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通用十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1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整节课的学*中,学生开始对学*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情况也是很好的,

  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好些?课的下半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

  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学生说得是实话,最*学的都是计算,都是讨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现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怎么喜欢被动的接受呢。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2

  开学已经将*两个月,在这段时间内我按照教学进度已经完成了本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年级整数乘法和四年级第一单元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情况却令我出乎意料。

  一、根据*时作业和此次考试,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

  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

  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二、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深刻的进行了反思:

  1、学生学*的主体性不强。

  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而我在复*这部分知识时,只停留在填表格、分析变化的原因上,仍按照地地道道的传统模式,出示问题——找答案——分析原因,以达到掌握某知识点的目的,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

  2、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3、新授前相关复*不够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5、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

  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经过此单元的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3

  小数乘法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虽说是延伸,学生却不会会轻而易举地掌握知识,往往会错误不断、花样百出。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有四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

  2、计算过程出错。其中计算错误率是非常高的,加法算成了乘法,或者减法的都有。

  3、小数点点错。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

  4、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所以本节课的复*目标为:

  一、知道小数乘法意义。

  二、掌握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点的变化。

  三、掌握乘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四、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复*重点为:

  一、掌握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点的变化。

  二、掌握乘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三、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本节复*课在课前我给学生设置了前置复*题单,这是相对我之前其他课的一个特殊之处,目的就是让学生提前自己整理复*,节约课堂有效的时间。效果也比较明显,在检查复*单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做了详尽的整理,从而我在复*知识点时,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跟着我的思路。

  本节课我发现自己一个特别大的进步就是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从容进入到我预设的知识点上,并没有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而且在复*每一个知识点时我都给学生举例,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整节课我利用自己诙谐的语言以及有趣的动作吸引着学生,让学生一节课都感觉很兴奋,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以至于在下课铃声象时,学生都发出了一种不愿下课的声音,并且学生在楼梯间兴奋向其他老师说:“我们这节数学课上的好开心哦!”听到学生由衷的`声音,我感觉自己的这节课是成功的。

  欣喜之余,听课的老师还是给我提了很多中肯的意见,比如:在总复*时,我对知识点过于细化,节奏较慢。在举例时,我应该充分的让学生举例,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总的来说,我的课堂时在进步,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越来越细致,但是我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一定要向其他的老师请教,争取自己以后能够更从容面对课堂,能够让学生喜欢我的每一节课。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4

  1、 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学*小数乘法应从生活经验开始,采用校园内丰富多彩活动,选择“买风筝”、“换玻璃”活动为背景,这样的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学生接受起来感到亲切。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的教学。

  在谈话中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一本数学本的价格是0.52元,每位同学开学的时候都发到了4本数学本,请你算算每个人一共要多少钱?提出要求:怎样列式?为什么可以这样列?(0.52+0.52+0.52+0.52 0.52×4 或 4×0.52)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小数乘法

  教学时紧抓住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例0.72×5可提出转化性的问题,“你能将转化为已知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学*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索新知的本领。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5

  这节课主要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1.首先出示两组算式

  0.7×1.2 1.2×0.7

  (0.8×0.5)×0.4 0.8×(0.5×0.4)

  (2.4+3.6)×0.5 2.4×0.5+3.6×0.5

  让学生先分组计算再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实际上这三组算式分别运用的是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但是这三组算式都是小数乘法,也符合吗?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自己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自己探究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计算、观察、发现。

  学到了知识,然后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才是数学学*的真谛。既然发现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再运用这些定律使小数计算变得简便,这一步教学能激起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欲望。

  2.接着出示

  0.25×4.78×4 4.8×0.25

  0.65×201 1.2×2.5+0.8×2.5

  在简算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不足之处:只重视了运算定律,而忽视了口算能力,在练*时,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不够灵活.。

  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在练*课时要加以改进。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知识。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6

  这节课主要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1.首先出示两组算式

  0.71.2 1.20.7

  (0.80.5)0.4 0.8(0.50.4)

  (2.4+3.6)0.5 2.40.5+3.60.5

  让学生先分组计算再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实际上这三组算式分别运用的是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但是这三组算式都是小数乘法,也符合吗?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自己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自己探究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计算、观察、发现。

  学到了知识,然后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才是数学学*的真谛。既然发现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再运用这些定律使小数计算变得简便,这一步教学能激起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欲望。

  2.接着出示

  0.254.784 4.80.25

  0.65201 1.22.5+0.82.5

  在简算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不足之处:只重视了运算定律,而忽视了口算能力,在练*时,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不够灵活.。

  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在练*课时要加以改进。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知识。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7

  一、观察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学中我首先给出几组口算题,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

  (1)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

  (2)一个乘数扩大(缩小)多少倍,另一个乘数也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或缩小它们倍数的乘积倍。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口头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然后再计算出2.60.8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二、规范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850.4时,受以前学过的整数乘法竖式和小数加减法竖式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应该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为了让学生理解,我就引导孩子思考在计算时我们是把它们看成整数进行计算,也就是计算854,而854列竖式的话应该怎么对齐?应该4和5对齐,所以0.850.4也应该把4和5对齐,也就是末尾对齐,这样讲过之后学生自然就理解了为什么不把小数点对齐。小数乘法其实就是整数乘法的延伸,用整数乘法算出后点小数点。后来学生在计算象12.723、5.20.64等题时,都能正确列出竖式进行计算了。

  三、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乘法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在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旧知,让学生主动学*,学会学*,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真正成为了学*的小主人。不足的是学生作业正确率不太高,计算性错误屡错屡犯。在以后还得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分析能力的培养。总之,在计算的课堂上,要多练*,计算不在多做,而是要精密,做一道会一道做一道对一道。每天练*,持之以恒,终会攻破难关。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8

  经过两个星期的学*,《小数乘法》这一单元已经学完,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回顾了本单元的知识点,上了一节练*课。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时这样的,首先,布置孩子们在课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作为前置复*。每位孩子只整理其中的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上再小组一起交流,然后在推选其中一位小组成员整理的知识点进行汇报。本单元学*的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似数、连乘、乘加、乘减、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等几个知识点!应用部分主要采用边回顾知识点边练*的方法,通过再次学*来看,发现学生对于本单元的知识的掌握还存在很大的欠缺,下面把自己对这节课的反思如下:

  在这节课中,首先设计的目的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课前布置让学生自己看书,归纳本单元中我们一共学*了几个例题,每一个例题所要我们掌握的内容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先看书,然后小组合作一起分工合作完成归纳。然后以小组推选其中一个知识点进行全班汇报的形式让学生来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点,然后其他的同学进行补充和质疑。一节课上完后觉得这样的方法和预想中的差距还比较远,。学生虽然整理了本单元的知识,但是从课后的练*看学生对于本单元中最应该注意的地方还是会有部分学生出错。预想能够在课上交流时可以查漏补缺,从而使绝大部分学生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网络,但实际上这一点没有落到实处。从这点来看,首先自己的处理课堂的方法还需进一步的学*,对课堂的`把握还需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这一类型的数学复*课还是第一次这样上,以后还需改良。在学生自己归纳的时候,教师关注的不够,使得有个别的学生没有把时间和经历都用在学*上,在汇报的时候就不能跟上课堂的节奏。

  其次,在题型的设计上尽量多样,让学生在不同的练*中明白: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大于1的数,所得的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小于1的数,所得的积比原来的数小的规律。练*的设计还是没有照顾到全体同学。我总是觉得,数学就是让学生多做题,在不同的题型中掌握知识,可是自己的想法却错了,由于自己给予给出学生正确的答案,强调学生的错误的地方,所以在做练*的时候。留给学生的时间比较少,使得能力高的学生,聪明的更聪明了,受到了思维的训练;稍差一些的学生却没什么进步,甚至有可能因为不能及时的理解而受到打击。而且本节课的练*,在真正的实施起来看,我觉得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有点流于形式,对所学*的知识没有真正的起到巩固的作用。这一点在自己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要充分的注意。

  再次,既然是一个单元的整理和复*课,所以在整理知识点的环节上自己做的还是不够好,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力把每一个知识记在头脑中,可是就是不能把所有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网络,织成一片,在这一点上,是我需要加强的地方。而且教师评价的语言比较匮乏。导致一部分学生学*积极性不够。

  总之,在本节课的学*来看,我觉得学生的表现不错,学生能够根据我预设的进行学*,而且还有自己的观点,但是我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自己对教学内容还是不够细致,我一定要向其他的优秀的老师请教,争取自己以后能够备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喜欢我的每一节课,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9

  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我在教学中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情况却出乎意料。经过单元测试,班级的情况不容乐观,合格率和优秀率都较低。总结起来学生出现问题的情况大致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

  一、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二、忽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根本区别

  小数加减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

  三、新授前相关复*不够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经过此单元的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深刻的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10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知识共有以下内容: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和小数乘法验算、求积的*似数、连乘连加乘减、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本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内容看似简单,可是却是很麻烦的一个单元知识。因为和计算打交道,本来就比较乏味,再加上因数又是小数,所以,小错误比较多。根据*时上课和作业反馈,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

  “整数乘小数、小数乘小数”中,大部分是方法上的错误:1、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有一部分学生弄不明白小数乘法其实就是根据一个转化思想——先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最后再在积的准确位置点上小数点,他们会把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或小数点对齐。2、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3、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在5.06×3.8的竖式下直接写出19.228,无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相乘的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这些问

  题,随着*时的纠错和学*的升入,渐渐消除了,老师在刚开始这一单元知识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策略引导) “求积的*似值”这小块的知识中,学生从买东西切实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小数并不一定都要知道他们的准确值,买东西一般情况下是保留一位小数比较符合生活实际,也理解了在解决许多现实问题的过程的过程中,当求出小数的积后,也不需要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而是要在笔算出准确积的情况下按要求保留相应的小数位数。可是学生们在运用这方面的知识的过程中会忽略得数保留几位小数而准确计算,这是其一;其二、在解决相应的生活问题中,学生也*惯准确计算。所以,要特别加强审题训练。

  “连乘、乘加、乘减”中,学生有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相对而言知识很简单,只要切实明白“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的道理就行了。但对于这样的乘加算式学生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错误:

  7.3+2.7×20

  =10×20 =200

  要特别注意类似的纠错练*。

  “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主要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这部分内容是四下“整数的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的延伸,对于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学生运用的较好,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运用相对而言灵活性不够。主要有以下的.主要错误:

  (1)10.01×4.5

  =10×4.5+0.01

  =45+0.01

  =45.01 (忽略了要用10和0.01分别去乘4.5,再相加。对于乘法分配律的变式运用不灵活)

  (2) 8.8×12.5×0.6

  =(8×12. 5)×(0.8×0.6)

  =100×0.48

  =48(想当然的把8.8看成8+0.8,又运用的是乘法结合律,混淆了知识)

  (3) 0.98×3.2,部分学生选择笔算,不知道把0.98看

  成10-0.02的差,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巧算。

  对于以上的问题,关键还要在*时注重专项知识的强化训练,加强学生的简算意识。

  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总是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急于给他们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他们自己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思考,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我想有的学生很有可能自己能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另外我在*时的教学中,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通用十篇扩展阅读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通用十篇(扩展1)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菁华9篇)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

  小数乘法这节课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教材中的安排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况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口算。

  教材中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实际在口算中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可以比较快速的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我增加了小数乘整数的口算练*,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计算小数乘整数可以看成整数的计算。

  3、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4、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填写()×()=4.8,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学生想了很多,但时间关系,没有能发现所填算式之间的联系。

  在整节课的学*中,学生开始对学*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情况也是很好的, 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好些?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2

  经过两个星期的学*,《小数乘法》这一单元已经学完,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回顾了本单元的知识点,上了一节练*课。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时这样的,首先,布置孩子们在课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作为前置复*。每位孩子只整理其中的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上再小组一起交流,然后在推选其中一位小组成员整理的知识点进行汇报。本单元学*的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似数、连乘、乘加、乘减、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等几个知识点!应用部分主要采用边回顾知识点边练*的方法,通过再次学*来看,发现学生对于本单元的知识的掌握还存在很大的欠缺,下面把自己对这节课的反思如下:

  在这节课中,首先设计的目的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课前布置让学生自己看书,归纳本单元中我们一共学*了几个例题,每一个例题所要我们掌握的内容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先看书,然后小组合作一起分工合作完成归纳。然后以小组推选其中一个知识点进行全班汇报的形式让学生来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点,然后其他的同学进行补充和质疑。一节课上完后觉得这样的方法和预想中的差距还比较远,。学生虽然整理了本单元的知识,但是从课后的练*看学生对于本单元中最应该注意的地方还是会有部分学生出错。预想能够在课上交流时可以查漏补缺,从而使绝大部分学生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网络,但实际上这一点没有落到实处。从这点来看,首先自己的处理课堂的方法还需进一步的学*,对课堂的把握还需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这一类型的数学复*课还是第一次这样上,以后还需改良。在学生自己归纳的时候,教师关注的不够,使得有个别的学生没有把时间和经历都用在学*上,在汇报的时候就不能跟上课堂的节奏。

  其次,在题型的设计上尽量多样,让学生在不同的练*中明白: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大于1的数,所得的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小于1的数,所得的积比原来的数小的规律。练*的设计还是没有照顾到全体同学。我总是觉得,数学就是让学生多做题,在不同的题型中掌握知识,可是自己的想法却错了,由于自己给予给出学生正确的答案,强调学生的错误的地方,所以在做练*的时候。留给学生的时间比较少,使得能力高的学生,聪明的更聪明了,受到了思维的训练;稍差一些的.学生却没什么进步,甚至有可能因为不能及时的理解而受到打击。而且本节课的练*,在真正的实施起来看,我觉得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有点流于形式,对所学*的知识没有真正的起到巩固的作用。这一点在自己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要充分的注意。

  再次,既然是一个单元的整理和复*课,所以在整理知识点的环节上自己做的还是不够好,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力把每一个知识记在头脑中,可是就是不能把所有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网络,织成一片,在这一点上,是我需要加强的地方。而且教师评价的语言比较匮乏。导致一部分学生学*积极性不够。

  总之,在本节课的学*来看,我觉得学生的表现不错,学生能够根据我预设的进行学*,而且还有自己的观点,但是我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自己对教学内容还是不够细致,我一定要向其他的优秀的老师请教,争取自己以后能够备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喜欢我的每一节课,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3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第一单元安排的小数乘法主要内容分为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利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积的*似数、连乘、乘加、乘减、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等几个知识点!回顾这一个单元的`教学,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困惑:

  一、在小数乘小数的知识点上,学生由于受小数加减法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知识的影响,*惯性的列竖式计算过程中也把小数点对齐了!结果造成计算的错误!

