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古诗的意思 (菁华3篇)

首页 / 古诗 / | 古诗

《江雪》古诗的意思1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与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将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作者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作者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作者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作者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作者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作者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与“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作者却将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与一个“灭”字,这就将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作者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将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作者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将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

  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将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将“江”与“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将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将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作者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与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将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与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江雪》古诗的意思2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与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将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作者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作者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作者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作者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作者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作者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与“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作者却将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与一个“灭”字,这就将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作者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将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作者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将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

  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将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将“江”与“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将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将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作者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与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将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与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江雪》古诗的意思3

  一、古诗原文

  作者:柳宗元

  千 山 鸟 飞 绝 ,

  万 径 人 踪 灭 。

  孤 舟 蓑 笠 翁 ,

  独 钓 寒 江 雪 。

  二、作者背景

  柳宗元(773-819),唐代诗人。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参加永贞变法,失败后屡被流放,最终在柳州刺史任上去世,后世又称“柳柳州”。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也写得很好,古诗和韦应物齐名,世称“韦柳”。

  三、古诗鉴赏

  1、注词释义:

  绝:绝灭,消失。

  径:小路。

  踪:指脚印。

  孤舟:孤单的一条小船。

  蓑笠:用草编成的雨衣和帽子。

  2、古诗今译:

  千山寂静鸟儿都飞走不见了,万条小路上已经人迹杳渺。小船上渔翁穿戴蓑衣斗笠,独自一人冒寒在江上垂钓。

  3、名句赏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人只用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位渔翁独自垂钓。也许他什么也钓不到。诗人要告诉我们的是,孤独和严酷的环境算不了什么,人只要有信念,有毅力,再恶劣的环境也不能把我们摧垮。诗里的渔翁实际就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孤独而坚强,虽然屡遭流放,屡遭打击,但他一直不屈不挠,保持镇定自若的态度,坚持自己的理想。其中的深意,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江雪》古诗的意思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江雪》古诗的意思 (菁华3篇)(扩展1)

——《江雪》古诗的意思 (菁华3篇)

《江雪》古诗的意思1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绝迹。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

  5、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蓑笠(suōl):蓑衣,斗笠。

  赏析: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东永济县)人。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诗歌的成就也很高。

  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江雪》古诗的意思2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与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将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作者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作者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作者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作者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作者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作者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与“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作者却将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与一个“灭”字,这就将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作者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将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作者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将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

  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将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将“江”与“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将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将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作者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与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将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与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江雪》古诗的意思3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绝迹。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

  5、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蓑笠(suōl):蓑衣,斗笠。

  赏析: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东永济县)人。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诗歌的成就也很高。

  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江雪》古诗的意思 (菁华3篇)(扩展2)

——《江雪》优秀教案 (菁华3篇)

《江雪》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激发幼儿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朗诵古诗。

  教学难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

  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

  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

  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幼儿操作:画出这首古诗中你认识的字宝宝,画出来给后面的老师读一读,你读的对不对,然后朗诵给老师听,你会得到一颗五角星。

  2、总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了什么?

  3、作业

  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诗文,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抓住诗中“千”、“万”、“孤”、“独”等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意境及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来欣赏这几幅图,想想这是哪首诗描绘的场景?

  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三首诗的插图。

  看到这幅图让你想到了哪首古诗?(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这三首诗的内容,并进行吟诵。

  2观察一下这三首诗分别是写哪些季节的?(春、夏、秋三个季节)

  三幅画就是三首诗,走过了春夏秋,让我们一起走进冬天,看看冬天又是怎样一幅画面?

  3.今天,我们就来学*柳宗元写下的一首诗(板书课题:江雪)

  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出示古诗布置要求。要学*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放声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3.再指名读,评价节奏。

  4.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读古诗,想象画面,读出诗中之画。

  1.出示古诗。

  画中有诗,诗中也有画,你能从这首诗中读到怎样的画面?(板书:画)

  a.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那些景物?默读课文自由练说,

  b.指名读师点拨,相机理解“千山万径”的意思,连绵起伏的群山,纵横交错的山路,了解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

  c.细细读一读古诗,从字里行间找一找,画面中一定还有什么?(雪大)追问,从哪里发现的?

