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及意思 (菁华6篇)

首页 / 古诗 / | 古诗

古诗及意思1

  《静夜思》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这首诗是李白的作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古诗及意思2

  《游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

  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古诗及意思3

  《古朗月行》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小的时候,我不认识月亮。

  我以为月亮,是白玉做的圆盘。

  又怀疑那是瑶池的仙镜,飘荡在云霓之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了作者在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古诗及意思4

  《咏柳》盛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像碧玉一样梳妆成的高高柳树,千丝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这首诗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古诗及意思5

  《山行》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红艳艳胜过二月的花。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古诗及意思6

  《赠汪伦》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比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

  这首诗通过写汪伦送别好友李白,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古诗及意思 (菁华6篇)扩展阅读


古诗及意思 (菁华6篇)(扩展1)

——古诗及意思 (菁华5篇)

古诗及意思1

  《元日》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暖和的春风扑面而来,好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古诗及意思2

  《早发白帝城》唐代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晨才辞别了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一天时间就回到了千里之遥的江陵。

  只听见*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轻快的小舟已经从重重叠叠的高山峻岭中的江面驶过了。

  这首诗是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做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人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

  全诗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古诗及意思3

  《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卷入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这首诗是北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所作的一首写景诗,主要描写了诗人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古诗及意思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zhū),萸(yú)。

  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

  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少了我一人不在。

  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衷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独无亲。

古诗及意思5

  《赠汪伦》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比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

  这首诗通过写汪伦送别好友李白,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古诗及意思 (菁华6篇)(扩展2)

——《江雪》古诗的意思 (菁华3篇)

《江雪》古诗的意思1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绝迹。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

  5、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蓑笠(suōl):蓑衣,斗笠。

  赏析: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东永济县)人。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诗歌的成就也很高。

  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江雪》古诗的意思2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与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将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作者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作者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作者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作者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作者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作者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与“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作者却将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与一个“灭”字,这就将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作者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将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作者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将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

  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将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将“江”与“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将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将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作者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与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将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与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江雪》古诗的意思3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绝迹。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

  5、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蓑笠(suōl):蓑衣,斗笠。

  赏析: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东永济县)人。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诗歌的成就也很高。

  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古诗及意思 (菁华6篇)(扩展3)

——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菁华5篇)

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翻译

  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率先飘进五大侯爵的宫里。

  赏析

  从诗歌的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政治讽喻诗,作者借后汉的朝政故事来讽剌唐肃宗、代宗朝宦官专权的事实。

  起始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出了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无处”写出了花开得又多又广,“飞花”是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斜”字用得巧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姿。这两句为我们展示了寒食节京城白天的景色。这里的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人宫苑,由全局到局部,描写细致、深人。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两句是写宫苑傍晚的景象。天黑时分,宫苑里皇帝恩赐给宦官的蜡烛正在一支支地传送着。蜡烛明亮地燃烧着,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宦官家。这里不仅是写蜡烛的明亮情态,错烛弥漫的烟雾不正是宦官受宠时那种威福恩加的气势展现吗?这些使人如见他们受宠后专权一时的骄横神态。寒食节要禁火,在封建*俗的统治下,不要说全城百姓,就连那些不是宠臣的朝官之家,在禁止烟火的寒食之夜,恐怕也都是漆黑一片。但唯独这些宦官之家,烛火通明,烟雾缭绕。仅此一点,足见这些宦官*日如何倚势弄权,欺压贤良。作者在这里仅用两句诗,写了一件传蜡烛的'事情,就把皇帝的厚待亲信宦官的可憎面目揭露无遗,达到了辛辣讽刺的目的。

  本诗笔法巧妙、含蓄,在描述寒食节景象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强烈的不满情绪,语言简洁,寓意丰富。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赏析

  《春晓》是一首惜春诗,看似极为口语化,却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跌宕起伏。作者以“不知——知;知——不 知”的句式,将春天的景物展现给读者。不知清晨,但是却知道报晓的鸟儿鸣叫;知道春风春雨的光顾,却不知道落英多少。诗人就是这样在反复周折的句式中来描写大好春光的。全诗以清新活泼、明朗畅晓的语言来描写春天的秀丽景色,抒发诗人内心萌发的深厚春意,墨淡而意浓,景美而情切,并且给人留下鸟啼无意,而落花有情的不尽韵味。

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童趣

  [清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想小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对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叫声像打雷一样,我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而变得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过去,让它们在烟雾中飞着叫着,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鹤唳云端一样,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掀翻山压倒树而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赏析: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喜欢细致地观察事物,常有意想不到的乐趣。第二段至篇末为第二部分,具体写童年观察景物的奇趣。这篇散文表现了作者儿时富于想象、幻想的一段趣事,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喜欢细致地观察事物,常有意想不到的乐趣。“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既反映小孩子视觉敏锐,又表现出孩子的稚气、天真。“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说明作者小时候善于细致地观察细小事物,看到细微的事物中那些别人所不能看到的妙处,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

  第二部分(第2段至篇末),具体写童年观察景物的奇趣。

  先写夏天观察蚊飞的乐趣。“夏蚊成雷”是夸张又是比喻,这里则是“我”从蚊群嗡嗡的声音与闷雷声相似的特点联想到雷声。而把蚊比作鹤,也是蚊子的体形、长足与鹤相像,这是孩子们的联想。这些联想不但照应了第一部分的“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同时也为下文作了铺垫。“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心里这样想,眼前就果然出现了群鹤飞舞的景观。这是在前文联想基础上的想象,这正是“物外之趣”。而“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又是“我”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进一步体现了物外之趣。同时也反映了“我”的知识丰富,但活动范围狭小,没有机会和条件接触“青云白鹤”的实景,靠着丰富的想像仍然可以领略到书本上图画上所描绘的“青云白鹤”的实景。再写“我”观察土墙、花台和小虫争斗的乐趣。这里写“我”观察花台草木,“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神游其中,仍是表现“物外之趣”的。而观虫斗、驱虾蟆的故事,不但紧扣“趣”字,说明“我”观察入神,而且还能表现“我”的真正可爱,天真无邪。

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4

  原文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注释译文:

  译文:羔羊皮袄蓬松松,白色丝带作钮扣。退出公府吃饭去,摇摇摆摆好自得。羔羊皮袄毛绒绒,白色丝带作钮扣。洋洋自得出公府,回到家里吃饭去。羔羊皮袄热烘烘,白色丝带作钮扣。洋洋自得出公府,回到家里吃饭去。

  注释:[1]紽:tuó,陈奂《传疏》:五当读为交午之午。严粲《诗缉》:“紽,缝也。”闻一多《通义》:“缝之义亦交午也。”“五紽”即“午紽”,丝线交午缝制的意思。[2]蛇:yí委蛇:大摇大摆洋洋自得[3]緎:yù,同紽[4]总:zǒng,纽结

  赏析:

