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调研报告菁选

首页 / 报告 / | 2023-03-05 00:00:00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业产业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

  一、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我是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在国民产值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县的农村经济同全国一样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历届县委、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走了一些探索性的路子,逐步确立了蚕桑、畜牧两项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

  一是全县桑园面积达7万亩,常年发种量15万张,畜牧业生猪饲养量达49.2万头;二是产业化发展模式初步形成,蚕桑、生猪产业目标从种植到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已形成,畜牧业也通过专业市场、中介组织加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也雏形初现。三是在结构调整中,农民来自粮食的收入趋于下降,畜牧业与经济作物的比重上升,结构调整真正让农民在“看得见”中受教育,在“摸得着”中学本领,在“学得会中”得实惠,实现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收。xx年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79063万元,按参考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7.5%,比“xxx”末期达到6.1亿元,净增加1.8亿元,年均增长7.6%,比“xxx”计划确定的年均增长7.2%左右高0.4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45929万元,较上年增长7.2%。比“xxx”末期达到3.9亿元,净增加0.69亿元,年均增长7.3%,比“xxx”计划确定的年均增长7.2%左右高0.1个百分点。

  二、我县目前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富即安的思想障碍尚未破除

  一是安于现状不愿调。一些人小农经济意识较强,*惯了“吃一点、卖一点、贮一点”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也有些人满足“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缺乏高速调整的主动性。二是怕担风险不敢调。怕种不好,没有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的经验,怕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担心普遍种植造成价格下跌。三是按部就班不愿调。面对滚滚而来的结构调整大潮,一些人消极对待,被动应付心思严重,一味求稳、求准、不愿接受一丁点风险,满足于微调、慢调,具体表现在品种选择上,只选择自己熟悉,会种、会养的品种,在调整进度上,看左右、随大流,没有一个时间表,调到几时算几时。产生上述思想的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惯势力影响较大,思想不**,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机遇意识不强,对“结构调整”这一新生事物不易接受。

  2、宣传教育不到位

  一是广大农民甚至个别乡、村干部对种植业、养殖业、退耕还林、还草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大调、快调、多调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对非调不可,不调不行的大趋势认识不清,对结构调整的内涵搞不清。结构调整是农、林、牧、副、渔之间的全面调整,是根据当地实际,按照宜农则农,宜牧且牧、宜林则林的原则调整,而不是种多种少的调整。三是市场波动大,在部分农民中产生了负面影响。

  3、农业产业化进程迟缓

  虽然我县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县所处地理位置,引资融资能力较弱,因而现有产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的有力拉动,资源优势得不到有效转化,产业化进程迟缓。

  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不太明显。

  二是产业化经营体制不完善,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连结不紧密。

  三是主导产业只注重规模未充分挖掘本自然优势,主导产业无自身特色。四是品牌意识不强,虽有天然无公害绿色产品但都没有经过专业机构认证,更无叫得响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五是创新意识不强,新兴产业挖掘力度不足,市场敏锐性不够,总是跟着别人跑,抢站不了市场先机。六是主要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加蚕桑、黄姜等),科技含量低,初级产品多,高附值产品少;大路品种多,优质新品少,产品结构质量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难以参于国内市场竞争。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根据我县的地理环境、传统*惯、自然资源、国内外市场多种因素分析我县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为:

  一是继续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力把蚕桑、生猪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扶持壮大主导产为业的龙头企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二是立足资源、面向市场,围绕绿色农业开展开发特色产品。

  三是积极探索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衔接机制,促使一体化经营健康发展。

  四、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

  1、抓调研、宣传,切实转变观念

  全面摸清,理清思路,转变观念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前提,今年以来我县狠抓农业工作调研、宣传。

  一是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县直涉农部门一把手赴常州、寿光考察农业产业化建设,进一步开拓视野、更新观念,认识到自身不足增强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是深入农村调研,县级每一名领导都有联系乡、村,使我们对本县县情有了更深刻认识。

  三是狠抓宣传,我县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标语、网络等形式宣传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突出其重要性,使广大干部群众意识到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农业结构调整的共识在全社会逐步形成。

  2、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优化区域化布局,必须因地制宜,才能促使农业规模化生产,在这方面县**已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先后出台了《蚕桑产业化实施意见》、《畜牧产业化实施意见》,印发了高效农业示范带《实施规划》、《实施方案》,使结构调整科学合理、有序进行,促使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根据我县情况在中高山重点发展畜牧业,在浅丘山区重点发展蚕桑,在川道重点发展优质粮、蚕桑。

  二是请省、市有关农业、气象、水文等专家对我县农业生产资源进一步合理规划,做到宜桑则桑、宜粮宜粮、宜牧则牧、宜蔬则蔬。

  三是规划突出主导产业,扶持后续产业,提升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3、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产品,大力抓好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

  主导产业产品是为龙头企业提供充足优质的原料,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

  一是根据我县实际,确立了畜牧、蚕桑三项主导产业。在主导产业建设上我们首选项目应为畜牧业,其次是蚕桑、设施农业等。

  二是积极培育后续产业,后续产业既要有地方特色;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时又要有市场前瞻性,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如我们现已开发出的蚕桑系列产品。

  三是主导产业的发展要有品牌意识,力争使我县的一些产业产品尽快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的认证,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农产品。

  4、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带,突出辐射带动功能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选准项目、重点突破、依靠科技、示范带动”的发展原则,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聚集全县的人力、物力、财力倾斜投入,加快农业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积极开拓大中城市市场,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全力打造“绿色”品牌,促进农村经济整体效益全面提升。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上规模、五年见成效”的发展步骤,重点在池河、城关、银龙、饶峰四乡镇19个村建设三大基地、两大园区,即万亩蚕桑基地、5万头畜牧基地和设施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示范园,使该区域内的产业经济效益在较短时期内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递增300元,对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5、创新科技推广体制,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以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建设为契机,我们在业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首问责任制,否定报备制,责任追究制、干部职工绩效考评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农技推广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并制定了石泉县农技推广责任制,农技推广管理职责、基层农技人员绩效考评制度,聘用制度,培训制度及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机制等多项制度,通过加强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建章立制管理人,考评绩效激励人,严格监督约束人,树立依靠制度管事,塑造全县农业系统技术指导员敬岗爱业,奋发有为的良好工作形象,激励广大基层农技人员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起基层农技推广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6、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基础地位

  当前,我县农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增强农民和龙头企业的“造血”功能。

  一是继续坚持金融扶持、财政倾斜、部门帮扶、科技投入的政策,把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在实处。

  二是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把农业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提供和农村教育培训作为支持重点,通过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实现农产品的绿色环保、无公害化,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增强面向农户的小额贷款,通过对贷款的用途、方向限制、扶持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引导其产业化发展,弥补其产业化经营的资金不足。

  四是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扶持,农业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率、效益,增加农业部门科技推广经费,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要求。

  7、发展生态农业,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结合山川秀美工程推广无公害种植、标准化种养、沼气等生态农业技术。

  一是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结合市**实施的月河川道万亩无公害蔬菜计划,在城关、池河发展无公害蔬菜4000亩,以此为重点,在全县逐步全面推广无公害种植,以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扩大生物技术使用和普及。

  二是推广以舍饲养殖为重点标准种养技术,狠抓标准化建圈和人工种草以实现农业内部结构良性循环,降低放牧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三是推广生态沼气技术,为彻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目前我县已建成万余口沼气池,结束了建设农户烟熏火燎、蚊蝇滋生的生活环境,在村民中反响十分强烈,极大地调动了附*农户对生态家园模式建设的积极性,从另一方面来讲又减少了柴薪使用,巩固了退耕还林、山川秀美工程来之不易的成果。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2

  一、铁门镇基本情况

  铁门镇位于洛阳市西40公里,全镇辖33个行政村,6.5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6.5万亩,属浅山区、丘陵区,是一个农业大镇。镇域内工业发达,交通十分便利,市属企业、县属企业及民营企业星落棋布,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横贯东西,又是一个工业强镇。

  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概况

  铁门镇作为一个工业强镇,镇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工业总产值直线上升,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而另一方面受地理位置、恶劣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占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南岭北山,传统的小农意识禁锢着人们思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仅靠几亩薄地,艰难的维持着生计,农业成了制约铁门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摆脱农业、农村、农民的贫困落后面貌,带领全镇人民共同富裕奔小康,已成为历届党委**首要共识。走“工业强镇、产业富民”之道路,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如何充分发挥地区的区位优势、自然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让广大农民从传统的封建小农意识中**出来,已成为发展的必然,一个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应运而生。南山以发展旱作农业为主,以铁磁路、铁盐路为经济发展带,两侧各500米种植朝天椒和烟叶,北山以养殖和特色林果种植为主,川区以蔬菜种植为主,形成种、养、加工为一体的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基地。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成果

  铁门镇的农业产业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xx年通过考察论证,镇**决定在铁磁路、铁盐路经济种植带发展朝天椒种植500亩。万事开头难,为了保证朝天椒种植成功,镇**成立了专门组织,党委**、镇长亲自抓,主抓副职专职抓,并抽调15名机关干部成立专门工作组深入南岭各村的农家院户、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自觉接受统一规划,让出土地种植朝天椒,对自觉自愿接受统一规划种植朝天椒的农户,**在育苗、耕作、施肥、盖膜、栽植等方面予以资金扶持,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对不愿接受**统一规划,拒不种植朝天椒的,**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辣椒种植成功了,然而市场销售不畅,**按当时承诺的保护价全部收购。镇**积极与外地客商联系,组织辣椒供需洽谈会,一年又一年努力,市场销售畅通了,椒农从中得到了实惠,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地位也改变,由过去的**提倡、**扶持、强行干预变成了现在的政策指导、重点扶持、区域种植、规模化经营,变主导为服务,广大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地位也变了,由过去的被动变主动,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历经八年的艰辛努力,朝天椒种植从最初植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16000亩,种植区域由原来的产业带周边的7个行政村,辐射带动全镇二十二个行政村,朝天椒种植农户由原来的1200户发展到现在的6000余户,种植面积超千亩的村达10个。XX年仅朝天辣椒总产值达6400万元,户均纯收入达5000元。

  为了规范朝天椒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朝天椒种植产业。XX年,铁门镇朝天椒种植协会在各级的关心下应运而生,辣椒生产规程、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有章可循。为了适应市场规律拉大产业链条,辣椒协会于XX年4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铁丰”牌商标,随着产业基地的不断扩大,于XX年6月成立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XX年4月,铁门镇种植的朝天椒相继获得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XX年5月,铁门镇镇被推荐为河南省名优辣椒镇。XX年3月,铁门镇与洛阳农科所合作的“朝天椒引进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与运用”项目获洛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叫响“铁丰牌”朝天椒品牌,实施品牌战略,种植协会在扩大对外宣传的同时,为了规范产销渠道,杜绝无序经营和价格竞争,保护朝天椒品牌和质量(!)。XX 年县、镇投资250万元在铁门镇陈村村建成新安县辣椒专业交易市场,统一市场收购、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品牌包装,切实维护了椒农和客商的利益,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每到收获季节,辣椒收购红红火火,全国各地客商慕名而来,最多达120余家。更让人振奋的是,铁门镇朝天椒除内销外,由客商经厦门、贵州等地远销日本、韩国。

  由于辣椒产业的不断壮大,还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一是出现了一大批的以经销辣椒为业的本地经纪人,涌现出一批靠经销辣椒迅速致富的典型;二是辣椒收购、分级、包装等环节,带动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三是带动了餐饮、商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椒农在获得生产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的利润,以辣椒生产为龙头的产业链条得到长足发展。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烟叶生产和蔬菜种植,也经历了朝天椒种植过程的同样经历,从群众不认可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引导到市场引导,种植规模不断壮大。至XX年烟叶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50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烟叶生产创产值175万元,蔬菜生产创产值320万元。

  铁门镇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面积共计27000亩,占耕地面积的40%,而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新房、楼房盖起来了,三轮车、摩托车、小手扶几乎家家都有,生活水*不断提高,如今的农村几乎和城市没有差别,到处呈现出和谐、文明、向上新风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拉大拉长产业链条,我们将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引导农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培植支柱产业和名牌农产品建设特色农业,建设龙头企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产品市场网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大市场相链接,使广大农民在获得生产环节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利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向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变。1、XX年底前完成朝天椒绿色食品申报工作;2、完成辣椒深加工项目论证工作,投资1000万元,XX年底建成辣椒深加工厂一个;3、新上蔬菜加工项目一个;4、进一步完善辣椒市场功能,在原有市场功能的基础上,拉大市场框架,硬化市场8万㎡,建交易厅、棚及仓库9000㎡,购置辣椒检测及化验设备一套,并完成市场配套设施1000㎡。

  五、铁门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做法

  回顾铁门镇几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几多艰辛,几多收获,经验做法概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成为历届党委**的共识,不因**人事变动更改,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认准的路子走到底;2、充分发挥**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产业化初期,**唱主角,大力提倡、政策扶持,行政干预、利益导向,通过各种行政手段,真正炒热干群思想,使广大群众有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自觉的从小农意识的思想束缚中**出来,顺应市场发展规律,自觉调整种植结构,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3、产业基地形成后,**的作用由主角变为配角,主要引导农民成立民间协调组织和协会,靠民间组织规范生产行为,靠技术章程规范生产环节。以市场信息为依托,引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以民间组织为依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培训服务工作;4、敢当红娘,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导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走贸、工、农一体化发展道路。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3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需要。*年来,东坡乡始终把发展“三农”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按照围绕“三农”调结构、抓特色、增效益的思路,认真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河谷光热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落实惠农政策,切实稳定民心,充分调动农民投身农业、开发农业的积极性,全乡农业产业化获得长足发展。

  一、全乡概况

  **乡地处金沙江畔,位于武定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08公里,乡域国土面积168*方公里,东邻万德乡和发窝乡,南接田心乡和高桥镇,西与环州乡接壤,北与元谋县姜驿乡隔江(金沙江)相望,是武定目前唯一的民族乡。境内居住着汉、傣、彝、苗、傈僳、拉祜、白等7种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1%。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勐果河、沙拉河、环州河三河南北纵贯全境,形成四山夹三河的低热河谷地形。立体气候明显,最低海拔950米(甲利),最高海拔2240米(大荞地)。年*均气温25—28℃,年*均降雨量580—650毫米,气候炎热,常年无霜,宜广泛种植香蕉、香巴蕉、花生、番茄、洋葱、玫瑰茄、芒果、人生果、酸角、冬早包谷、冬早蔬菜等各类多种经济林果及热区作物。20xx年,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60个自然村,75个村民小组。有4003 户,14389人。其中,农业户3659户,农业人口14032人,占总人口的95.7%。现有耕地面积14845亩,其中水田5335亩,旱地9510亩,人均1.05亩。粮食总产量598万千克,人均有粮353千克,工农业总产值517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全乡经济总收入为30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4元。由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不足,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缓慢,乡级财政收支困难重重等诸多原因,故是一个集贫困、山区、民族、宗教为一体的典型的民族贫困乡。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年来,我乡以优质香蕉、优质稻、冬玉米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认真总结我乡*十多年来冬农开发和热坝作物栽培经验,细化发展目标,狠抓措施落实,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河谷优势。在“优质化、市场化、产业化”上狠下功夫,在“优质率、商品率、增加值”上大做文章,突出重点,狠抓优质香蕉、优质水稻、优质菜豆、冬早玉米、热区水果基地建设,培育拳头产业,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区域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1、种植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

  按照“注重特色,突出重点,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坚持稳水稻,保香蕉,增定单,重冬季农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调整主要粮经作物的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到20xx年优质稻面积达到3640亩,产量205.5万公斤,产值308.25万元;优质香蕉面积4020亩,产值350万元;冬玉米面积由1200亩,产值112万元,优质菜豆面积1000亩,产值161万元,花生1280亩,产值62.5万元。我乡已经发展为全县最大的香蕉生产基地,粮经作物品种结构、品质结构明显优化。

  2、科技措施、良种良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应用上成效显著

  一是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做好新型农民培训。20xx年共组织各种培训350场(包括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黑板报48期,合计受训群众76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种植管理水*和市场竞争意识。二是水稻良种桂朝系列、楚粳系列面积达4000亩,多蘖壮秧、扣种稀薄、单行条栽、双龙出海等措施的应用率达98%以上。三是做好特产农业、订单农业的引导和指导服务工作。配合县农广校完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共培训24场次,培训农户215人,合计150人毕业获得“绿色证书”。

  3、特色、优势产业框架基本构建

  经过*十年的探索,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依托低冬季热河谷光温水资源,注重冬季农业开发,形成了河谷冬玉米、冬番茄、优质菜豆为主的特色农业种植带,20xx年发展种植了1100亩冬玉米,1000亩优质菜豆,350亩冬番茄。利用夏季光热资源,在河谷**发展优质花生1200亩,玫瑰茄450亩,优质柑桔300亩,龙眼150亩,大青枣450亩,石榴450亩,形成了河谷热区水果种植带。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乡农业产业化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表现为优势产业少且规模小,缺乏具有示范和品牌效应的基地典型,产业竞争力弱。种植上依然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种植品种散而且规模小,制约了生产效率。个体经济实力弱,难以抗拒自然和市场所带来的双重风险,导致收入增长困难。

  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后续发展力量不足。*几年,我乡发展产业规模小,在引进龙头企业开发产品加工方面非常困难,尤其是缺少跨行业、跨地区的规模大、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我乡投资带动,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产品在产、供、销等环节上不能很好地衔接。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农业产业发展。我乡农村水、路等基础设施滞后,造成“有水不能用,产品运不出”,旱季河水从谷底流过,半坡农地缺水严重;雨季时常断路,造成农产品滞压,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四是劳动者素质偏低。表现为由于农户分散种植,缺乏必要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市场导向,优质高效农业意思淡薄,种植品种杂、乱,管理水*低,造成农业产出率低,农产品质量差,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我乡农业产业化进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落实措施,挖掘潜力,破解发展难题。

  四、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当前,我乡的农业产业化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扩大内需、移民搬迁扶持等机遇,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突出特色和重点,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1、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遵循“面向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结合东坡乡农业产业化发展五大基地建设(即优质稻、优质香蕉、冬玉米、优质菜豆、优质河谷水果基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依托我乡低热河谷资源,重点发展优质香蕉、优质稻、无公害菜豆、双低油菜、中药材、热区水果等特色主导产业,按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要求,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培育主导产业。一是发展优质香蕉。在所所卡、东坡、东甸、白马口、庄房发展优质香蕉3500亩。二是发展优质水稻。在所所卡、东坡、东甸、白马口、庄房、达卧6个村委会夏季发展高档优质稻4000亩。三是发展冬玉米。9月中旬在所所卡、东坡、庄房3个村委会利用秋热发展地膜冬玉米1000亩。四是发展无公害菜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在东甸、白马口发展无公害菜豆1000亩。五是发展玫瑰茄。在白马口、以赤叨、东甸发展优质玫瑰茄1000亩。

  3、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把农业产业化战略与农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移民后期扶持等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统一规划,统一品种,优化农业区域化布局。在达卧、东坡、发展优质柑桔300亩,石榴300亩。在东坡、所所卡、东甸、白马口发展优质芒果200亩,大青枣350亩。

  4、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重专大户的优惠扶持政策,引进龙头企业到我乡发展番茄、香葱、甜脆玉米生产基地,并进行加工生产。大力培育农产品运销中介人和经纪人队伍,培养一大批农村种养加销重专户,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5、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鼓励农业、畜牧、科技、林业、扶贫等部门及龙头企业等参与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来。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技能培训,举办新型农民培训班,结合乡情突出特色,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劳动者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4

  x是山区农业大县,在县域经济中农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因此,以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为抓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是加快x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战略。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年来,我县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挖掘农业优势产业资源,重点培育发展优势农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迅速壮大农业产业规模,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xxxx年底全县实现农产品加工总产值x.xx亿元,分别比xxxx、xxxx年增长xx.x%、xx.x%,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形势凸显以下特点。

  x、农产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发展时鲜水(干)果面积是xx.x万亩,年产水果x.x万吨,总产值x.x亿元,主要品种为李、梨、柑桔、板栗、锥栗等,主要是分布在文明、土桥、濠头、岭秀、永丰等乡镇;发展时鲜蔬菜面积xx万亩,其中田庄早季蔬菜x.x万亩,附城、三星、大坪、马桥、井坡等乡镇春菜、冬菜x.x万亩,马桥、延寿、外沙等乡镇发展朝天椒、生姜等蔬菜面积x.x万亩,商品蔬菜年产值达x.x亿元;在三星旱塘发展硒山茶叶种植面积xxxx多亩,在盈洞发展金银花种植面积xxxx多亩,在附城斗山、三星白泉、农科所等乡村推广省级水稻育插秧机械化面积x.x万亩,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热水、大坪、发展杂交制种面积xxxx多亩;在井坡建成了以龙丰、德峰为龙头的牲猪养殖基地,年可出栏生猪x.x万头。

  x、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稳步发展。我县现有规模农业龙头企业xx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x家,市级龙头企业或享受市级龙头企业待遇企业x家)。按发展类别分,规模养殖企业有龙丰生态公司、德峰养殖公司;规模粮食加工类企业有龙丰生态公司、旺发米业公司,其中旺发米业年加工优质大米xxxxx吨;规模木材加工类企业有荣盛木业公司,其中绿叶木业公司的“波林”细木工板、纯正木业公司的“汝垣”指节板获省级名牌产品称号;水果加工企业有祥丰果业公司,年可加工水果xxx吨;蔬菜加工企业繁华食品公司,年可加朝天椒xxxxx吨,联结朝天椒基地x万多亩,年销售额达xxxx多万元;茶叶种植、加工企业有旱塘茶场,联结硒山茶种植基地xxxx多亩;金银花种植、加工企业有利源金银花公司,在盈洞联结金银花种植基地xxxx多亩。随着我县龙头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对农产品基地利益联结和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日趋增强、日益明显。

  x、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年来,我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迅速,繁华食品公司的“湘汝”牌小米辣、龙丰公司的“龙峰”米粉、祥丰果业公司的“果之润”水果糕、旱塘茶场的“硒山茶”已获得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绿叶木业公司的`“波林”细木工板、纯正木业公司的“汝垣”牌木地板通过ISOxxxx认证,其中“波林”细木工板、“汝垣”指节板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在产品认证方面,全县完成农产品认证xx个,其中无公害食品xx个,绿色食品x个;在基地认定方面,以朝天椒、水晶梨和蔬菜为重点,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x个,完成朝天椒、水稻、茶叶、奈李、水晶梨和蔬菜等产地认定xx.x万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化程度偏低。我县特色农产品种类众多,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各农业产业发展是有面积无规模、有数量无效益、有特色无品牌。如水果、蔬菜种植虽种植面积达xx余万亩,但由于缺乏机械化生产、规模化作业,集中连片种植xxx亩的都很少,很难形成产业规模、保持品质优势,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

  二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性不强。我县产值上xxx万元以上规模农业企业只有xx家,产值上xxxx万元的农业企业只有x家,产值上xxxx万元的农业企业仅x家,没有一家产值上亿元的标志性农业企业。由于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实力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强大的产业链。

  三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少,科技附加值低。除竹木加工企业外,我县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仅有繁华食品、龙丰米粉、祥丰果糕、旺发米业等四家,且大多是对农产品原材料初级加工,产业链条不长,科技附加值较低,赢利能力差,导致企业积累成长慢,难以迅速带动地方农业产业发展。

  四是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优势难形成。除“波林”牌细木工板“汝垣”指节板属省级名牌产品外,到目前为止,我县能走出郴州的农产品仅有“湘汝”牌小米辣、“龙峰”米粉、“波林”木地板等极少数农产品品牌,难以形成品牌优势带动x农业产业发展。

  五是创新开拓意识不强,制约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大部分是种养植大户、加工大户出身,又是典型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他们掌握的知识和应用新技术不多,对人才引进,品牌意识认识不足,创新抗风险意识不强,企业扩大再生产不舍得大投入,抑制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同时农民群众对机械化作业认可程度不够。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举措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处于初级阶段,要加快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实现科学跨越发展,就得突破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改进农业生产手段,实施机械化作业,扩大作业规模,培育发展优势农业产业,拓宽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领域。抓好该项工作需要各级党委、**的大力支持以及相关工作部门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引领群众参与。农机部门要注重发挥部门职能优势,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作业,全力促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x、突破传统耕作模式,探索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要进一步**思想更新观念,突破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把发展农业生产提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上来谋划,加强对各类新型、适用、耗能低、先进农机具的推广引进,通过举办农机作业现场演示会、产品交流会、农机化新技术培训会等有效形式,激发农民群众购机用机热情。积极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借鉴发展地区“农机合作组织+基地+农业机械”的生产方式,力改过去传统人畜役耕作模式,进一步整合乡村现有土地资源,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积极鼓励引导农机合作组织实施开展农机集约化、规模化作业,加快推动我县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促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

  x、发展农机合作组织,发挥机械化作业优势。按照《x县“十二五”农机化发展规划》思路,立足县域农业资源优势,着力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提高农机综合服务能力。xxxx年,农机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重大决策,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发展蔬菜、茶叶两大产业。初步确定田庄、暖水、马桥、外沙等乡镇重点发展大棚蔬菜;附城、三星、土桥、三江口等乡镇重点发展茶叶产业。重点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他们对新型农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施规模化作业,以点带面辐射影响周边群众,增强发展农业机械的动力。农机部门应定期加强技术指导培训,让他们及时了解掌握新的操作技术,促进技术更新,全力推进我县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x、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机化发展水*。一是加大政策扶持。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抓手,围绕农业生产和农民需求,注重发展地方特色农机,继续加大农机补贴范围和力度,加强部门协调,强化技术服务指导,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发展水稻、蔬菜、茶叶、水果、畜牧养殖等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机械。二是注重示范引导。以省级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县为契机,加大示范项目建设力度,注重农机农艺融合,强化技术指导,以附城斗山、三星农科所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建设为突破,提高农民群众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认可,推进该项技术发展后劲,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深度推广普及应用,有效提高水稻生产械化水*。三是建立信息服务*台。充分发挥农机科技推广强大的信息资源优势,建立县乡农机信息服务*台,加强异地信息交流,及时掌握农机行业供需服务信息,为广大农机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信息,指导帮助他们实施跨区作业,加强异地技术交流,促进广大农机手增收致富,提升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水*。四是开辟“绿色通道”。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对所有参与跨区作业的农业机械,统一免费办理跨区作业许可证,帮助他们安全开展跨区作业服务,免收过路过桥费,优先保证通行,为农机社会化服务提供安全保障。

  x、发展地方特色农机,提升农业产业发展层面。发展地方特色农机加快本土化优势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加工、经营、流通,推进农业产业化薄弱发展环节。一是发展粮食生产加工机械。进一步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进程,保障全县粮食有效生产、加工、经营、流通。二是发展钢架蔬菜大棚。蔬菜是我县主要的农业优势产业,xxxx年底田庄乡钢架蔬菜大棚已发展到xxx余个,落实国家财政补贴资金xx万元。力争到xxxx年底,全县发展钢架蔬菜大棚xxxx个以上,争取国家财政补贴资金达xxx余万元,推动我县蔬菜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菜篮子工程”提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三是发展茶叶加工机械。茶叶属我县优势农业产业之一,农机部门要紧紧围绕县委、县**的重大决策,加强部门沟通联系,强化技术指导服务,突出发展茶叶加工等配套机械,到xxxx年底,全县发展茶叶加工机械设备xxx台以上,策应县委、县**重大决策,推进全县茶叶生产、加工、经营规模化发展,逐步提升了农业优势产业化发展层面。四是推广引进水果加工机械。xxxx年全县已发展时鲜水(干)果面积是xx.x万亩,年产水果x.x万吨,总产值x.x亿元,主要品种为李、梨、柑桔、板栗、锥栗等,通过推广引进水果加工机械,能有效提升水(干)果生产、加工、经营层面,促进水(干)果生产、加工、经营实现农业产业一体化,促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5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基本概况

  *年来,我市通过贷款贴息、带动示范奖励等,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助推了速冻食品等一些主导产业的兴起,企业带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农户增收明显,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有了很大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队伍不断壮大,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迅速,市级龙头企业数量逐年增长,同时涌现出了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在各级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和各项优惠政策的大力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涉农企业投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队伍中来。截至xx年底,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总数已达到36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3家,省级龙头企业50家(目前已达到60家),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数量在全省排名居首。362家龙头企业中有加工型125家,种植型57家,养殖型109家,流通型43家,市场带动型8家,综合型20家,xx年实现总产值600余亿元,农产品和投入品交易额400多亿元,带动本地及外地农户一百多万户。

  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截止xx年底,xx市共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型企业484家,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94家,食品制造业78家,总产值1326.9亿元,增加值502.3亿元,营业收入1221.1亿元,利润总额145.3亿元,税金总额113.6亿元。全市经认定的125家加工型龙头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10亿元,其中,白象、三全、金星、思念分别达到60余亿元、30亿元、 27亿元、18.3亿元。去年,我市有10家龙头企业入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业十强,占全省总数的18%,充分展示了我市加工型龙头企业的实力和水*。

  三是企业实力显著增强。三全、思念公司的饺子、汤圆、粽子等速冻食品的产销量分居全国速冻食品行业第一、第二位;金星集团啤酒产销量达120万吨,连续5年居全国第四位;枣制品生产企业好想你公司产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方便面生产企业白象集团和天方集团产量分别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三位和第十二位;金苑面业拥有全国最大的生产线,日加工小麦2600吨。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我市龙头企业已逐步向上市之路迈进,三全、思念、雏鹰、好想你等公司已分别在海内外成功上市,白象、广安、金苑等国家级龙头企业的上市工作也正在筹备之中。

  四是主导产业渐成规模。市区北部以三全、思念为主体的速冻食品工业园,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速冻食品加工基地;马寨食品园区以东方集团的食品机械加工为龙头,集中了方便面、小食品、速冻食品等生产企业;以新郑薛店为主体,机场加工区、孟庄镇为补充的中原食品工业园区,集中了白象集团、统一集团、四季胖哥等*百家食品加工企业,该园区xx年销售收入超过90亿元。

  五是农产品流通市场日益繁荣。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300多家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12家大型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批发市场,xx年交易总额预计突破400亿元。目前,xx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多层次的市场网络和多形式的交易方式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xx农业走向国际市场的窗口和信息源。市场的繁荣,物流的畅通,扩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延长了产业链条,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二、xx市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做法

  xx市委、市**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快速发展,总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制定发展目标,开拓工作思路。xx市委、市**站在战略的高度,用现代工业的理念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参观培训等多种方式,逐步提高全市各级党委**、各级领导干部、农业科技人员及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要性的认识,为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思想和组织基础。在工作中,围绕加快xx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努力开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局面,实现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较快发展。

  2、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xx市委、市**1999年就成立了由财政、工商、税务、农业、林业、科技等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组成的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主抓农业的市委副**担任组长,市人大、**、**相关领导担任副组长,并在xx市农委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面统筹协调全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xx市四大班子中的主要领导也经常深入到龙头企业和种养基地进行调研、视察、指导,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更好地推进工作,市农委设立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作为专业处室,并在农委下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了财政全供事业单位“农业产业化工作站”,健全了组织,加强了力量。

  3、制定优惠政策,突出扶持重点。*几年,xx市相继下发了《关于扶持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通知》、《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贴息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关于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等重要文件。xx年,为进一步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xx市**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从xx年起,市财政对龙头企业贷款贴息额度由原来的500万元追加到1800万元;同时,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对与农户建立起良性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能力强的示范性龙头企业给予奖励。各项惠农惠企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为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xx年xx市出台了xx市委、xx市人民**《关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郑发[xx]5号),从xx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9300万元,对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扶持,重点是贷款贴息和奖励补助,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4、加强宏观引导,提供优质服务。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xx市委、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

  一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引导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来,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是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树立“立足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服务社会”的经营理念,积极带动农民致富;

  三是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更新观念,提高经营管理水*,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引导企业建立自身的科技研发机构,加快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在服务方面,全市各部门千方百计在技术、资金、人才、物资、信息等各方面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优质服务,并组织专业技术骨干力量,深入到生产企业和田间地头,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xx年xx市成立的“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协会”更是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加强沟通、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台。

  5、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通过农产品的多次加工增值,不仅能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而且能够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市**进一步整合扶持资金,重点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新技术开发等重大项目进行扶持;鼓励和扶持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产品加工业中来,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把xx建成中原地区农产品加工区域中心,带动xx市农村经济的发展。

  6、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注重技术体系建设。着力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步伐,注重企业对农户的科技示范及技术培训作用,促进生产基地的标准化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自己的研发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建成一批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方面,xx市选择经营与管理水*和科技投入水*较高、重视技术创新、带动能力明显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培育,目前已培育*50家“xx市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注重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农产品的综合利用水*。

  7、支持农业物流贸易,构建农产品购销体系。充分发挥xx得天独厚的交通枢纽优势,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大力发展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现代物流业。加快推进农业物流中心和物流公共信息*台建设,进一步优化物流节点网络,完善物流配套服务设施,支持农产品产地和集散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建设,加快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引导市内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农超对接”。积极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探索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等现代营销方式,构筑功能完善的农业物流系统。

  8、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创立名牌,特别是创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是xx市龙头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注重把发展优势重点企业与实施名牌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速培育名牌产品、名牌企业,以优势促名牌,以名牌带优势。选择能突出xx市龙头企业形象、有利于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的活动方式进行整体宣传。在重点培育壮大“思念”、“三全”、“白象”等现有知名品牌的基础上,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积极申报认定国家和省级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产地注册等。同时,以多种形式参加省内外、境内外的产品推介活动。

  9、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企业带动能力。围绕龙头企业的加工需求,加强原料基地建设,积极打造“第一车间”。通过统一规划,建立企业和基地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户”、“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户”等多种合作方式,稳定双赢的利益联结关系。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大力发展标准化种植、养殖,建立规模化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把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项目建设与原料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增强建设合力。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不容忽视。

  一是企业实力仍有待提升。虽然全市龙头企业已达362家,但是大型企业集团较少,整体实力及规模与发达城市相比还较弱。例如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只有白象集团销售收入超过了60亿元,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企业还不到10家,超百亿、跨区域的大型企业还是空白;

  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比如,我市面制品加工业发达,畜产品加工比较薄弱,畜产品加工企业少,而且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几乎没有;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有了很大提高,而蔬菜加工能力、仓储能力滞后;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少,而能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不多。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多数龙头企业尚未建立专门的研发机构,缺乏科技支撑导致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四是品牌创建有待加强。拥有国家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龙头企业较少,在全国叫得响的农产品知名品牌仅有三全、思念、好想你等。

  五是利益联结机制有待优化。部分龙头企业自身发展了,而带动农民一起致富的责任感和意识还不够强,带动能力较差,带动效果不明显。六是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瓶颈问题亟待解决。受经济大环境和土地政策等影响,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比如企业融资问题、规模用地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三、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的建议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规划为引领,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序发展,实现规模经营。通过科学规划,依托现有产业布局和产业基础,根据产业优势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引导龙头企业向集聚区内集中,统筹布局农业产业化聚集区。结合xx市农业相关优势产业打造蔬菜花卉集聚区、食品加工集聚区、饲料加工集聚区、农业休闲观光等若干个农业产业化集聚区。围绕xx市现代农业“136工程”,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省级、市级重大项目,促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

  2、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坚持以地方资源优势为基础,以龙头企业集群集聚为重点,与xx市都市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有机结合,统筹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按照“基地支持、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的原则,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比较优势强、发展潜力大的农产品生产区,通过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原料生产基地,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措施,着力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格局。

  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通过农产品的多次加工增值,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加快推进主食工业化,提高面粉加工集约化水*,发展终端面制品,拓宽玉米、杂粮的开发利用渠道,壮大速冻食品加工产业。扩大肉类加工规模,推进传统中式肉制品现代化改造和工业化生产,大力发展冷鲜分割肉、调理肉制品、熟肉制品等主导产品,积极开发新型高端肉制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建设一批标准化原料加工基地,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安全、优质的加工原料。鼓励龙头企业根据生产需要,结合我市自然条件和现有农产品种植、养殖优势,建立标准化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

  4、加强产业化项目带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建立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招商项目库,主动围绕中央、省、市产业政策策划项目,围绕重点企业发展及扩张需求策划项目,围绕产业发展策划项目。积极策划一批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项目,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认真策划一批填补产业空白点、壮大产业薄弱点的项目,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切实做到策划一批、储备一批、推介一批、实施一批,推动产业发展。建立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周例会制度,协调***、土地、税务和金融等部门解决企业项目建设过程遇到的问题。

  5、强化资金扶持。按照《关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郑发[xx]5号)文件精神,落实文件提出的各项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根据扶持资金的用途,分类制定项目资金使用办法和考核奖励办法,科学使用扶持资金,真正使**的扶持资金起到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达到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的目的。同时要落实好国家、省、市对龙头企业的有关税收、信贷、用地、用电等各项优惠政策。尝试成立**出资的政策性农业担保基金,破解中小农业企业融资难问题。

  6、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明确农企双方权利责任,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组织模式。引导农户在自愿合作的前提下,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经营,逐步加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利益主体的有机联系,形成目标一致、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合力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继续对与农户建立起良性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能力强的示范性龙头企业给予奖励,切实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果。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6

  金秋九月,你们不辞辛劳,莅临我镇调研指导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为此,受唐**、魏镇长的委托,我谨代表洛泽河镇党委**及全镇农民朋友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按照会议安排,现就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洛泽河镇是一个集干热河谷、二半山、高寒山区为一体的农业大镇,属中深山深切割山地地貌,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幅员面积29***7*方公里,最高海拔2780米(全县最高点),最低海拔850米,相对高差1930米,立体性气候突出。全镇有耕地6.2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仅1.03亩,*坝面积不足2%,林地22.3万亩,森林覆盖率24.8%,是耕地面积的3.5倍。辖13个村2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055人,其中农业人口5834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5.5%,20xx年末,全镇农民人均有粮216公斤,人均纯收入2424元。

  *年来,镇党委**按照“一产调结构,二产抓服务,三产建*台”的目标定位,在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基础上,积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生核桃、花椒、烤烟、魔芋、蔬菜

  等特色产业种植和生猪、土鸡养殖。初步构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新体系,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林产业初具优势规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靠山吃山”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思路,坚持把核桃、花椒作为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加以培植,20xx以来,全镇规划完成核桃种植7个村73个村民小组11.3万亩,花椒种植5村43个村民小组2.95万亩,漆树种植2村20个村民小组1.05万亩,20xx年,仅退耕还林种植的3000亩花椒,收入就超过1500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257.1元。同样,2年后,10多万亩核桃将成为全镇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块状日益明显。

  (二)畜牧产业不断壮大。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化发展,把全镇13个村划分为“河谷果蔬区、二半山粮林区、高寒畜牧区、粮烟综合示范区、工矿经济区”五大发展区域。在虎丘、大寨、龙潭、太坪四个村上半村和笋叶村高寒畜牧区,重点抓好土鸡、能繁母猪、商品猪示范小区建设。*年来,全镇已建生猪养殖小区3个,扶持规模养殖大户6户,规模养殖户生猪出栏占全镇比重的15%。沿蚂怀线和猫谢线建立毛坪湾湾滩、虎丘朝门“现代养猪项目”各一个,扶持养殖户100户;在虎丘村三寨、小苗、朝门新建“退耕还林后续养猪项目”一个,带动扶持养殖户148户。建立虎丘芦茅、小苗、三寨万只土鸡养殖示范点,示范点有上千只4至5斤土鸡已上市。目前土鸡养殖初见成效,为农民带来不错的'收益。

  (三)其它产业得到有力巩固。20xx年,规划完成蔬菜种植15600亩,其中核心样板840亩;完成魔芋种植6600亩,核心样板1600亩,根据目前市场价,预计魔芋一项收入将达1400多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200多元;烤烟规划种植5700亩,市级样板1000亩,7月份如没有遭受大雨冰雹灾害,烤烟将是我镇献鸡、簸以、仓盈三村烟区农民的经济支柱产业。

  (四)农业生产组织更加完善。为了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增加产业经济的市场竞争能力,自20xx年以来,洛泽河镇相继成立了洛泽河镇花椒协会、虎村核桃产业协会、向家蔬菜协会等农业产业化新经济组织。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规范产业协会,明确协会职能,进一步建好产业发展的服务保障机制,真正做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经济、技术保障。

  二、下步发展计划

  为加快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是产业良性发展的前提,要做大做强各项农业产业,必须进一步搞好发展规划。一要注重产业规划的科学性。按照“功能分区、布局合理、资源集约、生态环保”的总体要求,降低开发建设成本,加速产业集聚发展。二要注重产业规划的前瞻性。根据全镇不同的资源条件、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潜力,紧密结合长远发展需求,科学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努力完善配套设施,有效避免低水*产业结构,确保农业产业可持续长足发展。三要注重产业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执行建设规划,杜绝农户无序发展,促进核桃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加大产业建设投入。要建好各项农业产业,必须加大投入。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抓住产业发展政策机遇,有重点的增加产业建设资金投入,不断改善交通、水利等基础条件,积极拓展各项产业发展空间。二要坚持集约利用土地。规范实施地上栽核桃,树下种牧草的复合型开发模式,辐射带动畜牧产业的发展,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和资源环境容量。

  三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对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立足村情、社情,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产业管理机构,使产业管理机构的职能职责制度化,为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产业发展上档次、上水*。二要建立精简高效的服务保障机制。按照农村经济专业和经济组织的要求,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依托产业优势,争取扶贫项目资金,规范扶贫互助合作社,为产业发展提供经济保障。三要打造配套和谐的产业发展环境。按照实地、实际、实效的原则,通过会议、举办科技培训班,现场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广大农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邀请知名专家举办科技讲座,对镇、村、社干部进行培训,推广普及产业技术,提高管理水*,营造配套和谐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7

  按照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深入学*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期,县委农工部就如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我县“三农”工作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不断向前推进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目的是摸清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为县委、县**制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现将调研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年来,我县各级**和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县委、县**确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立足资源特色,发挥比较优势,通过抓基地、强龙头、拓市场,选准着力点,从加大扶持上入手,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性地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1、总体规模增长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全县各地把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抓手,不断创新农村经营组织形式,注重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全面发展。20xx年底,全县拥有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500余个;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总值达到9。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达10万余户;约占全县总农户数的30%,其中直接带动农户5。1万户;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全县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年增加收入达3。1亿元。

  2、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通过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县涌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20xx年,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家,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5家;在这6家龙头企业中,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4家,达5000万元以上2家;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6家;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的5家,达1000万元以上的11家;县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7家,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9家,达500万元以上的12家,300万元以上的达6家; 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个数发展到78个。这些龙头企业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是我县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龙头企业在带动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推动技术进步、产品质量安全和培植农产品知名品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中坚力量和带动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支柱。

  3、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日趋明显。全县已形成了一批布局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如46万亩军山湖清水大闸蟹养殖、80万*方米菌菇,33万亩双低油菜,46万亩水稻、20万亩芝麻、10万亩花生、10万亩大豆、12万亩果业、5万亩油茶、3万亩茶叶、年产20xx0吨禽蛋、300万羽水禽、100万头瘦肉型商品猪,6万头肉牛、12万亩瓜果、10万亩湿地松、3万亩花卉苗木、2万亩药材共18个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并呈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20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38。56亿元,其中养殖业总产值22。34亿元,粮食总产量456875吨,油料总产量40800吨,生猪饲养量超过98。14万头, 农民人均纯收入5527元,比上年净增500元。

  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全县出现了合作社、协会、联合体等多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的势头。到20xx年底,全县拥有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5家,其中,农业部示范点5家,省级示范点7家。按行业划分,种植业27家;畜牧业73家;渔业9家;其他6家。拥有社员和会员1250户,带动农户1。2万户,农民社(会)员人均纯收入8500余元。

  5、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完善。各地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注重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较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更趋牢固和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趋于多样化,主要有合同形式、订单形式、合作方式按利益返还形式、股份合作和按股分红形式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日趋活跃,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维护农民利益、实行行业自律和行业保护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形式正逐步向“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办企业的方向发展。

  二、存在问题

  1、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竞争力和带动力较弱。一是我县省级龙头企业尤其是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实力偏弱。二是企业加工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我县2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只有50%左右是加工型企业,而且这些加工型企业中又是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企业少。规模小、竞争力弱,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也较弱。

  2、企业融资困难,银企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我县龙头企业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融资困难。一是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大 多数产值在亿元以下,抗风险能力较差,有效的抵押物不足,银行信用等级不高,较难获得银行贷款。二是由于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银行放贷的风险相对较大,致使银行对龙头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担保机构实力较弱,担保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获取贷款的机会。

  3、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多尚未建立起市场运营机制。目前我县农业龙头企业仍是生产什么就卖什么,不是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这种方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过程中必将因市场的波动而出现较大的变化。另外,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由于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通常比较关注短期收益,农户利益很容易受到损害,很多与龙头企业签订的种养借贷合同难于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今后几年是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时期,发展农村经济、壮大农村特色产业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县将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提升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把工作重点放在培植龙头、引资发展、优化服务、形成合力等方面,使我县的农业产业化工作有一个新的提高、新的跨越。

  1、充分发挥**和职能部门的作用。重点强化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宏观规划和引导,一是重点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在农业产业化的实施过程中,**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愿合约、利益联动、风险分担、共同发展”的取向从利益机制和运转约束机制两方面入手,对其市场主体行为加以指导。二是引导市场加速建设,在推行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市场网络,建立健全流通服务体系,形成一个以批发市场为主框架、以各农贸市场为支撑、以各商贸城为网络、以农民产销组织为补充的四大市场流通服务体系。三是注意对主导产业的引导、培育和发展,而不是一哄而起、盲目上马和盲目投资。四是建议县**设立产业化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对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贷款贴息、新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

  2、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优化农产品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加快特色和市场竞争力大的农业产业建设。第一,把畜牧业做成强势产业,大力发展生猪、(奶)牛、家禽生产,对新建的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猪舍建筑面积4000*方米)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对新建的存栏能力100头以上的'(奶)牛场,对新建年出栏100万只以上的规模家禽养殖场,建议县财政给予8—1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扶持。第二,把水产业做成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鱼蟹、黄鳝、甲鱼等特色渔业。对新开发集中连片养殖基地,养殖300亩以上的;对新开发甲鱼养殖、黄鳝网箱养殖连片300亩以上,且带动农户100户以上的;建议县财政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扶持。第三,着力抓好蔬菜、食用菌、水果、油茶、茶叶、药材、芝麻、花生和花卉苗木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对新开发集中连片300亩以上且获得无公害级别证书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议县财政给予6—1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扶持。第四,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抓好“一大四小”工程,充分利用本地林业优势发展效益农业。

  3、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配合省、市产业化办实施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工程,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对新获上级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年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其他组织;建议县财政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4、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供销社、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创办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新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协会,建议县财政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2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同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

  5、多渠道筹集产业化发展资金。目前我县龙头企业大多是个体私营性质的民营企业,经营较为灵活,初期发展较快,但发展后劲不强。其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管理不强,20xx年,我们将鼓励企业走联合发展之路,实行股份制经营,走大联合大发展之路,同时,协调金融部门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加大对产业化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困难。同时,筛选重点项目组织申报,争取上级资金扶持。

  6、大力提高企业生产的科技水*。目前我县的大多数企业都属于大众化生产行列,真正知名特色的不多,主要是缺乏高技术、新产品的支撑,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生产效益低,发展后劲弱,风险大。今后,我们将引导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引进上加大投入,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

  7、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着力抓好农业招商引资,依托我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优化整合农业资源,精心包装一批招商项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举措,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综合开发山水资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副产品精加工、新兴产业发展、能源利用等六个方面,力争全县农业招商引资有大的突破,使全县农业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8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我市是农业大市,为全面摸清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发挥**委员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作用,*期,市**农业活动组组织委员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年来,市委、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引导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方向发展。有关职能部门着力把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作为主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营造环境和强化服务等措施,有力促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到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025元,粮食总产量41.61万吨。广水成为全省粮食主产区、全国牲猪调出大县。

  1、农业龙头企业得到进一步壮大。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9家,5000万元以上的28家,亿元以上的9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到6.8亿元,34家企业分别荣获湖北省、XX市、XX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省级3家,市州级17家,县市级14家。大自然农业、妙知未食品、高翔麦面、奶狗面业等龙头企业,积极实施订单生产,逐步建立起企业与农户利益链接机制,农业企业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品牌整合、质量检测等工作得以稳步推进。其中大自然农业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涂氏农贸出口创汇60多万美元。

  2、农业产业基地得到进一步夯实。在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带动下,区域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优质粮、吉阳大蒜、食用菌、牲猪、水产养殖、果茶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特色板块经济初步形成。全市优质水稻面积已达到 30万亩,优质小麦面积20万亩,果茶面积10万亩,花生8.6万亩,油菜10万亩。吉阳大蒜5万亩,主要分布在太*、李店、陈巷、十里、骆店等乡镇办事处。蔬菜基地4万亩,主要分布在长岭、余店、十里、武胜关,其中东晨农业种植的功能蔬菜,已达20xx余亩,标志着我市蔬菜种植从传统型向科技型的转变。食用菌3500万棒(袋),主要分布在吴店、郝店、蔡河、武胜关。全市牲猪年出栏64万头,水产养殖3.3万吨,家禽出栏 20xx多万只,其中王鸽年出400多万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正在形成,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86家,其中示范合作社12家。

  3、农业产业质量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市先后建立了大蒜、“三白”蔬菜、茶叶、食用菌、马铃薯、萝卜、胭脂红桃子、牲猪、水产养殖等八大示范基地,建立生产记录档案1.5万册。实行标准生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38万亩,食用菌20xx万棒袋,牲猪养殖35万头,水产养殖5.7万亩,标准化覆盖率达到65%。同时我市的吉阳大蒜、胭脂红桃子被列入全国标准化生产示XX县市。连续两年,农业部和农业厅组织对我市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进行了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全市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农业品牌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几年,我市涉农企业从过去的小作坊式逐步向公司化发展,品牌意识逐步增强,品牌建设得到各企业的重视,拥有农产品注册商标和“三品”认证的企业逐步增多。一大批农产品取得了“三品一标”的认证。如:胭脂红桃子和吉阳大蒜,分别于20xx、20xx年被国家认证为地理标识产品;先后取得认证的还有杨林沟茶场的“杨林沟”牌茶叶为有机茶,星光集团的“花山鱼”为绿色食品,鄂北米业的“武胜关”牌大米为绿色食品,余店的“三白”蔬菜为绿色食品,“吉阳”牌大蒜为绿色食品,大自然公司的小龙虾为无公害农产品,长岭李畈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李畈”牌萝卜为无公害农产品。XX市仁健食品 “家里客”商标,XX市奶狗面业“奶狗”商标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这些产品认证和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带动了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5、休闲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的一种改变,能极大地促进农民的就业增收。广水地处南北交汇地带,地形地貌及饮食文化特色明显,*几年休闲农业发展迅猛。目前,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76家,总资产5000余万元,年营业额3800万元,年利润1000余万元,带动农户数260家。其中双龙泉生态园、长岭水泊梁山被省农业厅和旅游局授予“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园”。

  二、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农业产业化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农业产业链条长、见效慢、不可控因素多,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传统产业萎缩,新型产业优势不明。*几年,我市部分传统产业正逐步萎缩。如:食用菌产业,前几年在**大力支持下发展较快,但*两年却大幅滑坡,种植数量由高峰时的5000万棒(袋)左右下滑到20xx年的不足3500万棒(袋),且主要集中在吴店、郝店、武胜关等乡镇。曾经在市场上比较畅销的余店“三白”蔬菜、吉阳大蒜,现在种植面积正逐步萎缩。*两年新兴的多功能蔬菜、王鸽养殖、中草药种植等产业,由于规模、品牌、市场等原因,比较效益不高,尚缺乏产业发展优势。

  2、企业与基地脱钩,带动作用不强。我市农业生产基本上仍是农户分散性经营,机械化水*不高,劳动力投入大,且大多又是“4050”人员,科学意识谈薄,技术知识更新慢。*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些农业产业化企业,由于在家劳动力减少、土地流转不畅、种植业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没有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企业与基地严重脱钩,造成有企业无基地现象,导致有较多企业存在原料不足的困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出带动作用。如:*年发展较快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高祥麦面,由于基地建设滞后,本地小麦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大部分是从外地调进。今年刚投入生产的新吉阳公司,由于菇农种植积极性不高,企业未能建立生产基地,全年仅收购东晨农业公司种植的白灵菇116.26吨,开工生产仅32天,导致企业举步维艰。

  3、品牌意识淡薄,市场竟争力不强。我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部分是科技含量低的简单粗加工,主导产业和产品存在有市无优,有量无质,品牌效益差等问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低。虽然有吉阳大蒜、杨林沟茶叶、“三白”蔬菜、王鸽等一批叫得响的农特产品,但大多数属分散经营,整体规模不大,品牌优势没能显现。全市粮食加工行业成规模的厂家有达10多家,但绝大多数为低端产品,有的甚至没有品牌,靠走量来获得微薄利润,难以进入高端消费市场,市场竟争力不强,几乎没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没有一个在市场上叫得响的畅销品牌。

  4、融资、用工困难,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市场融资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要素。我市农业龙头企业都是民营实体经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粮油加工、种养殖产业等农业产业化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收储加工等环节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可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放贷额度小、门槛高、手续繁杂,融资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我市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是滚雪球式发展,实行家庭式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和市场研发开拓上缺乏人才支撑。由于生活环境、工作待遇等原因,有的引进了技术人才也难以留住,企业难以发展壮大。此外,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量大,季节性强,而本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在家劳动力不仅年龄偏大且远远不能满足用工要求,用工困难也是困扰企业发展的又一难题。如大自然农业公司在旺季需用工300余人,不得不到外省招工,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也不利于成熟产业工人的培养。

  三、加快发展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建议

  1、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力度。针对我市龙头企业少、小、弱的状况,研究制定关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真正做到扶持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一是积极开展科企、银企对接活动,**要在资金、税收、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要解决好企业融资难、滚动发展的问题。二是**要出台土地流转鼓励政策,让土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帮助企业建设原料生产基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部门与企业的协调、服务,全力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四是加大对农户的服务引导,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充分调动农民种养殖积极性,为企业提供土地、劳动力等保障。

  2、加大龙头企业培植力度。建立农产品产、供、加、销一体化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按照“依托板块引项目,围绕龙头建基地”的思路,要在“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衔接上下功夫,帮助企业逐步走出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无龙头的困境。结合我市特色农业板块,做好企业与基地的对接,增强龙头企业对生产基地和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给予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和政策项目的支持。重点扶持大自然农业、高祥面业、妙知未食品、深广物流、永泰牧业等企业,力争在3年内实现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

  3、加强资源整合培优创特。**要出台政策,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实行强强联合,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让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我市茶叶、粮油、王鸽等品牌、资源的整合,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快农产品检测监督体系建设,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产品加工的支撑作用,促进农产品的加工质量和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对广水传统的吉阳大蒜、*林萝卜、“三白”蔬菜、胭脂红桃子等特色产品,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这些特色产品进行深加工,进一步拉长拉粗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4、加强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强化产业引导规划,进行区域化布局。各地要在各自传统种养殖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确定本地的主导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升值,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益。形成北有食用菌、牲猪,南有粮油、吉阳大蒜加工,东有茶叶、中草药、功能蔬菜,西有蔬菜、养殖、休闲农业等农业板块发展格局。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9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农村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年来,我县农业通过结构调整、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开展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在培育专业大户、建立龙头企业、发展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我就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形已基本形成。

  1、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带动,促进了我县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基地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辐射带动作用加强。通过基地建设,形成了规模化、系列化生产经营,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3、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农民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服务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4、专业化交易市场的建设,大大地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农业产业化的最终落脚点是销售和流通,完善的交易市场和畅顺的流通渠道,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当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不重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有人认为农业的产业化不过是对传统农业的改头换面或换个说法而已,而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这一新生事物,导致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不接受,**也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和政策配套,在操作上也缺乏具体的规划和必要的协调,使农业产业化处于自流的状态。同时,不少人将专业大户发展单纯地与产业化相结合,发展几户大户,成立几个协会,就可以宣传产业化水*上台阶了,而不重视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不重视产加销、农工贸有效结合,这样的农业很难参与市场的竞争,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得不到深度开发。

  2、企业与农民、市场的桥梁作用不够明显,联系不够紧密。

  3、中介产业化组织规模小,实力弱,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发挥作用不够。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农业组织的创新,通过产业化组织的.中介作用,建立起农民与市场的协作关系,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4、缺乏市场风险防范机制。

  5、科技推广工作乏力,机构不健全。

  三、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选准主导产业,建立规模基地。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必须要求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而基地建设最为重要。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地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生产优势。在发展基地时,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正确引导,合理配制和利用资源,培育适合本乡镇、本地区的,有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的产业;二是要发展名、特、优、稀等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优;三是要做到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现有传统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四是要做到长期、稳定发展,主导产业一经确定,不要轻易变动,使主导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格局。

  2、着力培育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主的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弱化种植农业,强化加工农业。加强加工、流通企业的发展,应围绕主导产业,按照起点高、辐射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原则,建立一批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强化服务的骨干企业。在发展这些龙头企业时,一是**一定要加强引导和协调,使企业与农民、基地真正形成“公司 基地 农民”的生产模式,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双赢”;二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制定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确保企业正常运行,不半途而废,不损害农民利益;三是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重点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质量的档次,积极引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大型综合项目,带动产业化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

  3、强化中介组织建设,加强组织与农户的联系作用。一是要规范中介组织行为,克服盲目发展;二是要培育中介组织的发展载体,使中介机构在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均有企业支撑,从而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我镇拟建的蛋禽协会,就依托我镇规模较大的孵抱、运销、加工等个体户,从组织形式和服务内容上将会更加完善;三是要建立组织、农民、企业的利益共同机制。中介组织在服务农民时,可采取各种形式,发展经济实体,与农户、企业建立产品(商品)供销关系,明确农民、企业、组织之间的利益分配原则,从而壮大组织实力,扩大组织规模,完善服务功能和服务内容,更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健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风险保障机制。一是应建立产业化发展风险准备金,制定具体的风险金管理和使用办法,重点就放在对公司、农户的风险补偿方面;二是完善企业与农民的风险保证行为,规范两者的生产、经营行为;三是实行商业化风险运作,让保险公司等中介组织介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个体投保或股份合作等办法,减轻**压力,增大风险理赔保障,维护投保者利益,提高农户和企业生产积极性;四是成立风险保障领导机构,在**部门的领导下,让风险双方共同参与,确保风险保障机制得以公正、客观地执行。

  5、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基础上,可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兼并等形式,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动,完善土地流转使用制度,制定土地流转优惠政策,以使农用土地向农业经营能手转移,促使土地相对集中,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是不能搞强迫命令,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二是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三是不能改变土地的所有权;四是要完善流转合同,不能放任自流。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0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我镇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我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我镇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桥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一是往年在花桥村委会种植食用菌50亩,正常种植36亩,品种有大球盖菇、*菇、香菇。*年来,随着四川、昆明、浙江等主产地的种植品种更新,食用菌的价格也在一路走高,特别是20xx年上半年,种植户亩均可达9000元左右。产值达40余万元。如能在年中期保证玉米地种植的原料、资金及技术条件,种植前景不可估量。同时据调查发现,花乔地区的大球盖菇在窝堵地区种植产量高于花乔,现在大量的种植户也向窝堵地区转移,当地特殊的水文气候和农户多年的种植经验,相信食用菌种植将成为当地增产增收的新亮点。

  二是20xx年元谋闽中公司在高桥村委会承包220亩土地,种植香葱,品种为中国葱、火葱,虽然种植前期历经波折,今年产量产值还未知,但前期有镇党委**、县农业局及当地农户的热情参予,公司还是将高桥当作种植基地来投入开发,在20xx年,还将引进德国米葱进行种植,同时,进一步推广、扩大出口西兰花种植面积,预计发展带动20xx亩。公司高层也经过实地考查,现正在筹备资金投入、土地征集及加工企业建设阶段。

  三是马鞍村委会段丽在下以坝承包80余亩土地,种植大荚豌豆50亩,市场前景可观,12月份上市可达9-11元/公斤。由于受气候的影响,20xx年秋冬季损失达30万元左右,但其本人还将在20xx年1月份种植西兰花,主要品种黄选、玉秀。由于受资金投入、运距条件和技术成本的限制,该种植户所种植的产品只能供给昆明部分市场用作散货,但来年武定到昆明的高速公路打通,其产品就可直供昆明蔬菜市场的鲜货,甚至出口,产值将翻数倍。同时,高速公路的开通,也将意味着武定、高桥成为昆明“菜篮子”的前沿,昆明蔬菜基地的滩头。

  四是早青豌豆种植面积逐步趋于稳定。主要种植地区集中在上片西菊拉、小河、己梯、庄良等村委会,年种植面积约为8000亩,产量达320万公斤,产值6000余万元,下片大村、花桥、老滔等山区村委会面积也在逐年扩大。在来年只要依托品种改良和进一步合理调整种植茬口和节令,就可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增加有限土地的高效产出。

  (二)优势主导产业趋于明显。以上片为主的早青豌豆种植;花桥村委会的食用菌种植;闽中公司高桥基地种植的香葱;种植大户段丽种植的西兰花等产业,这些产业都体现了企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特征,初步形成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模式。

  (三)农业生产标准化逐年提高。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特色、无公害和绿色为主的农产品生产要求,正认真组织上报上片早青豌豆和下片水稻两块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在来年将可使高桥地区*2.6万亩土地认证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同时,将进一步争取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农产品论证步伐。让高桥适应新的农产品生产制度。

  (四)常规农业发展走上正轨

  一是受上级部门及镇党委**的重视,体系逐步理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我镇农业科技单位以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了我镇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二是通过新品种试验示范、良种推广面积逐年扩大。高桥属于冷凉坝区,单一典型形小区域气候使得水稻、及玉米品种发展受到极大限制,适应性、高产性品种较少,经过多年的摸索研究,以及各项试验示范项目的完成,良种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各项科技措施得以常规化实施。

  三是农民培训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通过示范县项目建设品种培训、高产示范区建设高产培训、测土配方项目科学施肥培训、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农民培训工作已步入正常轨道,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农业信息服务快速发展,县镇

  两级都建立农业相关网站,及时搜集发布农业信息,初步形成了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供求、价格、进出口等信息服务的体系。

  二、高桥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瓶颈”问题

  高桥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当中,老的单一农户零散种植方式已然不合时宜,每一个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种植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而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要是就是土地的高度集中,首当其冲的土地流转问题也成为阻碍高桥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对此问题,特别表现在三点:

  1、群众意识淡薄,对土地流转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是农民,没有土地我们还能做什么,更有少数人拿着是草,放开是宝,宁愿长草也不放开经营。

  2、农田水利及道路条件等基础设施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什么是自然灾害,我个人认为,要你下雨时你不下是灾,要你干旱时你不干也是灾,而放眼高桥的土地,不下雨时就旱,下雨时就涝,能排能灌的有多少。

  3、少数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单方面认为土地流转是企业和农户的事,与我何干?没有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会主动的提前预见性的看待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二)农民诚信意识缺失。诚信缺失的现实原因是农户的短期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利益相矛盾,产业发展长期性与市场竞争短期性相矛盾的.结果。其实只要有第三方的介入,建立三方认同的一些长效保障机制,该问题自能迎刃而解。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它的带动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的规模进程和效益,但现阶段我镇的龙头企业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小,产权及产品结构单一,吸引的外来资本和社会投入不多,规模效益低,带动能力不强,带动面窄,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有限。

  (四)土壤、气候等条件恶劣,部分土地贫瘠干旱或者涝灾严重,年头旱涝冰雹灾害频发,年尾霜冻冰冻频繁。

  (五)轻商、轻种植户现象存在,引进办法不多,而引进后扶持及管理脱节。

  三、20xx年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应措施及发展规划

  (一)相应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必须扎实做好以下几点。

  1、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不仅仅是成立组织,开协调会议,而是要突出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整合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好产业化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土地流转问题,应按照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积极提供流转服务。据一份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统计显示,调查县中已有85.5%的乡镇依托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建立了流转服务组织,为农民流转土地提供流转信息、法律政策咨询、价格评估、指导合同签订、协调利益关系和调处流转纠纷等服务。在50%的调查县中,由乡村组织提供服务的流转面积已占流转总面积的50%以上。同时,我镇应采取措施支持鼓励流转。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拿出专项经费支持鼓励流转。目前已有11.3%的县(市)拿出专项资金加强土地整理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为通过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有5%的县拿出专项资金对流转双方给予适当补贴。

  2、切实加大投入力度

  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科技、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保证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需求,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技术含量不高的瓶颈制约。

  3、采取切实措施,培育发展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动力。用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发展,其核心是要有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因此,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本着“高水*、大规模、专业化、外向型”的思路,按照“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以中小型龙头企业为辅,多元启动,群体发展”的原则,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步伐。

  4、是大力发展一批。吸引有雄厚资金的民营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为农业产业化增添新活力。通过兴办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壮大龙头企业的规模与实力,做强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

  5、切实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工作

  从提升科学意识和基本技能着眼,从营造科普环境,培养科普队伍,强化科普手段入手,以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大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生产技能。

  (二)20xx年发展规划

  1、依托各级各部门力量,引进及帮扶现有种植企业及种植户,其中,发展小葱xx00亩,西兰花xx00亩,食用菌50万*方米,早青豌豆扩大下片种植面积,提高品质,力争种植面积达到xx000亩,产值达850万元。

  2、引进1-2家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发展新品种种植200亩。

  3、争取元谋闽中公司及种植大户到高桥注册公司,投资办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稳定种植农户信心。

  4、继续做好常规农产品的试验示范,良种推广,优质农资供给。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及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5、完成20xx年武定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建设。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1

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组:

  根据丘政办发200811号《丘北县人民**办公室关于印发丘北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新店乡高度重视,组织了农、牧、林、水等相关单位和人员,对全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结合实际,对今后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作了认真的定位和思考。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年来,按照中央“三农”政策及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工作要求,新店乡党委、**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放在农村工作的首位,协同全乡所有力量,结合新店实际,以畜牧养殖业、种植业为工作重点,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及畜牧养殖贴息贷款的发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等相关的优惠政策为契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最终确定畜牧、林业两项产业为全乡的支柱产业,农业种植业为基础性产业,冬季农业(冬早蔬菜)、烤烟、甘蔗、辣椒、西瓜为开发性产业。目前,畜牧、林业、农业各项工作重点和布局已成雏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进一步凸现。具体布局情况是:畜牧以新店、大路边、冲头3个村民委为主;林业以**地、冲头、蚌厂3个村民委为主;冬季农业以小江口、蚌厂2个村民委低热河谷地区一带为主;烤烟以新店、大路边2个村民委及冲头村民委的部分村寨为主。各项工作重点是:畜牧以养殖山羊、生猪为主;林业以红豆杉为主,辅之以花椒、膏桐、核桃等品种。截止2007年,共有生猪存栏14037头,山羊存栏27209只,大牲畜存栏10908头,家禽存栏37830只,肉牛出栏1552头,家禽出栏38557只。实现粮食总产量796.3吨,粮经比例从2006年7.2:2.8调整为6.9:3.1。

  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林业、畜牧两大优势产业,全力实施现有资源(水能、矿产、旅游)优势开发,狠抓基础设施、烤烟、集镇开发、扶贫四个工作重点,实现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努力构建和谐新店。简称为“2142”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目标任务:到2012年,争取实现下列目标。冬季农业开发2500亩(主要以冬早玉米为主,1000亩)。甘蔗3590亩。林业以红豆杉、核桃、花椒、膏桐为主,红豆杉种植2万亩;核桃5万亩;花椒3000亩;膏桐14万亩。烤烟2500亩。人均出栏一头猪,户均出栏一头牛。粮经比例达到6:4。解决所有村寨的人畜饮水困难。

  采取的主要措施: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坚持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优质农产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实现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三、各项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林业产业。新店乡依托两个林场,是丘北红豆杉发展的起源地,目前,全乡共种植红豆杉6000余亩。实践证明,红豆杉在新店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分析,全乡的新店、**地、冲头3个村民委24个村寨适宜发展红豆杉,面积约2万亩。在发展红豆杉和核桃方面,认为需要有以下政策扶持:

  一是由**制定政策,由**或企业扶持种植户补助苗木费,等出效益后再从种植户的收益中扣除;

  二是加大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力度,提供技术支持,做好哺育管理;

  三是由企业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提供市场销售保障,减少风险。

  今年初的冰冻灾害,使全乡大部分林农遭受了沉重的损失,据统计,全乡受灾面积3300亩,成灾670亩,冻坏幼苗10万余株,毁坏林木14.2万株,造成经济损失100余万元。结合实际,为做好灾后恢复工作,需要以下扶持政策:

  一是希望上级林业部门提供苗木补助,帮助农户做好补栽补种工作;

  二是给予解决所毁林木采伐指标,使被毁林木尽其所用,降低林农经济损失。

  (二)畜牧业。

  1、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受地理条件及气候因素的'影响,生猪发展缓慢,乡内能繁母猪较少(共有445头),优良种公猪缺乏(只有1头)。加之生猪饲养在高寒山区生长较慢,科学养殖水*不高,存在着与人争粮的现象,所以精料投入较少,生猪生长和发展缓慢。

  二是在山羊发展方面形不成规模,农户实行散养放养管理模式,其品质个体较小和生长缓慢。

  三是在大牲畜肉牛发展方面,大部分群众没有把肉牛发展作为商品化方面转移,多数农户只饲养一至两头牛作为役用,而且由于我乡群众散居,民族杂居,地势路途较险较远,肉牛杂交利用率较低,覆盖面较少。那种以“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犁田,养鸡为花钱”的小农经济意识依然存在。

  四是没有较大的畜牧牲畜交易市场,牲畜市场信息闭塞,群众所养家畜到市场上卖,路途较远且交通不便,导致了牲畜贩卖户到家中收购,由于缺乏较大市场经济信息,所卖畜禽都比市场价低,其次我乡缺乏一个涉牧企业带动发展和经营,导致群众散养零卖,畜牧经济效益和回报较低。

  2、养殖大户扶持情况。全乡扶持养猪户10户,秸秆养羊户20户,养牛户10户,养禽户2户。乡畜牧兽医站对以上养殖示范户采取定期免费防疫注射、驱虫、健胃、畜厩改造与消毒,及科学饲养管理等,走“以点带面、以户带村”的科技示范路子,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畜牧业发展思路。根据全乡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适宜养殖的品种有黑山羊、牛、生猪、家禽等。今后的发展思路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建一个牲畜集转育肥场,把全乡各地瘦弱牲畜集中育肥后转卖,并以该场为中心组织外调、销售活动,扩大全乡畜牧产品流通规模。同时,突出山羊、生猪发展重点,以村民委为单位,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学饲养率,努力使畜牧养殖最终实现规模化、商品化、产业化发展。

  4、今后发展建议。

  一是由**牵头引进畜牧发展企业,以企业联动市场,扩大市场流通。

  二是建议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考核范围,列入**议事日程,每年开展两次技术培训会。

  5、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出台和制定有关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配套相关项目和资金,扶持农户和企业,夯实全乡畜牧业发展基础。

  二是增加基层技术岗位编制,壮大基层畜牧技术人员力量。提高村室兽医防疫员补助,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农业产业。

  1、灾后粮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2008年小春作物遭受了严重的冰冻灾害,受灾面积14324亩,其中,小麦5635亩,蚕豆1182亩,洋芋110亩,豌豆6880亩,蔬菜527亩,小春作物大面积减产已成定局。鉴于上述情况,目前群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小春受灾严重,大部分颗粒无收,使得群众生活更加困难;

  二是今年由于各种农用物资涨价,群众在春耕生产的备耕上存在较大困难;

  三是由于2007年遭受洪涝灾害,部分群众的土地受到洪水的冲击,现已无法耕种,群众的土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给春耕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在下步工作中,主要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带领群众认真开展好灾后重建工作;

  二是争取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帮助灾农做好春耕生产,尽最大的努力将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是建议上级党委、**再加大给予受灾群众农用物资补助力度,共同做好春耕备耕工作;

  四是争取建设资金,对水毁农田严重的村寨修建防洪沟和防护墙,确保粮食安全。

  2、各种农用物资调供情况。2008年,共调入种子21500公斤,销售16000公斤,储备5500公斤;农药调入1000公斤,销售130公斤;农膜调入500公斤。

  四、农田水利。

  1、基本情况。辖区集中供水水源点47个,因受水源点分散、各寨为点的条件限制,加之大部分村寨以小水窖为主要蓄水方式,没有统一管理,均由各村寨自行维护。其中,水费征收的有冲头和乡机关驻地2个,其余为群众投工投劳自行管理。2007年度,水土流失的面积为4000多亩。全乡25度以上坡耕地面积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约为25000亩。当前,农田灌溉率为零,人畜饮水解决率72.3%。截止目前,全乡尚有缺水人数1150户5318人。

  2、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急需兴建的项目。

  一是机关自来水供水水源点因流量小,枯水期严重缺水,需建小二型水坝;

  二是花园、沙沟及蚌厂沟因遭受洪水冲击面大,且每年都受灾严重,需修建防护墙3道,造林15000亩。

  3、对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加大对小水窖建设的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力度;

  二是加大对管引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保障人畜饮水安全;

  三是加大对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确保农田灌溉。

  五、烤烟生产。

  1、基本情况。2008年新店乡烤烟生产收购任务是3300担,对扶持政策及奖惩办法无意见。在今年的烤房建设中,因为补助政策不变动,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烟农的积极性,县下达的2群烤房群,只完成了1群18座。由于全乡坡地较多,烟农种植地块分散,很难集中连片。尽管如此,乡党委**还是下了很大决心,采取挂钩工作责任制,实行领导分片挂钩、干部职工到点包干的方法进行,努力使具备连片条件的地块尽量集中。同时,提高连片补助标准,50—100亩的连片每亩补助50元,提高烟农的积极性。在*衡收购过程中,由于路途较远,给群众增加了劳力、财力负担,影响了群众的种烟、交烟的积极性。建议县委、县人民**在新店增设1个烟叶临时收购点,以方便群众交烟。

  2、下步工作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主要将采取以下工作措施:一是一是加强烟叶烘烤、分级扎把和入户预检等工作环节的指导和督促,做好烟叶交售相关的服务协调工作,最大可能地保证烟农的切身利益。

  二是建议县委、**加强对山区烤烟产业发展政策的倾斜和支持,加大对烟水工程和卧式烤房群建设的补助,促进山区烤烟产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是建议县委、**在我乡设立一个烟叶收购点,以方便群众交烟,减轻群众负担。

  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实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硬件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群众自筹能力相当有限,给整个工程建设带来严重的不协调。同时,由于后续管理力度弱,项目村在产业开发促农增收等方面还存在严重的困难。另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易地扶贫、小额信贷扶贫等方面,建议多投入项目资金,加大力度。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2

  为准确把握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趋势,找准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研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我们采取市和县市区配套联动、全面统计和典型调查相结合方式,就此进行专题调研。

  一、日益凸显的发展格局

  *年来,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着眼城乡统筹发展、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和理念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推进战略,通过强化政策支撑体系,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推进力度,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快速提升。以产业组织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主导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利益联接方式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加强为主要标志,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全市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综合调查情况,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组织快速发展,带动能力明显增强。20__年全市成规模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1357个,其中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85家,比20__年(下同)增加533家,年均增加133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57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9家,市级136家。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367.73亿元,利税33.92亿元,同比增长1.83倍、1.58倍,年均增长16.3和12.1;其中157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利税分别达到265.5亿元、24.2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的72.2和71.3。比较规范的农村中介服务组织462个,年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到24.9亿元、2.7亿元;农村专业市场发展到210处,年经营额132亿元,其中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达到76处,年经营额87.8亿元。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种植基地面积410万亩,养殖基地规模1.1亿头(只),农户95万户,目前全市已有55的农户和53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产业化经营轨道。

  二是生产基地规模加快膨胀,主导产业日趋凸显。农产品区域布局和特色优势凸显,初步形成了瓜菜、大蒜圆葱、优质果品、速生丰产林、苗木杞柳、肉鸭蛋鸭、淡水产品、甜叶菊、食用菌和中药材等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种植业建成170万亩大蒜圆葱、15万亩优质西瓜、10万亩优质土豆、600万m2食用菌、10万亩甜瓜、5万亩甜叶菊、5万亩中药材和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130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达到10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2570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670处,年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基地56处,存栏1600万只肉蛋鸭养殖基地;水产业规模养殖基地发展到700余处,面积24万亩;林果业建成100万亩用材林、90万亩干鲜果品、25万亩苗木花卉和10万亩苗木杞柳基地。

  三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拉长,利益联接渐趋紧密。农业产业化发展由偏重于生产基地建设向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品牌开发、市场营销多方并重发展,农业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利益联接机制不断完善,订单、合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紧密型联系方式得到更多应用。在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通过合同、合作制、租赁等形式与基地和农户进行联接的达到203家,占30%。从产业构成和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类型看,畜禽养殖产业和出口加工型企业利益联接关系相对紧密。

  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支撑体系日臻完善。在认真落实省里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政策的基础上,20__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农业龙头企业和规模种养基地进行扶持。据调查统计,20__年市和县市区农业产业化财政扶持资金达到9624万元,其中市级财政4000万元。对规模种养基地、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建立担保组织补贴2382万元,对新建、扩建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和奖励1618万元。

  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内涵不断丰富,利益联接方式不断创新,由以龙头企业带动为主向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中介组织、专业协会带动并重发展;功能不断拓宽,由带动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单纯经济功能,向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吸纳劳动力就业、全面改造农业农村农民等经济、组织、社会功能拓展。农业产业化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实行产加销一条龙生产,就可以把区域优势主导产业产品不断做强做大,逐步培植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较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地方特色鲜明的强村富民产业。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联合组织分散经营农户共同进入国内外市场,就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种养收入和综合经济收入。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合组织起来,就可以减少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市场交易效率,有效规避和降低市场经营风险;把特色产业和产品做优做强,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就可以把先进经营理念、先进管理方式、先进科学技术等导入农业农村,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和综合素质。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带动力量。农业龙头企业是市场经营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参与和带动力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在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对农民的教育培养,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支持,以及对农村组织结构和治理方式的影响,就可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步推进,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深入分析思考,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进一步深化提高面临着十分突出的制约因素和不容忽视问题。

  一是要素素质提高和组合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政策支持以及市场引导等多个要素有机配合。目前龙头企业综合素质和企业家社会责任、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发育、基地农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政策支撑能力和配套程度、市场建设水*和规范化程度等,都还有不适应和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的问题。

  二是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问题。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领域不断拓宽,由单纯种植业向农林牧渔业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拉长,由生产环节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拓展,由产品粗加工、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系列加工发展;产业功能不断扩展,由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单纯经济功能,向发展产业、改造农村、培养农民综合功能拓展。这一系列重大深刻变化,要求农业产业化由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的低层次向现代农业、现代科学管理方式的高层次转化升级。

  三是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问题。农业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有赖于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创新和提高,特别是担负桥梁纽带作用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服务发育发展。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生产合作社、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发育滞后、环境不优、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是利益联接机制完善问题。利益联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持久发展的关键。目前,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接机制不健全、联接关系不紧密的问题十分突出,是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的瓶颈制约,已成为新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五是综合作用发挥问题。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带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经济功能相对发挥较好,但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培养现代新型农民、改善农村组织结构和乡村治理方式、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社会功能作用发挥不够,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四、深化升级的对策措施

  针对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的形势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升级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各级扶持农业产业化政策措施,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关键环节,搭建*台,配套政策,完善机制,培育典型,培育队伍,营造环境,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搭建一个*台,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保障体系。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各级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策指导和组织协调力度,搭建起一个高层决策、高效运作、高水*管理的发展*台,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联*会议制度,负责制定政策和研究重大问题;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调度指导和日常管理。

  二是出台一套政策,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支撑体系。根据中央和省1号文件对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立足实际,认真总结汲取原来扶持政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制定扶持力度更大、扶持范围更广、扶持效果更好、更具操作性,包括财政扶持、税费减免、金融支持、费用优价、服务支持等在内的配套政策。

  三是完善一个机制,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发展体系。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以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为核心,逐步建立健全经营行为约束机制、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利润返还机制、矛盾问题化解协商机制,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的创新发展,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发展体系。

  四是培育一批典型,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舆论引导体系。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认真总结培养一批不同地域、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典型,特别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典型,通过新闻媒体和现场会、报告会、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多渠道进行宣传推广,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典型示范和舆论引导体系。

  五是培育一支队伍,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信息反馈体系。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和队伍建设,通过专题培训学*,系统全面掌握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知识,提高决策参考、调研分析、综合判断技能,及时反馈政策执行中的情况信息,及时发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新问题、新矛盾,及时提出解决的新思路、新办法。

  六是营造一个环境,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支持体系。围绕深化三学三创优化发展环境,各级要加快转变**职能,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进一步深化提高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的认识,尽职尽责,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提供优质高效快捷服务,形成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合力。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3

  以来,在中央、自治区及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区狠抓农业产业发展不放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初步形成,呈现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目前,区粮食、甘蔗、蔬菜、肉鸡四大传统产业规模优势已经形成,火龙果、淮山、桑蚕、香葱、野猪、芝麻鸭、速生桉、中草药、园林苗木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且产量逐年提高。

  一、重点产业发展情况

  优质稻区十分重视水稻产业,加大新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产量不断提高。多年来通过抓高产示范片区来带动面上生产,城区优质水稻*均每年种植面积多万亩,约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以上,截至,全城区获得自治区认定的无公害优质谷产地面积共计公顷。,全城区粮食播种面积4万亩,粮食总产量万吨;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万亩,,占水稻总面积以上,主要品种有等品种。城区荣获了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稻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