  (“独钓寒江雪”,“蓑笠翁”可以看出雪很大。)

  (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也可以看到当时是雪天,因为鸟都不飞了,人都不出来了,说明雪很大,鸟儿找不到食物,人也害怕寒冷不出来了。)

  你是从哪两个字中看出漫山遍野全是飞雪。随文点红绝:绝迹。灭:消失。

  板书:漫天飞雪

  原来这两句虽没有直接写雪,但“绝”“灭”仍告诉我们鸟儿绝迹,人迹消失。

  谁能读好这两句,读出这漫天的飞雪。

  d.出示课件“蓑笠翁”:你看,他身上穿的是——蓑,头上戴的是——笠,整个词的意思是——一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翁。

  2.(出示:寒江钓雪图)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

  3.绝唱,雪景如在目前。——顾璘齐读,再次感受漫天飞雪。

  四、抓住文眼,读出诗中之情

  1.过渡:读诗我们不仅要读出画面,还要读出诗情。下面让我们来听录音读,听着诵读,看着画面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行人消失,在这样空旷而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鱼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此时,你能感受到鱼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a.“凄凉”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消失。“绝”和“灭”: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没有了飞鸟,没有了行人,没有声音,除了鱼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如果没有“绝”和“灭”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生机勃勃。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多么空旷凄凉啊!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指名读。

  这么寒冷的天气,鸟无处觅食,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呆在家中取暖。千山万径多么荒凉!齐读。

  b.“孤独”你从哪里感受到,——其实这份孤独就藏在诗中,能找到吗?把四句诗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新的发现?(点红“千万孤独)鱼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于一身啊!请你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份孤独。板书:千万孤独)

  2.一首诗一份情,如果说这漫天飞雪是这首诗的基调,那么这万千孤独是这首诗的诗情。齐读:板书“情”。

  五、意境探寻,读出诗中之志

  1.同学们,学到这大家对渔翁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要提吗?(鼓励学生提问,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指名质疑:那么冷的天,那个鱼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难道他不怕冷吗?

  2.请大家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和同桌讨论一下。

  师板书学生猜想的原因,如捕鱼为生,独享清净,排解忧伤,喜爱钓鱼等。

  3.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

  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还记得老师上课时的介绍吗?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课件出示柳宗元生*简介: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和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是这种情况下写的。

  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5.这首诗是他所处的寒冷凄凉境界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所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再现。《江雪》正是他志向的表达。观赏《江雪》视频朗读。(板书:志)

  6.情境朗读。

  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象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尊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飘下来,好象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

  你看,他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天气是多么寒冷,男生读;

  你看,他形单影只,是多么的孤独寂寞,女生读,

  你看,他眉头紧锁,似乎满腔幽怨无处诉说,男生再读。

  你看,他目光坚毅,浑身上下透着不屈不挠,女生再读。

  你看,他寒江独自垂钓,一身傲气,你们会背了吗?

  全体起立,咱们齐背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板书:顽强不屈)

  四、拓展延伸,学*《题秋江独钓图》

  1.江上垂钓系列的古诗有不少,清朝王士祯也写了一首关于江上独钓的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应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方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提出来。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根据学生要求提供王士祯的生*简介。

  3.现在,我相信每一位学生心中都有一幅图,谁来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题

  秋江独钓图》?指名两个学生说。

  4。老师课件出示简图,这符合你心中的那一幅图吗?

  小结:每一个的理解不同,心中画出的图景也不一样,所以想象也是体会诗意的一种好办法。

  5.那么这一首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我们四人小组来研究一下,看看一共可以列出多少条?讨论以后,请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相同点:都在江上,都是一个人,都是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都在钓鱼,不同点:一个是江雪独钓,一个是秋江独钓。

  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是时间不一样,还有补充吗?(一个是天寒地冻,一个是秋意正浓,心情更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

  小结: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

  6.学生带着不同的感受读自己喜爱的诗,

  7.我国古代描写钓鱼的诗词还有很多,你们看,老师从网上下载了那么多的资料。

  这些诗人除了钓鱼,还收获了一些什么样的心情?请同学们到他们的诗中去寻找答案。

  板书:

  画漫天飞雪

  江雪情千万孤独

  志顽强不屈

《江雪》优秀教案3

  活动目标:

  1、欣赏古诗,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

  2、幼儿学念古诗。

  活动重点:

  幼儿学念古诗。

  活动难点:

  欣赏古诗,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幼儿用书画面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听过古诗吗?谁会念的?