  这首诗清代以前学者皆以为是赞美在位者的,所赞美的内容,或说是纯正之德,如薛汉《韩诗薛君章句》:“诗人贤仕为大夫者,言其德能称,有洁白之性,屈柔之行,进退有度数也。”或说是节俭正直,如朱熹《诗集传》:“南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衣服有常,而从容自得如此也。”其说大多牵强不可信。确如方玉润所批评的“固大可笑”、“附会无理”(《诗经原始》)。纵观以“美”立说者,唯有姚际恒之说稍可通,其说谓“诗人适见其服羔裘而退食,即其服饰步履之间以叹美之。而大夫之贤不益一字,自可于言外想见。此风人之妙致也”(《诗经通论》)。“于言外想见”是本诗的主要表现特点,故录以参考。首倡剌诗说的,我所见之《诗经》著作,以清人牟庭《诗切》最早,他说:“《羔羊》,刺饩廪(膳食待遇)俭薄也。”今人诗说仍是美、刺并存,比较而言,笔者以为“刺”稍*诗意,但与牟氏所言“刺”的内容恰相反,诗人所刺者乃大夫无所事事、无所作为,与《魏风·伐檀》所刺之“素餐”(白吃饭)相似。

  对这首诗表现特点的理解,姚际恒之说是可取的,不过要反美为剌,即是说,全诗不用一个讥刺的词,更没有斥责之语,诗人只是冷静而客观地抉取大夫日常生活中*见的一个小片断,不动声色用粗线条写真。先映入诗人眼帘的是那官员的服饰——用白丝线镶边的羔裘。毛传说“大夫羔裘以居”,故依其穿戴无疑是位大夫。头两句从视觉来写,暗示其人的身份,第三句是所见也是所想,按常规大夫退朝用公膳,故诗人见其人吃饱喝足由公门出来,便猜想其是“退食自公”。《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公膳,日双鸡。”杜预注:“谓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这与当时民众的生活水准相对照,无疑天上地下之别,《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阐述的符合王道的理想社会,在丰收年成,也才是“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而大夫公膳常例竟是“日双鸡”,何等奢侈!诗人虽然没有明言“食”是什么,以春秋襄公时代的公膳例之,大约相差无几。诗人生活在同时代,一见其人“退食自公”必然有所触动,想得很多,也许路有饿殍的惨象浮现在他眼前。正因为如此,所以厌恶之情不觉油然而生,“委蛇委蛇”诗句涌出笔端。这第四句“美中寓刺”,可谓点睛之笔,使其人仿佛活动起来:你看他,慢条斯理,摇摇摆摆,多么逍遥惬意。把这幅貌似悠闲的神态,放在“退食自公”这个特定的场合下,便不免显出滑稽可笑又丑陋可憎了,言外诗人的挖苦嘲弄可以想见:这个自命不凡的家伙,实则是个白吃饭的寄生虫!三章诗重复这个意思,回环咏叹,加深了讥刺意味。各章三、四两句,上下前后颠倒往复,清陈继揆《读诗臆补》曾评为:“随意变化,妙绝奇绝。”妙绝奇绝。”(蒋立甫)

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5

  原文

  鹭鸶

  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译文:

  全身羽毛雪白,又如穿着一个雪白的绒衣,衬托着青玉般的长嘴,漂亮极了。 它们成群结队的在溪中捕食鱼虾,洁白的身影在清澈的水中荡漾。

  一但惊动了它们就会远走高飞的离去,在青山映存下,姿态是那么的优美,正像那满树的梨花在晚风中飞荡!

  赏析:

  这首诗分别从个体、群体、*景、远景等不同的角度来刻画鹭鸶的形象,描绘出鹭鸶的优美姿态。三、四两句,以远方碧山为衬,用梨花作喻,境界尤为开阔。


古诗及意思 (菁华6篇)(扩展4)

——春节对联及意思 40句菁华

1、百尺竿头重跨千里马,十亿人民更上一层楼。

2、有国才有家国家至上,兴家先兴国家国攸关。

3、香海飘香人民千载乐,港人治港祖国万年春。

4、龙去雄风在江山不老,蛇来灵气生岁月常新。

5、喜气闹新年千家报喜,春风暖蛇岁万户迎春。

6、两眼静观世界风云变,巧手绘就祖国*安图。

7、鼠去牛来一元欣复始,春明日丽万象喜更新。

8、言行并重兴中华伟业,法德兼施树社会新风。

9、英雄儿女常存英雄志,锦绣河山再展锦绣图。

10、眼看河山已腾龙气象,胸怀世界要振马精神。

11、特色中兴普天开景运,宏猷大展遍地发生机。

12、下磨杵功夫终酬壮志,学取经本领大显神威。

13、阳光照河山河山添色,春雨洒大地大地生辉。

14、祥云捧日江山盈淑景,瑞气凝春社稷溢华光。

15、雪铺富裕路银光闪闪,鹊叩幸福门喜报声声。

16、万紫千红呈九州春色,五讲四美照十亿心灵。

17、上联:金鸡报晓时转三阳迎淑气 下联:红梅竞放花开五福*年

18、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 下联:接财接福接*安 横批:吉祥如意

19、上联:占天时地利人和 下联: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20、上联:壮丽山河多异彩 下联: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21、上联:春联对歌民安国泰 下联:喜字成双花好月圆 横批:国泰民安

22、上联:丹凤呈祥龙献瑞,下联:红桃贺岁杏迎春,横批:福满人间

23、上联:心想事成永*安,下联:人兴财旺富贵长,横批:百业兴旺

24、上联:人财两旺*安宅,下联:富贵双全幸福家,横批:五福临门

25、上联:行鸿运年年兴旺,下联:迎百福岁岁*安,横批:万事如意

26、上联:内外*安好运来,下联:阖家欢乐财源进,横批:吉星高照

27、上联:家有福星四面照,下联:财如人意八方来,横批:门迎百福

28、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

29、上联:创大业千秋昌盛,下联:展宏图再就辉煌,横批:大展宏图

30、上联:欢天喜地度佳节,下联:张灯结彩迎新春,横批:家庭幸福

31、上联:春临大地百花艳,下联:节至人间万象新,横批:万事如意

32、上联:精耕细作丰收岁,下联:勤俭持家有余年,横批:国强富民

33、上联:百世岁月当代好,下联: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

34、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

35、上联:跃马日行九万里;下联:腾龙历展二千年

36、上联:黄土田间牛作画;下联:紫微春苑燕吟诗

37、上联:君子闻声心不忍;下联:庖丁善解目无全

38、上联:英雄气概凌天宇;下联:骏马雄风荡柳烟

39、上联:鹰击长空抒远志;下联:马驰碧野卷雄风

40、上联:英才竞献兴邦策;下联:骏马齐奔强国途


古诗及意思 (菁华6篇)(扩展5)

——有意思的谜语及答案 40句菁华

1、一个黑孩,从不开口,要是开口,掉出舌头。【谜底】瓜籽

2、人脱衣服,它穿衣服,人脱帽子,它戴帽子。【谜底】衣帽架

3、两只小口袋,天天随身带,要是少一只,就把人笑坏。【谜底】袜子

4、弟兄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只要一分开,衣服就扯破。【谜底】蒜

5、白嫩小宝宝,洗澡吹泡泡,洗洗身体小,再洗不见了。【谜底】香皂

6、象只大蝎子,抱起似孩子,抓挠肚肠子,唱出好曲子。【谜底】琵琶

7、一个老头,不跑不走;请他睡觉,他就摇头(打一物)【谜底】不倒翁

8、先修十字街,在修月花台,身子不用动,口粮自动来(打一动物)【谜底】蜘蛛

9、大姐长的真漂亮,身穿桔红花衣裳。七颗黑星上面镶,爱吃蚜虫饱肚肠。二妹最爱嗡嗡唱,百花园里忙又忙。后腿携带花粉筐,装满食品喂儿郎。三姐身披黄衣裳,腰儿细来腿儿长。飞到田间捉害虫,尾巴毒针塞刀枪。(打三益虫)【谜底】瓢虫,蜜蜂,黄蜂(马蜂)

