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的加减的教案(精选五篇)

首页 / 教案 / |

  整式的加减的教案 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使学生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分析

  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

  突破:正确理解去括号法则,并会把括号与括号前的符号理解成整体。

  教学过程

  一、复*

  1、叙述合并同类项法则。

  2、叙述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

  3、化简:

  y2+(x2+2xy-3y2)-(2x2-xy-2y2)

  二、新授

  1、引入

  整式的化简,如果有括号,首先要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所以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

  2、例题

  例1(P166例1)

  求单项式5x2y,-2x2y,2xy2,-4xy2的和。

  分析:式子5x2y+(-2x2y)+2xy2+(-4xy2)就是这四个单项式的和。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号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解:(略,见教材P166)

  例2(P166例2)

  求3x2-6x+5与4x2-7x-6的和。

  解:(3x2-6x+5)+(4x2-7x-6)(每个多项式要加括号)

  =3x2-6x+5+4x2-7x-6(去括号)

  =7x2+x-1(合并同类项)

  例3。(P166例3)

  求2x2+xy+3y2与x2-xy+2y2的差。

  解:(2x2+xy+3y2)-(x2-xy+2y2)

  =2x2+xy+3y2-x2+xy-2y2

  =x2+2xy+y2

  3、归纳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整式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在运算中,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三、练*

  P167:1,2,3,4。

  补:已知:A=5a2-2b2-3c2,B=-3a2+b2+2c2,求2A-3B

  四、小结

  1、文字叙述的整式加减,对每一个整式要添上括号。

  2、有括号的要先去括号,如果双有中括号或大括号,要先去小括号,后去中括号,再去大括号。

  五、作业

  1、P169:A:1(3、4),3,5,6,7,8。B:1,2。

  基础训练同步练*1。

  整式的加减(1)

  整式的加减的教案 2

  一. 预*提问

  1. 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怎样去括号?

  2.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怎样去括号?

  二. 教案

  1. 学*目标:

  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较为牢固地掌握。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分解、知识整合能力。

  3. 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4.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

  5.教学过程:

  (1) 回顾旧知,承前启后

  1.什么叫做同类项?

  2.叙述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3.若a、b、c均为有理数,请指出以下代数式中的.同类项及其系数,并进行合并。

  整式的加减的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态度.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

  在格尔木到**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

  100t+120(t-0.5)千米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

  100t-120(t-0.5)千米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交流后,教师归纳: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

  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

  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

  +120(t-0.5)=+120t-60③

  -120(t-0.5)=-120+60④

  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思路点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然后教师板书(或用屏幕)展示: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3).

  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

  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二、范例学*

  例1.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

  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例2.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

  (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教师操作投影仪,展示例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

  思路点拨:根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静水中行驶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千米/时,乙船速度为(50-a)千米/时,2小时后,甲船行程为2(50+a)千米,乙船行程为(50-a)千米.两船从同一洪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所以两船相距等于甲、乙两船行程之和.

  解答过程按课本.

  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用分配律将数字2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

  三、巩固练*

  1.课本第68页练*1、2题.

  2.计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5xy2]

  思路点拨: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四、课堂小结

  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71页*题2.2第2、3、5、8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整式的加减的教案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教学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列代数式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

  (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 元。

  (让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同时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讲授新课:

  1.单项式: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5。

  2.练*: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x?12; (2)abc; (3)b2; (4)-5ab2; (5)y; (6)-xy2; (7)-5。

  (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同时利用练*中的单项式转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教学)

  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四个单项式a2h,2πr,abc,-m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31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并板书。

  4.例题:

  例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①x+1; ②1

  x; ③πr2; ④-3a2b。 2

  答:①不是,因为原代数式中出现了加法运算;②不是,因为原代数式是1与x的商;

  ③是,它的'系数是π,次数是2;④是,它的系数是-32,次数是3。

  例2: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①-7xy2的系数是7;②-x2y3与x3没有系数;③-ab3c2的次数是0+3+2; ④-a3的系数是-1;⑤-32x2y3的次数是7; ⑥1πr2h的系数是1。 33

  通过其中的反例练*及例题,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圆周率π是常数;

  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2,-a2b等; 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

  5.游戏:

  规则:一个小组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然后指定另一个小组的学生回答他的系数和次数;然后交换,看两小组哪一组回答得快而准。

  6.课堂练*:课本p56:1,2。

  三、课堂小结:

  ①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

  ②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

  ③通过判断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已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四、作业设计

  课本p59:1,2。

  整式的加减的教案 5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题意列出式子:会进行整式加减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提高运算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学*态度,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及代数表达能力,体会整式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2.难点:列式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去掉括号前是负因数的括号。

  3.关键:明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熟练掌握去括号规律。

  教具准备: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多项式中具有什么特点的项可以合并,怎样合并?

  2.如何去括号,它的依据是什么?

  五、新授

  例1.(1)求多项式2x-3y与5x+4y的和。

  (2)求多项式8a-7b与4a-5b的差。

  例2.一种笔记本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y(元),小红买这种笔记本3本,买圆珠笔2枝;小明买这种笔记本4个,买圆珠笔3枝,买这些笔记本和圆珠笔,小红和小明共花费多少钱?


整式的加减的教案(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整式的加减的教案(精选五篇)(扩展1)

——《整式的加减》教案 (菁华6篇)

《整式的加减》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引出单项式及有关的概念,为进一步学*多项式、整式的加减做充分的准备。

  学情分析:

  在小学他们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这对于他们进一步学*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是有帮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他们正确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外,应把重点放在他们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上,为整式的加减做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掌握代数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2、理解单项式的概念,掌握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代数式是不是单项式,对于一个单项式能说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合作探究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合作学*及变式训练掌握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体验、运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2、在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1、本节课的直接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概念,理解单项式有关的概念,能分清代数式中的那些是单项式,并知道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2、重难点的突破在于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及理解单项式有关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 、课前复*

  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意义?

  (要求:自己思考1分钟,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友说给学师听!如果学友说不出,学师给学友说一遍,然后学友再说,意见达成一致后举手给全班说。)

  (电子白板出示)用字母表示数,字母和数一样可以参与运算,可以用式子把数量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更适合于一般规律的表达。

  二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目标,引入新课 (幻灯片)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重点)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能用单项式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难点)

  (二)自主学*(幻灯片)

  认真学*课本56页思考——例题3上面的内容。并完成《作业与测试》第41页自主预*的两个小题!(5—7分钟)

  (要求:自主完成《作业与测试》 ,完成之后师友交流,意见达成一致后,举手答题!)

  1单项式的含义:只有数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叫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幻灯片)

  (三)合作探究

  1、练*1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单项式?如果不是,说下原因!

  《整式---单项式》教学设计

  (要求:个人观察思考,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友说给学师听,意见不一致可以讨论一下,意见一致后举手展示!)

  学生展示完后出示结果:

  《整式---单项式》教学设计

  2、练*2填表:

  《整式---单项式》教学设计

  温馨提示:个人先观察思考,在练*本上写出答案,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师学友对一下结果,,意见不一致可以讨论一下,意见一致后举手展示!

  学生展示完后出示答案!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总结一下。

  3、练*3 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比比谁快:个人先观察思考,在练*本上写出答案,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师学友对一下结果,,意见不一致可以讨论一下,意见一致后举手展示!)

  (1)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 册;

  (2)底边长为 a cm,高为 h cm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cm2;

  (3)棱长为 a 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 cm3 ;

  (4)一台电视机原价 a 元,现按原价的9折出售, 这台电视机现在的售价

  是 元;

  (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0.9 m,宽是a m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m2.

  学生展示完后出示结果:

  (四)拓展提高

  我思我进步:

  用字母表示数后,同一个式子在不同的问题中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例如,在问题(5)、(6)中,所填的结果都是0.9a,一个是表示电视机的售价,一个表示长方形的面积,你还能赋予0.9a一个含义吗?

  (一本书的价格是0.9a元,这块黑板的长是0.9a。)

  在书写单项式时:归纳PPT

  单项式的注意点

  (1)圆周率π是常数。

  (2)如果单项式是单独的字母,那么它的系数是1。如:单项式c的系数是1。

  (3)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但不要误认为是0,如: a,–abc。

  (4)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还常写成假分数,如: x2y 写成 x2y 。

  (5)单独的数字不含字母,所以它的次数是零次.

  (6)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且只与数字因数有关。而次数只与字母有关。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学友先说,学师补充的方式进行。

  1、单项式(注意单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要包括其前面的负号)

  3、单项式的次数(所有字母指数和)

  四、布置作业

  《作业与测试》整式(1)随堂学练与课后作业。

  作业要求:

  1、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惯,是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2、学友完成之后交学师看,学师的组长看,老师看组长的以及所有同学的作业!同时看学师的批改作业情况!

《整式的加减》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利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等一系列过程,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猜想等过程,体验数学活动是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

  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探索数量关系表示规律。

  三、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式与学生探究、合作交流式相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用具:

  日历、粉笔、黑板、多媒体等。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小时侯我们都玩过搭积木的游戏,今天我们不妨重拾童年趣事,利用手中的火柴棒搭建一些常见的图形,探索规律。

  2、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活动一:探索常见图形的规律,用火柴棒按下图的方式搭三角形

  ⑴填写下表:

  ⑵照这样的规律搭建下去,搭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注意引导学生概括探索规律的一般步骤:

  寻找数量关系;

  用代数式表示规律

  验证规律。

  ★练*:四棱柱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五棱柱呢?十棱柱呢?n棱柱呢?