  (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谈论自己的感受。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这张图片上有什么?从上往下观察。(观察后回答)

  (2)教师小结:山上被白雪覆盖,树叶落光了,一位老爷爷坐在船上,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在钓鱼。

  (3)教师:你们看了这张图后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说说自己的感受,并用比较慢的速度朗诵古诗。

  教师:现在我来说说我的感觉吧,我感觉到这个画面是很安静,很悠闲自得的感觉。

  教师:这张图描述的是一首诗。我们念一念吧。

  (教师用比较慢的速度念一遍古诗)

  3、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含义。

  (1)幼儿对古诗提问。

  教师:你们听了以后,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吗?(如果幼儿已经不太能记得古诗的内容,教师要反复念,加深幼儿记忆)

  (2)幼儿谈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教师:你们觉得这首古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幼儿自由回答)

  4、引导幼儿学*幼儿用书,了解古诗的特点。

  (1)迁移幼儿已有经验,发现古诗和现代诗歌的相同与不同。

  教师:这首诗歌和我们以前念过的诗歌一样吗?哪些地方一样?又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幼儿回答)

  (2)教师简单介绍古诗特点。

  教师:每句话的字一样多,有时是五个字的五言律诗,有时是七个字的七言绝句。

  5、幼儿完整念古诗。

  教师:我们一起来大声的学念这首古诗吧。

  (教师带领幼儿念1-2遍,再幼儿单独念)

  三、活动结束。

  教师:我们学会了念古诗,小朋友们回到家里念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江雪》古诗的意思 (菁华3篇)(扩展3)

——《江雪》教案 (菁华5篇)

《江雪》教案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7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意。

  二、教材说明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江雪》,即江上雪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绝:绝迹。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千山:虚指所有的山。万径:虚指所有的路。这两行的意思是: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没有人的踪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孤零零。舟:小船。蓑:蓑衣。笠:斗笠。这两行的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注意读准“踪、舟、翁”的字音。

  启发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

  “绝、孤、翁”,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径、钓”,可用熟字“轻、的”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2?写字教学。

  “绝、径、踪、孤”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左边的偏旁与右边的部件长短也不同。书写时注意,“径”的右上不要写成“又”;“孤”的右半边不要写成“爪”。

  翁:上面的“公”要写扁一些,下面“羽”字左边的“*”比右边的“*”要略小一点儿。

  钓:右边是“勺”,不是“勾”。

  (三)词句教学

  充分利用挂图或投影片进行观察,让学生边读边悟,初步了解诗意,再进行背诵。

  开始可从学生生活中见到的雪景入手读懂江雪是写江上的雪景。接着,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江上雪景是怎样的呢?”学生边读诗边看图,领悟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其中的“千”“万”都是指许多。“鸟飞绝”,是没有了鸟的踪影。“人踪灭”,是没有人的足迹。全句写出了大雪覆盖的严寒景象。然后边读诗边看图,理解“孤舟”是孤零零的小船;“蓑笠翁”是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独钓”,是一个人垂钓;“寒江”,寒冷的江面上。最后了解这两行讲的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的江面上独自垂钓。

  让学生大致了解诗意就行。

  (四)朗读、背诵指导

  结合看图、投影、听音乐等,尽量让学生去感受诗的意境。示例如下: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借助图画练*背诵这首诗。

  (五)练*提示

  1?第一题,在学*课文时完成。

  2?第二、三题,在识字、写字教学时完成。

  3?第四题,在学生背诵课文后完成。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怎样的雪景?今天我们去看看唐代诗人柳宗元笔下的雪景。出示雪景图或投影,学生读题,结合看图,读懂“江雪”就是江上雪景。

  (二)边读边想读诗句

  1.正确朗读全诗。

  2.引导读懂诗句。

  学*“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用迁移法读懂“千山”、“万径”。请同学们回忆《夜宿山寺》中“百尺”的“百”表示什么意思?这儿的“千”、“万”与“百”的意思一样都是指“许多”、“很多”。

  (2)用看图法读懂“鸟飞绝”、“人踪灭”。请同学们观察图,在图上找“鸟”与“人”的踪影。(学生找不到,就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找不到。)

  (3)用词意连接法,体会诗意所描写的寒冷景象。

  (4)用看图记诗句的方法背诗句。

  学*“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用看图法读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思。

  (2)用词意连接法让学生说说大意。

  (3)用看图记诗句的方法背诵诗句。

  (三)朗读古诗品品味,记住诗句自然成。

  1.在古朴的音乐中,让学生看图、想象,读出诗的韵味来。

  2.通过反复朗读达到背诵。

  五、参考资料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州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因参加王叔文集团变法,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

《江雪》教案2

  一、揭题,导入新课,江雪上课教案。

  1、同学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先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画。出示《静夜思》看,一轮明月挂在床前,诗人不由得思念自己的故乡。这画面是描绘哪首诗的?

