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教学教案(精选五篇)

首页 / 教案 / |

  高三化学教学教案 1

【学*目标】:

1、 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学会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

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学*重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分类法:

定义:分类法是把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种类,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的一种方法。 关键:找出正确的分类标准。

讨论:以下物质的分类方式,依据是什么?

1、??Na2CO3,Ba(OH)2?H2,O2,CO2 2、? ?Mg,CuO?AgCl,Mg(OH)2,CaCO3

?Fe,H2,I23、? NaOH,HSO,KSO2424?

小结:一般确定分类标准可从物质的 、 、 和 等方面考虑。 分类方法1:单一分类法——根据某一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练*1:世界上超过3000万种物质如何研究?请根据学过的分类知识将物质分类,并将下列物质归类:

Si、 Na2CO3 、CO2 、NaOH 、粗盐、Al(OH)3 、 Al 、

空气、CuO、HCl、H2、H2SO4、BaSO4

练*2:请对初中化学中学*过的化学反应类型进行分类。

分类方法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思考1:初中学过那些有关物质类别的概念?

思考2:请大家用已有知识对上述概念进行分类,并用图示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

??是否是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物质?组成成分是否单一??????? ?混合物???

练*3: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选择合适的物质填在对应的类别里。

O2 Cu H2SO4 Ba(OH)2 KNO3 CO2 空气 含镁60%的MgO

分类方法3:交叉分类法——对事物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思考:对于同一事物,如果站在不同的角度,所属类型是否一样?

练*4:对于Na2SO4 、Na2CO3、K2SO4、K2CO3这几种盐如何分类?

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往往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其中一种是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练*: 按物质所属类型连线:

Na2SO4 硫酸盐

Na2CO3 碳酸盐

K2SO4 钠盐

K2CO3 钾盐

练*5:如果根据酸的分子里是否含有氧原子,可以把酸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两类;根据酸分子电离时所能生成氢离子的个数,可以把酸分成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请用盐酸、硝酸、氢硫酸、硫酸制作一张交叉分类图。

练*6:请模仿酸对以下的碱进行分类:

NaOH Ba(OH)2 KOH Cu(OH)2 Fe(OH)3 Mg(OH)2

写出分类标准和结果(可能有多种结果)

总结: 分类一般步骤:确定分类标准选择分类方法 得出正确的分类

练*7、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或性质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或性质特点,将这种物质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1)NaCl K2CO3 Na2SO4 NaHCO3

(2)O2 CO H2 Mg

(3)CO2 SO3 CO CaO

(4)生锈铁钉 氨水 蓝矾 含镁60%MgO

  高三化学教学教案 2

实验目的

1、通过让学生亲自做钠及化合物性质的实验,使学生加强对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认识。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钠和钾及其化合物。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实验重点

1、通过实验巩固对钠及化合物性质的认识。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实验难点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初步培养其设计实验和评价实验的能力。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烧杯、胶头滴管、铁架台、酒精灯、药匙、滤纸、粗玻璃管(10mm×10mm),带导管的橡皮塞、铂丝、蓝色钴玻璃、铝箔、火柴、小刀、水槽、镊子、蒸发皿、细长玻璃管、脱脂棉、气球。

钠、Na2O2、Na2CO3、NaHCO3、CuSO45H2O、KCl的固体及溶液、BaCl2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形式

单人单组

实验过程

[引入]本章我们主要学*了钠及化合物性质。本节课我们通过具体的实验来对这些知识加以巩固。

[板书]实验三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进行以下实验内容。

[板书]一、钠的性质。

1、钠与水反应。

2、钠在空气中燃烧。

二、过氧化钠的性质。

1、Na2O2与水的反应。

2、Na2O2与CO2的反应。

三、Na2CO3与NaHCO3的性质。

1、NaHCO3的不稳定性。

2、Na2CO3、NaHCO3与酸的反应。

3、Na2CO3与NaHCO3的鉴别。

四、用焰色反应检验Na+、K+、Cu2+。

[提问]1、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试管中为什么不能有气体?

2、在NaHCO3加热分解的实验时,为什么要先将导管移出烧杯,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3、做好焰色反应的关键是什么?

[注意]:

1、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金属钠。

2、实验中所取钠块不得超过黄豆粒大小。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思考]:

1、如果将钠与盐酸溶液反应,钠是置换水中的H,还是置换HCl中的H?

2、一开始我们发现Na用煤油保存,经过以上一系列的对钠的性质的研究,你能说出为什么吗?

4、用盐的固体或溶液做焰色反应的实验时,何者现象更明显?

[布置作业]填写好本次的`实验报告,并能熟练地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高三化学教学教案 3

学*目标

1.理解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时的内容﹑方法﹑要求。

2.学会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及科学评价实验方案。

学*过程

一、学*探究活动

阅读课本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包括的内容是:

(2)设计一个化学实验哪些方面入手

(3)设计化学实验时应遵循哪几项要求

二、总结与评价

【总结】

1.实验方案内容一般包括:名称﹑目的﹑原理﹑用品﹑步骤﹑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问题和讨论。

2.设计实验方案时,应选择安全性好﹑药品易得﹑操作简便﹑装置简单﹑现象明显的方案。

【评价】

1.实验室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铜的*似原子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uO+2NH3======N2+3Cu+2H2O

(1)如果选用测定反应物CuO和生成物H2O的质量[m CuO、m H2O]的方法进行测定,请用图示所列仪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连接的顺序为 (用字母编号表示,仪器可重复使用)。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完毕时,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

②列出计算Cu的原子量的表达式: 。

③下列情况将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

A.CuO末全部还原的Cu B.部份CuO受潮

C.CuO 混有Cu D.部份CuO还原为Cu2O

(1)如果仍采用上述仪器装置,其他方案可选用测定的物理量有 。

A.m Cu和mCuO B.m N2和m H2O

C.m Cu和m H2O D.m NH3和m H2O

2.右图是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乙醇与氢卤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图。

在烧瓶A中放入一些新制的无水CuSO4粉末,并加入约20mL无水乙醇,锥形瓶B盛放浓盐酸,分液漏斗C和广口瓶D中分别盛浓H2SO4,干燥管F中填满碱石灰,烧杯作水浴噐。

当打开分液漏斗C的活塞后,由于浓H2SO4缓缓流入B中,则D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过几分钟后,无水CuSO粉末由无色变蓝色,此时水浴加热后,将F端逸出的气体点燃,发生特殊的绿色火焰。试回答:

(1)B中逸出的主要气体是 原因是 。

(2)D广口瓶的作用是 ;E管的作用是 。

(3)F管口点燃的气体是(填化学式) ,生成其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瓶中无水CuSO4变蓝的原因是 。

(5)由A中发生反应的事实,可推断出的结论是 __。

针对性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

1.为制备干燥、纯净的CO2, 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先后通过装有下列物质的两个吸收装置,两个装置应顺序装入( )。

A.水;无水CaCl2 B.饱和NaHCO3溶液;浓H2SO4

C.浓H2SO4;饱和NaHC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稀H2SO4

2.下列各组溶液,只要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

A.KOH和Al2(SO4)3 B.稀H2SO4和NaHCO3

C.CaCl2和Na2CO3 D.Ba(OH)2和NaHSO4

3.一瓶Na2SO3已部份氧化,必须通过实验确定其纯度,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① 称取样品

② 用蒸馏水溶解样品

③ 过滤

④ 在烘箱中烘干沉淀

⑤ 向溶液中加过量的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⑥ 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再用AgNO3溶液检验,不出现沉淀为止

⑦ 准确称量干燥沉淀的质量

⑧ 在干燥器中冷却

⑨ 计算

A.①②③⑥⑤④⑧⑦⑨ B.①②⑤③**⑧⑦⑨ C.①②③④⑤⑧⑥⑦⑨ D.①②③⑤**⑧⑦⑨

4.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试液 滴加BaCl2溶液 白色沉淀 加稀盐酸 沉淀不溶解

结论:试液中一定含有SO42-

点 燃 通入Ba(OH)2溶液

B:气体 气体 白色沉淀

结论:原气体一定是烃

打开瓶盖 用沾有浓氨水玻璃棒靠*

C:某溶液 冒白雾 白烟

结论: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是浓硫酸

滴加苯酚溶液

D:某有色溶液 紫色

结论: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5.限用一种试剂即可区别Na2S、Na2SO3 、Na2CO3、NaAlO2、Na2SO4

五种溶液,应选用( )。

A.烧碱溶液 B.BaCl2溶液 C.氨水 D.盐酸

6.欲使CuSO4•5H2O、NH4Cl和SiO2的混合物分开,其必要的操作为( )。

A.升华、溶解、过虑、蒸发 B.溶解、过虑、蒸发、分液。

C.加热、溶解、过虑、结晶 D.溶解、过虑、分馏、结晶

7.现给你提供以下试剂①蒸馏水②铁粉③浓:H2SO4④浓盐酸⑤烧碱⑥浓氨水⑦Cl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从电子工业上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后的废液中回收并制纯净的FeCl3溶液。在方案中需选用上述试剂中的( )。

A.①②④⑦ B.①③④⑥ C.②④⑥⑥⑦ D.①④⑥⑦

8.某学生设计了三种制备方案①用KI晶体与浓H3PO4反应制HI②用饱和食盐水制电石气③用纯碱和石灰水制烧碱,可用的方案是( )。

A.① B.①③ C.②③ D.全部

9.设计实验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下列仪器不必罗列在实验通知单中的是( )。

A.滴定管 B.玻璃棒 C.烧杯 D.分液漏斗

10.去掉苯酚中混有少量的苯甲酸、应选用的实验方案是( )。

A.在混合物中加入盐酸、充分振荡,再用分液漏斗分离

B.在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再通入过量CO2使反应完全后,再分液漏斗分离

C.将混合物用蒸馏方法分离

D.在混合物中加入乙醚、充分蒸取苯酚后,再用分液漏斗分离

二.填空题

11.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98%的硫酸而乙不溶,现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实验进行分离,可得到固体甲(实验使用的过滤器是用于强酸性液体的耐酸性过滤器)。

请填写表中空格,完成由上述混合物得到固体甲的实验设计。

序号

实验步骤

简述实验操作(不叙述如何组装实验装置)

溶解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98%硫酸中,充份搅拌直到固体不再溶解。

洗涤沉淀

检验沉淀是否洗净

12.某混合物粉末中含有K+﹑Na+﹑Mg2+﹑Cl-﹑Br--。

(1)将K+﹑Na+﹑Mg2+大致分离,并把Cl-﹑Br-也大致分离开来,有以下的方法和步骤可供选择(有些可以重复使用):①溶于水配成稀溶液;②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③通入足量的CO2;④通入足量的氯水;⑤加入足量浓氨水;⑥过滤;⑦用CCl4萃取。最合理的方法和步骤的顺序依次是(用编号)

(2)分离后剩余的水溶液中所含的主要物质是

(3)如果上述分离过程中分离出的一种物质是小苏打,要得到干燥的小苏打应采取的最简单的措施

13.为测定碳酸钙纯度(设含杂质SiO2),学生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方案,请回答每个方案中的问题。

[方案I]

(1)称取碳酸钙样品 M g;

(2)加入过量盐酸;

(3)收集并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 V mL。

问题:如果称量样品时,砝码底部有一处未被实验者发现的残缺,那么测定的碳酸钙的纯度会 (偏高、偏低、无影响)

[方案II]

(1)称取碳酸钙样品 M g;

(2)用c mol/L 盐酸 V mL(过量)溶解样品;

(3)取溶解后的溶液 mL,用C′mol/L NaOH溶液滴定,恰好用去V′mL。

问题1:列出本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名称(除铁架台及附件、烧杯之外)

问题2:加盐酸后是否需要滤出SiO2后再用NaOH滴定 (填选项编号)。

A.需要 B.不需要 C.均可

问题3:碳酸钙纯度计算公式 。

[方案III]

(1)称取碳酸钙样品 M g;

(2)高温(1000℃)煅烧直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冷却后称量,质量为M′g。

问题1:为什么要煅烧至1000℃且“直至质量不再改变”?

问题2:本方案中的“冷却”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方案IV]

(1)称取碳酸钙样品 M g;

(2)加入足量Cmol/L盐酸V mL使之完全溶解;

(3)过滤并取滤液;

(4)在滤液中加入过量C′mol/L Na2CO3溶液V′mL;

(5)将步骤(4)中的沉淀滤出、洗涤、干燥、称重为M′g。

问题1:此方案中不需要的数据是 (填选项编号)。

A.C、V B.C′、 V′ C. M′ D. M

问题2:为减少实验误差,必要的操作是 (填选项编号)。

A.精确测定Na2CO3溶液体积V′ mL

B.精确配制浓度C′mol/LNa2CO3溶液

C.将步骤(3)所得沉淀洗涤,洗涤也应并入(4)中

D.将步骤(3)所得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其质量M′g备用

问题3:步骤(5)中要将沉淀进行洗涤,如果未经洗涤,则测定的碳酸钠纯度将

(偏高、偏低、无影响)。

综上所述,你认为4个方案中,的方案是 ,其它方案的缺点分别是:

方案IV:沉淀的洗涤、干燥、称量操作过程复杂,容易造成较大误差;

方案 ; 。

方案 ; 。

  高三化学教学教案 4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状况;

水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水污染的后果及防止水体污染;

了解水的组成及物理性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查阅媒体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节水观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水对人类的影响,水的物理性质及水的组成,在处理这一节教材时,要充分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例作为研究的线索。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课前布置研究课题,给学生一周的时间查找相关资料,特别是突出媒体信息量大的优势,通过互联网输入关键字词搜索相关信息,并要求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每2-3个学生为一个小组,通过课前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展板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过这种组织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特别是展示成果,无论对哪类学生来说,只要付出劳动,都会有收获,真正体现初中义务教育的全员性和教育的全过程性。特别对初中学生来说,强烈的表现__成为其学*过程的根本动力。水资源的有限,人类对水的需求的日益增加,工业化进程对水体的污染,对学生来说,有的可能了解很多,有的学生会一无所知,教师课堂上简单的介绍对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生活中,水资源的浪费、水质的日益恶化等,使学生有一种危机感,自觉地从我做起是环保事业大众化的具体体现。

水的组成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它应包含两方面内容:

1.水的宏观组成,即:定性水的元素组成。

2.水的微观构成,即:定量。每个水分子所含原子的数目,从而得到水的分子式。这两个过程应有意识地加以区分,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研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方法,为今后学生进行学*打好基础。电解水的实验是完成上述两个任务的经典实验,可以结合有关物理知识介绍实验装置,特别是电极的极性,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两极产生气体的性质,然后结合有关数据帮助同学进行推导,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些过程中,应注意严谨性。

  高三化学教学教案 5

【课程目标】

1、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2、会应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原电池。

【教材分析】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强烈的感性认识。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学情分析】

中学生对“电”的内容的认识不仅来源于生活经验,而且来源于学科学*。在生活经验方面,不仅接触了火力发电(或水利发电),而且接触了干电池等化学电源;在学科学*方面,学生不仅接触了摩擦起电,而且还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了电能,此外还学*了关于电的初步知识(如电源的正负极、电压和电流等内容),因此对电并不陌生。此外,高中《化学1》已较为系统的学*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也学*了钠、镁、铝、铁等有关的金属知识,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内容。这些经验基础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为本节的学*做了知识、能力上的准备。

同时原电池是高中化学学科体系的核心知识之一,它的教学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延伸与应用,也是后续电化学知识的基础。原电池的教学是体现学科交叉,科学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好素材。学生在第一节学*了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关系,本节课则学*化学能转化为另外一种能量即电能,由于电化学知识是学生首次接触的新领域,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和陌生感,因此一个好的开端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同时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2)通过学生设计完成原电池构成条件的实验,学*实验研究的方法。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

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分析,提出实现新思路的各种推测和猜想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对比、归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学*,使学生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发展学生学*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2)通过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体会实验在化学

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

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高三化学教学教案(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高三化学教学教案(精选五篇)(扩展1)

——高三化学知识教案(精选五篇)

  高三化学知识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同时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2)通过学生设计完成原电池构成条件的实验,学*实验研究的方法。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分析,提出实现新思路的各种推测和猜想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对比、归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学*,使学生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发展学生学*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2)通过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体会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

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教学方法】

利用实验探究、问题讨论、启发、对比、归纳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学*,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三化学知识教案 2

【学*目标】:

1、 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学会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

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学*重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分类法:

定义:分类法是把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种类,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的一种方法。 关键:找出正确的分类标准。

讨论:以下物质的分类方式,依据是什么?

1、??Na2CO3,Ba(OH)2?H2,O2,CO2 

2、? ?Mg,CuO?AgCl,Mg(OH)2,CaCO3

?Fe,H2,I23、? NaOH,HSO,KSO2424?

小结:一般确定分类标准可从物质的 、 、 和 等方面考虑。 分类方法1:单一分类法——根据某一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练*1:世界上超过3000万种物质如何研究?请根据学过的分类知识将物质分类,并将下列物质归类:

Si、 Na2CO3 、CO2 、NaOH 、粗盐、Al(OH)3 、 Al 、

空气、CuO、HCl、H2、H2SO4、BaSO4

练*2:请对初中化学中学*过的化学反应类型进行分类。

分类方法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思考1:初中学过那些有关物质类别的概念?

思考2:请大家用已有知识对上述概念进行分类,并用图示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

??是否是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物质?组成成分是否单一??????? ?混合物???

练*3: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选择合适的物质填在对应的类别里。

O2 Cu H2SO4 Ba(OH)2 KNO3 CO2 空气 含镁60%的MgO

分类方法3:交叉分类法——对事物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思考:对于同一事物,如果站在不同的角度,所属类型是否一样?

练*4:对于Na2SO4 、Na2CO3、K2SO4、K2CO3这几种盐如何分类?

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往往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其中一种是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练*: 按物质所属类型连线:

Na2SO4 硫酸盐

Na2CO3 碳酸盐

K2SO4 钠盐

K2CO3 钾盐

练*5:如果根据酸的分子里是否含有氧原子,可以把酸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两类;根据酸分子电离时所能生成氢离子的个数,可以把酸分成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请用盐酸、硝酸、氢硫酸、硫酸制作一张交叉分类图。

练*6:请模仿酸对以下的碱进行分类:

NaOH Ba(OH)2 KOH Cu(OH)2 Fe(OH)3 Mg(OH)2

写出分类标准和结果(可能有多种结果)

总结: 分类一般步骤:确定分类标准选择分类方法 得出正确的分类

练*7、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或性质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或性质特点,将这种物质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1)NaCl K2CO3 Na2SO4 NaHCO3

(2)O2 CO H2 Mg

(3)CO2 SO3 CO CaO

(4)生锈铁钉 氨水 蓝矾 含镁60%MgO

  高三化学知识教案 3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结构及用途

2.掌握钠的化学性质、存在和保存方法

3.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存在、保存和用途的思维方法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化学美

二、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品

学生实验用品:钠、酚酞、小刀、镊子、滤纸、烧杯、玻片、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等

教师演示用品:钠、酚酞、玻璃钠柱、锥形瓶、漏斗、导管(带尖嘴)、大头针、小灯泡、导线、电源、电极等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引言]在人类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有一类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的活泼金属,由于它们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强碱,因此,又将它们统称为碱金属。

[板书] 第二章 碱金属

[设问]碱金属的家庭成员都有哪些呢?(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后回答,并写出其元素符号)

[过渡]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碱金属中具有代表性的金属——钠。

[板书] 第一节 钠

[学生实验]请用镊子从你们桌上的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液体(注意:不可用手接触),放在玻片上,用小刀切割,并仔细观察新切面的颜色(把切下的一小块钠留在玻片上)。

[设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钠的哪些性质?(钠的新切面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能用刀切,说明钠的硬度小)

[板书]一、钠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硬度熔点密度导电性

[展示]用玻管截取的钠的样品。

[演示]钠的导电性实验。把电极两端插入瓶里的金属钠中,接通电源,可以发现串联在线路上的灯泡发亮,提起电极,灯泡熄灭。(说明钠的导电性很强)

[学生实验]观察留在玻片上钠新切面颜色的变化(钠表面变暗,失去光泽。)

[设问]为什么在密封的玻管内的钠能保持光亮的银白色,而我们刚才切割的钠却不能呢?(玻管隔绝空气,刚切割的钠却与空气充分接触,说明钠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了反应)

[板书]二、钠的化学性质

1.钠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

[讲解]Na在常温下可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Na2O,纯净的Na2O是一种白色粉末。

[教师]请大家写出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4Na+O2====2Na2O(白色固体)

[思考]一块钠如久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哪些变化?

[教师]下面我们改变钠与氧气的反应条件,观察现象是否同上。

[学生实验]切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液体,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请一个同学描述所看到的现象,其他同学补充](钠首先融化成球状,然后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

[现象分析]钠融化成球状说明什么?(钠的熔点低)生成淡黄色固体说明在加热时钠与氧气生成了一种与氧化钠不同的物质,这种物质是过氧化钠(Na2O2)。

2Na+O2=△=== Na2O2(淡黄色固体)

[思考]根据Na与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条件,分析比较Na2O与Na2O2的稳定性。

[结论]Na2O2比Na2O稳定。

[讲解]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现象,生成了不同的产物。

[设问]钠除了能和前面所述的非金属单质O2反应外,还能和哪些非金属单质反应?

(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Na与Cl2的反应)

[讲解]另外,钠还可以和硫单质反应,甚至发生爆炸,生成Na2S。

[过渡]钠在空气里很容易燃烧,如果钠着火,能否用水来灭火?

[实验]向你们桌上盛水的小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然后投入切下的一小块钠(注意钠块只要绿豆大小,不要用手接触金属钠),并盖上表面皿,观察发生的现象(浮、熔、游、红)。

[教师]请大家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讨论以下问题:

[投影]1.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2.钠为什么会熔化成一个小球?

3.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游动?

4.滴入酚酞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5.保存钠的无色液体是否是水?

[学生讨论及回答]

[教师]通过以上实验及讨论结果,请大家归纳出钠的性质。

[板书]2.钠与水反应

[讲解]由Na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可使酚酞变红可知,Na与H2O反应生成了碱,那么,反应生成的气体又是什么呢?

[演示实验]在锥形瓶中装满水和带有大头针、漏斗和导管的胶塞做Na与水反应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

[教师]由实验现象可知,钠与水反应还生成了H2。

[板书]2Na+2H2O====2NaOH+H2↑

[投影讨论]1.根据以上实验讨论及分析,你觉得钠的化学活性怎样?并与初中所学金属活动顺序表相比照。

2.分析上面各反应中,Na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能否从原子结构方面来说明?

[结论]1.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与金属活动顺序表相一致。

2.钠在上述反应中,化合价均由0价变为+1价,这是由于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之故,因此,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具有还原性,是一种强还原剂。

[设问]通过对钠的性质的讨论,并参阅课本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投影]1.钠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态存在?为什么?主要存在于哪些物质中?

2.怎样保存金属钠?为什么要这样保存?

3.钠有哪些用途?

[板书]二、钠的存在及用途

[学生回答,投影并板书]1.钠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存在,主要存在于NaCl、Na2SO4等物质中,由于钠的性质活泼,所以须密闭保存,少量钠保存在煤油中。

2.钠的用途

a.制过氧化物

b.Na—K合金用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c.制稀有金属如Ti、Ta、Ni等

d.制高压钠灯

[小结]钠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有着广泛的用途。

[布置作业]1.钠能否和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说出理由。

2.钠着火以后能否用水来灭火?