  糖料蔗区糖料蔗种植历史悠久,是农民和城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城区通过等三家制糖龙头企业带动,实行订单农业,年糖蔗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万亩以上,总产量吨左右,是市的糖蔗主产区,基地主要分布在百济、新江、中和等乡镇。*年来,甘蔗生产在城区**大力扶持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业技术部门加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新品种更新换代加快,优良品种覆盖率已达以上,同时加强了甘蔗良种繁育示范和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城区5个乡镇的甘蔗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全城区甘蔗生产向高产高效方向发展。,糖料蔗播种25.07万亩,糖料蔗产量111.08万吨,*均亩产4.43吨,农民人均种蔗收入1800元,总兑现蔗款4.157亿元,财政收入7000多万元。

  蔬菜区地处市城郊,是市蔬菜供应的主产区之一。蔬菜生产现已形成几个特色生产基地,有韭菜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包心椰菜生产基地等。*年来,区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蔬菜质量安全得到了保证,已经成为服务中心城市的重要“菜篮子”基地至今共有1077公顷蔬菜获得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韭菜、大白菜等已获无公害产产品认证。

  肉鸡区家禽出栏2228.33万羽,其中肉鸡1820万羽。主要的养鸡企业有:市广东温氏畜禽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养鸡业,在我城区已建成60多个养鸡小区,合作养鸡户1400多户,上市肉鸡1800万羽,户均获利3.8万元。参皇养殖有限公司,9月成立,以“公司+农户”模式管理,在等乡镇发展养鸡户300多户,年上市肉鸡450万羽;市甘凤禽业联合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有社员户96户,年育“童子鸡”300万羽。

  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红龙果区火龙果产业发展始于,初始种植面积约1000亩。8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优势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区火龙果种植面积目前已经发展到万亩的规模,并依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1万亩的火龙果科技示范园,园区产值约万元,带动农户多户,户均增收左右。,区**出台政策,扶持农户发展种植火龙果,对种植农户给予种苗,种植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元,力争建成乃至全国最大的火龙果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中国火龙果之乡”。

  桑蚕桑蚕产业是区的传统产业,农民群众种桑养蚕已有*百年历史,积累有丰富经验。重点是两个乡镇。*年来,区抓住国家东桑西移和市把桑蚕产业列为农业发展重点项目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桑蚕产业,着重抓好等产业化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城区桑蚕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城区有桑园面积5.6万亩,年养蚕达25万张,亩产鲜茧122.4公斤,蚕茧产量0.51万吨,蚕茧年产值约2.4亿元。形成了以等乡镇的种桑养蚕基地。

  淮山淮山是区的传统特色产业,主产区是,已有80多年的栽培历史,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是地方特有的土特产,畅销区内外。已是淮山经销最大的市场,全镇共有收购和加工点20多个,初步形成了产、供、销、收购、加工产业链。淮山生产发展带动了一批农民进行淮山深加工增值,推动了淮山产业化的发展。全城区淮山种植面积2.3万亩,鲜淮山产量5万吨,总产值,。

  野猪*年来,区大力扶持养殖协会和市绿草原野猪养殖场发展,完成了野猪养殖协会商标注册及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市会长,目前,已发展成拥有个会员,年出栏1万多头商品野猪的养殖基地,产品畅销国内、广州、福建等地,还出口到东盟越南、缅甸等国家,年会员销售收元,户均获利元。

  芝麻鸭镇利用农村山涧沟渠大力发展芝麻鸭。百济芝麻鸭饲养在野外环境中,以稻谷、玉米、杂草等为食,因而“肉质细密鲜嫩、坚实、味道香醇有地方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几年来通过实施芝麻鸭养殖小区建设,促进了百济镇芝麻肉鸭万羽,出栏万羽,创利润多万元,“成为该镇一大农业特色品牌。

  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情况

  经过多年的引进和扶持,区农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带动作用。目前,全城区现有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规模(500万元)以上农业企业2家。随着农业龙头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发展,企业与农产品基地的利益联结和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日趋增强、效益明显。全城区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多个产业,涵盖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的农业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产业化经营水*和养殖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今后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和市“菜蓝子”基地。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和扶持粮油、水果、蔬菜、食用菌、丝蚕茧、林产品、罗非鱼、畜禽等八大类农产品产业链。

  (二)大力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充分利用位于市*郊的区位优势,有计划地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依托现有的淮山、红龙果、野猪等名特优农产品品牌进行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重点在级公路沿线及周边推动休闲观光、体验农耕、观光农园、“农家乐”等创意农业的发展,打造一批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休闲娱乐与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

  (三)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依托城区交通便利优势,结合区农产品发展特点,通过大力招商引资,落实项目用地,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集市场、物流、检验、信息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集散地,突出区位优势特色,强化专业化规模经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农超对接工作,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及其组织,建立农产品运销渠道。

  (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引进和培育一批高起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使农业产业化上规模上水*。

  (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积极引导、扶持农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建种植、养殖、农机、流通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规模商品生产,使农产品上联龙头企业,下接农户,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创立自主品牌,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4

  根据市农委产业化办公室关于转发《 开展全省担保公司发展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 》精神,我们积极深入有关担保公司、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担保公司一家,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分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xx年9月,主要出资单位是***县城市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注册资本20xx万元(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5.2亿元)。*年来,***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分公司先后为我县的昌裕食品、正德食品等多家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有效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担保公司少,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业务量偏小。

  三、建议和对策

  担保公司的发展是破解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建议各级**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出资组建或其他以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为主营业务的担保公司的扶持力度,提高担保公司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积极性,以有效解决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5

  xx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随着*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优质水果、优质茶叶、优质苎麻和养殖业等几大支柱产业。去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2。6亿元,同比增长4。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405元,比上年增长11。6%。可以说xx农业经济与10年前相比,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xx在总体上的小规模、高成本、低效益的传统生产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得到有效建立,城乡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得到真正地缩小。在此,我们对**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调查和摸底。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据全面统计,20xx年全县粮食产量75。3万吨,比上年增加4。2万吨,增长5。9%;油菜籽产量8。7万吨,比上年增加0。5万吨,增长5。1%;棉花产量13290吨,比上年增加2274吨,增长20。7%;茶叶产量4350吨,比上年增加68吨,增长1。6%;柑桔产量98500吨,比上年增加8217吨,增长9。1%。牲猪出栏115。79万头,比上年增加1。2万头,增长1。0%;水产品产量4。3万吨,比去年增加0。02吨,增长0。5%。

  (二)特色农业发展呈区域化。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全县农林牧渔各业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迅猛,目前**已形成了优质稻米、特色水果、优质苎麻、畜禽养殖、大叶茶四大高效特色农业产业。盘塘、马鬃岭、漆河、黄甲铺的优质柑桔、黄甲铺、理公港、太*桥的优质苎麻,枫树、青林、漳江、深水港的畜禽养殖、太*铺、茶庵铺的大叶茶,牛车河、瓦尔岗的不上火辣椒等均达到一定的规模。xx县已成为中南五省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等。

  (三)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20xx年,xx县有古洞春、腾琼2家企业的4个名牌产品茶叶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全县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个数分别达13个和18个;陬福牌大米、三尖牌鸡蛋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认证总个数达9个;义哥牛肉、佳奇桂花糖、蜀中情特色食品获第十届省农博会金奖;“康多利”茶油和菜油,获得湖南省农博会金奖、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称号。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发展。全县初步形成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和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并呈现出规模化迅速扩张趋势。20xx年,新培育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产值过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1家,总数居全市第一。湘鲁万福、三尖农牧两家龙头企业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现场会全市唯一的县级参观点。全县共有杰新纺织、明月油脂、四喜养殖、跃宇竹业、金果果蔬等8家规模出口企业,出口基地12万亩,年出口创汇2723万元,比上年增长9%。主要出口品种有棉布、桔片罐头、竹地板等,远销美国、欧盟、新加坡、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引资新建了总投资为4000万元的腾琼野茶神粉厂,项目投产后,茶农从茶叶中获得的收入将由以前的每亩不足20xx元提高到5000元以上。新引进了xx市文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对接国家油茶产业开发政策,发展壮大xx县油茶产业。

  (五)农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20xx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使全县农民专业组织总数达104个,合作社成员达3。1万人,带动农户15。6万户,户*年纯收入4。5万元。三江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辐射范围扩展到周边地市及湖北、重庆、江西等省市,被列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验交流参观点,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百个合作组织示范单位之一,得到了**主要领导的高度赞扬。

  (六)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积极抓住国家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机遇,结合新农村建设,20xx年共向上争取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沼气等农业投资项目33个,到位资金16400万元,比上年增加3800万元,增长30%,有效地扩大了资金投入,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二、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一)资源制约。xx农业资源是有限的。xx县农用耕地128。1万亩,82。23万农业人口中有劳动力47。95万,人*耕地1。56亩,开发潜力十分有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土地资源日趋减少,形势比较严峻。在农业资源紧缺的同时,部分地方土地掠夺性经营,粗放式耕种仍然存在、农业生态比较脆弱、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制约日渐突出。

  (二)市场制约。多年来**培育的'优质水稻、优秀水果、优质茶叶、优质油菜、优质苎麻、名优生猪等特色产业,随着全国农产品质量的普遍提高,大中城市纷纷抬高市场准入门槛,对xx农产品质量和营销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加上缺乏市场经验,科技及信息知识相对比较匮乏,对生产、流通、销售中遇到的问题很难做出合理的判断和科学的选择。

  (三)科技制约。*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农业生产服务部门人员很难做到有充足的精力主动为农服务。尽管农业部门多次组织农技人员开展了农业科技攻关、生产技术服务等,但辐射带动和应用推广效益并不十分明显。

  (四)素质制约。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据统计,20xx年底,全县47。95万农村劳动力中约22。9万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致使农村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在年龄和文化知识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人口和户数比例在逐步增大,这种低素质、弱体力的农村劳动力,导致了传统农业、粗放经营的恶性循环,必然会对推广普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带来很大影响,延缓了现代农业的推进步伐。

  (五)投入制约。由于目前生产资料价格偏高、农产品价格回落,对农业的投入有所减少。县乡财政困难难以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发展现代农业;其次是农民收入水*差距较大,收入低者缺钱投入,收入高者不愿投入,而把有限的资金转移到城镇购房或伴君(子女)读书等方面。这些因素致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塘、堰、库、堤等维修受阻。

  三、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稳定粮食生产,巩固传统农业。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首位,抓住当前国家扶持力度大的机遇,加强宣传,强化服务,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确保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10万亩以上,双季稻复种面积增加到150万亩以上,力争更多投入,多争单产、多争总产。

  (二)抓住市场前景,壮大特色农业。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技术指导和示范基地建设,抓好市场对接工作,按照“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壮大蛋鸡养殖、生猪养殖、纺织、糖业、果业、竹业、油脂、茶叶、苎麻、富硒柑桔、鲁胡子辣椒、现代烟草、康多利茶油菜油、猪鬃加工等特色产业,并充分利用冬闲田,扶持发展油菜种植等冬季农业。重点扶持发展古洞春、滕琼茶叶有限公司,发挥特色,合理扩建销售点,将太*铺、茶庵铺两地建成全省茶叶重点乡镇;大力扶持发展湘鲁万福有限公司,扩大品牌效应,构建产、销一体化,促进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三)依托本地优势,创精品牌农业。以全面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巩固、培育、做大、做强、做优一批特色农产品。充分利用展示展销会等各类*台,大力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依托xx绿色生态、革命老区等特色优势,创古洞春大叶茶、腾琼野茶王、金信竹业、跃宇竹业、富硒柑桔、康多利茶油菜油、鲁胡子辣椒、xx土鸡等农业品牌,提高xxx县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努力打造成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

  (四)加大监管力度,构建绿色农业。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全程监控,切实加强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同时加强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监管,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及物理防治技术,大力推行无公害的生态农业模式,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重点将优质稻、富硒柑桔等农产品发展成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五)健全协会组织,提升合作农业。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以提升水*为重点,加大科技、管理、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服务力度,进一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依法、规范发展。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努力打造一批管理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

  (六)结合旅游开发,发展观光农业。坚持因地制宜、树立特色、科学发展的原则,发展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抓住**“武陵渔川”沅水风光带开发、桃花源旅游开发的契机,以特色基地、特色农产品为依托,突破一、二、三产业界限,在县城郊区、桃花源旅游区、特色产业区等地采取农业园区型、休闲体验型、科普教育型、资源景观型、特色农产品型、“农家乐”型等模式,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让广大群众不仅可以观光、采果、采茶、体验农作和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还可以住宿、度假和游乐。茶庵铺镇松阳坪可利用茶园基地被确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茶叶基地的先决条件,借助“**野茶王地理标志品牌保护”的东风,弘扬茶文化、提升茶品味、创“茶叶生态园、观光休闲园”的观光农业。

  (七)提高执法水*,加强法治农业。加大对《农业法》、《种子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力度,进一步强化农业部门行政执法的主体地位。整合资源,积极推进种子、农药、肥料和农业环境、基本农田保护、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种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和农产品检验检测等执法,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切实提高执法效率和执法水*,树立农业部门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

  (八)建立流通体系,形成市场农业。围绕城乡一体化做文章,培育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扶持农民中介流通组织,培育农村经纪人,完善市场机制。着眼于消费需求,城乡两个市场互动,通过在产区建立生产基地,在销售区建立配送中心和网络化连锁超市,构建农户、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紧密结合的生产加工销售网络,形成完整的流通链条。

  (九)加强农民培训,创高科技农业。农民是现代农业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现代农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我们应把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发展xx现代农业的一个核心任务来抓。一要强化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抓好科技专业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切实增强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本领。二要强化新型农民培训。着重加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流通等方面培训,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目前,**县计划并正在培训1800名耕整机手,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程。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菁选扩展阅读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菁选(扩展1)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菁选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业产业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

  根据深入学*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对全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参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一是龙头企业经济实力有了明显提高。各级供销合作社以社属企业为依托,围绕自治区六大主导产业,依靠当地资源优势,特色产品,重点在农资、羊绒、羊毛、乳业、粮油、蔬菜、马铃薯、烤烟、桑蚕、中药材等产业,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辐射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流通、加工型龙头企业。全系统现有盟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0个,其中,符合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标准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5个;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个;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重点龙头企业13个。

  二、参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做法

  四是通过改造经营服务网络,完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包头市供销合作社在参与和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加大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了农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目前市社共建设基层供销合作社(中心社)40个、村级综合服务社381个、专业合作社35个、组建各类农畜产品行业协会30个,以包头新合作公司为依托,改造新建110个农家店和100个新合作配送网点。乌兰察布市各级供销合作社在改造经营服务网络建设中,将承认供销合作社章程,愿意加入供销合作社的个体经营者及原基层社职工重新组织起来,挂供销合作社牌子,作为供销合作社配送农资商品、收购农畜产品的基层网点,目前通过这种形式新建基层社66个、专业合作社117个。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各地供销合作社自然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条件不同,发展的规模和水*不尽相同,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层次不同。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带动力不强。目前,全系统共有旗县级以上社有企业340个,其中,经济实力强、带动力强的企业很少,多数企业只是勉强维持经营,且企业生产方式落后,技术水*落后,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低,效益不高,距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三是国家、自治区扶持力度不够,严重影响制约了供销合作社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主要的困难是国家、自治区对供销合作社没有扶持政策,供销合作社在争取农牧业产业经营、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项目以及扶持专项资金等方面难度很大,相关的'优惠政策基本享受不到。四是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供销合作社正常的业务经营和发展。农业银行一般情况下不给供销合作社提供贷款;信用合作社贷款额度小,不能满足供销合作社业务经营的需求。

  四、对策和建议

  一是围绕优势产业,尽快引进、改造、培育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各级供销合作社应当围绕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充分利用现有存量资本和经营设施,采取引进、租赁、改造等多种形式,吸纳农牧民入股、参股,整合有效资源要素,开展多方面联合与合作,尽快培育发展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重点发展以当地农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加工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让农牧民不仅得到出售农畜产品的收入,而且还要得到加工增值的收入。

  二是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围绕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新建改造基层供销合作社,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有计划地兴建一批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加快组建农牧民各类专业协会,培育和壮大农牧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牧民在经济上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引导、帮助农牧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市场优势。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农牧户”的产业化模式。通过与农牧民签订产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设立农牧业抗风险的保险制度、实行利润返还等形式,与农牧民建立稳固的利益联接机制,开放和开发各种生产经营要素,参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三是加大**的扶持力度,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各级**应大力支持供销合作社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多年来,各级供销合作社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在深化企业改革,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有了新的进展。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使供销合作社在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步履艰难,进展缓慢。因此建议各级**和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扶持政策,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扶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切实加强社属企业经营管理,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科学管理方式,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社属企业是供销合作社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深化社属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明晰产权关系,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不断提高社属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和竞争力。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和并购等手段,对社属企业布局结构进行调整,使社有资产向产业化经营领域、有竞争能力的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集中,全面提升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能力和水*。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2

  *年来,我县立足自然环境优势,以打造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为契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特色资源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为目标,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面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年来,县委县**结合我县县情,确定了粮食、蚕桑、茶叶、木竹、蔬菜、油茶等重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内容,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奖励措施,农业产业化得到强力推进,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格局,基地规模逐年扩大,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逐步成熟,农业质量、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提高。

  (一)农业产业基地具有一定规模。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县已初步形成以山区为主的茶叶生产基地、以县城盆地为主的蚕桑基地、以洪星乡为主导的山区木竹基地、以碧阳宏村为基础的蔬菜基地以及柯村的皖南花猪养殖基地。

  (二)产业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已初步形成了以五溪山茶场、柯村茶叶市场为龙头的茶产业,以华盛、丝业公司、信达公司、蚕种场等为龙头的茧丝绸产业,以杉森木业、金九贸易、港殿竹业等为龙头的木竹加工业,以桃源罐头、惠达食品为龙头的罐头加工业等四大农业产业体系,为我县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龙头企业实力逐步增强。截至20xx年底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家,其中:茧丝绸系列有华盛集团、黄山丝业公司、黄山信达丝线公司三家,累计产值28295万元,利润达到726万元,税收达到484万元;食品系列有惠达食品有限公司和桃源罐头食品有限公司两家,年产值达到5143万元,利润64万元,税收达到167万元;木竹加工系列有杉森木业、金九工贸、港殿集团三家,年产值达到19579万元,利润达到689万元,税收达到665万元。

  (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迅速发展。截至去年年底我县累计成立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社55家,其中,蚕桑类的合作社13家,茶叶合作社12家,林业合作社12家,养殖业方面的合作社7家,其他特色种养加工业合作社11家。

  (五)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我县农业服务体系中现有粮油站、蚕桑站、茶叶站、畜牧兽医站、植保站等,林业服务体系中现有基层林业站和林业改革综合服务中心等,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为产业化发展、农业项目实施提供有效的行政管理和技术支持。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效

  (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随着农业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县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20xx年农业经济年报统计显示,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25.39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二)农民收入稳步增加。20xx年我县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全县上下积极应对,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县初步形成了粮食、蚕桑、茶叶、木竹、蔬菜、畜牧等六大农村经济支柱,农民人均纯收入556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其中,来自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的收入248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4.7%,农民的家庭状况和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乡村旅游迅速崛起。*年来,我县着力打造旅游经济强县和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旅游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乡村旅游迅速崛起,农旅结合效益显现。同时带动了旅游与工业、农业及文化产业的深度结合,切实增强旅游的牵动作用。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黄山国际山地车节,精心策划组织三届XX县桃花节(开茶节)暨“桃花源里赏花游”系列活动,推出独具XX县特色的赏花-采茶体验-徽菜美食游等差异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全面展示古黟魅力和新农村建设风采,提升XX县知名度、美誉度和外向度。20xx年我县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403.16万人,其中境外游客达到14.86万人,旅游门票收入6822.52万元,旅游经济总收入达到1.63亿元。

  (四)基础设施得到改善。20xx年投入资金1447.5万元,新建村村通道路25条,总里程达到57.9公里;投入资金248万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村16个,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口5000人;投入资金323万元,加固病险水库5座;还有灌溉碣坝、渠道等一批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及时的修复;投入资金160万元,完成农村沼气网点项目45个,新建沼气池750口,全县累计完成8200口;结合沼气项目建设,广泛开展了“三清三改”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工作,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善。

  (五)特色种养业已成为我县新亮点。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特色种养植业发展势头喜人,皖南花猪、黄山黑鸡、七彩山鸡、獭兔养殖、泗溪香榧、芦笋种植基地、山坞无公害蔬菜、油茶基地等一批特色种养植业得到地方**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为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3

  一、铁门镇基本情况

  铁门镇位于洛阳市西40公里,全镇辖33个行政村,6.5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6.5万亩,属浅山区、丘陵区,是一个农业大镇。镇域内工业发达,交通十分便利,市属企业、县属企业及民营企业星落棋布,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横贯东西,又是一个工业强镇。

  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概况

  铁门镇作为一个工业强镇,镇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工业总产值直线上升,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而另一方面受地理位置、恶劣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占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南岭北山,传统的小农意识禁锢着人们思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仅靠几亩薄地,艰难的维持着生计,农业成了制约铁门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摆脱农业、农村、农民的贫困落后面貌,带领全镇人民共同富裕奔小康,已成为历届党委**首要共识。走“工业强镇、产业富民”之道路,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如何充分发挥地区的区位优势、自然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让广大农民从传统的封建小农意识中**出来,已成为发展的必然,一个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应运而生。南山以发展旱作农业为主,以铁磁路、铁盐路为经济发展带,两侧各500米种植朝天椒和烟叶,北山以养殖和特色林果种植为主,川区以蔬菜种植为主,形成种、养、加工为一体的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基地。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成果

  铁门镇的农业产业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99年通过考察论证,镇**决定在铁磁路、铁盐路经济种植带发展朝天椒种植500亩。万事开头难,为了保证朝天椒种植成功,镇**成立了专门组织,党委**、镇长亲自抓,主抓副职专职抓,并抽调15名机关干部成立专门工作组深入南岭各村的农家院户、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自觉接受统一规划,让出土地种植朝天椒,对自觉自愿接受统一规划种植朝天椒的农户,**在育苗、耕作、施肥、盖膜、栽植等方面予以资金扶持,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对不愿接受**统一规划,拒不种植朝天椒的,**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辣椒种植成功了,然而市场销售不畅,**按当时承诺的保护价全部收购。镇**积极与外地客商联系,组织辣椒供需洽谈会,一年又一年努力,市场销售畅通了,椒农从中得到了实惠,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地位也改变,由过去的**提倡、**扶持、强行干预变成了现在的政策指导、重点扶持、区域种植、规模化经营,变主导为服务,广大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地位也变了,由过去的被动变主动,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历经八年的艰辛努力,朝天椒种植从最初植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16000亩,种植区域由原来的产业带周边的`7个行政村,辐射带动全镇二十二个行政村,朝天椒种植农户由原来的1200户发展到现在的6000余户,种植面积超千亩的村达10个。20xx年仅朝天辣椒总产值达6400万元,户均纯收入达5000元。

  为了规范朝天椒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朝天椒种植产业。20xx年,铁门镇朝天椒种植协会在各级的关心下应运而生,辣椒生产规程、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有章可循。为了适应市场规律拉大产业链条,辣椒协会于20xx年4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铁丰”牌商标,随着产业基地的不断扩大,于20xx年6月成立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20xx年4月,铁门镇种植的朝天椒相继获得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20xx年5月,铁门镇镇被推荐为河南省名优辣椒镇。20xx年3月,铁门镇与洛阳农科所合作的“朝天椒引进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与运用”项目获洛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叫响“铁丰牌”朝天椒品牌,实施品牌战略,种植协会在扩大对外宣传的同时,为了规范产销渠道,杜绝无序经营和价格竞争,保护朝天椒品牌和质量。20xx年县、镇投资250万元在铁门镇陈村村建成新安县辣椒专业交易市场,统一市场收购、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品牌包装,切实维护了椒农和客商的利益,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每到收获季节,辣椒收购红红火火,全国各地客商慕名而来,最多达120余家。更让人振奋的是,铁门镇朝天椒除内销外,由客商经厦门、贵州等地远销日本、韩国。

  由于辣椒产业的不断壮大,还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一是出现了一大批的以经销辣椒为业的本地经纪人,涌现出一批靠经销辣椒迅速致富的典型;

  二是辣椒收购、分级、包装等环节,带动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三是带动了餐饮、商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椒农在获得生产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的利润,以辣椒生产为龙头的产业链条得到长足发展。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烟叶生产和蔬菜种植,也经历了朝天椒种植过程的同样经历,从群众不认可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引导到市场引导,种植规模不断壮大。至20xx年烟叶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50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烟叶生产创产值175万元,蔬菜生产创产值320万元。

  铁门镇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面积共计27000亩,占耕地面积的40%,而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新房、楼房盖起来了,三轮车、摩托车、小手扶几乎家家都有,生活水*不断提高,如今的农村几乎和城市没有差别,到处呈现出和谐、文明、向上新风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拉大拉长产业链条,我们将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引导农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培植支柱产业和名牌农产品建设特色农业,建设龙头企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产品市场网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大市场相链接,使广大农民在获得生产环节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利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向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变。

  1、20xx年底前完成朝天椒绿色食品申报工作;

  2、完成辣椒深加工项目论证工作,投资1000万元,20xx年底建成辣椒深加工厂一个;

  3、新上蔬菜加工项目一个;

  4、进一步完善辣椒市场功能,在原有市场功能的基础上,拉大市场框架,硬化市场8万㎡,建交易厅、棚及仓库9000㎡,购置辣椒检测及化验设备一套,并完成市场配套设施1000㎡。

  五、铁门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做法

  回顾铁门镇几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几多艰辛,几多收获,经验做法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成为历届党委**的共识,不因**人事变动更改,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认准的路子走到底;

  2、充分发挥**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产业化初期,**唱主角,大力提倡、政策扶持,行政干预、利益导向,通过各种行政手段,真正炒热干群思想,使广大群众有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自觉的从小农意识的思想束缚中**出来,顺应市场发展规律,自觉调整种植结构,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

  3、产业基地形成后,**的作用由主角变为配角,主要引导农民成立民间协调组织和协会,靠民间组织规范生产行为,靠技术章程规范生产环节。以市场信息为依托,引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以民间组织为依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培训服务工作;

  4、敢当红娘,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导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走贸、工、农一体化发展道路。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4

  金秋九月,你们不辞辛劳,莅临我镇调研指导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为此,受唐**、魏镇长的委托,我谨代表洛泽河镇党委**及全镇农民朋友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按照会议安排,现就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洛泽河镇是一个集干热河谷、二半山、高寒山区为一体的农业大镇,属中深山深切割山地地貌,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幅员面积29***7*方公里,最高海拔2780米(全县最高点),最低海拔850米,相对高差1930米,立体性气候突出。全镇有耕地6.2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仅1.03亩,*坝面积不足2%,林地22.3万亩,森林覆盖率24.8%,是耕地面积的3.5倍。辖13个村2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055人,其中农业人口5834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5.5%,20xx年末,全镇农民人均有粮216公斤,人均纯收入2424元。

  *年来,镇党委**按照“一产调结构,二产抓服务,三产建*台”的目标定位,在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基础上,积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生核桃、花椒、烤烟、魔芋、蔬菜

  等特色产业种植和生猪、土鸡养殖。初步构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新体系,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林产业初具优势规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靠山吃山”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思路,坚持把核桃、花椒作为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加以培植,20xx以来,全镇规划完成核桃种植7个村73个村民小组11.3万亩,花椒种植5村43个村民小组2.95万亩,漆树种植2村20个村民小组1.05万亩,20xx年,仅退耕还林种植的3000亩花椒,收入就超过1500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257.1元。同样,2年后,10多万亩核桃将成为全镇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块状日益明显。

  (二)畜牧产业不断壮大。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化发展,把全镇13个村划分为“河谷果蔬区、二半山粮林区、高寒畜牧区、粮烟综合示范区、工矿经济区”五大发展区域。在虎丘、大寨、龙潭、太坪四个村上半村和笋叶村高寒畜牧区,重点抓好土鸡、能繁母猪、商品猪示范小区建设。*年来,全镇已建生猪养殖小区3个,扶持规模养殖大户6户,规模养殖户生猪出栏占全镇比重的15%。沿蚂怀线和猫谢线建立毛坪湾湾滩、虎丘朝门“现代养猪项目”各一个,扶持养殖户100户;在虎丘村三寨、小苗、朝门新建“退耕还林后续养猪项目”一个,带动扶持养殖户148户。建立虎丘芦茅、小苗、三寨万只土鸡养殖示范点,示范点有上千只4至5斤土鸡已上市。目前土鸡养殖初见成效,为农民带来不错的收益。

  (三)其它产业得到有力巩固。20xx年,规划完成蔬菜种植15600亩,其中核心样板840亩;完成魔芋种植6600亩,核心样板1600亩,根据目前市场价,预计魔芋一项收入将达1400多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200多元;烤烟规划种植5700亩,市级样板1000亩,7月份如没有遭受大雨冰雹灾害,烤烟将是我镇献鸡、簸以、仓盈三村烟区农民的经济支柱产业。

  (四)农业生产组织更加完善。为了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增加产业经济的市场竞争能力,自20xx年以来,洛泽河镇相继成立了洛泽河镇花椒协会、虎村核桃产业协会、向家蔬菜协会等农业产业化新经济组织。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规范产业协会,明确协会职能,进一步建好产业发展的服务保障机制,真正做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经济、技术保障。

  二、下步发展计划

  为加快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是产业良性发展的前提,要做大做强各项农业产业,必须进一步搞好发展规划。一要注重产业规划的科学性。按照“功能分区、布局合理、资源集约、生态环保”的总体要求,降低开发建设成本,加速产业集聚发展。二要注重产业规划的前瞻性。根据全镇不同的资源条件、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潜力,紧密结合长远发展需求,科学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努力完善配套设施,有效避免低水*产业结构,确保农业产业可持续长足发展。三要注重产业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执行建设规划,杜绝农户无序发展,促进核桃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加大产业建设投入。要建好各项农业产业,必须加大投入。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抓住产业发展政策机遇,有重点的增加产业建设资金投入,不断改善交通、水利等基础条件,积极拓展各项产业发展空间。二要坚持集约利用土地。规范实施地上栽核桃,树下种牧草的复合型开发模式,辐射带动畜牧产业的发展,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和资源环境容量。

  三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对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立足村情、社情,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产业管理机构,使产业管理机构的职能职责制度化,为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产业发展上档次、上水*。二要建立精简高效的服务保障机制。按照农村经济专业和经济组织的要求,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依托产业优势,争取扶贫项目资金,规范扶贫互助合作社,为产业发展提供经济保障。三要打造配套和谐的产业发展环境。按照实地、实际、实效的原则,通过会议、举办科技培训班,现场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广大农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邀请知名专家举办科技讲座,对镇、村、社干部进行培训,推广普及产业技术,提高管理水*,营造配套和谐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5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农村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年来,我县农业通过结构调整、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开展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在培育专业大户、建立龙头企业、发展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我就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形已基本形成。

  1、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带动,促进了我县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基地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辐射带动作用加强。通过基地建设,形成了规模化、系列化生产经营,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3、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农民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服务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4、专业化交易市场的建设,大大地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农业产业化的最终落脚点是销售和流通,完善的交易市场和畅顺的流通渠道,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当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不重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有人认为农业的产业化不过是对传统农业的改头换面或换个说法而已,而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这一新生事物,导致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不接受,**也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和政策配套,在操作上也缺乏具体的规划和必要的协调,使农业产业化处于自流的状态。同时,不少人将专业大户发展单纯地与产业化相结合,发展几户大户,成立几个协会,就可以宣传产业化水*上台阶了,而不重视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不重视产加销、农工贸有效结合,这样的农业很难参与市场的竞争,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得不到深度开发。

  2、企业与农民、市场的桥梁作用不够明显,联系不够紧密。

  3、中介产业化组织规模小,实力弱,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发挥作用不够。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农业组织的创新,通过产业化组织的中介作用,建立起农民与市场的协作关系,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4、缺乏市场风险防范机制。

  5、科技推广工作乏力,机构不健全。

  三、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选准主导产业,建立规模基地。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必须要求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而基地建设最为重要。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地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生产优势。在发展基地时,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正确引导,合理配制和利用资源,培育适合本乡镇、本地区的,有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的产业;二是要发展名、特、优、稀等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优;三是要做到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现有传统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四是要做到长期、稳定发展,主导产业一经确定,不要轻易变动,使主导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格局。

  2、着力培育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主的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弱化种植农业,强化加工农业。加强加工、流通企业的发展,应围绕主导产业,按照起点高、辐射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原则,建立一批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强化服务的骨干企业。在发展这些龙头企业时,一是**一定要加强引导和协调,使企业与农民、基地真正形成“公司 基地 农民”的生产模式,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双赢”;二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制定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确保企业正常运行,不半途而废,不损害农民利益;三是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重点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质量的档次,积极引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大型综合项目,带动产业化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

  3、强化中介组织建设,加强组织与农户的联系作用。一是要规范中介组织行为,克服盲目发展;二是要培育中介组织的发展载体,使中介机构在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均有企业支撑,从而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我镇拟建的蛋禽协会,就依托我镇规模较大的孵抱、运销、加工等个体户,从组织形式和服务内容上将会更加完善;三是要建立组织、农民、企业的利益共同机制。中介组织在服务农民时,可采取各种形式,发展经济实体,与农户、企业建立产品(商品)供销关系,明确农民、企业、组织之间的利益分配原则,从而壮大组织实力,扩大组织规模,完善服务功能和服务内容,更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健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风险保障机制。一是应建立产业化发展风险准备金,制定具体的风险金管理和使用办法,重点就放在对公司、农户的风险补偿方面;二是完善企业与农民的风险保证行为,规范两者的生产、经营行为;三是实行商业化风险运作,让保险公司等中介组织介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个体投保或股份合作等办法,减轻**压力,增大风险理赔保障,维护投保者利益,提高农户和企业生产积极性;四是成立风险保障领导机构,在**部门的领导下,让风险双方共同参与,确保风险保障机制得以公正、客观地执行。

  5、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基础上,可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兼并等形式,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动,完善土地流转使用制度,制定土地流转优惠政策,以使农用土地向农业经营能手转移,促使土地相对集中,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是不能搞强迫命令,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二是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三是不能改变土地的所有权;四是要完善流转合同,不能放任自流。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6

  一、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我是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在国民产值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县的农村经济同全国一样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历届县委、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走了一些探索性的路子,逐步确立了蚕桑、畜牧两项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

  一是全县桑园面积达7万亩,常年发种量15万张,畜牧业生猪饲养量达49.2万头;二是产业化发展模式初步形成,蚕桑、生猪产业目标从种植到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已形成,畜牧业也通过专业市场、中介组织加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也雏形初现。三是在结构调整中,农民来自粮食的收入趋于下降,畜牧业与经济作物的比重上升,结构调整真正让农民在“看得见”中受教育,在“摸得着”中学本领,在“学得会中”得实惠,实现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收。xx年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79063万元,按参考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7.5%,比“xxx”末期达到6.1亿元,净增加1.8亿元,年均增长7.6%,比“xxx”计划确定的年均增长7.2%左右高0.4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45929万元,较上年增长7.2%。比“xxx”末期达到3.9亿元,净增加0.69亿元,年均增长7.3%,比“xxx”计划确定的年均增长7.2%左右高0.1个百分点。

  二、我县目前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富即安的思想障碍尚未破除

  一是安于现状不愿调。一些人小农经济意识较强,*惯了“吃一点、卖一点、贮一点”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也有些人满足“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缺乏高速调整的主动性。二是怕担风险不敢调。怕种不好,没有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的经验,怕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担心普遍种植造成价格下跌。三是按部就班不愿调。面对滚滚而来的结构调整大潮,一些人消极对待,被动应付心思严重,一味求稳、求准、不愿接受一丁点风险,满足于微调、慢调,具体表现在品种选择上,只选择自己熟悉,会种、会养的品种,在调整进度上,看左右、随大流,没有一个时间表,调到几时算几时。产生上述思想的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惯势力影响较大,思想不**,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机遇意识不强,对“结构调整”这一新生事物不易接受。

  2、宣传教育不到位

  一是广大农民甚至个别乡、村干部对种植业、养殖业、退耕还林、还草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大调、快调、多调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对非调不可,不调不行的大趋势认识不清,对结构调整的内涵搞不清。结构调整是农、林、牧、副、渔之间的全面调整,是根据当地实际,按照宜农则农,宜牧且牧、宜林则林的原则调整,而不是种多种少的`调整。三是市场波动大,在部分农民中产生了负面影响。

  3、农业产业化进程迟缓

  虽然我县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县所处地理位置,引资融资能力较弱,因而现有产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的有力拉动,资源优势得不到有效转化,产业化进程迟缓。

  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不太明显。

  二是产业化经营体制不完善,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连结不紧密。

  三是主导产业只注重规模未充分挖掘本自然优势,主导产业无自身特色。四是品牌意识不强,虽有天然无公害绿色产品但都没有经过专业机构认证,更无叫得响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五是创新意识不强,新兴产业挖掘力度不足,市场敏锐性不够,总是跟着别人跑,抢站不了市场先机。六是主要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加蚕桑、黄姜等),科技含量低,初级产品多,高附值产品少;大路品种多,优质新品少,产品结构质量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难以参于国内市场竞争。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根据我县的地理环境、传统*惯、自然资源、国内外市场多种因素分析我县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为:

  一是继续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力把蚕桑、生猪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扶持壮大主导产为业的龙头企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二是立足资源、面向市场,围绕绿色农业开展开发特色产品。

  三是积极探索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衔接机制,促使一体化经营健康发展。

  四、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

  1、抓调研、宣传,切实转变观念

  全面摸清,理清思路,转变观念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前提,今年以来我县狠抓农业工作调研、宣传。

  一是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县直涉农部门一把手赴常州、寿光考察农业产业化建设,进一步开拓视野、更新观念,认识到自身不足增强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是深入农村调研,县级每一名领导都有联系乡、村,使我们对本县县情有了更深刻认识。

  三是狠抓宣传,我县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标语、网络等形式宣传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突出其重要性,使广大干部群众意识到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农业结构调整的共识在全社会逐步形成。

  2、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优化区域化布局,必须因地制宜,才能促使农业规模化生产,在这方面县**已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先后出台了《蚕桑产业化实施意见》、《畜牧产业化实施意见》,印发了高效农业示范带《实施规划》、《实施方案》,使结构调整科学合理、有序进行,促使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根据我县情况在中高山重点发展畜牧业,在浅丘山区重点发展蚕桑,在川道重点发展优质粮、蚕桑。

  二是请省、市有关农业、气象、水文等专家对我县农业生产资源进一步合理规划,做到宜桑则桑、宜粮宜粮、宜牧则牧、宜蔬则蔬。

  三是规划突出主导产业,扶持后续产业,提升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3、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产品,大力抓好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

  主导产业产品是为龙头企业提供充足优质的原料,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

  一是根据我县实际,确立了畜牧、蚕桑三项主导产业。在主导产业建设上我们首选项目应为畜牧业,其次是蚕桑、设施农业等。

  二是积极培育后续产业,后续产业既要有地方特色;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时又要有市场前瞻性,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如我们现已开发出的蚕桑系列产品。

  三是主导产业的发展要有品牌意识,力争使我县的一些产业产品尽快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的认证,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农产品。

  4、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带,突出辐射带动功能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选准项目、重点突破、依靠科技、示范带动”的发展原则,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聚集全县的人力、物力、财力倾斜投入,加快农业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积极开拓大中城市市场,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全力打造“绿色”品牌,促进农村经济整体效益全面提升。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上规模、五年见成效”的发展步骤,重点在池河、城关、银龙、饶峰四乡镇19个村建设三大基地、两大园区,即万亩蚕桑基地、5万头畜牧基地和设施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示范园,使该区域内的产业经济效益在较短时期内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递增300元,对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5、创新科技推广体制,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以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建设为契机,我们在业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首问责任制,否定报备制,责任追究制、干部职工绩效考评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农技推广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并制定了石泉县农技推广责任制,农技推广管理职责、基层农技人员绩效考评制度,聘用制度,培训制度及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机制等多项制度,通过加强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建章立制管理人,考评绩效激励人,严格监督约束人,树立依靠制度管事,塑造全县农业系统技术指导员敬岗爱业,奋发有为的良好工作形象,激励广大基层农技人员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起基层农技推广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6、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基础地位

  当前,我县农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增强农民和龙头企业的“造血”功能。

  一是继续坚持金融扶持、财政倾斜、部门帮扶、科技投入的政策,把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在实处。

  二是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把农业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提供和农村教育培训作为支持重点,通过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实现农产品的绿色环保、无公害化,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增强面向农户的小额贷款,通过对贷款的用途、方向限制、扶持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引导其产业化发展,弥补其产业化经营的资金不足。

  四是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扶持,农业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率、效益,增加农业部门科技推广经费,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要求。

  7、发展生态农业,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结合山川秀美工程推广无公害种植、标准化种养、沼气等生态农业技术。

  一是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结合市**实施的月河川道万亩无公害蔬菜计划,在城关、池河发展无公害蔬菜4000亩,以此为重点,在全县逐步全面推广无公害种植,以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扩大生物技术使用和普及。

  二是推广以舍饲养殖为重点标准种养技术,狠抓标准化建圈和人工种草以实现农业内部结构良性循环,降低放牧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三是推广生态沼气技术,为彻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目前我县已建成万余口沼气池,结束了建设农户烟熏火燎、蚊蝇滋生的生活环境,在村民中反响十分强烈,极大地调动了附*农户对生态家园模式建设的积极性,从另一方面来讲又减少了柴薪使用,巩固了退耕还林、山川秀美工程来之不易的成果。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7

  为大力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根据县人大年度工作的安排,农工委在常委会副主任王三毛的带领下,*期先后深入县农办、冈上、向塘、三江等部门和乡镇,就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和成效

  *年来,我县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提出的“全力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把龙头企业作为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加强农产品基地和农业服务组织建设,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向“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经营组织发展,加快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x、龙头企业不断扩大。xxxx年全县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xx家,xxxx年达xx家,xxxx年达xx家,占全市的xx.x%,其中国家级x家,省级xx家,市级xx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xxx亿元,出口创汇xxxx多万美元,实现税收x.x亿元,带动xx.x万农户,实现户均增收xxxx元。

  x、农产品基地得到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是龙头企业联系广大农民的主要纽带。*几年,**每年投入资金xxxx万元左右,扶持龙头企业在“两带”建设农产品基地,基本形成了粮食、生猪两个主导产业和家禽、特种水产、蔬菜、花卉苗木四个特色产业的格局。至xxxx年底,已形成xxx亩以上的规模种植基地xx家,xx棚以上的规模养殖基地xx家,全县生猪饲养达xxx.x万头,家禽饲养达xxxx.x万羽,水产品起水量xx.xx万吨,蔬菜种植xx.x万亩,产量xx万吨,苗木x万亩。

  x、农业服务组织健康发展。每年投入资金xx万元,引导扶持农业服务组织成长,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的有序流通。至xxxx年底,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xxx多家,其中省级示范社x家,市级示范社x家,组建了生猪、蔬菜、水产、粮油等协会x家,各类中介组织xx多个,培育各类农产品经纪人xxxx多人。

  x、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培育和发展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xx个,国家绿色(有机)食品品牌xx个,产品xxx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xx个,注册商标xxx件,拥有“汇仁”、“皇禽”x个驰名商标和“国鸿”、“昌碧”、“稻香园”、“九木堂”等x个著名商标,绿色品牌和商标数量均为全省县(区)之首。

  x、“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基本形成。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挖掘各乡(镇)、村的资源潜力,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如冈上万舍的蔬菜和东潭的蛋鸭、三江村的蔬菜、蒋巷的粮食、黄马的茶叶和花卉苗木、塔城的水产、向塘的蔬菜等。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x、部分企业质量不高,行业分布不均匀。我县龙头企业总体水*还不高,生产规模偏小,大多为初级加工,缺乏精、深加工能力,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和带动能力较弱。如蔬菜传统方式种植偏多,像采用塔城青岚无土栽培、武阳鑫和源蔬菜基地生物物理杀虫等新技术种植的较少。而且,企业所属行业分布不*衡,多数集中在粮食加工、生猪养殖和禽蛋加工领域,不利于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全面发展。

  x、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瓶颈制约发展。我县龙头企业大多正处在发展扩张阶段,资金需求缺口较大。但多数企业用地为租赁土地或农业用地,不具备担保和抵押功能,企业融资较为困难,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x、企业土地流转不易,规模扩张空间狭窄。传统自给自足的种养模式导致农户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不高,而且现在受国家xx年土地承包期限政策的限制,企业不能长期租用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投入热情,制约了生产规模的扩大,难以发挥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

  x、市场营销路子不广,销售渠道不稳定。农业生产容易受天气、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农业市场经济的风险又较大,而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能力还不强,规避风险能力较弱,亟需增强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x、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影响现代农业稳定发展。受资金投入影响,全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比还较为滞后,主要包括农田水利设施较为薄弱,道路交通不够发达,电力线路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要,防灾抗灾能力不够强。

  x、面源污染不容乐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形势较为严峻。大规模的畜禽养殖产生大量粪便和废水,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就直接排放,极易造成空气和地下水污染,附*人居环境也受到直接影响。如八一乡涂埠村生猪养殖导致环境恶化,甚至出现“猪赶人走”现象;冈上镇孵化厂孵完蛋后的`蛋壳直接丢弃和放养蛋鸭,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三、意见和建议

  x、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对龙头企业的科技投入力度,择优选择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重点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农产品深度加工开发和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逐步实现农产品向精、深加工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全面增强企业自身发展水*和竞争能力。

  x、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走多渠道、多形式融资道路,着力发掘民间资本,同时加大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x、进一步鼓励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除了企业应该支付给农户的土地流转费,建议再由**拿出一定财政资金补贴给农户,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大力鼓励规模成片地流转土地。

  x、进一步培育农产品经纪人。加大知识技能专业培训,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农产品营销队伍。积极为农产品搭建流通*台,开辟市场销售渠道,为经纪人提供优质服务,努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促进农产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切实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x、进一步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可随财力的增长而逐年增加,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加快改善基地农田、水利、电力线路等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在农业企业招商引资方面,要认真考察,避免出现钻国家政策漏洞的现象,尽可能地多扶持本地企业。

  x、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过程中,要做到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注重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养殖的良性循环。对一些地方规模化生猪养殖造成周围环境和地下水污染的问题,要加强治理,大力推广伟瑞菜养殖有限公司的沼气发电、污水循环沉淀后排放及八一乡涂埠村养猪专业合作社的生物发酵厂(零排放)的养殖新技术,防止面源污染,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8

  ,全县马铃薯年产量在XX--XX万吨之间,其中外销量在XX万吨以上。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这样说,马铃薯是XX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XX广大山区人民既靠它解决吃饭问题,又靠它解决花钱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马铃薯作为XX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是随着**的积极引导和市场调节作用逐步形成的。在一九九六年以前,马铃薯播种面积还一直徘徊在XX万亩之前,当时播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还是小麦,据19XX年XX月份调查,XX县北部干旱山区种植马铃薯每亩净收入XX元,而种植小麦每亩净收入只有XX元,种植马铃薯的效益是种植小麦的XX倍。

  在这种背景条件下,XX县历届党政部门领导和相关部门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积极合理地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业部门在每年下达农作物播种指导性计划时,逐年扩大洋芋播种计划面积,使马铃薯播种面积从19XX年的XX万亩扩大到20xx年的XX万亩,增长了XX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也由XX%上升到XX%。因此,气候条件影响,市场经济调节和**积极引导共同促成了XX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马铃薯第一大支柱产业的基础。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XX县种植的洋芋主要品种为X薯1号和小白花,其中X%为X薯1号,且该品种在当地有*20年的栽培历史。由于该品种长期没有更换,使洋芋品种退化严重,病毒病、晚疫病、旱疫病和环腐病等病害严重,产量急剧下滑。从19XX年开始,县上开始从XX县省农科院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基地陆续调进X薯8号、X薯1号等洋芋良种XX多万公斤,群众也通过多种渠道从XX等地购买和兑换洋芋良种,缓解了洋芋品种退化严重的现象,改变了洋芋品种单一的状况。为了从根本上改变XX县洋芋品种落后的现象,从20xx年开始,XX县农业局积极与前来XX县帮助扶贫的XX企业驻X代表处合作,共同开展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工作,开创了XX县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工作的新纪元。至20xx年,该项目共投入资金XX万元,其中X方投资XX万元,县自筹XX万元,在县农业局建立了副科级事业建制的县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中心,组建了脱毒马铃薯组培室、日光培养室,在XX园艺场建立了脱毒马铃薯引种、试验示范和培育基地,共有脱毒苗培育原原种日光温室XX座,XX亩,原种培育防虫网棚XX亩,一级种繁育田XX多亩,购置了拖拉机、挖掘机、喷药机等全套的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修建了能存贮XX吨种薯的贮藏库一座,在周边地区与当地农户签订协议,建立了约XX亩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20xx年全县脱毒马铃薯良种种植面积达到XX万亩。

  二、主要实用技术推广情况

  当地洋芋栽培主要采用沟垄种植,采取种二空二、种一空一等模式,由于农民逐渐偿到了新品种和科学栽培管理所带来的甜头,加上农技人员的努力推广,耕作管理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测土配方施肥、叶面追肥、合理轮作倒茬、药剂拌种、土内施药、地膜覆盖、推广应用脱毒良种等科学实用技术的应用率逐渐提高,*均每年推广各类农业实用技术XX万多亩次。

  全县洋芋生产目前仍处在一种比较落后的状态,总体科技应用水*比较低下,耕作管理相对粗放,洋芋作为一种高产作物,其增产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而通过品种改良,科学配方施肥和精细管理,其至少还有20-50%的`增产潜力。

  三、开发利用情况

  随着洋芋种植面积的扩大,全县XX多万吨洋芋产量中,外销量在XX-XX万吨之间,洋芋产品的运销,带动了一大批当地农户,依靠贩运洋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收购网点遍布全县山区XX个乡镇,全县有3XX多户农户长期贩运洋芋,有较大规模的贩运户XX户,其中以沿岭乡农民张兵创办的“XX省XX洋芋运销公司”规模最大,年销售洋芋XX万吨,销售收入XX万元,将洋芋运销到青海、新疆、广州、上海等地,为XX洋芋打出了品牌,树立了形象。XX县洋芋龙头企业除有XX乡的“XX省XX洋芋运销公司”外,还在本县的XX镇和XX乡各建立了一家洋芋淀粉加工厂,年加工精淀粉XX吨左右,预计消化吸收洋芋XX万吨左右,除此之外,附*再无洋芋产品加工企业。

  ,防虫网棚面积达到XX亩,*均每年需投入培育制种和示范推广经费XX万元。在生产目的上要打破小农经济的思想,发展商品薯基地,通过精耕细作和病虫害防治,努力提高洋芋产量和质量,力争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脱毒马铃薯新品种的繁育推广,一方面提高单产,一方面利用我县高海拔、气候较冷凉的特点,力争把我县建成全州的脱毒良种繁育基地,为XX州及XX等地提供洋芋良种,增加群众收入。在全县建立洋芋良种繁育基地XX万亩,至十一五末期,每年为本县及周边县市提供洋芋良种XX万吨。深度发展上要建立自己的洋芋加工大型龙头企业,使洋芋在当地就能被加工转化增值,以提升市场价格,增加种植效益。由**鼓励和领导扶持,兴建洋芋加工龙头修企业2—3家,年加工转化洋芋鲜薯XX万吨左右,加工转化率达到20—25% 。

  中国人口多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城镇化必须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城镇体系。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关键是要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放宽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9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我镇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我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我镇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桥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一是往年在花桥村委会种植食用菌50亩,正常种植36亩,品种有大球盖菇、*菇、香菇。*年来,随着四川、昆明、浙江等主产地的种植品种更新,食用菌的价格也在一路走高,特别是20xx年上半年,种植户亩均可达9000元左右。产值达40余万元。如能在年中期保证玉米地种植的原料、资金及技术条件,种植前景不可估量。同时据调查发现,花乔地区的大球盖菇在窝堵地区种植产量高于花乔,现在大量的种植户也向窝堵地区转移,当地特殊的水文气候和农户多年的种植经验,相信食用菌种植将成为当地增产增收的新亮点。

  二是20xx年元谋闽中公司在高桥村委会承包220亩土地,种植香葱,品种为中国葱、火葱,虽然种植前期历经波折,今年产量产值还未知,但前期有镇党委**、县农业局及当地农户的热情参予,公司还是将高桥当作种植基地来投入开发,在20xx年,还将引进德国米葱进行种植,同时,进一步推广、扩大出口西兰花种植面积,预计发展带动20xx亩。公司高层也经过实地考查,现正在筹备资金投入、土地征集及加工企业建设阶段。

  三是马鞍村委会段丽在下以坝承包80余亩土地,种植大荚豌豆50亩,市场前景可观,12月份上市可达9-11元/公斤。由于受气候的影响,20xx年秋冬季损失达30万元左右,但其本人还将在20xx年1月份种植西兰花,主要品种黄选、玉秀。由于受资金投入、运距条件和技术成本的限制,该种植户所种植的产品只能供给昆明部分市场用作散货,但来年武定到昆明的高速公路打通,其产品就可直供昆明蔬菜市场的鲜货,甚至出口,产值将翻数倍。同时,高速公路的开通,也将意味着武定、高桥成为昆明“菜篮子”的前沿,昆明蔬菜基地的滩头。

  四是早青豌豆种植面积逐步趋于稳定。主要种植地区集中在上片西菊拉、小河、己梯、庄良等村委会,年种植面积约为8000亩,产量达320万公斤,产值6000余万元,下片大村、花桥、老滔等山区村委会面积也在逐年扩大。在来年只要依托品种改良和进一步合理调整种植茬口和节令,就可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增加有限土地的高效产出。

  (二)优势主导产业趋于明显。以上片为主的早青豌豆种植;花桥村委会的食用菌种植;闽中公司高桥基地种植的香葱;种植大户段丽种植的西兰花等产业,这些产业都体现了企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特征,初步形成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模式。

  (三)农业生产标准化逐年提高。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特色、无公害和绿色为主的农产品生产要求,正认真组织上报上片早青豌豆和下片水稻两块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在来年将可使高桥地区*2.6万亩土地认证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同时,将进一步争取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农产品论证步伐。让高桥适应新的农产品生产制度。

  (四)常规农业发展走上正轨

  一是受上级部门及镇党委**的重视,体系逐步理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我镇农业科技单位以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了我镇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二是通过新品种试验示范、良种推广面积逐年扩大。高桥属于冷凉坝区,单一典型形小区域气候使得水稻、及玉米品种发展受到极大限制,适应性、高产性品种较少,经过多年的摸索研究,以及各项试验示范项目的完成,良种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各项科技措施得以常规化实施。

  三是农民培训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通过示范县项目建设品种培训、高产示范区建设高产培训、测土配方项目科学施肥培训、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农民培训工作已步入正常轨道,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农业信息服务快速发展,县镇

  两级都建立农业相关网站,及时搜集发布农业信息,初步形成了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供求、价格、进出口等信息服务的体系。

  二、高桥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瓶颈”问题

  高桥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当中,老的单一农户零散种植方式已然不合时宜,每一个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种植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而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要是就是土地的高度集中,首当其冲的土地流转问题也成为阻碍高桥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对此问题,特别表现在三点:

  1、群众意识淡薄,对土地流转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是农民,没有土地我们还能做什么,更有少数人拿着是草,放开是宝,宁愿长草也不放开经营。

  2、农田水利及道路条件等基础设施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什么是自然灾害,我个人认为,要你下雨时你不下是灾,要你干旱时你不干也是灾,而放眼高桥的土地,不下雨时就旱,下雨时就涝,能排能灌的有多少。

  3、少数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单方面认为土地流转是企业和农户的事,与我何干?没有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会主动的提前预见性的看待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二)农民诚信意识缺失。诚信缺失的现实原因是农户的短期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利益相矛盾,产业发展长期性与市场竞争短期性相矛盾的结果。其实只要有第三方的介入,建立三方认同的一些长效保障机制,该问题自能迎刃而解。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它的带动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的规模进程和效益,但现阶段我镇的龙头企业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小,产权及产品结构单一,吸引的外来资本和社会投入不多,规模效益低,带动能力不强,带动面窄,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有限。

  (四)土壤、气候等条件恶劣,部分土地贫瘠干旱或者涝灾严重,年头旱涝冰雹灾害频发,年尾霜冻冰冻频繁。

  (五)轻商、轻种植户现象存在,引进办法不多,而引进后扶持及管理脱节。

  三、20xx年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应措施及发展规划

  (一)相应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必须扎实做好以下几点。

  1、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不仅仅是成立组织,开协调会议,而是要突出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整合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好产业化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土地流转问题,应按照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积极提供流转服务。据一份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统计显示,调查县中已有85.5%的乡镇依托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建立了流转服务组织,为农民流转土地提供流转信息、法律政策咨询、价格评估、指导合同签订、协调利益关系和调处流转纠纷等服务。在50%的调查县中,由乡村组织提供服务的流转面积已占流转总面积的50%以上。同时,我镇应采取措施支持鼓励流转。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拿出专项经费支持鼓励流转。目前已有11.3%的县(市)拿出专项资金加强土地整理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为通过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有5%的县拿出专项资金对流转双方给予适当补贴。

  2、切实加大投入力度

  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科技、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保证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需求,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技术含量不高的瓶颈制约。

  3、采取切实措施,培育发展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动力。用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发展,其核心是要有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因此,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本着“高水*、大规模、专业化、外向型”的思路,按照“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以中小型龙头企业为辅,多元启动,群体发展”的原则,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步伐。

  4、是大力发展一批。吸引有雄厚资金的民营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为农业产业化增添新活力。通过兴办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壮大龙头企业的规模与实力,做强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

  5、切实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工作

  从提升科学意识和基本技能着眼,从营造科普环境,培养科普队伍,强化科普手段入手,以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大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生产技能。

  (二)20xx年发展规划

  1、依托各级各部门力量,引进及帮扶现有种植企业及种植户,其中,发展小葱xx00亩,西兰花xx00亩,食用菌50万*方米,早青豌豆扩大下片种植面积,提高品质,力争种植面积达到xx000亩,产值达850万元。

  2、引进1-2家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发展新品种种植200亩。

  3、争取元谋闽中公司及种植大户到高桥注册公司,投资办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稳定种植农户信心。

  4、继续做好常规农产品的试验示范,良种推广,优质农资供给。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及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5、完成20xx年武定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建设。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0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基本概况

  *年来,我市通过贷款贴息、带动示范奖励等,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助推了速冻食品等一些主导产业的兴起,企业带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农户增收明显,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有了很大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队伍不断壮大,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迅速,市级龙头企业数量逐年增长,同时涌现出了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在各级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和各项优惠政策的大力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涉农企业投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队伍中来。截至xx年底,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总数已达到36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3家,省级龙头企业50家(目前已达到60家),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数量在全省排名居首。362家龙头企业中有加工型125家,种植型57家,养殖型109家,流通型43家,市场带动型8家,综合型20家,xx年实现总产值600余亿元,农产品和投入品交易额400多亿元,带动本地及外地农户一百多万户。

  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截止xx年底,xx市共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型企业484家,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94家,食品制造业78家,总产值1326.9亿元,增加值502.3亿元,营业收入1221.1亿元,利润总额145.3亿元,税金总额113.6亿元。全市经认定的125家加工型龙头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10亿元,其中,白象、三全、金星、思念分别达到60余亿元、30亿元、 27亿元、18.3亿元。去年,我市有10家龙头企业入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业十强,占全省总数的18%,充分展示了我市加工型龙头企业的实力和水*。

  三是企业实力显著增强。三全、思念公司的饺子、汤圆、粽子等速冻食品的产销量分居全国速冻食品行业第一、第二位;金星集团啤酒产销量达120万吨,连续5年居全国第四位;枣制品生产企业好想你公司产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方便面生产企业白象集团和天方集团产量分别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三位和第十二位;金苑面业拥有全国最大的生产线,日加工小麦2600吨。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我市龙头企业已逐步向上市之路迈进,三全、思念、雏鹰、好想你等公司已分别在海内外成功上市,白象、广安、金苑等国家级龙头企业的上市工作也正在筹备之中。

  四是主导产业渐成规模。市区北部以三全、思念为主体的速冻食品工业园,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速冻食品加工基地;马寨食品园区以东方集团的食品机械加工为龙头,集中了方便面、小食品、速冻食品等生产企业;以新郑薛店为主体,机场加工区、孟庄镇为补充的中原食品工业园区,集中了白象集团、统一集团、四季胖哥等*百家食品加工企业,该园区xx年销售收入超过90亿元。

  五是农产品流通市场日益繁荣。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300多家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12家大型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批发市场,xx年交易总额预计突破400亿元。目前,xx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多层次的市场网络和多形式的交易方式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xx农业走向国际市场的窗口和信息源。市场的繁荣,物流的畅通,扩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延长了产业链条,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二、xx市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做法

  xx市委、市**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快速发展,总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制定发展目标,开拓工作思路。xx市委、市**站在战略的高度,用现代工业的理念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参观培训等多种方式,逐步提高全市各级党委**、各级领导干部、农业科技人员及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要性的认识,为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思想和组织基础。在工作中,围绕加快xx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努力开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局面,实现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较快发展。

  2、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xx市委、市**1999年就成立了由财政、工商、税务、农业、林业、科技等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组成的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主抓农业的市委副**担任组长,市人大、**、**相关领导担任副组长,并在xx市农委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面统筹协调全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xx市四大班子中的主要领导也经常深入到龙头企业和种养基地进行调研、视察、指导,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更好地推进工作,市农委设立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作为专业处室,并在农委下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了财政全供事业单位“农业产业化工作站”,健全了组织,加强了力量。

  3、制定优惠政策,突出扶持重点。*几年,xx市相继下发了《关于扶持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通知》、《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贴息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关于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等重要文件。xx年,为进一步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xx市**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从xx年起,市财政对龙头企业贷款贴息额度由原来的.500万元追加到1800万元;同时,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对与农户建立起良性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能力强的示范性龙头企业给予奖励。各项惠农惠企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为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xx年xx市出台了xx市委、xx市人民**《关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郑发[xx]5号),从xx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9300万元,对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扶持,重点是贷款贴息和奖励补助,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4、加强宏观引导,提供优质服务。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xx市委、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

  一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引导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来,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是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树立“立足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服务社会”的经营理念,积极带动农民致富;

  三是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更新观念,提高经营管理水*,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引导企业建立自身的科技研发机构,加快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在服务方面,全市各部门千方百计在技术、资金、人才、物资、信息等各方面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优质服务,并组织专业技术骨干力量,深入到生产企业和田间地头,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xx年xx市成立的“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协会”更是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加强沟通、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台。

  5、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通过农产品的多次加工增值,不仅能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而且能够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市**进一步整合扶持资金,重点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新技术开发等重大项目进行扶持;鼓励和扶持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产品加工业中来,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把xx建成中原地区农产品加工区域中心,带动xx市农村经济的发展。

  6、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注重技术体系建设。着力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步伐,注重企业对农户的科技示范及技术培训作用,促进生产基地的标准化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自己的研发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建成一批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方面,xx市选择经营与管理水*和科技投入水*较高、重视技术创新、带动能力明显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培育,目前已培育*50家“xx市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注重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农产品的综合利用水*。

  7、支持农业物流贸易,构建农产品购销体系。充分发挥xx得天独厚的交通枢纽优势,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大力发展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现代物流业。加快推进农业物流中心和物流公共信息*台建设,进一步优化物流节点网络,完善物流配套服务设施,支持农产品产地和集散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建设,加快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引导市内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农超对接”。积极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探索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等现代营销方式,构筑功能完善的农业物流系统。

  8、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创立名牌,特别是创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是xx市龙头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注重把发展优势重点企业与实施名牌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速培育名牌产品、名牌企业,以优势促名牌,以名牌带优势。选择能突出xx市龙头企业形象、有利于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的活动方式进行整体宣传。在重点培育壮大“思念”、“三全”、“白象”等现有知名品牌的基础上,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积极申报认定国家和省级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产地注册等。同时,以多种形式参加省内外、境内外的产品推介活动。

  9、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企业带动能力。围绕龙头企业的加工需求,加强原料基地建设,积极打造“第一车间”。通过统一规划,建立企业和基地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户”、“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户”等多种合作方式,稳定双赢的利益联结关系。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大力发展标准化种植、养殖,建立规模化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把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项目建设与原料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增强建设合力。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不容忽视。

  一是企业实力仍有待提升。虽然全市龙头企业已达362家,但是大型企业集团较少,整体实力及规模与发达城市相比还较弱。例如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只有白象集团销售收入超过了60亿元,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企业还不到10家,超百亿、跨区域的大型企业还是空白;

  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比如,我市面制品加工业发达,畜产品加工比较薄弱,畜产品加工企业少,而且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几乎没有;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有了很大提高,而蔬菜加工能力、仓储能力滞后;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少,而能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不多。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多数龙头企业尚未建立专门的研发机构,缺乏科技支撑导致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四是品牌创建有待加强。拥有国家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龙头企业较少,在全国叫得响的农产品知名品牌仅有三全、思念、好想你等。

  五是利益联结机制有待优化。部分龙头企业自身发展了,而带动农民一起致富的责任感和意识还不够强,带动能力较差,带动效果不明显。六是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瓶颈问题亟待解决。受经济大环境和土地政策等影响,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比如企业融资问题、规模用地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三、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的建议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规划为引领,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序发展,实现规模经营。通过科学规划,依托现有产业布局和产业基础,根据产业优势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引导龙头企业向集聚区内集中,统筹布局农业产业化聚集区。结合xx市农业相关优势产业打造蔬菜花卉集聚区、食品加工集聚区、饲料加工集聚区、农业休闲观光等若干个农业产业化集聚区。围绕xx市现代农业“136工程”,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省级、市级重大项目,促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

  2、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坚持以地方资源优势为基础,以龙头企业集群集聚为重点,与xx市都市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有机结合,统筹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按照“基地支持、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的原则,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比较优势强、发展潜力大的农产品生产区,通过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原料生产基地,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措施,着力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格局。

  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通过农产品的多次加工增值,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加快推进主食工业化,提高面粉加工集约化水*,发展终端面制品,拓宽玉米、杂粮的开发利用渠道,壮大速冻食品加工产业。扩大肉类加工规模,推进传统中式肉制品现代化改造和工业化生产,大力发展冷鲜分割肉、调理肉制品、熟肉制品等主导产品,积极开发新型高端肉制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建设一批标准化原料加工基地,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安全、优质的加工原料。鼓励龙头企业根据生产需要,结合我市自然条件和现有农产品种植、养殖优势,建立标准化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

  4、加强产业化项目带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建立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招商项目库,主动围绕中央、省、市产业政策策划项目,围绕重点企业发展及扩张需求策划项目,围绕产业发展策划项目。积极策划一批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项目,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认真策划一批填补产业空白点、壮大产业薄弱点的项目,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切实做到策划一批、储备一批、推介一批、实施一批,推动产业发展。建立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周例会制度,协调***、土地、税务和金融等部门解决企业项目建设过程遇到的问题。

  5、强化资金扶持。按照《关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郑发[xx]5号)文件精神,落实文件提出的各项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根据扶持资金的用途,分类制定项目资金使用办法和考核奖励办法,科学使用扶持资金,真正使**的扶持资金起到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达到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的目的。同时要落实好国家、省、市对龙头企业的有关税收、信贷、用地、用电等各项优惠政策。尝试成立**出资的政策性农业担保基金,破解中小农业企业融资难问题。

  6、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明确农企双方权利责任,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组织模式。引导农户在自愿合作的前提下,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经营,逐步加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利益主体的有机联系,形成目标一致、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合力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继续对与农户建立起良性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能力强的示范性龙头企业给予奖励,切实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果。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1

  xx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随着*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优质水果、优质茶叶、优质苎麻和养殖业等几大支柱产业。去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2。6亿元,同比增长4。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405元,比上年增长11。6%。可以说xx农业经济与10年前相比,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xx在总体上的小规模、高成本、低效益的传统生产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得到有效建立,城乡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得到真正地缩小。在此,我们对**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调查和摸底。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据全面统计,20xx年全县粮食产量75。3万吨,比上年增加4。2万吨,增长5。9%;油菜籽产量8。7万吨,比上年增加0。5万吨,增长5。1%;棉花产量13290吨,比上年增加2274吨,增长20。7%;茶叶产量4350吨,比上年增加68吨,增长1。6%;柑桔产量98500吨,比上年增加8217吨,增长9。1%。牲猪出栏115。79万头,比上年增加1。2万头,增长1。0%;水产品产量4。3万吨,比去年增加0。02吨,增长0。5%。

  (二)特色农业发展呈区域化。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全县农林牧渔各业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迅猛,目前**已形成了优质稻米、特色水果、优质苎麻、畜禽养殖、大叶茶四大高效特色农业产业。盘塘、马鬃岭、漆河、黄甲铺的优质柑桔、黄甲铺、理公港、太*桥的优质苎麻,枫树、青林、漳江、深水港的畜禽养殖、太*铺、茶庵铺的大叶茶,牛车河、瓦尔岗的不上火辣椒等均达到一定的规模。xx县已成为中南五省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等。

  (三)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20xx年,xx县有古洞春、腾琼2家企业的4个名牌产品茶叶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全县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个数分别达13个和18个;陬福牌大米、三尖牌鸡蛋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认证总个数达9个;义哥牛肉、佳奇桂花糖、蜀中情特色食品获第十届省农博会金奖;“康多利”茶油和菜油,获得湖南省农博会金奖、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称号。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发展。全县初步形成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和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并呈现出规模化迅速扩张趋势。20xx年,新培育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产值过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1家,总数居全市第一。湘鲁万福、三尖农牧两家龙头企业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现场会全市唯一的县级参观点。全县共有杰新纺织、明月油脂、四喜养殖、跃宇竹业、金果果蔬等8家规模出口企业,出口基地12万亩,年出口创汇2723万元,比上年增长9%。主要出口品种有棉布、桔片罐头、竹地板等,远销美国、欧盟、新加坡、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引资新建了总投资为4000万元的腾琼野茶神粉厂,项目投产后,茶农从茶叶中获得的收入将由以前的每亩不足20xx元提高到5000元以上。新引进了xx市文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对接国家油茶产业开发政策,发展壮大xx县油茶产业。

  (五)农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20xx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使全县农民专业组织总数达104个,合作社成员达3。1万人,带动农户15。6万户,户*年纯收入4。5万元。三江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辐射范围扩展到周边地市及湖北、重庆、江西等省市,被列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验交流参观点,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百个合作组织示范单位之一,得到了**主要领导的高度赞扬。

  (六)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积极抓住国家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机遇,结合新农村建设,20xx年共向上争取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沼气等农业投资项目33个,到位资金16400万元,比上年增加3800万元,增长30%,有效地扩大了资金投入,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二、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一)资源制约。xx农业资源是有限的。xx县农用耕地128。1万亩,82。23万农业人口中有劳动力47。95万,人*耕地1。56亩,开发潜力十分有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土地资源日趋减少,形势比较严峻。在农业资源紧缺的同时,部分地方土地掠夺性经营,粗放式耕种仍然存在、农业生态比较脆弱、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制约日渐突出。

  (二)市场制约。多年来**培育的优质水稻、优秀水果、优质茶叶、优质油菜、优质苎麻、名优生猪等特色产业,随着全国农产品质量的普遍提高,大中城市纷纷抬高市场准入门槛,对xx农产品质量和营销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加上缺乏市场经验,科技及信息知识相对比较匮乏,对生产、流通、销售中遇到的问题很难做出合理的判断和科学的选择。

  (三)科技制约。*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农业生产服务部门人员很难做到有充足的精力主动为农服务。尽管农业部门多次组织农技人员开展了农业科技攻关、生产技术服务等,但辐射带动和应用推广效益并不十分明显。

  (四)素质制约。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据统计,20xx年底,全县47。95万农村劳动力中约22。9万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致使农村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在年龄和文化知识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人口和户数比例在逐步增大,这种低素质、弱体力的农村劳动力,导致了传统农业、粗放经营的恶性循环,必然会对推广普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带来很大影响,延缓了现代农业的推进步伐。

  (五)投入制约。由于目前生产资料价格偏高、农产品价格回落,对农业的投入有所减少。县乡财政困难难以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发展现代农业;其次是农民收入水*差距较大,收入低者缺钱投入,收入高者不愿投入,而把有限的资金转移到城镇购房或伴君(子女)读书等方面。这些因素致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塘、堰、库、堤等维修受阻。

  三、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稳定粮食生产,巩固传统农业。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首位,抓住当前国家扶持力度大的机遇,加强宣传,强化服务,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确保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10万亩以上,双季稻复种面积增加到150万亩以上,力争更多投入,多争单产、多争总产。

  (二)抓住市场前景,壮大特色农业。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技术指导和示范基地建设,抓好市场对接工作,按照“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壮大蛋鸡养殖、生猪养殖、纺织、糖业、果业、竹业、油脂、茶叶、苎麻、富硒柑桔、鲁胡子辣椒、现代烟草、康多利茶油菜油、猪鬃加工等特色产业,并充分利用冬闲田,扶持发展油菜种植等冬季农业。重点扶持发展古洞春、滕琼茶叶有限公司,发挥特色,合理扩建销售点,将太*铺、茶庵铺两地建成全省茶叶重点乡镇;大力扶持发展湘鲁万福有限公司,扩大品牌效应,构建产、销一体化,促进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三)依托本地优势,创精品牌农业。以全面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巩固、培育、做大、做强、做优一批特色农产品。充分利用展示展销会等各类*台,大力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依托xx绿色生态、革命老区等特色优势,创古洞春大叶茶、腾琼野茶王、金信竹业、跃宇竹业、富硒柑桔、康多利茶油菜油、鲁胡子辣椒、xx土鸡等农业品牌,提高xxx县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努力打造成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

  (四)加大监管力度,构建绿色农业。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全程监控,切实加强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同时加强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监管,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及物理防治技术,大力推行无公害的生态农业模式,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重点将优质稻、富硒柑桔等农产品发展成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五)健全协会组织,提升合作农业。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以提升水*为重点,加大科技、管理、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服务力度,进一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依法、规范发展。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努力打造一批管理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

  (六)结合旅游开发,发展观光农业。坚持因地制宜、树立特色、科学发展的原则,发展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抓住**“武陵渔川”沅水风光带开发、桃花源旅游开发的契机,以特色基地、特色农产品为依托,突破一、二、三产业界限,在县城郊区、桃花源旅游区、特色产业区等地采取农业园区型、休闲体验型、科普教育型、资源景观型、特色农产品型、“农家乐”型等模式,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让广大群众不仅可以观光、采果、采茶、体验农作和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还可以住宿、度假和游乐。茶庵铺镇松阳坪可利用茶园基地被确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茶叶基地的先决条件,借助“**野茶王地理标志品牌保护”的东风,弘扬茶文化、提升茶品味、创“茶叶生态园、观光休闲园”的观光农业。

  (七)提高执法水*,加强法治农业。加大对《农业法》、《种子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力度,进一步强化农业部门行政执法的主体地位。整合资源,积极推进种子、农药、肥料和农业环境、基本农田保护、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种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和农产品检验检测等执法,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切实提高执法效率和执法水*,树立农业部门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

  (八)建立流通体系,形成市场农业。围绕城乡一体化做文章,培育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扶持农民中介流通组织,培育农村经纪人,完善市场机制。着眼于消费需求,城乡两个市场互动,通过在产区建立生产基地,在销售区建立配送中心和网络化连锁超市,构建农户、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紧密结合的生产加工销售网络,形成完整的流通链条。

  (九)加强农民培训,创高科技农业。农民是现代农业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现代农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我们应把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发展xx现代农业的一个核心任务来抓。一要强化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抓好科技专业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切实增强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本领。二要强化新型农民培训。着重加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流通等方面培训,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目前,**县计划并正在培训1800名耕整机手,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程。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2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需要。*年来,东坡乡始终把发展“三农”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按照围绕“三农”调结构、抓特色、增效益的思路,认真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河谷光热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落实惠农政策,切实稳定民心,充分调动农民投身农业、开发农业的积极性,全乡农业产业化获得长足发展。

  一、全乡概况

  **乡地处金沙江畔,位于武定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08公里,乡域国土面积168*方公里,东邻万德乡和发窝乡,南接田心乡和高桥镇,西与环州乡接壤,北与元谋县姜驿乡隔江(金沙江)相望,是武定目前唯一的民族乡。境内居住着汉、傣、彝、苗、傈僳、拉祜、白等7种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1%。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勐果河、沙拉河、环州河三河南北纵贯全境,形成四山夹三河的`低热河谷地形。立体气候明显,最低海拔950米(甲利),最高海拔2240米(大荞地)。年*均气温25—28℃,年*均降雨量580—650毫米,气候炎热,常年无霜,宜广泛种植香蕉、香巴蕉、花生、番茄、洋葱、玫瑰茄、芒果、人生果、酸角、冬早包谷、冬早蔬菜等各类多种经济林果及热区作物。20xx年,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60个自然村,75个村民小组。有4003 户,14389人。其中,农业户3659户,农业人口14032人,占总人口的95.7%。现有耕地面积14845亩,其中水田5335亩,旱地9510亩,人均1.05亩。粮食总产量598万千克,人均有粮353千克,工农业总产值517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全乡经济总收入为30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4元。由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不足,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缓慢,乡级财政收支困难重重等诸多原因,故是一个集贫困、山区、民族、宗教为一体的典型的民族贫困乡。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年来,我乡以优质香蕉、优质稻、冬玉米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认真总结我乡*十多年来冬农开发和热坝作物栽培经验,细化发展目标,狠抓措施落实,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河谷优势。在“优质化、市场化、产业化”上狠下功夫,在“优质率、商品率、增加值”上大做文章,突出重点,狠抓优质香蕉、优质水稻、优质菜豆、冬早玉米、热区水果基地建设,培育拳头产业,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区域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1、种植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

  按照“注重特色,突出重点,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坚持稳水稻,保香蕉,增定单,重冬季农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调整主要粮经作物的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到20xx年优质稻面积达到3640亩,产量205.5万公斤,产值308.25万元;优质香蕉面积4020亩,产值350万元;冬玉米面积由1200亩,产值112万元,优质菜豆面积1000亩,产值161万元,花生1280亩,产值62.5万元。我乡已经发展为全县最大的香蕉生产基地,粮经作物品种结构、品质结构明显优化。

  2、科技措施、良种良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应用上成效显著

  一是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做好新型农民培训。20xx年共组织各种培训350场(包括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黑板报48期,合计受训群众76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种植管理水*和市场竞争意识。二是水稻良种桂朝系列、楚粳系列面积达4000亩,多蘖壮秧、扣种稀薄、单行条栽、双龙出海等措施的应用率达98%以上。三是做好特产农业、订单农业的引导和指导服务工作。配合县农广校完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共培训24场次,培训农户215人,合计150人毕业获得“绿色证书”。

  3、特色、优势产业框架基本构建

  经过*十年的探索,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依托低冬季热河谷光温水资源,注重冬季农业开发,形成了河谷冬玉米、冬番茄、优质菜豆为主的特色农业种植带,20xx年发展种植了1100亩冬玉米,1000亩优质菜豆,350亩冬番茄。利用夏季光热资源,在河谷**发展优质花生1200亩,玫瑰茄450亩,优质柑桔300亩,龙眼150亩,大青枣450亩,石榴450亩,形成了河谷热区水果种植带。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乡农业产业化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表现为优势产业少且规模小,缺乏具有示范和品牌效应的基地典型,产业竞争力弱。种植上依然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种植品种散而且规模小,制约了生产效率。个体经济实力弱,难以抗拒自然和市场所带来的双重风险,导致收入增长困难。

  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后续发展力量不足。*几年,我乡发展产业规模小,在引进龙头企业开发产品加工方面非常困难,尤其是缺少跨行业、跨地区的规模大、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我乡投资带动,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产品在产、供、销等环节上不能很好地衔接。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农业产业发展。我乡农村水、路等基础设施滞后,造成“有水不能用,产品运不出”,旱季河水从谷底流过,半坡农地缺水严重;雨季时常断路,造成农产品滞压,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四是劳动者素质偏低。表现为由于农户分散种植,缺乏必要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市场导向,优质高效农业意思淡薄,种植品种杂、乱,管理水*低,造成农业产出率低,农产品质量差,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我乡农业产业化进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落实措施,挖掘潜力,破解发展难题。

  四、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当前,我乡的农业产业化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扩大内需、移民搬迁扶持等机遇,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突出特色和重点,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1、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遵循“面向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结合东坡乡农业产业化发展五大基地建设(即优质稻、优质香蕉、冬玉米、优质菜豆、优质河谷水果基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依托我乡低热河谷资源,重点发展优质香蕉、优质稻、无公害菜豆、双低油菜、中药材、热区水果等特色主导产业,按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要求,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培育主导产业。一是发展优质香蕉。在所所卡、东坡、东甸、白马口、庄房发展优质香蕉3500亩。二是发展优质水稻。在所所卡、东坡、东甸、白马口、庄房、达卧6个村委会夏季发展高档优质稻4000亩。三是发展冬玉米。9月中旬在所所卡、东坡、庄房3个村委会利用秋热发展地膜冬玉米1000亩。四是发展无公害菜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在东甸、白马口发展无公害菜豆1000亩。五是发展玫瑰茄。在白马口、以赤叨、东甸发展优质玫瑰茄1000亩。

  3、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把农业产业化战略与农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移民后期扶持等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统一规划,统一品种,优化农业区域化布局。在达卧、东坡、发展优质柑桔300亩,石榴300亩。在东坡、所所卡、东甸、白马口发展优质芒果200亩,大青枣350亩。

  4、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重专大户的优惠扶持政策,引进龙头企业到我乡发展番茄、香葱、甜脆玉米生产基地,并进行加工生产。大力培育农产品运销中介人和经纪人队伍,培养一大批农村种养加销重专户,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5、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鼓励农业、畜牧、科技、林业、扶贫等部门及龙头企业等参与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来。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技能培训,举办新型农民培训班,结合乡情突出特色,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劳动者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3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西吉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42万亩,种植马铃薯120万亩;牛、羊、猪、禽存栏7074万头,出栏6775万头,肉类总产量11万吨,优质牧草留床面积7615万亩,实现牧业总产值21亿元;设施农业及西芹总产值21679万元;新建拱棚14598亩,维修日光温室224座,设施农业投入生产17265亩;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面积39797亩,其中:拱棚37397亩,日光温室2400亩;完成旱作节水农业覆膜保墒面积1633万亩。

