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法》说课稿实用十篇

首页 / 说课稿 / |

  《小数乘法》说课稿 1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46—47页《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我准备从“内容与资源”、“理念与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内容与资源

  1、说教材

  本单元: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了整数乘法,本册书第一单元学*了小数的意义、小数加减法,本单元综合地运用前面的相关知识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数与代数知识进一步发展和扩充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是在本单元学*了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乘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关系等知识基础上学*的,将应用前面所学*的内容,解决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以及方法的归纳,涉及到数目、数位增多,特殊情况的处理等问题,比如:教材呈现了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和其中一个乘数是整十数的算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灵活掌握如何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既是对前面几课的发展和综合运用,又是今后学*相关乘、除法,混合运算等知识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2、说学情:

  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知识上已具备解决小数乘法的知识基础,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感和学*经验,应该说对本课的知识不陌生,能够尝试独立解决;但是学生在如何解释、说明抽象的竖式计算过程与方法上,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节课我认为:一是应该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应用前面所学知识解决如何确定积的小数位数、如何选择合理计算方法等问题上。二是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探究算理,归纳算法,逐步达成共识,掌握有效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有条理的表达思维过程的能力。

  二、说理念与目标

  课标理念: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的关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依据课标理念,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估算意识,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学*活动,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概括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学*快乐,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惯。

  2、说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数学教学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以后继续学*起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归纳竖式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为日后学*小数计算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我把它定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合作尝试探究,加之有效的练*很好地突出了重点。

  3、说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学生不容易理解或接受的地方,归纳计算方法和灵活解决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正确处理乘数积末尾“0”的问题,学生不易理解,计算易错,所以我把它定为难点。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同伴交流补充,在提供充足时间与空间的探索后,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三、教学方法

  (一)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设计以下教法:

  (1)启发式谈话法;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反复推敲提问语言,加之语气生动,力争有效提问,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其思考。

  (2)尝试练*法:课程标准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真正地理解知识。两个例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孩子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再加之同伴讨论,互相提出问题,彼此合作练*,解决问题。

  (二)说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善学生学*方式,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学法。本节课的所有数学问题,都是学生自己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得以解决的。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多媒体出示学生喜欢的动物相关资料,引发学生兴趣,接着自然复*几道小数乘法口算,为课堂学*奠定好基础,紧跟着出示树懒在地面和树上爬行速度的信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让学生轻松愉悦的进入学*活动,在了解自然知识的同时去思考数学,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理解信息。在这里需要解释的是,“三只蛞蝓”,我仔细查找了相关资料,蛞蝓俗称鼻涕虫,是一种软体动物,而树懒才是哺乳动物,我反复思考,和组内老师研讨,把教材中的蛞蝓换成树懒,目的是想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认识。

  (二)提出问题,探究算法:

  1、学生根据信息,提出乘法问题。

  2、引导学生先重点研究“树懒在树上每分大约爬行多少米”的问题。集体列出算式后,老师故意说出错误计算结果,激发学生估计欲望,交流估算方法时,只要言之有据,就给予肯定。学生在草稿本上独立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接着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位同学板书竖式计算的过程。通过学生之间互相提出问题,解答问题,集体讨论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紧接多媒体演示竖式计算步骤,学生再次回忆口述规范的竖式计算方法。最后对照估算结果,一起写答语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练*,给积的末尾点上小数点。

  3、出示第二个问题:树懒在地面上1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学*方式和例一很相似,列出算式,学生估算,独立列竖式计算,与同桌互相检查计算过程、结果,师巡视并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竖式板书在黑板上,学生通过比较,对简便方法形成共识。通过学生讨论辨析的过程,越辩越明,突破难点。最后规范格式,写上答语。

  4、简单小结

  (三)巩固练*,深化理解:

  练*本着由易到难,针对性强的特点,第一题是基础性练*:两个紧紧围绕例题的竖式练*,第二题是先比较大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再利用规律三组算式排序,第三题是第二题的拓展,第四题我把书上两个一步的乘法应用题的信息提出来,但打乱了顺序,让学生先找到两个相关信息,再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第五题是一道机动题,给不完整的竖式填空,适当的逆向思考加深了对本节课乘法竖式的理解。

  (四)交流评价,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从知识、学*方法、学**惯等多方面进行自评、互评。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本节课板书本着简洁,突出重点的原则这样设计,上面正中间是课题,下面左右两边分别是两个例题完成的解答过程,给学生起到一定示范作用。

  《小数乘法》说课稿 2

  教材分析

  1、本部分内容实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与整数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和讲解上都注意联系整数运算,一边是学生把整数运算的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

  2、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材编排的特点。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分数的初步认识(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法的意义比整数乘法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它包括两种情况:小数乘以整数,这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以小数,则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乘法意义上的扩展。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和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在积里要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在整数乘法积随因数的变化的规律,小数点的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中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些知识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学*小数乘法的意义比整数乘法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要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这也许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结合例题的讲解来掌握其方法。

  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1、以练*为主;

  2、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活动过程

  (一)、复*。

  1、口算:

  2、4扩大( )倍是24;72缩小( )倍是7、2;

  5、24扩大( )倍是524;702缩小( )倍是0.702;

  0.056扩大( )倍是56;5320缩小( )倍是5.32;

  2、下面各数,把小数点去掉,各扩大了多少倍?

  6.3 3.04 0.9 0.35 0.008

  3、下面各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后各是多少?

  4 58 6340 5000 3090

  4、说出15×5,208×15各表示什么意义?并用竖式计算。

  (二)、新授

  1、提示课题

  今天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小数乘法(板书)

  2、出示复*题,师生共同观察讨论

  (1)算出积填在空格里

  (2)观察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关系

  从左到右观察比较,提问:两个因数有没有变化?分别起了什么样的变化?积起了什么样的变化?

  从右到左观察比较,提问:两个因数又起了什么变化?积又起了什么变化?

  从而引发学生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3、教学例1

  花布每米1。50元,求买5米要用多少元?该怎样列算式?

  (1)读题,理解题意,根据题列式

  用加法计算:1.5+1.5+1.5+1.5+1.5+1.5

  提问:这几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还能用别的方法来计算吗?怎样列式?

  用乘法计算:1.5×5

  提问:1.5×5表示意思?(5个1.5)也可以表示什么?(1.5的5倍是多少?)

  (2)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

  (3)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提问:小数乘法中含有小数位,能不能把这些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采用什么方法呢?

  ②指导学生看书,讲解解题思路

  1.5扩大10倍 > 15

  × 5 ×5

  7.5缩小10倍 > 75

  1.5里有一位小数,先把1.5扩大10倍变成15,把15乘以5得75,求得的积比原来要求的积扩大了10倍,根据是前面所复*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为了使原来的积不变,必须把75缩小10倍,即把积里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样乘得的积就应有一位小数。

  ③共同小结:

  为什么要把1。5扩大10倍?(把小数转化成整数)为什么要把积缩小10倍?(使原来的积不变)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步骤怎样?(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点上小数点)

  指出:实际计算时,不必写出思维过程

  (三)巩固练*

  1、根据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边说边填

  2。5> ( ) 5。8 > ( )

  × 7 × 7 × 3 ×3

  ( ) < ( ) ( ) < ( )

  2、直接说出积是多少

  3.2 5、4 8.56、7 5.2、 1.2

  × 2 × 6 × 3 × 8 × 9 × 5

  得出:一位小数乘以整数,计算方法也整数乘法相同,只是乘得的积是一位小数。

  3、试算“做一做”

  提问:你会做吗?

  学生计算后继续提问:你是怎样算的?第一个乘数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第一个乘数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4、总结出计算方法:

  小数乘以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第一个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小数乘法》说课稿 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二单元《小数的除法和乘法》中的一个数除以小数。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以整数,整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为以后小数四则运算的学*、较复杂的除法应用题等知识做好铺垫。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整数除法应用题及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为了解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二是使学生掌握转化的思想。这些思想是进一步学*的有力保障。不仅能使自己获得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学*解题能力。

  依据《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计算。

  2、使学生掌握如何将新问题转换为已知的旧问题去解决。

  其中,让学生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换为除数是整数是本节课的重点,当在把除数转化整数的过程中,除数位数不够的处理是难点。

  紧接着说一下本课我打算采用的教法。我想根据学生的实际为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学*背景,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数学,采用启发、谈话、讨论、练*等多种教法交*进行。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地参与学*。

  针对本节内容特点及本班学生的认识水*,我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素材,感悟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关系、感兴趣的、从自己熟悉的题目中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并把它运用于实际的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实际需要,我准备相应的课件。

  接下来我认为非常有必要说一下学生的情况。因为我所设计的整个教学程序都是为了学生,每一点内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和其潜在的智能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整数除以整数过渡一个数除以小数,单纯做题不难,但要他们从中去处理一些特殊的情况就很难了。因为他们毕竟是小学生,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限。但如果能让他们从中获得一些数学的思想,问题就好解决了。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认识基础、生活环境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复*引入

  因为这节课是在除数是整数的基础上来学*的,所以我用了三个例子,除数都是整数的题目。后面要涉及到扩大小数或整数所以还设计了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的问题。这节课关键要用的是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里我让学生去发现规律,让学生总结出来。

  二、自主探究,学*新知

  提出课题,同时给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材上20业的例题。

  这时启发学生:如何来帮老板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列出式子,然后给学生总结。而要求出这个式子就必须能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算呢?

  把问提摆在学生面前,激发他想解决的心情。

  然后详细的讲解决的过程。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他转化为已学的知识,通过什么来转化,转化的过程当中要注意些什么?这其中就用到了前面复*引入的知识。

  为了更深刻的理解,紧接着有讲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另外一个方法,通过单位的换算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类除数是整数的出法,

  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虽然过程不一样,但是最终都是把除数转化为整数。

  接着举出一个较为难一点的题目,当在转化的过程中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怎么办。这时就必须在末尾添零,使得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后,再去掉小数点扩大相同的倍数。最后总结出计算法则,把计算法则加上关联词,让学生掌握计算的先后顺序。

  三、练*

  针对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按排类两个练*。

  1、如何把除数变为整数,商不变。

  2、练一练第2的一种例题。

  《小数乘法》说课稿 4

  说课内容:小数乘法教材40页-4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教材通过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元?展开讨论。由于是求4个0.2是多少?,这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学生列出算式是没有问题的。再让学生探索0.2×4等于多少,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材中呈现的方法都是利用了乘法的意义,分别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了结果。教师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不要局限于某种方法。

  学生学*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了整数乘法,对整数乘法的意义基本上掌握了,而小数乘法的意义只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原有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对学*小数乘法的意义具备的。对于0.2×4等于多少的计算方法,利用整数乘法的意义写成0.2+0.2+0.2+0.2的连加算式,小数加法学生已经学过,计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也可以元、角、分来计算,即0.2元=2角、再写成2×4=8角=0.8元。这也没有多大问题。利用几何模型来计算,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小数的意义,让学生涂出4个0.2,然后再看一看涂了多少。也比较好理解。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对学*本节课内容比较多,再加上教材中情境图,学生学*兴趣一定会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问题。

  教师出示课件教材中商店购物的情境图,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提问:”从图.......看到了什么?”学生以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图上的信息。接着教师再提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多让学生提一些,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的提问,对于有助于本课的问题教师要板书。

  二、建立数学模型。

  1、列出算式。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咱们一个一个来解决。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怎样列式。

  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学生列出算式,

  2、讨论计算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计算方法。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反馈。

  3、试一试

  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求出来了,现在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同学能不能帮助解决?每千克苹果3元,2千克多少元?1.5千克呢?

