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实用五篇

首页 / 方案 / |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 1

  为推进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建设,加强和改进全市中小学实践育人工作,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xx〕8号)、《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关于增补武汉市为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的通知》(教基一司函〔20xx〕34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总体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突出“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发挥研学旅行在拓展教育形式、转变学*方式、改进实践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形成武汉基础教育实践育人范式。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以预防为重、确保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为着力点,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基本构建起与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相适应,与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相衔接的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体系。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获得“四种感受”(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自豪感、中华传统美德的亲*感、革命光荣历史的崇敬感、改革开放成就的认同感),实现“三个学会”(学会动手动脑、生存生活、做人做事),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具体目标

  1.构建**主导、市区联动、学校主体的工作机制,以系统化制度支撑研学旅行工作常态长效开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我市实际情况,研究形成研学旅行工作开展的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

  2.形成普惠公益、普及公*、规范公开的服务规范,以阳光化运作推动研学旅行工作赢得认可认同。研制武汉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规程(服务指南)。

  3.建立学段衔接、学科连接、校馆对接的课程体系,以课程化研学旅行促进寓学于游、寓教于行。出台武汉市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4.整合各行各业、各级各类、各种各样的优质资源,以多元化资源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大更广空间。逐年推介一批中小学生市内研学旅行基地(场馆),争取中部地区研学旅行营地建设项目落户武汉。

  5.研制基于诊断、重于改进、易于检测的评价标准,以科学化评价保障研学旅行工作落地见效。研制武汉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部门评价、学校评价、学生评价及委托企业(机构)评价标准并予实施。

  6.打造基层可推、一线可学、外地可鉴的精品项目,以品牌化战略扩大武汉基础教育影响力。逐年推出一批市内市外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和项目。

  三、主要任务

  (一)深化课程改革

  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计划,按照“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公益性”原则,原则上,每学年在学期中间(不包括国家法定节假日),集中组织开展小学四、五、六年级4至5天,初中一、二年级5至6天,高中一、二年级5至7天的研学旅行,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小学一至三年级、初三年级、高三年级学生的研学旅行工作,可以参照上述学段安排酌情开展。鼓励有条件的城区和中小学校,积极探索出国(境)研学旅行。强化课程育人,寻找各学科教学与研学旅行有机融合的对接点和突破口。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发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课程,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情区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区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同步研制推进研学旅行课程化的政策文件。

  (二)整合教育资源

  整合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研学旅行资源,依托我市现有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大专院校、主题景区、大型企业、社区农村,有效发挥其教育功能。加强教育系统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建设中部地区研学旅行营地,丰富研学旅行资源。以基地为重要依托,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打造一批涵盖红色记忆、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工业科技、志愿服务等内容的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借助教育云,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数字研学旅行资源建设。

  (三)推出服务规范

  根据《研学旅行服务规范》(LB/T054—20xx),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在工作体系上确保规范的工作流程、安全防控、活动设计和课程支撑,在工作环节上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全面落实中小学校作为实施研学旅行的主体责任,由学校根据实际确定组织方式(自行开展或委托开展)。自行开展研学旅行的,应根据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安全员,也可吸收少数家长作为志愿者,负责学生活动管理和安全保障,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权利。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应与有资质、信誉好的委托企业(机构)签订协议书,明确委托企业(机构)承担学生研学旅行安全责任。具体组织筹备研学旅行过程中,应提前拟定研学旅行计划并按照管理权限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通过家长委员会、致家长的`一封信或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告知家长活动意义、时间安排、出行线路、费用收支、注意事项等信息,加强学生和教师的研学旅行事前教育、事中指导和事后评价。

  (四)构建评价体系

  建立研学旅行工作及成效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导向、诊断、改进、激励功能。加强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机构)和研学旅行基地(场馆)评估,将评价结果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整合各部门现有评价,制定研学旅行评价标准和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机构)、研学旅行基地(场馆)管理办法。

  四、重点项目

  (一)“走进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课程建设项目

  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研学旅行之中,围绕“走进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依据中小学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做好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大力开展“***子护照”和“红色主题班会”教育实践活动,推动研学旅行课程化。

  (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项目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国家建设成就、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教育元素,将承续传统文化的种子根植于研学旅行的沃土,着力以最美中国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三)“创新素质实践行”核心素养培育项目

  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我市教育品牌“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为重要载体,重视学科知识与学生真实生活、现实问题和个人成长的紧密联系,丰富学生生命、生存、生活体验,突出“三爱”(爱学*、爱劳动、爱祖国)、“三节”(节粮、节水、节电)、“三创”(创新、创造、创客)、“三学”(学农、学工、学军)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志愿服务项目

  弘扬武汉精神和武汉教育精神,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以志愿服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学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道德取向和道德力量。

  (五)长江中游城市群暨省会城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城际共同体建设项目

  围绕国家教育战略需求,以中小学研学旅行城际共同体为区域教育战略合作着力点,聚焦合作机制共建、实践资源共享、项目线路共设,探索区域教育转型发展、合作发展新路径和新模式,促进四地学生成长共进,研学特色共显,教育合作共赢。

  鼓励各区、各中小学校结合区情、校情、生情,发扬首创精神,探索五项重点项目以外、各具特色的研学旅行项目。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层级职责

  市、区成立由教育部门牵头,宣传、发展改革、经信、**、财政、交通、农业、文化、食品药品监管、旅游、金融、共青团、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和组织共同参加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协调小组(工作协调小组成员由各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部门),加强对研学旅行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市、区结合本级实际情况制订相应工作方案,将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组织,定期检查工作推进情况,加强督查督办,切实将好事办好。各中小学校建立校长主责、分管校长主管、部门协作的组织实施机构,建立相关制度,制定研学旅行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推动研学旅行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实践探索,推动工作落实

  坚持整体推进、稳步实施,按照逐步调整、渐进深化、持续完善的策略,在方案总体框架范围内,根据区域现有条件和工作基础,自主、有序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落实。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既可以从试点学校开始起步,由点及面,边试边推,将试点经验辐射至其他学校;也可以全面铺开,由浅入深,边推边改,逐步提高研学旅行工作水*。

  (三)加强财政引导,落实经费投入

  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探索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视情况由学校公用经费、家庭、社会资助合理分担。经信、农业、文化、旅游等部门将研学旅行纳入常态业务管理,指导相关单位开辟绿色通道,做好研学旅行服务、接待工作;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减免场馆、景区、景点门票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交通部门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公路和水路出行严格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金融工作部门负责加强与湖北保监局、省保险业协会的沟通协调,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将研学旅行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支持驻市保险公司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措施。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旅行。

  (四)加强安全保障,履行安全责任

  制订科学有效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方案,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中小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审核学校报送的活动方案(含保单信息)和应急预案。中小学校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负责确认出行师生购买意外险,必须投保校方责任险,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与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机构)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方安全责任。旅游部门负责审核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机构)的准入条件和服务标准。交通部门负责督促有关运输企业检查学生出行的车、船等交通工具。**、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加强对研学旅行涉及的住宿、餐饮等公共经营场所的安全监督,依法查处运送学生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金融工作部门负责指导保险行业提供并优化校方责任险、旅行社责任险等相关产品。红十字会积极支持研学旅行工作,负责开展面向中小学师生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和生命健康安全教育,提高应急救护能力。

  (五)加强经验学*,注重宣传引导

  加大与先进城市、其他实验区以及国外研学旅行方面的学*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努力提高研学旅行工作水*。宣传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加强研学旅行工作宣传,积极创新宣传内容和形式,向社会和家长宣传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向学生宣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大作用,总结推广一批有特色、可复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研学旅行工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 2

  进入新课程,我校作为江苏省新课程改革全样本实验学校,学校严格按照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实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在高中阶段实行选项教学,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核心理念,认真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在课改实验中正确把握好三维健康教育观,把学生的发展视为课程改革的最高利益,将课程改革看作师生共建的历程,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开发教师的潜能,创造性地实验。

  “积健为雄”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对我校体育工作的勉励,现在已经成为我校的教育理念,把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新课程理念相结合,构建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中体育课程的特色和文化。因此,我们以“积健为雄”为指导,全面促进学生在身体与人格两方面共同发展,以实现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

  二、目标定位

  学生学*目标

  学*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具体如下:

  1、爱好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惯,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熟练掌握2~3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提高运动能力;熟练掌握一、两种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能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形成健康的行为*惯。

  4、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

  学科建设目标

  当然对传统体育课程进行改革,采用选项学*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来达成学生的学*目标,这对于学科建设、教师自身也有着一定的要求。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以运动技能传授为载体,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建立新的课程结构。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内容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体育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改变现行体育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4、促进学*方式的变革。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的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机械训练的现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的评价过分强调运动成绩的现象和过于注重甄别的功能,发挥体育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三、学校的基本情况

  1、学生基本情况。我校学生较多,高中部有48个班级。由于是城市学校,学生的体育兴趣比较广泛,学生对自身喜欢的运动项目有着一定的专项基础。只是人数和班级较多,进行选项教学,需要合理的安排课务,涉及到主课为体育选修让路。

  2、体育师资配备。我校体育老师在编人员较多,有二十一个,但实际情况是有两个担任后勤主任兼职体育教学,课务较少;还有一部分教师要承担初中部的体育教学,进行选项教学,体育老师课务相应增多,工作量变大,开设选项教学有一定困难。

  3、场地器材设施。由于我校位于南通市市中心,商业区黄金地段,学校在活动场地上相对于同类学校,比较匮乏。我校现在有300米塑胶场地;完整篮球场有4片;半片篮球场20片;室内排球场2片,可供排球、羽毛球练*;乒乓球馆1座;专用韵律操、健美操室内场地2片。在器材上,在当前的教学中,我们是较为充足的,完全可以满足选项教学的需要。

  4、选项教学基础。我校于1996年开始在高中实行选项教学,内涵和新课标精神相符合,基本教学形式也相差无几,只是在成绩的评定上有着不同,我们原来采用传统的成绩评定,以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为主要的评价依据,而新课标以学分制来评定学生学*的五个领域的综合成绩。

  四、选项教学具体操作程序

  新的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最为显着的区别之一就是不再统一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而是根据课程目标体系构建了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可以说,这是一个根本性突破,教学内容的选择空间达到了最大化,课程的灵活性和约束力得到了充分体现。各地、各校和教师在为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身、心、社”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进行教学。这就要求学校在确定学*内容上要注重学生的运动兴趣与专长的形成。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尽可能多开设学*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需求;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学力状况,开设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项目。

  确定选项学*内容的流程

  在暑期学生返校日,我们发放了体育选项学*学生基本状况调查表并回收,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项的意愿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结合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以及学校的体育资源状况,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选编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在高中三个年级分别开设了以下学*内容供学生选择。

  注:为必修,分别为一个学分。其中排球为我校传统体育项目。

  学生选项的程序

  1、学生先行了解学校开设的选项学*的内容以及各项内容开课教师的基本情况。为达到体育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校实行“完全开放式”教学。学生有自主选择教师、上课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学力,每学年进行一次选项,高一、高二每次选4个模块,高三选3个模块。如分学*水*层次的内容,必须先修基础水*层次,然后才能修高级层次学*。两个水*修完后,选修其他项目。

  3、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进行教学班的编制,确定学生选项学*的时间。

  课堂教学实施

  1、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在高一年级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初级班,在高二、高三年级开设初级班、提高班,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2、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3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建立专项备课组制度。建立跨年级的,以选项内容为依据的专项备课组,教师按自己的专长任课积极探究选项教学的特点,各专项组的老师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选择或编写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分析,确定重点、难点,并根据教材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新的突破口,努力实践新课改。

  4、选项教学实行学生走班制。即年级内打破班级制,几个*行班安排在同一课时授课。实施以学生所选择的体育学*内容组织基本教学班。这种基本形式对于这种选项教学非常必要。其益处主要体现在可以发挥每个体育老师的专长,使资源得到最大合理化的利用。每个老师都有自己最为擅长的专项,在以学*内容组织基本教学班的教学中,这种特长可以充分得以展示,随着教学的深入,对老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也有较大的促进。选修一结束,班级也随之解散,因此这种是阶段性的编班。

  教学评估

  学生评价实行学分制,在学分制的管理上,我们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学生在三个学年内通过对必学和选学模块的学*得到11个学分,为了注重学生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各个模块都以连续学*的形式集中编排。(健康教育除外)排球作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我校也把它作为必学的模块之一,把它和田径安排在高一年级,并采用18学时连续教学的形式来完成。

  2、学生获得体育课程学分并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

  3、健康教育分散安排在三年中,以讲座、参观或结合专项内容进行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1)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

  (2)体能──与不同学*水*相关的体能项目。

  (3)知识与技能──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技战术知识与运用能力,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与不同学*水*相关的运动技能水*及运用情况。

  (4)学*态度──学生对待学*与练*的态度,以及在学*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5)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学*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

  评价的基本方法

  1、评定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的评定应采用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如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得分和等级评定中采用绝对标准。运动技能成绩和体能成绩的评定,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定方法进行。也就是说有些内容的考核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可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最终的定性评定。在有关知识的考核中,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进行。

  2、评定方法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实施,可采用每学期测试的方式进行,学年成绩以两学期中的每一项最好成绩计入总成绩。(详见学生体质健康表)

  (2)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个方面主要是观察记录学生对学*与练*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在体育学*和锻炼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可采用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等形式,记录学生在每一单元学*过程中的情况进行,期终综合这些情况进行总评。具体的单元评价的有关内容,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各年级自行设置评定的具体内容。

  (3)运动技能和体能的评价是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动态评价,既要看学生的成绩等级,又要看学生提高幅度的等级,进行评价。评价按等第制,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的形式进行。

  ①测试内容一般测试三次,为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学*积极性,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要求再给一次测试机会。

  ②测试内容可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测试(即学生可采用选项的方法进行)。

  ③每一考核项目的决定成绩,可根据学生成绩提高的幅度因人而宜决定。观察学生成绩提高幅度的初试成绩可以是本学期的,也可以是跨学期的。如果本学期只进行了一次测试,可以参照上学期的最后一次测试成绩,但是不同项目的成绩不能相互参照。

  ④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评定可结合单元评定,以理论考核、课外作业、专题答辩等形式,采用等第制和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的方法进行。

  ⑤期末可根据各项单元评定,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对学生的知识、体能和运动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采用合格、不合格的等第制或评语进行综合评价。

  3、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学生体质监测来获取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建立学生体质管理系统(数据库查询系统)。

  五、排课的方法

  我校第一个安排的科目为体育,具体如何排课,如表所示:其一,通过积极争取,体育课从上午第二节开始排课,实施选项学*的高中三个年级全部实现交叉上课,避免了场地与器材的冲突:其二:每一位任课老师基本保证每周14课时,(部分教师兼任初中的体育教学)达到满工作量。

  六、选修模块的设计(以田径必修模块为例)

  单元教学计划设想

  七、实行选项学*应注意的问题

  满足学生兴趣选项学*的前提是满足学生的学*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学生应该享有选择学*模块的主要或最大权利,离开了这一点,选项学*就是失败的。因此在学生选项报名人数不均等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进行行政干预,调整学生的选项志愿,可以考虑增加开设教学班,来保证学生的学*兴趣。

  打造教师群体开设体育选项教学,促进***能力、身体素质的提高,需要一支观念新,素质高,善思考,勤努力的教师群体,打造一支适应新课程实施的教师群体,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因此体育教师自身要不断学*,深入研究,通过自学、校本培训,学术交流等不同形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

  加强教学管理建立专项教学备课组制度;加强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在牢固树立新课程观的前提下,全力改革课堂教学,以选项学*为主要特点,以自主活动和体验、探索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形成健康体魄、完善健全人格为主要目标,建立现代的课堂教学体系。同时由于选项人数的不均等,特别是某些模块学生数太多,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发挥体育骨干的力量,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改革教学评价评价制度改革既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选项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同时又是实施课改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需要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有效实施。

  加大场地设施建设由于选项学*采用专项分班,班级人数较少,但同时上课的老师的人数较多,对于场地设施的需求增加,需要学校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适度增加,以保证选项教学的顺利进行。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 3

  为深入学*党的***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河南历史厚重、山川壮美、人杰辈出、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源远流长;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孕育地,是炎黄子孙的根源地,这些都为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有助于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光荣革命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感受地域特色文化;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党、国家、人民的热爱之情,坚定“***”的理解与认同;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学会动手动脑、生存生活、做人做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工作目标

  注重因地制宜,突出河南特色,打造具有中原风格、国家标准、国际视野的研学旅行“五个一”精品工程:建设一批层次分明、各有特色、示范引领的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打造一批河南特色、主题鲜明、影响深远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培养一批志在研学、专业过硬、结构合理的研学旅行师资队伍;研发一套基层可推、一线可学、外地可鉴的精品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建立一套责任清晰、科学规范、保障到位的研学旅行管理机制。努力形成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措施到位、运行操作规范有序、活动品质持续提升、文化氛围健康向上、学校和学生积极参与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

  三、基本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研学旅行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自然性、生活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

  (二)实践性原则。研学旅行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自然、参与体验。

  (三)安全性原则。研学旅行要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四)公益性原则。研学旅行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切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五)协同性原则。研学旅行是个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单位要统筹协作,分工负责,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合力,实现资源共享。

  四、主要任务

  (一)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统筹安排和指导。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制定学校整体方案,做到有课时、有师资;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灵活有效。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计划在正常上课时间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七到八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含中等职业学校),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每学年安排一至两次研学旅行。

  (二)加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建设

  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依托河南丰富厚重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红色教育资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综合实践基地等资源,结合区情、校情、生情,遴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对基地(营地)实行定期评估验收和动态管理。各基地要充分挖掘特色资源,有针对性开发基地研学旅行特色课程,力争做到“一地一特色,一地一品牌”。

  以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为支撑,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打造一批主题相对集中、交通相对便利、体验相对丰富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各地可结合本地特色资源,打造主题式研学线路,如:围绕“老家河南”主题,结合河南的根亲文化、黄帝文化、姓氏文化等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围绕“红色河南”主题,挖掘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河南三大精神”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围绕“厚重河南”主题,结合我省五千年中原文明、八大历史文化名城等丰富的历史文化、世界遗产、非遗传承、博物馆藏等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围绕“生态河南”主题,利用我省丰富的.绿水青山、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生态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围绕“出彩河南”主题,利用河南改革开放40年成果、科技创新、科研院所等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三)加强研学旅行课程建设

  研学旅行课程是体现研学旅行教育性的核心,精心设计研学旅行课程是提高研学旅行质量的根本保证。要以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主导,联合基地和研学机构,将研学旅行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综合实践教育的重要载体,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开发具有河南特色的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编写适合我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专题读本,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情县情市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市情省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地方课程体系。

  (四)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研学旅行工作要实行校长负责制,要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教师作为研学旅行活动负责人。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研学旅行专业人员,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组织开展研学旅行的组织管理、安全管理、后期保障和突发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提升辅导学生学*体验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培训纳入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学校教师组织研学旅行活动要计入教育教学工作量。

  (五)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探索制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可采取自行开展或委托开展的形式,提前拟定活动计划并按管理权限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通过家长委员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召开家长会、信息化*台等形式告知家长活动意义、时间安排、出行线路、费用收支、注意事项等信息,加强学生和教师的研学旅行事前培训和事后考核。学校开展研学旅行,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安全员,也可吸收少数家长作为志愿者,负责学生活动管理和安全保障,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权利。学校委托开展研学旅行,要与有资质、信誉好的委托企业或机构签订协议书,明确委托企业或机构承担学生研学旅行安全责任。

  (六)健全经费筹措机制

  各地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加大经费投入,探索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旅行。

  交通部门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公路和水路出行严格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铁路部门可根据研学旅行需求,在能力许可范围内积极安排好运力。文化和旅游等部门要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减免场馆、景区、景点门票政策,提供优质旅游服务。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游览参观点门票按规定实行全免,公益性博物馆、科技馆等按有关规定落实门票减免政策,其它场馆门票价格在规定的优惠政策基础上,原则上要低于社会旅游团队价格,同时提供优质服务,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参加研学活动的费用予以免除。银保监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将研学旅行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鼓励保险企业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措施。

  (七)建立安全责任体系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审核学校报送的活动方案(含保单信息)和应急预案。学校要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负责确认出行师生购买意外险,必须投保校方责任险,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与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或机构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方安全责任。

  各地教育部门负责审核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或机构的准入条件和服务标准。交通部门负责督促有关运输企业检查学生出行的车、船等交通工具;完善研学旅行基地周边的公路标志标识设施,为研学旅行提供安全畅通的道路环境。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研学旅行涉及的食品经营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研学旅行住宿的宾馆、酒店行业治安管理的指导,依法查处运行学生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积极为学生研学旅行交通安全提供保障和便利。银保监部门负责指导保险行业提供并优化校方责任险、旅行社责任险等相关产品。共青团组织要将少先队、共青团活动与研学旅行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大学生参与研学旅行服务志愿者活动。

  (八)建立研学旅行科学评价机制和内涵发展机制

  建立河南省研学旅行专家库,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探讨推进研学旅行工作的有效模式,研究和解决研学旅行工作推进中的问题;结合研学旅行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研学旅行评价机制,对研学旅行工作进行全面科学的考核与评价,保障研学旅行健康、有序发展。学校要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将研学旅行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各地要注重研学旅行活动的内涵发展,定期组织开展各种研学旅行文化交流,巩固研学旅行成果。中小学校在组织研学旅行时,要以启发、引导为主,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研学旅行活动结束后,学生将研学的问题和成果进行梳理、提炼,并通过PPT、视频、调查报告、漫画、图表、诗画等方式进行汇报展示。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研学旅行的研究报告会、征文、摄影、绘画比赛等后续活动,巩固研学旅行成果。各级教育部门要注重探索总结,加强学*交流,借鉴先进经验,推动研学旅行工作深入开展。

  (九)加强研学旅行信息化管理

  依托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台,开展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等相关工作的建设与交流工作,为研学旅行活动交流、展示等提供服务。依托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台,汇聚研学活动生成的信息,分析评价学生研学旅行开展情况和成效,实现研学旅行分层级、分区域、全过程的信息化有效管理。

  五、保障机制

  (一)统筹协调,加强领导。由省教育厅牵头,发改、**、财政、交通、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银保监、共青团和铁路等相关部门参与,共同组成河南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各地要相应成立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小组,加大对研学旅行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相应工作方案,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定期检查工作推进情况,加强指导督办。

  (二)强化督导,规范管理。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把研学旅行纳入专项督导范围,重点对研学旅行经费保障、基地建设、优惠政策、部门职能、规范管理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督查,确保研学旅行收到实效。