  马铃薯总产在180万吨以上,全县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55万个羊单位,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木业总产值3.6亿元,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350元以上;西芹实现总产14万吨,西芹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农民人均西芹产业纯收入达到180元;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保墒面积23.8万亩,实现农牧业总产值14.4亿元。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成自治区级现在农业示范基地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7个,农牧业科技示范点40多个,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9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家。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3个,生产单位21个,产量达到100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全县绿色产品生产企业2家,绿色产品产品数2个,绿色产品产量达到53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年来,西吉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论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马铃薯支柱产业的问题:一是加工不足(原料不足)。老百姓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执法单位执法不严,导致马铃薯的偷盗情况越来越严重。二是由于品种的落后、老百姓种薯的选用认识不足。三是马铃薯没有统一包装,只能卖原材料,导致价格不如区外。四是马铃薯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老百姓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到位。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由于西吉县的龙头企业基本上都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加上**财力困难,无力投入大量资金扶持,使龙头企业发展很不景气,信誉度不高,很难得到农户或农民的大力支持,反过来与产业基地、农户关联度底,对农户和农民的带动力不是很强。农村剩余劳动力依托产业化发展,实现就地转移的空间不大,容纳人数不多。从企业销售收入上来看,西吉县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的仅有4家,其余的都比较少,缺少规模大、效益好、品牌响、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从龙头企业对主导产业的带动面上来看,还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而形成的产业聚集群。

  2.区域化布局不均衡,基地建设规模扩大比较困难。产业总体上分布不均衡,对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建设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拿马铃薯来说,尽管走向了国内、国际市场,首先高品质的产品数量如果满足不了外商的需求,创汇增收的前景也就不会很乐观。另外,西吉县农业特色产业优势目前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尤其是西芹、胡萝卜、小秋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的扶持种植、加工转化前景没有拓宽。

  3.农业产业链条延伸难,农产品转化增值率低。产业链条的长短,决定着农产品转化增值的大小。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农产品加工链条短,仍然停留在原料销售上,只有一个"链条节",即使加工,也只是简单的初级加工或粗加工,农产品附加值低,加之生产上是家庭式分散经营,流通上是各自为政、小打小闹式营销,以致农业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形成产业。

  三、改进措施

  必须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品牌优势,走"农业稳县"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优、调特、调名、调强为突破口,以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城镇化的战咯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巩固马铃薯产业,提升草畜产业,培植西芹等特色优势产业。扶优扶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突破加工业,打造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努力把西吉建成绿色农业经济强县,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1.在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上,**传统思想观念,跳出农业抓农业。要以抓企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作为整体来抓,从项目选择到论证、决策,从业主确定到招商引资,从经营机制到项目管理,从市场营销到品牌确立,都进行项目化运作;从原料基地生产到农产品加工,从产品开发到市场策划都按企业化模式运行;从组织贩运到流通销售都按市场化模式营销。特别要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市场化、社会化服务,聚集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构建成新型农村农业产业体系。

  2.在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上,突出区域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构建大农业、大产业。要引导农户间相互联合,整合资源,实行大户联动发展,将产业办出规模。特别是乡镇要加强区域间横向协作,消除自我封闭,共同规划发展适宜本乡镇、本区域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确定之后,用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集中生产要素,重点突破,形成规模,凸显特色。

  3.在农业产业发展措施上,加快以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为主的各项改革,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条件。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是建立良性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改革,重点要强化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户之间,外出务工,经商农民之间采取招商租赁、承包权转让等自由流转土地,采取**扶资、培养技术。联片经营等形式,使土地向大户集中、向能人集中、向农业企业集中,实现土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要组织引导滞留在土地上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上的农民,以城镇化来促进农业产业化。

  4.在农业产业发展经营上,重点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龙头企业,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要立足优势资源和地方特色,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结合,积极发展种植、畜种繁殖等科技型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现有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兼并、联合,整合资源,优化结构。鼓励工商企业兴办农业企业。总之,要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产业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群体,增强市场开拓和辐射带动能力。

  5.在农业产业发展流通上,着力建设以农村市场为主的流通*台,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要结合城镇建设和乡镇主导产业定位,根据区域产业、特色和功能,尽快启动区域主导产业交易市场,专业市场以及大型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设,并将其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规划、同建设,使城镇化、市场化同步发展。此外,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择优扶优,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

  6.在农业产业发展指导上,切实转变行政职能,提高服务水*。**对农业产业的指导服务要从以前包打包唱的行政命令转移到宏观指导、制定规划、政策扶持、培育市场,调节利益上来,走"企业面向市场一一**扶持企业一一企业组织生产"的路子,由企业自行规划产业基地规模、开展扶术指导,回收产品、开拓市畅**只研究扶持、投入等政策,培植社会化服务体系,调解公司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以及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督促企业提高履约率,促进农户与企业从一般的买卖关系变成利益共同体,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利益,而且还分享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逐步建立企业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4

  是个山区农业县,县域经济中,农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以及***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实施,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因此,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加快我县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战略。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一)三大主导产业根基稳固

  目前,全县已形成一批布局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刺葡萄、南酸枣、毛竹林等三大主导产业。据统计,全县已种植刺葡萄1500亩,南酸枣人工栽种5万亩,年产南酸枣鲜果3000吨以上。全县现有毛竹林面积67.6万亩,活立竹9861万根,年加工产品竹200万根,竹笋产量20000吨,实现产值2.6亿元,实现税收500万元,林农来自竹产业人均年收入达1200元。

  (二)六大特色产业区域化生产格局已成雏形

  基本形成了茶叶、油茶、花卉苗木、有机水稻、畜禽养殖、脐橙等六大区域性特色产业。

  (1)茶叶:以横水、铅厂、上堡、乐洞等乡镇为主产区的茶叶生产初具规模,全县茶叶面积25120亩,年产茶叶982吨。

  (2)油茶:全县现有油茶总面积达8.3万亩,主要分布在金坑、杰坝、思顺、上堡、过埠等乡镇,20xx年全县油茶籽产量750吨,茶油产量250吨,实现茶油产值20xx万元,有油茶专业合作社3家,油茶协会8家。

  (3)花卉苗木产业蒸蒸日上。等乡镇共有花卉苗木基地200个(处),总面积超过8000亩,主要品种有红豆杉、香樟、桂花、罗汉松等,20xx年全县花卉苗木产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

  (4)畜禽养殖:有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30家,其中出栏4000-10000头养殖场4家;有年出笼8000羽的家禽养殖场1家。20xx年生猪出栏9.5万头,家禽出笼77万羽。

  (5)以新世野农业开发公司为龙头的有机水稻种植1500亩,年产有机大米40万斤,市场前景看好。

  (6)脐橙种植面积7.3万亩,产量达9.2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主要分布在龙勾、扬眉、铅厂、横水等乡镇。脐橙果品分级、包装销售企业43家,其中规模以上脐橙加工企业12家。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逐步显现

  县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贵竹发展有限公司、省华森竹业有限公司、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县林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市级龙头企业4家(县宝龙果业有限公司、县鑫丰人造板厂、县赤水仙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君子谷野生水果世界有限公司),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9家(其中:种植业81家,林业25家,畜牧业23家,渔业1家,农业服务业6家),20xx年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有7家(涵盖种稻大户、苗圃基地、特种养殖等行业)。

  (四)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年来,县委、县**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优惠措施,努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20xx年,县委、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xx年起每年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000万元,共计20xx万元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尤其在刺葡萄、南酸枣、大棚蔬菜等产业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给予了大力支持,激发了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五)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我县目前有8个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了农产品质量认证,认证产品涉及茶叶、脐橙、大米等21个产品,认证面积达到83591亩,其中无公害认证3万亩,绿色认证5万亩,有机认证3591亩。“高山茶”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受理,“野生刺葡萄原产地”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无论是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还不强。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较大的只有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南酸枣加工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君子谷公司、新世野有机大米、崇峰罐头食品等企业正处在发展壮大时期,还有很多拓展空间。从龙头企业对主导产业的带动面上来看,还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而形成的产业集群。

  2、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与农户分散经营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的矛盾,农民恋土情结与土地规模经营的矛盾,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矛盾,如何通过现行土地制度的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现阶段农村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3、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程度不高。就农业投入的风险评估而言,农业产业面临市场价格、自然灾害、政策调整等方面风险,使产业集约化经营很难建立完善的价格体系,市场价格好,农户不按合同向企业提供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企业不愿按订单收购,造成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销售的矛盾相当突出。

  4、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特色产业发展缺乏有力支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农业技术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当前的一些服务内容、措施、办法、手段已跟不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对市场信息的调研、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特种种养业技术支撑还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特别是在农民急需的销售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资金服务、法律和文化等公益服务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工业反哺农业的新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不仅可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我们要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贯穿整个新农村建设的始终。按照“做强龙头、做大基地、做精加工、做活营销”的发展理念,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服务、着力提升农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种养加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对农民增收带动能力,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发展。

  1、培育壮大本地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我县要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加快扶持,像“君子谷”、“齐云山”等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力争强的.行业“航母”。从而彻底改变我县经济结构单一的“一钨独大”的经济格局。一是从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引导企业强强联合,用市场的方式,积极引导和督促全县同类型的龙头企业具备条件的加强横向联合,实行品牌、技术、产品、信息、资源共享,搞好分工合作,努力整合建设跨区域的大型龙头企业。例如我县茶叶、脐橙、竹业都不同程度出现厂家多、品牌多、“小而全”、竞争力低下等现象,非常有必要进行整合经营;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帮助企业在发展中做强做大,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企合作,引导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生产、储运、保鲜、精深加工、包装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与国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密切合作,开展联合研究、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

  2、强化农业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围绕南酸枣、刺葡萄、茶叶、竹笋、有机大米、油茶等产业,切实利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并制订优惠的政策,千方百计引进几个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来我县落户,建设规模农产品基地、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和加工营销等,利用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畅达的市场销售网络,建成一批一头连接农户,一头紧贴市场的农业产、加、销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加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化建设力度。围绕刺葡萄、南酸枣、竹业、茶叶、油茶、有机大米等主导(优势)产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制定发展规划,搞好产业布局。采取订单农业等形式,加强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联系,引导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企业+合作社+基地、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形式,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解决好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合作社、农户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组织生产,使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所要求的品种、质量和加工能力相匹配。

  4、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作机制。一是通过签订合约,合理确定农产品收购价格,实行最低保护价;二是在再生产各环节上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调整各利益主体间的分配关系;三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以资金、技术、土地、劳力入股,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共享*均利润或超额利润;四是建立风险保障制度,从再生产各个环节经营额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风险基金,以调节市场供求变化和自然灾害给各方所带来的损失;五是加强对合约的法律监督和仲裁,维护合约的严肃性。

  5、切实解决产业化经营资金。资金不足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最大困难。一是要加大力度争取外资。要利用苏区振兴的政策优势,争取更多的国家扶持;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到我县从事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二要稳定政策、用活政策,围绕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建设的需要,逐步建立健全**补助、企业参与、农户自筹的涉农政策性保险体系,减轻农业投入风险,吸引县内外社会资金、民生资金从事农业规模化经营。三要积极治理金融环境,促使涉农贷款良性循环,提高金融部门的放贷积极性。四要加大现有政策性资金整合力度,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6、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一是各涉企部门应迅速转变职能,要以企业、合作社和农民为中心,企业和农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服务内容。二是坚决打击对企业、合作社、农民在服务过程中的“吃、拿、卡、要”、故意发难等行为,改善企业的投资环境,切实为企业搞好服务。三是转变服务方式,允许有一技之能的工作人员,停薪留职承办产业基地,开展技术承包、技物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5

  按照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深入学*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期,县委农工部就如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我县“三农”工作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不断向前推进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目的是摸清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为县委、县**制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现将调研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年来,我县各级**和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县委、县**确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立足资源特色,发挥比较优势,通过抓基地、强龙头、拓市场,选准着力点,从加大扶持上入手,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性地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1、总体规模增长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全县各地把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抓手,不断创新农村经营组织形式,注重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全面发展。20xx年底,全县拥有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500余个;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总值达到9。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达10万余户;约占全县总农户数的30%,其中直接带动农户5。1万户;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全县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年增加收入达3。1亿元。

  2、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通过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县涌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20xx年,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家,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5家;在这6家龙头企业中,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4家,达5000万元以上2家;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6家;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的5家,达1000万元以上的11家;县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7家,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9家,达500万元以上的12家,300万元以上的达6家; 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个数发展到78个。这些龙头企业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是我县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龙头企业在带动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推动技术进步、产品质量安全和培植农产品知名品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中坚力量和带动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支柱。

  3、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日趋明显。全县已形成了一批布局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如46万亩军山湖清水大闸蟹养殖、80万*方米菌菇,33万亩双低油菜,46万亩水稻、20万亩芝麻、10万亩花生、10万亩大豆、12万亩果业、5万亩油茶、3万亩茶叶、年产20xx0吨禽蛋、300万羽水禽、100万头瘦肉型商品猪,6万头肉牛、12万亩瓜果、10万亩湿地松、3万亩花卉苗木、2万亩药材共18个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并呈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20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38。56亿元,其中养殖业总产值22。34亿元,粮食总产量456875吨,油料总产量40800吨,生猪饲养量超过98。14万头, 农民人均纯收入5527元,比上年净增500元。

  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全县出现了合作社、协会、联合体等多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的势头。到20xx年底,全县拥有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5家,其中,农业部示范点5家,省级示范点7家。按行业划分,种植业27家;畜牧业73家;渔业9家;其他6家。拥有社员和会员1250户,带动农户1。2万户,农民社(会)员人均纯收入8500余元。

  5、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完善。各地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注重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较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更趋牢固和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趋于多样化,主要有合同形式、订单形式、合作方式按利益返还形式、股份合作和按股分红形式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日趋活跃,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维护农民利益、实行行业自律和行业保护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形式正逐步向“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办企业的方向发展。

  二、存在问题

  1、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竞争力和带动力较弱。一是我县省级龙头企业尤其是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实力偏弱。二是企业加工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我县2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只有50%左右是加工型企业,而且这些加工型企业中又是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企业少。规模小、竞争力弱,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也较弱。

  2、企业融资困难,银企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我县龙头企业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融资困难。一是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大 多数产值在亿元以下,抗风险能力较差,有效的抵押物不足,银行信用等级不高,较难获得银行贷款。二是由于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银行放贷的风险相对较大,致使银行对龙头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担保机构实力较弱,担保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获取贷款的机会。

  3、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多尚未建立起市场运营机制。目前我县农业龙头企业仍是生产什么就卖什么,不是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这种方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过程中必将因市场的波动而出现较大的变化。另外,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由于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通常比较关注短期收益,农户利益很容易受到损害,很多与龙头企业签订的种养借贷合同难于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今后几年是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时期,发展农村经济、壮大农村特色产业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县将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提升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把工作重点放在培植龙头、引资发展、优化服务、形成合力等方面,使我县的农业产业化工作有一个新的提高、新的跨越。

  1、充分发挥**和职能部门的作用。重点强化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宏观规划和引导,一是重点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在农业产业化的实施过程中,**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愿合约、利益联动、风险分担、共同发展”的取向从利益机制和运转约束机制两方面入手,对其市场主体行为加以指导。二是引导市场加速建设,在推行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市场网络,建立健全流通服务体系,形成一个以批发市场为主框架、以各农贸市场为支撑、以各商贸城为网络、以农民产销组织为补充的四大市场流通服务体系。三是注意对主导产业的引导、培育和发展,而不是一哄而起、盲目上马和盲目投资。四是建议县**设立产业化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对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贷款贴息、新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

  2、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优化农产品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加快特色和市场竞争力大的农业产业建设。第一,把畜牧业做成强势产业,大力发展生猪、(奶)牛、家禽生产,对新建的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猪舍建筑面积4000*方米)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对新建的存栏能力100头以上的(奶)牛场,对新建年出栏100万只以上的规模家禽养殖场,建议县财政给予8—1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扶持。第二,把水产业做成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鱼蟹、黄鳝、甲鱼等特色渔业。对新开发集中连片养殖基地,养殖300亩以上的;对新开发甲鱼养殖、黄鳝网箱养殖连片300亩以上,且带动农户100户以上的;建议县财政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扶持。第三,着力抓好蔬菜、食用菌、水果、油茶、茶叶、药材、芝麻、花生和花卉苗木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对新开发集中连片300亩以上且获得无公害级别证书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议县财政给予6—1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扶持。第四,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抓好“一大四小”工程,充分利用本地林业优势发展效益农业。

  3、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配合省、市产业化办实施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工程,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对新获上级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年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其他组织;建议县财政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4、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供销社、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创办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新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协会,建议县财政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2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同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

  5、多渠道筹集产业化发展资金。目前我县龙头企业大多是个体私营性质的民营企业,经营较为灵活,初期发展较快,但发展后劲不强。其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管理不强,20xx年,我们将鼓励企业走联合发展之路,实行股份制经营,走大联合大发展之路,同时,协调金融部门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加大对产业化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困难。同时,筛选重点项目组织申报,争取上级资金扶持。

  6、大力提高企业生产的科技水*。目前我县的大多数企业都属于大众化生产行列,真正知名特色的不多,主要是缺乏高技术、新产品的支撑,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生产效益低,发展后劲弱,风险大。今后,我们将引导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引进上加大投入,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

  7、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着力抓好农业招商引资,依托我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优化整合农业资源,精心包装一批招商项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举措,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综合开发山水资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副产品精加工、新兴产业发展、能源利用等六个方面,力争全县农业招商引资有大的突破,使全县农业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菁选(扩展2)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菁选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产业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需要。*年来,东坡乡始终把发展“三农”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按照围绕“三农”调结构、抓特色、增效益的思路,认真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河谷光热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落实惠农政策,切实稳定民心,充分调动农民投身农业、开发农业的积极性,全乡农业产业化获得长足发展。

  一、全乡概况

  **乡地处金沙江畔,位于武定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08公里,乡域国土面积168*方公里,东邻万德乡和发窝乡,南接田心乡和高桥镇,西与环州乡接壤,北与元谋县姜驿乡隔江(金沙江)相望,是武定目前唯一的民族乡。境内居住着汉、傣、彝、苗、傈僳、拉祜、白等7种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1%。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勐果河、沙拉河、环州河三河南北纵贯全境,形成四山夹三河的低热河谷地形。立体气候明显,最低海拔950米(甲利),最高海拔2240米(大荞地)。年*均气温25—28℃,年*均降雨量580—650毫米,气候炎热,常年无霜,宜广泛种植香蕉、香巴蕉、花生、番茄、洋葱、玫瑰茄、芒果、人生果、酸角、冬早包谷、冬早蔬菜等各类多种经济林果及热区作物。20xx年,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60个自然村,75个村民小组。有4003 户,14389人。其中,农业户3659户,农业人口14032人,占总人口的95.7%。现有耕地面积14845亩,其中水田5335亩,旱地9510亩,人均1.05亩。粮食总产量598万千克,人均有粮353千克,工农业总产值517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全乡经济总收入为30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4元。由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不足,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缓慢,乡级财政收支困难重重等诸多原因,故是一个集贫困、山区、民族、宗教为一体的典型的民族贫困乡。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年来,我乡以优质香蕉、优质稻、冬玉米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认真总结我乡*十多年来冬农开发和热坝作物栽培经验,细化发展目标,狠抓措施落实,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河谷优势。在“优质化、市场化、产业化”上狠下功夫,在“优质率、商品率、增加值”上大做文章,突出重点,狠抓优质香蕉、优质水稻、优质菜豆、冬早玉米、热区水果基地建设,培育拳头产业,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区域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1、种植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

  按照“注重特色,突出重点,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坚持稳水稻,保香蕉,增定单,重冬季农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调整主要粮经作物的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到20xx年优质稻面积达到3640亩,产量205.5万公斤,产值308.25万元;优质香蕉面积4020亩,产值350万元;冬玉米面积由1200亩,产值112万元,优质菜豆面积1000亩,产值161万元,花生1280亩,产值62.5万元。我乡已经发展为全县最大的香蕉生产基地,粮经作物品种结构、品质结构明显优化。

  2、科技措施、良种良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应用上成效显著

  一是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做好新型农民培训。20xx年共组织各种培训350场(包括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黑板报48期,合计受训群众76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种植管理水*和市场竞争意识。二是水稻良种桂朝系列、楚粳系列面积达4000亩,多蘖壮秧、扣种稀薄、单行条栽、双龙出海等措施的应用率达98%以上。三是做好特产农业、订单农业的引导和指导服务工作。配合县农广校完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共培训24场次,培训农户215人,合计150人毕业获得“绿色证书”。

  3、特色、优势产业框架基本构建

  经过*十年的探索,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依托低冬季热河谷光温水资源,注重冬季农业开发,形成了河谷冬玉米、冬番茄、优质菜豆为主的特色农业种植带,20xx年发展种植了1100亩冬玉米,1000亩优质菜豆,350亩冬番茄。利用夏季光热资源,在河谷**发展优质花生1200亩,玫瑰茄450亩,优质柑桔300亩,龙眼150亩,大青枣450亩,石榴450亩,形成了河谷热区水果种植带。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乡农业产业化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表现为优势产业少且规模小,缺乏具有示范和品牌效应的基地典型,产业竞争力弱。种植上依然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种植品种散而且规模小,制约了生产效率。个体经济实力弱,难以抗拒自然和市场所带来的双重风险,导致收入增长困难。

  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后续发展力量不足。*几年,我乡发展产业规模小,在引进龙头企业开发产品加工方面非常困难,尤其是缺少跨行业、跨地区的规模大、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我乡投资带动,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产品在产、供、销等环节上不能很好地衔接。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农业产业发展。我乡农村水、路等基础设施滞后,造成“有水不能用,产品运不出”,旱季河水从谷底流过,半坡农地缺水严重;雨季时常断路,造成农产品滞压,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四是劳动者素质偏低。表现为由于农户分散种植,缺乏必要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市场导向,优质高效农业意思淡薄,种植品种杂、乱,管理水*低,造成农业产出率低,农产品质量差,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我乡农业产业化进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落实措施,挖掘潜力,破解发展难题。

  四、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当前,我乡的农业产业化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扩大内需、移民搬迁扶持等机遇,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突出特色和重点,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1、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遵循“面向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结合东坡乡农业产业化发展五大基地建设(即优质稻、优质香蕉、冬玉米、优质菜豆、优质河谷水果基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依托我乡低热河谷资源,重点发展优质香蕉、优质稻、无公害菜豆、双低油菜、中药材、热区水果等特色主导产业,按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要求,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培育主导产业。一是发展优质香蕉。在所所卡、东坡、东甸、白马口、庄房发展优质香蕉3500亩。二是发展优质水稻。在所所卡、东坡、东甸、白马口、庄房、达卧6个村委会夏季发展高档优质稻4000亩。三是发展冬玉米。9月中旬在所所卡、东坡、庄房3个村委会利用秋热发展地膜冬玉米1000亩。四是发展无公害菜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在东甸、白马口发展无公害菜豆1000亩。五是发展玫瑰茄。在白马口、以赤叨、东甸发展优质玫瑰茄1000亩。

  3、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把农业产业化战略与农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移民后期扶持等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统一规划,统一品种,优化农业区域化布局。在达卧、东坡、发展优质柑桔300亩,石榴300亩。在东坡、所所卡、东甸、白马口发展优质芒果200亩,大青枣350亩。

  4、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重专大户的优惠扶持政策,引进龙头企业到我乡发展番茄、香葱、甜脆玉米生产基地,并进行加工生产。大力培育农产品运销中介人和经纪人队伍,培养一大批农村种养加销重专户,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5、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鼓励农业、畜牧、科技、林业、扶贫等部门及龙头企业等参与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来。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技能培训,举办新型农民培训班,结合乡情突出特色,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劳动者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2

  金秋九月,你们不辞辛劳,莅临我镇调研指导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为此,受唐**、魏镇长的委托,我谨代表洛泽河镇党委**及全镇农民朋友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按照会议安排,现就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洛泽河镇是一个集干热河谷、二半山、高寒山区为一体的农业大镇,属中深山深切割山地地貌,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幅员面积29***7*方公里,最高海拔2780米(全县最高点),最低海拔850米,相对高差1930米,立体性气候突出。全镇有耕地6.2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仅1.03亩,*坝面积不足2%,林地22.3万亩,森林覆盖率24.8%,是耕地面积的3.5倍。辖13个村2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055人,其中农业人口5834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5.5%,20xx年末,全镇农民人均有粮216公斤,人均纯收入2424元。

  *年来,镇党委**按照“一产调结构,二产抓服务,三产建*台”的目标定位,在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基础上,积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生核桃、花椒、烤烟、魔芋、蔬菜

  等特色产业种植和生猪、土鸡养殖。初步构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新体系,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林产业初具优势规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靠山吃山”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思路,坚持把核桃、花椒作为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加以培植,20xx以来,全镇规划完成核桃种植7个村73个村民小组11.3万亩,花椒种植5村43个村民小组2.95万亩,漆树种植2村20个村民小组1.05万亩,20xx年,仅退耕还林种植的3000亩花椒,收入就超过1500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257.1元。同样,2年后,10多万亩核桃将成为全镇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块状日益明显。

  (二)畜牧产业不断壮大。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化发展,把全镇13个村划分为“河谷果蔬区、二半山粮林区、高寒畜牧区、粮烟综合示范区、工矿经济区”五大发展区域。在虎丘、大寨、龙潭、太坪四个村上半村和笋叶村高寒畜牧区,重点抓好土鸡、能繁母猪、商品猪示范小区建设。*年来,全镇已建生猪养殖小区3个,扶持规模养殖大户6户,规模养殖户生猪出栏占全镇比重的15%。沿蚂怀线和猫谢线建立毛坪湾湾滩、虎丘朝门“现代养猪项目”各一个,扶持养殖户100户;在虎丘村三寨、小苗、朝门新建“退耕还林后续养猪项目”一个,带动扶持养殖户148户。建立虎丘芦茅、小苗、三寨万只土鸡养殖示范点,示范点有上千只4至5斤土鸡已上市。目前土鸡养殖初见成效,为农民带来不错的收益。

  (三)其它产业得到有力巩固。20xx年,规划完成蔬菜种植15600亩,其中核心样板840亩;完成魔芋种植6600亩,核心样板1600亩,根据目前市场价,预计魔芋一项收入将达1400多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200多元;烤烟规划种植5700亩,市级样板1000亩,7月份如没有遭受大雨冰雹灾害,烤烟将是我镇献鸡、簸以、仓盈三村烟区农民的经济支柱产业。

  (四)农业生产组织更加完善。为了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增加产业经济的市场竞争能力,自20xx年以来,洛泽河镇相继成立了洛泽河镇花椒协会、虎村核桃产业协会、向家蔬菜协会等农业产业化新经济组织。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规范产业协会,明确协会职能,进一步建好产业发展的服务保障机制,真正做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经济、技术保障。

  二、下步发展计划

  为加快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是产业良性发展的前提,要做大做强各项农业产业,必须进一步搞好发展规划。一要注重产业规划的科学性。按照“功能分区、布局合理、资源集约、生态环保”的总体要求,降低开发建设成本,加速产业集聚发展。二要注重产业规划的`前瞻性。根据全镇不同的资源条件、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潜力,紧密结合长远发展需求,科学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努力完善配套设施,有效避免低水*产业结构,确保农业产业可持续长足发展。三要注重产业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执行建设规划,杜绝农户无序发展,促进核桃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加大产业建设投入。要建好各项农业产业,必须加大投入。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抓住产业发展政策机遇,有重点的增加产业建设资金投入,不断改善交通、水利等基础条件,积极拓展各项产业发展空间。二要坚持集约利用土地。规范实施地上栽核桃,树下种牧草的复合型开发模式,辐射带动畜牧产业的发展,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和资源环境容量。

  三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对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立足村情、社情,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产业管理机构,使产业管理机构的职能职责制度化,为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产业发展上档次、上水*。二要建立精简高效的服务保障机制。按照农村经济专业和经济组织的要求,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依托产业优势,争取扶贫项目资金,规范扶贫互助合作社,为产业发展提供经济保障。三要打造配套和谐的产业发展环境。按照实地、实际、实效的原则,通过会议、举办科技培训班,现场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广大农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邀请知名专家举办科技讲座,对镇、村、社干部进行培训,推广普及产业技术,提高管理水*,营造配套和谐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3

  根据市农委产业化办公室关于转发《 开展全省担保公司发展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 》精神,我们积极深入有关担保公司、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担保公司一家,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分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xx年9月,主要出资单位是***县城市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注册资本20xx万元(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5.2亿元)。*年来,***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分公司先后为我县的昌裕食品、正德食品等多家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有效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担保公司少,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业务量偏小。

  三、建议和对策

  担保公司的发展是破解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建议各级**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出资组建或其他以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为主营业务的担保公司的扶持力度,提高担保公司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积极性,以有效解决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4

  一、铁门镇基本情况

  铁门镇位于洛阳市西40公里,全镇辖33个行政村,6.5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6.5万亩,属浅山区、丘陵区,是一个农业大镇。镇域内工业发达,交通十分便利,市属企业、县属企业及民营企业星落棋布,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横贯东西,又是一个工业强镇。

  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概况

  铁门镇作为一个工业强镇,镇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工业总产值直线上升,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而另一方面受地理位置、恶劣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占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南岭北山,传统的小农意识禁锢着人们思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仅靠几亩薄地,艰难的维持着生计,农业成了制约铁门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摆脱农业、农村、农民的贫困落后面貌,带领全镇人民共同富裕奔小康,已成为历届党委**首要共识。走“工业强镇、产业富民”之道路,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如何充分发挥地区的区位优势、自然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让广大农民从传统的封建小农意识中**出来,已成为发展的必然,一个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应运而生。南山以发展旱作农业为主,以铁磁路、铁盐路为经济发展带,两侧各500米种植朝天椒和烟叶,北山以养殖和特色林果种植为主,川区以蔬菜种植为主,形成种、养、加工为一体的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基地。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成果

  铁门镇的农业产业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99年通过考察论证,镇**决定在铁磁路、铁盐路经济种植带发展朝天椒种植500亩。万事开头难,为了保证朝天椒种植成功,镇**成立了专门组织,党委**、镇长亲自抓,主抓副职专职抓,并抽调15名机关干部成立专门工作组深入南岭各村的农家院户、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自觉接受统一规划,让出土地种植朝天椒,对自觉自愿接受统一规划种植朝天椒的农户,**在育苗、耕作、施肥、盖膜、栽植等方面予以资金扶持,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对不愿接受**统一规划,拒不种植朝天椒的,**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辣椒种植成功了,然而市场销售不畅,**按当时承诺的保护价全部收购。镇**积极与外地客商联系,组织辣椒供需洽谈会,一年又一年努力,市场销售畅通了,椒农从中得到了实惠,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地位也改变,由过去的**提倡、**扶持、强行干预变成了现在的政策指导、重点扶持、区域种植、规模化经营,变主导为服务,广大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地位也变了,由过去的被动变主动,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历经八年的艰辛努力,朝天椒种植从最初植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16000亩,种植区域由原来的产业带周边的7个行政村,辐射带动全镇二十二个行政村,朝天椒种植农户由原来的1200户发展到现在的6000余户,种植面积超千亩的村达10个。20xx年仅朝天辣椒总产值达6400万元,户均纯收入达5000元。

  为了规范朝天椒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朝天椒种植产业。20xx年,铁门镇朝天椒种植协会在各级的关心下应运而生,辣椒生产规程、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有章可循。为了适应市场规律拉大产业链条,辣椒协会于20xx年4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铁丰”牌商标,随着产业基地的不断扩大,于20xx年6月成立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20xx年4月,铁门镇种植的朝天椒相继获得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20xx年5月,铁门镇镇被推荐为河南省名优辣椒镇。20xx年3月,铁门镇与洛阳农科所合作的“朝天椒引进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与运用”项目获洛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叫响“铁丰牌”朝天椒品牌,实施品牌战略,种植协会在扩大对外宣传的同时,为了规范产销渠道,杜绝无序经营和价格竞争,保护朝天椒品牌和质量。20xx年县、镇投资250万元在铁门镇陈村村建成新安县辣椒专业交易市场,统一市场收购、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品牌包装,切实维护了椒农和客商的利益,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每到收获季节,辣椒收购红红火火,全国各地客商慕名而来,最多达120余家。更让人振奋的是,铁门镇朝天椒除内销外,由客商经厦门、贵州等地远销日本、韩国。

  由于辣椒产业的不断壮大,还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一是出现了一大批的以经销辣椒为业的本地经纪人,涌现出一批靠经销辣椒迅速致富的典型;

  二是辣椒收购、分级、包装等环节,带动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三是带动了餐饮、商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椒农在获得生产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的利润,以辣椒生产为龙头的产业链条得到长足发展。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烟叶生产和蔬菜种植,也经历了朝天椒种植过程的同样经历,从群众不认可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引导到市场引导,种植规模不断壮大。至20xx年烟叶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50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烟叶生产创产值175万元,蔬菜生产创产值320万元。

  铁门镇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面积共计27000亩,占耕地面积的40%,而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新房、楼房盖起来了,三轮车、摩托车、小手扶几乎家家都有,生活水*不断提高,如今的农村几乎和城市没有差别,到处呈现出和谐、文明、向上新风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拉大拉长产业链条,我们将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引导农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培植支柱产业和名牌农产品建设特色农业,建设龙头企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产品市场网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大市场相链接,使广大农民在获得生产环节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利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向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变。

  1、20xx年底前完成朝天椒绿色食品申报工作;

  2、完成辣椒深加工项目论证工作,投资1000万元,20xx年底建成辣椒深加工厂一个;

  3、新上蔬菜加工项目一个;

  4、进一步完善辣椒市场功能,在原有市场功能的基础上,拉大市场框架,硬化市场8万㎡,建交易厅、棚及仓库9000㎡,购置辣椒检测及化验设备一套,并完成市场配套设施1000㎡。

  五、铁门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做法

  回顾铁门镇几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几多艰辛,几多收获,经验做法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成为历届党委**的共识,不因**人事变动更改,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认准的路子走到底;

  2、充分发挥**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产业化初期,**唱主角,大力提倡、政策扶持,行政干预、利益导向,通过各种行政手段,真正炒热干群思想,使广大群众有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自觉的从小农意识的思想束缚中**出来,顺应市场发展规律,自觉调整种植结构,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

  3、产业基地形成后,**的作用由主角变为配角,主要引导农民成立民间协调组织和协会,靠民间组织规范生产行为,靠技术章程规范生产环节。以市场信息为依托,引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以民间组织为依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培训服务工作;

  4、敢当红娘,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导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走贸、工、农一体化发展道路。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5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西吉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42万亩,种植马铃薯120万亩;牛、羊、猪、禽存栏7074万头,出栏6775万头,肉类总产量11万吨,优质牧草留床面积7615万亩,实现牧业总产值21亿元;设施农业及西芹总产值21679万元;新建拱棚14598亩,维修日光温室224座,设施农业投入生产17265亩;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面积39797亩,其中:拱棚37397亩,日光温室2400亩;完成旱作节水农业覆膜保墒面积1633万亩。

  马铃薯总产在180万吨以上,全县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55万个羊单位,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木业总产值3.6亿元,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350元以上;西芹实现总产14万吨,西芹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农民人均西芹产业纯收入达到180元;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保墒面积23.8万亩,实现农牧业总产值14.4亿元。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成自治区级现在农业示范基地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7个,农牧业科技示范点40多个,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9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家。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3个,生产单位21个,产量达到100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全县绿色产品生产企业2家,绿色产品产品数2个,绿色产品产量达到53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年来,西吉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论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马铃薯支柱产业的问题:一是加工不足(原料不足)。老百姓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执法单位执法不严,导致马铃薯的偷盗情况越来越严重。二是由于品种的落后、老百姓种薯的选用认识不足。三是马铃薯没有统一包装,只能卖原材料,导致价格不如区外。四是马铃薯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老百姓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到位。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由于西吉县的龙头企业基本上都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加上**财力困难,无力投入大量资金扶持,使龙头企业发展很不景气,信誉度不高,很难得到农户或农民的大力支持,反过来与产业基地、农户关联度底,对农户和农民的带动力不是很强。农村剩余劳动力依托产业化发展,实现就地转移的空间不大,容纳人数不多。从企业销售收入上来看,西吉县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的仅有4家,其余的都比较少,缺少规模大、效益好、品牌响、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从龙头企业对主导产业的带动面上来看,还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而形成的产业聚集群。

  2.区域化布局不均衡,基地建设规模扩大比较困难。产业总体上分布不均衡,对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建设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拿马铃薯来说,尽管走向了国内、国际市场,首先高品质的产品数量如果满足不了外商的需求,创汇增收的前景也就不会很乐观。另外,西吉县农业特色产业优势目前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尤其是西芹、胡萝卜、小秋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的扶持种植、加工转化前景没有拓宽。

  3.农业产业链条延伸难,农产品转化增值率低。产业链条的长短,决定着农产品转化增值的大小。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农产品加工链条短,仍然停留在原料销售上,只有一个"链条节",即使加工,也只是简单的初级加工或粗加工,农产品附加值低,加之生产上是家庭式分散经营,流通上是各自为政、小打小闹式营销,以致农业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形成产业。

  三、改进措施

  必须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品牌优势,走"农业稳县"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优、调特、调名、调强为突破口,以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城镇化的战咯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巩固马铃薯产业,提升草畜产业,培植西芹等特色优势产业。扶优扶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突破加工业,打造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努力把西吉建成绿色农业经济强县,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1.在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上,**传统思想观念,跳出农业抓农业。要以抓企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作为整体来抓,从项目选择到论证、决策,从业主确定到招商引资,从经营机制到项目管理,从市场营销到品牌确立,都进行项目化运作;从原料基地生产到农产品加工,从产品开发到市场策划都按企业化模式运行;从组织贩运到流通销售都按市场化模式营销。特别要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市场化、社会化服务,聚集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构建成新型农村农业产业体系。

  2.在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上,突出区域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构建大农业、大产业。要引导农户间相互联合,整合资源,实行大户联动发展,将产业办出规模。特别是乡镇要加强区域间横向协作,消除自我封闭,共同规划发展适宜本乡镇、本区域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确定之后,用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集中生产要素,重点突破,形成规模,凸显特色。

  3.在农业产业发展措施上,加快以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为主的各项改革,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条件。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是建立良性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改革,重点要强化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户之间,外出务工,经商农民之间采取招商租赁、承包权转让等自由流转土地,采取**扶资、培养技术。联片经营等形式,使土地向大户集中、向能人集中、向农业企业集中,实现土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要组织引导滞留在土地上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上的农民,以城镇化来促进农业产业化。

  4.在农业产业发展经营上,重点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龙头企业,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要立足优势资源和地方特色,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结合,积极发展种植、畜种繁殖等科技型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现有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兼并、联合,整合资源,优化结构。鼓励工商企业兴办农业企业。总之,要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产业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群体,增强市场开拓和辐射带动能力。

  5.在农业产业发展流通上,着力建设以农村市场为主的流通*台,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要结合城镇建设和乡镇主导产业定位,根据区域产业、特色和功能,尽快启动区域主导产业交易市场,专业市场以及大型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设,并将其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规划、同建设,使城镇化、市场化同步发展。此外,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择优扶优,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

  6.在农业产业发展指导上,切实转变行政职能,提高服务水*。**对农业产业的指导服务要从以前包打包唱的行政命令转移到宏观指导、制定规划、政策扶持、培育市场,调节利益上来,走"企业面向市场一一**扶持企业一一企业组织生产"的路子,由企业自行规划产业基地规模、开展扶术指导,回收产品、开拓市畅**只研究扶持、投入等政策,培植社会化服务体系,调解公司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以及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督促企业提高履约率,促进农户与企业从一般的买卖关系变成利益共同体,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利益,而且还分享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逐步建立企业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6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我镇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我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我镇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桥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一是往年在花桥村委会种植食用菌50亩,正常种植36亩,品种有大球盖菇、*菇、香菇。*年来,随着四川、昆明、浙江等主产地的种植品种更新,食用菌的价格也在一路走高,特别是20xx年上半年,种植户亩均可达9000元左右。产值达40余万元。如能在年中期保证玉米地种植的原料、资金及技术条件,种植前景不可估量。同时据调查发现,花乔地区的大球盖菇在窝堵地区种植产量高于花乔,现在大量的种植户也向窝堵地区转移,当地特殊的水文气候和农户多年的种植经验,相信食用菌种植将成为当地增产增收的新亮点。

  二是20xx年元谋闽中公司在高桥村委会承包220亩土地,种植香葱,品种为中国葱、火葱,虽然种植前期历经波折,今年产量产值还未知,但前期有镇党委**、县农业局及当地农户的热情参予,公司还是将高桥当作种植基地来投入开发,在20xx年,还将引进德国米葱进行种植,同时,进一步推广、扩大出口西兰花种植面积,预计发展带动20xx亩。公司高层也经过实地考查,现正在筹备资金投入、土地征集及加工企业建设阶段。

  三是马鞍村委会段丽在下以坝承包80余亩土地,种植大荚豌豆50亩,市场前景可观,12月份上市可达9-11元/公斤。由于受气候的影响,20xx年秋冬季损失达30万元左右,但其本人还将在20xx年1月份种植西兰花,主要品种黄选、玉秀。由于受资金投入、运距条件和技术成本的限制,该种植户所种植的产品只能供给昆明部分市场用作散货,但来年武定到昆明的高速公路打通,其产品就可直供昆明蔬菜市场的鲜货,甚至出口,产值将翻数倍。同时,高速公路的开通,也将意味着武定、高桥成为昆明“菜篮子”的前沿,昆明蔬菜基地的滩头。

  四是早青豌豆种植面积逐步趋于稳定。主要种植地区集中在上片西菊拉、小河、己梯、庄良等村委会,年种植面积约为8000亩,产量达320万公斤,产值6000余万元,下片大村、花桥、老滔等山区村委会面积也在逐年扩大。在来年只要依托品种改良和进一步合理调整种植茬口和节令,就可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增加有限土地的高效产出。

  (二)优势主导产业趋于明显。以上片为主的早青豌豆种植;花桥村委会的食用菌种植;闽中公司高桥基地种植的香葱;种植大户段丽种植的西兰花等产业,这些产业都体现了企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特征,初步形成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模式。

  (三)农业生产标准化逐年提高。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特色、无公害和绿色为主的农产品生产要求,正认真组织上报上片早青豌豆和下片水稻两块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在来年将可使高桥地区*2.6万亩土地认证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同时,将进一步争取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农产品论证步伐。让高桥适应新的农产品生产制度。

  (四)常规农业发展走上正轨

  一是受上级部门及镇党委**的重视,体系逐步理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我镇农业科技单位以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了我镇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二是通过新品种试验示范、良种推广面积逐年扩大。高桥属于冷凉坝区,单一典型形小区域气候使得水稻、及玉米品种发展受到极大限制,适应性、高产性品种较少,经过多年的摸索研究,以及各项试验示范项目的完成,良种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各项科技措施得以常规化实施。

  三是农民培训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通过示范县项目建设品种培训、高产示范区建设高产培训、测土配方项目科学施肥培训、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农民培训工作已步入正常轨道,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农业信息服务快速发展,县镇

  两级都建立农业相关网站,及时搜集发布农业信息,初步形成了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供求、价格、进出口等信息服务的体系。

  二、高桥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瓶颈”问题

  高桥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当中,老的单一农户零散种植方式已然不合时宜,每一个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种植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而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要是就是土地的高度集中,首当其冲的土地流转问题也成为阻碍高桥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对此问题,特别表现在三点:

  1、群众意识淡薄,对土地流转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是农民,没有土地我们还能做什么,更有少数人拿着是草,放开是宝,宁愿长草也不放开经营。

  2、农田水利及道路条件等基础设施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什么是自然灾害,我个人认为,要你下雨时你不下是灾,要你干旱时你不干也是灾,而放眼高桥的土地,不下雨时就旱,下雨时就涝,能排能灌的有多少。

  3、少数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单方面认为土地流转是企业和农户的事,与我何干?没有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会主动的提前预见性的看待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二)农民诚信意识缺失。诚信缺失的现实原因是农户的短期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利益相矛盾,产业发展长期性与市场竞争短期性相矛盾的结果。其实只要有第三方的介入,建立三方认同的一些长效保障机制,该问题自能迎刃而解。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它的带动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的规模进程和效益,但现阶段我镇的龙头企业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小,产权及产品结构单一,吸引的外来资本和社会投入不多,规模效益低,带动能力不强,带动面窄,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有限。

  (四)土壤、气候等条件恶劣,部分土地贫瘠干旱或者涝灾严重,年头旱涝冰雹灾害频发,年尾霜冻冰冻频繁。

  (五)轻商、轻种植户现象存在,引进办法不多,而引进后扶持及管理脱节。

  三、20xx年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应措施及发展规划

  (一)相应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必须扎实做好以下几点。

  1、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不仅仅是成立组织,开协调会议,而是要突出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整合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好产业化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土地流转问题,应按照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积极提供流转服务。据一份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统计显示,调查县中已有85.5%的乡镇依托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建立了流转服务组织,为农民流转土地提供流转信息、法律政策咨询、价格评估、指导合同签订、协调利益关系和调处流转纠纷等服务。在50%的调查县中,由乡村组织提供服务的流转面积已占流转总面积的50%以上。同时,我镇应采取措施支持鼓励流转。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拿出专项经费支持鼓励流转。目前已有11.3%的县(市)拿出专项资金加强土地整理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为通过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有5%的县拿出专项资金对流转双方给予适当补贴。

  2、切实加大投入力度

  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科技、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保证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需求,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技术含量不高的瓶颈制约。

  3、采取切实措施,培育发展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动力。用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发展,其核心是要有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因此,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本着“高水*、大规模、专业化、外向型”的思路,按照“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以中小型龙头企业为辅,多元启动,群体发展”的原则,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步伐。

  4、是大力发展一批。吸引有雄厚资金的民营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为农业产业化增添新活力。通过兴办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壮大龙头企业的规模与实力,做强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

  5、切实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工作

  从提升科学意识和基本技能着眼,从营造科普环境,培养科普队伍,强化科普手段入手,以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大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生产技能。

  (二)20xx年发展规划

  1、依托各级各部门力量,引进及帮扶现有种植企业及种植户,其中,发展小葱xx00亩,西兰花xx00亩,食用菌50万*方米,早青豌豆扩大下片种植面积,提高品质,力争种植面积达到xx000亩,产值达850万元。

  2、引进1-2家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发展新品种种植200亩。

  3、争取元谋闽中公司及种植大户到高桥注册公司,投资办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稳定种植农户信心。

  4、继续做好常规农产品的试验示范,良种推广,优质农资供给。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及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5、完成20xx年武定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建设。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7

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组:

  根据丘政办发200811号《丘北县人民**办公室关于印发丘北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新店乡高度重视,组织了农、牧、林、水等相关单位和人员,对全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结合实际,对今后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作了认真的定位和思考。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年来,按照中央“三农”政策及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工作要求,新店乡党委、**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放在农村工作的首位,协同全乡所有力量,结合新店实际,以畜牧养殖业、种植业为工作重点,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及畜牧养殖贴息贷款的发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等相关的优惠政策为契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最终确定畜牧、林业两项产业为全乡的支柱产业,农业种植业为基础性产业,冬季农业(冬早蔬菜)、烤烟、甘蔗、辣椒、西瓜为开发性产业。目前,畜牧、林业、农业各项工作重点和布局已成雏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进一步凸现。具体布局情况是:畜牧以新店、大路边、冲头3个村民委为主;林业以**地、冲头、蚌厂3个村民委为主;冬季农业以小江口、蚌厂2个村民委低热河谷地区一带为主;烤烟以新店、大路边2个村民委及冲头村民委的部分村寨为主。各项工作重点是:畜牧以养殖山羊、生猪为主;林业以红豆杉为主,辅之以花椒、膏桐、核桃等品种。截止2007年,共有生猪存栏14037头,山羊存栏27209只,大牲畜存栏10908头,家禽存栏37830只,肉牛出栏1552头,家禽出栏38557只。实现粮食总产量796.3吨,粮经比例从2006年7.2:2.8调整为6.9:3.1。

  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林业、畜牧两大优势产业,全力实施现有资源(水能、矿产、旅游)优势开发,狠抓基础设施、烤烟、集镇开发、扶贫四个工作重点,实现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努力构建和谐新店。简称为“2142”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目标任务:到2012年,争取实现下列目标。冬季农业开发2500亩(主要以冬早玉米为主,1000亩)。甘蔗3590亩。林业以红豆杉、核桃、花椒、膏桐为主,红豆杉种植2万亩;核桃5万亩;花椒3000亩;膏桐14万亩。烤烟2500亩。人均出栏一头猪,户均出栏一头牛。粮经比例达到6:4。解决所有村寨的人畜饮水困难。

  采取的主要措施: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坚持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优质农产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实现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三、各项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林业产业。新店乡依托两个林场,是丘北红豆杉发展的起源地,目前,全乡共种植红豆杉6000余亩。实践证明,红豆杉在新店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分析,全乡的新店、**地、冲头3个村民委24个村寨适宜发展红豆杉,面积约2万亩。在发展红豆杉和核桃方面,认为需要有以下政策扶持:

  一是由**制定政策,由**或企业扶持种植户补助苗木费,等出效益后再从种植户的收益中扣除;

  二是加大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力度,提供技术支持,做好哺育管理;

  三是由企业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提供市场销售保障,减少风险。

  今年初的冰冻灾害,使全乡大部分林农遭受了沉重的损失,据统计,全乡受灾面积3300亩,成灾670亩,冻坏幼苗10万余株,毁坏林木14.2万株,造成经济损失100余万元。结合实际,为做好灾后恢复工作,需要以下扶持政策:

  一是希望上级林业部门提供苗木补助,帮助农户做好补栽补种工作;

  二是给予解决所毁林木采伐指标,使被毁林木尽其所用,降低林农经济损失。

  (二)畜牧业。

  1、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受地理条件及气候因素的影响,生猪发展缓慢,乡内能繁母猪较少(共有445头),优良种公猪缺乏(只有1头)。加之生猪饲养在高寒山区生长较慢,科学养殖水*不高,存在着与人争粮的现象,所以精料投入较少,生猪生长和发展缓慢。

  二是在山羊发展方面形不成规模,农户实行散养放养管理模式,其品质个体较小和生长缓慢。

  三是在大牲畜肉牛发展方面,大部分群众没有把肉牛发展作为商品化方面转移,多数农户只饲养一至两头牛作为役用,而且由于我乡群众散居,民族杂居,地势路途较险较远,肉牛杂交利用率较低,覆盖面较少。那种以“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犁田,养鸡为花钱”的小农经济意识依然存在。

  四是没有较大的畜牧牲畜交易市场,牲畜市场信息闭塞,群众所养家畜到市场上卖,路途较远且交通不便,导致了牲畜贩卖户到家中收购,由于缺乏较大市场经济信息,所卖畜禽都比市场价低,其次我乡缺乏一个涉牧企业带动发展和经营,导致群众散养零卖,畜牧经济效益和回报较低。

  2、养殖大户扶持情况。全乡扶持养猪户10户,秸秆养羊户20户,养牛户10户,养禽户2户。乡畜牧兽医站对以上养殖示范户采取定期免费防疫注射、驱虫、健胃、畜厩改造与消毒,及科学饲养管理等,走“以点带面、以户带村”的科技示范路子,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畜牧业发展思路。根据全乡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适宜养殖的品种有黑山羊、牛、生猪、家禽等。今后的发展思路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建一个牲畜集转育肥场,把全乡各地瘦弱牲畜集中育肥后转卖,并以该场为中心组织外调、销售活动,扩大全乡畜牧产品流通规模。同时,突出山羊、生猪发展重点,以村民委为单位,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学饲养率,努力使畜牧养殖最终实现规模化、商品化、产业化发展。

  4、今后发展建议。

  一是由**牵头引进畜牧发展企业,以企业联动市场,扩大市场流通。

  二是建议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考核范围,列入**议事日程,每年开展两次技术培训会。

  5、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出台和制定有关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配套相关项目和资金,扶持农户和企业,夯实全乡畜牧业发展基础。

  二是增加基层技术岗位编制,壮大基层畜牧技术人员力量。提高村室兽医防疫员补助,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农业产业。

  1、灾后粮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2008年小春作物遭受了严重的冰冻灾害,受灾面积14324亩,其中,小麦5635亩,蚕豆1182亩,洋芋110亩,豌豆6880亩,蔬菜527亩,小春作物大面积减产已成定局。鉴于上述情况,目前群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小春受灾严重,大部分颗粒无收,使得群众生活更加困难;

  二是今年由于各种农用物资涨价,群众在春耕生产的备耕上存在较大困难;

  三是由于2007年遭受洪涝灾害,部分群众的土地受到洪水的冲击,现已无法耕种,群众的土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给春耕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在下步工作中,主要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带领群众认真开展好灾后重建工作;

  二是争取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帮助灾农做好春耕生产,尽最大的努力将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是建议上级党委、**再加大给予受灾群众农用物资补助力度,共同做好春耕备耕工作;

  四是争取建设资金,对水毁农田严重的村寨修建防洪沟和防护墙,确保粮食安全。

  2、各种农用物资调供情况。2008年,共调入种子21500公斤,销售16000公斤,储备5500公斤;农药调入1000公斤,销售130公斤;农膜调入500公斤。

  四、农田水利。

  1、基本情况。辖区集中供水水源点47个,因受水源点分散、各寨为点的条件限制,加之大部分村寨以小水窖为主要蓄水方式,没有统一管理,均由各村寨自行维护。其中,水费征收的有冲头和乡机关驻地2个,其余为群众投工投劳自行管理。2007年度,水土流失的面积为4000多亩。全乡25度以上坡耕地面积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约为25000亩。当前,农田灌溉率为零,人畜饮水解决率72.3%。截止目前,全乡尚有缺水人数1150户5318人。

  2、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急需兴建的项目。

  一是机关自来水供水水源点因流量小,枯水期严重缺水,需建小二型水坝;

  二是花园、沙沟及蚌厂沟因遭受洪水冲击面大,且每年都受灾严重,需修建防护墙3道,造林15000亩。

  3、对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加大对小水窖建设的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力度;

  二是加大对管引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保障人畜饮水安全;

  三是加大对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确保农田灌溉。

  五、烤烟生产。

  1、基本情况。2008年新店乡烤烟生产收购任务是3300担,对扶持政策及奖惩办法无意见。在今年的烤房建设中,因为补助政策不变动,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烟农的积极性,县下达的2群烤房群,只完成了1群18座。由于全乡坡地较多,烟农种植地块分散,很难集中连片。尽管如此,乡党委**还是下了很大决心,采取挂钩工作责任制,实行领导分片挂钩、干部职工到点包干的方法进行,努力使具备连片条件的地块尽量集中。同时,提高连片补助标准,50—100亩的连片每亩补助50元,提高烟农的积极性。在*衡收购过程中,由于路途较远,给群众增加了劳力、财力负担,影响了群众的种烟、交烟的积极性。建议县委、县人民**在新店增设1个烟叶临时收购点,以方便群众交烟。

  2、下步工作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主要将采取以下工作措施:一是一是加强烟叶烘烤、分级扎把和入户预检等工作环节的指导和督促,做好烟叶交售相关的服务协调工作,最大可能地保证烟农的切身利益。

  二是建议县委、**加强对山区烤烟产业发展政策的倾斜和支持,加大对烟水工程和卧式烤房群建设的补助,促进山区烤烟产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是建议县委、**在我乡设立一个烟叶收购点,以方便群众交烟,减轻群众负担。

  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实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硬件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群众自筹能力相当有限,给整个工程建设带来严重的不协调。同时,由于后续管理力度弱,项目村在产业开发促农增收等方面还存在严重的困难。另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易地扶贫、小额信贷扶贫等方面,建议多投入项目资金,加大力度。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8

  以来,在中央、自治区及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区狠抓农业产业发展不放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初步形成,呈现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目前,区粮食、甘蔗、蔬菜、肉鸡四大传统产业规模优势已经形成,火龙果、淮山、桑蚕、香葱、野猪、芝麻鸭、速生桉、中草药、园林苗木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且产量逐年提高。

  一、重点产业发展情况

  优质稻区十分重视水稻产业,加大新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产量不断提高。多年来通过抓高产示范片区来带动面上生产,城区优质水稻*均每年种植面积多万亩,约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以上,截至,全城区获得自治区认定的无公害优质谷产地面积共计公顷。,全城区粮食播种面积4万亩,粮食总产量万吨;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万亩,,占水稻总面积以上,主要品种有等品种。城区荣获了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稻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

  糖料蔗区糖料蔗种植历史悠久,是农民和城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城区通过等三家制糖龙头企业带动,实行订单农业,年糖蔗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万亩以上,总产量吨左右,是市的糖蔗主产区,基地主要分布在百济、新江、中和等乡镇。*年来,甘蔗生产在城区**大力扶持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业技术部门加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新品种更新换代加快,优良品种覆盖率已达以上,同时加强了甘蔗良种繁育示范和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城区5个乡镇的甘蔗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全城区甘蔗生产向高产高效方向发展。,糖料蔗播种25.07万亩,糖料蔗产量111.08万吨,*均亩产4.43吨,农民人均种蔗收入1800元,总兑现蔗款4.157亿元,财政收入7000多万元。

  蔬菜区地处市城郊,是市蔬菜供应的主产区之一。蔬菜生产现已形成几个特色生产基地,有韭菜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包心椰菜生产基地等。*年来,区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蔬菜质量安全得到了保证,已经成为服务中心城市的重要“菜篮子”基地至今共有1077公顷蔬菜获得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韭菜、大白菜等已获无公害产产品认证。

  肉鸡区家禽出栏2228.33万羽,其中肉鸡1820万羽。主要的养鸡企业有:市广东温氏畜禽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养鸡业,在我城区已建成60多个养鸡小区,合作养鸡户1400多户,上市肉鸡1800万羽,户均获利3.8万元。参皇养殖有限公司,9月成立,以“公司+农户”模式管理,在等乡镇发展养鸡户300多户,年上市肉鸡450万羽;市甘凤禽业联合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有社员户96户,年育“童子鸡”300万羽。

  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红龙果区火龙果产业发展始于,初始种植面积约1000亩。8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优势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区火龙果种植面积目前已经发展到万亩的规模,并依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1万亩的火龙果科技示范园,园区产值约万元,带动农户多户,户均增收左右。,区**出台政策,扶持农户发展种植火龙果,对种植农户给予种苗,种植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元,力争建成乃至全国最大的火龙果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中国火龙果之乡”。

  桑蚕桑蚕产业是区的传统产业,农民群众种桑养蚕已有*百年历史,积累有丰富经验。重点是两个乡镇。*年来,区抓住国家东桑西移和市把桑蚕产业列为农业发展重点项目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桑蚕产业,着重抓好等产业化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城区桑蚕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城区有桑园面积5.6万亩,年养蚕达25万张,亩产鲜茧122.4公斤,蚕茧产量0.51万吨,蚕茧年产值约2.4亿元。形成了以等乡镇的种桑养蚕基地。

  淮山淮山是区的传统特色产业,主产区是,已有80多年的栽培历史,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是地方特有的土特产,畅销区内外。已是淮山经销最大的市场,全镇共有收购和加工点20多个,初步形成了产、供、销、收购、加工产业链。淮山生产发展带动了一批农民进行淮山深加工增值,推动了淮山产业化的发展。全城区淮山种植面积2.3万亩,鲜淮山产量5万吨,总产值,。

  野猪*年来,区大力扶持养殖协会和市绿草原野猪养殖场发展,完成了野猪养殖协会商标注册及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市会长,目前,已发展成拥有个会员,年出栏1万多头商品野猪的养殖基地,产品畅销国内、广州、福建等地,还出口到东盟越南、缅甸等国家,年会员销售收元,户均获利元。

  芝麻鸭镇利用农村山涧沟渠大力发展芝麻鸭。百济芝麻鸭饲养在野外环境中,以稻谷、玉米、杂草等为食,因而“肉质细密鲜嫩、坚实、味道香醇有地方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几年来通过实施芝麻鸭养殖小区建设,促进了百济镇芝麻肉鸭万羽,出栏万羽,创利润多万元,“成为该镇一大农业特色品牌。

  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情况

  经过多年的引进和扶持,区农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带动作用。目前,全城区现有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规模(500万元)以上农业企业2家。随着农业龙头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发展,企业与农产品基地的利益联结和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日趋增强、效益明显。全城区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多个产业,涵盖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的农业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产业化经营水*和养殖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今后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和市“菜蓝子”基地。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和扶持粮油、水果、蔬菜、食用菌、丝蚕茧、林产品、罗非鱼、畜禽等八大类农产品产业链。

  (二)大力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充分利用位于市*郊的区位优势,有计划地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依托现有的淮山、红龙果、野猪等名特优农产品品牌进行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重点在级公路沿线及周边推动休闲观光、体验农耕、观光农园、“农家乐”等创意农业的发展,打造一批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休闲娱乐与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

  (三)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依托城区交通便利优势,结合区农产品发展特点,通过大力招商引资,落实项目用地,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集市场、物流、检验、信息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集散地,突出区位优势特色,强化专业化规模经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农超对接工作,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及其组织,建立农产品运销渠道。

  (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引进和培育一批高起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使农业产业化上规模上水*。

  (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积极引导、扶持农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建种植、养殖、农机、流通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规模商品生产,使农产品上联龙头企业,下接农户,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创立自主品牌,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9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我市是农业大市,为全面摸清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发挥**委员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作用,*期,市**农业活动组组织委员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年来,市委、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引导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方向发展。有关职能部门着力把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作为主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营造环境和强化服务等措施,有力促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到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025元,粮食总产量41.61万吨。广水成为全省粮食主产区、全国牲猪调出大县。

  1、农业龙头企业得到进一步壮大。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9家,5000万元以上的28家,亿元以上的9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到6.8亿元,34家企业分别荣获湖北省、XX市、XX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省级3家,市州级17家,县市级14家。大自然农业、妙知未食品、高翔麦面、奶狗面业等龙头企业,积极实施订单生产,逐步建立起企业与农户利益链接机制,农业企业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品牌整合、质量检测等工作得以稳步推进。其中大自然农业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涂氏农贸出口创汇60多万美元。

  2、农业产业基地得到进一步夯实。在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带动下,区域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优质粮、吉阳大蒜、食用菌、牲猪、水产养殖、果茶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特色板块经济初步形成。全市优质水稻面积已达到 30万亩,优质小麦面积20万亩,果茶面积10万亩,花生8.6万亩,油菜10万亩。吉阳大蒜5万亩,主要分布在太*、李店、陈巷、十里、骆店等乡镇办事处。蔬菜基地4万亩,主要分布在长岭、余店、十里、武胜关,其中东晨农业种植的功能蔬菜,已达20xx余亩,标志着我市蔬菜种植从传统型向科技型的转变。食用菌3500万棒(袋),主要分布在吴店、郝店、蔡河、武胜关。全市牲猪年出栏64万头,水产养殖3.3万吨,家禽出栏 20xx多万只,其中王鸽年出400多万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正在形成,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86家,其中示范合作社12家。

  3、农业产业质量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市先后建立了大蒜、“三白”蔬菜、茶叶、食用菌、马铃薯、萝卜、胭脂红桃子、牲猪、水产养殖等八大示范基地,建立生产记录档案1.5万册。实行标准生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38万亩,食用菌20xx万棒袋,牲猪养殖35万头,水产养殖5.7万亩,标准化覆盖率达到65%。同时我市的吉阳大蒜、胭脂红桃子被列入全国标准化生产示XX县市。连续两年,农业部和农业厅组织对我市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进行了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全市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农业品牌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几年,我市涉农企业从过去的小作坊式逐步向公司化发展,品牌意识逐步增强,品牌建设得到各企业的重视,拥有农产品注册商标和“三品”认证的企业逐步增多。一大批农产品取得了“三品一标”的认证。如:胭脂红桃子和吉阳大蒜,分别于20xx、20xx年被国家认证为地理标识产品;先后取得认证的还有杨林沟茶场的“杨林沟”牌茶叶为有机茶,星光集团的“花山鱼”为绿色食品,鄂北米业的“武胜关”牌大米为绿色食品,余店的“三白”蔬菜为绿色食品,“吉阳”牌大蒜为绿色食品,大自然公司的小龙虾为无公害农产品,长岭李畈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李畈”牌萝卜为无公害农产品。XX市仁健食品 “家里客”商标,XX市奶狗面业“奶狗”商标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这些产品认证和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带动了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5、休闲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的一种改变,能极大地促进农民的就业增收。广水地处南北交汇地带,地形地貌及饮食文化特色明显,*几年休闲农业发展迅猛。目前,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76家,总资产5000余万元,年营业额3800万元,年利润1000余万元,带动农户数260家。其中双龙泉生态园、长岭水泊梁山被省农业厅和旅游局授予“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园”。

  二、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农业产业化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农业产业链条长、见效慢、不可控因素多,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传统产业萎缩,新型产业优势不明。*几年,我市部分传统产业正逐步萎缩。如:食用菌产业,前几年在**大力支持下发展较快,但*两年却大幅滑坡,种植数量由高峰时的5000万棒(袋)左右下滑到20xx年的不足3500万棒(袋),且主要集中在吴店、郝店、武胜关等乡镇。曾经在市场上比较畅销的余店“三白”蔬菜、吉阳大蒜,现在种植面积正逐步萎缩。*两年新兴的多功能蔬菜、王鸽养殖、中草药种植等产业,由于规模、品牌、市场等原因,比较效益不高,尚缺乏产业发展优势。

  2、企业与基地脱钩,带动作用不强。我市农业生产基本上仍是农户分散性经营,机械化水*不高,劳动力投入大,且大多又是“4050”人员,科学意识谈薄,技术知识更新慢。*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些农业产业化企业,由于在家劳动力减少、土地流转不畅、种植业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没有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企业与基地严重脱钩,造成有企业无基地现象,导致有较多企业存在原料不足的困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出带动作用。如:*年发展较快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高祥麦面,由于基地建设滞后,本地小麦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大部分是从外地调进。今年刚投入生产的新吉阳公司,由于菇农种植积极性不高,企业未能建立生产基地,全年仅收购东晨农业公司种植的白灵菇116.26吨,开工生产仅32天,导致企业举步维艰。

  3、品牌意识淡薄,市场竟争力不强。我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部分是科技含量低的简单粗加工,主导产业和产品存在有市无优,有量无质,品牌效益差等问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低。虽然有吉阳大蒜、杨林沟茶叶、“三白”蔬菜、王鸽等一批叫得响的农特产品,但大多数属分散经营,整体规模不大,品牌优势没能显现。全市粮食加工行业成规模的厂家有达10多家,但绝大多数为低端产品,有的甚至没有品牌,靠走量来获得微薄利润,难以进入高端消费市场,市场竟争力不强,几乎没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没有一个在市场上叫得响的畅销品牌。

  4、融资、用工困难,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市场融资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要素。我市农业龙头企业都是民营实体经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粮油加工、种养殖产业等农业产业化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收储加工等环节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可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放贷额度小、门槛高、手续繁杂,融资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我市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是滚雪球式发展,实行家庭式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和市场研发开拓上缺乏人才支撑。由于生活环境、工作待遇等原因,有的引进了技术人才也难以留住,企业难以发展壮大。此外,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量大,季节性强,而本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在家劳动力不仅年龄偏大且远远不能满足用工要求,用工困难也是困扰企业发展的又一难题。如大自然农业公司在旺季需用工300余人,不得不到外省招工,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也不利于成熟产业工人的`培养。

  三、加快发展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建议

  1、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力度。针对我市龙头企业少、小、弱的状况,研究制定关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真正做到扶持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一是积极开展科企、银企对接活动,**要在资金、税收、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要解决好企业融资难、滚动发展的问题。二是**要出台土地流转鼓励政策,让土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帮助企业建设原料生产基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部门与企业的协调、服务,全力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四是加大对农户的服务引导,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充分调动农民种养殖积极性,为企业提供土地、劳动力等保障。

  2、加大龙头企业培植力度。建立农产品产、供、加、销一体化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按照“依托板块引项目,围绕龙头建基地”的思路,要在“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衔接上下功夫,帮助企业逐步走出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无龙头的困境。结合我市特色农业板块,做好企业与基地的对接,增强龙头企业对生产基地和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给予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和政策项目的支持。重点扶持大自然农业、高祥面业、妙知未食品、深广物流、永泰牧业等企业,力争在3年内实现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

  3、加强资源整合培优创特。**要出台政策,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实行强强联合,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让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我市茶叶、粮油、王鸽等品牌、资源的整合,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快农产品检测监督体系建设,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产品加工的支撑作用,促进农产品的加工质量和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对广水传统的吉阳大蒜、*林萝卜、“三白”蔬菜、胭脂红桃子等特色产品,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这些特色产品进行深加工,进一步拉长拉粗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4、加强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强化产业引导规划,进行区域化布局。各地要在各自传统种养殖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确定本地的主导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升值,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益。形成北有食用菌、牲猪,南有粮油、吉阳大蒜加工,东有茶叶、中草药、功能蔬菜,西有蔬菜、养殖、休闲农业等农业板块发展格局。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0

  ,全县马铃薯年产量在XX--XX万吨之间,其中外销量在XX万吨以上。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这样说,马铃薯是XX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XX广大山区人民既靠它解决吃饭问题,又靠它解决花钱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马铃薯作为XX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是随着**的积极引导和市场调节作用逐步形成的。在一九九六年以前,马铃薯播种面积还一直徘徊在XX万亩之前,当时播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还是小麦,据19XX年XX月份调查,XX县北部干旱山区种植马铃薯每亩净收入XX元,而种植小麦每亩净收入只有XX元,种植马铃薯的效益是种植小麦的XX倍。

  在这种背景条件下,XX县历届党政部门领导和相关部门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积极合理地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业部门在每年下达农作物播种指导性计划时,逐年扩大洋芋播种计划面积,使马铃薯播种面积从19XX年的XX万亩扩大到20xx年的XX万亩,增长了XX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也由XX%上升到XX%。因此,气候条件影响,市场经济调节和**积极引导共同促成了XX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马铃薯第一大支柱产业的基础。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XX县种植的洋芋主要品种为X薯1号和小白花,其中X%为X薯1号,且该品种在当地有*20年的栽培历史。由于该品种长期没有更换,使洋芋品种退化严重,病毒病、晚疫病、旱疫病和环腐病等病害严重,产量急剧下滑。从19XX年开始,县上开始从XX县省农科院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基地陆续调进X薯8号、X薯1号等洋芋良种XX多万公斤,群众也通过多种渠道从XX等地购买和兑换洋芋良种,缓解了洋芋品种退化严重的现象,改变了洋芋品种单一的状况。为了从根本上改变XX县洋芋品种落后的现象,从20xx年开始,XX县农业局积极与前来XX县帮助扶贫的XX企业驻X代表处合作,共同开展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工作,开创了XX县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工作的新纪元。至20xx年,该项目共投入资金XX万元,其中X方投资XX万元,县自筹XX万元,在县农业局建立了副科级事业建制的县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中心,组建了脱毒马铃薯组培室、日光培养室,在XX园艺场建立了脱毒马铃薯引种、试验示范和培育基地,共有脱毒苗培育原原种日光温室XX座,XX亩,原种培育防虫网棚XX亩,一级种繁育田XX多亩,购置了拖拉机、挖掘机、喷药机等全套的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修建了能存贮XX吨种薯的贮藏库一座,在周边地区与当地农户签订协议,建立了约XX亩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20xx年全县脱毒马铃薯良种种植面积达到XX万亩。

  二、主要实用技术推广情况

  当地洋芋栽培主要采用沟垄种植,采取种二空二、种一空一等模式,由于农民逐渐偿到了新品种和科学栽培管理所带来的甜头,加上农技人员的努力推广,耕作管理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测土配方施肥、叶面追肥、合理轮作倒茬、药剂拌种、土内施药、地膜覆盖、推广应用脱毒良种等科学实用技术的应用率逐渐提高,*均每年推广各类农业实用技术XX万多亩次。

  全县洋芋生产目前仍处在一种比较落后的状态,总体科技应用水*比较低下,耕作管理相对粗放,洋芋作为一种高产作物,其增产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而通过品种改良,科学配方施肥和精细管理,其至少还有20-50%的增产潜力。

  三、开发利用情况

  随着洋芋种植面积的扩大,全县XX多万吨洋芋产量中,外销量在XX-XX万吨之间,洋芋产品的运销,带动了一大批当地农户,依靠贩运洋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收购网点遍布全县山区XX个乡镇,全县有3XX多户农户长期贩运洋芋,有较大规模的贩运户XX户,其中以沿岭乡农民张兵创办的“XX省XX洋芋运销公司”规模最大,年销售洋芋XX万吨,销售收入XX万元,将洋芋运销到青海、新疆、广州、上海等地,为XX洋芋打出了品牌,树立了形象。XX县洋芋龙头企业除有XX乡的“XX省XX洋芋运销公司”外,还在本县的XX镇和XX乡各建立了一家洋芋淀粉加工厂,年加工精淀粉XX吨左右,预计消化吸收洋芋XX万吨左右,除此之外,附*再无洋芋产品加工企业。

  ,防虫网棚面积达到XX亩,*均每年需投入培育制种和示范推广经费XX万元。在生产目的上要打破小农经济的思想,发展商品薯基地,通过精耕细作和病虫害防治,努力提高洋芋产量和质量,力争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脱毒马铃薯新品种的繁育推广,一方面提高单产,一方面利用我县高海拔、气候较冷凉的特点,力争把我县建成全州的脱毒良种繁育基地,为XX州及XX等地提供洋芋良种,增加群众收入。在全县建立洋芋良种繁育基地XX万亩,至十一五末期,每年为本县及周边县市提供洋芋良种XX万吨。深度发展上要建立自己的洋芋加工大型龙头企业,使洋芋在当地就能被加工转化增值,以提升市场价格,增加种植效益。由**鼓励和领导扶持,兴建洋芋加工龙头修企业2—3家,年加工转化洋芋鲜薯XX万吨左右,加工转化率达到20—25% 。

  中国人口多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城镇化必须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城镇体系。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关键是要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放宽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1

  按照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深入学*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期,县委农工部就如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我县“三农”工作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不断向前推进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目的是摸清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为县委、县**制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现将调研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年来,我县各级**和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县委、县**确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立足资源特色,发挥比较优势,通过抓基地、强龙头、拓市场,选准着力点,从加大扶持上入手,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性地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1、总体规模增长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全县各地把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抓手,不断创新农村经营组织形式,注重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全面发展。20xx年底,全县拥有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500余个;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总值达到9。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达10万余户;约占全县总农户数的30%,其中直接带动农户5。1万户;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全县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年增加收入达3。1亿元。

  2、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通过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县涌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20xx年,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家,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5家;在这6家龙头企业中,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4家,达5000万元以上2家;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6家;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的5家,达1000万元以上的11家;县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7家,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9家,达500万元以上的12家,300万元以上的达6家; 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个数发展到78个。这些龙头企业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是我县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龙头企业在带动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推动技术进步、产品质量安全和培植农产品知名品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中坚力量和带动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支柱。

  3、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日趋明显。全县已形成了一批布局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如46万亩军山湖清水大闸蟹养殖、80万*方米菌菇,33万亩双低油菜,46万亩水稻、20万亩芝麻、10万亩花生、10万亩大豆、12万亩果业、5万亩油茶、3万亩茶叶、年产20xx0吨禽蛋、300万羽水禽、100万头瘦肉型商品猪,6万头肉牛、12万亩瓜果、10万亩湿地松、3万亩花卉苗木、2万亩药材共18个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并呈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20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38。56亿元,其中养殖业总产值22。34亿元,粮食总产量456875吨,油料总产量40800吨,生猪饲养量超过98。14万头, 农民人均纯收入5527元,比上年净增500元。

  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全县出现了合作社、协会、联合体等多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的势头。到20xx年底,全县拥有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5家,其中,农业部示范点5家,省级示范点7家。按行业划分,种植业27家;畜牧业73家;渔业9家;其他6家。拥有社员和会员1250户,带动农户1。2万户,农民社(会)员人均纯收入8500余元。

  5、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完善。各地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注重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较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更趋牢固和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趋于多样化,主要有合同形式、订单形式、合作方式按利益返还形式、股份合作和按股分红形式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日趋活跃,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维护农民利益、实行行业自律和行业保护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形式正逐步向“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办企业的方向发展。

  二、存在问题

  1、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竞争力和带动力较弱。一是我县省级龙头企业尤其是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实力偏弱。二是企业加工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我县2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只有50%左右是加工型企业,而且这些加工型企业中又是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企业少。规模小、竞争力弱,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也较弱。

  2、企业融资困难,银企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我县龙头企业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融资困难。一是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大 多数产值在亿元以下,抗风险能力较差,有效的抵押物不足,银行信用等级不高,较难获得银行贷款。二是由于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银行放贷的风险相对较大,致使银行对龙头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担保机构实力较弱,担保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获取贷款的机会。

  3、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多尚未建立起市场运营机制。目前我县农业龙头企业仍是生产什么就卖什么,不是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这种方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过程中必将因市场的波动而出现较大的变化。另外,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由于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通常比较关注短期收益,农户利益很容易受到损害,很多与龙头企业签订的种养借贷合同难于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今后几年是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时期,发展农村经济、壮大农村特色产业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县将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提升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把工作重点放在培植龙头、引资发展、优化服务、形成合力等方面,使我县的农业产业化工作有一个新的提高、新的跨越。

  1、充分发挥**和职能部门的作用。重点强化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宏观规划和引导,一是重点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在农业产业化的实施过程中,**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愿合约、利益联动、风险分担、共同发展”的取向从利益机制和运转约束机制两方面入手,对其市场主体行为加以指导。二是引导市场加速建设,在推行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市场网络,建立健全流通服务体系,形成一个以批发市场为主框架、以各农贸市场为支撑、以各商贸城为网络、以农民产销组织为补充的四大市场流通服务体系。三是注意对主导产业的`引导、培育和发展,而不是一哄而起、盲目上马和盲目投资。四是建议县**设立产业化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对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贷款贴息、新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

  2、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优化农产品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加快特色和市场竞争力大的农业产业建设。第一,把畜牧业做成强势产业,大力发展生猪、(奶)牛、家禽生产,对新建的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猪舍建筑面积4000*方米)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对新建的存栏能力100头以上的(奶)牛场,对新建年出栏100万只以上的规模家禽养殖场,建议县财政给予8—1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扶持。第二,把水产业做成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鱼蟹、黄鳝、甲鱼等特色渔业。对新开发集中连片养殖基地,养殖300亩以上的;对新开发甲鱼养殖、黄鳝网箱养殖连片300亩以上,且带动农户100户以上的;建议县财政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扶持。第三,着力抓好蔬菜、食用菌、水果、油茶、茶叶、药材、芝麻、花生和花卉苗木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对新开发集中连片300亩以上且获得无公害级别证书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议县财政给予6—1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扶持。第四,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抓好“一大四小”工程,充分利用本地林业优势发展效益农业。

  3、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配合省、市产业化办实施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工程,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对新获上级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年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其他组织;建议县财政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4、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供销社、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创办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新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协会,建议县财政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2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同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

  5、多渠道筹集产业化发展资金。目前我县龙头企业大多是个体私营性质的民营企业,经营较为灵活,初期发展较快,但发展后劲不强。其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管理不强,20xx年,我们将鼓励企业走联合发展之路,实行股份制经营,走大联合大发展之路,同时,协调金融部门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加大对产业化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困难。同时,筛选重点项目组织申报,争取上级资金扶持。

  6、大力提高企业生产的科技水*。目前我县的大多数企业都属于大众化生产行列,真正知名特色的不多,主要是缺乏高技术、新产品的支撑,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生产效益低,发展后劲弱,风险大。今后,我们将引导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引进上加大投入,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

  7、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着力抓好农业招商引资,依托我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优化整合农业资源,精心包装一批招商项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举措,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综合开发山水资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副产品精加工、新兴产业发展、能源利用等六个方面,力争全县农业招商引资有大的突破,使全县农业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2

  根据镇人大**团工作要点和**团会议的安排6月1日早,在镇人大**敖菲同志的带领下,对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辣椒生产

  全镇共种植辣椒20000亩,品种主要以“长虹”、“足法”、“甜杂一号”等品种为主。辣椒育苗在3月20日结束,大田移

  栽在5月30日结束。

  2、万寿菊生产

  xx镇在共种植万寿菊9000余亩。技术人员在各村委会负责好技术指导,按规格移栽,已结束。

  3、南瓜生产

  古城村委会根据自身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等有利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寻找新的突破口,找准市场,由村委会租地200亩,发展南瓜新型产业。5月20日移栽结束。

  4、浅水藕生产

  浅水藕生产的生产分别在淑足、海晏2个村委会,种植面积为200亩,3月25日种植结束。

  5、水稻抛摆秧生产

  分别在大堵、长桥、大同、捏龙4个村委会完成水稻抛摆秧5000余亩,在4月29日日移栽结束。此项技术能使每亩水稻比常规育苗增产30至100公斤。

  二、产业结构调整所取得的成绩

  1、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使部分农民得到一定得实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增强。糯白村委会的山外村民小组,前几年在甜椒产业结构调整中,有的农户种植甜椒的亩产值超过了烤烟,极大地增强了农户种植甜椒的积极性。今年群众自发种植“甜杂一号”品种400余亩,在市场中寻求生存,形成一定的品牌,每年甜椒收获季节都有一些老板到村子里收购。

  2、村委会干部的思想观念有了转变,有的干部对闯市场充满了自信心。特别是古城村委会干部,根据村委会土地少的现实情况,努力发展高效农业,并身先士卒,首先自己租地200亩种植南瓜,自发地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3、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形成了一定得品牌,吸引了部分老板落户xx。这两年在镇党委、**的重视下,集中力量发展辣椒产业,形成了辣椒品牌,老板张友清在长桥村委会建厂,到我镇发展辣椒产业;今年曲靖的老板也积极到xx签订20xx亩辣椒合同。

