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 (菁华3篇)

首页 / 方案 / | 方案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1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以培养学生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xx〕8号)《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和《毕节市教育局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毕教发〔2022〕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依托地域文化,结合学校特色,以确保安全为基本前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距离触摸历史、感知自然、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促进书本知识与社会经验的深度融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坚持教育为先,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系统性,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感受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和使命,增强对坚定“*”的理解与认同,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使研学旅行真正达到“以研促学”的教育目的。

  (二)实践性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展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自然、参与体验,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三)安全性原则。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确保学生安全。

  (四)公益性原则。坚持公益属性,不得存在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行为,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

  (五)规范性原则。坚持自愿原则,研学旅行要做到全程公开、透明、可监督,不得发生任何侵害学生权益的行为,不得带有宗教色彩,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六)协同性原则。研学旅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单位务必统筹协作,分工负责,改革创新,形成合力,资源共享。

  三、工作目标

  推进建立一套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研学旅行工作长效机制,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评选一批活动开展效果明显的研学旅行示范学校,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各部门参与协作、齐抓共管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

  四、主要任务

  (一)提升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实践教育和学校课程教育有机融合,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有效,建构“走下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向未来”的研学旅行课程模式,逐步建立符合县域特色、学段特点、成长规律、切合学校实际的研学实践教育课程体系。

  (二)制定研学旅行课程规划。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制定整体方案,做到有课时、有师资、有教案;把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和学生学*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春(秋)游、军训课程等统筹考虑。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安排研学旅行时间,每学年不少于2次,小学四、五、六年级每次1-3天,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每次1-5天的研学实践教育,一般在学期中安排,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寒暑假期间,鼓励中小学生参与主题明确的1-7天研学旅行冬(夏)令营,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组织7-15天赴境外研学旅行。

  (三)完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以“行天下、学天下、研天下”为主线,以家乡、祖国、世界三个层面为路径,以地方、校本、主题课程为载体,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以县(市、区)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不同层次和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县形成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研学旅行主题精品课程。

  (四)规范研学旅行实施方式。以县教育科技局和学校为主导,联合基地和研学旅行机构,将研学旅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安全教育、团队教育、科学实践的重要载体,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有效,避免“只旅不学”“只学不旅”或“研学旅脱节”现象。坚持目标导向、课程导向、实践导向和成果导向,采取旅游观光、学*考察、主题探究、亲身体验等方式,融专题研究、访问调查、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同伴互助为一体。

  (五)加强研学旅行课程和营地建设。根据研学旅行育人目标,依托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综合实践基地、科普场馆、现代农庄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主题鲜明、体验丰富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营地,打造一批融历史文化、现代工业、现代科技及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实践教育网络,为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提供菜单式服务。围绕“红色之旅”“生态之旅”“文化之旅”“科技之旅”主题,打造主题“串联式”研学线路,按照一定主题,精心筛选打造1-2条面县内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县级以上示范性综合实践或研学旅行营地3个以上。

  (六)打造研学旅行实践基地。遵循研学实践教育层次性、多样性、走研性特点,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大型公共设施、工矿企业等,探索创建“示范基地+”研学旅行教育实践基地*台,形成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多类别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广泛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提供丰富的学*资源,为学生的研学活动留下写实记录,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研学实践教育需求。

  (七)加强服务单位规范管理。县教育科技局牵头对全县研学旅行和实践教育进行归口管理,做好研学旅行服务单位的认定管理及研学基地的申报创建工作,每年3月进行申报准入。由县教育科技局牵头组织专家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向社会进行公示。准入后的服务单位提交6个左右的示范产品项目(研学旅行课程和线路),供各中小学校开展研学旅行菜单式选择,由学校与服务单位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具体组织实施。县教育科技局对服务单位的资质证照、制度建设、场馆设备、导师团队、课程体系和安全保障等进行监督检查和年终评估,实行目录管理和退出机制。

  (八)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鼓励各中小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开发、学生活动组织、研学评价探索等方面与实践基地开展合作。研学旅行营地根据需要合理配置专业人员,并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育人需要,强化工作人员培训,提升辅导学生学*体验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中小学校应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教师,专门负责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提高研学旅行在课程开发、主题确定、组织管理、后勤保障及安全管理方面的专业性。研学旅行营地须配备研学导师,研学导师必须具备教育教学、旅行组织、安全应急等专业能力。研学导师培训与认定工作由教育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实施。

  (九)完善研学旅行评价机制。县教育科技局将研学实践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完善管理服务*台。学生评价分为收获体会、团队合作、行为*惯、调查访问、探究学*等五要素。教师评价包括课程实施过程中基本品质和基本能力两方面;基本品质包括责任心、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基本能力包括活动设计与规划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等。通过自评、他评、领导评、家长评、社会机构评等,促进研学旅行质量不断提高。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学校对学生参加研学实践教育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建立*统筹、部门协作、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学校主体、家长支持的研学旅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由县教育科技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文广局、县交通局、县市场*、县*局、县金融办、县应急局和团县委等相关部门参与,共同组成县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科技局,委托有关学校或机构,指导开展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将责任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定期检查工作推进情况,加强指导督办。县级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是:

  县教育科技局:负责与各成员单位的联系沟通,制定配套文件,明确政策要求,组织召开协调工作会议;牵头审定学校、研学基地(营地)和承办方(以下简称服务单位)的课程;指导学校研学实践教育组织实施工作;组织相关职能单位对服务单位的认定和评价,开展研学导师的培训工作;牵头开展示范基地(营地)、示范学校、优秀案例、优秀文章的评选等。

  县委宣传部:配合县教科局做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指导、创建和管理工作。

  县发改局:配合县教科局做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指导和管理,协调交通部门支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

  县财政局:配合县教科局、县发改局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经费,做好经费保障工作。

  县文广局:协调文化类基地(营地)做好研学实践教育服务。根据《研学实践教育服务规范》(LB/T054—20xx),配合县教育科技局加强对服务单位的管理,确保行业诚信。协调相关旅游景区、景点对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实行门票优惠政策,提供优质研学服务。

  县交通局:负责督促有关运输企业做好学生出行交通工具的安全检查;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道路交通出行严格执行学生票价优惠政策。

  县市场*:加强对县内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的食品安全监督。

  县*局:配合县教科局做好师生安全教育工作。学校组织研学实践教育出发前,由学校所在地*部门配合学校开展安全专题教育,强化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依法查处违法接送学生的行为,对研学实践教育涉及的旅馆业由属地*部门加强安全监督。

  县应急管理局:配合文广、教育部门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

  团县委:充分发挥团委、少先队的组织优势,协助做好研学旅行;充分发挥志愿者协会、各类社团优势,协助基地(营地)做好研学实践教育优质服务。

  县金融办:负责协调保险监管部门加强与保险公司的沟通、协调,督促保险公司认真履行保险合同,维护参保师生保险权益。

  (二)强化经费保障。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经费,探索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对于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通过公路出行的严格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交通部门应根据研学实践教育需求,在能力许可范围内积极安排好运力。旅*业主管部门应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实施减免场馆、景区、景点门票政策,提升优质旅游服务。鼓励保险企业开发针对研学实践教育的个性化服务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政策。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实践教育。

  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根据成本合理确定食宿、交通、活动等费用,所需费用一般由学生家庭承担,相关费用标准、支付方式由学校负责告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学校委托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的,由被委托方直接向参加研学实践教育的学生家庭收取相关费用。学校自行组织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的,鼓励由参加研学实践教育的学生家庭通过互联网等便捷方式直接向研学实践教育承接方支付相关费用。学校教师组织研学旅行应计入教育教学工作量。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应按照一定比例配备教师,教师参与组织研学旅行所需的食宿、交通、活动等费用不得分摊到学生头上,应由学校予以报销或通过社会捐赠等形式解决,且教师参与研学实践教育的食宿、交通等条件原则上应与同行学生一致,不得搞特殊化。

  (三)强化安全管理。各中小学校组织研学旅行活动务必提前向县教育科技局报备(资料包括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申请和方案、服务提供方资质资料复印件、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和安全责任书、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保险购买凭证等),由县教育科技局告知县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取得一致许可后方可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应研究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研学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要落实好行前告知制度,组织开展研学实践教育行前应告知家长有关活动意义、安排、线路、费用、注意事项等信息。落实好各方安全责任,交通运输部门应加强对取得经营许可的车船服务提供者的监督,完善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基地周边的公路标志标识设施,并提供合格的运输企业目录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以供中小学选择;市场监管部门应按照属地原则,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涉及的住宿、餐饮等公共经营场所的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住宿的宾馆、酒店行业治安管理的指导,依法查处违法运送学生的行为,并给于交通出行帮助;金融监管部门应指导保险行业提供并优化校方责任险、旅行责任险等相关产品。

  各乡镇(街道)中心小学、初级中学和各县直(民办)中小学要在每年12月20日前,上报本单位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工作总结材料到县教育科技局基础教育股。开展学生研学实践活动的报告即时上传,报告包括研学实践活动时间、地点、体会以及相关照片、音频和视频等。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2

  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xx〕8号)和《自治区教育厅等12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桂教规范〔20xx〕9号)文件精神,为有效推进我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深化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结合本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区、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德为先、以智为本、以体为重、以美为贵、以劳为基的“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着力提高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实践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民族伟大文化,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研发育人效果显著的研学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建设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实践基地,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研学实践精品线路,建立管理规范、责任明确、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的研学实践工作机制,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研学实践发展体系。

  三、领导机构

  为有效推进中小学生全域研学实践基地建设,决定成立大新县中小学生全域研学实践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推进县域研学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协调解决研学基地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问题。规范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组织管理,制订各类相应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督促指导全县中小学校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及评价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潘孟同志兼任,副主任由黄扬飞同志担任,办公室成员如下:

  成员:xxx

  四、基地建设及内容

  (一)明仕壮族农耕文化研学基地

  1.研学活动内容

  (1)壮族民俗文化体验。参观壮乡民俗博物馆,走进壮锦织布体验馆、传统手工扎染体验馆、天琴制作学*馆、绣球工艺实践馆、壮族建筑体验馆、铜鼓文化体验馆、古法红糖体验馆、壮乡美食工艺体验馆、壮族创意空间体验馆、民族服饰制作体验馆等11个场馆,让学生在实践课堂中深入了解壮民族文化。

  (2)农耕体验。基地分为传统农耕教育和科技种植教育,以“耕读犁园、多彩生活”为主题,以农耕文化体验农村劳动生产过程,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状况,探索农业科技的发展历程,科学普及农业生产技术,从而教育和启发学生认识农村、关心农业、尊重农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健康成长。

  (3)生态养殖体验。参观小龙虾科技套养体验馆,领略稻田生态养殖模式,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可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同生长,实现在发展中保持生态*衡。

  (4)红色革命教育。以堪圩起义烈士陵园为主要阵地,带领学生瞻仰烈士陵园,倾听堪圩起义故事,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以《重走*路》为副线,带领学生重走红色道路,亲身体验革命先辈们的艰辛,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

  2.研学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最美壮乡娃娃》《我和电影有个约会》《稻作文化和一粒米的旅行》《喀斯特地貌之谜》《探访壮寨研木构》《重走*路》《来明仕认识壮家非遗人》《我爱我的祖国》《探秘赤色边关——硕龙地下长城》《对话自然——稻田里的小龙虾》《对话春天——播下一颗理想的种子》《课本外的落花生》《对话春天——探秘油菜花》《天籁之声——天琴》《壮族民俗——山歌》《非遗匠心——壮衣制作技艺》《我是建筑设计师》《古法红糖——来自前年的甜蜜》等课程。

  (2)学科态度:致敬传统文化,寻找传承力量,保护“非遗”传承民族文化

  (二)中越边境国门教育基地

  1.研学活动内容

  (1)军营体验。参观军营,体验军事训练科目,培养学生维护国家权益,保障*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参观硕龙口岸。了解口岸的概念、口岸分类、进出口岸常识、口岸物流等重要性和口岸经济对本地经济的影响。使学生深入理解国家之间和*相处,民族友好往来的重要性。

  (3)参观硕龙边境地下长城。通过展示地下指挥所、地下伤员救治医院、武器弹药库、粮食仓储、人员转移通道等历史场景(图片),使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惨烈,深刻认识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了解防空知识,增强国土意识、国防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拓展思考防空洞在和*时期的作用,如战事模拟演练场所、革命宣传教育基地、防灾应急避难场所等。

  (4)参观德天跨国瀑布景区。了解中越边境地区的民族性、特殊性、边疆性实际情况,体验中越民族文化差异,增进中华民族自豪感。参观界碑及相关边境边防设施。观赏中越835号国界碑,了解界碑知识,追溯835号界碑中越勘界定立新碑前后*代发展史。登临德天银盘山炮台,了解广西抗法名将苏元春督边英雄事迹。体验边境升旗仪式,提升中华民族自豪感。登高体验悬崖玻璃栈道,高空观澜中越边关风光,并参观游览炮台山,进行历史宣讲。进行中越边境民间*俗互动。

  2.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中越边关文化差异》《探秘璀璨神秘边境》《口岸带来发展》《我为家乡代言》《守卫边境的战士》《祖国西南边疆红旗飘》《德天十八怪寻游记》《脚步丈量边境线》《重走德天边关长征路》《登高望“越”探秘游》等课程。

  (2)学科态度:维护国家权益,保障*,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龙宫喀斯特地质地貌研学基地

  1.研学活动内容

  (1)探秘喀斯特岩溶洞穴。认识喀斯特岩溶地貌,了解喀斯特岩溶洞穴知识及喀斯特地貌的分布情况;身临其境步入岩溶洞穴,零距离观赏钟乳石的形态万千,大自然的天斧神功;探究喀斯特岩溶地貌的生命迹象和社会价值(县志记载先人居住痕迹);通过钟乳石的历史痕迹及生长情况,了解其不可再生性,提升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学*地质相关知识,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现实地质现象紧密结合。

  (2)体验南国冰雪世界。针对南北气候的差异,利用自然资源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使常年温度在零下8度。让学生了解气候分布、变化及冰雪的形成,亲自体验冰雕、雪雕的艺术之美;参与堆雪人、打雪仗、滑冰雪等互动体验。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学会综合性、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他们对气候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和审美能力。

  (3)水果基地采摘体验。带领学生到果园采摘、品尝水果,体验采摘的乐趣和丰收的喜悦。了解水果的种植和养护,亲*自然,在自己动手中感受收获,在劳作的过程中净化身心,使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

  2.研学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喀斯特岩溶地貌介绍》《地质岩层》《洞穴探秘》《冰雪的形成》《冰雕雪雕艺术》《生态保护从我做起》《我的水果乐园》等课程。

  (2)学科态度:了解南北气候差异,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生对祖国南北大好河山的认知,启发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爱国主义热情。培养爱科学、爱探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考与行为*惯。

  (四)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生物多样性研学基地

  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研学活动内容

  (1)参观科普宣教中心多功能室。参观恩城宣教中心的科学展示厅(生境视频直播、科普小视频、物种实体标本馆等)、自然教育室、科普读物室、黑叶猴生境演绎厅、自然科学大讲堂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世界和生物的多样性,通过直观的印象和感人的自然故事激发学生珍惜生命、热爱自然,增强学生保护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2)户外自然生态观察体验课堂。设置黑叶猴乐园课堂,让学生了解黑叶猴的形态特征、生活*性、饮食*惯、肢体语言等特点,对黑叶猴产生喜爱之情;同时,以生动小故事的形式穿插介绍*几年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黑叶猴的保护情况以及保护黑叶猴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价值观。设置五感课堂,充分调动人的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探寻森林秘密。通过趣味问答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探索的兴趣和动力。通过深林观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利用引导学生用自然作画以及完成自然观察笔记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自然想象力和写作能力。设置勇者之路课堂,为勇敢的挑战者量身打造喀斯特石山森林探秘之旅。通过1.2km生态教育步道体验,激发学生融入自然的兴趣和挑战自我的勇气。在登山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探索,收获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自然知识。进行森林健身活动,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和奋力前行的动力、耐力。

  (3)工作体验课堂。到恩城站动物监测点安装红外相机、到巡护路进行巡护,在安装和巡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使用望远镜、红外线照相机等对野生动植物进行观察、监测,让孩子以“保护员”的身份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4)开展户外自然观察。通过自然观察体验活动,让学生从自然中学*知识,直观认知事物的本质,产生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增强爱护自然的意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森林、物种多样性以及自然生态对人类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等知识,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培养正确的生态文明观,立志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开展昆虫知识学*,开展一系列的昆虫观察、研究活动,设计学生可参与的昆虫监测、调查项目,以寓教于乐、知行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对大自然认知,借助昆虫易观察、吸引人的特点,引导学生以认识昆虫、了解昆虫为基础,深入理解昆虫与植物、与其他野生动物的合作竞争关系。开展观鸟学*,在保护区内利用观察记录以及研究鸟类生活的方式开展观鸟活动,通过了解鸟类对生态*衡的维护作用(捕虫、传播种子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掌握与野生动物和睦相处的技巧,建立学生对科学观察、科学监测野生动物的基本认知。开展手作步道学*,以保护区山上羊肠小道、水道、兽道为基础,设计和实施手作步道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建设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从而逐渐感悟物种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感受自然魅力。

  2.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探寻多样生物,领略多彩生命》《探秘保护区自然生态,感受生命的力量》《手作步道,揭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是金山银山小卫士》《石山精灵的故事》《夜观——动物交响夜》《听,自然的声音》《我是保护员》《黑叶猴乐园》《五感课堂》《勇者之路》《观鸟》《昆虫的一生》《承上启下——昆虫在自然中的生态地位》等课程。

  (2)学科态度:通过课程学*,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积极态度及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科学的精神。

  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

  1.研学活动内容

  (1)游览黑水河。乘船游览广西大新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安*仙河景区),观测水质监测站运行的原理,读懂水质监测数值,明白大新母亲河——黑水河优良水质的重要性,认识湿地常见的植物、鸟类、鱼类以及昆虫等,探索龙碧滩瀑布以及众多岛屿形成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灵秀山水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培育中小学生爱湿地、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观念。

