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1

  整式的加减是承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续整式方程的一系列运算,是学生从小进入初中含有字母运算的变化,认知上有新的突破,在教法引入过渡中,学法教法值得反思。

  一、注意与小学相关内容的衔接

  整式及其相关概念和整式的加减运算,与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密切联系,而同整式表示数量关系是建立在同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的,在小学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简单方程。这些知识是学*本章的直接基础。因此充分注意与这些内容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数,让学生充分体会字母的真正含义,逐渐熟悉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理解字母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计算,为学*整式的加减运算打好基础。

  二、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似乎遇到的都是具体的数字,但在数字运算的背后,却隐含着式的运算,加强了与实际的联系,无论是概念引出,还是运算法则的探讨,都是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展示的,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整式的概念与整式的加减运算来源于实际,是实际的需要,同时也可以让学业生看到整式及其加减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整式比数学更具一般性的道理。

  三、类比数学*式,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整式可以简洁地表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它比只有具体数字表示的算式更有一般性,关于整式的运算与数的运算具有一致性,数的运算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况,由学生已经学*了有理数的运算,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进行运算,因此,充分注意数式联系与类比,根据数与式之间的联系,体现数学知识间具体与抽象的内在联系和数学的内在统一性。

  四、抓住重点,加强练*,打好基础

  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用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把整式化简,准确判断同类项,把握去括号要领,防止学生易出错地方,并进行一定的训练,才能有效的掌握。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2

  整式的加减,其本质是合并同类项,而合并同类项是以有理数的加减为基础,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感觉最深的就是老师要用心的去设计教学,让学生多一些参与的机会,学生的兴趣高了,学*有了动力,学*的效果会好很多。以后在教学中还要不断的努力,把课备好,多备学生,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成为一个在欢乐中学*的乐园。

  1、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组讨论、小组比赛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使学生兴趣高涨,整个课堂比较活跃。在后面的教学中感觉时间不是很够用,但是又想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就有点急于求成了,这是在教学中感觉不如意的地方,因为在新课引入时占用了不少时间,虽然学生可以对同类项的合并有了深刻的理解,但由于时间分配不是十分合理,使后面的内容先化简再求值部分练*不够到位,对于合并同类项并求值的内容没有进一步的练*,使学生有些问题还需要在下一节课进一步的加强。

  2、在教学中,有时尽管我一直在努力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插嘴"调整上课前设计好的“教案”,但仍然留下一些遗憾,要是再有机会教同样的内容,我想我的"教案"会重新改写.这样来看,"教案"可能不完全是在上课之前设计好的,真正的教案,是在教学之后。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不应只是通过教师单纯的讲解与学生机械的模仿,而是应该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我应该更好的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必要的技能。坚定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3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刻认识到学生的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很差,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我的设计效果,我采用引导、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设计以下主要教学流程:

  1)创设问题情境: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为本课学*做好准备和铺垫。

  2)知识的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愉快与收获。感受成功的喜悦。

  3)课堂练*:让学生加深对同类项的认识,加强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理解。

  4)例题讲解与巩固练*:让学生掌握在多项式中判断出同类项和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运算的技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螺旋式上升。

  5)课堂小结: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6)拓展延伸与挑战自我:激发学生的学*热情,为他们提供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在重难点突破的问题上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概念的探讨,在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与交流的活动,自主得到同类项的概念,并利用实际问题和学生一起观察并归纳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在课堂上运用实际例子,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探讨出知识的规律性,找到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找到学数学的乐趣。利用投影片,给出的例子、*题节约了书写时间,把多余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

  本节课虽采用了合作教学,但还有些传统教学的模式,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及课堂时间没有把握好,致使为学生设计的知识延伸的题目。*题及课堂小结没有进行,我觉的是一大遗憾也是不成功的地方。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但要很好的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把握课堂驾御课堂。在教学设计上要给与足够的重视,重点放在学生的活动的层面上,教师活动主要是组织,让不同的学生由不同的思维方式,最大力度发展学*潜能,突出合作交流,实现自主学*,才是一节成功的课。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1)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菁华3篇)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1

  整式的加减是承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续整式方程的一系列运算,是学生从小进入初中含有字母运算的变化,认知上有新的突破,在教法引入过渡中,学法教法值得反思。

  一、注意与小学相关内容的衔接

  整式及其相关概念和整式的加减运算,与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密切联系,而同整式表示数量关系是建立在同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的,在小学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简单方程。这些知识是学*本章的直接基础。因此充分注意与这些内容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数,让学生充分体会字母的真正含义,逐渐熟悉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理解字母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计算,为学*整式的加减运算打好基础。

  二、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似乎遇到的都是具体的数字,但在数字运算的背后,却隐含着式的运算,加强了与实际的联系,无论是概念引出,还是运算法则的探讨,都是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展示的,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整式的概念与整式的加减运算来源于实际,是实际的需要,同时也可以让学业生看到整式及其加减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整式比数学更具一般性的道理。

  三、类比数学*式,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整式可以简洁地表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它比只有具体数字表示的算式更有一般性,关于整式的运算与数的运算具有一致性,数的运算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况,由学生已经学*了有理数的运算,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进行运算,因此,充分注意数式联系与类比,根据数与式之间的联系,体现数学知识间具体与抽象的内在联系和数学的内在统一性。

  四、抓住重点,加强练*,打好基础

  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用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把整式化简,准确判断同类项,把握去括号要领,防止学生易出错地方,并进行一定的训练,才能有效的掌握。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2

  整式的加减,其本质是合并同类项,而合并同类项是以有理数的加减为基础,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感觉最深的就是老师要用心的去设计教学,让学生多一些参与的机会,学生的兴趣高了,学*有了动力,学*的效果会好很多。以后在教学中还要不断的努力,把课备好,多备学生,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成为一个在欢乐中学*的乐园。

  1、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组讨论、小组比赛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使学生兴趣高涨,整个课堂比较活跃。在后面的教学中感觉时间不是很够用,但是又想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就有点急于求成了,这是在教学中感觉不如意的地方,因为在新课引入时占用了不少时间,虽然学生可以对同类项的合并有了深刻的理解,但由于时间分配不是十分合理,使后面的内容先化简再求值部分练*不够到位,对于合并同类项并求值的内容没有进一步的练*,使学生有些问题还需要在下一节课进一步的加强。

  2、在教学中,有时尽管我一直在努力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插嘴"调整上课前设计好的“教案”,但仍然留下一些遗憾,要是再有机会教同样的内容,我想我的"教案"会重新改写.这样来看,"教案"可能不完全是在上课之前设计好的,真正的教案,是在教学之后。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不应只是通过教师单纯的讲解与学生机械的模仿,而是应该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我应该更好的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必要的技能。坚定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3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刻认识到学生的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很差,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我的设计效果,我采用引导、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设计以下主要教学流程:

  1)创设问题情境: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为本课学*做好准备和铺垫。

  2)知识的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愉快与收获。感受成功的喜悦。

  3)课堂练*:让学生加深对同类项的认识,加强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理解。

  4)例题讲解与巩固练*:让学生掌握在多项式中判断出同类项和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运算的技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螺旋式上升。

  5)课堂小结: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6)拓展延伸与挑战自我:激发学生的学*热情,为他们提供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在重难点突破的问题上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概念的探讨,在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与交流的活动,自主得到同类项的概念,并利用实际问题和学生一起观察并归纳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在课堂上运用实际例子,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探讨出知识的规律性,找到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找到学数学的乐趣。利用投影片,给出的例子、*题节约了书写时间,把多余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

  本节课虽采用了合作教学,但还有些传统教学的模式,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及课堂时间没有把握好,致使为学生设计的知识延伸的题目。*题及课堂小结没有进行,我觉的是一大遗憾也是不成功的地方。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但要很好的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把握课堂驾御课堂。在教学设计上要给与足够的重视,重点放在学生的活动的层面上,教师活动主要是组织,让不同的学生由不同的思维方式,最大力度发展学*潜能,突出合作交流,实现自主学*,才是一节成功的课。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2)

——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知识点 (菁华3篇)

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知识点1

  1.单项式:

  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

 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

 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注意:(若a、b、c、p、q是常数)ax2+bx+c和x2+px+q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

  5.整式:

 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

  6.同类项: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7.合并同类项法则:

 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8.去(添)括号法则:

 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9.整式的加减:

 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

  10.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

 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般应该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

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知识点2

  整式加减由数到式,承前启后,既是有理数的概括与抽象,又是整式乘除和其他代数式运算的基础,也是学*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基础。为了体现本章知识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充分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经历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知识呈现过程尽量做到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如皮球的弹跳高度,传数游戏等,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让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得以充分暴露,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

  4、注意发挥例题和*题的教育功能。加强学科间的纵向联系并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注意适当插入一些开放题,培养发散思维,适时渗透美育和德育教育。

  知识要点1。整式的有关概念

  (1)单项式:表示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2πr、a,0……都是单项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知识点3

  整式

  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系数,单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指的是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就是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次数。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这里 是次数最高项,其次数是6;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

  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整式的加减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与字母前面的系数(0)无关。

  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二者缺一不可.同类项与系数大小、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合并同类项法则: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字母的升降幂排列: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大)到大(小)的顺序排列。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反)。

  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1、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 2、结合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

  2.3整式的乘法法则 :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

  单项式和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和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2.4整式的除法法则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希望这篇初一上册数学期中重点知识点指导,可以帮助更好的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3)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的教案 (菁华3篇)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的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同类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及运用分配律,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学会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类比、思考、探索、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整式加减的学*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学**惯,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进行整式的加减法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经历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难点】

  灵活的列出算式和去括号。

  三、教学过程

  通过例题的分析总结:合并同类项

  1.同类项的系数相加;

  2.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五)小结作业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整式加减的合并同类项,什么是同类项?如何合并同类项?