  (三)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各地要定期总结本地研学旅行工作开展情况、取得成效和典型经验,在稳步推进工作的同时,充分挖掘和提炼一批先进典型,以建设河南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验区和实验校为抓手,发挥试点的示范引领及辐射作用。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地要积极宣传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育人效果,及时宣传好典型、好主题、好案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的作用,形成研学旅行工作的家校合力,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推动我省研学旅行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 4

  为了贯彻山东省教育厅两个规范,搞好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创新,特别是学校课程的规划研究,我校在县教研室同志的指导和参与下,成立了以校长、家长、教师、社区人员组成的学校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经过对学校课程的规划反复研究、探讨以及尝试,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我校特色的学校课程规方案。

  一、开设背景

  1、学校的培养目标: 学校遵循“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坚持全面育人,张扬个性。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多年来,学校在教学中不仅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还注重对学生进行特长培养:英语活动小组、编织小组、数学启智园兴趣小组得以广泛开展。让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个性张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特长”已成为学校明确的培养目标。

  2、学生的发展需要

  “我特别喜欢漂亮适用的小手袋、小荷包、中国结、要是我也会编该多好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如果能慧眼看天下,快嘴论时事,将来一定成为政治家。”“我喜欢英语” “我希望自己能说会道。”“我想成为逻辑推理高手”“我希望开设心理咨询。”翻开学生的民意调查,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心灵呼唤,诠释孩子的兴趣需求,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学校将尽量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学校课程。

  3、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

  大张楼镇一中一向以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心:以人为本,强调课程的人文化、生活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以校为本,注重课程的统整化、弹性化,形成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让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让学生学会交往,做社会活动的小主人,与家庭,社区积极配合,开设“玩中乐、乐中学、学中乐”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交往方面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中学生是社区与学校的共同期望。

  4、学校的课程资源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有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少年宫活动室等。学校活动场地虽然不大,但都有专门的训练场所,有专兼职的教师,较齐全的硬件建设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学校拥有一支敬业爱生、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大批的骨干教师。有的能画会描;有的能说会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能写一手好字;有的英语字正腔圆学校丰厚的人力资源为选修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夯实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依据国家、省、市、县教育局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突出本校课程特色,经学校课程组织机构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学校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1、通过学校课程的开发,改变传统的课程观,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构建学校新文化。

  2、通过学校课程内容的实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学*内容的自主选择意识。

  3、面向每一个学生,坚持全员参与,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动手、创新、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加大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力度。

  5、提高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6、通过学校、家长、社区民主参与开发,丰富具有学校特色课程资源,形成学校特色。

  三、学校课程计划

  学校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

  四、实施步骤

  (一)课程开设

  1、课程开发小组制定调查表,评估学生兴趣发展需要,研究学校课程资源。

  2、根据学校教育实际,讨论制定学校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学校课程的大致结构。

  3、制定《学校课程规划方案》,对教师进行培训。

  4、教师根据自身专业、能力和《课程开发指南》自主申报课程,写出课程简介。

  5、课程开发小组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向全校学生宣传、介绍。

  6、学生分年级根据自己意愿选择课程,统计人数。人数偏多的课程,课程开发小组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7、开课老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撰写课程讲义。

  (二)组织实施

  1、课程老师分析学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撰写课程讲义,交课程开发小组审议。

  2、每次课前备出简案,课程开发小组定期检查、督促。

  3、每次上课时间,课程开发小组进行检查,登记上课人数,检查课堂纪律,了解教学内容,切实保证学校课程质量。

  4、针对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定期召开学校课程教师的研讨会,进行总结、交流、探讨,确保课程内容顺利实施。

  5、每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代表会议,倾听他们对课程内容及实施的意见,并反馈给上课老师。修订、完善课程内容,调整实施方法。

  6、对个别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课程开发小组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7、每期末教师对自己执教的课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五、评价设想

  1、对学生的评价

  ① 制定《学校课程学分制评价方案》,从“课前准备、参与态度、知识技能掌握、阶段成果展示”四方面进行综合测评。

  ② 学年修满五分的学生顺利毕业,可申报另一门课程。

  2、对教师的评价

  ① 每一堂课都有简案,内容和形式受学生喜欢。

  ② 认真登记学生出缺勤,课堂组织纪律较好,不让一个学生流失在课堂外。

  ③ 课堂实施中随时关注学生学*兴趣及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

  ④ 期末按学分制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学*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⑤ 制定学校课程奖励制度,对参与积极,成绩显著的老师给予适当奖励。

  3、评价结果向社会、家长公布。

  六、保障措施

  1、学校要有坚定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

  2、学校要组成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群策群力,民主开放。

  3、经常组织学*和培训,促进教师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

  4、学校制度一系列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和改进制度,建立学校课程内部监督机制。

  5、定期进行课程的教和学的评价,推进其深入持久进行。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 5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以培养学生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xx〕8号)《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和《毕节市教育局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毕教发〔2022〕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依托地域文化,结合学校特色,以确保安全为基本前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距离触摸历史、感知自然、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促进书本知识与社会经验的深度融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坚持教育为先,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系统性,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感受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和使命,增强对坚定“***”的理解与认同,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使研学旅行真正达到“以研促学”的教育目的。

  (二)实践性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展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自然、参与体验,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三)安全性原则。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确保学生安全。

  (四)公益性原则。坚持公益属性,不得存在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行为,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

  (五)规范性原则。坚持自愿原则,研学旅行要做到全程公开、透明、可监督,不得发生任何侵害学生权益的行为,不得带有宗教色彩,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六)协同性原则。研学旅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单位务必统筹协作,分工负责,改革创新,形成合力,资源共享。

  三、工作目标

  推进建立一套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研学旅行工作长效机制,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评选一批活动开展效果明显的研学旅行示范学校,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各部门参与协作、齐抓共管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

  四、主要任务

  (一)提升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实践教育和学校课程教育有机融合,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有效,建构“走下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向未来”的研学旅行课程模式,逐步建立符合县域特色、学段特点、成长规律、切合学校实际的研学实践教育课程体系。

  (二)制定研学旅行课程规划。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制定整体方案,做到有课时、有师资、有教案;把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和学生学*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春(秋)游、军训课程等统筹考虑。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安排研学旅行时间,每学年不少于2次,小学四、五、六年级每次1-3天,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每次1-5天的研学实践教育,一般在学期中安排,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寒暑假期间,鼓励中小学生参与主题明确的1-7天研学旅行冬(夏)令营,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组织7-15天赴境外研学旅行。

  (三)完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以“行天下、学天下、研天下”为主线,以家乡、祖国、世界三个层面为路径,以地方、校本、主题课程为载体,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以县(市、区)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不同层次和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县形成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研学旅行主题精品课程。

  (四)规范研学旅行实施方式。以县教育科技局和学校为主导,联合基地和研学旅行机构,将研学旅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安全教育、团队教育、科学实践的重要载体,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有效,避免“只旅不学”“只学不旅”或“研学旅脱节”现象。坚持目标导向、课程导向、实践导向和成果导向,采取旅游观光、学*考察、主题探究、亲身体验等方式,融专题研究、访问调查、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同伴互助为一体。

  (五)加强研学旅行课程和营地建设。根据研学旅行育人目标,依托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综合实践基地、科普场馆、现代农庄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主题鲜明、体验丰富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营地,打造一批融历史文化、现代工业、现代科技及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实践教育网络,为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提供菜单式服务。围绕“红色之旅”“生态之旅”“文化之旅”“科技之旅”主题,打造主题“串联式”研学线路,按照一定主题,精心筛选打造1-2条面县内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县级以上示范性综合实践或研学旅行营地3个以上。

  (六)打造研学旅行实践基地。遵循研学实践教育层次性、多样性、走研性特点,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大型公共设施、工矿企业等,探索创建“示范基地+”研学旅行教育实践基地*台,形成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多类别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广泛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提供丰富的学*资源,为学生的研学活动留下写实记录,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研学实践教育需求。

  (七)加强服务单位规范管理。县教育科技局牵头对全县研学旅行和实践教育进行归口管理,做好研学旅行服务单位的认定管理及研学基地的申报创建工作,每年3月进行申报准入。由县教育科技局牵头组织专家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向社会进行公示。准入后的服务单位提交6个左右的示范产品项目(研学旅行课程和线路),供各中小学校开展研学旅行菜单式选择,由学校与服务单位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具体组织实施。县教育科技局对服务单位的资质证照、制度建设、场馆设备、导师团队、课程体系和安全保障等进行监督检查和年终评估,实行目录管理和退出机制。

  (八)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鼓励各中小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开发、学生活动组织、研学评价探索等方面与实践基地开展合作。研学旅行营地根据需要合理配置专业人员,并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育人需要,强化工作人员培训,提升辅导学生学*体验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中小学校应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教师,专门负责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提高研学旅行在课程开发、主题确定、组织管理、后勤保障及安全管理方面的专业性。研学旅行营地须配备研学导师,研学导师必须具备教育教学、旅行组织、安全应急等专业能力。研学导师培训与认定工作由教育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实施。

  (九)完善研学旅行评价机制。县教育科技局将研学实践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完善管理服务*台。学生评价分为收获体会、团队合作、行为*惯、调查访问、探究学*等五要素。教师评价包括课程实施过程中基本品质和基本能力两方面;基本品质包括责任心、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基本能力包括活动设计与规划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等。通过自评、他评、领导评、家长评、社会机构评等,促进研学旅行质量不断提高。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学校对学生参加研学实践教育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建立**统筹、部门协作、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学校主体、家长支持的研学旅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由县教育科技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文广局、县交通局、县市场***、县***、县金融办、县应急局和团县委等相关部门参与,共同组成县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科技局,委托有关学校或机构,指导开展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将责任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定期检查工作推进情况,加强指导督办。县级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是:

  县教育科技局:负责与各成员单位的联系沟通,制定配套文件,明确政策要求,组织召开协调工作会议;牵头审定学校、研学基地(营地)和承办方(以下简称服务单位)的课程;指导学校研学实践教育组织实施工作;组织相关职能单位对服务单位的认定和评价,开展研学导师的培训工作;牵头开展示范基地(营地)、示范学校、优秀案例、优秀文章的.评选等。

  县委宣传部:配合县教科局做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指导、创建和管理工作。

  县发改局:配合县教科局做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指导和管理,协调交通部门支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

  县财政局:配合县教科局、县发改局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经费,做好经费保障工作。

  县文广局:协调文化类基地(营地)做好研学实践教育服务。根据《研学实践教育服务规范》(LB/T054—20xx),配合县教育科技局加强对服务单位的管理,确保行业诚信。协调相关旅游景区、景点对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实行门票优惠政策,提供优质研学服务。

  县交通局:负责督促有关运输企业做好学生出行交通工具的安全检查;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道路交通出行严格执行学生票价优惠政策。

  县市场***:加强对县内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的食品安全监督。

  县***:配合县教科局做好师生安全教育工作。学校组织研学实践教育出发前,由学校所在地**部门配合学校开展安全专题教育,强化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依法查处违法接送学生的行为,对研学实践教育涉及的旅馆业由属地**部门加强安全监督。

  县应急管理局:配合文广、教育部门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

  团县委:充分发挥团委、少先队的组织优势,协助做好研学旅行;充分发挥志愿者协会、各类社团优势,协助基地(营地)做好研学实践教育优质服务。

  县金融办:负责协调保险监管部门加强与保险公司的沟通、协调,督促保险公司认真履行保险合同,维护参保师生保险权益。

  (二)强化经费保障。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经费,探索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对于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通过公路出行的严格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交通部门应根据研学实践教育需求,在能力许可范围内积极安排好运力。旅**业主管部门应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实施减免场馆、景区、景点门票政策,提升优质旅游服务。鼓励保险企业开发针对研学实践教育的个性化服务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政策。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实践教育。

  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根据成本合理确定食宿、交通、活动等费用,所需费用一般由学生家庭承担,相关费用标准、支付方式由学校负责告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学校委托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的,由被委托方直接向参加研学实践教育的学生家庭收取相关费用。学校自行组织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的,鼓励由参加研学实践教育的学生家庭通过互联网等便捷方式直接向研学实践教育承接方支付相关费用。学校教师组织研学旅行应计入教育教学工作量。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应按照一定比例配备教师,教师参与组织研学旅行所需的食宿、交通、活动等费用不得分摊到学生头上,应由学校予以报销或通过社会捐赠等形式解决,且教师参与研学实践教育的食宿、交通等条件原则上应与同行学生一致,不得搞特殊化。

  (三)强化安全管理。各中小学校组织研学旅行活动务必提前向县教育科技局报备(资料包括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申请和方案、服务提供方资质资料复印件、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和安全责任书、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保险购买凭证等),由县教育科技局告知县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取得一致许可后方可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应研究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研学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要落实好行前告知制度,组织开展研学实践教育行前应告知家长有关活动意义、安排、线路、费用、注意事项等信息。落实好各方安全责任,交通运输部门应加强对取得经营许可的车船服务提供者的监督,完善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基地周边的公路标志标识设施,并提供合格的运输企业目录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以供中小学选择;市场监管部门应按照属地原则,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涉及的住宿、餐饮等公共经营场所的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住宿的宾馆、酒店行业治安管理的指导,依法查处违法运送学生的行为,并给于交通出行帮助;金融监管部门应指导保险行业提供并优化校方责任险、旅行责任险等相关产品。

  各乡镇(街道)中心小学、初级中学和各县直(民办)中小学要在每年12月20日前,上报本单位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工作总结材料到县教育科技局基础教育股。开展学生研学实践活动的报告即时上传,报告包括研学实践活动时间、地点、体会以及相关照片、音频和视频等。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实用五篇扩展阅读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实用五篇(扩展1)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 (菁华3篇)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1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以培养学生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xx〕8号)《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和《毕节市教育局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毕教发〔2022〕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依托地域文化,结合学校特色,以确保安全为基本前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距离触摸历史、感知自然、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促进书本知识与社会经验的深度融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坚持教育为先,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系统性,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感受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和使命,增强对坚定“*”的理解与认同,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使研学旅行真正达到“以研促学”的教育目的。

  (二)实践性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展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自然、参与体验,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三)安全性原则。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确保学生安全。

  (四)公益性原则。坚持公益属性,不得存在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行为,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

  (五)规范性原则。坚持自愿原则,研学旅行要做到全程公开、透明、可监督,不得发生任何侵害学生权益的行为,不得带有宗教色彩,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六)协同性原则。研学旅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单位务必统筹协作,分工负责,改革创新,形成合力,资源共享。

  三、工作目标

  推进建立一套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研学旅行工作长效机制,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评选一批活动开展效果明显的研学旅行示范学校,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各部门参与协作、齐抓共管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

  四、主要任务

  (一)提升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实践教育和学校课程教育有机融合,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有效,建构“走下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向未来”的研学旅行课程模式,逐步建立符合县域特色、学段特点、成长规律、切合学校实际的研学实践教育课程体系。

  (二)制定研学旅行课程规划。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制定整体方案,做到有课时、有师资、有教案;把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和学生学*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春(秋)游、军训课程等统筹考虑。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安排研学旅行时间,每学年不少于2次,小学四、五、六年级每次1-3天,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每次1-5天的研学实践教育,一般在学期中安排,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寒暑假期间,鼓励中小学生参与主题明确的1-7天研学旅行冬(夏)令营,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组织7-15天赴境外研学旅行。

  (三)完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以“行天下、学天下、研天下”为主线,以家乡、祖国、世界三个层面为路径,以地方、校本、主题课程为载体,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以县(市、区)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不同层次和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县形成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研学旅行主题精品课程。

  (四)规范研学旅行实施方式。以县教育科技局和学校为主导,联合基地和研学旅行机构,将研学旅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安全教育、团队教育、科学实践的重要载体,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有效,避免“只旅不学”“只学不旅”或“研学旅脱节”现象。坚持目标导向、课程导向、实践导向和成果导向,采取旅游观光、学*考察、主题探究、亲身体验等方式,融专题研究、访问调查、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同伴互助为一体。

  (五)加强研学旅行课程和营地建设。根据研学旅行育人目标,依托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综合实践基地、科普场馆、现代农庄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主题鲜明、体验丰富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营地,打造一批融历史文化、现代工业、现代科技及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实践教育网络,为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提供菜单式服务。围绕“红色之旅”“生态之旅”“文化之旅”“科技之旅”主题,打造主题“串联式”研学线路,按照一定主题,精心筛选打造1-2条面县内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县级以上示范性综合实践或研学旅行营地3个以上。

  (六)打造研学旅行实践基地。遵循研学实践教育层次性、多样性、走研性特点,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大型公共设施、工矿企业等,探索创建“示范基地+”研学旅行教育实践基地*台,形成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多类别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广泛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提供丰富的学*资源,为学生的研学活动留下写实记录,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研学实践教育需求。

  (七)加强服务单位规范管理。县教育科技局牵头对全县研学旅行和实践教育进行归口管理,做好研学旅行服务单位的认定管理及研学基地的申报创建工作,每年3月进行申报准入。由县教育科技局牵头组织专家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向社会进行公示。准入后的服务单位提交6个左右的示范产品项目(研学旅行课程和线路),供各中小学校开展研学旅行菜单式选择,由学校与服务单位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具体组织实施。县教育科技局对服务单位的资质证照、制度建设、场馆设备、导师团队、课程体系和安全保障等进行监督检查和年终评估,实行目录管理和退出机制。

  (八)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鼓励各中小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开发、学生活动组织、研学评价探索等方面与实践基地开展合作。研学旅行营地根据需要合理配置专业人员,并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育人需要,强化工作人员培训,提升辅导学生学*体验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中小学校应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教师,专门负责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提高研学旅行在课程开发、主题确定、组织管理、后勤保障及安全管理方面的专业性。研学旅行营地须配备研学导师,研学导师必须具备教育教学、旅行组织、安全应急等专业能力。研学导师培训与认定工作由教育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实施。

  (九)完善研学旅行评价机制。县教育科技局将研学实践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完善管理服务*台。学生评价分为收获体会、团队合作、行为*惯、调查访问、探究学*等五要素。教师评价包括课程实施过程中基本品质和基本能力两方面;基本品质包括责任心、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基本能力包括活动设计与规划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等。通过自评、他评、领导评、家长评、社会机构评等,促进研学旅行质量不断提高。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学校对学生参加研学实践教育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建立*统筹、部门协作、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学校主体、家长支持的研学旅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由县教育科技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文广局、县交通局、县市场*、县*局、县金融办、县应急局和团县委等相关部门参与,共同组成县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科技局,委托有关学校或机构,指导开展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将责任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定期检查工作推进情况,加强指导督办。县级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是:

  县教育科技局:负责与各成员单位的联系沟通,制定配套文件,明确政策要求,组织召开协调工作会议;牵头审定学校、研学基地(营地)和承办方(以下简称服务单位)的课程;指导学校研学实践教育组织实施工作;组织相关职能单位对服务单位的认定和评价,开展研学导师的培训工作;牵头开展示范基地(营地)、示范学校、优秀案例、优秀文章的评选等。

  县委宣传部:配合县教科局做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指导、创建和管理工作。

  县发改局:配合县教科局做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指导和管理,协调交通部门支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

  县财政局:配合县教科局、县发改局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经费,做好经费保障工作。

  县文广局:协调文化类基地(营地)做好研学实践教育服务。根据《研学实践教育服务规范》(LB/T054—20xx),配合县教育科技局加强对服务单位的管理,确保行业诚信。协调相关旅游景区、景点对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实行门票优惠政策,提供优质研学服务。

  县交通局:负责督促有关运输企业做好学生出行交通工具的安全检查;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道路交通出行严格执行学生票价优惠政策。

  县市场*:加强对县内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的食品安全监督。

  县*局:配合县教科局做好师生安全教育工作。学校组织研学实践教育出发前,由学校所在地*部门配合学校开展安全专题教育,强化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依法查处违法接送学生的行为,对研学实践教育涉及的旅馆业由属地*部门加强安全监督。

  县应急管理局:配合文广、教育部门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

  团县委:充分发挥团委、少先队的组织优势,协助做好研学旅行;充分发挥志愿者协会、各类社团优势,协助基地(营地)做好研学实践教育优质服务。

  县金融办:负责协调保险监管部门加强与保险公司的沟通、协调,督促保险公司认真履行保险合同,维护参保师生保险权益。

  (二)强化经费保障。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经费,探索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对于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通过公路出行的严格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交通部门应根据研学实践教育需求,在能力许可范围内积极安排好运力。旅*业主管部门应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实施减免场馆、景区、景点门票政策,提升优质旅游服务。鼓励保险企业开发针对研学实践教育的个性化服务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政策。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实践教育。

  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根据成本合理确定食宿、交通、活动等费用,所需费用一般由学生家庭承担,相关费用标准、支付方式由学校负责告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学校委托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的,由被委托方直接向参加研学实践教育的学生家庭收取相关费用。学校自行组织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的,鼓励由参加研学实践教育的学生家庭通过互联网等便捷方式直接向研学实践教育承接方支付相关费用。学校教师组织研学旅行应计入教育教学工作量。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应按照一定比例配备教师,教师参与组织研学旅行所需的食宿、交通、活动等费用不得分摊到学生头上,应由学校予以报销或通过社会捐赠等形式解决,且教师参与研学实践教育的食宿、交通等条件原则上应与同行学生一致,不得搞特殊化。

  (三)强化安全管理。各中小学校组织研学旅行活动务必提前向县教育科技局报备(资料包括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申请和方案、服务提供方资质资料复印件、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和安全责任书、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保险购买凭证等),由县教育科技局告知县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取得一致许可后方可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应研究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研学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要落实好行前告知制度,组织开展研学实践教育行前应告知家长有关活动意义、安排、线路、费用、注意事项等信息。落实好各方安全责任,交通运输部门应加强对取得经营许可的车船服务提供者的监督,完善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基地周边的公路标志标识设施,并提供合格的运输企业目录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以供中小学选择;市场监管部门应按照属地原则,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涉及的住宿、餐饮等公共经营场所的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住宿的宾馆、酒店行业治安管理的指导,依法查处违法运送学生的行为,并给于交通出行帮助;金融监管部门应指导保险行业提供并优化校方责任险、旅行责任险等相关产品。

  各乡镇(街道)中心小学、初级中学和各县直(民办)中小学要在每年12月20日前,上报本单位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工作总结材料到县教育科技局基础教育股。开展学生研学实践活动的报告即时上传,报告包括研学实践活动时间、地点、体会以及相关照片、音频和视频等。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2