  (2)参观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中心。参观湿地展厅、生态体验厅、湿地教室、生态认知园,直观认识黑水河湿地生态系统,开展乐学湿地课程宣讲,让学生了解湿地动植物族谱、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湿地周边文物古迹及传统文化,激发起青少年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的热情。

  (3)学生实验。通过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中心湿地教室化学实验体验喀特地貌的形成,动手制作植物标本,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4)参观安*土司衙门。现场参观土司衙门旧址,使中小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骆越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黑水河湿地密码——湿地的功能》《徐霞“喀”游记——喀斯特湿地》《黑水河水绿家族——湿地的水生植物》《欢迎光临黑水河大酒店——湿地的鸟类》《喀斯特溶洞的秘密》《植物标本制作》《土司与湿地的故事》

  (2)学科态度:挖掘自然生态资源的`新价值,拓展青少年知识结构,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五)宝圩板价短衣壮民俗文化研学基地

  1.研学活动内容

  (1)观看民俗表演及纪录片。通过观看“短衣壮”民俗表演及《板价村民俗风情录》纪录片,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中越边境壮民族传统文化*俗。

  (2)游览板价村和观赏民族艺术画廊。游览板价村,感受淳朴的“短衣壮”族同胞浓郁的民俗风情,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更多本土文化。观赏板价村的民俗民风艺术画廊,再次领略古骆越部落壮族的历史、灿烂的风姿、独特的魅力。

  (3)学*制作五色糯米饭和集体舂糍粑。观摩、学*制作五色糯米饭和舂糍粑,让学生了解壮乡特有风味美食,学会壮族特色美食手艺,进一步认识五色糯米饭与壮族“三月三”、壮族祭祖娱神活动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地方的情趣。体会古壮人对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有效传承古壮民俗生活文化,培养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2.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我是非遗传承人》《重走*路》《传统历史文化》《骆越部族——短衣壮》等课程

  (2)学科态度:致敬传统文化,寻找传承力量,保护“非遗”传承民族文化。

  五、课时安排

  各中小学校要把研学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实践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精心设计研学实践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有效,避免出现“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初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学校可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实践时间,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一般小学四到六年级每学期安排1到2天,初中一到二年级每学期安排2到3天,高中一到二年级每学期安排3到4天。

  六、活动组织

  (一)县教育局。负责审核学校报送的活动方案(含保单信息)和应急预案,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确保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

  (二)全县中小学校

  1.选定课程。各中小学校要主动与研学实践基地做好对接工作,充分了解课程内容,结合校情、生情实际,选定研学课程内容。

  2.制订计划。各中小学校要结合研学基地课程内容,每年制定研学活动计划,每年开展研学活动不少于2次,每次安排不能多于4个教学班,各学段参加活动对象为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初中一至二年级学生、高中一至二年级学生。

  3.制订方案。各中小学校必须在研学实践活动开展前1周制订研学实践活动方案及应急预案,并上交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活动方案要明确活动目的地、主题、规模、时间、对象,确保对学生有教育意义和安全保障。

  4.选定线路。各校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出行前,须选定研学线路,校方从组织学生乘车出发至研学实践活动结束返校,均按照研学实践基地的统一要求,带队学校领导、教师和安全员(每个教学班安全员不得少于3人,可吸收少数家长作为志愿者,共同负责学生活动管理和安全保障)要全程配合基地研学导师组织学生参与教育体验各类活动,活动结束后对学生参加研学实践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

  5.出行前准备。一是确定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地点、时间、主题、规模。二是组织召开研学实践活动主题班主任会议,下发《告家长通知书》,通过家长委员会或召开家长会等向家长宣传研学实践的意义,公布研学实践活动具体方案及收费标准,征得家长同意,动员集体出行,学生自愿自费报名参加。三是向研学实践基地提供参加研学活动人员名册表(含带队教师、安全员)。

  (三)研学实践基地

  1.研学实践基地向校方提供研学实践机构资质材料、活动方案、安全应急预案、费用支出预算、研学人员名单等审批材料。

  2.根据研学活动人员名单分车分组次,每车分3至4个小组。要配备活动保障组和研学指导师(以班级为单位,每班各2人)。

  3.向校方提供人员旅游意外险单图片及名单、研学指导师证明、活动出行交通工具资料、司机驾驶资格证明。

  4.研学活动开展阶段,由研学实践基地按照原预定线路,全程组织开展各类教育体验活动。

  七、职责分工

  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安全责任、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县教育局负责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审核学校报送的活动方案(含保单信息)和应急预案。

  各中小学校负责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负责确认出行师生购买意外险,必须投保校方责任险,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与委托开展研学实践的企业或机构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方安全责任。审核研学基地研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食宿、交通、门票等收费项目。

  县文化旅游和体育*负责审核承接或组织开展研学实践的企业或机构的准入条件和服务标准,并监督相关企业按标准执行,同时推荐一些优质企业参与到研学工作中来。

  县发展和改革局(物价局)负责对研学基地研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食宿、交通、门票等收费项目的审定备案。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督促有关运输企业检查学生出行的车、船等交通工具。

  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对研学实践涉及的餐饮等公共经营场所的安全监督,依法查处运送学生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

  各研学实践基地负责研学实践过程中各个活动环节的全程组织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研学实践指导师安全培训计划》《研学实践餐饮安全管理办法》《研学实践住宿安全管理办法》《研学实践乘车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安全须知》和《研学实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

  八、经费筹措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等12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精神,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解决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经费。学校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要根据成本合理确定食宿、交通、活动等费用,学生所需费用一般由学生家庭承担,相关费用标准、支付方式等由学校负责告知学生家庭,带队教师所需费用可从学校生均经费、培训经费中开支。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实践。县文化旅游和体育*要对*投资的场馆实行免费开放,指导景区景点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实施门票优惠,提供优质旅游服务。公益性博物馆、科技馆等按有关政策规定落实减免门票,自然保护区寒暑假期间要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研学实践基地收取门票、活动费用的,价格不得高于社会旅游团队价格或学生门票的价格。县交通运输局要对研学实践公路和水路出行严格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

  九、组织保障

  (一)加强队伍建设。各中小学校要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研学实践工作,提高研学实践在课程开发、主题确定、路线选择、组织管理、后勤保障及安全管理方面的专业性。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组织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计入教学工作量。教育、文化旅游、科协等部门要对研学实践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培训,促进其专业成长。研学实践基地要根据研学实践需要增加专业人员配置,并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育人需要,强化工作人员培训,提高讲解、辅导学生、互动体验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二)强化督查评价。建立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评价机制,把组织学生参加研学实践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学校综合素质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要建立研学实践目的地评价、管理、临检制度,重点对研学实践基地的课程设置、接待数量、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等进行督查评价。要加强研学实践基地建设、线路设计、课程开发、组织管理、网站建设等专题培训,逐步提高研学实践专业化管理水*,有力推动我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工作可持续发展。学校要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参加研学实践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三)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开展研学实践示范校创建工作,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炼先进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积极创新宣传内容和形式,向家长宣传研学实践的重要意义,向学生宣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作用,为研学实践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积极探索有效形式,学*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提高研学实践工作水*,推动研学实践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3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课程改革,构建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效课程选择,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制定《临城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总体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指导,以“整体性、多元性、差异性、人文性”为开发原则,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创造性的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不断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日益鲜明。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提高课程适应性,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要实现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的目标是:具备新的课程观;学会选择;具备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能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选科指导,自行设计促进自己个性特长得到最佳发展的选课学*计划。

  2、提升教师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其专业成长无论对学生、对学校、对课程开发本身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是:教师在进行必修课教学的同时,根据自己的个性和专长承担1-2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自身的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得到提升。

  3、实现学校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学校的地理位置、文化氛围、心理环境、物理设施等都会给师生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师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也就是学校的发展,学校特色的形成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自然追求,学校特色是学生和教师发展的自然结果。

  (二)开发校本课程的策略

  1、统一共识明确职责

  全体教师必须加强学*,更新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明确学校教育共同体(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届同仁等)就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决策共同体。深刻认识校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功能、作用,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与策略,确立自身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地位、作用,提高学校整体课程建设能力。

  2、有的放矢逐步规范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有的放矢。“的”就是学生的兴趣、个性发展的需求、家长的期望、社会和社区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校在此基础上制订的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因此,学校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摸清家底,加大力度弄清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局限:例如学校教师的知识、经验与能力、教辅人员的特点状况;学生的知识水*,各种课程材料和设备及其相应资金的实际状况;课程计划的弹性空间、社区潜在资源、学校特色以及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及社区人士的认识水*和可能反应等。

  3、注重实效,多元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要调整课程的内容,使各种有价值的知识都进入课程,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校本课程比例。打破学科本位课程结构,加强人文课程、综合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崭新的教学方式,拓展视野,多元化开发校本课程。

  (三)开发校本课程应遵循的原则

  1、课程目标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作为一个整体,都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目标。课程设置要注重课程目标整体性原则。各类型、各科目课程在各素质的教育中,虽有侧重不同、层次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不可能把某一类型、某一科目课程的教育,归划在某一单一素质的教育内。如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方面,探究型课程起着事实上的前沿阵地的作用,但基础型、拓展型课程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占课程总课时量相当大部分的基础型课程,理应是素质教育核心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从课程目标来说,各类型、各科目课程,在统一目标下,在不同层次要求、侧重上功能互补递进、合力形成一个整体;从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来说,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作为课程来说,都是21世纪学生自身发展必不可缺少的必修课程,它们在课程体系中,有机地组成整体。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从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整体性原则考虑,针对学校学生特点,构建课程体系与配置课程科目。

  2、课程结构多元性原则

  学生素质教育的多元性,决定课程结构的多元性。课程设置要注重课程结构多元性原则。围绕着素质教育目标,为学生基础学力奠基的基础型、侧重于提高学生某些方面素质与更好地发展个性特长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有的单科性质的;有的综合文科、综合理科性质的;有的是大综合科性质的;各类科目的设置呈现多元性。围绕着素质教育目标,课程教育类型也呈多元性,课程设置中,有的科目指定为学生必学、有的科目组合在各个课程模块中,形成各个领域、各个模块,领域内的科目,学生必须学,但学什么,学生可自主选择;有的科目规定学生必学,但在一定时段内,什么时间学,学生可自主选择;有的课程可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或不学。环绕着素质教育目标,课程模式也呈多元性,有的科目注重全体学生共同教学要求的基础学力;有的科目注重知识能力的拓展,为兴趣、个性特长的发展奠定基础;有的科目注重于学生自主学*,探索,研究,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提供展现的舞台。有的科目教学以课堂教学型为主;有的科目是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注重学生体验、考察、实施开放型教学为主;有的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有的是非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要求、内容、方式、地点、对象、成果形式都由学生自主选择。环绕素质教育目标课程教育周期也呈多元性;有长周期覆盖整个中学阶段的,有短周期以一学年、一学期为周期的,有不满一学期的微型课程,有专题讲座型、不定期型(研究型课程)等。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从课程结构多元性的原则考虑,充分发挥各种类型、模式、周期的课程不同的功能,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与配置课程科目。

  3、课程教学差异性原则

  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发展出发。为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创造相对宽松而有效益的发展条件。课程设置要注重课程教学差异性原则,要承认并允许学生在中学阶段学*基础与能力、潜质发展的差异性。在基础型课程中,也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同一科目课程有不同层次教学内容与要求;在拓展型、探究型或研究型课程中,更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科目,或在同一领域、模块课程科目中,有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要求。要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对学*的自主选择,尊重学生对自己所需要学*的课程、学*课程的进程与要求的选择权利。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从课程教学差异性原则考虑,认真落实为学生的选择学*创设良好的条件。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与配置课程科目。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

  学校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通过如下三种途经开发校本课程:

  一是课程改造。课程改造是指针对与原有课程准备对象不同的群体进行的修改,或者根据对课程内容、结构安排等的不同理解而进行的调整。一是对原来开设的活动课和选修课进行整理和改造,淘汰已过时的课程,保留并完善具有生命力的课程;二是对国外引进课程的本土化改造,如《剑桥英语》等。进行课程改造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即目的、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学*经验和学*资料。教师应该对上述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增加、删减和改变顺序与重点等方式对指令性课程、引进课程等加以修改,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班级的具体情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是课程选择即“拿来”。就是把在社会上极具市场吸引力、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的校外课程有所选择的“拿来”,为我所用。如《新概念英语》、《游戏编程》、《古文诵读》等等。当然,这种“拿来”必须是教师在实践中精心组织、分步实施的理性决策。

  三是自主研发。即把当地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校本课程资源优势,以我为主,研发新的校本课程。如突出学校特点的“特色课程”、地方性专题课程《临城名人故事》、《临城风景名胜》、《临城地质》、《临城物种》等等。

  三、校本课程体系框架

  2003年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出台,为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我校将要研发的校本课程归纳为五个大的系列:

  一是学科知识拓展系列:如对联赏析、新闻写作与欣赏、生活中的化学等;

  二是学科知识深化系列:生物、数学、化学、物理、信息技术奥赛辅导课、创新大赛辅导课等;

  三是综合实践活动系列:如社会调查与研究、数学问题研究、物理问题研究、化学问题研究、远足、访问、参观考察、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夏令营等。

  四是德育系列:如**下讲话、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团课、党课、理想教育、传统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

  五是音体美武术等特色教育系列:如练声课、钢琴课、篮球课、排球课、素描课、工艺课等。

  学校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开发校本课程,使校本课程达到100-120门,建成学校校本课程超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

  四、校本课程的课程类型

  我们将“三板块”课程(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整合为基础性课程和校本课程两类课程。

  基础性课程即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学科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现状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将以深化拓展型课程、实践探究型课程、学生个性化课程为体系构建。

  1、深化拓展型课程

  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上的扩展和潜在能力的发展,着重培养为学生终身学*打基础的发展性学力,兼顾学生例行性学力培养。学生可以分领域限定选学的课程,内容与要求有弹性、可变动,不重知识量,而重独立的自学能力和学**惯与方法的培养。其发展的领域有相同性,而层次与内容可有相对的差异性,对个性特长的培养具有从启发到初步发展的功能。

  2、实践探究型课程

  着重培养学生在实践和研究基础上创造性学力,包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特长等,要求重视对学生合作学*、综合运用、选择组合等能力的培养。课程的领域可不同,层次也可不同,符合不同学段学生和学生群体内差异性的学*心理,是学生可以分类分层自主选学的课程。探究型课程内容,一般有相对明确的结论,重在研究过程。本类课程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案例调查、专题讨论、课题研究等项目。

  3、学生个性化课程

  学生个性化课程,即以学生个体为本位的课程,是指依据学生个体知识水*,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和发展倾向,由学生在教师参与下为自己设计的课程。个体课程表现为个人学*计划、自我发展设计等有关自我学*目标达成、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计划、安排系统与活动过程。

  学生各有其不同的发展取向和成长路径,他应该拥有自己的不同于“他者”的课程——学*者自己的课程。个体课程侧重于关注学*个体的学*需要与发展特质,推动学生构建自己的学*方式,寻求适合于自己发展的途径。

  五、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

  1、编写模式

  “在编写中学会编写”,采用“动态的开发模式”。也就是说,“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相互多次循环,不断修正,直到满意为止。具体操作上,可以先确定目标,再编写内容、制定方法和评价,也可以从内容到目标、方法和评价。整个过程要考虑到“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内容,甚至要考虑课怎么上、课型是什么、适应的对象是谁、开展的学生活动是什么等。做到“在编中学,学中编,动态开发,逐步完善”。

  2、教材定位

  主要为了激发兴趣、拓宽视野,体现乡土气息,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思考性、创造性相结合。编写时,可以以一科为主,吸收相关学科教师参与,开展跨学科研究。

  3、资料搜集

  大量收集和占有资料,是编写的校本课程教材基础和关键。资料搜集可以进图书馆,查阅地方志,也可以上网查阅,或请教于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士。

  4、编写原则

  编的过程就是“抄添裁”的过程,当然要“添”,要提炼加工,深入浅出。行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具体地说,还要牵涉字体、字号、颜色配比、图文排版等比较专业的问题。我们可以把以下几点作为编写校本教材的基本原则:一是强调校本特色,突出乡土气息,拉*学生与社会的心理距离。二是图文并茂,语言亲切,具有良好的可读性。三是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思考性、创造性有机结合。四是留给学生思考、质问和探究的空间。五是去除过于**化的表述,拓宽知识的宽度,强调了编者对读者需求的回应。六是编排要有意识地留下一些思考题,并且指出解决问题大致方向,强调作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5、课程标准:

  成书后,要有配套的课程说明或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内容范围、教学方法、评价手段、实验要求或拟开展的活动、参考资料或资料索引等)。

  6、设计要求:

  每本教材一般要求设计成8-10个专题,每个专题一般要求设计成1个课时,每个专题一般要求编写成2000-3000字,每个专题一般应包括正文、问题与思考、活动与探讨、积累与应用、推荐与建议等项目设计。每本教材总字数控制在16000-30000万字左右。

  7、教材编审: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教材审定委员会,对教材进行审定。

  8、编排印刷:

  由教务处组织,学校与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者签订印刷协议,由学校选定印刷厂,由印刷厂根据学校需求总数排版印刷。

  六、校本课程的实施

  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任务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加强学*,更新观念。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加强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成果指导课程改革实践。加强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养,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提高。要积极探索,富有创造性地同时又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以确保我校校本课程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扎实的成效。

  1、建立组织,分工负责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主任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委员会和由专家、校长、教师代表、家长、社区代表组成的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工作,制定管理条例和办法,教务处负责落实具体计划和管理工作。

  校长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第一决策者、第一责任人,将按照国家的教育政策,为全校学生的最好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做出课程规划及其他决定。

  教师将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或其他课程文件,在自己的专业活动范围内,从专业发展的高度,关注教育对象的需要,做出相关课程设计及其他决定,适时拿出《课程纲要》。

  学生也将确立正确的课程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正确选择自己的学*方式,选择课程甚至老师,学会规划自己个人的学*方案。

  学校将创造条件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课程事务,如了解课程、评价课程以及为修正课程提出建议;同时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实施,如提供信息、协调资源等。