  作业:课本*题,预*下节课学*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略)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的教案2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供天津用)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整式第一节整式加减第2小节整式的加减。

  二、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学生掌握了“整式”有关概念的延展学*,为后继学*整式运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知识奠定基础,是“数”向“式”的正式过度,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了较强的数的运算技能和“合并”的意识(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用)同时也具有初步的观察、归纳、探索的技能。因此,我结合教材,立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宗旨,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计有针对性、多样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和谐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学*。通过学*活动不但培养学生化简意识,提升数*算技能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含义,并能辨别同类项。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熟练的合并同类项。

  3、掌握整式加减运算的方法,熟练进行运算。

  (二)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同类项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能力。

  2、通过合并同类项、整式加减运算的练*活动,提高学生运算技能,提升运算的准确率培养学生化简意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研究引例、探究例1的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三)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交流协商、分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敢于探索未知问题的精神。

  2、通过学*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合并同类项

  五、教学关键:

  同类项的概念

  六、教学准备:

  教师:

  1、筛选数学题目,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2、制作大小不等的两个长方体纸盒实物模型,并能展开。

  3、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要凸显①单项式中系数、字母、指数的特征②长方体纸盒立体图、展开图。)

  学生:

  1、复*有关单项式的概念、有理数四则运算及去括号的法则)

  2、每小组制作大小不等的两个长方体纸盒模型。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的教案3

  一、导入

  师:如果你有一罐硬币,分别为一角、五角、一元,你会怎么数?

  生:一元的分一起,五角的一起,一角的一起等等。

  师:这样是不是就比放在一块数方便多了,我们现在用的这个叫什么方法?

  生:分类!

  师:对,分类,提到生活中的钱大家都会分了。如果换成数学中的单项式,大家还会给它们分类吗?

  二、教学过程

  (板书:a3-2a4a33a)

  师:我举个例子a3-2a4a33a,用硬币的思路,哪些属于同一面值的,应该把哪些看作一元的或5角的?

  生:略

  师:利用同样的方法,给下列单项式分类

  (出示小黑板)

  板书分出的类别

  师: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分类?是不是因为它们有共同点?那共同点是什么?

  生:相同字母,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师:对,像具有这样相同特点的单项式,我们就把它们称之为同类项!猜想一下同类项的概念应该是怎么样的?

  生:略

  师:看课本P63中间(读出定义)学生画下来

  练*同类项,老师在黑板上给出一个单项式,学生自己写两个以上的同类项,然后找几个学生读出自己写的,大家评论!

  师:大家思考一下这些同类项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吗?

  师:比如说,我们刚才提到的硬币,是不是一元的和一元的就属同类项了,五角的和五角的属于同类项。我左手拿一个一元硬币,右手拿三个一元硬币,他们能加起来吗?

  板书1硬币+3硬币=4硬币

  师:我们现在试一下把硬币换成字母会是什么效果

  1x+3x=4x

  师:怎么计算的?

  生:(1+3)x

  师:1x+3x=(1+3)x这种形式我们是不是似曾相识呢?

  分配律!(简单的再说一下分配律,反过来就是把两个或几个加数的共同因素提取出来)

  师:这里提到“共同因素”,作为同类项的几个单项式之间是不是都有共同因素,我们同样可以把它们提取出来,这样同类项之间就能进一步的运算了。我们把这样的运算叫做合并同类项

  猜想合并同类项的定义,然后看课本P63下面,定义画下来

  试做题7x2+2x+7+3x-8x2-6

  师:我们前面学*过的交换律、分配律、结合律在这里可以用吗?

  师:因为多项式中的字母表示的是数,所以我们也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

  开始做题,做完题之后

  注意:

  (1)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的系数不变

  (2)指出计算结果按某字母降幂(升幂)的形式排列

  (3)一找,二搬,三并,四计算

  讲解例题1

  练*题第一题(学生写上黑板)

  纠错(小黑板)

  三、小结

  1、什么是同类项?

  2、几个常数项是不是同类项?

  3、同类项与系数有关吗?

  4、什么叫合并同类项?

  5、合并同类项的步骤是什么?

  四、课下练*

  P69*题1.2第一题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4)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的教案 (菁华3篇)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的教案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使学生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分析

  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

  突破:正确理解去括号法则,并会把括号与括号前的符号理解成整体。

  教学过程

  一、复*

  1、 叙述合并同类项法则。

  2、 练*题:(用投影仪显示、学生完成)

  3、 叙述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

  4、 练*题:(用投影仪显示、学生完成)

  5、化简:

  y2+(x2+2xy-3y2)-(2x2-xy-2y2)

  二、新授

  1、引入

  整式的化简,如果有括号,首先要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所以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

  2、例题

  例1 (P166例1)(学生自学后,教师按以下提示点拔即可)

  求单项式5x2y,-2 x2y,2xy2,-4xy2的和。

  提示:式子5x2y+(-2 x2y)+2xy2+(-4xy2)就是这四个单项式的和。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号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解:(略,见教材P166)

  练*:P167 1、2

  例2(P166例2)

  求3x2-6x+5与4x2-7x-6的和。

  解:(3x2-6x+5)+(4x2-7x-6) (每个多项式要加括号)(口述:文字叙述的整式加减,对每个整式要添上括号)

  =3x2-6x+5+4x2-7x-6 (去括号)

  =7x2+x-1 (合并同类项)

  练*:P167 3

  例3。(P166例3)(学生自学后,完成练*,教师矫正练*错误)

  求2x2+xy+3y2与x2-xy+2y2的差。

  解:(2x2+xy+3y2)-( x2-xy+2y2)

  = 2x2+xy+3y2-x2+xy-2y2

  =x2+2xy+y2

  3、归纳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最好由学生归纳)

  整式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在运算中,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三、练*

  补:已知:A=5a2-2b2-3c2, B=-3a2+b2+2c2, 求2A-3B(视时间是否足够而定)

  四、小结(用投影仪板演)

  1、文字叙述的整式加减,对每一个整式要添上括号。

  2、有括号的要先去括号,如果双有中括号或大括号,要先去小括号,后去中括号,再去大括号。

  五、作业

  1、 P169:A:1(3、4),3,5,6,7,8。B:1,2。 (可适当减少些)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的教案2

  一. 预*提问

  1. 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怎样去括号?

  2.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怎样去括号?

  二. 教案

  1. 学*目标:

  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较为牢固地掌握。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分解、知识整合能力。

  3. 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4.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

  5.教学过程:

  (1) 回顾旧知,承前启后

  1.什么叫做同类项?

  2.叙述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3.若a、b、c均为有理数,请指出以下代数式中的同类项及其系数,并进行合并。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的教案3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供天津用)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整式第一节整式加减第2小节整式的加减。

  二、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学生掌握了“整式”有关概念的延展学*,为后继学*整式运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知识奠定基础,是“数”向“式”的正式过度,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了较强的数的运算技能和“合并”的意识(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用)同时也具有初步的观察、归纳、探索的技能。因此,我结合教材,立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宗旨,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计有针对性、多样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和谐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学*。通过学*活动不但培养学生化简意识,提升数*算技能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含义,并能辨别同类项。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熟练的合并同类项。

  3、掌握整式加减运算的方法,熟练进行运算。

  (二)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同类项定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能力。

  2、通过合并同类项、整式加减运算的练*活动,提高学生运算技能,提升运算的准确率培养学生化简意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研究引例、探究例1的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三)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交流协商、分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敢于探索未知问题的精神。

  2、通过学*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合并同类项

  五、教学关键:

  同类项的概念

  六、教学准备:

  教师:

  1、筛选数学题目,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2、制作大小不等的两个长方体纸盒实物模型,并能展开。

  3、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要凸显①单项式中系数、字母、指数的特征②长方体纸盒立体图、展开图。)

  学生:

  1、复*有关单项式的概念、有理数四则运算及去括号的法则)

  2、每小组制作大小不等的两个长方体纸盒模型。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5)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精选2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引出单项式及有关的概念,为进一步学*多项式、整式的加减做充分的准备。

  学情分析:

  在小学他们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这对于他们进一步学*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是有帮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他们正确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外,应把重点放在他们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上,为整式的加减做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掌握代数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2、理解单项式的概念,掌握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代数式是不是单项式,对于一个单项式能说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合作探究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合作学*及变式训练掌握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体验、运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2、在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1、本节课的直接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概念,理解单项式有关的概念,能分清代数式中的那些是单项式,并知道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2、重难点的突破在于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及理解单项式有关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课前复*

  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意义?

