步改进。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2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我在教学中一直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总之,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比如:《步步高》这首歌曲,他的'节奏非常复杂,中间出现了许多大切分节奏型,和每小节中的空拍处,如果不先将节奏带入歌词去读会,不然根本没法将歌曲学会。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比如《步步高》这首歌曲是广东音乐,情绪热烈欢快,表现的是歌曲过年时的欢快气氛,在演唱时就要将歌曲的意境及广东音乐的特点用歌声表现出来。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示范演唱唱二遍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如:《蒲公英》这首歌曲,我以4小组为一个单位,有人表现蒲公英,有人表现风,有人表现小宝宝,通过情境表演的形式加深他们对歌曲的理解

  2、对于五、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因为这年级的同学已基本具备识谱能力,如《什么结籽高又高》这课,如果机械的句句教唱会使同学觉得课堂枯燥无味,毫无生机可言,无法调动学*积极性。因此,我采用了师生合作法采用一唱众合的形式去表现歌曲,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艺术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3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学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梦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经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教小学音乐这短短的半年时间,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我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本事(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本事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当首先放在听觉本事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乐教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经过自我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日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资料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必须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教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又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就是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一样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入手。上音乐课时,我就从学生喜爱的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或影视着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参与鉴赏。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从而教师学能从中,引导学生兴趣的去学*了解音乐的不一样领域。如自我很喜欢这首歌曲就,把你对这首歌的喜欢之情,容入歌曲中让聆听者明白你喜欢这首歌曲。以这种教学手段

  引领学生明白音乐不单单只是开口就唱,还要表达人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学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唱。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就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元。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这种相融通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一样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及情节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相同与不一样等等。所以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与审情趣,先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堂。

  三、培养学生的能动性

  学生随着年龄特点及乡镇环境的等因素,造就当地大多的学生行为都十分被动,连提问都是极少数学生举手这样的情景,越到高年级就越严重。教师上课就像是一个人在自演独角戏,别说是音乐课里律动和创编这些环节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首先从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着手,让学生兴趣主动的参与进教学当中来。从这些音乐教学上让学生明白音乐文化价值的所在。一齐探讨流行音乐的发展路程,让学生也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世界多元文化。从而把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延伸到音乐教学资料当中来。再让学生用自我所理解的情感来演唱自我最喜欢的歌曲,从而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音乐教学一向在不断改革都是为了学生、学校、社会等充分肯定音乐的美育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作为音乐教师应不断反思,努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4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所以每学期对自己的一次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乐教学应该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反思后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一、把握学生心理特征,从而对课堂纪律进行调控

  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上,前几分钟,同学们的配合还是相当不错,但是很快课堂就出现难以收拾的“热闹”。

  本学期,我主要是从事低年级的教学。记得在第一节音乐课的时候,因为我并没有很好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上课后15分钟还没有进入主题,使课堂出现闹哄哄的情况,当时我只会发脾气,所以最后使得学生和教师也出现比较僵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老师的好感也消失,同时也影响到老师的教学质量。后来我查阅了相关书籍,知道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都是集中力时间比较短,因此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为此我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做了相关的调整,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前一首曲目的时间把握在前5分钟。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动画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导入都是相当感兴趣。因此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已经可以提高一半。

  二、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在音乐课中,学生们对于唱谱从来不感兴趣,反而感觉到乏味。刚开始我对这情况并没有摸着头脑,还以为是他们偷懒。

  音乐学*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却发现,其实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目起到兴趣,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也白白浪费掉。对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学*自主能力

  在讲音乐课时,我觉得只是我一味地在讲,根本没有留意到学生究竟明白了没有。后来经过反思,我认为,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此,教师如何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显得尤其重要,这样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提问方式,通过何种有效的途径来使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出答案。比如:音乐课本经常出现的创编歌词,这是一个很好锻炼学生自主能力的练*。它要求学生通过本身的歌词,再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再出别的有意思的歌词套到歌曲里面。每当学生们唱起自己编创的歌词,也显得特别兴奋。因此在音乐课上,老师应该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让学生互动,而最终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

  四、让乐器和舞蹈走进课堂

  在音乐课中我发现,每逢课上接触到乐器或者舞蹈,学生们都十分感兴趣,但却是老跟不上节奏。

  乐器和舞蹈在课堂的恰当运用,是可以把课堂的气氛变得最活跃。而且乐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训学生的节奏感。对于刚刚接触接触音乐的同学,他们会觉得学*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叫他们跟着老师来拍掌,这样枯燥的学*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我会尝试多用乐器来在辅导,先让学生跟着我有嘴和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作乐器示范,最后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出来表演。通过他们的表演和我的引导,下面的学生很清晰看到台上哪位学生打的是正确,那些是错误的。反复地练*多几遍,学生便很快把节奏和乐器配合起来。而且这样学*节奏,会让他们感到趣味性增强了,学*起来就变得简单。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学*中,我就会简单介绍该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脚位,也上按照乐器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跳动起来。

  所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都是建立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都是旁观者清,所以应该多观摩其他老师的课,学*他们的教学理念、学模式、管理班集体的能力等等。并反思自己如果这课是自己上,又将会是如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这是帮助自己在教学道路成长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在这学期里,我收获了很多。音乐课上并不是简单的弹、唱、跳。它是艺术和能力培养的过程,只要你经常反思,必竟会让你的学生和你融在一起,这样既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能使课堂中一些“热闹”现象的不在发生,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责任重大,要善于经常总结经验与不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1、能用亲切、自豪的声音演唱歌曲《全都认识我》。

  2、在学*歌曲《全都认识我》中感受三拍子音乐。

  3、通过本课的学*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1、引导学生能用亲切、自豪的声音演唱《全都认识我》

  2、激发孩子们的情感,使他们更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具

  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音乐《家乡》,感受歌唱家对家乡的热爱。

  2、揭示课题

  有一位小朋友,他说自己的家乡也很美,想请我们班同学去他的家乡看看,想去吗?让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吧!

  出示并指导学生用亲切的声音演唱。

  32326︱1026︱1—21︱6——

  请你快出来哎啰喂哎啰喂

  [设计意图]:从自己的家乡切入本课的学*,以他们亲身体验点燃他们爱家乡的感情。

  说说演唱形式是复*人声的分类

  二、寓教于乐

  1、由于从小在家乡长大,所以有特殊的亲切感,因此草、树、牛、水全都认识我。好像你家养的猫、狗认识主人一样。

  2、聆听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调。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一次曲调。

  (2)分组分句学唱曲调。全曲分成四大句:第1—5小节;第6—10小节;第11—16小节;第17—20小节;第11—16小节;第17—20小节。其中第二句最难。以学生自认为主,教师分配为辅。分组后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四句的学生组。

  (3)分组接唱曲调。相互纠正错误之处,教师要指导、要学生唱出每小节的强拍,标●。表扬唱得好的小组。

  (4)分组交换学唱乐句,直至全班学生都能唱全曲。

  4、学唱歌曲:

  (1)填上歌词(注意三拍子的强拍要唱好)。

  (2)讨论用什么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

  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要讲而且要唱几句来表达。

  (3)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用亲切地自豪地情绪来演唱。

  [设计意图]: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艺术,通过分组合作,不仅能发挥集体的智慧,而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画●来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进一步体验歌曲的韵律。

  三、创造表现

  1、推荐与自荐相结合,请个别学生独唱。(每人一段,或二人唱一段)评出最佳独唱奖。

  2、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3、完整地表演歌曲。领唱、齐唱用打击乐伴奏。

  [设计意图]:歌曲的感情处理和歌曲的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给学生的再度创作一个自由的空间。

  四、完美结果

  课后收集唱唱、画画、说说自己家乡的资料,在下节课交流。

  设计意图:布置课后,把音乐课上的学*延伸到课外,让音乐融入学生的生活。

  教学反思:

  今天上完这节课,听了沈老师和许老师的指导点评,认识到这节课上的一些不足之处。

  1、在教学方法的安排上,我先是通过让学生分别用M、LU、LA模唱来熟悉旋律,然后加入歌词进行学唱。其实,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首歌的旋律不是很难,我可以让学生跟着钢琴伴奏直接唱旋律,再加入歌词时,学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歌词和旋律对不起来的情况。

  2、四分休止符所在小节的演唱是这首歌的难点,虽然我在教学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学生学唱时加以指出,但方法单一,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这个地方可以在学生能够用拍手的方法准确拍出休止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遇到四分休止符不发出声音来,甚至可以加上肢体动作,让学生理解休止的作用,即表现家乡的那么多事物都认识小歌手,小歌手是那么自豪、天真和可爱。

  3、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找出自己觉得难唱的句子,学生提出来以后,我只是机械性的让他们来唱一遍,再来唱一遍。几遍下来后我以为他们会唱了,其实效果并不明显。其中的原因就是没有向学生指出句子当中到底难在什么地方,也就没有把难点突破。

  4、三拍子强弱规律的教学应该结合歌曲演唱的情绪,而不是一味让学生把强拍的歌词唱得响,弱拍的歌词唱得轻。

  每次上完课,经过师父们的细心指导,能使自己豁然开朗。所以,在以后的备课上课过程中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走过场,结合学生实际,把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6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的规律,它是学*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呢,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音乐学*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识谱。

  如:在一节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 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一位学生这样讲到:“以前,老师总是对我们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班上仅有几位会乐器的同学唱还可以,其他人都不行,太难了,我对这一点儿也没兴趣,可是现在我们先唱歌后识谱,才上两节课,我就会唱《白杨和小河》这首歌的歌谱,我感到非常高兴。”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

  例如:六年级上册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乐器进课堂提高识谱兴趣

  乐器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学生在这个学*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演奏达到听音训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强识谱的能力和兴趣。

  但目前这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需要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与协调。

  总之,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7

  音乐课程改革的方向是“应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学生切实体会到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因此,在执教歌曲《剪羊毛》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歌曲中的难点和重点编成音乐游戏,指导学生于聍听、模仿中学*,于创编中发展,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设计“听——模仿——辨析——唱”的过程,由浅入深地解决教学中的附点四分节奏的重难点。

  歌曲《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的民歌,歌曲反映了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火热的劳动热情。歌曲为二段体结构,旋律优美欢快,尤其是附点节奏的运用,更赋予歌曲活泼跳跃之感。因此,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就是感受附点节奏的特点并能正确掌握运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设置了如下环节:

  (1)、播放火车图片,让学生倾听并模仿火车在行进过程中发出的“咔嚓”声。这样,学生在看、听、模仿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了附点节奏欢快、富有动感的特点,同时,在用“捻指”表示休止的练*中,使学生巩固加深了对休止符时值的掌握。

  (2)、做音乐小游戏:听听辨辨(课件)。通过简单介绍附点八分节奏以及通过旋律分析、对比它与八分节奏的不同后,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附点八分节奏的特点。选择歌曲中有代表性的难点旋律进行分析、教唱,为后面学*歌曲的旋律作了很好的铺垫。

  2、设计“音符梯”,解决宽音程的音准问题。

  我出示飞机图片,启发学生凭借飞机上的“音符梯”,唱准1——1和2——1。这种看音符梯,“上下楼梯”听辨琴声并跟唱音高的游戏形式,使学生在自然、随意的情境中较为轻松地唱准了宽音程,利于随后的歌曲旋律教唱。

  3、启发学生在思考和歌唱中创编动作,再现劳动场景,丰富情感体验。

  本着音乐教育应“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我安排了两个环节来让学生体会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火热的劳动热情。

  (1)、从歌词上体验情感。

  (2)、让他们从当地的劳动场景出发,猜想曲作者创作四分休止符的意图,并由此创编舞蹈动作来达到情感体验的目的。

  当然,我在教学和思考中也感到有很多的不足,主要是:

  1、在解决附点四分节奏时,所出示的课件不够好,都是定格了的图片,没有有效地与声音相结合。如果设计成走路的男孩(配上八分节奏的声音)和奔跑的马(配上附点八分节奏的声音),这样既有不同节奏型的对比,又生动形象便于更好地接受、模仿。

  2、学*新歌的环节比较*淡。

  我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主要”的角色,从介绍农庄到引入歌曲再到教唱,一直都是牵着学生走,没有注重他们的主体性。我想,如果我能采用“激情起疑”的方法,可能效果会好一点。教学中我可引导学生在初听歌曲后,启发、

  鼓励他们对歌曲学*中想了解或有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这样,不但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对有关歌曲等方面的疑问和强烈的学*欲望,激起他们自主学*的积极性,而且我也能很自然地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让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知识等方面有一个大致的把握,方便后面的学*。

  总之,我还要更加努力,不断探索不断进步,让孩子们体会到音乐的美!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8

  一、反思: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度追求教学进度和升学率,与其他“主科”相比,往往将音乐课作为拓展学生课外知识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强调理论知识的专业性,将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在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人物故事的介绍上,而忽视了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未能认识到音乐本身的欣赏价值和意义。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在对音乐课的认识上发生了扭曲,渐渐地失去了学*音乐的兴趣。

  二、出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品质的策略分析

  针对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应主动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前进步伐。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教学主体,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乐园,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今天的音乐课不再是学生接触音乐的唯一场所,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无时无刻不在输出音乐,通过日常生活音乐的积累,小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音乐喜好和修养。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自身角色定位的转换,明确自身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理论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音乐兴趣及审美情趣形成的引导者。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表达、思考,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的形成。

  2.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主动跳出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不断开拓创新,力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具体来讲,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制作音乐手抄报、音乐贺卡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另一种角度理解音乐;充分利用校广播台的作用,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且富有欣赏价值的音乐作品,并对作品加以解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达到音乐教育与欣赏的目的。

  3.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培养审美意识

  就音乐本身而言,它属于一种高雅艺术,欣赏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具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教育意义,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通过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透过音乐作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走进作者创设的情境,感受音乐本身所表达的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今天的音乐环境较之过去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音乐知识获取已经不再单一地局限于音乐课堂,传统的音乐教学已经远不能适应现代化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作为课堂教学实践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小学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9

  核心提示:《小鸟请到这里来》这首歌曲展示了一幅山清水秀的图景,抒发了少年儿童与小鸟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通常我们认为,学生唱一首歌,并不等于把一首歌唱好。我在教《小鸟请到这里来》这首以歌唱春天和小鸟的歌曲时就遇到...