  三、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群众的整体素质弱,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弱,对市场认识不足,对**依赖心较强。我镇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部分群众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缓慢,满足于传统的小农经济,缺乏大市场意识,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持怀疑、观望态度,就是在村组干部的劝导下,种植万寿菊、青刀豆等产业,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吃亏;还有的农户,今年种植辣椒得到实惠,如果明年种植辣椒吃亏,就对辣椒产业持否定态度,接受不了市场变化,害怕失败,没有闯市场的意念;再者,在哪一个村委会发展新兴产业时,农户最希望的就是种子钱免费,机耕费用由**部门埋单,对**的依赖心理较强,种出来的东西希望**负责收购并付货款。

  2、群众的短期盲目性种植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受阻。去年烤烟市场较好,使栽烟户得到了实惠,今年绝大多数种植户种植烤烟的面积比往年多了许多,而对于其他种植产品态度冷淡了不少,而忽视了市场的变化,不遵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生产。这期间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3、缺乏有实力的龙头加工企业,老板和农户的诚信度不高。这几年产业结构调整中来xx发展产业的老板中,有不少的“皮包老板”,对种出来的产品如果市场行情好时就收购,如果市场行情不好时就难觅行踪;同时有的群众如果市场行情好时,产品的价格比老板的合同价高时,就会自发地把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卖。还有的老板,恶意拖欠群众的货款,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4、农田水利设施不健全。特别是蔬菜产业,对水的需求很高,在种植的时候缺水,水库的水又不下来,没水浇灌,雨水多时水又排不出去,菜地被淹。

  5、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生产技术落后。土地集约化经营是现代农艺发展的趋势,而现在各家各户在各自的承包田内,各种各的,不能进行产业布局,没有形成产品竞争力。农户的观念依然是传统农业观念,生产技术上也还*惯传统的'耕作方法,如抛摆秧推广了十多年了,今年**部门没有补助,有的农户又重新回到了水育秧的传统技术。发生病虫害了,没有群防群治的观念,也没有综合防治的观念,你打你的农药,我施我的化肥,最终造成土地越来越瘦,病虫越来越难防治,生产承办提高了,但产品的品质、产量却没有得到提高。

  四、整改措施

  1、围绕现代农业生产,逐步打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寻找产业发展突破点。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而土地集约化、操作机械化等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积极引导农户组成生产合作组织来发展产业,推广新科技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并形成特有的品牌。

  2、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量争取资金支持,可以发展田间地窖,同时和水库部门联系,协调解决生产用水问题。

  3、争取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开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水*,加强农民对市场的认知。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3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农村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年来,我县农业通过结构调整、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开展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在培育专业大户、建立龙头企业、发展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我就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形已基本形成。

  1、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带动,促进了我县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基地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辐射带动作用加强。通过基地建设,形成了规模化、系列化生产经营,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3、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农民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服务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4、专业化交易市场的建设,大大地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农业产业化的最终落脚点是销售和流通,完善的交易市场和畅顺的流通渠道,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当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不重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有人认为农业的产业化不过是对传统农业的改头换面或换个说法而已,而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这一新生事物,导致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不接受,**也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和政策配套,在操作上也缺乏具体的规划和必要的协调,使农业产业化处于自流的状态。同时,不少人将专业大户发展单纯地与产业化相结合,发展几户大户,成立几个协会,就可以宣传产业化水*上台阶了,而不重视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不重视产加销、农工贸有效结合,这样的农业很难参与市场的竞争,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得不到深度开发。

  2、企业与农民、市场的桥梁作用不够明显,联系不够紧密。

  3、中介产业化组织规模小,实力弱,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发挥作用不够。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农业组织的创新,通过产业化组织的中介作用,建立起农民与市场的协作关系,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4、缺乏市场风险防范机制。

  5、科技推广工作乏力,机构不健全。

  三、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选准主导产业,建立规模基地。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必须要求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而基地建设最为重要。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地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生产优势。在发展基地时,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正确引导,合理配制和利用资源,培育适合本乡镇、本地区的',有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的产业;二是要发展名、特、优、稀等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优;三是要做到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现有传统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四是要做到长期、稳定发展,主导产业一经确定,不要轻易变动,使主导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格局。

  2、着力培育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主的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弱化种植农业,强化加工农业。加强加工、流通企业的发展,应围绕主导产业,按照起点高、辐射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原则,建立一批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强化服务的骨干企业。在发展这些龙头企业时,一是**一定要加强引导和协调,使企业与农民、基地真正形成“公司 基地 农民”的生产模式,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双赢”;二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制定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确保企业正常运行,不半途而废,不损害农民利益;三是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重点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质量的档次,积极引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大型综合项目,带动产业化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

  3、强化中介组织建设,加强组织与农户的联系作用。一是要规范中介组织行为,克服盲目发展;二是要培育中介组织的发展载体,使中介机构在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均有企业支撑,从而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我镇拟建的蛋禽协会,就依托我镇规模较大的孵抱、运销、加工等个体户,从组织形式和服务内容上将会更加完善;三是要建立组织、农民、企业的利益共同机制。中介组织在服务农民时,可采取各种形式,发展经济实体,与农户、企业建立产品(商品)供销关系,明确农民、企业、组织之间的利益分配原则,从而壮大组织实力,扩大组织规模,完善服务功能和服务内容,更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健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风险保障机制。一是应建立产业化发展风险准备金,制定具体的风险金管理和使用办法,重点就放在对公司、农户的风险补偿方面;二是完善企业与农民的风险保证行为,规范两者的生产、经营行为;三是实行商业化风险运作,让保险公司等中介组织介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个体投保或股份合作等办法,减轻**压力,增大风险理赔保障,维护投保者利益,提高农户和企业生产积极性;四是成立风险保障领导机构,在**部门的领导下,让风险双方共同参与,确保风险保障机制得以公正、客观地执行。

  5、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基础上,可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兼并等形式,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动,完善土地流转使用制度,制定土地流转优惠政策,以使农用土地向农业经营能手转移,促使土地相对集中,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是不能搞强迫命令,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二是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三是不能改变土地的所有权;四是要完善流转合同,不能放任自流。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4

  为大力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根据县人大年度工作的安排,农工委在常委会副主任王三毛的带领下,*期先后深入县农办、冈上、向塘、三江等部门和乡镇,就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和成效

  *年来,我县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提出的“全力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把龙头企业作为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加强农产品基地和农业服务组织建设,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向“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经营组织发展,加快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x、龙头企业不断扩大。xxxx年全县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xx家,xxxx年达xx家,xxxx年达xx家,占全市的xx.x%,其中国家级x家,省级xx家,市级xx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xxx亿元,出口创汇xxxx多万美元,实现税收x.x亿元,带动xx.x万农户,实现户均增收xxxx元。

  x、农产品基地得到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是龙头企业联系广大农民的主要纽带。*几年,**每年投入资金xxxx万元左右,扶持龙头企业在“两带”建设农产品基地,基本形成了粮食、生猪两个主导产业和家禽、特种水产、蔬菜、花卉苗木四个特色产业的格局。至xxxx年底,已形成xxx亩以上的规模种植基地xx家,xx棚以上的规模养殖基地xx家,全县生猪饲养达xxx.x万头,家禽饲养达xxxx.x万羽,水产品起水量xx.xx万吨,蔬菜种植xx.x万亩,产量xx万吨,苗木x万亩。

  x、农业服务组织健康发展。每年投入资金xx万元,引导扶持农业服务组织成长,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的有序流通。至xxxx年底,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xxx多家,其中省级示范社x家,市级示范社x家,组建了生猪、蔬菜、水产、粮油等协会x家,各类中介组织xx多个,培育各类农产品经纪人xxxx多人。

  x、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培育和发展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xx个,国家绿色(有机)食品品牌xx个,产品xxx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xx个,注册商标xxx件,拥有“汇仁”、“皇禽”x个驰名商标和“国鸿”、“昌碧”、“稻香园”、“九木堂”等x个著名商标,绿色品牌和商标数量均为全省县(区)之首。

  x、“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基本形成。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挖掘各乡(镇)、村的资源潜力,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如冈上万舍的蔬菜和东潭的蛋鸭、三江村的蔬菜、蒋巷的粮食、黄马的茶叶和花卉苗木、塔城的水产、向塘的蔬菜等。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x、部分企业质量不高,行业分布不均匀。我县龙头企业总体水*还不高,生产规模偏小,大多为初级加工,缺乏精、深加工能力,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和带动能力较弱。如蔬菜传统方式种植偏多,像采用塔城青岚无土栽培、武阳鑫和源蔬菜基地生物物理杀虫等新技术种植的较少。而且,企业所属行业分布不*衡,多数集中在粮食加工、生猪养殖和禽蛋加工领域,不利于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全面发展。

  x、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瓶颈制约发展。我县龙头企业大多正处在发展扩张阶段,资金需求缺口较大。但多数企业用地为租赁土地或农业用地,不具备担保和抵押功能,企业融资较为困难,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x、企业土地流转不易,规模扩张空间狭窄。传统自给自足的种养模式导致农户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不高,而且现在受国家xx年土地承包期限政策的限制,企业不能长期租用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投入热情,制约了生产规模的扩大,难以发挥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

  x、市场营销路子不广,销售渠道不稳定。农业生产容易受天气、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农业市场经济的风险又较大,而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能力还不强,规避风险能力较弱,亟需增强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x、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影响现代农业稳定发展。受资金投入影响,全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比还较为滞后,主要包括农田水利设施较为薄弱,道路交通不够发达,电力线路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要,防灾抗灾能力不够强。

  x、面源污染不容乐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形势较为严峻。大规模的畜禽养殖产生大量粪便和废水,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就直接排放,极易造成空气和地下水污染,附*人居环境也受到直接影响。如八一乡涂埠村生猪养殖导致环境恶化,甚至出现“猪赶人走”现象;冈上镇孵化厂孵完蛋后的蛋壳直接丢弃和放养蛋鸭,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三、意见和建议

  x、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对龙头企业的科技投入力度,择优选择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重点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农产品深度加工开发和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逐步实现农产品向精、深加工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全面增强企业自身发展水*和竞争能力。

  x、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走多渠道、多形式融资道路,着力发掘民间资本,同时加大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x、进一步鼓励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除了企业应该支付给农户的土地流转费,建议再由**拿出一定财政资金补贴给农户,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大力鼓励规模成片地流转土地。

  x、进一步培育农产品经纪人。加大知识技能专业培训,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农产品营销队伍。积极为农产品搭建流通*台,开辟市场销售渠道,为经纪人提供优质服务,努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促进农产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切实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x、进一步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可随财力的增长而逐年增加,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加快改善基地农田、水利、电力线路等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在农业企业招商引资方面,要认真考察,避免出现钻国家政策漏洞的现象,尽可能地多扶持本地企业。

  x、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过程中,要做到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注重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养殖的良性循环。对一些地方规模化生猪养殖造成周围环境和地下水污染的问题,要加强治理,大力推广伟瑞菜养殖有限公司的沼气发电、污水循环沉淀后排放及八一乡涂埠村养猪专业合作社的生物发酵厂(零排放)的养殖新技术,防止面源污染,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15

  xx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随着*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优质水果、优质茶叶、优质苎麻和养殖业等几大支柱产业。去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2。6亿元,同比增长4。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405元,比上年增长11。6%。可以说xx农业经济与10年前相比,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xx在总体上的小规模、高成本、低效益的传统生产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得到有效建立,城乡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得到真正地缩小。在此,我们对**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调查和摸底。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据全面统计,20xx年全县粮食产量75。3万吨,比上年增加4。2万吨,增长5。9%;油菜籽产量8。7万吨,比上年增加0。5万吨,增长5。1%;棉花产量13290吨,比上年增加2274吨,增长20。7%;茶叶产量4350吨,比上年增加68吨,增长1。6%;柑桔产量98500吨,比上年增加8217吨,增长9。1%。牲猪出栏115。79万头,比上年增加1。2万头,增长1。0%;水产品产量4。3万吨,比去年增加0。02吨,增长0。5%。

  (二)特色农业发展呈区域化。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全县农林牧渔各业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迅猛,目前**已形成了优质稻米、特色水果、优质苎麻、畜禽养殖、大叶茶四大高效特色农业产业。盘塘、马鬃岭、漆河、黄甲铺的优质柑桔、黄甲铺、理公港、太*桥的优质苎麻,枫树、青林、漳江、深水港的畜禽养殖、太*铺、茶庵铺的大叶茶,牛车河、瓦尔岗的不上火辣椒等均达到一定的规模。xx县已成为中南五省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等。

  (三)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20xx年,xx县有古洞春、腾琼2家企业的4个名牌产品茶叶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全县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个数分别达13个和18个;陬福牌大米、三尖牌鸡蛋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认证总个数达9个;义哥牛肉、佳奇桂花糖、蜀中情特色食品获第十届省农博会金奖;“康多利”茶油和菜油,获得湖南省农博会金奖、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称号。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发展。全县初步形成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和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并呈现出规模化迅速扩张趋势。20xx年,新培育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产值过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1家,总数居全市第一。湘鲁万福、三尖农牧两家龙头企业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现场会全市唯一的县级参观点。全县共有杰新纺织、明月油脂、四喜养殖、跃宇竹业、金果果蔬等8家规模出口企业,出口基地12万亩,年出口创汇2723万元,比上年增长9%。主要出口品种有棉布、桔片罐头、竹地板等,远销美国、欧盟、新加坡、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引资新建了总投资为4000万元的腾琼野茶神粉厂,项目投产后,茶农从茶叶中获得的收入将由以前的每亩不足20xx元提高到5000元以上。新引进了xx市文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对接国家油茶产业开发政策,发展壮大xx县油茶产业。

  (五)农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20xx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使全县农民专业组织总数达104个,合作社成员达3。1万人,带动农户15。6万户,户*年纯收入4。5万元。三江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辐射范围扩展到周边地市及湖北、重庆、江西等省市,被列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验交流参观点,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百个合作组织示范单位之一,得到了**主要领导的高度赞扬。

  (六)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积极抓住国家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机遇,结合新农村建设,20xx年共向上争取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沼气等农业投资项目33个,到位资金16400万元,比上年增加3800万元,增长30%,有效地扩大了资金投入,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二、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一)资源制约。xx农业资源是有限的。xx县农用耕地128。1万亩,82。23万农业人口中有劳动力47。95万,人*耕地1。56亩,开发潜力十分有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土地资源日趋减少,形势比较严峻。在农业资源紧缺的同时,部分地方土地掠夺性经营,粗放式耕种仍然存在、农业生态比较脆弱、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制约日渐突出。

  (二)市场制约。多年来**培育的优质水稻、优秀水果、优质茶叶、优质油菜、优质苎麻、名优生猪等特色产业,随着全国农产品质量的普遍提高,大中城市纷纷抬高市场准入门槛,对xx农产品质量和营销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加上缺乏市场经验,科技及信息知识相对比较匮乏,对生产、流通、销售中遇到的问题很难做出合理的判断和科学的选择。

  (三)科技制约。*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农业生产服务部门人员很难做到有充足的精力主动为农服务。尽管农业部门多次组织农技人员开展了农业科技攻关、生产技术服务等,但辐射带动和应用推广效益并不十分明显。

  (四)素质制约。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据统计,20xx年底,全县47。95万农村劳动力中约22。9万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致使农村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在年龄和文化知识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人口和户数比例在逐步增大,这种低素质、弱体力的农村劳动力,导致了传统农业、粗放经营的恶性循环,必然会对推广普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带来很大影响,延缓了现代农业的推进步伐。

  (五)投入制约。由于目前生产资料价格偏高、农产品价格回落,对农业的投入有所减少。县乡财政困难难以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发展现代农业;其次是农民收入水*差距较大,收入低者缺钱投入,收入高者不愿投入,而把有限的资金转移到城镇购房或伴君(子女)读书等方面。这些因素致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塘、堰、库、堤等维修受阻。

  三、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稳定粮食生产,巩固传统农业。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首位,抓住当前国家扶持力度大的机遇,加强宣传,强化服务,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确保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10万亩以上,双季稻复种面积增加到150万亩以上,力争更多投入,多争单产、多争总产。

  (二)抓住市场前景,壮大特色农业。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技术指导和示范基地建设,抓好市场对接工作,按照“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壮大蛋鸡养殖、生猪养殖、纺织、糖业、果业、竹业、油脂、茶叶、苎麻、富硒柑桔、鲁胡子辣椒、现代烟草、康多利茶油菜油、猪鬃加工等特色产业,并充分利用冬闲田,扶持发展油菜种植等冬季农业。重点扶持发展古洞春、滕琼茶叶有限公司,发挥特色,合理扩建销售点,将太*铺、茶庵铺两地建成全省茶叶重点乡镇;大力扶持发展湘鲁万福有限公司,扩大品牌效应,构建产、销一体化,促进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三)依托本地优势,创精品牌农业。以全面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巩固、培育、做大、做强、做优一批特色农产品。充分利用展示展销会等各类*台,大力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依托xx绿色生态、革命老区等特色优势,创古洞春大叶茶、腾琼野茶王、金信竹业、跃宇竹业、富硒柑桔、康多利茶油菜油、鲁胡子辣椒、xx土鸡等农业品牌,提高xxx县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努力打造成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

  (四)加大监管力度,构建绿色农业。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全程监控,切实加强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同时加强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监管,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及物理防治技术,大力推行无公害的生态农业模式,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重点将优质稻、富硒柑桔等农产品发展成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五)健全协会组织,提升合作农业。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以提升水*为重点,加大科技、管理、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服务力度,进一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依法、规范发展。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努力打造一批管理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

  (六)结合旅游开发,发展观光农业。坚持因地制宜、树立特色、科学发展的原则,发展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抓住**“武陵渔川”沅水风光带开发、桃花源旅游开发的契机,以特色基地、特色农产品为依托,突破一、二、三产业界限,在县城郊区、桃花源旅游区、特色产业区等地采取农业园区型、休闲体验型、科普教育型、资源景观型、特色农产品型、“农家乐”型等模式,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让广大群众不仅可以观光、采果、采茶、体验农作和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还可以住宿、度假和游乐。茶庵铺镇松阳坪可利用茶园基地被确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茶叶基地的先决条件,借助“**野茶王地理标志品牌保护”的东风,弘扬茶文化、提升茶品味、创“茶叶生态园、观光休闲园”的观光农业。

  (七)提高执法水*,加强法治农业。加大对《农业法》、《种子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力度,进一步强化农业部门行政执法的主体地位。整合资源,积极推进种子、农药、肥料和农业环境、基本农田保护、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种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和农产品检验检测等执法,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切实提高执法效率和执法水*,树立农业部门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

  (八)建立流通体系,形成市场农业。围绕城乡一体化做文章,培育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扶持农民中介流通组织,培育农村经纪人,完善市场机制。着眼于消费需求,城乡两个市场互动,通过在产区建立生产基地,在销售区建立配送中心和网络化连锁超市,构建农户、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紧密结合的生产加工销售网络,形成完整的流通链条。

  (九)加强农民培训,创高科技农业。农民是现代农业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现代农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我们应把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发展xx现代农业的一个核心任务来抓。一要强化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抓好科技专业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切实增强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本领。二要强化新型农民培训。着重加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流通等方面培训,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目前,**县计划并正在培训1800名耕整机手,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程。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菁选(扩展3)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实用10份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 1

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组:

  根据丘政办发200811号《丘北县人民**办公室关于印发丘北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新店乡高度重视,组织了农、牧、林、水等相关单位和人员,对全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结合实际,对今后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作了认真的定位和思考。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年来,按照中央“三农”政策及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工作要求,新店乡党委、**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放在农村工作的首位,协同全乡所有力量,结合新店实际,以畜牧养殖业、种植业为工作重点,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及畜牧养殖贴息贷款的发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等相关的优惠政策为契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最终确定畜牧、林业两项产业为全乡的支柱产业,农业种植业为基础性产业,冬季农业(冬早蔬菜)、烤烟、甘蔗、辣椒、西瓜为开发性产业。目前,畜牧、林业、农业各项工作重点和布局已成雏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进一步凸现。具体布局情况是:畜牧以新店、大路边、冲头3个村民委为主;林业以**地、冲头、蚌厂3个村民委为主;冬季农业以小江口、蚌厂2个村民委低热河谷地区一带为主;烤烟以新店、大路边2个村民委及冲头村民委的部分村寨为主。各项工作重点是:畜牧以养殖山羊、生猪为主;林业以红豆杉为主,辅之以花椒、膏桐、核桃等品种。截止2007年,共有生猪存栏14037头,山羊存栏27209只,大牲畜存栏10908头,家禽存栏37830只,肉牛出栏1552头,家禽出栏38557只。实现粮食总产量796.3吨,粮经比例从2006年7.2:2.8调整为6.9:3.1。

  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林业、畜牧两大优势产业,全力实施现有资源(水能、矿产、旅游)优势开发,狠抓基础设施、烤烟、集镇开发、扶贫四个工作重点,实现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努力构建和谐新店。简称为“2142”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目标任务:到2012年,争取实现下列目标。冬季农业开发2500亩(主要以冬早玉米为主,1000亩)。甘蔗3590亩。林业以红豆杉、核桃、花椒、膏桐为主,红豆杉种植2万亩;核桃5万亩;花椒3000亩;膏桐14万亩。烤烟2500亩。人均出栏一头猪,户均出栏一头牛。粮经比例达到6:4。解决所有村寨的人畜饮水困难。

  采取的主要措施: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坚持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优质农产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实现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三、各项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林业产业。新店乡依托两个林场,是丘北红豆杉发展的起源地,目前,全乡共种植红豆杉6000余亩。实践证明,红豆杉在新店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分析,全乡的新店、**地、冲头3个村民委24个村寨适宜发展红豆杉,面积约2万亩。在发展红豆杉和核桃方面,认为需要有以下政策扶持:

  一是由**制定政策,由**或企业扶持种植户补助苗木费,等出效益后再从种植户的收益中扣除;

  二是加大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力度,提供技术支持,做好哺育管理;

  三是由企业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提供市场销售保障,减少风险。

  今年初的冰冻灾害,使全乡大部分林农遭受了沉重的损失,据统计,全乡受灾面积3300亩,成灾670亩,冻坏幼苗10万余株,毁坏林木14.2万株,造成经济损失100余万元。结合实际,为做好灾后恢复工作,需要以下扶持政策:

  一是希望上级林业部门提供苗木补助,帮助农户做好补栽补种工作;

  二是给予解决所毁林木采伐指标,使被毁林木尽其所用,降低林农经济损失。

  (二)畜牧业。

  1、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受地理条件及气候因素的影响,生猪发展缓慢,乡内能繁母猪较少(共有445头),优良种公猪缺乏(只有1头)。加之生猪饲养在高寒山区生长较慢,科学养殖水*不高,存在着与人争粮的现象,所以精料投入较少,生猪生长和发展缓慢。

  二是在山羊发展方面形不成规模,农户实行散养放养管理模式,其品质个体较小和生长缓慢。

  三是在大牲畜肉牛发展方面,大部分群众没有把肉牛发展作为商品化方面转移,多数农户只饲养一至两头牛作为役用,而且由于我乡群众散居,民族杂居,地势路途较险较远,肉牛杂交利用率较低,覆盖面较少。那种以“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犁田,养鸡为花钱”的小农经济意识依然存在。

  四是没有较大的畜牧牲畜交易市场,牲畜市场信息闭塞,群众所养家畜到市场上卖,路途较远且交通不便,导致了牲畜贩卖户到家中收购,由于缺乏较大市场经济信息,所卖畜禽都比市场价低,其次我乡缺乏一个涉牧企业带动发展和经营,导致群众散养零卖,畜牧经济效益和回报较低。

  2、养殖大户扶持情况。全乡扶持养猪户10户,秸秆养羊户20户,养牛户10户,养禽户2户。乡畜牧兽医站对以上养殖示范户采取定期免费防疫注射、驱虫、健胃、畜厩改造与消毒,及科学饲养管理等,走“以点带面、以户带村”的科技示范路子,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畜牧业发展思路。根据全乡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适宜养殖的品种有黑山羊、牛、生猪、家禽等。今后的发展思路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建一个牲畜集转育肥场,把全乡各地瘦弱牲畜集中育肥后转卖,并以该场为中心组织外调、销售活动,扩大全乡畜牧产品流通规模。同时,突出山羊、生猪发展重点,以村民委为单位,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学饲养率,努力使畜牧养殖最终实现规模化、商品化、产业化发展。

  4、今后发展建议。

  一是由**牵头引进畜牧发展企业,以企业联动市场,扩大市场流通。

  二是建议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考核范围,列入**议事日程,每年开展两次技术培训会。

  5、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出台和制定有关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配套相关项目和资金,扶持农户和企业,夯实全乡畜牧业发展基础。

  二是增加基层技术岗位编制,壮大基层畜牧技术人员力量。提高村室兽医防疫员补助,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农业产业。

  1、灾后粮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2008年小春作物遭受了严重的冰冻灾害,受灾面积14324亩,其中,小麦5635亩,蚕豆1182亩,洋芋110亩,豌豆6880亩,蔬菜527亩,小春作物大面积减产已成定局。鉴于上述情况,目前群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小春受灾严重,大部分颗粒无收,使得群众生活更加困难;

  二是今年由于各种农用物资涨价,群众在春耕生产的备耕上存在较大困难;

  三是由于2007年遭受洪涝灾害,部分群众的土地受到洪水的冲击,现已无法耕种,群众的土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给春耕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在下步工作中,主要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带领群众认真开展好灾后重建工作;

  二是争取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帮助灾农做好春耕生产,尽最大的努力将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是建议上级党委、**再加大给予受灾群众农用物资补助力度,共同做好春耕备耕工作;

  四是争取建设资金,对水毁农田严重的村寨修建防洪沟和防护墙,确保粮食安全。

  2、各种农用物资调供情况。2008年,共调入种子21500公斤,销售16000公斤,储备5500公斤;农药调入1000公斤,销售130公斤;农膜调入500公斤。

  四、农田水利。

  1、基本情况。辖区集中供水水源点47个,因受水源点分散、各寨为点的条件限制,加之大部分村寨以小水窖为主要蓄水方式,没有统一管理,均由各村寨自行维护。其中,水费征收的有冲头和乡机关驻地2个,其余为群众投工投劳自行管理。2007年度,水土流失的面积为4000多亩。全乡25度以上坡耕地面积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约为25000亩。当前,农田灌溉率为零,人畜饮水解决率72.3%。截止目前,全乡尚有缺水人数1150户5318人。

  2、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急需兴建的项目。

  一是机关自来水供水水源点因流量小,枯水期严重缺水,需建小二型水坝;

  二是花园、沙沟及蚌厂沟因遭受洪水冲击面大,且每年都受灾严重,需修建防护墙3道,造林15000亩。

  3、对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加大对小水窖建设的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力度;

  二是加大对管引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保障人畜饮水安全;

  三是加大对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确保农田灌溉。

  五、烤烟生产。

  1、基本情况。2008年新店乡烤烟生产收购任务是3300担,对扶持政策及奖惩办法无意见。在今年的烤房建设中,因为补助政策不变动,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烟农的积极性,县下达的2群烤房群,只完成了1群18座。由于全乡坡地较多,烟农种植地块分散,很难集中连片。尽管如此,乡党委**还是下了很大决心,采取挂钩工作责任制,实行领导分片挂钩、干部职工到点包干的方法进行,努力使具备连片条件的地块尽量集中。同时,提高连片补助标准,50—100亩的连片每亩补助50元,提高烟农的积极性。在*衡收购过程中,由于路途较远,给群众增加了劳力、财力负担,影响了群众的种烟、交烟的积极性。建议县委、县人民**在新店增设1个烟叶临时收购点,以方便群众交烟。

  2、下步工作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主要将采取以下工作措施:一是一是加强烟叶烘烤、分级扎把和入户预检等工作环节的指导和督促,做好烟叶交售相关的服务协调工作,最大可能地保证烟农的切身利益。

  二是建议县委、**加强对山区烤烟产业发展政策的倾斜和支持,加大对烟水工程和卧式烤房群建设的补助,促进山区烤烟产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是建议县委、**在我乡设立一个烟叶收购点,以方便群众交烟,减轻群众负担。

  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实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硬件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群众自筹能力相当有限,给整个工程建设带来严重的不协调。同时,由于后续管理力度弱,项目村在产业开发促农增收等方面还存在严重的困难。另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易地扶贫、小额信贷扶贫等方面,建议多投入项目资金,加大力度。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 2

  根据市农委产业化办公室关于转发《 开展全省担保公司发展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 》精神,我们积极深入有关担保公司、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担保公司一家,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分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xx年9月,主要出资单位是***县城市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注册资本20xx万元(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5.2亿元)。*年来,***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分公司先后为我县的昌裕食品、正德食品等多家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有效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担保公司少,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业务量偏小。

  三、建议和对策

  担保公司的发展是破解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建议各级**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出资组建或其他以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为主营业务的`担保公司的扶持力度,提高担保公司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积极性,以有效解决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 3

  以来,在中央、自治区及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区狠抓农业产业发展不放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初步形成,呈现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目前,区粮食、甘蔗、蔬菜、肉鸡四大传统产业规模优势已经形成,火龙果、淮山、桑蚕、香葱、野猪、芝麻鸭、速生桉、中草药、园林苗木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且产量逐年提高。

  一、重点产业发展情况

  优质稻区十分重视水稻产业,加大新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产量不断提高。多年来通过抓高产示范片区来带动面上生产,城区优质水稻*均每年种植面积多万亩,约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以上,截至,全城区获得自治区认定的无公害优质谷产地面积共计公顷。,全城区粮食播种面积4万亩,粮食总产量万吨;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万亩,,占水稻总面积以上,主要品种有等品种。城区荣获了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稻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

  糖料蔗区糖料蔗种植历史悠久,是农民和城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城区通过等三家制糖龙头企业带动,实行订单农业,年糖蔗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万亩以上,总产量吨左右,是市的糖蔗主产区,基地主要分布在百济、新江、中和等乡镇。*年来,甘蔗生产在城区**大力扶持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业技术部门加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新品种更新换代加快,优良品种覆盖率已达以上,同时加强了甘蔗良种繁育示范和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城区5个乡镇的甘蔗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全城区甘蔗生产向高产高效方向发展。,糖料蔗播种25.07万亩,糖料蔗产量111.08万吨,*均亩产4.43吨,农民人均种蔗收入1800元,总兑现蔗款4.157亿元,财政收入7000多万元。

  蔬菜区地处市城郊,是市蔬菜供应的主产区之一。蔬菜生产现已形成几个特色生产基地,有韭菜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包心椰菜生产基地等。*年来,区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蔬菜质量安全得到了保证,已经成为服务中心城市的重要“菜篮子”基地至今共有1077公顷蔬菜获得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韭菜、大白菜等已获无公害产产品认证。

  肉鸡区家禽出栏2228.33万羽,其中肉鸡1820万羽。主要的养鸡企业有:市广东温氏畜禽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养鸡业,在我城区已建成60多个养鸡小区,合作养鸡户1400多户,上市肉鸡1800万羽,户均获利3.8万元。参皇养殖有限公司,9月成立,以“公司+农户”模式管理,在等乡镇发展养鸡户300多户,年上市肉鸡450万羽;市甘凤禽业联合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有社员户96户,年育“童子鸡”300万羽。

  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红龙果区火龙果产业发展始于,初始种植面积约1000亩。8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优势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区火龙果种植面积目前已经发展到万亩的规模,并依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1万亩的火龙果科技示范园,园区产值约万元,带动农户多户,户均增收左右。,区**出台政策,扶持农户发展种植火龙果,对种植农户给予种苗,种植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元,力争建成乃至全国最大的火龙果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中国火龙果之乡”。

  桑蚕桑蚕产业是区的传统产业,农民群众种桑养蚕已有*百年历史,积累有丰富经验。重点是两个乡镇。*年来,区抓住国家东桑西移和市把桑蚕产业列为农业发展重点项目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桑蚕产业,着重抓好等产业化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城区桑蚕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城区有桑园面积5.6万亩,年养蚕达25万张,亩产鲜茧122.4公斤,蚕茧产量0.51万吨,蚕茧年产值约2.4亿元。形成了以等乡镇的种桑养蚕基地。

  淮山淮山是区的传统特色产业,主产区是,已有80多年的栽培历史,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是地方特有的土特产,畅销区内外。已是淮山经销最大的市场,全镇共有收购和加工点20多个,初步形成了产、供、销、收购、加工产业链。淮山生产发展带动了一批农民进行淮山深加工增值,推动了淮山产业化的发展。全城区淮山种植面积2.3万亩,鲜淮山产量5万吨,总产值,。

  野猪*年来,区大力扶持养殖协会和市绿草原野猪养殖场发展,完成了野猪养殖协会商标注册及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市会长,目前,已发展成拥有个会员,年出栏1万多头商品野猪的养殖基地,产品畅销国内、广州、福建等地,还出口到东盟越南、缅甸等国家,年会员销售收元,户均获利元。

  芝麻鸭镇利用农村山涧沟渠大力发展芝麻鸭。百济芝麻鸭饲养在野外环境中,以稻谷、玉米、杂草等为食,因而“肉质细密鲜嫩、坚实、味道香醇有地方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几年来通过实施芝麻鸭养殖小区建设,促进了百济镇芝麻肉鸭万羽,出栏万羽,创利润多万元,“成为该镇一大农业特色品牌。

  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情况

  经过多年的引进和扶持,区农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带动作用。目前,全城区现有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规模(500万元)以上农业企业2家。随着农业龙头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发展,企业与农产品基地的利益联结和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日趋增强、效益明显。全城区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多个产业,涵盖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的'农业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产业化经营水*和养殖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今后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和市“菜蓝子”基地。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和扶持粮油、水果、蔬菜、食用菌、丝蚕茧、林产品、罗非鱼、畜禽等八大类农产品产业链。

  (二)大力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充分利用位于市*郊的区位优势,有计划地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依托现有的淮山、红龙果、野猪等名特优农产品品牌进行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重点在级公路沿线及周边推动休闲观光、体验农耕、观光农园、“农家乐”等创意农业的发展,打造一批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休闲娱乐与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

  (三)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依托城区交通便利优势,结合区农产品发展特点,通过大力招商引资,落实项目用地,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集市场、物流、检验、信息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集散地,突出区位优势特色,强化专业化规模经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农超对接工作,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及其组织,建立农产品运销渠道。

  (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引进和培育一批高起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使农业产业化上规模上水*。

  (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积极引导、扶持农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建种植、养殖、农机、流通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规模商品生产,使农产品上联龙头企业,下接农户,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创立自主品牌,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 4

  按照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深入学*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期,县委农工部就如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我县“三农”工作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不断向前推进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目的是摸清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为县委、县**制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现将调研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年来,我县各级**和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县委、县**确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立足资源特色,发挥比较优势,通过抓基地、强龙头、拓市场,选准着力点,从加大扶持上入手,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性地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1、总体规模增长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全县各地把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抓手,不断创新农村经营组织形式,注重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全面发展。20xx年底,全县拥有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500余个;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总值达到9。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达10万余户;约占全县总农户数的30%,其中直接带动农户5。1万户;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全县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年增加收入达3。1亿元。

  2、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通过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县涌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20xx年,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家,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5家;在这6家龙头企业中,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4家,达5000万元以上2家;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6家;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的5家,达1000万元以上的11家;县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7家,其中产值、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9家,达500万元以上的12家,300万元以上的达6家; 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个数发展到78个。这些龙头企业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是我县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龙头企业在带动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推动技术进步、产品质量安全和培植农产品知名品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中坚力量和带动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支柱。

  3、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日趋明显。全县已形成了一批布局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如46万亩军山湖清水大闸蟹养殖、80万*方米菌菇,33万亩双低油菜,46万亩水稻、20万亩芝麻、10万亩花生、10万亩大豆、12万亩果业、5万亩油茶、3万亩茶叶、年产20xx0吨禽蛋、300万羽水禽、100万头瘦肉型商品猪,6万头肉牛、12万亩瓜果、10万亩湿地松、3万亩花卉苗木、2万亩药材共18个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并呈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20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38。56亿元,其中养殖业总产值22。34亿元,粮食总产量456875吨,油料总产量40800吨,生猪饲养量超过98。14万头, 农民人均纯收入5527元,比上年净增500元。

  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全县出现了合作社、协会、联合体等多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的势头。到20xx年底,全县拥有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5家,其中,农业部示范点5家,省级示范点7家。按行业划分,种植业27家;畜牧业73家;渔业9家;其他6家。拥有社员和会员1250户,带动农户1。2万户,农民社(会)员人均纯收入8500余元。

  5、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完善。各地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注重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较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更趋牢固和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趋于多样化,主要有合同形式、订单形式、合作方式按利益返还形式、股份合作和按股分红形式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日趋活跃,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维护农民利益、实行行业自律和行业保护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形式正逐步向“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办企业的方向发展。

  二、存在问题

  1、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竞争力和带动力较弱。一是我县省级龙头企业尤其是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实力偏弱。二是企业加工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我县2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只有50%左右是加工型企业,而且这些加工型企业中又是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企业少。规模小、竞争力弱,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也较弱。

  2、企业融资困难,银企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我县龙头企业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融资困难。一是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大 多数产值在亿元以下,抗风险能力较差,有效的抵押物不足,银行信用等级不高,较难获得银行贷款。二是由于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银行放贷的风险相对较大,致使银行对龙头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担保机构实力较弱,担保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获取贷款的机会。

  3、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多尚未建立起市场运营机制。目前我县农业龙头企业仍是生产什么就卖什么,不是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这种方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过程中必将因市场的波动而出现较大的变化。另外,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由于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通常比较关注短期收益,农户利益很容易受到损害,很多与龙头企业签订的种养借贷合同难于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今后几年是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时期,发展农村经济、壮大农村特色产业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县将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提升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把工作重点放在培植龙头、引资发展、优化服务、形成合力等方面,使我县的农业产业化工作有一个新的提高、新的跨越。

  1、充分发挥**和职能部门的作用。重点强化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宏观规划和引导,一是重点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在农业产业化的实施过程中,**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愿合约、利益联动、风险分担、共同发展”的取向从利益机制和运转约束机制两方面入手,对其市场主体行为加以指导。二是引导市场加速建设,在推行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市场网络,建立健全流通服务体系,形成一个以批发市场为主框架、以各农贸市场为支撑、以各商贸城为网络、以农民产销组织为补充的四大市场流通服务体系。三是注意对主导产业的`引导、培育和发展,而不是一哄而起、盲目上马和盲目投资。四是建议县**设立产业化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对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贷款贴息、新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

  2、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优化农产品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加快特色和市场竞争力大的农业产业建设。第一,把畜牧业做成强势产业,大力发展生猪、(奶)牛、家禽生产,对新建的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猪舍建筑面积4000*方米)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对新建的存栏能力100头以上的(奶)牛场,对新建年出栏100万只以上的规模家禽养殖场,建议县财政给予8—1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扶持。第二,把水产业做成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鱼蟹、黄鳝、甲鱼等特色渔业。对新开发集中连片养殖基地,养殖300亩以上的;对新开发甲鱼养殖、黄鳝网箱养殖连片300亩以上,且带动农户100户以上的;建议县财政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扶持。第三,着力抓好蔬菜、食用菌、水果、油茶、茶叶、药材、芝麻、花生和花卉苗木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对新开发集中连片300亩以上且获得无公害级别证书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议县财政给予6—1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扶持。第四,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抓好“一大四小”工程,充分利用本地林业优势发展效益农业。

  3、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配合省、市产业化办实施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工程,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对新获上级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年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其他组织;建议县财政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4、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供销社、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创办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新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协会,建议县财政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2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同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

  5、多渠道筹集产业化发展资金。目前我县龙头企业大多是个体私营性质的民营企业,经营较为灵活,初期发展较快,但发展后劲不强。其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管理不强,20xx年,我们将鼓励企业走联合发展之路,实行股份制经营,走大联合大发展之路,同时,协调金融部门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加大对产业化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困难。同时,筛选重点项目组织申报,争取上级资金扶持。

  6、大力提高企业生产的科技水*。目前我县的大多数企业都属于大众化生产行列,真正知名特色的不多,主要是缺乏高技术、新产品的支撑,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生产效益低,发展后劲弱,风险大。今后,我们将引导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引进上加大投入,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

  7、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着力抓好农业招商引资,依托我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优化整合农业资源,精心包装一批招商项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举措,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综合开发山水资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副产品精加工、新兴产业发展、能源利用等六个方面,力争全县农业招商引资有大的突破,使全县农业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 5

  x是山区农业大县,在县域经济中农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因此,以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为抓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是加快x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战略。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年来,我县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挖掘农业优势产业资源,重点培育发展优势农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迅速壮大农业产业规模,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xxxx年底全县实现农产品加工总产值x.xx亿元,分别比xxxx、xxxx年增长xx.x%、xx.x%,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形势凸显以下特点。

  x、农产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发展时鲜水(干)果面积是xx.x万亩,年产水果x.x万吨,总产值x.x亿元,主要品种为李、梨、柑桔、板栗、锥栗等,主要是分布在文明、土桥、濠头、岭秀、永丰等乡镇;发展时鲜蔬菜面积xx万亩,其中田庄早季蔬菜x.x万亩,附城、三星、大坪、马桥、井坡等乡镇春菜、冬菜x.x万亩,马桥、延寿、外沙等乡镇发展朝天椒、生姜等蔬菜面积x.x万亩,商品蔬菜年产值达x.x亿元;在三星旱塘发展硒山茶叶种植面积xxxx多亩,在盈洞发展金银花种植面积xxxx多亩,在附城斗山、三星白泉、农科所等乡村推广省级水稻育插秧机械化面积x.x万亩,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热水、大坪、发展杂交制种面积xxxx多亩;在井坡建成了以龙丰、德峰为龙头的牲猪养殖基地,年可出栏生猪x.x万头。

  x、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稳步发展。我县现有规模农业龙头企业xx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x家,市级龙头企业或享受市级龙头企业待遇企业x家)。按发展类别分,规模养殖企业有龙丰生态公司、德峰养殖公司;规模粮食加工类企业有龙丰生态公司、旺发米业公司,其中旺发米业年加工优质大米xxxxx吨;规模木材加工类企业有荣盛木业公司,其中绿叶木业公司的“波林”细木工板、纯正木业公司的“汝垣”指节板获省级名牌产品称号;水果加工企业有祥丰果业公司,年可加工水果xxx吨;蔬菜加工企业繁华食品公司,年可加朝天椒xxxxx吨,联结朝天椒基地x万多亩,年销售额达xxxx多万元;茶叶种植、加工企业有旱塘茶场,联结硒山茶种植基地xxxx多亩;金银花种植、加工企业有利源金银花公司,在盈洞联结金银花种植基地xxxx多亩。随着我县龙头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对农产品基地利益联结和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日趋增强、日益明显。

  x、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年来,我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迅速,繁华食品公司的“湘汝”牌小米辣、龙丰公司的“龙峰”米粉、祥丰果业公司的“果之润”水果糕、旱塘茶场的“硒山茶”已获得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绿叶木业公司的“波林”细木工板、纯正木业公司的“汝垣”牌木地板通过ISOxxxx认证,其中“波林”细木工板、“汝垣”指节板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在产品认证方面,全县完成农产品认证xx个,其中无公害食品xx个,绿色食品x个;在基地认定方面,以朝天椒、水晶梨和蔬菜为重点,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x个,完成朝天椒、水稻、茶叶、奈李、水晶梨和蔬菜等产地认定xx.x万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化程度偏低。我县特色农产品种类众多,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各农业产业发展是有面积无规模、有数量无效益、有特色无品牌。如水果、蔬菜种植虽种植面积达xx余万亩,但由于缺乏机械化生产、规模化作业,集中连片种植xxx亩的都很少,很难形成产业规模、保持品质优势,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

  二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性不强。我县产值上xxx万元以上规模农业企业只有xx家,产值上xxxx万元的农业企业只有x家,产值上xxxx万元的农业企业仅x家,没有一家产值上亿元的标志性农业企业。由于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实力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强大的产业链。

  三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少,科技附加值低。除竹木加工企业外,我县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仅有繁华食品、龙丰米粉、祥丰果糕、旺发米业等四家,且大多是对农产品原材料初级加工,产业链条不长,科技附加值较低,赢利能力差,导致企业积累成长慢,难以迅速带动地方农业产业发展。

  四是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优势难形成。除“波林”牌细木工板“汝垣”指节板属省级名牌产品外,到目前为止,我县能走出郴州的农产品仅有“湘汝”牌小米辣、“龙峰”米粉、“波林”木地板等极少数农产品品牌,难以形成品牌优势带动x农业产业发展。

  五是创新开拓意识不强,制约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大部分是种养植大户、加工大户出身,又是典型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他们掌握的知识和应用新技术不多,对人才引进,品牌意识认识不足,创新抗风险意识不强,企业扩大再生产不舍得大投入,抑制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同时农民群众对机械化作业认可程度不够。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举措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处于初级阶段,要加快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实现科学跨越发展,就得突破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改进农业生产手段,实施机械化作业,扩大作业规模,培育发展优势农业产业,拓宽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领域。抓好该项工作需要各级党委、**的大力支持以及相关工作部门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引领群众参与。农机部门要注重发挥部门职能优势,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作业,全力促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x、突破传统耕作模式,探索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要进一步**思想更新观念,突破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把发展农业生产提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上来谋划,加强对各类新型、适用、耗能低、先进农机具的推广引进,通过举办农机作业现场演示会、产品交流会、农机化新技术培训会等有效形式,激发农民群众购机用机热情。积极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借鉴发展地区“农机合作组织+基地+农业机械”的`生产方式,力改过去传统人畜役耕作模式,进一步整合乡村现有土地资源,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积极鼓励引导农机合作组织实施开展农机集约化、规模化作业,加快推动我县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促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

  x、发展农机合作组织,发挥机械化作业优势。按照《x县“十二五”农机化发展规划》思路,立足县域农业资源优势,着力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提高农机综合服务能力。xxxx年,农机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重大决策,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发展蔬菜、茶叶两大产业。初步确定田庄、暖水、马桥、外沙等乡镇重点发展大棚蔬菜;附城、三星、土桥、三江口等乡镇重点发展茶叶产业。重点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他们对新型农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施规模化作业,以点带面辐射影响周边群众,增强发展农业机械的动力。农机部门应定期加强技术指导培训,让他们及时了解掌握新的操作技术,促进技术更新,全力推进我县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x、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机化发展水*。一是加大政策扶持。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抓手,围绕农业生产和农民需求,注重发展地方特色农机,继续加大农机补贴范围和力度,加强部门协调,强化技术服务指导,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发展水稻、蔬菜、茶叶、水果、畜牧养殖等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机械。二是注重示范引导。以省级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县为契机,加大示范项目建设力度,注重农机农艺融合,强化技术指导,以附城斗山、三星农科所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建设为突破,提高农民群众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认可,推进该项技术发展后劲,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深度推广普及应用,有效提高水稻生产械化水*。三是建立信息服务*台。充分发挥农机科技推广强大的信息资源优势,建立县乡农机信息服务*台,加强异地信息交流,及时掌握农机行业供需服务信息,为广大农机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信息,指导帮助他们实施跨区作业,加强异地技术交流,促进广大农机手增收致富,提升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水*。四是开辟“绿色通道”。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对所有参与跨区作业的农业机械,统一免费办理跨区作业许可证,帮助他们安全开展跨区作业服务,免收过路过桥费,优先保证通行,为农机社会化服务提供安全保障。

  x、发展地方特色农机,提升农业产业发展层面。发展地方特色农机加快本土化优势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加工、经营、流通,推进农业产业化薄弱发展环节。一是发展粮食生产加工机械。进一步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进程,保障全县粮食有效生产、加工、经营、流通。二是发展钢架蔬菜大棚。蔬菜是我县主要的农业优势产业,xxxx年底田庄乡钢架蔬菜大棚已发展到xxx余个,落实国家财政补贴资金xx万元。力争到xxxx年底,全县发展钢架蔬菜大棚xxxx个以上,争取国家财政补贴资金达xxx余万元,推动我县蔬菜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菜篮子工程”提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三是发展茶叶加工机械。茶叶属我县优势农业产业之一,农机部门要紧紧围绕县委、县**的重大决策,加强部门沟通联系,强化技术指导服务,突出发展茶叶加工等配套机械,到xxxx年底,全县发展茶叶加工机械设备xxx台以上,策应县委、县**重大决策,推进全县茶叶生产、加工、经营规模化发展,逐步提升了农业优势产业化发展层面。四是推广引进水果加工机械。xxxx年全县已发展时鲜水(干)果面积是xx.x万亩,年产水果x.x万吨,总产值x.x亿元,主要品种为李、梨、柑桔、板栗、锥栗等,通过推广引进水果加工机械,能有效提升水(干)果生产、加工、经营层面,促进水(干)果生产、加工、经营实现农业产业一体化,促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 6

  20xx年是郧县建特色产业促农民增收的主题活动年、完成“三个确保”的关键年,又是深入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年。为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探索产业扶贫的新路子,自3月份以来,县扶贫办组织专班,采取听取汇报、实地查看、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全县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成效及做法

  *年来,郧县抢抓重点村建设机遇,以整村推进为*台,突出农民增收核心,强力推进产业扶贫。20xx年全县“果菜药桑”特色产业基地面积已达到67。87万亩。其中已启动的105个重点扶贫村突破16万亩,人*达1。3亩,其中柑桔8万亩、木瓜4万亩、桑园1。5万亩、蔬菜1。2万亩、中药村0。8万亩、茶叶0。5万亩;养殖小区11个,为农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因地制宜,合理规划。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是产业扶贫的基础性工作,只有科学规划,才不至于让农民的苦干变为白干,才能让农民尽快看到希望,得到实惠。全县在实施产业扶贫时,进行反复调查、充分论证、科学规划。坚持把重点村致富产业建设与全县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和退耕还林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果菜药桑畜”等特色产业,突出柑桔、木瓜、胡桑三大主导产业,按照多乡一业、数村一品和规划进村入户的要求,办示范样板,发展畜禽养殖等特色经济板块。现在基本上形成了丹江库区柑桔带、退耕还林和二高山地区木瓜带、低山丘岭桑蚕带、城郊乡镇和国道沿线蔬菜带的产业格局。

  (二)整合资金,倾斜使用。

  产业扶贫,资金是关键。郧县整合财政、扶贫、发改、林业、移民和畜牧等各类资金,集中捆绑、倾斜使用,强力推进产业扶贫进程。一是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比重。启动实施的重点村,在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中,其中安排到重点村的财政扶贫资金至少40%用于产业发展;二是互助资金全部扶持。20xx年郧县被列为全省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县后,在城关镇黄土梁村、白浪镇杨沟村和胡家营镇土地沟村等3个村开展了村民生产发展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把互助资金项目的投向全部放在兴建致富产业上,切实解决了贫困户想发展又缺资金的难题,真正使致富产业扶贫到户。如:黄土梁村贫困户尚智云去年6月份借款3000元,养殖1000余只鸡,9月底全部出售,还清借款后,三个月内净赚1500余元。三是小额信贷重点扶持。把扶贫到户贴息贷款的投向重点放在兴建致富产业上。重点村推进到哪里,贴息贷款就安排到哪里,有效缓解了产业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快了产业建设的步伐。20xx年度扶贫到户贴息资金32万元(贷款金额640万元),共发展产业基地9600亩,发展牲畜1万多头、家禽8000多只。四是帮扶资金集中扶持。将中直、省市县对口帮扶资金集中用于发展产业。*年来,社会帮扶资金600余万元,其中用于产业扶贫*500万元,20xx年中国恒天集团帮扶郧县200万元,繁育经果林种苗100余万株,全部用于重点村产业发展。五是整合资源拉动产业。由县产业办牵头把产业化扶贫与退耕还林、库区村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集中力量、形成合力,打造柑桔产业村和木瓜重点村。

  (三)多方促动,扎实推进。

  产业扶贫的主体是农民,如何把农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郧县多方促动,让农民尽快得到了实惠,调动了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一是壮大龙头企业拉动。首先,立足特色优势产业,出台了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建立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项基金,对白泉酒业、十堰渝川泡菜公司、郧县南化红酒厂等10家市、县级重点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帮助龙头企业壮大块头,加强与基地联结,增强了拉动能力。其次,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兴建龙头企业带产业。培育发展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引进推广农业优良品种30余个,推广适用技术20余项;新开产业效益明显提高,产业优势更加突出。二是培植各类典型带动。通过提高品质、择优发展,以优质品种推进重点村产业建设提档升级。在重点村创办柑桔高产高效示范园样板、畜禽养殖小区样板等产业示范样板20余个、2万余亩。在畜牧产业发展过程中,重点抓了品种改良、种草养畜、小区特种养殖;同时,加强产业村典型和产业典型户的培养,为后来启动的重点村树榜样。三是突出重点推动。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他们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发展产业难度较大。郧县建立一名县领导带一个扶贫工作队帮一个重点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一个贫困户的帮扶机制。以“择贫而扶,极贫重扶”为宗旨,帮助贫困户发展高效经济林(园)或找准稳定增收的致富项目,从贫困户的种、养、加和产、供、销上全程服务,切实把扶贫到户的机制落实到实处。

  (四)加强领导,强化服务。

  加强领导、强化服务是实施产业扶贫保障。一是领导重视。郧县十分重视致富产业的发展。县委、县**将致富产业建设作为重点项目,列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工作优先安排,成立了县乡两级“扶贫产业建设开发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并将其纳入目标考核责任制,形成了产业发展的合力。二是加强培训。一方面注重产业建设的建园标准化和管理的科学化。围绕致富产业基地建设,聘请农业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进行现场培训,实现户*拥有1个科技明白人的目标。另一方面注重产业品种的优良化。在重点村培育科技示范园和示范户,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和推广辐射作用,实现了产品升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培育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在农民和企业、生产和市场、**和企业、农民和其他组织以及农民和农民之间构架了桥梁,起到了连接和粘合作用。全县打破传统性小而全、分而散、粗放性的经营模式,把农民有序的带进农业产业化运行轨道,不断培育和引导群众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城关镇黄土梁村把扶贫互助合作社与桑蚕协会有机结合,形成大户带小户、富户带穷户的拉动机制,全力发展桑蚕产业,仅两年时间就发展胡桑1000余亩;胡家营镇土地沟村探索出“支部+协会”的.模式,把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与专业协会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目前,该村种植桑树20万株,年养蚕1500余张,产值达60多万元,年收入过8000元的养蚕大户达30余家。

  二、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县产业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部分产业有了一定的规模,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制约该县产业化发展因素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

  (一)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带动力弱。

  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虽然有11家,但真正上规模、上档次农产品加工企业并不多,大多数企业经济实力弱、科技含量不高、产品结构单一、品牌意识不强、辐射面狭窄、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衔接不紧,“公司+基地+农户”的格局未完全建立,产业发展多由**包办代替,企业自建基地意识不强。

  (二)产业发展技术含量不高。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业科技推广不深入,农民*惯于传统种植,产业发展产前服务的多,产中、产后服务的少,种植栽培管理粗放,产量普遍较低,优质品种比例较小,市场竞争力低,农民把握市场信息和驾驭市场经济能力较差,盲目、被动地应对市场,很容易出现生产环节快速发展,产品销售环节过剩或短缺的现象,使农民增产难以增收,农民增收显得十分脆弱。

  (三)扶贫到户机制不健全。

  目前,该县金融部门对农业产业的投入与扶贫部门对接不紧,由于银根紧缩和贷款联带责任等原因,金融部门门槛高,贫困户可望而不可及,存在“嫌贫爱富”现象,贷款难的问题突出,直接影响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信心。由于贫困村和老区村大多分布在偏远地区、自然条件极差、基础设施落后,财政扶贫资金大部分投在基础设施上,投到产业发展上较少,尽管全县启动了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可以缓解部分农户生产发展困难,但覆盖面太窄,目前只有城关镇黄土梁村、白浪镇杨沟村、胡家营镇土地沟村三个村。另外,由于农业相比其它产业而言,属高投入、低产出、见效慢的产业,社会帮扶资金往往选择投入成本相对低、产出利润相对高,见效比较快的行业,加上政策引导还未完全到位,导致社会帮扶资金对农业产业的投入较少。

  (四)农产品营销体系不够畅通。

  全县农产品销售网络仍不键全,已建立的农产品市场规模较小,高档次农产品集聚较少,农民市场化意识不强,传统的“家庭式”营销模式根深蒂固,经营方式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单兵作战,组织化程度较低,缺乏对市场信息的正确把握;虽然有些乡镇村建立了中介组织,但与千家万户联系不紧,没有与农户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三、几点建议

  为了完成“三个确保”的目标任务,该县今年明年将启动实施83个重点村(20xx年41个,20xx年42个),全县扶贫工作面临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等特点,全县要强抓国家扶贫开发的机遇,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不断激发产业化扶贫活力,真正让农民有一个稳定的增收渠道。

  (一)要立足优势确立工作思路。

  一是立足优势产业建基地。围绕全县特色优势产业,逐年增加产业化扶贫投入,建成柑桔、木瓜、小水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引导农民提高基地建设质量,实现基地产品的优质、高产、高效。同时,在城乡郊区要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市场优势、信息优势,继续推广大棚蔬菜种植。二是长短结合抓规划。坚持以短养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长抓柑桔、茶叶、木瓜、核桃、小水果、中药材等,短抓烟叶、蔬菜、畜禽养殖等,,使一家一户的小产业汇聚成千家万户的大产业,形成“数村一品、多乡一业”产业格局。三是大力实施农村“五通”工程,继续围绕农村支柱产业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彻底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状况;四是继续巩固生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互助资金项目是新阶段扶贫到户的新模式,是解决贫困村发展生产资金短缺,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我们在办好试点的同时要加强巩固提高。

  (二)要培植龙头提升经营水*。

  搞好产业化扶贫,培植龙头企业是重点。一是坚持以“特色、精品、高效”为目标,围绕资源开发上项目,围绕特色农业搞加工,力争一年扶持2—3个龙头企业,通过3年时间,在全县逐步扶持和培植20家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前景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脱贫致富。二是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特色优势和政策优势,采取大规模、宽领域、多渠道的招商引资,吸引省内外客商到郧县投资兴业,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龙头企业。三是按照用好一个能人、开发一片基地、壮大一个产业的思路,大胆启用懂技术,精管理、善经营、能带动一方群众致富的能人,出台优惠政策,搞好跟踪服务,搭建展示舞台,让他们创办企业。四是建立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考核指标体系,实行动态管理,重点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财务状况、扶贫效益和经济效益等重要事项进行监测,健全和完善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要拓展市场,健全营销网络。

  一是大力发展信息中介组织和网络型中介组织,以各类专业协会、企业、合作社和能人销售为依托,逐步形成纵横交错、运转灵活、辐射全国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二是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增强辐射的思路,想方设法扩建现有市场,开创新型市场,对接外地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三是不断完善市场信息收集发布、质量安全检测、网络服务和配套设施建设;规范市场交易规划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农产品销售绿色通道;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欺行霸市的不法行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为龙头,以千家万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培育农村的中介组织——专业协会和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走“农户+协会或合作社+公司”的路子。

  (四)要依靠科技打造精品名牌。

  一是深入推广科技。结合产业化扶贫基地建设,建立以农广校为核心、以乡镇服务中心、企业技术服务为骨干的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和技术培训体系,力争每年培训农户2万人次以上,使大多数农户掌握了1~2门农村实用科学技术。二是培植精品名牌。始终把依靠科技攻关、培植精品名牌产品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力争形成一个支柱产业有一个名牌产品当龙头,一个系列产业有一批拳头产品作支撑,一个乡镇有一批特色精品作支柱的科技创新格局。三是推进标准化生产。以质量安全为核心,按照国家、行业、地方的质量标准建设基地,对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打造精品名牌。

  (五)要整合力量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加大对产业化扶贫领导。实施产业化扶贫是山区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是推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产业化扶贫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效果,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要亲自过问、亲自抓,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要广泛深入宣传,教育广大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坚持领导联系制度,对重点扶贫企业,帮助指导发展,协调解决难题;坚持部门帮扶制度,发改局、财政、扶贫、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密切配合,搞好管理服务,积极为扶贫企业找信息、选项目;加大对产业示范区建设的扶持力度,以点带面,推动产业化扶贫工作有效开展。二是建立项目资金整合机制。把财政、扶贫、发改、农业等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力量整合起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通过项目带动,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三是建立多元联动的长效发展机制。建立**调控、市场引导、企业主导、效益推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联动机制,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为推进产业化扶贫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各种措施,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经营,形成产业化扶贫的整体合力。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 7

  是个山区农业县,县域经济中,农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以及***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实施,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因此,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加快我县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战略。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一)三大主导产业根基稳固

  目前,全县已形成一批布局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刺葡萄、南酸枣、毛竹林等三大主导产业。据统计,全县已种植刺葡萄1500亩,南酸枣人工栽种5万亩,年产南酸枣鲜果3000吨以上。全县现有毛竹林面积67.6万亩,活立竹9861万根,年加工产品竹200万根,竹笋产量20000吨,实现产值2.6亿元,实现税收500万元,林农来自竹产业人均年收入达1200元。

  (二)六大特色产业区域化生产格局已成雏形

  基本形成了茶叶、油茶、花卉苗木、有机水稻、畜禽养殖、脐橙等六大区域性特色产业。

  (1)茶叶:以横水、铅厂、上堡、乐洞等乡镇为主产区的茶叶生产初具规模,全县茶叶面积25120亩,年产茶叶982吨。

  (2)油茶:全县现有油茶总面积达8.3万亩,主要分布在金坑、杰坝、思顺、上堡、过埠等乡镇,20xx年全县油茶籽产量750吨,茶油产量250吨,实现茶油产值20xx万元,有油茶专业合作社3家,油茶协会8家。

  (3)花卉苗木产业蒸蒸日上。等乡镇共有花卉苗木基地200个(处),总面积超过8000亩,主要品种有红豆杉、香樟、桂花、罗汉松等,20xx年全县花卉苗木产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

  (4)畜禽养殖:有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30家,其中出栏4000-10000头养殖场4家;有年出笼8000羽的家禽养殖场1家。20xx年生猪出栏9.5万头,家禽出笼77万羽。

  (5)以新世野农业开发公司为龙头的有机水稻种植1500亩,年产有机大米40万斤,市场前景看好。

  (6)脐橙种植面积7.3万亩,产量达9.2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主要分布在龙勾、扬眉、铅厂、横水等乡镇。脐橙果品分级、包装销售企业43家,其中规模以上脐橙加工企业12家。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逐步显现

  县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贵竹发展有限公司、省华森竹业有限公司、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县林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市级龙头企业4家(县宝龙果业有限公司、县鑫丰人造板厂、县赤水仙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君子谷野生水果世界有限公司),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9家(其中:种植业81家,林业25家,畜牧业23家,渔业1家,农业服务业6家),20xx年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有7家(涵盖种稻大户、苗圃基地、特种养殖等行业)。

  (四)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年来,县委、县**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优惠措施,努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20xx年,县委、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xx年起每年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000万元,共计20xx万元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尤其在刺葡萄、南酸枣、大棚蔬菜等产业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给予了大力支持,激发了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五)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我县目前有8个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了农产品质量认证,认证产品涉及茶叶、脐橙、大米等21个产品,认证面积达到83591亩,其中无公害认证3万亩,绿色认证5万亩,有机认证3591亩。“高山茶”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受理,“野生刺葡萄原产地”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无论是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还不强。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较大的只有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南酸枣加工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君子谷公司、新世野有机大米、崇峰罐头食品等企业正处在发展壮大时期,还有很多拓展空间。从龙头企业对主导产业的带动面上来看,还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而形成的产业集群。

  2、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与农户分散经营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的矛盾,农民恋土情结与土地规模经营的矛盾,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矛盾,如何通过现行土地制度的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现阶段农村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3、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程度不高。就农业投入的风险评估而言,农业产业面临市场价格、自然灾害、政策调整等方面风险,使产业集约化经营很难建立完善的价格体系,市场价格好,农户不按合同向企业提供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企业不愿按订单收购,造成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销售的矛盾相当突出。

  4、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特色产业发展缺乏有力支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农业技术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当前的一些服务内容、措施、办法、手段已跟不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对市场信息的调研、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特种种养业技术支撑还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特别是在农民急需的销售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资金服务、法律和文化等公益服务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工业反哺农业的.新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不仅可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我们要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贯穿整个新农村建设的始终。按照“做强龙头、做大基地、做精加工、做活营销”的发展理念,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服务、着力提升农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种养加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对农民增收带动能力,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发展。

  1、培育壮大本地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我县要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加快扶持,像“君子谷”、“齐云山”等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力争强的行业“航母”。从而彻底改变我县经济结构单一的“一钨独大”的经济格局。一是从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引导企业强强联合,用市场的方式,积极引导和督促全县同类型的龙头企业具备条件的加强横向联合,实行品牌、技术、产品、信息、资源共享,搞好分工合作,努力整合建设跨区域的大型龙头企业。例如我县茶叶、脐橙、竹业都不同程度出现厂家多、品牌多、“小而全”、竞争力低下等现象,非常有必要进行整合经营;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帮助企业在发展中做强做大,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企合作,引导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生产、储运、保鲜、精深加工、包装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与国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密切合作,开展联合研究、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

  2、强化农业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围绕南酸枣、刺葡萄、茶叶、竹笋、有机大米、油茶等产业,切实利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并制订优惠的政策,千方百计引进几个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来我县落户,建设规模农产品基地、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和加工营销等,利用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畅达的市场销售网络,建成一批一头连接农户,一头紧贴市场的农业产、加、销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加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化建设力度。围绕刺葡萄、南酸枣、竹业、茶叶、油茶、有机大米等主导(优势)产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制定发展规划,搞好产业布局。采取订单农业等形式,加强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联系,引导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企业+合作社+基地、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形式,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解决好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合作社、农户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组织生产,使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所要求的品种、质量和加工能力相匹配。

  4、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作机制。一是通过签订合约,合理确定农产品收购价格,实行最低保护价;二是在再生产各环节上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调整各利益主体间的分配关系;三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以资金、技术、土地、劳力入股,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共享*均利润或超额利润;四是建立风险保障制度,从再生产各个环节经营额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风险基金,以调节市场供求变化和自然灾害给各方所带来的损失;五是加强对合约的法律监督和仲裁,维护合约的严肃性。

  5、切实解决产业化经营资金。资金不足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最大困难。一是要加大力度争取外资。要利用苏区振兴的政策优势,争取更多的国家扶持;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到我县从事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二要稳定政策、用活政策,围绕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建设的需要,逐步建立健全**补助、企业参与、农户自筹的涉农政策性保险体系,减轻农业投入风险,吸引县内外社会资金、民生资金从事农业规模化经营。三要积极治理金融环境,促使涉农贷款良性循环,提高金融部门的放贷积极性。四要加大现有政策性资金整合力度,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6、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一是各涉企部门应迅速转变职能,要以企业、合作社和农民为中心,企业和农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服务内容。二是坚决打击对企业、合作社、农民在服务过程中的“吃、拿、卡、要”、故意发难等行为,改善企业的投资环境,切实为企业搞好服务。三是转变服务方式,允许有一技之能的工作人员,停薪留职承办产业基地,开展技术承包、技物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 8

  金秋九月,你们不辞辛劳,莅临我镇调研指导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为此,受唐**、魏镇长的委托,我谨代表洛泽河镇党委**及全镇农民朋友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按照会议安排,现就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洛泽河镇是一个集干热河谷、二半山、高寒山区为一体的农业大镇,属中深山深切割山地地貌,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幅员面积29***7*方公里,最高海拔2780米(全县最高点),最低海拔850米,相对高差1930米,立体性气候突出。全镇有耕地6.2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仅1.03亩,*坝面积不足2%,林地22.3万亩,森林覆盖率24.8%,是耕地面积的3.5倍。辖13个村2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055人,其中农业人口5834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5.5%,20xx年末,全镇农民人均有粮216公斤,人均纯收入2424元。

  *年来,镇党委**按照“一产调结构,二产抓服务,三产建*台”的目标定位,在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基础上,积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生核桃、花椒、烤烟、魔芋、蔬菜

  等特色产业种植和生猪、土鸡养殖。初步构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新体系,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林产业初具优势规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靠山吃山”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思路,坚持把核桃、花椒作为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加以培植,20xx以来,全镇规划完成核桃种植7个村73个村民小组11.3万亩,花椒种植5村43个村民小组2.95万亩,漆树种植2村20个村民小组1.05万亩,20xx年,仅退耕还林种植的3000亩花椒,收入就超过1500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257.1元。同样,2年后,10多万亩核桃将成为全镇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块状日益明显。

  (二)畜牧产业不断壮大。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化发展,把全镇13个村划分为“河谷果蔬区、二半山粮林区、高寒畜牧区、粮烟综合示范区、工矿经济区”五大发展区域。在虎丘、大寨、龙潭、太坪四个村上半村和笋叶村高寒畜牧区,重点抓好土鸡、能繁母猪、商品猪示范小区建设。*年来,全镇已建生猪养殖小区3个,扶持规模养殖大户6户,规模养殖户生猪出栏占全镇比重的.15%。沿蚂怀线和猫谢线建立毛坪湾湾滩、虎丘朝门“现代养猪项目”各一个,扶持养殖户100户;在虎丘村三寨、小苗、朝门新建“退耕还林后续养猪项目”一个,带动扶持养殖户148户。建立虎丘芦茅、小苗、三寨万只土鸡养殖示范点,示范点有上千只4至5斤土鸡已上市。目前土鸡养殖初见成效,为农民带来不错的收益。

  (三)其它产业得到有力巩固。20xx年,规划完成蔬菜种植15600亩,其中核心样板840亩;完成魔芋种植6600亩,核心样板1600亩,根据目前市场价,预计魔芋一项收入将达1400多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200多元;烤烟规划种植5700亩,市级样板1000亩,7月份如没有遭受大雨冰雹灾害,烤烟将是我镇献鸡、簸以、仓盈三村烟区农民的经济支柱产业。

  (四)农业生产组织更加完善。为了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增加产业经济的市场竞争能力,自20xx年以来,洛泽河镇相继成立了洛泽河镇花椒协会、虎村核桃产业协会、向家蔬菜协会等农业产业化新经济组织。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规范产业协会,明确协会职能,进一步建好产业发展的服务保障机制,真正做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经济、技术保障。

  二、下步发展计划

  为加快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是产业良性发展的前提,要做大做强各项农业产业,必须进一步搞好发展规划。一要注重产业规划的科学性。按照“功能分区、布局合理、资源集约、生态环保”的总体要求,降低开发建设成本,加速产业集聚发展。二要注重产业规划的前瞻性。根据全镇不同的资源条件、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潜力,紧密结合长远发展需求,科学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努力完善配套设施,有效避免低水*产业结构,确保农业产业可持续长足发展。三要注重产业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执行建设规划,杜绝农户无序发展,促进核桃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加大产业建设投入。要建好各项农业产业,必须加大投入。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抓住产业发展政策机遇,有重点的增加产业建设资金投入,不断改善交通、水利等基础条件,积极拓展各项产业发展空间。二要坚持集约利用土地。规范实施地上栽核桃,树下种牧草的复合型开发模式,辐射带动畜牧产业的发展,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和资源环境容量。

  三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对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立足村情、社情,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产业管理机构,使产业管理机构的职能职责制度化,为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产业发展上档次、上水*。二要建立精简高效的服务保障机制。按照农村经济专业和经济组织的要求,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依托产业优势,争取扶贫项目资金,规范扶贫互助合作社,为产业发展提供经济保障。三要打造配套和谐的产业发展环境。按照实地、实际、实效的原则,通过会议、举办科技培训班,现场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广大农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邀请知名专家举办科技讲座,对镇、村、社干部进行培训,推广普及产业技术,提高管理水*,营造配套和谐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 9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西吉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42万亩,种植马铃薯120万亩;牛、羊、猪、禽存栏7074万头,出栏6775万头,肉类总产量11万吨,优质牧草留床面积7615万亩,实现牧业总产值21亿元;设施农业及西芹总产值21679万元;新建拱棚14598亩,维修日光温室224座,设施农业投入生产17265亩;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面积39797亩,其中:拱棚37397亩,日光温室2400亩;完成旱作节水农业覆膜保墒面积1633万亩。

  马铃薯总产在180万吨以上,全县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55万个羊单位,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木业总产值3.6亿元,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350元以上;西芹实现总产14万吨,西芹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农民人均西芹产业纯收入达到180元;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保墒面积23.8万亩,实现农牧业总产值14.4亿元。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成自治区级现在农业示范基地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7个,农牧业科技示范点40多个,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9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家。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3个,生产单位21个,产量达到100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全县绿色产品生产企业2家,绿色产品产品数2个,绿色产品产量达到53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年来,西吉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论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马铃薯支柱产业的问题:一是加工不足(原料不足)。老百姓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执法单位执法不严,导致马铃薯的偷盗情况越来越严重。二是由于品种的落后、老百姓种薯的选用认识不足。三是马铃薯没有统一包装,只能卖原材料,导致价格不如区外。四是马铃薯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老百姓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到位。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由于西吉县的龙头企业基本上都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加上**财力困难,无力投入大量资金扶持,使龙头企业发展很不景气,信誉度不高,很难得到农户或农民的大力支持,反过来与产业基地、农户关联度底,对农户和农民的带动力不是很强。农村剩余劳动力依托产业化发展,实现就地转移的空间不大,容纳人数不多。从企业销售收入上来看,西吉县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的仅有4家,其余的都比较少,缺少规模大、效益好、品牌响、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从龙头企业对主导产业的带动面上来看,还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而形成的产业聚集群。

  2.区域化布局不均衡,基地建设规模扩大比较困难。产业总体上分布不均衡,对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建设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拿马铃薯来说,尽管走向了国内、国际市场,首先高品质的产品数量如果满足不了外商的需求,创汇增收的前景也就不会很乐观。另外,西吉县农业特色产业优势目前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尤其是西芹、胡萝卜、小秋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的扶持种植、加工转化前景没有拓宽。

  3.农业产业链条延伸难,农产品转化增值率低。产业链条的长短,决定着农产品转化增值的大小。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农产品加工链条短,仍然停留在原料销售上,只有一个"链条节",即使加工,也只是简单的初级加工或粗加工,农产品附加值低,加之生产上是家庭式分散经营,流通上是各自为政、小打小闹式营销,以致农业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形成产业。

  三、改进措施

  必须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品牌优势,走"农业稳县"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优、调特、调名、调强为突破口,以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城镇化的战咯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巩固马铃薯产业,提升草畜产业,培植西芹等特色优势产业。扶优扶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突破加工业,打造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努力把西吉建成绿色农业经济强县,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1.在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上,**传统思想观念,跳出农业抓农业。要以抓企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作为整体来抓,从项目选择到论证、决策,从业主确定到招商引资,从经营机制到项目管理,从市场营销到品牌确立,都进行项目化运作;从原料基地生产到农产品加工,从产品开发到市场策划都按企业化模式运行;从组织贩运到流通销售都按市场化模式营销。特别要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市场化、社会化服务,聚集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构建成新型农村农业产业体系。

  2.在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上,突出区域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构建大农业、大产业。要引导农户间相互联合,整合资源,实行大户联动发展,将产业办出规模。特别是乡镇要加强区域间横向协作,消除自我封闭,共同规划发展适宜本乡镇、本区域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确定之后,用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集中生产要素,重点突破,形成规模,凸显特色。

  3.在农业产业发展措施上,加快以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为主的各项改革,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条件。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是建立良性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改革,重点要强化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户之间,外出务工,经商农民之间采取招商租赁、承包权转让等自由流转土地,采取**扶资、培养技术。联片经营等形式,使土地向大户集中、向能人集中、向农业企业集中,实现土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要组织引导滞留在土地上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上的农民,以城镇化来促进农业产业化。

  4.在农业产业发展经营上,重点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龙头企业,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要立足优势资源和地方特色,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结合,积极发展种植、畜种繁殖等科技型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现有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兼并、联合,整合资源,优化结构。鼓励工商企业兴办农业企业。总之,要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产业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群体,增强市场开拓和辐射带动能力。

  5.在农业产业发展流通上,着力建设以农村市场为主的流通*台,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要结合城镇建设和乡镇主导产业定位,根据区域产业、特色和功能,尽快启动区域主导产业交易市场,专业市场以及大型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设,并将其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规划、同建设,使城镇化、市场化同步发展。此外,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择优扶优,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

  6.在农业产业发展指导上,切实转变行政职能,提高服务水*。**对农业产业的指导服务要从以前包打包唱的行政命令转移到宏观指导、制定规划、政策扶持、培育市场,调节利益上来,走"企业面向市场一一**扶持企业一一企业组织生产"的路子,由企业自行规划产业基地规模、开展扶术指导,回收产品、开拓市畅**只研究扶持、投入等政策,培植社会化服务体系,调解公司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以及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督促企业提高履约率,促进农户与企业从一般的买卖关系变成利益共同体,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利益,而且还分享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逐步建立企业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 10

  根据市农委产业化办公室关于转发《 开展全省担保公司发展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 》精神,我们积极深入有关担保公司、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担保公司一家,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分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xx年9月,主要出资单位是***县城市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注册资本20xx万元(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5.2亿元)。*年来,***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分公司先后为我县的昌裕食品、正德食品等多家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有效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担保公司少,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业务量偏小。

  三、建议和对策

  担保公司的发展是破解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建议各级**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出资组建或其他以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为主营业务的担保公司的扶持力度,提高担保公司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积极性,以有效解决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菁选(扩展4)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9篇)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

  一、铸造业发展的现状

  铸造业在我县已有上百年历史,始于清朝末年,发韧于三塘铺境内,以手工和简单机械操作,产业基础雄厚。九十年代初,三铸产业达到鼎盛时期,创造了辉煌的历史,1994年,仅三塘铺镇一个乡镇就拥有高锰钢生产厂41家,制锅厂35家,铸管厂30家,铸铁厂和铸铝厂各100余家,每年上缴国家税收800余万,几乎到了村村办厂、户户冒烟的境地。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三铸产业在九十年代末期跌入低谷,其中受冲击最大的是铸铝业,现已完全淘汰出局,而铸钢和铸锅业,通过加大技改投入,引进新工艺,扩大和更新设备,逐步得到苏复,目前,仅三塘铺镇就有铸钢厂28家,制锅厂6家,翻砂铸铁厂2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家,至20xx年止,全镇铸钢产能达到4万吨,制锅产能达到1000万口,铸铁产能达到2万吨,20xx年铸造产业完成产值6亿元,实现税收1600余万元,产业逐步向甘棠、青树坪、经开区、永丰镇等乡镇延升拓展。

  二、加快铸造业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加快产业发展条件具备、时机成熟。一是资本人才储备较为雄厚。我县内目前铸造企业130余家,另外双峰籍人在广东、佛山、昆明等地创办铸造企业 160余家,铸造业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有现成的厂房、设备和技术,涌现了一批资本雄厚、经验丰富、市场诚信度高的领军企业,如三塘铺镇的五星重工有限公司。二是技术升级步伐加快,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双峰铸造业不断提升技术含量,产品实现多元化,铸钢产业热处理工艺已实现煤改电,模具上普遍运用消失模技术,产品也由过去单一的高锰钢铸件更新为高合金钢、高铬钢等耐磨性能更强,使用寿命更长的产品,制锅产业也从单一的土锅子转型生产精制铁锅、真不锈铁锅等产品。三是销售渠道较为稳定。双峰铸造业依靠多年的经营,开辟了一条较为稳定的销售渠道,也有了一支专业的销售队伍,如恒盛锅厂与美的、九阳等国内知名企业对接,成功取得一级供货商的资质,长期供应配套锅具。

  (二)铸造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场需求较大。铸造是制锅之母,是汽车、石化、钢铁、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的基础,*《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把中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湖南、广东等省相继制定了打造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战略,因此发展与装备制造业唇齿相依的铸造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此外,高锰钢铸件作为各类破碎机、球磨机配件属于易损易耗品,国内需求达200万吨,到目前为止,高锰钢产品应用已有100多年历史,市场经久不衰,尚未找到理想的替代品。民用铁锅作为生活必需品,也属于易损品,国内市场本身就大,加之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向各成员国推荐使用*生铁锅,尤其是家用电磁炉技术的发展,使用精铸铁锅既节能又环保,还对人体健康有益。

  三、加快铸造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双峰铸造企业从整个行业来看,仍然处产业链的中下游水*,加快发展还面临着四大制约因素。

  (一)国家产业政策制约。我县铸造企业大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受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国家通过提高电价和提升环保审批门槛,对铸造企业进行制约。环保部门对未使用电热处理炉企业停止核发排污许可证,三塘铺只有小部分铸造企业办理了排污许可证,无法达到环评要求的企业,工商营业执照不能通过年检,面临关闭的危险。电力部门对铸造企业电力增容也提高了审批门槛。

  (二)技术设备制约。我县铸造产业起步较早,但规模小、档次低、生产技术落后、装备较差,我县产品仍然停留在毛坯件、半成品阶段。机械加工设备落后,更谈不上精密加工,档次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检测设备欠缺,三塘铺除长江耐磨铸件厂和建设机械厂外,没有一个厂家拥有化验设备。成型设备落后,三塘铺除了铸钢企业使用中频机组和电热处理炉外,大部分制锅、翻砂厂家还是使用冲天炉。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我县铸钢产业与浙江金华、广西梧州齐名,规模与产能相差无几,但由于金华、梧州九十年代以来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上述两地大部分铸钢企业年产量超过20000吨,年产值超过亿元,利税超过千万元,而我县至今没有一家这样的企业。

  (三)集群发展制约。双峰铸造业缺乏龙头企业的拉动,在三塘铺镇仅五星重工有限公司年产能突破5000吨,最大单件达8吨,尚没有一个能生产加工单件20 吨以上的大厂家,原料供应、产品销售两头在外,产业链不完整,缺乏能够整合和带动整个行业发展的整机装备和生产性配套企业,缺乏扶持农用机械产业发展类型的产业政策,没有形成有效的行业自律,铸造业基本上是自我发展、自生自灭。所谓集群发展,几十年来,一直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质性的大动作。企业管理不规范,多数企业属于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经营策划,企业文化,财务管理,现场管理非常混乱,缺乏现代企业发展理念。