  (要求:自己思考1分钟,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友说给学师听!如果学友说不出,学师给学友说一遍,然后学友再说,意见达成一致后举手给全班说。)

  (电子白板出示)用字母表示数,字母和数一样可以参与运算,可以用式子把数量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更适合于一般规律的表达。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目标,引入新课(幻灯片)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重点)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能用单项式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难点)

  (二)自主学*(幻灯片)

  认真学*课本56页思考——例题3上面的内容。并完成《作业与测试》第41页自主预*的两个小题!(5—7分钟)

  (要求:自主完成《作业与测试》,完成之后师友交流,意见达成一致后,举手答题!)

  1单项式的含义:只有数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叫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幻灯片)

  (三)合作探究

  1、练*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单项式?如果不是,说下原因!

  《整式---单项式》教学设计

  (要求:个人观察思考,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友说给学师听,意见不一致可以讨论一下,意见一致后举手展示!)

  学生展示完后出示结果:

  《整式---单项式》教学设计

  2、练*2填表:

  《整式---单项式》教学设计

  温馨提示:个人先观察思考,在练*本上写出答案,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师学友对一下结果,,意见不一致可以讨论一下,意见一致后举手展示!

  学生展示完后出示答案!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总结一下。

  3、练*3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1)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册;

  (2)底边长为acm,高为hcm的三角形的面积是cm2;

  (3)棱长为a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cm3;

  (4)一台电视机原价a元,现按原价的9折出售,这台电视机现在的售价

  是元;

  (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0.9m,宽是am,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m2.

  学生展示完后出示结果:

  (四)拓展提高

  我思我进步:

  用字母表示数后,同一个式子在不同的问题中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例如,在问题(5)、(6)中,所填的结果都是0.9a,一个是表示电视机的售价,一个表示长方形的面积,你还能赋予0.9a一个含义吗?

  (一本书的价格是0.9a元,这块黑板的长是0.9a。)

  在书写单项式时:归纳PPT

  单项式的注意点

  (1)圆周率π是常数。

  (2)如果单项式是单独的字母,那么它的系数是1。如:单项式c的系数是1。

  (3)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但不要误认为是0,如:a,–abc。

  (4)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还常写成假分数,如:x2y写成x2y。

  (5)单独的数字不含字母,所以它的次数是零次.

  (6)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且只与数字因数有关。而次数只与字母有关。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学友先说,学师补充的方式进行。

  1、单项式(注意单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要包括其前面的负号)

  3、单项式的次数(所有字母指数和)

  四、布置作业

  《作业与测试》整式(1)随堂学练与课后作业。

  作业要求:

  1、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惯,是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2、学友完成之后交学师看,学师的组长看,老师看组长的以及所有同学的作业!同时看学师的批改作业情况!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3

  一、导入

  师:如果你有一罐硬币,分别为一角、五角、一元,你会怎么数?

  生:一元的分一起,五角的一起,一角的一起等等。

  师:这样是不是就比放在一块数方便多了,我们现在用的这个叫什么方法?

  生:分类!

  师:对,分类,提到生活中的钱大家都会分了。如果换成数学中的单项式,大家还会给它们分类吗?

  二、教学过程

  (板书:a3-2a4a33a)

  师:我举个例子a3-2a4a33a,用硬币的思路,哪些属于同一面值的,应该把哪些看作一元的或5角的?

  生:略

  师:利用同样的方法,给下列单项式分类

  (出示小黑板)

  板书分出的类别

  师: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分类?是不是因为它们有共同点?那共同点是什么?

  生:相同字母,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师:对,像具有这样相同特点的单项式,我们就把它们称之为同类项!猜想一下同类项的概念应该是怎么样的?

  生:略

  师:看课本P63中间(读出定义)学生画下来

  练*同类项,老师在黑板上给出一个单项式,学生自己写两个以上的同类项,然后找几个学生读出自己写的,大家评论!

  师:大家思考一下这些同类项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吗?

  师:比如说,我们刚才提到的硬币,是不是一元的和一元的就属同类项了,五角的和五角的属于同类项。我左手拿一个一元硬币,右手拿三个一元硬币,他们能加起来吗?

  板书1硬币+3硬币=4硬币

  师:我们现在试一下把硬币换成字母会是什么效果

  1x+3x=4x

  师:怎么计算的?

  生:(1+3)x

  师:1x+3x=(1+3)x这种形式我们是不是似曾相识呢?

  分配律!(简单的再说一下分配律,反过来就是把两个或几个加数的共同因素提取出来)

  师:这里提到“共同因素”,作为同类项的几个单项式之间是不是都有共同因素,我们同样可以把它们提取出来,这样同类项之间就能进一步的运算了。我们把这样的运算叫做合并同类项

  猜想合并同类项的定义,然后看课本P63下面,定义画下来

  试做题7x2+2x+7+3x-8x2-6

  师:我们前面学*过的交换律、分配律、结合律在这里可以用吗?

  师:因为多项式中的字母表示的是数,所以我们也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

  开始做题,做完题之后

  注意:

  (1)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的系数不变

  (2)指出计算结果按某字母降幂(升幂)的形式排列

  (3)一找,二搬,三并,四计算

  讲解例题1

  练*题第一题(学生写上黑板)

  纠错(小黑板)

  三、小结

  1、什么是同类项?

  2、几个常数项是不是同类项?

  3、同类项与系数有关吗?

  4、什么叫合并同类项?

  5、合并同类项的步骤是什么?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4

  一、情境诱导

  前面我们已经学*了整式,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这个实际问题怎么解决:

  在西宁到*路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km/h,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20km/h,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是通过冻土地段所需时间的2.1倍,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h,你能用含t的式子表示这段铁路的全长吗?(请列出算式)

  得到:100t+120×2.1t即:100t+252t

  对于100t+252t怎么计算呢?这就是今天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为了解决这问题,请同学们先来按照探究提纲开始探究(要求:不会的同学可以请教,也可以看书)

  二、探究指导(学生按提纲探究,老师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进行巡视指导,掌握学生情况,为展示归纳做准备。)

  探究提纲:

  1.填空:

  (1)2t+52t=()t

  (2)3x2+2x2=()x2

  (3)3ab2-5ab2=()ab2

  (4)4xy+6xy=

  2.如果把上面每个算式左边的两个项叫同类项,你能总结出他的特征吗?你能说说出什么是同类项吗?

  3.仔细观察上面三个算式的从左到右的运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用语言叙述你的规律。

  三、展示归纳

  1、抽有问题的学生逐题汇报,学生说教师板书。

  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学生说老师改写,

  3.教师最后揭示性质,并画龙点睛的强调。

  四、变式练*(第1、2、3、4小题学生口答结果,并说出为什么;其它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可抽取有问题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并请学生评价、完善,然后老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1.说出两组同类项

  2.下列各组是同类项的是

  A2x3与3x2B12ax与8bxCx4与a4D π与-3

  3.下列各题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1)3a+2b=5ab(2)5y2-2y2=3

  (3)2ab-2ba=0(4)3x2y-5xy2=-2x2y

  4.–xmy与45x3yn是同类项,则m=,n=。

  5.计算:

  课本P65练*1.

  6.课本*题2.2第1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学到了什么?还有没有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先请学生进行自主小结,再由老师概括总结,做必要的强调)

  六、作业布置

  课本*题2.2第5、6题。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5

  一.预*提问:

  1.什么是同类项?怎样合并同类项?

  2.去括号法则如何叙述?

  3先看以下各题.求和与求差;

  (1)求5x2y,-2x2y,2xy2,-4x2y的和;

  (2)求3x2-6x+5与4x2+7x-6的和;

  (3)求2x2+xy+3y2与-x2-xy+2y2的差.

  (4)什么叫求几个数的和?至学生答出把这几个数相加之后,接着追问,那么什么叫求几个单项式的和?

  (5)求多项式的和或差,一定要注意什么?