3.试分析钠在空气中久置所发生的变化及现象。

  高三化学知识教案 4

酸的通性》

一、教材分析

《酸的通性》是在学生学*稀硫酸、稀盐酸后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碱的通性”、“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1、了解酸的涵义。

2、了解酸的通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及其意义。

㈡能力目标:

1、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㈢情意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般规律有其局限性。

二、教法学法设计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

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演示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议论(讨论)、讲解、练*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意活动的有机结合。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的设计:

㈠总体思路:

⑴导入→⑵回忆已学知识→⑶归纳酸的通性→⑷分析变化的本质→⑸酸的通性的本质→⑹酸的涵义→⑺巩固练*及迁移(编有酸与金属不能发生反应的题目)→⑻质疑→⑼金属与酸反应→⑽金属活动性顺序→⑾本质→⑿巩固迁移

1、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设计思想

本课的总体设计思想是根据基于现代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学*和记忆基本模式构建的。

信息加工理论的内部过程及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学*过程可描述如下:

信息加工理论的内部过程学*过程(学*事件)

①接受器接受刺激①引起注意,确保刺激被接受

②通过感觉登记器登记信息②告知学*目标,建立适当的预期

③选择性知觉信息,以便在STM中储存③提示从LTM中提取先前学*的内容

④通过复述在STM中保持信息④以富有特色的方式呈现材料,确保选择性知觉

⑤为在LTM中保存对信息进行意义编码⑤以适当的语义编码指导学*

⑥将LTM中的信息提取到STM中⑥引出反应,包括反应生成

⑦反应生成并进入效应器⑦提供学*结果的反馈

⑧学*结果学*者的环境中⑧评估作业,包括提供学*结果反馈机会

⑨通过执行策略对过程实行控制⑨安排多种练*以帮助将来的提取和迁移

根据本课实际——教学重点(酸的通性、金属活动性顺序)、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安排两次上述的学*过程(学*事件)以此达到课堂教学重点突出。即⑴—⑺为第一次学*过程,重点落实酸的通性;⑺—⑿为第二次学*过程,重点突破金属活动性顺序。

  高三化学知识教案 5

【设计理念】

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LawrenceStenhouse)提出“教师即课程研究者(teachersascurriculumresearchers)”。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参与课程的编制与开发。本着“教师参与课程与教材的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理念,力图构建“知识、方法、价值观”有机融合的化学学*内容,实现化学课堂“知能情”多方面的育人功能。

基于此,本课题的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以“化学反应中的自发过程的特征(即焓变与熵变的影响)”为线索,力求在探究过程中将科学本质的“可证伪性”与科学研究中“证明”与“证伪”方法的使用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以“熵增原理”为设计的着力点,从简单的体验活动中引出“环境保护与低碳生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实现化学课堂的育人功能。

【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简称“课标”)倡导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使学生在高中化学课程学*中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学*实验研究的方法,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联系本课题的内容,课标内容标准要求:“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总体来说,课标对学生学*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主要着眼于拓展学生对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的认识,为可能的后续学*以及提高科学素养提供教学上的素材。

【教科书分析】

本课题位于人教版选修4第二章第四节,主要涉及用焓变与熵变作为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在科学视野栏目中给出了吉布斯自由能的判定式,其知识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由于焓变和熵变对高中生来说属于难度较大的内容,因此教科书在知识的深度上进行了适度把握,并在编排顺序上做了相应考虑,将本节课题放在本章的最后一节。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将新的知识吸纳到原有认知框架中,教科书设计的实例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然而教科书在本节中没有设计编写相应的实验,学生难以利用直观鲜明的实验现象促进相应概念的理解。

【学情分析】

从本学科纵向维度上看,学生学*本课题时,已经掌握了化学反应的焓变等有关内容,同时也具备了对化学反应从能量、速率、限度等维度研究的思想。本课题联系以上知识,提出了研究化学反应的另一个维度——方向(自发与非自发)问题,并利用焓变判据和熵变判据综合对化学反应的自发做出判断。由于熵及“熵增原理”内容较抽象、陌生度较高,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体现“熵增原理”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现象,为学生的学*提供了认知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在学*时对熵变和熵增做出一般性地常规探讨,并且创造了学生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的空间。

在科学方法的学*上,作为高二理科生,对常见的科学方法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也有一定的体验。为了延伸学生对科学本质的了解以及科学方法的学*,本课题的科学探究中引入“证明法”与“证伪法”,在交替使用二者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中的“证明”与“证伪”方法及其对结果作出相应合理正确的解释。

另一方面,当代社会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与低碳生活也时刻影响着学生,他们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的意识。本课题通过体验活动发展学生相关认知与情感,强化了从基本化学原理角度看待社会问题的意识,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自发进行,但△H<0不是判断反应自发的标志。

2.知道△S>0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自发进行,但不是判断反应自发的标志。

3.知道化学反应的是否自发同时取决于△H和△S两个因素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化学实验”与“角色扮演”的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观察、描述、分析、推理和判断现象与结论。

2.了解科学探究方法中的重要手段——“证伪”和“证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形成从科学原理的角度认识身边事物和变化的世界观。

2.基于“熵增原理”的类比,体验环境保护与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学*内容分析】

学*内容是本课题教学实施中的主体部分,结合已经确立的教学目标,以人教版化学选修4教科书为蓝本,本着“源于教科书但不拘泥于教科书,用教科书教”的原则,选择主要学*内容。基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方向问题(即化学反应是否自发)认识的缺乏,教学设计中引入一些物理变化的过程来帮助学生联想和构建关于自发过程的典型特征,结合焓变与熵变从实验探究中分析影响化学反应是否自发的影响因素。在探究焓变和熵变因素的影响过程中引入“证明”与“证伪”的科学探究方法,丰富科学探究的手段。最后,结合“熵增原理”与“体验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并结合当下环境保护与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实现在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焓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演示法:视频建立感性认知

2、讨论法:分析推理探究假设

3、探究法:实验证明或证伪

4、讨论法:得出探究结论

利用推理和归纳的分析方法,结合自主学*与探究学*,了解焓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

熵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

(教学难点)

1、演示法:活动建立感性认知

2、讲授法:介绍熵变概念

3、讨论法:分析推理探究假设

4、探究法:实验证明或证伪

5、讨论法:得出探究结论

利用归纳和演绎的逻辑分析方法,利用常见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学*熵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

熵变与环境保护

(教学重点)

1、活动体验法:角色扮演

2、讨论法:环境保护与低碳生活或的必要性

从体验活动中感受熵增原理的简单应用,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观。

【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学流程】

1情境体验、引入课题

由生活常识引入自发与非自发过程(视频播放:破镜重圆、覆水难收)

2认识概念、明确任务

自发过程的定义,学*任务:研究化学变化中的自发过程的特征

3体验活动、引发思考(焓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影响)

水从高处自发流向低处的过程中什么物理量发生了变化?

4探究一:焓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

4.1引出探究、建立假设

探究一:能量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

假设一:化学变化的自发过程应表现为放出能量,即:△H<0

4.2方法引导、证明证伪

问题:如何验证这个假设是否成立?

方法引导一:证明:科学研究中,要证明一个假设成立,就是证明凡符合假设的所有情况都能得出结论。(一般为穷举法)

证明:例举大量支持假设的实例(4-5个)

结论:假设一可以成立吗?(设计之初是希望学生做出肯定的回答,进而通过产生冲突引出“证伪法”,但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力很强,通过独立思辩做出了否定回答,认为举出反例即可_假设,即直接可将“证伪法”引出。)

方法引导二:更能体现科学本质特征的方法:“证伪”

证伪:要证明一个假设不成立,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证伪探究:利用所给试剂Ba(OH)2(s)、NH4Cl(s)设计一个实验证伪假设一。

4.3汇报结果、得出结论

汇报结果

探究结论

“证伪”实验说明:化学反应的自发过程并不是必须表现为放出能量,即△H<0不是判断反应自发的标志。

“证明”实验说明:虽然很多实例支持了假设,但不能为假设的成立提供的确凿证据。同时,证明的过程其实是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即△H<0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自发进行。

5体验活动、引发思考(熵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影响)

火柴棒的散落

6概念支架、例举经验

介绍熵及熵增原理,举出常见的“熵增原理”的实例

7探究二:熵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

7.1引出探究、建立假设

探究二:混乱程度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

假设二:化学变化的自发过程应表现为混乱度增加,即:△S>0

7.2头脑风暴、自主探究

任选证明实验或证伪实验

试剂:CaCl2(aq)、H2SO4(aq)、Na2CO3(aq)

书写化学反应式并说出证明或证伪的理由。

7.3汇报结果、得出结论

探究结论

“证明”实验说明:△S>0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自发进行

“证伪”实验说明:△S>0不是判断反应自发的标志

8演示实验、整合结论

热冰实验

整合结论:

化学反应的自发过程同时受△S和△H的影响。

△S>0与△H<0都是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自发进行。

二者因素影响趋势相同时:

△S>0、△H<0,反应自发;

△S<0、△H>0,反应非自反;

二者因素影响趋势不同时:

反应是否自发取决于△S和△H哪种影响更大

9体验活动、拓展思考

熵与环境保护

体验活动:混乱的制造者与整理者

拓展思考: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所耗费……?

1、 从“熵增原理”的角度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的选择。

2、 从“熵增原理”的角度思考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收集比起来,何者难度更大,思考为什么要提倡“低碳生活”。

【板书设计】

化学世界中的自发过程

一、焓变对自发过程的影响

二、熵变对自发过程的影响

结论:

△S>0、△H<0,反应自发;

△S<0、△H>0,反应非自反;

【教学反思】

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本节课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的预期。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初步形成了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基本认识,能够了解熵变及焓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同时,通过一系列的课堂体验活动,学生深刻感受到熵增原理对实际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进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同时,通过“证明”和“证伪”的科学探究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丰富内涵,进一步认识科学本质特征。但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如何掌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如何在课标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与组织内容,应根据不同的学情与教学环境做出相应的处理。


高三化学教学教案(精选五篇)(扩展2)

——高三化学教学心得(精选五篇)

  高三化学教学心得 1

  12月29日,市教研室在丰县华山中学举行了“20xx年徐州市高二化学研讨会”,教研员和全市高二化学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华山中学高二年级彭凯老师和李志老师给我们上了两节精彩的展示课。他们以高效的课堂设计,深厚的教学功底,精辟的教学语言,通过实验设计等手段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两节课均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课后丰县中学的李美丽老师作了精彩的点评;教研员蒋良老师给我们指出了目前构建高效课堂中还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特别是发在每位老师手中学生上课后的导学案,让我对课堂的高效和实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次的教研活动,让我感到收获颇大。下面是我对化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感悟: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着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方法,增强学生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了我们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用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检测、反馈、补偿,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教师应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问题意识是学*和探索的原动力。只要创设的教学情境科学适宜,学生一定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在学*实践中也在创造着课程。教师、学生不能只做课程的执行者,应该做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学*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而非靠教师传授和学生记忆。因此在教学中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而不囿于教材,而是研究教材,开发课程,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这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围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实施活动探究栏目,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能力,让学*化学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方面,课堂教学要想高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意识,在新课程教学中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不仅能回答“别人的问题”还要让学生离开了“别人的问题”这根拐杖,能自己走路——独立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要用“细心”去挖掘教学资源尤其是课堂中随机生成性的教学资源,用“爱心”去呵护每一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为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以上是我在这次教研活动中的几点认识,还有许多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课堂效率的提高始终贯穿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学*他人的经验以及自己认真地探索将引领我不断进步。

  高三化学教学心得 2

  高三化学总复*是中学化学学*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一学期来对高三化学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复*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方向,为完成复*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资源共享,进度统一,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浪费时间。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的怪圈:"迷恋"复*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资料代替教材。我们以《优化探究》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使用,在复*的过程中应随时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下一节之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弄清自己的不足,上课做到有的放失。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4、练*量和复*效率的关系。练*是化学总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和学*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同的形式。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利用年级组统一安排的基

  础加强课时间);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包括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课本后的分组实验),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题、代表性*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严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长期坚持,就能化*凡为神奇:能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能驾御化学问题的全貌,抓联系、作比较、会归纳、能延伸;能另辟蹊径、不拘一格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端正心态,培养素质

  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而积极的心态有赖于*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

  1、正确对待考试。在高三复*过程中,考试是频繁的。由于受高考一试定终身的负面影响,许多同学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所起的作用,把*时的每一次考试都是练兵的绝好机会,都能够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

  2、合理安排学*的时间。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决不能超负荷使用,相反地,必须加以维修和保养,这样,它才能经久耐用。因此,我们要动静结合,既要勤奋学*,也要学会放松、休息、锻炼,只有劳逸结合、生活得有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地渡过难关。这就是所谓的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

  3、创设良好的学*心理环境。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五、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我们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2、新教材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很高,尤其高三还有大型探究实验,由于学校实验条件和规模还达不到新课程改革要求。尽管老师想尽办法,动足脑筋,但还是遗憾多多。

  3、练*的训练量还是多了些,由于招生的原因,基础差的学生多,教学进度总是滞后,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显得前宽后紧的局面。

  总之,化学总复*要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复*的效益。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始终坚守原则,希望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6、7、11三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现就一学期来的主要化学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

  1、课前准备,备好课。

  把握课程目标,使知识技能与学生生产生活实际及应用相结合;使学生的体验、感悟与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积累相结合;使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与学生立志化学研究为化学的发展而努力的志向相结合;逐步转变以知识教学为主的备课模式,实现教学观念的彻底变革。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那些材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的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己经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教学的关系从本质上讲,学为主体,教为客体。教如何实现客体适应于主体特点,从学生为本源的思维策略去实施教学,才是培养有特色、有创新、有发展的新人才观的根本要求。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对象为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中增加难度,从思维的角度看,对学生抽象思维要求很高,特别是高中教学,这种问题更加明显。如何建立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联结点,只有充分发挥实验的优势效应。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抓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训练,除了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保证高质量完成,还结合知识系统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部分演示实验。实验中,随时引导学生养成节约、勤俭的良好*惯。在能源利用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对家庭燃料的构成、性能、价格、资源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实际调查、分析,提出自己对燃料利用的见解。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个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者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教学教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

  本学期,本人坚持进行个人教育理论与业务研修,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和培训,坚持向同行学*,听课15节,参加教研活动19次,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修养,教学中对于生成性的资源及时反思和积累。通过教学反思与教研活动的开展与积累,我觉得自己的教育理论水*、教学组织与调控能力、学科系统知识水*、教学科研与教育评价理念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化或提高。

  8、热爱学生,*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

  在高二化学的教学中,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对少数学生的学*基础的提高做得还不到位,问题学生的学*效率的提高一直是自己一块心病,但措施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高三化学教学心得 3

  11月8、9日xx市高三化学教学工作第一次研讨会在前黄高级中学隆重召开。活动安排充实、紧凑,会议的主题一直围绕着如何提高高三堂的有效复*进行,在这一主题下,众多学校根据自身的复*经验和历年的高考模式都提供了宝贵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一、要认真研读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比较今年与往年的不同,对于有变化的地方特别关注。

  1、分析真题。立足基础,突出三基,全面覆盖。

  2、核心概念不放松。

  3、渗透思维、能力为先。新背景下尝试自主开发原创题。

  二、从容应对,在变化中寻找生机。在构建高效堂及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方面要有所突破。在学生的解题能力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如学生一次性审题过关能力,规范的表达书写能力等。

  三、精益求精,提高堂教学的.有效性。

  1、认真备。备不仅仅是要备好教材,更要备好题目。

  2、高三堂多为*题讲评,讲评讲什么很重要,堂时间有限,不提倡逐一讲解。可以重点讲评:(1)错误率高的内容;(2)解法多的内容,展示多种解法,让学生比较;(3)易于变式的内容。讲解不是为了讲评完就结束,而是引发相关知识的回忆应用,让学生易于迁移。(4)讲强化弱点的内容,防止知识遗漏。

  四、高三复*中,强化实验教学的作用。有些内容借助于实验的直观教学比空洞的讲练要有效的多,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

  高三化学教学心得 4

  时间过得真快,随着20xx年高考一落幕,我们的工作也就此告一段落。在这一年里我继续体会着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继续把自己的热情与活力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俗语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回顾高三这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我有着几分充实、几分感概,下面我对这一年来的工作作一总结。

  一、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把握复*方向

  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复*备考的依据。所以我首先认真研读了《考试大纲》,明确每一单元的重点知识点与考点、试题类型、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其次再结合这几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的结构、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来理清复*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计划。第三复*资料是以高三备课组全体教师通过认真的筛选之后,再合理的有针对性的选择使用。

  二、高标准,严要求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化学用语的书写和表达的准确、规范,决定了高考的成败。所以我们每节课前五分钟安排的是考查十个化学用语,刚开始我把合格标准定为对八个,大部分同学会对五六个。后来我将合格标准改为是全对,似乎有些苛刻,但这时大部分同学会对七八个,我会对他们做些小惩罚。而对于那些错误较多的个别同学,我就让他们单独找我挨个过筛子。加强化学用语和文字表达规范化训练,力求避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

  在我的教学班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如果上课时没有带书或是卷子,我就会罚他将今天所讲的内容抄写一遍,如果他说没带而又突然找到了就罚两遍。这个规矩的由来,是在高一时我发现上课的时候总有些同学忘记带书或是卷子或是带了不愿意找,于是我就想了这个简单的方法。起初,他们有些抵触,因为这些规定限制了他们早已*惯的一些不良行为,但天长日久,随着*惯的改变,他们渐渐体会到我的用心良苦,也养成了良好的学**惯。

  三、精讲精练,提高复*效益

  课堂仍然是复*的主阵地,丢了课堂就等于丢了复*。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所以在集体备课时对于大量的*题我们大家会一起精心选择,“遍尝百草苦甘”,争取做到多中求少,少中求优。

  而在具体讲解*题时,我会事先将*题进行分类,然后选择典型题进行重点讲解、分析,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对于每一道练*题,不是做完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进一步思考:该题考点是什么,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课堂上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真正动手,去体会师生互动的快乐,并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所复*的知识。一直以来,我最头疼的问题是,讲过很多遍的知识点,学生的错误率还是很高,当和他们交流的时候,学生都会说,课堂上我听的非常明白,但是真正自己做的时候,就没有思路了。其实,在课堂上学生只注重了听,而没有消化的过程。所以后来每节课我都会留五分钟,让学生自己回顾、归纳所学知识,对我的教学很有帮助,对学生的`知识掌握也事半功倍。

  四、及时总结,落实反思

  高三复*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和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个课堂笔记本,我会定期检查。

  为培养学生养成在解题后再思考的的*惯。我要求每次解完题后要回顾解题过程,审视自己的解题方案、方法是否恰当,过程是否正确、合理,是否还可以优化,检查语言表述是否规范,是否合乎逻辑。长期坚持就能驾驭化学问题的全貌,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存规律和联系。

  每次考试结束后我会统计每道题的失分率,要求学生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复*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了巩固和深化,自己存在什么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复*中对症下药,自我提高。复*中常用的纠错方式有:一种是在试卷上把错题做上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第二种方式是专门备一本错题笔记本,将自己感触最深的错题摘录在错题本上,并且寻根求源以防再错。第三种方式是把纠错还原到课本上,在课本知识点相应处,用不同颜色笔标出纠错点,标出该点纠错题目位置、出处、错因及简易分析等内容。每一次练*或考试后,都要求学生及时反思,及时纠正,找出错误根源,从而不断地消除化学复*中的疑点、盲点。努力使学生在复*的过程中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

  五、优化考试心理,增强学*自信心

  解题需要的一是知识,二是策略,三是心态。在*时的训练中,一定要体现“*时是高考,高考是*时”的训练思维,把学生置于一种仿真的环境。所以对于*时的作业我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然后我会将*题设置分值,批改作业时不但批出正误,还会批出分值。时间长了,就自然达到“*时训练当大考,大考自然当小考”的境界,高考时学生的心态自然就会*和了。

  作为科任,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是有限的,那么为了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我经常在中午去班级答疑,如果没人问我,我就和成绩差一些的学生聊天,询问他最*的学*情况,遇到什么困难。适时的鼓励他,告诉他只要学*,就会有收获,增强他的自信心。

  以上是我这一年在教学上所做的一些工作。总之,高三复*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提高复*效率,须在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注重方法训练等环节上下功夫,在复*中作到有的放矢,加强复*的针对性,把握复*方向。

  高三化学教学心得 5

  高三化学总复*是中学化学学*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一学期来对高三化学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复*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方向,为完成复*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资源共享,进度统一,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浪费时间。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的怪圈:"迷恋"复*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资料代替教材。我们以《优化探究》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使用,在复*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下一节之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弄清自己的不足,上课做到有的放失。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练*量和复*效率的关系。练*是化学总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和学*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同的形式。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利用年级组统一安排的基

  础加强课时间);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包括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课本后的分组实验),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题、代表性*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严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长期坚持,就能化*凡为神奇:能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能驾御化学问题的全貌,抓联系、作比较、会归纳、能延伸;能另辟蹊径、不拘一格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端正心态,培养素质

  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而积极的心态有赖于*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

  1、正确对待考试。在高三复*过程中,考试是频繁的。由于受高考一试定终身的负面影响,许多同学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所起的作用,把*时的每一次考试都是练兵的绝好机会,都能够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

  2、合理安排学*的时间。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决不能超负荷使用,相反地,必须加以维修和保养,这样,它才能经久耐用。因此,我们要动静结合,既要勤奋学*,也要学会放松、休息、锻炼,只有劳逸结合、生活得有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地渡过难关。这就是所谓的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

  3、创设良好的学*心理环境。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五、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我们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2、新教材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很高,尤其高三还有大型探究实验,由于学校实验条件和规模还达不到新课程改革要求。尽管老师想尽办法,动足脑筋,但还是遗憾多多。

  3、练*的训练量还是多了些,由于招生的原因,基础差的学生多,教学进度总是滞后,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显得前宽后紧的局面。

  总之,化学总复*要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复*的效益。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始终坚守原则,希望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


高三化学教学教案(精选五篇)(扩展3)

——高三化学的教学总结(精选五篇)

  高三化学的教学总结 1

  一、有计划、有准备的安排高三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

  在上学期里,严格依据制定的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第一轮复*。提前给各项工作预留了缓冲量,从而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的集体备课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集体备课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高三化学备课组,力争做到: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三的集体备课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集体备课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一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努力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全备课组共享。每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评讲,及时反馈。

  四、抓好定时定量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每周一次的化学限时训练,每次训练有总结,有表扬与批评,及时鼓励后进,表扬先进,使之形成良好地竞争氛围,学*效果好。

  五、加大对偏科生的辅导力度,促进优生队伍的成长

  认真进行培优工作,力争壮大优生队伍。本学期开学之初,根据每次质量检测的结果,及时调整偏科生队伍,力争把每位偏科的学生牢牢聚拢在老师周围,时刻关注他们的成长,给他们更多地鼓励。

  虽然,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们经过不断地努力,但学生的学业成绩却与我们的辛苦付出不成正比。但是,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坚持无怨无悔地付出,坚持无微不至地关怀,坚持教师的良知。在就要开始的新学期里,我们将充分发挥每个备课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使高三化学的教学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高三化学的教学总结 2

  一、思想职业道德方面

  认真学*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积极参与到学校争优创先的活动中,处处以身作则,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和活动,并认真做好笔记,认真学*新课程教学标准,学*其新的教学理念的同时,并钻研老教材,使自己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新形势。在教学中,我始终能以满腔的热情去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不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使他们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下学*成长。

  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

  这学期,本人担任高三9班化学教学工作,任务艰巨。我深知基础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几年,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我更是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时,我认真备课,努力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攻破教学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对9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对于班级中成绩较好的学生,我尽量出一些思考题,以便他们积极思维,开拓他们的解题思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对于差生,我从不气馁,总是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利用课余时间,耐心的帮他们辅导,不厌其烦地教,鼓励学生不懂就问,端正其学*态度,努力提高学生学*成绩。

  三、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形成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氛围,激发兴趣,教给学生知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态度,形成良好的学**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向40分钟要效益;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所教班级学生思维能力强,教学成绩显著:在段考、期考及*时的月考中我所教的班,化学科*均分和优秀率都排在全年级前列。总之今年我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今后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励,把工作搞得更好。

  高三化学的教学总结 3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诊两周后就要进行。20xx年已经扑面而来,对于班级的管理工作更需要做细。特别是优生培优和踩线生的帮扶工作。这届的培优工作的初步设想如下:

  1、精选学生。

  基础和智力、潜力要非常突出。依据进入高三的4次月考和*时的评估综合作出选择。而且可以动态变化促进竞争。每次月考为新的一期的开始。

  2、设置目标。

  大学目标:冲击名校。每人设置高考目标总分,各科目标分数。

  3、学*诊断。

  要求每人根据自己的学*现状,对自己学*方法、学*内容、学**惯、学*心理、考试心理与技巧等方面做自我陈述。并提出特别自己的学*菜单。老师根据陈述和了解,结合前四次月考试卷分析结果对每人进行学*诊断提出个性化的学*方案。

  4、学*辅导。

  允许个性化的学*。晚自*根据自己掌握情况可自行安排,单独安排学*地点:办公室。提供额外的复*资料,以七中试题同步。每周统一做一套理科综合试卷和数学试卷,加大语文和英语的投入训练力度,大幅提高薄弱学科,大力减少过失性丢分。科任教师可在第三节晚自*对优生进行指导。每次大考完认真分析试卷,找出问题,做好记录。

  5、学*心理指导。

  经常性了解学*心态,根据各阶段要预防性的进行心理指导。我觉得并不是学生差,而是他没有那个自觉性去学*。而待优生往往影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想方设法注意对待优生的观察和研究,不断采取有力的转化措施,这是每位教师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必须十分注重的一环。动员成绩优秀的学生主动帮助待优生学*,是提高待优生成绩的有效措施。在班里开展"求师"活动时,首先要使优生认识乐于助人是中国人的美德。让优秀的学生能主动帮助待优生;而待优生也要认识到"不耻下问"的道理,也能主动去找一个自己信服的优秀生担任自己的"小老师"。活动时开展竞赛,看谁最胜任"小老师",看谁进步最快,增强待优生之间为学好功课的竞争意识。