10、四蹄飞奔鬃毛抖,拉车驮货多面手,农民夸它好伙伴,骑兵爱它如战友。(一动物)【谜底】马

11、身穿皮袍黄又黄,呼啸一声百兽慌,虽然没率兵和将,威风凛凛山大王。(一动物)【谜底】虎

12、头戴大红花,身穿什锦衣,好象当家人,一早催人起。(一动物)【谜底】公鸡

13、嘴像小铲子,脚像小扇子,走路左右摆,水上划船子。(一动物)【谜底】鸭

14、身体肥,头儿大,脸儿长方宽嘴巴,名字叫马却没毛,常在水中度生涯。(一动物)【谜底】河马

15、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里有。(一动物)【谜底】猴

16、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灭虫忙,低飞雨,高飞睛,气象预报它内行。(一动物)【谜底】蜻蜓

17、身穿鲜艳百花衣,爱在山丘耍儿戏,稍稍有点情况紧,只顾头来不顾尾。(一动物)【谜底】野鸭

18、弱冠之年登基(打一离合字)——谜底:二十王

19、关(打一成语)——谜底:老天有眼

20、天气越热,爬得越高。外面透明,里面有毒。(打一事物)——谜底:温度计

21、好兄弟们抱成团,穿着白衣真好看(打一植物)——谜底:蒜

22、除了父母不能骂还有一个人不能骂他是谁?——谜底:老板

23、二小姐,猜一个字——谜底:姿

24、一横一横长,人字在一旁(打一个字)——谜底:仁

25、为什么妈妈几个月都不给弟弟吃饭,但弟弟仍然健康成长。为什么?——谜底:因为弟弟在妈妈的肚子里

26、梁山伯与茱丽叶——谜底:两只蝴蝶

27、小琪从事美容工作已经很多年了,为什么连个眼影都画不好?——谜底:他是给汽车美容

28、9头牛10个秃子(打一成语)——谜底:九牛一毛

29、深夜沉沉(打一人名)——谜底:墨子

30、此物最怕晒,越晒湿越快(打一自然物)——谜底:冰

31、女人的胸部(打一个现代流行语)——谜底:二奶

32、烤肉的`时侯最怕什么?——谜底:肉跟你装熟

33、东方威尼斯(打一城市名)——谜底:苏州

34、你在什么时候晴天见不到太阳?——谜底:闭上眼的时候

35、总共四人,一同落水(打一地名)——谜底:陈光标出生地:泗洪

36、奇花异草荟萃地,珍禽异兽安生所(打一国家)——谜底:厄瓜多尔

37、林务大臣,猜一字——谜底:棺

38、四个晚上(打一个字)——谜底:罗

39、冬天幼苗夏成熟,滔滔海水是活土,根浮水面随浪晃,身潜水中漫起舞。(打一植物)——谜底:海带

40、文理分科(打一曹植诗句)——谜底:本是同根生


古诗及意思 (菁华6篇)(扩展6)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意思 40句菁华

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3、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5、君子周急不继富。

6、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7、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8、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9、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0、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1、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12、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3、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14、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15、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16、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7、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8、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19、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20、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1、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22、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23、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24、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25、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26、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27、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

28、自道也。”

29、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30、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2、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33、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4、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5、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36、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37、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38、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39、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40、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古诗及意思 (菁华6篇)(扩展7)

——词语及解释意思 40句菁华

1、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2、别开生面:生面:新的面目。原意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

3、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

4、痛心疾首:形容伤心悔恨之极,也形容怨恨之深。

5、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十分光荣。

6、转嗔为喜:由生气转为喜欢。

7、临渊羡鱼: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

8、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9、方枘圆凿:形容格格不入。

10、彩翠:鲜艳翠绿之色。

11、草绿:绿而略黄的颜色。即“军装绿”。

12、澄碧:清澈而碧绿 。

13、橙红:像橙子一样红里带黄的颜色。

14、葱黄:黄绿色;嫩黄色。

15、葱绿:浅绿又略显微黄的颜色 。

16、丹黝:丹垩和黝垩。指彩色。

17、鹅黄:指淡黄色。

18、宫紫:紫色颜料。因宫中多用之,故称。

19、皓白: 雪白;洁白 。

20、赫赤:深红;火红。

21、红紫:红色与紫色。古代以青﹑赤﹑白﹑黑﹑黄为正色,红紫则是正色以外的间色。

22、金碧:金和玉。金黄和碧绿的颜色。金马﹑碧鸡。指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

23、空碧:犹澄碧。指澄碧的水色。指澄碧的天空。

24、烂紫:深紫色。

25、丽紫:着上紫色。艳丽的紫色。

26、卵色:蛋青色。古多用以形容天的颜色。

27、米黄:米色。

28、缥红:红绿色彩。

29、软碧:指春天草木的嫩绿色。

30、软红:柔和的红色。

31、纁玄:浅绛色和黑色。古代以为象征天地之色。

32、夭红:鲜红。亦指鲜红的花。

33、殷红:发黑的红色。

34、莹白:晶莹洁白 。

35、油黑:黑里发光。

36、黝面:青黑色面庞。

37、月蓝:淡蓝色;月白。

38、棕色:在红色和黄色之间的任何一种颜色,适中的暗淡和适度的浅黑。

39、妃:古同“绯”,粉红色。杨妃色 湘妃色 粉红皆同义。

40、炎:引申为红色。


古诗及意思 (菁华6篇)(扩展8)

——古诗原文及赏析实用10篇

  古诗原文及赏析 1

  原文:

  送宇文六

  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

  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

  译文:

  鲜花似锦映垂杨,汉水澄澈碧波漾;春风微微林中吹,一花轻盈吐芬芳。

  现在面对江北景,尚且如此心怏怏;去到江南景更美,离情更使魂魄丧。

  注释:

  1.宇文六:诗人朋友,生*事迹不详。

  2.汉水:长江支流,源出陕西宁强县,流经陕西南部,湖北北部和中部,在武汉市注入长江。

  3.一枝:指一枝花。

  4.即今:当今,现在。

  5.还:尚且。

  6.愁杀:亦作“ 愁煞 ”。谓使人极为忧愁。杀,表示程度深。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诗人从岸上和水中两个角度,写出江北春景之美:杨柳毵毵,日丽风和,花柳相映,汉水澄清,微风**,树叶轻扬。诗人没有把和挚友离别时的春天故意写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实地写出春景的浓丽,并且着意点染杨柳的风姿,从而暗暗透露出此时此刻分别的难堪之情。同时也点出送别地点、季节和环境,彼有特色。两句写出花、垂杨、水、风、林五种景物,由于组合巧妙,并无堆砌之嫌。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为下文离别愁情失落气息作铺垫。