  二.教案

  1.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算能力.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分解、知识整合能力。

  3.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6)

——整式的乘法教学反思通用10篇

  整式的乘法教学反思 1

  本节是学*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后的综合运用,是因式分解的逆运算,也是进行因式分解的基础,其中,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是本节的重点,单项式乘以多项式中项的符号的确定是本节的难点,而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有转化到单项式与单项式的相乘,因此,掌握好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是关键,本人从以下几方面作反思:

  (1)成功之处

  也从课本开头的问题引入,具体的数据,问题较简单,学生很快进入了状态,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出本节内容。然后将上式作适当的变形,用字母表示叙述几个例子,引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的内容,通过类比的思想方法,由数的运算引出式的运算规律,体现了数学知识间具体与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内在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探讨,注重学生的参与,从课堂学生做*题的情况来看,掌握的比较好。在讲解第二个知识点时,用形象的图形来揭示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公式,学生也较易掌握,而在突破符号这一难点时,设计让学生先找多项式中由哪些项所组成,然后用单项式去乘以这些项,添回原先和式中省略了的加号,结果在练*中学生也突破了最容易犯的符号错误。并提出通过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把这个问题转化到单项式乘以单项式中,而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又转化到数的'乘法与同底数幂的乘法,体现新知识与已学知识间的联系,注意转化的思想方法。整堂课中学生参与性较强,气氛活跃,知识落实到位。

  (2)不足之处

  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还应更加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体现认识知识循序渐进的过程。例题的讲解不妨让学生尝试去做,让学生去犯错,然后去加以纠正,以加深印象,防止同样错误的发生。在小结时,还可以让学生再次去总结本节课中常犯的错误。

  一节*常的数学课,经过反思,会发现许多值得推敲的地方,在许多细节的地方需要精心设计,这样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学活学透,真正完成教学目标。

  整式的乘法教学反思 2

  1、关注对教学难点的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教材中的难点往往是数学思维迅速丰富、过程大步跳跃的地方,所以在本节课难点教学中既注意了化难为易的效果,又注意了化难为易的过程,在探究法则的过程中设置循序渐进的问题,不断启迪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应用法则的过程中,又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这些将促使学生知识水*和能力水*同时提高。

  2、关注对学生学*方法的指导。

  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是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同时学生要主动构建对外部信息的解释交流,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营造学生自主参与、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入手,逐渐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在探究中掌握知识。

  3、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也是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师

  在教学设计时,结合学生实际,有效整合教材,精选例*题,分层施教。本单元教学是以*题训练为主的,教学时注意选择了有层次的例题和练*,采用“兵教兵”的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在探究问题的设计上也是由浅入深,目的就在于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做”中学。

  依据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本节课通过拼图游戏,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既复*了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又引出多项式相乘的运算。由于所拼图形的面积会有不同的表示方式,通过对比这些表示方式可以使学生用几《八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乘法》教学反思3篇》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何方法对多项式乘法法则有一个直观认识,再由几何解释的基础上从代数运算的角度将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转化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整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经历操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中不断质疑和释疑,体现了以探究为出发,以活动为中心,注重让学生从做中学的教学思路。

  5、加强反思,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加涅指出,学*者学会了如何学*、如何记忆、如何获得更多的学*思维和分析思维,将会使它们变得越来越自主学*。所以,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例如本课中将多项式乘法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转化”的思想,运用乘法分配律时的“整体”思想,拼图列式中运用的“数形结合”思想等,可以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使教学过程起到“授之以渔”的作用。

  整式的乘法教学反思 3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了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幂的运算性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整式的加减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前面知识的延伸,这一部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启后是它是学*整式的除法、分式的运算、函数、二次方程的解法学*的基础。

  整式的乘法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分成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单项式乘单项式,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要注意运算的法则依据是乘法的交换律,分成三步计算:

  一是各个单项式的系数相乘,

  二是同底数幂相乘,

  三是单独的字母照抄。这部分的计算中往往会混合了积的乘方,要注意运算的顺序,积的乘方应注意复*巩固。

  第二部分是单项式乘多项式,这一部分内容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要注意有乘方运算时的运算顺序以及符号的确定。

  第三部分内容是多项式乘多项式,注意带符号运算以及不要漏乘。在混合运算中注意括号运算,不要漏括号。

  在整个这一部分的内容教学中,难点与易错点主要是:

  一、符号不能正确的判断,其中主要是没有注意带符号运算或者没有注意整体思想,漏掉括号或者去括号错误。

  二、同时注意整体思想的渗透,作为整体的相反数的的变形,根据指数的奇偶性来判断符号。

  三、注意实际问题主要是图形的面积问题的正确解决。

  整式的乘法教学反思 4

  《整式的乘法》是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十三章的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和乘法公式。整式乘法是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的基础,是学好本章的关键,是教学的重点内容。而其中的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又是整式乘法的基础内容,所以它更是教学的重点,需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到这一部分中,让学生有学有练,打好坚实基础。

  在这一部分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归纳式教学法。首先举一些简单的例子,然后让学生总结归纳其中的规律,最后形成有关的乘法运算法则。例如a×a=a2,a×a×a=a3,a2×a3=a×a×a×a×a=a5··· 利用这些简单的例子,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出发,总结归纳出新的运算方法。这样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总结,老师在一旁辅助,这样学生更容易记住获得的知识。得出运算的法则后,要让学生适当的练*,让学生写到黑板上,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在相互纠正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算法则,并能熟练的应用法则进行运算。

  教学时发现学生很容易把一些运算的法则搞混淆。例如:进行以下计算(a2)3=a5,a3×a4=a12,这就是混淆了运算的法则。出现这种问题,一个是因为运算的法则没有记忆牢固,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粗心大意,做题时只凭自己的第一反应,不根据运算法则进行计算。数学是个严谨的学科,很多同学不能取得好的成绩不是因为学不会,而是

  不认真、过于草率久而久之养成坏的*惯,形成错误的运算方法,以致影响后面内容的学*。所以,通过本章的教学,使我更进一步的认识到数学课不能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它跟重要的作用应该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严格、严谨的要求学生,不能小而不顾。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趁热打铁。

  数学知识是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前面知识掌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后面知识的学*效果。很多同学学会了有关幂的运算,但是在计算单项式乘单项式和单项式乘多项式时,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问题出在正负号的变换,以及乘完后没有合并同类项,或者不会合并同类项。这两块内容都属于七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就忽略了,没有再次进行强调,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容易将以前学过的知识遗忘,更难以将已有知识和新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不经意的就通过主观判断来判断学生,对一些自己认为简单的问题,想着学生会很容易的学会并掌握,然而事实并非这样,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并没有将知识融会贯通,而我却没有高度重视,这样这些学生的问题会越积越多,最后导致部分同学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不好。最后不得不再花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对本章的教学我还发现,对学生容易出错问题要时时提醒。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以前常常当时提醒后就没有及时进行再反馈,认为学生应该掌握了,但实际情况是学生在下一次还会重复一样的错误。所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更要利用有效的方法和针对性的措施去掌握学生的反馈情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好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精讲多练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精讲要有选择的选取例题,例题要有适中的难度,针对某些易错的问题,要多举例子进行辨析解答。讲完后一定要让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练*,通过练*看学生的掌握情况和问题所在。出现的问题要当堂解决。

  整式乘法公式许多人会背但不会用,或者是漏掉其中的某些项。例如:有的同学会这样运算(x+y)2=x2+y2。不会使用具体表现在,不能把一些式子进行简单的变形,转化成满足公式的形式。没有整体的思想,不能把一个多项式作为一个整体去运算。学生对老师依赖性强,缺乏主动钻研的*惯和精神。许多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差,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说不清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并且也提不出问题。学生对于练*中不会做的题或作业中不会做题,好多学生很少问,觉得老师都会讲,所以不用问。甚至,对于老师不布置的题目不主动去做的原因就是老师没有布置。课堂教学中老师布置的自学或思考讨论时,很多学生消极参与,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合作讨论探究效率极低,如果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合作交流,则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若直接给学生讲解,学生被动学*,不主动思考,又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上述遇到的问题,在右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

  整式的乘法教学反思 5

  本节是学*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后的综合运用,是因式分解的逆运算,也是进行因式分解的基础,其中,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是本节的重点,单项式乘以多项式中项的符号的确定是本节的难点,而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有转化到单项式与单项式的相乘,因此,掌握好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是关键,本人从以下几方面作反思:

  (1)成功之处

  也从课本开头的问题引入,具体的数据,问题较简单,学生很快进入了状态,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出本节内容。然后将上式作适当的变形,用字母表示叙述几个例子,引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的内容,通过类比的思想方法,由数的运算引出式的运算规律,体现了数学知识间具体与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内在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探讨,注重学生的参与,从课堂学生做*题的情况来看,掌握的比较好。在讲解第二个知识点时,用形象的图形来揭示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公式,学生也较易掌握,而在突破符号这一难点时,设计让学生先找多项式中由哪些项所组成,然后用单项式去乘以这些项,添回原先和式中省略了的加号,结果在练*中学生也突破了最容易犯的符号错误。并提出通过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把这个问题转化到单项式乘以单项式中,而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又转化到数的乘法与同底数幂的乘法,体现新知识与已学知识间的联系,注意转化的思想方法。整堂课中学生参与性较强,气氛活跃,知识落实到位。

  (2)不足之处

  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还应更加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体现认识知识循序渐进的过程。例题的讲解不妨让学生尝试去做,让学生去犯错,然后去加以纠正,以加深印象,防止同样错误的发生。在小结时,还可以让学生再次去总结本节课中常犯的错误。

  一节*常的数学课,经过反思,会发现许多值得推敲的地方,在许多细节的地方需要精心设计,这样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学活学透,真正完成教学目标。