  2、科学安排,规范实施

  年级组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学生课程需求汇总发给教师,供教师参考。教师在学期结束前,申报下学期校本课程科目,填写课程申报表,撰写课程简介然后上交年级组,由年级组报教务处将审批后的课程申报表汇总成《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并下发给各年级组,年级组下发学生,供学生选择;学生据此填写参加课程的《申请表》交年级组并上报教务处,年级组、教务处根据学生的选择人数(一般一个班不少于20人,方能开课)制定《课程安排表》;年级组根据《课程安排表》组织教学。

  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门课(或专题)一学期一般安排8—10个学时,个别系统性强的专题,可以申请两个学段连接。

  校本课程授课的时间和地点:校本课程一般安排在下午第七、八节课进行;有些校本课程可以安排在双休日和节假日进行。校本课程一般在校内进行;有些校本课程在有安全预案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在校外进行。

  校本课程的选课和授课:

  课程的开设打乱班级,学生自由选课;有些课程是同年级跨班选修,有些课程是跨年级选修。每位教师要切实做好校本课程的选题、开课工作,每个学期每门课(或课题)分课时教案不能少于8—10个。

  3、建立培训、奖励机制,保障师资

  校本课程门类较多,我校学生人数多,有许多课程和相关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都有很大不同。因此,教师培训学*是课改工作成败的关键。

  首先要利用省内外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基地,把教师送出去培训学*;其次要把专家、课改先进学校请进校门进行大面积教师培训提高;再次要组织校内教师间相互探索、相互学*、交流经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程改革之中,要增强课改意识,转变课程观念,树立创新精神,有能力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课题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要写出期末和学年结束教学情况总结,并提出改进和完善意见。

  学校要定期召开校本课程专题研究,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教学规律,撰写论文,以推动校本课程的不断深化。

  学校要建立校本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业务档案,教师要认真填写校本课程申请,设计教学计划,提供教案、研究成果等资料,记入业务档案;要通过资料检查、讲课比赛、评教评学、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教师的授课运行情况;要对担任校本课程教学的工作量计算上采用等于或大于必修课的方法,体现在奖金或学期兑现中;要实行校本课程教学成果申报奖励制度,对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中成果突出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4、建立评价机制

  新课程已赋予校本课程以全新的涵义。因此,学校必须突破传统课程观念,充分估计校本课程实施中场地、设施、师资等的实际要求,课程表设定的困难,统筹兼顾,加大投入以确保校本课程健康实施。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在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主持下从师、生两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进行:

  ①学生选择该课程的人数;

  ②学生实际课程授受的效果;

  ③学生家长的反映;

  ④学校领导、教师有关专家人士的评价;

  ⑤各种类型、多种途径问卷调查的结果。

  (2)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学生学*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②学生在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③学生小组评议和任课教师评价;

  ④学生家长的反映;

  ⑤学*的成果(将采用随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连续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采用书面测验、判定等级或书写评语等多种评价形式,主要以学生档案袋综合展示。

  5、加强管理,调控运行,落实奖励。

  校本课程要保证质量,充分发挥其功能,就要像必修课一样有明确的要求和授课计划,并严格管理,做到操作过程的规范,上课过程的调控,最后结果的考核,成绩成果的奖励。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取校领导、教务处、学科组、年级组随堂听课,抽查教案与作业,组织公开课,召开师生、家长座谈会,填报学情调查表等了解教*行的动态。期末和学年结束时,要求教师认真总结写出论文,学校择优交流,装订成册。

  对教师在工作量计算上适当倾斜,对学生实行学分制管理,规定学生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标准为毕业标准,否则为肄业(规定最高学分标准,超过者可提前毕业)。建立奖励学分制,为学生学*优秀者的评价依据。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 (菁华3篇)(扩展1)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 (菁华3篇)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1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以培养学生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xx〕8号)《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和《毕节市教育局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毕教发〔2022〕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依托地域文化,结合学校特色,以确保安全为基本前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距离触摸历史、感知自然、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促进书本知识与社会经验的深度融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坚持教育为先,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系统性,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感受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和使命,增强对坚定“*”的理解与认同,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使研学旅行真正达到“以研促学”的教育目的。

  (二)实践性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展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自然、参与体验,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三)安全性原则。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确保学生安全。

  (四)公益性原则。坚持公益属性,不得存在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行为,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

  (五)规范性原则。坚持自愿原则,研学旅行要做到全程公开、透明、可监督,不得发生任何侵害学生权益的行为,不得带有宗教色彩,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六)协同性原则。研学旅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单位务必统筹协作,分工负责,改革创新,形成合力,资源共享。

  三、工作目标

  推进建立一套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研学旅行工作长效机制,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评选一批活动开展效果明显的研学旅行示范学校,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各部门参与协作、齐抓共管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

  四、主要任务

  (一)提升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实践教育和学校课程教育有机融合,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有效,建构“走下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向未来”的研学旅行课程模式,逐步建立符合县域特色、学段特点、成长规律、切合学校实际的研学实践教育课程体系。

  (二)制定研学旅行课程规划。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制定整体方案,做到有课时、有师资、有教案;把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和学生学*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春(秋)游、军训课程等统筹考虑。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安排研学旅行时间,每学年不少于2次,小学四、五、六年级每次1-3天,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每次1-5天的研学实践教育,一般在学期中安排,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寒暑假期间,鼓励中小学生参与主题明确的1-7天研学旅行冬(夏)令营,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组织7-15天赴境外研学旅行。

  (三)完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以“行天下、学天下、研天下”为主线,以家乡、祖国、世界三个层面为路径,以地方、校本、主题课程为载体,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以县(市、区)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不同层次和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县形成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研学旅行主题精品课程。

  (四)规范研学旅行实施方式。以县教育科技局和学校为主导,联合基地和研学旅行机构,将研学旅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安全教育、团队教育、科学实践的重要载体,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有效,避免“只旅不学”“只学不旅”或“研学旅脱节”现象。坚持目标导向、课程导向、实践导向和成果导向,采取旅游观光、学*考察、主题探究、亲身体验等方式,融专题研究、访问调查、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同伴互助为一体。

  (五)加强研学旅行课程和营地建设。根据研学旅行育人目标,依托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综合实践基地、科普场馆、现代农庄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主题鲜明、体验丰富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营地,打造一批融历史文化、现代工业、现代科技及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实践教育网络,为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提供菜单式服务。围绕“红色之旅”“生态之旅”“文化之旅”“科技之旅”主题,打造主题“串联式”研学线路,按照一定主题,精心筛选打造1-2条面县内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县级以上示范性综合实践或研学旅行营地3个以上。

  (六)打造研学旅行实践基地。遵循研学实践教育层次性、多样性、走研性特点,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大型公共设施、工矿企业等,探索创建“示范基地+”研学旅行教育实践基地*台,形成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多类别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广泛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提供丰富的学*资源,为学生的研学活动留下写实记录,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研学实践教育需求。

  (七)加强服务单位规范管理。县教育科技局牵头对全县研学旅行和实践教育进行归口管理,做好研学旅行服务单位的认定管理及研学基地的申报创建工作,每年3月进行申报准入。由县教育科技局牵头组织专家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向社会进行公示。准入后的服务单位提交6个左右的示范产品项目(研学旅行课程和线路),供各中小学校开展研学旅行菜单式选择,由学校与服务单位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具体组织实施。县教育科技局对服务单位的资质证照、制度建设、场馆设备、导师团队、课程体系和安全保障等进行监督检查和年终评估,实行目录管理和退出机制。

  (八)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鼓励各中小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开发、学生活动组织、研学评价探索等方面与实践基地开展合作。研学旅行营地根据需要合理配置专业人员,并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育人需要,强化工作人员培训,提升辅导学生学*体验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中小学校应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教师,专门负责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提高研学旅行在课程开发、主题确定、组织管理、后勤保障及安全管理方面的专业性。研学旅行营地须配备研学导师,研学导师必须具备教育教学、旅行组织、安全应急等专业能力。研学导师培训与认定工作由教育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实施。

  (九)完善研学旅行评价机制。县教育科技局将研学实践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完善管理服务*台。学生评价分为收获体会、团队合作、行为*惯、调查访问、探究学*等五要素。教师评价包括课程实施过程中基本品质和基本能力两方面;基本品质包括责任心、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基本能力包括活动设计与规划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等。通过自评、他评、领导评、家长评、社会机构评等,促进研学旅行质量不断提高。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学校对学生参加研学实践教育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建立*统筹、部门协作、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学校主体、家长支持的研学旅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由县教育科技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文广局、县交通局、县市场*、县*局、县金融办、县应急局和团县委等相关部门参与,共同组成县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科技局,委托有关学校或机构,指导开展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将责任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定期检查工作推进情况,加强指导督办。县级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是:

  县教育科技局:负责与各成员单位的联系沟通,制定配套文件,明确政策要求,组织召开协调工作会议;牵头审定学校、研学基地(营地)和承办方(以下简称服务单位)的课程;指导学校研学实践教育组织实施工作;组织相关职能单位对服务单位的认定和评价,开展研学导师的培训工作;牵头开展示范基地(营地)、示范学校、优秀案例、优秀文章的评选等。

  县委宣传部:配合县教科局做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指导、创建和管理工作。

  县发改局:配合县教科局做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指导和管理,协调交通部门支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

  县财政局:配合县教科局、县发改局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经费,做好经费保障工作。

  县文广局:协调文化类基地(营地)做好研学实践教育服务。根据《研学实践教育服务规范》(LB/T054—20xx),配合县教育科技局加强对服务单位的管理,确保行业诚信。协调相关旅游景区、景点对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实行门票优惠政策,提供优质研学服务。

  县交通局:负责督促有关运输企业做好学生出行交通工具的安全检查;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道路交通出行严格执行学生票价优惠政策。

  县市场*:加强对县内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的食品安全监督。

  县*局:配合县教科局做好师生安全教育工作。学校组织研学实践教育出发前,由学校所在地*部门配合学校开展安全专题教育,强化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依法查处违法接送学生的行为,对研学实践教育涉及的旅馆业由属地*部门加强安全监督。

  县应急管理局:配合文广、教育部门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

  团县委:充分发挥团委、少先队的组织优势,协助做好研学旅行;充分发挥志愿者协会、各类社团优势,协助基地(营地)做好研学实践教育优质服务。

  县金融办:负责协调保险监管部门加强与保险公司的沟通、协调,督促保险公司认真履行保险合同,维护参保师生保险权益。

  (二)强化经费保障。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经费,探索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对于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通过公路出行的严格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交通部门应根据研学实践教育需求,在能力许可范围内积极安排好运力。旅*业主管部门应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实施减免场馆、景区、景点门票政策,提升优质旅游服务。鼓励保险企业开发针对研学实践教育的个性化服务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政策。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实践教育。

  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根据成本合理确定食宿、交通、活动等费用,所需费用一般由学生家庭承担,相关费用标准、支付方式由学校负责告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学校委托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的,由被委托方直接向参加研学实践教育的学生家庭收取相关费用。学校自行组织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的,鼓励由参加研学实践教育的学生家庭通过互联网等便捷方式直接向研学实践教育承接方支付相关费用。学校教师组织研学旅行应计入教育教学工作量。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应按照一定比例配备教师,教师参与组织研学旅行所需的食宿、交通、活动等费用不得分摊到学生头上,应由学校予以报销或通过社会捐赠等形式解决,且教师参与研学实践教育的食宿、交通等条件原则上应与同行学生一致,不得搞特殊化。

  (三)强化安全管理。各中小学校组织研学旅行活动务必提前向县教育科技局报备(资料包括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申请和方案、服务提供方资质资料复印件、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和安全责任书、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保险购买凭证等),由县教育科技局告知县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取得一致许可后方可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应研究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研学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要落实好行前告知制度,组织开展研学实践教育行前应告知家长有关活动意义、安排、线路、费用、注意事项等信息。落实好各方安全责任,交通运输部门应加强对取得经营许可的车船服务提供者的监督,完善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基地周边的公路标志标识设施,并提供合格的运输企业目录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以供中小学选择;市场监管部门应按照属地原则,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涉及的住宿、餐饮等公共经营场所的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住宿的宾馆、酒店行业治安管理的指导,依法查处违法运送学生的行为,并给于交通出行帮助;金融监管部门应指导保险行业提供并优化校方责任险、旅行责任险等相关产品。

  各乡镇(街道)中心小学、初级中学和各县直(民办)中小学要在每年12月20日前,上报本单位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工作总结材料到县教育科技局基础教育股。开展学生研学实践活动的报告即时上传,报告包括研学实践活动时间、地点、体会以及相关照片、音频和视频等。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2

  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xx〕8号)和《自治区教育厅等12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桂教规范〔20xx〕9号)文件精神,为有效推进我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深化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结合本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区、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德为先、以智为本、以体为重、以美为贵、以劳为基的“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着力提高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实践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民族伟大文化,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研发育人效果显著的研学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建设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实践基地,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研学实践精品线路,建立管理规范、责任明确、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的研学实践工作机制,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研学实践发展体系。

  三、领导机构

  为有效推进中小学生全域研学实践基地建设,决定成立大新县中小学生全域研学实践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推进县域研学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协调解决研学基地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问题。规范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组织管理,制订各类相应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督促指导全县中小学校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及评价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潘孟同志兼任,副主任由黄扬飞同志担任,办公室成员如下:

  成员:xxx

  四、基地建设及内容

  (一)明仕壮族农耕文化研学基地

  1.研学活动内容

  (1)壮族民俗文化体验。参观壮乡民俗博物馆,走进壮锦织布体验馆、传统手工扎染体验馆、天琴制作学*馆、绣球工艺实践馆、壮族建筑体验馆、铜鼓文化体验馆、古法红糖体验馆、壮乡美食工艺体验馆、壮族创意空间体验馆、民族服饰制作体验馆等11个场馆,让学生在实践课堂中深入了解壮民族文化。

  (2)农耕体验。基地分为传统农耕教育和科技种植教育,以“耕读犁园、多彩生活”为主题,以农耕文化体验农村劳动生产过程,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状况,探索农业科技的发展历程,科学普及农业生产技术,从而教育和启发学生认识农村、关心农业、尊重农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健康成长。

  (3)生态养殖体验。参观小龙虾科技套养体验馆,领略稻田生态养殖模式,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可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同生长,实现在发展中保持生态*衡。

  (4)红色革命教育。以堪圩起义烈士陵园为主要阵地,带领学生瞻仰烈士陵园,倾听堪圩起义故事,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以《重走*路》为副线,带领学生重走红色道路,亲身体验革命先辈们的艰辛,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

  2.研学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最美壮乡娃娃》《我和电影有个约会》《稻作文化和一粒米的旅行》《喀斯特地貌之谜》《探访壮寨研木构》《重走*路》《来明仕认识壮家非遗人》《我爱我的祖国》《探秘赤色边关——硕龙地下长城》《对话自然——稻田里的小龙虾》《对话春天——播下一颗理想的种子》《课本外的落花生》《对话春天——探秘油菜花》《天籁之声——天琴》《壮族民俗——山歌》《非遗匠心——壮衣制作技艺》《我是建筑设计师》《古法红糖——来自前年的甜蜜》等课程。

  (2)学科态度:致敬传统文化,寻找传承力量,保护“非遗”传承民族文化

  (二)中越边境国门教育基地

  1.研学活动内容

  (1)军营体验。参观军营,体验军事训练科目,培养学生维护国家权益,保障*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参观硕龙口岸。了解口岸的概念、口岸分类、进出口岸常识、口岸物流等重要性和口岸经济对本地经济的影响。使学生深入理解国家之间和*相处,民族友好往来的重要性。

  (3)参观硕龙边境地下长城。通过展示地下指挥所、地下伤员救治医院、武器弹药库、粮食仓储、人员转移通道等历史场景(图片),使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惨烈,深刻认识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了解防空知识,增强国土意识、国防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拓展思考防空洞在和*时期的作用,如战事模拟演练场所、革命宣传教育基地、防灾应急避难场所等。

  (4)参观德天跨国瀑布景区。了解中越边境地区的民族性、特殊性、边疆性实际情况,体验中越民族文化差异,增进中华民族自豪感。参观界碑及相关边境边防设施。观赏中越835号国界碑,了解界碑知识,追溯835号界碑中越勘界定立新碑前后*代发展史。登临德天银盘山炮台,了解广西抗法名将苏元春督边英雄事迹。体验边境升旗仪式,提升中华民族自豪感。登高体验悬崖玻璃栈道,高空观澜中越边关风光,并参观游览炮台山,进行历史宣讲。进行中越边境民间*俗互动。

  2.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中越边关文化差异》《探秘璀璨神秘边境》《口岸带来发展》《我为家乡代言》《守卫边境的战士》《祖国西南边疆红旗飘》《德天十八怪寻游记》《脚步丈量边境线》《重走德天边关长征路》《登高望“越”探秘游》等课程。

  (2)学科态度:维护国家权益,保障*,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龙宫喀斯特地质地貌研学基地

  1.研学活动内容

  (1)探秘喀斯特岩溶洞穴。认识喀斯特岩溶地貌,了解喀斯特岩溶洞穴知识及喀斯特地貌的分布情况;身临其境步入岩溶洞穴,零距离观赏钟乳石的形态万千,大自然的天斧神功;探究喀斯特岩溶地貌的生命迹象和社会价值(县志记载先人居住痕迹);通过钟乳石的历史痕迹及生长情况,了解其不可再生性,提升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学*地质相关知识,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现实地质现象紧密结合。

  (2)体验南国冰雪世界。针对南北气候的差异,利用自然资源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使常年温度在零下8度。让学生了解气候分布、变化及冰雪的形成,亲自体验冰雕、雪雕的艺术之美;参与堆雪人、打雪仗、滑冰雪等互动体验。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学会综合性、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他们对气候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和审美能力。

  (3)水果基地采摘体验。带领学生到果园采摘、品尝水果,体验采摘的乐趣和丰收的喜悦。了解水果的种植和养护,亲*自然,在自己动手中感受收获,在劳作的过程中净化身心,使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

  2.研学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喀斯特岩溶地貌介绍》《地质岩层》《洞穴探秘》《冰雪的形成》《冰雕雪雕艺术》《生态保护从我做起》《我的水果乐园》等课程。

  (2)学科态度:了解南北气候差异,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生对祖国南北大好河山的认知,启发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爱国主义热情。培养爱科学、爱探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考与行为*惯。

