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菁华5篇)

首页 / 工作总结 / | 工作总结

产业发展工作总结1

  20xx年来,区住建局在区委区*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强化房地产业和建筑行业管理,充分发挥协调和服务职能,为岳麓区产业发展项目顺利推进做了大量工作,现将20xx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动协调服务,推进房地产项目建设

  今年,岳麓区委、区*为确保全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进一步突出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各街道、乡(镇)和房地产企业调度,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规划报建、路网配套等问题,使建设环境进一步优化。我局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区*安排,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搞好协调,推进房地产项目建设

  一是定期调查摸底。我局行业管理科具体负责房地产项目的协调服务,年初召开了各街道乡镇分管房地产项目副职的会议,要求各街道乡镇及时掌握辖区范围内房地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按季度上报区住建局。今年全区计划启动房地产项目91个,实际启动67个,已完工项目4个,尚有24个项目因各种原因未启动。

  二是定期调度。根据各街乡镇上报的情况,我局集中组织,由区*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参加,专题调度房地产重点项目,研究解决问题,推进项目建设。

  三是协调解决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我局安排专人负责清欠工作,逢节假日及特殊时期,积极开展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拖欠摸底调查,及时引导企业将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尽量避免爆发*事件。

  二、积极引导,推动建筑行业新发展

  我区现有总承包企业32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13家,二级企业14家,三级企业5家),专业承包企业26家,劳务分包企业

  26家。总承包企业以房屋建筑为主项的达31家,占总承包企业的97%;资质覆盖面达25个,占60个专业的42%,上半年坪塘建设集团填补了我区铁路专业资质空白。建筑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产值持续攀升,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不断增强。预计全年完成建安总产值140亿元,同比增长25%;上缴税收4.5亿元,同比增长25%,建筑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1、开拓创新,展示建筑行业新特色

  一是着力推进行业协会成立。为顺应当今形势发展需要,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行业科积极筹备,着力推动岳麓区建筑行业协会成立。岳麓区建筑行业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在时代帝景多功能厅顺利召开。协会的成立,对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沟通与合作,提高建筑行业整体素质,加快我区建筑行业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是积极组织成立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在区总工会的悉心指导下,行业科积极准备行业工会成立前期各项工作,长沙市岳麓区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正式成立,这也是全省首家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为维护建筑工人合法权益搭建*台,标志着岳麓区万名建筑工人从此有了一个共同的家。11月29日省总民管部领导专程来调研,充分肯定了我区建筑行业工会工作,对岳麓区建筑行业率先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准备在全省各行业推广我区建筑行业工会先进做法。

  2、深化服务,塑造建筑行业新形象

  一是做好行业诚信建设服务。积极组织、深入指导企业参加全市信用等级评定及评优评先工作,湘华、西城、桐木、坪塘、岳麓山、金湘、清水、咸嘉8家企业被评为“AAA”企业;猎鹰、新望被评为“AA”企业;西城被授予“20xx-20xx年度长沙市建筑企业施工总承包十强”称号;西城、湘华、金湘、坪塘、桐木、岳麓山6家企业被评为“施工总承包先进企业”;坪塘、西城被授予“质量优胜企业”;坪塘、东方红、西城被评为“安全生产好企业”。企业诚信意识明显增强,行为更加规范。

  二是全力支持企业打造精品工程。为提升建筑单位创优意识和积极性,年初确定创鲁班奖计划,并在局长的带领下对创优工程企业进行了专程走访,制定重点扶持措施,加强跟踪指导。在各

  级部门和施工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由我区湖南*沙湘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湖南省西城建设有限公司参建的湖南省肿瘤医院门诊、医技、住院大楼工程项目喜获20xx20xx年度*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捧回了我区第一个建筑工程质量最高荣誉。

产业发展工作总结2

  关于产业发展的工作总结范文

  一、主动协调服务,推进房地产项目建设

  今年,XX区委、区*为确保全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进一步突出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各街道、乡(镇)和房地产企业调度,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规划报建、路网配套等问题,使建设环境进一步优化。我局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区*安排,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搞好协调,推进房地产项目建设

  一是定期调查摸底。我局行业管理科具体负责房地产项目的协调服务,年初召开了各街道乡镇分管房地产项目副职的会议,要求各街道乡镇及时掌握辖区范围内房地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按季度上报区住建局。今年全区计划启动房地产项目91个,实际启动67个,已完工项目4个,尚有24个项目因各种原因未启动。

  二是定期调度。根据各街乡镇上报的情况,我局集中组织,由区*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参加,专题调度房地产重点项目,研究解决问题,推进项目建设。

  三是协调解决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我局安排专人负责清欠工作,逢节假日及特殊时期,积极开展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拖欠摸底调查,及时引导企业将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尽量避免爆发*事件。

  二、积极引导,推动建筑行业新发展

  1、开拓创新,展示建筑行业新特色

  一是着力推进行业协会成立。为顺应当今形势发展需要,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行业科积极筹备,着力推动XX区建筑行业协会成立。XX区建筑行业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在时代帝景多功能厅顺利召开。协会的成立,对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沟通与合作,提高建筑行业整体素质,加快我区建筑行业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是积极组织成立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在区总工会的悉心指导下,行业科积极准备行业工会成立前期各项工作,XX市XX区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正式成立,这也是全省首家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为维护建筑工人合法权益搭建*台,标志着XX区万名建筑工人从此有了一个共同的家。XX月XX日省总民管部领导专程来调研,充分肯定了我区建筑行业工会工作,对XX区建筑行业率先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准备在全省各行业推广我区建筑行业工会先进做法。

  2、深化服务,塑造建筑行业新形象

  一是做好行业诚信建设服务。积极组织、深入指导企业参加全市信用等级评定及评优评先工作,湘华、西城、桐木、坪塘、岳麓山、金湘、清水、咸嘉8家企业被评为“AAA”企业;猎鹰、新望被评为“AA”企业;西城被授予“20xx-20xx年度长沙市建筑企业施工总承包十强”称号;西城、湘华、金湘、坪塘、桐木、岳麓山6家企业被评为“施工总承包先进企业”;坪塘、西城被授予“质量优胜企业”;坪塘、东方红、西城被评为“安全生产好企业”。企业诚信意识明显增强,行为更加规范。

  二是全力支持企业打造精品工程。为提升建筑单位创优意识和积极性,年初确定创鲁班奖计划,并在局长的带领下对创优工程企业进行了专程走访,制定重点扶持措施,加强跟踪指导。

  关于产业发展的工作总结范文

  19XX年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推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自主创新,把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和示范工作作为调整我市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中药材产业化开发成效显著

  二、落实各项配套措施、推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市委市府对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工程的实施非常重视,及时成立了以*任组长、市委副*和副*任副组长、市府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并由专人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由于各成员单位责任明确,各施其职,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根据*和省发展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有关精神,我市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通知》和《市中药材科技示范园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制定了我市中医药产业10年发展规划和促进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七条政策措施,为我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对外交流与合作。

  一是积极组织我市中药材生产企业及制药企业参加各种展会及经贸洽谈会。xx年我局组织了7个制药企业及药材生产企业18个新技术、新产品参加了国际中医药现代化科技大会暨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xx年9月,由我局牵头,市*组成了以科研机构、医院、中药材基地、中药材产业化企业及市、区、县相关部门200多人的代表团参加了第二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展示了我市科研成果*100个。

  二是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对我市中药材生产基地及制药企业的宣传。xx年X月XX至XX日,由XX电视台等一行16人组成的新闻采访团,对我市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采访,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广泛关注,进一步强化了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我市中医药现代化和现代中药产业的发展。

产业发展工作总结3

  20xx年来,区住建局在区委区*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强化房地产业和建筑行业管理,充分发挥协调和服务职能,为岳麓区产业发展项目顺利推进做了大量工作,现将20xx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动协调服务,推进房地产项目建设

  今年,岳麓区委、区*为确保全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进一步突出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各街道、乡(镇)和房地产企业调度,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规划报建、路网配套等问题,使建设环境进一步优化。我局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区*安排,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搞好协调,推进房地产项目建设

  一是定期调查摸底。我局行业管理科具体负责房地产项目的协调服务,年初召开了各街道乡镇分管房地产项目副职的会议,要求各街道乡镇及时掌握辖区范围内房地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按季度上报区住建局。今年全区计划启动房地产项目91个,实际启动67个,已完工项目4个,尚有24个项目因各种原因未启动。

  二是定期调度。根据各街乡镇上报的情况,我局集中组织,由区*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参加,专题调度房地产重点项目,研究解决问题,推进项目建设。

  三是协调解决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我局安排专人负责清欠工作,逢节假日及特殊时期,积极开展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拖欠摸底调查,及时引导企业将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尽量避免爆发*事件。

  二、积极引导,推动建筑行业新发展

  我区现有总承包企业32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13家,二级企业14家,三级企业5家),专业承包企业26家,劳务分包企业

  26家。总承包企业以房屋建筑为主项的达31家,占总承包企业的97%;资质覆盖面达25个,占60个专业的42%,上半年坪塘建设集团填补了我区铁路专业资质空白。建筑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产值持续攀升,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不断增强。预计全年完成建安总产值140亿元,同比增长25%;上缴税收4.5亿元,同比增长25%,建筑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1、开拓创新,展示建筑行业新特色

  一是着力推进行业协会成立。为顺应当今形势发展需要,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行业科积极筹备,着力推动岳麓区建筑行业协会成立。岳麓区建筑行业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在时代帝景多功能厅顺利召开。协会的成立,对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沟通与合作,提高建筑行业整体素质,加快我区建筑行业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是积极组织成立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在区总工会的悉心指导下,行业科积极准备行业工会成立前期各项工作,长沙市岳麓区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正式成立,这也是全省首家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为维护建筑工人合法权益搭建*台,标志着岳麓区万名建筑工人从此有了一个共同的家。11月29日省总民管部领导专程来调研,充分肯定了我区建筑行业工会工作,对岳麓区建筑行业率先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准备在全省各行业推广我区建筑行业工会先进做法。

  2、深化服务,塑造建筑行业新形象

  一是做好行业诚信建设服务。积极组织、深入指导企业参加全市信用等级评定及评优评先工作,湘华、西城、桐木、坪塘、岳麓山、金湘、清水、咸嘉8家企业被评为“AAA”企业;猎鹰、新望被评为“AA”企业;西城被授予“20xx-20xx年度长沙市建筑企业施工总承包十强”称号;西城、湘华、金湘、坪塘、桐木、岳麓山6家企业被评为“施工总承包先进企业”;坪塘、西城被授予“质量优胜企业”;坪塘、东方红、西城被评为“安全生产好企业”。企业诚信意识明显增强,行为更加规范。

  二是全力支持企业打造精品工程。为提升建筑单位创优意识和积极性,年初确定创鲁班奖计划,并在局长的带领下对创优工程企业进行了专程走访,制定重点扶持措施,加强跟踪指导。在各

  级部门和施工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由我区湖南*沙湘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湖南省西城建设有限公司参建的湖南省肿瘤医院门诊、医技、住院大楼工程项目喜获20xx20xx年度*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捧回了我区第一个建筑工程质量最高荣誉。

产业发展工作总结4

  1998年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推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自主创新,把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和示范工作作为调整我市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中药材产业化开发成效显著

  二、落实各项配套措施、推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市委市府对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工程的实施非常重视,及时成立了以*任组长、市委副*和副*任副组长、市府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并由专人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由于各成员单位责任明确,各施其职,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根据*和省发展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有关精神,我市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通知》和《市中药材科技示范园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制定了我市中医药产业10年发展规划和促进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七条政策措施,为我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对外交流与合作。

  一是积极组织我市中药材生产企业及制药企业参加各种展会及经贸洽谈会。20xx年我局组织了7个制药企业及药材生产企业18个新技术、新产品参加了国际中医药现代化科技大会暨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20xx年我市又组织了“川白芷GAP基地建设及深加工”、“肤清舒”等9个项目赴港参加“川港合作发展周”洽谈会,其间香港中成药商会与我市皮肤病研究所签订了“肤清舒”产品合作开发日本市场的合作协议;20xx年9月,由我局牵头,市*组成了以科研机构、医院、中药材基地、中药材产业化企业及市、区、县相关部门200多人的代表团参加了第二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展示了我市科研成果*100个。二是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对我市中药材生产基地及制药企业的宣传。20xx年8月15至16日,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技日报、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日报、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一行16人组成的新闻采访团,对我市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采访,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广泛关注,进一步强化了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我市中医药现代化和现代中药产业的发展。

产业发展工作总结5

区委、区*:

  甘肃省具有发展特色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农业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于是XX年初,农牧厅党组分析研究决定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及其管理理念,加大对全省农业的投入。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对此也高度重视,并经双方共同努力,成立了有双方主要领导参加的甘肃省农业开发性金融合作领导小组。作为投资和担保主体的甘肃明德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甘肃陇塬农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登记注册,并通过了国家开发行组织的信用评级。7月13日正式在宁卧庄宾馆召开座谈会并签署了合作协议。

  座谈会之后,我们便着手捕捉、搜集有关方面的信息,并多次和省厅一些重要处室的领导接触沟通,密切关注此项资金的运作动态。XX年10月10日,省农牧厅在永昌县召开了全省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现场会,会上农牧厅厅长就今后几年全省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做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今后几年,省农牧厅将利用10亿元国家开发行政策性资金扶持全省畜牧业发展及标准化小区建设。

  永昌会议后,我们深感到我区发展畜牧业的机遇已到,于是立即着手,多次争取机会找武厅长专题汇报我区畜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在我们的多次争取下,武厅长同意10月底来我区现场查看,对此,我们高度重视,马上给区*领导汇报,并得到区委、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我们精心选点,布点,将我区畜牧业发展的亮点一一展示给省领导查看,此行得到了武厅长一行的高度赞同。初步同意倾斜资金对我区畜牧业给以扶持。之后,我们立即安排专人负责,尽快编写了《xx区利用国家开发行资金扶持畜牧产业化的项目申报书》。分别呈区委、区*有关领导和财政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审稿,随后我们再次同区委原*王立泰、区长王洁岚一同前往省农牧厅争取立项。

  在省畜牧兽医总站的大力支持下,11月7日在省农牧厅武厅长主持召开了关于我区发展肉牛产业的专题汇报会议,区上主要领导汇报了我区的区位优势以及发展畜牧产业化的信心和决心,并就利用国家开发行资金发展肉牛产业试点项目在我区实施,当场拍板承诺了八项优惠政策,武厅长听完汇报后征求了省厅几位厅长、处长的意见和建议,认为我区地方党政领导对此项工作很重视,思路清,信心足,决心大,当即宣布:xx区肉牛产业化养殖基地开发试点项目启动。并由省畜牧兽医总站全力支持配合做试点规划的编制。

  从11月14日起,我局召开了系统副科级以上领导会议,传达了省上专题会议精神,要求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对肉牛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同时专门安排布署此项目的启动运行,至目前共做了以下几项基础性前期工作。

  一是经请示区委、*领导同意,成立了xx区肉牛产业标准化基地开发项目领导小组。

  二是成立了项目办公室,抽调了工作人员。

  三是制定下发了《xx区母牛存栏摸底表》,要求挨社逐户统计母牛存栏数,进一步摸清家底。

  四是编制初拟的《xx市xx区优质肉牛产业化发展项目规划》已上交省畜牧总站专家审阅后三易其稿,已基本定稿,待专家评审通过。

  实施该项目的下一步打算及思路

  该项目规划的制定是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要求,以农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和科技推动力,坚持多元驱动手段,完善利益共享机制,以西门塔尔改良牛为主的优质肉牛生产,以畜牧业增效、农户增收为目的,建成以xx区为中心的.全省规模化、产业化的优质肉牛基地,实现特色优质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的安全生产、加工、销售,推动我区乃至全省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优质肉牛产业化项目实施主要从以下几个关键环节着手:

  (1)优质肉牛良种服务体系建设;

  (2)优质肉牛养殖基地建设;

  (3)龙头企业体系建设;

  (4)饲草料体系建设;

  (5)市场体系建设。

  项目经过五年的建设,优质肉牛年饲养达60万头,出栏达到23万头,规划期内投入资金134910万元,其中开发行贷款51800万元,自筹资金83110万元。完成个、十、百、千、万 工程,即:

  个建成1个年屠宰加工肉牛20万头规模的屠宰及精深加工企业;

  十建成10个千头肉牛育肥场,达到年出栏10000头以上;

  百建成100个肉牛育肥小区,年出栏12万头以上;

  千建成1000个百头肉牛育肥场,年出栏10万头以上;

  万发展XX0户饲养5头以上适龄母牛繁育大户,建立起稳定的河西肉牛新类群基础母牛选育群XX头,核心群300头。

  该项目计划分两步实施:第一步,基础建设阶段(XX年20xx年),按照扶优扶强,分步实施的原则,大力发展优质母牛繁育基地建设、加工龙头企业、饲草料建设及市场体系建设、肉牛育肥基地,至20xx年底,完成肉牛育肥基地以外全部建设内容,同时积极培育产业品牌,为肉牛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步,规模化发展阶段(20092011年),完成肉牛育肥基地全部建设,规范完善产业运行机制,产业品牌初具规模,龙头企业、养殖大户及产业内部、产业相互之间实行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产业龙头,充分发挥其带动示范作用,使肉牛养殖业步入产业化发展的轨道,至20xx年达到规划目标。


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菁华5篇)(扩展1)

——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菁华6篇)

产业发展工作总结1

  绩溪县养蜂协会是经县农经委批准成立的农民专业协会。成立于年,七年来,在县委、*的领导,农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以及省蜂业学会的关怀和指导下,协会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协会运作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会员数迅速增加,已由协会成立之初的余人增加到现在的余人,并吸纳周边县市众多慕名而来的养蜂会员。在协会的有效带动下,全县养蜂规模逐步扩大,已发展到余人和万余群,分别为协会成立前的倍和倍,我县也首次成为全省蜂群数最多,养蜂密度最大的县。养蜂产业逐步成为我县新兴主导产业。

  一、团结互助,共建蜂农之“家”

  为适应群众性的发展和科技管理蜂业需要,县五蜂园蜂业公司总经理周观跃同志急蜂农所急,想蜂农所想,于年月联合养蜂大户牵头成立了绩溪县养蜂协会,协会选出了名理事,由周观跃担任理事长,叶建英任秘书长。从此蜂农有了自己的组织,结束了群众养蜂“散兵游勇”无人具体管理的局面。协会的名理事,除理事长忙于蜂产品收购、加工、经营外,其它理事都是来自养蜂生产第一线,一个乡镇或一个区片有名理事,重点养蜂区片有名理事。他们具有较强的工作和组织能力,做到每个理事都能负责一方。蜂农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理事出面协调,一般都能使问题与困难及时地得到解决。由于协会办实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连周边的县(市)的部分蜂农都前来入会,成为协会的会员。

  协会全体理事团结一致,热心为蜂农办实事,不求索取,只求服务,深受蜂农的爱戴。协会每年都要召开次理事会,年终还召开一次全体会员大会(年会),大家利用这个机会,欢聚一堂,欣赏一年来取得成绩的喜悦心情,总结一年来养蜂生产中的得失经验,勾通信息、分析形势、互相学*,共同总结经验,制定来年发展养蜂生产的计划,及早做好工作安排。

  协会还发扬“一人有难大家帮”的精神,帮助困难蜂农度过难关。今年月,一蜂农在新疆放蜂时不慎患脑溢血死亡,协会得知情况后,立即倡议蜂农捐钱、捐物,不仅筹集捐款一万余元,帮助蜂农家属妥善安排了后事,而且帮助遗霜子女继续上学,体现了协会是“安乐之窝”的形象。

  二、走“协会龙头企业蜂农”的互惠之路。

  年养蜂协会成立后,为了使协会有一个有力的经济实体做后盾,帮助蜂农收购蜂产品,协会理事长周观跃于年创办了绩溪县五蜂园蜂业公司,集蜂产品收购、加工和经销为一体,并顺利地将蜂产品打入了欧洲国际市场和国内上海市场。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和喜爱。公司与协会关系协调,共同促进蜂业生产的发展,现已逐步形成协会龙头企业蜂农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使蜂业生产走向生产、流通、加工、经营一体化的格局,做到互利互惠。公司依靠蜂农,并服务蜂农,让利蜂农,每年都设立余个组织跟踪养蜂大户到外地收购蜂产品,仅在新疆放蜂场地,每年收购蜂蜜多吨,蜂王浆几十吨,蜂农比在当地销售能多增收*百万元。公司每年都赞助协会开展活动,帮助蜂农解决困难,协会中间协调把优质蜂产品售给公司,支持公司发展,使蜂业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优质蜂产品源源不断地售往外省、市,并逐渐走出国门。

  三、有效组织蜂农联合外出放蜂

  针对我县山多、田少、人多、劳力过剩,蜜粉源资源有限的现状,蜂业协会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有效地组织蜂农外出转地放蜂,利用外地的蜜粉源资源,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经过多年联合转地放蜂,协会摸索出较理想的放蜂路线,每年月,当本地油菜结束后,及时转地到江苏、河南、山东、陕西等地采集油菜、紫云英、刺槐等蜜源,月初到达新疆又有油芽、葵花、棉花、山花可采集。直到月上中旬才返回家乡继续采茶叶花粉,一般都在家繁殖越冬蜂后过冬。

  采取大转地放蜂的生产方式,虽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也增加开支,并遇到了许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协会通过研究,采取了以负责一片的理事或有经验的养蜂大户为核心,组成蜂农外出放蜂联合体。统一安排放蜂路线、放蜂场地、对外联系等事宜,及时有序的组织群农外出放蜂。

  年,我国中、东部地区遇特大水灾,长期阴雨低温,上半年养蜂者的收入比常年减少,协会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召开理事会,当机立断,组织多养蜂大户超万群蜂转地大西北,周观跃理事长得知部分蜂场缺路费上西北,亲自带几十万元现金,一一送到蜂农手中,使我县大多数蜂农走出困境,及时地转场到达新疆,变灾年为丰收年,还取得了较好收入。比丰收的年产值增加以上,蜂群数量增长多。

  四、典型引路,不断壮大养蜂队伍。

  在养蜂业中,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即养蜂生产能手、养蜂大户和创高效益者。协会抓住时机,总结、利用各种媒体及时宣传这些典型人物,使老百姓看到养蜂也能致富奔小康。在老百姓中产生了较大反响,并辐射开来,不少青年加入了养蜂行列,壮大了养蜂队伍。这些典型代表,既作为片上的负责人,又是该片的技术指导者和生产组织者。不少养蜂师傅每年都收徒弟几名,学*两年后能基本掌握生产技术,离开师傅后自己独立养蜂成功率高。

  五、运用法律“武器”,切实保护蜂农权益。

  我县养蜂协会和蜂业公司还常年聘用两名律师为法律顾问,协同处理蜂业生产中发生的经济纠纷、侵权行为、不合理的乱收费、乱罚款、以及转地运输中出现的翻车、人身伤亡和重大事故等。

  年夏天,协会会员吕喜红的蜂场在河南转场时,因车主故意拖延时间,闷死蜜蜂多群,协会当即请来律师,据理力争后使会员得到合理赔偿,挽回了损失;年月,会员胡宇在新疆放蜂时,当地一位地痞仗其有人保护,到蜂场无理取闹,强行索要,并扣人不放,协会多位理事闻讯后迅速前往,进行说理和调解,并严正指出这是一件违法行为。今年上半年,一蜂农在外地放蜂时不小心让蜜蜂叮死了当地农民的一条水牛,另一蜂农外出骑车时发生交通事故,当地农民漫天要价,提出了各项不合理要求,协会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派两名律师前往协调,最后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聘请律师,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蜂农的正当合法权益,保证了养蜂的正常生产,使广大蜂农有了安全感,更加依赖和依靠协会,自觉加入到养蜂协会当中。

  六、以五蜂园蜂业公司为依托,规范蜂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建设。

  *年来,针对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对*出口的所有动物源产品实行“绿色壁垒”封杀的压力,在蜂业公司的倡议下,蜂业协会以召开年会为契机,聘请省有关专家、教授讲解蜂产品市场行情及养蜂新技术,提出了大力培育优质种蜂王,对养蜂生产实行统一按国际标准操作的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设想,并对蜂产品中抗生素残留量标准进行了详细讲解。在五蜂园蜂业公司拟建立优质种蜂场的基础上,抓住*养蜂学会在黄山市举办第一期全国养蜂培训班的机遇,择优推荐了名养蜂大户精英参加培训,提高了蜂农的养蜂技术水*,增强了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七、沟通信息,充当蜂农和*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协会在工作过程中,为*和蜂农之间当好桥梁、纽带作用,不仅及时将广大蜂农的心声、愿望、要求反馈给*,为*决策机构正确的对蜂业的大发展作出科学的规划和指导,并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支持提供依据,而且及时将*的方针、政策传达给广大蜂农,使我县的蜂业大发展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稳步地前进。

  养蜂协会成立七年来,为我县发展蜜蜂养殖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新的一年,我们将团结一致,加强协会自身建设,与时俱进,抓住大好的发展机遇,努力工作,为促进我县养蜂业的发展和壮大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产业发展工作总结2

  xx年,商务局在县委县*的坚强领导下,破旧立新,**思想,担当作为,在康美经济发展中作出了应有贡献,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县在全省xx个服务业强县培育三类地区中名列第二,获得省*充分肯定;在第十六届*会展大会上,xx被评为“*最佳会展目的地城市”;成功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名单,是x省首批x个示范县之一,也是x地区唯一入选的区县;xx农产品网销典型鱼妈妈荣获商务部国际电商中心颁发的xx年度*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xx年,商务局首次获得绩效单位业绩考核优胜(满意)单位。

  一、xx年工作总结

  (一)全力推动深绿发展

  1、招商引资科学性实效性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着力告别低小散和遍地开花的局面。一是招商考核从数量向质量转变,在我县因为临湖整治和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调整,招商可用资源变少的情况下,我局及时将考核从数量转为质量方向,全面取消乡镇具体项目任务指标,不考核乡镇硬性的招商到位资金,侧重项目服务、落地,实行绿色激励发展考核。xx年,新引进个性化产业项目xx个,实际到位资金xx.xx亿元;总部税源企业新引进xxx家,累计达xx家,实现税收x.xx亿元;实际利用外资xx万美元。二是强化三级推进机制服务重点项目,围绕推进重点招商项目,充分发挥商务局、县领导联系招商引资小组和县主要领导“三级推进”工作机制,基本做到每月召开一次招商引资联*会,切实服务银泰项目、x岭项目、姜家山地探险公园、总部共享经济等一批重大项目,通过三级推进机制全年协调解决问题*xxx个,如银泰项目从xx年x月x日破土动工,xx年xx月xx日开业,刷新了以往银泰项目的建成开业记录。集中力量在建立深绿产业资源共享*台、片区组团考核等方面开展尝试,改变各个乡镇*台各自为政、分散考核、单打独斗的招商局面,力求统筹全县资源要素,精准产业发展,推进重点项目。三是紧盯“两时两业”力求拉长短板,“云上石林”山地公园项目、xx汽车公园、xx银泰城等项目开业,有序推进鲁能亚运场馆、姜家山地探险公园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xx国际会议会展中心选址建设,完成选址论证。积极对接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等一级协会,成功引进第十一届*(x)城市会展发展大会和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x赛等活动,吸引品牌会展落户。在水饮料产业上,引进丹然饮用水生产项目总投资xx万元,生产线设备已进场;在生态农业上,引进冠维生物科技项目总投资xx万元,投产后预计税收可达每年xxx-xxx万元;在数字经济上,依托xx智谷大厦,引进x每日互动、远算、微链、禧越等x家企业。