  整式的乘法教学反思 6

  《整式的乘法》是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十三章的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和乘法公式。整式乘法是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的基础,是学好本章的关键,是教学的重点内容。而其中的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又是整式乘法的基础内容,所以它更是教学的重点,需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到这一部分中,让学生有学有练,打好坚实基础。

  在这一部分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归纳式教学法。首先举一些简单的例子,然后让学生总结归纳其中的规律,最后形成有关的乘法运算法则。例如a×a=a2,a×a×a=a3,a2×a3=a×a×a×a×a=a5··· 利用这些简单的例子,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出发,总结归纳出新的运算方法。这样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总结,老师在一旁辅助,这样学生更容易记住获得的知识。得出运算的法则后,要让学生适当的练*,让学生写到黑板上,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在相互纠正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算法则,并能熟练的应用法则进行运算。

  教学时发现学生很容易把一些运算的法则搞混淆。例如:进行以下计算(a2)3=a5,a3×a4=a12,这就是混淆了运算的法则。出现这种问题,一个是因为运算的法则没有记忆牢固,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粗心大意,做题时只凭自己的第一反应,不根据运算法则进行计算。数学是个严谨的学科,很多同学不能取得好的成绩不是因为学不会,而是

  不认真、过于草率久而久之养成坏的*惯,形成错误的运算方法,以致影响后面内容的学*。所以,通过本章的教学,使我更进一步的认识到数学课不能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它跟重要的作用应该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严格、严谨的要求学生,不能小而不顾。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趁热打铁。

  数学知识是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前面知识掌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后面知识的学*效果。很多同学学会了有关幂的运算,但是在计算单项式乘单项式和单项式乘多项式时,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问题出在正负号的变换,以及乘完后没有合并同类项,或者不会合并同类项。这两块内容都属于七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就忽略了,没有再次进行强调,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容易将以前学过的'知识遗忘,更难以将已有知识和新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不经意的就通过主观判断来判断学生,对一些自己认为简单的问题,想着学生会很容易的学会并掌握,然而事实并非这样,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并没有将知识融会贯通,而我却没有高度重视,这样这些学生的问题会越积越多,最后导致部分同学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不好。最后不得不再花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对本章的教学我还发现,对学生容易出错问题要时时提醒。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以前常常当时提醒后就没有及时进行再反馈,认为学生应该掌握了,但实际情况是学生在下一次还会重复一样的错误。所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更要利用有效的方法和针对性的措施去掌握学生的反馈情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好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精讲多练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精讲要有选择的选取例题,例题要有适中的难度,针对某些易错的问题,要多举例子进行辨析解答。讲完后一定要让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练*,通过练*看学生的掌握情况和问题所在。出现的问题要当堂解决。

  整式乘法公式许多人会背但不会用,或者是漏掉其中的某些项。例如:有的同学会这样运算(x+y)2=x2+y2。不会使用具体表现在,不能把一些式子进行简单的变形,转化成满足公式的形式。没有整体的思想,不能把一个多项式作为一个整体去运算。学生对老师依赖性强,缺乏主动钻研的*惯和精神。许多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差,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说不清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并且也提不出问题。学生对于练*中不会做的题或作业中不会做题,好多学生很少问,觉得老师都会讲,所以不用问。甚至,对于老师不布置的题目不主动去做的原因就是老师没有布置。课堂教学中老师布置的自学或思考讨论时,很多学生消极参与,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合作讨论探究效率极低,如果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合作交流,则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若直接给学生讲解,学生被动学*,不主动思考,又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上述遇到的问题,在右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

  整式的乘法教学反思 7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再次体会到:课堂上的真正主人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一名引导者,是一名参与者。一堂好课,师生一定会有共同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教学中,各知识点均是学生通过探索发现的,学生充分经历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没有将重点盯在大量的练*上,而是定位在知识形成的过程的探索,这是更加注重学生学*能力的培养的体现,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成功的。

  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注重引导学生自我探索与自我发现,注重挖掘教材的能力生长点,挖掘教材的内涵,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整式的乘法教学反思 8

  1、关注对教学难点的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教材中的难点往往是数学思维迅速丰富、过程大步跳跃的地方,所以在本节课难点教学中既注意了化难为易的效果,又注意了化难为易的过程,在探究法则的过程中设置循序渐进的问题,不断启迪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应用法则的过程中,又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这些将促使学生知识水*和能力水*同时提高。

  2、关注对学生学*方法的指导。

  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是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同时学生要主动构建对外部信息的解释交流,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营造学生自主参与、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入手,逐渐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在探究中掌握知识。

  3、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也是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师

  在教学设计时,结合学生实际,有效整合教材,精选例*题,分层施教。本单元教学是以*题训练为主的.,教学时注意选择了有层次的例题和练*,采用“兵教兵”的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在探究问题的设计上也是由浅入深,目的就在于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做”中学。

  依据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本节课通过拼图游戏,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活

  动中既复*了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又引出多项式相乘的运算。由于所拼图形的面积会有不同的表示方式,通过对比这些表示方式可以使学生用几 何方法对多项式乘法法则有一个直观认识,再由几何解释的基础上从代数运算的角度将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转化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整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经历操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中不断质疑和释疑,体现了以探究为出发,以活动为中心,注重让学生从做中学的教学思路。

  5、加强反思,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加涅指出,学*者学会了如何学*、如何记忆、如何获得更多的学*思维和分析思维,将会使它们变得越来越自主学*。所以,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例如本课中将多项式乘法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转化”的思想,运用乘法分配律时的“整体”思想,拼图列式中运用的“数形结合”思想等,可以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使教学过程起到“授之以渔”的作用。

  整式的乘法教学反思 9

  本部分的内容是在已经学*了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幂的概念、字母表示数、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整式的加减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这是承前,本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启后是它是学*整式的除法、分式的运算、函数、二次方程的.解法学*的基础。 整式的乘法这一块内容主要分成三块内容。

  第一块是单项式乘单项式,这一块内容主要是要注意运算的法则依据

  是乘法的交换律,分成三步计算:一是各个单项式的系数相乘,二是同底数幂相乘,三是单独的字母照抄。这部分的计算中往往会混合了积的乘方,要注意运算的顺序,积的乘方应注意复*巩固。

  第二块是单项式乘多项式,这一块内容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要注意有乘方运算时的运算顺序以及符号的确定。

  第三块内容是多项式乘多项式,注意带符号运算以及不要漏乘。在混合运算中注意括号运算,不要漏括号。

  在整个这一块的内容教学中,难点与易错点主要是:一、符号不能正确的判断,其中主要是没有注意带符号运算或者没有注意整体思想,漏掉括号或者去括号错误。二、同时注意整体思想的渗透,作为整体的相反数的的变形,根据指数的奇偶性来判断符号。

  整式的乘法教学反思 10

  1、关注对教学难点的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教材中的难点往往是数学思维迅速丰富、过程大步跳跃的地方,所以在本节课难点教学中既注意了化难为易的效果,又注意了化难为易的过程,在探究法则的过程中设置循序渐进的问题,不断启迪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应用法则的过程中,又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这些将促使学生知识水*和能力水*同时提高。

  2、关注对学生学*方法的指导。

  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是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同时学生要主动构建对外部信息的解释交流,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营造学生自主参与、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入手,逐渐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在探究中掌握知识。

  3、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也是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师

  在教学设计时,结合学生实际,有效整合教材,精选例*题,分层施教。本单元教学是以*题训练为主的,教学时注意选择了有层次的例题和练*,采用“兵教兵”的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在探究问题的设计上也是由浅入深,目的就在于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做”中学。

  依据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本节课通过拼图游戏,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活

  动中既复*了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又引出多项式相乘的运算。由于所拼图形的面积会有不同的表示方式,通过对比这些表示方式可以使学生用几 何方法对多项式乘法法则有一个直观认识,再由几何解释的基础上从代数运算的角度将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转化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整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经历操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中不断质疑和释疑,体现了以探究为出发,以活动为中心,注重让学生从做中学的教学思路。

  5、加强反思,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加涅指出,学*者学会了如何学*、如何记忆、如何获得更多的学*思维和分析思维,将会使它们变得越来越自主学*。所以,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例如本课中将多项式乘法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转化”的思想,运用乘法分配律时的“整体”思想,拼图列式中运用的“数形结合”思想等,可以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使教学过程起到“授之以渔”的作用。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7)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精选十篇)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3)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

  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选择互助式学*模式,与学生建立*等融洽的关系,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等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验证结论,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欲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上,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类比、活动、猜想、验证、归纳,共同探讨,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课件和实物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兴趣,培养应用意识和发散思维。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2

  教材分析

  1.这节的重点为:去括号。因此,本节所学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和深化,要突破这个重点,只有在掌握方法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练*来掌握。

  2.去括号是整式加减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也是今后继续学*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方程,以及分式、函数等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1.去括号法则是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学*时会经常出现错用法则的现象。实验表明:完全可以用乘法分配律取代去括号法则.这是由于:(1)“去括号法则”,增加了记忆负担和出错的机会,容易出错;(2)去括号的法则增加了解题长度,降低了学*效率;(3)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的学*是同化而非顺应,易于理解与掌握;(4)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是回归本质,返璞归真,且既可减少学*时间,又能提高运算的正确率。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2.能正确运用去括号进行合并同类项;

  3.理解去括号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难点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问题

  青藏铁路线上,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形式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

  请问:(3)在格尔木到**路段,列车通过冻土地段比通过非冻土地段多用0.5小时,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小时,则这段铁路的全长可以怎么样表示?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多少千米?

