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在召唤》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

《田野在召唤》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体验对大自然的赞美,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演唱表现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田园歌曲的另一种风格 ——— 欢快、活泼。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反复跳跃记号、休止符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视听结合法

  教具准备: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田野在召唤》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

  1、模仿“春风”连贯、柔和的声音

  师:最*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的舒服!很适合去春游去远足,你们去过吗?(生:去过)同学们,那你们能用声音来模仿柔和的春风吗?看谁模仿的最像。(生自由模仿)

  师:我们大家一起用“hu”来模仿春风的声音。

  5---5-- -

  hu

  要求:同学们,春风是强的,还是弱的?(mp 中弱的力度表现)

  (1)教师弹琴用“hu”范唱旋律。

  师:老师这里有一条旋律,我们模仿春风的声音唱一唱:

  4.3︱2 6–5.4 ︱3 5- 43︱2 3 4 5︱4.3 34 50 4.3︱

  Huhu hu Hu hu

  2 6- 5.4︱3 5- 43︱20 50 50 50 ︱3- - -‖

  Huhu

  师:请同学们随老师的范唱用动作来表现春风。

  师: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来模仿春风的声音。

  (2)唱好曲谱中的符点音符

  师:现在老师用两种方法来模仿春风的声音,同学们请听,哪一种能带给你风吹柳枝摆动的感觉。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是曲谱中的符点音符带给了我们动感,一起来唱一唱。

  (3)学生随琴完整的演唱。

  2、模仿“春雨”短促、有弹性的声音

  师:哎呀,你们的声音真的像春风一样非常柔和,吹得老师太舒服了。你们听,春风把春雨给引来了。

  (1)教师弹琴用“滴、嗒”范唱旋律。

  4/4 10 50 10 50 ︳10 50 10 50 ︳

  滴 嗒 滴嗒 滴 嗒滴嗒

  10 50 10 50 ︳7050 70 50︳

  滴嗒 滴 嗒 滴嗒 滴 嗒

  师:雨滴落在树叶上,落在草地上,声音是短促的,有弹性的。你们用动作来模仿一下。

  (2)学生随琴完整地演唱。

  师:我听到了小雨滴欢快的声音。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模仿春风、春雨的场面,好吗?

  三、学唱歌曲

  师:真是太好听了,大自然的声音就是这样的美妙!那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听一听,看一看?听,田野在召唤我们呢!

  1、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2、复听歌曲范唱,学生律动,感受歌曲节拍,和弱起节奏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走向大自然,走进美丽的田野。为了使我们的步伐整齐,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请同学们和着音乐的节拍来前进。第二,为了走好第一步,我们先要做好准备,听老师数到六,大家一起捻指说“走”,然后踏步走起来。来先试试。

  3、教师随音乐范唱歌曲。

  师:随着欢快的音乐来到了美丽的田野,下面老师把《田野在召唤》这首歌曲,送给你们!

  4、学生随录音范唱自学歌曲。(出示歌曲图片)

  师:美丽的田野在召唤我们,我们也一起轻轻地唱起来,用歌声来回应它。

  师:同学们,是用大声喊唱,还是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歌唱,才能和美丽寂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

  师:那我们注意要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来歌唱,

  5、随琴唱歌,处理歌曲中的重难点乐句。(唱好、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反复跳跃记号、休止符)

  6、齐唱歌曲

  四、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1.学会了歌曲我们用什么手段与形式能把歌曲表演得更精彩呢?

  ⑴画春天

  ⑵奏春天,用打击乐伴奏

  ⑶玩春天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朝气蓬勃的意大利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田野是人人喜欢、向往的地方,同学们让我们唱起这首歌曲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同学们,再见!

《田野在召唤》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田园歌曲的另一种风格—欢快、活泼。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声音的和谐与统一。

  教具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田野在召唤》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

  1、模仿春风的声音

  师:最*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的舒服!说到这里,老师想到了一首歌,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唱的:“春风吹面薄于纱”。意思是说,春风吹到脸上,就像柔软的纱巾轻轻拂过一样,特别的舒服。

  唉,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老师听听谁模仿的最像。

  师:我们一起用“呼”来模仿春风的声音。

  同学们,像老师这样,面部表情兴奋一点,保持好“u”的口型,用上腰部气息的支持,保持好这个状态一起来。

  同学们,春风是强的,还是弱的?你们听,一阵轻柔的春风吹来了。(1)师弹琴用“呼”范唱旋律。

  师:请同学们用动作随音乐来表现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

  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来模仿春风的声音。

  师:现在老师用两种方法来模仿春风的声音,同学们听一听,哪一种能给你风吹柳枝摆动的感觉。(2)唱好曲谱中的符点音符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是曲谱中的符点音符带给了我们动感,一起来唱一唱。

  (3)随琴完整的演唱。

  2、模仿春雨的声音

  (1)教师用“滴答”范唱旋律。

  师:哎呀,你们的声音真像一阵春风吹进了我们的教室,吹得老师太舒服了。你们听,春风把春雨给引来了。

  (2)唱好曲谱中的休止符。

  师:雨滴落在树叶上,落在草地上,声音是短促的,有弹性的。你们用动作来模仿一下。

  (3)学生随琴演唱。

  师:我听到了小雨滴欢快的声音。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模仿春风、春雨的场面,好吗?

  3、二声部练*

  师:我说,春风来了,这边同学就一起来唱。我说,春雨也来了,这边同学就一起来唱。

  看好老师的指挥。师:春风来了。

  春雨又来了。

  春风春雨交织在一起来了。

  二、学唱歌曲

  师:真是太好听了,大自然的声音就是这样的美妙!那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听一听,看一看?听,田野在召唤我们呢!

  1、初听歌曲范唱,感受音乐的情绪、节拍。

  师:田野在用什么方式召唤我们?

  走向美丽的田野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仿佛看到了什么?

  2、领学生踏步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和节拍,解决歌曲中的弱起节奏。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走向大自然,走进美丽的田野。为了使我们的步伐整齐,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请同学们一定要听着音乐,和着音乐的节拍来踏步。第二,为了踏好第一步,我们先要做好准备,这样吧,听老师数到七,大家一起捻指说“走”,然后踏步走起来。我们先来试试。

  师:好,我们来看,谁能和着音乐的节拍走得最精神,最漂亮,能和大自然美丽的风景融合在一起。

  好,大家随着音乐的节拍走回到自己座位上原地踏步。

  3、教师范唱歌曲。

  师:随着欢快的音乐来到了美丽的田野,请大家坐下来休息一会。老师把《田野在召唤》这首歌曲,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喜欢!

  4、学生随录音范唱自学歌曲。(出示歌曲图片)

  师:美丽的田野在召唤我们,我们也一起轻轻地唱起来,用歌声来回应它。(同学们,想一想,是用大声喊唱,还是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去唱,能和美丽寂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那我们就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再来唱,听好音乐。

  5、随琴唱歌,处理歌曲中的重难点乐句。

  师:随老师的琴一起来唱一唱。

  唱好、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反复跳跃记号、休止符。

  (注意用微笑的状态,嘴角上提,用灵活的舌尖来咬字吐字,听听你们的声音是不是跟大自然的声音一样动听美妙。)

  6、随琴完整的演唱歌曲。

  7、随音乐伴奏演唱歌曲。

  师:你们的歌声和上美妙的音乐,一定会更好听。要想唱的好,一定要注意听着音乐来唱。

  五、合唱练*

  师:让我们静静的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听一听这首歌曲采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师:丰富的和声效果,让我们更完美的感受到了自然界中和谐美妙的音响。师:刚才我们都听出这首歌曲采用了合唱的形式。那我们也把二声部加进来,大家听二声部的旋律熟悉吗?是我们练*过的什么声音?(小雨滴)

  1、学生随录音范唱齐唱二声部。

  师:我们和录音里的小朋友合作来演唱这首歌曲,我们来唱二声部。

  2、分声部合作演唱歌曲。师:我们来组成一个小合唱团,这组同学唱一声部,这组同学唱二声部,老师来给大家当指挥好吗?听听我们的合唱团表现的怎么样?

  3、随音乐,师指挥交换声部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唱得真是好极了!我们把声部交换过来,再演唱一遍。

  六、随琴学唱歌谱

  a师生同唱歌谱

  师:同学们,歌曲你们唱得非常好,那能不能和老师一起随琴来唱一唱乐谱,轻声跟老师来唱一唱。

  b学生齐唱歌曲曲谱,教师伴奏。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朝气蓬勃的意大利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田野是人人喜欢、向往的地方,同学们让我们唱起这首歌曲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同学们,再见!

《田野在召唤》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的学*,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田野在召唤》与《我们的田野》是同题材内容,但音乐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用歌声表达歌曲欢快的情绪,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情绪,唱好二声部。

  教学难点

  旋律相同,不同的节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发声

  【阶段目标】

  选用歌曲中二声部的旋律进行视奏和视唱,创设情境同时解决合唱的音准问题。

  1、用口风琴吹奏旋律

  2、视唱旋律

  3、双脚在地上交替打节奏,同时用象声词“踢踏”唱旋律,唱好连续休止符。

  【设计意图】为二声部的演唱做铺垫,练*连续的八分休止符处的唱法。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二、学唱歌曲

  【阶段目标】解决演唱难点,分析歌曲、学会歌曲、唱好歌曲。

  1、初听,看演示的谱例听范唱给歌曲分乐段。

  2、出示谱例,视唱学*歌曲第一乐段,学生演唱可能出现的问题:“20 30 40 50 ”不容易唱好连续八分休止符的声断气连的弹跳感觉。

  解决方式:①做一做拍皮球的动作,体会弹跳的感觉。②双手叉腰,感觉小皮球跳到肚子上。③用这种感觉唱乐谱。④加上字唱一唱。

  3、完整演唱第一乐段歌词,设计演唱力度。

  学生演唱歌曲并画出这两句的旋律线。通过直观的*行和上行的旋律线,给这两句话加上恰当的力度并演唱。

  预设环节:学生根据以往别的学*经验,应该能够提出*行旋律用P,上行旋律用渐强。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可用范唱引导学生体会恰当的力度。

  提示学生:注意气息支持、用清晰的吐字咬字表现歌曲的情感。请学生对自己的演唱作出评价。

  4、学*第二乐段,直接演唱第二乐段的歌词。

  难点:前面出现的20 30 40 50易与第二乐段中2 3 4 5|混淆,学生受前面影响,容易把一拍的音也唱成带有休止符的节奏。

  解决方式:引导学生从歌词中体会,第二乐段这里好像田野张开怀抱拥抱我们,我们也渴望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因此我们急切的脚步中间没有停顿。

  5、完整演唱第二乐段,复*力度记号。

  出示带有顿音▼和重音记号﹥的谱例,复*重音记号和顿音记号,带有顿音记号的字要唱得短、轻、跳;带重音记号的要加强力度。学生演唱并自我评价。

  分析:学生已经学*过重音记号和顿音记号,本节课把这两个记号作为一个知识点呈现,让学生再次感受力度记号的作用。

  目的:加上这两个记号后演唱,体会力度记号在歌曲表现中的作用。

  歌词“梯里通巴”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这是一首意大利的歌曲,这个词可能是意大利语的音译,也可能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欢迎,还可以是我们奔向大自然的脚步声等等。

  6、完整演唱歌曲

  出示加上了力度变化的谱例。学生完整演唱主旋律。同时请几个同学用口风琴弹奏二声部的旋律。

  7、进行两声部合唱练*

  学生分为两个声部,高声部跟老师的琴,低声部有几个同学用口风琴演奏旋律,其他人跟着口风琴校正音准,用“踢踏”两字演唱二声部的旋律。

  设问:教材中要求学生用歌词中的“梯里通巴”作为二声部歌词,但是这个词与主旋律歌词相同,学生在演唱时又要顾及音准,又要想着字,可能比较困难,因此改为用走路形象的“踢踏”两个字来唱二声部。

  预设环节:教材要求学生为X X 节奏处设计动作或声音,但本节课重点放在使学生能够较为准确的演唱二部合唱,因此,设计声音或动作将放在下一课时进行。如果学生学*的比较顺利,二部唱的较好,也可以试着加上设计声音或动作。

  【设计意图】预设多种方案引导学生通过感受、体验、表现和对比等方法唱会歌曲。

  三、巩固拓展

  【阶段目标】聆听不同形式的合唱并进行分析。

  1、首先出示谱例,对比聆听人音版教材中的下方三度旋律的二声部合唱。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这样的形式使歌曲的情绪更饱满。速度稍快也可以使歌曲欢快的情绪表达的更好。“快快把路上”这一句节奏的变化,分别唱一唱八分音符节奏的词和附点节奏的词,体会哪一种更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演唱。不同的开头一个是弱起,具有推动感;一个像是脚步声,边走边唱的感觉更形象。

  2、学生完整演唱一遍歌曲,教师提示学生:合唱过程中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要注意聆听另一声部,使两个声部的声音和谐地融在一起。唱完后学生自己指出演唱中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预设环节:如果学生学*的比较顺利,有时间就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题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都可以给人美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不同的合唱形式,使学生感受不同形式对歌曲情绪表达的作用,进一步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3、学*评价设计

  (1)学生的自评、互评和他评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2)教师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及时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1、更多关注学法,预设多种方案随时调整教学环节。以往的教学中通常只考虑教师的教法,关注学生的学*方式和过程很少。本课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在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学*结果,教师预设了多种方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随时调整教学环节并运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原有知识储备,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不同版本们之间教材差异,提高学生各种音乐能力。以往的教学拿来一个作品就教,很少关注教材前后知识的衔接和学生原有基础和能力。本课设计在全面了解教材前后知识的衔接和学生原有知识能力下,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灵活的教法和学法,在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利用不同版本教材的差异,变为资源,给学生更丰富的体验。

  3、注重结合实例进行感受和体验,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且完整的音乐知识概念。唱歌教学的最终目标不只是把歌唱会、唱好,要通过对前后知识的衔接逐步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教学体系,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田野在召唤》教案4

  一、目标:

  1、能够积极参与作品的制作过程,用自己的感受体验作品的美,体会到大自然的独特和美。

  2、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制作欣赏选择需要的颜色来作画,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探索作画的乐趣。

  二、准备:

  1、纸浆画一幅宣纸是幼儿人数的3-4倍

  2、胶水人手一小瓶一次性手套人手一对

  3、塑料箩筐人手一个各色颜料水人手一瓶

  三、过程:

  (一)谈论春天的话题,进入主题。

  1、教师以春天为话题,引起幼儿讨论,来感受春天环境的变化。

  2、谈话引出春天的田野,引导幼儿说说春天的田野会是怎么样的。

  3、教师小结:小朋友都把春天的田野描述的像一幅幅美丽的画,老师觉得的春天的田野也像是一幅漂亮的画。有着漂亮的蝴蝶在田野中嬉戏打闹,还有一朵朵小花一株株嫩绿的秧苗映红映绿了整片田野,漂亮极了。

  (二)出示范画,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并请幼儿猜猜这是用什么做出来的。

  2、幼儿大胆猜想后,教师揭开答案,告诉幼儿这是纸浆画。

  3、教师示范作画,并说说制作要求。告诉幼儿做纸浆画的步骤。(步骤:先把宣纸撕成一条一条,撕好后再撕成一段一段――放进脸盆――倒上颜料――倒上胶水――捏成纸浆――作画)

  要求:颜料水和胶水只能任选一瓶宣纸撕好后要戴上一次性手套同伴间不争吵能互相谦让着用宣纸等其他操作材料

  (三)幼儿操作,引导大人与孩子一起合作。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知道,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创作,有自己的创新思路。

  2、在完成捏纸浆这个步骤后,引导幼儿能够大胆的设计画面,并要求幼儿动脑筋给自己的作品来取名。

  (四)展示作品,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

  1、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小组间互相欣赏评价。

  2、教师对今天的活动进行小结,并带领幼儿出活动室。

《田野在召唤》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田野题材内容-合唱表演形式-(听与唱)的学*,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田野在召唤》,与《我们的田野》是同一题材的内容,但音乐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二声部的和谐。

  2、音乐情绪的表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感受歌曲的情绪。

  对前8小结的部分,进行二声部合成。

  教学重难点:对歌曲情绪的把握。

  二声部合成的时候,注意两个声部的和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授:

  师:我们一起来聆听田野的歌声吧!

  (播放歌曲〈田野的召唤〉。)

  2.比较感受。

  师:这首歌的情绪与《我们的田野》有什么不同?

  (学生比较〈我们的田野〉与〈田野的召唤〉的情绪。)

  3.讨论、概括。

  师:对,《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抒情优美,《田野的召唤》的情绪比较欢快活泼。

  4.深化感受。

  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

  (学生随着歌曲〈田野的召唤〉拍手打节奏,再次体验感受歌曲的情绪。)

  三.歌词学*。

  1.创设意境。

  向学生展现一幅与歌曲内容有关的画面,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理解歌词。

  师:多美的画面,多美的语句,谁来说说歌词中描写了哪些景色?

  (学生讨论歌词所表达的含义。)

  3.演唱歌词。

  师:这歌词犹如一首诗歌,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来唱一唱。

  五.完整演唱。

  课后反思:1.用优美舒展的歌声描绘美丽的田野风光,表达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能够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二声部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欣赏合唱《我们的田野》,体现音乐中所表现的情绪。

  2、感受歌曲中所描述的美景。

  教学重难点:1、通过欣赏,能够体会出歌曲那种优美的抒情感。

  2、能够表达出对祖国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授:

  一、欣赏歌曲《田野在召唤》。

  1、第一遍欣赏,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并用恰当的词汇和色彩表达心中的感受。

  2、读歌词,听第二遍,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美感。

  3、完成课后练*。

  4、听录音轻声哼唱。

  二、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1、谈话导入:春游是大家都想的活动,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你们知道大利的少年是以怎样的心情去旅游?我们从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中去感受一下。

  2、聆听歌曲范唱: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过去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

  3、视谱,听教师范唱曲调。

  (1)前8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问:这两个曲调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在高声部哪里是“上行”的走向,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学生自学第1—8小节曲调,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指挥,学*前8小节。

  (4)后8个小节也是由二个乐句组成,在曲调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5)教师指导学生学唱后两个乐句的曲调,注意弱起拍的附点节奏。

  (6)完整地唱全曲,注意小快板的速度,活泼的情绪唱好。

  4、学唱歌曲

  (1)用la来哼唱歌曲

  (2)朗诵歌词,想象一下,歌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轻声唱歌词,但速度与情绪依旧。

  (4)有感情地放声歌唱

  三、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1、分组讨论用什么手段与形式把歌曲表演得更精彩,再展示各组的创造成果,大家共同评价与表扬,

  (1)画春天

  (2)奏春天,用打击乐伴奏

  (3)玩春天

  课后反思:过教学,学生能够体验到田园风光带给人们愉悦的审美感受,并能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田野在召唤》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田野在召唤》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田野在召唤教案优选【5】篇

  田野在召唤教案 1

  教学目标:

  1.在参与合唱的表演中,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成歌颂; 2.能够通过读谱的方式学唱歌曲,并能正确地参与合唱表演。能主动对歌曲的处理提出自己的见解,准确把握自己的声部。

  3.在参与歌曲的演唱中,感受意大利民歌的风格。

  教材分析: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曲调欢快的意大利民歌。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带切分音的节奏型的运用使得音乐欢快跳跃,极富有动感,加上第二声部配以固定节奏音型及“啦”的伴唱,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队郊游、旅行的儿童们在充满春意盎然的田野中边走边唱、欢声笑语的欢乐神情。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能准确地进行合唱,并能在参与合唱中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教学卡片、旋律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以歌声问好。

  2.老师提问:谁能用“温”组一个词? 3.生:温度、温暖、温柔、温和、温馨

  4.师:非常好!看来同学们的语文水*很高噢!那谁能告诉老师,在这几个词语中,哪一个是形容季节的呢?

