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的樟树教案菁选

首页 / 教案 / | 2023-03-05 00:00:00

***故居的樟树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故居的樟树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居的樟树教案1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学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简介***生*。

  解题。

  故居 樟树

  课文应该写什么?什么地方的樟树?

  范读课文,感知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

  说说你对课文的那个部分的印象最深。

  自读课文

  轻声朗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通读每个自然段。

  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检查自学情况。

  抽读生字卡片。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指导分段

  自由读课文。

  思考每个自然段都告诉我们什么。

  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给课文分段。

  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作业 :

  分段朗读课文。

  复*生字。第二课时

  复*检查

  抽读生词。

  口头扩词。

  劝()()() 拒()()()

  繁()()() 稠()()()

  细读课文

  自由读§1~3。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指导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了***,还写了***,主要是写谁的事?什么事?

  指导朗读。

  学*§4。

  默读,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语。

  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

  再读课文,找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看图理解有关句子。

  指名说说稠密的意思。

  指导造句。

  指导背诵课文第二段。

  默读5。

  用“ ”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 ”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指导朗读。

  引导背诵。

  指名朗读§6。

  理解有关词语。

  说说为什么人么总爱在***故居的两课樟树前合影留念?

  作业 :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

  2 ***故居的樟树

  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崇敬怀念

  拒虫香气

  高贵之处

  永久保持

***故居的樟树教案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樟树的特点,感受***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二、初读课文

  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三、品读课文

  1、***为什么不肯搬家?

  2、指名读第四小节:你觉得本节中哪个词能概括樟树的特点?

  指导朗读。

  3、指名读第五小节:这一小节又告诉樟树有什么特点?

  体会句子内涵: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

  4、通过对这两棵樟树的了解,***在你心中是个怎样的人?

  5、你现在明白为什么***舍不得离开他们,为什么人们爱与他们留影纪念。

  四、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她。

  2、朗读课文,试着背诵四、五两小节。

  板书:

  蓬蓬勃勃

  22***故居的樟树

  香气拒虫

***故居的樟树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卡片、挂图、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主要板书计划

  枝干粗壮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拒虫香气 崇敬怀念

  永久保持 高贵之处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抄写生字词三遍2组词;3造句;4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描红

  课外读课文

  背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学*生字词语。

  3、能根据提供的断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一)揭题:出示***图像,简介***,理解故居的意思。

  (二)出示樟树的图片,简介樟树。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二)检查自读情况,帮助学生正音:A读生字新词,卡片出示。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好,听他们读得怎样?C评价、纠正。

  (三)默读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它们分别讲了什么,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四)交流:板书:两棵樟树,外形、特点、高贵之处。

  (五)根据这三个内容,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内容。

  (13)***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45)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及它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高贵之处。

  (6)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六)师总结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三、写字指导

  1搬、榴、繁、瞻、衍笔画较多且容易写错,进行笔顺和间架的具体指导,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2樟、稠、拒左窄右宽。

  3劝左右所占比例差不多。

  4 描红(书上)

  四、作业

  1、写字簿第二课生字词写完。

  2、抄写词语。

  3、读课文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

  2、指导用稠密、崇敬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听写词语

  二、细读课文

  (一)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指导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了***,还写了***,主要写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学生归纳段意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情。)

  ***不肯搬家,是因为她舍不得两棵樟树。

  3指导朗读。(读出喜爱和眷恋的语气这是两棵樟树中的樟树要重读)。

  (二)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第4自然段

  a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b 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段从哪几个方面写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的?并画出有关的词语。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理解:蓬蓬勃勃的意思形容非常繁荣旺盛。

  c 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看图理解有关句子。(板书:四季常青)

  d 指导用稠密造句

  e 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f 指导背诵要求学生先理解清叙述顺序,弄清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背诵。

  (2)学*第5自然段

  1 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2 学*第13句

  a 指名读

  b 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 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3 学*第48句

  a 自由读课文。

  b 理解可贵、仍然、木质、高贵等词。

  c 理解句子。

  课件出示: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能表示樟树和别的树不一样。

  4 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 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 结合***的生*说说自已第5自然段的体会。

  5 指导朗读在读中品味樟树的高贵,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6 指导背诵

  a 师引读课文

  别的树怎样?而樟树怎样?

  更可贵的是什么?

  从哪儿看出它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因为樟树香气能永久保持,所以说

  b 男女生分层读课文。

  C 练*背诵。

  7 指导归纳段意。

  第4自然段写樟树的样子

  第5自然段写樟树的高贵之处

  把两句合为一句话就是第二段的段意。

  指名用自已的话说说第二段的意思。

  (三)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 指名朗读课文

  2 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 人们为什么爱在***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为***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四)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故居的樟树教案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生*。

  2、板书课题:22、***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两棵树。

  出示: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故居的两棵樟树。

  2、这是上海***故居里的两棵樟树,当***劝***同志搬家时。***不肯,因为她——“舍不得这两棵树。”(出示: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3、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非常喜爱这两棵樟树)你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红笔标注“舍不得”)指导朗读

  4、那么这究竟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呢,***会如此的喜爱?今天我们继续学*《***故居的两棵樟树》。(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一读,感受樟树外形美

  1、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如此的不舍呢?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这两棵樟树。

  2、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自由读,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屏示第4小节。

  (读后交流)“蓬蓬勃勃”

  (屏示: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

  (板书:蓬蓬勃勃)

  什么叫蓬蓬勃勃啊?

  理解意思: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很繁荣、很旺盛的意。

  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反映樟树的蓬蓬勃勃呢?让我们再读课文(读后组织交流)

  A从“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这一句看出樟树的蓬蓬勃勃。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枝繁叶茂”。)

  (从“枝干不仅伸向四面八方,而且伸得远远的”这一句,可以看出枝干多,而且长得粗壮。)

  师:你能读一读这个句子吗?(指名读、齐读)

  B“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这一句中,“稠密”是说叶子又多又密,“绿

  得发亮”,说明叶子长得好,只有叶子长得好,才能发亮。

  师:多美的树叶。女生一起把它的美读出来。

  女生深情朗读: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C“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

  勃”中的“四季常青”这一个词看出樟树的生命力非常强。

  师: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还有哪个关联词也说明它生命力顽强呢?(“无论……总是……”)

  师引读:是啊,无论,它们总是。

  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

  蓬蓬勃勃呢?让我们想象一下,同桌交流彼此的看法。

  出示句式:

  无论,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学生练说。

  多么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齐读第4小节)

  如此蓬蓬勃勃的樟树,难怪***这样的舍不得它。

  三、比一比,品味樟树内在美

  1、这两棵樟树除了长得的蓬蓬勃勃外,还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在这一段中找找答案

  (这樟树还具有可贵之处。)

  你能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屏示:这是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板书: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②这种拒虫的香气可以永久保持,到底久到什么程度?

  (即使……也……)

  (只要……就……)

  师引读:(师)这木质存在一年,(生)虫类就怕它一年。

  (师)这木质存在十年,(生)虫类就怕它十年。

  (师)这木质存在一百年,(生)虫类就怕它一百年。

  师:这个香味保持得也算够久的了!

  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展现出,这是樟树独有的品格的呢?

  (与其他树木比较)

  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怪不得***那么不舍得它们。

  4、文章读到这里,我们了解了

  屏示: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师:这还是——

  这是***故居里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四、品一品,感悟人树相同处

  1、、***的故居有很多东西,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两棵樟树呢?***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或是说,***根这两棵樟树有什么共通之处呢?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关于***的小知识和故事(抽屉中取出)

  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你读懂***和樟树究竟有哪些共通之处了吗?

  学生说说,***与樟树的关系。

  老师还为同学们搜集到一些外国友人对***的评价(课件出示)学生自读

  师:这就是***!

  她的声名,不仅在中国地大地上传播,而且香飘过洋,她的品德像樟树一样飘洒着永远的芳香!

  (出示:她的美德就像樟树一样四季常青,芳香四溢,播洒在人们的心间!)

  齐读。

  2、透过这两棵樟树,人们仿佛就看到——***

  当我来到***的故居,站在这两棵樟树下,我。

  写话,指名读。

  3、这两棵樟树与***一同度过春夏秋冬,一起走过风风雨雨。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樟树的高贵品质和***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正如在人们的心目中,化身红烛的老师,化身青松的**爷爷,这樟树就是***的化身,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的影子。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

  五、课外拓展

  中国福利会还在1985年设立的全国性专项奖——***樟树奖,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六、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的故事,深入地了解她身上所体现的那种樟树精神。

***故居的樟树教案5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第四自然段。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3.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4. 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樟树可贵之处和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课文——(生齐读课题)。[已板书课题,点击幻灯⑴:课文封面图]

  2.从课题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生答,师在“樟树”一词下加▲▲)。

  3.那樟树和故居的主人——***(在人名下方加曲线)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到故居,走*樟树看一看吧。

  二、重点学文第4—5自然段(探究樟树的外形、特点)

  1.[点击幻灯⑵:樟树图]你能用什么词来描述这棵樟树吗?(指名交流)

  2.作者是怎样具体写樟树的呢?(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读后交流:[点击幻灯⑶:第四段文字]

  ⑴指名读。

  ⑵找一找哪个词最能表现樟树的特点?(生交流后点击“蓬蓬勃勃”)

  ⑶指名读好这个词,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4.你从哪里感受到樟树是蓬蓬勃勃的呢?(生自读圈点,再抓关键字词说体会,相机指导朗读。)

  5.一年四季,樟树要经历多少风风雨雨,经受自然界的多少磨难呀!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赞美一下樟树吗?

  仿造说句[点击幻灯⑷:无论是________还是_________,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6. 多么顽强,充满生命力的樟树!想让樟树的形象永远记在脑海中吗?(指导背诵第四段)

  [点击幻灯⑸:填空式文字,指名学生试着口头填完整。

  点击幻灯⑹:显示樟树图,要求学生看图背诵第四段,再指名配乐背诵。]

  7.过渡:樟树不仅蓬蓬勃勃,显示了它的外形美,课文还写了它具有——(学生接说,师板书:可贵之处)。请同桌一起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写樟树可贵之处的语句,加上()。

  8. 读后交流:樟树的可贵在哪里?[生交流后,点击幻灯⑺“而樟树本身……就在这里。”]

  9.从哪里具体看出“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点击显示“即使……仍然……”,“只要……就……”的句式,指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10.教师引读“可贵之处”的语句,提示关键字词读重音。

  11.既然主要写樟树有香气,能拒虫,为什么还要写别的树木?(指读“别的树木……寄生在树上。”)

  12.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为什么要写别的树木?

  13.探究樟树的可贵之处和故居的主人***有什么联系呢?

  ⑴[点击幻灯⑻:***像和有关事例介绍]看图,说说***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如美丽、高贵、典雅等)

  (2)再读资料和显示幻灯⑼:和孩子们的合影图,交流:***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如爱国、爱民、坚强勇敢、一身正气、热爱儿童等。)

  (3)教师提示:作者表面写樟树的可贵之处,实际上是借樟树来赞美***的高贵品质。(板书:高贵品质)这就是借物喻人的手法,使樟树具有了象征意义。

  [引说:宋奶奶一生永葆革命的青春,就如樟树___________________;

  宋奶奶一身正气让敌人害怕,就如樟树___________________;

  宋奶奶高贵的品质永留人们心中,就如樟树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课文第1—3自然段

  1.引入:难怪***让***搬个家,她却不肯。当时她是怎么说的?[点击幻灯⑽,指名读句,交流体会:她为什么舍不得?]

  2.引读:第1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

  3.齐读第1—3自然段,读出对樟树的珍爱与不舍之情。

  4.小结:樟树和故居的主人***相依相伴,共同走过了春夏秋冬,经历了风风雨雨,在樟树身上体现了***的高贵品质。因此,对这两棵樟树不仅仅是喜爱,还有着深厚的感情。

  四、学文第6自然段

  1.如今,人们—(引读第六自然段)[点击幻灯⑾:第6自然段文字和图象]

  2.交流:为什么人们总爱在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呢?(学生自主交流,师相机提示)

  3.“崇敬”什么意思?“瞻仰”什么意思?(指名解释)

  4让我们也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一读这一段话。(有感情地齐读第6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教师小结:是啊,这樟树不再是两棵普普通通的樟树了!在人们心目中,它显现这宋奶奶的人格魅力,它是宋奶奶高贵品质的象征。[点击幻灯⑿:介绍樟树奖]

  2.最后,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怀念,崇敬的心情,饱含深情地再读课题。(生有感情地齐读)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课后收集有关***的资料,举行故事会。

  3.实践活动:有机会去上海瞻仰***故居。

***故居的樟树教案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生*。

  2、板书课题:

  ***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

  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话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背诵。

  (2)学*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

  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的生*说说自己学*第5自然段的体会。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故居的樟树教案7

  《***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的怀念之情。本文文质优美,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要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为此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教学构想:

  一、朗读铺垫,享受书香。

  首先要引导学生步入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在充满书香的氛围中感悟语言文字,这是一种享受。所谓“文未出口先有情”。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通过教师范读——“你觉得老师哪里读得比较到位,或者有什么建议?”,“披文以入情”让学生感受文章的优美;各自默读——“做好批注、圈画。”,让学生收获自己灵动的思考;指名读——“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交流自己读书的点滴收获;重点读——“你认为哪些句段值得我们多读几篇?为什么?”,赏析重点,品读玩味……在这样的氛围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学生就能争先表现自己。

  二、独特感悟,品味果香。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能从文本中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这是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基础,也是进行阅读反思、阅读批判的前提。因此,在浓烈的阅读氛围中,要鼓励学生收获自己独特感悟的果香,让学生发表、交流,乃至碰撞。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可以用这样的句式启发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我知道了……,因为……”;“我认为课文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从中我领会到了……”;“我感受到了……,你们是否有这样相同的体会呢?”;“同学们,我觉得课文中……描写得非常美,我想用朗读的方法来展示我的收获。”……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逐渐找到交流的支点,交流的.方法、途径,让学生收获文本的内涵、意蕴。在学生的独特感悟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内蕴的绵长,从而收获爱的抚慰、情的熏陶,促进学生阅读意识,能力与品质充分发展。感悟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那么,就一定能唤起学生对阅读的深爱,阅读就会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

  三、引导点拨,延伸树香。

一个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者的含义是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活动,引导要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彰。这篇课文教师要主要通过引导,让学生感受樟树的的外形特点、品质,在幽幽的树香里,感悟***的高贵。教师可预设这样的问题:1、你知道了***奶奶不肯搬家的原因了吗?2、你为什么把“蓬蓬勃勃”、“总是”读得这样响亮,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3、从樟树的可贵之处,你想到了什么?4、从樟树身上所散发的香气中,你还闻到了什么?5、课文最后一节中,人们“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知道为什么吗?“永久”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告诉其方向,而是引导他辨别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学生走,而是激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地向上攀登。

  四、创设情景,散发心香。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气氛的烘托、美丽的想象、角色的扮演等,让学生进入文中,步入情境,可促使其与作者、与教者、与文中人物产生心灵的共鸣,情感的共振,使情感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这样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1、对着第一幅插图想象,我来到了***奶奶的故居前,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2、假如老师给你一次拍照的机会,你想怎样要求老师选择最美的拍摄角度呢?并且告诉老师理由?3、人物访谈——和***奶奶交流,设计一段访谈录。(课后,可以鼓励学生广泛摘录***生*的有关事迹,让学生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访谈,这样效果肯定更好)

***故居的樟树教案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生*。

  2、板书课题:2、***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话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背诵。

  (2)学*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的生*说说自己学*第5自然段的体会。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故居的樟树教案菁选扩展阅读


***故居的樟树教案菁选(扩展1)

——《***故居的樟树》教案实用五篇

  《***故居的樟树》教案 1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学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简介***生*。

  解题。

  故居 樟树

  课文应该写什么?什么地方的樟树?

  范读课文,感知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

  说说你对课文的那个部分的印象最深。

  自读课文

  轻声朗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通读每个自然段。

  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检查自学情况。

  抽读生字卡片。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指导分段

  自由读课文。

  思考每个自然段都告诉我们什么。

  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给课文分段。

  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作业 :

  分段朗读课文。

  复*生字。第二课时

  复*检查

  抽读生词。

  口头扩词。

  劝()()() 拒()()()

  繁()()() 稠()()()

  细读课文

  自由读§1~3。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指导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了***,还写了***,主要是写谁的事?什么事?

  指导朗读。

  学*§4。

  默读,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语。

  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

  再读课文,找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看图理解有关句子。

  指名说说稠密的意思。

  指导造句。

  指导背诵课文第二段。

  默读5。

  用“ ”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 ”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指导朗读。

  引导背诵。

  指名朗读§6。

  理解有关词语。

  说说为什么人么总爱在***故居的两课樟树前合影留念?

  作业 :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

  2 ***故居的樟树

  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崇敬怀念

  拒虫香气

  高贵之处

  永久保持

  《***故居的樟树》教案 2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学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简介***生*。

  解题。

  故居 樟树

  课文应该写什么?什么地方的樟树?