  (四)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生物多样性研学基地

  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研学活动内容

  (1)参观科普宣教中心多功能室。参观恩城宣教中心的科学展示厅(生境视频直播、科普小视频、物种实体标本馆等)、自然教育室、科普读物室、黑叶猴生境演绎厅、自然科学大讲堂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世界和生物的多样性,通过直观的印象和感人的自然故事激发学生珍惜生命、热爱自然,增强学生保护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2)户外自然生态观察体验课堂。设置黑叶猴乐园课堂,让学生了解黑叶猴的形态特征、生活*性、饮食*惯、肢体语言等特点,对黑叶猴产生喜爱之情;同时,以生动小故事的形式穿插介绍*几年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黑叶猴的保护情况以及保护黑叶猴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价值观。设置五感课堂,充分调动人的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探寻森林秘密。通过趣味问答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探索的兴趣和动力。通过深林观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利用引导学生用自然作画以及完成自然观察笔记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自然想象力和写作能力。设置勇者之路课堂,为勇敢的挑战者量身打造喀斯特石山森林探秘之旅。通过1.2km生态教育步道体验,激发学生融入自然的兴趣和挑战自我的勇气。在登山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探索,收获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自然知识。进行森林健身活动,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和奋力前行的动力、耐力。

  (3)工作体验课堂。到恩城站动物监测点安装红外相机、到巡护路进行巡护,在安装和巡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使用望远镜、红外线照相机等对野生动植物进行观察、监测,让孩子以“保护员”的身份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4)开展户外自然观察。通过自然观察体验活动,让学生从自然中学*知识,直观认知事物的本质,产生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增强爱护自然的意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森林、物种多样性以及自然生态对人类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等知识,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培养正确的生态文明观,立志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开展昆虫知识学*,开展一系列的昆虫观察、研究活动,设计学生可参与的昆虫监测、调查项目,以寓教于乐、知行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对大自然认知,借助昆虫易观察、吸引人的特点,引导学生以认识昆虫、了解昆虫为基础,深入理解昆虫与植物、与其他野生动物的合作竞争关系。开展观鸟学*,在保护区内利用观察记录以及研究鸟类生活的方式开展观鸟活动,通过了解鸟类对生态*衡的维护作用(捕虫、传播种子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掌握与野生动物和睦相处的技巧,建立学生对科学观察、科学监测野生动物的基本认知。开展手作步道学*,以保护区山上羊肠小道、水道、兽道为基础,设计和实施手作步道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建设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从而逐渐感悟物种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感受自然魅力。

  2.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探寻多样生物,领略多彩生命》《探秘保护区自然生态,感受生命的力量》《手作步道,揭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是金山银山小卫士》《石山精灵的故事》《夜观——动物交响夜》《听,自然的声音》《我是保护员》《黑叶猴乐园》《五感课堂》《勇者之路》《观鸟》《昆虫的一生》《承上启下——昆虫在自然中的生态地位》等课程。

  (2)学科态度:通过课程学*,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积极态度及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科学的精神。

  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

  1.研学活动内容

  (1)游览黑水河。乘船游览广西大新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安*仙河景区),观测水质监测站运行的原理,读懂水质监测数值,明白大新母亲河——黑水河优良水质的重要性,认识湿地常见的植物、鸟类、鱼类以及昆虫等,探索龙碧滩瀑布以及众多岛屿形成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灵秀山水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培育中小学生爱湿地、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观念。

  (2)参观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中心。参观湿地展厅、生态体验厅、湿地教室、生态认知园,直观认识黑水河湿地生态系统,开展乐学湿地课程宣讲,让学生了解湿地动植物族谱、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湿地周边文物古迹及传统文化,激发起青少年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的热情。

  (3)学生实验。通过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中心湿地教室化学实验体验喀特地貌的形成,动手制作植物标本,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4)参观安*土司衙门。现场参观土司衙门旧址,使中小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骆越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黑水河湿地密码——湿地的功能》《徐霞“喀”游记——喀斯特湿地》《黑水河水绿家族——湿地的水生植物》《欢迎光临黑水河大酒店——湿地的鸟类》《喀斯特溶洞的秘密》《植物标本制作》《土司与湿地的故事》

  (2)学科态度:挖掘自然生态资源的`新价值,拓展青少年知识结构,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五)宝圩板价短衣壮民俗文化研学基地

  1.研学活动内容

  (1)观看民俗表演及纪录片。通过观看“短衣壮”民俗表演及《板价村民俗风情录》纪录片,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中越边境壮民族传统文化*俗。

  (2)游览板价村和观赏民族艺术画廊。游览板价村,感受淳朴的“短衣壮”族同胞浓郁的民俗风情,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更多本土文化。观赏板价村的民俗民风艺术画廊,再次领略古骆越部落壮族的历史、灿烂的风姿、独特的魅力。

  (3)学*制作五色糯米饭和集体舂糍粑。观摩、学*制作五色糯米饭和舂糍粑,让学生了解壮乡特有风味美食,学会壮族特色美食手艺,进一步认识五色糯米饭与壮族“三月三”、壮族祭祖娱神活动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地方的情趣。体会古壮人对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有效传承古壮民俗生活文化,培养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2.课程设置

  (1)主要课程:《我是非遗传承人》《重走*路》《传统历史文化》《骆越部族——短衣壮》等课程

  (2)学科态度:致敬传统文化,寻找传承力量,保护“非遗”传承民族文化。

  五、课时安排

  各中小学校要把研学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实践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精心设计研学实践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有效,避免出现“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初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学校可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实践时间,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一般小学四到六年级每学期安排1到2天,初中一到二年级每学期安排2到3天,高中一到二年级每学期安排3到4天。

  六、活动组织

  (一)县教育局。负责审核学校报送的活动方案(含保单信息)和应急预案,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确保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

  (二)全县中小学校

  1.选定课程。各中小学校要主动与研学实践基地做好对接工作,充分了解课程内容,结合校情、生情实际,选定研学课程内容。

  2.制订计划。各中小学校要结合研学基地课程内容,每年制定研学活动计划,每年开展研学活动不少于2次,每次安排不能多于4个教学班,各学段参加活动对象为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初中一至二年级学生、高中一至二年级学生。

  3.制订方案。各中小学校必须在研学实践活动开展前1周制订研学实践活动方案及应急预案,并上交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活动方案要明确活动目的地、主题、规模、时间、对象,确保对学生有教育意义和安全保障。

  4.选定线路。各校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出行前,须选定研学线路,校方从组织学生乘车出发至研学实践活动结束返校,均按照研学实践基地的统一要求,带队学校领导、教师和安全员(每个教学班安全员不得少于3人,可吸收少数家长作为志愿者,共同负责学生活动管理和安全保障)要全程配合基地研学导师组织学生参与教育体验各类活动,活动结束后对学生参加研学实践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

  5.出行前准备。一是确定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地点、时间、主题、规模。二是组织召开研学实践活动主题班主任会议,下发《告家长通知书》,通过家长委员会或召开家长会等向家长宣传研学实践的意义,公布研学实践活动具体方案及收费标准,征得家长同意,动员集体出行,学生自愿自费报名参加。三是向研学实践基地提供参加研学活动人员名册表(含带队教师、安全员)。

  (三)研学实践基地

  1.研学实践基地向校方提供研学实践机构资质材料、活动方案、安全应急预案、费用支出预算、研学人员名单等审批材料。

  2.根据研学活动人员名单分车分组次,每车分3至4个小组。要配备活动保障组和研学指导师(以班级为单位,每班各2人)。

  3.向校方提供人员旅游意外险单图片及名单、研学指导师证明、活动出行交通工具资料、司机驾驶资格证明。

  4.研学活动开展阶段,由研学实践基地按照原预定线路,全程组织开展各类教育体验活动。

  七、职责分工

  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安全责任、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县教育局负责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审核学校报送的活动方案(含保单信息)和应急预案。

  各中小学校负责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负责确认出行师生购买意外险,必须投保校方责任险,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与委托开展研学实践的企业或机构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方安全责任。审核研学基地研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食宿、交通、门票等收费项目。

  县文化旅游和体育*负责审核承接或组织开展研学实践的企业或机构的准入条件和服务标准,并监督相关企业按标准执行,同时推荐一些优质企业参与到研学工作中来。

  县发展和改革局(物价局)负责对研学基地研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食宿、交通、门票等收费项目的审定备案。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督促有关运输企业检查学生出行的车、船等交通工具。

  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对研学实践涉及的餐饮等公共经营场所的安全监督,依法查处运送学生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

  各研学实践基地负责研学实践过程中各个活动环节的全程组织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研学实践指导师安全培训计划》《研学实践餐饮安全管理办法》《研学实践住宿安全管理办法》《研学实践乘车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安全须知》和《研学实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

  八、经费筹措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等12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精神,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解决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经费。学校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要根据成本合理确定食宿、交通、活动等费用,学生所需费用一般由学生家庭承担,相关费用标准、支付方式等由学校负责告知学生家庭,带队教师所需费用可从学校生均经费、培训经费中开支。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实践。县文化旅游和体育*要对*投资的场馆实行免费开放,指导景区景点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实施门票优惠,提供优质旅游服务。公益性博物馆、科技馆等按有关政策规定落实减免门票,自然保护区寒暑假期间要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研学实践基地收取门票、活动费用的,价格不得高于社会旅游团队价格或学生门票的价格。县交通运输局要对研学实践公路和水路出行严格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

  九、组织保障

  (一)加强队伍建设。各中小学校要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研学实践工作,提高研学实践在课程开发、主题确定、路线选择、组织管理、后勤保障及安全管理方面的专业性。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组织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计入教学工作量。教育、文化旅游、科协等部门要对研学实践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培训,促进其专业成长。研学实践基地要根据研学实践需要增加专业人员配置,并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育人需要,强化工作人员培训,提高讲解、辅导学生、互动体验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二)强化督查评价。建立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评价机制,把组织学生参加研学实践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学校综合素质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要建立研学实践目的地评价、管理、临检制度,重点对研学实践基地的课程设置、接待数量、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等进行督查评价。要加强研学实践基地建设、线路设计、课程开发、组织管理、网站建设等专题培训,逐步提高研学实践专业化管理水*,有力推动我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工作可持续发展。学校要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参加研学实践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三)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开展研学实践示范校创建工作,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炼先进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积极创新宣传内容和形式,向家长宣传研学实践的重要意义,向学生宣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作用,为研学实践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积极探索有效形式,学*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提高研学实践工作水*,推动研学实践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3

  一 、指导思想

  升**仪式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形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的有关规定,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艰苦奋斗教育以及其它方面的教育,特制定升旗仪式课程方案。

  二、课程目标

  1. 使我校升旗仪式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用不同主题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课程内容

  1. 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2. 培训升旗班

  3. 进行**下演讲

  4. 学唱**、校歌

  四、课程的管理

  由团委具体负责,政教处、办公室、信息中心、各班班主任协调配合进行升旗仪式。

  1.团委管理职责:组建升旗班;定制升旗服装;安排每次**下演讲;收集整理**下演讲稿,并推荐校报;每年将**下演讲稿印制成册。

  2.政教处管理职责:安排校学生会纪律部检查各班在升旗过程中的纪律情况、通报纪律好的和纪律差的班级。

  3.办公室管理职责:管理教师的升旗队列;记录教师的出勤情况;通报批评未出勤或纪律差的教师。

  4.信息中心管理职责:保障音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5.班主任管理职责:整理本班学生队列,管理本班纪律。

  五、课程的实施

  1.每学期初利用一节课时在固定的教室对升旗班进行**法等课程培训。

  2.每周一上午课间操时间为固定的升旗仪式课程时间,全校师生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要求全校师生穿校服、戴胸卡、集队迅速、列队整齐。

  3.三名旗手负责每天早晨7:00(夏季)/7:20(冬季)升旗,下午7:20(夏季)/6:40(冬季)降旗。

  4.每周一如遇到恶劣天气,每班在室内进行简短的升旗仪式。信息中心负责播放**,全体师生在教室内起立,面对教室前方墙壁上的**行注目礼。团委负责组织,班主任跟班。

  5.每学期第一次升旗仪式由校长进行**下演讲,以后安排德育校长进行两次**下演讲,其他领导不做硬性规定。

  6.升旗仪式程序:

  (1)出旗

  (2)升**,奏**

  (3)奏校歌,音乐班学生齐唱校歌

  (4)**下演讲

  (5)升旗班退场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 (菁华3篇)(扩展2)

——中小学生军训总结 (菁华3篇)

中小学生军训总结1

  二十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纵然不足以使我们变得与教官们一样拥有军人的素质与气质,但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7天的熏陶,或多或少改掉了我们身上的坏*惯!二十天不过是人生的一个瞬间,与以往虚度的那些日子相比,也显得那样的微不足道,但这二十天却让我学会很多很多,超过以往的几倍都不止。

  这二十天我所学会的,感受的,收获的,会是我人生中一笔很大的财富,陪伴我走过以后的人生漫漫路。虽然在最后我们在会操中落败,但我还是想对我们的教官说:“你是最好的,你尽职了;我们七团二十二连也是最好的,我们尽力了。”感谢熊教官,谢谢你始终陪我们在烈日下一遍遍地走着三大步伐,走着方阵。总而言之,这次的军训让我受益良多,感触良多。军训中教官对我们的教诲,我会永远铭记!人生是一条河,承载着一些回忆,一些经历,我会永远记住这段日子。这就是我的军训感言:累并收获着,喜悦着!

中小学生军训总结2

  二十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纵然不足以使我们变得与教官们一样拥有军人的素质与气质,但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7天的熏陶,或多或少改掉了我们身上的坏*惯!二十天不过是人生的一个瞬间,与以往虚度的那些日子相比,也显得那样的微不足道,但这二十天却让我学会很多很多,超过以往的几倍都不止。

  这二十天我所学会的,感受的,收获的,会是我人生中一笔很大的财富,陪伴我走过以后的人生漫漫路。虽然在最后我们在会操中落败,但我还是想对我们的教官说:“你是最好的,你尽职了;我们七团二十二连也是最好的,我们尽力了。”感谢熊教官,谢谢你始终陪我们在烈日下一遍遍地走着三大步伐,走着方阵。总而言之,这次的.军训让我受益良多,感触良多。军训中教官对我们的教诲,我会永远铭记!人生是一条河,承载着一些回忆,一些经历,我会永远记住这段日子。这就是我的军训感言:累并收获着,喜悦着!

中小学生军训总结3

  军训教会了学生对别人的关爱,它加深了他们理解保卫祖国的责任,它告诉他们面对困难应有的态度。军训后他们不再是娇滴滴的孩子,不再是好哭的小姑娘,他们知道面对高峰,必须自己去搭造阶梯;遇到山崖,要自己去连结绳索。

  军训是以后紧张的学*生活的起点,通过军训,学生普遍增强了体质,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抗挫品质,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形成了良好纪律观念,学会了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用修养来规范自己。通过军训,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情感的沟通,较快地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和班级凝聚力。

  正如学生说的:“这五天,我们很充实,酸甜苦辣都有,我们都经历了,但这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小部分,以后我们将经历更多坎坷艰险,我们必须坚持。经过这几天的训练,我们变得更坚强了,我们的意志磨砺了。”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 (菁华3篇)(扩展3)

——中小学生的读书教育活动方案 (菁华3篇)

中小学生的读书教育活动方案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贯彻落实党的*提出的“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要求,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为目标,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学*活动为载体,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不断丰富读书活动内容和方式,广泛开展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二、活动主题

  本届读书系列活动主题:读书励志、放飞梦想。

  三、目标要求

  通过读书系列活动的开展,引导全区广大教师端正学风,更新观念,提升文化内涵和精神品位,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读书兴趣,培养阅读*惯,提高阅读能力,展现个性,抒发真情,放飞梦想。引导每一名家长,多读书,读好书,提升家教水*,形成家校合力,建设“书香家庭”,进一步推动全区中小学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

  各中小学要充分认识读书节活动的重要意义,以读书节系列活动为抓手,通过网站、宣传栏等各种媒体,开辟读书活动专栏,培植弘扬典型,大力倡导读书之风,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努力营造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的良好氛围。要扩大对社会的影响,以学生影响家庭,以学校影响社会,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积极辐射家庭、社区,进而在全社会形成读书的浓厚氛围。各中小学要认真制定读书节活动方案,并于4月18日前将各自读书节活动实施方案发送到中心学校教研组邮箱(cnjyz72@126.com),同时在本学校网站读书节专栏公布。各校于4月18日前完成各校校园网读书活动专栏中“读书活动制度、组织机构、读书征文选登、好书推荐、读书活动”等具体栏目的更新。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10月)

  各中小学校要结合实际,按照“形式多样化、内容广泛化、成果个性化”的原则,创新读书活动形式和内容,展示学校读书成果,形成学校读书特色。

  1、经典诵读比赛。各中小学要注重加强对国学经典的研究与学*指导,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并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和自觉践行,知行统一,促进校风、学风建设。各中小学重点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每个节目不超过5分钟,参加人数不超过30人(含上台伴舞等人)。

  5月23日,中心学校班子成员组成评委对各学校的经典诵读作品进行初评。被评为一等奖的作品录制光盘上报区教体局基础教育科。

  2.征文比赛。征文比赛分学生组、教师组、家长组三个组别进行,学生组又分小学组和初中组。学生组征文可围绕“读书励志、放飞梦想”活动主题,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成长经历、阅读喜好等有计划地开展阅读,启迪智慧,抒发真情,展现自我。学校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感悟人生,追逐梦想,如:文学梦、艺术梦、科技梦、军事梦等;教师组征文可围绕教育思想建设和学科思想建设,阐述“我的教育教学观”;家长组征文可围绕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和家校共育,抒发“我与孩子共同成长”。征文要立意新颖,主题鲜明,弘扬正气,学思结合,言之有物,健康向上,传播正能量,体裁不限,字数不超过3000字。各学校要严把质量关,报送作品严谨抄袭。

  具体要求:请在征文题目左上角注明“中小学生读书节论文征集——XX组”字样。学生征文要标明作者、学校、指导教师,征文除报送纸质材料外,还要报送电子稿,word格式,标题为黑体二号字体,正文为仿宋三号字体,行距统一为单倍行距,作者单位和姓名等用小三号字,全文用A4纸打印,上、下、左、右页边距均设定为2.5厘米。