  (四)企业环境制约。一是融资难,限制企业发展和改造。由于历史原因及银信部门门槛较高,无法达到贷款条件,铸造产业向商业银行融资较为困难,限制了企业发展,某铸钢厂老板反映,他的铸钢厂年产能可达2400吨,并且销路不成问题,但由于资金不足,在银行贷不到款,企业20xx年产量仅1200吨,达产率仅50%。二是税赋过重,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县铸钢产业均按电能消耗核实产量和税收,目前在我县年产量1000吨的铸钢企业每年缴纳的国地两税约30 万,而据在外地办厂的铸钢老板反映,他们年产量1000吨的铸钢企业仅缴国地两税10万元,税负环境非常宽松。不少企业主由于税赋较重,将厂子搬往了外地。三是少数部门以利益为重,乱检查、乱罚款等现象仍有发生。有些外地老板甚至为此放出狠话:你们双峰那个鬼地方,我再也不来了。

  四、加快发展我县铸造产业的建议

  (一)重新定位铸造业。铸造业虽不是国家发展的朝阳产业,但也绝不是国家完全限制的夕阳产业,它是机械装备制造业之母,属基础产业。我县的铸造业也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铸产业了,它是符合现代机械装备制造业要求,适应现代市场变化的基础工业,消除认识上的误区,规避国家政策限制,寻求政策支持。

  (二)加快规划,建议促进产业整合升级。建议以青三甘为核心,在潭邵高速公路三塘铺出口处建设铸造工业园,参照经开区的优惠政策和成功经验打造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产业集群带,力争通过3—5年时间培育3家左右产值过亿税收过千万的龙头企业。建立一个废铁供应和铸造产品专业市场,组建铸造协会,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规范管理,抑制内部恶性竞争。时机成熟时整合铸造企业,成立集团公司,推动我县铸造业规模化发展。

  (三)加大内引外联,优化发展环境。*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革新和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自主开展造型工艺、铸炉熔炼、材质配料等方面的研究;由*出面与我省境内的大型知名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如三一重工、中科重科等联络协调,力争使我县铸造企业成为这些上市公司铸件定点供应商。

  (四)适时成立县铸造产业办公室,指导协调上述各项工作。只要*真正重视扶持铸造产业的发展,我县铸造业突破瓶颈,形成气候指日可待。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2

  一、发展现状

  我县以金属钨为主的硬质合金产业,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废旧合金回收,合金刀具经销、再生合金生产三位一体的特色产业。在硬质合金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经销钼、钒、钛、镍、铌等稀有金属,并相继建设了金都、城大、世龙、上大、嘉兴等一些生产企业,与各大钢厂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目前钨及其它稀有金属产品的销售收入40亿元,是省重点产业集群之一。

  全县稀有金属生产企业45家,主要产品有合金刀具、矿山工具、耐磨零件、高速钢工具,再生碳化钨及钨铁、钼铁、钒铁、镍铁、铌铁,镍铜合金、镍鉬合金、高速钢坯材、高温合金等,主要供应机械加工、装备制造、矿山采掘、石油化工、钢铁特钢等领域。全县废旧合金、合金刀具及其稀有金属经销业户有500余家,其中有一半以上分布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有几千名业务员常年跑遍全国各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销网络。目前全县稀有金属产业从业人员10000余人,年销售收入40亿元,税金5000万元。

  二、存在问题

  1、我县是全国最大的废旧硬质合金及废钨料购销集散地,年经销量*万吨,而本县再生利用量只有3000多吨,大部分废料被外地利用,急需提升废钨再生利用规模。

  2、我县硬质合金生产企业都是年产一、二百吨的中小企业,产品品种单一,技术附加值不高,在低端市场竞争,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弱,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中高端迈进的良性发展格局。

  3、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品牌没有形成市场影响力,甚至有个别冒牌营销行为,在业内对产品存有偏见,不利于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4、*几年,等地相继建设了废钨回收加工基地,大部分原料来自,对我县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

  5、产业链条分工不细,聚集效应差,特色优势放大效果不明显,在产业链条各关键节点需要龙头企业或重点企业加大支撑能力。

  三、下步措施

  1、明确发展方向。紧紧依托废旧合金及其它稀有金属集散市场的优势,走再生加工、循环利用的发展之路。巩固壮大回收市场,确保资源聚集地位;提升再生加工技术和工艺水*,做大循环经济规模;健全产业链条,开发生产高附加值新产品;打造全国钨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2、成立钨业协会。以钨资源综合利用为发展主题,立足,面向全国,打造没有矿山的战略金属生产基地。成立钨业协会,*期以及周边南宫、故城等从事合金生产加工、购销流通、制品交易等企业,组成行业组织、抱团经营、优势互补、沟通交流、自律自强。

  3、建立服务*台。以研发、检测、网络、信息、物流、人才交流、融资服务等多位一体的产业服务配套体系,为产业发展搭建全方位的服务*台。

  4、谋划建设合金市场。把及周边县市的经营业户纳入一个功能完备的市场体系中,即可迅速巩固合金产业聚集效应,又能增强县域经济的城市功能,确保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形成市场支撑产业,产业促进市场的良性循环。

  5、靠大联强,打造骨干龙头企业。我县合金企业具备资源、市场优势,而国内大的企业集团具有资金、技术优势。与大企业联合协作,是加快产业做强做大的一条途径。

  6、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走科技创新之路。积极拓展国内外两大市场,创建自主品牌,提高产品的声誉。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3

  一、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

  *年来,我市健康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基础医疗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居民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服务领域全方位拓展,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一)基础医疗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1、基本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2015年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人数达到60.6万人,参保率达到98%,全市2.02万名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和5.29万名困难企业职工全部参加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将“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列为承诺为民办的实事之一,比省定标准290元高出10元,成为全省人均筹资唯一达到300元的地市。新农合参合人数56.93万人,参合率达99.21%。

  2、基本医疗保障水*不断提高。2015年我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由22.5万元提高到28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由13.5万元提高到15万元,是我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3%,初步建立了城镇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信息系统;大力推行社保“一卡通”工作,共发放社保卡58万张,超额完成省下达的45万张发放任务。率先在全省出台了市级统一的补偿方案,2015年全市统筹区域政策范围内补偿比达到了75%以上,封顶线达到12万元,均超过省定目标。

  3、商业健康保险制度基本确立。2015年6月,我市建立了城镇职工大病统筹保险制度,制定了《XX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并将此工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大地保险公司山西分公司承办。同时,我市还建立了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制定了《XX市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实施意见》,规定了参保居民在报销医药费用时的相关细则。

  4、基本药物制度逐渐完善。我市目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配备使用了基本药物,按规定实施了医保支付政策。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全部实行省级网上招标采购和统一结算,确保了基本药物供应及时和货款安全、按时上缴。2015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各级医疗机构向配送企业回款3202.81万元,建立完善基本药物采购新机制工作取得新进展。

  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建立了多渠道补偿机制。2015年基本药物

  零差率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共计646万元, 基本公共卫生经费3183万元。各县(区)根据《XX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办法》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核定收入项目为医疗服务收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收入、药品收入及其他收入;核定支出项目为人员经费支出、业务经费支出、药品支出及其他支出。

  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稳步提高。一是强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和转岗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工作;二是认真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和养老政策,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我市1620名乡村医生现都已参加新农保。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村卫生室,按行政村核定3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予以补助。对无卫生室的村公开招聘的大学生村医,在聘用期间其补助标准因不低于每人每月800元,2015年全市下拨村医补助经费350万元。

  7、基层中医药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我市对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非常重视,各县区*均加大了投资力度,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了中医医疗设备,在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适宜的中医药服务项目。其中:XX县创建成为山西省唯一一家国家级第二批“治未病”预防保健试点县,并成功创建为省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XX县的基层中医药创建工作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二)居民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阳泉是全省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截至2015年,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数的14.58%,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市老年人口将占到全市总人口的18.19%以上。*年来,市委、市*十分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不断优化养老设施建设,积极创新养老服务形式,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主导、民政牵头、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1、政策环境日渐完善。2015年,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阳政办发[2015]53号),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政策得到进一步细化,该《意见》具体明确了我市“十二五”期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监督管理和保障措施,从土地保障、资金补助、人才培训、税费减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扶助范围和内容,提高扶持标准,扶持政策更加完善。

  2、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社会养老福利机构46所,其中市级公办养老机构2所;县(区)级公办养老机构2所,XX县、郊区各1所;乡镇敬老院33所,分别为XX县10所,XX县15所(包括分院1所),郊区8所;民办养老机构9所,分别为市级1所,XX县1所,XX县3所,郊区3所,矿区1所。

  3、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全面启动。为了更好地落实市*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已有5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基础上,今年7月份,民政局制定出台了《XX市2015年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今年要完成14个城市社区和50个农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任务。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以上项目完工后,日间照料养老床位将达到700张。

  4、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逐步推进。*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并逐步推行养老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的稳步提升。2015年以来,全市共参加民政部、省民政厅组织的各类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80余人,同时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性养老助老服务活动,全市现有助老服务志愿者*5000名,为全市提高养老服务整体水*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

  *年来,在市委、市*的正确领导下,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三边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群众体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全民健氛围日益浓厚。

  1、场地设施建设数量大幅增加。已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960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69条,乡镇全民健身活动广场8个,全民健身中心1个,全市人均体育设施面积达到1.14㎡,群众体育的物质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2、健身组织不断壮大。成立了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批准成立了24个体育协会,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2000人,创建完成国家级体育先进社区2个,省级体育先进社区2个,全国体育先进乡镇7个,省级体育先进乡镇11个,群众体育的网络组织不断完善。

  3、群体活动品牌创建成效凸显。以“五个百万人群”和“两个关爱人群”为重点的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打造了“全民健身大拜年系列活动”、“XX市足球联赛”、“XX市乒乓球联赛”、“国际篮球邀请赛”、“元旦登高、长跑、越野活动”、“8月8日全民健身日大型体育展演活动”等众多品牌赛事,举办了“汽车场地越野赛全国邀请赛”、“山西省第十九届传统杨氏太极拳比赛”、“山西省‘体育三下乡’桃林沟村健身行系列活动”、“迎奥运万人长跑”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赛事活动,形成了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二、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总体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基础医疗保障体系方面:一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尚需继续完善。我市现有医疗机构尤其是县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医疗技术和设备以及人才等,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要求;二是基本药物制度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人员少,基本药物品种、数量少的问题,加之没有单独的医保网络系统和收费系统,极大地制约了医保职工购买基本药物的积极性;同时,由于配送机制不完善,配送不及时,基本药物品种与需求不相适应,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后的财政补偿资金到位缓慢等,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基本药物积极性不高,基本药物的推广受到一定影响。

  (二)居民养老服务体系方面:一是养老服务发展落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养老服务的整体水*与社会需求差距较大,发展步伐迟缓,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低于全国*均水*;二是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资金严重匮乏,财政投入不足,政策扶持不够,没有很好地调动社会化养老的积极性,存在基础设施数量少、条件简陋、功能不全等诸多问题,难以满足人

  民群众对养老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三是养老服务建设用地难以解决,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多年来,我市在制定城市居住区规划时,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都没有很好地将社会福利设施特别是老年人服务设施纳入公共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存在着养老服务设施用地难的问题;四是服务理念落后,服务内容单一。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相对滞后,而且在服务理念上也存在很大差距。如:占全市养老机构比重71.74%的乡镇敬老院,在服务内容上,仅仅局限于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照料,而其他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尚未有效开展;五是随着我市老年人口基数不断增大,三口之家等家庭日益增多,“421”家庭结构已大量出现,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子女工作压力大、闲暇时间少,外出读书、工作、经商、留学人员增加,“空巢家庭”越来越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日益弱化,急需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来解决;六是严重缺乏高标准多功能的大型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目前,我市市级老年福利机构只有2所,空余床位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城市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三)全民健身构建方面:一是群众健身意识有待提高,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人数比例偏低;二是公共场地设施不足,公共体育设施数量、面积和质量不能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的需求;三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覆盖范围不够广泛,城乡基层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四是城市、农村区域之间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差距较大,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事业,兴办体育健身产业的积极性尚未充分发挥;五是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财政投入机制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关于促进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健康的国民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国民健康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民族兴旺的重要保障。健康是生产力的基础,对经济发展来说,投资于健康,就是投资于生产力和投资于未来。疾病、伤残和死亡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为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引导、市场驱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社会公益、全民参与的原则,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提升居民健康素质,以此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健康服务业

  建立公开、透明、*等、规范的健康服务业准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民办非营利性机构享受与同行业公办机构同等待遇。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积极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推进护理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对连锁经营的服务企业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

  (二)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健康服务业发展需要,扩大健康服务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机构用地。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规定在公共服务设施中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健康服务业相关设施的配套。支持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原有土地兴办健康服务业。

  (三)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

  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对健康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创新适合健康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业务规模。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对健康服务领域创新型新业态、小微企业开展业务。*要采取积极措施,引导、推动设立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鼓励和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等支持健康服务业发展。

  (四)完善健康消费的保障机制

  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开发长期护理险,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多种形式医疗执业保险。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的机制,探索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

  (五)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大力支持健康知识传播机构发展,培育健康文化产业,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深入宣传健康知识,鼓励开办专门的健康频道或节目栏目,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把医保工作的重点由花钱治现病转向健身防未病上来,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和促进健康的社会风气。规范药品、保健食品、医疗机构等方面广告和相关信息发布行为,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不实报道,积极营造良好的健康服务业发展氛围。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4

  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两大国际性枢纽港的优势,延伸和拓展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社会效应,准确把握在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贯彻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体现区位优势,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聚度,提升产业能级。加快经济的发展,就是要以加快优势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形成产业细化、优势明显、集群度高的产业群,共同推进经济圈产业的竞争力。

  一、年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年,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4.7亿元。其中四大重点行业:电子信息业占总产值的11.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占2.8%,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3.3%,装备业占51.3%。从行业小类看,通用、专用、运输设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38.2亿元;电气机械、通信设备、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78.5%,其中电子信息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9亿元,同比增长155.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2亿元,占全区工业的7.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7亿元;通用、专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比上年增长38.0%,其中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配件制造业完成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多;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完成18.3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全区工业实现利润41.0亿元,电子信息业占4.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3.0%,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9.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22.3%。从主营业务收入看,四大重点产业共实现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数的74.2%。其中电子信息业占11.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0.2%,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2.1%,装备业占50.9%。

  (一)总体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区4大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呈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从产业规模看,4大产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在全区工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汇总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4个重点产业共有582户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51.0%;就业人数8577人,占规模以上工业就业人数的5.2%;资产合计40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资产的69.7%;主营业务收入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4.2%;利润总额3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74.3%。

  二是从经济效益看,重点产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普遍好于全区工业*均水*。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重点产业的资产周转率为2.14次,比全区*均水*高2.5%;劳动生产率为11.7万元/人,比全区*均水*高2.2万元;重点产业产品销售率为98.7%,高出全区工业*均水*0.1个百分点;负债率为53.5%。

  (二)各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区产业的发展现状,下面对各产业逐一进行分析:

  1、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9家,从业人员1020人,资产56.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8.8亿元,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三。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45.8亿元)、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17.6亿元)、申龙客车有限公司(5.2亿元)。

  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21家,从业人员339人,资产16.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9.1%,比去年同期下降4.6个百分点,有2家企业的产值超过4亿元,分别是扬子江药业集团海尼药业有限公司(5.5亿元)和迪赛诺化学制药有限公司(4.7亿元)。

  3、电子信息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52家,从业人员1190人,资产61.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4.1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家,超30亿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昌硕科技有限公司(35.0亿元)、胜华电缆厂(12.8亿元)、堂福电子有限公司(3.4亿元)。

  4、装备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60家,从业人员6028人,资产272.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38.3亿元,实现利润21.2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一。资产周转率为2.1次,产品销售率为99.9%,资产负债率为55.9%。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法人单位102家,从业人员1393人,资产63.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3.0亿元,实现利润9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二。资产周转率为2.3次,劳动生产率为14.8万元/人,产品销售率为97.8%,资产负债率为52.9%。

  二、加快工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虽然目前重点产业还很弱小,但已经有一批正处强劲发展的产业,还有一批具有较明显发展潜力的产业,经济崛起的步伐在明显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提速,我们认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径应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来加速改变经济发展的固有状态,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从产业发展的层面上看,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应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一)实施好“”产业发展规划

  在实际的发展中,应结合国际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具体可行的措施。要从工业整体发展出发,立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状况,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围绕产业联动,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集群,合理布局生产力,形成产业聚集,要与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想结合,与产业园的特色相匹配,与人力资源相适应,发展以现代装备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与浦东联动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的产业发展方针,在发展中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创新提升,逐步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装备工业为支柱,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体现临港经济特征的多元产业体系,努力构筑“现代装备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要做好工业产业集群,其根本点就是要以产业中心发展区域的产业为基础,特别是利用其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同类产业和产品资源,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导作用,带动经济圈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改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和质量。特别是要吸引外资在我区建立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提升加工产品档次和开发能力。

  (三)以产品为核心,加强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从产业竞争力上看,我们要对重点行业进行细化研究,从中类行业细化到小类行业、细化到产品。从小类行业上研究,以龙头产品为纽带,进行产业集群,进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竞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赢利水*。同时充分重视国内外市场,做好两个市场大文章。比如电子信息行业,它的发展与国际IT产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对电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时,也要眼睛向内,加大技术投入,集中攻关,寻求核心技术突破,不但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法力培育优秀品牌,使之成为的产品新亮点。

  (四)“开源节流”并举,应对能源紧张局面。

  工业的快速发展,用能需求急剧增加,能源供需趋紧。短期来说,强化节能意识,组织协调好能源供给,最大限度地舒缓用能紧张的局面。长远来看,关键是加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可替代新能源,特别是可循环使用的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从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增大的最佳途径。

  (五)统筹协调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工业园区良性有序发展。

  招商引资是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工业园区则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战场。要把园区的工业做大做强,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和资金仍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把加快工业发展、壮大工业规模、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作为重大措施来抓,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园区建设创造宽松环境。提升工业园区的能级,加快培育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产业区、国际医学园区和信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功能培育。通过园区建设,拓宽我区工业发展空间,吸纳新的工业项目,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增强发展后劲。从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把工业园区整合成产业功能区,加快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化、市场专业化的发展。

  (六)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大力扶持大型优势企业和中小高技术企业,针对我区目前存在的企业多、技术竞争力弱的问题,要继续实施企业集团战略、龙头企业战略,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整体抗市场风险能力,力求在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等重点领域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与此同时,进一步扶持中小高技术企业,培育大型企业的后备力量,以形成梯次推进的产业组织体系。比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工业的五大重点发展产业。年,该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我区规模以上总量的6.8%,实现总产值占总量的7.1%。要把握好产业发展的大势,着力发展增长潜力大、带动效益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发展和壮大新兴产业。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5

  就XX县而言,这一行业更是崭露头角,商品房增量市场、二手房存量市场、住房租赁市场都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全县城乡广大居民的住房条件,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城乡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已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改善居民住房状况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从全县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也存在住房供需矛盾、市场运作不规范和土地价格偏高等问题。县房管局、县物价局于*期组织人员对全县房地产市场作了深入、细致、全面的调研,针对该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积极引导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现状

  *年来,在县委、县*“富民安居工程”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下,全县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房地产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在保持市场供需总量*衡、供求结构基本合理,房地产价格基本稳定的形势下,全县房地产市场呈现快速运行的良好态势,房地产开发投资,开发项目施工、竣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等主要指标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和消费为拉动我县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截至目前,全县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13家,注册资金1.9亿元,从“八五”期间至今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18.7亿元,先后建起龙山、环秀、玫瑰苑、环秀山庄、环秀嘉园、龙居华庭、金冠名城、豪门庄园等规模小区19个,构筑了

  以普通商品住房和已购公房为主的住宅结构,城区规划内居民达2.7万户,住房建筑总面积241万*方米,户均建筑面积89.2*方米,人均建筑面积26*方米,20xx年度我县实施的“住房安居” 工程--廉租住房保障工作,全县共计发放租金补贴9万余元, 62户住房困难家庭,200余人得到了住房保障,为“和谐*阴”的建设和我县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上半年,XX县房地产业实现投资额1.3亿元,施工面积28万*方米,新开工面积8.7万*方米,发放商品房预售项目5个,申请预售面积8.9万*方米,其中住宅面积7.7万*方米,共计692套,商业用房69套,建筑面积1.2万*方米,实现税费20xx余万元,同时为社会增加就业岗位3000余个。房地产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力拉动了社会总体消费水*的增长,同时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居住生活水*,为全县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带动我县建筑、建材、装饰、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目前,XX县房地产业正处于相对*稳的发展时期,各类型楼盘销售情况良好。建筑类型方面,已建和待建楼房以砖混结构为主,框架结构楼房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十一五期间”在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旺的同时,全县房地产开发楼盘的品质得到了不断提升,购房户的居住环境日益改善,住宅小区的环境和品位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加大了居民对住房消费的吸引力。消费结构方面,主要以90-140*方米左右的中、大户楼房面积为主,90*方米以下的小户型销售情况良好但数量较少,仅占年度开发量的30%左右。

  总体看,20xx年XX县房地产需求增长速度将略低于前两年,房地产供求形势进一步改善,房地产价格涨势将趋向相对稳定。今年以来,随着国家抑制房地产非合理需求的力度加强,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等调控措施的实现以及二级市场的扩大,全县房地产市场供求形势和房地产市场结构将进一步得到改善。主要消费需求是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城镇化居民、乡镇机关工作者及刚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他们成为购房的主力军;同时,个体从业者、私企老板及企业中的中高级管理人员等部分高收入群对高档住宅的需求也将有所增加。商品房购买对象以个人购买为主,投资商尚未大量出现。房地产市场是否健康,一个重要标志是看市场化程度如何(特别是个人购房比例)以及投资性购房的比例。20xx年是XX县房价涨幅最大的一年,但从购房者购房的动机来看,全县城区购房者中,购房用于自己居住的比例达到89%,以投资为目的占9%,而纯属投机炒作购房的比例尚不到2%,说明县内整个房地产市场并未出现大量投机者,整个销售市场处于自然销售状态。

  房屋价格在经历了20xx年爆增之后,*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积极实行货币从紧的金融政策,建立和完善了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了对土地和房产交易市场秩序的监督、检查,实行稳健的针对房地产市场的专项调控政策,在今年全国经济增长过热的背景下,虽然目前市场观望气氛浓厚,但受土地价格、建筑“三材”价格上涨和小高层商品房投放量的增加,以及商品房配套设施,环境建设档次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供给与需求同步增长,商品房价格与商品住房价值基本相符,价格与价值之间并未形成较大的炒作空间,全县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总体上没有呈现“泡沫”,并且还具有相当的发展空间,预计今后几年房屋价格在略有上涨的基础上将趋于*稳。

  二、房地产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总体上说,XX县房地产市场化程度较高,房地产业保持较快健康发展势头,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住房供应结构不够合理。住房供应与居民需求的矛盾较突出, 90*方米以下的普通商品房供应量不足四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楼盘中大户型较多,小户型较少,提高了商品房均价。

  二是住房保障体系和机制尚不健全。覆盖全社会、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不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尚不健全,虽然政策性廉租住房保障规划已编制实行,但是经济适用住房和实物配租制度尚未真正实施。

  三是部分地域房价存在相对偏高现象。XX县房价总体来说基本合理,但受地域、交通、人文环境的各方面的影响,地域价格差距较大,县城中心区域房屋均价已*2700元,而县城西南部地域楼房价格还在1800元左右,折合成本、地价等各因素,部分楼盘价格确实存在相对偏高的现象。

  四是市场信息反馈机制相对落后。目前房地产投资额、销售量、空臵率、房价收入比、房屋存量、二手房交易信息等各项数据信息无法及时反馈,不能很好的为上级和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五是城市规划建设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相比还相对滞后。*年来,XX县城市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城市建设整体、区域规划和长远发展的角度上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与全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相比还相对滞后。

  六是住宅小区配套设施建设还不完善。部分开发商重视商品房建设,轻视配套设施建设的思想还很严重。相当项目配套设施水*低,配套不完善,开发项目整体功能差,造成消费者使用不方便,也给社

  会带来一些隐患。如绿地、公厕、幼儿园、超市、健身场、物业用房等这些基础配套设施多数小区没有或根本达不到设计要求。

  七是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由于宏观调控手段和行政管理措施不到位或跟不上房地产市场形势发展,部分开发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不够完善,还存在着想通过违规开发、虚假广告、违规销售、延期交房、缩水面积、降低房屋质量等方式提高企业利润的问题。

  八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整体资质水*不高。现有开发企业13家,其中仅有1家是2级资质的开发企业,其余都是3、4级企业,因而群体资质水*不高;开发小区的品位参差不齐,住宅精品少,上规模、上档次的住宅小区寥寥无几。

  三、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几点对策

  一是切实优化住房供应结构。针对XX县房地产市场的开发现状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住宅发展规划,在控制非住宅及高价住宅的基础上,着力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的供应比例,缓冲当前大户型、高价房的单一供应结构的需求,严格落实*90/70政策,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需求,使房地产市场品种丰富,让居民“购者有其屋”。

  二是继续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住房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是党和*关注及改善“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廉租住房作为有效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基本途径,应根据全县实际制定发展目标,有计划地推进,继续加大对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的支持力度,扩大保障范围,完善保障制度,强化*责任,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做到应保尽保。

  三是控制商品房价格非正常上涨。首先,要盘活存量土地,增加土地有效供给,确保适度土地供应总量,逐步建立梯度土地供应体系。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6

  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安排,我局及时抽调业务工作人员开展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汇报于后:

  一、俄色茶发展情况和效益

  我县从20xx年开始建设和推广俄色茶产业,到20xx年共发展俄色茶3000亩,其中20xx年发展20xx亩,20xx年发展1000亩,都属于州级财政林业产业项目,还未产生效益。

  二、政策支持和帮助

  俄色茶发展在县委、县*的高度重视和区、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顺利的进行了各项工序。

  三、今后的建设和产业发展打算

  俄色茶是一项增加农区农户收入,提高农户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改变农户思想观念的项目工程。我局要抓住上级部门重视的大好机会,做好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争取在5年内再发展5000亩以上的基地,并争取资金建造1-2个原料加工厂。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俄色茶在我县属新造树种,从验收结果可以看出保存率不太理想。俄色茶推广工作难度大:州级财政资金只对苗木、肥料和围栏给予补助资金,没有栽植补贴,老百姓积极性低、思想保守不愿做;工作人员能力水*低,缺乏专业培训;受地形条件限制,项目方案上作业设计难度大。

  五、需上级支持和帮助

  希望上级部门给予更大的支持,并在州内搞业务培训。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7

  为完成好市*关于服装加工业调研工作任务,推动我市服装产业(不含裘皮)二次创业,为打造实力、和谐灯塔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通过走访服装加工户、召开服装加工户座谈会、赴浙江织里镇考察服装业发展、与我市驻织里镇服装企业座谈、组织委员到服装加工点视察、听取市经济信息化局介绍相关情况等方式进行调研,经过*半年的工作,形成报告如下:

  我市服装加工业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我市服装加工业起步于改革开发之初,先是出现零星的服装制作和销售商,逐渐由最初的家庭作坊式的零散式经营,发展到初具规模,曾经一度成为灯塔的支柱产业之一。但随着其他产业的发展和崛起,服装业在全市经济中地位不断下降,支柱地位荡然无存,大量精英服装企业外流,产业呈现凋零的趋势。目前我市服装加工业户尚有*300户,其中登记注册的有100户,相关配套的水洗、印花、辅料业户40余家,年产各类服装8000万件,年产值32亿元,利税1.1亿元,实缴税金20xx万元,实现出**货值7000万元,从业人员达2万人。服装加工户一类是以外贸订单为主的代工企业,主要根据订单加工运动服、校服、工装等服装,不经过市场,不负责销售,赚取加工费,现存规模服装企业大多为此类。一类是自己设计生产加工牛仔裤、童装等,自行销售或委托五爱市场、西柳市场进行批发销售,我市服装加工户多为此类。一类是生产加工床上用品,自行负责销售,但此类加工户占比不大。

  服装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服装加工户(企业)分布零散,没有产生集聚效应。我市服装加工户呈星状零散分布,更多小业户散居在民房和居民区内,给*指导、管理和服务增加了难度,分布分散,没有产生积聚效应。服装加工受规划、土地、自身等因素的制约,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以及扩大规模受到严重影响,布局局促,车间、库房等过于紧凑,空间狭小,人员又密集,消防始终存在极大的隐患,一旦失事,后果将十分严重。

  2、服装加工没有形成产业优势,产业链条不完备。服装加工户大多观念落后,很多小厂仍然沿袭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经营模式,为了增加利润进行逃税,甚至不办理营业执照,进行地下生产销售。管理粗放,缺乏品牌意识和高端技术,利润更多来自于贴牌加工,效益偏低,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弱。服装加工没有形成原材料、生产加工、物流及相关产业集中完备的产业链条,没有形成产业优势。行业内部没有良好的协调机制,企业之间缺乏合作,恶性竞争激烈,尤其是在招工的问题上表现的愈来愈突出,通过买工人的手段,相互拆台犹为严重。

  3、*扶持力度小,规划和服务滞后。由于经济占比小,全行业的总税收不及好的时期一个选矿厂的税收,*重视不够,扶持力度小,缺乏持续的服装产业长期发展规划,影响了服装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服装企业发展,尤其是有些规模企业进一步发展受到规划和土地等因素的严重制约。

  借鉴浙江织里镇的发展经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浙江织里镇在改革开放之初,镇区仅仅是0.8*方公里常驻人口不足2300人的一条“扁担街”,但通过重点扶持服装产业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以童装产业为支柱、金属新材、新型纺织共3大特色产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亿元,财政收入14.7亿元,工业生产总值650亿元,有销售收入20xx万以上规模企业101家(其中过亿企业37家,上市公司1家),成为20*方公里建成区30万人口的大镇,综合经济实力位列浙江省乡镇五强。

  “一业兴百业兴”,扶持和发展好一个产业,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带来区域的整体繁荣和经济实力的提升。灯塔服装与织里同时起步,甚至在初期规模和影响超过了织里,灯塔童装曾经享誉东北甚至国内市场,目前在辽宁西柳、五爱市场以及浙江织里镇仍然有良好的口碑和影响,尤其是童裤在全国服装中依然独领风骚。因此,我市服装产业的发展具备基础和条件,扶持发展也十分必要。

  1、建立服装工业园区,扶持服装产业发展,可以推动城镇化进程。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核心力量,人是城镇化的核心要素。产业发展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条件,需要*不断培育推动发展,需要*在产业发展到一定时期提供基地搭建*台。我市裘皮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佟二堡城镇化的进程、海宁皮革城等的建设推动了裘皮产业的提升,就充分论证了这个观点。建立服装工业园区(集聚区),可为服装企业发展提供空间、舞台和基地,可推动服装企业集聚,有助于服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织里为了发展服装产业,在湖州市率先采用工业用地拍卖形式,统一规划建设了童装精品园、童装科技园和童装创新园等三大产业园区,吸引了本地和国内童装企业进驻园区,逐步形成“家庭作坊—精品园区—工业规模园区”的阶梯式集群发展格局。服装产业的发展使镇区集聚了本地人口10万,外来人口20万,镇区也随之不断扩大,建成区达到*20*方公里,形成了很大规模的城镇(城市)。

  2、建立服装工业园区,扶持服装产业发展,可以为全民创业、就业和再就业搭建*台,促进“创业型城市”的创建。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数万农民失地进城,就业才能安居,安置他们就业就是显而易见的问题,而服装产业是安置农民就业和城市居民再就业的一个主要产业。服装产业门槛低,投资可大可小,只要有创业梦想的人都可以参与,对工人的要求也不高,只要稍加培训即可实现就业,建立服装工业园区可为能人创业、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搭建一个有效*台,是市*打造“创业型城市”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织里通过规划建设园区扶持发展服装产业,培养了一大批本地企业家,实现了全镇80%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转移,服装产业成为全民参与的百姓产业、富民产业。同时也吸引了全国大批有创业梦想的人到织里发展,全国大批的产业工人到织里工作和生活,为织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和不竭的精神源泉。我市现在就已有40多家服装精英企业落户织里,而且发展的都非常好,有的甚至年销售额超过了亿元,灯塔服装企业牵头正在织里积极筹备组建辽宁商会,争取更大的发展机会。这些企业大多保留了在灯塔的部分生产能力,对家乡发展服装产业保持着很高的期望值,为建立服装工业园区发展服装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建立服装工业园区,扶持服装产业发展,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为打造实力灯塔提供有力支撑。随着全球经济的低迷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各行业普遍进入低谷,我市也面临同样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迫在眉睫。我市服装行业具备很好的基础和条件,完全可以通过培育发展服装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织里通过发展服装产业,培育了全国规模最大、分工协作最紧密的童装产业集群。截至20xx年,织里镇共有童装企业8577家(含个体户总计*20000家),年产童装8.7亿件套,占国内市场1/3,年销售额超350亿元,居全国之首。共集聚为童装配套的印花、绣花、罗纹、辅料企业2316家,物流、设备租赁、房屋租赁、劳力、融资等市场也随之不断成熟。服装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房地产、商贸物流、餐饮服务等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三产在织里经济占比达到了42%。

  佟二堡的皮革、皮草已经成为享誉国内甚至世界的产业,*佟二堡已经成为灯塔的一张名片。建立服装工业园区,有利于解决服装加工户的生产安全问题、有利于产生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实现服装行业更好的发展,有利于对服装企业进行集中指导、管理和服务,集中打造“灯塔服装”这个集体品牌,再造灯塔另一张名片,进一步扩大灯塔的知名度。

  关于建立服装工业园区和扶持发展的建议

  鉴于我市服装产业的基础和当前的严峻的经济形势,建议市*扶持服装产业发展,规划建立服装工业园区(集聚区),再造灯塔经济有力支撑。

  1、建立服装工业园区(集聚区),发挥积聚和规模效应。由*牵头,专门去织里考察,深入听取业户意见,就建立服装工业园区进行充分调研、深入论证。可以参照佟二堡和织里模式,在城区北外环附*规划再建一个服装工业园区(集聚区),园区总体规划300亩(当然规模具体多大合适还需要*组织相关部门论证),一期建设100亩,可采用单元模式,按容纳30个工人每层200*共3层计600*(一层店面,二层车间,三层宿舍)为单位,建筑面积总计60000*,统一规划建设,供100家企业入驻;二期200亩,建筑面积总计120000*,供200家企业入驻。土地以工业企业用地招排挂模式,建设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服装企业自建、*和服装商会共建、服装商会自建等模式。企业可采取购买或租赁方式入驻,购买价格定位以开发企业微利为原则,并协助服装企业贷款;租赁可参照织里镇做法,现在织里镇租赁一个单位店面(1000*左右)15万左右/年,要综合考量服装企业的承受能力,避免服装企业流动资金固化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规模企业可以根据*要求自己规划设计,自主建设。在园区内建立一站式服务和发展诸如餐饮、物流、房产等相关配套产业,主打集中、集聚牌。集中提供所需的布料、辅料和物流,逐渐发展成设计、生产、销售等完整产业链条。配齐园区配套设施,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经营成本。

  2、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完善软硬环境。总结产业发展和前两次园区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一个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集群)需要多年甚至更多年,需要*的持续不断的引导、服务、呵护和培育。一个园区发挥集聚效应,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规划和建设。织里在发展服装产业经过了*30年,经历了数届党委*持续推动和精心呵护,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培育和服务上始终上下齐心,始终坚持实行养护和服务,尤其是对待一些小业户,除了侵权举报予以严厉处罚外,税费几乎是实行申报、自愿缴纳原则,甚至可以视企业经济状况不缴纳。相关部门执法实行内严外宽的做法,对外来客商甚至极为宽容,目的就是吸引外来客商集聚。*年,为推进织里童装产业升级,湖州市专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织里童装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每年匹配1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因此,如果市*决心规划建设服装工业园区,即要坚定不移地推动规划的实施,在不断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不断改进*及部门的服务工作,着力改善发展的软环境。成立并长期保持市*主要领导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推动实施,协调解决问题。在行业低谷时期和企业出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更要积极帮助出主意想办法搭*台,尽可能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度过困难。成立园区统一管理办公室,协调与服装加工业相关的工商、税务、质检、消防、交通等部门,提供入园企业的行政服务和统一的行政执法工作,并统一协调全市服装企业发展的行政执法环境建设,最大限度吸引外来客商、扶持服装企业的发展。要在注重管理和引导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护业户的发展激情和热情,为服装企业发展创造良好且相对宽松的环境。

  3、组建服装行业商会,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商会凝聚服装加工户,制定和执行行业规范,引导服装加工户登记注册,打造服装整体品牌;牵头加工户与*协商园区建设和企业入驻事项,协商解决在园区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协调企业用工以及职工养老保险等事宜。*不断加大对服装商会指导,支持商会加强与全国各地服装商会(协会)和服装企业的联系,开展合作交流等事宜,发挥好*与商户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园区建成后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依法逐步取缔分散在居民区的加工点和黑加工点。

  4、培育龙头,实施品牌战略。为提升服装加工业的综合竞争力,可按照“扶大扶强择优”原则,重点扶持一批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企业,促进产业链条延伸。不断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引导业户不断转变观念,扶助服装企业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实施现代化管理,改粗放式生产经营为精细化经营。整合灯塔服装的品牌资源,积极打造“灯塔服装”这个集体品牌。由*组织或委托园区统一管理办公室协调行业商会进行园区规划和整体形象设计,组织宣传和招商工作,创*“灯塔服装”品牌和不断扩大服装工业园区的影响。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8

  *年来,区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多个领域取得明显工作成效,因此获得省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省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称号。在此基础上,区集中资源大力支持发展“互联网+”,在“互联网+”细分领域聚集了一批高成长企业,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增添了新引擎。笔者在调研基础上,分析了区“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就推进区“互联网+”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区“互联网+”企业现状

  今年以来,区新增市场主体1700多家,其中仅“互联网+”企业就达到100余家,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

  “互联网+传统产业”方面,成联电商创新“互联网+物流”产业电商模式,与*物流协会共建“*物流官网”,标志着国内第一个以城市为节点的全国性综合物流信息信息化*台上线运营,并与“*耐材之窗网”(互联网+耐火材料)、“*陶瓷官网”(互联网+陶瓷)形成三大官网*台,形成了独特的官网发展模式。

  “互联网+选矿选煤”方面,熙元科技的“*选矿选煤网”,集选矿选煤技术设备、矿产、药剂等服务,开设了24个频道、200个栏目,拥有注册用户8.2万余家,日*均浏览量1.6万人次。

  “互联网+医疗”方面,上海京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去医院”服务云*台在工人医院正式上线,可以方便用户随时随地实现预约挂号、排班查询、报告查询、手机支付、叫号查询、医院导航等各项便利功能,帮助用户省心、省时、省力地就医。中软智通开发的居民健康卡集新农合一卡通、医疗机构就诊卡于一体,可实现居民健康卡身份识别、跨地区(机构)就医、居民健康信息存取和医疗费用结算四大功能,目前已在市内部分县区发放350万张投入使用,发卡量全国领先,年底前将达到500万张。

  “互联网+教育”方面,华发教育建立了智能设备+云服务的互联网教育*台,旗下的华发网络教育资源云*台为小学到高中段人群提供全方位的学*服务,可为各级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参考内容。现有注册用户*1万人,总访问量达到4万多人次,发布资料*2.5万套。

  “互联网+房地产”方面,聚集了知行、达意科技等相关企业,产品和服务涵盖智慧房产、智能家居、智慧物业等多个方向。此外,在“互联网+政务”“互联网+餐饮”“互联网+旅游”等领域,众多业态模式创新企业不断涌现。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在推进“互联网+”行动过程中,区存在的困难问题有:

  一是资金问题:传统企业一般都可以从小做到大,小的时候赚小钱,大的时候赚大钱。但对于“做虚不做实”的互联网企业不同,互联网企业往往必须在达到一个规模点之后才能赢利。目前,区内部分电商企业业务发展较快,项目前景十分看好,但因资金瓶颈影响,制约了企业快速成长壮大的进程。

  二是专业竞争力问题。在工控系统、智能感知元器件、工业云*台、操作系统和工业软件等核心环节方面研发能力还不足。相关企业在“互联网+”领域整体竞争力不强,税收贡献率不高,还不能够支撑和促进区的经济发展。

  三是思想观念问题:部分传统企业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对“互联网+”只是简单认为就是“+互联网”,找不准“+”的路径,不知应该怎么“+”。

  四是技术和人才问题:一些传统企业想拥抱互联网,但缺少这方面技术和人才,特别是在人才引进、技术创新上有难度。

  三、相关建议

  “互联网+”是全新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可以在某些领域产生新的商业模式,能够带动传统产业提高竞争力是我们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角度,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必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积极抢占“互联网+”制高点。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互联网产业发展协调小组或“互联网+”服务办公室,具体负责分行业、分领域编制好制定区互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支持方向和重点,牵头组织项目评审,组织行业活动,搭建公共服务*台,协调解决互联网产业发展有关问题。

  二要优化产业环境。深化落实*《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台的指导意见》、省《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制定“互联网+”行动配套政策,重点对企业人才引进、住房补贴、办公场地租金补助等方面予以扶持。充分发挥和利用市电信、移动、联通等互联网运营商资源,做好宽带、物流、基础研发等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采取扶持技术创新、搭建公共*台、培育应用市场等举措,予以基础性、*台性支持,对先行先试者进行鼓励。

  三是强化招商引资。围绕区内现有互联网产业结构、产业优势以及企业转型升级,做好互联网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借梯上楼、借智发展,将北京的互联网产业资源为我所用。特别是加强与中关村的合作,引进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和科技成果。

  四要加大财政扶持。用活用足上级关于互联网产业的相关政策资源,积极争取各类产业投资基金、银行贷款贴息等各种补贴资金,为互联网产业尤其是在全国、全省技术领先的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融资服务,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为具有成长潜力的初创企业提供风险投资。

  五要促进产业集聚。充分利用市科技中心、区创业中心和软件园等现有载体资源,优先保障互联网产业发展需求。鼓励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源参与互联网产业载体建设,形成投资多元、服务专业、市场运作、功能齐备、特色鲜明、空间相对集中的载体布局。

  六要夯实人才基础。主动承接京津产业的转移和转化,瞄准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国内互联网新兴潜力企业、高端人才和团队,重点引进互联网核心技术人才和产业领军人才;搭建移动互联网人才公共服务*台,为人才引进、培育等提供专业服务。加强与高等院校、产业联盟的合作,完善互联网产业人才支撑体系。

  七要突出“互联网+政务”建设。精简办事机构,减少繁杂的办公流程,通过移动互联网、网上营业厅开展各类政务活动服务,让居民足不出户办办理医院挂号、违章罚款、出入境签注、纳税申报等公共事务。着支持互联网企业发展、彻底解脱本地企业负担的原则,凡是政务活动能在网上实现的,本都实行网上办公。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9

  五年来,镇党委、*在县委县*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本镇实际,确立了“工业强镇、项目支撑、产业富民、体制创新”的发展思路,注重发展以“牛羊禽、保护地、经济林”为主的农业产业,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大力发展商贸产业。经过镇党委、*一班人的共同努力,广大农民收入显著提高,镇财税收入屡创新高,主导产业得到了极大发展,全镇经济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

  一、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及农村经济成效显著

  此前,****是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镇,广大农民以种粮为生,虽然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经济收入不高,正常年景人均年收入仅为2450元,是全县*均水*的72%。20xx年,新一届党委、*根据****山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和促进农民增收、富民兴镇的重点工程来抓,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注重抓好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和经济林等特色产业,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2、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以招商引资为依托,以小城镇建设为*台,建成了全县最大的大牲畜交易市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交易客户和交易额持续增加,并影响和辐射到了建昌、凌源等邻*市县,甚至远到河北、河南等地。同时,镇*实施龙头带动,不断强化科技培训,创新服务体系,使农户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得以有效衔接,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3、管理机制日渐完善。镇党委、*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专门的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调研,制定了产业化发展规划,成立了由主抓农业副镇长负责的产业化领导小组,使全镇农业产业化进程得以有序进行。

  4、合作经济不断发展。到目前为止,全镇有各类农民经纪人100余人。农机、蔬菜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正在积极筹建中,农民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这些都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不但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二)工业实力逐步增强

  ****资源匮乏,搞项目建设缺乏先天优势。然而镇党委、*一班人抓住主题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镇、项目支撑”之路,并把项目建设作为“唯此为大、唯此为先、唯此为重”的“天字号”工程来抓。

  首先,镇党委*成立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抽调得力人员成立了项目建设办公室,专职负责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并进一步明确了奖惩制度。

  其次,广泛开展宣传工作,统一全镇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使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深入人心,人人皆知,在全镇形成了“重商、亲商、留商、富商、安商”的社会氛围。

  第三,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成效,在工作中注重“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以真情打动客商,以热情服务感动客商,使客商招得来、留得住。

  四是优化招商环境,增强招商竞争力。我镇正积极进行冶金园区的筹建工作,现在园区的整体规划已经完成,太沟8万千伏安变电项目也已完成,配水、通路等工程正在启动,为承接项目做好了先期准备。

  五是严格考核奖惩,形成良好的导向机制。镇党委、*研究出台了《****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制度,真正让招商引资有功人员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得荣誉。同时,注重把后备干部调往招商一线进行培养锻炼。几年来,已有多名同志因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成绩突出被提拔重用,从而在全镇上下形成了按招商引资实绩排位次、定奖惩、用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发展。

  20xx年以来,我镇共引进**厂、**有限公司、***等投资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6家(落户其他乡镇和**工业园区2个),项目总投资4、47亿元,年产值达5、8亿元,年利税380万元,不但填补了我镇项目建设的空白,而且有力地拉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

  (三)第三产业与各项民生事业协调发展

  2、旅游业成为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民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的亮点。*年来,我镇重点发展以旅游、观光、休闲一体、以*****等为主体的旅游景点,初步形成了以农村风貌、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方面

  1、农民收入增幅较慢,经济作物如特色果业、棚菜生产等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还较低,特色农业经济凸显不够明显。

  2、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

  3、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农户与龙头企业、龙头公司和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甚至因为部分企业的信誉、服务等问题,农民对产业化的推进有一定的戒备心理。

  4、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我镇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注册专业中介组织较少,农民经纪人大部分文化层次和业务素质不高,因销售渠道不畅造成丰产不丰收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

  (二)工业方面

  1、引进项目品种较单一。目前我镇引进的项目以****冶炼为主,品种单一,且大多数为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对地方财政税收、社会就业贡献较小,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大,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2、建设用地面临紧缺矛盾。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土地存量不足,厂房用地缺乏。主要是国家加大对土地征用的严格控制,项目征地手续越来越严格;二是项目用地征用难度大。除了征地手续越来越严格以外,群众征地拆迁抵触心理越来越强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项目用地已成为招商引资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工作,并直接决定着已签项目能否落地投产,如何超常规运作项目用地已成为当前要务。

  (三)第三产业方面

  1、结构不尽合理。我镇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等传统产业所占比重偏大,房地产、旅游服务等新兴第三产业比重偏小,难以起到支撑作用。

  ?2、产业层次偏低,与其他乡镇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规模小、水*低、素质差,且发展不*衡。从企业组织形式看,从事第三产业以个人私营经济为主,且投资多限于商业和餐饮业,且注册资金不多;从发展水*上看,规模小、档次低、小打小闹多,高技术、高附加值、有竞争力的企业较少,涉及新兴产业更少,这些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镇第三产业的发展。

  3、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滞后,投入不足,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我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有些旅游景点因为资金缺乏,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差,配套服务不健全,还没有形成多元化、特色化、规模化的旅游点。

  4、第三产业中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市场经济知识匮乏,缺乏懂管理、会管理的人才,再加上资金紧缺,使第三产业难以形成规模发展,而且由于综合服务业发展缓慢,专业批发市场少,难以形成产销对接。

  三、保证措施及扶持政策

  (一)继续把富民强镇作为各项工作的最终立足点和落脚点。

  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建设,落实惠农政策,给农民发展产业以最大的优惠条件,强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专业村和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培训农民经纪人,带动农民实现由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的转变,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为农业生产在农机农技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通过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增加工作岗位,以多元化的经济模式扩大就业容量。

  (二)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主攻方向。

  一是要坚持项目建设不动摇,坚持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全镇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树立新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思想,根据我镇的实际和特点,切实建立科学的招商引资服务体系,明确部门职能,改进招商方式方法和策略,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继续加大对外宣传和推介力度,不断提高****的影响力,进一步营造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二是要加快园区建设进度,搭建承接*台。加强与规划、土地、水利、电力等部门的协调,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逐步调整项目建设整体布局。要突出招商选资,除常规企业外,让一些技术含量高、贡献力大的企业落户我镇。围绕****冶金园区的优势,深度推进产业招商,重点引进能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形成产业生产配套的大项目,推介一批能带动全镇产业整体发展的重点项目,以新的理念、新的举措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继续营造第三产业发展的宽松环境。

  一是要在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经营场所、经营方式等方面进一步放宽限制。允许各种形式的资本进入,从投资经营和政策等方面为第三产业企业提供公*和竞争环境,积极吸引外来资金。二是建议上级*部门加强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公程序,改进审批办法;三是要突出重点,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一步推进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实现快速增长。因为第三产业行业多、差异大,要从实际出发,实行重点突破,尤其是结合****冶金园区的成立,重点发展房地产开发业、现代物流业和社会服务业等对经济带动较大的重点行业。在发展商贸流通业方面,要大力推行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构建集约便利的现代零售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建设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特色市场,实现大流通带动大市场、大市场促进大生产,在发展现代物流业方面,要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多种方式,组建社会化、专业化的大型物流企业,逐步健全完善配送体系,在发展农村服务业方面,要大力发展旅游、初级卫生保健、信息咨询、商品中介服务项目,大力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实行贸工农一体化。

  四、整合资源,进一步加快新兴第三产业发展。

  主要是做大做强旅游业,加大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力度,把旅游开发建设同城镇建设、文化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我县生态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度假游、鄂伦春风情游,构建乡村旅游新格局,同时加快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和经营机制改革,应用市场机制加大景点建设力度。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菁选(扩展5)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菁华9篇)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1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我镇以调整农业结构为突破口,大力培育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培育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目前全镇已形成粮食、油菜、棉花、蔬菜、畜禽、水产、林业等七大系列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为推动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兴旺粮食加工厂为主体的粮食加工、销售推动了粮食生产。目前全镇水稻生产已基本实现品种优质化,销售品牌化。兴旺粮食加工厂于XX年12月成立,年收购粮食占全镇粮食总产的20%。该厂大米畅销广东,我镇片XX0亩水稻生产基地获“湖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品在市场销售状况良好,供不应求。今年全镇38000亩水稻生产基本实现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

  二是以恒发棉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棉花加工、营销体系,

  推动棉业生产。全镇今年种植优质棉40000亩,总产1826吨。棉花加工、营销体系实力雄厚,全年销售收入9341万元。

  三是以金旭食品为基础的龙虾、鱼片加工、营销体系,推动水产业发展。我镇水产业发展自然条件优越。*年随着渔业致富工程的实施,水产业发展迅速。龙虾和淡水鱼是我镇水产养殖主要产品,全镇年养殖面积3500亩。

  四是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增长。XX年全镇实现肉类总产量1、63万吨,畜牧业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21、32%,生猪存栏6、95万头,肉猪出栏16、23万头,同比增长45、4%和35、25%,家禽存笼42、8万羽,出笼152、5万羽。规模化养殖场(大户)快速发展到804户,示范村、养殖小区发展迅猛。目前有示范村5个,标准化、规模化小区5个,其中养殖小区3个,养牛小区1个,养鸡小区1个。宏钢生态养猪厂投资XX万元,建成了现代化的养殖小区。全镇形成了以李场为主体的10万头三元杂交生猪基地,以徐场为主体的200万只家禽基地,形成了产业链,基本上实现了“育种、生产、防疫、销售”一条龙。有运输专班15个,从业人数264人,在武汉、常德、岳阳、长沙开设了销售窗口,设立了代销点。

  五是林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林业加工业。全镇有林面积25376亩,今年造林1500亩,植树18万株。林业也基本上实

  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兴建有水利木材厂、潜南木业7458万元,全镇有采伐销售专班8个82人。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主要措施

  1、建立规模基地,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我镇根据资源优势和农业生产现状,围绕优质稻、优质棉、优质油、蔬菜、水产、畜禽及林业等主导产业,建立一批与企业配套、较为稳定、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和种植小区,使企业、基地、农户联为一体。目前,全镇已初步建成以四化垸为重点的3万亩优质水稻和油菜生产基地,以东荆片、潭沟片为主体的4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基地均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联挂,实现生产、加工、销售标准化。

  2、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农业产化龙头企业。

  目前,全镇已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在培育龙头企业上,一是实施名牌战略,扶持创优品牌。多年来,我镇把帮助企业创建名优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作为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重点工作来抓。

  3、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

  过去,我镇获10万头三元杂交猪生产基地认证,有“江汉鸡”、“优质稻”两个品牌。XX年我镇“勿忘我”商标获潜江市知名商标品牌,今年我镇生产的白酒申报“佳磊”牌商标获审定通过。

  4、加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流通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联结农民与市场的纽带,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目前,全镇已有农民经纪人114人,年经营额19140万元,他们发挥熟悉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优势,把农民与企业联结起来,为农民和企业开展营销服务。农民利用当地农产品加工和生产优势,与加工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再到主产区与农民签订生产合同,为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3个,分别是庆宝丰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xx镇家禽产销协会和xx镇农民用水协会。

  三、存在问题

  1、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我镇几个主导产业生产有一定规模,但由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协调统一,品种多、杂,生产技术水*参差不齐,农产品质量差别较大,不能满足主导产业企业的加工需求。

  2、产业化内部产加销连接不紧密。龙头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健全,企业和农民都存在违约的事实,对合同的履约意识不强。

  3、农业产业化科技含量不高。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签订的合同仅限于预购数量和价格等,对农户生产缺乏严格的质量要求,不能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规程。企业对

  农产品的加工水*不高,产品档次低。

  四、XX年工作计划

  1、建立规模基地。坚持“一村一品”,积极发展专业村组,实行区域化布局,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在全镇建成专业化、特色化的生产基地。同时对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为龙头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原料。

  2、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协会、农民购销公司、运销专业村、专业户等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在企业和农民之间发挥其桥梁作用。

  3、保证“订单”合同的严格执行。一要加强有关《合同法》知识的普及,如掌握订单标准文本、进行公证、实施担保、预交订金或保证金等,提高合同的严肃性。二要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守约教育。

  4、提高领导和服务水*。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机制,一是建立产业化领导体系,对主导产业实行一个产业,一个领导小组,一个规划,切实加强领导。二是着力抓好对农民的引导、协调和保护,重点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化布局、企业建设上下功夫。三是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在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上,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吸引农民以

  资金、土地、劳务、产品入股,建立农民与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占的利益分配机制,鼓励土地合理流转,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5、发展壮大骨干企业。使其成为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龙头。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2

  20xx年,在区委、区*的正确领导下,区级各有关部门扎实工作,区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全区上下以中央1号文件及全市、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突破产业发展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突破性发展生猪产业,快速发展高淀粉薯类和蔬菜产业,巩固发展烤烟、蚕桑、猕猴桃产业,按照市场规律引导发展以青蒿为主的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思路,全年建设农业产业基地30万亩,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1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去年的3家增加到6家,全部龙头企业预计实现工业生产总值超过2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30%以上。全区农业产业化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主要成绩

  (一)产业化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一是生猪产业超常规突破性发展。*一年来, 按照区委区*《关于突破性发展生猪产业的决定》(黔江委发[20xx]33号),全区各街道、镇、乡,区级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到20xx年实现年出栏无公害生猪120万头(力争实现200万头)的目标,按照品种优良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养殖现代化的思路,制定了现代化养殖200万头无公害生猪实施、建设方案,全面启动 “11661”工程。完成1个一级扩繁场,30个二级扩繁场建设,培育100头以上养殖大户2343户, 1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08个,1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个,生猪人工授精站31个,培训业主1.26万人。1-10月出栏生猪31.51万头,存栏生猪52.91万头(能繁母猪4.54万头),畜牧产值4.29亿元,同比增长89.82%,预计年底存栏62万头。二是烤烟产业在重大自然灾害中稳步发展。以主攻质量、科技兴烟、提高效益为重点,全区完成烤烟种植面积6.85万亩,收购烟叶10.95万担,上中等烟比例占75%,收购均价9.7元/公斤,实现产值5391万元。三是养蚕产茧突破万担大关。全区抓住国家“东桑西移”、重庆市“高效生态蚕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十百千万”优质蚕茧工程在我区实施的机遇,巩固5万亩在地桑园,完成补植补造桑园8815亩,强化养蚕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产茧14300担,较去年增长56.7%,蚕农收入实现12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0%;同时,2400绪缫丝厂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00万元,目前已基本完成场*。四是猕猴桃产业取得新进展。全区已栽植猕猴桃11763.3亩,分布在6个镇、乡,23个村、居委,种植农户达2850户,户均规模为4.1亩。今年挂果面积2310亩,产量412吨,与去年相比增长58.5%,产值210万元,出口产品169吨。五是高淀粉薯类产业和蔬菜等产业快速发展。完成高淀粉薯类5万亩,播种蔬菜7万亩。蔬菜产量12万吨,增产2万吨,产值1.2亿元,增长20%,其中出口2600吨。中药材、茶叶等特色产业稳定发展,山葵、花椒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20xx年,全区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以发展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中小型企业群是为突破口,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为核心,努力实现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区级龙头企业由去年的10家增加到13家,市级龙头企业由去年的3家增加到6家,全年可望实现生产总值突破2亿元,比上年增长30%。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生猪养殖业、加工企业不断入驻。今年以来,我区已有重庆百发肉类加工有限公司、重庆雨润牧业发展公司、重*润牧业发展公司、重庆天雍农业发展公司等4家生猪养殖、加工企业落户,为我区生猪产业大发展奠定了基地。

  蚕业公司实现超千破百。公司以巩固桑园,加强养蚕设施建设和“六化五配套”技术推广为基础,全年收购蚕茧14028担,实现销售收入1815万元,上缴税金75万元,实现利润105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48.9%、18%和15.4%。

  蓬江食品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公司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之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管理,加大投入,提高质量,不断创新,开拓市场,全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实现利税34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30%。

  博龙食品公司。公司全面加强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宽融资渠道,保障生产经营,革新技术攻质量,20xx年销售粉丝、粉皮1300吨,完成产值1400万元,实现利税1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0%、30%。

  其它企业实现产值、利润双增长。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3

  一、企业发挥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及取得的成效

  1、本年度企业发展情况

  本季度公司三条蔬菜生产线满负荷生产。20xx年1-11月公司生产速冻蔬菜3016吨、烘干蔬菜2407吨、冻干蔬菜573.2吨,向农户收购各类蔬菜原料42006吨,实现产值20798.9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0982.2万元,实现利税总额2727.6万元,出口创汇3304万美元(其中直接创汇6.32万美元)。

  2、企业基地建设情况及

  本年度公司上半年米葱共发展了6700亩,分布在老城乡埃小村226亩、苴那村273亩、马头山360亩,新华乡新*村488亩、新华村320亩,*田乡班果村460亩,元马镇相树村126亩、乐甫村196亩、禾阳村148亩、丙华村92亩,xx乡那迪村220亩、把世者村240亩、冷水箐165亩,黄瓜园东永村256亩、中兴村110亩,xx县中和镇490亩,xx县高桥镇760亩,xx县田心乡670亩,xx县440亩,xxxx区560亩。

  公司四季葱、中管葱共9272亩。其中四季种植了445亩(分布在老城乡马头山87亩,新华乡新*村团坝、新村等地80亩,*田乡班果村、*田村70亩,元马镇丙华村32亩,xx乡莫党村60亩、xx县中和镇76亩、xx高桥40。中管葱种植了8827亩(新华乡新*村团坝、新村、河尾村等地1825亩、元马镇丙华村120亩、*田乡班果村1566亩、xx乡那迪村340亩、xx乡冷水箐186亩、元马镇禾阳村193亩、老城乡埃小村217亩、老城乡马头山263亩、xx高桥镇620亩、xx田心乡800亩、xx茂山乡860亩、xx戌街乡和新桥乡共种植了1440亩、xxxx区*地乡397亩)。

  3、企业订单农业实施情况

  本年度公司对蔬菜基地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充分让利给农户,让农户实实在在尝到种植名特优蔬菜的好处。首先种植时由公司代垫种子、农药、化肥款,这样香葱种植的风险基本由公司承担;其次,大幅度提高香葱的收购价格,收购价从20xx年的1.7元/公斤提高到现在的2.2元/公斤,中管葱价格从1.1元/公斤提高到1.65元/公斤,而且公司从不打白条,每月及时足额支付农户的原料款,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大幅度增加。本年度公司直接带动18000余人参与到公司15000多亩的香葱基地建设之中,辐射带动54000多农民进行科学种植,农户增收2762万元。同时,公司生产线吸纳了420多位农村剩余劳动力;建立培训机构1个,开办了36期培训班,培训农户15000余人次,培训处乡土人才24人。

  病虫害防治方面,公司制订了《植物保护管理管理制度》、《田间管理制度》、《安全用药管理制度》和《基地产品溯源制度》等基地管理制度,严格按出口蔬菜生产的要求组织农户种植、采收。在实际运作中,公司加大了对农残的管理,采取农户、植保联防员、田间管理员、基地员、公司等五级农残管控措施,农户按要求进行种植、采收,植保联防员负责香葱基地的打药,田间管理员负责对基地种植、联防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基地员全面负责所辖基地的种植、采收活动,公司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物资供应,并在采收前、原料进厂时、生产过程及成品进行农残检测,以生产出符合国际农产品市场要求的产品。通过以上措施,公司生产的产品深受国际进口商的青睐,在客户中已形成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4、企业招商引资及扶持政策落实情况

  本年度总公司对我公司进行了再投资,建设了年增产脱水蔬菜20xx吨生产线及配套附属设施(其中冻干蔬菜400吨,烘干蔬菜1600吨),共投资了8000万元,现已竣工投产。

  本年度至11月底为止,公司共取得各级*扶持资金53万元(其中州农业局扶持10万元、州工信委扶持43万元),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公司现仍处所得税两免三减半减免期,共减免所得税399万元。

  5、企业出口创汇情况;

  本季度公司直接出口一单,其余产品全部由总公司出口,客户对速冻蔬菜的需求量呈减少趋势,对烘干、冻干蔬菜的需求稳步增加,现有产品无法满足客户需要。其中速冻蔬菜出口2994吨,烘干蔬菜2546.5吨,冻干蔬菜559.4吨,出口创汇3304万美元(其中直接出口创汇6.32万美元)。

  6、企业用工及带动农民增收情况;

  工厂现有员工416人,其中农村从业人员391人,固定工295人(含管理人员),临时工63人,为员工支付工资及福利总额为603.3万元。本年度公司直接带动18000余人参与到公司20000多亩的香葱等蔬菜基地建设之中,辐射带动54000多农民进行科学种植,带动农户增收2762万元,截止11月底农户户均纯收入1315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国税部门对农产品收购发票的管理方面,企业面临无法解决的问题。目前,国税部门要求农产品加工企业只能开具支付给每户农户的原料款发票,但公司不可能直接面对千家万户的农户。他们还要求种植大户(私人包地种植)或经纪人给公司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但这些种植大户或经纪人是不具备开票主体资格的,这是矛盾的。因此,我们这些农产品加工企业该如何操作?现在公司财务部门的工作基本无法进行下去,这是目前公司发展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恳请有关部门予以协调解决。

  二是劳动力方面:随着冻干、烘干生产线技改扩建项目的完成,目前仍需补充150多位劳动力进入到新的生产线,但xx本地劳动力供应不足,尤其在生产旺季的时候劳动力缺口大。

  三是今年10月份后干旱,基地面临减产的危险。

  三、明年工作目标和措施

  明年将继续努力发展香葱等蔬菜基地,以满足公司生产线的生产需要。

  四、建议

  建议农业部门继续推行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工作,使蔬菜基地的种植地块大块化,便于植保联防工作的进行,确保基地生产的产品农残达标。

  另外,种植基地灌溉设施还是很薄弱,恳请*加大对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云南xxxx中食品有限公司

  二〇XX年十二月二日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4

  根据大会安排,我就镇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情况及下一步的思路和措施作一简要汇报,请大家批评指正。

  今年,我镇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和农业结构调整这个主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业主开发为突破,以基地建设为依托,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农业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特色发展局面已初步形成;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走种养殖业结合的路子,水禽、稻鱼、生猪、蔬菜、麻竹等农业产业化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质量进一步优化,一批名优特新农产品已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五专”等产业化经营组织不断增多,土地流转步伐加快。

  一、农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推进业主式经营,走产业化之路。

  今年,我镇继续把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以业主开发为突破口,以项目为载体,以种植、水禽、水产、生猪生产为重点,积极推行订单农业和业主式经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引进业主户,成片开发*亩,办起了亩的光华花草苗木种植基地、亩的和*鱼鸭混养基地、亩的笋材两用竹基地、亩的水果种植园、亩的隆昌县畜禽良种场等,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带动了全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种养殖业结合,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

  我镇的农业结构调整着力于形成规模,突出特色,重点发展以蔬菜、水果、花草苗木、笋材两用竹为主的经济作物,突出发展小家禽、畜牧、水产养殖,农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在种养殖业主带动和影响下,辐射到全镇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调结构的积极性。截止月底,全镇共出栏生猪头,出栏小家禽.万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人。

  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以“治水、改土、兴林”为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逐步推进村级公路建设,曙光、红光等村级公路正在加紧施工,三龙、光华、和*等村级公路正在筹备建设之中,整治病害水利工程处,渠道清淤公里,有效地保证了灌区生产用水,确保满栽满插,粮食有望丰收。

  尽管我镇的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思想观念仍十分落后,“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仍然存在,多数农民存在“不想调、不敢调、不会调、无钱调”的现象;二是多数农民缺少投入资金,贷款难仍存在;三是土地制约,土地流转还没有真正发挥出作用,规模太小;四是总的来说,我镇调整的步子缓慢,产业化程度低,没有真正“化”起来,开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

  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化为途径,突出以企业为龙头、以科技为动力、以基地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四个关键,抓住“建基地、兴科技、抓示范、夯基础”四条主线,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建基地,突出规模效益。

  农业生产基地是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是龙头发展的依托,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引导、扶持其发展,重点发展一批基地,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争创一批名优产品,带动一批专业大户,培育一批经纪人队伍。一要加大对现有几个基地的培育、扶持力度,要让这些点真正地“亮”起来,真正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辐射、引导作用,促进全镇的农业结构调整。对这些重点基地,我们要认真落实扶持措施,特别是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凡是上级投入、县上投入、镇上的投入,一律打捆使用,集中用于龙头企业或重点基地的基础设施、技术改造、品种优化等,要为他们协调金融贷款,加大投入,使其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提高竞争力。二要大力开发业主式经营,形成“业主+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几年来我镇涌现出了不少业主,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直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我们要大力扶持其发展。对规模较大,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业主,要在土地流转、银行信货、税费征管等方面给予优惠,将上级的有关优惠政策与业主经营开发结合起来,尽可能将争取到的项目、工程与业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集中人、财、物力,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以实现集中成片开发改造一片,结构调整一片,辐射带动一片。

  兴科技,提高科技含量。

  科技进步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撑,没有科技为支撑,农业结构调整就难以上台阶。我县从事种养业的专业大户都是靠科技致富的,这在农村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但许多农民的传统小农耕作意识仍然根深蒂固。我们必须及早改变现状,一是要大力开展科技致富典型宣传,增强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机关干部、专业大户和广大农民的技术培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结合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养一批新型农村技术人才,大力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培育特色产品;二要加强技术指导,现在大部分的农民、业主都缺乏技术,要发挥镇农技部门的作用,为种养大户、业主和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服务力度;三要根据发展需要,根据项目,新成立一些专业技术协会,比如畜禽技术服务协会、水产技术协会协会、养兔技术协会等,以更好地发挥科技推动作用。

  抓示范,典型带动发展。

  搞好典型示范,历来是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手段,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各项目的实施,必须靠抓点示范来推动。县上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业科技人员积极参与农业结构调整项目示范的优惠政策,我镇也要把镇村干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支持农业技术人员兴办实体,领办或创办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基地。干部不仅要引导农民群众调,还要带头调,特别是村四职干部,不能只是下去一味地要求农户们要如何调,这里种什么,那里栽什么,而自己的田土里却仍然如故,未见动静,没有做出示范和引导。因此在今后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干部要带好头,做好样,以身示范领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让农民干有目的,学有榜样,也让农民看后心服口服,自然调动起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夯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几年,我镇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但基础设施仍十分薄弱,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必须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坚持山水田林路气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沱灌三期工程、病害水利工程的整治,加快水利建设;完善高升桥的修建和扩延工作;以三年交通大会战加快村级公路建设,完成曙光、红光、三龙等村级公路碎石路面工程;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

  总之,我镇农业结构调整虽有一点成效,但仍处于初始阶段,还需要努力探索和发展,我们认为农业结构调整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努力,大胆探索,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使我镇的农业结构调整再上一个新台阶。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5

  20xx年,在市委、市*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省农业产业化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及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市围绕茶业、竹业、蚕桑业、药业、果蔬业和养殖业等六大主导产业,强抓基地、龙头和市场三要素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稳健的发展。现将20xx年我市农业产业化主要工作总结汇报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49xxxx,其中:龙头企业23xxxx(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xxxx,省级龙头企业xxxx,市级龙头企业2xxxx),规模(50xxxx元)以上企业7xxxx,出口创汇企业2xxxx,专业协会7xxxx,专业市场2xxxx。年销售收入2xx13xxxx元;年利税17818.6xxxx元,年创汇4125.xxxx美元。组织分类:种植业23xxxx、养殖业3xxxx、其他23xxxx。

  二、主要工作

  1、领导重视,措施得力。今年以来,市委、市*一直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经常将农业产业化问题列入市委、市*会议的内容。一是围绕如何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研究,专门制定了《×××农业产业化贴息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并每年安排5xxxx元的贷款贴息资金。二是把农业产业化考核列为对各区县*的考核指标之一,实行量化打分,并对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考评,两年考核一次,优胜劣汰,大力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进程。

  2、培植产业龙头,优化区域布局。今年,市财政共拿出10xxxx元,重点扶持茶叶、茧丝绸、木竹制品、山野食品、养殖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1xxxx加工企业、2xxxx示范基地和xxxx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各地紧紧围绕建设华东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这个重点,以实施农业产业化规划纲要为抓手,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了茶业、竹业、蚕桑业、药业、果蔬业和养殖业等六大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区域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了以松萝、新安源、漕溪、汪满田等为代表的绿色食品茶加工为重点的茶产业集群;华盛丝绸集团、天松丝业、兴达茧丝绸等一批茧丝绸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新兴了龙源药业、黄山药谷等中药材骨干企业;涌现出了以众望、连达为代表的一批外三元生猪养殖企业和养殖小区;临河蔬菜基地、新江无公害蔬菜基地、东山千亩布朗李等果蔬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

  3、扩大对外开放,开拓农产品市场。今年5月中旬,我市在上海成功举办了“20xx年*黄山茶叶暨名优农产品交易会”。这是我市首次移师上海,单独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茶叶暨名优农产品交易活动,有效地展示了黄山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发展前景,有效地宣传了黄山茶叶品牌。尤其是在上海茶交会上,市委、市*与上海农工商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性协议,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实施东向发展战略,主动融人“长三角”,搭建了一个较稳固的新*台。今年我市茶产业实现了产销两旺历史性的突破。目前,我市已有2xxxx家企业的20xxxx个农产品进入大都市超市。汪满田牌茶叶获上海十佳茶叶品牌,市场占有率位居上海同行之首。同时,市内黄山茶城、祁门金东大市场等*1xxxx家中小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也得以不断发展壮大,黄山茶城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

  4、推行标准化建设,打造绿色食品基地。*年来,我市先后制定了市、县地方标准规范96项,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xxxx,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xxxx。目前,全市无公害食品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认证面积达40.xxxx亩,占全市茶园总面积的58.1。全市茶叶、菊花、竹笋等2xxxx农产品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颁证面积4xxxx亩。×××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定为全国最大的有机茶标准示范区,同时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有机茶基地县之一。×××、×××、×××、×××被列入农业部丰收计划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项目县和省农委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

  5、培育示范典型,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今年,按照年初市委、市*提出开展农业经济观摩活动的要求,我们紧紧抓住这一契机,致力于培育和打造农村经济新亮点,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并协助各地围绕现代农业的发展,培育特色产业基地、主导产业龙头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农村经济方式的转变。首次“全市农村经济观摩活动”于20xx年11月7日至9日开展。市委、市*主要领导和四大班子领导亲临观摩活动,各区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观摩活动。活动期间观摩考察了全市三区四县及市直的3xxxx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农村经济发展的示范典型,涵盖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示范、市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六大类,内容涉及到茶、林、果、桑、蔬菜、中药材、畜牧等产业及生态农业和劳务经济等多个方面。通过观摩活动,分析问题、查找差距、总结经验,进一步调动了全市农村经济工作各方面的积极性,为谋求“十一五”发展,努力推进全市农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加快黄山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找准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三、存在问题

  我市虽然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一是大部分龙头企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规模不大,分布不广,带动力不强,精深加工能力不强;二是组织化程度低,门户观念强,普遍单打独斗,缺乏必要的协调和合作;三是发展的项目、资金、技术普遍缺乏;四是资金融通、扶持投入不足,造成企业融资难,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四、20xx年主要工作打算

  1、做大做强六大优势产业。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做大做强茶业、竹木业、茧丝绸、果蔬食品、中药材和养殖业等六大主导产业重点培植一批年营销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形成以国家、省重点企业为骨干,市级龙头企业为主体、中小龙头企业为依托的龙头企业群。倾力打造茶叶、木竹制品、茧丝绸三大行业品牌,努力成为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

  2、开展考核评审工作。对2xxxx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1xxxx示范乡镇进行考核,优胜劣汰,评比表彰,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

  3、举办交易会。市委、市*准备20xx年再次组织企业到外省举办农产品交易会,具体时间地点正在酝酿中。

  4、抓好种养业结构调整。围绕实施“443”行动计划,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重点,进一步调优种养也结构。大力发展高山蔬菜和山野食品,建设花卉苗木、大棚蔬菜、特色养殖和林果业等特色经济带;建立三大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即:×××万头三元杂交猪优质猪肉基地,祁门无公害土鸡生产基地,休宁、×××无公害黄牛生产基地,努力把我市建×××东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6

  今年以来,为大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业的规模经营,积极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异常活跃。为推动此项工作开展,按上级要求,我镇建立了流转服务大厅,并做到人员到位、各项制度上墙,配备办公电脑,做到及时收集发布信息,并做到档案齐备。

  一、基本情况

  到20xx年7月为止,我镇农用地流转面积为9619。9 亩,其中由外省市农民租用的面积为1500亩,用于退耕还林用地流转面积为2519。4亩。农用地采用流转方式用于建设用地的面积约为5600。5亩,其中镇村组道路用地为103亩,圩堤建设用地为30亩,县工业园区流转面积为5300亩,集镇、中心村用地面积为114亩,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53。5亩。

  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由农民直接与用地单位签订流转协议的有68户,流转面积为1033。5亩;由镇、村与农民签订流转协议的有1137份,流转面积为5350亩。我镇建立了土地流转百亩示范片。

  我镇农用地流转于一产的流转费*均每年每亩约80至200元,农用地流转于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费约为每亩800元。截止20xx年3月,县、镇财政共拨付土地补偿金约5000万元,涉及土地使用面积约为5300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存在较多不规范的情况。在我镇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中,由于没有完全严格地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出现一些违反法律政策规定的情况,主要表现为:

  1、除道路建设搞土地流转外,在其他项目建设中也存在把农村土地由农用地向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做法。

  2、承包地的流转合同不规范,没有统一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范本,个别地方发生不与农民签订书面协议的做法,农民的经营自*得不到尊重,还发生“一田两证”的情况。

  3、少数村组土地流转工作缺乏公开、透明的办事机制,进入流转程序的承包地面积、补偿或收益情况等重要信息,在流转过程中没有加以公布。

  4、农民在流转中获得的收益较少。除农民之间自愿的流转补偿外,补偿的标准较低,每亩收益低于土地本身价值的附加值或我镇的农业增加值。集体建设用地占用承包地,个别村组也没有给予农民相应的补偿。

  5、镇农经站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方面没有完全发挥其管理职能。

  三、主要做法

  (一)加大力度,学*宣传。

  在《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工作上要注重面向两种对象,一是面向广大农民,继续采取多种方式和多样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民对于这部关系他们切身利益法律的知晓率,增强他们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二是面向镇、村、组干部,提高他们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在宣传与学*中要让广大干部明确几个重要的观点:一是农村土地不等于农村耕地,它包括有宅基地、公共用地、自留地、耕地及非耕地(含杂边地、河道);二是在土地所有权性质上,农村的土地除国有以外,都是农民集体三级所有;三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财产权利,可以用货币来量化;四是除法定征用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以外,不得调整或收回农民承包地,不得以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方式调整或收回农民承包地;五是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流转一定要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其中“依法”是第一位的。

  (二)稳妥推进,保障权益。

  1、在经济大开发、大建设的形势下,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首先要正确处理土地承包工作与经济建设用地的关系问题。*职能部门在审批项目、制定政策、落实规划时,要重视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维护农民的承包经营合法权益,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一起来,重视国家、集体、农民三者利益的一致性。

  2、农经站要经常性地开展关于农村土地用途变化情况的调研,实事求是地解决土地承包与流转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做好农民在土地承包权益方面的代言人,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

  3、严格依法办事,规范农村土地承包与流转工作。首先要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制定和完善我镇有关土地和流转方面的实施办法;其次要适时调整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补偿规定,尽量从保障农民权益的角度,适当提高现行流转的补偿标准;三是坚决纠正实际工作中各种不符合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的做法,把农村土地全部承包到户,把承包经营权证全部发放到户,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第二轮土地延包的其他遗留问题。

  (三)、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建议及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范围及操作程序,构建适应市场化及农村实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同时要建立流转台帐。要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体现土地经营权流转中自愿原则。流转时必须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签订由县农委统一印制的流转合同范本,报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备案。土地流转的期限应由双方协商约定,但最长的期限不得超过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应签订流转的合同,以合同的形式将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固定下来,流转合同应标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址、流转期限、流转土地的用途、流转价款以及违约责任,使双方一旦发生纠纷,调处有据。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7

  一、经济发展方面

  (一)工业经济方面:*年,我乡地区生产总值任务27370万元,全年预计完成28936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任务7800万元,全年预计完成7800万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20000万元,全年预计完成20000万元。

  (二)农民收入方面:*年1-3季度,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84元,全县排名第九位。

  二、农业发展方面

  一是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二是继续扩大藤椒种植规模,全乡藤椒种植面积达到4500亩,今年藤椒产量20万斤,实现产值280万元;三是以张岩村、碧山村为中心,向石堰村、沙嘴村等辐射发展核桃种植共800亩;四是全年新发展优质茶叶200亩,改造茶园50亩,全乡茶叶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五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年度完成道路硬化8.35公里,新建桥梁3座,新建蓄水池59个,新建和整治沟渠共103公里,整治山坪塘46个。

  三、项目推进方面

  积极争取承接县重点项目建设,完成了成昆复线项目红线内征地拆迁任务,并积极协调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各类矛盾纠纷,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完成了夹洪天然气管道、吴三线电力线路、中石油输油管线项目;高标准农田项目、小农水项目、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项目,正在抓紧施工;百事康生物肥项目正在开展进场的前期工作。

  四、社会管理方面

  (一)安全生产:坚持每月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和季度例会制度,加大对专(兼)职安全员培训力度。截至目前,共开展安全检查130余次,排查出安全隐患160起,并进行了全面整改,全乡无安全事故发生。

  (二)综治**:1、大力宣传防邪知识,发放反邪教宣传单1000多份,制作宣传展板8个,积极鼓励老年人参加老协活动,使群众受教育面达90%以上,未发现传教信教人员;2、对全乡范围内,涉嫌吸毒的人员进行定期帮教和稳控,确保不复吸;3、排查处置各类矛盾纠纷55起,有效化解矛盾纠纷55起,化解率达100﹪,并成功协调了带河村毁坟*纠纷事件、石埝村医患纠纷和成昆复线推进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纠纷。

  (三)环境保护:积极帮助我乡企业推进环保达新标工作;加大农村垃圾治理力度,完成了国家十部委抽查迎检工作。截至目前,投入资金10多万元集中组织保洁专项行动10余次,参与群众1500多人次,启用垃圾车100多辆次,共清运垃圾20xx吨。

  (四)计划生育:*年,全乡出生人口79人,出生率6.5‰,计划生育率88.6%,人口自然增长率-0.623%,全年召开计生例会12次,计生妇查9948人。

  (五)社会保障:严格落实优抚低保政策,严格标准,严格把关,对全乡145名优抚对象、683名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加大了对农村低保对象以及特困人员的春荒冬令的救助力度,对312户308人发放了30000元春荒救助,对314户797人发放冬令救助90000元;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工程,对全乡236户贫困户登记造册,对口制定了帮扶、脱贫计划,落实了责任人。

  五、基层党建方面

  (一)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和争当“忠诚、干净、担当”好干部活动,制作各类标语、横幅20多条,收集活动信息20多篇,确保规定动作到位。

  (二)深入开展“堡垒提升”工程,进一步做好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投入资金25万元,按照相关要求对12个村(社区)活动阵地进行了完善和制度上墙,购买办公桌椅50多套,对水库村、上村村、碧山村村委会进行了完善和维修;完成了全乡党建大调查工作,对全乡544名党员和村、社干部进行了统一登记和评议。

