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与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优选【五】篇

首页 / 教案 / |

  分与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5以内数的分与合,加深对5以内各数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在研究数的组成中,理解分是合的逆向关系;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符号表示的意义,学会用数学符号表达思维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发现联系、寻找规律,唤起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完成对1~5各数的认读写,数序,比大小的基础上,在解决问题体中,通过摆、画、写,自主探究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数进行分与合)。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能有序的写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并发现一些规律和联系。

  三、教学准备

  板书贴纸、学生每人小花卡片10张。

  四、教学过程

  (一)4的组成

  1.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1~5这5个数字朋友,今天我们来和他们做游戏。

  教师要引导进行总结。教师带着学生边拍手边说,变成顺口溜。

  分: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1。

  合:1和3组成4,2和2组成4,3和1组成4。

  分与合: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

  2.梳理不同方法,找联系找规律。

  (1)观察4的组成与分解,说说你的发现。

  ①有1和3,就有3和1,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2)演示2和2交换位置后还是2和2。

  (二)学*5的分与合。

  (1)写出5的分与合。

  黑板上有4朵花,再添上一朵是5朵花,那把这些花放在筐里又有几种可能呢?试着写一写。

  (2)说一说。

  由学生介绍方法,在交流中完成三项任务。

  任务一:形成有序思考,有序表达。

  任务二:用符号表达思维过程。

  任务三:总结方法,自编顺口溜,便于记忆。

  (3)由符号化还原于实物图。

  有1和4,就有4和1,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有2和3,就有3和2,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迁移,把较难的5的组成当作练*,在没有实物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脑海中进行分解过程,借助深入讲解的4的组成这座桥梁,搭建5的组成,并在完成4和5组成的基础上,再找规律,完善认识,增加数学的神秘性,从而增加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

  (三)巩固练*

  1.基础应用。

  (1)猜一猜。

  以游戏的形式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第1题。

  边玩边让学生写出3的组成和分解,然后拍手说一说。

  (2)对口令。

  以学生开火车的形式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第2题,完成对2、3、4组成的复*。

  (3)说一说下面的图表示什么意思,再填空。

  2.解决问题。

  (1)能一样多吗?

  以独立书写的形式完成教材23页第3题,并说明原因。

  (2)怎样就公*了?

  更改23页第4题变成6个人,左边2个人,右边4个人,问题是怎样就公*了?以全班讨论的形式完成这道关于6的组成。

  【设计意图】在猜一猜和对口令中巩固新知,复*2~5的组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突出数的特点,有时可以*均分,有时不能*均分。

  (四)全课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数的分与合,还学*用符号表示数的分与合,你觉得在哪方面有收获?

  分与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2

  活动目标

  1、 学*将数量2、3分成两份,探索分合的不同答案。

  2、 学*记录分合的结果,认识分合式。

  重点、难点 重点:

  知道2、3有几种分法

  难点:用数字记录

  活动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

  学具:塑料小动物若干,铅笔,作业纸

  活动过程:

  一、 学*2的分合

  1、教师出示2个苹果,。

  教师:“两个苹果分别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

  教师:“2个苹果分成几个和几个?”

  二、学*3的分合

  1、教师:“3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

  幼儿拿苹果进行演示。

  2、教师:“你是怎么分的?” (3个苹果可以分成1个和2个。3个苹果可以分成2个和1个)

  三、 认识分合式。

  1、教师在黑板上写2,请小朋友告诉大家刚才将2个苹果分成了几个和几个,教师记录幼儿的分法,按顺序写在2的下面。

  2、在2的下面加一个符号,认识分合号。

  教师:“这是什么符号?”(这是分和符号,读做分成)

  教师:“这个分合式可以怎么读?”( 2可以分成1和1,1和1 和起来就是2)3、3的分合式学*方法相同。

  四、 评价活动

  展示幼儿的作业,集体朗读2、3的分合式。

  五、幼儿操作活动。

  1、边操作实物边学读分合式。

  2、根据实物填写2、3的分合式。

  分与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3

  教学内容:教材第30页例题、试一试及第31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25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每生5个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上课,大家欢迎我吗?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学生热烈鼓掌)

  2)谢谢你们的掌声!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指名示范,但动作比较快)

  3)做得很好,就是有点儿快。谁再来示范一次,要求越慢越好!(再指名示范)

  4)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2、现在谁来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预: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3、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板书课题:分与合)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数的分与合。

  二、展开教学。

  (一)4的分与合。

  1、今天来上课呢,老师带了4个水灵灵的桃,你能把4个桃子分一分,分成两部分吗?

  (学生拿出发的桃子纸片,在小组内尝试着分一分,再组织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板画简笔画)

  4个桃分成1和3; 4个桃分成2和2; 4个桃分成3和1。

  2、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师边说边在相应的手势图下板书)

  3、现在请小朋友打开书,翻到第30页,把我们刚才4的分法填在书上。

  学生汇报,完成黑板上的板书。

  4、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分法。再请小朋友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呢?(或者说几和几可以组成4?1和3可以合成4。2和2可以合成4。3和1可以合成4。)

  指名学生说一说,其余在小组内说一说。

  5、手势变变变。小朋友们真聪明!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吧!这个游戏是要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的,大家都准备好了吗?(操作:曲大拇指,4指呈 /型,看到老师的手势,你想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也可以说几和几合成4?将手突然反过来,这下呢?)分法没有变,怎么看到的结果却不一样了呢?(因为手反过来了。)

  哦,现在呀,4可以分成3和1,4可以分成1和3,我们可以放在一起记住它。第二种分法呢?(还是2和2)师:为什么还是2和2?(因为原来左边是2、右边是2,所以反过来看是一样的。)

  (二)5的分与合。

  1、XX班的小朋友果然很厉害!一会儿就将4的分与合学会了。

  那么你想知道5的分与合吗?

  2、好,请小朋友们听清老师的要求:我说开始,大家就开始,明白了吗?好,请大家拿出老师发的花片纸在小组内分一分,看看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5?再把书上第30页的方格填写好,听清了吗?开始!

  3、学生操作,老师指导。

  4、学生反馈,老师板书:

  5、你会这样说吗?

  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1和4

  4和1可以合成5,1和4可以合成5

  三、拓展练*。

  1、完成第1题。

  (1)自己说说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几和几?

  (2)完成书上练*。

  (3)请学生说出分与合。

  2、游戏:出手指游戏。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我们一起来做出手指的游戏好吗?我出一次,小朋友们出一次,然后再说出两次合起来是几?如:师:我出1,生:我出2,2和1可以合成3。

  (2)说一说其他的数。

  (3)同桌玩玩说说。

  (4)我们改成拍手游戏好吗?师生拍手说。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说。

  3、完成第3题。

  (1)出示玩具卡车:看谁最聪明,在卡车的窗户上写出最合适的数。

  (2)学生自己填写,教师巡视。

  (3)请学生将自己填写的读给大家听。

  (4)找规律: / 3 2 1 / 4 3 2 1

  4 5

  1 2 31 2 3 4

  有没有什么规律?

  4、完成第四题。

  (1)照样子画一画,谁能说说它有什么规律?OOOoOOOo

  (2)请小朋友们完成第二题,边做边想想有什么规律?

  (3)照样子接着画下去。交流订正。

  5、完成第五题。

  认真写数。每个数写三遍。

  四、总结全课。

  1、学*了什么?2、说说我们学*的分与合。

  分与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4

  教学要求:使学生从不同的两种思考行式逐步记住5、6、7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重点:在分与合中从不同角度学*5、6、7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能在学*中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师生手指游戏1—10,边说边动。

  2、出示:5个胡萝卜,两只白兔的图片

  生边看图边数出是多少。

  二、新知:

  创设情景一、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想法?(分萝卜)

  1、要把5个胡萝卜,分给2个小白兔,可以怎样分?

  2、生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师引导:5可以分成3和2,2和3合起来是5

  3、把自己分的说给同桌听听。

  4、汇报

  创设情景二、7个气球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

  生边说边动手分,汇报发现规律

  师板书:123456

  654321

  三、练*

  1、六本书放在两个书架上,应该怎样摆?

  生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2、里填几。

  2441327312

  3、猜一猜。

  (1)有5个围棋,左手拿2个,右手拿( )个

  (2)有6个围棋子,左手拿( )个,右手拿( );7个哪?

  4、小结:

  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希望你们能把物体一次按不同的方法分好,再检查两份合起来是不是原来的整体。

  四、作业

  书23页第2、3题

  五、板书

  分与合 1 2 34

  5 7

  2 3 6 5 4 3

  3 2

  4 1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动手分小棒,学生边分边说,对数的分与合掌握的较好。在训练中,启发学生可以按顺序分,以免漏掉。

  分与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5

  活动目标:

  1、探索9的分合,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意识。

  2、引导幼儿用9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重点与难点:

  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9的分合。

  活动过程:

  一、从操作中探索9 的分合。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9个双色的圆片,并且还要和这9个圆片来做游戏呢!大家可要看仔细了。”教师念儿歌并把9个圆片撒在盒盖上,此时,圆片撒在地面上的结果是4个红色的和5 个绿色的圆片,教师用数字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结果。

  2、撒圆片

  (1)教师强调要求:把9个圆片握在手里,同时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把圆片轻轻地撒在盒盖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和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如果撒出一样的结果那就不需要再记录。

  (2)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9个圆片,并按要求记录。

  二、对照检验,相互交流。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结果,教师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

  2、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不同的记录,看一看,一共有几种记录结果。

  3、教师出示一张排列有规律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和刚才记录过的记录单有什么不同。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

  4、整齐而又响亮的念一遍排列有规律的分合式。

  三、应用。

  1、笑脸娃娃捉迷藏

  (1)、教师请出9个磁性娃娃笑脸

  师:“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娃娃笑脸都来找我们做游戏了,它要和我们做个《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幼儿:“愿意”教师把9张笑脸展示在黑板上说:“9张笑脸**笑,一张笑脸在板上,几张笑脸藏起来?”幼儿:“8张笑脸藏起来。”师:“9可以分成1和几?几和几组成9?幼儿:“9可以分成1和8,1和8组成9。”

  (2)、用同样方法可请个别孩子回答。

  2、游戏《拾花瓣》

  师:“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真美啊!你们喜欢吗?”幼儿:“喜欢”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我的小花园》的歌吧!”师幼齐唱歌曲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教室也象小花园一样的美丽呢?”幼儿:“想”师:“你们看,草地上有那么多的花瓣,我们听音乐去拾花瓣吧!”教师讲解拾花瓣和贴花瓣的要求:听音乐去拾花瓣,并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应该是数字几,就把花瓣贴在相应的花盘里。

  第一遍游戏:教师请女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黄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二遍游戏:教师请男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红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三遍游戏,教师请全体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个花瓣,集体检查并纠正。

  四、全体幼儿唱《我的小花园》结束。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以来,“在生活中整合”“在游戏中感知”“在操作中发现”已经成为教学的一个亮点,李老师本次活动充分展示了这一点,做到了“生活化”“游戏化”、“整合性”。活动观摩后,我园数学教师开展了一次研讨,发现本次活动存在三大亮点:

  一、 严密性。活动设计巧妙,语言规范,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借鉴。

  本活动简单、巧妙,能让每个听课的教师现学现用。教师语言总体规范、严密,概

  念清晰,科学准确,为我们听课教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让我们对分合教学的重点把握有了更明确的认知。

  二、趣味性。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浅显、实效。

  学具硬币是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也常常接触到的东西,幼儿很感兴趣。活动始终以游戏串联:抛硬币(发现数的分合)――猜硬币(在玩中运用数的分合)――用硬币(巩固分合,在生活模拟游戏中融入数学知识,让幼儿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活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教师在游戏中把一个个问题抛给孩子,幼儿带着问题和要求去探索、发现,情绪始终积极,活动氛围非常浓郁。

  三、 自主性。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教师只是引导、点拨。

  本活动教师始终以幼儿为主,每个环节,教师都先引导幼儿去亲身操作、感知,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再进行归纳、整理,并抛出问题让孩子们去思考,完善。幼儿思维始终活跃,随着游戏的展开,不断迁移、运用所学的分合知识,真正达到了在做中思、做中学、玩中巩固。

  一点建议:整个活动时间的把握还需要合理些。教学中,部分环节拖得过长,如第一次展示幼儿分合式时,教师的评价可以简练些,集体游戏环节时,教师组织还可以再干脆些。


分与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优选【五】篇扩展阅读


分与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优选【五】篇(扩展1)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合集五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

  2、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指名学生板演:34+25=

  2、口算。

  5+78+650+30

  6+2834+957+3

  师问:6+28=34你是怎样想的?(把28分成20和8,用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

  3、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师问:在笔算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板书: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二)学*新课

  1、导入新课。

  师:我把上题中的第二个加数25换成了28,(边说边板书:34+28=)这道题写成竖式怎么写?

  生:相同数位对齐。(教师板书竖式)

  师: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

  师:个位4加8等于几?满十了吗?(个位4加8等于12,满十了)

  师:个位满十了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边摆边说。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34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8根小棒。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

  师:34和28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

  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个位是4个一加8个一,得12个一)

  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吗?(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

  师:12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

  (2)边摆边算。

  师:个位4加8满十,将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

  师:个位上还有2个一怎么办?(留在个位上)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2。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2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6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6)

  (3)看竖式叙述计算过程。

  师:34加28,个位4加8得12,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2;十位上3加2再加进上来的1得6,在十位写6。

  找上、中、下各一名学生看竖式口述计算过程。

  (4)仿例练*:(边说边做)

  56+37=

  3、教学例4。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46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4根小棒。

  师板书:

  师:个位6加4得十,(把6根小棒和4根小棒放在一起,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10怎样写?

  生:向十位进“1”,个位写0。(师板书)

  师:个位不写零行不行?(师强调:个位一个也没有要用“0”占位)

  师:十位上4加2再加进上来的1得7,在十位写7。最后得70。

  4、总结法则。

  师:今天学的笔算加法和过去学的有什么不同?(个位满十了要进位)

  师:进位加法还应注意什么?(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师同时板书。

  全体齐读。

  (三)巩固反馈

  1、在练*本上计算。(同时请3人板演)

  2、在□里填什么数可以使它成为进位加法题?

  师:请同学们任选两个数,在练*本上计算。

  3、编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题。注意十位上的数不要太大,和不能超过100。学生编题,教师板书。如:26+39,45+38,37+43,54+25,…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2

  教学内容:

  课本P10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具学具:

  动物图片、语文、数学、自然等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一:

  故事导入:森林王国要举行运动会,入场时要组织一个花束队,鸡大婶让蓝猫和非非准备一束花,鸡大婶说:“他们拿的分别是红花和蓝花。”蓝猫说:“我拿的不是红花。”鸡大婶说:“请同学们猜一猜,蓝猫和非非分别拿的是什么花?”

  今天有许多这样的问题等着同学们去猜,大家要比一比谁最爱动脑筋。

  二、游戏二:

  (1)出示例2的第一组图让学生注意观察。

  让学生猜一猜他们拿的是什么书?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小组活动

  4人一组,两名同学分别拿语文数和数学书,其中一名同学说:“我拿的不是什么书。”另外两名同学比赛看谁猜得快。交换进行。

  (3)、同桌活动。

  拿出准备好的动物卡,又一名同学操作,左(右)手拿的是(不是)什么,另一名学生猜,交换进行。

  三、游戏三:

  1、找三名同学配合,创设真实情景,根据例题做一做,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小组活动

  A、师:把猜一猜的游戏规则说一说。4人一组轮流进行,每人至少猜一次。

  B、进行活动。教师不做任何规定,让学生撇开思维,自己去猜。

  C、小组交流,向全班汇报活动过程。

  3、观察比较例3和例2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4、巩固练*:师生一起做游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在游戏中都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故事导入新课等于抓住了儿童的天性,激起了他们玩的乐趣和学*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游戏活动,既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活动,一起在活动中探索新知。放手让学生随意玩,鼓励他们玩出新意,教师捕捉创新的'火花,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3

  教学内容:

  十几加减一位数(第88页的例6)

  完成做一做第89页的第1、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学*,让学生掌握十几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能够用多种算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计数器、小棒、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电脑出示)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一天早上,二只松鼠提着一个篮子上山采松果,松鼠妈妈采了14个,松鼠宝宝采了3个,然后就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学生看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图意编一个小故事,比一比,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1、指名编故事。

  2、有谁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先同桌互相说,然后再指名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选择性的板书

  (1)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松鼠妈妈比松鼠宝宝多采多少个?

  (3)松鼠宝宝比松鼠妈妈少采多少个松果?

  (4)松鼠宝宝还要采多少个才能和松鼠妈妈采的同样多?

  3、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问:(1)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松果?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说一说你的理由?还有谁能说?

  (2)14+3=?你是怎样算的?同桌互说算法,然后指名说。

  (3)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说14+3=?

  4、再解决第2--------4个问题

  问:用什么方法计?如何列式?你是怎样算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二、巩固深化

  1、完成第8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最后教师指名说算法。

  2、找朋友。

  完成第89页的第1题。

  3、比较大小

  让学生先在书中完成,然后再全班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要这样填?

  4、数学游戏

  第90 的数学游戏学生自由的完成。

  三、课堂小结

  说说同学们今天都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4

  教学内容:

  十几加减一位数(第88页的例6)

  完成做一做第89页的第1、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学*,让学生掌握十几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能够用多种算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计数器、小棒、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电脑出示)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一天早上,二只松鼠提着一个篮子上山采松果,松鼠妈妈采了14个,松鼠宝宝采了3个,然后就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学生看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图意编一个小故事,比一比,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1、指名编故事。

  2、有谁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先同桌互相说,然后再指名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选择性的板书

  (1)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松鼠妈妈比松鼠宝宝多采多少个?

  (3)松鼠宝宝比松鼠妈妈少采多少个松果?

  (4)松鼠宝宝还要采多少个才能和松鼠妈妈采的同样多?

  3、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问:(1)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松果?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说一说你的理由?还有谁能说?

  (2)14+3=?你是怎样算的?同桌互说算法,然后指名说。

  (3)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说14+3=?

  4、再解决第2--------4个问题

  问:用什么方法计?如何列式?你是怎样算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二、巩固深化

  1、完成第8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最后教师指名说算法。

  2、找朋友。

  完成第89页的第1题。

  3、比较大小

  让学生先在书中完成,然后再全班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要这样填?

  4、数学游戏

  第90 的数学游戏学生自由的完成。

  三、课堂小结

  说说同学们今天都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5

  教学内容:

  课本第69页例2、3;练一练;《作业本》第31页。

  教学目标:

  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地解比例。

  教学重点:

  解比例的基本方法与依据。

  教学难点:

  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

  1、什么叫比例?

  2、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3、怎样检查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二、新授:

  1、先请学生心里想好一个比例(数目简单些),如2:3=4:6,只告诉其他同学其中的三项,让大家猜一猜还有一个数字是什么?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一个未知项。

  3、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4、例2解比例:

  30∶12=45∶χ

  解:30χ=12×45…………根据是什么?

  χ=………不先求积,先约分比较简便。

  χ=18

  5、例3解比例=

  ①请学生独立尝试;

  ②注意格式;

  ③反馈练*。

  6、试一试。

  三、巩固练*:

  1、解比例:(练一练第1题第一竖行)

  2、练一练第2题

  3、补充:χ∶0.8=3∶1.2

  四、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

  五、《作业本》第31页。


分与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优选【五】篇(扩展2)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与合教案范文5份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与合教案 1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试用教材第八册第三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教学重点

  为什么必须*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四、教学过程

  引入:

  1、同学们都认识什么数?

  2、这节课我们来初步认识分数。

  3、猜想:这种数为什么会叫分数?

  准备:

  (一)分与*均分

  问题:6个苹果可以怎样分?

