幂函数教学反思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2-11-30 00:00:00 教学反思

幂函数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我类比研究一般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过程与方法,来研究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同学们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参与获得性质的过程,并学会处理未知问题的方法。

  首先我由生活中的五个实例引入,概念过渡自然,学生易于接受。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类比指数函数的定义自己观察、归纳、总结概括出幂函数的定义。在概念理解上,用步步设问、课堂讨论、练*来加深理解。在这个环节上,部分学生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把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混为一谈了;二是对y=2x2及 y=x3+2学生误认为幂函数了。针对这两个问题,我对学生强调了幂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区别,并从另外一个角度(练*二)让学生去认识幂函数。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两个图象,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我借助电脑手段,通过描点作图,引导学生说出图像特征及变化规律,并从而得出幂函数的性质,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同时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强,学*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注意面向全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积极性,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方法。并逐步学会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之,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发扬钻研精神、勇于探索创新。

  为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愉快的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对幂函数图像的画法上,我分析学生所画的图像,肯定他们的优点,指出不足。并借助电脑,演示作图过程及图像变化的动画过程,从而使学生直接地接受并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积极性,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增大教学的容量和直观性、准确性。总之,本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本节课的实践中,既出现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也留下一些遗憾: 一是出现了口头语;二是韩帅同学画图时出现的问题若用函数的凸凹性解释会更准确一些,但由于学生还没学函数的这个性质,所以解释的不够准确;三是在解决题组三时学生考虑问题不严谨,分类讨论漏掉自变量一正一负这种情况,在以后的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练*;四是课堂评价更多关注与个人评价,而忽略了小组合作讲评价,评价方式也不够多样。这些不足还有待于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摸索并改进。

幂函数教学反思2

  1、要注意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老师要迅速对其作出判断。

  例如:判断y=x+x是不是幂函数,学生说不是,因为它是二次函数。这时老师就应该迅速反应,要反驳学生,二次函数y=x也是幂函数。

  2、教学中多次用到几何画板画图或验证,有时过多使得课堂时间不够,有

  时又显得有些多余。例如:已经得到了一般幂函数图像先利用得出的规律画出第一象限大致的图像再利用其性质画整个的图像,给出几个幂函22数做练*,但随后在黑板上画完大致图像后又用几何画板验证,此时有些多余了,根本就不用验证,因为学生也不太了解几何画板,既然已经画出图像,就要让学生确信自己的答案。

  3、幻灯片的制作时要注意,用白色的字有时在后排反光看不太清楚,一般多用红色,蓝色的。再就是幻灯片只是一个教学辅助工具,不要过多依赖,有一些必要的板书还是要有的。

  4、知识讲述和让学生思考动手的时间要分配好,衔接要自然连贯。

幂函数教学反思3

  用五个具体的生活实例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明确将要研究的问题通过对指数n的选取,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形成对图象的认知。在改变学生学*方式的同时,我有了看学生“做数学”的机会。

  我适时地将几个函数的解析式写在黑板上,引发学生做出判断,这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不仅是参与,更是对幂函数解析式特征的意义建构,因为对错误的剖析过程及受挫的经历,会对学生今后的概念学*产生指导性的影响。这种有学生思维参与并从中获得认知体验的学*,要比我直接正面的说教意义大得多,学生可从中发展其元认知水*。学生交流的环节反映出了问题解答中学生不断循环递进的认识过程,它启迪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告诉教师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学。

  我将学生给出的幂函数图象随时记录在黑板上,不仅是展示,是切磋,更想通过对图象的归纳过程使学生对繁多幂函数图象的认知逐渐清晰。而这一切是建立在学生归纳图象过程中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的体验之上。所以,我有意识的把记录图象的过程,设计成学生的认知活动。同时为后面学生观察归纳幂函数的性质创设问题情境。

  在通过几个幂函数的图像分析后,我问学生能下结论了吗?“实际上是要给出结论。不料想学生能从有理数分类的高度,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作答。这不仅能使学生对幂函数图象的归纳在认知上产生升华,对我的认知结构也产生了触动,的确学生有效的学*方式是以教师教的方式为前提的。

  我把学*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我认为书上给出的若干条性质学生即使说不全,总能说出一、二条。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来参与,都有体验,不料想一发不可收拾,学生智慧的火花洒向四面八方,使教师的认知结构又一次受到冲击。此时,我强烈的意识到,不能在自己讲下去了,学生必须成为学*的主人。

  课堂现实表明:“教”不再代替“学”,“学”也不再一味依赖“教”。而是教学相长。教学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过程教学的思想,学生这本活书会促进教师的成长。

  “我动手做过了便理解了”————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联想到一个故事:几位游客去市郊的野生动物园游览,几只天鹅在水面追逐嬉闹,时而徜徉自在的天鹅,吸引他们驻足观赏。如此*距离接触天鹅,他们还是第一次。天鹅是一种侯鸟,有着长徒迁移的*性,每年都要飞越千山万水。可眼前的天鹅为什么长年就呆在这一块狭小的水域里,而不会飞走呢?几位游客你一言我一语地猜测起来,可能它的羽毛被人剪得较短,也许被系住在某一个固定的地方,或许天鹅的双脚套着沉重的铁环,他们饶有兴趣的争论着。一边走进天鹅,*距离观察,什么也没有发现。一位饲养员走了过来,说:“在不破坏天鹅高贵秀雅的观赏的姿态的情况下,尽量缩小水域的距离,四周设制一定高度的栏杆。天鹅在飞翔时,必须有一定的距离提供来滑翔。如果天鹅滑翔的距离较短,天鹅就无法飞出。”久而久之,天鹅也就不飞了。


幂函数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幂函数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1)

——幂函数教案 (菁华3篇)

幂函数教案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地位:幂函数是中学教材中的一个基本内容,即是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系统总结,也是对这些函数的概况和一般化、

  教学重点: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教学难点:以幂函数为背景的图像变换、

  二、教学目标设计

  能描绘常见幂函数的图像,掌握幂函数的基本性质;理解幂函数图像的演进及单调性质;理解幂函数图形特征与代数特征的对称联系,在函数性质的应用中体会它的价值。能以幂函数为背景进行基本的函数图像的*移和对称变换、

  三、教学流程设计

  设置情境→探索研究→总结提炼

  →尝试应用→练*回馈→设置评价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设置

  指导学生描画一些典型的幂函数的图像,回忆并归纳幂函数的性质、

  2、探索研究

  问题:如图所示的分别是幂函数①,②,③,④,⑤,⑥,⑦在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的图像,请尽可能精确地将指数的范围分别确定出来

  3、总结提炼

  揭示幂函数图像特征与底数的依赖关系、师生共同整理出规律性结论、

  4、尝试应用

  ①(1)研究函数的图像之间的关系;

  (2)在同一坐标中作上述函数的图像;

  (3)由所作函数的图像判断最后一个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

  ②已知函数

  (1)试求该函数的零点,并作出图像;

  (2)是否存在自然数,使=1000,若存在,求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③作函数的大致图像、

  5、练*回馈

  课本第83页练*4、1(2)

  六、教学评价设计

  *题4、1——

  B组(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选用)

幂函数教案2

  一、教材分析

  幂函数是学生在系统学*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之后研究的又一类基本初等函数。是对函数概念及性质的应用,能进一步培养利用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图像、奇偶性、单调性)研究一个函数的意识。因而本节课更是一个对学生研究函数的方法和能力的综合提升。从概念到图象( ),利用这五个函数的图象探究其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公共点,概括、归纳幂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一般认知规律。从教材的整体安排看,学*了解幂函数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获得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以便能将该方法迁移到对其他函数的研究。

  二、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心理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幂函数的定义,会画常见幂函数的图象,掌握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初步学会运用幂函数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 引入、剖析、定义幂函数的过程,启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会数学概念的学*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主动探索幂函数性质,体会学*数学规律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对幂函数的性质归纳、总结时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识图能力;运用性质解决问题时,进一步强化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幂函数概念,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研究函数的规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能力;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学**惯和品质;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三、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幂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2)指数α的变化对幂函数y=xα(α∈R)的影响。从知识体系看,前面有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学*,后面有其他函数的研究,本节课的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就知识特点而言,蕴涵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就能力培养来说,通过学生对幂函数性质的归纳,可培养学生类比、归纳概括能力,运用数学语言交流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指数α的变化对幂函数y=xα(α∈R)性态的影响。

  (2)数形结合解决大小比较以及求参数的问题。从学生认知发展看,他们具备一定的学*新函数的能力,可以通过学*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方法来类比,但毕竟幂函数在三种初等函数中是最难的,因为它分类的情况很多,且性质多而复杂,我采用让学生自己利用计算机作出函数的图像,从中归纳性质的方法来突破难点。

  四、学情与教法分析

  1. 学情分析

  从学生思维特点来和认知结构看,前面学生已经学*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对新函数的学*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一方面可以把本节课与前面的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进行类比学*,但另一方面本节课分类情况多,性质归纳困难,尤其是三个函数放在一起可能产生混淆。对进入高中半个学期的学生来说,虽然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也初步形成,但缺乏冷静、深刻,思维具有片面性、不严谨的特点,对问题解决的一般性思维过程认识比较模糊。

  2. 教法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在思维*惯上还有待教师引导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出发,在教师的带领下创设疑问,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逐步解决问题。采用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教师点拨,启发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

  3.教学构想

  新课标的要求是通过实例,了解y=x, , , , 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而原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掌握幂函数的概念及其图像和性质,在考查掌握函数性质和运用性质解决问题时,所涉及的幂函数f(x)=xα中 α限于在集合{-2,-1,-,,,1,2,3}中取值。新课标无论从内容的容量和难度上都要远低于旧课标。而苏教版的教材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处理此部分内容,内容体系均未超出课标要求。所以我们应以新课标为准绳,控制难度与要求。由于本节课的难点在于指数α的变化对幂函数y=xα(α∈R)性态的影响,本身幂函数比较抽象,所以我采用在多媒体教室让学生用Excel来模拟得到图象,再从图象上观察、归纳函数的性质。从心理学上讲,自己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印象更深刻,学生容易接受与理解。

  五、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教科书、多媒体课件,在计算机教室。

  六、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



意图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1



我们知道:一定,?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建立了指数函数?一定,?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建立了对数函数?一定,?的变化而变化,是不是也应该可以确定一个函数呢?



打开多媒体课件,带领大家一起回顾前面的知识点。



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思维分析。



知识点回顾,揭示函数之间的联系,追求函数的完美,知识体系的完备性。




?