  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xx〕8号)和《自治区教育厅等12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桂教规范〔20xx〕9号)文件精神,为有效推进我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深化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结合本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区、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德为先、以智为本、以体为重、以美为贵、以劳为基的“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着力提高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实践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民族伟大文化,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研发育人效果显著的研学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建设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实践基地,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研学实践精品线路,建立管理规范、责任明确、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的研学实践工作机制,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研学实践发展体系。

  三、领导机构

  为有效推进中小学生全域研学实践基地建设,决定成立大新县中小学生全域研学实践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推进县域研学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协调解决研学基地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问题。规范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组织管理,制订各类相应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督促指导全县中小学校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及评价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潘孟同志兼任,副主任由黄扬飞同志担任,办公室成员如下:

  成员:xxx

  四、基地建设及内容

  (一)明仕壮族农耕文化研学基地

  1.研学活动内容

  (1)壮族民俗文化体验。参观壮乡民俗博物馆,走进壮锦织布体验馆、传统手工扎染体验馆、天琴制作学*馆、绣球工艺实践馆、壮族建筑体验馆、铜鼓文化体验馆、古法红糖体验馆、壮乡美食工艺体验馆、壮族创意空间体验馆、民族服饰制作体验馆等11个场馆,让学生在实践课堂中深入了解壮民族文化。

  (2)农耕体验。基地分为传统农耕教育和科技种植教育,以“耕读犁园、多彩生活”为主题,以农耕文化体验农村劳动生产过程,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状况,探索农业科技的发展历程,科学普及农业生产技术,从而教育和启发学生认识农村、关心农业、尊重农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健康成长。

  (3)生态养殖体验。参观小龙虾科技套养体验馆,领略稻田生态养殖模式,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可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同生长,实现在发展中保持生态*衡。

  (4)红色革命教育。以堪圩起义烈士陵园为主要阵地,带领学生瞻仰烈士陵园,倾听堪圩起义故事,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以《重走*路》为副线,带领学生重走红色道路,亲身体验革命先辈们的艰辛,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

  2.研学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最美壮乡娃娃》《我和电影有个约会》《稻作文化和一粒米的旅行》《喀斯特地貌之谜》《探访壮寨研木构》《重走*路》《来明仕认识壮家非遗人》《我爱我的祖国》《探秘赤色边关——硕龙地下长城》《对话自然——稻田里的小龙虾》《对话春天——播下一颗理想的种子》《课本外的落花生》《对话春天——探秘油菜花》《天籁之声——天琴》《壮族民俗——山歌》《非遗匠心——壮衣制作技艺》《我是建筑设计师》《古法红糖——来自前年的甜蜜》等课程。

  (2)学科态度:致敬传统文化,寻找传承力量,保护“非遗”传承民族文化

  (二)中越边境国门教育基地

  1.研学活动内容

  (1)军营体验。参观军营,体验军事训练科目,培养学生维护国家权益,保障*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参观硕龙口岸。了解口岸的概念、口岸分类、进出口岸常识、口岸物流等重要性和口岸经济对本地经济的影响。使学生深入理解国家之间和*相处,民族友好往来的重要性。

  (3)参观硕龙边境地下长城。通过展示地下指挥所、地下伤员救治医院、武器弹药库、粮食仓储、人员转移通道等历史场景(图片),使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惨烈,深刻认识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了解防空知识,增强国土意识、国防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拓展思考防空洞在和*时期的作用,如战事模拟演练场所、革命宣传教育基地、防灾应急避难场所等。

  (4)参观德天跨国瀑布景区。了解中越边境地区的民族性、特殊性、边疆性实际情况,体验中越民族文化差异,增进中华民族自豪感。参观界碑及相关边境边防设施。观赏中越835号国界碑,了解界碑知识,追溯835号界碑中越勘界定立新碑前后*代发展史。登临德天银盘山炮台,了解广西抗法名将苏元春督边英雄事迹。体验边境升旗仪式,提升中华民族自豪感。登高体验悬崖玻璃栈道,高空观澜中越边关风光,并参观游览炮台山,进行历史宣讲。进行中越边境民间*俗互动。

  2.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中越边关文化差异》《探秘璀璨神秘边境》《口岸带来发展》《我为家乡代言》《守卫边境的战士》《祖国西南边疆红旗飘》《德天十八怪寻游记》《脚步丈量边境线》《重走德天边关长征路》《登高望“越”探秘游》等课程。

  (2)学科态度:维护国家权益,保障*,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龙宫喀斯特地质地貌研学基地

  1.研学活动内容

  (1)探秘喀斯特岩溶洞穴。认识喀斯特岩溶地貌,了解喀斯特岩溶洞穴知识及喀斯特地貌的分布情况;身临其境步入岩溶洞穴,零距离观赏钟乳石的形态万千,大自然的天斧神功;探究喀斯特岩溶地貌的生命迹象和社会价值(县志记载先人居住痕迹);通过钟乳石的历史痕迹及生长情况,了解其不可再生性,提升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学*地质相关知识,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现实地质现象紧密结合。

  (2)体验南国冰雪世界。针对南北气候的差异,利用自然资源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使常年温度在零下8度。让学生了解气候分布、变化及冰雪的形成,亲自体验冰雕、雪雕的艺术之美;参与堆雪人、打雪仗、滑冰雪等互动体验。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学会综合性、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他们对气候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和审美能力。

  (3)水果基地采摘体验。带领学生到果园采摘、品尝水果,体验采摘的乐趣和丰收的喜悦。了解水果的种植和养护,亲*自然,在自己动手中感受收获,在劳作的过程中净化身心,使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

  2.研学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喀斯特岩溶地貌介绍》《地质岩层》《洞穴探秘》《冰雪的形成》《冰雕雪雕艺术》《生态保护从我做起》《我的水果乐园》等课程。

  (2)学科态度:了解南北气候差异,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生对祖国南北大好河山的认知,启发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爱国主义热情。培养爱科学、爱探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考与行为*惯。

  (四)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生物多样性研学基地

  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研学活动内容

  (1)参观科普宣教中心多功能室。参观恩城宣教中心的科学展示厅(生境视频直播、科普小视频、物种实体标本馆等)、自然教育室、科普读物室、黑叶猴生境演绎厅、自然科学大讲堂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世界和生物的多样性,通过直观的印象和感人的自然故事激发学生珍惜生命、热爱自然,增强学生保护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2)户外自然生态观察体验课堂。设置黑叶猴乐园课堂,让学生了解黑叶猴的形态特征、生活*性、饮食*惯、肢体语言等特点,对黑叶猴产生喜爱之情;同时,以生动小故事的形式穿插介绍*几年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黑叶猴的保护情况以及保护黑叶猴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价值观。设置五感课堂,充分调动人的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探寻森林秘密。通过趣味问答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探索的兴趣和动力。通过深林观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利用引导学生用自然作画以及完成自然观察笔记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自然想象力和写作能力。设置勇者之路课堂,为勇敢的挑战者量身打造喀斯特石山森林探秘之旅。通过1.2km生态教育步道体验,激发学生融入自然的兴趣和挑战自我的勇气。在登山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探索,收获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自然知识。进行森林健身活动,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和奋力前行的动力、耐力。

  (3)工作体验课堂。到恩城站动物监测点安装红外相机、到巡护路进行巡护,在安装和巡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使用望远镜、红外线照相机等对野生动植物进行观察、监测,让孩子以“保护员”的身份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4)开展户外自然观察。通过自然观察体验活动,让学生从自然中学*知识,直观认知事物的本质,产生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增强爱护自然的意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森林、物种多样性以及自然生态对人类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等知识,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培养正确的生态文明观,立志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开展昆虫知识学*,开展一系列的昆虫观察、研究活动,设计学生可参与的昆虫监测、调查项目,以寓教于乐、知行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对大自然认知,借助昆虫易观察、吸引人的特点,引导学生以认识昆虫、了解昆虫为基础,深入理解昆虫与植物、与其他野生动物的合作竞争关系。开展观鸟学*,在保护区内利用观察记录以及研究鸟类生活的方式开展观鸟活动,通过了解鸟类对生态*衡的维护作用(捕虫、传播种子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掌握与野生动物和睦相处的技巧,建立学生对科学观察、科学监测野生动物的基本认知。开展手作步道学*,以保护区山上羊肠小道、水道、兽道为基础,设计和实施手作步道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建设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从而逐渐感悟物种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感受自然魅力。

  2.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探寻多样生物,领略多彩生命》《探秘保护区自然生态,感受生命的力量》《手作步道,揭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是金山银山小卫士》《石山精灵的故事》《夜观——动物交响夜》《听,自然的声音》《我是保护员》《黑叶猴乐园》《五感课堂》《勇者之路》《观鸟》《昆虫的一生》《承上启下——昆虫在自然中的生态地位》等课程。

  (2)学科态度:通过课程学*,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积极态度及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科学的精神。

  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

  1.研学活动内容

  (1)游览黑水河。乘船游览广西大新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安*仙河景区),观测水质监测站运行的原理,读懂水质监测数值,明白大新母亲河——黑水河优良水质的重要性,认识湿地常见的植物、鸟类、鱼类以及昆虫等,探索龙碧滩瀑布以及众多岛屿形成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灵秀山水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培育中小学生爱湿地、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观念。

  (2)参观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中心。参观湿地展厅、生态体验厅、湿地教室、生态认知园,直观认识黑水河湿地生态系统,开展乐学湿地课程宣讲,让学生了解湿地动植物族谱、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湿地周边文物古迹及传统文化,激发起青少年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的热情。

  (3)学生实验。通过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中心湿地教室化学实验体验喀特地貌的形成,动手制作植物标本,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4)参观安*土司衙门。现场参观土司衙门旧址,使中小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骆越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黑水河湿地密码——湿地的功能》《徐霞“喀”游记——喀斯特湿地》《黑水河水绿家族——湿地的水生植物》《欢迎光临黑水河大酒店——湿地的鸟类》《喀斯特溶洞的秘密》《植物标本制作》《土司与湿地的故事》

  (2)学科态度:挖掘自然生态资源的`新价值,拓展青少年知识结构,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五)宝圩板价短衣壮民俗文化研学基地

  1.研学活动内容

  (1)观看民俗表演及纪录片。通过观看“短衣壮”民俗表演及《板价村民俗风情录》纪录片,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中越边境壮民族传统文化*俗。

  (2)游览板价村和观赏民族艺术画廊。游览板价村,感受淳朴的“短衣壮”族同胞浓郁的民俗风情,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更多本土文化。观赏板价村的民俗民风艺术画廊,再次领略古骆越部落壮族的历史、灿烂的风姿、独特的魅力。

  (3)学*制作五色糯米饭和集体舂糍粑。观摩、学*制作五色糯米饭和舂糍粑,让学生了解壮乡特有风味美食,学会壮族特色美食手艺,进一步认识五色糯米饭与壮族“三月三”、壮族祭祖娱神活动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地方的情趣。体会古壮人对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有效传承古壮民俗生活文化,培养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2.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我是非遗传承人》《重走*路》《传统历史文化》《骆越部族——短衣壮》等课程

  (2)学科态度:致敬传统文化,寻找传承力量,保护“非遗”传承民族文化。

  五、课时安排

  各中小学校要把研学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实践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精心设计研学实践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有效,避免出现“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初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学校可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实践时间,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一般小学四到六年级每学期安排1到2天,初中一到二年级每学期安排2到3天,高中一到二年级每学期安排3到4天。

  六、活动组织

  (一)县教育局。负责审核学校报送的活动方案(含保单信息)和应急预案,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确保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

  (二)全县中小学校

  1.选定课程。各中小学校要主动与研学实践基地做好对接工作,充分了解课程内容,结合校情、生情实际,选定研学课程内容。

  2.制订计划。各中小学校要结合研学基地课程内容,每年制定研学活动计划,每年开展研学活动不少于2次,每次安排不能多于4个教学班,各学段参加活动对象为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初中一至二年级学生、高中一至二年级学生。

  3.制订方案。各中小学校必须在研学实践活动开展前1周制订研学实践活动方案及应急预案,并上交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活动方案要明确活动目的地、主题、规模、时间、对象,确保对学生有教育意义和安全保障。

  4.选定线路。各校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出行前,须选定研学线路,校方从组织学生乘车出发至研学实践活动结束返校,均按照研学实践基地的统一要求,带队学校领导、教师和安全员(每个教学班安全员不得少于3人,可吸收少数家长作为志愿者,共同负责学生活动管理和安全保障)要全程配合基地研学导师组织学生参与教育体验各类活动,活动结束后对学生参加研学实践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

  5.出行前准备。一是确定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地点、时间、主题、规模。二是组织召开研学实践活动主题班主任会议,下发《告家长通知书》,通过家长委员会或召开家长会等向家长宣传研学实践的意义,公布研学实践活动具体方案及收费标准,征得家长同意,动员集体出行,学生自愿自费报名参加。三是向研学实践基地提供参加研学活动人员名册表(含带队教师、安全员)。

  (三)研学实践基地

  1.研学实践基地向校方提供研学实践机构资质材料、活动方案、安全应急预案、费用支出预算、研学人员名单等审批材料。

  2.根据研学活动人员名单分车分组次,每车分3至4个小组。要配备活动保障组和研学指导师(以班级为单位,每班各2人)。

  3.向校方提供人员旅游意外险单图片及名单、研学指导师证明、活动出行交通工具资料、司机驾驶资格证明。

  4.研学活动开展阶段,由研学实践基地按照原预定线路,全程组织开展各类教育体验活动。

  七、职责分工

  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安全责任、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县教育局负责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审核学校报送的活动方案(含保单信息)和应急预案。

  各中小学校负责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负责确认出行师生购买意外险,必须投保校方责任险,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与委托开展研学实践的企业或机构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方安全责任。审核研学基地研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食宿、交通、门票等收费项目。

  县文化旅游和体育*负责审核承接或组织开展研学实践的企业或机构的准入条件和服务标准,并监督相关企业按标准执行,同时推荐一些优质企业参与到研学工作中来。

  县发展和改革局(物价局)负责对研学基地研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食宿、交通、门票等收费项目的审定备案。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督促有关运输企业检查学生出行的车、船等交通工具。

  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对研学实践涉及的餐饮等公共经营场所的安全监督,依法查处运送学生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

  各研学实践基地负责研学实践过程中各个活动环节的全程组织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研学实践指导师安全培训计划》《研学实践餐饮安全管理办法》《研学实践住宿安全管理办法》《研学实践乘车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安全须知》和《研学实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

  八、经费筹措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等12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精神,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解决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经费。学校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要根据成本合理确定食宿、交通、活动等费用,学生所需费用一般由学生家庭承担,相关费用标准、支付方式等由学校负责告知学生家庭,带队教师所需费用可从学校生均经费、培训经费中开支。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实践。县文化旅游和体育*要对*投资的场馆实行免费开放,指导景区景点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实施门票优惠,提供优质旅游服务。公益性博物馆、科技馆等按有关政策规定落实减免门票,自然保护区寒暑假期间要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研学实践基地收取门票、活动费用的,价格不得高于社会旅游团队价格或学生门票的价格。县交通运输局要对研学实践公路和水路出行严格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

  九、组织保障

  (一)加强队伍建设。各中小学校要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研学实践工作,提高研学实践在课程开发、主题确定、路线选择、组织管理、后勤保障及安全管理方面的专业性。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组织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计入教学工作量。教育、文化旅游、科协等部门要对研学实践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培训,促进其专业成长。研学实践基地要根据研学实践需要增加专业人员配置,并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育人需要,强化工作人员培训,提高讲解、辅导学生、互动体验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二)强化督查评价。建立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评价机制,把组织学生参加研学实践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学校综合素质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要建立研学实践目的地评价、管理、临检制度,重点对研学实践基地的课程设置、接待数量、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等进行督查评价。要加强研学实践基地建设、线路设计、课程开发、组织管理、网站建设等专题培训,逐步提高研学实践专业化管理水*,有力推动我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工作可持续发展。学校要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参加研学实践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三)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开展研学实践示范校创建工作,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炼先进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积极创新宣传内容和形式,向家长宣传研学实践的重要意义,向学生宣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作用,为研学实践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积极探索有效形式,学*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提高研学实践工作水*,推动研学实践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3

  一 、指导思想

  升**仪式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形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的有关规定,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艰苦奋斗教育以及其它方面的教育,特制定升旗仪式课程方案。

  二、课程目标

  1. 使我校升旗仪式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用不同主题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课程内容

  1. 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2. 培训升旗班

  3. 进行**下演讲

  4. 学唱**、校歌

  四、课程的管理

  由团委具体负责,政教处、办公室、信息中心、各班班主任协调配合进行升旗仪式。

  1.团委管理职责:组建升旗班;定制升旗服装;安排每次**下演讲;收集整理**下演讲稿,并推荐校报;每年将**下演讲稿印制成册。

  2.政教处管理职责:安排校学生会纪律部检查各班在升旗过程中的纪律情况、通报纪律好的和纪律差的班级。

  3.办公室管理职责:管理教师的升旗队列;记录教师的出勤情况;通报批评未出勤或纪律差的教师。

  4.信息中心管理职责:保障音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5.班主任管理职责:整理本班学生队列,管理本班纪律。

  五、课程的实施

  1.每学期初利用一节课时在固定的教室对升旗班进行**法等课程培训。

  2.每周一上午课间操时间为固定的升旗仪式课程时间,全校师生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要求全校师生穿校服、戴胸卡、集队迅速、列队整齐。

  3.三名旗手负责每天早晨7:00(夏季)/7:20(冬季)升旗,下午7:20(夏季)/6:40(冬季)降旗。

  4.每周一如遇到恶劣天气,每班在室内进行简短的升旗仪式。信息中心负责播放**,全体师生在教室内起立,面对教室前方墙壁上的**行注目礼。团委负责组织,班主任跟班。

  5.每学期第一次升旗仪式由校长进行**下演讲,以后安排德育校长进行两次**下演讲,其他领导不做硬性规定。

  6.升旗仪式程序:

  (1)出旗

  (2)升**,奏**

  (3)奏校歌,音乐班学生齐唱校歌

  (4)**下演讲

  (5)升旗班退场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实用五篇(扩展2)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 (菁华3篇)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1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以培养学生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xx〕8号)《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和《毕节市教育局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毕教发〔2022〕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依托地域文化,结合学校特色,以确保安全为基本前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距离触摸历史、感知自然、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促进书本知识与社会经验的深度融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坚持教育为先,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系统性,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感受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和使命,增强对坚定“*”的理解与认同,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使研学旅行真正达到“以研促学”的教育目的。

  (二)实践性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展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自然、参与体验,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三)安全性原则。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确保学生安全。

  (四)公益性原则。坚持公益属性,不得存在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行为,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

  (五)规范性原则。坚持自愿原则,研学旅行要做到全程公开、透明、可监督,不得发生任何侵害学生权益的行为,不得带有宗教色彩,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六)协同性原则。研学旅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单位务必统筹协作,分工负责,改革创新,形成合力,资源共享。

  三、工作目标

  推进建立一套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研学旅行工作长效机制,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评选一批活动开展效果明显的研学旅行示范学校,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各部门参与协作、齐抓共管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

  四、主要任务

  (一)提升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实践教育和学校课程教育有机融合,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有效,建构“走下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向未来”的研学旅行课程模式,逐步建立符合县域特色、学段特点、成长规律、切合学校实际的研学实践教育课程体系。

  (二)制定研学旅行课程规划。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制定整体方案,做到有课时、有师资、有教案;把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和学生学*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春(秋)游、军训课程等统筹考虑。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安排研学旅行时间,每学年不少于2次,小学四、五、六年级每次1-3天,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每次1-5天的研学实践教育,一般在学期中安排,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寒暑假期间,鼓励中小学生参与主题明确的1-7天研学旅行冬(夏)令营,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组织7-15天赴境外研学旅行。

  (三)完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以“行天下、学天下、研天下”为主线,以家乡、祖国、世界三个层面为路径,以地方、校本、主题课程为载体,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以县(市、区)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不同层次和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县形成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研学旅行主题精品课程。

  (四)规范研学旅行实施方式。以县教育科技局和学校为主导,联合基地和研学旅行机构,将研学旅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安全教育、团队教育、科学实践的重要载体,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有效,避免“只旅不学”“只学不旅”或“研学旅脱节”现象。坚持目标导向、课程导向、实践导向和成果导向,采取旅游观光、学*考察、主题探究、亲身体验等方式,融专题研究、访问调查、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同伴互助为一体。

  (五)加强研学旅行课程和营地建设。根据研学旅行育人目标,依托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综合实践基地、科普场馆、现代农庄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主题鲜明、体验丰富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营地,打造一批融历史文化、现代工业、现代科技及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实践教育网络,为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提供菜单式服务。围绕“红色之旅”“生态之旅”“文化之旅”“科技之旅”主题,打造主题“串联式”研学线路,按照一定主题,精心筛选打造1-2条面县内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县级以上示范性综合实践或研学旅行营地3个以上。

  (六)打造研学旅行实践基地。遵循研学实践教育层次性、多样性、走研性特点,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大型公共设施、工矿企业等,探索创建“示范基地+”研学旅行教育实践基地*台,形成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多类别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广泛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提供丰富的学*资源,为学生的研学活动留下写实记录,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研学实践教育需求。

  (七)加强服务单位规范管理。县教育科技局牵头对全县研学旅行和实践教育进行归口管理,做好研学旅行服务单位的认定管理及研学基地的申报创建工作,每年3月进行申报准入。由县教育科技局牵头组织专家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向社会进行公示。准入后的服务单位提交6个左右的示范产品项目(研学旅行课程和线路),供各中小学校开展研学旅行菜单式选择,由学校与服务单位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具体组织实施。县教育科技局对服务单位的资质证照、制度建设、场馆设备、导师团队、课程体系和安全保障等进行监督检查和年终评估,实行目录管理和退出机制。

  (八)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鼓励各中小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开发、学生活动组织、研学评价探索等方面与实践基地开展合作。研学旅行营地根据需要合理配置专业人员,并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育人需要,强化工作人员培训,提升辅导学生学*体验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中小学校应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教师,专门负责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提高研学旅行在课程开发、主题确定、组织管理、后勤保障及安全管理方面的专业性。研学旅行营地须配备研学导师,研学导师必须具备教育教学、旅行组织、安全应急等专业能力。研学导师培训与认定工作由教育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实施。