  2、出示《山行》。远看,山路蜿蜒伸向寒山。*看,枫叶如火,比二月的春光还要艳丽,诗人不由停车驻足观望,想想看,是描绘哪首诗?

  3、你不仅会欣赏,而且还会想画面。看画面,看主要景物与古诗的联系。这是读好诗的方法。

  4、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唐朝著名诗人柳宗元写的一首诗《江雪》。师板课题。读题

  二、初读古诗。

  1、出示《江雪》要学*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昨天大家预*读了,看看大家读得怎样了。

  2、你把音都读准了,再请一位同学来读好吗?。

  3、有一个字注意“翁”要读准。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读好。

  4、每一个字都念准了。你把今天要学的生字“孤”都读得很准。我们一起来写“孤”,左窄又宽,左边是子,写左边子,要给右边的瓜留好位置,中间一点不能丢,写最后一笔要写得舒展。

  5、请学生再读。你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还读得很有节奏。老师发现你把“蓑笠”读得非常准。有哪位同学在预*的时候查到“蓑笠”是什么?“蓑笠”图片

  (点红理解“蓑笠”:从字型上就可看出,“蓑”是用草或稻草编成的雨具,“笠”是用竹子编成的,遮阳挡雨水的帽子。出示蓑衣图和斗笠图。)

  三、再读古诗,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板书画。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看到了什么画面。一边小声读诗,一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小声读古诗。

  2.把你看到的画面和同学交流一下。生交流

  3.如果把黑板作为画纸,你最想上来画什么? 渔翁

  4.一艘小小的船,一根短短的鱼杆。你为什么只画一个人,一条船?诗歌里哪个词告诉你这个画面。孤舟一条船。独钓 一个人。孤独

  5.他通过两个字看到了一个画面,这是什么衣着?哪一位同学来完整地说说蓑笠翁的意思。(了解“蓑笠翁”:是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

  6.就这样读读诗,画画画,再读读诗。把下面两句诗的画面清晰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了。指名读。(1)我看到了一个人——(2)我看到了一条船,齐读。

  7.还可以添上些什么“? 山 你为什么不是画的一座山? 千山——很多山

  8.诗中还有一个词跟千山相似,也是表示多的。你找到了吗?

  万径。 径?什么是万径? 是一万条小路? 很多小路。

  弯弯曲曲,高高低低伸向寒山的小路。老师来画。你看我们抓住关键词就理解了一二两句诗。能读好一二句吗?把画面展示在眼前。

  (1)我看到了条条小路——(2)看到了许多座山

  作者就是用这种夸张的手法让我们看到了条条小路,座座高山。齐读

  9.我们把画面基本完成了?你觉得还应该添些什么? 雪。

  (1)老师画一点。想想哪里有雪?有没有直接写雪的? 寒江雪

  是呀,寒江雪里面就有雪。透过这个词“寒”字你感受到什么?

  寒风刺骨 寒冷。好冷呀,雪好大,所以老师还得给他添上点雪花。

  (2)全诗还有没有含着雪?有没有写雪大的词?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是绝和灭,你能说出是什么意思吗?是什么绝迹什么没有了。 鸟绝迹了,人灭了。雪能不大吗!老师接着画雪。

  10.这就是寒江飞雪的图画,师板书“寒江飞雪”,教案《江雪上课教案》。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个画面?