2



问题1:如果张红购买了每千克1元的蔬菜w千克,那么她需要付的钱数p = w元,这里p是w的函数。



问题2: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a,那么正方形的面积S = a2,这里S是a的函数。



问题3:如果正方体的边长为a,那么正方体的体积V = a3,这里V是a的函数。



问题4:如果正方形场地的面积为S,那么正方形的边长a=S?km/s,这里v是t的函数。



引导学生观察五个有关幂函数模型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归纳这些函数的共同特征。



由于是熟悉的背景,学生求函数的解析式还是轻松的,只是从中归纳函数的共同特点有点困难。



主要目的是引出五种典型的幂函数,为后面三大类幂函数的归纳总结打下基础。提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既容易理解,又可以增加学*的兴趣。




得出幂函数的定义



我们把形如:?是实常数。



?



判断下列函数那些是幂函数:



①y=x-2;②y=2x2;③y=(2x)0.5;④y=2x



让学生归纳总结,类比指数函数与幂函数,指出形式上的特点:①底数只能是自变量x,②x前系数只能为1。



观察、分析,概括。在练*的过程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形式的注意。



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判断它们的奇偶性。



(1)



(3)利用Excel作出下列幂函数的图象并观察其特点。



(1)y=x



(2)?



(3)



在前面例1的基础上利用函数的定义域,列出数据,先用计算机模拟画出图象示范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边巡视一边指导。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填写表格。启发学生类比前面研究指数和对数函数的方法,从特殊到一般,归纳总结幂函数的性质。



学生自己跟着老师的步骤操作,利用计算机作出五种典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所作的图象,归纳得出图象特征,并由图象特征得到相应的函数性质。经历知识发生过程,性质的归纳不断由学生补充,修改和完善,学会数学语言的运用与交流,体会合作学*的快乐与成功带来的成就感。



预见到学生对抽象的幂函数理解比较困难,所以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印象更加深刻。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研究新函数从特殊到一般,类比联想的数学方法;积累学生独立思考与互相合作学*的经验。






?





?





?





?



幂函数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单调性.

  2.通过函数单调性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培养学生利用定义进行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两组在相应区间上的函数,然后指出这两组函数之间在性质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用投影幻灯给出两组函数的图象.)

  第一组:

  第二组:

  生:第一组函数,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第二组函数,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师:(手执投影棒使之沿曲线移动)对.他(她)答得很好,这正是两组函数的主要区别.当x变大时,第一组函数的函数值都变大,而第二组函数的函数值都变小.虽然在每一组函数中,函数值变大或变小的方式并不相同,但每一组函数却具有一种共同的性质.我们在学*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幂函数时,就曾经根据函数的图象研究过函数的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大而变大或变小的性质.而这些研究结论是直观地由图象得到的.在函数的集合中,有很多函数具有这种性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函数这种性质作更进一步的一般性的讨论和研究,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一节课的内容.

  (点明本节课的内容,既是曾经有所认识的,又是新的知识,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对概念的分析

  (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1页,请××同学把增函数、减函数、单调区间的定义朗读一遍.

  (学生朗读.)

  师:好,请坐.通过刚才阅读增函数和减函数的定义,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这种定义方法和我们刚才所讨论的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定义中是怎样描述的?

  生:我认为是一致的.定义中的“当x1<x2时,都有f(x1)<f(x2)”描述了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1<x2时,都有f(x1)>f(x2)”描述了y随x的增大而减少.

  师:说得非常正确.定义中用了两个简单的不等关系“x1<x2”和“f(x1)<f(x2)或f(x1)>f(x2)”,它刻划了函数的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的性质.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通过教师的情绪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师:现在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看刚才的两组图中的第一个函数y=f1(x)和y=f2(x)的图象,体会这种魅力.

  (指图说明.)

  师:图中y=f1(x)对于区间[a,b]上的任意x1,x2,当x1<x2时,都有f1(x1)<f1(x),因此y=f1(x)在区间[a,b]上是单调递增的,区间[a,b]是函数y=f1(x)的单调增区间;而图中y=f2(x)对于区间[a,b]上的任意x1,x2,当x1<x2时,都有f2(x1)>f2(x2),因此y=f2(x)在区间[a,b]上是单调递减的,区间[a,b]是函数y=f2(x)的单调减区间.

  (教师指图说明分析定义,使学生把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与直观图象结合起来,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渗透数形结合分析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

  师:因此我们可以说,增函数就其本质而言是在相应区间上较大的自变量对应……

  (不把话说完,指一名学生接着说完,让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老师.)

  生:较大的函数值的函数.

  师:那么减函数呢?

  生:减函数就其本质而言是在相应区间上较大的自变量对应较小的函数值的函数.

  (学生可能回答得不完整,教师应指导他说完整.)

  师:好.我们刚刚以增函数和减函数的定义作了初步的分析,通过阅读和分析你认为在定义中我们应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才能更透彻地认识定义?

  (学生思索.)

  学生在高中阶段以至在以后的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概念(或定义),能否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语,是能否正确地、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重要条件,更是学好数学及其他各学科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深入理解一个概念,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学生思索过程中,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定义,并注意在关键词语处适当加重语气.在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时,给以适当的提示.)

  生:我认为在定义中,有一个词“给定区间”是定义中的关键词语.

  师:很好,我们在学*任何一个概念的时候,都要善于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语,在学*几个相*的概念时还要注意区别它们之间的不同.增函数和减函数都是对相应的区间而言的,离开了相应的区间就根本谈不上函数的增减性.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能否说一个函数在x=5时是递增或递减的?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此时函数值是一个数.

  师:对.函数在某一点,由于它的函数值是唯一确定的常数(注意这四个字“唯一确定”),因而没有增减的变化.那么,我们能不能脱离区间泛泛谈论某一个函数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呢?你能否举一个我们学过的例子?

  生:不能.比如二次函数y=x2,在y轴左侧它是减函数,在y轴右侧它是增函数.因而我们不能说y=x2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板演函数y=x2的图像,从“形”上感知.)

  师:好.他(她)举了一个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定义中的词语“给定区间”.这说明是函数在某一个区间上的性质,但这不排斥有些函数在其定义域内都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因此,今后我们在谈论函数的增减性时必须指明相应的区间.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关键词语?

  生:还有定义中的“属于这个区间的任意两个”和“都有”也是关键词语.

  师:你答的很对.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

  (学生不一定能答全,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

  师:“属于”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两个自变量x1,x2必须取自给定的区间,不能从其他区间上取.

  师:如果是闭区间的话,能否取自区间端点?

  生:可以.

  师:那么“任意”和“都有”又如何理解?

  生:“任意”就是指不能取特定的值来判断函数的增减性,而“都有”则是说只要x1<x2,f(x1)就必须都小于f(x2),或f(x1)都大于f(x2).

  师:能不能构造一个反例来说明“任意”呢?

  (让学生思考片刻.)

  生:可以构造一个反例.考察函数y=x2,在区间[-2,2]上,如果取两个特定的值x1=-2,x2=1,显然x1<x2,而f(x1)=4,f(x2)=1,有f(x1)>f(x2),若由此判定y=x2是[-2,2]上的减函数,那就错了.

  师:那么如何来说明“都有”呢?

  生:y=x2在[-2,2]上,当x1=-2,x2=-1时,有f(x1)>f(x2);当x1=1,x2=2时,有f(x1)<f(x2),这时就不能说y=x2,在[-2,2]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

  师:好极了!通过分析定义和举反例,我们知道要判断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是增函数或减函数,不能由特定的两个点的情况来判断,而必须严格依照定义在给定区间内任取两个自变量x1,x2,根据它们的函数值f(x1)和f(x2)的大小来判定函数的增减性.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设问,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抽象到具体,并通过反例的反衬,使学生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在概念教学中,反例常常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师:反过来,如果我们已知f(x)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自变量的大小去判定函数值的大小,也可以由函数值的大小去判定自变量的大小.即一般成立则特殊成立,反之,特殊成立,一般不一定成立.这恰是辩证法中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用辩证法的原理来解释数学知识,同时用数学知识去理解辩证法的原理,这样的分析,有助于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学*的能力.)

  三、概念的应用

  例1 图4所示的是定义在闭区间[-5,5]上的函数f(x)的图象,根据图象说出f(x)的单调区间,并回答:在每一个单调区间上,f(x)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用投影幻灯给出图象.)

  生甲:函数y=f(x)在区间[-5,-2],[1,3]上是减函数,因此[-5,-2],[1,3]是函数y=f(x)的单调减区间;在区间[-2,1],[3,5]上是增函数,因此[-2,1],[3,5]是函数y=f(x)的单调增区间.

  生乙:我有一个问题,[-5,-2]是函数f(x)的单调减区间,那么,是否可认为(-5,-2)也是f(x)的单调减区间呢?

  师:问得好.这说明你想的很仔细,思考问题很严谨.容易证明:若f(x)在[a,b]上单调(增或减),则f(x)在(a,b)上单调(增或减).反之不然,你能举出反例吗?一般来说.若f(x)在[a,(增或减).反之不然.

  例2 证明函数f(x)=3x+2在(-∞,+∞)上是增函数.

  师:从函数图象上观察固然形象,但在理论上不够严格,尤其是有些函数不易画出图象,因此必须学会根据解析式和定义从数量上分析辨认,这才是我们研究函数单调性的基本途径.

  (指出用定义证明的必要性.)

  师:怎样用定义证明呢?请同学们思考后在笔记本上写出证明过程.

  (教师巡视,并指定一名中等水*的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学生可能会对如何比较f(x1)和f(x2)的大小关系感到无从入手,教师应给以启发.)

  师:对于f(x1)和f(x2)我们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我们知道对两个实数a,b,如果a>b,那么它们的差a-b就大于零;如果a=b,那么它们的差a—b就等于零;如果a<b,那么它们的差a-b就小于零,反之也成立.因此我们可由差的符号来决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生:(板演)设x1,x2是(-∞,+∞)上任意两个自变量,当x1<x2时,

  f(x1)-f(x2)=(3x1+2)-(3x2+2)=3x1-3x2=3(x1-x2)<0,

  所以f(x)是增函数.