  活动二:探索具体情景下事物的规律

  问题1.若有两张长方形的桌子,把它们拼成一张大的长方形桌子,有几种拼法?

  问题2.若按图2方式摆放桌子和椅子

  ⑴一张桌子可坐6人,2张桌子可坐 人。

  ⑵按照上图方式继续排列桌子,完成下表:

  问题3.如果按图3的方式将桌子拼在一起

  ⑴2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多少人?3张呢?n张呢?

  ⑵教室有40张这样的桌子,按上图方式每5张拼成1张大桌子,则40张桌子可拼成8张大桌子,共可坐 人。

  ⑶在⑵中,改成每8张桌子拼成1张大桌子,则共可坐 人。

  活动三:探索图表的规律

  下面是20xx年五月份的日历:

  1.日历图彩色方框中九个数之和与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通过计算找出这个关系。这个关系在其他方框中也成立吗? (学生观察日历方框中九个数,四人小组讨论并计算验证自己的结论,四人小组再任选一方框计算验证结论是否成立。)

  2.这个关系在任何一个月的日历中也成立吗?

  3.如果用a表示中间数请学生按前面找出的关系填出框中另外8个数。

  (引导学生观察横,竖列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发现:

  规律一,横列三个相邻数,后者比前者多1。

  规律二,竖列三个相邻数,下一个比上一个多7

  让学生想一想,并引导学生用代数式填写,如下:

  a-8 a-7 a-6 a-1 a a+1 a+6 a+7 a+8

  用式子表示九个数的关系:

  (a-8)+(a-7)+(a-6)+(a-1)+a+(a+1)+(a+6)+(a+7)+(a+8)=9a

  (使学生体会符号运算可以用来验证所发现的规律。)

  规律三:方框中九个数的和是正中间这个数的九倍。

  3、小结

  其实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很多的数学信息,今天我们就利用数学知识发现了很多身边事物所存在的数学规律。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继续去探索周围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4、作业

  观察生活,编一道探索数学规律的题

  六、预期的教学效果

  1.学生更进一步的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3.通过交流合作,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整式的加减》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教学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列代数式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

  (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 元。

  (让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同时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讲授新课:

  1.单项式: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5。

  2.练*: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x?12; (2)abc; (3)b2; (4)-5ab2; (5)y; (6)-xy2; (7)-5。

  (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同时利用练*中的单项式转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教学)

  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四个单项式a2h,2πr,abc,-m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31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并板书。

  4.例题:

  例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①x+1; ②1

  x; ③πr2; ④-3a2b。 2

  答:①不是,因为原代数式中出现了加法运算;②不是,因为原代数式是1与x的商;

  ③是,它的系数是π,次数是2;④是,它的系数是-32,次数是3。

  例2: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①-7xy2的系数是7;②-x2y3与x3没有系数;③-ab3c2的次数是0+3+2; ④-a3的系数是-1;⑤-32x2y3的次数是7; ⑥1πr2h的系数是1。 33

  通过其中的反例练*及例题,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圆周率π是常数;

  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2,-a2b等; 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

  5.游戏:

  规则:一个小组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然后指定另一个小组的学生回答他的系数和次数;然后交换,看两小组哪一组回答得快而准。

  6.课堂练*:课本p56:1,2。

  三、课堂小结:

  ①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

  ②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

  ③通过判断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已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四、作业设计

  课本p59:1,2。

《整式的加减》教案4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供天津用)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整式第一节整式加减第2小节整式的加减。

  二、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学生掌握了“整式”有关概念的延展学*,为后继学*整式运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知识奠定基础,是“数”向“式”的正式过度,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了较强的数的运算技能和“合并”的意识(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用)同时也具有初步的观察、归纳、探索的技能。因此,我结合教材,立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宗旨,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计有针对性、多样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和谐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学*。通过学*活动不但培养学生化简意识,提升数*算技能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含义,并能辨别同类项。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熟练的合并同类项。

  3、掌握整式加减运算的方法,熟练进行运算。

  (二)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同类项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能力。

  2、通过合并同类项、整式加减运算的练*活动,提高学生运算技能,提升运算的准确率培养学生化简意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研究引例、探究例1的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三)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交流协商、分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敢于探索未知问题的精神。

  2、通过学*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合并同类项

  五、教学关键:

  同类项的概念

  六、教学准备:

  教师:

  1、筛选数学题目,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2、制作大小不等的两个长方体纸盒实物模型,并能展开。

  3、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要凸显①单项式中系数、字母、指数的特征②长方体纸盒立体图、展开图。)

  学生:

  1、复*有关单项式的概念、有理数四则运算及去括号的法则)

  2、每小组制作大小不等的两个长方体纸盒模型。

《整式的加减》教案5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页至第6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态度.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

  在格尔木到*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

  100t+120(t-0.5)千米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

  100t-120(t-0.5)千米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交流后,教师归纳: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

  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

  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

  +120(t-0.5)=+120t-60③-120(t-0.5)=-120+60④

  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思路点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然后教师板书(或用屏幕)展示: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3).

  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

  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二、范例学*

  例1.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

  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例2.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

  (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教师操作投影仪,展示例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

  思路点拨:根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静水中行驶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千米/时,乙船速度为(50-a)千米/时,2小时后,甲船行程为2(50+a)千米,乙船行程为(50-a)千米.两船从同一洪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所以两船相距等于甲、乙两船行程之和.

  解答过程按课本.

  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用分配律将数字2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

  三、巩固练*

  1.课本第68页练*1、2题.

  2.计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5xy2]

  思路点拨: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四、课堂小结

  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

  学生作总结后教师强调要求大家应熟记法则,并能根据法则进行去括号运算。法则顺口溜: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71页*题2.2第2、3、5、8题.

  教学后记:

  ①通过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观察、比较,得到了整式的去括号法则。这样的通过实例,设计起点低,学生学起来更自然,对新知识更容易接受。

  ②在总结出去括号法则后,又给出了一个顺口溜,这是考虑到学生年龄小,顺口溜更便于记忆,而且也增加了学*的情趣。

  ③安排了例1到例5的一个组题,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训练,以使学生更好地全方位地掌握去括号法则?另外,还安排了某些变式训练,既能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去括号法则,又训练了他们的逆向思维。

《整式的加减》教案6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①理解整式加减运算的过程,知道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其结果仍然是整式;

  ②知道整式加减运算的步骤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③会按要求正确地列出多项式的和或差的算式,并求出其结果;

  2 能力培养

  ①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②培养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德育渗透点

  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观点.

  4 美育渗透点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是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

  利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求出结果;

  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以旧引新,通过自己操作发现解题规律.

  2.学生学法:练*结步骤练*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两道实际问题练*,学生解答归纳整式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巩固性练*,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本章的最后一节课,在学*了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后学*什么是整式的加减,我用了两个生活中的实例去渗透知识。

  问题一为:一种笔记本的单价是元,圆珠笔的单价是元小红买这种笔记本3个,买圆珠笔2支;小明买这种笔记本4个,买圆珠笔3支,买这些笔记本和圆珠笔,小红和小明一共花费多少钱?

  对于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先思考写在练*本上,不会的可以互相讨论、研究,得出答案的可以举手回答,同学们再互相更正.说出多种解法.(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过程。)

  这个问题师生互动完成的很好,学生分别用两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方法一:考虑两人各花费多少,然后相加。方法二:考虑笔记本和圆珠笔各花费多少,然后相加。

  问题二为:

  做大小两个长方体纸盒,尺寸如下(单位:cm)

  长 宽 高

  大纸盒 a b c

  小纸盒 1.5a 2b 2c

  (1) 做这两个纸盒共用料多少*方厘米?

  (2) 做大纸盒比做小纸盒多用料多少*方厘米?

  这个问题在引导学生思考后,由学生贡献智慧,叙述思路,然后由我板书解题过程:

  解:小纸盒的表面积是2(ab+bc+ac)cm2

  当我写到这儿时,忽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

  生:老师,那个2与后边的小括号之间为什么没有乘号?