  5.生:温暖

  6.师:谁用这个词语来说一句关于季节的话。 7.生:我喜欢温暖的春天!

  二、游戏铺垫

  1.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正处在温暖的春天,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老师也喜欢种花,不过我种的花浇下的不是水而是音乐,所以我种的花开出来的都是音符花。(老师出示四朵音符花:红、黄、紫、橙,每一朵上面分别写有一个音符:5 1 3 5

  2.单音和声训练:学生先分别用唱名唱出四个音符,然后将学生分成四个组,一朵花代表一个组,先进行两个声部,然后三个,最后完成四个声部的和声演唱,老师以手势指挥学生的演唱。

  3.在唱名唱得比较稳定的基础上作“U”音的发声训练。

  4.音乐游戏:旋律的传递(以歌曲副歌部分的两个声部旋律作为传递的旋律)

  继续分组比赛,从老师开始进行旋律的传递,凡是出现传递失误的则画一张哭脸。开始只进行一条旋律的传递,学生能完成后则开始进行两条旋律的传递,即进行两个声部的旋律训练。

  三、导入新课

  1.以春游为话题,和学生简单交流,引导学生重点谈谈郊游的心情是怎样的?

  2.师:同学们在春天都喜欢去郊游,那你们知道意大利的小朋友他们在春天会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意大利歌曲“田野在召唤”,仔细地听听,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

  3.初听后师生作简短的讨论。

  四、学*新课

  1.按照刚才的分组,一朵花代表一个自学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学*小组长。 2.音乐游戏竞赛:抢卡片

  将歌曲第一声部的旋律分成四个乐句,分别写在四张旋律卡片上,将卡片零乱地贴在黑板上,老师分别弹奏每一乐句由组长抢听,谁最正确地抢到卡片,并能带领全组正确地唱出该乐句,则在该组的花后画一张笑脸。

  3.老师完整弹奏一遍旋律,每组组长按老师的弹奏将卡片有序地重新贴在黑板上。(此时各组的同学都可以给自己的组长提示,让他们能正确完成)

  4.各小组分别演唱自己的旋律进行旋律接龙,再完整齐唱第一声部旋律。

  5.分析旋律的走向:哪些乐句是“*行”,哪些乐句是“上行”,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6.师在第一声部旋律下面对应贴出第二声部旋律,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进行旋律合唱训练。

  五、演唱歌曲

  1.再次聆听歌曲范唱,设问:歌曲是用什么样的力度在演唱?低声部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感?(低声部就像是小朋友们轻快的脚步,在美丽的田野快乐地穿行)

  2.分声部填唱歌词。老师注意及时调整学生演唱的声音、节奏及情绪。

  3.师生合作进行合唱的训练:老师首先和高声部的同学合作演唱,老师担任低声部,让低声部的'同学注意倾听老师和高声部的合作。

  4.倾听了老师的的演唱后低声部加入开始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训练。注意控制学生的声音,尽量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在演唱中老师以手势提示学生注意音高。

  5.有感情地放声歌唱

  师:请低声部的同学踏着轻快的步伐,和高声部的同学一起走进美丽的田野吧!

  六、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1.设问:歌曲中的“梯里通巴”是什么意思?结合歌曲上下的歌词想一想。(快快来吧) 2.设问:你能为歌曲的第二声部重新填词吗?让歌曲更加富有春天的温暖气息。 3.继续按刚才的分组进行填词创作歌曲。 4.分组展示各组的创作成果。 5.评价与表扬。

  七、课堂小结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合作完成了这首欢快的意大利歌曲“田野在召唤”,在同学们美妙的歌声里我充分感受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更充分感受到同学们对音乐的热爱之情,让我们再次唱响“田野在召唤”,在歌声里一起走进温暖的春天,走进美丽的大自然!

  田野在召唤教案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祖国田野的美丽。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CAI课件、录音机(音乐《我们的田野》)、VCD(歌曲《我们的田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我们的田野》。(课件出示课题)

  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田野吗?

  生:田野上有野花。

  生:田野上有弯弯的小河,河里有小鱼。

  生:田野上有花,有草,还有各种小动物。

  师:这是你们眼中的田野,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绘田野的吧!

  (二)指导阅读理解

  师:请你们打开书,轻声把诗歌朗读两遍,边读边想:你认为诗歌中的那一句写的很美,为什么?

  生:“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这句写的很美,因为河水很绿,稻田一眼望不到边。

  师:你能读读这句吗?(生读)

  出示课件:动画碧绿的河水。教师范读。

  学生两人互读,指名读。

  生:“无边的稻田,好象起伏的海面”这句写的很美。因为“起伏”特别美。

  师:“起伏”是什么样子?(生做手势)大家也做做。

  出示课件:稻田。

  师:请大家在闭上眼,边听边想象:这无边的稻田,在微风的吹拂下,就象海面的波浪一样一起一伏,滚滚向前,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睁开眼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呢?

  轻声练*,再指名读,齐读。

  生:“*静的湖中,开满了荷花”这句很美。因为荷花很多,都“开满”了湖。

  师:你认为这句该怎么读?读一读。(生读)

  出示课件:湖中开满了荷花。

  师:看这荷花,荷叶在湖面上挨挨挤挤,花朵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盛开,真是美丽极了!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画面这么美,那怎样通过朗读把这美尽可能的展现出来呢?(范读)轻声读读。两个人互相读读。指名读。

  生:“金色的鲤鱼,长的多么肥大。”这句我特别喜欢,因为我喜欢鱼,鲤鱼颜色特别美,还很肥大。

  师:那你就读一读这句话吧!(生读)

  师:听的出来这句话确实很美,大家也读读吧。指名读。两人互相读。

  出示课件:鲤鱼。

  师:看这颜色,看这个儿,怎么样。你们喜欢吗?那就把你们的喜爱之情溶入到这句话中吧。范读。互读。指名读。齐读。

  师:你们还找到了哪句?

  生:“湖边的芦苇中,藏着成群的野鸭。”这句话美,因为我喜欢野鸭,野鸭很多还藏着。(读这句)

  出示课件:芦苇和野鸭。

  师:这高高的就是芦苇。咦,不是成群的野鸭吗,那些呢?

  生:藏起来了。

  师:这些野鸭时隐时现,有些被芦苇挡住了,就像在和我们捉迷藏似的。谁来读读这句?(指名读)

  师:还有要补充的吗?(没有)

  师: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老师读全文)

  睁开眼睛,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全文读一读。指名读第一节和第二节。

  (三)提高、欣赏

  师:诗歌通过河水、稻田、荷花、鲤鱼与野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多么生动美丽的田野画面。我想你们了解的田野景色肯定不仅仅是这些,现在就请你们把自己了解的田野景色给我们描绘一下。两个人先互相说说。然后指名描述。

  师:你们描绘的真是多姿多彩,我也想描绘一下老视眼中的田野,愿意欣赏吗?

  播放音乐《我们的田野》,同时演示CAI课件五个动画。

  配词:

  1、田地里,满眼绿色,农民们在辛勤的耕耘。

  2、秋天,高粱成熟了。看,这红红的高粱,在微风中向我们点头微笑。

  3、青青的草地上野花遍地,有紫的,有黄的,有红的',有粉的,它们在争香斗艳。

  4、一屡屡灿烂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照在林间,使林间的绿各式各样,或深、或浅、或明、或暗。5、水塘里,碧玉盘似的莲叶浮在水面,淡黄色的莲蓬亭亭玉立,雪白的莲花张开了笑脸。蜻蜓飞来,更是别有情趣。

  师:这就是我为大家描绘的几幅田野风光,喜欢吗?

  师:课本上《我们的田野》这首诗歌优美生动,如果配上美妙动听的音乐更是锦上添花。愿意听一听吗?(播放VCD《我们的田野》)。

  教学反思:学生在歌词中体会美好的画面

  田野在召唤教案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用有弹性、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能力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比较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和欣赏,感受音乐中春天的气息,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赞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在实践中掌握八分休止符。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声音的和谐与统一。

  【教学过程】

  一、趣味发声练*:

  1、模仿“春雨”短促、有弹性的声音。

  (1)媒体播放小雨的录音片段。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导入:伴着破土而出的颗颗嫩芽,抚着柔和的阵阵春风,淅淅沥沥,飞舞着三月的小雨,在春风中一阵接着一阵,那么当小雨滴落在树叶上,落在草地上,声音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呢?”

  (3)“孩子们,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时高时低充满节奏感的雨滴声吧”!(媒体显示雨滴的图形谱)学生练唱:4/4 1 0 5 0 1 0 5 0|7 0 5 0 7 0 5 0 | 1 0 5 0 1 0 5 0|7 0 5 0 7 0 5 0 ‖

  2、模仿春风的声音。

  我听到了小雨滴欢快的唱着歌,那你们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春风啊?(媒体显示春风图)练唱:

  (1)柔和的春风1 2 3 4 |5| 5 4 3 2 1 |1—— —|50 40 30 20 |1—43︱2 3 4 5︱4、3 34 50 4、3︱26— 5、4︱3 5—5 、4 |3 5‖

  10 50 10 50 |70 50 70 50|10 50 10 50 |70 50 70 50|10 50 10 50 ‖

  (4)学生随琴完整地演唱。

  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导入: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醒来来了,在春雨的滋润下蓬勃生长着,要是我们背着背包,带着好吃的零食,一起到充满着春意盎然的田野中郊游,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意大利少年朋友的歌唱吧!听听他们都在唱什么呢?心情怎样?(显示美丽的田野风光图)

  2、复听歌曲,学生律动,感受歌曲节拍和弱起节奏。师: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走向大自然,走进美丽的田野。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请同学们和着音乐的节拍,听老师数到七,大家一起捻指说“走”,然后踏步走起来前进。第二,比比谁最能表现出郊游时的快乐心情。

  3、学生随琴声学唱歌曲。(出示歌曲图片)

  (1)再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师:请大家再听歌曲,想想:最令你感到激动兴奋的是哪个乐句?

  (2)练唱4、3︱26 —5、4︱3 543︱20 50 50 50︱3‖师:歌曲中,“梯里通巴”是什么意思?可能是谁发自内心的声音?如果你是他,你可能说什么?请带着感情再唱一遍,看谁最能表现出春天田野的热情召唤?

  (3)将第二段歌词最后乐句对比学*,把握歌曲高潮情绪,复*反复记号。

  (4)学唱歌曲第一部分。美丽的田野在召唤我们,我们也一起用歌声来回应它。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歌唱,才能和美丽寂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学生跟琴练唱。

  休止符的演唱处理:请大家想想我们在模仿春风时,哪一遍的演唱显得春风更开心,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变化?请找找歌曲中哪些地方有八分休止符,让我们一起用有弹性、跳跃的声音来唱唱。

  (5)如学生的音准有问题,对比学唱:43 | 20 30 40 50 |3—(唱曲谱,画旋律线。)

  4、齐唱歌曲。

  四、合唱练*

  1、再次聆听歌曲范唱,听出歌曲演唱形式。

  师:让我们静静的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曲。想想这首歌曲二声部的旋律熟悉吗?

  2、学唱二声部。教师随录音范唱二声部,学生随录音范唱,齐唱二声部。(看教师手势)

  3、学生分声部合唱歌曲。

  五、拓展欣赏威瓦尔第《四季、春》第一乐章1、初听《春》师:美丽的大自然在热切地召唤着我们,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这段音乐你熟悉吗?谁能说出它的曲名?你能从音乐中感受出这是哪个季节?

  2、刚才欣赏的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维瓦尔第创作的小提琴曲《四季、春》中的一个主题片段,《春》是《四季》中的第一首。作者维瓦尔第为了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乐曲,写了一首诗,用以描述第一乐章的音乐内容,让我们来读读这些美妙的诗句,看看作者眼中的春天吧!

  3、朗读诗歌。

  4、复听《春》(CAT)播放配有春天动画的乐曲《春》第一乐章。讨论:乐曲中用的主要乐器是什么?你能模唱其中的主旋律吗?

  5、跟着琴声画旋律线,唱主题旋律、律动。

  六、小结:《田野在召唤》、《春》都是意大利的歌乐曲,旋律有相似的地方,大家看它们的旋律线,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旋律的逐渐向上,形象的表现了万物在春天里蓬勃生长的景象。就让我们多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学生唱《春》主题旋律离开教室。

  田野在召唤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的学*,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田野在召唤》与《我们的田野》是同题材内容,但音乐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用歌声表达歌曲欢快的情绪,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情绪,唱好二声部。

  教学难点

  旋律相同,不同的节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发声

  【阶段目标】

  选用歌曲中二声部的旋律进行视奏和视唱,创设情境同时解决合唱的音准问题。

  1、用口风琴吹奏旋律

  2、视唱旋律

  3、双脚在地上交替打节奏,同时用象声词“踢踏”唱旋律,唱好连续休止符。

  【设计意图】为二声部的演唱做铺垫,练*连续的八分休止符处的唱法。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二、学唱歌曲

  【阶段目标】解决演唱难点,分析歌曲、学会歌曲、唱好歌曲。

  1、初听,看演示的谱例听范唱给歌曲分乐段。

  2、出示谱例,视唱学*歌曲第一乐段,学生演唱可能出现的问题:“20 30 40 50 ”不容易唱好连续八分休止符的声断气连的弹跳感觉。

  解决方式:①做一做拍皮球的动作,体会弹跳的感觉。②双手叉腰,感觉小皮球跳到肚子上。③用这种感觉唱乐谱。④加上字唱一唱。

  3、完整演唱第一乐段歌词,设计演唱力度。

  学生演唱歌曲并画出这两句的旋律线。通过直观的*行和上行的旋律线,给这两句话加上恰当的力度并演唱。

  预设环节:学生根据以往别的学*经验,应该能够提出*行旋律用P,上行旋律用渐强。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可用范唱引导学生体会恰当的力度。

  提示学生:注意气息支持、用清晰的吐字咬字表现歌曲的情感。请学生对自己的演唱作出评价。

  4、学*第二乐段,直接演唱第二乐段的歌词。

  难点:前面出现的20 30 40 50易与第二乐段中2 3 4 5|混淆,学生受前面影响,容易把一拍的音也唱成带有休止符的节奏。

  解决方式:引导学生从歌词中体会,第二乐段这里好像田野张开怀抱拥抱我们,我们也渴望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因此我们急切的脚步中间没有停顿。

  5、完整演唱第二乐段,复*力度记号。

  出示带有顿音▼和重音记号﹥的谱例,复*重音记号和顿音记号,带有顿音记号的字要唱得短、轻、跳;带重音记号的要加强力度。学生演唱并自我评价。

  分析:学生已经学*过重音记号和顿音记号,本节课把这两个记号作为一个知识点呈现,让学生再次感受力度记号的作用。

  目的:加上这两个记号后演唱,体会力度记号在歌曲表现中的作用。

  歌词“梯里通巴”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这是一首意大利的歌曲,这个词可能是意大利语的音译,也可能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欢迎,还可以是我们奔向大自然的脚步声等等。

  6、完整演唱歌曲

  出示加上了力度变化的谱例。学生完整演唱主旋律。同时请几个同学用口风琴弹奏二声部的旋律。

  7、进行两声部合唱练*

  学生分为两个声部,高声部跟老师的琴,低声部有几个同学用口风琴演奏旋律,其他人跟着口风琴校正音准,用“踢踏”两字演唱二声部的旋律。

  设问:教材中要求学生用歌词中的“梯里通巴”作为二声部歌词,但是这个词与主旋律歌词相同,学生在演唱时又要顾及音准,又要想着字,可能比较困难,因此改为用走路形象的'“踢踏”两个字来唱二声部。

  预设环节:教材要求学生为X X 节奏处设计动作或声音,但本节课重点放在使学生能够较为准确的演唱二部合唱,因此,设计声音或动作将放在下一课时进行。如果学生学*的比较顺利,二部唱的较好,也可以试着加上设计声音或动作。

  【设计意图】预设多种方案引导学生通过感受、体验、表现和对比等方法唱会歌曲。

  三、巩固拓展

  【阶段目标】聆听不同形式的合唱并进行分析。

  1、首先出示谱例,对比聆听人音版教材中的下方三度旋律的二声部合唱。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这样的形式使歌曲的情绪更饱满。速度稍快也可以使歌曲欢快的情绪表达的更好。“快快把路上”这一句节奏的变化,分别唱一唱八分音符节奏的词和附点节奏的词,体会哪一种更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演唱。不同的开头一个是弱起,具有推动感;一个像是脚步声,边走边唱的感觉更形象。

  2、学生完整演唱一遍歌曲,教师提示学生:合唱过程中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要注意聆听另一声部,使两个声部的声音和谐地融在一起。唱完后学生自己指出演唱中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预设环节:如果学生学*的比较顺利,有时间就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题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都可以给人美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不同的合唱形式,使学生感受不同形式对歌曲情绪表达的作用,进一步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3、学*评价设计

  (1)学生的自评、互评和他评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2)教师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及时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1、更多关注学法,预设多种方案随时调整教学环节。以往的教学中通常只考虑教师的教法,关注学生的学*方式和过程很少。本课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在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学*结果,教师预设了多种方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随时调整教学环节并运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原有知识储备,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不同版本们之间教材差异,提高学生各种音乐能力。以往的教学拿来一个作品就教,很少关注教材前后知识的衔接和学生原有基础和能力。本课设计在全面了解教材前后知识的衔接和学生原有知识能力下,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灵活的教法和学法,在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利用不同版本教材的差异,变为资源,给学生更丰富的体验。

  3、注重结合实例进行感受和体验,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且完整的音乐知识概念。唱歌教学的最终目标不只是把歌唱会、唱好,要通过对前后知识的衔接逐步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教学体系,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田野在召唤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的学*,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田野在召唤》与《我们的田野》是同题材内容,但音乐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用歌声表达歌曲欢快的情绪,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情绪,唱好二声部。

  教学难点

  旋律相同,不同的节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发声

  【阶段目标】

  选用歌曲中二声部的旋律进行视奏和视唱,创设情境同时解决合唱的音准问题。

  1、用口风琴吹奏旋律

  2、视唱旋律

  3、双脚在地上交替打节奏,同时用象声词“踢踏”唱旋律,唱好连续休止符。

  【设计意图】为二声部的演唱做铺垫,练*连续的八分休止符处的唱法。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二、学唱歌曲

  【阶段目标】解决演唱难点,分析歌曲、学会歌曲、唱好歌曲。

  1、初听,看演示的谱例听范唱给歌曲分乐段。

  2、出示谱例,视唱学*歌曲第一乐段,学生演唱可能出现的问题:“20 30 40 50 ”不容易唱好连续八分休止符的声断气连的弹跳感觉。

  解决方式:①做一做拍皮球的动作,体会弹跳的感觉。②双手叉腰,感觉小皮球跳到肚子上。③用这种感觉唱乐谱。④加上字唱一唱。

  3、完整演唱第一乐段歌词,设计演唱力度。

  学生演唱歌曲并画出这两句的旋律线。通过直观的*行和上行的'旋律线,给这两句话加上恰当的力度并演唱。

  预设环节:学生根据以往别的学*经验,应该能够提出*行旋律用P,上行旋律用渐强。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可用范唱引导学生体会恰当的力度。

  提示学生:注意气息支持、用清晰的吐字咬字表现歌曲的情感。请学生对自己的演唱作出评价。

  4、学*第二乐段,直接演唱第二乐段的歌词。

  难点:前面出现的20 30 40 50易与第二乐段中2 3 4 5|混淆,学生受前面影响,容易把一拍的音也唱成带有休止符的节奏。

  解决方式:引导学生从歌词中体会,第二乐段这里好像田野张开怀抱拥抱我们,我们也渴望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因此我们急切的脚步中间没有停顿。