  二、在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出结果后,末尾出现“0”时,有部分同学没有掌握好点小数点与去“0”的先后顺序!在作业中出现了先把“0”去掉后再点小数点的错误!

  三、同学能够理解“一个非0数乘以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要大;一个非0数乘以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要小”这一性质,但不能做到灵活运用!同学们在处理756×0.9○756这一类型题目时,还停留在通过计算得出左边结果再比较的认识上!

  以上是在进行小数乘法这一单元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主要出现的问题!而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点则是积的*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几点上!

  对策:

  针对第一种情况,个人认为可以通过专项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的强化训练和对比训练来帮助学生区分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在计算的过程中的区别!

  第二种情况:明确小数乘法计算方法与步骤!

  第三种情况:通过例题,帮助学生发现○左右两边相同数,再从判断○左边另一个因数是否大于1,最后确定选择大于或者小于符号!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4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材这样归纳: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学生根据前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这两种说法实际上是一致的,都可由积的变化规律得出。因此,小数乘小数是第一单元的一个复*重点。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说理,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难以使学生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复*中要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学*状况,真正做到查漏补缺。在讲算理的同时,重视计算技能的培养,细化类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复*效率。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学生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学生自己找找原因,如果我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我班计算能力差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口算能力差,所以我应该首先从口算能力着手,每天坚持进行口算练*。

  从今天的失败中,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也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5

  一、教学内容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积的*似值

  3.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教学措施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本单元学*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的重要目标。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一中第4题、第10题的练*,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字、算式后面的规律的*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教学课时: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机动3课时左右)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后记

  进入五年级第一个单元安排的是小数乘法的计算,小数乘法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进行的。原本以为学生已经对整数乘法非常的熟练,学*其小数除法应该不会有什么困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我想像中的那么顺利。

  首先我认为是对算理不理解。如:0.75×0.3,先把0.75扩大100倍,0.3扩大10倍,按照75×3来计算得225,再将得数缩小回去1000倍(即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得0.225,就是0.75×0.3的结果。学生会出现因数3与因数中的0相乘的现象,说明他们没有看成75与3的相成,而是按照以前整数乘法的顺序两个因数中的每个数字都依次相乘一遍 。 这就违背了小数乘法的算里与计算方法。不但使计算过程繁杂了,而且小数点位置也出现问题,在因数相乘过程中就将小数点点上了。

  其次,是 计算马虎。(1)忘记进位。满十进一学生清楚得很,可是计算过程中丢三落四的毛病屡犯,不是不会,就是粗心。(2)忘记点小数点,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完后,忘记向左移动小数点。(3)横式忘记写得数,或者横式没有化简。

  再次,学生不会对位。如:32×0.006,应该末尾对齐,有的学生开头对齐、有的学生末尾对齐了,前面的三个0都与3对齐。

  这是我在教学小数乘法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反复的强调与练*中已有了很大改善,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提高,但个别学生仍会出错,还需要继续练*,在*题中逐步改掉不足。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6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积变化的规律,透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明白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有了前应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4、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决定小数的位数,在决定小数的位数后选取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整节课的学*中,学生开始对学*充满兴趣,用心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状况也是很好的,

  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是否好些课的下半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学生说得是实话,最*学的都是计算,都是讨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现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怎样喜欢被动的理解呢。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7

  本周我们继续进行小数乘法的学*,同时还有积的*似值,解决问题等内容。 小数乘法

  它的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点搬家;小数乘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以及整数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它是在学生学*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课的开始,出示“超市购物”的情境,使学生了解到其中几种商品的价格信息,并提出铅笔1.8元/支,买三支铅笔要花多少钱?的问题,学生一下子就列出了算式1.8 ×3,我问:1.8 ×3表示什么?然后逐渐开展课堂教学。

  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第三步,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 但在每节新知教学后的'练*中,学生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出现方法上的错误、计算上的失误错误现象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懂得课堂既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

  积的*似值:

  这节课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学生对于前面学过的球小数的*似值的方法已完全忘记了,而教学新课前我有没有复*这方面的知识,因此这节课上的不是很顺利,因为在发现问题后,我有在新课的教学中穿插了对求小数*似值的复*,所以课不仅不顺利,而且没讲完,看来,数学课新授前的复*不管在什么课上都是必不可少的。

  解决问题:

  我的课前设计是将学生已学知识“整数的简便运算”与新接触的小数乘法的知识相联系,从而迁移到小数的简便运算内容上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本想注重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实践者,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强烈的参与意识,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地书写*惯和较快的计算速度。但是对于数学课而言,我对学生的估计过高,如在听算时缺少策略所以耽

  误了很多时间。同时复*题的针对不强,应把第二道改成一个运用乘法结合律的复*题。对整节课的教学就更有帮助了。还有应及时发现学生共性的问题板书出来,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过并改过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就会更深刻,对问题的理解也就会更透彻。说明自己在教学中还要学*很多东西,更要结合新课程的标准深钻教材,不断总结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意识和观念,认真实践,努力创新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8

  较复杂小数乘法是整数乘法的发展,是小数乘法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内容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即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在转化的过程中,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是学*的重点。我以为这一节知识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的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本节课的课后练*中,我发现学生出现以下错误现象:1、竖式中的错误:部分学生列竖式时,按照加减法的计算方式对齐小数点的位置列式,显然是对算理没有理解。2、积的小数位数数不对,体现在两方面:有的孩子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也算在小数位数里了,导致积的小数位数总是多两位;还有部分学生在积的末尾有零时,先划去0再根据因数的小数位数点小数点,从而使积的小数位数总是少一位或几位。

  对于学生所出现的这些错误,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确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说算理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学*状况,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学*的时间,因为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是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应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的形式,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在讲算理的同时,重视计算技能的培养,细化类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做到既重视教学过程又重视教学结果;既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这样才能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9

  数学课的教学千万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和现实社会,“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打破了枯燥的传统叫法,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发挥了本班学生的特点,大胆尝试新教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搜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数学的积极性,提升学*数学的兴趣。课前,我安排学生到各大超市做调查,收集小数,发票等,使学生学*的数学更贴*生活,贴*实际。让学生知道数学从生活中来。

  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始终在生活中学数学,如:当教学小数位置变化这一部分内容之时,我利用书中原始的教学情境提问:如果1枚纽扣5分钱,那么10枚纽扣需要多少钱?100枚呢?学生对于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掌握的已经相当不错,另外,这也是生活经验啊,所以,学生易于明白,易于发现规律。

  另外,在本部分的教学过程之中,我倡导小组学*,在学生的质疑,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搜集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经历了探究的过程,真正把生活中的数学带到了课堂中来,使数学教学活动成了教会学生学,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安排的时间不够科学,()还有,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想得到标准答案,没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索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对于商的定位问题,让学生懂得在余数的右边添上0,可以再继续除,只要掌握这个学生就很容易进行除法的计算,并通过验算来提高计算正确率。

  在教学中,验算的方法除了可以用乘法外,还可以用除法再除一次。也可以来验算。这一点,还没有提到。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通用十篇(扩展2)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1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况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设计练*时突出了以下几点: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口算。

  教材中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实际在口算中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可以比较快速的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我增加了小数乘整数的口算练*,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计算小数乘整数可以看成整数的计算。

  3、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4、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填写()×()=4.8,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学生想了很多,但时间关系,没有能发现所填算式之间的联系。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2

  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完全类似,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是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小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以小数的计算规则都是凭据因数与积的规律而推导出来的,明确计算的算理,可以防止出现积的小数点位置的错误。明确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是本小节的重点,也是准确使用估算法检验小数乘法的.基础。

  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序次和整数一样,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这说明乘法的运算定律具有更广泛的意义。教法提倡算定律简算等知识都与整数乘法有着亲密的联系。教学时要在讨论整数的相关知识中进行。在相比中找异同,既使学生们找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又能帮助学生们构建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还能大大降低教学的难度

  小数乘法的意义、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如教学小数乘法的计算要领时,先让学生完成整数乘法,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因数添上小数点再让学生讨论并实验完成,说出计算方法,再比较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在计算上的类似之处和差异之处,在学*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时也是如此,先温*整数中的简算,再变更成小数。在讨论,类推,迁移的方法中使学生真正领会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广泛意义,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在教学小数乘法计算、简算时要特别细心的提醒学生计算的熟练水*。由于它是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的直接基础,在确保准确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熟练性,可以提高准确效果、分清对错、简算、估算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等进行多种练*。掌握小数乘法中的简算,应重视学生解题思路和差异要领的引导,并与口算细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增长本领。例如2.5×1.2,既可以应用乘法结合律简算(2.5×0.4×3),又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2.5×(1 0.2)=2.5×1 2.5×0.2,像一些简算题可以把它融到口算题中间去。在每天的口算实*中,逐渐掌握进而达到熟练。比较典型的例题可以让学生说出差异的算法,在比较中找出最优。概括出简便的计算方法。

  求积的*似值实际是在求小数的*似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更多新的知识,因此要让学生根据实际进行细致讨论,使学生学完之后能够使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存中的现实问题,例如购物时算总价,计算家里每月的电费,学会看发票核对账目、丈量、计算黑板的长、宽、面积,桌面的面积等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实践活动,既能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本事,又能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另外,还要适当地增补一些相干的课外知识。比如求*似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但还偶然使用"进一法"、"去一法"。以此来开阔学生的眼界。

  小数乘法是小学阶段数学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现实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在学*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体会到计算的快乐,而且体验到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3

  开学已经将*2个星期,转眼小数乘法已落实完毕。对于这个内容在往年的教学中学生会出现五花八门的错误,如列竖式时由于受小数加减法的影响一定要把小数点对齐,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了小数点,同时也就造成了积里的小数点位置的混乱。我们*惯把学生的错误归因于“粗心”,或者说学生没有理解“按照整数的乘法进行计算”,因此课后苦口婆心地解释“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结果收效甚微。

  有了前车之鉴,这学期的教学特别关注这一点,(但也没想出什么号招)出乎意料的是学生的作业中几乎没有出现往年的各种错误现象。仔细想来主要在于:首先从开始教师就比较注重让学生说计算的过程,说出“先把它看成积乘几得几,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要使积不变,小数点要‘回移’几位”,将整数乘得的积一并说出。其次在例题教学完整演示完毕,教师明确指出,右边板书的是计算的思考过程,如果每道题都这样写出来既费时又费纸,可以将思考过程融合在小数的乘法竖式中, “这时我们对待小数点是‘视而不见’”,同时及时板书,再次在学生练*、板演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了细节的评价——不仅让学生说出“先看成几乘积得几-------”,同时特意指出学生点小数点的时机。如积石23.4,有的学生是先写4再小数点,接着3和2,有的学生先写出整数的积234,然后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让学生观察比较两者的不同,并讨论正确的书写顺序。最后,还有一点事教师不像往年急于归纳计算方法,而是根据学生的表达“缩小了多少倍——扩大多少倍”逐步向“小数点移动多少位”过渡,开始大部分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小数点的移动确定积里的小数点位置,到练*一时教师才提出“有没有更快的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方法”,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很容易发现因数的小树位数与积得小数位数的关系。

  看来有效和无效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大的教学环节,而源于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处理。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4

  开学已经将*两周,在这两周时间内我按照教学进度已经完成了本册第一单元的第一大部分《小数乘法》的教学。已经有了两年五年级教学经验的我自认为这部分并没有什么深奥的知识或是难以掌握的规律,因为这部分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可是两周下来学生做题的情况却令我出乎意料,第一周的小测,我班刘盼同学考了年级的最低分20分,而且不及格的同学就有6个,全班仅有班长得了100分。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均有以下几种:

  1)由于马虎出现计算性错误。

  2)两个因数中,第二个是中间有零的,学生计算时特别容易把数位对错。

  3)在计算结果中把积的小数位数数错,导致小数点的位置点错。

  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深刻的进行了反思:

  一、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而我在复*这部分知识时,只停留在填表格、分析变化的原因上,仍按照地地道道的传统模式,出示问题一一找答案一一分析原因,以达到掌握某知识点的目的,抑制了学生去发现、去探究,而应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的形式,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基础是生活经验。虽然,教材中的例题也来源于生活实际,但是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比较远的。如果能够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说出变化规律,效果会更好。