  师:他的证明思路是清楚的.一开始设x1,x2是(-∞,+∞)内任意两个自变量,并设x1<x2(边说边用彩色粉笔在相应的语句下划线,并标注“①→设”),然后看f(x1)-f(x2),这一步是证明的关键,再对式子进行变形,一般方法是分解因式或配成完全*方的形式,这一步可概括为“作差,变形”(同上,划线并标注”②→作差,变形”).但美中不足的是他没能说明为什么f(x1)-f(x2)<0,没有用到开始的假设“x1<x2”,不要以为其显而易见,在这里一定要对变形后的式子说明其符号.应写明“因为x1<x2,所以x1-x2<0,从而f(x1)-f(x2)<0,即f(x1)<f(x2).”这一步可概括为“定符号”(在黑板上板演,并注明“③→定符号”).最后,作为证明题一定要有结论,我们把它称之为第四步“下结论”(在相应位置标注“④→下结论”).

  这就是我们用定义证明函数增减性的四个步骤,请同学们记住.需要指出的是第二步,如果函数y=f(x)在给定区间上恒大于零,也可以小.

  (对学生的做法进行分析,把证明过程步骤化,可以形成思维的定势.在学生刚刚接触一个新的知识时,思维定势对理解知识本身是有益的,同时对学生养成一定的思维*惯,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也是有帮助的.)

  调函数吗?并用定义证明你的结论.

  师:你的结论是什么呢?

  上都是减函数,因此我觉得它在定义域(-∞,0)∪(0,+∞)上是减函数.

  生乙:我有不同的意见,我认为这个函数不是整个定义域内的减函数,因为它不符合减函数的定义.比如取x1∈(-∞,0),取x2∈(0,+∞),x1<x2显然成立,而f(x1)<0,f(x2)>0,显然有f(x1)<f(x2),而不是f(x1)>f(x2),因此它不是定义域内的减函数.

  生:也不能这样认为,因为由图象可知,它分别在(-∞,0)和(0,+∞)上都是减函数.

  域内的增函数,也不是定义域内的减函数,它在(-∞,0)和(0,+∞)每一个单调区间内都是减函数.因此在函数的几个单调增(减)区间之间不要用符号“∪”连接.另外,x=0不是定义域中的元素,此时不要写成闭区间.

  上是减函数.

  (教师巡视.对学生证明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点拔.可依据学生的问题,给出下面的提示:

  (1)分式问题化简方法一般是通分.

  (2)要说明三个代数式的符号:k,x1·x2,x2-x1.

  要注意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的时候,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简单的分析小结,点出学生在证明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

  四、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小结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是应该特别注意的?

  (请一个思路清晰,善于表达的学生口述,教师可从中给予提示.)

  生:这节课我们学*了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要特别注意定义中“给定区间”、“属于”、“任意”、“都有”这几个关键词语;在写单调区间时不要轻易用并集的符号连接;最后在用定义证明时,应该注意证明的四个步骤.

  五、作业

  1.课本P53练*第1,2,3,4题.

  数.

  =a(x1-x2)(x1+x2)+b(x1-x2)

  =(x1-x2)[a(x1+x2)+b].(*)

  +b>0.由此可知(*)式小于0,即f(x1)<f(x2).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研究函数时经常要注意的一个性质.并且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对函数作定性分析、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对学生来说,早已有所知,然而没有给出过定义,只是从直观上接触过这一性质.学生对此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概念的理解有一定好处,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是已经学过的知识,感觉乏味.因此,在设计教案时,加强了对概念的分析,希望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看似简单的定义中有不少值得去推敲、去琢磨的东西,其中甚至包含着辩证法的原理.

  另外,对概念的分析是在引进一个新概念时必须要做的,对概念的深入的正确的理解往往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难点.因此在本教案的设计过程中突出对概念的分析不仅仅是为了分析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而且想让学生对如何学会、弄懂一个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并且在以后的学*中学有所用.

  还有,使用函数单调性定义证明是一个难点,学生刚刚接触这种证明方法,给出一定的步骤是必要的,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也可以对学生掌握证明方法、形成证明思路有所帮助.另外,这也是以后要学*的不等式证明方法中的比较化的基本思路,现在提出要求,对今后的教学作一定的铺垫.


幂函数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2)

——指数函数教学反思 (菁华3篇)

指数函数教学反思1

  指数函数是学生在学*了函数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后接触到得第一个具体函数、所以在这部分的教学安排上、我更注意学生思维*惯的养成、特作如下思考:

  1、设计应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去探索一个具体函数、我在这部分设置了三个环节

  (1)由具体的折纸的例子引出指数函数

  设计意图: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动手操作与观察。

  让学生充分感受我们生活中大量存在指数函数模型、从而便于学生接受指数函数的形式、突破符号语言的障碍。

  (2)通过研究几个特殊的底数的指数函数得到一般指数函数的规律。

  符合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由具体到抽象的学*认知规律。

  (3)通过多媒体手段、用计算机作出底数a变换的图像、让学生更直观、深刻的感受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通过引入定义剖析辨析运用、这个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揭示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后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作图观察探究交流概括运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合作探究中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同时渗透了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了学生学*数学概念、性质和方法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惯。

  2、课堂练*前后呼应、各有侧重、通过问题呈现、变式教学、不但突出了重点内容、把知识加固、挖深。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且注重知识的延续性、为以后的学*奠定了基础。

  3、教学过程设计为六个环节:

  1.情景设置、形成概念

  2.发现问题、深化概念

  3.深入探究图像、加深理解性质

  4.强化训练、落实掌握

  5.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6.布置作业、延伸课堂。各个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充分体现了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4、通过学案教学为抓手、让学生先学、老师在课前充分了解了学情、以学定教、进行二次备课、抓住学生的学*困难、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

  5、学生真思考、学生的真探究、才是保障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设计要以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推理运算空间和交流学*空间、努力创设一个活动化的课堂才可能真正唤起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引领他们走上自主构建知识意义的发展路径。

指数函数教学反思2

  教学反思

  “指数函数及性质”的教学共分两个课时完成,这是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学*了指数函数的定义,研究了指数函数的图像及相关的性质。回顾这节课,心中有很多感想,也有下面一些思考:

  一. 反思教学中的设计

  1.这节课是在学生系统的学*了指数概念、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具有初步的函数知识,但是对于研究具体的初等函数的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还比较陌生,对于指数函数要怎么样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对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因此这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以我引导,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来完成是符合学情的。

  2.设计“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y=ax的图象和y=(1/a)x的图象间的关系”. “a的大小对函数图象的影响”三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几何画板软件动手画图操作、自主探究、主动思考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改变过去机械接受和死记结论的状况,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同时也完成了这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

  3.在对底数a的范围的思考及三个探究性问题后都设置了练*,能及时反馈学生对所探求到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行为。从课后看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应该是比较好的。

  4.这节课的学*及对函数研究方法和步骤的总结对后续学*新的函数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反思教学过程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设问和引导,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强调学生的品德、思维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重视讨论、交流和合作,重视探究问题的*惯的'培养和养成。同时,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层次,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有意地设计了一些铺垫和引导,既巩固旧有知识,又为新知识提供了附着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存在的问题

  1.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显得沉闷。

  2.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自己讲得偏多,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得不够。

  3.指数函数概念部分的教学时间稍多,后面教学过程稍显仓促,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不够,因此违背了教学设计的初衷。 当然我会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获得更全面的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评价和课堂效果的反思,并在后续的时间里修订课堂设计方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目标掌握和能力发展。

指数函数教学反思3

  《指数函数》是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第1课时,是继第二章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之后,学生要认识的一个新的函数。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

  (一)对课前准备的反思

  上课前认真备课,多次请教了指导教师孙久志老师的意见与建议,在他的指导下,我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了较为整体的把握和认识,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了知识框架,了解了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做到了因材施教。

  (一)对情境创设的反思

  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成功之处,整堂课的问题情景创设很恰当,几乎所有的结论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

  本节课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入,采用两个实际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又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是来自于生活,也是服务于生活的。引出函数的一般式 12y=ax ' type="#_x0000_t75"> 以后,我又让学生自己举几个例子,他们举的例子中有a=1,a=0,a<0的情况,我又是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分析相应的函数定义域与函数值,结果学生自己意识到这些情况不必研究或者不容易研究,自然的得到了参数a>0且a 12鈮? ' type="#_x0000_t75"> 的范围,进而让学生自己求出此时函数的定义域,此时指数函数的定义已经呼之欲出,不言自明了,甚至学生自己已经可以给指数函数下定义了。

  对于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我仍然是创设问题情景,步步深入,层层逼*,先让学生回忆我们研究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思路,自然会联想到用这个思路来研究指数函数;再回忆画函数图象的方法,自己动手画出函数 12y=2x鐨?/m:t>:sectpr wsp:rsidr="00000000">' type="#_x0000_t75"> 图象,并提问:猜想函数 12y=(12)x' type="#_x0000_t75"> , 12 y=3x' type="#_x0000_t75"> , 12 y=(13)x' type="#_x0000_t75"> 的图象,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就会意识到指数函数的图象形状会因底数a的不同而不同:一方面,a>1与0

  (二)对教学模式的反思

  本节课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就是采用“引导启发探讨”式教学,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和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自己画图象,自己归纳概括。刚上课的时候,有位同学就对我们举的例子提出了问题,我耐心地进行了解答,正好他的问题也为下一步的讨论提供了思路,我就顺势进行了。其实在*时的课堂中,我就比较注意和学生的交流,尽量地让学生把问题暴漏出来,因为这样的问题一般就是大家共同的问题。在和学生探讨指数函数的特性时,他们观察得非常细致,几乎把图象上能反映出来的函数性质都说出来了,每位发言的同学我都给予了肯定,大家很积极,有位同学还说出了函数增长速度的问题,我就顺势讲了一个与此有关的故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三)对现代化多媒体应用的反思

  本节课的第三个成功之处是:教学课件用得恰到好处,我采用的是几何画板数学软件,非常形象直观地展示了描点法作图的全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是我们归纳图像与性质的一个准备工作,应该向学生展示,但是如果在黑板上演示,既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于较精确的计算也无法进行。几何画板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到数学需要严谨科学的计算,而且数学其实也是一种很美的科学。但是数学这门学科又要求老师要正确规范地板书,除了练*、例题的题目和作图的过程,其他重要内容我都进行了规范的板书,让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我。在课堂中,我还用投影仪展示了个别学生的作业,进行了点评,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中的优点和缺点。

  (四)对于赞赏评价的反思

  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回答我给予了鼓励与肯定,而对于学生不足甚至错误的回答,指出了不足,但没有损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新课标下,我们的学生应该是自由的、真实的、快乐的、幸福的。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从数学的实际出发给学生自由、真实、快乐、幸福。