  范读课文,感知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

  说说你对课文的那个部分的印象最深。

  自读课文

  轻声朗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通读每个自然段。

  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检查自学情况。

  抽读生字卡片。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指导分段

  自由读课文。

  思考每个自然段都告诉我们什么。

  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给课文分段。

  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作业 :

  分段朗读课文。

  复*生字。第二课时

  复*检查

  抽读生词。

  口头扩词。

  劝()()() 拒()()()

  繁()()() 稠()()()

  细读课文

  自由读§1~3。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指导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了***,还写了***,主要是写谁的事?什么事?

  指导朗读。

  学*§4。

  默读,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语。

  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

  再读课文,找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看图理解有关句子。

  指名说说稠密的意思。

  指导造句。

  指导背诵课文第二段。

  默读5。

  用“ ”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 ”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指导朗读。

  引导背诵。

  指名朗读§6。

  理解有关词语。

  说说为什么人么总爱在***故居的两课樟树前合影留念?

  作业 :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

  2 ***故居的樟树

  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崇敬怀念

  拒虫香气

  高贵之处

  永久保持

  《***故居的樟树》教案 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卡片、挂图、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主要板书计划

  枝干粗壮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拒虫香气 崇敬怀念

  永久保持 高贵之处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抄写生字词三遍2组词;3造句;4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描红

  课外读课文

  背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学*生字词语。

  3、能根据提供的断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一)揭题:出示***图像,简介***,理解故居的意思。

  (二)出示樟树的图片,简介樟树。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二)检查自读情况,帮助学生正音:A读生字新词,卡片出示。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好,听他们读得怎样?C评价、纠正。

  (三)默读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它们分别讲了什么,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四)交流:板书:两棵樟树,外形、特点、高贵之处。

  (五)根据这三个内容,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内容。

  (13)***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45)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及它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高贵之处。

  (6)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六)师总结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三、写字指导

  1搬、榴、繁、瞻、衍笔画较多且容易写错,进行笔顺和间架的具体指导,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2樟、稠、拒左窄右宽。

  3劝左右所占比例差不多。

  4 描红(书上)

  四、作业

  1、写字簿第二课生字词写完。

  2、抄写词语。

  3、读课文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

  2、指导用稠密、崇敬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听写词语

  二、细读课文

  (一)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指导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了***,还写了***,主要写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学生归纳段意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情。)

  ***不肯搬家,是因为她舍不得两棵樟树。

  3指导朗读。(读出喜爱和眷恋的语气这是两棵樟树中的樟树要重读)。

  (二)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第4自然段

  a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b 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段从哪几个方面写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的?并画出有关的词语。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理解:蓬蓬勃勃的意思形容非常繁荣旺盛。

  c 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看图理解有关句子。(板书:四季常青)

  d 指导用稠密造句

  e 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f 指导背诵要求学生先理解清叙述顺序,弄清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背诵。

  (2)学*第5自然段

  1 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2 学*第13句

  a 指名读

  b 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 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3 学*第48句

  a 自由读课文。

  b 理解可贵、仍然、木质、高贵等词。

  c 理解句子。

  课件出示: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能表示樟树和别的树不一样。

  4 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 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 结合***的生*说说自已第5自然段的体会。

  5 指导朗读在读中品味樟树的高贵,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6 指导背诵

  a 师引读课文

  别的树怎样?而樟树怎样?

  更可贵的是什么?

  从哪儿看出它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因为樟树香气能永久保持,所以说

  b 男女生分层读课文。

  C 练*背诵。

  7 指导归纳段意。

  第4自然段写樟树的样子

  第5自然段写樟树的高贵之处

  把两句合为一句话就是第二段的段意。

  指名用自已的话说说第二段的意思。

  (三)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 指名朗读课文

  2 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 人们为什么爱在***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为***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四)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故居的樟树》教案 4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第四自然段。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3.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4. 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樟树可贵之处和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课文——(生齐读课题)。[已板书课题,点击幻灯⑴:课文封面图]

  2.从课题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生答,师在“樟树”一词下加▲▲)。

  3.那樟树和故居的主人——***(在人名下方加曲线)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到故居,走*樟树看一看吧。

  二、重点学文第4—5自然段(探究樟树的外形、特点)

  1.[点击幻灯⑵:樟树图]你能用什么词来描述这棵樟树吗?(指名交流)

  2.作者是怎样具体写樟树的呢?(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读后交流:[点击幻灯⑶:第四段文字]

  ⑴指名读。

  ⑵找一找哪个词最能表现樟树的特点?(生交流后点击“蓬蓬勃勃”)

  ⑶指名读好这个词,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4.你从哪里感受到樟树是蓬蓬勃勃的呢?(生自读圈点,再抓关键字词说体会,相机指导朗读。)

  5.一年四季,樟树要经历多少风风雨雨,经受自然界的多少磨难呀!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赞美一下樟树吗?

  仿造说句[点击幻灯⑷:无论是________还是_________,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6. 多么顽强,充满生命力的樟树!想让樟树的形象永远记在脑海中吗?(指导背诵第四段)

  [点击幻灯⑸:填空式文字,指名学生试着口头填完整。

  点击幻灯⑹:显示樟树图,要求学生看图背诵第四段,再指名配乐背诵。]

  7.过渡:樟树不仅蓬蓬勃勃,显示了它的外形美,课文还写了它具有——(学生接说,师板书:可贵之处)。请同桌一起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写樟树可贵之处的语句,加上()。

  8. 读后交流:樟树的可贵在哪里?[生交流后,点击幻灯⑺“而樟树本身……就在这里。”]

  9.从哪里具体看出“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点击显示“即使……仍然……”,“只要……就……”的句式,指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10.教师引读“可贵之处”的语句,提示关键字词读重音。

  11.既然主要写樟树有香气,能拒虫,为什么还要写别的树木?(指读“别的树木……寄生在树上。”)

  12.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为什么要写别的树木?

  13.探究樟树的可贵之处和故居的主人***有什么联系呢?

  ⑴[点击幻灯⑻:***像和有关事例介绍]看图,说说***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如美丽、高贵、典雅等)

  (2)再读资料和显示幻灯⑼:和孩子们的合影图,交流:***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如爱国、爱民、坚强勇敢、一身正气、热爱儿童等。)

  (3)教师提示:作者表面写樟树的可贵之处,实际上是借樟树来赞美***的高贵品质。(板书:高贵品质)这就是借物喻人的手法,使樟树具有了象征意义。

  [引说:宋奶奶一生永葆革命的青春,就如樟树___________________;

  宋奶奶一身正气让敌人害怕,就如樟树___________________;

  宋奶奶高贵的品质永留人们心中,就如樟树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课文第1—3自然段

  1.引入:难怪***让***搬个家,她却不肯。当时她是怎么说的?[点击幻灯⑽,指名读句,交流体会:她为什么舍不得?]

  2.引读:第1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

  3.齐读第1—3自然段,读出对樟树的珍爱与不舍之情。

  4.小结:樟树和故居的主人***相依相伴,共同走过了春夏秋冬,经历了风风雨雨,在樟树身上体现了***的高贵品质。因此,对这两棵樟树不仅仅是喜爱,还有着深厚的感情。

  四、学文第6自然段

  1.如今,人们—(引读第六自然段)[点击幻灯⑾:第6自然段文字和图象]

  2.交流:为什么人们总爱在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呢?(学生自主交流,师相机提示)

  3.“崇敬”什么意思?“瞻仰”什么意思?(指名解释)

  4让我们也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一读这一段话。(有感情地齐读第6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教师小结:是啊,这樟树不再是两棵普普通通的樟树了!在人们心目中,它显现这宋奶奶的人格魅力,它是宋奶奶高贵品质的象征。[点击幻灯⑿:介绍樟树奖]

  2.最后,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怀念,崇敬的心情,饱含深情地再读课题。(生有感情地齐读)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课后收集有关***的资料,举行故事会。

  3.实践活动:有机会去上海瞻仰***故居。

  《***故居的樟树》教案 5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第四自然段。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3.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4. 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樟树可贵之处和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课文――(生齐读课题)。[已板书课题,点击幻灯⑴:课文封面图]

  2.从课题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生答,师在“樟树”一词下加▲▲)。

  3.那樟树和故居的主人――***(在人名下方加曲线)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到故居,走*樟树看一看吧。

  二、重点学文第4―5自然段(探究樟树的外形、特点)

  1.[点击幻灯⑵:樟树图]你能用什么词来描述这棵樟树吗?(指名交流)

  2.作者是怎样具体写樟树的呢?(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读后交流:[点击幻灯⑶:第四段文字]

  ⑴指名读。

  ⑵找一找哪个词最能表现樟树的特点?(生交流后点击“蓬蓬勃勃”)

  ⑶指名读好这个词,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4.你从哪里感受到樟树是蓬蓬勃勃的呢?(生自读圈点,再抓关键字词说体会,相机指导朗读。)

  5.一年四季,樟树要经历多少风风雨雨,经受自然界的多少磨难呀!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赞美一下樟树吗?

  仿造说句[点击幻灯⑷:无论是________还是_________,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6. 多么顽强,充满生命力的樟树!想让樟树的形象永远记在脑海中吗?(指导背诵第四段)

  [点击幻灯⑸:填空式文字,指名学生试着口头填完整。

  点击幻灯⑹:显示樟树图,要求学生看图背诵第四段,再指名配乐背诵。]

  7.过渡:樟树不仅蓬蓬勃勃,显示了它的外形美,课文还写了它具有――(学生接说,师板书:可贵之处)。请同桌一起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写樟树可贵之处的语句,加上()。

  8. 读后交流:樟树的可贵在哪里?[生交流后,点击幻灯⑺“而樟树本身……就在这里。”]

  9.从哪里具体看出“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点击显示“即使……仍然……”,“只要……就……”的句式,指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10.教师引读“可贵之处”的语句,提示关键字词读重音。

  11.既然主要写樟树有香气,能拒虫,为什么还要写别的树木?(指读“别的树木……寄生在树上。”)

  12.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为什么要写别的树木?

  13.探究樟树的可贵之处和故居的主人***有什么联系呢?

  ⑴[点击幻灯⑻:***像和有关事例介绍]看图,说说***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如美丽、高贵、典雅等)

  (2)再读资料和显示幻灯⑼:和孩子们的合影图,交流:***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如爱国、爱民、坚强勇敢、一身正气、热爱儿童等。)

  (3)教师提示:作者表面写樟树的可贵之处,实际上是借樟树来赞美***的高贵品质。(板书:高贵品质)这就是借物喻人的手法,使樟树具有了象征意义。

  [引说:宋奶奶一生永葆革命的青春,就如樟树___________________;

  宋奶奶一身正气让敌人害怕,就如樟树___________________;

  宋奶奶高贵的品质永留人们心中,就如樟树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课文第1―3自然段

  1.引入:难怪***让***搬个家,她却不肯。当时她是怎么说的?[点击幻灯⑽,指名读句,交流体会:她为什么舍不得?]

  2.引读:第1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

  3.齐读第1―3自然段,读出对樟树的珍爱与不舍之情。

  4.小结:樟树和故居的主人***相依相伴,共同走过了春夏秋冬,经历了风风雨雨,在樟树身上体现了***的高贵品质。因此,对这两棵樟树不仅仅是喜爱,还有着深厚的感情。

  四、学文第6自然段

  1.如今,人们―(引读第六自然段)[点击幻灯⑾:第6自然段文字和图象]

  2.交流:为什么人们总爱在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呢?(学生自主交流,师相机提示)

  3.“崇敬”什么意思?“瞻仰”什么意思?(指名解释)

  4让我们也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一读这一段话。(有感情地齐读第6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教师小结:是啊,这樟树不再是两棵普普通通的樟树了!在人们心目中,它显现这宋奶奶的人格魅力,它是宋奶奶高贵品质的象征。[点击幻灯⑿:介绍樟树奖]

  2.最后,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怀念,崇敬的心情,饱含深情地再读课题。(生有感情地齐读)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课后收集有关***的资料,举行故事会。

  3.实践活动:有机会去上海瞻仰***故居。


***故居的樟树教案菁选(扩展2)

——***故居的樟树说课稿实用五篇

  ***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1

  《***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具体描写了***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的怀念之情。

  因此,我将教学重难点放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领会樟树体现的可贵品质及象征意义。学*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本人及其所在的年代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久远,要学生单纯从课文樟树的描写去体会***身上的樟树精神着实有点困难。为了让他们真正读懂课文,就必须让学生知道其人其事,并且巧妙地引导学生逐步把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

  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多媒体演示、图片、拓展说话等方法,使学生身临其境,帮助理解。

  同时,我也将引导学生有机地融合课内课外知识,追求开放性;读中感悟,注重人文性。

  下面,我要主要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插图及网络图片,让学生与*****跨越时空见面,重点介绍为祖国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美满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20世纪最伟大的妇女之一。为拉*与学生间的距离,可介绍***毕生致力于少年儿童文化教育福利事业。是全国少年儿童慈爱的祖母。

  板书课题,重点理解“故居”的含义、为“龄”字正字音、明字形。

  通过指名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预*情况,及时正音。

  接下来,我将从两大方面展开教学:

  1、伟大不弃*凡――引起好奇

  出示第1-3自然段及最后一个自然段,默读并质疑,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游客在瞻仰***故居时又总爱与樟树合影,借机随文识生词,领会“瞻仰”与“崇敬的心情”的关系。作者制造“对立”,即*凡的樟树和伟大的**之间能有什么联系呢?无疑,这样的写法能激发读者往下读、深入读的兴趣。

  这是作者茹志娟在行文时的巧妙之处,可以此文为例,建议学生在日后叙事类文章的写作中也借鉴这种写法,制造“对立”“矛盾”,引起读者好奇心,引发阅读兴趣。

  2、“爱”她何必明说――借物喻人

  (1)树的宝贵

  ①出示第四自然段,体会“蓬蓬勃勃”的外形美,应关注以下两点:

  一是抓住关键词语,从“枝干粗壮”、“四面八方”、“远远的”、“稠密”(随文识字)、“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等词语体会樟树的“蓬蓬勃勃”。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好这个自然段。

  二是拓展说话,在领悟关联词“无论……总是”的基础上,结合樟树“四季常青”的特点,想象:无论是在……的春天,是在……的夏天,还是在……的秋天,或者是在……的冬天,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②出示第五自然段,体会“香气拒虫”的内在美:

  我将引导学生在对比樟树和别的树木之间的差别中进行阅读。从“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怕”等词语领会别的树木对虫类的侵蚀没有抵抗力,只能任由虫类腐蚀全身直至死亡而手足无措;而无论什么情况却没有任何虫类敢靠*樟树一步。原因就在于樟树有“永久保持”、始终“不变”的香气,抓住关联词“即使……只要……就……”,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读好第五自然段,应该包含对别的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语气,对樟树却是无比崇敬庄重的语气。

  (2)人的品格

  介绍***的小故事,出示资料: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敌人因她英勇和高贵的品格,不敢迫害她。引导学生体会樟树和***之间的关系。其实樟树就是***的化身,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赞美樟树,就是赞美***。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以此文为范例,可以培养学生另一种能力,那就是领悟“物”与“人”之间的联系,教会学生要有“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精神,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感受“借物喻人”所体现的人物的优秀品质,并逐步受其熏陶。

  我的板书设计将根据文章的脉络分为总分总的形式,开头总起――***不愿搬家,结尾总结――游客合影留恋,中间部分分述外形美和内在美。并突出“蓬蓬勃勃”和“可贵”这两个关键词。

  作业设计应体现开拓性:继续搜集***的资料,然后以“我崇敬的宋奶奶”为主题举行一次故事会。

  ***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2

  《***故居的樟树》是一篇借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故居的两课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两颗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

  我所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整个教学环节主要分为两步。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学会生字字音。

  2、抓住重点段落,直插重点,深入体会***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为下次课突破文章难点,即理解***的高贵品质作好铺垫、埋下伏笔。

  在教学的设计和实际操作中,我力求体现以下理念。

  一、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由课内引向课外

  当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全球化时,学校已经不再是人们接受文化知识的唯一渠道。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读书,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而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课外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就是一条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它既能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增加阅读量,还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更能养成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良好*惯。

  在《***故居的樟树》的教学中,文章的难点是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感悟樟树和***的相似之处,体会***的高贵人品。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大量的关于***的感性材料的补充是无法让学生深入理解的。所以,在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的相关资料,准备把它用于两个环节的教学。其一,开课时简介***,让学生对***有大致的了解。而大量的材料却要用于第二课时突破难点时进行交流,只有学生充分了解了***的生*事迹,才能体悟到樟树与***的相似之处,体悟到***的高贵人品。在我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当我把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的可贵之处讲完后,让学生谈谈对樟树的印象时,一个学生说:“看见樟树,我仿佛看见了***的高贵人格。”虽然学生讲的“高贵人格”并不具体,但已触及到文章的中心,难点不攻自破,不讲自明,可见收集资料的作用。

  二、突出重点,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故居的樟树》内容并不复杂,文章层次非常清楚,重点十分突出,这样的文章非常忌讳繁琐地分析课文,肢解文本内容。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在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后,直奔重点的方法。并且,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评品,精炼课文内容,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引导学生步入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在充满书香的氛围中感悟语言文字,这是一种享受。所谓“文未出口先有情”。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气跳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多层次、多形式的“读”,以读代讲,引导学生体悟文章的“情”。初读感知,精读体味,品读升华层层落实。个人读,男女生读,齐读,教师引读,形式多样。轻声读,默读,有感情朗读,背诵,步步深入。这样,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引导学生赏析重点,品读玩味,使学生与文本相互碰撞、相互触发,学生之情与作者之情和谐共振。

  三、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何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界一直以来热烈探讨的问题,也是我在这堂课中力求体现的一个理念。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品词析句、体会表达中体现“二性”的统一的自然融合。

  品词析句是触摸作者丰富的内心、感受作者跳动的思想,揣摩作者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品味。如:教学“蓬蓬勃勃”时,让学生找一找哪些地方具体表现了樟树的蓬蓬勃勃,在学生找到后,告诉学生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且设计了这样一个句式练*:无论是_______还是_______,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都体现出了樟树顽强的精神,这样,让学生在字词句的训练中体会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既要得“意”,又要得“言”。也就是既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方法和形式来表达感情的。在教学第五自然段的时候,当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樟树的高贵品质后,设问:这一段是写樟树的可贵之处,为什么前边又要写其他的树呢?让学生体会出对比写法的好处,再组织男女生对比朗读,再次升华了对樟树的崇敬之情。至此,“言”与“意”得到了和谐统一。

  2、在语言实践中,追求“二性”和谐统一的境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课堂中,语文实践应主要落在言语实践上。言语实践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创造,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在学生已对樟树的形象、品质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练笔:此时此刻,在你的脑海里,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在学生说了之后再让他们写下来。在十分钟左右的讨论、练笔中,学生的语言充满了智慧的灵光,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这样的表达训练,既是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言语运用能力。在“言”的运用过程中渗透着“意”的熏陶,在“意”的体验过程中落实了“言”的训练,进而达到“言”“意”和谐统一的目的。

  当这堂课教学下来,静思默想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教学中还存在着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流程过快,有点一闪而过的感觉。预设中我也考虑过在自由读后指名读,进行正音的环节,但教学时我觉察到该班学生基础较好,语音标准,预*充分,就省略了这一环节。其实现在细想,由于是借班上课,不了解学生状况,这样做是否照顾到了差生,他们是否也能跟上教学节奏呢?