  高三化学的教学总结 4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4、6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研究考纲、考试说明。

  高考化学试题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因此开学初在备课组长的引领下认真研究考纲、考试说明,理清复*的思路,制定相应的详细复*计划。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不仅如此,在整个复*过程中我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的方向。

  二、制订周密的复*计划并坚决贯彻

  我们高三备课组统一计划:第一阶段的基础复*,稳扎稳打,打好基础。这阶段复*主要以《必修1》、《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本教材为线索,《金版新学案》为教辅,进行系统的复*。考纲规定的考点,*几年高考反映的重点考点,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的有关内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第一阶段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复*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感觉不能简单的将知识点进行堆积,师生应互动,引导学生将头脑中散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规律化,将零星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线”,并编织成知识“网”。同时还要将化学知识提炼升华,形成牢固的知识框架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消除知识上的盲点,拓展知识的生长点,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惯

  (1)回归课本,精读教材,字斟句酌。系统复*,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回归教材,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高三化学的教学总结 5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总复*是中学化学学*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在这一学期来我对高三化学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在这一学期中,我任教高三(1)、(2)两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自主学*的能力有些欠缺,大部分学生对待高三的学*激情还没有得到激发。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高考的方向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我计划在高三的复*中分三个阶段:

  第一:主要是整合课本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巩固基础知识,为此计划在第一学期主要是以课本为主,梳理课本的知识点。这一计划已在本学期末基本完成。

  第二、三阶段主要是加强巩固知识,即将在5月初完成任务。为此,在高三整个教学中,我努力研究高考信息,看准方向。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复*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同时也是我们老师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方向,为完成复*任务奠定基础。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不仅如此,在整个复*过程中我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的方向。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的目的性。

  3、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因此我认真做了*十年的高考真题,研究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计划,还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挑选和改编了一些题巩固复*知识,刚开始由于学生的知识网络没有形成,所以觉得这些题无从下手,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复*和训练,现在学生基本上适应了这些*题了。此外还注意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同时,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

  其次,我注重抓纲务本,摆正关系。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的怪圈:“迷恋”复*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第一阶段的复*主要以课本为主。以顺利完成了必修1、2,选修4的复*。同时还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资料的关系。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

  4、练*量和复*效率的关系。

  第三,我一直多思善想,努力从提高能力着手。化学总复*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和学*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同的形式。同时,帮助学生端正心态,培养素质。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而积极的心态有赖于*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我针对这些,在学生身上努力从这几个方面做工作:

  1、正确对待考试。

  2、合理安排学*的时间。

  3、创设良好的学*心理环境。

  4、激起学生们的学*兴趣,从基础抓起,让学生有学有所得的喜悦心情,减少他们对高考的恐惧感。

  我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着不足和问题:我的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练*的训练量还是少了些,由于课时的有限和学生的基础很差,学*自觉性很差,教学进度总是滞后,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出现了教学进度前宽后紧的局面。

  总之,化学总复*要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复*的效益。我始终坚守这些原则,希望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


高三化学教学教案(精选五篇)(扩展4)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 (菁华6篇)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课程类型:

  复*课

  教学模式:

  引导一完善模式

  化学反应速率,是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衡》中的一节内容,它作为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化学*衡的重要知识点。这部分内容的学*有助于加深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进一步学*化学反应以及电离*衡、水解*衡等化学*衡知识的基矗另外通过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变化本质的认识,了解人们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是如何根据化学反应规律,控制和利用化学反应的。

  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反应的深层本质学生是接触不到的,只能凭抽象的思维进行想象、推理,学*的难度较大。但是通过有效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在思考和实验探究中进行有效地学*,达到复*、巩固和加深理解化学反应速率有关知识的目的。

  本人在听了汕头一中林绮玲老师的公开课后,加上自身的教学经验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反思有如下几点:

  一、有经验的老师应具有学科相关知识网络系统整合的能力。

  比如,林绮玲老师在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时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就是整合了有效碰撞理论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常见因素有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学生在这方面所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讲还是对反应要能够发生的条件,即要求反应物分子应发生足够有力的且取向良好的碰撞的理解不够,因此要尽可能讲透活化分子、普通分子、有效碰撞等概念。只有弄请了这些概念,才能将上述影响转化为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活化分子百分数、反应途径等的改变,形成正确的认识,也才能理解为什么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常数。而这一点又刚好是我*时的教学中所忽略的。

  二、讲究学生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教学策略。

  从学生实验入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记录现象的能力。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使学生有了亲身体验,更使学生懂得了实验是化学知识的来源,使学生明白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精神。

  三、注重教师是主导,学生是自体的教学模式。

  在*时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进行分组讨论上课和小组实验,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互相讨论,主动发言,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师生互动好;另外,设置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指向性,便于学生通过思考,教师的引导,不同水*层次的学生可从不同方向去思考,得到合理的答案。

  四、注重对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

  例如,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反应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探究如何控制变量与不变量的关系。从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强化了实验目的(探究的目的),对存在干扰因素的分析到位;采用了科学方法教育,并引导学生采用归纳的方法,由普通归纳出一般规律。

  五、注重教学细节上的处理。

  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定性分析,什么是定量分析,两者的区别何在,表示有何不同。“有效压强”中哪些情况属于“真变”哪些属于“假变”。让学生能够运用表格的形式表达实验数据。用例题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规范作答,有效数字的处理。还有,从引导学生如何去读懂图象引伸到如何用图象正确地表过实验结果。

  六、一个好教师应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能对教材内容所蕴涵的知识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能深入地分析和挖掘,教学目标的设置要科学,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要恰当,一定要对教材把握好,教学设计及学案的作用才能到位,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与需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在师生共同的讨论和交流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了重建和改组。这样,才算是一个有效的课堂吧。

  实践出真知,写好了教学反思,就应该好好地将有效教学策略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让自己的课堂更高效。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2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当地学校大都以江苏教育版为新课程版本。预*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笔者试做些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

  4、案例研究法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在《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课堂教学中,笔者一开始做了“滴水生火”实验,这时学生十分惊奇,议论纷纷,水可以用来灭火,怎么生火?然后引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的金属钠”,学生很想知道钠是怎样的一种物质。接下来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钠与氧气、水、盐溶液的反应。再通过投影进行问题讨论:为什么钠保存在煤油中?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实验时为什么钠不能用手直接拿?“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钠燃烧起来,能用水扑灭吗?多余的钠能否放回原试剂瓶?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以学案上的*题巩固和拓展。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3

  在刚刚结束的×年高考中,我校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理综考得不错,我们×届高三化学组老师为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此感谢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大力支持;感谢我们化学组所有成员的团结协作;感谢×届高三学子的辛勤努力。现将我们×届高三化学组的一些做法向大家汇报,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妥之处敬请领导和各位同行批评指正。这一年来我们的做法具体如下:

  1、 认真贯彻年级组制定的备考方案

  我们年级组计划×年×月—×年×月上旬完成一轮复*,但由于 “禁补令”让我们失去了寒假补课的良机,复*时间的缩水让我们倍感压力,我们在年级部的统筹安排下提前做好了长期规划,合理安排寒假作业,布置学生自己在家复*有机化学基础,同时滚动复*前面的知识,并配置了一定的限时训练。有效利用了寒假时间,所以我们于×月×号结束了第一轮复*,在一轮复*中我们立足夯实基础,避免偏、难、怪题,以低、中档题为主。×年×月进行二轮复*,二轮复*重点是进行查漏补缺及专题复*,是对以前知识的提高和升华。我们果断将有机化学专题放在最前面,使得一、二轮复*有效结合,既可以将有化学一次性复*透彻,又可以节约复*时间。×月进入冲刺训练,主要是各地名校的月考题、模拟题,这些试题的水*比较高,高考的方向掌握的比较准,正适合这时的需要。×月底重点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梳理常见知识点,×月适应高考,按高考时间做一些简单题目,调整学生生物钟、调试良好应试心理。

  2、合理利用理综训练

  去年由于数学、物理进度吃紧,所以理综训练起步相对往届稍晚了点,但横向比较我们却属于下手早的。十一月份起,每周日下午进行理综考试,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早接触、早适应理综考试。在理综考试中我们提出两个基础目标:(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试题,(2)理综分数争取达到200分以上。为保证基础目标的实现同时提出基本答题策略:一卷控制在50—55分钟左右,二卷95—100分钟左右。虽然每次理综考试很难达成提出的两个基础目标,但通过多次的磨炼增长了学生理综考试的技巧:做到统揽全局,合理安排答题时间。

  3、 认真钻研考纲,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

  化学组是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高三化学备课组共同研讨每部分高考考点,从备课资料准备、课堂训练到能力提高、错题再做等教学环节都有周密布置,都是我们全体高三备课组的集体成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另外王邦飞、刘志伟等老师经常深入我们高三课堂指导,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有关复*的合理化建议,在两次高三教学调研中也得到了教研室 余建新老师的悉心指导 ,使得我们的复*方向一直没有偏离正常轨道,高效、按时完成复*任务。

  4、研究学生,在三类学生中抓增长

  要想高考取得丰收,必需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在学*上耐心给学生解决问题,在生活上关心学生,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实现对老师的教学信其道、乐其学。另外我们必须营造良好的学*氛围,抓好“优等生”“边缘生”“后进生”三类学生的增长点。我们给尖子生足够多的优秀试题,鼓励他们自己补充课外练*,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对边缘生个别关注,加强交流与沟通,指导他们的学*方法与应试技巧,激励他们的斗志,多对他们的作业的进行面批面改,激发他们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的毅力;对后进生注重在生活上、精神上关心他们,善于抓住他们学*中的任何闪光点,挖掘他们的一些优秀品质,促使他们即使成不了应试之才,但可以**。

  5、指导学生规范答题

  学生解题不规范是老师长期议论的一个话题。这种失分不是“不会做”,而是“做不好”。具体表现为:文字表达不严谨,专业术语不规范,解题步骤不完整,逻辑推理不严密,计算结果不准确,书写太潦草,涂抹太多,卷面太脏等。高考阅卷老师不会有耐心,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推敲那些拖沓繁杂,不规范的答案,极有可能直接判它是错答。所以,答案要求用比较规范的科学术语(关键词)进行描述,最后形成的答案要尽量简洁明了。因此我们在备考过程中,狠抓学生的答题规范,规范化学用语,规范答题,规范草稿纸的使用。把不必要的失分降低到最低限度。

  总结起来我们这一年高考复*的工作应该说是较成功的,复*的方向是正确的,学生的成绩是令人满意的。高考后看,仍有些不足,如学困生成绩较差人数较多,虽然也作了不少的辅导,但是提高他们的成绩仍然缺少办法。另外高分层仍然嫌少,高分人数应该再多些,工作还可以更细致些。少数考生临场发挥太差也是待解决的问题。现在看对于普通班第一遍复*时试题难度还可以再降低些,这样会更好。

  6、几点高考复*体会:

  (1)高考中较难题只占约20%,因而*时引导学生重基础,扎扎实实打好基本功,养成规范书写的好*惯,认真对待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反思的*惯。不能整天只顾做题,而不去思考为什么会做错题,以后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不去思考错误属于哪种类型,是审题不清,是知识盲点,还是水*有限。

  (3)进一步关注基础知识, 狠抓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及常见有机物的基本结构与性质。

  (4)适当调整纯理论的复*时间,降低计算部分的复*难度,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技巧。

  (5)科学训练。使用的训练内容要精致,避免无效劳动。不要过分热衷于“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6)在实际中进行实验复*。建议复*时要进入实际环境中进行化学实验的复*,并在实际复*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和回答规范。

  (7)教材是化学总复*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复*中要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资料代替教材。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4

  教学总思路:在高一和高二的基础上加深和巩固,先是完成教材的新内容,然后是用适当的复*资料作助手,巩固和提高课本的知识,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

  全学年各阶段的教学安排:第一学期完成高三的教材新内容和适当的综合练*;第二学期全面开展复*,特别注意历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和利用。

  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和反思: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复*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方向,为完成复*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20xx年的高考卷也不例外。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的怪圈:“迷恋”复*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资料代替教材。通常的做法是精选一套复*资料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使用,在复*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练*量和复*效率的关系。练*是化学总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多思善想。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题、代表性*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细心体会,善于发现问题,耐心地与学生沟通,不断尝试改进,使学生成绩不断的得以提高。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5

  一、实施学案式复*模式

  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庞大,知识点多且分散,学生若不亲自动手梳理主干知识、整理要点,单靠有限的课堂时间难以保证细致、全面的复*,同时没有学生的广泛参与也难以保证良好的复*效果。针对以上情况,第一轮复*阶段实施学案式复*模式。第一轮复*的特点是以课本为中心,落实“双基”,构建学科知识结构。将每章所涉及的知识点设计成填空、图表并以作业形式布置下去,学生依照课本即可自行回顾和整理其内容,我通过收查作业、课堂提问、课堂测试等手段落实情况。经过学生的自主复*整理之后,课堂上我所做的是点击要点、解疑答惑、拓展深广度。这样做节省了时间,解决了有限的课时与繁多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既保证了课堂容量,又确保了教学进度。

  一轮复*重要的是准备复*学案,这项工作其实难度是很大的,因为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旧教材完全不同,所以对xx 年的复*提纲需要进行很大的改动,前期工作是高二上来的几位老师完成的,我参与了提纲的后续编写,由于对教材不熟,我将新教材几册书利用假期仅有的时间通读了一遍,其实无论在哪个年级教学,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还是非常必要的。

  一轮复*除了用好提纲,练*册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选择的是侧重基础的《步步高》,针对xx年高考的难度也相应的增加了一轮复*的深广度。14年高考试题一出炉,我们很庆幸复*导向的正确性,这也是高考取胜的关键因素。

  二、广东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分析:

  20xx年化学试题难度与20xx年相比难度有所下降。全卷试题以能力立意为核心,注重对能力的全面考查,试题情景与设问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选择题部分中等及以上程度的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但非选择题计算量比20xx年增多,这样学生在整个答题过程中用的时间就会长些。主观性试题与20xx年一样,强调了化学学科内的综合能力考查,对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6题无机框图推断题涉及到化合物黄铜矿(CuFeS2)是现教材没有出现的内容;28题第(5)小题,液体体积V字母较多,使学生难以抓住在保持氢离子浓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硫酸铜浓度对氢气生成速率影响的问题分析;选修题36第(4)、(5)小题涉及计算,在学生紧张的考试中容易出错;选修题38题的有机题,合成路线中烯烃与苯的加成、芳香烃的氧化、苯酚与酮的反应等是现教材不要求学生掌握的,这几道题对中等以下学生而言,失分的几率很高。27题、28题相对比较简单,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来自教材内容,但高于教材,设问新颖,全面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分析能力。

  三、精选考题,建立适合学情的题库

  对考题的研究是复*备考的另一重要环节,今年由于领导的信任,我入选为出题组成员,这不仅锻炼了出题能力而且对考纲的深入研究和高考命题方向的把握促使我要不断的学*,才能提高试题的质量,对我个人而言是难得的机会,我不辱使命,每次的命题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同组老师的肯定。

  要想将学生从茫茫题海中解脱出来,教师则必须深入题海潜心研究,抓特点、求新意、寻变化。先从大量的*题中选题,再精选,工作量很大,有时关于这一部分的*题需要去做两三本的书,更不用说套题了,这样做虽很辛苦,但选出的题目难度适中、针对性强,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从14考题看,传统常规考题仍然应该作为训练的重点。另外还根据考情的变化对试题及时更新,保持题目常考常新也是必要的。

  四、查缺补漏,保证考前复*效率

  首先,“回归教材”。认真重读教材,寻找“弱区”和“盲区”,如教材中的数据、图象、图表及*题等,经过整理来指导学生看书、复*。

  其次,“回顾错题”,发挥“错题本”的功效。在备考复*过程中,注重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和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建立“错题本”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有错必究,及时整理,随时记录,一年下来,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厚厚的“收获”。学生在此过程中培养了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惯,并从中体会知识的积累过程。考前让学生翻阅自己的错题本,理清思路,总结经验,防止重犯,一改过去“不知所措”的考前状态,使考前的复*效率得到保证。

  五、两点改进

  (1)关于回归教材。

  高三最后的复*阶段都是回归教材,但每年到最后时间都非常紧,另外部分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如何引领学生回归教材,我认为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和学生的意识问题,二是有效的操作问题。今年我们将回归教材的时间调整在一轮复*之后,我认为对高考成绩的提升应该会有所帮助。

  (2)关于试卷讲评。由于工作繁忙,考试卷能全批,但我总觉得总结分析不够,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准备环节:①记录答题情况,统计答对率; ②找出错解原因,将问题归类。二是讲评环节:①巧妙公布成绩;②讲评要有侧重:侧重错误原因的分析,侧重思想方法的建立,侧重解题思路的优化,侧重解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③讲评要让学生参与。三是巩固、反思环节。

  总之,在一年的复*备考中,我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与高三组老师精诚合作,尽心尽力,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夯实基础,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些使我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当然也有不足,比如学困生的辅导方面,化学实验的教学也应加强。

  优美的教学环境,互助的教学群体,和谐的干群关系,向上的学*氛围,这些促使我不断进步,我将在xx0中学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勤恳工作,为xx0中学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6

  一、高三化学复*指导思想

  从*五年的高考理综中化学学科的试卷结构和试题特点,我们明显分析出知识的覆盖减少很多,题型的变化也有很大的调整。以前的热点问题不再是必考的内容,而强调了能力的考核。我校复*的指导思想是“两纲一本”为主,狠抓基础,全面复*,送分题要全对,中档题是关键,也是我校的复*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升能力,难题试着做;偏题、怪题无生长点的知识坚决舍弃,多研究小、巧、活的试题,多角度,多层次的设问是我*时教学的基本方法。

  二、高考复*的基本策略

  我校化学复*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系统复*阶段,即以≤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点为依据分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的性质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化学试验、化学计算五大块,以课本为依托进行复*,注意夯实基础,适度深化,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

  第二阶段:知识专题复*阶段。专题的设置是围绕化学热点和跨学科综合能力进行的,题目的综合性较强,起点较高,发散性较好,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阶段,主要是选一些具有针对性、代表性、新颖性、难度大小适宜的题目,供学生演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心理,为高考做好心理准备。下面谈几点做法:

  1.强化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教学活动

  首先是教会学生自我编制知识网络,强化学生活动,在编制网络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用已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再进一步提高,利用新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迁移、演绎、推理、归纳等学*方法,学会学*,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复*中既要防止高难度的训练,又要防止低层次的重复操练,要突出中档题的训练,删除过深、过难、过繁的练*。同时,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化学学科从分子、原子的观点着眼,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不同。如动态*衡思想(溶解*衡,电离*衡,化学*衡,水解*衡),守恒的观念(能量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解决残留问题(误差的判断,尾气的处理,废物的利用),化学复*中应不断强化这些观念,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思维*惯。注意对学生进行定式思维与变式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统摄思维与有序思维,逐项考证与选择考证的思维*惯的培养。

  2.加强综合训练

  我校已经进行了一次理科综合测试考试,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的综合意识较差,如有一道推断题,推出的物质能发生连续氧化,学生想到最多的是有机物中醇的连续氧化,而这道题其他的设问均涉及无机知识,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在有机范围内寻找答案,没想到无机与有机的综合,因此,该得的分失掉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就说明我们在最后阶段应有意识的进行综合训练。综合训练包括学科内综合和学科间综合,两种综合我们应以学科内综合为主,让学生在学科综合的基础上逐步有了综合意识,逐步由单一知识点过渡到多知识点综合,由学科内综合过渡到学科间的综合,由学科间的综合过渡到学科间的融合。

  3.注重联系实际

  高三化学复*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落实知识的应用呢?首先我们在进行各部分知识的复*时尽可能补充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内容。如复*氧族元素时,补充环境保护。复*卤素时介绍含碘盐,含氟牙膏等。第二阶段。我们仍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观察自然现象,关心科技动态,增强环境意识,以专题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实际中的化学问题,如:绿色化学,酸雨,臭氧空调、纳米材料、高能电池等知识,并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试验

  在最后阶段安排学生重做高中阶段已作过的重要试验,开放实验室,学生真正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如观察一些计量仪器(精确度、最小刻度),复*一些重要仪器,如简易启普发生器、滴定管等的使用方法。重做高中阶段已作过的重要试验,要求学生用新视角重新观察已作过的试验,在实验中做到,了解试验的目的、步骤和原理,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实验中进一步树立安全防范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创新质疑意识。同时,设计开放性试验题目,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5.进行应试训练与指导

  由于*时考试主要是单科考试,所以学生对综合考试有一个适应过程,首先要求学生调整自身的心理,在一般的情况下,试卷设计由易到难排列,但理科能力测试,同时考察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内容,在卷i 、ii中同学科内容相对集中,势必出现学科内容交叉,解题时思维不断切换,会造成不适应;同时综合试题难免有新题型出现,这就需要心理调整,加强训练,提高应变能力。同时还应指导学生答题细致冷静不失分,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题目给分值较以往显著增大。*时就应在解题的可靠性上下功夫,会做的题目,容易的题目尽量不失分,对较难题不可轻易放弃,应胆大心细,沉着冷静多得分。

  因此,我们只有合理安排,注重素质、能力、创新,全面提高,才能使高三化学教学适应高考,适应教学改革。


高三化学教学教案(精选五篇)(扩展5)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精选20篇)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1

  本学年度,我担任高三化学(3至7班共5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兼106班付班主任,兼高三化学备课组组长,化学科组长。现在就高三化学备课组和科组建设中,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

  高三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 高三化学备课组成员由詹海东和杨健敏老师、孔毅英老师组成。高三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 有计划的安排高三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共分七章,第一学期完成前四章内容的教学,中段考到第二章。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 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高三化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大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 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四、 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的兴趣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学会学*的方法。本学期分别安排了詹海东老师的名师示范公开课、中段考复*公开课,杨健敏老师的新教师上岗公开课。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 高三化学备课组,充分发挥每个备课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使高三化学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并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和肯定。高三化学备课组,会再接再厉,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五、 以老带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杨健敏老师是刚毕业的老师,是学校安排给我的“帮带”对象。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多听老教师的课,多虚心请教老教师。杨健敏老师在一学期中听课共计有53节以上,既有高三的,也有高二和高三的老师的课。杨健敏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成长,迅速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六、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 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组由詹海东老师负责,任务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使学生具备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能力。每周五第8节为上为上课时间,内容包括化学兴趣指引及学法指导、离子反应专项练*、氧化还原反应专项练*、实验专项练*、基本计算专项练*、阿氏定律及其应用专项练*等。杨健敏和陈银珠老师负责高三化学的兴趣组活动,每周三第8节为活动时间,主要进行了:变色温度计、晴雨花、制叶脉书签、化学仪器介绍、暖袋和冰袋的制备等,内容丰富,很受学生欢迎。 化学科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 我们科组的教师,在化学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验教改、教学科研、加强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力量、中青年教师锻炼与培养、优秀生培训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坚持改革,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的《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精神的基础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化学科的教学质量。 在南海一中首届《科技周》活动中,化学科组全体老师和高二化学班的学生们通力合作,创作了很多有很高水准的节目,表演的效果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很好地配合学校,完成了《省实验室工作会议现场交流会》的开展。 关镜青老师的论文,在《中学化学》中发表;叶月丽等四位老师的论文,参加了南海区优秀论文的评选。 卢成老师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说课比赛》,获一等奖。 在高考复*指导中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向中低档题目要升学率,由胡燕华老师负责编定的《单元基础知识训练题》,对中低层次的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2

  在刚刚结束的x年高考中,我校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理综考得不错,我们x届高三化学组老师为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此感谢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大力支持;感谢我们化学组所有成员的团结协作;感谢x届高三学子的辛勤努力。现将我们x届高三化学组的一些做法向大家汇报,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妥之处敬请领导和各位同行批评指正。这一年来我们的做法具体如下:

  1、认真贯彻年级组制定的备考方案

  我们年级组计划x年x月—x年x月上旬完成一轮复*,但由于“禁补令”让我们失去了寒假补课的良机,复*时间的缩水让我们倍感压力,我们在年级部的统筹安排下提前做好了长期规划,合理安排寒假作业,布置学生自己在家复*有机化学基础,同时滚动复*前面的知识,并配置了一定的训练。有效利用了寒假时间,所以我们于x月x号结束了第一轮复*,在一轮复*中我们立足夯实基础,避免偏、难、怪题,以低、中档题为主。x年x月进行二轮复*,二轮复*重点是进行查漏补缺及专题复*,是对以前知识的提高和升华。我们果断将有机化学专题放在最前面,使得一、二轮复*有效结合,既可以将有化学一次性复*透彻,又可以节约复*时间。x月进入冲刺训练,主要是各地的月考题、模拟题,这些试题的水*比较高,高考的方向掌握的比较准,正适合这时的需要。x月底重点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梳理常见知识点,x月适应高考,按高考时间做一些简单题目,调整学生生物钟、调试良好应试心理。