  5、完整演唱第二乐段,复*力度记号。

  出示带有顿音▼和重音记号﹥的谱例,复*重音记号和顿音记号,带有顿音记号的字要唱得短、轻、跳;带重音记号的要加强力度。学生演唱并自我评价。

  分析:学生已经学*过重音记号和顿音记号,本节课把这两个记号作为一个知识点呈现,让学生再次感受力度记号的作用。

  目的:加上这两个记号后演唱,体会力度记号在歌曲表现中的作用。

  歌词“梯里通巴”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这是一首意大利的歌曲,这个词可能是意大利语的音译,也可能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欢迎,还可以是我们奔向大自然的脚步声等等。

  6、完整演唱歌曲

  出示加上了力度变化的谱例。学生完整演唱主旋律。同时请几个同学用口风琴弹奏二声部的旋律。

  7、进行两声部合唱练*

  学生分为两个声部,高声部跟老师的琴,低声部有几个同学用口风琴演奏旋律,其他人跟着口风琴校正音准,用“踢踏”两字演唱二声部的旋律。

  设问:教材中要求学生用歌词中的“梯里通巴”作为二声部歌词,但是这个词与主旋律歌词相同,学生在演唱时又要顾及音准,又要想着字,可能比较困难,因此改为用走路形象的“踢踏”两个字来唱二声部。

  预设环节:教材要求学生为X X 节奏处设计动作或声音,但本节课重点放在使学生能够较为准确的演唱二部合唱,因此,设计声音或动作将放在下一课时进行。如果学生学*的比较顺利,二部唱的较好,也可以试着加上设计声音或动作。

  【设计意图】预设多种方案引导学生通过感受、体验、表现和对比等方法唱会歌曲。

  三、巩固拓展

  【阶段目标】聆听不同形式的合唱并进行分析。

  1、首先出示谱例,对比聆听人音版教材中的下方三度旋律的二声部合唱。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这样的形式使歌曲的情绪更饱满。速度稍快也可以使歌曲欢快的情绪表达的更好。“快快把路上”这一句节奏的变化,分别唱一唱八分音符节奏的词和附点节奏的词,体会哪一种更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演唱。不同的开头一个是弱起,具有推动感;一个像是脚步声,边走边唱的感觉更形象。

  2、学生完整演唱一遍歌曲,教师提示学生:合唱过程中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要注意聆听另一声部,使两个声部的声音和谐地融在一起。唱完后学生自己指出演唱中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预设环节:如果学生学*的比较顺利,有时间就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题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都可以给人美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不同的合唱形式,使学生感受不同形式对歌曲情绪表达的作用,进一步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3、学*评价设计

  (1)学生的自评、互评和他评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2)教师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及时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1、更多关注学法,预设多种方案随时调整教学环节。以往的教学中通常只考虑教师的教法,关注学生的学*方式和过程很少。本课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在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学*结果,教师预设了多种方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随时调整教学环节并运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原有知识储备,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不同版本们之间教材差异,提高学生各种音乐能力。以往的教学拿来一个作品就教,很少关注教材前后知识的衔接和学生原有基础和能力。本课设计在全面了解教材前后知识的衔接和学生原有知识能力下,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灵活的教法和学法,在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利用不同版本教材的差异,变为资源,给学生更丰富的体验。

  3、注重结合实例进行感受和体验,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且完整的音乐知识概念。唱歌教学的最终目标不只是把歌唱会、唱好,要通过对前后知识的衔接逐步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教学体系,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田野在召唤》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田野在召唤》教案(精选五篇)

  《田野在召唤》教案 1

  教学目标:

  1、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田园歌曲的另一种风格—欢快、活泼。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声音的和谐与统一。

  教具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田野在召唤》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

  1、模仿春风的声音

  师:最*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的舒服!说到这里,老师想到了一首歌,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唱的:“春风吹面薄于纱”。意思是说,春风吹到脸上,就像柔软的纱巾轻轻拂过一样,特别的舒服。

  唉,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老师听听谁模仿的最像。

  师:我们一起用“呼”来模仿春风的声音。

  同学们,像老师这样,面部表情兴奋一点,保持好“u”的口型,用上腰部气息的支持,保持好这个状态一起来。

  同学们,春风是强的,还是弱的?你们听,一阵轻柔的春风吹来了。(1)师弹琴用“呼”范唱旋律。

  师:请同学们用动作随音乐来表现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

  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来模仿春风的声音。

  师:现在老师用两种方法来模仿春风的声音,同学们听一听,哪一种能给你风吹柳枝摆动的感觉。(2)唱好曲谱中的符点音符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是曲谱中的符点音符带给了我们动感,一起来唱一唱。

  (3)随琴完整的演唱。

  2、模仿春雨的声音

  (1)教师用“滴答”范唱旋律。

  师:哎呀,你们的声音真像一阵春风吹进了我们的教室,吹得老师太舒服了。你们听,春风把春雨给引来了。

  (2)唱好曲谱中的休止符。

  师:雨滴落在树叶上,落在草地上,声音是短促的,有弹性的。你们用动作来模仿一下。

  (3)学生随琴演唱。

  师:我听到了小雨滴欢快的声音。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模仿春风、春雨的场面,好吗?

  3、二声部练*

  师:我说,春风来了,这边同学就一起来唱。我说,春雨也来了,这边同学就一起来唱。

  看好老师的指挥。师:春风来了。

  春雨又来了。

  春风春雨交织在一起来了。

  二、学唱歌曲

  师:真是太好听了,大自然的声音就是这样的美妙!那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听一听,看一看?听,田野在召唤我们呢!

  1、初听歌曲范唱,感受音乐的情绪、节拍。

  师:田野在用什么方式召唤我们?

  走向美丽的田野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仿佛看到了什么?

  2、领学生踏步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和节拍,解决歌曲中的弱起节奏。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走向大自然,走进美丽的田野。为了使我们的步伐整齐,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请同学们一定要听着音乐,和着音乐的节拍来踏步。第二,为了踏好第一步,我们先要做好准备,这样吧,听老师数到七,大家一起捻指说“走”,然后踏步走起来。我们先来试试。

  师:好,我们来看,谁能和着音乐的节拍走得最精神,最漂亮,能和大自然美丽的风景融合在一起。

  好,大家随着音乐的节拍走回到自己座位上原地踏步。

  3、教师范唱歌曲。

  师:随着欢快的音乐来到了美丽的田野,请大家坐下来休息一会。老师把《田野在召唤》这首歌曲,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喜欢!

  4、学生随录音范唱自学歌曲。(出示歌曲图片)

  师:美丽的田野在召唤我们,我们也一起轻轻地唱起来,用歌声来回应它。(同学们,想一想,是用大声喊唱,还是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去唱,能和美丽寂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那我们就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再来唱,听好音乐。

  5、随琴唱歌,处理歌曲中的重难点乐句。

  师:随老师的琴一起来唱一唱。

  唱好、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反复跳跃记号、休止符。

  (注意用微笑的状态,嘴角上提,用灵活的舌尖来咬字吐字,听听你们的声音是不是跟大自然的声音一样动听美妙。)

  6、随琴完整的演唱歌曲。

  7、随音乐伴奏演唱歌曲。

  师:你们的歌声和上美妙的音乐,一定会更好听。要想唱的好,一定要注意听着音乐来唱。

  五、合唱练*

  师:让我们静静的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听一听这首歌曲采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师:丰富的和声效果,让我们更完美的感受到了自然界中和谐美妙的音响。师:刚才我们都听出这首歌曲采用了合唱的形式。那我们也把二声部加进来,大家听二声部的旋律熟悉吗?是我们练*过的什么声音?(小雨滴)

  1、学生随录音范唱齐唱二声部。

  师:我们和录音里的小朋友合作来演唱这首歌曲,我们来唱二声部。

  2、分声部合作演唱歌曲。师:我们来组成一个小合唱团,这组同学唱一声部,这组同学唱二声部,老师来给大家当指挥好吗?听听我们的合唱团表现的怎么样?

  3、随音乐,师指挥交换声部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唱得真是好极了!我们把声部交换过来,再演唱一遍。

  六、随琴学唱歌谱

  a师生同唱歌谱

  师:同学们,歌曲你们唱得非常好,那能不能和老师一起随琴来唱一唱乐谱,轻声跟老师来唱一唱。

  b学生齐唱歌曲曲谱,教师伴奏。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朝气蓬勃的意大利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田野是人人喜欢、向往的地方,同学们让我们唱起这首歌曲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同学们,再见!

  《田野在召唤》教案 2

  一、目标:

  1、能够积极参与作品的制作过程,用自己的感受体验作品的美,体会到大自然的独特和美。

  2、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制作欣赏选择需要的颜色来作画,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探索作画的乐趣。

  二、准备:

  1、纸浆画一幅宣纸是幼儿人数的3-4倍

  2、胶水人手一小瓶一次性手套人手一对

  3、塑料箩筐人手一个各色颜料水人手一瓶

  三、过程:

  (一)谈论春天的话题,进入主题。

  1、教师以春天为话题,引起幼儿讨论,来感受春天环境的变化。

  2、谈话引出春天的田野,引导幼儿说说春天的田野会是怎么样的。

  3、教师小结:小朋友都把春天的田野描述的像一幅幅美丽的画,老师觉得的春天的田野也像是一幅漂亮的画。有着漂亮的蝴蝶在田野中嬉戏打闹,还有一朵朵小花一株株嫩绿的秧苗映红映绿了整片田野,漂亮极了。

  (二)出示范画,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并请幼儿猜猜这是用什么做出来的。

  2、幼儿大胆猜想后,教师揭开答案,告诉幼儿这是纸浆画。

  3、教师示范作画,并说说制作要求。告诉幼儿做纸浆画的步骤。(步骤:先把宣纸撕成一条一条,撕好后再撕成一段一段――放进脸盆――倒上颜料――倒上胶水――捏成纸浆――作画)

  要求:颜料水和胶水只能任选一瓶宣纸撕好后要戴上一次性手套同伴间不争吵能互相谦让着用宣纸等其他操作材料

  (三)幼儿操作,引导大人与孩子一起合作。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知道,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创作,有自己的创新思路。

  2、在完成捏纸浆这个步骤后,引导幼儿能够大胆的设计画面,并要求幼儿动脑筋给自己的作品来取名。

  (四)展示作品,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

  1、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小组间互相欣赏评价。

  2、教师对今天的活动进行小结,并带领幼儿出活动室。

  《田野在召唤》教案 3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农民的劳动与智慧;尊重工人和农民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2、认识日用农产品及生活用品,探究这些用品的生产过程,知道农业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感受农业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快乐、幸福。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倾听米粒的诉说,了解一些粮食的生产过程,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辛劳和智慧,懂得爱惜粮食,勤俭节约,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教学准备

  1、从不同渠道收集有关粮食的知识、儿歌、诗词、图片、典故等,并以组为单位进行相应的整理,准备有关实物。

  2、教师准备有关多媒体或网络教学资源,也可联系学农基地或附*农作物基地,便于师生实践、体验。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导入

  1、分组活动,看、摸、闻本组准备的粮食作物,交流所了解到的关于这些粮食作物的知识,背景诗朗诵《锄禾》。

  2、结合课外查找的资料,谈谈自己对粮食作物的了解,大家可以适时补充。

  3、分组活动,看、摸、闻本组准备的粮食作物。

  二、分析总结,明理

  1、学生到学农基地或附*农村观察农作物生长现状,即*请教。

  2、学干农活,体验农民的辛劳,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分享收获的喜悦。师生与农民交流同乐,从而懂得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3、探究:玉米、高粱、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它们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三、拓展延伸,提高

  1、设计餐厅里的对白。

  2、针对一些浪费行为进行辨析,为学校和家中的餐厅各设计“节约粮食,珍视劳动”方面的温馨提示卡。

  3、收集整理相关农谚、儿歌、故事,提供资源参考。

  4、模拟学生食堂早、中餐的场景,学生戴食物头饰扮演不同的角色,讲述粮食的故事。

  5、了解本地的、身边的一些种植、养殖常识,进一步明白劳动者用他们的付出为人们创造了幸福的生活!

  《田野在召唤》教案 4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体验对大自然的赞美,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演唱表现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然、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田园歌曲的另一种风格 ——— 欢快、活泼。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反复跳跃记号、休止符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视听结合法

  教具准备: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田野在召唤》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

  1、模仿“春风”连贯、柔和的声音

  师:最*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的舒服!很适合去春游去远足,你们去过吗?(生:去过)同学们,那你们能用声音来模仿柔和的春风吗?看谁模仿的最像。(生自由模仿)

  师:我们大家一起用“hu”来模仿春风的声音。

  5---5-- -hu

  要求:同学们,春风是强的,还是弱的?(mp 中弱的力度表现)

  (1)教师弹琴用“hu”范唱旋律。

  师:老师这里有一条旋律,我们模仿春风的声音唱一唱:

  4.3︱2 6–5.4 ︱3 5- 43︱2 3 4 5︱4.3 34 50 4.3︱

  Huhu hu Hu hu

  2 6- 5.4︱3 5- 43︱20 50 50 50 ︱3- - -‖

  Huhu

  师:请同学们随老师的范唱用动作来表现春风。

  师: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来模仿春风的声音。

  (2)唱好曲谱中的符点音符

  师:现在老师用两种方法来模仿春风的声音,同学们请听,哪一种能带给你风吹柳枝摆动的感觉。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是曲谱中的符点音符带给了我们动感,一起来唱一唱。

  (3)学生随琴完整的演唱。

  2、模仿“春雨”短促、有弹性的声音

  师:哎呀,你们的声音真的像春风一样非常柔和,吹得老师太舒服了。你们听,春风把春雨给引来了。

  (1)教师弹琴用“滴、嗒”范唱旋律。

  4/4 10 50 10 50 ︳10 50 10 50 ︳

  滴 嗒 滴嗒 滴 嗒滴嗒

  10 50 10 50 ︳7050 70 50︳

  滴嗒 滴 嗒 滴嗒 滴 嗒

  师:雨滴落在树叶上,落在草地上,声音是短促的,有弹性的。你们用动作来模仿一下。

  (2)学生随琴完整地演唱。

  师:我听到了小雨滴欢快的声音。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模仿春风、春雨的场面,好吗?

  三、学唱歌曲

  师:真是太好听了,大自然的声音就是这样的美妙!那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听一听,看一看?听,田野在召唤我们呢!

  1、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2、复听歌曲范唱,学生律动,感受歌曲节拍,和弱起节奏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走向大自然,走进美丽的田野。为了使我们的步伐整齐,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请同学们和着音乐的节拍来前进。第二,为了走好第一步,我们先要做好准备,听老师数到六,大家一起捻指说“走”,然后踏步走起来。来先试试。

  3、教师随音乐范唱歌曲。

  师:随着欢快的音乐来到了美丽的田野,下面老师把《田野在召唤》这首歌曲,送给你们!

  4、学生随录音范唱自学歌曲。(出示歌曲图片)

  师:美丽的田野在召唤我们,我们也一起轻轻地唱起来,用歌声来回应它。

  师:同学们,是用大声喊唱,还是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歌唱,才能和美丽寂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

  师:那我们注意要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来歌唱,

  5、随琴唱歌,处理歌曲中的重难点乐句。(唱好、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反复跳跃记号、休止符)

  6、齐唱歌曲

  四、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1.学会了歌曲我们用什么手段与形式能把歌曲表演得更精彩呢?

  ⑴画春天

  ⑵奏春天,用打击乐伴奏

  ⑶玩春天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朝气蓬勃的意大利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田野是人人喜欢、向往的地方,同学们让我们唱起这首歌曲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同学们,再见!

  《田野在召唤》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的学*,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田野在召唤》与《我们的田野》是同题材内容,但音乐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用歌声表达歌曲欢快的情绪,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情绪,唱好二声部。

  教学难点

  旋律相同,不同的节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发声

  【阶段目标】

  选用歌曲中二声部的旋律进行视奏和视唱,创设情境同时解决合唱的音准问题。

  1、用口风琴吹奏旋律

  2、视唱旋律

  3、双脚在地上交替打节奏,同时用象声词“踢踏”唱旋律,唱好连续休止符。

  【设计意图】为二声部的演唱做铺垫,练*连续的八分休止符处的唱法。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二、学唱歌曲

  【阶段目标】解决演唱难点,分析歌曲、学会歌曲、唱好歌曲。

  1、初听,看演示的谱例听范唱给歌曲分乐段。

  2、出示谱例,视唱学*歌曲第一乐段,学生演唱可能出现的问题:“20 30 40 50 ”不容易唱好连续八分休止符的声断气连的弹跳感觉。

  解决方式:

  ①做一做拍皮球的动作,体会弹跳的感觉。

  ②双手叉腰,感觉小皮球跳到肚子上。

  ③用这种感觉唱乐谱。

  ④加上字唱一唱。

  3、完整演唱第一乐段歌词,设计演唱力度。

  学生演唱歌曲并画出这两句的旋律线。通过直观的*行和上行的旋律线,给这两句话加上恰当的力度并演唱。

  预设环节:学生根据以往别的学*经验,应该能够提出*行旋律用P,上行旋律用渐强。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可用范唱引导学生体会恰当的力度。

  提示学生:注意气息支持、用清晰的吐字咬字表现歌曲的情感。请学生对自己的演唱作出评价。

  4、学*第二乐段,直接演唱第二乐段的歌词。

  难点:前面出现的20 30 40 50易与第二乐段中2 3 4 5|混淆,学生受前面影响,容易把一拍的音也唱成带有休止符的节奏。

  解决方式:引导学生从歌词中体会,第二乐段这里好像田野张开怀抱拥抱我们,我们也渴望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因此我们急切的脚步中间没有停顿。

  5、完整演唱第二乐段,复*力度记号。

  出示带有顿音▼和重音记号﹥的谱例,复*重音记号和顿音记号,带有顿音记号的字要唱得短、轻、跳;带重音记号的要加强力度。学生演唱并自我评价。

  分析:学生已经学*过重音记号和顿音记号,本节课把这两个记号作为一个知识点呈现,让学生再次感受力度记号的作用。

  目的:加上这两个记号后演唱,体会力度记号在歌曲表现中的作用。

  歌词“梯里通巴”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这是一首意大利的歌曲,这个词可能是意大利语的音译,也可能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欢迎,还可以是我们奔向大自然的脚步声等等。

  6、完整演唱歌曲

  出示加上了力度变化的谱例。学生完整演唱主旋律。同时请几个同学用口风琴弹奏二声部的旋律。

  7、进行两声部合唱练*

  学生分为两个声部,高声部跟老师的琴,低声部有几个同学用口风琴演奏旋律,其他人跟着口风琴校正音准,用“踢踏”两字演唱二声部的旋律。

  设问:教材中要求学生用歌词中的“梯里通巴”作为二声部歌词,但是这个词与主旋律歌词相同,学生在演唱时又要顾及音准,又要想着字,可能比较困难,因此改为用走路形象的“踢踏”两个字来唱二声部。

  预设环节:教材要求学生为X X 节奏处设计动作或声音,但本节课重点放在使学生能够较为准确的演唱二部合唱,因此,设计声音或动作将放在下一课时进行。如果学生学*的比较顺利,二部唱的较好,也可以试着加上设计声音或动作。

  【设计意图】预设多种方案引导学生通过感受、体验、表现和对比等方法唱会歌曲。

  三、巩固拓展

  【阶段目标】聆听不同形式的合唱并进行分析。

  1、首先出示谱例,对比聆听人音版教材中的下方三度旋律的二声部合唱。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这样的形式使歌曲的情绪更饱满。速度稍快也可以使歌曲欢快的情绪表达的更好。“快快把路上”这一句节奏的变化,分别唱一唱八分音符节奏的词和附点节奏的词,体会哪一种更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演唱。不同的开头一个是弱起,具有推动感;一个像是脚步声,边走边唱的感觉更形象。