  同学们的想法很好,已知每千克苹果的单价,求1.5千克多少元也要用乘法计算。那么怎样计算?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计算方法。在让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在全班交流。

  三、解释应用。

  1、在前面的情境中学生独立解决“练一练”第一题。

  2、“练一练”第二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涂一涂,根据涂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全班进行交流,

  3、“练一练”第三题。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策略的选择。

  1、学*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

  2、资源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小黑板等。

  3、评价方式:激励性语言、自评、对照学*目标评价、教师评价等。

  教学反思。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结果,书上的方法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有一位学生提出了第四种方法,他的方法是:老师我先把小数中的数当成整数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等到一个整数积,由于算式两个因数中有一个因数有一位小数,所以积也应该有一位小数。我感到算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思维非常有益。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法》说课稿 5

  一、教学内容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积的*似值。

  3、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编排特点

  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与原通用教材相比,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

  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在例3、例4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③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例4的教学中,应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四、具体内容

  编排意图:

  (1)创设“买风筝”的购物情境,引出“小数乘整数”。

  (2)结合具体量(人民币单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为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撑。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提出买风筝计算钱数的问题。

  (2)先解决书上女孩想要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3)在此基础上,解决其他买风筝的问题。

  例2

  编排意图:

  (1)脱离具体量,直接引出小数乘整数。

  (2)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

  (3)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如果积的小数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教学建议:

  (1)注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例1中的计算经验,特别是将“元”转化为“角”的经验来。

  (2)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整数乘法经验自主计算“0.72×5”,列出竖式,并尝试对过程做出合理的解释。

  (3)应引导学生小结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要点。

  ①按整数乘法的规则进行;

  ②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

  ③算出积以后,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编写意图:

  (1)以给校园宣传栏换玻璃,需要计算长方形玻璃面积引入小数乘小数。贴*学生的生活,引出小数乘小数学生易于理解。

  (2)有例2的计算经验,这里学生容易想到把第二个因数也转化为整数,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故教材直接写出转化和计算的过程。

  (3)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

  (1)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乘法算式。

  (2)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1.2×0.8。

  (3)组织学生共同研讨1.2×0.8的竖式算法及算理。让学生将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出来,并简述其道理。可能有学生将“米”化为“分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也可能学生按书上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应引导学生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以帮助学生理解“1.2×0.8”的算理。

  (4)最后组织学生探索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例4

  编写意图:

  (1)结合例4上面的“做一做”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分两个层次:

  ①结合“做一做”第1小题,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步骤。

  ②结合“做一做”第3小题,说明小数乘法的一些难点问题。如,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建议:

  (1)可按教材的层次结合具体的算式进行总结。

  (2)积的末尾是0的情况,也应作为小数乘法的一些难点问题处理。

  例5

  编写意图:

  (1)通过“非洲野狗追赶鸵鸟”的有趣情境,引出“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使学生领会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然后计算出鸵鸟的最高时速。

  (2)由验算计算是否正确,提出验算要求,培养验算*惯。

  对于验算方法没做统一规定,教材呈现了两种,一种是“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二是“用计算器验算。”其实,验算还有其他方法,这里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按哪种方法验算,只要会用合适的方法验算就行。

  教学建议:

  (1)结合本例让学生领悟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可请学生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中“1.3倍”的含义。

  (2)验算的引入,既可直接由检验书上女孩的计算引出,也可由检查自己的计算引出。

  (3)如何验算不作统一要求。

  练*一

  第10题,让学生经过计算,发现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编写意图:

  (1)通过“狗帮助人们抓坏蛋”的情境,让学生求狗的嗅觉细胞,引出求积的*似值。

  (2)通过计算使学生认识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必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似数就可以了。

  (3)教材以算出狗的嗅觉细胞为2.205亿个为例,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似数,同时说明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留的小数位数。

  教学建议:

  (1)复*求小数的*似数的方法。

  (2)求出“0.49×45=2.205”后,着重说明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必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似数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按照需要独立地求出2.205的*似数。

  例7

  编排意图:

  (1)有关小数连乘、乘加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多,但有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教材选取用正方形地砖铺地板,引出连乘、乘加,便于学生理解和列式。

  (2)通过解决“100块砖够吗?”引出连乘。通过解决“110块砖够吗?”的不同方法引出乘加。

  教学建议: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解答过程,尝试解释解答的结果。

  (2)由于运算顺序是一种规定,不必讲太多的理由,所以当整数四则运算扩充到小数后,可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与整数计算的相同。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乘法运算定律的推广及例8

  编写意图:

  (1)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2)分两个层次编排:

  ①给出三组算式,让学生观察、计算,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②用归纳的方法类推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3)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建议:

  (1)在复*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2)加强对乘法分配律应用的教学。

  五、教学建议: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本单元学*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的重要目标。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一中第4题、第10题的练*,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字、算式后面的规律的*惯。

  《小数乘法》说课稿 6

  一、教学内容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积的*似值

  3、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编排特点

  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与原通用教材相比,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

  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在例3、例4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③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例4的教学中,应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四、具体内容

  标 题例题安排

  小数乘整数例1小数乘整数的引入题

  例2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

  小数乘小数例3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

  例4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例5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和乘法验算

  积的*似值例6按“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似值

  连乘、乘加、乘减例7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例8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小数乘整数

  例1

  编排意图:

  (1)创设“买风筝”的购物情境,引出“小数乘整数”。

  (2)结合具体量(人民币单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为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撑。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提出买风筝计算钱数的问题。

  (2)先解决书上女孩想要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3)在此基础上,解决其他买风筝的问题。

  例2

  编排意图:

  (1)脱离具体量,直接引出小数乘整数。

  (2)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

  (3)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如果积的小数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教学建议:

  (1)注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例1中的计算经验,特别是将“元”转化为“角”的经验来学*例2。先提出0.72元×5,你会计算吗?再去掉元,提出0.72×5该怎么计算。

  (2)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整数乘法经验自主计算“0.72×5”,列出竖式,并尝试对过程做出合理的解释。

  (3)应引导学生小结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要点。

  ①按整数乘法的规则进行;

  ②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

  ③算出积以后,应根据

  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小数乘小数

  例3

  编写意图:

  (1)以给校园宣传栏换玻璃,需要计算长方形玻璃面积引入小数乘小数。贴*学生的生活,引出小数乘小数学生易于理解。

  (2)有例2的计算经验,这里学生容易想到把第二个因数也转化为整数,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故教材直接写出转化和计算的过程。

  (3)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

  (1)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乘法算式。

  (2)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1.2×0.8。

  (3)组织学生共同研讨1.2×0.8的竖式算法及算理。让学生将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出来,并简述其道理。可能有学生将“米”化为“分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也可能学生按书上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应引导学生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以帮助学生理解“1.2×0.8”的算理。

  (4)最后组织学生探索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例4

  编写意图:

  (1)结合例4上面的“做一做”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分两个层次:

  ①结合“做一做”第1小题,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步骤。

  ②结合“做一做”第3小题,说明小数乘法的一些难点问题。如,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建议:

  (1)可按教材的层次结合具体的算式进行总结。

  (2)积的末尾是0的情况,也应作为小数乘法的一些难点问题处理。

  例5

  编写意图:

  (1)通过“非洲野狗追赶鸵鸟”的有趣情境,引出“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使学生领会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然后计算出鸵鸟的最高时速。

  (2)由验算计算是否正确,提出验算要求,培养验算*惯。

  对于验算方法没做统一规定,教材呈现了两种,一种是“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二是“用计算器验算。”其实,验算还有其他方法,这里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按哪种方法验算,只要会用合适的方法验算就行。

  教学建议:

  (1)结合本例让学生领悟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可请学生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中“1.3倍”的含义。

  (2)验算的引入,既可直接由检验书上女孩的计算引出,也可由检查自己的计算引出。

  (3)如何验算不作统一要求。

  练*一

  第10题,让学生经过计算,发现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积的*似值

  例6

  编写意图:

  (1)通过“狗帮助人们抓坏蛋”的情境,让学生求狗的嗅觉细胞,引出求积的*似值。

  (2)通过计算使学生认识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必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似数就可以了。

  (3)教材以算出狗的嗅觉细胞为2.205亿个为例,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似数,同时说明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留的小数位数。

  教学建议:

  (1)复*求小数的*似数的方法。

  (2)求出“0.049×45=2.205”后,着重说明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必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似数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按照需要独立地求出2。205的*似数。

  连乘、乘加、乘减

  例7

  编排意图:

  (1)有关小数连乘、乘加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多,但有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教材选取用正方形地砖铺地板,引出连乘、乘加,便于学生理解和列式。

  (2)通过解决“100块砖够吗?”引出连乘。通过解决“110块砖够吗?”的不同方法引出乘加。

  教学建议: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解答过程,尝试解释解答的结果。

  (2)由于运算顺序是一种规定,不必讲太多的理由,所以当整数四则运算扩充到小数后,可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与整数计算的相同。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乘法运算定律的推广及例8

  编写意图:

  (1)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2)分两个层次编排:

  ①给出三组算式,让学生观察、计算,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②用归纳的方法类推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3)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建议:

  (1)在复*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2)加强对乘法分配律应用的教学。

  五、教学建议: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本单元学*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的重要目标。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一中第4题、第10题的练*,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字、算式后面的规律的*惯。

  《小数乘法》说课稿 7

  说课内容:小数乘法教材40页-4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教材通过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元?展开讨论。由于是求4个0.2是多少?,这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学生列出算式是没有问题的。再让学生探索0.2×4等于多少,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材中呈现的方法都是利用了乘法的意义,分别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了结果。教师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不要局限于某种方法。

  学生学*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了整数乘法,对整数乘法的意义基本上掌握了,而小数乘法的意义只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原有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对学*小数乘法的意义具备的。对于0.2×4等于多少的计算方法,利用整数乘法的意义写成0.2+0.2+0.2+0.2的连加算式,小数加法学生已经学过,计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也可以元、角、分来计算,即0.2元=2角、再写成2×4=8角=0.8元。这也没有多大问题。利用几何模型来计算,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小数的意义,让学生涂出4个0.2,然后再看一看涂了多少。也比较好理解。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对学*本节课内容比较多,再加上教材中情境图,学生学*兴趣一定会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问题。

  教师出示课件教材中商店购物的情境图,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提问:”从图.......看到了什么?”学生以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图上的信息。接着教师再提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多让学生提一些,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的提问,对于有助于本课的问题教师要板书。

  二、建立数学模型。

  1、列出算式。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咱们一个一个来解决。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怎样列式。

  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学生列出算式,

  2、讨论计算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计算方法。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反馈。

  3、试一试

  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求出来了,现在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同学能不能帮助解决?每千克苹果3元,2千克多少元?1.5千克呢?

  同学们的想法很好,已知每千克苹果的单价,求1.5千克多少元也要用乘法计算。那么怎样计算?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计算方法。在让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在全班交流。

  三、解释应用。

  1、在前面的情境中学生独立解决“练一练”第一题。

  2、“练一练”第二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涂一涂,根据涂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全班进行交流,

  3、“练一练”第三题。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策略的选择。

  1、学*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

  2、资源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小黑板等。

  3、评价方式:激励性语言、自评、对照学*目标评价、教师评价等。

  教学反思。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结果,书上的方法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有一位学生提出了第四种方法,他的方法是:老师我先把小数中的数当成整数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等到一个整数积,由于算式两个因数中有一个因数有一位小数,所以积也应该有一位小数。我感到算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思维非常有益。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法》说课稿 8

  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和简便算法,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猜测、验证、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正确、合理、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数学的兴趣。

  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情景创设法。

  2、活动探究法 。

  3、集体讨论法 。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向孩子们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谁能来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学生们会回答: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接着我会让孩子们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学生展示后,我进行小结: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同时板书课题。

  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三个定律,一方面激发他们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复*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新课作准备。以旧引新,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让他们有目标的去思考。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一)小组合作,猜测验证。

  1、用幻灯片出示以下题目。

  2○1.2

  0.4○0.8

  0.5○2.4

  让孩子们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当然由于是猜测,学生出现的答案很可能会不一样。)

  2、学生自己探究,验证。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原来每组算式的结果都是相等的。

  接着我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们通过观察会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

  我向孩子们提问: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孩子们可能有两种意见:能或是不能。

  针对不同意见,我会引导他们: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下面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

  (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动手写,验证后让他们进行汇报,尽量多让几组学生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

  学生汇报的同时,我会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大家交流结束后,我这样引导他们:刚刚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后,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在头脑中初步感知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验证,进一步理解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再次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验证,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以及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猜测、发现、验证。

  (二)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出示例题8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4.784 0.65201

  (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写在练*本上。

  (2)指名让学生板演。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思考:

  第①题中为什么先让0.25和4相乘?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呢?