  2、合理利用理综训练

  去年由于数学、物理进度吃紧,所以理综训练起步相对往届稍晚了点,但横向比较我们却属于下手早的。十一月份起,每周日下午进行理综考试,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早接触、早适应理综考试。在理综考试中我们提出两个基础目标:(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试题,(2)理综分数争取达到200分以上。为保证基础目标的实现同时提出基本答题策略:一卷控制在50—55分钟左右,二卷95—100分钟左右。虽然每次理综考试很难达成提出的两个基础目标,但通过多次的磨炼增长了学生理综考试的技巧:做到统揽全局,合理安排答题时间。

  3、认真钻研考纲,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

  化学组是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高三化学备课组共同研讨每部分高考考点,从备课资料准备、课堂训练到能力提高、错题再做等教学环节都有周密布置,都是我们全体高三备课组的集体成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另外王邦飞、刘志伟等老师经常深入我们高三课堂指导,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有关复*的合理化建议,在两次高三教学调研中也得到了教研室余建新老师的悉心指导,使得我们的复*方向一直没有偏离正常轨道,高效、按时完成复*任务。

  4、研究学生,在三类学生中抓增长

  要想高考取得丰收,必需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在学*上耐心给学生解决问题,在生活上关心学生,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实现对老师的教学信其道、乐其学。另外我们必须营造良好的学*氛围,抓好“优等生”“边缘生”“后进生”三类学生的增长点。我们给尖子生足够多的优秀试题,鼓励他们自己补充课外练*,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对边缘生个别关注,加强交流与沟通,指导他们的学*方法与应试技巧,激励他们的斗志,多对他们的作业的进行面批面改,激发他们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的毅力;对后进生注重在生活上、精神上关心他们,善于抓住他们学*中的任何闪光点,挖掘他们的一些优秀品质,促使他们即使成不了应试之才,但可以**。

  5、指导学生规范答题

  学生解题不规范是老师长期议论的一个话题。这种失分不是“不会做”,而是“做不好”。具体表现为:文字表达不严谨,专业术语不规范,解题步骤不完整,逻辑推理不严密,计算结果不准确,书写太潦草,涂抹太多,卷面太脏等。高考阅卷老师不会有耐心,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推敲那些拖沓繁杂,不规范的答案,极有可能直接判它是错答。所以,答案要求用比较规范的科学术语(关键词)进行描述,最后形成的答案要尽量简洁明了。因此我们在备考过程中,狠抓学生的答题规范,规范化学用语,规范答题,规范草稿纸的使用。把不必要的失分降低到最低限度。

  总结起来我们这一年高考复*的工作应该说是较成功的,复*的方向是正确的,学生的成绩是令人满意的。高考后看,仍有些不足,如学困生成绩较差人数较多,虽然也作了不少的辅导,但是提高他们的成绩仍然缺少办法。另外高分层仍然嫌少,高分人数应该再多些,工作还可以更细致些。少数考生临场发挥太差也是待解决的问题。现在看对于普通班第一遍复*时试题难度还可以再降低些,这样会更好。

  6、几点高考复*体会:

  (1)高考中较难题只占约20%,因而*时引导学生重基础,扎扎实实打好基本功,养成规范书写的好*惯,认真对待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反思的*惯。不能整天只顾做题,而不去思考为什么会做错题,以后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不去思考错误属于哪种类型,是审题不清,是知识盲点,还是水*有限。

  (3)进一步关注基础知识,狠抓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及常见有机物的基本结构与性质。

  (4)适当调整纯理论的复*时间,降低计算部分的复*难度,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技巧。

  (5)科学训练。使用的训练内容要精致,避免无效劳动。不要过分热衷于“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6)在实际中进行实验复*。建议复*时要进入实际环境中进行化学实验的复*,并在实际复*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和回答规范。

  (7)教材是化学总复*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复*中要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资料代替教材。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3

  高三化学总复*是中学化学学*的关键时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的效果将直接关乎高考成绩。为了提高高三化学总复*的效果,为此我们在开学初对高三化学教学进行了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的把握,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研究信息,把握方向

  要研究全国特别是课改区*年高考化学试题、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的变化、熟悉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以及合理利用其他资源。

  二、摆正关系,抓纲务本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的怪圈:“迷恋”复*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教材和复*资料的关系、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以及练*量和复*效率的关系。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首先要精读教材,字斟句酌。系统复*,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利用年级组统一安排的基础加强课时间);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包括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课本后的分组实验),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其次要学会反思,提高能力。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题、代表性*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严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长期坚持,就能化*凡为神奇:能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能驾御化学问题的全貌,抓联系、作比较、会归纳、能延伸;能另辟蹊径、不拘一格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端正心态,培养素质

  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而积极的心态有赖于*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

  首先要正确对待考试。在高三复*过程中,考试是频繁的。由于受高考一试定终身的负面影响,许多同学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所起的作用,把*时的每一次考试都是练兵的绝好机会,都能够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

  其次要合理安排学*的时间。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决不能超负荷使用,相反地,必须加以维修和保养,这样,它才能经久耐用。因此,我们要动静结合,既要勤奋学*,也要学会放松、休息、锻炼,只有劳逸结合、生活得有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地渡过难关。这就是所谓的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

  再次要创设良好的学*心理环境。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五、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作为一个年轻的高三老师,我的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2、练*的训练量还是不足,由于生源问题,基础差的学生多,教学进度虽然不滞后,但是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显有点吃力。

  总之,化学总复*要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复*的效益。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始终坚守原则,希望能圆满完成今年学校交给的任务。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4

  本年度我担任高三(2)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并兼高三(2)班的班主任工作。感觉压力很大,需要学*的地方很多。在教学工作中,我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了一年来教学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分析学科特点,研读考纲,多做高考题,提高复*的信心

  化学虽属于理科,但又不同于数学和物理,它研究的是物质的个性,知识显得比较杂乱,而且化学教材大多属于叙事式写法,例题少、公式少,但高考中的计算却在逐年增多,同时,该学科的学科特点明显,化学用语多。针对这些,我从一开始就主打基础,把强化学科能力放在了第一位。

  二、制订周密的复*计划并坚决贯彻

  我们高三备课组统一计划:第一阶段的基础复*,稳扎稳打,打好基础。这阶段复*主要以《必修1》、《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本教材为线索,《步步高》为教辅,进行系统的复*。考纲规定的考点,*几年高考反映的重点考点,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的有关内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第一阶段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采用章节和专题相结合的方法,扎实推进复*进程,提升学生能力

  在复*中,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再提炼出知识要点和题型方法,然后,通过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将悬空的知识和技能再次细化,此后让学生练*感悟,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每一专题的知识、题型和方法。在整体内容的安排上,我将工具性知识、理论性知识靠前安排,而将载体性知识、自成体系的知识靠后安排。通过这一流程的复*,学生不再感觉到化学是那么凌乱,面对题目的时候,不再感觉到茫然。为学生构建起扎实的完整知识体系。

  2、向课堂要效率,向考练要效果

  课堂仍然是复*的主阵地,丢了课堂就等于丢了复*。抓课堂是实施有效复*的关键。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关于这一问题,我在前面已经谈过了。我在复*中狠抓限时练*和综合考练。我将作业根据题量和难度,让学生限定时间来完成。在第二学期,选择了多套化学试题,利用晚自*等时间进行检测。这些做法,使教学得到了充分的落实。在复*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感觉不能简单的将知识点进行堆积,师生应互动,引导学生将头脑中散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规律化,将零星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线”,并编织成知识“网”。同时还要将化学知识提炼升华,形成牢固的知识框架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消除知识上的`盲点,拓展知识的生长点,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学生*时的练*

  给学生提出以下两个要求:

  1、回归课本,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回归教材,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做一道题会一道,通几道。

  练*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练*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或者模糊的知识点,要马上复*,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效率。

  四、分析学生每次考试情况,对症下药

  每次考试,都是一次练兵,重要的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

  五、成效反思

  1、知识复*中,构建知识框架和体系,让知识点融会贯通,再由此上升为学生的解题能力,这个能力还有点吃力,有待提高。

  2、例题、*题的选择讲解还不够典型,今后要精心设计,要有梯度,要有逻辑,这样才能学生学得轻松,效率高。

  3、要注意提升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多鼓励、表扬学生。

  4、要强化学科规范,要强化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5、还要多做题,多反思,多学*。

  六、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0xx届高考复*已经结束,对化学复*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

  1、知识复*中,如何构建知识框架和体系,再由此上升为学生的解题能力?

  2、例题、*题的选择讲解,要精心设计,要有梯度,要有逻辑;

  3、要注意提升学生的信心和兴趣,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

  4、要强化学科规范,要强化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5、考前一周,最好能将重点知识、重要题型、重要方法引导学生回顾一下。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5

  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总复*是中学化学学*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在这一学期来我对高三化学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在这一学期中,我任教高三(1)、(2)两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自主学*的能力有些欠缺,大部分学生对待高三的学*激情还没有得到激发。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高考的方向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我计划在高三的复*中分三个阶段,第一:主要是整合课本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巩固基础知识,为此计划在第一学期主要是以课本为主,梳理课本的知识点。这一计划已在本学期末基本完成。第二、三阶段主要是加强巩固知识,即将在5月初完成任务。为此,在高三整个教学中,我努力研究高考信息,看准方向。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复*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同时也是我们老师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方向,为完成复*任务奠定基础。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不仅如此,在整个复*过程中我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的方向。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的目的性。

  3、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因此我认真做了*十年的高考真题,研究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计划,还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挑选和改编了一些题巩固复*知识,刚开始由于学生的知识网络没有形成,所以觉得这些题无从下手,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复*和训练,现在学生基本上适应了这些*题了。此外还注意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同时,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

  其次,我注重抓纲务本,摆正关系。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的怪圈:“迷恋”复*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第一阶段的复*主要以课本为主。以顺利完成了必修1、2,选修4的复*。同时还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资料的关系。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

  4、练*量和复*效率的关系。

  第三,我一直多思善想,努力从提高能力着手。化学总复*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和学*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同的形式。同时,帮助学生端正心态,培养素质。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而积极的心态有赖于*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我针对这些,在学生身上努力从这几个方面做工作:

  1、正确对待考试。

  2、合理安排学*的时间。

  3、创设良好的学*心理环境。

  4、激起学生们的学*兴趣,从基础抓起,让学生有学有所得的喜悦心情,减少他们对高考的恐惧感。

  我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着不足和问题:我的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练*的训练量还是少了些,由于课时的有限和学生的基础很差,学*自觉性很差,教学进度总是滞后,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出现了教学进度前宽后紧的局面。

  总之,化学总复*要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复*的效益。我始终坚守这些原则,希望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6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4、6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研究考纲、考试说明。

  高考化学试题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因此开学初在备课组长的引领下认真研究考纲、考试说明,理清复*的思路,制定相应的详细复*计划。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不仅如此,在整个复*过程中我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的方向。

  二、制订周密的复*计划并坚决贯彻

  我们高三备课组统一计划:第一阶段的基础复*,稳扎稳打,打好基础。这阶段复*主要以《必修1》、《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本教材为线索,《金版新学案》为教辅,进行系统的复*。考纲规定的考点,*几年高考反映的重点考点,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的有关内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第一阶段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复*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感觉不能简单的将知识点进行堆积,师生应互动,引导学生将头脑中散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规律化,将零星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线”,并编织成知识“网”。同时还要将化学知识提炼升华,形成牢固的知识框架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消除知识上的盲点,拓展知识的生长点,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惯

  (1)回归课本,精读教材,字斟句酌。系统复*,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回归教材,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7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年5、6两个理科班的化学教学工作,高三年毕业班采取分层次教学,高三(6)班是培优班,其他班级均为普通班,现对本学期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了解学生的学情

  我是高三才接这两个班级,因此学期初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学生的知识水*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6班是由年段总分前50名的学生组成,虽然是总分较好,但单科化学还是存在很大差距。5班成绩都偏弱,化学知识掌握较好的只有三五个学生,大多数基础都很差,尤其是化学1很薄弱。全体学生在高一高二共学*了4个模块《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没有选修《有机化学基础》因此的选考只能选择《物质结构与性质》,大多数学生都是化学1的基础很不扎实。

  二、制定详细的高三年教学进度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化学备课组组长,在开学初就组织备课组成员认真研究09年福建省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实验计划,在备课组活动中我们主要一起共同研究《课程标准》、福建省的毕业班教学建议和教学要求,并制定详细的单元教学设计设计,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互相听课和评课,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成长的目的。

  今年是新课程高考的第二年,有了去年的复*经验,因此复*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但由于面对的学生不同,学校对老师的要求也更高,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更要认真慎重。我们备课组的高考复*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福建省教学要求》和新考纲确定复*内容来定位,以高中化学新教材为依托,根据不同模块的功能及必选修模块之间的联系,清晰复*教学思路、步骤、节骤,拟定有效的复*方案,组织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还注意针对所教的学生的学*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尽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教学用具、模型,实验,多媒体以提高学生学*的兴趣,保证学生的听课效率。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也是学*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复*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实验教学,重要的实验让学生重点掌握。我认为理科的学*重要的不是知识掌握了多少,而是学*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问的思考的能力。

  三、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与教学水*

  为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学*和培训,如到安溪一中参加泉州市高三化学学科的复*指导,听取了苏教版的主编王云生老师有关高三复*的建议,福建教研室主任陈启新老师关于09年福建高考的分析、一线老师介绍复*经验,并听了安溪一中一位年轻老师的公开课等,在培训中与各个兄弟学校的老师共同探讨教学情况,受益匪浅。

  经过一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成绩有所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尖子生的应用能力有待提高,下学期主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如实验能力,计算能力等进行训练,使学生有更大的进步,让学生对化学充满信心。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8

  新课改的形势愈演愈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也随着改变,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在边学边教的过程中,付出一定的辛劳,有得到一些收获,当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以下是我对于高一下学期的化学教学的总结:

  一、课改之风来袭,教学思想改观

  今年,是广西实行新课改的第一年,课改之风来袭,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也要随之改变。一切为了学生。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很重要。课堂上舍得花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能有充分的时间看书、思考和练*,不能让学生太过依赖老师。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合作学*。

  合作是很重要的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会和同学之间合作,懂得合作学*的重要性,学会主动寻找学*方法,主动学会解决问题。在课堂处理时,时时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既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使学生增强学*的信心和成就感。

  二、学*小组合作,促进学生高效学*

  学*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是势在必行了。学*小组的运作已经稍显成熟了,学生对于这一学*方式也比较熟悉。

  第一,学生需要主动与他人合作,了解合作这一方式的重要性;

  第二,学会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要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学*方法;

  第三,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展示自己的学*成果。课堂效率提高了,对于学*的方式、学*的状态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促进学生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的信心。

  三、*惯从基本抓起,学会主动思考

  学生的自主学*能力比较弱,没有形成较好的学**惯,不会主动思考问题。所以,锻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惯,从基础抓起,稳步前进。在做笔记的时候,把要点记清楚,课后再补充完整,还要注意表达方式的准确,养成规范表达的*惯。在作业完成方面,进行选择性的批改,或者采用同学互改的`形式,以提醒学生注意预*和及时复*。在一些阶段性的考试中,题目错误的书写到错题集,一一改正,并自己在错题后面写出清晰的解释,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再次熟悉这种类型的题目的做法,另一方面是在往后的复*中可以参考同种类型题目的做法,也可系统的复*自己常常出现错误的题型。

  学会思考,是很重要的学*方式。学会独立的思考,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课堂的思考时间一定要足够,让学生充分地运用自己的大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此来自主提高学*效率。

  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使学生掌握的不扎实,结果花费了许多时间,导致期末的复*时间有些紧促。而期末的成绩不是那么的理想。但这不并使我失去信心,我会再接再厉,汲取更多的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方式,摈弃不足,相信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善,也能使学生的学**惯更好,学*兴趣更浓,学*态度更端正,学*劲头更足,取得的成绩更理想。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9

  本年度我担任高三(2)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并兼高三(2)班的班主任工作。感觉压力很大,需要学*的地方很多。在教学工作中,我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了一年来教学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分析学科特点,研读考纲,多做高考题,提高复*的信心

  化学虽属于理科,但又不同于数学和物理,它研究的是物质的个性,知识显得比较杂乱,而且化学教材大多属于叙事式写法,例题少、公式少,但高考中的计算却在逐年增多,同时,该学科的学科特点明显,化学用语多。针对这些,我从一开始就主打基础,把强化学科能力放在了第一位。

  二、制订周密的复*计划并坚决贯彻

  我们高三备课组统一计划:第一阶段的基础复*,稳扎稳打,打好基础。这阶段复*主要以《必修1》、《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本教材为线索,《步步高》为教辅,进行系统的复*。考纲规定的考点,*几年高考反映的重点考点,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的有关内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第一阶段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采用章节和专题相结合的方法,扎实推进复*进程,提升学生能力

  在复*中,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再提炼出知识要点和题型方法,然后,通过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将悬空的知识和技能再次细化,此后让学生练*感悟,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每一专题的知识、题型和方法。在整体内容的安排上,我将工具性知识、理论性知识靠前安排,而将载体性知识、自成体系的知识靠后安排。通过这一流程的复*,学生不再感觉到化学是那么凌乱,面对题目的时候,不再感觉到茫然。为学生构建起扎实的完整知识体系。

  2、向课堂要效率,向考练要效果

  课堂仍然是复*的主阵地,丢了课堂就等于丢了复*。抓课堂是实施有效复*的关键。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关于这一问题,我在前面已经谈过了。我在复*中狠抓限时练*和综合考练。我将作业根据题量和难度,让学生限定时间来完成。在第二学期,选择了多套化学试题,利用晚自*等时间进行检测。这些做法,使教学得到了充分的落实。在复*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感觉不能简单的将知识点进行堆积,师生应互动,引导学生将头脑中散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规律化,将零星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线”,并编织成知识“网”。同时还要将化学知识提炼升华,形成牢固的知识框架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消除知识上的盲点,拓展知识的生长点,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学生*时的练*

  给学生提出以下两个要求:

  1、回归课本,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回归教材,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做一道题会一道,通几道。

  练*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练*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或者模糊的知识点,要马上复*,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效率。

  四、分析学生每次考试情况,对症下药

  每次考试,都是一次练兵,重要的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

  五、成效反思

  1、知识复*中,构建知识框架和体系,让知识点融会贯通,再由此上升为学生的解题能力,这个能力还有点吃力,有待提高。

  2、例题、*题的选择讲解还不够典型,今后要精心设计,要有梯度,要有逻辑,这样才能学生学得轻松,效率高。

  3、要注意提升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多鼓励、表扬学生。

  4、要强化学科规范,要强化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5、还要多做题,多反思,多学*。

  六、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0xx届高考复*已经结束,对化学复*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

  1、知识复*中,如何构建知识框架和体系,再由此上升为学生的解题能力?

  2、例题、*题的选择讲解,要精心设计,要有梯度,要有逻辑;

  3、要注意提升学生的信心和兴趣,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

  4、要强化学科规范,要强化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5、考前一周,最好能将重点知识、重要题型、重要方法引导学生回顾一下。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10

  本年度我担任高三(2)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并兼高三(2)班的班主任工作。感觉压力很大,需要学*的地方很多。在教学工作中,我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了一年来教学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分析学科特点,研读考纲,多做高考题,提高复*的信心

  化学虽属于理科,但又不同于数学和物理,它研究的是物质的个性,知识显得比较杂乱,而且化学教材大多属于叙事式写法,例题少、公式少,但高考中的计算却在逐年增多,同时,该学科的学科特点明显,化学用语多。针对这些,我从一开始就主打基础,把强化学科能力放在了第一位。

  二、制订周密的复*计划并坚决贯彻

  我们高三备课组统一计划:第一阶段的基础复*,稳扎稳打,打好基础。这阶段复*主要以《必修1》、《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本教材为线索,《步步高》为教辅,进行系统的复*。考纲规定的考点,*几年高考反映的重点考点,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的有关内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第一阶段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采用章节和专题相结合的方法,扎实推进复*进程,提升学生能力

  在复*中,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再提炼出知识要点和题型方法,然后,通过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将悬空的知识和技能再次细化,此后让学生练*感悟,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每一专题的知识、题型和方法。在整体内容的安排上,我将工具性知识、理论性知识靠前安排,而将载体性知识、自成体系的知识靠后安排。通过这一流程的复*,学生不再感觉到化学是那么凌乱,面对题目的时候,不再感觉到茫然。为学生构建起扎实的完整知识体系。

  2、向课堂要效率,向考练要效果

  课堂仍然是复*的主阵地,丢了课堂就等于丢了复*。抓课堂是实施有效复*的关键。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关于这一问题,我在前面已经谈过了。我在复*中狠抓限时练*和综合考练。我将作业根据题量和难度,让学生限定时间来完成。在第二学期,选择了多套化学试题,利用晚自*等时间进行检测。这些做法,使教学得到了充分的落实。在复*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感觉不能简单的将知识点进行堆积,师生应互动,引导学生将头脑中散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规律化,将零星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线”,并编织成知识“网”。同时还要将化学知识提炼升华,形成牢固的知识框架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消除知识上的盲点,拓展知识的生长点,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学生*时的练*

  给学生提出以下两个要求:

  1、回归课本,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回归教材,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做一道题会一道,通几道。

  练*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练*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或者模糊的知识点,要马上复*,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效率。

  四、分析学生每次考试情况,对症下药

  每次考试,都是一次练兵,重要的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

  五、成效反思

  1、知识复*中,构建知识框架和体系,让知识点融会贯通,再由此上升为学生的解题能力,这个能力还有点吃力,有待提高。

  2、例题、*题的选择讲解还不够典型,今后要精心设计,要有梯度,要有逻辑,这样才能学生学得轻松,效率高。

  3、要注意提升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多鼓励、表扬学生。

  4、要强化学科规范,要强化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5、还要多做题,多反思,多学*。

  六、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0xx届高考复*已经结束,对化学复*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

  1、知识复*中,如何构建知识框架和体系,再由此上升为学生的解题能力?

  2、例题、*题的选择讲解,要精心设计,要有梯度,要有逻辑;

  3、要注意提升学生的信心和兴趣,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

  4、要强化学科规范,要强化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5、考前一周,最好能将重点知识、重要题型、重要方法引导学生回顾一下。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11

  本学期化学科组的工作重点是:

  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的《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精神,加大对20xx年高考备考工作的研究和指导,使备考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高考再创新辉煌。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主渠道,以规范和健全教学常规管理为基本保障,认真开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模式和方法的研究。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端正的教学态度,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化学科的教学质量。

  我们化学科组的教师,在化学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验教改、教学科研、加强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力量、中青年教师锻炼与培养、优秀生培训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坚持改革,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力争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上取得好效果。

  一、高考后的思考

  针对我校学生的化学科基础与全省化学科考生的差距,本科组同仁深感责任的重大,唯有全体教师通力合作,齐心协力抓高考,才有可能与别人争短长,我们才有出路。

  为此,我们全体科组教师做到了:

  ①每一次的科组活动,都有关于高考备考的话题,包括短期的复*情况小结、*期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高考复*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高考题型研究、*时训练题的组织、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研究、每次模拟考情况分析、各地信息题的归纳整理和运用等等。

  ②全体科组老师都将承担对学生的辅导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义务为高三化学班的学生解答学*上的疑难问题。

  ③虚心向名校教师学*,促进我们的科组建设。

  作为高三教师,陈长东和陈继革老师在工作中,已经做到了正确指导学生们在各个不同时段的复*方向和复*方法,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循序渐进,能做到在巩固的基础上提高,能做到学而后能用,用而后不忘;在学法指导的同时,高三化学老师也善于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特别是对某阶段的成绩出现波动的学生,施以关注和关爱,使之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但是,与全省的化学考生比较,我们的学生毕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考试的出错率方面、试卷卷面的整洁方面、考试的临场发挥方面、考生心态稳定方面、对学科知识的全面把握和运用方面,我们都存在不足;这些的不足,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考场的发挥和化学成绩。

  年年有高考,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高考!下个学年的高考复*又将如何开展?如何更有效地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和湖北省高考化学科的命题特点开展高考复*指导?这将是全体化学老师共同探讨的问题,特别是下一届的高三老师的中心课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更需努力!