  2、学生完整演唱一遍歌曲,教师提示学生:合唱过程中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要注意聆听另一声部,使两个声部的.声音和谐地融在一起。唱完后学生自己指出演唱中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预设环节:如果学生学*的比较顺利,有时间就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题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都可以给人美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不同的合唱形式,使学生感受不同形式对歌曲情绪表达的作用,进一步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3、学*评价设计

  (1)学生的自评、互评和他评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2)教师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及时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1、更多关注学法,预设多种方案随时调整教学环节。以往的教学中通常只考虑教师的教法,关注学生的学*方式和过程很少。本课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在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学*结果,教师预设了多种方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随时调整教学环节并运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原有知识储备,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不同版本们之间教材差异,提高学生各种音乐能力。以往的教学拿来一个作品就教,很少关注教材前后知识的衔接和学生原有基础和能力。本课设计在全面了解教材前后知识的衔接和学生原有知识能力下,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灵活的教法和学法,在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利用不同版本教材的差异,变为资源,给学生更丰富的体验。

  3、注重结合实例进行感受和体验,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且完整的音乐知识概念。唱歌教学的最终目标不只是把歌唱会、唱好,要通过对前后知识的衔接逐步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教学体系,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田野在召唤》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召唤作文 (菁华6篇)

召唤作文1

  老实说,我不喜欢下雪,若是下了,不仅路上得多长个心眼,那透骨的寒意更不用说了。

  一进门,白雪驻足的校园别有几分清新。好几个追来赶去的身影投入眼帘,随即,调皮的雪末子舔着我的脸。他们停下来,望望我。我的心里竟然有个声音在说:“随他们去吧,乐乐也好哇,班干部扫什么兴头啊。”

  真想不到雪有如此大的诱惑力。那铃声像个久违的老朋友姗姗而来。这群男同学“嗖”的没影儿了。紧接着,从操场上飘来的笑声牵扯着我的心。我呼了一口热气,静静地看着他们。

  雪不大,草地上单薄的一层雪变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了。伴随着一阵沙沙声,还没等这个圆溜溜的东西盯上哪个遭殃鬼。那银铃笑声便从大咧的嘴巴里流出来。半空中,一道道优美,弯曲的线条交错着,绽出一朵朵晶莹、娇小的花儿。那花儿又轻盈地舞到他们红扑扑的脸蛋儿,悄悄地躲到一团团呼出的热气中了。树上的雪花儿耐不住性子了,一碰,抖落一串串欢快的笑声。不知不觉的,一旁有老师站着,嘴巴和眉毛弯弯的,笑得很开心。我顿时觉得手中的笔是那么沉重,作业本上的“ABCD”是那么枯燥。我的脚似乎也听到了召唤,那一份晶莹的快乐悄然落到心尖。

  阳光总是在你高兴的时候来到,可是这次我却有些讨厌它了。它把他们的笑融化在雪里,但唯一不可带走的是他们像雪一样,纤尘不染的目光。可是那闪烁在眉宇间清凉的东西早晚有一天会覆上灰尘,我轻轻地叹气,这群贪玩的男孩子却乐悠悠的,快乐得让人羡慕。

  记忆的笔尖的召唤,猛然收笔,还听到那群爱雪的孩子在感叹:“下雪喽!我终于盼到下雪了,我好高兴哦!”

召唤作文2

  唤伴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全世界的惊呼声中,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正以一个不可思议的速度奔向未来。“五一”节那天我亲眼目睹了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因为我去了*科技博物馆。

  我与科技博物馆之缘还要从“五一”那天说起。那是一次令我难忘的参观。我亲身实践了科学的奇妙现象,刚一进展厅,便是一个十分现代的高科技机器人交响乐团,不是很大,在一个台子上,我亲耳听“他”演奏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每一个“人”都惟妙惟肖生动形象,后来我又见到了爸爸常说的而且要推广的一种列车——磁悬浮列车,造型完美,并且这种列车不用能源,利用磁性就可以使它开动起来。接着我又观看了电灯发亮原理,然后我还实践了光学现象。

  当然最令我难忘的还在后面呢,突然一个巨大的仪器展现在我的面前,那时航天员感受器,坐在椅子上系好安全带,360度大转弯身体负重压力大,椅子有按纽可以调快慢,妈妈问我要不要试试,我说等等,因为那毕竟是有挑战性的呀!终于我下了决心上去了,开始不会调按纽,受椅子的任意摆布,有一下我感觉差点从上面掉下来。感受完毕之后,我就感觉有些头晕目眩了,真的很难受,你想想在那椅子上,我心理恐惧,它又使劲把我往下压,然后经过360度大转弯,哎!可是这毕竟还是体验呢。神舟六号上真正的航天员一定比这个累多了。正当我头晕脑涨时,一个宇航服有映入我的眼帘,真希望我以后可以穿上它,当一名宇航员……

  我知道这不是幻想,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成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在召唤我们,在这次博物馆之行,我与博物馆结下很深的情愿,我们只有努力学*,才可以迎接新的召唤。

召唤作文3

  “跟随你的心——Follow your heart”这是乔布斯说过的一句千古名言,可是说着容易,做着难,这世上有那么多不得已,但我一直相信,只要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那么这一生就没有白过,不仅如此,而且可以活得十分精彩。

  从小我就特别喜欢读书,可是,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大,那一本本引人入胜的书就似乎与我隔了一道墙,一层不可翻越的屏障,后来,我就想,为何我不能沿着自己心灵的召唤前进呢。我开始博览群书,我领会了徐志廉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意境;品味了辛弃疾的“暮然回首,那人便在,灯火阑珊处”的思绪。我随着欧·亨利小说的情节起伏,感受着他小说的“你猜得到开头,却打死也猜不到结尾”的跌宕;又读着村上春树的科幻巨著,为他的手笔所折服,我的语文能力不知不觉的提升了,语文的分数也逐渐增高,我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收获了好成绩。

  我很喜欢欣赏艺术,因此我沿着心灵的召唤,去欣赏心中的艺术,我去欣赏画作——梵高的的《向日葵》,看着每朵向日葵不同的形式,特别是那几朵枯干的向日葵时,我仿佛感受到当时梵高内心的痛苦与压抑,那么伟大的艺术家生前却饱受摧残,我的心底不免激起丝丝涟漪,我也爱欣赏建筑,看那埃菲尔铁塔高高耸立在法国那辽阔的土地上,静静地立着,成为世界的焦点,我不禁想到,*凡的默默付出才能筑就一番事业,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我收获了人生的感悟与生命的哲理。

  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跟随你的心,就获得了不一样的天地,看到的会是更湛蓝的天空,耕耘的会是更广阔的土地。

召唤作文4

  今年冬天,我们一家坐着飞机来到了三亚。一提起三亚,除了那一望无际的大海以外,我就想到我们家楼下的池塘和花园,它给予了我们无数欢乐。

  以前,我和哥哥喜欢在高高低低的假山上和郁郁葱葱的竹林里玩耍。可是今年的池塘不一样了,这里来了三位“客人”——三只小鸭子。

  小鸭子像一团毛绒绒的小球球一样,分辨它们很容易,一只的嘴巴是黑色的,一只是深黄色的,另一只比较特别,从嘴尖开始到嘴的中间有一条黑色的纹,其他是黄色的。

  它们的身子是嫩黄的,尾巴处呈现出淡淡的黑色,小尾巴有些翘,脚掌是橙色的,划起水来小屁股一扭一扭的,真逗人。

  小鸭子们吃东西的时候最可爱,它们把头埋到水下,小尾巴翘得高高的,嘴巴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瞧它们那样子,一点儿也不文雅,一看就知道是三个小淘气包。

  当它们受到惊吓的时候,小尾巴就会压得**的,脖子用力的往前伸,小脚儿一个劲地划水,别看它们*时游得慢条斯理的,这一冲,速度可还不慢哦。

  还有,小鸭子也会散步哦,当楼下的人比较少的时候,小鸭子便爬到岸上来走走路,你也许会问,鸭子怎么会爬呢?它们先选好落脚的地方,然后用脚一蹬,把脖子一伸,胸一挺,就上去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再也不会相信鸭子有那么敏捷。鸭子还有一个“经典动作”——挠痒。它把脚伸上脖子,然后像狗狗抓痒的时候一样快速的上下动,还把脖子伸得长长的,眯着那小眼睛,一副很享受的样子。

  三只小鸭子在欢乐的戏水,它们给花园增添了多少生机,给小池塘带来了多少欢声笑语,给孩子们带来了多少意想不到的惊喜!

召唤作文5

  现今有一句很时髦的话,叫做“让青春去等待”。据说它出自很时髦的流行歌曲。所以追赶时髦的现代人,纷纷效仿,自以为是时代哲理。

  “让青春去等待”,“等候”什么呢?“等候”财富,金钱、好运、机遇? 还是“等候”别人的帮助,“等候”命运的恩赐,“等候”异想天开的收获?

  “让生命去等候”。为什么要去“等候”呢?是守株待兔,还是孤注一掷。别让“青春去等候”别让“生命去等候”“青春”正以他无限的魅力在想我们召唤。让我们别在等候青春。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源泉在不息地涌流。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去懦弱,进去压倒苟叟,如此锐气,弱冠后生有之,且顺之年则亦多件,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纺堕暮年。

  很显然,所谓的时代哲理,它只是一个莫名其妙的词语的组合,尽管人们可以用丰富的想象力填补它,但它中心的意义无非落在“等候”二字上。因此,我想问:有什么理由去“等候”。

  有些人在青春的召唤下迎面走来,勇敢,坚强的向前使去。但有些人却胆却了,不愿意前进,当然不进则退。

  在青春时期我们要有目标,正如一篇文章所讲,“一旦追求消失,锐气如同冰雪覆盖,在世不恭,自暴自弃便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实已老矣。然而坚持追求,你就有望在百岁高龄告别尘世视乃觉年轻。”

  青春正已他无限的魅力向我们召唤,使我前进,如果在青春的召唤向着一个目标前进你就会青春永驻,风华永寸。

召唤作文6

  绿色是性命色,绿色象征着康健、生长、生气勃勃和盼望。有“绿色食物”、“绿色通道”、“绿色故里”、“绿色夏令营”等等。

  地球上,也有很多绿色。但是这些绿色正在徐徐地消掉!

  地球,我们的母亲。油黑的泥土是地球的身材。如今,肥饶的地皮已经变得贫瘠不毛;树林是地球的秀发,如今秀发已经枯黄、失落了;小河是地球的······

  地球妈妈,如今已经遍体鳞伤。她只想让我们觉悟,大概她正在对我们说:“觉悟吧,快觉悟吧人类,不要让我再挂花了!”说完今后,便唉声太息。

  是啊,地球妈妈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奉献:煤、铁、金、银、铜、锡、铅、石油和自然气。而人类呢?却还不满足,一而再,再而三不知控制地开采。

  我们正在赔偿对地球妈妈无情危害:1、顺手封闭水龙头,节省用水。2、不利用一次性餐具。3、把垃圾分类。4、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5、······而且,您的身材将会越来越强健。

  固然,您也已经上了病院,但人类依然会不停拯救您。您要好好养病,好好地苏息,病才好得快,您也才会继承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子女。

  如今,照旧绝大多半人在粉碎地球,绝一小部门人在掩护地球。

  地球妈妈的病有了一些好转,要是再蒙受着严峻粉碎,我们优美的故里将在不久后消掉,我们人类也别指望粉碎了地球后,再移居到另外星球上去。

  地球妈妈的召唤:觉悟吧人类,掩护好我。

  还我一片绿色!


《田野在召唤》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在农场里教案 (菁华5篇)

在农场里教案1

  活动意图:

  《在农场里》是一首儿童歌曲。旋律活泼而稚气,内容模仿猪、牛、鸭三种动物的叫声,容易记忆和学唱,也有利于幼儿把自己喜爱的动物编创成新的歌词来演唱。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并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尝试仿编歌曲。

  2、大家一起游戏,体会音乐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动物图片、歌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农场背景图

  1、这是哪里?会住着哪些小动物?

  幼1:这是田边,有很多的草。

  幼2:这是农场,小鸡和小鸭住在里面,还有小牛小羊。

  2、仔细看谁来了?(出示小猪图片)

  3、小猪是怎样叫的?

  幼:噜噜噜。

  幼儿集体模仿小猪叫声与动作。

  二、欣赏歌曲(价值取向:通过听歌曲,理解歌词。)

  1、农场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猪,每天唱着歌,听听小猪怎么唱歌的?

  2、幼儿欣赏歌曲。

  小猪每天在农场唱什么歌?

  3、再次倾听,感受歌曲的快乐。

  4、幼儿多遍学唱歌曲。

  5、小猪唱完歌,轮到谁唱啦?

  幼:小牛,还有小鸭。

  6、小牛怎么唱歌?小鸭呢?

  幼:小牛唱起歌来哞哞,小鸭是嘎嘎地唱歌。

  三、尝试仿编歌曲与歌表演

  1、你还想听哪个小动物唱歌?它又会怎么唱?

  幼1:我想要小鸡来唱歌,叽叽叽。

  幼2:我想听小青蛙唱,呱呱呱。

  2、那准备咯,小鸡来唱歌啦。

  将歌词中“小猪”改成“小鸡”,鼓励幼儿加上相应动作。

  3、多次练*。

  活动延伸:

  在小舞台中,鼓励幼儿分角色进行歌表演。

  活动反思:

  孩子们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他们的很多想法都非常有创意,也是因为他们的创意擦出了我思想的火花,使活动变的更精彩。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想法,为他们喝彩,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我们应该多多向孩子学*,相信他们的能力,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学会为他们喝彩。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依据孩子的实际能力设计教学内容,让孩子在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切实落实教学活动的时效性。

在农场里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边演唱歌曲边做相应的动作。

  2、能分角色演唱歌曲,并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

  活动准备

  1、同幼儿人数相等的小猪、小牛、小鸭头饰若干,并分别分组放置在小椅子下面。

  2、《在农场里》挂图(见教具盒)。

  3、歌曲《在农场里》(见语言音乐光盘CD)。

  活动过程

  谈话出示挂图《在农场里》(见教具盒),幼儿观察讲述农场里的小动物。

  教师:这是什么地方?农场里都有谁呀?

  一、熟悉歌曲

  1、幼儿倾听歌曲《在农场里》(见语言音乐光盘CD),模仿歌曲中小动物的叫声。

  教师:农场里的小动物可开心了,它们想唱不一样的歌给大家听,听一听它们是怎样唱的?

  你能学一学农场里的小动物是怎样叫的吗?

  2、教师清唱歌曲第一段,启发幼儿有节奏地说唱歌词,初步熟悉歌曲内容。

  教师:听一听,小猪是在什么地方?它是怎样唱歌的?

  3、教师清唱歌曲第二、三段,启发幼儿有节奏地说歌词,完整熟悉歌曲内容。

  教师:听一听,小牛在什么地方?它是怎样唱歌的?

  听一听,小鸭子们在哪里?它们又是怎样唱的?

  二、学唱歌曲

  1、幼儿随琴声伴奏演唱歌曲第一段,感受歌曲的节奏。

  教师:小朋友,来学学小猪唱歌吧。

  2、幼儿随琴声伴奏演唱歌曲第二段、第三段部分,并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

  教师:想一想,小牛怎样唱歌的?我们学一学吧。

  小鸭子又是怎样唱歌的?我们一起和小鸭子唱唱歌吧。

  3、幼儿随琴声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与相关内容。

  教师:让我们和农场里的小动物一起唱歌吧。

  三、表演歌曲

  1、分段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戴上小动物头饰,分角色随音乐表演歌曲。

  教师:说一说,你扮演的是谁?

  歌曲中唱到谁,谁就来唱歌。

  2、完整播放音乐,引导幼儿互换角色随音乐一起完整表演唱。

  教师:我们一起来扮演歌曲中的小动物唱歌吧。

  活动建议

  《在农场里》是一首幽默诙谐、节奏欢快、活泼轻松的幼儿歌曲,可以让幼儿用表演唱的形式学唱歌曲,体验不同的演唱方法。

  教师在教唱歌曲时,先用说唱歌词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歌词内容。如歌词"猪儿在农场"要有节奏地说出来,而后面的歌词"噜噜"就要随歌曲旋律的节奏演唱出来。在歌曲间奏处,教师还可以用语言、手势、小动物的模仿动作提示幼儿做相应的表演。在教唱歌曲时,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采取示范、跟唱、齐唱等方法,进行表演唱。

  幼儿熟悉歌曲后,可以仿编歌词,增加演唱的乐趣。如:小鸡在农场叽叽,小羊在农场咩咩等。

  活动反思:

  歌唱《在农场里》的集教活动,我将活动目标定为:

  1、能初步控制声音进行歌唱,学*仿编歌词。

  2、敢于在集体中大胆表现,体验合作创编与歌声交流的快乐。

  我使用了生动的动物手偶,以及相应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各种动物在这里悠然自得地生活;同时我将活动形式分为歌唱、体态律动等,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然后再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创编歌词。通过幼儿对农场里各种声音的模仿、想像与创造歌唱使幼儿的听觉、观察力、模仿力、创造力等诸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还能使幼儿拉*与小动物的距离。

  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忆农场里的动物:“农场里有哪些动物朋友,我们把它们也请到农场里?”然后出示相应的小羊、小狗、公鸡等动物图片,并让幼儿讨论:“小羊、小狗、公鸡是怎么叫的?如果小羊、小狗、公鸡在农场里,歌曲应该怎么唱?”这是创编的准备阶段,为创编新的歌词内容作准备。本环节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创编时都很积极,都有创编的欲望,并且幼儿创编的也很好。最后是创编的练*阶段,请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到前面根据图片分别领唱并表演,以带领其他幼儿进行创编和模仿。此环节幼儿非常轻松、愉快地体验了创作成功的喜悦。最后活动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进行、结束,还让幼儿体验了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愉悦和成功

在农场里教案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说出不同动物叫声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象声词:叽、呷、咩、噜。

  2、指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叽、呷、咩、噜”四个汉字相同之处,知道它们都是从嘴里发出的叫声,都与“口”有关。

  3、通过游戏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幼儿对学*汉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叽、呷、咩、噜”汉字卡片各一张。

  2、小鸡、小鸭、小羊、小猪的图各一张。

  3、大图:农场。

  4、幼儿会唱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出示农场图片及小动物图片,并提问:在农场里有哪些小动物?

  它们是怎样叫的?要求幼儿能完整地回答问题。

  二、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

  1、逐一出示汉字卡片,并放在相应的小动物嘴边,让幼儿结合图片,想象并认读动物叫声的汉字。

  2、出示汉字卡片“叽、呷、咩、噜”,带领幼儿认读汉字。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叽、呷、咩、噜”四个汉字的结构,启发幼儿找一找这四个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为什么它们都有“口”再组织幼儿开展动物图片和汉字卡片进行配对的游戏活动。

  三、采用对话的形式。

  帮助幼儿巩固对动物叫声的练*。可以问:小鸡小鸡在哪里?幼儿边做鸡嘴动作,边回答:叽叽叽叽,在这里。教师问:小鸭小鸭,在哪里?幼儿边用手做鸭嘴动作,边回答:呷呷呷,在这里。

  四、通过对话活动和音乐活动的形式,进一步帮助幼儿练*动物叫声提高幼儿对阅读象声字的兴趣。

  【活动反思】

  我知道认识汉字是小学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学前阶段,我们需要的是让幼儿学*和*得一些前识字的经验,使他们乐意观察汉字,所以我在这节活动课中加入了了解简单的汉字认读规律。我自己认为这个活动目标就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在我这节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我逐一出示汉字卡片,并放在相应的小动物嘴边,让幼儿结合图片,想象并认读动物叫声的汉字,我采用了集体练*和个别练*的方法,让活动的形式,进一步帮助幼儿练*动物叫声,提高幼儿对阅读象声字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所氛中阅读本次活动的内容,从而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活动效果。

在农场里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用领唱齐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2、在歌曲中感知休止符,按原歌词的格式和内容创编新歌词。

  3、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小动物图片:猪、牛、鸭、羊、公鸡、猫、狗

  2、农场背景图

  活动过程:

  1、复*歌表演《小猪睡觉》

  (1)师:孩子们,我们学过一首歌曲《小猪睡觉》,还记得吗?好,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吧!