  《小鸟请到这里来》这首歌曲展示了一幅山清水秀的图景,抒发了少年儿童与小鸟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通常我们认为,学生唱一首歌,并不等于把一首歌唱好。我在教《小鸟请到这里来》这首以歌唱春天和小鸟的歌曲时就遇到了类似问题。

  1、学生们熟悉了音乐旋律,并且能较好掌握歌曲,但演唱方面过于简单,生硬。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先感知音乐,聆听这优美的旋律,发挥想象,使其脑海浮现出一副图画。

  2、学生们的表现力和想象力都很强,让学生们在边听边小声哼唱的过程中自己用动作来表演歌曲也是一个好方法,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扮演角色对理解歌曲有更好的效果。

  3、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情绪和艺术形象。这首歌曲课本上都标明了歌曲的基本情绪和速度,学生可以围绕这一基本情绪进行演唱。

  掌握这几点并加以运用,使学生掌握这首歌曲旋律的同时,对歌曲的情绪及艺术形象的诠释也更加适当和形象。要使学生唱好一首歌。教师就必须在歌曲演唱上做艺术加工和修饰。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菁华9篇)(扩展4)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随笔 (菁华5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随笔1

  刚从校门出来从事小学音乐教学的我,开始感到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凭着自己在大学所学的乐理知识和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后来又细心研读教材,尽一切可能查找资料,课堂上及时了解学生心理与知识储备,调节课堂教学。在这期间,有下列一些心得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

  对于低年级同学来说,他们好动、注意力极易分散,但我抓住小同学爱听故事,善表现的特点,我采取讲故事引入课文内容,学会歌唱后,再指导他们根据词中内容来表演。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这时同学们的热情高涨,慢慢喜欢上音乐课。这样,每次上音乐课他们都会有一种期待,当然我也会不失时机地将教学音乐基本知识、节奏、歌曲处理(比如以什么情绪来唱好他)等讲授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和学生取得配合,收到了一些效果,教了不少儿童歌曲,为丰富儿童的音乐世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

  二、结合教材,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教育。

  通过学*和研究教材,我觉得音乐教材更具备培养孩子们良好品德教育的形象性、优越性。我在教学一年级音乐时紧扣教材中的《**》等歌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我和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的欠缺,做得不是很好。但是由于主旨明确,也同时取得了一定效果,向他们分别传授了《天路》、《同一首歌》、《小草》等优秀歌曲。

  三、调动学生情感。

  小学生善于模仿,喜好游戏,我们应该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他们把音乐转化成自己情感化的想像世界,用肢体语言去体会音乐的蕴涵。有了参与听辨音乐的过程,鉴赏音乐就有了一定的基础,音乐作品的产生,有赖于作曲家创作的情感、情绪体验与灵感、风格、取材、体裁形式以及时代背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则可以用肢体语言带动学生的情绪变化让其更深刻地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情绪。

  四、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想像力。

  用肢体语言的方式参与到欣赏音乐的活动中,我们要尽量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动手参与。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其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从多侧面感受音乐,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创作性的表演,不拘形式,不求统一,只要能启迪学生们的想像力,都可以进行

  创作性的表演,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特长的机会,而且锻炼了大胆、勇敢、活泼的性格,一改原来的音乐课堂呆板拘谨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每一门学科都有它自身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在音乐课堂中还需要不断的学*。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随笔2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在钢琴教学方面还是有着很大的特长的,钢琴教学是我最擅长的,在不断的教学中,我对钢琴教学有了自己比较客观的认识,我在总结自己的钢琴教学后,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讲解作品背景及作者的生*使学生对乐曲的把握更具表现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介绍一些作者的生*,比如作者出生的年代,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了该作品,其音乐表现的动机是什么,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通过这样生动的描述使学生对该曲目产生一定的兴趣,另外,对把握乐曲的性质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乐感培养是基础和关键

  钢琴的演奏是听觉的专注、敏感,十个手指各自独立前提下的积极活动;这种双手不同动作及全身多种器官的配合运用,必须遵循有规律的、科学的、恒久性的训练,努力地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才能掌握钢琴的演奏技艺。

  首先,乐感对于学*钢琴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乐感?

  在练*乐曲、音阶和练*曲的时候可以加入适当的表情。如音阶,用有力的断奏来表达一种威严、愤怒;用较慢的连奏来表示一种忧伤;用快速轻巧的指头弹奏来表示欢快随心所欲的情绪等等。这些都是训练孩子带着表情进行弹奏,展示自己表现才能的好办法;对练*曲和乐曲中的表情记号或力度记号做夸张性的弹奏和练*。正如李昕老师所讲的,比如说教授汤谱森《火车》一课,可以很形象的先告知孩子火车跑的声音,引起他的兴趣后,告诉他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长短,然后火车是怎样由慢到快跑起来的,加入形象的说明孩子会对这一课很感兴趣,接下来就是如何弹奏了。

  一般来说,再简单的乐曲或者练*曲,都有可能进行对比,至于对比是力度上,还是在音色或者情绪上,可以请教老师来进行要求;多听、多看、不放过任何表演的机会。要鼓励孩子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表演,这样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好的锻炼,自信心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如教师示范、观摩音乐会、听音响资料等方式。通过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身情感。通过各种音响和“通感”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融于音乐作品中,直接强化学生的钢琴学*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的效率

  1、正误比较法。教师在正确示范的同时,还可以适时地选择典型的错误弹奏进行演示,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脑记,对正确的弹奏与错误的弹奏进行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力和感知力。

  2、衔接法。是遵循节奏的韵律,将几个局部的弹奏技巧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整体的、有机的、连贯的最佳弹奏状态。衔接法主要解决音与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相互连接。把前一小节最后一个音与后一小节第一个音按拍子连续弹奏、反复练*,是提高整条曲子弹奏质量的有效方法。不少学生弹奏由各自反复的两段组成的乐曲时,都处理的太随意,不是衔接过紧,显得仓促,就是停顿过大,失去整体感。所以衔接法的正确运用可以避免弹奏中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发生。

  3、音乐练*法。在第二阶段,切不可忽视音乐练*的方法。通过听所学曲子的旋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还能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的发现。教学过程首先要求学生听几编所学乐曲,使学生心中有歌,然后采用相应的触键方法,结合弹奏练*,也就是把如歌的旋律从心中转移到手指上。

  4、兴趣法。钢琴弹奏即是以钢琴的音乐美为核心,以全身多种器官和肢体的协调配合、手指的独立运用为基础。由于钢琴音域宽广,和声效果丰富,共鸣体大,所以又是最理想的多声乐器;因此在学生弹奏钢琴之前,应向学生讲述钢琴弹奏的价值、作用极其特殊魅力。

  5、示范、讲解法。是在钢琴教学中被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初学阶段更显重要,准确的示范弹奏,使学生对新乐曲或练*曲的性质、风格、技术类型和特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优美的旋律、娴熟的技术,技巧还能提高学生兴趣。所以在此阶段中,教师应先作详细的准确的弹奏,然后再讲解弹奏要领,指出重点的技术困难之处,教给学生怎样克服技术困难的具体方法,最后根据旋律调式调性的转换和所表现的不同风格特点进行讲解,并选用适当的力度、速度做出示范,进行讲解。其顺序按左右手分别进行。使学生对所学乐曲、练*曲弹奏的技术、技巧有一个非常清楚的概念。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随笔3

  转眼一个学年就过去了。的确,我们在过去的一年中忙碌着、辛苦着、奔波着同时也收获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在这里,我对自己这一学期来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做一个回顾和总结,以促进今后能更好的做好教育教学的工作。

  一、教学方面

  1、认真备课:本学期我采用的是书面备课的形式,按要求有单元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每一课也都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和详细的教学过程。

  反思:在备课中,还没有能够做到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和把握,对学生活动的预设考虑不够周全,应在备课之前增加对学生情况的分析,这样才能在备课中更加全面和完善。

  2、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在对各年级的学生进行分析、对教材进行了解的基础上,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当然教学计划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教学计划应该再详细一点。

  3、认真上课:注意培养学生的学**惯,如听音乐起立问好、听到相应的音乐保持安静。按照备课的准备实施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本学期期末,多数同学能达到优秀。

  反思: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有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详细的过程,但是,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师的意愿进行,这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及时、灵活的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有效评价,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改进的地方;另外,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上,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能过难或者过于简单,除了活跃课堂气氛外,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让学生对音乐产生、保持浓厚的兴趣……

  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工作应该努力和改进的地方。

  4、认真考核:按照《20——20年学年度上期期末检测方案》对学生进行考核。

  反思:在制定方案中,有些可能还不够完善,检测、评价的方式较单一,不利于孩子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该思考和努力的地方。

  5、课后反思:本学期,由于跨校区上课,听、评课的效率不高,听课的次数较少,反思不够深刻和具体。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上,做的还不够,特别是教学随笔,没能及时地记录下来,对自己进行总结,在教学工作中留下遗憾。

  总的说来,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我做的还不够,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很多地方还需要提高,应该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学*,多参与听、评课的活动,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为成熟,对学生和教材的理解、把握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教育工作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三、四班及三年级的音乐教学,开学初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家长开放课,并且取得了家长的好评。在庆“六、一”的活动中,编排了腰鼓队的表演和三年级的口风琴表演。并且参加了全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大赛,在我的精心准备下,这节口风琴课《欢乐颂》身受同学们的欢迎,在这节课中同学们不仅学会吹奏乐曲,而且还认识了大音乐家贝多芬,了解了他的一生及他的作品。本学期的活动很多,但是我还的秉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抓好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期末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特色工作

  本学期,我参与编排了县艺术节选拔表演的节目《加油歌》,虽然结果代定,但是我们的付出受到了好评。

  我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与不同学科的老师进行交流合作,能向他们好好地学*,以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视野和能力,加快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随笔4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

  音乐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园更是离不开音乐,幼儿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一直以来,幼儿园音乐活动都是一个难点,如何上好一节音乐活动呢?在8月29日我们非常难得有机会去听音乐教学法。这套儿童之家教材继承了*传统音乐思想,又结合了国外三大教学法:瑞士的达克罗兹、匈牙利的柯达依、德国的奥尔夫,进行编排的一套教材,戴老师让我们感受了这套教材的欢快及培训幼儿这种能力。下面是我的感受。

  一、以趣引趣:

  兴趣是产生学*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幼儿年龄小,学*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法上下功夫。

  1、教材趣味化

  在选择教材时,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有些教材要经过改编、加工以后才有趣味,孩子们感到十分有趣,这样既是唱歌,又有游戏,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设计趣味化

  教育活动设计的好坏,往往决定着这次活动的成败,对每一个音乐教育活动,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这样就能使幼儿从一个音乐意境走向另一个意境。

  孩子们随着老师简练和游戏性的语言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在音乐意境中孩子们不仅感受了音乐,而且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老师的精心安排,使幼儿感到有趣味。

  3、教法趣味化

  “好奇”是幼儿的心理特征,“形象”是幼儿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教育方法力争生动形象,充满情趣。

  二、以情育情:

  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将音乐教育的重点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那么,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呢?关键是一个“爱”字,因为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说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当孩子们很兴奋时,就说:“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并带头假装睡觉。)同时,还可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鸭妈妈、小鸟、风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在每一次音乐活动前,对教材都要做详尽的研究和分析,领会每首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根据歌词内容分析出歌曲所要表达的自豪、温柔、高兴、自信等几种感情。对教材的感情做了详尽的分析,并将这些感情充分表现在其中,所以使一首简单的歌曲有了丰富的情感体现,使一首较为*淡的歌曲显得耐人寻味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情感的投入,只是老师说轻就轻、说响就响,通过反复练唱来把这些要求强化下来,那效果肯定是可想而知的。

  三、以新带新

  奥尔夫体系的核心观念之一就是在不断创新中获得新的生命力。对!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培养幼儿在自我探索中获取知识,在自我探索中增强创造力。作为老师,就要做孩子潜在能力的发掘者、引导者。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注意启迪幼儿的形象思维来创造性地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其次,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这既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也有利于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如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创编时需要的有关生活经验等事先在其它活动中进行准备,以便幼儿能将注意力集中于音乐的要求和创造的乐趣!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随笔5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都能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技能、技巧。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如果单纯的技术训练就会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音乐的厌烦心理,丧失对学*音乐的热情和信心。所以我认为作为音乐教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我所教的是小学四年级的音乐课程,四年级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而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活泼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指导学会聆听音乐

  音乐学*的各个万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课前指导学生多聆听几遍歌曲,掌握基本的旋律和节奏。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学唱歌曲也跟快些。

  二、指导学生熟读歌词,并做情绪处理。

  在听一遍歌曲之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讲述歌曲大概内容,表达的的思想内容和活动情节并进行爱国、爱党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游戏、表演激发学生学*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把游戏和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同他去》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也是一首游戏歌曲。歌词简单易懂,就是要求小朋友们邀请别人来玩。

  戏,小孩子表现欲强,这堂课中能积极参与,并且能训练他们的反应能力,叫到谁谁就来比赛,为自己组争光,既能活跃课堂、小孩得到锻炼,而且在轻松快乐的游戏中学会了歌曲,又能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运用已有条件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钢琴、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目前来说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但是也有很多方面还做的不足,音乐新课标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学理念,实施新课标,这要求我们更善于总结,经常回顾,以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我们也会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合实际情况去更好地开展我们的音乐教学,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艺术。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菁华9篇)(扩展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菁华9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1

  20xx年是肥城教育的教学改革年,下面就针对半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做如下总结:

  一、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

  从小学数学的角度来看,数学的教育意义不在于培养数学家,而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让学生经历、探索一些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开拓学生头脑中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在提倡数学教育教学,既要体现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功能,从这个层面讲教育教学改革对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小组合作学*,它促使学生改变了旧的学*方式,促使教师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并不断探索新的适应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合作探究环节,引导小组合作时,我们会先指导学生产生自己的观点,而后小组内展示汇报,交流想法,达成共识,而后班级展示,学生展示,这个环节,倾听与质疑是我重视的两大要素,只有让学生认真倾听,才能让学生自己反思,找出自己对思考思路的共同点和需要质疑的地方,从而为自己的发言找准契合点……经过思维的碰撞,学生基本都能自己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是需要老师去把握的,既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学*的权利,更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氛围”,这也是我不懈追求的教学境界。

  教育课程改革给我的一个更大的感触就是课堂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学生能给自己以及同伴的学*一个正确、科学的评价,通过这个评价来实现自我反思,这种机制特别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惯的养成,我在教学中也在不断引导孩子自我反思,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

  二、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4月份,我校承办了老城街道百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会上赵霞老师执教了一节研讨课《统计》。展现了我们百尺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初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导学案的设计还是学生的小组合作、教师的引导,都使我对教学改革有了更加明确的的认识,感觉到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改变是巨大的、有益的。

  小组合作是本学期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变动较大的地方,也初见成效,但由于年级低,多数由教师评价为主,随着年级的增长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三、通过实践谈得失。

  通过半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惯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在自我反思方面,大多数学生能查找出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小组合作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了显著的成绩,在小组结对互帮互助的模式下,大多数学困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就我个人而言,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是在小组合作中也有些许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小组合作评价方式单一,以教师评价和学优生评价为主,没有充分挖掘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得热情,另外就是对学困生的把握不够到位,有时当堂达标时,学困生并不能按时完成,从而导致他们依赖本组学优生的现象。这也是在以后教学中必须认真关注的问题。

  四、新学期的发展方向。

  1、认真学*先进的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远程研修,名师的行为和理念与我们坚持的的教育教学课堂改革理念是完全相吻合的,这充分证明了我们肥城实施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它也给我们无穷的力量,促使我们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在此我也意识到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困乏,要及时的学*充电,认真学*先进的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以适应改革的发展。

  2、充分关注学生。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此可以看出,数学教育教学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主体,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存在价值。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多年来也是励志研究儿童数学教育,提出了“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观——真心与儿童做朋友”其儿童观的核心理念就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名师指引,要求我们都要充分的关注学生,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是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与学生做朋友,用心去了解学生,只有教师有走进学生心灵的能力,才能真正的盘活课堂,实现课堂的高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2

  时光荏苒,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在本期中我担任了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下面我谈谈自己这个学期在教学上的得与失。

  根据新大纲的教学要求,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能力和良好学**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加强口算的练*。