  (九)完善研学旅行评价机制。县教育科技局将研学实践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完善管理服务*台。学生评价分为收获体会、团队合作、行为*惯、调查访问、探究学*等五要素。教师评价包括课程实施过程中基本品质和基本能力两方面;基本品质包括责任心、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基本能力包括活动设计与规划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等。通过自评、他评、领导评、家长评、社会机构评等,促进研学旅行质量不断提高。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学校对学生参加研学实践教育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建立*统筹、部门协作、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学校主体、家长支持的研学旅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由县教育科技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文广局、县交通局、县市场*、县*局、县金融办、县应急局和团县委等相关部门参与,共同组成县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科技局,委托有关学校或机构,指导开展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将责任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定期检查工作推进情况,加强指导督办。县级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是:

  县教育科技局:负责与各成员单位的联系沟通,制定配套文件,明确政策要求,组织召开协调工作会议;牵头审定学校、研学基地(营地)和承办方(以下简称服务单位)的课程;指导学校研学实践教育组织实施工作;组织相关职能单位对服务单位的认定和评价,开展研学导师的培训工作;牵头开展示范基地(营地)、示范学校、优秀案例、优秀文章的评选等。

  县委宣传部:配合县教科局做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指导、创建和管理工作。

  县发改局:配合县教科局做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指导和管理,协调交通部门支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

  县财政局:配合县教科局、县发改局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经费,做好经费保障工作。

  县文广局:协调文化类基地(营地)做好研学实践教育服务。根据《研学实践教育服务规范》(LB/T054—20xx),配合县教育科技局加强对服务单位的管理,确保行业诚信。协调相关旅游景区、景点对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实行门票优惠政策,提供优质研学服务。

  县交通局:负责督促有关运输企业做好学生出行交通工具的安全检查;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道路交通出行严格执行学生票价优惠政策。

  县市场*:加强对县内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的食品安全监督。

  县*局:配合县教科局做好师生安全教育工作。学校组织研学实践教育出发前,由学校所在地*部门配合学校开展安全专题教育,强化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依法查处违法接送学生的行为,对研学实践教育涉及的旅馆业由属地*部门加强安全监督。

  县应急管理局:配合文广、教育部门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

  团县委:充分发挥团委、少先队的组织优势,协助做好研学旅行;充分发挥志愿者协会、各类社团优势,协助基地(营地)做好研学实践教育优质服务。

  县金融办:负责协调保险监管部门加强与保险公司的沟通、协调,督促保险公司认真履行保险合同,维护参保师生保险权益。

  (二)强化经费保障。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经费,探索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对于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通过公路出行的严格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交通部门应根据研学实践教育需求,在能力许可范围内积极安排好运力。旅*业主管部门应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实施减免场馆、景区、景点门票政策,提升优质旅游服务。鼓励保险企业开发针对研学实践教育的个性化服务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政策。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实践教育。

  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根据成本合理确定食宿、交通、活动等费用,所需费用一般由学生家庭承担,相关费用标准、支付方式由学校负责告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学校委托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的,由被委托方直接向参加研学实践教育的学生家庭收取相关费用。学校自行组织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的,鼓励由参加研学实践教育的学生家庭通过互联网等便捷方式直接向研学实践教育承接方支付相关费用。学校教师组织研学旅行应计入教育教学工作量。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应按照一定比例配备教师,教师参与组织研学旅行所需的食宿、交通、活动等费用不得分摊到学生头上,应由学校予以报销或通过社会捐赠等形式解决,且教师参与研学实践教育的食宿、交通等条件原则上应与同行学生一致,不得搞特殊化。

  (三)强化安全管理。各中小学校组织研学旅行活动务必提前向县教育科技局报备(资料包括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申请和方案、服务提供方资质资料复印件、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和安全责任书、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保险购买凭证等),由县教育科技局告知县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取得一致许可后方可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应研究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研学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要落实好行前告知制度,组织开展研学实践教育行前应告知家长有关活动意义、安排、线路、费用、注意事项等信息。落实好各方安全责任,交通运输部门应加强对取得经营许可的车船服务提供者的监督,完善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基地周边的公路标志标识设施,并提供合格的运输企业目录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以供中小学选择;市场监管部门应按照属地原则,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涉及的住宿、餐饮等公共经营场所的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住宿的宾馆、酒店行业治安管理的指导,依法查处违法运送学生的行为,并给于交通出行帮助;金融监管部门应指导保险行业提供并优化校方责任险、旅行责任险等相关产品。

  各乡镇(街道)中心小学、初级中学和各县直(民办)中小学要在每年12月20日前,上报本单位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工作总结材料到县教育科技局基础教育股。开展学生研学实践活动的报告即时上传,报告包括研学实践活动时间、地点、体会以及相关照片、音频和视频等。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2

  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xx〕8号)和《自治区教育厅等12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桂教规范〔20xx〕9号)文件精神,为有效推进我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深化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结合本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区、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德为先、以智为本、以体为重、以美为贵、以劳为基的“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着力提高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实践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民族伟大文化,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研发育人效果显著的研学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建设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实践基地,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研学实践精品线路,建立管理规范、责任明确、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的研学实践工作机制,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研学实践发展体系。

  三、领导机构

  为有效推进中小学生全域研学实践基地建设,决定成立大新县中小学生全域研学实践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推进县域研学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协调解决研学基地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问题。规范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组织管理,制订各类相应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督促指导全县中小学校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及评价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潘孟同志兼任,副主任由黄扬飞同志担任,办公室成员如下:

  成员:xxx

  四、基地建设及内容

  (一)明仕壮族农耕文化研学基地

  1.研学活动内容

  (1)壮族民俗文化体验。参观壮乡民俗博物馆,走进壮锦织布体验馆、传统手工扎染体验馆、天琴制作学*馆、绣球工艺实践馆、壮族建筑体验馆、铜鼓文化体验馆、古法红糖体验馆、壮乡美食工艺体验馆、壮族创意空间体验馆、民族服饰制作体验馆等11个场馆,让学生在实践课堂中深入了解壮民族文化。

  (2)农耕体验。基地分为传统农耕教育和科技种植教育,以“耕读犁园、多彩生活”为主题,以农耕文化体验农村劳动生产过程,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状况,探索农业科技的发展历程,科学普及农业生产技术,从而教育和启发学生认识农村、关心农业、尊重农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健康成长。

  (3)生态养殖体验。参观小龙虾科技套养体验馆,领略稻田生态养殖模式,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可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同生长,实现在发展中保持生态*衡。

  (4)红色革命教育。以堪圩起义烈士陵园为主要阵地,带领学生瞻仰烈士陵园,倾听堪圩起义故事,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以《重走*路》为副线,带领学生重走红色道路,亲身体验革命先辈们的艰辛,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

  2.研学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最美壮乡娃娃》《我和电影有个约会》《稻作文化和一粒米的旅行》《喀斯特地貌之谜》《探访壮寨研木构》《重走*路》《来明仕认识壮家非遗人》《我爱我的祖国》《探秘赤色边关——硕龙地下长城》《对话自然——稻田里的小龙虾》《对话春天——播下一颗理想的种子》《课本外的落花生》《对话春天——探秘油菜花》《天籁之声——天琴》《壮族民俗——山歌》《非遗匠心——壮衣制作技艺》《我是建筑设计师》《古法红糖——来自前年的甜蜜》等课程。

  (2)学科态度:致敬传统文化,寻找传承力量,保护“非遗”传承民族文化

  (二)中越边境国门教育基地

  1.研学活动内容

  (1)军营体验。参观军营,体验军事训练科目,培养学生维护国家权益,保障*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参观硕龙口岸。了解口岸的概念、口岸分类、进出口岸常识、口岸物流等重要性和口岸经济对本地经济的影响。使学生深入理解国家之间和*相处,民族友好往来的重要性。

  (3)参观硕龙边境地下长城。通过展示地下指挥所、地下伤员救治医院、武器弹药库、粮食仓储、人员转移通道等历史场景(图片),使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惨烈,深刻认识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了解防空知识,增强国土意识、国防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拓展思考防空洞在和*时期的作用,如战事模拟演练场所、革命宣传教育基地、防灾应急避难场所等。

  (4)参观德天跨国瀑布景区。了解中越边境地区的民族性、特殊性、边疆性实际情况,体验中越民族文化差异,增进中华民族自豪感。参观界碑及相关边境边防设施。观赏中越835号国界碑,了解界碑知识,追溯835号界碑中越勘界定立新碑前后*代发展史。登临德天银盘山炮台,了解广西抗法名将苏元春督边英雄事迹。体验边境升旗仪式,提升中华民族自豪感。登高体验悬崖玻璃栈道,高空观澜中越边关风光,并参观游览炮台山,进行历史宣讲。进行中越边境民间*俗互动。

  2.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中越边关文化差异》《探秘璀璨神秘边境》《口岸带来发展》《我为家乡代言》《守卫边境的战士》《祖国西南边疆红旗飘》《德天十八怪寻游记》《脚步丈量边境线》《重走德天边关长征路》《登高望“越”探秘游》等课程。

  (2)学科态度:维护国家权益,保障*,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龙宫喀斯特地质地貌研学基地

  1.研学活动内容

  (1)探秘喀斯特岩溶洞穴。认识喀斯特岩溶地貌,了解喀斯特岩溶洞穴知识及喀斯特地貌的分布情况;身临其境步入岩溶洞穴,零距离观赏钟乳石的形态万千,大自然的天斧神功;探究喀斯特岩溶地貌的生命迹象和社会价值(县志记载先人居住痕迹);通过钟乳石的历史痕迹及生长情况,了解其不可再生性,提升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学*地质相关知识,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现实地质现象紧密结合。

  (2)体验南国冰雪世界。针对南北气候的差异,利用自然资源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使常年温度在零下8度。让学生了解气候分布、变化及冰雪的形成,亲自体验冰雕、雪雕的艺术之美;参与堆雪人、打雪仗、滑冰雪等互动体验。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学会综合性、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他们对气候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和审美能力。

  (3)水果基地采摘体验。带领学生到果园采摘、品尝水果,体验采摘的乐趣和丰收的喜悦。了解水果的种植和养护,亲*自然,在自己动手中感受收获,在劳作的过程中净化身心,使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

  2.研学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喀斯特岩溶地貌介绍》《地质岩层》《洞穴探秘》《冰雪的形成》《冰雕雪雕艺术》《生态保护从我做起》《我的水果乐园》等课程。

  (2)学科态度:了解南北气候差异,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生对祖国南北大好河山的认知,启发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爱国主义热情。培养爱科学、爱探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考与行为*惯。

  (四)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生物多样性研学基地

  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研学活动内容

  (1)参观科普宣教中心多功能室。参观恩城宣教中心的科学展示厅(生境视频直播、科普小视频、物种实体标本馆等)、自然教育室、科普读物室、黑叶猴生境演绎厅、自然科学大讲堂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世界和生物的多样性,通过直观的印象和感人的自然故事激发学生珍惜生命、热爱自然,增强学生保护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2)户外自然生态观察体验课堂。设置黑叶猴乐园课堂,让学生了解黑叶猴的形态特征、生活*性、饮食*惯、肢体语言等特点,对黑叶猴产生喜爱之情;同时,以生动小故事的形式穿插介绍*几年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黑叶猴的保护情况以及保护黑叶猴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价值观。设置五感课堂,充分调动人的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探寻森林秘密。通过趣味问答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探索的兴趣和动力。通过深林观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利用引导学生用自然作画以及完成自然观察笔记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自然想象力和写作能力。设置勇者之路课堂,为勇敢的挑战者量身打造喀斯特石山森林探秘之旅。通过1.2km生态教育步道体验,激发学生融入自然的兴趣和挑战自我的勇气。在登山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探索,收获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自然知识。进行森林健身活动,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和奋力前行的动力、耐力。

  (3)工作体验课堂。到恩城站动物监测点安装红外相机、到巡护路进行巡护,在安装和巡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使用望远镜、红外线照相机等对野生动植物进行观察、监测,让孩子以“保护员”的身份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4)开展户外自然观察。通过自然观察体验活动,让学生从自然中学*知识,直观认知事物的本质,产生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增强爱护自然的意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森林、物种多样性以及自然生态对人类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等知识,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培养正确的生态文明观,立志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开展昆虫知识学*,开展一系列的昆虫观察、研究活动,设计学生可参与的昆虫监测、调查项目,以寓教于乐、知行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对大自然认知,借助昆虫易观察、吸引人的特点,引导学生以认识昆虫、了解昆虫为基础,深入理解昆虫与植物、与其他野生动物的合作竞争关系。开展观鸟学*,在保护区内利用观察记录以及研究鸟类生活的方式开展观鸟活动,通过了解鸟类对生态*衡的维护作用(捕虫、传播种子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掌握与野生动物和睦相处的技巧,建立学生对科学观察、科学监测野生动物的基本认知。开展手作步道学*,以保护区山上羊肠小道、水道、兽道为基础,设计和实施手作步道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建设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从而逐渐感悟物种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感受自然魅力。

  2.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探寻多样生物,领略多彩生命》《探秘保护区自然生态,感受生命的力量》《手作步道,揭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是金山银山小卫士》《石山精灵的故事》《夜观——动物交响夜》《听,自然的声音》《我是保护员》《黑叶猴乐园》《五感课堂》《勇者之路》《观鸟》《昆虫的一生》《承上启下——昆虫在自然中的生态地位》等课程。

  (2)学科态度:通过课程学*,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积极态度及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科学的精神。

  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

  1.研学活动内容

  (1)游览黑水河。乘船游览广西大新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安*仙河景区),观测水质监测站运行的原理,读懂水质监测数值,明白大新母亲河——黑水河优良水质的重要性,认识湿地常见的植物、鸟类、鱼类以及昆虫等,探索龙碧滩瀑布以及众多岛屿形成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灵秀山水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培育中小学生爱湿地、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观念。

  (2)参观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中心。参观湿地展厅、生态体验厅、湿地教室、生态认知园,直观认识黑水河湿地生态系统,开展乐学湿地课程宣讲,让学生了解湿地动植物族谱、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湿地周边文物古迹及传统文化,激发起青少年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的热情。

  (3)学生实验。通过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中心湿地教室化学实验体验喀特地貌的形成,动手制作植物标本,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4)参观安*土司衙门。现场参观土司衙门旧址,使中小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骆越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黑水河湿地密码——湿地的功能》《徐霞“喀”游记——喀斯特湿地》《黑水河水绿家族——湿地的水生植物》《欢迎光临黑水河大酒店——湿地的鸟类》《喀斯特溶洞的秘密》《植物标本制作》《土司与湿地的故事》

  (2)学科态度:挖掘自然生态资源的`新价值,拓展青少年知识结构,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五)宝圩板价短衣壮民俗文化研学基地

  1.研学活动内容

  (1)观看民俗表演及纪录片。通过观看“短衣壮”民俗表演及《板价村民俗风情录》纪录片,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中越边境壮民族传统文化*俗。

  (2)游览板价村和观赏民族艺术画廊。游览板价村,感受淳朴的“短衣壮”族同胞浓郁的民俗风情,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更多本土文化。观赏板价村的民俗民风艺术画廊,再次领略古骆越部落壮族的历史、灿烂的风姿、独特的魅力。

  (3)学*制作五色糯米饭和集体舂糍粑。观摩、学*制作五色糯米饭和舂糍粑,让学生了解壮乡特有风味美食,学会壮族特色美食手艺,进一步认识五色糯米饭与壮族“三月三”、壮族祭祖娱神活动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地方的情趣。体会古壮人对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有效传承古壮民俗生活文化,培养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2.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我是非遗传承人》《重走*路》《传统历史文化》《骆越部族——短衣壮》等课程

  (2)学科态度:致敬传统文化,寻找传承力量,保护“非遗”传承民族文化。

  五、课时安排

  各中小学校要把研学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实践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精心设计研学实践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有效,避免出现“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初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学校可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实践时间,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一般小学四到六年级每学期安排1到2天,初中一到二年级每学期安排2到3天,高中一到二年级每学期安排3到4天。

  六、活动组织

  (一)县教育局。负责审核学校报送的活动方案(含保单信息)和应急预案,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确保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

  (二)全县中小学校

  1.选定课程。各中小学校要主动与研学实践基地做好对接工作,充分了解课程内容,结合校情、生情实际,选定研学课程内容。

  2.制订计划。各中小学校要结合研学基地课程内容,每年制定研学活动计划,每年开展研学活动不少于2次,每次安排不能多于4个教学班,各学段参加活动对象为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初中一至二年级学生、高中一至二年级学生。

  3.制订方案。各中小学校必须在研学实践活动开展前1周制订研学实践活动方案及应急预案,并上交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活动方案要明确活动目的地、主题、规模、时间、对象,确保对学生有教育意义和安全保障。

  4.选定线路。各校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出行前,须选定研学线路,校方从组织学生乘车出发至研学实践活动结束返校,均按照研学实践基地的统一要求,带队学校领导、教师和安全员(每个教学班安全员不得少于3人,可吸收少数家长作为志愿者,共同负责学生活动管理和安全保障)要全程配合基地研学导师组织学生参与教育体验各类活动,活动结束后对学生参加研学实践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

  5.出行前准备。一是确定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地点、时间、主题、规模。二是组织召开研学实践活动主题班主任会议,下发《告家长通知书》,通过家长委员会或召开家长会等向家长宣传研学实践的意义,公布研学实践活动具体方案及收费标准,征得家长同意,动员集体出行,学生自愿自费报名参加。三是向研学实践基地提供参加研学活动人员名册表(含带队教师、安全员)。

  (三)研学实践基地

  1.研学实践基地向校方提供研学实践机构资质材料、活动方案、安全应急预案、费用支出预算、研学人员名单等审批材料。

  2.根据研学活动人员名单分车分组次,每车分3至4个小组。要配备活动保障组和研学指导师(以班级为单位,每班各2人)。

  3.向校方提供人员旅游意外险单图片及名单、研学指导师证明、活动出行交通工具资料、司机驾驶资格证明。

  4.研学活动开展阶段,由研学实践基地按照原预定线路,全程组织开展各类教育体验活动。

  七、职责分工

  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安全责任、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县教育局负责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审核学校报送的活动方案(含保单信息)和应急预案。

  各中小学校负责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负责确认出行师生购买意外险,必须投保校方责任险,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与委托开展研学实践的企业或机构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方安全责任。审核研学基地研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食宿、交通、门票等收费项目。

  县文化旅游和体育*负责审核承接或组织开展研学实践的企业或机构的准入条件和服务标准,并监督相关企业按标准执行,同时推荐一些优质企业参与到研学工作中来。

  县发展和改革局(物价局)负责对研学基地研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食宿、交通、门票等收费项目的审定备案。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督促有关运输企业检查学生出行的车、船等交通工具。

  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对研学实践涉及的餐饮等公共经营场所的安全监督,依法查处运送学生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

  各研学实践基地负责研学实践过程中各个活动环节的全程组织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研学实践指导师安全培训计划》《研学实践餐饮安全管理办法》《研学实践住宿安全管理办法》《研学实践乘车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安全须知》和《研学实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

  八、经费筹措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等12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精神,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解决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经费。学校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要根据成本合理确定食宿、交通、活动等费用,学生所需费用一般由学生家庭承担,相关费用标准、支付方式等由学校负责告知学生家庭,带队教师所需费用可从学校生均经费、培训经费中开支。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实践。县文化旅游和体育*要对*投资的场馆实行免费开放,指导景区景点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实施门票优惠,提供优质旅游服务。公益性博物馆、科技馆等按有关政策规定落实减免门票,自然保护区寒暑假期间要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研学实践基地收取门票、活动费用的,价格不得高于社会旅游团队价格或学生门票的价格。县交通运输局要对研学实践公路和水路出行严格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

  九、组织保障

  (一)加强队伍建设。各中小学校要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研学实践工作,提高研学实践在课程开发、主题确定、路线选择、组织管理、后勤保障及安全管理方面的专业性。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组织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计入教学工作量。教育、文化旅游、科协等部门要对研学实践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培训,促进其专业成长。研学实践基地要根据研学实践需要增加专业人员配置,并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育人需要,强化工作人员培训,提高讲解、辅导学生、互动体验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二)强化督查评价。建立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评价机制,把组织学生参加研学实践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学校综合素质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要建立研学实践目的地评价、管理、临检制度,重点对研学实践基地的课程设置、接待数量、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等进行督查评价。要加强研学实践基地建设、线路设计、课程开发、组织管理、网站建设等专题培训,逐步提高研学实践专业化管理水*,有力推动我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工作可持续发展。学校要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参加研学实践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三)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开展研学实践示范校创建工作,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炼先进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积极创新宣传内容和形式,向家长宣传研学实践的重要意义,向学生宣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作用,为研学实践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积极探索有效形式,学*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提高研学实践工作水*,推动研学实践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3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课程改革,构建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效课程选择,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制定《临城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总体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指导,以“整体性、多元性、差异性、人文性”为开发原则,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创造性的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不断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日益鲜明。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提高课程适应性,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要实现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的目标是:具备新的课程观;学会选择;具备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能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选科指导,自行设计促进自己个性特长得到最佳发展的选课学*计划。

  2、提升教师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其专业成长无论对学生、对学校、对课程开发本身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是:教师在进行必修课教学的同时,根据自己的个性和专长承担1-2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自身的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得到提升。

  3、实现学校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学校的地理位置、文化氛围、心理环境、物理设施等都会给师生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师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也就是学校的发展,学校特色的形成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自然追求,学校特色是学生和教师发展的自然结果。

  (二)开发校本课程的策略

  1、统一共识明确职责

  全体教师必须加强学*,更新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明确学校教育共同体(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届同仁等)就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决策共同体。深刻认识校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功能、作用,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与策略,确立自身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地位、作用,提高学校整体课程建设能力。

  2、有的放矢逐步规范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有的放矢。“的”就是学生的兴趣、个性发展的需求、家长的期望、社会和社区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校在此基础上制订的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因此,学校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摸清家底,加大力度弄清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局限:例如学校教师的知识、经验与能力、教辅人员的特点状况;学生的知识水*,各种课程材料和设备及其相应资金的实际状况;课程计划的弹性空间、社区潜在资源、学校特色以及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及社区人士的认识水*和可能反应等。

  3、注重实效,多元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要调整课程的内容,使各种有价值的知识都进入课程,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校本课程比例。打破学科本位课程结构,加强人文课程、综合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崭新的教学方式,拓展视野,多元化开发校本课程。

  (三)开发校本课程应遵循的原则

  1、课程目标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作为一个整体,都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目标。课程设置要注重课程目标整体性原则。各类型、各科目课程在各素质的教育中,虽有侧重不同、层次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不可能把某一类型、某一科目课程的教育,归划在某一单一素质的教育内。如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方面,探究型课程起着事实上的前沿阵地的作用,但基础型、拓展型课程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占课程总课时量相当大部分的基础型课程,理应是素质教育核心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从课程目标来说,各类型、各科目课程,在统一目标下,在不同层次要求、侧重上功能互补递进、合力形成一个整体;从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来说,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作为课程来说,都是21世纪学生自身发展必不可缺少的必修课程,它们在课程体系中,有机地组成整体。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从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整体性原则考虑,针对学校学生特点,构建课程体系与配置课程科目。