  师:好,这个问题提得好!大家还记得吗,我们前边学*了一节课叫《代数式的书写》,其中我们学到了怎么处理乘号和除号,当数字与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省略。

  生:噢,老师,我想起来了。(坐了下去)

  师:很好,这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并敢于提出问题,值得我们学*。

  课程继续往下进行。当问题二进行完之后,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这节课的课题:2.2整式的加减,并板书。此时,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掌握了整式的加减的概念和方法。

  最后是练*和小结。

  反思与收获:

  本节课是一节数学常规课,没有游戏和丰富的活动,在进行新课改的今天,这节课如何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就成了我思考的重点。反思这节课,我觉得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逐步引出课堂重点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之于生活的特点,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当堂课知识,有水到渠成的感觉,不再是灌输式,而是引导式。教师的身份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学生的合作者,课堂气氛宽松融洽,有利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二:在处理问题二时,学生的突然提问属于课堂上的意外。对于这个意外,我自己感觉处理得比较好,解决了学生提出的疑问,保证了课堂的顺利进行,维护了课堂公*、民主的氛围,并保护了学生敢于质疑的胆量和精神,为学好数学奠定了基础。

  三:在处理问题一时,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培养了学生一题多解的数学素养,锻炼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


整式的加减的教案(精选五篇)(扩展2)

——《整式的加减》教案(精选五篇)

  《整式的加减》教案 1

  教学目的:

  1。经历及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2。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教学难点:

  正确地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及符号的正确处理。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1。填空:整式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单项式的系数是___________、次数是__________

  3。多项式3m3—2m—5+m2是_____次______项式,其中二次项系数是______,一次项是__________,常数项是____________。

  4。下列各式,是同类项的一组是( )(A)22x2y与yx2 (B)2m2n与2mn2 (C)ab与abc

  5。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3a—b)+(5a+2b)—(7a+4b)。

  二、探索练*:

  1。如果用a、b分别表示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那么这个两位数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后得到的两位数为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两位数的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那么这个三位数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交换这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后得到的三位数为______________,这两个三位数的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议一议: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分别涉及到了整式的什么运算?说说你是如何运算的?

  ▲整式的加减运算实质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算的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单项式。

  三、巩固练*:

  1。填空:(1)2a—b与a—b的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项式、、、的和为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下面为由棋子所组成的三角形,一个三角形需六个棋子,三个三角形需_______个棋子,n个三角形需__________个棋子。

  2。计算:(1);(2);(3)。

  3。(1)求与的和;(2)求与的差。4。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四、提高练*:

  1。若A是五次多项式,B是三次多项式,则A+B一定是( )(A)五次整式(B)八次多项式(C)三次多项式(D)次数不能确定

  2。足球比赛中,如果胜一场记3a分,*一场记a分,负一场记0分,那么某队在比赛胜5场,*3场,负2场,共积多少分?

  3。一个两位数与把它的数字对调所成的数的和,一定能被11整除,请证明这个结论。

  4。如果关于字母x的二次多项式的值与x的取值无关,试求m、n的值。

  五、小结:整式的加减运算实质就是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

  六、作业:第8页*题1、2、3

  《整式的加减》教案 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整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2.掌握: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与添括号的基础上,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3.运用: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问题的思路.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是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以旧引新,通过自己操作发现解题规律.

  2.学生学法:练*→总结步骤→练*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整式加减运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学生解答归纳整式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巩固性练*,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引入

  (出示投影1)

  化简下列各式

  (1)

  ;

  (2)

  ;

  (3)

  .

  学生活动:同桌两位同学出一个学生在胶片上化简,另一个学生在练*本上完成,然后把几个学生的演算胶片用投影打出,其他学生一起来给打分.不对的,由学生找出错在哪里,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师提出问题:上述三个数学式子,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用数学语言进行叙述呢?(把每个括号看作一个整体)

  学生活动:同桌同学互相讨论、研究,若讨论的结果、语句认为比较通顺者可以举手回答,同学们再互相更正.(学生回答时,教师用彩笔把运算符号写在胶片上显示出来,以引起注意.)

  【教法说明】前两节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内容,其实就是整式加减内容的一部分,复*上述知识,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就过渡到整式加减这一节内容上来,使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衔接起来.

  师提出问题:上述式子中,每个括号内的式子是什么式子?(整式)从而引出课题,并板书.

  [板书]

  【教法说明】以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为铺垫,从而引出本节知识,可以说是自然顺畅,学生不会感到整式加减法陌生.

  (二)探求新知,讲授新课

  《整式的加减》教案 3

  教学目标

  1、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2、能说明整式加、减中每一步运算的算理,逐步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述的能力、

  重、难点

  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操作:

  (1)准备三张如下图所示的卡片

  (2)思考:

  用它们拼成各种形状不同的四边形,并计算拼成的四边形的周长、

  二、探索活动

  活动一:

  1、整式的加减运算要进行哪些步骤?

  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整式的加减》同步测试

  1、三个小队植树,第一队种x棵,第二队种的树比第一队种的树的2倍还多8棵,第三队种的树比第二队种的树的一半少6棵,三队共种树________棵、

  2、甲仓库有煤1500吨,乙仓库有煤800吨,从甲仓库每天运出煤5吨,从乙仓库每天运出煤2吨,求m天后,甲、乙两仓库一共还有多少吨煤,并求出当m=30时,甲、乙两仓库一共存煤的数量?

  3、6整式的加减:测试

  1、已知三角形的第一边长为2a+b,第二边比第一边长a-b,第三边比第二边短a,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2、某同学做了一道数学题:“已知两个多项式为A,B,B=3x﹣2y,求A﹣B的值、”他误将“A﹣B”看成了“A+B”,结果求出的答案是x﹣y,那么原来的A﹣B的值应该是( )

  A、4x﹣3y B、﹣5x+3y C、﹣2x+y D、2x﹣y

  《整式的加减》教案 4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三、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课堂引入。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五、新授。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

  在格尔木到**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100t+120(t-0.5)千米 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千米 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整式的加减》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教学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列代数式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

  (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 元。

  (让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同时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讲授新课:

  1.单项式: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5。

  2.练*: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x?12; (2)abc; (3)b2; (4)-5ab2; (5)y; (6)-xy2; (7)-5。

  (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同时利用练*中的单项式转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教学)

  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四个单项式a2h,2πr,abc,-m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31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并板书。

  4.例题:

  例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①x+1; ②1

  x; ③πr2; ④-3a2b。 2

  答:①不是,因为原代数式中出现了加法运算;②不是,因为原代数式是1与x的商;

  ③是,它的系数是π,次数是2;④是,它的系数是-32,次数是3。

  例2: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①-7xy2的系数是7;②-x2y3与x3没有系数;③-ab3c2的次数是0+3+2; ④-a3的系数是-1;⑤-32x2y3的次数是7; ⑥1πr2h的系数是1。 33

  通过其中的反例练*及例题,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圆周率π是常数;

  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2,-a2b等; 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

  5.游戏:

  规则:一个小组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然后指定另一个小组的学生回答他的系数和次数;然后交换,看两小组哪一组回答得快而准。

  6.课堂练*:课本p56:1,2。

  三、课堂小结:

  ①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

  ②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

  ③通过判断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已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四、作业设计

  课本p59:1,2。


整式的加减的教案(精选五篇)(扩展3)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的教案 (菁华3篇)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的教案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使学生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分析

  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

  突破:正确理解去括号法则,并会把括号与括号前的符号理解成整体。

  教学过程

  一、复*

  1、 叙述合并同类项法则。

  2、 练*题:(用投影仪显示、学生完成)

  3、 叙述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

  4、 练*题:(用投影仪显示、学生完成)

  5、化简:

  y2+(x2+2xy-3y2)-(2x2-xy-2y2)

  二、新授

  1、引入

  整式的化简,如果有括号,首先要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所以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

  2、例题

  例1 (P166例1)(学生自学后,教师按以下提示点拔即可)

  求单项式5x2y,-2 x2y,2xy2,-4xy2的和。

  提示:式子5x2y+(-2 x2y)+2xy2+(-4xy2)就是这四个单项式的和。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号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解:(略,见教材P166)

  练*:P167 1、2

  例2(P166例2)

  求3x2-6x+5与4x2-7x-6的和。

  解:(3x2-6x+5)+(4x2-7x-6) (每个多项式要加括号)(口述:文字叙述的整式加减,对每个整式要添上括号)

  =3x2-6x+5+4x2-7x-6 (去括号)

  =7x2+x-1 (合并同类项)

  练*:P167 3

  例3。(P166例3)(学生自学后,完成练*,教师矫正练*错误)

  求2x2+xy+3y2与x2-xy+2y2的差。

  解:(2x2+xy+3y2)-( x2-xy+2y2)

  = 2x2+xy+3y2-x2+xy-2y2

  =x2+2xy+y2

  3、归纳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最好由学生归纳)

  整式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在运算中,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三、练*

  补:已知:A=5a2-2b2-3c2, B=-3a2+b2+2c2, 求2A-3B(视时间是否足够而定)

  四、小结(用投影仪板演)

  1、文字叙述的整式加减,对每一个整式要添上括号。

  2、有括号的要先去括号,如果双有中括号或大括号,要先去小括号,后去中括号,再去大括号。

  五、作业

  1、 P169:A:1(3、4),3,5,6,7,8。B:1,2。 (可适当减少些)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的教案2

  一. 预*提问

  1. 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怎样去括号?

  2.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怎样去括号?

  二. 教案

  1. 学*目标:

  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较为牢固地掌握。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分解、知识整合能力。

  3. 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4.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

  5.教学过程:

  (1) 回顾旧知,承前启后

  1.什么叫做同类项?