  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二、加强小数加减乘除法的笔算。

  学生在四年级上期时已经学*了整数的乘除法笔算,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

  三、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的一大难点。

  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能力。

  一学期过去了,在新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学*成绩也有所上升等等,但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

  一、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交流合作学*。

  数学课本身就是一门很严密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是什么就是什么。我所存在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想,有些问题需要合作学*,然后探讨得出结论的,我缺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因为我担心放手让让他们去做了,他们会太自由,从而讲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其实正确的做法就是应该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因为我知道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动的,他们喜欢“玩”,有时候不防让学生也“玩一玩”数学。

  二、个别学生的学*态度不够端正。

  在本期中,我发现我班有部分学生的学*态度不够端正。这个学*态度包括他们*时上课的表现和对待作业的态度。有些学生对自己参与学*的过程、学*的结果无所谓,上课吊儿郎当,想听就听,不听就干自己的“事”,做小动作、找旁边的同学讲话,自己不认真学*还影响其他同学。还有一部分同学对待作业马虎大意,缺乏良好的解题*惯,在审题上不够细心,解题时书写不够规范。当然也不乏有一些所谓的“懒汉”,课堂作业不及时完成,回家作业漏做甚至不做的是大有人在。虽然经过一个学期苦口婆心的教育,有部分同学已经改观了,但还有一部分“屡教不改”的,希望在最后的复*阶段,他们能有所转变。

  针对这些问题,拟定了以下改进的措施:

  1、要进一步学*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2、加强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教育,

  使学生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

  3、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情境,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比较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辅导,鼓励他们,激励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课堂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况,以便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本期已经结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和学生一起,不断努力,争取取得更多的成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说,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必须同步构建“小组合作学*”等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方式。

  所谓“小组合作学*”,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且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

  笔者所在的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实施课改已*五年,对于小组合作学*,教师们从陌生到好奇、认同、尝试,又从熟悉到困惑、研究、再实践。一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这一课题里已“破茧而出”,飞向“自由王国”。然而,还有些教师仍处于“量”的积累之中,未生成“质”的飞跃。他们对小组合作学*的意义把握不准确、理解不深刻,对小组合作学*的实施技巧运用不到位、掌控不自如,存在一些亟待研究和改进的问题。为此,作为教研员,笔者*来听课后都要与老师们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进行合作研究和共同反思。

  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的现状

  (一)、小组合作学*中学生的“表现”

  1.任教低年级数学的刘老师的诉说:

  “小组合作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难了,多次尝试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首先,学生间的合作不够和谐。我将全班分成15个4人一组的合作小组,每组都有推选的或指定的组长。我要求组长督促组员轮流发言,针对问题一起思考想法解决,细心倾听和热心帮助别人发言,使小组学*在互帮共学、和谐发展中进行。但是孩子们做起来就不一样了,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全班有5个小组出现这种情况,合作学*就不能顺利开展了。”

  “其次,班级人数过多指导困难。我班共有60名学生,编为15个学*小组,一节课合作学*的时间少则5分钟,最多12分钟。在我深入到一个组指导时,其他没几个组在继续进行,每次指导3组就得‘收兵’了。从学生的课桌上慢慢直起腰,我已满头大汗、口干舌燥,无奈地望望班里的学生,除了刚被指导的那个小组的学生在看着我外,其他小组学生都各忙各的,好不尽兴。”

  2.任教中年级数学的张老师的诉说:

  “知道合作学*很重要,想多尝试,让学生从中受益,使师生双方都喜欢它,可往往事与愿违,当我提出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合作学*后,教室里便一片嗡嗡声。”

  “一是爱说的使劲说,不说的始终不说。有的组只有一人在发言,其他人默默地听,产生不了碰撞交流的效果。”

  “二是各说各的,不听他人说。有的组乱哄哄的你一言我一语,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达不到合作学*的目的。”

  “三是说着说着就跑题。有的组围绕主题说不了一会儿就跑到题外,借机扯闲话,到小组代表汇报发言时,吱吱唔唔、结结巴巴,浪费了宝贵的学*时间。”

  “四是听着听着就霸权。当一位同学说出自己的观点后,语言霸权者马上予以反驳,直到那位同学无话可说为止,甚至当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的意见不一致时,恶语相加,不会协调,于是告状声四起,破坏了课堂的学*氛围。”

  (二)、小组合作学*中教师的“表现”

  笔者多次听课时的观察:

  1.准备不充分,流于形式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的准备不充分,表现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思想上准备不充分,没有很好地理解《课标》精神、分析教学内容,没有合理地预设合作的契机、安排合作的环节;另一方面是操作上准备不充分,没有异质分组,没有为讨论类合作学*设计合适的讨论题,没有为操作类合作学*提供充分的足够数量和品种的学具,包括记录合作学*过程和成果的报告单、记录表等。似乎两三张课桌拼靠在一起、学生4-6人围而坐之、教师一声令下“小组合作一下”“小组讨论讨论”便是小组合作学*了,似乎两三次这样的合作学*就是一堂“课改课”了。表面上看热热闹闹、熙熙攘攘,实际上学生或茫然无收获,或争吵偏主题,使小组合作学*流于形式。

  2.要求不到位,作而不合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的要求不到位,表现有两种。一种没明确宣布要求,一种没及时宣布要求。学生对“合作些什么?”“怎样进行合作?”“我在合作时做些什么?”以及时间限制、竞争条件、展示准备、汇报要求等不明不白、不问不听,加上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于是各“作”各的,你不想与我“合”,我不愿与你“合”,使小组合作学*作而不合。

  3.时间不充足,合而无质

  时间不充足,是指教师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的时值达不到合适的长度。很多教师在宣布小组合作学*开始后,只过十几秒就宣布停止,有的学生还没来得及发言,更不要说“几个来回,相互启促”或“几经碰撞,生成共识”了,造成小组合作学*的合而无质。一般来说,小组进行较复杂数学问题的讨论交流或操作探究至少需要5-8分钟,即使是较简单的数学问题也不能少于2-3分钟,再少,不是给小组合作学*釜底抽薪、煮成夹生饭,就是给教师一个警醒,这样合而无质的“小组合作学*”还有必要安排吗?

  4.指导不及时,合作无果

  指导不及时,是指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时和小组代表汇报合作学*成果时,不能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指点和引导。表现有二,一是有的教师在讲台上等待或做自己的事,好像学生小组合作学*与己无关,看上去学生主体地位突出了,但教师成了失去主导作用的旁观者;二是有的教师下组察看似隔岸观火,盲目巡视如蜻蜓点水、不能及时介入调控,任凭活动放任自流,对小组合作学*的进度和质量心中无数,使合作无果、学生无获,难道主体突出就势必要主导淡出吗?

  5.评价不到位,合作低效

  评价不到位,是指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时和小组代表汇报合作学*成果时,不能给予积极有效的褒奖和激励。有的教师在各小组汇报时一味说“很好”或单纯说“这一组最快”,不能敏锐地判别、及时地引领。误导学生的浮躁求速,扼杀学生的不同意见。只关注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忽略学生在活动中的个性反映,只注重合作学*的结果,忽视学生的学*过程,只奖励合作学*的汇报者,忘却小组学*的合作者。评价主体单一、形式单一,评价无形中变成了一种甄别过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能高效吗?

  二、 解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老师们的思考和对策

  1.任教中年级数学的张老师的思考:

  “小组合作学*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但是‘合作’也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开展小组合作学*才有价值。”

  “作为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实施,要对各小组的合作学*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教学过程展开、科学评价运用等全程把握。合作过程既提倡小组的‘共学’,又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教师既不能干预过多,又要提供有效指导。学生合作学*时,教师不是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2.任教低年级数学的刘老师的对策:

  “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小组合作学*,还真要动一番脑子,他们本身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要慢慢来,要从头教。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看表演,我就以表演的形式做了示范。”

  “我邀请3位学生走上讲台,4人围坐讲桌四周。我说:我们4个人就是一个合作学*小组,老师来当组长,我们一起学*,请其他组的同学认真看,一会儿评一评我们学*得好不好,开始!”

  “当我发现1个学生一直没说话,她*时就不爱说话,我就对她说:于娜,你是不是有更好的想法?怎么想就怎么说,说得好我们听你的,说得不好我们帮你,来!试试吧!于娜抬头看了看大家,终于开口了。”

  “小组合作学*模拟快结束了,我对全班同学说:现在请大家评一评我们4个人学*得好不好?各小组都动起来了,有的还在交头接耳,有的已经发表评论了。”

  “二组组长说:刚才你们一起学*得很愉快!”

  “五组组长说:伍维松遇到了困难,大家都帮他想办法,这点很好。”

  “一听组长这么说,我赶紧因势利导:是啊,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就是大,以后在学*上还会遇到很多困难,等待我们用集体的力量去想办法、去解决。看来小组合作学*确实很重要,大家想想对不对?请继续评一评。”

  “三组组长说:老师,我还发现你们小组四个人都说过话了,不像我们组,李玫不敢说话,我们要她说她就是不说,王硕要抢学具,我们劝也劝不好。”

  “我又深入引导:看来你很想让李玫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很想把合作学*搞好,对李玫和王硕,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就像我们三个人帮助于娜一样,尤其是组长更应该带头这样做,相信他们会和你们一起好好学*的。其实,老师刚才要大家看一看、评一评我和3位同学合作学*,就是要大家认识到小组合作学*时一定要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不能争抢、不能吵闹,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今后的小组学*我们就这样做,能做到吗?”

  “能!声音洪亮极了。”

  “对于那些与众不同的孩子,像伍维松啊于娜啊,当他们有了一个可以归属可以信赖的学*与合作的小组,学*的需求可以及时在组内得到满足,减少了班级群体的压力,也间接解决了课堂上时间不够用的问题。而那些较为出色的孩子则在学*活动中懂得了帮助别人,更明白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孩子们的学*心理更趋健康。”

  3.任教中年级数学的叶老师的心声:

  “听了她俩说的,反思*时做的,我想到了小组评价的重要性。其实,我们一直在讲要重视孩子们的发展性评价、全程评价,而小组评价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些希望能在全体同学面前发言而展现自己的孩子,便会将眼光内投,提高自己在组内的学*质量,以期得到小组的良好评价。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教学效率也好,因材施教也罢,在大班额的集体中,都将得到良好的发展与体现。”

  “小组合作学*不仅仅是从形式上改变了以往教师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真正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思想,将孩子们置身于一个新的、自主的学*天地中,同时又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合作与探究的单位,学*与评价掌握在了他们自己手中,自主学*、自我教育在这一刻生动起来,为他们的终生学*奠定了基础。”

  (二)、笔者与老师们的反思和共识

  1.分组,应该合理

  教师在组建合作学*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差异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即异质分组。由于每个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产生了全班各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内部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竞争打下了基础。

  实践证明,同质分组弊多利少,它容易养成学生盲目自信或过度自卑的心理,而异质分组可以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成效。

  合作小组的人数,我们建议4-6人,根据大班教学的实际,7-8人也未尝不可。一般来说,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对学*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

  2.分工,为了合作

  教师在启动小组合作学*时,要根据内容合理分工、明确分工。没有规则、没有分工的合作学*很容易成为“自由市场”,嘈杂无序,合作难以见效,教师难以驾驭,活动难以正常进行。有的小组中的学生,对合作只有浅层次的理解,在他们印象中,“一起干”就是“合作”,“小组学*等于合作学*”,因而,在小组活动中,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尤为重要。不同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务,每个成员、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

  当各小组在汇报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不同的学*成果、相互评价和相互欣赏时,也体现了组间的一种有序分工、一种合作依赖。

  3.交往,需要互动

  教师在合作学*的各个阶段,要针对学生只“交”不“往”或“不互”“不动”、只有合作学*的“形”而没有合作学*的“神”的现象,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主动交往,掌控了小组活动的'进程。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主动交往,增加了合作学*成功的概率。学生在教师留给的合适的学*时间与开放的研究空间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必然达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互相影响,互相启迪。小组在合作学*、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必然形成互相谦让、互相学*、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等良好的研究氛围。

  合作学*可以是多边互动的,合作学*的互动方式可以是多向的,交往对象也可以是多维的。

  4.教师,明确角色

  教师在合作学*的整个过程,要成为学生“学*的导师”、“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对象”。从以前的“大包大揽”到把舞台留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事事,相反,教师要担负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因为在学生合作学*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这些问题要得到及时的解决,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因为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知识结构、智慧水*、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方面,某些时候比起学生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

  “学*的导师”包含“知识的引领”和“活动的组织”两个方面。前者即给小组分好工或指导小组分好工,协调好各小组之间的关系,维持和促进小组研究活动能够持续进行。后者即启发和点拨每个小组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个研究课题或研究方式,指导和帮助每个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寻找解决的途径。合理的活动时间安排、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具有参考价值的合作程序,都是保证学生小组合作学*质量的基础。

  “合作的伙伴”包含老师也以学*一员的身份进行研究或参与研究,并向学生展示研究结果。学生见此定会惊讶,惊讶于老师的介入,那样悄然无声、水波不惊,惊讶于老师的技能,那样超凡脱俗、炉火纯青。在不经意中,老师很自然地成为同学们的一名合作伙伴,师生分享交流研究的成果,不知不觉中对问题的认识渐趋全面,对知识的理解也渐趋深刻。学生惊讶和奇怪的是心目中居高临下的老师怎么也会像一名学生那样去完成一项研究任务?他们随之而来的肯定是兴奋是激动。学*路上多了老师这名特殊伙伴的陪同,他们不再寂寞,不再无助,也不再灰心。这时的老师与其说是一名伙伴,不如说是一股力量,给了他们不竭的研究动力,伴随着他们走向成功。

  “交往的对象”包含学*上的交往对象和情感上的交往对象。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组合作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互助互爱、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的过程。研究性学*更把小组合作推向广域的学*情境,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开阔的时空中进行,人际交往就更具多维性和互动性。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再是一种对峙的交往,而是一种和谐的交往,教师已经是学生中的一个重要对象。而且对学生来说,研究之初,他们需要得到指导。研究之中,他们需要得到帮助,遇到阻碍或困难时,他们需要倾诉和鼓励,获得成功时,他们需要肯定和欣赏。学生与教师的交往沟通,已不限于认知领域,早已扩展到情感、态度、技能的范围。

  5.评价,指向过程

  教师在合作学*活动结束时,要根据自己对合作学*的监控和学*小组对合作学*的反馈情况,采取一定的评价措施和多样的评价形式,包括用语言、眼神、体态对学生的合作学*进行评价、表示欣赏,用纸质的小星星、小红花等物品进行奖励、表示肯定。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的适时适度的评价,突破了课堂教学中只关注结果的单一评价模式,呈现出多维交叉、有机融合的特点。从评价方式看,有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在每一小组汇报后,既有学生“评委”发表意见,又有教师即兴点评。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在肯定、欣赏、激励、引导中,学生自然生成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悄然获得精神的支持和情感的滋润,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创造潜能和合作欲望,不仅出色完成眼前的学*任务,而且对他们以后的学*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综上可见,实验区的不少教师已经学会从理论的高度、理性的角度重新认识合作学*的涵义,已经学会从合作学*的内在规律来反思合作学*的现状,来寻找解决问题的良策。