  孩子们会自然而然的答出: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接着问他们:

  你们认为第②小题中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会根据以往的知识答出:把201分成200+1,然后用乘法分配律完成。(因为乘法分配率在上学期的学*中就是一个难点,所以这里我也会强调一下,让孩子们体会到先把特殊的数进行分解,然后才能进行简算。)

  然后继续提问: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认真审题,要观察数的特点等。)

  在这一环节里,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数学学*的目的。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尝试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激发了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性,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三环节:精心选题,多层训练。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

  练*题组设计如下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学*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用幻灯片出示以下两个问题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他们互评,最后我会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在本环节通过交流学*所得,增强孩子们学*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了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起到帮助作用。

  《小数乘法》说课稿 9

  一、教学内容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积的*似值

  3、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编排特点

  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与原通用教材相比,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

  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在例3、例4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③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例4的教学中,应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四、具体内容

  标 题例题安排

  小数乘整数例1小数乘整数的引入题

  例2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

  小数乘小数例3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

  例4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例5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和乘法验算

  积的*似值例6按“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似值

  连乘、乘加、乘减例7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例8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小数乘整数

  例1

  编排意图:

  (1)创设“买风筝”的购物情境,引出“小数乘整数”。

  (2)结合具体量(人民币单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为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撑。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提出买风筝计算钱数的问题。

  (2)先解决书上女孩想要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3)在此基础上,解决其他买风筝的问题。

  例2

  编排意图:

  (1)脱离具体量,直接引出小数乘整数。

  (2)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

  (3)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如果积的小数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教学建议:

  (1)注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例1中的计算经验,特别是将“元”转化为“角”的经验来学*例2。先提出0.72元×5,你会计算吗?再去掉元,提出0.72×5该怎么计算。

  (2)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整数乘法经验自主计算“0.72×5”,列出竖式,并尝试对过程做出合理的解释。

  (3)应引导学生小结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要点。

  ①按整数乘法的规则进行;

  ②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

  ③算出积以后,应根据

  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小数乘小数

  例3

  编写意图:

  (1)以给校园宣传栏换玻璃,需要计算长方形玻璃面积引入小数乘小数。贴*学生的生活,引出小数乘小数学生易于理解。

  (2)有例2的计算经验,这里学生容易想到把第二个因数也转化为整数,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故教材直接写出转化和计算的过程。

  (3)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

  (1)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乘法算式。

  (2)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1.2×0.8。

  (3)组织学生共同研讨1.2×0.8的竖式算法及算理。让学生将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出来,并简述其道理。可能有学生将“米”化为“分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也可能学生按书上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应引导学生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以帮助学生理解“1.2×0.8”的算理。

  (4)最后组织学生探索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例4

  编写意图:

  (1)结合例4上面的“做一做”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分两个层次:

  ①结合“做一做”第1小题,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步骤。

  ②结合“做一做”第3小题,说明小数乘法的一些难点问题。如,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建议:

  (1)可按教材的层次结合具体的算式进行总结。

  (2)积的末尾是0的情况,也应作为小数乘法的一些难点问题处理。

  例5

  编写意图:

  (1)通过“非洲野狗追赶鸵鸟”的有趣情境,引出“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使学生领会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然后计算出鸵鸟的最高时速。

  (2)由验算计算是否正确,提出验算要求,培养验算*惯。

  对于验算方法没做统一规定,教材呈现了两种,一种是“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二是“用计算器验算。”其实,验算还有其他方法,这里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按哪种方法验算,只要会用合适的方法验算就行。

  教学建议:

  (1)结合本例让学生领悟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可请学生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中“1.3倍”的含义。

  (2)验算的引入,既可直接由检验书上女孩的计算引出,也可由检查自己的计算引出。

  (3)如何验算不作统一要求。

  练*一

  第10题,让学生经过计算,发现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积的*似值

  例6

  编写意图:

  (1)通过“狗帮助人们抓坏蛋”的情境,让学生求狗的嗅觉细胞,引出求积的*似值。

  (2)通过计算使学生认识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必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似数就可以了。

  (3)教材以算出狗的嗅觉细胞为2.205亿个为例,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似数,同时说明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留的小数位数。

  教学建议:

  (1)复*求小数的*似数的方法。

  (2)求出“0.049×45=2.205”后,着重说明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必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似数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按照需要独立地求出2.205的*似数。

  连乘、乘加、乘减

  例7

  编排意图:

  (1)有关小数连乘、乘加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多,但有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教材选取用正方形地砖铺地板,引出连乘、乘加,便于学生理解和列式。

  (2)通过解决“100块砖够吗?”引出连乘。通过解决“110块砖够吗?”的不同方法引出乘加。

  教学建议: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解答过程,尝试解释解答的结果。

  (2)由于运算顺序是一种规定,不必讲太多的理由,所以当整数四则运算扩充到小数后,可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与整数计算的相同。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乘法运算定律的推广及例8

  编写意图:

  (1)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2)分两个层次编排:

  ①给出三组算式,让学生观察、计算,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②用归纳的方法类推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3)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建议:

  (1)在复*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2)加强对乘法分配律应用的教学。

  五、教学建议: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本单元学*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的重要目标。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一中第4题、第10题的练*,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字、算式后面的规律的*惯。

  《小数乘法》说课稿 10

  教材分析

  1、本部分内容实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与整数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和讲解上都注意联系整数运算,一边是学生把整数运算的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

  2、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材编排的特点。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分数的初步认识(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法的意义比整数乘法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它包括两种情况:小数乘以整数,这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以小数,则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乘法意义上的扩展。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和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在积里要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在整数乘法积随因数的变化的规律,小数点的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中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些知识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学*小数乘法的意义比整数乘法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要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这也许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结合例题的讲解来掌握其方法。

  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1、以练*为主;

  2、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活动过程

  (一)、复*。

  1、口算:

  2、4扩大( )倍是24;72缩小( )倍是7、2;

  5、24扩大( )倍是524;702缩小( )倍是0.702;

  0.056扩大( )倍是56;5320缩小( )倍是5.32;

  2、下面各数,把小数点去掉,各扩大了多少倍?

  6.3 3.04 0.9 0.35 0.008

  3、下面各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后各是多少?

  4 58 6340 5000 3090

  4、说出15×5,208×15各表示什么意义?并用竖式计算。

  (二)、新授

  1、提示课题

  今天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小数乘法(板书)

  2、出示复*题,师生共同观察讨论

  (1)算出积填在空格里

  (2)观察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关系

  从左到右观察比较,提问:两个因数有没有变化?分别起了什么样的变化?积起了什么样的变化?

  从右到左观察比较,提问:两个因数又起了什么变化?积又起了什么变化?

  从而引发学生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3、教学例1

  花布每米1.50元,求买5米要用多少元?该怎样列算式?

  (1)读题,理解题意,根据题列式

  用加法计算:1.5+1.5+1.5+1.5+1.5+1.5

  提问:这几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还能用别的方法来计算吗?怎样列式?

  用乘法计算:1.5×5

  提问:1.5×5表示意思?(5个1.5)也可以表示什么?(1.5的5倍是多少?)

  (2)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

  (3)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提问:小数乘法中含有小数位,能不能把这些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采用什么方法呢?

  ②指导学生看书,讲解解题思路

  1.5扩大10倍 > 15

  × 5 ×5

  7.5缩小10倍 > 75

  1.5里有一位小数,先把1.5扩大10倍变成15,把15乘以5得75,求得的积比原来要求的积扩大了10倍,根据是前面所复*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为了使原来的积不变,必须把75缩小10倍,即把积里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样乘得的积就应有一位小数。

  ③共同小结:

  为什么要把1.5扩大10倍?(把小数转化成整数)为什么要把积缩小10倍?(使原来的积不变)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步骤怎样?(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点上小数点)

  指出:实际计算时,不必写出思维过程

  (三)巩固练*

  1、根据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边说边填

  2.5> ( ) 5.8 > ( )

  × 7 × 7 × 3 ×3

  ( ) < ( ) ( ) < ( )

  2、直接说出积是多少

  3.2 5、4 8.56、7 5.2、 1.2

  × 2 × 6 × 3 × 8 × 9 × 5

  得出:一位小数乘以整数,计算方法也整数乘法相同,只是乘得的积是一位小数。

  3、试算“做一做”

  提问:你会做吗?

  学生计算后继续提问:你是怎样算的?第一个乘数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第一个乘数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4、总结出计算方法:

  小数乘以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第一个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小数乘法》说课稿实用十篇扩展阅读


《小数乘法》说课稿实用十篇(扩展1)

——小数乘法说课稿 (菁华5篇)

小数乘法说课稿1

  说课内容:小数乘法教材40页-4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教材通过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元?展开讨论。由于是求4个0.2是多少?,这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学生列出算式是没有问题的。再让学生探索0.2×4等于多少,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材中呈现的方法都是利用了乘法的意义,分别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了结果。教师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不要局限于某种方法。

  学生学*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了整数乘法,对整数乘法的意义基本上掌握了,而小数乘法的意义只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原有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对学*小数乘法的意义具备的。对于0.2×4等于多少的计算方法,利用整数乘法的意义写成0.2+0.2+0.2+0.2的连加算式,小数加法学生已经学过,计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也可以元、角、分来计算,即0.2元=2角、再写成2×4=8角=0.8元。这也没有多大问题。利用几何模型来计算,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小数的意义,让学生涂出4个0.2,然后再看一看涂了多少。也比较好理解。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对学*本节课内容比较多,再加上教材中情境图,学生学*兴趣一定会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问题。

  教师出示课件教材中商店购物的情境图,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提问:”从图.......看到了什么?”学生以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图上的信息。接着教师再提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多让学生提一些,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的提问,对于有助于本课的问题教师要板书。

  二、建立数学模型。

  1、列出算式。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咱们一个一个来解决。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怎样列式。

  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学生列出算式,

  2、讨论计算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计算方法。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反馈。

  3、试一试

  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求出来了,现在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同学能不能帮助解决?每千克苹果3元,2千克多少元?1.5千克呢?

  同学们的想法很好,已知每千克苹果的单价,求1.5千克多少元也要用乘法计算。那么怎样计算?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计算方法。在让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在全班交流。

  三、解释应用。

  1、在前面的情境中学生独立解决“练一练”第一题。

  2、“练一练”第二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涂一涂,根据涂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全班进行交流,

  3、“练一练”第三题。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策略的选择。

  1、学*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

  2、资源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小黑板等。

  3、评价方式:激励性语言、自评、对照学*目标评价、教师评价等。

  教学反思。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结果,书上的方法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有一位学生提出了第四种方法,他的方法是:老师我先把小数中的数当成整数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等到一个整数积,由于算式两个因数中有一个因数有一位小数,所以积也应该有一位小数。我感到算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思维非常有益。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法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教材通过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元?展开讨论。由于是求4个0.2是多少?,这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学生列出算式是没有问题的。再让学生探索0.2×4等于多少,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材中呈现的方法都是利用了乘法的意义,分别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了结果。教师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不要局限于某种方法。

  学生学*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了整数乘法,对整数乘法的意义基本上掌握了,而小数乘法的意义只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原有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对学*小数乘法的意义具备的。对于0.2×4等于多少的计算方法,利用整数乘法的意义写成0.2+0.2+0.2+0.2的连加算式,小数加法学生已经学过,计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也可以元、角、分来计算,即0.2元=2角、再写成2×4=8角=0.8元。这也没有多大问题。利用几何模型来计算,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小数的意义,让学生涂出4个0.2,然后再看一看涂了多少。也比较好理解。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对学*本节课内容比较多,再加上教材中情境图,学生学*兴趣一定会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问题。

  教师出示课件教材中商店购物的情境图,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提问:”从图、、、、、、、看到了什么?”学生以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图上的信息。接着教师再提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多让学生提一些,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的提问,对于有助于本课的问题教师要板书。

  二、建立数学模型。

  1、列出算式。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咱们一个一个来解决。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怎样列式。

  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学生列出算式。

  2、讨论计算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计算方法。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反馈。

  3、试一试

  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求出来了,现在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同学能不能帮助解决?每千克苹果3元,2千克多少元?1.5千克呢?

  同学们的想法很好,已知每千克苹果的单价,求1。5千克多少元也要用乘法计算。那么怎样计算?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计算方法。在让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在全班交流。

  三、解释应用。

  1、在前面的情境中学生独立解决“练一练”第一题。

  2、“练一练”第二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涂一涂,根据涂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全班进行交流,

  3、“练一练”第三题。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策略的选择。

  1、学*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

  2、资源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小黑板等。

  3、评价方式:激励性语言、自评、对照学*目标评价、教师评价等。

  教学反思。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结果,书上的方法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有一位学生提出了第四种方法,他的方法是:老师我先把小数中的数当成整数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等到一个整数积,由于算式两个因数中有一个因数有一位小数,所以积也应该有一位小数。我感到算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思维非常有益。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法说课稿3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小数乘小数》选自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小数乘法和除法中例7至例9的内容,这一部分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如何计算小数乘小数,具体来说在例7中让学生对于小数乘小数的基本方法进行探究。在例8中讲解对于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应如何做。在例9中讲解取*似数的方法。本节的内容在小学数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完善了学生对于计算的理解。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对于学生来讲,整数的运算、小数的运算与分数的运算,虽然有相*相似之处,但是确实又是有着不同的计算方法与技巧和注意事项,那么就需要我们在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前后逻辑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小数乘法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将小数乘以10或100变为整数,再利用整数的乘法得到积,再通过积的变化规律除以相应的倍数得到原来的积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时,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乘小数的基本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得到原来的积。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这里我采用书中小明房间大小的问题,对于情景进行适当的改编以便于更贴*学生生活,如教师家中装修需要测量面积,或学校规划新的活动室等等。尤其是让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问题能够让学生更有学*的兴趣,问题解决之后更有成就感。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提出问题之后学生能够很轻易的列出算式3.8×3.2,但是后面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可以不着急让学生立刻开始计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估算,因为学生之前在试商法等地有过大量的估算经验只要教师提出学生就能自己解决,因为有着3.8五入看作4,3.2四舍看作3等,估算一个数或估算两个数等方法,在学生尝试后可以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方法,由教师进行呈现。

  接下来要让学生进行具体运算,这里出现小数乘法中最容易出现的小数点的问题,故而教材中给出的解决方法是先将小数看作整数进行计算,然后根据数位变化再写出正确的积。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我们应该设身处地的思考学生能做到哪一步,而又不能做到哪些。