  方法:对几种*均分的结果提问。

  小结:象这样每份同样多的分法是*均分。

  (二)分数的产生

  问题:3个苹果可以怎样*均分?

  *均分成的每份还能用整数表示吗?

  说明:这就要求产生一种新数----分数。

  新课:

  (一)认识二分之一和二分之二

  1、认识二分之一

  演示:把一个苹果*均分成2份。

  说明:2份中的1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2、认识二分之二

  演示:2份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说明:这样的2份是2个1/2,也就是苹果的2/2。

  3、强化*均分

  演示:把一个苹果*均分成大小不同的2份。

  问题:2份中的1份还是这个苹果的1/2?为什么?

  说明:只有*均分成的两份,每一份才能用1/2表示。

  4、过渡:

  学生动手操作:折出图形纸的1/2;

  问题:怎样折出图形纸的1/2?

  方法:学生演示折纸的方法和结果。

  问题:如果大家继续*均分,能得到正方形的1/4吗?

  (二)、认识四分之一和四分之几

  方法: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展示折纸的'结果。

  问题:为什么4份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正方形的1/4?

  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这样的2份,3份是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方法:指一指哪是正方形的2/4;

  闭上眼睛想一想3/4是什么样?

  举起正方形的4/4;

  问题:为什么4/4是整个的正方形?

  2/4,3/4,4/4都和谁有关系?

  说明:1/4这样的分数很重要。

  过渡:如果继续*均分,还能得到几分之几呢?

  (三)、认识三分之一和三分之几

  出示:一根钢管

  问题:要得到钢管的1/3需要怎样*均分?

  出示:一个圆

  观察:钢管的1/3和圆的1/3

  问题:你又发现什么?

  说明:把谁*均分了,得到的分数就是谁的。

  (四)加深理解

  出示:花瓣图,看图说分数

  小结:1/2,2/2,1/3,2/3,3/3......都是分数;

  几分之一都很重要,有这样的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

  学生举例

  (五)看图自学

  1,看书:P178页(学生边看边说)

  2,说一说:对分数又有了哪些了解?

  3,反馈:看图写分数、读分数

  (1/9)(5/9)(4/9)(9/9)

  巩固练*:

  1,判断:图1的红色和绿色部分各是线段的几分之几?

  图2中的绿色部分是线段的5/8吗?

  2、猜想:出示不*均分的苹果图

  问题:每一部分不是苹果的1/2,大概是苹果的几分之几呢?

  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猜想是否准确呢?

  学生总结:对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与合教案 2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6109页,例题、做一做及练*二十五第14题。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的编排,注重与学生已学的条形统计图的联系。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特点及作用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有利于让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教材注重从生活、生产中选取素材,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相关教学元素,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数据收集的渠道,也体现了统计与生产、生活密切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三、学情分析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旧知识性的对比,自然形成新知识的生成点。学生在学*中,应该能体会到,各种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据的特征。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和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3、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投影。

  六、学生准备

  收集自己一天内的作息时间安排情况的相关数据和家中一个月支出情况的相关数据。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多媒体投影出示主题图)谈话: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能用学过的知识简单统计出喜欢各项运动的情况吗?

  2、选一名学生做主持人,统计全班喜欢的各项运动的人数。(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直接出示条形统计图,如右图。)板书课题统计,小黑板出示学*目标。

  (二)对比分析,生成新知

  1、学生观察并讨论

  (1)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

  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2、教师用多媒体投影出示扇形统计图,如右图。讲述:这个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人数,其它各部分扇形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3、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根据直观观察,发表见解)学生根据信息同桌互提问题,互答。

  4、回顾知识生成,并通过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读出很多数学数学信息。)

  5、多媒体投影出示做一做,如下图。

  (1)学生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2)根据题意自主计算,选五名学生分别板演五种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三)解决问题,展示提升

  1、多媒体投影出示练*二十五第13题,如下图。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完成这三道题。

  2、完成后小组选题汇报。(小组汇报时可让学生从板书汇报和多媒体投影展示汇报中任选一种方式进行展示和讲述。)

  (四)总结概括,拓展应用

  1、回扣目标谈话: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结合本节课的学*目标说一说你觉得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2、根据课前收集到的信息,在组内交流,教师可选择几个同学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进行展示。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3、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扇形统计图,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教学后记:

  在统计教学中,学生已经学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有一些基本认识。但学生没学扇形,却要学*扇形统计图,这就要老师居高临下,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扇形统计图的学*是基于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以及圆的知识。但是,学生对于扇形的知识尚属于空白,因此,我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现状,从扇形的感性认识入手组织教学。

  首先,我带领学生复*我们已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让他们回忆统计图的作用和优点。

  接着,我揭示本节课的'学*目标是学*扇形统计图,让学生紧扣学*目标学*本课内容。并把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分割成几部分来完成。

  1、引导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中总数与各部分数量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寻找直观的数学信息。

  3、训练学生根据直观信息互问互答,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感性认识。

  4、通过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深刻理解扇形统计图。

  5、新知生成后,完全放手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做一做和练*二十五13题),从而检测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我切实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更加坚信,娴熟的知识储备和教材体系的熟练程度对于教学所起到的作用。对于教材版本不断更换和教材不断修订的教育现状,我们教师只有厚积薄发,才能有备无患。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与合教案 3

  一、复*要求

  通过复*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二、复*重点

  20以内数的组成。

  三、复*过程设计

  (一)复*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

  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11一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序数的含义

  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与合教案 4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试用教材第八册第三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教学重点

  为什么必须*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四、教学过程

  引入:

  1、同学们都认识什么数?

  2、这节课我们来初步认识分数。

  3、猜想:这种数为什么会叫分数?

  准备:

  (一)分与*均分

  问题:6个苹果可以怎样分?

  方法:对几种*均分的结果提问。

  小结:象这样每份同样多的分法是*均分。

  (二)分数的产生

  问题:3个苹果可以怎样*均分?

  *均分成的每份还能用整数表示吗?

  说明:这就要求产生一种新数----分数。

  新课:

  (一)认识二分之一和二分之二

  1、认识二分之一

  演示:把一个苹果*均分成2份。

  说明:2份中的1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2、认识二分之二

  演示:2份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说明:这样的2份是2个1/2,也就是苹果的2/2。

  3、强化*均分

  演示:把一个苹果*均分成大小不同的2份。

  问题:2份中的1份还是这个苹果的1/2?为什么?

  说明:只有*均分成的两份,每一份才能用1/2表示。

  4、过渡:

  学生动手操作:折出图形纸的1/2;

  问题:怎样折出图形纸的1/2?

  方法:学生演示折纸的方法和结果。

  问题:如果大家继续*均分,能得到正方形的.1/4吗?

  (二)、认识四分之一和四分之几

  方法: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展示折纸的结果。

  问题:为什么4份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正方形的1/4?

  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这样的2份,3份是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方法:指一指哪是正方形的2/4;

  闭上眼睛想一想3/4是什么样?

  举起正方形的4/4;

  问题:为什么4/4是整个的正方形?

  2/4,3/4,4/4都和谁有关系?

  说明:1/4这样的分数很重要。

  过渡:如果继续*均分,还能得到几分之几呢?

  (三)、认识三分之一和三分之几

  出示:一根钢管

  问题:要得到钢管的1/3需要怎样*均分?

  出示:一个圆

  观察:钢管的1/3和圆的1/3

  问题:你又发现什么?

  说明:把谁*均分了,得到的分数就是谁的。

  (四)加深理解

  出示:花瓣图,看图说分数

  小结:1/2,2/2,1/3,2/3,3/3......都是分数;

  几分之一都很重要,有这样的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

  学生举例

  (五)看图自学

  1,看书:P178页(学生边看边说)

  2,说一说:对分数又有了哪些了解?

  3,反馈:看图写分数、读分数

  (1/9)(5/9)(4/9)(9/9)

  巩固练*:

  1,判断:图1的红色和绿色部分各是线段的几分之几?

  图2中的绿色部分是线段的5/8吗?

  2、猜想:出示不*均分的苹果图

  问题:每一部分不是苹果的1/2,大概是苹果的几分之几呢?

  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猜想是否准确呢?

  学生总结:对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与合教案 5

  ①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两步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了解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②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等良好的学**惯,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P24的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寻找数学问题,激发学*的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到游乐园玩吗?你们看,这些小朋友玩得多开心啊!在这个游乐园里,小朋友们参加了哪些活动?

  2、引导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你能根据有关的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交流数学问题:学生四人小组活动,交流各自发现的数学问题,并在小组内解决。(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质疑:刚刚在小组活动时,老师发现根据两个信息提出的问题,小朋友很快就解决了,可是有一些小朋友根据看木偶戏这一情境提出的问题却难倒了很多小朋友,那到底是什么数学问题呢?一起来看看。

  二、探究加、减法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看木偶戏的情境图。

  谈话:从图上,你找到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把三个信息板书出来)

  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1)应该怎样解决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全班交流,教师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出来。

  ①22+13=35(人)②22-6=16(人)③13-6=7(人)

  35-6=29(人)16+13=29(人)22+7=29(人)

  ④22+13-6=29(人)⑤22-6+13=29(人)

  学生说每一种方法的想法。

  (4)观察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解决方法。

  让学生了解前三种是分步列式而后两种是综合式。①和④想法一样,②和⑤想法一样。前三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但想法是不同的。

  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解决方法,这种方法是什么?(同桌互相交流)

  3、小结:你发现今天所解决的问题和以前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三、练一练,进一步巩固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方法。

  1、P6第1题。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寻找信息和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集体订正(学生说想法)

  2、P7第4题。

  (出示表格)了解表格每一栏表示的意思。

  求中国队的总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要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下面几题,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能在生活中寻找到这样的两步解决的数学问题来考同学吗?请把这星期寻找到的问题整理到数学银行里。

  [课后反思]

  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采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创设开放性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数学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思路,初步学*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课堂上老师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分与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优选【五】篇(扩展3)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与合》教案通用五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与合》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8、9的分解与组成,领悟规律。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过程,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和问题意识。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并体会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为以后加减法做孕妇。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得出8、9的分与合,并领悟规律。

  教学难点

  掌握并领悟8、9的分与合的规律。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实物图片(8个苹果)、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说说7的分与合?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老师: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带来了一些苹果(磁性黑板上贴了八个苹果),我要请一个小帮手,把苹果拿走几个,老师不看他拿的,只看剩下的就能很快猜出他拿走了多少个苹果。谁愿意上来当老师的小帮手?其他同学当小老师,看看老师猜得对不对。

  老师:老师为什么猜得又对又快,谁知道其中的秘密?猜猜看。

  学生:老师知道一共有8个苹果,是根据8的分与合推想出来的。

  老师:你们很聪明、猜得对,如果你们学*了8的组成,会比老师猜得还快。

  三、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分与合(2)。

  老师:猜猜8的分与合有几组?我们来分分看看对不对。

  2、动手操作。

  个人探索:你能把这8个苹果图片分成两组吗?有几种分法?怎样分才能又快又不漏掉呢?可以边摆边说,摆完后,和同学互相说一说。

  小小组合作:组员交流各自的分法。

  全班交流:指名到实物台展示,一个人摆,一个人带着说8的分与合。老师板书

  看到8的分与合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左边越来越大,右边越来越小。为什么?移过去的。移补的思想,总数不变。

  你们真会动脑筋。能发现数学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

  3、巩固练*8的组成

  (1)数学书40页2题,把8个圆片涂成两红颜色。

  (2)8的对口令。

  师:我出2。

  生:我出6。

  师:2和**成8。

  生:6和2合成8。

  师:8可以分成2和6。

  生:8可以分成6和2。

  4、探索新知

  (1)情境引入:妈妈买了9枝花,请小明插在2个花瓶里,可以有几种插法?电脑演示

  (2)探究学*。

  你可以一边摆花的学具图片,一边把分法记录下来,也可以在纸上直接写出你是怎么分的。一边做,一边说

  (3)汇报结果。

  1)全面展示:老师板书

  2)探究规律:还有别的分法吗?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看一个就能记住另外一种,这样9的分与合就能只需要记住4个。这样简便。

  (4)学生观察,巩固新知。

  老师板书9的组成简写。

  9999

  18273645

  用最快的方法记忆9的组成。老师任选一个板书,问:这个式子可以怎样读?

  引导学生学会这样说:9可以分成1和8,1和8组成9,9可以分成8和5,8和1组成9。

  谁愿意带着大家读读其他的式子?

  6、练*40页1题那两堆苹果和起来是9?连一连。(教学生处理多于条件4)

  7、小结

  小朋友们真棒,自已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又学到了新的知识,谁来告诉老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三、活动游戏,巩固应用

  1、对口令

  ⑴师生对:8的对口令。

  师:我出2。

  生:我出6。

  师:2和**成8。

  生:6和2合成8。

  师:8可以分成2和6。

  生:8可以分成6和2。

  ⑵同桌对:9的对口令(按顺序,不按顺序。)

  2、填数电脑演示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谁来说说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板书:8、9的分与合)是用什么方法学会8、9的分与合的?

  五、激励评价,猜数游戏

  同学们,你们真行,解决了问题,还学会了很多的知识,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你能用手势在背后把8、9中的一个数分成几和几,让你的同桌猜一猜吗,猜对了(先师生猜,再同桌猜)你们就可以高高兴兴地下课休息了。

  板书设计:8、9的分解

  9999

  18273645

  教学反思

  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对于数的组成规律有了一定的基础,应该多一些学生分组练*,由学生总结即可,节约时间还给学生做练*。数字较大个别学生掌握不熟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与合》教案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页例题、试一试及第31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25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

  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每生5个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上课,大家欢迎我吗?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学生热烈鼓掌)

  2)谢谢你们的掌声!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指名示范,但动作比较快)

  3)做得很好,就是有点儿快。谁再来示范一次,要求越慢越好!(再指名示范)

  4)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2、现在谁来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预: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3、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板书课题:分与合)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数的分与合。

  二、展开教学。

  (一)4的分与合。

  1、今天来上课呢,老师带了4个水灵灵的桃,你能把4个桃子分一分,分成两部分吗?

  (学生拿出发的桃子纸片,在小组内尝试着分一分,再组织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板画简笔画)

  4个桃分成1和3; 4个桃分成2和2; 4个桃分成3和1。

  2、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师边说边在相应的手势图下板书)

  3、现在请小朋友打开书,翻到第30页,把我们刚才4的分法填在书上。

  学生汇报,完成黑板上的板书。

  4、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分法。再请小朋友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呢?(或者说几和几可以组成4?1和3可以合成4。2和2可以合成4。3和1可以合成4。)

  指名学生说一说,其余在小组内说一说。

  5、手势变变变。小朋友们真聪明!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吧!这个游戏是要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的,大家都准备好了吗?(操作:曲大拇指,4指呈 /型,看到老师的手势,你想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也可以说几和几合成4?将手突然反过来,这下呢?)分法没有变,怎么看到的结果却不一样了呢?(因为手反过来了。)

  哦,现在呀,4可以分成3和1,4可以分成1和3,我们可以放在一起记住它。第二种分法呢?(还是2和2)师:为什么还是2和2?(因为原来左边是2、右边是2,所以反过来看是一样的。)

  (二)5的分与合。

  1、XX班的小朋友果然很厉害!一会儿就将4的分与合学会了。

  那么你想知道5的分与合吗?

  2、好,请小朋友们听清老师的要求:我说开始,大家就开始,明白了吗?好,请大家拿出老师发的花片纸在小组内分一分,看看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5?再把书上第30页的方格填写好,听清了吗?开始!

  3、学生操作,老师指导。

  4、学生反馈,老师板书:

  5、你会这样说吗?

  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1和4

  4和1可以合成5,1和4可以合成5

  三、拓展练*。

  1、完成第1题。

  (1)自己说说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几和几?

  (2)完成书上练*。

  (3)请学生说出分与合。

  2、游戏:出手指游戏。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我们一起来做出手指的游戏好吗?我出一次,小朋友们出一次,然后再说出两次合起来是几?如:师:我出1,生:我出2,2和1可以合成3。

  (2)说一说其他的数。

  (3)同桌玩玩说说。

  (4)我们改成拍手游戏好吗?师生拍手说。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说。

  3、完成第3题。

  (1)出示玩具卡车:看谁最聪明,在卡车的窗户上写出最合适的数。

  (2)学生自己填写,教师巡视。

  (3)请学生将自己填写的读给大家听。

  (4)找规律: / 3 2 1 / 4 3 2 1

  4 5

  1 2 31 2 3 4

  有没有什么规律?

  4、完成第四题。

  (1)照样子画一画,谁能说说它有什么规律?OOOoOOOo

  (2)请小朋友们完成第二题,边做边想想有什么规律?

  (3)照样子接着画下去。交流订正。

  5、完成第五题。

  认真写数。每个数写三遍。

  四、总结全课。

  1、学*了什么?

  2、说说我们学*的分与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与合》教案 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的例题、试一试,第32~33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材简析]

  分与合是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观察两部分合起来是几个,认识掌握数的组成,为10以内数的加和减打好基础。教材分2~5的分与合、6~9的分与合、10的分与合三段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初步建立分与合的思想,初步体会分与合是辩证的、对立统一的。分与合三段内容的编排体现了教材由扶到放的编写意图,6~9的分与合恰好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中6的分与合作为例题出现,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两只手拿6个气球可以怎样拿,并从一种分法得出两种说法,认识6的组成。试一试中让学生自己操作、探索、总结出7的组成。而8、9的组成则放在了想想做做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认识和掌握,进一步体会分与合。此外,教材在想想做做中还安排了对口令等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教学难点是如何有序地掌握6、7的组成

  [教学目标]

  1 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 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 意识

  3 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设疑:茄子老师有18个气球,想送给3个孩子,每人6个气球。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有几种分法呢

  三个学生的分法没有按次序出现,可以让其他同学调整他们排列的次序

  提问:看着一个同学的分法。可以有几种说法呢

  说完后,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第32页例题中的空格。教师板书6的组成

  [评:由学生所熟悉并喜爱的气球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初步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把三种分法按顺序排列,找到每种分法有几种说法,都是通过自主探索得出的,突出了学生自主学*的过程。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很好地鼓励了学生在自我尝试中主动 学*]

  二、动手操作,尝试练*

  提问:茄子老师看到你们爱动脑、爱思考,每人奖7个○,你能把○分成2堆吗 有几种分法 能按顺序有条理地分一分吗 请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第32页试一试的空 格里

  填完后小组互相交流检查,指定一名学生板书

  [评:7的分与合的教学,安排在试一试中,体现了由扶到放的编写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分一分,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真正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并且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的精神。指名板书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同时关注了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学*的结果。]

  三、活动游戏,应用巩固

  1 想想做做第1题(连一连)

  讲述:茄子老师看到大家那么聪明,高兴得不得了,他奖给大家6张数字卡片,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合起来是6,请你连 一连

  2 想想做做第2题(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3 想想做做第3题(对口令)

  师生玩6的对口令:教师出手势2,说:我说2,学生出手势4说:我说4,6能分成2和4。学生之间玩7的对口令

  4 想想做做第4题(吃螃蟹)

  提问:同学们口令对得那么好。茄子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螃蟹,看谁吃的螃蟹多,怎么吃呢 谁能把螃蟹身上的数分成钳子上的两个数,把钳子上的两个数合成身上的数,那只螃蟹就归 你吃

  教师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最后统计谁吃得多

  [评:想想做做中的题是6、7分与合的巩固练*,教师把这些题以活动、游戏的形成呈现,如对口令、吃螃蟹,进一步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兴趣,特别是对口令,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四、揭示课题,巩固应用

  提问: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教师板书课题:6、7的分与合

  五、激励评价,猜数下课

  叙述:今天同学们玩得高兴,又学到了知识,茄子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能用手势在背后把6、7中的一个数分成几和几,让你同桌来猜,猜对了你们就可以高高兴兴地下课休息了。

  (教师先与学生猜,同桌之间再猜)

  [总评]

  6、7的分与合这节课的设计,体现了教材由扶到放的编写意图,6的分与合作为例题出现,用学生喜爱的小气球创设情境,从而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出6的组成。7的分与合放在试一试中作为练*的形式出现,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游戏活动、合作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学*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与合》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5以内数的分与合,加深对5以内各数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在研究数的组成中,理解分是合的逆向关系;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符号表示的意义,学会用数学符号表达思维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发现联系、寻找规律,唤起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完成对1~5各数的认读写,数序,比大小的基础上,在解决问题体中,通过摆、画、写,自主探究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数进行分与合)。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能有序的写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并发现一些规律和联系。

  三、教学准备

  板书贴纸、学生每人小花卡片10张。

  四、教学过程

  (一)4的组成

  1.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1~5这5个数字朋友,今天我们来和他们做游戏。

  教师要引导进行总结。教师带着学生边拍手边说,变成顺口溜。

  分: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1。

  合:1和3组成4,2和2组成4,3和1组成4。

  分与合: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

  2.梳理不同方法,找联系找规律。

  (1)观察4的组成与分解,说说你的发现。

  ①有1和3,就有3和1,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2)演示2和2交换位置后还是2和2。

  (二)学*5的分与合。

  (1)写出5的分与合。

  黑板上有4朵花,再添上一朵是5朵花,那把这些花放在筐里又有几种可能呢?试着写一写。

  (2)说一说。

  由学生介绍方法,在交流中完成三项任务。

  任务一:形成有序思考,有序表达。

  任务二:用符号表达思维过程。

  任务三:总结方法,自编顺口溜,便于记忆。

  (3)由符号化还原于实物图。

  有1和4,就有4和1,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有2和3,就有3和2,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迁移,把较难的5的组成当作练*,在没有实物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脑海中进行分解过程,借助深入讲解的4的组成这座桥梁,搭建5的组成,并在完成4和5组成的基础上,再找规律,完善认识,增加数学的神秘性,从而增加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

  (三)巩固练*

  1.基础应用。

  (1)猜一猜。

  以游戏的形式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第1题。

  边玩边让学生写出3的组成和分解,然后拍手说一说。

  (2)对口令。

  以学生开火车的形式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第2题,完成对2、3、4组成的复*。

  (3)说一说下面的图表示什么意思,再填空。

  2.解决问题。

  (1)能一样多吗?

