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5篇)

首页 / 报告 / | 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

  是个山区农业县,县域经济中,农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以及*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实施,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因此,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加快我县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战略。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一)三大主导产业根基稳固

  目前,全县已形成一批布局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刺葡萄、南酸枣、毛竹林等三大主导产业。据统计,全县已种植刺葡萄1500亩,南酸枣人工栽种5万亩,年产南酸枣鲜果3000吨以上。全县现有毛竹林面积67.6万亩,活立竹9861万根,年加工产品竹200万根,竹笋产量20000吨,实现产值2.6亿元,实现税收500万元,林农来自竹产业人均年收入达1200元。

  (二)六大特色产业区域化生产格局已成雏形

  基本形成了茶叶、油茶、花卉苗木、有机水稻、畜禽养殖、脐橙等六大区域性特色产业。

  (1)茶叶:以横水、铅厂、上堡、乐洞等乡镇为主产区的茶叶生产初具规模,全县茶叶面积25120亩,年产茶叶982吨。

  (2)油茶:全县现有油茶总面积达8.3万亩,主要分布在金坑、杰坝、思顺、上堡、过埠等乡镇,20xx年全县油茶籽产量750吨,茶油产量250吨,实现茶油产值20xx万元,有油茶专业合作社3家,油茶协会8家。

  (3)花卉苗木产业蒸蒸日上。等乡镇共有花卉苗木基地200个(处),总面积超过8000亩,主要品种有红豆杉、香樟、桂花、罗汉松等,20xx年全县花卉苗木产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

  (4)畜禽养殖:有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30家,其中出栏4000-10000头养殖场4家;有年出笼8000羽的家禽养殖场1家。20xx年生猪出栏9.5万头,家禽出笼77万羽。

  (5)以新世野农业开发公司为龙头的有机水稻种植1500亩,年产有机大米40万斤,市场前景看好。

  (6)脐橙种植面积7.3万亩,产量达9.2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主要分布在龙勾、扬眉、铅厂、横水等乡镇。脐橙果品分级、包装销售企业43家,其中规模以上脐橙加工企业12家。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逐步显现

  县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贵竹发展有限公司、省华森竹业有限公司、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县林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市级龙头企业4家(县宝龙果业有限公司、县鑫丰人造板厂、县赤水仙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君子谷野生水果世界有限公司),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9家(其中:种植业81家,林业25家,畜牧业23家,渔业1家,农业服务业6家),20xx年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有7家(涵盖种稻大户、苗圃基地、特种养殖等行业)。

  (四)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年来,县委、县*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优惠措施,努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20xx年,县委、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xx年起每年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000万元,共计20xx万元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尤其在刺葡萄、南酸枣、大棚蔬菜等产业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给予了大力支持,激发了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五)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我县目前有8个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了农产品质量认证,认证产品涉及茶叶、脐橙、大米等21个产品,认证面积达到83591亩,其中无公害认证3万亩,绿色认证5万亩,有机认证3591亩。“高山茶”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受理,“野生刺葡萄原产地”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无论是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还不强。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较大的只有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南酸枣加工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君子谷公司、新世野有机大米、崇峰罐头食品等企业正处在发展壮大时期,还有很多拓展空间。从龙头企业对主导产业的带动面上来看,还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而形成的产业集群。

  2、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与农户分散经营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的矛盾,农民恋土情结与土地规模经营的矛盾,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矛盾,如何通过现行土地制度的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现阶段农村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3、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程度不高。就农业投入的风险评估而言,农业产业面临市场价格、自然灾害、政策调整等方面风险,使产业集约化经营很难建立完善的价格体系,市场价格好,农户不按合同向企业提供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企业不愿按订单收购,造成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销售的矛盾相当突出。

  4、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特色产业发展缺乏有力支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农业技术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当前的一些服务内容、措施、办法、手段已跟不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对市场信息的调研、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特种种养业技术支撑还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特别是在农民急需的销售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资金服务、法律和文化等公益服务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工业反哺农业的新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不仅可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我们要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贯穿整个新农村建设的始终。按照“做强龙头、做大基地、做精加工、做活营销”的发展理念,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服务、着力提升农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种养加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对农民增收带动能力,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发展。

  1、培育壮大本地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我县要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加快扶持,像“君子谷”、“齐云山”等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力争强的行业“航母”。从而彻底改变我县经济结构单一的“一钨独大”的经济格局。一是从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引导企业强强联合,用市场的方式,积极引导和督促全县同类型的龙头企业具备条件的加强横向联合,实行品牌、技术、产品、信息、资源共享,搞好分工合作,努力整合建设跨区域的大型龙头企业。例如我县茶叶、脐橙、竹业都不同程度出现厂家多、品牌多、“小而全”、竞争力低下等现象,非常有必要进行整合经营;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帮助企业在发展中做强做大,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企合作,引导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生产、储运、保鲜、精深加工、包装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与国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密切合作,开展联合研究、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

  2、强化农业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围绕南酸枣、刺葡萄、茶叶、竹笋、有机大米、油茶等产业,切实利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并制订优惠的政策,千方百计引进几个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来我县落户,建设规模农产品基地、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和加工营销等,利用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畅达的市场销售网络,建成一批一头连接农户,一头紧贴市场的农业产、加、销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加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化建设力度。围绕刺葡萄、南酸枣、竹业、茶叶、油茶、有机大米等主导(优势)产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制定发展规划,搞好产业布局。采取订单农业等形式,加强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联系,引导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企业+合作社+基地、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形式,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解决好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合作社、农户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组织生产,使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所要求的品种、质量和加工能力相匹配。

  4、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作机制。一是通过签订合约,合理确定农产品收购价格,实行最低保护价;二是在再生产各环节上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调整各利益主体间的分配关系;三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以资金、技术、土地、劳力入股,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共享*均利润或超额利润;四是建立风险保障制度,从再生产各个环节经营额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风险基金,以调节市场供求变化和自然灾害给各方所带来的损失;五是加强对合约的法律监督和仲裁,维护合约的严肃性。

  5、切实解决产业化经营资金。资金不足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最大困难。一是要加大力度争取外资。要利用苏区振兴的政策优势,争取更多的国家扶持;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到我县从事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二要稳定政策、用活政策,围绕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建设的需要,逐步建立健全*补助、企业参与、农户自筹的涉农政策性保险体系,减轻农业投入风险,吸引县内外社会资金、民生资金从事农业规模化经营。三要积极治理金融环境,促使涉农贷款良性循环,提高金融部门的放贷积极性。四要加大现有政策性资金整合力度,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6、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一是各涉企部门应迅速转变职能,要以企业、合作社和农民为中心,企业和农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服务内容。二是坚决打击对企业、合作社、农民在服务过程中的“吃、拿、卡、要”、故意发难等行为,改善企业的投资环境,切实为企业搞好服务。三是转变服务方式,允许有一技之能的工作人员,停薪留职承办产业基地,开展技术承包、技物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2

  以来,在中央、自治区及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区狠抓农业产业发展不放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初步形成,呈现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目前,区粮食、甘蔗、蔬菜、肉鸡四大传统产业规模优势已经形成,火龙果、淮山、桑蚕、香葱、野猪、芝麻鸭、速生桉、中草药、园林苗木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且产量逐年提高。

  一、重点产业发展情况

  优质稻区十分重视水稻产业,加大新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产量不断提高。多年来通过抓高产示范片区来带动面上生产,城区优质水稻*均每年种植面积多万亩,约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以上,截至,全城区获得自治区认定的无公害优质谷产地面积共计公顷。,全城区粮食播种面积4万亩,粮食总产量万吨;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万亩,,占水稻总面积以上,主要品种有等品种。城区荣获了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稻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

  糖料蔗区糖料蔗种植历史悠久,是农民和城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城区通过等三家制糖龙头企业带动,实行订单农业,年糖蔗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万亩以上,总产量吨左右,是市的糖蔗主产区,基地主要分布在百济、新江、中和等乡镇。*年来,甘蔗生产在城区*大力扶持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业技术部门加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新品种更新换代加快,优良品种覆盖率已达以上,同时加强了甘蔗良种繁育示范和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城区5个乡镇的甘蔗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全城区甘蔗生产向高产高效方向发展。,糖料蔗播种25.07万亩,糖料蔗产量111.08万吨,*均亩产4.43吨,农民人均种蔗收入1800元,总兑现蔗款4.157亿元,财政收入7000多万元。

  蔬菜区地处市城郊,是市蔬菜供应的主产区之一。蔬菜生产现已形成几个特色生产基地,有韭菜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包心椰菜生产基地等。*年来,区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蔬菜质量安全得到了保证,已经成为服务中心城市的重要“菜篮子”基地至今共有1077公顷蔬菜获得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韭菜、大白菜等已获无公害产产品认证。

  肉鸡区家禽出栏2228.33万羽,其中肉鸡1820万羽。主要的养鸡企业有:市广东温氏畜禽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养鸡业,在我城区已建成60多个养鸡小区,合作养鸡户1400多户,上市肉鸡1800万羽,户均获利3.8万元。参皇养殖有限公司,9月成立,以“公司+农户”模式管理,在等乡镇发展养鸡户300多户,年上市肉鸡450万羽;市甘凤禽业联合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有社员户96户,年育“童子鸡”300万羽。

  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红龙果区火龙果产业发展始于,初始种植面积约1000亩。8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优势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区火龙果种植面积目前已经发展到万亩的规模,并依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1万亩的火龙果科技示范园,园区产值约万元,带动农户多户,户均增收左右。,区*出台政策,扶持农户发展种植火龙果,对种植农户给予种苗,种植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元,力争建成乃至全国最大的火龙果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火龙果之乡”。

  桑蚕桑蚕产业是区的传统产业,农民群众种桑养蚕已有*百年历史,积累有丰富经验。重点是两个乡镇。*年来,区抓住国家东桑西移和市把桑蚕产业列为农业发展重点项目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桑蚕产业,着重抓好等产业化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城区桑蚕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城区有桑园面积5.6万亩,年养蚕达25万张,亩产鲜茧122.4公斤,蚕茧产量0.51万吨,蚕茧年产值约2.4亿元。形成了以等乡镇的种桑养蚕基地。

  淮山淮山是区的传统特色产业,主产区是,已有80多年的栽培历史,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是地方特有的土特产,畅销区内外。已是淮山经销最大的市场,全镇共有收购和加工点20多个,初步形成了产、供、销、收购、加工产业链。淮山生产发展带动了一批农民进行淮山深加工增值,推动了淮山产业化的发展。全城区淮山种植面积2.3万亩,鲜淮山产量5万吨,总产值,。

  野猪*年来,区大力扶持养殖协会和市绿草原野猪养殖场发展,完成了野猪养殖协会商标注册及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市会长,目前,已发展成拥有个会员,年出栏1万多头商品野猪的养殖基地,产品畅销国内、广州、福建等地,还出口到东盟越南、缅甸等国家,年会员销售收元,户均获利元。

  芝麻鸭镇利用农村山涧沟渠大力发展芝麻鸭。百济芝麻鸭饲养在野外环境中,以稻谷、玉米、杂草等为食,因而“肉质细密鲜嫩、坚实、味道香醇有地方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几年来通过实施芝麻鸭养殖小区建设,促进了百济镇芝麻肉鸭万羽,出栏万羽,创利润多万元,“成为该镇一大农业特色品牌。

  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情况

  经过多年的引进和扶持,区农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带动作用。目前,全城区现有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规模(500万元)以上农业企业2家。随着农业龙头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发展,企业与农产品基地的利益联结和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日趋增强、效益明显。全城区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多个产业,涵盖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的农业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产业化经营水*和养殖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今后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和市“菜蓝子”基地。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和扶持粮油、水果、蔬菜、食用菌、丝蚕茧、林产品、罗非鱼、畜禽等八大类农产品产业链。

  (二)大力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充分利用位于市*郊的区位优势,有计划地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依托现有的淮山、红龙果、野猪等名特优农产品品牌进行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重点在级公路沿线及周边推动休闲观光、体验农耕、观光农园、“农家乐”等创意农业的发展,打造一批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休闲娱乐与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

  (三)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依托城区交通便利优势,结合区农产品发展特点,通过大力招商引资,落实项目用地,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集市场、物流、检验、信息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集散地,突出区位优势特色,强化专业化规模经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农超对接工作,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及其组织,建立农产品运销渠道。

  (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引进和培育一批高起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使农业产业化上规模上水*。

  (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积极引导、扶持农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建种植、养殖、农机、流通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规模商品生产,使农产品上联龙头企业,下接农户,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创立自主品牌,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3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农村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年来,我县农业通过结构调整、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开展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在培育专业大户、建立龙头企业、发展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我就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形已基本形成。

  1、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带动,促进了我县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基地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辐射带动作用加强。通过基地建设,形成了规模化、系列化生产经营,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3、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农民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服务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4、专业化交易市场的建设,大大地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农业产业化的最终落脚点是销售和流通,完善的交易市场和畅顺的流通渠道,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当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不重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有人认为农业的产业化不过是对传统农业的改头换面或换个说法而已,而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这一新生事物,导致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不接受,*也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和政策配套,在操作上也缺乏具体的规划和必要的协调,使农业产业化处于自流的状态。同时,不少人将专业大户发展单纯地与产业化相结合,发展几户大户,成立几个协会,就可以宣传产业化水*上台阶了,而不重视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不重视产加销、农工贸有效结合,这样的农业很难参与市场的竞争,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得不到深度开发。

  2、企业与农民、市场的桥梁作用不够明显,联系不够紧密。

  3、中介产业化组织规模小,实力弱,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发挥作用不够。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农业组织的创新,通过产业化组织的中介作用,建立起农民与市场的协作关系,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4、缺乏市场风险防范机制。

  5、科技推广工作乏力,机构不健全。

  三、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选准主导产业,建立规模基地。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必须要求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而基地建设最为重要。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地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生产优势。在发展基地时,

  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正确引导,合理配制和利用资源,培育适合本乡镇、本地区的,有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的产业;

  二是要发展名、特、优、稀等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优;

  三是要做到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现有传统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

  四是要做到长期、稳定发展,主导产业一经确定,不要轻易变动,使主导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格局。

  2、着力培育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主的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弱化种植农业,强化加工农业。加强加工、流通企业的发展,应围绕主导产业,按照起点高、辐射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原则,建立一批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强化服务的骨干企业。在发展这些龙头企业时,

  一是*一定要加强引导和协调,使企业与农民、基地真正形成“公司基地农民”的生产模式,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二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制定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确保企业正常运行,不半途而废,不损害农民利益;

  三是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重点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质量的档次,积极引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大型综合项目,带动产业化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

  3、强化中介组织建设,加强组织与农户的联系作用。

  一是要规范中介组织行为,克服盲目发展;

  二是要培育中介组织的发展载体,使中介机构在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均有企业支撑,从而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我镇拟建的蛋禽协会,就依托我镇规模较大的孵抱、运销、加工等个体户,从组织形式和服务内容上将会更加完善;

  三是要建立组织、农民、企业的利益共同机制。中介组织在服务农民时,可采取各种形式,发展经济实体,与农户、企业建立产品(商品)供销关系,明确农民、企业、组织之间的利益分配原则,从而壮大组织实力,扩大组织规模,完善服务功能和服务内容,更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健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风险保障机制。

  一是应建立产业化发展风险准备金,制定具体的风险金管理和使用办法,重点就放在对公司、农户的风险补偿方面;

  二是完善企业与农民的风险保证行为,规范两者的生产、经营行为;

  三是实行商业化风险运作,让保险公司等中介组织介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个体投保或股份合作等办法,减轻*压力,增大风险理赔保障,维护投保者利益,提高农户和企业生产积极性;

  四是成立风险保障领导机构,在*部门的领导下,让风险双方共同参与,确保风险保障机制得以公正、客观地执行。

  5、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基础上,可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兼并等形式,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动,完善土地流转使用制度,制定土地流转优惠政策,以使农用土地向农业经营能手转移,促使土地相对集中,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在土地流转过程中,

  一是不能搞强迫命令,以农民自愿为前提;

  二是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

  三是不能改变土地的所有权;

  四是要完善流转合同,不能放任自流。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4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我市是农业大市,为全面摸清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发挥*委员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作用,*期,市*农业活动组组织委员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年来,市委、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引导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方向发展。有关职能部门着力把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作为主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营造环境和强化服务等措施,有力促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到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025元,粮食总产量41.61万吨。广水成为全省粮食主产区、全国牲猪调出大县。

  1、农业龙头企业得到进一步壮大。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9家,5000万元以上的28家,亿元以上的9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到6.8亿元,34家企业分别荣获湖北省、XX市、XX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省级3家,市州级17家,县市级14家。大自然农业、妙知未食品、高翔麦面、奶狗面业等龙头企业,积极实施订单生产,逐步建立起企业与农户利益链接机制,农业企业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品牌整合、质量检测等工作得以稳步推进。其中大自然农业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涂氏农贸出口创汇60多万美元。

  2、农业产业基地得到进一步夯实。在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带动下,区域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优质粮、吉阳大蒜、食用菌、牲猪、水产养殖、果茶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特色板块经济初步形成。全市优质水稻面积已达到30万亩,优质小麦面积20万亩,果茶面积10万亩,花生8.6万亩,油菜10万亩。吉阳大蒜5万亩,主要分布在太*、李店、陈巷、十里、骆店等乡镇办事处。蔬菜基地4万亩,主要分布在长岭、余店、十里、武胜关,其中东晨农业种植的功能蔬菜,已达20xx余亩,标志着我市蔬菜种植从传统型向科技型的转变。食用菌3500万棒(袋),主要分布在吴店、郝店、蔡河、武胜关。全市牲猪年出栏64万头,水产养殖3.3万吨,家禽出栏20xx多万只,其中王鸽年出400多万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正在形成,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86家,其中示范合作社12家。

  3、农业产业质量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市先后建立了大蒜、“三白”蔬菜、茶叶、食用菌、马铃薯、萝卜、胭脂红桃子、牲猪、水产养殖等八大示范基地,建立生产记录档案1.5万册。实行标准生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38万亩,食用菌20xx万棒袋,牲猪养殖35万头,水产养殖5.7万亩,标准化覆盖率达到65%。同时我市的吉阳大蒜、胭脂红桃子被列入全国标准化生产示XX县市。连续两年,农业部和农业厅组织对我市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进行了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全市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农业品牌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几年,我市涉农企业从过去的小作坊式逐步向公司化发展,品牌意识逐步增强,品牌建设得到各企业的重视,拥有农产品注册商标和“三品”认证的企业逐步增多。一大批农产品取得了“三品一标”的认证。如:胭脂红桃子和吉阳大蒜,分别于20xx、20xx年被国家认证为地理标识产品;先后取得认证的还有杨林沟茶场的“杨林沟”牌茶叶为有机茶,星光集团的“花山鱼”为绿色食品,鄂北米业的“武胜关”牌大米为绿色食品,余店的“三白”蔬菜为绿色食品,“吉阳”牌大蒜为绿色食品,大自然公司的小龙虾为无公害农产品,长岭李畈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李畈”牌萝卜为无公害农产品。XX市仁健食品“家里客”商标,XX市奶狗面业“奶狗”商标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这些产品认证和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带动了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5、休闲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的一种改变,能极大地促进农民的就业增收。广水地处南北交汇地带,地形地貌及饮食文化特色明显,*几年休闲农业发展迅猛。目前,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76家,总资产5000余万元,年营业额3800万元,年利润1000余万元,带动农户数260家。其中双龙泉生态园、长岭水泊梁山被省农业厅和旅游局授予“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园”。

  二、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农业产业化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农业产业链条长、见效慢、不可控因素多,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传统产业萎缩,新型产业优势不明。*几年,我市部分传统产业正逐步萎缩。如:食用菌产业,前几年在*大力支持下发展较快,但*两年却大幅滑坡,种植数量由高峰时的5000万棒(袋)左右下滑到20xx年的不足3500万棒(袋),且主要集中在吴店、郝店、武胜关等乡镇。曾经在市场上比较畅销的余店“三白”蔬菜、吉阳大蒜,现在种植面积正逐步萎缩。*两年新兴的多功能蔬菜、王鸽养殖、中草药种植等产业,由于规模、品牌、市场等原因,比较效益不高,尚缺乏产业发展优势。

  2、企业与基地脱钩,带动作用不强。我市农业生产基本上仍是农户分散性经营,机械化水*不高,劳动力投入大,且大多又是“4050”人员,科学意识谈薄,技术知识更新慢。*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些农业产业化企业,由于在家劳动力减少、土地流转不畅、种植业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没有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企业与基地严重脱钩,造成有企业无基地现象,导致有较多企业存在原料不足的困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出带动作用。如:*年发展较快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高祥麦面,由于基地建设滞后,本地小麦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大部分是从外地调进。今年刚投入生产的新吉阳公司,由于菇农种植积极性不高,企业未能建立生产基地,全年仅收购东晨农业公司种植的白灵菇116.26吨,开工生产仅32天,导致企业举步维艰。

  3、品牌意识淡薄,市场竟争力不强。我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部分是科技含量低的简单粗加工,主导产业和产品存在有市无优,有量无质,品牌效益差等问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低。虽然有吉阳大蒜、杨林沟茶叶、“三白”蔬菜、王鸽等一批叫得响的农特产品,但大多数属分散经营,整体规模不大,品牌优势没能显现。全市粮食加工行业成规模的厂家有达10多家,但绝大多数为低端产品,有的甚至没有品牌,靠走量来获得微薄利润,难以进入高端消费市场,市场竟争力不强,几乎没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没有一个在市场上叫得响的畅销品牌。

  4、融资、用工困难,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市场融资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要素。我市农业龙头企业都是民营实体经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粮油加工、种养殖产业等农业产业化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收储加工等环节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可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放贷额度小、门槛高、手续繁杂,融资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我市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是滚雪球式发展,实行家庭式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和市场研发开拓上缺乏人才支撑。由于生活环境、工作待遇等原因,有的引进了技术人才也难以留住,企业难以发展壮大。此外,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量大,季节性强,而本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在家劳动力不仅年龄偏大且远远不能满足用工要求,用工困难也是困扰企业发展的又一难题。如大自然农业公司在旺季需用工300余人,不得不到外省招工,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也不利于成熟产业工人的培养。

  三、加快发展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建议

  1、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力度。针对我市龙头企业少、小、弱的状况,研究制定关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真正做到扶持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一是积极开展科企、银企对接活动,*要在资金、税收、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要解决好企业融资难、滚动发展的问题。二是*要出台土地流转鼓励政策,让土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帮助企业建设原料生产基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部门与企业的协调、服务,全力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四是加大对农户的服务引导,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充分调动农民种养殖积极性,为企业提供土地、劳动力等保障。

  2、加大龙头企业培植力度。建立农产品产、供、加、销一体化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按照“依托板块引项目,围绕龙头建基地”的思路,要在“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衔接上下功夫,帮助企业逐步走出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无龙头的困境。结合我市特色农业板块,做好企业与基地的对接,增强龙头企业对生产基地和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给予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和政策项目的支持。重点扶持大自然农业、高祥面业、妙知未食品、深广物流、永泰牧业等企业,力争在3年内实现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

  3、加强资源整合培优创特。*要出台政策,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实行强强联合,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让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我市茶叶、粮油、王鸽等品牌、资源的整合,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快农产品检测监督体系建设,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产品加工的支撑作用,促进农产品的加工质量和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对广水传统的吉阳大蒜、*林萝卜、“三白”蔬菜、胭脂红桃子等特色产品,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这些特色产品进行深加工,进一步拉长拉粗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4、加强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强化产业引导规划,进行区域化布局。各地要在各自传统种养殖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确定本地的主导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升值,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益。形成北有食用菌、牲猪,南有粮油、吉阳大蒜加工,东有茶叶、中草药、功能蔬菜,西有蔬菜、养殖、休闲农业等农业板块发展格局。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5

  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以及*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实施,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因此,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加快我县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战略。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一)三大主导产业根基稳固

  目前,全县已形成一批布局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刺葡萄、南酸枣、毛竹林等三大主导产业。据统计,全县已种植刺葡萄1500亩,南酸枣人工栽种5万亩,年产南酸枣鲜果3000吨以上。全县现有毛竹林面积67.6万亩,活立竹9861万根,年加工产品竹200万根,竹笋产量20000吨,实现产值2.6亿元,实现税收500万元,林农来自竹产业人均年收入达1200元。

  (二)六大特色产业区域化生产格局已成雏形

  基本形成了茶叶、油茶、花卉苗木、有机水稻、畜禽养殖、脐橙等六大区域性特色产业。

  (1)茶叶:以横水、铅厂、上堡、乐洞等乡镇为主产区的茶叶生产初具规模,全县茶叶面积25120亩,年产茶叶982吨。

  (2)油茶:全县现有油茶总面积达8.3万亩,主要分布在金坑、杰坝、思顺、上堡、过埠等乡镇,20xx年全县油茶籽产量750吨,茶油产量250吨,实现茶油产值20xx万元,有油茶专业合作社3家,油茶协会8家。

  (3)花卉苗木产业蒸蒸日上。等乡镇共有花卉苗木基地200个(处),总面积超过8000亩,主要品种有红豆杉、香樟、桂花、罗汉松等,20xx年全县花卉苗木产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

  (4)畜禽养殖:有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30家,其中出栏4000-10000头养殖场4家;有年出笼8000羽的家禽养殖场1家。20xx年生猪出栏9.5万头,家禽出笼77万羽。

  (5)以新世野农业开发公司为龙头的有机水稻种植1500亩,年产有机大米40万斤,市场前景看好。

  (6)脐橙种植面积7.3万亩,产量达9.2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主要分布在龙勾、扬眉、铅厂、横水等乡镇。脐橙果品分级、包装销售企业43家,其中规模以上脐橙加工企业12家。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逐步显现

  县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贵竹发展有限公司、省华森竹业有限公司、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县林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市级龙头企业4家(县宝龙果业有限公司、县鑫丰人造板厂、县赤水仙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君子谷野生水果世界有限公司),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9家(其中:种植业81家,林业25家,畜牧业23家,渔业1家,农业服务业6家),20xx年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有7家(涵盖种稻大户、苗圃基地、特种养殖等行业)。

  (四)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年来,县委、县*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优惠措施,努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20xx年,县委、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xx年起每年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000万元,共计20xx万元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尤其在刺葡萄、南酸枣、大棚蔬菜等产业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给予了大力支持,激发了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五)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我县目前有8个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了农产品质量认证,认证产品涉及茶叶、脐橙、大米等21个产品,认证面积达到83591亩,其中无公害认证3万亩,绿色认证5万亩,有机认证3591亩。“高山茶”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受理,“野生刺葡萄原产地”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无论是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还不强。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较大的只有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南酸枣加工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君子谷公司、新世野有机大米、崇峰罐头食品等企业正处在发展壮大时期,还有很多拓展空间。从龙头企业对主导产业的带动面上来看,还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而形成的产业集群。

  2、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与农户分散经营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的矛盾,农民恋土情结与土地规模经营的矛盾,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矛盾,如何通过现行土地制度的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现阶段农村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3、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程度不高。就农业投入的风险评估而言,农业产业面临市场价格、自然灾害、政策调整等方面风险,使产业集约化经营很难建立完善的价格体系,市场价格好,农户不按合同向企业提供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企业不愿按订单收购,造成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销售的矛盾相当突出。

  4、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特色产业发展缺乏有力支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农业技术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当前的一些服务内容、措施、办法、手段已跟不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对市场信息的调研、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特种种养业技术支撑还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特别是在农民急需的销售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资金服务、法律和文化等公益服务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工业反哺农业的新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不仅可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我们要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贯穿整个新农村建设的始终。按照“做强龙头、做大基地、做精加工、做活营销”的发展理念,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服务、着力提升农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种养加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对农民增收带动能力,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发展。

  1、培育壮大本地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我县要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加快扶持,像“君子谷”、“齐云山”等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力争强的行业“航母”。从而彻底改变我县经济结构单一的“一钨独大”的经济格局。

  一是从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二是引导企业强强联合,用市场的方式,积极引导和督促全县同类型的龙头企业具备条件的加强横向联合,实行品牌、技术、产品、信息、资源共享,搞好分工合作,努力整合建设跨区域的大型龙头企业。例如我县茶叶、脐橙、竹业都不同程度出现厂家多、品牌多、“小而全”、竞争力低下等现象,非常有必要进行整合经营;

  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帮助企业在发展中做强做大,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企合作,引导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生产、储运、保鲜、精深加工、包装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与国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密切合作,开展联合研究、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

  2、强化农业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围绕南酸枣、刺葡萄、茶叶、竹笋、有机大米、油茶等产业,切实利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并制订优惠的政策,千方百计引进几个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来我县落户,建设规模农产品基地、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和加工营销等,利用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畅达的市场销售网络,建成一批一头连接农户,一头紧贴市场的农业产、加、销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加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化建设力度。围绕刺葡萄、南酸枣、竹业、茶叶、油茶、有机大米等主导(优势)产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制定发展规划,搞好产业布局。采取订单农业等形式,加强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联系,引导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企业+合作社+基地、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形式,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解决好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合作社、农户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组织生产,使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所要求的品种、质量和加工能力相匹配。

  4、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作机制。

  一是通过签订合约,合理确定农产品收购价格,实行最低保护价;

  二是在再生产各环节上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调整各利益主体间的分配关系;

  三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以资金、技术、土地、劳力入股,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共享*均利润或超额利润;四是建立风险保障制度,从再生产各个环节经营额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风险基金,以调节市场供求变化和自然灾害给各方所带来的损失;五是加强对合约的法律监督和仲裁,维护合约的严肃性。

  5、切实解决产业化经营资金。资金不足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最大困难。

  一是要加大力度争取外资。要利用苏区振兴的政策优势,争取更多的国家扶持;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到我县从事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

  二要稳定政策、用活政策,围绕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建设的需要,逐步建立健全*补助、企业参与、农户自筹的涉农政策性保险体系,减轻农业投入风险,吸引县内外社会资金、民生资金从事农业规模化经营。

  三要积极治理金融环境,促使涉农贷款良性循环,提高金融部门的放贷积极性。

  四要加大现有政策性资金整合力度,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6、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

  一是各涉企部门应迅速转变职能,要以企业、合作社和农民为中心,企业和农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服务内容。

  二是坚决打击对企业、合作社、农民在服务过程中的“吃、拿、卡、要”、故意发难等行为,改善企业的投资环境,切实为企业搞好服务。

  三是转变服务方式,允许有一技之能的工作人员,停薪留职承办产业基地,开展技术承包、技物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1)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菁选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产业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需要。*年来,东坡乡始终把发展“三农”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按照围绕“三农”调结构、抓特色、增效益的思路,认真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河谷光热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落实惠农政策,切实稳定民心,充分调动农民投身农业、开发农业的积极性,全乡农业产业化获得长足发展。

  一、全乡概况

  **乡地处金沙江畔,位于武定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08公里,乡域国土面积168*方公里,东邻万德乡和发窝乡,南接田心乡和高桥镇,西与环州乡接壤,北与元谋县姜驿乡隔江(金沙江)相望,是武定目前唯一的民族乡。境内居住着汉、傣、彝、苗、傈僳、拉祜、白等7种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1%。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勐果河、沙拉河、环州河三河南北纵贯全境,形成四山夹三河的低热河谷地形。立体气候明显,最低海拔950米(甲利),最高海拔2240米(大荞地)。年*均气温25—28℃,年*均降雨量580—650毫米,气候炎热,常年无霜,宜广泛种植香蕉、香巴蕉、花生、番茄、洋葱、玫瑰茄、芒果、人生果、酸角、冬早包谷、冬早蔬菜等各类多种经济林果及热区作物。20xx年,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60个自然村,75个村民小组。有4003 户,14389人。其中,农业户3659户,农业人口14032人,占总人口的95.7%。现有耕地面积14845亩,其中水田5335亩,旱地9510亩,人均1.05亩。粮食总产量598万千克,人均有粮353千克,工农业总产值517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全乡经济总收入为30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4元。由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不足,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缓慢,乡级财政收支困难重重等诸多原因,故是一个集贫困、山区、民族、宗教为一体的典型的民族贫困乡。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年来,我乡以优质香蕉、优质稻、冬玉米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认真总结我乡*十多年来冬农开发和热坝作物栽培经验,细化发展目标,狠抓措施落实,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河谷优势。在“优质化、市场化、产业化”上狠下功夫,在“优质率、商品率、增加值”上大做文章,突出重点,狠抓优质香蕉、优质水稻、优质菜豆、冬早玉米、热区水果基地建设,培育拳头产业,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区域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1、种植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

  按照“注重特色,突出重点,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坚持稳水稻,保香蕉,增定单,重冬季农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调整主要粮经作物的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到20xx年优质稻面积达到3640亩,产量205.5万公斤,产值308.25万元;优质香蕉面积4020亩,产值350万元;冬玉米面积由1200亩,产值112万元,优质菜豆面积1000亩,产值161万元,花生1280亩,产值62.5万元。我乡已经发展为全县最大的香蕉生产基地,粮经作物品种结构、品质结构明显优化。

  2、科技措施、良种良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应用上成效显著

  一是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做好新型农民培训。20xx年共组织各种培训350场(包括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黑板报48期,合计受训群众76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种植管理水*和市场竞争意识。二是水稻良种桂朝系列、楚粳系列面积达4000亩,多蘖壮秧、扣种稀薄、单行条栽、双龙出海等措施的应用率达98%以上。三是做好特产农业、订单农业的引导和指导服务工作。配合县农广校完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共培训24场次,培训农户215人,合计150人毕业获得“绿色证书”。

  3、特色、优势产业框架基本构建

  经过*十年的探索,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依托低冬季热河谷光温水资源,注重冬季农业开发,形成了河谷冬玉米、冬番茄、优质菜豆为主的特色农业种植带,20xx年发展种植了1100亩冬玉米,1000亩优质菜豆,350亩冬番茄。利用夏季光热资源,在河谷**发展优质花生1200亩,玫瑰茄450亩,优质柑桔300亩,龙眼150亩,大青枣450亩,石榴450亩,形成了河谷热区水果种植带。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乡农业产业化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表现为优势产业少且规模小,缺乏具有示范和品牌效应的基地典型,产业竞争力弱。种植上依然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种植品种散而且规模小,制约了生产效率。个体经济实力弱,难以抗拒自然和市场所带来的双重风险,导致收入增长困难。

  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后续发展力量不足。*几年,我乡发展产业规模小,在引进龙头企业开发产品加工方面非常困难,尤其是缺少跨行业、跨地区的规模大、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我乡投资带动,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产品在产、供、销等环节上不能很好地衔接。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农业产业发展。我乡农村水、路等基础设施滞后,造成“有水不能用,产品运不出”,旱季河水从谷底流过,半坡农地缺水严重;雨季时常断路,造成农产品滞压,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四是劳动者素质偏低。表现为由于农户分散种植,缺乏必要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市场导向,优质高效农业意思淡薄,种植品种杂、乱,管理水*低,造成农业产出率低,农产品质量差,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我乡农业产业化进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落实措施,挖掘潜力,破解发展难题。

  四、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当前,我乡的农业产业化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扩大内需、移民搬迁扶持等机遇,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突出特色和重点,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1、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遵循“面向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结合东坡乡农业产业化发展五大基地建设(即优质稻、优质香蕉、冬玉米、优质菜豆、优质河谷水果基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依托我乡低热河谷资源,重点发展优质香蕉、优质稻、无公害菜豆、双低油菜、中药材、热区水果等特色主导产业,按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要求,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培育主导产业。一是发展优质香蕉。在所所卡、东坡、东甸、白马口、庄房发展优质香蕉3500亩。二是发展优质水稻。在所所卡、东坡、东甸、白马口、庄房、达卧6个村委会夏季发展高档优质稻4000亩。三是发展冬玉米。9月中旬在所所卡、东坡、庄房3个村委会利用秋热发展地膜冬玉米1000亩。四是发展无公害菜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在东甸、白马口发展无公害菜豆1000亩。五是发展玫瑰茄。在白马口、以赤叨、东甸发展优质玫瑰茄1000亩。

  3、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把农业产业化战略与农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移民后期扶持等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统一规划,统一品种,优化农业区域化布局。在达卧、东坡、发展优质柑桔300亩,石榴300亩。在东坡、所所卡、东甸、白马口发展优质芒果200亩,大青枣350亩。

  4、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重专大户的优惠扶持政策,引进龙头企业到我乡发展番茄、香葱、甜脆玉米生产基地,并进行加工生产。大力培育农产品运销中介人和经纪人队伍,培养一大批农村种养加销重专户,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5、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鼓励农业、畜牧、科技、林业、扶贫等部门及龙头企业等参与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来。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技能培训,举办新型农民培训班,结合乡情突出特色,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劳动者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2

  金秋九月,你们不辞辛劳,莅临我镇调研指导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为此,受唐**、魏镇长的委托,我谨代表洛泽河镇党委**及全镇农民朋友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按照会议安排,现就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洛泽河镇是一个集干热河谷、二半山、高寒山区为一体的农业大镇,属中深山深切割山地地貌,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幅员面积29***7*方公里,最高海拔2780米(全县最高点),最低海拔850米,相对高差1930米,立体性气候突出。全镇有耕地6.2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仅1.03亩,*坝面积不足2%,林地22.3万亩,森林覆盖率24.8%,是耕地面积的3.5倍。辖13个村2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055人,其中农业人口5834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5.5%,20xx年末,全镇农民人均有粮216公斤,人均纯收入2424元。