  二、科组老师的成绩点评

  本科组老师年富力强,充满朝气,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学生评教活动中,绝大多数老师能获得学生的好评。陈长东老师是一位年轻的“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经常引导学生去归纳概括所学的化学知识,使学生头脑中的化学知识网络化、板块化、系统化,以利于学生的记忆保持。工作认真负责,虚心好学,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信,班主任工作富有成效。在指导高考工作中,细心细致,能深入研究广东的化学科特点,精编阶段性复*资料,加强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能比较到位地介绍高考,提高学生的高考意识和高考信心。

  三、常规工作回顾

  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前,本科组已经拟定好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各个备课小组也根据本年级的教学实际,拟定了教学计划。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我科组始终坚持每周一次教研组活动,做到时间、地点、内容三落实。活动内容主要有: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计划的制定与检查落实;教育理论、教学大纲、高考大纲的学*与研究;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评优课、研究课的集体备课与评议;教学目标的研讨和*题的编制;高考的复*计划的专题研究;期中、期未教学情况小结与教改经验交流;实验教改的研讨切磋……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12

  这一学年,是丰收的一年。本人在这一学期里教学业绩明显。

  教学中,认真备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每次上课前都要把教案再看一看。教案,全为电子版的。每次上完课后,还能及时将上课心得和新发现记录下来,及时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化学的题目是比较多变的,要学生做的,我们都能经过筛选,经过自己做了以后才给学生讲题。本年度作业安排的较灵活,有:作业本、《基础训练》、化学总结本、试卷1套、化学报、实验报告册等。这些作业我们都能全批全改,尽管本年级学生要3+x大综合了,但是我们也不太放心,况且还要重点本科人数呢。但我们的作业负担并不重,因为采用了分散加集中在课堂处理的灵活方式。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指导,也是勤恳工作的表现之一。我在班里经常找个别学生进行指导,课下多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之间留一会儿,让他们问问题,有时也请他们到办公室里来进行个别指导和解惑。

  本人是高级教师,是***化学中心组成员,是市化学教学会理事,是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历年来,在评教评学中都获得了很高、很突出的好评,所教班级学生的化学素质较高,成绩突出。今年也不例外,经本人的`努力,使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显著,所教班级成绩较好。

  带好青年教师,应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作为一名老教师,不但自己做好教学工作,还要指导青年教师。上学年,我任新教师王志民的指导老师。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王志民老师成长很快,班级和教学成绩优异,被评为学校教学新秀。20xx~20xx学年,我任新教师刘晓华的指导老师,同时对新教师荣林也同样进行了大量的指导工作。这二位新教师勤奋好学,听课特别多。在学校期中考评时,刘晓华列第二名,荣林应第三名,这二位青年教师十分努力,对学生热情负责,个别谈话、辅导较多。经新、老教师的共同努力,二位成长较快,较早地推出了研究课。

  教研组工作成绩突出。今年初,我结合学校提出的计划和要求提出了3项教研计划:各备课组实行中心发言人的备课制度;听课制度;各备课组向组内出一堂研究课。借此来推动全组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学水*的提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全组会上讨论后分工实施。我们的中心发言人活动,确实搞起来了,尤其是高三备课组搞得很好,很有成效。每个备课组向全组出一堂研究课活动,要求要实实在在,少搞花架子,重在提高学生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研究,老师们之间相互学*、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我们的研究课和听课活动,在全校是有目共睹的。

  由于我和大家的共同努力,化学组组风建设良好,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各项工作可以说都是先进的。这也得到了同事们和学校领导的肯定:在期中总结时,王主任就表扬了我组。

  我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我研究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模式,恰逢今年济南市搞十大模式评比,我也申报了。在市里经过初选后,已经在济南一中进行了课堂展示比赛。我上的课《卤族元素》是很精彩的,受到了各方面专家和同行的赞扬。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13

  这学期准确的说是从暑假的培训开始的,前一天结束中招考试,后一天便准备行囊去西安进行为期十天的暑期培训。培训虽然在陕师大进行,但参加的都是来自郑州各地市的老师们,*时大家虽说在一个城市上班,但大多各忙各的很少有机会相聚,培训给了大家一个难得的相互认识相互学*相互研讨的好机会。同时,给我们上课的专家们更是各个身怀绝技,把自己研究实践了很多年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实践总结等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先的传统学*模式,更给我带来了新的学*观念、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真的是受益匪浅。

  培训回来正是酷暑,每天陪孩子在家有计划的写作业,练琴,看书,玩耍,中间还凑机会一家人去老君山玩了两天。主要读了一本《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的思维看世界》,开学前竟然发现自己做了六千多字的读书笔记,很有成就感。整个暑假感觉充实、放松。身体上的'小毛病也逐渐消失,精力充沛,真的是为即将到来的高三日子做足了准备。事实上整个这学期确实没有因为课多事多而感觉累,个别时候一天上八节课好像也很容易就上下来了。除了偶尔心情郁闷的时候有点不想动。

  新高三照例要提前开学,我们从八月十七号便正式进入工作状态。其实最怕高三上学期,因为我们化学面临的一轮复*太痛苦,尤其是必修1部分。必修1内容多且是高考的重点,也是化学学科思想的入门,而我们高一初学的时候每周只有两节课,还几乎没有晚自*,为了赶进度,节节都是新课。因为没有时间讲练,通常是学了下节忘了上节。知识不能及时消化巩固,更没时间系统复*,很多学科思想也很难形成。我问了一下,这届学生当时最后一章没讲完就期末考试了。所以我的一轮复*是在讲新课的基础上还要适当综合,难度可想而知。以至于这学期的每次联考进度都达不到,都有没复*到的题,学生也很受打击。但为了能复*的更扎实,还不能太冒进。到最后为了赶郑州一测的进度,后两章只讲了重要的知识点和少量的练*,少了自主巩固练,成绩自然不很理想。不过通过后续的加强练*,我想应该会逐渐进步。真心希望以后学校能给高一多安排些课,可以减轻一些高三一轮的压力。

  紧张复*的同时,我还积极参加了今年的博客大赛。虽然发的文章不多,但对于不善写作的我也算是一大进步。其中有三篇精华,还让我沾沾自喜了一番。

  开学初我还意外被安排了化学组组长一职。还好我们组人少好带。这学期我们除了正常的校内听课教研,还按时参加了省里的优质课观摩,市里的工作会,质量分析会,教研共同体的微课比赛,六校联盟的观摩课等等,收获满满。

  一学期匆匆而过,收获就在每天认认真真的做好该做的事,接纳学生的进步与失误,也接纳自己的种种情绪。但同时好像少了一些大胆的改变和创新,这应该就是下学期在稳定进步的基础上努力的方向。

  上学期的愿望“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好像已经实现,这学期再给自己一个新的目标,“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意想不到的生活”,期盼改变和精彩的到来。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14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年级四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通过一学期来的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教育教学,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和学*积极性,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学*成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视双基教学,夯实学生基础,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

  重视双基教学,夯实学生基础,让学生从基础着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化学课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本学期化学课本的知识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化学知识靠日积月累,化学素质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要靠不断的渗透与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经常地灌输化学的学*方法、分析方法、渗透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和技巧。化学教学中,要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不断进行的教育教学中,学生在不知不觉地自觉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学*和分析方法,去理解知识,分析许多实际问题。如有关环保问题、生态问题、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等,同学们都能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

  二、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化学是启蒙课程,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和信心的培养尤为重要,在第一节课,我首先出示一块手帕,让大家猜想:用火点燃后会是什么样子?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烧坏了,我微笑着没有说话,把一块手帕在酒精灯上点燃,熊熊大火持续了1分钟左右,火灭了,手帕完好无损,同学们惊呆了。紧接着,我又变了几个小魔术:魔棒点灯、藏猫咪、清水变牛奶等,同学们强烈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我将他们带入化学的王国。接下来,我就说,同学们我从不打听大家以前的学*成绩,化学是一门新课程,不存在什么基础,在我的化学课堂不存在什么差生。化学是理科,但比数学、物理要好学的多,是理科中的文科,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只要想学好化学,从这堂课开始,你就能学好,大家有信心么?同学们就举起有力的拳头,高喊有;就在这一声响亮的回答中,我和这些同学的合作就建立起来了,我们的命运就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

  三、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提高教育教学水*。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敬业精神,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题,上课时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仅能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点,更能运用知识解决学*、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技能、技巧,提高分析、归纳及综合运用能力。这样使教学相长,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水*,而且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法水*和能力。

  四、帮助学生改善学*态度,改进学*方法,提高学*效率,提高学*成绩。

  化学课的学*具有与其它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虽然是理科学科,在某种程度上却具有文科学科的一些特点,比如,许多的化学知识点需要机械性记忆和理解记忆;同时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来认真做好化学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的技能、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向学生传授学*方法,帮助学生改善学*态度,改进学*方法,提高学*效率,以提高学*成绩,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重视作业的布置、检查、批改和讲评,注意学生的学情和信息反馈,及时讲评,以增强作业效果。同时,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耐心、少埋怨,放下教师架子,与学生共同商讨学*化学的好方法、好点子、好主意、好想法,再把它们推荐介绍给学生

  回顾我的教学工作,我一直以来都能全身心地付出,虽然伴随着很多挫折和无奈,但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和满足。从中我深深的体会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学海无涯,艺海无边。今后,我要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做一个教育事业这块沃土上勤耕不辍的孺子牛。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15

  本学期高考化学复*做到以下几点:

  1、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选择复*内容和深广度。

  2、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

  3、优化课堂教学,针对一轮复*的薄弱环节适时开展二轮专题复*,提高复*效率。

  4、精选试题,科学训练,优化讲评过程。

  5、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开展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6、坚持每日一小卷,每卷七道选择,坚持了64卷。每天一早将试卷下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核对答案,不会的当天要问会了。这项工作其实就坚持了一学期,虽然老师很辛苦,答疑量比以往多出很多,每一个中午和课间办公室都是人满为患。但想想做到最后同学们真的收获很多,以往选择对4个是一大关,到今年相当多的人能对5个甚至6个。真是应了那句话,百炼成钢!

  7、做好专题复*,在二模以后分大题专项练*,题的来源是*三年的'十二校联考试题和*三年的高考真题。先利用双周四早自*的时间进行第七题专练,然后花了一周时间进行第十题专练,随后是第八题专练(有机)、第九题专练(实验)。第九题专练之前我们还安排了一个无机工艺流程流程专题复*,总结出“主线主产物,分支副产物,回头是循环”的规律,还明确了物质制备实验目的一定是要“多快好省地生产高纯度的产品”。这些铺垫对后期实验专题试题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也直到做完这四个专题以后,学生对化学考试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驾轻就熟!

  进入高三,除了开展每周一次的教研组会议以外,还组织每周一次以上的备课组活动,总结上一周教学完成情况,分析复*过程中的优缺点,交流学生反馈的各种问题,交换对总复*教学的个人看法。提出下周教学方案,包括复*方法、课时安排、作业处理、训练计划,开展有效教学研究。特别是在专题复*时,大家一起揣摩和研究,努力做到备教材、备*题、备教学方法和备考试大纲。在备课过程中,备课组成员中由一人作专题发言,其它成员作补充,取长补短,相互切磋,资源共享,防止偏题、怪题和难题,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16

  时间过得真快,随着20xx年高考一落幕,我们的工作也就此告一段落。在这一年里我继续体会着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继续把自己的热情与活力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俗语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回顾高三这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我有着几分充实、几分感概,下面我对这一年来的工作作一总结。

  一。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把握复*方向

  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复*备考的依据。所以我首先认真研读了《考试大纲》,明确每一单元的重点知识点与考点、试题类型、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其次再结合这几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的结构、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来理清复*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计划。第三复*资料是以高三备课组全体教师通过认真的筛选之后,再合理的有针对性的选择使用。

  二。高标准,严要求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化学用语的书写和表达的准确、规范,决定了高考的成败。所以我们每节课前五分钟安排的是考查十个化学用语,刚开始我把合格标准定为对八个,大部分同学会对五六个。后来我将合格标准改为是全对,似乎有些苛刻,但这时大部分同学会对七八个,我会对他们做些小惩罚。而对于那些错误较多的个别同学,我就让他们单独找我挨个过筛子。加强化学用语和文字表达规范化训练,力求避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

  在我的教学班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如果上课时没有带书或是卷子,我就会罚他将今天所讲的内容抄写一遍,如果他说没带而又突然找到了就罚两遍。这个规矩的由来,是在高一时我发现上课的时候总有些同学忘记带书或是卷子或是带了不愿意找,于是我就想了这个简单的方法。起初,他们有些抵触,因为这些规定限制了他们早已*惯的一些不良行为,但天长日久,随着*惯的改变,他们渐渐体会到我的用心良苦,也养成了良好的.学**惯。

  三。精讲精练,提高复*效益

  课堂仍然是复*的主阵地,丢了课堂就等于丢了复*。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复*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所以在集体备课时对于大量的*题我们大家会一起精心选择,“遍尝百草苦甘”,争取做到多中求少,少中求优。

  而在具体讲解*题时,我会事先将*题进行分类,然后选择典型题进行重点讲解、分析,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对于每一道练*题,不是做完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进一步思考:该题考点是什么,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课堂上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真正动手,去体会师生互动的快乐,并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所复*的知识。一直以来,我最头疼的问题是,讲过很多遍的知识点,学生的错误率还是很高,当和他们交流的时候,学生都会说,课堂上我听的非常明白,但是真正自己做的时候,就没有思路了。其实,在课堂上学生只注重了听,而没有消化的过程。所以后来每节课我都会留五分钟,让学生自己回顾、归纳所学知识,对我的教学很有帮助,对学生的知识掌握也事半功倍。

  四。及时总结,落实反思

  高三复*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和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个课堂笔记本,我会定期检查。

  为培养学生养成在解题后再思考的的*惯。我要求每次解完题后要回顾解题过程,审视自己的解题方案、方法是否恰当,过程是否正确、合理,是否还可以优化,检查语言表述是否规范,是否合乎逻辑。长期坚持就能驾驭化学问题的全貌,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存规律和联系。

  每次考试结束后我会统计每道题的失分率,要求学生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复*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了巩固和深化,自己存在什么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复*中对症下药,自我提高。复*中常用的纠错方式有:一种是在试卷上把错题做上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第二种方式是专门备一本错题笔记本,将自己感触最深的错题摘录在错题本上,并且寻根求源以防再错。第三种方式是把纠错还原到课本上,在课本知识点相应处,用不同颜色笔标出纠错点,标出该点纠错题目位置、出处、错因及简易分析等内容。每一次练*或考试后,都要求学生及时反思,及时纠正,找出错误根源,从而不断地消除化学复*中的疑点、盲点。努力使学生在复*的过程中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

  五。优化考试心理,增强学*自信心

  解题需要的一是知识,二是策略,三是心态。在*时的训练中,一定要体现“*时是高考,高考是*时”的训练思维,把学生置于一种仿真的环境。所以对于*时的作业我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然后我会将*题设置分值,批改作业时不但批出正误,还会批出分值。时间长了,就自然达到“*时训练当大考,大考自然当小考”的境界,高考时学生的心态自然就会*和了。

  作为科任,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是有限的,那么为了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我经常在中午去班级答疑,如果没人问我,我就和成绩差一些的学生聊天,询问他最*的学*情况,遇到什么困难。适时的鼓励他,告诉他只要学*,就会有收获,增强他的自信心。

  以上是我这一年在教学上所做的一些工作。总之,高三复*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提高复*效率,须在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注重方法训练等环节上下功夫,在复*中作到有的放矢,加强复*的针对性,把握复*方向。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17

  高三化学总复*是中学化学学*非常重要的,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在高三化学一学期来对高三化学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复*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方向,为完成复*任务奠定基础。

  1、 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计划。

  2、 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的目的性。

  3、 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的方向。

  4、 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资源共享,进度统一,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浪费时间。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的怪圈:"迷恋"复*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资料代替教材。我们以《优化探究》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使用,在复*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下一节之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弄清自己的不足,上课做到有的放失。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练*量和复*效率的关系。练*是化学总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和学*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同的形式。

  1、 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利用年级组统一安排的基

  础加强课时间);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包括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课本后的分组实验),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 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题、代表性*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 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严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长期坚持,就能化*凡为神奇:能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能驾御化学问题的全貌,抓联系、作比较、会归纳、能延伸;能另辟蹊径、不拘一格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端正心态,培养素质

  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而积极的心态有赖于*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

  1、 正确对待考试。在高三复*过程中,考试是频繁的。由于受高考一试定终身的负面影响,许多同学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所起的.作用,把*时的每一次考试都是练兵的绝好机会,都能够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

  2、 合理安排学*的时间。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决不能超负荷使用,相反地,必须加以维修和保养,这样,它才能经久耐用。因此,我们要动静结合,既要勤奋学*,也要学会放松、休息、锻炼,只有劳逸结合、生活得有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地渡过难关。这就是所谓的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

  3、 创设良好的学*心理环境。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五、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教学总结还是不够,不善于总结学生在学*中的问题,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2、新教材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很高,尤其高三还有大型探究实验,由于学校实验条件和规模还达不到新课程改革要求。实验对现得很可怜,实验教学还是遗憾多多。

  3、练*的训练量还是少了些,由于学苗的原因,基础差的学生多,教学进度总是滞后,想强化训练较为困难。

  总之,化学总复*在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复*的效益。我希望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18

  高三老师化学教学工作总结。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一年来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积极主动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的老师。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中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贴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学生对一门科的`兴趣来源于对老师的兴趣和对学科内容的兴趣。首先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和内在的修养,让学生觉得可亲可敬。

  在言行上觉得你诙谐幽默风趣想和你亲*;在学术上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值得尊敬;在学*和生活上对学生关心像益友更像父母。其次要及时尽量展示学科的魅力,通过设置合理的情景色彩让学生领悟体会化学与文学,化学与艺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等等的密切关系,充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调动学*化学的积极性。

  二、慎终追远重基础

  俗话说: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认真分析学生课堂课后反馈中的问题,与他们是否准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很大的关系。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和频率,避免了至少减少了学生消化不良的情况,减少差生面,使学生始终保持学*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因为在教学中狠抓基础知识,就是抓化学课本知识,力求每章节每单元过关。由于学生的学*能力不同,学*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接受消化能力差异明显。因此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尽量降低落后面。

  三、能力提高重过程

  俗话说: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做过。说的就是过程的重要性。例如化学用语是中学化学学*的重点和难点,使用化学用语的技能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按一条线元素符号—离子符号—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化学方程式等等,进行分析、理解、对比来突破难点。再如氧化还原的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讨论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得出升失氧还—降得还氧的口诀,而不能直接告诉口诀。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19

  时间过得真快,随着20xx年高考一落幕,我们的工作也就此告一段落。在这一年里我继续体会着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继续把自己的热情与活力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俗语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回顾高三这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我有着几分充实、几分感概,下面我对这一年来的工作作一总结。一.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把握复*方向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复*备考的依据。所以我首先认真研读了《考试大纲》,明确每一单元的重点知识点与考点、试题类型、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其次再结合这几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的.结构、类型、考

  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来理清复*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计划。该题考点是什么,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课堂上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真正动手,去体会师生互动的快乐,并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所复*的知识。一直以来,我最头疼的问题是,讲过很多遍的知识点,学生的错误率还是很高,当和他们交流的时候,学生都会说,课堂上我听的非常明白,但是真正自己做的时候,就没有思路了。其实,在课堂上学生只注重了听,而没有消化的过程。所以后来每节课我都会留五分钟,让学生自己回顾、归纳所学知识,对我的教学很有帮助,对学生的知识掌握也事半功倍。四.及时总结,落实反思。zhlzw。中华�钪揪W高三复*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和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个课堂笔记本,我会定期检查。为培养学生养成在解题后再思考的的*惯。我要求每次解完题后要回顾解题过程,审视自己的解题方案、方法是否恰当,过程是否正确、合理,是否还可以优化,检查语言表述是否规范,是否合乎逻辑。长期坚持就能驾驭化学问题的全貌,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存规律和联系。每次考试结束后我会统计每道题的失分率,要求学生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复*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了巩固和深化,自己存在什么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复*中对症下药,自我提高。复*中常用的纠错方式有:

  一种是在试卷上把错题做上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并且寻根求源以防再错。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20

  我担任高三2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随着高考一落幕,我们的工作也就此告一段落。结合今年高考试卷我认真回顾了这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算不上经验,就此谈点自己的心得。

  一、高考试卷分析

  今年的高考化学试卷考查的内容多为学生熟悉的“老面孔”,有利于学生发挥,但总体上说试题还是体现了一定的区分度。相比省市质检,本次高考试题有一定的灵活性,而难度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试题涉及的计算较多、实验较复杂。

  二、高三复*过程总结

  1、一进入高三,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我们备课组参考以往实施新课程高考的海南、山东、宁夏、江苏等省市的高考试卷,同时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并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先对高三化学教学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因此一开始我们的复*方向性就把握的很好。

  2、抓好第一阶段的基础复*,抓好“双基”落实,打好学科基础。这阶段复*主要以《必修1》、《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基本教材为线索,《世纪金榜》为教辅,进行系统的复*。考纲规定的考点,*几年高考反映的重点考点,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的有关内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第一阶段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复*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的将知识点进行堆积,应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将头脑中散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规律化,将零星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线”,并编织成知识“网”。同时还要将化学知识提炼升华,形成牢固的知识框架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消除知识上的盲点,拓展知识的生长点,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目的。

  3、在基础复*过关后进行学科第二阶段的专题复*。这阶段我们还是用《世纪金榜》第二轮复*资料,以能力带双基,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主。在知识上以学科内综合为主,适当增加理、化、生三科的综合。可按照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和性质、实验、计算七大块设置专题,同时还针对高考重点、热点,针对学生在复*中的薄弱环节设


高三化学教学教案(精选五篇)(扩展6)

——高三化学教案优选【10】篇

  高三化学教案 1

学*目标

1.了解硫酸工业“三废”的处理和利用。

2.通过对硫酸工业“三废”、能量的利用以及生产规模、厂址的选择等的讨论,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过程

一、自学探究

1.硫酸工业“三废”的处理和利用:

(1)尾气中的SO2,用 吸收,可得到 肥。反应方程式是

你认为还可以用 等物质吸收,请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污水中含有 ,可用 吸收,反应方程式是 。

(3)废渣的利用。

2.硫酸生产过程中的三个反应是 热反应,请你提出充分利用这些热能的方案。

3.如果要筹建一间硫酸厂,你认为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4.讨论:学过的化工生产(如钢铁工业、合成氨、硝酸工业、煤和石油化工、氯碱工业等)中,应该如何处理环境和综合经济效益等问题?

二、总结与评价

【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课就硫酸工业中的环境和综合利用等问题展开讨论,从而培养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评价】

1.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定期公布空气质量报告,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 )。

A.SO2 B.NO2 C.CO2 D.可吸入颗粒物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硫酸工业的尾气必须回收、净化处理,主要为了充分利用原料

B.“酸雨”中主要含有硫的氧化物以及所形成的硫酸及硫酸盐

C.大气中,大量的SO2来源于煤和石油燃烧、金属矿石的冶炼

D.消除大气污染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以下烟气经净化处理后,可用做气体燃料的有( )。

①硫酸工业尾气 ②硝酸工业尾气 ③高炉煤气 ④焦炉煤气 ⑤炼钢过程中产生的棕色烟气 ⑥煅烧石灰石的气体产物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为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SO2,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使用。请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不使含硫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煤做燃料,不仅是极大的浪费,而且燃烧时生成的SO2排放到空气会形成酸雨污染环境。若煤中含有5%的FeS2,燃烧时有90%的硫的化合物转化为SO2。我国计划从2001年至2005年,将SO2的排放量从1995万吨降为1800万吨,意味着2005年比2001年应少燃烧这种煤多少万吨?若以形成硫酸酸雨计算,2005年雨水中减少排放硫酸多少万吨?

  高三化学教案 2

【学*目标】:

1、 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学会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

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学*重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分类法:

定义:分类法是把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种类,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的一种方法。 关键:找出正确的分类标准。

讨论:以下物质的分类方式,依据是什么?

1、??Na2CO3,Ba(OH)2?H2,O2,CO2 

2、? ?Mg,CuO?AgCl,Mg(OH)2,CaCO3

?Fe,H2,I23、? NaOH,HSO,KSO2424?

小结:一般确定分类标准可从物质的 、 、 和 等方面考虑。 分类方法1:单一分类法——根据某一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练*1:世界上超过3000万种物质如何研究?请根据学过的分类知识将物质分类,并将下列物质归类:

Si、 Na2CO3 、CO2 、NaOH 、粗盐、Al(OH)3 、 Al 、

空气、CuO、HCl、H2、H2SO4、BaSO4

练*2:请对初中化学中学*过的化学反应类型进行分类。

分类方法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思考1:初中学过那些有关物质类别的概念?

思考2:请大家用已有知识对上述概念进行分类,并用图示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

??是否是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物质?组成成分是否单一??????? ?混合物???