  (2)幼儿一起复*歌表演《小猪睡觉》。

  (3)师:今天小猪要带我们去农场玩一玩呢!

  2、学唱新歌。

  (1)出示农场背景图,幼儿学唱小猪的叫声。

  师:小猪在农场里好开心呀,还会唱歌呢,你知道小猪是怎样唱歌的呢?

  引出节奏卡,让幼儿学念其中的歌词:噜、噜。老师重点讲解休止符:在小猪的叫声里有一个小符号,它叫休止符,只要一说到它那儿,我们就要马上闭上嘴,你找到休止符了吗?(幼儿指出)引导幼儿完整地说一说:猪儿在农场噜噜。

  (2)小猪还会这样唱呢!学一学:猪儿在农场噜噜叫。

  (3)小猪越唱越开心,同时出示节奏卡:猪儿噜噜噜。

  (3)跟着图谱念歌词(配班弹琴介入):猪儿在农场(噜、噜),猪儿在农场(噜、噜),猪儿在农场(噜噜叫),猪儿(噜噜噜)。

  (4)师:小朋友说得真好!小猪还要请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呢!

  3、以领唱齐唱、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在农场里》

  (1)师生对唱。现在老师来唱歌曲的前半段,你们唱小动物叫的地方。我们来试试。

  (2)分组对唱。请男孩子唱歌曲的前半段,女孩子唱小动物叫的地方。唱前半段的男孩子站起来。(交换对唱)

  (3)个别幼儿领唱。

  4、创编歌词

  (1)师:农场里还有什么小动物呢?

  (2)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小动物图片,插入图谱,问:牛儿会怎么唱歌呢?

  (3)教师范唱一遍,引导幼儿看图谱唱一唱。(男女分组唱)

  (4)同法引出其他动物:鸭子、公鸡、猫、狗、羊,演唱形式可以是小组,最后到个别。

  5、幼儿边唱边表演。

  小动物们说想请小朋友和它们一起跳舞!你们愿意吗?那请小朋友站在位置前边唱边表演。

  6、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农场里的小动物一起唱了一首有趣的歌,歌曲的名字就叫《在农场里》,回去以后,把我们在农场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说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好朋友听一听,再想一想,你还会把什么动物唱到这首歌里来呢?跟农场里的小动物们再见吧!

  教学反思: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而音乐活动都能为幼儿提供发展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机会。在幼儿园中音乐创造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是“乐于参与即兴创造活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在农场里》这节歌唱活动,其活动目标是在学*歌曲的基础上,结合歌曲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编创的歌词,并结合歌词进行即兴动作表演。我改变以往的图谱,换成了生动的背景图,以及相应小动物的图片和节奏卡,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各种动物在这里悠然自得地生活,同时我将歌唱、体态律动、创编歌词等幼儿喜爱的活动融入《在农场里》。这首歌旨在通过幼儿对农场里各种声音的模仿、想像与创造歌唱使幼儿的听觉、观察力、模仿力、创造力等诸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还能使幼儿拉*幼儿与小动物的距离。首先在创编歌曲《在农场里》根据歌曲内容,我以游戏的口吻告诉幼儿:“农场里还有那些动物朋友没有来,我们把他们也请到《在农场里》?”然后出示相应的小羊、小狗、公鸡等动物图片,并让幼儿讨论:如果小羊、小狗、公鸡在农场里,歌曲应该怎么唱?这是创编的准备阶段,为创编新的歌词内容作准备。本环节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创编时都很积极,都有创编的欲望,并且幼儿创编的也很好。本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后是创编的练*阶段,请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到前面指着图片分别领唱。此环节幼儿非常轻松、愉快地体验了创作成功的喜悦。最后活动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进行、结束。

  此次活动唯一不足的就是有一小部分幼儿对歌曲的最后一句有些混淆,虽然我纠正了一下,但效果并不很好,这也许是我班幼儿语言能力弱,又是全班幼儿一起上课的原因吧,我相信只要稍微个别辅导一下,那几个幼儿一定能改过来的。不过我觉得整个活动效果还好。

在农场里教案5

  活动内容:

  在农场里

  活动目标:

  1. 倾听音乐,听辩不同的音乐角色,感受乐曲中有趣的动物形象。

  2. 体会音乐情节的变化,尝试用简单的表演表达自已对音乐的理解。

  活动准备:

  音乐、手偶、指偶、布

  活动过程:

  一、 听音乐《在农场里》

  1.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农场逛一逛,听听农场里有谁?公鸡、羊、狗、牛。到底有哪些动物呢,我们再来听一听。

  二、 音乐欣赏《农场里的临时妈妈》

  手偶表演故事的前半段。

  T:农场里的小动物可真多,它们之间经常发生一些有趣的事,你瞧,说完谁也来了。

  T:今天,小鸡的妈妈要出门办事,它请鸭妈妈来帮他照看孩子。鸭妈妈见天气很好,就带着鸭宝宝和小鸡们出去玩。小鸡看到鸭宝宝在水里游来游去快乐极了,也想去学游泳,可是鸭妈妈不同意。于是,小鸡偷偷地往河边走去,鸭妈妈大声喊道:“小鸡,别跑。”说完就大步朝前追来,小鸡一看鸭妈妈来了,连忙向前跑去。接下来,小鸡和鸭妈妈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 欣赏音乐,幼儿理解。

  A. 完整欣赏

  T:刚才这个故事里有谁?听到小鸡和鸭妈妈的声音了吗?

  T:小鸡和鸭妈妈发生了什么事?

  T:后来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再来听一听。

  2. 分段欣赏

  (1)欣赏A段,幼儿尝试自由表演动作,感受互相追逐的

  形态。

  T:猜猜发生了什么事?小鸡是怎么跑的?(做)鸭妈妈怎么追的?谁来学一学。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表演。

  (2)欣赏B段

  T:小鸡掉进水里,会发生什么事?小鸡喊救命时,声音会怎么样?(很大)可是小鸡在喊救命时,声音一直很大吗

  T:听出来了吗?谁会用动作来表现声音一会高一会低

  (3)欣赏C段,猜想角色对话。

  T:小鸡的求救声被鸭妈妈听见了,它大步大步地朝前走来。小鸡有没有被救上来,它会对鸭妈妈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听音乐当中,小鸡是怎么对鸭妈妈说话的

  三、完整欣赏。

  1. 教师手偶表演,幼儿欣赏。

  2. 邀请一名幼儿尝试和老师同台手偶表演。

  T:谁愿意和我一起合作表演。

  3. 幼儿尝试用指偶进行音乐表演。


《田野在召唤》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在秋天的田野里玩优秀作文优选【10】份

  在秋天的田野里玩优秀作文 1

  一天下午,我吃过午饭,走到田野边散步。此时以是傍晚了,那奔波了一天的太阳,又红又大,像是个火球。

  我走在田野的羊肠小道上,两旁长满了高大的白杨树,像一个个高大的武士,整整齐齐的排…列在路的两旁。一阵秋风吹过,一片片金黄色的树叶落了下来,如仙女散花,又如蝴蝶起舞。小溪里的水在不知疲倦的流淌着、奔波着。流动的河面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出了那种波光粼粼。我拿起一块石子投向河里,只听“扑通”的一声河面溅起了一个水柱。河边的小草在秋风的吹拂下,不停的像我摇着头。

  田野里更是一派丰收的景象:一望无际的稻田像铺了一地的金子,一个个稻子鼓着大肚皮,涨得似乎要破裂了,一阵秋风吹过,便涌起了一阵金色的波浪。棉花笑咧了嘴,高粱笑弯了腰。苹果树上结满了大大的苹果。黄澄澄的梨挂满了枝头。不远处有几位农民正在收割庄稼,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夕阳收敛了最后一丝阳光,天全黑了,只有月光静静地泻在路面上,田野里一片寂静。只有那不知疲倦的溪水还在流着……

  秋天的田野不仅是美丽的,也是富足的。啊!秋天的田野,我喜欢你!

  在秋天的田野里玩优秀作文 2

  国庆节假期,我和爸爸、妈妈又回到了奶奶家。刚到家,我便带上小表弟来到了田野里,欣赏无限美丽的田园风光。

  我抬起头来,看到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被秋风抹拭的格外明亮。

  我放眼望去,原先好似一片森林的玉米地,已经大部分被收割了。只剩下几片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玉米地,那一棵棵玉米都直挺挺地立在那里,好像等待检阅的士兵,威武极了。那长长的叶子,好像一只只大手,它们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密密层层,微风掠过,窸窣作响。

  我们继续往前走,发现不少棉桃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絮,棉絮上还有一些小水珠晶莹剔透。

  棉花地旁边,有块豆子地,大豆都成熟了。那一个个饱满的豆荚里面有一粒粒圆溜溜的豆子,这让我想起了每一天早上妈妈为我们制作的香浓的豆浆。

  我和表弟在河堤上开心地奔跑,脚下扬起了一层尘土好似在腾云驾雾。我们还在田野里挖地瓜、拔萝卜、捉蚂蚱、逮豆虫。我和表弟玩得不亦乐乎。

  在这秋天的田野里,我不仅仅认识了许多农作物,还收获了更多的乐趣。

  在秋天的田野里玩优秀作文 3

  秋天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我们身边,田野总是最早的将秋天的讯息传递给人们,到处可以看到一片丰收的景象。

  一望无际的田野里,稻子熟了,金黄金黄的,好像一片金黄的大海洋。秋风摇晃着稻谷,沉甸甸的稻穗在田里有节奏的波动着,风声稻浪,好似一曲动人的乐章。瞧。稻田的对面是一块黄灿灿的玉米地,一个个玉米棒子打扮得像活泼可爱的胖娃娃似的,在田地里尽情地嬉笑打闹,它们争先恐后地探出那黄色的小脑袋,仿佛在跟我打招呼似的。那一片又细又长的叶子宛如一条条随风飘荡的绿丝带,在空中翩翩起舞,美丽极了。看,这边的大豆也成熟了,不知秋风说了什么笑话,把豆荚逗得哈哈大笑,有的豆荚裂开了,大豆从里面蹦了出来,想亲眼看看外面这个新奇的世界。我打开豆荚一看,里面躺着五个圆滚滚的小豆娃娃,正等着农民伯伯把它们抱回家。转头看向秋日的菜园,走*一看,西红柿一个个都披上了红色的面纱,个个像羞红脸的小姑娘。还有那些可爱的小辣椒,红得似火,藏在碧绿的枝叶下,像一个个漂亮的少女拿着扇子在遮太阳呢。就连紫色的茄子也穿着大紫袍挂在枝干上,远远望去,多像一位风度翩翩的君子呀!

  秋天的田野是美丽的,我爱秋天的田野!

  在秋天的田野里玩优秀作文 4

  秋姑娘带着魔法棒,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走来了。

  魔法棒一指,田里的稻子变成了金黄色的,沉甸甸的稻穗垂着头向人们弯了腰,秋风拂来,泛起金色的波浪。路边一丛丛野草,有的是枯黄的,有的是嫩绿的,掰开来还能看见青绿色的小芽。这时侯你一定会想起这样的诗句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田边,芦苇在水塘里伫立着,一排排芦苇就像一排排小学生,站得整整齐齐。芦苇梢上开着灰白色的花,风一吹,芦苇似乎在跳舞。地里,高梁涨红了脸,像燃烧的火把。大豆的颜色有些是青青的,有些是黄黄的。

  豆荚的肚子鼓鼓的,就像要胀开来了,有豆宝宝要蹦出来了。辣椒也不甘示弱,有红的,青的,黄的,还有半青半红的,像一盏盏小灯笼。萝卜舒展着翠绿的萝卜缨,还露出胖胖的身子,向我们打招呼。那几棵野柿树上挂满了柿子,就像红红的灯笼,有些没成熟的颜色是黄色的,还有的是青色的。田野里的秋色真美啊!使我流连忘返。

  我爱春天的田野,但我更爱秋天的田野。因为它硕果累累,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秋天的田野里玩优秀作文 5

  夏姑娘悄悄走后,秋姑娘缓缓地来了,为田野披上了一件美丽的衣裳。

  田野里金黄金黄的稻子成熟了,像金色的海洋;高粱地里那粗壮的高粱顶着大红帽子,像一把把燃烧的火把;雪白的棉花被包裹在壳里,露出了白白的小脑袋,在风中对我点头微笑……

  果园里的苹果像一个个火球;柿子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大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葡萄熟了,一串串挂在树叶底下,有红的、紫的、淡绿的,五光十色,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玛瑙,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令人眼花缭乱……

  秋天的花园成了菊花的海洋:有的菊花像妈妈烫过的头发,弯弯曲曲;有的像个小绒球,毛茸茸的,有的大,有的小,有白的、黄的、粉红的、紫红的……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美丽极了!

  树林里的树叶纷纷飘落,像一群群蝴蝶在空中飞舞,慢悠悠地从树上落下来,给大地母亲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轻轻踩上去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好像秋姑娘在唱着一首动听的歌。

  我被这金色的秋天感染了,陶醉了……啊!我爱这丰收的、金黄色的秋天!

  在秋天的田野里玩优秀作文 6

  秋天来了,田野像五彩的海洋。真是美丽极了。

  天,蓝的象海,云,白的象雪,天空一碧如洗,犹如透明的蓝绸子。一棵棵银杏树挂着许多金黄的书页,象一片金子,散发着金光。枫叶火红火红,像一片晚霞。

  树旁有花,花儿长在绿油油的小草中,好多不同颜色的花儿,黄色、红色、兰色……五颜六色。菊花千姿百态,万紫千红。桂花为秋开放,十里飘香。一只只漂亮的蝴蝶,象一片片五彩的树叶在花丛中飞舞。一只只蚂蚱不时从草丛里一跃而起,象一棵棵青绿色的小草在风中欢快地跳舞呢!

  秋天的美,不仅在于那树、草,花,更在于那一颗颗的果实。苹果红艳艳的,火中还带淡黄色,削开外皮,咬一口,酸酸的,甜甜的。石榴上包着一层红中带黄的外皮,头上好一座火山!里面那一颗颗小籽儿,象火山里的容浆,尝一口甜津津的。葡萄一串串的,好象一颗兰色的宝石,吃起来酸溜溜的,甜津津的,好吃极了。

  农作物也一个个成熟了,好多农作物在一起,好象在唱着成熟的欢乐之歌。

  在秋天的田野里玩优秀作文 7

  秋天的田野,真美啊!

  你看,田边立着一棵高大的枫树,枫叶红了,就像一个大大的火把。枫叶红得耀眼,像红色的鸭掌。一阵秋风吹过,枫叶哗哗落下来的时候,像蝴蝶一样翩翩飞舞。几只小蚂蚁在树下找粮食过冬,其中一只小蚂蚁看见了枫叶,它一直围着枫叶走来走去,可能在想:“嗯?这枫叶红红的,把它带回去当被子,应该会很暖和吧。”

  枫树的旁边,是一个小池塘。小池塘旁边有着白白的芦苇,像棉花糖一样,可好看了!小池里的鱼,又大又肥,它们快乐地游来游去。有一只肥鱼想看看秋天的美,所以跃出水面,小脑袋瓜左看右看。

  池塘边是一大片稻田。稻子熟了,黄灿灿的,像金子一样。风吹来,稻子弯下了腰,形成波浪似的稻浪。稻田旁是果园,有橙子树、梨树、苹果树橙子成熟了,红通通的,像一个个小灯笼一样挂在树上,很是可爱。

  远山连绵起伏,层林尽染,五颜六色,就像一幅山水画,真美呀!

  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形状千变万化,有的像温顺的小绵羊,有的像一朵美丽的花朵,有的像一只顽皮的小白熊还有一排大雁组成“人”字形,边叫边往南方飞去呢!

  秋天的田野可真美,美得像一幅画。

  在秋天的田野里玩优秀作文 8

  秋天在哪里?秋天在丰收的田野里。

  秋天在金灿灿的稻田里。一颗颗稻子金灿灿的,还在微风中摇来摇去,就像一大片金色的海洋。这些金黄金黄的稻子个个都笑弯了腰呢!

  秋天在番薯地里。农民伯伯们奋力地挖着番薯,好像在寻宝。他们在这里挖出了四五个抱成一团的红红的番薯,在那里又挖出了一个两只手都抱不过来的大番薯,还在其他地方找到了许许多多各不相同的番薯呢!有的像个小娃娃,有的像个大鸡蛋,有的像个弯弯的月亮……农民伯伯心里乐开了花。

  秋天在菊花田里。一朵朵菊花开放了,它们你挤我碰,都想要农民伯伯去摘它们呢!有的还是一个小花苞;有的只绽开一点点,好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女孩;还有地绽开了笑脸,仿佛在说:“瞧,我多么美丽啊!”

  秋天在毛豆田里。一颗颗毛豆荚鼓鼓的,就像一个个胖娃娃。

  秋天在玉米地里。玉米地里的玉米都成熟了,如果你把它们的外衣掰开的话,里面就会露出一排排黄黄的“牙齿”!

  秋天在……

  秋天的田野,是美丽的田野,也是丰收的田野。我喜爱秋天的田野。

  在秋天的田野里玩优秀作文 9

  秋天悄悄地来了,她穿着秋装,带着丰收的喜悦。它比春天,夏天,冬天,灿烂,更加迷人。

  秋天的田野里,那金灿灿的稻穗,穿上一件秋姑娘带来的秋装,头上插满了金色的珠子,看那片稻穗开心的笑弯了腰,一阵微风吹过稻田,涌起一阵阵金黄色的浪涛,让人陶醉在其中,陶醉在这片金黄色的稻田美景中。

  看,那梧桐树的叶子,一片一片地落下来,像似那一之一只金黄色的蝴蝶在秋天中翩翩起舞。路边的银杏数上,挂着一把把小扇子,一阵秋风吹过,银杏仿佛把这精致的小扇子送给了路边正在忙碌着的人,一会儿,更多的落叶落在地上,像一条华丽的金黄色毛毯子。

  稻田边的那些小草待走进秋天的那一刹那,而生机勃勃的小草早已变了,它太恐惧那寒冷的秋天了,应对秋,天的来临,小草开始枯萎了,它的面色也在慢慢的暗淡,它要离开秋天的寒冷,它要躲藏深处,它们在你们欣赏秋天的美景时,我渴望自己仍是那样英姿焕发,但命运如此,它们就只能暂时与秋天说声拜拜了。要告诉你们:不是春天是美丽的,有着生命与期望其实秋天更精彩,它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啊,秋天的田野多美丽!

  在秋天的田野里玩优秀作文 10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星期四的下午,秋高气爽,秋风**,湛蓝的天空飘着一朵朵白云,老师带着我们到那边的田野观赏秋天的美丽景色。

  我来到一望无边的田野,金黄的稻子映入眼帘,好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每一颗稻穗上都有上百粒稻谷,它们一起使劲,稻杆可受不了了,只好弯下了腰。田那头,几个农民伯伯在里面用机器挖着排水沟,他们满脸笑容,在稻花香里**年呢!