  (五)对不足之处的反思

  在让学生归纳指数函数的图象时,学生总结了a>1与01的代表就是我们画出的 12y=2x涓?/m:t>m:rpr>y=3x' type="#_x0000_t75"> 的图像,而0y=(13)x' type="#_x0000_t75"> 的图像,这样就更形象直观一些;由于上课的教室听不见铃声,时间控制得不是很准确,提前了一分钟下课,如果能利用这一分钟再稍深入地探讨一下例2中利用找中间量的方法比较两个幂的大小,这堂课就更加完满,虽然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不影响整堂课的效果,但是却提醒我自己在*时的上课中就得注意小的细节问题;板书方面,行与行的疏密控制得不够准确,导致最后一行的空间有点小了。


幂函数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3)

——幂函数教案通用5篇

  幂函数教案 1

  一、教材分析

  幂函数是学生在系统学*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之后研究的又一类基本初等函数。是对函数概念及性质的应用,能进一步培养利用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图像、奇偶性、单调性)研究一个函数的意识。因而本节课更是一个对学生研究函数的方法和能力的综合提升。从概念到图象( ),利用这五个函数的图象探究其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公共点,概括、归纳幂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一般认知规律。从教材的整体安排看,学*了解幂函数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获得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以便能将该方法迁移到对其他函数的研究。

  二、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心理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幂函数的定义,会画常见幂函数的图象,掌握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初步学会运用幂函数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 引入、剖析、定义幂函数的过程,启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会数学概念的学*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主动探索幂函数性质,体会学*数学规律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对幂函数的性质归纳、总结时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识图能力;运用性质解决问题时,进一步强化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幂函数概念,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研究函数的规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能力;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学**惯和品质;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三、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幂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2)指数α的变化对幂函数y=xα(α∈R)的影响。从知识体系看,前面有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学*,后面有其他函数的研究,本节课的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就知识特点而言,蕴涵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就能力培养来说,通过学生对幂函数性质的归纳,可培养学生类比、归纳概括能力,运用数学语言交流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指数α的变化对幂函数y=xα(α∈R)性态的影响。

  (2)数形结合解决大小比较以及求参数的问题。从学生认知发展看,他们具备一定的学*新函数的能力,可以通过学*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方法来类比,但毕竟幂函数在三种初等函数中是最难的,因为它分类的情况很多,且性质多而复杂,我采用让学生自己利用计算机作出函数的图像,从中归纳性质的方法来突破难点。

  四、学情与教法分析

  1. 学情分析

  从学生思维特点来和认知结构看,前面学生已经学*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对新函数的学*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一方面可以把本节课与前面的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进行类比学*,但另一方面本节课分类情况多,性质归纳困难,尤其是三个函数放在一起可能产生混淆。对进入高中半个学期的学生来说,虽然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也初步形成,但缺乏冷静、深刻,思维具有片面性、不严谨的特点,对问题解决的一般性思维过程认识比较模糊。

  2. 教法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在思维*惯上还有待教师引导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出发,在教师的带领下创设疑问,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逐步解决问题。采用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教师点拨,启发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

  3.教学构想

  新课标的要求是通过实例,了解y=x, , , , 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而原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掌握幂函数的概念及其图像和性质,在考查掌握函数性质和运用性质解决问题时,所涉及的幂函数f(x)=xα中 α限于在集合{-2,-1,-,,,1,2,3}中取值。新课标无论从内容的容量和难度上都要远低于旧课标。而苏教版的教材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处理此部分内容,内容体系均未超出课标要求。所以我们应以新课标为准绳,控制难度与要求。由于本节课的难点在于指数α的变化对幂函数y=xα(α∈R)性态的影响,本身幂函数比较抽象,所以我采用在多媒体教室让学生用Excel来模拟得到图象,再从图象上观察、归纳函数的性质。从心理学上讲,自己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印象更深刻,学生容易接受与理解。

  五、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教科书、多媒体课件,在计算机教室。

  六、教学过程

  幂函数教案 2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地位:幂函数是中学教材中的一个基本内容,即是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系统总结,也是对这些函数的概况和一般化、

  教学重点: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教学难点:以幂函数为背景的图像变换、

  二、教学目标设计

  能描绘常见幂函数的图像,掌握幂函数的基本性质;理解幂函数图像的演进及单调性质;理解幂函数图形特征与代数特征的对称联系,在函数性质的应用中体会它的价值。能以幂函数为背景进行基本的函数图像的*移和对称变换、

  三、教学流程设计

  设置情境→探索研究→总结提炼

  →尝试应用→练*回馈→设置评价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设置

  指导学生描画一些典型的幂函数的图像,回忆并归纳幂函数的性质、

  2、探索研究

  问题:如图所示的分别是幂函数①,②,③,④,⑤,⑥,⑦在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的图像,请尽可能精确地将指数的范围分别确定出来

  3、总结提炼

  揭示幂函数图像特征与底数的依赖关系、师生共同整理出规律性结论、

  4、尝试应用

  ①(1)研究函数的图像之间的关系;

  (2)在同一坐标中作上述函数的图像;

  (3)由所作函数的图像判断最后一个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

  ②已知函数

  (1)试求该函数的零点,并作出图像;

  (2)是否存在自然数,使=1000,若存在,求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③作函数的大致图像、

  5、练*回馈

  课本第83页练*4、1(2)

  六、教学评价设计

  *题4、1――

  B组(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选用)

  幂函数教案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单调性.

  2.通过函数单调性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培养学生利用定义进行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两组在相应区间上的函数,然后指出这两组函数之间在性质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用投影幻灯给出两组函数的图象.)

  第一组:

  第二组:

  生:第一组函数,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第二组函数,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师:(手执投影棒使之沿曲线移动)对.他(她)答得很好,这正是两组函数的主要区别.当x变大时,第一组函数的函数值都变大,而第二组函数的函数值都变小.虽然在每一组函数中,函数值变大或变小的方式并不相同,但每一组函数却具有一种共同的性质.我们在学*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幂函数时,就曾经根据函数的图象研究过函数的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大而变大或变小的性质.而这些研究结论是直观地由图象得到的.在函数的集合中,有很多函数具有这种性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函数这种性质作更进一步的一般性的讨论和研究,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一节课的内容.

  (点明本节课的内容,既是曾经有所认识的,又是新的知识,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对概念的分析

  (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1页,请××同学把增函数、减函数、单调区间的定义朗读一遍.

  (学生朗读.)

  师:好,请坐.通过刚才阅读增函数和减函数的定义,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这种定义方法和我们刚才所讨论的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定义中是怎样描述的?

  生:我认为是一致的.定义中的“当x1<x2时,都有f(x1)<f(x2)”描述了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1<x2时,都有f(x1)>f(x2)”描述了y随x的增大而减少.

  师:说得非常正确.定义中用了两个简单的不等关系“x1<x2”和“f(x1)<f(x2)或f(x1)>f(x2)”,它刻划了函数的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的性质.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通过教师的情绪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师:现在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看刚才的两组图中的第一个函数y=f1(x)和y=f2(x)的图象,体会这种魅力.

  (指图说明.)

  师:图中y=f1(x)对于区间[a,b]上的任意x1,x2,当x1<x2时,都有f1(x1)<f1(x),因此y=f1(x)在区间[a,b]上是单调递增的,区间[a,b]是函数y=f1(x)的单调增区间;而图中y=f2(x)对于区间[a,b]上的任意x1,x2,当x1<x2时,都有f2(x1)>f2(x2),因此y=f2(x)在区间[a,b]上是单调递减的,区间[a,b]是函数y=f2(x)的单调减区间.

  (教师指图说明分析定义,使学生把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与直观图象结合起来,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渗透数形结合分析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

  师:因此我们可以说,增函数就其本质而言是在相应区间上较大的自变量对应……

  (不把话说完,指一名学生接着说完,让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老师.)

  生:较大的函数值的函数.

  师:那么减函数呢?

  生:减函数就其本质而言是在相应区间上较大的自变量对应较小的函数值的函数.

  (学生可能回答得不完整,教师应指导他说完整.)

  师:好.我们刚刚以增函数和减函数的定义作了初步的分析,通过阅读和分析你认为在定义中我们应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才能更透彻地认识定义?

  (学生思索.)

  学生在高中阶段以至在以后的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概念(或定义),能否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语,是能否正确地、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重要条件,更是学好数学及其他各学科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深入理解一个概念,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学生思索过程中,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定义,并注意在关键词语处适当加重语气.在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时,给以适当的提示.)

  生:我认为在定义中,有一个词“给定区间”是定义中的关键词语.

  师:很好,我们在学*任何一个概念的时候,都要善于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语,在学*几个相*的概念时还要注意区别它们之间的不同.增函数和减函数都是对相应的区间而言的,离开了相应的区间就根本谈不上函数的增减性.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能否说一个函数在x=5时是递增或递减的?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此时函数值是一个数.

  师:对.函数在某一点,由于它的函数值是唯一确定的常数(注意这四个字“唯一确定”),因而没有增减的变化.那么,我们能不能脱离区间泛泛谈论某一个函数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呢?你能否举一个我们学过的例子?

  生:不能.比如二次函数y=x2,在y轴左侧它是减函数,在y轴右侧它是增函数.因而我们不能说y=x2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板演函数y=x2的图像,从“形”上感知.)

  师:好.他(她)举了一个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定义中的词语“给定区间”.这说明是函数在某一个区间上的'性质,但这不排斥有些函数在其定义域内都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因此,今后我们在谈论函数的增减性时必须指明相应的区间.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关键词语?

  生:还有定义中的“属于这个区间的任意两个”和“都有”也是关键词语.

  师:你答的很对.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

  (学生不一定能答全,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

  师:“属于”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两个自变量x1,x2必须取自给定的区间,不能从其他区间上取.

  师:如果是闭区间的话,能否取自区间端点?

  生:可以.

  师:那么“任意”和“都有”又如何理解?

  生:“任意”就是指不能取特定的值来判断函数的增减性,而“都有”则是说只要x1<x2,f(x1)就必须都小于f(x2),或f(x1)都大于f(x2).

  师:能不能构造一个反例来说明“任意”呢?

  (让学生思考片刻.)

  生:可以构造一个反例.考察函数y=x2,在区间[-2,2]上,如果取两个特定的值x1=-2,x2=1,显然x1<x2,而f(x1)=4,f(x2)=1,有f(x1)>f(x2),若由此判定y=x2是[-2,2]上的减函数,那就错了.

  师:那么如何来说明“都有”呢?