  在课改实验深化的进程中,小组合作学*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数学能力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方式,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经过教师们的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合作学*将变得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数学课堂也将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生动。

  参考文献:

  1.杨九俊主编《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6月版。

  2.张行涛、李玉*著《走进校本教研》,开明出版社,20xx年11月版。

  作者简介:

  陈瑛,女,1956年出生,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教科所所长、数学教研员,从事数学教研工作十年。已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5篇,获省级市级一、二等奖论文9 篇。20xx年以来,领衔国家级课改实验课题子课题的实验;参与编写正式出版的《小学数学教学新论》《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两书,撰写其中书稿6万余字;在市、区作各类讲座14次,各类培训50多课时,听课指导*千节,指导几十节课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成功教学或制成光盘公开发行,指导12篇优秀教案分别被人教社出版的1-4年级各册数学《新课标教案》选用,指导十几位教师及青年教研员的论文在国家级获奖和发表。20xx年被评为全国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先进工作者,20xx年被评为芜湖市课改实验先进个人,为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的基层实验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4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充分复*整数乘法的意义,对下一步学*小数乘法打下基础。然后创设了贴*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拉*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对到商店购物并不陌生,所以创设一个新开张的文具店的情境让学生模拟购物,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并根据生活经验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但在提问题时由于我没有限制问题的类型,学生开始提的问题都是加法问题,我及时调整,要求孩子提出乘法问题,才把学生的思维拉回来。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放开让学生大胆的探索和表达,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说说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然后用以前学*的知识解决小数乘整数这个问题。最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结果,有的孩子写出了用小数加法计算,有的用把小数转化成整数的方法计算,有的转化为元角分计算,有的用列竖式的方法。我留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去和其他同学交流和探讨不同的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通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尽可能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本节课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不仅运用了已有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运用了类推迁移的思想列出了小数乘法竖式,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化成整数进行计算。

  这节课整体教学过程比较流畅,通过闯三关对以前的旧知进行复*,然后通过买文具这一情景,让学生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最后利用三个挑战,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在提问题这一环节中费时较长,且板书了学生的问题,由于时间关系却没有进行解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有时可以不让学生提问题,而是给学生信息,让学生根据问题找到有用的信息,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5

  4月中旬,我有幸参与了县上的送教下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会场在中心小学举行,而看课活动的主要形式——同课异构,更是让我们基层教师从中获益匪浅。通过我镇的教师和县上的名师同上一节课,让我们看到了名师的风采,从她们身上学到了备课、上课的技能,同时也深深的体会到了我们和名师之间的差距。

  看课中,自己的感受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我们的课堂为什么效率低”“我们的课堂能不能达到较高的层次”一直萦绕这我,而这些思考,也一直伴随我回到了单位。可能是第一节看的是数学吧,所以县上王老师和我镇的张老师同上的数学三年级下册《比一比》给我留下的印象较深,感悟也叫颇多。为了更好的说明上面的两个问题,以及今后我们的课堂应当怎样去做,接下来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见解。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我们的备课上课能力呢?

  一、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即: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解决策略

  1、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课前调研

  2、数学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经验基础上。 ——抓准切入点

  3、教学实际要关注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亲历过程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

  解决策略:

  1、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

  2、美丽的童话情境。

  3、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

  4、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情境。

  5、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

  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因此,应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

  解决策略:

  1、想办法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产生需要。

  2、营造探究、合作学*的人际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的热情。

  3、探究学*良好情境,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有具有挑战性、具有价值的探究合作学*的问题。

  4、在“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分组原则基础上,实行动态编排小组,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有的人起控制作用,有的人则处于从属地位状况,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树立形象,给每个人提供发展进步、改变自我的机会。

  四、抓好双基、适度训练——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教学是数学教育永恒的话题。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疑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数学概念是支撑数学大厦的根基,数学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厦的保证。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抓好双基义不容辞。当然,“数学双基的要求应该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不能盲目地打基础,形成“花岗石的基础上盖茅草房”的局面。没有基础的创新是空想,没有创新的基础是盲目的。我们应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合于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数学思维训练的过程之中。”

  解决策略:

  1、给数学基本概念以核心地位,数学基础知识定好位,打好桩。

  2、根据数学知识的纵向发展,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链”;通过横向沟通,帮助学生将它连成“知识网络”;再经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

  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 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智力活动过程。提高它的实效性必须有教师课前的周密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精彩的生成正是源于这高质量的精心预设。所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宽容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机智筛选课堂生成,从而达到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解决策略:

  1、精心预设——准确把握教 全面了解学生

  有效开发资源 适时准确评价。

  2、关注生成——宽容地接纳生成 理智地认识生成

  机智地筛选生成 巧妙地运用生成。

  以上是我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实效性的笨拙见解,我想,如果教师在备课和上课中如果能够做到“教学风格朴实一点;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教学方式灵活一点”那么我们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高”!而我们的教师也会“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6

  泰戈尔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却反而说世界欺骗了我们"。我们面对的是少年儿童,是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爱他们。

  1、和谐课堂,快乐学*

  课堂是学生学*知识的园地,教师工作的根据地,我们应该重视课堂教学。把和谐带入课堂,使课堂充满活力。只有在宽松、*等、和谐、生动、充满活力的氛围,才能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创造思维。教师的教学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把愉快与热情传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心情愉快充满激情地投入数学学*中去。

  2、生活课堂,更有意义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永远无法割舍。离开生活的数学是苍白无力的。数学只有在实践中得以延伸。生活是数学的生命之源。

  教师应尽力创设情景、创造条件,将课堂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激发思维。如我们学*《四边形》一章中,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行四边形拼在一起还是*行四边形”咋一看没错。但通过实践动手操作就会发现“等底等高的两个*行四边形拼在一起不一定还是*行四边形”。

  3、灵活课堂,轻松学*

  学生不是学*机器,教师应合理科学安排。改变超强度、大题量、机械训练,用时间加汗水提高成绩的陈旧做法,要提倡精讲精练。只讲思路、讲方法、引导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把学生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培养激励学生独立思考的*惯和能力。如教学“一个钝角中去掉一个锐角,剩下的是什么角”就不能固定一个答案。再如估算“390×15”答案可以是7800,也可以是8000。凡事不可一概而论,要学生灵活掌握及运用。而实际生活中如“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大约准备多少钱?”算式49×104这里49看作50,但104则看作110不能看作100,这样才合理更实际。

  面对应用题不得死板硬套,应掌握方法,有些题有多种解法。有的题可从问题着手,有的题则从已知条件着手。只有掌握了方法,举一反三,就可做到轻轻松松学好数学。

  4、幽默课堂,充满活力

  一个有幽默感的人,定受大家的喜爱,幽默驱赶烦恼,带来欢笑。学生也喜欢有幽默感的教师,在教学中恰倒好处的课堂幽默,完全可驱赶学*的疲劳,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能开拓学生思维的敏捷和判断力,能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如一次一学生在课堂老往后转,还不时说话,我看了他几回,他仍然旁若无人视而不见,我不动声色走到他身前,话锋一转提高嗓门对着他说“你屁股上按了滚珠儿啥”从来没有听过这句话的同学一下全乐了全变精神了,看着这位同学会心地笑。接着我意外发现这下所有的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听,仿佛一下精神百倍。此时此刻我顿时明白,幽默让我让学生得到美的体验,感受到幽默的魅力。

  总之,数学教学充满学问充满魅力,数学课堂更是魅力无穷。教师只有做有心人,善学善钻善创新数学课堂就会生机勃勃,课堂会更精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7

  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过时了,小学课堂教学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我们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在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时,老师要先了解学生对于学*的切实需求,针对学生实际运用相关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改革的过程中,老师有时会遇到一些困惑。针对这些困惑我们要想进行课程改革训练,就要不断反思,这样学生的学*热情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也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1、合作学*方式形式化

  我们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要培养学生合作学*的能力。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相关的学*能力,因为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现代社会不是独立存在的社会,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和其他同学协作解决问题。但是现在很多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合作学*都是流于形式,不能形成固定的学*体系,这样的教学模式取得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大。

  2、教学情境设置牵强

  现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都*惯于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很多老师都是根据学生熟悉的事物或者环境来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刺激学生的数学学*热情。如今,很多老师了解到数学情境实施的重要性,但是很多老师认为情境的创设比较麻烦,教学中老师总是喜欢化繁为简,没有根据实际情感来对情境内容进行选择,导致创设出来的情境比较牵强,学生对于这样的情境理解比较困难,很难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

  二、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实施措施

  1、主动学*方式的建立

  老师要想引导学生实施合作性的教学模式,就要处理好合作学*和独立学*的关系。小组合作中,学生要自己独立思考,所以在小组合作学*的过程中,最好要预留一定的时间来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合作学*。如果我们在开始就给学生分好组,学生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来开展合作学*,这样学生在整个学*的过程中会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进行下去。

  我们在进行合作学*“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时候,老师可先留时间让学生来回顾一下如何运用学过的*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求面积方法,再进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再在小组内开展讨论和交流,我们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让每一个小组进行自我总结,以小组长为核心来讨论计算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整体学*水*以及合作能力。

  2、合理情境的创设

  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融入一种学*环境中,这样学生不仅把学*当成生活中的一个部分,而且在生活中学生也可以学*知识。还有就是情境创设的功能可以把一些复杂问题变得简单起来。比如,我们在进行“6、7的分与合”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周末的中午,小风和父母去儿童游乐园玩耍,感觉那里非常热闹,因为在游乐园里面有很多好玩的设施,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玩具来卖。小风看到自己非常喜欢的气球,爸爸给小风买了几个气球,有3个是红色的、2个橙色的.还有2个蓝色的,但是后来有一个蓝色的气球飞走了,老师问,小风的爸爸一共给小风买了几个气球,飞走了还剩下几个,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能够快速地计算出数字,这样就能提高正确率。其实,老师进行这样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让复杂的环境变得简单,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3、运用适当的评价

  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一定会对学生进行评价。有时,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多数会对学生进行肯定,但是这样过度的肯定会让学生产生误解,让学生盲目地认为自己能力很强,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要做出反思,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认真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语言一定要中肯,不要出现歪曲事实或者语言失真的情况,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自信心,使他们对数学的学*热情锐减。

  数学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小学数学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计算,也要培养他们的数学学*能力。在新课改发展的基础上,数学给课堂教学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给整体的数学发展过程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边钻研边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学*能力,还要保护好学生的数学学*情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态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8

  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过时了,小学课堂教学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我们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在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时,老师要先了解学生对于学*的切实需求,针对学生实际运用相关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改革的过程中,老师有时会遇到一些困惑。针对这些困惑我们要想进行课程改革训练,就要不断反思,这样学生的学*热情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也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合作学*方式形式化

  我们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要培养学生合作学*的能力。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相关的学*能力,因为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现代社会不是独立存在的社会,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和其他同学协作解决问题。但是现在很多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合作学*都是流于形式,不能形成固定的学*体系,这样的教学模式取得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大。

  2、教学情境设置牵强

  现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都*惯于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很多老师都是根据学生熟悉的事物或者环境来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刺激学生的数学学*热情。如今,很多老师了解到数学情境实施的重要性,但是很多老师认为情境的创设比较麻烦,教学中老师总是喜欢化繁为简,没有根据实际情感来对情境内容进行选择,导致创设出来的情境比较牵强,学生对于这样的情境理解比较困难,很难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

  二、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实施措施

  1、主动学*方式的建立

  老师要想引导学生实施合作性的教学模式,就要处理好合作学*和独立学*的关系。小组合作中,学生要自己独立思考,所以在小组合作学*的过程中,最好要预留一定的时间来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合作学*。如果我们在开始就给学生分好组,学生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来开展合作学*,这样学生在整个学*的过程中会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进行下去。

  我们在进行合作学*“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时候,老师可先留时间让学生来回顾一下如何运用学过的*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求面积方法,再进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再在小组内开展讨论和交流,我们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让每一个小组进行自我总结,以小组长为核心来讨论计算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整体学*水*以及合作能力。

  2、合理情境的创设

  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融入一种学*环境中,这样学生不仅把学*当成生活中的一个部分,而且在生活中学生也可以学*知识。还有就是情境创设的功能可以把一些复杂问题变得简单起来。比如,我们在进行“6、7的分与合”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周末的中午,小风和父母去儿童游乐园玩耍,感觉那里非常热闹,因为在游乐园里面有很多好玩的设施,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玩具来卖。小风看到自己非常喜欢的气球,爸爸给小风买了几个气球,有3个是红色的、2个橙色的还有2个蓝色的,但是后来有一个蓝色的气球飞走了,老师问,小风的爸爸一共给小风买了几个气球,飞走了还剩下几个,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能够快速地计算出数字,这样就能提高正确率。其实,老师进行这样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让复杂的环境变得简单,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3、运用适当的评价

  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一定会对学生进行评价。有时,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多数会对学生进行肯定,但是这样过度的肯定会让学生产生误解,让学生盲目地认为自己能力很强,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要做出反思,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认真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语言一定要中肯,不要出现歪曲事实或者语言失真的情况,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自信心,使他们对数学的学*热情锐减。

  数学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小学数学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计算,也要培养他们的数学学*能力。在新课改发展的基础上,数学给课堂教学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给整体的数学发展过程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边钻研边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学*能力,还要保护好学生的数学学*情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态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说,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必须同步构建“小组合作学*”等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方式。

  所谓“小组合作学*”,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且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

  笔者所在的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实施课改已*五年,对于小组合作学*,教师们从陌生到好奇、认同、尝试,又从熟悉到困惑、研究、再实践。一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这一课题里已“破茧而出”,飞向“自由王国”。然而,还有些教师仍处于“量”的积累之中,未生成“质”的飞跃。他们对小组合作学*的意义把握不准确、理解不深刻,对小组合作学*的实施技巧运用不到位、掌控不自如,存在一些亟待研究和改进的问题。为此,作为教研员,笔者*来听课后都要与老师们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进行合作研究和共同反思。

  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的现状

  (一)、小组合作学*中学生的“表现”

  1.任教低年级数学的刘老师的诉说:

  “小组合作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难了,多次尝试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首先,学生间的合作不够和谐。我将全班分成15个4人一组的合作小组,每组都有推选的或指定的组长。我要求组长督促组员轮流发言,针对问题一起思考想法解决,细心倾听和热心帮助别人发言,使小组学*在互帮共学、和谐发展中进行。但是孩子们做起来就不一样了,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全班有5个小组出现这种情况,合作学*就不能顺利开展了。”

  “其次,班级人数过多指导困难。我班共有60名学生,编为15个学*小组,一节课合作学*的时间少则5分钟,最多12分钟。在我深入到一个组指导时,其他没几个组在继续进行,每次指导3组就得‘收兵’了。从学生的课桌上慢慢直起腰,我已满头大汗、口干舌燥,无奈地望望班里的学生,除了刚被指导的那个小组的学生在看着我外,其他小组学生都各忙各的,好不尽兴。”

  2.任教中年级数学的张老师的诉说:

  “知道合作学*很重要,想多尝试,让学生从中受益,使师生双方都喜欢它,可往往事与愿违,当我提出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合作学*后,教室里便一片嗡嗡声。”

  “一是爱说的使劲说,不说的始终不说。有的组只有一人在发言,其他人默默地听,产生不了碰撞交流的效果。”