  指名读。(1)我看到飞雪在江面上飞舞。——(2)千山万径,大雪封山——(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让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

  11.同学们,在你们共同的努力下画面已经完成了,诗意一定也在你们心中了,能不能相互说说诗意呢?同桌互相说一说。把你看到的画面用语言告诉我。再指名说

  12.诗意明白了,画面清晰了,此刻让我们静下心来听听诵读,你们会有新的感受。(播放录音。)

  (1)听着诵读,你心中油然而生的是什么感受?如果你就是那位渔翁,在这样的空旷,这样的无声的地方。你的感受是? 孤独感 板书:孤独

  (2)文中有吗?只有这一点点的孤独吗?细细地读,静静地品,文中哪几个词里藏者孤独,也在诉说孤独,你还能读到孤独,用笔圈圈。还有哪些字也在写孤独。

  (3)绝 灭 你能说说你为什么找这两个词?

  没有人 没有鸟。空旷无人,这两个字看似写鸟写人,实则写孤独,看看,再找一找。千山 万径是一座山,是一条路吗

  很多山,很多路,都没有人

  这么空旷的世界只有渔翁一个人,只有寒江做伴,飞雪为友,这种孤独太深,太浓,太厚了。

  文中有一个词“千万孤独”。请学生读。

  诗文处处写景,其实处处写情,千万孤独就是这首诗的诗情。板书“千万孤独”谁来读。读出这份浓郁的孤独

  生配乐读——节奏慢一点可能会更好。

  (1)我感受到了千万孤独——(2)我听到了飞鸟绝迹、人迹罕至的感受。——(3)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这个永恒的孤独。

  14.(1)同学们,古诗学到这儿,我们的目光不由地再次聚焦到这位老渔翁身上。古人云:“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这个漫天飞雪中独自钓鱼的渔翁之意在什么呢?这个渔翁他可能是谁呢?(柳宗元)

  (2)简介柳宗元。柳宗元此时就在永州。由于他一心救国救民,参加著名的永贞新政,触怒了当朝皇帝和权臣,被一纸诏书贬到了数千里之外的永州。在永州,他无职无权,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在寺庙中借宿,一住就是好几年。在永州,他无家无室,有时,甚至连说话的人都没有。然而还是在永州,他曾给朋友写下这样一封信,里面有这样两句话:(出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内”就是柳宗元的内心、理想、志向。这句话的意思:我虽然遭受了这么多的磨难与挫折,我仍不会改变我的内心,我的理想,我的志向。《江雪》,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此时。

  (3).让我们再读这首诗,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鸟飞绝,人终迹,寒江雪都是静的,师只有一个字是动的,显现出无限生机。钓,他为什么要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钓鱼?他钓得到鱼吗?他在钓什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柳宗元迎风抗雪,孤舟独钓,他在等待什么?(他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

  读出这种对朋友的等待。——听到你朗读,我听到了对朋友的期待。环境这样恶劣他还在钓什么?——心境通过“钓”字你看到了怎样的柳宗元

  ———绝不放弃的柳宗元——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柳宗元。——坚强的

  (4).这就是柳宗元的执着,坚强,坚守。正如他的诗所说“不更乎其内”板书:不更乎其内。刚才我们读出的是柳宗元的借景抒情,板书“情”,现在我们读出的是他借诗言志。板书:“志”。让我们读出这份坚守,沉着、期待。生齐读。

  (5)我想同学们一定把这首诗深深记在了心里,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背一背。生背齐背

  四、作业。

  柳宗元把不幸和坎坷留在了永州,把他的智慧和文采也留在了永州,老师向大家推荐柳宗元在永州写的另一首诗《渔翁》及解释,根据我们今天学*古诗的方法“读读诗想想画面,想想画面再读读诗”,把你又看到的鱼翁及看到的画面画在作业纸上。(投映)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傍bànɡ 汲jí)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欸乃 ǎi nǎi)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逐zhu

  [注释]夜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过夜;清晨,他从湘江里打上清水又燃起楚竹做饭。等到烟销云散旭日初升,却看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回身一看,只见青山绿水之中,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的白云在相互追逐。 老师布置(任选其一):

  (1)自读《渔翁》,体会其中的诗意和情感,想象并画出你看到的画面。

  (2))搜集并诵读柳宗元的诗歌,与同学交流分享。

《江雪》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激发幼儿学*古诗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

  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

  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

  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出示图片,讲述冬天的山,雪花的形状。

  3、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4、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江雪的图片)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5、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我们听着音乐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幼儿操作:画出这首古诗中你认识的字宝宝,画出来给后面的老师读一读,你读的对不对,然后朗诵给老师听,你会得到一颗星星。

  2、总结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了什么?