  *年来,镇党委**按照“一产调结构,二产抓服务,三产建*台”的目标定位,在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基础上,积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生核桃、花椒、烤烟、魔芋、蔬菜

  等特色产业种植和生猪、土鸡养殖。初步构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新体系,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林产业初具优势规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靠山吃山”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思路,坚持把核桃、花椒作为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加以培植,20xx以来,全镇规划完成核桃种植7个村73个村民小组11.3万亩,花椒种植5村43个村民小组2.95万亩,漆树种植2村20个村民小组1.05万亩,20xx年,仅退耕还林种植的3000亩花椒,收入就超过1500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257.1元。同样,2年后,10多万亩核桃将成为全镇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块状日益明显。

  (二)畜牧产业不断壮大。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化发展,把全镇13个村划分为“河谷果蔬区、二半山粮林区、高寒畜牧区、粮烟综合示范区、工矿经济区”五大发展区域。在虎丘、大寨、龙潭、太坪四个村上半村和笋叶村高寒畜牧区,重点抓好土鸡、能繁母猪、商品猪示范小区建设。*年来,全镇已建生猪养殖小区3个,扶持规模养殖大户6户,规模养殖户生猪出栏占全镇比重的15%。沿蚂怀线和猫谢线建立毛坪湾湾滩、虎丘朝门“现代养猪项目”各一个,扶持养殖户100户;在虎丘村三寨、小苗、朝门新建“退耕还林后续养猪项目”一个,带动扶持养殖户148户。建立虎丘芦茅、小苗、三寨万只土鸡养殖示范点,示范点有上千只4至5斤土鸡已上市。目前土鸡养殖初见成效,为农民带来不错的收益。

  (三)其它产业得到有力巩固。20xx年,规划完成蔬菜种植15600亩,其中核心样板840亩;完成魔芋种植6600亩,核心样板1600亩,根据目前市场价,预计魔芋一项收入将达1400多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200多元;烤烟规划种植5700亩,市级样板1000亩,7月份如没有遭受大雨冰雹灾害,烤烟将是我镇献鸡、簸以、仓盈三村烟区农民的经济支柱产业。

  (四)农业生产组织更加完善。为了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增加产业经济的市场竞争能力,自20xx年以来,洛泽河镇相继成立了洛泽河镇花椒协会、虎村核桃产业协会、向家蔬菜协会等农业产业化新经济组织。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规范产业协会,明确协会职能,进一步建好产业发展的服务保障机制,真正做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经济、技术保障。

  二、下步发展计划

  为加快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是产业良性发展的前提,要做大做强各项农业产业,必须进一步搞好发展规划。一要注重产业规划的科学性。按照“功能分区、布局合理、资源集约、生态环保”的总体要求,降低开发建设成本,加速产业集聚发展。二要注重产业规划的`前瞻性。根据全镇不同的资源条件、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潜力,紧密结合长远发展需求,科学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努力完善配套设施,有效避免低水*产业结构,确保农业产业可持续长足发展。三要注重产业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执行建设规划,杜绝农户无序发展,促进核桃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加大产业建设投入。要建好各项农业产业,必须加大投入。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抓住产业发展政策机遇,有重点的增加产业建设资金投入,不断改善交通、水利等基础条件,积极拓展各项产业发展空间。二要坚持集约利用土地。规范实施地上栽核桃,树下种牧草的复合型开发模式,辐射带动畜牧产业的发展,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和资源环境容量。

  三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对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立足村情、社情,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产业管理机构,使产业管理机构的职能职责制度化,为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产业发展上档次、上水*。二要建立精简高效的服务保障机制。按照农村经济专业和经济组织的要求,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依托产业优势,争取扶贫项目资金,规范扶贫互助合作社,为产业发展提供经济保障。三要打造配套和谐的产业发展环境。按照实地、实际、实效的原则,通过会议、举办科技培训班,现场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广大农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邀请知名专家举办科技讲座,对镇、村、社干部进行培训,推广普及产业技术,提高管理水*,营造配套和谐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3

  根据市农委产业化办公室关于转发《 开展全省担保公司发展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 》精神,我们积极深入有关担保公司、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担保公司一家,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分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xx年9月,主要出资单位是***县城市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注册资本20xx万元(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5.2亿元)。*年来,***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分公司先后为我县的昌裕食品、正德食品等多家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有效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担保公司少,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业务量偏小。

  三、建议和对策

  担保公司的发展是破解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建议各级**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出资组建或其他以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为主营业务的担保公司的扶持力度,提高担保公司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积极性,以有效解决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4

  一、铁门镇基本情况

  铁门镇位于洛阳市西40公里,全镇辖33个行政村,6.5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6.5万亩,属浅山区、丘陵区,是一个农业大镇。镇域内工业发达,交通十分便利,市属企业、县属企业及民营企业星落棋布,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横贯东西,又是一个工业强镇。

  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概况

  铁门镇作为一个工业强镇,镇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工业总产值直线上升,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而另一方面受地理位置、恶劣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占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南岭北山,传统的小农意识禁锢着人们思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仅靠几亩薄地,艰难的维持着生计,农业成了制约铁门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摆脱农业、农村、农民的贫困落后面貌,带领全镇人民共同富裕奔小康,已成为历届党委**首要共识。走“工业强镇、产业富民”之道路,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如何充分发挥地区的区位优势、自然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让广大农民从传统的封建小农意识中**出来,已成为发展的必然,一个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应运而生。南山以发展旱作农业为主,以铁磁路、铁盐路为经济发展带,两侧各500米种植朝天椒和烟叶,北山以养殖和特色林果种植为主,川区以蔬菜种植为主,形成种、养、加工为一体的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基地。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成果

  铁门镇的农业产业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99年通过考察论证,镇**决定在铁磁路、铁盐路经济种植带发展朝天椒种植500亩。万事开头难,为了保证朝天椒种植成功,镇**成立了专门组织,党委**、镇长亲自抓,主抓副职专职抓,并抽调15名机关干部成立专门工作组深入南岭各村的农家院户、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自觉接受统一规划,让出土地种植朝天椒,对自觉自愿接受统一规划种植朝天椒的农户,**在育苗、耕作、施肥、盖膜、栽植等方面予以资金扶持,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对不愿接受**统一规划,拒不种植朝天椒的,**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辣椒种植成功了,然而市场销售不畅,**按当时承诺的保护价全部收购。镇**积极与外地客商联系,组织辣椒供需洽谈会,一年又一年努力,市场销售畅通了,椒农从中得到了实惠,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地位也改变,由过去的**提倡、**扶持、强行干预变成了现在的政策指导、重点扶持、区域种植、规模化经营,变主导为服务,广大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地位也变了,由过去的被动变主动,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历经八年的艰辛努力,朝天椒种植从最初植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16000亩,种植区域由原来的产业带周边的7个行政村,辐射带动全镇二十二个行政村,朝天椒种植农户由原来的1200户发展到现在的6000余户,种植面积超千亩的村达10个。20xx年仅朝天辣椒总产值达6400万元,户均纯收入达5000元。

  为了规范朝天椒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朝天椒种植产业。20xx年,铁门镇朝天椒种植协会在各级的关心下应运而生,辣椒生产规程、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有章可循。为了适应市场规律拉大产业链条,辣椒协会于20xx年4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铁丰”牌商标,随着产业基地的不断扩大,于20xx年6月成立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20xx年4月,铁门镇种植的朝天椒相继获得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20xx年5月,铁门镇镇被推荐为河南省名优辣椒镇。20xx年3月,铁门镇与洛阳农科所合作的“朝天椒引进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与运用”项目获洛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叫响“铁丰牌”朝天椒品牌,实施品牌战略,种植协会在扩大对外宣传的同时,为了规范产销渠道,杜绝无序经营和价格竞争,保护朝天椒品牌和质量。20xx年县、镇投资250万元在铁门镇陈村村建成新安县辣椒专业交易市场,统一市场收购、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品牌包装,切实维护了椒农和客商的利益,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每到收获季节,辣椒收购红红火火,全国各地客商慕名而来,最多达120余家。更让人振奋的是,铁门镇朝天椒除内销外,由客商经厦门、贵州等地远销日本、韩国。

  由于辣椒产业的不断壮大,还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一是出现了一大批的以经销辣椒为业的本地经纪人,涌现出一批靠经销辣椒迅速致富的典型;

  二是辣椒收购、分级、包装等环节,带动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三是带动了餐饮、商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椒农在获得生产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的利润,以辣椒生产为龙头的产业链条得到长足发展。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烟叶生产和蔬菜种植,也经历了朝天椒种植过程的同样经历,从群众不认可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引导到市场引导,种植规模不断壮大。至20xx年烟叶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50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烟叶生产创产值175万元,蔬菜生产创产值320万元。

  铁门镇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面积共计27000亩,占耕地面积的40%,而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新房、楼房盖起来了,三轮车、摩托车、小手扶几乎家家都有,生活水*不断提高,如今的农村几乎和城市没有差别,到处呈现出和谐、文明、向上新风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拉大拉长产业链条,我们将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引导农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培植支柱产业和名牌农产品建设特色农业,建设龙头企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产品市场网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大市场相链接,使广大农民在获得生产环节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利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向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变。

  1、20xx年底前完成朝天椒绿色食品申报工作;

  2、完成辣椒深加工项目论证工作,投资1000万元,20xx年底建成辣椒深加工厂一个;

  3、新上蔬菜加工项目一个;

  4、进一步完善辣椒市场功能,在原有市场功能的基础上,拉大市场框架,硬化市场8万㎡,建交易厅、棚及仓库9000㎡,购置辣椒检测及化验设备一套,并完成市场配套设施1000㎡。

  五、铁门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做法

  回顾铁门镇几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几多艰辛,几多收获,经验做法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成为历届党委**的共识,不因**人事变动更改,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认准的路子走到底;

  2、充分发挥**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产业化初期,**唱主角,大力提倡、政策扶持,行政干预、利益导向,通过各种行政手段,真正炒热干群思想,使广大群众有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自觉的从小农意识的思想束缚中**出来,顺应市场发展规律,自觉调整种植结构,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

  3、产业基地形成后,**的作用由主角变为配角,主要引导农民成立民间协调组织和协会,靠民间组织规范生产行为,靠技术章程规范生产环节。以市场信息为依托,引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以民间组织为依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培训服务工作;

  4、敢当红娘,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导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走贸、工、农一体化发展道路。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5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西吉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42万亩,种植马铃薯120万亩;牛、羊、猪、禽存栏7074万头,出栏6775万头,肉类总产量11万吨,优质牧草留床面积7615万亩,实现牧业总产值21亿元;设施农业及西芹总产值21679万元;新建拱棚14598亩,维修日光温室224座,设施农业投入生产17265亩;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面积39797亩,其中:拱棚37397亩,日光温室2400亩;完成旱作节水农业覆膜保墒面积1633万亩。

  马铃薯总产在180万吨以上,全县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55万个羊单位,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木业总产值3.6亿元,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350元以上;西芹实现总产14万吨,西芹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农民人均西芹产业纯收入达到180元;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保墒面积23.8万亩,实现农牧业总产值14.4亿元。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成自治区级现在农业示范基地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7个,农牧业科技示范点40多个,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9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家。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3个,生产单位21个,产量达到100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全县绿色产品生产企业2家,绿色产品产品数2个,绿色产品产量达到53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年来,西吉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论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马铃薯支柱产业的问题:一是加工不足(原料不足)。老百姓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执法单位执法不严,导致马铃薯的偷盗情况越来越严重。二是由于品种的落后、老百姓种薯的选用认识不足。三是马铃薯没有统一包装,只能卖原材料,导致价格不如区外。四是马铃薯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老百姓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到位。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由于西吉县的龙头企业基本上都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加上**财力困难,无力投入大量资金扶持,使龙头企业发展很不景气,信誉度不高,很难得到农户或农民的大力支持,反过来与产业基地、农户关联度底,对农户和农民的带动力不是很强。农村剩余劳动力依托产业化发展,实现就地转移的空间不大,容纳人数不多。从企业销售收入上来看,西吉县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的仅有4家,其余的都比较少,缺少规模大、效益好、品牌响、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从龙头企业对主导产业的带动面上来看,还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而形成的产业聚集群。

  2.区域化布局不均衡,基地建设规模扩大比较困难。产业总体上分布不均衡,对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建设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拿马铃薯来说,尽管走向了国内、国际市场,首先高品质的产品数量如果满足不了外商的需求,创汇增收的前景也就不会很乐观。另外,西吉县农业特色产业优势目前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尤其是西芹、胡萝卜、小秋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的扶持种植、加工转化前景没有拓宽。

  3.农业产业链条延伸难,农产品转化增值率低。产业链条的长短,决定着农产品转化增值的大小。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农产品加工链条短,仍然停留在原料销售上,只有一个"链条节",即使加工,也只是简单的初级加工或粗加工,农产品附加值低,加之生产上是家庭式分散经营,流通上是各自为政、小打小闹式营销,以致农业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形成产业。

  三、改进措施

  必须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品牌优势,走"农业稳县"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优、调特、调名、调强为突破口,以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城镇化的战咯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巩固马铃薯产业,提升草畜产业,培植西芹等特色优势产业。扶优扶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突破加工业,打造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努力把西吉建成绿色农业经济强县,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1.在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上,**传统思想观念,跳出农业抓农业。要以抓企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作为整体来抓,从项目选择到论证、决策,从业主确定到招商引资,从经营机制到项目管理,从市场营销到品牌确立,都进行项目化运作;从原料基地生产到农产品加工,从产品开发到市场策划都按企业化模式运行;从组织贩运到流通销售都按市场化模式营销。特别要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市场化、社会化服务,聚集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构建成新型农村农业产业体系。

  2.在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上,突出区域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构建大农业、大产业。要引导农户间相互联合,整合资源,实行大户联动发展,将产业办出规模。特别是乡镇要加强区域间横向协作,消除自我封闭,共同规划发展适宜本乡镇、本区域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确定之后,用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集中生产要素,重点突破,形成规模,凸显特色。

  3.在农业产业发展措施上,加快以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为主的各项改革,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条件。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是建立良性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改革,重点要强化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户之间,外出务工,经商农民之间采取招商租赁、承包权转让等自由流转土地,采取**扶资、培养技术。联片经营等形式,使土地向大户集中、向能人集中、向农业企业集中,实现土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要组织引导滞留在土地上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上的农民,以城镇化来促进农业产业化。

  4.在农业产业发展经营上,重点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龙头企业,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要立足优势资源和地方特色,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结合,积极发展种植、畜种繁殖等科技型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现有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兼并、联合,整合资源,优化结构。鼓励工商企业兴办农业企业。总之,要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产业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群体,增强市场开拓和辐射带动能力。

  5.在农业产业发展流通上,着力建设以农村市场为主的流通*台,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要结合城镇建设和乡镇主导产业定位,根据区域产业、特色和功能,尽快启动区域主导产业交易市场,专业市场以及大型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设,并将其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规划、同建设,使城镇化、市场化同步发展。此外,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择优扶优,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

  6.在农业产业发展指导上,切实转变行政职能,提高服务水*。**对农业产业的指导服务要从以前包打包唱的行政命令转移到宏观指导、制定规划、政策扶持、培育市场,调节利益上来,走"企业面向市场一一**扶持企业一一企业组织生产"的路子,由企业自行规划产业基地规模、开展扶术指导,回收产品、开拓市畅**只研究扶持、投入等政策,培植社会化服务体系,调解公司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以及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督促企业提高履约率,促进农户与企业从一般的买卖关系变成利益共同体,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利益,而且还分享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逐步建立企业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6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我镇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我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我镇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桥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一是往年在花桥村委会种植食用菌50亩,正常种植36亩,品种有大球盖菇、*菇、香菇。*年来,随着四川、昆明、浙江等主产地的种植品种更新,食用菌的价格也在一路走高,特别是20xx年上半年,种植户亩均可达9000元左右。产值达40余万元。如能在年中期保证玉米地种植的原料、资金及技术条件,种植前景不可估量。同时据调查发现,花乔地区的大球盖菇在窝堵地区种植产量高于花乔,现在大量的种植户也向窝堵地区转移,当地特殊的水文气候和农户多年的种植经验,相信食用菌种植将成为当地增产增收的新亮点。

  二是20xx年元谋闽中公司在高桥村委会承包220亩土地,种植香葱,品种为中国葱、火葱,虽然种植前期历经波折,今年产量产值还未知,但前期有镇党委**、县农业局及当地农户的热情参予,公司还是将高桥当作种植基地来投入开发,在20xx年,还将引进德国米葱进行种植,同时,进一步推广、扩大出口西兰花种植面积,预计发展带动20xx亩。公司高层也经过实地考查,现正在筹备资金投入、土地征集及加工企业建设阶段。

  三是马鞍村委会段丽在下以坝承包80余亩土地,种植大荚豌豆50亩,市场前景可观,12月份上市可达9-11元/公斤。由于受气候的影响,20xx年秋冬季损失达30万元左右,但其本人还将在20xx年1月份种植西兰花,主要品种黄选、玉秀。由于受资金投入、运距条件和技术成本的限制,该种植户所种植的产品只能供给昆明部分市场用作散货,但来年武定到昆明的高速公路打通,其产品就可直供昆明蔬菜市场的鲜货,甚至出口,产值将翻数倍。同时,高速公路的开通,也将意味着武定、高桥成为昆明“菜篮子”的前沿,昆明蔬菜基地的滩头。

  四是早青豌豆种植面积逐步趋于稳定。主要种植地区集中在上片西菊拉、小河、己梯、庄良等村委会,年种植面积约为8000亩,产量达320万公斤,产值6000余万元,下片大村、花桥、老滔等山区村委会面积也在逐年扩大。在来年只要依托品种改良和进一步合理调整种植茬口和节令,就可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增加有限土地的高效产出。

  (二)优势主导产业趋于明显。以上片为主的早青豌豆种植;花桥村委会的食用菌种植;闽中公司高桥基地种植的香葱;种植大户段丽种植的西兰花等产业,这些产业都体现了企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特征,初步形成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模式。

  (三)农业生产标准化逐年提高。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特色、无公害和绿色为主的农产品生产要求,正认真组织上报上片早青豌豆和下片水稻两块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在来年将可使高桥地区*2.6万亩土地认证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同时,将进一步争取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农产品论证步伐。让高桥适应新的农产品生产制度。

  (四)常规农业发展走上正轨

  一是受上级部门及镇党委**的重视,体系逐步理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我镇农业科技单位以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了我镇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二是通过新品种试验示范、良种推广面积逐年扩大。高桥属于冷凉坝区,单一典型形小区域气候使得水稻、及玉米品种发展受到极大限制,适应性、高产性品种较少,经过多年的摸索研究,以及各项试验示范项目的完成,良种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各项科技措施得以常规化实施。

  三是农民培训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通过示范县项目建设品种培训、高产示范区建设高产培训、测土配方项目科学施肥培训、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农民培训工作已步入正常轨道,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农业信息服务快速发展,县镇

  两级都建立农业相关网站,及时搜集发布农业信息,初步形成了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供求、价格、进出口等信息服务的体系。

  二、高桥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瓶颈”问题

  高桥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当中,老的单一农户零散种植方式已然不合时宜,每一个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种植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而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要是就是土地的高度集中,首当其冲的土地流转问题也成为阻碍高桥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对此问题,特别表现在三点:

  1、群众意识淡薄,对土地流转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是农民,没有土地我们还能做什么,更有少数人拿着是草,放开是宝,宁愿长草也不放开经营。

  2、农田水利及道路条件等基础设施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什么是自然灾害,我个人认为,要你下雨时你不下是灾,要你干旱时你不干也是灾,而放眼高桥的土地,不下雨时就旱,下雨时就涝,能排能灌的有多少。

  3、少数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单方面认为土地流转是企业和农户的事,与我何干?没有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会主动的提前预见性的看待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二)农民诚信意识缺失。诚信缺失的现实原因是农户的短期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利益相矛盾,产业发展长期性与市场竞争短期性相矛盾的结果。其实只要有第三方的介入,建立三方认同的一些长效保障机制,该问题自能迎刃而解。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它的带动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的规模进程和效益,但现阶段我镇的龙头企业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小,产权及产品结构单一,吸引的外来资本和社会投入不多,规模效益低,带动能力不强,带动面窄,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有限。

  (四)土壤、气候等条件恶劣,部分土地贫瘠干旱或者涝灾严重,年头旱涝冰雹灾害频发,年尾霜冻冰冻频繁。

  (五)轻商、轻种植户现象存在,引进办法不多,而引进后扶持及管理脱节。

  三、20xx年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应措施及发展规划

  (一)相应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必须扎实做好以下几点。

  1、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不仅仅是成立组织,开协调会议,而是要突出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整合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好产业化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土地流转问题,应按照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积极提供流转服务。据一份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统计显示,调查县中已有85.5%的乡镇依托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建立了流转服务组织,为农民流转土地提供流转信息、法律政策咨询、价格评估、指导合同签订、协调利益关系和调处流转纠纷等服务。在50%的调查县中,由乡村组织提供服务的流转面积已占流转总面积的50%以上。同时,我镇应采取措施支持鼓励流转。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拿出专项经费支持鼓励流转。目前已有11.3%的县(市)拿出专项资金加强土地整理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为通过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有5%的县拿出专项资金对流转双方给予适当补贴。

  2、切实加大投入力度

  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科技、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保证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需求,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技术含量不高的瓶颈制约。

  3、采取切实措施,培育发展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动力。用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发展,其核心是要有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因此,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本着“高水*、大规模、专业化、外向型”的思路,按照“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以中小型龙头企业为辅,多元启动,群体发展”的原则,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步伐。

  4、是大力发展一批。吸引有雄厚资金的民营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为农业产业化增添新活力。通过兴办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壮大龙头企业的规模与实力,做强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

  5、切实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工作

  从提升科学意识和基本技能着眼,从营造科普环境,培养科普队伍,强化科普手段入手,以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大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生产技能。

  (二)20xx年发展规划

  1、依托各级各部门力量,引进及帮扶现有种植企业及种植户,其中,发展小葱xx00亩,西兰花xx00亩,食用菌50万*方米,早青豌豆扩大下片种植面积,提高品质,力争种植面积达到xx000亩,产值达850万元。

  2、引进1-2家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发展新品种种植200亩。

  3、争取元谋闽中公司及种植大户到高桥注册公司,投资办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稳定种植农户信心。

  4、继续做好常规农产品的试验示范,良种推广,优质农资供给。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及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5、完成20xx年武定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建设。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7

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组:

  根据丘政办发200811号《丘北县人民**办公室关于印发丘北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新店乡高度重视,组织了农、牧、林、水等相关单位和人员,对全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结合实际,对今后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作了认真的定位和思考。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年来,按照中央“三农”政策及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工作要求,新店乡党委、**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放在农村工作的首位,协同全乡所有力量,结合新店实际,以畜牧养殖业、种植业为工作重点,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及畜牧养殖贴息贷款的发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等相关的优惠政策为契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最终确定畜牧、林业两项产业为全乡的支柱产业,农业种植业为基础性产业,冬季农业(冬早蔬菜)、烤烟、甘蔗、辣椒、西瓜为开发性产业。目前,畜牧、林业、农业各项工作重点和布局已成雏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进一步凸现。具体布局情况是:畜牧以新店、大路边、冲头3个村民委为主;林业以**地、冲头、蚌厂3个村民委为主;冬季农业以小江口、蚌厂2个村民委低热河谷地区一带为主;烤烟以新店、大路边2个村民委及冲头村民委的部分村寨为主。各项工作重点是:畜牧以养殖山羊、生猪为主;林业以红豆杉为主,辅之以花椒、膏桐、核桃等品种。截止2007年,共有生猪存栏14037头,山羊存栏27209只,大牲畜存栏10908头,家禽存栏37830只,肉牛出栏1552头,家禽出栏38557只。实现粮食总产量796.3吨,粮经比例从2006年7.2:2.8调整为6.9:3.1。

  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林业、畜牧两大优势产业,全力实施现有资源(水能、矿产、旅游)优势开发,狠抓基础设施、烤烟、集镇开发、扶贫四个工作重点,实现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努力构建和谐新店。简称为“2142”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目标任务:到2012年,争取实现下列目标。冬季农业开发2500亩(主要以冬早玉米为主,1000亩)。甘蔗3590亩。林业以红豆杉、核桃、花椒、膏桐为主,红豆杉种植2万亩;核桃5万亩;花椒3000亩;膏桐14万亩。烤烟2500亩。人均出栏一头猪,户均出栏一头牛。粮经比例达到6:4。解决所有村寨的人畜饮水困难。

  采取的主要措施: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坚持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优质农产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实现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三、各项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林业产业。新店乡依托两个林场,是丘北红豆杉发展的起源地,目前,全乡共种植红豆杉6000余亩。实践证明,红豆杉在新店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分析,全乡的新店、**地、冲头3个村民委24个村寨适宜发展红豆杉,面积约2万亩。在发展红豆杉和核桃方面,认为需要有以下政策扶持:

  一是由**制定政策,由**或企业扶持种植户补助苗木费,等出效益后再从种植户的收益中扣除;

  二是加大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力度,提供技术支持,做好哺育管理;

  三是由企业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提供市场销售保障,减少风险。

  今年初的冰冻灾害,使全乡大部分林农遭受了沉重的损失,据统计,全乡受灾面积3300亩,成灾670亩,冻坏幼苗10万余株,毁坏林木14.2万株,造成经济损失100余万元。结合实际,为做好灾后恢复工作,需要以下扶持政策:

  一是希望上级林业部门提供苗木补助,帮助农户做好补栽补种工作;

  二是给予解决所毁林木采伐指标,使被毁林木尽其所用,降低林农经济损失。

  (二)畜牧业。

  1、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受地理条件及气候因素的影响,生猪发展缓慢,乡内能繁母猪较少(共有445头),优良种公猪缺乏(只有1头)。加之生猪饲养在高寒山区生长较慢,科学养殖水*不高,存在着与人争粮的现象,所以精料投入较少,生猪生长和发展缓慢。

  二是在山羊发展方面形不成规模,农户实行散养放养管理模式,其品质个体较小和生长缓慢。

  三是在大牲畜肉牛发展方面,大部分群众没有把肉牛发展作为商品化方面转移,多数农户只饲养一至两头牛作为役用,而且由于我乡群众散居,民族杂居,地势路途较险较远,肉牛杂交利用率较低,覆盖面较少。那种以“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犁田,养鸡为花钱”的小农经济意识依然存在。

  四是没有较大的畜牧牲畜交易市场,牲畜市场信息闭塞,群众所养家畜到市场上卖,路途较远且交通不便,导致了牲畜贩卖户到家中收购,由于缺乏较大市场经济信息,所卖畜禽都比市场价低,其次我乡缺乏一个涉牧企业带动发展和经营,导致群众散养零卖,畜牧经济效益和回报较低。

  2、养殖大户扶持情况。全乡扶持养猪户10户,秸秆养羊户20户,养牛户10户,养禽户2户。乡畜牧兽医站对以上养殖示范户采取定期免费防疫注射、驱虫、健胃、畜厩改造与消毒,及科学饲养管理等,走“以点带面、以户带村”的科技示范路子,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畜牧业发展思路。根据全乡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适宜养殖的品种有黑山羊、牛、生猪、家禽等。今后的发展思路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建一个牲畜集转育肥场,把全乡各地瘦弱牲畜集中育肥后转卖,并以该场为中心组织外调、销售活动,扩大全乡畜牧产品流通规模。同时,突出山羊、生猪发展重点,以村民委为单位,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学饲养率,努力使畜牧养殖最终实现规模化、商品化、产业化发展。

  4、今后发展建议。

  一是由**牵头引进畜牧发展企业,以企业联动市场,扩大市场流通。

  二是建议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考核范围,列入**议事日程,每年开展两次技术培训会。

  5、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出台和制定有关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配套相关项目和资金,扶持农户和企业,夯实全乡畜牧业发展基础。

  二是增加基层技术岗位编制,壮大基层畜牧技术人员力量。提高村室兽医防疫员补助,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农业产业。

  1、灾后粮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2008年小春作物遭受了严重的冰冻灾害,受灾面积14324亩,其中,小麦5635亩,蚕豆1182亩,洋芋110亩,豌豆6880亩,蔬菜527亩,小春作物大面积减产已成定局。鉴于上述情况,目前群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小春受灾严重,大部分颗粒无收,使得群众生活更加困难;

  二是今年由于各种农用物资涨价,群众在春耕生产的备耕上存在较大困难;

  三是由于2007年遭受洪涝灾害,部分群众的土地受到洪水的冲击,现已无法耕种,群众的土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给春耕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在下步工作中,主要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带领群众认真开展好灾后重建工作;

  二是争取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帮助灾农做好春耕生产,尽最大的努力将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是建议上级党委、**再加大给予受灾群众农用物资补助力度,共同做好春耕备耕工作;

  四是争取建设资金,对水毁农田严重的村寨修建防洪沟和防护墙,确保粮食安全。

  2、各种农用物资调供情况。2008年,共调入种子21500公斤,销售16000公斤,储备5500公斤;农药调入1000公斤,销售130公斤;农膜调入500公斤。

  四、农田水利。

  1、基本情况。辖区集中供水水源点47个,因受水源点分散、各寨为点的条件限制,加之大部分村寨以小水窖为主要蓄水方式,没有统一管理,均由各村寨自行维护。其中,水费征收的有冲头和乡机关驻地2个,其余为群众投工投劳自行管理。2007年度,水土流失的面积为4000多亩。全乡25度以上坡耕地面积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约为25000亩。当前,农田灌溉率为零,人畜饮水解决率72.3%。截止目前,全乡尚有缺水人数1150户5318人。

  2、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急需兴建的项目。

  一是机关自来水供水水源点因流量小,枯水期严重缺水,需建小二型水坝;

  二是花园、沙沟及蚌厂沟因遭受洪水冲击面大,且每年都受灾严重,需修建防护墙3道,造林15000亩。

  3、对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加大对小水窖建设的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力度;

  二是加大对管引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保障人畜饮水安全;

  三是加大对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确保农田灌溉。

  五、烤烟生产。

  1、基本情况。2008年新店乡烤烟生产收购任务是3300担,对扶持政策及奖惩办法无意见。在今年的烤房建设中,因为补助政策不变动,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烟农的积极性,县下达的2群烤房群,只完成了1群18座。由于全乡坡地较多,烟农种植地块分散,很难集中连片。尽管如此,乡党委**还是下了很大决心,采取挂钩工作责任制,实行领导分片挂钩、干部职工到点包干的方法进行,努力使具备连片条件的地块尽量集中。同时,提高连片补助标准,50—100亩的连片每亩补助50元,提高烟农的积极性。在*衡收购过程中,由于路途较远,给群众增加了劳力、财力负担,影响了群众的种烟、交烟的积极性。建议县委、县人民**在新店增设1个烟叶临时收购点,以方便群众交烟。

  2、下步工作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主要将采取以下工作措施:一是一是加强烟叶烘烤、分级扎把和入户预检等工作环节的指导和督促,做好烟叶交售相关的服务协调工作,最大可能地保证烟农的切身利益。

  二是建议县委、**加强对山区烤烟产业发展政策的倾斜和支持,加大对烟水工程和卧式烤房群建设的补助,促进山区烤烟产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是建议县委、**在我乡设立一个烟叶收购点,以方便群众交烟,减轻群众负担。

  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实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硬件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群众自筹能力相当有限,给整个工程建设带来严重的不协调。同时,由于后续管理力度弱,项目村在产业开发促农增收等方面还存在严重的困难。另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易地扶贫、小额信贷扶贫等方面,建议多投入项目资金,加大力度。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8

  以来,在中央、自治区及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区狠抓农业产业发展不放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初步形成,呈现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目前,区粮食、甘蔗、蔬菜、肉鸡四大传统产业规模优势已经形成,火龙果、淮山、桑蚕、香葱、野猪、芝麻鸭、速生桉、中草药、园林苗木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且产量逐年提高。

  一、重点产业发展情况

  优质稻区十分重视水稻产业,加大新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产量不断提高。多年来通过抓高产示范片区来带动面上生产,城区优质水稻*均每年种植面积多万亩,约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以上,截至,全城区获得自治区认定的无公害优质谷产地面积共计公顷。,全城区粮食播种面积4万亩,粮食总产量万吨;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万亩,,占水稻总面积以上,主要品种有等品种。城区荣获了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稻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

  糖料蔗区糖料蔗种植历史悠久,是农民和城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城区通过等三家制糖龙头企业带动,实行订单农业,年糖蔗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万亩以上,总产量吨左右,是市的糖蔗主产区,基地主要分布在百济、新江、中和等乡镇。*年来,甘蔗生产在城区**大力扶持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业技术部门加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新品种更新换代加快,优良品种覆盖率已达以上,同时加强了甘蔗良种繁育示范和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城区5个乡镇的甘蔗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全城区甘蔗生产向高产高效方向发展。,糖料蔗播种25.07万亩,糖料蔗产量111.08万吨,*均亩产4.43吨,农民人均种蔗收入1800元,总兑现蔗款4.157亿元,财政收入7000多万元。

  蔬菜区地处市城郊,是市蔬菜供应的主产区之一。蔬菜生产现已形成几个特色生产基地,有韭菜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包心椰菜生产基地等。*年来,区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蔬菜质量安全得到了保证,已经成为服务中心城市的重要“菜篮子”基地至今共有1077公顷蔬菜获得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韭菜、大白菜等已获无公害产产品认证。

  肉鸡区家禽出栏2228.33万羽,其中肉鸡1820万羽。主要的养鸡企业有:市广东温氏畜禽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养鸡业,在我城区已建成60多个养鸡小区,合作养鸡户1400多户,上市肉鸡1800万羽,户均获利3.8万元。参皇养殖有限公司,9月成立,以“公司+农户”模式管理,在等乡镇发展养鸡户300多户,年上市肉鸡450万羽;市甘凤禽业联合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有社员户96户,年育“童子鸡”300万羽。

  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红龙果区火龙果产业发展始于,初始种植面积约1000亩。8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优势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区火龙果种植面积目前已经发展到万亩的规模,并依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1万亩的火龙果科技示范园,园区产值约万元,带动农户多户,户均增收左右。,区**出台政策,扶持农户发展种植火龙果,对种植农户给予种苗,种植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元,力争建成乃至全国最大的火龙果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中国火龙果之乡”。

  桑蚕桑蚕产业是区的传统产业,农民群众种桑养蚕已有*百年历史,积累有丰富经验。重点是两个乡镇。*年来,区抓住国家东桑西移和市把桑蚕产业列为农业发展重点项目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桑蚕产业,着重抓好等产业化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城区桑蚕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城区有桑园面积5.6万亩,年养蚕达25万张,亩产鲜茧122.4公斤,蚕茧产量0.51万吨,蚕茧年产值约2.4亿元。形成了以等乡镇的种桑养蚕基地。

  淮山淮山是区的传统特色产业,主产区是,已有80多年的栽培历史,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是地方特有的土特产,畅销区内外。已是淮山经销最大的市场,全镇共有收购和加工点20多个,初步形成了产、供、销、收购、加工产业链。淮山生产发展带动了一批农民进行淮山深加工增值,推动了淮山产业化的发展。全城区淮山种植面积2.3万亩,鲜淮山产量5万吨,总产值,。

  野猪*年来,区大力扶持养殖协会和市绿草原野猪养殖场发展,完成了野猪养殖协会商标注册及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市会长,目前,已发展成拥有个会员,年出栏1万多头商品野猪的养殖基地,产品畅销国内、广州、福建等地,还出口到东盟越南、缅甸等国家,年会员销售收元,户均获利元。

  芝麻鸭镇利用农村山涧沟渠大力发展芝麻鸭。百济芝麻鸭饲养在野外环境中,以稻谷、玉米、杂草等为食,因而“肉质细密鲜嫩、坚实、味道香醇有地方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几年来通过实施芝麻鸭养殖小区建设,促进了百济镇芝麻肉鸭万羽,出栏万羽,创利润多万元,“成为该镇一大农业特色品牌。

  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情况

  经过多年的引进和扶持,区农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带动作用。目前,全城区现有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规模(500万元)以上农业企业2家。随着农业龙头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发展,企业与农产品基地的利益联结和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日趋增强、效益明显。全城区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多个产业,涵盖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的农业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产业化经营水*和养殖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今后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和市“菜蓝子”基地。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和扶持粮油、水果、蔬菜、食用菌、丝蚕茧、林产品、罗非鱼、畜禽等八大类农产品产业链。

  (二)大力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充分利用位于市*郊的区位优势,有计划地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依托现有的淮山、红龙果、野猪等名特优农产品品牌进行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重点在级公路沿线及周边推动休闲观光、体验农耕、观光农园、“农家乐”等创意农业的发展,打造一批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休闲娱乐与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

  (三)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依托城区交通便利优势,结合区农产品发展特点,通过大力招商引资,落实项目用地,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集市场、物流、检验、信息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集散地,突出区位优势特色,强化专业化规模经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农超对接工作,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及其组织,建立农产品运销渠道。

  (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引进和培育一批高起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使农业产业化上规模上水*。