  (三)加强队伍管理。严格按照《乡机关管理制度》《村干部坐班制度》对干部进行管理,今年采取各种明查、抽查等方式对干部工作纪律进行了督查,问责9人,问责单位2个。

  (四)党员管理方面。今年新发展党员共10人,培训入党积极分子20人,组织各类党员培训4次,共培训1030人次,并邀请县领导为全乡党员开展廉政党课学*,进一步提高全乡党员总体素质,提升党员政治素养

  (五)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制定《乡*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方案》,由乡纪委牵头,对各村(社区)财务进行督促检查;利用乡公开栏、展板、黑板报、led等积极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深入开展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和腐败问题活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管力度,发现一例党员计划外超生线索,乡纪委正在按照相关程序进行问责处理;协助并圆满通过了县委巡察组对我乡首轮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巡视XX县审计局对我乡主要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8

  20xx年,xx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紧紧围绕开展“五个一”创建活动这个主题,结合培育x亿元优势主导产业,结合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结合发展现代农产品流通业,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发展态势良好

  1 、队伍不断扩大。 到20xx年底,全市共发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1家,比去年新增x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家,比去年新增1家;镇江市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比去年新增x家;xx市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比去年新增x家。

  2 、销售高速增长 。20xx年龙头企业 销售收入达到x亿元,比20xx年同比增长x%;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共带动农户x万户,同比增长x%。均完成了镇江市下达的“两个10%”的增长目标。20xx年农业龙头企业完成出口创汇x万美元,超额完成镇江市下达的x万美元的目标。

  3 、带动作用增强。 20xx 年龙头企业通过合同、订单及随行就市带动 基地面积x万亩,较去年x万亩,增长x%,其中:自建基地x万亩,比上年增长x%。龙头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x人,发放农民x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x%和x%。其中种植类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x人,发放农民x万元,分别占企业总数的x%和x%。

  二、主要措施有效

  20xx 年,针对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缺”(缺少强势企业、缺少加工企业、缺少知名企业)“三低”(企业领导水*低、产品科技含量低、经营管理效益低)的发展状况,我们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形式,以开展“五个一”创建活动为主题,以强化动态监测为手段,以管理规范、产品创新、机制创新和项目扶持为抓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 、摸准情况,开展企业经营诊断服务。 今年以来,我委分管主任和科室人员,把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为企业经营提供诊断服务作为重要工作内容。邀请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丁x、李x等教授先后18次深入到x家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为万山红遍农业园、江苏绿苑实业有限公司、xx市下蜀茶场等3家企业进行了组织诊断,建议其按照现代企业组织框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和经营管理机构,为企业经营释放活力;为江苏神牛家具有限公司、xx市茅山人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进行了经营成果诊断,根据其经营实绩,将其推荐为递补镇江市级龙头企业;为x碧园果品厂、xx业有限公司、x米业有限公司、xx市x酒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进行了产品诊断,帮助其进行了新产品认证工作,开展了新产品推介活动;为xx市x鸭业有限公司、江苏x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开展了综合诊断,帮助其调整了经营战略。企业经营诊断为龙头企业管理人员找准了本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企业发展理清了思路。经过诊断的企业及时进行了问题整改,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2 、狠抓规范,建立优胜劣汰动态机制。 根据江苏省和镇江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动态监测管理办法,我市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及时出台了《xx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x农发〔20xx〕69号);并分别对3家省级、16家镇江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运行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及时上报动态监测结果。今年通过省动态监测,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南门市场发展有限公司);通过镇江市动态监测,新增和递补镇江市级龙头企业x家,淘汰x家;通过本市级龙头企业网上动态监测,保留龙头企业x家,递补龙头企业承包1家。优胜劣汰机制对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触动较大,许多企业强化了发展和创新意识,运行质量显著提高。本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x亿元,增幅x%。其中省级x亿元,销售收入增幅x%。苏润米业有限公司实现开票收入x亿元多元,首次实现了我市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2亿元的突破。

  3 、促进发展,开展“五个一”争创活动。 根据省农委《在农业龙头企业中开展“五个一”示范创建活动的意见》精神,我市于今年8月4日专题召开农业龙头企业“五个一”示范创建工作会议,印发了《xx市农业龙头企业中开展“五个一”示范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并组织了对活动的督查工作。通过开展农业龙头企业“五个一”创建活动,进一步激活了农业龙头企业的运行机制,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镇江万山红遍农业园以“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为服务宗旨,先后在丹阳、南京等全省各地建立了x多个科技成果示范基地,与xx市老方葡萄专业合作社等x多个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了xx市万山红遍应时鲜果合作联社,充分利用 “万山红遍”江苏省著名商标和江苏省名牌产品优势,实现最大程度、最广泛地带动丘陵农民致富。xx市茅山百事特鸭业有限公司以协议形式对基地农户采取“六个统一”,即由公司统一发放鸭苗、统一组织饲料供应、统一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统一回收商品鸭并屠宰加工、销售,使公司与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年出栏苗鸭x万只,直接带动x余个养鸭户。江苏绿苑园林建设有限公司以无偿资助、合作开发、技术与品种入股等方式,在全省苗木主产区建立了多个示范基地,引导各地积极发展新优彩叶苗木品种,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先后在xx市边城镇建立了x亩的彩叶苗木生产基地,在xx市的华阳镇、后白镇分别建立了红叶石楠、日本矮生紫薇等为主产品的彩叶苗木生产基地,在宜兴中兴农业园建立示范点250亩,和在南京青龙山生态园林公司建立示范点x亩,在沭阳、江都建立3-4示范点。项目实施区及示范点已培育红叶石楠、矮生紫薇、北美枫香、紫叶加拿大紫荆等各类容器苗x万株,实现产值超过x万元。今年11月旬,经考核评比,推荐江苏绿苑园林实业有限公司为省级“五个一”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4 、提高素质,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培训。 为了提高企事业管理人员素质,我市先后举办了四期专题会议和培训班。一是今年3月18日,专门举办了农业龙头企业会计业务培训班,对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运行情况管理系统进了操作培训,培训结束后现场抽取部分的企业会计人员上台演示操作。各参训企业在培训后本企业利用网上*台进行了模拟操作,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报表网上上报制度走上正规化道路,由于上报信息及时,从而对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运行情况了如指掌。二是今年6月7日,举办了镇江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负责人和主办会计培训班,重点贯彻学*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与动态监测管理办法,讲授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和申报程序,培训班结为镇江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动态监测提供了思想保障机制。三是今年8月4日结合动态监测结果通报,召开农业龙头企业“五个一”示范创建工作会议。四是今年8月10-13日,选派了x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到南京农业大学参加了xx市*举办的现代农业培训班。培训班专门设立了管理科学课程,为部门龙头企业管理干部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管理水*。通过一系列的会议和培训,增强了对农业主管部门的的认同,调动了做好*时日常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明年完善对龙头企业的绩效考评奠定了基础。

  5 、出台政策,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20xx年奖励办法的基础上,今年市*又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的意见>(x政发〔20xx〕3号)规定,凡农产品加工企业,当年投产并收购本地农产品额度达到x万元以上的,奖励企业x万元;达x万元以上的,奖励企业x万元;达x万元以上的,奖励企业x万元。 对当年新进入的xx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一次性奖励x万元;镇江市级、省级、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x万元、x万元、x万元。 对被列入镇江市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市财政给予1:0.5配套支持。对新获得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项目的,分别奖励x万元、x万元; 对当年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质量认证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1万元、x万元、x万元;对被江苏省主管部门评为省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农业类)的企业,一次性奖励x万元; 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和农业推介活动,大力开展农产品市场营销,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在南京、上海等地设立xx名特优农产品展示销售中心,年销售x万元以上的,给予销售企业x万元奖励;对在各大商场、超市开设专柜,年销售xx名特优农产品x万元以上的,给予销售企业1万元奖励; 对参加省级以上农产品博览会或其它展示展销活动,获得组委会表彰的本地参展单位或本地农副产品,给予一次性奖励x元;在省级、国家级电视台播出本地农产品推介广告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x元、x万元;在高速公路两侧设置高炮广告推介本地农副产品的,给予一次性奖励x元。今年预计专项奖励要达到目x万元。

  6 、做好服务,为龙头企业排忧解难。 一是做好项目申报服务。今年帮助万山红遍农业园、茅宝葛业有限公司申报了江苏省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项目x个,争取建设资金x万元;申报外向型农业项目x个,争取资金x万元;还积极与财政、科技部门沟通,帮助企业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项目x个,争取资金x万元;江苏省和镇江市级农业科技项目x项,争取资金x万元。镇江瑞繁农艺有限公司蔬菜花卉繁种出口基地建设项目,引进蔬菜新品种x多个,新建x公里繁种基地道路,新增蔬菜、花卉繁种基地x亩,x*方工厂化育苗设施,30亩亲本繁育圃。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新增加繁种出口面积x多亩,年出口的蔬菜、花卉种子由原来的x多吨增加至x吨,扩大了出口创汇能力,公司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xx茅宝葛业有限公司葛根深加工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改造厂房x*米,增加了x套自动包装机, x台热风循环烘箱,x台粉碎机。在旅游区建立x*米的茅宝养生茶艺中心,在南京建立x*方米的品牌经营专卖店,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专题片,企业生产能力增强,产品知名度提高, 当年实现销售收入x万元,去年年增长了48%。 二是推动银企业合作。今年12月21日,与*农业银行合作成功举办了银企联谊会,推荐x家有资金需求且信誉良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取得了农业银行信贷授信,总额达到x万元,并现场签订了信贷合作协议,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三、主要困难与问题

  1 、多数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仍偏小,竞争力不强。 全市x家镇江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中,销售x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x家,其中x亿元以上的仅x家;销售收入在x万元以下的有x家,其中x万元以下的有6家。

  2 、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系机制不紧密。 多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运行机制。

  3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开发的产品存在“四多四少”现象(粗产品多,精产品少;初级产品多,终端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内销产品多,出品创汇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不高,大量农产品以鲜销和初级加工为主。

  4 、龙头企业管理模式陈旧。 许多龙头企业组织制度陈旧,表面上是公司制度,但仍然停留在家族式管理阶段;同时,由于受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到农业企业就业。

  四、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我委围绕“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两大主题,实行“建设推进年、项目优化年、行风提升年”活动,重点围绕优质粮油业、特色园艺业、健康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加快形成规模化种养、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1 、强化领导责任,在企业规模总量上救突破。 根据江苏省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20xx年全市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1。我市20xx年 农业总产值指标为x亿元, 销售收入占农业总产值目标为1.5:1,销售收入指标要达到 x亿元,要比今年x亿元增长1.3倍,任务相当艰巨。 目前,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任务已经分解由市*下达,作为明年农村工作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在起草市委市*20xx年农村工作意见时,把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主体,作为重点项目建设的主体加以突出。重点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能力。如江苏天宁香精集团有限公司,年销售在x亿元以上。全市力争今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个,镇江市级龙头企业5个。 全市用3-5年时间,建成1-2家年销售收入过x亿元的龙头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x亿元的龙头企业,10-15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

  2 、深入推进“五个一”创建活动,在龙头企业运行质量上求突破。 20xx 年将以“五个一”创建活动为总抓手,在各类龙头企业中全面推开,并建立对各类龙头企业绩效考核机制,作为企业升格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各级农业龙头企业中,组织开展以 “ 创建一个基地、致富一方农民、振兴一个产业、对接一个农民合作组织、打造一个优势品牌 ” 的 “ 五个一 ” 示范创建活动,及时总结创建工作经验,树立典范,奖励先进,推动全市农业龙头企业 “ 五个一 ” 示范创建活动的深入展开。

  3 、 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上抓突破,着力打造一批名牌产品。 培育和创建名牌产品,关键要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上下功夫。认真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要抓好标准化生产。二是抓好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推

  广机构的合作,走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三是要培育和发展品牌,努力创建名牌。

  4 、在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创新上抓突破,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一是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搞活经营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一整套完备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三是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5 、在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上抓突破,着力形成龙头企业和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双赢”格局。 逐步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订单合同,完善双方的主体地位和相应的权利、义务,努力提高订单的履约率。同时,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如股份制、合作制等。

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9

  20xx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乡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紧紧围绕农村供侧给改革,以扶持和发展农业产业化标准企业为重点,通过抓规范,建基地,带农户,抓流通,拓市场,促销售,大力加强本土企业、农产品基地、经营体系、经合服务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公司+专合社+村两委+农户”共同发展,互相监督的良性新路子,形成了产、管、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产生了重大作用。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状况

  1.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迅速效果显著。20xx全乡新增多元化专合社1个,社员112人,资产总值达到9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总值27万元。

  2.巩固和扩大了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按照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优化结构,不断扩大农产品基地建设规模,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发展格局,目前,全乡已建成有机山药、藤椒、天麻、食用菌、雅南猪等5大农业生产基地,其中山药基地150亩并已申请有机认证。食用菌棚达到275座,其中新增120余座;标准化养殖小区1个,初步实现了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

  3.建成了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增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竞争力。几年来,我乡在县委、*和县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把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来抓,先后建成了龙包新区农贸市场、弥勒沟农产品交易市场等2家专业批发销售市场、投资总额65余万元,占地面积3亩,年交易额70万元。同时,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积极借助县级帮扶,开展了三次农产品推销会,有效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增强了区域市场知名度。

  4.形成了一批以协会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全乡共有各类农民实体专业合作经济服务组织5个,资产总额700万元,入社社员450余人,带动了127余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民增收。

  5.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发展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产业化经营,已成为我乡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按照突出特色搞调整、突出区域优势搞调整、突出规模效益搞调整的原则,以胜利、东风、等村、组为主的乡西东部发展藤椒、天麻达到800余亩,以东风九组、十组、十一组、团结一组、战斗四组等村、组为主发展枇杷达到0.2万余亩,以团结*坪、战斗五岔路等中高山一带为主的发展山药到500亩,以战斗村海子堂养殖场、胜利一组为主的养殖场共计发展生猪,在全乡构筑起了“红、白、绿、”三色农业及东椒、西林、中菌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产业化经营的格局。还形成了优质粮食小麦、玉米、无公害蔬菜、畜禽、农产品加工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农业结构调出了规模调大、效益调高、产业调特的发展态势。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协调指导。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快速发展,乡委、乡*把它作为强农富民的重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狠抓落实。一是乡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亲自管,负总责,并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政策的四个一的管理办法认真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完善工作。切实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顺利进行。二是借助县级部门各项政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从市场机制与建设、行政管理体制、资金筹措、法律法规保障等多方面创造条件,引导和支持农业产业化健康快速发展。三是注重强化对农业产业化的信息服务,帮助农户和企业掌握市场、了解市场,提高农户、企业驾驶市场的能力。同时组织发动全社会爱农、扶农、支农,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

  (二)加快结构调整,培育优势产业。从有利于规模经营、农民增收出发,积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无公害栽培,打造绿色产品新优势在全乡形成了五个千亩的规模种植优势基地。

  (三)培育扶持,壮大龙头,坚持把培养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着力拉长产业链条,以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构筑产业新优势。依托公司资源优势,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投资100余万元,扶持生猪养殖、枇杷种植等项目,年。二是全面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雅安齐海盟公司、成都生态成品有限公司等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外来公司在我乡落户,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强大的外力支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效益差,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2.生产基地优质产业规模小,专业化生产水*低,产品档次不高,更主要是缺乏优质、无公害、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农产品。

  3.资金困难已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特别是本土龙头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瓶颈”,融资渠道少,贷款难,资金周转缓慢,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正常发展。

  4.企业联基地、带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不够完善,合同、契约的履约率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5.产业链条短,最关键是种植、养殖、储存、加工、运销等环节不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不成农业生产环节完整的产业系列和产业链条,并且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市场发展滞后,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增收困难。

  四、今后工作打算

  1.加快发展龙头企业。着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围绕绿色有机果品蔬菜、食用菌、畜禽等,引导、新建一批实体专合社,力争3-5年内实体专合社总数达到10家,创办省级专合社2-3家,创办国家级专合社1家,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专合社集群,实现企业发展有较大的突破。

  2.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联结基地带动农户的功能,加速农产品加工增值、流通增值,加快基地的形成,强力推动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菁选(扩展6)

——产业调研报告 (菁华6篇)

产业调研报告1

  我省茶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茶园面积扩大,产量增加,产业效益不断提高,形势喜人。同时,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茶叶产销形势越来越引起产区*、企业和茶农的关注。本文主要对茶叶产销形势进行分析,并结合__茶产业状况对__茶产业发展提出若干建议*区*和企业决策时参考。

  一、茶叶产销形势分析

  (一)产销形势

  总的来说,目前我省茶叶产销形势较好,内外销市场同步发展,市场前景看好。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确定因素增加,开拓浙茶市场任重而道远。

  1.生产方面。全国茶园面积继续增加,20__年达到2400万亩,产量110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我省茶叶生产也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20__年茶园面积245万亩,比上年增加2.9%,产量16万吨,比上年增加5.3%,产值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全球茶叶产量稳定在350万吨左右,需求量保持在300万吨左右。茶叶产大于销的局面开始显现。

  2.市场销售方面。20__年国内茶叶销售形势较好,茶叶价格总体上涨,年销售额320亿元,比06年增长28%。销售量超过80万吨,比06年增长11.1%。我省内销以名优茶为主,市场遍布全国,主要市场在长三角和华北地区。省内产地贸易网络已经形成,全省现有工商登记的产地交易市场179个,20__年交易量6.2万吨,交易额42亿元,茶叶批发市场已成为茶叶流通的重要渠道,约有60%的茶叶经过批发市场交易。零售方面,品牌专卖和连锁经营格局也初步形成,促进了品牌建设。销区市场开拓,*几年也有较大发展,特别是上海、江苏、山东、北京等地,销区市场开拓取得较大成绩,但与__、广东、安徽等省的茶商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

  外销市场遍布全球,以西北非、中东、中亚、日本、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为主,茶类以珠茶、蒸青茶、眉茶等大宗茶为主。20__我国茶叶出口至110个国家和地区,茶叶出口量28.95万吨,比06年略增,出口金额6.08亿美元,比06年增长11.2%,创历史新高。20__年我省茶叶出口额为3.1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2.4%,其中绿茶出口16.05万吨,占全国绿茶出口总量的70%以上,占世界绿茶出口量的60%以上,继续保持绿茶出口的龙头地位。因此有了“世界绿茶看*,*绿茶数__”的美誉。

  (二)市场前景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认为,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一个总量*衡,结构矛盾突出,涨跌变化敏感的新阶段。这个结论也基本上适用于茶产业。

  1.国内需求仍呈增长趋势。“十五”期间,我国茶叶内销市场呈现快速发展,内销数量从20__年的45.34万吨,增加到20__年的61万吨,增长34.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不断提高,茶叶消费将继续快速发展。同时,茶叶消费的多样化、个性化、礼品化趋势也将日益明显。产区企业需加强市场调查,及时调整结构,开发新产品,抓住商机,抢占市场。

  2.国外市场的基本格局不变,但不确定因素增多,市场风险增大。出口茶叶继续维持量大利微的局面,但随着日本、欧盟实现更加严格的卫生标准和一些带有贸易保护性质的措施,出口茶叶不确定因素增多。以蒸青茶为例,由于日本实行产地标识、肯定列表制度等措施。蒸青茶出口已连续三年低迷,出口量从最高年份1.6万吨锐减至8000吨,库存增加,企业或大幅减产,或停产转产,对蒸青茶行业造成很大伤害,且前景难以预料。

  (三)面临的挑战

  __茶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1.新绿茶产区兴起,绿茶大省__面临挑战。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__、__、__、__、__、__安徽等产绿茶省份,*几年在国家扶持政策的支持下,茶叶生产发展迅速,建成一批基地茶园和现代化加工企业,产业基础比较扎实。加上自然条件和社会劳动力成本等优势,使__绿茶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2.__乌龙茶和__普洱茶异军突起,是__绿茶拓展市场的强劲对手。“十五”期间,乌龙茶从传统销区华南迅速扩大到华东、华北乃至全国,抢占了很大一块绿茶市场。前年开始,普洱茶又成为一匹“黑马”杀入茶市,一度到了疯狂的地步,目前虽已退烧,但已在市场占据一*之地,茶市已基本形成绿茶、乌龙、普洱“三足鼎立”的格局。

  3.质量安全已成为茶叶能否在市场立足的关键因素。随着人民生活水*提高和保健意思增强,一方面,饮茶尤其是饮绿茶有利健康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消费者对茶叶质量特别是卫生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职能部门和舆论的监管也越来越严。一旦被检出质量安全不合格,生产企业可能遭“灭顶之灾”,同类产品的市场信誉也会受到严重影响。20__年9月16日,浙报、杭报以及其它多家报纸,报导了国家质检总局二季度对我省产品质量的抽检结果。此次抽检中有8家茶叶企业的产品被检,结果3家合格,5家不合格(其中3家被公开曝光),抽检产品合格率37.5%,不合格原因包括农残超标,铅超标和感官质量等级达不到包装上表明等级。由于集中报导,一些报纸用了“每天喝的可能是‘毒茶’”、“茶叶要小心喝”、“茶叶合格率仅为37.5%”等标题,在业内和社会上均引起强烈反响,其影响不容低估。

  4.茶类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__绿茶实施名优茶战略取得了很大成功,尤其对茶农增收贡献突出。但发展名优茶多数走的是高端路线,茶越采越早,芽越采越小,价格越卖越高,长此以往,有背茶作为大众消费品的本性,也不利于“茶为国饮”的推广。高档茶只能满足少数消费者和礼品茶的需求,但从消费多元化的特点考虑,开发象松阳香茶、泰顺三杯香这样品质优良、价格适中的茶类,可以满足多数消费者的消费承受力,市场前景广阔。有条件的地区,如丽水、温州也可以开发一些乌龙茶;绍兴地区,如市场有销路,恢复红茶也未尝不可。龙泉开发金观音茶(乌龙茶)初获得成功就是例子。

  二、关于__茶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__是__的传统茶叶产区,产茶历史悠久,茶类品种丰富,茶叶内外贸并举,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加上__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人民富裕,茶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优越。

  *几年,在*重视和支持下,经过茶叶科技人员、企业和广大茶农的努力,__茶产业有了长足发展:

  一是茶叶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名优茶开发形势喜人。茶园面积达到21.7万亩,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抛荒现象已不复存在,20__年产量达到1.97万吨,与上年持*,产值4亿元,比

  上年增长22.3%。其中名优茶产量1556吨,产值2.75亿元,产值比上年增长32.2%。

  二是企业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增强,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20__年起,全市全面展开qs认证工作,进展良好,到20__年已有81家企业通过认证,占全省认证企业491家的16.5%。初制厂改造也取得较好效果,相当一部分茶厂脏、乱、差的状况开始改观。所有这些都为__茶叶质量提升打下了基础。

  三是品牌建设初见成效。继20__年望海茶被评为“__十大名茶”后,20__年又评选出望海茶、印雪牌__白茶、奉化曲毫、三山玉叶、瀑布仙茗、望府茶、四明龙尖、天池翠为首届“__八大名茶”,进一步提升了__茶叶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品牌效应显著。

  四是茶叶深加工开始起步。如鄞州、宁海开发出茶酒,有的开始出口美国;余姚研制出灵茶素保健品;__五州星集团为娃哈哈、康师傅等企业贴牌生产茶饮料等,上述产品均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__茶产业发展中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些问题,如市场较小,基本上以产地集团购买为主,很少进入流通领域,极大地限制了甬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茶类单一,以名优礼品茶为主,历史形成的珠茶、烘青、红茶等逐步萎缩乃至消失,与茶叶作为大众消费品和消费多样化、个性化趋势不相适应;品牌建设尚在起步阶段,主要靠*推动,缺少有影响的龙头企业自主创牌;茶叶深加工和夏秋茶利用的潜力还很大。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对__茶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快品牌建设,提高甬茶的市场竞争力。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成熟,茶叶消费开始由产品认知阶段向品牌认知阶段发展。加强茶叶品牌建设已成为茶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我们建议,__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需把品牌建设的主体转向企业,增强企业创品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做法包括积极参与各种创牌和认证活动,如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品牌产品、名牌农产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有关博览会、展销会和评比的奖项及有关认证,提高品牌知名度;通过申报证明商标、地理标志等措施,保护品牌不受侵害;建立专卖店、发展连锁经营,构建品牌产品销售网络,从而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保护品牌。

  二是丰富茶类,拓展市场。名优茶由于经济效益好,有市场需求(礼品茶),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会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主要应做好品牌建设和质量保障,巩固市场占有率。同时,根据茶叶消费多样化、个性化特点,丰富茶类品种,利用好夏秋茶资源,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要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甬茶市场,扩大甬茶的影响。

  三是利用__区位优势,把__建成我国茶叶深加工基地。延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附加值,是茶产业发展的方向。__区位优势明显,茶叶深加工已有良好开端,今后应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参与茶产业,依靠__茶叶科技教育优势,积极发展茶叶深加工项目,实现茶叶“可喝、可吃、可用”,把__建成我国茶叶深加工基地。

产业调研报告2

  在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旧城镇青禾村经济社会发展,按照镇新农队办的要求,我先后深入各村小组,围绕特色产业培植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是青禾村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

  旧城镇青禾村(含青禾、大矣白、大白乐、小白乐四个村小组)地处旧城镇腹地,有国土面积14.7*方公里,海拔1815-1861米,年*均气温14℃,东邻金马镇新安村委会,西接秧田坝村委会小矣白,南联旧城村委会,北接松鹤、三河两委村委,三(河)舞(街)公路和石泸二级公路贯穿全境。XX年,全村有农户1957,耕地面积5691亩,其中,水田2284亩、旱地3407亩;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7171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427亩,粮食总产量3314吨;主要畜禽存栏2411头、牛1669头、羊2572只、家禽191342只,农村经济总收入4639万元。农业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仍占十分重要的位置。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利用传统种养*惯,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农民收入增长,是青禾村农业发展的根本取向。

  一是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是调整农业结构的主攻方向。调整农业结构,是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之一。青禾村利用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农业特色产品,培植农业特色产业带和产业群,以实现农业资源的多渠道、多层次的开发利用,满足多样化、优质化、商品化的市场需求,有利于开辟新的市场空间,促进青禾村农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是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XX年,青禾村有农业人口7399人,占镇总农业人口数的14.7%,人均纯收入4407元,低于全镇6055元的*均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通过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建设一批规模化农业产品基地,带动加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区域性支柱产业,有利于把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助于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转移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收入增收。

  三是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可以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青禾自然鼻尖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既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具有显著效益的特色农产品,又要调动农民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青禾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

  *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政策扶持、财政支持,青禾村结合当地的资源特点、土质特性、气候特征,本着“产量高、品质优、特色强”的产业定位原则,采取“突破重点、带动农户、辐射周边”的发展思路,加快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步伐。

  一是花卉产业初具规模。青禾村的青禾村小组不同程度地发展户玫瑰鲜切花种植户,种植面积多的达亩,少的也有亩,产品畅销昆明呈贡斗南。

  二是畜禽产业初见成效。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培育特色农产品基地,目前已有佳旺辰养殖场为代表的大型养殖场4家,发展以肉牛、肉羊和蛋鸡养殖为主的畜禽产业。

  三是经果产业起步良好。利用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青禾村大力发菜了水果等经济林木,高原梨、红梨、杨梅、葡萄。

  四是蔬菜产业发展迅速。青禾村充分发挥石泸二级公路、三(河)舞(街)公路的交通优势和自然气候条件,以土地流转方式,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创下了较好的知名度。

  与此同时,全村的粮油产业、劳务产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青禾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特色产业既是朝阳产业,也是弱质产业,对照上级领导的要求和现代农业园区的标准,我们也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特色产业化水*不高,结构单一,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市场开拓力度不够,缺少品牌, “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组织形式尚未形成。

  二是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农民的科技、创新意识还很不够,增收致富的手段不多,增收的路径还比较窄。

  三是农产品市场机制不健全,企业和农户缺乏对市场信息进行快捷了解把握的渠道和*台,成产存在盲目性,个别市场存在管理滞后,给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

  四是畜禽业发展多注重疫病防治和食品安全,忽视产业发展,畜产品深加工发展较为滞后,商品效益不高,抗击市场风险能力低。

  四、深化特色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和对策建议

  一是建议再进一步做好青禾村特色农产业开发的规划,突出优质区划,做到发展有目标、开发有针对性,措施有操作性,在规划中建议青禾村的畜禽产业、优质水果、花卉产业列入全镇重点发展的农业特色产业。

  二是建议下达经费或相应扶持时充分考虑政策性、项目性和应急性的综合作用。

  三是加强农产品市场机制建设,努力为企业和农户创建方便了解市场信息的渠道和*台,建设安全畅通、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网络体系。

  四是加快农技体系建设步伐,使农技人员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中大显才能,为农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五是出台政策要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兼顾边远贫困地区和立体性强的山区,以特为主,不要过分强调规模经济,同时,制定政策要细,使干实事的单位和人员用得上资金,干得了实事。在特产品种、技术研究、基地建设、企业创建、农业经济组织发展、品牌创新、产地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六是继续扶持壮大一批农特产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农特产业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全方位、多渠道的鼓励、吸纳民间资本和外资,进一步加大对农特产业的投入。

  七是在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和动物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加快畜牧产业的发展,增加畜牧业对农特产业的贡献率。

产业调研报告3

  我县自然条件优越,地处北回归线附*,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河网密集,水库众多,雨热同季,是发展农产品的理想基地,非常适宜甘蔗的生长和甘蔗糖分的积累。*年来,我县甘蔗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培植壮大甘蔗生产已经成为我县的一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维护好、巩固好和发展好我县甘蔗产业,增强甘蔗产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对我县农民增收、企业增益、*增税和农村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县甘蔗产业发展现状

  *年来,我县不断调整甘蔗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生产格局。全县蔗糖业认真组织开展“吨糖田”综合技术开发工作,引进新台糖26、27号、桂糖94/119、桂引9号等11个新品种,良种覆盖达99.%。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综合利用水*有新的进展。2011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37万亩,甘蔗总产145万吨。产业集中度日益提高,县境内有东糖石龙有限责任公司和博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两家日榨量达万吨以上的制糖龙头企业。我县甘蔗产业从主要通过增加甘蔗种植面积、扩大生产规模的发展阶段到了主要通过提高单产、提高综合利用效益的发展阶段,进入了稳固提高、创新发展的新时期。

  二、我县甘蔗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年来,虽然我县甘蔗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影响和制约甘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

  (一)种植生产方式粗放,单产及集约效益低。

  一是耕作方式落后,管理手段粗放。目前,我县甘蔗种植的大部分环节仍然靠手工作业,仅有很少部分运用机械化深耕深松。在收割环节上也主要还是靠人力,随着人工费用的不断上涨,蔗农种植的*均成本普遍较高。由于蔗农普遍缺乏科学种植的意识,仍然*惯于按传统耕作方式种植,对套种、地膜覆盖、宽行种植、智能化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整套高产高效的综合生产技术的运用较少,加上蔗地缺乏基本的灌溉条件,进一步恶化了甘蔗的生产条件。二是生产组织形式分散。目前,我县甘蔗种植仍然属于小农模式的生产种植,集约化经营的程度低下,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二)品种单一退化严重,新品种选育问题突出。

  我县甘蔗种植品种单一化问题比较严重。由于有些品种的种植期已超过十年,品种退化的问题已十分严重,黑穗病、赤斑病、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等病害日益加剧,导致宿根发株少、宿根年限缩短、植株变矮、节间变短、糖分下降,单位面积产量逐年减少。由于品种过于单一所带来的抵御风险能力弱、种性退化和病害加剧等问题,已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甘蔗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制糖企业竞争力不强,综合利用水*及效益整体偏低。

  一是制糖业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国际竞争力不强。与国际上的其他主要产糖大国相比较,广西制糖企业的*均规模仍然偏小,我县制糖企业规模也相对偏小。二是产业链短,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发展相对滞后。我县蔗糖精深加工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发展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对甘蔗的综合利用仍然主要表现在生产酒精或复合肥等初级产品上,蔗渣造纸技术仍有较大的发展发展空间和潜力。与一些地区制糖业在利用废糖、蔗渣等废物生产的衍生品产值占总产值三分之一以上的状况相比差距明显。

  (四)蔗农与糖厂利益不尽合理,分配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多年实践来看,糖蔗收购价格机制在二次结算中存在一定的漏洞。一是在蔗农与糖企进行结算时主要是以企业自报的*均销售价进行结算,而企业自报的二次结算价往往都低于市场的实际销售价格,或是以其他方式进行价格转移,以达到降低二次结算价的目的。二是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蔗农难以了解企业真实的销售价格,在二次结算中处于弱势地位,通过二次结算提高收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有利益被侵害的可能性。因此,二次结算机制对蔗农增收的实际效应不明显,不利于调节种植环节与加工环节之间的利润差距,不利于调节蔗农和糖企之间的利益分配。

  三、促进我县甘蔗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促进我县甘蔗产业发展,不是盲目扩大产能、扩大种植面积和增加产糖量,而是主攻单产、蔗糖份、甘蔗间套种,发展循环经济、蔗糖深加工,提高综合利用水*,全面提高甘蔗产业的综合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

  (一)进一步完善糖料蔗价格机制,维护广大蔗农利益。一是保持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基本稳定。维持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基本不变,不要根据某一年糖价波动情况轻易提高或者降低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二是完善蔗糖价格挂钩联动、二次结算管理办法。应当在进一步调查了解制糖企业成本、综合利用效益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挂钩联动价格、系数。三是调整良种加价政策。不要根据某一年糖价波动情况作为调整良种加价政策的依据,而要根据良种研发、推广的实际,调整良种加价政策,还应当把推广脱毒健康种苗纳入良种加价政策调整范围。四是提前公布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应当提前一个榨季公布糖料蔗收购价格方案,如果条件不成熟,至少应当提前一个榨季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充分运用价格机制,调控甘蔗生产规模。

  (二)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甘蔗单产、蔗糖分。以提高甘蔗单产、蔗糖分为主攻方向,全面实施甘蔗高产高糖综合栽培技术、工程措施,要不断扩大高产高糖良种、机械深耕深松、智能化施肥、蔗叶还田、地膜覆盖、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面积。大力发展节水型现代农业灌溉模式,不断扩大喷灌、渗灌和滴灌蔗地面积。要鼓励、扶持甘蔗收割机械的研究开发,努力实现甘蔗机械收割新突破。

  (三)加快甘蔗新品种选育开发,破译品种单一退化难题。要制定替代新台糖系列品种的甘蔗新品种选育开发攻关计划。针对我县甘蔗生产实际,以满足农户、企业生产需要,替代旧系列品种为选育开发目标,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专家咨询和科学论证,全力推进甘蔗新品种选育开发,切实破译品种单一退化难题,探索甘蔗品种更新换代的新路径。

  (四)提高综合利用水*,增强甘蔗产业竞争能力。一是加快生态蔗园建设。以加快生态蔗园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广“猪(牛)-沼-蔗-灯-鱼”、“蔗-牛-菇”、“蔗+西瓜(甜南瓜)”、“蔗+马铃薯”、“蔗+花生(黄豆)”等循环利用和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延长甘蔗生产产业链,增产增效增收,提高甘蔗生产竞争力。二是提高制糖业综合利用水*。鼓励、支持制糖企业以经济效益、环保等综合效益好为原则,根据制糖企业实际,选择蔗渣、糖蜜、酒精废液、滤泥的综合利用模式,加强酒精废液农灌技术研究,开展蔗渣发电的可行性研究。鼓励、支持制糖企业追踪研究蔗糖化工业高新技术,根据市场需求,努力发展蔗糖化工业,延伸制糖产业链,提高制糖生产竞争力。鼓励、支持引进知名品牌企业发展大型食品制造业,发展壮大食品工业。

产业调研报告4

  油茶是我们会同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绝对优势的一种木本资源,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益且较其他油种有绝对优势和保健特点的绿色食品,食用和工业经济价值巨大。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打造其系列精品,对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最*,我们对会同县油茶生产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感到发展油茶产业大有可为,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做大做强,并培育成农民增收的一项特色产业。

  一、油茶产业处于日渐萎缩的尴尬境地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茶油是我国特有的优质食用油。而湖南是全国油茶主产地,湖南的油茶面积占全国油茶总面积的40%,常年产油量达5-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会同素有“广木之乡”的美誉,油茶、油桐一直是我县的拳头农林产品,曾经名噪一时的“洪油”就包含了茶油,吸引了众多客商和友人慕名前来采购。但是,由于思想认识不足、科技推广滞后等因素的影响,我县油茶生产日渐萎缩,传统的优势产业每况愈下。一是砍伐严重,面积和产量急剧下降。由于前几年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时候,片面强调脐橙、板栗等经济林的效益,忽视了油茶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大量砍伐油茶林改种其它经济林,加上油茶病虫破坏和作为主要燃料使用,致使油茶林面积逐年减少。全县油茶面积和产量分别由1985年的44万亩和1333吨减少到现在的 40万亩和600吨。二是经营粗放,加工滞后。长期以来,林农把油茶林当作“露水财”来经营,一般一年垦复一次,既不施肥,又不防治病虫,有的甚至长期不进行垦复,致使杂树成林,乱草丛生,大量油茶树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加上油茶加工仍以传统的木榨和小作坊式的机榨为主,出油率低,色泽不亮,对茶油的价值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加工后剩下的枯饼未能综合利用,一直被作为肥料、燃料使用,造成资源极大浪费。三是品种不优,树龄老化严重。现有茶树多为自然生长,基本没有引进优质高产油茶树种,科研部门缺乏对油茶新品种技术的引进、研究和推广,林分长期自然演替,绝大部分树龄老化,林地稀密不匀,林种结构不合理,导致大面积单产很低,*均每亩年产茶油仅3-5公斤。

  二、油茶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茶油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公认的绿色保健食品。我们会同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地区,常年日照充沛,日*均气温在16℃以上,且以适宜油茶生长的微酸性土壤居多,是发展油茶产业的理想地方。综合分析我县县情和国内市场行情,认真研究油茶的生长特性,我们觉得发展油茶产业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条件。

  一是产业基础好。虽然前几年油茶林受到严重破坏,面积有所减少,但现在全县仍有油茶林40万亩,其中正处盛产期的38万亩,这个数目在全国油茶普遍减少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大的竞争力。我县农户又有种植油茶的传统*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油茶栽培管理经验,加上我县茶油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特别是*几年发展起来的贤胜植物油厂生产的贤胜牌茶油已远销日本、东南亚地区,迈出了油茶由传统生产向现代化加工转变的可喜步伐,为加快我县油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是综合利用率高。油茶全身都是宝。茶籽经加工制成的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其品位可与橄榄油相媲美,并可加工成高级护肤化妆品;茶枯经深加工可生产精油、皂素、茶粕等系列产品,可作为重要的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机床抛光粉;茶壳可提炼茶碱、烤胶,制造洗发香波等;茶树杆根可用作盆景雕刻材料,制作小农具,生产白炭,可谓“种一树而创百业”。

  三是生产成本低。种植油茶一般3-5年即有收获,且用工很少,树苗栽种、施肥后,除每年垦复外,再不需其它投入,只相当于种油菜用工量的1/10,可有效解决农村资金缺少、分散的问题,适合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的分散经营,可谓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

  四是市场前景好。茶油色纯味香,营养丰富,不像动物油含有胆固醇,不像普通菜籽油含有对人体有害的茶酸、芥子甙,有降低血压、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等作用。长期食用,人的皮肤细嫩润泽,头发乌黑发亮,可增加人体免疫力。由于油茶不受虫害侵袭,整个生长过程无需施用任何农药,是绿色保健食用油,具有目前人们日常食用的任何食用油无可比拟的优势。今年农副产品价格普遍上涨,茶油现

产业调研报告5

  根据深入学*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对全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参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一是龙头企业经济实力有了明显提高。各级供销合作社以社属企业为依托,围绕自治区六大主导产业,依靠当地资源优势,特色产品,重点在农资、羊绒、羊毛、乳业、粮油、蔬菜、马铃薯、烤烟、桑蚕、中药材等产业,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辐射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流通、加工型龙头企业。全系统现有盟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0个,其中,符合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标准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5个。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个。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重点龙头企业13个。

  二、参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做法

  四是通过改造经营服务网络,完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包头市供销合作社在参与和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加大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了农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目前市社共建设基层供销合作社(中心社)40个、村级综合服务社381个、专业合作社35个、组建各类农畜产品行业协会30个,以包头新合作公司为依托,改造新建110个农家店和100个新合作配送网点。乌兰察布市各级供销合作社在改造经营服务网络建设中,将承认供销合作社章程,愿意加入供销合作社的个体经营者及原基层社职工重新组织起来,挂供销合作社牌子,作为供销合作社配送农资商品、收购农畜产品的基层网点,目前通过这种形式新建基层社66个、专业合作社117个。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各地供销合作社自然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条件不同,发展的规模和水*不尽相同,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层次不同。

  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带动力不强。目前,全系统共有旗县级以上社有企业340个,其中,经济实力强、带动力强的企业很少,多数企业只是勉强维持经营,且企业生产方式落后,技术水*落后,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低,效益不高,距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

  三是国家、自治区扶持力度不够,严重影响制约了供销合作社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主要的困难是国家、自治区对供销合作社没有扶持政策,供销合作社在争取农牧业产业经营、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项目以及扶持专项资金等方面难度很大,相关的优惠政策基本享受不到。

  四是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供销合作社正常的业务经营和发展。农业银行一般情况下不给供销合作社提供贷款。信用合作社贷款额度小,不能满足供销合作社业务经营的需求。

  四、对策和建议

  一是围绕优势产业,尽快引进、改造、培育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各级供销合作社应当围绕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充分利用现有存量资本和经营设施,采取引进、租赁、改造等多种形式,吸纳农牧民入股、参股,整合有效资源要素,开展多方面联合与合作,尽快培育发展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重点发展以当地农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加工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让农牧民不仅得到出售农畜产品的收入,而且还要得到加工增值的收入。

  二是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围绕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新建改造基层供销合作社,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有计划地兴建一批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加快组建农牧民各类专业协会,培育和壮大农牧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牧民在经济上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引导、帮助农牧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市场优势。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农牧户”的产业化模式。通过与农牧民签订产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设立农牧业抗风险的保险制度、实行利润返还等形式,与农牧民建立稳固的利益联接机制,开放和开发各种生产经营要素,参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三是加大*的扶持力度,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各级*应大力支持供销合作社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多年来,各级供销合作社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在深化企业改革,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有了新的进展。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使供销合作社在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步履艰难,进展缓慢。因此建议各级*和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扶持政策,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扶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切实加强社属企业经营管理,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科学管理方式,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社属企业是供销合作社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深化社属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明晰产权关系,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不断提高社属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和竞争力。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和并购等手段,对社属企业布局结构进行调整,使社有资产向产业化经营领域、有竞争能力的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集中,全面提升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能力和水*。

产业调研报告6

  为了深入了解本市居民家庭在酒类市场及餐饮类市场的消费情况,特进行此次调查。调查由本市某大学承担,调查时间是20xx年7月至8月,调查方式为问卷式访问调查,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总数是2000户。各项调查工作结束后,该大学将调查内容予以总结,其调查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专门调查部分

  (一)酒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1、白酒比红酒消费量大。分析其原因,一是白酒除了顾客自己消费以外,用于送礼的较多,而红酒主要用于自己消费;二是商家做广告也多数是白酒广告,红酒的广告很少。这直接导致白酒的市场大于红酒的市场。

  2、白酒消费多元化。

  (2)购买因素比较鲜明,调查资料显示,消费者关注的因素依次为价格、品牌、质量、包装、广告、酒精度,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生产厂商的合理定价是十分重要的,创、求质量、巧包装、做好广告也很重要。

  (3)顾客忠诚度调查表明,经常换品牌的消费者占样本总数的32.95%,偶尔换的占43.75%,对新品牌的酒持喜欢态度的占样本总数的32.39%,持无所谓态度的占52.27%,明确表示不喜欢的占3.4%。可以看出,一旦某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厂商应在树立企业形象、争创上狠下功夫,这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4)动因分析。主要在于消费者自己的选择,其次是广告宣传,然后是亲友介绍,最后才是营业员推荐。不难发现,怎样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对于企业来说是关键,怎样做好广告宣传,消费者的口碑如何建立,将直接影响酒类市场的规模。而对于商家来说,营业员的素质也应重视,因为其对酒类产品的销售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饮食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一些饮食消费场所和消费者比较喜欢的饮食进行,调查表明,消费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消费者认为的酒店不是选择,而最常去的酒店往往又不是的酒店,消费者最常去的酒店大部分是中档的,这与本市居民的消费水*是相适应的,现将几个主要酒店比较如下:

  1、消费者大多选择在自己工作或住所的周围,有一定的区域性。虽然在酒店的选择上有很大的随机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例如,长城酒楼、淮扬酒楼,也有一定的远距离消费者惠顾。

  2、消费者追求时尚消费,如对手抓龙虾、糖醋排骨、糖醋里脊、宫爆鸡丁的消费比较多,特别是手抓龙虾,在调查样本总数中约占26.14%,以绝对优势占领餐饮类市场。

  3、*年来,海鲜与火锅成为市民饮食市场的两个亮点,市场潜力很大,目前的消费量也很大。调查显示,表示喜欢海鲜的占样本总数的60.8%,喜欢火锅的约占51.14%,在对季节的调查中,喜欢在夏季吃火锅的约有81.83%,在冬天的约为36.93%,火锅不但在冬季有很大的市场,在夏季也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目前,本市的火锅店和海鲜馆遍布街头,形成居民消费的一大景观和特色。

  三、结论

  1、本市的居民消费水*还不算太高,属于中等消费水*,*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相当一部分居民还没有达到小康水*。

  2、居民在酒类产品消费上主要是用于自己消费,并且以白酒居多,红酒的消费比较少,用于个人消费的酒品,无论是白酒还是红酒,其品牌以家乡酒为主。

  3、消费者在买酒时多注重酒的价格、质量、包装和宣传,也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持无所谓的态度。对新牌子的酒认知度较高。

  4、对酒店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中档消费水*上,火锅和海鲜的消费潜力较大,并且已经有相当大的消费市场。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菁选(扩展7)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菁华6篇)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1

  为大力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根据县人大年度工作的安排,农工委在常委会副主任王三毛的带领下,*期先后深入县农办、冈上、向塘、三江等部门和乡镇,就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和成效

  *年来,我县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提出的“全力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把龙头企业作为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加强农产品基地和农业服务组织建设,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向“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经营组织发展,加快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x、龙头企业不断扩大。xxxx年全县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xx家,xxxx年达xx家,xxxx年达xx家,占全市的xx.x%,其*家级x家,省级xx家,市级xx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xxx亿元,出口创汇xxxx多万美元,实现税收x.x亿元,带动xx.x万农户,实现户均增收xxxx元。

  x、农产品基地得到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是龙头企业联系广大农民的主要纽带。*几年,*每年投入资金xxxx万元左右,扶持龙头企业在“两带”建设农产品基地,基本形成了粮食、生猪两个主导产业和家禽、特种水产、蔬菜、花卉苗木四个特色产业的格局。至xxxx年底,已形成xxx亩以上的规模种植基地xx家,xx棚以上的规模养殖基地xx家,全县生猪饲养达xxx.x万头,家禽饲养达xxxx.x万羽,水产品起水量xx.xx万吨,蔬菜种植xx.x万亩,产量xx万吨,苗木x万亩。

  x、农业服务组织健康发展。每年投入资金xx万元,引导扶持农业服务组织成长,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的有序流通。至xxxx年底,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xxx多家,其中省级示范社x家,市级示范社x家,组建了生猪、蔬菜、水产、粮油等协会x家,各类中介组织xx多个,培育各类农产品经纪人xxxx多人。

  x、品牌创建初见成效。培育和发展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xx个,国家绿色(有机)食品品牌xx个,产品xxx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xx个,注册商标xxx件,拥有“汇仁”、“皇禽”x个驰名商标和“国鸿”、“昌碧”、“稻香园”、“九木堂”等x个著名商标,绿色品牌和商标数量均为全省县(区)之首。

  x、“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基本形成。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挖掘各乡(镇)、村的资源潜力,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如冈上万舍的蔬菜和东潭的蛋鸭、三江村的蔬菜、蒋巷的粮食、黄马的茶叶和花卉苗木、塔城的水产、向塘的蔬菜等。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x、部分企业质量不高,行业分布不均匀。我县龙头企业总体水*还不高,生产规模偏小,大多为初级加工,缺乏精、深加工能力,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和带动能力较弱。如蔬菜传统方式种植偏多,像采用塔城青岚无土栽培、武阳鑫和源蔬菜基地生物物理杀虫等新技术种植的较少。而且,企业所属行业分布不*衡,多数集中在粮食加工、生猪养殖和禽蛋加工领域,不利于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全面发展。

  x、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瓶颈制约发展。我县龙头企业大多正处在发展扩张阶段,资金需求缺口较大。但多数企业用地为租赁土地或农业用地,不具备担保和抵押功能,企业融资较为困难,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x、企业土地流转不易,规模扩张空间狭窄。传统自给自足的种养模式导致农户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不高,而且现在受国家xx年土地承包期限政策的限制,企业不能长期租用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投入热情,制约了生产规模的扩大,难以发挥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

  x、市场营销路子不广,销售渠道不稳定。农业生产容易受天气、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农业市场经济的风险又较大,而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能力还不强,规避风险能力较弱,亟需增强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x、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影响现代农业稳定发展。受资金投入影响,全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比还较为滞后,主要包括农田水利设施较为薄弱,道路交通不够发达,电力线路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要,防灾抗灾能力不够强。

  x、面源污染不容乐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形势较为严峻。大规模的畜禽养殖产生大量粪便和废水,未经过无害化处理就直接排放,极易造成空气和地下水污染,附*人居环境也受到直接影响。如八一乡涂埠村生猪养殖导致环境恶化,甚至出现“猪赶人走”现象;冈上镇孵化厂孵完蛋后的蛋壳直接丢弃和放养蛋鸭,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三、意见和建议

  x、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对龙头企业的科技投入力度,择优选择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重点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农产品深度加工开发和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逐步实现农产品向精、深加工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全面增强企业自身发展水*和竞争能力。

  x、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走多渠道、多形式融资道路,着力发掘民间资本,同时加大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x、进一步鼓励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除了企业应该支付给农户的土地流转费,建议再由*拿出一定财政资金补贴给农户,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大力鼓励规模成片地流转土地。

  x、进一步培育农产品经纪人。加大知识技能专业培训,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农产品营销队伍。积极为农产品搭建流通*台,开辟市场销售渠道,为经纪人提供优质服务,努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促进农产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切实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x、进一步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可随财力的增长而逐年增加,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加快改善基地农田、水利、电力线路等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在农业企业招商引资方面,要认真考察,避免出现钻国家政策漏洞的现象,尽可能地多扶持本地企业。

  x、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过程中,要做到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注重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养殖的良性循环。对一些地方规模化生猪养殖造成周围环境和地下水污染的问题,要加强治理,大力推广伟瑞菜养殖有限公司的沼气发电、污水循环沉淀后排放及八一乡涂埠村养猪专业合作社的生物发酵厂(零排放)的养殖新技术,防止面源污染,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2

  [内容摘要] 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一个老课题,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加快群众增收步伐的重要保证。额尔古纳市在全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具有代表性,并且尤其独特特点。本文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做了详细了解,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额尔古纳市、农业产业化、农牧场、企业、*、政策

  额尔古纳市是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西北麓,呼伦贝尔草原北端,额尔古纳河右岸。地理坐标北纬50°01′~53°26′、东经119°07′~121°49′,是内蒙古自治区纬度最高的市,也是*最北的边境城市。总面积2.84万*方公里,总人口7.7万人。

  额尔古纳市境内下辖6个农牧场:上库力农场、拉布大林农场、三河马场、苏沁农场、恩和农场、室韦农场。农副土特产丰富,盛产大麦、小麦、油菜等,养殖牛、羊、马、猪、鸡、鸭、鹅等,是全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

  一、额尔古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一)发展现状

  据调研,目前额尔古纳市企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第三产业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及产品单一、管理粗放等问题。由于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对农业和职工的辐射面狭窄,带动能力不强,呼伦贝尔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额尔古纳市内农副产品总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到1%。

  2、经费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低。农产品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企业必须在农产品收获季节购进大量原料,需要集中收购的流动资金量大。且农产品加工业属微利行业,企业自身积累少,资金来源渠道主要靠银行贷款,而银行信贷权限上收和现行的信用评级制度,加上一些企业诚信度较低的影响和金融机构营销意识方面的问题,造成企业很难得到贷款的支持。许多产品质量好,发展前景大的企业,难以扩大生产。如绿宝等企业因资金问题而不能再进行第三产业生产。由于生产资金紧缺,企业在新产品、新技术上的研发投入甚微,多数企业缺乏适应农产品加工发展的技术储备和技术支撑,特别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3、企业无稳定原料基地,产业链条难以延伸。目前额尔古纳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大的少、小的多,未建有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绝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所需原料大都来自市场,种植者生产无计划,销售无方向,加工者原料无保障,供货时间难以落实,且同行业在原料收购上恶性竞争,产品质量不保,订单合约履行率低,以致种植者和加工经营者的产销利益关系不稳定。由于加工与产地原料生产脱节,产品质量无保证,产业链难以延伸,加工企业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难以发挥出来。

  4、人才缺乏,企业的管理水*相对较低。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仍沿用“家族式”、“作坊式”生产管理方式,产权单一,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经营理念滞后,特别是外向型企业的管理和对外业务交往人才奇缺。部分企业满足现状,依赖*的思想严重,大流通、大市场观念不强,机制不灵活,管理不科学的问题普遍存在。

  5、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外部环境仍然欠优。农产品加工企业投入大、风险大、回报低,离不开*的引导和政策的扶持。虽然国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一些扶持政策,但还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而且落实起来比较困难。*一些部门职责不清,调控、权力和服务责任的.职能都不到位。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阻力和制约因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要体现在“一低三滞后”:一是农场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度低。农场与企业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农企合作方式单一,大多数农场与加工企业的联结仍然只限于松散的利益合作关系,在特色产业发展中获益还有较大局限性,共担共享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没有真正形成。二是特色原料基地规模滞后。加工型企业在一个地方投资建厂,首先需要的就是有特色的原料保障,而额尔古纳市由于特色种植业起步发展晚,可供加工的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偏少偏小,加之所种植的作物品种杂、生长期短,短时期内还不能达到精深加工要求。三是农产品加工水*滞后。全市除春蕾麦芽厂基本能够加工生产一些基础产品外,在经济作物加工方面目前还没有一个精深加工企业,谈不上核心竞争力和科技水*。要引进真正有实力、有信誉的龙头企业非常困难,而培育当地农业经纪人又需要很长时间。四是产品品牌培育滞后。由于市场开拓力度不够,当前额尔古纳市还没有一个在外面叫得响的农业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弱。

  (三)对策与建议

  随着人民生活水*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加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农产品加工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确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加速科技创新进程,推进额尔古纳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跳跃式发展,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发展思路。一是*要充分认识农产品加工在全市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作用,继续加大必要的行政推广力度。二是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思路上,建议实施三大战略、实现三个转变。三大战略:科技创新战略、精品名牌战略、质量安全战略;三个转变: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转变,由小批量加工向适度规模生产转变。

  2、加快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提升龙头带动能力。一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优势产业带、特色产业片、特色产业乡镇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农垦企业的加工转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业增效、居民增收。按照基地专业化、布局区域化、产品商品化、加工配套化的思路,调整和优化全市农业结构。二是理顺产加关系,规范订单行为。在订单过程中,村委会或农村专业合作社应做为订单生产的组织者,形成居委会或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场生产、企业加工的生产经营模式。三是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建设经营自己的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四是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加快标准化生产进程,完善质量监测体系,加强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管理和监督,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提高产品质量。

  3、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做强做大。为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是*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舆论环境和法制环境,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跳跃式发展,并使之逐步向生产型、科技型、外向型方向转变。二是为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强做大,*每年都要增加投入,对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纳入*的宏观调控范围,在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的配制上给予大力扶持,争取产品达到国际出口标准,寻求承揽外商订单,出口创汇,提高产品附加值。扶持方式可实行贷款贴息,也可实行以奖代拔,设立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台阶奖,对农产品加工、产值、上交税收首次超过一定额度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三是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和争创名牌产品,对农产品深加工科技项目要优先立项,并重点安排科研经费。对重点农产品加工项目的关键技术科研攻关给予适当补贴。

  4、采取多种方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一是建立扩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担保基金和企业信用制度,进一步融洽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关系,组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企业要以好信用、好项目吸引银行贷款。二是通过搞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集团企业等措施,筹措扩改资金和技术创新资金,有效地吸引民间投资,加快企业发展。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3

  金秋九月,你们不辞辛劳,莅临我镇调研指导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为此,受唐*、魏镇长的委托,我谨代表洛泽河镇党委*及全镇农民朋友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按照会议安排,现就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洛泽河镇是一个集干热河谷、二半山、高寒山区为一体的农业大镇,属中深山深切割山地地貌,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幅员面积29*7*方公里,最高海拔2780米(全县最高点),最低海拔850米,相对高差1930米,立体性气候突出。全镇有耕地6.2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仅1.03亩,*坝面积不足2%,林地22.3万亩,森林覆盖率24.8%,是耕地面积的3.5倍。辖13个村2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055人,其中农业人口5834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5.5%,20xx年末,全镇农民人均有粮216公斤,人均纯收入2424元。

  *年来,镇党委*按照“一产调结构,二产抓服务,三产建*台”的目标定位,在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基础上,积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生核桃、花椒、烤烟、魔芋、蔬菜

  等特色产业种植和生猪、土鸡养殖。初步构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新体系,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林产业初具优势规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靠山吃山”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思路,坚持把核桃、花椒作为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加以培植,20xx以来,全镇规划完成核桃种植7个村73个村民小组11.3万亩,花椒种植5村43个村民小组2.95万亩,漆树种植2村20个村民小组1.05万亩,20xx年,仅退耕还林种植的3000亩花椒,收入就超过1500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257.1元。同样,2年后,10多万亩核桃将成为全镇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块状日益明显。

  (二)畜牧产业不断壮大。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化发展,把全镇13个村划分为“河谷果蔬区、二半山粮林区、高寒畜牧区、粮烟综合示范区、工矿经济区”五大发展区域。在虎丘、大寨、龙潭、太坪四个村上半村和笋叶村高寒畜牧区,重点抓好土鸡、能繁母猪、商品猪示范小区建设。*年来,全镇已建生猪养殖小区3个,扶持规模养殖大户6户,规模养殖户生猪出栏占全镇比重的15%。沿蚂怀线和猫谢线建立毛坪湾湾滩、虎丘朝门“现代养猪项目”各一个,扶持养殖户100户;在虎丘村三寨、小苗、朝门新建“退耕还林后续养猪项目”一个,带动扶持养殖户148户。建立虎丘芦茅、小苗、三寨万只土鸡养殖示范点,示范点有上千只4至5斤土鸡已上市。目前土鸡养殖初见成效,为农民带来不错的收益。

  (三)其它产业得到有力巩固。20xx年,规划完成蔬菜种植15600亩,其中核心样板840亩;完成魔芋种植6600亩,核心样板1600亩,根据目前市场价,预计魔芋一项收入将达1400多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200多元;烤烟规划种植5700亩,市级样板1000亩,7月份如没有遭受大雨冰雹灾害,烤烟将是我镇献鸡、簸以、仓盈三村烟区农民的经济支柱产业。

  (四)农业生产组织更加完善。为了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增加产业经济的市场竞争能力,自20xx年以来,洛泽河镇相继成立了洛泽河镇花椒协会、虎村核桃产业协会、向家蔬菜协会等农业产业化新经济组织。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规范产业协会,明确协会职能,进一步建好产业发展的服务保障机制,真正做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经济、技术保障。

  二、下步发展计划

  为加快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是产业良性发展的前提,要做大做强各项农业产业,必须进一步搞好发展规划。一要注重产业规划的科学性。按照“功能分区、布局合理、资源集约、生态环保”的总体要求,降低开发建设成本,加速产业集聚发展。二要注重产业规划的前瞻性。根据全镇不同的资源条件、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潜力,紧密结合长远发展需求,科学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努力完善配套设施,有效避免低水*产业结构,确保农业产业可持续长足发展。三要注重产业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执行建设规划,杜绝农户无序发展,促进核桃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加大产业建设投入。要建好各项农业产业,必须加大投入。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抓住产业发展政策机遇,有重点的增加产业建设资金投入,不断改善交通、水利等基础条件,积极拓展各项产业发展空间。二要坚持集约利用土地。规范实施地上栽核桃,树下种牧草的复合型开发模式,辐射带动畜牧产业的发展,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和资源环境容量。

  三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对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立足村情、社情,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产业管理机构,使产业管理机构的职能职责制度化,为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产业发展上档次、上水*。二要建立精简高效的服务保障机制。按照农村经济专业和经济组织的要求,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依托产业优势,争取扶贫项目资金,规范扶贫互助合作社,为产业发展提供经济保障。三要打造配套和谐的产业发展环境。按照实地、实际、实效的原则,通过会议、举办科技培训班,现场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广大农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邀请知名专家举办科技讲座,对镇、村、社干部进行培训,推广普及产业技术,提高管理水*,营造配套和谐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4

  一、铁门镇基本情况

  铁门镇位于洛阳市西40公里,全镇辖33个行政村,6.5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6.5万亩,属浅山区、丘陵区,是一个农业大镇。镇域内工业发达,交通十分便利,市属企业、县属企业及民营企业星落棋布,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横贯东西,又是一个工业强镇。

  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概况

  铁门镇作为一个工业强镇,镇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工业总产值直线上升,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而另一方面受地理位置、恶劣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占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南岭北山,传统的小农意识禁锢着人们思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仅靠几亩薄地,艰难的维持着生计,农业成了制约铁门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摆脱农业、农村、农民的贫困落后面貌,带领全镇人民共同富裕奔小康,已成为历届党委*首要共识。走“工业强镇、产业富民”之道路,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如何充分发挥地区的区位优势、自然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让广大农民从传统的封建小农意识中**出来,已成为发展的必然,一个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应运而生。南山以发展旱作农业为主,以铁磁路、铁盐路为经济发展带,两侧各500米种植朝天椒和烟叶,北山以养殖和特色林果种植为主,川区以蔬菜种植为主,形成种、养、加工为一体的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基地。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成果

  铁门镇的农业产业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99年通过考察论证,镇*决定在铁磁路、铁盐路经济种植带发展朝天椒种植500亩。万事开头难,为了保证朝天椒种植成功,镇*成立了专门组织,党委*、镇长亲自抓,主抓副职专职抓,并抽调15名机关干部成立专门工作组深入南岭各村的农家院户、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自觉接受统一规划,让出土地种植朝天椒,对自觉自愿接受统一规划种植朝天椒的农户,*在育苗、耕作、施肥、盖膜、栽植等方面予以资金扶持,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对不愿接受*统一规划,拒不种植朝天椒的,*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辣椒种植成功了,然而市场销售不畅,*按当时承诺的保护价全部收购。镇*积极与外地客商联系,组织辣椒供需洽谈会,一年又一年努力,市场销售畅通了,椒农从中得到了实惠,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地位也改变,由过去的*提倡、*扶持、强行干预变成了现在的政策指导、重点扶持、区域种植、规模化经营,变主导为服务,广大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地位也变了,由过去的被动变主动,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历经八年的艰辛努力,朝天椒种植从最初植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16000亩,种植区域由原来的产业带周边的7个行政村,辐射带动全镇二十二个行政村,朝天椒种植农户由原来的1200户发展到现在的6000余户,种植面积超千亩的村达10个。20xx年仅朝天辣椒总产值达6400万元,户均纯收入达5000元。

  为了规范朝天椒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朝天椒种植产业。20xx年,铁门镇朝天椒种植协会在各级的关心下应运而生,辣椒生产规程、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有章可循。为了适应市场规律拉大产业链条,辣椒协会于20xx年4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铁丰”牌商标,随着产业基地的不断扩大,于20xx年6月成立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20xx年4月,铁门镇种植的朝天椒相继获得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20xx年5月,铁门镇镇被推荐为河南省名优辣椒镇。20xx年3月,铁门镇与洛阳农科所合作的“朝天椒引进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与运用”项目获洛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叫响“铁丰牌”朝天椒品牌,实施品牌战略,种植协会在扩大对外宣传的同时,为了规范产销渠道,杜绝无序经营和价格竞争,保护朝天椒品牌和质量。20xx年县、镇投资250万元在铁门镇陈村村建成新安县辣椒专业交易市场,统一市场收购、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品牌包装,切实维护了椒农和客商的利益,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每到收获季节,辣椒收购红红火火,全国各地客商慕名而来,最多达120余家。更让人振奋的是,铁门镇朝天椒除内销外,由客商经厦门、贵州等地远销日本、韩国。

  由于辣椒产业的不断壮大,还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一是出现了一大批的以经销辣椒为业的本地经纪人,涌现出一批靠经销辣椒迅速致富的典型;

  二是辣椒收购、分级、包装等环节,带动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三是带动了餐饮、商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椒农在获得生产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的利润,以辣椒生产为龙头的产业链条得到长足发展。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烟叶生产和蔬菜种植,也经历了朝天椒种植过程的同样经历,从群众不认可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引导到市场引导,种植规模不断壮大。至20xx年烟叶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50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烟叶生产创产值175万元,蔬菜生产创产值320万元。

  铁门镇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面积共计27000亩,占耕地面积的40%,而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新房、楼房盖起来了,三轮车、摩托车、小手扶几乎家家都有,生活水*不断提高,如今的农村几乎和城市没有差别,到处呈现出和谐、文明、向上新风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拉大拉长产业链条,我们将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引导农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培植支柱产业和名牌农产品建设特色农业,建设龙头企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产品市场网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大市场相链接,使广大农民在获得生产环节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利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向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变。

  1、20xx年底前完成朝天椒绿色食品申报工作;

  2、完成辣椒深加工项目论证工作,投资1000万元,20xx年底建成辣椒深加工厂一个;

  3、新上蔬菜加工项目一个;

  4、进一步完善辣椒市场功能,在原有市场功能的基础上,拉大市场框架,硬化市场8万㎡,建交易厅、棚及仓库9000㎡,购置辣椒检测及化验设备一套,并完成市场配套设施1000㎡。

  五、铁门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做法

  回顾铁门镇几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几多艰辛,几多收获,经验做法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成为历届党委*的共识,不因*人事变动更改,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认准的路子走到底;

  2、充分发挥*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产业化初期,*唱主角,大力提倡、政策扶持,行政干预、利益导向,通过各种行政手段,真正炒热干群思想,使广大群众有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自觉的从小农意识的思想束缚中**出来,顺应市场发展规律,自觉调整种植结构,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

  3、产业基地形成后,*的作用由主角变为配角,主要引导农民成立民间协调组织和协会,靠民间组织规范生产行为,靠技术章程规范生产环节。以市场信息为依托,引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以民间组织为依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培训服务工作;

  4、敢当红娘,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导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走贸、工、农一体化发展道路。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5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西吉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42万亩,种植马铃薯120万亩。牛、羊、猪、禽存栏7074万头,出栏6775万头,肉类总产量11万吨,优质牧草留床面积7615万亩,实现牧业总产值21亿元。设施农业及西芹总产值21679万元。新建拱棚14598亩,维修日光温室224座,设施农业投入生产17265亩。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面积39797亩,其中:拱棚37397亩,日光温室2400亩。完成旱作节水农业覆膜保墒面积1633万亩。

  马铃薯总产在180万吨以上,全县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55万个羊单位,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木业总产值3.6亿元,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350元以上。西芹实现总产14万吨,西芹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农民人均西芹产业纯收入达到180元。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保墒面积23.8万亩,实现农牧业总产值14.4亿元。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成自治区级现在农业示范基地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7个,农牧业科技示范点40多个,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9个,其*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家。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3个,生产单位21个,产量达到100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全县绿色产品生产企业2家,绿色产品产品数2个,绿色产品产量达到53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年来,西吉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论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区域化布局不均衡,基地建设规模扩大比较困难。产业总体上分布不均衡,对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建设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拿马铃薯来说,尽管走向了国内、国际市场,首先高品质的产品数量如果满足不了外商的需求,创汇增收的前景也就不会很乐观。另外,西吉县农业特色产业优势目前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尤其是西芹、胡萝卜、小秋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的扶持种植、加工转化前景没有拓宽。

  2.马铃薯支柱产业的问题:

  一是加工不足(原料不足)。老百姓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执法单位执法不严,导致马铃薯的偷盗情况越来越严重。

  二是由于品种的落后、老百姓种薯的选用认识不足。

  三是马铃薯没有统一包装,只能卖原材料,导致价格不如区外。四是马铃薯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老百姓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到位。

  3.农业产业链条延伸难,农产品转化增值率低。产业链条的长短,决定着农产品转化增值的大小。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农产品加工链条短,仍然停留在原料销售上,只有一个链条节,即使加工,也只是简单的初级加工或粗加工,农产品附加值低,加之生产上是家庭式分散经营,流通上是各自为政、小打小闹式营销,以致农业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形成产业。

  三、改进措施

  必须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品牌优势,走农业稳县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优、调特、调名、调强为突破口,以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城镇化的战咯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巩固马铃薯产业,提升草畜产业,培植西芹等特色优势产业。扶优扶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突破加工业,打造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努力把西吉建成绿色农业经济强县,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1.在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上,**传统思想观念,跳出农业抓农业。

  要以抓企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作为整体来抓,从项目选择到论证、决策,从业主确定到招商引资,从经营机制到项目管理,从市场营销到品牌确立,都进行项目化运作。从原料基地生产到农产品加工,从产品开发到市场策划都按企业化模式运行。从组织贩运到流通销售都按市场化模式营销。特别要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市场化、社会化服务,聚集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构建成新型农村农业产业体系。

  2.在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上,突出区域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构建大农业、大产业。

  要引导农户间相互联合,整合资源,实行大户联动发展,将产业办出规模。特别是乡镇要加强区域间横向协作,消除自我封闭,共同规划发展适宜本乡镇、本区域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确定之后,用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集中生产要素,重点突破,形成规模,凸显特色。

  3.在农业产业发展措施上,加快以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为主的各项改革,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条件。

  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是建立良性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改革,重点要强化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户之间,外出务工,经商农民之间采取招商租赁、承包权转让等自由流转土地,采取*扶资、培养技术。联片经营等形式,使土地向大户集中、向能人集中、向农业企业集中,实现土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要组织引导滞留在土地上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上的农民,以城镇化来促进农业产业化。

  4.在农业产业发展经营上,重点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龙头企业,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

  要立足优势资源和地方特色,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结合,积极发展种植、畜种繁殖等科技型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现有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兼并、联合,整合资源,优化结构。鼓励工商企业兴办农业企业。总之,要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产业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群体,增强市场开拓和辐射带动能力。

  5.在农业产业发展流通上,着力建设以农村市场为主的流通*台,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

  要结合城镇建设和乡镇主导产业定位,根据区域产业、特色和功能,尽快启动区域主导产业交易市场,专业市场以及大型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设,并将其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规划、同建设,使城镇化、市场化同步发展。此外,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择优扶优,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

  6.在农业产业发展指导上,切实转变行政职能,提高服务水*。

  *对农业产业的指导服务要从以前包打包唱的行政命令转移到宏观指导、制定规划、政策扶持、培育市场,调节利益上来,走企业面向市场一一*扶持企业一一企业组织生产的路子,由企业自行规划产业基地规模、开展扶术指导,回收产品、开拓市畅*只研究扶持、投入等政策,培植社会化服务体系,调解公司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以及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督促企业提高履约率,促进农户与企业从一般的买卖关系变成利益共同体,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利益,而且还分享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逐步建立企业与农户、中介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6

  为准确把握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趋势,找准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研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我们采取市和县市区配套联动、全面统计和典型调查相结合方式,就此进行专题调研。

  一、日益凸显的发展格局

  *年来,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着眼城乡统筹发展、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和理念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推进战略,通过强化政策支撑体系,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推进力度,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快速提升。以产业组织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主导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利益联接方式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加强为主要标志,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全市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综合调查情况,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组织快速发展,带动能力明显增强。20xx年全市成规模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1357个,其中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85家,比20xx年(下同)增加533家,年均增加133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57家,其*家级2家,省级19家,市级136家。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367.73亿元,利税33.92亿元,同比增长1.83倍、1.58倍,年均增长16.3和12.1;其中157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利税分别达到265.5亿元、24.2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的72.2和71.3。比较规范的农村中介服务组织462个,年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到24.9亿元、2.7亿元;农村专业市场发展到210处,年经营额132亿元,其中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达到76处,年经营额87.8亿元。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种植基地面积410万亩,养殖基地规模1.1亿头(只),农户95万户,目前全市已有55的农户和53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产业化经营轨道。

  二是生产基地规模加快膨胀,主导产业日趋凸显。农产品区域布局和特色优势凸显,初步形成了瓜菜、大蒜圆葱、优质果品、速生丰产林、苗木杞柳、肉鸭蛋鸭、淡水产品、甜叶菊、食用菌和中药材等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种植业建成170万亩大蒜圆葱、15万亩优质西瓜、10万亩优质土豆、600万m2食用菌、10万亩甜瓜、5万亩甜叶菊、5万亩中药材和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130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达到10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2570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670处,年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基地56处,存栏1600万只肉蛋鸭养殖基地;水产业规模养殖基地发展到700余处,面积24万亩;林果业建成100万亩用材林、90万亩干鲜果品、25万亩苗木花卉和10万亩苗木杞柳基地。

  三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拉长,利益联接渐趋紧密。农业产业化发展由偏重于生产基地建设向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品牌开发、市场营销多方并重发展,农业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利益联接机制不断完善,订单、合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紧密型联系方式得到更多应用。在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通过合同、合作制、租赁等形式与基地和农户进行联接的达到203家,占30%。从产业构成和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类型看,畜禽养殖产业和出口加工型企业利益联接关系相对紧密。

  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支撑体系日臻完善。在认真落实省里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政策的基础上,20xx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农业龙头企业和规模种养基地进行扶持。据调查统计,20xx年市和县市区农业产业化财政扶持资金达到9624万元,其中市级财政4000万元。对规模种养基地、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建立担保组织补贴2382万元,对新建、扩建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和奖励1618万元。

  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内涵不断丰富,利益联接方式不断创新,由以龙头企业带动为主向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中介组织、专业协会带动并重发展;功能不断拓宽,由带动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单纯经济功能,向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吸纳劳动力就业、全面改造农业农村农民等经济、组织、社会功能拓展。农业产业化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实行产加销一条龙生产,就可以把区域优势主导产业产品不断做强做大,逐步培植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较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地方特色鲜明的强村富民产业。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联合组织分散经营农户共同进入国内外市场,就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种养收入和综合经济收入。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合组织起来,就可以减少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市场交易效率,有效规避和降低市场经营风险;把特色产业和产品做优做强,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就可以把先进经营理念、先进管理方式、先进科学技术等导入农业农村,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和综合素质。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带动力量。农业龙头企业是市场经营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参与和带动力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在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对农民的教育培养,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支持,以及对农村组织结构和治理方式的影响,就可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步推进,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深入分析思考,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进一步深化提高面临着十分突出的制约因素和不容忽视问题。

  一是要素素质提高和组合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农户、政策支持以及市场引导等多个要素有机配合。目前龙头企业综合素质和企业家社会责任、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发育、基地农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政策支撑能力和配套程度、市场建设水*和规范化程度等,都还有不适应和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的问题。

  二是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问题。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领域不断拓宽,由单纯种植业向农林牧渔业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拉长,由生产环节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拓展,由产品粗加工、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系列加工发展;产业功能不断扩展,由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单纯经济功能,向发展产业、改造农村、培养农民综合功能拓展。这一系列重大深刻变化,要求农业产业化由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的低层次向现代农业、现代科学管理方式的高层次转化升级。

  三是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问题。农业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有赖于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创新和提高,特别是担负桥梁纽带作用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服务发育发展。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生产合作社、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发育滞后、环境不优、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是利益联接机制完善问题。利益联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持久发展的关键。目前,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接机制不健全、联接关系不紧密的问题十分突出,是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的瓶颈制约,已成为新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五是综合作用发挥问题。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带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经济功能相对发挥较好,但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培养现代新型农民、改善农村组织结构和乡村治理方式、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社会功能作用发挥不够,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四、深化升级的对策措施

  针对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的形势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升级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各级扶持农业产业化政策措施,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关键环节,搭建*台,配套政策,完善机制,培育典型,培育队伍,营造环境,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搭建一个*台,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保障体系。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各级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策指导和组织协调力度,搭建起一个高层决策、高效运作、高水*管理的发展*台,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联*会议制度,负责制定政策和研究重大问题;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调度指导和日常管理。

  二是出台一套政策,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支撑体系。根据中央和省1号文件对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立足实际,认真总结汲取原来扶持政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制定扶持力度更大、扶持范围更广、扶持效果更好、更具操作性,包括财政扶持、税费减免、金融支持、费用优价、服务支持等在内的配套政策。

  三是完善一个机制,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发展体系。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以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为核心,逐步建立健全经营行为约束机制、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利润返还机制、矛盾问题化解协商机制,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的创新发展,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发展体系。

  四是培育一批典型,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舆论引导体系。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认真总结培养一批不同地域、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典型,特别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典型,通过新闻媒体和现场会、报告会、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多渠道进行宣传推广,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典型示范和舆论引导体系。

  五是培育一支队伍,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信息反馈体系。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和队伍建设,通过专题培训学*,系统全面掌握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知识,提高决策参考、调研分析、综合判断技能,及时反馈政策执行中的情况信息,及时发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新问题、新矛盾,及时提出解决的新思路、新办法。

  六是营造一个环境,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支持体系。围绕深化三学三创优化发展环境,各级要加快转变*职能,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进一步深化提高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的认识,尽职尽责,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提供优质高效快捷服务,形成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合力。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菁选(扩展8)

——农业产业工作总结 (菁华6篇)

农业产业工作总结1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推进情况

  经过前期的安排部署、动员群众、制定方案,在包村站所领导及村支两两委和驻村工作组的共同努力下,工作推进情况良好。目前第一期的工作取得农户的支持,所涉及土地的农户都同意以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其次召开全村村民入股宣传会,有村民已积极入股进来合作社。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建设资金的短缺,再加上我村经济基础薄弱,传统种植业仍占据主要优势,农户思想观念传统,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工作推进缓慢。再加上基础设施不健全,道路损毁严重,也给我村发展带来一定的阻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保持目前良好的前进态势,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推进,加大走访宣传力度,积极再动员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同时做好资金筹集工作,积极协调政策支持,做好风险防控管理。

农业产业工作总结2

  怒江区域推广站自20xx年11月组建以来,在省农业厅科教处、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科学家办公室和各功能研究室的支持指导下,主要开展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情况

  1、组织成立了由四名技术人员组成的怒江区域推广站,有研究员、高级农艺师、农艺师、助理农艺师各一名;

  2、完成了怒江州玉米生产现状调查工作,并将调查报告按时上报了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科学家办公室;

  通过调查一是掌握了玉米在怒江粮食生产中的比重:

  如20xx年全州粮豆播种面积74681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7191公顷,占粮豆种植面积的3*1%;其中杂交玉米播种面积10000公顷,占总播种玉米面积的36.78%,占粮豆播种面积的13.39%;玉米总产量74146吨,占粮豆总产量163588吨的45.33%;其中杂交玉米总产达30565吨,占玉米总产量的41.22%;占粮豆总产量的18.68%。

  20xx年全州粮豆播种面积69593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3926公顷,占粮豆播种面积的34.38%;其中杂交玉米播种面积14733公顷,占玉米播种面积的61.56%,占粮豆播种面积的21.17%;玉米总产量75449吨,占粮豆总产163817吨的46.06%;其中杂交玉米总产量达53018吨,占玉米总产量的70.27%,占粮豆总产量的32.36%。

  20xx年全州粮豆播种面积72199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4773公顷,占粮豆播种面积的34.31%;其中杂交玉米播种面积15833公顷,占玉米播种面积的63.91%,占粮豆总播种面积的21.93%;玉米总产量79237吨,占粮豆总产量170879吨的46.37%;其中杂交玉米总产达57718吨,占玉米总产量的72.84%,占粮豆总产量的33.78%。

  20xx年全州玉米播种面积385835亩,总产量82586吨,占粮食总产量172000吨的48%。20xx年播种面积达44万亩,预计总产占粮食产量的50%以上。

  怒江粮食生产中玉米播种面积占34.31%,但玉米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50%。这中间杂交玉米的播种面积在15000公顷以上,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2%,杂交玉米产量达57718吨,占玉米总产量的72.84%,占粮食总产量的34%以上。20xx年杂交玉米生产面积25.2万亩,20xx年达到28万亩,杂交玉米生产已成为了怒江粮食生产安全的保障。

  二是找出了怒江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落后,抗灾能力差。怒江州玉米生产区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玉米的地块大多是旱坡山地,玉米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干旱时间过长或雨水过多都会造成玉米单产水*不高,经济效益下降。同时扩大面积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使玉米播种面积在25000公顷以下。

  2)玉米杂交种覆盖率不高

  20xx年全州玉米播种面积24773公顷,只占粮豆播种面积的34.31%;其中杂交玉米播种面积15833公顷,占玉米播种面积的63.91%。20xx年全州玉米播种面积2530公顷,杂交玉米播种面积1680公顷,占玉米播种面积的66%。20xx年玉米播种面积2933公顷,杂交玉米播种面积1780公顷,杂交种占60%,杂交种的利用率不高,效益低。

  3)投入不足单位面积产量水*较低

  怒江玉米*均产量仅3198公斤/公顷,只是XX省*均产量4505公斤/公顷的71%,是玉溪6766公斤/公顷的47%,是迪庆3900公斤/公顷的82%,杂交玉米产量已只是3645公斤/公顷。怒江玉米的生产水*只达到省内发达地区的50%。施肥情况是玉米*均每公顷施肥量为41公斤/公顷纯n,o5p2为120公斤/公顷。其它品种肥料基本不用于玉米生产。