  2.叙述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3.若a、b、c均为有理数,请指出以下代数式中的同类项及其系数,并进行合并。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的教案3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供天津用)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整式第一节整式加减第2小节整式的加减。

  二、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学生掌握了“整式”有关概念的延展学*,为后继学*整式运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知识奠定基础,是“数”向“式”的正式过度,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了较强的数的运算技能和“合并”的意识(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用)同时也具有初步的观察、归纳、探索的技能。因此,我结合教材,立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宗旨,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计有针对性、多样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和谐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学*。通过学*活动不但培养学生化简意识,提升数*算技能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含义,并能辨别同类项。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熟练的合并同类项。

  3、掌握整式加减运算的方法,熟练进行运算。

  (二)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同类项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能力。

  2、通过合并同类项、整式加减运算的练*活动,提高学生运算技能,提升运算的准确率培养学生化简意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研究引例、探究例1的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三)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交流协商、分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敢于探索未知问题的精神。

  2、通过学*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合并同类项

  五、教学关键:

  同类项的概念

  六、教学准备:

  教师:

  1、筛选数学题目,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2、制作大小不等的两个长方体纸盒实物模型,并能展开。

  3、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要凸显①单项式中系数、字母、指数的特征②长方体纸盒立体图、展开图。)

  学生:

  1、复*有关单项式的概念、有理数四则运算及去括号的法则)

  2、每小组制作大小不等的两个长方体纸盒模型。


整式的加减的教案(精选五篇)(扩展4)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精选2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引出单项式及有关的概念,为进一步学*多项式、整式的加减做充分的准备。

  学情分析:

  在小学他们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这对于他们进一步学*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是有帮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他们正确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外,应把重点放在他们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上,为整式的加减做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掌握代数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2、理解单项式的概念,掌握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代数式是不是单项式,对于一个单项式能说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合作探究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合作学*及变式训练掌握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体验、运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2、在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1、本节课的直接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概念,理解单项式有关的概念,能分清代数式中的那些是单项式,并知道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2、重难点的突破在于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及理解单项式有关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课前复*

  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意义?

  (要求:自己思考1分钟,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友说给学师听!如果学友说不出,学师给学友说一遍,然后学友再说,意见达成一致后举手给全班说。)

  (电子白板出示)用字母表示数,字母和数一样可以参与运算,可以用式子把数量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更适合于一般规律的表达。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目标,引入新课(幻灯片)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重点)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能用单项式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难点)

  (二)自主学*(幻灯片)

  认真学*课本56页思考——例题3上面的内容。并完成《作业与测试》第41页自主预*的两个小题!(5—7分钟)

  (要求:自主完成《作业与测试》,完成之后师友交流,意见达成一致后,举手答题!)

  1单项式的含义:只有数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叫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幻灯片)

  (三)合作探究

  1、练*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单项式?如果不是,说下原因!

  《整式---单项式》教学设计

  (要求:个人观察思考,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友说给学师听,意见不一致可以讨论一下,意见一致后举手展示!)

  学生展示完后出示结果:

  《整式---单项式》教学设计

  2、练*2填表:

  《整式---单项式》教学设计

  温馨提示:个人先观察思考,在练*本上写出答案,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师学友对一下结果,,意见不一致可以讨论一下,意见一致后举手展示!

  学生展示完后出示答案!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总结一下。

  3、练*3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1)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册;

  (2)底边长为acm,高为hcm的三角形的面积是cm2;

  (3)棱长为a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cm3;

  (4)一台电视机原价a元,现按原价的9折出售,这台电视机现在的售价

  是元;

  (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0.9m,宽是am,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m2.

  学生展示完后出示结果:

  (四)拓展提高

  我思我进步:

  用字母表示数后,同一个式子在不同的问题中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例如,在问题(5)、(6)中,所填的结果都是0.9a,一个是表示电视机的售价,一个表示长方形的面积,你还能赋予0.9a一个含义吗?

  (一本书的价格是0.9a元,这块黑板的长是0.9a。)

  在书写单项式时:归纳PPT

  单项式的注意点

  (1)圆周率π是常数。

  (2)如果单项式是单独的字母,那么它的系数是1。如:单项式c的系数是1。

  (3)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但不要误认为是0,如:a,–abc。

  (4)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还常写成假分数,如:x2y写成x2y。

  (5)单独的数字不含字母,所以它的次数是零次.

  (6)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且只与数字因数有关。而次数只与字母有关。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学友先说,学师补充的方式进行。

  1、单项式(注意单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要包括其前面的负号)

  3、单项式的次数(所有字母指数和)

  四、布置作业

  《作业与测试》整式(1)随堂学练与课后作业。

  作业要求:

  1、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惯,是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2、学友完成之后交学师看,学师的组长看,老师看组长的以及所有同学的作业!同时看学师的批改作业情况!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3

  一、导入

  师:如果你有一罐硬币,分别为一角、五角、一元,你会怎么数?

  生:一元的分一起,五角的一起,一角的一起等等。

  师:这样是不是就比放在一块数方便多了,我们现在用的这个叫什么方法?

  生:分类!

  师:对,分类,提到生活中的钱大家都会分了。如果换成数学中的单项式,大家还会给它们分类吗?

  二、教学过程

  (板书:a3-2a4a33a)

  师:我举个例子a3-2a4a33a,用硬币的思路,哪些属于同一面值的,应该把哪些看作一元的或5角的?

  生:略

  师:利用同样的方法,给下列单项式分类

  (出示小黑板)

  板书分出的类别

  师: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分类?是不是因为它们有共同点?那共同点是什么?

  生:相同字母,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师:对,像具有这样相同特点的单项式,我们就把它们称之为同类项!猜想一下同类项的概念应该是怎么样的?

  生:略

  师:看课本P63中间(读出定义)学生画下来

  练*同类项,老师在黑板上给出一个单项式,学生自己写两个以上的同类项,然后找几个学生读出自己写的,大家评论!

  师:大家思考一下这些同类项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吗?

  师:比如说,我们刚才提到的硬币,是不是一元的和一元的就属同类项了,五角的和五角的属于同类项。我左手拿一个一元硬币,右手拿三个一元硬币,他们能加起来吗?

  板书1硬币+3硬币=4硬币

  师:我们现在试一下把硬币换成字母会是什么效果

  1x+3x=4x

  师:怎么计算的?

  生:(1+3)x

  师:1x+3x=(1+3)x这种形式我们是不是似曾相识呢?

  分配律!(简单的再说一下分配律,反过来就是把两个或几个加数的共同因素提取出来)

  师:这里提到“共同因素”,作为同类项的几个单项式之间是不是都有共同因素,我们同样可以把它们提取出来,这样同类项之间就能进一步的运算了。我们把这样的运算叫做合并同类项

  猜想合并同类项的定义,然后看课本P63下面,定义画下来

  试做题7x2+2x+7+3x-8x2-6

  师:我们前面学*过的交换律、分配律、结合律在这里可以用吗?

  师:因为多项式中的字母表示的是数,所以我们也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

  开始做题,做完题之后

  注意:

  (1)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的系数不变

  (2)指出计算结果按某字母降幂(升幂)的形式排列

  (3)一找,二搬,三并,四计算

  讲解例题1

  练*题第一题(学生写上黑板)

  纠错(小黑板)

  三、小结

  1、什么是同类项?

  2、几个常数项是不是同类项?

  3、同类项与系数有关吗?

  4、什么叫合并同类项?

  5、合并同类项的步骤是什么?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4

  一、情境诱导

  前面我们已经学*了整式,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这个实际问题怎么解决:

  在西宁到*路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km/h,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20km/h,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是通过冻土地段所需时间的2.1倍,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h,你能用含t的式子表示这段铁路的全长吗?(请列出算式)

  得到:100t+120×2.1t即:100t+252t

  对于100t+252t怎么计算呢?这就是今天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为了解决这问题,请同学们先来按照探究提纲开始探究(要求:不会的同学可以请教,也可以看书)

  二、探究指导(学生按提纲探究,老师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进行巡视指导,掌握学生情况,为展示归纳做准备。)

  探究提纲:

  1.填空:

  (1)2t+52t=()t

  (2)3x2+2x2=()x2

  (3)3ab2-5ab2=()ab2

  (4)4xy+6xy=

  2.如果把上面每个算式左边的两个项叫同类项,你能总结出他的特征吗?你能说说出什么是同类项吗?

  3.仔细观察上面三个算式的从左到右的运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用语言叙述你的规律。

  三、展示归纳

  1、抽有问题的学生逐题汇报,学生说教师板书。

  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学生说老师改写,

  3.教师最后揭示性质,并画龙点睛的强调。

  四、变式练*(第1、2、3、4小题学生口答结果,并说出为什么;其它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可抽取有问题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并请学生评价、完善,然后老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1.说出两组同类项

  2.下列各组是同类项的是

  A2x3与3x2B12ax与8bxCx4与a4D π与-3

  3.下列各题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1)3a+2b=5ab(2)5y2-2y2=3

  (3)2ab-2ba=0(4)3x2y-5xy2=-2x2y

  4.–xmy与45x3yn是同类项,则m=,n=。

  5.计算:

  课本P65练*1.

  6.课本*题2.2第1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学到了什么?还有没有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先请学生进行自主小结,再由老师概括总结,做必要的强调)

  六、作业布置

  课本*题2.2第5、6题。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5

  一.预*提问:

  1.什么是同类项?怎样合并同类项?

  2.去括号法则如何叙述?

  3先看以下各题.求和与求差;

  (1)求5x2y,-2x2y,2xy2,-4x2y的和;

  (2)求3x2-6x+5与4x2+7x-6的和;

  (3)求2x2+xy+3y2与-x2-xy+2y2的差.

  (4)什么叫求几个数的和?至学生答出把这几个数相加之后,接着追问,那么什么叫求几个单项式的和?

  (5)求多项式的和或差,一定要注意什么?