  (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积极引导、扶持农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建种植、养殖、农机、流通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规模商品生产,使农产品上联龙头企业,下接农户,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创立自主品牌,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9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我市是农业大市,为全面摸清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发挥**委员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作用,*期,市**农业活动组组织委员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年来,市委、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引导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方向发展。有关职能部门着力把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作为主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营造环境和强化服务等措施,有力促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到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025元,粮食总产量41.61万吨。广水成为全省粮食主产区、全国牲猪调出大县。

  1、农业龙头企业得到进一步壮大。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9家,5000万元以上的28家,亿元以上的9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到6.8亿元,34家企业分别荣获湖北省、XX市、XX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省级3家,市州级17家,县市级14家。大自然农业、妙知未食品、高翔麦面、奶狗面业等龙头企业,积极实施订单生产,逐步建立起企业与农户利益链接机制,农业企业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品牌整合、质量检测等工作得以稳步推进。其中大自然农业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涂氏农贸出口创汇60多万美元。

  2、农业产业基地得到进一步夯实。在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带动下,区域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优质粮、吉阳大蒜、食用菌、牲猪、水产养殖、果茶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特色板块经济初步形成。全市优质水稻面积已达到 30万亩,优质小麦面积20万亩,果茶面积10万亩,花生8.6万亩,油菜10万亩。吉阳大蒜5万亩,主要分布在太*、李店、陈巷、十里、骆店等乡镇办事处。蔬菜基地4万亩,主要分布在长岭、余店、十里、武胜关,其中东晨农业种植的功能蔬菜,已达20xx余亩,标志着我市蔬菜种植从传统型向科技型的转变。食用菌3500万棒(袋),主要分布在吴店、郝店、蔡河、武胜关。全市牲猪年出栏64万头,水产养殖3.3万吨,家禽出栏 20xx多万只,其中王鸽年出400多万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正在形成,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86家,其中示范合作社12家。

  3、农业产业质量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市先后建立了大蒜、“三白”蔬菜、茶叶、食用菌、马铃薯、萝卜、胭脂红桃子、牲猪、水产养殖等八大示范基地,建立生产记录档案1.5万册。实行标准生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38万亩,食用菌20xx万棒袋,牲猪养殖35万头,水产养殖5.7万亩,标准化覆盖率达到65%。同时我市的吉阳大蒜、胭脂红桃子被列入全国标准化生产示XX县市。连续两年,农业部和农业厅组织对我市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进行了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全市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农业品牌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几年,我市涉农企业从过去的小作坊式逐步向公司化发展,品牌意识逐步增强,品牌建设得到各企业的重视,拥有农产品注册商标和“三品”认证的企业逐步增多。一大批农产品取得了“三品一标”的认证。如:胭脂红桃子和吉阳大蒜,分别于20xx、20xx年被国家认证为地理标识产品;先后取得认证的还有杨林沟茶场的“杨林沟”牌茶叶为有机茶,星光集团的“花山鱼”为绿色食品,鄂北米业的“武胜关”牌大米为绿色食品,余店的“三白”蔬菜为绿色食品,“吉阳”牌大蒜为绿色食品,大自然公司的小龙虾为无公害农产品,长岭李畈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李畈”牌萝卜为无公害农产品。XX市仁健食品 “家里客”商标,XX市奶狗面业“奶狗”商标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这些产品认证和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带动了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5、休闲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的一种改变,能极大地促进农民的就业增收。广水地处南北交汇地带,地形地貌及饮食文化特色明显,*几年休闲农业发展迅猛。目前,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76家,总资产5000余万元,年营业额3800万元,年利润1000余万元,带动农户数260家。其中双龙泉生态园、长岭水泊梁山被省农业厅和旅游局授予“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园”。

  二、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农业产业化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农业产业链条长、见效慢、不可控因素多,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传统产业萎缩,新型产业优势不明。*几年,我市部分传统产业正逐步萎缩。如:食用菌产业,前几年在**大力支持下发展较快,但*两年却大幅滑坡,种植数量由高峰时的5000万棒(袋)左右下滑到20xx年的不足3500万棒(袋),且主要集中在吴店、郝店、武胜关等乡镇。曾经在市场上比较畅销的余店“三白”蔬菜、吉阳大蒜,现在种植面积正逐步萎缩。*两年新兴的多功能蔬菜、王鸽养殖、中草药种植等产业,由于规模、品牌、市场等原因,比较效益不高,尚缺乏产业发展优势。

  2、企业与基地脱钩,带动作用不强。我市农业生产基本上仍是农户分散性经营,机械化水*不高,劳动力投入大,且大多又是“4050”人员,科学意识谈薄,技术知识更新慢。*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些农业产业化企业,由于在家劳动力减少、土地流转不畅、种植业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没有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企业与基地严重脱钩,造成有企业无基地现象,导致有较多企业存在原料不足的困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出带动作用。如:*年发展较快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高祥麦面,由于基地建设滞后,本地小麦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大部分是从外地调进。今年刚投入生产的新吉阳公司,由于菇农种植积极性不高,企业未能建立生产基地,全年仅收购东晨农业公司种植的白灵菇116.26吨,开工生产仅32天,导致企业举步维艰。

  3、品牌意识淡薄,市场竟争力不强。我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部分是科技含量低的简单粗加工,主导产业和产品存在有市无优,有量无质,品牌效益差等问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低。虽然有吉阳大蒜、杨林沟茶叶、“三白”蔬菜、王鸽等一批叫得响的农特产品,但大多数属分散经营,整体规模不大,品牌优势没能显现。全市粮食加工行业成规模的厂家有达10多家,但绝大多数为低端产品,有的甚至没有品牌,靠走量来获得微薄利润,难以进入高端消费市场,市场竟争力不强,几乎没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没有一个在市场上叫得响的畅销品牌。

  4、融资、用工困难,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市场融资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要素。我市农业龙头企业都是民营实体经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粮油加工、种养殖产业等农业产业化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收储加工等环节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可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放贷额度小、门槛高、手续繁杂,融资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我市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是滚雪球式发展,实行家庭式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和市场研发开拓上缺乏人才支撑。由于生活环境、工作待遇等原因,有的引进了技术人才也难以留住,企业难以发展壮大。此外,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量大,季节性强,而本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在家劳动力不仅年龄偏大且远远不能满足用工要求,用工困难也是困扰企业发展的又一难题。如大自然农业公司在旺季需用工300余人,不得不到外省招工,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也不利于成熟产业工人的`培养。

  三、加快发展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建议

  1、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力度。针对我市龙头企业少、小、弱的状况,研究制定关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真正做到扶持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一是积极开展科企、银企对接活动,**要在资金、税收、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要解决好企业融资难、滚动发展的问题。二是**要出台土地流转鼓励政策,让土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帮助企业建设原料生产基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部门与企业的协调、服务,全力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四是加大对农户的服务引导,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充分调动农民种养殖积极性,为企业提供土地、劳动力等保障。

  2、加大龙头企业培植力度。建立农产品产、供、加、销一体化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按照“依托板块引项目,围绕龙头建基地”的思路,要在“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衔接上下功夫,帮助企业逐步走出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无龙头的困境。结合我市特色农业板块,做好企业与基地的对接,增强龙头企业对生产基地和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给予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和政策项目的支持。重点扶持大自然农业、高祥面业、妙知未食品、深广物流、永泰牧业等企业,力争在3年内实现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

  3、加强资源整合培优创特。**要出台政策,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实行强强联合,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让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我市茶叶、粮油、王鸽等品牌、资源的整合,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快农产品检测监督体系建设,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产品加工的支撑作用,促进农产品的加工质量和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对广水传统的吉阳大蒜、*林萝卜、“三白”蔬菜、胭脂红桃子等特色产品,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这些特色产品进行深加工,进一步拉长拉粗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4、加强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强化产业引导规划,进行区域化布局。各地要在各自传统种养殖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确定本地的主导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升值,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益。形成北有食用菌、牲猪,南有粮油、吉阳大蒜加工,东有茶叶、中草药、功能蔬菜,西有蔬菜、养殖、休闲农业等农业板块发展格局。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0

  ,全县马铃薯年产量在XX--XX万吨之间,其中外销量在XX万吨以上。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这样说,马铃薯是XX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XX广大山区人民既靠它解决吃饭问题,又靠它解决花钱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马铃薯作为XX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是随着**的积极引导和市场调节作用逐步形成的。在一九九六年以前,马铃薯播种面积还一直徘徊在XX万亩之前,当时播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还是小麦,据19XX年XX月份调查,XX县北部干旱山区种植马铃薯每亩净收入XX元,而种植小麦每亩净收入只有XX元,种植马铃薯的效益是种植小麦的XX倍。

  在这种背景条件下,XX县历届党政部门领导和相关部门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积极合理地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业部门在每年下达农作物播种指导性计划时,逐年扩大洋芋播种计划面积,使马铃薯播种面积从19XX年的XX万亩扩大到20xx年的XX万亩,增长了XX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也由XX%上升到XX%。因此,气候条件影响,市场经济调节和**积极引导共同促成了XX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马铃薯第一大支柱产业的基础。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XX县种植的洋芋主要品种为X薯1号和小白花,其中X%为X薯1号,且该品种在当地有*20年的栽培历史。由于该品种长期没有更换,使洋芋品种退化严重,病毒病、晚疫病、旱疫病和环腐病等病害严重,产量急剧下滑。从19XX年开始,县上开始从XX县省农科院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基地陆续调进X薯8号、X薯1号等洋芋良种XX多万公斤,群众也通过多种渠道从XX等地购买和兑换洋芋良种,缓解了洋芋品种退化严重的现象,改变了洋芋品种单一的状况。为了从根本上改变XX县洋芋品种落后的现象,从20xx年开始,XX县农业局积极与前来XX县帮助扶贫的XX企业驻X代表处合作,共同开展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工作,开创了XX县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工作的新纪元。至20xx年,该项目共投入资金XX万元,其中X方投资XX万元,县自筹XX万元,在县农业局建立了副科级事业建制的县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中心,组建了脱毒马铃薯组培室、日光培养室,在XX园艺场建立了脱毒马铃薯引种、试验示范和培育基地,共有脱毒苗培育原原种日光温室XX座,XX亩,原种培育防虫网棚XX亩,一级种繁育田XX多亩,购置了拖拉机、挖掘机、喷药机等全套的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修建了能存贮XX吨种薯的贮藏库一座,在周边地区与当地农户签订协议,建立了约XX亩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20xx年全县脱毒马铃薯良种种植面积达到XX万亩。

  二、主要实用技术推广情况

  当地洋芋栽培主要采用沟垄种植,采取种二空二、种一空一等模式,由于农民逐渐偿到了新品种和科学栽培管理所带来的甜头,加上农技人员的努力推广,耕作管理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测土配方施肥、叶面追肥、合理轮作倒茬、药剂拌种、土内施药、地膜覆盖、推广应用脱毒良种等科学实用技术的应用率逐渐提高,*均每年推广各类农业实用技术XX万多亩次。

  全县洋芋生产目前仍处在一种比较落后的状态,总体科技应用水*比较低下,耕作管理相对粗放,洋芋作为一种高产作物,其增产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而通过品种改良,科学配方施肥和精细管理,其至少还有20-50%的增产潜力。

  三、开发利用情况

  随着洋芋种植面积的扩大,全县XX多万吨洋芋产量中,外销量在XX-XX万吨之间,洋芋产品的运销,带动了一大批当地农户,依靠贩运洋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收购网点遍布全县山区XX个乡镇,全县有3XX多户农户长期贩运洋芋,有较大规模的贩运户XX户,其中以沿岭乡农民张兵创办的“XX省XX洋芋运销公司”规模最大,年销售洋芋XX万吨,销售收入XX万元,将洋芋运销到青海、新疆、广州、上海等地,为XX洋芋打出了品牌,树立了形象。XX县洋芋龙头企业除有XX乡的“XX省XX洋芋运销公司”外,还在本县的XX镇和XX乡各建立了一家洋芋淀粉加工厂,年加工精淀粉XX吨左右,预计消化吸收洋芋XX万吨左右,除此之外,附*再无洋芋产品加工企业。

  ,防虫网棚面积达到XX亩,*均每年需投入培育制种和示范推广经费XX万元。在生产目的上要打破小农经济的思想,发展商品薯基地,通过精耕细作和病虫害防治,努力提高洋芋产量和质量,力争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脱毒马铃薯新品种的繁育推广,一方面提高单产,一方面利用我县高海拔、气候较冷凉的特点,力争把我县建成全州的脱毒良种繁育基地,为XX州及XX等地提供洋芋良种,增加群众收入。在全县建立洋芋良种繁育基地XX万亩,至十一五末期,每年为本县及周边县市提供洋芋良种XX万吨。深度发展上要建立自己的洋芋加工大型龙头企业,使洋芋在当地就能被加工转化增值,以提升市场价格,增加种植效益。由**鼓励和领导扶持,兴建洋芋加工龙头修企业2—3家,年加工转化洋芋鲜薯XX万吨左右,加工转化率达到20—25% 。

  中国人口多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城镇化必须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城镇体系。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关键是要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放宽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1

  按照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深入学*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期,县委农工部就如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我县“三农”工作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不断向前推进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目的是摸清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为县委、县**制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现将调研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年来,我县各级**和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县委、县**确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立足资源特色,发挥比较优势,通过抓基地、强龙头、拓市场,选准着力点,从加大扶持上入手,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性地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1、总体规模增长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全县各地把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抓手,不断创新农村经营组织形式,注重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全面发展。20xx年底,全县拥有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500余个;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总值达到9。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达10万余户;约占全县总农户数的30%,其中直接带动农户5。1万户;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全县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年增加收入达3。1亿元。

  2、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通过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县涌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20xx年,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家,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5家;在这6家龙头企业中,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4家,达5000万元以上2家;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6家;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的5家,达1000万元以上的11家;县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7家,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9家,达500万元以上的12家,300万元以上的达6家; 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个数发展到78个。这些龙头企业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是我县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龙头企业在带动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推动技术进步、产品质量安全和培植农产品知名品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中坚力量和带动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支柱。

  3、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日趋明显。全县已形成了一批布局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如46万亩军山湖清水大闸蟹养殖、80万*方米菌菇,33万亩双低油菜,46万亩水稻、20万亩芝麻、10万亩花生、10万亩大豆、12万亩果业、5万亩油茶、3万亩茶叶、年产20xx0吨禽蛋、300万羽水禽、100万头瘦肉型商品猪,6万头肉牛、12万亩瓜果、10万亩湿地松、3万亩花卉苗木、2万亩药材共18个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并呈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20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38。56亿元,其中养殖业总产值22。34亿元,粮食总产量456875吨,油料总产量40800吨,生猪饲养量超过98。14万头, 农民人均纯收入5527元,比上年净增500元。

  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全县出现了合作社、协会、联合体等多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的势头。到20xx年底,全县拥有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5家,其中,农业部示范点5家,省级示范点7家。按行业划分,种植业27家;畜牧业73家;渔业9家;其他6家。拥有社员和会员1250户,带动农户1。2万户,农民社(会)员人均纯收入8500余元。

  5、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完善。各地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注重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较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更趋牢固和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趋于多样化,主要有合同形式、订单形式、合作方式按利益返还形式、股份合作和按股分红形式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日趋活跃,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维护农民利益、实行行业自律和行业保护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形式正逐步向“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办企业的方向发展。

  二、存在问题

  1、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竞争力和带动力较弱。一是我县省级龙头企业尤其是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实力偏弱。二是企业加工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我县2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只有50%左右是加工型企业,而且这些加工型企业中又是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企业少。规模小、竞争力弱,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也较弱。

  2、企业融资困难,银企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我县龙头企业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融资困难。一是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大 多数产值在亿元以下,抗风险能力较差,有效的抵押物不足,银行信用等级不高,较难获得银行贷款。二是由于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银行放贷的风险相对较大,致使银行对龙头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担保机构实力较弱,担保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获取贷款的机会。

  3、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多尚未建立起市场运营机制。目前我县农业龙头企业仍是生产什么就卖什么,不是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这种方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过程中必将因市场的波动而出现较大的变化。另外,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由于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通常比较关注短期收益,农户利益很容易受到损害,很多与龙头企业签订的种养借贷合同难于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今后几年是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时期,发展农村经济、壮大农村特色产业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县将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提升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把工作重点放在培植龙头、引资发展、优化服务、形成合力等方面,使我县的农业产业化工作有一个新的提高、新的跨越。

  1、充分发挥**和职能部门的作用。重点强化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宏观规划和引导,一是重点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在农业产业化的实施过程中,**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愿合约、利益联动、风险分担、共同发展”的取向从利益机制和运转约束机制两方面入手,对其市场主体行为加以指导。二是引导市场加速建设,在推行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市场网络,建立健全流通服务体系,形成一个以批发市场为主框架、以各农贸市场为支撑、以各商贸城为网络、以农民产销组织为补充的四大市场流通服务体系。三是注意对主导产业的`引导、培育和发展,而不是一哄而起、盲目上马和盲目投资。四是建议县**设立产业化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对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贷款贴息、新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

  2、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优化农产品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加快特色和市场竞争力大的农业产业建设。第一,把畜牧业做成强势产业,大力发展生猪、(奶)牛、家禽生产,对新建的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猪舍建筑面积4000*方米)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对新建的存栏能力100头以上的(奶)牛场,对新建年出栏100万只以上的规模家禽养殖场,建议县财政给予8—1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扶持。第二,把水产业做成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鱼蟹、黄鳝、甲鱼等特色渔业。对新开发集中连片养殖基地,养殖300亩以上的;对新开发甲鱼养殖、黄鳝网箱养殖连片300亩以上,且带动农户100户以上的;建议县财政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扶持。第三,着力抓好蔬菜、食用菌、水果、油茶、茶叶、药材、芝麻、花生和花卉苗木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对新开发集中连片300亩以上且获得无公害级别证书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议县财政给予6—1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扶持。第四,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抓好“一大四小”工程,充分利用本地林业优势发展效益农业。

  3、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配合省、市产业化办实施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工程,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对新获上级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年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其他组织;建议县财政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4、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供销社、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创办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新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协会,建议县财政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2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同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

  5、多渠道筹集产业化发展资金。目前我县龙头企业大多是个体私营性质的民营企业,经营较为灵活,初期发展较快,但发展后劲不强。其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管理不强,20xx年,我们将鼓励企业走联合发展之路,实行股份制经营,走大联合大发展之路,同时,协调金融部门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加大对产业化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困难。同时,筛选重点项目组织申报,争取上级资金扶持。

  6、大力提高企业生产的科技水*。目前我县的大多数企业都属于大众化生产行列,真正知名特色的不多,主要是缺乏高技术、新产品的支撑,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生产效益低,发展后劲弱,风险大。今后,我们将引导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引进上加大投入,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

  7、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着力抓好农业招商引资,依托我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优化整合农业资源,精心包装一批招商项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举措,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综合开发山水资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副产品精加工、新兴产业发展、能源利用等六个方面,力争全县农业招商引资有大的突破,使全县农业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2

  根据镇人大**团工作要点和**团会议的安排6月1日早,在镇人大**敖菲同志的带领下,对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辣椒生产

  全镇共种植辣椒20000亩,品种主要以“长虹”、“足法”、“甜杂一号”等品种为主。辣椒育苗在3月20日结束,大田移

  栽在5月30日结束。

  2、万寿菊生产

  xx镇在共种植万寿菊9000余亩。技术人员在各村委会负责好技术指导,按规格移栽,已结束。

  3、南瓜生产

  古城村委会根据自身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等有利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寻找新的突破口,找准市场,由村委会租地200亩,发展南瓜新型产业。5月20日移栽结束。

  4、浅水藕生产

  浅水藕生产的生产分别在淑足、海晏2个村委会,种植面积为200亩,3月25日种植结束。

  5、水稻抛摆秧生产

  分别在大堵、长桥、大同、捏龙4个村委会完成水稻抛摆秧5000余亩,在4月29日日移栽结束。此项技术能使每亩水稻比常规育苗增产30至100公斤。

  二、产业结构调整所取得的成绩

  1、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使部分农民得到一定得实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增强。糯白村委会的山外村民小组,前几年在甜椒产业结构调整中,有的农户种植甜椒的亩产值超过了烤烟,极大地增强了农户种植甜椒的积极性。今年群众自发种植“甜杂一号”品种400余亩,在市场中寻求生存,形成一定的品牌,每年甜椒收获季节都有一些老板到村子里收购。

  2、村委会干部的思想观念有了转变,有的干部对闯市场充满了自信心。特别是古城村委会干部,根据村委会土地少的现实情况,努力发展高效农业,并身先士卒,首先自己租地200亩种植南瓜,自发地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3、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形成了一定得品牌,吸引了部分老板落户xx。这两年在镇党委、**的重视下,集中力量发展辣椒产业,形成了辣椒品牌,老板张友清在长桥村委会建厂,到我镇发展辣椒产业;今年曲靖的老板也积极到xx签订20xx亩辣椒合同。

  三、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群众的整体素质弱,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弱,对市场认识不足,对**依赖心较强。我镇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部分群众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缓慢,满足于传统的小农经济,缺乏大市场意识,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持怀疑、观望态度,就是在村组干部的劝导下,种植万寿菊、青刀豆等产业,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吃亏;还有的农户,今年种植辣椒得到实惠,如果明年种植辣椒吃亏,就对辣椒产业持否定态度,接受不了市场变化,害怕失败,没有闯市场的意念;再者,在哪一个村委会发展新兴产业时,农户最希望的就是种子钱免费,机耕费用由**部门埋单,对**的依赖心理较强,种出来的东西希望**负责收购并付货款。

  2、群众的短期盲目性种植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受阻。去年烤烟市场较好,使栽烟户得到了实惠,今年绝大多数种植户种植烤烟的面积比往年多了许多,而对于其他种植产品态度冷淡了不少,而忽视了市场的变化,不遵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生产。这期间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3、缺乏有实力的龙头加工企业,老板和农户的诚信度不高。这几年产业结构调整中来xx发展产业的老板中,有不少的“皮包老板”,对种出来的产品如果市场行情好时就收购,如果市场行情不好时就难觅行踪;同时有的群众如果市场行情好时,产品的价格比老板的合同价高时,就会自发地把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卖。还有的老板,恶意拖欠群众的货款,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4、农田水利设施不健全。特别是蔬菜产业,对水的需求很高,在种植的时候缺水,水库的水又不下来,没水浇灌,雨水多时水又排不出去,菜地被淹。

  5、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生产技术落后。土地集约化经营是现代农艺发展的趋势,而现在各家各户在各自的承包田内,各种各的,不能进行产业布局,没有形成产品竞争力。农户的观念依然是传统农业观念,生产技术上也还*惯传统的'耕作方法,如抛摆秧推广了十多年了,今年**部门没有补助,有的农户又重新回到了水育秧的传统技术。发生病虫害了,没有群防群治的观念,也没有综合防治的观念,你打你的农药,我施我的化肥,最终造成土地越来越瘦,病虫越来越难防治,生产承办提高了,但产品的品质、产量却没有得到提高。

  四、整改措施

  1、围绕现代农业生产,逐步打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寻找产业发展突破点。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而土地集约化、操作机械化等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积极引导农户组成生产合作组织来发展产业,推广新科技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并形成特有的品牌。

  2、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量争取资金支持,可以发展田间地窖,同时和水库部门联系,协调解决生产用水问题。

  3、争取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开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水*,加强农民对市场的认知。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3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农村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年来,我县农业通过结构调整、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开展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在培育专业大户、建立龙头企业、发展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我就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形已基本形成。

  1、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带动,促进了我县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基地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辐射带动作用加强。通过基地建设,形成了规模化、系列化生产经营,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3、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农民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服务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4、专业化交易市场的建设,大大地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农业产业化的最终落脚点是销售和流通,完善的交易市场和畅顺的流通渠道,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当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不重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有人认为农业的产业化不过是对传统农业的改头换面或换个说法而已,而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这一新生事物,导致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不接受,**也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和政策配套,在操作上也缺乏具体的规划和必要的协调,使农业产业化处于自流的状态。同时,不少人将专业大户发展单纯地与产业化相结合,发展几户大户,成立几个协会,就可以宣传产业化水*上台阶了,而不重视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不重视产加销、农工贸有效结合,这样的农业很难参与市场的竞争,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得不到深度开发。

  2、企业与农民、市场的桥梁作用不够明显,联系不够紧密。

  3、中介产业化组织规模小,实力弱,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发挥作用不够。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农业组织的创新,通过产业化组织的中介作用,建立起农民与市场的协作关系,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4、缺乏市场风险防范机制。

  5、科技推广工作乏力,机构不健全。

  三、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选准主导产业,建立规模基地。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必须要求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而基地建设最为重要。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地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生产优势。在发展基地时,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正确引导,合理配制和利用资源,培育适合本乡镇、本地区的',有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的产业;二是要发展名、特、优、稀等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优;三是要做到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现有传统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四是要做到长期、稳定发展,主导产业一经确定,不要轻易变动,使主导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格局。

  2、着力培育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主的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弱化种植农业,强化加工农业。加强加工、流通企业的发展,应围绕主导产业,按照起点高、辐射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原则,建立一批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强化服务的骨干企业。在发展这些龙头企业时,一是**一定要加强引导和协调,使企业与农民、基地真正形成“公司 基地 农民”的生产模式,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双赢”;二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制定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确保企业正常运行,不半途而废,不损害农民利益;三是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重点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质量的档次,积极引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大型综合项目,带动产业化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

  3、强化中介组织建设,加强组织与农户的联系作用。一是要规范中介组织行为,克服盲目发展;二是要培育中介组织的发展载体,使中介机构在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均有企业支撑,从而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我镇拟建的蛋禽协会,就依托我镇规模较大的孵抱、运销、加工等个体户,从组织形式和服务内容上将会更加完善;三是要建立组织、农民、企业的利益共同机制。中介组织在服务农民时,可采取各种形式,发展经济实体,与农户、企业建立产品(商品)供销关系,明确农民、企业、组织之间的利益分配原则,从而壮大组织实力,扩大组织规模,完善服务功能和服务内容,更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健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风险保障机制。一是应建立产业化发展风险准备金,制定具体的风险金管理和使用办法,重点就放在对公司、农户的风险补偿方面;二是完善企业与农民的风险保证行为,规范两者的生产、经营行为;三是实行商业化风险运作,让保险公司等中介组织介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个体投保或股份合作等办法,减轻**压力,增大风险理赔保障,维护投保者利益,提高农户和企业生产积极性;四是成立风险保障领导机构,在**部门的领导下,让风险双方共同参与,确保风险保障机制得以公正、客观地执行。

  5、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基础上,可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兼并等形式,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动,完善土地流转使用制度,制定土地流转优惠政策,以使农用土地向农业经营能手转移,促使土地相对集中,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是不能搞强迫命令,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二是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三是不能改变土地的所有权;四是要完善流转合同,不能放任自流。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4

  为大力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根据县人大年度工作的安排,农工委在常委会副主任王三毛的带领下,*期先后深入县农办、冈上、向塘、三江等部门和乡镇,就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和成效

  *年来,我县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提出的“全力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把龙头企业作为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加强农产品基地和农业服务组织建设,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向“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经营组织发展,加快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x、龙头企业不断扩大。xxxx年全县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xx家,xxxx年达xx家,xxxx年达xx家,占全市的xx.x%,其中国家级x家,省级xx家,市级xx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xxx亿元,出口创汇xxxx多万美元,实现税收x.x亿元,带动xx.x万农户,实现户均增收xxxx元。

  x、农产品基地得到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是龙头企业联系广大农民的主要纽带。*几年,**每年投入资金xxxx万元左右,扶持龙头企业在“两带”建设农产品基地,基本形成了粮食、生猪两个主导产业和家禽、特种水产、蔬菜、花卉苗木四个特色产业的格局。至xxxx年底,已形成xxx亩以上的规模种植基地xx家,xx棚以上的规模养殖基地xx家,全县生猪饲养达xxx.x万头,家禽饲养达xxxx.x万羽,水产品起水量xx.xx万吨,蔬菜种植xx.x万亩,产量xx万吨,苗木x万亩。

  x、农业服务组织健康发展。每年投入资金xx万元,引导扶持农业服务组织成长,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的有序流通。至xxxx年底,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xxx多家,其中省级示范社x家,市级示范社x家,组建了生猪、蔬菜、水产、粮油等协会x家,各类中介组织xx多个,培育各类农产品经纪人xxxx多人。

  x、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培育和发展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xx个,国家绿色(有机)食品品牌xx个,产品xxx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xx个,注册商标xxx件,拥有“汇仁”、“皇禽”x个驰名商标和“国鸿”、“昌碧”、“稻香园”、“九木堂”等x个著名商标,绿色品牌和商标数量均为全省县(区)之首。

  x、“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基本形成。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挖掘各乡(镇)、村的资源潜力,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如冈上万舍的蔬菜和东潭的蛋鸭、三江村的蔬菜、蒋巷的粮食、黄马的茶叶和花卉苗木、塔城的水产、向塘的蔬菜等。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x、部分企业质量不高,行业分布不均匀。我县龙头企业总体水*还不高,生产规模偏小,大多为初级加工,缺乏精、深加工能力,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和带动能力较弱。如蔬菜传统方式种植偏多,像采用塔城青岚无土栽培、武阳鑫和源蔬菜基地生物物理杀虫等新技术种植的较少。而且,企业所属行业分布不*衡,多数集中在粮食加工、生猪养殖和禽蛋加工领域,不利于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全面发展。

  x、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瓶颈制约发展。我县龙头企业大多正处在发展扩张阶段,资金需求缺口较大。但多数企业用地为租赁土地或农业用地,不具备担保和抵押功能,企业融资较为困难,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x、企业土地流转不易,规模扩张空间狭窄。传统自给自足的种养模式导致农户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不高,而且现在受国家xx年土地承包期限政策的限制,企业不能长期租用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投入热情,制约了生产规模的扩大,难以发挥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

  x、市场营销路子不广,销售渠道不稳定。农业生产容易受天气、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农业市场经济的风险又较大,而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能力还不强,规避风险能力较弱,亟需增强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x、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影响现代农业稳定发展。受资金投入影响,全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比还较为滞后,主要包括农田水利设施较为薄弱,道路交通不够发达,电力线路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要,防灾抗灾能力不够强。

  x、面源污染不容乐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形势较为严峻。大规模的畜禽养殖产生大量粪便和废水,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就直接排放,极易造成空气和地下水污染,附*人居环境也受到直接影响。如八一乡涂埠村生猪养殖导致环境恶化,甚至出现“猪赶人走”现象;冈上镇孵化厂孵完蛋后的蛋壳直接丢弃和放养蛋鸭,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三、意见和建议

  x、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对龙头企业的科技投入力度,择优选择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重点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农产品深度加工开发和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逐步实现农产品向精、深加工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全面增强企业自身发展水*和竞争能力。

  x、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走多渠道、多形式融资道路,着力发掘民间资本,同时加大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x、进一步鼓励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除了企业应该支付给农户的土地流转费,建议再由**拿出一定财政资金补贴给农户,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大力鼓励规模成片地流转土地。

  x、进一步培育农产品经纪人。加大知识技能专业培训,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农产品营销队伍。积极为农产品搭建流通*台,开辟市场销售渠道,为经纪人提供优质服务,努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促进农产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切实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x、进一步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可随财力的增长而逐年增加,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加快改善基地农田、水利、电力线路等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在农业企业招商引资方面,要认真考察,避免出现钻国家政策漏洞的现象,尽可能地多扶持本地企业。

  x、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过程中,要做到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注重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养殖的良性循环。对一些地方规模化生猪养殖造成周围环境和地下水污染的问题,要加强治理,大力推广伟瑞菜养殖有限公司的沼气发电、污水循环沉淀后排放及八一乡涂埠村养猪专业合作社的生物发酵厂(零排放)的养殖新技术,防止面源污染,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5

  xx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随着*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优质水果、优质茶叶、优质苎麻和养殖业等几大支柱产业。去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2。6亿元,同比增长4。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405元,比上年增长11。6%。可以说xx农业经济与10年前相比,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xx在总体上的小规模、高成本、低效益的传统生产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得到有效建立,城乡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得到真正地缩小。在此,我们对**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调查和摸底。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据全面统计,20xx年全县粮食产量75。3万吨,比上年增加4。2万吨,增长5。9%;油菜籽产量8。7万吨,比上年增加0。5万吨,增长5。1%;棉花产量13290吨,比上年增加2274吨,增长20。7%;茶叶产量4350吨,比上年增加68吨,增长1。6%;柑桔产量98500吨,比上年增加8217吨,增长9。1%。牲猪出栏115。79万头,比上年增加1。2万头,增长1。0%;水产品产量4。3万吨,比去年增加0。02吨,增长0。5%。

  (二)特色农业发展呈区域化。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全县农林牧渔各业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迅猛,目前**已形成了优质稻米、特色水果、优质苎麻、畜禽养殖、大叶茶四大高效特色农业产业。盘塘、马鬃岭、漆河、黄甲铺的优质柑桔、黄甲铺、理公港、太*桥的优质苎麻,枫树、青林、漳江、深水港的畜禽养殖、太*铺、茶庵铺的大叶茶,牛车河、瓦尔岗的不上火辣椒等均达到一定的规模。xx县已成为中南五省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等。

  (三)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20xx年,xx县有古洞春、腾琼2家企业的4个名牌产品茶叶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全县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个数分别达13个和18个;陬福牌大米、三尖牌鸡蛋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认证总个数达9个;义哥牛肉、佳奇桂花糖、蜀中情特色食品获第十届省农博会金奖;“康多利”茶油和菜油,获得湖南省农博会金奖、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称号。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发展。全县初步形成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和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并呈现出规模化迅速扩张趋势。20xx年,新培育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产值过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1家,总数居全市第一。湘鲁万福、三尖农牧两家龙头企业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现场会全市唯一的县级参观点。全县共有杰新纺织、明月油脂、四喜养殖、跃宇竹业、金果果蔬等8家规模出口企业,出口基地12万亩,年出口创汇2723万元,比上年增长9%。主要出口品种有棉布、桔片罐头、竹地板等,远销美国、欧盟、新加坡、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引资新建了总投资为4000万元的腾琼野茶神粉厂,项目投产后,茶农从茶叶中获得的收入将由以前的每亩不足20xx元提高到5000元以上。新引进了xx市文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对接国家油茶产业开发政策,发展壮大xx县油茶产业。

  (五)农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20xx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使全县农民专业组织总数达104个,合作社成员达3。1万人,带动农户15。6万户,户*年纯收入4。5万元。三江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辐射范围扩展到周边地市及湖北、重庆、江西等省市,被列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验交流参观点,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百个合作组织示范单位之一,得到了**主要领导的高度赞扬。

  (六)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积极抓住国家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机遇,结合新农村建设,20xx年共向上争取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沼气等农业投资项目33个,到位资金16400万元,比上年增加3800万元,增长30%,有效地扩大了资金投入,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二、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一)资源制约。xx农业资源是有限的。xx县农用耕地128。1万亩,82。23万农业人口中有劳动力47。95万,人*耕地1。56亩,开发潜力十分有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土地资源日趋减少,形势比较严峻。在农业资源紧缺的同时,部分地方土地掠夺性经营,粗放式耕种仍然存在、农业生态比较脆弱、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制约日渐突出。

  (二)市场制约。多年来**培育的优质水稻、优秀水果、优质茶叶、优质油菜、优质苎麻、名优生猪等特色产业,随着全国农产品质量的普遍提高,大中城市纷纷抬高市场准入门槛,对xx农产品质量和营销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加上缺乏市场经验,科技及信息知识相对比较匮乏,对生产、流通、销售中遇到的问题很难做出合理的判断和科学的选择。

  (三)科技制约。*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农业生产服务部门人员很难做到有充足的精力主动为农服务。尽管农业部门多次组织农技人员开展了农业科技攻关、生产技术服务等,但辐射带动和应用推广效益并不十分明显。

  (四)素质制约。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据统计,20xx年底,全县47。95万农村劳动力中约22。9万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致使农村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在年龄和文化知识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人口和户数比例在逐步增大,这种低素质、弱体力的农村劳动力,导致了传统农业、粗放经营的恶性循环,必然会对推广普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带来很大影响,延缓了现代农业的推进步伐。

  (五)投入制约。由于目前生产资料价格偏高、农产品价格回落,对农业的投入有所减少。县乡财政困难难以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发展现代农业;其次是农民收入水*差距较大,收入低者缺钱投入,收入高者不愿投入,而把有限的资金转移到城镇购房或伴君(子女)读书等方面。这些因素致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塘、堰、库、堤等维修受阻。

  三、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稳定粮食生产,巩固传统农业。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首位,抓住当前国家扶持力度大的机遇,加强宣传,强化服务,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确保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10万亩以上,双季稻复种面积增加到150万亩以上,力争更多投入,多争单产、多争总产。