  4)品种多而杂,玉米病害严重。由于我州特殊的立体气候条件,所筛选出的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品种有限,目前全州玉米杂交种有75个之多,面积在一万亩以上的只有6个品种,所以一旦处于冬春干旱和春夏多雨气候条件,有利于玉米大、小斑等病害的发生、传播,因品种多而杂给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5)群众生活*惯于白籽粒,硬粒型品种,对品种的特别要求过高。

  6)种植水*低,大部地区种植玉米没有施用肥料。

  3、完成了“百、千、万”玉米高产栽培示范区建设工作,根据怒江实际高产栽培示范区安排为两点,第一点选择在XX县六库镇,百亩核心区和千亩示范片在小沙坝村委会的蚂蝗箐村(北纬25.89731,东经98.85636,海拔1100米),百亩核心区完成267亩,其中云瑞21优质玉米100亩,罗单9号167亩。核心示范区共涉及农户60户,198人。千亩示范片完成830亩,品种为罗单9号玉米品种,涉及农户437户,2108人;辐射区10214亩,12个村委会,参与农户6437户,21534人。第二点安排在兰坪县通甸镇;百亩核心区在黄松村委会(北纬26.65583,东经99.54208,海拔2498米),完成100亩,品种为长城799;千亩示范片完成834亩,品种为长城799;示范区参与农户324户,1356人。辐射区13010亩,13个村委会,参与农户4567户,21056人。两点共计完成核心区367亩,千亩示范区1664亩,辐射23224亩。玉米高产栽培示范项目区共计补助群众尿素15吨,复合肥15吨,种子2吨,地膜4吨。

  4、完成体系新品种展示工作。在XX县六库镇排路坝村委会组织体系内16个玉米新品种共计4亩的展示和在六库镇小沙坝村委会组织自引玉米新品种30个,共计试种了12亩的展示田。

  5、技术培训组织观摩情况:以现场为主的技术培训完成234期,4594人次;选送省培训技术人员4人次,州内对技术人员培训二期,65人次。编写以玉米抗旱技术为主的技术资料4份,印发技术资料17000份(含省农科院、农大编印发放的资料5000份)。

  20xx年8月25日组织以退休干部为主的22人到六库镇玉米新品种展示和高产示范片参观鉴评一次;20xx年7月17-18日接待了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科学家番兴明博士一行三人到怒江推广站六库镇小沙坝村委会的蚂蝗庆村玉米高产栽培核心示范点、六库镇新品种展示区的工作查检;20xx年6月23-24日接待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经济研究室主任肖植文一行四人的工作查检;20xx年9月2日接待了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文山区域试验站朱汉勇站长一行4人到怒江高产栽培示范点参观指导;20xx年9月13日组织怒江推广站技术人员3人到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陇川推广站参观学*。20xx年9月1至9月28日,共组织28名技术人员参与理论测产工作。其中泸水点12人、兰坪点16人,理论测产共完成了75个点,实收测产18个点。20xx年怒江区域推广站玉米高产示范区通过了怒江州农业局组织的实产验收小组的实地测产验收。

  6、积极组织参与抗旱指导工作,20xx年1月到6月怒江区域推广站由站长带领技术人员到XX县、兰坪县指导抗旱工作,充分发挥了怒江区域推广站的作用,及时组织体系内技术人员深入旱区开展调查,采取多项措施,因地制宜加强抗旱保苗。根据需要和可能切实加大旱作节水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对抗旱促春耕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广大农民抓好抗旱救灾工作,确保春耕生产不误农时,全力组织好20xx年的玉米及农业生产工作。按照省农业厅的要求怒江农业局及时成立了以州农科所所长张定友同志为主的“怒江州百日抗旱促春耕生产技术服务工作组”(怒农发[20xx]78号文件),分为四个小组,分片包干对二十八个乡镇进行春耕备耕落实、进行科技培训,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时间为40天。抗旱促春耕行动技术指导服务组分阶段、分批进入全州四个县的15个灾情严重的乡镇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工作,到20xx年6月13日止怒江区域推广站的四名技术人员共计在四个县指导抗旱工作25人次。参与全州选派技术人员送出去培训11期50人次,州内培训技术骨干12期245人次,指导全州以现场为主的技术培训农户40900期,122900人次;在本地电视台播放“玉米抗旱栽培技术、马铃薯抗旱栽培技术、水稻抗旱育秧技术、蔬菜抗旱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科技抗旱技术短片总播出时间长达146个小时;在怒江农业信息网和各县农业信息网及省农业信息网上发抗旱信息190多条;在XX省农业信息网“XX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栏发信息7条;实时编著了“怒江州玉米抗旱技术”等技术资料四份,印发技术培训资料,技术明白纸等资料17000多份,发工作简报3份。

  组织抗旱育苗工作,以兰坪玉米育苗移栽为主的技术推广共计完成玉米育苗20万*方米,移栽大田5万亩,为大旱之年保大春增产做了基础工作。

  二、取得的成绩

  1、完成玉米综合示范区设点2个,完成示范面积1664亩,参与农户761户,涉及3464人;辐射面积达23224亩,参与农户11004户,42590人。

  2、示范区泸水点经怒江州粮食作物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20xx年9月10日组织专家实地验收:267亩核心区*均亩产563.1公斤(理论测产547.5公斤),较对照亩产422公斤亩增141.1公斤。830亩示范区*均亩产357.1公斤(理论测产351公斤/亩),比对照320公斤/亩增31公斤。

  3、20xx年9月24日兰坪示范点经怒江州粮食作物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实地验收:100亩核心区亩产775.8公斤,比对照452.9公斤亩增342.9公斤;834亩示范区*均亩产650.5公斤,比计划目标550公斤亩增100.5公斤;比同地块上年亩产452.9公斤亩增197.5公斤;比对照亩产512公斤亩增138.5公斤。

  4、万亩辐射区经组织测产:泸水点*均亩产351公斤,比上年全县*均亩产186.1公斤,增产164.9公斤。比对照320公斤/亩增产31公斤,10214亩共计增粮31.6万公斤;兰坪点*均亩产650.5公斤,比上年全县*均亩产232.7公斤,增产417.8公斤。比目标亩产550公斤增100.5公斤,比对照*均亩产452.9公斤亩增197.5公斤,13010亩共计增产257万公斤。两辐射区23224亩共计新增产粮食288.6万公斤。

  5、掌握了全州玉米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作用和理解

  通过项目的实施,我们在玉米生产上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主要表现在:一是保障了我州粮食生产的安全和自求*衡;二是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种田水*;三是通过项目的实施,更新了干部群众观念,引导项目区群众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生产。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让群众从广种、稀植向规格化合理密植转变、从不施肥和单一施肥向配方施肥转变、从不用杂交种到必用杂交种转变,为提高怒江州玉米单产奠定了基础。四是提高了我州科学种田水*,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的项目技术含量要求高,集成了种子、栽培、植保、土肥等各专业的先进技术;五是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各级技术培训,使我州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获得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学*更新的机会,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优秀的玉米研究、技术推广的技术骨干,为我州进行新技术项目试验和示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是在我州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到20xx年我州要实现增一亿斤粮的目标,最有效的依靠科技提高玉米单产的途径。今年干旱条件下我们推广的玉米高产抗旱栽培技术增产效果之明显,得到了示范区广大干部、技术员和农户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总结和思考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取得的经验主要是:

  1、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在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创新: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是以大面积提升粮食生产水*为目标,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主攻方向,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基础,转变工作思路,由传统的抓单项技术推广,转变为集聚一批科技项目、一支技术专家队伍、几个主推品种、一套主推技术,在百亩核心区、千亩示范片和万亩辐射区的高产栽培示范样板上发挥作用。将先进的技术思路、先进的管理经验、完善的组织措施,集中应用到一个区域的一个作物上,这是在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创新。这种现代推广模式摸索和展示了作物的最大生产潜力,实现了规模连片的高产再高产,中产变高产。是提高科技入户率,提高我州农业生产水*的重要途径,将成为我州促进粮食生产的重要措施。同时也集中了全省的技术专家共同开展研究工作,集中使用了人材。

  2、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台: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活动中,遵循粮食生产的普遍规律,用多学科、多项目整合、多技术集成,依托全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台,将种子、土肥、栽培、植物保护等多学科集中,将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聚集,将新品种、单项增产技术集成在一个*台上发挥作用。让农民“看得见、听得懂、学得了”,引导基层自觉推广应用先进农业科技,将高产措施变成农民的生产行为,促使先进适用的技术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充分发挥粮食生产的科技支撑作用。

  3、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加快知识更新,解决单项目农技推广经费不足的有效途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活动,完善省、州、县、乡镇技术指导组的技术负责制度,建立和密切了省、州、县、乡镇农业科技人员的关系,通过加强协作和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方法促进了交流,使我们县、乡镇的技术人员从观念上得到了转变、方法上学到了经验、知识上得到了更新。同时,在我州财政对农业投入有限的条件下,有效地解决了目前我州农技推广“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实现问题。

  四、建议

  建议XX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重点应加强州、市级示范推广作用,加强对州、市、县的技术骨干的培养。

  建议分期分批组织体系内州、市、县级的岗位专家到国内外参观学*以提高自身的技术进步。

农业产业工作总结3

  20xx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乡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紧紧围绕农村供侧给改革,以扶持和发展农业产业化标准企业为重点,通过抓规范,建基地,带农户,抓流通,拓市场,促销售,大力加强本土企业、农产品基地、经营体系、经合服务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公司+专合社+村两委+农户”共同发展,互相监督的良性新路子,形成了产、管、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产生了重大作用。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状况

  1.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迅速效果显著。20xx全乡新增多元化专合社1个,社员112人,资产总值达到9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总值27万元。

  2.巩固和扩大了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按照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优化结构,不断扩大农产品基地建设规模,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发展格局,目前,全乡已建成有机山药、藤椒、天麻、食用菌、雅南猪等5大农业生产基地,其中山药基地150亩并已申请有机认证。食用菌棚达到275座,其中新增120余座;标准化养殖小区1个,初步实现了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

  3.建成了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增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竞争力。几年来,我乡在县委、*和县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把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来抓,先后建成了龙包新区农贸市场、弥勒沟农产品交易市场等2家专业批发销售市场、投资总额65余万元,占地面积3亩,年交易额70万元。同时,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积极借助县级帮扶,开展了三次农产品推销会,有效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增强了区域市场知名度。

  4.形成了一批以协会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全乡共有各类农民实体专业合作经济服务组织5个,资产总额700万元,入社社员450余人,带动了127余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民增收。

  5.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发展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产业化经营,已成为我乡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按照突出特色搞调整、突出区域优势搞调整、突出规模效益搞调整的原则,以胜利、东风、等村、组为主的乡西东部发展藤椒、天麻达到800余亩,以东风九组、十组、十一组、团结一组、战斗四组等村、组为主发展枇杷达到0.2万余亩,以团结*坪、战斗五岔路等中高山一带为主的发展山药到500亩,以战斗村海子堂养殖场、胜利一组为主的养殖场共计发展生猪,在全乡构筑起了“红、白、绿、”三色农业及东椒、西林、中菌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产业化经营的格局。还形成了优质粮食小麦、玉米、无公害蔬菜、畜禽、农产品加工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农业结构调出了规模调大、效益调高、产业调特的发展态势。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协调指导。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快速发展,乡委、乡*把它作为强农富民的重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狠抓落实。一是乡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亲自管,负总责,并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政策的四个一的管理办法认真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完善工作。切实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顺利进行。二是借助县级部门各项政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从市场机制与建设、行政管理体制、资金筹措、法律法规保障等多方面创造条件,引导和支持农业产业化健康快速发展。三是注重强化对农业产业化的信息服务,帮助农户和企业掌握市场、了解市场,提高农户、企业驾驶市场的能力。同时组织发动全社会爱农、扶农、支农,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

  (二)加快结构调整,培育优势产业。从有利于规模经营、农民增收出发,积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无公害栽培,打造绿色产品新优势在全乡形成了五个千亩的规模种植优势基地。

  (三)培育扶持,壮大龙头,坚持把培养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着力拉长产业链条,以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构筑产业新优势。依托公司资源优势,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投资100余万元,扶持生猪养殖、枇杷种植等项目,年。二是全面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雅安齐海盟公司、成都生态成品有限公司等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外来公司在我乡落户,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强大的外力支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效益差,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2.生产基地优质产业规模小,专业化生产水*低,产品档次不高,更主要是缺乏优质、无公害、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农产品 。

  3.资金困难已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特别是本土龙头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瓶颈”,融资渠道少,贷款难,资金周转缓慢,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正常发展。

  4.企业联基地、带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不够完善,合同、契约的履约率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5.产业链条短,最关键是种植、养殖、储存、加工、运销等环节不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不成农业生产环节完整的产业系列和产业链条,并且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市场发展滞后,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增收困难。

  四、今后工作打算

  1.加快发展龙头企业。着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围绕绿色有机果品蔬菜、食用菌、畜禽等,引导、新建一批实体专合社,力争3-5年内实体专合社总数达到10家,创办省级专合社2-3家,创办国家级专合社1家,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专合社集群,实现企业发展有较大的突破。

  2.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联结基地带动农户的功能,加速农产品加工增值、流通增值,加快基地的形成,强力推动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工作总结4

  根据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转发《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14个扶贫专项20xx年工作总结和考核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根据农业产业扶贫专项考核指标完成实际情况,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领导。作为农业产业扶贫牵头责任部门,为了更好的做好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成立了20xx年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及科股室成员,有固定工作人员3名,负责农业产业扶贫日常工作;实行脱贫攻坚领导包片、股站室包乡责任制,以正式文件形式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股室、责任人,全力有序推进专项工作。

  (二)指导督导情况。到目前,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专题分析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会议4次,召集相关责任单位专题研究协商扶贫专项工作2次,主要领导下基层开展扶贫专题调研、检查指导工作2次,下基层指导检查扶贫专项工作6次,全年开展指导督导800余人次。

  二、年度目标完成情况

  (一)资金完成情况。20xx年农业产业扶贫专项通过优化项目,农业产业扶贫专项涉及2个项目,专项资金实施。计划投入27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70万元,其中县级资金270万元,到位率100%。到目前拨付资金245.4万元,目前拨付完成率90.89%。年末能达到拨付完成率95%,财政资金*衡,按时录入“六有”*台。

  (二)项目完成情况。全年计划实施项目2个,完成项目2个,完成率100%。一是20xx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计划投入资金185万元。到目前完成长期稳定绿色防控科技示范基地5个,完成率100%;开展招募特聘农技员计划5人完成率100%;一村一名农技员培训提升任务16人培训工作完成率100%;制作科技示范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标牌、订购科技示范户指导手册、印制技术宣传资料工作,支持到乡村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补助1——10月已全面完成,完成率100%,目前拨付资金145.32万元,退回财政20.68万元,项目支付率89.7%。只剩下省州组织的开展5天以上农牧技术员业脱产业务培训40名农技人员工作(川农大、中职校于12月上旬培训结业,计划资金11.35万元),特聘农技员5人,每人每月工资1700元,剩下11月-20xx年7月共9个月工资7.65万元。二是20xx年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高素质农民)项目,投入资金85万元,已完成443名高素质农民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5名(中职校于本月25日结业),退回财政3.02万元,支付资金79.4万元,项目支付率93.4%。只剩下省组织的开展职业经理人培训2人任务(省农科院组织培训计划12月中旬完成)。其他涉及扶贫专项面上工作有序开展。

  (三)开展培训情况。深入开展“农技人员进园区”、“农业技术人员联乡驻村”活动,建立专家技术服务团队1个,共7人,年服务49次;非贫困村科技巡回小组一个,共4人,围绕贫困村主导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开展巡回服务8次;同时,邀请科技扶贫“万里行”专家就我县中药材、特色小水果技术,中锋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现场进行了指导,受益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达1100人;QQ、微信、E农通、农技宝等发送技术信息225条。全年培训驻村农技员1次,48人次;全县驻村农技员集中举办培训班197次,培训农民12153人次,培训贫困户6015人次;农技员走访入户指导2905次,一对一技术指导培训5780人次。

  (四)扶贫措施

  1.专项扶贫措施。编制完成县农业产业扶贫专项方案,按时报送相关材料,建立了以县为单位的扶贫专项到村工作台账,省州领导到我县指导扶贫工作和系统业务培训,全面落实问题整改,已经清零销号。

  2.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000亩,新建农机化生产道路10公里,新增农机动力0.02万千瓦。配套基地建设,进一步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条件。

  3.加强产业基地管理。围绕已建水果基地、中药材基地、干果基地、粮食基地。技术指导粮油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20xx亩;技术指导现代经作农业产业基地7050亩;新建农产品初加工设施3座;新建美丽休闲乡村1个;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2个;巩固现有水产养殖基地。

  4.农业品牌建设。推出优质品牌农产品2个,巩固优秀区域品牌,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达22个;在各类展示、展销*台积极推广深度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推广特色优质农产品10个。

  5.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稳定已建科技示范基地,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200户。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高素质农民450新建或改造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冷藏设施设备1处。

  6.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新培育省级农民合作社1家,申报国家级合作社1家,培育家庭农场12个,巩固和规范现有合作社,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更加紧密利益联结机制。

  三、取得工作成效

  (一)明确发展定位,拓展产业扶贫

  围绕粮油、特色果业、道地药业、藏香(生)猪、牦牛(禽蜂)、酒水业6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构建全县“6+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强化“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三大重点,提升农业种养殖、农产品加工水*,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休闲农业,培育乡村旅游商品。按照“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扶持市场认可、有发展潜力的特色农产品。

  稳定农牧业生产促增收。20xx年粮食产量预计达到11032吨,较20xx年增加555吨,增长6.3%。截止20xx年,发展优质特色水果13666亩、产量达5858吨;蔬菜10452亩、15362.97吨;中药材14522亩、产量3055.41吨。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藏香猪、中蜂等优势畜牧产业,开展养殖保险等工作,20xx年,兑现能繁母猪养殖补助资金43.56万元,完成生猪入保515头,牦牛入保1603头,能繁母猪入保126头。全年预计出栏猪30500头,出栏牛18915头、羊7616头、家禽58087只(羽)、兔6121只,肉类总产量4611吨、禽蛋产量64吨、牛奶产量1123吨、蜂蜜年产量72吨。20xx年预计全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690元,比20xx年增长10.1%。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519户,贫困人口5638人稳定脱贫。

  (二)特色亮点

  一是坚持政策惠农。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力度,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着实让农民从中得到了许多看得见、算得清、摸得着的实惠,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二是坚持项目强农。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通过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今年完成450名培育任务,是历年来培育数的总和,同时开展三州三区人才、科技扶贫万里行等工作培养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懂技术、敢于创新的新型农民,农牧业科技贡献率逐年上升,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三)创新工作

  为大力促进县农业高质量发展,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始终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并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促进农产品安全生产。通过集中连片在县州级园区双河镇和创建县级园区的保华乡、白河乡、黑河镇、永和乡、郭元乡科学布局点位,集中连片安装了350盏太阳能杀虫灯,绿色防控面积可达13200余亩,构建起了一张“绿色防控网”。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残,节省人力物力,将有效遏制害虫基数增长,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安全,为园区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打基础。

  四、存在问题

  (一)村级集体资源整合能力弱

  由于我县特殊的地理区域条件和历史原因,我县部分农业产业经济模式单一,规模小,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

  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措施办法:逐步探索利用村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公益项目、固定资产,通过依法合理开发、发包或租赁、合作入股等方式,形成集体经济项目,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二)农产品附加值低,带动能力不足

  由于产业发展缺少致富带头人,各类农民专合社发展水*较低,作用发挥有限。目前农民专合组织多数结构比较松散,产品单一,未能真正发挥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作用;因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科技人员和农牧民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起来;由于机构改革后,乡镇农业序列人员(农技、农经、畜牧、兽医)人员编制划乡镇,目前乡镇农业序列名人员业务水*较低,农经管理专业人员紧缺,对村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措施办法:一是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创办农产品加工实体,在政策和资金上进行支持;完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深加工、安全监测、包装等环节,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二是塑造地方品牌,以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的自然生态名片做支撑,推广好“净土”、“阳光九寨”品牌,注册各项企业商标和产品商标,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升产品价值,实现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台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商务信息服务,支持经营主体有序组织线上、线下销售,引进农产品销售公司或援建帮扶单位通过1+N相结合的模式开展产销一体化经营。四是要求乡镇*加强农经专职人员管理,提高业务人员办事水*和办事能力。

  五、意见建议

  下一步根据各乡镇发展特色产业目标,围绕粮油、特色果业、道地药业、藏香(生)猪、牦牛(禽蜂)、酒水业6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链条,以现代农业园区和产品品牌创建为支撑,构建全县“6+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产业扶贫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扶贫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参与。一是多方联动,多措并举。产业扶贫需要*给政策,法治给保证,金融给支持,企业当先锋。要积极引导各方面力量来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围绕解决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做好资金扶贫、技术扶贫、帮带扶贫,系统地推进农业产业扶贫。二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由于贫困村所处地理位置,贫困户经验能力不同,人力、物力资源有差异,在安排产业扶贫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有针性的实施产业扶贫。三是受益精准,保障精准。要找准特色产业为脱贫增收关键,将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衔接起来,通过股份制、合作制,土地托管,订单帮扶等多种形式,建立贫困户与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人口分享产业发展。

农业产业工作总结5

  今年以来,我镇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工程,对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大力发展肉牛产业。

  在桥丰、治冈村建立了杂交母牛保护示范专业村,户年养母牛34头,全镇饲养母牛3783头。镇畜牧兽医站优化技术服务,发挥四个牛改冷配站的作用,上半年冷配1520头,专门组织淘汰劣质公牛2头。我镇在桥丰村扶持了母牛馒头专业户1户,目前养牛规模36头。

  二、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大户。

  全镇培植了50头以上专业大户38户。禾院周瑜龙、彭冬福,芦源肖世均,萍芫罗六秀、刘秀兰,官陂曾志刚年饲养生猪都在200头以上。在江北莲花塘水库新建生猪场20xx*方米,预计年饲养达1000头。

  三、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龙头企业。

  引进浙江客商投资1千万元组建了云天木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加强了组织领导,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

  我镇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农业产业化工作实施。加强与农行、信用社联系,加大了对种养大户贷款款力度。五、落实了责任,建立目标责任制。对重点项目,我镇指派专人负责,跟踪问效,帮扶到位。另外把农业产业化工作列入村级目标考评。

农业产业工作总结6

  20xx年我市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推进产业化、全面建小康”的发展思路,以创新体制和机制,整合集聚资源要素,建设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为重点,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预计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加400元,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创*年来最好水*。

  一、20xx年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整合集聚资源要素建设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市委、市*把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作为加快县域经济重点突破、典型示范的“三大示范基地”之一。按照突出特色,突出优势、突出重点的思路,经过从下而上、从上而下的反复研究、论证,编制了《自贡市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规划(20xx——20xx年)》。全市从20xx年起,围绕培育壮大优质粮食、畜牧水产、优质水果、蔬菜花卉、笋竹和茶桑药六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采取整合政策、整合项目、整合资金、整合人力的新举措,以基地示范区为载体,增收工程、保障工程、益民工程综合配套、整体推进,带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

  20xx年启动了21个农业产业化示范区,通过“三大工程”全面实施,示范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人均增收水*普遍高于当地区县100元以上;通过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一批产业带重点项目的实施,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规模、速度得到提升,全市新增水果、蔬菜、笋竹、中药材等优势特色农产品面积7万亩,粮食总产达到122.82万吨,同比增长3.2%,生猪、山羊出栏分别增长4.7%、9.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将超过50%,经济作物占种植业产值明显提高。

  (二)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

  围绕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和农业优势产业的培育,把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作为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的现实载体,市委、市*出台了培育和扶持的政策性措施,发挥他们在联市场、建基地、带农户、兴产业上“四位一体”的整合性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确认了20xx——20xx年度的20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含3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个市级重点农民专合组织,表彰了30个优秀农村经纪人。

  今年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7.5亿元,同比增长21.5%(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52亿元,同比增长33%),尤其是总投资达6000多万元的龙都茶业、新星源肉食品、富顺竹笋加工等技改工程和华润肉食品公司规模养殖场一期工程等相继竣工投产,使我市龙头企业整体竞争力上了一个新台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67个,其中新组建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8个,一批专合组织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道路,越来越多的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不断涌现,成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的又一重点带动力量。

  (三)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投入新机制。

  市和区县财政支农资金确保60%以上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项目集中打捆安排,全市整合了从中央到地方16个渠道的涉农财政性投资*1800万元,投入21个农业产业化基地示范区。市、县财政资金主要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产业化经营组织抓技改、创品牌、建基地。各类涉农项目,在不改变国家规定的使用范围和性质的前提下,向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重点倾斜,使用7000万元扶贫贴息贷款扶持华润肉食品、龙都茶业、荣成实业、吉泰龙食品、川泰饲料等5家重点龙头企业,使用800万元财政借款、1400万元财政投资扶持华润肉食品、龙都茶业、新星源食品等3家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农村信用社积极探索动产抵押、仓单和权益质押等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发放20xx多万元贷款支持成长型的中小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资金引导、金融部门支持、业主市场运作、全社会参与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投资新机制正在形成,龙头企业、业主和农民投入主导产业带建设资金1亿元以上,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四)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统筹整合推进新机制。

  全市按照主导产业发展,推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支队伍、业主运作、部门协同、产业联动”的统筹整合新机制。各区县设立了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管委会,作为区县*的派出机构,专门负责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示范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及督促检查。在抓好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组织的同时,健全了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激励机制。每年开展10强龙头企业的评比表彰活动,每两年开展对一批优秀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的评比表彰活动。

  二、明年工作建议。

  20xx年我市将继续按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规划,围绕形成“四位一体”整合性作用的新机制,在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产业带基地、农民新村建设、标准化和品牌化上求突破上水*。

  (一)落实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创新的政策和措施。

  在发挥大中型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作用的同时,培育和发挥好中小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组织、农村经纪人、专业大户“铺天盖地”的作用。对大中型龙头企业发展的支持,主要从扶贫贴息贷款、财政借款或投资上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对中小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的支持,重点推广金融创新方式,同时建议省里安排部分支持中小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专业大户的贷款贴息资金。

  (二)着力建设产业化示范基地。

  集中成片推进产业化示范区建设,促进主导产业带的加快形成。在主导产业带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议省里安排部分优势和特色产业带建设扶持资金。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菁选(扩展9)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菁华5篇)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

  是个山区农业县,县域经济中,农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以及*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实施,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因此,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加快我县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战略。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一)三大主导产业根基稳固

  目前,全县已形成一批布局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刺葡萄、南酸枣、毛竹林等三大主导产业。据统计,全县已种植刺葡萄1500亩,南酸枣人工栽种5万亩,年产南酸枣鲜果3000吨以上。全县现有毛竹林面积67.6万亩,活立竹9861万根,年加工产品竹200万根,竹笋产量20000吨,实现产值2.6亿元,实现税收500万元,林农来自竹产业人均年收入达1200元。

  (二)六大特色产业区域化生产格局已成雏形

  基本形成了茶叶、油茶、花卉苗木、有机水稻、畜禽养殖、脐橙等六大区域性特色产业。

  (1)茶叶:以横水、铅厂、上堡、乐洞等乡镇为主产区的茶叶生产初具规模,全县茶叶面积25120亩,年产茶叶982吨。

  (2)油茶:全县现有油茶总面积达8.3万亩,主要分布在金坑、杰坝、思顺、上堡、过埠等乡镇,20xx年全县油茶籽产量750吨,茶油产量250吨,实现茶油产值20xx万元,有油茶专业合作社3家,油茶协会8家。

  (3)花卉苗木产业蒸蒸日上。等乡镇共有花卉苗木基地200个(处),总面积超过8000亩,主要品种有红豆杉、香樟、桂花、罗汉松等,20xx年全县花卉苗木产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

  (4)畜禽养殖:有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30家,其中出栏4000-10000头养殖场4家;有年出笼8000羽的家禽养殖场1家。20xx年生猪出栏9.5万头,家禽出笼77万羽。

  (5)以新世野农业开发公司为龙头的有机水稻种植1500亩,年产有机大米40万斤,市场前景看好。

  (6)脐橙种植面积7.3万亩,产量达9.2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主要分布在龙勾、扬眉、铅厂、横水等乡镇。脐橙果品分级、包装销售企业43家,其中规模以上脐橙加工企业12家。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逐步显现

  县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贵竹发展有限公司、省华森竹业有限公司、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县林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市级龙头企业4家(县宝龙果业有限公司、县鑫丰人造板厂、县赤水仙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君子谷野生水果世界有限公司),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9家(其中:种植业81家,林业25家,畜牧业23家,渔业1家,农业服务业6家),20xx年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有7家(涵盖种稻大户、苗圃基地、特种养殖等行业)。

  (四)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年来,县委、县*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优惠措施,努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20xx年,县委、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xx年起每年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000万元,共计20xx万元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尤其在刺葡萄、南酸枣、大棚蔬菜等产业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给予了大力支持,激发了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五)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我县目前有8个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了农产品质量认证,认证产品涉及茶叶、脐橙、大米等21个产品,认证面积达到83591亩,其中无公害认证3万亩,绿色认证5万亩,有机认证3591亩。“高山茶”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受理,“野生刺葡萄原产地”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无论是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还不强。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较大的只有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南酸枣加工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君子谷公司、新世野有机大米、崇峰罐头食品等企业正处在发展壮大时期,还有很多拓展空间。从龙头企业对主导产业的带动面上来看,还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而形成的产业集群。

  2、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与农户分散经营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的矛盾,农民恋土情结与土地规模经营的矛盾,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矛盾,如何通过现行土地制度的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现阶段农村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3、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程度不高。就农业投入的风险评估而言,农业产业面临市场价格、自然灾害、政策调整等方面风险,使产业集约化经营很难建立完善的价格体系,市场价格好,农户不按合同向企业提供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企业不愿按订单收购,造成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销售的矛盾相当突出。

  4、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特色产业发展缺乏有力支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农业技术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当前的一些服务内容、措施、办法、手段已跟不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对市场信息的调研、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特种种养业技术支撑还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特别是在农民急需的销售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资金服务、法律和文化等公益服务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工业反哺农业的新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不仅可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我们要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贯穿整个新农村建设的始终。按照“做强龙头、做大基地、做精加工、做活营销”的发展理念,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服务、着力提升农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种养加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对农民增收带动能力,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发展。

  1、培育壮大本地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我县要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加快扶持,像“君子谷”、“齐云山”等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力争强的行业“航母”。从而彻底改变我县经济结构单一的“一钨独大”的经济格局。一是从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引导企业强强联合,用市场的方式,积极引导和督促全县同类型的龙头企业具备条件的加强横向联合,实行品牌、技术、产品、信息、资源共享,搞好分工合作,努力整合建设跨区域的大型龙头企业。例如我县茶叶、脐橙、竹业都不同程度出现厂家多、品牌多、“小而全”、竞争力低下等现象,非常有必要进行整合经营;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帮助企业在发展中做强做大,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企合作,引导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生产、储运、保鲜、精深加工、包装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与国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密切合作,开展联合研究、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

  2、强化农业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围绕南酸枣、刺葡萄、茶叶、竹笋、有机大米、油茶等产业,切实利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并制订优惠的政策,千方百计引进几个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来我县落户,建设规模农产品基地、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和加工营销等,利用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畅达的市场销售网络,建成一批一头连接农户,一头紧贴市场的农业产、加、销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加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化建设力度。围绕刺葡萄、南酸枣、竹业、茶叶、油茶、有机大米等主导(优势)产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制定发展规划,搞好产业布局。采取订单农业等形式,加强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联系,引导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企业+合作社+基地、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形式,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解决好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合作社、农户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组织生产,使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所要求的品种、质量和加工能力相匹配。

  4、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作机制。一是通过签订合约,合理确定农产品收购价格,实行最低保护价;二是在再生产各环节上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调整各利益主体间的分配关系;三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以资金、技术、土地、劳力入股,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共享*均利润或超额利润;四是建立风险保障制度,从再生产各个环节经营额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风险基金,以调节市场供求变化和自然灾害给各方所带来的损失;五是加强对合约的法律监督和仲裁,维护合约的严肃性。

  5、切实解决产业化经营资金。资金不足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最大困难。一是要加大力度争取外资。要利用苏区振兴的政策优势,争取更多的国家扶持;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到我县从事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二要稳定政策、用活政策,围绕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建设的需要,逐步建立健全*补助、企业参与、农户自筹的涉农政策性保险体系,减轻农业投入风险,吸引县内外社会资金、民生资金从事农业规模化经营。三要积极治理金融环境,促使涉农贷款良性循环,提高金融部门的放贷积极性。四要加大现有政策性资金整合力度,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6、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一是各涉企部门应迅速转变职能,要以企业、合作社和农民为中心,企业和农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服务内容。二是坚决打击对企业、合作社、农民在服务过程中的“吃、拿、卡、要”、故意发难等行为,改善企业的投资环境,切实为企业搞好服务。三是转变服务方式,允许有一技之能的工作人员,停薪留职承办产业基地,开展技术承包、技物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2

  以来,在中央、自治区及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区狠抓农业产业发展不放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初步形成,呈现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目前,区粮食、甘蔗、蔬菜、肉鸡四大传统产业规模优势已经形成,火龙果、淮山、桑蚕、香葱、野猪、芝麻鸭、速生桉、中草药、园林苗木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且产量逐年提高。

  一、重点产业发展情况

  优质稻区十分重视水稻产业,加大新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产量不断提高。多年来通过抓高产示范片区来带动面上生产,城区优质水稻*均每年种植面积多万亩,约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以上,截至,全城区获得自治区认定的无公害优质谷产地面积共计公顷。,全城区粮食播种面积4万亩,粮食总产量万吨;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万亩,,占水稻总面积以上,主要品种有等品种。城区荣获了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稻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

  糖料蔗区糖料蔗种植历史悠久,是农民和城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城区通过等三家制糖龙头企业带动,实行订单农业,年糖蔗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万亩以上,总产量吨左右,是市的糖蔗主产区,基地主要分布在百济、新江、中和等乡镇。*年来,甘蔗生产在城区*大力扶持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业技术部门加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新品种更新换代加快,优良品种覆盖率已达以上,同时加强了甘蔗良种繁育示范和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城区5个乡镇的甘蔗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全城区甘蔗生产向高产高效方向发展。,糖料蔗播种25.07万亩,糖料蔗产量111.08万吨,*均亩产4.43吨,农民人均种蔗收入1800元,总兑现蔗款4.157亿元,财政收入7000多万元。

  蔬菜区地处市城郊,是市蔬菜供应的主产区之一。蔬菜生产现已形成几个特色生产基地,有韭菜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包心椰菜生产基地等。*年来,区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蔬菜质量安全得到了保证,已经成为服务中心城市的重要“菜篮子”基地至今共有1077公顷蔬菜获得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韭菜、大白菜等已获无公害产产品认证。

  肉鸡区家禽出栏2228.33万羽,其中肉鸡1820万羽。主要的养鸡企业有:市广东温氏畜禽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养鸡业,在我城区已建成60多个养鸡小区,合作养鸡户1400多户,上市肉鸡1800万羽,户均获利3.8万元。参皇养殖有限公司,9月成立,以“公司+农户”模式管理,在等乡镇发展养鸡户300多户,年上市肉鸡450万羽;市甘凤禽业联合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有社员户96户,年育“童子鸡”300万羽。

  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红龙果区火龙果产业发展始于,初始种植面积约1000亩。8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优势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区火龙果种植面积目前已经发展到万亩的规模,并依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1万亩的火龙果科技示范园,园区产值约万元,带动农户多户,户均增收左右。,区*出台政策,扶持农户发展种植火龙果,对种植农户给予种苗,种植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元,力争建成乃至全国最大的火龙果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火龙果之乡”。

  桑蚕桑蚕产业是区的传统产业,农民群众种桑养蚕已有*百年历史,积累有丰富经验。重点是两个乡镇。*年来,区抓住国家东桑西移和市把桑蚕产业列为农业发展重点项目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桑蚕产业,着重抓好等产业化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城区桑蚕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城区有桑园面积5.6万亩,年养蚕达25万张,亩产鲜茧122.4公斤,蚕茧产量0.51万吨,蚕茧年产值约2.4亿元。形成了以等乡镇的种桑养蚕基地。

  淮山淮山是区的传统特色产业,主产区是,已有80多年的栽培历史,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是地方特有的土特产,畅销区内外。已是淮山经销最大的市场,全镇共有收购和加工点20多个,初步形成了产、供、销、收购、加工产业链。淮山生产发展带动了一批农民进行淮山深加工增值,推动了淮山产业化的发展。全城区淮山种植面积2.3万亩,鲜淮山产量5万吨,总产值,。

  野猪*年来,区大力扶持养殖协会和市绿草原野猪养殖场发展,完成了野猪养殖协会商标注册及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市会长,目前,已发展成拥有个会员,年出栏1万多头商品野猪的养殖基地,产品畅销国内、广州、福建等地,还出口到东盟越南、缅甸等国家,年会员销售收元,户均获利元。

  芝麻鸭镇利用农村山涧沟渠大力发展芝麻鸭。百济芝麻鸭饲养在野外环境中,以稻谷、玉米、杂草等为食,因而“肉质细密鲜嫩、坚实、味道香醇有地方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几年来通过实施芝麻鸭养殖小区建设,促进了百济镇芝麻肉鸭万羽,出栏万羽,创利润多万元,“成为该镇一大农业特色品牌。

  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情况

  经过多年的引进和扶持,区农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带动作用。目前,全城区现有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规模(500万元)以上农业企业2家。随着农业龙头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发展,企业与农产品基地的利益联结和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日趋增强、效益明显。全城区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多个产业,涵盖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的农业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产业化经营水*和养殖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今后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和市“菜蓝子”基地。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和扶持粮油、水果、蔬菜、食用菌、丝蚕茧、林产品、罗非鱼、畜禽等八大类农产品产业链。

  (二)大力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充分利用位于市*郊的区位优势,有计划地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依托现有的淮山、红龙果、野猪等名特优农产品品牌进行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重点在级公路沿线及周边推动休闲观光、体验农耕、观光农园、“农家乐”等创意农业的发展,打造一批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休闲娱乐与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

  (三)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依托城区交通便利优势,结合区农产品发展特点,通过大力招商引资,落实项目用地,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集市场、物流、检验、信息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集散地,突出区位优势特色,强化专业化规模经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农超对接工作,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及其组织,建立农产品运销渠道。

  (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引进和培育一批高起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使农业产业化上规模上水*。

  (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积极引导、扶持农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建种植、养殖、农机、流通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规模商品生产,使农产品上联龙头企业,下接农户,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创立自主品牌,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3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农村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年来,我县农业通过结构调整、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开展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在培育专业大户、建立龙头企业、发展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我就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形已基本形成。

  1、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带动,促进了我县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基地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辐射带动作用加强。通过基地建设,形成了规模化、系列化生产经营,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3、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农民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服务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4、专业化交易市场的建设,大大地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农业产业化的最终落脚点是销售和流通,完善的交易市场和畅顺的流通渠道,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当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不重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有人认为农业的产业化不过是对传统农业的改头换面或换个说法而已,而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这一新生事物,导致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不接受,*也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和政策配套,在操作上也缺乏具体的规划和必要的协调,使农业产业化处于自流的状态。同时,不少人将专业大户发展单纯地与产业化相结合,发展几户大户,成立几个协会,就可以宣传产业化水*上台阶了,而不重视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不重视产加销、农工贸有效结合,这样的农业很难参与市场的竞争,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得不到深度开发。

  2、企业与农民、市场的桥梁作用不够明显,联系不够紧密。

  3、中介产业化组织规模小,实力弱,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发挥作用不够。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农业组织的创新,通过产业化组织的中介作用,建立起农民与市场的协作关系,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4、缺乏市场风险防范机制。

  5、科技推广工作乏力,机构不健全。

  三、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选准主导产业,建立规模基地。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必须要求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而基地建设最为重要。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地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生产优势。在发展基地时,

  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正确引导,合理配制和利用资源,培育适合本乡镇、本地区的,有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的产业;

  二是要发展名、特、优、稀等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优;

  三是要做到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现有传统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

  四是要做到长期、稳定发展,主导产业一经确定,不要轻易变动,使主导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格局。

  2、着力培育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主的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弱化种植农业,强化加工农业。加强加工、流通企业的发展,应围绕主导产业,按照起点高、辐射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原则,建立一批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强化服务的骨干企业。在发展这些龙头企业时,

  一是*一定要加强引导和协调,使企业与农民、基地真正形成“公司基地农民”的生产模式,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二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制定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确保企业正常运行,不半途而废,不损害农民利益;

  三是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重点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质量的档次,积极引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大型综合项目,带动产业化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

  3、强化中介组织建设,加强组织与农户的联系作用。

  一是要规范中介组织行为,克服盲目发展;

  二是要培育中介组织的发展载体,使中介机构在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均有企业支撑,从而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我镇拟建的蛋禽协会,就依托我镇规模较大的孵抱、运销、加工等个体户,从组织形式和服务内容上将会更加完善;

  三是要建立组织、农民、企业的利益共同机制。中介组织在服务农民时,可采取各种形式,发展经济实体,与农户、企业建立产品(商品)供销关系,明确农民、企业、组织之间的利益分配原则,从而壮大组织实力,扩大组织规模,完善服务功能和服务内容,更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健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风险保障机制。

  一是应建立产业化发展风险准备金,制定具体的风险金管理和使用办法,重点就放在对公司、农户的风险补偿方面;

  二是完善企业与农民的风险保证行为,规范两者的生产、经营行为;

  三是实行商业化风险运作,让保险公司等中介组织介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个体投保或股份合作等办法,减轻*压力,增大风险理赔保障,维护投保者利益,提高农户和企业生产积极性;

  四是成立风险保障领导机构,在*部门的领导下,让风险双方共同参与,确保风险保障机制得以公正、客观地执行。

  5、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基础上,可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兼并等形式,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动,完善土地流转使用制度,制定土地流转优惠政策,以使农用土地向农业经营能手转移,促使土地相对集中,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在土地流转过程中,

  一是不能搞强迫命令,以农民自愿为前提;

  二是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

  三是不能改变土地的所有权;

  四是要完善流转合同,不能放任自流。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4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我市是农业大市,为全面摸清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发挥*委员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作用,*期,市*农业活动组组织委员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年来,市委、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引导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方向发展。有关职能部门着力把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作为主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营造环境和强化服务等措施,有力促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到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025元,粮食总产量41.61万吨。广水成为全省粮食主产区、全国牲猪调出大县。

  1、农业龙头企业得到进一步壮大。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9家,5000万元以上的28家,亿元以上的9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到6.8亿元,34家企业分别荣获湖北省、XX市、XX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省级3家,市州级17家,县市级14家。大自然农业、妙知未食品、高翔麦面、奶狗面业等龙头企业,积极实施订单生产,逐步建立起企业与农户利益链接机制,农业企业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品牌整合、质量检测等工作得以稳步推进。其中大自然农业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涂氏农贸出口创汇60多万美元。

  2、农业产业基地得到进一步夯实。在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带动下,区域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优质粮、吉阳大蒜、食用菌、牲猪、水产养殖、果茶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特色板块经济初步形成。全市优质水稻面积已达到30万亩,优质小麦面积20万亩,果茶面积10万亩,花生8.6万亩,油菜10万亩。吉阳大蒜5万亩,主要分布在太*、李店、陈巷、十里、骆店等乡镇办事处。蔬菜基地4万亩,主要分布在长岭、余店、十里、武胜关,其中东晨农业种植的功能蔬菜,已达20xx余亩,标志着我市蔬菜种植从传统型向科技型的转变。食用菌3500万棒(袋),主要分布在吴店、郝店、蔡河、武胜关。全市牲猪年出栏64万头,水产养殖3.3万吨,家禽出栏20xx多万只,其中王鸽年出400多万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正在形成,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86家,其中示范合作社12家。

  3、农业产业质量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市先后建立了大蒜、“三白”蔬菜、茶叶、食用菌、马铃薯、萝卜、胭脂红桃子、牲猪、水产养殖等八大示范基地,建立生产记录档案1.5万册。实行标准生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38万亩,食用菌20xx万棒袋,牲猪养殖35万头,水产养殖5.7万亩,标准化覆盖率达到65%。同时我市的吉阳大蒜、胭脂红桃子被列入全国标准化生产示XX县市。连续两年,农业部和农业厅组织对我市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进行了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全市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农业品牌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几年,我市涉农企业从过去的小作坊式逐步向公司化发展,品牌意识逐步增强,品牌建设得到各企业的重视,拥有农产品注册商标和“三品”认证的企业逐步增多。一大批农产品取得了“三品一标”的认证。如:胭脂红桃子和吉阳大蒜,分别于20xx、20xx年被国家认证为地理标识产品;先后取得认证的还有杨林沟茶场的“杨林沟”牌茶叶为有机茶,星光集团的“花山鱼”为绿色食品,鄂北米业的“武胜关”牌大米为绿色食品,余店的“三白”蔬菜为绿色食品,“吉阳”牌大蒜为绿色食品,大自然公司的小龙虾为无公害农产品,长岭李畈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李畈”牌萝卜为无公害农产品。XX市仁健食品“家里客”商标,XX市奶狗面业“奶狗”商标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这些产品认证和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带动了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5、休闲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的一种改变,能极大地促进农民的就业增收。广水地处南北交汇地带,地形地貌及饮食文化特色明显,*几年休闲农业发展迅猛。目前,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76家,总资产5000余万元,年营业额3800万元,年利润1000余万元,带动农户数260家。其中双龙泉生态园、长岭水泊梁山被省农业厅和旅游局授予“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园”。

  二、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农业产业化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农业产业链条长、见效慢、不可控因素多,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传统产业萎缩,新型产业优势不明。*几年,我市部分传统产业正逐步萎缩。如:食用菌产业,前几年在*大力支持下发展较快,但*两年却大幅滑坡,种植数量由高峰时的5000万棒(袋)左右下滑到20xx年的不足3500万棒(袋),且主要集中在吴店、郝店、武胜关等乡镇。曾经在市场上比较畅销的余店“三白”蔬菜、吉阳大蒜,现在种植面积正逐步萎缩。*两年新兴的多功能蔬菜、王鸽养殖、中草药种植等产业,由于规模、品牌、市场等原因,比较效益不高,尚缺乏产业发展优势。

  2、企业与基地脱钩,带动作用不强。我市农业生产基本上仍是农户分散性经营,机械化水*不高,劳动力投入大,且大多又是“4050”人员,科学意识谈薄,技术知识更新慢。*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些农业产业化企业,由于在家劳动力减少、土地流转不畅、种植业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没有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企业与基地严重脱钩,造成有企业无基地现象,导致有较多企业存在原料不足的困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出带动作用。如:*年发展较快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高祥麦面,由于基地建设滞后,本地小麦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大部分是从外地调进。今年刚投入生产的新吉阳公司,由于菇农种植积极性不高,企业未能建立生产基地,全年仅收购东晨农业公司种植的白灵菇116.26吨,开工生产仅32天,导致企业举步维艰。

  3、品牌意识淡薄,市场竟争力不强。我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部分是科技含量低的简单粗加工,主导产业和产品存在有市无优,有量无质,品牌效益差等问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低。虽然有吉阳大蒜、杨林沟茶叶、“三白”蔬菜、王鸽等一批叫得响的农特产品,但大多数属分散经营,整体规模不大,品牌优势没能显现。全市粮食加工行业成规模的厂家有达10多家,但绝大多数为低端产品,有的甚至没有品牌,靠走量来获得微薄利润,难以进入高端消费市场,市场竟争力不强,几乎没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没有一个在市场上叫得响的畅销品牌。

  4、融资、用工困难,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市场融资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要素。我市农业龙头企业都是民营实体经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粮油加工、种养殖产业等农业产业化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收储加工等环节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可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放贷额度小、门槛高、手续繁杂,融资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我市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是滚雪球式发展,实行家庭式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和市场研发开拓上缺乏人才支撑。由于生活环境、工作待遇等原因,有的引进了技术人才也难以留住,企业难以发展壮大。此外,农业产业化企业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量大,季节性强,而本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在家劳动力不仅年龄偏大且远远不能满足用工要求,用工困难也是困扰企业发展的又一难题。如大自然农业公司在旺季需用工300余人,不得不到外省招工,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也不利于成熟产业工人的培养。

  三、加快发展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建议

  1、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力度。针对我市龙头企业少、小、弱的状况,研究制定关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真正做到扶持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一是积极开展科企、银企对接活动,*要在资金、税收、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要解决好企业融资难、滚动发展的问题。二是*要出台土地流转鼓励政策,让土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帮助企业建设原料生产基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部门与企业的协调、服务,全力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四是加大对农户的服务引导,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充分调动农民种养殖积极性,为企业提供土地、劳动力等保障。

  2、加大龙头企业培植力度。建立农产品产、供、加、销一体化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按照“依托板块引项目,围绕龙头建基地”的思路,要在“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衔接上下功夫,帮助企业逐步走出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无龙头的困境。结合我市特色农业板块,做好企业与基地的对接,增强龙头企业对生产基地和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给予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和政策项目的支持。重点扶持大自然农业、高祥面业、妙知未食品、深广物流、永泰牧业等企业,力争在3年内实现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

  3、加强资源整合培优创特。*要出台政策,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实行强强联合,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让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我市茶叶、粮油、王鸽等品牌、资源的整合,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快农产品检测监督体系建设,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产品加工的支撑作用,促进农产品的加工质量和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对广水传统的吉阳大蒜、*林萝卜、“三白”蔬菜、胭脂红桃子等特色产品,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这些特色产品进行深加工,进一步拉长拉粗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4、加强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强化产业引导规划,进行区域化布局。各地要在各自传统种养殖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确定本地的主导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升值,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益。形成北有食用菌、牲猪,南有粮油、吉阳大蒜加工,东有茶叶、中草药、功能蔬菜,西有蔬菜、养殖、休闲农业等农业板块发展格局。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5

  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以及*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实施,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因此,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加快我县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战略。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一)三大主导产业根基稳固

  目前,全县已形成一批布局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刺葡萄、南酸枣、毛竹林等三大主导产业。据统计,全县已种植刺葡萄1500亩,南酸枣人工栽种5万亩,年产南酸枣鲜果3000吨以上。全县现有毛竹林面积67.6万亩,活立竹9861万根,年加工产品竹200万根,竹笋产量20000吨,实现产值2.6亿元,实现税收500万元,林农来自竹产业人均年收入达1200元。

  (二)六大特色产业区域化生产格局已成雏形

  基本形成了茶叶、油茶、花卉苗木、有机水稻、畜禽养殖、脐橙等六大区域性特色产业。

  (1)茶叶:以横水、铅厂、上堡、乐洞等乡镇为主产区的茶叶生产初具规模,全县茶叶面积25120亩,年产茶叶982吨。

  (2)油茶:全县现有油茶总面积达8.3万亩,主要分布在金坑、杰坝、思顺、上堡、过埠等乡镇,20xx年全县油茶籽产量750吨,茶油产量250吨,实现茶油产值20xx万元,有油茶专业合作社3家,油茶协会8家。

  (3)花卉苗木产业蒸蒸日上。等乡镇共有花卉苗木基地200个(处),总面积超过8000亩,主要品种有红豆杉、香樟、桂花、罗汉松等,20xx年全县花卉苗木产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

  (4)畜禽养殖:有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30家,其中出栏4000-10000头养殖场4家;有年出笼8000羽的家禽养殖场1家。20xx年生猪出栏9.5万头,家禽出笼77万羽。

  (5)以新世野农业开发公司为龙头的有机水稻种植1500亩,年产有机大米40万斤,市场前景看好。

  (6)脐橙种植面积7.3万亩,产量达9.2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主要分布在龙勾、扬眉、铅厂、横水等乡镇。脐橙果品分级、包装销售企业43家,其中规模以上脐橙加工企业12家。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逐步显现

  县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贵竹发展有限公司、省华森竹业有限公司、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县林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市级龙头企业4家(县宝龙果业有限公司、县鑫丰人造板厂、县赤水仙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君子谷野生水果世界有限公司),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9家(其中:种植业81家,林业25家,畜牧业23家,渔业1家,农业服务业6家),20xx年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有7家(涵盖种稻大户、苗圃基地、特种养殖等行业)。

  (四)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年来,县委、县*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优惠措施,努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20xx年,县委、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xx年起每年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000万元,共计20xx万元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尤其在刺葡萄、南酸枣、大棚蔬菜等产业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给予了大力支持,激发了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五)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我县目前有8个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了农产品质量认证,认证产品涉及茶叶、脐橙、大米等21个产品,认证面积达到83591亩,其中无公害认证3万亩,绿色认证5万亩,有机认证3591亩。“高山茶”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受理,“野生刺葡萄原产地”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无论是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还不强。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较大的只有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南酸枣加工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君子谷公司、新世野有机大米、崇峰罐头食品等企业正处在发展壮大时期,还有很多拓展空间。从龙头企业对主导产业的带动面上来看,还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而形成的产业集群。

  2、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与农户分散经营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的矛盾,农民恋土情结与土地规模经营的矛盾,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矛盾,如何通过现行土地制度的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现阶段农村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3、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程度不高。就农业投入的风险评估而言,农业产业面临市场价格、自然灾害、政策调整等方面风险,使产业集约化经营很难建立完善的价格体系,市场价格好,农户不按合同向企业提供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企业不愿按订单收购,造成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销售的矛盾相当突出。

  4、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特色产业发展缺乏有力支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农业技术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当前的一些服务内容、措施、办法、手段已跟不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对市场信息的调研、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特种种养业技术支撑还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特别是在农民急需的销售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资金服务、法律和文化等公益服务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工业反哺农业的新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不仅可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我们要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贯穿整个新农村建设的始终。按照“做强龙头、做大基地、做精加工、做活营销”的发展理念,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服务、着力提升农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种养加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对农民增收带动能力,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发展。

  1、培育壮大本地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我县要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加快扶持,像“君子谷”、“齐云山”等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力争强的行业“航母”。从而彻底改变我县经济结构单一的“一钨独大”的经济格局。

  一是从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二是引导企业强强联合,用市场的方式,积极引导和督促全县同类型的龙头企业具备条件的加强横向联合,实行品牌、技术、产品、信息、资源共享,搞好分工合作,努力整合建设跨区域的大型龙头企业。例如我县茶叶、脐橙、竹业都不同程度出现厂家多、品牌多、“小而全”、竞争力低下等现象,非常有必要进行整合经营;

  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帮助企业在发展中做强做大,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企合作,引导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生产、储运、保鲜、精深加工、包装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与国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密切合作,开展联合研究、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

  2、强化农业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围绕南酸枣、刺葡萄、茶叶、竹笋、有机大米、油茶等产业,切实利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并制订优惠的政策,千方百计引进几个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来我县落户,建设规模农产品基地、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和加工营销等,利用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畅达的市场销售网络,建成一批一头连接农户,一头紧贴市场的农业产、加、销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加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化建设力度。围绕刺葡萄、南酸枣、竹业、茶叶、油茶、有机大米等主导(优势)产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制定发展规划,搞好产业布局。采取订单农业等形式,加强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联系,引导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企业+合作社+基地、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形式,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解决好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合作社、农户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组织生产,使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所要求的品种、质量和加工能力相匹配。

  4、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作机制。

  一是通过签订合约,合理确定农产品收购价格,实行最低保护价;

  二是在再生产各环节上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调整各利益主体间的分配关系;

  三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以资金、技术、土地、劳力入股,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共享*均利润或超额利润;四是建立风险保障制度,从再生产各个环节经营额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风险基金,以调节市场供求变化和自然灾害给各方所带来的损失;五是加强对合约的法律监督和仲裁,维护合约的严肃性。

  5、切实解决产业化经营资金。资金不足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最大困难。

  一是要加大力度争取外资。要利用苏区振兴的政策优势,争取更多的国家扶持;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到我县从事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

  二要稳定政策、用活政策,围绕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建设的需要,逐步建立健全*补助、企业参与、农户自筹的涉农政策性保险体系,减轻农业投入风险,吸引县内外社会资金、民生资金从事农业规模化经营。

  三要积极治理金融环境,促使涉农贷款良性循环,提高金融部门的放贷积极性。

  四要加大现有政策性资金整合力度,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6、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

  一是各涉企部门应迅速转变职能,要以企业、合作社和农民为中心,企业和农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服务内容。

  二是坚决打击对企业、合作社、农民在服务过程中的“吃、拿、卡、要”、故意发难等行为,改善企业的投资环境,切实为企业搞好服务。

  三是转变服务方式,允许有一技之能的工作人员,停薪留职承办产业基地,开展技术承包、技物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


农业产业调研报告菁选(扩展10)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菁选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化产业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篇1

  “文化产业”是21世纪国际公认的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或“未来取向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具有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等特点,符合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的要求,对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国力和区域竞争力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作用日益突出。

  20xx年10月,“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在党十五届五中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出现,这是“文化产业”第一次在文件中使用,建议提出了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任务和要求。20xx年11月,发展文化产业又被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进了党的***报告,报告同时对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发展目标和手段、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做了全面论述。自此,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党的十七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为文化产业发展明确了方向。

  *年来,根据浙江省十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省”的战略目标和xx市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的要求,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文化产业已逐渐成为推动舟山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全面了解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xx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xx市统计局联合开展了一次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活动,以发现问题,认清形势,寻找对策,推动我市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一、xx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xx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的目的意义

  目前,xx市文化产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形势,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海洋文化产业,对于加快我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适时开展文化产业发展调研工作,将有利于:

  1、映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包括发展规模、发展水*及其在我市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发现不足,寻找对策,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2、提高文化产业在信息收集和分析方面的科学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及各文化行业间的同度量对比分析,提供统计数据和分析资料。

  通过全面调查分析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情况,为市、市**提供文化产业宏观管理方面准确、客观的政策依据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二)xx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的基本情况。

  1、关于“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和范围的划分。

  关于“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和范围的划分,学术界观点众多。党的十六召开之前,*惯于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20xx年9月,***制定下发了《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20xx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在文化产业范围的划定方面,20xx年9月,***《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将演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九行业门类纳入文化产业的管理范围。20xx年3月29日,国家统计局下发《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将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分为“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核心层”包括新闻、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电影、文艺表演、文化演出场馆、文物及文化保护、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群众文化服务、文化研究、文化社团及其他文化等;“外围层”包括互联网、旅行社服务、旅游景点文化服务、室内娱乐、游乐园、休闲健身娱乐、网吧、文化中介代理、文化产品租赁和拍卖、广告、会展服务等;“相关层”包括文具、照相器材、乐器、玩具、游艺器材、纸张、胶片胶卷、磁带、光盘、印刷设备、广播电视设备、家用视听设备、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等。

  2、关于文化产业发展调研的概况。

  此次调研中,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文化产业的行业划分和统计范围,制定了《xx市文化产业调查实施方案》,以统一的范围、统计口径,规范数据来源渠道,保证统计信息收集和分析的科学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为了能正确映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此次调查统计的时间跨度设定为三年,即2004至20xx年,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轨迹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并从财务状况、业务活动、就业人员和补充指标等4个方面对文化产业进行描述:

  (1)财务状况指标:主要映文化产业的资产、收支和经营状况,包括文化产品生产企业指标、文化产品流通企业指标、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文化服务企业指标、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文化单位指标。

  (2)业务活动指标:主要映文化产业主要业务活动的状况和规模。

  (3)就业人员指标:主要映文化产业就业人员的数量、结构等情况。

  (4)补充指标:主要映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情况。

  二、xx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xx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年来,xx市文化产业得到了较快速度地发展,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就业人数增加,其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贡献也进一步显现,创造的增加值较快增长。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单位共有3232家,文化产业总产出22.42亿元,从业人数2.52万人,资产总规模16.84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9.47亿元,文化产业税收(不包括旅游景点门票收入,下同)5707万元。到了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出30.亿元,从业人员2.66万人,资产总规模18.54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13.00亿元,文化产业税收7844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长32.4%、5.4%、10.1%、33.0%和37.4%,年均增速分别为15.1%、2.7%、4.9%、15.3%和17.2%。

  然而,文化产业总体情况与xx市经济取得的辉煌成绩相比,仍显落后。*年来,我市以海洋经济为龙头,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突出“二、三、一”产业发展导向,以船舶工业为代表的临港工业实现了迅猛发展,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提升,全市gdp在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取得了骄人成绩。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产业尽管有较快发展,但在全市gdp中所占的份额却略有下降,20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4.10%,20xx年占4.01%,20xx年为3.88%。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高有得到充分挖掘,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余地。

  (二)xx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1、分层次看xx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

  从文化产业的三个层次看,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核心层总产出4.40亿元,从业人数0.35万人,总资产7.40亿元,增加值1.69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4.35%、13.16%、39.90%和12.97%;文化产业外围层总产出12.45亿元,从业人数0.57万人,总资产7.65亿元,增加值7.59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的比重分别为40.61%、21.33%、41.25%和58.39%;文化产业相关层总产出13.80亿元,从业人数1.74万人,总资产3.49亿元,增加值3.72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的比重分别为45.04%、65.51%、18.85%和28.%。文化产业外围层在全市文化产业中占居份额,文化产业相关层次之,文化产业核心层所占份额最小,与20xx年相比,三个层所占份额结构基本保持稳定。

  2、分行业看xx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

  从增加值来看,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中的风景名胜区管理业所占份额,20xx年风景名胜区管理业实现增加值6.04亿元,所占比重为4***5%;第二位是玩具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38亿元,所占比重为10.59%;第三位胜艺美术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24亿元,所占比重为9.51%;第四位是室内娱乐业,实现增加值0.59亿元,所占比重为4.55%;第五位是电视业,实现增加值0.45亿元,所占比重为3.46%。与20xx年比较,前五位行业没有变化,但从总体发展趋势看,除工艺美术制造业所占份额比20xx年略有下降,其余四个行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均比20xx年有所上升,风景名胜区管理业上升0.2个百分点,玩具制造业上升0.92个百分点,室内娱乐业上升0.31个百分点,电视业上升0.05个百分点。

  3、分注册类型看xx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

  从企事业单位(包括风景名胜管理区)注册类型看,国有单位占居绝对优势。20xx年国有单位实现增加值6.93亿元,所占比重为70.62%,比2004年提高0.3个百分点;私人有限责任公司位居第二位,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0.74亿元,所占比重为7.58%,与20xx年比发展最快,份额提升最多,两年所占份额提高0.51个百分点;第三位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增加值0.65亿元,所占份额为6.58%,比20xx年提高0.32个百分点;第四位为港澳台合资经营企业,实现增加值0.38亿元,所占份额3.89%,比20xx年下降0.1个百分点。

  4、分具体行业看xx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

  核心层中印刷业总产出为16072.23万元,从业人数796人,总资产为8143.25万元,实现增加值2755.68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34.1%、2.4%、1***%、36.3%;图书零售业总产出为4251.26万元,从业人数237人,总资产为4687.07万元,实现增加值1491.80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33.8%、4.4%、9.9%、35.7%;专业社团总产出为2223.46万元,从业人数361人,总资产为1955.65万元,实现增加值1495.98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25.4%、4.0%、3.6%、26.6%;群文活动单位总产出为1772.74万元,从业人数235人,总资产为1145.63万元,实现增加值1150.39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10.3%、0.4%、2.0%、10.7%。

  外围层中室内娱乐业总产出为13128.91万元,从业人数1955人,总资产为9527.63万元,实现增加值5920.22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43.9%、14.5%、12.9%、47.3%;旅行社总产出为30980.9万元,从业人数1023人,总资产为19477.21万元,实现增加值3412.28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42.1%、10.5%、10.0%、44.6%;广告业总产出为7803.72万元,从业人数710人,总资产为5558.79万元,实现增加值2507.69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58.1%、12.3%、21.6%、59.7%;计算机服务业总产出为3247.06万元,从业人数439人,总资产为3220.80万元,实现增加值1542.00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14.3%、0.2%、0.9%、14.9%。

  相关层中玩具生产总产出为83093.38万元,从业人数3355人,总资产为10307.42万元,实现增加值13761.02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42.1%、10.0%、14.5%、50.4%;工艺品生产总产出为16162.68万元,从业人数9804人,总资产为125.27万元,实现增加值12355.48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29.3%、2.4%、6.3%、32.0%;文化家用电器零售总产出为14846.89万元,从业人数943人,总资产为9539.09万元,实现增加值3188.89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36.3%、4.0%、8.5%、35.4%;工艺品零售总产出为2816.08万元,从业人数638人,总资产为604.78万元,实现增加值2396.66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27.7%、2.6%、8.0%、29.7%。

  (三)xx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效。

  *年来舟山文化产业发展呈上升趋势,取得了很成效,特别是在发展中突出海洋特色,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体表现在:

  1、海洋文化旅游业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制造业和批零贸易业也开始起步,舟山海洋特色的文化产业初具雏形。

  全市依托海洋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着力建设具有海岛特征、海洋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和实施,力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业,舟山国际沙雕节、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海洋美食文化节、金庸武侠文化节等一批海岛度假旅游、节庆旅游迅速崛起,已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同时,以海洋、佛教为特征的工艺美术品制造、销售初露倪端,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文化产业发展扩展了海洋经济外延,丰富了海洋经济文化内涵,提升了海洋经济的品质,增强了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

  文化产业是一个跨行业产业,范围广泛,具有较强的产业辐射性和渗透力,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较强,如文化旅游业、文化产品制造业就同时涉及旅游业和制造业,其发展也就为舟山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此外,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对全市第三产业的增长及其比重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使我市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税收达7844万元,比20xx年增长37.4%,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2.1%,占地方财政一般收入比重为3.2%。

  3、文化产业发展丰富、拓展了海洋文化内涵,提升了海洋文化品质,为海洋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化实现其社会价值提供了有效途径,拓展了海洋文化的生存发展空间,提升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年来舟山依托海洋文化资源,成功举办了“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节”、“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促使舟山旅游业从主推佛教文化逐渐转向海洋文化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在促进舟山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挖掘了海洋文化的内涵;依托民间民俗资源,举办了“中国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会”,将原本散落于民间的民俗文化艺术进行加工提炼和集中展示,形成了特的文化景观,在吸引量市民、外地游客观摩欣赏的同时,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亦提升了传统民俗文化的品味,拓展了文化的空间,为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文化产业发展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就业结构转型、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生活水*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过去单一的文化消费。文化产业的兴起一方面提供了更多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文化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也有效推动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进一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改善人民的消费结构,提高群众文化消费品味、个人素质及其整体生活质量。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在为人们提供丰富精神食粮的同时,也提升了人的精神文化素质,从而极地促进了舟山社会和谐发展。

  5、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的重要突破口。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如鸟之两翼共同构成了海洋文化,海洋文化名城既要有繁荣的文化事业,又要有发达的文化产业,只有两者比翼齐飞,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才是名副其实的海洋文化名城。发展文化产业是繁荣文化事业的有效途径。发展文化产业,有效地推进文化企业单位在用人机制、分配制度以及工作方式、运作思路方面的变革,使文化事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生机与活力。同时,可以有效吸引社会力量办文化,使部分文化经营单位从公益性单位中剥离出来,缓解**财力不足的压力,使**集中力量办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实现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共同发展进步,共同促进海洋文化名城建设。

  三、xx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落后,重文化事业而轻文化产业,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上,过去一直存在二元对立的思维误区,过分强调文化经营单位的事业性质及其公益性,而忽略了文化的产业性质,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思想障碍。后来“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双重定位,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难于完全做到规范的企业化管理和运作。正是由于过去一直回避文化产业化的提法,认为跟市场联系起来,就会削弱文化的'宣传功能,背弃社会属性,从而导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消极被动,成长速度慢,创新力度小,被抢占了市场先机。

  重文化事业而轻文化产业,忽视了文化的产业性质,抑制了文化产业的市场发育,影响了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自我成长,致使文化产业整体发展不充分。

  (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不活,体制不顺,阻碍了文化产业按市场化要求实现自我发展。

  文化管理机制不活,体制不顺,传统的文化单位尚在事业管理体制中运营,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相互胶着,难以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真正分离,阻碍了文化产业按市场化要求实现自我发展。一是文化管理部门的文化产业促进职能不明确,兼有文化行业管理、发展文化事业和促进文化产业的三重职能,是典型的政资、政事、政企不分。二是社会文化市场主体还没有完全纳入**文化管理的视野,对市、县(区)的文化企业缺乏资源整合,对社会文化产业单位更是底数不清。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是相互关联的两个范畴,都以文化为内容,然而性质、目标、方式、策略都各不相同,胶着与混淆的结果是严重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市场化、产业化、企业化进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中可以通过产业方式运作的部分,必然是经营性文化,这是由文化产业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公益性文化具有公共属性,偏重于满足社会公众需要,不以盈利为目标,不能被纳入产业轨道,应由非产业化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常常胶着在一起,既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壮,也使文化事业发展跟不上社会和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尽快理顺文化管理体制,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是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主体较弱,内部发展不*衡。

  文化产业内部层级发展不*衡,“核心层”及“相关层”所占比重较小,特别是“核心层”,作为文化产业主体部分,其增加值所占比重明显偏低。

  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及其他文化服务)的增加值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58.39%,从业人员占21.33%,资产占41.25%,而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仅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2.97%,从业人员仅占13.16%,资产仅占39.90%。文化产业“相关层”的增加值也只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8.%,从业人员只占65.51%,资产只占18.85%。

  从外围层内部行业来看,风景名胜区管理业占绝部分份额,占外围层的78.4%,外围层除此之外的其他文化产业所占比重则相对偏低,文化产业外围层内部同样存在发展不均衡问题。

  (四)文化产业的经济总量较小,人均经济效能较低。

  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出30.亿元,从业人数2.66万人,资产总规模18.54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13.00亿元,仅占gdp的3.88%。其中,“核心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仅为1.69亿元,“外围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也只有7.59亿元,而且主要是旅游景点管理的收入,若扣除旅游门票部分,“外围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也仅有1.亿元。

  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增加值只有4.89万元,低于全市6.00万元的*均水*。其中文化产业核心层的从业人员人均创造增加值为4.83万元,而文化产业相关层则仅有2.14万元。总体上说,我市文化产业人均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还比较弱,其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五)文化产业经营单位规模较小,人才匮乏,缺乏规模产业集团。

  xx市文化产业单位的规模偏小、人员偏少。据统计,20xx年,*均每个文化产业单位仅有从业人员7.80人,年增加值上千万元的单位寥寥无几,年增加值在百万元以上的也是屈指可数。从单位性质来看,个体经营户所占25.2%,到20xx年也还占24.5%,经营单位的综合竞争能力、创新能力不强。

  xx市文化产业人才匮乏。根据20xx年全市人才资源调查资料显示,文化产业就业人员中人才比重为43.66%,略高于全市*均水*5.61个百分点。但同年教育行业的人才比重为91.21%,卫生行业的人才比重为86.30%,分别高于文化产业人才比重47.55、42.个百分点。文化产业的高层次人才更是奇缺,20xx年全市从事文化产业的高级人才只有59人,占全市高级人才的比重仅为2.3%,与教育、卫生等人才密集度高的行业相比有很差距,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极不对称。

  xx市文化产业单位的规模偏小,人才匮乏,尚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规模文化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缺少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

  (六)文化产业缺乏长期发展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目前,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和对策缺乏明晰性。尚未形成文化产业发展长期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在产业发展目标上,没有根据自身文化优势确立重点扶植和发展的产业。如文化旅游业、节庆会展业、文化娱乐业等都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实力,应给予重点培育和扶植。在产业发展形态上,由于文化产业没有形成明晰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步骤,导致了社会投资文化产业的不稳定性,出现了社会力量抢滩文化产业市场的盲目性、无序性和不规范性。如在社会文化产业中,群众通俗文化发展迅速,一些经营者急功*利,违规操作,致使守法经营者遭受影响,其投资积极性和发展的稳定性减弱,严重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七)群众文化消费力弱,水*较低,制约了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0xx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分别仅占消费性支出的14.1%和16.2%(由于统计中无法将教育消费剔除,因此仅能用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进行表述),若将教育消费剔除,估计城镇居民纯文化娱乐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不足6%。人们没有主动花钱消费文化的观念,文化娱乐消费仍处于弹性较的次要位置。

  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会迅速增长。20xx年我市人均gdp达到4320美元,文化消费潜力很,潜在的精神文化需求亟待唤醒并急需将其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目前,群众多元性文化消费需求没有得到全面启动,文化市场也还存在供需缺口,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定位及功能单一,与居民多维文化消费预期之间存在较落差。

  (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不完善,体系尚未形成。

  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政策扶持和引导。目前,我市虽然从市场准入、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工商管理等方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但从总体上看,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投融资、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明显不足。有些文化产业政策过于原则,缺乏实施细则,没有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没有提供保障措施,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难以贯彻落实。

  四、xx市文化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一)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上升,作用日益突出。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作为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对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国力和区域竞争力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据有关方面预测,中国的文化产业市场年均产值可达4800亿元,目前仅有1800亿元,尚有3000亿元发展空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中提出的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的设想是:以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城市为核心,加快产业整合,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三文化产业带;积极发展我国西南、西北地区等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推进科学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加快文化产业优化升级步伐,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加入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不断提高国际化水*。1999年浙江省正式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省”的目标,突破了原来单一地看到文化产品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价值。20xx年,浙江省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826.93亿元,占全省gdp的7.4%。目前,杭州、宁波、绍兴等地纷纷开始制定和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十七报告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目标和方向,可以预见,文化产业的发展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二)舟山经济迅速崛起,实现全面跨越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资基础。

  20xx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3亿元,年均增长16.3%,增长速度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达到34475元,全省排名从第8位跃居第5位。20xx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1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25元,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333元。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民生活水*的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随之高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又增强了消费者潜在的购买能力,潜在的文化消费市场正逐步扩。这预示着,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文化产品与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将会高起,文化产业的发展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

  (三)桥经济时代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舟山陆连岛工程将于20xx年完成,20xx年正式通车。桥的建成通车直接加强了舟山与沪、杭、甬长三角经济圈的紧密联系,使舟山的经济发展模式从相对孤立、封闭、岛域分割、资源共享程度低的传统岛屿向更为开放的现代海洋经济转型。桥突破了地域限制,延伸了发展空间,提升了海岛城市发展定位,能够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桥加速了资源要素的整合和优化配置,降低了我市企业投资和生产的成本,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五、xx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转变观念,推进文化体制,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长期以来,将文化事业职能和文化产业功能相混淆的体制性障碍,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打破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增强文化单位自身发展活力,根本就在于。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深化文化体制,破除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有利于推动文化创新,有利于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区分开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根本任务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应坚持以**为主导,限度地发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主要任务则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应坚持面向市场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

  (二)立足现实,发挥资源优势,推进文化产业不断发展。

  得天厚的“渔、港、景”资源和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是我市发展文化产业最直接的资源优势。

  舟山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和长江出海口的交汇处,背靠沪、杭、甬,面向太*洋,踞中国陆海岸线中心,是长江流域对外开放的主要门户和通道。这里“得渔丰”----是我国第一渔场“舟山渔场”的中心,人称“东海鱼仓”;“得*优”----港域水深广阔,航道顺畅、良港天成;“得景秀”----拥有两个风景名胜区和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舟山“渔、港、景”等海洋资源闻名遐迩,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深水港口物流基地、水产品加工贸易基地和海洋旅游胜地。20xx年,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11414万吨,水产加工业产值150.3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1152.8万人次,创旅游收入73.0亿元。丰富的渔港景自然资源和迅猛发展的产业经济,为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和动力。

  特的地域特点孕育了舟山特、灿烂的海洋文化,形成了诸如海洋佛教文化、海洋历史文化、海洋景观文化、海洋名人文化、海洋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海洋文化资源是人类海洋生活的遗迹和结晶,它不仅与人类的海洋经济生产活动密不可分,也使成海洋文化自然环境的内容和实现海洋文化开发、利用的基础。应进一步挖掘、整合、发挥海洋文化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抓住机遇,**思想,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目标。

  桥经济时代的来临,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要利用桥沟通吸纳功能,为产业发展所必需的要素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并加强与上海及周边地区在经济、科技、信息等方面的联系和交流,使上海的科技研发能力、资金、信息等要素条件为我市文化产业服务。要借助桥的沟通,把舟山海洋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海洋经济优势,培育海洋文化产业竞争新高地,形成海洋文化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将舟山本地企业生产的产品在更范围内销售,提高舟山在长三角经济圈中的地位,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发挥更的作用。

  面对桥经济时代的发展机遇,我们需要进一步**思想,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从而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有效调动各种资源实现产业目标,克服产业发展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要积极发挥**部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引导等功能,尽快制定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项目,完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整体设计。紧紧围绕产业化生产方式这个核心问题,按照产业化运作规律,制定具有前瞻性、战略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促进文化产业形成新的布局结构、新的管理体制和新的运作机制。

  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尚有待制定,这里我们仅根据舟山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发展现状,初步提出“十一五”期间xx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即“十一五”期末实现海洋文化产业的各项指标显著提高,产业比重不断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逐渐加强,文化产业整体水*、综合实力和占gdp的比重居全省前列;产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建立起覆盖全市、结构合理、机制灵活、技术先进、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体系,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形成3-4个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主导产业,培育并建立2-3个特色鲜明、规模较、核心竞争力突出的文化产业园区,一批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龙头企业崭露头角,海洋文化产品对外输出的力度不断加;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升至6%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达到10%左右。海洋文化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业的支柱产业。

  (四)发展文化产业重点行业,推动形成品牌产业和主导产业。

  文化产业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发展文化产业需突出重点,分明主次。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需根据海洋文化的特点及优势,精心选择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实行政策倾斜,重点突破,做做强,使其成为展示我市城市风采和综合竞争力的“城市名片”,以此带动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经分析,这些文化产业主要有:

  1、文化旅游业

  编排具有浓郁舟山地方特色的一台海洋文化戏和一批精致的小戏,充实旅游景区文艺表演的内容,进一步搜集整理民间民俗文化,编撰舟山文化旅游系列丛书,加强宣介力度;开发文化主题旅游岛,如“沙岛”、“侠岛”、“泥岛”等;挖掘整理并推出“渔歌”、“歌”、“佛歌”等系列产品;建立海洋民俗村展示我市渔业博物馆,包括渔村生活*俗、渔业生产*俗、渔乡信仰*俗、渔乡礼仪*俗、渔船发展史(渔具、船模)、渔业文化与艺术史等内容;精心策划组织特色文物及艺术展览,突出精品陈列,加强文物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启动以文物与旅游结合拉动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利用上海世博会、杭州休博会、北京奥运会举办的有利时机,主攻滨海休闲度假旅游,把舟山建设成为长三角洲影响力的海洋休闲度假基地和国际知名的海洋文化旅游目的地。

  2、节庆会展业

  采用“**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把节庆活动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遵循市场规律,建立“投资回报”机制,吸引企业、财团和媒体参与,通过市场化运作,形成节庆会展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整合资源,统一包装、统一宣传。在实行这一模式中,各方明确己任,各负其责,如**负责协调、宣传、安全、制定政策等,真正使各项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确保节庆会展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圆满成果。

  我市国际沙雕节,从第4届起,引入市场运作机制,成立了舟山国际沙雕公司,该公司策划、组织、实施沙雕节及相关经营业务,使节庆活动越办越好。要进一步将舟山国际沙雕节的成功经验推介到其他节庆会展活动中,加强对“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海洋美食文化”以及定海的双拥文化节、普陀的民俗民间会、岱山的中国海洋文化节和嵊泗的贻贝节等节庆会展活动的组织策划,进一步提高其举办水*和影响力。

  3、文化娱乐业

  进一步运用法律、行政、舆论的手段引导文化娱乐业健康稳定地发展,着力加强和改进歌舞娱乐场所管理,切实解决娱乐场所散、小、乱、差问题。积极推广自助消费的量贩式歌舞娱乐场所,鼓励娱乐企业走超市化、规模化、品牌化和连锁经营之路。引导歌舞娱乐场所向商业区和旅游区发展,严格歌舞娱乐场所申办程序,实行审核公示制度等。

  加快新城海洋文化中心及其他相关文化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进程,优先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等城市标志性建筑。型、综合性的文化娱乐设施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及早规划、及早立项、及早开工建设。

  4、演艺业

  依托华东演出协作机制,进一步优化组合,合理配置资源,形成集创作、演出、经营、场所、设计、制作、中介等产、供、销于一体的文化艺术产业集团,努力开发挖掘演出市场潜力,不仅与省内各演出团体合作,并且与省外甚至国外的演出团体合作,建立统一的营销机制,降低经营演出成本,以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积极发挥市演出公司龙头中介机构的作用,加强在引进、外联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把具有鲜明海洋文化特色和海岛民俗风情的剧目带出舟山,将陆文化的优秀经典作品引入海岛,形成海洋文化与陆文化交流融合的良好机制。

  5、艺术培训业

  艺术培训业是两个效益并收的产业,也是最能体现和发挥文化优势和特长的潜在资源,市场潜力极。要把艺术培训作为一项产业来做,积极发挥群艺馆、文化馆人才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提高艺术培训社会化程度。优化艺术培训资源配置,形成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艺术表演、艺术欣赏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艺术培训市场,使艺术培训成为人民群众的日常文化消费之一。

  6、文博业

  在做好文物保护、文物抢救工作的前提下,加快全市文物资源的整合、开发、改造和利用工作。以各级文物馆、博物馆、名人故居为依托,建立以文物复制品生产销售、文化展览和文化景点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文博产业体系。努力开发、利用各个历史文化遗产,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以展示全市历史文化、佛教文化、事文化、海洋文化的魅力。充分利用现有和潜在的文物藏品和资源以及场馆设备,在做好藏品巡展之外,广泛引进国内外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展览。

  7、影视业

  *年来,舟山通过广泛吸收民营资本,投资兴建了全国第一座海岛拍摄基地----桃花岛射雕影视城,目前已成为集影视拍摄、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风景点。下一步要依托桃花影视城及其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海洋、海岛影视业发展的新模式,进一步改善影视拍摄的软、硬环境,力引进影视制片人到舟山拍摄影视剧,提高海岛影视拍摄基地的知名度,并带动朱家尖等地影视业的发展。