  2、商贸流通业态品质进一步提升。一是丰富商贸业态,形成以骑龙巷、银泰城、鱼街、秀水街、万诚广场、啤酒小镇为支点,覆盖全城的主客共享消费格局。xx银泰城(广场店)推进顺利,已与xx月xx日盛大开业,是我县首个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招引了周大福、鲍师傅、横店影城、星巴克、屈臣氏、绿茶等xxx多个品牌业态入驻,招商入住率xx.xx%,开业前四天,总客流突破xx万人次,总销售实收业绩突破xx万元。因为银泰城,xx有了城市生活的新感觉。二是做亮美食品牌,唱响xx味道,比武研发提升餐饮水*,全年举办美食比武活动x次,邀请x卫视、x电视台等省市县媒体全程参与,扩大比赛的影响面和宣传效应,其中“杭+新闻”发表的《色香味俱全的“白汤鱼头”上桌啦,“xx鱼头王”做的就是不一样》阅读量达xx余万人次。在“舌尖上的x”厨神争霸赛之xx鱼头王争霸上,xx鱼味馆(x店)的宋建仁夺得了专业组“金牌鱼头王”,千发集团捕捞一队许能和赢得了民间组冠军。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专程来我县制作了美食纪录片《千城百味》,宣传我县地方特色美食与手艺传承。骑龙巷街区倾力打造“味道镖局”,集成街头小吃(全县xx个乡镇的本土特色小吃)、本帮菜品、异国佳肴,成为x餐饮圈的著名网红打卡点。三是优化城市旅游,骑龙巷街区在x月xx日正式开街,成为xx城市旅游的网红打卡点,仅五一期间就接待游客xx.x万人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网等xx家全国媒体刊播新闻xx条,全年接待客流量约xxx万人次。提升老街区,秀水街先后举办了新春游园活动、花卉展、全民饮茶日、铁人三项、国际网红美食节、龙虾啤酒节、泼水节、贺齐庙会等活动,吸引市民游客达xx万人,营业额达到xxx万元。

  3、市场供给强监管惠民生促消费。一是抓监管,全年各类检查行动出动人员xxx余人次,全年商贸流通领域保持*稳;积极牵头有关部门组织商贸流通领域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检查,加强商超、市场等人流密集场所管理,督促开展宣传、培训、演练,主动消除安全隐患;主动抓好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发现并督促整改消防安全问题xx个、合法经营问题xx个、流动加油问题x个,自储柴油问题xx个。二是惠民生,认真做好节假日期间和极端天气期间重点商贸企业监测工作,抓好重要商品保供工作,确保突发事件时生活必需品不断供;做好粮食保障,扎实推进“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店)创建,顺利完成x家示范企业、x家示范门店的创建任务;做好应急物质储备工作,完善物资仓储条件,及时足额采购防汛救灾物资、冬季救灾物资。三是促消费,积极开展市场促销,先后开展奇屿市集年货节、x月全城消费狂欢、骑龙夜市、春秋两季汽车展销会、金秋购物节、新春购物节等消费促销活动,仅秋季汽车展销会成交额就超xx万,通过市场促销,累计拉动消费x亿元。

  (二)服务大局担当作为

  1、积极承担机构改革新增职能。在划入会议会展、成品油、应急物资储备职能,但没划入人员的情况下,提高政治站位,克服人员紧缺,主动担当,推动工作不等不靠不抱怨。一是会议会展工作不停步,屡获肯定。在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中对上争取政策过程中,加强省市主管部门互动,与市商务局就特别生态功能区会展板块推进实施方案及政策措施清单达成共识。完成xx国际会议会展中心选址研究规划,成功举办xx第十一届*(x)城市会展发展大会、全国机器人青少赛x赛、xx论坛等精品会展,“xx论坛”荣获xx年度x市会议展览业优秀品牌会展项目,我局被评为xx年度x市会议展览业会展工作先进单位、第xx届*国际丝绸博览会最佳组织奖。针对xx旅游淡旺季明显,会议会展对住宿、餐饮、旅游等延伸产业的带动作用发挥不足,与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饮料工业协会等国家一级协会对接,洽谈*健康产业大会落户xx事宜,争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力争品牌会展永久落户xx。二是成品油管理不缺位,*稳有序。在工作中锤炼队伍提升能力,成品油职能划转却无人员划转,商贸监察中心在一个科室一个人的情况下,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笑称同一个人管地沟油和管成品油。在护航新*成立xx周年启动社会面防控一级响应时,从x月xx日至xx月x日,我局正常工作不耽误、巡防工作不打折,局机关干部全部参与,同时xx粮储公司职工xx人,总计xx人班倒在xx镇城区xx个加油站和规模超市到点值守,连续上班半个月,累计值班xxx人次。三是应急物资储备不等待,走在全市前列。我县在物资采购、仓储提升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均走在前列。x月完成部门应急物资交接,x月完善物资仓储条件,x月购置防汛救灾物资,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2、主动破解重点项目推进难题。一是落实“三级推进”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加速项目落地,全年预审项目xxx个,县领导牵头召开招商联*会议x次,帮助山地探险公园、银泰城、总部共享经济等项目解决各类问题*xxx个。二是成立项目专班,先后x岭专班、银泰专班、总部产业专班、骑龙巷工作组等重点项目服务机制,任务明细化、目标节点化,加快项目推进。针对重点盯引的“两时两业”x岭冰雪项目,每月召开项目推进专班会议,对项目落位、“多规融合”协调、项目方案等问题开展服务,两次形成书面材料向县主要领导汇报;针对“海岛政策”取消,总部经济政策没有优势,成立总部产业专班,大力发展总部共享经济,截止目前共招引总部共享经济企业xx家,实现税收x.xx亿元,成为税收增长的有力支撑;针对骑龙巷的业态优化升级,成立骑龙巷工作组,实行“一周一报”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按照各项工作任务倒排时间表,在设施建设、业态打造、项目落地、活动导入、宣传推广、政策保障六方面力推骑龙巷业态打造。先后召开工作组会议x次,新导入驻唱酒吧等业态正常运营,城市民宿即将开业,谦岛书院开工建设,策划打造了“骑龙夜市”、“味道镖局”等夜间旅游新载体,举办xx新春“游龙会”,以活动聚人气,累计接待客流量约xxx万人次。三是深入开展三服务,省市交办的x年未解决的“三服务”难题得到实质性突破,积极协调xx公司淡竹加油站经营权变更,在明确加油站地址为二级水源地红线范围外,向省市商务部门对接现企业通过经营主体变更路径重新申领成品油零售经营许可证书,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材料办理。帮助银泰协调解决营业执照注册变更、办公场地用房、供电用电、人员招聘、开业庆典等问题xx多个。完善“亲商卡”制度,共发放“亲商卡”xxx张,为xxx位持卡客商提供健康体检服务,发放旅游大门票xx张。以亲商卡为桥梁和纽带,营造亲商、重商、爱商、敬商、护商的投资环境,优化我县营商环境。

  (三)讲求方法突出绩效

  1、产业推进,聚焦绩效更重贡献。招商引资产业推进,改变以往的项目数量观、资金总量观,从项目签约率转向项目落地率、建成率、贡献率。强化绩效考核,进一步聚焦项目落地率、建成率和贡献率,以结果为导向,招引空间占用小,经济效益好、投入产出比高的优质产业项目。xx年至xx年,经我局认定的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共xxx个,正常推进建设或开展业务的项目共xxx个,xx个项目处于终止推进或已经注销状态(其中xx个项目由于企业自身原因,迁出xx或注销企业而终止项目,x个项目选址问题暂时处于停滞状态),综合项目建成率为xx%。目前产生税收xxx万元,解决劳动力约xx人,项目认定当年所有项目全部完成公司注册并注册资本金到位,即项目当年落地率为xxx%。

  2、电子商务,聚焦农村更重富农。成功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是x省首批x个示范县之一,也是x地区唯一入选的区县,顺利争取xx万元中央专项资金支持。一是开创一个农村电商新模式。以推广特色农产品网销、农村电商物流班车为载体,积极打造“线上营销+线下物流+公共服务”为一体的xx农村电商发展新模式,解决农民销售农产品“开始一公里”难题。二是持续开展电商助农活动。按照全年生鲜农产品的季节分别,举办电商助农产品上行系列活动。做到统一文案策划、统一包装设计、统一宣传转发、统一货源品控、统一物流合作,让农产品转为网货变得简单易行。三是培育一批农产品网销大军。建立“xx情结人”“农村情结人”等特定超级用户群,着力打造以xx农品馆、安厨电商、千旅电商*台为支撑,以社群营销为主线的线上农产品营销体系,成功培育“秋莲妈妈、xx鱼妈妈、梓桐粉丝妹、汾口村姑”等xxx多位农产品网销大军,直接带动基地销售*xx家,受益农户超xxx户。xx年,实现农产品电商销售额x.xx亿元,同比增长xx.xx%;实现生鲜类农产品线上销售xx万元,同比增长xx%;县农品馆销售农产品xx万元;千旅电商农旅融合*台实现线上销售额x.xx亿,同比增长xx.xx%。

  二、xx年工作思路

  xx年,县商务局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破旧立新,强化担当作为,加快推进高标准保护、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创新,精准产业招商,加快业态转型升级,践行深绿发展,争当“两高”发展排头兵。

  (一)以“产业地图式招商”为统领,促深绿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地图式招商就是编制项目落地端地图和项目来源端地图,在两者之间通过专业招商小分队、落地服务的三级推动机制构架一条“x+X”的专业的'招商服务路径。重点解决“招什么项目,到哪里招,往哪里落”等一系列困境,实现精准招商、深绿发展。

  一是编制落地端“产业资源图”。根据县里的产业导向目录和空间布局指引,一*台一主业,形成五大*台差异化发展格局,对于五大*台、重点乡镇有明确、详细的战略规划,包括发展现状、产业定位、产业体系、建议项目、实施方案等,并且制作成地图式图样,对于这些区块的产业发展,形成“一盘棋”招商思想,让专业招商人员耳熟能详。深度挖掘现有可用土地、闲置楼宇和厂房、绿色生态资源、产业配套资源等,融合产业导向和产业政策,汇聚于xx县深绿产业资源信息共享*台。根据各个*台、乡镇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定位,鼓励“*台+乡镇”、“乡镇+乡镇”合作招商,抱团发展,突出优势整合资源,精准项目落地,形成全县“一盘棋”招商体系,全力发展和打造相关大旅游、水产业、环xx生态金融资本圈等特色产业。

  二、编制来源端“产业招商图”。深入调研、细分大旅游、水饮料、生态农业、健康产业、金融资本等我县重点发展的产业,了解哪些是xx所需要的、哪些是企业想要的。根据本地条件和该产业的对接点,以世界xxx强、国内xxx强、央企、行业xxx强企业、投融资机构、协会、商会等为重点,通过科学分类、详细整理、系统筛选,形成招商的xx公司名单,并对潜在投资者进行分析和锁定。明确产业招商半径和招商方向,编制来源端产业招商图,实现外出精准招商。围绕产业导向和产业链目标,对全国范围内目标招商地区、目标招商客户等精准排摸,深度挖掘朋友圈体系,不断挖掘意向客户群体和目标项目,按图索骥、精准突破。

  三、构建“x+X”的产业招商体系。“x”是打造一支专业的产业招商队伍和统一的招商服务*台。x支专业的产业招商队伍,优化招商考核体系,组建以*台、产业部门*台、重点乡镇为核心的专业招商队伍;一个统一的招商服务*台—深绿产业资源信息共享*台,涵盖项目洽谈、预审、审批、建设、完结的“一条龙”服务。创新招商审批红绿灯功能,督促审批单位加快审批时效,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客商地域,资源点击率、资源搜索偏好,项目转化率等指标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招商。提高产业服务部门对在谈项目和重点项目联合审查、联合服务的水*。“X”是指专业招商小分队、项目预审机制、三级协调推进机制和重点项目专班。三产牵头部门建立招商小分队联系主导产业,文广旅体局牵头组建大旅游招商小分队,农业农村局牵头组建大农业招商小分队。充分发挥商务局、县领导联系招商引资小组和县主要领导“三级推进”工作机制。

  (二)以商贸规划为统领,促城市旅游品质内涵提升

  一是抓业态调整规划。聚焦“两时两业”,着力在夜间经济上寻求突破,重点做好三个业态调整规划,日月天地板块夜市布局规划、大排档音乐酒吧一条街业态提升规划和新安大街商业步行街业态调整规划。日月天地是xx大排档的原址所在地,充满市民夜宵的怀旧元素,而且日月天地和市民小区有一定距离,发展夜市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该板块也已经初步形成了夜宵夜市的零散经营形态,稍加规划调整、业态提升,就可以打造成为xx最具代表性的夜宵夜市。结合鱼街现有的业态特点,编制大排档音乐酒吧一条街业态提升规划,打造xx夜间经济新亮点。骑龙巷和银泰城相继开业,而新安大街两侧商贸业态单一,形象参差不齐,已无法满足全新商贸格局下的消费需求。启动新安大街的商业步行街业态调整规划,打造从骑龙巷到银泰城,贯穿新安大街的城市商贸新商圈。

  二是抓会议会展提升。结合“十四五”规划,加快xx会议会展产业专项规划编制,同时完善县级会展产业发展专项扶持政策;大力推动xx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建设,争取今年有实质性突破;做好与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饮料工业协会等国家一级协会的对接工作,争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流更多大型会议落地xx,努力争取*健康产业大会等优质品牌会展落户xx,

  三是抓xx味道推广。成立“xx味道”特色美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梳理餐饮发展的体系、路径,加大扶持力度推进“xx味道”特色美食品牌的打造。充分挖掘本地特色美食,聚集并分享xx的特色小吃、风味美食,塑造“一乡一品”,重点打造xx本土美食一条街。鼓励“名菜、名宴”市场推广,提升餐饮行业创名店、做名菜、造名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集收购、加工、冷藏、销售等功能为一体的本地特色优质食材供应链*台建设,加大“餐饮+消薄”的深度融合。做好美食产品研发,鼓励餐饮企业传承并发展“xx味道”,不断提高xx餐饮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三)以电商示范县为统领,促xx电商模式上台阶

  一是补短板,抓项目推进。按示范县既定项目推进进度,加快项目落地,补足我县农产品电商发展中的短板,加大流通端的电商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依托xx生态优势及产业基础,开展生鲜活鱼、生鲜水果、特色食材、茶叶等电商产品供应链的升级和改造,建立电商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和电商农产品标准化及溯源应用。同时,在前两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线下电商物流的基础,继续推进好村级电商物流班车项目,强化资金保障。

  二是扬优势,抓网销队伍。进一步发挥我县电商优势,加大线上营销体系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强化我县独有的社群电商体系建设,在线上品牌店搭建和电商农产品区域品牌打造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做出亮点。结合疫情期间的实际,进一步扩充“网销大军”的队伍,重点引导旅行社业主、导游、民宿主等文旅行业从业者在线上营销xx特色农产品。同时,在公共服务端进一步强化县乡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将公共服务真正下沉到乡镇、企业和基地,助力农产品优质优价促增收。

  三是找亮点,抓信息宣传。重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的经验总结,持续在各级媒体、*台大力宣传示范县推进过程中的做法和成效,打造xx乡村振兴品牌工程。同时,依托官媒、传统媒体、新媒体等途径形成完整的宣传矩阵,引导企业、旅游届、异地商会等群体,利用社群营销、新媒体等多方式、多渠道宣传xx特色产品、产业及品牌,扩大xx农产品网销的辐射面和带动性。

  (四)以健全机制为统领,促粮食和物资保障更顺畅

  一是抓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推动*储备与社会储备,实物储备与技术储备,分散储备与集中储备有机结合,将粮食、食用油、应急救灾物资、冻猪肉储备等纳入储备范围,全方位、系统化提高民生物资保障能力。

  二是抓采购轮换机制建设。进一步改进紧急采购机制,提升紧急物资采购现款结算的时效性。同时积极对接省市有关部门,明确物资轮换、报废的指导年限,细化物资报废、轮换和清退事项,明确物资报废的具体操作流程和不回收物资的资产划拨事项。

  三是抓部门联动机制建设。巩固并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修订粮食应急保障预案,有效解决紧急情况的粮油保供。搭建救灾物资信息管理*台,实时动态掌握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建立健全我县救灾物资储备使用管理机制、县物资储备管理办法和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联动方案。在已有物资保障基础上,建立起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建共享、协同应对、体系完整的粮油和物资保障机制。

  (五)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促商务铁军服务上新水*

  一抓教育提队伍。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永葆政治忠诚、强化思想武装上更加走深走实,在提高政治站位、服务大局全局上更加有力有为,在强化政治担当、推进守正创新上更加稳中求进,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更加风清气正,努力做到思想认识站位更高、对标看齐理解更深、落实落地行动更快、走在前列示范更好。深入开展最强支部创建活动,夯实党建基础工作,提升商务局党组的战斗力。

  二抓项目提服务。始终坚持围绕中心、聚焦难题,在推动项目落地中,提升项目服务水*。深入开展“破旧立新深化年、重点项目攻坚年、助企发展服务年”活动,以完善深绿*台建设开展产业地图式招商,来创新招商方式,提升精准招商;以亲商卡为载体,鼓励干部争当“模范店小二”,营造亲商重商氛围,优化我县营商环境;以深绿*台的招商审批红绿灯功能,督促审批单位加快审批时效,优化项目服务。围绕服务重点项目,成立项目专班,加快项目推进。

  三抓品牌提效能。始终坚持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提升服务效能水*。在产业项目推进上,持续推进“五员招商”,鼓励党员干部,争当康美产业把关员、招商项目联络员、困难问题协调员、项目落地督查员、招商成效考核员,当好五员,争当康美产业发展带头人。在电商线,积极开展“党建+电商”工作,以“红色商务人、助农E路行”为党建品牌,党员送服务下乡镇、进农村、上基地,每季开展农产品网销活动,助推农产品上行。在商贸线上,大力开展“党建+餐饮”,在餐饮行业中推广党员示范店,鼓励诚信经营,垂范新风,通过在xx城区及农家乐示范村范围内开展“党员示范引领,打造放心美食”活动,通过“党员亮身份”、“党员示范店”等活动评选,推进餐饮行业的创先争优。

产业发展工作总结3

  xx年,商务局在县委县*的坚强领导下,破旧立新,**思想,担当作为,在康美经济发展中作出了应有贡献,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县在全省xx个服务业强县培育三类地区中名列第二,获得省*充分肯定;在第十六届*会展大会上,xx被评为“*最佳会展目的地城市”;成功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名单,是x省首批x个示范县之一,也是x地区唯一入选的区县;xx农产品网销典型鱼妈妈荣获商务部国际电商中心颁发的xx年度*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xx年,商务局首次获得绩效单位业绩考核优胜(满意)单位。

  一、xx年工作总结

  (一)全力推动深绿发展

  1、招商引资科学性实效性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着力告别低小散和遍地开花的局面。一是招商考核从数量向质量转变,在我县因为临湖整治和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调整,招商可用资源变少的情况下,我局及时将考核从数量转为质量方向,全面取消乡镇具体项目任务指标,不考核乡镇硬性的招商到位资金,侧重项目服务、落地,实行绿色激励发展考核。xx年,新引进个性化产业项目xx个,实际到位资金xx.xx亿元;总部税源企业新引进xxx家,累计达xx家,实现税收x.xx亿元;实际利用外资xx万美元。二是强化三级推进机制服务重点项目,围绕推进重点招商项目,充分发挥商务局、县领导联系招商引资小组和县主要领导“三级推进”工作机制,基本做到每月召开一次招商引资联*会,切实服务银泰项目、x岭项目、姜家山地探险公园、总部共享经济等一批重大项目,通过三级推进机制全年协调解决问题*xxx个,如银泰项目从xx年x月x日破土动工,xx年xx月xx日开业,刷新了以往银泰项目的建成开业记录。集中力量在建立深绿产业资源共享*台、片区组团考核等方面开展尝试,改变各个乡镇*台各自为政、分散考核、单打独斗的招商局面,力求统筹全县资源要素,精准产业发展,推进重点项目。三是紧盯“两时两业”力求拉长短板,“云上石林”山地公园项目、xx汽车公园、xx银泰城等项目开业,有序推进鲁能亚运场馆、姜家山地探险公园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xx国际会议会展中心选址建设,完成选址论证。积极对接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等一级协会,成功引进第十一届*(x)城市会展发展大会和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x赛等活动,吸引品牌会展落户。在水饮料产业上,引进丹然饮用水生产项目总投资xx万元,生产线设备已进场;在生态农业上,引进冠维生物科技项目总投资xx万元,投产后预计税收可达每年xxx-xxx万元;在数字经济上,依托xx智谷大厦,引进x每日互动、远算、微链、禧越等x家企业。

  2、商贸流通业态品质进一步提升。一是丰富商贸业态,形成以骑龙巷、银泰城、鱼街、秀水街、万诚广场、啤酒小镇为支点,覆盖全城的主客共享消费格局。xx银泰城(广场店)推进顺利,已与xx月xx日盛大开业,是我县首个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招引了周大福、鲍师傅、横店影城、星巴克、屈臣氏、绿茶等xxx多个品牌业态入驻,招商入住率xx.xx%,开业前四天,总客流突破xx万人次,总销售实收业绩突破xx万元。因为银泰城,xx有了城市生活的新感觉。二是做亮美食品牌,唱响xx味道,比武研发提升餐饮水*,全年举办美食比武活动x次,邀请x卫视、x电视台等省市县媒体全程参与,扩大比赛的影响面和宣传效应,其中“杭+新闻”发表的《色香味俱全的“白汤鱼头”上桌啦,“xx鱼头王”做的就是不一样》阅读量达xx余万人次。在“舌尖上的x”厨神争霸赛之xx鱼头王争霸上,xx鱼味馆(x店)的宋建仁夺得了专业组“金牌鱼头王”,千发集团捕捞一队许能和赢得了民间组冠军。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专程来我县制作了美食纪录片《千城百味》,宣传我县地方特色美食与手艺传承。骑龙巷街区倾力打造“味道镖局”,集成街头小吃(全县xx个乡镇的本土特色小吃)、本帮菜品、异国佳肴,成为x餐饮圈的著名网红打卡点。三是优化城市旅游,骑龙巷街区在x月xx日正式开街,成为xx城市旅游的网红打卡点,仅五一期间就接待游客xx.x万人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网等xx家全国媒体刊播新闻xx条,全年接待客流量约xxx万人次。提升老街区,秀水街先后举办了新春游园活动、花卉展、全民饮茶日、铁人三项、国际网红美食节、龙虾啤酒节、泼水节、贺齐庙会等活动,吸引市民游客达xx万人,营业额达到xxx万元。

  3、市场供给强监管惠民生促消费。一是抓监管,全年各类检查行动出动人员xxx余人次,全年商贸流通领域保持*稳;积极牵头有关部门组织商贸流通领域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检查,加强商超、市场等人流密集场所管理,督促开展宣传、培训、演练,主动消除安全隐患;主动抓好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发现并督促整改消防安全问题xx个、合法经营问题xx个、流动加油问题x个,自储柴油问题xx个。二是惠民生,认真做好节假日期间和极端天气期间重点商贸企业监测工作,抓好重要商品保供工作,确保突发事件时生活必需品不断供;做好粮食保障,扎实推进“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店)创建,顺利完成x家示范企业、x家示范门店的创建任务;做好应急物质储备工作,完善物资仓储条件,及时足额采购防汛救灾物资、冬季救灾物资。三是促消费,积极开展市场促销,先后开展奇屿市集年货节、x月全城消费狂欢、骑龙夜市、春秋两季汽车展销会、金秋购物节、新春购物节等消费促销活动,仅秋季汽车展销会成交额就超xx万,通过市场促销,累计拉动消费x亿元。

  (二)服务大局担当作为

  1、积极承担机构改革新增职能。在划入会议会展、成品油、应急物资储备职能,但没划入人员的情况下,提高政治站位,克服人员紧缺,主动担当,推动工作不等不靠不抱怨。一是会议会展工作不停步,屡获肯定。在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中对上争取政策过程中,加强省市主管部门互动,与市商务局就特别生态功能区会展板块推进实施方案及政策措施清单达成共识。完成xx国际会议会展中心选址研究规划,成功举办xx第十一届*(x)城市会展发展大会、全国机器人青少赛x赛、xx论坛等精品会展,“xx论坛”荣获xx年度x市会议展览业优秀品牌会展项目,我局被评为xx年度x市会议展览业会展工作先进单位、第xx届*国际丝绸博览会最佳组织奖。针对xx旅游淡旺季明显,会议会展对住宿、餐饮、旅游等延伸产业的带动作用发挥不足,与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饮料工业协会等国家一级协会对接,洽谈*健康产业大会落户xx事宜,争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力争品牌会展永久落户xx。二是成品油管理不缺位,*稳有序。在工作中锤炼队伍提升能力,成品油职能划转却无人员划转,商贸监察中心在一个科室一个人的情况下,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笑称同一个人管地沟油和管成品油。在护航新*成立xx周年启动社会面防控一级响应时,从x月xx日至xx月x日,我局正常工作不耽误、巡防工作不打折,局机关干部全部参与,同时xx粮储公司职工xx人,总计xx人班倒在xx镇城区xx个加油站和规模超市到点值守,连续上班半个月,累计值班xxx人次。三是应急物资储备不等待,走在全市前列。我县在物资采购、仓储提升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均走在前列。x月完成部门应急物资交接,x月完善物资仓储条件,x月购置防汛救灾物资,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2、主动破解重点项目推进难题。一是落实“三级推进”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加速项目落地,全年预审项目xxx个,县领导牵头召开招商联*会议x次,帮助山地探险公园、银泰城、总部共享经济等项目解决各类问题*xxx个。二是成立项目专班,先后x岭专班、银泰专班、总部产业专班、骑龙巷工作组等重点项目服务机制,任务明细化、目标节点化,加快项目推进。针对重点盯引的“两时两业”x岭冰雪项目,每月召开项目推进专班会议,对项目落位、“多规融合”协调、项目方案等问题开展服务,两次形成书面材料向县主要领导汇报;针对“海岛政策”取消,总部经济政策没有优势,成立总部产业专班,大力发展总部共享经济,截止目前共招引总部共享经济企业xx家,实现税收x.xx亿元,成为税收增长的有力支撑;针对骑龙巷的业态优化升级,成立骑龙巷工作组,实行“一周一报”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按照各项工作任务倒排时间表,在设施建设、业态打造、项目落地、活动导入、宣传推广、政策保障六方面力推骑龙巷业态打造。先后召开工作组会议x次,新导入驻唱酒吧等业态正常运营,城市民宿即将开业,谦岛书院开工建设,策划打造了“骑龙夜市”、“味道镖局”等夜间旅游新载体,举办xx新春“游龙会”,以活动聚人气,累计接待客流量约xxx万人次。三是深入开展三服务,省市交办的x年未解决的“三服务”难题得到实质性突破,积极协调xx公司淡竹加油站经营权变更,在明确加油站地址为二级水源地红线范围外,向省市商务部门对接现企业通过经营主体变更路径重新申领成品油零售经营许可证书,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材料办理。帮助银泰协调解决营业执照注册变更、办公场地用房、供电用电、人员招聘、开业庆典等问题xx多个。完善“亲商卡”制度,共发放“亲商卡”xxx张,为xxx位持卡客商提供健康体检服务,发放旅游大门票xx张。以亲商卡为桥梁和纽带,营造亲商、重商、爱商、敬商、护商的投资环境,优化我县营商环境。

  (三)讲求方法突出绩效

  1、产业推进,聚焦绩效更重贡献。招商引资产业推进,改变以往的项目数量观、资金总量观,从项目签约率转向项目落地率、建成率、贡献率。强化绩效考核,进一步聚焦项目落地率、建成率和贡献率,以结果为导向,招引空间占用小,经济效益好、投入产出比高的优质产业项目。xx年至xx年,经我局认定的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共xxx个,正常推进建设或开展业务的项目共xxx个,xx个项目处于终止推进或已经注销状态(其中xx个项目由于企业自身原因,迁出xx或注销企业而终止项目,x个项目选址问题暂时处于停滞状态),综合项目建成率为xx%。目前产生税收xxx万元,解决劳动力约xx人,项目认定当年所有项目全部完成公司注册并注册资本金到位,即项目当年落地率为xxx%。