  第三句“即今江北还如此”,用“如此”收结前两句中的景物和心情,构成一种强烈的反跌,使满眼春光都似黯然失色,春色越浓所牵起的离情别绪更强烈的感觉,透露出诗人怨别愁怀的感伤。用一“还”字,临别的伤感,更见沉重。第四句“愁杀江南离别情”再进一步,此地明媚春光,已使人如此不奈离情,此去江南,江南春色更浓更美,离别之情将更使远行人愁杀,加深沉重的别情。一句实写,一句虚写,将送别双方各限天涯的离情,互相思念的愁苦,触目伤怀,作了深刻的表露。

  全诗以淡彩绘景,以重笔写情,结尾点题,天然朴实,率直真诚,毫无妆束之态。以情景交融之妙笔,实虚转化,将临别之际内心的复杂感情描摹得愁杀苦闷。

  古诗原文及赏析 2

  1 徐陵关山月古诗带拼音版

  guān shān yuè

  关山月

  xú líng

  徐陵

  guān shān sān wǔ yuè , kè zǐ yì qín chuān 。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sī fù gāo lóu shàng , dāng chuāng yīng wèi mián 。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xīng qí yìng shū lè , yún zhèn shàng qí lián 。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zhàn qì jīn rú cǐ , cóng jūn fù jī nián ?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2 关山月古诗的意思

  十五的月亮映照在关山,征人思乡怀念秦川。

  (想必)妻子此时正站在高楼上,对着窗户遥望远在边关的我而没有睡觉。

  战争的旗帜飘扬在疏勒城头,密布的浓云笼罩在祁连山上。

  战争局势如此紧张,从军征战何时能够还乡。

  3 关山月古诗赏析

  《关山月》是一首较有感染力的抒情诗,引用汉代故事描述了因战事而离别的夫妇间相思之衷情与哀愁。首先,有感而作,国事家事也萦怀于心,将边关战争和征夫思妇融于一起而描述在诗中。其次,诗作构思设计的艺术性。以十五夜之月为线索,从而勾引出征夫在边塞月下思妻,高楼上妻室念征夫的两个情景画面,这是在情景交融中抒发了两地相思情增和怨伤。再次,语言应用简洁圆润,善用词语增强意蕴。八句四十字,简明清晰,用“高楼”更见望眼欲穿,“云阵”和“战气”更见战事形势紧张,气氛逼人。诗人又巧用十五圆月作引子,抒发了内心的深情。此诗虽只有简洁八句四十个字,但写得情景交融,历历在目,呈现出一幅征夫思妇的互念互思的情感相思图。

  古诗原文及赏析 3

  原文:

  别韦参军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

  白璧皆言赐*臣,布衣不得干明主。

  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

  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岐涕泪沾衣巾。

  译文:

  二十岁便文武精通,向西游历闯荡京城。

  抬头仰望宫廷大门,指日便可位取公卿。

  国家风气和洽超过三皇五帝,朝廷的礼乐教化已遍及寰宇。

  白玉珍宝都说赐给身边*臣,百姓*民就不可能拜见明主。

  回到了洛阳却没有半垅良田,东行梁宋这也不是我的故土。

  在兔苑里垦田没有多少收成,在雁池边垂钓内心常常痛苦。

  世人待我如同众多普通的人,只有您对我来说才最为知心。

  更欣喜一生相交态度无改变,没有一次推却称说自家清贫。

  我们一起下棋奏乐从早到晚,纵酒高歌在杨柳青青的早春。

  欢乐没有尽兴就要分手离去,这让我惆怅不已又黯然伤神。

  大丈夫不作小儿女那样分别,在路口挥洒热泪打湿了衣巾。

  注释:

  1. 解书剑:会读书击剑。谓学文学武。唐孟浩然《自洛之越》诗:“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解:一作“辞”。

  2. 长安:唐代都城,在今陕西西安。

  3. 君门:犹宫门。亦指京城。三国魏曹植《当墙欲高行》:“愿欲披心自说陈,君门以九重,道远河无津。”

  4. 屈指:计算时日。比喻时间短或数量少。唐刘禹锡《让同*章事表》:“克期而进,屈指可*。”公卿:泛指**。汉荀悦《汉纪·昭帝纪》:“始元元年,春二月。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公卿上寿。”

  5. 冲融:和洽。迈:超过。三五:三皇五帝。

  6. 欢:一作“礼”。弥:充满,遍及。寰宇:犹天下,指国家全境。

  7. *臣:指君主左右亲*之臣。《墨子·亲士》:“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臣则喑,远臣则唫。”

  8. 布衣:借指*民。古代*民不能衣锦绣,故称。干:干谒。明主:贤明的君主。

  9. 负郭:*城的田,最为肥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10. 梁宋:大致在今河南省开封和商丘一带。

  11. 兔苑:园囿名,也称梁园,在今河南商县东,汉梁王刘武所筑,为游赏与延宾之所。岁不登:收成不好。不登:歉收。《礼记·曲礼下》:“岁凶,年谷不登。”

  12. 雁池:汉梁孝王刘武所筑兔园中的池沼名。垂钓:暗用姜太公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

  13. 遇:一作“向”。

  14. 最:一作“情”。

  15. 见:一作“有”。百年:一生;终身。晋陶潜《拟古》诗之二:“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16. 尝:一作“当”。

  17. 弹棋:古两人对局棋,二十四子,红黑各半。筑:状如筝的乐器,十三弦,以竹击。

  18. 欢娱:欢乐。汉班固《东都赋》:“于是**亲睹万方之欢娱,久沐浴乎膏泽。”

  19.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20. 丈夫:一作“终当”。

  21. 临岐(qí):即“临歧”,本为面临歧路,后亦用为赠别之辞。

  赏析:

  此诗前十二句,写诗人闯荡京师、客游梁宋、落拓失意的真实经历。那时他年纪轻轻,自负文才武略,以为取得卿相是指日可待的事。三言两语,写出了诗人聪明、天真、自负的性格特征。但现实遭遇并不是他所想的那样。他理想中的君主,沉醉在“太*盛世”的安乐窝里。“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礼乐弥寰宇”,说国家风教鼎盛,超过了三皇五帝,朝廷礼乐遍及四海之内。这两句,貌似颂扬,实含讽意;下两句“白璧皆言赐*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就是似褒实贬的注脚。干谒“明主”不成,只好离开京师。但不能回家,因为“归来洛阳无负郭”,家中根本没有多少产业。故诗人不得不带全家到河南商丘一带谋生,“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汉代梁孝王曾在商丘一带筑兔苑,开雁池,作为歌舞游冶之所,诗中借古迹代地名,是说自己在这里种田捕鱼,生计艰难。不说“捕鱼”而说“垂钓”,暗用姜太公“渭水垂钓”故事,说明自己苦闷地等待着朝廷的任用。