练*3: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选择合适的物质填在对应的类别里。

O2 Cu H2SO4 Ba(OH)2 KNO3 CO2 空气 含镁60%的MgO

分类方法3:交叉分类法——对事物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思考:对于同一事物,如果站在不同的角度,所属类型是否一样?

练*4:对于Na2SO4 、Na2CO3、K2SO4、K2CO3这几种盐如何分类?

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往往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其中一种是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练*: 按物质所属类型连线:

Na2SO4 硫酸盐

Na2CO3 碳酸盐

K2SO4 钠盐

K2CO3 钾盐

练*5:如果根据酸的分子里是否含有氧原子,可以把酸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两类;根据酸分子电离时所能生成氢离子的个数,可以把酸分成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请用盐酸、硝酸、氢硫酸、硫酸制作一张交叉分类图。

练*6:请模仿酸对以下的碱进行分类:

NaOH Ba(OH)2 KOH Cu(OH)2 Fe(OH)3 Mg(OH)2

写出分类标准和结果(可能有多种结果)

总结: 分类一般步骤:确定分类标准选择分类方法 得出正确的分类

练*7、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或性质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或性质特点,将这种物质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1)NaCl K2CO3 Na2SO4 NaHCO3

(2)O2 CO H2 Mg

(3)CO2 SO3 CO CaO

(4)生锈铁钉 氨水 蓝矾 含镁60%MgO

  高三化学教案 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钠的化合物属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本章的重点。通过对本节的学*,不仅可以加深和巩固上一节的知识,并为下一节碱金属的学*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钠的化合物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故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指导应用意义。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学情,本节课共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过氧化钠的性质;

第二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鉴别方法。

以下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过氧化钠的性质并能够熟练的运用。通过对过氧化钠用途的学*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Na2O2与H2O、CO2的反应作为引领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

通过教学设计,授以学生科学的学*方法:对比法、实验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在较自由的互动式、探究式的学*氛围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勇于探究、善于质疑的精神以及科学求真的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过氧化钠的性质

(2)教学难点: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二、说学情

1.知识储备: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过燃烧的三要素,通过上节对金属钠的学*,学生也普遍具有了研究的热情。

2.学生特点:高一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均有限,虽对探究性实验感兴趣,但却不一定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和探索本质。故:本节课中,我将多设疑、多激疑引导,让学生都能动起手来,把实验作为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

三、说教法

我的理念:建构主义理论铺开课堂,由旧知引入新知,认知冲突或疑惑激发兴趣。

1.本节采用:“互动式”、“启发—探讨式”的实验引导分析的方法。

2.实验方面: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演示、学生两人分组实验。

3.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案导学。

宗旨:将课堂还给学生。

四、说学法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现象→提出猜想→分析本质→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2.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探究、对比讨论的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由Na2O2的性质,分析用途。

五、说教学过程

一共分为四个阶段,引入探究阶段、总结归纳阶段、练*强化阶段及课后巩固阶段。

【引入阶段】

创设情境引入:首先展示古今取火之文明,引生入境。

依据情景设疑:“为什么能够着火?”唤醒学生旧知识中关于燃烧三要素的认识,并以此展开后续教学。

情景化设疑:如果我们有了燃烧三要素之一:可燃物棉花,又该怎样去生火呢?学生发展思维。从而引出吹气是否能够生火?

对比实验验证猜想:未经处理的棉花,怎么吹,都不着火,加点固体物质,再吹,通过现象“生火”,从而引出吹气能让棉花着火的神奇物质:过氧化钠及其物理性质。

【探究阶段】

新疑问:有了过氧化钠,吹气是否就能够生火呢?

引导分析:如何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对着火点的分析,引出必定为人呼出的气体与Na2O2作用生火。

新疑问:人呼出的气体有CO2、H2O、O2、N2,到底是谁的作用呢?

学生讨论引出:空气中也有大量的N2、O2,如果把包裹有Na2O2的棉花露置在空气中,不能生火,从而引出生火的原因应是CO2、H2O与Na2O2作用生火。

过渡:但是,CO2、H2O不是常见的灭火材料吗?又如何去生火呢?

实验验证解决悬疑1:探究CO2与Na2O2作用是否能够生火。

学生演示实验一:向集满CO2的集气瓶中投入包裹有Na2O2的棉花。

结论:CO2与Na2O2作用能够生火,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引导分析:如何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三要素O2的分析,推出Na2O2与CO2反应的产物有O2,继而分析得出产物Na2CO3;通过对着火点的分析,推出这个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过渡:CO2能够生火,水不是能灭火吗?它在中间又起到怎样的作用呢?从而引入到对水的探讨。

实验验证解决悬疑2:探究H2O与Na2O2作用是否能够生火。

学生演示实验二:滴水生火

结论:H2O与Na2O2作用能够生火,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引导分析:如何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对燃烧三要素O2的分析,推出Na2O2与H2O反应的可能产物有O2,继而分析得可能产物NaOH;通过对着火点的分析,推出这个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过渡:是否真是这样呢?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Na2O2与H2O的反应

学生根据现有仪器设计实验方案,师生互动讨论出方案后,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猜想。同时,以实验报告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由观察到的现象去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能够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

\

本节课中,我是一步一个台阶的由旧知:燃烧的三要素、CO2、H2O能灭火引出新知Na2O2与H2O、CO2的反应,从而达到攻克难点。

【总结归纳】

学生自主总结完成对Na2O2知识的整理。

以一首小诗来完成对Na2O2知识的高度概括,并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的兴趣。

小诗

过氧化钠色淡黄,与水反应可生氧;

强氧化性能漂白,酚酞先红后退场;

二氧化碳也反应,密封保存记心上;

防毒面具里供氧,航天潜水受赞扬!

【练*强化】

设置了不同难度的*题,以基础的实验现象,提升至双线桥法表示电子的转移。

1.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少量的过氧化钠粉末,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A.溶液仍为无色

B.溶液最终为红色

C.有气泡产生,溶液最终为红色

D.有气泡产生,溶液先变红色最终为无色

2.用双线桥法表示Na2O2与CO2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求出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原子个数之比。

【课后巩固】

1.查阅资料完成科普小论文:我的Na2O2更精彩

2.设置课后*题巩固知识。

课本:P31页一、填空题:1二、选择题:1.2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见证过神奇的吹气能让棉花着火,必然对Na2O2有着浓厚的兴趣,顺势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完成科普小论文,比拼“谁的Na2O2更精彩”。

在这里,将学*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生产与生活。

六、说板书设计


  高三化学教案 4

本文题目:高二化学教案:沉淀溶解*衡教学案

第四单元 沉淀溶解*衡

第1课时 沉淀溶解*衡原理

[目标要求] 1.能描述沉淀溶解*衡。2.了解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并由此学会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一、沉淀溶解*衡的建立

1.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的原因

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在于生成物的溶解度小。

尽管生成物的溶解度很小,但不会等于0。

2.溶解*衡的建立

以AgCl溶解为例:

从固体溶解*衡的角度,AgCl在溶液中存在下述两个过程: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Ag+和Cl-脱离AgCl的表面溶于水中;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正、负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的表面析出——沉淀。

溶解*衡: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得到AgCl的饱和溶液,如AgCl沉淀体系中的溶解*衡可表示为AgCl(s) Cl-(aq)+Ag+(aq)。由于沉淀、溶解之间的这种动态*衡的存在,决定了Ag+和Cl-的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3.生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反应的限度

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例如AgCl和AgNO3;但难溶电解质与易溶电解质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惯上将溶解度小于0.01 g的电解质称为难溶电解质。对于常量的化学反应来说,0.01 g是很小的,因此一般情况下,相当量的离子互相反应生成难溶电解质,可以认为反应完全了。

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沉淀就达完全。

二、溶度积

1.表达式

对于下列沉淀溶解*衡:

MmAn(s)mMn+(aq)+nAm-(aq)

Ksp=[c(Mn+)]m•[c(Am-)]n。

2.意义

Ksp表示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溶解能力。

3.规则

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Qc>K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Qc=K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衡状态;

Qc

知识点一 沉淀的溶解*衡

1.下列有关AgCl沉淀的溶解*衡说法正确的是(  )

A.AgCl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达*衡后不再进行

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

C.升高温度,AgCl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D.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AgCl沉淀的溶解度不变

答案 C

解析 难溶物达到溶解*衡时沉淀的生成和溶解都不停止,但溶解和生成速率相等;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温度越高,一般物质的溶解度越大;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使溶解*衡左移,AgCl的溶解度减小。

2.下列对沉淀溶解*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相等

B.沉淀溶解达到*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C.沉淀溶解达到*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沉淀溶解达到*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答案 B

3.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石灰乳悬浊液存在下列溶解*衡:Ca(OH)2(s) Ca2+(aq)+2OH-(aq),当向此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时,若温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Ca2+数目减少 B.c(Ca2+)增大

C.溶液中c(OH-)减小 D.c(OH-)增大

答案 A

知识点二 溶度积

4.在100 mL 0.01 mol•L-1 KCl溶液中,加入1 mL 0.01 mol•L-1 AgN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gCl的Ksp=1.8×10-10 mol2•L-2)(  )

A.有AgCl沉淀析出 B.无AgCl沉淀

C.无法确定 D.有沉淀但不是AgCl

答案 A

解析 c(Ag+)=0.01×1101 mol•L-1=9.9×10-5 mol•L-1,c(Cl-)=0.01×100101 mol•L-1=9.9×10-3 mol•L-1,所以Q c=c(Ag+)•c(Cl-)=9.8×10-7 mol2•L-2>1.8×10-10 mol2•L-2=Ksp,故有AgCl沉淀析出。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温度下的AgCl水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B.AgCl的Ksp=1.8×10-10 mol2•L-2,在任何含AgCl固体的溶液中,c(Ag+)=c(Cl-)且Ag+与Cl-浓度的乘积等于1.8×10-10 mol2•L-2

C.温度一定时,当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等于Ksp值时,此溶液为AgCl的饱和溶液

D.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盐酸,Ksp值变大

答案 C

解析 在AgCl的饱和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故A错;只有在饱和AgCl溶液中c(Ag+)•c(Cl-)才等于1.8×10-10 mol2•L-2,故B项叙述错误;当Qc=Ksp,则溶液为饱和溶液,故C项叙述正确;在AgCl水溶液中加入HCl只会使溶解*衡发生移动,不会影响Ksp,所以D错。

6.对于难溶盐MX,其饱和溶液中M+和X-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类似于c(H+)•c(OH-)=KW,存在等式c(M+)•c(X-)=Ksp。一定温度下,将足量的AgCl分别加入下列物质中,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①20 mL 0.01 mol•L-1 KCl;

②30 mL 0.02 mol•L-1 CaCl2溶液;

③40 mL 0.03 mol•L-1 HCl溶液;

④10 mL蒸馏水;

⑤50 mL 0.05 mol•L-1 AgNO3溶液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③>②>⑤

C.⑤>④>②>①>③

D.④>③>⑤>②>①

答案 B

解析 AgCl(s) Ag+(aq)+Cl-(aq),由于c(Ag+)•c(Cl-)=Ksp,溶液中c(Cl-)或c(Ag+)越大,越能抑制AgCl的溶解,AgCl的溶解度就越小。AgCl的溶解度大小只与溶液中Ag+或Cl-的浓度有关,而与溶液的体积无关。①c(Cl-)=0.01 mol•L-1;②c(Cl-)=0.04 mol•L-1;③c(Cl-)=0.03 mol•L-1;④c(Cl-)=0 mol•L-1;⑤c(Ag+)=0.05 mol•L-1。Ag+或Cl-浓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④<①<③<②<⑤,故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④>①>③>②>⑤。

练基础落实

1.25℃时,在含有大量PbI2的饱和溶液中存在着*衡PbI2(s) Pb2+(aq)+2I-(aq),加入KI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Pb2+和I-浓度都增大

B.溶度积常数Ksp增大

C.沉淀溶解*衡不移动

D.溶液中Pb2+浓度减小

答案 D

2.CaCO3在下列哪种液体中,溶解度(  )

A.H2O B.Na2CO3溶液 C.CaCl2溶液 D.乙醇

答案 A

解析 在B、C选项的溶液中,分别含有CO2-3、Ca2+,会抑制CaCO3的溶解,而CaCO3在乙醇中是不溶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度积就是溶解*衡时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乘积

B.溶度积常数是不受任何条件影响的常数,简称溶度积

C.可用离子积Qc判断沉淀溶解*衡进行的方向

D.所有物质的溶度积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

答案 C

解析 溶度积不是溶解*衡时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简单乘积,还与*衡式中化学计量数的幂指数有关,溶度积受温度的影响,不受离子浓度的影响。

4.AgCl和Ag2CrO4的溶度积分别为1.8×10-10 mol2•L-2和2.0×10-12 mol3•L-3,若用难溶盐在溶液中的浓度来表示其溶解度,则下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gCl和Ag2CrO4的溶解度相等

B.AgCl的溶解度大于Ag2CrO4的溶解度

C.两者类型不同,不能由Ksp的大小直接判断溶解能力的大小

D.都是难溶盐,溶解度无意义

答案 C

解析 AgCl和Ag2CrO4阴、阳离子比类型不同,不能直接利用Ksp来比较二者溶解能力的大小,所以只有C对;其余三项叙述均错误。比较溶解度大小,若用溶度积必须是同类型,否则不能比较。

5.已知HF的Ka=3.6×10-4 mol•L-1,CaF2的Ksp=1.46×10-10 mol2•L-2。向1 L 0.1 mol•L-1的HF溶液中加入11.1 g CaCl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计算得知,HF与C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B.通过计算得知,HF与CaCl2不反应

C.因为HF是弱酸,HF与CaCl2不反应

D.如果升高温度,HF的Ka、CaF2的Ksp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答案 A

解析 该题可采用估算法。0.1 mol•L-1的HF溶液中c(HF)=0.1 mol•L-1,因此,c2(F-)=c(H+)•c(F-)≈3.6×10-4 mol•L-1×0.1 mol•L-1=3.6×10-5 mol2•L-2,又c(Ca2+)=11.1 g÷111 g/mol÷1 L=0.1 mol•L-1,c2(F-)×c(Ca2+)=3.6×10-6>Ksp,显然,A是正确的;D项,由于HF的电离是吸热的,升高温度,Ka一定增大,D错误。

练方法技巧

6.

已知Ag2SO4的Ksp为2.0×10-5 mol3•L-3,将适量Ag2SO4固体溶于100 mL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程中Ag+和SO2-4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饱和Ag2SO4溶液中c(Ag+)=0.034 mol•L-1]。若t1时刻在上述体系中加入100 mL 0.020 mol•L-1 Na2SO4溶液,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t1时刻后Ag+和SO2-4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答案 B

解析 已知Ag2SO4的Ksp=2.0×10-5 mol3•L-3=[c(Ag+)]2•c(SO2-4),则饱和溶液中c(SO2-4)=Ksp[cAg+]2=2.0×10-50.0342 mol•L-1=0.017 mol•L-1,当加入100 mL 0.020 mol•L-1 Na2SO4溶液时,c(SO2-4)=0.017 mol•L-1+0.020 mol•L-12=0.018 5 mol•L-1,c(Ag+)=0.017 mol•L-1(此时Q c

7.已知:25℃时,Ksp[Mg(OH)2]=5.61×10-12 mol3•L-3,Ksp[MgF2]=7.42×10-11 mol3•L-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

B.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

C.25℃时,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1氨水中的Ksp比在20 mL 0.01 mol•L-1 NH4Cl溶液中的Ksp小

D.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 Mg(OH)2不可能转化为MgF2

答案 B

解析 Mg(OH)2与MgF2均为AB2型难溶电解质,故Ksp越小,其溶解度越小,前者c(Mg2+)小,A错误;因为NH+4+OH-===NH3•H2O,所以加入NH4Cl后促进Mg(OH)2的溶解*衡向右移动,c(Mg2+)增大,B正确;Ksp只受温度的影响,25℃时,Mg(OH)2的溶度积Ksp为常数,C错误;加入NaF溶液后,若Qc=c(Mg2+)•[c(F-)]2>Ksp(MgF2),则会产生MgF2沉淀,D错误。

8.Mg(OH)2难溶于水,但它溶解的部分全部电离。室温下时,饱和Mg(OH)2溶液的pH=11,若不考虑KW的变化,则该温度下Mg(OH)2的溶解度是多少?(溶液密度为1.0 g•cm-3)

答案 0.002 9 g

解析 根据Mg(OH)2(s) Mg2+(aq)+2OH-(aq),c(OH-)=10-3 mol•L-1,则1 L Mg(OH)2溶液中,溶解的n[Mg(OH)2]=1 L×12×10-3 mol•L-1=5×10-4 mol,其质量为58 g•mol-1×5×10-4 mol=0.029 g,再根据S100 g=0.029 g1 000 mL×1.0 g•cm-3可求出S=0.002 9 g。

凡是此类题都是设溶液的体积为1 L,根据1 L溶液中溶解溶质的质量,计算溶解度。

练综合拓展

9.金属氢氧化物在酸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控制溶液的pH,以达到分离金属离子的目的。难溶金属的氢氧化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S/mol•L-1)如下图。

(1)pH=3时溶液中铜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

(2)若要除去CuCl2溶液中的少量Fe3+,应该控制溶液的pH为______。

A.<1     B.4左右     C.>6

(3)在Ni(OH)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2+杂质,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来除去,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氢氧化铜沉淀溶解,除了加入酸之外,还可以加入氨水,生成[Cu(NH3)4]2+,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一些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物质 FeS MnS CuS PbS HgS ZnS

Ksp 6.3×10-18 2.5×

10-13 1.3×10-36 3.4×10-28 ***×10-53 1.6×10-24

某工业废水中含有Cu2+、Pb2+、Hg2+,最适宜向此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______除去它们。(选填序号)

A.NaOH    B.FeS     C.Na2S

答案 (1)Cu2+ (2)B

(3)不能 Co2+和Ni2+沉淀的pH范围相差太小

(4)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5)B

解析 (1)据图知pH=4~5时,Cu2+开始沉淀为Cu(OH)2,因此pH=3时,铜元素主要以Cu2+形式存在。

(2)若要除去CuCl2溶液中的Fe3+,以保证Fe3+完全沉淀,而Cu2+还未沉淀,据图知pH应为4左右。

(3)据图知,Co2+和Ni2+沉淀的pH范围相差太小,无法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除去Ni(OH)2溶液中的Co2+。

(4)据已知条件结合原子守恒即可写出离子方程式:

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5)因为在FeS、CuS、PbS、HgS四种硫化物中只有FeS的溶度积,且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度积差别较大,因此应用沉淀的转化可除去废水中的Cu2+、Pb2+、Hg2+,且因FeS也难溶,不会引入新的杂质。

第2课时 沉淀溶解*衡原理的应用

[目标要求] 1.了解沉淀溶解*衡的应用。2.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一、沉淀的生成

1.沉淀生成的应用

在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2.沉淀的方法

(1)调节pH法: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使Fe3+转变为Fe(OH)3沉淀而除去。反应如下:

Fe3++3NH3•H2O===Fe(OH)3↓+3NH+4。

(2)加沉淀剂法:如以Na2S、H2S等作沉淀剂,使某些金属离子,如Cu2+、Hg2+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CuS、HgS等沉淀,也是分离、除去杂质常用的方法。反应如下:

Cu2++S2-===CuS↓,

Cu2++H2S===CuS↓+2H+,

Hg2++S2-===HgS↓,

Hg2++H2S===HgS↓+2H+。

二、沉淀的转化

1.实验探究

(1)Ag+的沉淀物的转化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有白色沉淀生成 白色沉淀变为黄色 黄色沉淀变为黑色

化学方程式 AgNO3+NaCl===AgCl↓+NaNO3 AgCl+KI===AgI+KCl 2AgI+Na2S===Ag2S+2NaI

实验结论 溶解度小的沉淀可以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2)Mg(OH)2与Fe(OH)3的转化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红褐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MgCl2+2NaOH===Mg(OH)2↓+2NaCl 3Mg(OH)2+2FeCl3===2Fe(OH)3+3MgCl2

实验结论 Fe(OH)3比Mg(OH)2溶解度小

2.沉淀转化的方法

对于一些用酸或其他方法也不能溶解的沉淀,可以先将其转化为另一种用酸或其他方法能溶解的沉淀。

3.沉淀转化的实质

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衡的移动。一般说来,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

两种沉淀的溶解度差别越大,沉淀转化越容易。

4.沉淀转化的应用

沉淀的转化在科研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锅炉除水垢

水垢[CaSO4(s)――→Na2CO3溶液CaCO3――→盐酸Ca2+(aq)]

其反应方程式是CaSO4+Na2CO3 CaCO3+Na2SO4,CaCO3+2HCl===CaCl2+H2O+CO2↑。

(2)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解释

在自然界也发生着溶解度小的矿物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矿物的现象。例如,各种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可变成CuSO4溶液,并向深部渗透,遇到深层的闪锌矿(ZnS)和方铅矿(PbS)时,便慢慢地使之转变为铜蓝(CuS)。

其反应如下:

CuSO4+ZnS===CuS+ZnSO4,

CuSO4+PbS===CuS+PbSO4。

知识点一 沉淀的生成

1.在含有浓度均为0.01 mol•L-1的Cl-、Br-、I-的溶液中,缓慢且少量的加入AgNO3稀溶液,结合溶解度判断析出三种沉淀的先后顺序是(  )

A.AgCl、AgBr、AgI B.AgI、AgBr、AgCl

C.AgBr、AgCl、AgI D.三种沉淀同时析出

答案 B

解析 AgI比AgBr、AgCl更难溶于水,故Ag+不足时先生成AgI,析出沉淀的先后顺序是AgI、AgBr、AgCl,答案为B。

2.为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Cl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的一种试剂是(  )

A.NaOH B.Na2CO3 C.氨水 D.MgO

答案 D

解析 要除FeCl3实际上是除去Fe3+,由于pH≥3.7时,Fe3+完全生成Fe(OH)3,而pH≥11.1时,Mg2+完全生成Mg(OH)2,所以应加碱性物质调节pH使Fe3+形成Fe(OH)3;又由于除杂不能引进新的杂质,所以选择MgO。

3.要使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Pb2+沉淀,可用硫酸盐、碳酸盐、硫化物等作沉淀剂,已知Pb2+与这些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的溶解度如下:

化合物 PbSO4 PbCO3 PbS

溶解度/g 1.03×10-4 1.81×10-7 1.84×10-14

由上述数据可知,选用沉淀剂为(  )

A.硫化物 B.硫酸盐

C.碳酸盐 D.以上沉淀剂均可

答案 A

解析 PbS的溶解度最小,沉淀最彻底,故选A。

知识点二 沉淀的转化

4.向5 mL NaCl溶液中滴入一滴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一滴KI溶液并振荡,沉淀变为黄色,再滴入一滴Na2S溶液并振荡,沉淀又变成黑色,根据上述变化过程,分析此三种沉淀物的溶解度关系为(  )

A.AgCl=AgI=Ag2S B.AgCl

C.AgCl>AgI>Ag2S D.AgI>AgCl>Ag2S

答案 C

解析 沉淀溶解*衡总是向更难溶的方向转化,由转化现象可知三种沉淀物的溶解度关系为AgCl>AgI>Ag2S。

5.已知如下物质的溶度积常数:FeS:Ksp=6.3×10-18 mol2•L-2;CuS:Ksp=6.3×10-36 mol2•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温度下,CuS的溶解度大于FeS的溶解度

B.同温度下,向饱和FeS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后,Ksp(FeS)变小

C.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S溶液,最先出现的沉淀是FeS

D.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可以选用FeS作沉淀剂

答案 D

解析 A项由于FeS的Ksp大,且FeS与CuS的Ksp表达式是相同类型的,因此FeS的溶解度比CuS大;D项向含有Cu2+的工业废水中加入FeS,FeS会转化为更难溶的CuS,可以用FeS作沉淀剂;B项Ksp不随浓度变化而变化,它只与温度有关;C项先达到CuS的Ksp,先出现CuS沉淀。

练基础落实

1.以MnO2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Pb2+、Cd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而除去。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推知MnS具有的相关性质是(  )

A.具有吸附性

B.溶解度与CuS、PbS、CdS等相同

C.溶解度大于CuS、PbS、CdS

D.溶解度小于CuS、PbS、CdS

答案 C

2.当氢氧化镁固体在水中达到溶解*衡Mg(OH)2(s) Mg2+(aq)+2OH-(aq)时,为使Mg(OH)2固体的量减少,须加入少量的(  )