  以独立书写的形式完成教材23页第3题,并说明原因。

  (2)怎样就公*了?

  更改23页第4题变成6个人,左边2个人,右边4个人,问题是怎样就公*了?以全班讨论的形式完成这道关于6的组成。

  【设计意图】在猜一猜和对口令中巩固新知,复*2~5的组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突出数的特点,有时可以*均分,有时不能*均分。

  (四)全课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数的分与合,还学*用符号表示数的分与合,你觉得在哪方面有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与合》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会2-4的分与合,初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重、难点)

  2.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有条理地思考。

  3.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培养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师说生做:请第3组的7个同学举手,请第7个同学站起来。

  2.师:这些同学做的非常好,让我们用掌声对他们表示鼓励。 (学生热烈鼓掌)

  3.师:谢谢你们的掌声!我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师生一起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集体模仿)

  4.师: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板书课题:分与合)。在数学王国里也经常会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数的分与合。

  二、探究展开

  1.师:(将左手的大拇指弯曲,伸直其余四指,手背对着自己)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竖起你的左手,现在有几个手指竖着?(生:4个。)

  2.合作学*:你能把自己竖着的4个手指分成两部分吗?同桌学生尝试着分一分,再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画出手势图)

  师: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没有)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教师边说边在相应的手势图下板书)

  3.指导学生读4的分与合。(4可以分成1和3,1和3合成4)…4.师:看看我们的教室,你能用教室里的东西来说一说4的分与合吗?

  生:教室里有4张名人画像,一边两张,4可以分成2和2,2和2合成4.

  (教师打开教室里4台电扇中1台的开关。)生:4可以分成1和3,1和3合成4.也可以说4可以分成3和1,3和1合成4.

  三、拓展应用

  1.4朵花是怎样分的,请你读一读。

  2.合作学*:同桌的同学一起拿出3支铅笔,看看可以怎样分与合。全班集体汇报交流,师板书。

  3.2可以怎样分?指名说一说,师板书,生读一读。

  4.独立完成“做一做”,同桌互相检查。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分与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优选【五】篇(扩展4)

——一年级数学《分与合》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一年级数学《分与合》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分与合》是人教版第一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二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在此阶段,要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体验数学学*的乐趣,从而为今后的学*奠定基础。

  本单元的纵线结构是:1——5的认识——1——5的加减法——0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这样的编排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是有利于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分散写数的难点。其次是有利于加深学生对5以内数的认识,熟练掌握5以内数的加减法。最后,这样安排拉长了学生的学*过程,为学生整体掌握本单元的知识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分与合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学*加减法的基础,教科书在第21、22页分两个层次编排2-----5各数的组成。在第21页以“4”的组成为例进行教学。在第22页,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索5的组成规律。通过这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基本掌握2-----5各数的组成,为后面学*5以内数的加、减计算 做准备。

  二、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在此阶段,要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建立数感。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对5以内各数有一定的认识,所以让学生初步尝试自己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4和5的组成与分解,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体验数学学*的乐趣,从而为今后的学*奠定基础。

  三、设计理念:

  《分与合》这节课,大多数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而且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有差。针对这些原因,本节课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一年级孩子自制力差,一开始上课注意力不能很快集中到课堂上。所以,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猜谜语有奖的游戏,一下子把他们的吸引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同时很自然的引入新课,让学生体验玩中学的乐趣。

  2、大但尝试、合理处理教材

  大多数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大胆的尝试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先学*5的分解与组成,把4的分解与组成当做巩固运用。

  3、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本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线,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探索出有序的分解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能力的同时知识又掌握牢固。比老师一个人讲,学生听的效果好的多。

  四、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1、22页的内容。

  五、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能够掌握4、5的分解与组成和有序的分解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掌握5以内各数的分解与组成。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学生数感。理解数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七、教学方法:

  观察法、合作探究法、动手操作法、知识迁移法

  八、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出一个谜语,看哪个同学最聪明能猜出来。猜的最快的同学有奖品。出示谜语:买的时候是*的 用的时候要变成尖的 用一会儿就变成了秃头 。

  (学生动脑思考,猜谜语。举手汇报猜的谜底)

  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就猜出来了。老师要奖励猜的最快的两位同学,请这两位同学站起来接受奖品(出示5支铅笔)。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把这5支铅笔分给两位同学,有几种不同的分法?(板书:分与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猜谜语,猜的又对又快的学生老师给予奖励,顺其自然的引出新课的内容。这样设计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里,既有趣味性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的进入了新课的学*。】

  (二)合作探究、学*新知。

  A:探究5的分法。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分一分,比一比哪个小组分得方法又多快?

  (学生分学具,老师巡视指导。)

  师: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分法。老师有意识的让有以下几种情况的小组发言:

  分法不全面、有遗漏,如:只分出一种、两种或三种的。

  分法重复的。

  分法全面但无序。

  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分的。如:(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

  学生 边汇报老师边板书。各小组汇报结束后。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种分法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通过观察并交流让学生明白:有的组分法不全面、有的组分法重复、有的组分法全面但无序、有的组分法全面且有序。

  师: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好?

  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比较、发现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分法最好。

  师:怎样才能有序不重复、不遗漏的分出来?

  (让刚才汇报有序分法的学生)到黑板前一边汇报一边演示:把5根铅笔向右移动1根就把5分成1和4、在向右移动1根就把5分成2和3、在向右移动1根就把5分成3和2、在向右移动1根就把5分成4和1。也可以向左依次移动。

  师:你们看懂了吗?谁来说一说刚才这位同学是怎样分的?(指名回答)(可以口述有序的分法也可以演示有序的分法)。

  师:现在我们集体按照有序的分法分一分。(让全班学生分自己的学具,老师巡视)

  B:教读5的分解与组成:教师讲解从上往下读读作:5可以分成1和4,从下往上读读作1和4组成5。

  教读:5可以分成1和4,1和4组成5。5可以分成2和3,2和3组成5……

  学生自由读。

  抽几名学生读。

  师:通过读5的分解与组成你们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5可以分成1和4与5可以分成4和1分法是一样的,只是调换了两个数字的位置。5可以分成2和3与5可以分成3和2分法是一样的。

  C:巩固运用:1、手指游戏:老师的手指和学生的手指组成5。如:老师说:我出1。学生说:我出4,1和4组成5。……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所具有的巨大潜力,给学生提供自主学*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亲身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运用新知。

  师:我们刚才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了5的分解与组成,同时也帮老师解决了难题,老师谢谢你们。现在还想接受考验吗?

  师:请同学们摆出4根小棒 。

  师:你能运用刚才的分法,不重复、不遗漏很快说出4的分解或组成吗?

  对于说的全面的学生老师给予表扬,说的不全面的学生请别的学生补充。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自己很快的说出4的分解与组成。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会更牢固,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法”、“举一反三”的数学学*方法。】

  (四)巩固练*。

  1、下面添上几能组成5?在正方行内填上数字。

  2、填一填。

  3、教科书23页的第8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可提问:4和5还可以分成几和几?

  4、教科书23页第10题:引导学生认真看图 ,弄清图意。

  5、想一想。

  【设计意图:通过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有所收获,提升学生自信。】

  (五)总结升华: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最后的课堂总结,是课堂的点睛之笔,是学生情感的抒发和愿望的表达,同时可以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分与合》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分与合》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滅法”单元中的“分与合”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和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掌握1-5各数的组成和分解,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喜欢和理解,最后能够自己得出各数的组成和分解。

  教学内容:分与合

  教学时间:20xx.9.26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小花朵,磁铁等。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图中有几朵花?

  2、请圈出从右往左数第三朵花

  师:上回我们去了李奶奶家,她家的向日成熟了,她准备摘下来放进两个里,大家想帮帮地唱?

  二、新授

  (一)学*4的分合

  1、把4朵向日葵放在两个筐里,怎么放?(用学具摆一摆,看看会有几种情况?)师巡视

  2、指名回答并板书,师领读4的分与合。

  3、小朋友真了不起,很快学会了4的几种分法。再请小朋友们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的呢?指名学生说一说师板书

  4、练*巩固4的分解与组成。

  出示苹果图,要把四个苹果放进两个盘子里,应该怎么分?

  学生回答。

  (二)学*5的分合

  1、你们想知道5的分与合吗?好,我们一起来观看图片,5个玉米放在两个盘子里,有几种放法?

  2、小朋友们用彩笔代替玉米,分一分。

  3、学生操作,师指导

  4、学生反惯,师板书

  5、反过来谁说一说5的合成。

  6、开火车来现固

  三、练*

  1、“做一做”

  2、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2和3的分合。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自评:本节课学生们学的很开心,都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在教学2到5的分与合之前,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一些朦胧的认识。这节课从总体上把握得过关了,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对本课的重点理解是通过操作、合作让学生自己探索5的分与合,而且要让学生多练*分与合连着说。对于重点的把握我觉得很好的一点是我让学生说的机会很多,每一个环节不管是游戏或是练*,都很注重说。课上学生的反映也很好,基本都能说完整。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运用、巩固新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学*方式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一年级数学《分与合》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教材第30页例题、试一试及第31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25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每生5个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上课,大家欢迎我吗?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学生热烈鼓掌)

  2)谢谢你们的掌声!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指名示范,但动作比较快)

  3)做得很好,就是有点儿快。谁再来示范一次,要求越慢越好!(再指名示范)

  4)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2、现在谁来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预: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3、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板书课题:分与合)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数的分与合。

  二、展开教学。

  (一)4的分与合。

  1、今天来上课呢,老师带了4个水灵灵的桃,你能把4个桃子分一分,分成两部分吗?

  (学生拿出发的桃子纸片,在小组内尝试着分一分,再组织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板画简笔画)

  4个桃分成1和3; 4个桃分成2和2; 4个桃分成3和1。

  2、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师边说边在相应的手势图下板书)

  3、现在请小朋友打开书,翻到第30页,把我们刚才4的分法填在书上。

  学生汇报,完成黑板上的板书。

  4、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分法。再请小朋友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呢?(或者说几和几可以组成4?1和3可以合成4。2和2可以合成4。3和1可以合成4。)

  指名学生说一说,其余在小组内说一说。

  5、手势变变变。小朋友们真聪明!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吧!这个游戏是要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的,大家都准备好了吗?(操作:曲大拇指,4指呈 /型,看到老师的手势,你想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也可以说几和几合成4?将手突然反过来,这下呢?)分法没有变,怎么看到的结果却不一样了呢?(因为手反过来了。)

  哦,现在呀,4可以分成3和1,4可以分成1和3,我们可以放在一起记住它。第二种分法呢?(还是2和2)师:为什么还是2和2?(因为原来左边是2、右边是2,所以反过来看是一样的。)

  (二)5的分与合。

  1、XX班的小朋友果然很厉害!一会儿就将4的分与合学会了。

  那么你想知道5的分与合吗?

  2、好,请小朋友们听清老师的要求:我说开始,大家就开始,明白了吗?好,请大家拿出老师发的花片纸在小组内分一分,看看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5?再把书上第30页的方格填写好,听清了吗?开始!

  3、学生操作,老师指导。

  4、学生反馈,老师板书:

  5、你会这样说吗?

  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1和4

  4和1可以合成5,1和4可以合成5

  三、拓展练*。

  1、完成第1题。

  (1)自己说说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几和几?

  (2)完成书上练*。

  (3)请学生说出分与合。

  2、游戏:出手指游戏。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我们一起来做出手指的游戏好吗?我出一次,小朋友们出一次,然后再说出两次合起来是几?如:师:我出1,生:我出2,2和1可以合成3。

  (2)说一说其他的数。

  (3)同桌玩玩说说。

  (4)我们改成拍手游戏好吗?师生拍手说。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说。

  3、完成第3题。

  (1)出示玩具卡车:看谁最聪明,在卡车的窗户上写出最合适的数。

  (2)学生自己填写,教师巡视。

  (3)请学生将自己填写的读给大家听。

  (4)找规律: / 3 2 1 / 4 3 2 1

  4 5

  1 2 31 2 3 4

  有没有什么规律?

  4、完成第四题。

  (1)照样子画一画,谁能说说它有什么规律?OOOoOOOo

  (2)请小朋友们完成第二题,边做边想想有什么规律?

  (3)照样子接着画下去。交流订正。

  5、完成第五题。

  认真写数。每个数写三遍。

  四、总结全课。

  1、学*了什么?2、说说我们学*的分与合。


分与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优选【五】篇(扩展5)

——一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菁华3篇)

一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古诗,感知大意。

  2、认识13个二类生字,会写7个一类生字。

  3、处理课后练*,积累词语。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一类生字,正确书写一类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实物投影。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感悟诗中大意,学*文中二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宋代有一个人叫范成大,与尤、杨万里、陆游合称“四大家”。他很有才气,多次做官,他常常写一些描写农村风俗的诗。一年夏天,恰好是江南一带农忙的时候,他来到了江南,看到了金黄的梅子和肥肥的杏子都成熟了,小麦也到了扬花授粉的阶段,油菜花多数都已经谢了,可是却不见人影,原来人们在大忙的季节里,都下田地去了,只有蜻蜓蝴蝶飞过。看到了此情此景,诗人范成大写下了《夏日》这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新授

  (一)读诗、赏诗,感悟诗意

  1、老师配乐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2、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3、学生感悟古诗大意。

  小组合作学*,说一说诗中的意思。汇报

  (二)处理文中的二类生字。

  1、出示文中的二类生字,请同学们在诗中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进行出声认读。

  2、通过组词的方式学会应用这些二类字,重点讲肥、稀、惟、蛱、篱。

  3、巩固复*二类字

  猜字游戏完成

  三、朗读、背诵古诗。

  四、作业:熟背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一类生字的认读及其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背诵古诗

  2。复*二类生字(卡片)

  二、学*一类生字

  梅:形声字,可用拆字法识记。木﹢每=梅。

  1、梅,落叶乔木,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分五瓣,香味很浓。果实味酸。2、梅花。3、梅的果实,本课取此意。

  杏:会意字,指一种果子,即杏子。杏子是一种果树,所以用“木”表形,杏子可以吃,也可以入药,所以木下加个“口”。

  肥:会意字。从肉,从巴。肉作偏旁变写为月。本义指胖,左“月”是肉的变写,右“巴”像一低头坐睡的人形。可灵活识记为:懒人整天吃了就低头坐着打瞌睡,所以肉很肥。引申为土地富饶、肥沃。

  字谜:月儿长尾巴,胖得像猪娃;庄稼一枝花,全靠他当家。

  麦:字谜“春夏交替”。“下面折文脚,上面王出头;此物获丰收,餐餐吃馒头”

  采:爪字头儿

  菜:字谜:采草而非草,每餐离不了。

  一种植物(草字头)是每天都要去“采”摘的,这当然是“菜”了。比较踩、睬、菜、彩:

  采加三撇有色彩,有目可以不理睬;

  若是足来用脚踩,加上草头就是菜。

  无:字谜“天脚下拐弯”

  三、练*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巩固所学生字、古诗,课后练*。

  教学过程:

  一、复*

  1、背诵古诗

  2、复*一、二类生字

  二、处理课后练*

  1、连一连

  2、读一读。先读一读,再写一写

  3、写一写。先读后写

  4、说一说,你还知道那些是意思相反的字针对学生反义词的训练。

  5、背一背作为知识的积累,初晓诗中大意,背诵全诗。

  三、作业

一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课文的12个生字。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产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识写本课生字。

  2.读懂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果实的生长特点。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出示带壳花生)因为它特别香,所以我们都很喜欢吃它。其实不仅我们喜欢,小松鼠也很喜欢吃它。有一次,小松鼠发现一块地里种了很多花生,就打定主意,今年冬天要靠花生过冬。可是它的愿望却没有实现,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故事就是《小松鼠找花生》(全班齐读课题,注意读准“找”和“生”的读音) (二)整体感知:

  1.放课文录音,学生看课文中的文字。

  2.自己练读,并标出自然段,把觉得难读的字画出来。

  3.学生置疑:哪些发音有困难?

  4.根据学生提出的难读字,及本课的生字,出示带音节词卡。(指名三个各读一遍,老师注意纠正,然后由一个人当小老师领读)

  (三)检查识字:

  1.出示要认的字

  2.学生借助拼音领读

  3.同桌交流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4.说一说记字方法

  5.去拼音开火车认读生字

  6.出示课文中的生词再次认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字

  2.同学们按字的结构给字分类

  3.分类指导书写

  4.同桌互查,交流写字心得

  (五)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

  出示生词,开火车读

  二、理解学文:

  1.按自然段指名读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汇报:(课题拓展法)

  3.展示台:知道了故事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来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个帮事读得生动,让大家都喜欢听吧!

  生先独立练*再展示

  每名同学可以选三名同学给出指导建议

  4.分角色表演读

  5.理解感悟

  (1)出示讨论题: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

  (2)各小组展开讨论

  (3)汇报:

  (鼓励学生大胆的表明自己的看法。这个问题可能有三种答案: 一种是花生被摘走了;一种是花生开花后没有结果;一种是花生结果了,没被摘走而是被埋在了土里。)

  (4)体会松鼠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

  6.小松鼠找不到花生,它会怎么办呢?

  同学们先想象,再动笔写一写。

  三、拓展学*: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果实长在地里?对于植物的果实,你还想说些什么?