  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在教学中,虽然我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读”,但学生似乎还是入不了“境”,没有达到最佳的朗读效果。现在细想,主要还是教师的朗读指导不够巧妙。例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当学生朗读樟树的“蓬蓬勃勃”气势不够时,教师可进行范读,读后再问问学生:“你觉得老师哪些地方读得好?”然后再让学生练读,相信效果会更好。

  ***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3

  《***故居的樟树》安排在第七单元。课文通过两条线索表达了对樟树的赞美、对***的怀念之情。同时引导学生领悟到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这一方法将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精髓,并指导学生写作。

  根据教材分析,我为本节课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懂得樟树具有拒虫的香气并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体现了***高贵品质的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运用多媒体等手段,了解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感悟***的高贵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感悟***的高贵品质。使学生受到情操的感化,心灵的洗礼。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自主阅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已经比较顺利,但领悟课文精髓还是有较大难度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重要词句,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教学难点是:领会***和樟树的共同点。

  依据以上分析,我从下面三个环节进行了本节课的教学:

  1、建构樟树形象,体会生长特点。

  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学生对樟树的形象感知十分模糊,这对于理解文本是很不利的,因此我首先带领学生欣赏了樟树的图片,直观的感受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樟树长的很茂盛,有的说长得很健康,通过有针对性地观察枝干和树叶这两幅图,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文本中的枝干粗壮、稠密、绿得发亮等描写樟树特点的词语,紧紧抓住这些词语配合完整的樟树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樟树还会在哪些环境中依然蓬蓬勃勃。因为有了前面的直观感受,学生的想象有理有据,很好地达成了说话训练的目标。

  2、品读语言文字,感悟樟树可贵。

  在感知形象的.基础上,要领悟樟树的可贵之处,不能完全依赖信息技术,必须回到文本中来,抓好语言文字的学*。所以在这一环节我只是用多媒体简单地出示了学生找到的重点句,意在照顾学*能力较弱的学生,跟上课堂节奏。通过这一环节的,学生对樟树香气永保的可贵品质有了深刻的认知。

  但本文的精髓是对***同志高贵品质的认知体会,因此教学进行到这,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依然是浅层次的,而文本资源对于学生领悟文本精髓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第三环节要拓展资源,揣摩写法,延伸树香。

  在课前我给学生提供了两个地址,一个是上海***故居博物馆的网页,一个是教师自己的博客,学生可以通过这两个网页搜集大量信息资料,全面了解***。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信息技术引入了关于***简介的视频资料,学生们观看后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了热烈的课堂交流:我心中的***奶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无论是从现场还是从结果来看,学生的交流都是认真有效的。我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揣摩课文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从而深刻地领悟到***奶奶的高贵品质与樟树的可贵之处是相互融合、交相辉映的。

  再次面对樟树,学生们说:我不仅看到了樟树,还看到了***奶奶,我适时引导学生写话:你想对宋奶奶说些什么?由于时间的限制,无法让每个孩子都进行现场交流,所以我再次提供了教师的博客,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个*台与教师对话,与同学进行交流,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立足语文学科的根本,紧扣文本展开教学:

  1、让电影、画面走进课堂,调动起学生各种感观协作分析,充实了学生的知识库,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激**感。

  2、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深入了解***,领会樟树和***之间的共同点,体会人们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难点。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的综合能力。

  ***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4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课本第八册的第22课《***故居的樟树》的第二课时。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语言简洁,表达了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的怀念之情。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因此,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学*,在脑海中树立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

  3、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方法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他们对同一文本的反映也是千差万别的。莎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和作者常常不是处于同一时代、同一环境,知识基础、生活阅历、文化心理、世间观等等,不可能与作者完全相同,因此,我在课前就安排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的故事,让他们对于那个时代的那个人物有整体的感知,让课内课外知识交融,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更快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揭题导入,复*上课时内容。

  第一课时,我跟同学们一起了解了课文大意,分享了关于***的一些生*事迹,学生对***这个人物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二课时一开始就直接揭题提问,***不肯搬家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马上可以回答,是因为她舍不得那两棵樟树。这样,学生的目光就从***身上转到***故居的樟树上,让学生明白***跟这两棵樟树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喜欢这两棵樟树。

  第二环:感悟樟树的“形象”,体会樟树永远蓬蓬勃勃的顽强。

  学生已经了解到***是很喜欢这两棵樟树的,那就可以很顺当地引导他们去看一看这两棵樟树到底长得如何,为何会得到***的青睐。于是我马上安排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小节,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学生可以迅速找到“蓬蓬勃勃”这个词。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最重要的手段,找出了蓬蓬勃勃这个词,就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是: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很繁荣,很旺盛。哪些地方反映出樟树的蓬蓬勃勃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出有关语句,随机交流,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样子。指导的时候,特别要学生读好“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等词语。

  这里还有一个关联词“无论……总是……”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关联词说明樟树在任何条件下,它的生命力都是很顽强的。抓住这点,我展开说话训练,要求学生想象一下,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同桌交流彼此的看法。接下来再读“蓬蓬勃勃”这个词,学生的感受就强烈了,带着这种感受齐读第四小节,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樟树这种生命力顽强的特点整体感知,更为课文要求的背诵打好基础。

  第三环:品味樟树的“精神”,体会樟树的可贵。

  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默读第五小节,把樟树跟其他树木进行比较,先讲别的树木有容易招虫的缺点,并举石榴树为例予以证实。接下来就说说樟树的特点,让他们自己发现樟树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本身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拒虫的香气能够永久保持。”这是第一步,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那第二步我提问“这种拒虫的香气可以永久保持,到底久到什么程度?”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层次,抓住“即使……仍然……”“只要……就……”这两个表示假设、条件关系的句子来理解这个香味保持得的确够久!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呀,怪不得***那么不舍得它们。带着这种理解,再次感情朗读,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在读中品味樟树的可贵之处。这样,学生对樟树精神的体会更加直观深入,也能更好地记住并背诵。

  第四环:体会樟树与***共同的“精神”。

  在教学完樟树的外形特点和作用之后,学生很顺利地知道了樟树的外形特点:蓬蓬勃勃,具有顽强的生命。樟树的高贵之处在于:具有拒虫的香气,并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这时,我引领学生回到课始,这就是***故居的两棵樟树,是***舍不得的两棵樟树,深深爱着的两棵樟树。引导学生读文章最后一小节,读完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要在樟树前留影呢?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展开讨论。如果学生只是从樟树本身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来思考,我就继续引导,让他们回顾第一课时所了解到的***生*事迹,且边回忆边想:***和樟树和哪些相似之处?然后展开小组讨论,最后代表发言。小组合作学*,充分发表见解,意在为学生打开一个自主开放的学*空间,激活他们潜在的学*兴趣,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从而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与樟树之间的相似。

  最后点明,这就是人们喜欢在樟树前留影的原因,樟树是普通的樟树,但与众不同的是***故居的樟树。人们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还是因为这是***故居的樟树。在人们的心中,这已经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了,樟树的高贵品质和***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们就是***的化身,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的影子。带着这样的理解和体悟朗读整篇文章,感情升华。通过上述对文本、课外知识的有机整合,学生对本课的写作目的有了各自深浅不一的独到的解读。

  深入学完整篇文章,最后回到文章的写法上,让学生明白这是运用了“借物喻人”写法。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我举例让学生回顾以前接触的一些运用“借物喻人”写法的文章,并课外拓展篇运用了“借物喻人”写法的文章《芭蕉》,让学生说一说文章用芭蕉来比喻谁?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品质?跃出文本,有机拓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为以后掌握并运用这种写法打下基础。

  ***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5

  《***故居的樟树》是一篇借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故居的两课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两颗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

  我所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整个教学环节主要分为两步。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学会生字字音。

  2、抓住重点段落,直插重点,深入体会***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为下次课突破文章难点,即理解***的高贵品质作好铺垫、埋下伏笔。

  在教学的设计和实际操作中,我力求体现以下理念。

  一、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由课内引向课外

  当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全球化时,学校已经不再是人们接受文化知识的唯一渠道。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读书,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而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课外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就是一条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它既能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增加阅读量,还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更能养成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良好*惯。

  在《***故居的樟树》的教学中,文章的难点是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感悟樟树和***的相似之处,体会***的高贵人品。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大量的关于***的感性材料的补充是无法让学生深入理解的。所以,在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的相关资料,准备把它用于两个环节的教学。其一,开课时简介***,让学生对***有大致的了解。而大量的.材料却要用于第二课时突破难点时进行交流,只有学生充分了解了***的生*事迹,才能体悟到樟树与***的相似之处,体悟到***的高贵人品。在我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当我把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的可贵之处讲完后,让学生谈谈对樟树的印象时,一个学生说:“看见樟树,我仿佛看见了***的高贵人格。”虽然学生讲的“高贵人格”并不具体,但已触及到文章的中心,难点不攻自破,不讲自明,可见收集资料的作用。

  二、突出重点,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故居的樟树》内容并不复杂,文章层次非常清楚,重点十分突出,这样的文章非常忌讳繁琐地分析课文,肢解文本内容。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在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后,直奔重点的方法。并且,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评品,精炼课文内容,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引导学生步入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在充满书香的氛围中感悟语言文字,这是一种享受。所谓“文未出口先有情”。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气跳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多层次、多形式的“读”,以读代讲,引导学生体悟文章的“情”。初读感知,精读体味,品读升华层层落实。个人读,男女生读,齐读,教师引读,形式多样。轻声读,默读,有感情朗读,背诵,步步深入。这样,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引导学生赏析重点,品读玩味,使学生与文本相互碰撞、相互触发,学生之情与作者之情和谐共振。

  三、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何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界一直以来热烈探讨的问题,也是我在这堂课中力求体现的一个理念。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品词析句、体会表达中体现“二性”的统一的自然融合。

  品词析句是触摸作者丰富的内心、感受作者跳动的思想,揣摩作者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品味。如:教学“蓬蓬勃勃”时,让学生找一找哪些地方具体表现了樟树的蓬蓬勃勃,在学生找到后,告诉学生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且设计了这样一个句式练*:无论是_______还是_______,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都体现出了樟树顽强的精神,这样,让学生在字词句的训练中体会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既要得“意”,又要得“言”。也就是既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方法和形式来表达感情的。在教学第五自然段的时候,当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樟树的高贵品质后,设问:这一段是写樟树的可贵之处,为什么前边又要写其他的树呢?让学生体会出对比写法的好处,再组织男女生对比朗读,再次升华了对樟树的崇敬之情。至此,“言”与“意”得到了和谐统一。

  2、在语言实践中,追求“二性”和谐统一的境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课堂中,语文实践应主要落在言语实践上。言语实践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创造,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在学生已对樟树的形象、品质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练笔:此时此刻,在你的脑海里,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在学生说了之后再让他们写下来。在十分钟左右的讨论、练笔中,学生的语言充满了智慧的灵光,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这样的表达训练,既是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言语运用能力。在“言”的运用过程中渗透着“意”的熏陶,在“意”的体验过程中落实了“言”的训练,进而达到“言”“意”和谐统一的目的。

  当这堂课教学下来,静思默想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教学中还存在着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流程过快,有点一闪而过的感觉。预设中我也考虑过在自由读后指名读,进行正音的环节,但教学时我觉察到该班学生基础较好,语音标准,预*充分,就省略了这一环节。其实现在细想,由于是借班上课,不了解学生状况,这样做是否照顾到了差生,他们是否也能跟上教学节奏呢?

  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在教学中,虽然我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读”,但学生似乎还是入不了“境”,没有达到最佳的朗读效果。现在细想,主要还是教师的朗读指导不够巧妙。例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当学生朗读樟树的“蓬蓬勃勃”气势不够时,教师可进行范读,读后再问问学生:“你觉得老师哪些地方读得好?”然后再让学生练读,相信效果会更好。


***故居的樟树教案菁选(扩展3)

——***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1

  有幸参加了我区今年的青年教师教学评比,心里几分激动几分担心,为能参加评比高兴,又担心课上不好。经过一天半的忙碌,我结束了此次教学评比。

  这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的深深怀念之情。文章表面上来看是写樟树,可其实是借物喻人。因为是第一课时教学,所以我让学生通读课文后,再分别让学生读,边读边和学生边简单分析,避开了传统的先以生字词教学为主的模式。文章的四五两段是本文重点,第四段充分让学生朗读,体会樟树的蓬蓬勃勃,第五段让学生领会通过对比写出樟树的“树品”,为下一课时由“树品”引导到“人品”打下基础。这节课我完成了教学目标,整堂课的结构感觉自己把握的也不错,也经历了一次很好的锻炼,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没能了解卫岗小学上课开始情况,课堂调控和应变能力不强。当时铃声响起,?夜兰*崾就开始上课,中间铃声停顿,我误以为结束,所以提前一两分钟上课,导致最后多出一点时间,只能临时应变,显得有点慌乱,当时我带着手表,如果能在学生其他互动方面深入,就能弥补这个不足了。其次,对学生估计过高。因为是第一课时教学,读读简单说说,觉得没有深层次的挖掘,学生应该会积极响应。谁知连最基本的读课文举手的人也不多,整节课积极发言的就那几个。如果按部就班学生先自读课文,然后出示生字词读,再按顺序开火车读课文,可能学生的反应会积极一些?

  第一次参加这类评比,本来就是去学*的。有得有失,经历了一次很好的锻炼。俗话说:学海无涯。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我学的还有很多很多。

  ***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2

  张庆老师一直倡导“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课,何谓“简简单单”?关键在于突出重点,激发学*情趣,力避头绪纷纭,花样繁多。在教学中,我努力地实践着这一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故居的樟树》为例,教学时,我化繁为简,仅仅让学生说了四句话,便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领会了以树喻人的写作手法,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很朴实,但很扎实。

  第一句话:“***———”

  指名读课题后,我问学生,通过预*,你感受到***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句话体会到的?学生很快地找出“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的故居”一句,看出***是伟大的人。接着,我出示“*** ”,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的资料练*说话,要求能表现***的伟大人格。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一时间小手如林:“***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世界和*和人类进步事业。”“***在危难时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一生地位崇高,但从不搞特殊化,十分尊重劳动人民”……通过交流,学生互相分享收获,对人物的了解更全面,为深入学*课文作了铺垫。

  第二句话:“樟树———”

  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美和品质美。我让学生圈画出感受深的词句,反复品读,将自己读懂的用“樟树 ”的'句式表达出来,并用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书声琅琅。根据学生的说话内容,我作了概括板书:外形——蓬蓬勃勃;可贵之处——香气永久,虫类惧怕。

  第三句话:“***和樟树——”

  文中将***和樟树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语句有两处:一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二为“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前句表达了***对樟树的钟爱之情,为了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这种情感,我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在樟树下的活动和她的所思所想。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如:每当朝阳初升时,***在樟树下踢踢腿,弯弯腰,锻炼锻炼身体;每当夕阳西下时,***抚摸着樟树粗壮的枝干,回忆着往昔峥嵘岁月,怀念着孙中山先生;每当少年儿童来探望时,***便和小朋友在樟树下说呀,笑呀,还做游戏,快乐极了……通过语言实践,让学生体会到***和樟树是密不可分的。后句从表面上看,是人们爱樟树,但仅止于此吗?我让学生联系搜集的资料,比较樟树的特点与***的人格有哪些相似之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略作思考后,打开了话匣:“樟树蓬蓬勃勃,充满活力;***在长达70年的战斗生涯中,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斗志。”“樟树具有与众不同的香气,***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的人格魅力永存。”“樟树的香气使虫类惧怕,而***的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

  第四句话:“小草(荷花、仙人掌等)——”

  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大多可作为仿写的典范。随课文特点,教师自主安排一些迁移性小练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水*。本课学生初步了解了以树喻人的写法,但刚刚接触,领悟不深,设计此句话的目的就是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我让学生思考小草(荷花、仙人掌等)与人(哪类人)之间的相似点,仿照课文写一段话。我班一名同学选择了铁树。在描绘铁树默立一角,以它粗壮的身体净化空气后,他写道:“凝望这铁树,我眼前不由出现了那群在田地里挥动镢头的农民,他们与灯红酒绿的城市极不协调,可哪一个傲慢的城里人能离得了他们的劳动果实?”这样的练笔体现了对读写结合规律的尊重,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针对课文进行了知识迁移,于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教无定法。但只要我们教得“简简单单”,学生定能学得“扎扎实实”!