  后十句是写与韦参军的离别,生动地描写了他们之间的深挚友谊和难舍之情。“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这两句,看似寻常,其中暗含了作者的辛酸遭遇和对韦参军的感激之情。“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说他们的友谊经过长期考验,韦参军经常接济自己,从未以“家贫”为辞借口推却过。“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白日晚”见其日夕相处:“杨柳春”见其既游且歌。这样的友情,的确舍不得分开。“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惊心神”三字,写出了与朋友相别时的痛楚之状。但为事业、前程计,又不得不别,因而劝慰朋友:“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这首诗写得肝胆刻露,字字情真。一般写诗要求语忌直出,脉忌外露。但这绝不是否定率直的抒情。“忌直”是为了“深化”感情,率直是为了将实情写得更“真”,二者似迥异而实相通。高适此作直吐深情,写苦不见颓靡之态,惜别仍发豪放之情,快人快语,肝胆相照,表现出主人公鲜明的个性特征,因而能以情动人,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此诗基本上采取了长篇独白的方式,“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诗中又多用偶句和对比,讲究音韵,读来音情顿挫,雄浑奔放,具有流美婉转的韵致。

  古诗原文及赏析 4

  原文:

  芄兰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译文:

  芄兰枝上结尖夹,小小童子佩角锥。虽然你已佩角锥,但不解我情旖旎。走起路来慢悠悠,摇摇摆摆大带垂。

  芄兰枝上叶弯弯,小小童子佩戴韘。虽然你已佩戴韘,但不跟得来亲*。走起路来慢悠悠,摇摇摆摆大带垂。

  注释:

  1.芄(wán)兰:兰草名,一名萝藦,亦名女青,蔓生,断之有白汁,嫩者可食,荚实倒垂如锥形。

  2.支:借作“枝”。

  3.觿(xī):用兽骨制成的解结用具,形同锥,似羊角,也可为装饰品。本为**佩饰。童子佩戴,是**的象征。

  4.能:乃,于是。一说“宁”“岂”。知:智,一说“接”。

  5.容、遂:舒缓悠闲之貌。一说容为佩刀,遂为佩玉。

  6.悸:本为心动,这里形容带下垂、摆动貌。

  7.韘(shè):用玉或象骨制的钩弦用具,著于右手拇指,射箭时用于钩弦拉弓,即扳指。

  8.甲(xiá):借作“狎”,戏,亲昵。一说长也。

  赏析:

  此诗两章开篇都以“芄兰”枝叶起兴,描述女诗人眼中“童子”的年幼无知。因为芄兰的荚实与觽都是锥形,很相像,故诗人触景生情,产生联想。这位女诗人与诗中的“童子”,可能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关系非常亲密。可是,自从“童子”佩带觽、套上韘以来,对自己的态度却冷淡了。觽本是解结的用具,男子佩觽并没有严格年龄限制,与行冠礼不同。据《礼记·内则》记载:“子事父母,左佩小觽,右佩大觽。”《说苑·修文篇》也说“能治烦决乱者佩觽”,故毛传谓觽是“**之佩”,佩韘则表示“能射御”。当时,贵族男子佩觽佩韘标志着对内已有能力主家,侍奉父母;对外已有能力从政,治事*武。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中的“童子”一旦佩觽佩韘,便觉得自己是真正男子汉了,一下子稳重老成了许多。这本来是很正常的,可是这一变化,在那多情的女诗人眼里,不过是装模作样假正经罢了,实际他还是以前那个“顽童”。最使她恼怒的是,本来他们在一起无拘无束,亲昵得很,而现在他却对自己疏远了,冷落了。因而“童子”的日常言行举止乃至垂下的腰带,无一不惹她生气,看了极不顺眼,甚而觉得这一切都是故意做给她看的。尽管他“容兮遂兮”,处处显示出一副成熟男子的模样,而她偏要口口声声唤他“童子”。“童子”的称呼,正包含着她似娇还嗔的情态,从这一嘲讽揶揄中不难察觉她“怨”中寓“爱”的绵绵情意。

  全诗两章重叠,实际只有三个字不同,寥寥数语,就把“童子”态度的变化及姑娘的恼怒心理描摹出来了。这是诗经中惯用的复沓的手法,用以强调本意,诉说“童子”的不解风情。每章前四句一韵,后两句一韵,从乐歌的角度考察,后两句大约是附歌。

  古诗原文及赏析 5

  原文:

  宫辞

  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译文:

  君王的恩宠就跟流水一样不停地东流,使得宫女得宠的时候担心恩宠转移,失宠的时候又忧愁。

  莫要在君王的宴*上得意地演奏《梅花落》了,凉风不远,你不久也会像花儿那样被风吹落的。

  注释:

  1、君恩如水:君王的恩泽就像流水般漂移不定。

  2、忧移:害怕转移,这里指害怕君王的恩宠转移到别人身上。

  3、花落:指的是《梅花落》,汉乐府的《横吹曲》中的笛曲名。

  4、凉风:江淹的《拟班婕妤咏扇》中有“窃恐凉风至,吹我玉阶树。君子恩未毕,零落在中路”,喻被冷落。和上一句的“梅花落”联系起来,暗示女子色衰被弃的可悲前景。

  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旨在议论嫔妃宫女的地位和命运,表明妃嫔宫女纵得宠一时,但最终下场和失宠者并无二致。言外之意是警告朋党之辈莫要得意忘形,沾沾自喜。

  首先是开头一句“君恩如水向东流”,此句用流水比君王的恩宠,构思极巧妙。流水,则流动不定。君王的恩宠既如流水流动不定,宫女之得宠失宠也随之变化不定。今日君恩流来,明日又会流去,宫女今日得宠,明日又会失宠。一旦失宠,君恩就如流水一去不返。所以无论失宠得宠,等待她们的未来都是不幸。这就逼出了第二句诗句“得宠忧移失宠愁”,此句直接点出宫女的忧愁心情:得宠时候害怕君王感情变化,恩宠转换,而失宠时又愁肠欲断,悲苦难言。所以无论是得到还是失去,宫女妃嫔都得惶惶不可终日,清晰地刻画出宫女患得患失以及矛盾痛苦的心理。句中叠用“宠”字,正说明君王的恩宠对宫女的关系重要。因为宫女的命运,完全操在君王手里。

  后两句承接第二句,以失宠者的口吻警告得宠者。“莫向樽前奏花落"一句,喻指伴侍君王宴饮作乐。此处的”花落"借用江淹的《拟班婕妤咏扇》的典故,语含双关,既指曲名,又暗指下一句的花被凉风吹落,“凉风只在殿西头”,凉风不远,最终下场都是一样的,借此典故来抒发己见,警告得宠者,君王之恩宠都是难以维持的。

  整体看来,这首诗通篇都用了议论。由于比喻、双关运用得极其巧妙,诗人描写的时候在议论中含着形象,所以令人读来意味深长,比起明白直说更显得含蕴有味。纪晓岚称此诗“怨诽之极而不失优柔唱叹之妙”(《李义山诗集辑评》),正是道出了此诗含蓄的特点。

  李商隐的诗就是这样,理解它的典故寓托,能披文揽胜,不理解同样也能领略了其诗的文辞意境之美。

  古诗原文及赏析 6

  原文:

  南歌子·似带如丝柳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

  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逐香车。

  注释:

  1、“似带”句——意思是女子的腰,好像柳一样苗条。据《南歌子》首句一般的语法结构,“似带”、“如丝”都是形容柳的,即像带子像丝线一般的垂柳。这里以柳代女子之腰。

  2、“团酥”句——写女子的手脸白嫩,如雪如酥。酥:凝固的油脂,形容丰润柔嫩。握雪花:形容手上也着脂粉,如握雪花之洁白。

  3、“帘卷”句——玉钩斜挂卷帘。

  4、“九衢”二句——意思是繁华的道路口来来往往的车马,灰尘弥漫。时临暮色,男子的心,还留连着那辆华丽的车子。衢(qú渠):四通八达的道路口。《尔雅》:“四达谓之衢。”香车:华贵的车马。卢照邻《长安古意》:“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七香车就是多种香料涂饰的华贵车子。

  赏析:

  这首词是叙写一男子追慕一女子的情景。

  “似带如丝”,“团酥雪花”,是男子所见到的女子的美丽形象,即形如柳丝轻盈婀娜,色如雪花丰润光洁。“帘卷玉钩斜”等三句,写男子对女子的倾慕之情:他见到女子乘坐着华丽的车子,车帘卷起,玉钩斜悬,在繁华的道路上驶过,他留连忘归,时*暮色。他的心,还追逐着远去的香车。词虽仅短短五句,却写尽了缠绵缱绻之情。

  古诗原文及赏析 7

  原文:

  白胡桃

  红罗袖里分明见,白玉盘中看却无。

  疑是老僧休念诵,腕前推下水晶珠。

  译文:

  刚才分明看到那姑娘绣花红衣袖衬托一个白晃晃的东西,怎么一放在白色瓷盘里却什么也看不到了?

  这玩意就像老和尚念完经以后,从手腕上退下的晶莹剔透的水晶珠。

  注释:

  [1]红罗袖:绣花红衣袖

  [2]白玉盘:白色瓷盘

  [3]疑:此诗诗眼,就像的意思

  [4]“水精”即“水晶”。但《全唐诗》原文里作“精”。

  赏析:

  白胡桃,一种普通果物,而在“诗仙”李白笔下,竟是那样冰清玉洁,那样的灵秀剔透。这首咏物小诗的开首两句就很不一般:“红罗袖中分明见,白玉盘中看却无”这里,诗人从五颜六色中挑出红、白两色作底色,来衬托白胡桃的洁白无瑕你看,将它藏在红罗袖中.红白分明,欲掩却露;将它放在白玉盘上,桃盘一色,欲显却隐。这里用一个“见”字,一个“无”字,两相对比,不仅描绘出了胡桃的色泽,更赋予它活泼与顽皮。这个白色的果物像个小精灵,它以红罗为伴时,突显着自己;而当它滚动到白玉盘中时,却又好像消逝了。以上两句,本来就生动得叫人感到白胡桃在和人捉迷藏,可紧接着的两句,诗人又把一幅写意诗画升华到最高境界:“疑是老僧休念诵,腕前推下水精珠。”这里以珠宝比喻胡桃,极言了胡桃的晶莹,同时,诗人发挥了自己的奇特想像,给小小的白胡桃罩上了一层虚幻迷离的色彩:难怪它白得那样纯正,那样透灵,却原来它久缀于老僧的腕上,长听经文念诵,长受佛家香火,哪里还会不白?哪里还会不清?在这种氛围中,让人不得不下功夫去分辨:此物究竟是普通的胡桃,还是珠宝?这种“似是而非”,实在是不可胜收的朦胧美!诗中“疑”字本身说明它不是真的,让读者有更好的想象空间,承上启下,为下**了铺垫,此诗语言*实,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白胡桃本是一种俗物,可一经大诗人李白的神笔点化,它却变得如珠似玉、高贵华美了!诗人那瑰丽奇特的“诗心”和那“点石成金”的生花妙笔,那状物却不滞于物、绘形而不囿于形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在这首小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总之,这首诗虽无深意,但设想奇特,行文通俗且美妙,把白胡桃的形象描绘得生动而有趣。

  古诗原文及赏析 8

  作者:杜秋娘

  原文: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一作:有花)

  注解:

  1、金缕衣:以金线制成的华丽衣裳。

  2、堪:可。

  3、直须:不必犹豫。

  韵译:

  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

  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

  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赏析:

  此诗为中唐时期流行的一首配着曲调演奏弹唱的歌词,作者不详,《全唐诗》标无名氏,《乐府诗集》为李?,《唐诗三百首》作杜秋娘。诗题一作《杂诗》,一作《金缕曲》,一作《金缕词》,一作《金缕衣》。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故各本多以演唱者杜秋娘署名。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劝喻诗。从字面上看,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颂,是热情奔放的坦诚流露。然而在字面的背后,是劝谏人们不要贪恋富贵荣华,而要珍惜少年美好时光。告诉人们青春难再,应该珍惜年华,抓住机遇积极进取。这首诗在简短的篇幅中,以浅显的语言、动人的形象、优美的韵律、形象贴切的比喻将这一人生哲理意味深长地传达出来。深情切切,余音缭绕,具有不可思议的艺术魅力。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两句以“劝君”领起,既赋又兴,引人注意。上句开门见山提出问题,金缕衣虽然华贵,但不值得珍惜。“莫惜”,指不要过于看重,言下之意有比其更为重要的东西。“金缕衣”,用金线刺绣的华美的服装,这里指代一切华贵的东西。白居易《秦中吟·议婚》有“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之句。“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本属“须惜”,诗人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诗人以物起情,这样开头就有一种引人入胜的力量。下句从正面说明需要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补充上句。“惜取少年时”就是要珍惜少年时代大好时光,岳飞《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也属此意。这两句用赋体陈述,语义之间形成轻重、取舍的比较,诗人用否定与肯定的语气直陈己见,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由此更突出后者的珍贵。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字面意思是当鲜花盛开的时候,要及时采摘,不要等到春残花落之时,去攀折那无花的空枝。本句以春日花开花落做比,一说时光易逝,美好的青春时光很快就会过去。一说要勇于把握时机、抓住机会,不要优柔寡断、拖泥带水,一旦时机错过,将一事无成,空余悔恨。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也是此意。前句的时光易逝,更突出了后句把握时机的重要性。两句一铺一宣,浑然一体,让人心悦诚服。

  本诗新颖别致,形象生动,韵律优美,一唱三叹,颇有民歌的色彩,又极具哲理的意蕴。读后余音袅袅,思绪难收。

  宴词

  唐: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

  1、春水:(1).春天的河水。《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黄武元年,迁左将军”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及春水生,潘璋等作水城於上流。”唐杜甫《遣意》诗之一:“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元杨维桢《雨后云林图》诗:“浮云载山山欲行,桥头雨餘春水生。”(2).喻女子明亮的眼睛。唐崔珏《有赠》诗:“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3).指帝王春季游猎。《金史·舆服志下》:“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鶻捕鹅,杂花卉之饰。”《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朕今岁春水所过州县,其小官多干事,盖朕尝有赏擢,故皆勉力。”