  四、总结

  教学反思:

  《小松鼠找花生》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通过学文,要让学生明白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这一道理。浅显易懂,学生通过读书就能自己明白这一道理。越是这样浅显易懂的课文,学生越感觉没有兴趣,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实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低年段教学目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所以我想,低年级的课堂尤其要有趣,尤其要注意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下功夫。对于文中小松鼠与鼹鼠的对话我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同桌两个一个扮演“小松鼠”、一个扮演“鼹鼠”,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感受一下小松鼠的心情。先是好奇——“这是什么花呀?”找到答案之后心里很高兴,这种心情的变化要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对于小松鼠没找到花生时的失落心情,则通过课文中“他等啊,等啊,等到花生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让学生体会一下,在花生生长的漫长过程中,小松鼠的心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怎样才能将这种变化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边读书边体会,边体会边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没关系,回到课文中多读几遍就明白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比较有成就感,所遇到的问题都是自己通过读书解决的,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原来我这么厉害!这种朗读指导虽然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但我觉得是非常值得的,通过时间的积累学生慢慢会掌握这种方法,慢慢会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惯,虽然要实现这一步会很艰难,但我会一直尝试这样引导学生的。

  课题:14《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

  1.识写本课生字,掌握识写方法。

  2.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4.喜欢这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乌鸦。

  教学重点:

  1.识写生字

  2.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味道,体会出乌鸦的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读出乌鸦的感情变化。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乌鸦头饰,问:这是谁?有谁认识它,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新朋友吧!

  板题:乌鸦喝水

  问:看着课题,你知道课文会讲一件什么事吗?

  二、检查预*:

  (一)检查认字:

  1.出示带拼音要认的字,指名读

  2.同桌介绍自己的记字方法

  3.汇报记字方法,强调形*字的区分方法“喝、渴”

  4.去拼音开火车读

  5.齐读

  6.认读生词

  (二)检查读文

  1.问: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同桌检查自然段序号标记是否正确。

  2.指名段读,其他同学纠正字音。

  三、指导写字:

  1.课文中一共有几个要写的字?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2.分类指导

  3.书写展示

  四、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检测:

  1.读词卡。

  2.找朋友游戏——连字成词。

  二、提出问题,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文

  2.小组内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问题?

  三、读中感悟喝不着水的原因(学*第一自然段)。

  1.指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乌鸦为什么一开始喝不着水?

  2.朗读指导。着重指导“到处”、“水不多”、“口又小”,读出乌鸦喝不着水着急的语气。

  3.学生自我评价朗读。

  四、合作探究学*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语: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瓶里水不多,瓶口又小,怎么办呢?现在你们就是这只乌鸦,你们来想想办法。

  2.学生自读二、三自然段。

  3.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乌鸦是怎么喝上水的?边研究边做实验。

  4.交流合作结果。

  5.理解“渐渐”一词的含义,能用它说话。

  6.指导朗读二、三自然段,学生自我评价。

  7.发散思维:如果旁边没有小石子,你们该怎么办呢?同桌讨论、汇报。

  五、拓展训练:

  1.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写一句话夸夸他。

  2.学*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4人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呦,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语文,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

  课题:快乐读书屋七《种鱼》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阅读课外书感兴趣。

  3.初步了解动物的生长规律,知道小鱼是不可以种在地里的。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动物的生长规律,知道小鱼不可以种在地里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1.谈话揭题:(老师板书:种)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你会填这个空儿吗?(种)今天我们要学*的是《种鱼》

  2.读题质疑:齐读课题后问:围绕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

  二、初读识字:

  1.自由读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将圈好的生字再多读几遍。

  3.认读生字:

  (1)出示要认的字

  (2)指名读字

  (3)同桌交流自己认识的字

  (4)说一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5)开火车认读生字

  4.同桌合作读书,当个小老师,纠正读错或不准确字音。

  三、朗读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思考: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朗读)。

  2.图文结合,小组讨论:小猫会收获很多小鱼吗?为什么?

  3.出示句式,品读:

  农民把( )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 )。(用这个句式练*说话)

  4.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谁能告诉小猫,他错在哪里?

  5.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四、语言训练:

  (出示挂图)看图讲故事。

  课题:《他们自己爬出来了》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并主动增加识字。

  2.读懂课文内容,学*独立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倒影现象,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学会动脑,善于思考。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独立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倒影现象,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学会动脑,善于思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到快乐读书屋去做客吗?那里的小主人给我们准备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大家快来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小组合作,互当小教师,认识生字。

  3.集中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画上问号,在有所会的地方画上横线。

  2.小组讨论交流:

  ①汇报自己的体会

  ②请教读不懂的地方

  3.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读书,抓住关键词语,如“走*一看”“立刻”“连忙”等体会母鸡和小山羊没有动脑,没有思考,看见了就叫起来。

  4.实验演示倒影现象:讲桌上放一盆清水,请同学们依次往盆里看一看,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母鸡和小山羊看到的是什么吗?

  5.在读课文,说一说小鸭子为什么说一定是他们自己爬出来的。

  6.指导朗读,分角色表演

  四、深化主题: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想对大家说一说吗?

  课题:你说我说《小猴子捞球》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的好*惯。

  2.培养学生能力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讲述故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凭借教材,自主构建,多元解读

  教学过程:

  一、童话导入:我们来给小猴想办法。

  1.出示《小猴子捞球》的画面,播放有趣的童话故事。

  2.听童话,看画面,提出问题“我看懂了..”“我想知道”。

  3.议一议“我看懂了.”“我想知道.”

  4.全班交流。 板书“小猴子捞球”

  5.小猴子把球捞上来了吗?怎么捞的?我们来帮小猴子想想办法。

  二、口语交际,互相评说:

  1.小组讨论:我来帮小猴想想怎么办。

  2.全班交流,学生评价。(师随机提示“如果用这种方法,你要提醒小猴子注意什么?”)

  3.学生们帮小猴想出了不少好办法,那么他们会采用什么办法呢?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现在请大家扮演小猴子,四个人为一组先商量好你们打算用什么办法捞球,再分角色表演。

  三、请你完整地给大家讲一讲“小猴子捞球”的故事。

  四、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朋友听。

  课题:《语文七色光七》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查字典的兴趣,学会用音序查字典的'方法了解字义。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惯及探索知识的兴趣,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查字典的兴趣,学会用音序查字典的方法了解字义。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教学难点:学会查字典

  教学流程 :

  一、笑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经常看《动物世界》这个栏目吗?下面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动物的小笑话。

  1.讲述《小白兔和蚂蚁》这个小笑话,还可以结合自制动画片让学生欣赏这个小笑话。

  2.学生间交流小笑话的可笑之处。

  3.指名汇报你为什么笑?你觉得什么地方让你笑?帮助学生运用对比的方式了解故事中两种动物的特征。

  4.自读笑话《小白兔和蚂蚁》,体会小动物的语言,读出感觉。 二、自读感知学*知识窗:

  动物王国中有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走*黑猩猩,看看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学*知识窗《有趣的实验》。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读《有趣的实验》这篇小短文。

  2.有趣的实验指的是什么实验?有趣在什么地方?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生汇报)

  3.小组间交流学*心得。

  三、师生交流学*查字典:

  在刚才的学*中,大家学得认真,说得准确,你在学*过程中有不懂的词或句子吗?(全班交流。学生如果有,就请同学们谈谈是怎么弄明白的。再导入今天学*用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查不明白意思的字,如果没有,可以直接导入。)

  1.激发学生学*兴趣:师用一个游戏的方式进行,学生举例说一个字,教师借助字典就很快说出这个字的意思,多说几个字,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方法好,把学生查字典的兴趣激发起来。

  2.自主学*查字典的方法:老师是怎么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教科书上查字典的方法,结合手中的字典明确查字的过程。

  3.交流学*查字典的方法:请小组推荐查得好的学生到前面交流演示查的过程,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确音序查字典的关键步骤。

  4.强化练*查字典的方法:进行小竞赛,选拔班级查字典的高手,评出小状元。鼓励学生回家继续练*。

  四、激励鼓舞学*名言:

  通过这节课的学*,大家的表现令人非常满意,老师送你们两句名人名言:

  1.出示名言: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袁枚

  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弗郎士(法国)

  2.谈学*感受和对名言的理解。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名言。

  4.学会收集和积累名言。

一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1、复*8个复韵母和一个特殊韵母er,能区分ei、ie和ui、iu的发音和字形。

  2、能熟练地掌握声母与复韵母相拼的音节。

  3、完成书上的练*。

  教学准备:

  投影仪、拼音卡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我们的语文天地里去见识见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一棵树,它叫智慧树,看哪个小朋友能从上面摘到智慧果子。要找到智慧树,先要闯过四关,孩子们有没有信心?

  二、带领学生闯关

  (一)比一比,记一记。

  1、出示复韵母卡,抽学生读。学生读一张,老师往黑板上贴一张卡片。

  2、请孩子们找一找,哪些复韵母长的像?哪些地方像,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3、齐读复韵母ei、ie和ui、iu。

  4、师总结过渡:孩子们顺利闯过第一关,下面进入第二关。

  (二)画一画,连一连。

  1、为了能够尽快找到智慧树,我们的智慧娃娃也赶来给大家带路了,由于走地匆忙,他连自己的身上的几个器官都忘带了,请孩子们先和你的同桌拼一拼智慧娃娃忘带的器官是什么。师在黑板上贴出音节卡,同桌的孩子拼一拼。

  2、抽学生拼一拼音节。

  3、请学生在书上将智慧娃娃的眉毛、鼻子、嘴巴、耳朵和头发画上去,并将这些器官和对应的音节用直线连起来。师巡视指导。

  4、请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5、与学生一起订正答案。

  6、师总结过渡:孩子们帮智慧娃娃带来了他的器官,他为了感谢我们,决定带我们一起闯过第三关。

  (三)读一读。

  1、投影出示第二题的词语。

  2、同桌的孩子拼一拼,读一读。

  3、检查认读情况。个别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师总结过渡:恭喜孩子们,顺利闯过第三关,下面进入最后一关。

  (四)把字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投影出示第四题的生字,让学生自由认读。

  2、出示字娃娃卡片抽读,并将卡片贴到黑板上。

  3、出示音节卡,抽学生拼读,并将音节贴到黑板上对应的字娃娃后面。

  4、完成书上第四题的练*,老师先示范第一个字的做法。

  5、师巡视指导,在投影上订正答案。

  6、师总结过渡:孩子们真棒!闯过了最后一关,智慧树出来了,孩子们请摘果子吃吧!

  三、游戏:摘果子

  小黑板出示智慧树,抽学生上台摘果子:把会拼的音节摘下来,教全班孩子读一读。


分与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优选【五】篇(扩展6)

——一年级数学《分与合》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一年级数学《分与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8、9的分解与组成,领悟规律。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过程,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和问题意识。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并体会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为以后加减法做孕妇。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得出8、9的分与合,并领悟规律。

  教学难点:掌握并领悟8、9的分与合的规律。

  教学用具:电脑课件、实物图片(8个苹果)、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说说7的分与合?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老师: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带来了一些苹果(磁性黑板上贴了八个苹果),我要请一个小帮手,把苹果拿走几个,老师不看他拿的,只看剩下的就能很快猜出他拿走了多少个苹果。谁愿意上来当老师的小帮手?其他同学当小老师,看看老师猜得对不对。

  老师:老师为什么猜得又对又快,谁知道其中的秘密?猜猜看。

  学生:老师知道一共有8个苹果,是根据8的分与合推想出来的。

  老师:你们很聪明、猜得对,如果你们学*了8的组成,会比老师猜得还快。

  三、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分与合(2)。板书

  老师:猜猜8的分与合有几组?我们来分分看看对不对。

  2、动手操作。

  个人探索:你能把这8个苹果图片分成两组吗?有几种分法?怎样分才能又快又不漏掉呢?可以边摆边说,摆完后,和同学互相说一说。

  小小组合作:组员交流各自的分法。

  全班交流:指名到实物台展示,一个人摆,一个人带着说8的分与合。老师板书

  看到8的分与合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左边越来越大,右边越来越小。为什么?移过去的。移补的思想,总数不变。

  你们真会动脑筋。能发现数学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

  3、巩固练*8的组成

  (1)数学书40页2题,把8个圆片涂成两红颜色。

  (2)8的对口令。

  师:我出2。生:我出6。

  师:2和*成8。生:6和2合成8。

  师:8可以分成2和6。生:8可以分成6和2。

  4、探索新知

  (1)情境引入:妈妈买了9枝花,请小明插在2个花瓶里,可以有几种插法?电脑演示

  (2)探究学*。

  你可以一边摆花的学具图片,一边把分法记录下来,也可以在纸上直接写出你是怎么分的。一边做,一边说

  (3)汇报结果。

  1)全面展示:老师板书

  2)探究规律:还有别的分法吗?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看一个就能记住另外一种,这样9的分与合就能只需要记住4个。这样简便。

  (4)学生观察,巩固新知。

  老师板书9的组成简写。

  9999

  18273645

  用最快的方法记忆9的组成。老师任选一个板书,问:这个式子可以怎样读?

  引导学生学会这样说:9可以分成1和8,1和8组成9,9可以分成8和5,8和1组成9。

  谁愿意带着大家读读其他的式子?

  6、练*40页1题那两堆苹果和起来是9?连一连。(教学生处理多于条件4)

  7、小结

  小朋友们真棒,自已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又学到了新的知识,谁来告诉老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三、活动游戏,巩固应用

  1、对口令

  ⑴师生对:8的对口令。

  师:我出2。生:我出6。

  师:2和*成8。生:6和2合成8。

  师:8可以分成2和6。生:8可以分成6和2。

  ⑵同桌对:9的对口令(按顺序,不按顺序。)

  2、填数电脑演示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谁来说说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板书:8、9的分与合)是用什么方法学会8、9的分与合的?

  五、激励评价,猜数游戏

  同学们,你们真行,解决了问题,还学会了很多的知识,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你能用手势在背后把8、9中的一个数分成几和几,让你的同桌猜一猜吗,猜对了(先师生猜,再同桌猜)你们就可以高高兴兴地下课休息了。

  板书设计:8、9的分解

  9999

  18273645

  教学反思: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对于数的组成规律有了一定的基础,应该多一些学生分组练*,由学生总结即可,节约时间还给学生做练*。数字较大个别学生掌握不熟练。

一年级数学《分与合》教学设计2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还记得玉米老师吗?今天玉米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帮忙。

  (出示盘和桃子)玉米老师想把这4个桃分在两个盘子里。你能分吗?

  二、探索新知

  1、4的分解与合成。

  (1)指名分一分。

  根据学生的叙述将桃子装到盘子里。

  (2)引导归纳:

  我们一共分了几个桃子?4个板书:4

  指着第一种分法:第一盘1个,第二盘3个,也就是把4分成了哪两个数?

  把4分成了1和3

  把4分成1和3,可以这样写:4、1、3

  第二种分法把4分成了几和几?数一数,说一说

  把4分成2和2,可以怎样写 4、2、2

  引导学生读一读:4可以分成2和2

  第三种分法呢?板书 4、3、1

  引导学生读一读:4可以分成3和1.

  观察比较:第二个小朋友把4分成了1和3,第三个小朋友把4分成了3和1。

  他们分成的两个数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两个数的位置)所以(指着两个分解的式子)这两种分法是同一种,我们用虚线框将后面这个式子框起来,表示和它前面的分法是同一种分法。“4”一共有几种不同的分法?(两种)

  让学生将4的分解完整地说一说。

  (3)我们把4分成了两个数,反过来,哪两个数可以合成4?

  你是怎么知道的?

  把分解式从上往下看是分成,从下往上看是合成。把分成和合成一起读一读。

  2、5的分与合。

  5可以分成哪两个数?让学生拿出准备的圆片,在桌面上分一分,边分边说:5可以分成4和1……

  指名说说怎样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法进行板书。

  学生读一读

  哪两个数可以合成5?

  说一说,再读一读。

  3、2和3的分与合。

  学生独立分一分,说一说,板书。

  小结:我们认识了哪些数的分与合?板书课题。你学会了吗?试一试,让学生完成第34页“试一试”以及第35页“想想做做”第1题方框的填写。

  一、自主练*

  1、 想想做做2

  (1) 师生互动

  做游戏:老师先拿出几个圆片,小朋友再拿出圆片,你们拿的个数和老师拿的个数合起来是3.

  并把过程说一说:3可以分成……几和几合成3.

  用同样的形式练*4、5的分与合。

  (2) 同桌游戏

  2、 想想做做3

  仔细看图,你能看懂题目的要求吗?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再指名说一说。

  教师将题目要求完整地叙述一遍。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 想想做做4

  观察第一排都画了些什么图形?分别是多少个?先画了几个小正方形?又画了几个长方形?然后又画了几个小正方形?然后呢?连起来说说:2个小正方形、1个长方形 、2个小正方形、1个长方形,你能接着说下去?

  学生独立画,集体订正。

  学生完成第二、第三组,集体订正。

  4、 书写练*。

  展示优秀作业。

  二、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能背出它们的分与合吗?试一试

一年级数学《分与合》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教材第30页例题、试一试及第31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25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每生5个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上课,大家欢迎我吗?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学生热烈鼓掌)

  2)谢谢你们的掌声!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指名示范,但动作比较快)

  3)做得很好,就是有点儿快。谁再来示范一次,要求越慢越好!(再指名示范)

  4)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2、现在谁来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预: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3、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板书课题:分与合)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数的分与合。

  二、展开教学。

  (一)4的分与合。

  1、今天来上课呢,老师带了4个水灵灵的桃,你能把4个桃子分一分,分成两部分吗?

  (学生拿出发的桃子纸片,在小组内尝试着分一分,再组织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板画简笔画)

  4个桃分成1和3; 4个桃分成2和2; 4个桃分成3和1。

  2、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师边说边在相应的手势图下板书)

  3、现在请小朋友打开书,翻到第30页,把我们刚才4的分法填在书上。

  学生汇报,完成黑板上的板书。

  4、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分法。再请小朋友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呢?(或者说几和几可以组成4?1和3可以合成4。2和2可以合成4。3和1可以合成4。)

  指名学生说一说,其余在小组内说一说。

  5、手势变变变。小朋友们真聪明!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吧!这个游戏是要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的,大家都准备好了吗?(操作:曲大拇指,4指呈 /型,看到老师的手势,你想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也可以说几和几合成4?将手突然反过来,这下呢?)分法没有变,怎么看到的结果却不一样了呢?(因为手反过来了。)

  哦,现在呀,4可以分成3和1,4可以分成1和3,我们可以放在一起记住它。第二种分法呢?(还是2和2)师:为什么还是2和2?(因为原来左边是2、右边是2,所以反过来看是一样的。)

  (二)5的分与合。

  1、XX班的小朋友果然很厉害!一会儿就将4的分与合学会了。

  那么你想知道5的分与合吗?

  2、好,请小朋友们听清老师的要求:我说开始,大家就开始,明白了吗?好,请大家拿出老师发的花片纸在小组内分一分,看看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5?再把书上第30页的方格填写好,听清了吗?开始!

  3、学生操作,老师指导。

  4、学生反馈,老师板书:

  5、你会这样说吗?

  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1和4

  4和1可以合成5,1和4可以合成5

  三、拓展练*。

  1、完成第1题。

  (1)自己说说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几和几?

  (2)完成书上练*。

  (3)请学生说出分与合。

  2、游戏:出手指游戏。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我们一起来做出手指的游戏好吗?我出一次,小朋友们出一次,然后再说出两次合起来是几?如:师:我出1,生:我出2,2和1可以合成3。

  (2)说一说其他的数。

  (3)同桌玩玩说说。

  (4)我们改成拍手游戏好吗?师生拍手说。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说。

  3、完成第3题。

  (1)出示玩具卡车:看谁最聪明,在卡车的窗户上写出最合适的数。

  (2)学生自己填写,教师巡视。

  (3)请学生将自己填写的读给大家听。

  (4)找规律: / 3 2 1 / 4 3 2 1

  4 5

  1 2 31 2 3 4

  有没有什么规律?