  (二)抓住市场前景,壮大特色农业。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技术指导和示范基地建设,抓好市场对接工作,按照“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壮大蛋鸡养殖、生猪养殖、纺织、糖业、果业、竹业、油脂、茶叶、苎麻、富硒柑桔、鲁胡子辣椒、现代烟草、康多利茶油菜油、猪鬃加工等特色产业,并充分利用冬闲田,扶持发展油菜种植等冬季农业。重点扶持发展古洞春、滕琼茶叶有限公司,发挥特色,合理扩建销售点,将太*铺、茶庵铺两地建成全省茶叶重点乡镇;大力扶持发展湘鲁万福有限公司,扩大品牌效应,构建产、销一体化,促进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三)依托本地优势,创精品牌农业。以全面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巩固、培育、做大、做强、做优一批特色农产品。充分利用展示展销会等各类*台,大力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依托xx绿色生态、革命老区等特色优势,创古洞春大叶茶、腾琼野茶王、金信竹业、跃宇竹业、富硒柑桔、康多利茶油菜油、鲁胡子辣椒、xx土鸡等农业品牌,提高xxx县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努力打造成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

  (四)加大监管力度,构建绿色农业。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全程监控,切实加强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同时加强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监管,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及物理防治技术,大力推行无公害的生态农业模式,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重点将优质稻、富硒柑桔等农产品发展成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五)健全协会组织,提升合作农业。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以提升水*为重点,加大科技、管理、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服务力度,进一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依法、规范发展。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努力打造一批管理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

  (六)结合旅游开发,发展观光农业。坚持因地制宜、树立特色、科学发展的原则,发展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抓住**“武陵渔川”沅水风光带开发、桃花源旅游开发的契机,以特色基地、特色农产品为依托,突破一、二、三产业界限,在县城郊区、桃花源旅游区、特色产业区等地采取农业园区型、休闲体验型、科普教育型、资源景观型、特色农产品型、“农家乐”型等模式,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让广大群众不仅可以观光、采果、采茶、体验农作和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还可以住宿、度假和游乐。茶庵铺镇松阳坪可利用茶园基地被确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茶叶基地的先决条件,借助“**野茶王地理标志品牌保护”的东风,弘扬茶文化、提升茶品味、创“茶叶生态园、观光休闲园”的观光农业。

  (七)提高执法水*,加强法治农业。加大对《农业法》、《种子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力度,进一步强化农业部门行政执法的主体地位。整合资源,积极推进种子、农药、肥料和农业环境、基本农田保护、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种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和农产品检验检测等执法,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切实提高执法效率和执法水*,树立农业部门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

  (八)建立流通体系,形成市场农业。围绕城乡一体化做文章,培育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扶持农民中介流通组织,培育农村经纪人,完善市场机制。着眼于消费需求,城乡两个市场互动,通过在产区建立生产基地,在销售区建立配送中心和网络化连锁超市,构建农户、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紧密结合的生产加工销售网络,形成完整的流通链条。

  (九)加强农民培训,创高科技农业。农民是现代农业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现代农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我们应把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发展xx现代农业的一个核心任务来抓。一要强化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抓好科技专业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切实增强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本领。二要强化新型农民培训。着重加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流通等方面培训,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目前,**县计划并正在培训1800名耕整机手,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程。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2)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优选【十】份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1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农村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年来,我县农业通过结构调整、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开展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在培育专业大户、建立龙头企业、发展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我就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形已基本形成。

  1、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带动,促进了我县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基地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辐射带动作用加强。通过基地建设,形成了规模化、系列化生产经营,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3、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农民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服务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4、专业化交易市场的建设,大大地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农业产业化的最终落脚点是销售和流通,完善的交易市场和畅顺的流通渠道,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当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不重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有人认为农业的产业化不过是对传统农业的改头换面或换个说法而已,而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这一新生事物,导致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不接受,**也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和政策配套,在操作上也缺乏具体的规划和必要的协调,使农业产业化处于自流的状态。同时,不少人将专业大户发展单纯地与产业化相结合,发展几户大户,成立几个协会,就可以宣传产业化水*上台阶了,而不重视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不重视产加销、农工贸有效结合,这样的农业很难参与市场的竞争,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得不到深度开发。

  2、企业与农民、市场的桥梁作用不够明显,联系不够紧密。

  3、中介产业化组织规模小,实力弱,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发挥作用不够。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农业组织的创新,通过产业化组织的中介作用,建立起农民与市场的协作关系,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4、缺乏市场风险防范机制。

  5、科技推广工作乏力,机构不健全。

  三、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选准主导产业,建立规模基地。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必须要求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而基地建设最为重要。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地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生产优势。在发展基地时,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正确引导,合理配制和利用资源,培育适合本乡镇、本地区的,有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的产业;二是要发展名、特、优、稀等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优;三是要做到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现有传统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四是要做到长期、稳定发展,主导产业一经确定,不要轻易变动,使主导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格局。

  2、着力培育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主的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弱化种植农业,强化加工农业。加强加工、流通企业的发展,应围绕主导产业,按照起点高、辐射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原则,建立一批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强化服务的骨干企业。在发展这些龙头企业时,一是**一定要加强引导和协调,使企业与农民、基地真正形成“公司 基地 农民”的生产模式,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双赢”;二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制定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确保企业正常运行,不半途而废,不损害农民利益;三是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重点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质量的档次,积极引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大型综合项目,带动产业化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

  3、强化中介组织建设,加强组织与农户的联系作用。一是要规范中介组织行为,克服盲目发展;二是要培育中介组织的发展载体,使中介机构在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均有企业支撑,从而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我镇拟建的蛋禽协会,就依托我镇规模较大的孵抱、运销、加工等个体户,从组织形式和服务内容上将会更加完善;三是要建立组织、农民、企业的利益共同机制。中介组织在服务农民时,可采取各种形式,发展经济实体,与农户、企业建立产品(商品)供销关系,明确农民、企业、组织之间的利益分配原则,从而壮大组织实力,扩大组织规模,完善服务功能和服务内容,更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健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风险保障机制。一是应建立产业化发展风险准备金,制定具体的风险金管理和使用办法,重点就放在对公司、农户的风险补偿方面;二是完善企业与农民的风险保证行为,规范两者的生产、经营行为;三是实行商业化风险运作,让保险公司等中介组织介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个体投保或股份合作等办法,减轻**压力,增大风险理赔保障,维护投保者利益,提高农户和企业生产积极性;四是成立风险保障领导机构,在**部门的领导下,让风险双方共同参与,确保风险保障机制得以公正、客观地执行。

  5、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基础上,可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兼并等形式,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动,完善土地流转使用制度,制定土地流转优惠政策,以使农用土地向农业经营能手转移,促使土地相对集中,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是不能搞强迫命令,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二是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三是不能改变土地的所有权;四是要完善流转合同,不能放任自流。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

  ,全县马铃薯年产量在XX--XX万吨之间,其中外销量在XX万吨以上。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这样说,马铃薯是XX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XX广大山区人民既靠它解决吃饭问题,又靠它解决花钱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马铃薯作为XX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是随着**的积极引导和市场调节作用逐步形成的。在一九九六年以前,马铃薯播种面积还一直徘徊在XX万亩之前,当时播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还是小麦,据19XX年XX月份调查,XX县北部干旱山区种植马铃薯每亩净收入XX元,而种植小麦每亩净收入只有XX元,种植马铃薯的效益是种植小麦的XX倍。

  在这种背景条件下,XX县历届党政部门领导和相关部门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积极合理地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业部门在每年下达农作物播种指导性计划时,逐年扩大洋芋播种计划面积,使马铃薯播种面积从19XX年的XX万亩扩大到20xx年的XX万亩,增长了XX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也由XX%上升到XX%。因此,气候条件影响,市场经济调节和**积极引导共同促成了XX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马铃薯第一大支柱产业的基础。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XX县种植的洋芋主要品种为X薯1号和小白花,其中X%为X薯1号,且该品种在当地有*20年的栽培历史。由于该品种长期没有更换,使洋芋品种退化严重,病毒病、晚疫病、旱疫病和环腐病等病害严重,产量急剧下滑。从19XX年开始,县上开始从XX县省农科院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基地陆续调进X薯8号、X薯1号等洋芋良种XX多万公斤,群众也通过多种渠道从XX等地购买和兑换洋芋良种,缓解了洋芋品种退化严重的现象,改变了洋芋品种单一的状况。为了从根本上改变XX县洋芋品种落后的现象,从20xx年开始,XX县农业局积极与前来XX县帮助扶贫的XX企业驻X代表处合作,共同开展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工作,开创了XX县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工作的新纪元。至20xx年,该项目共投入资金XX万元,其中X方投资XX万元,县自筹XX万元,在县农业局建立了副科级事业建制的县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中心,组建了脱毒马铃薯组培室、日光培养室,在XX园艺场建立了脱毒马铃薯引种、试验示范和培育基地,共有脱毒苗培育原原种日光温室XX座,XX亩,原种培育防虫网棚XX亩,一级种繁育田XX多亩,购置了拖拉机、挖掘机、喷药机等全套的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修建了能存贮XX吨种薯的贮藏库一座,在周边地区与当地农户签订协议,建立了约XX亩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20xx年全县脱毒马铃薯良种种植面积达到XX万亩。

  二、主要实用技术推广情况

  当地洋芋栽培主要采用沟垄种植,采取种二空二、种一空一等模式,由于农民逐渐偿到了新品种和科学栽培管理所带来的甜头,加上农技人员的努力推广,耕作管理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测土配方施肥、叶面追肥、合理轮作倒茬、药剂拌种、土内施药、地膜覆盖、推广应用脱毒良种等科学实用技术的应用率逐渐提高,*均每年推广各类农业实用技术XX万多亩次。

  全县洋芋生产目前仍处在一种比较落后的状态,总体科技应用水*比较低下,耕作管理相对粗放,洋芋作为一种高产作物,其增产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而通过品种改良,科学配方施肥和精细管理,其至少还有20-50%的增产潜力。

  三、开发利用情况

  随着洋芋种植面积的扩大,全县XX多万吨洋芋产量中,外销量在XX-XX万吨之间,洋芋产品的运销,带动了一大批当地农户,依靠贩运洋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收购网点遍布全县山区XX个乡镇,全县有3XX多户农户长期贩运洋芋,有较大规模的贩运户XX户,其中以沿岭乡农民张兵创办的“XX省XX洋芋运销公司”规模最大,年销售洋芋XX万吨,销售收入XX万元,将洋芋运销到青海、新疆、广州、上海等地,为XX洋芋打出了品牌,树立了形象。XX县洋芋龙头企业除有XX乡的“XX省XX洋芋运销公司”外,还在本县的XX镇和XX乡各建立了一家洋芋淀粉加工厂,年加工精淀粉XX吨左右,预计消化吸收洋芋XX万吨左右,除此之外,附*再无洋芋产品加工企业。

  ,防虫网棚面积达到XX亩,*均每年需投入培育制种和示范推广经费XX万元。在生产目的上要打破小农经济的思想,发展商品薯基地,通过精耕细作和病虫害防治,努力提高洋芋产量和质量,力争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脱毒马铃薯新品种的繁育推广,一方面提高单产,一方面利用我县高海拔、气候较冷凉的特点,力争把我县建成全州的脱毒良种繁育基地,为XX州及XX等地提供洋芋良种,增加群众收入。在全县建立洋芋良种繁育基地XX万亩,至十一五末期,每年为本县及周边县市提供洋芋良种XX万吨。深度发展上要建立自己的洋芋加工大型龙头企业,使洋芋在当地就能被加工转化增值,以提升市场价格,增加种植效益。由**鼓励和领导扶持,兴建洋芋加工龙头修企业2—3家,年加工转化洋芋鲜薯XX万吨左右,加工转化率达到20—25% 。

  中国人口多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城镇化必须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城镇体系。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关键是要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放宽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3

  一、铁门镇基本情况

  铁门镇位于洛阳市西40公里,全镇辖33个行政村,6.5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6.5万亩,属浅山区、丘陵区,是一个农业大镇。镇域内工业发达,交通十分便利,市属企业、县属企业及民营企业星落棋布,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横贯东西,又是一个工业强镇。

  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概况

  铁门镇作为一个工业强镇,镇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工业总产值直线上升,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而另一方面受地理位置、恶劣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占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南岭北山,传统的小农意识禁锢着人们思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仅靠几亩薄地,艰难的维持着生计,农业成了制约铁门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摆脱农业、农村、农民的贫困落后面貌,带领全镇人民共同富裕奔小康,已成为历届党委**首要共识。走“工业强镇、产业富民”之道路,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如何充分发挥地区的区位优势、自然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让广大农民从传统的封建小农意识中**出来,已成为发展的必然,一个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应运而生。南山以发展旱作农业为主,以铁磁路、铁盐路为经济发展带,两侧各500米种植朝天椒和烟叶,北山以养殖和特色林果种植为主,川区以蔬菜种植为主,形成种、养、加工为一体的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基地。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成果

  铁门镇的农业产业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99年通过考察论证,镇**决定在铁磁路、铁盐路经济种植带发展朝天椒种植500亩。万事开头难,为了保证朝天椒种植成功,镇**成立了专门组织,党委**、镇长亲自抓,主抓副职专职抓,并抽调15名机关干部成立专门工作组深入南岭各村的农家院户、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自觉接受统一规划,让出土地种植朝天椒,对自觉自愿接受统一规划种植朝天椒的农户,**在育苗、耕作、施肥、盖膜、栽植等方面予以资金扶持,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对不愿接受**统一规划,拒不种植朝天椒的,**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辣椒种植成功了,然而市场销售不畅,**按当时承诺的保护价全部收购。镇**积极与外地客商联系,组织辣椒供需洽谈会,一年又一年努力,市场销售畅通了,椒农从中得到了实惠,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地位也改变,由过去的**提倡、**扶持、强行干预变成了现在的政策指导、重点扶持、区域种植、规模化经营,变主导为服务,广大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地位也变了,由过去的被动变主动,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历经八年的艰辛努力,朝天椒种植从最初植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16000亩,种植区域由原来的产业带周边的7个行政村,辐射带动全镇二十二个行政村,朝天椒种植农户由原来的1200户发展到现在的6000余户,种植面积超千亩的村达10个。20xx年仅朝天辣椒总产值达6400万元,户均纯收入达5000元。

  为了规范朝天椒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朝天椒种植产业。20xx年,铁门镇朝天椒种植协会在各级的关心下应运而生,辣椒生产规程、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有章可循。为了适应市场规律拉大产业链条,辣椒协会于20xx年4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铁丰”牌商标,随着产业基地的不断扩大,于20xx年6月成立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20xx年4月,铁门镇种植的朝天椒相继获得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20xx年5月,铁门镇镇被推荐为河南省名优辣椒镇。20xx年3月,铁门镇与洛阳农科所合作的“朝天椒引进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与运用”项目获洛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叫响“铁丰牌”朝天椒品牌,实施品牌战略,种植协会在扩大对外宣传的同时,为了规范产销渠道,杜绝无序经营和价格竞争,保护朝天椒品牌和质量。20xx年县、镇投资250万元在铁门镇陈村村建成新安县辣椒专业交易市场,统一市场收购、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品牌包装,切实维护了椒农和客商的利益,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每到收获季节,辣椒收购红红火火,全国各地客商慕名而来,最多达120余家。更让人振奋的是,铁门镇朝天椒除内销外,由客商经厦门、贵州等地远销日本、韩国。

  由于辣椒产业的不断壮大,还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一是出现了一大批的以经销辣椒为业的本地经纪人,涌现出一批靠经销辣椒迅速致富的典型;

  二是辣椒收购、分级、包装等环节,带动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三是带动了餐饮、商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椒农在获得生产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的利润,以辣椒生产为龙头的产业链条得到长足发展。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烟叶生产和蔬菜种植,也经历了朝天椒种植过程的同样经历,从群众不认可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引导到市场引导,种植规模不断壮大。至20xx年烟叶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50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烟叶生产创产值175万元,蔬菜生产创产值320万元。

  铁门镇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面积共计27000亩,占耕地面积的40%,而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新房、楼房盖起来了,三轮车、摩托车、小手扶几乎家家都有,生活水*不断提高,如今的农村几乎和城市没有差别,到处呈现出和谐、文明、向上新风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拉大拉长产业链条,我们将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引导农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培植支柱产业和名牌农产品建设特色农业,建设龙头企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产品市场网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大市场相链接,使广大农民在获得生产环节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利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向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变。

  1、20xx年底前完成朝天椒绿色食品申报工作;

  2、完成辣椒深加工项目论证工作,投资1000万元,20xx年底建成辣椒深加工厂一个;

  3、新上蔬菜加工项目一个;

  4、进一步完善辣椒市场功能,在原有市场功能的基础上,拉大市场框架,硬化市场8万㎡,建交易厅、棚及仓库9000㎡,购置辣椒检测及化验设备一套,并完成市场配套设施1000㎡。

  五、铁门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做法

  回顾铁门镇几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几多艰辛,几多收获,经验做法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成为历届党委**的共识,不因**人事变动更改,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认准的路子走到底;

  2、充分发挥**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产业化初期,**唱主角,大力提倡、政策扶持,行政干预、利益导向,通过各种行政手段,真正炒热干群思想,使广大群众有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自觉的从小农意识的思想束缚中**出来,顺应市场发展规律,自觉调整种植结构,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

  3、产业基地形成后,**的作用由主角变为配角,主要引导农民成立民间协调组织和协会,靠民间组织规范生产行为,靠技术章程规范生产环节。以市场信息为依托,引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以民间组织为依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培训服务工作;

  4、敢当红娘,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导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走贸、工、农一体化发展道路。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4

  金秋九月,你们不辞辛劳,莅临我镇调研指导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为此,受唐**、魏镇长的委托,我谨代表洛泽河镇党委**及全镇农民朋友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按照会议安排,现就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洛泽河镇是一个集干热河谷、二半山、高寒山区为一体的农业大镇,属中深山深切割山地地貌,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幅员面积29***7*方公里,最高海拔2780米(全县最高点),最低海拔850米,相对高差1930米,立体性气候突出。全镇有耕地6.2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仅1.03亩,*坝面积不足2%,林地22.3万亩,森林覆盖率24.8%,是耕地面积的3.5倍。辖13个村2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055人,其中农业人口5834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5.5%,20xx年末,全镇农民人均有粮216公斤,人均纯收入2424元。

  *年来,镇党委**按照“一产调结构,二产抓服务,三产建*台”的目标定位,在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基础上,积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生核桃、花椒、烤烟、魔芋、蔬菜等特色产业种植和生猪、土鸡养殖。初步构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新体系,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林产业初具优势规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靠山吃山”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思路,坚持把核桃、花椒作为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加以培植,20xx以来,全镇规划完成核桃种植7个村73个村民小组11.3万亩,花椒种植5村43个村民小组2.95万亩,漆树种植2村20个村民小组1.05万亩,20xx年,仅退耕还林种植的3000亩花椒,收入就超过1500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257.1元。同样,2年后,10多万亩核桃将成为全镇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块状日益明显。

  (二)畜牧产业不断壮大。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化发展,把全镇13个村划分为“河谷果蔬区、二半山粮林区、高寒畜牧区、粮烟综合示范区、工矿经济区”五大发展区域。在虎丘、大寨、龙潭、太坪四个村上半村和笋叶村高寒畜牧区,重点抓好土鸡、能繁母猪、商品猪示范小区建设。*年来,全镇已建生猪养殖小区3个,扶持规模养殖大户6户,规模养殖户生猪出栏占全镇比重的15%。沿蚂怀线和猫谢线建立毛坪湾湾滩、虎丘朝门“现代养猪项目”各一个,扶持养殖户100户;在虎丘村三寨、小苗、朝门新建“退耕还林后续养猪项目”一个,带动扶持养殖户148户。建立虎丘芦茅、小苗、三寨万只土鸡养殖示范点,示范点有上千只4至5斤土鸡已上市。目前土鸡养殖初见成效,为农民带来不错的收益。

  (三)其它产业得到有力巩固。20xx年,规划完成蔬菜种植15600亩,其中核心样板840亩;完成魔芋种植6600亩,核心样板1600亩,根据目前市场价,预计魔芋一项收入将达1400多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200多元;烤烟规划种植5700亩,市级样板1000亩,7月份如没有遭受大雨冰雹灾害,烤烟将是我镇献鸡、簸以、仓盈三村烟区农民的经济支柱产业。

  (四)农业生产组织更加完善。为了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增加产业经济的市场竞争能力,自20xx年以来,洛泽河镇相继成立了洛泽河镇花椒协会、虎村核桃产业协会、向家蔬菜协会等农业产业化新经济组织。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规范产业协会,明确协会职能,进一步建好产业发展的服务保障机制,真正做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经济、技术保障。

  二、下步发展计划

  为加快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是产业良性发展的前提,要做大做强各项农业产业,必须进一步搞好发展规划。

  一要注重产业规划的科学性。按照“功能分区、布局合理、资源集约、生态环保”的总体要求,降低开发建设成本,加速产业集聚发展。

  二要注重产业规划的前瞻性。根据全镇不同的资源条件、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潜力,紧密结合长远发展需求,科学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努力完善配套设施,有效避免低水*产业结构,确保农业产业可持续长足发展。

  三要注重产业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执行建设规划,杜绝农户无序发展,促进核桃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加大产业建设投入。要建好各项农业产业,必须加大投入。

  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抓住产业发展政策机遇,有重点的增加产业建设资金投入,不断改善交通、水利等基础条件,积极拓展各项产业发展空间。

  二要坚持集约利用土地。规范实施地上栽核桃,树下种牧草的复合型开发模式,辐射带动畜牧产业的发展,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和资源环境容量。

  三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对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立足村情、社情,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产业管理机构,使产业管理机构的职能职责制度化,为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产业发展上档次、上水*。

  二要建立精简高效的服务保障机制。按照农村经济专业和经济组织的要求,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依托产业优势,争取扶贫项目资金,规范扶贫互助合作社,为产业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三要打造配套和谐的产业发展环境。按照实地、实际、实效的原则,通过会议、举办科技培训班,现场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广大农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邀请知名专家举办科技讲座,对镇、村、社干部进行培训,推广普及产业技术,提高管理水*,营造配套和谐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5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西吉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42万亩,种植马铃薯120万亩;牛、羊、猪、禽存栏7074万头,出栏6775万头,肉类总产量11万吨,优质牧草留床面积7615万亩,实现牧业总产值21亿元;设施农业及西芹总产值21679万元;新建拱棚14598亩,维修日光温室224座,设施农业投入生产17265亩;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面积39797亩,其中:拱棚37397亩,日光温室2400亩;完成旱作节水农业覆膜保墒面积1633万亩。

  马铃薯总产在180万吨以上,全县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55万个羊单位,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木业总产值3.6亿元,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350元以上;西芹实现总产14万吨,西芹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农民人均西芹产业纯收入达到180元;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保墒面积23.8万亩,实现农牧业总产值14.4亿元。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成自治区级现在农业示范基地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7个,农牧业科技示范点40多个,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9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家。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3个,生产单位21个,产量达到100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全县绿色产品生产企业2家,绿色产品产品数2个,绿色产品产量达到53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年来,西吉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论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马铃薯支柱产业的问题:一是加工不足(原料不足)。老百姓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执法单位执法不严,导致马铃薯的偷盗情况越来越严重。二是由于品种的落后、老百姓种薯的选用认识不足。三是马铃薯没有统一包装,只能卖原材料,导致价格不如区外。四是马铃薯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老百姓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到位。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由于西吉县的龙头企业基本上都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加上**财力困难,无力投入大量资金扶持,使龙头企业发展很不景气,信誉度不高,很难得到农户或农民的大力支持,反过来与产业基地、农户关联度底,对农户和农民的带动力不是很强。农村剩余劳动力依托产业化发展,实现就地转移的空间不大,容纳人数不多。从企业销售收入上来看,西吉县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的仅有4家,其余的都比较少,缺少规模大、效益好、品牌响、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从龙头企业对主导产业的带动面上来看,还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而形成的产业聚集群。

  2.区域化布局不均衡,基地建设规模扩大比较困难。产业总体上分布不均衡,对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建设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拿马铃薯来说,尽管走向了国内、国际市场,首先高品质的产品数量如果满足不了外商的需求,创汇增收的前景也就不会很乐观。另外,西吉县农业特色产业优势目前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尤其是西芹、胡萝卜、小秋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的扶持种植、加工转化前景没有拓宽。

  3.农业产业链条延伸难,农产品转化增值率低。产业链条的长短,决定着农产品转化增值的大小。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农产品加工链条短,仍然停留在原料销售上,只有一个"链条节",即使加工,也只是简单的初级加工或粗加工,农产品附加值低,加之生产上是家庭式分散经营,流通上是各自为政、小打小闹式营销,以致农业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形成产业。

  三、改进措施

  必须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品牌优势,走"农业稳县"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优、调特、调名、调强为突破口,以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城镇化的战咯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巩固马铃薯产业,提升草畜产业,培植西芹等特色优势产业。扶优扶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突破加工业,打造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努力把西吉建成绿色农业经济强县,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1.在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上,**传统思想观念,跳出农业抓农业。要以抓企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作为整体来抓,从项目选择到论证、决策,从业主确定到招商引资,从经营机制到项目管理,从市场营销到品牌确立,都进行项目化运作;从原料基地生产到农产品加工,从产品开发到市场策划都按企业化模式运行;从组织贩运到流通销售都按市场化模式营销。特别要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市场化、社会化服务,聚集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构建成新型农村农业产业体系。

  2.在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上,突出区域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构建大农业、大产业。要引导农户间相互联合,整合资源,实行大户联动发展,将产业办出规模。特别是乡镇要加强区域间横向协作,消除自我封闭,共同规划发展适宜本乡镇、本区域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确定之后,用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集中生产要素,重点突破,形成规模,凸显特色。

  3.在农业产业发展措施上,加快以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为主的各项改革,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条件。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是建立良性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改革,重点要强化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户之间,外出务工,经商农民之间采取招商租赁、承包权转让等自由流转土地,采取**扶资、培养技术。联片经营等形式,使土地向大户集中、向能人集中、向农业企业集中,实现土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要组织引导滞留在土地上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上的农民,以城镇化来促进农业产业化。

  4.在农业产业发展经营上,重点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龙头企业,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要立足优势资源和地方特色,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结合,积极发展种植、畜种繁殖等科技型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现有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兼并、联合,整合资源,优化结构。鼓励工商企业兴办农业企业。总之,要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产业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群体,增强市场开拓和辐射带动能力。

  5.在农业产业发展流通上,着力建设以农村市场为主的流通*台,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要结合城镇建设和乡镇主导产业定位,根据区域产业、特色和功能,尽快启动区域主导产业交易市场,专业市场以及大型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设,并将其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规划、同建设,使城镇化、市场化同步发展。此外,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择优扶优,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

  6.在农业产业发展指导上,切实转变行政职能,提高服务水*。**对农业产业的指导服务要从以前包打包唱的行政命令转移到宏观指导、制定规划、政策扶持、培育市场,调节利益上来,走"企业面向市场一一**扶持企业一一企业组织生产"的路子,由企业自行规划产业基地规模、开展扶术指导,回收产品、开拓市畅**只研究扶持、投入等政策,培植社会化服务体系,调解公司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以及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督促企业提高履约率,促进农户与企业从一般的买卖关系变成利益共同体,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利益,而且还分享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逐步建立企业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6

  〔内容摘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我市龙头企业经营情况的调研,提出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提升产品技术和质量、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发挥财政政策导向和财政资金作用,不断提高龙头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对策建议

  为加强市级龙头企业财政扶持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市财政局组织检查组对市级8户龙头企业20xx年度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及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根据检查情况,结合企业现状,就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基本情况

  我市8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根据20xx年市**要求,经市农业局、市乡镇企业局考察调研、评选后,于20xx年初确定的。这8户龙头企业均具有一定的地方经济特色,产品品质较好,有的产品拥有专利技术,有的产品在全国性的评比中获得金奖,如:市金桥食品有限公司“毛大”牌苦荞饭和姜茶获20xx年全国农产品加工贸易博览会金奖,苦荞饭获国家专利;水城姜业发展有限公司“山明”姜茶系列产品,通过了国家商检局出口认证,该企业20xx年3月还被中国农业银行、国家扶贫办评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六枝特区种子公司与省农学院联合开发生产的“西山”系列杂交玉米种子,七个品种已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六枝特区粮食加工厂的“滴水滩”大米(富硒米),20xx年在中国(淮安)优质米博览会上获《优质产品证书》,并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水城县茶叶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水城春”系列,其中“水城春-凤羽”获第四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优质茶称号,*期开发的“倚天剑”、“神州香”上市后很受市场青睐;盘县裕龙种业有限公司独家开发生产的“盘玉”系列杂交玉米种子,产品除满足本县需求外还推广辐射到生态类型相似的富源、沾益、水城、兴义、普安、晴隆、兴仁、安龙、威宁等县(市)。

  二、财政扶持资金投入、使用及效益情况

  为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引导市级龙头企业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引用、先进设备引进以及原料基地建设,扩大生产和销售,使我市龙头企业做大做强,20xx年市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安排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资金和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共113万元用于补助扶持8户市级龙头企业。

  通过查阅账目,实地检查生产车间项目改造建设、项目基地生产建设情况,并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研,8户龙头企业扶持及改造项目已完成和基本完成的有水城县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6户企业。通过项目实施,6户龙头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在生产能力、技术能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得到一定提高。项目资金未下拨到位、项目未启动的有2户,分别是:钟山区金河乳业有限公司、盘县红果富家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市安排金河乳业有限公司技改项目补助资金10万元已由市财政于20xx年12月拨付到位,龙头项目扶持资金5万元通过市农业局下拨到钟山区农业局后,由于金河乳业有限公司欠钟山区农业局设备款5万多元和奶牛基地鲜奶款2万多元,钟山区农业局未将资金下拨到企业。金河乳业有限公司由于技改项目资金未筹集到位,技改项目没有启动实施。至检查日止拨付到位的10万元技改项目补助资金在企业财务账上;市安排红果富家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化专项资金8万元通过市农业局已下拨盘县农业局,但至检查日止,资金仍滞留在盘县农业局账上未使用。

  三、我市龙头企业存在问题

  *年来,我市把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放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并取得了一定成绩。龙头企业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偏小,辐射带动作用有限。8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资产总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仅有2户,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的也仅有2户,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二是部分企业管理方式、生产方式落后,技术含量偏低,盈利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企业成长速度缓慢。

  三是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辐射面不宽,市场制约因素明显。

  四是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还不高,个别企业产权制度尚未明晰;企业财务管理普遍较为混乱,帐簿不健全,会计信息不真实,核算随意性较大。

  五是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没有建立,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一些企业与基地和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7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西吉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42万亩,种植马铃薯120万亩;牛、羊、猪、禽存栏7074万头,出栏6775万头,肉类总产量11万吨,优质牧草留床面积7615万亩,实现牧业总产值21亿元;设施农业及西芹总产值21679万元;新建拱棚14598亩,维修日光温室224座,设施农业投入生产17265亩;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面积39797亩,其中:拱棚37397亩,日光温室2400亩;完成旱作节水农业覆膜保墒面积1633万亩。

  马铃薯总产在180万吨以上,全县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55万个羊单位,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木业总产值3.6亿元,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350元以上;西芹实现总产14万吨,西芹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农民人均西芹产业纯收入达到180元;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保墒面积23.8万亩,实现农牧业总产值14.4亿元。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成自治区级现在农业示范基地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7个,农牧业科技示范点40多个,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9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家。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3个,生产单位21个,产量达到100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全县绿色产品生产企业2家,绿色产品产品数2个,绿色产品产量达到53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年来,西吉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论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马铃薯支柱产业的问题:

  一是加工不足(原料不足)。老百姓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执法单位执法不严,导致马铃薯的偷盗情况越来越严重。

  二是由于品种的落后、老百姓种薯的选用认识不足。

  三是马铃薯没有统一包装,只能卖原材料,导致价格不如区外。四是马铃薯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老百姓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到位。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由于西吉县的龙头企业基本上都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加上**财力困难,无力投入大量资金扶持,使龙头企业发展很不景气,信誉度不高,很难得到农户或农民的大力支持,反过来与产业基地、农户关联度底,对农户和农民的带动力不是很强。农村剩余劳动力依托产业化发展,实现就地转移的空间不大,容纳人数不多。从企业销售收入上来看,西吉县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的仅有4家,其余的都比较少,缺少规模大、效益好、品牌响、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从龙头企业对主导产业的带动面上来看,还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而形成的产业聚集群。

  2、区域化布局不均衡,基地建设规模扩大比较困难。产业总体上分布不均衡,对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建设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拿马铃薯来说,尽管走向了国内、国际市场,首先高品质的产品数量如果满足不了外商的需求,创汇增收的前景也就不会很乐观。另外,西吉县农业特色产业优势目前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尤其是西芹、胡萝卜、小秋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的扶持种植、加工转化前景没有拓宽。

  3、农业产业链条延伸难,农产品转化增值率低。产业链条的长短,决定着农产品转化增值的大小。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农产品加工链条短,仍然停留在原料销售上,只有一个"链条节",即使加工,也只是简单的初级加工或粗加工,农产品附加值低,加之生产上是家庭式分散经营,流通上是各自为政、小打小闹式营销,以致农业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形成产业。

  三、改进措施

  必须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品牌优势,走"农业稳县"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优、调特、调名、调强为突破口,以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城镇化的战咯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巩固马铃薯产业,提升草畜产业,培植西芹等特色优势产业。扶优扶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突破加工业,打造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努力把西吉建成绿色农业经济强县,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1.在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上,**传统思想观念,跳出农业抓农业。要以抓企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作为整体来抓,从项目选择到论证、决策,从业主确定到招商引资,从经营机制到项目管理,从市场营销到品牌确立,都进行项目化运作;从原料基地生产到农产品加工,从产品开发到市场策划都按企业化模式运行;从组织贩运到流通销售都按市场化模式营销。特别要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市场化、社会化服务,聚集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构建成新型农村农业产业体系。

  2.在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上,突出区域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构建大农业、大产业。要引导农户间相互联合,整合资源,实行大户联动发展,将产业办出规模。特别是乡镇要加强区域间横向协作,消除自我封闭,共同规划发展适宜本乡镇、本区域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确定之后,用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集中生产要素,重点突破,形成规模,凸显特色。

  3.在农业产业发展措施上,加快以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为主的各项改革,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条件。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是建立良性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改革,重点要强化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户之间,外出务工,经商农民之间采取招商租赁、承包权转让等自由流转土地,采取**扶资、培养技术。联片经营等形式,使土地向大户集中、向能人集中、向农业企业集中,实现土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要组织引导滞留在土地上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上的农民,以城镇化来促进农业产业化。

  4.在农业产业发展经营上,重点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龙头企业,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要立足优势资源和地方特色,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结合,积极发展种植、畜种繁殖等科技型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现有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兼并、联合,整合资源,优化结构。鼓励工商企业兴办农业企业。总之,要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产业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群体,增强市场开拓和辐射带动能力。

  5.在农业产业发展流通上,着力建设以农村市场为主的流通*台,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要结合城镇建设和乡镇主导产业定位,根据区域产业、特色和功能,尽快启动区域主导产业交易市场,专业市场以及大型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设,并将其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规划、同建设,使城镇化、市场化同步发展。此外,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择优扶优,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

  6.在农业产业发展指导上,切实转变行政职能,提高服务水*。**对农业产业的指导服务要从以前包打包唱的行政命令转移到宏观指导、制定规划、政策扶持、培育市场,调节利益上来,走"企业面向市场一一**扶持企业一一企业组织生产"的路子,由企业自行规划产业基地规模、开展扶术指导,回收产品、开拓市畅**只研究扶持、投入等政策,培植社会化服务体系,调解公司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以及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督促企业提高履约率,促进农户与企业从一般的买卖关系变成利益共同体,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利益,而且还分享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逐步建立企业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8

  一、铁门镇基本情况

  铁门镇位于洛阳市西40公里,全镇辖33个行政村,6.5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6.5万亩,属浅山区、丘陵区,是一个农业大镇。镇域内工业发达,交通十分便利,市属企业、县属企业及民营企业星落棋布,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横贯东西,又是一个工业强镇。

  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概况

  铁门镇作为一个工业强镇,镇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工业总产值直线上升,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而另一方面受地理位置、恶劣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占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南岭北山,传统的小农意识禁锢着人们思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仅靠几亩薄地,艰难的维持着生计,农业成了制约铁门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摆脱农业、农村、农民的贫困落后面貌,带领全镇人民共同富裕奔小康,已成为历届党委**首要共识。走“工业强镇、产业富民”之道路,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如何充分发挥地区的区位优势、自然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让广大农民从传统的封建小农意识中**出来,已成为发展的必然,一个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应运而生。南山以发展旱作农业为主,以铁磁路、铁盐路为经济发展带,两侧各500米种植朝天椒和烟叶,北山以养殖和特色林果种植为主,川区以蔬菜种植为主,形成种、养、加工为一体的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基地。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成果