  2、电子商务,聚焦农村更重富农。成功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是x省首批x个示范县之一,也是x地区唯一入选的区县,顺利争取xx万元中央专项资金支持。一是开创一个农村电商新模式。以推广特色农产品网销、农村电商物流班车为载体,积极打造“线上营销+线下物流+公共服务”为一体的xx农村电商发展新模式,解决农民销售农产品“开始一公里”难题。二是持续开展电商助农活动。按照全年生鲜农产品的季节分别,举办电商助农产品上行系列活动。做到统一文案策划、统一包装设计、统一宣传转发、统一货源品控、统一物流合作,让农产品转为网货变得简单易行。三是培育一批农产品网销大军。建立“xx情结人”“农村情结人”等特定超级用户群,着力打造以xx农品馆、安厨电商、千旅电商*台为支撑,以社群营销为主线的线上农产品营销体系,成功培育“秋莲妈妈、xx鱼妈妈、梓桐粉丝妹、汾口村姑”等xxx多位农产品网销大军,直接带动基地销售*xx家,受益农户超xxx户。xx年,实现农产品电商销售额x.xx亿元,同比增长xx.xx%;实现生鲜类农产品线上销售xx万元,同比增长xx%;县农品馆销售农产品xx万元;千旅电商农旅融合*台实现线上销售额x.xx亿,同比增长xx.xx%。

  二、xx年工作思路

  xx年,县商务局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破旧立新,强化担当作为,加快推进高标准保护、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创新,精准产业招商,加快业态转型升级,践行深绿发展,争当“两高”发展排头兵。

  (一)以“产业地图式招商”为统领,促深绿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地图式招商就是编制项目落地端地图和项目来源端地图,在两者之间通过专业招商小分队、落地服务的三级推动机制构架一条“x+X”的专业的招商服务路径。重点解决“招什么项目,到哪里招,往哪里落”等一系列困境,实现精准招商、深绿发展。

  一是编制落地端“产业资源图”。根据县里的产业导向目录和空间布局指引,一*台一主业,形成五大*台差异化发展格局,对于五大*台、重点乡镇有明确、详细的战略规划,包括发展现状、产业定位、产业体系、建议项目、实施方案等,并且制作成地图式图样,对于这些区块的产业发展,形成“一盘棋”招商思想,让专业招商人员耳熟能详。深度挖掘现有可用土地、闲置楼宇和厂房、绿色生态资源、产业配套资源等,融合产业导向和产业政策,汇聚于xx县深绿产业资源信息共享*台。根据各个*台、乡镇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定位,鼓励“*台+乡镇”、“乡镇+乡镇”合作招商,抱团发展,突出优势整合资源,精准项目落地,形成全县“一盘棋”招商体系,全力发展和打造相关大旅游、水产业、环xx生态金融资本圈等特色产业。

  二、编制来源端“产业招商图”。深入调研、细分大旅游、水饮料、生态农业、健康产业、金融资本等我县重点发展的产业,了解哪些是xx所需要的、哪些是企业想要的。根据本地条件和该产业的对接点,以世界xxx强、国内xxx强、央企、行业xxx强企业、投融资机构、协会、商会等为重点,通过科学分类、详细整理、系统筛选,形成招商的xx公司名单,并对潜在投资者进行分析和锁定。明确产业招商半径和招商方向,编制来源端产业招商图,实现外出精准招商。围绕产业导向和产业链目标,对全国范围内目标招商地区、目标招商客户等精准排摸,深度挖掘朋友圈体系,不断挖掘意向客户群体和目标项目,按图索骥、精准突破。

  三、构建“x+X”的产业招商体系。“x”是打造一支专业的产业招商队伍和统一的招商服务*台。x支专业的产业招商队伍,优化招商考核体系,组建以*台、产业部门*台、重点乡镇为核心的专业招商队伍;一个统一的招商服务*台—深绿产业资源信息共享*台,涵盖项目洽谈、预审、审批、建设、完结的“一条龙”服务。创新招商审批红绿灯功能,督促审批单位加快审批时效,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客商地域,资源点击率、资源搜索偏好,项目转化率等指标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招商。提高产业服务部门对在谈项目和重点项目联合审查、联合服务的水*。“X”是指专业招商小分队、项目预审机制、三级协调推进机制和重点项目专班。三产牵头部门建立招商小分队联系主导产业,文广旅体局牵头组建大旅游招商小分队,农业农村局牵头组建大农业招商小分队。充分发挥商务局、县领导联系招商引资小组和县主要领导“三级推进”工作机制。

  (二)以商贸规划为统领,促城市旅游品质内涵提升

  一是抓业态调整规划。聚焦“两时两业”,着力在夜间经济上寻求突破,重点做好三个业态调整规划,日月天地板块夜市布局规划、大排档音乐酒吧一条街业态提升规划和新安大街商业步行街业态调整规划。日月天地是xx大排档的原址所在地,充满市民夜宵的怀旧元素,而且日月天地和市民小区有一定距离,发展夜市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该板块也已经初步形成了夜宵夜市的零散经营形态,稍加规划调整、业态提升,就可以打造成为xx最具代表性的夜宵夜市。结合鱼街现有的业态特点,编制大排档音乐酒吧一条街业态提升规划,打造xx夜间经济新亮点。骑龙巷和银泰城相继开业,而新安大街两侧商贸业态单一,形象参差不齐,已无法满足全新商贸格局下的消费需求。启动新安大街的商业步行街业态调整规划,打造从骑龙巷到银泰城,贯穿新安大街的城市商贸新商圈。

  二是抓会议会展提升。结合“十四五”规划,加快xx会议会展产业专项规划编制,同时完善县级会展产业发展专项扶持政策;大力推动xx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建设,争取今年有实质性突破;做好与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饮料工业协会等国家一级协会的对接工作,争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流更多大型会议落地xx,努力争取*健康产业大会等优质品牌会展落户xx,

  三是抓xx味道推广。成立“xx味道”特色美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梳理餐饮发展的体系、路径,加大扶持力度推进“xx味道”特色美食品牌的打造。充分挖掘本地特色美食,聚集并分享xx的特色小吃、风味美食,塑造“一乡一品”,重点打造xx本土美食一条街。鼓励“名菜、名宴”市场推广,提升餐饮行业创名店、做名菜、造名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集收购、加工、冷藏、销售等功能为一体的本地特色优质食材供应链*台建设,加大“餐饮+消薄”的深度融合。做好美食产品研发,鼓励餐饮企业传承并发展“xx味道”,不断提高xx餐饮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三)以电商示范县为统领,促xx电商模式上台阶

  一是补短板,抓项目推进。按示范县既定项目推进进度,加快项目落地,补足我县农产品电商发展中的短板,加大流通端的电商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依托xx生态优势及产业基础,开展生鲜活鱼、生鲜水果、特色食材、茶叶等电商产品供应链的升级和改造,建立电商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和电商农产品标准化及溯源应用。同时,在前两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线下电商物流的基础,继续推进好村级电商物流班车项目,强化资金保障。

  二是扬优势,抓网销队伍。进一步发挥我县电商优势,加大线上营销体系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强化我县独有的社群电商体系建设,在线上品牌店搭建和电商农产品区域品牌打造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做出亮点。结合疫情期间的实际,进一步扩充“网销大军”的队伍,重点引导旅行社业主、导游、民宿主等文旅行业从业者在线上营销xx特色农产品。同时,在公共服务端进一步强化县乡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将公共服务真正下沉到乡镇、企业和基地,助力农产品优质优价促增收。

  三是找亮点,抓信息宣传。重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的经验总结,持续在各级媒体、*台大力宣传示范县推进过程中的做法和成效,打造xx乡村振兴品牌工程。同时,依托官媒、传统媒体、新媒体等途径形成完整的宣传矩阵,引导企业、旅游届、异地商会等群体,利用社群营销、新媒体等多方式、多渠道宣传xx特色产品、产业及品牌,扩大xx农产品网销的辐射面和带动性。

  (四)以健全机制为统领,促粮食和物资保障更顺畅

  一是抓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推动*储备与社会储备,实物储备与技术储备,分散储备与集中储备有机结合,将粮食、食用油、应急救灾物资、冻猪肉储备等纳入储备范围,全方位、系统化提高民生物资保障能力。

  二是抓采购轮换机制建设。进一步改进紧急采购机制,提升紧急物资采购现款结算的时效性。同时积极对接省市有关部门,明确物资轮换、报废的指导年限,细化物资报废、轮换和清退事项,明确物资报废的具体操作流程和不回收物资的资产划拨事项。

  三是抓部门联动机制建设。巩固并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修订粮食应急保障预案,有效解决紧急情况的粮油保供。搭建救灾物资信息管理*台,实时动态掌握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建立健全我县救灾物资储备使用管理机制、县物资储备管理办法和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联动方案。在已有物资保障基础上,建立起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建共享、协同应对、体系完整的粮油和物资保障机制。

  (五)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促商务铁军服务上新水*

  一抓教育提队伍。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永葆政治忠诚、强化思想武装上更加走深走实,在提高政治站位、服务大局全局上更加有力有为,在强化政治担当、推进守正创新上更加稳中求进,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更加风清气正,努力做到思想认识站位更高、对标看齐理解更深、落实落地行动更快、走在前列示范更好。深入开展最强支部创建活动,夯实党建基础工作,提升商务局党组的战斗力。

  二抓项目提服务。始终坚持围绕中心、聚焦难题,在推动项目落地中,提升项目服务水*。深入开展“破旧立新深化年、重点项目攻坚年、助企发展服务年”活动,以完善深绿*台建设开展产业地图式招商,来创新招商方式,提升精准招商;以亲商卡为载体,鼓励干部争当“模范店小二”,营造亲商重商氛围,优化我县营商环境;以深绿*台的招商审批红绿灯功能,督促审批单位加快审批时效,优化项目服务。围绕服务重点项目,成立项目专班,加快项目推进。

  三抓品牌提效能。始终坚持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提升服务效能水*。在产业项目推进上,持续推进“五员招商”,鼓励党员干部,争当康美产业把关员、招商项目联络员、困难问题协调员、项目落地督查员、招商成效考核员,当好五员,争当康美产业发展带头人。在电商线,积极开展“党建+电商”工作,以“红色商务人、助农E路行”为党建品牌,党员送服务下乡镇、进农村、上基地,每季开展农产品网销活动,助推农产品上行。在商贸线上,大力开展“党建+餐饮”,在餐饮行业中推广党员示范店,鼓励诚信经营,垂范新风,通过在xx城区及农家乐示范村范围内开展“党员示范引领,打造放心美食”活动,通过“党员亮身份”、“党员示范店”等活动评选,推进餐饮行业的创先争优。

产业发展工作总结4

  今年上半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放在首要位置来抓,龙头企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市20家重点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预计实现销售1.85亿元,利税1400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2%和30%,完成全年计划的56%和55%。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点:

  1、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积极组织实施林业“866”工程,突出重点,主攻难点,超额完成了20xx年度植林任务。去冬今春共调农植林5.2万亩,其中成片营造意杨林4.1万亩、茶园0.45万亩、果园0.15万亩、花卉苗木0.5万亩。新拓意杨成活率90%以上。落实林经、林草、林蔬、林粮等间套复种1万多亩,扩种牧草5000多亩。依托风鹅、茶叶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加大品牌力度,搞活经营机制,拓展了市场营销。

  2、龙头企业运行态势良好。

  全市龙头企业领头羊扬州市馋神食品有限公司上半年克服“非典”对企业的严重冲击,完成销售收入4630万元,实现利税577万元,利润422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5%、71%、56%。

  ①龙头企业开拓市场能力增强。馋神公司今年通过央视七套宣传,增加地区总代理70多家,新开辟多处销售市场,企业营销能力进一步增强。扬州赵刚食品有限公司的风鹅产品已经顺利进入了“苏果超市”。凌云饲料有限公司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开发鱼饲料,打入南京周边县市市场。仪征市种子公司在全市的销售网点增加到了97个,采用广告宣传和宣传车形式,逐步扩大了市场覆盖率和市场知名度。

  ②龙头企业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扬州赵刚风鹅食品有限公司和澳大利亚投资控股公司、天宝工艺品公司和美国所罗门公司洽谈的合资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可分别利用外资100万美元。扬州绿地乳业有限公司正在和外方洽谈合作项目。

  ③食品深加工企业发展迅速。扬州亿豪食品有限公司上半年产值过3000万元,同比上升2.5倍,显示出强劲地发展势头。

  ④龙头企业注重标准化建设。扬州馋神食品有限公司通过了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认证。盛达面粉厂和大仪米业有限公司均获得了“QS”(国家质量安全许可证)。月塘茶场同时申报省著名商标和国家有机茶,打造“登月”名牌。

  3、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20xx年全市农业重点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6137万元。

  ①扬州星河生态已完成投资500万元,已栽苗木400亩,着手二期工程图纸设计。

  ②扬州馋神公司种鹅研究试验示范基地,完成投资430万元,建设厂房3500*方米,鹅舍4000*方米,种鹅厂、孵化厂完成基建工作,正进行内部装修和添置设备工作,租地1300亩,种植意杨2万株。

  ③梅花鹿养殖及鹿制品深加工项目已完成投资800万元,引进梅花鹿200头,种植玉米、牧草,维修了办公用房。

  ④大仪鹅业食品链项目已完成投资380万元以及土地租赁、厂房设计,土建工程开始启动,建设厂房800*方米。

  ⑤新集东欧生态农业项目,到资100万元,注册公司名为扬州高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⑥朴*三益生态园,完成投资30万元,已栽种苗木2.8万株。

  ⑦青山镇欧黑意杨林项目,完成投资300万元,已栽种意杨4400亩。

  ⑧乳业产业化项目,喜悦食品、润悦食品累计投资400万元,开工建设厂房4300*方,预订牛奶灌装、冰淇淋、冷饮3条生产线相关设备及配套设施,预计9月份全面投产。绿地乳业公司100多万元,引进优质高产奶牛60多头,并对加工设备进行了完善,通过了“学生奶”认证。绿杨乳业公司投资200多万元,奶牛养殖场基本建成,现正在着手奶牛引进工作。

  ⑨优质稻米基地项目进展顺利。上半年已完成投资397万元,占计划的63%,投劳、土方、*田整地等均超过原定目标任务,小沟建筑物、衬砌渠、机耕路等也完成工程量的80%。

  4、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

  我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到去年底,全市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达29个,比20xx年增加了23个,我市较早成立的朴*草*合作经济组织,上半年实现销售3928万元,比同期增10.2%,利税255.3万元,比同期增10.5%,今年共生产天然淡水草*、绣花草*50万条,已全部进入了超市销售。*草基地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草面积达20xx亩,比去年增加*千亩,目前草*生产运行良好。借鉴高邮鸭集团企业运作模式,我市着手筹备成立仪征市茶叶协会和仪征市鹅业协会,从整体上包装仪征茶叶和鹅业企业,以便对外整体宣传、开拓市场、包装项目、争取国资、民资和外资,对内统一规范、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形成拳头、形成优势、形成规模效应,真正把仪征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我市的有竞争力的富民产业。目前,协会的筹备成立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

  二、“非典”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

  1、“非典”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影响。

  上半年“非典”对我市的农业生产影响不大,而且“非典”致使外地农产品流入我市渠道不畅,数量将会减少,本地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反会提高,加之小麦、油菜、蔬菜、生猪、菜鹅价格有所上扬,农民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将会增加。同时“非典”使部分外出劳务人员回流,增加了本地消费群体,农村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不会有大的变化,批发零售等行业有一定的增长。“非典”对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乡镇企业生产的玩具、服装等产品落实的订单较少,产品销售受到了一定的阻滞。

  2、“非典”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受非典影响,我市返乡人员约2万人,预计5、6两个月内将减少收入约20xx万元。但随着农产品价格恢复性上涨,夏熟粮油减产不减收,经济作物扩面增收,畜禽养殖提价,二、三产业提速,新增5000人劳务外出等增收因素。预计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201元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11.8%,高于预期增幅3.8个百分点。

  3、“非典”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影响。

  突如其来的“非典”对我市重点龙头企业的生产销售产生了较大影响,产品销售不畅、部分产品价格下降、招商引资工作受挫,除了花木、草*、茶叶、种子等少数几个行业所受影响较小,企业生产经营保持正常秩序以外,其他行业的龙头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扬州馋神食品有限公司,5月份销售收入只有503万元,利润出现了负增长,公司损失200万元,少交税金120万元。扬州绿地乳业有限公司由于“非典”,邻*市场全部停销,盛达面粉厂由于南北方饮食*惯,直接导致销售不出。凌云饲料公司在市场价格仍维持不变的情况下,成品价格高居不下。

  三、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部分企业改制不彻底。

  企业的运行机制直接关系到企业自身发展,在我市20家重点龙头企业中,粮食系统企业虽然进行了企业改制,但是由于改制的不彻底性,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市盛达面粉厂和凌云饲料等企业由于改制不彻底,产权不明晰,导致企业负责人想上新项目却有后顾之忧,只能考虑短期经营,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学生奶推广较为缓慢。

  乳业产业化作为我市鼓励发展的特色产业,去年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在奶牛补贴政策方面,仅执行了1年,产业政策缺乏连续性,农民有意见。国家积极推广“学生奶”,绿地乳业公司为争取通过“学生奶”认证,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建设一座现代奶牛养殖场,并对牛奶加工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现已全面通过省组织的“学生奶”验收,但我市受“非典”等因素影响,学生奶推广缓慢,迫切需要加大对学生奶的组织领导力度,以推动我市奶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3、龙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发展壮大速度慢。

  *几年我市龙头企业虽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总体看,企业规模不大,辐射范围小,除了扬州馋神公司、扬州亿豪公司等企业保持高速增长外,多数企业发展速度偏慢,少数企业甚至负增长,对农民带动力和拉动力弱。

  四、20xx年下半年农业产业化主要打算。

  随着我市提出20xx年率先实现“两个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实施。我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挑战,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中心任务,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以科技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全面提升产业化经营水*。

  1、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加大基地建设力度。

  要及早谋划20xx年农业结构调整计划,围绕构建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基地,培植壮大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种植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既定的林业结构调整工作目标,全面实施“866”工程,加快建设沿江生态园和中部茶叶、果品经济林果产业园。围绕大中城市“餐桌”,发展蔬菜、禽蛋、奶、优质米、专用麦等优势产品,继续做大做强鹅业产业化经营。

  2、进一步壮大龙头企业。

  把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来抓,采取切实措施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对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馋神、亿豪等优势企业重点扶持,使之成为支撑当前、推动今后发展的骨干。对有一定规模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如捺山茶场、大仪米业等则引导、帮助其加快技改步伐、加强经营管理,并通过政策、信贷支持等措施,促其发展。同时,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实施外向带动战略,采取多种形式与国内外、省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使龙头企业在短期内获得很快发展。

  3、进一步发挥经合组织和协会的作用。

  采取积极措施,引导、推动以流通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经合组织和协会的运行质量,提高龙头企业参与度和组织的调控手段,发挥其自我管理的作用。围绕我市即将成立仪征市茶叶协会和鹅业协会,进一步整合我市鹅业、茶叶的资源,形成拳头优势,在项目争取、对外宣传和策划,协调业内利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狠抓农产品质量标准工作。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执行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参与“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大对龙头企业的质量抽检力度,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突出我市风鹅产品优势,努力使企业标准成为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茶叶、米业等特色产业尽快取得国家绿色食品、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等项认证,出口企业要争取得到HA*认证,并努力争创名牌。

  5、重视农业产业化的宣传工作。

  积极采取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宣传力度,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龙头企业制作自己的网页,宣传企业,推广馋神公司成功经验,制作龙头企业产品光盘和专题片上央视播放,积极参与省龙头企业农产品展销会,有计划、有步骤对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龙头企业进行整体宣传。

产业发展工作总结5

  20xx年,全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紧紧围绕市委、市*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和试验区建设、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及“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等重大部署,切实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通信枢纽建设,有效推进区域信息化、信息产业化和无线电事业发展,为实现“两化融合”和灾后经济较快恢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通信枢纽建设全面启动

  信息化基础规划基本形成。按照国家信息化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市委、市*打造西部经济高地、推进“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发展和加快灾后基础设施重建等战略部署,组织力量对我市基础通信环境、产业资源条件、应用需求预期以及国际国内重点城市对比等,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提出了以干线交汇、信息集散、基础设施布局为核心内容构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覆盖西南、辐射西部、服务全国和沟通世界的国家级通信枢纽总体构想。完成了《通信枢纽建设规划纲要》及其建设性详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案》及其技术与标准体系和《5·12震灾后通信基础设施发展性重建实施方案》等的编制。确定了三大体系,24个重大项目(其中,建设数字高速直达国际专用通道和数据存储灾备中心两个项目,已纳入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六部委专项规划),信息化基础规划基本形成。

  基础设施七大工程全面实施。电子政务骨干传输网实现了与中央和省的对接,互联网同城交换中心完成了机房建设和链路接入;交互式业务支撑系统的*门户统一*台加紧建设,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开始应用试点,统一行政审批服务*台上线运行;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完成1万张CA证书投放;人口、企业、宏观经济和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应用试点取得成效;数据存储与容灾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完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系统启动试点和标准验证;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完成企业信用数据整合和*及个人信用数据库指标体系建设;800M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完成扩容与延伸二期工程进入建设招标流程;行政中心基础网络完成改造工程并投入使用。

  通信枢纽建设工程正常启动。国际通信出入口工程有效推进并取得阶段性进展;“无线城市”工程的技术体系和应用体系建设相继展开,“扫盲”计划、3G试验网计划和Wi-Fi网状网计划及移动政务、移动商务、移动支付等应用计划陆续实施;国家级数据存储灾备中心开工建设,以存储装备研制、存储空间提供、数据灾备服务、信息资源开发和综合应用配套为标志的信息数据应用及处理生态体系逐步形成;国家级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的社会投资主体基本确定,并进入投资可研和建设规划编制;基于高端业务同传目标的“三网融合”工程取得重要突破,从政策支持、网络环境、设备研发到应用拓展,逐步形成互动态势。

  应急通信工程及时部署。公众通信保障、信息灾难恢复和*应急指挥三大通信工程灾后迅速启动;互联网传输安全、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预案不断完善,通信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国家重点支持的无线短波、超短波和机动通信系统建设顺利推进;极重灾区和重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重建工作全面展开,受灾区域的受损信息化基础设施全部恢复运行。到目前为止,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通信枢纽工程建设以及灾后损毁通信系统恢复等,已累计完成社会投资105亿元。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全面推进

  电子政务应用进一步深化。全市统一的行政审批服务*台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一期工程按时完成,并在武侯等7个区(市)县先期部署。并联审批系统向区(市)县延伸应用,对促进规范化、服务型、高效率*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统一*电子门户工程加紧建设,内容保障和政务、事务等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不断强化,电子化市民办事、*办公运行机制开始建立。新都、大邑等区(市)县加强*门户网站建设,服务内容和业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在我市得到有效实施,依托*门户网站建立的全市统一*信息公开管理系统运行良好,月均发布各级**息3000余条,较好地发挥了*信息公开主渠道作用。

  国民经济信息化加快推进。加大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推进力度,深入邛崃金利、蒲江巨丰、崇州丰丰等10多家企业展开调研,积极探索“公司+经济合作组织+农户”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信息化应用工程实施,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强化了“三农热线”建设,丰富了涉农市场、科技等信息资源,全年解答有关咨询1万余次,利用西部农业在线、“三农热线”*台发布农村经济信息1.5万余条。通过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实现网上招商引资超过2.5亿元,网上农产品交易额超过3亿元。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示范工程部署实施。温江、郫县工业集中发展区信息化规划编制完成,相关项目启动建设。青白江、龙泉驿企业信息化示范区建设开始起步,并锁定一批企业,引导其开展信息化技术改造,逐步推进“两化”融合。区域电子商务门户*台的*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基本形成,花木、蔬菜等市场营销、供需对接的电子商务应用初见成效。锦江、温江等电子商务示范区建设规划深化编制。红旗连锁、国美、苏宁等商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逐步深入。

  社会信息化步伐加快。加快实施“宽带进村工程”,全市行政村(社区)宽带可接入率达85.36%,比去年提高了15%,建成753个农村便民信息服务中心(站) ,提前超额完成农村信息化民生工程,都江堰、彭州、崇州。

  个极重灾区受灾群众安置点新建信息服务中心(站)100个。农村信息化培训普遍开展,“信息大篷车”流动服务受到欢迎。完善了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信息*台建设,全年全市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信息*台共办理各类救助事项152万件。积极推进网上办税服务,全市纳税人网上申报达7万余户,占纳税户50.87%,入库税金49.45亿元。全市出租车电子识别系统和移动稽查系统建设完成,实施了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优化改造、中心城区智能停车诱导系统二期、公交GPS营运调度系统及电子站牌、交通信息采集和智能交通指挥等重点工程。全市教育信息网建设加快推进,教育科研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卫生、食品、文化和就业等行业信息系统得到有效应用。城市管理数字化和网络化水*不断提高,“数字社区”工作取得成效,促进了网络资源和社会服务向基层延伸。银行卡刷卡环境进一步改善,行业支付得到较快发展,“天府通”卡发卡270万张,日刷卡交易200万笔,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信息产业持续较快发展

  信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今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9.63亿元,同比增长33.79%。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465.78亿元,同比增长32.4%,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完成353.85亿元,同比增长35.67%。预计,全年总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突破600亿元,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突破400亿元,软件外包服务出口超过3亿美元;全市“双软”认证软件企业达到563家,登记软件产品1885个;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区保持高速发展态势。1-10月,高新区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30%,占全市54.2%。武侯区、金牛区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71.17亿元和46.07亿元,占全市22.4%和14.5%。龙泉驿区结合国家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建设,大力推进IT制造业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都江堰在5·12震灾后,全力支持东软等电子信息企业加速灾后重建,迅速恢复生产。同时,加大了与上海市IT产业尤其是软件业的对接,上海都江堰软件园建设项目取得重大进展。锦江区、温江区分别围绕电子商务示范区、国际金融中心和动漫游戏竞技、体验、研发、销售核心区建设着力打造信息服务业。

  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有效实施。完成了《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编制,明确了做亮六大产业方向、做强十大产业集群和做优六大产业链的工作部署,并由市*颁布实施;完成了《市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并纳入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总规;财政、金融、市场和人才等政策加紧研究和完善;IT人才培训体系初步建立,实用型软件人才培养取得成效;电子信息地方产品配套目录完善和经济运行监测稳步推进;鼓励和支持电子信息企业上市等政策颁布实施,川大智胜和卫土通实现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三泰电子和吉锐触摸完成上市辅导和证监会受理;三零、国腾、迈普、颠峰、华诚等一批重点企业集团发展规划纳入全市产业发展规划整体推进;第六届软洽会、第六届电脑节、全球知名IT企业座谈会、微软外包CEO峰会以及Gartner外包峰会等成功举办,本地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交流不断加强,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影响明显提升。

  四、无线电事业稳步发展

  以继承、创新、发展为主题和以资源、技术、应用、管理、产业、人才为核心的《市无线电事业发展规划》基本形成;无线电组织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进一步优化;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频率指配和台站管理加大力度,年检率95%以上;依法行政有效加强,多部门、跨区域、跨行业联合执法体系不断健全,无线电专项整治取得成效,受案查处率100%,无线电干扰申诉受理率和排除率均达到100%;无线电频率资源效用充分发挥,新技术、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抗震救灾、奥运火炬传递、海博会、西博会等重大活动无线电通信保障任务顺利完成并获得省无委通报表彰,恶意干扰、非法插播等得到有力和有效控制。