  4、完成第四题。

  (1)照样子画一画,谁能说说它有什么规律?OOOoOOOo

  (2)请小朋友们完成第二题,边做边想想有什么规律?

  (3)照样子接着画下去。交流订正。

  5、完成第五题。

  认真写数。每个数写三遍。

  四、总结全课。

  1、学*了什么?2、说说我们学*的分与合。


分与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优选【五】篇(扩展7)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菁华6篇)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

  教学内容:

  文具

  教学目标:

  1. 根据现实情境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6~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10各数。

  3. 初步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

  1、正确地读、写6~10各数。

  2、根据现实情境,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谁来到我们教室了?(出示大象博士的图片)

  生:大象博士。

  师:对!今天大象博士通过网络来看望我们小朋友,他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很聪明,爱动脑筋、爱提问。他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好!老师也为你们加油鼓劲!首先,大象博士先请你们拿出文具盒,打开看看自己的文具盒里有哪些学*用品?(指名学生说一说)

  二、提出数学问题

  师:下面请一位小朋友上讲台,从自己的文具盒里大胆地提数学问题,请其他小朋友回答,注意要把问题出示在实物投影上。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加以引导,然后同桌互相提问。)

  三、学*6 - 10各数。

  1、出示情境,提出问题。

  师:大象博士说:你真棒!你真棒!(课件演示)同时他带来了小象的文具盒,他把文具盒里的学*用品都画在了图上(课件出示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各自观察思考)

  2、小组交流图意。

  3、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4、学生独立地数一数。

  5、再连一连。(课件演示正确结果)

  6、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7、写一写。

  (1)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6~10各数。

  (2)写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师:我们已经学完了1~10各数,大象博士想知道你们家的电话号码,能正确,规范地写出来才给他看吗?谁写得好,大象博士就会表扬他。

  四、实践应用。

  师:刚才大象博士看了小朋友们写的数,太满意了,夸小朋友们真聪明,真能干。(课件演示)但是你们先别得意,大象博士还要继续考考你们,你们还愿意接受他的挑战吗?如果要向大象博士投降的小朋友请举手。好!我们奋勇往前!

  1、看数画线。(完成书本第1题)

  a、弄清图意,让学生说图中画的是什么意思。

  b、让学生独立完成。

  c、学生汇报结果,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2、数一数,画O,再写出数。(完成书本第2题)

  3、填数。(完成书本第3题)

  a、从10数到1.(同桌互数)

  b、从10写到1.

  五、小结。

  师:大象博士说今天他甭提有多高兴了(课件演示画面),我们班的小朋友真的是个个聪明、即爱动脑筋又爱提数学问题,他很喜欢和你们一起上数学课。你们呢?那你们跟大象博士说一说,今天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文 具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学*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大家有信心学好数学吗?

  教师:学*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要不我们就一起来数数看!

  (揭示课题:数一数)

  二、探究新知

  1、激发观察兴趣。(出示第2~3页的图画)

  多媒体课件显示:一所美丽的小学

  (1)同学们看,这是我们美丽的学校,同学们先自己看一看,图画里画了些什么?

  (2)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它们在哪里。(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

  (3)教师点击学生向老师敬礼的场面,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2、数图画中的数量。(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人和物的个数)

  (1)数数量是“1”的人和物。

  师:图画中有几位老师?(生答:1位老师。老师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一位老师并加上圈。再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也是“1”。)

  引导学生答出:一面**、一个花坛、一个足球……

  强调:它们的数量都是几?

  师:像一面**、一位老师,都可以用数量“1”来表示。(出示数字“1”,并认读数字1)

  (2)数其他数量的人和物。

  数到数量是“2”以上的人或物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知道这些数量的。

  (学生可能答:看出来的、数出来的)让数出来的学生,指着数给大家看一看。

  强调:数数时一定要口、手一致。

  3、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师用多媒体出示课本第4~5页的图画(或贴出10个数字,让学生读一读)。

  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数。然后同桌互读,集体交流,先从1读到10,再从10读到1。最后老师指一个数让学生齐读这个数。

  三、拓展延伸

  数身边的实物。

  在图画中我们数出了数量1、2、3……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里有这些数量吗?

  (可以引导学生找:几扇门、窗,几盏灯)

  强调:数量后面的单位名称。

  四、巩固应用

  完成教材第8页练*一的1、2题。

  五、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数了漂亮的小学校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一、数一数,再照样子在□里面画“○”。

  二、我能把与数字同样多的部分圈起来。(12分)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3

  课型:练*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五1~7题。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

  二、练*:

  1、第1题: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2)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3)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

  (4)订正答案。

  3、第3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2)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

  (3)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5、第5题: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2)学生书写得数。

  (3)订正答案。

  (4)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6、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1)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

  (2)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口头列算式解答。

  (4)写在书上。

  7、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

  (1)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

  (2)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3)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4

  学*内容:

  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10-11页《跳伞表演》。

  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3、培养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重点:

  初步学*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学*难点:

  1、初步学*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学具准备:

  小棒和圆片。

  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你们想看吗?(生答)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蜗牛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请看大屏幕。

  (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

  二、探究解题策略

  1、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

  3.学生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降落伞、黄色降落伞和蓝色的降落伞在比赛;红色降落伞有14个、黄色降落伞有6个,蓝色降落伞有7个。(师板书:蜗牛的数目)

  4.学生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5.学生汇报所提问题并尝试解答。

  生1:红色降落伞和蓝色降落伞一共有多少个?)

  生2: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

  同学们观察得真认真,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4、刚才同学提出了“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三、学生操作,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和圆片,先摆14个红色的圆表示红色降落伞的个数,再摆6个黄色圆片表示黄色降落伞的个数。注意两种颜色一一对应后,多出的部分就是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的个数。

  教师巡视、指导。

  点名汇报。(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8个)

  根据所摆学具列出算式。板书:14-6=8 让学生说出14、6、8表示的意思。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0,把一些信息填上。

  3、学生试完成的“蓝色降落伞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教师评价学生。

  4、这节课通过学*“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出示)

  完成试一试第1、2题,点名回答,学生评价。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学生A:对于多少的题目我会做了。

  学生B:我学会了“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可以用减法计算。

  学生C: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

  学生D:两数相差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解决减法问题)

  红色:14个 黄色:6个 蓝色:7个

  14-6=8(个) 14-7=7(个)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 和<的含义。“>”是大于号,表示一数比另一数大;“<”是小于号;“=”是等于号,表示左右两边的数相等。

  2、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

  1、会写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

  2、能够读出一个式子。

  情感目标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2、养成一丝不苟,认真学*的*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的含义。

  2、“>”、“<”、“=”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小兔子和萝卜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多媒体)

  1、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 ○ ○ ○ ○ ()

  ☆ ☆ ☆ ☆ ☆ ☆ ()

  2、哪种图形少?在少的一行打√

  ▲ ▲ ▲ ▲ ▲ ▲ ()

  ■ ■ ■ ■ ()

  3、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设计意图:为学生学*新知从思路和方法上作好铺垫,也为学*新知作了衔接。)

  二、探究与体验。

  教师把课本第20页的主体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1、师:今天是小熊猫的生日,他的一些好朋友都来祝贺了,小熊猫准备了一些丰盛的午餐来招待大家,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与数有关的知识?

  学生观察汇报

  生:有3只熊猫,3只猴子,4只兔子。

  生:小熊猫准备了4根香蕉,4个桃子,4个萝卜??

  2、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有选择地贴出准备好的各种图片。

  4只小兔图片

  3只小熊猫图片

  3只小猴图片??

  3、教师引导: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数学方面的信息,如果让你帮小熊猫分食物,你准备怎样分?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如:把萝卜分给小兔,把桃子分给小猴,把竹子分给小熊猫自己??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小兔子有几只?萝卜有几个呢?

  学生:4只小兔子,4个萝卜。

  学生:兔子和萝卜同样多。

  (2)提问:每只小兔能吃上一个萝卜,萝卜一个也没多,小兔的只数与萝卜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相等、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黑板上写上“4=4”,认识“=”,以及读法,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3)指导学生书写等号。

  (4)师: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还有哪些可以用“=”连接起来。

  引导学生得出

  萝卜的个数和桃子的个数可以写成“4=4”;

  小熊猫的只数和小猴的只数可以写成“3=3”;

  根据生活中的信息,举出用“=”表示的实例。

  4、师: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可以用“=”连接起来,如果不是同样多的又怎样呢?

  分桃子

  提问:观察主体图,数一数几只猴,几个桃?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桃子和猴子的数目同样多吗?

  (1)引导学生比较,用语言表达:桃比猴子多;猴子比桃少。

  ①告诉学生“4比3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②在讲“〈”号时,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2)板书:4 〉3与3〈4,认识“〉”、“〈”及其读法。

  5、观察区分“>”、“<”和“=”。

  师:观察大于和小于两个符号,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都是躺倒的“∨”,只是方向相反,但都是开口对着大数。

  (1)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教师都加以肯定。

  (2)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通过观察,让学生体验比多少的一些方法,加深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的概念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经历把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再抽象出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

  三、练一练

  1、基本练*:完成21页“练一练”第1题。

  2、巩固练*:完成21页“练一练”第2题。

  四、小结

  1、让小朋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时仍然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

  五、作业

  完成21页“练一练”第3题。

  板书设计:

  认识>=<

  4 = 4 读作:4等于4 (等号)

  4 >3 读作:4大于3 (大于号)

  3<4 读作:3小于4 (小于号)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6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学*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大家有信心学好数学吗?

  教师:学*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要不我们就一起来数数看!

  (揭示课题:数一数)

  二、探究新知

  1、激发观察兴趣。(出示第2~3页的图画)

  多媒体课件显示:一所美丽的小学

  (1)同学们看,这是我们美丽的学校,同学们先自己看一看,图画里画了些什么?

  (2)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它们在哪里。(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

  (3)教师点击学生向老师敬礼的'场面,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2、数图画中的数量。(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人和物的个数)

  (1)数数量是“1”的人和物。

  师:图画中有几位老师?(生答:1位老师。老师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一位老师并加上圈。再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也是“1”。)

  引导学生答出:一面**、一个花坛、一个足球……

  强调:它们的数量都是几?

  师:像一面**、一位老师,都可以用数量“1”来表示。(出示数字“1”,并认读数字1)

  (2)数其他数量的人和物。

  数到数量是“2”以上的人或物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知道这些数量的。

  (学生可能答:看出来的、数出来的)让数出来的学生,指着数给大家看一看。

  强调:数数时一定要口、手一致。

  3、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师用多媒体出示课本第4~5页的图画(或贴出10个数字,让学生读一读)。

  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数。然后同桌互读,集体交流,先从1读到10,再从10读到1。最后老师指一个数让学生齐读这个数。

  三、拓展延伸

  数身边的实物。

  在图画中我们数出了数量1、2、3……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里有这些数量吗?

  (可以引导学生找:几扇门、窗,几盏灯)

  强调:数量后面的单位名称。

  四、巩固应用

  完成教材第8页练*一的1、2题。

  五、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数了漂亮的小学校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一、数一数,再照样子在□里面画“○”。

  二、我能把与数字同样多的部分圈起来。(12分)


分与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优选【五】篇(扩展8)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优选【10】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1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

  ⒉课文中反衬手法的运用,以有水之乐反衬无水之苦。

  ⒊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让学生体验缺水之艰难,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难点

  课文中反衬手法的运用,以有水之乐反衬无水之苦。

  教学重点

  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体会水的珍贵。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设计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紧紧扣住“水的珍贵”展开,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做到生活中节约用水。在品读课文时,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咱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学*了课文第一小节,一起深切地感受了村里人挑水的艰辛。“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那个缺水的村子,感受水的珍贵。

  二、学*课文第二小节

  打开书看课文第二小节,下雨天是村里人最期盼的日子。(板书:盼下雨)村里人为什么盼下雨?

  交流:

  1.“只有在下雨的日子才能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板书:感痛痛快快)

  ①小孩子是怎样痛痛快快洗澡的?

  出示:“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得的,……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体会村里人无雨时节的痛苦,从而体会水的来之不易。)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你能把这种痛快读出来吗?)

  ②大人们是怎样痛痛快快洗澡的?(师引读)

  2.只有下雨的日子才能储水。

  出示水窖的图片,师讲述水窖与水井的不同。

  小结:只有在下雨的日子才能洗上一次澡,只有在下雨的日子才能储水,水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三.学*课文第三小节

  这样的日子在我们那里多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看课文第三小节。

  ①讲解重点词语“风干”

  ②讲解重点词语“晒干”

  ③体会四兄弟像狗尾草一样需要水的心情,从而体会母亲腰带上那把钥匙的意义。

  四.学*课文四~五小节

  母亲给了我们四兄弟珍贵的一勺水(板书:一勺水)淋浴,我们四兄弟在一勺水的淋浴中感到了快乐,默读课文四~五小节,画出描写四兄弟快乐心情的句子,感受最深的词加圈,写下你的感受。

  ①学生自读,写感受。

  ②交流重点语句,指导学生在感悟中读课文,体会有水的快乐。

  ③引导学生明白四兄弟为何如此快乐。能透过文字看到那无水的痛苦。(相机板书:舒服)

  小结:课文写了两次乐,雨天洗澡的快乐,一勺水淋浴的快乐,这乐的背后都是无水的苦。作者不写苦,反写乐,以乐反衬苦,更见出水的珍贵。

  五.学*课文最后一节

  ①指名读课文最后一节

  ②体会母亲为什么将“渴”说成“饿”?

  六.升华

  课文学到这有什么想说的吗?

  (引导学生明白节水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26水

  盼感

  下雨痛痛快快

  一勺水舒服

  练*7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用词得体的*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积累词句。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口语交际,敢于发表意见,说话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课时

  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句子,看看莹莹写给姑妈的信用词得体吗?问题出在哪、

  (2)通过一读二思三议四改的步骤,指导学生知道如何用词得体。

  (3)小结。

  2.教学第二部分。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词得体,体现文明与礼貌。读下面的词,你知道它们用在什么场合吗?小芳日记。

  (2)学生读词。

  (3)交流。

  (4)出示《常用客套话》,让学生诵读。

  3.教学第三部分。

  (1)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括号里。

  (2)集体交流,评议。

  (3)总结。

  二、诵读与积累

  1.出示与春夏秋冬有关的“准韵文”。

  2.学生练*流利朗读12个词语。

  要求:读准字音,尝试理解词语。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所理解词语的意思。

  4.练*。

  (1)练*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

  (2)同桌练*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三、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大江保卫战》。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此字与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军旗、军徽”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

  (1)学生练*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四、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环保。

  1.审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略加讲解:为环境保护提建议是用来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维护公共的利益,提建议时应全面考虑。

  (3)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着提出各自的建议。

  (4)学生在小组中说出自己的建议。(想一想为什么提这样的建议)

  3.练*。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2

  【教学目标】

  (一)知识储备目标:

  1.会读会写“惮、撺掇、凫、潺、蹿”等词语

  2.了解鲁迅及其代表作品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品味富于表现的语言,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

  2.理清故事情节,学*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景物

  描写的作用。

  3.学*通过语言行动等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三)情感体验目标

  1.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2.会农家少年淳朴善良、好客能干的优秀品质和“我”与农家少年的诚挚

  情谊,培养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德。

  【教学设想】

  (一)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理清故事情节,学*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难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疑点:社戏并不好看,但为什么“我”不能忘怀。

  (二)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1.课型:讲读型

  2.基本教学思路:在反复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段概括出文中的主要事件,勾画出景物描写的语句,揣摩作者精心选材,结构文章的方法。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面入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文中所表现出的对劳动人民纯朴真挚的思想感情。本课的设计,注重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感悟。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读书的方法。因此本课设计“粗读—细读—精读”的阅读活动。另外,语文学*要以学生为主,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使学生在交流思考中理解内涵,感悟童年生活的美好。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快乐的童年常常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童年有祖母讲不完神话故事,童年有长大以后再也吃不到的美味佳肴,童年有情同手足,情深似海的小伙伴……,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本品不够的书,今天,让我们一起寻觅迅哥儿童年的足迹,分享他在农家获得的无限快乐。

  二、课前热身,初读课文

  (1)了解鲁迅及代表作品。

  (2)学生介绍收集到的有关“社戏”的知识。

  (3)齐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扫除字词障碍。

  三、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1)学生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以“社戏”为线索,按“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

  (2)学生细读课文,学*圈点一些重要的词语句子和段落,来帮助理清课文情节脉络,把握叙事的详略。

  (学生小组阅读,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师生共同努力,得出结论。)

  ①随母归省小住*桥村。②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③看社戏前的波折。④夜航看社戏途中。⑤赵庄看社戏。⑥看社戏后归航偷豆。⑦六一公公送豆。

  详写3、4、5节略写1、2、6、7节。

  2、讨论探究,感知课文思想内涵

  (1)小组讨论:

  ①*桥村在“我”的心中的位置?为什么?(乐土:得到优待、免念古书、钓虾放牛)

  ②且不管戏是否好看,中心事件是看戏,为何要写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

  (从中看出老人宽厚慈爱、热情好客,进一步说*桥村是“乐土”,因为那里老人孩子纯朴善良可爱。这样写能起深化主题的作用。)

  (2)学生反馈,教师点拨。

  (3)归纳思想内涵。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巩固生字词

  2.反复诵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3.阅读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思考它在课文中所起的作用

  【板书设计】

  得到优待老纯

  *乐免念古书人朴

  桥土钓虾放牛孩善

  村好豆好戏子良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大概内容,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一节课我们一起了解课文以“社戏”为线索写了“我”在*桥村的愉快经历。这节课我们接着学*课文,试着欣赏课文的精彩语段。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小组合作研读课文描写精彩的部分,可从人物、环境、情节三方面着手学*,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对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敢于质疑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1、学生阅读自己认为精彩的部分,想想这部分美在哪里?

  2、学生在个人精读的基础上分组,按写景的与写人的分若干组,相互交流,再全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概括,得出供学生参考的结论:《社戏》有“三美”:自然美、人性美、情感美。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对话,发表自己的见解,既培养了学生提出自己见解、疑问的能力,也培养了通过合作方式共同探讨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学生自主学*的理念。)

  3、请朗读水*较好的学生朗读“月夜行船,朋下归航”语段,速度稍慢。其他学生闭目静听,想象其意境,体会语言的流畅和表现的自然美。

  4、请男生齐读10自然段少年朋友开船的动作描写,圈出动词,揣摩语言的准确。

  三、精读赏析,问题探究

  1、为什么要写戏前三次波折?

  渲染小伙伴们盼看社戏的迫切心情。

  2、不能看戏“我”心情怎样?

  心理描写突出心情十分沮丧。

  3、一切问题解决否,小伙伴们自然急急忙忙赶着去看戏。作者抓住了哪些内容进行详细的描写以突出小伙伴们看戏的心情。

  ⑴第10自然段:开船一系列动作,突出他熟练的驾船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看戏时愉快的心情。

  ⑵第11自然段: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水乡月夜图”表现“我”愉快而急切的心情。

  4、小伙伴如此热衷看戏的原因是什么呢?