  2、课程结构多元性原则

  学生素质教育的多元性,决定课程结构的多元性。课程设置要注重课程结构多元性原则。围绕着素质教育目标,为学生基础学力奠基的基础型、侧重于提高学生某些方面素质与更好地发展个性特长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有的单科性质的;有的综合文科、综合理科性质的;有的是大综合科性质的;各类科目的设置呈现多元性。围绕着素质教育目标,课程教育类型也呈多元性,课程设置中,有的科目指定为学生必学、有的科目组合在各个课程模块中,形成各个领域、各个模块,领域内的科目,学生必须学,但学什么,学生可自主选择;有的科目规定学生必学,但在一定时段内,什么时间学,学生可自主选择;有的课程可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或不学。环绕着素质教育目标,课程模式也呈多元性,有的科目注重全体学生共同教学要求的基础学力;有的科目注重知识能力的拓展,为兴趣、个性特长的发展奠定基础;有的科目注重于学生自主学*,探索,研究,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提供展现的舞台。有的科目教学以课堂教学型为主;有的科目是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注重学生体验、考察、实施开放型教学为主;有的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有的是非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要求、内容、方式、地点、对象、成果形式都由学生自主选择。环绕素质教育目标课程教育周期也呈多元性;有长周期覆盖整个中学阶段的,有短周期以一学年、一学期为周期的,有不满一学期的微型课程,有专题讲座型、不定期型(研究型课程)等。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从课程结构多元性的原则考虑,充分发挥各种类型、模式、周期的课程不同的功能,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与配置课程科目。

  3、课程教学差异性原则

  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发展出发。为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创造相对宽松而有效益的发展条件。课程设置要注重课程教学差异性原则,要承认并允许学生在中学阶段学*基础与能力、潜质发展的差异性。在基础型课程中,也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同一科目课程有不同层次教学内容与要求;在拓展型、探究型或研究型课程中,更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科目,或在同一领域、模块课程科目中,有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要求。要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对学*的自主选择,尊重学生对自己所需要学*的课程、学*课程的进程与要求的选择权利。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从课程教学差异性原则考虑,认真落实为学生的选择学*创设良好的条件。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与配置课程科目。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

  学校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通过如下三种途经开发校本课程:

  一是课程改造。课程改造是指针对与原有课程准备对象不同的群体进行的修改,或者根据对课程内容、结构安排等的不同理解而进行的调整。一是对原来开设的活动课和选修课进行整理和改造,淘汰已过时的课程,保留并完善具有生命力的课程;二是对国外引进课程的本土化改造,如《剑桥英语》等。进行课程改造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即目的、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学*经验和学*资料。教师应该对上述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增加、删减和改变顺序与重点等方式对指令性课程、引进课程等加以修改,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班级的具体情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是课程选择即“拿来”。就是把在社会上极具市场吸引力、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的校外课程有所选择的“拿来”,为我所用。如《新概念英语》、《游戏编程》、《古文诵读》等等。当然,这种“拿来”必须是教师在实践中精心组织、分步实施的理性决策。

  三是自主研发。即把当地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校本课程资源优势,以我为主,研发新的校本课程。如突出学校特点的“特色课程”、地方性专题课程《临城名人故事》、《临城风景名胜》、《临城地质》、《临城物种》等等。

  三、校本课程体系框架

  2003年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出台,为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我校将要研发的校本课程归纳为五个大的系列:

  一是学科知识拓展系列:如对联赏析、新闻写作与欣赏、生活中的化学等;

  二是学科知识深化系列:生物、数学、化学、物理、信息技术奥赛辅导课、创新大赛辅导课等;

  三是综合实践活动系列:如社会调查与研究、数学问题研究、物理问题研究、化学问题研究、远足、访问、参观考察、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夏令营等。

  四是德育系列:如**下讲话、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团课、党课、理想教育、传统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

  五是音体美武术等特色教育系列:如练声课、钢琴课、篮球课、排球课、素描课、工艺课等。

  学校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开发校本课程,使校本课程达到100-120门,建成学校校本课程超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

  四、校本课程的课程类型

  我们将“三板块”课程(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整合为基础性课程和校本课程两类课程。

  基础性课程即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学科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现状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将以深化拓展型课程、实践探究型课程、学生个性化课程为体系构建。

  1、深化拓展型课程

  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上的扩展和潜在能力的发展,着重培养为学生终身学*打基础的发展性学力,兼顾学生例行性学力培养。学生可以分领域限定选学的课程,内容与要求有弹性、可变动,不重知识量,而重独立的自学能力和学**惯与方法的培养。其发展的领域有相同性,而层次与内容可有相对的差异性,对个性特长的培养具有从启发到初步发展的功能。

  2、实践探究型课程

  着重培养学生在实践和研究基础上创造性学力,包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特长等,要求重视对学生合作学*、综合运用、选择组合等能力的培养。课程的领域可不同,层次也可不同,符合不同学段学生和学生群体内差异性的学*心理,是学生可以分类分层自主选学的课程。探究型课程内容,一般有相对明确的结论,重在研究过程。本类课程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案例调查、专题讨论、课题研究等项目。

  3、学生个性化课程

  学生个性化课程,即以学生个体为本位的课程,是指依据学生个体知识水*,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和发展倾向,由学生在教师参与下为自己设计的课程。个体课程表现为个人学*计划、自我发展设计等有关自我学*目标达成、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计划、安排系统与活动过程。

  学生各有其不同的发展取向和成长路径,他应该拥有自己的不同于“他者”的课程——学*者自己的课程。个体课程侧重于关注学*个体的学*需要与发展特质,推动学生构建自己的学*方式,寻求适合于自己发展的途径。

  五、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

  1、编写模式

  “在编写中学会编写”,采用“动态的开发模式”。也就是说,“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相互多次循环,不断修正,直到满意为止。具体操作上,可以先确定目标,再编写内容、制定方法和评价,也可以从内容到目标、方法和评价。整个过程要考虑到“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内容,甚至要考虑课怎么上、课型是什么、适应的对象是谁、开展的学生活动是什么等。做到“在编中学,学中编,动态开发,逐步完善”。

  2、教材定位

  主要为了激发兴趣、拓宽视野,体现乡土气息,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思考性、创造性相结合。编写时,可以以一科为主,吸收相关学科教师参与,开展跨学科研究。

  3、资料搜集

  大量收集和占有资料,是编写的校本课程教材基础和关键。资料搜集可以进图书馆,查阅地方志,也可以上网查阅,或请教于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士。

  4、编写原则

  编的过程就是“抄添裁”的过程,当然要“添”,要提炼加工,深入浅出。行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具体地说,还要牵涉字体、字号、颜色配比、图文排版等比较专业的问题。我们可以把以下几点作为编写校本教材的基本原则:一是强调校本特色,突出乡土气息,拉*学生与社会的心理距离。二是图文并茂,语言亲切,具有良好的可读性。三是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思考性、创造性有机结合。四是留给学生思考、质问和探究的空间。五是去除过于**化的表述,拓宽知识的宽度,强调了编者对读者需求的回应。六是编排要有意识地留下一些思考题,并且指出解决问题大致方向,强调作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5、课程标准:

  成书后,要有配套的课程说明或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内容范围、教学方法、评价手段、实验要求或拟开展的活动、参考资料或资料索引等)。

  6、设计要求:

  每本教材一般要求设计成8-10个专题,每个专题一般要求设计成1个课时,每个专题一般要求编写成2000-3000字,每个专题一般应包括正文、问题与思考、活动与探讨、积累与应用、推荐与建议等项目设计。每本教材总字数控制在16000-30000万字左右。

  7、教材编审: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教材审定委员会,对教材进行审定。

  8、编排印刷:

  由教务处组织,学校与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者签订印刷协议,由学校选定印刷厂,由印刷厂根据学校需求总数排版印刷。

  六、校本课程的实施

  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任务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加强学*,更新观念。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加强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成果指导课程改革实践。加强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养,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提高。要积极探索,富有创造性地同时又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以确保我校校本课程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扎实的成效。

  1、建立组织,分工负责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主任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委员会和由专家、校长、教师代表、家长、社区代表组成的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工作,制定管理条例和办法,教务处负责落实具体计划和管理工作。

  校长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第一决策者、第一责任人,将按照国家的教育政策,为全校学生的最好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做出课程规划及其他决定。

  教师将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或其他课程文件,在自己的专业活动范围内,从专业发展的高度,关注教育对象的需要,做出相关课程设计及其他决定,适时拿出《课程纲要》。

  学生也将确立正确的课程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正确选择自己的学*方式,选择课程甚至老师,学会规划自己个人的学*方案。

  学校将创造条件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课程事务,如了解课程、评价课程以及为修正课程提出建议;同时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实施,如提供信息、协调资源等。

  2、科学安排,规范实施

  年级组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学生课程需求汇总发给教师,供教师参考。教师在学期结束前,申报下学期校本课程科目,填写课程申报表,撰写课程简介然后上交年级组,由年级组报教务处将审批后的课程申报表汇总成《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并下发给各年级组,年级组下发学生,供学生选择;学生据此填写参加课程的《申请表》交年级组并上报教务处,年级组、教务处根据学生的选择人数(一般一个班不少于20人,方能开课)制定《课程安排表》;年级组根据《课程安排表》组织教学。

  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门课(或专题)一学期一般安排8—10个学时,个别系统性强的专题,可以申请两个学段连接。

  校本课程授课的时间和地点:校本课程一般安排在下午第七、八节课进行;有些校本课程可以安排在双休日和节假日进行。校本课程一般在校内进行;有些校本课程在有安全预案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在校外进行。

  校本课程的选课和授课:

  课程的开设打乱班级,学生自由选课;有些课程是同年级跨班选修,有些课程是跨年级选修。每位教师要切实做好校本课程的选题、开课工作,每个学期每门课(或课题)分课时教案不能少于8—10个。

  3、建立培训、奖励机制,保障师资

  校本课程门类较多,我校学生人数多,有许多课程和相关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都有很大不同。因此,教师培训学*是课改工作成败的关键。

  首先要利用省内外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基地,把教师送出去培训学*;其次要把专家、课改先进学校请进校门进行大面积教师培训提高;再次要组织校内教师间相互探索、相互学*、交流经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程改革之中,要增强课改意识,转变课程观念,树立创新精神,有能力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课题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要写出期末和学年结束教学情况总结,并提出改进和完善意见。

  学校要定期召开校本课程专题研究,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教学规律,撰写论文,以推动校本课程的不断深化。

  学校要建立校本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业务档案,教师要认真填写校本课程申请,设计教学计划,提供教案、研究成果等资料,记入业务档案;要通过资料检查、讲课比赛、评教评学、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教师的授课运行情况;要对担任校本课程教学的工作量计算上采用等于或大于必修课的方法,体现在奖金或学期兑现中;要实行校本课程教学成果申报奖励制度,对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中成果突出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4、建立评价机制

  新课程已赋予校本课程以全新的涵义。因此,学校必须突破传统课程观念,充分估计校本课程实施中场地、设施、师资等的实际要求,课程表设定的困难,统筹兼顾,加大投入以确保校本课程健康实施。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在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主持下从师、生两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进行:

  ①学生选择该课程的人数;

  ②学生实际课程授受的效果;

  ③学生家长的反映;

  ④学校领导、教师有关专家人士的评价;

  ⑤各种类型、多种途径问卷调查的结果。

  (2)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学生学*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②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③学生小组评议和任课教师评价;

  ④学生家长的反映;

  ⑤学*的成果(将采用随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连续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采用书面测验、判定等级或书写评语等多种评价形式,主要以学生档案袋综合展示。

  5、加强管理,调控运行,落实奖励。

  校本课程要保证质量,充分发挥其功能,就要像必修课一样有明确的要求和授课计划,并严格管理,做到操作过程的规范,上课过程的调控,最后结果的考核,成绩成果的奖励。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取校领导、教务处、学科组、年级组随堂听课,抽查教案与作业,组织公开课,召开师生、家长座谈会,填报学情调查表等了解教*行的动态。期末和学年结束时,要求教师认真总结写出论文,学校择优交流,装订成册。

  对教师在工作量计算上适当倾斜,对学生实行学分制管理,规定学生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标准为毕业标准,否则为肄业(规定最高学分标准,超过者可提前毕业)。建立奖励学分制,为学生学*优秀者的评价依据。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实用五篇(扩展3)

——中小学生随笔 (菁华3篇)

中小学生随笔1

  伊索寓言可称的上是寓言大全了,特别是里面的蜘蛛的启示和蛇与蟹等等故事都很精彩,根本不能选出哪个是最精彩的。我不但看了这本书,我还知道了很多道理呢!我来介绍一下吧!

  寒号鸟是一种美丽的鸟类,这个故事讲了一只寒号鸟说自己比凤凰还美丽,可是结果羽毛全掉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件事情。

  (发现金狮子)的人讲述了一个胆小又贪心的富人发现一只金狮子却不敢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那些即贪钱又害怕灾难的人,到最后是什么也得不到的。

  (蜘蛛的启示)讲了一个国家将灭亡,国王逃亡深山,国王在深山的一棵树下休息,看见一只蜘蛛在织网,一阵风吹过断了,它又结网,一次又一次。国王看着看着,突然醒悟过来,带领着军队,救了国家,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遇到困难不能气馁,要知难而退,勇于克服困难,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赢得胜利,像蜘蛛一样一直结网,不管风吹雨打,总能成功,不然你连蜘蛛也不如。

  伊索寓言是一本很好的书,我推存大家读这本书。

中小学生随笔2

  它,不被人注意,在无私地奉献着,奉献着,不想让任何人注意,只是默默地奉献。

  它,没有缤纷的色彩,却有晶莹剔透的身躯。它的晶莹,在太阳的照射下,变得闪闪发光。有时,会有人注意到它,想去摸一下,但它却羞羞答答地落下去了,不留一点痕迹。

  它,生命虽短,但还在做着贡献,生命的短暂,甚至只是几分钟、几秒钟,便悄悄地落到地上,滋润土地。

  有人说,娇艳的鲜花最美丽,还有人说,纯洁的百合最美丽。而我却觉得,*凡的露珠最美丽!

  这,就是一颗*凡的露珠不*凡的一面。看到露珠,我就会想到一些人。虽然在*凡的岗位上,但他们在为别人做贡献,尽管那个职位多么地不起眼。例如,清洁工。一身普通的桔红色,灰尘是他们的保护膜,扫帚是他们的战斗工具,他们走过的地方,都会从不起眼,变长一条最亮丽的风景线!

  人不也应该像露珠那样吗?

  不求任何回报,只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只是替别人着想。

  现实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人,但太少了,少得不被人发现,好像人人都缺少发现美丽的眼睛。

  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让我们也成为一个不*凡的人吧,让露珠人生更多一些吧!

  鲜花当然美丽,因为它的娇艳;百合当然美丽,因为它的纯洁;露珠也很美丽,因为它的*凡。

  你们说,*凡的露珠难道不美丽吗?

中小学生随笔3

  有的时候啊,我就在想,最初的我,和最初的之逸,都上哪去了呢?

  是与朋友们玩得太累睡着了啊,还是在追逐中迷失了?

  那天,我又来到了群里。

  解散……解散了……

  我呆呆地看着这几个大字,脑中一片空白。

  怎么会?怎么能?

  我轻轻掩住脸,低低的抽泣起来。

  过往的点滴浮现,以前的欢乐都变了味道。

  轩轩说,那个之逸不存在了,就重新创个一样的!

  可是轩轩啊,之逸的解散就像一张宣纸被揉成了一个团,无论在怎么铺*辗压,也无法像过去一样光洁。

  不过轩轩真的好努力呢,老社员差不多都请回来了。

  可是,纵然跟过去一模一样,

  碎了,也终是碎了啊……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实用五篇(扩展4)

——中小学生读书活动方案通用5篇

  中小学生读书活动方案 1

  一、指导思想

  xxxxxx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从“阅读”走向“悦读”,享受读书的快乐;

  2、培养良好的阅读*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激励教师读书,全校形**人读书的校园文化,让书香飘满校园;

  4、营造亲子共读的学*氛围,让家庭充满书香。

  三、活动主题:

  阅读点亮人生

  四、活动口号:

  阅读悦美,书香海茵

  五、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

  六、参加人员:

  海茵校区全体师生、家长

  七、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4月14日—20日)

  1、设计并完善学校读书节活动方案。

  2、营造氛围,做好环境布置。校园挂条幅,led显示屏播放书籍介绍,让校园的墙壁、板报充满浓郁的书香。

  班级布置要求:

  班级读书角、读书走廊: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在教室或图书角布置班级或学生的个性阅读宣言、读书口号。

  班级特色读书板报。建立班级读书展示园地(展示内容:读书心得、读书快讯、作家简介、好书推荐、我喜欢的古诗词介绍、读书体会、读书名言、好书大家谈、读书留言版、读书方法介绍、我喜欢的一本书等)

  3、利用“花儿朵朵”广播站,宣传本次读书节活动主题及内容,并向同学们推荐书籍。

  4、举行海茵校区第二届读书节开幕式。(4月21日开幕式活动方案另定)

  (二)实施阶段(4月21日—5月30日)

  常规活动

  每日静读:继续推行早晨静读、下午健体。每天早上到校后为静读时间,每人一本课外书,可以在教室阅读,也可以在走廊阅读。

  每周一节课:上好每周一节读书课,专时专用,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进行阅读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惯,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

  评比活动

  “我的读书海报”比赛:全体学生参与(教师、家长亦可参加),制作一张读书海报,可以是内容丰富的读书手抄报,也可以是针对某一本书的推荐海报,手绘或电脑制作均可。尺寸为八开纸。完成时间为20xx年x月x日。

  “书香班级”评比:开展书香班级建设评比活动,做到“六个一”:有一个班级读书口号;有一个班级阅读约定;出一期班级读书板报;布置一个班级读书角;班级共读一本书;举办一次读书班队会。有相关文字材料,活动有一定成效,所有班级均可申报。申报时间截止20xx年x月x日。(申报表格另发)

  “书香家庭”评比:按照评选条件申报“书香家庭”,由学校组成评审团进行评比,甄选优秀“书香家庭”制作海报展示。

  拓展活动

  教师读书论坛:结合教师共读书目《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开展教师读书交流活动。亲子阅读讲座:择机开展讲座活动,推动家庭亲子阅读和书香家庭的建设。(面向二年级)

  (三)总结阶段(5月26日—5月30日)

  1、读书节闭幕式活动。

  2、各项评比颁奖。

  3、展示学生、教师和书香家庭优秀作品。

  中小学生读书活动方案 2

  一、指导思想

  当前,由于电视电影、电脑网络及各种微型视听工具的强力诱惑,学生的阅读量日趋减少,文摘、博览、晚报之类丰富多彩的快餐文化,取代了对经典著作的阅读,学生阅读水*大大下降。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胶州教体局教研室开展这次全市中小学生学生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惯,让学生在阅读中放飞理想、感悟历史、体验社会、拓展思维。

  二、活动目标

  1.围绕“读经典书 做智慧人”这一主题,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性地开展全市中小学生读书活动,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学生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惯,在校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2.通过活动,大幅度提高全市中小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提高兴趣,增长见识,培养能力,逐步养成阅读*惯。

  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活动主题

  读经典书,做智慧人

  四、活动口号

  读经典书 ,做智慧人。

  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我读书,我快乐!我读书,我成长!

  好书伴我成长!好书伴我飞翔!