  二.教案

  1.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算能力.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分解、知识整合能力。

  3.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整式的加减的教案(精选五篇)(扩展5)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范文十份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1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整式的加减运算,还包括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以及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整式的加减及其应用等内容。

  1、注意与小学相关内容的衔接

  新教材是围绕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的,而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是建立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之上。虽然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简易方程等内容,但是在学*的初期阶段,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本章的学*中要充分注意与小学内容的衔接。在课堂引入中多以让学生体会由数到式的过程,充分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复*用字母表示数,不是对旧知识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复*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让学生充分体会字母的方便,字母的真正含义。在复*中让学生逐渐熟悉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理解字母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计算,为后续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的理念就是:数学源于生活,在学*过程中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的概念引出、运算法则的探讨,都是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展开的。

  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知识是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整式比数学更具一般性的道理。

  另外,通过本章的学*,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整式表示,为下一章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必要的知识准备。

  3、教学中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渗透

  整式可以简洁地表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比具体地数字更有一般性。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使得整式的运算与数的运算具有一致性。整式的计算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之上的,式的运算更具有一般性,数的运算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况。在探求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和规律时可以类比数的运算规律。

  例如:在学*合并同类项法则时,可以先让学生运算

  47×2+53×2和47×(-2)+53×(-2)

  在运算的过程中,让学生重点思考进行运算的依据。然后引导学生探讨关系式47t+53t的运算。强调通过类比的思想方法学*式的运算,体会“数式通性”。

  通过对数与式运算的分析,使学生理解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在不断重复中提高数学能力。

  4、对课堂中让学生分层练*,使学生全面提高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基础不同,接受能力等差异较大。“高效课堂”即课堂上精讲、分层练*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较适合的教学模式。由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分层练*的题目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对所教的学生有一个总体评估,确定不同层次题目的数量和难度;

  (2)在学生练*过程中,教师要迅速收集信息,了解每个知识点学生掌握的大致情况;

  (3)在学生练*的过程中,及时对A层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在课堂练*点评时,讲评要有针对性。尽可能讲评大部分学生不会的知识,极少数学生不懂的问题,教师可在课堂中迅速给出答案,或稍做点拨即可。

  5、引导学生养成预*的*惯

  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是精讲、分层练*。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对新知识消化,吸收还是有难度的。因此,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新课进行预*是十分必要的。学生通过预*,带着问题去听课,对新知识的接受相对容易很多。我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试验,预*的效果明显。

  6、加强探究性学*

  引导学生养成学*的主动性与探究性,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本章的许多实际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如果对教材中的数学活动内容充分挖掘,有关问题的拓展与加深,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还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因此,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程,既与必学内容相得益彰,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

  整式的加减运算还是下一章学*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也是今后继续学*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方程、以及分式、函数等的重要基础。进行整式的加减就是整式的化简,化简的主要方法是合并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和去括号。对于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等重点,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强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为今后的学*打下基础。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2

  对于《整式的加减》教材中首先是在学*有理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用字母表示数。了解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最后将这些法则应用于本章的重点——整式的加减,全章知识体系井然有序,层层深入。

  学生在学*上有一定的'困难,如在讲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突破这一认识,需要一定时间,我在讲这节课的时候利用了“物以类聚”这一生活常识。例如:a>0,它的数学含义就是用字母a,>,0这三个数学符号的组合表示大于0的数,也就是正数。对于其它一些概念的理解具体的安排如下:

  (一)同类项:

  通过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表示方法,如□+□+□=3□,让学生模仿例子做练*,然后推出同类项的定义。课前练*要有模仿性及代表性,能让学生易于观察推出结论。因为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同类的东西”是容易理解的,所以这节课的目标是学会辨认同类项就不难了。

  (二)合并同类项:

  先讲系数这个概念,既避免了与单项式的次数一起讲所带来的易混淆性,又是合并同类项所必须掌握的基石。然后,重点是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去括号:

  运用乘法分配律引入及进行去括号的运算。

  (四)整式的加减:

  可用两个课时把重点知识巩固好。

  通过实践,我对教材的整合中,使学生轻松的认识、理解、掌握知识,突出了重点,加强了练*,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形成能力。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3

  整式的加减是承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续整式方程的一系列运算,是学生从小进入初中含有字母运算的变化,认知上有新的突破,在教法引入过渡中,有其奥妙学法教法值得反思。

  1、注意与小学相关内容的衔接。整式及其相关概念和整式的加减运算,与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密切联系,而同整式表示数量关系是建立在同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的,在小学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简单方程。这些知识是学*本章的直接基础。因此充分注意与这些内容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数,让学生充分体会字母的真正含义,逐渐熟悉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理解字母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计算,为学*整式的加减运算打好基础。

  2、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整式可以简洁地表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它比只有具体数字表示的算式更有一般性,关于整式的运算与数的运算具有一致性,数的运算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况,由学生已经学*了有理数的运算,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进行运算,因此,充分注意数式联系与类比,根据数与式之间的联系,体现数学知识间具体与抽象的内在联系和数学的内在统一性。

  3、抓住重点,加强练*,打好基础。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用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把整式化简,准确判断同类项,把握去括号要领,防止学生易出错地方,并进行一定的训练,才能有效的掌握。加大探索空间,发展思想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力求使得教学结论的获得是通过学生思考,探究等活动而归纳得出,培养学生初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充分相信学生,尽可能为学业生留出探索空间,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意识。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4

  对于《整式的加减》这一章,教材的安排是在学*有理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用字母表示有理数。继而介绍了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以及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的法则,最后将这些法则应用于本章的重点——整式的加减,全章知识体系井然有序,层层深入。

  我们认为这样安排也有欠佳的地方。首先,重点内容是整式的加减,其本质是合并同类项,而合并同类项是以有理数的加减为基础,把它放在全章书的最后来学*,这样会让知识体系与第二章相关内容分开较久,学生容易忘记。其次,把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一起讲,易混淆,对理解知识体系并没有帮助。

  具体的安排如下:

  (一)同类项:通过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表示方法,如□+□+□=3□,让学生模仿例子做练*,然后推出同类项的定义。课前练*要有模仿性及代表性,能让学生易于观察推出结论。因为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同类的东西”是容易理解的,所以这节课的目标是学会辨认同类项就不难了。

  (二)合并同类项:先讲系数这个概念,既避免了与单项式的次数一起讲所带来的易混淆性,又是合并同类项所必须掌握的基石。然后,重点是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去括号:运用乘法分配律引入及进行去括号的运算。

  (四)整式的加减:可用两个课时把重点知识巩固好。

  主干知识掌握之后,对概念和纯文字的叙述,不追求精确的形式而注重其实质的理解与领悟。接下来,第二单元将整式的相关概念用两至三个课时逐一学*。如单项式、单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等等。

  通过实践,突出了重点,加强了练*,让学生在主干知识的循环学*中不断充实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形成能力。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5

  这节活动课虽小,但立意却很新颖。通过引导学生在实际背景下学*分析和解决问题,作出最优化的选择,对学生将来的学*和生活都很有启迪。另外,活动设计很有梯度,一级级不断深入,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逐步深化;同时,问题的'设置给每个同学都提供表现、表达和展示的机会,使每一个同学数学素养都得到了培养,在实际问题的探究中学会了如何“巧学”数学。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觉得同学之间要学会合作,善于探究,养成深入思考,优化选择*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要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感觉到学数学、用数学生活会更美好。

  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总结和自我评估,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学**惯。

  本节课不足之处是:

  一节课进行3个应用活动太过累赘,最后一个活动完成得稍微仓促。另外,活动1中的问题1和2比较简单可以先提出来回答而不用讨论,使学生能集中精力讨论问题2,从而使问题2的争论更加剧烈,出现都认为优惠方案合理但提出不同理由,或都认为优惠方案不合理但提出不同的合理方案,这节课就更加精彩啦!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6

  整式的加减是承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续整式方程的一系列运算,是学生从小进入初中含有字母运算的变化,认知上有新的突破,在教法引入过渡中,有其奥妙学法教法值得反思。

  1、注意与小学相关内容的衔接。整式及其相关概念和整式的加减运算,与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密切联系,而同整式表示数量关系是建立在同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的,在小学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简单方程。这些知识是学*本章的直接基础。因此充分注意与这些内容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数,让学生充分体会字母的真正含义,逐渐熟悉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理解字母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计算,为学*整式的加减运算打好基础。

  2、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整式可以简洁地表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它比只有具体数字表示的'算式更有一般性,关于整式的运算与数的运算具有一致性,数的运算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况,由学生已经学*了有理数的运算,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进行运算,因此,充分注意数式联系与类比,根据数与式之间的联系,体现数学知识间具体与抽象的内在联系和数学的内在统一性。

  3、抓住重点,加强练*,打好基础。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用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把整式化简,准确判断同类项,把握去括号要领,防止学生易出错地方,并进行一定的训练,才能有效的掌握。加大探索空间,发展思想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力求使得教学结论的获得是通过学生思考,探究等活动而归纳得出,培养学生初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充分相信学生,尽可能为学业生留出探索空间,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意识。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7

  对于《整式的加减》这一章,教材的安排是在学*有理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用字母表示有理数。继而介绍了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以及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的法则,最后将这些法则应用于本章的重点——整式的加减,全章知识体系井然有序,层层深入。