  二、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我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这两种办法都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

  三、对于学生的做题情况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我能够在例1和例2上把好计算关,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就不致于在以后的学*中漏洞百出。

  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我班计算能力差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口算能力差,所以我应该首先从口算能力着手,每天坚持进行口算练*。

  五、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意料,在课上作好强调,也会减少学生的出错。

  从今天的失败中,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也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任何一位教师都不能轻视自己的课堂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5

  开学已经将*2个星期,转眼小数乘法已落实完毕。对于这个内容在往年的教学中学生会出现五花八门的错误,如列竖式时由于受小数加减法的影响一定要把小数点对齐,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了小数点,同时也就造成了积里的小数点位置的混乱。我们*惯把学生的错误归因于“粗心”,或者说学生没有理解“按照整数的乘法进行计算”,因此课后苦口婆心地解释“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结果收效甚微。

  有了前车之鉴,这学期的教学特别关注这一点,(但也没想出什么号招)出乎意料的是学生的作业中几乎没有出现往年的各种错误现象。仔细想来主要在于:首先从开始教师就比较注重让学生说计算的过程,说出“先把它看成积乘几得几,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要使积不变,小数点要‘回移’几位”,将整数乘得的积一并说出。其次在例题教学完整演示完毕,教师明确指出,右边板书的是计算的思考过程,如果每道题都这样写出来既费时又费纸,可以将思考过程融合在小数的乘法竖式中,“这时我们对待小数点是‘视而不见’”,同时及时板书,再次在学生练*、板演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了细节的评价——不仅让学生说出“先看成几乘积得几-------”,同时特意指出学生点小数点的时机。如积石23.4,有的学生是先写4再小数点,接着3和2,有的学生先写出整数的积234,然后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让学生观察比较两者的不同,并讨论正确的书写顺序。最后,还有一点事教师不像往年急于归纳计算方法,而是根据学生的表达“缩小了多少倍——扩大多少倍”逐步向“小数点移动多少位”过渡,开始大部分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小数点的移动确定积里的小数点位置,到练*一时教师才提出“有没有更快的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方法”,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很容易发现因数的小树位数与积得小数位数的关系。

  看来有效和无效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大的教学环节,而源于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处理。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通用十篇(扩展3)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精选二十篇)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1

  一、教学内容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积的*似值

  3、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教学措施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本单元学*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的重要目标。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一中第4题、第10题的练*,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字、算式后面的规律的.*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教学课时: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机动3课时左右)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后记

  进入五年级第一个单元安排的是小数乘法的计算,小数乘法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进行的。原本以为学生已经对整数乘法非常的熟练,学*其小数除法应该不会有什么困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我想像中的那么顺利。

  首先我认为是对算理不理解。如:0.75×0.3,先把0.75扩大100倍,0.3扩大10倍,按照75×3来计算得225,再将得数缩小回去1000倍(即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得0.225,就是0.75×0.3的结果。学生会出现因数3与因数中的0相乘的现象,说明他们没有看成75与3的相成,而是按照以前整数乘法的顺序两个因数中的每个数字都依次相乘一遍。这就违背了小数乘法的算里与计算方法。不但使计算过程繁杂了,而且小数点位置也出现问题,在因数相乘过程中就将小数点点上了。

  其次,是计算马虎。

  (1)忘记进位。满十进一学生清楚得很,可是计算过程中丢三落四的毛病屡犯,不是不会,就是粗心。

  (2)忘记点小数点,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完后,忘记向左移动小数点。

  (3)横式忘记写得数,或者横式没有化简。

  再次,学生不会对位。如:32×0.006,应该末尾对齐,有的学生开头对齐、有的学生末尾对齐了,前面的三个0都与3对齐。

  这是我在教学小数乘法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反复的强调与练*中已有了很大改善,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提高,但个别学生仍会出错,还需要继续练*,在*题中逐步改掉不足。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2

  1、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学*小数乘法应从生活经验开始,采用校园内丰富多彩活动,选择“买风筝”、“换玻璃”活动为背景,这样的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学生接受起来感到亲切。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的教学。

  在谈话中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一本数学本的`价格是0.52元,每位同学开学的时候都发到了4本数学本,请你算算每个人一共要多少钱?提出要求:怎样列式?为什么可以这样列?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小数乘法

  教学时紧抓住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例0.72×5可提出转化性的问题,“你能将转化为已知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学*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索新知的本领。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3

  《小数乘法的计算》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小数乘法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教材首先安排了“小数点搬家”,通过这个内容的学*让学生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了小数大小的变化。并且掌握了能引起怎样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学*小数乘法的计算。

  在每节新知教学后的练*中,学生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造成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计算上的失误: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打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计算过程中字迹不清或丢三落四现象。(2)、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我的学生,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间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加强学生口算的速度,对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一定会帮助。

  2、重视学生的作业*惯培养。我把学生在明白算理后出现的错误,都简单的归罪于“马虎”,其实加强良好作业*惯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惯不但能一改学生“马虎”的毛病,它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生活带来帮助。它体现在我们*日数学教学的点点滴滴中,需要我们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激励。

  3、指导错题改正。学生在计算出错后,我往往让学生马上去订正。其实可不用急于一时,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找出错误,也可通过学生自查来发现错误。

  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还觉得自己思想不够**,走不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子,影响着新课标、新理念的实施。

  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我认真反思了我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注重了让学生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忽视了计算方法的强化;二是注重了学法指导,只关注了部分学生,忽视了学困生的指导;三是为了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忽视了学生的巩固练*。计算教学看起来是个很简单的内容,要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想法,学生的任何错误都是有原因的。作为教师要特别关注。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4

  本节课内容比较少,只有一个例题。本以为会比前两节轻松,课堂上也似乎如此,可实际上,学*效果不怎么样。

  1、很多学生还是不能认真看书,总是忙着动笔做题。课堂上在学生自学时,我一再强调必须先认真看书,弄懂了再做题,以保证学*效果。突然间有个想法,能不能在课上不强调先看书,孩子愿意做题就做题,在汇报时,作为一种资源?但如果这样,学生恐怕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同时,也不能明白,可以根据因数的特点判断积的大小。这一知识点只能是听别人说,而不是自己思考的结果。

  2、还有个别学生自己看不懂教材,不能将教材内容衔接起来,需要在旁稍加引导。多数学生都能想到根据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初步判断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所有学生都知道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

  3、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仍有五六个学生在写竖式时,不会对数位,误认为需要小数点对齐。1.08×2.6需要验算时,用2.6×1.08,大部分学生都不会算,在用整数部分的1和2.6相乘时,不知道该和哪一位对齐。

  4、本人在操作层面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如在纠错时,没能发挥优等生作用。兵教兵没有落实到位。评价也没有跟上,优等生没有积极性,后进生也没有紧迫感。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5

  教材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引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

  小数乘法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以常见的“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素材,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学*小数乘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似值。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学生掌握较好的方面:

  学生能正确的确定积的小数位数。能正确的运用乘法的分配率、结合律。能正确判断一个数乘与大于1(或小于1)的积比原数大(或小)。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的列竖式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能理解小学乘法的数量关系。正确的列式进行解答。

  学生掌握不足的方面:

  小数乘法计算过程中出现许多乘、加错误。运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尤其是连续进位时学生感到有困难。不能合理运用乘法分配率种形式。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对稍复杂的小学乘法问题理解上有困难。

  教学中主要采取一下措施引导学生学*: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小数乘法。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学**惯。精心设计练*题,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加强对此类题型的对比训练。加强计算教学,对一些典型错误进行辨析,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学*态度。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理解问题,加强分析能力的培养,重视认真细心的养成教育。

  从学生的练*及测试中出现的错误,可以看到学生的计算能力、审题能力、思维能力还很欠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惯。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要加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基本练*中做到正确无误。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6

  上课之前,我浏览了许多的案例,想寻找一种生活情境导入我的新课。目的当然也很明确:为了趣味。尽管我愁思冥想,结果还是设计不出一种有趣的生活情境。这一课设计生活情境不好创设,如果要创设生活情境,三个运算定律不是要创设三个生活情境吗?如果要创设三个生活情境不是显得杂乱而无序吗?后来思考:情境除了生活情境,数学本身也是一种情境。而且是一种很好的`情境。于是我以一道尝试计算题导入,效果也不错。这一点所给我的启迪是:情境的创设不能只仅仅为了求“趣”而求“趣”,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为数学主题的学*服务。一定要“量体裁衣”,不好创设生活情境的内容,可以从数学本身的问题入手,数学本身的情境也是一种情境,不必舍本求末,缘木求鱼。

  在这堂课的*题练*设计中,我安排了“填一填”、“练一练”、“议一议”、“我能行”几个环节,体现了一个由“运算定律的感知------正式运算定律的运用-------变式运算定律的运用”的过程,这种层次性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论是概念课,还是计算课,我都将要注意运用。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7

  《小数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具体教学任务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等。这一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学*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原本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现实出乎我的意料。

  在每节新知教学后的练*中,学生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造成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计算上的失误: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算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计算过程中字迹不清或丢三落四现象。2、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混淆,乱点小数点。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我的学生,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心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加强学生口算的速度,对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一定会有帮助。

  2、重视学生的作业*惯培养。我把学生在明白算理后出现的错误,都简单的归于“马虎”,其实加强良好作业*惯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惯不但能改学生“马虎”的毛病,它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生活带来帮助。它体现在我们*日数学教学的点点滴滴中,需要我们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激励。

  3、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惯。课堂上要让学生“活”起来,主要是思维要灵活,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中去,而并非乖乖的坐着,要成为课堂的主人,时时都要展示自己。

  4、要培养学生“向上”的心态。每一次的评比后都要帮学生找准自己失利的地方,并及时改正过来,更要帮学生树立荣辱感,要下定决心,下次超过他人,只有这样才能有动力,有了动力就会行动起来。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不是做不到,只是没想到,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有了目标,就会有行动,有了行动就会有成功的喜悦。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8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第一单元安排的小数乘法主要内容分为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利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积的*似数、连乘、乘加、乘减、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等几个知识点!回顾这一个单元的教学,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困惑:

  一、在小数乘小数的`知识点上,学生由于受小数加减法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知识的影响,*惯性的列竖式计算过程中也把小数点对齐了!结果造成计算的错误!

  二、在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出结果后,末尾出现“0”时,有部分同学没有掌握好点小数点与去“0”的先后顺序!在作业中出现了先把“0”去掉后再点小数点的错误!

  三、同学能够理解“一个非0数乘以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要大;一个非0数乘以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要小”这一性质,但不能做到灵活运用!同学们在处理756×0.9○756这一类型题目时,还停留在通过计算得出左边结果再比较的认识上!

  以上是在进行小数乘法这一单元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主要出现的问题!而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点则是积的*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几点上!

  对策:

  针对第一种情况,个人认为可以通过专项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的强化训练和对比训练来帮助学生区分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在计算的过程中的区别!

  第二种情况:明确小数乘法计算方法与步骤!

  第三种情况:通过例题,帮助学生发现○左右两边相同数,再从判断○左边另一个因数是否大于1,最后确定选择大于或者小于符号!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9

  小数乘法这个单元总算上完了。我原以为这个单元学生学*起来应该很轻松,因为这个单元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只要掌握了整数乘法,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数出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但从本单元的学*来看,学生掌握得一点也不好,本来只有7课时的内容,上了10课时才勉强上完,而且还有几个同学作业没完成。个别同学出现的问题是:

  1、计算结果中末尾有0时,仍有同学先把0去掉再点小数点,出现小数点定位错误;当出现小数乘整数时,有个别同学数小数位数时,把这个整数也当成和小数相同位数的小数,如3.76×14,就有同学数成了4位小数。

  2、学了小数乘法后,有同学将小数加减法的竖式格式和小数乘法的竖式格式混淆了,错将小数的末位对齐了。

  用简便方法计算仍是本单元学生学*的薄弱点,大多数同学不会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出现整数会进行计算,换成小数就不会做了。如25×12,大多数同学会把12分成4×3,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把25和4进行结合;一旦把整数变成小数,如0.25×1.2,多数同学就束手无策了。在解答2.5×4.4×1.25时,很多同学出现把4.4分成4+0.4,成了这种不伦不类的形式:2.5×(4+0.4)×1.25。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同学们掌握得很好,只有个别偷懒的同学不肯把相同因数划出来,在找两个加数时会找错;但对基本形式掌握得倒不太好,仍有同学分配时只分给和那个因数较*的加数。对稍有变化的'简算题,错误就更高了。

  计算能力是学*新课程的学生的弱点,计算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今后,我会利用早读课之前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每天做两题计算题,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每天两题,学生完成起来很轻松,连*时不能完成回家作业的同学也能完成;教师批改也很快,练*效果非常好。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10

  在教学前,我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的不是很充分,本以为学生已经会计算多位数的乘法,只要让学生理解了“积的小数位数是两个因数小数位数之和”后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掌握小数乘法计算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练*中出现的情况却让我始料不及。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对位问题:初学时,小数乘法的对位也遵守小数加减法的对位方法,造成乘得的积的末尾对位不准。随后,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按照小数乘法的对位方法,造成不同计算单位相加减的错误。

  2、0的问题:一是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因数中的零也去乘一遍,不会简便了;二是,小数乘整十、整百之类的数,先按整数乘法的方法乘出积后,不把整十、整百数后面的零落下来就点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后再添零,随后又根据小数的性质划去。