  铁门镇的农业产业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xx年通过考察论证,镇**决定在铁磁路、铁盐路经济种植带发展朝天椒种植500亩。万事开头难,为了保证朝天椒种植成功,镇**成立了专门组织,党委**、镇长亲自抓,主抓副职专职抓,并抽调15名机关干部成立专门工作组深入南岭各村的农家院户、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自觉接受统一规划,让出土地种植朝天椒,对自觉自愿接受统一规划种植朝天椒的农户,**在育苗、耕作、施肥、盖膜、栽植等方面予以资金扶持,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对不愿接受**统一规划,拒不种植朝天椒的,**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辣椒种植成功了,然而市场销售不畅,**按当时承诺的保护价全部收购。镇**积极与外地客商联系,组织辣椒供需洽谈会,一年又一年努力,市场销售畅通了,椒农从中得到了实惠,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地位也改变,由过去的**提倡、**扶持、强行干预变成了现在的政策指导、重点扶持、区域种植、规模化经营,变主导为服务,广大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地位也变了,由过去的被动变主动,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历经八年的艰辛努力,朝天椒种植从最初植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16000亩,种植区域由原来的产业带周边的7个行政村,辐射带动全镇二十二个行政村,朝天椒种植农户由原来的1200户发展到现在的6000余户,种植面积超千亩的村达10个。XX年仅朝天辣椒总产值达6400万元,户均纯收入达5000元。

  为了规范朝天椒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朝天椒种植产业。XX年,铁门镇朝天椒种植协会在各级的关心下应运而生,辣椒生产规程、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有章可循。为了适应市场规律拉大产业链条,辣椒协会于XX年4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铁丰”牌商标,随着产业基地的不断扩大,于XX年6月成立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XX年4月,铁门镇种植的朝天椒相继获得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XX年5月,铁门镇镇被推荐为河南省名优辣椒镇。XX年3月,铁门镇与洛阳农科所合作的“朝天椒引进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与运用”项目获洛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叫响“铁丰牌”朝天椒品牌,实施品牌战略,种植协会在扩大对外宣传的同时,为了规范产销渠道,杜绝无序经营和价格竞争,保护朝天椒品牌和质量(!)。XX 年县、镇投资250万元在铁门镇陈村村建成新安县辣椒专业交易市场,统一市场收购、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品牌包装,切实维护了椒农和客商的利益,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每到收获季节,辣椒收购红红火火,全国各地客商慕名而来,最多达120余家。更让人振奋的是,铁门镇朝天椒除内销外,由客商经厦门、贵州等地远销日本、韩国。

  由于辣椒产业的不断壮大,还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一是出现了一大批的以经销辣椒为业的本地经纪人,涌现出一批靠经销辣椒迅速致富的典型;二是辣椒收购、分级、包装等环节,带动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三是带动了餐饮、商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椒农在获得生产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的利润,以辣椒生产为龙头的产业链条得到长足发展。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烟叶生产和蔬菜种植,也经历了朝天椒种植过程的同样经历,从群众不认可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引导到市场引导,种植规模不断壮大。至XX年烟叶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50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烟叶生产创产值175万元,蔬菜生产创产值320万元。

  铁门镇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面积共计27000亩,占耕地面积的40%,而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新房、楼房盖起来了,三轮车、摩托车、小手扶几乎家家都有,生活水*不断提高,如今的农村几乎和城市没有差别,到处呈现出和谐、文明、向上新风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拉大拉长产业链条,我们将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引导农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培植支柱产业和名牌农产品建设特色农业,建设龙头企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产品市场网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大市场相链接,使广大农民在获得生产环节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利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向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变。1、XX年底前完成朝天椒绿色食品申报工作;2、完成辣椒深加工项目论证工作,投资1000万元,XX年底建成辣椒深加工厂一个;3、新上蔬菜加工项目一个;4、进一步完善辣椒市场功能,在原有市场功能的基础上,拉大市场框架,硬化市场8万㎡,建交易厅、棚及仓库9000㎡,购置辣椒检测及化验设备一套,并完成市场配套设施1000㎡。

  五、铁门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做法

  回顾铁门镇几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几多艰辛,几多收获,经验做法概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成为历届党委**的共识,不因**人事变动更改,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认准的路子走到底;2、充分发挥**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产业化初期,**唱主角,大力提倡、政策扶持,行政干预、利益导向,通过各种行政手段,真正炒热干群思想,使广大群众有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自觉的从小农意识的思想束缚中**出来,顺应市场发展规律,自觉调整种植结构,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3、产业基地形成后,**的作用由主角变为配角,主要引导农民成立民间协调组织和协会,靠民间组织规范生产行为,靠技术章程规范生产环节。以市场信息为依托,引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以民间组织为依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培训服务工作;4、敢当红娘,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导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走贸、工、农一体化发展道路。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9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粮食生产情况

  xx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3年,全县粮食总产84.7万吨,连续十年丰产增收。其中:夏粮单产500.9公斤,居全市第1位,连续7年超千斤;夏粮总产50.4万吨,首次突破10亿斤。2014年,全县101.4万亩小麦,总产50.8万吨,*均亩产501.1公斤,连续8年超千斤,连续12年增产丰收。

  (二)蔬菜瓜果生产情况

  xx县蔬菜瓜果品种主要包括西兰花、水果黄瓜、樱桃番茄、苦瓜、丝瓜、芥蓝、胡萝卜、白萝卜、白菜、西瓜、甜瓜等。2013年,全县蔬菜生产总面积28.56 万亩,总产量75718.6万公斤,总产值244405万元。其中:露地菜24.82万亩,产量60718.6万公斤;温室面积0.97万亩,产量25190万公斤;大中棚蔬菜面积 1.45万亩,产量5800万公斤;小拱棚1.32万亩、产量4630万公斤26万亩。露地菜2012年*均产量为4200公斤/亩,2013年*均产量4700公斤/亩,每亩增产500公斤。其中:付井、周营、纸店、留福四乡镇大棚西瓜种植面积*4万亩,*均亩产达5000公斤。

  (三)槐山药生产情况

  2013年,xx县槐山药种植面积20000亩,种植区域涵盖北城、东城、白集、新安集、纸店、莲池、范营等7个乡镇(办事处),以xx北城为中心,辐射带动周口、淮阳、西华、郸城等县市种植槐山药面积达30000亩。正常年份*均亩产6000公斤,槐山药生产已成为当地农民农业生产的主要经济增长点。

  (四)高粱生产情况

  以xx县久酒中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依托,2012年我县开始发展高粱种植。2013年,该公司在xx县及周边市、县种植酿酒高粱12万余亩,*均亩产750公斤,建立了国内最大的优质酿酒高粱生产基地,其中在周营、赵德营等乡镇的11个行政村流转土地20900多亩,进行生态酿酒粮食(高梁、小麦)生产(种植)基地建设,并在周营乡建设一个与项目相配套的占地300亩、建筑面积4万*方米的具有凉晒硬化场地,库房,职工生活服务设施和分筛、烘干、脱壳清理、灭菌、包装等多个车间的加工基地,与贵州茅台集团、台湾金门高粱酒厂、泸州老窖等酿酒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关系,年提供酿酒高粱12000多吨。

  (五)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情况

  截至目前,全县流转土地面积30万亩。全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133家,其中,市级示范合作社26家,省级示范合作社5家,国家级示范社4家。在民政部门注册的专业协会6个。合作社注册资金总额达46亿元,合作社成员14万户,行业及生产经营范围涉及畜禽养殖、蔬菜、林果、粮食、秸秆利用、中药材、农机、沼气服务等多个门类。在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

  1、周口金丝猴乳品农业产业化集群、周口永欣生猪农业产业化集群被省**命名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集群,成功开发了一大批以优质面粉、糖制品、豆制品、面制品、肉制品、油制品、饮料制品等为主的广受市场欢迎的农产品,并逐步建成了“生产与销售相连接、本地与外地相沟通、国内与国际市场相接轨”的农产品大流通格局,培育出了一大批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

  2、付井镇郭岗村是xx县177个重点贫困村之一。2011年,该村被确定为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村,经村民民主评议,将大棚蔬菜种植作为该村的支柱产业。截至目前,该村塑料大棚发展到800余座,占地面积600亩,年可实现纯收入700万元左右。

  3、北城以种植槐山药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8家,合作社种植面积12000亩。

  4、北杨集乡林寨行政村在村支书林峰的带领下,村民以土地入股形式成立了xx县林家富种植专业合作社,对林寨行政村的耕地实行了整村流转,以发展优质小麦、优质玉米规模种植为主,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

  5、xx县瑞丰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石槽集肖营行政村流转土地521亩,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山东金乡客商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辣椒加工厂及冷库。

  6、周口市雪荣面粉有限公司是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北城、石槽集乡流转土地12000亩,建立了优质粮食生产基地。

  (六)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积极引导、强化服务,全县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一是以优质强筋小麦、油料作物、棉花生产为主的粮棉油产业。二是优质马铃薯、棚菜、槐山药、西瓜生产为主的蔬菜瓜果产业。三是以白术、白芍、薄荷、桔梗、牡丹、凤仙透骨草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

  二、现代农业发展的做法和成效

  (一)抓规模化,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坚持把结构优化、规模经营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全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按照规模化生产、特色化发展、区域化布局的思路,调整优化种养结构,突出抓好了东部酒用高粱种植、奶牛养殖、牛奶、大豆深加工,中部的订单优质小麦和小麦良种繁育,西北部的槐山药种植和南部的三粉、三辣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二)抓产业化,提高现代农业综合效益

  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强龙头、建基地、构载体,增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以金丝猴为主的牛奶、玉米、大豆深加工产业链;以雪荣面粉、掌柜食品等为主的面粉生产产业链;以三闸纺织、振东纺织为主的棉花精深加工产业链;以秋迪糖业为主的科技产业链。目前,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家,其中省级6家,带动了*50%的基地和8万农户走上了产业化经营之路,农民户均增收*2000元。

  (三)抓标准化,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坚持把推进农业标准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着力点,不断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三个体系”建设,有力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双提高。一是抓好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突出抓好产地环境治理、生产技术规程、农产品质量检测三个重点环节,通过**引导、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坚持定期到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大中型超市进行抽检,并配备专业检测人员,初步构建起了从生产基地到流通市场比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二是抓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使农业生产的每个环节都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轨道。目前,目前,全县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25万余亩,认证无公害食品18个、绿色食品3个,涉及小麦、高梁、蔬菜、水果、水产养殖、冰糖、面粉等产业。2014年,全县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个、产品4个、绿色食品基地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个,获得省级“放心菜示范单位”1个。三是抓好农产品监督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深入开展了农产品专项整治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并对农资市场定期专项整治,有效保障了广大群众的利益。2013年,我县被省农业厅表彰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先进县。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10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我市是农业大市,为全面摸清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发挥**委员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作用,*期,市**农业活动组组织委员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年来,市委、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引导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方向发展。有关职能部门着力把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作为主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营造环境和强化服务等措施,有力促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到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025元,粮食总产量41.61万吨。广水成为全省粮食主产区、全国牲猪调出大县。

  1、农业龙头企业得到进一步壮大。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9家,5000万元以上的28家,亿元以上的9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到6.8亿元,34家企业分别荣获湖北省、xx市、xx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省级3家,市州级17家,县市级14家。大自然农业、妙知未食品、高翔麦面、奶狗面业等龙头企业,积极实施订单生产,逐步建立起企业与农户利益链接机制,农业企业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品牌整合、质量检测等工作得以稳步推进。其中大自然农业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涂氏农贸出口创汇60多万美元。

  2、农业产业基地得到进一步夯实。在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带动下,区域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优质粮、吉阳大蒜、食用菌、牲猪、水产养殖、果茶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特色板块经济初步形成。全市优质水稻面积已达到30万亩,优质小麦面积20万亩,果茶面积10万亩,花生8.6万亩,油菜10万亩。吉阳大蒜5万亩,主要分布在太*、李店、陈巷、十里、骆店等乡镇办事处。蔬菜基地4万亩,主要分布在长岭、余店、十里、武胜关,其中东晨农业种植的功能蔬菜,已达20xx余亩,标志着我市蔬菜种植从传统型向科技型的转变。食用菌3500万棒(袋),主要分布在吴店、郝店、蔡河、武胜关。全市牲猪年出栏64万头,水产养殖3.3万吨,家禽出栏20xx多万只,其中王鸽年出400多万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正在形成,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86家,其中示范合作社12家。

  3、农业产业质量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市先后建立了大蒜、“三白”蔬菜、茶叶、食用菌、马铃薯、萝卜、胭脂红桃子、牲猪、水产养殖等八大示范基地,建立生产记录档案1.5万册。实行标准生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38万亩,食用菌20xx万棒袋,牲猪养殖35万头,水产养殖5.7万亩,标准化覆盖率达到65%。同时我市的吉阳大蒜、胭脂红桃子被列入全国标准化生产示xx县市。连续两年,农业部和农业厅组织对我市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进行了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全市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农业品牌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几年,我市涉农企业从过去的小作坊式逐步向公司化发展,品牌意识逐步增强,品牌建设得到各企业的重视,拥有农产品注册商标和“三品”认证的企业逐步增多。一大批农产品取得了“三品一标”的认证。如:胭脂红桃子和吉阳大蒜,分别于20xx、20xx年被国家认证为地理标识产品;先后取得认证的还有杨林沟茶场的“杨林沟”牌茶叶为有机茶,星光集团的“花山鱼”为绿色食品,鄂北米业的“武胜关”牌大米为绿色食品,余店的“三白”蔬菜为绿色食品,“吉阳”牌大蒜为绿色食品,大自然公司的小龙虾为无公害农产品,长岭李畈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李畈”牌萝卜为无公害农产品。xx市仁健食品“家里客”商标,xx市奶狗面业“奶狗”商标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这些产品认证和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带动了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5、休闲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的一种改变,能极大地促进农民的就业增收。广水地处南北交汇地带,地形地貌及饮食文化特色明显,*几年休闲农业发展迅猛。目前,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76家,总资产5000余万元,年营业额3800万元,年利润1000余万元,带动农户数260家。其中双龙泉生态园、长岭水泊梁山被省农业厅和旅游局授予“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园”。

  二、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农业产业化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农业产业链条长、见效慢、不可控因素多,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传统产业萎缩,新型产业优势不明。*几年,我市部分传统产业正逐步萎缩。如:食用菌产业,前几年在**大力支持下发展较快,但*两年却大幅滑坡,种植数量由高峰时的5000万棒(袋)左右下滑到20xx年的不足3500万棒(袋),且主要集中在吴店、郝店、武胜关等乡镇。曾经在市场上比较畅销的余店“三白”蔬菜、吉阳大蒜,现在种植面积正逐步萎缩。*两年新兴的多功能蔬菜、王鸽养殖、中草药种植等产业,由于规模、品牌、市场等原因,比较效益不高,尚缺乏产业发展优势。

  2、企业与基地脱钩,带动作用不强。我市农业生产基本上仍是农户分散性经营,机械化水*不高,劳动力投入大,且大多又是“4050”人员,科学意识谈薄,技术知识更新慢。*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些农业产业化企业,由于在家劳动力减少、土地流转不畅、种植业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没有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企业与基地严重脱钩,造成有企业无基地现象,导致有较多企业存在原料不足的困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出带动作用。如:*年发展较快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高祥麦面,由于基地建设滞后,本地小麦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大部分是从外地调进。今年刚投入生产的新吉阳公司,由于菇农种植积极性不高,企业未能建立生产基地,全年仅收购东晨农业公司种植的白灵菇116.26吨,开工生产仅32天,导致企业举步维艰。

  3、品牌意识淡薄,市场竟争力不强。我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部分是科技含量低的简单粗加工,主导产业和产品存在有市无优,有量无质,品牌效益差等问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低。虽然有吉阳大蒜、杨林沟茶叶、“三白”蔬菜、王鸽等一批叫得响的农特产品,但大多数属分散经营,整体规模不大,品牌优势没能显现。全市粮食加工行业成规模的厂家有达10多家,但绝大多数为低端产品,有的甚至没有品牌,靠走量来获得微薄利润,难以进入高端消费市场,市场竟争力不强,几乎没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没有一个在市场上叫得响的畅销品牌。

  4、融资、用工困难,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市场融资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要素。我市农业龙头企业都是民营实体经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粮油加工、种养殖产业等农业产业化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收储加工等环节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可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放贷额度小、门槛高、手续繁杂,融资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我市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是滚雪球式发展,实行家庭式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和市场研发开拓上缺乏人才支撑。由于生活环境、工作待遇等原因,有的引进了技术人才也难以留住,企业难以发展壮大。此外,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量大,季节性强,而本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在家劳动力不仅年龄偏大且远远不能满足用工要求,用工困难也是困扰企业发展的又一难题。如大自然农业公司在旺季需用工300余人,不得不到外省招工,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也不利于成熟产业工人的培养。

  三、加快发展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建议

  1、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力度。针对我市龙头企业少、小、弱的状况,研究制定关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真正做到扶持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一是积极开展科企、银企对接活动,**要在资金、税收、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要解决好企业融资难、滚动发展的问题。二是**要出台土地流转鼓励政策,让土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帮助企业建设原料生产基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部门与企业的协调、服务,全力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四是加大对农户的.服务引导,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充分调动农民种养殖积极性,为企业提供土地、劳动力等保障。

  2、加大龙头企业培植力度。建立农产品产、供、加、销一体化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按照“依托板块引项目,围绕龙头建基地”的思路,要在“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衔接上下功夫,帮助企业逐步走出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无龙头的困境。结合我市特色农业板块,做好企业与基地的对接,增强龙头企业对生产基地和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给予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和政策项目的支持。重点扶持大自然农业、高祥面业、妙知未食品、深广物流、永泰牧业等企业,力争在3年内实现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

  3、加强资源整合培优创特。**要出台政策,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实行强强联合,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让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我市茶叶、粮油、王鸽等品牌、资源的整合,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快农产品检测监督体系建设,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产品加工的支撑作用,促进农产品的加工质量和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对广水传统的吉阳大蒜、*林萝卜、“三白”蔬菜、胭脂红桃子等特色产品,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这些特色产品进行深加工,进一步拉长拉粗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4、加强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强化产业引导规划,进行区域化布局。各地要在各自传统种养殖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确定本地的主导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升值,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益。形成北有食用菌、牲猪,南有粮油、吉阳大蒜加工,东有茶叶、中草药、功能蔬菜,西有蔬菜、养殖、休闲农业等农业板块发展格局。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3)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菁华5篇)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1

  20xx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枣园村基本概况:

  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2017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产业发展现状

  枣园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参等特色产业。但从*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xx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三、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2

  一、 草畜产业发展现状

  1、全县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年来,芦溪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开发草产业、提升猪产业、优化羊产业、推进牛产业、发展特种养殖业”的总体思路,以科技兴牧、提高综合效益为中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配套技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使草畜产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逐步成为全县的农业支柱产业。20xx年底,全县天然草原面积有19.6万亩,已利用面积10万亩;年内生猪总饲养量25.01万头,出栏14.25万头,年未存栏10.76万头;牛总饲养量3.47万头,出栏0.36万头,年未存栏3.11万头,其中奶牛0.05万头;羊总饲养量4.2万头,出栏2.34万头,年未存栏1.86万头;鸡125.6万只,出栏70.99万只,年未存栏54.61万只;鸭总饲养量101.78万只,出栏57.53万只,年未存栏44.25万只;鹅总饲养量33.25万只,出栏18.73万只,存栏14.52万只。年内肉类总产量15458吨,蛋产量1241吨,牛奶产量2282吨、水产品产量3530吨。草畜产业产值达9122万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374.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6%。

  2、畜牧业大户养殖情况

  20xx年涌现出总饲养量在50头以上的山羊养殖大户60户,总饲养量在1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大户10户,总饲养量在5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大户8户,总饲养量在60只以上的养鸡大户20户,总饲养量在60只以上的养鸭大户280户,总饲养量在60只以上的养鹅大户80户。

  3、畜牧业加工情况

  目前我县的畜牧业收入以直接出售为主,仅有畜牧业加工企业5家,20xx年完成畜牧业加工产值仅3000万元左右,且大多以加工猪肉为主,加工牛、羊、鹅、兔等草食畜禽产值仅100万元左右。

  二、草食畜禽发展的有利条件

  综合分析,芦溪县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具有良好地基础条件和市场潜力,主要表现在:

  (一)饲草资源充足。全县现有可利用草场面积10万亩,人工牧草1.2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30万吨。据测算,仅上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后,载畜量可达130万个羊单位。而目前全县草食畜存栏只有42.3万个羊单位。如按新增10万亩牧草计算,在现有基础上可净增50万个羊单位。考虑到现今畜禽育肥期缩短、利用配合饲料饲喂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等因素,全县草畜承载量可在目前水*上翻一番多。

  (二)发展条件较好。多年来,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探索,创出了"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的经营模式,龙头企业芦溪县一村食品有限公司和源华食品有限公司,发展势头强劲,全县规模养殖、种草大户不断增多,占到全县总农户的16.5%。配混合饲料利用、秸秆青贮氨化、“五良”综合配套利用等技术正在稳步推广。黄牛冻配点、猪人工授精点、雏鸡孵化点等基础设施可基本满足畜禽品种改良的需要。草畜产业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率、覆盖率、贡献率达到了较高水*,这些都为我县草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比较效益明显。从*几年的情况来看,种植业除设施农业外,水稻等大田作物的边际产出效益逐渐下降,挖潜空间十分有限。而草畜产业却是一个朝阳产业,边际产出效益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未来支撑全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据调查测算,20xx年全县水稻亩收益为157.6元。若按设施畜牧业计算,则收益更高,如某农户20xx年占地1亩,新修暖棚牛舍8间,饲养肉牛20头,养羊100多只,年纯收入*2万元,远远高于设施种植业的产出效益。

  (四)市场前景广阔。加入WTO,芦溪县在全球性的经济大分工中,具有一定竞争力和能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应当首推草畜产业。畜产品价格方面,芦溪县牛羊肉等畜产品价格优势更为明显,其中羊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50%左右,牛肉价格低80%左右;从国内市场看,草产品需求量年达1000万吨,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而国内生产能力只有200万吨。畜产品价格方面,从*年来市场情况分析,价格波动最大的是猪肉,牛羊肉相对稳定,国内所有的星级宾馆、饭店所需的牛肉和羊肉主要依赖进口(价格为30元、25元/斤),国内市场尚难以满足需求。从占领市场的角度看,芦溪县靠*广州、福州等发达城市,只要有所作为,就可以在未来的销售市场抢占一*之地。

  三、草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的产业观念不强。相当一部分农民仍存在"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换油盐"的小农观念,对草畜产业发展前景及潜力认识不够,只把它作为家庭副业对待,舍不得投入,使草畜产业难以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影响了草畜产业的规模效益。

  (二)产业化层次低。结构单一,发展不*衡,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短,开发规模有限,形不成基地优势。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无龙头的问题仍很突出。

  (三)科技信息服务滞后。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作用发挥不够,畜牧科技人员短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草畜产业生产能力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单项的、局部的多,常规的、一般性的多,高新的、具有重大开发意义的、系列配套的技术和科研成果少,从而影响了草畜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开发资金严重不足。科技推广投资比重偏低,部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严重受阻。由于部分乡镇财政困难,一味等待省、市、县财政投资,对草畜产业的发展投资“注血”不足 。

  四、推动草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思想,更新观念,强化“主导”意识。要积极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新挑战,抢抓机遇,把草畜产业作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主导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中予以体现和加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予以重视,切实增强全县上下加快发展草畜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坚持以草为本、草畜并进的原则。要把种草作为发展畜牧业的基础,做到以草定畜,协调发展。在草业开发上要致力于实现立草为业,做到种草与草产品加工销售和发展草食畜相结合,走产加销一体化、低成本高效益的路子。要结合长江防护林项目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适当压缩水稻面积,加大饲草种植面积,建立"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实现人均1亩饲草的目标。畜禽养殖以短期育肥为主,使有限的饲草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与管理。按照“大规模、大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制;多种成份、多种经济组织并存”的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起点地抓好饲草料加工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建设,使之形成经营机制新、技术水*高、规模效益好、市场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经济组织。重点做大做强杜仲饲料公司、一村食品公司和源华食品公司。同时,要把发展草畜产业与实施名牌战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建一个企业,创一个品牌,搞一个“氏族”,开发一个系列,实行由粗到精,由主产品到副产品,从正品到下脚料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

  (四)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科技兴草、科技兴牧”战略,加强新型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大力推广牧草种子包衣、根瘤菌拌种等牧草栽培技术,优良品种引进、改良技术,草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重点推广“五良”(良舍、良种、良法、良料、良医)综合配套技术;推行"*行为+科技人员"的技术推广新机制,健全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机构,稳定畜牧科技队伍,用政策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他们搞好科技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各级服务组织和重点服务设施的建设,在*统一协调下,将龙头企业和各有关部门及乡(镇)、村基层服务组织结合起来,大力推行“乡(镇)站+农户”、“公司+农户”、“协会+农户”、“技术服务部门+农户”的服务形式,建立较为完善的生产销售、科技推广、信息反馈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加强市场建设,搞好草畜产品流通。牢固树立抓生产先抓流通,抓流通先抓市场,依靠市场促进生产发展的思想,大力培育和开拓草产品、畜产品市场。一是在县城和集市建立草产品交易市场;二是在县城和有条件的乡(镇)开办畜禽产品初级交易市场,重点建好县城活畜禽交易市场;三是在畜产品生产集中区建立畜产品专业市场。四是大力发展各种运销实体和贩运大户,鼓励农民发展各种形式的购销服务组织,不断巩固壮大草畜产品营销队伍。

  (六)加大植物检疫和动物防疫力度,确保草畜产业健康发展。要认真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法》和《动物防疫法》,严防把牧草疫病和动物疫病带入本县境内;要突出重点,对主要的畜禽传染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使其不发生或得到有效控制。畜牧、工商、卫生、*等部门要紧密配合,既要搞好场地检疫,又要搞好屠宰检疫和市场检疫。

  (七)各方协调,互惠互利,为草畜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开“绿灯”。要建立以国家投入为导向,集体和农民投入为主体,全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体系;要认真贯彻省、地、县关于加快草畜产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利用草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草业生态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动物保护工程和暖棚养畜禽工程。金融机构要对规模种草大户、养殖大户、养殖场及草产品加工、畜产品加工、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禽交易市场等给予重点信贷支持。要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畜禽疫病保险等业务。其它相关部门也要在生产和经营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推动草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3

  xx村委会辖xx村、xx村、xx村3个自然村。国土面积18.06*方公里,属半山区,耕地总面积1251.19亩(田889.81亩,地361.38亩),人均耕地面积1.03亩。其中,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3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9亩;林地25303.50亩;其他面积131亩。据初步统计,201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80万余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90万余元,占经济总收入80%以上;畜牧业收入28万余元(年内出栏肉猪559头),占经济总收入5%。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余元,主要以种植小米辣、烤烟等为主。目前已种植成功一个果品翠冠梨。已签订农业承包合同300余份,土地承包面积1251.19亩。从以上数据得知,居住村民不算多,每户以6口之家计,户有承包地6亩以上,再加上自行开垦的荒地,户有耕地可达10亩还多,但经济收入偏低。通过采取与村“两委”领导、村民小组长和村妇女组织、老年协会负责同志座谈,进村入户、实地查看的方式,对xx、高搂寨、xx3个村子发展农业产业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产业优势条件分析

  一是居住户数少,人均拥有耕地面积较人口居住密集的甸尾、铁所,户有耕地多。

  二是群众学*使用科学知识意识强,民风纯朴,都有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对改变村庄面貌期盼度非常高,都愿意积极参加新农村项目建设,参与土地流转并支持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

  三是3个自然村位置依山傍水,无环境污染,发展高原特色产业空间大。

  二、发展产业劣势条件分析

  (一)产业结构单一,全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没有其他支柱产业,农业种植仅从过去单一结构的种植水稻、玉米发展到现在种植烤烟、洋芋、小米辣,种植的经济作物品种单一,导致全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二是种植的农产品收购价格不稳定,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比较突出。如扩大洋芋种植面积后,遇年景好时节,虽丰产,但收购价反而较干旱时期低。三是农户种植信息匮乏,不能及时调整栽种品种,种植农产品无市场或售价低。四是因人口老化、家中人口少或壮年劳力常年到乡外务工等原因,导致部分农户耕作无劳力,全年经济收入低。四是没有很好地发挥和利用当地资源,打造独具一格的特色产业,导致不能形成带动性规模化产业,全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限制产业发展的空间。一是通村公路和种植区的路况差。从乡进村道路除有1条里程*6公里、宽为3.5米的弹石路和跃进水库周边有1条里程约3公里、宽约2米至3.5米的水泥路面外,其余得到硬化的路面为土石路。二是农田灌溉水源不足。3个自然村虽依山傍水,但因跃进水库为人饮水源水库,反而形成守在水库边无生产用水。

  (三)壮年劳力偏少,公益设施和产品交易场所建设相对滞后。一是全村1200余人总人口中,60岁左右老龄人口已达500之多,占40%,空窠老人居多,对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影响。二是因距乡*所在地有一定里程,加之3个村组之间相距3公里左右,导致公共设施不能资源共享;出现一个自然村中与另一自然村中群众为同一项目建设点意见分歧,建设项目点意见不能达成一致,争取到的建设项目落地生根难;又因无农贸市场交易点,*日,家中无交通车的村民采购新鲜肉食品均只能等到赶甸尾街市时才能采购到。

  (四)处于人饮水库保护区,发展养殖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跃进水库位于xx村和xx村中间路段,如大规模发展养殖业,可能导致疫病传播而污染到为建水整个城区居民提供的饮用水源,因此当地养殖业相对滞后,不能成规模地发展养殖业。

  三、发展农业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一)广泛开展科学技术培训,提高抗风险能力。积极联系农技部门,指派专家或技术员实地为村民开展种植知识培训,让村民掌握更多科学种植技术。同时,村组干部带头,积极推广和引导农户种植经济价值高的新品种,适销对路的农作物。

  (二)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以强村富民为突破口,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是结合美化净化跃进水库周边环境的要求,以xx村为首,动员每户村民用2亩左右的耕地种植果树。因缺少壮年劳力,种植果树首选易于老年人管理,果形大、果味好的苹果、脐橙、车厘子等果树,培植优势互补的产业,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二是向承包田地要效益。坚持农户自愿的原则,引导家中壮年劳力少的农户将承包田地以利润留成的方式承包给他人,实行连片种植的经营模式,推进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三是在延长产业链方面做文章。一方面以招商引资或村集体投资领办等形式,搞好经济作物种植。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搞好配套服务;另一方面,主动与农产品加工企业挂靠,签订农业订单,稳固销售渠道和销售价格。

  (三)提升劳务输出能力,加快劳动力转移。目前,欠发展农业村、组农民收入渠道还不宽,增收基础不稳固,靠年景吃饭、靠农业增收的现状并没得到根本改观,抵御自然灾害和抗市场冲击波能力低。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各级组织的头等大事来抓,以促农民增收为工作中心,加大组织领导和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

  (四)争取多方支持,实施项目建设。要加强xx地区的快速发展,推进项目建设是关键。因此,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各种后发优势,用足政策,争取各级支持,引进项目加快农业生产、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转变村民经济收入滞后和改善人居环境状况。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4

  20xx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枣园村基本概况:

  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2017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产业发展现状

  枣园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参等特色产业。但从*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xx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三、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5

  xxx村位于xxx镇南部塬区,总户113户,总人口 423人,总耕地面积 1324亩。截止目前,苹果栽植面积1110亩,挂果面积达 余亩,常年产量在 吨左右。有富士、秦冠、新红星、嘎啦、黄元帅等品种。目前苹果这一产业已经成为村经济支柱产业,不仅发挥着巨大的富民作用,而且已经成为村经济发展的基石。

  经过我*一年对该村各果农的走访及调研,这一个产业的发展对该村每个人的生活都起到了一定作用,并对该村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稳定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我通过走访,也是“喜、忧”参半,“喜”从何来呢?

  一喜该村是苹果生产最佳环境,该村塬面宽阔,地势*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生产苹果的最佳优生地之一。

  二喜苹果管理水*较高。村上成立了果业专业合作社,并抽调懂技术、在苹果生产管理上有一技之长的人为技术员,并由果业局专门人员指导,根据农时季节举办各种培训班。有力的提高了全村果农的技术管理水*。

  三喜果农的技术意识有所增强,自从20xx年省、市、县提出推广四大技术以来,广大果农通过对比以及自己的实践,已经深刻认识到“四大技术”的重要意义,由原来的不愿意甚至用各种方式抵制“四大技术”到现在县、镇等寻师救技的现象。

  四喜*高度重视销售渠道拓宽,自从我市全面取消两税以后,*的职能转变,通过在广州等沿海地方设立对外营销窗口。并出台一些有利于果商的政策。通过对现有信息员的培训,促使了果品营销氛围。鼓励一部分有市场意识的人走出去,大力发展果库、气调库。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从而使我村苹果的销售渠道由原来的果商一统天下大局面向多方位、全年销售局面的转化。

  在我们看到该村果业生产好的一面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该村果业生产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必须让我们高度重视,否则,将对这以产业有致命的一击。

  一是品种单一。

  中、早、晚品种比例不合理。目前该村,早熟品种基本为空白,中熟品种规模化低,严重地制约了中熟品种的发展,并且占有比例仅为10%左右,且管理粗放。晚熟品种占有比例较大,以富士为多,在果子成熟期间,销售相对集中,容易导致销售难,价格偏低以及抵御市场能力差等现象。

  二是广大果农应用各种技术死板,不灵活。

  对于一种新技术不能根据自己树势,生长等进行相应的配套。常常出现,修剪生搬硬套,喷施农药人云亦云,施肥只注重萌芽肥,忽视追肥。只注重化肥不重视农家肥。大改形只注重疏枝,不重视间挖等。

  三是市场意识。

  果子后续深加工不足以及增值空间相对较窄。许多果农对市场经济规律以及市场经济知识欠佳,往往出现别人是买果子赚钱,自己赔钱。苹果生产出来以后只注重原材料的价格,对后续产业的挖掘不足,极大的影响苹果的增值空间。

  四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遇到风调雨顺之年能有一个好收成,遇到冰雹、冻害等则力不从心。

  通过这次调研,我深刻认识到农业生产,同期长、抵御自然灾害。市场挑战能力差。同时作为我国拥有九亿农民的一个农业大国,机械化、规模化程度较低,我认为,要改变农村现状以及该村果业,必须做好一下几点:

  一是不断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力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应用在生产关系上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不只注重培训农业科普知识,应该全方面的培训,培训市场知识,国家的法律,法规等。把农民培育成为懂政策、懂技术、有道德、有知识的新型农民。

  二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模式。

  农民一家一户干什么事,只能是单打独挑,处处碰壁。只有把全体果农联合起来。形成规模优势、地域优势,才能在市场的冲击下站稳脚跟。从而达到共同受益的格局。

  三是要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不应该只重视一个产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后续产业等。否则,在主导产业遭受到各种灾害后,农民的生活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只有将各种产业配套好,各种技术应用好,农村的持续发展是实在必行的。

  四是要切实转变*职能。

  当前两税取消后,党和国家出台了许多的惠农政策。*要改变有原来的指导方向向服务方向转变。把当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从而不断提高党在农民心中的声望。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4)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菁选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业产业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

  根据深入学*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对全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参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一是龙头企业经济实力有了明显提高。各级供销合作社以社属企业为依托,围绕自治区六大主导产业,依靠当地资源优势,特色产品,重点在农资、羊绒、羊毛、乳业、粮油、蔬菜、马铃薯、烤烟、桑蚕、中药材等产业,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辐射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流通、加工型龙头企业。全系统现有盟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0个,其中,符合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标准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5个;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个;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重点龙头企业13个。

  二、参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做法

  四是通过改造经营服务网络,完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包头市供销合作社在参与和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加大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了农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目前市社共建设基层供销合作社(中心社)40个、村级综合服务社381个、专业合作社35个、组建各类农畜产品行业协会30个,以包头新合作公司为依托,改造新建110个农家店和100个新合作配送网点。乌兰察布市各级供销合作社在改造经营服务网络建设中,将承认供销合作社章程,愿意加入供销合作社的个体经营者及原基层社职工重新组织起来,挂供销合作社牌子,作为供销合作社配送农资商品、收购农畜产品的基层网点,目前通过这种形式新建基层社66个、专业合作社117个。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各地供销合作社自然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条件不同,发展的规模和水*不尽相同,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层次不同。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带动力不强。目前,全系统共有旗县级以上社有企业340个,其中,经济实力强、带动力强的企业很少,多数企业只是勉强维持经营,且企业生产方式落后,技术水*落后,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低,效益不高,距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三是国家、自治区扶持力度不够,严重影响制约了供销合作社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主要的困难是国家、自治区对供销合作社没有扶持政策,供销合作社在争取农牧业产业经营、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项目以及扶持专项资金等方面难度很大,相关的'优惠政策基本享受不到。四是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供销合作社正常的业务经营和发展。农业银行一般情况下不给供销合作社提供贷款;信用合作社贷款额度小,不能满足供销合作社业务经营的需求。

  四、对策和建议

  一是围绕优势产业,尽快引进、改造、培育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各级供销合作社应当围绕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充分利用现有存量资本和经营设施,采取引进、租赁、改造等多种形式,吸纳农牧民入股、参股,整合有效资源要素,开展多方面联合与合作,尽快培育发展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重点发展以当地农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加工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让农牧民不仅得到出售农畜产品的收入,而且还要得到加工增值的收入。