  ***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3

  我这次比赛上的课题是《***故居的樟树》,本文人物离学生比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文章所写的樟树虽然学生比较熟悉,但本文主要通过对樟树的描写,要求学生能够逐步理解“故居——樟树——故居主人”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同志的高尚人格。我的设计是想通过对文本阅读指导,让学生认识樟树,欣赏樟树,感受樟树的外形美与内在美,从而理解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理解人们总爱在***故居樟树前留影的原因,从而感悟***的人格魅力。在上课的过程中,对文本的阅读指导,我感觉还是比较生动的,抓住了樟树“蓬蓬勃勃”与“香气永存”的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的深入、感悟也比较深刻。通过大量的有关***的资料补充,学生对***有了一些了解,对文章的这种写法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或许是人物离学生较远,或许是我预设得过于生硬,学生对“树”与“人”的这种联系理解起来不太容易,让课堂出现了尴尬的瞬间,也让后面的教学内容显得有些拖沓。

  比赛已经结束,我对自己本次的表现不太满意。我认为自己主要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课堂语言不够精炼、优美。2、对文本的解读要更多地关注学生。3、要让课堂充满活力。当然,无论赛课的结果如何,对于我来说算是有了一次收获,而且这种收获也只有多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够获得。从教龄来说,我从教已经十几个年头了,这么多年来,学*提高的机会也不少,但很多时候,只是知道了怎么上好课,对自己的某些不足,没有能够及时地发现,不知道问题在哪。所以只有通过这样公开的赛课、评课,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问题。这是对自身一次重新认识的过程,也是一次学*、提高的过程。

  ***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4

  这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过阅读感受揣摩文本语言文字,凭借课外资料体会品味***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

  本课的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中之重,主要写了樟树“具有拒虫香气并能永久保持”的可贵品质。学*这段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体会出课文是如何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地写出樟树的可贵之处的。从品读樟树的可贵品质,进而启发学生将“樟树”与***紧密地联系起来。引领学生找出樟树可贵品质和***高尚品质的相似之处。由于学生*时对***的了解毕竟很浅显,文中也没有做详实介绍,因此对人物形象较为模糊,更不用说具有怎样的伟大品格了。教学中,我借助收集的有关***的资料,使学生对***高雅气质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她的坚强不屈的品质。

  整篇课文内容非常简单,表面是写樟树,其实是借物喻人,以树喻人,写出了***如樟树般崇高的人格风范和可贵的精神品质。我们读懂了樟树,也就读懂了***。

  ***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5

  苏教版教材主编 张庆老师一直倡导“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课,何谓“简简单单”?关键在于突出重点,激发学*情趣,力避头绪纷纭,花样繁多。在教学中,我努力地实践着这一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故居的樟树》为例,教学时,我化繁为简,仅仅让学生说了四句话,便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领会了以树喻人的写作手法,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很朴实,但很扎实。

  第一句话:“***———”

  指名读课题后,我问学生,通过预*,你感受到***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句话体会到的?学生很快地找出“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的故居”一句,看出***是伟大的人。接着,我出示“*** ”,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的资料练*说话,要求能表现***的`伟大人格。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一时间小手如林:“***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世界和*和人类进步事业。”“***在危难时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一生地位崇高,但从不搞特殊化,十分尊重劳动人民”……通过交流,学生互相分享收获,对人物的了解更全面,为深入学*课文作了铺垫。

  第二句话:“樟树———”

  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美和品质美。我让学生圈画出感受深的词句,反复品读,将自己读懂的用“樟树 ”的句式表达出来,并用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书声琅琅。根据学生的说话内容,我作了概括板书:外形——蓬蓬勃勃;可贵之处——香气永久,虫类惧怕。

  第三句话:“***和樟树——”

  文中将***和樟树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语句有两处:一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二为“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前句表达了***对樟树的钟爱之情,为了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这种情感,我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在樟树下的活动和她的所思所想。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如:每当朝阳初升时,***在樟树下踢踢腿,弯弯腰,锻炼锻炼身体;每当夕阳西下时,***抚摸着樟树粗壮的枝干,回忆着往昔峥嵘岁月,怀念着孙中山先生;每当少年儿童来探望时,***便和小朋友在樟树下说呀,笑呀,还做游戏,快乐极了……通过语言实践,让学生体会到***和樟树是密不可分的。后句从表面上看,是人们爱樟树,但仅止于此吗?我让学生联系搜集的资料,比较樟树的特点与***的人格有哪些相似之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略作思考后,打开了话匣:“樟树蓬蓬勃勃,充满活力;***在长达70年的战斗生涯中,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斗志。”“樟树具有与众不同的香气,***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的人格魅力永存。”“樟树的香气使虫类惧怕,而***的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

  ”……通过比较,学生很快明白了樟树的象征意义:象征***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品质。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本文以树喻人的写作方法。

  第四句话:“小草(荷花、仙人掌等)——”

  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大多可作为仿写的典范。随课文特点,教师自主安排一些迁移性小练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水*。本课学生初步了解了以树喻人的写法,但刚刚接触,领悟不深,设计此句话的目的就是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我让学生思考小草(荷花、仙人掌等)与人(哪类人)之间的相似点,仿照课文写一段话。我班一名同学选择了铁树。在描绘铁树默立一角,以它粗壮的身体净化空气后,他写道:“凝望这铁树,我眼前不由出现了那群在田地里挥动镢头的农民,他们与灯红酒绿的城市极不协调,可哪一个傲慢的城里人能离得了他们的劳动果实?”这样的练笔体现了对读写结合规律的尊重,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针对课文进行了知识迁移,于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教无定法。但只要我们教得“简简单单”,学生定能学得“扎扎实实”!


***故居的樟树教案菁选(扩展4)

——


***故居的樟树教案菁选(扩展5)

——樟树的作文 (菁华10篇)

樟树的作文1

  幽蓝的天空有星光闪烁,风,温和*静,这是四月的夜晚,暮春时节。

  放松下来,步履迟迟,这样的夜晚适宜于随意漫游。

  一种芳香在暗夜的和风里浮动,那是清雅中带着一丝甜柔的香意,或浓或淡,或有或无。

  停下脚步,深深地慢慢地呼吸,芳香随之沁入,入鼻...入脑...入心...嗯,有种沉醉感觉....

  我知道我知道,那是樟树开花了。

  樟树,常常被叫做香樟,盖因其浑身都散发着芳香。摘一片叶子,揉一揉,嗅一下,会有一种特殊的香味窜入鼻腔;而如果挖开它的根,那种香味会散发到很远的地方。不过,这种芳香未免浓烈,它会令人感到刺激,而人对有刺激的气味多少会有些躲避,好在它的花香却是另一种感觉。樟树的花如黍米般大小,也许是因为小,同样是含樟脑和挥发性芳香油,花与叶与根却有不同,它是将它的芳香物质细心地弥散出去的,于是这淡淡的花香 ,柔柔地作用于感官,悠悠然而宜于人,在这暮春的夜晚,着实使人心境*和。

  开着香花的植物有哪些?蜡梅,但腊梅开于冬季;桂花,但桂花开于秋季;对了,还有茉莉,但茉莉开放于初夏时节。想想看,开放于春季的香花还真是不多,梅花开于早春,但其实它的形更胜于香,当枝头缀满或红或白的梅花时,我们睁大了眼睛望过去,为这久违的绚烂色彩满心是欢喜,甚至会忽略了它若有若无的幽香。

  而樟树的花,却仿佛只为春天奉上芬芳,它没有美丽的形,更无艳丽的色,无数微小的花朵开于枝头,远望只是一片黄白。它是开着香花的植物,而且是开放于春季的香花。

  樟树生于南方,作为绿化树种,遍植于房舍前后或道路两旁。在春天里,有樟树的地方,可谓多了一份大自然的眷顾。

  当灰暗萧索的冬天离去后,春天一路行走,雄心勃勃活力澎湃,不仅撒播绿色,还带来数不清的花潮。还记得映衬在高远蓝天上的洁白的玉兰花吗?还记得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明黄一片的油菜花吗?还记得如粉红色轻云般横陈的樱花吗?当然还有桃花红梨花白,更有田间地头无数色彩纷呈的小小野花。冬天里,我们抑郁萎靡,可是现在,我们被这无数生命掀起的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感染了,我们情绪高涨,激动万分欣喜万分。

  但是,天行有常,大自然才不会为我们人类永远留住这极致之美呢,春天把花开过就告别了,潮头退去,花朵凋零,天地间忽然又变得岑寂而单调。大开大合中,人的心绪又跌落了,当此之时,善感的人,“静绕珍丛底,成叹息”。触景生情,有人或为美景的转瞬即逝而惆怅,或以花喻人为人生的际遇而慨叹,由古至今,年年岁岁,文章诗词中,数不清的伤春感春句子,便是明证。

  不过,有樟树的地方真好。百花过后,樟树适时地开花了。樟树的花开,是春之花潮的尾声,那是*静的暗潮,没有色彩的喧嚣,有的只是馥郁的馨香直达心底,它是大自然为我们送来的慰藉,它抚*了我们不宁的心绪。于是,在花香的萦绕中,春天真正告别了,我们将迎来宁静的夏天。

  花香年年,感念也年年。

  多年的感念,今夜终于成此一篇,为这樟树开花。

樟树的作文2

  春天来了,我们的校园里到处都是焕然一新的景象。草地上铺了一层嫩绿的新地毯,大树穿上了碧绿色的衣裳……真是美极了!

  最有趣的`,当然是我们教室旁边的樟树了!那嫩绿嫩绿的椭圆形的叶子,密密层层的好像是她的新头巾,在阳光的照射下,好象刷了一层绿油漆。快看那儿,又冒出新的芽苞了,那芽苞嫩黄嫩黄的,小小的,好像一个害羞的拇指姑娘用叶片把自己包了起来,真可爱!

  那综色的枝杆,真像它的辨绳啊!一阵微风吹过,树叶随着风儿翩翩起舞,好似连绵起伏的山峦,又像滚滚的波浪。风静了,樟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有的像站岗的士兵,有的像纹丝不动的雕像……

  教室边这两棵又高又壮的樟树,它们每天都像爸爸妈妈一样陪着我们,聆听着我们朗朗的读书声,看着我们欢快地做游戏……

  我爱我的学校,我更爱校园里的樟树!

樟树的作文3

  走进美丽的校园,迎面是两棵挺拔的香樟树,从建校以来,这两棵香樟树始终静静地矗立在那里,陪伴我们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

  这两棵香樟树树干笔直,又粗又壮,枝干伸向四面八方,稠密的树叶绿的发亮,四季常青,无论春夏秋冬,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充满生机。就像健壮的`老人,始终守护着校园、呵护着我们。

  清晨,香樟树——你静静地倾听着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一言不发。

  早操时,风儿轻轻地吹着;树叶沙沙地响着,你好象悄悄地对我们说:“同学们,别偷懒,动作认真点,锻炼好身体,上课才能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呀!”

  课间,香樟树――你总是默默地为我们遮风挡雨,细心地呵护着我们,让同学们在你的身边尽情地游戏。微风吹过,树叶哗哗地着响,香樟树——那是你在和我们一起分享着童年的欢乐吗?

  放学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从你的身边走过,香樟树――你轻轻地摇摆着身体悄悄地对我们说:“路上小心呀,注意安全啦!”

  夜晚,当校园里一片宁静的时候,你却孤单地矗立在那里,不畏风雨,不畏严寒,在黑暗中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我爱你,校园里的香樟树!

樟树的作文4

  上海*奶奶故居有两棵樟树。它们的香味不仅优雅,而且驱虫。它们是宋奶奶生前最爱的树,也是人们拍照的背景。现在故居没了,但树还在,还会永远长下去。

  香樟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只是在学*了“*故居香樟”之后,我才更了解和喜欢它。

  我家后面是一片樟树林,里面有很多樟树。樟树一年四季常绿,枝叶众多,高十几米。树枝又粗又大,向四面八方延伸。叶子呈绿色,椭圆形,有光泽,背面为绿松石色。它们在秋天变成鲜红色或橙红色,迷人而可爱,结球形果实和紫黑色。

  樟树林是人们一年四季放松和娱乐的好地方。

  春天,绿荫下,孩子们打羽毛球,踢竹笋,往树林里扔沙袋,沙袋扔在树枝上被樟树没收。

  夏天,森林很凉爽,有人打牌打麻将;有人折菜织毛衣,有人逗孩子,树上的蝉鸣个不停。

  秋天,橘红色的树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紫黑色的果实布满树梢,是鸟类栖息觅食的好地方。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森林变成了玉树琼枝,树枝上覆盖着雪花,弯弯的。"就像春天的大风,在夜里刮起来,吹开了一万株梨树的花瓣。"森林里铺着厚厚的白地毯,孩子们忙着堆雪人,打雪仗,拍雪景,大家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

  樟树林一年四季生机勃勃,是我们最爱的乐园。

樟树的作文5

  Ⅰ

  我家门前有一棵很大的樟树。陶亚凌总喜欢和我一起来樟树下玩,尤其是在那些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晓冉,你知道吗?每一缕阳光都是一个调皮的精灵,他们在空中弥漫。直到他们遇到大树后,才被叶片过滤出来,散落在树下。说着,他伸出手,似乎想要抓住那些精灵。那时的我5岁,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陶亚凌在樟树下游戏。看阳光照在他脸上,那一脸的笑容,化成了我心中童年最甜美的回忆。

  Ⅱ

  一年后,我上学了。每天我都会和陶亚凌手牵着手,一起去学校。他总是很有想象力,路边的花花草草,在他口中都仿佛有了鲜活的生命。那天,他对我说:看到门前树的落叶了吗?落叶之所以会飘落,不是秋风的无情,而是它知道自己身负重任,要为生育自己的大树滋润。没有哪片树叶是可以一辈子和大树再一起的。那你会一辈子和我在一起吗?我傻傻的问他。当然了,我陶亚凌会一辈子和晓冉在一起的!风中,回荡着我银铃般稚嫩的笑声。那一年,我记得了,陶亚凌说会永远和我在一起。

  Ⅳ

  我的身子一向很弱,9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在医院住了两个月,小脸又瘦又黄。我很怕陶亚凌会去看我,我不想他看见我那样憔悴的样子。因为我曾向他吹牛说:我的身体好的很呢,连打10场球赛都没问题。他笑了笑,相信了呢。一切如我所愿,两个月里,陶亚凌很少来看我。

樟树的作文6

  我家楼下有很多树木,枇杷树、梧桐树、枫树、柳树……其中,最吸引我眼球的是四季常青的樟树。

  樟树长得十分高大,你瞧,它足足有五层楼那么高。它的树干也很粗,两个小朋友手拉手都抱不过来呢!我走*一瞧,树干是棕色的,用手一摸,凹凸不*,就像老奶奶的皱纹,妈妈告诉我这是它饱经风霜的印记。一阵微风吹来,树枝轻轻摆动了几下,随即掉下几片落叶。我随手捡起一片,发现叶子两头尖尖的,呈水滴形,它的颜色也很有意思,中间绿油油的,边缘略显深红色。仔细观察,还能看到叶子上面还有很多纵横交错的黄色纹路,靠*闻一闻,它还带着一丝清香呢,沁人心脾。樟树的果子圆圆的,全身穿着黑色的衣服,还带着些光泽,如同一颗颗黑珍珠,十分美丽!

  樟树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我却十分喜欢它。夏天,它枝繁叶茂,像一把撑开的太阳伞,我和几个小伙伴常常在下面乘凉玩耍。到了冬天,其他树木的叶子纷纷掉落,只有樟树还依然挺立在寒风之中,就像一名勇敢的战士,时刻保卫着我们。

  我喜爱樟树!