  3、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这些情况,我想,如果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一个课前预测,对学生有了充分的把握,课堂的效率会高一些。

  今后教学中我要注意:

  1、要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阶段,教师主导性太强。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2、新授前的复*铺垫要充分。如果相关复*不够到位,一方面是不利于学生从旧知上迁移出新知识;另一方面是学生就不能清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如果在学*之前,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效果可能会好些,错误会少些。

  另外,要把好计算关,在*时的教学中,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给学生夯实基础。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11

  小数乘法学*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针对小数乘法的教学,谈几点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感受和做法:

  1、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学*小数乘法应从生活经验开始,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学生接受起来感到亲切。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的教学。在谈话中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一本数学本的价格是1.50元,每位同学开学的时候都发到了4本数学本,请你算算每个人一共要多少钱?提出要求:怎样列式?为什么可以这样列?(1.50+1.50+1.50+1.50,1.50×4或4×1.50)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小数乘法。教学时紧抓住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你能将1.50×4转化为已知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学*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索新知的本领。

  4、引导学生对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学生解答后,应将主要的几种解法有序地、整齐地显示在黑板上,或用实物投影显示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法做出评价,并从中选出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进行重点分析、说理。先让用该法解答的学生说:然后教师帮助学生用简洁的话总结、概括。

  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为学生自主的探究知识提供条件。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即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变式练*既能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又能拓展思维和探索的空间,学生在自主迁移和强化巩固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建构。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12

  1、 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学*小数乘法应从生活经验开始,采用校园内丰富多彩活动,选择“买风筝”、“换玻璃”活动为背景,这样的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学生接受起来感到亲切。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的`教学。

  在谈话中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一本数学本的价格是0.52元,每位同学开学的时候都发到了4本数学本,请你算算每个人一共要多少钱?提出要求:怎样列式?为什么可以这样列?(0.52+0.52+0.52+0.52 0.52×4 或 4×0.52)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小数乘法

  教学时紧抓住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例0.72×5可提出转化性的问题,“你能将转化为已知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学*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索新知的本领。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13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的方法和思路和以前的整数乘法简便方法有着同样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一主线,开放学生的自主空间,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我没有直截告诉学生这一知识点,而是让学生在过去的经验基础上猜想,在猜想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从而顺利地把旧知迁移到新知,真正地把乘法运算定律拓展的过程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体会与理解,为学生下一步探究提供基础,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因此,在课后的小结中我还追问学生还学了哪些数,能否也能运用,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为今后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留下了伏笔!

  这节课围绕三个问题来展开:

  1,怎么算?

  2,你是怎么想到这样算?(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3,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在课堂中,我让学生运用运算定律掌握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总的来说,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一看,二想,三计算.首先让学生学会看这些可以简便的数字,掌握数据的特征.对这一类型的数字有一定的记忆,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接着,就是思考用凑整的思想以及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来解决问题.最后就要仔细进行计算,使得简便后的计算结果和原来题目的计算结果一样.总的来说,这一节课还是上得比较顺利,感觉上课学生的配合比较融洽.而且难点学生们都暴露出来了,上课中也及时的得到了解决.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14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材这样归纳: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学生根据前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这两种说法实际上是一致的,都可由积的变化规律得出。因此,小数乘小数是第一单元的一个复*重点。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说理,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难以使学生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复*中要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学*状况,真正做到查漏补缺。在讲算理的同时,重视计算技能的培养,细化类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复*效率。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学生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学生自己找找原因,如果我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我班计算能力差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口算能力差,所以我应该首先从口算能力着手,每天坚持进行口算练*。

  从今天的失败中,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也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15

小数乘法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计算:把小数当成整数计算,再点上小数点。但是对于为什么要这样算,竖式如何写?还是有些模糊和不理解。于是在教学中,我就着重突出了以下几点:

1、口算

口算由于数字比较小,计算快捷。我就要求学生学生多做口算题。做完题目之后也用口算来验算。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做法,加深对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的理解。

2、积的变化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是已经学*过的内容,但是学生的`记忆却不是很深,如是我也按照新课内容设计了一下,让学生自己来发现规律。充分的利用规律进行计算。

3、竖式数学格式

第一节课时我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内容,结果部分学生*惯性的把数位对齐,后来我就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来讲:我们进行计算时是把小数当成了整数,所以相当于是末尾对齐了。

4、小数的位数

我采用了了几个练*来帮助学生理解:一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在竖式中去点小数点。

课题研究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16

  经过两个星期的学*,《小数乘法》这一单元已经学完,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回顾了本单元的知识点,上了一节练*课。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时这样的,首先,布置孩子们在课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作为前置复*。每位孩子只整理其中的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上再小组一起交流,然后在推选其中一位小组成员整理的知识点进行汇报。本单元学*的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似数、连乘、乘加、乘减、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等几个知识点!应用部分主要采用边回顾知识点边练*的方法,通过再次学*来看,发现学生对于本单元的知识的掌握还存在很大的欠缺,下面把自己对这节课的反思如下:

  在这节课中,首先设计的目的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课前布置让学生自己看书,归纳本单元中我们一共学*了几个例题,每一个例题所要我们掌握的内容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先看书,然后小组合作一起分工合作完成归纳。然后以小组推选其中一个知识点进行全班汇报的形式让学生来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点,然后其他的同学进行补充和质疑。一节课上完后觉得这样的方法和预想中的差距还比较远,。学生虽然整理了本单元的知识,但是从课后的练*看学生对于本单元中最应该注意的地方还是会有部分学生出错。预想能够在课上交流时可以查漏补缺,从而使绝大部分学生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网络,但实际上这一点没有落到实处。从这点来看,首先自己的处理课堂的方法还需进一步的学*,对课堂的把握还需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这一类型的数学复*课还是第一次这样上,以后还需改良。在学生自己归纳的时候,教师关注的不够,使得有个别的学生没有把时间和经历都用在学*上,在汇报的时候就不能跟上课堂的节奏。

  其次,在题型的设计上尽量多样,让学生在不同的练*中明白: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大于1的数,所得的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小于1的数,所得的积比原来的数小的规律。练*的设计还是没有照顾到全体同学。我总是觉得,数学就是让学生多做题,在不同的题型中掌握知识,可是自己的想法却错了,由于自己给予给出学生正确的答案,强调学生的错误的地方,所以在做练*的时候。留给学生的时间比较少,使得能力高的学生,聪明的更聪明了,受到了思维的训练;稍差一些的学生却没什么进步,甚至有可能因为不能及时的理解而受到打击。而且本节课的练*,在真正的实施起来看,我觉得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有点流于形式,对所学*的知识没有真正的起到巩固的作用。这一点在自己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要充分的注意。

  再次,既然是一个单元的整理和复*课,所以在整理知识点的环节上自己做的还是不够好,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力把每一个知识记在头脑中,可是就是不能把所有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网络,织成一片,在这一点上,是我需要加强的地方。而且教师评价的语言比较匮乏。导致一部分学生学*积极性不够。

  总之,在本节课的学*来看,我觉得学生的表现不错,学生能够根据我预设的进行学*,而且还有自己的观点,但是我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自己对教学内容还是不够细致,我一定要向其他的优秀的老师请教,争取自己以后能够备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喜欢我的每一节课,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17

  《小数乘法》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我原本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在三、四年级学过了整数乘法,并已经有了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起来应该很轻松的,可事实真的是让我出乎意料。可能是自己对学生期望太高了,但毕竟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

  每次在练*中,学生的正确率都不很理想,全班学生几乎只有几个学生可以全部做对,之后我总结出学生出错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计算方法的错误:不会对位,有学生把小数乘法的对位和小数加减的对位相混淆,在列小数乘法竖式时,有的学生是按照小数加减法时对齐了两个因数的小数点,也有的学生是把两个因数最前面的数字对齐。

  2、计算中确定小数点位置和关于0的问题:有的学生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弄不清楚补上几个0,在前面补还是在后面补,有的学生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有0 时,先划掉0再点小数点,还有的学生在遇到因数都是纯小数时或者因数中间有0的,还要将0乘一遍。

  3、计算过程中出错:乘法口诀不熟,比如说有的学生三六十八,他还能算成三六二十四,还有的学生把加法算成乘法,减法。

  4、计算时粗心:把小数看成整数算好之后,忘记给积点小数点,或者是数错因数中一共几个小数而点错小数点。

  5、做完竖式,横式不写得数,计算过程中,字迹不清导致自己看错数字或丢三落四现象。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错误情况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案,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学生会出现第一种情况的真正原因是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首先,我举例对比了小数乘法和加法的计算方法,强调小数乘法是末位对齐,而小数加法是相同数位对齐。对于像24+0.24"这样的题目,我则让后进生利用小数基本性质先把整数转化成小数,小数位数同另一个小数加数位数相同,及把24转化成24.00再与0.24相加。小数减法也使用同样的方法。不要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其实对于那些后进生,这样做是十分有必要的。

  2、学生会出现第二种情况的真正原因是没能及时提醒学生注意:要数清楚两个因数中小数的位数,弄清楚位数不够时应该在前面补0,确定小数点位置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把小数点末尾的0划掉,还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因数数中有0的根本算法,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小数乘法和确定小数点位置属于计算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在计算因数中间有零的这一位时往往容易没有错位或者再把0乘一遍。因此,要加强学生计算的能力培养,多做一些题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得以充分运用。

  3、学生会出现第三种情况的真正原因是口算能力薄弱,因此,在*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4、学生会出现第四、五种出错情况的真正原因是"马虎",在做练*的时候,还有个别同学在做完把小数看成整数乘完以后,数小数点时把进位时的1看成了小数点。因此,还要重视学生的作业*惯培养,其实加强良好作业*惯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惯不但能改掉学生"马虎"的毛病,它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生活带来帮助。它体现在我们*日数学教学的点点滴滴中,需要我们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激励。

  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发现自己也存在了不少的缺点,自己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将会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力争好成绩。相信这次反思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18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整节课的学*中,学生开始对学*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情况也是很好的,

  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好些?课的下半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

  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学生说得是实话,最*学的都是计算,都是讨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现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怎么喜欢被动的接受呢。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19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感悟,利用了知识迁移是方法,使学生能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小数的计算简便,并能灵活运用地进行四则运算,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在复*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先让学生通过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回忆,熟悉运算定律在在整数运算中的运用,在利用计算比较是学生感悟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应。

  二、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首先出示几个算式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学生先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实际上这三组算式分别运用的是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但是这三组算式都是小数乘法,也符合吗?因此可以先让学生猜测,再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学生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确实适用。先猜测再验证是学生学*数学的最基本的办法,也是科学的世界观养成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猜测、发现、验证。

  三、加强巩固,提高学生学*的兴趣

  学到了知识,然后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才是数学学*的真谛。既然发现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再运用这些定律使小数计算变得简便,这一步教学能激起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欲望。接着出示

  0.254.784 4.80.25

  0.65201 1.22.5+0.82.5

  在简算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利用旧知识迁移新知识的课,学生已经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掌握得很好,但是这些运算定律到底是否适合于小数乘法,也是这节课要探究的主要内容。因此这节课让学生先猜测,再验证,从而得到这些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然后就用得到的这个规律来对一些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运算。本节课始终遵循着猜测验证应用的教学主线,使学生始终亲身体验参与知识的结构过程。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20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积变化的规律,透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明白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有了前应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决定小数的位数,在决定小数的位数后选取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整节课的学*中,学生开始对学*充满兴趣,用心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状况也是很好的,

  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是否好些课的下半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学生说得是实话,最*学的都是计算,都是讨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现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怎样喜欢被动的理解呢。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通用十篇(扩展4)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菁华9篇)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

  今天是学生学*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虽然进入课堂之前我已经思考了很久,并且为此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但总朦朦胧胧地觉得我的目标定位有问题。就在铃响的一刹那间,一个念头一闪而过,我禁不住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今天这堂课我到底要学生学什么?是教会学生做小数乘法吗?还是通过小数乘法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显然,后者比前者更能体现学科的数学价值。抱定这样的`目标之后,我那“精心”的教学设计也受到了彻底的颠覆。

  在课的开始,提供了一组题:

  (1) 125×3=375

  (2) 12.5×3=37.5

  (3) 1.25×3=3.75

  (4) 0.125×3=0.375

  请学生比较第(2)(3)(4)题与第(1)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旨在渗透积的变化规律,并试图沟通小数乘法时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然后在谈话中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一本数学本的价格是0.52元,每位同学开学的时候都发到了4本数学本,请你算算每个人一共要多少钱?提出要求:怎样列式?为什么可以这样列?(0.52+0.52+0.52+0.52 0.52×4 或 4×0.52)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而后,我提出挑战:你能算出0.52×4 或 4×0.52结果是多少吗?请你来动笔算一算。学生开始尝试计算,先做好的上来板演,下面的同学如果有与黑板上的不一致,也可以上来把你的过程展示出来。一个接着一个上来,看来情况真的很复杂,列举一下:

  0.52×100=52(元)

  52×4=208(元)

  208÷100=2.08(元)

  0. 5 2×42. 0 8

  0. 5 2× 42. 0 8

  在我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主要就是这三种做法。接下来就让学生陈述理由。

  生1:我们刚刚学过的小数加减法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我就把4和0对齐,然后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

  师:那积里面怎么会有一个小数点呢?