  五、抗震救灾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救灾救援全力投入。地震使我市公众通信系统遭受重大破坏,全网因话务量巨增,造成系统阻塞和通信严重障碍。通过积极协调各电信运营商,紧急调集力量,采取应急措施,大规模恢复损毁通信设施,全市公众通信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及时组织力量赶赴极重灾区建立无线应急调度基站,有效保障了通信指挥和现场救援;动员IT企业参与抗震救灾,摩托罗拉、海特、川大智胜等企业为救灾提供了优质的信息化保障服务,兴网、汇源、信息港等公司无偿提供抗震救灾设备,任我行、鼎天等公司紧急开发抗震救灾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和灾民安置救助信息管理系统,为救灾救援和灾民安置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门户网站及时发布*公告和抗震救灾信息,并协调电信运营商发送公益短信上亿条;协助东软学院师生完成异地转移复课;新建灾区群众临时安置点便民信息服务中心(站)和“亲情信息服务站”及时提供便民服务,受到普遍欢迎。

  灾后重建迅速展开。震灾发生后,及时走访慰问了三零、迈普、颠峰、国腾、东软等企业,了解受灾受损情况,共商恢复生产方案,积极帮助我市IT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全部恢复生产;多方协调交通运输、商务、银行等部门和单位,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在产品运输、资金周转、技术改造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并组织企业申报项目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认真研究和分析了震灾对我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招商引资、科技创新和产业扶持等对策措施。及时组织灾后全球知名IT企业座谈会,Intel、摩托罗拉、微软等企业对在发展仍然充满信心;积极争取工业与信息化部的支持,灾后重建规划、重大项目安排、救灾资金投入、资源配置倾斜等逐步得到落实,受灾镇(乡)对口联系工作有效推进。

产业发展工作总结6

  年初以来,中心努力践行“生态富县、生态富民”发展战略,积极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坚定扛起磐安“重要窗口”建设中的中药使命,为推动磐安跨越发展、打造新增长极贡献中药力量,现就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特色亮点工作

  一是项目争取方面:今年3月,由xx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向农业农村部申报“浙八味”道地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我县作为全省9个中药材重点县(市、区)之一参与申报并成功入选,计划实施磐安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及产地加工提升建设项目、磐安县万亩中药材绿色发展示范基地及中药材品牌提升建设项目、磐安县中药材产地加工与中药饮片共享车间项目、磐安县中药材精深加工一体化建设项目、磐安县铁皮石斛灵芝等保健食品生产线建设项目、磐安县药膳产品生产开发提升项目、磐安县中兽药研发与生产中心建设项目、磐安县“浙八味”特产市场提升项目、“浙产好药”全产业链数字*台建设等9个子项目,争取中央专项资金2850万元,其中20xx年度1200万专项资金已下达到我县。

  二是宣传推广方面:今年来,我县中药产业发展的典型做法先后被《省信息专报》、《金华政务信息》等录用刊登,并获得金华市蔡永波副*的批示肯定。

  新华社、中新社、《xx日报》、学*强国、《今日xx》杂志等国内主流新闻媒体对我县中药产业发展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我县中药材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三是荣誉争取方面:我县中药产业数字化改革工作入选山区26县最佳改革案例。

  中药产业发展智慧大脑成功入选xx省“观星台”优秀应用。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产品提质,增强磐安中药竞争力

  1.推进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项目。完成20xx年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项目考核评价,向省财政厅汇报沟通20xx年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20xx年度下达我县专项资金1900万元;下发20xx年度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和中药产业振兴发展扶持项目申报文件,完成第一批项目的立项与验收工作;完成江南药镇数字化产学研示范园、6000亩中药材绿色发展配方施肥招投标工作;完成20xx年度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建设项目任务分解等工作。

  2.开展中药材禁硫工作。联合农业农村局、市场*、应急管理局等单位,组织开展禁硫筹备工作,召开县禁硫工作部署会,制定联合禁硫巡查方案。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宣传车等开展禁硫宣传。禁硫巡查期间,共张贴《关于禁止使用硫磺熏蒸中药材的通告》

  20xx余份,发放无硫加工宣传册折页8000余份,出动人员240人次,捣毁硫磺熏蒸点7个,没收硫磺56斤。

  3.优化“共享加工”体系管理。在原有11个共享加工基础上增点扩面,上半年共新发展共享加工点4家,进一步满足浙贝母产新期间加工需求。同时,对共享加工点实行摄像监控,目前已完成15个加工点的摄像头安装工作并成功接入质量追溯系统。

  (二)多样宣传,扩大磐安中药影响力

  1.创新销货模式。1月29日,与杭州康久学社合作开展“逛中药特产市场、推中药特色产品、扩江南药镇”主题的网络直播销售活动,当日直播间人数最高达32700多人,实现交易额4万多元,启用新兴的销货模式,进一步拓宽我县中药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我县中药产业知名度。

  2.开展外宣推广。制定涵盖磐安中药品牌战略规划、药乡氛围打造、媒体宣传、外宣活动、线上网络直播的20xx年度品牌宣传计划。磐安中药材的知名度不断提升,5月6日至9日,*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来中心检查指导,对我县中药产业发展工作进行了肯定。6月22日,郑栅洁*来中心调研指导,对我县中药产业发展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截止5月31日,中心已累计完成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交流考察团队65批次,722人,来宾接待量达到了3.25批次/周。

  3.开展活动筹备。明确专人负责第十四届药博会前期筹备工作,初步制定活动方案、分工明细、工作计划,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医药教育协会、*中药协会、*药膳协会等单位对接药博会相关事宜并作初步邀请。基本完成全县中医药大会前期筹备工作。与杭州玄鸟文化有限公司合作设计印制《道地》季刊,内容包括优质道地药材、康养、膳食等,既体现了磐安道地药材特色,又宣传了磐安中药加工、文化等,全方位宣传了磐安中药产业,第一季3000册已完成印刷并发放。

  (三)品牌打造,强化磐安中药号召力

  1.推进“磐五味”优质优价品牌体系。与xx一方制药、xx磐五味药业公司合作,共同开展“磐五味”优质优价示范基地建设,在大盘北桥、新渥大山下、尚湖杜家庄按照规范化要求开展浙贝母、元胡、白术种植,建立示范基地200亩,开展浙贝母不同产地种源比较试验研究。

  2.开展磐安道地药材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报工作。委托xx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院开展磐安道地药材(新老磐五味和黄精)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报工作。

  3.开展中药材产业广告宣传语征集活动。在全球征集网、今日头条、凤凰网、搜狐、新浪、微信公众号、百度、腾讯等网站多渠道发布磐安县中药材产业广告宣传语征集公告,共收集全国各地投稿作品

  3221条,经初步评选、网络投票评选及专家评审等一系列环节,已成功选出二等奖作品3个,三等奖作品6个。

  (四)培育特色,加大磐安中药吸引力

  1.积极争取“*黄精交易中心”。经申请,获黄精产业国家创新联盟批准在磐成立“*黄精交易中心”;黄精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同意与国药文化城、三溪堂在限公司在磐安共建黄精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研究院。

  2.完成黄精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完成《磐安县百亿级黄精产业发展规划(20xx-2035年)》编制工作,4月13日,召开专家论证会,xx省药学会理事长朱志泉、xx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秦路*、xx中药研究所所长王志安等五位专家参加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目前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在进一步完善中。

  3.构建黄精价格指数。在浙产道地药材价格指数发布中增加了黄精价格指数,开展了黄精街区的选址沟通工作。

  4.黄精产品宣传展示。先后组织企业8家企业到江西铜鼓、衢州江山参加黄精产业论坛和产品展示展销活动,闲人谷食品公司的黄精人参茶被评为“十佳风味”黄精产品大奖,姜神堂食品有限公司黄精茶荣获“十佳风味”黄精产品推介奖。

  (五)科技创新,增强磐安中药创造力

  1.推进中药产业大脑建设。一是迅速调整服务细节。结合县主要领导提出的中药产业大脑整体界面还有待完善、整体“智治”程度还不够高、整体架构更偏向于管理等具体问题,迅速梳理清单,落实专人负责,及时按照要求调整系统界面、子系统名称、权限设置等细节,更新产业规模、产值排名等数据,补充铁皮石斛、灵芝等药材品种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追溯。二是周密谋划项目二期。广泛征求药农、药商、药企的建设意见,形成以道地药材优质优价标准体系构建及数字化应用为基础,种植生态化、加工数字化、流通智能化的产供销一体化为特色,一、二、三产数据集成展示的数字中药产业发展体系。副*董宇带队赴北京对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商务部、科技部,汇报磐安中药产业数字化发展情况,就项目二期建设方案(草案)征求意见,了解并对接国家层面数字化改革政策。

  2.积极申报高层次科技专项。围绕浙产道地药材优质优价体系构建,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报科技专项,目前,完成相关申报资料起草、提交;围绕黄精产业发展,向省科技厅填报26县绿色发展专项指南申报材料。完成中药产业揭榜挂帅项目合同细化、签约。完成下寮基地杭白芍、白术种源收集,落实相关区域品比试验部署与数据采集工作。

  3.推进研究院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完善中药创新发展研究院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施工项目招投标与设备采购项目招投标材料准备。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磐安中医药强县、中药特色产业县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建立促进全县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形成中医药产业联动和“中医药+”新业态融合发展产业体系,产业数字化应用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服务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努力打造“国家中药资源保护利用样板地”“全国精品道地药材生产示范地”“浙产优质药材集散地”“全国中药产业生产研发新高地”“长三角地区中医药康养目的地”。

  (二)主要举措

  一是突出绿色发展。

  突出“生态富县、生态富民”的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变革,把绿色发展作为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继续推进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推进江南药镇数字化产学研示范园、中药材绿色发展示范基地等项目,同步开展已建设完成项目的验收和资金拨付工作;完成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期满考核及年度绩效评价工作。

  二是突出质量兴药。

  继续开展“磐五味”道地药材优质优价品牌体系构建。指导做好浙贝母、白术优质优价种植示范基地管理,开展浙贝母土壤改良技术试验。基本完成研究院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实验室设备招投标。细化“磐五味”道地药材优势产业集群项目方案,推进优势产业集群项目实施。配合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道地药材生态种植与质量保障”项目推进会在磐现场考察的工作任务。

  三是突出数字赋能。

  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中医药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和应用,将数字化改革的理念贯穿中医药全领域各方面,以数字化引领中医药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全面启动中药产业大脑二期项目建设,完成项目二期谋划,落实项目二期建设。

  四、是突出融合发展。

  举办第十四届*·磐安中药材博览会,立足磐安道地药材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推进“中医药+”新业态建设,拓展中医药休闲观光、健康旅游、医疗服务、养生养老等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上下联动和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菁华5篇)(扩展2)

——乡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3篇)

乡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

  茶叶是乡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茶叶向良种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我们对茶叶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 茶叶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乡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乡位于盈江县西北部,属地带。乡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势起伏较大,主要以山地丘陵、小坝子为主,*均海拔1760米。 国土总面积226*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004亩(水田7160亩,旱地18488亩),森林面积138235亩。乡是盈江县茶叶的重要产地,现全乡已建立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技术推广体系,已积累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已实现传统生产工艺向现代生产工艺转变,已创制出“山”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授予州*接待专用茶叶称号。末,全乡茶叶初制所7个,精制茶厂1个,茶叶精制生产线2条,精制生产能力3 万公斤,茶叶科技队伍 15人。茶叶面积 10776亩,产量107万公斤,产值542万元,农民茶叶收入235元。产量、产值、茶农收入比“十五”末分别增长33%、76.3%和58%。

  二、茶叶是促进乡山区、半山区、民族贫困地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

  乡茶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茶叶遍及全乡所有村组,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61%。茶叶发展村社中30%的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茶叶。

  三、乡茶叶产业发展已出现良好态势。

  全乡规模连片茶园 10776亩,规模经营面积 100亩以上的`有1家。茶叶加工企业实力逐渐增强。有机茶无性系良种无公害茶生产基地步伐加快,全乡已建立3652 亩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新植茶园352亩,新植1400亩,新植2350亩,新植1426亩。

  四、乡茶叶产业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以来,乡茶叶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发展中仍存在下列问题:一是茶叶作为产业发展的地位及作用认识不足,个别村社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茶叶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力度小,投入不足。三是部分茶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单产低,效益差。四是产业化水*低,缺乏一批上档次、规模、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全省叫得响的茶叶品牌。五是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茶叶产量、质量提升缓慢。

  五、“十一五”乡茶叶产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

  针对当前乡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乡茶叶产业发展思路是:优化结构布局,发展良种,增加投入,主攻单产,提高质量,改善加工,建立和完善茶园管理体制,培植龙头,打造品牌,拓宽市场,扩大名优茶比例,增加无公害有机茶生产,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走优质、高产、高效的茶叶产业发展道路。目标任务是:“十一五”末全乡茶园面积10000亩,投产9000亩,总产 90 万公斤。茶叶*均单产100 公斤,工农业产值720 万元以上,茶农收入500元以上。工作重点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实施“1234战略”。即发展四大茶类;稳定茶园面积1万亩;重点扶持2个茶叶龙头企业;努力打造3个茶叶品牌。四大类茶是:巩固提升绿茶,发展突破普洱茶,恢复发展红茶,适当增加茉莉花茶。茶园通过改造、淘汰、新植,使面积保持在1.2万亩,可采面积保持在1万亩,其中良种面积0.9万亩(新植0.35万亩)。重点扶持“山”龙头企业;更新、改造、整合10个茶叶初制加工所;建立机修机采示范样板3个,辐射面积0.3万亩。第二步是通过对龙头企业逐渐培植和扶持,在全力打造茶叶品牌的基础上,通过*引导,企业自主的形式,采取重组或合并,对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力争在全乡建成1个大的茶叶龙头企业,1个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并依托国内外市场,以充分发挥茶叶市场竞争力和凸现较强经济优势的能力。

  六、“十一五”茶叶产业发展的两条关键措施。

  1、抓好种植加工,全面提高茶叶产业化水*。一是稳定茶园面积,优化区域布局。按照改造一批、淘汰一批、新植一批的原则对茶叶继续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良种化种植。二是切实加大中低产茶园改造力度。乡茶园多数发展于六七十年代,现基础差,产量低。要通过强化茶园水利基础设施,改植换种等手段,全面对中低产茶园实施改造提升,提高单产水*。三是全力抓好优质茶园基地建设。“十一五”全乡要力争建成优质茶园基地1.2万亩,发展绿色、有机茶园1万亩。四是对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实施改造。乡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7个,“十一五”力争改造5个,使改造后的茶叶初制所能力达到每个2万公斤以上。五是努力推进乡精制茶叶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对其实施重点支持,促进其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加工水*。“十一五”全乡重点扶持发展2条茶叶精深加工生产线,使每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达到20万公斤以上。六是对茶叶企业实施改制改组。按照市场导向原则,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及改制改组,全力培植起全乡茶叶龙头企业。七是调整产品结构,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研发。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既要巩固传统产品生产,又要切实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研发。

  2、打造“山”品牌,扩大茶叶市场影响力。一是整合茶叶品牌。对茶叶现有品牌进行认真筛选,继续打造具有特色与代表性的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同时,规范茶叶市场,打击不正当竞争,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切实加大茶叶品牌的保护工作。二是强化茶叶市场营销,建立茶叶市场营销体系。通过发展专业化营销企业、建立茶叶专卖市场、专卖店、专柜,举办各类茶营销活动,发展茶叶订单、促进茶叶销售。通过开展古茶树资源保护、茶文化挖掘与发展旅游业结合,宣传茶叶,促进茶业发展。

乡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2

  一、全区乡镇街产业区开发建设状况

  自1996年杨村镇建立私营经济区开始,全区乡镇街道产业区经历了从少到多,从起步到形成一定规模的逐步发展过程。20xx、20xx年为快速发展时期。截止到20xx年10月底,全区已开工建设的20家乡镇街产业区总规划土地面积82.8*方公里(含白行车王国、大良)。已开发面积22*方公里,累计基础设施投入8亿元,有七个产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七通一*,其余均实现五通一*;产业区已建成污水处理厂3座;实际入驻企业700余家,今年1—10月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利税7.3亿元,招商引资24.7亿元。

  乡镇街产业区的建设,对于促进全区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城市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乡镇街道产业区已成为全区发展的重要载体。20xx年,产业区招商引资30亿元,占乡镇街道引资总额的80%,占全区引资总额的47.6%。二是乡镇街产业区税收已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xx年大王古产业区实现税收2400万元,占全镇财政收入的89%,上马台产业区实现税收5000万元,占全镇财政收入的75%。三是促进了乡镇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半数以上的产业区逐步形成了工业企业相对集中,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的格局,初步解决了过去乡镇工业“满天星”布局、环境治理难、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四是为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起到了支撑作用,截止到20xx年10月底,乡镇产业区累计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4.7万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举措

  l、规模小,发展速度缓慢,综合效益低。

  主要体现是20xx年已开发建设的18个产业功能区实现销售收入为63亿元,创税收3.5亿元,仅占全区税收总额11%。*均每个功能区年实现销售收入、税收分别为3.5亿元和0.2亿元。不足一个中型企业规模。每亩创税收远低于XX开发区和周边先进区县。由于土地指标及自身环境政策的制约,发展速度较慢,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外界无法抗衡。

  2、定位不明确、产业特色不突出。

  因乡镇产业区多数是以原乡镇工业较集中区域为雏形发展起来的,规划明显滞后,由于产业区规划起点低,招商引资门槛低,功能定位、产业定位不明确;造成产业分散,产业特色难以形成。目前,除上马台、王庆坨产业功能区形成相对集中的特色产业,其他多数行业分散。

  3、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服务配套功能差。

  多数乡镇产业功能区还处在“五通一*”的水*上,有的根本不具备投资条件,70%以上的产业功能区无污水处理设施,*为功能区应提供的融资、管理咨询、劳动用工、安全保障等方面服务欠账较大。

  4、土地利用粗放,工业、建设用地相对闲置。

  目前,多数产业区土地利用水*较低,投资强度在国家规定范围的下限;协议占地与实际占地出入较大;在建、未建项目占有较大份额,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较普遍,造成一边土地闲置,一边无用地指标的事实。

  5、入驻实体项目少,实体大项目少。

  有半数以上的产业区靠注册企业维持税收,据初步调查,乡镇产业区1—10月份入驻企业实现税收占60%。区内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入驻企业个数不足30%,有的产业区没有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及以上的企业屈指可数,缺乏龙头带动。

  目前,乡镇产业区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与制约因素同在,要实现高水*发展,必须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破解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今后应采取了以下措施:

  1、坚持规划先行,在注重总规、控规的同时,更要注重产业发展规划。

  各产业区要借各乡镇街着手编制总体规划的有利时机,结合乡镇总体规划中确定的规模和发展方向,根据XX区发展战略研究和工业布局规划等,应重新编制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及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真正体现规划统领行动,规划实现效益。

  2、把提高乡镇产业区整体水*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

  首先,各级领导要把乡镇产业区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在强化领导方面,要尽快调整XX市XX区经济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下设实质性机构,充实领导、工作人员,强化部门责任。统一协调指导,研究解决园区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发挥工作领导小组在工业区认定、实施扶持、考核和日常管理中的作用。在提高招商和开发、建设、管理人员素质方面要不断创新机制,通过招聘选拔和培训相结合等途径尽快打造一支高素质人才。建立人员考核奖励机制,确保高素质人才队伍在关键岗位发挥重要作用。其次,加大对产业区的扶持力度,区*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支持乡镇产业区基础设施建设等,要制定XX区扶持乡镇产业区加快发展实施意见和扶持办法,有重点地扶持一部分乡镇产业区尽快成为XX“区域”经济的小老虎。第三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更多的乡镇街工业区通过市级认定、得到更大的扶持。20xx年,按照乡镇街工业区认定条件,从工业区的设立、规划、环评、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八方面组织了四个工业区的认定工作,现申报材料已通过审核。工业区的认定为乡镇街产业区提升水*起到促进作用,为争取市级贴息资金奠定基础。今年已申报三个工业区的贴息材料,有望获得*千万元的贴息资金。明年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力度,争取更多的资金扶持,把扶持资金用在刀刃上。

  3、应整合功能区资源,向特色、示范、名牌产业区发展。

  一是要结合我区“八大组团。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规划,尽快整合产业功能区资源,确定产业功能区发展数量和产业发展方向。要打破乡镇之间的界限,树立全区招商“一盘棋”格局,建立以XX开发区为龙头的统一招商体制,处理好乡镇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乡镇产业区做强、做名及特色的形成,二是继续实施大的实体项目带动战略,利用大项目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利用大项目尽快投产带动一个产业、一个园区的发展,目前上马台、梅厂、豆张庄等产业区已显现出通过大项目带动园区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特色的形成。

  4、鼓励集约用地,引导乡镇产业区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是整合功能区外闲置及可利用土地资源,将功能区外土地整合到区内使用。二是下大力盘活区内“闲置“土地,区*制定土地集约利用的鼓励政策,约束土地利用行为,充分利用区内未建设用地,缓解土地紧张的矛盾。三是对容积率低、效益低、国家限制发展的工业项目,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促使企业自身进行布局调整,不能调整的要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进行调整。四是督促在建项目尽快投产,尽快取得效益。

  5、应为乡镇产业区建立融资*台,引导商业银行资金进入园区,解决园区贷款难、基础设施建设水*普遍偏低、项目承载能力较差等问题。

乡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3

  茶叶是乡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茶叶向良种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我们对茶叶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 茶叶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乡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乡位于盈江县西北部,属地带。乡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势起伏较大,主要以山地丘陵、小坝子为主,*均海拔1760米。 国土总面积226*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004亩(水田7160亩,旱地18488亩),森林面积138235亩。乡是盈江县茶叶的重要产地,现全乡已建立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技术推广体系,已积累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已实现传统生产工艺向现代生产工艺转变,已创制出“山”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授予州*接待专用茶叶称号。末,全乡茶叶初制所7个,精制茶厂1个,茶叶精制生产线2条,精制生产能力3 万公斤,茶叶科技队伍 15人。茶叶面积 10776亩,产量107万公斤,产值542万元,农民茶叶收入235元。产量、产值、茶农收入比“十五”末分别增长33%、76.3%和58%。

  二、茶叶是促进乡山区、半山区、民族贫困地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

  乡茶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茶叶遍及全乡所有村组,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61%。茶叶发展村社中30%的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茶叶。

  三、乡茶叶产业发展已出现良好态势。

  全乡规模连片茶园 10776亩,规模经营面积 100亩以上的有1家。茶叶加工企业实力逐渐增强。有机茶无性系良种无公害茶生产基地步伐加快,全乡已建立3652 亩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新植茶园352亩,新植1400亩,新植2350亩,新植1426亩。

  四、乡茶叶产业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以来,乡茶叶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发展中仍存在下列问题:一是茶叶作为产业发展的地位及作用认识不足,个别村社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茶叶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力度小,投入不足。三是部分茶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单产低,效益差。四是产业化水*低,缺乏一批上档次、规模、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全省叫得响的茶叶品牌。五是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茶叶产量、质量提升缓慢。

  五、“十一五”乡茶叶产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

  针对当前乡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乡茶叶产业发展思路是:优化结构布局,发展良种,增加投入,主攻单产,提高质量,改善加工,建立和完善茶园管理体制,培植龙头,打造品牌,拓宽市场,扩大名优茶比例,增加无公害有机茶生产,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走优质、高产、高效的茶叶产业发展道路。目标任务是:“十一五”末全乡茶园面积10000亩,投产9000亩,总产 90 万公斤。茶叶*均单产100 公斤,工农业产值720 万元以上,茶农收入500元以上。工作重点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实施“1234战略”。即发展四大茶类;稳定茶园面积1万亩;重点扶持2个茶叶龙头企业;努力打造3个茶叶品牌。四大类茶是:巩固提升绿茶,发展突破普洱茶,恢复发展红茶,适当增加茉莉花茶。茶园通过改造、淘汰、新植,使面积保持在1.2万亩,可采面积保持在1万亩,其中良种面积0.9万亩(新植0.35万亩)。重点扶持“山”龙头企业;更新、改造、整合10个茶叶初制加工所;建立机修机采示范样板3个,辐射面积0.3万亩。第二步是通过对龙头企业逐渐培植和扶持,在全力打造茶叶品牌的基础上,通过*引导,企业自主的形式,采取重组或合并,对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力争在全乡建成1个大的茶叶龙头企业,1个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并依托国内外市场,以充分发挥茶叶市场竞争力和凸现较强经济优势的能力。

  六、“十一五”茶叶产业发展的两条关键措施。

  1、抓好种植加工,全面提高茶叶产业化水*。一是稳定茶园面积,优化区域布局。按照改造一批、淘汰一批、新植一批的原则对茶叶继续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良种化种植。二是切实加大中低产茶园改造力度。乡茶园多数发展于六七十年代,现基础差,产量低。要通过强化茶园水利基础设施,改植换种等手段,全面对中低产茶园实施改造提升,提高单产水*。三是全力抓好优质茶园基地建设。“十一五”全乡要力争建成优质茶园基地1.2万亩,发展绿色、有机茶园1万亩。四是对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实施改造。乡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7个,“十一五”力争改造5个,使改造后的茶叶初制所能力达到每个2万公斤以上。五是努力推进乡精制茶叶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对其实施重点支持,促进其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加工水*。“十一五”全乡重点扶持发展2条茶叶精深加工生产线,使每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达到20万公斤以上。六是对茶叶企业实施改制改组。按照市场导向原则,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及改制改组,全力培植起全乡茶叶龙头企业。七是调整产品结构,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研发。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既要巩固传统产品生产,又要切实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研发。

  2、打造“山”品牌,扩大茶叶市场影响力。一是整合茶叶品牌。对茶叶现有品牌进行认真筛选,继续打造具有特色与代表性的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同时,规范茶叶市场,打击不正当竞争,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切实加大茶叶品牌的保护工作。二是强化茶叶市场营销,建立茶叶市场营销体系。通过发展专业化营销企业、建立茶叶专卖市场、专卖店、专柜,举办各类茶营销活动,发展茶叶订单、促进茶叶销售。通过开展古茶树资源保护、茶文化挖掘与发展旅游业结合,宣传茶叶,促进茶业发展。


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菁华5篇)(扩展3)

——产业发展规划 (菁华3篇)

产业发展规划1

  一、基本情况:

  沙阳河村是地处赤岩镇最边远,自然条件较差的一个贫困村,现有十个村民小组,423户,1418人,由原蒿坪、金坪山、付家坡、低房、岭沟五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东与白河县相连,南与双河口村接壤,西至天宝寨、马保村,北与金寨镇交界。由于受自然条件制约,经济发展滞后,是首批被省确定的贫困村之一。目前全村有贫困户203户,561人,通村水泥路沿河而过,现已修通三条到组路,都是土路,一遇风雪天气就无法通行。低压网改,只改到各组的中心点,边远村庄院落未改到位。饮水工程,*几年靠老百姓投资投劳,水利局扶持水质,修了两处小型水塔,沿河道解决了*百余户饮水问题,全村还有20%农户饮水问题尚未解决。村主要经济来源,以劳务输出、烟草、蚕桑、畜牧,粮食生产为主。截止20xx年底,全村种粮面积2450亩,产量412吨,劳务输出约300余人,收入*600万元,种烟350亩,产值25万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左右。

  二、产业布局

  (一)烟草以四组、十组为主,二组为辅,每年种烟350亩以上,收入*80万元,其中二组种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眼光、气候、土质,技术基础都适宜烟草的发展。但由于交