  “二是各说各的,不听他人说。有的组乱哄哄的你一言我一语,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达不到合作学*的目的。”

  “三是说着说着就跑题。有的组围绕主题说不了一会儿就跑到题外,借机扯闲话,到小组代表汇报发言时,吱吱唔唔、结结巴巴,浪费了宝贵的学*时间。”

  “四是听着听着就霸权。当一位同学说出自己的观点后,语言霸权者马上予以反驳,直到那位同学无话可说为止,甚至当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的意见不一致时,恶语相加,不会协调,于是告状声四起,破坏了课堂的学*氛围。”

  (二)、小组合作学*中教师的“表现”

  笔者多次听课时的观察:

  1.准备不充分,流于形式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的准备不充分,表现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思想上准备不充分,没有很好地理解《课标》精神、分析教学内容,没有合理地预设合作的契机、安排合作的环节;另一方面是操作上准备不充分,没有异质分组,没有为讨论类合作学*设计合适的讨论题,没有为操作类合作学*提供充分的足够数量和品种的学具,包括记录合作学*过程和成果的报告单、记录表等。似乎两三张课桌拼靠在一起、学生4-6人围而坐之、教师一声令下“小组合作一下”“小组讨论讨论”便是小组合作学*了,似乎两三次这样的合作学*就是一堂“课改课”了。表面上看热热闹闹、熙熙攘攘,实际上学生或茫然无收获,或争吵偏主题,使小组合作学*流于形式。

  2.要求不到位,作而不合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的要求不到位,表现有两种。一种没明确宣布要求,一种没及时宣布要求。学生对“合作些什么?”“怎样进行合作?”“我在合作时做些什么?”以及时间限制、竞争条件、展示准备、汇报要求等不明不白、不问不听,加上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于是各“作”各的,你不想与我“合”,我不愿与你“合”,使小组合作学*作而不合。

  3.时间不充足,合而无质

  时间不充足,是指教师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的时值达不到合适的长度。很多教师在宣布小组合作学*开始后,只过十几秒就宣布停止,有的学生还没来得及发言,更不要说“几个来回,相互启促”或“几经碰撞,生成共识”了,造成小组合作学*的合而无质。一般来说,小组进行较复杂数学问题的讨论交流或操作探究至少需要5-8分钟,即使是较简单的数学问题也不能少于2-3分钟,再少,不是给小组合作学*釜底抽薪、煮成夹生饭,就是给教师一个警醒,这样合而无质的“小组合作学*”还有必要安排吗?

  4.指导不及时,合作无果

  指导不及时,是指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时和小组代表汇报合作学*成果时,不能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指点和引导。表现有二,一是有的教师在讲台上等待或做自己的事,好像学生小组合作学*与己无关,看上去学生主体地位突出了,但教师成了失去主导作用的旁观者;二是有的教师下组察看似隔岸观火,盲目巡视如蜻蜓点水、不能及时介入调控,任凭活动放任自流,对小组合作学*的进度和质量心中无数,使合作无果、学生无获,难道主体突出就势必要主导淡出吗?

  5.评价不到位,合作低效

  评价不到位,是指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时和小组代表汇报合作学*成果时,不能给予积极有效的褒奖和激励。有的教师在各小组汇报时一味说“很好”或单纯说“这一组最快”,不能敏锐地判别、及时地引领。误导学生的浮躁求速,扼杀学生的不同意见。只关注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忽略学生在活动中的个性反映,只注重合作学*的结果,忽视学生的学*过程,只奖励合作学*的汇报者,忘却小组学*的合作者。评价主体单一、形式单一,评价无形中变成了一种甄别过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能高效吗?

  二、 解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老师们的思考和对策

  1.任教中年级数学的张老师的思考:

  “小组合作学*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但是‘合作’也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开展小组合作学*才有价值。”

  “作为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实施,要对各小组的合作学*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教学过程展开、科学评价运用等全程把握。合作过程既提倡小组的‘共学’,又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教师既不能干预过多,又要提供有效指导。学生合作学*时,教师不是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2.任教低年级数学的刘老师的对策:

  “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小组合作学*,还真要动一番脑子,他们本身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要慢慢来,要从头教。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看表演,我就以表演的形式做了示范。”

  “我邀请3位学生走上讲台,4人围坐讲桌四周。我说:我们4个人就是一个合作学*小组,老师来当组长,我们一起学*,请其他组的同学认真看,一会儿评一评我们学*得好不好,开始!”

  “当我发现1个学生一直没说话,她*时就不爱说话,我就对她说:于娜,你是不是有更好的想法?怎么想就怎么说,说得好我们听你的,说得不好我们帮你,来!试试吧!于娜抬头看了看大家,终于开口了。”

  “小组合作学*模拟快结束了,我对全班同学说:现在请大家评一评我们4个人学*得好不好?各小组都动起来了,有的还在交头接耳,有的已经发表评论了。”

  “二组组长说:刚才你们一起学*得很愉快!”

  “五组组长说:伍维松遇到了困难,大家都帮他想办法,这点很好。”

  “一听组长这么说,我赶紧因势利导:是啊,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就是大,以后在学*上还会遇到很多困难,等待我们用集体的力量去想办法、去解决。看来小组合作学*确实很重要,大家想想对不对?请继续评一评。”

  “三组组长说:老师,我还发现你们小组四个人都说过话了,不像我们组,李玫不敢说话,我们要她说她就是不说,王硕要抢学具,我们劝也劝不好。”

  “我又深入引导:看来你很想让李玫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很想把合作学*搞好,对李玫和王硕,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就像我们三个人帮助于娜一样,尤其是组长更应该带头这样做,相信他们会和你们一起好好学*的。其实,老师刚才要大家看一看、评一评我和3位同学合作学*,就是要大家认识到小组合作学*时一定要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不能争抢、不能吵闹,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今后的小组学*我们就这样做,能做到吗?”

  “能!声音洪亮极了。”

  “对于那些与众不同的孩子,像伍维松啊于娜啊,当他们有了一个可以归属可以信赖的学*与合作的小组,学*的需求可以及时在组内得到满足,减少了班级群体的压力,也间接解决了课堂上时间不够用的问题。而那些较为出色的孩子则在学*活动中懂得了帮助别人,更明白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孩子们的学*心理更趋健康。”

  3.任教中年级数学的叶老师的心声:

  “听了她俩说的,反思*时做的,我想到了小组评价的重要性。其实,我们一直在讲要重视孩子们的发展性评价、全程评价,而小组评价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些希望能在全体同学面前发言而展现自己的孩子,便会将眼光内投,提高自己在组内的学*质量,以期得到小组的良好评价。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教学效率也好,因材施教也罢,在大班额的集体中,都将得到良好的发展与体现。”

  “小组合作学*不仅仅是从形式上改变了以往教师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真正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思想,将孩子们置身于一个新的、自主的学*天地中,同时又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合作与探究的单位,学*与评价掌握在了他们自己手中,自主学*、自我教育在这一刻生动起来,为他们的终生学*奠定了基础。”

  (二)、笔者与老师们的反思和共识

  1.分组,应该合理

  教师在组建合作学*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差异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即异质分组。由于每个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产生了全班各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内部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竞争打下了基础。

  实践证明,同质分组弊多利少,它容易养成学生盲目自信或过度自卑的心理,而异质分组可以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成效。

  合作小组的人数,我们建议4-6人,根据大班教学的实际,7-8人也未尝不可。一般来说,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对学*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

  2.分工,为了合作

  教师在启动小组合作学*时,要根据内容合理分工、明确分工。没有规则、没有分工的合作学*很容易成为“自由市场”,嘈杂无序,合作难以见效,教师难以驾驭,活动难以正常进行。有的小组中的学生,对合作只有浅层次的理解,在他们印象中,“一起干”就是“合作”,“小组学*等于合作学*”,因而,在小组活动中,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尤为重要。不同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务,每个成员、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

  当各小组在汇报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不同的学*成果、相互评价和相互欣赏时,也体现了组间的一种有序分工、一种合作依赖。

  3.交往,需要互动

  教师在合作学*的各个阶段,要针对学生只“交”不“往”或“不互”“不动”、只有合作学*的“形”而没有合作学*的“神”的现象,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主动交往,掌控了小组活动的进程。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主动交往,增加了合作学*成功的概率。学生在教师留给的合适的学*时间与开放的研究空间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必然达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互相影响,互相启迪。小组在合作学*、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必然形成互相谦让、互相学*、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等良好的研究氛围。

  合作学*可以是多边互动的,合作学*的互动方式可以是多向的,交往对象也可以是多维的。

  4.教师,明确角色

  教师在合作学*的整个过程,要成为学生“学*的导师”、“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对象”。从以前的“大包大揽”到把舞台留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事事,相反,教师要担负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因为在学生合作学*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这些问题要得到及时的解决,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因为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知识结构、智慧水*、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方面,某些时候比起学生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

  “学*的导师”包含“知识的引领”和“活动的组织”两个方面。前者即给小组分好工或指导小组分好工,协调好各小组之间的关系,维持和促进小组研究活动能够持续进行。后者即启发和点拨每个小组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个研究课题或研究方式,指导和帮助每个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寻找解决的途径。合理的活动时间安排、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具有参考价值的合作程序,都是保证学生小组合作学*质量的基础。

  “合作的伙伴”包含老师也以学*一员的身份进行研究或参与研究,并向学生展示研究结果。学生见此定会惊讶,惊讶于老师的介入,那样悄然无声、水波不惊,惊讶于老师的技能,那样超凡脱俗、炉火纯青。在不经意中,老师很自然地成为同学们的一名合作伙伴,师生分享交流研究的成果,不知不觉中对问题的认识渐趋全面,对知识的理解也渐趋深刻。学生惊讶和奇怪的是心目中居高临下的老师怎么也会像一名学生那样去完成一项研究任务?他们随之而来的肯定是兴奋是激动。学*路上多了老师这名特殊伙伴的陪同,他们不再寂寞,不再无助,也不再灰心。这时的老师与其说是一名伙伴,不如说是一股力量,给了他们不竭的研究动力,伴随着他们走向成功。

  “交往的对象”包含学*上的交往对象和情感上的交往对象。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组合作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互助互爱、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的过程。研究性学*更把小组合作推向广域的学*情境,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开阔的时空中进行,人际交往就更具多维性和互动性。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再是一种对峙的交往,而是一种和谐的交往,教师已经是学生中的一个重要对象。而且对学生来说,研究之初,他们需要得到指导。研究之中,他们需要得到帮助,遇到阻碍或困难时,他们需要倾诉和鼓励,获得成功时,他们需要肯定和欣赏。学生与教师的交往沟通,已不限于认知领域,早已扩展到情感、态度、技能的范围。

  5.评价,指向过程

  教师在合作学*活动结束时,要根据自己对合作学*的监控和学*小组对合作学*的反馈情况,采取一定的评价措施和多样的评价形式,包括用语言、眼神、体态对学生的合作学*进行评价、表示欣赏,用纸质的小星星、小红花等物品进行奖励、表示肯定。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的适时适度的评价,突破了课堂教学中只关注结果的单一评价模式,呈现出多维交叉、有机融合的特点。从评价方式看,有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在每一小组汇报后,既有学生“评委”发表意见,又有教师即兴点评。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在肯定、欣赏、激励、引导中,学生自然生成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悄然获得精神的支持和情感的滋润,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创造潜能和合作欲望,不仅出色完成眼前的学*任务,而且对他们以后的学*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综上可见,实验区的不少教师已经学会从理论的高度、理性的角度重新认识合作学*的涵义,已经学会从合作学*的内在规律来反思合作学*的现状,来寻找解决问题的良策。

  在课改实验深化的进程中,小组合作学*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数学能力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方式,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经过教师们的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合作学*将变得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数学课堂也将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生动。

  参考文献:

  1.杨九俊主编《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6月版。

  2.张行涛、李玉*著《走进校本教研》,开明出版社,20xx年11月版。

  作者简介:

  陈瑛,女,1956年出生,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教科所所长、数学教研员,从事数学教研工作十年。已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5篇,获省级市级一、二等奖论文9 篇。20xx年以来,领衔国家级课改实验课题子课题的实验;参与编写正式出版的《小学数学教学新论》《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两书,撰写其中书稿6万余字;在市、区作各类讲座14次,各类培训50多课时,听课指导*千节,指导几十节课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成功教学或制成光盘公开发行,指导12篇优秀教案分别被人教社出版的1-4年级各册数学《新课标教案》选用,指导十几位教师及青年教研员的论文在国家级获奖和发表。20xx年被评为全国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先进工作者,20xx年被评为芜湖市课改实验先进个人,为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的基层实验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菁华9篇)(扩展6)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菁华6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会唱歌曲《猜谜谣》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

  2、能勇敢的担任领唱,与同学合作演唱歌曲。

  3、关注生活中“有美感的声音”,从而增强孩子对自然界多种音响的好奇和兴趣。

  教学难点:歌曲《猜谜谣》中衬词的演唱。

  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与同学合作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想给大家来猜一个谜语:

  两个角,抱着头。

  上树顶,爬村头。

  扁扁嘴,细长的脖。

  坐着高,站着低。

  在这个谜面中,每一句都可以猜一种动物。

  (生根据谜面猜谜底,对说出不常见的动物答案的人给予肯定与表扬。)

  师:同学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听听歌曲是怎样回答的。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图片,听录音范唱、揭示谜底)

  师:哦,原来每句谜面都有几种答案呢。

  2、再次倾听歌曲,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问答式的对唱)

  3、把歌词以儿歌的形式来朗读

  (1)按歌曲的节奏齐读歌词(请学生根据小动物的*性特征来做一做动作)

  (2)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朗读歌词(师问生答)

  4、随琴演唱歌曲的歌谱。

  5、教唱歌曲

  (1)随琴填词唱

  (2)“双簧式”的演唱练*

  (3)解决难点(手势衬词的音高的把握)

  (4)完整演唱

  (5)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问一组答,后两句齐唱,并交换演唱内容。

  (6)给予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请两人一组进行对唱,并让学生评价,如认为有不足的地方,就用自己的表演来纠正。

  6、歌词创编

  请小朋友分组讨论,给歌曲创编第三、四段歌词

  (1)细尾巴,滑溜溜,不是泥鳅是小蛇

  (2)尖尖嘴,长尾巴,不是母鸡是狐狸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猜谜谣》这首歌曲,小朋友的表现也真是活灵活现,让老师不禁要赞美你们真是一个个巧嘴巴!下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夸张的艺术文化。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牧歌》、《小放牛》

  2、选用内容:学*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乐曲《牧歌》、《小放牛》,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愉快热闹、充满朝气的音乐情绪,初步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

  二、通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牧歌》增强学生学*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结合学唱歌曲演奏6、1、2三音进行练*)

  二、新课学*:

  (一)欣赏《小放牛》

  1、导入:谈话(从前课歌曲入)

  A、教师出示幻灯《小放牛》曲调,教师边弹琴边唱。

  B、学生跟琴哼唱,对该民歌有一个初步的熟悉。

  初听录音乐曲:师设问:

  A、这段乐曲是由民族乐队还是西洋乐队演奏的?

  B、乐曲中主要的曲调是由哪一件乐器演奏的?听完后,学生自由回答。

  A、听第一段音乐:问:这段音乐与河北民歌《小放牛》有什么关系?听完后,学生讨论回答。

  B、第二段音乐:设问:这段音乐旋律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你能听出唢呐在模仿二人一问一答的情景吗?