  分配名额:按顺序学生组、教师组、家长组

  中学:10-5-5一小、二小:5-3-2中心、公孙、北石:3-2-1

  各中小学务于6月26日前按照分配的征文数额将参赛作品纸质稿打印两份(加盖单位公章),同时将电子稿打包发中心学校教研组邮箱(cnjyz72@126.com)。

  3.“读书明星”评选活动。各中小学在广泛开展读书活动的基础上,组织读书明星评选活动。读书明星评选应注重学生当年内的读书成果和整个读成长历程,读书成果不拘泥于形式,可以是作品集、发表或获奖的作品,也可以是博客网文、电子文集等,作品应有较高的思想性,突出原创性。

  4.“书香家庭”建设活动。各中小学要根据“书香家庭”建设标准(见附件2),认真开展“书香家庭”建设活动。书香家庭的评选要兼顾学生家庭读书的环境、藏书量、读书*惯与成果多个方面。

  10月份,中心学校将组织“读书明星”和“书香家庭”评选活动。具体要求:各中小学务于10月10日前,按照分配名额报送有关推

  荐表格(附件5、6)和有关材料,每个推荐材料都要装档案袋,并在档案袋注明材料内容和材料目录,认真填写“读书明星”推荐汇总表、“书香家庭”推荐汇总表(附件10、11)同时将电子稿发中心学校教研组邮箱。

  分配名额:各中小学“读书明星”和“书香家庭”各报一件。

  (三)总结表彰阶段(11月)

  为将读书节各项活动落到实处,中心学校将对各中小学读书节开展情况进行全程跟踪调研。活动结束后将把我各中小学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学校考核。

  各中小学须填写《中小学生读书节组织开展情况统计表》《中小学生读书节组织开展情况评估表》(附件7、8),于10月10日前报中心学校(加盖单位公章),同时将电子稿发送中心学校教研组邮箱。

  五、几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中小学校要充分认识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把读书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与各学科课程学*、校园文化建设及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本着“读书育人”、“读书励志”、“读书成才”的理念,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积极构建学*型学校、学*型家庭,努力培养读书型学生,让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家庭成为阅读的课堂,让每一名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各中小学要成立读书节系列活动领导小组,健全制度,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读书活动收到实实在在的育人效果。

  (二)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各中小学要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学校实际,通过开辟读书论坛、梦想舞台、个性读书展示等读书形式,搭建良好的学生读书交流学*的*台,展示个性,抒发真情,放飞梦想。学校要丰富图书馆藏书,开放图书室、阅览室,班级要建立图书角,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资源。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有精力阅读。要结合教育思想建设,引导教师以身作则,带头读书、读好书,为学生做榜样,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三)广泛发动,营造氛围。各中小学校要以征文比赛、经典诵读和演讲比赛、读书明星、书香家庭建设活动为有效抓手,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和家长的读书兴趣,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读书比赛活动,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各级读书活动比赛,达到以点带面、以比赛促读书的活动目的。各中小学要充分发挥班委会、学生会和文学社团等学生团体组织的作用,通过开辟学校荐书台、班级读书角、校园旧书集市等方式,营造良好的荐书、赏书、读书的校园书香氛围。

  本次活动时间跨度大,各中小学要安排专人具体负责此项活动,按时保质保量组织开展各项评比活动及材料上报工作。

中小学生的读书教育活动方案2

  各镇办中心学校、市直各学校、各民办学校:

  根据《关于开展xx市第xx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的通知》,现将*期系列竞赛活动安排及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诚信友善,伴我成长

  二、活动组织

  大赛由市教育局主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新华书业承办。

  三、活动对象

  全市所有在校中小学生。比赛分小学、中学(含高中)2个组别。

  四、活动时间安排

  1、演讲比赛(月初,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2、劳动技能比赛(月初,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3、征比赛(月中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五、各类活动要求

  (一)开展读书演讲比赛。

  1、演讲主题:诚信友善,伴我成长。

  2、演讲时间:6分钟以内。

  3、选派人数:请各地认真选拔后选派。镇、办中心学校小学1人、中学1人;市直小学1人、初中1人、高中1人参赛。

  (二)开展劳动技能比赛。

  1、组队形式。各乡镇以中心学校为单位,1个小学组、1个初中组;市直中小学和各民办学校以学校为单位组一个队。比赛分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每个代表队由名在册学生组成。

  2、比赛内容。小学组比赛项目分为叠被子、制作汤圆、叠衣裤(上衣有领子)、包书皮4个单项;初中组和高中组比赛项目分为钉纽扣、扎拖把、水果拼盘、搭建帐篷4个单项。每个代表队必须完成4个单项分值累计为最后总分,分值最高的代表队获得本组劳动技能比赛一等奖,依次排名二、三等奖,若出现*分,则以各单项完成总时间为评判标准。劳动技能比赛单项设置原则上是以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劳动技能为主,为丰富比赛,评委组还将考查选手的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评委组会对比赛规则拥有最终解释权。各代表队可以指派一名老师在现场指导比赛,但不可以任何方式帮助选手完成比赛。若违规,评委组将有权取消该代表队所有成绩。

  3、项目分值及评分标准。

  小学组:

  叠被子比赛:组委会将提供棉絮、被套,参赛队先将棉絮套入被套内,再将其叠成正方形(军训标准),此项目满分2分。叠被子比赛评分标准:此项目用时最少的代表队得1分,以0分为单位依次按照各代表队用时情况递减给分;裁判组现场根据完成规范度依次给分。

  汤圆制作比赛:组委会将提供汤圆制作材料,参赛选手在1分钟内制作汤圆,此项目满分2分。汤圆制作比赛评分标准:规定时间内制作汤圆直径不小于2,不大于4为合格标准,裁判组将根据合格标准的汤圆数量依次给分,数量最多代表队记2分,按0分为单位依次递减给分,最低给分分。

  叠衣裤比赛:组委会提供有领子的开衫一、裤子一条。参赛选手在20分钟内完成叠衣裤(叠衣裤要服帖、*整,并考虑领子),此项目满分2分。叠衣裤比赛评分标准:此项目用时最少的代表队得1分,以0分为单位依次按照各代表队用时情况递减给分;裁判组现场根据完成规范度依次给分。

  包书皮比赛:组委会将提供个不同开本的图书(共本)及包装纸,选手在0分钟内完成书皮制作,此项目满分2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得1分,超时未完成则不得分且不参与评审;裁判组根据书皮精美程度依次给分,最低1分,最高10分。

  初中组和高中组:

  钉纽扣比赛:组委会提供面料、四眼扣子、针线等材料,选手在20分钟内按照组委会给出的主题图案(使用十字交叉缝纫法缝纫扣子),此项目满分2分。钉纽扣比赛评分标准:规定时间内使用十字交叉缝纫法在主题图案上缝纫扣子为合格标准,裁判组将根据合格标准的扣子数量依次给分,合格数量最多代表队记2分,按0分为单位依次递减给分,最低分。

  扎拖把比赛:组委会将提供制作拖把的材料,选手在0分钟内制作拖把,此项目满分2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得20分,超时则不得分且不参与评审;裁判组现场根据完成规范度依次给分。

  水果拼盘比赛:组委会将提供水果(至少三种以上,参赛队赛前洗好)、果盘、小刀、卡片纸,要求在规定时间0分钟内水果去皮、拼盘,并在卡片纸上写名称及寓意,此项目满分2分。水果拼盘比赛评分标准:此项目用时最少的代表队得1分,以0分为单位依次按照各代表队用时情况递减给分;裁判组现场根据完成规范度依次给分(水果削皮均匀而薄,水果皮放于现场桌面待评)。

  搭建帐篷:组委会提供帐篷,选手在0分钟内搭建成型再拆卸完成,此项目满分2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帐篷的搭建和拆卸(拆卸前向裁判举手示意)得20分,超时则不得分且不参与评审;裁判组现场以搭建质量依次给分。

  (三)开展读书征比赛。

  1、作品内容要求:围绕“诚信友善,伴我成长”主题,体不限,题目自拟;参赛作品不得抄袭,若因作品侵权引起纠纷,责任由作者承担。

  2、每篇字数以00-100字为宜,稿用rd档,单倍行距,标题用宋体2号粗体字,在征标题下注明学校、年级、作者姓名、指导老师。

  3、各镇(办)中心学校为单位,小学、初中各篇;市直中小学、各民办学校为单位,小学、初中、高中征各篇。

  六、活动实施

  本次读书活动系列竞赛活动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活动(4月20日前)

  以镇办中心学校、市直各中小学、各民办学校为单位,在各地各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级演讲、技能比赛、征评比,选拔优秀选手准备参赛,各校开展各项活动的字、图片等资料存档,在市教育局教育教学检查时备查。

  (二)第二阶段活动(月1日前)

  在各地各校开展活动的基础上,推选优秀选手作品参加全市集中评选活动,并按要求报送各类资料。

  (三)第三阶段活动(7月)

  选派市级优秀选手和优秀代表队到省参赛。

  七、奖项设定

  1、优秀征和优秀演讲者、优秀劳动技能参赛队分别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获一等奖学生及参赛队选送参加省级比赛。

  2、获得一等奖的征、演讲、技能比赛队的指导教师颁发指导教师奖。(参赛个人或者团队每项限一位指导教师,如有多名,只承认第一人)

  八、报送办法

  1、本次比赛以各镇、办中心学校,市直各中小学,各民办学校为单位参加。各地各校要本着“重在参与、重在基层、重在实效”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认真组织初赛,选送校级优秀选手参加本次市级比赛。

  2、各地各校交演讲纸质登记表一式一份;技能比赛纸质登记表一式一份;征纸质登记表、纸质征一式一份。所有纸质资料上交的同时传电子版(邮名必须注明单位、参赛类别)。于4月0日前报青少年活动中心209室。

中小学生的读书教育活动方案3

  一、活动理念

  儿童的读书活动,是儿童学*语言、磨砺感性、提供表达能力与创造力、掌握生存本领不可或缺的行为。

  二、活动主旨

  1.第xx届深圳市读书月即将在11月拉开帷幕。借助深圳市“读书月”的东风,我区再次开展小学生读书活动,将围绕“阅读·书香”、 “阅读·快乐”、“阅读·成长”等主题进一步推动我区小学生读书新高潮。

  2.促阅读成为我区小学生的一种*惯,促关注阅读成为我区小学教育的一种常态。

  三、活动时间

  xx年9月1日——11月30日

  四、活动对象

  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

  五、活动项目

  (一)宣传发动(9月1日—9月7日)

  1.教师印发《给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宣传儿童阅读,宣传我区的小学生读书活动。

  2.教师利用班会时间,向学生发出“xx下半年龙岗区小学生读书活动”的倡议。

  3.阅读书籍推荐(书目附后)

  (二)组织阅读(9月8日—11月30日)

  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与“班级读书会”活动的开展有机结合

  (三)“我的读书故事”讲故事比赛活动

  各小学深入广泛开展“我的读书故事”讲故事比赛,要求结合个人读书经历,讲述读书与人生、读书与社会、读书与家庭、读书与校园等为主题的故事,从读书中体验,在书香中成长。

  街道各小学按要求组织选拔赛,然后按街道教办分配的名额推荐优秀选手参加街道的比赛;街道教办应按要求组织选拔赛,然后按区分配名额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区的比赛。各直属小学按要求组织选拔赛,然后按区分配的名额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区的比赛。

  区分配的名额:布吉、横岗、龙岗各2名,其他街道及直属小学各1名。

  区比赛时间:9月30日;比赛地点:

  (四)龙岗区小学生读书活动问卷调查

  时间:11月11日

  具体调查方案另行通知。

  六、其他

  1.“自愿”是本次读书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学校不得出现任何形式的组织学生统一购书的行为(学校出资购书除外)。

  2.学校要充分利用宣传活动号召学生积极参加本次活动,但在宣传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同时,教师在《给家长的一封信》、向学生发出的倡议、回答家长或学生提出的问题等这些方面的言语措辞上,要认真斟酌,切不可含有硬性规定或强制推行的意思,容易令人误解的话语也应尽量避免。

  3.“书香岭南”全民读书活动是广东省*年来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形式。而“书香校园”评选活动又是“书香岭南”全民读书活动的重要内容。*两年来,省、市、区把开展“书香校园”评选活动作为构建温馨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水*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各小学在开展小学生读书活动时要与“书香校园”的创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全体小学生中进一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的热潮,使学生在活动中收益。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 (菁华3篇)(扩展4)

——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 (菁华3篇)

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1

  首先要转变社会育才观念。全社会要改变、更新对孩子们成才的多元理解,考不上大学不等于不成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扭转各行业招录人员唯名牌高校、唯文凭学历倾向,重视考察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做到唯才是举。要加强社会宣传和对家长的引导,将孩子的身心健康排第一位,尊重教育的规律和孩子成长的自由。

  其次,要建立多元考评体系。要用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重新疏理制定国家教育评价体系,完善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激励办法,严禁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或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及奖惩学校和教师;注重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为未能升入高中、考入大学的学生提供更多的上升通道和发展空间,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情况。

  再者,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要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管理,大量启用专业干部,让爱教育、懂教育的人管教育。而教师作为推进减负工作的重要力量,只有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和综合素养,才能使减负落到实处。要精简教材内容,防止知识点前移,减少重复无效布置作业,严禁超纲教学,加强社会培训机构管理。要减负增效,提升学*效率,并重视对学生社会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

  同时,要全面提高体育权重。一是探索实施体育教育测试过程性评价,将体育科目纳入中高考考试科目范围,并设计与语文、数学等主科同等分数,激发学生、家长、学校内生动力,主动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和师资投入。二是保证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中有合理的比例用于体育支出,提升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三是鼓励体育专业人士到学校兼职开展体育教学,带动校园体育活动的发展。

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2

  《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是为中小学生综合减负,明确各方责任,形成*、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协同推进减负工作合力制定的措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通用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3

  学生减负的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受到许多网友的关注。那么学生减负实施方案的内容和详细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贯彻党的*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发展素质教育,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提升家庭教育水*,坚决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培养模式、有利于校内外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有利于中小学发展素质教育的制度环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措施

  (一)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

  1.加强中小学校育人目标管理。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优化目标落实路径,强化学科、课程、活动、实践、环境育人综合功能。加强全面育人目标监测评估,为全面落实减负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正确导向。

  2.加强中小学校教学管理。严格依照课标教学,严禁擅自调整教育部和我市制定的课程计划,严禁挤占品德、艺术、体育、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国家要求开设的专题教育等课程。严格规范考试次数,小学只能组织期末考试(考查),初中只能组织期中、期末考试(考查)。严格控制学生家庭作业量,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摒弃机械性、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每天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90分钟以内。高中要结合实际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严格执行“一科一辅”规定,严禁使用未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备案的学*类app.科学安排学生作息,严格控制在校学*时间,学生上午上课时间小学不早于08:30、中学不早于08:00,学生下午上课时间不早于14:00(边远山区学校可酌情调整)。不得强制性要求走读生参加早、晚自*,严禁利用晚自**学。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每天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每天不少于8小时。

  3.加强中小学校招生管理。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辖区内中小学招生入学统一管理,坚持免试就*划片入学原则,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开展招生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相关的考试、测试,严禁以各种名义组织考试选拔学生,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和各类考级证书作为入学的条件和依据。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编班,严禁以任何名义设立快慢班、重点班、尖子班和实验班等。

  4.加强中小学校师资管理。强化中小学教师培训,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技术,深入推进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处理办法,严禁组织学生有偿补课,严禁教师违规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教辅资料及报刊杂志。完善中小学教师考评制度,将落实中小学生减负工作情况纳入教师和班主任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均衡配备任课教师,促进教育公*。

  5.加强中小学校活动管理。各中小学校要大力开展贴*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劳动生活技能教育,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劳动意识。开展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指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和用眼卫生*惯。禁止组织、动员学生参加未经市教委批准的各类学科竞赛活动。

  6.加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管理。各区县要完善政策、加强保障,发挥义务教育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学校要充分挖掘师资和校舍条件的潜力,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采取多种恰当方式,有效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要坚决防止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是否参加课后服务由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严禁为收费而强迫学生参加。人力社保部门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应适当考虑课后服务因素,学校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予以适当倾斜。

  (二)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监管。

  7.严格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监管。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登记依法依规实行属地化管理。未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市场主体不得以教育咨询、文化传播、艺体培训等名义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文化教育培训业务。中小学校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校外培训机构。

  8.严格校外培训机构教师聘用监管。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不得聘用未取得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从事学科知识培训工作,不得聘用在职中小学教师。校外培训机构应与所聘人员依法签订聘用(劳动)合同,聘用外籍人员担任培训教师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9.严格校外培训机构教学监管。校外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办学许可证载明的培训项目及培训内容开设课程、组织教学,培训内容不得超出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培训进度不得超过当地中小学校同期进度,培训时间不得和当地中小学校教学时间冲突。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留作业,不得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小学化”教学。校外培训机构不得面向社会举办或参与举办以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为对象、与升学或考试相关的学科及其延伸类竞赛活动或等级测试等变相竞赛活动。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以任何方式介入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

  10.严格校外培训机构招生宣传监管。校外培训机构应实事求是制订招生简章、制作招生广告,严禁虚假宣传和夸大培训效果。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作出与升学、考试相关的保证性承诺,不得以任何形式邀请相关考试机构或其工作人员、考试命题人员参与培训,不得到中小学校内进行宣传或招生。

  (三)提升家校共育水*。

  11.指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教师家访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家长的指导,促进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注重言传身教,把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惯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目标,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12.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指导家长正确认识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和成长特点,尊重孩子个体差异和天性,做到因材施教。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培养孩子开朗乐观的性格。安排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劳动观念。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不沉迷网络。根据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体育和艺术爱好,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艺术活动,避免盲目参加培训班。

  13.推进家庭学校协同育人。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妇联以及民政、*等部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按照职责密切配合,推动形成*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中小学要开拓共育资源,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各种家校共育渠道,用好用活校园网络、qq群、微信等各种共育媒介,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营造良好家校共育氛围,形成减负共识和合力。

  (四)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

  14.科学评价学校。各区县要坚持把素质教育实施情况作为评估中小学办学质量的重点,不得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为主要标准来评价学校和校长的工作成绩。市教委组织专门机构,加强对区县、学校办学评价的指导与管理,建立重庆市中小学办学水*年度报告制度,促进中小学规范办学。

  15.科学评价教师。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水*提高的教师评价体系,坚持执行不得给任课教师下达升学任务,不得片面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为依据对教师进行评职评优、评先考核等规定。

  16.科学评价学生。探索建立以学业水*测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主要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义务教育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逐步建立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新模式。

  三、保障措施

  17.强化组织领导。各区县*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管理的统筹领导,制定减负工作具体落实措施,将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及教育管理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市级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减负30条”工作要求,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地党委、*领导下,切实履行好对减负工作的管理、指导、监督和检查的工作职责。

  18.加强督导评估。建立督学责任区减负工作月报告制度,责任区督学每月至少要对辖区内1—2所学校的减负工作实行明察暗访,并向上级督导机构报告。市*教育督导部门要采用多种形式对各区县开展减负工作督导,并作为教育综合督导的重要内容,作为表彰奖励、行风评议、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力或违规的区县、学校、培训机构等,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整改、撤消先进称号、取消评优资格等处罚,并按规定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19.营造良好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各区县、学区、学校要设立减负举报箱,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切实发挥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为中小学生减负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 (菁华3篇)(扩展5)

——中小学生随笔 (菁华3篇)

中小学生随笔1

  夏天来了,动物和人类都只有一种感觉—热!