  对于这个计算来讲应该又教师提出化为整数的计算方法,然后便可以安排学生小组一起计算,计算完互相对比下结果是否一致,问题在于哪里。这样的预设好处就在于能够顺势引出本节课的难点,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得到原来的积。这里可以采用让学生板演的方式进一步讲解由3.8到38和由3.2到32分别乘以10,所以在积要除以100这样的方式,放在板书上能够非常直观的表现出来。真正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课堂练*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出示书中小数乘小数的例题。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

  尝试解决生活中或者与父母去购物时遇到的小数乘法。

小数乘法说课稿4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出版的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38—39页的“文具店”——小数乘法意义。该内容的呈现与过去的教材呈现有区别,没有细分为“小数乘以整数,小数乘以小数”两个部分,而是删繁就简,重点体会“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这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技能目标:通过具体情况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从多角度想出简单小数乘法的结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新大纲倡导对概念性的内容不下准确的定义,而是通过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感知、理解其内涵所在,能用自己的话表述即可。因此,让学生感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利用已学的知识基础计算其结果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复*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自主研究发现小数乘法意义,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

  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②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两步组织教学。

  一是创设贴*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拉*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课件①,即欣欣文具店全景图。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问“如果你来买某种文具,怎样才能知道你该付多少钱呢?”旨在让学生明白要知道购物中需要付多少钱,必须知道物品的单价和所购的数量。待学生回答后,紧接着出示课件②,即文具专柜。在学生观察中提问“你从这个文具柜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是复*整数乘法的意义,从学生提的数学问题中,选择“买3支钢笔需要多少元?”让学生自主解答,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算式2×3表示什么意义?从而为后面小数乘法意义的学*作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首先是在合作交流中,初步感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在学生回顾整数乘法意义之后,提问“买三块橡皮需要多少元?”,学生自主思考如何解决,学生这时应该不难就能列出算式0.2×3,随即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初步感知0.2×3表示的意义。紧接着设问“0.2×3的结果是多少?”,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计算0.2×3的方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又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学*能力的培养,不仅学会了运用已学的小数意义、小数加法和将小数转化整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随机渗透了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再就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能用自己的话阐明小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揭示课题并板书。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四组闯关题。

  第一关是试一试:

  ①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元?

  ②买两把直尺需要多少元?

  这关是模仿性练*,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关是涂一涂,即根据算式涂涂得出结果。

  第三关是填一填,即根据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和根据乘法算式写加法算式,这两关是提高性练*,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第四关是想一想:0.2×3=0.6,3×0.2=?这关是深化性练*,一是让学生明白整数乘法的交换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二是让学生体会一个整数乘小数的意义也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通过这样闯关练*,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帮助学生整理,解决疑惑问题。

  总之,本节课这样设计是基于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从课堂学*中感受到、体验到、领悟到、思考到新知的获取,建立数学模型。能否达到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中对“生成”和“开发”的关注如何,把握如何,调控如何。

小数乘法说课稿5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教材通过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元?展开讨论。由于是求4个0.2是多少?,这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学生列出算式是没有问题的。再让学生探索0.2×4等于多少,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材中呈现的方法都是利用了乘法的意义,分别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了结果。教师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不要局限于某种方法。

  学生学*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了整数乘法,对整数乘法的意义基本上掌握了,而小数乘法的意义只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原有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对学*小数乘法的意义具备的。对于0.2×4等于多少的计算方法,利用整数乘法的意义写成0.2+0.2+0.2+0.2的连加算式,小数加法学生已经学过,计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也可以元、角、分来计算,即0.2元=2角、再写成2×4=8角=0.8元。这也没有多大问题。利用几何模型来计算,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小数的意义,让学生涂出4个0.2,然后再看一看涂了多少。也比较好理解。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对学*本节课内容比较多,再加上教材中情境图,学生学*兴趣一定会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问题。

  教师出示课件教材中商店购物的情境图,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提问:”从图、、、、、、、看到了什么?”学生以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图上的信息。接着教师再提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多让学生提一些,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的提问,对于有助于本课的问题教师要板书。

  二、建立数学模型。

  1、列出算式。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咱们一个一个来解决。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怎样列式。

  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学生列出算式。

  2、讨论计算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计算方法。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反馈。

  3、试一试

  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求出来了,现在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同学能不能帮助解决?每千克苹果3元,2千克多少元?1.5千克呢?

  同学们的想法很好,已知每千克苹果的单价,求1。5千克多少元也要用乘法计算。那么怎样计算?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计算方法。在让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在全班交流。

  三、解释应用。

  1、在前面的情境中学生独立解决“练一练”第一题。

  2、“练一练”第二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涂一涂,根据涂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全班进行交流,

  3、“练一练”第三题。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策略的选择。

  1、学*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

  2、资源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小黑板等。

  3、评价方式:激励性语言、自评、对照学*目标评价、教师评价等。

  教学反思。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结果,书上的方法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有一位学生提出了第四种方法,他的方法是:老师我先把小数中的数当成整数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等到一个整数积,由于算式两个因数中有一个因数有一位小数,所以积也应该有一位小数。我感到算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思维非常有益。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法》说课稿实用十篇(扩展2)

——小数乘法说课稿

小数乘法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数乘法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小数乘法说课稿1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宋冲冲。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法》。我将从说教材地位和作用、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要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数乘法》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学*了整数乘法,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整数乘法,后面是本教材的小数除法,所以学好这个课时为学好以后的小数除法打下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类推能力、判断能力等。

  3、渗透理论来源于时间和转化的思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乘法意义和小数乘法法则

  2、教学难点: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为了讲清楚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逻辑的学科。因此我的课堂能使学生的逻辑能力增强。

  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现状,我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这也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

  五、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成为学*真正的主人。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结合、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由学过的知识和材料开头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知识,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2、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设备情况,选择多种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认识。同时注重对学生的练*,让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并能用于社会实践。

  3、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可以把我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和实际生活的应用。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这有利于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5、作业布置。

  针对五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设计了分层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减负的目的。

  七、结束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本节课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学。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在教学中要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小数乘法说课稿2

  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和简便算法,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猜测、验证、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正确、合理、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数学的兴趣。

  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情景创设法。

  2、活动探究法 。

  3、集体讨论法 。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向孩子们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谁能来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学生们会回答: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接着我会让孩子们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学生展示后,我进行小结: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同时板书课题。

  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三个定律,一方面激发他们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复*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新课作准备。以旧引新,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让他们有目标的去思考。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一)小组合作,猜测验证。

  1、用幻灯片出示以下题目。

  2○1.2

  0.4○0.8

  0.5○2.4

  让孩子们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当然由于是猜测,学生出现的答案很可能会不一样。)

  2、学生自己探究,验证。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原来每组算式的结果都是相等的。

  接着我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们通过观察会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

  我向孩子们提问: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孩子们可能有两种意见:能或是不能。

  针对不同意见,我会引导他们: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下面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

  (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动手写,验证后让他们进行汇报,尽量多让几组学生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

  学生汇报的同时,我会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大家交流结束后,我这样引导他们:刚刚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后,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在头脑中初步感知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验证,进一步理解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再次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验证,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以及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猜测、发现、验证。

  (二)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出示例题8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4.784 0.65201

  (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写在练*本上。

  (2)指名让学生板演。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思考:

  第①题中为什么先让0.25和4相乘?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呢?

  孩子们会自然而然的答出: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接着问他们:

  你们认为第②小题中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会根据以往的知识答出:把201分成200+1,然后用乘法分配律完成。(因为乘法分配率在上学期的学*中就是一个难点,所以这里我也会强调一下,让孩子们体会到先把特殊的数进行分解,然后才能进行简算。)

  然后继续提问: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认真审题,要观察数的特点等。)

  在这一环节里,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数学学*的目的。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尝试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激发了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性,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三环节:精心选题,多层训练。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

  练*题组设计如下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学*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用幻灯片出示以下两个问题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他们互评,最后我会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在本环节通过交流学*所得,增强孩子们学*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了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起到帮助作用。

小数乘法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和简便算法,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则是: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情景创设法。

  2、活动探究法。

  3、集体讨论法。

  四、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即: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精心选题,多层训练,——质疑总结,反思评价。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会向孩子们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谁能来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学生们会回答: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接着我会让孩子们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学生展示后,我进行小结: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同时板书课题。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三个定律,一方面激发他们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复*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新课作准备。以旧引新,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让他们有目标的去思考。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一)、小组合作,猜测验证

  1、用幻灯片出示以下题目: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孩子们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当然由于是猜测,学生出现的答案很可能会不一样。)

  2、学生自己探究,验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原来每组算式的结果都是相等的。接着我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们通过观察会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我向孩子们提问: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孩子们可能有两种意见:能或是不能。针对不同意见,我会引导他们: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下面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动手写,验证后让他们进行汇报,尽量多让几组学生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学生汇报的同时,我会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在大家交流结束后,我这样引导他们:刚刚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后,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在头脑中初步感知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验证,进一步理解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再次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验证,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以及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猜测、发现、验证。

  (二)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出示例题7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4.78×4 0.65×202

  (1)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班内汇报交流。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思路,教师参与,适时点拨、引导,然后学生计算。学生完成后,教师抽取代表性的作业展示。

  在这一环节里,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数学学*的目的。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尝试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激发了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性,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三环节:精心选题,多层训练。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题组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他们互评,最后我会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五、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乘法交换率: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率:(a+b)×c=a×c+b×c

  O.25×4.78×4 0.65×202

  =0.25×4×4.78(交换律) =0.65×(200+2)

  =1×4.78 =0.65×200+0.65×2(分配律)

  =4.78 =131.3

小数乘法说课稿4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46—47页《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我准备从“内容与资源”、“理念与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内容与资源

  1、说教材

  本单元: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了整数乘法,本册书第一单元学*了小数的意义、小数加减法,本单元综合地运用前面的相关知识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数与代数知识进一步发展和扩充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是在本单元学*了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乘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关系等知识基础上学*的,将应用前面所学*的内容,解决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以及方法的归纳,涉及到数目、数位增多,特殊情况的处理等问题,比如:教材呈现了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和其中一个乘数是整十数的算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灵活掌握如何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既是对前面几课的发展和综合运用,又是今后学*相关乘、除法,混合运算等知识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2、说学情:

  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知识上已具备解决小数乘法的知识基础,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感和学*经验,应该说对本课的知识不陌生,能够尝试独立解决;但是学生在如何解释、说明抽象的竖式计算过程与方法上,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节课我认为:一是应该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应用前面所学知识解决如何确定积的小数位数、如何选择合理计算方法等问题上。二是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探究算理,归纳算法,逐步达成共识,掌握有效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有条理的表达思维过程的能力。

  二、说理念与目标

  课标理念: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的关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依据课标理念,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估算意识,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学*活动,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概括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学*快乐,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惯。

  2、说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数学教学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以后继续学*起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归纳竖式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为日后学*小数计算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我把它定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合作尝试探究,加之有效的练*很好地突出了重点。

  3、说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学生不容易理解或接受的地方,归纳计算方法和灵活解决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正确处理乘数积末尾“0”的问题,学生不易理解,计算易错,所以我把它定为难点。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同伴交流补充,在提供充足时间与空间的探索后,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三、教学方法

  (一)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设计以下教法:

  (1)启发式谈话法;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反复推敲提问语言,加之语气生动,力争有效提问,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其思考。

  (2)尝试练*法:课程标准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真正地理解知识。两个例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孩子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再加之同伴讨论,互相提出问题,彼此合作练*,解决问题。

  (二)说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善学生学*方式,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和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学法。本节课的所有数学问题,都是学生自己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得以解决的。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多媒体出示学生喜欢的动物相关资料,引发学生兴趣,接着自然复*几道小数乘法口算,为课堂学*奠定好基础,紧跟着出示树懒在地面和树上爬行速度的信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让学生轻松愉悦的进入学*活动,在了解自然知识的同时去思考数学,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理解信息。在这里需要解释的是,“三只蛞蝓”,我仔细查找了相关资料,蛞蝓俗称鼻涕虫,是一种软体动物,而树懒才是哺乳动物,我反复思考,和组内老师研讨,把教材中的蛞蝓换成树懒,目的是想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认识。

  (二)提出问题,探究算法:

  1、学生根据信息,提出乘法问题。

  2、引导学生先重点研究“树懒在树上每分大约爬行多少米”的问题。集体列出算式后,老师故意说出错误计算结果,激发学生估计欲望,交流估算方法时,只要言之有据,就给予肯定。学生在草稿本上独立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接着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位同学板书竖式计算的过程。通过学生之间互相提出问题,解答问题,集体讨论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紧接多媒体演示竖式计算步骤,学生再次回忆口述规范的竖式计算方法。最后对照估算结果,一起写答语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练*,给积的末尾点上小数点。