  (还是第一段主题音乐,但是速度加快。有必要的话可再听一边)

  C、第三段音乐

  设问:这段音乐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情绪如何?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D、复听全曲:听完后师生交流听后感。

  (二)欣赏《牧歌》

  1、导入: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曲,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师:范唱民歌《牧歌》)

  学生谈感受(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

  2、师:介绍这是一首内蒙古昭乌达盟民歌(学生用“LU”跟着老师唱《牧歌》曲调,唱时可以看书上的图形谱,再用竖笛吹一吹)

  3、请小朋友们听一首由民歌《牧歌》为素材创作的小提琴曲《牧歌》。初听音乐。

  问:民歌《牧歌》的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后学生回答)

  4、听乐曲

  问:每遍的主题曲调出现时它的声区变化顺序是怎样的?哪边高?哪边题低?各遍表达了怎样的情景,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场景?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三)与《小放牛》对比欣赏,说说你的感受。提示:从题材、形式、风格等进行对比

  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然后再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板书。

  板书:题材形式风格

  《小放牛》

  《牧歌》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主要戏种的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和代表性剧目,引发学生们的学*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对*戏剧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三段唱段,请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剧种?

  京剧《红灯记》选段、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越剧《红楼梦》选段。

  (2)哪一个戏种是流行于我们地区的?

  (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越剧的知识?

  2.新授部分

  (1)介绍越剧发展历史及行当:小生、花旦、老旦、丑角。

  (2)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边欣赏边完成课后问题。

  (3)欣赏《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4)总结越剧的音乐风格特点:清悠婉丽。

  3.演员介绍:尹桂芳

  4.拓展性作业模拟演唱,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报花名》。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评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的剧目。欣赏《报花名》进一步感受评剧演唱特点,通过欣赏、模唱感受评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情况:戏剧种类、相关知识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并交流评剧的有关内容: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3.欣赏《报花名》:简单了解《花为媒》的剧情, 感受音乐风格,介绍演唱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花木兰》。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欣赏《花木兰》,进一步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学*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

  3.了解豫剧的有关知识: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4.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简单了解《花木兰》的剧情, 感受音乐风格。

  5.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并了解河北梆子这种艺术形式。

  6.背诵古诗《木兰辞》

  7.拓展性欣赏:民族管弦乐交响诗《花木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看大戏》。

  教学目标

  学*歌曲《看大戏》,设计歌曲的念白节奏,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 感受豫剧的唱腔风格。

  2.学*歌曲《看大戏》

  (1)初听:体会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风格。

  (2)哼唱歌曲旋律: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3)学生自主设计念白的节奏。

  (4)完整演唱歌曲。

  3.欣赏教师提供的音响材料

  4.总结本单元的学*情况。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创造欢快的氛围,使学生能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会歌曲;

  2、在学*中领悟歌曲的意境,使学生感受春天的美,能带着愉悦的心情唱歌;

  3、体会“ 嘀答 O滴 答 O”等类型乐句的节奏,并能通过唱歌和伴奏表现出来;

  4、针对孩子的生长特点,培养学生轻声唱歌的好*惯,保护孩子的嗓子;

  5、在唱歌和伴奏创作中,培养孩子的协作及学生的.表现能力,鼓励孩子主动参与;

  6、引导孩子在创作中挖掘身边的素材。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会歌曲,能带着欢快的表情唱歌;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难点:

  (1)领悟歌曲中休止符的时值,

  ×× O× × O

  嘀答 O滴 答 O

  (2)能带着欢快愉悦的心情唱歌。

  教学准备:

  1、了解春天大自然的声音;

  2、录音带、打击乐器和自制打击乐器(碗筷<三角铁>、塑料瓶装沙子或豆子<沙锤>)。

  教学程序:

  一、师生问好:

  用《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旋律

  内容:(师)孩子们好呀孩子们好!(生)陈老师好呀陈老师好!(师)今天真高兴高兴呀哟!(生)今天真高兴高兴呀哟!

  二、激趣导入:

  孩子们今天高兴吗?陈老师今天也很高兴,想知道陈老师今天为什么高兴吗?因为昨晚老师接到大自然的一个电话,邀请我今天去欣赏一场大自然的音乐会(板书:音乐会)。你们想去吗?(想)那我们一起悄悄地去听吧。

  三、学*歌曲:

  (一)完整聆听音乐

  (放录音)要求学生静静的听,初次感受歌曲旋律,听完后提问:

  刚才我们听的音乐会是谁举行的?(春天,补充完板书:春天举行)

  (二)学*歌曲第一部分

  1、这场音乐会有谁参加了?让我们再来欣赏春天的音乐会,相信你们一定会听出来的。(聆听音乐第一部分)

  2、春天举行的音乐会有谁参加了?(春雨、春风、春雷、春水、春笋)春雨、春风、春雷分别是怎么表演的?那春水是什么?

  (板书):春雨唱歌:嘀答 O滴 答 O

  春风弹琴:沙沙 O沙 沙 O

  春雷打鼓:轰隆 隆隆 隆 —

  春水鼓掌:哗啦 啦啦 啦 —

  引导学生在模拟大自然的声音中感悟休止符的时值。

  3、老师欣赏到这么美妙的音乐会啊,我也想参加了,你们想吗?那老师唱歌,你们为老师伴奏好吗?(老师演唱,唱到模拟大自然声音的乐句时,学生拍掌伴奏。)

  4、有的孩子刚才在为老师伴奏的时候也忍不住在唱了,那下面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如果唱好了,那就有机会参加音乐会的表演了。(采用问答式的方式演唱,如:<师>春雨唱歌呀<生>嘀嗒嘀嗒)

  (三)学*歌曲第二部分。

  1、音乐会的演员们悄悄地告诉我说他们已经单独表演了,下面他们要合奏一曲。孩子们想听听他们合奏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吧,听听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聆听歌曲第二部分)

  谁是指挥?孩子们学学指挥。

  2、我们再来听听音乐,看竹笋指挥演员们怎么表演的?(再次聆听第二部分音乐)

  刚才我们又听了他们的合奏,老师呀想当当指挥,指挥你们唱唱刚才我们听的这部分歌曲。不过老师是要用琴声来指挥你们,我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听着老师的琴声来唱歌。(学生随音乐唱歌曲第二部分)

  3、这一次老师要指挥你们分角色模拟他们的声音来唱,看谁学得更象。(学生分角色演唱)

  (四)孩子们,听到老师的掌声心里高兴吗?春雨、春风、春雷表演后听到春水的掌声心里也会怎么样?要表达高兴的心情,唱歌的速度是稍快还是稍慢?好,那就让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唱歌吧。(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创作表演

  1、孩子们,老师昨晚一接到大自然的电话呀,就把以前的打击乐器找了出来,准备也上台表演表演,谁愿意跟我一起来?不过得先考考你们,能回答我问题的孩子我就请他来。春雨用什么乐器?春风、春雷、春水分别用什么?(师生共同表演)

  2、小组合作表演(用自制打击乐器和身边的素材)

  3、请一小组上台表演

  4、全体分组合作表演

  五、拓展延伸

  孩子们,今天我们参加了春天举行的音乐会,高兴吗?那有的孩子一定在想:现在是秋天了,春天能举行音乐会,我们自己也可以啊。想吗?(想)

  那孩子们课后分组去创作我们自己的音乐会吧,下一节课我们就来举行我们自己的音乐会,好吗?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作品欣赏、演唱、配乐诗朗诵,体现文化艺术多元化的特点,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沉浸于浓郁的诗情画意中。

  (二)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三)认识还原记号;学*三拍子的指挥图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轻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难点:掌握三拍子歌曲的韵律感。

  教学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等

  预*要求

  看《把心儿种在春天里》的歌词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歌曲《校园的早晨》

  1、学生听教师演唱歌曲一遍。

  2、学生跟随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反复播放《春之歌》A段旋律

  (二)导入教学

  比一比,赛一赛:

  1、 说出带有“春”的成语。

  引导:同学们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师:提到春天,人们总喜欢用温暖、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等词语,写它带给人的美好。

  2、说出古诗词中关于“春”的诗句。

  3、 配乐诗朗诵《推开春的大门 》

  听到鸟叫了

  在城效,有几只报春鸟

  它们不敢进城

  只在效外欢呼和跳跃

  它们朴素得像乡下的农民

  让我萌发一种亲*

  它们是我的朋友啊

  又仿佛是我巧遇的亲人

  它们在寻找不知名的虫子

  向同伴发出亲和的声音

  在效外,我爱上了鸟的声音

  在鸟的争鸣中

  我推开了春的大门 (音乐《春之歌》A段旋律)

  (三)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

  1、跟琴轻唱A段主旋律。

  认识还原记号:表示将已升高或降低的音恢复到原音高。

  2、初听乐曲

  问:

  A、在听到主题旋律的时候作出表示

  B、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3、、再次欣赏。

  要求学生用色彩表示听不同段落时的感受,并说明理由。

  4、揭题、简单介绍乐曲创作背景及作者。

  (四)学*歌曲《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1、让学生描述自己所做过的美好的梦,谈谈自己的理想。

  2、听教师范唱歌曲。

  3、学生用LU跟琴哼唱旋律。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歌词,感受歌词抒发的情感。

  5、再次听录音范唱。

  注意第一乐段各乐句的相似之处的区别,并唱一唱。

  6、跟琴学唱第一段歌词。

  7、自学第二段歌词。

  8、学*三拍子的指挥图式。

  9、完整演唱歌曲,边唱边划拍。

  (五)表现歌曲

  1、讨论用什么样的力度来表现两个乐段不同的情绪。

  2、采用多种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比如:领唱,合唱;轮唱;接口唱等

  3、在歌曲后半部分用拍手为歌曲伴奏。节奏型“0 XX X”

  可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一组伴奏。

  (六)课堂小结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6

  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桔梗谣》,感受歌曲的美。

  2、引导学生学*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3、通过简单的律动,体味朝*舞蹈的内在韵律,即以内在的呼吸带动外在的动作,并以此进一步感受朝鲜音乐的特征。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时,注意学生较容易唱错的几小节。

  2、为歌曲伴奏,注意鼓的节奏。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做律动

  二、新课学*

  1、导入:老师做几个动作,请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教师做*舞、新疆舞、蒙古舞、朝鲜舞动作,让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2、播放歌曲视频,教师介绍“朝鲜舞”,学生试着跳一跳。

  3、你觉得刚才这首歌曲怎样?学生谈感受——是三拍子还是二拍子——学生试拍。

  4、揭题:《桔梗谣》听录音,学生打三拍子。

  出示图片,教师介绍,桔梗是朝鲜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

  5、学唱歌曲。

  (1)学唱歌谱。

  出示卡片1前4小节,教师范唱。学生随教师的教棒点谱学唱,边唱边拍节奏(2——3遍)——出示卡片2后4小节,方法同上——1+2完整唱一边,唱好前八小节——3、4、5、6四张卡片由学生组长抽签,各组一张卡片在组长带领下自学——教师巡回指导。(重点:辅导抽到卡片5的一组)

  要求:声音轻,不影响其他三组的学唱,把卡片集中按序号排列在黑板上,教师指挥,各组接唱,加上卡片7,再次接唱,齐唱——用竖笛吹一吹。

  (2)学唱歌词。

  放录音,学生轻唱——提醒同学们应注意的乐句——重点练唱:第二句的符点、第四句的连线、符点、第五句衬词、最后一句的连线。

  (3)谈谈:你觉得应怎样唱?(用欢快的情绪唱一唱,表现人们喜*收)

  三、创造表现

  学生齐唱——分组表演——配上伴奏完整表演——集体表演展示。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朝*音乐及朝*的舞蹈,希望小朋友们在课下能够多了解朝*文化。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菁华9篇)(扩展7)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菁华6篇)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1

  20xx年6月11日,呼和浩特市中小学音乐教师业务培训暨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在赛罕区大学路小学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呼和浩特市教学研究室主办,目的是希望通过专家细致而深刻地讲解,给更多的一线教师带来启发与思考,指明课堂教学方向,帮助更多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事业上成长。来自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音乐教研员及全市300多位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启动仪式特邀*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事长吴斌教授做了题为“20xx版《音乐课程标准》解读”的专题讲座,吴斌教授倾情讲授,对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给予大力支持,就此次专题讲座重点内容,笔者将分享并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分享之一:把握课程标准,应抓住音乐内核,妥善处理音乐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

  就内蒙古地区众多教师参与的在深圳举办的“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观摩课”活动,吴斌教授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评课过程中,一线教师与专家给定分数差异非常大?”面对这样一个具体而又指向明确的问题,在场的教师还是比较茫然。吴斌教授却通过几个信手掂来的案例对音乐课堂尤其是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评价标准给予了很明确的解析。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一定要是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包括音乐的音效、作品、音响、素材的质量、演唱者、演奏者、指挥、演奏乐团、舞团等等,挖掘音乐中最具表现力的要素。

  感悟之一:在比较中学*,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发现本地区优势,推动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音乐基础教育发展。

  在呼和浩特市举行的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各个区都选出了较高水*的展示课,综观这些展示课,笔者发现,教师普遍存在音乐文化知识与能力相对欠缺,教育理论素养相对不足,没有很好地掌握教学规律,教学技能亟待提高,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个人演唱、演奏等技能的提高,过于强调音乐背景知识等问题,结果导致课堂中对音乐本身的体现时间不足,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浮于表面,不够深刻。由于教师对当今国内外的音乐教学现状、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没有深入了解和学*,课堂教学的音乐表现力不足,不能充分体现音乐教学的特点和魅力。个别教师虽然对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铃木教学法、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有些许了解,但不能更好地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当然,这样的状况不仅仅存在于内蒙古地区,也是其他地区的普遍现状,这与我国基础教育音乐课程设置、音乐教育教学理念及我国的评价制度有直接关系。结合我国音乐教育现状,借鉴国外音乐教学的先进经验,构建我国音乐基础教育的完整体系,是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肩上的使命。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弘扬、传承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也要更好的借鉴发达地区的教学经验,推动本地区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

  分享之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内容是音乐课堂取得良好效果的根本保证

  在讲座中,吴斌教授很明确地提出了内容丰富是评优课的标准。音乐内容丰富、表现力强也是世界音乐教育的大趋势。通过例证和比较,他分析了香港教师、美国教师与*教师在40分钟内完成的教学内容。

  感悟之二:抓住音乐本质,丰富教学内容,让音乐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美学修养的.重要途径

  内蒙古是少数民族地区,教学内容可以融入很多蒙古族音乐。学生从一次又一次的音乐听辨、感受、经历中学到了什么、成长了什么,这才是教学的关键。对于内蒙古地区的学生来说,随处都可以听到各种蒙古族长调、短调、爬山调、漫瀚调等等,甚至生活中可以参加各种蒙古族婚礼,听到几十人的马头琴齐奏及蒙古族各种庆典仪式,在弘扬、传承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同时,音乐与人生,分享与交流必将是成长道路上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些重要的部分都将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痕迹并产生思想,引发思维方式的变化,这也是内蒙古音乐教育的地区优势。但这种优势的发挥,需要中小学音乐教师由内而外的个人素质的整体提升,需要每一位教师更勇敢、更努力地前进,既要突出我们民族的优势,又要与发达地区接轨。当教师能充分驾驭具有时代特点、地域特点、表现力十足的课堂时,也就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优质课,也将会走向全国优质课观摩活动的舞台,更重要的是能带动一批教师的成长,而最大受益者就是孩子们和社会。吴斌教授對少数民族地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希望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师快速成长,从而带动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事业的成长速度。