  二是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围绕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新建改造基层供销合作社,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有计划地兴建一批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加快组建农牧民各类专业协会,培育和壮大农牧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牧民在经济上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引导、帮助农牧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市场优势。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农牧户”的产业化模式。通过与农牧民签订产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设立农牧业抗风险的保险制度、实行利润返还等形式,与农牧民建立稳固的利益联接机制,开放和开发各种生产经营要素,参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三是加大**的扶持力度,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各级**应大力支持供销合作社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多年来,各级供销合作社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在深化企业改革,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有了新的进展。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使供销合作社在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步履艰难,进展缓慢。因此建议各级**和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扶持政策,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扶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切实加强社属企业经营管理,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科学管理方式,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社属企业是供销合作社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深化社属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明晰产权关系,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不断提高社属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和竞争力。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和并购等手段,对社属企业布局结构进行调整,使社有资产向产业化经营领域、有竞争能力的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集中,全面提升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能力和水*。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2

  *年来,我县立足自然环境优势,以打造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为契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特色资源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为目标,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面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年来,县委县**结合我县县情,确定了粮食、蚕桑、茶叶、木竹、蔬菜、油茶等重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内容,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奖励措施,农业产业化得到强力推进,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格局,基地规模逐年扩大,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逐步成熟,农业质量、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提高。

  (一)农业产业基地具有一定规模。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县已初步形成以山区为主的茶叶生产基地、以县城盆地为主的蚕桑基地、以洪星乡为主导的山区木竹基地、以碧阳宏村为基础的蔬菜基地以及柯村的皖南花猪养殖基地。

  (二)产业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已初步形成了以五溪山茶场、柯村茶叶市场为龙头的茶产业,以华盛、丝业公司、信达公司、蚕种场等为龙头的茧丝绸产业,以杉森木业、金九贸易、港殿竹业等为龙头的木竹加工业,以桃源罐头、惠达食品为龙头的罐头加工业等四大农业产业体系,为我县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龙头企业实力逐步增强。截至20xx年底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家,其中:茧丝绸系列有华盛集团、黄山丝业公司、黄山信达丝线公司三家,累计产值28295万元,利润达到726万元,税收达到484万元;食品系列有惠达食品有限公司和桃源罐头食品有限公司两家,年产值达到5143万元,利润64万元,税收达到167万元;木竹加工系列有杉森木业、金九工贸、港殿集团三家,年产值达到19579万元,利润达到689万元,税收达到665万元。

  (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迅速发展。截至去年年底我县累计成立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社55家,其中,蚕桑类的合作社13家,茶叶合作社12家,林业合作社12家,养殖业方面的合作社7家,其他特色种养加工业合作社11家。

  (五)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我县农业服务体系中现有粮油站、蚕桑站、茶叶站、畜牧兽医站、植保站等,林业服务体系中现有基层林业站和林业改革综合服务中心等,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为产业化发展、农业项目实施提供有效的行政管理和技术支持。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效

  (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随着农业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县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20xx年农业经济年报统计显示,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25.39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二)农民收入稳步增加。20xx年我县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全县上下积极应对,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县初步形成了粮食、蚕桑、茶叶、木竹、蔬菜、畜牧等六大农村经济支柱,农民人均纯收入556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其中,来自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的收入248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4.7%,农民的家庭状况和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乡村旅游迅速崛起。*年来,我县着力打造旅游经济强县和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旅游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乡村旅游迅速崛起,农旅结合效益显现。同时带动了旅游与工业、农业及文化产业的深度结合,切实增强旅游的牵动作用。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黄山国际山地车节,精心策划组织三届XX县桃花节(开茶节)暨“桃花源里赏花游”系列活动,推出独具XX县特色的赏花-采茶体验-徽菜美食游等差异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全面展示古黟魅力和新农村建设风采,提升XX县知名度、美誉度和外向度。20xx年我县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403.16万人,其中境外游客达到14.86万人,旅游门票收入6822.52万元,旅游经济总收入达到1.63亿元。

  (四)基础设施得到改善。20xx年投入资金1447.5万元,新建村村通道路25条,总里程达到57.9公里;投入资金248万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村16个,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口5000人;投入资金323万元,加固病险水库5座;还有灌溉碣坝、渠道等一批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及时的修复;投入资金160万元,完成农村沼气网点项目45个,新建沼气池750口,全县累计完成8200口;结合沼气项目建设,广泛开展了“三清三改”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工作,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善。

  (五)特色种养业已成为我县新亮点。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特色种养植业发展势头喜人,皖南花猪、黄山黑鸡、七彩山鸡、獭兔养殖、泗溪香榧、芦笋种植基地、山坞无公害蔬菜、油茶基地等一批特色种养植业得到地方**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为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3

  一、铁门镇基本情况

  铁门镇位于洛阳市西40公里,全镇辖33个行政村,6.5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6.5万亩,属浅山区、丘陵区,是一个农业大镇。镇域内工业发达,交通十分便利,市属企业、县属企业及民营企业星落棋布,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横贯东西,又是一个工业强镇。

  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概况

  铁门镇作为一个工业强镇,镇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工业总产值直线上升,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而另一方面受地理位置、恶劣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占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南岭北山,传统的小农意识禁锢着人们思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仅靠几亩薄地,艰难的维持着生计,农业成了制约铁门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摆脱农业、农村、农民的贫困落后面貌,带领全镇人民共同富裕奔小康,已成为历届党委**首要共识。走“工业强镇、产业富民”之道路,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如何充分发挥地区的区位优势、自然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让广大农民从传统的封建小农意识中**出来,已成为发展的必然,一个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应运而生。南山以发展旱作农业为主,以铁磁路、铁盐路为经济发展带,两侧各500米种植朝天椒和烟叶,北山以养殖和特色林果种植为主,川区以蔬菜种植为主,形成种、养、加工为一体的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基地。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成果

  铁门镇的农业产业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99年通过考察论证,镇**决定在铁磁路、铁盐路经济种植带发展朝天椒种植500亩。万事开头难,为了保证朝天椒种植成功,镇**成立了专门组织,党委**、镇长亲自抓,主抓副职专职抓,并抽调15名机关干部成立专门工作组深入南岭各村的农家院户、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自觉接受统一规划,让出土地种植朝天椒,对自觉自愿接受统一规划种植朝天椒的农户,**在育苗、耕作、施肥、盖膜、栽植等方面予以资金扶持,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对不愿接受**统一规划,拒不种植朝天椒的,**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辣椒种植成功了,然而市场销售不畅,**按当时承诺的保护价全部收购。镇**积极与外地客商联系,组织辣椒供需洽谈会,一年又一年努力,市场销售畅通了,椒农从中得到了实惠,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地位也改变,由过去的**提倡、**扶持、强行干预变成了现在的政策指导、重点扶持、区域种植、规模化经营,变主导为服务,广大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地位也变了,由过去的被动变主动,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历经八年的艰辛努力,朝天椒种植从最初植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16000亩,种植区域由原来的产业带周边的`7个行政村,辐射带动全镇二十二个行政村,朝天椒种植农户由原来的1200户发展到现在的6000余户,种植面积超千亩的村达10个。20xx年仅朝天辣椒总产值达6400万元,户均纯收入达5000元。

  为了规范朝天椒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朝天椒种植产业。20xx年,铁门镇朝天椒种植协会在各级的关心下应运而生,辣椒生产规程、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有章可循。为了适应市场规律拉大产业链条,辣椒协会于20xx年4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铁丰”牌商标,随着产业基地的不断扩大,于20xx年6月成立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20xx年4月,铁门镇种植的朝天椒相继获得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20xx年5月,铁门镇镇被推荐为河南省名优辣椒镇。20xx年3月,铁门镇与洛阳农科所合作的“朝天椒引进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与运用”项目获洛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叫响“铁丰牌”朝天椒品牌,实施品牌战略,种植协会在扩大对外宣传的同时,为了规范产销渠道,杜绝无序经营和价格竞争,保护朝天椒品牌和质量。20xx年县、镇投资250万元在铁门镇陈村村建成新安县辣椒专业交易市场,统一市场收购、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品牌包装,切实维护了椒农和客商的利益,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每到收获季节,辣椒收购红红火火,全国各地客商慕名而来,最多达120余家。更让人振奋的是,铁门镇朝天椒除内销外,由客商经厦门、贵州等地远销日本、韩国。

  由于辣椒产业的不断壮大,还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一是出现了一大批的以经销辣椒为业的本地经纪人,涌现出一批靠经销辣椒迅速致富的典型;

  二是辣椒收购、分级、包装等环节,带动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三是带动了餐饮、商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椒农在获得生产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的利润,以辣椒生产为龙头的产业链条得到长足发展。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烟叶生产和蔬菜种植,也经历了朝天椒种植过程的同样经历,从群众不认可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引导到市场引导,种植规模不断壮大。至20xx年烟叶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50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烟叶生产创产值175万元,蔬菜生产创产值320万元。

  铁门镇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面积共计27000亩,占耕地面积的40%,而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新房、楼房盖起来了,三轮车、摩托车、小手扶几乎家家都有,生活水*不断提高,如今的农村几乎和城市没有差别,到处呈现出和谐、文明、向上新风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拉大拉长产业链条,我们将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引导农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培植支柱产业和名牌农产品建设特色农业,建设龙头企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产品市场网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大市场相链接,使广大农民在获得生产环节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利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向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变。

  1、20xx年底前完成朝天椒绿色食品申报工作;

  2、完成辣椒深加工项目论证工作,投资1000万元,20xx年底建成辣椒深加工厂一个;

  3、新上蔬菜加工项目一个;

  4、进一步完善辣椒市场功能,在原有市场功能的基础上,拉大市场框架,硬化市场8万㎡,建交易厅、棚及仓库9000㎡,购置辣椒检测及化验设备一套,并完成市场配套设施1000㎡。

  五、铁门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做法

  回顾铁门镇几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几多艰辛,几多收获,经验做法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成为历届党委**的共识,不因**人事变动更改,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认准的路子走到底;

  2、充分发挥**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产业化初期,**唱主角,大力提倡、政策扶持,行政干预、利益导向,通过各种行政手段,真正炒热干群思想,使广大群众有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自觉的从小农意识的思想束缚中**出来,顺应市场发展规律,自觉调整种植结构,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

  3、产业基地形成后,**的作用由主角变为配角,主要引导农民成立民间协调组织和协会,靠民间组织规范生产行为,靠技术章程规范生产环节。以市场信息为依托,引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以民间组织为依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培训服务工作;

  4、敢当红娘,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导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走贸、工、农一体化发展道路。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4

  金秋九月,你们不辞辛劳,莅临我镇调研指导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为此,受唐**、魏镇长的委托,我谨代表洛泽河镇党委**及全镇农民朋友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按照会议安排,现就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洛泽河镇是一个集干热河谷、二半山、高寒山区为一体的农业大镇,属中深山深切割山地地貌,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幅员面积29***7*方公里,最高海拔2780米(全县最高点),最低海拔850米,相对高差1930米,立体性气候突出。全镇有耕地6.2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仅1.03亩,*坝面积不足2%,林地22.3万亩,森林覆盖率24.8%,是耕地面积的3.5倍。辖13个村2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055人,其中农业人口5834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5.5%,20xx年末,全镇农民人均有粮216公斤,人均纯收入2424元。

  *年来,镇党委**按照“一产调结构,二产抓服务,三产建*台”的目标定位,在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基础上,积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生核桃、花椒、烤烟、魔芋、蔬菜

  等特色产业种植和生猪、土鸡养殖。初步构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新体系,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林产业初具优势规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靠山吃山”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思路,坚持把核桃、花椒作为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加以培植,20xx以来,全镇规划完成核桃种植7个村73个村民小组11.3万亩,花椒种植5村43个村民小组2.95万亩,漆树种植2村20个村民小组1.05万亩,20xx年,仅退耕还林种植的3000亩花椒,收入就超过1500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257.1元。同样,2年后,10多万亩核桃将成为全镇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块状日益明显。

  (二)畜牧产业不断壮大。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化发展,把全镇13个村划分为“河谷果蔬区、二半山粮林区、高寒畜牧区、粮烟综合示范区、工矿经济区”五大发展区域。在虎丘、大寨、龙潭、太坪四个村上半村和笋叶村高寒畜牧区,重点抓好土鸡、能繁母猪、商品猪示范小区建设。*年来,全镇已建生猪养殖小区3个,扶持规模养殖大户6户,规模养殖户生猪出栏占全镇比重的15%。沿蚂怀线和猫谢线建立毛坪湾湾滩、虎丘朝门“现代养猪项目”各一个,扶持养殖户100户;在虎丘村三寨、小苗、朝门新建“退耕还林后续养猪项目”一个,带动扶持养殖户148户。建立虎丘芦茅、小苗、三寨万只土鸡养殖示范点,示范点有上千只4至5斤土鸡已上市。目前土鸡养殖初见成效,为农民带来不错的收益。

  (三)其它产业得到有力巩固。20xx年,规划完成蔬菜种植15600亩,其中核心样板840亩;完成魔芋种植6600亩,核心样板1600亩,根据目前市场价,预计魔芋一项收入将达1400多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200多元;烤烟规划种植5700亩,市级样板1000亩,7月份如没有遭受大雨冰雹灾害,烤烟将是我镇献鸡、簸以、仓盈三村烟区农民的经济支柱产业。

  (四)农业生产组织更加完善。为了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增加产业经济的市场竞争能力,自20xx年以来,洛泽河镇相继成立了洛泽河镇花椒协会、虎村核桃产业协会、向家蔬菜协会等农业产业化新经济组织。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规范产业协会,明确协会职能,进一步建好产业发展的服务保障机制,真正做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经济、技术保障。

  二、下步发展计划

  为加快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是产业良性发展的前提,要做大做强各项农业产业,必须进一步搞好发展规划。一要注重产业规划的科学性。按照“功能分区、布局合理、资源集约、生态环保”的总体要求,降低开发建设成本,加速产业集聚发展。二要注重产业规划的前瞻性。根据全镇不同的资源条件、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潜力,紧密结合长远发展需求,科学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努力完善配套设施,有效避免低水*产业结构,确保农业产业可持续长足发展。三要注重产业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执行建设规划,杜绝农户无序发展,促进核桃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加大产业建设投入。要建好各项农业产业,必须加大投入。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抓住产业发展政策机遇,有重点的增加产业建设资金投入,不断改善交通、水利等基础条件,积极拓展各项产业发展空间。二要坚持集约利用土地。规范实施地上栽核桃,树下种牧草的复合型开发模式,辐射带动畜牧产业的发展,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和资源环境容量。

  三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对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立足村情、社情,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产业管理机构,使产业管理机构的职能职责制度化,为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产业发展上档次、上水*。二要建立精简高效的服务保障机制。按照农村经济专业和经济组织的要求,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依托产业优势,争取扶贫项目资金,规范扶贫互助合作社,为产业发展提供经济保障。三要打造配套和谐的产业发展环境。按照实地、实际、实效的原则,通过会议、举办科技培训班,现场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广大农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邀请知名专家举办科技讲座,对镇、村、社干部进行培训,推广普及产业技术,提高管理水*,营造配套和谐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5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农村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年来,我县农业通过结构调整、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开展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在培育专业大户、建立龙头企业、发展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我就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形已基本形成。

  1、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带动,促进了我县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基地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辐射带动作用加强。通过基地建设,形成了规模化、系列化生产经营,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3、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农民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服务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4、专业化交易市场的建设,大大地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农业产业化的最终落脚点是销售和流通,完善的交易市场和畅顺的流通渠道,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当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不重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有人认为农业的产业化不过是对传统农业的改头换面或换个说法而已,而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这一新生事物,导致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不接受,**也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和政策配套,在操作上也缺乏具体的规划和必要的协调,使农业产业化处于自流的状态。同时,不少人将专业大户发展单纯地与产业化相结合,发展几户大户,成立几个协会,就可以宣传产业化水*上台阶了,而不重视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不重视产加销、农工贸有效结合,这样的农业很难参与市场的竞争,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得不到深度开发。

  2、企业与农民、市场的桥梁作用不够明显,联系不够紧密。

  3、中介产业化组织规模小,实力弱,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发挥作用不够。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农业组织的创新,通过产业化组织的中介作用,建立起农民与市场的协作关系,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4、缺乏市场风险防范机制。

  5、科技推广工作乏力,机构不健全。

  三、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选准主导产业,建立规模基地。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必须要求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而基地建设最为重要。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地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生产优势。在发展基地时,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正确引导,合理配制和利用资源,培育适合本乡镇、本地区的,有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的产业;二是要发展名、特、优、稀等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优;三是要做到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现有传统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四是要做到长期、稳定发展,主导产业一经确定,不要轻易变动,使主导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格局。

  2、着力培育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主的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弱化种植农业,强化加工农业。加强加工、流通企业的发展,应围绕主导产业,按照起点高、辐射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原则,建立一批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强化服务的骨干企业。在发展这些龙头企业时,一是**一定要加强引导和协调,使企业与农民、基地真正形成“公司 基地 农民”的生产模式,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双赢”;二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制定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确保企业正常运行,不半途而废,不损害农民利益;三是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重点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质量的档次,积极引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大型综合项目,带动产业化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

  3、强化中介组织建设,加强组织与农户的联系作用。一是要规范中介组织行为,克服盲目发展;二是要培育中介组织的发展载体,使中介机构在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均有企业支撑,从而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我镇拟建的蛋禽协会,就依托我镇规模较大的孵抱、运销、加工等个体户,从组织形式和服务内容上将会更加完善;三是要建立组织、农民、企业的利益共同机制。中介组织在服务农民时,可采取各种形式,发展经济实体,与农户、企业建立产品(商品)供销关系,明确农民、企业、组织之间的利益分配原则,从而壮大组织实力,扩大组织规模,完善服务功能和服务内容,更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健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风险保障机制。一是应建立产业化发展风险准备金,制定具体的风险金管理和使用办法,重点就放在对公司、农户的风险补偿方面;二是完善企业与农民的风险保证行为,规范两者的生产、经营行为;三是实行商业化风险运作,让保险公司等中介组织介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个体投保或股份合作等办法,减轻**压力,增大风险理赔保障,维护投保者利益,提高农户和企业生产积极性;四是成立风险保障领导机构,在**部门的领导下,让风险双方共同参与,确保风险保障机制得以公正、客观地执行。

  5、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基础上,可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兼并等形式,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动,完善土地流转使用制度,制定土地流转优惠政策,以使农用土地向农业经营能手转移,促使土地相对集中,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是不能搞强迫命令,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二是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三是不能改变土地的所有权;四是要完善流转合同,不能放任自流。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6

  一、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我是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在国民产值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县的农村经济同全国一样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历届县委、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走了一些探索性的路子,逐步确立了蚕桑、畜牧两项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

  一是全县桑园面积达7万亩,常年发种量15万张,畜牧业生猪饲养量达49.2万头;二是产业化发展模式初步形成,蚕桑、生猪产业目标从种植到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已形成,畜牧业也通过专业市场、中介组织加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也雏形初现。三是在结构调整中,农民来自粮食的收入趋于下降,畜牧业与经济作物的比重上升,结构调整真正让农民在“看得见”中受教育,在“摸得着”中学本领,在“学得会中”得实惠,实现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收。xx年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79063万元,按参考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7.5%,比“xxx”末期达到6.1亿元,净增加1.8亿元,年均增长7.6%,比“xxx”计划确定的年均增长7.2%左右高0.4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45929万元,较上年增长7.2%。比“xxx”末期达到3.9亿元,净增加0.69亿元,年均增长7.3%,比“xxx”计划确定的年均增长7.2%左右高0.1个百分点。

  二、我县目前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富即安的思想障碍尚未破除

  一是安于现状不愿调。一些人小农经济意识较强,*惯了“吃一点、卖一点、贮一点”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也有些人满足“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缺乏高速调整的主动性。二是怕担风险不敢调。怕种不好,没有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的经验,怕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担心普遍种植造成价格下跌。三是按部就班不愿调。面对滚滚而来的结构调整大潮,一些人消极对待,被动应付心思严重,一味求稳、求准、不愿接受一丁点风险,满足于微调、慢调,具体表现在品种选择上,只选择自己熟悉,会种、会养的品种,在调整进度上,看左右、随大流,没有一个时间表,调到几时算几时。产生上述思想的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惯势力影响较大,思想不**,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机遇意识不强,对“结构调整”这一新生事物不易接受。

  2、宣传教育不到位

  一是广大农民甚至个别乡、村干部对种植业、养殖业、退耕还林、还草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大调、快调、多调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对非调不可,不调不行的大趋势认识不清,对结构调整的内涵搞不清。结构调整是农、林、牧、副、渔之间的全面调整,是根据当地实际,按照宜农则农,宜牧且牧、宜林则林的原则调整,而不是种多种少的`调整。三是市场波动大,在部分农民中产生了负面影响。

  3、农业产业化进程迟缓

  虽然我县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县所处地理位置,引资融资能力较弱,因而现有产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的有力拉动,资源优势得不到有效转化,产业化进程迟缓。

  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不太明显。

  二是产业化经营体制不完善,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连结不紧密。

  三是主导产业只注重规模未充分挖掘本自然优势,主导产业无自身特色。四是品牌意识不强,虽有天然无公害绿色产品但都没有经过专业机构认证,更无叫得响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五是创新意识不强,新兴产业挖掘力度不足,市场敏锐性不够,总是跟着别人跑,抢站不了市场先机。六是主要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加蚕桑、黄姜等),科技含量低,初级产品多,高附值产品少;大路品种多,优质新品少,产品结构质量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难以参于国内市场竞争。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根据我县的地理环境、传统*惯、自然资源、国内外市场多种因素分析我县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为:

  一是继续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力把蚕桑、生猪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扶持壮大主导产为业的龙头企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二是立足资源、面向市场,围绕绿色农业开展开发特色产品。

  三是积极探索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衔接机制,促使一体化经营健康发展。

  四、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

  1、抓调研、宣传,切实转变观念

  全面摸清,理清思路,转变观念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前提,今年以来我县狠抓农业工作调研、宣传。

  一是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县直涉农部门一把手赴常州、寿光考察农业产业化建设,进一步开拓视野、更新观念,认识到自身不足增强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是深入农村调研,县级每一名领导都有联系乡、村,使我们对本县县情有了更深刻认识。

  三是狠抓宣传,我县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标语、网络等形式宣传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突出其重要性,使广大干部群众意识到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农业结构调整的共识在全社会逐步形成。

  2、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优化区域化布局,必须因地制宜,才能促使农业规模化生产,在这方面县**已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先后出台了《蚕桑产业化实施意见》、《畜牧产业化实施意见》,印发了高效农业示范带《实施规划》、《实施方案》,使结构调整科学合理、有序进行,促使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根据我县情况在中高山重点发展畜牧业,在浅丘山区重点发展蚕桑,在川道重点发展优质粮、蚕桑。

  二是请省、市有关农业、气象、水文等专家对我县农业生产资源进一步合理规划,做到宜桑则桑、宜粮宜粮、宜牧则牧、宜蔬则蔬。

  三是规划突出主导产业,扶持后续产业,提升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3、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产品,大力抓好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

  主导产业产品是为龙头企业提供充足优质的原料,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

  一是根据我县实际,确立了畜牧、蚕桑三项主导产业。在主导产业建设上我们首选项目应为畜牧业,其次是蚕桑、设施农业等。

  二是积极培育后续产业,后续产业既要有地方特色;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时又要有市场前瞻性,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如我们现已开发出的蚕桑系列产品。

  三是主导产业的发展要有品牌意识,力争使我县的一些产业产品尽快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的认证,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农产品。

  4、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带,突出辐射带动功能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选准项目、重点突破、依靠科技、示范带动”的发展原则,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聚集全县的人力、物力、财力倾斜投入,加快农业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积极开拓大中城市市场,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全力打造“绿色”品牌,促进农村经济整体效益全面提升。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上规模、五年见成效”的发展步骤,重点在池河、城关、银龙、饶峰四乡镇19个村建设三大基地、两大园区,即万亩蚕桑基地、5万头畜牧基地和设施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示范园,使该区域内的产业经济效益在较短时期内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递增300元,对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5、创新科技推广体制,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以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建设为契机,我们在业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首问责任制,否定报备制,责任追究制、干部职工绩效考评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农技推广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并制定了石泉县农技推广责任制,农技推广管理职责、基层农技人员绩效考评制度,聘用制度,培训制度及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机制等多项制度,通过加强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建章立制管理人,考评绩效激励人,严格监督约束人,树立依靠制度管事,塑造全县农业系统技术指导员敬岗爱业,奋发有为的良好工作形象,激励广大基层农技人员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起基层农技推广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6、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基础地位

  当前,我县农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增强农民和龙头企业的“造血”功能。

  一是继续坚持金融扶持、财政倾斜、部门帮扶、科技投入的政策,把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在实处。

  二是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把农业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提供和农村教育培训作为支持重点,通过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实现农产品的绿色环保、无公害化,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增强面向农户的小额贷款,通过对贷款的用途、方向限制、扶持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引导其产业化发展,弥补其产业化经营的资金不足。

  四是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扶持,农业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率、效益,增加农业部门科技推广经费,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要求。

  7、发展生态农业,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结合山川秀美工程推广无公害种植、标准化种养、沼气等生态农业技术。

  一是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结合市**实施的月河川道万亩无公害蔬菜计划,在城关、池河发展无公害蔬菜4000亩,以此为重点,在全县逐步全面推广无公害种植,以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扩大生物技术使用和普及。

  二是推广以舍饲养殖为重点标准种养技术,狠抓标准化建圈和人工种草以实现农业内部结构良性循环,降低放牧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三是推广生态沼气技术,为彻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目前我县已建成万余口沼气池,结束了建设农户烟熏火燎、蚊蝇滋生的生活环境,在村民中反响十分强烈,极大地调动了附*农户对生态家园模式建设的积极性,从另一方面来讲又减少了柴薪使用,巩固了退耕还林、山川秀美工程来之不易的成果。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7

  为大力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根据县人大年度工作的安排,农工委在常委会副主任王三毛的带领下,*期先后深入县农办、冈上、向塘、三江等部门和乡镇,就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和成效

  *年来,我县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提出的“全力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把龙头企业作为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加强农产品基地和农业服务组织建设,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向“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经营组织发展,加快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x、龙头企业不断扩大。xxxx年全县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xx家,xxxx年达xx家,xxxx年达xx家,占全市的xx.x%,其中国家级x家,省级xx家,市级xx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xxx亿元,出口创汇xxxx多万美元,实现税收x.x亿元,带动xx.x万农户,实现户均增收xxxx元。

  x、农产品基地得到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是龙头企业联系广大农民的主要纽带。*几年,**每年投入资金xxxx万元左右,扶持龙头企业在“两带”建设农产品基地,基本形成了粮食、生猪两个主导产业和家禽、特种水产、蔬菜、花卉苗木四个特色产业的格局。至xxxx年底,已形成xxx亩以上的规模种植基地xx家,xx棚以上的规模养殖基地xx家,全县生猪饲养达xxx.x万头,家禽饲养达xxxx.x万羽,水产品起水量xx.xx万吨,蔬菜种植xx.x万亩,产量xx万吨,苗木x万亩。

  x、农业服务组织健康发展。每年投入资金xx万元,引导扶持农业服务组织成长,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的有序流通。至xxxx年底,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xxx多家,其中省级示范社x家,市级示范社x家,组建了生猪、蔬菜、水产、粮油等协会x家,各类中介组织xx多个,培育各类农产品经纪人xxxx多人。

  x、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培育和发展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xx个,国家绿色(有机)食品品牌xx个,产品xxx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xx个,注册商标xxx件,拥有“汇仁”、“皇禽”x个驰名商标和“国鸿”、“昌碧”、“稻香园”、“九木堂”等x个著名商标,绿色品牌和商标数量均为全省县(区)之首。

  x、“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基本形成。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挖掘各乡(镇)、村的资源潜力,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如冈上万舍的蔬菜和东潭的蛋鸭、三江村的蔬菜、蒋巷的粮食、黄马的茶叶和花卉苗木、塔城的水产、向塘的蔬菜等。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x、部分企业质量不高,行业分布不均匀。我县龙头企业总体水*还不高,生产规模偏小,大多为初级加工,缺乏精、深加工能力,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和带动能力较弱。如蔬菜传统方式种植偏多,像采用塔城青岚无土栽培、武阳鑫和源蔬菜基地生物物理杀虫等新技术种植的较少。而且,企业所属行业分布不*衡,多数集中在粮食加工、生猪养殖和禽蛋加工领域,不利于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全面发展。

  x、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瓶颈制约发展。我县龙头企业大多正处在发展扩张阶段,资金需求缺口较大。但多数企业用地为租赁土地或农业用地,不具备担保和抵押功能,企业融资较为困难,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x、企业土地流转不易,规模扩张空间狭窄。传统自给自足的种养模式导致农户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不高,而且现在受国家xx年土地承包期限政策的限制,企业不能长期租用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投入热情,制约了生产规模的扩大,难以发挥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

  x、市场营销路子不广,销售渠道不稳定。农业生产容易受天气、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农业市场经济的风险又较大,而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能力还不强,规避风险能力较弱,亟需增强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x、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影响现代农业稳定发展。受资金投入影响,全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比还较为滞后,主要包括农田水利设施较为薄弱,道路交通不够发达,电力线路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要,防灾抗灾能力不够强。

  x、面源污染不容乐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形势较为严峻。大规模的畜禽养殖产生大量粪便和废水,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就直接排放,极易造成空气和地下水污染,附*人居环境也受到直接影响。如八一乡涂埠村生猪养殖导致环境恶化,甚至出现“猪赶人走”现象;冈上镇孵化厂孵完蛋后的`蛋壳直接丢弃和放养蛋鸭,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三、意见和建议

  x、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对龙头企业的科技投入力度,择优选择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重点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农产品深度加工开发和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逐步实现农产品向精、深加工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全面增强企业自身发展水*和竞争能力。

  x、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走多渠道、多形式融资道路,着力发掘民间资本,同时加大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x、进一步鼓励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除了企业应该支付给农户的土地流转费,建议再由**拿出一定财政资金补贴给农户,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大力鼓励规模成片地流转土地。

  x、进一步培育农产品经纪人。加大知识技能专业培训,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农产品营销队伍。积极为农产品搭建流通*台,开辟市场销售渠道,为经纪人提供优质服务,努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促进农产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切实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x、进一步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可随财力的增长而逐年增加,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加快改善基地农田、水利、电力线路等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在农业企业招商引资方面,要认真考察,避免出现钻国家政策漏洞的现象,尽可能地多扶持本地企业。

  x、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过程中,要做到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注重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养殖的良性循环。对一些地方规模化生猪养殖造成周围环境和地下水污染的问题,要加强治理,大力推广伟瑞菜养殖有限公司的沼气发电、污水循环沉淀后排放及八一乡涂埠村养猪专业合作社的生物发酵厂(零排放)的养殖新技术,防止面源污染,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8

  ,全县马铃薯年产量在XX--XX万吨之间,其中外销量在XX万吨以上。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这样说,马铃薯是XX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XX广大山区人民既靠它解决吃饭问题,又靠它解决花钱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马铃薯作为XX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是随着**的积极引导和市场调节作用逐步形成的。在一九九六年以前,马铃薯播种面积还一直徘徊在XX万亩之前,当时播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还是小麦,据19XX年XX月份调查,XX县北部干旱山区种植马铃薯每亩净收入XX元,而种植小麦每亩净收入只有XX元,种植马铃薯的效益是种植小麦的XX倍。

  在这种背景条件下,XX县历届党政部门领导和相关部门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积极合理地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业部门在每年下达农作物播种指导性计划时,逐年扩大洋芋播种计划面积,使马铃薯播种面积从19XX年的XX万亩扩大到20xx年的XX万亩,增长了XX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也由XX%上升到XX%。因此,气候条件影响,市场经济调节和**积极引导共同促成了XX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马铃薯第一大支柱产业的基础。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XX县种植的洋芋主要品种为X薯1号和小白花,其中X%为X薯1号,且该品种在当地有*20年的栽培历史。由于该品种长期没有更换,使洋芋品种退化严重,病毒病、晚疫病、旱疫病和环腐病等病害严重,产量急剧下滑。从19XX年开始,县上开始从XX县省农科院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基地陆续调进X薯8号、X薯1号等洋芋良种XX多万公斤,群众也通过多种渠道从XX等地购买和兑换洋芋良种,缓解了洋芋品种退化严重的现象,改变了洋芋品种单一的状况。为了从根本上改变XX县洋芋品种落后的现象,从20xx年开始,XX县农业局积极与前来XX县帮助扶贫的XX企业驻X代表处合作,共同开展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工作,开创了XX县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工作的新纪元。至20xx年,该项目共投入资金XX万元,其中X方投资XX万元,县自筹XX万元,在县农业局建立了副科级事业建制的县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中心,组建了脱毒马铃薯组培室、日光培养室,在XX园艺场建立了脱毒马铃薯引种、试验示范和培育基地,共有脱毒苗培育原原种日光温室XX座,XX亩,原种培育防虫网棚XX亩,一级种繁育田XX多亩,购置了拖拉机、挖掘机、喷药机等全套的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修建了能存贮XX吨种薯的贮藏库一座,在周边地区与当地农户签订协议,建立了约XX亩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20xx年全县脱毒马铃薯良种种植面积达到XX万亩。

  二、主要实用技术推广情况

  当地洋芋栽培主要采用沟垄种植,采取种二空二、种一空一等模式,由于农民逐渐偿到了新品种和科学栽培管理所带来的甜头,加上农技人员的努力推广,耕作管理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测土配方施肥、叶面追肥、合理轮作倒茬、药剂拌种、土内施药、地膜覆盖、推广应用脱毒良种等科学实用技术的应用率逐渐提高,*均每年推广各类农业实用技术XX万多亩次。

  全县洋芋生产目前仍处在一种比较落后的状态,总体科技应用水*比较低下,耕作管理相对粗放,洋芋作为一种高产作物,其增产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而通过品种改良,科学配方施肥和精细管理,其至少还有20-50%的`增产潜力。

  三、开发利用情况

  随着洋芋种植面积的扩大,全县XX多万吨洋芋产量中,外销量在XX-XX万吨之间,洋芋产品的运销,带动了一大批当地农户,依靠贩运洋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收购网点遍布全县山区XX个乡镇,全县有3XX多户农户长期贩运洋芋,有较大规模的贩运户XX户,其中以沿岭乡农民张兵创办的“XX省XX洋芋运销公司”规模最大,年销售洋芋XX万吨,销售收入XX万元,将洋芋运销到青海、新疆、广州、上海等地,为XX洋芋打出了品牌,树立了形象。XX县洋芋龙头企业除有XX乡的“XX省XX洋芋运销公司”外,还在本县的XX镇和XX乡各建立了一家洋芋淀粉加工厂,年加工精淀粉XX吨左右,预计消化吸收洋芋XX万吨左右,除此之外,附*再无洋芋产品加工企业。

  ,防虫网棚面积达到XX亩,*均每年需投入培育制种和示范推广经费XX万元。在生产目的上要打破小农经济的思想,发展商品薯基地,通过精耕细作和病虫害防治,努力提高洋芋产量和质量,力争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脱毒马铃薯新品种的繁育推广,一方面提高单产,一方面利用我县高海拔、气候较冷凉的特点,力争把我县建成全州的脱毒良种繁育基地,为XX州及XX等地提供洋芋良种,增加群众收入。在全县建立洋芋良种繁育基地XX万亩,至十一五末期,每年为本县及周边县市提供洋芋良种XX万吨。深度发展上要建立自己的洋芋加工大型龙头企业,使洋芋在当地就能被加工转化增值,以提升市场价格,增加种植效益。由**鼓励和领导扶持,兴建洋芋加工龙头修企业2—3家,年加工转化洋芋鲜薯XX万吨左右,加工转化率达到20—25% 。

  中国人口多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城镇化必须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城镇体系。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关键是要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放宽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9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我镇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我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我镇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桥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一是往年在花桥村委会种植食用菌50亩,正常种植36亩,品种有大球盖菇、*菇、香菇。*年来,随着四川、昆明、浙江等主产地的种植品种更新,食用菌的价格也在一路走高,特别是20xx年上半年,种植户亩均可达9000元左右。产值达40余万元。如能在年中期保证玉米地种植的原料、资金及技术条件,种植前景不可估量。同时据调查发现,花乔地区的大球盖菇在窝堵地区种植产量高于花乔,现在大量的种植户也向窝堵地区转移,当地特殊的水文气候和农户多年的种植经验,相信食用菌种植将成为当地增产增收的新亮点。

  二是20xx年元谋闽中公司在高桥村委会承包220亩土地,种植香葱,品种为中国葱、火葱,虽然种植前期历经波折,今年产量产值还未知,但前期有镇党委**、县农业局及当地农户的热情参予,公司还是将高桥当作种植基地来投入开发,在20xx年,还将引进德国米葱进行种植,同时,进一步推广、扩大出口西兰花种植面积,预计发展带动20xx亩。公司高层也经过实地考查,现正在筹备资金投入、土地征集及加工企业建设阶段。

  三是马鞍村委会段丽在下以坝承包80余亩土地,种植大荚豌豆50亩,市场前景可观,12月份上市可达9-11元/公斤。由于受气候的影响,20xx年秋冬季损失达30万元左右,但其本人还将在20xx年1月份种植西兰花,主要品种黄选、玉秀。由于受资金投入、运距条件和技术成本的限制,该种植户所种植的产品只能供给昆明部分市场用作散货,但来年武定到昆明的高速公路打通,其产品就可直供昆明蔬菜市场的鲜货,甚至出口,产值将翻数倍。同时,高速公路的开通,也将意味着武定、高桥成为昆明“菜篮子”的前沿,昆明蔬菜基地的滩头。