  顺着乡间小路往前走着,突然听到有同学喊道:“啊!好美的花呀!”我们凑*一看,原来是紫色的扁豆花和黄色的野菊花正迎着瑟瑟的秋风竞相开放呢,它们一丛丛,一簇簇,开得好不热闹。这热闹的场景吸引来了本该在春天出现的蜜蜂和蝴蝶,他们也跑来参加这丰收的盛会,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路边有一个小小的池塘,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塘里的荷叶有的已不堪秋风的考验,满脸腊黄,低下了头,还有的荷叶靠着枝杆的支撑,仍顽强地站在那时。水里不里游来几条小鱼,他们在为不屈的荷叶加油喝彩呢!

  秋天的田野真美啊!


《田野在召唤》教案 (菁华5篇)(扩展6)

——《在桥边》教案(精选5篇)

  《在桥边》教案 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

  3、能说出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4、掌握有限视角中第一叙述人称的运用,并能试着以第一人称写一段人物内心独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简单了解本模块内容

  (一)《外国小说欣赏》属于“小说与戏剧”系列。《外国小说欣赏》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适当地勾勒外国小说史的轮廓,简单介绍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以及诸种流派,最终目的是了解小说艺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

  (二)《外国小说欣赏》分为八个单元,按小说的基本元素来设定,分别为“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和“虚构”。

  二、阅读小说,整体感知。明确第一单元要求

  (一)本单元的要求是:

  1、 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

  2、 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

  3、 考察小说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和题旨呈现的关系;

  4、 了解小说的叙述腔调和速度控制。

  (二)《桥边的老人》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桥边的老人》篇幅短小,笔法简练,但是意蕴却很深刻,叙述角度也很具有代表性,读时要细心品味语言。

  三、进入文本

  (一)作者简介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他的一生经历丰富,富有传奇色彩。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1954年,“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老人与海》之中,以及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起来啦!”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美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在一篇文章里也称海明威为“这头老狮子”,以“老狮子”的称号,生动地概括了海明威性格中刚毅、勇敢和坚韧的一面,给人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

  (二)文学常识简介

  1、 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辞,于是“迷悯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

  所谓“迷惘的一代”,意思是指由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不知该怎么办的一代。在20年代初期,美国一批初登文坛的青年作家,他们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思想感情相*,文艺创作倾向也约略相同,他们带着玫瑰色的幻想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但他们所看到的尽是残酷的厮杀和恐怖的死亡。他们的幻想破灭,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他们憎恨战争,但不知如何才能消灭战争,心情苦闷,对前途感到茫然。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动荡不安和社会危机,又加重了他们心灵的空虚和苦闷。他们没有明确的社会理想,只能消极逃避现实的斗争,躲到个人的小天地里去,企图用爱情、友谊、寻欢作乐来解除精神的痛苦,想在富有刺激性的活动中使自己振奋起来。

  2、 冰山理论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对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研究者们注意到了海明威的文体风格,认为海明威早年从事新闻记者工作,练就了简约干练的文体风格,在从事小说创作后,他还是提倡简练的电报体写作风格。海明威的小说使用的是最普通的词和日常用语,摒弃了空洞词藻。

  (三)背景介绍:

  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军和***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海明威不但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一起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的捍卫民主、反***斗争,而且作为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与前两部反映战争的作品不同,《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残酷的战争来了,将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在这里,战争成了作者的谴责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

  (四)理清思路

  学生默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整个情节。

  字词提醒:

  蹒跚 pan shan 腿脚不灵便,走路左右摇摆,缓慢的样子(也作盘跚)

  轮辐 fu 踝 huai 踯躅 zhi zhu (徘徊) 踟蹰 chi chu 心理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眺望 tiao wang

  1、默读课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首段进行场面描写,介绍故事发生的环境。

  主体部分由对话构成情节

  最后一段交待结局,既是对背景的再次点明,又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2、这个故事是由谁来讲述的?

  这篇短小的小说是由“我”来讲述的。由课文的语句推测:我也许是个战地记者,也许是与***对立的阵营中的战士。

  3、以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说这个故事有何特点?

  (1)、 由“我”这个小说中的人物来讲述故事,给我们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有很强的真实感、亲切感。

  (2)、 由“我”来讲述故事,故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现在进行时”,使读者对下一步情节有所期待,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

  (3)、 由“我”来讲述故事,“我”所知道的内容是有限的,比如这个老人的身份、他的经历和未来,很难把故事的全部内容呈现出来。

  4、知识介绍:

  小说的叙述发表方式有两种

  A全知视角,即叙述者是一个全知全能的人,他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行为及命运。通常用第三人称。

  B 有限视角,即由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来讲述故事,而叙述者只了解故事中的部分情节。通常采用第一人称。

  (五)具体解读

  1、 阅读第一段,讨论叙述语言的特点

  问题1:本段交待了哪些内容?

  明确:交待了主人公及故事发生的环境:桥边的老人、避难的人群、运送物资的士兵、踯躅的农夫。

  问题2:本段语言几乎一笔一景,为什么惟独对老人着重笔,且分置首尾?

  明确:注重语言的轻重匀称,结构的错综,与下文的过渡照应。

  问题3:老人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戴钢丝边眼镜,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拓展:为何“不动”,为何要作者设置人物形象为“戴钢丝边眼镜”?

  学生讨论回答。

  由本段看,小说的叙述语言有何特点?

  明确:语言简约,不事渲染,淡化主观色彩;但包蕴丰富的内容,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

  --冰山原则。

  2、布置作业:

  细读文章的主体部分,看看“冰山”下还隐藏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这堂课,我们来寻找“冰山下的隐藏。

  二、 阅读主体部分,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理解小说主旨。

  主体部分是“我”与老人的对话,可归结为“四问”。

  一问家乡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1、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老人提到故乡便暂时忘记了眼前艰难凶险的处境并微笑了起来的这一细节,告诉我们他是多么爱他生活的家园。“微笑”--作者隐藏的是:老人暂时忘却身处艰难凶险而微笑,是因为谈起了故乡,因为热爱故乡,因为故乡有他温暖的回忆,包括对这些动物的回忆。

  2、呆在那儿照顾动物直到最后离开的这个细节,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对它们是多么不舍。离开自己深爱之物、让它们被炮火摧残,这种被迫和无奈何其苦涩和悲哀。

  二问动物

  3、文中老人多次唠叨的语言是什么?请你找出老人多次唠叨的语言。

  “没家,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

  “恩,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

  4、你能从这几句唠叨词中读出些什么?

  ①读出老人的生活现状,老人的孤独。他没有家,只有几只小动物相依为命,晚年生活很凄凉。可战争却要他离开他的家园他的亲人,连最后一点温情也要抹去。

  ②读出了战争的残酷,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和痛。

  ③读出了老人的善良,在大家都自顾自己的逃命中,老人还能想到可怜的动物。

  ④读出老人内心的痛苦,不能安度晚年,要在战火中逃离家园。

  ⑤读出他的茫然,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和无把握。他顾及动物不关心自己,不想走。

  三问家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5、你从当中读出了什么?

  “最后几辆大车”没赶上,就意味着老人要留在战场上了。*静而简洁的叙述中隐藏的是作者对老人命运的深深担忧。

  四问政治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

  6、其中隐藏了作者什么观点?

  挑起战争的是政治家,人民是无辜的受害者,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挑起战争的政治家。

  7、与老人命运相关的句子还有哪些?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坐了下去”也就意味着老人凶多吉少的未来。

  8、明知此处即将成为战场,“我”两次劝老人离开,老人为什么不走?

  (1)“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

  老人因为体力不支,疲惫不堪。

  (2)“那边我没有熟人”。

  老人还有对故园的留恋,有对未来的茫然,也因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而使求生的欲望减退了。

  9、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1)为什么不对我讲了?

  或许以中断谈话的方式来谢绝年轻人的好意;或许他不再期待别人来分担他的忧虑;或许表明他决定听天由命,不再逃亡了。

  (2)这个句子中老人强调的是哪个词?隐含了怎样的意思?

  我只是在照看动物,招谁了惹谁了?--冤

  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怨

  “只是”中隐藏着的是对战争的控诉。

  三、 解读小说结尾:

  小说的结尾有什么表达作用?

  1、点明故事背景(***挺进)

  2、渲染气氛,烘托心境(天色阴沉,乌云密布)

  3、象征手法,暗示中心(复活节)

  四、总结:

  《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残酷的战争来了,将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在这里,战争成了作者的谴责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

  《桥边的老人》仿佛一个小小的窗口,以小见大地揭示出战争的残忍、罪恶,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的渴望。

  五、作业:

  1、阅读《墙上的斑点》以及课后的话题中关于“叙述角度”、“叙述人称”的部分。

  2、学案。

  《在桥边》教案 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

  3.能说出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4.掌握有限视角中第一叙述人称的运用,并能试着以第一人称写一段人物内心独白。

  教学过程

  (一)预*

  1.查阅关于海明威人生经历及创作风格的资料。

  2.阅读小说,通过人物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3.不看课文,回忆课文的大致内容和阅读时的感受。

  4.思考:你的阅读感受和小说的写作手法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换句话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使你产生这样的阅读感受?

  (二)体验与建构

  1.赏析作品,品析对话。

  依据课文中的对话,尤其是“我”与老人对话时“答非所问”的情景,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① “微笑”“最后”“只得”(对故乡的热爱,被迫离开的不舍和无奈。愈是*静,愈是微笑,愈是令人心酸。)②矛盾:“我”问老人的家及政治态度时,老人的繁衍;老人问“我”动物能否挨过炮火,“我的心不在焉。(两人身份不同。“我”作为反***战士,关注自己的战斗任务,最多也是对老人境况关心;而老人远离政治与战争,内心关注的是与自己相伴的动物的生命。)

  1)对话设计富有张力。

  文中的对话,由“我”的“劝离”与老人的“不动”构成两极,仿佛一场太极推手表演。文中“我”两次劝老人离开,但他始终没有挪动。老人难以动身的主要原因当然是体力不支、疲惫不堪。另一方面,对家园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茫然也是使老人不想动身的内在因素。对于一个76岁高龄的孤独老人来说,在生命临*终点之际却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求生的欲望自然减退,以至于可置生死于度外。

  2)对话成为推动叙述的主要力量。

  这篇小说的人物几乎原地不动,除了对话没有其他动作;小说的情节也非常简单,它的展开主要借助人物对话。小说里的对话简单高效,蕴涵了所有该有的生动情节,反映出人物的个性心理。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下面一段对话: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这一句接一句,仿佛踏实坚定的脚步,将我们一步步引向老人的身世。老人提到故乡便暂时忘记了眼前艰难凶险的处境并微笑了起来的这一细节,告诉我们他是多么爱他生活的家园;呆在那儿照顾动物直到最后离开的这个细节,又说明他对它们是多么不舍。离开自己深爱之物、让它们被炮火摧残,这种被迫和无奈何其苦涩和悲哀。

  3)对话看似简洁,却蕴涵大量的信息。如: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老人对动物如数家珍,我们不但了解了老人*日的生活状况,这几只动物在老人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还了解到老人离家时的无奈和被迫。“我”“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暗示了我对老人命运的担心:没赶上去巴塞罗那的卡车就等于要留在战场上了,而此时,最后的大车也即将驶离。末尾处老人“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实际意味着老人凶多吉少的未来。这一切,都是被客观地呈现出来,让读者凭借小说所透露地信息推导出来。这也正体现出海明威所倡导的“冰山理论”。

  小结小说的艺术特色:语言简约;寓意含蓄深远。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来,能为读者感受到的。”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对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研究者们注意到了海明威的文体风格,认为海明威早年从事新闻记者工作,练就了简约干练的文体风格,在从事小说创作后,他还是提倡简练的电报体写作风格。海明威的小说使用的是最普通的词和日常用语,摒弃了空洞词藻。)

  再如结尾的表达作用:①交待故事的结局②点明故事背景③渲染氛围,烘托心境④象征手法,暗示中心。

  2、分析形象,理解主题

  1)文中刻画的桥边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试加以分析。

  文中刻画了一个年老孤苦的西班牙老人形象。他热爱自己的家乡,一谈到自己的家乡,老人就高兴地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他心地善良,充满爱心。敌人入侵,他不得不逃离家乡,但一直牵挂他养的那几只动物,对这几只动物能否避过战火,一直放心不下。他不关心政治,他不理解敌人为什么会入侵自己的家乡,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和对和*生活的向往。

  2)《桥边的老人》结尾处,当“我”再次催促老人离开、而老人无力动身时,海明威这样写道:“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试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描写老人此时的内心世界。

  3)短篇小说不可能像长篇小说一样对社会历史作壮观的描写,它只能选取一个小角度、一个侧面,以小见大地折射出有意义的主题来,那么《桥边的老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我”和老人的对话始终围绕着“动物”,有人说在这样的战乱之年,人人自危,只求自保,又何必去考虑动物的安危呢?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谈谈你的看法。

  补充背景介绍:

  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1936年7 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军和***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海明威不但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一起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的捍卫民主、反***斗争,而且作为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与前两部反映战争的作品不同,《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残酷的战争来了,将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在这里,战争成了作者的谴责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

  了解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及创作。

  海明威(l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枪自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30、40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战士形象(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打不败的人》和《五万大洋》的宁折不弯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0)。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3.叙述分析

  (1)“我”是谁?

  由课文有关介绍:“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 “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正在向埃布罗挺进。”

  推测:与***对立的阵营中的战士。

  (2)这篇短小的小说就是由“我”来讲述的。请大家思考:

  由“我”来说这个故事好处和缺点各有哪些?

  可能出现的答案:

  由“我”这个小说中的人物来讲述故事,给我们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有很强的真实感、亲切感。

  由“我”来讲述故事,故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现在进行时”,使读者对下一步情节有所期待,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

  由“我”来讲述故事,“我”所知道的内容是有限的,比如这个老人的身份、他的经历和未来,很难把故事的全部内容呈现出来。

  总结:

  这种由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来讲述故事的视角便是有限视角,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最常用第一人称。

  (3)小说还有一种视角就是全知视角。

  请看莫泊桑《项链》中的一个片段:(PPT)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象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结了婚。

  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着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分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

  (4)这两种视角的区别是什么?

  全知视角基本上是叙述者等同于作者,他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甚至在叙述过程中加入评论,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全知视角的叙述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

  有限视角的叙述者则只介绍故事的部分情节,把一部分内容隐藏起来了。有限视角是现代小说的一大贡献,这时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第一人称'我'的运用将叙述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视角中,小说主人公'我'就是故事的讲述人,叙述者和人物重叠。

  根据上面的介绍,请你再次阅读《桥边的老人》指出这篇小说的叙述人称的艺术效果。《桥边的老人》中,第一叙述人称'我'的出现将叙述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视角中。

  首先,这种角度给了我们一种'亲历'的感觉,仿佛这是一篇来自战场的报道,一个真实的特写,可以增加一些真实感和亲切感。

  其次,采用第一人称,可以避免作者的介入,更多的是显示故事而不是讲述故事,显得比较客观。具体说来,小说通过'我'之眼,通过'我'与老人之间的对话,尤其是老人三次唠叨着'猫会照顾自己,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 '这样的细节描写,将老人的内心之痛刻画入微。尽管没有一句带有情绪化的语言,却令我们感受到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的热爱。

  最后,'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讲述的仅仅是'我'的所见所闻,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只能推测,这对读者而言,要求能挖掘人物的心理,玩味故事的内涵。比如,在小说末尾,当'我'再次催促老人离开,而老人却无力起身时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老人'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这一切都是客观地呈现出来的,关于老人在战争中的命运和老人对现实的情感等,都需要读者借小说的信息推导出来。

  (三)应用与拓展

  1.找出一篇采用全知视角写作的短篇小说,并与《桥边的老人》相比较,领悟不同的叙述方式产生的不同的审美效果。

  2.完成课后'思考与实践'第一题:《桥边的老人》中,***的威胁*在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着自己看的小动物们,表现出人性的光辉。试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

  《在桥边》教案 3

  教学目标

  1、 叙述的角度对于故事内容和题旨呈现的的作用。

  2、 叙述的减法(简洁)在小说中的特殊运用。

  设计理念:

  由叙述的角度来切入对小说的阅读理解,引导同学深入思考叙述的简洁在小说中的特殊运用及对主旨呈现的不同作用。

  教学重点:

  叙述的减法(简洁)在小说中的特殊运用。

  课前准备:

  1、请学生了解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及创作。

  2、自读文章,体验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的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篇短篇小说。说起海明威,我想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这句话:“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这出自什么作品?

  明确:老人与海

  海明威曾经在他的作品《老人与海》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强悍的老人形象——“硬汉子”圣地亚哥。这个古巴老渔民在海上苦斗了84天,终于制服了一只比他的船还要大几倍的马林鱼。然而,成群的鲨鱼却轮番袭击,吞食老人的捕获物。老人决不屈服,用鱼叉、船桨等排名抗击了三天三夜。最后,马林鱼还是只剩下一付骨架。老人虽然未能战胜厄运,但他确实一位精神上的强者。他留下了一句响当当的名言“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2、海明威也正是凭借《老人与海》获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大家知道海明威在创作上有何特点?

  明确: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起来啦!”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欣赏他用简洁明快的语言为我们叙述的故事及人物形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小说内容。

  1、这篇小说虽篇幅短小,但构思精巧,选材典型。自由朗读课文,试分析本文思路。

  明确:首段:场面描写,介绍环境;主体:由对话构成情节;末段:交待结局。

  小说首段进行场面描写,介绍故事发生的环境。主体部分由对话构成情节,通过对话,将老人的内心之痛刻画入微;最后一段交待结局,既是对背景的再次点明,又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2、从首段的场面描写和末段的结局交代,我们可以明确故事发生在战争的大背景下。作者又是选取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来表现战争?请大家试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内容。

  明确:即将战争前,在一个相对*静的环境下,围绕劝离与不走而展开的“我”与一位老人的对话。

  三、以话题为纲,解析文本

  通过整体感知,我们对文章思路有了明晰的了解,也知道了文章的主体是由对话来叙述情节。老人与我之间的对话简单有效,蕴涵了所有该有的生动情节。因此,解析对话对于理解文本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就掐头去尾,一起来解读小说的对话部分。

  1、听录音朗读,关注对话人物。

  思考: 对话人分别是什么身份?你的依据是什么?

  2、“我”是谁?

  讨论: 由课文有关介绍:“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 “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正在向埃布罗挺进。”

  推测:也许是个战地记者,也许是与***对立的阵营中的战士。

  3、话题讲解:叙述

  这篇短小的小说就是由“我”来讲述的。请大家思考:由“我”来说这个故事好处和缺点各有哪些?

  大家先不要忙者回答问题。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叙述的相关知识。

  (1)叙述视角:小说一开始,就要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述视角,或者叙述角度,这是小说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作者—叙述者—人物”三者有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合关系,从而使小说的叙述方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2)我们可以把叙事角度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全知视角——全知视角的叙述者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是全知全能的,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甚至在叙述过程中加入评论,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叙述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

  如莫泊桑的《项链》。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象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结了婚。

  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着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分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

  有限视角——这时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第一人称“我”的运用将叙述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视角中,小说主人公“我”就是故事的讲述人,叙述者和人物重叠。

  小结:全知视角讲述的故事,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所有线索、发展和结局都了如指掌;有限视角是凡人目光。这时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3)根据上面的介绍,请你再次阅读《桥边的老人》,请大家思考: 由“我”来说这个故事好处和缺点各有哪些?

  明确:首先,采用第一人称,给了我们一种“亲历”的感觉,显得比较客观,增加真实感和亲切感。其次,由“我”来讲述故事,每一个环节都是“现在进行时”,使读者对下一步情节有所期待,抓住读者的心。

  最后,“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讲述的仅仅是“我”的所见所闻,“我”所知道的内容是有限的,比如老人的身份、经历和未来,很难把故事的全部内容呈现出来。

  4、根据大家刚才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桥边的老人》属于一篇使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讲故事的小说。作者在叙述中运用了一些“减法”,这就决定了我们在阅读中运用“加法”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来,才能很好地解读小说。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读那个“我”不甚了解的老人形象。

  5、老人是谁?