A.MgCl2 B.NaOH C.MgSO4 D.NaHSO4

答案 D

解析 若使Mg(OH)2固体的量减小,应使Mg(OH)2的溶解*衡右移,应减小c(Mg2+)或c(OH-)。答案为D。

3.已知常温下:Ksp[Mg(OH)2]=1.2×10-11 mol3•L-3,Ksp(AgCl)=1.8×10-10 mol2•L-2,Ksp(Ag2CrO4)=1.9×10-12 mol3•L-3,Ksp(CH3COOAg)=2.3×10-3 mol•L-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等体积混合浓度均为0.2 mol/L的AgN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一定产生CH3COOAg沉淀

B.将0.001 mol/L的AgNO3溶液滴入0.001 mol/L的KCl和0.001 mol/L的K2CrO4溶液中先产生Ag2CrO4沉淀

C.在Mg2+为0.121 mol/L的溶液中要产生Mg(OH)2沉淀,溶液的pH至少要控制在9以上

D.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Ksp(AgCl)变大

答案 C

4.已知下表数据:

物质 Fe(OH)2 Cu(OH)2 Fe(OH)3

Ksp/25 ℃ 8.0×10-16 mol3•L-3 2.2×10-20 mol3•L-3 4.0×10-38 mol4•L-4

完全沉淀时的pH范围 ≥9.6 ≥*** 3~4

对含等物质的量的CuSO4、FeSO4、Fe2(SO4)3的混合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看到红褐色沉淀 ②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看到白色沉淀 ③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氯水,并调节pH到3~4后过滤,可获得纯净的CuSO4溶液 ④在pH=5的溶液中Fe3+不能大量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练方法技巧

5.含有较多Ca2+、Mg2+和HCO-3的水称为暂时硬水,加热可除去Ca2+、Mg2+,使水变为软水。现有一锅炉厂使用这种水,试判断其水垢的主要成分为(  )

(已知Ksp(MgCO3)=6.8×10-6 mol2•L-2,Ksp[Mg(OH)2]=5.6×10-12 mol3•L-3)

A.CaO、MgO B.CaCO3、MgCO3

C.CaCO3、Mg(OH)2 D.CaCO3、MgO

答案 C

解析 考查沉淀转化的原理,加热暂时硬水,发生分解反应:Ca(HCO3)2=====△CaCO3↓+CO2↑+H2O,Mg(HCO3)2=====△MgCO3↓+CO2↑+H2O,生成的MgCO3在水中建立起*衡:MgCO3(s) Mg2+(aq)+CO2-3(aq),而CO2-3发生水解反应:CO2-3+H2O HCO-3+OH-,使水中的OH-浓度增大,由于Ksp[Mg(OH)2]

6.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衡曲线如图所示。提示:BaSO4(s)Ba2+(aq)+SO2-4(aq)的*衡常数Ksp=c(Ba2+)•c(SO2-4),称为溶度积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提示:BaSO4(s) Ba2+(aq)+SO2-4(aq)的*衡常数Ksp=c(Ba2+)•c(SO2-4),称为溶度积常数。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sp大于c点对应的Ksp

答案 C

解析 由溶度积公式可知,在溶液中当c(SO2-4)升高时,c(Ba2+)要降低,而由a点变到b点c(Ba2+)没有变化,A错;蒸发浓缩溶液时,离子浓度都升高,而由d点变到c点时,c(SO2-4)却没变化,B错;d点落在*衡图象的下方,说明Ksp>c(Ba2+)•c(SO2-4),此时是未饱和溶液,无沉淀析出,C正确;该图象是BaSO4在某一确定温度下的*衡曲线,温度不变,溶度积不变,a点和c点的Ksp相等,D错。

练综合拓展

7.已知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溶解*衡:

MmAn(s) mMn+(aq)+nAm-(aq)

Ksp=[c(Mn+)]m•[c(Am-)]n,称为溶度积。

某学*小组欲探究CaSO4沉淀转化为CaCO3沉淀的可能性,查得如下资料:(25℃)

难溶电

解质 CaCO3 CaSO4 MgCO3 Mg(OH)2

Ksp 2.8×10-9

mol2•L-2 9.1×10-6

mol2•L-2 6.8×10-6

mol2•L-2 1.8×10-12

mol3•L-3

实验步骤如下:

①往100 mL 0.1 mol•L-1的CaCl2溶液中加入100 mL 0.1 mol•L-1的Na2SO4溶液,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向上述悬浊液中加入固体Na2CO3 3 g,搅拌,静置,沉淀后弃去上层清液。

③再加入蒸馏水搅拌,静置,沉淀后再弃去上层清液。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由题中信息知Ksp越大,表示电解质的溶解度越______(填“大”或“小”)。

(2)写出第②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第③步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补充第④步操作及发生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

(2)Na2CO3+CaSO4===Na2SO4+CaCO3↓

(3)洗去沉淀中附着的SO2-4

(4)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放出无色无味气体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教材新增加的内容,题目在设计方式上为探究性实验,既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注重了探究能力的考查。由Ksp表达式不难看出其与溶解度的关系,在硫酸钙的悬浊液中存在着:CaSO4(aq)===SO2-4(aq)+Ca2+(aq),而加入Na2CO3后,溶液中CO2-3浓度较大,而CaCO3的Ksp较小,故CO2-3与Ca2+结合生成沉淀,即CO2-3+Ca2+===CaCO3↓。既然是探究性实验,必须验证所推测结果的正确性,故设计了③④步操作,即验证所得固体是否为碳酸钙。

8.(1)在粗制CuSO4•5H2O晶体中常含有杂质Fe2+。

①在提纯时为了除去Fe2+,常加入合适的氧化剂,使Fe2+转化为Fe3+,下列物质可采用的是______。

A.KMnO4 B.H2O2 C.氯水 D.HNO3

②然后再加入适当物质调整溶液pH至4,使Fe3+转化为Fe(OH)3,调整溶液pH可选用下列中的______。

A.NaOH B.NH3•H2O C.CuO D.Cu(OH)2

(2)甲同学怀疑调整溶液pH至4是否能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2+的目的,乙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计算确定,他查阅有关资料得到如下数据,常温下Fe(OH)3的溶度积Ksp=1.0×10-38,Cu(OH)2的溶度积Ksp=3.0×10-20,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0×10-5 mol•L-1时就认定沉淀完全,设溶液中CuSO4的浓度为3.0 mol•L-1,则Cu(OH)2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______,Fe3+完全沉淀[即c(Fe3+)≤1.0×10-5 mol•L-1]时溶液的pH为______,通过计算确定上述方案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答案 (1)①B ②CD (2)4 3 可行

(2)Ksp[Cu(OH)2]=c(Cu2+)•c2(OH-),则c(OH-)=3.0×10-203.0=1.0×10-10(mol•L-1),则c(H+)=1.0×10-4 mol•L-1,pH=4。

Fe3+完全沉淀时:Ksp[Fe(OH)3]=c(Fe3+)•c3(OH-),则c(OH-)=31.0×10-381.0×10-5=1.0×10-11 mol•L-1。此时c(H+)=1×10-3 mol•L-1,pH=3,因此上述方案可行。

  高三化学教案 5

  一、教材分析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是以化学基本概念为基础,与实验紧密联系,强调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本节教学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乃至今后继续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材内容具有概念比较多,且抽象又难于理解的特点。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认识引入物质的量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的困难。

  二、学情分析

  对于“物质的量”这个新的“量”和“摩尔”这个新的“单位”,学生是很陌生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过学*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米、千克等。可采用类比方法,类比方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的某些属性上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也相同的一种科学方法。如物质的量与其他学生熟悉的量类比、摩尔与其他国际单位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等,运用类比思想阐释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意义,能够提高这两个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兼容性,有利于对这两个陌生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

  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

  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的思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和巩固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学的*惯、探究的意识。

  (3)体验学*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2)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的概念;

  (2)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3)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涵义;

  (4)通过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计算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的概念。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黑板

  六、教学方法

  采用创设情境方式,通过故事(一粒米的称量)和生活实例,以聚微成宏的科学思维方式,引出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搭建起宏观与微观的桥梁。通过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常用单位(箱、包、打等)与抽象概念类比、国际单位之间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教学,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感受概念的生成过程,初步形成物质的量的概念并理解其重要性。

  高三化学教案 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学情分析

本课题知识贴*生活,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个课题。作为九年级的学生,在本课题之前,已经多次进行过实验探究,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学*了氧气、碳等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后已具备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学*金属的性质奠定了知识和方法基础。而且整个课题的引入、探究、得出结论、练*巩固都完全由学生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可轻松学*并应用知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

课前准备仪器药品

试管、镊子、镁条、铝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__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和见到各种金属,这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是有差别的,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有金属参加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

【过渡】观察上述化学反应可知:通常金属能与氧气反应,能和酸反应,还能与金属的化合物如硫酸铜溶液反应。现在我们先来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2Mg+O22MgO

4Al+3O22Al2O3

Zn+H2SO4=ZnSO4+H2↑

Fe+CuSO4=FeSO4+Cu联系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物质、事实出发引入新课,同时复*相关知识。

【引导复*、回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常温能反应:以镁、铝为代表。

2、高温下能反应:以铁、铜为代表。

3、高温下也不能反应:以金、银为代表。回忆、记录、巩固相关知识。比较镁、铝、铁、铜、银、金的活泼程度差异。

复*、巩固相关知识,加深印象。

为金属与酸、盐反应的学*打下基础。

【过渡】有些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有些金属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我们可以从①能否反应②反应的激烈程度来探究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差异。听讲了解判断金属活动性差异的初步方法。

【设问】金属与酸反应现象是否也像金属与氧气反应一样存在差别呢?同学们可以先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推理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探究活动1】

镁、锌、铁、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提示】

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认真观察现象。

【巡视、指导实验】实验探究:

A组: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盐酸反应。

B组: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硫酸反应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推理能力和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展示探究结果: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镁>锌>铁>铜。在讨论、交流中,吸取别人有益的意见,让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

【设问】在镁、锌、铁、铜几种金属中,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由此你能把金属分为哪两类?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

结论:可分为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和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这两类。为后面学*金属活动顺序时,为什么会出现氢元素打下基础。

【过渡】在第五单元我们曾做过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反应后在铁钉表面有紫红色的铜产生,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铁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应该比铜活泼。培养学生相关知识的迁移能力,拓展学生思路。

【讲述】可以用金属和某些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实验桌上除刚才的实验药品外还有几种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同学们可以参考刚才的金属与酸反应的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来探究。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态度,增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探究活动2】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巡视、指导实验】实验探究:镁、锌、铁、铜分别与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__银溶液反应。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同学间的协作精神。

【设问】通过实验,结合上一个探究的结果,你能得出镁、锌、铁、铜、银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吗?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讨论、交流并达成共识。得出结论:镁、锌、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镁>锌>铁>铜>银。通过学生间对话、师生间对话,使知识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拓展。

【展示】金属活动顺序

【设问】

为什么会出现氢元素?金属元素的位置与它的活动性有什么关系?位于前面的金属能否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观察、记忆。

思考、交流、讨论,总结出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规律。加强学生记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设问】刚才做了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有的反应已经学过,如锌与盐酸、稀硫酸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类型和以前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类型相同吗?如果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去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思考、交流、讨论,总结出置换反的应特点和规律。理解、掌握置换反应的应特点和规律。

  高三化学教案 7

一、要集中精力,做好复*工作。

高三是高考前最后的冲刺阶段,时间紧张,在这么关键的时间里,同学们一定要集中精力,做好复*工作。要稳定情绪,抛开其他杂念,全力以赴地迎接高考。

二、要紧跟学校教师课堂教学,按照老师的指导做好每部分的专项复*。

在复*阶段,要跟紧学校教师的复*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每个部分的专项复*,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各个知识板块的典型*题。

三、复*过程中,要注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复*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没有搞懂的知识点,要及时请教老师或者和同学商讨。问题不过夜,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每复*一个知识点,就牢牢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四、在抓住主干知识,落实基础的前提下,做好成套的练*。

高考的复*,除了要抓住主干知识点,落实基础,也要在此基础上,做些成套的练*。因为理科综合试卷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满分是300分,考察时间是2个半小时。三科时间如何分配,需要不断的练*,按自己的特点合理分配。

1,【实验的复* 】

重视对基本实验的复*,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要通过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实验安全、实验评价等,能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非预期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要学会准确、简练、全面地表述实验现象、结果、过程以及结论。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不要“迷恋”复*资料】

学生有正确的学*方法比盲目做题更重要。

复*是一个学*阶段,将已经学过的各章各节的知识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豁然开朗,融会贯通,从学*过程中举一反三到整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复*固然可以提高能力档次,但是提高还是有一定极限的,学生要量力而行,能使精力、时间发挥的效果,在复*中贯彻拼搏精神,力争更好的效果。

3,【复*时要注意的问题 】

各类*题或是各种考试题,无非都是设置一些新情景和条件,要求考生分析解决一些问题。这里所考核的,实际上就是接受信息(包括已经学过的知识、从做过的实验中所得到的信息、考卷上所给的信息等等)、处理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调用、筛选、转换、重组)和输出信息(运用文字、符号、方程式、图表等表达方式)的能力。这三方面的能力培养要靠*时训练积累的。

但练*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效率。

要善于反思。在复*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善于反思,自己的复*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作进一步思考,

要讲求规范。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专用名词、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关。

  高三化学教案 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这种反应。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NaOH溶液、盐酸

[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而CO2能导电是因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

③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注意点:

⑴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或”字

⑵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⑶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观察:五种电解质HCl、NaOH、NaCl、CH3COOH、NH3.H2O溶液的导电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结果。

(结果: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讲述]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而当溶液体积、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比较以上五种溶液,显然,在CH3COOH、NH3·H2O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离子数目较少。[设问]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高三化学教案 9

一、教材分析: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和应用的科学。要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必须从微观粒子入手,才能寻找到原因。化学学科涉及分子、离子、原子、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等多种微观粒子,但最重要的是原子。只要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才可以进一步了解分子、离子结构,进而深入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在初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化学物质的性质,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进入微观世界,探索物质的奥秘。通过本节了解原子构成、核素、同位素概念,了解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间的关系,为后续周期律的学*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2.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提高同学们辨别概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研究,激发学生从微观角度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难点: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同学们在初中已经有了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所以这节课原子表示方法比较容易接受,但对于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是新知识。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学生学*准备:导学案

教师教学准备:投影设备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疑惑点(主要以学生读答案展示的方式)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离子、分子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都都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同种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有关原子的几个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核素和同位素

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带负电的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也就是说,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荷,其正电荷数由所含质子数决定。

(1)原子的电性关系: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3)离子指的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子。

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阳离子,带正电荷;

当质子数(核电核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带负电荷。

(4)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高三化学教案 10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课时 铁的重要化合物

  【内容与解析】

  (一) 内容:氧化铁的性质;氢氧化铁的性质;氢氧化亚铁的性质。

  (二)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铁的重要氧化物;指的是氧化铁的性质和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性质,其关键是。理解它关键要了解铁元素有+2、+3和0三个价态,所以处于中间价态的Fe2+的化合物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剂氧化;同样,位于最高价态的Fe3+也可以被还原剂还原;所以,根据铁元素的这三个价态,可以实现Fe2+、Fe3+的相互转化。学生已经学过钠的重要化合物和铝的重要化合物,所以对金属化合物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铁的重要化合物就是对金属化合物知识的完善。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氢氧化亚铁的性质、Fe2+、Fe3+的相互转化和Fe3+的检验。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从从铁元素的化合价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来分析铁的化合物的性质和实现Fe2+、Fe3+的相互转化。

  【教学目标与解析】

  教学目标

  (1)了解FeO、Fe2O3、 Fe3O4的性质和应用;

  (2)掌握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性质;

  (3)掌握Fe2+、Fe3+的检验方法和相互转化。

  目标解析:

  (1)了解FeO、Fe2O3、 Fe3O4的性质和应用;就是要了解铁的这三种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和他们在生活中的用途,掌握他们和非氧化性酸如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掌握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性质;就是要掌握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的制取,反应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了解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时难溶物颜色变化的原因,能正确书写氢氧化亚铁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Fe2+、Fe3+的检验方法和相互转化;就是要能根据Fe2+、Fe3+的化合价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入手,掌握Fe2+、Fe3+的相互转化。掌握Fe2+、Fe3+的检验方法。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的教学中,学生可能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还不是很熟悉,所以,在Fe2+、Fe3+的相互转化这知识点上可能会有点乱。所以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先复*一下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使用暴风影音播放“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制取”“Fe2+、Fe3+的相互转化”“Fe2+、Fe3+的检验”的实验视频,因为在传统教学中,实验只能是教师演示(目前尚未具备学生实验的条件),教师演示又不利于全体同学观察。为弥补此缺陷,使用暴风影音等媒体播放器播放这些实验的实验视频。

  【教学过程】

  问题1:从元素周期表认识铁的结构和性质?

  1.铁的原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1)铁的原子结构特点

  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第Ⅷ族。Fe的原子序数是26,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铁为变价金属,通常显+2和+3价。

  (2)铁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熔、沸点较高,纯铁的抗腐蚀性强,有较好的导电、导热、延展性。铁能被磁铁吸引。

  2.铁的化学性质

  (1)铁与非金属的反应

  ①铁和氯气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2Fe+3Cl2=====点燃2FeCl3。

  ②铁和氧气的反应

  实验步骤:把细铁丝在火柴杆上盘成螺旋状,点燃火柴,然后迅速伸入盛有O2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铁丝在O2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化学方程式:3Fe+2O2=====点燃Fe3O4。

  ③铁和其他非金属的反应

  2Fe+3Br2===2FeBr3

  Fe+S=====△FeS(黑色固体) Fe+I2=====△FeI2

  (2)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实验步骤: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或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用试管收集产生的经干燥的气体,并靠*火焰点火。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红热的铁与水蒸气起反应,放出气体。用试管收集气体,将气体靠*火焰点火,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

  实验结论:3Fe+4H2O(g)=====高温Fe3O4+4H2。

  (3)铁与酸反应

  ①铁与非氧化性酸(如稀H2SO4、HCl等)反应生成Fe2+,放出H2。

  离子方程式:Fe+2H+===Fe2++H2↑。

  ②铁与氧化性酸(如稀HNO3)反应时,不放出H2。

  a.HNO3(稀)过量时生成Fe3+

  Fe+4HNO3(稀)===Fe(NO3)3+NO↑+2H2O。

  b.铁粉过量时生成Fe2+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4)铁与盐溶液的反应

  ①铁能与比它活动性弱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置换出这种金属。

  Fe+CuSO4===Cu+FeSO4。

  ②铁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Cl2。

  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

  问题2:铁元素有哪些常见的化合价?由此可以你可以推出铁的氧化物有几种?

  设计意图:从铁元素的化合价入手,认识铁的氧化物。

  师生活动:

  (1) 铁的氧化物有几种?他们分别有怎样的物理性质呢?

  (2) 铁的氧化物的俗名、用途?

  (3) 铁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还是碱性氧化物?分别写出他们和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 FeO Fe2O3 Fe3O4

  名称 氧化亚铁 氧化铁

  (俗名铁红) 四氧化三铁(俗名磁性氧化铁)

  铁的价态 +2 +3 +2、+3

  颜色和状态 黑色固体 红棕色固体 黑色晶体

  类别 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与还原剂的反应(如H2、CO、Al) H2+FeO=====△Fe+H2O

  3CO+Fe2O3=====△2Fe+3CO2 8Al+3Fe3O4=====△4Al2O3+9Fe

  与酸(H+)的反应 FeO+2H+===Fe2++H2O Fe2O3+6H+===2Fe3++3H2O Fe3O4+8H+===2Fe3++Fe2++4H2O

  问题3:铁的氢氧化物有Fe(OH)3 、Fe(OH)2两种,而且都难溶于水,那么实验室应如何制取Fe(OH)3 、Fe(OH)2?

  设计意图:从实验事实入手,了解铁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师生活动:

  (1) 铁盐、亚铁盐的颜色?

  (2) 制备Fe(OH)3 、Fe(OH)2选用什么试剂?

  (3) 描述实验现象?写出制取Fe(OH)3 、Fe(OH)2的化学方程式。

  (4) 制备Fe(OH)2的实验中,生成物的颜色怎样改变?写出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5) 实验室制备Fe(OH)2时,怎样避免被氧气氧化?

  Fe(OH)3 、Fe(OH)2都是不溶性碱,它们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师生活动:

  (1) 氢氧化铁是难溶性的氢氧化物,根据已有知识,推测它应具有什么性质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物 氢氧化亚铁 氢氧化铁

  化学式 Fe(OH)2[来源:Ks5u.com] Fe(OH)3

  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不溶于水 红棕色固体,不溶于水

  化学性质 Fe(OH)2+2H+===Fe2++2H2O

  4Fe(OH)2+2H2O+O2===4Fe(OH)3 Fe(OH)3+3H+===Fe3++3H2O[

  2Fe(OH)3=====△Fe2O3+3H2O

  制法 可溶性碱与亚铁盐溶液反应

  Fe2++2OH-===Fe(OH)2↓ Fe3++3OH-===Fe(OH)3↓

  问题4:这么检验某种Fe2+溶液变质了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师生活动:

  (1) 向FeCl3和FeCl2溶液中分别加入KSCN溶液,会有怎样的现象?

  (2) 实验室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FeCl3和FeCl2溶液?

  比较 Fe2+ Fe3+

  颜色 浅绿色 棕黄色

  主要化学性质 还原性:Fe2+――→氧化剂Fe3+

  与碱反应:Fe2++2OH-===Fe(OH)2↓

  水解性:水溶液显酸性 氧化性:Fe3 Fe2+

  与碱反应:Fe3++3OH-===Fe(OH)3↓

  水解性:水溶液显酸性

  检验方法 (1)加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氯水溶液变红色

  (2)加碱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遇含SCN-的溶液显红色,与碱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

  保存方法 加Fe防止氧化,密封 无特殊要求

  溶液配制 加酸防变浑浊,加Fe防止氧化 加酸防止变浑浊

  转化关系

  问题5:为什么实验室在配制FeCl2或FeSO4溶液时,通常还要往溶液中加入铁钉或铁粉?

  设计意图:从实验事实入手,了解Fe2+、Fe3+的相互转化。

  师生活动:

  (1) 配制FeCl2或FeSO4溶液时,加入铁钉或铁粉有何作用?

  (2) 如何除去Fe3+溶液中的Fe2+?