樟树的作文7

  有人喜欢杨树;有人喜欢梧桐树;还有人喜欢柳树。可我还是最喜欢的却是我们学校东北角的那几棵挺拔的樟树。

  当阳春三月到来时,樟树抽出点点嫩芽,色淡淡的。一阵风拂过,樟树的叶子发出“沙沙”的响声。好像是在向我们招声,又仿佛是在给我们带来悦耳的歌曲的来迎接我们。刚下过一场春雨,樟树上传来几声鸟叫,给樟树增添了很多生机。

  当盛夏来到时,樟树更茂盛了,好像一把把绿绒大伞,为我们遮挡烈日。每当同学玩的汗流浃背时,就来到樟树下面乘凉,顿时,身上的热意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抬头仰望,好像来到一个神秘的世界,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撒落在地上,好像仙女散花一般。

  当深秋来到时,树叶变黄了,一阵微风吹过,树叶像一只只金蝴蝶从空中飘然而下。此时,树下结了很多黄豆般的小果子,下课了,小朋友就会在树下拾果子。

  当隆冬来到之时,到处都是雪白的一片,樟树这时已经脱下了绿装,换上了白色的大棉袄,小朋友只要一下课,就会来到樟树下滚雪球,打雪仗。玩得可开心了。

  我爱我的校园的樟树,它可是我心中一幅美丽的图画!

樟树的作文8

  校园里的香樟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你有三层楼房那么高了,有水桶那么粗了。

  春天,你喝饱了雨水,吐出了嫩绿的叶子,过了一冬的老叶子全都落了下来。四月,你开出了小花。虽然你没有玫瑰花那么美丽,也没有桂花那么芬芳。但是,只要来到你的身边,就会闻到淡淡的清香。

  夏天,骄阳似火。你的绿叶长得更加茂盛了,犹如一把撑开的绿绒大伞,你的脚下是一片阴凉。我喜欢在你的脚下看书、画画,你是我们玩耍的小天地。这时,你的花落了,结出了许多绿色小果子。

  秋天,秋风呼呼地刮着,杨树、柳树、桃树的叶子都枯黄了,而你却依然苍翠。

  冬天,寒风呼啸,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杨树、柳树、桃树冷得瑟瑟发抖,变得光秃秃的,而你还是那样高大挺拔。这时,你的果子也成熟了,成了小鸟的天堂。从此,小鸟就你的身上安了家,你的黑果子就成了小鸟的食物。你看,小鸟吃得多欢啊!

  啊!校园里的香樟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你四季常青,香气永存,还是驱虫良方。香樟树,我喜欢你!你是我们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樟树的作文9

  我们小区有很多树,有枫树、桂花树、梅花树,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楼下的樟树。

  春天,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楼下的樟树的叶子,密密麻麻的,非常茂盛,小朋友们在樟树下嬉戏,而樟树睁着眼睛看着我们,似乎想和我们一起玩呢。

  夏天,樟树像是撑起了一把巨大的伞,傍晚,孩子们、老人们都跑到樟树下乘凉来了,樟树也和我们一起玩耍。有的在跳绳,樟树当一名数数员;有的在比赛跑步,樟树当啦啦队人员;还有的在表演节目,樟树下面可真热闹呀!

  秋天,樟树结起了紫色的,像小圆子一样大小的果实,在玩游戏的小朋友看到了,一定会去捡起一大把,让果实参加他们的小游戏,如果谁运气不好的话,刚好滑滑的果实,真得有可能会摔上一大跤哦!

  冬天,樟树和别的树不一样,别的树一到冬天,就会变成一个个大光头,可樟树的树叶却完好无损,还是像春天、夏天、秋天时的叶子如此茂密,如此的绿,再加上一点儿雪,真是很美的一副画面呢!

  我非常喜欢楼下的樟树,不知道听完了我的介绍,你有没有开始喜欢上樟树呢?

樟树的作文10

  我家门前有一棵香樟树。妈妈告诉我这棵树是太爷小时候种下的。它有茂密的枝叶,有粗壮的树杆,还有它那高大的身躯足足有三层楼那么高,最粗壮的地方需要两个大人才能把它围抱住。

  我是在香樟树下长大的孩子,香樟树是我最好的朋友。

  春天的时候它那翠绿的树叶让人陶醉,阵阵淡淡的香气随着春风飘散。

  夏天,香樟树长得更茂盛了,就像一把撑开的绿伞。我们在树荫下尽情地玩耍:捉迷藏、跳绳、玩弹珠,一点儿也不觉得热。

  傍晚的时候村里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还有小伙伴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树下乘凉,大人们聊着家常,小伙伴们追来赶去,香樟树下一片欢歌笑语。

  秋天到了,香樟树的树叶还是碧绿碧绿的,可它的一些老树枝会掉落下来,奶奶就用这些树枝当柴火烧,烧起来可旺了。

  冬天,香樟树那绿色的枝叶中藏满了黑色珍珠般的果实,一阵风吹来,果实簌簌地落下,还散发着阵阵清香,格外引人注目。

  妈妈说香樟树还是杭州市的市树。我为我家的香樟树感到骄傲。


***故居的樟树教案菁选(扩展6)

——《*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木,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为什么喜欢它呢?(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故居的樟树

  2、出示图片,学生联系所查资料,简介*生*。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从课文题目看,你觉得这篇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樟树)写的是哪里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读课文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检查自学课文。

  教师教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读词语卡片,注意“龄、樟、稠、瞻、质”的读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4、5自然段)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3、收集有关*的一些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故居的樟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精读课文。

  (一)扣题直奔重点段,先行探究樟树的特点,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导入:在这篇课文中,大家都认为重点写的是樟树,那么课文第二段是怎样描写樟树的呢?

  1、思考、探究第四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2)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3)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4)指导朗读。(提示:“粗壮、稠密、远远的、四季常青、勃勃生机”等词语应重读。)可采用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

  (5)小结: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作者抓住它“蓬蓬勃勃”的外形特征,按由分到总的顺序描写的。

  (6)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背诵。

  2、学*第5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2)出示重点句,品读: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①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招――拒)

  “招”和“拒”可组成哪些词?在这句中“招”和“拒”当作什么讲?(招引使虫不敢接*)

  ②句子: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本身”这个词说明什么?(说明拒虫香气是樟树内在的,固有的,不是外加的。)

  ③“永久保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的香气永久保持?(即使……仍然……)

  比较一下“枝枯叶落”与“枝繁叶茂”,作者为什么不写它枝繁叶茂时的浓郁的香气呢?(因为当它枝枯叶落时,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这才说明它本身有香气,能“永久保持)

  (3)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最后一句“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是说樟树的高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4)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5)结合*的生*说说自己学*第五自然段的体会。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二)扣题牵动第一、第三段,再探究象征意义。

  导入:这樟树生长在什么地方呢?

  1、第一段写了*,还写了*,那么主要写谁的事?主要写*的什么事?(*不肯搬家,是因为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2、*为什么对长在她家院子里的这两棵樟树有这么深厚的感情?联系课文里的有关词句,联系老师介绍的*的生*,联系课外读到的*的故事,展开合理想象,描述*在樟树下的活动和她的所思所想:

  每当接见客人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少年儿童来探望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朝阳初升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夕阳西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轻声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句话说明*对这两棵樟树非常喜爱和深深的眷恋。读时,要表达出这种思想感情。

  4、来*故居瞻仰的人为什么总爱在*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想一想,议一议,再告诉大家。(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三、总结全文。

  课文以樟树为线索,先写*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样子和高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樟树不仅外形美,蓬蓬勃勃,而且本身有一种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是因为*就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精神的伟大女性,人们对她非常崇敬。

  四、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卡片、挂图、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学*生字词语。

  3、能根据提供的断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一)揭题:出示*图像,简介*,理解“故居”的意思。

  (二)出示樟树的图片,简介樟树。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二)检查自读情况,帮助学生正音:A读生字新词,卡片出示。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好,听他们读得怎样?C评价、纠正。

  (三)默读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它们分别讲了什么,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四)交流:板书:两棵樟树,外形、特点、高贵之处。

  (五)根据这三个内容,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内容。

  (1—3)*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4—5)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及它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高贵之处。

  (6)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六)师总结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三、写字指导

  1“搬、榴、繁、瞻、衍”笔画较多且容易写错,进行笔顺和间架的具体指导,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2“樟、稠、拒”左窄右宽。

  3“劝”左右所占比例差不多。

  4 描红(书上)

  四、作业

  1、写字簿第二课生字词写完。

  2、抄写词语。

  3、读课文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

  2、指导用“稠密”、“崇敬”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听写词语

  二、细读课文

  (一)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指导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了*,还写了*,主要写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学生归纳段意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情。)

  *不肯搬家,是因为她舍不得两棵樟树。

  3指导朗读。(读出喜爱和眷恋的语气“这是两棵樟树”中的“樟树”要重读)。

  (二)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第4自然段

  a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b 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段从哪几个方面写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的?并画出有关的词语。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理解:“蓬蓬勃勃”的意思形容非常繁荣旺盛。

  c 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看图理解有关句子。(板书:四季常青)

  d 指导用“稠密”造句

  e 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f 指导背诵要求学生先理

  解清叙述顺序,弄清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背诵。

  (2)学*第5自然段

  1 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2 学*第1—3句

  a 指名读

  b 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 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3 学*第4—8句

  a 自由读课文。

  b 理解“可贵、仍然、木质、高贵”等词。

  c 理解句子。

  课件出示: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能表示樟树和别的树不一样。

  4 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 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 结合*的生*说说自已第5自然段的体会。

  5 指导朗读在读中品味樟树的高贵,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6 指导背诵

  a 师引读课文

  别的树怎样?而樟树怎样?

  更可贵的是什么?

  从哪儿看出它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因为樟树香气能永久保持,所以说—

  b 男女生分层读课文。

  C 练*背诵。

  7 指导归纳段意。

  第4自然段写樟树的样子

  第5自然段写樟树的高贵之处

  把两句合为一句话就是第二段的段意。

  指名用自已的话说说第二段的意思。

  (三)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 指名朗读课文

  2 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 人们为什么爱在*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为*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四)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枝干粗壮

  *故居的樟树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拒虫香气             崇敬怀念

  永久保持    高贵之处

《*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课文描写了*故居两棵樟树的外形特点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和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对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的怀念之情。本文语言简洁,曾系清楚,重点突出。教学的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体现以读为主的原则,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它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

  图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生*。

  2、板书课题:22、*故居的樟树

  3、解题。

  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到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到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指导生字书写

  1、学生读帖,记忆字型。

  2、学生提出难字,教师指导“瞻”、“龄”。

  六、作业

  1、生字描红、临写。

  2、注音:枝干()繁衍()崇敬()瞻仰()

  3、组词:

  稠()俱()纪()蓬()

  绸()具()记()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体现以读为主的原则,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朗读课题

  二、探究课文,体情悟道。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与故居的樟树深厚的感情)

  (3)朗读训练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第4自然段。

  ①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外形蓬蓬勃勃)

  ②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樟树长得“蓬蓬勃勃”?自己读书做标记

  ③交流:枝干、树叶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树叶绿得发亮)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看着图片,学生再来介绍樟树的特点

  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背诵。

  (2)学*第5自然段。

  樟树不仅外形很美,更美在它的内在(板书:内在)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木质、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保香气拒绝虫子)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的生*说说自己学*第5自然段的体会。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三、赏读课文。

  四、课堂作业:

  1、写出近义词崇敬()繁衍()稠密()永久()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恭敬地看()②大略地看()

  ③向四周看()④聚精会神地看()

  ⑤从高处往远处看()⑥从高处往下面看()

  ⑦回过头来看()⑧仔仔细细地看()

  3、造句:

  无论……总是……

  只要……就……

  四、实践作业:

  搜集有关*的小故事。


***故居的樟树教案菁选(扩展7)

——《*故居樟树》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故居樟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木,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为什么喜欢它呢?(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故居的樟树

  2、出示图片,学生联系所查资料,简介*生*。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从课文题目看,你觉得这篇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樟树)写的是哪里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读课文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检查自学课文。

  教师教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读词语卡片,注意“龄、樟、稠、瞻、质”的读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分段 。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4、5自然段)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3、收集有关*的一些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故居的樟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精读课文。

  (一) 扣题直奔重点段,先行探究樟树的特点,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导入:在这篇课文中,大家都认为重点写的是樟树,那么课文第二段是怎样描写樟树的呢?

  1、 思考、探究第四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2)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3)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

  (4)指导朗读。(提示:“粗壮、稠密、远远的、四季常青、勃勃生机”等词语应重读。)可采用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

  (5)小结: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作者抓住它“蓬蓬勃勃”的外形特征,按由分到总的顺序描写的。

  (6)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背诵。

  2、学*第5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2)出示重点句,品读: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①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招――拒)

  “招”和“拒”可组成哪些词?在这句中“招”和“拒”当作什么讲?(招引使虫不敢接*)

  ②句子: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本身”这个词说明什么?(说明拒虫香气是樟树内在的,固有的,不是外加的。)

  ③“永久保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的香气永久保持?(即使……仍然……)

  比较一下“枝枯叶落”与“枝繁叶茂”,作者为什么不写它枝繁叶茂时的浓郁的香气呢?(因为当它枝枯叶落时,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这才说明它本身有香气,能“永久保持)

  (3)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最后一句“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是说樟树的高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4)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5)结合*的生*说说自己学*第五自然段的体会。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二)扣题牵动第一、第三段,再探究象征意义。

  导入:这樟树生长在什么地方呢?

  1、第一段写了*,还写了*,那么主要写谁的事?主要写*的什么事?(*不肯搬家,是因为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2、*为什么对长在她家院子里的这两棵樟树有这么深厚的感情?联系课文里的有关词句,联系老师介绍的*的生*,联系课外读到的*的故事,展开合理想象,描述*在樟树下的活动和她的所思所想:

  每当接见客人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少年儿童来探望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朝阳初升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夕阳西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轻声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句话说明*对这两棵樟树非常喜爱和深深的眷恋。读时,要表达出这种思想感情。

  4、来*故居瞻仰的人为什么总爱在*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想一想,议一议,再告诉大家。(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三、总结全文。

  课文以樟树为线索,先写*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样子和高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樟树不仅外形美,蓬蓬勃勃,而且本身有一种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是因为*就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精神的伟大女性,人们对她非常崇敬。

  四、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板书: 枝干粗壮

  外形及特点 枝叶稠密

  四季常青

  *故居的樟树

  拒虫的香气

  内在品质

  永久保持

《*故居樟树》教学设计2

  ★ 一、教材分析:

  《*故居的樟树》描写了*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的怀念之情。

  ★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 三、教学重难点: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了解*的生*。

  2、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 学会用重点突破的方法为课文分段。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学生交流*生*。

  2、板书课题:23、*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樟树的特点。

  2、 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的生*,说说*喜欢它们的原因,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

  一、复*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背诵。

  (2)学*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

  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的生*说说自己学*第5自然段的体会。

  C、指名说说,大家参与评点,相互补充。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七、教学后记:

  学生自主探究的触发点

  一、发现问题——引发冲突

  1.课前发现问题。

  我在查阅《*故居的樟树》的相关资料时,文中两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即使当它枝枯叶败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这两句话看起来似乎有点矛盾:如果樟树四季常青,它就不会有枝枯叶败的时候;如果樟树有枝枯叶败的时候,它就不是四季常青。那樟树究竟落不落叶呢?这两句话又该如何解释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请教了本校的老师,他们有的回答樟树四季常青不落叶;有的说没有注意过;有的说樟树会落叶,但又不能具体地说出它是怎样落叶的。我又请教了花木种植专业户,他们肯定地告诉我:“樟树会落叶”。无论学生能够发现或者不能发现这两句话的矛盾之处,我应该如何向学生传递这个信息呢?

  2.课上引发冲突。

  在认识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时,徐佳伟说“樟树四季常青不落叶”,多数学生表示认可,只有韩涛提出异议,他认为樟树会落叶。

  老师:樟树落叶还是不落叶,你们有些什么理由来说明各自的观点呢?

  生:课文上就是这么写的——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生 (挠挠头):课文里“即使当它枝枯叶败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这句话不就是说樟树落叶吗?

  生 充道:眼见为实,大家还是看看窗外吧!你还认为樟树落叶吗?

  (窗外柳树桃树这些落叶的树木入冬前树叶就已落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再看看樟树,勇敢地面对风霜严寒,满树稠密的树叶仍然乌青发亮。)

  生 :反正樟树会落叶,放学回家我就问爸爸。

  老师:好,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同学们还有别的好方法吗?

  生 :上网、上图书馆查资料。

  生 :找资料总不如亲眼所见,我们最好去实地观察。

  老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你们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去寻找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确立自主探究主题、制定自主探究的计划和交流讨论的时间。)

  二、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经过8个月的观察和7次讨论交流,同学们的收获远远超过课本所包容的知识。

  1.通过查找资料,同学们知道:

  (1)樟树是一种乔木,全株有香气,枝叶可以提制樟脑用来防蛀,但最*科学发现樟脑挥发的物质对人体有害,要少用或不用;

  (2)全年都有绿叶的植物,如松、杉、茶树等是常绿植物;

  (3)柳树、槐树等是到冬天树叶枯黄凋零的树。

  2.通过观察讨论,同学们形成共识:

  樟树不但落叶,而且开花结果,只是它落叶、开花、结果的过程与众不同或者我们没有注意罢了。

  像杨柳树、桃梨树这些落叶树木入秋后就开始黄叶飘零,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及至入冬,枝头几乎没有一片树叶,枯瘦的树枝在寒冷的北风中乱颤。待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时,它们又展现出勃勃生机,稍不留神,已经桃红柳绿满眼青翠了。春暖花开时节,樟树也在萌发新芽长出新叶。樟树的新叶一天天长大,老叶仍在枝头,但是老叶的颜色却在渐渐地发生变化,由碧绿变得暗红,看上去很有些香山红叶的味道。三四月间,新叶长到老叶一般大小时,老叶的颜色也由暗红变得枯黄,在春风的吹拂下,它们更像完成神圣使命的战士,片片枯叶落到樟树下,拣一片落叶在手心揉一揉,闻一闻,香味更浓。即使到5月底6月初,换上新装的樟树树叶丛中还夹杂着几片或红或褐的老叶呢!