  四是早青豌豆种植面积逐步趋于稳定。主要种植地区集中在上片西菊拉、小河、己梯、庄良等村委会,年种植面积约为8000亩,产量达320万公斤,产值6000余万元,下片大村、花桥、老滔等山区村委会面积也在逐年扩大。在来年只要依托品种改良和进一步合理调整种植茬口和节令,就可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增加有限土地的高效产出。

  (二)优势主导产业趋于明显。以上片为主的早青豌豆种植;花桥村委会的食用菌种植;闽中公司高桥基地种植的香葱;种植大户段丽种植的西兰花等产业,这些产业都体现了企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特征,初步形成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模式。

  (三)农业生产标准化逐年提高。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特色、无公害和绿色为主的农产品生产要求,正认真组织上报上片早青豌豆和下片水稻两块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在来年将可使高桥地区*2.6万亩土地认证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同时,将进一步争取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农产品论证步伐。让高桥适应新的农产品生产制度。

  (四)常规农业发展走上正轨

  一是受上级部门及镇党委**的重视,体系逐步理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我镇农业科技单位以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了我镇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二是通过新品种试验示范、良种推广面积逐年扩大。高桥属于冷凉坝区,单一典型形小区域气候使得水稻、及玉米品种发展受到极大限制,适应性、高产性品种较少,经过多年的摸索研究,以及各项试验示范项目的完成,良种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各项科技措施得以常规化实施。

  三是农民培训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通过示范县项目建设品种培训、高产示范区建设高产培训、测土配方项目科学施肥培训、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农民培训工作已步入正常轨道,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农业信息服务快速发展,县镇

  两级都建立农业相关网站,及时搜集发布农业信息,初步形成了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供求、价格、进出口等信息服务的体系。

  二、高桥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瓶颈”问题

  高桥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当中,老的单一农户零散种植方式已然不合时宜,每一个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种植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而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要是就是土地的高度集中,首当其冲的土地流转问题也成为阻碍高桥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对此问题,特别表现在三点:

  1、群众意识淡薄,对土地流转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是农民,没有土地我们还能做什么,更有少数人拿着是草,放开是宝,宁愿长草也不放开经营。

  2、农田水利及道路条件等基础设施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什么是自然灾害,我个人认为,要你下雨时你不下是灾,要你干旱时你不干也是灾,而放眼高桥的土地,不下雨时就旱,下雨时就涝,能排能灌的有多少。

  3、少数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单方面认为土地流转是企业和农户的事,与我何干?没有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会主动的提前预见性的看待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二)农民诚信意识缺失。诚信缺失的现实原因是农户的短期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利益相矛盾,产业发展长期性与市场竞争短期性相矛盾的结果。其实只要有第三方的介入,建立三方认同的一些长效保障机制,该问题自能迎刃而解。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它的带动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的规模进程和效益,但现阶段我镇的龙头企业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小,产权及产品结构单一,吸引的外来资本和社会投入不多,规模效益低,带动能力不强,带动面窄,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有限。

  (四)土壤、气候等条件恶劣,部分土地贫瘠干旱或者涝灾严重,年头旱涝冰雹灾害频发,年尾霜冻冰冻频繁。

  (五)轻商、轻种植户现象存在,引进办法不多,而引进后扶持及管理脱节。

  三、20xx年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应措施及发展规划

  (一)相应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必须扎实做好以下几点。

  1、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不仅仅是成立组织,开协调会议,而是要突出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整合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好产业化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土地流转问题,应按照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积极提供流转服务。据一份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统计显示,调查县中已有85.5%的乡镇依托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建立了流转服务组织,为农民流转土地提供流转信息、法律政策咨询、价格评估、指导合同签订、协调利益关系和调处流转纠纷等服务。在50%的调查县中,由乡村组织提供服务的流转面积已占流转总面积的50%以上。同时,我镇应采取措施支持鼓励流转。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拿出专项经费支持鼓励流转。目前已有11.3%的县(市)拿出专项资金加强土地整理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为通过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有5%的县拿出专项资金对流转双方给予适当补贴。

  2、切实加大投入力度

  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科技、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保证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需求,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技术含量不高的瓶颈制约。

  3、采取切实措施,培育发展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动力。用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发展,其核心是要有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因此,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本着“高水*、大规模、专业化、外向型”的思路,按照“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以中小型龙头企业为辅,多元启动,群体发展”的原则,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步伐。

  4、是大力发展一批。吸引有雄厚资金的民营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为农业产业化增添新活力。通过兴办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壮大龙头企业的规模与实力,做强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

  5、切实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工作

  从提升科学意识和基本技能着眼,从营造科普环境,培养科普队伍,强化科普手段入手,以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大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生产技能。

  (二)20xx年发展规划

  1、依托各级各部门力量,引进及帮扶现有种植企业及种植户,其中,发展小葱xx00亩,西兰花xx00亩,食用菌50万*方米,早青豌豆扩大下片种植面积,提高品质,力争种植面积达到xx000亩,产值达850万元。

  2、引进1-2家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发展新品种种植200亩。

  3、争取元谋闽中公司及种植大户到高桥注册公司,投资办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稳定种植农户信心。

  4、继续做好常规农产品的试验示范,良种推广,优质农资供给。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及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5、完成20xx年武定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建设。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0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基本概况

  *年来,我市通过贷款贴息、带动示范奖励等,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助推了速冻食品等一些主导产业的兴起,企业带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农户增收明显,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有了很大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队伍不断壮大,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迅速,市级龙头企业数量逐年增长,同时涌现出了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在各级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和各项优惠政策的大力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涉农企业投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队伍中来。截至xx年底,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总数已达到36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3家,省级龙头企业50家(目前已达到60家),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数量在全省排名居首。362家龙头企业中有加工型125家,种植型57家,养殖型109家,流通型43家,市场带动型8家,综合型20家,xx年实现总产值600余亿元,农产品和投入品交易额400多亿元,带动本地及外地农户一百多万户。

  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截止xx年底,xx市共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型企业484家,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94家,食品制造业78家,总产值1326.9亿元,增加值502.3亿元,营业收入1221.1亿元,利润总额145.3亿元,税金总额113.6亿元。全市经认定的125家加工型龙头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10亿元,其中,白象、三全、金星、思念分别达到60余亿元、30亿元、 27亿元、18.3亿元。去年,我市有10家龙头企业入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业十强,占全省总数的18%,充分展示了我市加工型龙头企业的实力和水*。

  三是企业实力显著增强。三全、思念公司的饺子、汤圆、粽子等速冻食品的产销量分居全国速冻食品行业第一、第二位;金星集团啤酒产销量达120万吨,连续5年居全国第四位;枣制品生产企业好想你公司产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方便面生产企业白象集团和天方集团产量分别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三位和第十二位;金苑面业拥有全国最大的生产线,日加工小麦2600吨。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我市龙头企业已逐步向上市之路迈进,三全、思念、雏鹰、好想你等公司已分别在海内外成功上市,白象、广安、金苑等国家级龙头企业的上市工作也正在筹备之中。

  四是主导产业渐成规模。市区北部以三全、思念为主体的速冻食品工业园,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速冻食品加工基地;马寨食品园区以东方集团的食品机械加工为龙头,集中了方便面、小食品、速冻食品等生产企业;以新郑薛店为主体,机场加工区、孟庄镇为补充的中原食品工业园区,集中了白象集团、统一集团、四季胖哥等*百家食品加工企业,该园区xx年销售收入超过90亿元。

  五是农产品流通市场日益繁荣。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300多家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12家大型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批发市场,xx年交易总额预计突破400亿元。目前,xx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多层次的市场网络和多形式的交易方式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xx农业走向国际市场的窗口和信息源。市场的繁荣,物流的畅通,扩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延长了产业链条,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二、xx市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做法

  xx市委、市**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快速发展,总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制定发展目标,开拓工作思路。xx市委、市**站在战略的高度,用现代工业的理念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参观培训等多种方式,逐步提高全市各级党委**、各级领导干部、农业科技人员及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要性的认识,为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思想和组织基础。在工作中,围绕加快xx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努力开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局面,实现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较快发展。

  2、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xx市委、市**1999年就成立了由财政、工商、税务、农业、林业、科技等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组成的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主抓农业的市委副**担任组长,市人大、**、**相关领导担任副组长,并在xx市农委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面统筹协调全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xx市四大班子中的主要领导也经常深入到龙头企业和种养基地进行调研、视察、指导,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更好地推进工作,市农委设立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作为专业处室,并在农委下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了财政全供事业单位“农业产业化工作站”,健全了组织,加强了力量。

  3、制定优惠政策,突出扶持重点。*几年,xx市相继下发了《关于扶持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通知》、《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贴息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关于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等重要文件。xx年,为进一步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xx市**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从xx年起,市财政对龙头企业贷款贴息额度由原来的.500万元追加到1800万元;同时,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对与农户建立起良性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能力强的示范性龙头企业给予奖励。各项惠农惠企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为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xx年xx市出台了xx市委、xx市人民**《关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郑发[xx]5号),从xx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9300万元,对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扶持,重点是贷款贴息和奖励补助,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4、加强宏观引导,提供优质服务。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xx市委、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

  一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引导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来,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是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树立“立足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服务社会”的经营理念,积极带动农民致富;

  三是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更新观念,提高经营管理水*,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引导企业建立自身的科技研发机构,加快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在服务方面,全市各部门千方百计在技术、资金、人才、物资、信息等各方面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优质服务,并组织专业技术骨干力量,深入到生产企业和田间地头,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xx年xx市成立的“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协会”更是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加强沟通、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台。

  5、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通过农产品的多次加工增值,不仅能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而且能够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市**进一步整合扶持资金,重点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新技术开发等重大项目进行扶持;鼓励和扶持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产品加工业中来,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把xx建成中原地区农产品加工区域中心,带动xx市农村经济的发展。

  6、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注重技术体系建设。着力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步伐,注重企业对农户的科技示范及技术培训作用,促进生产基地的标准化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自己的研发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建成一批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方面,xx市选择经营与管理水*和科技投入水*较高、重视技术创新、带动能力明显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培育,目前已培育*50家“xx市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注重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农产品的综合利用水*。

  7、支持农业物流贸易,构建农产品购销体系。充分发挥xx得天独厚的交通枢纽优势,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大力发展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现代物流业。加快推进农业物流中心和物流公共信息*台建设,进一步优化物流节点网络,完善物流配套服务设施,支持农产品产地和集散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建设,加快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引导市内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农超对接”。积极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探索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等现代营销方式,构筑功能完善的农业物流系统。

  8、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创立名牌,特别是创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是xx市龙头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注重把发展优势重点企业与实施名牌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速培育名牌产品、名牌企业,以优势促名牌,以名牌带优势。选择能突出xx市龙头企业形象、有利于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的活动方式进行整体宣传。在重点培育壮大“思念”、“三全”、“白象”等现有知名品牌的基础上,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积极申报认定国家和省级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产地注册等。同时,以多种形式参加省内外、境内外的产品推介活动。

  9、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企业带动能力。围绕龙头企业的加工需求,加强原料基地建设,积极打造“第一车间”。通过统一规划,建立企业和基地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户”、“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户”等多种合作方式,稳定双赢的利益联结关系。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大力发展标准化种植、养殖,建立规模化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把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项目建设与原料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增强建设合力。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不容忽视。

  一是企业实力仍有待提升。虽然全市龙头企业已达362家,但是大型企业集团较少,整体实力及规模与发达城市相比还较弱。例如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只有白象集团销售收入超过了60亿元,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企业还不到10家,超百亿、跨区域的大型企业还是空白;

  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比如,我市面制品加工业发达,畜产品加工比较薄弱,畜产品加工企业少,而且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几乎没有;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有了很大提高,而蔬菜加工能力、仓储能力滞后;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少,而能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不多。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多数龙头企业尚未建立专门的研发机构,缺乏科技支撑导致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四是品牌创建有待加强。拥有国家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龙头企业较少,在全国叫得响的农产品知名品牌仅有三全、思念、好想你等。

  五是利益联结机制有待优化。部分龙头企业自身发展了,而带动农民一起致富的责任感和意识还不够强,带动能力较差,带动效果不明显。六是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瓶颈问题亟待解决。受经济大环境和土地政策等影响,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比如企业融资问题、规模用地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三、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的建议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规划为引领,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序发展,实现规模经营。通过科学规划,依托现有产业布局和产业基础,根据产业优势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引导龙头企业向集聚区内集中,统筹布局农业产业化聚集区。结合xx市农业相关优势产业打造蔬菜花卉集聚区、食品加工集聚区、饲料加工集聚区、农业休闲观光等若干个农业产业化集聚区。围绕xx市现代农业“136工程”,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省级、市级重大项目,促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

  2、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坚持以地方资源优势为基础,以龙头企业集群集聚为重点,与xx市都市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有机结合,统筹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按照“基地支持、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的原则,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比较优势强、发展潜力大的农产品生产区,通过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原料生产基地,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措施,着力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格局。

  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通过农产品的多次加工增值,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加快推进主食工业化,提高面粉加工集约化水*,发展终端面制品,拓宽玉米、杂粮的开发利用渠道,壮大速冻食品加工产业。扩大肉类加工规模,推进传统中式肉制品现代化改造和工业化生产,大力发展冷鲜分割肉、调理肉制品、熟肉制品等主导产品,积极开发新型高端肉制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建设一批标准化原料加工基地,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安全、优质的加工原料。鼓励龙头企业根据生产需要,结合我市自然条件和现有农产品种植、养殖优势,建立标准化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

  4、加强产业化项目带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建立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招商项目库,主动围绕中央、省、市产业政策策划项目,围绕重点企业发展及扩张需求策划项目,围绕产业发展策划项目。积极策划一批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项目,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认真策划一批填补产业空白点、壮大产业薄弱点的项目,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切实做到策划一批、储备一批、推介一批、实施一批,推动产业发展。建立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周例会制度,协调***、土地、税务和金融等部门解决企业项目建设过程遇到的问题。

  5、强化资金扶持。按照《关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郑发[xx]5号)文件精神,落实文件提出的各项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根据扶持资金的用途,分类制定项目资金使用办法和考核奖励办法,科学使用扶持资金,真正使**的扶持资金起到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达到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的目的。同时要落实好国家、省、市对龙头企业的有关税收、信贷、用地、用电等各项优惠政策。尝试成立**出资的政策性农业担保基金,破解中小农业企业融资难问题。

  6、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明确农企双方权利责任,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组织模式。引导农户在自愿合作的前提下,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经营,逐步加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利益主体的有机联系,形成目标一致、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合力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继续对与农户建立起良性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能力强的示范性龙头企业给予奖励,切实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果。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1

  xx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随着*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优质水果、优质茶叶、优质苎麻和养殖业等几大支柱产业。去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2。6亿元,同比增长4。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405元,比上年增长11。6%。可以说xx农业经济与10年前相比,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xx在总体上的小规模、高成本、低效益的传统生产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得到有效建立,城乡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得到真正地缩小。在此,我们对**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调查和摸底。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据全面统计,20xx年全县粮食产量75。3万吨,比上年增加4。2万吨,增长5。9%;油菜籽产量8。7万吨,比上年增加0。5万吨,增长5。1%;棉花产量13290吨,比上年增加2274吨,增长20。7%;茶叶产量4350吨,比上年增加68吨,增长1。6%;柑桔产量98500吨,比上年增加8217吨,增长9。1%。牲猪出栏115。79万头,比上年增加1。2万头,增长1。0%;水产品产量4。3万吨,比去年增加0。02吨,增长0。5%。

  (二)特色农业发展呈区域化。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全县农林牧渔各业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迅猛,目前**已形成了优质稻米、特色水果、优质苎麻、畜禽养殖、大叶茶四大高效特色农业产业。盘塘、马鬃岭、漆河、黄甲铺的优质柑桔、黄甲铺、理公港、太*桥的优质苎麻,枫树、青林、漳江、深水港的畜禽养殖、太*铺、茶庵铺的大叶茶,牛车河、瓦尔岗的不上火辣椒等均达到一定的规模。xx县已成为中南五省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等。

  (三)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20xx年,xx县有古洞春、腾琼2家企业的4个名牌产品茶叶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全县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个数分别达13个和18个;陬福牌大米、三尖牌鸡蛋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认证总个数达9个;义哥牛肉、佳奇桂花糖、蜀中情特色食品获第十届省农博会金奖;“康多利”茶油和菜油,获得湖南省农博会金奖、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称号。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发展。全县初步形成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和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并呈现出规模化迅速扩张趋势。20xx年,新培育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产值过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1家,总数居全市第一。湘鲁万福、三尖农牧两家龙头企业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现场会全市唯一的县级参观点。全县共有杰新纺织、明月油脂、四喜养殖、跃宇竹业、金果果蔬等8家规模出口企业,出口基地12万亩,年出口创汇2723万元,比上年增长9%。主要出口品种有棉布、桔片罐头、竹地板等,远销美国、欧盟、新加坡、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引资新建了总投资为4000万元的腾琼野茶神粉厂,项目投产后,茶农从茶叶中获得的收入将由以前的每亩不足20xx元提高到5000元以上。新引进了xx市文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对接国家油茶产业开发政策,发展壮大xx县油茶产业。

  (五)农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20xx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使全县农民专业组织总数达104个,合作社成员达3。1万人,带动农户15。6万户,户*年纯收入4。5万元。三江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辐射范围扩展到周边地市及湖北、重庆、江西等省市,被列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验交流参观点,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百个合作组织示范单位之一,得到了**主要领导的高度赞扬。

  (六)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积极抓住国家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机遇,结合新农村建设,20xx年共向上争取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沼气等农业投资项目33个,到位资金16400万元,比上年增加3800万元,增长30%,有效地扩大了资金投入,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二、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一)资源制约。xx农业资源是有限的。xx县农用耕地128。1万亩,82。23万农业人口中有劳动力47。95万,人*耕地1。56亩,开发潜力十分有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土地资源日趋减少,形势比较严峻。在农业资源紧缺的同时,部分地方土地掠夺性经营,粗放式耕种仍然存在、农业生态比较脆弱、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制约日渐突出。

  (二)市场制约。多年来**培育的优质水稻、优秀水果、优质茶叶、优质油菜、优质苎麻、名优生猪等特色产业,随着全国农产品质量的普遍提高,大中城市纷纷抬高市场准入门槛,对xx农产品质量和营销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加上缺乏市场经验,科技及信息知识相对比较匮乏,对生产、流通、销售中遇到的问题很难做出合理的判断和科学的选择。

  (三)科技制约。*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农业生产服务部门人员很难做到有充足的精力主动为农服务。尽管农业部门多次组织农技人员开展了农业科技攻关、生产技术服务等,但辐射带动和应用推广效益并不十分明显。

  (四)素质制约。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据统计,20xx年底,全县47。95万农村劳动力中约22。9万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致使农村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在年龄和文化知识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人口和户数比例在逐步增大,这种低素质、弱体力的农村劳动力,导致了传统农业、粗放经营的恶性循环,必然会对推广普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带来很大影响,延缓了现代农业的推进步伐。

  (五)投入制约。由于目前生产资料价格偏高、农产品价格回落,对农业的投入有所减少。县乡财政困难难以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发展现代农业;其次是农民收入水*差距较大,收入低者缺钱投入,收入高者不愿投入,而把有限的资金转移到城镇购房或伴君(子女)读书等方面。这些因素致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塘、堰、库、堤等维修受阻。

  三、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稳定粮食生产,巩固传统农业。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首位,抓住当前国家扶持力度大的机遇,加强宣传,强化服务,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确保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10万亩以上,双季稻复种面积增加到150万亩以上,力争更多投入,多争单产、多争总产。

  (二)抓住市场前景,壮大特色农业。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技术指导和示范基地建设,抓好市场对接工作,按照“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壮大蛋鸡养殖、生猪养殖、纺织、糖业、果业、竹业、油脂、茶叶、苎麻、富硒柑桔、鲁胡子辣椒、现代烟草、康多利茶油菜油、猪鬃加工等特色产业,并充分利用冬闲田,扶持发展油菜种植等冬季农业。重点扶持发展古洞春、滕琼茶叶有限公司,发挥特色,合理扩建销售点,将太*铺、茶庵铺两地建成全省茶叶重点乡镇;大力扶持发展湘鲁万福有限公司,扩大品牌效应,构建产、销一体化,促进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三)依托本地优势,创精品牌农业。以全面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巩固、培育、做大、做强、做优一批特色农产品。充分利用展示展销会等各类*台,大力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依托xx绿色生态、革命老区等特色优势,创古洞春大叶茶、腾琼野茶王、金信竹业、跃宇竹业、富硒柑桔、康多利茶油菜油、鲁胡子辣椒、xx土鸡等农业品牌,提高xxx县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努力打造成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

  (四)加大监管力度,构建绿色农业。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全程监控,切实加强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同时加强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监管,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及物理防治技术,大力推行无公害的生态农业模式,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重点将优质稻、富硒柑桔等农产品发展成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五)健全协会组织,提升合作农业。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以提升水*为重点,加大科技、管理、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服务力度,进一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依法、规范发展。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努力打造一批管理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

  (六)结合旅游开发,发展观光农业。坚持因地制宜、树立特色、科学发展的原则,发展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抓住**“武陵渔川”沅水风光带开发、桃花源旅游开发的契机,以特色基地、特色农产品为依托,突破一、二、三产业界限,在县城郊区、桃花源旅游区、特色产业区等地采取农业园区型、休闲体验型、科普教育型、资源景观型、特色农产品型、“农家乐”型等模式,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让广大群众不仅可以观光、采果、采茶、体验农作和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还可以住宿、度假和游乐。茶庵铺镇松阳坪可利用茶园基地被确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茶叶基地的先决条件,借助“**野茶王地理标志品牌保护”的东风,弘扬茶文化、提升茶品味、创“茶叶生态园、观光休闲园”的观光农业。

  (七)提高执法水*,加强法治农业。加大对《农业法》、《种子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力度,进一步强化农业部门行政执法的主体地位。整合资源,积极推进种子、农药、肥料和农业环境、基本农田保护、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种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和农产品检验检测等执法,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切实提高执法效率和执法水*,树立农业部门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

  (八)建立流通体系,形成市场农业。围绕城乡一体化做文章,培育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扶持农民中介流通组织,培育农村经纪人,完善市场机制。着眼于消费需求,城乡两个市场互动,通过在产区建立生产基地,在销售区建立配送中心和网络化连锁超市,构建农户、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紧密结合的生产加工销售网络,形成完整的流通链条。

  (九)加强农民培训,创高科技农业。农民是现代农业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现代农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我们应把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发展xx现代农业的一个核心任务来抓。一要强化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抓好科技专业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切实增强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本领。二要强化新型农民培训。着重加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流通等方面培训,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目前,**县计划并正在培训1800名耕整机手,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程。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2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需要。*年来,东坡乡始终把发展“三农”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按照围绕“三农”调结构、抓特色、增效益的思路,认真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河谷光热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落实惠农政策,切实稳定民心,充分调动农民投身农业、开发农业的积极性,全乡农业产业化获得长足发展。

  一、全乡概况

  **乡地处金沙江畔,位于武定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08公里,乡域国土面积168*方公里,东邻万德乡和发窝乡,南接田心乡和高桥镇,西与环州乡接壤,北与元谋县姜驿乡隔江(金沙江)相望,是武定目前唯一的民族乡。境内居住着汉、傣、彝、苗、傈僳、拉祜、白等7种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1%。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勐果河、沙拉河、环州河三河南北纵贯全境,形成四山夹三河的`低热河谷地形。立体气候明显,最低海拔950米(甲利),最高海拔2240米(大荞地)。年*均气温25—28℃,年*均降雨量580—650毫米,气候炎热,常年无霜,宜广泛种植香蕉、香巴蕉、花生、番茄、洋葱、玫瑰茄、芒果、人生果、酸角、冬早包谷、冬早蔬菜等各类多种经济林果及热区作物。20xx年,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60个自然村,75个村民小组。有4003 户,14389人。其中,农业户3659户,农业人口14032人,占总人口的95.7%。现有耕地面积14845亩,其中水田5335亩,旱地9510亩,人均1.05亩。粮食总产量598万千克,人均有粮353千克,工农业总产值517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全乡经济总收入为30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4元。由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不足,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缓慢,乡级财政收支困难重重等诸多原因,故是一个集贫困、山区、民族、宗教为一体的典型的民族贫困乡。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年来,我乡以优质香蕉、优质稻、冬玉米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认真总结我乡*十多年来冬农开发和热坝作物栽培经验,细化发展目标,狠抓措施落实,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河谷优势。在“优质化、市场化、产业化”上狠下功夫,在“优质率、商品率、增加值”上大做文章,突出重点,狠抓优质香蕉、优质水稻、优质菜豆、冬早玉米、热区水果基地建设,培育拳头产业,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区域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1、种植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

  按照“注重特色,突出重点,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坚持稳水稻,保香蕉,增定单,重冬季农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调整主要粮经作物的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到20xx年优质稻面积达到3640亩,产量205.5万公斤,产值308.25万元;优质香蕉面积4020亩,产值350万元;冬玉米面积由1200亩,产值112万元,优质菜豆面积1000亩,产值161万元,花生1280亩,产值62.5万元。我乡已经发展为全县最大的香蕉生产基地,粮经作物品种结构、品质结构明显优化。

  2、科技措施、良种良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应用上成效显著

  一是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做好新型农民培训。20xx年共组织各种培训350场(包括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黑板报48期,合计受训群众76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种植管理水*和市场竞争意识。二是水稻良种桂朝系列、楚粳系列面积达4000亩,多蘖壮秧、扣种稀薄、单行条栽、双龙出海等措施的应用率达98%以上。三是做好特产农业、订单农业的引导和指导服务工作。配合县农广校完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共培训24场次,培训农户215人,合计150人毕业获得“绿色证书”。

  3、特色、优势产业框架基本构建

  经过*十年的探索,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依托低冬季热河谷光温水资源,注重冬季农业开发,形成了河谷冬玉米、冬番茄、优质菜豆为主的特色农业种植带,20xx年发展种植了1100亩冬玉米,1000亩优质菜豆,350亩冬番茄。利用夏季光热资源,在河谷**发展优质花生1200亩,玫瑰茄450亩,优质柑桔300亩,龙眼150亩,大青枣450亩,石榴450亩,形成了河谷热区水果种植带。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乡农业产业化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表现为优势产业少且规模小,缺乏具有示范和品牌效应的基地典型,产业竞争力弱。种植上依然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种植品种散而且规模小,制约了生产效率。个体经济实力弱,难以抗拒自然和市场所带来的双重风险,导致收入增长困难。

  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后续发展力量不足。*几年,我乡发展产业规模小,在引进龙头企业开发产品加工方面非常困难,尤其是缺少跨行业、跨地区的规模大、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我乡投资带动,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产品在产、供、销等环节上不能很好地衔接。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农业产业发展。我乡农村水、路等基础设施滞后,造成“有水不能用,产品运不出”,旱季河水从谷底流过,半坡农地缺水严重;雨季时常断路,造成农产品滞压,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四是劳动者素质偏低。表现为由于农户分散种植,缺乏必要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市场导向,优质高效农业意思淡薄,种植品种杂、乱,管理水*低,造成农业产出率低,农产品质量差,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我乡农业产业化进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落实措施,挖掘潜力,破解发展难题。

  四、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当前,我乡的农业产业化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扩大内需、移民搬迁扶持等机遇,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突出特色和重点,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1、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遵循“面向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结合东坡乡农业产业化发展五大基地建设(即优质稻、优质香蕉、冬玉米、优质菜豆、优质河谷水果基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依托我乡低热河谷资源,重点发展优质香蕉、优质稻、无公害菜豆、双低油菜、中药材、热区水果等特色主导产业,按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要求,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培育主导产业。一是发展优质香蕉。在所所卡、东坡、东甸、白马口、庄房发展优质香蕉3500亩。二是发展优质水稻。在所所卡、东坡、东甸、白马口、庄房、达卧6个村委会夏季发展高档优质稻4000亩。三是发展冬玉米。9月中旬在所所卡、东坡、庄房3个村委会利用秋热发展地膜冬玉米1000亩。四是发展无公害菜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在东甸、白马口发展无公害菜豆1000亩。五是发展玫瑰茄。在白马口、以赤叨、东甸发展优质玫瑰茄1000亩。

  3、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把农业产业化战略与农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移民后期扶持等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统一规划,统一品种,优化农业区域化布局。在达卧、东坡、发展优质柑桔300亩,石榴300亩。在东坡、所所卡、东甸、白马口发展优质芒果200亩,大青枣350亩。

  4、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重专大户的优惠扶持政策,引进龙头企业到我乡发展番茄、香葱、甜脆玉米生产基地,并进行加工生产。大力培育农产品运销中介人和经纪人队伍,培养一大批农村种养加销重专户,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5、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鼓励农业、畜牧、科技、林业、扶贫等部门及龙头企业等参与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来。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技能培训,举办新型农民培训班,结合乡情突出特色,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劳动者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3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西吉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42万亩,种植马铃薯120万亩;牛、羊、猪、禽存栏7074万头,出栏6775万头,肉类总产量11万吨,优质牧草留床面积7615万亩,实现牧业总产值21亿元;设施农业及西芹总产值21679万元;新建拱棚14598亩,维修日光温室224座,设施农业投入生产17265亩;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面积39797亩,其中:拱棚37397亩,日光温室2400亩;完成旱作节水农业覆膜保墒面积1633万亩。

  马铃薯总产在180万吨以上,全县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55万个羊单位,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木业总产值3.6亿元,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350元以上;西芹实现总产14万吨,西芹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农民人均西芹产业纯收入达到180元;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保墒面积23.8万亩,实现农牧业总产值14.4亿元。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成自治区级现在农业示范基地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7个,农牧业科技示范点40多个,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9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家。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3个,生产单位21个,产量达到100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全县绿色产品生产企业2家,绿色产品产品数2个,绿色产品产量达到53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年来,西吉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论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马铃薯支柱产业的问题:一是加工不足(原料不足)。老百姓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执法单位执法不严,导致马铃薯的偷盗情况越来越严重。二是由于品种的落后、老百姓种薯的选用认识不足。三是马铃薯没有统一包装,只能卖原材料,导致价格不如区外。四是马铃薯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老百姓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到位。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由于西吉县的龙头企业基本上都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加上**财力困难,无力投入大量资金扶持,使龙头企业发展很不景气,信誉度不高,很难得到农户或农民的大力支持,反过来与产业基地、农户关联度底,对农户和农民的带动力不是很强。农村剩余劳动力依托产业化发展,实现就地转移的空间不大,容纳人数不多。从企业销售收入上来看,西吉县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的仅有4家,其余的都比较少,缺少规模大、效益好、品牌响、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从龙头企业对主导产业的带动面上来看,还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而形成的产业聚集群。

  2.区域化布局不均衡,基地建设规模扩大比较困难。产业总体上分布不均衡,对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建设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拿马铃薯来说,尽管走向了国内、国际市场,首先高品质的产品数量如果满足不了外商的需求,创汇增收的前景也就不会很乐观。另外,西吉县农业特色产业优势目前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尤其是西芹、胡萝卜、小秋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的扶持种植、加工转化前景没有拓宽。

  3.农业产业链条延伸难,农产品转化增值率低。产业链条的长短,决定着农产品转化增值的大小。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农产品加工链条短,仍然停留在原料销售上,只有一个"链条节",即使加工,也只是简单的初级加工或粗加工,农产品附加值低,加之生产上是家庭式分散经营,流通上是各自为政、小打小闹式营销,以致农业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形成产业。

  三、改进措施

  必须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品牌优势,走"农业稳县"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优、调特、调名、调强为突破口,以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城镇化的战咯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巩固马铃薯产业,提升草畜产业,培植西芹等特色优势产业。扶优扶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突破加工业,打造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努力把西吉建成绿色农业经济强县,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1.在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上,**传统思想观念,跳出农业抓农业。要以抓企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作为整体来抓,从项目选择到论证、决策,从业主确定到招商引资,从经营机制到项目管理,从市场营销到品牌确立,都进行项目化运作;从原料基地生产到农产品加工,从产品开发到市场策划都按企业化模式运行;从组织贩运到流通销售都按市场化模式营销。特别要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市场化、社会化服务,聚集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构建成新型农村农业产业体系。

  2.在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上,突出区域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构建大农业、大产业。要引导农户间相互联合,整合资源,实行大户联动发展,将产业办出规模。特别是乡镇要加强区域间横向协作,消除自我封闭,共同规划发展适宜本乡镇、本区域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确定之后,用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集中生产要素,重点突破,形成规模,凸显特色。

  3.在农业产业发展措施上,加快以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为主的各项改革,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条件。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是建立良性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改革,重点要强化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户之间,外出务工,经商农民之间采取招商租赁、承包权转让等自由流转土地,采取**扶资、培养技术。联片经营等形式,使土地向大户集中、向能人集中、向农业企业集中,实现土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要组织引导滞留在土地上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上的农民,以城镇化来促进农业产业化。

  4.在农业产业发展经营上,重点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龙头企业,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要立足优势资源和地方特色,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结合,积极发展种植、畜种繁殖等科技型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现有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兼并、联合,整合资源,优化结构。鼓励工商企业兴办农业企业。总之,要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产业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群体,增强市场开拓和辐射带动能力。

  5.在农业产业发展流通上,着力建设以农村市场为主的流通*台,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要结合城镇建设和乡镇主导产业定位,根据区域产业、特色和功能,尽快启动区域主导产业交易市场,专业市场以及大型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设,并将其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规划、同建设,使城镇化、市场化同步发展。此外,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择优扶优,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

  6.在农业产业发展指导上,切实转变行政职能,提高服务水*。**对农业产业的指导服务要从以前包打包唱的行政命令转移到宏观指导、制定规划、政策扶持、培育市场,调节利益上来,走"企业面向市场一一**扶持企业一一企业组织生产"的路子,由企业自行规划产业基地规模、开展扶术指导,回收产品、开拓市畅**只研究扶持、投入等政策,培植社会化服务体系,调解公司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以及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督促企业提高履约率,促进农户与企业从一般的买卖关系变成利益共同体,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利益,而且还分享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逐步建立企业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4

  是个山区农业县,县域经济中,农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以及***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实施,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因此,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加快我县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战略。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一)三大主导产业根基稳固

  目前,全县已形成一批布局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刺葡萄、南酸枣、毛竹林等三大主导产业。据统计,全县已种植刺葡萄1500亩,南酸枣人工栽种5万亩,年产南酸枣鲜果3000吨以上。全县现有毛竹林面积67.6万亩,活立竹9861万根,年加工产品竹200万根,竹笋产量20000吨,实现产值2.6亿元,实现税收500万元,林农来自竹产业人均年收入达1200元。

  (二)六大特色产业区域化生产格局已成雏形

  基本形成了茶叶、油茶、花卉苗木、有机水稻、畜禽养殖、脐橙等六大区域性特色产业。

  (1)茶叶:以横水、铅厂、上堡、乐洞等乡镇为主产区的茶叶生产初具规模,全县茶叶面积25120亩,年产茶叶982吨。

  (2)油茶:全县现有油茶总面积达8.3万亩,主要分布在金坑、杰坝、思顺、上堡、过埠等乡镇,20xx年全县油茶籽产量750吨,茶油产量250吨,实现茶油产值20xx万元,有油茶专业合作社3家,油茶协会8家。

  (3)花卉苗木产业蒸蒸日上。等乡镇共有花卉苗木基地200个(处),总面积超过8000亩,主要品种有红豆杉、香樟、桂花、罗汉松等,20xx年全县花卉苗木产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

  (4)畜禽养殖:有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30家,其中出栏4000-10000头养殖场4家;有年出笼8000羽的家禽养殖场1家。20xx年生猪出栏9.5万头,家禽出笼77万羽。

  (5)以新世野农业开发公司为龙头的有机水稻种植1500亩,年产有机大米40万斤,市场前景看好。

  (6)脐橙种植面积7.3万亩,产量达9.2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主要分布在龙勾、扬眉、铅厂、横水等乡镇。脐橙果品分级、包装销售企业43家,其中规模以上脐橙加工企业12家。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逐步显现

  县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贵竹发展有限公司、省华森竹业有限公司、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县林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市级龙头企业4家(县宝龙果业有限公司、县鑫丰人造板厂、县赤水仙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君子谷野生水果世界有限公司),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9家(其中:种植业81家,林业25家,畜牧业23家,渔业1家,农业服务业6家),20xx年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有7家(涵盖种稻大户、苗圃基地、特种养殖等行业)。

  (四)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年来,县委、县**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优惠措施,努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20xx年,县委、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xx年起每年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000万元,共计20xx万元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尤其在刺葡萄、南酸枣、大棚蔬菜等产业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给予了大力支持,激发了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五)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我县目前有8个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了农产品质量认证,认证产品涉及茶叶、脐橙、大米等21个产品,认证面积达到83591亩,其中无公害认证3万亩,绿色认证5万亩,有机认证3591亩。“高山茶”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受理,“野生刺葡萄原产地”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无论是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还不强。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较大的只有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南酸枣加工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君子谷公司、新世野有机大米、崇峰罐头食品等企业正处在发展壮大时期,还有很多拓展空间。从龙头企业对主导产业的带动面上来看,还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而形成的产业集群。