  生:y=x2在[-2,2]上,当x1=-2,x2=-1时,有f(x1)>f(x2);当x1=1,x2=2时,有f(x1)<f(x2),这时就不能说y=x2,在[-2,2]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

  师:好极了!通过分析定义和举反例,我们知道要判断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是增函数或减函数,不能由特定的两个点的情况来判断,而必须严格依照定义在给定区间内任取两个自变量x1,x2,根据它们的函数值f(x1)和f(x2)的大小来判定函数的增减性.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设问,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抽象到具体,并通过反例的反衬,使学生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在概念教学中,反例常常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师:反过来,如果我们已知f(x)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自变量的大小去判定函数值的大小,也可以由函数值的大小去判定自变量的大小.即一般成立则特殊成立,反之,特殊成立,一般不一定成立.这恰是辩证法中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用辩证法的原理来解释数学知识,同时用数学知识去理解辩证法的原理,这样的分析,有助于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学*的能力.)

  三、概念的应用

  例1 图4所示的是定义在闭区间[-5,5]上的函数f(x)的图象,根据图象说出f(x)的单调区间,并回答:在每一个单调区间上,f(x)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用投影幻灯给出图象.)

  生甲:函数y=f(x)在区间[-5,-2],[1,3]上是减函数,因此[-5,-2],[1,3]是函数y=f(x)的单调减区间;在区间[-2,1],[3,5]上是增函数,因此[-2,1],[3,5]是函数y=f(x)的单调增区间.

  生乙:我有一个问题,[-5,-2]是函数f(x)的单调减区间,那么,是否可认为(-5,-2)也是f(x)的单调减区间呢?

  师:问得好.这说明你想的很仔细,思考问题很严谨.容易证明:若f(x)在[a,b]上单调(增或减),则f(x)在(a,b)上单调(增或减).反之不然,你能举出反例吗?一般来说.若f(x)在[a,(增或减).反之不然.

  例2 证明函数f(x)=3x+2在(-∞,+∞)上是增函数.

  师:从函数图象上观察固然形象,但在理论上不够严格,尤其是有些函数不易画出图象,因此必须学会根据解析式和定义从数量上分析辨认,这才是我们研究函数单调性的基本途径.

  (指出用定义证明的必要性.)

  师:怎样用定义证明呢?请同学们思考后在笔记本上写出证明过程.

  (教师巡视,并指定一名中等水*的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学生可能会对如何比较f(x1)和f(x2)的大小关系感到无从入手,教师应给以启发.)

  师:对于f(x1)和f(x2)我们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我们知道对两个实数a,b,如果a>b,那么它们的差a-b就大于零;如果a=b,那么它们的差a—b就等于零;如果a<b,那么它们的差a-b就小于零,反之也成立.因此我们可由差的符号来决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生:(板演)设x1,x2是(-∞,+∞)上任意两个自变量,当x1<x2时,

  f(x1)-f(x2)=(3x1+2)-(3x2+2)=3x1-3x2=3(x1-x2)<0,

  所以f(x)是增函数.

  师:他的证明思路是清楚的.一开始设x1,x2是(-∞,+∞)内任意两个自变量,并设x1<x2(边说边用彩色粉笔在相应的语句下划线,并标注“①→设”),然后看f(x1)-f(x2),这一步是证明的关键,再对式子进行变形,一般方法是分解因式或配成完全*方的形式,这一步可概括为“作差,变形”(同上,划线并标注”②→作差,变形”).但美中不足的是他没能说明为什么f(x1)-f(x2)<0,没有用到开始的假设“x1<x2”,不要以为其显而易见,在这里一定要对变形后的式子说明其符号.应写明“因为x1<x2,所以x1-x2<0,从而f(x1)-f(x2)<0,即f(x1)<f(x2).”这一步可概括为“定符号”(在黑板上板演,并注明“③→定符号”).最后,作为证明题一定要有结论,我们把它称之为第四步“下结论”(在相应位置标注“④→下结论”).

  这就是我们用定义证明函数增减性的四个步骤,请同学们记住.需要指出的是第二步,如果函数y=f(x)在给定区间上恒大于零,也可以小.

  (对学生的做法进行分析,把证明过程步骤化,可以形成思维的定势.在学生刚刚接触一个新的知识时,思维定势对理解知识本身是有益的,同时对学生养成一定的思维*惯,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也是有帮助的.)

  调函数吗?并用定义证明你的结论.

  师:你的结论是什么呢?

  上都是减函数,因此我觉得它在定义域(-∞,0)∪(0,+∞)上是减函数.

  生乙:我有不同的意见,我认为这个函数不是整个定义域内的减函数,因为它不符合减函数的定义.比如取x1∈(-∞,0),取x2∈(0,+∞),x1<x2显然成立,而f(x1)<0,f(x2)>0,显然有f(x1)<f(x2),而不是f(x1)>f(x2),因此它不是定义域内的减函数.

  生:也不能这样认为,因为由图象可知,它分别在(-∞,0)和(0,+∞)上都是减函数.

  域内的增函数,也不是定义域内的减函数,它在(-∞,0)和(0,+∞)每一个单调区间内都是减函数.因此在函数的几个单调增(减)区间之间不要用符号“∪”连接.另外,x=0不是定义域中的元素,此时不要写成闭区间.

  上是减函数.

  (教师巡视.对学生证明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点拔.可依据学生的问题,给出下面的提示:

  (1)分式问题化简方法一般是通分.

  (2)要说明三个代数式的符号:k,x1·x2,x2-x1.

  要注意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的时候,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简单的分析小结,点出学生在证明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

  四、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小结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是应该特别注意的?

  (请一个思路清晰,善于表达的学生口述,教师可从中给予提示.)

  生:这节课我们学*了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要特别注意定义中“给定区间”、“属于”、“任意”、“都有”这几个关键词语;在写单调区间时不要轻易用并集的符号连接;最后在用定义证明时,应该注意证明的四个步骤.

  五、作业

  1.课本P53练*第1,2,3,4题.

  数.

  =a(x1-x2)(x1+x2)+b(x1-x2)

  =(x1-x2)[a(x1+x2)+b].(*)

  +b>0.由此可知(*)式小于0,即f(x1)<f(x2).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研究函数时经常要注意的一个性质.并且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对函数作定性分析、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对学生来说,早已有所知,然而没有给出过定义,只是从直观上接触过这一性质.学生对此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概念的理解有一定好处,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是已经学过的知识,感觉乏味.因此,在设计教案时,加强了对概念的分析,希望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看似简单的定义中有不少值得去推敲、去琢磨的东西,其中甚至包含着辩证法的原理.

  另外,对概念的分析是在引进一个新概念时必须要做的,对概念的深入的正确的理解往往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难点.因此在本教案的设计过程中突出对概念的分析不仅仅是为了分析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而且想让学生对如何学会、弄懂一个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并且在以后的学*中学有所用.

  还有,使用函数单调性定义证明是一个难点,学生刚刚接触这种证明方法,给出一定的步骤是必要的,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也可以对学生掌握证明方法、形成证明思路有所帮助.另外,这也是以后要学*的不等式证明方法中的比较化的基本思路,现在提出要求,对今后的教学作一定的铺垫.

  幂函数教案 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会画幂函数y?x,y?x,y?x,y?x,y?x的图象,并能结合这几个幂函数的图象,了解幂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和性质。

  2、了解几个常见的幂函数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总结幂函数的性质,提高概括抽象和识图能力。

  2、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幂函数的概念,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

  2、通过合作学*,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幂函数的定义

  【教学难点】

  会求幂函数的定义域,会画简单幂函数的图象、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练结合教学过程

  一、复*旧课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题1:如果张红购买了每千克1元的水果w千克,那么她需要付的钱数p(元)和购买的水果量w(千克)之间有何关系?

  (总结: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这里p是w的函数)

  问题2: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a,那么正方形的面积S?a2,这里S是a的函数。

  问题3:如果正方体的边长为a,那么正方体的体积V?a3,这里V是a的函数。

  问题4:如果正方形场地面积为S,那么正方形的边长a?S12,这里a是S的函数

  问题5:如果某人ts内骑车行进了1km,那么他骑车的速度V?t?1km/s,这里v是t的函数。

  以上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个数学模型,你能发现以上几个函数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点吗?(右边指数式,且底数都是变量)这只是我们生活中常用到的一类函数的几个具体代表,如果让你给他们起一个名字的话,你将会给他们起个什么名字呢?(变量在底数位置,解析式右边都是幂的形式)(适当引导:从自变量所处的位置这个角度)(引入新课,书写课题)

  二、新课讲解

  (一)幂函数的概念

  如果设变量为x,函数值为y,你能根据以上的生活实例得到怎样的一些具体的函数式?

  这里所得到的函数是幂函数的几个典型代表,你能根据此给出幂函数的一般式吗?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我们把形如y?x?的函数称为幂函数(power function),其中x是自变量,?是常数。 【探究一】幂函数有什么特点?

  结论:对幂函数来说,底数是自变量,指数是常数试一试:判断下列函数那些是幂函数练*1判断下列函数是不是幂函数3(1) y=2 x;(2) y=2 x5;7(3) y=x8;(4) y=x2+3、

  根据你的学*经历,你觉得求一个函数的定义域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

  (二):求幂函数的定义域

  1.什么是函数的定义域?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2.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依据哪些原则?(1)解析式为整式时,x取值是全体实数。

  2 (2)解析式是分式时,x取值使分母不等于零。

  (3)解析式为偶次方根时,x取值使被开方数取非负实数。 (4)以上几种情况同时出现时,x取各部分的交集。

  (5)当解析式涉及到具体应用题时,x取值除了使解析式有意义还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例1写出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1) y=x3;(2) y=x2;-32、 (3) y=x-;(4) y=x2解:(1)函数y=x3的定义域为R;

  1(2)函数y=x2,即y=x,定义域为[0,+∞);

  12(3)函数y=x-,即y=2,定义域为(-∞,0)∪(0,+∞);

  x3-1(4)函数y=x2,即y=,其定义域为(0,+∞)、

  3 x练*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1-(1) y=x2;(2) y=x 3;(3) y=x-1;(4) y=x2、

  (三)、几个常见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我们已经学*了幂函数(1) y=x;(2) y=x2.(3) y=x-、(4)y=x3 (5) y=1x2;请同学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图象.性质:幂函数随幂指数α的取值不同,它们的性质和图象也不尽相同,但也有一些共性,例如,所有的幂函数都通过点(1,1),都经过第一象限;当??0是,图象过点(1,1),(0,0),且在第一象限随x的增大而上升,函数在区间?0,???上是单调增函数。??0时幂函数y?x?图象的基本特征:过点(1,1),且在第一象限随x的增大而下降,函数在区间(0,??)上是单调减函数,且向右无限接*X轴,向上无限接 *Y轴。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1、教材P 100,练*A第1题、

  1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与y=x2的图象,并指数这两个函数各有什么性质以

  3及它们的图象关系

  幂函数教案 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单调性.