  【目标检测】

  1.下列关于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铁能被磁铁吸引,但纯铁易腐蚀;②在人体的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③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ⅦB族;④铁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但不能在水蒸气中燃烧;⑤铁与强氧化剂硝酸反应的产物仅是Fe(NO3)3;⑥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FeCl2和Fe(OH)3。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④⑥

  2.下列物质可由相应的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

  ①FeS ②CuS ③FeCl2 ④Al2S3 ⑤Fe3O4 ⑥Fe2O3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下列物质中能与Fe3+反应,且反应中Fe3+作氧化剂的是( )

  ①SCN- ②Fe ③Fe2+ ④Cu ⑤I- ⑥OH-

  A.①②④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全部

  4.a 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 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7 B.7:1 C.7:8 D.8:7

  5、(20xx江苏省苏州市模拟)一定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Fe(NO3)3、Fe(NO3)2、NO和H2O,下列四种情况不能得出溶液中Fe3+与Fe2+的物质的量之比的是(不考虑水解)( )

  A.已知参加反应的硝酸与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B.已知参加反应的硝酸与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C.已知参加反应的铁与生成的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D.已知溶液中的Fe3+与NO-3的物质的量之比

  【课堂小结】

  铁的重要化合物

  1、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

  Fe3++3OH-=Fe (OH)3↓红褐色

  Fe2++2OH-=Fe(OH)2↓白色

  4Fe(OH)2+O2+2H2O=4Fe (OH)3

  2、Fe3+的检验

  Fe3+遇KSCN溶液显红色

  Fe2+遇KSCN溶液不显红色

  3、Fe2+和Fe3+的相互转化


高三化学教学教案(精选五篇)(扩展7)

——高三化学教师教学总结范文五份

  高三化学教师教学总结 1

  一、根据学情,确立目标

  基本学情:本届高三共有12个理科班。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由于高一课时少,导致化学必修1和必修2两本书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学生掌握得差,对物质的性质基本上没有什么记忆了,而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占有重要比例。高二基本已完成教学内容,高三一开学就进入第一轮复*。高三化学总复*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使学生更扎实、更系统地掌握知识。要做到这些,一是要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二是要深入研究*年来的高考试题及出题特点及归律,三是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针对性的复*计划。

  复*目标:帮助考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通过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讨论、总结,初步让学生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网络,基本养成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惯。

  二、复*策略

  1、加强高考信息的收集、分析、交流

  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重视对历年高考试题的分析、比较;定期查阅各种专业杂志,还可上网查阅;加强与专业科、其他年级及兄弟学校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积极参加备科小组和课组教研活动,认真研*,并结合学校实际贯彻执行。

  2、紧握课本,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源于课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衍生而来,高考知识体现课本内容,最终落脚点还是课本,所以切不可舍本求末,重教辅轻教材。

  高考备考复*一定要依托于课本,降低重心,淡化“热点”,立足基础,回归教材,抓主干知识,建立知识网络,脚踏实地完成教学任务,全面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考纲中每个知识要认真落实,把握相关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形成坚实的知识体系,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要求的化学主干知识为(16条):(1)化学计量及阿伏加德罗常数(2)电解质溶液(pH、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衡等)

  (3)氧化还原原理及其应用(电化学)(4)典型的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钠、铝、铁) (5)典型的非金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氯、硫、氮、硅)(6)原子结构(7)元素周期律、周期表、化学键(8)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方程式)(9)反应速率与化学*衡(10)同分异构(11)烃及其衍生物(12)糖类、蛋白质、油酯(13)有机合成材料(14)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操作(15)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制备(16)化学实验设计要注重规范、落实细节。

  3、抓好基础、全面复*

  复*中,要在打好基础上下功夫,把注意力放在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上,不要猎奇,不要搞“偏、难、高”的内容。对于大纲不要求的内容,要坚决删掉。要把注意力放在抓基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及关键上。注重语言描述的准确性、规范性、科学性、完整性,确保基础知识不丢分。

  4、优化复*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课堂效率是一直以来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在复*阶段如何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一般按课本章节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复*要详细具体,因为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在整个化学复*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后面的复*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

  对元素化合物综合复*,非金属按单质――氢化物――氧化物――酸――盐顺序复*,金属按单质――氧化物――碱――盐顺序复*。学*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性质(先共性,再特性)→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宜粗不宜细。有机物不按节复*,按块复*,烃――烃的衍生物――糖类、油脂、蛋白质――合成材料。

  5、开展“三清”运动,要求学生人人有纠错本,搞好知识落实。

  “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实现“三清”的先决条件是给学生适当的学*内容,适量作业题量和一定的完成时间;“三清”运动的关键是学生要及时自觉地进行归纳、提升和总结,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因此,教师要在诊断学生学情上下功夫,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布置适量的任务,教研组要督促检查评价。要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反复运用“错误”纠错,直到由不会变会。高三化学组要继续搞好章节过关练*题,要把知识落实做为教学质量提高的重点环节进行检查。

  高三化学教师教学总结 2

  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

  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以较大的选择空间。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各自的潜能,制订各自的化学学*计划,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能力发展水*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学*课程模块和安排学*顺序给予指导。

  2、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探究学*和合作学*,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化学1、化学2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惯与胆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4、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觉得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化、赞赏化学的个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除上述之外,我觉得还可以发挥活动课和化学史教育的作用。开展课外化学实验和家庭化学实验活动,都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5、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

  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例如,“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又如,“化学与技术”模块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观看影像、听报告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

  高三化学教师教学总结 3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x、x、x)三个班级的化学科教师,这学期将迎来六月份的高考,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学期,因此我倍感责任重大,工作压力也很大,不过有压力才有动力。我一直认真对待工作,丝毫不敢懈怠,学生的理综成绩非常关键,而化学尤其重要,我要让学生发挥出他们最好的水*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一年以来学生和我的关系非常融洽,大部分学生也非常勤奋,虽然高考的成绩还未出来,但学生的学*态度让我觉得一年的付出有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这学期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开学初,我就将全国重要省市20份高考试卷下载下来并在备课组内进行研究,重点是关注课改省份(宁夏、山东、江苏、海南、广东)的高考试卷,从试卷中领会新课改在高考中体现的精神。学*《福建省的教学建议》让我更清楚新旧考纲所增加和删除的内容,使复*更有针对性。第一轮的复*基本上按照《教学建议》落实各知识点,复*范围较广。《考试说明》颁布后,我们的第二轮复*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知识点复*,《说明》中提到的务必复*到位,《考试说明》明确不要求的内容作大胆的删除。

  2、拟定有效的复*方案,组织实施教学。

  复*备考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确定复*内容定位,以高中化学教材为依托,拟定有效的复*方案,组织实施教学。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高中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知识主线,明确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及关键点、易错易混点、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同类归纳、异类比较、横纵联系、点面结合,认识、理解、全面整理知识,打通模块,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

  3、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这一届是新课程改革的第一届毕业生,面对新的教学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必须摸着石头过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我不断的探索教学方法,经常自我反思,寻找更好的,更适合我们学生现状的教学方式。

  4、博众之彩,吸取同行的宝贵经验

  我多次参加晋江市化学协作小组的会议,认真领会会议精神,传达给备课组成员,并付诸实践。经常听同行老师的课,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尤其是兄弟学校老师的课经过较深较广的探讨受益匪浅,使我的教学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二)继续教育方面

  我在大学学*的专业课程并不是化学,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我在课余时间参加福建师范学校组织的师范类专业主干课程进修班的学*,并认真学*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本学期已经结束,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觉得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对学生的学*现状了解不够全面,往往高估了学生的知识水*和理解能力,导致复*时经常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对高考精神的解读不够深,复*时过于小心,不敢果断地删除一些陈旧的知识,这样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同时一些较难的知识点也会打击学生的信心。今后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三化学教师教学总结 4

  这学期我担任高三(10)、(16)班的化学教学工作,高三化学总复*是中学化学学*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一学期来对高三化学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1、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准确把握高考的内容和标高,在高考复*中做到有的放矢。纵观*几年新课程高考的海南、山东、宁夏、江苏等省市的高考试卷,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同时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并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计划。

  2、精心准备复*资料

  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由备课组的教师分工负责各个专题,自编复*提纲、巩固练*、单元过关训练、月考试题和模拟测试,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能力设置有梯度的*题加以强化训练,使高考复*作到有针对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学*能力。

  3。抓好第一阶段的基础复*

  抓好“双基”落实,打好学科基础。这阶段复*主要以《必修1》、《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本教材为线索,课本为基础,《金版新学案》为教辅,进行系统的复*。考纲规定的考点,*几年高考反映的重点考点,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的有关内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第一阶段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复*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头脑中散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规律化,将零星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线”,并编织成知识“网”。同时将化学知识提炼升华,形成牢固的知识框架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消除知识上的盲点,拓展知识的生长点,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目的。

  4、制定第二阶段的复*计划

  (1)在基础复*过关后进行学科第二阶段的专题复*。这阶段我们还是用《金版新学案》第二轮复*资料,以能力带双基,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主。按照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实验、计算七大块设置专题,同时还针对高考重点、热点,针对学生在复*中的薄弱环节设置专题练*,这是查漏补缺、深化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2)4月份,以综合训练和查漏补缺主要形式。在这一阶段,要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反思,可以深化对知识和问题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延伸;反思可以形成思维链,促进对知识和问题的探究,寻找解题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严格纠错,以达到规范、正确解题的目的。在这一阶段,学生的适应性得以加强,这样,学生无论知识性失误还是心理性失误都会大大减小。

  (6)模拟训练阶段为“实战演练”,注重提高应试能力。在此阶段的复*中我们注重训练基本常规题型、热点题型、高考变形题和高考综合模拟,强调知识的直接运用,切实控制好难度,真正达到有效复*的目的。此外,在复*的过程中我们既坚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以提高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又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减少“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无谓失分。

  二、反思

  1、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2、对于学生训练量还是要多,而且要重视解题思路的梳理。

  高三化学教师教学学期工作总结2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1、8、9)三个班级的化学科教师,这学期将迎来六月份的高考,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学期,因此我倍感责任重大,工作压力也很大,不过有压力才有动力。我一直认真对待工作,丝毫不敢懈怠,学生的理综成绩非常关键,而化学尤其重要,我要让学生发挥出他们最好的水*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一年以来学生和我的关系非常融洽,大部分学生也非常勤奋,虽然高考的成绩还未出来,但学生的学*态度让我觉得一年的付出有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这学期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开学初,我就将全国重要省市20份高考试卷下载下来并在备课组内进行研究,重点是关注课改省份(宁夏、山东、江苏、海南、广东)的高考试卷,从试卷中领会新课改在高考中体现的精神。学*《福建省的教学建议》让我更清楚新旧考纲所增加和删除的内容,使复*更有针对性。第一轮的复*基本上按照《教学建议》落实各知识点,复*范围较广。《考试说明》颁布后,我们的第二轮复*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知识点复*,《说明》中提到的务必复*到位,《考试说明》明确不要求的内容作大胆的删除。

  2、拟定有效的复*方案,组织实施教学

  复*备考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确定复*内容定位,以高中化学教材为依托,拟定有效的复*方案,组织实施教学。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高中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知识主线,明确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及关键点、易错易混点、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同类归纳、异类比较、横纵联系、点面结合,认识、理解、全面整理知识,打通模块,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

  3、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这一届是新课程改革的第一届毕业生,面对新的教学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必须摸着石头过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我不断的探索教学方法,经常自我反思,寻找更好的,更适合我们学生现状的教学方式。

  4、博众之彩,吸取同行的宝贵经验

  我多次参加晋江市化学协作小组的会议,认真领会会议精神,传达给备课组成员,并付诸实践。经常听同行老师的课,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尤其是兄弟学校老师的课经过较深较广的探讨受益匪浅,使我的教学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二)继续教育方面

  我在大学学*的专业课程并不是化学,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我在课余时间参加福建师范学校组织的师范类专业主干课程进修班的学*,并认真学*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本学期已经结束,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觉得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对学生的学*现状了解不够全面,往往高估了学生的知识水*和理解能力,导致复*时经常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对高考精神的解读不够深,复*时过于小心,不敢果断地删除一些陈旧的知识,这样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同时一些较难的知识点也会打击学生的信心。今后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三化学教师教学总结 5

  在刚刚结束的x年高考中,我校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理综考得不错,我们x届高三化学组老师为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此感谢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大力支持;感谢我们化学组所有成员的团结协作;感谢x届高三学子的辛勤努力。现将我们x届高三化学组的一些做法向大家汇报,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妥之处敬请领导和各位同行批评指正。这一年来我们的做法具体如下:

  1、认真贯彻年级组制定的备考方案

  我们年级组计划x年x月—x年x月上旬完成一轮复*,但由于“禁补令”让我们失去了寒假补课的良机,复*时间的缩水让我们倍感压力,我们在年级部的统筹安排下提前做好了长期规划,合理安排寒假作业,布置学生自己在家复*有机化学基础,同时滚动复*前面的知识,并配置了一定的训练。有效利用了寒假时间,所以我们于x月x号结束了第一轮复*,在一轮复*中我们立足夯实基础,避免偏、难、怪题,以低、中档题为主。x年x月进行二轮复*,二轮复*重点是进行查漏补缺及专题复*,是对以前知识的提高和升华。我们果断将有机化学专题放在最前面,使得一、二轮复*有效结合,既可以将有化学一次性复*透彻,又可以节约复*时间。x月进入冲刺训练,主要是各地的月考题、模拟题,这些试题的水*比较高,高考的方向掌握的比较准,正适合这时的需要。x月底重点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梳理常见知识点,x月适应高考,按高考时间做一些简单题目,调整学生生物钟、调试良好应试心理。

  2、合理利用理综训练

  去年由于数学、物理进度吃紧,所以理综训练起步相对往届稍晚了点,但横向比较我们却属于下手早的。十一月份起,每周日下午进行理综考试,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早接触、早适应理综考试。在理综考试中我们提出两个基础目标:(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试题,(2)理综分数争取达到200分以上。为保证基础目标的实现同时提出基本答题策略:一卷控制在50—55分钟左右,二卷95—100分钟左右。虽然每次理综考试很难达成提出的两个基础目标,但通过多次的磨炼增长了学生理综考试的技巧:做到统揽全局,合理安排答题时间。

  3、认真钻研考纲,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

  化学组是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高三化学备课组共同研讨每部分高考考点,从备课资料准备、课堂训练到能力提高、错题再做等教学环节都有周密布置,都是我们全体高三备课组的集体成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另外王邦飞、刘志伟等老师经常深入我们高三课堂指导,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有关复*的合理化建议,在两次高三教学调研中也得到了教研室余建新老师的'悉心指导,使得我们的复*方向一直没有偏离正常轨道,高效、按时完成复*任务。

  4、研究学生,在三类学生中抓增长

  要想高考取得丰收,必需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在学*上耐心给学生解决问题,在生活上关心学生,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实现对老师的教学信其道、乐其学。另外我们必须营造良好的学*氛围,抓好“优等生”“边缘生”“后进生”三类学生的增长点。我们给尖子生足够多的优秀试题,鼓励他们自己补充课外练*,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对边缘生个别关注,加强交流与沟通,指导他们的学*方法与应试技巧,激励他们的斗志,多对他们的作业的进行面批面改,激发他们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的毅力;对后进生注重在生活上、精神上关心他们,善于抓住他们学*中的任何闪光点,挖掘他们的一些优秀品质,促使他们即使成不了应试之才,但可以**。

  5、指导学生规范答题

  学生解题不规范是老师长期议论的一个话题。这种失分不是“不会做”,而是“做不好”。具体表现为:文字表达不严谨,专业术语不规范,解题步骤不完整,逻辑推理不严密,计算结果不准确,书写太潦草,涂抹太多,卷面太脏等。高考阅卷老师不会有耐心,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推敲那些拖沓繁杂,不规范的答案,极有可能直接判它是错答。所以,答案要求用比较规范的科学术语(关键词)进行描述,最后形成的答案要尽量简洁明了。因此我们在备考过程中,狠抓学生的答题规范,规范化学用语,规范答题,规范草稿纸的使用。把不必要的失分降低到最低限度。

  总结起来我们这一年高考复*的工作应该说是较成功的,复*的方向是正确的,学生的成绩是令人满意的。高考后看,仍有些不足,如学困生成绩较差人数较多,虽然也作了不少的辅导,但是提高他们的成绩仍然缺少办法。另外高分层仍然嫌少,高分人数应该再多些,工作还可以更细致些。少数考生临场发挥太差也是待解决的问题。现在看对于普通班第一遍复*时试题难度还可以再降低些,这样会更好。

  6、几点高考复*体会:

  (1)高考中较难题只占约20%,因而*时引导学生重基础,扎扎实实打好基本功,养成规范书写的好*惯,认真对待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反思的*惯。不能整天只顾做题,而不去思考为什么会做错题,以后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不去思考错误属于哪种类型,是审题不清,是知识盲点,还是水*有限。

  (3)进一步关注基础知识,狠抓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及常见有机物的基本结构与性质。

  (4)适当调整纯理论的复*时间,降低计算部分的复*难度,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技巧。

  (5)科学训练。使用的训练内容要精致,避免无效劳动。不要过分热衷于“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6)在实际中进行实验复*。建议复*时要进入实际环境中进行化学实验的复*,并在实际复*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和回答规范。

  (7)教材是化学总复*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复*中要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资料代替教材。


高三化学教学教案(精选五篇)(扩展8)

——高三化学知识点教案汇总五篇

  高三化学知识点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

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如何防火、防爆。

教学工具

蜡烛、火柴、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害。这节课我们来学*爆炸方面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爆炸

师: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

实验探究:粉尘爆炸。(实验7-2)

实验步骤: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口(如图7-11)。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

现象:发生了爆炸。

师: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师: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能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等。

师:由上可知,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有关?

生: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师: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在面粉厂附*是要严禁烟火的。为了使警钟长鸣,同学们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师:为了防止火灾以及爆炸事故发生,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以下图标。

师:投影展示:

师: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生:(1)当心火灾——易燃物质;(2)禁止放易燃物;(3)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4)当心火灾——氧化物;(5)禁止烟火;(6)禁止带火种;(7)禁止燃放鞭炮;(8)禁止吸烟。

师:根据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同学们认为在哪些地方应该贴“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生:油库、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矿井等。因为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地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师:请阅读“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课本第134页“资料卡片”)

师: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为了生命、财产的安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板书

第2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一、爆炸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反思:

鉴于学生对燃烧与爆炸的现象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探究爆炸的奥秘,并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高三化学知识点教案 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高中化学新课程准指出,高中化学新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的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知识结构: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本节共1课时完成,按教材的编排体系,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乙酸的用途和乙酸的制法。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故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重点:根据教学大纲和以上的教材分析,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化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即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的观察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

4.教材的处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充分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结构,对教材的内容在教学程序上进行了调整:(1)将乙酸的结构特点放在乙酸的性质之后去认识。当学生对乙酸的性质有了感性认识后,再提出为什么乙酸会有这些性质呢?必然使学生联想到它的结构有何特点呢?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观点的认识,又能反映出化学思维的主要特点:由具体到抽象,由宏观到微观。(2)为了突出酯化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化反应的条件理解,将课本P.75的演示实验做了适当的改进(详见教学过程设计),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的分析推断能力,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

5.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酯化反应。

(2)能力培养——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3)方法训练——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其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为了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手,。其基本过程如下:

\

反馈矫正评价

以上过程可概括为:情景激学,实验促学,构建导学,迁移博学。

四、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经学完烃的基础知识和乙醇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渴望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有较强的求知欲,师生间彼此了解,有很好的沟通交流基础。

2.学法指导: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在教学中:

(1)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多种能证明乙酸酸性和酸性强弱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化学实验设计和实施化学实验达到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通过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突出了酯化反应过程、条件和实验装置特点的分析推理和研究,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创设的演示实验氛围,潜移默化地受到自然科学方法论思想的熏陶。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是以自然现象、科学实验为基础,用提出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迁移发展(再提出问题)的方法展开探索的过程。教会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五、教学手段

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设计实验、实物感知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高三化学知识点教案 3

教学目标

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衡。

2.了解电离*衡常数的概念。

3.了解影响电离*衡的因素

目标:

1.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今天的内容是:“电离*衡”知识。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

2.当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衡状态,叫“电离*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衡比较

(1)电离*衡是动态*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衡也是有条件的*衡:当条件改变,*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衡,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衡的因素

A.内因的主导因素。

B.外国有:

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

问题讨论:在 的*衡体系中:

①加入 :

②加入 :

③加入 :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 、 、 、 溶液 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

(4)电离*衡常数

(?)一元弱酸:

(3)一元弱碱

①电离*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② 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 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 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 ,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如:

随堂练*

1.足量镁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 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

A. B. C. D.

2. 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 的浓度,可加入( )

A. B. C. D.

3.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 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

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4.下列叙述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 )

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

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

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

D.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应有酸乙生成

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 ,发生如下反应:

和 的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是( )

A. 较弱 B. 较弱 C.两者相同 D.无法比较

总结、扩展

1.化学*衡知识与电离*衡知识对照比较。

2.一元弱酸弱碱中 与 的求法:

弱电酸中 浓度: (酸为弱酸物质的量浓度)

弱碱中 浓度: (碱为弱碱物质的量浓度)

3.讨论 中存在哪些微粒?(包括溶剂)

4.扩展

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衡。在常温下,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以它们的系数为方次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叫溶度各( )。例如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加上其方次)的乘积大于、等于溶度积时出现沉淀,反之沉淀溶解。

(1)某 溶液中 ,如需生成 沉淀 高中学*方法,应调整溶液的 使之大于 。

(2)要使0.2mol/L 溶液中的 沉淀较为完全(使 浓度降低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 溶液,使溶液 为 。

布置作业

  高三化学知识点教案 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二、说教学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

1.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新课。

2.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展示一杯水,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

3.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进行微观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要知识点。因此,作好演示实验尤其关键(展示实验),书第48页,这是未改进的演示实验,实验效果不直观,效果不好;这是改进后的实验,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更便于学生主动根据实验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水的电解产物——氧气和氢气,然后学生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属于化合物,重点知识得以解决。

(展示课件)分析了水的组成后,接着展示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从讨论中发现,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难点也得以突破。

4.课堂练*巩固,达标检测

5.观看录相:有关水资源及其污染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组织,并体现以下特点: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重点改进了演示实验,利用实物投影将实验投在屏幕上,将实验加以放大,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水属于哪类物质?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结论。自制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从而产生乐学情绪,激发了他们以探究为特征的求知欲望。

3.加大教学密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做到高密度的学*知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利用文字闪动,图象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为了增强学生对水的分布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认识,课上选择一段“有关水资源和水污染”的录像,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4.优化教学过程:计算机以其独特的功能创造良好的思维情景,培养探究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计算机、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通过计算机不仅能学懂、学会、学活、学精,而且能促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状态,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总之,我在设计本课教学程序时,力求符合探究学*的三个特征:(1)学*者由问题或设计任务出发;(2)学*者通过观察、假设、实验等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解释;(3)学*者通过表达和交流,检验或修正自己的解释

  高三化学知识点教案 5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常见的两种有机物.学好这一节,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烷、烯、炔、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类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带动了学生学*素质的提高。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掌握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②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乙醇是醇类物质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

(2)重点、难点的突破,可设计两个突破点:

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问题探究、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展示来确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逻辑推理的严密性;

②通过实验探究和电脑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办法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教法活用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3.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4.归纳法:通过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三、教学辅助手段

1、说实验:

①乙醇与钠反应,可作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且取用的金属钠尽量大小一致,表面积相差不大。

②乙醇氧化,铜丝一端卷成螺旋状,以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使反应速度加快。

2、说现代化教学手段: 乙醇主要化学性质可用以下两个方程式作代表:

(1)2Na + 2CH3CH2OH → 2CH3CH2ONa + H2↑

(2)2CH3CH2OH + O2 →2CH3CHO +2H2O

以上二个反应的过程可用电脑动画模拟,以便让学生深刻了解、掌握各反应的本质及断键的部位,让微观反应宏观化。(四)教学程序引入课题:

富有感情的朗诵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讲述]:从杜牧的诗句中可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掌握了酿酒的方法。酿酒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设问]:同学们可知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它的分子式如何写?它有哪些主要化学性质?

通过诗歌引入可以使学生感受诗境美,了解乙醇的化学发展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1.乙醇的分子结构的探究:

投影一道简单的试题:某有机物4.6克,完全燃烧后生成0.2mol二氧化碳和5.4克水,且此有机物的蒸气的相对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23倍,求此有机物的分子式。

通过试题引出乙醇的分子组成C2H6O,(意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醇的同分异构体教学做铺垫)。继续引导学生将乙烷(C2H6)与乙醇进行比较,根据碳四价,氧两价引导学生探究出以下两种可能的结构式:

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判断出(A)式中有1个氢原子与其它5个氢原子不一样,而(B)式中的6个氢完全相同。

继续探究,投影练*:已知乙醇跟钠反应放出氢气,现有1mol无水乙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可得到0.5molH2,根据这个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结论了吗?1mol乙醇可得到0.5molH2,即1molH,得出乙醇中一定有一个氢原子与其他5个氢原子不同,进而让学生判断出乙醇的结构式为(A)式。展示乙醇的球棍模型。小结得出乙醇分子是乙基CH3CH2-结合着羟基-OH。羟基是官能团,决定乙醇的化学性质。(以上是对

学生的书写,概括、观察等各项能力进行训练,达到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2.分析乙醇的物理性质:

首先取出一瓶无水乙醇,请学生观察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然而让学生归纳出一部分物理性质。最后通过演示:乙醇与水,乙醇与碘单质,乙醇与苯的溶解实验,总结出乙醇的溶解性。其中穿插茅苔酒故意碎瓶获国际金奖的故事及山西朔州假酒案,帮助同学理解性地记忆乙醇的易挥发性和水溶性。(以上是通过对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和优良的*惯,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分析乙醇的化学性质:

结构决定着化学性质,首先可以从结构上来认识乙醇的化学性质。讲解:在乙醇分子中,由于O原子的吸引电子能力比C、H强,使得C-O键,O-H键均具有极性,在化学反应中均有可能断裂。

(1)与活泼金属Na反应:

首先,做无水乙醇与钠反应和水与钠反应的对比实验,请同学们通过实验现象的剖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思维得出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没有水中的氢原子活泼的结论。然后用电脑模拟出乙醇与钠反应的本质,最后请同学们写出反应方程式,讨论其反应类型并推广到乙醇与其它活泼金属K、Mg、A1等与乙醇的反应。

(2)氧化反应:

首先,拿起一个点燃的酒精灯,请学生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教师接着讲解,乙醇除可被O2直接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外。分子中的-CH2OH在催化剂(如Cu、Ag)作用下也可被氧化成-CHO,同时生成水。教师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铜丝表面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已经发生。接着用电脑显示,乙醇的断键部位和已形成的乙醛的结构式,让学生掌握反应的本质是与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有氢才能被局部氧化形成碳氧双键。最后让学生判断以下几种醇能否被局部氧化CH3CH2CH2OH、(CH3)2CHOH。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巩固醇被局部氧化的本质。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减轻的学生的负担。

归纳小结

乙醇化学性质主要与官能团-OH有关。从结构上看:都涉及到-OH。

从反应类型看: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消化反应。从反应条件看:不同条件、产物不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