  通不便,导致肩挑背驮的实际困难,至今未能解决烟草路,该组农户纷纷放弃种烟,致使*年来烟草面积不断下滑。

  (二)蚕桑生产分布三、四、七、九组,在20xx-2012年发展量高达300多张,但由于*年来外出务工人员整户外出,放弃了桑园管理,造成发种量有所下滑。

  (三)劳务输出,因受自然条件影响,部分组基本上都以外出务工为主,劳务输出全村约300余人,收入*600万元。

  (四)畜牧养殖业,在20xx-2009年间,我村有6户建立了养猪场,但*年来由于市场价格起伏不稳定,造成现在无专业户。但是我村发展畜牧养殖还是有一定的基础,对猪、牛、羊、鸡的大力发展有一定潜力,有待进一步规划,分步实施、加大技术培训,扩大规模。

  (五)茶园建设,计划在未来的三年内以五、六、七组每组连片100亩,全村达到500亩。

  (六)中药材,计划在两年内以一组、三组、八组为主,发展丹参和其他中药材,面积达200亩,基本形成组组有产业、样样有规模。

  三、当前群众所期盼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

  1、通村水泥路、因20xx年夏季我村遭受了百年不遇自然灾害,通村水泥路部分路段遭到毁灭性破坏,在上级各部

  门的大力支持下,进行恢复。由于受毁坏的程度大,资金不到位,造成了水泥路断板、裂缝、塌陷,导致大小车辆无法通行和无法维修的现状。

  2、十组的烟路又是与白河接通的跨县路,里程4公里,四组的道路2公里,总计6公里需要硬化,保证雨雪天正常通行。

  3、通组路,我村二组是全村发展烟草最适宜的组之一,烟草面积能达到150亩以上,群众积极性很高。*几年来群众多次提出强烈要求解决通组路,由于资金问题无法解决,有待尽快落实。里程2公里,预计资金20万元左右。

  4、便民桥,三组农户分布在一河*,阴坡居住的农户占40%,一遇河坝上水,学生无法上学,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初步预计资金4万元左右。八组要求解决通组路心切,自行组织筹劳筹资已修通1.5公里道路,但由于道路便民桥工程量较大,预计资金约6万元左右,现在是路、桥不通,已修的无通用价值。

  5、移民搬迁已实施数年,根据国家整体推进原则,能人进镇、富人下山的思路,我村已有30%的农户改善了居住条件。但*年来由于到镇集中安臵房价地基昂贵,价格太高,农民又不愿意远离土地,制约群众想改善居住条件又无法解决。现农户强烈要求、期盼在本村范围内解决移民开发点的问题,根据本村实际,加强力度,尽快解决。

  6、低压网改,十个中心组基本都整改组中心点,由于山大人稀边远院落,全村大约有10公里未改到位。原金坪山、付家坡、低房三点变压器需要更换100伏安以上,有待进一步协调,以解决边远农户电力不足问题。

  7、饮水工程,*几年全村仅在沿河道建了两座小型水塔,水利部门只解决扶持水质,农户投劳投资,解决了*100余户饮水问题。山上组、院落饮水问题应及时地进一步规划、分期实施群众饮水难的实际问题。

  四、我村扶贫工作的优劣势分析

  1、优势明显,大多数群众思想比较开放,发展产业各组都有自己的潜力和基础,能积极主动地配合镇村工作,盼望脱贫致富的愿望较强。

  2、劣势也是村上工作面临的困难。由于受各项惠农政策的影响,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愿意勤劳干活的人增多,本来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都要靠上面的扶持,种地干活的人也少了,讲吃喝、贪图享乐的人多了,特别是个别好逸恶劳的户享受低保和得到各种扶持,产业啥都不抓。本来比较勤劳的人看到此类情况,也滋生了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地制约了我村的经济发展。其次是技术资金缺乏,比如在养殖业方面等,还有部分居住在高山的贫困户,投入大量资金修路是不符合现实的,如何引导下山居住,靠什么方式生存,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突出的问题。

  五、抓好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1、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要以本次扶贫工作未契机,对全村贫困户进行一次教育,并加大宣传力度,治贫先治愚,教育贫困户拜托等、靠、要的懒惰行为,让他们懂得现实真正的脱贫致富,单靠国家的扶持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改变思想观念,致富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

  2、结合本村实际建立相应的扶贫机制,使每户扶贫户都有一个相应的包抓帮扶人,至少要有一个脱贫致富项目,由帮扶包抓人负责技术指导和资金,用扶贫致富事例引导群众进行发展。

  3、村委会要定期召集贫困户到村上接受农技知识培训,请求帮扶单位邀请相关技术人员授课,并到户到地头进行现场指导,使每个农户真正掌握一至两门农业科技知识,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促使经济快速发展。

  4、为扶贫项目实施工作打好基础,抓好各项工作落实。首先要将全村的扶贫人口和扶贫户公*、公正、公开的评选出来,准确掌握各户家庭的实际状况,制定帮扶措施。二是要谋划全村扶贫工作的总体方案,解决群众所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重点,分类排队、分类分期帮扶。同时加强与县驻村单位和扶贫工作相关单位的衔接力度,加快我村发展规划编制,早日研究制定扶贫工作计划,积极争取相关扶贫政策,加强和相关帮扶单位的联系,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落

产业发展规划2

  为了加快果品产业的发展步伐,把xx县建成全国锦橙第一县,xx市果品第一县,以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农业局的总体布署和安排,结合果品生产的实际情况,由经作科、果树站3名技术干部,分赴到花林、长沙、铁桥、临江等乡镇,对果品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规划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于后:

  果品产业发展现状

  xx县是三峡库区乃至全国久负盛名的柑桔产业大县,素有“桔乡”、“金xx县”之美称。果品产业是xx县农村经济中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优势产业。*几年,我县大力实施“换掉柑桔劣种跨世纪、改善基础条件上档次工程”,对盘强果品产业,改善果品质量,提高果品商品率和市场竞争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果品生产初步实现了布局合理化、基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

  (一)有宏大的生产规模。

  xx县果品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先后建立起以长沙镇为中心的柑桔生产基地乡镇22个,面积27万亩,年产量8万吨;以铁桥为中心的伏淡季优质水果生产基地11个,面积10万亩,产量2万吨。果品产业常年产值突破1亿元,占全县农业产值的10%,已成为xx市果品生产大县。特别是 “渝开”牌优质锦橙名闻遐迩,20xx年已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形成了以“渝开”牌锦橙为主导品种的传统优势柑桔产业。

  (二)有较多的优良品种。

  1998年“白桥会议”之后,果品产业加紧实施高换工程,加速劣质品种改换,积极推进果品产业化,坚定不移地走优质、高产、高效的发展道路。截止20xx年,全县累计完成柑桔高换790万株,共引进、推广锦橙、脐橙、夏橙、血橙、桠柑、杂柑等名、优、特、新品种品系50多个,20多个伏淡季早、晚熟梨、李、桃品种,果树良种率达60%,果品优质果率达55%。

  (三)有较高的生产效益。

  90年代以来,成功地实施了长江柑桔带建设项目、xx市柑桔高接换种项目、果品品种改良示范基地项目和锦橙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实施,果品产量、质量和效益同步上升,果品改良新增产值800万元,改良实施区域农民人均收入增加300元以上。如去年长沙镇长沙村改良的优质锦橙和脐橙,销售收入较20xx年增收60万元。随着良种柑桔的逐年推广,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逐渐显示出来。

  (四)有知名的品牌。

  我县是全国闻名的锦橙生产基地县,xx县锦橙曾连续六年获全国柑桔鉴评锦橙组第一名, “渝开”牌锦橙先后于1999、20xx年获*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20xx年已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xx县锦橙、纽荷尔脐橙、太田桠柑被推荐为全国柑桔产业结构调整良种;xx县“铁桥牌”优质梨已名扬川、渝两地。加入wto后,三峡汇源果业集团等龙头企业的推动,将使我县优质水果生产更具有广阔的前景。

  (五)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本县境内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立体气候明显,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8.5℃,年降雨量1220毫米,相对湿度80%,日照时数1463小时,无霜期306天。我县海拨500公尺以下的耕地占70%,土壤以紫色土为主,成土母质氧化钾含量丰富,ph值6.5左右,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力强。因此,发展果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六)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国内市场上, 我县与“三北”地区和京、津、沪、渝等国内大中城市建立了长期的较为稳定的产销关系,县外年销售量柑桔7万吨以上,梨主要销往“渝——万”干线为纽带的周边区县;在国际市场上,我县每年向俄罗斯、蒙古、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柑桔5000吨左右。入世后,我县以“渝开”牌锦橙为主体的xx县柑桔将抢滩国际国内市场,优质梨、李等伏淡季水果也将在整个渝东北市场觅得更多的机会,xx县水果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销售前景。

产业发展规划3

  xx镇位于县城西南23公里处,全境由东向西走向的流岭山脉、东南—西北走向的胡岭山脉和南北走向的西岭山系错综相交而成。牌楼河、八里十河、寺坪河三条河流纵贯全镇,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镇。xx镇15村162个村民小组,4238户,15731人。全镇*均海拨950米,*均气温16℃,年*均降水400——660毫米。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是山茱萸、核桃、魔芋最佳适生区。按照全镇经济工作总体部署,结合“一村一品”*几年来的发展实际,现制定xx镇20xx年度产业发展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畜、药、果、劳”四大产业为重点,按照“畜牧抓发展,林果抓科管,劳务抓培训”思路,坚持“多业并举,一业突破”的方针,采取“抓大户、建小区、抓协会、建基地、抓科技、提效益、抓营销、增收入”的措施,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增长方式的转变为目标,大力发展优质核桃、山茱萸、劳务输出产业,建立健全合作社组织,走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之路,全面推进我镇产业发展,尽快让产业化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来源。

  二、目标任务

  以华茂鸡、生猪养殖、中药材、林果业、劳务输出为重点,建基地、圹规模、提效益、促增收,围绕“打造优势、唱地方戏、走特色路”工作思路,与华茂公司、丹南富源药材专业合作社等公司、社团合作,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供、销做保障。

  规范林果基地建设,建成百亩良种山茱萸采穗基地,完成万亩山茱萸科管,千亩核桃建园,形成千亩板栗、千亩核桃和万亩山茱萸基地建设。建成白桑塬村千头育肥猪场,东沟、常路、牌楼河、银洞散养鸡基地,建大棚达到15棚以上,全镇发展魔芋3000亩,良种核桃建园1300亩,种植中药材20xx亩,建成4个村的树型金银花基地。劳务输出达到6500人以上,创收入6800万元以上。

  1、山茱萸产业规划。

  加大协会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协会组织,结合党建载体促进协会正常运作,充分发挥农民协会功能。继续抓好“寺坪牌”山茱萸品牌推介工作,抓营销队伍建设,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产品销售业绩。积极邀请县以上林果专家加强林农科技培训,全年培训12场次,受训群众1000人次。积极联系县林果站加快启动山茱萸采穗园建设项目工程。白桑塬村标准化建园500亩,科管3600亩;石庙村标准化建园300亩,科管1350亩;龙嘴村科管1200亩。

  2、核桃产业规划。

  加大协会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协会组织,加强林农科技培训,全年12场次,受训群众1000人次。积极联系县林果站加强优质核桃高接换优培训,实现寺坪村、赵塬村高接换优4000株。

  寺坪村标准化建园500亩,新发展50亩科管1350亩;赵塬村标准化建园300亩,新发展100亩,科管1000亩。

  3、魔芋产业规划。

  魔芋在xx镇是个新兴产业,以赵塬村、东沟村20xx年发展魔芋基地为基础,开展教育培训互动,继续提高魔芋种植面积,辐射带动1000亩以上的魔芋种植。

  4、药业产业规划。

  在做好传统产业山茱萸、核桃科管的基础上,每村发展集中连片丹参等同类中药材种植基地1个,连片面积至少50亩以上,由农综站组织至少培训6场次800人以上。抓住麦忙过后的机会,拟建树形金银花基地300亩并逐步扩大规模,规划在3至5年内成为我镇另一个主导产业,另一个增加群众收入的亮点;

  5、畜牧产业发展。扩大畜牧小区建设,加快花园银洞散养鸡基地建设,在入秋前引进仔鸡;力争东沟村建华茂大棚鸡10个以上,加快白桑园村千头养猪场的建设进度,力争在年底前出栏一批,带动全镇畜牧业发展。

  6、劳务输出产业规划。积极抓好劳务技能培训工作,开展培训6次以上,提高有组织外出劳务人数,努力转变务工工种,提高务工人员工资,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年底劳务输出人数达到4000人。

  7、以百万亩油松林为依托,以金狮谷生态旅游开发为重点,争取项目招商引资,倾力打造金狮谷这一xx镇生态旅游品牌,全力营造蓝天、青山、碧水的生态镇,休闲观光的旅游镇。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强力推进。镇上成立了“一村一品”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镇“一村一品”发展的组织管理、综合协调和检查考核。实行科级领导联系帮扶村支部制度,按照每个示范村和推进村由一个工作队驻村包抓,发展一个环境无污染、产品无公害、生产有规模的主导产业,形成一个有商标品牌的主导产品的总体要求,成立15个工作队,由副科级包片领导带队,把“一村一品”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年终考核,严格奖惩兑现。

  2、因地制宜,制订规划。镇上抽调骨干深入全镇15个村实地调查,根据当地土地资源、气候条件、产业现状、工作基础、发展潜力等实际情况,在摸清底子的基础上,把发展“一村一品”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与扶贫开发结合,与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选择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制订符合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

  3、发展大户,示范带动。农村经济靠能人带动。我们把发展产业大户作为扩大基地规模、发展“一村一品”的突破口,采取“市场引导、群众自愿、*扶持、试点示范、各方支持”的办法,培育了一批“敢为人先、科技领先、高点起步、规模发展”的产业大户,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强化服务,科技支撑。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为农村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保障。以示范村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名、特、优品种、高效实用栽培、无害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生物病虫害防控技术,优质良种、标准化生产技术和优质农资普遍推广。建立了“一村一品”科技指导员和农业“110”科技服务制度,制定无公害粮食、山茱萸、核桃、洋芋等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引导广大农民积极生产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绿色农产品。

  5、夯实基础,改善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积极争取项目。实施十大惠民工程,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加快产业化进程;,对产业发展示范户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最大支持,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

  6、典型示范,宣传发动,建立“一村一品”发展引导体系。发展农村产业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结合当地发展实际,选择有群众基础、有发展潜力、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重点培育扶持。将涉农项目有效整合,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通过资金、项目、技术集中投入和帮扶指导,加快培植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努力培育一批示范辐射效应明显的发展典型。加大对“一村一品”的宣传力度,发挥典型示范和引导带动作用,营造一村一品发展良好环境。

  7、培育新型农民,开拓市场,完善“一村一品”发展服务体系。努力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诚信意识,积极消除不良舆论,打造良好的品牌口碑;加大宣传,增强群众的参与和发展。


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菁华5篇)(扩展4)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5篇)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

  当今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工商部门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部门之一,应当迎时而上,积极思考采取相应的对策,服务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此,我们*期组织力量对镇江市丹徒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开展了调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对助推文化产业发展有所助益。

  一、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丹徒区文化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普遍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多数企业不重视技术创新或无力技术创新,产品科技、创意含量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一些企业的经营方式相对落后,企业管理缺乏科学性、创新性,产品销售多以自行销售模式为主,不能有效地推广产品。

  市场程度低,企业缺乏自主品牌。企业品牌意识淡薄,加之小农经济意识束缚,导致企业不愿意把重点放在品牌培育和内容原创上,*惯于“贴牌生产”,导致文化产品市场化程度低,产品难以形成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未能得到有效挖掘。

  经营机构多,集约化程度不高。尽管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但集约化程度较低,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生产要素在市场中的配置过于分散,规模经济的影响力甚小。

  市场秩序乱,不能进行有效管理。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体经营户占经营总数的80%以上,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文化活动场所从事违法活动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盗版书刊、盗版音像制品、盗版软件屡禁不绝,严重扰乱经营秩序,扼杀原创精神。

  二、问题成因分析

  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当前*管理文化产业的方式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文化经营单位仍然管得过多、过死,致使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不足,文化产业经营者难以形成真正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此外,文化产业的7大门类:电影、广播影视、报刊、出版、音像、娱乐和广告,分别由广电、文化、工商等不同部门进行监管,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方式,不同程度存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现象,对整个产业缺少系统的管理机制和措施。

  文化产业投资渠道相对单一。调查结果显示,62%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80%以上的企业主要依赖自身积累,融资方式极为单一。文化产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加之目前银行贷款条件愈加严格,无法为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致使文化产业的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整体水*提升不快。

  居民文化消费水*不高。调查发现,文化消费只占居民消费的很少一部分,文化消费增长速度与居民收入增长不成正比。受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一系列大额消费支出影响,居民在文化消费方面持谨慎态度。

  三、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充分发挥工商职能,积极开展文化企业对口帮扶。一方面,实行企业联络员制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决策建言献计,为企业做好政策咨询和法律服务,努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如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实行定期走访、跟踪服务,扶持骨干文化企业,形成对内对外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对外来引资文化项目,实行提前介入,上门服务,扶持引资企业与本地文化项目尽快形成生产经营能力;另一方面,帮助文化企业提升广告策划宣传能力,鼓励开发新的广告发布形式,支持互联网、楼宇视频等新兴广告媒介健康有序发展,降低广告投放成本,使其成为广告业新的增长点。

  积极培育文化商标,提升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大商标宣传力度,向企业宣讲商标知识,提供商标注册咨询服务,宣传引导企业注册商标,帮助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同时,鼓励文化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商标的原创性文化产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品牌。二是推动民族民俗文化、文化活动、文化创意等注册成商标,提高产品价值,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大文化类商标保护力度,对涉及文化企业的商标侵权案件,建立*“绿色通道”,组织力量查处。对涉及商标争议纠纷,积极协调、保护文化企业的合法权益。

  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激发新兴行业发展活力。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文化企业,特别是动漫制作、文化创意、网络文化等新兴领域的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联合*等相关部门,通过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形成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带动行业发展。引导企业坚持文化产品研究与开发相结合,使文化产业的市场价值和巨大潜力得到有效的发挥,促进各特色文化产业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走集聚化、集团化道路,形成产业发展链条,增强企业竞争力。

  拓宽产业融资渠道,增强产业发展的后劲。联合*及相关*门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争取地方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积极提供助企融资和行政指导服务,发挥动产抵押登记、股权出质、股权出资登记职能,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鼓励企业、个人、社会各界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建言*出台配套优惠政策引导和吸收非*门、民间资本和外来投资,实现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和公共化。

  强化市场监督管理,维护文化市场经营秩序。一是将文化产业列为保护重点,创新监管方式,强化监督和检查,并加大与文化、广电、新闻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依法保护文化企业的合法权益,有效维护文化市场公*有序的竞争秩序。二是开展整治净化行动,对网络、娱乐、出版、印刷等文化市场开展集中清理整顿,从重从快打击各种侵权盗版、淫秽**、发布虚假广告及“黑网吧”经营等违法行为。三是加强行业自律,依托个体私营企业协会、行业协会等倡导文化产业的健康娱乐性、丰富知识性和审美教育性,引导文化企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文化市场规范。四是充分发挥工商监管职能,主动参与部门合作,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探索建立部门联动、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文化产业监管体系,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工作效率,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2

  __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__省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夏都”、“钧都”、“药都”之誉,既有以大禹治水、宋钧官窑遗址、药王祠为代表的古代文化,又有以钧瓷艺术、颍河景观等为代表的现代文化;既有风光秀丽的大鸿寨、白沙水库自然山水文化,又有丰富多彩的名人文化、传说典故文化、古迹名胜文化、民间工艺文化、姓氏文化等。历史文脉源远流长,文化遗存随处可见,文化底蕴积淀丰厚,这为__文化事业的繁荣、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依托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与经济的加速融合,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经济发展的“硬实力”,对于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文化兴市”战略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为深度把握__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探索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与竞争力,日前,我们对__市文化产业进行了专题调研,希冀对发展和壮大全市文化产业有所裨益。

  盘点:势头良好、潜力巨大

  *年来,__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开拓文化市场,提升文化消费水*,文化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20__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25404.7万元,同比增长52.9%;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8%,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387493.3万元,同比增长49.5%。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一是文化设施建设日臻完善。20__年以来,在巩固完善群众艺术馆、乡镇文化站等基础文化设施的基础上,先后建设了新广播电视发射塔,开通了mmds微波传输系统,建成了有线电视站20个,实现了广播和有线电视的全覆盖和村村通。投入2亿多元高标准规划建设了“三馆一中心”等文化工程,目前,图书馆新馆、科技馆已建成并交付使用,其中图书馆新馆设14个功能部室,并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科技馆一期布展已经完成,正在进行二期布展的有关工作;宋钧官窑遗址博物馆主体工程已经封顶,20__年5月可对外开放;体育中心已开工建设,并将成为展现城市魅力的标志性建筑。在靓丽的城东新区广场矗立的科技文化苑市雕,作为反映夏禹文化的重要人文景观,成为__又一标志性建筑。目前,__市共有文化机构200余家,其中:图书馆1个,群艺馆(文化馆)1个,科技馆1个,文管处1个,影剧院1个,乡镇文化站26个,农村文化大院168个,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个。

  二是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年来,随着人民群众不断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__市文化市场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初步形成了图书发行、印刷广告、广播影视与音像制品、互联网信息服务、文艺表演、文化旅游和艺术教育等竞相发展的文化产业群体。目前,__市各类文化生产经营单位达1000余家(规模企业15家),其中:出版物发行零售单位73家,印刷经营单位11家,音像制品出租及零售单位27家,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36家,歌舞娱乐场所(含卡位ok厅、迪厅)47家,直接从业人员达9000余人,年产值1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7.5亿元,上缴利税2.2亿元,成为__市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产业体系初露端倪。

  三是文化产品市场日益繁荣。经过多年的培育和管理,__市文化产品市场已经形成多格局、多体制、多种类的文化经营网络,并初步形成了包括图书市场、音像制品市场、工艺美术品市场、文化演出市场、电影放映发行市场、电信服务市场、网络服务市场、旅游产品市场等为主的文化产品市场体系。__市现有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服务单位305家, 从业人员1200余人,其中娱乐场所58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36家,农村16毫米电影放映队71个,国有新华书店及个体零售书店45家,书报亭28家,印刷复制企业11家,软件经营单位1家,社会性总投资0.9亿元。

  四是文化旅游事业发展迅速。__市现有国家、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2处,不可移动文物60余处,馆藏文物10000余件,珍贵文物*20__件。有大禹遗迹、夏文化遗址、钧官窑遗址、画圣吴道子故里等人文遗迹300多处,其中标志__“华夏第一都”悠久历史的瓦店遗址(“九五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要文物)和代表“瓷都”历史的钧官窑遗址、扒村钧窑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初步认证的发源姓氏21个,郡望姓氏19个,关系密切的衍生姓氏60个。形成了夏禹文化、钧瓷文化、中医药文化、画圣文化、黄帝传说、姓氏文化等文化旅游品牌和“五区一线一园一带”旅游线路,彰显人文特色的文化旅游日渐浓郁。成功举办了钧瓷邮票首发式,连续举办了六届药王孙思邈文化节暨中医药交易大会、四届*钧瓷文化节暨钧瓷精品展,以及国际__方山溯源恳亲大会、画圣吴道子祭拜典礼等活动,弘扬了人文特色,带动了文化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是文学艺术弘扬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年来,__市文学方面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和艺术类的美术(油画、国画、石雕、石刻)、书法(篆刻)、摄影以及剪纸、葫芦烙画、泥塑等民间文化得到较快发展,全市省级以上书协、作协、摄影协会等会员50余人,各类文学艺术人才达到200余人,每年都有一大批作品在省市刊物上发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工作效果明显,__药会、中药材加工炮制技艺、钧瓷烧制技艺和大禹神话传说被评为__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__药会、钧瓷烧制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星航钧瓷有限公司钧瓷窑炉博物馆被评为__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

  反思:认识缺位、发展滞后

  __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在产业规模、经营水*、运作方式和经济效益上还无法与其它产业相提并论,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全市经济和社会

  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缺位。主要表现在文化产业意识落后以及对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对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对发展文化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二是管理职能交叉。文化产业不仅涉及文化管理部门、旅游部门,还涉及民族宗教管理部门、规划和*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与支持。而实际工作中,文化产业市场被分割为多头管理:*门管理演出娱乐音像网吧服务市场,广电部门管理广播电视市场,体育部门管理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民族宗教部门管理民族宗教人士和宗教场所等。管理机构职能划分过细,互相交叉,条块分割,多头管理,难于协调统一,形成合力。三是产业基础薄弱。对文化产业的开发力度小、质量低、步子慢、效益差,相当一部分文化产品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经营散、投向乱、规模小、水*低,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市场开拓不力、竞争能力差,在全市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还很小。四是人才与科技制约明显。由于缺乏既懂文化或对文化的内涵有深切理解、又懂经营管理的双料型文化人才,文化产业各个领域的管理水*普遍偏低,文化产品生产总体上还是以传统工艺技术为主,创新能力不强和技术水*低的问题比较突出,积淀丰厚的文化资源闲置浪费现象严重,使巨大的资源优势迟迟不能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强大的文化优势迟迟不能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五是体制机制与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不相适应。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国有文化单位经营普遍缺乏活力,创新能力不足,现代化的文化产品生产和组织方式没能得到充分应用,并缺乏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建设的激励机制。六是产业发展政策滞后。目前,__市没有出台关于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且信息统计制度不健全,无形中制约着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破解:**思想、战略推进

  当前,__市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__省区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阶段,提升文化软实力,助推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要实现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必须进一步**思想,更新观念,把发展文化产业放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艺术生产规律,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着力培育文化产业特色品牌,努力构建多种结构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规划。

  要积极发挥*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组织、管理、引导等功能,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协调和领导,在制定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项目,形成文化产业的中长期整体发展规划,完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整体设计。发展规划要有前瞻性、战略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二)围绕“大文化”格局营造发展环境。

  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产业,需要*依靠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支持其发展。要尽快制定出台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励政策、用地政策和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政策等,逐步使文化政策覆盖文化产业的主要领域。要尽快制定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创办文化产业的政策,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要通过各种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调控市场,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利用价格机制、税收机制、信贷机制和收入机制的调节作用,理顺文化市场运作,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管理部门还要积极向上级文化主管部门争取文化建设的优惠政策,努力实现政策突破。

  (三)不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

  要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保证每年增幅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对群艺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予以必要经费保障,并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广场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活动、电影放映2131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精品艺术创作等专项经费。要采取支持国有非文化企业兴办文化项目,吸引股份制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鼓励民间资本多种形式进入文化领域等形式,形成文化产业*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发展格局,为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发挥全市的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谋划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项目,不断增加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比重。

  (四)重塑文化产业的发展主体。

  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要进行改革。城市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和社区、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仍应作为事业单位管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在财政收支两条线的前提下对文化事业单位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并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考核、激励、约束制度。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要加快改制步伐。重新配置国有文化资源,组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有实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研究制订分离负担的有关政策,使改制企业轻装走向市场;落实资产管理关系,把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要积极培育和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鼓励民营经济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艺院团改制,发展股份制的文化企业;同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之间通过联合、重组、产业联盟等多种形式进行合作,提升企业的规模和市场竞争力。

  (五)提升文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以整合开发夏都、钧都、药都、画乡等历史人文资源为重点,深度挖掘积淀丰厚的夏禹文化、钧瓷陶艺文化、中医药文化、画圣文化等特色文化,彰显文化魅力,提升文化品味,打造知名品牌。积极推动优势文化资源与飞速发展的经济有机链接,与市场经济接轨,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如通过高层次论证策划,以老城区现有10处古建筑为基础,开发夏禹文化广场,以此为*台积极筹办夏禹文化节,力争使其成为华夏民族寻根祭祖的国家级庆典盛会;在挖掘整合古陶瓷文化资源基础上,以神垕古镇为基地建设钧瓷文化产品生产园区,并规划建设3个国保级瓷窑遗址博物馆,形成独有的古陶瓷发掘研究基地,以古陶瓷文化为纽带,以三馆一区为框架,带动钧陶瓷文化旅游产