  老叶还没有全部落完,樟树开始开花了,形状和颜色有点像葡萄的花朵,一簇一簇的,躲在树叶丛中;七八月间,杨柳桃梨的枝叶在烈日的炙烤下垂头丧气,樟树叶更像打了一层蜡,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樟树嫩绿的小果儿已藏在叶间;果实渐渐蓬大,到十月底,深绿的果实已变得暗紫,摘下一颗捏在指间,软乎乎的,像捏着一颗熟透了的紫葡萄;樟树还在抽新枝长新叶,北风袭来,鸟儿在树间啄食渐渐干瘪的果实,每根树枝最下的三两片树叶又变得暗红,远远看去,就像碧玉上镶嵌着的红宝石

  3.通过对比观察,同学们知道雪松也是一边长新叶一边落老叶,这时节雪松枝头也竖立着黄褐色的种籽。

  4.通过调查访问,同学们认识到了种植樟树的经济价值。

  5.一系列的自主探究使同学们认识到了“四季常青”和“枯枝败叶”之说并不矛盾。樟树落叶是正常的新陈代谢;樟树枯死或被砍伐或枝条折断才会出现枝枯叶败的现象。

  6.通过观察和实验,同学们确信樟树不招虫。*处观察樟树,树干无虫蛀的迹象;树叶叶面无害虫咬噬迹象;整株树体未能发现害虫。将新鲜的树枝置于地面,附*看不到虫子。

  7.这一系列的自主探究也使同学们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学生的自主探究将持续到第二年的3月份,同学们开始采集树种,准备在劳动园地育苗。)

  三、对比分析——促进发展

  为了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应该持之以恒地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激活各科学*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问题和冲突,则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触发点,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师生经过整合,归纳一个或几个多数学生认为是疑点的、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能体现教材重点难点的中心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学*方式、学*伙伴等,通过自主、合作学*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己失去探索知识,探求世界奥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 六、板书设计:

  2 *故居的樟树

  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崇敬怀念

  拒虫香气

  高贵之处

  永久保持

《*故居樟树》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设计朗读形式等方法,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的特点和“香气拒虫”的可贵之处。

  3、通过体会*对樟树的不舍之情和补充阅读*的相关资料,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感受*的坚强不屈和一身正气。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抓关键词句,理解樟树的外形特点及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感受*的坚强不屈和一身正气。

  教学准备:纪录片、多媒体课件

  一、课前热身,板书课题

  (课前就开始播放歌曲,烘托气氛,为学*作铺垫)(出示课件一)

  同学们,我们刚才一起聆听了一首歌,歌中所赞颂的主人公是谁?(板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继续学*与她有关的一篇课文——《*故居的樟树》(板书课题)

  二、学*课文1—3自然段。

  1、通过前面的学*,你了解*吗?(板书:*)(学生简介,师补充介绍)她曾是我国副*、名誉*,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2、那她的故居是什么样呢?我们来看——(课件出示2)

  3、*奶奶就在这里生活、工作,可*却觉得房子小了点儿,为了让她过得更舒适一些,劝她搬家,她同意了吗?(没有)她不搬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3自然段,告诉老师。

  (1)生读课文,交流汇报,师小结。(出示课件3: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2)这是两棵什么树?(板书:樟树)

  (3)指导读这句话。(注意“舍不得”)

  4、此时,我们心中不免有疑问了——为什么她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呢?

  三、扣“蓬蓬勃勃”,理解课文第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课件4出示第4自然段,生读)

  2、樟树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生说)这段中哪一个词语最能体现樟树的外形特点。(板书:蓬蓬勃勃)

  3、“蓬蓬勃勃”是什么意思?(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

  4、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蓬蓬勃勃的樟树?(课件出示5樟树图片,师配乐朗诵)

  5、樟树是那样蓬蓬勃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难怪*劝她搬家时,她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齐读)

  6、现在我们知道了*奶奶舍不得樟树的一个原因了,那是因为——樟树长得蓬蓬勃勃(指板书说)

  四、学*樟树品质美。(课文第五自然段)

  过渡:充满生机,蓬蓬勃勃的樟树让*奶奶舍不得,那这两棵樟树还有什么地方让*奶奶舍不得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找到原因。

  1、生汇报,师出示课件。(板书:香气)

  2、樟树的香气有什么特点?

  (1)本身:说明这种香气是——与生俱来的,长在骨子里的。

  (2)永久保持:到底久到什么程度?即使仍然只要就

  (3)拒虫:从哪里看出来的?(只要……就……)(板书:拒虫)

  (4)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樟树香气不仅拒虫,还护物。(板书:护物)

  3、小结:樟树的香气与生俱来的,既能够永久保持,更重要的是可以拒虫护物,这就是樟树的——可贵之处。

  4、指导朗读。(指读,齐读)

  5、大家发现这一段除了写樟树之外,还写了什么树?(描写石榴树的部分)指一生读出来。

  6、为何写樟树还要写石榴树?(反衬。用石榴树容易招虫反衬樟树拒虫,突出樟树香气永存,拒虫的可贵之处。)

  7、樟树真是——齐读: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香气在人间。

  8、所以,*说,引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9、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了*奶奶舍不得樟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生说)师小结:是啊,*奶奶舍不得两棵樟树,不仅是因为它的蓬蓬勃勃,更因为樟树香气永存,可以拒虫护物,品质可贵。

  五、读课文,学*人物形象。(第六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面对这样的两棵樟树,*奶奶自然不愿搬家了。可是——我们来看文章第六自然段(出示)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而且要作为永久的纪念呢?

  1、生试说原因。

  2、说得不错,同学们,我们来看这样一些资料,认真读一读,你就会知道人们为什么对这两棵樟树这么感兴趣。

  3、出示资料一、二,学生阅读,想樟树与*之间的联系,感受她樟树品格的一方面——坚强不屈,一身正气,令敌人敬畏。(板书:拒敌)

  4、出示资料三,深切感受她樟树品格的另一方面——护民。

  5、樟树香气拒虫护物,*正气拒敌护民,同学们,现在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樟树前留影了吧!(师边引说,边完成板书)难怪参观过*故居的人都说:“树如其人,人如其树。”(板书)

  6、所以——(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齐读)

  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同学们,这篇课文是在写树吗?是在写——(*)这是借着樟树来写*,这种方法叫做“借物喻人”(板书)

  2、揭示*的《卜算子·咏梅》和*的《咏松》,领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作业:

  1、阅读推荐篇目。

  2、学完课文,面对*故居,面对故居的两棵樟树,你又想说些什么呢?请以《_____,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故居樟树》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课文描写了*故居两棵樟树的外形特点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和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对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的怀念之情。本文语言简洁,曾系清楚,重点突出。教学的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体现以读为主的原则,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它体现 了一种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

  图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生*。

  2、板书课题:22、*故居的樟树

  3、解题。

  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到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到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指导生字书写

  1、学生读帖,记忆字型。

  2、学生提出难字,教师指导“瞻”、“龄”。

  六、作业

  1、 生字描红、临写。

  2、 注音:枝干( ) 繁衍( ) 崇敬( ) 瞻仰( )

  3、 组词:

  稠( ) 俱( ) 纪( ) 蓬( )

  绸( ) 具( ) 记( ) 逢(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体现以读为主的原则,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过程:

  一、 复*导入

  朗读课题

  二、探究课文,体情悟道。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 自由读课文。

  (2) 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与故居的樟树深厚的感情)

  (3) 朗读训练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第4自然段。

  ①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外形 蓬蓬勃勃)

  ②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樟树长得“蓬蓬勃勃”?自己读书做标记

  ③交流:枝干、树叶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树叶绿得发亮)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看着图片,学生再来介绍樟树的特点

  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背诵。

  (2)学*第5自然段。

  樟树不仅外形很美,更美在它的内在(板书:内在)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木质、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保香气拒绝虫子)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的生*说说自己学*第5自然段的体会。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三、赏读课文。

  四、课堂作业:

  1、写出近义词 崇敬( ) 繁衍( ) 稠密( ) 永久( )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恭敬地看 ( ) ②大略地看( )

  ③ 向四周看( ) ④聚精会神地看( )

  ⑤ 从高处往远处看( ) ⑥从高处往下面看( )

  ⑦ 回过头来看( ) ⑧仔仔细细地看( )

  3、造句:

  无论……总是……

  只要……就……

  四、实践作业:

  搜集有关*的小故事。

《*故居樟树》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木,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为什么喜欢它呢?(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故居的樟树

  2、出示图片,学生联系所查资料,简介*生*。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从课文题目看,你觉得这篇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樟树)写的是哪里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读课文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检查自学课文。

  教师教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读词语卡片,注意“龄、樟、稠、瞻、质”的读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分段 。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4、5自然段)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3、收集有关*的一些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故居的樟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精读课文。

  (一) 扣题直奔重点段,先行探究樟树的特点,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导入:在这篇课文中,大家都认为重点写的是樟树,那么课文第二段是怎样描写樟树的呢?

  1、 思考、探究第四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2)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3)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

  (4)指导朗读。(提示:“粗壮、稠密、远远的、四季常青、勃勃生机”等词语应重读。)可采用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

  (5)小结: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作者抓住它“蓬蓬勃勃”的外形特征,按由分到总的顺序描写的。

  (6)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背诵。

  2、学*第5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2)出示重点句,品读: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①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招――拒)

  “招”和“拒”可组成哪些词?在这句中“招”和“拒”当作什么讲?(招引使虫不敢接*)

  ②句子: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本身”这个词说明什么?(说明拒虫香气是樟树内在的,固有的,不是外加的。)

  ③“永久保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的香气永久保持?(即使……仍然……)

  比较一下“枝枯叶落”与“枝繁叶茂”,作者为什么不写它枝繁叶茂时的浓郁的香气呢?(因为当它枝枯叶落时,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这才说明它本身有香气,能“永久保持)

  (3)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最后一句“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是说樟树的高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4)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5)结合*的生*说说自己学*第五自然段的体会。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二)扣题牵动第一、第三段,再探究象征意义。

  导入:这樟树生长在什么地方呢?

  1、第一段写了*,还写了*,那么主要写谁的事?主要写*的什么事?(*不肯搬家,是因为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2、*为什么对长在她家院子里的这两棵樟树有这么深厚的感情?联系课文里的有关词句,联系老师介绍的*的生*,联系课外读到的*的故事,展开合理想象,描述*在樟树下的活动和她的所思所想:

  每当接见客人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少年儿童来探望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朝阳初升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夕阳西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轻声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句话说明*对这两棵樟树非常喜爱和深深的眷恋。读时,要表达出这种思想感情。

  4、来*故居瞻仰的人为什么总爱在*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想一想,议一议,再告诉大家。(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三、总结全文。

  课文以樟树为线索,先写*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样子和高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樟树不仅外形美,蓬蓬勃勃,而且本身有一种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是因为*就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精神的伟大女性,人们对她非常崇敬。

  四、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板书: 枝干粗壮

  外形及特点 枝叶稠密

  四季常青

  *故居的樟树

  拒虫的香气

  内在品质

  永久保持


***故居的樟树教案菁选(扩展8)

——《*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1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盐城市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的观摩研讨活动。当活动的前三天,我从网上获悉我执教的课题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故居的樟树》时,我立即打开语文书,一遍又一遍的认真研读起来。审视一下课题,发现樟树二字前面的定语很长,是故居前的,还是*的故居前的,这就注定这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或者说,这两棵普通*凡的樟树,已经有了作者赋予它们的特殊的含义。文章具体描写了*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的深深怀念之情。这不失为一篇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的好文章,然而语文课毕竟不同于政治课,也不单纯是思想品德课。在语文课堂上,要能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语文的学*活动,让孩子们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技能,经历语文学*的过程,*得语文学*的方法,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这才是语文工具性的真正体现。那么怎样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把三维目标落到实处?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课堂上如果我们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出发点,组织学生的学*实践活动,那么三维目标自在其中,每个语言符号都表现出一种思维,承载着一种思想,蕴含着一种情感。对语言的理解就是对思维的训练;对语言的积累,就是对思想的传承;对语言的运用就是情感的传递。对一篇课文来说,教学环节设计只有紧紧围绕课文的语言文字,才抓对了教学的切入点、立足点;同时也找到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归宿。因此,我在这堂课上力求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完完全全为学生。《*故居樟树》(第二课时)教学预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樟树的外形特点。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3、了解对比手法,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粗壮、稠密、四季常青、蓬蓬勃勃、崇敬、瞻仰、纪念

  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对照屏幕自己批改,有错误订正一遍。

  3、通过上节课的学*,你知道些什么?

  4、过渡:这是怎样的两棵树让*舍不得呢?下面我们继续走进*的故居,走*樟树,相信大家只要用心读书,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品词析句,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身姿

  1、这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宋奶奶舍不得呢?自由读文第4自然段。(课件映示文字)边读边做上记号。细细品味,你能读懂什么?

  2、交流,指导朗读:A句子1:樟树不高,但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出示樟树特写图片欣赏,指导朗读)

  B句子2:稠密的树叶绿的发亮。(看图理解稠密指导朗读感受樟树枝繁叶茂,美丽

  生命力)

  C句子3: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的。(无论总是加点)从这句话你又读出什么?

  A.理解蓬蓬勃勃,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B指导用无论总是造句。

  ①无论( )的夏天还是( )的冬天,樟树总是那么( )。

  ②无论( ),( )总是( )。

  3、指导背诵。练*背诵。小组互背、指名背(说说用什么方法背诵)、齐背。

  4、练*说话:这是( )的樟树。

  5、过渡:*舍不得樟树不仅仅樟树的蓬蓬勃勃,这还是怎样的樟树呢

  ?三、揣摩写法,彰显樟树永久保持的本色

  1、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边读边做记号,你又读懂了什么呢?有了收获先跟同桌交流交流。

  2、交流:①樟树的本身香气②理解香气永久保持相机出示句子: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引读三句话: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③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拒虫)指名读句子指导造句。只要就(加点)

  3、练*用只要就造句: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年,虫类就( )。只要( ),( )就( )。

  4、背诵樟树的可贵之处。

  5、再在读读这节,你还有什么发现?