  3、出示第二个问题:树懒在地面上1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学*方式和例一很相似,列出算式,学生估算,独立列竖式计算,与同桌互相检查计算过程、结果,师巡视并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竖式板书在黑板上,学生通过比较,对简便方法形成共识。通过学生讨论辨析的过程,越辩越明,突破难点。最后规范格式,写上答语。

  4、简单小结

  (三)巩固练*,深化理解:

  练*本着由易到难,针对性强的特点,第一题是基础性练*:两个紧紧围绕例题的竖式练*,第二题是先比较大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再利用规律三组算式排序,第三题是第二题的拓展,第四题我把书上两个一步的乘法应用题的信息提出来,但打乱了顺序,让学生先找到两个相关信息,再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第五题是一道机动题,给不完整的竖式填空,适当的逆向思考加深了对本节课乘法竖式的理解。

  (四)交流评价,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从知识、学*方法、学**惯等多方面进行自评、互评。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本节课板书本着简洁,突出重点的原则这样设计,上面正中间是课题,下面左右两边分别是两个例题完成的解答过程,给学生起到一定示范作用。

小数乘法说课稿5

  一、教学内容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积的*似值

  3、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编排特点

  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与原通用教材相比,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

  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在例3、例4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③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例4的教学中,应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四、具体内容

  标 题例题安排

  小数乘整数例1小数乘整数的引入题

  例2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

  小数乘小数例3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

  例4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例5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和乘法验算

  积的*似值例6按“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似值

  连乘、乘加、乘减例7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例8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小数乘整数

  例1

  编排意图:

  (1)创设“买风筝”的购物情境,引出“小数乘整数”。

  (2)结合具体量(人民币单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为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撑。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提出买风筝计算钱数的问题。

  (2)先解决书上女孩想要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3)在此基础上,解决其他买风筝的问题。

  例2

  编排意图:

  (1)脱离具体量,直接引出小数乘整数。

  (2)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

  (3)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如果积的小数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教学建议:

  (1)注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例1中的计算经验,特别是将“元”转化为“角”的经验来学*例2。先提出0.72元×5,你会计算吗?再去掉元,提出0.72×5该怎么计算。

  (2)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整数乘法经验自主计算“0.72×5”,列出竖式,并尝试对过程做出合理的解释。

  (3)应引导学生小结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要点。

  ①按整数乘法的规则进行;

  ②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

  ③算出积以后,应根据

  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小数乘小数

  例3

  编写意图:

  (1)以给校园宣传栏换玻璃,需要计算长方形玻璃面积引入小数乘小数。贴*学生的生活,引出小数乘小数学生易于理解。

  (2)有例2的计算经验,这里学生容易想到把第二个因数也转化为整数,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故教材直接写出转化和计算的过程。

  (3)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

  (1)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乘法算式。

  (2)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1.2×0.8。

  (3)组织学生共同研讨1.2×0.8的竖式算法及算理。让学生将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出来,并简述其道理。可能有学生将“米”化为“分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也可能学生按书上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应引导学生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以帮助学生理解“1.2×0.8”的算理。

  (4)最后组织学生探索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例4

  编写意图:

  (1)结合例4上面的“做一做”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分两个层次:

  ①结合“做一做”第1小题,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步骤。

  ②结合“做一做”第3小题,说明小数乘法的一些难点问题。如,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建议:

  (1)可按教材的层次结合具体的算式进行总结。

  (2)积的末尾是0的情况,也应作为小数乘法的一些难点问题处理。

  例5

  编写意图:

  (1)通过“非洲野狗追赶鸵鸟”的有趣情境,引出“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使学生领会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然后计算出鸵鸟的最高时速。

  (2)由验算计算是否正确,提出验算要求,培养验算*惯。

  对于验算方法没做统一规定,教材呈现了两种,一种是“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二是“用计算器验算。”其实,验算还有其他方法,这里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按哪种方法验算,只要会用合适的方法验算就行。

  教学建议:

  (1)结合本例让学生领悟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可请学生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中“1.3倍”的含义。

  (2)验算的引入,既可直接由检验书上女孩的计算引出,也可由检查自己的计算引出。

  (3)如何验算不作统一要求。

  练*一

  第10题,让学生经过计算,发现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积的*似值

  例6

  编写意图:

  (1)通过“狗帮助人们抓坏蛋”的情境,让学生求狗的嗅觉细胞,引出求积的*似值。

  (2)通过计算使学生认识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必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似数就可以了。

  (3)教材以算出狗的嗅觉细胞为2.205亿个为例,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似数,同时说明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留的小数位数。

  教学建议:

  (1)复*求小数的*似数的方法。

  (2)求出“0.049×45=2.205”后,着重说明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必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似数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按照需要独立地求出2.205的*似数。

  连乘、乘加、乘减

  例7

  编排意图:

  (1)有关小数连乘、乘加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多,但有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教材选取用正方形地砖铺地板,引出连乘、乘加,便于学生理解和列式。

  (2)通过解决“100块砖够吗?”引出连乘。通过解决“110块砖够吗?”的不同方法引出乘加。

  教学建议: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解答过程,尝试解释解答的结果。

  (2)由于运算顺序是一种规定,不必讲太多的理由,所以当整数四则运算扩充到小数后,可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与整数计算的相同。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乘法运算定律的推广及例8

  编写意图:

  (1)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2)分两个层次编排:

  ①给出三组算式,让学生观察、计算,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②用归纳的方法类推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3)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建议:

  (1)在复*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2)加强对乘法分配律应用的教学。

  五、教学建议: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本单元学*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的重要目标。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一中第4题、第10题的练*,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字、算式后面的规律的*惯。

小数乘法说课稿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二单元《小数的除法和乘法》中的一个数除以小数。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以整数,整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为以后小数四则运算的学*、较复杂的除法应用题等知识做好铺垫。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整数除法应用题及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为了解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二是使学生掌握转化的思想。这些思想是进一步学*的有力保障。不仅能使自己获得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学*解题能力。

  依据《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计算。

  2、使学生掌握如何将新问题转换为已知的旧问题去解决。

  其中,让学生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换为除数是整数是本节课的重点,当在把除数转化整数的过程中,除数位数不够的处理是难点。

  紧接着说一下本课我打算采用的教法。我想根据学生的实际为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学*背景,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数学,采用启发、谈话、讨论、练*等多种教法交*进行。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地参与学*。

  针对本节内容特点及本班学生的认识水*,我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素材,感悟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关系、感兴趣的、从自己熟悉的题目中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并把它运用于实际的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实际需要,我准备相应的课件。

  接下来我认为非常有必要说一下学生的情况。因为我所设计的整个教学程序都是为了学生,每一点内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和其潜在的智能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整数除以整数过渡一个数除以小数,单纯做题不难,但要他们从中去处理一些特殊的情况就很难了。因为他们毕竟是小学生,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限。但如果能让他们从中获得一些数学的思想,问题就好解决了。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认识基础、生活环境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复*引入

  因为这节课是在除数是整数的基础上来学*的,所以我用了三个例子,除数都是整数的题目。后面要涉及到扩大小数或整数所以还设计了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的问题。这节课关键要用的是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里我让学生去发现规律,让学生总结出来。

  二、自主探究,学*新知

  提出课题,同时给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材上20业的例题。

  这时启发学生:如何来帮老板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列出式子,然后给学生总结。而要求出这个式子就必须能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算呢?

  把问提摆在学生面前,激发他想解决的心情。

  然后详细的讲解决的过程。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他转化为已学的知识,通过什么来转化,转化的过程当中要注意些什么?这其中就用到了前面复*引入的知识。

  为了更深刻的理解,紧接着有讲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另外一个方法,通过单位的换算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类除数是整数的出法,

  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虽然过程不一样,但是最终都是把除数转化为整数。

  接着举出一个较为难一点的题目,当在转化的过程中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怎么办。这时就必须在末尾添零,使得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后,再去掉小数点扩大相同的倍数。最后总结出计算法则,把计算法则加上关联词,让学生掌握计算的先后顺序。

  三、练*

  针对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按排类两个练*。

  1、如何把除数变为整数,商不变。

  2、练一练第2的一种例题。

小数乘法说课稿7

  教材分析

  1、本部分内容实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与整数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和讲解上都注意联系整数运算,一边是学生把整数运算的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

  2、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材编排的特点。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分数的初步认识(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法的意义比整数乘法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它包括两种情况:小数乘以整数,这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以小数,则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乘法意义上的扩展。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和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在积里要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在整数乘法积随因数的变化的规律,小数点的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中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些知识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学*小数乘法的意义比整数乘法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要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这也许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结合例题的讲解来掌握其方法。

  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1、以练*为主;

  2、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活动过程

  (一)、复*。

  1、口算:

  2、4扩大( )倍是24;72缩小( )倍是7、2;

  5、24扩大( )倍是524;702缩小( )倍是0.702;

  0.056扩大( )倍是56;5320缩小( )倍是5.32;

  2、下面各数,把小数点去掉,各扩大了多少倍?

  6.3 3.04 0.9 0.35 0.008

  3、下面各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后各是多少?

  4 58 6340 5000 3090

  4、说出15×5,208×15各表示什么意义?并用竖式计算。

  (二)、新授

  1、提示课题

  今天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小数乘法(板书)

  2、出示复*题,师生共同观察讨论

  (1)算出积填在空格里

  (2)观察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关系

  从左到右观察比较,提问:两个因数有没有变化?分别起了什么样的变化?积起了什么样的变化?

  从右到左观察比较,提问:两个因数又起了什么变化?积又起了什么变化?

  从而引发学生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3、教学例1

  花布每米1.50元,求买5米要用多少元?该怎样列算式?

  (1)读题,理解题意,根据题列式

  用加法计算:1.5+1.5+1.5+1.5+1.5+1.5

  提问:这几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还能用别的方法来计算吗?怎样列式?

  用乘法计算:1.5×5

  提问:1.5×5表示意思?(5个1.5)也可以表示什么?(1.5的5倍是多少?)

  (2)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

  (3)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提问:小数乘法中含有小数位,能不能把这些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采用什么方法呢?

  ②指导学生看书,讲解解题思路

  1.5扩大10倍 > 15

  × 5 ×5

  7.5缩小10倍 > 75

  1.5里有一位小数,先把1.5扩大10倍变成15,把15乘以5得75,求得的积比原来要求的积扩大了10倍,根据是前面所复*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为了使原来的积不变,必须把75缩小10倍,即把积里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样乘得的积就应有一位小数。

  ③共同小结:

  为什么要把1.5扩大10倍?(把小数转化成整数)为什么要把积缩小10倍?(使原来的积不变)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步骤怎样?(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点上小数点)

  指出:实际计算时,不必写出思维过程

  (三)巩固练*

  1、根据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边说边填

  2.5> ( ) 5.8 > ( )

  × 7 × 7 × 3 ×3

  ( ) < ( ) ( ) < ( )

  2、直接说出积是多少

  3.2 5、4 8.56、7 5.2、 1.2

  × 2 × 6 × 3 × 8 × 9 × 5

  得出:一位小数乘以整数,计算方法也整数乘法相同,只是乘得的积是一位小数。

  3、试算“做一做”

  提问:你会做吗?

  学生计算后继续提问:你是怎样算的?第一个乘数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第一个乘数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4、总结出计算方法:

  小数乘以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第一个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小数乘法说课稿8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出版的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38—39页的“文具店”——小数乘法意义。该内容的呈现与过去的教材呈现有区别,没有细分为“小数乘以整数,小数乘以小数”两个部分,而是删繁就简,重点体会“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这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技能目标:通过具体情况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从多角度想出简单小数乘法的结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新大纲倡导对概念性的内容不下准确的定义,而是通过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感知、理解其内涵所在,能用自己的话表述即可。因此,让学生感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利用已学的知识基础计算其结果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复*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自主研究发现小数乘法意义,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

  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②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两步组织教学。

  一是创设贴*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拉*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课件①,即欣欣文具店全景图。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问“如果你来买某种文具,怎样才能知道你该付多少钱呢?”旨在让学生明白要知道购物中需要付多少钱,必须知道物品的单价和所购的数量。待学生回答后,紧接着出示课件②,即文具专柜。在学生观察中提问“你从这个文具柜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是复*整数乘法的意义,从学生提的数学问题中,选择“买3支钢笔需要多少元?”让学生自主解答,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算式2×3表示什么意义?从而为后面小数乘法意义的学*作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首先是在合作交流中,初步感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在学生回顾整数乘法意义之后,提问“买三块橡皮需要多少元?”,学生自主思考如何解决,学生这时应该不难就能列出算式0.2×3,随即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初步感知0.2×3表示的意义。紧接着设问“0.2×3的结果是多少?”,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计算0.2×3的方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又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学*能力的培养,不仅学会了运用已学的小数意义、小数加法和将小数转化整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随机渗透了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再就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能用自己的话阐明小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揭示课题并板书。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四组闯关题。

  第一关是试一试:

  ①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元?

  ②买两把直尺需要多少元?