  五、活动原则

  1.参与性。读书活动要求做到全市中小学生全员参与,尤其要发挥好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作用,用自己的爱好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进而激发和带动学生投身活动。

  2.活动性。把阅读与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提高读书效果。

  3.指导性。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学会选书、学会读书、学会交流读书收获等。

  六、活动要求

  1.加强对读书活动的领导。各学校要把读书活动作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2.长效坚持,抓好落实。各学校以此次读书活动为契机,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形成自己的.读书活动方案,开展具体的读书活动。

  3.加强督查,规范管理。教研室将把读书活动贯彻落实情况纳入教研室过程化检查的范围中。

  七、活动内容设计与安排

  主题活动活 动 形 式

  书目推荐在校园橱窗和校园网上开辟专栏,向中小学生推荐中学生优秀读物。

  文学橱窗在校园橱窗中开辟“文学名著简介”专栏,重点为中国古代、*现代文学名著和外国文学名著。

  征文比赛征文活动旨在反映学生的读书感受,交流读书体会,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书写青春,展现自我的*台。

  读书交流会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

  读书笔记展评各学校根据自己学校实际组织读书笔记的展览评比。

  读书心得演讲组织读书心得演讲,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

  读书知识竞赛以书面的形式,举行读书知识竞赛。

  中小学生读书活动方案 3

  一、活动宗旨

  引导和组织学生读书,吸收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精华,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从小热爱读书,渴望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惯,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及早掌握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本事,使他们愉快学*,利用这种本事去发展自我,贡献社会。同时,让学生在读书中理解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二、主题

  做欢乐的读书人

  三、宣传口号

  1、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2、获取知识,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

  3、用珠宝装扮自我,不如用知识充实自我。

  4、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未知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5、人不但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

  6、书是人类提高的阶梯。

  四、组织领导机构

  组长:周泽荣。

  副组长:魏泽军魏冬梅廖云娣。

  组员:各班班主任。

  五、活动时间

  20xx年4月。

  六、主要形式与资料

  操作条件: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增加图书数量,在读书节期间每班至少增加图书30本(可让学生自带)。开放图书室,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比赛分个人和团体,各班在班级比赛的基础上,推荐学生参加校比赛,学生的个人比赛成绩计入班级总分。

  七、设奖

  1、每次比赛个人(团体)评一、二、三等奖,一等奖得5分,二等奖得3分,三等奖得2分。

  2、班级团体总分为班级所有学生比赛得分之和。

  3、奖励办法:获个人一、二、三等奖者,发奖状、给予适当奖励。

  八、活动资料

  1、“学校是我家,环境靠大家”征文比赛。

  上交时间:4月6日

  参加对象:三——六年级各班学生。

  活动安排:参赛年级每班择优录选5篇文章参加学校评选。从中评选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2、读书手抄报评比。

  上交时间:4月7日

  参加对象:全校学生

  活动安排:每班择优推选5份作品参加学校评选。分别以年级为单位设一、二、三等奖,名额分别为1、3、5。

  3、读书节专题黑板报比赛。

  时间:4月8日午时

  地点:各教室

  参加对象:一——六年级各班

  活动安排:各班以做个欢乐读书人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刊出新资料前须在擦掉原有资料),学校组成评委会进行评比,分年级评出一等奖一名。

  4、读书笔记评比。

  上交时间:4月11日

  参加对象:全校学生

  活动安排:各班择优录选5本笔记本交组委会评选。以年级为单位设一、二、三等奖,名额分别为1、3、5。

  5、诗韵飘香古诗诵读比赛。

  比赛时间:4月14日

  参加对象:全校学生

  活动安排:各班择优推选3名学生参加学校诵读比赛。分别设个人奖和团体奖。个人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团体取总分最高分以年级为单位评出“最佳诵读班级”。

  6、展示、表彰总结(师生活动)

  时间:4月14日大课间活动

  地点:操场、宣传栏

  参加对象:全体师生

  活动安排:六个获胜“书香班级”,颁发获奖证书(奖状);在宣传栏张贴优秀学生名单、展出比赛优秀作品。

  说明:为鼓励师生全体参与,班主任与副班主任可根据自我的特长,选择相关比赛资料辅导,并在报名时注明辅导教师姓名。

  中小学生读书活动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xxxxxx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从“阅读”走向“悦读”,享受读书的快乐;

  2、培养良好的阅读*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激励教师读书,全校形**人读书的校园文化,让书香飘满校园;

  4、营造亲子共读的学*氛围,让家庭充满书香。

  三、活动主题:

  阅读点亮人生

  四、活动口号:

  阅读悦美,书香海茵

  五、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

  六、参加人员:

  海茵校区全体师生、家长

  七、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4月14日—20日)

  1、设计并完善学校读书节活动方案。

  2、营造氛围,做好环境布置。校园挂条幅,led显示屏播放书籍介绍,让校园的墙壁、板报充满浓郁的书香。

  班级布置要求:

  班级读书角、读书走廊: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在教室或图书角布置班级或学生的个性阅读宣言、读书口号。

  班级特色读书板报。建立班级读书展示园地(展示内容:读书心得、读书快讯、作家简介、好书推荐、我喜欢的古诗词介绍、读书体会、读书名言、好书大家谈、读书留言版、读书方法介绍、我喜欢的一本书等)

  3、利用“花儿朵朵”广播站,宣传本次读书节活动主题及内容,并向同学们推荐书籍。

  4、举行海茵校区第二届读书节开幕式。(4月21日开幕式活动方案另定)

  (二)实施阶段(4月21日—5月30日)

  常规活动

  每日静读:继续推行早晨静读、下午健体。每天早上到校后为静读时间,每人一本课外书,可以在教室阅读,也可以在走廊阅读。

  每周一节课:上好每周一节读书课,专时专用,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进行阅读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惯,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

  评比活动

  “我的读书海报”比赛:全体学生参与(教师、家长亦可参加),制作一张读书海报,可以是内容丰富的读书手抄报,也可以是针对某一本书的推荐海报,手绘或电脑制作均可。尺寸为八开纸。完成时间为20xx年x月x日。

  “书香班级”评比:开展书香班级建设评比活动,做到“六个一”:有一个班级读书口号;有一个班级阅读约定;出一期班级读书板报;布置一个班级读书角;班级共读一本书;举办一次读书班队会。有相关文字材料,活动有一定成效,所有班级均可申报。申报时间截止20xx年x月x日。(申报表格另发)

  “书香家庭”评比:按照评选条件申报“书香家庭”,由学校组成评审团进行评比,甄选优秀“书香家庭”制作海报展示。

  拓展活动

  教师读书论坛:结合教师共读书目《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开展教师读书交流活动。亲子阅读讲座:择机开展讲座活动,推动家庭亲子阅读和书香家庭的建设。(面向二年级)

  (三)总结阶段(5月26日—5月30日)

  1、读书节闭幕式活动。

  2、各项评比颁奖。

  3、展示学生、教师和书香家庭优秀作品。

  中小学生读书活动方案 5

  一、指导思想

  xxxxxx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从“阅读”走向“悦读”,享受读书的快乐;

  2、培养良好的阅读*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激励教师读书,全校形**人读书的校园文化,让书香飘满校园;

  4、营造亲子共读的学*氛围,让家庭充满书香。

  三、活动主题:

  阅读点亮人生

  四、活动口号:

  阅读悦美,书香海茵

  五、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

  六、参加人员:

  海茵校区全体师生、家长

  七、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4月14日—20日)

  1、设计并完善学校读书节活动方案。

  2、营造氛围,做好环境布置。校园挂条幅,led显示屏播放书籍介绍,让校园的墙壁、板报充满浓郁的书香。

  班级布置要求:

  班级读书角、读书走廊: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在教室或图书角布置班级或学生的.个性阅读宣言、读书口号。

  班级特色读书板报。建立班级读书展示园地(展示内容:读书心得、读书快讯、作家简介、好书推荐、我喜欢的古诗词介绍、读书体会、读书名言、好书大家谈、读书留言版、读书方法介绍、我喜欢的一本书等)

  3、利用“花儿朵朵”广播站,宣传本次读书节活动主题及内容,并向同学们推荐书籍。

  4、举行海茵校区第二届读书节开幕式。(4月21日开幕式活动方案另定)

  (二)实施阶段(4月21日—5月30日)

  常规活动

  每日静读:继续推行早晨静读、下午健体。每天早上到校后为静读时间,每人一本课外书,可以在教室阅读,也可以在走廊阅读。

  每周一节课:上好每周一节读书课,专时专用,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进行阅读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惯,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

  评比活动

  “我的读书海报”比赛:全体学生参与(教师、家长亦可参加),制作一张读书海报,可以是内容丰富的读书手抄报,也可以是针对某一本书的推荐海报,手绘或电脑制作均可。尺寸为八开纸。完成时间为20xx年x月x日。

  “书香班级”评比:开展书香班级建设评比活动,做到“六个一”:有一个班级读书口号;有一个班级阅读约定;出一期班级读书板报;布置一个班级读书角;班级共读一本书;举办一次读书班队会。有相关文字材料,活动有一定成效,所有班级均可申报。申报时间截止20xx年x月x日。(申报表格另发)

  “书香家庭”评比:按照评选条件申报“书香家庭”,由学校组成评审团进行评比,甄选优秀“书香家庭”制作海报展示。

  拓展活动

  教师读书论坛:结合教师共读书目《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开展教师读书交流活动。亲子阅读讲座:择机开展讲座活动,推动家庭亲子阅读和书香家庭的建设。(面向二年级)

  (三)总结阶段(5月26日—5月30日)

  1、读书节闭幕式活动。

  2、各项评比颁奖。

  3、展示学生、教师和书香家庭优秀作品。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实用五篇(扩展5)

——中小学生建议书实用五份

  中小学生建议书 1

各位环保志士,有关部门:

  我是一名小学生。

  我也十分热爱地球。

  对环保有着独到见。

  随着人口无限增长和环境进一步恶化,人类将难免遭遇昔日的地球统制者――恐龙的灭顶之灾!

  中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正以每年2460*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有一个县从地图上消失;每年荒漠化危害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40亿元,相当于西部五省(区)3年的财政收入。

  一个城市中的悬浮微粒浓度每上升10微克/立方米,当地的死亡率就增加一个百分点!中国是12个贫水国之一,淡水资源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1/4;666个城市中有400多个缺水,其中130个城市严重缺水,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达2300亿元。

  每年受旱农田32亿亩,约有5000万人和3000万头牲畜面临水荒。

  臭氧减少1%,紫外线对地表的照射量将增加2%。

  每30年气温就上升一度。

  汽油每消耗1566吨,排放到大气中的铅就达1吨。

  中国目前因儿童铅中毒所造成的损失已超过130亿元,且铅中毒使幼儿死亡率上升。

  中国每年因酸雨污染造成的损失达1100多亿元,酸雨面积达109万*方公里。

  全球的煤碳将在250年内用尽,石油在30�D40年内耗竭。

  中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排在世界120位,人均林地只有世界*均水*的11.3%,而我国却是世界上出口木筷的大国!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离我们都太远了。

  可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也有很多:一万双木筷就要牺牲掉一棵大树; 四千张贺卡就要砍掉一棵大树;中国仅塑料袋每年废弃量就达一百多万吨; 塑料快餐具埋入地下 四百年不腐烂,用于处理此垃圾污染的费用是生产价格的10倍啊!

  地球让我们生存,让我们保护。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是地球的主人。

  谁不想让我们的家园变的更美好,更漂亮?北京人口110余万人,如果我们每天节约一点资源,会减少许多污染:每人少用2双一次性木筷,一天可以少砍220棵大树; 每人少用一个塑料餐盒,一天可节约其垃圾污染处理费165万元; 每人少用一个塑料袋,一天就少扔掉1000公斤聚乙稀膜,仅原料就节约4000多元; 每人少用一张贺卡,将拯救275棵大树; 每人少买一节非环保电池,将减少水污染6600亿升,相当于110万人一生的总饮水量; 每人少买一包烟,按5元计算,一天将节约550万元;抽一包烟按少活6分钟计算,可延长生命总和13年; 我们不吃野生动物,就会有至少110万只野生动物还活在地球上。

  一天不驾驶机动车: 可减少排放一氧化碳约330吨; 减少排放碳氢化合物220�D440吨; 减少排放氮氧化物55�D165吨; 减少排放苯并芘(强致癌物)58�D116公斤。

  所以我们需要种植更多的树;设计更多人性化的环保工具(例如垃圾桶等);少乘坐机动车;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等。

  每个人都是环境灾难的制造者,也是环境灾难的受害者,更要成为环境灾难的拯救者!在21世纪的第一年里,让我们为世人树起“绿色希望的彪炳”。

  让我们 不 再 沉 默! 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因为我们还活着。

  让我们共同努力,以使我们的地球更美丽、可爱,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好。

建议人: x年级x班 xxx

  x月x日

  中小学生建议书 2

亲爱的同学们:

  学风,是读书之风,治学之风,做人之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也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优良的学风更是激励我们奋发向上、努力成才的无形而强大的精神力量。考风,是一种品行,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做人之风。孟子曰:“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而不立。”树道德之新风,立诚信之根基,是当代大学生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和考风建设,积极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自立自律、刻苦学*的作风,塑造高尚的品格,营造一个公*、公正、诚实、守信的考试氛围,校团委、学生会为号召全校同学在*时学*中认真对待每门课程,养成苦学、勤思、好问、求实的好*惯;考试中自觉遵守考场纪律,坚决杜绝各种考试舞弊行为,净化考场环境,展现自我的真实水*,特此向全校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优良学风,从我做起。

  努力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自控意识、求学意识和团队精神,自觉维护班级整体学*风气,形成一个人人参与、相互监督、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积极的实际行动构建优良的班风、院风、学风。

  二、知行合一,凝练品格。

  应树立正确的学*动机,端正学*态度,刻苦踏实,勤奋进取;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专心听讲,勤作笔记,遵守课堂纪律,培养良好的学**惯;充分利用校园学*资源与设施,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培养综合学*能力,以拓宽视野,提高素质。

  三、志存高远,勤奋学*。

  提倡刻苦钻研,反对浮漂作风;提倡严于律己,反对痴迷网络;提倡晨练早读,反对迟睡晚起;提倡按时到课,反对迟到早退;提倡积极向上,反对颓废不前;提倡求真务实,反对考试作弊。我们要进一步端正学*态度,增强学*动力,扎扎实实学好专业知识,广泛涉猎相关学科,拓宽知识面,以更加积极�p理性的态度投入到学*中。

  四、遵守考纪、恪守诚信。

  严肃考风考纪,坚持“端正学风,诚信考试”的原则,严格遵守《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生考试违纪处罚规定》,共同营造“遵纪光荣,违纪可耻”的氛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与不良风气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勇于检举揭发考试不和谐行为。

  “一泓诚信静心,万卷答题自成”。透过尘嚣,将这份安静注入心房,使我们踏实学*,履行诚信。因此,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互相提醒,互相督促,把道德内化为内心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我们用青春的激情,恰同学少年的正茂年华,坚定自己奋发朝前的道路和目标;让从我们每一天的学*生活做起,为青春谱写一曲壮丽的凯歌,为构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优良的学风考风添砖加瓦,一起造和谐之学风,铸诚信之考风,创阳光之校园!

  最后,衷心预祝同学们能在日常的学*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在一个公*、公正的考试环境中竞争,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共青团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委员会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生会

  中小学生建议书 3

亲爱的家长们:

  优秀的孩子离不开阅读!这25条简单建议,让孩子爱上阅读!

  1、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惯。从来没有陪孩子阅读太早的说法,即便是他/她还在妈妈的肚子里。

  2、不要把陪孩子一起读书仅仅局限在睡前时间。给孩子读上一本书同样是一天新生活的好开始。对于小孩子而言,给他读书讲故事,有助于睡个舒服的午觉;对于大孩子而言,在他放学回家后,和他一起读书,也是一种让孩子放松的方式。

  3、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他们看到你在阅读。孩子是最善于模仿的,相比一遍又一遍的说教,不如自己做个示范。

  4、手头上总是放上一两本书。这样你就可以在那些碎片化的时间,给孩子讲个故事,而不是让孩子玩手机。

  5、不要把读书,视作对孩子的一种惩罚方式。要让孩子明白,读书是一种自律,它们既不是总是快乐的,也不是总是痛苦的。

  6、经常带孩子去家附*的图书馆或者书店,让孩子在书的海洋中自由选择。

  7、带孩子参加读书会。不是所有的读书会都是针对大人的,有些书店或者出版社也会组织儿童专场。

  8、送一本书作为孩子的礼物,而不是玩具或者电子产品。

  9、给孩子读你小时候最喜欢的书。这样你们可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读完了一起来讨论。

  10、参加或者自己创建一个读书俱乐部。帮助孩子用阅读将身边的小朋友们聚集起来,大家可以一起读书,一起讨论。

  11、教育孩子要善待书籍,不能乱扔乱放,更不能撕书。

  12、给孩子读书的时候,要有一些肢体动作。不要担心自己动作过于夸张,大声读出来,扮演角色、模仿主人公的语调,这些都会让孩子更加喜欢上听你读书。

  13、选择那些能激起孩子共鸣的书。比如书的主题和孩子的生活比较接*,或者选择孩子最喜欢的话题。

  14、没有必要把整个故事或者章节讲完。留点悬念不仅仅是电视剧的专利,也同样适用于小孩子,他们会迫切想知道接下去发生什么。

  15、和孩子一起设立一个阅读目标,达到目标的时候,给孩子奖励。

  16、鼓励孩子自己创作一个故事,并鼓励他们和身边的朋友们分享这个故事。

  17、把书带入你们家的节日传统中。比如儿童节的时候,给孩子准备一套他最喜欢的卡通书;而在建军节的时候,给孩子一套军事题材的书。

  18、放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字条或者照片,在书里边。比如生日、毕业日或者孩子的一些小成就,这样当孩子想去追忆往昔的时候,就会去翻这些书。

  19、设立一些“家庭科研项目”。比如如何建造一个“蔬菜花园”或者设计一次长途旅行等,然后就和孩子一起钻进图书馆吧。

  20、确保孩子可以很容易的拿到家里的藏书。把书放在较低的位置,在各个角落里都散放一些,这样孩子可以随时随地的读书。

  21、创造机会,让孩子给其他人讲故事或者朗读。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可以鼓励大孩子给小孩子讲故事。

  22、不要把孩子的阅读,只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书籍。电子书、手机阅读、网上阅读,都是可以的,只要确保内容的来源适合孩子。

  23、选择一些孩子最喜欢的角色相关的书。如果孩子喜欢米奇,那就找一本米奇是主角的故事书。让孩子开心进入读书状态,是最主要的。

  24、读书之余,带孩子一起去看相关的电影,这会让孩子有进一步的直观的认知。

  25、设立家庭读书日,使得读书变成家庭的集体活动。

  中小学生建议书 4

亲爱的家长们: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希望他热爱阅读,热爱学*。为了这个变得优秀的愿望,父母们会给孩子买很多优秀的书籍,比如你现在看到的这一套经典的童书,就摆在了很多孩子的书架上。有书的童年总是令人羡慕的,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书虽然在这个家里,在孩子的书架上,但是它真的成了孩子的书,成了这个家里的书了吗?这个问题也是令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其实,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好办法,就是亲子共读。下面提供的关于亲子共读的十条建议,也许可以给您一些帮助。

  建议一:让这件重要的事情首先变得美妙

  亲子共读当然很重要,但它首先应该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因为共读的过程对于孩子而言,首先是与家长共同游戏、享受亲情的过程,是得到爱与快乐的途径,其次才是汲取知识的手段。当孩子坐在父母的膝上,或是依偎于父母身旁听故事,他首先享受到的就是父母的爱,父母的声音让他感受到了愉悦,感受到了一个个故事的趣味。这样的亲情氛围,不仅有助于缩短亲子之间的距离,融洽亲子关系,而且会使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孩子与书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变得亲密温馨。

  建议二:相对固定时间,以便*惯的养成

  亲子共读的时间可以相对固定,比如晨起、餐后、睡前等,每个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确定一个时段。每天和孩子共读的时间大约十五分钟,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惯。但这并不是说这个时段一成不变,有时候我们可以适当进行调整,比如这一天全家有郊游的计划,不妨将共读的地点移在郊外,一片草地、一张石椅都可以成为亲子共读的最佳场所,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亲子共读将变得更有诗意。

  建议三:亲子共读的形式以大声读和默读为主

  大声读就是出声地朗读。对于所有的儿童(尤其是幼儿和中低年级的孩子),父母大声读给孩子听都是最佳的亲子共读方法。阅读从倾听开始,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惯来源于倾听。一个从小倾听着父母阅读的孩子,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也会很专注,同时因为善于倾听,他的信息储量、语言积累、思维品质都会大大超过那些不愿或者根本不能倾听的孩子(有些孩子因为没有倾听的*惯,往往丧失了静心倾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个孩子会因为童年的倾听而爱上阅读、爱上书籍。因为用耳朵倾听美妙的故事,给予孩子的是最畅快的阅读享受,既没有生字的羁绊,也没有被勒令阅读的痛苦,是加深孩子对语言的记忆、积累书面语言的一条捷径。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亲子共读的方式除大声读以外,还可以加上家庭成员的共同默读。默读过程中不提问,也不要监督孩子,更不需要逼着孩子写读书笔记。默读的时间可视孩子的阅读状况而定,可以持续20~30分钟。

  建议四:不要将亲子共读的过程变成认字的过程

  很多家长在亲子共读时喜欢将书籍变成教材,不断教孩子认字,以为孩子认字多了,就能早早地开始独立阅读。其实,这是走进了一个误区:强迫孩子识字,很可能会让孩子感觉到书本的陌生和可怕,很多孩子就是在家长的这种强迫下,与书“奋斗”了多少年,却仍然没有真正爱上书籍。

  因此,各位爸爸妈妈们,请不要急于让孩子认字,不要急于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我们见了太多认识很多字的大人和孩子,根本不去阅读,但是我们什么时候见过一个酷爱阅读的人不认字呢?最重要的还是阅读的兴趣,让孩子爱上阅读才是我们要做的。

  建议五:不要过早责令孩子独立阅读

  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在阅读上养成依赖父母的心理,所以孩子一学会拼音和少许的汉字,爸爸妈妈们马上就中断了给孩子的朗读,而要孩子独立阅读,希望借此培养孩子的独立阅读能力。其实即使孩子学会了很多汉字,也不宜让他早早独立阅读。因为孩子还没有建立一个较完备的语言体系,那些汉字在他眼里是相互独立的,孩子没有足够的语言感觉和语言能力将它们连接成美妙的故事。一本陌生的书里那些陌生的词汇非常容易吓倒孩子。即使没有生字的一句话,他读起来也可能是结结巴巴的。哪里还能享受什么阅读的乐趣?而在美妙的倾听中,他不仅获得了更多的语汇,也逐步培养了语感,一旦语言的感觉成熟,他自然会拿起书自己阅读。所以,亲子共读的过程就是在为孩子的独立阅读储蓄能量,它不但不会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还是培养孩子独立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亲子共读不只适用于幼儿,还适合所有的孩子,因为其本质是亲子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

  建议六:不要在孩子看电视的时候命令他去阅读

  当孩子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节目时,如果家长说“我们一起来阅读”,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这就等于将电视和书籍对立起来,这样的'结果是我们不想看到的。对于沉迷电视的孩子,家长首先应该限定他每天看电视的时间,等到孩子到时间关闭了电视机时,他就无事可做,而且很少有孩子愿意早早睡觉,这时候,你再说:“孩子,让我给你读一段好玩的故事吧!”他一定很乐意。

  建议七:不要以为亲子共读是妈妈的事情

  目前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由妈妈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其实,阅读不仅是妈妈的事情,爸爸也应该参与进来。在亲子共读活动中,孩子也需要爸爸的引领,需要进入女性视野之外的更广阔的阅读世界。而且,爸爸也应该给孩子做出读书的表率。

  建议八:亲子共读贵在坚持

  如果我们将亲子共读看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们就会有理由坚持下来。哪怕每天只有十分钟左右,只要我们做到了,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事实上,只要我们坚持一段时间,一旦激起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小家伙就不会允许家长懈怠下来,因为他每天都在等着下面的故事呢!

  建议九:与孩子*等地聊书

  亲子共读后,大人可以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和孩子*等地聊书,从而引发孩子对阅读的思考。但是不要将这个过程变成一次次测试,那样会让孩子感觉在接受考问。聊书的过程中,要鼓励孩子大胆质疑,不要拘泥于什么标准答案,应以开放性的观点引导孩子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广泛的阅读。

  建议十:适当拓展阅读时空

  把握机会拓展阅读时空,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惯和思维品质。亲子共读不是读完一本书就完成的事情,可以将阅读活动拓宽到画画、手工、观察、讨论等更广泛的领域,读完一本书后,还可以引导孩子阅读相关系列的书籍,将几本书中的人物事件进行对比等。这些延伸拓展,都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亲子共读是让孩子爱上读书的最有效的办法。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如果你还没有和孩子共读的经历,那就请从这里开始,从这一套经典童书开始,携着孩子的手,开始愉快而温暖的亲子阅读之旅!

  中小学生建议书 5

  尊敬的老师,敬爱的同学:

  你们好!

  如今十分发达的地球,但是却有十分重大的隐患,这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胡乱排放有害液体。“对人类威胁较大的气体,世界每年的排放量达6亿多吨……”看见这一组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真是叫人吃惊何感想?从2300万年到1800万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现到现在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对于每个人从未停止过的索取,大自然都是“有求必应”的,这更滋长了人类的贪欲。

  以下是我为这个美丽的城市所提出来的建议,供你们参考!