  2.通过函数单调性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培养学生利用定义进行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两组在相应区间上的函数,然后指出这两组函数之间在性质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用投影幻灯给出两组函数的图象.)

  第一组:

  第二组:

  生:第一组函数,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第二组函数,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师:(手执投影棒使之沿曲线移动)对.他(她)答得很好,这正是两组函数的主要区别.当x变大时,第一组函数的函数值都变大,而第二组函数的函数值都变小.虽然在每一组函数中,函数值变大或变小的方式并不相同,但每一组函数却具有一种共同的性质.我们在学*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幂函数时,就曾经根据函数的图象研究过函数的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大而变大或变小的性质.而这些研究结论是直观地由图象得到的.在函数的集合中,有很多函数具有这种性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函数这种性质作更进一步的一般性的讨论和研究,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一节课的内容.

  (点明本节课的内容,既是曾经有所认识的,又是新的知识,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对概念的分析

  (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1页,请××同学把增函数、减函数、单调区间的定义朗读一遍.

  (学生朗读.)

  师:好,请坐.通过刚才阅读增函数和减函数的定义,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这种定义方法和我们刚才所讨论的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定义中是怎样描述的?

  生:我认为是一致的.定义中的“当x1<x2时,都有f(x1)<f(x2)”描述了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1<x2时,都有f(x1)>f(x2)”描述了y随x的增大而减少.

  师:说得非常正确.定义中用了两个简单的不等关系“x1<x2”和“f(x1)<f(x2)或f(x1)>f(x2)”,它刻划了函数的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的性质.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通过教师的情绪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师:现在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看刚才的两组图中的第一个函数y=f1(x)和y=f2(x)的图象,体会这种魅力.

  (指图说明.)

  师:图中y=f1(x)对于区间[a,b]上的任意x1,x2,当x1<x2时,都有f1(x1)<f1(x),因此y=f1(x)在区间[a,b]上是单调递增的,区间[a,b]是函数y=f1(x)的单调增区间;而图中y=f2(x)对于区间[a,b]上的任意x1,x2,当x1<x2时,都有f2(x1)>f2(x2),因此y=f2(x)在区间[a,b]上是单调递减的,区间[a,b]是函数y=f2(x)的单调减区间.

  (教师指图说明分析定义,使学生把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与直观图象结合起来,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渗透数形结合分析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

  师:因此我们可以说,增函数就其本质而言是在相应区间上较大的自变量对应……

  (不把话说完,指一名学生接着说完,让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老师.)

  生:较大的函数值的函数.

  师:那么减函数呢?

  生:减函数就其本质而言是在相应区间上较大的自变量对应较小的函数值的函数.

  (学生可能回答得不完整,教师应指导他说完整.)

  师:好.我们刚刚以增函数和减函数的定义作了初步的分析,通过阅读和分析你认为在定义中我们应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才能更透彻地认识定义?

  (学生思索.)

  学生在高中阶段以至在以后的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概念(或定义),能否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语,是能否正确地、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重要条件,更是学好数学及其他各学科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深入理解一个概念,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学生思索过程中,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定义,并注意在关键词语处适当加重语气.在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时,给以适当的提示.)

  生:我认为在定义中,有一个词“给定区间”是定义中的关键词语.

  师:很好,我们在学*任何一个概念的时候,都要善于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语,在学*几个相*的概念时还要注意区别它们之间的不同.增函数和减函数都是对相应的区间而言的,离开了相应的区间就根本谈不上函数的增减性.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能否说一个函数在x=5时是递增或递减的?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此时函数值是一个数.

  师:对.函数在某一点,由于它的函数值是唯一确定的常数(注意这四个字“唯一确定”),因而没有增减的变化.那么,我们能不能脱离区间泛泛谈论某一个函数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呢?你能否举一个我们学过的例子?

  生:不能.比如二次函数y=x2,在y轴左侧它是减函数,在y轴右侧它是增函数.因而我们不能说y=x2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板演函数y=x2的图像,从“形”上感知.)

  师:好.他(她)举了一个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定义中的词语“给定区间”.这说明是函数在某一个区间上的性质,但这不排斥有些函数在其定义域内都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因此,今后我们在谈论函数的增减性时必须指明相应的区间.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关键词语?

  生:还有定义中的“属于这个区间的任意两个”和“都有”也是关键词语.

  师:你答的很对.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

  (学生不一定能答全,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

  师:“属于”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两个自变量x1,x2必须取自给定的区间,不能从其他区间上取.

  师:如果是闭区间的话,能否取自区间端点?

  生:可以.

  师:那么“任意”和“都有”又如何理解?

  生:“任意”就是指不能取特定的值来判断函数的增减性,而“都有”则是说只要x1<x2,f(x1)就必须都小于f(x2),或f(x1)都大于f(x2).

  师:能不能构造一个反例来说明“任意”呢?

  (让学生思考片刻.)

  生:可以构造一个反例.考察函数y=x2,在区间[-2,2]上,如果取两个特定的值x1=-2,x2=1,显然x1<x2,而f(x1)=4,f(x2)=1,有f(x1)>f(x2),若由此判定y=x2是[-2,2]上的减函数,那就错了.

  师:那么如何来说明“都有”呢?

  生:y=x2在[-2,2]上,当x1=-2,x2=-1时,有f(x1)>f(x2);当x1=1,x2=2时,有f(x1)<f(x2),这时就不能说y=x2,在[-2,2]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

  师:好极了!通过分析定义和举反例,我们知道要判断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是增函数或减函数,不能由特定的两个点的情况来判断,而必须严格依照定义在给定区间内任取两个自变量x1,x2,根据它们的函数值f(x1)和f(x2)的大小来判定函数的增减性.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设问,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抽象到具体,并通过反例的反衬,使学生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在概念教学中,反例常常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师:反过来,如果我们已知f(x)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自变量的大小去判定函数值的大小,也可以由函数值的大小去判定自变量的大小.即一般成立则特殊成立,反之,特殊成立,一般不一定成立.这恰是辩证法中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用辩证法的原理来解释数学知识,同时用数学知识去理解辩证法的原理,这样的分析,有助于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学*的能力.)

  三、概念的应用

  例1 图4所示的是定义在闭区间[-5,5]上的函数f(x)的图象,根据图象说出f(x)的单调区间,并回答:在每一个单调区间上,f(x)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用投影幻灯给出图象.)

  生甲:函数y=f(x)在区间[-5,-2],[1,3]上是减函数,因此[-5,-2],[1,3]是函数y=f(x)的单调减区间;在区间[-2,1],[3,5]上是增函数,因此[-2,1],[3,5]是函数y=f(x)的单调增区间.

  生乙:我有一个问题,[-5,-2]是函数f(x)的单调减区间,那么,是否可认为(-5,-2)也是f(x)的单调减区间呢?

  师:问得好.这说明你想的很仔细,思考问题很严谨.容易证明:若f(x)在[a,b]上单调(增或减),则f(x)在(a,b)上单调(增或减).反之不然,你能举出反例吗?一般来说.若f(x)在[a,(增或减).反之不然.

  例2 证明函数f(x)=3x+2在(-∞,+∞)上是增函数.

  师:从函数图象上观察固然形象,但在理论上不够严格,尤其是有些函数不易画出图象,因此必须学会根据解析式和定义从数量上分析辨认,这才是我们研究函数单调性的基本途径.

  (指出用定义证明的必要性.)

  师:怎样用定义证明呢?请同学们思考后在笔记本上写出证明过程.

  (教师巡视,并指定一名中等水*的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学生可能会对如何比较f(x1)和f(x2)的大小关系感到无从入手,教师应给以启发.)

  师:对于f(x1)和f(x2)我们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我们知道对两个实数a,b,如果a>b,那么它们的差a-b就大于零;如果a=b,那么它们的差a—b就等于零;如果a<b,那么它们的差a-b就小于零,反之也成立.因此我们可由差的符号来决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生:(板演)设x1,x2是(-∞,+∞)上任意两个自变量,当x1<x2时,

  f(x1)-f(x2)=(3x1+2)-(3x2+2)=3x1-3x2=3(x1-x2)<0,

  所以f(x)是增函数.

  师:他的证明思路是清楚的.一开始设x1,x2是(-∞,+∞)内任意两个自变量,并设x1<x2(边说边用彩色粉笔在相应的语句下划线,并标注“①→设”),然后看f(x1)-f(x2),这一步是证明的关键,再对式子进行变形,一般方法是分解因式或配成完全*方的形式,这一步可概括为“作差,变形”(同上,划线并标注”②→作差,变形”).但美中不足的是他没能说明为什么f(x1)-f(x2)<0,没有用到开始的假设“x1<x2”,不要以为其显而易见,在这里一定要对变形后的式子说明其符号.应写明“因为x1<x2,所以x1-x2<0,从而f(x1)-f(x2)<0,即f(x1)<f(x2).”这一步可概括为“定符号”(在黑板上板演,并注明“③→定符号”).最后,作为证明题一定要有结论,我们把它称之为第四步“下结论”(在相应位置标注“④→下结论”).

  这就是我们用定义证明函数增减性的四个步骤,请同学们记住.需要指出的是第二步,如果函数y=f(x)在给定区间上恒大于零,也可以小.

  (对学生的做法进行分析,把证明过程步骤化,可以形成思维的定势.在学生刚刚接触一个新的知识时,思维定势对理解知识本身是有益的,同时对学生养成一定的思维*惯,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也是有帮助的.)

  调函数吗?并用定义证明你的结论.

  师:你的结论是什么呢?

  上都是减函数,因此我觉得它在定义域(-∞,0)∪(0,+∞)上是减函数.

  生乙:我有不同的意见,我认为这个函数不是整个定义域内的减函数,因为它不符合减函数的定义.比如取x1∈(-∞,0),取x2∈(0,+∞),x1<x2显然成立,而f(x1)<0,f(x2)>0,显然有f(x1)<f(x2),而不是f(x1)>f(x2),因此它不是定义域内的减函数.

  生:也不能这样认为,因为由图象可知,它分别在(-∞,0)和(0,+∞)上都是减函数.