  6、交流追问:这段是写樟树的可贵之处,为什么写别的树?不写行不行?说说理由。先和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繁衍后代。

  7、小结: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更突出樟树与别的树不同之处,那就是樟树本身有种香气,能永久保持,能拒虫。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8、朗读第5自然段。(男女生分层读)

  9、过渡:这两棵樟树陪伴*奶奶一同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一同经历了无数次风风雨雨,*奶奶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那蓬蓬勃勃的樟树还挺立在故居的庭院里。

  四、品读感悟,感受故居主人的人格魅力

  1、引读第6自然段。(示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瞻仰。

  3、讨论交流:为什么人们总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①出示*的照片。说说*给你留下的印象。

  ②交流课前搜集的*的有关资料③说说人们留影纪念的原因。(课件映示人树合一)

  4、小结,朗读第6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1、总结:今天我们跟着作者走进*的故居,走*故居的樟树,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樟树的蓬蓬勃勃和可贵之处,通过读书体会到这樟树也是*人格的象征。她的美德就像樟树一样四季常青,芳香四溢,播撒在人们心间,播撒在我们的心间。

  2、摘抄:将课文中好词好句摘抄到积累本上。

  六、课后延伸,增加文本的广度

  1、继续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继续上网搜集*有关故事,讲讲*的故事。板书:

  22

  *故居的樟树

  四季常青蓬蓬勃勃香气持久虫类怕它教后反思从研读教材,到教案成熟,从试教到正式上课,真可谓是辛苦并快乐着。因为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一个*得的过程,让我从中获得了许多深刻的体会:一、语文课上要真教语文叶圣陶先生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口头指听说,书面的指读写。可见,语文教学应立足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对一篇课文来说,教学环节设计紧紧围绕课文的语言文字,才抓对了教学的起点、立足点。同时,抓住语言文字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归宿。无论哪篇课文,都有教不完的语言文字的东西。如果都抓,显然既不必要,又不现实。《*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有哪些值得抓、要抓实的语言文字训练点?通过反复研读教材,我们就可以发现,苏教版教材有一个很好的编排体例,那就是,每篇课文的课后练*,都提示了一篇课文的教学要点。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的课后练*: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用钢笔描红。3、读读下面的词语。4、读读下面的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5、搜集*的有关资料,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这些题目在提示我们,对于这篇课文,应该进行哪些语言文字的训练?显然,感悟、积累、运用,是这些要求背后的要求。具体说,就是:读课文,练感悟;积累描写树木的词汇、语段;学*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使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说话。想到这些,我不由得心生感慨:我们的语文课上可以做、应该首先做好的事情真不少啊!不将语言文字的学*和训练落到实处,我们的语文课堂必然会在半空中兜圈子,必然失去应有的真意。二、文道统一要真学语文现今,语文课堂应该着力进行语言文字的实践,已被愈来愈多的教师所认同,并不断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不少操作层面的智慧。但同时,又一个重要层面被忽略了——课堂教学抓住了语,丢掉了文。更有甚者,完全曲解了语的内涵,缩小了语的外延,将语的教学仅仅局限在字词句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上。语文教学凸显文,就应该光明正大地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谋篇布局、段落层次、表述方法以及文字的流畅和韵律等,完全不必欲抱琵琶半遮面!在这些方面,《*故居的樟树》就是一个极好的学文的素材。比如,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不应让学生感受、认识吗?如果学生学*完本篇,脑海中只有樟树的一些印象,感受不到樟树可贵之处和*博大情怀的联系,就难免流于疏浅。再如,本文谋篇布局的方法很巧妙:单就写樟树来说,作者从事物的不同方面来写,每写一个方面,都围绕事物的特点写具体。此外,作者介绍樟树,还由表及里,由外观到内质,给读者留下了完整、深刻的印象。在围绕特点写具体方面,本文也很有独到之处。如,对樟树的香气,作者除了步步深入,层层推进,还恰当地运用对比,使人充分感知樟树香气之悠长。课堂教学中,见语又见文,才能使言语蕴涵的意象丰满、鲜活,也才容易体悟文章所含之情。就《*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来说,注重本文文的特点,利于学生的感悟。注重文的特点,同样有利于学生的积累、运用。把握住文章的结构、层次、脉络,方便快速积累;学*作者的写作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表达的能力;明晰了作者的思路,在反复诵读中,更容易感受语言的流畅与韵律。课标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摆脱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语文学科功能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学科性质和地位,即不能单纯强调某一方面,应在二者统一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应看到,语言并非生冷的抽象符号,它则立场坚定,爱憎分明,感情真挚,内涵丰富,通达天地,畅晓古今,可谓包罗万象。人文关怀,智能发展,品德熏陶,*惯培养,方法*练等等,都应是在语言学*的过程中顺便自然达成,得到足够的重视。三、思想思路要和谐共生思想是一堂课的灵魂,当下的课堂必须要有思想,有了思想,课堂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但因为思想是灵魂,故不能多样,更不能走样。《*故居的樟树》的教学首先是有疑而学,一步步追问主人为什么舍不得樟树?仅仅是舍不得吗?;其次是以读为主,理解樟树的外在和内在的美,继续引导,樟树和*之间的关系不仅仅舍不得,还是离不开。同样作为一节课的思路,不仅仅是教者的教学思路,还是学生的学*思路,还应该兼有文本固有的呈现思路即文路。有效的整合教路、学路、文路于一体,才是真正课堂的思路。思路是一节课行走的方向,不能偏向,更不能岔道,旁逸斜出,节外生枝的课堂,有时虽然热热闹闹,但只能是高耗低效,只有沿着预定的路走下去,才能更高、更快、更强地走远,抵达理想的课堂彼岸。

《*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2

  一、《*故居的樟树》主题介绍

  本文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具体描写了*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的深深怀念之情。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

  二、从课前准备、上课过程情况进行反思

  (一)课前准备情况

  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我认真的阅读了教材,并使用好我校导学案,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紧紧围绕学情调查中小组内汇总出的问题进行导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得更多知识,能力得到不断地增强。在上一节课的预*引领环节就引导学生进行了预*:重点对生字、新词、重点句子勾画及理解;多朗读课文,试着理解课文内容;搜集关于*的资料等。

  (二)上课过程反思

  1、教学中一直努力的践行着我校“两步八环节”教学模式。通过学情调查,学生提出了预*后不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人们要在樟树前留影?课堂紧紧围绕这个主要问题,解决问题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感受文本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一方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品味*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导学时抓住樟树的外形特点、可贵之处以及人与树的关系展开分析。对这个重点问题,进行了两次小组讨论,给足了学生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理解、体会。外形特点从“蓬蓬勃勃”入手,抓住“枝干”、“树叶”、“四季常青”等三个方面,让学生从“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来体会樟树顽强的生命力,并对学生进行了朗读指导。樟树的可贵之处是在它枝

  枯叶落,做成家具之后,依然能保持香味并且驱虫,这是其他树木所没有的可贵之处。从品读樟树的可贵,进而启发“树与人”的关系,这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对*的了解毕竟是浅显的,文中也没有做详实的介绍,如何让树与人之间架起桥梁呢?于是就详细地向介绍*的生*事迹,进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展示、合作交流,学生就能够逐步理解“故居——樟树——故居主人”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同志的高尚人格。通过对*这个人物的渗透感悟之后再来回答课后的问题,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回答,那是因为樟树有着和*一样的品质,和樟树合影就如同和*合影一样,等等。学生在这种多读多悟的自主学*中,获得了成功的愉悦感。

  2、存在的不足及努力方向。(1)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不能收集到*的资料,学生对*还是没有真正的了解,在这样理解基础上展开的进一步导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课文内涵真正的理解。(2)课堂充满活力不够、师生互动有待进一步加强。应在*时多与学生沟通、交往,与学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实现教师多重角色的转变,课堂上便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3)学生展示方式单一,展示过程有待进一步规范、加强。如板演应该增加等。展示过程中,有些学生还显得放不开,畏畏缩缩的,信心不够。另外展示姿态、语言等也有待加强规范。(4)学生对课文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指导上还远远不够。小组讨论探究问题时,师生各做什么,还不够明确,应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明确。(5)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写话。这里可提供话题让学生选择自己需要倾诉的话题一吐为快等,这一点做得不够。如能由此再做一点联想,我们其实在教作文的时候总是向外求作文方法和范文,其实我们的教材就是一个宝库。应想方设法让学生懂得迁移运用课文等。

《*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3

  《*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优美篇章,物与人,形成了本文一明一暗的两条线索。明线是写樟树,暗线是突显*高尚的情操。明线是显性的,暗线是潜伏的。我教这课时,抓住一句话“*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为切入点,设计了三个环节来使明暗两条线融会升华。第一环节是让学生感受樟树的外形美,第二个环节是体会樟树的内在美,第三个环节是将人和树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白樟树就是*的象征。

  教学前面两个环节时,我按部就班,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了樟树的.蓬蓬勃勃,旺盛的生命力,也体会到了樟树香气长存的高贵品质。接下去教第三环节,也是这一课教学的难点所在。在初次阅读的时候,我觉得本文还是把着重点放在对樟树的理解和感悟上,让学生在阅读中到樟树的外形美和内在美,最后点拨一下即可,不需要重墨涂抹,对树的瞻仰就是对人的怀念,*的形象也会丰满起来,因为人去树依旧葱翠,人去树依旧香气扑鼻。这应该是水到渠成。所以教学第三环节的时候我通过一个多媒体展示了*的几张图片,配以*的事迹介绍。我本以为学生会在这里找到樟树和*的联系,并能感受到*的伟大。但我预料错了,这一点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出来。虽然后面有几个学生说出一些樟树和*的联系,但是这些回答难免让人有一种在帖标签的感觉。学生只是知道了樟树与*有联系,并没有真正读懂课文。

  课后在陆校长的指导下,我对这一环节也有了更深的思考。回顾我的课堂,我觉得我这一环节讲得太“碎”,太生硬。我以一个对*比较了解的这样一个人的角度上来问孩子问题。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抛给了学生,学生也总是在尽力回答我需要的答案。课堂看似生动,但实际上学生缺少思考,缺少理解。*的故事毕竟离学生的距离比较远了,那么我们如何让学生感知*呢?如何把树与人联系起来呢?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不能把树与人独立开来理解这篇文章,我在解读的时候已经能够清楚地知道树就是人,树的一些品质就是人的品质,对树的瞻仰就是对人的怀念。那怎样让学生去认识一个陌生人呢?去理解陌生人与樟树之间的关系呢?我觉得必须要以一个感性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只有感性的故事才能让学生快速地去认识一个人,而且学生天生就是喜欢听故事的。所以找一个恰切的故事,一个能够体现*品质的故事,这个品质也是和樟树想吻合的,这样就将人和树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我准备讲*冒险救陈庚将军的故事,让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后再去读课文,去体会樟树与*的联系,给学生一个思考与感悟的时间。等学生真正有了感悟,再通过一个小练笔的方式把感悟写下来,这时候学生积淀的东西才是真正要学的。这时候学生也就应该能真正理解樟树和*的关系了。

  我觉得,我开始所有的设想都是美好的,可往往经不起实践的检验。这无疑说明自己在教学上存在不足,尚需努力。首先,我要在语言锤炼上还需要下工夫,不同的文章,语言特点不一样。我要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将文本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将自己的语言融入到文本之中,使“其言皆出吾口”使“其意皆出吾心”,这样一来,才能对文章有了一种亲*感,文本就内化为教师的内容。其次,与其它课相比,语文课更富有人性,更富有感情,这对语文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一定要精心准备。切不可自以为是、随手捻来。有时,灵感的突发,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我们在教学上毕竟还只是入门阶段,文化底蕴也不够丰厚,只有踏踏实实才能上出实实在在的好课。

《*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4

  《*故居的樟树》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课文借*故居门前的两棵樟树高贵的品质,来说明树主人的品德高尚。

  那这两棵树到底有着怎样的高贵品质呢?课文用了两个自然段来介绍。

  第一、四季常青。樟树一年四季,郁郁葱葱,蓬蓬勃勃。生命力顽强,她枝干粗壮,绵延蓬勃。这一特点特别像*的一生,她一生为了*的革命和**事业忙碌不停,历经坎坷,但是不屈不挠。

  第二、香气永存。樟树一生就有一种淡淡的香气,这种香气让所有的虫子都惧怕不已。香气不会随着树木的死亡而消亡,只有木料存在一天,香气就一直都在。这恒久不变的香气,多像是*高贵的品质呀!她一生忙于人们的**事业,生命不停,奋斗不止。

  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孩子懂得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懂得借物喻人这一写法的运用能够更深刻地刻画出人物的高贵品质。

《*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5

  毋庸置疑,这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人”的状物类文章。全文看似写的樟树,其实是为了讴歌樟树的主人——*。

  一般来说,阅读状物类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描写事物的特点。任何物体,无论是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还是无生命的静物,无不有其自身的形态。要准确地抓住描述对象的外形特征,阅读时,一般可从文章对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的描写入手。

  2、注意把描述的层次搞清楚。阅读时要注意抓住文章中状物的顺序,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先从哪方面写,再写到哪方面,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

  3、了解文章运用的修辞方法。为了将物描写得更生动、更形象,作者常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我们在阅读时应细细体味,好好揣摩。

  4、体会作者对描述对象的思想感情。作者在状物时,总会流露出某种思想感情,或喜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憎恨,我们在阅读时应准确把握作者的真情实感。

  具体到本节课的教学,又有一些变化。首先我们可以从1——3自然段层层设疑的写作手法入手:作者为什么“两棵树”——“两棵树”——“两颗樟树”,让学生明白设置悬念的好处,感受这两棵樟树的不同寻常,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然后,简单的来谈一谈*的一些资料,知道她所具有的高风亮节,这也是在为后面的人和树的融会贯通做铺垫。接着我把主要的精力放到对4、5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概括上。概括是需要方法的,我们一定要找准状物类的文章的特点,即作者笔下的樟树怎么样?作者又是从哪些角度去介绍樟树的?在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的同时,学会概括状物类文章的方法。

  读好书、写好字是最基本的学*要求。在第一课时的教学里,我们尤其要重视初读的指导,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展示的机会,把读通读顺做到实处。写字的指导,重要的还是要给学生练*的机会,讲要讲在必须讲的.地方。“繁”的上紧下松,“瞻”的穿插,这些书写知识需要老师的点拨。

  这篇文章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人们为什么瞻仰*故居?为什么在樟树下合影?布置学生完成书后第5题,为节课再读4、5自然段作了很好的铺垫。


***故居的樟树教案菁选(扩展9)

——鲁迅故居实用5篇

  鲁迅故居 1

  这是一幢普普通通的三层楼石库门房子,位于虹口公园附*——山阴路132弄9号。它与周围的房子差不多:坐北朝南,红砖墙,黑铁门。若不是铁门右边挂着“鲁迅故居”的牌子,真想象不到伟大的鲁迅曾在这里住过。

  推开铁门,有一个小小的空地,就是鲁迅《给颜黎民的信》中提到的“四尺见方的一块泥土”。走过窄而短的通道,便进人了客厅。

  客厅里的东西都很陈旧了。正中是一张西式餐桌,周围有6把椅子。会见客人时,鲁迅总是坐在那把靠*门口、背朝外、面朝内的椅子上,为的是遮挡铁门外**特务的视线。客厅里还有缝纫机、书橱、书桌等。书桌上方挂着一张我们最熟悉的鲁迅晚年的照片:瘦削、苍白的脸上显示出倔强和坚毅,深邃的眸子里透露出对敌人的毫不妥协、对革命的无比忠诚。

  往北走过客厅后面一间用餐室,向左转,踏上几格楼梯,便到了二楼。再向右拐,走过一间小小的贮藏室,就看见鲁迅的卧室了。

  卧室也是鲁迅的工作室,不到20*方米,靠东墙有一张可以挂蚊帐的老式铁床、一只书橱;靠北墙有一只衣柜;靠西墙是藤椅、茶几等。朝南有一排窗子,窗下放着一张普通的写字台,上面放着老式台灯、眼镜、笔墨纸砚等,其中最珍贵的是一支极普通的“金不换”毛笔,当年,鲁迅就是用“金不换”写下了一篇篇使**派和“正人君子”胆战心惊的文章。靠窗的墙上还挂着一本日历,上面一张是“1936年10月19日”,靠墙桌上台钟的指针停留在“5时25分”上——这是鲁迅逝世的日期和时间,它是鲁迅战斗一生的最后见证。

  三楼南面是鲁迅儿子海婴和他保姆的住房,隔壁北面的小房间曾是鲁迅秘密会见和保护***人的地方。

  **后,为了永远纪念鲁迅,鲁迅故居经过彻底整修,从1951年起对外开放。现在,每年都有许多人来这里参观,表达他们对伟大鲁迅无比热爱、敬仰之情。

  鲁迅故居 2

  鲁迅故居位于北京阜成门内三条胡同21号,从1924年5月到1926年8月,鲁迅先生一直居住在这里。

  推开两扇黑色的院门,穿过短短的门道,眼前就出现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院里有两棵枝叶茂密的白丁香,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这是鲁迅先生1925年4月5日亲手栽种的。

  小院里的南房是鲁迅接待青年朋友的地方,有时鲁迅自己也在这里休息。

  东房曾经是女工的住室,以后用来堆杂物。

  西房当年是厨房,现在是“故居”管理人员的值班室。

  北房有四间。西头一间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鲁迅自己称它为“绿林书屋”,人们把它叫做“老虎尾巴”,因为它是扩建时展接出来的。东头一间是鲁迅母亲的卧室。

  “老虎尾巴”是所有屋子最小的一间,室内放着一个老式的三屉桌。桌上摆着一盏煤油灯,它使我们想起当年还没有电灯的情景。油灯旁边放着一个普通的木制笔架,一只装在硬木盒里的砚台,还有一个旧马蹄表和一个烟灰缸。一只盖碗像不久前刚用过的一样摆在桌上。桌子一边是个牛皮纸箱,另一边是个什物柜。桌前一把藤椅,墙上挂着一幅炭画和一幅藤野先生像。屋子另一侧放着茶几和木椅,茶几上方的壁上挂着一幅题字:“望崦嵫而勿迫,恐鹈?之先鸣。”

  北房西侧的小门,通过后面和室内的陈设,都是极简朴的。就在这里,鲁迅写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包括《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

  鲁迅故居,北京这座简朴的四合院,是人们永远敬仰的地方。

  鲁迅故居 3

  国庆节里,我没有去一望无际的草原,也没有去有趣的罗蒙环球城,而是去了绍兴的鲁迅故居。

  来到鲁迅故居门口已是人山人海,“我们不是来看鲁迅故居的,而是来看后脑勺!”妈妈在一旁风趣地说了一句。

  我们首先参观了三味书屋,理由很简单,因为那里排队的人相对来说比较少。刚进入我就不满地说:“我看这应该叫“一味书屋”,一股浓浓的是臭豆腐味。”就要到鲁迅学堂了,妈妈兴奋地说:“源宝,等会儿你坐到鲁迅小时候上学时的座位上给你拍张照片。”走进学堂,学堂里的物品都被栏栅围在里面,妈妈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无精打采地说:“原来只能看啊!”

  听爸爸妈妈介绍鲁迅先生的位子上还 能看到一个“早”字,这是先生提醒自己上学不能迟到。可是鲁迅先生的课桌在最角落,我们不能靠*,我没有亲眼见到“早”字,有点遗憾。学堂后面有个小园子,学*枯燥乏味,当老师讲得入神时,学生可以到这里偷玩。

  我们接着去了鲁迅纪念馆,知道了鲁迅是周家的,原名叫“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在纪念馆里买了一把扇子留作纪念,这把扇子不一般,后面可是用我的名字作的诗呢!