  这关是模仿性练*,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关是涂一涂,即根据算式涂涂得出结果。

  第三关是填一填,即根据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和根据乘法算式写加法算式,这两关是提高性练*,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第四关是想一想:0.2×3=0.6,3×0.2=?这关是深化性练*,一是让学生明白整数乘法的交换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二是让学生体会一个整数乘小数的意义也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通过这样闯关练*,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帮助学生整理,解决疑惑问题。

  总之,本节课这样设计是基于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从课堂学*中感受到、体验到、领悟到、思考到新知的获取,建立数学模型。能否达到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中对“生成”和“开发”的关注如何,把握如何,调控如何。

小数乘法说课稿9

  说课内容:小数乘法教材40页-4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教材通过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元?展开讨论。由于是求4个0.2是多少?,这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学生列出算式是没有问题的。再让学生探索0.2×4等于多少,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材中呈现的方法都是利用了乘法的意义,分别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了结果。教师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不要局限于某种方法。

  学生学*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了整数乘法,对整数乘法的意义基本上掌握了,而小数乘法的意义只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原有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对学*小数乘法的意义具备的。对于0.2×4等于多少的计算方法,利用整数乘法的意义写成0.2+0.2+0.2+0.2的连加算式,小数加法学生已经学过,计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也可以元、角、分来计算,即0.2元=2角、再写成2×4=8角=0.8元。这也没有多大问题。利用几何模型来计算,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小数的意义,让学生涂出4个0.2,然后再看一看涂了多少。也比较好理解。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对学*本节课内容比较多,再加上教材中情境图,学生学*兴趣一定会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问题。

  教师出示课件教材中商店购物的情境图,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提问:”从图.......看到了什么?”学生以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图上的信息。接着教师再提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多让学生提一些,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的提问,对于有助于本课的问题教师要板书。

  二、建立数学模型。

  1、列出算式。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咱们一个一个来解决。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怎样列式。

  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学生列出算式,

  2、讨论计算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计算方法。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反馈。

  3、试一试

  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求出来了,现在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同学能不能帮助解决?每千克苹果3元,2千克多少元?1.5千克呢?

  同学们的想法很好,已知每千克苹果的单价,求1.5千克多少元也要用乘法计算。那么怎样计算?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计算方法。在让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在全班交流。

  三、解释应用。

  1、在前面的情境中学生独立解决“练一练”第一题。

  2、“练一练”第二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涂一涂,根据涂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全班进行交流,

  3、“练一练”第三题。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策略的选择。

  1、学*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

  2、资源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小黑板等。

  3、评价方式:激励性语言、自评、对照学*目标评价、教师评价等。

  教学反思。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结果,书上的方法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有一位学生提出了第四种方法,他的方法是:老师我先把小数中的数当成整数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等到一个整数积,由于算式两个因数中有一个因数有一位小数,所以积也应该有一位小数。我感到算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思维非常有益。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法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乘小数》。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小数乘小数》选自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小数乘法和除法中例7至例9的内容,这一部分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如何计算小数乘小数,具体来说在例7中让学生对于小数乘小数的基本方法进行探究。在例8中讲解对于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应如何做。在例9中讲解取*似数的方法。本节的内容在小学数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完善了学生对于计算的理解。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对于学生来讲,整数的运算、小数的运算与分数的运算,虽然有相*相似之处,但是确实又是有着不同的计算方法与技巧和注意事项,那么就需要我们在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前后逻辑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小数乘法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将小数乘以10或100变为整数,再利用整数的乘法得到积,再通过积的变化规律除以相应的倍数得到原来的积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时,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乘小数的基本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得到原来的积。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这里我采用书中小明房间大小的问题,对于情景进行适当的改编以便于更贴*学生生活,如教师家中装修需要测量面积,或学校规划新的活动室等等。尤其是让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问题能够让学生更有学*的兴趣,问题解决之后更有成就感。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提出问题之后学生能够很轻易的列出算式3.8×3.2,但是后面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可以不着急让学生立刻开始计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估算,因为学生之前在试商法等地有过大量的估算经验只要教师提出学生就能自己解决,因为有着3.8五入看作4,3.2四舍看作3等,估算一个数或估算两个数等方法,在学生尝试后可以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方法,由教师进行呈现。

  接下来要让学生进行具体运算,这里出现小数乘法中最容易出现的小数点的问题,故而教材中给出的解决方法是先将小数看作整数进行计算,然后根据数位变化再写出正确的积。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我们应该设身处地的思考学生能做到哪一步,而又不能做到哪些。

  对于这个计算来讲应该又教师提出化为整数的计算方法,然后便可以安排学生小组一起计算,计算完互相对比下结果是否一致,问题在于哪里。这样的预设好处就在于能够顺势引出本节课的难点,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得到原来的积。这里可以采用让学生板演的方式进一步讲解由3.8到38和由3.2到32分别乘以10,所以在积要除以100这样的方式,放在板书上能够非常直观的表现出来。真正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课堂练*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出示书中小数乘小数的例题。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

  尝试解决生活中或者与父母去购物时遇到的小数乘法。

  七、说板书设计

  略。

小数乘法说课稿1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和老师指正。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中的知识。它实际上是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应用到了小数乘法中,使小数乘法的计算更加简便。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实际上也是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的推广和应用,这也是为以后进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小数的四则运算做知识积累准备。它是整个有关小数学*中的基础,可以说是一相当重要的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难点:运算定律在简算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目标

  在上述基础知识和理念的支撑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里同样适用,培养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小数的计算简便,能合理、灵活地进行一些混合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自主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2、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通过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惯。

  三、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第二学期已学*过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本节课所探究的内容是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中的应用,根据学生前期所学知识,本节课是乘法运算定律的进一步拓展,难度不大。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和学法的选择,在具体的实施教学过程中,我把本节课分为五个阶段进行教学。

  第一阶段:前期测评

  这一阶段中我设计了两道题,口算题和计算题,让学生对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巩固,为学*下面的知识做了铺垫。

  第二阶段:探究新知

  这一阶段中首先出示了三组题,让学生通过


《小数乘法》说课稿实用十篇(扩展3)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说课稿 (菁华3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出版的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38—39页的“文具店”―――小数乘法意义。该内容的呈现与过去的教材呈现有区别,没有细分为“小数乘以整数,小数乘以小数”两个部分,而是删繁就简,重点体会“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这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技能目标:通过具体情况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从多角度想出简单小数乘法的结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新大纲倡导对概念性的内容不下准确的定义,而是通过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感知、理解其内涵所在,能用自己的话表述即可。因此,让学生感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利用已学的知识基础计算其结果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复*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自主研究发现小数乘法意义,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合作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五、说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说课稿2

  教学要求: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1. 2 扩大到它的10倍 1 2

  0. 8 扩大到它的10 倍 8

  0.9 6 缩小到它的1/100 9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

  (1)练*(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 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通过以上的学*,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专项练*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 2 4 0.0 1 3

  0.1 4 0.0 2 6

  9 6 7 8

  2 4 2 6

  0.3 3 6 0.0 0 0 3 3 8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 . 5 8 6 . 2 5 2 . 0 4

  4. 2 0 . 1 8 2 8

  1 1 6 5 0 0 0 1 6 3 2

  2 3 2 6 2 5 4 0 8

  2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 2.146.2

  3、P.8页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P8 7、9题。P9 13题。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说课稿3

  一、问好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数学组一号考生

  二、总括语

  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讲授个过程中,我既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放手引导学生参与尝试与讨论展开思维活动,因此,本节课力争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听讲是学*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式学*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三、教材分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课教材进行一定的分析,本篇说课《小数与乘法》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知识,通过小数与整数的乘法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题,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因为后面小数的除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小数与分数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目标

  合理把握学情时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但仍具有具体形象性,具有好奇好动好玩的特点,并且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常识的了解。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与小数乘法,掌握小数与乘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并且能够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举一反三。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方法来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默契。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于小数与小数的学*和小数与整数的学*,培养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们,对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架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为,重点理解小数与小数的乘法,并掌握小数与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难点,激发学生们对数学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素养。

  五、学情分析

  德国大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独立掌握它们,结合新课标,新课改的要求,我将采用讨论法,练*法,自主学*法和合作探究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六、教学教法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首先导入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打算采用,问答法和自主探究法的方法,通过结合生活的实际来激发学生们对于这节课的兴趣,从而引出本堂课程的知识内容。

  七、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首先导入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打算采用,问答法和自主探究法的方法,通过结合生活的实际来激发学生们对于这节课的兴趣,从而引出本堂课程的知识内容。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两步组织教学。一是创设贴*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拉*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课件①,即欣欣文具店全景图。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问"如果你来买某种文具,怎样才能知道你该付多少钱呢?"旨在让学生明白要知道购物中需要付多少钱,必须知道物品的单价和所购的数量。待学生回答后,紧接着出示课件②,即文具专柜。在学生观察中提问"你从这个文具柜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二是复*整数乘法的意义,从学生提的数学问题中,选择"买3支钢笔需要多少元?"让学生自主解答,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算式2×3表示什么意义?从而为后面小数乘法意义的学*作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首先是在合作交流中,初步感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在学生回顾整数乘法意义之后,提问"买三块橡皮需要多少元?",学生自主思考如何解决,学生这时应该不难就能列出算式0.2×3,随即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初步感知0.2×3表示的意义。紧接着设问"0.2×3的结果是多少?",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计算0.2×3的方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又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学*能力的培养,不仅学会了运用已学的小数意义、小数加法和将小数转化整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随机渗透了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再就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能用自己的话阐明小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揭示课题并板书。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四组闯关题。

  第一关是试一试:

  ①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元?

  ②买两把直尺需要多少元?这关是模仿性练*,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关是涂一涂,即根据算式涂涂得出结果。

  第三关是填一填,即根据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和根据乘法算式写加法算式,这两关是提高性练*。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第四关是想一想:0.2×3=0.6,3×0.2=?这关是深化性练*,一是让学生明白整数乘法的交换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二是让学生体会一个整数乘小数的意义也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通过这样闯关练*,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帮助学生整理,解决疑惑问题。

  总之,本节课这样设计是基于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从课堂学*中感受到、体验到、领悟到、思考到新知的获取,建立数学模型。能否达到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中对"生成"和"开发"的关注如何,把握如何,调控如何。

  为了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各位考官辛苦了,请问需要擦黑板吗?


《小数乘法》说课稿实用十篇(扩展4)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实用十篇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它是在已学的整数乘法和小数和整数相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生长点是整数乘法。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与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然而,按整数乘法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则是需要经历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教材安排两次探究活动;

  第一次在例1,思考虚线框里三个箭头以及上面的“×10”“÷100”的意思,扶着学生经历推理过程;

  第二次在“试一试”,让学生在三个箭头上面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竖式的积,独立进行推理。在两次探究后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在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本班有51名学生,其中男的有27人,女的有24人。从上学期的期末检测来看,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也有10位同学基础比较差,最简单的整数乘法都不会计算。另外学生的自主学*能力一般,有合作学*的*惯。同时,在学*小数乘小数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了整数乘法和小数与整数相乘,这对学*小数乘小数已有了些基础,现在来学小数乘小数应该一不很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

  2、 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

  3、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道理。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2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9册86页例1、87页“试一试”、“练一练”,89页1、2题。

  【教学目标】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估算能力,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和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

  0.8×3=

  说这个算式的意义,回忆小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谈话:哪些同学有自己的小房间,是什么形状的'?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回忆小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为后面概括小数和小数相乘的法则作铺垫。谈话过渡自然。)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挂图)

  (2)下面是小明房间的*面图,房间长3.6米,宽2.8米。

  (2)提问:从*面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会解决什么问题?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利用什么公式来列式?

  房间面积和阳台面积的算式同时列出。

  列式后说说和我们以前学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设计意图:房间面积和阳台面积的算式同时列出,便于一扶一放。)

  让学生先估计一下。

  3.6×2.8≈ ( )

  想:3×2=6(*方米)

  4×3=12(*方米)

  房间的面积在6-12*方米之间。

  还可以怎么估算?

  4×2=8(*方米) 3×3=9(*方米) 3.5×3=10.5(*方米)

  哪一种估算方法比较好?

  (3)猜:列竖式怎样算呢?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吗?

  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很快计结果。根据刚才的估算,再猜一猜,小数点可能会点在哪儿?