  我们认为这样安排也有欠佳的地方。首先,重点内容是整式的加减,其本质是合并同类项,而合并同类项是以有理数的加减为基础,把它放在全章书的最后来学*,这样会让知识体系与第二章相关内容分开较久,学生容易忘记。其次,把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一起讲,易混淆,对理解知识体系并没有帮助。

  具体的安排如下:

  (一)同类项:

  通过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表示方法,如□+□+□=3□,让学生模仿例子做练*,然后推出同类项的定义。课前练*要有模仿性及代表性,能让学生易于观察推出结论。因为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同类的东西”是容易理解的,所以这节课的目标是学会辨认同类项就不难了。

  (二)合并同类项:

  先讲系数这个概念,既避免了与单项式的次数一起讲所带来的易混淆性,又是合并同类项所必须掌握的基石。然后,重点是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去括号:

  运用乘法分配律引入及进行去括号的运算。

  (四)整式的加减:

  可用两个课时把重点知识巩固好。

  主干知识掌握之后,对概念和纯文字的叙述,不追求精确的形式而注重其实质的理解与领悟。接下来,第二单元将整式的相关概念用两至三个课时逐一学*。如单项式、单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等等。

  通过实践,突出了重点,加强了练*,让学生在主干知识的循环学*中不断充实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形成能力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8

  1、抓住学生身边所发生的事与物,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创设了真实数学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促进学生的思维,同时又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学生在学*过程中增长了学*经历,获得了成功的体验,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得到了和谐发展。

  2、添括号和去括号问题是个难点,通过设句的铺垫和学生的讨论,成功突破了难点。组织学生板演,并由学生批改纠错,既起到了一题多解的作用,又让学生体验了合作和成功的快乐。

  3、要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必须在教学环节设计上作精心准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他们身边熟知的事情,在保证知识点不变的前提下,拓展了应用题。同时针对学生的层次差异和添括号去括号问题的教学难点,设计了师生互动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4、在对教材的整合中,使学生轻松的认识、理解、掌握知识,突出了重点,加强了练*,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形成能力。

  5、不足之处是:教师的表达严密性要强调。还应有更多的让学生质疑的地方,学生有思则有智。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9

  对于《整式的加减》这一章书,教材的安排是在学*有理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用字母表示有理数。继而介绍了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以及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最后将这些法则应用于本章的重点——整式的加减,全章知识体系井然有序,层层深入。

  我们认为这样安排也有欠佳的地方。首先,重点内容是整式的加减,其本质是合并同类项,而合并同类项是以有理数的加减为基础,把它放在全章书的最后来学*,这样会让知识体系与第二章相关内容分开较久,学生容易忘记。其次,把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一起讲,易混淆,对理解知识体系并没有帮助。再次,添括号对运算的帮助并不是很大,如果去括号掌握好了,那么添括号可以略讲或不讲。

  针对以上的看法,我们采用“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削枝强干,优化结构,突出知识的主干,先不在枝节问题上纠缠。把整式的加减中合并同类项的相关内容作为第一单元,具体的安排如下:

  (一)同类项:通过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表示方法,如□+□+□=3□,让学生模仿例子做练*,然后推出同类项的定义。课前练*要有模仿性及代表性,能让学生易于观察推出结论。因为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同类的东西”是容易理解的,所以这节课的目标是学会辨认同类项就不难了。

  (二)合并同类项:先讲系数这个概念,既避免了与单项式的次数一起讲所带来的易混淆性,又是合并同类项所必须掌握的基石。然后,重点是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去括号:运用乘法分配律引入及进行去括号的运算。

  (四)整式的加减:可用两个课时把重点知识巩固好。

  主干知识掌握之后,对概念和纯文字的叙述,不追求精确的形式而注重其实质的理解与领悟。接下来,第二单元将整式的相关概念用两至三个课时逐一学*。如单项式、单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等等。

  通过实践,我们对教材的整合中,削去枝叶,使学生轻装上战,突出了重点,加强了练*,让学生在主干知识的循环学*中不断充实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形成能力。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10

  《整式加减》—合并同类项教学反思

  荔城一中,钟玉婵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是把多项式中同类项合并一项,经过合并同类项,多项式的项数会减少,这样多项式会得到简化,同类项的概念是判断同类项的依据,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是同类项的本质特征,合并同类项的依据是数的运算律“分配律”,“合并”是指同类项系数相加,把得到的结果作为新的系数,要保持字母的字母的指数不变。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感受“数式通性”和类比思想。

  自我感觉亮点

  1、通过创设情景,分水果,分房子引入同类项的概念,判别同类项的要点,符合有两个相同,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符合有两个无关,与系数大小无关,与字母排列顺序无关。并及时巩固同类项的概念。运用类比思想4只公鸡+2只公鸡=6只公鸡,导入合并同类项4a+2a=6a,,结合教学内容,运用数的'运算律“分配律”,归纳合并同类项的法则,通过练一练,熟练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2、在例题学*中,师生合作交流,找出同类项并用彩色线条作出标记,让学生正确辨别同类项后,运用交换律,结全律,分配律合并同类项,使多项式得到简化。通过学生的板演展示,让学生发现问

  题和更正,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表达能力。

  存在问题

  1、不敢放手让学生先做题,通过做题找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导致部分同学对合并同类项的理论依据“分配律”理解不深。

  2、设计的提高练*,形式不够丰富,应该增加一些易混淆的式子让学生争辨,如3x2yn+1与-2y4xm+2 求m与n的值等。

  3、当学生学*的热情较好,尽量不要求学生齐读书,这样作用不大。

  4、学生出现如下的错误

  4a2-3b2+2ab-4a2+3b2

  =4a2-4a2-3b2+3b2 -2ab

  =(4a2-4a2)-(3b2+3b2)-2ab

  =-6b2-2ab

  应该强调第二步,两个括号之间用“+”连接,每项移动后符号不变的。


整式的加减的教案(精选五篇)(扩展6)

——大班数学教案《7的加减》(精选五篇)

  大班数学教案《7的加减》 1

  【活动目标】

  1、学*7的加减,能根据花朵颜色的不同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学*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

  物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上面画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树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苹果。)

  ——学具:《幼儿用书》(P11、12、1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看猴子去。

  师:还记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吗?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

  1、教师(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2、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3、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二、幼儿操作活动。

  1、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2、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3、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也可采用分组练*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其它练*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三、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大班数学教案《7的加减》 2

  [活动目标]

  1、能结合互换、互补关系列出分合试;能根据点子图、分合式列出加减算式,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讲述算式含意。

  2、会听应用题用数字卡摆出算式;看算式结合生活经验、图片情节编出应用题。

  3、培养幼儿学**结知识的经验及知识的系统性。

  [活动准备]

  点子图两张,错误算式卡片,有关系的数字卡、幼儿数字卡各一套。

  [活动过程]

  1、复*7的组成——7有几种分合法?请幼儿分别将7的6种分合法用互换、互补关系一一列出来。

  2、看点子图列算式

  出示图一:

  1)观察点子图:“图上有几个点子,合起来是多少?”

  2)用算式记录并讲述。

  a、“谁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图上的意思?

  b、这道算式是怎样表示图上意思的?”(例:8-4=4编应用题:8-4=4还可以表示其他的什么事情?)

  c、读算式一遍

  出示图二:

  1)观察点子图:“图上有几个点子,¢表示什么意思?

  2)用算式记录并讲述。(方法同上)

  3、出示算式卡片:3个相关的数字。请幼儿根据要求列出算式。

  4、出示错误算式,请幼儿分别找出错误改正算式,列出正确的算式。

  5、师编应用题幼儿用数字卡摆列出算式

  6、快速抢答:水果算式—让幼儿熟练掌握7的加减运算

  7、看算式结合生活经验及图片创编应用题。

  大班数学教案《7的加减》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

  第45~46页内容和做一做,练*七的第4~8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草地(自制),学生准备6只小鸡卡片、6只小青蛙卡片。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动物乐园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动物乐园玩一玩!(课件:一片草地,音乐响起)动物乐园里有一片美丽的大草地,上面还有美丽的秋千呢!在你们的桌子上也有这么一片美丽的草地!拿起来看一看,美丽吗?现在就让我们请小动物上去玩一玩,行吗?

  新授课

  1.加法。

  请1只青蛙和5只小鸡上去玩一玩,把它们请上去吧!(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操作,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得到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a.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该怎样列算式呢?赶快记在纸上(学生写算式)。

  b.你们草地上有几只青蛙和几只小鸡?(课件出示)

  c.读一读你的算式。板书:5+1=6

  d.谁和他不一样?板书:1+5=6

  咦!都是这些小动物,为什么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小结:由于同学们看的方向不同,所以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2.摆一摆。(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应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空间。)

  a.你们还想请几只青蛙和几只小鸡来玩一玩?动手摆一摆。

  b.你们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你能列出几道加法算式呢?写在练*纸上。

  c.谁想说一说请了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鸡?(学生到前边展示)

  d.怎样看图列式的?

  e.有和他们摆的不一样的吗?(展示小鸡、青蛙)

  f.怎样列式的?板书:3+3=6

  g.为什么只能写一道算式?