  域内的增函数,也不是定义域内的减函数,它在(-∞,0)和(0,+∞)每一个单调区间内都是减函数.因此在函数的几个单调增(减)区间之间不要用符号“∪”连接.另外,x=0不是定义域中的元素,此时不要写成闭区间.

  上是减函数.

  (教师巡视.对学生证明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点拔.可依据学生的问题,给出下面的提示:

  (1)分式问题化简方法一般是通分.

  (2)要说明三个代数式的符号:k,x1·x2,x2-x1.

  要注意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的时候,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简单的分析小结,点出学生在证明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

  四、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小结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是应该特别注意的?

  (请一个思路清晰,善于表达的学生口述,教师可从中给予提示.)

  生:这节课我们学*了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要特别注意定义中“给定区间”、“属于”、“任意”、“都有”这几个关键词语;在写单调区间时不要轻易用并集的符号连接;最后在用定义证明时,应该注意证明的四个步骤.

  五、作业

  1.课本P53练*第1,2,3,4题.

  数.

  =a(x1-x2)(x1+x2)+b(x1-x2)

  =(x1-x2)[a(x1+x2)+b].(*)

  +b>0.由此可知(*)式小于0,即f(x1)<f(x2).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研究函数时经常要注意的一个性质.并且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对函数作定性分析、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对学生来说,早已有所知,然而没有给出过定义,只是从直观上接触过这一性质.学生对此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概念的理解有一定好处,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是已经学过的知识,感觉乏味.因此,在设计教案时,加强了对概念的分析,希望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看似简单的定义中有不少值得去推敲、去琢磨的东西,其中甚至包含着辩证法的原理.

  另外,对概念的分析是在引进一个新概念时必须要做的,对概念的深入的正确的理解往往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难点.因此在本教案的设计过程中突出对概念的分析不仅仅是为了分析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而且想让学生对如何学会、弄懂一个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并且在以后的学*中学有所用.

  还有,使用函数单调性定义证明是一个难点,学生刚刚接触这种证明方法,给出一定的步骤是必要的,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也可以对学生掌握证明方法、形成证明思路有所帮助.另外,这也是以后要学*的不等式证明方法中的比较化的基本思路,现在提出要求,对今后的教学作一定的铺垫.


幂函数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4)

——《正比例函数》教学反思 (菁华3篇)

《正比例函数》教学反思1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正比例函数》,函数是中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特例,是学生第一次涉及到一个具体的函数的学*,也是初中数学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是后面学*一次函数的.基础。

  今天的教学重点是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以及利用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求函数解析式,课前安排学生预*课本,完成思考中的问题。课上又安排了五分钟让学生自学做检测题,本节课第一个任务是学*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第二个主要任务是学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我给出的例1是让学生找出哪些是正比例函数,例2是让学生求函数解析式,进而讲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是初中数学中求解析式的一个重要方法,学生初次学*掌握的情况一般,程度好的学生基本能掌握了,一般的学生就有点吃力了,特别是我给的最后一个练*,好多程度一般的同学做起来有点吃力,之后还要加强练*这类题型。

  总之,这节课大部分同学能掌握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但要是全部同学学会还有待努力提高.

《正比例函数》教学反思2

  借“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大型的活动*台,我参加了本次的教学比武活动,我上的课题是《正比例函数》内容多概念强,所以调动好每一位学生的学*主动性,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下面我就正比例函数这节课谈谈我的课后反思:

  好的方面:

  1、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以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营造思维的空间,在知识经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探究、合作、归纳的能力。

  2、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使得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主动积极地学*,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较好。

  3、创造性使用教材,通过具有吸引力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主动学*的欲望,并初步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函数解析式———函数图象———从图象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体验探索学*的过程中,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引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学*,逐步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关注学生的学*效果。

  5、进行问题设计是本节课的一个关键。课堂中,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并得出结论,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我更表现出耐心细致的启发,我运用了“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探究,在观察中发现新问题,在探究中领会新知识”的教学理念,采取了引导式的方式,充分让学生体验作正比例函数图象,从图象中观察并归纳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不足之处:

  1、每个环节的时间未把握均衡,导致函数图像的性质归纳与练*这两部分的时间很仓促,性质的强化练*过少

  2、教学语言不够精辟,对学生的思维应减少干扰,尽量让学生来说。

  3、对学生的评价应更多元化,合理使用不同类型的评价,用语上要准确而全面,找出学生的亮点,给出肯定,这就需要教师随机应变。

  4、由于条件原因,应该在本节课使用实物投影,将学生作图成果展示给全体学生。感想: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学*,“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

  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正比例函数》教学反思3

  函数是中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学*数形结合,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特例,是学生第一次涉及到一个具体的函数的学*和研究,也是初中数学中的一种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是后面学*一次函数的基础。

  今天的教学重点是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特点,学生在完成目标导学时,较好地完成课本中的问题,合作探究讨论也比较热烈,效果较好。

  关于发展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反思。

  从课堂教学的现场情况看,本节课有四个环节蕴含着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数学思维的活动。下面分别加以分析:

  第一个环节是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对不同的函数解析式的观察、分析,再加上反例的映衬(对比),学生发现了正比例函数解析表达式的基本结构:一个常量与自变量的积(y=kx)。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自主探究”是当前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方式。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面对一个新的问题,学生常常不知道从哪里着手解决问题,特别是新知识的探究过程。追其根源,主要是缺乏探究问题的基本策略。如果能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使学生了解函数学*的基本程序和策略,那么,在今后学*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函数的时候,或许无需教师提醒学生就知道如何探究了。

  理论上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但对大面积的小学就已经对学*绝望的孩子我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只能尽我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能跟的上,不要对数学绝望。


幂函数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5)

——一次函数复*课后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一次函数复*课后教学反思1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有行程、温度、利润、电话费等问题,特别是与经济问题相关的问题是*几年各省市中考数学试题中的热点题型。能用一次决实际问题,对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建模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完这节课后,我希望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能更加熟悉,能更加重视这部分内容;在利用图表信息得到与一次函数表达式有关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应用中的重要地位。

  上完这节课后,受到其他老师和区教研员肯定的是:

  1、教态比较自然;课堂给予学生学*时间;学生学*积极性较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学*。

  2、所选例题针对性较强,较有层次。

  3、能够把学生出现的问题预测到了。

  4、比较注重对学生做题的常规要求,特别是要求学生作图用尺子和圆规。

  5、比较注重学生的评价,不管是老师对学生,还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但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复*回顾所花的时间过多,这主要是跟我的*惯有关,对于学生讲过的内容,总是再重复一次,致使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以后上课要多在这些细节的地方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时间;自己控制课堂时间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2、学生紧张过度,自己调节能力功底不够,不能及时调节学生情绪,而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时间不够充裕,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不够,致使课堂气氛沉闷。自己应该学会怎么去调控学生的情绪,这也是我今后应该重点学*的。

  3、老师包办太多,对学生过于不放心。如在讲解如何求蜡烛燃烧剩下的高度h与燃烧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学生回答:设y=kx+b,那时我就很着急,问:是y与x吗?这时学生就急急忙忙改为h=kt+b。我要的答案有了,但是却把学生的思路打乱了,用我的思路代替了学生的思路。所以用区教研员林日福老师的话说:不要不放心学生,要给学生犯错误的机会,只有他们自己犯的错,对他们才是最有价值的。

  除了以上种种,我认为我需要改进的方面还有很多,特别在一些细节方面,如板书的规范,语言的规范等。一个老师所讲、所写不仅仅是给一个人听、一个人看,学生的一切言行都是以老师的言行做为楷模,所以做为老师更要做好示范。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又常常受到课堂气氛、突发事件的影响,所以教师应根据课堂实施和学生反馈的信息(举手情况、题目解答情况、学生讨论小结的情况),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调整好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这次公开课最大的收获是促使我重新去思考要怎样上一节好课,怎样去上一堂有效率的课。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我还要走很长的时间,我会不断改进,朝着上对学生有意义,有效率的课前进,把路越走越宽!

一次函数复*课后教学反思2

  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广以来,我认真进行研究和参与讨论,从中感触很深,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项活动的开展是切实可行且十分必要的。这节一次函数的复*课,针对初三复*阶段的特点,采用直接导课的方式,让学生简单明了本节课的复*内容。

  本节课将一次函数的知识分为概念、图象及其性质和应用三大部分,授课过程中体现在板书设计、知识回顾、例题讲解及练*巩固等环节,让学生对一次函数有一个系统、直观的复*思路。

  在复*知识点时,让学生自己联想回顾,变被动为主动学*。例如,在“图象及其性质”环节中,老师不急于提问,而是让学生自己说出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位置及增减性,不完整的可让其他学生补充。这样,使无味的复*课变得活跃一些,增强了学*气氛。

  在处理典型例题A练*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简单题型能自己解答,而一部分学生对综合性、开放性题目有些无从下手,透露出了思维不灵活,应变能力弱等不足。所以要想达到高效高质,必须要分层次教学,让不同水*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前必须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题型,每一个学生作充分地细致地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理论与实践在学生身上很难统一。学生*惯于做纯理论性的问题,而对于实践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即便昌很简单,也发现、挖掘不出。这与枯求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相差甚远,而且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解决。

  此项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推广,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并总结,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相信“高质高效课”将使教师的素质与专业水*有一个更大的提高,使有志的学子有更长足的发展。

一次函数复*课后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复*目标是:理解一次函数的关系式,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有关性质;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关系式;能运用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为一次函数关系式及图象性质的综合运用。对于本节内容我将教学案分为三部分:一。课前复*;二。例题精讲;三。课堂作业。

  有效的课前复*它有利于督促学生及时复*回顾本节内容,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所以课前我先将学生的复*作业及时批阅,课上将学生作业中失误率较高的题目及时评讲,查漏补缺;课上选取典型的例题,其中考查的知识点有已知点求直线的关系式,有已知直线求点,一次函数的增减性、一次函数与方程、与不等式之间的关系,有利用数型结合的思想解题,有一次函数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问题,也有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等等,在例题的选取上基本已将大多数知识点容纳其中,课上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一起完成了例题的讲解,最后还剩下不到5分钟的时间一起完成课堂检测。

  本节课中始终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为主线进行复*,课堂教学时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重点解决学生在*时学*和练*中的难点和易错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复*讲解,本课采用“教学案”的形式,实现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地学*。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学*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主时间还给学生,同时“教学案”的设计注重了夯实基础,复*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策略,注重激发全体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教学中也注重学生解题的准确性及表达的规范性。当然本节课也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课上老师的总结有时不及时,在讲解直线上点P使得PM+PN取得最小值时总结不够,应该将题目中的共性找出来分析,找出题目中的基本量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遇到变式题时不至于无处下手。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在明确复*课的目的的任务下,以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为指导思想,遵循复*课原则中的系统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贯穿于课的始终,并将评价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融为一体。我相信,在新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的数学课堂将会越来越精彩。