  生1:我把0. 5 2看成了52,扩大了100倍,所以积要缩小100倍,这样才能保证积的大小不变。

  生2:我把0. 5 2元扩大100倍后成了52分,52分×4=208分,再改写成用元作单位,就要缩小100倍,得到2.08元。

  话音刚落。一生马上补充:她的单位名称错了,前两道的单位名称应该是分,不是元。其他同学根据学生的补充也发现了问题,对于她的发言,同学们露出了信任的神情。

  生3:(大概是听了前面的同学说得振振有辞,显得很紧张,发言时含糊不清,极不肯定。)

  我想描述一下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生1的口才很好,*时对数学总有自己的见解,想要驳倒他还真不容易;生2的问题好解决;生3的想法最符合意思,可偏偏又讲不清楚,真是不凑巧啊!我开始着急了,觉得要收不回来了,怎么办?我积极地寻找对策,先点评了生2的做法,肯定其想法,然后我就指着生1和生3的做法说,他们现在两个人的做法都不一样,你准备支持哪一方的做法呢?请说出你的理由来。学生思考了片刻,陆陆续续开始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经过一系列的辩论之后,学生开始明确,其实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都是把小数乘法转化成了整数乘法,既然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就要遵守整数乘法的法则,4自然要和2对齐。课堂上生1带着他的部队开始主动向生3部队靠拢,我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第三层次,我延续情境:刚才我们已经算出每个人需要2.08元钱,那你能算一算我们班50个人一共需要多少钱吗?其实今天的败笔也在此,这一层次的练*应该将班级人数拟定为51人,这样的话更有利于今天的小数乘法学*,50最终还是归纳为一位数,不能很好地暴露问题,因此在今后的练*设计中要注意问题的全面性与合理性。

  今天的课堂也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根据“新基础教育”的思想,当课堂上我们把问题“放”下去之后,面对“收”时真有点不知所措,这里有很多的因素困扰着我们:该怎么“收”?收到什么样的度?资源怎样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所用?思来想去,还是自己的专业素养不够,今后需要不断提高。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2

  经过两个星期的学*,《小数乘法》这一单元已经学完,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回顾了本单元的知识点,上了一节练*课。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时这样的,首先,布置孩子们在课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作为前置复*。每位孩子只整理其中的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上再小组一起交流,然后在推选其中一位小组成员整理的知识点进行汇报。本单元学*的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似数、连乘、乘加、乘减、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等几个知识点!应用部分主要采用边回顾知识点边练*的方法,通过再次学*来看,发现学生对于本单元的知识的掌握还存在很大的欠缺,下面把自己对这节课的反思如下:

  在这节课中,首先设计的目的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课前布置让学生自己看书,归纳本单元中我们一共学*了几个例题,每一个例题所要我们掌握的内容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先看书,然后小组合作一起分工合作完成归纳。然后以小组推选其中一个知识点进行全班汇报的形式让学生来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点,然后其他的同学进行补充和质疑。一节课上完后觉得这样的方法和预想中的差距还比较远,。学生虽然整理了本单元的知识,但是从课后的练*看学生对于本单元中最应该注意的地方还是会有部分学生出错。预想能够在课上交流时可以查漏补缺,从而使绝大部分学生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网络,但实际上这一点没有落到实处。从这点来看,首先自己的处理课堂的方法还需进一步的学*,对课堂的把握还需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这一类型的数学复*课还是第一次这样上,以后还需改良。在学生自己归纳的时候,教师关注的不够,使得有个别的学生没有把时间和经历都用在学*上,在汇报的时候就不能跟上课堂的节奏。

  其次,在题型的设计上尽量多样,让学生在不同的练*中明白: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大于1的数,所得的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小于1的数,所得的积比原来的数小的规律。练*的设计还是没有照顾到全体同学。我总是觉得,数学就是让学生多做题,在不同的题型中掌握知识,可是自己的想法却错了,由于自己给予给出学生正确的答案,强调学生的错误的地方,所以在做练*的时候。留给学生的时间比较少,使得能力高的学生,聪明的更聪明了,受到了思维的训练;稍差一些的.学生却没什么进步,甚至有可能因为不能及时的理解而受到打击。而且本节课的练*,在真正的实施起来看,我觉得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有点流于形式,对所学*的知识没有真正的起到巩固的作用。这一点在自己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要充分的注意。

  再次,既然是一个单元的整理和复*课,所以在整理知识点的环节上自己做的还是不够好,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力把每一个知识记在头脑中,可是就是不能把所有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网络,织成一片,在这一点上,是我需要加强的地方。而且教师评价的语言比较匮乏。导致一部分学生学*积极性不够。

  总之,在本节课的学*来看,我觉得学生的表现不错,学生能够根据我预设的进行学*,而且还有自己的观点,但是我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自己对教学内容还是不够细致,我一定要向其他的优秀的老师请教,争取自己以后能够备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喜欢我的每一节课,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3

  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情况却令我出乎意料。经过单元测试,两个班的情况都不容乐观,合格率和优秀率都较低。根据*时作业和此次考试,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有两种: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深刻的进行了反思:

  一、学生学*的主体性不强

  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而我在复*这部分知识时,只停留在填表格、分析变化的原因上,仍按照地地道道的传统模式,出示问题——找答案——分析原因,以达到掌握某知识点的目的,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

  二、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三、新授前相关复*不够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五、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

  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经过此单元的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4

  小数乘法的资料有:小数乘整数;小数点搬家;小数乘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它是在学生学*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第三步,学起来就应是比较简单的,可事实的状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在每节新知教学后的练*中,学生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出现错误的现象主要有两方面: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我觉得还是要把两位数乘一位数、乘二位数、三位数的整数乘法的竖式让学生先算,先把这一知识点从学生大脑储存的记忆库中提取出来后,再进行小数乘法的竖式教学,学生容易掌握些。而且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也会少些,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学生自己把自己网在了自己编织的网中。

  2、计算上的失误: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应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我的学生,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本单元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既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5

  开学已经将*一个月,在这段时间内我按照教学进度已经完成了本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情况却令我出乎意料。经过单元测试,两个班的情况都不容乐观,合格率和优秀率都较低。根据*时作业和此次考试,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

  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

  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深刻的进行了反思:

  一、学生学*的主体性不强

  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而我在复*这部分知识时,只停留在填表格、分析变化的原因上,仍按照地地道道的`传统模式,出示问题找答案分析原因,以达到掌握某知识点的目的,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

  二、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三、新授前相关复*不够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五、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

  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

  经过此单元的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6

  今年我又留级了,重新回到了教五年级。第一周过得很快,很充实,每一天都是打武术那样————无停手。转眼间,学生基本学完小数乘法了,回头反思总结如下:

  在以往的实际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明白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以往教这部分知识时学生会出现以下问题,学生直接写得数,有些计算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在列竖式算第一步就点小数点了,学生列竖式计算不用尺子划线,,算出积后,划去了0再数因数共有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也有大多数学生列竖式时,受小数加、减法的影响,居然对齐了小数点,而不是因数的末位对齐,有部分不懂数数位,很多学生算5.23×50时,不懂得处理50中的0,干脆忽略了,错漏百出。

  本以为小数乘法只需要看成整数乘法的计算,然后处理好小数点就行了,其实真正操作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千万不能忽视,今年我是这样处理的: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复*积变化的规律,透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巩固。教学小数乘整数时,我抓好了以下几点: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口算。

  教材中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实际在口算中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能够比较快速的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能够帮忙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我增加了小数乘整数的口算练*,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计算小数乘整数能够看成整数的计算。

  3、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应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4、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决定小数的位数,在决定小数的位数后选取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在课的结尾还安排了头脑风暴,填写()×()=4.8,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到教小数乘小数时,学生就容易多了,实行了知识的迁移,我收集了历届的一些学生的错竖式,全部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当医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汇报。在周五我就进行了小测,发现学生学*的效果好多了,但一部分学生因为整数乘法还但是关,影响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有待下周进行查漏补缺。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7

  小数乘法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虽说是延伸,学生却不会会轻而易举地掌握知识,往往会错误不断、花样百出。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有四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

  2、计算过程出错。其中计算错误率是非常高的,加法算成了乘法,或者减法的都有。

  3、小数点点错。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

  4、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所以本节课的复*目标为:

  一、知道小数乘法意义。

  二、掌握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点的变化。

  三、掌握乘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四、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复*重点为:

  一、掌握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点的变化。

  二、掌握乘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三、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本节复*课在课前我给学生设置了前置复*题单,这是相对我之前其他课的一个特殊之处,目的就是让学生提前自己整理复*,节约课堂有效的时间。效果也比较明显,在检查复*单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做了详尽的整理,从而我在复*知识点时,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跟着我的思路。

  本节课我发现自己一个特别大的进步就是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从容进入到我预设的知识点上,并没有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而且在复*每一个知识点时我都给学生举例,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整节课我利用自己诙谐的语言以及有趣的动作吸引着学生,让学生一节课都感觉很兴奋,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以至于在下课铃声象时,学生都发出了一种不愿下课的声音,并且学生在楼梯间兴奋向其他老师说:“我们这节数学课上的好开心哦!”听到学生由衷的声音,我感觉自己的这节课是成功的。

  欣喜之余,听课的老师还是给我提了很多中肯的意见,比如:在总复*时,我对知识点过于细化,节奏较慢。在举例时,我应该充分的让学生举例,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总的来说,我的课堂时在进步,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越来越细致,但是我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一定要向其他的老师请教,争取自己以后能够更从容面对课堂,能够让学生喜欢我的每一节课。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8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的方法和思路和以前的整数乘法简便方法有着同样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一主线,开放学生的自主空间,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我没有直截告诉学生这一知识点,而是让学生在过去的经验基础上猜想,在猜想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从而顺利地把旧知迁移到新知,真正地把乘法运算定律拓展的过程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体会与理解,为学生下一步探究提供基础,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因此,在课后的小结中我还追问学生还学了哪些数,能否也能运用,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为今后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留下了伏笔!

  这节课围绕三个问题来展开:

  1,怎么算?

  2,你是怎么想到这样算?(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3,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在课堂中,我让学生运用运算定律掌握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总的来说,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一看,二想,三计算。首先让学生学会看这些可以简便的数字,掌握数据的特征。对这一类型的数字有一定的记忆,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接着,就是思考用凑整的思想以及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来解决问题。最后就要仔细进行计算,使得简便后的计算结果和原来题目的计算结果一样。总的来说,这一节课还是上得比较顺利,感觉上课学生的配合比较融洽。而且难点学生们都暴露出来了,上课中也及时的得到了解决。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9

  小数乘法是这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我原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的情况出乎我的意料。

  在每次的练*中,学生计算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几乎只有三分之一个同学全对。造成错误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1、计算时粗心:按整数乘法算好后,忘记给积点上小数点;写完竖式,有没有写横式的得数;计算过程中字迹不清而导致自己看错数字,还有个别学生抄错数;极个别差生加上小数点后就不会算了。

  2、方法上的错误。部分学生把乘法竖式和加、减法的竖式相混淆。在写乘法竖式时,有的学生按照加、减法起对准两个因数的小数点,也有的把两个因数最前面的数字对齐,结果算出得数的小数点和上面的小数点对齐了。

  3、在简便运算中,学生看不出简算方法,不知道怎样简算;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还不太明白,掌握的不牢固,总有人把加号改写成乘号,还有的只去乘括号里的一个数。

  4、部分学生(徐文丽、刘国志,等)的乘法口诀还不过关。面对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重审自己的课堂和学生,今后还得从以下方面着手:

  1、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多做一些口算题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重视学生的作业*惯培养。要求学生做作业要按时,字迹工整;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我们要正确引导和激励。

  3、多加强练*,使所学知识和理论得以充分运用。

  4、对后进生多加以耐心辅导。

  通过一单元的教学,自己也存在不少缺点,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方法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好成绩。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通用十篇(扩展5)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

  今天是学生学*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虽然进入课堂之前我已经思考了很久,并且为此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但总朦朦胧胧地觉得我的目标定位有问题。就在铃响的一刹那间,一个念头一闪而过,我禁不住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今天这堂课我到底要学生学什么?是教会学生做小数乘法吗?还是通过小数乘法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显然,后者比前者更能体现学科的数学价值。抱定这样的目标之后,我那“精心”的教学设计也受到了彻底的颠覆。

  在课的开始,提供了一组题:

  (1)125×3=375

  (2)12.5×3=37.5

  (3)1.25×3=3.75

  (4)0.125×3=0.375

  请学生比较第(2)(3)(4)题与第(1)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旨在渗透积的变化规律,并试图沟通小数乘法时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然后在谈话中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一本数学本的价格是0.52元,每位同学开学的时候都发到了4本数学本,请你算算每个人一共要多少钱?提出要求:怎样列式?为什么可以这样列?(0.52+0.52+0.52+0.520.52×4或4×0.52)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而后,我提出挑战:你能算出0.52×4或4×0.52结果是多少吗?请你来动笔算一算。学生开始尝试计算,先做好的上来板演,下面的同学如果有与黑板上的不一致,也可以上来把你的过程展示出来。一个接着一个上来,看来情况真的很复杂,列举一下:略

  在我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主要就是这三种做法。接下来就让学生陈述理由。

  生1:我们刚刚学过的小数加减法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我就把4和0对齐,然后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

  师:那积里面怎么会有一个小数点呢?