  2、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与农户分散经营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的矛盾,农民恋土情结与土地规模经营的矛盾,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矛盾,如何通过现行土地制度的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现阶段农村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3、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程度不高。就农业投入的风险评估而言,农业产业面临市场价格、自然灾害、政策调整等方面风险,使产业集约化经营很难建立完善的价格体系,市场价格好,农户不按合同向企业提供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企业不愿按订单收购,造成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销售的矛盾相当突出。

  4、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特色产业发展缺乏有力支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农业技术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当前的一些服务内容、措施、办法、手段已跟不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对市场信息的调研、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特种种养业技术支撑还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特别是在农民急需的销售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资金服务、法律和文化等公益服务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工业反哺农业的新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不仅可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我们要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贯穿整个新农村建设的始终。按照“做强龙头、做大基地、做精加工、做活营销”的发展理念,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服务、着力提升农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种养加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对农民增收带动能力,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发展。

  1、培育壮大本地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我县要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加快扶持,像“君子谷”、“齐云山”等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力争强的.行业“航母”。从而彻底改变我县经济结构单一的“一钨独大”的经济格局。一是从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引导企业强强联合,用市场的方式,积极引导和督促全县同类型的龙头企业具备条件的加强横向联合,实行品牌、技术、产品、信息、资源共享,搞好分工合作,努力整合建设跨区域的大型龙头企业。例如我县茶叶、脐橙、竹业都不同程度出现厂家多、品牌多、“小而全”、竞争力低下等现象,非常有必要进行整合经营;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帮助企业在发展中做强做大,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企合作,引导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生产、储运、保鲜、精深加工、包装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与国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密切合作,开展联合研究、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

  2、强化农业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围绕南酸枣、刺葡萄、茶叶、竹笋、有机大米、油茶等产业,切实利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并制订优惠的政策,千方百计引进几个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来我县落户,建设规模农产品基地、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和加工营销等,利用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畅达的市场销售网络,建成一批一头连接农户,一头紧贴市场的农业产、加、销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加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化建设力度。围绕刺葡萄、南酸枣、竹业、茶叶、油茶、有机大米等主导(优势)产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制定发展规划,搞好产业布局。采取订单农业等形式,加强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联系,引导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企业+合作社+基地、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形式,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解决好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合作社、农户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组织生产,使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所要求的品种、质量和加工能力相匹配。

  4、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作机制。一是通过签订合约,合理确定农产品收购价格,实行最低保护价;二是在再生产各环节上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调整各利益主体间的分配关系;三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以资金、技术、土地、劳力入股,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共享*均利润或超额利润;四是建立风险保障制度,从再生产各个环节经营额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风险基金,以调节市场供求变化和自然灾害给各方所带来的损失;五是加强对合约的法律监督和仲裁,维护合约的严肃性。

  5、切实解决产业化经营资金。资金不足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最大困难。一是要加大力度争取外资。要利用苏区振兴的政策优势,争取更多的国家扶持;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到我县从事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二要稳定政策、用活政策,围绕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建设的需要,逐步建立健全**补助、企业参与、农户自筹的涉农政策性保险体系,减轻农业投入风险,吸引县内外社会资金、民生资金从事农业规模化经营。三要积极治理金融环境,促使涉农贷款良性循环,提高金融部门的放贷积极性。四要加大现有政策性资金整合力度,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6、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一是各涉企部门应迅速转变职能,要以企业、合作社和农民为中心,企业和农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服务内容。二是坚决打击对企业、合作社、农民在服务过程中的“吃、拿、卡、要”、故意发难等行为,改善企业的投资环境,切实为企业搞好服务。三是转变服务方式,允许有一技之能的工作人员,停薪留职承办产业基地,开展技术承包、技物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5

  按照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深入学*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期,县委农工部就如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我县“三农”工作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不断向前推进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目的是摸清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为县委、县**制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现将调研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年来,我县各级**和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县委、县**确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立足资源特色,发挥比较优势,通过抓基地、强龙头、拓市场,选准着力点,从加大扶持上入手,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性地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1、总体规模增长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全县各地把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抓手,不断创新农村经营组织形式,注重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全面发展。20xx年底,全县拥有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500余个;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总值达到9。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达10万余户;约占全县总农户数的30%,其中直接带动农户5。1万户;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全县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年增加收入达3。1亿元。

  2、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通过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县涌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20xx年,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家,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5家;在这6家龙头企业中,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4家,达5000万元以上2家;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6家;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的5家,达1000万元以上的11家;县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7家,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9家,达500万元以上的12家,300万元以上的达6家; 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个数发展到78个。这些龙头企业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是我县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龙头企业在带动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推动技术进步、产品质量安全和培植农产品知名品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中坚力量和带动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支柱。

  3、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日趋明显。全县已形成了一批布局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如46万亩军山湖清水大闸蟹养殖、80万*方米菌菇,33万亩双低油菜,46万亩水稻、20万亩芝麻、10万亩花生、10万亩大豆、12万亩果业、5万亩油茶、3万亩茶叶、年产20xx0吨禽蛋、300万羽水禽、100万头瘦肉型商品猪,6万头肉牛、12万亩瓜果、10万亩湿地松、3万亩花卉苗木、2万亩药材共18个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并呈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20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38。56亿元,其中养殖业总产值22。34亿元,粮食总产量456875吨,油料总产量40800吨,生猪饲养量超过98。14万头, 农民人均纯收入5527元,比上年净增500元。

  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全县出现了合作社、协会、联合体等多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的势头。到20xx年底,全县拥有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5家,其中,农业部示范点5家,省级示范点7家。按行业划分,种植业27家;畜牧业73家;渔业9家;其他6家。拥有社员和会员1250户,带动农户1。2万户,农民社(会)员人均纯收入8500余元。

  5、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完善。各地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注重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较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更趋牢固和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趋于多样化,主要有合同形式、订单形式、合作方式按利益返还形式、股份合作和按股分红形式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日趋活跃,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维护农民利益、实行行业自律和行业保护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形式正逐步向“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办企业的方向发展。

  二、存在问题

  1、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竞争力和带动力较弱。一是我县省级龙头企业尤其是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实力偏弱。二是企业加工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我县2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只有50%左右是加工型企业,而且这些加工型企业中又是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企业少。规模小、竞争力弱,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也较弱。

  2、企业融资困难,银企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我县龙头企业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融资困难。一是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大 多数产值在亿元以下,抗风险能力较差,有效的抵押物不足,银行信用等级不高,较难获得银行贷款。二是由于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银行放贷的风险相对较大,致使银行对龙头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担保机构实力较弱,担保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获取贷款的机会。

  3、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多尚未建立起市场运营机制。目前我县农业龙头企业仍是生产什么就卖什么,不是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这种方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过程中必将因市场的波动而出现较大的变化。另外,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由于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通常比较关注短期收益,农户利益很容易受到损害,很多与龙头企业签订的种养借贷合同难于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今后几年是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时期,发展农村经济、壮大农村特色产业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县将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提升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把工作重点放在培植龙头、引资发展、优化服务、形成合力等方面,使我县的农业产业化工作有一个新的提高、新的跨越。

  1、充分发挥**和职能部门的作用。重点强化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宏观规划和引导,一是重点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在农业产业化的实施过程中,**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愿合约、利益联动、风险分担、共同发展”的取向从利益机制和运转约束机制两方面入手,对其市场主体行为加以指导。二是引导市场加速建设,在推行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市场网络,建立健全流通服务体系,形成一个以批发市场为主框架、以各农贸市场为支撑、以各商贸城为网络、以农民产销组织为补充的四大市场流通服务体系。三是注意对主导产业的引导、培育和发展,而不是一哄而起、盲目上马和盲目投资。四是建议县**设立产业化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对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贷款贴息、新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

  2、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优化农产品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加快特色和市场竞争力大的农业产业建设。第一,把畜牧业做成强势产业,大力发展生猪、(奶)牛、家禽生产,对新建的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猪舍建筑面积4000*方米)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对新建的存栏能力100头以上的(奶)牛场,对新建年出栏100万只以上的规模家禽养殖场,建议县财政给予8—1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扶持。第二,把水产业做成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鱼蟹、黄鳝、甲鱼等特色渔业。对新开发集中连片养殖基地,养殖300亩以上的;对新开发甲鱼养殖、黄鳝网箱养殖连片300亩以上,且带动农户100户以上的;建议县财政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扶持。第三,着力抓好蔬菜、食用菌、水果、油茶、茶叶、药材、芝麻、花生和花卉苗木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对新开发集中连片300亩以上且获得无公害级别证书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议县财政给予6—1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扶持。第四,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抓好“一大四小”工程,充分利用本地林业优势发展效益农业。

  3、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配合省、市产业化办实施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工程,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对新获上级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年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其他组织;建议县财政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4、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供销社、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创办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新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协会,建议县财政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2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同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

  5、多渠道筹集产业化发展资金。目前我县龙头企业大多是个体私营性质的民营企业,经营较为灵活,初期发展较快,但发展后劲不强。其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管理不强,20xx年,我们将鼓励企业走联合发展之路,实行股份制经营,走大联合大发展之路,同时,协调金融部门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加大对产业化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困难。同时,筛选重点项目组织申报,争取上级资金扶持。

  6、大力提高企业生产的科技水*。目前我县的大多数企业都属于大众化生产行列,真正知名特色的不多,主要是缺乏高技术、新产品的支撑,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生产效益低,发展后劲弱,风险大。今后,我们将引导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引进上加大投入,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

  7、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着力抓好农业招商引资,依托我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优化整合农业资源,精心包装一批招商项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举措,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综合开发山水资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副产品精加工、新兴产业发展、能源利用等六个方面,力争全县农业招商引资有大的突破,使全县农业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5)

——乡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5份

  乡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1

  茶叶是乡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茶叶向良种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我们对茶叶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 茶叶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乡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乡位于盈江县西北部,属地带。乡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势起伏较大,主要以山地丘陵、小坝子为主,*均海拔1760米。 国土总面积226*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004亩(水田7160亩,旱地18488亩),森林面积138235亩。乡是盈江县茶叶的重要产地,现全乡已建立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技术推广体系,已积累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已实现传统生产工艺向现代生产工艺转变,已创制出“山”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授予州**接待专用茶叶称号。末,全乡茶叶初制所7个,精制茶厂1个,茶叶精制生产线2条,精制生产能力3 万公斤,茶叶科技队伍 15人。茶叶面积 10776亩,产量107万公斤,产值542万元,农民茶叶收入235元。产量、产值、茶农收入比“十五”末分别增长33%、76.3%和58%。

  二、茶叶是促进乡山区、半山区、民族贫困地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

  乡茶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茶叶遍及全乡所有村组,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61%。茶叶发展村社中30%的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茶叶。

  三、乡茶叶产业发展已出现良好态势。

  全乡规模连片茶园 10776亩,规模经营面积 100亩以上的有1家。茶叶加工企业实力逐渐增强。有机茶无性系良种无公害茶生产基地步伐加快,全乡已建立3652 亩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新植茶园352亩,新植1400亩,新植2350亩,新植1426亩。

  四、乡茶叶产业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以来,乡茶叶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发展中仍存在下列问题:一是茶叶作为产业发展的地位及作用认识不足,个别村社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茶叶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力度小,投入不足。三是部分茶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单产低,效益差。四是产业化水*低,缺乏一批上档次、规模、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全省叫得响的茶叶品牌。五是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茶叶产量、质量提升缓慢。

  五、“十一五”乡茶叶产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

  针对当前乡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乡茶叶产业发展思路是:优化结构布局,发展良种,增加投入,主攻单产,提高质量,改善加工,建立和完善茶园管理体制,培植龙头,打造品牌,拓宽市场,扩大名优茶比例,增加无公害有机茶生产,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走优质、高产、高效的茶叶产业发展道路。目标任务是:“十一五”末全乡茶园面积10000亩,投产9000亩,总产 90 万公斤。茶叶*均单产100 公斤,工农业产值720 万元以上,茶农收入500元以上。工作重点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实施“1234战略”。即发展四大茶类;稳定茶园面积1万亩;重点扶持2个茶叶龙头企业;努力打造3个茶叶品牌。四大类茶是:巩固提升绿茶,发展突破普洱茶,恢复发展红茶,适当增加茉莉花茶。茶园通过改造、淘汰、新植,使面积保持在1.2万亩,可采面积保持在1万亩,其中良种面积0.9万亩(新植0.35万亩)。重点扶持“山”龙头企业;更新、改造、整合10个茶叶初制加工所;建立机修机采示范样板3个,辐射面积0.3万亩。第二步是通过对龙头企业逐渐培植和扶持,在全力打造茶叶品牌的基础上,通过**引导,企业自主的形式,采取重组或合并,对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力争在全乡建成1个大的茶叶龙头企业,1个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并依托国内外市场,以充分发挥茶叶市场竞争力和凸现较强经济优势的能力。

  六、“十一五”茶叶产业发展的两条关键措施。

  1、抓好种植加工,全面提高茶叶产业化水*。一是稳定茶园面积,优化区域布局。按照改造一批、淘汰一批、新植一批的原则对茶叶继续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良种化种植。二是切实加大中低产茶园改造力度。乡茶园多数发展于六七十年代,现基础差,产量低。要通过强化茶园水利基础设施,改植换种等手段,全面对中低产茶园实施改造提升,提高单产水*。三是全力抓好优质茶园基地建设。“十一五”全乡要力争建成优质茶园基地1.2万亩,发展绿色、有机茶园1万亩。四是对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实施改造。乡现有茶叶初制加工所7个,“十一五”力争改造5个,使改造后的茶叶初制所能力达到每个2万公斤以上。五是努力推进乡精制茶叶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对其实施重点支持,促进其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加工水*。“十一五”全乡重点扶持发展2条茶叶精深加工生产线,使每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达到20万公斤以上。六是对茶叶企业实施改制改组。按照市场导向原则,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及改制改组,全力培植起全乡茶叶龙头企业。七是调整产品结构,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研发。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既要巩固传统产品生产,又要切实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研发。

  2、打造“山”品牌,扩大茶叶市场影响力。一是整合茶叶品牌。对茶叶现有品牌进行认真筛选,继续打造具有特色与代表性的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同时,规范茶叶市场,打击不正当竞争,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切实加大茶叶品牌的保护工作。二是强化茶叶市场营销,建立茶叶市场营销体系。通过发展专业化营销企业、建立茶叶专卖市场、专卖店、专柜,举办各类茶营销活动,发展茶叶订单、促进茶叶销售。通过开展古茶树资源保护、茶文化挖掘与发展旅游业结合,宣传茶叶,促进茶业发展。

  乡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

  一、全区乡镇街产业区开发建设状况

  自1996年杨村镇建立私营经济区开始,全区乡镇街道产业区经历了从少到多,从起步到形成一定规模的逐步发展过程。20xx、20xx年为快速发展时期。截止到20xx年10月底,全区已开工建设的20家乡镇街产业区总规划土地面积82.8*方公里(含白行车王国、大良)。已开发面积22*方公里,累计基础设施投入8亿元,有七个产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七通一*,其余均实现五通一*;产业区已建成污水处理厂3座;实际入驻企业700余家,今年1—10月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利税7.3亿元,招商引资24.7亿元。

  乡镇街产业区的建设,对于促进全区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城市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乡镇街道产业区已成为全区发展的重要载体。20xx年,产业区招商引资30亿元,占乡镇街道引资总额的80%,占全区引资总额的47.6%。二是乡镇街产业区税收已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xx年大王古产业区实现税收2400万元,占全镇财政收入的89%,上马台产业区实现税收5000万元,占全镇财政收入的75%。三是促进了乡镇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半数以上的产业区逐步形成了工业企业相对集中,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的格局,初步解决了过去乡镇工业“满天星”布局、环境治理难、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四是为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起到了支撑作用,截止到20xx年10月底,乡镇产业区累计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4.7万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举措

  l、规模小,发展速度缓慢,综合效益低。

  主要体现是20xx年已开发建设的18个产业功能区实现销售收入为63亿元,创税收3.5亿元,仅占全区税收总额11%。*均每个功能区年实现销售收入、税收分别为3.5亿元和0.2亿元。不足一个中型企业规模。每亩创税收远低于XX开发区和周边先进区县。由于土地指标及自身环境政策的制约,发展速度较慢,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外界无法抗衡。

  2、定位不明确、产业特色不突出。

  因乡镇产业区多数是以原乡镇工业较集中区域为雏形发展起来的,规划明显滞后,由于产业区规划起点低,招商引资门槛低,功能定位、产业定位不明确;造成产业分散,产业特色难以形成。目前,除上马台、王庆坨产业功能区形成相对集中的特色产业,其他多数行业分散。

  3、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服务配套功能差。

  多数乡镇产业功能区还处在“五通一*”的水*上,有的根本不具备投资条件,70%以上的产业功能区无污水处理设施,**为功能区应提供的融资、管理咨询、劳动用工、安全保障等方面服务欠账较大。

  4、土地利用粗放,工业、建设用地相对闲置。

  目前,多数产业区土地利用水*较低,投资强度在国家规定范围的下限;协议占地与实际占地出入较大;在建、未建项目占有较大份额,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较普遍,造成一边土地闲置,一边无用地指标的事实。

  5、入驻实体项目少,实体大项目少。

  有半数以上的产业区靠注册企业维持税收,据初步调查,乡镇产业区1—10月份入驻企业实现税收占60%。区内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入驻企业个数不足30%,有的产业区没有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及以上的企业屈指可数,缺乏龙头带动。

  目前,乡镇产业区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与制约因素同在,要实现高水*发展,必须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破解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今后应采取了以下措施:

  1、坚持规划先行,在注重总规、控规的同时,更要注重产业发展规划。

  各产业区要借各乡镇街着手编制总体规划的有利时机,结合乡镇总体规划中确定的规模和发展方向,根据XX区发展战略研究和工业布局规划等,应重新编制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及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真正体现规划统领行动,规划实现效益。

  2、把提高乡镇产业区整体水*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

  首先,各级领导要把乡镇产业区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在强化领导方面,要尽快调整XX市XX区经济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下设实质性机构,充实领导、工作人员,强化部门责任。统一协调指导,研究解决园区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发挥工作领导小组在工业区认定、实施扶持、考核和日常管理中的作用。在提高招商和开发、建设、管理人员素质方面要不断创新机制,通过招聘选拔和培训相结合等途径尽快打造一支高素质人才。建立人员考核奖励机制,确保高素质人才队伍在关键岗位发挥重要作用。其次,加大对产业区的扶持力度,区**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支持乡镇产业区基础设施建设等,要制定XX区扶持乡镇产业区加快发展实施意见和扶持办法,有重点地扶持一部分乡镇产业区尽快成为XX“区域”经济的小老虎。第三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更多的乡镇街工业区通过市级认定、得到更大的扶持。20xx年,按照乡镇街工业区认定条件,从工业区的设立、规划、环评、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八方面组织了四个工业区的认定工作,现申报材料已通过审核。工业区的认定为乡镇街产业区提升水*起到促进作用,为争取市级贴息资金奠定基础。今年已申报三个工业区的贴息材料,有望获得*千万元的贴息资金。明年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力度,争取更多的资金扶持,把扶持资金用在刀刃上。

  3、应整合功能区资源,向特色、示范、名牌产业区发展。

  一是要结合我区“八大组团。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规划,尽快整合产业功能区资源,确定产业功能区发展数量和产业发展方向。要打破乡镇之间的界限,树立全区招商“一盘棋”格局,建立以XX开发区为龙头的统一招商体制,处理好乡镇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乡镇产业区做强、做名及特色的形成,二是继续实施大的实体项目带动战略,利用大项目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利用大项目尽快投产带动一个产业、一个园区的发展,目前上马台、梅厂、豆张庄等产业区已显现出通过大项目带动园区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特色的形成。

  4、鼓励集约用地,引导乡镇产业区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是整合功能区外闲置及可利用土地资源,将功能区外土地整合到区内使用。二是下大力盘活区内“闲置“土地,区**制定土地集约利用的鼓励政策,约束土地利用行为,充分利用区内未建设用地,缓解土地紧张的矛盾。三是对容积率低、效益低、国家限制发展的工业项目,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促使企业自身进行布局调整,不能调整的要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进行调整。四是督促在建项目尽快投产,尽快取得效益。

  5、应为乡镇产业区建立融资*台,引导商业银行资金进入园区,解决园区贷款难、基础设施建设水*普遍偏低、项目承载能力较差等问题。

  乡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3

  一、产业发展现状

  八里十河村地处XX镇南部20公里处,与竹林关、土门、毛里岗接壤,地处偏远,土地资源贫乏,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225户,849人,劳动力601人,享受低保户84户170人,有耕地714亩,人均占有粮400公斤,年人均纯收入1860元。

  全村现有山茱萸900亩,全村山茱萸大户15户,户均10亩650株,挂果树占47.5%,年产34万元;核桃100亩,年产5万元;年出栏商品猪240头,年出栏5-10头以上的6户,全村基本达到户均养1头猪,年产24万元;劳务输出350人次,其中:1年以上外出务工的达132人,半年以上达94人,半年以下124人次,年收入70万元。劳务和山茱萸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为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保障。

  农村产业的长足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八里十河村通外水泥路工程正在立项,有35%农户住进宽敞明亮的小洋*房,电话、彩电、摩托车的普及率均达到60%以上。涌现出了一批产业大户。洪沟组黄恩娃,栽植山茱萸树12亩,年收入1.2万元。椒树洼组周保林,猪年出栏10头,收入1.1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思想认识和工作力度不到位。村组干部群众创业精神差,满足现状,“小农思想”严重,只图吹糠见米、立竿见影之效,特别是大部分青壮认为发展林果业、养猪业,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费力费时、受市场控制大,从而形成劳务大发展,其它产业比重严重失衡,阻碍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产业项目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现该村林果业、养猪业仍停留在家庭小经济状态,做大做强意识不够,年用于发展产业的投入比重很少,仅占年投入量的15%;风险意识和发展意识不足,年养猪与林果发展规模增长率仅有10%;村组干部在市场开拓与产业项目引进等方面缺乏创造,等米下锅思想严重;劳务输出地分散,没有当地带头人,难以形成劳务品牌。

  3、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虽然群众种植山茱萸、核桃的积极性高,但由于农户文化素质低、经营分散、技术推广滞后、资金等投入跟不上,施肥、修剪和病虫害防治难以正常进行,年损失率在20%以上,导致产品产量低、质量差,造成了广种薄收。

  4、林果规模小,基地建园不足、水*低,良种比例小。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没有1处,良种栽植面积不到20%。

  5、加工水*低下。山茱萸、核桃仅限于初加工,加工方法原始简单,产品附加值低,导致产值效益低下。

  6、市场混乱,经营效益不佳。由于缺乏统一的营销系统和营销队伍,尚未形成产供销体系,专业合作组织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因缺乏信息和科学的市场预测,造成产品抢购抢销或滞销的混乱局面,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品牌效应尚未形成。

  7、圈舍改造不*衡,生猪存栏少,适繁母猪比例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当地养猪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强化领导,形成工作合力。镇、村成立了“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驻村工作队,并把“一村一品”工作纳入全年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形成**主导、群众主体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

  二是广泛宣传,制定工作规划。充分利用广播、标语、板报、会议、宣传材料等进行了广泛宣传,组织各级干部和产业带头人开展学*培训,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发展一村一品,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立足本村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制定出“一村一品”发展规划,指导“一村一品”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今年举办培训班2次,培训32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420份,提高了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积极培育科技示范户。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农村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强村新突破。

  四是分类指导,实现重点突破。按照“畜牧抓发展,林果抓科管,菌药抓营销,劳务抓培训”的工作思路和“一业突破,长短结合”的方针,采取“抓大户建小区,抓协会建基地,抓科技提效益,抓营销促增收”的办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开展服务,突出重点,全力推进“一村一品”实现突破性发展。

  五是抓点示范,辐射带动。坚持从示范带动入手,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户。

  六是组建合作组织,实行品牌经营。成立劳务和山茱萸产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服务,拓展市场空间,树立产业品牌形象,形成产业发展聚能效应,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农民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载体。

  四、产业发展的计划和对策

  一是以农民培训为突破口,加大农村人才战略的实施力度。把会管理、懂经营、群众信得过的能人选进村两委会班子,采取形式多样的办法推广实用致富技术,培育一批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力争3-5年培训每组3-5人技术能手和1-2人劳务带头人。

  二是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建立市场营销体系和营销队伍,扩大品牌效应。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努力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提高经营效益。

  三是以产业合作社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力度。建立农村产业合作社,力争尽快实现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开发路子,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效益。

  四是以开发品牌为突破口,加大市场开拓工作力度。引导农户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发展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一方面要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力度,另一方面要创建品牌效应。

  五是以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加大农业信息化的推进力度。以产业合作社、产业大户为重点,建立科学规范的利益机制,用市场手段抵御市场风险。

  六是争取国家惠农政策,加大项目引进力度。以产业合作社的名义申报项目,争取资金,用资金使产业发展再上台阶。特别是在化肥、山茱萸剥皮机、病虫害防治器具方面的惠农补帖、扶持资金上给予投入。

  七是面向市场,扩大规模,狠抓良种建设。鼓励群众培育良种育苗,力争在3年内发展良种核桃300亩,山茱萸500亩,改造核桃100亩;

  大力建设标准化、卫生化圈舍,引导群众扩大适繁母猪规模,加大良种瘦肉型猪引进力度,*抑仔猪市场价格,力争每户*均存栏2-5头。

  八是壮大劳务产业,开发劳务品牌。根据该村外出务工群众较多的实际,以协会为*台,内引外联合作单位,大力培训青壮年劳力,扩大年劳务规模,努力打造劳务品牌。

  乡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4

  xxx镇地处xx南麓,xx河中游,位于xxx区西北部,距城区69公里,全镇辖4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20个村民小组,5420户22478人。“十二五”期间,xxx镇党委**结合镇域实际情况,把畜牧产业列入镇域经济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来抓,提出了“强村大户、典型示范”的发展战略,这非常符合xxx镇的实际。就xxx镇而言,一是畜牧业发展基础较好,二是范围内牧草资源丰富,三是气候环境适宜,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于该镇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xxx镇畜牧业生产发展现状

  畜牧业是xxx镇的传统产业,也是该镇的基础产业。多年来,xxx镇党委**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始终坚持“强村大户、典型示范”这一发展战略,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的工作重点来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畜禽疫病防控、畜(禽)品种改良、圈舍改造、养殖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工作,使该镇畜牧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据统计,2012年4月,全镇畜禽存栏量达65993头(只),其中生猪存栏8760头,牛存栏1546头,羊存栏2867只,家禽存栏52820只,各类养殖大户(场)59户,预计畜牧业半年产值可达1300万元,实现畜牧业农民人均收入600余元。畜牧产业的稳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提高。

  二、xxx镇发展畜牧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畜牧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第一,具有较好的群众养畜基础。畜牧产业是xxx镇的一项传统产业,农户对从事畜牧养殖的积极性较高,据统计,全镇5420户农户中,养殖畜禽的农户高达4563户,占农户总数的84.2%,广大养殖户在长期的饲养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畜禽养殖经验;第二,草料资源丰富。*年来,由于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之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大片的荒山、二坡地荒芜,为饲草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xxx镇林业部门的统计,全镇共有宜牧草场面积30000余亩,这为牛、羊等食草动物的养殖提供了优越的饲料资源;第三,气候适宜。光、热、水、土充足,立体气候明显,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牧草和畜禽的生长繁殖,适合生态养殖的发展。第四,政策机遇好。国家为促进畜牧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奖扶政策,加之连年来市、区党委**一直把畜牧养殖作为富民产业来抓,为该镇发展畜牧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2、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以散养户为主,畜禽养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导致畜禽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环境污染严重,养殖经济效益不明显;第二,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仍沿袭着传统的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落后小农经济思想意识,传统的、粗放饲养管理及经营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第三,牧业结构不合理。该镇畜牧业仍以生猪为主,丰富的草料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羊、牛等食草动物的养殖规模没能发展上去,经济效益未能凸显。第四,品牌意识不强,没有在打响品牌方面去做文章,导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畜禽及其产品也没能走出xxx,赢得更大的市场。第五,缺乏龙头加工企业,缺少专业合作组织,广大养殖户规模小,层次低,市场开拓力差,拿不出拳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第六,畜禽良种的普及化程度不高。第七,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不稳定,人员老龄化,待遇报酬低,对动物疫病防控的积极性不高。

  三、推进xxx镇畜牧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科学制订规划,引导全镇畜牧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优化牧业结构和合理规划区域布局,结合各村实际,坚持走“一村一品”的畜牧业发展路子;加大对大场大户的扶持力度,合理布局养殖小区,引导广大散养户退户入区,逐步淘汰养殖方式落后,集约化水*低,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低下的散养农户;继续坚持“强村大户、典型示范”的发展战略,坚持走“培训-示范-推广”的路子,力促畜牧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发展“畜-肥-蔬(渔)”生态循环产业模式,提倡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

  2、引导农户调整牧业产业结构,在养殖条件优越、经济效益明显的项目上多下功夫。xxx镇属典型浅山丘陵地区,气候湿润,饲草资源丰富,非常适宜牛、羊等食草动物的养殖,加之牛、羊等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且大有上涨的势头,因此,在稳定发展生猪产业的同时,突破发展山羊、牛等饲草资源丰富、经济效益明显的养殖项目。

  3、突出区域优势,做强唱响生态品牌。xxx镇地处恒河中上游,气候湿润,山青水秀,全镇xxx*方公里的面积,还是未被厂矿企业污染的处女地,在xxx镇境内养殖的畜禽,可以说吃的是山野菜,喝的是山泉水,只要严把饲料关,应该可以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有机食品认证,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赢得市场,更可以赢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力度。可依关坪村李诗全生猪二级繁育场为轴心,积极推广PIC、约克、杜洛克等优良生猪品种;以松林村鑫森生态羊场为轴心,()大力推广布尔山羊等优良山羊品种,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全镇畜禽良种普及率100%。

  5、突出抓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积极探索“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牧业经营模式。优化投资环境,鼓励、扶持畜禽产品深加工企业在本镇落户,要在突出抓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前提下,尝试“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牧业经营模式,实行定单养殖,降低养殖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改变一贯的农产品买方市场的惯例,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养殖户的利益。

  6、切实抓好动物防疫工作,加大动物防疫工作体系建设力度。畜禽养殖,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做好防疫工作是从事畜禽养殖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要在动物防疫及其体系建设工作中加大力度,镇财政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员的科技培训,配备必要的防疫器械,增加防疫员工资报酬,从而调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力争动物防疫工作规范化、程序化。

  乡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5

  *年来,大云镇工业得益于我县的招商引资的力度、得益于优越的区位条件、得益于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逐步形成了以电子电声、轻纺服装、五金机械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目前大云镇全镇共有各类企业2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60家。自20xx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镇的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同时也催生了企业“危机中求转机”的意识,加快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因此,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我镇的企业在20xx年度却实现了投入、效益、利税的历史新高,多项工业经济指标在全县都名列前茅。但今年以来,我镇的企业在效益、利税等方面较去年相比却出现了下滑,工业经济运行形势不容乐观,面对这种情况,经镇党委、**研究决定,我镇经济建设服务中心分6个组对大云镇现有规上企业26家和准备新进规上2家企业进行了为其2天的走访调研,了解20xx年第一季度企业生产、销售状况和第二季度的预期目标,以及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与企业主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对企业目前运行的情况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寻找出路,提升效益。

  一、目前全镇规上企业的总体运行情况

  根据科学的统计学原理,按照行业选取28家企业作为调研对象,其中电子行业企业10家,纺织行业企业5家,新型材料行业企业9家,其他行业企业2家,准备进规上企业2家。通过对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利税、能耗等方面第一季度的数据采集和第二季度的情况预测,分析企业的整体运行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28家企业总量指标有所增长

  一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30336万元,增长27.71%。预计二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达到41449万元,预计上半年合计71785万元,比去年同期56090万元增加15695万元,同比增长27.98%。其中:出口产品交货值33611万元,同比增长16.65%;新产品产值38976万元,同比增长29.96%。

  (二)28家企业效益指标有所下滑

  一季度完成(1)销售收入28806万元,预计二季度完成销售收入40408万元,预计上半年合计69214万元,比去年同期48544万元增加20670万元,同比增长42.58%。(2)利税总额一季度完成2140万元,预计二季度2923万元,预计上半年合计5063万元,同比减少26.62%,其中:利润总额一季度完成1482万元,预计二季度2155万元预计上半年合计3637万元,同比减少26.54%。

  (三)28家企业节能降耗形势严峻

  一季度耗能3794吨(标准煤),预计二季度耗能4373吨(标准煤),预计上半年合计耗能8167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耗能6689吨标准煤增加1478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2.10%。其中电子行业耗能838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4.23%;纺织服装业耗能1440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0.31%;新型材料耗能3232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8.71%;其他行业耗能2623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61%;准备新进规上企业耗能34.17吨(标准煤)。其中浙江荣丰纸业有限公司耗能最多,一季度耗能1270吨(标准煤),预计二季度1300吨(标准煤),预计上半年耗能2570吨(标准煤),虽相比同期下降1.15%,但是工业总量,效益同期相比却分别下降43.51%、85.45%。节能形势十分严峻,降耗任务十分艰巨。

  二、当前企业运行情况原因分析

  企业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都有明显提升;企业订单增多,二季度预期明显好于一季度。28家企业中销售收入环比增长40.78%,利税总额环比增长36.55%其中利润总额环比增长45.42%。分析制约企业更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一)原材料价格上涨,而产品的价格没有上涨。28家企业中有色金属类制品提高20%左右(如、荣丰纸业公司原材料木浆与去年相比提高一倍之多),劳动成本提高在15%左右。在调研28家企业中预计上半年有10家亏损,亏损额高达612.6万元。

  (二)劳动力成本增加、用工难,造成企业成本增加。今年以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回暖,企业用工量激增,导致用工出现短缺。还有劳动最低工资的上调,这些对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冲击很大,很多企业的生产线都没有充分运作,产能都没有充分发挥。

  (三)金融政策的宏观影响。今年国家为控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分膨胀,在金融政策上出现调整。从2019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使企业财务费用增加,尤其对小企业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三、20xx年我镇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为使我镇的企业能够真正摆脱经济危机影响,实现本质的飞跃,也为了我镇的工业经济能更上一层楼,实现历史性的跨越,企业和**都应该积极努力,思考发展对策。

  (一)从企业层面上,采取的对策措施有:

  1、企业销售方式的转变:全出口型企业开始逐步转型,由原来的100%产品外销向现在的产品内外销相结合转变,出口单一型企业开始开拓其他市场。如恒科实业和善银科技的产品更是打进了上海世博会。

  2、选择性接订单:今年我国的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很大,为避免汇率变化带来的损失,目前企业对此应有预见性,尽量采取有选择的接单方式,控制接单时间,尽量与信誉良好、资金运作顺畅的客户进行贸易。

  3、企业产品结构的转变:由生产传统的产品向生产精密机械、节能产品转型。转型升级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4、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创自身名牌:如恒丰包装、恒科实业,目前产品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企业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品牌的创建工作正在*稳开展。通过自身的品牌打入国内、国际市场的销售,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5、增加技术改造,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务成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加强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完善教育培训机制,科学规划职工职业生涯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形式。

  (二)从**部门层面上,采取的对策措施有:

  1、企业在做好自身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基础上,大云镇**部门也积极注重扶持,规上企业的成长,特别是对部分规模以上的重点企业,建立了领导班子联系企业制度,深入企业调研,帮助企业主研究对策,谋求发展,走出困境,共渡难关。

  2、企业靠自身力量走向国际市场与大、中型企业合作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要真正建立合作关系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我镇与市级、县级有关商务、科技等部门积极联系,大力推介大、中型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帮助搭建企业走向国际化销售网络的*台。

  3、兴起招商引资新高潮。进一步健全招商推进机制,明确招商主攻方向,围绕电子信息、五金机械、机电制造三大产业,有针对性地实施招商,盯住重点项目和重点客商,积极引进好项目、大项目。今年以来已经多次在上海、广东等地召开招商会,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第一季度内外资的引进都超额完成任务。

  4、兴起工业投入新高潮。继续抓好服务企业工作,做到务实服务、全天服务、高效服务和全程服务。全力以赴抓重点项目推进,年内确保千万元以上新建项目开工14个,以新项目的启动带动整个工业投入,力争完成5.5亿元的目标任务。

  5、兴起工业园区建设新高潮。继续加大工业园区硬件建设的工作力度,在今年完成工业区一路二桥建设,污水管网支线三期完成;进一步加大工业园区征地拆迁力度,做好大云村曹家自然村农户拆迁工作,实现新增扩容600亩,力争工业园区全年基础设施投入完成2019万元的目标任务。

  6、继续抓好节约集约和土地复垦工作。在目前土地指标越来越紧缺的情况下,利用现有企业的存量厂房,着力引进租赁企业,继续深挖潜力,积极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重点区块、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集中。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