  3 . 6 ×10 3 6

  × 2 . 8 ×10 × 2 8

  2 8 8 2 8 8

  7 2 7 2

  1 0 0 8 ÷100 1 0 0 8

  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4)学生讨论得出:

  两个因数分别乘10,积就扩大100倍,要求原来的积,1008就要缩小100倍,要除以100。原来的积是10.08。

  这个结果与我们刚才猜的和估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设计意图:先估计得数,然后根据估计的得数猜小数点位置,再用算理验证小数点的位置是否正确,构建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发挥估算的作用,体现估算的价值。)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3

  小数乘小数是在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那天正好是家长开放日。课前,我让学生进行预*,当时我自己也不确定孩子们能不能发现乘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间的关系。经过第一个例题(苏教版64页例7)的数理讲解后,我直接就让孩子们练*67页的“试一试”。在得出答案后,让他们观察算式中,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因为有家长在听课,孩子们的表现欲特强,加上他们已预*过,所以很容易发现了规律。在发现规律后,我再引导他们用四个字归纳计算方法:看、数、点、化。看,是指把两个乘数看成整数;数,是指数出乘数中一个有几位小数;点,是指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化,是指小数末尾有0的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通过练*,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们一个学*上的伙伴,而不是那个喋喋不休的“老夫子”!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4

  新课程标准提倡数学生活化。对此的片面理解就是数学知识要和生活联系。于是,摒弃了课本中的例题,以为创设了生活情境就是新理念。再加上设计时,只考虑到了:例题中的3。6×2。8和2。8×1。15要体现小数乘法的两种情况,我在设计例题时以超市购物为例,刚开始在设计时有些数据太大了,没考虑到实际作用,幸好后来得到了及时的改正。

  这节课设计的`意图是力求让学生通过“探索”,自主地发现规律。我们的学生已经*惯了回答“是不是?”“对不对?”之类对思维很低要求的问题,一旦遇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呢?”一类需要将他们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示出来的问题,就显得手足无措了。

  教材中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实际在口算中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可以比较快速的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我增加了小数乘整数的口算练*,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计算小数乘整数可以看成整数的计算。

  我想我现在的立足点就是在日后的家常课中,一点一滴的拾起,新理念,新课堂,希望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一路走好。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5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比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正确率也较高。

  成功之处:

  在知识障碍出引发学生的思考,着力解决当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时,积怎样处理点小数点。通过复*小数乘整数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方法,特别是小数点的处理。在新知学*中,着重让学生观察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不足之处:

  1、列竖式时出现了点错小数点的现象,有的只关注第一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的只关注第二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从而出现了虎头蛇尾的错误频出。

  2、计算出错仍是学生计算的拦路虎,该进位不进位,该对齐数位不对齐。

  再教设计:

  1、加强计算的练*,特别是加强口算题卡的练*,强化口算能力。

  2、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在课堂上多关注,多留给他们答题的机会。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6

  《小数乘小数》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一内容的教学重点是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是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以为这一知识点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的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在课后练*中,学生出现错误的现象比较多:1、方法上的错误:例如在教学例3(2.4×0.8)时,学生能流利地说出先将两个因数分别扩大10倍,这样乘得的积就会扩大100倍,为了使积不变,最后还要将积缩小100倍;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不能将算理与方法结合起来,不能正确地解决积的小数点的`问题。还有的学生把小数乘法与小数加法点小数点的方法混淆在一起,或者只看其中一个因数的小数位数。2、计算中关于0的问题;部分学生在积的末尾有零时,先划去0再点小数点;部分学困生在遇到因数是纯小数或因数中间有0时,还要将0再乘一遍。3、计算上的失误:因数的数位较多时,个别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没有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我的学生,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本单元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既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为此,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将学生的错题作为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判断,这样的改错效果好于学生改书上的错题。

  2、列竖式细化。强调:①小数乘法列竖式时“末位对齐”。②求出积后,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同样多的位数点上小数点。③对于计算结果,要先点小数点再划掉积末尾的0。

  3、小数加减法与小数乘法的对比练*要加强。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7

  小数乘小数这节教学内容,是在同学们已经学*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学生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显得极为轻松,他们知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先把小数看成整数与整数相乘,然后看乘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结果就有几位小数。在教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时,我是先引导学生复*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以旧引新,让学生逐步过渡到小数乘小数的学*。

  进入新课,我给学生准备了我的房间和阳台的*面图,然后提出问题:房间的面积是多少?阳台的面积是多少?从而进入小数乘小数的学*。在引导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时,我是先让学生估算房间的面积大约是多少,通过估算后,让学生知道房间的面积的大概数,再引导学生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乘小数的学*中来,分别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把4.2看成42时扩大了10倍,把3.8看成38时扩大了10倍,算出的积就扩大了100倍,要使4.2×3.8的积不变,就要把42×38的'积缩小100倍。教学3.8×1.35时,列竖式计算通常把数值多的因数写在前面,这样计算起来较为简便。

  在计算时先把这两个因数看成整数与整数相乘,把1.35看成135时扩大了100倍,把3.8看成38时扩大了10倍,结果就扩大了1000倍,引导学生分别把两题计算好以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位数有什么关系。让他们发现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和结果中的小数位数相等,最后,点几名同学,让他们尝试说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乘小数看成整数与整数相乘,然后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结果上从右向左数几位点小数点。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8

  由于本人执教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其中的一篇教学实录给我很大启示,并按照此教学思路在我班进行了尝试,效果很好。下面是我结合范本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和交流。

  一、深刻把握教学内容,指导教学设计。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材中是这样归纳的,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学生根据前面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指未化简的)就是几位小数。

  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的方法。而教法上更多的依赖旧知识的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归纳。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算理形成。

  1.创设什么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我们知道,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从这个角度出发,数学情境可以分为两种:生活情境,从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情境,从数学知识本身的生长结构出发设置的情境。

  所谓“有效“,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能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提供支撑,能为数学思维的生长提供土壤,我们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选择不同的情境。

  苏教版教材以计算小明家的房间面积为情境,引出需要学*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题,再让学生进行探索尝试。这样,虽然符合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要求,但情境本身的设置对于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推导过程,并无实质的作用。相反,小数乘小数,与小数乘整数比较,前者需要同时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而后者只有一个因数是小数,计算方法可以类推,算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可以通过积的变化规律加以验证。所以,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推导基础,以此知识的生长点作为问题情境是可行的。

  因此,本节课我对教材的呈现方式作了调整,首先通过小数乘整数的推理计算,引导学生弄清计算方法。再出示小数乘小数的题目,自主探索。在掌握方法后再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怎样让问题情境富有“吸引力”?

  小数乘小数的最关键的地方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适当弱化积的计算过程,重点突出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可以保证学生思维的高效性,也避免计算的枯燥无味的感觉。

  因此,教学中不能简单的做题目、再总结,做题目、再总结的机械循环。我通过四次反复的出示根据整数乘法的积,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每出现一次,都有新的要求,每完成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9

  本课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其教学的生长点是整数乘法。然而,“按整数乘法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则需要经历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教材安排两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在例1,思考虚线框里三个箭头以及上面的“×10”“÷100”的意思,扶着学生经历推理过程;第二次在“试一试”,让学生在三个箭头上面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竖式的积,独立进行推理。在两次探究以后,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在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时,我首选从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个生活原型引入,突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的学*兴趣。学生在计算房间面积过程中,既复*了已有知识,激活了新知的生长点,又引出了“小数乘小数”的新的数学问题,给计算教学增添了浓郁的现实意义。

  在教学竖式计算之前先让学生“估一估”,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估算方法很快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不同估算方法得到的结果也能为探索笔算方法提供正确结果的大致范围。

  最现实的教学起点是学生认知上的困惑与矛盾处。学生根据以往小数乘整数的经验,能够凭借直觉判断小数乘小数也能转化乘整数乘法进行。然而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如何回归到小数乘法的积,恰是学生的思维困惑处。在这里教学时我设计了一组课件,通过动态演示,适时呈现推理过程,让学生思考虚线框里的箭头图及提示算式的意思,扶着学生一步步完成整个推理过程。

  例题教学完成后,及时安排“点小数点”、“模仿计算”、“改错”、“口算”等练*,通过扶放结合,循序渐进的数学推理活动,学生在探索中感受着计算思维的内在魅力,感悟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解决新问题的有效途径——转化策略,同时对“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也有了初步的体验。探索之后应是发现与提升。通过比较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然发现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随后归纳概括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中既有突出重点方法的专项练*、基本练*,又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更有拓展思维的挑战性练*,希望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练*活动,实现学生计算教学中的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和谐统一。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成功之处,在与大家的研讨与交流中受益。努力把数学课上得简单、快乐,使数学课充满生机与乐趣,使数学课成为学生学*创造的乐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数学好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中享受数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美丽的数学童年,这是数学老师追求的目标。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10

  由于本人执教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其中的一篇教学实录给我很大启示,并按照此教学思路在我班进行了尝试,效果很好。下面是我结合范本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和交流。

  一、深刻把握教学内容,指导教学设计。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材中是这样归纳的,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学生根据前面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指未化简的)就是几位小数。

  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的方法。而教法上更多的依赖旧知识的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归纳。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算理形成。

  1.创设什么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我们知道,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从这个角度出发,数学情境可以分为两种:生活情境,从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情境,从数学知识本身的生长结构出发设置的情境。

  所谓“有效“,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能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提供支撑,能为数学思维的生长提供土壤,我们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选择不同的情境。

  苏教版教材以计算小明家的房间面积为情境,引出需要学*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题,再让学生进行探索尝试。这样,虽然符合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要求,但情境本身的设置对于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推导过程,并无实质的作用。相反,小数乘小数,与小数乘整数比较,前者需要同时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而后者只有一个因数是小数,计算方法可以类推,算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可以通过积的变化规律加以验证。所以,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推导基础,以此知识的生长点作为问题情境是可行的。

  因此,本节课我对教材的呈现方式作了调整,首先通过小数乘整数的推理计算,引导学生弄清计算方法。再出示小数乘小数的题目,自主探索。在掌握方法后再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怎样让问题情境富有“吸引力”?

  小数乘小数的最关键的地方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适当弱化积的计算过程,重点突出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可以保证学生思维的高效性,也避免计算的枯燥无味的感觉。

  因此,教学中不能简单的做题目、再总结,做题目、再总结的机械循环。我通过四次反复的出示根据整数乘法的积,,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每出现一次,都有新的要求,每完成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小数乘法》说课稿实用十篇(扩展5)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优选【10】篇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1

  一、复*

  1、3.6×0.47.25×0.8板演

  2、把240缩小10、100、1000、10000是()

  同步口答追问指出:移动小数点位数不够添0补足。

  3、评议追问算法随即揭题

  二、新课

  1、例30.36×0.24

  试算集体评议比一比一样对吗?追问:为什么积的十分位上是0?

  你能用交换因数位置的方法验算吗?

  结果怎样?说明什么?

  2、例4小明体重35.5千克,爸爸体重是小明的1.8倍,爸爸体重多少千克?

  集体读怎样列式?为什么用乘法?35.5×1.8表示什么意思?

  估计积比35.5大还是小?为什么练*简评

  3、香蕉买多少元?

  每千克3.6元

  师引出第一条规律,生说规律。

  一个大于0的数乘,积这个数

  应用规律比较大小

  3.2×0.8○3.2

  0.56×1○0.56

  0.63×1.1○0.63

  0.9×2.7○2.7

  三、练*

  练一练1

  练一练2

  四、收获

  五、作业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并会解答求一个数的若干倍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检验的好*惯.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

  根据小数乘法的意义正确判断积与被乘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

  (一)口算

  0.9×67×0.081.87×00.3×0.6

  0.24×21.4×0.31.6×54×0.25

  60×0.57.8×1

  (二)说出下面各算式表示的意义

  2.4×0.81.36×42.58×0.2

  二、指导探索

  (一)教学例30.056×0.15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师提问: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该怎么办?

  3.指导学生验算方法

  教师提问:怎样检验小数乘法计算是否正确?

  (运算乘法交换律检验;再重新算一遍;检查尾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等)

  (二)教学例4

  一个奶牛场八月份产奶18.5吨.九月份的产量是八月份的2.4倍.九月份产奶多少吨?

  1.独立解答.

  2.教师提问:

  (1)你是根据什么列式的?(一倍数×倍数=几倍数)

  (2)18.5×2.4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表示求18.5的2.4倍是多少)

  3.比较:例3和例4的两个算式,积与被乘数比较,谁大?谁小?

  4.练*:不计算,说明下面各算式中积与被乘数的关系.

  10.8×0.92.4×1.850×0.360.48×0.75

  讨论:在什么情况下,积小于第一个因数?

  在什么情况下,积等于第一个因数?

  在什么情况下,积大于第一个因数?

  5.小结:当第二个因数比1小时,积比第一个因数(零除外)小;

  当第二个因数等于1时,积等于第一个因数(零除外);

  当第二个因数比1大时,积比第一个因数(零除外)大;

  6.练*:不计算,判断下面各题的结果是否正确.

  0.72×0.15=1.080.36×1.8=0.648

  三、质疑小结

  (一)今天你都有什么收获?

  (二)对于今天的学*还有什么问题?

  四、反馈调节

  (一)计算

  0.37×2.90.56×0.080.072×0.15

  0.18×8.454.5×0.0023.7×0.016

  (二)判断对错.

  1.0.6时等于6分.()

  2.一个数的1.02倍比原来的数要大.()

  3.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是4,积的小数位数也一定是4.()

  (三)工地有水泥24.5吨,沙子的重量是水泥的2.5倍,石子的重量是沙子的4倍,石子有多少吨?