  小明进了商店,买了一根冰棍,他一口也没有吃,一出门,冰棍已经消失一半了。小狗一出门,就把舌头伸了个一米长,还不停的喘气。人们一出家门,就打起了遮阳伞,戴上了遮阳眼镜,吃起了各种口味的冰糕。山里的河水哗啦啦的流着,在那一瞬间。河水已经露出了河床了。天上的白云也像冰一样,被太阳给烤化了。小猴子拿着刚摘的桃子,在树上大喊大叫:“我的桃子已经被烤焦了!”

  河马他一看见水,就跳下去,他洗了一个痛痛快快的凉水澡。鸭妈妈也带着自己的小宝宝去河里游泳。鸡妈妈也会给自己的孩子弄一盆水,为的是让它们去盆里洗澡。

  在公路上地面也被烤的很烫很烫,就像岩浆就在脚下一样。停在路边的汽车也被晒得很烫,一钻进汽车就回感到闷热。

  大树也和以前不一样了,它有气无力地站在太阳的烘烤之下,还不停的说:“我要冬天,我要冬天,冬天多好呀!”杯子里的冷水一下子就变热了,大自然好神奇!

  有人把一个鸡蛋放在地上,过了几分钟回来一看,鸡蛋已经可以吃了。把电脑放在太阳下,几分钟,那电脑已经不能再用了,把糖放在太阳下,一会儿你的糖就变成糖泥了。

  夏天,电扇在不停的工作,空调在不停的工作。只有那不知人间事物的太阳呆呆地站在空中散发着热量。所以人会那么讨厌夏天。

中小学生随笔2

  你们好!我是一名中学生,通过学*了解,我知道你们捕杀动物是为了个人利益,为了养家户口,为了自己的父母妻儿,但是,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他们,世界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彩、生趣盎然。在今天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应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或许你们会说,像老虎、狼一样凶恶的动物,会伤害人类,就应该捕杀他们。可是,你们想过没有,他们为什么会伤害人类?是他们本身的意愿吗?不,绝不是这样!这是我们人类一手造成的,是我们太无知,太可怜了。如果我们人类继续不计后果的破坏自然环境,任意毁灭动物,到最后,该毁灭的就是我们自己啊!不错。砍一些树,捉一些动物是可以增加经济收入,但如果把树砍光了,动物都灭绝了,那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各位狩猎员叔叔,我们不应该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社会的看法,地球母亲的想法。我们只有爱护自然保护动植物,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世界的欣欣向荣,是大自然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

中小学生随笔3

  有的时候啊,我就在想,最初的我,和最初的之逸,都上哪去了呢?

  是与朋友们玩得太累睡着了啊,还是在追逐中迷失了?

  那天,我又来到了群里。

  解散……解散了……

  我呆呆地看着这几个大字,脑中一片空白。

  怎么会?怎么能?

  我轻轻掩住脸,低低的抽泣起来。

  过往的点滴浮现,以前的欢乐都变了味道。

  轩轩说,那个之逸不存在了,就重新创个一样的!

  可是轩轩啊,之逸的解散就像一张宣纸被揉成了一个团,无论在怎么铺*辗压,也无法像过去一样光洁。

  不过轩轩真的好努力呢,老社员差不多都请回来了。

  可是,纵然跟过去一模一样,

  碎了,也终是碎了啊……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 (菁华3篇)(扩展6)

——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方案 (菁华3篇)

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方案1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丽景致。并通过户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交流,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在自愿的基础上,我校将组织4年级师生进行一次“走向观江台”研学旅行活动。

  一、参与对象:

  本校四年级师生。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

  三、行程安排:

  路线:学校——老山后——观江台——稻草艺术园——学校。

  1、早上8:00左右准时出发,以班为单位两路纵队行进。

  2、到老山后,*距离观看嫩江水,班级合影留念。

  3、从石阶上观江台,让生体验爬山的乐趣。

  4、到观江台,原地休息10分钟后自由观赏嫩江美景。

  5、观景20分钟后再集合清点人数,以班为单位合影留念。

  6、各班级排队到稻草艺术园,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参观各种稻草艺术品,让生感受家乡独特的稻草艺术文化。

  7、大约在11:00左右准时在景区集合,清点人数,合影后整队从艺术园大门两路纵队安全返回学校,结束半天的户外实践。

  四、组织领导和职责

  组长:王英

  副组长:玄景方、蔡丽文

  摄影:雷艳鹏

  安全保障:赵巍

  成员:丁春莉、白淑珍

  职责:

  1、外出活动前周密筹划,制定详细方案,尽量充分考虑到活动路途及目的地的安全因素,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

  2、班主任积极发动、组织好本次研学旅行活动。班主任向学生家长发放《关于组织学生参加外出研学旅行活动的告家长书》,若有家长签署不去的要鉴别原因。

  3、班主任要对全体学生进行专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做好出发前的组织工作(分组、分工)。在活动前一天各班组织一次研学旅行活动安全专题教育活动,活动当天各年级按规定时间到校后,以班级为单位再次强调活动安全注意事项。

  4、加强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管理。每班安排的带队老师要认真做好对学生的组织管理工作。带队老师在每一次集合时一定要清点学生人数,确保学生安全,确保活动的圆满完成。

  5、认真处理好突发事件。如遇突发事件班主任及随队教师要沉着冷静果断的处理好,如若不能处理,应及时向学校领导报告,采取相应措施。为了确保学生安全,每位带队老师要在春游之前将自己的手机充好电,以便教师之间沟通。

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方案2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是师生们踏青春游的好季节。为了让学生亲密接触大自然,拓展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感受春天的气息,我校小学部将举行20xx年研学旅行(工业游)活动,为了能够有效保障师生春游活动的安全,特制定安全预案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xx年4月22日

  二、参加对象:

  小学部三至六年级师833人,其中学生762人,教师71人,旅游车16辆。

  三、活动地点:

  安庆市太湖县文博园

  四、活动单位

  活动主办单位:港中旅国际安徽旅行社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活动承办单位: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

  五、领导小组及应急小组:

  1、领导小组组长:何全胜

  领导小组成员:方仁武、张磊、韦媚、陈少翔、经露、蒋碧玉、杨克军、卫敏、黄红文

  2、各应急小组及职责:

  (一)后勤安全组负责人(方仁武、张磊、陈少翔)职责:

  (1)全面负责本次活动的安全工作,并为本次活动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2)与有关部门签订好协议;并督促其严格执行协议条款;

  (3)严格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规定执行,了解汽车与驾驶员的实况。接送学生的车辆必须检验合格,并定期维护和检测。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应当身体健康,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和从业资格。

  (4)安排、指挥、引导汽车的进出及停车的地点;

  (5)全面关注师生的安全;

  (6)及时处理偶发事件。

  (二)各年级负责人(三年级:蒋碧玉、四年级:杨克军、五年级:卫敏、六年级:黄红文)职责:

  (1)做好本年级各班级的协调工作,督促本年级各班级带队教师在春游过程中的职责履行。

  (2)全面关注本年级学生的安全,做好与学部及春游领导小组的沟通。

  (3)妥善处理偶发事件并及时上报、沟通。

  (三)带班老师(班主任、配班教师及生活教师)职责:

  (1)活动前期要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安全内容:乘车安全、活动安全、饮食安全。各班级必需开一次以春游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并做好班会记录,大队部负责检查通报。

  (2)春游前和家长做好沟通,了解班级所有学生;如身体不适宜参加春游活动或有特殊原因的`学生可让家长自行接回家。

  (3)精心设计、安排学生的活动;让春游活动成为一次有意义,有收获,有成果的课外教育实践。

  (4)活动中指导学生的活动,并维护活动、乘车秩序,做好疏散工作,到目的地后遵守规则,有秩序地参观,要密切关注学生,全程活动中不让学生走出自己的视野,离开活动目的地时必须清点人数;关注学生用餐安全卫生情况;

  (四)医疗保障组(韦媚、马重堂)职责:

  保持与各年级组长,带班教师的联系、沟通并及时处理春游活动中师生的身体不适。

  六、活动计划:

  (一)安全教育:

  1、排队行走安全:一切行动听从老师指挥,紧跟队伍,不掉队,在队伍中行走不喧哗,不拥挤,不吃东西。

  2、游玩安全:

  (1)不玩水,不去小溪边玩耍,不攀爬石头,树木;

  (2)不钻草丛、树丛,不做危险游戏;

  (3)不触摸电线。

  (4)在老师视线范围内活动,不得随意离开,有事离队要向老师请假并结伴而行。

  (二)文明教育:

  1、在来回路途中要注意交通文明,不乱穿马路,走人行道和斑马线。

  2、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卫生文明:不乱丢废弃物,扔在自己带的塑料袋里,离开休息地,要搞好卫生。

  3、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语言文明:不讲脏话,不大声喧哗;如有游客询问要热情地回答。

  4、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行为文明:不追跑打闹、不损坏公共财物,在游玩过程中做到文明、安全。

  (三)突发事件处理程序:

  (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带队领导报告。带队领导根据情况作出决定。

  (2)一般性事故,带队领导可根据情况自行进行解决,并进行记录。重大事故,应立即上报给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抢救,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开展工作,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学生家长。

  (3)校突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接到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情况应尽快向*、医疗、教育、旅游等部门上报,同时增派人员赴现场进行组织抢救。

  (4)在组织应急抢险过程中,以保证学生安全为首位。写出书面报告,总结经验教训。

  (四)安全应急具体措施:

  (一)安全常规措施:

  1、随车队单独配备应急反应车一辆,一名校级领导、一名校医随车。

  2、所有教师、工作人员手机必须处于开机状态,前一天必须检查手机充值状况,确保资费充裕。

  3、进入春游目的地后,由校级领导原地执守,担任总指挥。

  4、分散自由活动时,要求以班级为单位,不要个别行动。

  5、每次转移活动地点及活动结束时必须清点人数,一个不能少。

  (二)因天气因素变更活动处理:

  1、活动前一天了解天气情况,通知学生做好相应准备。

  2、发车时遇天气变化,要认真分析趋势和可能,做出延时、变更处理。

  3、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绪波动,做好引导、说服教育工作,妥善处理善后事项。

  (三)车辆故障处理:

  1、活动前要求承办方检查车辆车况,车况不良必须更换,否则不得发车。

  2、中途车辆故障:

  (1)带队跟车老师及时把故障情况通知校领导和承办方。

  (2)故障为影响安全的,一律停驶,由承办方紧急调车改乘。

  3、途中车辆失火,应立即要求司机停车开门,用灭火机扑灭。同时指挥学生不要惊慌,如火势较小,前部学生从前门下,后部学生从后部应急门下;如火势较大,可视情况破窗逃生。下车后,及时组织疏散,一名教师负责清点人数,一名教师负责及时向领导报告情况。如有学生受伤应立即组织抢救。

  4、车辆换乘时,带队教师维持好学生秩序,严禁下车随意走动,尤其应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四)、学生突发疾病、意外伤害:

  1、师生在途中突发疾病、意外伤害,随车带队教师立即联系应急车,视轻重由校医作处理或就*送医院。

  2、师生在园内突发疾病、意外伤害,带队教师立即联系总指挥,视轻重由校医作处理、或送园内医务站诊疗,病情严重的送当地医院急救。

  (五)学生走失处理:

  1、允许学生带手机,师生互留电话号码,以便电话联系。

  2、如发现学生走失,切不可大意、拖延,应立即组织就地寻找。

  3、从学生最后接触的同学入手,了解最后行踪。

  4、电话通知其它带队教师关注寻找。

  5、利用广播等形式发布寻人启示。

  (六)、交通事故处理:

  1、有严重受伤即刻拨打120、122,并立即组织抢救。

  2、迅速报告校领导,调动应急车赶到事发现场,视伤情确定立即送医院,还是紧急处理后送医院。

  3、保护好现场,指挥师生撤离至安全地点。

  4、向上级领导报告事故情况。

  5、安定学生情绪,询问、检查学生受伤情况,受轻伤学生送医院检查、诊治。

  6、立即成立事故处理小组,分别负责家长、*、医疗、保险各方接洽,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方案3

  一、活动背景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提升中小学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主题

  品两汉文化,展大汉雄风

  三、活动目的

  通过研学旅行,让学生亲*自然、走进历史。一方面学*汉代文化知识,接受传统礼仪熏陶,加深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治理办法,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积极主动意识。

  四、活动时间

  20xx年4月28日(星期六)

  五、活动方式

  六、活动负责人

  由薛校长和吕副校长带头,各班班主负责管理。

  七、活动内容

  1.教授学生汉代基本礼仪(拱手礼、相见礼、颔首礼、大揖礼等),结合语文课教学,沿长安长城墙遗址乘坐仿古画舫船,由景区辅导员带领学生接受儒家礼教文化熏陶,激发求学欲望,做懂礼知礼守礼之人。

  2.实地参观“水土保持科普体验馆”,结合地理课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奇幻的水保旅行,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治理办法,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观看3D弧幕电影《天汉长安》、登高眺望汉长安城遗址,结合历史课教学,让学生了解西汉的强大与繁荣及汉长安城的兴衰历史演变过程。

  4.参观“大风阁丝绸之路博物馆”,结合历史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路线及沿途所发生的传奇故事,感受汉丝路开拓的伟大和艰辛,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5.参观“*第一古建微雕大师木作展览馆”,结合美术课教学,提升学生的雕刻艺术审美能力,感受出神入化的雕工技艺和历代能工巧匠的智慧与才干。

  八、、活动步骤

  08:00-09:30从学校乘车出发,导游在途中介绍xx景区基本情况。

  09:30到达xx景区封禅广场入口。

  09:30-09:50在xx主入口四联汉阙轮流合影留念。

  09:50-10:10游览参观上善若水景石、八水绕长安地雕等景点。

  10:10-11:00在坝后广场集合,开展汉文化礼仪活动,具体如下:

  (一)准备阶段(约20分钟)

  1.所有学生在坝后广场集合整队,按照班级排好队列。

  2.每班选出7-8名学生代表,站在队列前段,由景区工作人员指导着汉服。

  3.赞礼官、主持人做好活动准备,音响、LED屏幕做好配合工作。

  (二)活动仪式(约30分钟)

  1.主持开场。主持人致开场欢迎词,宣布汉文化礼仪活动正式开始。

  2.观看欢迎视频。学生集体观看xx研学欢迎视频。

  3.赞礼入场。主持人邀请赞礼官入场,赞礼官向学生行礼,宣布礼仪开始。

  4.正衣鉴容。正衣冠,听从赞礼官口令,由学生自行整理好衣物。衣冠不仅仅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人的精神面貌。故此学子应整衣正冠,知善明礼。

  5.*礼明仪。*礼仪,由礼仪老师进行礼仪动作教学,执事于一旁进行相应配合。

  6.礼敬贤师。礼谢老师,学子向老师行礼。

  7.击鼓鸣志。依次由执事引领学生代表进行击鼓鸣志。

  8.师长聆讯。由学校领导或老师向学子训话。

  9.学子宣誓。学生依照LED所显示内容,跟随赞礼官进行朗读。

  10.尊礼先圣。礼谢亲师,孩子向孔子像行礼。

  11.礼毕。活动结束。

  11:00-13:00封禅片区休息用餐。

  13:00-13:20封禅片区【步行】→水车码头。辅导员分组带领学生沿途参观汉武大帝锻铜雕像、欣赏音乐喷泉、千年黄榆神树、汉长安城霸城门遗址、水车广场等景点。

  13:20-13:50水车码头【乘仿古画舫船】→扬帆码头。在水车码头乘坐仿古画舫船前往扬帆码头,沿途可参观两汉水车、汉长安城东南角楼遗址、秦岭山水微缩景观等景点。同时,由景区辅导员带领学生集体背诵《论语》、学*汉代基本礼仪(拱手礼、相见礼、颔首礼、大揖礼等),让学生接受儒家礼教文化熏陶,激发求学欲望,珍惜读书机会。

  13:50-14:10扬帆码头【步行】→天汉雄风浮雕广场。步行参观祈福圣地神明台、天汉雄风浮雕广场、亿年秦岭树石等景点。

  14:10-15:00参观水土保持科普体验馆。通过娱乐互动体验区等高科技项目带领学生开启一场奇幻的水保之旅,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治理办法,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15:00-15:15参观大风阁一层。观看3D弧幕电影《天汉长安》,让学生了解西汉的强大与繁荣及汉长安城的兴衰历史演变过程。

  15:15-15:35参观大风阁二层。参观丝绸之路博物馆,让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路线及沿途所发生的传奇故事,感受汉丝路开拓的伟大和艰辛。

  15:35-15:45参观大风阁四层。欣赏“*第一古建微雕大师木作展览馆”,提升学生的雕刻艺术审美能力,感受出神入化的雕工技艺和历代能工巧匠的智慧与才干。

  15:45-15:55大风阁七层登高望远,眺望汉长安城遗址,俯瞰xx全景。

  16:00游览结束,返回学校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 (菁华3篇)(扩展7)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实用五篇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 1