  生1:我把0.52看成了52,扩大了100倍,所以积要缩小100倍,这样才能保证积的大小不变。

  生2:我把0.52元扩大100倍后成了52分,52分×4=208分,再改写成用元作单位,就要缩小100倍,得到2.08元。

  话音刚落。一生马上补充:她的单位名称错了,前两道的单位名称应该是分,不是元。其他同学根据学生的补充也发现了问题,对于她的发言,同学们露出了信任的神情。

  生3:(大概是听了前面的同学说得振振有辞,显得很紧张,发言时含糊不清,极不肯定。)

  我想描述一下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生1的口才很好,*时对数学总有自己的见解,想要驳倒他还真不容易;生2的问题好解决;生3的想法最符合意思,可偏偏又讲不清楚,真是不凑巧啊!我开始着急了,觉得要收不回来了,怎么办?我积极地寻找对策,先点评了生2的做法,肯定其想法,然后我就指着生1和生3的做法说,他们现在两个人的做法都不一样,你准备支持哪一方的做法呢?请说出你的理由来。学生思考了片刻,陆陆续续开始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经过一系列的辩论之后,学生开始明确,其实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都是把小数乘法转化成了整数乘法,既然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就要遵守整数乘法的法则,4自然要和2对齐。课堂上生1带着他的部队开始主动向生3部队靠拢,我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第三层次,我延续情境:刚才我们已经算出每个人需要2.08元钱,那你能算一算我们班50个人一共需要多少钱吗?其实今天的败笔也在此,这一层次的练*应该将班级人数拟定为51人,这样的话更有利于今天的小数乘法学*,50最终还是归纳为一位数,不能很好地暴露问题,因此在今后的练*设计中要注意问题的全面性与合理性。

  今天的课堂也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根据“新基础教育”的思想,当课堂上我们把问题“放”下去之后,面对“收”时真有点不知所措,这里有很多的因素困扰着我们:该怎么“收”?收到什么样的度?资源怎样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所用?思来想去,还是自己的专业素养不够,今后需要不断提高。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2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整节课的学*中,学生开始对学*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情况也是很好的,

  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好些?

  课的下半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学生说得是实话,最*学的都是计算,都是讨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现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怎么喜欢被动的接受呢。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3

  在教学前,我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的不是很充分,本以为学生已经会计算多位数的乘法,只要让学生理解了“积的小数位数是两个因数小数位数之和”后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掌握小数乘法计算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练*中出现的情况却让我始料不及。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对位问题:初学时,小数乘法的对位也遵守小数加减法的对位方法,造成乘得的积的末尾对位不准。随后,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按照小数乘法的对位方法,造成不同计算单位相加减的错误。

  2、0的问题:一是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因数中的零也去乘一遍,不会简便了;二是,小数乘整十、整百之类的数,先按整数乘法的方法乘出积后,不把整十、整百数后面的零落下来就点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后再添零,随后又根据小数的性质划去。

  3、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这些情况,我想,如果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一个课前预测,对学生有了充分的把握,课堂的效率会高一些。

  今后教学中我要注意:

  1、要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阶段,教师主导性太强。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2、新授前的复*铺垫要充分。如果相关复*不够到位,一方面是不利于学生从旧知上迁移出新知识;另一方面是学生就不能清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如果在学*之前,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效果可能会好些,错误会少些。

  另外,要把好计算关,在*时的教学中,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给学生夯实基础。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4

  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我在教学中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情况却出乎意料。经过单元测试,班级的情况不容乐观,合格率和优秀率都较低。总结起来学生出现问题的情况大致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

  一、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二、忽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根本区别

  小数加减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

  三、新授前相关复*不够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经过此单元的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深刻的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5

  (1)让练*层次化。练*的安排体现了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基础到综合的原则,学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的机会和体验,并且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本节课都有所收获,进而对数学学*产生兴趣。同时注意运算律的推广,运算律的直接运用都面向全体,集体练*,集体讲评,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过关,间接运用展开讨论交流,力争让学生理解方法,掌握拆分、变形的方法,建立保持等式*衡的思想。注意学生思维的拓展,让思维向广度、深度发展。

  (2)让练*生活化。借解决生活问题来巩固计算,让计算教学不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把它和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相结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学*。通过练*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不足之处:

  通过本课复*,学生对小数乘法知识有了系统了解,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小数乘法,但部分同学在把小数乘法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点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有的先去零后,再数位数等。针对这些错误,还有待于继续训练。应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有的学生不能沉下心来审题,做题*惯还要加强培养;在简便运算时,大部分学生能灵活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但有的学生运用不熟练如(5.4×10.2错写成5.4×100+0.2)还要对这些学生加强训练。虽然学生已经知道小数乘法的意义、算理,也知道积的小数位数是因数位数的和,可实际计算总有出错的现象,还需要继续加强练*;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认真做题的*惯。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6

  朱君洁

  小数乘法是这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我原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的情况出乎我的意料。

  在每次的练*中,学生计算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几乎只有三分之一个同学全对。造成错误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1、计算时粗心:按整数乘法算好后,忘记给积点上小数点;写完竖式,有没有写横式的得数;计算过程中字迹不清而导致自己看错数字,还有个别学生抄错数;极个别差生加上小数点后就不会算了。

  2、方法上的错误。部分学生把乘法竖式和加、减法的竖式相混淆。在写乘法竖式时,有的学生按照加、减法起对准两个因数的小数点,也有的把两个因数最前面的数字对齐,结果算出得数的小数点和上面的小数点对齐了。

  3、在简便运算中,学生看不出简算方法,不知道怎样简算;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还不太明白,掌握的不牢固,总有人把加号改写成乘号,还有的只去乘括号里的一个数。

  4、部分学生(徐文丽、刘国志,等)的乘法口诀还不过关。 面对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重审自己的课堂和学生,今后还得从以下方面着手:

  1、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多做一些口算题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重视学生的作业*惯培养。要求学生做作业要按时,字迹工整;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我们要正确引导和激励。

  3、多加强练*,使所学知识和理论得以充分运用。

  4、对后进生多加以耐心辅导。

  通过一单元的教学,自己也存在不少缺点,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方法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好成绩。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通用十篇(扩展6)

——《小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小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1

  《小数乘法》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共分为: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小数乘法》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原本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的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计算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

  2、计算过程出错。乘法口诀不熟,加法算成了乘法,或者减法。

  3、小数点点错。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

  4、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错误情况我及时反思自己的教案,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学生第一种出错情况的真正原因是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还有个别同学在做完小数加减法后还数一数两个加数(或者被减数减数)共有几位小数,就在和(或差)上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这些情况在后进生的身上最明显。首先,我举例对比了小数乘法和加法的计算方法,强调小数乘法是末位对齐,而小数加法是相同数位对齐。对于像“832+0.832”这样的题目,我则让后进生利用小数基本性质先把整数转化成小数,小数位数同另一个小数加数位数相同,及把832转化成832.000再与0.832相加。小数减法也使用同样的方法。不要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对于后进生,这样做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第二种出错情况的真正原因是口算能力薄弱同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作业*惯。因此,在*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还应加强良好学*、作业*惯的培养。例如:这样进行口算练*“材料:0.8×41.5×639×0.0120×0.50.3×0.60.9×0.94.8×0.5

  针对学生出现的奇怪问题,我的对策:

  1、竖式口诀

  加减除对齐小数点,乘法特殊齐末尾;

  位数多的写上面,位数少的写下面;

  遇0不算对齐位。

  2、每日口算5分钟。

  3、简便计算随时渗透。

《小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2

  今天是学生学*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虽然进入课堂之前我已经思考了很久,并且为此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但总朦朦胧胧地觉得我的目标定位有问题。就在铃响的一刹那间,一个念头一闪而过,我禁不住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今天这堂课我到底要学生学什么?是教会学生做小数乘法吗?还是通过小数乘法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显然,后者比前者更能体现学科的数学价值。抱定这样的目标之后,我那“精心”的教学设计也受到了彻底的颠覆。

  在课的开始,提供了一组题:

  (1) 125×3=375

  (2) 12.5×3=37.5

  (3) 1.25×3=3.75

  (4) 0.125×3=0.375

  请学生比较第(2)(3)(4)题与第(1)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旨在渗透积的变化规律,并试图沟通小数乘法时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然后在谈话中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一本数学本的价格是0.52元,每位同学开学的时候都发到了4本数学本,请你算算每个人一共要多少钱?提出要求:怎样列式?为什么可以这样列?(0.52+0.52+0.52+0.52 0.52×4 或 4×0.52)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而后,我提出挑战:你能算出0.52×4 或 4×0.52结果是多少吗?请你来动笔算一算。学生开始尝试计算,先做好的上来板演,下面的同学如果有与黑板上的不一致,也可以上来把你的过程展示出来。一个接着一个上来,看来情况真的很复杂,列举一下:

  0.52×100=52(元)

  52×4=208(元)

  208÷100=2.08(元)

  0. 5 2×42. 0 8

  0. 5 2× 42. 0 8

  在我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主要就是这三种做法。接下来就让学生陈述理由。

  生1:我们刚刚学过的小数加减法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我就把4和0对齐,然后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

  师:那积里面怎么会有一个小数点呢?

  生1:我把0. 5 2看成了52,扩大了100倍,所以积要缩小100倍,这样才能保证积的大小不变。

  生2:我把0. 5 2元扩大100倍后成了52分,52分×4=208分,再改写成用元作单位,就要缩小100倍,得到2.08元。

  话音刚落。一生马上补充:她的单位名称错了,前两道的单位名称应该是分,不是元。其他同学根据学生的补充也发现了问题,对于她的发言,同学们露出了信任的神情。

  生3:(大概是听了前面的同学说得振振有辞,显得很紧张,发言时含糊不清,极不肯定。)

  我想描述一下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生1的口才很好,*时对数学总有自己的见解,想要驳倒他还真不容易;生2的问题好解决;生3的想法最符合意思,可偏偏又讲不清楚,真是不凑巧啊!我开始着急了,觉得要收不回来了,怎么办?我积极地寻找对策,先点评了生2的做法,肯定其想法,然后我就指着生1和生3的做法说,他们现在两个人的做法都不一样,你准备支持哪一方的做法呢?请说出你的理由来。学生思考了片刻,陆陆续续开始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经过一系列的辩论之后,学生开始明确,其实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都是把小数乘法转化成了整数乘法,既然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就要遵守整数乘法的法则,4自然要和2对齐。课堂上生1带着他的部队开始主动向生3部队靠拢,我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第三层次,我延续情境:刚才我们已经算出每个人需要2.08元钱,那你能算一算我们班50个人一共需要多少钱吗?其实今天的败笔也在此,这一层次的练*应该将班级人数拟定为51人,这样的话更有利于今天的小数乘法学*,50最终还是归纳为一位数,不能很好地暴露问题,因此在今后的练*设计中要注意问题的全面性与合理性。

  今天的课堂也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根据“新基础教育”的思想,当课堂上我们把问题“放”下去之后,面对“收”时真有点不知所措,这里有很多的因素困扰着我们:该怎么“收”?收到什么样的度?资源怎样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所用?思来想去,还是自己的专业素养不够,今后需要不断提高。

《小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3

  小数乘法这个单元总算上完了。我原以为这个单元学生学*起来应该很轻松,因为这个单元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只要掌握了整数乘法,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数出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但从本单元的学*来看,学生掌握得一点也不好,本来只有7课时的内容,上了10课时才勉强上完,而且还有几个同学作业没完成。个别同学出现的问题是:

  1、计算结果中末尾有0时,仍有同学先把0去掉再点小数点,出现小数点定位错误;当出现小数乘整数时,有个别同学数小数位数时,把这个整数也当成和小数相同位数的小数,如3.76×14,就有同学数成了4位小数。

  2、学了小数乘法后,有同学将小数加减法的竖式格式和小数乘法的竖式格式混淆了,错将小数的末位对齐了。

  用简便方法计算仍是本单元学生学*的薄弱点,大多数同学不会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出现整数会进行计算,换成小数就不会做了。如25×12,大多数同学会把12分成4×3,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把25和4进行结合;一旦把整数变成小数,如0.25×1.2,多数同学就束手无策了。在解答2.5×4.4×1.25时,很多同学出现把4.4分成4+0.4,成了这种不伦不类的形式:2.5×(4+0.4)×1.25。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同学们掌握得很好,只有个别偷懒的同学不肯把相同因数划出来,在找两个加数时会找错;但对基本形式掌握得倒不太好,仍有同学分配时只分给和那个因数较*的加数。对稍有变化的简算题,错误就更高了。

  计算能力是学*新课程的学生的弱点,计算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今后,我会利用早读课之前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每天做两题计算题,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每天两题,学生完成起来很轻松,连*时不能完成回家作业的同学也能完成;教师批改也很快,练*效果非常好。

《小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4

  小数乘法这个单元总算上完了。我原以为这个单元学生学*起来应该很轻松,因为这个单元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只要掌握了整数乘法,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数出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但从本单元的学*来看,学生掌握得一点也不好,本来只有7课时的内容,上了10课时才勉强上完,而且还有几个同学作业没完成。个别同学出现的`问题是:

  1、计算结果中末尾有0时,仍有同学先把0去掉再点小数点,出现小数点定位错误;当出现小数乘整数时,有个别同学数小数位数时,把这个整数也当成和小数相同位数的小数,如3.76×14,就有同学数成了4位小数。

  2、学了小数乘法后,有同学将小数加减法的竖式格式和小数乘法的竖式格式混淆了,错将小数的末位对齐了。

  用简便方法计算仍是本单元学生学*的薄弱点,大多数同学不会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出现整数会进行计算,换成小数就不会做了。如25×12,大多数同学会把12分成4×3,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把25和4进行结合;一旦把整数变成小数,如0.25×1.2,多数同学就束手无策了。在解答2.5×4.4×1.25时,很多同学出现把4.4分成4+0.4,成了这种不伦不类的形式:2.5×(4+0.4)×1.25。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同学们掌握得很好,只有个别偷懒的同学不肯把相同因数划出来,在找两个加数时会找错;但对基本形式掌握得倒不太好,仍有同学分配时只分给和那个因数较*的加数。对稍有变化的简算题,错误就更高了。

  计算能力是学*新课程的学生的弱点,计算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今后,我会利用早读课之前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每天做两题计算题,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每天两题,学生完成起来很轻松,连*时不能完成回家作业的同学也能完成;教师批改也很快,练*效果非常好。

《小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5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整节课的学*中,学生开始对学*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情况也是很好的,

  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好些?