  五、课后作业

  (一)计算

  82×0.93.4×1.260.039+1.75

  2.07×5320.14-6.8710-5.29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76-77页的 “练*十二第8-14题以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应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⑵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

  ⑶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和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发现 “题组(11题)”中隐含的规律。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要求。

  ⑴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最*我们在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今天是一节练*课。

  ⑵明确要求。

  教师谈话:本节课我们将完成练*十二第8-14题以及思考题。

  二、完成练*,培养思维。

  ⑴完成练*十二第8题。

  在书上直接填写,交流答案和口算方法,突出小数除法的要点之一――“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⑵完成练*十二第9-10题。

  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时间10分钟;交流部分计算题的答案和计算方法。

  ⑶完成练*十二第11题。

  在自备本上完成计算,独立思考“你的发现”。

  预设:小数点位置的变化;被除数大小的变化;被除数和商大小的变化;除数不变的情况下,被除数和上大小的变化等等。

  形成规律:除数不变的情况下,被除数越大,商越大,反之亦然;被除数不变的情况下,除数越大,商越小,反之亦然。

  ⑷完成练*十二第12题。

  理解表格所表示的意思,从问题开始思考:这三个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问题的意思是要解决三个问题,分别是界牌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花园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新民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板演其中的一题,体会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的情况下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⑸完成练*十二第13题。

  口答解决问题的方法;仿照原题编出相仿的解决问题的题目。预设:节水,节电,用煤等等。

  ⑹完成练*十二第14题。

  独立完成列式计算的过程,体会求*均数的方法。

  ⑺完成练*十二思考题。

  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隐含的意思是“乙数是甲数的十倍”;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解决问题发过程。

  ⑻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材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了小数和整数相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以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积、商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的一节练*课。

  练*十二的第8题是安排的是口算题,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练*十二的第9题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练*十二的第10题要求先计算,再用乘法验算,有利于进一步沟通小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练*十二的第11题通过比较,体会被除数(除数)变化,除数(被除数)不变,商也随着变化的规律;练*十二的第12-14题是除法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思考题让学生运用本单元学*的知识解决一个稍复杂的计算问题。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4

江苏省溧阳市埭头中心小学  杨永红

教学目的:

1、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

一.创设生活情境,赋予现实意义

谈话:同学们,再过几天将迎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大家知道是什么节吗?(中秋节)我们还刚刚学了一篇关于中秋节的文章……(《嫦娥奔月》)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最喜欢吃的就是月饼了,昨天让同学们去调查了市场月饼的价格,下面我们来汇报一下。

出示:

单价

数量

总价

 

 

 

 

 

 

 

 

 

 

 

 

(汇报时有选择填入一个整数、一个一位小数、一个两位小数)

让学生根据表中的信息编出几道应用题。

二.激起学*兴趣,创造活动机会,

谈话:对于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哪些呢?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汇报交流(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板书:①加法算式:

②乘法算式:

(2)讨论各种算法,尝试说理。

三.扩大思维空间,亲历数学过程

(1) 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2.4         (   )

×6     ×6

 从以上几题中,你有什么发现?

(2) 请你在下面各题积的合适位置点上小数点。(题略)

 (3) 小结:通过探索,大家对小数乘整数的方法都有了各自的理解。那么,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乘法呢?

四、提供出错时空,经历思维碰撞

(1)口算:0.4×3     3×0.17    0.21×4

 (2)  5×8.34    14×0.36       0.12×90    1.05×24

五、在开放中激活思维,尊重学生独立思考

(1) 变式练*:要使872×12=10.488的积正确,因数的小数点该怎样点?你有什么诀窍?

(2) 开放练*:在括号里填上你喜欢的数,使算式成立:

(     )×(   )=0.36

六、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76-77页的 “练*十二第8-14题以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应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⑵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

  ⑶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和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发现 “题组(11题)”中隐含的规律。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要求。

  ⑴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最*我们在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今天是一节练*课。

  ⑵明确要求。

  教师谈话:本节课我们将完成练*十二第8-14题以及思考题。

  二、完成练*,培养思维。

  ⑴完成练*十二第8题。

  在书上直接填写,交流答案和口算方法,突出小数除法的要点之一——“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⑵完成练*十二第9-10题。

  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时间10分钟;交流部分计算题的答案和计算方法。

  ⑶完成练*十二第11题。

  在自备本上完成计算,独立思考“你的发现”。

  预设:小数点位置的变化;被除数大小的变化;被除数和商大小的变化;除数不变的情况下,被除数和上大小的变化等等。

  形成规律:除数不变的情况下,被除数越大,商越大,反之亦然;被除数不变的情况下,除数越大,商越小,反之亦然。

  ⑷完成练*十二第12题。

  理解表格所表示的意思,从问题开始思考:这三个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问题的意思是要解决三个问题,分别是界牌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花园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新民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板演其中的一题,体会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的情况下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⑸完成练*十二第13题。

  口答解决问题的方法;仿照原题编出相仿的解决问题的题目。预设:节水,节电,用煤等等。

  ⑹完成练*十二第14题。

  独立完成列式计算的过程,体会求*均数的方法。

  ⑺完成练*十二思考题。

  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隐含的意思是“乙数是甲数的十倍”;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解决问题发过程。

  ⑻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材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了小数和整数相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以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积、商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的一节练*课。

  练*十二的第8题是安排的是口算题,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练*十二的第9题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练*十二的第10题要求先计算,再用乘法验算,有利于进一步沟通小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练*十二的第11题通过比较,体会被除数(除数)变化,除数(被除数)不变,商也随着变化的规律;练*十二的第12-14题是除法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思考题让学生运用本单元学*的知识解决一个稍复杂的计算问题。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6

  教学内容:较复杂的小数乘法(P.3页的例3~例4和做一做,练*一第10-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

  用0补足。

  3、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一个数乘以小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在点小数点时,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P.5页10题。

  0.9670.081.8700.2421.40.3

  0.1261.6540.25600.5

  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

  0.40.34.872.35.0620.370.580.96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4、揭示课题:前两节课课我们学*了比较简单的小数乘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较复杂的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示范:

  1.教学例3、0.0560.15

  (1)猜:这道题的积里有几位小数?

  (2)引导学生写竖式。

  ①让学生说一说竖式该怎样写?试着写一写,指名板演。

  ②集体订正,师示范:0.056

  0.15

  (3)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①生独立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指名板演。

  ②分组讨论:积的小数位数应该有多少位?位数不够时怎么办?

  ③明确: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④让学生点出积的小数点,并指名板演。

  ⑤生独立用交换两个因数位置的方法检验上面的计算结果。

  ⑥师巡视,集体订正。(注意示范)

  2、教学例4、一个奶牛场八月份产奶18.5吨。九月份产的奶是八月份的2.4倍。九月份产奶多少吨?

  (1)生读题明白以下问题:①已知所求?

  ②怎样列式?

  ③所列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2)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尝试比较例3和例4中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例题的乘数分别与l比较,你发现什么?

  (2)乘数比1大或者比1小时积的大小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例3的乘数是0.15比1小,求的是0.056的百分之十五,所以积比被乘数小;而例4的乘数是2.4比1大,求的是18.5的2.4倍,所以积比被乘数大。

  (3)你能得出结论吗?(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4、做一做:0.320.252.61.08

  先判断乘得的积要比被乘数大还是小,再计算,并注意验算。

  三、运用

  1、P.5页12题(投影出示)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2、点小数点。

  38.045.0060.035

  4.60.0070.16

  2281235042210

  1420835

  164892560

  3、快算。(P.5页13题)

  四、体验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P.5页11题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7

  教学目的:

  1、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赋予现实意义

  谈话:同学们,再过几天将迎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大家知道是什么节吗?(中秋节)我们还刚刚学了一篇关于中秋节的文章……(《嫦娥奔月》)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最喜欢吃的就是月饼了,昨天让同学们去调查了市场月饼的价格,下面我们来汇报一下。

  出示:

  单价

  数量

  总价

  (汇报时有选择填入一个整数、一个一位小数、一个两位小数)

  让学生根据表中的信息编出几道应用题。

  二.激起学*兴趣,创造活动机会,

  谈话:对于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哪些呢?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汇报交流(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板书:①加法算式:

  ②乘法算式:

  (2)讨论各种算法,尝试说理。

  三.扩大思维空间,亲历数学过程

  (1)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2.4()

  ×6×6

  从以上几题中,你有什么发现?

  (2)请你在下面各题积的合适位置点上小数点。(题略)

  (3)小结:通过探索,大家对小数乘整数的方法都有了各自的理解。那么,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乘法呢?

  四、提供出错时空,经历思维碰撞

  (1)口算:0.4×33×0.170.21×4

  (2)5×8.3414×0.360.12×901.05×24

  五、在开放中激活思维,尊重学生独立思考

  (1)变式练*:要使872×12=10.488的积正确,因数的小数点该怎样点?你有什么诀窍?

  (2)开放练*:在括号里填上你喜欢的数,使算式成立:

  ()×()=0.36

  六、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8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数乘法的起始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和积的变化规律等知识,这些都是学生理解很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的知识基础。作为起始课,必须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更要理解算理。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是重点;算理的理解是难点;而关键是充分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转化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依托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沟通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理解小数乘正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力目标: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整数,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转化思想,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者特征分析

  数学兴趣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有关内容,寻找各种着眼点,加强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宽松和谐的学*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兴趣,而且能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练*过程中我将创设宽松和谐的练*环境,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和学*愿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因数扩大一定倍数,积也会扩大相同倍数,为了使积不变2,就要将积缩小相同倍数。

  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展示)1、0.09米=()厘米3.5元=()角

  150千克=()吨42米=()千米

  2、0.45扩大10倍是()75缩小它的1/10是()

  扩大100倍是()缩小到它的1/100倍是()

  扩大1000倍是()缩小它的1/1000倍是()

  3、0.725去掉小数点,比原来()倍

  4、13×12=156

  13×120=()

  13×1200=()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一一口答

  小数与整数的互相转化是学*本课的主要思维方法,而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则是转化的主要依据。通过口答练*,为学生探究新知作好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3.5×3=10.5 0.72×5

  3.5--- 35 0.72扩大到它的100倍72

  ×3 ×3 ×5 ×5

  ------- ------ ------- --------

  10.5元----105角 3.60缩小到它的1/100360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小数乘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乘整数的学*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

  三、在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下载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9

  一、复*

  1、3.6×0.47.25×0.8板演

  2、把240缩小10、100、1000、10000是()

  同步口答追问指出:移动小数点位数不够添0补足。

  3、评议追问算法随即揭题

  二、新课

  1、例30.36×0.24

  试算集体评议比一比一样对吗?追问:为什么积的十分位上是0?

  你能用交换因数位置的方法验算吗?

  结果怎样?说明什么?

  2、例4小明体重35.5千克,爸爸体重是小明的1.8倍,爸爸体重多少千克?

  集体读怎样列式?为什么用乘法?35.5×1.8表示什么意思?

  估计积比35.5大还是小?为什么练*简评

  3、香蕉买多少元?

  每千克3.6元

  师引出第一条规律,生说规律2、3。

  一个大于0的数乘,积这个数

  应用规律比较大小

  3.2×0.8○3.2

  0.56×1○0.56

  0.63×1.1○0.63

  0.9×2.7○2.7

  三、练*

  练一练1

  练一练2

  四、收获

  五、作业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页例4、练一练,练*十六6~9题。乘法运算律的推广。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通过学*,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在( )里填入合适的数。

  8×□=13×□ 9×4×5=9×(□×□)

  (32+28)×6=□×6+□×6

  你是根据什么填的?

  我们学过那些整数乘法运算律呢?

  2、引入。

  我们一进学*了整数乘法运算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使我们的计算简便,那么整数乘法运算律在小数中能不能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4。

  2、能不能填上等号,要看什么?

  独立完成,进行验证。

  汇报结果。

  3、每组中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并汇报。

  4、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板书课题:整数乘法运算律的推广。

  5、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

  (2)先在小组中说说你的方法,再计算。

  (3)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讲。

  你运用了什么规律。

  6、小结。

  在小数乘法计算中,运用整数乘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计算中,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再合理选择,灵活运用。

  7、完成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计算,再说说自己是怎样想,怎样算的?

  注意学生不同方法的指导。

  8、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评讲。

  三、巩固练*

  1、完成练*十六第7、8题。

  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

  说说自己运用了什么运算律?怎样想到运用这个运算律的?

  2、完成练*十六第9题。

  要求80根钢轨的千克数,首先要求出什么?

  怎样列式?

  独立完成计算,汇报解题方法。

  哪一种方法计算简便? 合多少吨?怎样算呢?(除以1000)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中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

  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

  0.25×0.73×4 0.15×43

  =0.25×4×0.73 =0.15×(40+3)

  =1×0.73 =0.15×40+0.15×3

  =0.73 =6+0.45

  =***5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