  对少年儿童来说,对未知事物或新鲜事物的追求与探索远比得到它更有吸引力。

  他们更在乎在看戏途中彼此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玩耍,感兴趣是看戏前后那种快乐的氛围和感觉。

  5、说说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自由畅谈,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教师总结本文写作特色

  写作特色:

  ①围绕中心精心选村,详略得当地叙述事情。

  ②景物描写细腻逼真,很好地起到烘托人物,抒发感情,推动情节。

  ③成功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④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⑤社会环境描写颇具地方色彩。

  五、体验反思

  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在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

  (通过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六、拓展延伸

  本文写了“我”的家乡的文化*俗——社戏。请同学们想想自己的家乡有些什么文化*俗?可与同学们对话交流,上台说给大家听听。

  (设计些题旨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家乡文化*俗的兴趣和喜爱之情。)

  七、作业:

  你觉得*桥村有哪些好的民风?你家乡民风如何?用几句话写出你家乡的好民风。

  【板书设计】

  社戏

  鲁迅

  自然美:豆田河流远山月色戏台

  “三美”人性美:善意的嘲笑偷豆对付六一公公

  情感美:伙伴得到物许来陪我

  母亲再三嘱咐与深夜候船

  年幼的陪“我”坐船中

  桂生为“我”找豆浆、舀水

  六一公公的嗔怪与送豆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3

  【教学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3.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背诵全文。

  4.学*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5.让学生从口技表演中感受和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全文。

  难点:学*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发现、整理预*中遇到的问题,可尝试做口技练*;教师准备录音材料、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培养语感。在读中悟,在读中感,以此为切入口,理解文意,从而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提高自主学*古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导入:

  口技是一种用口头摹拟表演的艺术,是一种传统技艺,就是用嘴学叫声,如虫鸟呜叫,火车进站等。口技是中国传统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笔下的那位艺人怎样?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篇描述口技的文章。 (板书课题。)

  二、诵读课文

  1.初读,教师安排学生课外预*。

  ①借助工具书学*生字词的音、形、义。

  ②反复阅读,根据文下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记住作者及作品。)

  2.课内朗读(出示课件1)

  ①听读:听录音,注意停顿,画出生字词,查工具书解决。

  ②自读: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要求准确、流利,把握断句。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全班齐读(出示课件2)

  1.组内讨论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参与指导,然后全班交流,疏通文意。

  2.思考:口技艺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由哪些语言来判断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师点拨,帮助学生找出标志时间推移的副及不同阶段场景的内容,帮助学生讨论归纳)

  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故事情节: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

  四、合作探究,研究欣赏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以下内容:(出示课件3)

  当我们看一场表演时,如何知道它非常精彩?

  教师在学生发言后引导明确:首先确定一场表演涉及的双方(表演者、观众);

  表演者:表演的内容,表演的道具;

  观众:看表演的反应。

  学生组内合作探究,教师归纳完成板书。

  五、结论:

  最精彩的表演�最复杂的内容�最简单的道具�最热烈的观众反应

  六、作业:

  1.熟读全文,了解语句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一

  【板书设计】

  口技

  林嗣环

  梦中惊醒:犬吠,欠伸,呓语……

  表演的内容渐入梦乡:声,妇拍儿渐止……

  (正面描写)火场百象:大呼,齐哭,百千大呼……

  一桌

  表演的道具一椅表演精彩

  一扇技艺高超

  一抚尺

  表演前: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观众的反应梦中惊醒:伸颈,侧目,微笑,默叹

  (侧面烘托)渐入梦乡:意少舒,稍稍正坐

  火场百象:变色离*,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熟悉了口技表演的内容,表演的道具及观众的反应,那么,文中多次描写观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课文又是如何扣住一个“善”展开全文内容的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二、合作探究(出示课件1)

  回忆文中的表演内容及观众的反应,思考:

  ①文中多次描写观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侧面描写,烘托技艺高超)

  ②开头结尾都写到了表演的道具,这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不是;首尾呼应;强调道具简单,突出技艺高超,也具有侧面烘托,表现口技之“善”的作用)

  ③课文是如何扣住一个“善”展开全文内容的?

  表演前点“善”:“京中有善口技者”――直接写出了表演者的名气之大;

  “施八尺屏障于厅事之东北角”“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以布景和道具的简单突出“善”;听众“满座寂然,无敢哗者”――暗示他们对表演者的仰慕,也是写“善”。

  表演中,更是突出“善”;从深夜惊醒到复睡,再到失火救火其间成百上千种声响,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均出表演者一人之口。听众或赞叹,或放松,或紧张,或害怕的强烈反应也烘托出口技表演者的技艺之“善”。

  表演之后,撤屏一看,仍然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仍然扣住一个“善”字。

  三、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出示课件2)

  1.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

  2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3.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4.表示在待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少顷,

  (作者运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十分准确,说明作者善于根据所反映的事物的特点和文章的需要而选择最适当的词语准确地表达内容)

  四、根据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为线索,当堂背诵(出示课件3)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开场白)

  2.既而――儿醒,大啼……(一家四口睡醒)

  3.当是时――妇手拍儿声……梦中惊醒

  4.一时――一时齐发……

  5.未几――夫声起……渐入梦乡

  6.忽――一人大呼“火起” ……发生火警

  7.俄而――百千人大呼……救火场面

  8.忽然――抚尺一下……结束语

  五、课堂练*

  试用一~十的数字,对文章内容作概括。

  一张________,两三件________,四方________,听得五_________,六________,心里七_____八______,好似九_________,真乃十___________。

  六、总结

  文章从正、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七、迁移拓展,写作训练

  模仿文章的写法,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一个人物或描写一幕场景,不超过100字(此环节视时间,如不够就作为课外作业)

  (“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是基础,培养能力是关键。这道写作训练题就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活学活用,并举一反三,这就达到一堂课的目的:“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4

  内容简析:

  春雨美如画,春雨染红了桃杏,漂白了柳絮,描青了山峰,绘绿了秧苗。春雨是无色的,但却给人们带来了五彩的世界。课文用童趣的语言,让我们感知春雨把大地装扮的五彩缤纷。

  设计思路:

  春雨贵如油,细如丝,柔似水,美如画。利用课件插图创设情境。学生可以在看、读、演画中感悟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2、同学们,刚才的歌你们听过吗?今天呀,老师不仅给大家带来了歌曲,还带来了好听的音乐和童话故事。

  3、放音乐:雨声、小鸟的叫声。你们听到了什么?你想知道它们在说什么吗?

  4、配乐朗读《春雨的色彩》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学生自读课文,把拼拼音才会读的字圈起来。

  2、这些圈起来的字都是我们的新朋友,看看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3、同桌互读课文,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就教教他,还可以问其他同学,每人读一遍。

  4、课件出示这些字,请会读的同学展示读。

  5、愿意给哪个生字组词就给哪个组词。

  6、看老师课件演示的情景,用一个字抢答A、一群人在雨中(淋)B、洒水车(洒)C、小水珠落下(滴)

  7、出词给学生读。

  三、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生字大家都认识了,课文肯定也读得更好。分小组帮读,老师指定每组一名学生过一会代表小组读,小组成员帮他读流利。

  2、朗读比赛,师生评价。

  3、感知内容,相互交流:你知道春雨的样子了吗?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你知道田野里来了哪些小客人?

  4、课外延伸: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春雨的色彩》。

  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理解积累

  1、同学们的字记的很好,课文也一定能读出感情来。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并自己喜欢的一段精读。

  2、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调整方案:

  方案一: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较开放,如果学生已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即可进入下一环节。如果学生回答只停留在零散的词句上,就按方案二教学。)

  方案二:小燕子、麻雀和黄莺它们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色的?他们为什么这么认为?(板贴写有字的小写图片和对应的颜色)

  3、小组内讨论:a.如果分角色朗读的话,该怎样读争论的语法,朗读好“不对”“不对,不对”“你们瞧”b.怎样表现春雨小鸟和大自然。

  4、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小组内分角色读、表演读。

  5、请一组同学配乐表演读,学生评价

  6、同学们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把你的想法说一说,画一画(自选粉笔板画春雨)

  7、指导积累。同学们读得真有感情,现在请把你喜欢的词句画下来。

  8、课堂练*读读说说滴雨滴、水滴――――

  欢欢乐欢笑――――

  题题目数学题――――

  线纺线棉线――――

  三、指导写字,扩展思维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观察今天的生字有什么特点

  2、范写临摹

  3、重点指导绿的笔画

  4、对照

  5、拓展:春雨到底是什么色的?请同学们在下春雨时好好看看,并听听春雨说些什么,把看到的说出来,把听到的写出来。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5

  学*目标

  ①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特点,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意。

  ②认识9个生字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③能看懂图画的意思,能根据图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出办法,并乐于与同学交流、讨论。

  ④能把自己所画的图画用文字表达出来。

  ⑤树立生活中学*语文的观念,勇于展示课外学*成果。

  教学重难点

  汉字一字多义,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意。

  看清图意,根据图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办法,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识字卡片、词语卡片。

  ③竞赛评比用的小红旗。

  ④让学生准备展示内容。

  教学设计

  我的发现

  要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不一样,体会汉字表意的丰富性。

  ①激趣:今天我请了一位汉字朋友,它是谁呢?出示“回”字,用“回”字来组词。

  ②引导:这位朋友要教给我们一个新的知识,是什么呢?请你读读书上的三句话,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的伙伴们。

  ③结论: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可能不同,要结合语境来理解字意。

  (采用换词法理解第1、3句中的“回”字)

  ④扩展积累:引导学生用“打”字练*组词、说句子,进一步体会汉字一字多义的现象。

  日积月累

  ①读读认认

  a.激趣: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炊具、餐具,我们一起来认识它的名称。

  (课件播放:结合实物出现词语)

  b.小组内练读词语。

  c.比一比。

  小组开火车读词比赛,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好。

  同学来挑战,看谁最棒。

  d.认读生字

  刚才我们认识的词语中有很多要认的生字。

  课件出示:灶、铝、锅、漏、勺、铲、壶、汤、碟。

  小组内互相读一读生字。

  老师用生字卡抽查。

  听字音举卡片。

  小组讨论交流: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②读读背背

  a.引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髓,短短的几个字概括出深刻的道理,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b.小组内练读成语。

  c.比一比看谁读得快,读得最准确,记得最牢固。

  (老师简笔勾勒一座山,山脚下贴几面红旗代表各个小组,老师随意抽出词卡,小组抢答,哪个小组抢答成功,就把哪个小组的红旗向上挪一步,最后看哪个小组最先到达山顶)

  d.学生自由说成语的意思。

  e.扩展积累:你还能说出哪些成语?

  口语交际

  ①看图了解图意。

  a.出示挂图,提出要求:先仔细看每一幅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再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b.自己看图、理解图意。

  c.在小组且内练说。

  ②续编故事。

  a.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这位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b.列出学生想的办法。

  c.评一评谁的办法好。

  d.把续编的故事讲给同桌听。

  e.推荐讲得好的同学把故事讲给全班听,评出“故事大王”。

  ③扩展延伸。

  a.自主画了一幅或几幅画,然后再把画上的内容写下来。

  b.与同学交流自己画或写的内容,互相观赏,互相学*。

  展示台

  ①小组内展示课外学*语文的成果。

  ②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

  ③办一个班级小报展览。

  建议这次语文园地教学用3课时,其中口语交际用1课时。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6

  内容简析:

  春雨美如画,春雨染红了桃杏,漂白了柳絮,描青了山峰,绘绿了秧苗。春雨是无色的,但却给人们带来了五彩的世界。课文用童趣的语言,让我们感知春雨把大地装扮的五彩缤纷。

  设计思路:

  春雨贵如油,细如丝,柔似水,美如画。利用课件插图创设情境。学生可以在看、读、演画中感悟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2、同学们,刚才的歌你们听过吗?今天呀,老师不仅给大家带来了歌曲,还带来了好听的音乐和童话故事。

  3、放音乐:雨声、小鸟的叫声。你们听到了什么?你想知道它们在说什么吗?

  4、配乐朗读《春雨的色彩》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学生自读课文,把拼拼音才会读的字圈起来。

  2、这些圈起来的'字都是我们的新朋友,看看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3、同桌互读课文,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就教教他,还可以问其他同学,每人读一遍。

  4、课件出示这些字,请会读的同学展示读。

  5、愿意给哪个生字组词就给哪个组词。

  6、看老师课件演示的情景,用一个字抢答A、一群人在雨中(淋)B、洒水车(洒)C、小水珠落下(滴)

  7、出词给学生读。

  三、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生字大家都认识了,课文肯定也读得更好。分小组帮读,老师指定每组一名学生过一会代表小组读,小组成员帮他读流利。

  2、朗读比赛,师生评价。

  3、感知内容,相互交流:你知道春雨的样子了吗?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你知道田野里来了哪些小客人?

  4、课外延伸: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春雨的色彩》。

  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理解积累

  1、同学们的字记的很好,课文也一定能读出感情来。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并自己喜欢的一段精读。

  2、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调整方案:

  方案一: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较开放,如果学生已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即可进入下一环节。如果学生回答只停留在零散的词句上,就按方案二教学。)

  方案二:小燕子、麻雀和黄莺它们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色的?他们为什么这么认为?(板贴写有字的小写图片和对应的颜色)

  3、小组内讨论:a.如果分角色朗读的话,该怎样读争论的语法,朗读好“不对”“不对,不对”“你们瞧”b.怎样表现春雨小鸟和大自然。

  4、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小组内分角色读、表演读。

  5、请一组同学配乐表演读,学生评价

  6、同学们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把你的想法说一说,画一画(自选粉笔板画春雨)

  7、指导积累。同学们读得真有感情,现在请把你喜欢的词句画下来。

  8、课堂练*读读说说滴雨滴、水滴————

  欢欢乐欢笑————

  题题目数学题————

  线纺线棉线————

  三、指导写字,扩展思维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观察今天的生字有什么特点

  2、范写临摹

  3、重点指导绿的笔画

  4、对照

  5、拓展:春雨到底是什么色的?请同学们在下春雨时好好看看,并听听春雨说些什么,把看到的说出来,把听到的写出来。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7

  一、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二、导学重、难点:

  重点: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难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突破措施:

  1.利用多种方式检查背诵情况,之后汇报老师。

  2.小组交流讨论,找疑难,齐解决。

  四、导学准备:

  歌曲《小燕子》课件

  五、导学过程:

  1.预*学案

  (1)看拼音写词语。

  jùn qiào jù lǒng lüè guò hén jì yìng chèn

  ( ) ( ) ( ) ( ) ( )

  jī l íng qīng kuài huó pō yuán yùn yì jiān

  ( )( ) ( ) ( ) ( )

  (2)比一比,组词语。

  掠()尖()偶()圈()

  谅()尘()遇()倦()

  (3)查字典,填空。

  ①翼尖”的“翼”是结构的字。“翼尖”的意思是。

  ②聚”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画。“聚拢”的近义词是,反义词是。

  ③烂漫”在词典中有两个意思:颜色鲜明而美丽;天真自然,毫不做作。“烂漫无比的春天”应选第个意思。

  2.导学案

  (1)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课件:“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这首歌所描绘的是哪种小动物?(小燕子)生答。喜不喜欢小燕子?(喜欢)同学们都见过小燕子,那么郑振铎笔下的小燕子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今天一块来看一下。

  出示课题:燕子

  (2)初读课文,学*生字词。

  ①自学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②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总结。

  ③自学生字词。出示生字词,明确自学要求:记住字音;认清字形;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④检查自学效果。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指名读,齐读;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⑤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①同桌合作学*,边读课文边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写燕子的?

  ②小组交流: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段落,为什么?

  第四自然段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电线、燕子比作什么?“春天的歌”是一支怎样的歌?

  回顾一下,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

  ③师生交流

  第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小燕子的外形特点的?

  第二段中描写了哪偶给你些景物?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读了这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第三自然段中找出燕子飞行地点的变化,并说说写出了小燕子飞行时怎样的特点?

  第三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对比,你发现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加以点拨,指导朗读,进行理解。

  (4)总结提高

  这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5)理解背诵课文

  六、课堂检测:

  1.照样子,根据提示写句子

  例1:柔柳展开了嫩叶。

  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

  桃花散发出香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提示:描写几个连续的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填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着,毛毛细雨从天上()下来。千万条柔柳()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聚拢来,形成了()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

  七、课外拓展:

  我们知道了第一自然段写出了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为什么作者只写了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那燕子的爪子、头、腹部和嘴呢?你觉得作者写得完整吗?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

  1.比一比再组词

  微()掠()稻()沾()

  威()略()蹈()站()

  杆()竿()痕()狠()

  2.想一想,填一填。

  ()的春天()的'燕子()的柳丝()的羽毛。

  ()的细雨()的花()的尾巴()的翅膀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燕子》是我国著名作家( )先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课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写出燕子( ),赶春,( ),( )的情景,突出了燕子的活泼机灵,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 )和( )的喜爱之情。

  (2)文中五线谱指的是( ),音符指的是( ),可以推断,作者把( )当谱纸,把( )当小节线,面对春天的美景,可爱的小燕子会唱( )。

  二、主题丛书阅读

  1.自读主题学*丛书《为了这春天》之“春天的歌”中的《春》、《春的林野》。

  2.交流阅读收获。

  3.我读丛书过程中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4.我积累了如下好词佳句:

  三、拓展作业

  照样子写句子。

  例:春风一吹,杏花开了。

  春风一吹,杏花露出了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1.夏日的夜晚,星星在夜空中一闪一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岸边的柳树在微风中摆动着枝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雨沙沙,小草儿长出了嫩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板书设计:

  3燕子

  羽毛——乌黑发亮

  外形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燕子

  飞行斜掠过沾

  停歇音符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8

  第一课时

  35、壶盖为什么会动

  1、熟读课文,特别是第七小节

  2、复*生字注意“英”“定”读准后鼻音强调“为”的笔顺组、祖区分

  3、读词语:英国一位科学家好奇半天祖母一定推动

  4、用“谁是什么”造句

  36、数星星的孩子

  1、熟读课文,特别是第一小节

  2、复*生字区分:祖、组注意“指”“楚”读准巧舌音多音字“斗”组词

  3、比喻句:什么像什么

  37、一个奇怪的问题

  1、熟读课文

  2、复*生字区分:题、提

  古诗七步诗

  1、背诵并能连线

  2、书空会写的字,填空

  38、望梅止渴

  1、熟读课文

  2、复*生字区分:渴、喝;朝、潮“精”换部首积累士字旁的字书空“止”

  39、花木兰

  1、熟读课文

  2、复*生字“战”换部首“常”一字开花

  3、词语搭配: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

  读词语:巾帼英雄女扮男装赫赫战功英勇善战

  40、责任

  1、熟读课文

  2、复*生字书空“必”

  3、读句子:一个能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的人,将来是有出息的。

  七、快乐宫7

  1、加一笔变成另一个字

  2、复*查字典

  3、书空:善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9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和能力。

  4、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设计说明]

  本文是当代散文中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的绝妙佳作,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与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在朗读中学生就不仅能品味揣摩到文字的美,也可掌握一些生字词的音、形,故确立第一、二个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要以发展学生主体的自主合作学*能力为宗旨,故确立第三个教学目标。外国优秀的文化是人类进步、文明的精神财富。应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故确立第四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难点: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准备】

  1.预*课文,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2、师生上网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没有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录音机、磁带(轻音乐)、录像机(带)、投影仪、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设计思路】

  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力,而初一正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教师的引导还很必要。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可创设特定的情境,以朗读作品中最富表现力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语言为“切入口”,逐步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获得自己的人生启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舞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千手观音》。)

  师:这段舞蹈相信同学们都不陌生,请同学们用心欣赏这段舞蹈,然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鼓励。)

  师: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姿,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时,却似乎捉襟见肘,为语言的匮乏而苦恼,但大家别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冰心老人的《观舞记》,相信通过本文的学*,大家会有许多收获的。

  [设计说明]

  能否开个好头,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千手观音》风靡全中国,学生们应该很熟悉,况且这段舞蹈也缘于印度宗教,有着印度舞蹈的特色,即使条件不允许的地方学生们对这段舞蹈也很是熟悉的。以相似的情节熟悉的旋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千言万语也比不上有声有色的一小段舞蹈更有吸引力,有声有色的画面,能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导语的设疑,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冰心会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舞蹈艺术呢这样学生就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开始本课的学*。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的预*情况。

  (1)、这篇课文文字优美,但也不乏生字。大家在预*时一定扫除了“拦路虎”,哪位同学愿意带领大家读屏幕上的生字?