  第一,我们要做到讲究卫生,因为那样才能够保护环境!当然就是不能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制造噪音。

  第二,我们要保护自然环境,那样万物才能共同生存在一个美好的家园。我们不但自己要做到,而且还得以自己的力量来提倡身边的人不猎杀、不使用珍稀动物和受保护的动物,关爱与保护野生动植物;植树造林,爱护我们身边的每一寸绿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树木!现在我们部分地方已经做起了这个活动项目:“分类回收

  循环再用”。

  我们不能乱丢弃废电池、废塑料等垃圾、废物;而是要将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使资源循环再生,造福人类!

  第三,我们一定要做到最重要的一个: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千万不能浪费我们的水资源!

  希望我们的城市能越来越美丽!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实用五篇(扩展6)

——中小学生防溺水实施方案实用5份

  中小学生防溺水实施方案 1

  *年来,溺水一直是造成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溺水事故的发生,给学生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伤痛和无法弥补的损失,也给学校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为切实做好我我校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发生,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和我校安全工作计划安排,决定在全校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

  一、活动主题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二、活动时间

  20xx年4月1日至10月31日。

  三、活动对象

  在校师生及家长。

  四、活动内容

  1.召开一次防溺水专题教育师生动员大会。要求师生参加,并作强调讲话,要安排学生代表作表态发言。做好动员大会设计,力争做到动员大会有效果。

  2.悬挂防溺水宣传教育安全警示横幅。在宣传教育活动期间,各校要在校园醒目处长期悬挂“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为主题的安全警示横幅。

  3.组织开展“防溺水教育”主题班会。开展一次以“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以*年来国内学生溺水死亡的典型事例进行教育,使学生情感上有触动,避免空洞说教。

  4.开展以防溺水为主题的学生演讲活动。在专题教育活动期间,利用**下的讲话等形式,每周安排一位学生作1~2分钟简短演讲,可以采取班级轮流制,讲稿以班级为单位征集,提高学生参与率。

  5.开展一次以“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温馨提示语征集防溺水宣传图画(歌曲、动画等)评比活动。活动尽可能提高学生参与面,将征集到的优秀作品通过黑板报集中展示。

  6.继续深入开展“学生安全千万家”活动,在学生节庆放假前安排教师开展一次“防溺水家访”活动。各班级要切实加强家校沟通联系,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居家安全教育和监护责任,印发《至家长一封信》、家访等形式,使此项活动家长的知晓率达到100%,增强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醒家长尽到监护责任。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尤其要开展好这项工作,保护好儿童的`生命安全。

  7.签订家校防溺水安全承诺书。安全承诺书(附件3)一式两份,学生及家长留存一份,学校存档一份。承诺书的签订率要求达到100%。

  8.在丰富学生暑期生活上,教育学生不要在无家长的培同下去河边,池塘、水库、湖边以及不明水域玩水、嬉水、游泳,预防溺亡的情况发生。

  9.在营造社会氛围上,学校要开设“防溺水”安全教育课程。通过发放《游泳和防溺水》宣传手册、张贴宣传画等形式营造全社会关心防范学生溺水工作的良好氛围。

  五、工作要求

  (一)创新方法,讲求实效

  防溺教育年年做,务必避免老生常谈。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前提下,各班要依据我校的教育优势与学校分布特点,开展防溺教育教学探索,创新教育方法,寻找新的教育内容,力争防溺教育入理入心。

  (二)突出两个重点

  1.突出重点教育对象。要将小学生、农村学生、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重点教育对象。

  2.突出重点教育时段。要将放学后、双休日、节庆假日、暑假等时段作为重点防范教育时段,特别是暑假时段较长,各学校、幼儿园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

  (三)明确“六不一会”要求

  1.不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下私自外出游泳、戏水,捕捉鱼虾、蝌蚪等;

  2.不擅自(未经家长许可)与同学结伴游泳或戏水;

  3.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或戏水;

  4.不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或戏水;

  5.不到无人监管和有禁止游泳告示的江河、溪流、山塘、水库、不明水坑边玩耍戏水;

  6.在见到有人落水而自己又无能力救护的情况下,不要惧怕逃离或者贸然下水施救,要采取呼救及报警等措施。

  7.会在下水游泳时使用救生衣、救生圈等自我防护措施,学会基本的应急自救、求助、报**法。

  (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安全监管网络

  家长是学生安全的第一监护人,学校要告知家长切实承担起对孩子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对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各班要通过家访将监护人的责任告知到位,要求其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

  (五)及时排查整治校内及校园周边水域存在的溺水隐患

  各校要在日常安全隐患排查的基础上,加大排查力度,扩大排查范围。加强学校值班人员的巡逻力度,严防学生在校期间私自下水游泳、戏水,预防和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

  (六)及时严格落实好“三个必须”

  必须在学生离校前进行一次再教育,必须对家长监护责任进行一次再告知,必须在暑假期间对学生进行一次再回访。班级设置学生安全信息员,班级学生信息员每周一次学生戏水情况汇报制度。

  中小学生防溺水实施方案 2

  夏季来临,天气渐热,五一假期将至,*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发出《关于切实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预防学生溺水工作,深入开展预防溺水主题教育,提醒家长履行监护责任,完善预防溺水工作机制,消除溺水隐患。

  为防止此类事故发生,各校要做好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地防范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确保我区中小学生、幼儿的生命安全,根据教育部、省、市、区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省、市、区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精神和区教育局转发的《马尾区学生游泳安全和防溺水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充分认识防溺水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落实防溺水工作措施,建立联防联动工作机制,切实把全区学校防溺水工作落到实处。

  二、工作目标

  各学校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对学生进行预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力度,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预防溺水专题的安全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救护能力,杜绝因学校教育不到位而发生的溺水死亡责任事故。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教育,注重实效。

  各校要结合校情开展预防溺水安全教育专题活动。通过上一堂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下讲话、主题班(队)会、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专题报告、知识问答、承诺书、倡议书、每天五分钟安全教育、给学生及家长发一条预防溺水温馨提示函等多种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溺水安全知识教育活动,切实提高每一位学生(幼儿)的.防溺水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要教育学生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监管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玩耍或游泳,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和施救方法,尤其要教育他们,在发现同伴溺水时应立即呼救,不宜盲目下水营救,避免发生更多伤亡。学校要特别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的防溺水安全教育。

  各校要对照附件3:《马尾区教育局防溺水安全工作专项检查情况记录表》和附件4《马尾区学校防溺水工作进社区、乡村联系表》重点做好防溺水相关工作。

  (二)开展“三进”活动,增强责任意识

  1、广泛开展教育行政部门干部进学校活动,着重督查工作落实情况。区教育局机关干部由局领导带队,到所挂钩的乡镇、社区(乡村)和学校对照《马尾区教育局防溺水安全工作专项检查情况记录表》(附件3)和《马尾区学校防溺水工作进社区、乡村联系表》(附件4)的内容开展防溺水安全工作督查并通报。

  2、广泛开展学校进所在社区(乡村)活动,着重联系、推动四个方面工作。各学校领导要到所服务的社区(乡村)开展走访活动,着重联系和推动社区配合落实以下工作:

  (1)社区内公共活动设施,特别是图书馆(室)、体育场所等免费向学生开放,使学生节假日、暑期有安全、健康的活动去处;

  (2)社区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暑期夏令营活动,吸引学生参加;

  (3)社区内山塘、水库、河浦、江海、公园、游泳池等水域场所树立警示标志,同时加强管理人员值班巡逻等工作,严防学生私自下水游泳、嬉戏;

  (4)社区组织加强宣传教育,把青少年暑期安全教育进一步做到家里。

  中小学生防溺水实施方案 3

  为贯彻落实各级**和县局关于做好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要求,切实加强预防学生溺水教育和管理工作,确保广大学生生命安全,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和县教育局关于做好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学校预防溺水工作各项制度,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护和防范能力;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各项措施,着力建立预防学生溺水教育和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广大学生生命安全。

  二、工作目标

  深入开展预防学生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护、自救的能力;切实做到防溺水教育全覆盖、安全标识全覆盖、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全覆盖,杜绝学生溺水责任事故的发生。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落实工作责任制。我校将学生预防溺水教育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位领导、落实到每一个年级、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具体工作责任,做到有措施、有落实。将预防溺水教育覆盖到每一位学生,做到有教育计划,有教育活动,有教育记录,有学生反馈作业。

  落实监护人责任。我校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家访、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会、签订《预防未成年人溺水法定监护责任承诺书》等措施,将防溺水提醒、引导工作覆盖到每一位学生家长,提醒家长落实家庭教育和法定监护人的责任,做到有家访宣传、有联系记录,有家长反馈承诺。

  (二)强化预防溺水安全教育

  1、我校重点抓好“十个一”的宣传教育工作,即:上一堂预防溺水专题教育课;暑假前集中开展一次安全教育;组织一次预防溺水和游泳安全知识竞赛或知识展板等宣传活动;印发一份游泳安全和预防溺水宣传册页;召开一次家长会;开展一次家长专访活动;印发一份致家长一封信;布置一篇防溺水安全教育作业;建立每周一次专题教育制度;建立每日一次安全提醒制度,课前课后进行安全提醒。

  2、重点要教育孩子做到“六不一会”: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同学)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上下学途中、节假日不到江(河)、水库、池塘等地戏水玩耍;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施救,立即寻求**帮助)。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3、召开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讲述预防溺水安全教育要点,讲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易发生溺水的危险地带、水域,发动学生自我分析应如何避免溺水现象的发生,通过自我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4、强化假期、双休日、节日的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延伸到节日、假期,做到学生放假,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不放假”。通过开展安全家访行动、让学生签订预防溺水安全承诺书等多种形式,把学校预防学生溺水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做到节日、假期学生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

  5、强化重点对象的教育。我校特别关注低年级学生、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把防溺水安全教育作为重点内容,用事故实例予以警示,使学生知晓擅自游泳、玩水的危害性。对爱好游泳、玩水的'学生开展一次全面的排查、登记,落实好教育和监管的措施,讲清擅自游泳的严重后果,让防溺水安全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

  (三)全面落实安全提醒制度

  重要部位张贴预防溺水教育宣传提示语,学校门前设立固定的预防溺水教育提示标牌,开辟预防溺水教育宣传栏、宣传橱窗,各班级办预防溺水知识黑板报,营造浓厚的校园预防溺水宣传教育氛围。

  我校坚持每天放学前进行一分钟安全提醒教育,提醒学生不私自下水。让学生时时刻刻把“防溺水安全”牢记在心。

  对重要时段和重要场所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提醒教育,杜绝管理上的盲点。学校重点做好双休日、暑假以及发放成绩单、考试结束日、返校日等重要时段的溺水事故防范工作,对上、下学经过水域较多的学生,要重点提醒,并向家长发出通知,提醒家长落实教育监管责任。

  (四)进一步落实防范工作措施

  1、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我校有效组织力量,一是对校园内水域的安全隐患开展一次全面细致的排查,做到排查一处整治一处,确保不留死角、不漏一处。校园内易发生溺水的地方必须设立防溺水警示标志(位置要醒目、数量要适中),加装防护设施;对校园内可能发生溺水事故的危险地段要安排人员开展安全巡查工作,确保学生安全。二是对学校周边、学生上下学途中的河道、水库、池塘、水坑,进行一次全面、细致排查,确保不漏任何一处水域。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报请乡**或村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治。

  2、全面开展学生安全大家访活动。活动要覆盖到每位学生家长。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会、上门家访、电话联系、签订履行责任书等多种方式,将相关法律法规、学生安全教育知识和要求送到家长手上。暑假期间开展两次以上的安全家访活动,进一步强化青少年学生法定监护人履行监护责任的意识,进一步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安全监管。要建立家长联系台账,家访活动要有记录,有反馈。

  3、建立学生校外安全防护小组制度。各个班级根据学生的居住地情况,成立校外安全防护小组,并选取其中一名学生为组长,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集中按时上、放学,相互监督、共同防止学生擅自下水行为。一旦发现有同伴私自外出游泳、戏水玩耍等不安全行为,要及时劝阻并及时向家长、班主任或学校报告,确保同伴安全。

  4、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时段的安全管理。一要加强对上下学途中安全管理,对上下学经过水域较多且年龄较小的学生,要安排家长或有关人员护送等防护措施;二要加强学生的课间管理,特别是中午时段的管理,要时刻关注学生动向,严防学生午间休息时离校游泳;三要建立请销假登记制度和家长联系制度,要求班主任切实负起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在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四要会同乡、村委会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爱心监护,组织有爱心、有热情、有能力的社会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行动,使留守儿童在节假日期间得到有效监管。

  5、完善落实学校周边协作机制。充分发挥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联*会议制度的作用,积极争取**和村、社区的支持、重视;建立暑期安全工作对接制度,在放暑假前就假期学生防溺水工作要求和各方职责与所在乡镇、村委会、社区居委会进行一次全面沟通和对接。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事故多发地和关键时段进行安全巡查,阻止学生在水域周围逗留,防止溺水事故发生。

  四、工作步骤和时间

  (一)宣传教育阶段(每年4月1日至4月30日)

  制定开展预防学生溺水教育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对学生预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力度,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预防溺水专题的安全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救护能力。切实落实各项预防学生溺水工作措施,杜绝学生溺水事故。

  (二)深化落实阶段(每年5月1日至8月31日)

  对暑假预防学生溺水教育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加强预防溺水教育宣传工作,全面开展学生安全大家访活动,确保覆盖到每位学生家长;加强与家长、村和有关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支持,组织和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安全,共同做好暑假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确保学生暑假安全。

  (三)总结巩固阶段(每年9月1日至10月30日)

  加强和巩固预防学生溺水工作效果,对工作中发现的具有普遍性、针对性的问题认真总结,进一步落实防溺水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五、有关要求

  (一)我校高度重视预防学生溺水工作,制定方案,明确责任,采取措施,把预防学生溺水工作做细、做实,确保今年(重点在4-10月份)预防学生溺水安全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二)充分认识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的长期性,积极探索并建立预防学生溺水安全教育和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预防学生溺水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措施,做到常抓不懈,确保学生安全。

  (三)我校将对辖区内学校、幼儿园、看护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督促学校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健全工作台账,确保中小学生预防溺水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整改。

  (四)要严格责任追究。对由于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和整治不及时,管理不严格,监督不到位、信息报告不及时等引发的各种安全责任事故,将严肃追究单位领导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五)认真总结预防学生溺水安全教育的做法和经验,将预防学生溺水安全教育活动方案、阶段总结于各阶段结束时报学校本部,本部将汇总上报县教育局。

  中小学生防溺水实施方案 4

  xx二中高度重视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切实采取系列措施,认真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

  一、成立专门组织,加强工作领导

  学校一把手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亲自任担任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将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放到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安排部署,同时组织精干力量成立工作小组,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有关要求。

  领导小组组长:

  成员:

  工作小组组长:

  成员:

  二、召开专题会议,精心安排布置

  学校相继召开校长办公会、校委会专题会议、有关工作人员会议、各班级班会、大班会,认真宣讲、传达上级防溺水安全工作有关要求。

  三、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分解到人

  学校遵循“分解责任、一岗双责”的.原则,制定规范的工作制度,将有关责任分解到每一位教职工,每一位学生家长。

  四、排查安全隐患,做党委**助手

  学校组织专门力量,对学校周边各种河道、水塘、胡泊进行排查,将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党委**。

  五、加强宣传教育,做到预防为主

  学校利用电子屏、校园信息*台、印发材料、制作宣传橱窗板面、主题班会等宣传“六不准”,学校还在大门口悬挂标语,印制“六不准”童谣下发到每一位学生。

  六、告知学生家长,家校携手工作

  学校多次印制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下发到每一位学生、学生家长,要求每一位学生签字,每一位学生家长在回执单上签字。要求学生及家长本人签字,不得代签。

  中小学生防溺水实施方案 5

  随着春去夏至,我县逐渐进入雨季,大雨、暴雨、雷阵雨等恶劣天气会不断出现,尤其是*年来学生溺水死亡事故频发。-次的疏忽就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给家庭带来难以弥合的伤痛。为确保夏季我校师生的安全,严防因游泳、嬉水、恶劣天气带来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旬政教【2015】10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望全体师生认真贯彻执行,并热忱希望广大学生家长积极配合实施。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春夏期间学生安全工作文件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加大整个夏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各项措施。积极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一系列活动,以不发生造**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溺水事故为目标,确保学校财产和师生生命安全。

  二、工作主题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学校学生预防溺水教育活动的开展,经研究决定,成立学校“防汛、防溺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袁新军

  副组长:范永昌

  成 员:校委会成员、各班班主任

  四、工作内容

  (一)认真学*上级文件精神,落实“六个一”教育宣传活动:

  1、各班召开一次“关爱生命、预防溺水”为主题专题教育班会、出一期防溺水为主题内容的黑板报。【由各班主任落实,须保存专题教育班会相关记载材料】

  2、组织一次预防溺水和游泳安全知识竞赛或知识宣讲活动。【团委负责落实】

  3、印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并妥善保管回执【政教处负责落实】

  4、举行一次**下讲话集中主题教育。【团委负责安排】

  5、布置一篇防溺水安全教育征文。【政教处负责落实】

  (二)重点教育学生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尤其是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向**求救。

  (三)群防群控:

  1、争取地方党委**、派出所等部门的支持,认真做好水域情况摸排工作。

  2、积极与村委会联系,在学生居住地所有危险水域 “水深危险禁止游泳”、“严禁学生擅自下溪河游泳”等警告标语设置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对已经损坏或没有设置的及时完成设置。

  3、做好夏季督查工作。全体教师在暑期一经发现学生有私自下水玩耍或游泳的情况,要提高认识,顾全大局,及时予以制止。有可能还可以与其家长联系,协力做好防范工作。

  4、加强汛期校舍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及时问题,及时修缮。

  5.加强汛期安全护导、节假日安全值班工作,并及时记载值班表。

  五、工作要求

  1、全体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提高认识,绝不存有侥幸心理,认真扎实做好各项教育宣传工作。

  2、要认真落实上课期间每一节课的点名制度,对迟到、缺*的学生及时查明原因及去向。不得随意停课和提前放学。

  3、要加强对学生的避险常识和自我保护的教育,加强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要严格信息报送制度,遇有突发事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妥善处置的同时,要及时、如实上报相关信息,不得隐瞒不报或迟报、漏报。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实用五篇(扩展7)

——中小学生复学教学方案优选【五】份

  中小学生复学教学方案 1

  为贯彻落实20xx年各级春季防火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学校防火工作,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根据《教育局20xx年春季防火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20xx年春季防火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大力开展校园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夯实消防工作基础,坚决遏制各种火灾事故发生,确保系统安全防火形势持续稳定。

  二、工作目标

  建立消防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校园消防“四个能力”建设,配足配齐消防安全设施,深入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扎实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疏散演练,努力实现零火灾事故的工作目标。

  三、实施步骤

  春季防火期从3月20日开始,到5月31日结束,按照部署发动、检查治理和总结验收三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发动阶段(3月20日至31日)。

  学校研究分析本单位的消防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制定春防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会议广泛部署动员。

  (二)检查治理阶段(4月1日至5月20日)。

  组织学校深入开展安全防火自检自查和隐患排查工作,整改自身火灾隐患,认真落实值班值宿、重点部位看护、火电源管理、消防设施管理等工作制度,全面根除火灾隐患。

  (三)总结验收阶段(5月21日至31日)。

  学校要认真总结经验,及时报告防火工作的好做法、好成果及存在的重大问题,研究建立安全防火长效机制。及时进行自查。

  四、任务要求。

  (一)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学校要充分认识安全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春季防火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工作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把责任分解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安排部署到位,检查落实到位。

  (二)全面加强大风天火灾预防工作。4月至5月,是大风和高火险天气相对集中的时段,学校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如预报有大风天气,必须做好预警,断电禁火,全力预防火灾发生。

  (三)深入开展春季消防安全自查活动。春防期间,学校要逐一排查校园消防安全隐患,突出教室、值宿室、水房等场所,以消防设备、老化线路、火源火种、老式刀闸、宿舍用电、应急照明灯等为重点,定期循环进行隐患排查,发

  现问题立即整治,暂时无法整改必须落实防控责任,确保万无一失。

  (四)强力推进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学校要切实加强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等“四个能力”建设。春防期间,要着重培养广大师生疏散逃生能力。

  (五)广泛开展春季消防大宣传大培训活动。春防期间,学校要开展二次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活动,组织二次火灾疏散逃生演练。同时通过广播、板报、标语、挂图、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学校要悬挂1-2条消防安全宣传条幅,营造消防安全氛围。

  (六)加强值班值宿和信息报告。学校要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值宿制度。学校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要快速反应,在第一时间组织扑救,全力保证师生人身安全。要在知情后第一时间上报,不得迟报、漏报、瞒报。

  中小学生复学教学方案 2

  为全面落实区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确保师生返校安全、*稳、有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初中各学年,特别是初三学年合理有序开展线下教学,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处理好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关系,防止以居家学*完全代替学校课堂教学。正式恢复课堂教学后,对线上学*质量进行诊断评估,合理安排调整线下教学进度,有序完成教学任务,确保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

  二、实施策略

  (一)成立复学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

  员:XXX

  (二)积极做好课堂教学准备

  1、做好全校师生及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排查工作。做好教职工健康信息汇总,学生健康信息汇总,后勤保卫处做好工作人员健康信息汇总。

  2、强化线下教学的人员保障。学校按照防疫工作的要求,统计不能如期到校的师生人数。对于教师不能正常按时到岗,导致教学出现缺口的情况,及时进行校内调配,重点全力保证初三教学的正常进行。

  (三)制定教学计划

  在复课前,学校组织教研组的老师相互交流研讨,制定教学计划,初步

  完成本学期线上教学内容的梳理,明确教师分工,督促教师认真备课。初三年级依据学情制定复*计划,确保初三学生有效学*。教师根据线上所授的内容,调整本学期的教学计划,重新制定教学进度,保障线上教学和复课后的教学内容不断档。

  (四)改变教学方式

  针对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衔接,教师亟待改变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学校课堂学*。

  1、整合网上授课内容。改变一贯的按步就班的教学方式,对线上已学内容进行巩固提升。对于线上教学与本学期新课进行连贯性教学,在新课之前,安排一定时间进行线上知识点的复*梳理,查漏补缺,夯实基础,让学生在知识学*链上实现无缝衔接。