  3.看图列式(出示课件)。

  a.一共有几只猫?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b.说给同位听一听。板书:5+2=7 2+5=7

  4.减法。(出示课件:草地)

  a.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它们累了,想回家,你们想让哪种小动物回家?

  b.小青蛙走后,还剩几只小鸡?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板书:6-1=5

  c.如果小鸡先走,还剩几只小青蛙?算式怎样列?板书:6-5=1

  d.(出示:虚线)虚线是什么意思?

  小结:6里面去掉1还剩5,去掉5还剩1,所以,根据这幅图,我们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5.摆一摆:你们的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a.那你们想让哪种小动物先走?用小棒表示虚线,看着它们,你能列出几道减法算式?写在纸上(学生展示)。

  b.你们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怎样列算式的?板书:6-2=4 6-4=2

  c.你是怎样看图列式的?

  d.谁和他们不一样?怎样列式的?板书:6-3=3

  e.为什么只列一道算式?

  6.看图列式。(出示课件)

  a.一共有几只山羊?

  b.你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板书:7-2=5 7-5=2

  课中操

  练*

  1.看屏幕:(课件出示)根据图意,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吗?

  2.在你们的抽屉里,有一张练*纸,上面有四幅画,每幅图下面有两道算式,你喜欢哪幅图就把下面的算式写完(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这些都是6、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a.谁想当小老师,指算式,领大家读一读。

  b.如果把得数擦了,你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吗?

  c.5+1等于几?怎样想的?1+5呢?6-1呢?6-5呢?

  3.下面,我们来一个小竞赛(出示口算卡片)。看算式,报得数。

  4.在小组内玩一玩。

  总结

  我们学*了什么?

  教学设计说明

  1.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图两式。

  我们把课本中小朋友摆小棒的图,变成学生喜欢的卡通小动物(小鸡和小青蛙)。由小动物在草地上荡秋千的画面,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画面生动活泼,既贴*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吸引了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把1只小鸡和5只小青蛙放到每个组的草地秋千上,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通过两位同学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这一环节初步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2.独立操作,形成概念,理解一图两式。

  我们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图两式。而接下来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地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在秋千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摆几只小鸡和小青蛙,并看着自己的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这样便出现了两组6的加法算式,加上同位同学进行讲解怎样看图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合作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这样处理,既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操作空间和充足的思考余地,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用数字意识。

  3.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

  第三个环节,便是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算式。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抽象到看直观图列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遵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4.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减法。在最后的练*中,再出现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如:在综合练*中,出现了四道看图列式。由于难易程度不同,可以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幅图,进行列式计算。这样安排提供了充分的学*选择机会,而且练*题的设计有针对性,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水*。

  5.活动形式多样化,语言贴*学生生活。

  课堂上,我们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

  a.你还想让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鸡来玩秋千,自己摆一摆;

  b.你们草地上的小动物也累了,你想让哪种小动物先回去呢?

  c.综合练*让学生在这四幅图中任意选一幅图,喜欢哪一幅就做哪一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灵活地选择,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动机。

  大班数学教案《7的加减》 4

  教学内容:

  练*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出示3幅图(图片)

  2、生观察图,同桌互相说图意。

  3、独立列式计算。

  4、同桌讨论:找出3幅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体会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5、生汇报。

  二、练*

  1、一图三式(出示图片)

  独立看图列式。

  汇报

  4+2、6-4、6-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每组任选一个算式展开讨论。

  汇报

  2、找规律再计算。

  6+12+43+43+3

  7-66-27-46-3

  7-16-47-3

  (1)找规律

  (2)计算

  (3)体会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游戏:

  摘苹果

  四、作业

  P62T1、4

  五、板书

  7-3=47-4=3

  大班数学教案《7的加减》 5

  活动目标:

  1、学*7的加减,能根据花朵颜色的不同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进行7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进一步巩固对加、减法算式及其含义的理解。

  3、爱动脑筋,能积极参与加减运算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列组成式的经验,学*过6以内各数的加减和7的组成。

  2、物质准备: ,

  ——教具:图片一张(上面画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树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苹果。)

  ——学具:《幼儿用书》(p11、12、1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看猴子去。

  ——教师:还记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吗?小猴们旅行回来了,我们去看看它们吧。

  ——教师(出示图片):小猴在哪里?它们都在干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每个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们正在做什么?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引导幼儿列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如:1+6=7

  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来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只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你还能列出和刚才不一样的算式吗?

  2、幼儿操作活动。

  ——看图按特征标记列算式。请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实物有多少?它们的颜色和其它特征是怎样的?然后,列出7的第一组加法或减法算式。

  ——观察连续的'三幅图,讲述图片的含义,列出加减算式。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幼儿用书》第12、13页,引导幼儿练*7的第二组、第三组加减运算。(也可采用分组练*的方式,本活动只完成一页练*,其它练*放在日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看特征列算式”的活动,鼓励幼儿说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整式的加减的教案(精选五篇)(扩展7)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精选5篇)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1

  整式的加减是承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续整式方程的一系列运算,是学生从小进入初中含有字母运算的变化,认知上有新的突破,在教法引入过渡中,有其奥妙学法教法值得反思。

  一、注意与小学相关内容的衔接

  整式及其相关概念和整式的加减运算,与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密切联系,而同整式表示数量关系是建立在同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的,在小学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简单方程。这些知识是学*本章的直接基础。因此充分注意与这些内容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数,让学生充分体会字母的真正含义,逐渐熟悉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理解字母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计算,为学*整式的加减运算打好基础。

  二、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似乎遇到的都是具体的数字,但在数字运算的背后,却隐含着式的运算,加强了与实际的联系,无论是概念引出,还是运算法则的探讨,都是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展示的,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整式的概念与整式的加减运算来源于实际,是实际的需要,同时也可以让学业生看到整式及其加减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整式比数学更具一般性的道理。

  三、类比数学*式,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整式可以简洁地表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它比只有具体数字表示的算式更有一般性,关于整式的运算与数的运算具有一致性,数的运算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况,由学生已经学*了有理数的运算,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进行运算,因此,充分注意数式联系与类比,根据数与式之间的联系,体现数学知识间具体与抽象的内在联系和数学的内在统一性。

  四、抓住重点,加强练*,打好基础

  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用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把整式化简,准确判断同类项,把握去括号要领,防止学生易出错地方,并进行一定的训练,才能有效的掌握。

  五、加大探索空间,发展思想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力求使得教学结论的获得是通过学生思考,探究等活动而归纳得出,培养学生初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充分相信学生,尽可能为学业生留出探索空间,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意识。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2

  课后反思对于这一节,我是准备了很久的,应该说是比较充分的。但讲完以后却发现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教学的整个过程做出一点回顾和思考。

  这一次,我依旧采用了先讲评作业,后进行新的内容的教学模式。依旧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因为本节的内容稍微多了一些,但我还是不想因为公开课而拉下学生原本该更正的作业反馈。我觉得这是符合学生的学*特点的,只有改正了才能有进步。

  对于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的问题,我觉得设计的还是很好的。就用三班的学生去小卖部买东西为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周围,或者说数学是很有用的。从上课的过程也可以看出,他们很感兴趣。这对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很有帮助作用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想是收到了这样的效果的。

  对于探究新知的环节,由前面的问题很自然就过度到新知上了。其实整式的加减本质上就是合并同类项的问题,或者说本身是没有什么新的内容的,只是需要让学生知道前面所学的就已经是整式的加减了,只不过没有明确的讲罢了。所以这一个环节还是做的很好的。

  对于去括号法则的幽默记忆,我觉得这是一个亮点。运用谐音的方法把知识点记起来,长久不忘。这是一种方法,不仅仅是学数学,其他科也同样如此。通过此不仅仅是可以学好数学,同时还可以学好其他科目,我本人觉得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对于例题的教学,故意设置了需要让学生列式这一步,目的是增加一定的难度,好让学生感觉到有一定的挑战性,进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

  对于*题的讲评,出了点问题,说严重的应该说是教学事故了:把最后的求解答案给写错了。这是一个不该犯的问题,我不知道当时自己是怎么回事了,怎么会出现这么低级的失误。还经常要求学生做题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尤其是计算题,会做的题一定要得满分,可是我自己却出现了这种差错,真是感觉做的太失败了。这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铭记于心,下不为例!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3

  本节课是在学*了同类项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一步的运算的强化训练教学。

  教学的设计比较合理,题目适当,时间恰当,并注重知识的前后衔接,照顾更多的中差生。对于例题的教学,我也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学生进行整式的加减时,要先观察,再下手,归纳出一找、二移、三并的步骤,我觉的课堂的有效性效果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充分利用了宝贵的课堂40分钟。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还有如下遗憾:板书方面做得不好,没能充分利用好黑板,自己的板书也很乱,没有美观性。学生的讨论与合作学*还需加强,讨论问题还不够深入,多数时间还是以个别回答为主,虽然许多个别回答非常精彩,但仍需注意讨论形式的变化,让学生从合作学*中有所提高,从与它人的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另外,还需加强的是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多数问题的发现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如果能达到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全班解决,那效果更佳。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课堂进度,留给学生足够的板书时间;另外对于上多媒体课要提高应对偶发事件的能力,做到灵活处理,不慌不乱手脚,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顺利进行课堂教学;还有,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启发到位,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4