  颦蹙粲然嗔视咿呀

  (2)、那位同学能够为我们解释一下这两个词呢?

  尽态极妍叱咤风云

  (或者可用比赛或造句的形式使得枯燥的生字词学*变得有趣味,也变硬邦邦的生字词为形象的`句子。)

  2、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时以轻音乐陪衬。

  (这两个环节的设计也决计了教学目标1、2。能力固然重要但双基也是不可忘。)

  朗读后谈初读体会,各抒己见,教师不要作硬性评定。

  思考问题:此文是写给谁的作者为何要送给他们

  由此问引出,姐妹舞蹈之“美”。

  [设计说明]

  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放手让学生自读,有助于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搜集相关信息。通过各抒己见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激起主动说话的欲望。音乐的陪衬熏陶,如催化剂一般,渲染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三、品读课文,集体探究

  (一)探寻“舞蹈美”

  1.师: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能否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飞动)

  2.课文中作者说到:“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所感受到的飞动的‘美’!”作者认为卡拉玛姐妹的表演是一种“飞动的美”,同学们,我们也是欣赏者,我们虽不能亲眼目睹她们姐妹俩的表演,但是印度舞蹈的美已尽在作者的笔下了,请仔细研读文中有关卡拉玛姐妹表演的语段,请同学们用“印度舞蹈真美!‘美’在她们的”这一句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3.学生现自主阅读,勾画圈点。

  小组前后四人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其中。

  全班交流。

  4.师生小结:

  本文就是从卡拉玛姐妹俩的身体、服饰、神态、心灵等方面来写这印度舞蹈“飞动的美”。

  (二)探寻“语言美”

  刚才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俩那“飞动”的印度舞蹈美,这一感受让我们久久不忘!这都源于作者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现在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你认为写得最精妙的句段,体会一下这些语段的“精妙”所在。

  1.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寻找“精妙”句段,仔细体会。

  2.全班共同交流,教师倾听引导。

  小结:这一篇文章作者注重将“视觉效果”与自己的“主观感受”相结合,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和比喻句,使文章的语言摇曳多姿。

  四、迁移拓展,课堂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试分析本文与《安塞腰鼓》的异同。

  (提示:可从选材、语言风格、结构、主旨等方面进行比较)

  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差异较大,要让学生明白与作家本人、写作对象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时间不够的话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教是为了不教,学就是为了会用。当学生能够在比较中懂得了欣赏作品时,那就能真正让知识成为自己思考的结晶的时候。)

  【板书设计】

  观舞记

  冰心

  神态美

  形体美

  表现服饰美

  语言美舞蹈美面貌美心灵之舞

  (飞动之美)动作美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10

  学*目标

  ①会认“烘”等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③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重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①“丑小鸭”“公鸡”“鸭妈妈”“鸭姐姐”“小姑娘”“猎狗”“小鸟”“天鹅”的头饰。

  课件:丑小鸭出生、出走的动画片。

  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动画片,导入新课

  播入《丑小鸭》动画片,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激发学*兴趣。

  学生说说看见了什么,整体感知丑小鸭出生后的遭遇。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想有什么问题。

  学生质疑。

  学生互相解答,老师参与。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a.自读全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与同桌合作读准字音。

  b.小组合作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老师巡视指导容易读错的字。(易错的字:烘、亏)

  c.同学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的方法。

  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小组长组织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小组间竞赛读课文,看看哪组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巩固生字

  ①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小组内合作认读)

  ②用做游戏的方法巩固生字。(摘苹果或给动物名字)

  课堂练*

  读词语。(出示软件认读)

  积累词语。(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画下来,读一读。也可以抄在词语集锦本上)

  课外作业

  观看动画片,了解《丑小鸭》的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

  创设情境,激**趣

  ①(出示软件,播放“海报”)内容如下:我校雏鹰电视台招收为故事《丑小鸭》配音的小演员,欢迎广大学生踊跃参加。

  ②明确目标:配音需要把课文读得流利、动听,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染别人。故事读得流利,我们已经做到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谁能读得动听,打动听众的心。

  自行探索,感悟课文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评读、小组轮流读、轻声读),看看有什么感受?

  读完课文后会有很多感受吧,小组内先交流一下。(通过表演或读一读表达感受)

  小组交流,汇报体会

  播放《丑小鸭》出生时的影碟,让学生说说丑小鸭出生时的样子,体会其“丑”。并复述第1、2段的内容。

  小组合作,汇报感受。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读后说说这一段落给你什么感受?(小组间相互补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或表演来汇报)

  a.第3段重点理解“讨厌”“欺负”“孤单”,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b.第4段重点通过表演小鸟“讥笑”和猎狗“追赶”,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c.第5段重点通过学生想像丑小鸭是怎样“悄悄过日子”来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d.第6段重点通过观看录像丑小鸭趴在冰面上冻僵了,体会丑小鸭的可怜。

  e.第7段重点通过读“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这句话,体会丑小鸭高兴、愉快、激动、幸福的心情。

  拓宽空间,升华认识

  假如这只“丑小鸭”来到你的身边,你会对它说些什么?

  这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见到了“鸭妈妈”“哥哥”“姐姐“会说些什么?

  配音竞赛,评选配音演员

  ①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的配音演员竞选。

  ②同学与老师对竞选者进行评议。

  ③合格小演员推荐给校雏鹰电视台。

  第三课时

  巩固练*

  ①认读要求认识的字。

  a.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集体读。

  b.分组竞赛认读。

  ②自荐《丑小鸭》的故事。

  ③分小组交流自己积累的本课词句。

  写字指导

  指导观察。

  a.看看本课生字都是什么结构?书写时注意什么?

  b.注意区别“鹅”和“鸭”。

  c.“蛋壳”“欺负”“翅膀”三个词语较难写,应重点观察。

  示范指导。

  a.范写“鹅”和“翅膀”两个词。(提示部件的摆放,让学生认真看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b.“鹅”为左右结构,应注意左窄右宽;“翅”字,注意捺应该伸长;“膀”应左窄右宽。

  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展示书写的字,师生评议。

  完成课后练*,阅读“我知道”

  ①明确课后练*“读读写写”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

  ②同桌互相订正。

  ③自读“我知道”,再说说自己还读过安徒生的哪些作品。

  课外作业


分与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优选【五】篇(扩展9)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范本十份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1

  教学目标:

  1.识写本课生字,掌握识写方法。

  2.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4.喜欢这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乌鸦。

  教学重点:

  1.识写生字

  2.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味道,体会出乌鸦的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读出乌鸦的感情变化。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乌鸦头饰,问:这是谁?有谁认识它,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新朋友吧!

  板题:乌鸦喝水

  问:看着课题,你知道课文会讲一件什么事吗?

  二、检查预*:

  (一)检查认字:

  1.出示带拼音要认的字,指名读

  2.同桌介绍自己的记字方法

  3.汇报记字方法,强调形*字的区分方法“喝、渴”

  4.去拼音开火车读

  5.齐读

  6.认读生词

  (二)检查读文

  1.问: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同桌检查自然段序号标记是否正确。

  2.指名段读,其他同学纠正字音。

  三、指导写字:

  1.课文中一共有几个要写的字?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2.分类指导

  3.书写展示

  四、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检测:

  1.读词卡。

  2.找朋友游戏——连字成词。

  二、提出问题,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文

  2.小组内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问题?

  三、读中感悟喝不着水的原因(学*第一自然段)。

  1.指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乌鸦为什么一开始喝不着水?

  2.朗读指导。着重指导“到处”、“水不多”、“口又小”,读出乌鸦喝不着水着急的语气。

  3.学生自我评价朗读。

  四、合作探究学*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语: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瓶里水不多,瓶口又小,怎么办呢?现在你们就是这只乌鸦,你们来想想办法。

  2.学生自读二、三自然段。

  3.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乌鸦是怎么喝上水的?边研究边做实验。

  4.交流合作结果。

  5.理解“渐渐”一词的含义,能用它说话。

  6.指导朗读二、三自然段,学生自我评价。

  7.发散思维:如果旁边没有小石子,你们该怎么办呢?同桌讨论、汇报。

  五、拓展训练:

  1.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写一句话夸夸他。

  2.学*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4人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呦,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语文,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2

  学*目标:

  1、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准确地读准“雨点儿、地方”。

  2、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1、2、3、4、5自然段。

  4、认识“点、数、清”等11个生字,会写“方”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准确地读准“雨点儿、地方”。

  2、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下雨的声音)小朋友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课题)

  2、今天我们的课堂里来了一群可爱的雨点儿,我们快叫叫它们的名字,和它们打声招呼吧。

  3、雨点儿读得时候要注意把儿化音读出来,(老师示范)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情境学*生字

  1、雨点儿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2、(课件出示云彩)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美丽的云朵我们叫它云彩。(学生齐读云彩,指名读)云彩妈妈今天特别高兴,因为它的宝宝小雨点长大了,要独立了,要出门了。小雨点出门干什么,它要去哪里呢?

  3、(出示雨点儿飘落)看,小雨点儿从云彩妈妈那飘落下来了。(出示“飘落”二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它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谁能用动作来表演一下。(指名表演)你知道还有什么东西从空中落下来也可以用上“飘落”这个词吗?(树叶、雪花、羽毛等)谁能用“飘落”说一句话吗?

  4、落下的雨点儿可真多,咱们来数数,一颗,两颗……雨点儿可真多,不知道有多少,怎么数都数(引导学生说出数不清,出示“数不清”)你还知道什么也数不清?(星星、白云、头发、树叶)

  5、雨点儿落到了半空中,(出示“半空”)你怎么记住半空?一颗大雨点儿和一颗小雨点儿见面了。听!它们在说话呢!(课件出示雨点儿对话,课件出示“地方”)大雨点问小雨点什么呀?(出示“问”)(你要到哪里去?)

  小雨点是怎么回答的?(出事“回答”)(我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

  小雨点还问了大雨点想去哪里,它是怎么问的呢?(你呢?)大雨点想去哪里呢?一起说(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6、大雨点儿和小雨点说得多好呀,不过它们想去的地方不一样,说话的语气肯定也不同,老师有个建议,想和你们一起学着雨点儿说话,我来当大雨点儿,你们当小雨点,好吗?(师生合作)同桌两个小伙伴一个当大雨点,一个当小雨点,自己也练一练。(指名带头饰表演)

  7、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分别来到它们想去的地方,这些地方有什么变化呢?你想知道吗?(课件演示)有花有草的地方,由于小雨点儿的来到,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变得更美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也变美了,因为大雨点儿的及时光临,也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课件同时播放音乐《小雨沙沙》)

  三、复*生字—

  1、雨点儿到过的地方,花儿真美丽,来,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花朵,用最美的声音读出花上的生字宝宝吧。

  2、开火车

  四、课间律动

  这些花儿真美丽,花儿真要谢谢小雨点。看,蜜蜂蝴蝶也被吸引过来了,它们又唱起动听的歌。(播放《小雨沙沙》,学生齐唱)

  五、指导朗读课文

  1、学生自渎。小雨点给我们带来了动听的故事。一位作者把这个故事写成了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同学们赶紧来读一读吧。(学生自由拼读)

  2、学生数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你最喜欢哪一段?美美地读出来。

  4、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5、分组读2、3、4段

  课文中第二、三、四自然段也特别有意思,我们来分组读一读吧!

  6、听了小朋友们朗读,肖老师也想读一读了,老师来读读第5段,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大雨点到过的地方有什么变化?小雨点到过的地方有什么变化?(学生找出来读一读)

  六、拓展

  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如果你是小花或者是小草,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为什么要感谢他们呢?雨点儿又会说些什么呢?(对话练*)

  七、齐读课文,提出希望

  让我们捧起书,一起把这篇课文读一读,感谢雨点儿给我们带来了生命!(学生齐读课文)

  雨点儿要回到云妈妈的怀抱了,临走前他们还有一个心愿,听听它怎么说的:小朋友们,我不在的时候,你们一定要记着常给身边的花草浇水哦,这样它们才会快快长大。我们行动起来,好吗?

  小雨点给我们提出了希望,我们要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你们能做到吗?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3

  教学目标

  一、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二、养成教育训练点:抓住文中抒情这条线索,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感悟秋意之美。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具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3、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4、大雁图片。(教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第一小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课文——《秋天》。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4、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生字“气”。

  区分“气”与“汽”

  (2)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1)学*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2)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3)指导学生朗读。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4、齐读第1自然段。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第2自然段。

  (4)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5)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6)指名读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5、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会儿“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2)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6、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3、学*生字“秋、了”。

  秋:(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组词:秋天、秋季。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4、齐读第3自然段。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写两遍“了”字。

  (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运用迁移法学*“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书写。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为下一节课的“画秋天”“说秋天”做铺垫。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4

  学*目标:

  1、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准确地读准“雨点儿、地方”。

  2、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1、2、3、4、5自然段。

  4、认识“点、数、清”等11个生字,会写“方”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数不清、飘落”等词语,准确地读准“雨点儿、地方”。

  2、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下雨的声音)小朋友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课题)

  2、今天我们的课堂里来了一群可爱的雨点儿,我们快叫叫它们的名字,和它们打声招呼吧。

  3、雨点儿读得时候要注意把儿化音读出来,(老师示范)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情境学*生字

  1、雨点儿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2、(课件出示云彩)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美丽的云朵我们叫它云彩。(学生齐读云彩,指名读)云彩妈妈今天特别高兴,因为它的宝宝小雨点长大了,要独立了,要出门了。小雨点出门干什么,它要去哪里呢?

  3、(出示雨点儿飘落)看,小雨点儿从云彩妈妈那飘落下来了。(出示“飘落”二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它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谁能用动作来表演一下。(指名表演)你知道还有什么东西从空中落下来也可以用上“飘落”这个词吗?(树叶、雪花、羽毛等)谁能用“飘落”说一句话吗?

  4、落下的雨点儿可真多,咱们来数数,一颗,两颗……雨点儿可真多,不知道有多少,怎么数都数(引导学生说出数不清,出示“数不清”)你还知道什么也数不清?(星星、白云、头发、树叶)

  5、雨点儿落到了半空中,(出示“半空”)你怎么记住半空?一颗大雨点儿和一颗小雨点儿见面了。听!它们在说话呢!(课件出示雨点儿对话,课件出示“地方”)大雨点问小雨点什么呀?(出示“问”)(你要到哪里去?)

  小雨点是怎么回答的?(出事“回答”)(我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

  小雨点还问了大雨点想去哪里,它是怎么问的呢?(你呢?)大雨点想去哪里呢?一起说(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6、大雨点儿和小雨点说得多好呀,不过它们想去的地方不一样,说话的语气肯定也不同,老师有个建议,想和你们一起学着雨点儿说话,我来当大雨点儿,你们当小雨点,好吗?(师生合作)同桌两个小伙伴一个当大雨点,一个当小雨点,自己也练一练。(指名带头饰表演)

  7、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分别来到它们想去的地方,这些地方有什么变化呢?你想知道吗?(课件演示)有花有草的地方,由于小雨点儿的来到,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变得更美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也变美了,因为大雨点儿的及时光临,也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课件同时播放音乐《小雨沙沙》)

  三、复*生字―

  1、雨点儿到过的地方,花儿真美丽,来,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花朵,用最美的声音读出花上的生字宝宝吧。

  2、开火车

  四、课间律动

  这些花儿真美丽,花儿真要谢谢小雨点。看,蜜蜂蝴蝶也被吸引过来了,它们又唱起动听的歌。(播放《小雨沙沙》,学生齐唱)

  五、指导朗读课文

  1、学生自渎。小雨点给我们带来了动听的故事。一位作者把这个故事写成了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同学们赶紧来读一读吧。(学生自由拼读)

  2、学生数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你最喜欢哪一段?美美地读出来。

  4、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5、分组读2、3、4段

  课文中第二、三、四自然段也特别有意思,我们来分组读一读吧!

  6、听了小朋友们朗读,肖老师也想读一读了,老师来读读第5段,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大雨点到过的地方有什么变化?小雨点到过的地方有什么变化?(学生找出来读一读)

  六、拓展

  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如果你是小花或者是小草,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为什么要感谢他们呢?雨点儿又会说些什么呢?(对话练*)

  七、齐读课文,提出希望

  让我们捧起书,一起把这篇课文读一读,感谢雨点儿给我们带来了生命!(学生齐读课文)

  雨点儿要回到云妈妈的怀抱了,临走前他们还有一个心愿,听听它怎么说的:小朋友们,我不在的时候,你们一定要记着常给身边的花草浇水哦,这样它们才会快快长大。我们行动起来,好吗?

  小雨点给我们提出了希望,我们要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你们能做到吗?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5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查字典的兴趣,学会用音序查字典的方法了解字义。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惯及探索知识的兴趣,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查字典的兴趣,学会用音序查字典的方法了解字义。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教学难点:学会查字典

  教学流程 :

  一、笑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经常看《动物世界》这个栏目吗?下面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动物的小笑话。

  1.讲述《小白兔和蚂蚁》这个小笑话,还可以结合自制动画片让学生欣赏这个小笑话。

  2.学生间交流小笑话的可笑之处。

  3.指名汇报你为什么笑?你觉得什么地方让你笑?帮助学生运用对比的方式了解故事中两种动物的特征。

  4.自读笑话《小白兔和蚂蚁》,体会小动物的语言,读出感觉。

  二、自读感知学*知识窗:

  动物王国中有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走*黑猩猩,看看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学*知识窗《有趣的实验》。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读《有趣的实验》这篇小短文。

  2.有趣的实验指的是什么实验?有趣在什么地方?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生汇报)

  3.小组间交流学*心得。

  三、师生交流学*查字典:

  在刚才的学*中,大家学得认真,说得准确,你在学*过程中有不懂的词或句子吗?(全班交流。学生如果有,就请同学们谈谈是怎么弄明白的。再导入今天学*用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查不明白意思的字,如果没有,可以直接导入。)

  1.激发学生学*兴趣:师用一个游戏的方式进行,学生举例说一个字,教师借助字典就很快说出这个字的意思,多说几个字,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方法好,把学生查字典的兴趣激发起来。

  2.自主学*查字典的方法:老师是怎么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教科书上查字典的方法,结合手中的字典明确查字的过程。

  3.交流学*查字典的方法:请小组推荐查得好的学生到前面交流演示查的过程,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确音序查字典的关键步骤。

  4.强化练*查字典的方法:进行小竞赛,选拔班级查字典的高手,评出小状元。鼓励学生回家继续练*。

  四、激励鼓舞学*名言:

  通过这节课的学*,大家的表现令人非常满意,老师送你们两句名人名言:

  1.出示名言: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袁枚

  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弗郎士(法国)

  2.谈学*感受和对名言的理解。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名言。

  4.学会收集和积累名言。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6

  教学目标:

  1、用学过的多种识字方法识记11个生字,规范、正确、工整地书写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大海》的课件。看了片子,你想说什么?

  2、激趣导入:大海真美呀!今天,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海边玩玩?

  3、出示课题。

  二、尝试学*识字读文

  1、自由读课文,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组词。

  3、检查学*效果。

  4、课件出示生字,学生抢认生字。

  5、组织学生开火车认字。

  6、自由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组内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课文写了些什么?用铅笔做上记号。

  2、教师板书:大海、沙滩、浪花、海螺、贝壳、小娃娃。

  3、自由、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白、的、又、和,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

  2、请学生分析字形结构及笔顺。师范写。

  五、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识字,朗读课文

  1、复*认字。

  2、做游戏,识字。

  3、比赛组词。

  4、齐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课文,课文描写的大海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样子?