幂函数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6)

——《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教学反思1

  反思一: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反思

  我的优点主要包括:

  1、教态自然,能注重身体语言的作用,声音洪亮,提问具有启发性。

  2、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注重学生的自我学*培养和小组合作学*的落实。

  3、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尤其是能用几何画板等软件突破重难点。

  我的不足之处表现在:

  1、课堂上讲的太多。有些过程,让学生自主观察总结是完全能收到好的效果的,但是我都替学生总结了,学生还是被动的接受。其实这还是思想的问题,说明我没有真的放开手。真正让学生有了空间,他们也会给我们很大的惊喜。

  2、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老是打断学生。提问一个问题,学生说了一半,我就迫不及待地引导他说出下一半,有的时候是我替学生说了,这样学生的思路就被我打断了。破坏学生的思路是我们教师最大的毛病,此顽疾不除,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合作学*的有效性不够。学生在a>0的情况下能得到a越大开口越小,a<0的情况下a越小开口越大。但是综合起来学生就困难的多了。这个时候不妨让大家小组讨论完成知识的总结。有这样一种说法:你我各一个苹果,交换之后,你我还是一个苹果;你我各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你我却有了两种思想。这很形象地说出了合作学*的好处。教师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共同解决。正所谓:“水本无波,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只有真正把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学生成为既有创新能力,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公民。

  这是我的一节课,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个小结,希望对我以后的课堂能提供帮助。

  反思二:

  在二次函数教学中,根据它在初中数学函数在教学中的地位,细心地准备《二次函数》的教学,教学重点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为a、b、c与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关系。根据反思备课过程和讲课效果,感受颇深,有收获,也有不足。

  本章的教学是我对选题有了进一步认识,要体现教学目标,要有实际意义。要体现学生的“最*发展区”,有利于学生分析。如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二次函数的概念,从学生非常熟悉的正方形的面积的研究出发,通过建立函数解析式,归纳解析式特点,给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建立了二次函数概念后,再通过三个例题的分析和解决,促进学生理解和建构二次函数的概念,在建构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从问题出发到列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过程.体验用函数思想去描述、研究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意义.

  接下来教学主要从“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循序渐进,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二次函数的性质,并帮助学生总结性的去记忆。在学*过程中加强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一般式化顶点式、判断抛物线对称轴、借图象分析函数增减性等的训练。

《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教学反思2

  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是反比例函数的教学重点,学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运用。为此应加强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对比: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的对比,对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两种函数的关系式有何不同?两种函数的图像的特征有何区别?(2)在常数相同的情况下,当自变量变化时,两种函数的函数值的变化趋势有什么区别?(3)两种函数的取值范围有什么不同,常数的符号的改变对两种函数图像的变化趋势有什么影响?从这些方面去比较理解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课堂中,我营造了宽松的学*氛围,让学生参与到学*过程中去,自主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了不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

  2、重视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

  握作图的技能

  3、相互评价可以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的形式有很多,但较多的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作出的评价,教师扮演着“裁判员”的角色。而在这节课中,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更重视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既培养了能力,又寻找到了问题解决的方法,最终达到自我矫正的目标。

  4、让学生养成在众多意见中进行甄别、选择的*惯,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数学学*方法

  反思今后在教学中我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要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形结合是数学学*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我们学*数学的一个目的。*几年中考都有这方面的考题,所占分值也不少,我在教学中加强了这方面的指导,但基础差的同学仍然不会做,今后在这教学中要在这方面下功夫,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发展数学能力。

  通过这节课给我带来了更深的启示: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要有崭新的科学指导思想,以创造性的教学劳动唤起学生的学*数学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发挥学生学*的自主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地发展。

《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教学反思3

这部分内容就是中等偏下的学生容易混淆,还需掌握方法,加强记忆,强调必须利用图形去分析。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建模思想、图形结合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都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学会了分析问题的初步方法。

  本章中二次函数上下左右的*移是我觉得上的比较成功的一部分,主要是借助多媒体,动态的展示了二次函数的*移过程,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很形象,便于记忆。

  但在教学中,我自认为热情不够,没有积极调动学生学*热情的语言,感染力不足。今后备课时要重视创设丰富而风趣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善于设疑置难,而且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会吸引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

  反思三:

  这节课,我对教材进行了探究性重组,同时放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去经历、体验、内化知识的做法是成功的。通过充分的过程探究,学生容易得出也是最早得出了图象的性质,借助直观图象的性质而得到二次函数的性质。花费了一番周折,说明去掉这个中介,直接让学生从单调性来接受二次函数性质是困难的。

  真正的形成往往来源于真实的'自主探究。只有放手探究,学生的潜力与智慧才会充分表现,学生也才会表现真实的思维和真实的自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一切教学都要围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做文章,真正让学生理解、掌握真实的知识和真正的知识。

  首先,要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素材。教材对二次函数的性质是从增减来描述的,我们认为这种对性质的表述是教条化的,对这种学术、文本状态的知识,学生不容易接受。当然教材强调所呈现内容的逻辑性、严密性与科学性是合理的。但是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知识才是最好的。如果牵强的引出来,不一定是好事。

  其次,探究教学的过程就是实现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为教育形态知识的过程。探究教学是追求教学过程的探究和探究过程的自然和本真。只有这样探究才是有价值的,真知才会有生长性。要表现过程的真实与自然,从建构主义的观点出发,就是要尊重学生各自的经验与思维方式、*惯。结论是一致的,但过程可以是多元的,教师要善于恰倒好处地优化提炼学生的结论。追求自然,就要适当放开学生的手、口、脑,例如本文中的“走向”问题,“向上爬”、“向下走”等,如果是讲授注入式,我们就听不到学生真实的声音了。

  最后,教师在学生探究真知之旅上应是一个促进者、协作者、组织者。要做善于点燃学生探究欲望和智慧火把的人,要善于让学生说教师要说的话,做教师想做的事,这就是一个成功的促进者。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共同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反思5篇】文章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反思5篇出自


幂函数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7)

——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反思1

  函数是描述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而二次函数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高中数学学*的基础,作为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内容,二次函数在中考命题中一直是“重头戏”,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就成了中考的热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次函数的性质和一次函数的性质的灵活运用;难点是怎样建立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教学目的及过程:

  首先复*了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有关基础知识,二次函数的定义、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及函数的增减性。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及函数的增减性。采用特值法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采取这样的方法学生易懂。

  由于本节课是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问题,重在通过学*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启发探究式”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动手动脑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建构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在建构关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从问题出发到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体验用函数思想去描述、研究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达到不但使学生学会,而且使学生会学的目的

  例题设计:

  在*面直角坐标系x中,过点(0,2)且*行于x轴的直线,与直线=x-1交于点A,点A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为B,抛物线C1:=x2+bx+c经过点A,B

  (1)求点A,B的坐标

  (2)求抛物线C1:的表达式即顶点坐标

  (3)若抛物线C2:=ax2(a≠0)与线段AB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函数图像,求a取值范围。

  存在的问题:

  一、 复*过程中才发现有极少部分中等偏下的学生记不住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公式,还有的学生把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和所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相混淆,发现有的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怎么推导得来的。

  二、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认知和老师的想象是不一样的,如,在求a取值范围的时候,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都沉默不语,为什么?

  反思:

  一、教师既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也要从教师的角度考虑安排每堂课的整体设计。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教师就能够体察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学生困惑的根源,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设计。如上面中为什么学生都沉默不语?通过课后了解才知道他们不懂得抛物线=ax2和线段AB有一个交点是一个怎样的图像情形。根本原因是教师在备课中忽视了学生思考水*的现状和知识储备情况,导致教师用自己的思考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学生的思考与实践脱节。这就要求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学*以及思考水*状况,善于启发和引导,才能较好的达到教学效果。

  二、课要精讲,题要精练。教师在讲课时要抓住每节课的重点,把知识点讲透;设计*题时,要紧紧围绕知识点。除非是综合训练,忌多而乱。上述问题一就反映了前期基础知识不扎实。关于《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课中,我共选了三道题,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学生对每一道题的理解不够透彻,没有时间把题拓展,如,抛物线=ax2与线段有两个交点时,a的取值范围又怎样呢?所以,教师既要精讲也要带领学生精练,把知识点弄透,同时,在教新课前也要在教学设计时把基础知识复*融入到题中,这样既复*了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分析和理解,体现了学生的“最*发展区”。

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结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在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诸多方法的过程中,不过多地干涉学生的思维,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来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应该深刻的反思和改进的地方。例如在探究活动中有些问题处理的有些仓促,有些问题的指向性有些太明确,需要今后加强。另外,今后教学中还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提升。多用幽默和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

  总之,本节课着力做到课堂是数学活动的场所,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基地,是学生张扬自我舞台。

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反思3

  从整体上反思在这节课中我总体完成了知识目标,但是过程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堂中体现的不过好,完成了重点但没有更好的突破难点,整体的课堂环节较为完整。

  首先将课堂实施做以反思:在创设情境,这块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做得还算可以,基本上达到预设效果,但在揭示课题时语言组合的还不够完美。在呈现定义,促进一次函数确定关系式的形成过急、过快,没有进行重点反复强调。学生在得出待定系数确定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不太熟悉和确定,没能深一步的促进理解。还有没有及时归纳数学思想。

  其次说说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实际问题的背景有点远,如果能是我们身边的实际情景,我想效果更佳,

  2.在新旧联系,正反对照中*题设计的太单一,题量有点少。

  第三,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

  1.整个课堂中紧张,所以也有点影响学生的正常发挥,紧张的原因我还是认为自己准备的还是不够充分,底气不足。

  2.课堂中语音不够简练、生动,缺乏数学严谨性,缺乏生活化的语音。语言较干瘪,重复较多。在幻灯片切换时候衔接语不好,过于生硬。

  自己想想试着从以下几点做点改进:

  一、加强同学生的沟通,课前要检查预*,布置任务要有针对性。课上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

  二、加强备课的精细度,深度。备学生在备课中的比重。认真思考和分析学生的接受情况,实时掌控学生学*状态。精心选择适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表现方法来呈现。

  三、多和同事交流、沟通。多向他们取取经,多在一起探讨教学。取长补短,让自己尽快的成长和成熟起来。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