  为推进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建设,加强和改进全市中小学实践育人工作,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xx〕8号)、《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关于增补武汉市为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的通知》(教基一司函〔20xx〕34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总体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突出“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发挥研学旅行在拓展教育形式、转变学*方式、改进实践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形成武汉基础教育实践育人范式。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以预防为重、确保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为着力点,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基本构建起与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相适应,与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相衔接的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体系。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获得“四种感受”(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自豪感、中华传统美德的亲*感、革命光荣历史的崇敬感、改革开放成就的认同感),实现“三个学会”(学会动手动脑、生存生活、做人做事),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具体目标

  1.构建**主导、市区联动、学校主体的工作机制,以系统化制度支撑研学旅行工作常态长效开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我市实际情况,研究形成研学旅行工作开展的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

  2.形成普惠公益、普及公*、规范公开的服务规范,以阳光化运作推动研学旅行工作赢得认可认同。研制武汉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规程(服务指南)。

  3.建立学段衔接、学科连接、校馆对接的课程体系,以课程化研学旅行促进寓学于游、寓教于行。出台武汉市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4.整合各行各业、各级各类、各种各样的优质资源,以多元化资源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大更广空间。逐年推介一批中小学生市内研学旅行基地(场馆),争取中部地区研学旅行营地建设项目落户武汉。

  5.研制基于诊断、重于改进、易于检测的评价标准,以科学化评价保障研学旅行工作落地见效。研制武汉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部门评价、学校评价、学生评价及委托企业(机构)评价标准并予实施。

  6.打造基层可推、一线可学、外地可鉴的精品项目,以品牌化战略扩大武汉基础教育影响力。逐年推出一批市内市外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和项目。

  三、主要任务

  (一)深化课程改革

  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计划,按照“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公益性”原则,原则上,每学年在学期中间(不包括国家法定节假日),集中组织开展小学四、五、六年级4至5天,初中一、二年级5至6天,高中一、二年级5至7天的研学旅行,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小学一至三年级、初三年级、高三年级学生的研学旅行工作,可以参照上述学段安排酌情开展。鼓励有条件的城区和中小学校,积极探索出国(境)研学旅行。强化课程育人,寻找各学科教学与研学旅行有机融合的对接点和突破口。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发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课程,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情区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区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同步研制推进研学旅行课程化的政策文件。

  (二)整合教育资源

  整合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研学旅行资源,依托我市现有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大专院校、主题景区、大型企业、社区农村,有效发挥其教育功能。加强教育系统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建设中部地区研学旅行营地,丰富研学旅行资源。以基地为重要依托,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打造一批涵盖红色记忆、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工业科技、志愿服务等内容的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借助教育云,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数字研学旅行资源建设。

  (三)推出服务规范

  根据《研学旅行服务规范》(LB/T054—20xx),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在工作体系上确保规范的工作流程、安全防控、活动设计和课程支撑,在工作环节上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全面落实中小学校作为实施研学旅行的主体责任,由学校根据实际确定组织方式(自行开展或委托开展)。自行开展研学旅行的,应根据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安全员,也可吸收少数家长作为志愿者,负责学生活动管理和安全保障,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权利。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应与有资质、信誉好的委托企业(机构)签订协议书,明确委托企业(机构)承担学生研学旅行安全责任。具体组织筹备研学旅行过程中,应提前拟定研学旅行计划并按照管理权限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通过家长委员会、致家长的`一封信或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告知家长活动意义、时间安排、出行线路、费用收支、注意事项等信息,加强学生和教师的研学旅行事前教育、事中指导和事后评价。

  (四)构建评价体系

  建立研学旅行工作及成效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导向、诊断、改进、激励功能。加强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机构)和研学旅行基地(场馆)评估,将评价结果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整合各部门现有评价,制定研学旅行评价标准和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机构)、研学旅行基地(场馆)管理办法。

  四、重点项目

  (一)“走进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课程建设项目

  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研学旅行之中,围绕“走进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依据中小学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做好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大力开展“***子护照”和“红色主题班会”教育实践活动,推动研学旅行课程化。

  (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项目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国家建设成就、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教育元素,将承续传统文化的种子根植于研学旅行的沃土,着力以最美中国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三)“创新素质实践行”核心素养培育项目

  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我市教育品牌“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为重要载体,重视学科知识与学生真实生活、现实问题和个人成长的紧密联系,丰富学生生命、生存、生活体验,突出“三爱”(爱学*、爱劳动、爱祖国)、“三节”(节粮、节水、节电)、“三创”(创新、创造、创客)、“三学”(学农、学工、学军)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志愿服务项目

  弘扬武汉精神和武汉教育精神,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以志愿服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学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道德取向和道德力量。

  (五)长江中游城市群暨省会城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城际共同体建设项目

  围绕国家教育战略需求,以中小学研学旅行城际共同体为区域教育战略合作着力点,聚焦合作机制共建、实践资源共享、项目线路共设,探索区域教育转型发展、合作发展新路径和新模式,促进四地学生成长共进,研学特色共显,教育合作共赢。

  鼓励各区、各中小学校结合区情、校情、生情,发扬首创精神,探索五项重点项目以外、各具特色的研学旅行项目。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层级职责

  市、区成立由教育部门牵头,宣传、发展改革、经信、**、财政、交通、农业、文化、食品药品监管、旅游、金融、共青团、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和组织共同参加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协调小组(工作协调小组成员由各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部门),加强对研学旅行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市、区结合本级实际情况制订相应工作方案,将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组织,定期检查工作推进情况,加强督查督办,切实将好事办好。各中小学校建立校长主责、分管校长主管、部门协作的组织实施机构,建立相关制度,制定研学旅行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推动研学旅行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实践探索,推动工作落实

  坚持整体推进、稳步实施,按照逐步调整、渐进深化、持续完善的策略,在方案总体框架范围内,根据区域现有条件和工作基础,自主、有序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落实。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既可以从试点学校开始起步,由点及面,边试边推,将试点经验辐射至其他学校;也可以全面铺开,由浅入深,边推边改,逐步提高研学旅行工作水*。

  (三)加强财政引导,落实经费投入

  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探索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视情况由学校公用经费、家庭、社会资助合理分担。经信、农业、文化、旅游等部门将研学旅行纳入常态业务管理,指导相关单位开辟绿色通道,做好研学旅行服务、接待工作;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减免场馆、景区、景点门票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交通部门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公路和水路出行严格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金融工作部门负责加强与湖北保监局、省保险业协会的沟通协调,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将研学旅行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支持驻市保险公司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措施。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旅行。

  (四)加强安全保障,履行安全责任

  制订科学有效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方案,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中小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审核学校报送的活动方案(含保单信息)和应急预案。中小学校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负责确认出行师生购买意外险,必须投保校方责任险,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与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机构)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方安全责任。旅游部门负责审核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机构)的准入条件和服务标准。交通部门负责督促有关运输企业检查学生出行的车、船等交通工具。**、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加强对研学旅行涉及的住宿、餐饮等公共经营场所的安全监督,依法查处运送学生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金融工作部门负责指导保险行业提供并优化校方责任险、旅行社责任险等相关产品。红十字会积极支持研学旅行工作,负责开展面向中小学师生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和生命健康安全教育,提高应急救护能力。

  (五)加强经验学*,注重宣传引导

  加大与先进城市、其他实验区以及国外研学旅行方面的学*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努力提高研学旅行工作水*。宣传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加强研学旅行工作宣传,积极创新宣传内容和形式,向社会和家长宣传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向学生宣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大作用,总结推广一批有特色、可复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研学旅行工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 2

  进入新课程,我校作为江苏省新课程改革全样本实验学校,学校严格按照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实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在高中阶段实行选项教学,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核心理念,认真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在课改实验中正确把握好三维健康教育观,把学生的发展视为课程改革的最高利益,将课程改革看作师生共建的历程,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开发教师的潜能,创造性地实验。

  “积健为雄”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对我校体育工作的勉励,现在已经成为我校的教育理念,把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新课程理念相结合,构建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中体育课程的特色和文化。因此,我们以“积健为雄”为指导,全面促进学生在身体与人格两方面共同发展,以实现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

  二、目标定位

  学生学*目标

  学*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具体如下:

  1、爱好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惯,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熟练掌握2~3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提高运动能力;熟练掌握一、两种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能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形成健康的行为*惯。

  4、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

  学科建设目标

  当然对传统体育课程进行改革,采用选项学*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来达成学生的学*目标,这对于学科建设、教师自身也有着一定的要求。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以运动技能传授为载体,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建立新的课程结构。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内容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体育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改变现行体育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4、促进学*方式的变革。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的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机械训练的现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的评价过分强调运动成绩的现象和过于注重甄别的功能,发挥体育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三、学校的基本情况

  1、学生基本情况。我校学生较多,高中部有48个班级。由于是城市学校,学生的体育兴趣比较广泛,学生对自身喜欢的运动项目有着一定的专项基础。只是人数和班级较多,进行选项教学,需要合理的安排课务,涉及到主课为体育选修让路。

  2、体育师资配备。我校体育老师在编人员较多,有二十一个,但实际情况是有两个担任后勤主任兼职体育教学,课务较少;还有一部分教师要承担初中部的体育教学,进行选项教学,体育老师课务相应增多,工作量变大,开设选项教学有一定困难。

  3、场地器材设施。由于我校位于南通市市中心,商业区黄金地段,学校在活动场地上相对于同类学校,比较匮乏。我校现在有300米塑胶场地;完整篮球场有4片;半片篮球场20片;室内排球场2片,可供排球、羽毛球练*;乒乓球馆1座;专用韵律操、健美操室内场地2片。在器材上,在当前的教学中,我们是较为充足的,完全可以满足选项教学的需要。

  4、选项教学基础。我校于1996年开始在高中实行选项教学,内涵和新课标精神相符合,基本教学形式也相差无几,只是在成绩的评定上有着不同,我们原来采用传统的成绩评定,以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为主要的评价依据,而新课标以学分制来评定学生学*的五个领域的综合成绩。

  四、选项教学具体操作程序

  新的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最为显着的区别之一就是不再统一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而是根据课程目标体系构建了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可以说,这是一个根本性突破,教学内容的选择空间达到了最大化,课程的灵活性和约束力得到了充分体现。各地、各校和教师在为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身、心、社”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进行教学。这就要求学校在确定学*内容上要注重学生的运动兴趣与专长的形成。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尽可能多开设学*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需求;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学力状况,开设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项目。

  确定选项学*内容的流程

  在暑期学生返校日,我们发放了体育选项学*学生基本状况调查表并回收,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项的意愿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结合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以及学校的体育资源状况,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选编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在高中三个年级分别开设了以下学*内容供学生选择。

  注:为必修,分别为一个学分。其中排球为我校传统体育项目。

  学生选项的程序

  1、学生先行了解学校开设的选项学*的内容以及各项内容开课教师的基本情况。为达到体育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校实行“完全开放式”教学。学生有自主选择教师、上课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学力,每学年进行一次选项,高一、高二每次选4个模块,高三选3个模块。如分学*水*层次的内容,必须先修基础水*层次,然后才能修高级层次学*。两个水*修完后,选修其他项目。

  3、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进行教学班的编制,确定学生选项学*的时间。

  课堂教学实施

  1、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在高一年级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初级班,在高二、高三年级开设初级班、提高班,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2、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3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建立专项备课组制度。建立跨年级的,以选项内容为依据的专项备课组,教师按自己的专长任课积极探究选项教学的特点,各专项组的老师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选择或编写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分析,确定重点、难点,并根据教材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新的突破口,努力实践新课改。

  4、选项教学实行学生走班制。即年级内打破班级制,几个*行班安排在同一课时授课。实施以学生所选择的体育学*内容组织基本教学班。这种基本形式对于这种选项教学非常必要。其益处主要体现在可以发挥每个体育老师的专长,使资源得到最大合理化的利用。每个老师都有自己最为擅长的专项,在以学*内容组织基本教学班的教学中,这种特长可以充分得以展示,随着教学的深入,对老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也有较大的促进。选修一结束,班级也随之解散,因此这种是阶段性的编班。

  教学评估

  学生评价实行学分制,在学分制的管理上,我们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学生在三个学年内通过对必学和选学模块的学*得到11个学分,为了注重学生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各个模块都以连续学*的形式集中编排。(健康教育除外)排球作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我校也把它作为必学的模块之一,把它和田径安排在高一年级,并采用18学时连续教学的形式来完成。

  2、学生获得体育课程学分并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

  3、健康教育分散安排在三年中,以讲座、参观或结合专项内容进行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1)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

  (2)体能──与不同学*水*相关的体能项目。

  (3)知识与技能──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技战术知识与运用能力,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与不同学*水*相关的运动技能水*及运用情况。

  (4)学*态度──学生对待学*与练*的态度,以及在学*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5)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学*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

  评价的基本方法

  1、评定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的评定应采用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如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得分和等级评定中采用绝对标准。运动技能成绩和体能成绩的评定,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定方法进行。也就是说有些内容的考核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可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最终的定性评定。在有关知识的考核中,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进行。

  2、评定方法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实施,可采用每学期测试的方式进行,学年成绩以两学期中的每一项最好成绩计入总成绩。(详见学生体质健康表)

  (2)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个方面主要是观察记录学生对学*与练*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在体育学*和锻炼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可采用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等形式,记录学生在每一单元学*过程中的情况进行,期终综合这些情况进行总评。具体的单元评价的有关内容,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各年级自行设置评定的具体内容。

  (3)运动技能和体能的评价是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动态评价,既要看学生的成绩等级,又要看学生提高幅度的等级,进行评价。评价按等第制,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的形式进行。

  ①测试内容一般测试三次,为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学*积极性,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要求再给一次测试机会。

  ②测试内容可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测试(即学生可采用选项的方法进行)。

  ③每一考核项目的决定成绩,可根据学生成绩提高的幅度因人而宜决定。观察学生成绩提高幅度的初试成绩可以是本学期的,也可以是跨学期的。如果本学期只进行了一次测试,可以参照上学期的最后一次测试成绩,但是不同项目的成绩不能相互参照。

  ④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评定可结合单元评定,以理论考核、课外作业、专题答辩等形式,采用等第制和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的方法进行。

  ⑤期末可根据各项单元评定,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对学生的知识、体能和运动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采用合格、不合格的等第制或评语进行综合评价。

  3、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学生体质监测来获取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建立学生体质管理系统(数据库查询系统)。

  五、排课的方法

  我校第一个安排的科目为体育,具体如何排课,如表所示:其一,通过积极争取,体育课从上午第二节开始排课,实施选项学*的高中三个年级全部实现交叉上课,避免了场地与器材的冲突:其二:每一位任课老师基本保证每周14课时,(部分教师兼任初中的体育教学)达到满工作量。

  六、选修模块的设计(以田径必修模块为例)

  单元教学计划设想

  七、实行选项学*应注意的问题

  满足学生兴趣选项学*的前提是满足学生的学*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学生应该享有选择学*模块的主要或最大权利,离开了这一点,选项学*就是失败的。因此在学生选项报名人数不均等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进行行政干预,调整学生的选项志愿,可以考虑增加开设教学班,来保证学生的学*兴趣。

  打造教师群体开设体育选项教学,促进***能力、身体素质的提高,需要一支观念新,素质高,善思考,勤努力的教师群体,打造一支适应新课程实施的教师群体,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因此体育教师自身要不断学*,深入研究,通过自学、校本培训,学术交流等不同形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

  加强教学管理建立专项教学备课组制度;加强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在牢固树立新课程观的前提下,全力改革课堂教学,以选项学*为主要特点,以自主活动和体验、探索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形成健康体魄、完善健全人格为主要目标,建立现代的课堂教学体系。同时由于选项人数的不均等,特别是某些模块学生数太多,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发挥体育骨干的力量,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改革教学评价评价制度改革既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选项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同时又是实施课改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需要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有效实施。

  加大场地设施建设由于选项学*采用专项分班,班级人数较少,但同时上课的老师的人数较多,对于场地设施的需求增加,需要学校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适度增加,以保证选项教学的顺利进行。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 3

  为深入学*党的***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河南历史厚重、山川壮美、人杰辈出、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源远流长;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孕育地,是炎黄子孙的根源地,这些都为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有助于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光荣革命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感受地域特色文化;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党、国家、人民的热爱之情,坚定“***”的理解与认同;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学会动手动脑、生存生活、做人做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工作目标

  注重因地制宜,突出河南特色,打造具有中原风格、国家标准、国际视野的研学旅行“五个一”精品工程:建设一批层次分明、各有特色、示范引领的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打造一批河南特色、主题鲜明、影响深远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培养一批志在研学、专业过硬、结构合理的研学旅行师资队伍;研发一套基层可推、一线可学、外地可鉴的精品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建立一套责任清晰、科学规范、保障到位的研学旅行管理机制。努力形成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措施到位、运行操作规范有序、活动品质持续提升、文化氛围健康向上、学校和学生积极参与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

  三、基本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研学旅行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自然性、生活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

  (二)实践性原则。研学旅行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自然、参与体验。

  (三)安全性原则。研学旅行要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四)公益性原则。研学旅行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切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五)协同性原则。研学旅行是个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单位要统筹协作,分工负责,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合力,实现资源共享。

  四、主要任务

  (一)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统筹安排和指导。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制定学校整体方案,做到有课时、有师资;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灵活有效。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计划在正常上课时间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七到八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含中等职业学校),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每学年安排一至两次研学旅行。

  (二)加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建设

  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依托河南丰富厚重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红色教育资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综合实践基地等资源,结合区情、校情、生情,遴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对基地(营地)实行定期评估验收和动态管理。各基地要充分挖掘特色资源,有针对性开发基地研学旅行特色课程,力争做到“一地一特色,一地一品牌”。