  解:这段铁路的全长为100t+120(t-0.5)(千米)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千米)。

  提出问题,如何化简上面的两个式子?引出本节课的学*内容。

  二、探索新知

  1.回顾:

  1你记得乘法分配率吗?怎么用字母来表示呢?

  a(b+c)=ab+ac

  2-(-2)=(-1)*(-2)=2+(-3)=(+1)*(-3)=-3

  2.探究

  计算(试着把括号去掉)

  (1)13+(7-5)(2)13-(7-5)

  类比数的运算,去掉下面式子的括号

  (3)a+(b-c)(4)a-(b-c)

  3.解决问题

  100t+120(t-0.5)=100t-120(t-0.5)=

  思考:

  去掉括号前,括号内有几项、是什么符号?去括号后呢?

  去括号的依据是什么?

  三、知识点归纳

  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注意事项

  (1)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

  (2)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四、例题精讲

  例4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五、巩固练*

  课本P68练*第一题.

  六、课堂 小结

  1.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2.你觉得去括号时,应特别注意什么?

  七、布置作业

  课本P71*题2.2第2题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理解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会应用该法则及运算律合并多项式的同类项,会应用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解决实际问题。

  3、感受其中的“数式通性”和类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法则及运算律合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运用运算律计算下列各题。

  ①6×20+3×20=

  ②6×(-20)+3×(-20)=

  2、口答。

  8个人+5个人=

  8只羊+5只羊=

  8个人+5只羊=

  [意图:①复*乘法分配律;②感受“同类”。操作流程:幻灯片出示→学生口答(1)→分配律:ab+ac=a(b+c)→口答(2)→解释]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一只蜗牛在爬一根竖立的竹竿,每节竹竿是a厘米,第1小时向上爬了6节,第2小时向上爬了2节,问这个蜗牛在竹竿上向上爬了多少厘米?

  (1)请列式表示:,你能对上式进行化简计算吗?

  (2)说说化简计算的依据。

  [意图:联系生活情境,探究新知。操作流程:幻灯片出示→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师生小结方法]

  探究二:根据以上式子的运算,化简下列式子。

  ①100t-252t

  ②3x2+2x2

  ②3ab2-4ab2

  ④2m2n3-5m2n3

  (1)上述各多项式的项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上述多项式的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何规律?

  [意图:让学生经历动手、观察、猜想、归纳的学*过程,从而探究出新知。操作流程:幻灯片出示→动手计算→回答并解释→观察(交流)→猜想→引导学生归纳新知]

  三、例题精炼

  例1、合并同类项。

  4x2+2x+7+3x-8x2-2

  例2、求多项式-x2+4x+5x2-3x-4x2+3的值,其中x=。

  [意图: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突出重点。操作流程:完成例1(3~4人演排)→学生质疑→师点评并规范格式、注意事项(例2处理方式同上)]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意图:养成总结反思的好*惯。操作流程: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师补充]

  五、课堂检测(略)

  [意图:诊断、反馈学生学*效果。操作流程:8分钟内独立完成(学案)→学生互评→师统计答题情况→重点讲评]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4

  师:同学们,还记得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定义吗?

  生:基本能完整地回答出来。

  师:(板书)

  下列各题合并同类项的结果对不对?若不对,请改正。

  (1)2ax2+3ax2=5ax4;

  (2)6x+2y=8xy;

  (3)8x2-3x2=5;

  (4)9a2b-9ba2=0.

  生:口头回答。

  师:给予评价。

  师: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直接代入求值法;先合并同类项再代入求值。

  生:先在座位上演算第一小题。

  师:巡视,指导学生分别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1)。

  师生:老师分析题目,老师根据学生口头回答的结果板书完整的两种解答过程。

  生:体会到合并同类项法则在运算中的地位。

  师:请两名学生上黑板分别板书两种解题过程,再次体会合并同类项的好处。

  师生:一起评价结果。

  生:学生一起朗读题目,然后独立思考。学生将重要信息写在课堂练*本上。

  师:巡视学生解答情况,并给予必要的知道。特别是给予基础薄弱的学生鼓励,消除他们对应用题的恐惧感。

  师:引导学生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然后列出式子,剩下的工作就是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化简式子。

  生:学生口头回答所列的式子,以及运算结果。

  师:提醒学生合并同类项时,第一项的负号不能丢。

  师:强调解题格式。

  师:请两名学生上黑板扮演解题过程,其他同学写在课堂练*本上。

  生:齐朗读题目,然后独立思考。

  师:评讲学生的板演过程。再次强调格式的重要性。

  师:强调合并同类项时,各项的系数相加时,第二项的符号是负的。

  师生:鼓掌鼓励这两名学生。

  师:小试牛刀!哪个同学自告奋勇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生:部分学生踊跃举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

  生: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师生:一起评价学生的解题过程。

  师:强调知识的灵活应用,特别是在第二题的解答过程中。

  师:人往高处爬!我们现在一起来挑战这座“高山”!先独立思考两分钟,然后小组讨论。

  生:先独立思考,少部分同学能在两分钟内完成这道题。

  生:两分钟后学生自由讨论一分钟,然后继续解题或检查刚才的答案是否出错。

  师生:分享讨论的结果,给予优秀者鼓励。

  师:分析题目的内涵,完整地板书整个解题过程。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能力。

  师生一起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引出单项式及有关的概念,为进一步学*多项式、整式的加减做充分的准备。

  学情分析:

  在小学他们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这对于他们进一步学*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是有帮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他们正确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外,应把重点放在他们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上,为整式的加减做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掌握代数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2、理解单项式的概念,掌握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代数式是不是单项式,对于一个单项式能说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合作探究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合作学*及变式训练掌握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体验、运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2、在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1、本节课的直接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概念,理解单项式有关的概念,能分清代数式中的`那些是单项式,并知道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2、重难点的突破在于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及理解单项式有关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复*

  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意义?

  (要求:自己思考1分钟,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友说给学师听!如果学友说不出,学师给学友说一遍,然后学友再说,意见达成一致后举手给全班说。)

  (电子白板出示)用字母表示数,字母和数一样可以参与运算,可以用式子把数量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更适合于一般规律的表达。

  二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目标,引入新课 (幻灯片)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重点)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能用单项式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难点)

  (二)自主学*(幻灯片)

  认真学*课本56页思考——例题3上面的内容。并完成《作业与测试》第41页自主预*的两个小题!(5—7分钟)

  (要求:自主完成《作业与测试》 ,完成之后师友交流,意见达成一致后,举手答题!)

  1单项式的含义:只有数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叫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幻灯片)

  (三)合作探究

  1、练*1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单项式?如果不是,说下原因!

  (要求:个人观察思考,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友说给学师听,意见不一致可以讨论一下,意见一致后举手展示!)

  学生展示完后出示结果:

  2、练*2填表:

  温馨提示:个人先观察思考,在练*本上写出答案,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师学友对一下结果,,意见不一致可以讨论一下,意见一致后举手展示!

  学生展示完后出示答案!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总结一下。

  3、练*3 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比比谁快:个人先观察思考,在练*本上写出答案,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师学友对一下结果,意见不一致可以讨论一下,意见一致后举手展示!)

  (1)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 册;

  (2)底边长为 a cm,高为 h cm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cm2;

  (3)棱长为 a 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 cm3 ;

  (4)一台电视机原价 a 元,现按原价的9折出售, 这台电视机现在的售价

  是 元;

  (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0.9 m,宽是a m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m2.

  学生展示完后出示结果:

  (四)拓展提高

  我思我进步:

  用字母表示数后,同一个式子在不同的问题中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例如,在问题(5)、(6)中,所填的结果都是0.9a,一个是表示电视机的售价,一个表示长方形的面积,你还能赋予0.9a一个含义吗?

  (一本书的价格是0.9a元,这块黑板的长是0.9a。)

  在书写单项式时:归纳PPT

  单项式的注意点

  (1)圆周率π是常数。

  (2)如果单项式是单独的字母,那么它的系数是1。如:单项式c的系数是1。

  (3)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但不要误认为是0,如: a,–abc。

  (4)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还常写成假分数,如: x2y 写成 x2y 。

  (5)单独的数字不含字母,所以它的次数是零次.