  明确:一个年老孤苦的西班牙老人。

  6、一个可能是年轻的侦察兵,一个可能是年老孤苦的老人,这两个人在桥边展开了一次怎样特别的对话?

  关注对话内容。思考:对话中, “我”关注的是什么? “老人”关注的又是什么?

  明确:如:(1)“我”问老人的家及政治态度时,老人的“敷衍”;(2)老人问“我”动物能否挨过炮火,“我”的心不在焉。

  这两个人虽然在对话,但是两个人的问答往往有矛盾。为什么两个人都对话会有答非所问的矛盾?

  原因:两人身份不同。“我”作为反***战士,关注自己的战斗任务,最多也只是对老人境况关心;而老人远离政治与战争,内心关注的是与自己相伴的动物的生命。

  7、因为两个人的身份不同,所以他们关注点不同。老人关注的是动物,我们在一起细细品读一下关于动物的对话,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你从哪儿来?”我问他。“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明确:提到故乡便暂时忘记了眼前艰难凶险的处境并微笑了起来的这一细节,告诉我们他是多么爱他生活的家园。 呆在那儿照顾动物直到最后离开说明他是多么不舍。离开自己深爱之物、让它们被炮火摧残,充满了被迫和无奈的苦涩悲哀。

  (2)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明确:老人对动物如数家珍,我们不但了解了老人*日的生活状况,这几只动物在老人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还了解到老人离家时的无奈和被迫。“我”“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暗示了我对老人命运的担心:没赶上去巴塞罗那的卡车就等于要留在战场上了,而此时,最后的大车也即将驶离。

  (3)结尾处,当“我”再次催促老人离开、而老人无力动身时,海明威这样写道:“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最后说的比前一句多一个“只是”,却意味深长。可能包含了哪些情感?

  明确:——这里面交织着一种“怨”与“冤”得情感:我招惹谁了?我们招惹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在这言简意深的话语中暗含着对战争无声的控诉。

  8、通过解读对话,我们可以看到,在《桥边的老人》中,海明威让人物自己对话,他只是客观地将那些人与那些事呈现出来,而不对他们的对话作任何判断。他让我们凭借小说所透露的信息推导出整个故事。作者的叙述是一种“减法”,隐去了一些内容,力求简洁明快,这也正体现出海明威所倡导的“冰山理论”。

  海明威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时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他认为应该把思想、情感乃至语言与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你认为,这样写小说是否会影响内容、主旨的顺利表达?

  讨论、交流:应该说不会影响的。其实,作者的写作的“减法”正是要求我们读者做好阅读的“加法”:一切被省略的东西都是可以联接和弥补的。读者既可以从“我”的角度体验故事,也可以发挥想象,推测每一个人物的心理,读者自己去推理、想象、判断,极大地丰富故事的内容。这是现代小说对我们读者提出的要求。

  9、作者通过简洁的叙述表达了什么主题?

  可以让学生思考:对动物的关心说明了什么?老人的形象与故事的主题有什么关系?

  在老人的话里,我们似乎能够看到,在他孤独的垂老之年,只有几个动物与他相依为命的晚景。然而,残酷的战争使这一点温馨都无处藏身,一无所有的老人在炮火中不但失去了家园,也失去了最后几位可靠的伴侣,前景的凄凉显而易见,这也许正是老人不急于逃离,也不惧怕战火邻*的缘故。

  也许你们会说,在这样一个战乱的年代,人人自危,只求自保,又何必去考虑动物的安危?可是,当你的生活中,连亲人都没有,只有动物相依相伴时,动物就如同亲人一样了。在人们自顾自的逃离中,动物是最无助的,他们被抛弃,无辜的面对人们制造的炮火,对人类的仇恨一无所知,战争的双方,有谁会关注生命的被扼杀,被销毁,被剥夺呢?然而,在老人的眼里,这却是世界的价值所在。

  因此,我们说,老人充满爱心,其形象闪耀着普遍的人性的光辉,与践踏人类生命的残酷战争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旨在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斥责非正义战争给世界带来的灾难。

  明确:

  《桥边的老人》实在是一篇小品:仅由一幅画面、一段对话构成,格局之小,笔法之简练,在宏大战争主题的小说林中,可以说微不足道,但《桥边的老人》仿佛一个小小的窗口,以小见大地揭示出战争的残忍、罪恶,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的渴望。

  四、课堂小结

  《桥边的老人》通过一个侧面揭示了战争的残忍与罪恶。然而,作者的构思取材和叙述,却是非常巧妙和独特。它不是以战火纷飞,血腥残酷的战争实景来表现该主题,而是以在战争即将到来前,一个相对*静的环境下,一个孤身老人当人们竞相逃命时的内心世界,冷静而逼真地揭示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

  《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残酷的战争来了,将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在这里,战争成了作者的谴责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

  五、作业

  课外阅读莫泊桑的作品《项链》,并与《桥边的老人》相比较,领悟不同的叙述方式产生的不同的审美效果。

  《在桥边》教案 4

  一、教学目的:

  1、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理解小说所表现的一种内在的优美。

  2、体会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理解情节中的细节、情节的摇摆、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等技巧对情节运行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情节摇摆在本文中的具体体现。

  2、思考并领悟对处于困境中的人给予物质帮助之外,还应给予精神关怀这一道理。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作者:

  海因里希·伯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家。生于科伦一雕刻匠家庭。1939年入科伦大学学*日耳曼语文学,同年应征入伍,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曾负过伤,当过俘虏,对***的侵略战争深恶痛绝。1985年逝世。是战后德国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被誉为是当代德国的歌德。他的著作有四十多种译本,在全世界拥有广大的读者。六年的军旅生活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鲜血、残骸、废墟……使他的作品充满灰暗、抑郁的基调。但也有人说伯尔的作品既弥漫着下层人民同命运抗争的痛苦,也渗透着欢乐的精神。

  1947年伯尔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成为职业作家。这一时期伯尔参加了“以探讨一切当代问题为宗旨”的“四·七”社,并成为该组织的重要成员。他的创作主要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旨在探索战争给德国及其民族带来的种种灾难。作品基调灰暗、抑郁,主要人物形象大多是士兵。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火车正点》(1949)、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1951)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1950)等。成名作《火车正点》已成为联邦德国“战后文学” (即“废墟文学”)的代表作。五六十年代,伯尔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更广阔,技巧也日趋姻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一声没吭》(1953)、《无主之家》(1954)、《九点半钟的台球》(1959)、《小丑之见》(1963)等。这些作品主要写西德战后 “经济奇迹”中的小人物的种种遭遇,其中《小丑之见》被称为这一时期形成的“不顺从文学”的重要作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作品《在桥边》。

  (二)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并复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我在桥边数人数,每次都故意把一个可爱的姑娘漏数掉。

  (三)重点研*:赏析细节

  (1)乱数

  思考:怎样乱数?为什么乱数?我想通过乱数表达什么?

  “我以此暗自高兴,有时故意少数一个人;当我发起怜悯来,就送给他们几个。”“当我恼火时,当我没有烟抽时,我只给一个*均数;当我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时,我就用五位数字表示我的慷慨。”

  “整天,整天,我的不出声的嘴像一台计时器那样动着,一个数字接着一个数字积起来,为了在晚上好送给他们一个捷报。”这就是“我”的工作,“我”早已等同于一架“计时的机器”了。 这个工作对我而言是枯燥、无聊、单调、空虚、灰暗的。

  我对这个工作不满意,但为了生存,“我”又无力抗争。我唯一能作的反抗就是故意制造不准确:“我以此暗自高兴,有时故意少数一个人;当我发起怜悯来时,就送给他们几个……当我恼火时,当我没有烟抽时,我只给一个*均数……”这些充满反讽和揶揄的笔调表露了“我”对这种生活的不满和反抗。

  渴望意义的人面对无意义的世界, 会表现出厌倦。厌倦是一种既不肯接受又不想反抗的心态。我把厌倦看做无聊的一种形态,一种包含激情的无聊。(周国*)

  (2)不数:姑娘来的时候,和她同时过桥的人,我一个都没数。

  思考:为什么此时会不数?

  因为我心爱的姑娘此时过桥了,在单调、枯燥的工作中,姑娘的出现就像一泓清泉,冲淡“我”对毫无意义工作的不满,点亮了“我”原本灰暗的生活。这是主人公无聊生活中的唯一亮色了。

  思考:姑娘在桥上经过的时候,我的心理感受是什么样子的?

  “我那不知疲倦的心跳简直就停止了突突的声音。”“所有在这个时间走过的人,我一个也没数。这两分钟是属于我的,完全属于我一个人的,我不让他们侵占去。”“我的心又停止了跳动”“所有一切有幸在这几分钟内在我朦胧的眼睛前面一列列走过的人,都不会进入到统计中去而永垂不朽了。”“这很清楚,我爱她。但是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让她知道。”“我在爱她。这是很清楚的,我在爱她。”(齐读这两段,感受我的心理。)

  小结:“我”是真的在爱着她了!在姑娘过桥的那个瞬间,如此美好而激动人心的几分钟成了主人公的全部幸福所在了。

  (3)漏数:主任过来检查时,我把她一个人漏数了!

  思考:为什么这次我会数得如此认真?

  主任统计员的出现,这直接关系到我的生计问题。“我”的内心由之前的“愉悦和欢快”重又跌回了谷底,“我”内心充满了紧张和矛盾。

  思考:为什么我数得如此认真,但还是把她给漏数了?

  表面上看,“我”为了生计,压抑住了自己对姑娘的感情,“因为我必须数,不能目送她过去”,而在内心深处,仍然是真挚的爱情和精神世界的真正寄托压倒了空洞无意义的职业——“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女孩子转换到未来完成式中去;我这个心爱的小姑娘不应该被乘、被除、变成空洞的百分比。”

  思考:姑娘是我的什么?

  毫无疑问,她是我追求的爱情,同时,她又不单单是爱情。那个“可爱的姑娘”代表“我”心中美好的事物,是我的精神寄托,并不代表我的现实追求,所以不具有特殊的固定性。换另一个可爱的人,甚至动物,“我”也会这么做。

  思考:漏数有意义吗?作者想通过的漏数表达什么?

  “漏数”并不能改变现实什么,但它表现着对美好事物的维护、坚守,表现着一种精神追求。对姑娘的爱与其说是爱情,还不如说是主人公的一种精神寄托,是他在这样的社会氛围、这样的个人境遇中,依然坚持的对美好希望、美好事物的一种守望。

  思考:漏数的结果是什么?

  结果是我被调去数马车,反而获得了与姑娘进一步接触的机会。这结果虽有点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小说的主色调还是比较明快的。

  (四)重点研*:理解摇摆

  1、小说中,即使故事的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也不愿意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的,而是要让他千折百回,每一个地方都可能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越是曲折,越是跌宕,小说越是精彩,这就是小说情节摇摆所产生的魅力。这篇小说也是如此,情节在短短的篇幅中几经摇摆,“我”的内心情绪也随之起起落落。请同学们说说故事的主人公的情绪有着怎样的起伏?

  开端是主人公灰暗而毫无意义的生活现状,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爱上了过桥的姑娘,因了姑娘的出现,空洞的生活忽然有了亮色而心情愉悦,这是主人公第一次的情绪起伏。这也是情节的第一次摇摆。

  随着情节的发展,主人公生活中唯一的那点幸福却也并不能一帆风顺。于是,就有了情节的第二次摇摆。作者安排了主任统计员的出现。主任统计员要来检查了,“我”的内心由之前的“愉悦和欢快”重又跌回了谷底,“我”内心充满了紧张和矛盾。

  第三次摇摆在高潮部分,表面上看,“我”为了生计,压抑住了自己对姑娘的感情,“因为我必须数,不能目送她过去”,而在内心深处,仍然是真挚的爱情和精神世界的真正寄托压倒了空洞无意义的职业——“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姑娘转换到未来完成式中去”。情节运行到这里,似乎要滑向悲剧的结局了。可偏偏峰回路转,“我”居然被主任统计员认为是“好人、很可靠”,幸运地逃过了检查,将被调去数马车,反而获得了与姑娘进一步接触的机会。

  小结:倘若只按“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看,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很简单的,甚至不会引发多少的同情与思考。但正是因为有了情节的一次次摇摆,有了主人公内心情绪的起起落落,才使得小说简单又丰厚,摇曳而生姿。以上是我们通过情节这一元素走进了伯尔的《在桥边》,感受了饱受战争创伤的小人物的那一点微不足道的悲欢。

  2、伯尔通过这个故事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1)是爱情么?是表现爱情的巨大力量么?并请谈谈你的判断理由。

  小说表面上,是在表现爱情对于一个无力掌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具有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深层的更在于表达对德国战后,饱受战争创伤的小人物的精神状态的关注。因为主人公的爱情,仅仅只是暗恋,他甚至并不打算告诉那姑娘,“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让她知道。”(插入问:主人公是把这次爱情作为可以实现的现实追求来看待么?)与其说是爱情,还不如说是主人公的一种精神寄托,是他在这样的社会氛围、这样的个人境遇中,依然坚持的对美好希望、美好事物的一种守望吧。

  (2)除此以外,作者还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将眼光再次投向小说的结局,谈谈它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a)小说的结局极富戏剧性,多少有点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么?为什么?

  既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因为故事的发生部分,已作足了铺垫。

  b) 要来检查的和认为“我”是一个可靠的人的并给予我数马车这一美差的都是“他们”。那么“我”眼中的“他们”到底是怎样一群人呢?

  他们看到数字时的“脸上放出光彩、容光焕发、心满意足、眼睛闪闪发亮、喜欢这个未来完成时……这是一个只关心数字而完全忽略人的精神存在的社会,这更是一群只知道盲目陶醉和满足于“我”送上的数字的官员,其实这些数字根本都是“不准确的”,随“我”的心情故意乱数的,“我”也“是一个不可靠的人”,这样的一个社会氛围,这样的一种官僚主义作风,注定会有如此荒谬的结局。所以,这样的结局又完全在情理之中。

  c) 作者通过这个结局反映了怎样的一个社会现实?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从始至终都没有人给过主人公真正的精神关怀。尽管由数人换成了数马车,但改变的仅仅是工种,他的处境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改变。他的精神需求也许永远也不可能实现了,他作为人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意义,也许同样被永远地忽略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课文这样的一句话“坐在马路那一边数汽车的矿工”,说明像主人公这样的遭遇并非特例。这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德国战后重建中,偏重物质而缺乏精神关怀的社会现实。

  小结:这就是伯尔的小说,在极短的篇幅里,在看似*静的叙述里,既有小人物同命运抗争的痛苦,也渗透着理想主义的欢乐精神。通过情节的一次次摇摆,阐释了深刻而复杂的主题,带给人们无尽的思考。

  (五)联系现实、拓展延伸

  不仅在伯尔的小说中会出现这种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情况的发生。在纷繁复杂、追求利益的现代社会,人们太重视物质上的追求和满足,而忽视了精神的充实和探索。很多人舍得给自己的父母花钱买很多高档物品,却舍不得每天陪父母聊聊天;很多父母整天忙于挣钱,却没时间陪自己的孩子好好谈谈心。在这个社会,很多人认为物质上的满足就是最大的幸福,给人物质上的帮助就是最大的帮助。孰不知,真正的幸福与物质无关,真正的幸福也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相反有时失意时的一句鼓励,痛苦时一个拥抱,沮丧时的一个眼神,落魄时及时伸出的一只手,那才是真正的帮助,真正的关爱,那才能让别人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在桥边》教案 5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海明威及其创作风格;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 3、能说出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4、掌握有限视角中第一叙述人称的运用,并能试着以第一人称写一段人物内心独白。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外国经典小说的了解十分有限。对小说的构成也不熟悉。

  重点难点

  叙述的简洁和繁复在小说中的特殊运用及对主旨呈现的不同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第一课时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小说家。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海明威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凭借塑造圣地亚哥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硬汉性格”的《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普利策奖及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

  2、文学常识

  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辞,于是“迷惘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

  所谓“迷惘的一代”,意思是指由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不知该怎么办的一代。在20年代初期,美国一批初登文坛的青年作家,他们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思想感情相*,文艺创作倾向也约略相同,他们带着玫瑰色的幻想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他们所看到的尽是残酷的厮杀和恐怖的死亡。他们的幻想破灭,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他们憎恨战争,但不知如何才能消灭战争,心情苦闷,对前途感到茫然。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动荡不安和社会危机,又加重了他们心灵的空虚和苦闷。他们没有明确的社会理想,只能消极逃避现实的斗争,躲到个人的小天地里去,企图用爱情、友谊、寻欢作乐来解除精神的痛苦,想在富有刺激性的活动中使自己振奋起来。

  冰山理论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来,但能为读者所感受到,从而使作品内容给人以充实、含蓄和耐人寻味之感。对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研究者们注意到了海明威的文体风格,认为海明威早年从事新闻记者工作,练就了简约干练的文体风格,在从事小说创作后,他还是提倡简练的电报体写作风格。海明威的小说使用的是最普通的词和日常用语,摒弃了空洞词藻。

  3、写作背景

  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军和***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海明威不但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一起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的捍卫民主、反***斗争,而且作为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二、【自主学*指导】

  1.阅读小说,通过人物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在你思考的人物对话下面做记号。

  2.思考:你的阅读感受和小说的写作手法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使你产生这样的阅读感受?)

  三、【自主学*成果检测】

  1、正音和正字:

  骡(luó )车 脚踝(huái ) 撇(piē )下

  踯(zhí )躅(zhú ) 彳(chì )亍(chù ) 踌(chóu )躇(chú )

  神mì (秘)莫测 乌云mì(密)布

  2、默读课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按提示填空。

  首段进行场面描写,介绍故事发生的_环境_ 。主体部分由__对话 构成情节。最后一段交待_结局_,既是对 背景 的再次点明,又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四、探究一 研读文章的主体部分。

  细读小说的主体部分(对话部分),主体部分是“我”与老人的对话,可归结为“四问”。它隐藏了一些内容。阅读主体部分(对话部分),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看看作者隐藏了什么?

  一问:家乡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老人为什么会“露出笑容”?

  明确:老人提到故乡便暂时忘记了眼前艰难凶险的处境并微笑了起来的这一细节,告诉我们他是多么爱他生活的家园。“微笑”就是一处减法,作者隐藏的是:老人暂时忘却身处艰难凶险而微笑,是因为谈起了故乡,因为热爱故乡,因为故乡有他温暖的回忆,包括对这些动物的回忆。从“微笑”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家乡的爱恋。同时也表现出老人被迫逃离的苦涩和悲哀。

  呆在那儿照顾动物直到最后离开的这个细节,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他对它们是多么不舍。“最后一个离开”也是一处减法。作者隐藏的是:老人因为战争,不得不离开,最后才离开是因为实在不舍,但是让自己心爱的动物留下遭受炮火的摧残又是多么无奈、被迫和悲哀。

  二问:动物

  老人多次唠叨的语言是什么?

  明确:“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没家,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

  “恩,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

  从中你读到了什么?

  明确:老人对动物如数家珍,我们不但了解了老人*日的生活状况,动物在老人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还了解到老人离家时的无奈和被迫。①读出老人的生活现状,老人的孤独。他没有家,只有几只小动物相依为命,晚年生活很凄凉。可战争却要他离开他的家园他的亲人,连最后一点温情也要抹去。②读出了战争的残酷,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和痛。③读出了老人的善良,在大家都自顾自己的逃命中,老人还能想到可怜的动物。④读出老人内心的痛苦,不能安度晚年,要在战火中逃离家园。⑤读出他的茫然,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和无把握。他顾及动物不关心自己,不想走。

  三问:家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

  你从“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句中读出了什么?