  以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为支撑,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打造一批主题相对集中、交通相对便利、体验相对丰富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各地可结合本地特色资源,打造主题式研学线路,如:围绕“老家河南”主题,结合河南的根亲文化、黄帝文化、姓氏文化等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围绕“红色河南”主题,挖掘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河南三大精神”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围绕“厚重河南”主题,结合我省五千年中原文明、八大历史文化名城等丰富的历史文化、世界遗产、非遗传承、博物馆藏等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围绕“生态河南”主题,利用我省丰富的.绿水青山、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生态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围绕“出彩河南”主题,利用河南改革开放40年成果、科技创新、科研院所等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三)加强研学旅行课程建设

  研学旅行课程是体现研学旅行教育性的核心,精心设计研学旅行课程是提高研学旅行质量的根本保证。要以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主导,联合基地和研学机构,将研学旅行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综合实践教育的重要载体,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开发具有河南特色的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编写适合我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专题读本,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情县情市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市情省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地方课程体系。

  (四)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研学旅行工作要实行校长负责制,要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教师作为研学旅行活动负责人。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研学旅行专业人员,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组织开展研学旅行的组织管理、安全管理、后期保障和突发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提升辅导学生学*体验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培训纳入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学校教师组织研学旅行活动要计入教育教学工作量。

  (五)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探索制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可采取自行开展或委托开展的形式,提前拟定活动计划并按管理权限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通过家长委员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召开家长会、信息化*台等形式告知家长活动意义、时间安排、出行线路、费用收支、注意事项等信息,加强学生和教师的研学旅行事前培训和事后考核。学校开展研学旅行,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安全员,也可吸收少数家长作为志愿者,负责学生活动管理和安全保障,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权利。学校委托开展研学旅行,要与有资质、信誉好的委托企业或机构签订协议书,明确委托企业或机构承担学生研学旅行安全责任。

  (六)健全经费筹措机制

  各地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加大经费投入,探索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旅行。

  交通部门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公路和水路出行严格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铁路部门可根据研学旅行需求,在能力许可范围内积极安排好运力。文化和旅游等部门要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减免场馆、景区、景点门票政策,提供优质旅游服务。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游览参观点门票按规定实行全免,公益性博物馆、科技馆等按有关规定落实门票减免政策,其它场馆门票价格在规定的优惠政策基础上,原则上要低于社会旅游团队价格,同时提供优质服务,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参加研学活动的费用予以免除。银保监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将研学旅行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鼓励保险企业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措施。

  (七)建立安全责任体系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审核学校报送的活动方案(含保单信息)和应急预案。学校要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负责确认出行师生购买意外险,必须投保校方责任险,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与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或机构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方安全责任。

  各地教育部门负责审核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或机构的准入条件和服务标准。交通部门负责督促有关运输企业检查学生出行的车、船等交通工具;完善研学旅行基地周边的公路标志标识设施,为研学旅行提供安全畅通的道路环境。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研学旅行涉及的食品经营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研学旅行住宿的宾馆、酒店行业治安管理的指导,依法查处运行学生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积极为学生研学旅行交通安全提供保障和便利。银保监部门负责指导保险行业提供并优化校方责任险、旅行社责任险等相关产品。共青团组织要将少先队、共青团活动与研学旅行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大学生参与研学旅行服务志愿者活动。

  (八)建立研学旅行科学评价机制和内涵发展机制

  建立河南省研学旅行专家库,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探讨推进研学旅行工作的有效模式,研究和解决研学旅行工作推进中的问题;结合研学旅行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研学旅行评价机制,对研学旅行工作进行全面科学的考核与评价,保障研学旅行健康、有序发展。学校要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将研学旅行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各地要注重研学旅行活动的内涵发展,定期组织开展各种研学旅行文化交流,巩固研学旅行成果。中小学校在组织研学旅行时,要以启发、引导为主,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研学旅行活动结束后,学生将研学的问题和成果进行梳理、提炼,并通过PPT、视频、调查报告、漫画、图表、诗画等方式进行汇报展示。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研学旅行的研究报告会、征文、摄影、绘画比赛等后续活动,巩固研学旅行成果。各级教育部门要注重探索总结,加强学*交流,借鉴先进经验,推动研学旅行工作深入开展。

  (九)加强研学旅行信息化管理

  依托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台,开展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等相关工作的建设与交流工作,为研学旅行活动交流、展示等提供服务。依托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台,汇聚研学活动生成的信息,分析评价学生研学旅行开展情况和成效,实现研学旅行分层级、分区域、全过程的信息化有效管理。

  五、保障机制

  (一)统筹协调,加强领导。由省教育厅牵头,发改、**、财政、交通、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银保监、共青团和铁路等相关部门参与,共同组成河南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各地要相应成立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小组,加大对研学旅行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相应工作方案,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定期检查工作推进情况,加强指导督办。

  (二)强化督导,规范管理。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把研学旅行纳入专项督导范围,重点对研学旅行经费保障、基地建设、优惠政策、部门职能、规范管理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督查,确保研学旅行收到实效。

  (三)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各地要定期总结本地研学旅行工作开展情况、取得成效和典型经验,在稳步推进工作的同时,充分挖掘和提炼一批先进典型,以建设河南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验区和实验校为抓手,发挥试点的示范引领及辐射作用。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地要积极宣传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育人效果,及时宣传好典型、好主题、好案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的作用,形成研学旅行工作的家校合力,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推动我省研学旅行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 4

  为了贯彻山东省教育厅两个规范,搞好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创新,特别是学校课程的规划研究,我校在县教研室同志的指导和参与下,成立了以校长、家长、教师、社区人员组成的学校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经过对学校课程的规划反复研究、探讨以及尝试,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我校特色的学校课程规方案。

  一、开设背景

  1、学校的培养目标: 学校遵循“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坚持全面育人,张扬个性。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多年来,学校在教学中不仅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还注重对学生进行特长培养:英语活动小组、编织小组、数学启智园兴趣小组得以广泛开展。让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个性张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特长”已成为学校明确的培养目标。

  2、学生的发展需要

  “我特别喜欢漂亮适用的小手袋、小荷包、中国结、要是我也会编该多好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如果能慧眼看天下,快嘴论时事,将来一定成为政治家。”“我喜欢英语” “我希望自己能说会道。”“我想成为逻辑推理高手”“我希望开设心理咨询。”翻开学生的民意调查,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心灵呼唤,诠释孩子的兴趣需求,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学校将尽量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学校课程。

  3、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

  大张楼镇一中一向以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心:以人为本,强调课程的人文化、生活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以校为本,注重课程的统整化、弹性化,形成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让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让学生学会交往,做社会活动的小主人,与家庭,社区积极配合,开设“玩中乐、乐中学、学中乐”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交往方面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中学生是社区与学校的共同期望。

  4、学校的课程资源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有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少年宫活动室等。学校活动场地虽然不大,但都有专门的训练场所,有专兼职的教师,较齐全的硬件建设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学校拥有一支敬业爱生、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大批的骨干教师。有的能画会描;有的能说会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能写一手好字;有的英语字正腔圆学校丰厚的人力资源为选修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夯实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依据国家、省、市、县教育局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突出本校课程特色,经学校课程组织机构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学校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1、通过学校课程的开发,改变传统的课程观,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构建学校新文化。

  2、通过学校课程内容的实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学*内容的自主选择意识。

  3、面向每一个学生,坚持全员参与,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动手、创新、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加大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力度。

  5、提高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6、通过学校、家长、社区民主参与开发,丰富具有学校特色课程资源,形成学校特色。

  三、学校课程计划

  学校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

  四、实施步骤

  (一)课程开设

  1、课程开发小组制定调查表,评估学生兴趣发展需要,研究学校课程资源。

  2、根据学校教育实际,讨论制定学校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学校课程的大致结构。

  3、制定《学校课程规划方案》,对教师进行培训。

  4、教师根据自身专业、能力和《课程开发指南》自主申报课程,写出课程简介。

  5、课程开发小组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向全校学生宣传、介绍。

  6、学生分年级根据自己意愿选择课程,统计人数。人数偏多的课程,课程开发小组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7、开课老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撰写课程讲义。

  (二)组织实施

  1、课程老师分析学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撰写课程讲义,交课程开发小组审议。

  2、每次课前备出简案,课程开发小组定期检查、督促。

  3、每次上课时间,课程开发小组进行检查,登记上课人数,检查课堂纪律,了解教学内容,切实保证学校课程质量。

  4、针对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定期召开学校课程教师的研讨会,进行总结、交流、探讨,确保课程内容顺利实施。

  5、每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代表会议,倾听他们对课程内容及实施的意见,并反馈给上课老师。修订、完善课程内容,调整实施方法。

  6、对个别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课程开发小组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7、每期末教师对自己执教的课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五、评价设想

  1、对学生的评价

  ① 制定《学校课程学分制评价方案》,从“课前准备、参与态度、知识技能掌握、阶段成果展示”四方面进行综合测评。

  ② 学年修满五分的学生顺利毕业,可申报另一门课程。

  2、对教师的评价

  ① 每一堂课都有简案,内容和形式受学生喜欢。

  ② 认真登记学生出缺勤,课堂组织纪律较好,不让一个学生流失在课堂外。

  ③ 课堂实施中随时关注学生学*兴趣及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

  ④ 期末按学分制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学*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⑤ 制定学校课程奖励制度,对参与积极,成绩显著的老师给予适当奖励。

  3、评价结果向社会、家长公布。

  六、保障措施

  1、学校要有坚定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

  2、学校要组成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群策群力,民主开放。

  3、经常组织学*和培训,促进教师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

  4、学校制度一系列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和改进制度,建立学校课程内部监督机制。

  5、定期进行课程的教和学的评价,推进其深入持久进行。

  中小学生研学课程方案 5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以培养学生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xx〕8号)《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和《毕节市教育局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毕教发〔2022〕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依托地域文化,结合学校特色,以确保安全为基本前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距离触摸历史、感知自然、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促进书本知识与社会经验的深度融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坚持教育为先,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系统性,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感受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和使命,增强对坚定“***”的理解与认同,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使研学旅行真正达到“以研促学”的教育目的。

  (二)实践性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展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自然、参与体验,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三)安全性原则。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确保学生安全。

  (四)公益性原则。坚持公益属性,不得存在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行为,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

  (五)规范性原则。坚持自愿原则,研学旅行要做到全程公开、透明、可监督,不得发生任何侵害学生权益的行为,不得带有宗教色彩,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六)协同性原则。研学旅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单位务必统筹协作,分工负责,改革创新,形成合力,资源共享。

  三、工作目标

  推进建立一套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研学旅行工作长效机制,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评选一批活动开展效果明显的研学旅行示范学校,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各部门参与协作、齐抓共管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

  四、主要任务

  (一)提升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实践教育和学校课程教育有机融合,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有效,建构“走下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向未来”的研学旅行课程模式,逐步建立符合县域特色、学段特点、成长规律、切合学校实际的研学实践教育课程体系。

  (二)制定研学旅行课程规划。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制定整体方案,做到有课时、有师资、有教案;把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和学生学*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春(秋)游、军训课程等统筹考虑。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安排研学旅行时间,每学年不少于2次,小学四、五、六年级每次1-3天,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每次1-5天的研学实践教育,一般在学期中安排,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寒暑假期间,鼓励中小学生参与主题明确的1-7天研学旅行冬(夏)令营,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组织7-15天赴境外研学旅行。

  (三)完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以“行天下、学天下、研天下”为主线,以家乡、祖国、世界三个层面为路径,以地方、校本、主题课程为载体,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以县(市、区)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不同层次和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县形成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研学旅行主题精品课程。

  (四)规范研学旅行实施方式。以县教育科技局和学校为主导,联合基地和研学旅行机构,将研学旅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安全教育、团队教育、科学实践的重要载体,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有效,避免“只旅不学”“只学不旅”或“研学旅脱节”现象。坚持目标导向、课程导向、实践导向和成果导向,采取旅游观光、学*考察、主题探究、亲身体验等方式,融专题研究、访问调查、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同伴互助为一体。

  (五)加强研学旅行课程和营地建设。根据研学旅行育人目标,依托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综合实践基地、科普场馆、现代农庄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主题鲜明、体验丰富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营地,打造一批融历史文化、现代工业、现代科技及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实践教育网络,为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提供菜单式服务。围绕“红色之旅”“生态之旅”“文化之旅”“科技之旅”主题,打造主题“串联式”研学线路,按照一定主题,精心筛选打造1-2条面县内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县级以上示范性综合实践或研学旅行营地3个以上。

  (六)打造研学旅行实践基地。遵循研学实践教育层次性、多样性、走研性特点,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大型公共设施、工矿企业等,探索创建“示范基地+”研学旅行教育实践基地*台,形成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多类别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广泛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提供丰富的学*资源,为学生的研学活动留下写实记录,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研学实践教育需求。

  (七)加强服务单位规范管理。县教育科技局牵头对全县研学旅行和实践教育进行归口管理,做好研学旅行服务单位的认定管理及研学基地的申报创建工作,每年3月进行申报准入。由县教育科技局牵头组织专家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向社会进行公示。准入后的服务单位提交6个左右的示范产品项目(研学旅行课程和线路),供各中小学校开展研学旅行菜单式选择,由学校与服务单位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具体组织实施。县教育科技局对服务单位的资质证照、制度建设、场馆设备、导师团队、课程体系和安全保障等进行监督检查和年终评估,实行目录管理和退出机制。

  (八)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鼓励各中小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开发、学生活动组织、研学评价探索等方面与实践基地开展合作。研学旅行营地根据需要合理配置专业人员,并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育人需要,强化工作人员培训,提升辅导学生学*体验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中小学校应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教师,专门负责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提高研学旅行在课程开发、主题确定、组织管理、后勤保障及安全管理方面的专业性。研学旅行营地须配备研学导师,研学导师必须具备教育教学、旅行组织、安全应急等专业能力。研学导师培训与认定工作由教育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实施。

  (九)完善研学旅行评价机制。县教育科技局将研学实践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完善管理服务*台。学生评价分为收获体会、团队合作、行为*惯、调查访问、探究学*等五要素。教师评价包括课程实施过程中基本品质和基本能力两方面;基本品质包括责任心、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基本能力包括活动设计与规划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等。通过自评、他评、领导评、家长评、社会机构评等,促进研学旅行质量不断提高。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学校对学生参加研学实践教育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建立**统筹、部门协作、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学校主体、家长支持的研学旅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由县教育科技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文广局、县交通局、县市场***、县***、县金融办、县应急局和团县委等相关部门参与,共同组成县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科技局,委托有关学校或机构,指导开展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将责任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定期检查工作推进情况,加强指导督办。县级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是:

  县教育科技局:负责与各成员单位的联系沟通,制定配套文件,明确政策要求,组织召开协调工作会议;牵头审定学校、研学基地(营地)和承办方(以下简称服务单位)的课程;指导学校研学实践教育组织实施工作;组织相关职能单位对服务单位的认定和评价,开展研学导师的培训工作;牵头开展示范基地(营地)、示范学校、优秀案例、优秀文章的.评选等。

  县委宣传部:配合县教科局做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指导、创建和管理工作。

  县发改局:配合县教科局做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指导和管理,协调交通部门支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

  县财政局:配合县教科局、县发改局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经费,做好经费保障工作。

  县文广局:协调文化类基地(营地)做好研学实践教育服务。根据《研学实践教育服务规范》(LB/T054—20xx),配合县教育科技局加强对服务单位的管理,确保行业诚信。协调相关旅游景区、景点对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实行门票优惠政策,提供优质研学服务。

  县交通局:负责督促有关运输企业做好学生出行交通工具的安全检查;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道路交通出行严格执行学生票价优惠政策。

  县市场***:加强对县内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的食品安全监督。

  县***:配合县教科局做好师生安全教育工作。学校组织研学实践教育出发前,由学校所在地**部门配合学校开展安全专题教育,强化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依法查处违法接送学生的行为,对研学实践教育涉及的旅馆业由属地**部门加强安全监督。

  县应急管理局:配合文广、教育部门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

  团县委:充分发挥团委、少先队的组织优势,协助做好研学旅行;充分发挥志愿者协会、各类社团优势,协助基地(营地)做好研学实践教育优质服务。

  县金融办:负责协调保险监管部门加强与保险公司的沟通、协调,督促保险公司认真履行保险合同,维护参保师生保险权益。

  (二)强化经费保障。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经费,探索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对于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通过公路出行的严格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交通部门应根据研学实践教育需求,在能力许可范围内积极安排好运力。旅**业主管部门应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实施减免场馆、景区、景点门票政策,提升优质旅游服务。鼓励保险企业开发针对研学实践教育的个性化服务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政策。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实践教育。

  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根据成本合理确定食宿、交通、活动等费用,所需费用一般由学生家庭承担,相关费用标准、支付方式由学校负责告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学校委托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的,由被委托方直接向参加研学实践教育的学生家庭收取相关费用。学校自行组织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的,鼓励由参加研学实践教育的学生家庭通过互联网等便捷方式直接向研学实践教育承接方支付相关费用。学校教师组织研学旅行应计入教育教学工作量。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应按照一定比例配备教师,教师参与组织研学旅行所需的食宿、交通、活动等费用不得分摊到学生头上,应由学校予以报销或通过社会捐赠等形式解决,且教师参与研学实践教育的食宿、交通等条件原则上应与同行学生一致,不得搞特殊化。

  (三)强化安全管理。各中小学校组织研学旅行活动务必提前向县教育科技局报备(资料包括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申请和方案、服务提供方资质资料复印件、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和安全责任书、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保险购买凭证等),由县教育科技局告知县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取得一致许可后方可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应研究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研学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要落实好行前告知制度,组织开展研学实践教育行前应告知家长有关活动意义、安排、线路、费用、注意事项等信息。落实好各方安全责任,交通运输部门应加强对取得经营许可的车船服务提供者的监督,完善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基地周边的公路标志标识设施,并提供合格的运输企业目录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以供中小学选择;市场监管部门应按照属地原则,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涉及的住宿、餐饮等公共经营场所的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住宿的宾馆、酒店行业治安管理的指导,依法查处违法运送学生的行为,并给于交通出行帮助;金融监管部门应指导保险行业提供并优化校方责任险、旅行责任险等相关产品。

  各乡镇(街道)中心小学、初级中学和各县直(民办)中小学要在每年12月20日前,上报本单位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工作总结材料到县教育科技局基础教育股。开展学生研学实践活动的报告即时上传,报告包括研学实践活动时间、地点、体会以及相关照片、音频和视频等。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