  分享之三:完善学生音乐素养监测机制,规范音乐课堂教学行为

  吴斌教授指出,听与模仿是学*音乐最重要的方式,只有音乐才能百听不厌,越熟悉越有感情,音乐最不怕的是重复,音乐重复90次会终身不忘,而我国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最怕的则是重复。感受到高质量的音乐将会是学生学*音乐的动力之源,教师高质量的范唱是学生学*的重要动因之一,也是教学的关键。唱歌课记住旋律和音响是重点,听音乐也是学文化,所以,音乐一定是以整体的方式学*。唱歌教学的关键就是范唱、模仿,整体、重复。音乐一定是听力理解,同时教师应在每节课上都给个体提供认知、体验、表演的机会,这也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要重点体现的。

  感悟之三:重视音乐元素,让学生在律动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内心世界

  以整体方式学*音乐时,不可忽略的便是所有的音乐元素。音乐元素就是指组成音乐的每个部分。如果教师对这些元素不够熟悉,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中只感受了其中一两个,忽视了其他,这样的教学必定是失败的。没有哪一位音乐教师,不运用大部分的音乐元素,就会成为一位优质课的教师。

  在所有的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感觉到音乐的动感,无论是唱歌教学还是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开始时,一定是要找到律动,让学生倾听并感受律动,使自身成为音乐的一部分,在音乐的反复中,寻找音乐中更多的内涵。即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会设计学生一起演奏乐器部分,那也一定要培养学生演奏之前就要有动感,这个动感包括学生形成内心听觉的稳定性。如果使用奥尔夫教学法解决这个问题,所谓的稳定性,就是节奏基石,通过一个固定音型,将音乐不断发展。律动在常态课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以至于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上了好多年的音乐课,大多数学生没形成稳定的内心听觉,往往在演唱、演奏过程中,越来越快,速度不一,更没有合作精神,也听辨不出音乐的规律。

  在音乐教学中还要重视休止符的价值。课堂上,学生可能不会问遇到这样的休止符该怎么做,但一定要使他们清晰,顺其自然地感受音乐,即使休止,那也是音乐的组成部分,是表达思想的无穷力量。

  音乐的表现力离不开音乐元素,音乐元素不存在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之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音乐元素,发展学生敏锐的听辨能力。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也是音乐文化的载体。

  聆听大师讲解,感受成长喜悦!提高自身素养、遵循教育规律,回归音乐本质,提高民族地区音乐基础教育水*,我们任重而道远。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2

  打造精品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一直以来潜心研究的课题,虽然着力点不同但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在我校特色学校建设的浪潮里,我做为一名音乐教师积极参与到其中,学*锻练自己,使我的课堂教学与新课改的要求更加接*,让我与同学们一起在音乐的海洋里享受着快乐。

  首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丰富音乐课堂。在唱歌教学中,我利用上网查寻,让学生了解词曲作者、歌曲的创作背景,并有机会欣赏一首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和风格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歌曲的动力;或播放歌曲的MTV,让学生领略音乐与画面完美结合的魅力,更深层次地理解歌曲的内涵及感情。在欣赏教学中,我制作简单的课件将所要欣赏的歌曲与画面串联在一起,同学们即有了听觉的享受又有视觉的感受,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欣赏课以单调、枯燥地听觉为主的教学方法,使每一堂音乐课都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音乐。我在唱歌课《唱脸谱》中,上网搜集了许多关于脸谱的知识,用课件的形式显现给学生,让学生去看、去想,产生一种直接感受。在学唱歌曲中,我用自己的指挥来引导学生赏析、演唱,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比起传统的教学生认识音符、掌握时值要快的多。

  其次,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语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音乐虽然是一门副科,学生们不重视,但我一直不放松课堂的纪律管理,同学们要和上其它的课一样遵规守纪,我也总是一副冷面孔,需要提问回答时方可有人说话,音乐课也没有让学生享受它所应该带来的快乐,所以我也一直让同学们不敢亲*。随着自己的不断学*与进步,让我觉得我给同学们带来了太多的压力,我应该还给他们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每节课的开始,我都会从自己一天的工作中的一件小事说起,给同学们说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从而引出对生活和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鼓励他们珍惜现在,好好学*;然后我会微笑着面对同学们进行课堂教学,即使有的同学违反了纪律,我也会用微笑的眼神会意地一笑,同学的自尊心在受保护的情况下,接受了我的暗示;在语言上,把以往铿锵有力地音调降低八度,把语言亲切化,这也让我有了和同学的亲和力,让我的课堂充满快乐和笑声。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审美感受,是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打基础。在《唱脸谱》在节课中我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认识脸谱,了解京剧,并区分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能够独立完成学*任务。在这节课中,我不是看学生这首歌唱到什么程度,而是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等,看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学*,是否对京剧产生了兴趣,是否对脸谱产生了兴趣,是否拿着自制的脸谱兴高采烈地边演唱歌曲边手舞足蹈,上完这节课是不是很快乐,余兴未尽,是否真正做到也在乐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学乐,乐中审美,美中提高,我想,这也是每一个音乐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其实,最让我得心应手的还是在备课这个环节,有了更多的资源可利用。在我们特色学校建设的引领下,学科之间的整合就更加紧密而贴切,这对我的备课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指引,每节课我都会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觉得音乐这个学科真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整合起来得心应手。*时我会把其它学校音乐教师的备课搜集到我的电脑里,然后结合我的思路,取之长,补已短,既可资源共享又有自己的特色。

  反思我的课堂教学,有亮点也有瑕疵,比如:

  1、在一些不爱好音乐的学生身上我找不出更好的办法让他们由喜爱我变得更加喜爱音乐;

  2、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还应更多更好,课件的制作水*还有待于提高;

  3、备课的思路还不够宽……

  我会在每一节课上认真探索,积累经验,我相信,有了校领导的指引和自己的不断努力,我的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3

  现在有些人认为音乐是副课,在社会中没有太大的价值,其实不然,音乐课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从很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让学生走出小学时的“枷锁”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让学生走出来,让先前的那种由老师主动的教学形式逐渐走到“师生互动”的优良教学中,使学生有话说、敢说话,让学生不再有那种以前的恐惧感和畏惧心理。学生大部分都是处在12-15岁左右的孩子,正是充满朝气的阶段。如果让学生们总是觉得有一种压力在压着他们,那么学生们就会有一种反感心理。而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认为应该多鼓励学生,经常用“你不是最差的、你能行、你有别人没有的优点”等之类的话语,真诚的去赞扬和鼓励他们,让学生们在教学课堂中充满朝气和活力。

  二、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去亲自体会和尝试,那样才能更深刻的去理解,例如:2/4、3/4、4/4……这些节拍的挥拍以及节奏的控制,只有学生亲自去做才能知道它是如何去操作的。所以在课堂中必须让学生多多体会和尝试,才能更好的掌握和更容易的接受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真正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是新世纪、新时期的教学模式

  三、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体现一个“活”字

  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轻松而灵活的学会所学的知识,而在音乐教学中更应该注意让学生活学活用,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教学要求和学生的需求。

  四、教师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去更多的吸取先人的精华

  音乐的好与坏不是在自我陶醉,而是让别人去欣赏,所以只有不断的去欣赏那些先人的名作,逐渐去吸取他们的精华,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和水准。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也应该让学生多欣赏先人名作,让学生们去体会作品中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变化及让学生体会那些音乐的价值,慢慢的去提高学生们的欣赏能力和固有的水*;同时通过去不断欣赏不同时期的名人名段,可以陶冶学生们的情趣和扩大学生们的艺术视野。

  音乐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和助推剂,如果在生活中失去了音乐,就像是在生活中让一个人从此失去了情感的体验和变化一样,那么会让你感到活着是很无奈的。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4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优质、有效的呢?随着高效课程改革的扎实推进,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你问我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合作创新”,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在活跃和自主的背后,也透出了放任与浮躁,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输和训练,转向强**学中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过程。采用艺术感受和参与实践来增强体验,改变学*内容单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组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为学生掌握。那么,我就针对我的这节音乐课说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音乐是一门以听唱为主的一门艺术形式,首先我让学生去学会对音乐的感受。艺术的魅力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更多的时候是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将生活实例与艺术课程相结合,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分的感受生活中所能听到的各种声音,让他们在课堂中模仿、表现;带领学生到室外去“寻找声音”、“搜集声音”,然后,将学生“找”到的这些声音对应相应的节奏,让学生来拍读,从中感受长短、强弱、高低的艺术要素,使学生懂得艺术与生活密切相联。其次,我还让学生学会参与实践。音乐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各种游戏、讨论、表演……都少不了学生。

  的身影。在亲自的参与实践中,不仅增进了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艺术学*的兴趣,潜移默化的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和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表现不同动物形象的音乐中做“学动作,猜动物”的游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动作游戏中学*,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既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以及肢体表现的能力。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唱能力,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认真听琴听音乐的状态,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尽快的充实完善自己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相信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会有更多的收获是生活的进一步升华,从而逐步的增强学生的艺术感觉的能力。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5

  新课程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演唱歌曲、为歌曲伴奏时, 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表现大自然中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和形象。这一学*方式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自由、自主的氛围,更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增强了学生学*音乐的自信心,增进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友谊。通过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了发展。

  低年级学生存在着好奇心强、爱模仿的特点。在学*和生活中,儿童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试一试。因此,用表情和动物表现《大鹿》里的兔和鹿以及为歌曲编创歌词及表演的环节,为学生展现自我个性、发挥想象力和展示表演能力设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台。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演唱歌曲、为歌曲伴奏时,通过师生合作、男女对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歌曲的积极性,不仅使师生融为一体,更让学生 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大鹿》一课是希望通过儿童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去探究音乐。但由于上课时小的细节还不是很注意,所以留下了一点遗憾,我会进一步去挖掘和探索,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之,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每节课都有值得自己反思和学*的地方。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6

  《悉尼歌剧院》是要让学生知道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悉尼的标志,它不仅外型独特,美丽,而且内部结构科学。同时要求学生能收集自己喜欢的建筑物的图片,并配上文字,向同学作介绍。根据课文的结构、语言以及教学重点,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在课前,我就向学生布置语言直播厅的作业,要求收集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以及自己最喜欢或自己最想了解的各国的建筑物的图片或文字,而我则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了有关的“悉尼歌剧院”和悉尼风光的影音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制作了演示文稿。

  在教学时比较注意引导学学生主动积极地朗读语言。描写悉尼歌剧院美丽、独特的外形的这三个比喻句,我先利用媒体让学生体会到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之处,再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反复诵读,结果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了文本,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潜移默化中积累了语言,为语言的运用作了铺垫。

  在本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以讲代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手、眼、脑、口等齐动,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网络上有关悉尼的影音资料画面优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一下子对悉尼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同时课题也由出示的画面引入十分自然,有生活气息,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在理解比喻句和“巧夺天工”这个词时,能配以多媒体演示,从不同的角度悉尼歌剧院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三处比喻句的贴切。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菁华9篇)(扩展8)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优选【10】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1

  每次走进教室,都能感觉到学生们对音乐的渴望,我也在想:怎么样才能把每一堂音乐课上好,让学生们在学*文化课之外能够用音乐来熏陶他们的心灵乐园?怎么样才能通过音乐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充满着物欲横飞的时代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

  音乐课是学生们最喜欢上的课程之一,他们热衷于音乐课本上的歌曲演唱,但是他们又对教材中的歌曲所包含的背景故事却毫不知情,为了让学生不仅会唱歌,还要清楚唱的是什么?怎样唱?为什么要这样唱?怎样唱的更好?这就需要在针对于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条理性和层次感,循序渐进,深层次的进行探讨和反思。

  一、音乐课堂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音乐课不单纯是唱歌课,也是通过学*歌曲演唱来了解音乐知识和拓展艺术视野的途径。以前课堂上所谓的“唱歌”,就是老师教会学生唱会旋律就可以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状态,以及对歌曲的感情处理等,比如有的歌曲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像一些抗战时期创作的歌曲,比如:《松花江上》、《游击队之歌》等,现在的孩子们包括我都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显然对歌曲的感情就很难掌握了,那么学起歌来的兴趣自然就没有那么高涨了,所以就要求在教授这类题材的歌曲时,应该对歌曲的时代背景做详细的介绍,立体的让学生真正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教师以正确的歌唱方法来引导学生来演唱,这样本来单调的音乐课堂就会丰富起来。所以,音乐课堂的教学重点是什么?我本人总结起来就是:兴趣的培养,对歌曲学*过程中的兴趣的培养。当然,树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知道自信心对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自信心,那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一事无成。而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更为重要,那要怎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师

  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的。比如在上课的时候找出学生歌唱的'不足之处进行纠正的时候要切忌挖苦嘲讽,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保持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是什么?