  2、悠悠:飘动的样子.羌笛悠悠雪满地。——宋·范仲淹《渔家傲》

  3、畎:quǎn畎,水小流也。象形。古文从田,川声。篆文从田,犬声。——《说文》

  4、漳河:漳河是现在安阳和邯郸的分界线,卫河支流。位于中国河北省、河南省之间。源出晋东南山地,有清漳河与浊漳河两源。清漳河大部流行于太行山区的石灰岩和石英岩区,泥沙较少,水较清。浊漳河流经山西黄土地区,水色浑浊。两源在河北省西南边境的合漳村汇合后称漳河。向东流至馆陶入卫河。长466千米(至南陶),流域面积(至蔡小庄)1.82万*方千米。1960~1969年在上游林县(今林州市)境内建有红旗渠水利工程。

  5、棹:zhào◎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划船:“或命巾车,或~孤舟”。◎船:~夫(船家)。归~。

  6、不胜:受不住,承担不了。胜:承受,经得起.刑人如恐不胜。——《史记·项羽本纪》驴不胜怒;蹄之。——唐·柳宗元《三戒》

  【赏析】

  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这首写于宴*上的七绝所展示的,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

  春天万象复苏,生机盎然,可是人看到的却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诗人从首句起就试着撩拨读者联想的`心弦,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也暗示了诗人一片惜别深情。次句“畎入漳河一道流”(畎音quǎn,田间小沟),诗人扩大视野,寓情于景,以景抒情,仍以春景唤起人们联想。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一望无际的碧野显得非常柔和协调。然而眼前美景却激起诗人的无限忧思,春水犹能跟漳河“一道流”,而诗人却不能与友人同往,感到十分遗憾,想到好景不长,盛筵难再,一缕缕愁思油然而起。由于移情的作用,读者不由自主地和诗人的心绪贴*了。三、四句,诗人一下子从视觉转到听觉和想象上。尽管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还是不要去理睬它吧。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诗人以“莫听”这样劝慰的口吻,将许多难以言传的情感蕴含于内,情致委婉动人。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至此,通篇没有一个“愁”字,读者却已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充分领略诗人的满腹愁绪了。

  这首匠心独运的小诗含蓄蕴藉。诗人从“看到的”、“听到的”,最终写到“想到的”,不直接由字面诉说离愁,令人读之却自然知其言愁,意境深邃,启迪人思,耐人玩味。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前言】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注释】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译文】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鉴赏】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归期是何日,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月夜》就是通过设想妻子在月夜对自己的思念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那么,“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或写给友人)。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在其笔下就呈现出“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般的挚着热烈,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

  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赏析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范仲淹作为北宋著名政治家,少有大志,刻苦自励。在宋仁宗时,他主持了“庆历新政”,终因旧势力的阻挠,新政失败,遭贬外调,但他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因而那澎湃的激流、轰鸣的巨涛,强烈冲击着他的心,故以如椽大笔诉渔民疾苦。

  范仲淹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见风浪中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从而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

  作者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九日送别

  (唐)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释】

  1、蓟:jì,古州名.唐开元十八年置。治所在渔阳(今天津市蓟县).

  2、萧瑟: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秋风萧瑟。——《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3、稀:少,不多.相见常日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鞍马稀。——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死者尚稀。——清·方苞《狱中杂记》自想此梦稀奇,心下疑惑。——《二刻拍案惊奇》

  4、菊酒:即菊花酒。唐权德舆《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诗:“秋风倾菊酒,霽景下蓬山。”唐权德舆《嘉兴九日寄丹阳亲故》诗:“草露荷衣冷,山风菊酒香。”参见“菊花酒”。

  5、断蓬:犹飞蓬。比喻漂泊无定。唐王之涣《九日送别》诗:“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宋柳永《双声子》词:“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明刘基《题陆放翁<湖上诗>后》诗:“细看墨蹟成怀,叹息他乡类断蓬。”

  【赏析】

  秋风萧瑟的蓟北,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又有谁能登高送我回归故乡呢?今日相会我们便一起饮尽杯中的菊花酒,也许明日你我就像这就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公元725年前后,王之涣不愿为了衡水主薄的卑职而折腰,加上有人诬陷攻击,他便愤然辞官而去."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唐朝**在蓟北置州。治所在渔阳(今天津市蓟县),蓟置州不久,王之涣游历此地,意外和老朋友上官致情相逢,时上官致情携弟子隐居此地.两人相见,唏叹世事.第二日,王之涣辞友还乡,上官致情也将携弟子远行,这首诗便是在这时写下的.(具体细节,将在拙作《神剑啸荒录》录记)。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秋风蓟北,草木调零,于此迂僻之地,自然不会有什么朋友。所以诗人才说故人稀.岂但是故人稀,可能就诗中这一位朋友吧!异地相逢,本就是意外,但明日又要各赴他乡了,都要走,那谁送谁呢?所谓且送归,可说成同送归吧!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菊花酒本为亲人朋友相逢时所吃的酒,的确,今天是相逢了,那就一起饮这酒吧,明天我们就要像这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王之涣和上官致情当时皆因一些情由而都算做是失意之人.失意人和失意人同饮本是相逢时才吃的酒,酒后的第二天却又要天各一方了.从意外相逢到同饮菊花酒再到明日分别,两人心里都各自压着一层霜,这层霜不是几杯菊花酒便化解得开的.那么,又是什么才能化得开呢?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前言】

  《常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咏叹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感。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注释】

  ⑴常娥:原作“姮娥”,今作“嫦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首领后羿的妻子。

  ⑵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云母,一种矿物,板状,晶体透明有光泽,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等物。深:暗淡。

  ⑶长河:银河。晓星:晨星。或谓指启明星,清晨时出现在东方。

  ⑷灵药:指长生不死药。《淮南子·览冥训》载,后羿在西王母处求得不死的灵药,姮娥偷服后奔入月宫中。

  ⑸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碧海,形容蓝天苍碧如同大海。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翻译】

  云母屏风透出残烛幽深的光影,银河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赏析】

  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兹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前两句描绘主人公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本来也许可以给独处孤室的不寐者带来一些遐想,而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者,此时连这最后的伴侣也行将隐没。“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尽管这里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写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却几乎可以触摸到。

  在寂寥的长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轮明月。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据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嫦娥孤栖与谁邻?”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于是,不禁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应悔”是揣度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由于有前两句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

  至于这位寂处幽居、永夜不寐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诗中并无明确交待。诗人在《送宫人入道》诗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独”,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诗中,又以“窃药”喻指女子学道求仙。因此,说这首诗是代困守宫观的女冠抒写凄清寂寞之情,也许不是无稽之谈。唐代道教盛行,女子入道成为风气,入道后方体验到宗教清规对正常爱情生活的束缚而产生精神苦闷,三、四两句,正是对她们处境与心情的真实写照。

  但是,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灵药”式的情绪,却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

  孤栖无伴的嫦娥,寂处道观的女冠,清高而孤独的诗人,尽管仙凡悬隔,同在人间者又境遇差殊,但在高洁而寂寞这一点上却灵犀暗通。诗人把握住了这一点,塑造了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这种艺术概括的技巧,是李商隐的特长。

  古诗原文及赏析 9

  原文:

  遣兴

  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

  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

  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

  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

  译文:

  骥子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前年牙牙学语的时候。

  就知道问家里来的客人的姓名,也能背诵我的的诗了。

  世道不太*可怜骥子还是个小孩子,家中贫困,全部仰仗你母亲来照应。

  未能携全家一同避难,不知道何时才能互通音信。

  全国到处是举着麾旗的军队,战乱不止。

  倘若我能回去跟家人相聚,那就一定要争取早日见面,决不拖延。

  注释:

  ⑴ 遣兴(xìng):犹“遣意”,也就是以写诗来消遣之意。

  ⑵ 骥(jì)子:杜甫儿子宗武的小名,这一年刚五岁。

  ⑶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指骥子三岁时,知道问家里来人来客的姓名,能背诵他父亲的诗。这是称赞骥子的颖悟。

  ⑷ 渠:他,指骥子。

  ⑸ 仰:依赖。

  ⑹ 鹿门:山名,在襄阳(今属湖北)境内,汉江东岸。东汉末,天下大乱,庞德公携全家隐居于此。后成为隐居地的代称,这里意思是未能携全家一同避难。

  ⑺ 不遂:不成。

  ⑻ 雁足:事见《汉书·苏武传》,大意是,汉求苏武,匈奴单于诡言已死。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大泽中,于是声称:汉天子射上林苑中,得雁,足系帛书,知武所在。单于大惊,只好放还苏武。此处指难以料定何时才能互通音信。

  ⑼ 军麾(huī):军旗。形容全国各地都处于战乱之中。

  ⑽ 战角:军中号角。

  ⑾ 傥:通“倘”,如果。

  ⑿ 免相失:免于相互离散。

  ⒀ 迟:延迟。

  赏析:

  杜甫有二子,长子名宗文,次子名宗武,宗武乳名骥子。《遣兴》这首诗怀念的对象是儿子,慈爱之情溢于全篇。

  这是一首排律(俗称长律),中间四联全是对仗。全诗可分三层,“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前两联回忆过去,写骥子两三岁时颖悟过人,就能问知来客的姓名及能背诵杜甫的诗句;杜甫通过回忆前年牙牙学语时娇趣的憨态,极力把儿子宗武可怜可爱、天真无邪的神态表达出来,激起读者的同情,催发读者亲子之情。[3]? 中间两联“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写骥子当前的遭遇,因逢“世乱”,居无定所,又值父亲外出,音信全无,只能仰赖母亲的爱抚,更让诗人后悔不已的是没能携带全家一起逃难,以致如今分隔两地,不知何时才能互通音信;最后两联“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描写上的是一副国破乱世的情景,到处都是举着军旗的军队,号角声声激起诗人心中无限悲凉,于是诗人感叹曰,如果能有举家团圆的机会,必定不敢迟慢,表达了诗人在这种国破家碎的情况下急切盼望和*及和全家团聚的急切心情。

  这首诗先写过去是有深刻用意的。按作诗的时间来推算,骥子“学语时”当为公元755年,战乱还没有发生,可是谁也没有料想到就在这年的十一月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战争波及广大地区,使千万个家庭流离失所。诗人先写骥子在先前的颖悟的表现,再写他在战争中的遭遇,就更能引起读者的同情。此外,从“怜渠小”“仰母慈”诸语中还能看出诗人因未能尽到自己的责任而深感内疚的心情。

  古诗原文及赏析 10

  原文:

  小雅·杕杜

  有杕之杜,有睆其实。

  王事靡盬,继嗣我日。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征夫遑止。

  有杕之杜,其叶萋萋。

  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归止!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檀车幝幝,四牡痯痯,征夫不远!

  匪载匪来,忧心孔疚。

  斯逝不至,而多为恤。

  卜筮偕止,会言*止,征夫迩止!

  译文:

  一株棠梨生路旁,果实累累挂枝上。国家战事无休止,服役日子又延长。光阴已临十月底,女子心里多悲伤,征人有空应还乡。

  一株棠梨生路旁,叶子繁茂茁壮长。国家战事无休止,我的心里多哀伤。野草树木又葱绿,女子心里多忧伤,望那征人早还乡。

  登上北山高山坡,采摘枸杞红红果。国家战事无休止,担心父母心伤悲。檀木役车已破败,拉车四马也疲惫,征人也应快回归。

  未见征战人归来,忧心忡忡苦苦想。归期已过不见回,为此使我更心伤。既用龟筮又占卜,都说归期不太长,征人不久即回乡。

  注释:

  ⑴杕(dì):树木孤独貌。杜:一种果木,又名赤棠梨。

  ⑵有:句首语助词,无义。

  ⑶睆(huǎn):果实圆浑貌。实:果实。

  ⑷靡:没有。盬(gǔ):停止。

  ⑸嗣:延长、延续。

  ⑹阳:农历十月,十月又名阳月。止:句尾语气词。

  ⑺遑(huáng):闲暇。一说忙。

  ⑻萋萋:草木茂盛貌。

  ⑼陟(zhì):登山。

  ⑽言:语助词,无义。杞:即枸杞,落叶灌木,果实小而红,可食,可入药。

  ⑾忧:此为使动用法,使父母忧。一说忧父母无人供养。

  ⑿檀车:役车,一般是用檀木做的,一说是车轮用檀木做的。幝(chǎn)幝:破败貌。

  ⒀牡:公马。痯(guǎn)痯:疲劳貌。

  ⒁匪:非。载:车子载运。

  ⒂孔:很,大。疚(jiù):病痛。

  ⒃期:预先约定时间。逝:过去。

  ⒄恤(xù):忧虑。

  ⒅卜:以龟甲占吉凶。筮(shì):以蓍草算卦。偕:合。

  ⒆会言:合言,都说。一说“会”为聚合(离人相聚),“言”为语助词,无义。

  ⒇迩(ěr):*。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少年男女唱和山歌情景的小诗。秋天来了,落叶缤纷,在金风中飘舞。这是他们唱歌的时间和情境。山歌由姑娘先唱,然后小伙子接着合唱,犹如现在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的对歌。

  在《诗经》三百篇中,《郑风·萚兮》当是最短小的篇章之一,它的文辞极为简单。诗人看见枯叶被风吹落,心中自然而然涌发出伤感的情绪;这情绪到底因何而生,却也难以明说——或者说出来也没有多大意思,无非是岁月流逝不再,繁华光景倏忽便已憔悴之类。他只是想有人与他一起唱歌,让心中的伤感随着歌声流出。“叔兮伯兮”,恐怕也并无实指之人,不过是对于可能有的亲*者的呼唤罢了。

  《郑风·萚兮》因为单纯,而又有特别令人感动的地方。在“萚兮萚兮,风其吹(漂)女”之后,诗人不再说下去,让人觉着从落叶中看到的生命的流失,根本就是无奈的事情,不说也罢。而后“叔兮伯兮,倡予和(要)女”,又让人觉着人生的寂寞归根结蒂还是无从排遣。不可能真的就有人应着这呼唤唱出心心相印的歌来,寂寞也不可能真的会让人相互走*。呼唤也只是呼唤而已吧。如此想来,这种古老的歌子,浸着很深的悲凉。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