  明确:“最后几辆大车”没赶上,就意味着老人要留在战场上了。*静而简洁的叙述中隐藏的是作者对老人命运的深深担忧。

  四问:政治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

  其中隐藏了作者什么观点?

  明确:挑起战争的是政治家,人民是无辜的受害者,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挑起战争的政治家。

  与老人命运相关的句子还有哪些?

  明确:“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坐了下去”也就意味着老人凶多吉少的未来。

  8)文章多次写到老人“坐”在那里,请找出相关语句,并思考:明知此处即将成为战场,老人为什么却“坐”在那儿呢?

  明确:①老人太累了,体力不支,疲惫不堪,走不动了。②老人对故园的留恋,对家乡爱恋,对动物不舍。③家没了,他不知该去何方,老人对未来的生活茫然,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而使求生的欲望减退了。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1)为什么不对我讲了?

  明确:或许以中断谈话的方式来谢绝年轻人的好意;或许他不再期待别人来分担他的忧虑;或许表明他决定听天由命,不再逃亡了。

  (2)这个句子中老人强调的是哪个词?隐含了怎样的意思?

  明确:我只是在照看动物,招谁了惹谁了?(冤)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怨)“只是”中隐藏着的是对战争的控诉。

  教师小结 “海明威冰山理论”的表现

  通过以上的阅读和讨论,我们知道作者的叙述运用的是减法,隐去了一些内容,力求简洁明快,这正是作者“冰山理论”的表现:

  海明威认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所谓

  “冰山理论”,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地掩藏于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却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因此,“冰山理论”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文本的简洁,即“少”;二是叙述者的不动声色,即“静”。

  五、探究二 研读文章的结尾段

  讨论:小说的结尾除了交待故事的结局,还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1、“***正在向埃布罗挺进” “天色阴沉,乌云密布”。点明故事背景,渲染了战争的气氛,烘托了“我”焦急、忧虑、愤懑的心境。

  2、“复活节”运用暗示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自己谴责战争罪恶,呼唤和*生活的强烈愿望,揭示了文章主旨。

  3、“对他毫无办法”和“仅有的幸运”暗含着作者的无可奈何及对老人的同情和祝福。老人的命运是他自己无法掌握的,别人也无法改变,只能给予同情和祝福。

  六、探究三 认识文章的主旨:

  1、结合情节和对话概括小说主旨。

  明确: 这篇小说刻画了二战中一位孤苦的西班牙老人形象,通过他疲惫不堪地艰难逃离家乡的遭遇,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忍与罪恶,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的渴望。

  2、文章的主题是要表现战争的罪恶,为何仅写“桥边的老人”一人的遭遇?

  明确:其一,作者运用以点带面的写法,老人是饱受战争苦难的典型代表,老人的遭遇非常具有典型性。他人爱家乡,被迫逃离家园。为了逃避战火,他流离失所,疲惫不堪,这也正是所有人民遭受战火的普遍表现。“桥边的老人”一人的遭遇,也就反应了当时全体人民的遭遇;老人的愿望,也正是人民渴望和*的愿望。老人充满爱心,其形象闪耀着普遍的人性的光辉,与践踏人类生命的残酷战争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旨在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斥责非正义战争给世界带来的灾难。

  其二,写作的切入点小,写作过程更容易驾驭。以极为简洁的笔墨,反映出一个大的主题,这也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水*。

  活动2【测试】检测

  文中刻画的桥边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试加以分析。

  明确:文中刻画了一个 年老孤苦的西班牙老人形象(76岁,无家,只有动物为伴)。他热爱自己的家乡,一谈到自己的家乡,老人就高兴地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他心地善良,充满爱心。敌人入侵,他不得不逃离家乡,但一直牵挂他养 的那几只动物,对这几只动物能否避过战火,一直放心不下。他不关心政治,他不理解敌人为什么会入侵自己的家乡,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和对和*生活的向往。


《田野在召唤》教案 (菁华5篇)(扩展7)

——奔跑在田野上作文实用五份

  奔跑在田野上作文 1

  我的老家是一座美丽的小村庄,那里有山、有水、有田地,那里留下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是一个忙碌的季节,也是农民们的季节。秋天,庄稼成熟了,稻谷金灿灿的,像一片金色的海洋;高梁红彤彤的,像一个个害羞的姑娘羞红了脸;翠绿的玉米杆子,一个个挺直了腰杆,像田野里的哨兵。一片一片的田野环绕着整个村庄。看,这是稻谷,这是高梁,那是玉米。瞧,那还有白莱呢。农民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一天下来筋疲力尽,但脸上依然挂着丰收的喜悦。

  村子里的那条小河,是孩子们的“天堂”。夏天,孩子们常常成群结队在河边摸鱼捉虾。孩子们在水里嬉戏打闹,把水泼到别人身上,每次都玩到全身湿透才尽兴。回家免不了要被父母责骂,但第二天仍旧“屡教不改”。妇女们每天在河边洗衣服聊天,小河上荡漾着她们的说笑声。村民们拿小河里的水灌溉田野,有时干活累了也会坐在河边,洗洗脸,抽上一支烟来解乏。

  村子里的居民都很善良、朴实,没有心机。谁家做了糕点都会分给邻居尝尝,谁家做了好莱也会邀请朋友一起吃。如果谁家有了困难,大家都会去帮忙。整个村子就像一个大家庭,其乐融融!

  在老家度过的日子里,我既看到了风景如画的山水,又体会到了人间真情。人们在村庄里耕田种地,休养生息,田野里的景色和人们的悠闲自在相映成趣。

  奔跑在田野上作文 2

  夏天的时候,我们会在辽阔的田野上捕蝉。

  我们不用年糕来捕蝉,因为年糕会把蝉的翅膀弄脏,而是用装有三盆白砂糖的袋子挂在竹竿顶端来捕蝉。我会在晚上来摸蝉,摸蝉的时候再用手电照一照。蝉本来在树上非常卖力的爬,被我用手电筒一照,立刻缩起来了,好像在说:“啊!救命啊!”我们用手掐住蝉的胳膊,然后把蝉带回家。洗干净了就放在笼子里,如果它不停的叫它的发声部位就会被我们掐破。如果蝉还想飞,我就会把蝉的翅膀给剪下来,然后把蝉扔到鸡笼里喂母鸡吃。第二天一早,母鸡就会下蛋,看到鸡蛋我就很快乐。

  我们还会到树林深处里去,吃香甜的野葡萄,野葡萄紫紫的,就像一颗颗紫宝石。有的时候,野葡萄的紫汁会染到我的衣服上,回到家里,会受到家人的责骂。有时候我们又会爬到西瓜地里,去偷吃西瓜,如果被发现了,就只有在田野里快乐的'奔跑了。

  当我们看见红彤彤的太阳落下山时,就能听见了妈妈呼喊着我回家吃饭的声音。

  当我们玩够了,就会悄悄的回家。

  啊!我爱在田野里奔跑。

  奔跑在田野上作文 3

  夏天到了,田野上一片葱茏。一阵风吹过,自然界的花香一个劲儿往鼻子里钻,这时,我最喜欢在绿油油的田野上奔跑。

  田野的夜晚是寂静的,我和几个朋友借着皎洁的月光相约去摸知了。我们带着惊喜又惊恐的心情,希望能满载而归。那时的我们很胆小,因为有时摸到软软的东西,它可能是一只麻雀,一只蝙蝠,一只小虫子……

  白天捉鸣蝉可比晚上摸知了有趣多了。我们拿着竹竿,提着笼子,在茂密的树林里,像个侦察兵一样认真地搜寻着。突然,一只鸣蝉闯入了我的视线,只见它轻盈地落在枝头上。我猛然一伸竹竿,这只鸣蝉便成了我的俘虏。那些受了惊吓的鸣蝉,会飞到别的地方,把我们的快乐也一同带到远方。

  中午,田野是静悄悄的,麦穗粒粒饱满,金黄金黄的。风一吹,麦浪翻滚,淡淡的麦香迎面扑来,我们在田野旁烧起一推火,把麦穗扔进火里烤,烤好的麦穗味道鲜美极了!

  傍晚,夕阳西下,我最喜欢在田野上奔跑。远处一排排青山连绵起伏,一座座红色屋顶的小房子,在夕阳的衬托下格外美丽。小溪边有一群孩子把手伸进浑浊的泥水里捉泥鳅。此时的这种场景用一个成语“浑水摸鱼”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瞧!有的已经捉了很多只了,有的却一只也没捉到。不管他们有没有捉到泥鳅,这已经成为他们最大的乐趣了!

  夏天的田野里,风很轻,云很白,天很蓝,我在田野上奔跑,因为这里有课本上没有的快乐和知识。

  奔跑在田野上作文 4

  “滴答,滴答……”细小的雨滴落在了不同的地方,它们就像从天而降的小精灵,调皮可爱。我望着远处那大片大片的田野,想去放松一下。

  宁静的田野夹杂着植物的清香。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绿色使眼睛不再那么疲劳;阵阵微风拍打在我的脸上,少了些夏天的躁热,多了些秋天的清凉。我张开双臂,站在田野中,拥抱着奇妙的大自然。

  田地上种的东西可真不少呀!芝麻一个个立在路边,它的果实的外壳顺着根长到顶,顶上几根细长的叶子向外翻,一排排芝麻整整齐齐地躺在青绿色的外壳之中。嘿,那还有个芝麻花!花的口子是四棱形的,酷似喇叭花,下面是淡粉的,上面是白的。咦?那是什么,怎么那么小?哦,原来是小青菜,因为七八月太阳太大,导致水分不足。但经过农民伯伯不停地浇灌,它终于长出了一片片嫩绿的叶子。阵阵凉风吹过,它们摇晃着自己的身体,好像在自豪地说:“我终于长大啦。”一个个绿色的小灯笼躲藏在绿叶之下,青椒散发着油亮的光泽,它如一个个绿色的胖娃娃,正在一起愉快地玩耍哩。

  鸟儿清脆的鸣叫声在我们耳边回响,刚刚下过雨,各种各样的植物像是被涂上了一层新油漆,比原来更加好看了。菜地接受了雨水的哺育,吸收了充足的水分,菜叶的摇摆更加显示出了它的欢快的心情。我想,它终于不用再受烈日的暴晒。

  哎呀,不好,又下雨了。我小心翼翼地从荷塘里摘了一片大荷叶,当作伞撑在头顶,一路小跑,回家去了。

  奔跑在田野上作文 5

  美妙的歌声无处不在,你听,微风拂过翠绿的碧柳,你听,农民伯伯收获欢乐的笑声,你听,小鸟在翠绿的树枝上欢乐的叫着,你听,小动物们在快乐唱歌,我听,听见了小溪在欢乐的唱着。

  假如你在小河旁,你可以听见小溪在欢乐的唱歌,像一位美丽的少女在向我们唱着美妙的歌曲,又像一位音乐家在弹着一首动人的交响曲,真能让人洗耳恭听了,小鱼在小河里蹦来蹦去,尾巴“啪啪”地拍打着水面,好像在给小河鼓掌,又像在给小河伴奏,真是太美妙动听了。这首乐曲让人难以想象!

  假如你在大树下休息,你可以听见从松树、柳树、榕树上传来清脆的鸟叫,每一声鸟叫,带给你们不同的感受。一阵风拂过,翠绿的垂柳随风而动,好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在给小鸟鼓掌哩,听了真让人心旷神怡,鸟儿不停地唱着歌,这只停下了,那只又开始了,那只停下了,这只又开始了,“叽叽”“喳喳”“咕咕”你听着听着,感觉自己像是进入世外桃源。

  假如你坐在大地上,你可以听见从地下传来草努力要冲破土地,吐出嫩芽的声音,你听了这种声音,你就能感受到小草有多么的顽强,毅力是多么的强小草吐出了芽,迎着朝霞,随风摇曳着,在太光的沐浴里,小草“沙沙”作响,在为自己的顽强唱歌,在为自己的自由歌唱。

  生活中美妙的歌声无处不在,只要你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找到生活的歌声,美妙的歌声,快乐的歌声。


《田野在召唤》教案 (菁华5篇)(扩展8)

——春天在田野里作文(五)份

  春天在田野里作文 1

  家后一座山,山上全是松。

  在冬天,绿是常有的。个性是那种特翠、特亮的绿。春天,然后你也许不觉得,可是冬天,你会觉得它们很有生命力,十分的可爱。

  雪姑娘来了,她把花篮里的雪花慢慢地撒落了下来。雪花轻轻地落在松上。好像也不让它冻着,给它轻轻地戴上顶帽子。连棉被都不舍得盖。生怕把那可爱的绿给遮住了。

  冬天,降过一场大雪,北风一刮,马路上结着厚厚的冰凌,然后路旁的树木缀满了银花,建筑物像琼楼玉宇似的'闪耀的银辉。可松呢?依然青翠挺立,好像挺横的一小伙子。与大雪说;“来呀!我就不怕你!”松啊,还真硬朗。雪越大,他越不怕。越绿,越亮。要较量到底似的。

  可它到底是较可是寒风的。一刮起寒风阵阵,寒冷刺骨,把它们刮得东倒西歪,甚至扯断它们的枝条抛进山谷。可是,寒风一过,然后松儿们又挺立起来,又更翠了。它们是没有失败的,然后再说了:“不经历风雨,怎样见彩虹。”松,正因为经历了风雨才会如此绿,如此坚强,又如此可爱。

  古代画家爱画松、兰、竹、梅,因为它们都有一股正义之气在身,从不忘记自我担负的职责:任凭风吹雨打,就是不倒的精神。

  春天在田野里作文 2

  我不喜爱夏天的焦热,我不喜爱秋天的忧郁,我也不喜爱冬天的冷漠,可却对春天的温暖情有独钟。

  春天来了,她仿佛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她用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摸种子的头顶,让种子从舒适的“被窝”里探出小脑袋;她用美丽的嘴唇亲亲花儿的脸颊,让花儿万紫千红,争竞开放;她用细长的指尖为柳树梳头,让柳树抽出新叶,摇晃着自我美丽的秀发;她用芬芳的气息柔柔地吹着天空。让天空一无杂质,美丽动人。

  春天来了,她好似一位音乐指挥家。她指挥喜鹊、布谷鸟在枝头蹦蹦跳跳,然后唱出清脆婉转的歌谣;她指挥可爱的小羊羔在母羊身边跳跃、欢闹、撒娇,使母羊无奈又怜爱;她指挥小青蛙在荷叶上尽兴舞蹈,尽情展示自我的音乐才能,大声地叫;她指挥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并用自我的尾巴有节奏地拍打着水面。

  春天来了,她多像是一位个油画家。她把闪着银光的白色天地变成了多姿多彩的缤纷世界;她把含苞欲放的青色花骨朵儿变成了一朵朵粉红粉红正在对着我们咧开嘴笑的桃花;她把一片片单调、光秃秃的褐色土地变成了一片片碧绿碧绿惹人喜爱的稻秧;然后她把银粒儿一般的种子变成了一哇哇金黄金黄发出浓郁香味的油菜花。

  啊!春天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乐园,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是一个令人迷恋的季节!

  我爱温暖的春天!

  春天在田野里作文 3

  年迈的冬爷爷刚刚离去,春姑娘就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了这个世界。

  公园里的春天,是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你瞧,刚踏进公园,然后鸟儿们就唧唧喳喳地用歌声欢迎人们,我漫步在公园里,静静地吸着大地母亲的气息。忽然,鸟儿们的叫声把我引到了一棵树下,原先,鸟儿们正在做窝,叫我来参观呢!

  阳春三月,柳树爆青了,吐出带黄色的嫩叶,小草也成茵了。一阵花香把我带到了公园中心,瞧啊,一阵阵花香引来大群蜜蜂嗡嗡地忙碌着。这时,调皮的雨弟弟来做怪,他跑进人们的头上,脸上,钻进人们的脖子里,使人感觉凉嗖嗖的。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我想,树,草,花儿们必须在贪婪地允吸着来自大自然的油吧。

  啊,春天,你多么美丽,春天加上公园,是多么完美的结合啊!

  寒冷的冬天慢慢离我们而去,充满花香鸟语的春天如风儿般,轻轻地,悄无声息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春是一个绘画家,她把原本单调的世界,染成了五彩缤纷的海洋。她染红了花朵,花朵朝她微笑;她绘绿了小草,小草向她点点头;她描青了山峰,山峰威严的屹立在蓝天白云间;更画出了人们开心地笑脸。

  坐在阳台上,欣赏着春姑娘画出来的作品,我的脸庞荡漾起一丝甜甜的笑容。

  瞧,刚开不久的梨花,有的就像一个个羞涩的小姑娘,然后还含苞待放;有的亭亭玉立,在春光的感召下,尽情的释放着自我的光芒。一阵微风拂过我的面颊,一片梨花瓣伴着风儿落在了我的衣襟上,迎面扑来阵阵花香,我的目光再次落到了梨花身上,它们朝我笑了笑。  我向天空望去。只见空中刚刚升起的一轮太阳向我招手。随机,一股温暖的阳光洒向了我的面颊,我心里舒服极了,全身上下的毛孔贪婪的享受着太阳的气息,这气息驱走了寒冬留下的阴霾,温暖了我整个胸膛,我心里暖融融的,脸上再次浮现出了灿烂的笑容。

  春天不像夏天一样,骄阳似火;不像秋天一样,艳阳高照;更不想冬天一样寒风凛冽。春天生机勃勃,花香鸟语,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啊!春天的感觉真好啊!

  春天在田野里作文 4

  一个双休日,我们一家子去外公老家走亲戚。车子行驶在乡间的道路上,从车窗瞭望田野一片绿油油的。到家后我们就直奔田野,去寻找春天。

  我们先来到了一个菜园子,那儿的蔬菜往上长出了一根根的菜蕻,有的结了一个个花苞,还有的开出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它们迎着春风向我们微笑。

  我们又来到了一片韭菜地,韭菜根上长出了嫩绿的新叶。外公说:“春天的韭菜炒蛋,又嫩又香,好吃极了!”我真想割一把拿回家尝个鲜。

  不远处传来了“嘎、嘎、嘎”的叫声,我们走*一看,原来是一群鸭子在水中嬉戏玩耍。它们有的在伸展翅膀,有的在梳理羽毛,有的好像在伸懒腰,还有的拍打着翅膀在水面上奔跑,真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啊。

  春天需要寻找,也需要意会。

  春天在田野里作文 5

  春天,是一个多么美妙的词语啊!它象征着百花争艳,象征着鸟语花香,象征着勃勃生机。在春天,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希望。你瞧!花儿开了,草儿长了,叶儿绿了,一切都变得是那么美好。

  春姑娘所到之处,全都变得那么美好。春姑娘来到了柳树旁边,柳树便跳起了它最拿手的舞蹈。你听!你看!沙沙的声音伴随着正在跳舞的柳树,就像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正跟着音乐婀娜多姿地跳着优雅的舞蹈呢!

  春姑娘来到了池塘旁。只见在清澈见底的池塘里,一条又一条的小鱼儿欣喜若狂地在不停的追逐嬉戏。在池塘旁边的草丛里一只只小青蛙也跳了出来凑热闹。它们呱呱呱地叫着,一声比一声大,一声比一声动听,就像在一起合唱似的,连鱼儿们和春姑娘也听的陶醉了呢!

  有的时候,春姑娘还会带着它的孩子们——春风和春雨,一起出去开阔视野呢!它们去了田野里,去了森林里,去了公园里。每当看到它们,麦苗、小草、野花们都会争先恐后的吮吸春雨,享受春风带来的凉爽。当麦苗它们喝够了春雨,便会偷偷地昂起头,睁开眼睛,仰望着它们,并用自己独特的表演来感谢它们。

  春天,你给大地带来了生机,给人们带来了欢乐。我爱你,美丽、温暖的春天!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