  业和钧陶瓷产业发展;依托孙思邈医药文化节,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做大传统医药经济,做强医药产业,并逐步带动会展经济、旅游经济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组建文化产业集团,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发挥文化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实力。

  (六)建设高素质的文化队伍。

  大力培养和引进复合型人才、各类文化专业人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待遇体系,以优惠政策、人事编制等支持文化急需人才的引进。进一步放宽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用人制度,加快运用市场机制配置文化人才,积极推进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通过送高等院校深造、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学、职业培训等办法提高文化专业人才的素质,尤其是提高领导干部和现有文化产业管理干部的文化素质。创新文化产业人才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人才结构,充分激发人才创新能力。建立符合市场导向的文化产业人才成长和选拔机制、科学合理的文化企业家价值评价机制、积极有效的文化产业价值分配机制等机制,为文化产业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优越环境。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3

  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当代综合国力与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西部地区,尤其是我区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可以说还刚刚起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还显得非常弱小。为了促进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委对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产业界定和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和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都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力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文化产业分为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等9大门类。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的制约和影响,我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也相对滞后。目前,在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已有娱乐、音像、影视、演出、报刊图书、网络文化、艺术培训等国有、集体、个体文化产业,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经营格局。从*门统计的资料看,2005年底全区在*门登记的文化经营户*900家,其中网吧132家,音像制品经营282家,歌舞厅53家,电子游戏72家,台球36家,音乐茶室46家,游乐场8家,营业性演出团休7家,图书业101家,印刷业50家,复印打字121家,电脑软件经营户8家,文化传媒(含广电)18家。2005年从业人员约3000 人,年总产值约10亿元,约占当年gdp的0。03%,按*均赢利15%计算利润达1500万元。年人均赢利5000元。这些文化产业的逐步兴起和形成,拓展了就业门路,开辟了新的经济文化发展领域,增加了地方财政税收,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但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我区的文化产业还显得很薄弱,数量少、规模小、效益低。全区文化产业经营户的总量不到XX市的五分之一,不到XX市的三分之一。全区有100台以上电脑的网吧经营户仅有3家,且集中在XX市,其余各县上50台电脑的经营户较少,大都在30台左右,并且经营情况较差。在农村,除个别县(市)的乡镇有一两家网吧外,其余均未开设。艺术品市场、书画市场、文物市场尚未形成,电影市场严重滑坡,基本倒闭,文化旅游市场尚未完全启动。文化产业中不少项目经营惨淡、效益不佳。

  二、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发展文化产业认识不到位

  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固然有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在于自身陈旧观念的束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观念滞后,产业意识不强,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发展的模式中,等、靠、要思想突出,存在畏难情绪,怕担风险。只拘泥于投资风险小或是传统经营项目,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美好前景及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有的重要战略地位。因而不重视,不主动抓文化产业,在今年5月18日至21日,第二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XX区是全省唯一没有参加的地区。而经济实力不如我区的XX区却能在交易会上签约42个项目,金额达30亿元。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体制上、机制上还存在着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的现象,权责不明晰,致使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2、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缺乏

  由于我区经济比较落后,地区和各县(市)财政属吃饭财政,只保职工工资,投入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很少,而靠自身发展困难又很大。文化基础设施缺乏,全区8 个县(市)目前只有3个县新建了图书馆、文化馆,其余县(市)的图书馆都是五、六十年代的旧房子,面积小且因年长失修,成了危房。文化馆设施少、陈旧,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各县(市)过去修建的一些剧场、影院,因经营不善,大部分变成了商场、小吃城。如:作为七百多万人口的地区所在地毕节,目前,没有一个大的影剧院,影响了演出业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3、缺乏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演艺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较弱

  电影公司、影剧场、地区演出公司等单位,职工年龄老化、文化程度较低,经营管理能力差,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电影院、影剧场都作为商场、小吃城解决下岗职工的生活来源用。文化单位中各类文化艺术创作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缺门断层。文化单位缺乏文化人的现象严重存在。如:毕节艺术团有在职职工137人,真正能够走向舞台的演员不到1/2,基本没有30岁以下的演员,有的舞蹈演员已不适应艺术表演的要求,更难使自己的表演艺术走向市场,形成真正的产业。

  4、执法管理人员少,执法条件差

  我区文化市场执法管理人员全地区不足50人,文化程度低,综合素质不高。全区大部分稽查队没有专门的办公用房,没有交通工具,没有办案经费。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执法人员对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扶持、服务都还存在不少的差距,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5、对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我区有6个国保单位,即XX县可乐文化遗址、毕节大屯土司庄园、大方奢香墓、黔西观音洞遗址、大方、毕节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织金古建筑群;4个国家级风景旅游景区,即织金洞、百里杜鹃、九洞天、威宁草海。还有*200个省级、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旅游区。但这些旅游景点基本上只有自然景观,缺乏文化内涵,缺少带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包装、人文景观、文化商品、艺术表演等,没有很好地体现其价值。我区现存的许多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工艺也没有得到整合包装,走向市场。

  三、对发展文化产业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对发展文化产业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文化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要认真学*中央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要看到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文化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与改革的总体规划,确立重点发展项目,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定期研究探索产业文化经营的有效途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组织实施好文化产业的综合开发利用。要把抓好文化产业工作的绩效作为地委、行署对 县(市)党委、*和地直有关部门的年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2、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要切实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使*职能真正转到对文化建设的宏观指导和调控上来,实行分类管理。党的*指出,文化按不同性质和功能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根据《*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应对我区的公益性文化单位,以财政扶持为主,部分创收为辅,使之真正发挥社会公益作用。对经营性文化单位,鼓励和支持其进入市场,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吸收社会资本,组建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集团。

  3、要进一步完善拓展投融资渠道。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制定优惠政策,培育和优化投资、融资环境,鼓励、吸引私营企业、个人投资兴办文化产业;二是*配套,地方财政要加大对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启动资金的投入,各县每年都应有一定比例的经费来作为文化产业运作基金。三是单位自筹的融资渠道。建立多渠道筹资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依靠国家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保证资金投入。

  4、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突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文化产业的门类和品种很多,不能盲目发展,要制订规划,突出重点,有序发展。对市场饱和、需求萎缩、濒临淘汰的项目,如:录相放映、电子游戏等国家政策规定一般不予新批、新办、新开的,不要强行发展。对于富有市场前景,且有潜力可挖的文化经营项目如演出业、印刷业等要给予支持和扶持,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发展速度,巩固和发展已有的市场。根据当今社会知识化、信息化、现代化、科学化的时代特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优先发展潜力大、见效快、科技及文化含量高的项目。

  5、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充分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打造人无我有的文化产业。要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在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开发特色上下功夫。要邀请区内外专家、学者,加大研究、宣传力度,把我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与旅游资源融为一体,打造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烘托旅游资源的地方和民族文化氛围,促进我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6、大力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演艺人才。发展文化产业缺乏一批懂专业、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和高水*演艺人才,这是当前制约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要积极培养各方面的人才,改进和调整人才管理、使用制度,制定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开辟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加大人才的招聘力度,吸引区外人才到我区创业。

  7、积极培育文化产业中介组织。当今文化产业已经从文化事业中剥离出来,在这样的形势下,在此关键时刻,要使文化产业得以健康发展,按市场运作惯例,必须有中介组织作为文化产业市场契合的粘合剂。通过中介组织进行人才、资源、资金、技术、交易等方面的粘接,使文化产业真正具有产业特色。

  8、借鉴外地经验,谋划我区文化产业。要借鉴外地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经历、经验、经营方式、突破难点的方法,正确界定我区文化产业目前应有的发展可能和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态势;突出我区应发展的特色文化产业;找准我区当前重点发展和今后长期发展的目标;突破我区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难点。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4

  文化强市,资金先行。*年来,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与工作措施,区委、区*吹响了全区进军文化产业的号角,掀起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潮。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采取得力创新措施,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围绕这一任务,我们*日组成调查组进行了专题调研,力求在分析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梳理出整合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创新投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路与建议,助推全区“文化发展争第一”目标的胜利实现,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正视现实,目前我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所谓专项资金,就是指*门或上级单位为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拨给行政事业单位,具有专项用途,用于完成专项工作任务,为促进相关事业发展而设立的专项资金。也就是说,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贷*贴息和财政补助等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做大做强。*3年来,我区投入到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达到万元,每年以%的速度递增。

  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我区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方面,没有完全发挥出资金的真正功效,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同时,管理考核上,也存在一定的漏洞。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没有形成集束效应,专项资金安排比较分散

  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全区缺乏整体的规划,造成有关部门各唱各的调,各走各的台,大量低水*项目建设专项资金被分散使用,有限的财力资源被无形之中支解,“撒胡椒面”现象较为严重。

  (二)没有考虑统筹兼顾,专项资金使用相对浪费

  由于片面强调“专款专用”,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和管理部门在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上主动性不足,对专项资金的整合缺乏研究和实践,产生了许多规模小、效益低的工程,低水*、重复建设现象时有发生。

  *几年,我区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持续增长,但总量相对较少。据粗略统计,全区文化产业投入中民营企业占%以上,*财税引导作用发挥不够明显。20xx年我区设立的万元文化产业专项资金,至今尚未完全到位。

  (三)没有体现科学考核,专项资金绩效考核难以实施

  由于大多数专项资金被分散使用,有的只是短期行为,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因此考核目标难以确定,我区绩效考核工作难以开展。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容忽视,一定程度阻碍与影响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效能。

  二、提高认识,充分理解整合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创新投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从规模上讲,能够促进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专项资金项目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迫切要求我们对之进行整合。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我区专项资金数额万元。到20xx年专项资金数额达到万元。*年来,随着财政收入总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发展经济、保障民生、文化强区等重大决策的实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增长势头更加明显,迫切要求我们探索全新的管理模式,对专项资金进行合理有效整合。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设立,可以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促进全区文化产业发展;

  (二)从模式上讲,可以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大胆改革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模式,推行整合捆绑使用,更好地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多年来,专项资金多头管理,各自为战,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很难形成规模效应,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在统筹和整合上下功夫。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的整合工作。

  (三)从管理上讲,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与管理层次

  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专项资金分配管理机制,可以更好地显示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经过改革创新,通过全区范围内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考评试点,对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项目组织管理、项目实施、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工作绩效等方面的指标的考评,以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与管理层次。以项目建设促进各地文化资源、人才资源、市场资源的高度聚集,形成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园区,拉长产业链。

  (四)从规范上讲,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工作

  与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工作势在必行。在《南京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绩效考核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中,市里将对区县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实行绩效考核,将根据《区县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绩效考评体系》进行综合测评,并按得分高低进行排序。确定排序前2名的区县为优秀单位,排序3-6名的区县为先进单位。为了实现我区在全市“文化发展争第一”的目标,我区必须整合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创新投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奖优罚劣,争先创优,激励发展。

  整合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创新投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就是为了进一步发挥专项资金的支撑、鼓励和促进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整合使用的思路和建议

  (一)注重规划,增强资金整合的契合力

  发挥“集束炸弹”功能,解决好安排分散、重点不突出问题。首先,我们要从规划抓起。规划是开展一切工作的指南,只有规划做好了,资金整合才有依据,具体工作才有方向,整合目标才能落实。当前,紧要的是围绕我区产业发展,要通过科学调研、专家讨论论证,进一步明确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投向、扶持方向为重点,制订有利于资金整合的产业发展规划。制订规划要统筹考虑各方面的资金资源,进一步明确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区域、重点问题,为专项资金集中投向,发挥聚合效应奠定基础。

  (二)加强领导,增强组织保障的控制力

  没有组织保障,整合资金就会变成一纸空话。整合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改革投入使用的方式方法,调整资金投入的方向和重点,涉及部门利益时,势必会遇到一定的阻力。因此,要加强区*的统一领导,重点解决好工作协调问题,建立日常议事决策机制,及时根据*的产业规划、工作规划,精心设计整合*台;围绕所规划的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建立相应的工作责任制,形成在同一项目区资金的统一协调和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口管理的工作沟通联系机制。

  (三)搭建*台,增强资金整合的影响力

  借鉴外地成功实践经验,着重在建*台上下功夫。搭建以重点产业为载体的整合*台,根据我区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制定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整合措施,把专项资金捆绑使用,使主导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做特做精。搭建以重点项目为载体的整合*台。要对重点项目比如等项目分类排队,本着先重点、后一般,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思路,每年确定一批扶持的重点项目,同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切实增强专项资金投入的针对性,做到目标同向,形成合力。着力引导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有效投入,集中财力解决突出问题。

  (四)强化考核,增强资金整合的附着力

  紧紧围绕我区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以年度目标责任完成情况为重点,客观、公正、科学地考核和评价工作实绩。通过考核,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文化发展争第一”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考核、目标责任完成情况、日常工作三个方面实行百分制考核,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量化,并分别确定分值。考核办法采取单位自评、初步评估和审核评分的办法,根据区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初步评估的意见,确定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考核最终得分。

  根据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组织推进情况,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绩效考核领导小组每年对成绩显著的部门和乡镇(街道)给予优秀单位、先进单位、专项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表彰,并在全区范围内予以通报。每年从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经费用于文化产业绩效考核工作,报区委、区*审批后用于配套奖励。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5

  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创新,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全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符合形势发展要求、体现我县文化发展方向的战略思想。笔者按照这样的思路,对积极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探索XX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目的在于建设小康社会、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人们用于文化的支出越来越多。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不仅有量的增多,而且有质的提高。文化消费更加多样化,自主选择性增强,计划经济体制下按公益事业发展文化的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文化需求,迫切要求利用市场机制进行改革。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选择。文化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文化产业崛起是与新型工业化进程紧密相连的。20世纪90年代初露端倪的知识经济,将科技、教育、文化与经济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报刊、影视、出版、艺术、文化娱乐等产业,借助于高新技术和网络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在一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的甚至超过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全美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英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均速度,是其整个经济增长率的*两倍。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增强我们综合县力的重要途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条件下,文化要成为综合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通过与经济结合形成的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来进一步使群众接受先进的文化价值观念;要把XX精神、XX地域文化展现出来和传承下去,使其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必须依靠新闻传媒、出版发行、文学艺术和文化教育的载体。如果离开了文化产业,其精神力量就得不到实现。在世界文化交往中,文化精神也是通过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来传播的。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才能建立社会主义XX的文化优势,增强我县在竞争中的实力。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维护文化安全的战略举措。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全部智慧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维系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经济全球化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领域,而且影响着文化领域的竞争。文化经济的一体化可能使一些意识形态问题被表面的经济现象所掩盖。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科技优势,将经济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手段和信息网络向世界传播其价值观念、政治模式和生活方式。可见,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一个文化问题、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涉及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二)要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文化产业的基本特性,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先进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先进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先进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

  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文化与经济结合所形成的文化经济或文化产品,不可避免地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而文化经济的硬件设施,如广播影视设备、印刷出版设备以及电子网络等,却是一种物质性的产业形态。意识形态与产业形态的统一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既要用政治的眼光看待文化产业,又要用经济头脑来经营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政治导向等特性与市场紧密相联,市场对精神文化功能的实现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文化产品都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变成广大群众的消费品。离开市场,孤立地、片面地强调导向,结果必然是既没有经济效益,也没有社会效益,最终导致意识形态弱化,政治导向虚化。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检验就是群众检验,远离市场就是远离群众。要坚持导向、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必须占领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才能更好地坚持“二为方向”。

  实践证明,片面强调意识形态特性或产业形态特性的倾向,都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首要的任务是要**思想,推动文化产业观念创新。要破除孤立强调宣传导向的观念,确立在正确导向下抓市场份额就是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思想;破除“面向市场”会导致意识形态领域失控的观念,确立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有利于发展文化经济、繁荣先进文化的思想;破除就文化谈文化、*门是非生产性单位的观念,确立文化经济一体化、文化产业是支柱产业的观念;破除发展文化经济单纯依赖*投入和政策保护的传统观念,确立*职能主要是“管”不是“办”、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依靠市场的观念。

  (三)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文体体制的改革没有现存的模式可借鉴,不可能有一个十全十美、一步到位的操作方案,需要我们积极大胆地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基本属性,要求文化产业的改革既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又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既要借鉴经济领域的成功经验,又要借鉴外地文化产业发展的有益经验,在实践中探索XX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

  改革体制,目的是建立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文化产业发展体制。与我县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相比较,我们的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总体处于滞后状态。在经济全球化、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新形势下,文化体制不加快改革步伐,就会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很难设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阶段,文化体制还能继续依靠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垄断或半垄断地位,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也很难设想,在我县文化领域逐步扩大对外开放,直接面对外来文化经济进入的条件下,我们的文化能够用旧有的体制守住民族文化,发挥好意识形态的引导功能,能够在国内有很强的文化竞争力;更难设想,我们的文化能够在旧体制下扬长避短、主动融合、全面创新,从而确保在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安全。凡此种种,都需要我们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产业发展体制。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市场主体的定性,即文化单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微观主体,具有事业和产业双重属性,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门,是一个与市场无关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二是市场主体的定位,即文化产业部门是*还是文化单位,是政企不分、管办合一,还是政企职能合理分开、管办职能适当分离?

  首先,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一手抓好公益性的文化事业,

  一手抓好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发展先进文化,这两大类都需要进行体制改革。公益性文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从*的角度讲,应当高度重视,制定政策,扶持发展;从文化单位来讲,不能脱离财力、脱离市场谈公益性文化的发展。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深化内部改革,加强成本核算,实行企业化管理。经营性的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支撑,是文化实力的核心和推进改革的重点,要坚持市场主导的方向,按照产业体制的要求理顺管理体制。要打破地域和行业界限,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包括外资投资文化产业中符合*规定的有关行业,实现文化经济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和公共化。在国家法制规范和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形成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跨地区、跨产业、跨所有制联合经营的新格局。

  其次,按照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合理划分宣传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能。管理部门要转变宏观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坚持依法行政,多提供政策法律保障,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既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又要细致稳妥、有序推进。

  第三,调整结构,组建集团,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文化产业的规模对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很多地方的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集中度不够,缺少规模化、实力强的文化产业集团,使丰富的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文化品牌竞争优势。应当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和文化资源的集中程度以及产业链的关联效应,加大对文化支柱产业的投入,加快组建具有规模优势的文化产业集团,尽快形成文化经济的生产和竞争能力。我们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文化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改善投资环境,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地区的文化集团和文化品牌。

  组建集团要抓住四个要点:一是做好管办分离工作。按照有利于增强文化竞争力和实力的要求确定管理部门的职能;二是按照现代文化集团的组织结构理顺集团内部关系,实现“化学反应”,不搞“翻牌”集团,使集团真正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三是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和保障制度,使集团在资源、投资、人事、社会保障等方面能依法自主有效运作;四是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打破壁垒,强强联合,提高整体实力。

  第四,转换机制,培育新型市场的竞争主体。当前,文化单位内部都在推行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很多地方在竞争上岗、全员聘用、目标管理、绩效挂钩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但是,如果不把内部改革与确立文化单位市场竞争的主体地位联系起来,内部改革就不可能彻底,其活力、竞争力不可能得到加强。因此,要明确文化单位改革的目标,围绕增强市场主体的竞争力推进内部改革。另外,内部改革还要与相关配套政策特别是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联系起来,保证内部改革的向前推进,促进市场体制的完善。


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菁华5篇)(扩展5)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菁华5篇)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1

  20xx年,本公司在省、市、县各级*及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着力抓好经营管理,在抓品牌创专利,提升效益的同时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工作,扶持茶农增产增收。本公司通过与当地农户建设合作关系,实施技术服务、收购保障、组织示范三大体系,带动了周边4760户农民种植茶叶,促进4750多户茶农增产增收。目前,我公司已和433户农建立合同关系(建立其它合作方式的有4317户)。一年来,我们在实施产业扶贫工作方面的主要做法有:

  一、做大做强产品品牌,建立扶贫保障基础

  我们认为要做好产业扶贫工作,首先是要做大做强产品吕牌,建立强大的产业示范基地,才能真正确保产业扶贫的工作长久实施,增加农户信心,提高农户热情。20xx年,我公司通过三个方面来提升公司利润,扩大产业基地。

  一是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产品利润空间。目前,我公司的包装盒茶“御茗香”、“心眉红茶”、“红心铁观音”、“明前香芽”茶等七项申请专利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产品在市场的影响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二是继续巩固和开拓销售市场,增加销售量。在巩固老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宽销售网络,以市级城市为中心,辐射到各个县域。目前已建立的有潮汕,珠三角、广州三大主销售区,形成固定销售网的有南京,昆明,赣州等地。

  三是进一步扩大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增加优质原材料。完善了在大北山高寒地带兴办茶叶示范基地3660亩,新建了大洋、良田等20xx多亩示范基地。在公司产品热销,茶叶基地创收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下,本地农户种茶、产茶的热情高涨,20xx年农村共增种茶叶8300亩,增产茶鲜叶2125吨。

  二、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技术保障

  我们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大北山区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的有关工作,依托基地,积累的高产优质茶叶栽培技术经验,引导茶农走科学种茶致富道路。

  一是科学选种,因地制宜。我们邀请省、市专家到公司和周边考察,对周边各个镇村的山地土质进行研究分析,综合地理环境、气候、水源等各方面情况,针对实际环境情况选择最适茶叶种植品种和种植方式,给群众种植茶、管理茶叶,实现茶叶增产供提了科学保障。

  二是建立专门的技术服务队伍。公司派出多名技术人员经常到镇到村去作技术指导。从茶叶的栽植、施肥到产品采收全过程,每个产区均有1名技术员作指导服务,农户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可及时得到帮助解决。

  三是依托基地给茶农举办技术培训班。全年共培训人员20xx人次。我公司通过实施技术服务,给合作茶农提供了茶叶的技术保障,确保茶叶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现了茶农增产多产优质茶叶的良好效果。

  三、保障产品收购,建立合作营销模式。

  我们共与5个镇8个村476户种茶农户建立合同购销关系。在茶叶原材料收购的价格的制定上,公司作出大幅度的让利,给农户提供了最大的保障系数。我们制订的收购保价,充分考虑市场行情,根据农户的产品的交通、品质等情况,给予区别对待。

  对于高山种植产品,因其交通不便,投入成本高,产品质量好,我们用高于市场价收购。*几年来,公司与农户约定的合同收购价不断上调。同时,年底公司还综合考虑农户的销售量和公司利润的情况,给高产大户一定的奖励,给个别农户提供了肥料补助。此外,针对其它没有建立合作关系的农户,我们在同样提供咨询技术服务的同时,在茶叶原料高产季节,为防止农户自制茶叶不及时造成鲜叶老化和变质,我们同样按照市场行情给予收购。

  四、提供种植资金,增强农户种植信心

  为充分调动农户发展茶叶种植的积极性,增加农户信心。我公司针对一些种植面积较大和新加合作农户,提供了预支种植资金的帮扶服务。农户在与公司签订定价合同时,如果自己存在资金投入方面不足的情况,可向公司申请预支一部份资金作为购买茶种和肥料的费用。通过预支资金的帮扶,调动了农户发展茶叶种植的积极性,增加了他们的信心。

  一年来,通过我公司对茶叶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使京溪园镇粗坑等村、五经富大洋等村、南山镇归善等村共37户贫困户摆脱了困境,帮扶效益比较明显。参与合作的农户*增收276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公司建立的有机茶叶示范基地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幅射区域内的群从出现了六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该项目实施成功,使大部分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发展茶叶种植的经济效益,思想基本上从“要我发展”转变到了“我要发展”的观念上来。

  二是经营理念的转变。项目实施产生了一批专门从事茶叶加工、对外销售生意人,催生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

  三是种植技术的转变。通过接受培训和实际操作,增长了科学种植的知识。四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变。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当地农村多年来单一传统种养模式,特色经济作用的种植得到了发展。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2

  20xx年上半年,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在区、市扶贫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委、县人民*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区、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县委、*工作思路,始终坚持以贫困农户为对象,以贫困村为主体,以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和扶贫培训为重点,认真做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着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上半年扶贫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现将我办开展的主要工作概要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

  按照县委、县*制定的《xx县20xx年至20xx年实行部门联村责任的意见》,115个行政村选派“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区、市、县配备了第一*,确保各贫困村都有一位第一*,并将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驻村工作队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党和*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今年年初,xx县出台了《xx县委、县人民*关于印发的通知》(兴发[20xx]2号)文件,对新时期扶贫工作提出了意见。目前,按照“村有挂帮单位、户有帮扶责任人”的要求,制定了《xx县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干部一对一帮扶关系,进一步明确了帮扶人的职责和任务。切实做到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努力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2、新一轮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工作。

  今年上半年,我县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扶贫办与各乡镇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建档立卡115个行政村、28个贫困村、17668人贫困户动态的信息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了贫困户动态调整,对909户2942人进行了精准脱贫。20xx年我县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4361户14726人。

  3、努力抓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今年上半年,我县安排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发展资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个108万元,升级硬化道路5条,村屯巷道硬化1个,独立桥1座;安排市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个59万元;安排xx县“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屯级道路硬化专项活动项目资金224万元7个。目前这些已全部做好前期规划,已动工5条,由于上半年雨水季节项目无法施工,下半年待雨水季节过后,加快项目施工,力保在20xx年所有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完工。

  4、推进产业开发项目。

  今年在贫困村安排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发展资金)产业开发资金130万元,安排市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产业开发资金208.4万元,其中产业开发年初,扶贫办发放果苗130000株,主要是种植金槐80000株1300亩,地点在高尚镇的灵龙、凤凰,白石乡的高圩,华江瑶族乡水的水埠,严关镇的清水;种植桔柑42000株700亩,界首镇的宝峰、崔家乡的三义,湘漓镇的江口,漠川乡的财金;种植猕候桃8000株100亩,地点在xx镇的源江;种植山地葡萄200亩,发放葡萄桩22000根,主要在高尚灵龙、凤凰;种植巨峰葡萄200亩,主要在溶江镇的富江、五甲;预计完成果树种植2500亩,受益群众*10000余人。

  5、积极开展实用技术扶贫培训。

  今年,我们专门安排资金,聘请专家讲课,针对贫困村群众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举办了3期培训班,共有310人次参与培训。通过培训,让农民基本掌握1至2门种植技术,产业发展有了技术保障。

  20xx年上半年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学生20xx、20xx年本科生68人审核,计划补助34万元,完成20xx年中高职学生71个审核,计划补助21.3万元,完成20xx年中高职学生92个审核,计划补助27.6万元,学生补助去年完成30个9.5万元,20xx年共已完成学生资料审核231个,计划发放学生补助82.9万元,预计7月份可以全部发放到位。

  6、“十百千”产业化扶贫完成情况

  今年计划在7个贫困村(漠川的庄子和财金、湘漓的双河、白石的高圩、溶江的富江和五甲、茶源)提升葡萄品质2400亩,目前已制定好实施方案,正在对这7个贫困村的农户进行摸底调查。

  7、创新社会参与扶贫机制。

  建立和完善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制度。一是根据区、市扶贫办的有关社会扶贫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帮扶力量,加强对贫困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改进,同时结合“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培训转移”项目,采取捆绑式项目实施扶贫,做大做强帮扶项目;二是建立健全“县级领导联系点”制度,每位领导干部联系一个乡镇,对包村部门能否完成承诺事项进行跟踪督查;三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县委*把各单位各部门帮扶工作,作为年终考核评先的一项依据,对帮扶效果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效果差的单位和领导予以通报批评;四是充分发挥贫困村第一*作用,通过下派第一*驻村工作,摸清贫困村基本情况,协调及整合各项社会资源扶持贫困村。