  (6)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且只与数字因数有关。而次数只与字母有关。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学友先说,学师补充的方式进行。

  1、单项式(注意单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要包括其前面的负号)

  3、单项式的次数(所有字母指数和)

  四、布置作业

  《作业与测试》整式(1)随堂学练与课后作业。

  作业要求:

  1、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惯,是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2、学友完成之后交学师看,学师的组长看,老师看组长的以及所有同学的作业!同时看学师的批改作业情况!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是在学*了整式的有关概念之后的一节课。整式的加减是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的基础,是“数”向“式”的正式过渡,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整式加减的知识基础则是同类项的概念及同类项的合并,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从而把整式化简,所以本节课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同类项的概念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长期以来,学生主动学*的意识淡薄,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状态,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此要求我们教师努力变“知识给予”为“教育交往”,变“教程”为“学程”,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改变旧的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学*活动中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各有所得。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本节课拟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观察生活实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采取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开展学*活动,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并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主要过程设计: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基于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认识数学、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基本数学技能和基本数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一、成功之处

  本节课突出了三个“注重”:

  (一)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上课伊始即以实物进行分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把学生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迅速调节到积极状态,接着,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认为同类型的单项式进行分类,从而引出同类项概念,又通过“游戏”等方式对同类项概念进行辨析,这样可充分揭示同类项概念的内涵,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特别是[活动8]先是提出“3个人再加5个人得多少个人?”这一通俗易懂的问题,而后进一步提出“3个人再加5张桌子得8个人?还是8张桌子?”这一看似有些荒唐的问题,实际上却突破了合并同类项这一重点难点即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合并同类项时,只能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

  (二)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节课设计过程中非常注重这方面的活动设计,从实物分类、引出概念到概念辨析以及课堂小结无处不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人这一新课程理念。

  (三)注重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展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合作交流、协作学*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严密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个性,提高了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需要完善之处

  视学生实际情况,如能再给学生练*课本165页例1,然后教师再点评的话,那么就是锦上添花了。因为学生在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后,再通过解决像例1这样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更能使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学有所用”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武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使学生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分析

  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

  突破:正确理解去括号法则,并会把括号与括号前的符号理解成整体。

  教学过程

  一、复*

  1、叙述合并同类项法则。

  2、练*题:(用投影仪显示、学生完成)

  3、叙述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

  4、练*题:(用投影仪显示、学生完成)

  5、化简:

  y2+(x2+2xy-3y2)-(2x2-xy-2y2)

  二、新授

  1、引入

  整式的化简,如果有括号,首先要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所以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

  2、例题

  例1(P166例1)(学生自学后,教师按以下提示点拔即可)

  求单项式5x2y,-2x2y,2xy2,-4xy2的和。

  提示:式子5x2y+(-2x2y)+2xy2+(-4xy2)就是这四个单项式的和。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号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解:(略,见教材P166)

  练*:P1671、2

  例2(P166例2)

  求3x2-6x+5与4x2-7x-6的和。

  解:(3x2-6x+5)+(4x2-7x-6)(每个多项式要加括号)(口述:文字叙述的整式加减,对每个整式要添上括号)

  =3x2-6x+5+4x2-7x-6(去括号)

  =7x2+x-1(合并同类项)

  练*:P1673

  例3。(P166例3)(学生自学后,完成练*,教师矫正练*错误)

  求2x2+xy+3y2与x2-xy+2y2的差。

  解:(2x2+xy+3y2)-(x2-xy+2y2)

  =2x2+xy+3y2-x2+xy-2y2

  =x2+2xy+y2

  3、归纳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最好由学生归纳)

  整式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在运算中,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三、练*

  补:已知:A=5a2-2b2-3c2,B=-3a2+b2+2c2,求2A-3B(视时间是否足够而定)

  四、小结(用投影仪板演)

  1、文字叙述的整式加减,对每一个整式要添上括号。

  2、有括号的要先去括号,如果双有中括号或大括号,要先去小括号,后去中括号,再去大括号。

  五、作业

  1、P169:A:1(3、4),3,5,6,7,8。B:1,2。(可适当减少些)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8

  一、导入

  师:如果你有一罐硬币,分别为一角、五角、一元,你会怎么数?

  生:一元的分一起,五角的一起,一角的一起等等。

  师:这样是不是就比放在一块数方便多了,我们现在用的这个叫什么方法?

  生:分类!

  师:对,分类,提到生活中的钱大家都会分了。如果换成数学中的单项式,大家还会给它们分类吗?

  二、教学过程

  (板书:a3-2a4a33a)

  师:我举个例子a3-2a4a33a,用硬币的思路,哪些属于同一面值的,应该把哪些看作一元的或5角的?

  生:略

  师:利用同样的方法,给下列单项式分类

  (出示小黑板)

  板书分出的类别

  师: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分类?是不是因为它们有共同点?那共同点是什么?

  生:相同字母,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师:对,像具有这样相同特点的单项式,我们就把它们称之为同类项!猜想一下同类项的概念应该是怎么样的?

  生:略

  师:看课本P63中间(读出定义)学生画下来

  练*同类项,老师在黑板上给出一个单项式,学生自己写两个以上的同类项,然后找几个学生读出自己写的,大家评论!

  师:大家思考一下这些同类项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吗?

  师:比如说,我们刚才提到的硬币,是不是一元的和一元的就属同类项了,五角的和五角的属于同类项。我左手拿一个一元硬币,右手拿三个一元硬币,他们能加起来吗?

  板书1硬币+3硬币=4硬币

  师:我们现在试一下把硬币换成字母会是什么效果

  1x+3x=4x

  师:怎么计算的?

  生:(1+3)x

  师:1x+3x=(1+3)x这种形式我们是不是似曾相识呢?

  分配律!(简单的再说一下分配律,反过来就是把两个或几个加数的共同因素提取出来)

  师:这里提到“共同因素”,作为同类项的几个单项式之间是不是都有共同因素,我们同样可以把它们提取出来,这样同类项之间就能进一步的运算了。我们把这样的运算叫做合并同类项

  猜想合并同类项的定义,然后看课本P63下面,定义画下来

  试做题7x2+2x+7+3x-8x2-6

  师:我们前面学*过的交换律、分配律、结合律在这里可以用吗?

  师:因为多项式中的字母表示的是数,所以我们也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

  开始做题,做完题之后

  注意:

  (1)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的系数不变

  (2)指出计算结果按某字母降幂(升幂)的形式排列

  (3)一找,二搬,三并,四计算

  讲解例题1

  练*题第一题(学生写上黑板)

  纠错(小黑板)

  三、小结

  1、什么是同类项?

  2、几个常数项是不是同类项?

  3、同类项与系数有关吗?

  4、什么叫合并同类项?

  5、合并同类项的步骤是什么?

  四、课下练*

  P69*题1.2第一题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会进行含有括号的整式加减运算。

  2.会先进行整式的加减,再求值。

  复*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复*“去括号法则”,请同学们先完成题目1:

  教师根据情况分析错误原因,并提醒学生注意括号前面的“—”号。分析:在去括号的运算中,当()前是“-”号时,容易犯的错误是只将第一项变号,而其他项不变。

  通过练*题1的分析后,再让学生继续完成练*题2,进行知识强化。(让4个学生出黑板板示,允许其他同学出来修改)

  师:前面我们学*了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本节课我们学*整式的加减。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实际上就是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去括号,第二件事是合并同类项。请看例6.

  (按去括号、合并同类项两步先让生尝试)

  师:通过上面的学*,你能说出整式加减的基本运算步骤吗?

  每一步应注意什么?

  让学生观察例题的过程,找出解题的路径。

  试探练*,回授调节

  师:请学生4人出黑板板示,其他同学在自己座位上迅速完成,作好改错准备。

  生:在自己座位上独立完成?

  板示学生返回座位后,发现有错误的学生可出黑板改正。

  师:提问学生,要求说出错误在什么地方,并加以改正。

  生:?

  学生练*,老师巡查并指导。

  学生多数会漏写括号。

  师:在这几个整式相加或相减时,为什么要加上括号

  生:思考回答?

  师:观察本例,并说出本例与之前练*有什么区别?

  生:此例最后给出x、y的值,要求多项式的值。

  师:请用两种方法做一做,并比较哪一种方法简单些?