  课的下半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学生说得是实话,最*学的都是计算,都是讨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现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怎么喜欢被动的接受呢。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通用十篇(扩展7)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合集十篇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1

  “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自主观察、比较、归纳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在引入时,我先复*整数的大小比较,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小数的大小比较。由于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难度并不是很大,所以在在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时,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尝试、自主研究、自主总结。但是为了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有目的、有条理有成效,我设置了三个引导性的问题。如:(先让学生自主)尝试:比较下面四个小数的大小:3.05、2.84、2.88、2.93,然后设问三个问题:

  (1)你是怎样比较3.05 和 2.93的大小?

  (2)那么,怎样比较2.93 和 2.88?

  (3)怎样比较2.88 和 2.84? 这样引导,目的是想让学生倾向于思考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为下一步的方法总结做好思考性的准备。

  但在课堂实际操作中,却事与愿违!放开了学生的“手脚”,但学生自主探讨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甚至在发呆,只想等待老师的答案;另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欠缺,在总结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时,学生表述不清。这两个情况导致了这个环节耗时许多,从而影响后续的巩固练*环节、思考探究环节的进行!

  这次课虽然失败了,但我收获了一些教学经验。一是,备学生要备得再细些,要多做预设,以免措手不及;二是,要加强教学组织能力,其中要注意调控好学生的纪律,要注意树立教师的威信。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2

  1、教材的把握

  “小数的大小比较”与整数大小的比较在方法上有相同之处,都是从高位上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相比较。因此在教学新课之前,先让学生回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为学生学*新知做方法上的铺垫。基于这样的知识背景,我认为学生学*小数的大小的比较应该不难,所以教学过程的处理略显仓促,对学生过度放手,没有在关键处给予点拨,忽略了学生学*过程的指导,导致知识目标落实不到位。

  反观教材,分三步呈现了比较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3.05>2.();整数部分相同的,比较十分位,2.93米>2.8()米 ;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就比较百分位,2.88米>2.84米。“2.()、2.8()”()中没有数字的呈现方式具有特定意义,分别代表了比较小数整数部分、小数的十分位。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分析教材,领会教材意图,使小数的大小的比较过程落实到位,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2、教学难点的处理

  “小数的大小比较”与整数大小的比较在方法上有相同也有区别,正因为此,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容易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误认为小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针对此难点,在学生总结出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之后,我提出“位数多的'小数就一定大”这个命题让学分析判断,将研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举例验证的方法,得出“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大”的结论,学生明确“小数的大小与位数的多少没有关系”,这样学生认识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与小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促进数学知识的系统化。

  3、*题设计生活性

  本节课学*内容生活性较强,在设计练*时教学目标的定位不仅仅局限于小数大小的比较,更充分考虑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现实、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如通过“跳远的成绩的排名”(按从大到小)、“跑步的成绩的排名”(按从小到大)等渗透了比较要讲究标准、顺序、比较的结果是相对的,比较具有传递性等辩证思想,体现了数学的价值和实效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充分领会教材意图,充分发掘教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3

  本节课的教学从校园运动会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如“要知道跳远比赛、跑步比赛、谁的成绩好?”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较小数的大小”这一数学问题来解决。在教学的安排上,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知水*参差不齐。因此我采用分层推进的新知教学策略,即先安排整数部分不同的小数比较;再安排当整数部分相同时,比较十分位上数的情况;最后安排当整数部分和十分位都相同的,比较百分位上数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整归纳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在练*设计中,我安排层次逐渐递进的练*,即第一题是基础题,它是小数的大小比较这一规则 、方法的直接运用。第二题小鱼宝宝比泡泡加入了多个小数比大小的环节,增加了难度。四、五两题是运用这一方法来解决校园运动会中成绩排名的实际问题,对于第四道题教师可以在学生汇报结果后,老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然后老师要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结论,使学生知道在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回顾自己设计和执教该课的'过程,有收获,有不足。下面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与各位老师分享:

  一、有效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在上这一课前,我仔细研读了教材和教学建议。教材是从为运动员排名这一实际问题出发再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比较小数的大小”来安排教学的。我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到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初步设想将整个教学设计在一个校园运动会的情境中,将新授知识的学*拆分成不同的层次并与校园运动会这一主题相匹配。

  有效备课中除了备学生还要精心准备教案,一遍一遍的写课堂实录。我深刻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前后关联性以及教师语言组织运用的重要性。现在回头再去比较教案初稿和最终的定稿,确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气象。教案定稿思路更为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过渡更为自然。

  二、教师要抓住学生出现的错例及时进行有效教学。

  例如教学中就学生出现的“4.50( )4.5”这一错例。我当时以为这个同学是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不会,所以我让另一个同学先说说是如何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的,然后再让她说一说是怎么比的。课后我就问她当时是怎样想的,她说:“4.50比4.5的位数多,所以4.50大”。这节课的教学中确实会有部分同学会将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迁移到小数的大小比较中来,他们会错误地认为位数多的小数就大。当时如果我能让同学集体讨论一下:小数的大小与小数的位数有没有关系?再多举几个反例,效果就会更好些。

  三、有效的激励是教学的润滑剂。

  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教师对学生好的想法要及时激励,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我自己在上完课后也觉得在这个方面做得不够。

  当上完这节课后,我自己觉得学生的表现比我设想的要好。如果自己在教学中表现得自然一点,自信一点,对学生多一些鼓励的话语,那整节课就生动、丰富多了。这也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改进和学*的地方。

  另外,我在板书的准备上有不足之处,体现在没有及时将学生的语言组织加工写在黑板上;练*的最后一题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给学生造成了误解。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4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整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教师借助教材上提供的资源,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给学生创设了四名小朋友进行跳远比赛的动态画面的活动情境,并让学生根据跳远的成绩排列名次。由此引出新课,使学生感到小数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这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的整数大小的比较有内在联系。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尝试,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挥积极地迁移作用。在探索中,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位数多的小数一定比位数少的小数大”这句话对吗?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能力。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5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在教学小数大小比较时,我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贴*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整节课以比较为主线。首先请学生通过看教师出示的卡片回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因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与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有相同之处,都是从高位比起,按照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哪一位能比出大小,就不再往下比了。但是当整数数位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这点与小数大小比较方法不同,小数大小与位数无关.因此本课先复*整数大小比较方法,为讲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做准备。然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试着比较小数的`大小,感受小数大小的存在,并揭示课题。

  第二步比较小数大小,探索知识内在联系。你比较的小数大小的方法是什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怎样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有两种比较的方法。其一是把小数变成以“分”为单位的整数来比较大小。其二是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第二种方法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多让学生来说一说,通过多说达到学会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还有一种方法是借助卷尺来理解验证,学生想不到,这时我就利用教材帮助学生理解为了加深记忆。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有限,总结方法时语言表达不到位,所以教师还要进一步强调,以次来突破难点,达到学会的目的。

  在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后,我安排了练*比较两个数大小的*题,进一步让学生熟练掌握比较几个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选做课本的一些题目,课上加以指导,以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存在的问题:本节课在设计小数时,由于只注重学生独自解决问题,所以忽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独学和群学环节时间过长,以至于后面时间紧张,主要还是教师对课堂不能收放自如,学生在语言叙述小数怎样比较大小的方法时,说的不够好,还要继续培养。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6

  “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每位教师都希望在课堂上达到的最高境界。为了达到这一境界我们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安排各种教学活动,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这部分内容,难度相对较低。因为有了整数的大小比较的知识基础,所有的孩子都能比较简单的小数的大小。在这节数学课开始,我先出示整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题,为新知的学*作了铺垫。

  新课安排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先比较整数部分不同的,要看整数部分比;第二个层次,比较整数部分相同的',要看十分位比;第三个层次,比较整数部分和十分位都相同的,要看百分位比,并借助观察米尺长度来验证。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生有猜想后,组织学生通过游戏验证预测,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知识获取的过程,在充分相信学生能力的基础上,放开手脚,主动去操作探究,给予他们自主思维的空间和时间,从“经历过程”的视角设计教学过程,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断断续续的都能把方法说出来,所以教师只要引导把方法总结归纳完整准确就可以了,然后通过练*使本来不是很熟悉的孩子熟练掌握比较的方法。

  我设计的练*形式多样。先是基础练*,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由大到小排序、判断题等,还有拓展深化练*:一张成绩单上的三个数字都弄脏了,根据名次写出成绩单上的成绩。还有“下面的□里能填几?3.□7<3.27”等类似的题目。正因为本节课内容简单,如果题目单一,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不在专心;不过正是有了这些不同的练*题,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存在的问题:本节课在设计小数时,由于只注重了情境,所以小数都带着单位名称。小数的范围不够广泛。学生在语言叙述小数怎样比较大小的方法时,说的不够好,还要继续培养。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7

  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自主观察、比较、归纳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在引入时我先复*整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由于小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难度并不是很大,所以在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时,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尝试、自主研究、自主总结。但是为了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有目的、有条理有成效,我设置了一个引导性的问题。

  如:先让学生:比较下面整数及分数的大小,然后设计1个问题:(你是怎样比较整数及分数的大小?这样引导,目的是想让学生倾向于思考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为下一步的方法总结做好思考性的准备。

  新课环节,我没有按书中的例题来学*,而是出示了一幅食品店的场景图,通过买两种比较的便宜食品一块面包和一根火腿,让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学生提出了3个数学问题,我只出示本节课的.内容。新课安排了几个层次。第一层,先比较整数部分相同的,要看小数部分;第二个层次,整数部分不相同的,要看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知识获取的过程,在充分相信学生能力的基础上,放开手脚,主动探究,给予他们自主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都能把方法说出来,所以教师只要引导把方法总结归纳完整准确就可以了,然后通过练*使本来不是很熟悉的孩子熟练掌握比较的方法。

  我设计的练*形式多样。

  第一,让学生观察彩带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进行大小比较);

  第二,人民币的换算写成小数进行比较;

  第三,通过从数轴上找出两个小数比较大小,然后再观察数轴的变化(越往后数越大);

  第四,拓展深化练*。

  一张成统计表上四个航模比赛飞行时间让学生给他们排队,从中发现了什么?等类似的题目。正因为本节课内容简单,如果题目单一,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不在专心;不过正是有了这些不同的练*题,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存在的问题:本节课在设计小数时,由于只注重了情境,所以小数都带着单位名称。小数的范围不够广泛。这样比较大小的方法时,说的不够好,还要继续培养。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8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整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教师借助教材上提供的资源,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给学生创设了四名小朋友进行跳远比赛的动态画面的活动情境,并让学生根据跳远的成绩排列名次。由此引出新课,使学生感到小数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这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的整数大小的比较有内在联系。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尝试,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挥积极地迁移作用。在探索中,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位数多的小数一定比位数少的小数大”这句话对吗?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能力。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9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整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教师借助教材上提供的资源,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给学生创设了四名小朋友进行跳远比赛的动态画面的活动情境,并让学生根据跳远的成绩排列名次。由此引出新课,使学生感到小数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这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的整数大小的比较有内在联系。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尝试,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挥积极地迁移作用。在探索中,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位数多的小数一定比位数少的小数大”这句话对吗?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能力。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10

  “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自主观察、比较、归纳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在引入时,我先复*整数的大小比较,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小数的大小比较。由于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难度并不是很大,所以在在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时,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尝试、自主研究、自主总结。但是为了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有目的、有条理有成效,我设置了三个引导性的问题。如:(先让学生自主)尝试:比较下面四个小数的大小:3.05、2.84、2.88、2.93,然后设问三个问题:

  (1)你是怎样比较3.05 和 2.93的大小?

  (2)那么,怎样比较2.93 和 2.88?

  (3)怎样比较2.88 和 2.84? 这样引导,目的是想让学生倾向于思考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为下一步的方法总结做好思考性的准备。

  但在课堂实际操作中,却事与愿违!放开了学生的“手脚”,但学生自主探讨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甚至在发呆,只想等待老师的`答案;另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欠缺,在总结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时,学生表述不清。这两个情况导致了这个环节耗时许多,从而影响后续的巩固练*环节、思考探究环节的进行!