  8、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包含广告、建筑、设计、工艺品、影视、音乐、表演、出版、游戏等,舟山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观音故事、海洋动物故事等都是动漫、设计、影视、音乐、游戏等创意产业直接灵感的源泉。应通过进一步优化软、硬环境,制定优惠的扶持政策,积极引进文化创意企业落户舟山海岛。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篇2

  今年以来,全区文化产业园和项目建设工作在区、区**领导下,在区人监督指导下,按照《文化与文化产业规划》统一部署,深入推进“文化”战略实施,始终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重发展,齐抓共管,不断壮了产业规模,保持了文化工作蓬勃发展态势。

  一、基本现状

  1、产业规模持续扩。通过不断营造市场发展环境和加招商引资力度,全区文化产业规模得到壮,截止至日前,摄影博物馆、乌木艺术馆等一批投资过亿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相继落户。在谈的文化产业招商项目达到5个,协议总投资250.2亿元。日报传媒集团分社实现年营业收入19009万元,广播电视总台实现年营业收入20106万元,成为传媒业的排头兵。文化产业的规模和对经济贡献在持续扩。

  2、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全区经营性文化产业企业(单位)已达710家,个体户960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其中文化制造业单位61家,占8.58%;文化贸易业113家,占16.05%;文化服务业单位536家,占75.35%。限额以上文化产业单位38家,其中工业增加值为63776(千元),服务业增加值为362937(千元),贸易业增加值为42367(千元),合计4.69亿元。初步形成了由娱乐业、演出业、网络文化业、文化旅游业、旅游会展业、文化传媒、健身休闲、体育培训等组成的文化产业体系。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支撑下,印刷业、网络游戏等新兴文化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

  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文化体制的推进,文化服务业吸引了量的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涌现了博广文化传媒、嘉木醇文化传媒、天河国际影城、金逸影城、拓杰科技有限公司、神工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国贸酒店至尚娱乐有限公司等一批民营文化企业,所有制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目前,民营文化企业已成为发展文化产业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印刷、文化用品制造销售、广告节目制作、演出娱乐、出版物分销等行业,民营资本投资活跃、所占比重较。

  4、产业集群趋势日渐明显。文化产业具有产业关联性强、产业带动作用的特点。区加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力度,突出休闲文化与商务旅游服务主题,对文化特色街区、商业特色街区进行了整体策划包装,文化产业集群化、企业集团化趋势逐步形成,成为一个包括娱乐、旅游、休闲、会展、广告、健身等行业在内的文化产业聚集区。

  二、主要措施

  1、全面普查,摸准家底。今年以来,区文体局为全面准确掌握辖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系统开展了行业普查工作。一是组织专班推进。区文体局专门设立了文化产业岗位科室,安排了专人,专项开展普查工作。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先后组织全区文化干部举办了三场文化产业统计培训班,对照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xx)》标准,系统进行了培训学*。三是加强部门协同配合。与工商、税务、统计等部门加强联系沟通与数据比对,及时进行增补入库与统计认定。

  2、重点推进,骨干支撑。一是以“三园两馆”建设为重点,狠抓骨干项目建设。对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孵化中心文化产业示范园、中华鲟文化产业园、钢琴文化产业园、摄影馆、乌木馆等重点园区和项目建设,开展企业走协调服务和跟踪推进。目前,“三园两馆”项目已相继进入规划完善和土地*整阶段。二是以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为契机,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坚持走现代科技与文化产业相融合道路,加强规划引导和产业聚集,重点抓好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孵化中心申报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工作。目前,该中心已入驻14家文化产业企业,涵盖数字传媒、动画制作、游戏设计、建筑设计等业态。三是力发展文化产业新型业态。以城市会展、演出经纪、文化娱乐、创意设计为重点,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引导行业自律发展,培育新型文化消费,辖区文化企业先后举办了“***演唱会”、“房产文化节”等活动,使市场业态不断丰富。

  3、精心培植,壮实力。一是实施市场主体培植工程,壮市场主体。按照“新增一批、转换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对有潜力、有市场、有前途的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加快培植,采取全程代办、一线服务等方法积极推进市场主体培育工作,共新增市场主体475家。二是加强项目招商服务工作。重点做好对“铜易新”文化用品、国贸酒店至尚娱乐有限公司、美邻假日酒店唛霸KTV等项目的协调服务、信贷支持及产拼新工作,推动项目及早建成。三抒泛搭建*台,加强政策扶持。抓住深圳文博会、银行政策性信贷等机会,积极进行项目包装和推介,并协助企业做好政策性退税工作。

  三、问题及建议

  (一)问题

  总体来看,文化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园与项目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处在起步阶段,服务性企业较多,产业总量偏小,产业结构欠优,产业链接不紧,新兴业态发展滞后,对经济贡献率仍然偏低,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化产业具有很的发展空间。文化产业发展不足主要变现为:一是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长远意义与战略地位认识不足,规划引导不够,文化产业意识不强,存在“重事业轻产业”的倾向。二是文化资源优势富集但未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文化产业尚未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三是文化产业多表现为传统的门类业态,因缺乏可操作性的政策配套,特别是税收、融资、土地等相关优惠政策,制约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四是受现有行政体制和行政区划的`制约,文化产业发展协调的任务重、难度、调控手段有限,对外各项政策争取难,配套缺乏手段。五是培养、吸引人才的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配套,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缺乏产业化开发,文化产业自主创新力不强。

  (二)建议

  1、进一步突出文化产业重要地位,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上升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战略。结合各区域之间发展竞争态势和自身发展空间及规划制约,进一步强化文化产业重点地位,把文化产业战略上升到全区重点战略,对文化产业发展实行高位统筹推进。

  2、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进一步健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机制,把发展文化产业,列入各级党、**和有关部门的业绩考核,并作为评先争优的重要条件,科学设立和划分文化产业考核指标,纳入全区综合目标考核体系。研究出台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配套政策,形成激励配套机制,吸引更多社会力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3、进一步加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投入。加**引导性投入,研究设立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出台具体实施细则,采取贴息、补贴、奖励等方式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发展。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篇3

  根据区、区**关于打造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的会议要求,乡党、**高度重视,结合本乡实际,紧扣调研内容,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活动。

  一、乐居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

  一是产业优势。苹果、水稻田园风光具特色,为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基础设施优势。全乡水利化程度高,三面光沟渠纵横交错,抗旱水窖遍布地块,为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业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

  三是区位优势。昭公路贯穿南北,渔洞水库专用线途局居、上街两个村,洒渔河烟柳与乐居、上街两个村遥遥相望。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容易进入过往游客的视线。

  四是干部优势。有两支好的干部队伍,一支是靠得住、有本事、能干事的村级干部队伍,一支是作风硬、吃得苦、能力强的乡级干部队伍,为宣传乐居和服务游客提供了强的智力支持。

  五是群众优势。广纯朴、勤劳、善良的乐居人民,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乐居文化旅游产业的定位

  根据乐居现状以及历史文化发展特点,认为乐居的文化旅游产业可定位于:

  一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

  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集农业产销、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服务等三种产业于一体,顺应了人们向往自然、崇尚自然、亲*自然的心理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发展种植业观光旅游。可以依托科技示范园,组织青少年开展“农村科技夏令营”活动,普及农村科技文化知识。可以结合昭公路沿线引导群众发展庭院果园种植,根据节令适时开展春季赏美景、夏秋季摘果子活动,推动农村旅游经济,带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2、发展水面养殖业观光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周家口子水库、桃树井水库从事水产养殖,还可以在水库周围添置一些必要的设施,方便游客垂钓和打捞。还可以设置餐厅,让游客自己品尝劳动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是发展地方民俗风情体验旅游。

  乐居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常迎合城市人到农村的体验需求。

  1、民俗民风旅游。一年一度的新观音庙会,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都会自发聚集到这个地方。老的烧香拜佛,年轻的唱歌嬉戏、自娱自乐。这些民俗民风带有明显地方特色,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对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2、农村节庆旅游。进一步挖掘、整合本地农村节庆风俗,以农村老年协会为载体,不断丰富群众文艺生活,体现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具魅力的地方文化品牌。

  3、农村饮食文化旅游。品尝风味餐饮是旅游不可缺少的内容,具有农家地方特色的食文化应该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农村之“食”关键在于“土”和“特”,乐居的野菜、豆干、腊肉远*闻名,对过往游客具有强烈的诱惑力。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业。

  以乐居河土地整理项目为契机,顺河绿化,打造“乐居烟柳”风姿,使之与绿油油的稻田相依为伴,真正构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美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三、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建议:

  1、要在政策上给与积极扶持。

  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各级**、部门相互协调、全力投入。首先,要在区、**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区直有关部门,制定出台鼓励农村文化旅游的扶持政策,在资金投入、道路通讯等方面向农村文化旅游项目倾斜。同时,要组织专门人员助挖掘有较深文化内涵的旅游文化资源。

  2、要加对农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

  实施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强化文化旅游功能。

  3、注重抓好农村文化旅游品的开发。

  一是要筛选出能显示地方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旅游品。

  二是要在保留其古色古装的基础上,按照旅游品的要求对一些民间艺术品或古建筑物要进行重新设计、包装。

  三是要加强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包装宣传和市场开发工作,充分激发消费潜力。

  4、要注重文化旅游队伍的培养。

  要充分发挥乡文化站的职能作用,千方百计吸引旅游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的农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和智力支持。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篇4

  我县总工会积极落实《关于认真做好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监督的通知》有关文件精神,工会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认真按要求做好我县的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工作,我县工会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以工会**为组长的县工会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指挥,落实上级工作安排,制定工作具体计划。

  二、做好宣传教育

  我们省的最低工资标准为630元,做好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工作,确保这项政策落到实处,是切实维护职工权益,获得合法报酬的必然需要,我们各级工会应该在关心职工生活,维护职工权益上多做工作,切实保障职工的'权益不受侵害,保障全体职工享受正当的工作时间和强度,享受到各项国家规定的福利。把工会真正建设成职工之家,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为此我们把督促用人单位认真执行新调整的最低工资标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在我县的新闻媒体上进行了广泛宣传,使各用工单位和个人知晓,为使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得到较好落实提供了舆论支持。

  三、开展督促检查

  我县总工会专门成立了个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督促检查工作小组,分头深入到各个用工企业进行检查。各工作组共走访调查了*20个单位的5000多名职工。从检查的情况看,大约有一半多的用工单位执行了最低工资标准,但仍有部分用工单位没有执行该项制度。主要原因是这些单位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企业自身运转困难,不能保证正常工资发放。

  我县总工会今后要将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工作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坚持开展下去,对有能力却不执行该项制度的用工企业加大督查力度,切实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都暂时没有能力落实该项制度的企业,也要不定期地进行走访,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防止出现企业作假的行为。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篇5

  市**“发展现代服务业”于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及赴XX市学*考察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文化产业规模初具

  我市现拥有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合肥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据统计,我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92.5亿元,比上年净增10.1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9个和1.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郑州、南京0.1个和0.9个百分点,增速达29%,快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1.5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7%。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2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34%。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分量明显突出。据普查,XX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60.5:9.0:30.5,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业占绝对主导地位(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各行业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0.99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七成,为69.5%,比上年增长26%;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文化服务”业(文化产业的相关层)增长明显较快,各行业实现增加值13.64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5%,比上年增长38%。合肥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一批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核心层文化产业,在全省文化产业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引领优势明显。

  3、文化企业实力增强

  国有文化企业发展迅速,广电系统*3年来经营创收*均增幅达15%以上,经营创收总额达2亿元,比净增4000万元,增幅达25%,在安徽省地市广电行业中稳居第一;文化系统截至底,国有资产达3亿元;合肥晚报经营总收入1.47亿元,广告收入9900万元,发行收入3440万元,总资产已达2.2亿元。

  民营文化企业充满活力,新的文化业态不断出现,涌现出“琴港演艺”、“璀璨明珠”、“阿里巴巴”、“安美文博”、“杏花印务”、“中设会展”、“儒林书业”等一批龙头文化企业。截至12月,我市网吧、音像、歌舞娱乐等社会文化经营户*3000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印刷、打字复印、出版物批零等经营户1100多家,从业人员2.2万余人,年产值38.8亿元;各类体育经营场所700多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固定资产投入8.5亿元。

  4、文化事业持续发展

  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初步完善。一批文化体育场馆和重点文化设施兴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XX市市级财政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30亿元。文艺创作精品迭出,一批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文化活动惠**众,形成了“广玉兰”艺术节、文化新春庙会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成功举办了第16届世界美术大会、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活动、“两博会”、“文博会”等文化会展、文化活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获得了xx年全国体育大会举办权。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篇6

  今年以来,全区文化产业园和项目建设工作在区委、区**领导下,在区人大监督指导下,按照《文化与文化产业规划》统一部署,深入推进“文化”战略实施,始终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重发展,齐抓共管,不断壮大了产业规模,保持了文化工作蓬勃发展态势。

  一、基本现状

  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通过不断营造市场发展环境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区文化产业规模得到壮大,截止至日前,摄影博物馆、乌木艺术馆等一批投资过亿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相继落户。在谈的文化产业招商项目达到5个,协议总投资250.2亿元。日报传媒集团分社实现年营业收入19009万元,广播电视总台实现年营业收入20106万元,成为传媒业的排头兵。文化产业的规模和对经济贡献在持续扩大。

  2、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全区经营性文化产业企业(单位)已达710家,个体户960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其中文化制造业单位61家,占8.58%;文化贸易业113家,占16.05%;文化服务业单位536家,占75.35%。限额以上文化产业单位38家,其中工业增加值为63776(千元),服务业增加值为362937(千元),贸易业增加值为42367(千元),合计4.69亿元。初步形成了由娱乐业、演出业、网络文化业、文化旅游业、旅游会展业、文化传媒、健身休闲、体育培训等组成的文化产业体系。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支撑下,印刷业、网络游戏等新兴文化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

  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文化服务业吸引了大量的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涌现了博广文化传媒、嘉木醇文化传媒、天河国际影城、金逸影城、拓杰科技有限公司、神工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国贸大酒店至尚娱乐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民营文化企业,所有制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目前,民营文化企业已成为发展文化产业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印刷、文化用品制造销售、广告节目制作、演出娱乐、出版物分销等行业,民营资本投资活跃、所占比重较大。

  4、产业集群趋势日渐明显。文化产业具有产业关联性强、产业带动作用大的.特点。区加大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力度,突出休闲文化与商务旅游服务主题,对文化特色街区、商业特色街区进行了整体策划包装,文化产业集群化、企业集团化趋势逐步形成,成为一个包括娱乐、旅游、休闲、会展、广告、健身等行业在内的文化产业聚集区。

  二、主要措施

  1、全面普查,摸准家底。今年以来,区文体局为全面准确掌握辖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系统开展了行业普查工作。一是组织专班推进。区文体局专门设立了文化产业岗位科室,安排了专人,专项开展普查工作。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先后组织全区文化干部举办了三场文化产业统计培训班,对照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xx)》标准,系统进行了培训学*。三是加强部门协同配合。与工商、税务、统计等部门加强联系沟通与数据比对,及时进行增补入库与统计认定。

  2、重点推进,骨干支撑。一是以“三园两馆”建设为重点,狠抓骨干项目建设。对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孵化中心文化产业示范园、中华鲟文化产业园、钢琴文化产业园、摄影馆、乌木馆等重点园区和项目建设,开展企业走访协调服务和跟踪推进。目前,“三园两馆”项目已相继进入规划完善和土地*整阶段。二是以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为契机,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坚持走现代科技与文化产业相融合道路,加强规划引导和产业聚集,重点抓好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孵化中心申报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工作。目前,该中心已入驻14家文化产业企业,涵盖数字传媒、动画制作、游戏设计、建筑设计等业态。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新型业态。以城市会展、演出经纪、文化娱乐、创意设计为重点,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引导行业自律发展,培育新型文化消费,辖区文化企业先后举办了“***演唱会”、“房产文化节”等活动,使市场业态不断丰富。

  3、精心培植,壮大实力。一是实施市场主体培植工程,壮大市场主体。按照“新增一批、转换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对有潜力、有市场、有前途的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加快培植,采取全程代办、一线服务等方法积极推进市场主体培育工作,共新增市场主体475家。二是加强项目招商服务工作。重点做好对“铜易新”文化用品、国贸大酒店至尚娱乐有限公司、美邻假日酒店唛霸KTV等项目的协调服务、信贷支持及产品创新工作,推动项目及早建成。三是广泛搭建*台,加强政策扶持。抓住深圳文博会、银行政策性信贷等机会,积极进行项目包装和推介,并协助企业做好政策性退税工作。

  三、问题及建议

  (一)问题

  总体来看,文化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园与项目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处在起步阶段,服务性企业较多,产业总量偏小,产业结构欠优,产业链接不紧,新兴业态发展滞后,对经济贡献率仍然偏低,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化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文化产业发展不足主要变现为:一是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长远意义与战略地位认识不足,规划引导不够,文化产业意识不强,存在“重事业轻产业”的倾向。二是文化资源优势富集但未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文化产业尚未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三是文化产业多表现为传统的门类业态,因缺乏可操作性的政策配套,特别是税收、融资、土地等相关优惠政策,制约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四是受现有行政体制和行政区划的制约,文化产业发展协调的任务重、难度大、调控手段有限,对外各项政策争取难,配套缺乏手段。五是培养、吸引人才的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配套,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缺乏产业化开发,文化产业自主创新力不强。

  (二)建议

  1、进一步突出文化产业重要地位,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上升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战略。结合各区域之间发展竞争态势和自身发展空间及规划制约,进一步强化文化产业重点地位,把文化产业战略上升到全区重点战略,对文化产业发展实行高位统筹推进。

  2、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进一步健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机制,把发展文化产业,列入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的业绩考核,并作为评先争优的重要条件,科学设立和划分文化产业考核指标,纳入全区综合目标考核体系。研究出台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配套政策,形成激励配套机制,吸引更多社会力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3、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投入。加大**引导性投入,研究设立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出台具体实施细则,采取贴息、补贴、奖励等方式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发展。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篇7

  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创新,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全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符合形势发展要求、体现我县文化发展方向的战略思想。笔者按照这样的思路,对积极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探索XX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目的在于建设小康社会、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人们用于文化的支出越来越多。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不仅有量的增多,而且有质的提高。文化消费更加多样化,自主选择性增强,计划经济体制下按公益事业发展文化的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文化需求,迫切要求利用市场机制进行改革。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选择。文化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文化产业崛起是与新型工业化进程紧密相连的。20世纪90年代初露端倪的知识经济,将科技、教育、文化与经济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报刊、影视、出版、艺术、文化娱乐等产业,借助于高新技术和网络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在一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的甚至超过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全美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英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均速度,是其整个经济增长率的*两倍。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增强我们综合县力的重要途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条件下,文化要成为综合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通过与经济结合形成的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来进一步使群众接受先进的文化价值观念;要把XX精神、XX地域文化展现出来和传承下去,使其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必须依靠新闻传媒、出版发行、文学艺术和文化教育的载体。如果离开了文化产业,其精神力量就得不到实现。在世界文化交往中,文化精神也是通过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来传播的。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才能建立社会主义XX的文化优势,增强我县在竞争中的实力。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维护文化安全的战略举措。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全部智慧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维系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经济全球化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领域,而且影响着文化领域的竞争。文化经济的一体化可能使一些意识形态问题被表面的经济现象所掩盖。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科技优势,将经济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手段和信息网络向世界传播其价值观念、政治模式和生活方式。可见,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一个文化问题、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涉及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二)要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文化产业的基本特性,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先进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先进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先进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

  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文化与经济结合所形成的文化经济或文化产品,不可避免地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而文化经济的硬件设施,如广播影视设备、印刷出版设备以及电子网络等,却是一种物质性的产业形态。意识形态与产业形态的统一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既要用政治的眼光看待文化产业,又要用经济头脑来经营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政治导向等特性与市场紧密相联,市场对精神文化功能的实现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文化产品都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变成广大群众的消费品。离开市场,孤立地、片面地强调导向,结果必然是既没有经济效益,也没有社会效益,最终导致意识形态弱化,政治导向虚化。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检验就是群众检验,远离市场就是远离群众。要坚持导向、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必须占领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才能更好地坚持“二为方向”。

  实践证明,片面强调意识形态特性或产业形态特性的倾向,都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首要的任务是要**思想,推动文化产业观念创新。要破除孤立强调宣传导向的观念,确立在正确导向下抓市场份额就是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思想;破除“面向市场”会导致意识形态领域失控的观念,确立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有利于发展文化经济、繁荣先进文化的思想;破除就文化谈文化、***门是非生产性单位的观念,确立文化经济一体化、文化产业是支柱产业的观念;破除发展文化经济单纯依赖**投入和政策保护的传统观念,确立**职能主要是“管”不是“办”、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依靠市场的观念。

  (三)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文体体制的改革没有现存的模式可借鉴,不可能有一个十全十美、一步到位的操作方案,需要我们积极大胆地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基本属性,要求文化产业的改革既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又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既要借鉴经济领域的成功经验,又要借鉴外地文化产业发展的有益经验,在实践中探索XX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

  改革体制,目的是建立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文化产业发展体制。与我县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相比较,我们的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总体处于滞后状态。在经济全球化、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新形势下,文化体制不加快改革步伐,就会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很难设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阶段,文化体制还能继续依靠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垄断或半垄断地位,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也很难设想,在我县文化领域逐步扩大对外开放,直接面对外来文化经济进入的条件下,我们的文化能够用旧有的体制守住民族文化,发挥好意识形态的引导功能,能够在国内有很强的文化竞争力;更难设想,我们的文化能够在旧体制下扬长避短、主动融合、全面创新,从而确保在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安全。凡此种种,都需要我们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产业发展体制。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市场主体的定性,即文化单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微观主体,具有事业和产业双重属性,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门,是一个与市场无关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二是市场主体的定位,即文化产业部门是**还是文化单位,是政企不分、管办合一,还是政企职能合理分开、管办职能适当分离?

  首先,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一手抓好公益性的文化事业,

  一手抓好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发展先进文化,这两大类都需要进行体制改革。公益性文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从**的角度讲,应当高度重视,制定政策,扶持发展;从文化单位来讲,不能脱离财力、脱离市场谈公益性文化的发展。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深化内部改革,加强成本核算,实行企业化管理。经营性的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支撑,是文化实力的核心和推进改革的重点,要坚持市场主导的方向,按照产业体制的要求理顺管理体制。要打破地域和行业界限,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包括外资投资文化产业中符合**规定的有关行业,实现文化经济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和公共化。在国家法制规范和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形成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跨地区、跨产业、跨所有制联合经营的新格局。

  其次,按照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合理划分宣传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能。管理部门要转变宏观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坚持依法行政,多提供政策法律保障,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既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又要细致稳妥、有序推进。

  第三,调整结构,组建集团,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文化产业的规模对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很多地方的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集中度不够,缺少规模化、实力强的文化产业集团,使丰富的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文化品牌竞争优势。应当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和文化资源的集中程度以及产业链的关联效应,加大对文化支柱产业的投入,加快组建具有规模优势的文化产业集团,尽快形成文化经济的生产和竞争能力。我们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文化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改善投资环境,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地区的文化集团和文化品牌。

  组建集团要抓住四个要点:一是做好管办分离工作。按照有利于增强文化竞争力和实力的要求确定管理部门的职能;二是按照现代文化集团的组织结构理顺集团内部关系,实现“化学反应”,不搞“翻牌”集团,使集团真正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三是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和保障制度,使集团在资源、投资、人事、社会保障等方面能依法自主有效运作;四是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打破壁垒,强强联合,提高整体实力。

  第四,转换机制,培育新型市场的竞争主体。当前,文化单位内部都在推行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很多地方在竞争上岗、全员聘用、目标管理、绩效挂钩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但是,如果不把内部改革与确立文化单位市场竞争的主体地位联系起来,内部改革就不可能彻底,其活力、竞争力不可能得到加强。因此,要明确文化单位改革的目标,围绕增强市场主体的竞争力推进内部改革。另外,内部改革还要与相关配套政策特别是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联系起来,保证内部改革的向前推进,促进市场体制的完善。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篇8

  为落实《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2010)》,科学谋划“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的发展,**发展研究中心与省文化厅组成联合调研组,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分别对武汉、黄石、鄂州、黄冈、襄樊、荆门、荆州、宜昌等市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实地学*考察了湖南**沙、岳阳两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现将省内调研及省外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武汉、黄石、宜昌等八市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九十年代以来,武汉等八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几年,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不断提高,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文化消费日趋活跃,八市的文化产业成长迅速,产业群体不断扩大,对经济发展贡献逐年上升,发展势头良好,已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同时,在迅猛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将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一)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产业发展意识滞后

  调研中,这个问题的反映比较普遍。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有些地方主要领导尚未充分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对文化的认识还停留在是公益事业、是包袱上,对文化产业发展少重视、少关心、少支持;其二是文化系统内部发展意识滞后,认为文化是事业,靠**、靠财政的思想尚未从根本上转变,有的单位拥有几百万的固定资产,还埋怨**投入少,而不是利用现有资源,想方设法创造价值,丧失了很多机遇,还有的认为文化产业是小打小闹,找几个小钱养几个人,成不了大气候。

  2、文化资源整合和综合开发不够

  各地现有文化产业普遍规模较小,占当地经济总量比重偏低,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不明显,这些现象与文化资源整合不够、经营分散直接相关。现有文化资源分散在文化文物、旅游、园林、宗教等数个部门管理,各部门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相互之间沟通协调不够,对文化资源综合开发十分不利。

  3、投融资渠道单一

  长期以来,文化事业主要由财政供养,其发展主要靠**投入。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单一的体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大部分的文化企业单位属国有性质,民营或私人文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外资或合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投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匮乏,已经严重制约了我省文化事业的发展。

  4、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

  一方面是有的地方依然存在**大包大揽的宏观管理体制,还*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管文化、办文化,把经营性文化产业混同于公益性文化事业,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管理体制依然未能得到有效改革;另一方面,一些已经进行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地方,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改革不到位,体制依然不活,文化产业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发展缺乏内在动力,尚未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距离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还有较大距离。

  5、政策扶持落实不够

  这是调研中反映最为强烈的一个问题。大家普遍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如1996年出台的《***扶持文化产业若干政策》,因为种种原因,时至今日仍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此外,地方性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尚未制定,如国有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部门管理费用减免政策等,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或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政策也没出台,这些都直接导致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不佳,不利于发挥各方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6、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

  调研中反映比较强烈的还有人才问题,尤其是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文化系统内文化产业人才培训滞后,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也难以在系统内安家落户,各地普遍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缺乏开拓文化市场的人才。

  (二)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有益探索

  此次调研,在了解掌握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的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尽管发展文化产业遇到了很多困难,外部环境尚不宽松,但广大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不懈气、不气馁,始终“咬定发展不放松”,大胆创新,放手实践,各地就发展文化产业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这对我们下一步深入研究制定全省宏观指导政策及具体扶持政策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完善发展规划,明确工作思路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省内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城市已经先行启动文化产业规划,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武汉市于20xx年正式公布《武汉市文化发展规划》,确立了武汉市20xx-2010年文化发展目标,明确了这期间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遵循“**推动、企业运作、规范管理”的发展原则,同时各城区以此为主线,分别拿出体现各自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全市已初步形成由点带面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体系。宜昌市也制订了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2010年),其他各地也都在文化事业规划中加重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笔墨,相应增加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措施,这些措施,对各地下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加大转制力度,深化体制改革

  针对文化体制改革滞后的现状,谷城县文化局于20xx年、20xx年对改革内部运行机制进行了两次有益的尝试。一是改革用人制度,将县直文化系统44%的人员从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分离出来,兴办实体,从事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同时实行“用人五制”,即全员聘任制、人员进出灵活制、竞争上岗机制、严格的考核机制以及末位淘汰制;二是改革分配制度,打破档案工作制,工资与岗位、效益挂钩,拉开工资档次。通过实行这种以岗定责、以责定酬、竞争上岗的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目前,全县文化系统债务由改革之初的800万元降到不足130万元,文化产业形成1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经营项目,年创利润150万元,是财政拨款的1.5倍,走出了一条县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

  3、盘活存量资产,加快资本营运

  文化系统由于历史原因,多占有一定数量的具有较大升值潜力的固定资产。如何盘活这些存量资产?武汉市江汉区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他们认为关键是对现有存量资产进行开发,通过对自身资源进行再组合、再投入、再产出,为产业发展夯实物质基础。他们抓住城市改造和开发机遇,将处于城市中心地段的用地使用权转让,同时购买具有升值潜力的土地储备,并成立营运实体,统一经营国有固定资产,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直接带动了区内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4、强化项目载体,推动招商引资

  要解决长期存在的文化企业规模小、发展缓慢的问题,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按照产业发展的思路,以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招商引资。襄樊市就十分重视以加强项目建设推动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带动了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一是重视项目资源开发,项目数量较多,20xx年仅文物旅游类就组织了11个建设项目;二是项目实施形式灵活务实,在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前提下,可采用合资、独资、租赁、合作等多种形式;三是拓宽项目领域,将优秀文艺作品、文化基础设施做成项目推介;四是大胆创新,首次尝试引入市场机制,将优秀剧目的冠名权、演出权包装为项目进行招商。20xx年上半年招商引资成果丰硕,4个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达820万元。

  5、突出资源特色,培育精品名牌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发展特色经济,培育精品名牌,发展文化产业也是如此。黄石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比较重视突出自身资源优势,努力塑造地方文化品牌。黄石历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尤其是以铜绿山古矿冶遗址为代表的青铜文化,由此黄石文化发展在思路上不搞“你有我也要有”的赶超战略,而是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竞争战略,突出资源优势,重点抓住青铜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形成独具黄石特色的青铜文化旅游业、工艺制造业、博物展览业、演艺业等文化产业。

  二、湖南文化产业取得的成绩及基本经验

  (一)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1、湖南文化产业对湖南经济增长贡献逐步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的文化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湖南经济的增长作出了较大贡献,有的产业功能已初步显现。以长沙市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九五”以来,长沙的文化产业保持了年均15%的高速增长。全市涌现出了一批实力较强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其中产值过10000万元的企业58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28家,过亿元的企业12家,过10亿元的企业2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11.2万人。

  2、主体产业发展较快

  当前,湖南已初步形成了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旅游、娱乐四大主体产业为重点的文化产业企业群体,形成了在全国有很大影响的“电视湘军”、“出版湘军”、“电影湘军”、“文艺湘军”,成为湖南文化产业的主导力量。20xx年湖南全省4家文化产业集团总产值达到120亿元,过10亿元的企业2家、过亿元的12家。湖南出版集团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实现利润2.34亿元,资产总值达52亿元。湖南广电集团总资产达68亿元,20xx年媒体广告收入9.47亿元。

  湖南新闻出版业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初步在全国确立了“出版湘军”的形象,享有“湖南人能吃辣椒会出书”美誊。

  广电业发展迅速。1993年来,湖南省***在全国同行业中较早提出和实践“大广播、大电视、大宣传、大产业”的目标,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节目生产能力、经营创收、固定资产等3个方面实现了“超十倍”的跨越式发展。产业实力的增强,使广播电视节目覆盖不断扩大。湖南卫视已覆盖全国27个省会城市,在全国1亿有线电视用户中拥有9000多万用户,覆盖人口3.24亿,赢得了电视湘军的美称。其控股的电广传媒公司上市,到20xx年又增发5300万新股,募集资金15.9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湖南广电行业的产业化进程。

  旅游业成绩令人瞩目。湖南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湖南旅游业发展迅速。“九五”期间,全省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169.4万人次,比“八五”期间增长141.2%,年均增长18%。“九五”期间累计旅游创汇8.01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353%,年均增长22.9%,高出全国同期年均增长率11.5%。“九五”期间,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国内旅游收入年增长20%。20002年全省旅游业收入246亿元,占全省GDP的5.7%。

  文化娱乐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以湖南大剧院、田汉大剧院为龙头的演出市场持续火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长沙已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的全国四个重点演出城市。长沙的歌厅演出盛极一时,独一无二的长沙歌厅现象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同行的极大关注,20xx年上半年,***首次在长沙召开了全国娱乐节目交流会。

  3、产业和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基础设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依托,在**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投入下,湖南已初步形成了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体系。*五年来,湖南文化产业投资额*300亿元。广电系统在广电中心一带2300亩土地上进行了七大建设,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金鹰文化城。新闻出版系统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湖南新闻出版大厦、湖南图书城、湖南电子出版大厦、湖南新闻大厦、长沙晚报报业中心。印刷业购置了目前最先进的激光照排、高速彩印及全自动书刊无线胶装联动线等最先进设备。信息网络建设也有卓有成效。投资5亿元、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达11.5万*方米的“长沙出版物交易中心”正在积极筹建中。目前,湖南全省县以上图书馆有116所,藏书1300多万册,其中有95个上等级图书馆,数量居全国第一,包括一级馆13个,二级馆47个,三级馆35个。湖南还创办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博物馆。文化娱乐业方面,湖南大剧院、田汉大剧院、长沙电影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以全国第六届城运全为契机,一大批气势宏伟,造型新颖,设备先进的运动场馆和先进设施投入使用,为湖南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设施建设也有相当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宾馆、餐饮、礼品、广告、会展、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湖南特别在省会长沙取得了众所公认的成绩,为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撑。第六届城运会在湖南举办,金鹰电视艺术节落户长沙,全国农博会、糖酒交易会顺利召开,说明了湖南特别是长沙外部环境和基础建设为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硬件保证。

  (二)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1、大力发展歌厅文化

  湖南歌厅文化很火爆,其经验:一是湖南人喜欢热闹,消费观念超前。*几年培养了一批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演员、歌星、笑星;二是文化企业找到了一个好的艺术形式。在以湖南文化为底蕴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将放松和文化消费相结合,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文化形式。湖南的文化现象是后现代娱乐文化的反映,后现代娱乐文化的特点是由去中心化、边缘化、等级化向*面化发展,讲究演员和观众的互动关系,融为一体。综艺性没有明确主题,开心放松心情是主要内容。演出融入了现代流行元素,形成了流行文化和湖南地方文化相结合的大众娱乐形式。三是企业找到了好的经营模式。按照市场规律利用国有资产搞短*快,激活了国有资源;四是**引导,以繁荣为主,引导规范,弘扬先进的,提倡健康有益的,规范落后的,坚决反对有害的。

  2、用全新思路发展文化产业

  岳阳市文化局提出了“勇气比什么都重要”的口号,凭着一股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大无畏勇气,自20xx年10月,开发了第一个文化产业项目,汇泽文化广场,安置就业人员1400多人,上交利润810万元,上缴税收870万元。岳阳市文化产业是在极度困境中艰难起步的,到20xx年,市直***门负债5000多万元,市直800多名职工有400多人下岗。他们在深思20多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为何不度“文化关”,严峻的现实逼着他们在发展文化产业上杀出一条生路。文化突围,首先是观念突破,他们在市直单位进行了全员竞争上岗,还向社会招聘了50多名开发经营人才。其次是勇于用坚忍不拔的意志攻坚克难。作为弱势群体的地市***门,在实施较大规模产业开发的起步阶段,其难度超乎想象。汇泽文化广场建设先后拆迁了18万*方米的建筑,拆迁补偿资金高达1.5亿元,他们还度过了建设资金难关。第三是勇于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他们在汇泽文化广场的产业经营中,坚持由市场来定位,由竞争来选择,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打造文化一流品牌,抢占市场经济的制高点。第四是勇于从战略全局谋求更大发展。目前,他们启动开发的5个大项目,都是从大处着眼,靠创意出奇,得到市委市**及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

  3、加强人才环境建设

  *年来,湖南在文化领域积极稳妥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制度改革,在构建一整套能充分激发人的潜力、充满竞争意识的人才环境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在用人制度方面,普遍实行聘用制。在培养人才方面,在*20万文化从业人员中,中级职称以上就达4万人,占23%。湖南建立了有力的人才集聚机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广泛吸引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经纪人、企业家、高级管理人才,充实了湖南的文化产业队伍。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运用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引进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人才实行重奖。在分配制度上逐步形成了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设立了“论功行赏、分锅吃饭、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利益分配机制。

  三、几点思考

  1、强化产业意识,营造环境

  必须按照文化的属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进一步提高文化管理部门、文化从业者和全社会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要制定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强立法,使文化产业有法可依。要加强政策扶持,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2、创新体制,强化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进一步理顺行政主管部门与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关系,推进文化事业型体制向产业型体制的根本转变。

  3、整合资源,组建大型文化产业集团

  采取市场选择、**推动的办法,彻底打破地域分割和部门围墙,建立全省统一的市场。加大吸引外资力度以及文化产业自身的兼并和重组、资本运作等方法,使强者更强,在全省范围内组建一批跨地区的、一业为主,兼营相关产业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

  二Oxx年八月十日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篇9

  在全党开展第二批深入学*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学*调研阶段,在xx市加快推进文化大建设、大发展的重要关口,区委、区**围绕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调研课题,组织区委理论学*中心组成员及市区部门负责人组成学*考察组,实地考察调研了xxxx玉器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在考察期间,重点察看了xx县xx镇国际玉城项目、中华玉文化中心和几个玉器专业市场,并在当地召开了由xx县**负责人、部分经营户和行业协会参加的座谈会,听取xx县关于玉雕产业发展情况的经验介绍。通过调研考察,我们对xx省xx县在区位、资源、交通、基础条件等先天不足的情况下,能够成为“中国玉雕之乡”,玉雕产业发展速度之快、市场规模之大、产业链条之完整、对未来发展追求之高,感到很惊奇、很震憾,也很受启发。现将考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县玉器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xx县位于xx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侧,伏牛山南麓,县域面积500*方公里,人口96万,辖镇8乡3个街道办事处。xx县玉雕加工“始于殷商,兴于汉、宋、元,后继明、清”。尽管其历史较长,但全县并不产玉,甚至连附*地区的玉石资源也很有限,加上交通、产业基础等条件较差,改革开放之前,全县玉雕产业一直也没有更大的发展。

  进入改革开放之后,在**的鼓励和引导下,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玉雕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创造了“无中生有”、“两头在外”(原材料外进、产成品外销)、“买全国卖全国”的零资源经济现象,尤其是*十几年来,迅速崛起为支撑和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富县富民产业,由此也成就了xx县这个著名的“中国玉雕之乡”和中国北方最大的玉器产业加工销售集散中心之一。当前,全县玉雕产业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产业规模较大。玉雕产加工已遍布全县个乡镇*00个行政村,50个专业村,从业人员*xx年的广泛交流与探索发展,xx玉雕形成了南北兼容、多样并举的独特艺术风格,涌现出一批创作新秀和设计新星,精品数量明显提升,*年来先后有300多件工艺精品,荣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中宝协举办的天工奖和省部级优等奖。

  第四,富民效应明显。玉雕产业年创增加值超过35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直接出口成交额3亿元以上,玉器出口额占xx省同类产品的80%以上,部分玉雕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达8000元以上,玉雕产业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首选项目。

  下一步,xx县将抓住xx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机遇,谋求玉雕产业的更大发展。在产业规划上,立足于建设国家特色产业基地,打造我国中西部地区综合性玉器加工、展览、交易中心,制定更高层次、更有前瞻性的玉雕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将其作为全县“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成立县玉雕产业发展办公室,为产业长远发展做充分准备。在市场建设方面,加快建设占地300亩、总投资0亿元的国际玉城项目,力争两年内完成,目前投资.5亿元的一期工程已接*完工,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扩大整个市场规模,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将建造占地500亩的玉器产业艺术大师园,把国内外玉器产业方面的大师级人才聚集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特作用、创新潜能和团体优势,为玉雕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对xx县玉雕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和启示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对xxxx县与我市玉器产业发展的状况进行了比较,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市与xx县在玉器产业方面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甚至我们还要强一些。尽管有更好的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和产业基础,但在最*的十几年里,我们的玉器产业在产业规模、产业链条、产业效益等方面被xx县甩在了后面,有的方面甚至与之无法相比。xx县在做大做强玉雕产业方面很多举措引我们深思,予我们启迪。

  第一,**主导作用。

  从1993年起,xx县委、县**先后连续自主举办了八届“中国xx国际玉雕节”,承办了六届“中国南阳(xx)玉雕节”,每届玉雕节都组织开展玉雕精品展评、玉雕产品展销、玉文化研讨、获奖作品现场拍卖等系列活动,极力炒热玉器产业发展氛围,提升xx玉雕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知名度。正是xx县历届县委、县**一直把玉雕产业作为全县的一个特色经济进行培育,**思想,放大亮点,主攻特色,以长制胜,持之以恒地抓,一以贯之地抓,才使一个千家万户的小作坊变成了一个拉动县域经济的大产业,使一个偏僻的小县城变成了一个名震南北的玉雕之乡。

  第二,规划龙头作用。

  起初,xx县玉雕产业也经历了一个无统一规划、产业发展不规范、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过程。随着,各类经营企业大量增加,市场建设蓬勃发展,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xx县加大了对玉雕产业的统一规划力度,通过规划努力使各类市场布局合理、建设规范、发展有序。根据发展规划的整体布局,一方面,改造建设了十大玉雕专业市场,提高了市场建设品位,也促进了玉雕产业的有效聚合和规模扩张;另一方面,着眼于玉雕产业未来发展,按照国内一流的建设标准,开发建设了占地300亩国际玉城和占地500亩玉雕大师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工程,为产业进一步发展拓展空间。

  第三,政策扶持作用

  。xx县对玉雕产业政策扶持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实践不争论,鼓励不压制,放手不扼杀,通过加强扶持、引导和服务,把千军万马调动起来,让星星之火迅速燎原。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轻税薄赋”、“藏富于民”方针,先后出台了信贷扶持、税收减免等2个优惠政策。虽然每年玉雕产业产值超过35亿元,实际税收只有500万元。在县直重点部门实行服务承诺制,围绕特色产业开展技术信息、法律咨询等服务。成立县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口子”收费。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玉雕产业搭建“发展温棚”。

  第四,人才支撑作用。

  玉雕产业是“能人”经济,是创意经济。在玉雕产业的人才培训和培养上,xx县采取了三条途径:一是选派出去学,*年来xx县多次组织全县大批玉雕人才,远赴江苏扬州、辽宁岫岩等地拜师求艺,学*民间的玉雕艺术,丰富本地的玉雕工艺。二是向工艺大师学,与中央美院、天津美院等校建立人才培训关系,定期聘请国内知名工艺大师和专家教授讲课,培训技术骨干,指导设计创作。三是依托产业学,在玉雕加工制作过程中,采取师父带徒弟等方式,培育大量的初中级玉雕人才。目前,全县有国家级工美大师人,玉石雕刻大师8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中国民间艺术美术家2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3人、玉石雕刻大师43人,高级工艺师47人,初中级技术人才5000多人。正是xx县庞大的初、中、高三级玉雕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玉雕高端人才,才支撑了玉雕产业快速发展。

  第五,市场管理作用。

  目前,xx县各类玉器专业市场所到之处,管理规范,卫生整治,交易有序,这与**强有力的市场管理和市场服务是分不开的。xx县的主要做法:一是在县级层面成立了玉雕产业管理局、中国xx定玉石行业协会和xx宝玉石质量监测中心,围绕产业规划、市场监督、综合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二是在乡镇级层面成立了市场管委会,由工商、**、税收等部门组成,实行统一管理、综合整治。三是在村一级层面由村长担任本村市场的管理主体,对市场进行自治管理。可以说,完善的管理体制机制和高效到位的管理服务,促进了各类市场的繁荣,也带动了整个玉雕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加快xx古玩玉器产业发展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当前,xx的古玩玉器产业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如何认识和定位xx古玩玉器产业是摆在xx区乃至全市面前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通过对xxxx的考察调研,使我们对我市做大做强古玩玉器产业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特别是对我市古玩玉器的产业定位、特色挖掘、**作用、产业链条等方面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坚定了在做大做强我市古玩玉器产业中发挥作用的信心。现就我市发展古玩玉器产业,提出如下几条意见和建议。

  第一,xx古玩玉器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产业。

  从产业基础来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xx从事玉器加工和仿古玉器制作的`经营户已达3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每年销售额超过xx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大禹会诸侯、垓下古战场等文化旅游资源的进一步挖掘,xx市发展“大文化”、“大流通”战略的深入推进,全市的旅游文化发展需要有一种旅游文化产品来支撑,古玩玉器的休闲性、消费性等特点正好满足了全市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的实际需求。从当前机遇来看,省文化厅已将南山路文化市场和光彩中国古玩玉器奇石文化城命名为全省首批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下一步还将作为特色文化产业基地来培育、来建设。总而言之,xx实实在在有条件、有优势、有需求、有机遇,也有实力在千里淮河畔打造一个有扩散力、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古玩玉器名城。

  第二,将古玩玉器产业打造成为全市重要的特色经济。

  当前,全市古玩玉器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销售市场“多而散”,玉器品种“小而全”,部分产品质量和层次较低,缺乏高端技术人才等。但最大的问题还是缺乏特色。特色是市场通行证、产业扩张力、城市竞争力。应将古玩玉器产业作为全市文化特色产业加以定位,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作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予以培育和发展。在产品开发上,可以将国内外玉石市场包括xxxx玉料和初级加工产品市场,作为xx古玩玉器产业链的上游,以高端技术人才为支撑,以创新深加工和创意精制作为依托,以高档化、精品化、特色化为发展方向,面向华东、华南高端市场,打造高附加值、高利润空间的工艺收藏品和旅游消费品,实现整个产业质量不断提升。在发展定位上,依托光彩大市场,整合全市资源,加大培育力度,逐步打造辐射力强、带动力大的综合**易基地,建设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高端交流*台,进一步吸引南京、扬州、灵璧等地资源,形成华东地区知名的国家级古玩玉器交易中心,最终实现“南有深圳古玩城,北有北京潘家园,中有xx古玩玉器城”的战略定位。

  第三,**应加大对古玩玉器产业的扶持力度。

  实践证明,xxxx玉雕产业的强势发展,与**的强力推动密不可分。xx建立国家级的古玩玉器交易中心,必须加大对产业的扶持力度。在组织领导上,建议成立由**任组长,分管副**为副组长,市相关部门参加的xx玉器古玩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玉器古玩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xx区**。在政策扶持上,将古玩玉器产业作为创意经济,纳入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的政策享受范围,同时研究制定专项的产业扶持政策,按照“藏富于民”的原则,在财政税收、土地出让金、一般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在人才支持上,建立古玩玉器产业发展专家人才库,负责全市古玩玉器产业发展的指导。在工艺美术学院和职业技术学校,设立玉器技术专业,培育玉器高端人才。鼓励民间机构和玉器作坊,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壮大初中级玉器技术人才队伍。在宣传造势上,进一步打造高端宣传推介*台,将每年一度的安徽(xx)玉器古玩博览会提档升格,或可以利用国家级宣传操作*台,大造声势、塑造品牌,提高xx古玩玉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四,将xx区作为发展古玩玉器产业的重点。

  xx南阳的玉雕集中在xx,xx的玉雕集中在xx镇。古玩玉器产业,宜聚不宜散,只有聚集才有效应、才有力量。因此,xx古玩玉器必须聚集起来,形成规模优势。而不管从现在看,还是从未来看,xx区是最有条件和基础,作为这个产业集聚的首选地,这是因为全市的两大古玩玉器交易市场均坐落辖区,辖区第三产业尤其是商贸物流业也较为发达。因此,我们建议市委市**,将xx区作为全市发展古玩玉器产业的核心区域加以培育,整合资源,引导全市广大古玩玉器经营户向xx区集中,以此打造国家级的古玩玉器交易集散中心。

  当前,急待推进的工作重点有:一是加快建设南山路古玩玉器一条街。坚持以明文化为建筑风格,以精品店为主要形式,以高档化、高端化产品为销售重点,加强统一规划,加大整治力度,提高南山路的艺术文化品位。二是加快培育光彩古玩玉器市场。整合调整全市小玉器市场,积极引导全市玉器经营户入驻光彩大市场,打造集研发、加工、展示、销售、批发为一体的大型专业市场。**应明确光彩大市场包括建材、玉器、报刊、物流四个方面的功能定位,对于市场玉器古玩片区,应实行一站式综合收费管理模式,统一提供税收、工商、金融服务,给予优惠的财政政策。三是制定出台扶持性产业政策。进一步在产业发展的规划立项、财税扶持、市场体制等方面制定详细可操作的倾斜性产业政策,支撑产业做大做强。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篇10

  镇在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特色品牌,提升文化竞争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和探索,虽有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河包镇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基础设施现状

  河包镇综合文化站于20xx年7月开工,20xx年12月完工已经全部竣工投入使用,总投入150万元。建筑面积1197。74 m2,占地面积1035 m2。镇上建有标准的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和电影放映厅等,其中藏书3000余册,还有光盘、投影仪和vcd等硬件设施。所辖3个社区、3个行政村,每个村(社区)都建有农家书屋,分别藏有图书20xx余册

  (二)文化资源现状

  1。物质文化。河包镇具有独特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谓中西文化集汇一体。一是报恩塔。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的报恩塔,又名白塔寺的白塔,距今800多年历史。该塔于1992年3月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因该塔年久失修,自然风化严重,塔身西、南面通体裂纹最宽处达18公分。市***于20xx年进行过一次修缮。现正在申报成为国家文物。二是斜塔。其倾斜角度约为30度,远远超过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的清代年间的斜塔,目前正在申报成为县级文物。三是真原堂。这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法国人修建的一座25米高的砖木结构双钟楼的教堂,占地2300*米,是大足、荣昌天主教又一活动场所。并于20xx年申请成为县级文物,正在申报成为市级文物。此外,还有明朝景泰七年塔等文物。

  2。非物质文化。河包镇非物质文化也较丰富多彩。其民间歌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代表作品有:《姑娘出来收衣裳》、《稀烂背篼眼眼多》、《送郎》、《天阴落雨又落沙》等;同时河包人民还创造了肉龙、儒龙、火龙、小金龙、草把龙、板凳龙、亭子戏、缠丝拳、小洪拳、纸扎工艺、车灯舞、高跷狮子舞等。其中肉龙是河包镇人民独创的一种民间舞蹈,它是耍龙舞的一种,具有浓厚的喜庆色彩。1984年,河包肉龙代表XX县参加XX市舞龙比赛并获得金奖;20xx年,河包“肉龙”代表XX县参加XX市元宵节龙舞汇演,获二等奖。肉龙被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一书。

  (三)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情况。目前我镇正在以金凤山公园为开端和依托,以报恩塔、斜塔和真原堂等文物古迹为亮点,着力打造河包镇金凤山生态旅游观光园。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发动更多的人投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列中来,采取各式各样的措施确保文化遗产的完整。

  二、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人才队伍。一是乡镇文化站建设比较落后,设施设备简陋;二是缺乏高水*的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专业人才;三是老百姓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薄弱,对文化产业发展认识不到位,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没有较系统较完整的文化产业规划。虽然我镇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着优秀文化所赖以生存的优良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但文化产业的定位、发展规划尚未形成。对我镇的文化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不透彻,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缺乏深入的.探索。没有围绕文化产业进一步充分挖掘文化旅游内涵,也没有打造出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品牌来充分发挥我镇的独特文化资源优势作用,更别说引入企业投入来发展文化产业。

  (三)对文化产业培育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市场活力不明显。从目前的体制和情况来看,文化事业的发展紧紧依靠镇财政的支持,而没有市、县财政的支持,导致公共基础文化设施不齐全,缺乏人力、物力、财力和场所等。对文化产业的开发、舞台精品艺术的打造及文化人才的激励等方面经费无保障,导致传承、深入挖掘、整理、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困难重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经营性文化产业一片空白。我镇目前从事文化信息方面的企业仅一家小网吧,其它有些零星的照相馆和打印部,规模和效益之小几乎可以略为不谈。

  (五)缺乏综合性的文化体育广场。目前河包镇正在规划建设文化体育广场事宜,此广场占地20亩,功能设施齐全,资料已报市体育局。目前正在设计*面图和效果图。

  三、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科学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国发[20xx]3号文件精神,按照“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创建多元化投资机制,开发特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市场建设”等要求,认真分析我镇的文化资源优势,理清我镇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指导和引领全镇文化产业发展。

  (二)培育壮大特色文化产业骨干项目。我镇应重点培育和发扬光大肉龙表演,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留住精英,引进战略伙伴。依托报恩塔、真原堂、斜塔、景泰七年塔等几个市、县级文物,打造河包旅游亮点。

  (三)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加快实施文化产业重点工程,推进城镇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建设项目,并不断完善文化功能配套设施,提高管理和使用水*。

  (四)积极引进和培育文化人才。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是关键。目前,农村文化专业人才不足,文化创新、经营管理人才奇缺。树立人才是文化资源第一要素的观念,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推荐选拔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创业环境。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篇11

  根据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年初市**将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确定为今年的重点专题议政课题。九月中旬开始,市**组成调研组,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截止2013年底,全市已形成各类文化经营实体824家。其中,核心层:新闻、广播、电视和电影服务类2家;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类包括数字影院、印刷企业、音像制品、图书租售145家;文化艺术服务类包括民间艺术社团、协会及艺术教育培训网点57家。外围层:网络文化服务类主要为网吧91家;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类包括旅行社、会展公司、酒吧歌舞和游戏游艺场所280家。相关产业层: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类,主要为打字复印、书画文玩219家。另有a级景区6处,星级饭店13家,星级农家乐11家。文化产业总体吸纳从业人员*万名。

  二、工作成效

  *年来,全市把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的重大举措,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之付出了可赞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实施意见》、《旅行社组团来XX市旅游奖励补助办法》、《促进服务业发展暂行办法》和《优秀艺术作品奖励办法》等政策。

  二是制定了发展规划。

  先后编制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星海湖文化产业园规划》和《星海湖南域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规划了沙湖—— 天河湾——陶乐影视城——*罗玉皇阁——黄河古渡坊——矿山博物馆的东线旅游线路,沙湖——星海湖休闲度假区(五七干校)——贺兰山北武当寿佛寺的北线旅游线路。并向有关部门申报并确认非物质文化遗产32项,其中市级22项、自治区级8项、国家级2项。2012年,星海湖文化产业园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三是建设了一批文化基础设施。

  先后投入*30亿元,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四级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全市共建成文化馆4个、图书馆3个、文化艺术中心2个、博物馆4个、影剧院4个,“三馆一中心”成为XX市地标性建筑。

  四是争取和引进了一批文化示范项目。

  2013年,实施了国家级公共文化示范区项目,引进中基浩泰等民间资本,正在建设中华奇石山文化旅游城、星海银河景区、星海之星和星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等项目。举办了星海湖全国露营大会、国际铁人三项赛、国际划水赛活动,举办了第二届黄河大合唱邀请赛并成为***该项赛事永久承办地。

  2013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52.83万人次,实现收入13.24亿元。2014年,我市前三季度接待国内游客194.19万人次,总收入11.3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40%和14.10%。

  三、主要问题

  我市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尚处于培育阶段。由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尤其是文化因素,包括集体的文化氛围、成员的文化素质、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等因素所致,历史积淀、地缘区位、资源禀赋等因素所限,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于文化事业发展,滞后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先进地市相比差距还比较大。2012年,本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1.29%,低于全区2.21%的指标。2010年—2012 年,本市居民文化包括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1.27%、10.12%、10.10%,呈逐年递减态势。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定位不够准确。

  在已经出台的文化产业发展文件和具体工作实践中,对文化产业的形态与业态定位不明晰;对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与旅游业、与服务业的分类与指导不够;对人文精神与自然资源、项目开发的契合和彰显不够。自治区将宁夏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态定位为4种,即**文化、黄河文化、西夏文化和红色文化。而本市对文化产业形态的提法有8到12种之多,定位缺乏前置要件和灵魂,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方向迷惘,无所适从。

  (二)规划不够科学。

  在既有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对文化市场的发展方向、消费趋势,对文化产业的理念和形态、内容和形式缺少合理的、可操作性的顶层设计。主导业态不突出,与全区乃至全国的发展战略结合不够紧密;各种相关业态聚集度不高,产业聚合效应、延链效应发挥不够;产业项目少,吸引力不强;由于体制障碍,境内仅有的一处5a级旅游区沙湖对本市产业发展带动作用不强。

  (三)政策不够配套。

  本市先后出台了一些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但含金量不高,执行力不强,加之没有专门的、具体的、配套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吸引社会资本的多元投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民间发展文化产业的`意向和冲动,因缺少合适的投资项目和*台以及顺畅的融资渠道而受到抑制。无论是已经形成的业态,还是正在建设的项目,投资热度低,经营效益也低。

  (四)市场不够成熟。

  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服务市场多处于自娱自乐状态,创新不足,发展乏力;文化要素市场,包括文化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还没踪影,文化产业多处于粗放型、零散型经营,规模小,档次低,同质化。文化产业实体,*80%经营的内容不是网吧、酒吧,就是歌厅、舞厅和打字复印,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生态尚未形成。旅游业属于季节制约型、资源依赖型、要素匮乏型的产业,分布零散,点面脱节,景区与景区之间没有形成共生、伴生的协作体系,游客消费项目少、逗留时间短暂,导致“游玩在沙湖,食宿到银川”。

  (五)人才不够充分。

  一是既有的没用好,流失严重;二是没有的又难寻,引进不易。全市文化产业吸纳的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0.50%,而发达地区这一比例为3%—6%。全市文化事业单位人员329人,其中,初级职称124人,中级职称94人,高级职称仅有20人。在11个类别和文化有关的专业协会中,共有会员926人,其中市级776人,自治区级120人,国家级仅有30人。既熟悉文化事业又熟悉市场经济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极为短缺,远不能适应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

  在推进产业、生态、民生三大转型的进程中,发展文化产业既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又能创造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消费、聚集财富和实现就业的需要,也能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因此,应以更加深刻的文化自觉,像重视经济发展一样重视文化发展。

  (一)明确产业定位,科学制定规划

  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文化产业发展融入全区乃至全国的发展格局之中考量,置于中阿博览会*台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节点之中考量,置于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石嘴山的总体规划之中考量,主动与自治区文化产业“十三五”规划对接,起动编制《XX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修编现有文化园区和项目发展规划。遵循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遵循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重属性的客观要求,准确进行产业形态定位和业态选择,可考虑将本市文化产业发展形态确定为移民文化、山水文化和**文化,打造既与全区文化形态相呼应又体现本市特色的文化产业板块;充分利用沙湖既有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将本市文化产业发展主攻方向确定为以沙湖、星海湖和北武当景区为依托的旅游业。

  坚持**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行业管理的原则,把握旅游业日渐成为一种大众生活的方式,把握散客游、自助游、智慧游的趋势,迎合游客审美、愉悦、健康、文化、求知和精神需求。在旅游资源类型的开发利用方面,将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有机结合,自然资源选择地貌景观和水域风光,人文资源选**俗风情和饮食购物。以旅游主体大众化、需求多样化、开发规模化、产品特色化、服务人性化、运行科技化和质量标准化进行规划设计。

  紧紧抓住农垦集团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的机遇,寻求利益契合点,积极参与沙湖旅游区的规划建设。使沙湖的资源品质、资源效用和开发条件统筹化,与星海湖开发建设相结合,与民俗风情相结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与城市规划经营相结合,依托沙湖景区承接游客。在客源定位上,以市外游客为主,面向中东***国家和地区。实行园区化或街区规划,并使之一园包多园、一街含多项。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将园区或街区打造成综合性的聚集产业园、文化性的康乐产业园、人本性的体验产业园和社会性的民生产业园。

  在景点建设、线路设计、品牌营销等方面,应该独辟蹊径,以无限的创新、创造与创意突破有限的资源束缚,以市场导向,充分考虑形态与业态、内涵与形式、灵魂与载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地居民休闲与外地游客观光的关系等因素,突出特色,切忌简单复制和拷贝。

  (二)统筹资源配置,打造品牌产业

  在旅游要素开发建设和经营上,坚持地方化、特色化和新品、精品原则,以独特满足猎奇,以灵感增强吸引,以综合拓展功能。以“游”为节点和牵动,围绕游、购、娱、食、住、行诸要素,提高多样化选择和综合效益,为游客提供看点和体验。

  通过延伸沙湖旅游景区线路,着力打造文化产业*台。建设融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五七”干校文化园、中华奇石山文化园于一体的国家级星海湖文化产业园;复制“清代廉臣俞德渊”祠堂等文化*台。

  融创意、创造和零售、批发于一体,建设专业商场,打造品牌产品。经营碳素环保制品、沙湖绣、泥哇呜、沙枣核、柽柳、芦苇画等工艺品,枸杞、锁阳、丛蓉等药品,羊肉、糕点、亚麻油等食品,枸杞汁、酸枣汁、八宝茶等饮品,以及***用品和中东***地区的工艺品。

  在文化产业园中建设演艺园,表演***风情歌舞和**歌舞;开发贺兰山拓展、攀援等体验项目;开发艾草等中药材薰蒸、洗浴等保健项目。

  在产业园中建设**传统饮食园,借鉴福建XX县、青海撒拉、西安**巷等地经验,将本市*百种**传统小吃进行挖掘整理,以地道、系列、集群为方向,使之正宗、特色、多样。同时,改造完善或规划建设能够满足***游客宗教活动需要,并符合其风俗*惯的宾馆。

  (三)强化政策支撑,优化发展环境

  应吸纳各地经验并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系统性、操作性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由各级**牵头搞好规划,并投资配套基础设施。进一步开放市场,放宽市场准入, 降低办文化企业的门槛,制定鼓励文化产业市场发展的投融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国家、个人、外商和各种经济成分参与我市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建设。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可以比照高新企业进行税费返还或减免;享受比工业用地更优惠的土地使用政策。构建合理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奖励机制。将知识产权、无形资产及品牌拥有者的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知识产权、无形资产入股可达企业股份的70%,以利益驱动招揽文化人才。设立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采取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以及**购买服务、消费补贴等途径,支持和扶持文化企业发展。设置“一个窗口解决问题”之类的部门,使兴业者方便投资,减少附加成本,并保障其合法权利。

  (四)完善市场体系,创新经营机制

  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引导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文化产品流通,发展文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推介、咨询、拍卖等中介机构,建立无形资产交易*台,完善文化要素市场。建立市场信用制度和文化企业信用档案,通过市场拉动和推动,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从而产生资本集聚、消费导向、产业示范、利润增值等多重效应。

  (五)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

  以管理规范化、服务个性化、运行科技化和质量标准化为要求,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个性化和便捷化服务。在卖看点、卖商品的同时,卖体验、卖服务,并以优质的服务作为产业吸引和支撑。在加强执法管理的同时,重视并提高行业协会管理服务能力,成立或健全旅游、餐饮、宾馆、演艺和客运等行业协会,并充分发挥其职能和作用。**食品都必须通过ha|a|认证,符合国际标准;所有的**餐厅都必须通过专门审查,符合***要求;所有的行业都必须通过验收和检查,符合行业标准。建设自驾车、房车服务设施,同时,建立旅游服务网站、景点和服务项目gps定位、微信查询等现代手段,使服务方式智能化。

  文化产业是明天的经济。文化产业培育周期较长,欲速则不达。我市文化产业方兴未艾,在理论上、政策上的诸多层面正在破题,还有深入研究的必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承东启西”的宁夏“两区”建设,为我市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广西的“民歌效应”,甘肃的“《读者》现象”,云南的“丽江模式”,宁夏的“影城奇迹”,贵州的“侗歌范型”,陕西的“乐舞视窗”等,为本市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案例。只要上下同心,我市的文化产业定会风生水起、扬帆远航。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篇12

  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竞争力,是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年来,我县县委、**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骨干产业积极培育推进,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将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开发取得一定成效。

  (一)文化基础设施现状。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两馆一站”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文化馆、图书馆先后被评为省级三级达标馆。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6万多册,年订阅报纸杂志140余种,现正积极推进“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两个乡镇农村网络培训学校的建设任务。县民族歌舞剧团建有练功房一处。15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已报上级批复,目前泗南江、雅邑乡、坝溜乡、景星乡已经动工建设,其余乡镇也将于*期内动工建设。建成农家书屋11个。双胞之家网站开通营运两年,加大了对外的宣传力度。

  (二)文化市场发展现状。目前全县共有游戏室2家、歌舞厅11家、文化广场2处、书店5家,棋牌游艺室101家。网吧14家(县城12家,通关镇2家)。文化用品销售18家,音像制品销售9家。印刷厂3家,打印店11家。基本形成了文化演艺、网络文化、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印刷、文化用品等6个门类在内的文化市场发展格局。,全县文化市场经营场所总营业收入1200万元,缴纳税费110万元,安排就业人员310人。全县文化市场呈现繁荣、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文化资源现状。①哈尼文化。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哈尼人传承着数量浩瀚、绚丽多彩的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故事、诗歌、音乐、舞蹈、工艺、节日、服饰、哭嫁、祭祀等哈尼文化的瑰宝,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财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年来,通过不懈努力,哈尼族口传叙事长诗《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收集整理了《巴哈雅咪》、《密玛箐格卡呃呐玛坡》、《阿迷车》等一批散落于民间的原生态歌曲。结集出版了《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县民间故事》一、二集,《县舞蹈集成》、《魅力》(—)、《阿增刊》(歌曲)、《双胞迷城:》、《哈尼文化丛书》(6本)等书籍。哈尼族9个支系的歌舞乐,赴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哈尼风情:魅力》节目的录制,并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进行了连续播放。以“阿迷车”为主线,独立创作、编排了反映哈尼族迁徙史和发展史的大型歌舞史诗《阿迷车》。②回归文化。县城驻地联珠镇建有融天文、地理、科普为一体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北回归线标志园,并被列为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回归线把县城一分为二,使县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北回归线文化,更使的自然、气候、生物、人文变得多姿多彩,体现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地域性和独特性。③双胞文化。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县境内生活着1000多对双胞胎,其中,北回归线穿过的村寨就有600多对,其双胞胎密度之大是世界罕见的,*年来,随着县委**的深入挖掘利用及媒体的大力宣传,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双胞文化。

  (四)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全县现有文物103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目前已向游人免费开放,逢年过节,香火旺盛。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碧溪古镇的建筑为明末清初的古式风格,“一颗印”、跑马转角楼等建筑形式与中西合璧的建设格局,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期保存下来的建筑风格,加之是护国将军庾恩旸故居,历史人文气息较浓,目前正进行二期修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的新抚岩画弥补了我市没有岩画的空白,使县乃至普洱市的文明史都将前推千年。

  (五)依托地域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我县自以来以民族文化为特色、哈尼民风民俗为看点、双胞胎为卖点,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中国·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节暨哈尼太阳节”,向世人亮出了“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三张靓丽名片。“两节”期间省内外客商与我县共达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6项,协议总投资为11。72亿元,共接待游客达11。3万人次,同比增长8。7%,旅游综合收入达169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1%,并被人民网等评为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活动之一。

  二、文化产业培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缺乏专业人才队伍。一是县内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目前只有文化馆、图书馆达到省三级馆标准,乡镇文化站建设比较落后,设施设备简陋,全县无供演出的剧场或影剧院。二是缺乏高素质、高水*的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专业人才。三是群众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淡薄,对文化产业发展认识不到位,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机构不健全,缺乏完整的文化产业规划。文化产业涵盖面广,主要包括媒体传播业,出版发行业,文化旅游业、文艺演艺业、文化娱乐业、文化体育业、文博会展业、文化制造业、民间工艺业、文化信息服务业等十大产业。针对我县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文化产业的定位、发展规划尚未形成。一是没有专门的文化产业发展机构来主导分析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二是缺乏产业规划,对文化产业这一领域我

  县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不透彻,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缺乏深入探索。三是对文化旅游来讲,文化与旅游是一对密不可分的.整体,缺乏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而文化的经济实现形式又要依托旅游才能实现。所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来系统的研究统计、分析我县的独特文化资源优势,引入资金投入发展文化产业。

  (三)对文化产业培育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市场活力未显现。从目前我县的情况来看,文化事业发展主要依靠县财政的支持,而整个文化市场发展仍处于粗放的状态,导致公共基础文化设施总量不足,规模偏小,缺乏能够举办不同类型文艺活动,同时又具有商贸等多功能的复合性文化场所。对文化产品的开发、舞台精品艺术的打造及文化人才的激励等方面经费无保障,导致深入挖掘、整理、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困难重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文化品牌开发力度不够。对文化资源缺少经营性、开发性整合,缺少文化品牌的战略策划和运作,通过品牌的创建、促进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较低。

  三、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要实现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我县成为特色鲜明、品牌名优、设施先进的文化大县,真正实现“文化活县”的目标,就要把文化产业作为我县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发展,像抓工业建设项目一样抓文化产业项目,使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发展文化产业,我们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从我省来看,云南把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成功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取得明显成效,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云南文化产业实现了逆势而上,强劲增长的势头。通过改革创新发展文化产业,云南作为一个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文化产业方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道路,创造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云南现象”。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们应尽快转变观念,提高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充分利用我县富集的文化资源,打好民族特色品牌,发展文化产业。

  (二)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人才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文化产业领导机构,深入研究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认真分析我县文化资源现状,为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建立文化人才储备库,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推动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制定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以“十二五”规划及市委党校与我县的县校合作为契机,对我县民族民间文化开展一次全面的普查,集中人力物力做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四)积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一是力争“十二五”时期,在全县建成一批具有哈尼元素符号,布局合理的文化标志性设施。二是进一步抓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充分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促进民间手工艺品制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转为经济增长的物质文化资产。三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更好的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建立健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提出的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积极稳妥,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改革。一是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进行“三项制度”改革,明确岗位责任,使其更好的发挥出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二是对歌舞团进行深化改革,实行经费总额包干,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实行全员聘用制,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实行全团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打破身份、职称,推行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通过各种形式引入市场机制,激发活力,在发展中搞活,在搞活中发展。三是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电影公司实行转企改制,理顺隶属关系。四是按照相关文件精神与全市统一步调组建我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改变文化市场以往多头管理的局面,得到集中、有效的监管,同时创新管理方式,强化行业自律,促进我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六)创新文化服务、引导文化消费。文化消费作为文化产业链的终端,既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动力,又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要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市场服务水*,让消费者更加方便、快捷地接受文化产品,推进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创造舒适的文化休闲与消费*台,有效增强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让越来越多的人养成*惯,自己花钱购买文化产品和服务。

  (七)构建文化发展体系,促进产业发展。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各类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媒体传播业,文化旅游业,文艺演艺业,文化娱乐业,民间工艺业等文化产业,建成门类齐全,运转有力的文化体系,同时建立多元的投入体制,培育外向型文化产业,重点培育中国·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长效运行机制及市场化运作机制,深入挖掘、整理以“阿迷车”、“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为主线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创作出更多的文艺精品,加以打造、提升,充分利用。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篇13

  遵循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深化文化体制,力推进文化创新,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全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符合形势发展要求、体现我县文化发展方向的战略思想。笔者按照这样的思路,对积极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探索XX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力发展文化产业,目的在于建设小康社会、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要求。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变化,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人们用于文化的支出越来越多。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不仅有量的增多,而且有质的提高。文化消费更加多样化,自主选择性增强,计划经济体制下按公益事业发展文化的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文化需求,迫切要求利用市场机制进行。

  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选择。文化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文化产业崛起是与新型工业化进程紧密相连的。20世纪90年代初露端倪的知识经济,将科技、教育、文化与经济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报刊、影视、出版、艺术、文化娱乐等产业,借助于高新技术和网络的力量,迅速发展壮。在一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的甚至超过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全美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英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均速度,是其整个经济增长率的*两倍。

  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增强我们综合县力的重要途径。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条件下,文化要成为综合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通过与经济结合形成的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来进一步使群众接受先进的文化价值观念;要把XX精神、XX地域文化展现出来和传承下去,使其转化为强的物质力量,必须依靠新闻传媒、出版发行、文学艺术和文化教育的载体。如果离开了文化产业,其精神力量就得不到实现。在世界文化交往中,文化精神也是通过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来传播的。只有力发展文化产业,才能建立XX的文化优势,增强我县在竞争中的实力。

  力发展文化产业,是维护文化安全的战略举措。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全部智慧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维系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经济全球化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领域,而且影响着文化领域的竞争。文化经济的一体化可能使一些意识形态问题被表面的经济现象所掩盖。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科技优势,将经济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手段和信息网络向世界传播其价值观念、模式和生活方式。可见,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一个文化问题、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涉及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二)要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文化产业的基本特性,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先进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先进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先进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

  文化是一定社会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映,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文化与经济结合所形成的文化经济或文化产品,不可避免地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而文化经济的硬件设施,如广播影视设备、印刷出版设备以及电子网络等,却是一种物质性的产业形态。意识形态与产业形态的统一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既要用的眼光看待文化产业,又要用经济头脑来经营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导向等特性与市场紧密相联,市场对精神文化功能的实现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多数文化产品都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变成广群众的消费品。离开市场,孤立地、片面地强调导向,结果必然是既没有经济效益,也没有社会效益,最终导致意识形态弱化,导向虚化。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检验就是群众检验,噪市场就是噪群众。要坚持导向、坚持意识形态,就必须占领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才能更好地坚持“二为方向”。

  实践证明,片面强调意识形态特性或产业形态特性的倾向,都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推进文化体制,首要的任务是要**思想,推动文化产业观念创新。要破除孤立强调宣传导向的观念,确立在正确导向下抓市场份额就是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思想;破除“面向市场”会导致意识形态领域失控的观念,确立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有利于发展文化经济、繁荣先进文化的思想;破除就文化谈文化、***门是非生产性单位的观念,确立文化经济一体化、文化产业是支柱产业的观念;破除发展文化经济单纯依赖**投入和政策保护的传统观念,确立**职能主要是“管”不是“办”、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依靠市场的观念。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篇14

  为全面贯彻落实精神,配合省市**开展有关文化产业发展专题调研,县**组织人员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深入乡镇、相关企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的福建德化、永春和仙游三个县,围绕如何找准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切入点这个中心课题,采取召开座谈会、现场走访、专题讨论等多种方式,掌握具体情况,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形成本报告。

  一、发展我县文化产业已经有了一定基础

  文化产业是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活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文化产业是文化事业发展到较高程度的表现形式。

  (一)我县文化资源的丰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我县文化资源种类多、品位高、潜力大,一是种类多,积淀了以秋收起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山背、古艾国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黄龙禅宗文化为代表的禅文化、以九岭山脉次原始森林为代表的绿色文化、以黄庭坚、陈氏五杰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蚕桑、茶叶、供砚、木雕工艺制品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二是品位高,作为中国革命重要历史事件,秋收起义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山背文化作为江南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符号、古艾国发生的历史事件载入《史记》、黄庭坚、陈氏五杰名扬海内外,宁红茶享有“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美誉,表现出我县文化资源独有的魅力;三是潜力大,我县独有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地方产品,只要扎实求证,认真规划,努力实施,就可以开创一门学科,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经济,具有深厚的潜力。

  (二)我县文化事业的繁荣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一是打造了文化品牌,培育了“双井之春”艺术节品牌,社会关注度、参与度显著提升;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传承、保护工作,全丰花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宁河戏”、“一圣仙娘花灯”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此次在全丰调研了解到,全丰镇充分利用全丰花灯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优势,组织民间艺人活跃在湘鄂赣三省边界地区,去年演出*200场,获得收入70余万元。目前,有广东、浙江等演艺公司邀请全丰花灯表演队赴当地表演;做大名人文化品牌,举行了黄庭坚草书邮票首发式、拍摄了《大宋才子黄庭坚》电视剧;挖掘红色资源,拍摄秋收起义专题片、组织了高规格的苏区论坛;成功申报中国“书法之乡”。二是群众文化方兴未艾,群众自发组织的广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三是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高位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扎实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成全县乡镇网络整合,多措并举繁荣群众文化;四是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县委、县**对保护工作高度重视,投资488万元对国保单位秋收起义纪念馆进行升级改造,投资7300万元对省保单位黄庭坚纪念馆进行扩建,投资80余万元对省保单位**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旧址进行维修。

  (三)强工兴城战略为我县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几年,我县强工兴城战略取得重大成就,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重要机遇。一是引进了以浙江义乌创业园为代表的一批小商品、手工装饰品企业。工艺品生产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新兴产业,具有劳动力密集、门槛低、见效快、增收明显的优势,能形成对文化产业的硬支撑;二是创建了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建设了黄庭坚公园、马家洲公园、大洋洲公园,在建的有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一批文化项目,为我县发展文化旅游奠定了基础。

  二、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我县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明显,在产业规模、经营水*、运作方式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无法与其他产业相提并论,明显滞后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我县文化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文化产业经营主要在网吧经营、印刷复制、电影放映、图书发行、书报刊零售出租、娱乐场所经营、音像制品零售出租、打复印、文体用品零售、室内棋牌游戏等领域,产业发展仍处在自发性状态,布局分散,组织化、市场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不能形成产业集群,经济效益差。

  (二)文化资源挖掘整合不够。资源开发能力弱,资源综合利用不够,开发各自为阵,缺乏有效整合,资源优势还不能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比如,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如何衔接,文化资源与蚕桑、茶叶、工艺饰品生产如何结合,没有一个协调机构来搞统一策划、对外营销,旅游部门推介景点,没有一份完整的导游词;作为闻名全国的宁红茶、双井绿,经过数十年努力,外包装品位得到提升,但是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没有被挖掘,仅见数种茶叶印刷了黄庭坚诗词,创新力、影响力不强。同时,文化产业市场不健全,文化消费水*低,市场容量有限,也制约了文化产业发展。

  (三)文化创意人才奇缺。文化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聚集能力不强,素质不高,专业性不强。发展产业所需的管理型人才、创意型人才、市场营销型人才奇缺,特别是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外向型人才更为缺乏。同时,由于人事编制部门的条件限制,使得文化人才“进不来、留不住”,外流现象比较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在万顺木艺公司了解到,因为文化创意滞后,该公司产品趋同化倾向明显,不能满足顾客求异心理,导致市场份额降低。该公司XX年销售额*1千万元,今年估计在200万到300万元之间,下降幅度明显。而文化产业本质上是创意产业,文化资源只是一个潜在的优势条件,如果没有强大的创意能力来推动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那么再优秀的`文化资源也只是形同虚设,创意能力的缺乏制约了我县文化产业发展。

  三、其他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几点启示

  《**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文化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调研组通过考察其他地区文化产业工作,深刻认识到文化产业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强烈感受到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一种综合的效应,对于提升县域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县域吸引力,增加当地居民对本县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本地区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我县文化产业时不我待。结合其他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调研组归纳了几点对发展我县文化产业的有益启示:

  (一)制订一个好的规划。德化县人口31万,面积2232*方公里,该县于XX年出台《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着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之外,重点发展陶瓷文化产业,注重挖掘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陶瓷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向上申报省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创意基地,培育品牌龙头企业,引导陶瓷企业打造陶瓷文化背景与内涵,成功创建省级陶瓷文化示范基地3家,市级陶瓷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家;依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陶瓷雕刻技艺等文化资源优势,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园,促进了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目前,该县有陶瓷企业1100家,民营陶瓷研究所182家,XX年陶瓷产值82.38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4.23%,成为该县经济支柱。

  借鉴该县经验,我县应尽快制订出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及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对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实施方案等制定科学计划。规划要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明确产业格局,合理选点定位、精心选择主导产业、明确发展方向以及发展重点。

  (二)找准一个强的产业。在发展文化产业工作中,要借鉴仙游经验,该县做大做强工艺品生产产业,当前聚集的资金过100亿元,生产厂家3300家,从业人员超10万人,年创产值160亿元,出口创汇1.25亿美元。我县发展文化产业一是要项目带动,以文化旅游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珍惜良好的发展态势,多部门协作支持尚达信公司开发的温泉度假旅游及双井村文化旅游项目,以此为修水旅游引爆点,带动其他旅游项目开发。二是品牌带动,依托祈福工艺饰品品牌,带动其它产品开发;做强宁红茶叶品牌,做优绿冬、一家蚕桑品牌,使之成为文化旅游的支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三是创新带动,**引导,社会支持,建立文化旅游、茶叶、蚕桑、工艺饰品创作基地,设立相关研究中心。

  (三)出台一套实的政策。根据我县实际,在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根据我县文化产业的特点,制定完整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本。所制定的文化产业政策应当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内容涵盖文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产业发展政策、产业竞争政策、产业序列政策等。要把发展文化产业与工业项目一同对待,享受资金支持、税费减免及用地、用电等优惠。尤其要厚待有一定基础的企业,如全丰花灯艺术的传播、万顺木艺和传统贡砚制作艺术的传承。调研组了解到,全丰花灯虽然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是至今尚未通过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演出不合法,极大制约了该艺术的传播;万顺木艺的用材指标争取较难、融资渠道狭窄;以前有较大规模的工艺美术厂改制后,贡砚生产急剧萎缩,现在只剩下王令开的一个家庭作坊在生产,年产值不到100万元。对这些地方特色鲜明、文化内涵较深厚的产业,不能等同于一般企业视之,***门应该尽快完成全丰花灯表演的行政审批,林业部门要优先满足万顺木艺公司的木材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产业政策在调整当地文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组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效应,体现产业政策的精髓。

  (四)创新一套新的体制。文化产业发展涉及众多行业,需要综合协调,一是要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或县**主要领导兼任,统筹和协调本县文化产业的各项资源,定期召开协调会,分类指导,以加快本县文化产业的发展。考虑到我县已经成立文旅委并开展工作,建议按照“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模式,扩充文旅委职能,充实文旅委办公室力量,支持其承担起文化产业相关工作;二是创新工作机制,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专户专项使用;引导企业投资、社会融资,加快文化产业项目的规划、论证、推介等工作。

  (五)建立一系列人才保障机制。一是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对文化人才实行突破户口限制,突破部门、地区界限,简化人才引进手续。对急需的高层次文化人才的引进,要开辟 “绿色通道”。二是制定可行的人才激励制度。积极扶持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辟民族民间文化人才职称评审序列,建立相应的补贴和激励制度;三是落实优惠的人才使用政策。利用优惠政策引导文艺工作者、经纪人、企业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图书出版发行及影视音像业、艺术培训展演及歌舞娱乐业、体育健身业等各类文化产业,扶持、培养、造就一批知名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企业家。四是推行合理的人才培养办法,充分利用我县职高改扩建谋求新发展的机遇,开设应用课程,大力培养旅游、蚕桑、茶叶、工艺饰品等相关专业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