  我县定点扶贫工作通过争取区直单位投入帮扶资金442万元;8个市直帮扶单位投入帮扶资金1430万元;县直单位对口帮扶15个“十二五”贫困村投入帮扶资金1270万元为15个贫困村实施修路、引水等帮扶项目。

  8、“美丽xx、清洁城乡”活动完成情况

  xx县扶贫办自20xx年开展“美丽xx·清洁城乡”活动以来,办领导高度重视,今年进一步明确了专门领导小组,明确责任,采取新举措,全办人员坚持到责任区开展“每周一大扫”活动,效果明显。20xx争取区扶贫办“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屯级道路建设7条7公里。为改善“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基础设施尽最大努力。

  二、当前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由于我县贫困村和项目实施点都较偏远,交通不便,建设成本较高。而资金安排相对较少,群众自筹压力较大。

  2、部门资金安排整合到扶贫项目在时间和规模上较难切合。

  3、贫困村“等靠要”思想较严重,部分项目实施群众配合度不够,影响项目进度。

  4、贫困村的劳动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由于贫困村劳动力的文化普遍低,实用技术掌握不牢;二是贫困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还缺乏。因此,加强贫困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仍需继续努力。

  5、扶贫资金在县扶贫办没有专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扶贫资金使用要经过多重审批,报批时间长,财政支付中心调度难,往往会造成扶贫资金下拔迟迟不到位。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及措施

  尽管上半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下半年的工作更需抓紧,下面将下半年的工作做如下计划:

  1、继续抓好项目的落实。第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是产业开发项目,要继续抓好宣传发动工作,采取措施进一步落实年初的计划,确保根据贫困村农民的实际需求,按照缺什么培训什么的要求全面完成任务。

  2、继续做好“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工作。进一步抓好贫困农户技能培训工作和“雨露计划”扶贫培训,按自治区标准完成贫困家庭子女学历教育培训补助扶持项目,做到应补尽补,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3、继续完善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数据,有效减少贫困人口。对于现已采集的20xx、20xx年度建档立卡户表、村表、县表中的漏项及错误数据进行认真修改、补充、完善。

  4、探索和实施金融扶贫。围绕金融扶贫“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一是安排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和奖励资金。二是充分利用扶贫贷款财政贴息方式扶持培植扶贫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覆盖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三是鼓励有效实施贫困村互助资金的县继续安排资金用于贫困村互助资金发展。

  5、制定扶贫开发“十三五”贫困村整村推进规划,做好“十二五”整村推进评估验收。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3

  一、各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种桑养蚕产业:

  20xx年加大桑蚕产业设施扶持力度,计划投入x万元扶持农户新建蚕房x间,其中太*村委会x间x㎡,大美村委会15间830㎡,长田村委会3间x㎡,太*居居委会5间x㎡。实现了全乡新老桑园x亩(丢荒不计算入内),其中新桑x亩。20xx年,饲养小蚕1-9批养蚕农户x户,蚕种量x张,总产量x万斤,总产值x万元。

  (二)畜牧产业:

  20xx年我乡采取资金直接入股到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的方式继续扶持扶贫产业发展,今年计划投入x万元,已投入x万。覆盖全乡的贫困户x户x人。其中

  1.小黄牛养殖产业

  入股琼中xx菊花养禽农民专业合作社x万元;入股琼中xx太发种养殖合作社x万元。

  2.黑山羊养殖产业

  入股琼中xx合金黑山羊农民专业合作社x万元;入股琼中xx奔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x万元;入股黑山羊种羊x万元胡慧玉。

  3.养蜂产业

  入股xx乡明发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x万元;入股琼中xx绿化种养殖合作社x万元;入股琼中xx什南龙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x万元。

  4.肉猪养殖产业

  入股琼中xx盈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x万元;入股种养大户胡小茜x万元发展。

  5.竹狸养殖产业

  入股琼中大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x万。

  (三)其他产业

  1、旅游农庄

  入股琼中xx绿森林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x万;民政产业扶持资金x万元入股至琼中xx绿森林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群众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存在“等、靠、要”思想,在蚕房建设方面,*惯等待*帮建蚕房。

  二是在产业发展发面,过分依赖*发放物资,将扶贫物资改变形式投入合作社后,使得部分贫困户满意度不高,一般农户也心里不*衡满意度低。

  三是合作社成员大多是农民出身,对于合作社管理和营运方面不是很了解,即使县、乡指导了也很难做到十分规范的运营。管理上很难达到县里的要求。

  四是扶贫压力过重导致产业发展做不到良性可持续性,大型的畜牧养殖多需要3-5年的发展。小型的禽畜也需要1-2年的发展,连短期效益比较高的养蜂也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减产和销售问题,有的合作社刚分红完成就倒闭结束。

  三是在养蜂方面,由于群众技术落后,养殖科技不多,产业化水*低,导致养蜂产业推动慢推动难,群众没有相关养蜂知识和技术,不愿养蜂。

  四是在种桑养蚕方面,群众对技术学*不重视,导致部分区域的产量低。

  五是大规模发展畜牧,农产品销售信息闭塞,地域偏远,交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合作社的发展信心。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4

  澄城地处渭北旱塬东北部,国土面积1121*方公里,耕地面积90万亩,辖9镇1办163个行政村,总人口40万,其中农业人口30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级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县。20xx年17个贫困村摘帽,5817户21182人脱贫,现有贫困村77个,贫困户7700户25435人。*年来,我们紧紧围绕2018年脱贫摘帽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以贫困户增收脱贫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坚持长短结合,大小结合,因村制定,因户施策,在产业扶贫工作上有思路、有办法、有实招、有看点,产业培育主业突出、百花齐放,精彩纷呈,主要体现在以下六种产业扶贫模式。

  实施“支部+产业+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

  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在产业帮扶中的组织保障和桥梁纽带作用,结合资源禀赋,通过支部引领,财政扶贫资金直补到户方式,扶持贫困户发展主导、特色产业,配套实施农田水利和基础设施,提升贫困户产业发展能力,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通过扶持,打造出了澄城县柏门村冬枣产业扶贫园、寺前镇和家楼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吉安城村苹果产业示范基地、段庄村金银花示范基地等。截止目前,发放产业直补资金3063万元,扶贫10000余户贫困户发展苹果、生猪、设施大棚、特色产业等。

  实施“财政+银行+贫困户”扶贫模式。

  成立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澄城县扶贫小额信贷实施办法》和《澄城县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通过财政资金担保,撬动银行贷款,对有劳动能力、技能素质和个人信用良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发放1-5万元限期三年的全额扶贫贴息贷款。截止目前,全县风险补偿金达到1400万元,累计发放到位扶贫小额贷款资金1.2亿元,扶持和引导贫困户发展苹果、生猪、设施农业等特色产业。

  实施“贫困村+互助协会+会员户”互助运作模式。

  在贫困村建立互助协会,既填充、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又解决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资金短缺问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支部引领,协会资金支持,对有劳动能力、需求资金少、年龄偏大、在金融机构贷不到款的贫困户发放5000-10000元小额借款,解决生产发展资金难题。截至目前,全县建立1个县级互助协会和105个村级互助协会,入会农户达7278户,其中贫困户4615户,贫困户入会率达62%。互助资金总规模达到4858万元,累计为4100户会员发放借款7962万元。扶持设施大棚420座,标准化圈舍260座,发展庭院式养殖1840余户,新栽苹果8500亩,杂果5300亩,种植中药材6600亩,有效解决了农村低收入家庭特别是贫困户生产发展资金不足难题,促进了贫困村产业发展,助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

  实施“合作社+银行+贫困户”产业带动模式。

  按照“*扶持、企业带动,利益联结”思路,采取贫困户贷款,合作社担保的方式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在澄城县新农富专业合作社,选定40户贫困户发展生猪产业。利用贫困户贷款,合作社担保,每户贷款5万元交由合作社管理,合作社一次为其提供30头仔猪(每年二个批次),同时搞好生猪的防疫、饲料配送、育肥猪保险等服务,确定出栏保护价和保底利益保障(100元/头),使贫困户彻底摆脱市场风险和疫病困扰,在无需投资的情况下,保证户均最少2万元利润收入,帮助带动贫困户发展生猪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实施“光伏+贴息+贫困户”分红扶贫模式。

  采取企业贷款、财政贴息、群众分红的办法,投资10亿元建设了拓日新能农光互补项目,对3418户贫困户进行扶持,每户每年可获得3500多元分红。项目建成后,贫困户可以在土地流转中受益,可以得到入股分红,可以在农光互补项目中打工,实现了多层次收益,确保了稳定脱贫。

  实施“支部+三变改革+园区+贫困户”带动模式。

  通过村支部组织村民确定产业,主导“三变改革,成立村级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建扶贫园,吸纳本村所有贫困户入园参与经营。全县共有27个村1082户贫困户依托园区有了增收产业。

  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户脱贫重要举措,也是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的最有效方法。今后,我们一定要深入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的战略部署,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5

  澄城地处渭北旱塬东北部,国土面积1121*方公里,耕地面积90万亩,辖9镇1办163个行政村,总人口40万,其中农业人口30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级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县。20xx年17个贫困村摘帽,5817户21182人脱贫,现有贫困村77个,贫困户7700户25435人。*年来,我们紧紧围绕2018年脱贫摘帽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以贫困户增收脱贫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坚持长短结合,大小结合,因村制定,因户施策,在产业扶贫工作上有思路、有办法、有实招、有看点,产业培育主业突出、百花齐放,精彩纷呈,主要体现在以下六种产业扶贫模式。

  实施“支部+产业+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

  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在产业帮扶中的组织保障和桥梁纽带作用,结合资源禀赋,通过支部引领,财政扶贫资金直补到户方式,扶持贫困户发展主导、特色产业,配套实施农田水利和基础设施,提升贫困户产业发展能力,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通过扶持,打造出了澄城县柏门村冬枣产业扶贫园、寺前镇和家楼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吉安城村苹果产业示范基地、段庄村金银花示范基地等。截止目前,发放产业直补资金3063万元,扶贫10000余户贫困户发展苹果、生猪、设施大棚、特色产业等。

  实施“财政+银行+贫困户”扶贫模式。

  成立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澄城县扶贫小额信贷实施办法》和《澄城县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通过财政资金担保,撬动银行贷款,对有劳动能力、技能素质和个人信用良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发放1-5万元限期三年的全额扶贫贴息贷款。截止目前,全县风险补偿金达到1400万元,累计发放到位扶贫小额贷款资金1.2亿元,扶持和引导贫困户发展苹果、生猪、设施农业等特色产业。

  实施“贫困村+互助协会+会员户”互助运作模式。

  在贫困村建立互助协会,既填充、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又解决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资金短缺问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支部引领,协会资金支持,对有劳动能力、需求资金少、年龄偏大、在金融机构贷不到款的贫困户发放5000-10000元小额借款,解决生产发展资金难题。截至目前,全县建立1个县级互助协会和105个村级互助协会,入会农户达7278户,其中贫困户4615户,贫困户入会率达62%。互助资金总规模达到4858万元,累计为4100户会员发放借款7962万元。扶持设施大棚420座,标准化圈舍260座,发展庭院式养殖1840余户,新栽苹果8500亩,杂果5300亩,种植中药材6600亩,有效解决了农村低收入家庭特别是贫困户生产发展资金不足难题,促进了贫困村产业发展,助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

  实施“合作社+银行+贫困户”产业带动模式。

  按照“*扶持、企业带动,利益联结”思路,采取贫困户贷款,合作社担保的方式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在澄城县新农富专业合作社,选定40户贫困户发展生猪产业。利用贫困户贷款,合作社担保,每户贷款5万元交由合作社管理,合作社一次为其提供30头仔猪(每年二个批次),同时搞好生猪的防疫、饲料配送、育肥猪保险等服务,确定出栏保护价和保底利益保障(100元/头),使贫困户彻底摆脱市场风险和疫病困扰,在无需投资的情况下,保证户均最少2万元利润收入,帮助带动贫困户发展生猪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实施“光伏+贴息+贫困户”分红扶贫模式。

  采取企业贷款、财政贴息、群众分红的办法,投资10亿元建设了拓日新能农光互补项目,对3418户贫困户进行扶持,每户每年可获得3500多元分红。项目建成后,贫困户可以在土地流转中受益,可以得到入股分红,可以在农光互补项目中打工,实现了多层次收益,确保了稳定脱贫。

  实施“支部+三变改革+园区+贫困户”带动模式。

  通过村支部组织村民确定产业,主导“三变改革,成立村级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建扶贫园,吸纳本村所有贫困户入园参与经营。全县共有27个村1082户贫困户依托园区有了增收产业。

  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户脱贫重要举措,也是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的最有效方法。今后,我们一定要深入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的战略部署,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菁华5篇)(扩展6)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菁华5篇)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1

  20xx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枣园村基本概况:

  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2017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产业发展现状

  枣园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参等特色产业。但从*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xx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三、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2

  一、 草畜产业发展现状

  1、全县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年来,芦溪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开发草产业、提升猪产业、优化羊产业、推进牛产业、发展特种养殖业”的总体思路,以科技兴牧、提高综合效益为中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配套技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使草畜产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逐步成为全县的农业支柱产业。20xx年底,全县天然草原面积有19.6万亩,已利用面积10万亩;年内生猪总饲养量25.01万头,出栏14.25万头,年未存栏10.76万头;牛总饲养量3.47万头,出栏0.36万头,年未存栏3.11万头,其中奶牛0.05万头;羊总饲养量4.2万头,出栏2.34万头,年未存栏1.86万头;鸡125.6万只,出栏70.99万只,年未存栏54.61万只;鸭总饲养量101.78万只,出栏57.53万只,年未存栏44.25万只;鹅总饲养量33.25万只,出栏18.73万只,存栏14.52万只。年内肉类总产量15458吨,蛋产量1241吨,牛奶产量2282吨、水产品产量3530吨。草畜产业产值达9122万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374.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6%。

  2、畜牧业大户养殖情况

  20xx年涌现出总饲养量在50头以上的山羊养殖大户60户,总饲养量在1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大户10户,总饲养量在5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大户8户,总饲养量在60只以上的养鸡大户20户,总饲养量在60只以上的养鸭大户280户,总饲养量在60只以上的养鹅大户80户。

  3、畜牧业加工情况

  目前我县的畜牧业收入以直接出售为主,仅有畜牧业加工企业5家,20xx年完成畜牧业加工产值仅3000万元左右,且大多以加工猪肉为主,加工牛、羊、鹅、兔等草食畜禽产值仅100万元左右。

  二、草食畜禽发展的有利条件

  综合分析,芦溪县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具有良好地基础条件和市场潜力,主要表现在:

  (一)饲草资源充足。全县现有可利用草场面积10万亩,人工牧草1.2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30万吨。据测算,仅上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后,载畜量可达130万个羊单位。而目前全县草食畜存栏只有42.3万个羊单位。如按新增10万亩牧草计算,在现有基础上可净增50万个羊单位。考虑到现今畜禽育肥期缩短、利用配合饲料饲喂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等因素,全县草畜承载量可在目前水*上翻一番多。

  (二)发展条件较好。多年来,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探索,创出了"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的经营模式,龙头企业芦溪县一村食品有限公司和源华食品有限公司,发展势头强劲,全县规模养殖、种草大户不断增多,占到全县总农户的16.5%。配混合饲料利用、秸秆青贮氨化、“五良”综合配套利用等技术正在稳步推广。黄牛冻配点、猪人工授精点、雏鸡孵化点等基础设施可基本满足畜禽品种改良的需要。草畜产业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率、覆盖率、贡献率达到了较高水*,这些都为我县草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比较效益明显。从*几年的情况来看,种植业除设施农业外,水稻等大田作物的边际产出效益逐渐下降,挖潜空间十分有限。而草畜产业却是一个朝阳产业,边际产出效益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未来支撑全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据调查测算,20xx年全县水稻亩收益为157.6元。若按设施畜牧业计算,则收益更高,如某农户20xx年占地1亩,新修暖棚牛舍8间,饲养肉牛20头,养羊100多只,年纯收入*2万元,远远高于设施种植业的产出效益。

  (四)市场前景广阔。加入WTO,芦溪县在全球性的经济大分工中,具有一定竞争力和能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应当首推草畜产业。畜产品价格方面,芦溪县牛羊肉等畜产品价格优势更为明显,其中羊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50%左右,牛肉价格低80%左右;从国内市场看,草产品需求量年达1000万吨,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而国内生产能力只有200万吨。畜产品价格方面,从*年来市场情况分析,价格波动最大的是猪肉,牛羊肉相对稳定,国内所有的星级宾馆、饭店所需的牛肉和羊肉主要依赖进口(价格为30元、25元/斤),国内市场尚难以满足需求。从占领市场的角度看,芦溪县靠*广州、福州等发达城市,只要有所作为,就可以在未来的销售市场抢占一*之地。

  三、草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的产业观念不强。相当一部分农民仍存在"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换油盐"的小农观念,对草畜产业发展前景及潜力认识不够,只把它作为家庭副业对待,舍不得投入,使草畜产业难以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影响了草畜产业的规模效益。

  (二)产业化层次低。结构单一,发展不*衡,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短,开发规模有限,形不成基地优势。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无龙头的问题仍很突出。

  (三)科技信息服务滞后。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作用发挥不够,畜牧科技人员短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草畜产业生产能力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单项的、局部的多,常规的、一般性的多,高新的、具有重大开发意义的、系列配套的技术和科研成果少,从而影响了草畜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开发资金严重不足。科技推广投资比重偏低,部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严重受阻。由于部分乡镇财政困难,一味等待省、市、县财政投资,对草畜产业的发展投资“注血”不足 。

  四、推动草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思想,更新观念,强化“主导”意识。要积极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新挑战,抢抓机遇,把草畜产业作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主导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中予以体现和加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予以重视,切实增强全县上下加快发展草畜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坚持以草为本、草畜并进的原则。要把种草作为发展畜牧业的基础,做到以草定畜,协调发展。在草业开发上要致力于实现立草为业,做到种草与草产品加工销售和发展草食畜相结合,走产加销一体化、低成本高效益的路子。要结合长江防护林项目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适当压缩水稻面积,加大饲草种植面积,建立"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实现人均1亩饲草的目标。畜禽养殖以短期育肥为主,使有限的饲草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与管理。按照“大规模、大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制;多种成份、多种经济组织并存”的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起点地抓好饲草料加工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建设,使之形成经营机制新、技术水*高、规模效益好、市场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经济组织。重点做大做强杜仲饲料公司、一村食品公司和源华食品公司。同时,要把发展草畜产业与实施名牌战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建一个企业,创一个品牌,搞一个“氏族”,开发一个系列,实行由粗到精,由主产品到副产品,从正品到下脚料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

  (四)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科技兴草、科技兴牧”战略,加强新型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大力推广牧草种子包衣、根瘤菌拌种等牧草栽培技术,优良品种引进、改良技术,草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重点推广“五良”(良舍、良种、良法、良料、良医)综合配套技术;推行"*行为+科技人员"的技术推广新机制,健全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机构,稳定畜牧科技队伍,用政策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他们搞好科技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各级服务组织和重点服务设施的建设,在*统一协调下,将龙头企业和各有关部门及乡(镇)、村基层服务组织结合起来,大力推行“乡(镇)站+农户”、“公司+农户”、“协会+农户”、“技术服务部门+农户”的服务形式,建立较为完善的生产销售、科技推广、信息反馈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加强市场建设,搞好草畜产品流通。牢固树立抓生产先抓流通,抓流通先抓市场,依靠市场促进生产发展的思想,大力培育和开拓草产品、畜产品市场。一是在县城和集市建立草产品交易市场;二是在县城和有条件的乡(镇)开办畜禽产品初级交易市场,重点建好县城活畜禽交易市场;三是在畜产品生产集中区建立畜产品专业市场。四是大力发展各种运销实体和贩运大户,鼓励农民发展各种形式的购销服务组织,不断巩固壮大草畜产品营销队伍。

  (六)加大植物检疫和动物防疫力度,确保草畜产业健康发展。要认真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法》和《动物防疫法》,严防把牧草疫病和动物疫病带入本县境内;要突出重点,对主要的畜禽传染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使其不发生或得到有效控制。畜牧、工商、卫生、*等部门要紧密配合,既要搞好场地检疫,又要搞好屠宰检疫和市场检疫。

  (七)各方协调,互惠互利,为草畜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开“绿灯”。要建立以国家投入为导向,集体和农民投入为主体,全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体系;要认真贯彻省、地、县关于加快草畜产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利用草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草业生态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动物保护工程和暖棚养畜禽工程。金融机构要对规模种草大户、养殖大户、养殖场及草产品加工、畜产品加工、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禽交易市场等给予重点信贷支持。要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畜禽疫病保险等业务。其它相关部门也要在生产和经营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推动草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3

  xx村委会辖xx村、xx村、xx村3个自然村。国土面积18.06*方公里,属半山区,耕地总面积1251.19亩(田889.81亩,地361.38亩),人均耕地面积1.03亩。其中,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3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9亩;林地25303.50亩;其他面积131亩。据初步统计,201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80万余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90万余元,占经济总收入80%以上;畜牧业收入28万余元(年内出栏肉猪559头),占经济总收入5%。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余元,主要以种植小米辣、烤烟等为主。目前已种植成功一个果品翠冠梨。已签订农业承包合同300余份,土地承包面积1251.19亩。从以上数据得知,居住村民不算多,每户以6口之家计,户有承包地6亩以上,再加上自行开垦的荒地,户有耕地可达10亩还多,但经济收入偏低。通过采取与村“两委”领导、村民小组长和村妇女组织、老年协会负责同志座谈,进村入户、实地查看的方式,对xx、高搂寨、xx3个村子发展农业产业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产业优势条件分析

  一是居住户数少,人均拥有耕地面积较人口居住密集的甸尾、铁所,户有耕地多。

  二是群众学*使用科学知识意识强,民风纯朴,都有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对改变村庄面貌期盼度非常高,都愿意积极参加新农村项目建设,参与土地流转并支持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

  三是3个自然村位置依山傍水,无环境污染,发展高原特色产业空间大。

  二、发展产业劣势条件分析

  (一)产业结构单一,全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没有其他支柱产业,农业种植仅从过去单一结构的种植水稻、玉米发展到现在种植烤烟、洋芋、小米辣,种植的经济作物品种单一,导致全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二是种植的农产品收购价格不稳定,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比较突出。如扩大洋芋种植面积后,遇年景好时节,虽丰产,但收购价反而较干旱时期低。三是农户种植信息匮乏,不能及时调整栽种品种,种植农产品无市场或售价低。四是因人口老化、家中人口少或壮年劳力常年到乡外务工等原因,导致部分农户耕作无劳力,全年经济收入低。四是没有很好地发挥和利用当地资源,打造独具一格的特色产业,导致不能形成带动性规模化产业,全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限制产业发展的空间。一是通村公路和种植区的路况差。从乡进村道路除有1条里程*6公里、宽为3.5米的弹石路和跃进水库周边有1条里程约3公里、宽约2米至3.5米的水泥路面外,其余得到硬化的路面为土石路。二是农田灌溉水源不足。3个自然村虽依山傍水,但因跃进水库为人饮水源水库,反而形成守在水库边无生产用水。

  (三)壮年劳力偏少,公益设施和产品交易场所建设相对滞后。一是全村1200余人总人口中,60岁左右老龄人口已达500之多,占40%,空窠老人居多,对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影响。二是因距乡*所在地有一定里程,加之3个村组之间相距3公里左右,导致公共设施不能资源共享;出现一个自然村中与另一自然村中群众为同一项目建设点意见分歧,建设项目点意见不能达成一致,争取到的建设项目落地生根难;又因无农贸市场交易点,*日,家中无交通车的村民采购新鲜肉食品均只能等到赶甸尾街市时才能采购到。

  (四)处于人饮水库保护区,发展养殖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跃进水库位于xx村和xx村中间路段,如大规模发展养殖业,可能导致疫病传播而污染到为建水整个城区居民提供的饮用水源,因此当地养殖业相对滞后,不能成规模地发展养殖业。

  三、发展农业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一)广泛开展科学技术培训,提高抗风险能力。积极联系农技部门,指派专家或技术员实地为村民开展种植知识培训,让村民掌握更多科学种植技术。同时,村组干部带头,积极推广和引导农户种植经济价值高的新品种,适销对路的农作物。

  (二)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以强村富民为突破口,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是结合美化净化跃进水库周边环境的要求,以xx村为首,动员每户村民用2亩左右的耕地种植果树。因缺少壮年劳力,种植果树首选易于老年人管理,果形大、果味好的苹果、脐橙、车厘子等果树,培植优势互补的产业,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二是向承包田地要效益。坚持农户自愿的原则,引导家中壮年劳力少的农户将承包田地以利润留成的方式承包给他人,实行连片种植的经营模式,推进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三是在延长产业链方面做文章。一方面以招商引资或村集体投资领办等形式,搞好经济作物种植。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搞好配套服务;另一方面,主动与农产品加工企业挂靠,签订农业订单,稳固销售渠道和销售价格。

  (三)提升劳务输出能力,加快劳动力转移。目前,欠发展农业村、组农民收入渠道还不宽,增收基础不稳固,靠年景吃饭、靠农业增收的现状并没得到根本改观,抵御自然灾害和抗市场冲击波能力低。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各级组织的头等大事来抓,以促农民增收为工作中心,加大组织领导和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

  (四)争取多方支持,实施项目建设。要加强xx地区的快速发展,推进项目建设是关键。因此,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各种后发优势,用足政策,争取各级支持,引进项目加快农业生产、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转变村民经济收入滞后和改善人居环境状况。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4

  20xx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枣园村基本概况:

  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2017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产业发展现状

  枣园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参等特色产业。但从*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xx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三、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5

  xxx村位于xxx镇南部塬区,总户113户,总人口 423人,总耕地面积 1324亩。截止目前,苹果栽植面积1110亩,挂果面积达 余亩,常年产量在 吨左右。有富士、秦冠、新红星、嘎啦、黄元帅等品种。目前苹果这一产业已经成为村经济支柱产业,不仅发挥着巨大的富民作用,而且已经成为村经济发展的基石。

  经过我*一年对该村各果农的走访及调研,这一个产业的发展对该村每个人的生活都起到了一定作用,并对该村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稳定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我通过走访,也是“喜、忧”参半,“喜”从何来呢?