  这次课虽然失败了,但我收获了一些教学经验。一是,备学生要备得再细些,要多做预设,以免措手不及;二是,要加强教学组织能力,其中要注意调控好学生的纪律,要注意树立教师的威信。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通用十篇(扩展8)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通用十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1

  小数乘法学*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针对小数乘法的教学,谈几点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感受和做法:

  1、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学*小数乘法应从生活经验开始,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学生接受起来感到亲切。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的教学。在谈话中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一本数学本的价格是1.50元,每位同学开学的时候都发到了4本数学本,请你算算每个人一共要多少钱?提出要求:怎样列式?为什么可以这样列?(1.50+1.50+1.50+1.50,1.50×4或4×1.50)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小数乘法。教学时紧抓住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你能将1.50×4转化为已知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学*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索新知的本领。

  4、引导学生对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学生解答后,应将主要的几种解法有序地、整齐地显示在黑板上,或用实物投影显示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法做出评价,并从中选出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进行重点分析、说理。先让用该法解答的学生说:然后教师帮助学生用简洁的话总结、概括。

  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为学生自主的探究知识提供条件。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即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变式练*既能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又能拓展思维和探索的空间,学生在自主迁移和强化巩固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建构。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2

  《小数乘法的计算》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小数乘法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教材首先安排了“小数点搬家”,通过这个内容的学*让学生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了小数大小的变化。并且掌握了能引起怎样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学*小数乘法的计算。

  在每节新知教学后的练*中,学生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造成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1)、计算上的失误: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打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计算过程中字迹不清或丢三落四现象。           (2)、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我的学生,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间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加强学生口算的速度,对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一定会帮助。

  2、重视学生的作业*惯培养。我把学生在明白算理后出现的错误,都简单的归罪于“马虎”,其实加强良好作业*惯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惯不但能一改学生“马虎”的毛病,它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生活带来帮助。它体现在我们*日数学教学的点点滴滴中,需要我们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激励。

  3、指导错题改正。学生在计算出错后,我往往让学生马上去订正。其实可不用急于一时,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找出错误,也可通过学生自查来发现错误。

  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还觉得自己思想不够**,走不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子,影响着新课标、新理念的实施。

  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我认真反思了我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注重了让学生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忽视了计算方法的强化;二是注重了学法指导,只关注了部分学生,忽视了学困生的指导;三是为了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忽视了学生的巩固练*。计算教学看起来是个很简单的内容,要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想法,学生的任何错误都是有原因的。作为教师要特别关注。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3

  在教学前,我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的不是很充分,本以为学生已经会计算多位数的乘法,只要让学生理解了“积的小数位数是两个因数小数位数之和”后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掌握小数乘法计算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练*中出现的情况却让我始料不及。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对位问题:初学时,小数乘法的对位也遵守小数加减法的对位方法,造成乘得的积的末尾对位不准。随后,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按照小数乘法的对位方法,造成不同计算单位相加减的错误。

  2、0的问题:一是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因数中的零也去乘一遍,不会简便了;二是,小数乘整十、整百之类的数,先按整数乘法的方法乘出积后,不把整十、整百数后面的零落下来就点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后再添零,随后又根据小数的性质划去。

  3、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这些情况,我想,如果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一个课前预测,对学生有了充分的把握,课堂的效率会高一些。

  今后教学中我要注意:

  1、要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阶段,教师主导性太强。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2、新授前的复*铺垫要充分。如果相关复*不够到位,一方面是不利于学生从旧知上迁移出新知识;另一方面是学生就不能清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如果在学*之前,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效果可能会好些,错误会少些。

  另外,要把好计算关,在*时的教学中,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给学生夯实基础。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4

  在教学前,我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的不是很充分,本以为学生已经会计算多位数的乘法,只要让学生理解了“积的小数位数是两个因数小数位数之和”后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掌握小数乘法计算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练*中出现的情况却让我始料不及。

  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对位问题:初学时,小数乘法的对位也遵守小数加减法的对位方法,造成乘得的积的末尾对位不准。随后,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按照小数乘法的对位方法,造成不同计算单位相加减的错误。

  2、0的问题:一是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因数中的零也去乘一遍,不会简便了;二是,小数乘整十、整百之类的数,先按整数乘法的.方法乘出积后,不把整十、整百数后面的零落下来就点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后再添零,随后又根据小数的性质划去。

  3、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这些情况,我想,如果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一个课前预测,对学生有了充分的把握,课堂的效率会高一些。

  今后教学中我要注意:

  1、要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阶段,教师主导性太强。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2、新授前的复*铺垫要充分。如果相关复*不够到位,一方面是不利于学生从旧知上迁移出新知识;另一方面是学生就不能清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如果在学*之前,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效果可能会好些,错误会少些。

  另外,要把好计算关,在*时的教学中,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给学生夯实基础。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5

  开学已经将*两个月,在这段时间内我按照教学进度已经完成了本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年级整数乘法和四年级第一单元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情况却令我出乎意料。

  一、根据*时作业和此次考试,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

  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

  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二、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深刻的进行了反思:

  1、学生学*的主体性不强。

  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而我在复*这部分知识时,只停留在填表格、分析变化的原因上,仍按照地地道道的传统模式,出示问题——找答案——分析原因,以达到掌握某知识点的目的,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

  2、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3、新授前相关复*不够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5、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

  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经过此单元的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6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积变化的规律,透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明白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应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决定小数的位数,在决定小数的位数后选取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整节课的学*中,学生开始对学*充满兴趣,用心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状况也是很好的,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是否好些课的下半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

  学生说得是实话,最*学的都是计算,都是讨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现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怎样喜欢被动的理解呢。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7

  (1)让练*层次化。练*的安排体现了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基础到综合的原则,学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的机会和体验,并且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本节课都有所收获,进而对数学学*产生兴趣。同时注意运算律的推广,运算律的直接运用都面向全体,集体练*,集体讲评,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过关,间接运用展开讨论交流,力争让学生理解方法,掌握拆分、变形的方法,建立保持等式*衡的思想。注意学生思维的拓展,让思维向广度、深度发展。

  (2)让练*生活化。借解决生活问题来巩固计算,让计算教学不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把它和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相结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学*。通过练*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不足之处:

  通过本课复*,学生对小数乘法知识有了系统了解,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小数乘法,但部分同学在把小数乘法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点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有的先去零后,再数位数等。针对这些错误,还有待于继续训练。应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有的学生不能沉下心来审题,做题*惯还要加强培养;在简便运算时,大部分学生能灵活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但有的学生运用不熟练如(5.4×10.2错写成5.4×100+0.2)还要对这些学生加强训练。虽然学生已经知道小数乘法的意义、算理,也知道积的小数位数是因数位数的和,可实际计算总有出错的现象,还需要继续加强练*;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认真做题的*惯。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8

  (1)让练*层次化。练*的安排体现了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基础到综合的原则,学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的机会和体验,并且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本节课都有所收获,进而对数学学*产生兴趣。同时注意运算律的推广,运算律的直接运用都面向全体,集体练*,集体讲评,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过关,间接运用展开讨论交流,力争让学生理解方法,掌握拆分、变形的方法,建立保持等式*衡的思想。注意学生思维的拓展,让思维向广度、深度发展。

  (2)让练*生活化。借解决生活问题来巩固计算,让计算教学不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把它和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相结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学*。通过练*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不足之处:

  通过本课复*,学生对小数乘法知识有了系统了解,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小数乘法,但部分同学在把小数乘法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点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有的先去零后,再数位数等。针对这些错误,还有待于继续训练。应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有的学生不能沉下心来审题,做题*惯还要加强培养;在简便运算时,大部分学生能灵活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但有的学生运用不熟练如(5.4×10.2错写成5.4×100+0.2)还要对这些学生加强训练。虽然学生已经知道小数乘法的意义、算理,也知道积的小数位数是因数位数的和,可实际计算总有出错的现象,还需要继续加强练*;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认真做题的*惯。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9

  本周我们继续进行小数乘法的学*,同时还有积的*似值,解决问题等内容。 小数乘法

  它的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点搬家;小数乘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以及整数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它是在学生学*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课的开始,出示“超市购物”的情境,使学生了解到其中几种商品的价格信息,并提出铅笔1.8元/支,买三支铅笔要花多少钱?的问题,学生一下子就列出了算式1.8 ×3,我问:1.8 ×3表示什么?然后逐渐开展课堂教学。

  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第三步,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 但在每节新知教学后的练*中,学生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出现方法上的错误、计算上的失误错误现象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懂得课堂既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

  积的*似值:

  这节课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学生对于前面学过的球小数的*似值的方法已完全忘记了,而教学新课前我有没有复*这方面的知识,因此这节课上的不是很顺利,因为在发现问题后,我有在新课的'教学中穿插了对求小数*似值的复*,所以课不仅不顺利,而且没讲完,看来,数学课新授前的复*不管在什么课上都是必不可少的。

  解决问题:

  我的课前设计是将学生已学知识“整数的简便运算”与新接触的小数乘法的知识相联系,从而迁移到小数的简便运算内容上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本想注重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实践者,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强烈的参与意识,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地书写*惯和较快的计算速度。但是对于数学课而言,我对学生的估计过高,如在听算时缺少策略所以耽

  误了很多时间。同时复*题的针对不强,应把第二道改成一个运用乘法结合律的复*题。对整节课的教学就更有帮助了。还有应及时发现学生共性的问题板书出来,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过并改过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就会更深刻,对问题的理解也就会更透彻。说明自己在教学中还要学*很多东西,更要结合新课程的标准深钻教材,不断总结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意识和观念,认真实践,努力创新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10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明白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应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决定小数的位数,在决定小数的位数后选取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整节课的学*中,学生开始对学*充满兴趣,用心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状况也是很好的,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是否好些课的下半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

  学生说得是实话,最*学的都是计算,都是讨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现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怎样喜欢被动的理解呢。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通用十篇(扩展9)

——小数的乘法教学反思优选【五】篇

  小数的乘法教学反思 1

  1、 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学*小数乘法应从生活经验开始,采用校园内丰富多彩活动,选择“买风筝”、“换玻璃”活动为背景,这样的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学生接受起来感到亲切。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的教学。

  在谈话中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一本数学本的价格是0.52元,每位同学开学的时候都发到了4本数学本,请你算算每个人一共要多少钱?提出要求:怎样列式?为什么可以这样列?(0.52+0.52+0.52+0.52 0.52×4 或 4×0.52)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小数乘法

  教学时紧抓住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例0.72×5可提出转化性的问题,“你能将转化为已知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学*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索新知的本领。

  小数的乘法教学反思 2

  针对小数乘法的教学,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运用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学*过程。但是在教学中让我感到困难的是由于学生在原有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的印象中,认为小数乘法也要小数点对齐,从而出现不必要的错误,特别是学*乘加,乘减这一环节时,学生易混的小数点处理,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区分小数加减法要求小数点对齐,小数乘法是末位对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针对困难我还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探究新知的本领。

  小数的乘法教学反思 3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材这样归纳: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学生根据前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指未化简的)就是几位小数。这两种说法实际上是一致的,都可由积的变化规律得出。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关键在于适当弱化积的计算过程,突出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思维的高效性,也避免计算枯燥无味的感觉。而教法上更多地可以依赖知识的生长结构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发现、归纳和掌握。

  小数乘小数是第一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学*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以为这一知识节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的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由于对难点问题: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处理得不到位,所以在课后练*中,学生出现错误的现象比较多:

  1、方法上的错误。例如在教学例3(1.2×0.8)时,学生能流利地说出先讲两个因数分别扩大10倍,这样乘得的积就会扩大100倍,为了使积不变,最后还要将积缩小100倍;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将算理与方法结合起来,不能正确地解决积的小数点的问题。

  2、计算中关于0的问题。部分学生在积的末尾有零时,先划去0再点小数点;部分学困生在遇到因数是纯小数或因数中间有0时,还要将0再乘一遍。

  3、计算上的失误。因数的数位较多时,个别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没有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自己的教学,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的确,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说理,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难以使学生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基础是生活经验。虽然,教材中的例题也来源于生活实际,但是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比较远的。如果能够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说出变化规律,效果会更好。因此教学中要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学*状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因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的形式,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在讲算理的同时,重视计算技能的培养,细化类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做到既重视教学过程又重视教学结果;既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数的乘法教学反思 4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开学的第一节课,学生学*小数乘法中小数乘整数这一节课。新课程的教学在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意义的同时,强化了算理的研究与算法的探索。在新课开始后,让学生观察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这时要求学生思考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当学生发现自己对小数乘法这个新知识还不理解时,就会产生求知的渴望,都希望自己成为探索者,把做题的方法弄个明白,于是我让学生动脑想想怎样计算58.6 6,他们就会去思考、去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就象种子一样,生长成新的知识。接下来学生开始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计算的,针对这一算法有学生提出异议,认为这种方法太麻烦;还有学生把58.6 6看作586 6,然后再把所得的积缩小10倍。这时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一方法大胆质疑,有学生问:为什么要把58.6看作586来乘、为什么要把积缩小10倍?

  将这些问题直接抛给了学生,目的是引起学生的争论,在争辩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学生与学生直接交流的`空间,让学生与学生直接对话,加深学生的印象,明确了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旧知识来解决,感受到了比数学知识更重要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另外还有学生想出了课本上没有给出的方法,把58.6分成58和0.6两部份,分别和6相乘:586=348、0.66=3.6、3.6+348=351.6。在这里,不但看到了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多的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理解。

  俗话说两个人每个人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两个人每人有一种好的解题方法,相互交换,那么每人就有两种方法。这就是我们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的目标所在,只有多鼓励学生在学*中发散思维,互相交流,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一题多解,经过日积月累也会有多题一解的效果。

  小数的乘法教学反思 5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积变化的规律,透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明白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应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决定小数的位数,在决定小数的位数后选取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整节课的学*中,学生开始对学*充满兴趣,用心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状况也是很好的,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是否好些课的下半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

  学生说得是实话,最*学的都是计算,都是讨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现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怎样喜欢被动的理解呢。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