  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师要关注当前疫情发展的情况,尽最大限度做到关注每位学生的学*和健康,教育教学要充满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中考在即,要重点关注初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疏解学生的学*压力,保证学生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五)做好个别辅导

  开学后教学内容既要面向全体也要考虑个体。线上学*的效果,不同学生效果各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线下辅导衔接。

  复课后对学生的线上学*成效进行摸底,目的是检查学生线上学*的状态和效果,了解学生学*的薄弱或疏漏环节,以最快速度激发起学生线下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对个性化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复*、反复练*、教师个别指导等方法,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老师与同学的帮

  助下逐步解决。

  (六)开展重点帮扶

  对不能按时返校或尚在隔离期的学生,学校将通过线上教学等方式,继续指导做好居家学*,返校后将通过专门的个别辅导,确保学生跟上教学进程。学校也将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工作,对学生复学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坚决防止因疫情影响造成新的辍学。

  (八)做好家校沟通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情况、心理健康状况对家长进行反馈,及时做好家校沟通工作,确保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调整学*状态,积极地投入到线下学*当中。

  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调整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防止或减少孩子对电子产品形成依赖;充分关注孩子的学*情况,充分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做好与老师的沟通。

  中小学生复学教学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1、根据教育的“三个面向”方针,全校教师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教育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新课程理论,并及时发现,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以教研促教改。

  3、以继续推进许市“五环渐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中心。

  二、学校教研教改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教研教改的整体思路:

  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是校本教研的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因此,要搞好教研教改,就必须立足本校,依靠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在充分学*课程改革理论的基础上,加强课堂教学的自我反思,要切实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在我们学校,我的课堂上确实发生了什么问题?我的教学行为应该怎样改变?等等)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讨论共同研究解决办法,逐步形成专题研究。我们推进“五环渐进”的教学模式,其实就是解决如何让学生的‘你要学’变成‘我要学’,师生在课堂上的主次角色的转换问题。

  四、教研教改的主要内容

  1、要重视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加强教学反思,对教学中的问题及时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等。

  3、教研组要切实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重实效,把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效率做为主要标准。

  4、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把课题研究落到实际教学中。

  5、重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研究,力争使“五环渐进”新的教学模式成为我校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的新亮点。

  6、加强对学生的科学评价体系。

  五、主要措施

  1、各教研组要根据本组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校本教研计划,并且要突出实际研究。

  2、教师本人要制定本学期校本教研计划,确定自己要自学的新课程改革书籍1——2本,分析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确定自己本学期校本教研的主要活动。

  3、学校要研究制定出我校校本教研制度,以规范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使校本教研纳入教师的考核中。

  4、确定我校许市“五环渐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骨干教师为:文科组何慧敏,理科组谭红梅。

  5、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

  (1)骨干教师每学期要上1——2次示范课。

  (2)每个学科备课小组每周上一至二节研究课。

  (3)每个教研组每月观看研究优秀课堂实录一次。

  (4)每个教师要掌握信息技术,做为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努力学*教学制作。信息技术教师要承担起随时指导的任务。

  6、大力开展五个一活动。

  (1)每位教师每堂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每月上交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

  (2)每学期上交一篇自己满意的典型案例。

  (3)每学期上好一节研究课。

  (4)每学期上交一篇高质量的论文。

  7、凡本学期参加县级以上的课改培训教师,返校后要做一次专题汇报讲座。

  8、充分利用县级及县级以上的教研活动,加强信息交流,取长补短。

  9、每月召开一次全校教师的工作会议,及时了解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0、开展全方位的学科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评价形式的研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研部门要认真总结现在学科评价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改进学科评价方案。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努力弱化评价的功能,强化改进功能,本学期的学科评价研究重点放在有针对性的个性评价研究上,尽量少用统一的评价工具对学生进行一刀切的评价。

  六、加强教研教改的分类指导

  1、对新教师的培训指导每学期不少于两次。

  2、对特别需要加强指导的教师,各教研组选派1——2名骨干教师予以从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课后延伸几个方面长期进行指导。

  3、骨干教师每学期要指导一名本组教师的课堂教学,相互听课每学期要达到5——10节。

  4、学校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主任20节,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5、指导教师每学期开学、期中、期末对帮扶教师的情况,要写出发展进步情况和存在问题的鉴定。

  七、教研活动安排

  1、时间:每月第二周和第四周的星期四为教研活动日。

  2、具体教研活动内容安排分别由文、理科两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在各教研组工作计划中进行安排。

  中小学生复学教学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学*方式,优化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学生在玩中学,找到学*历史的乐趣。

  二、课程总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对比和归纳、总结,能够叙述中国*代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的发展基本史实。

  2.通过阅读,分析,总结和交流、讨论,能够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解释中国*代化的历程,通过阅读,分析,对比,归纳,总结,交流和讨论等方法,形成基本的历史思维和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学生能具备基本的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

  4.通过本册书的学*,知道世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认识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总趋势;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解和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增强爱国意识,珍惜英雄先烈共同创造的和*中国。

  三、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史实以及当前与历史有关的社会热点以及提问问题,使其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或者能够积极地分析并思考相关的历史问题。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并放在恰当的教学环节,否则不会出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任务型教学:教师首先使学生明确主要的学*内容,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教师说明任务及任务完成形式——以小组合作,同桌相结合或个人独立完成。

  3.课堂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朗诵比赛,排演历史剧等活动使学生学*历史知识。

  4.学*史料:教师引导学生识读地图,观看影像资料,收集人物故事,参观博物馆等

  5.教授和练*:教师讲解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说出知识要点。通过当堂训练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教师通过提问、面批面改等形式掌握学情并及时调整教学。

  四、预期目标

  通过努力,争取取得区前三名的好成绩。

  中小学生复学教学方案 5

  为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在学校的扩散和蔓延,指导学校科学有序地开展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工作原则和适用范围

  (一)防控目标

  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障师生安全"为目标;确保所有进入学校人员均经过体温监测,所有具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均得到及早发现,所有病例密切接触者均得到有效的隔离和医学观察,所有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及时送医。

  (二)工作原则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控,科学应对;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系统联动,群防群控。

  (三)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全市各高等院校、中(职)小学、幼儿园(以下统称为"学校"),校外培训机构、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参照执行。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和评估结果,本导则将及时进行更新。

  二、防控要点和措施

  (一)开学前工作

  1、合理确定开学时间

  (1)省教育厅明确,全省大中小幼儿园2月16日后继续延迟开学,具体开学时间将提前一周向社会公布。学生在开学前不得提前返校,如有特殊原因需提前返校的,须报学校批准。

  (2)学校应制定完善疫情防控工作"两案八制",针对开学准备工作进行专项评估和隐患排查,研究制定返学后"一校一策"的疫情防控相关措施,逐级下沉到"一院一策""一班一策",并组织对卫生保健人员、班主任(辅导员)、保洁、门卫和食堂负责人等关键岗位的培训。

  2、建立疫情防控工作体系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领导分片包干负责制,加强对辖区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督促指导。

  (2)学校应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查督办。学校党委**(校长)为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院(系、部)、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防控工作的责任人。有多校区办学的学校,每个校区必须指定防控工作的责任人。

  (3)学校应成立疫情防控专项工作机构(防控组),由校领导亲自兼任组长,学校综合协调部门具体负责,总务、教务、后勤等各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组成,建立学校、年级(院<系、部>)、班级三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责任到班、到人,压实防控包干责任。校领导(院系领导)分年级包干、班主任(辅导员)跟踪到人,实行一对一、点对点的跟踪管理。(具体见附件1、附件2)

  (4)学校要严格值班值守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到位上班。校(园)长、**手机24小时开机畅通,时刻处于待命状态。

  (5)每日全面排查师生健康状况,逐级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对身体异常及有可疑症状者实行疫情快报制度。

  3、开学前防护知识宣教

  (1)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师生员工开展开学前线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普及教育,指导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防治工作,理解支持**、学校各项应对措施,进一步强调"五个一律""六个严禁"纪律。

  (2)加强人文关怀,引导师生员工理性认识疫情、做好科学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4、做好开学保障准备

  (1)物资保障和全面消毒

  ①学校要根据本地本校医疗条件,加强与属地工信部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联系,解决好防控疫情所必需的消毒物品、洗涤用品、口罩、红外体温测量仪、医用防护服等设备设施,做足、做好疫情防控应对准备。

  ②组织开展全面的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重点对教室、宿舍、食堂、浴室、运动场馆、图书馆、活动室、教师办公室、实验室、厕所等校舍和公共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清扫和预防性消毒(基本要求见附件3),全面改善学校环境卫生条件。全面检修和补充校园公共场所的洗手水龙头,并配备洗手液或肥皂。

  ③要在医疗机构指导下,辟出专门场地作为隔离观察区域(基本要求见附件4),完善相应的设施设备、专业人员、医疗条件、生活条件保障,主要用于隔离疑似病例、发热人员。

  (2)校园安全工作

  ①校园实行全封闭管理,原则上只保留一个出入口,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进入校园的人员及车辆须逐一进行身份核验和信息登记,落实体温检测、口罩佩戴等措施,体温未超过37、2℃的方可进入。

  ②加强留校师生员工管理,实行外出审批、请假制度,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得外出。外出返校时须核验身份、检测体温、了解去向和身体状况,发现异常应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③除留校师生工作生活必需外,校内教室、实验室、运动场馆等室内公共场所暂时关闭,室外场所仅对留校师生员工开放。

  ④组织开展开学前安全大检查,加大校园巡查和食堂、宿舍校内空置房等场所和饮用水、通勤校车等重要设施、重要部位的监管力度,及时整治排除问题隐患。

  (3)教学任务保障

  学校要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相关指导意见,立足校情,"一校一策"细化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区别毕业年级和非毕业年级,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健康和教育规律,加强分类指导,避免一刀切,努力实现"停课不停学"。

  ①"一校一策"强化居家学*指导,加强学生网上学*资源选择的指导,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利用好本地本校优质资源,认真研究明确适合线上学*的课程。对小学低年级上网学*不作统一硬性要求,其他学段学生作出限时限量的具体规定。

  ②"一校一策"做好教育教学服务,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加强思想引导、学*指导和心理辅导。对偏远乡村学校学生、留守儿童、残疾儿童、随迁子女,特别是离泉在重点疫区的学生,加强家校联系,实施精准帮扶。

  ③"一校一策"组织网上教研,发挥学校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的团队教研力量与专业引领作用,加强网上集体备课、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以及教育教学新课题研究。

  ④"一校一策"用好学*资源,合理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台、国家专用电视频道以及省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台等,指导学生居家学*。

  (4)信息化工作

  ①疫情期间,学校需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协同办公能力,通过使用线上OA系统、远程视频会议办公等方式保障校内管理和服务效率,防止交叉感染,控制疫情传播。

  ②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加强校园卫生、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后勤保卫、宣传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开学保障和疫情防控合力。

  (二)返校报到工作

  1、接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允许开学通知后,学校需向全校师生员工发放《告知书》,明确学校防控的相关要求,并提前通知返校前自查症状、自测体温,于返校前如实填写《健康状况信息登记表》(表格样式及具体安排,待确定开学时间一并通知),作为师生员工返校的参考依据。

  2、根据师生的排查结果和学校防控条件,精准安排师生分院系、分年级、分班级、分期、分批有序返校。有下列情形的,一律暂缓返校。

  (1)假期从重点疫区返泉人员,未达到隔离观察14天的,需继续居家观察(已返校的高校教职工,需继续在校隔离观察)。出现相关症状、体温高于37、2℃的,要暂缓返校(或复学、复工)。

  (2)除需达到本市规定的隔离要求外,有下列情况者,暂不适宜返校:凡出现发热、咳嗽、呕吐、乏力、咽痛、腹泻等身体症状体征者,应待症状体征消失(发热患者烧退后48小时、呕吐腹泻患者症状消失后72小时),身体痊愈后方可返校(排除感染引起的咳嗽等症状的,如过敏、哮喘等,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提供医学证明)。

  3、师生应根据家校距离,合理选择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返校,乘坐私家车返校要轻装简行,校门口下车,车辆及陪同人员不进校。不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返校。确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用品,避免与可疑人员*距离接触。

  4、学校应结合实际,实行多入口组织当批返校的师生排队(间距1米以上),依次测量体温和健康问询,对有相关症状者进行劝返,到正规医院就诊,并通知班主任(辅导员)落实专人随后跟踪管理,彻底阻断一切疫情输入渠道。询问和观察要点为:

  (1)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发热、咳嗽、乏力、呼吸不畅、腹泻、流涕、咳痰等。

  (2)其他传染病相关症状:发热、皮疹或疱疹(眼结膜、皮肤、口腔黏膜)、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咽喉痛、流涕、呼吸不畅)、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腹痛)、腮腺肿痛、黄疸、结膜充血、头痛、精神状态不佳等。

  5、对于因疫情防控原因未能按时返校上班的教职员工,参照有关精神视作上班处理,并统筹安排他人顶岗。从事饮食、饮水的从业人员应持有效健康证上岗且保持人员相对稳定,以做好学校开学的防疫准备和保障工作。

  (三)开学后工作

  1、健康教育管理

  (1)学校要将疫情防控知识以及抗击疫情精神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开学第一课,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教育、疫情防控科普教育、生命与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

  (2)充分利用课堂、讲座、板报、宣传栏、广播、网站等多种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的健康意识和能力。

  2、健康监测管理

  (1)严格落实晨午(晚)检制度。在校门以及图书室、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入口设置体温检测点,师生员工在每日(次)入校或进入密集场所前,均应接受体温检测。每日早晨、午间两次测量学生体温,寄宿生每天就寝前增加一次。

  (2)班主任(辅导员、保育员),在卫生保健人员指导下,负责学生健康全日观察巡查。如发现症状或其他异常时,应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

  (3)学校要指定专职校医或兼职保健教师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师生因病缺课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由人事部门、班主任(辅导员)分别负责追踪教职工、学生缺课缺勤原因,并做好记录,汇总上报至指定负责人。

  (4)根据学校应急预案,对出现的新冠肺炎病例及时报告、送医、消毒和隔离,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一旦发生疑似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立即上报处置,按照规定开展人员分流、消毒工作,并做好专家研判后采取严格防控措施的准备。

  3、学校活动管理

  (1)所有人员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时,须全程佩戴口罩。幼儿园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指导幼儿做好防护工作。

  (2)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压缩各类会议规模、数量和频次,暂停跑操等大型聚集性活动,开学典礼等活动以视频、广播等形式开展。原则上不安排课后服务,确有需求的由学校妥善安排。

  (3)一律不组织跨校、跨地区人员聚集性活动,一律暂缓到重点疫情防控地区参加活动。

  (4)体育课以跳绳、跳远、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等非群体性、非聚集性体育活动为主,动员师生积极参加适度的健身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5)适度控制作业量,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保证学生充足睡眠时间。通校生原则上在家上晚自*,住校生上晚自*要自觉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

  (6)学生因新冠肺炎误课,学校应对学生开展网络教学、补课,对于因病耽误考试者,应安排补考。

  4、隔离观察期间师生管理

  (1)学校要加强对隔离观察(留验)工作的管理,规范开展隔离观察(留验)对象的信息登记、核对与交接,测量体温、询问健康状况和观察症状体征等,并做好记录,掌握隔离观察对象的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按时做好解除隔离观察工作。

  (2)对居家隔离观察的重点人员,学校要组织落实专人每日询问和掌握健康状况,做好记录和信息统计汇总。

  5、师生心理健康管理

  (1)学校应制定应急心理干预方案,动态地了解与监测准备返校和已经返校学生的受疫情影响状况及心理状态,依据校情分层分类应对。要充实专兼职心理辅导人员队伍,并进行必要的培训,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

  (2)及时排模返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尽可能开通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或求助(电话、微信、邮箱、QQ等)通道,针对共性的心理困扰和个别的心理问题,开展面向学生的疫期心理宣教与支持。

  (3)针对住院、隔离观察、前两者的同宿舍、同班同学、来自于疫区的学生、原有基础性心理问题和具有易感个性基础的学生等,突出分类管理,开展心理干预。

  (4)提倡和鼓励线上辅导和咨询,疫情期间对于住院、隔离观察、前两者的同宿舍、同班同学、来自于疫区的学生等特殊对象原则上避免面询,尽可能通过电话或视频、网络*台进行心理干预。

  6、重点区域管理

  (1)卫生保健室

  ①加**生保健室消毒,落实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和隔离消毒制度,以防发生医源性感染。

  ②卫生保健室在疫情控制期间,接到师生员工发热或有疑似症状等信息,应立即上报,并迅速做好临时隔离、转诊和记录。

  (2)门岗(校门值班室)

  ①加强进出校门管理,根据需要可适当关闭部分校门或调整校门开放时段。住校学生返校报到后以及非住校学生在校期间,一般不离开校园,如需离开应向班主任(辅导员)报备,凭有效证件出入,返校时需接受体温检测。

  ②驻校服务单位应压缩人员数量,服务人员名单报备,纳入教职员工管理。

  ③临时进校来访、服务人员由对口部门提前报备,到校当日核对身份后,并进行体温检测后放行入校。在校期间,自觉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在需活动区域行动,不得在校内流动及就餐。活动结束后,立刻离开学校。

  ④安保人员须佩戴口罩,对入校人员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登记报告。无重点疫区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且体温不超过37、2℃的,方可让其进入校园。

  (3)食堂

  ①在学校食堂入口设置洗手池,醒目位置放置快速免洗手消毒液,设置进行手卫生的醒目标识。

  ②学校食堂实行分段错峰、分餐进食,以套餐形式供餐,减少人员聚集及选餐中飞沫污染食品。为就餐人员配备一次性饭盒,提倡自备饭盒,取餐前要洗手消毒,取餐时必须佩戴口罩。

  ③学生可以班级为单位,分批到食堂购餐,返回班级就餐,也可以食堂分餐配送。走读生只提供午餐,取餐回班级就餐,寄宿生回宿舍就餐。就餐要保持适当距离,不面对面就餐、交谈。

  ④食堂公共区域使用期间每日2次(上午、下午)保持开窗通风,桌椅每日2次(上午、下午)使用250mg/L—500mg/L有效氯(溴)溶液擦拭消毒。后厨按食品安全标准加强消毒、清洁频次。

  ⑤餐厨废弃物应分类管理、按规定处置,设置专用带盖垃圾桶,做到日产日清。

  ⑥食堂员工按食品安全标准加强实名晨检,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手套开展工作。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增加日常清洗频次,清洁干燥保存备用。并按照有关规定收集处置分散就餐垃圾。

  ⑦加强对集体配餐单位监管,督促落实送餐人员的健康管理和个人卫生防护。严禁采购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4)学生宿舍(教师公寓)

  ①严格实行封闭管理,进出必须实名验证并检测体温,疫情防控期间谢绝访客。一律不聚集、不串门。

  ②每日2次(上午、下午)定期对宿舍、卫生间等区域进行喷洒消毒。宿舍楼道、公共浴室等公共区域,每日夜间21:00后或使用完毕后进行喷洒消毒。

  ③向学生提供个人消毒及防护宣传品,督促学生每日进行自我消毒。及时清理垃圾,保持卫生整洁。

  ④学生宿舍应建立健康观察与报病制度,做好通风和卫生整洁,设立宿舍长负责室友健康观察与报病工作,并落实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5)校内公共场所(教室、实验室、体育场所、图书馆等)

  ①在这些场所入口醒目位置放置快速免洗手消毒液,并有醒目标识提示进入时进行手卫生。

  ②公共教室仅供教学使用,一律暂停活动、自*。

  ③公共教室、图书馆、体育馆、公共实训室等共用空间、学校行政办公窗口部门,全天保持通风状态。中央空调暂停使用。

  ④每日夜间对公共设施进行喷洒消毒。对话筒、键盘、电子教鞭、考勤机、讲台把手、校内ATM机等设备用湿巾擦拭消毒。

  (6)电梯

  ①疫情期间,原则上暂停学校电梯使用。

  ②确需使用的,可采用保鲜膜覆盖电梯按键或在电梯按键旁设置提供面巾纸。

  ③每日上、下午定期对电梯轿厢、轿门、层门等部位以及按键进行消毒,视电梯使用频次适当增加消毒次数及更换保鲜膜次数。

  (7)车辆

  ①在校车入口醒目位置放置快速免洗手消毒液,并有醒目提示,进车时先进行手卫生。

  ②学校公车当日使用完毕后,避开人群,打开门窗进行通风后,对车内进行消毒后,关闭门窗保持30分钟。

  ③驾驶员工作期间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乘坐通勤车辆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口罩。

  ④校车必须备有体温测量仪、口罩、免洗洗手消毒液、消毒剂、呕吐包和医疗废物专用袋等防护物资。

  三、防控应急处理和流程

  (一)信息报告(流程图见附件5)

  1、学校如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时,应在第一时间,向当地疾控部门及属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初次报告(内容包含发生时间、地点、人数、人员姓名、性别、住所<籍贯>、主要异常情况等)。

  2、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在2小时内报告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同级**和卫生健康等部门。

  3、处置过程中,学校应及时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属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逐级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同级**和卫生健康等部门。

  (二)处置措施

  1、学校一旦发现学生有疑似新冠肺炎发生,立即由**(校长)、校分管领导、校医等相关人员组成事件处理小组,对有症状的学生进行观察、询问、隔离,并由专用救护车送医院诊治。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和疾控部门报告情况。

  2、在上级各部门未达到前,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将病患人员隔离,并立即停止学校群聚活动,停止可能造成流行的一切活动。

  3、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在最快时间内组织人员赶赴现场,组织学校配合属地卫生健康等部门做好疫情调查、人员救治、现场实行封闭隔离消毒、善后处理等各项工作。

  4、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报告后的两小时内,将情况报告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同级**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基本确认为新冠肺炎病例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学校开展工作,并安排人员值班待命,以保证上下信息畅通。配合卫生健康等部门进行调查处置,如实提供有关材料,落实各项防控处置措施,严格控制事态的发展,并配合做好患病人员的救治工作。

  5、开展正面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师生员工不信谣、不传谣,安抚情绪,稳定校园和社会秩序。与此同时,疫情防控督查组介入督查调查,对工作失职者立即给予处分。对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疫情扩大传播事件的学校和责任人,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省人民**卫生行政部门经***卫生行政部门授权向社会发布疫情信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自行向社会发布疫情有关信息。

  7、疫情处置完成后,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秩序。对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全面整改。全面整治校园环境,特别是对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学生宿舍、食堂、厕所等场所彻底清扫消毒,经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方能复课;对患病、医学隔离观察对象的师生员工,必须在恢复健康、解除隔离,并经卫生健康等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复学、复工。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