  一喜该村是苹果生产最佳环境,该村塬面宽阔,地势*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生产苹果的最佳优生地之一。

  二喜苹果管理水*较高。村上成立了果业专业合作社,并抽调懂技术、在苹果生产管理上有一技之长的人为技术员,并由果业局专门人员指导,根据农时季节举办各种培训班。有力的提高了全村果农的技术管理水*。

  三喜果农的技术意识有所增强,自从20xx年省、市、县提出推广四大技术以来,广大果农通过对比以及自己的实践,已经深刻认识到“四大技术”的重要意义,由原来的不愿意甚至用各种方式抵制“四大技术”到现在县、镇等寻师救技的现象。

  四喜*高度重视销售渠道拓宽,自从我市全面取消两税以后,*的职能转变,通过在广州等沿海地方设立对外营销窗口。并出台一些有利于果商的政策。通过对现有信息员的培训,促使了果品营销氛围。鼓励一部分有市场意识的人走出去,大力发展果库、气调库。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从而使我村苹果的销售渠道由原来的果商一统天下大局面向多方位、全年销售局面的转化。

  在我们看到该村果业生产好的一面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该村果业生产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必须让我们高度重视,否则,将对这以产业有致命的一击。

  一是品种单一。

  中、早、晚品种比例不合理。目前该村,早熟品种基本为空白,中熟品种规模化低,严重地制约了中熟品种的发展,并且占有比例仅为10%左右,且管理粗放。晚熟品种占有比例较大,以富士为多,在果子成熟期间,销售相对集中,容易导致销售难,价格偏低以及抵御市场能力差等现象。

  二是广大果农应用各种技术死板,不灵活。

  对于一种新技术不能根据自己树势,生长等进行相应的配套。常常出现,修剪生搬硬套,喷施农药人云亦云,施肥只注重萌芽肥,忽视追肥。只注重化肥不重视农家肥。大改形只注重疏枝,不重视间挖等。

  三是市场意识。

  果子后续深加工不足以及增值空间相对较窄。许多果农对市场经济规律以及市场经济知识欠佳,往往出现别人是买果子赚钱,自己赔钱。苹果生产出来以后只注重原材料的价格,对后续产业的挖掘不足,极大的影响苹果的增值空间。

  四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遇到风调雨顺之年能有一个好收成,遇到冰雹、冻害等则力不从心。

  通过这次调研,我深刻认识到农业生产,同期长、抵御自然灾害。市场挑战能力差。同时作为我国拥有九亿农民的一个农业大国,机械化、规模化程度较低,我认为,要改变农村现状以及该村果业,必须做好一下几点:

  一是不断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力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应用在生产关系上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不只注重培训农业科普知识,应该全方面的培训,培训市场知识,国家的法律,法规等。把农民培育成为懂政策、懂技术、有道德、有知识的新型农民。

  二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模式。

  农民一家一户干什么事,只能是单打独挑,处处碰壁。只有把全体果农联合起来。形成规模优势、地域优势,才能在市场的冲击下站稳脚跟。从而达到共同受益的格局。

  三是要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不应该只重视一个产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后续产业等。否则,在主导产业遭受到各种灾害后,农民的生活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只有将各种产业配套好,各种技术应用好,农村的持续发展是实在必行的。

  四是要切实转变*职能。

  当前两税取消后,党和国家出台了许多的惠农政策。*要改变有原来的指导方向向服务方向转变。把当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从而不断提高党在农民心中的声望。


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菁华5篇)(扩展7)

——村产业发展方案(精选5篇)

  村产业发展方案 1

  我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在省、市、县委新农村建设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指导组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共创新业绩、富裕新农民、构建和谐新禹越”这一主题,紧密联系本镇的工作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顺利完成了主题教育活动的各项任务,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我镇参加主题教育活动的有乡镇机关1个,行政村14个,居委会1个和规模企事业单位43家,包括党员干部147名,农户7669户,参与覆盖面达 100%。镇、村、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均集中教育时间4天,一般党员集中教育时间1天半,教育率达到98.6%,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农村户主教育次数1次,教育率达到94.3%。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我镇立足于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使整个活动健康、有序的开展。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周密安排,强化教育活动保障。

  为了开展好各阶段的各项工作,镇党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

  一是加强领导。镇党委**嵇金星、党委副**杨玉仙、宣传委员黄林祥对各个阶段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先后到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镇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人员都深入联系点进行具体指导,多次听取各单位工作情况汇报,提出指导性意见。各级党员领导切实做好带头人,始终坚持主题教育活动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真正在促进工作实效上下功夫。在去年12月14日召开动员会以后,镇上先后召开3次党政人大联*会议,专门研究新农村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工作,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二是精心组织。认真抓好思想发动,精心组织学*培训。

  1、启动工作扎实到位。切实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领导到位;二是确保人员到位;成立新农村建设主题教育活动指导小组,抽调40名机关干部,分15个小组对全镇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进行工作指导;三是确保办公设施到位。

  2、思想发动深入人心。认真开好全镇和各行政村、企事业单位的动员大会,党员主要领导亲自作了动员讲话。此外,还通过电视、报刊、简报、板报、学*园地等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把主题教育活动宣传到了每个党员、每个家庭,使教育活动深入人心,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参加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3、学*培训丰富多彩。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宣讲会、上党课等方式认真开展集中学*。同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党员群众的特点,坚持分类指导,因人施教。在宣讲活动中,我镇积极联系“创业新农民”宣讲团前来宣讲,还利用上级部门组织的活动和文艺(电影)宣传、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广泛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宣传,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据统计,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来,全镇先后共播放主题教育活动广播节目15次;张贴新农村建设宣传图片200多张,悬挂横幅20余条,张贴标语300多条,出版黑板报33版;先后举行各级宣讲会180次,参加人数达8000人次;其中镇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各自联系部门宣讲26次,参加人数1090人;开展电影宣传15 次,组织三下乡次数30次。

  (二)深入宣讲,深化共建,增强教育活动实效。

  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后,各单位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引导广大党员群众诚心诚意征求意见。坚持边学边改,边议边改,促进各项工作。一是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研。开展活动以来,无论*时还是节假日,各党员领导干部自觉联系实际,开展学*活动。切实找准党员和农民群众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找准自身工作、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明确努力方向。二是结合阶段中心工作,切实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及时整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能改的及时进行整改。如反映村周边环境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得不好、学校周边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及时督促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摸底,督促派出所加强交通安全整治、治安巡逻等,及时排除影响社会稳定的不良因素;同时,开展绿化、美化城镇、抓好窗口行业机关作风整顿、大力实施环境整治,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开展了社会各界救助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小学生徐玲峰的活动,镇机关、各行政村和单位共捐款6万多元。三是创新形式,多途径建设新农村。殿村两委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建设新农村,把新造的村委大楼出租,再把租金投入到基本设施建设中,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进一步落实了村企结对,全镇 14个行政村与14家规模企业结对,共建特色项目15个,支持资金50多万元,掀起了建设新农村的高潮。

  据统计,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全镇共召开座谈会15次,发出征求意见表663份,征求到的意见78条,梳理后的意见30条;共梳理出问题78个,已解决26个,承诺限期解决的32个。

  二、主要成效

  通过开展新农村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广大党员群众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意识有了明显提高。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广大党员群众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新农村建设教育,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

  2、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不断增强。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各单位党员和群众以参加党支部大会、座谈会、民主生活会、访谈、电话、电子邮件、问卷调查、网上调查等形式,参与到主题教育活动中来。同时各单位、部门注重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突出抓了一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难点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夏家村、殿村等行政村在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项目上加大投入,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镇民政等部门加大对下岗失业职工培训力度,帮助和带动他们实现再就业等。其他单位也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和解决实际问题。全镇各单位共为群众办实事319人次,办实事好事85件,走访困难群众 42户,发放慰问钱物9.3万元,结成帮扶对子80户。

  3、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单位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坚持把教育活动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党员群众的热情引导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上来,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建设及各项工作的开展,切实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一是突出重点,促进工业建设创特色。通过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工业发展路子,加大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确保项目推进的顺利实施。去年,我镇共收回土地100亩,采取“腾笼换鸟”方式重新安排项目5个。及时微调土地利用规划,进一步拓展了工业功能区发展空间。今年将通过“腾笼换鸟”等方式调整的土地不少于200亩。到去年年底,实现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同步增长30%以上,完成工业性投入3.3亿元。二是“三农”工作和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大力实施“农业稳镇”战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我镇农业已经初步形成了水产(黑鱼)养殖和食用菌种植两大支柱产业。科、教、文、卫、计生和人才人事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三个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三、经验和体会

  通过开展新农村主题教育活动,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必须确保促进发展,务求实效。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坚持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从群众最希望办的事情做起,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确保主题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二)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提倡大胆创新。必须尊重实践、尊重基层、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既认真做好“规定动作”,又积极创造“自选动作”。在教育方式、活动载体、制度规范上创新,精心设计主题实践活动,把主题教育活动的成功做法转化为有利于农民经常性教育、有利于农民素质提升、有利于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必须建立领导责任制,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建立督查制度,加强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群众评判制度,在主题教育活动的每个阶段和环节,都注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向群众通报情况,接受群众监督,由群众来评价主题教育活动是否取得实效。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我镇新农村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已经告一段落,但对党员群众的新农村建设教育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主题教育活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省、市、县委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有的党员群众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仍然存在被动学或应付过关的思想;有的单位的教育长效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等等。为巩固和扩大主题教育活动工作成果,下一步我镇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学*,提高党员群众的整体素质和新农村建设水*。二是进一步抓好整改,把新农村建设真正“让群众得实惠”落到实处。三是进一步抓好建章立制,认真总结,学*借鉴各单位的经验,探索完善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四是进一步总结经验,为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做好准备。

  当前,我镇主题教育活动已基本结束,群众总体满意率达到94%。今后,我镇将再接再厉,把新农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政治任务抓实抓牢,并切实健全和完善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村产业发展方案 2

  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休宁县委、县**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经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决定,现制定《西田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创建文明村庄为重点,从治理“脏、乱、差、散”入手,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十年努力,使新农村建设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标准。

  二、实施原则

  1、规划先行的原则。严格按照五城镇《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在认真做好与农田保护、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专项规划衔接基础上,按照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留作空间,编制好各中心村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2、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各自然村的实际,本着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尊重农民意愿,遵循客观规律,合理确定各村属于“新建型”、“改造型”,还是“撤并型”。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围绕“一个保留,两个坚持,三个不”的思路。“一个保留”,就是保留农村的历史文脉,注意传承建筑文化。“两个坚持”,就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

  坚持不搞千篇1律。“三个不”,就是在村庄整治和建设中力求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

  3、依法整治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的总体要求,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措施,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制定的政策措施既要结合实际,又要注重合法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

  4、整体推进的原则。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坚持生产与生活条件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完善村规民约等村庄管理制度,倡导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农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首先素质。

  三、目标任务

  根据全村现实情况,选择中洲、笔太、光家里、西河

  一、西河

  二、等5个村民组作为西田村新农村规划建设示范村组。把规划着眼点放在“四清四改”上,即清除垃圾、清除杂草、清除污水、清除障碍及改路、改水、改厕、改线等方面,达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的目标。从2006年起到2016年,用10年的左右的时间,完成示范村新农村建设任务。

  四、基本要求

  1、布局优化。村庄建设规划,要科学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房屋建设要特色明显、美观适用;建筑之间要相互协调相互映衬;建筑布局要灵活自然,错落有致。

  2、道路硬化。村组路网要布局合理,主次分明,内外畅通,村内主干道要水泥化,村组公道油路化,2016年中心村道路铺设率达60%。

  3、村庄绿化。自然村建成区的绿化率达40%以上,要设有绿地、主要道路和沟渠两边要实现绿化带,住宅之间、农户庭院要有绿化。

  4、路灯亮化。自然村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要安装路灯,其中2013要达到50%,2016年要达到100%。

  5、卫生洁化。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水质达到国家标准。村庄内设水冲式公共厕所,农户普遍改水改厕,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农户普遍使用清洁能源,使用柴草烧火做饭户控制在10%以内。保洁制度健全,垃圾及废物集中处理生产和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达标排放,基本消除垃圾废水污染。

  6、水面净化。保护好区域内现有的水面、沟渠,要求河道清洁,水体流动,水质达到功能区划的国家标准。

  7、村貌美化。整顿村容村貌,做到按规划搞建设,无乱搭乱建、乱扯乱拉、乱丢乱倒、乱贴乱画现象。2015年,实现村内无成片裸露垃圾、污泥和路障。

  8、文明新化。创新和深化创建文明新风活动,认真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农民开展“除陋*、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困难农户救助体系。

  五、方法步骤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体村干部和示范村组干部要站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始终把它作为今后十年农村工作的重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健西田村党总支、村委会负责的工作机制。成立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党总支**任组长,相关负责人为成员,各村也要相应成立组织,具体负责新农村的规则建设工作。

  2、广泛宣传,大造声势。新农村建设事关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涉及到家家户户,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村组两级要分别召开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动员大会;要充分利用政情民意沟通互动机制,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内容、目的、意义和要求,为新农村建设营造一个浓厚的舆论氛围,要做深做细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把农民群众的良好愿望、村两委的内在要求,化作上下一致、齐心协力的自觉行动上。

  3、调查摸底,掌握实情。村干部要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一道深入村组农户,全面调查了解全村的现状资料,经济发展等情况,对照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求提出本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方案。

  4、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在搞好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配合县新农村规划办公室、县建设局、国土局、规划设计院专业人员因地制宜搞好规划设计。村庄规划要科学编制,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2012年11月底前,2013年2月底前,全面完成5个示范村组的规划编制任务。

  5、村民参与,规范运作。新农村规划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必须坚持民主决策,经所在村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要进一步明确各项政策措施。包括规划建设内容,资金筹措渠道及用地政策、拆房补助政策等等。对涉及需要农民出资出劳等重大事项的,必须按规定办理审批、备案手续。工程招投标要坚持公正、公*、公开原则,防止以权谋私。

  6、精心组织,稳步实施。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面组织实施新农村规划。要以规划修建村组道路入手,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同时,要引导农民在各中心村规划区内拆旧建新,因势利导地搞好“新村”与“新房”的同步建设,“室内”与“室外”的同步建设。凡需建房的,必须到中心村规划区内,同时必须拆除老宅基地的旧房,其宅基地由集体统一收回复垦或流转;凡不愿到规划区内建房的,不得办理用地、建房手续。

  7、多方筹资,争取扶持。按照向上争取一点,部门扶持一点,费用免收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千方百计筹措新农村建设资金。要把新农村建设项目精心包装,积极向上争取省、市、县、镇的扶持。要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推向市场运作,置换建设资金。

  8、加强督查,依法监管。要加强对新农村规划建设示范工作的督促检查,深入实地,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同时,加大管理力度,依法监管和严肃查处农村违法、违规占地建房行为,对违反规划乱搭乱建,少批多建,批东建西,未批先建等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和查处。

  村产业发展方案 3

  大田坝乡民福新村聚居点位于大田坝乡民福村七组境内,是大田坝乡唯一一个“4。20”芦山地震集中安置点。该聚居点由民福村2—8组,47户161名村民村民组成。该聚居点在建设时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较为完善。为了巩固提升地震灾后重建成果,以让农民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为核心取向,以依托产业建新村、建好新村兴产业为基本原则,以连片、整体、全面推进为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灾后民福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目标、实施战略和空间布局,使民福新村聚居点呈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景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聚居点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背景

  大田坝乡民福新村聚居点地理位置优越,距兰家山农业公园直线距离3。5公里,同时处于县上果蔬产业、林竹产业、茶产业的交汇地带,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民福新村聚居点产业建设要做到将产业重建与新村聚居点建设、特色农业、农旅结合“无缝对接”实现农民生活有改善、农村面貌换新颜,农业发展大提升,努力让受灾群众“不仅住上好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

  二、科学谋划、合理布局

  (1)产业发展、规划先行。民福新村聚居点在前期在规划建设上,充分考虑到以后产业发展布局,前期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新村功能和农旅结合功能,基础设施投入大,路网建设布局合理。

  (2)托兰家山农业公园建设在民福二组建设100亩绿色蔬菜采摘园。让到兰家山公园游玩的游客能有地方体验田园农业游,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学*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求,统筹考虑新村功能和旅游功能,主动融入农村旅游发展需要,增强产品竞争力、改善乡村旅游氛围、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

  (3)以县上茶产业链打造为契机,通过“公司+农户”、农户“土地入股”等方式种好、管理好现有茶园,总体提高区域内茶园管理水*,努力提高单位产值,充分发挥已有茶园的产能。在民福村1、7、8组连片发展优质茶标准化茶园500亩。让聚居点居民能就*实现务工,使聚居点少一些“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空巢老人”让标准的“70后”、“80后”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零花钱”。

  (4)夯实前期产业结构发展成果,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20xx年民福村1组建成年出栏10万只鸡的标准化养鸡场—光宏养鸡场,今年民福村8组总投入1500万元年出栏生猪1万头的现代化养猪场—民福养猪场也将建成投产。我乡将深挖潜力,充分发挥大项目在技术、资金方面的优势,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服务力度,最大限度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三、完善措施、保障有力

  (1)灾后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三个时间节点”和“三个一批”的重建要求,把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加强组织领导。以乡长任大春为组长、分管农业和民福村联系村领导为副组长、民福村驻村第一**、村五职、新村聚居自主管理委员会成员为成员的民福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工作领导小组的主体责任,明确分工职责,强化责任管理,形成“**搭台、群众唱戏、各尽其责、各司其职”的发展氛围,做到思想不松懈、工作不松劲、目标不动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为切实抓好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工作,建立“领导直接联线(片)、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新机制。派驻驻村农技员,负责产业重建日常技术指导工作,并协调与县农业局专家技术团联系,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为项目规划、实施提供科技支撑,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加强技术培训,举办专题讲座、现场培训等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加强技术培训,关键技术实行现场示范,提升新村聚居点农民科学种植水*,使农业科技成果入户率、到位率、覆盖率等得到不断提高。

  (3)按照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重建任务安排,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建立完善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工作奖惩激励机制,定期不定期对工作推动开展情况进行考评,对工作得力、项目推进情况好、成绩突出的予以表扬;对工作推动不力的严格依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核。

  村产业发展方案 4

  年底,全县板栗面积突破32万亩,产量达到1.4万吨,产值达13245万元。苹果面积达67905亩,产量达9.2万吨,产值达31471万元。以苹果、板栗为主的干鲜果品业产值达到67312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9.8%。已成为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提高山区丘陵地区农民收入最具潜力、最富现实意义的产业之一。

  为加快转变我县林果产业的发展方式,进一步提质增效,提高林果业整体发展水*,按照“以示范园建设为载体,以果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开拓国内市场建立营销网络、发展果品加工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林果产业化发展进程”的建设思路,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基本原则

  充分发挥**的组织引导作用,同时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依靠市场机制调控和配置资源。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充分发挥我县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果生产,着眼提质增效,重点抓好板栗、苹果等优势果品的规模化生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推进果品产业化经营。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完善科技支撑体系,提高林果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二)发展目标

  力争用2-3年的时间,以苹果、板栗为主的干鲜果品种植面积达到48万亩,产量突破20万吨。20xx年拟新建“板栗密植早丰一条龙技术”板栗示范园3个、短枝型富士苹果示范园和双矮密植苹果示范园3个,嫁接优种板栗20万株,完成高光效树体改造1000亩,实现林果业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发展产业化,基本实现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一条龙。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提高林果业规模化、标准化水*促提质

  一是巩固现有板栗基地规模,抓好示范园建设。坚持建管并重、提质增效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现有板栗基地标准化管理,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政策,稳定农民种植板栗的积极性。按照“板栗密植早丰一条龙”栽培技术规程,建立高标准示范园3个,共计8700亩,分别在驻操营镇大道岭村(2700亩)、龙泉庄村(4000亩)和大新寨镇郭家场村(2000亩),带动全县板栗产业的发展。

  二是大力开展苹果示范园建设。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发展高档苹果生产,年内新建短枝型富士为主的示范园2个,面积总计200亩,其中大新寨镇张各庄村1个(100亩),镇富金庄村1个(100亩);双矮密植示范园10亩,重点推广增产提质综合技术和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以昌黎果研所为技术支撑,建立现代化苹果栽培制度(三优栽植模式),促进我县的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强技术引进,提高果品生产的科技含量。通过与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我县确定燕山早丰、燕龙等为主推品种,年内在示范园和京沈高速公路两侧嫁接20万株,其中京沈高速两侧10万株,重点乡镇和示范园10万株。在苹果产业发展规模较大的大新寨镇建立1000亩的高光效树体改造示范基地,提高果园通风透光水*,促进果实着色,同时搞好合理负载,疏花疏果,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达到优质高效,以此为中心向全县推广。整合现有科技力量,继续加强顾问组和联村技术员队伍建设,聘请3名专家和30名农民技术员组成板栗技术服务队伍,负责对板栗生产的重点村巡回指导,大力开展技术培训,推广优穗嫁接、浇水施肥和落叶覆盖以及先进适用的修剪技术,组织基层技术员进行学*和参观,形成以林业局板栗办和果桑站为龙头,乡镇林业站为枢纽,聘请专家和农民技术员为纽带、联结千家万户的林果生产技术服务网络。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群众的技术水*。一是通过电视台《农民之友》节目进行培训和宣传,大力普及推广板栗密植早丰实用技术和苹果标准化栽培技术;二是结合不同阶段和不同农时采取专家集中培训、现场示范、技术交流、外出培训等形式对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培训,发放技术资料和光盘,不断提高果农技术水*;三是深入开展“大流学”活动,不断开阔农民的视野,坚定群众对林果生产的信心;四是充分发挥示范园的样板作用,带动全县林果技术水*整体提高。全年计划举办各类培训班50期,培训5000人次,组织参观流学15次1500人次以上。

  (二)大力提升果品业发展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促增效

  一是加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目前我县有干鲜果品专业合作社47个,其中板栗专业合作社7个,基本上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20xx年,在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下,坚持以会代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参观流学与现身说法相结合,分期分批对涉农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等进行培训,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熟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和实践的带头人、明白人,不断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新增林果业专业合作社5家以上。

  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依托优势果品基地,加快贮藏、营销、加工龙头企业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围绕更新改造、延伸链条、开发新产品谋划建设一批大项目。加大力度对现有果品加工和销售的企业进行扶持与管理,特别是要发挥县龙凤板栗产销专业合作社和市燕山板栗食品有限公司的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各级优惠政策,做大做强现有加工销售企业。大力推进燕山板栗6千吨板栗深加工项目,力争全县板栗深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年。

  三是健全果品市场流通体系。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促进果品流通。大力发展冷链贮运、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新型果品营销方式,构建辐射国内外市场的果品营销网络。进一步增强与外商外贸的联系,与北京新发地等农产品市场和市内外各大超市建立稳定的产品供应关系,千方百计扩大板栗出口、苹果外销,使果农的果品产得出、卖得好,真正解除果农的后顾之忧,带动全县林果产业的大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县林业部门承担全县林果业发展的日常管理工作,设立板栗产业化办公室和果桑站,由林业总工程师牵头负责,对全县的干鲜果品生产进行整体引领和指导,具体负责示范园的建设、技术指导及培训,组织苗木信息介绍和引进,协调嫁接验收等项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实施品牌战略

  利用各种媒体全方位宣传我县地区优势,积极参加各类展销会、农广会,扩大我县果品的影响力,打造知名品牌,扩大市场知名度,真正做到靠品牌开拓市场,靠品牌提升档次,靠品牌提高效益。以“金富宁”苹果和“燕山明珠”板栗等知名品牌为重点,努力提高我县板栗、苹果知名度,不断提升市场影响力,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村产业发展方案 5

  为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全面完成全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任务,按照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目标、任务分流、分级分口负责、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要求。

  实行相关部门、乡镇任务分级分部门负责、分类推进,限期完成。现将《漾濞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主要任务立项分解如下:

  一、xx县文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及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责任单位:

  县人事局、县文体局责任人:茶德根、姜晓水

  主要任务:在当前“事改”工作的基础上,以领导班子任期目标管理、职工全员聘任制改革为核心,借鉴、引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xx县文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通过改革形**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人才结构合理、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主要目标:根据上级党委**要求完成全县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时限要求:按“事改”期限如期完成各项工作。

  二、关于基础文化管站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责任单位:

  县文体局责任人:姜晓水

  主要任务:在巩固提高原有“两馆一站”建设的基础上,按照达标要求和方便群众、适应今后面向市场发展要求,研究制定目标尚未达标的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在新形势下创新机制、加快建设、加强管理的实施意见。

  主要目标:从今年开始,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县“两馆一站”全部达标。

  时限要求:实施意见由县文体局于今年4月10日前提出,报县委、县**领导审定后,以县**办文件于20xx年5月10日以前下发并开始实施。

  三、关于漾濞县灯光球场的改扩建及老礼堂等场所的改造意见责任单位:

  县文体局、县城建局责任人:姜晓水、岳喜华

  主要任务:进一步完善灯光球场的改扩建及老礼堂等场所的改造方案及具体实施意见。

  主要目标:通过改造及扩建,要突出特色,提升灯光球场的硬件设施水*,使周围的场地与灯光球场融为一体,成为县城人民休闲娱乐的主场所。

  时限要求:改扩建方案于20xx年4月10日前报县委、县人民**,在县委、县**专题研究后开始实施。

  四、关于规范“彝族打歌”演出管理的若干规定责任单位:

  县文体局、县旅游局责任人:姜晓水、李光华

  主要任务及目标:规范“彝族打歌”的演出,挖掘“彝族打歌”的文化内涵,提高“彝族打歌”的文化品位,使“彝族打歌”表演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成为省内外知名文化品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时限要求:20xx年3月底前由县文体局出台。

  五、关于开展(组织)石门关歌会的意见责任单位:

  县文体局、县旅游局责任人:姜晓水、李光华

  主要任务及目标:充分挖掘全省各地、特别是在我州、我县境内的彝族民歌、山歌,形成彝族各支系民歌、山歌大融汇,丰富彝族民歌、山歌的内涵,最终形成一个自发的一年一度内涵丰富的民风民俗大聚会的节日,促进石门关旅游业的开发。时限要求:县文体局提出意见,县旅游局要做好有关场地的规划及建设方案,报县委、**审定后,以县委办、**办文件于20xx年中下发并开始实施。第一届歌会要于20xx年开始。

  六、关于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快文娱演艺业发展的意见责任单位:

  县委宣传部责任人:李华荣

  主要任务:

  (1)精心打造一批知名文化品牌,组织实施宣传漾濞的一本书、一首歌、一个舞蹈及表现漾濞整体形象的一张光碟的四个精品工程。

  (2)争取兴办全省乃至全国大型游乐项目和演艺项目。

  (3)整体策划一批品位高、吸引力强的文化艺术节会展览,娱乐项目。

  主要目标:用2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四个一”工程,提升漾濞知名度,逐步构建自己的文化品牌。

  时限要求:与县庆20周年的相关规划同步进行。

  七、关于把xx建成有西部地区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的意见责任单位:

  上街镇、河西镇责任人:罗明栋、李树银

  主要任务:

  (1)努力把xx纳入大理市的整体规划中,定位在大理市的“卫星城”上。

  (2)城市建设规划中,要突出生态与民风民俗相融的文化设施建设,使生态和民风民俗成为城市的支撑和城市亮点。

  (3)有效整合辖区内的文化资源,统一规划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

  主要目标: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使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建设与文化建设相互交融的、最适宜于人居住的县份之一。

  时限要求:意见于20xx年5月前出台,并于20xx年下半年开始实施。

  八、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责任单位:

  县旅游局责任人:李光华

  主要任务:

  (1)努力使石门关为主的风景名胜区纳入“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游黄金线上精品项目。

  (2)提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的资源和技术,对石门关、博南古驿道风情一条街等风景区和名胜古迹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和经营,推动旅游景区、景点的深度开发,做强做大旅游产业,提高档次,增加附加值。

  (2)规范景区内的餐饮娱乐业。

  (4)规范收费。

  主要目标:

  全面提升xx旅游业的文化内涵,用文化品牌做大做强旅游业,推动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

  时限要求:20xx年3月底前报县**审定后,分阶段实施。

  九、关于核桃生态旅游开发的意见责任单位:

  县旅游局、县林业局责任人:李光华、梅绍鹏

  主要任务及目标:依托xx核桃这一品牌,进一步规划建设好河西镇光明村鸡茨坪核桃生态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使其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核桃生态旅游景区,进一步促进核桃产业发展。

  时限要求:20xx年3月底前报县**审定后,分阶段实施。

  十、xx县宣传文化中心建设规划责任单位:

  县委宣传部责任人:李华荣

  主要任务:

  (1)积极与上级宣传部门争取、接洽,做好资金的争取等相关工作;

  (2)做好相应的建设方案及规划。主要目标:提高xx档次,使其成为文化建设的一个载体。

  时限要求:20xx年3月前完成建设方案及规划。

  十一、关于建设核桃文化广场的意见责任单位:

  县城建局责任人:xx

  主要任务:规范核桃文化,挖掘核桃文化内涵,打响xx核桃这一品牌,核桃建成核桃交易、民风民俗节会等为一体,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广场。

  主要目标:建成在全省内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广场

  时限要求:20xx年9月前完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