  后来我们走到鲁迅祖居,里面传来阵阵感叹声“鲁迅原来是富二代呀!”古色古香的家具都是用红木做的,连窗户和门都很特别。祖居里面有主人房、闺房、少主房、琴房等等好多个房间,我差点就迷路了。

  最后去了鲁迅故居和百草园。百草园是鲁迅先生小时候最喜欢玩的地方,当我们刚踏进百草园,踩在泥土上软一软松松很舒服,妈妈有趣地来了一句“好接地气啊!”看见旁边竖着一块写着“百草园”的大石头,我上前与它合影留念了。

  总之,我呢,对这次旅行给十颗大星。

  鲁迅故居 4

  春节期间,爸爸带我到北京游玩,我在那里参观了鲁迅故居。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鲁迅生前曾在许多地方居住过,所以现在鲁迅的故居有绍兴、上海、广州、北京等多处,我们参观的是北京的鲁迅故居,也称为鲁迅博物馆。

  故居位于北京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鲁迅曾在1924年至1926年在这里住过。一进大院,先看到的是鲁迅先生半身汉白玉雕像,沿着小路向西走,就到了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是一个标准的北京四合院,院子不大,北面的正房是鲁迅和原配朱安、鲁迅母亲居住的地方。正房西边的房间为朱安卧室,东边是鲁迅母亲的卧室,中间餐厅北面是鲁迅先生的卧室兼工作室,房间很小,只有一个很窄且简陋的木板床,床上铺着草*,床下有一个很大的网篮。除床外,还有一把旧藤椅和一张木制的写字桌,桌上有一个小闹钟和一盏带玻璃罩的油灯。在这个鲁迅称之为“老虎尾巴”的狭小空间里,鲁迅创作了《野草》、《彷徨》、《华盖集》等大量著作。院子的南面是鲁迅先生的书房兼会客室。院子中间,是80多年前先生亲手栽下的两棵白丁香,因为天气寒冷,丁—香树还没有发芽、长叶。东西厢房是放生活用品的地方。滑着院子西边的小门绕过后边,就是后院:院子中央,是鲁迅先生亲自打的井,井的四周已经围上白色的栅栏,院子北边还有一丛鲁迅先生手植的黄刺梅。

  伟人的故居非常简朴,这令我非常感叹。我们今天的条件比鲁迅还要好,我们有什么理南不好好学*和工作呢?

  鲁迅故居 5

  幽深的古树,白墙黑瓦的房屋,推开门,“嘎吱”一声,仿佛走进了新的世界,我来到了鲁迅故居,来到了鲁迅生活过的地方。

  外面是被无数葱绿树木掩映着的白墙黑瓦,里面却是木结构房屋,似乎还能够嗅到一点儿岁月的气息。啊!这就是那位大文豪鲁迅生活过的地方吗?一步一步踏进去,那些青石板砖闪耀着太阳的光辉,似乎在叹息着岁月的沧桑。哎!连这石板砖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鲁迅故居,真的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穿过天井,我们就来到了大堂,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的桃木家具,似乎在庄严地宣告:这是主人们坐的地方。家具上精美的纹路,却已是百余年前流行的花样。时间已经悄悄改变了一切,就连大厅上摆放的挂画,都还是一百多年前那种红艳艳的牡丹,如今社会已经难觅踪迹。椅子上落满了尘埃,静静地躺在那里,也许是岁月将它们变得沉默。

  走过大厅,木板房依旧是“咯吱咯吱”的响声,仿佛在**着游客们踩得太重了。我连忙放轻脚步,不敢惊动地板上的浮尘,将脚轻轻地抬起,又轻轻地落下,不留一点儿声音。夕阳从狭窄的门缝穿越而来,将我的影子照得又细又长,不知鲁迅当年有不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如果经历过,那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感受。

  鲁迅的故居,是那样的迷人,是那样的令人捉摸不透。那些高高挺起的古树,那些细细长长的斜阳,还有那些已经成为古董的家具,和落在上面的尘埃,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令我浮想联翩!


***故居的樟树教案菁选(扩展10)

——***爱国事迹(五)份

  ***爱国事迹 1

上海宋庆铃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从1948年到1963年,***在这里工作、生活达之久。故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和大量文物。

今天,我和我妈,小姐妹,一道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情去参观。

进到门里,见到汉白玉雕刻的***的坐像,我站着看了很久,雕刻的***很逼真,神态非常慈祥。后面的楼门口挂着“***文物馆”的匾额,径直往里走,院子里的车库停放了两辆轿车,一辆是大红旗,一辆是***赠送的吉姆牌桥车,这都是***生前坐过的轿车。然后从侧门进去,仔细的参观图片以及一件件文物。

***故居占地面积4300多*方米,主体建筑为一幢乳白色船型的红顶白墙的漂亮小洋房,楼前有草坪和停车场,楼后是花木茂盛的花园,花园的四周种满了名贵花卉,四季常青,环境优美。

室内存放着一架钢琴。二楼走廊里,挂着***1951年接受“加强国际和****奖金”时的照片。***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位女性,她是个*乎完美的人物,一直让世人仰慕,被誉为“国之瑰宝”。在临终前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荣誉**”称号,享年88岁。

***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她出生在一个富裕和显赫的家庭,他父亲是上海传教士及富商,她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在上海高中毕业,19――19留学美国,在历史悠久的卫斯里女子学院获得文学系学士学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副**,并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具有很多的政治资源,她是孙夫人,被誉为“____”,虽然她有很多名誉官职,但并没有实权,她一直都没有进入政治权力中心,她并不热心于政治,而是把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1951年,***获得***和*奖。她把奖金全部捐出,在上海建造了妇幼保健院。

***,她像“圣母”一样全心全意地为大众服务,一生尽做好事善事。故居,绿草如茵,虽毗邻淮海路,但闹中取静,漫步其间,似乎仍能感受到伟人的音容笑貌和不朽的风范。

  ***爱国事迹 2

***的爱国事迹五篇700字

***信守诺言,宁可不去伯伯家看鸽子,也要等候小珍,而且空等一天也心中坦然,这是守信用的表现。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爱国事迹的范文,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写***爱国事迹的范文1

一次,妈妈给小庆龄讲了“自食其言”的故事。春秋战国时,鲁哀公的身边有一个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说话不算数。因此,鲁哀公对他很不满。一天,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宠臣郑重也参加这次宴会。孟武伯向来不喜欢郑重,在宴会上借机出郑重的洋相,便问道:“郑先生怎麼长得越来越胖了?”哀公听到后,便插嘴道:“一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长肥呀!”在座的大臣一听就知道哀公并不是批评郑重,是在暗中指责孟武伯说话不算数。

妈妈的故事是教育她说话要算数,要谨守诺言。对此小庆龄铭记心间。

一个星期天,宋耀如准备带著全家去朋友家作客,孩子们大都穿好了礼服就要出发了,只有***仍在钢琴前弹奏著那动听的旋律。

母亲喊道:“孩子们快走吧,伯伯正等著我们呢!”

听到妈妈的喊声,***立即合上琴盖,跑出房间,拉著妈妈的手就走,刚迈出大门,突然又停住了脚步。

“怎麼呀?”一旁的宋耀如看到庆龄停住了脚步,不解地问道。

“今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庆龄有些著急地说。

“为什麼不能去,孩子?”倪桂芝望著女儿说。

“妈妈,爸爸,我昨天答应小珍,今天她来我家,我教她叠花。”庆龄说。

“我原以为有什麼非常重要的事情呢?这好办,以后再教她吧!”父亲说完,便拉著庆龄的手就走。

“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呀!”庆龄边说边把手从父亲的大手裏抽回来。

“那也不要紧呀!回来后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释一下,并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叠花不也可以吗?”妈妈说。

“不!妈妈,您不是常说要信守诺言,我答应了别人的事,怎麼可以随意改变呢?”***不停地摇著头说。

“我明白了,我们的罗莎蒙黛是一个守信用的孩子,不能自食其言是吗?”妈妈望著庆龄笑了笑,接著说:“好吧,那就让我们的罗莎蒙黛留下吧!”

宋耀如夫妇放心不下家中的小庆龄,在客人家吃过中午饭,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一进门,宋耀如高声喊道:“亲爱的罗莎蒙黛,你的朋友小珍呢?”

***回答说:“小珍没有来,可能是她临时有什麼急事吧!”

“没有来,那我的小罗莎蒙黛一个人在家该多寂寞呀!”倪桂芝心疼地对女儿说。

“ 不,小珍没有来,家中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是我仍然很快活,因为我信守了诺言。”***辩解道。

听了小庆龄的话,宋耀如夫妇满意地点了点头。

写***爱国事迹的范文2

大家都知道***吗?她可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创始人孙中山的妻子。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长河中,自1840年以来*现代历史,我认为是最波澜壮阔的。这是一段共和政体取代两千年封建专制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抵御列强,血洗屈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也是新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其中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起搏击。而孙中山和***犹如莽莽夜空中的双子星,在中华大地上焕发着特别璀璨的光芒。

***1893年出生在上海。她的母亲从小就告诉她:“忘记了祖国,人生就失去了意义。”父亲每天晚上都会给她讲一个传奇故事,并且都是都是关于他自己的。正是父母的影响,当***遇到了中国***的创始人孙中山以后,她“嫁给了革命”。但是,当孙中山死后不久,她就发现,***的人行为不像孙中山所提倡的那样,他们把人民的生命玩弄于股掌。于是,她毅然决然地投奔了GCD。不久国共两党生死之战打响了,***开始了自己的斗争生涯。她意志坚强,信念坚定,不避艰难险恶,坚定地与中国GCD站在一起,竭尽所能地支持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最终成为了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大家在五年级课本中将要学到《开国大典》这一课,当时***也在***城楼上发表了讲话。

***是一个有大爱的伟人。在她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都没有亲人陪伴左右,她是孤独的。可是,在她心里装的却是对所有人民的爱。和她朝夕相处的工作人员谁有个头疼脑热的,她必定会让他们休息治疗;谁家有个天灾人祸,她必定会解囊相助;她会为工作人员添置寒衣;她会为工作人员的子女和警卫战士购置文具,鼓励他们认真学*,努力工作。她自己没有孩子,可是她却是全天下孩子的母亲:她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个少年宫,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个儿童剧团,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份儿童读物——《儿童时代》。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在她的关怀下快乐地成长。

***的一生,充满了爱和信仰。她把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安危与自己紧紧相连,她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女性。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感动着。伟大都是出自于*凡,让我们从***的一生中汲取巨大的精神力量,从每一天,每一件小事开始,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吧!

写***爱国事迹的范文3

小时候,宋奶奶有两个姐姐及三个哥哥,在她的家中没有慈母严父,只有慈父严母。宋家六人六岁就被送去读书,长大**后都为祖国做出了贡献。 后来,宋奶奶不顾家热家人反对,坚决与孙中山结了婚。之后又放弃了舒适的生活,踏上了艰难而危险的革命道路。 走上了革命道路后,宋奶奶几乎没有歇过一天。她每天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着觉,早上起来后又没有一刻空闲的时间,常常出国,辛辛苦苦地来回奔波,她想着的,是让香港能够早日回归祖国啊!她出国后,又为几家医院募捐钱款,她为着的,不也是让香港这颗明珠回到祖国的拥抱吗?终于,在一九九六年,香 港终于回归祖国了!带着人们迫切的希望回归了!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宋奶奶就把募捐来的药品和物资运进根据地,送给托儿所和保育院的孩子们。**后,宋奶奶领导的中国福利会成立了保健院、托儿所 、幼儿园、儿童艺术剧院和少年宫,还出版了〈〈儿童时代〉〉杂志。在我们身上,宋奶奶倾注了极大的爱,又寄于殷切期望。由此可见,宋奶奶是多么爱我们少年儿童啊!

宋奶奶,我们爱您!

写***爱国事迹的范文4

今天读了《***的故事》这篇文章,令我感触至深,***奶奶那动人心弦的伟大业绩,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这则故事讲述的是:1931年6月,***奶奶从欧洲旅行后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时,她看到蒋介石置***主义的侵略于不顾,却对革命者和爱国人士进行残酷的镇压和屠杀,气愤急了,立即开展了反对***主义侵略和***黑暗统治的斗争。当在上海养病的红军将领陈赓等5位爱国志士被***非法逮捕时,***奶奶联合学术文化界的知名人士鲁迅、蔡元培、杨杏佛等人,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进行解救。在解救的过程中,她不顾个人安危,大义凛然地同蒋介石周旋,甚至义正严词地与蒋介石面对面地抗争,最后蒋介石被她责问得哑口无言,***奶奶终于如愿以偿地把陈赓等爱国志士解救出来。

***奶奶一生中,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私无畏,百折不挠,勇敢地同敌对势力作斗争,把全部的爱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世界和*事业,爱国爱人民的宋奶奶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我读完这篇文章后,思绪万千,让我从***奶奶身上悟得了一个道理: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我们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是祖国的未来,爱国爱和*是我们的天职。我们一定要好好学*,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写***爱国事迹的范文5

今天我赴上海寻访***奶奶的足迹,参观了***故居、***花园和上海少年宫。

来到***花园,我庄严地站在***奶奶的汉白玉雕像前,认真倾听宋奶奶的生*事迹介绍,深深地向宋奶奶鞠三躬,献鲜花,还拉出横幅,道出心声:宋奶奶,我永远怀念您!

我来到***故居,走进这位伟人曾居住30年之久的家,更*距离地寻访宋奶奶的足迹。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作为**的宋奶奶的高贵与庄重,还深切体会到了宋奶奶的俭朴与博爱。宋奶奶关心保姆,不仅为保姆“李姐”定制睡床,为了不影响保姆的休息,经常工作到深夜的宋奶奶还把打字机搬到了盥洗室,每天不辞辛苦地来回奔跑打字。宋奶奶关爱儿童,在她屋后的花园里,她邀请过许多儿童前来作客,并亲自教他们读书写字。这一切打动了在场的所有小记者。

我来到隔壁的文物馆。这里陈列着宋奶奶生前所使用、珍藏的东西,还记录了宋奶奶许多爱国爱民的资料,录像片段、演讲录音等等,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她的伟大!

下午,我来到上海少年宫。雄伟辉煌的少年宫同样留下了宋奶奶的足迹。据了解,起初能到这座宫殿式的场所参加活动的儿童只有极为优秀的少数儿童。1950年,宋奶奶便提出少年宫的大门应向每个儿童敞开。所以,现如今我们才能看到如此热闹的上海少年宫。据说,每年到这里参加活动的儿童达20万人次,这里成了培育儿童的摇篮。***奶奶时时刻刻关爱着儿童,她还编写了《儿童时代》等刊物,对儿童的成长给予了莫大的帮助,也饱含了殷切的期望。小记者们看着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的宋奶奶雕像,再一次深深地鞠了一躬。

我寻访伟人足迹,走*伟人,了解伟人,进而敬仰伟人,学做人!这让我受益颇多……

  ***爱国事迹 3

***,大家一定很熟悉她吧。她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她生于1893年1月27日,出生于上海,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去世与1981年。

***在第二次护法战争失败后,用她的智慧又一次帮助孙中山,使孙中山走出困境。1931年7月,***的母亲去世了,她带着悲伤的心情立刻启程回了上海,可她没想到,回来看去世的母亲却是她卷入了汹涌的政治漩涡里。当她看到蒋介石**的所作所为时,她毅然支持了***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这种爱国的精神真是是我佩服极了。

我们身边其实也有许多小事就代表了我们的爱国精神。有一次我和几位同学在早操期间打扫教室。我们打扫好了跑到操场上,**正好响起来了,大家都在敬礼,看着徐徐上升的**,小吴同学不顾徐徐上升的**和**一个劲地跑向班级的队伍中去。而我却站在原地面对**敬礼知道**升到顶,**结束,我才跑回队伍里。这是一个多么细微的动作,可它却包含了我或是所有同学那份爱国的心。

我们应该学****的爱国精神。我们要好好学*,长大了争取做像***这样的人。

  ***爱国事迹 4

***(1893——1981)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好朋友,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年少时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革命的`大潮已退,***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70年的革命生涯。

1910月25日,***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跟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了孙中山他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他把“和*、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和他的同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的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理事会理事。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洋联络委员**。

  ***爱国事迹 5

以前有很多***人,如***、**、雷锋等,今天我要重要介绍的是***女士。

1927年,在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时,***表示决不同流合污,并与***等22人,以国民***委员的名义发表宣言,谴责蒋、汪的叛变行为。不久,她赴苏联、法国参加了一系列重要的反帝活动,并于1929年当选为世界第二次反帝同盟大会名誉**,后来又成为世界反***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之一。 1931年*** 回国,竭诚拥护***的政治主张,拒绝担任*****的任何职务。1932年,她与鲁迅、蔡元培等人发起“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营救和保护了大批***员和爱国民主人士,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广州、香港组织“保卫中国大同盟”,向外国人士和海外侨胞进行抗日宣传和募捐工作。抗战胜利前后,她在上海成立中国福利基金会,为**战争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副**、***副委员长、全国**副**、共和国副**等职。1981年被授予共和国名誉**称号。她在逝世前,被中央授以**正式党员。她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关心妇女工作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她为中国人民的进步事业奋斗了一生,所以人民赞誉她为“国之瑰宝”。

***啊!你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