  学生通过比较,都会认为先化简,后求值较为简单些。

  教师再板书规范的书写过程。

  通过本题的解答,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整式加减法的一般解题步骤,让学生先化简再求值,并培养学生规范的解题格式。

  学生练*,教师巡查指导,及时提醒出现差错的学生改正。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训练中来,积极动脑、动手,同时教师对差生进行指导和鼓励。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10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是在学*了整式的有关概念之后的一节课。整式的加减是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的基础,是“数”向“式”的正式过渡,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整式加减的知识基础则是同类项的概念及同类项的合并,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从而把整式化简,所以本节课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同类项的概念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长期以来,学生主动学*的意识淡薄,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状态,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此要求我们教师努力变“知识给予”为“教育交往”,变“教程”为“学程”,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改变旧的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学*活动中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各有所得。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本节课拟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观察生活实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采取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开展学*活动,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并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主要过程设计: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基于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认识数学、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基本数学技能和基本数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一、成功之处

  本节课突出了三个“注重”:

  (一)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上课伊始即以实物进行分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把学生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迅速调节到积极状态,接着,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认为同类型的单项式进行分类,从而引出同类项概念,又通过“游戏”等方式对同类项概念进行辨析,这样可充分揭示同类项概念的内涵,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特别是[活动8]先是提出“3个人再加5个人得多少个人?”这一通俗易懂的问题,而后进一步提出“3个人再加5张桌子得8个人?还是8张桌子?”这一看似有些荒唐的问题,实际上却突破了合并同类项这一重点难点即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合并同类项时,只能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

  (二)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节课设计过程中非常注重这方面的活动设计,从实物分类、引出概念到概念辨析以及课堂小结无处不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人这一新课程理念。

  (三)注重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展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合作交流、协作学*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严密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个性,提高了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需要完善之处

  视学生实际情况,如能再给学生练*课本165页例1,然后教师再点评的话,那么就是锦上添花了。因为学生在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后,再通过解决像例1这样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更能使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学有所用”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武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8)

——整式的加减评课稿实用5篇

  整式的加减评课稿 1

  整式的加减是第一节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学*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这节课学*整式的加减,它是整式运算的基础。我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在教学中尝试了“创造情景,提出问题;层层推进,提出猜测;相互交流,归纳提升”的教学策略,学生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中捕捉到学*的知识。

  1、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再让全班合作交流

  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课前去观察家里的衣橱和碗柜,去看看餐具的摆放、衣服的摆放,课上引导学生想一想东西这样摆放得好处。这些事情看似与数学学*毫不相干,但适当的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却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了分类思想,为“合并同类项”(把具有某种相同特征的归为一类)概念及方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同时使学生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而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里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引起学生进行探索活动的热情。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数学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讨论了引例后,学生对“合并同类项”已经有了初步的体验,在这样的学*情景中,提出问题“多项式3x2y-4xy2-3+5x2y+2xy2+5中。①这个多项式中有那些项?②各项的系数又是多少?③哪些项可以合并在一起?为什么?”然后安排了小组活动。这样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再全班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积极主动地学*,增强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并从中体验到了数学学*的过程充满了探索和创造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立同类项的概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抽象思维、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2、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对学困生的关注

  由于学*方式的改变,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多了,机械模仿的时间少了。因为自主探究需要一定的基础,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同,探索实际上给知识基础好的学生创造了思维空间,但对于学困生原本就差的知识基础却成为他们参与课堂探索的障碍,探索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实际收效并不大。因此,在教学中我就采用逆问我答的游戏为他们创造了切实参与学*的机会。有意的让他们与其他同学组对,先让他们提问,然后倾听他人的回答,从中让他们能逐步学会识别同类项,然后再把回答的次序倒过来。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多激励,排除他们学*中的障碍,增强学*的信心,调动他们的学*内驱力,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如果他们的学*每天都能得到及时的辅导,将减少学生的两极分化。这种做法体现了人人获得数学知识的思想。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活动时间的把控上,活动的时间过长,以致后面的教学实践不足,进行的有些仓卒;评价的方式有些单一,不能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历程。今后应注意:不断学*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经历,对数学学*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整式的加减评课稿 2

  课后反思对于这一节,我是准备了很久的,应该说是比较充分的。但讲完以后却发现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教学的整个过程做出一点回顾和思考。

  这一次,我依旧采用了先讲评作业,后进行新的内容的教学模式。依旧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因为本节的内容稍微多了一些,但我还是不想因为公开课而拉下学生原本该更正的作业反馈。我觉得这是符合学生的学*特点的,只有改正了才能有进步。

  对于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的问题,我觉得设计的还是很好的。就用三班的学生去小卖部买东西为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周围,或者说数学是很有用的。从上课的过程也可以看出,他们很感兴趣。这对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很有帮助作用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想是收到了这样的效果的。

  对于探究新知的环节,由前面的问题很自然就过度到新知上了。其实整式的加减本质上就是合并同类项的问题,或者说本身是没有什么新的内容的,只是需要让学生知道前面所学的就已经是整式的加减了,只不过没有明确的讲罢了。所以这一个环节还是做的很好的。

  对于去括号法则的幽默记忆,我觉得这是一个亮点。运用谐音的方法把知识点记起来,长久不忘。这是一种方法,不仅仅是学数学,其他科也同样如此。通过此不仅仅是可以学好数学,同时还可以学好其他科目,我本人觉得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对于例题的教学,故意设置了需要让学生列式这一步,目的是增加一定的难度,好让学生感觉到有一定的挑战性,进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

  对于*题的讲评,出了点问题,说严重的应该说是教学事故了:把最后的求解答案给写错了。这是一个不该犯的问题,我不知道当时自己是怎么回事了,怎么会出现这么低级的失误。还经常要求学生做题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尤其是计算题,会做的题一定要得满分,可是我自己却出现了这种差错,真是感觉做的太失败了。这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铭记于心,下不为例!

  整式的加减评课稿 3

  这节课的重点是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难点在于准确找出同类项尤其是多字母的同类项,并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合并同类项。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难度并不算大,但对于部分基础不是太好的学生,仍然会有一定的困难,但同类项的判定在本节的重要性却是非常大的。故在同类项的判定上,我们除了做到让学生准确理解,更要加强练*,让学生不但能够根据定义准确找出同类项,当堂课中就要处处渗透这一点。多字母高次的项的同类项的认定及字母位置变化引起的判定难度较大,在练*中充分强调乘法的交换律(类似a2b与 ba2 的类型)。在这里,特别说明一下的是,有部分学生会在判定如a2b与b2 a 时误判为同类项,尽管在运用概念进行判定时把握的两点(字母相同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一定要强调充分。

  第二个重点就是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简洁明了的。在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这里强调的是,首先是同类项的系数包含符号。在找同类项的时候就要养成*惯,绝不能将符号弄丢。这也是合并同类项时常见错误之一。其次是在合并诸如ab-3ab2+4ab2 这种负系数在前面的同类项的时候,部分同学有理数的加法有问题,出现了ab-3ab2+4ab2 =ab-(3+4)ab2 的错误,而且多次纠正仍然有个别同学会在做练*的时候出现。在这里我们认为,有理数的运算中,减法与加法的转化错误仍是不得不防范的。最后,在做题目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找同类项时作出相应的符号,这一点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不重视,以至于后来做题目过程中经常出错,问题就在于没有作符号的*惯。

  整式的加减评课稿 4

  对于《整式的加减》这一章书,教材的安排是在学*有理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用字母表示有理数。继而介绍了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以及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最后将这些法则应用于本章的重点——整式的加减,全章知识体系井然有序,层层深入。

  我们认为这样安排也有欠佳的地方。首先,重点内容是整式的加减,其本质是合并同类项,而合并同类项是以有理数的加减为基础,把它放在全章书的最后来学*,这样会让知识体系与第二章相关内容分开较久,学生容易忘记。其次,把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一起讲,易混淆,对理解知识体系并没有帮助。再次,添括号对运算的帮助并不是很大,如果去括号掌握好了,那么添括号可以略讲或不讲。

  针对以上的看法,我们采用“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削枝强干,优化结构,突出知识的主干,先不在枝节问题上纠缠。把整式的加减中合并同类项的相关内容作为第一单元,具体的安排如下:

  (一)同类项:通过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模仿例子做练*,然后推出同类项的定义。课前练*要有模仿性及代表性,能让学生易于观察推出结论。因为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同类的东西”是容易理解的,所以这节课的目标是学会辨认同类项就不难了。

  (二)合并同类项:先讲系数这个概念,既避免了与单项式的次数一起讲所带来的易混淆性,又是合并同类项所必须掌握的基石。然后,重点是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去括号:运用乘法分配律引入及进行去括号的运算。

  (四)整式的加减:可用两个课时把重点知识巩固好。

  主干知识掌握之后,对概念和纯文字的叙述,不追求精确的形式而注重其实质的理解与领悟。接下来,第二单元将整式的相关概念用两至三个课时逐一学*。如单项式、单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等等。

  通过实践,我们对教材的整合中,削去枝叶,使学生轻装上战,突出了重点,加强了练*,让学生在主干知识的循环学*中不断充实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形成能力。

  整式的加减评课稿 5

  本节课是在学*了同类项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一步的运算的强化训练教学。

  教学的设计比较合理,题目适当,时间恰当,并注重知识的前后衔接,照顾更多的中差生。对于例题的教学,我也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学生进行整式的加减时,要先观察,再下手,归纳出一找、二移、三并的步骤,我觉的课堂的有效性效果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充分利用了宝贵的课堂40分钟。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还有如下遗憾:板书方面做得不好,没能充分利用好黑板,自己的板书也很乱,没有美观性。学生的讨论与合作学*还需加强,讨论问题还不够深入,多数时间还是以个别回答为主,虽然许多个别回答非常精彩,但仍需注意讨论形式的变化,让学生从合作学*中有所提高,从与它人的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另外,还需加强的是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多数问题的发现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如果能达到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全班解决,那效果更佳。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课堂进度,留给学生足够的板书时间;另外对于上多媒体课要提高应对偶发事件的能力,做到灵活处理,不慌不乱手脚,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顺利进行课堂教学;还有,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启发到位,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