  对于《整式的加减》教材中首先是在学*有理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用字母表示数。了解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最后将这些法则应用于本章的重点——整式的加减,全章知识体系井然有序,层层深入。

  学生在学*上有一定的困难,如在讲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突破这一认识,需要一定时间,我在讲这节课的时候利用了“物以类聚”这一生活常识。例如:a>0,它的数学含义就是用字母a,>,0这三个数学符号的组合表示大于0的数,也就是正数。对于其它一些概念的理解具体的安排如下:

  (一)同类项:

  通过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表示方法,如□+□+□=3□,让学生模仿例子做练*,然后推出同类项的定义。课前练*要有模仿性及代表性,能让学生易于观察推出结论。因为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同类的东西”是容易理解的,所以这节课的目标是学会辨认同类项就不难了。

  (二)合并同类项:

  先讲系数这个概念,既避免了与单项式的次数一起讲所带来的易混淆性,又是合并同类项所必须掌握的基石。然后,重点是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去括号:

  运用乘法分配律引入及进行去括号的运算。

  (四)整式的加减:

  可用两个课时把重点知识巩固好。

  通过实践,我对教材的整合中,使学生轻松的认识、理解、掌握知识,突出了重点,加强了练*,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形成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5

  整式的加减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刻认识到学生的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很差,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我的设计效果,我采用引导、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设计以下主要教学流程:

  1)创设问题情境: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为本课学*做好准备和铺垫。

  2)知识的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愉快与收获。感受成功的喜悦。

  3)课堂练*:让学生加深对同类项的认识,加强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理解。

  4)例题讲解与巩固练*:让学生掌握在多项式中判断出同类项和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运算的技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螺旋式上升。

  5)课堂小结: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6)拓展延伸与挑战自我:激发学生的学*热情,为他们提供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在重难点突破的问题上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概念的探讨,在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与交流的活动,自主得到同类项的概念,并利用实际问题和学生一起观察并归纳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在课堂上运用实际例子,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探讨出知识的规律性,找到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探讨出知识的规律性,找到学数学的乐趣。利用投影片,给出的例子、*题节约了书写时间,把多余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

  本节课虽采用了合作教学,但还有些传统教学的模式,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及课堂时间没有把握好,致使为学生设计的知识延伸的题目。*题及课堂小结没有进行,我觉的是一大遗憾也是不成功的地方。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但要很好的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把握课堂驾御课堂。在教学设计上要给与足够的重视,重点放在学生的活动的层面上,教师活动主要是组织,让不同的学生由不同的思维方式,最大力度发展学*潜能,突出合作交流,实现自主学*。才是一节成功的课。


整式的加减的教案(精选五篇)(扩展8)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的教案实用5份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的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同类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及运用分配律,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学会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类比、思考、探索、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整式加减的学*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学**惯,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进行整式的加减法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经历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难点】

  灵活的列出算式和去括号。

  三、教学过程

  通过例题的分析总结:合并同类项

  1.同类项的系数相加;

  2.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五)小结作业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整式加减的合并同类项,什么是同类项?如何合并同类项?

  作业:课本*题,预*下节课学*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略)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的教案 2

  教学目标

  1、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2、能说明整式加、减中每一步运算的算理,逐步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述的能力、

  重、难点

  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操作:

  (1)准备三张如下图所示的卡片

  (2)思考:

  用它们拼成各种形状不同的四边形,并计算拼成的四边形的周长、

  二、探索活动

  活动一:

  1、整式的加减运算要进行哪些步骤?

  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整式的加减》同步测试

  1、三个小队植树,第一队种x棵,第二队种的树比第一队种的树的2倍还多8棵,第三队种的树比第二队种的树的一半少6棵,三队共种树________棵、

  2、甲仓库有煤1500吨,乙仓库有煤800吨,从甲仓库每天运出煤5吨,从乙仓库每天运出煤2吨,求m天后,甲、乙两仓库一共还有多少吨煤,并求出当m=30时,甲、乙两仓库一共存煤的数量?

  3、6整式的加减:测试

  1、已知三角形的第一边长为2a+b,第二边比第一边长a-b,第三边比第二边短a,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2、某同学做了一道数学题:“已知两个多项式为A,B,B=3x﹣2y,求A﹣B的值、”他误将“A﹣B”看成了“A+B”,结果求出的答案是x﹣y,那么原来的A﹣B的值应该是( )

  A、4x﹣3y B、﹣5x+3y C、﹣2x+y D、2x﹣y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的教案 3

  一. 预*提问

  1. 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怎样去括号?

  2.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怎样去括号?

  二. 教案

  1. 学*目标:

  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较为牢固地掌握。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分解、知识整合能力。

  3. 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4.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

  5.教学过程:

  (1) 回顾旧知,承前启后

  1.什么叫做同类项?

  2.叙述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3.若a、b、c均为有理数,请指出以下代数式中的同类项及其系数,并进行合并。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的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态度.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

  在格尔木到**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

  100t+120(t-0.5)千米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

  100t-120(t-0.5)千米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交流后,教师归纳: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

  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

  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

  +120(t-0.5)=+120t-60③

  -120(t-0.5)=-120+60④

  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思路点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然后教师板书(或用屏幕)展示: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3).

  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

  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二、范例学*

  例1.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

  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例2.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

  (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教师操作投影仪,展示例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

  思路点拨:根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静水中行驶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千米/时,乙船速度为(50-a)千米/时,2小时后,甲船行程为2(50+a)千米,乙船行程为(50-a)千米.两船从同一洪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所以两船相距等于甲、乙两船行程之和.

  解答过程按课本.

  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用分配律将数字2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

  三、巩固练*

  1.课本第68页练*1、2题.

  2.计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5xy2]

  思路点拨: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四、课堂小结

  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71页*题2.2第2、3、5、8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的教案 5

  教学目标

  ①过实例体验整式加减的意义

  ②掌握整式的简单加减运算

  ③会运用整式的加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例3的问题情境比较复杂,还涉及含有字母的代数式的大小比较,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讲练法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稿个案补充

  一、新课引入

  甲、乙两个零件截面的面积哪一个比较大?大多少?把结果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a1.5a

  vb2b

  b

  甲乙

  截面甲的面积是

  截面乙的面积是

  甲、乙的、两个截面面积的差是()—()=

  本引例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让学生知道:1、作差法是比较大小的一种很好的方法;2、在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时,将问题转化成两个整式的差,从而得以解决;3、整式的加减可以归结为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

  二、讲授新课

  例1求整式3x+4y与2x-2y-1的和

  教师教会学生1、列式(注意整体性);2、去括号(特别是减法);3、有同类项就合并同类项(至少不能合并为止)。

  变式练*:求3x+4y与2x-2y-1的差(学生做,两个学生板演)。

  三、课堂练*(课本“做一做”)

  1、填空:

  (1)3x与-5y的和是,3x与-5y的差是;

  (2)a-b,b-c,c-a三个多项式的和是。

  2、先化简,再求值:3x^2-[x^2-2(3x-x^2)],其中x=-7。

  四、典例分析

  例2小红家的收入分农业收入和其他收入两部分,今年农业收入是其他收入的1.5倍。预计明年农业收入将减少20%,而其他收入将增加40%,那么预计小红家明年的全年总收入是增加,还是减少?

  这个例题是本节课的难带内,教师可以设置下列问题:

  1、分析题目的已知量与未知量,及相互间的关系;

  2、选哪个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比较方?其他未知量怎么表示?

  3、填空:设小红家今年其他收入为a元,则

  (1)今年农业收入为元;

  (2)预计明年农业收入为元;

  (3)预计明年其他收入为元;

  (4)今年全年总收入为元;

  (5)预计明年全年总收入为元。

  4、增加还是减少?怎么判断?

  教师总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经常把其中的一个量或几个量先用字母表示,然后列出数式,这是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

  五、教学反馈(课本“课内练*”)

  1、计算:

  (1)3/2x^2-(-1/2x^2)+(-2x^2);

  (2)2(x-3x^2+1)-3(2x^2-x-2).

  2、先化简,再求值:

  (1)5x-[3x-x(2x-3)],其中x=1/2;

  (2)5(3a^2b-ab^2)—(ab^2+3a^2b),其中a=1/2,b=-1。

  3,如果某三角形第一条边长为(2a-b)cm,第二条边比第一条边长(a+b)cm,第三条边比第一条边的2倍少bcm,第三条边比第一条边的2倍少bcm,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六.探究活动

  猜数游戏:游戏甲方把自己的出生年月份乘以2,加10,再把和乘5,再加上他家的人口数(小于10),将这样所得的结果告诉游戏乙方,乙方就能猜出甲方出生于何月,及他家有几口人。

  本题有较大的难度,采取合作学*这种方式进行,启发学生利用本节中例2的解题策略及思想方法来分析这个题目。

  教师可作以下工作:

  1、学生做甲方,教师做乙方猜测,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奥秘(甲方告诉的结果的`个位数字就是他家的人口数,结果减去人口数再减去50后除以10得到他的出生月份);

  2、组内积极展开游戏,并讨论这个游戏的原理是什么。(设甲方出生月份为x,家中人口数为y人,甲方告诉的结果是k(已知数),则结果k=5(2ax+10)+y=10x+50+y,所以结果k的个位数字是y,则(k-y-50)/10=x)。

  七、小结、布置作业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