  2、再读课文,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3、朗读指导:课文的语句非常优美,读出轻松、活泼、愉快的语气来。

  4、小组展示读。

  5、边听边欣赏。

  三、再读课文,加强训练

  1、组织女生赛读第一段。

  2、自由练*:大海、蓝蓝的,沙滩、黄黄的……

  3、自由练读第二段。

  4、谁来品评最后一段。

  5、评读。

  四、积累短语,拓展练*

  1、出示课后,“说一说”,请学生先自己说,再全班交流。

  2、拓展练*:填一填。

  ( )的大海

  ( )的沙滩

  小小的( )

  彩色的( )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

  2、布置作业。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7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妈妈送华佗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蔡医生让他分开争斗着的两只羊,华佗想出用青草引羊的办法,巧妙地中止了它们的争斗。蔡医生高兴地收华佗为徒。

  教学重点是学*生字新词,从故事中受到启发:遇事要善于思考,不可蛮干。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三、教法建议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两幅图:一是画着两只羊正在争斗,二是放大的文中插图。

  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生字中,重点指导读准声母是鼻音的“那”,韵母是后鼻音的“聪、硬、争”。

  一些生字可用熟字变一部分的方法来识记,如“用——角”“村——对”“公———分”“看——着”“头——斗”

  2、写字教学

  写字前,要借助田字格把握字的结构比例,如“分、角、拿”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其中“分”上下各半,“角”上小下大。可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这:先写“文”,最后一笔是点,再写“辶”,一捺要长些,托起“文”

  “那”右半部“了”起笔要比左边低些,“I”向下伸,收笔也较左边低。

  “着”横画较多,上面三横长短不一,所有的横画之间间隔匀称。“目”字体形窄长,与“”上下对齐。

  词句教学

  “妈妈送他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句中“学徒”指当蔡医生的学生,跟着他学医术。

  “两只羊……叫得很凶。”“斗”是双方互争,谁也不让。课文中“打架、争斗”都是这个意思。学生在生活、影视中见过斗鸡、斗牛。这句话具体描述了两只羊争斗得厉害,暗示了很难拉开。

  “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这一想法正是华佗聪明之处。“硬拉”句中指用大力气制止羊打架。理解这句话要联系上文“斗得很凶”,华佗“七岁”,明白他使再大的力也分不开这两只羊。“得想个办法”,句中“得”读“dei、”,与“斗得很凶”的“得”读音不同,表示必须、需要的意思。读第四段就知道华佗想的什么办法,结果怎样。这句话写华佗遇到问题先动脑筋找窍门。他所想的办法说明他了解羊爱吃草,而青草很容易找到。小华佗确实是个聪明的孩子。

  朗读指导

  本课有几个长句,朗读时要按句子的意思,用停顿的方法突出要点。

  妈妈送他/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

  正巧这时候/院子里/有两只羊在打架,蔡医生就叫华佗/把它们分开。

  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斗得/很凶。

  第三段第二句华佗心想的话要读得轻些、慢些,但语气要肯定。

  练*提示

  课后练*第三题是摘抄课文中的词语,训练学生注意语言积累。这项练*的灵活性较强,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词语抄写。可以选带生字的词语,帮助识记生字;也可以选自己认为常用的好词,如“面前、点点头、不行”;还可以选没教过但自己学会的词,如“正巧、硬拉、争斗”等,只要写对都行。

  第四题是句子训练,让学生在例句中感知“从”的用法(与后面的名词组成短语,表示动作的处所、方向)。练*时先读例句,知道这句说华佗拔草,这草是从路边拔来的。第二句学生补充后可再问问:从哪里走出来?强化“从”的后面一定要说出“什么地方”。最后让学生自由用“从”说句子,先各自说,再相互交流。

  扩展活动

  收集名人童年时期遇到问题开动脑筋巧妙解决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用蔡医生考华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切身体会华佗真聪明,他的办法真妙。

  (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1、出示两只羊正在争斗的画面,提问:如果让你把它们分开,你怎样做?评议各人想的办法合适否。

  2、简介华佗,老师范读第四段,并出示插图放大图,观察华佗引开羊的做法。口头填空:()的华佗。(答案不必一致,合适即可。)

  3、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说说图中华佗旁边两个人各是谁,他们三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逐段读课文,随阅读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四)用不同形式练*朗读课文,再把自己读得的一段读给别人听。

  (五)评议:华佗的这个办法有什么好处?可引导学生自由说。如不用费大气力、不用花很长时间,方法简便易行,不会伤害羊等。假如能从课文中找到根据,说说从哪里看出来的更好。

  (六)识记生字,指导写字,重点指导“那、着、想”。

  (七)完成课后练*。

  (八)布置作业。

  1、用蔡医生出的问题考考爸爸妈妈,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

  2、收集有关故事。准备开故事会。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8

  教学要求

  1.晴朗的夜晚,远眺皎洁的月亮,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美妙的遐想。

  2.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文章的形式可以给*作配上图片。

  4.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作的题目。

  教学重、难点

  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关于月夜的插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想象。

  1.谈话,创设情境,同学们,晴朗的夜空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月缺月圆、繁星点点、流星飞逝……你们还看到哪些有趣的现象呢?(学生交流谈话)

  2.描述,激发想象:美好的情景总能激起人无限的遐想,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我们不禁沉醉其中,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啊飞……

  二、激**感,放飞想象

  1.陶冶情感:配上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看月夜星空图,进入想象的境界。

  2.放飞想象:学生在想象中思考、编撰故事。

  三、激发练说,追求个性

  1.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我们把自己想到的内容说出来,好吗?

  出示要求:想象要丰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

  2.学生自由口述。

  3.指名口述故事。

  4.组内互相交流、评议。(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指导写法,练*写作

  1.学生自主构思,动笔写作。

  2.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作的题目,文体不限。

  3.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文章的形式可以给*作配上图片。

  4.完成*作后自读,发现问题自行修改。

  5.请同学们把*作读给自己的好朋友听,和他们一起修改。

  五、学生修改,最后誊写

  1.老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作,让学生论比较,从中获益。

  2.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誊写。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9

  “一起做游戏”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一起做游戏”。教材利用主题图小朋友熟悉的贴鼻子游戏引发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参与游戏,让他们观察游戏的过程,感受到游戏多么有趣,激发他们把自己做过的游戏介绍给同学,同时向别人学*做游戏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在做游戏中产生口语交际的愿望。

  2.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大方、简单地说出游戏的过程,有趣的地方和心理感受。(重点)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惯,互相交流,学*询问。(难点)

  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带孩子们玩游戏:老鹰捉小鸡。

  2.让学生找几个小伙伴去玩一下自己喜欢的游戏。

  3.黑板上先画一张小熊的笑脸,准备一个鼻子粘贴,一条蒙眼睛的布。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课间带领孩子们玩一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上课铃声响后,孩子们仍意犹未尽。)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玩的是什么游戏?

  生:老鹰捉小鸡。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

  生:好玩极了!

  师:那这节课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中。由生活中最熟悉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引入课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参与游戏、乐于表达的愿望。

  二、引导交流,自由表达

  师:告诉老师,你觉得刚才“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哪儿最好玩?

  生1:老师当老鹰,跑得好快,我差点儿被捉住了。

  生2:我当鸡妈妈,保护我的“孩子”,真有趣!

  生3:我的手紧紧抓住前面的“小鸡”的衣服,生怕被甩掉了,真好玩!

  生4:老师,下次再玩,我当老鹰,你当鸡妈妈,好不好?因为你的胳膊比我们的长。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那你们还喜欢玩什么游戏呢?(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生:丢手绢、跳皮筋、贴鼻子……

  师:那我们再来玩个贴鼻子的游戏吧!咱们一边玩游戏,一边观察游戏的过程,看看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好吗?

  生:太好啦!

  师:那我先请一位同学来给这只可爱的小熊贴鼻子吧!(把学生的眼睛用布条蒙住。)

  生:老师,我们可以给他提示吗?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10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妈妈送华佗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蔡医生让他分开争斗着的两只羊,华佗想出用青草引羊的办法,巧妙地中止了它们的争斗。蔡医生高兴地收华佗为徒。

  教学重点是学*生字新词,从故事中受到启发:遇事要善于思考,不可蛮干。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三、教法建议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两幅图:一是画着两只羊正在争斗,二是放大的文中插图。

  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生字中,重点指导读准声母是鼻音的“那”,韵母是后鼻音的“聪、硬、争”。

  一些生字可用熟字变一部分的方法来识记,如“用——角”“村——对”“公———分”“看——着”“头——斗”

  2、写字教学

  写字前,要借助田字格把握字的结构比例,如“分、角、拿”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其中“分”上下各半,“角”上小下大。可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这:先写“文”,最后一笔是点,再写“辶”,一捺要长些,托起“文”

  “那”右半部“了”起笔要比左边低些,“I”向下伸,收笔也较左边低。

  “着”横画较多,上面三横长短不一,所有的横画之间间隔匀称。“目”字体形窄长,与“”上下对齐。

  词句教学

  “妈妈送他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句中“学徒”指当蔡医生的学生,跟着他学医术。

  “两只羊……叫得很凶。”“斗”是双方互争,谁也不让。课文中“打架、争斗”都是这个意思。学生在生活、影视中见过斗鸡、斗牛。这句话具体描述了两只羊争斗得厉害,暗示了很难拉开。

  “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这一想法正是华佗聪明之处。“硬拉”句中指用大力气制止羊打架。理解这句话要联系上文“斗得很凶”,华佗“七岁”,明白他使再大的力也分不开这两只羊。“得想个办法”,句中“得”读“dei、”,与“斗得很凶”的“得”读音不同,表示必须、需要的意思。读第四段就知道华佗想的什么办法,结果怎样。这句话写华佗遇到问题先动脑筋找窍门。他所想的办法说明他了解羊爱吃草,而青草很容易找到。小华佗确实是个聪明的孩子。

  朗读指导

  本课有几个长句,朗读时要按句子的意思,用停顿的方法突出要点。

  妈妈送他/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

  正巧这时候/院子里/有两只羊在打架,蔡医生就叫华佗/把它们分开。

  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斗得/很凶。

  第三段第二句华佗心想的话要读得轻些、慢些,但语气要肯定。

  练*提示

  课后练*第三题是摘抄课文中的词语,训练学生注意语言积累。这项练*的灵活性较强,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词语抄写。可以选带生字的词语,帮助识记生字;也可以选自己认为常用的好词,如“面前、点点头、不行”;还可以选没教过但自己学会的词,如“正巧、硬拉、争斗”等,只要写对都行。

  第四题是句子训练,让学生在例句中感知“从”的用法(与后面的名词组成短语,表示动作的处所、方向)。练*时先读例句,知道这句说华佗拔草,这草是从路边拔来的。第二句学生补充后可再问问:从哪里走出来?强化“从”的后面一定要说出“什么地方”。最后让学生自由用“从”说句子,先各自说,再相互交流。

  扩展活动

  收集名人童年时期遇到问题开动脑筋巧妙解决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用蔡医生考华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切身体会华佗真聪明,他的办法真妙。

  (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1、出示两只羊正在争斗的画面,提问:如果让你把它们分开,你怎样做?评议各人想的办法合适否。

  2、简介华佗,老师范读第四段,并出示插图放大图,观察华佗引开羊的做法。口头填空:()的华佗。(答案不必一致,合适即可。)

  3、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说说图中华佗旁边两个人各是谁,他们三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逐段读课文,随阅读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四)用不同形式练*朗读课文,再把自己读得的一段读给别人听。

  (五)评议:华佗的这个办法有什么好处?可引导学生自由说。如不用费大气力、不用花很长时间,方法简便易行,不会伤害羊等。假如能从课文中找到根据,说说从哪里看出来的更好。

  (六)识记生字,指导写字,重点指导“那、着、想”。

  (七)完成课后练*。

  (八)布置作业。

  1、用蔡医生出的问题考考爸爸妈妈,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

  2、收集有关故事。准备开故事会。


分与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优选【五】篇(扩展1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汇总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3、初步学*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的意义,会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把第一步计算结果记再脑子里,再参与第二步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10根小棒、实物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小明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小明在喂5只小鸡)

  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二、操作探索,学*新知

  1、引导观察。

  请同学们观察。(小明在喂5只小鸡,接着出示跑来2只小鸡,停顿一下,最后出示跑来1只小鸡)

  2、交流、汇报。

  ①问:你看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也可能说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3只小鸡,共有几只?提醒学生,跑来的.学生说出算式,5十2十1,教师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不一样。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

  3、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

  板书课题:连加

  4、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问:5十2十1=8,你是怎样算出数的?

  ①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②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③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板书:5十2十1=8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

  2、正确地掌握10以内连加的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课型

  教学关键

  运用图理解连加含义

  教具

  小棒等

  板书设计

  连加

  5+2+1=84+3+1=8

  教学反思

  复*时反复巩固两个数相加表示把两个数和起来的意思,由此自然将知识迁移到三个数相加,也表示把三个数和起来,从算式意义的理解上就容易多了,再将计算弄懂深化,效果较好。

  教学过程

  环节设计说明或修改

  一、复*:

  1、口算。

  8+2=10-3=8-7=6+4=0+9=

  5+5=10-8=2+5=3+7=10-2=

  4+3=7+1=

  2、看图写算式。

  (手绘图)

  提问:为什么这两道题都用加法计算?

  二、新授课:

  1、教材72页小鸡图(1)

  电脑显示:先出现地上有5只觅食的小鸡,然后,从竹林后面跑来2只小鸡,然后再出现1只小鸡,观察完动态画面后,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l提问:地上的小鸡由哪几个部分组成?(3个部分)

  l要求地上有几只小鸡,该怎样求?(把这3个部分合并起来)用什么方法计算?你会列式吗?

  l教师:以前我们学的都是两个数加起来,而这一道是3个数相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连加

  l连加算是怎样算呢?我们可以按照小鸡出现的先后顺序来计算。原来的'5只小鸡和先跑来的2只小鸡先加起来,并在连线下面写7,成5+2+1,再把7只小鸡和最后跑来的1只小鸡加起来,(把7和1用线连起来,成5+2+1,就是8只小鸡,在算式后面写=8)

  l让学生说一说连加应该怎样计算?

  l小结:三个数连加,要先加前面两个数,再把得数和第三个数相加。

  2、教材72页做一做左边第一道题。

  l摆小棒。在自己的课桌上先摆4根小棒,再白3根小棒,(与前面4根要分开距离)最后再摆1根小棒。

  l根据自己摆的图,想一想该怎样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l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板演。4+3+1=8

  l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计算连加的时候要怎样计算呢?这些问题先让学生自由说然后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学的是3个数连加,计算连加的时候,要先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再把得数加第3个数。

  三、巩固练*

  1、教材73页练*十一的第一题。

  看图。2+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5+4表示什么?2+3+4又表示什么?2+3+4该怎样计算?

  2、教材73页练*十一的第二题。

  l引导看燕子图,先把题意理解清楚。

  l问:电线上停着几只小燕子?又飞来几只?后面又再来几只?让学生填写算式。

  l问:3+4表示什么?再加2又表示什么?

  3、教材73页的练*十一的第三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评讲,对个别题进行提问:你是怎样算的?

  4、教材73页的练*十一的第四题。

  要求: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都要占一小格两个算式之间要空两个小格。然后让学生独立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在个性化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

  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今年农场的南瓜丰收了,同学去帮助收南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第一组 28人

  第二组 34人

  第三组 22人

  二、新课学*

  1.教师: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学生:28+34+23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

  教师:这个算式该怎么算呢?

  同样是加法,它和我们前面学*的`进位加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说出:

  前面我们学*进位加法只有两个数相加,这里有三个两位数相加,是一道连加算式。

  教师:再比较一下28+34+22这个算式和我们黑板上的8+4+2这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出:

  两道都是连加,只是连加的范围不同而已。

  教师:那它们的计算方法是否一样呢?

  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计算方法可能是一样的,都要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加起,相加满10都要向前一位进1。

  教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合作,比一比,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更多、更好!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后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汇报。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种算法进行汇报:

  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另一个数相加: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

  学生汇报后教师整理在黑板上并追问:

  除了这些算法,我们可不可以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竖式来计算呢?

  用竖式又该怎么算呢?

  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竖式后并抽其中的两个同学投影展示。

  主要引导学生列出右面的竖式:

  2 8 6 2 2 8

  + 3 4 +2 2 +3 4

  6 2 8 4 6 2

  +2 2

  8 4

  如果有学生能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就请学生列出后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学生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教师则作如下的引导:

  教师:其实这种竖式还有另外一种写法,大家想知道吗?

  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后再抽一学生投影展示。

  教师:竖式的这两种写法是一样的吗?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竖式,其实计算过程是一样的,但相比之下,第二种写法更简单一些。

  教师:不管是用哪种方法计算,你觉得三个数连加与两个数相加相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

  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说出三个数连加比两个数相加要复杂一些,特别是涉及进位的问题,因此要特别注意。

  2.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算连加的算式了,根据这个情景图,你又能列出怎样的算式?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这是一个什么算式?

  学生:连减算式。

  教师:这个连减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比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是20以内的,85-40-26是100以内的连减,并且需要退位。

  教师:根据我们前面的学*经验,你能试着计算这道连减算式吗?

  教师放手让学生试着计算,教师巡视观察,发现不同的算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尽量指导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后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连减的算法,主要引导学生列出以下两种竖式计算:学生列出竖式后请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教师:在做这道题时哪个地方最容易做错?能给其他的同学提个醒吗?

  让学生发现最容易做错的地方就是两次相减时都要退位,因此要按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步一步地思考每步的计算结果。

  教师:在做连加连减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在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中依然要注意进位和退位的问题。

  三、结论总结

  1.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另一个数相加;

  3.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

  四、全课小结

  教师: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上,你都学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4

  教学内容:

  填括号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际探索和实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以内加法和减法。

  2、熟练根据数的组成填出未知加数

  3、通过游戏形式培养学生数感

  重点难点:

  能正确准确填出未知加数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课件出示

  2、猜数

  老师手里拿了5个☆,左手要拿几个才能组成10个?

  二、合作探究

  同学们都很聪明,今天我们就到商场去看看吧

  1、P70课件出示盒子,看这个盒子里有几个格子?

  售货员阿姨要往盒子里放钢笔,你能算出还要放几支才能放满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边听学生说边板书算式

  7+( )=10 你是怎么想的?

  2、看这里要摆小旗

  已经摆了6面,还要摆几面才是8面?

  6+( )=8

  三、练*

  四、做一做

  课件出示

  1、那这个盒子里还差几个?谁能列出算式?

  这里墙上需要挂水壶,你能很快地列出算式吗?

  2、看图片,还要画几个呢?

  五、作业P71练*十1-3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初步体验分类、归纳的方法。

  2、通过练*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1)课时

  一、梳理知识

  1、加法

  出示算式

  25+836+759+243+5

  50+1639+4047+5062+4

  (1)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2)把他们分分类(板书)

  (3)计算,抽几道说说是怎么算的?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4)练*(重点是进位加法)学生出题

  2、减法

  (1)明确要求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吗?

  (2)小组合作

  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一个检查对错

  (3)展示交流

  (4)练*P78T1

  46-982-565-7

  97-6062-4058-30

  二、巩固练*

  1、教科书第79页第1、2题

  2、想一想,各种图形表示什么?

  △+○+□=40△=()

  △+○+□+□=46○=()

  △+○+○+□=70□=()

  3、P78T2

  三、作业课堂作业本第48页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