  在音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的导入尤为重要。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就是看一个教师对本堂课的掌控力和准备工作是否完备。导入是引发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良好的导入会使学生从上课之初就被深深吸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氛围之中,音乐课堂既是生动活泼的,也是激发学生学*兴趣和有着特殊教育意义的,所以,课堂的导入,精、准、到位,意义重大,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当之无愧的重点。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当中,只要我们摒弃长期形成的以技能技巧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音乐课堂的教学审美功能一定会得到发挥。教师与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也一定能得到共同发展。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2

  课程改革使音乐课堂焕发着活力。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领悟到:当学生有兴趣时,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当教学内容能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应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课,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技能、技巧。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在音乐课中把认识乐谱作为每课必学的内容,并且把会不会识谱作为学生懂不懂音乐的标准,不但偏离了音乐教学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音乐的厌烦心理,进而造成了学生和音乐之间的距离,以致学生丧失了学*音乐的热情和信心。心理学家卡格安在观察儿童的行为时发现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音乐拉*,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逐渐地喜欢音乐。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单纯的说唱,死板的讲述乐理知识,那只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我重新反思了以往的教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这样的小练*:在课始与课末,进行骑着毛驴进教室的'小游戏,很受学生的欢迎。在这个游戏中,我让每个学生都有三个自己创想的动作。首先,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动物的外形模仿。让学自主的进行练*,逐步发展下去,可以自由发挥。学生自编的动作源于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由于个性和爱好的不同,每个学生创想的动作各不相同。其次,让学生随着音乐把这三个动作串联起来,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发挥创编律动,让学生在有规律的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那么到了下一课,我便要求学生尽量不要重复自己上节课的动作,学生们相互模仿,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的动作已不仅仅局限于模仿动物了,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形式的记忆力,模仿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3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优质、有效的呢?随着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扎实推进,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你问我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合作创新”,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活跃和自主的背后,也透出放任与浮躁,热热闹闹的一堂课,结果学生收获甚微,这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注重导入艺术。

  导入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好的导入就象是一幅名画、一首名曲,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采用谜语、故事引入和联系生活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讲授《两只小象》时,我就首先以“森林里的小动物”几个谜语导入,学生非常有兴趣,并在接下来的学*中,结合故事展开了一系列的“讲一讲你身边的小动物”、“改编动物故事”、“模仿动物声音”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积极踊跃,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想象力,锻炼了表达能力,体验到了艺术的魅力。在《走进乐器的世界》中,我请学生结合自己*时的所看、所接触,描述一下自己熟悉的乐器,学生的兴致很高,都滔滔不绝、积极投入。

  这样,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富有魅力的导入,达到学生音乐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让学生好奇、有兴趣的情绪在整节课中得到延续,从而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二、注重教学方式。

  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输和训练,转向强**学中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过程。采用艺术感受和参与实践来增强体验,改变学*内容单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组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为学生掌握。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唯教材、唯教参”,应将精力用在分析学生的学*特点,学*方法以及学生的真正需求上。

  1、音乐感受。艺术的魅力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更多的时候是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将生活实例与艺术课程相结合,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分的感受生活中所能听到的各种声音,让他们在课堂中模仿、表现;带领学生到室外去“寻找声音”、“搜集声音”,然后,将学生“找”到的这些声音对应相应的节奏,让学生来拍读,从中感受长短、强弱、高低的艺术要素,使学生懂得艺术与生活密切相联。

  2、参与实践。音乐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各种游戏、讨论、表演……都少不了学生的身影。在亲自的参与实践中,不仅增进了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艺术学*的兴趣,潜移默化的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和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如在《两只小象》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表现不同动物形象的音乐中做“学动作,猜动物”的游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动作游戏中学*,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既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以及肢体表现的能力。

  三、注重教学评价与反思。

  艺术课程由原来过于强调等级化考试、比赛获奖选拔,转向着眼于提高每个学生艺术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的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艺术档案夹实施过程性评价。艺术课程的教学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所以,要更关注对学生艺术学*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并注意调动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比如,在以舞蹈切入的《小孔雀,告诉你》一课中,课前我让学生欣赏杨丽萍的《孔雀舞》,然后全班一起用手模仿孔雀头,再跟老师学几个孔雀舞的动作,并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出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评价;只要学生尽力参与进来,我就在指导的同时积极给予肯定。因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学生的关注,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成为学生学*的不竭动力。采用这种评价的方式,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新一轮课程改革无疑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尽快的充实完善自己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相信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会有更多的收获是生活的进一步升华,从而逐步的增强学生的艺术感觉。比如,在《奇妙的声音》中,我让学生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4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对教学《龟兔赛跑》这一案例进行反思,具体地分析探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方面的反思与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一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教学《龟兔赛跑》时,我安排了欣赏三段不同的音乐:第一段是兔子、小鸡和小猫;第二组是乌龟、鸭子和小羊;第三组是大象、小熊和老牛。第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旋律表现了哪一组小动物呢?第二步问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是这组小动物呢?此时学生会根据他*时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象的腿很粗,它走起路来很笨重,所以它的音乐听上去很强也很沉重,而乌龟呢,它爬得慢,但身体没有大象那么庞大,所以音乐听上去很*稳。而小兔子是一蹦一跳的,所以音乐听上去很轻松,也很活泼。第三步让学生聆听音乐模拟这一组动物走路的情景。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内化,体会音乐艺术的美感。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目标的反思。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在设计《乌龟赛跑》这一课时定下了三个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2、通过创编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3、通过创作表演第二次龟兔赛跑,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表现欲,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渗透团结友爱的思想教育。通过反思,围绕着学生年龄特征和音乐感知等特点,重新设立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具的直观介绍及有关乐曲欣赏,充分体验学生丰富的表现力,同时形象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情绪。”课堂上,通过讨论欣赏、比较欣赏、选择欣赏等多种教学策略进行反思。

  三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四围绕主体,紧扣主题,集体协作是反思教学必要补充。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5

  一、反思: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度追求教学进度和升学率,与其他“主科”相比,往往将音乐课作为拓展学生课外知识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强调理论知识的专业性,将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在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人物故事的介绍上,而忽视了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未能认识到音乐本身的欣赏价值和意义。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在对音乐课的认识上发生了扭曲,渐渐地失去了学*音乐的兴趣。

  二、出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品质的策略分析

  针对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应主动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前进步伐。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教学主体,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乐园,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今天的音乐课不再是学生接触音乐的唯一场所,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无时无刻不在输出音乐,通过日常生活音乐的积累,小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音乐喜好和修养。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自身角色定位的转换,明确自身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理论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音乐兴趣及审美情趣形成的引导者。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表达、思考,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的形成。

  2.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主动跳出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不断开拓创新,力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具体来讲,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制作音乐手抄报、音乐贺卡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另一种角度理解音乐;充分利用校广播台的作用,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且富有欣赏价值的音乐作品,并对作品加以解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达到音乐教育与欣赏的目的。

  3.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培养审美意识

  就音乐本身而言,它属于一种高雅艺术,欣赏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具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教育意义,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通过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透过音乐作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走进作者创设的情境,感受音乐本身所表达的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今天的音乐环境较之过去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音乐知识获取已经不再单一地局限于音乐课堂,传统的音乐教学已经远不能适应现代化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作为课堂教学实践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小学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6

  一晃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了,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五个班和一四、一五、一六班的音乐教学工作。由于有了上学期的教学工作经验,遵照本学期初制定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开展的比较顺利,但仍有不足之处。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反思如下:

  一、课堂教学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学,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的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三年级的音乐欣赏课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是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课余工作

  除了课堂教学工作外,课后我还担任了学校的街舞辅导班工作,在每次上课前我都会提前备课,自己先提前练*,以便于课堂上的顺利进行最后这群街舞班的孩子们也在学校的毕业晚会上跳出了他们自己的风采。

  家长会是学校每学期的一个重点工作,今年的家长会以改往年的.节目风格改成了现在流行性的元素。而我和李老师我们两个负责的是二年级的队形变换操,通过我们的上网搜索和学*,再加上二年级学生的不断练*,最后这个节目在家长会上也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三、不足之处

  1、对于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课堂的.行为掌控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呢还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给他们的环境较为轻松,致使他们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恃无恐。

  2、在课堂上对学生乐理知识方面灌输的太少,这是他们不能很好的处理歌曲,表现歌曲。

  四、改进措施

  1、加强自身音乐素质的训练,摸索出一套适合我自己的特长和教学的方法。

  2、课堂上对那些犯错的学生要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提高课堂兴趣及幽默感。

  3、加强音乐知识的讲解,在活跃课堂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的构建音乐知识。

  这一学期中我付出着、收获着、快乐着、进步。着在即将来临的新学期,我同样会用心去面对,总之我相信勤能补拙,在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关心帮助下,我会不断攀登不断进步。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7

  《小事情》这是一首美国童谣,三四拍,结构单纯,和声规整,由两个乐句构成,流畅起伏的旋律,舒展的节奏,给人纯洁、宁静的美感。

  教材中的第二句反复一次并且加入了二声部,运用了合唱的`形式,很好的表达了歌词的意境,使人产生“汇合”、“宏大”的感觉。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让学生知道并且抓住三四拍的韵律感。并且唱准歌曲连音线部分的演唱。六拍的时值要唱准划准。在演唱的同时要注意强弱的演唱律动感。

  在学*这首歌曲的时候,学*了两种演唱形式,让他们自己去发觉哪种演唱形式更贴*“小水滴汇聚成大海洋”这句歌词。三部轮唱与合唱他们更喜欢轮唱这种演唱形式,一节课在他们的歌声中较完美的结束。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8

  音乐的课堂需要音乐,在理解、掌握了音乐的基础上,再去挖掘音乐之外的附加值,如人文性、情感性、德育性等。本节课的主题是合唱与欣赏,下面我就这次课作一反思。

  1、合唱意识的培养

  本堂课以欣赏为主,在体会第二部分的抒情片段时加入了合唱教学。由于是在尝试期,因此还存在在很多不足之处。对于合唱教学的方面也不是特别懂,试教时也在摸索更好的办法,学生感觉也有点生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的体现出合唱的效果,学生合唱意识也较淡薄,这是以后在教学中该改正的。

  2、演唱*惯的培养

  演唱*惯的培养并非是一日就能达到的,它需要长期的训练,培养。在*时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分的注重于歌曲的学唱,而忽略了演唱*惯的培养。因此在本堂课毛病也同样出现了,我想,这就是在以后音乐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学设计

  本堂课以欣赏为主,合唱为辅,合唱的加入也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感受音乐。整堂课下来,感觉还比较顺,但是自我感觉课的设计针对五年级的学生,似乎教材挖掘地还不够深,可让学生的欣赏程度再加深,这是以后欣赏课该注意的,不应该走形式路线,而应该实在、扎实,真正让学生学到点东西。

  以上几点,是节课体会较深的东西,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活动以及反思感悟到音乐教学的要领,继续自己对教学的热情和努力。

  新课程不仅将改变学生的学*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探讨新知识过程中的合作者、促进者、教师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在*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逐渐摸索出了一些心得,现总结下:

  1.多一些自由,少一些限制。

  允许学生从事有意义的独立学*活动;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想说就说;可尝试取消举手点名发言的做法,学生随时可以站起来。一年级音乐教材中有一课是学唱《跳绳》这首歌,我有一个环节是安排让个别学生上台来跳绳的,但是学生一听可以上来跳绳都非常激动,结果有半个班的学生都跑上来了,顿时没了该有的课堂秩序,这种情况在以往是不被允许的,正想叫他们全部回到座位上坐好,却忽然接触到学生们那一双双溢着光彩的大眼睛,我的心顿时软了下来,就让大家边唱歌曲边来跳绳,结果竟然还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反对“自由化”的前提下多给学生一些行为和言论的“自由”吧!

  2.多一些创造,少一些模仿。

  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想创造、敢创造,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敢于怀疑书本、教师、他人的观点,回答问题有新思路、新观点、说真话、说实话,能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新问题。我听过一节公开课,内容是欣赏《鸭子拌嘴》,我们知道《鸭子拌嘴》是一曲由民族打击乐器演奏的乐曲,没有固定的音高。这个老师在给学生听完后问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乐曲好听吗?”结果有几个胆子大的同学却回答“不—好—听!”我觉得这首乐曲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引导,学生是不太容易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的,那他们说不好听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可是这位老师显然没有想到会是这种回答,一下子连词都接不上了,接着恼羞成怒地用生硬的语气说了句:“这么好听的乐曲,怎么会不好听,你们有没有认真在听?”那些回答不好听的同学顿时没了精神。在后面的教学中,虽然老师的讲解生动有趣,但是课堂气氛却一直调动不起来。很显然这位老师的回答是欠考虑的,学生也有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有新思路、新观点、说真话、说实话。如果当时老师没有急着否定学生而是用启发性的语言对乐曲进行生动的说明,我想学生们一定会口服心服的说《鸭子拌嘴》是一首好听、有趣的乐曲的。还有,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把自己为歌曲编配的动作教给学生,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而现在我采取了让学生自己或是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来为歌曲编排动作,最后来比比看谁的动作编的好看、编的新颖。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还活跃了课堂气氛,真是一举两得。

  3.多一些开放,少一些封闭。

  教学要求遵循教学大纲,但教学内容不拘泥于课本。联系社会、生活科技选取素材,学科知识渗透,实现教学内容开放。动画片《西游记》学生非常爱看,而当中的两首主题歌学生更是耳熟能详,针对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我就把这两首歌曲搬进了课堂,“猴哥,猴歌,你真了不得”“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学生们学*的积极性异常高涨。

  4.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

  成立自学讨论学*小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学*责任依存关系,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讨论;自学讨论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讨论经常化;自学讨论活动有充足的时间,使讨论得到深入;教师和学生都能容忍他人的不同看法,形成民主化讨论氛围。这里要强调的是,讨论必须是有效果、有意义且目的性强的。必须要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像一些简单的问题就不需要花上大把时间拿来讨论了。

  以上点滴是本人在这学期低年级音乐教育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想,我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不断进步!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9

  六年级第一课《青春放歌》第一首演唱歌曲《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歌词非常简洁,歌曲为两段体结构,旋律以跳进和级进为主。对于学生来说,旋律演唱起来还有一定难度的。

  小学音乐课教学不能过多地讲述乐理知识,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接触乐理知识的机会太少,并且程度参差不齐,从头教起会影响正常的书本内容上的教学。于是我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范唱轻声地跟唱,本课节奏上的重难点就在于附点音符,感受附点节奏的特点,并能够跟随律动用形体动作表现,起到一个提示作用。确实,一个小小的简单动作就能帮助学生准确地唱好附点节奏。

  对于弱起小节,学生往往都在跟进的时候不是快就是慢,所以我让学生仔细聆听伴奏,用无声进入的方式掌握弱起小节的.进入。并不断示范,让学生记忆深刻。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友谊、团结的主题,这个主题正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并符合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由于歌曲采用了二部合唱的形式,特别是两个声部间多使用三度、六度和声关系,更显得和谐、爽朗、充满朝气。

  在歌曲中有两段的旋律较为相似,学生唱到这里的时候总是很不自觉地就唱成一样,或是自己发现了问题还不敢开口唱,我让学生先不慌着学唱、跟唱,而是先用心听,分辨不同的地方,然后再试着跟伴奏一点一点地学唱。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歌词、旋律及音符等,不仅培养了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社会心理素质,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美的体验。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10

  学生们一到音乐课就特别的放松,因为不用象上数学、语文课那样规规矩矩,这正是音乐课带给他们的“特殊享受”吗?但是放松不等于懒散、无纪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堂课都需要在有序的纪律下进行。音乐课的常规训练重点在于要对学生的站、坐、行、排队、分组、进出教室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的、有秩序地完成相关动作。如:听音乐进教室;用上行和下行的音阶表示起立和坐下;用歌声师生问好;用一小段轻快的音乐让学生分组进行编创或表演等等。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在整个音乐课堂教学都在音乐中进行,既体现了音乐的语言性又突出音乐课的特点。

  小学音乐教学是通过师生情感的投入,心灵的感悟来达成教学目标的,若不能确保学生具有好心情、好情绪、就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学生正在参与的音乐活动,教师不应是局外人、旁观者、而应把自己置身于音乐活动中,把一切“教”的活动落实在“学”的活动中,有心做孩子们的带头人和伙伴。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感、认同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从而让学生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如:二年级的表演课《小乌鸦爱妈妈》,我以满腔的热情参与到表演中去,先是扮演了乌鸦妈妈,全班的学生都是我的孩子小乌鸦;然后我再请一学生扮演乌鸦妈妈,我和其余的学生扮演小乌鸦。整节课都是师生同演,学生的情绪放松了,课堂充满了生气,师生感情增进了,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感受了教育

  音乐是一种感官艺术,在音乐课中,一定要抓住和突出音乐中的“听”的重要功能,学生听多了、耳熟了,自然就会唱了。我上课通常采取几种“听”的方法:一、拍节奏法。即让学生和着音乐拍击节奏,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二、口令法。即在听歌曲时,教师根据乐曲的情绪给予各种口令,让学生和着音乐做举手、踏步、转身等动作,这通常以乐段为单位。三、闭目法。此法能消除视觉上的干扰,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全神贯注的倾听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旋律优美的歌曲欣赏课。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听”的形式,学生在听时就不会觉得枯燥单调,在和谐、*等、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学会新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