  可以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么?

  出示打印稿件: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教案4

  一、说教材:

  《江雪》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首诗,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的一首诗。本诗描绘了一幅肃穆感人的南国江乡雪景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江乡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她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后世许多山水诗不能超过它,人们画山水画也多以这首诗为题材,千百年来传诵不绝。

  二、教学目标: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有:

  1通过学*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多元解读渔翁,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江雪》,指导学*多元地解读渔翁形象,本课的难点是教会学生多元地解读渔翁形象,因此在授课时我紧紧抓住这两点来教学。

  四、说教法: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还穿插许多小游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比赛时,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 、“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自悟,自得。

  五、说学法:

  在课堂上,我设计让学生用诗意来朗读古诗,去理解古诗,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如把你的感悟写到“脸”上。这样,从学生学*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气氛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我们传统的古诗教学都十分注重讲究学法:解题——读诗——释意——悟情——吟诗,但是如果我们过于强调这些学法,则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对于事物新鲜感的需求。因此,我们的古诗教学也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学*氛围,尽量淡化教学痕迹,做到教育的“无痕”。因此我首先创设了香港拍卖会这个情景,淡化学*的场景。

  (二)愉悦情境,积极探究

  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像“超级女生”一样吸引学生的眼球,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改变陈旧的观念,真正把“讲台”变成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完成由“配角”向“主角”的转变。即由学生来唱主角。此时,学生已不再将翻译诗句当成一种负担,而是当成了一种乐趣。关于渔翁的形象,我们总是给他贴上“顽强不屈”的标签,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们的渔翁又为何如此“孤独”呢?为了我们的渔翁不再孤独,我设计了让学生多元解读渔翁这个环节。这正体现了新课标的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朗读方面,我设计了这一环节,把自己感悟到的感情“写”

  在脸上,面对此要求,学生怎能不诗意地朗读。此时的读不仅是单纯多元朗读,更是学生创造性自主探究教材感悟地朗读,是学生发自内心地朗读。

  (三)拓展知识

  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要有三度——深度、广度、温度,但是广度决定深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此时我设计了这一个拓展练*,让学生通过辨析对比,进一步地重新感悟渔翁,让我们的渔翁形象更加饱满,让我们的渔翁不在孤独。

《江雪》教案5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因此在课堂上我设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目的就是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从学生学*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氛围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加深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努力体现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2、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所以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它是在学生理解诗文大意后的升华。把学生引入意境,就是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由此我采用了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听一听的方法,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再现于学生的心目中。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得有趣,有味,更受到了古文化的熏陶。

  3、加强课内外的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出示雪景图)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

  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说

  (1)播放音乐,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补充的?

  画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3)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读

  (1)抽生读。

  (2)集体评议。(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3)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4)抽生背诵。

  四、课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


《江雪》古诗的意思 (菁华3篇)(扩展4)

——江 雪范文五份

  江 雪 1

  天,下了鹅毛大雪。

  “啊!冬天真的来了!”树木被积雪压弯了腰,仍不时听到雪悄悄滑落的声音。江边的芦苇似乎被冰冻住了,远远望去,就像用雪雕成的雕塑一般。鸟儿们飞向了遥远的南方。

  山下的一条条小路再也找不到它们的踪影了,盘山的小路上再也没有行人过往。由于没有一个行人的足迹,这路似乎沉沉睡去,随着大山一同沉睡了。

  层层叠叠的山峰连绵起伏,像高大的巨人巍然屹立在江边。

  我的目光转移到了湖面上的一条孤舟上。只见上面坐着一位年过花甲的渔翁。他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神情严肃。他嘴唇泛白,脸色发紫。阵阵寒风吹来,他却一动不动坐在船上。我不禁好奇地问:“老渔翁,这么冷的天,鱼会出没吗?”渔翁笑道:“我并不是为了钓鱼,是为了看江景啊!”说完,又继续垂钓。我恍然大悟:我虽然被降职,被贬到永州,没法给朝廷效力,但我照样可以为老百姓造福啊!于是,我为景赋诗: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 雪 2

  今天,我们学*了第24课《江雪》。

  老师先给你们介绍一下作者: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通过学*,我知道了这首诗的意思是:所有的山上都没有鸟的影子,所有的路上都没有人的行踪。孤零零的小船上,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江面上垂钓。

  老师还告诉我们。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风雪寒江独钓图。这首诗是在皇上准备杀柳宗元时所写,诗人用这首诗写出了自己悲伤的心情。

  闭上眼睛,背诵这首诗,我仿佛回到了当时。我仿佛看到了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位老人正在江面上钓鱼。可以感受出天上没有一只鸟,路上没有一个人在行走,而只是老翁一个人在钓鱼。好可怜呀!

  柳宗元看见他一条鱼也没有钓到,十分可怜他。就挥笔为他写下了这首诗《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江 雪 3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完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无数座山岭中荒无一人,数不胜数的小路上也常年未留下任何的足迹。只有一位孤零零的老渔翁驾着小船,迎着漫天飞舞的风雪,在独自垂钓。就从这些场景谈起吧。前半部分写出了这里的荒凉,其实就是在表达当时作者并不容易,没有人支持他想要改革创新的念头。后半部分虽然是在描绘老渔夫独自垂钓,但其实“老渔夫”就是作者自己,这个比喻更加突出了作者内心的无助,被他人所孤立。从整首诗可以看出作者顽强不屈、凛然无畏的精神品质。

  作者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政治腐败黑暗的时代,作者虽然同王叔文一起进行了激烈的改革斗争,但却不幸失败,他的心情一下子落到了谷底,又被流放去做了司马,觉得无人理解他,支持他,更没有人站出来帮助他,因为大家谁不怕死啊?可是,他就算是冒着生命危险,只要人民能得到幸福,他就愿意继续坚持下去。看到这样顽强的他,我真佩服他傲岸清高、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行。

  了解了这么多,我也被作者这种精神给深深感动了,心中发誓,只要下定决心,就不再反悔,一定要坚持下去。

  江 雪 4

  仅仅一夜,大雪覆盖着山峰,天地苍茫,一片白银世界。四周围见不到一只飞鸟的影子,一条条小路,都被积雪笼罩着、覆盖着,小山路上也都没有人的足迹。整个大地都是茫茫白雪,银装素裹,万籁具寂。只有一个穿着蓑衣、戴着雨笠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

  十月寒冬,北风呼呼地刮着。风雨交加,雪花这六角的精灵、纷纷扬扬飘洒而来,山川大地,成了一个白色的世界。树上满是一层厚厚的积雪,枝上挂着晶莹的冰柱;河里的水也结成了冰,游鱼潜伏、躲在水底下。简直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天籁清寂。群山似银耀眼,村子变白。往日叽叽喳喳的鸟儿声消失了,哪儿有一只鸟儿的踪影。一条条山路白茫茫一片,没有人走过的足迹。啊,天气太冷了,人们或许窝在家里,烤火取暖,所以四周围看不到一点人影儿。

  在寒冷的江面上,北风横行肆虐,雪花狂舞。这时,老渔翁独自坐在一只老旧的小船上;他砸开冰口,将鱼杆抛进水中。他静静地等待鱼儿上钩。

  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老渔翁不惧天寒地冻、风雪狂飞。他也许忘记了这一切,正在忘我地垂钓。他形体清瘦,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高傲,凛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令人钦佩。

  江 雪 5

  已经是寒冬时节。在简陋的小木屋里,我身上连可以御寒的衣服都没有,还能做些什么呢?深秋时,鸟儿都已经飞向温暖的南方了,只剩下我独自留在这里,让寒冷把内心所剩不多的热情毫不留情的浇灭。我找不到什么有意义的事来做,乏味的消磨时间成就了我的余生。偶尔,我会想到一件温暖的事,但微微一笑过后,便是悲伤。

  这儿早就没有一个人影了,静的好像没有活着的东西。其实活着与死亡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概念,没有谁会在意我,没有人会需要我,更没有人会重用我!我柳宗元*生清白,为官尽职,为什么有人会陷害我,把我贬到永州做司马?人与人真的不*等吗?一部分人真的会被另一部分人压迫吗?

  只有在这深山老林之中,才不会有人继续欺骗我、不公正的对待我吧?我就在这里住下,度过余生,一切都让它随风去吧。

  突然,我看到山脚下白茫茫的江面上,出现了一个人影。他披着一件蓑衣,砸开冻结的冰,似乎在垂钓。可是,严寒冬季里能钓到什么呢?只有“孤寂”无处不在……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