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范本十份

首页 / 读书笔记 / |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1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在于作者提出了标准化的沟通方式,让我们易于实践。

  非暴力沟通的4个要素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a.观察:只表达你对他人所做事情的观察结果,而不进行判断或评价。

  如何区分观察与评价呢?观察即事实,评价即意见。比如小明喜欢睡懒觉,A说“小明是个懒惰的人”,B说“小明今天上午11点起床的”,那么A是在发表评价,B是在描述观察。

  将观察和评价混为一谈,他人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如果我们还不慎表达得言过其实,他人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更加不愿作出友善的回应。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印度哲学家hnamurti

  b.感受:表达你自己的感受,如受伤、害怕、开心、生气等…

  在表达时要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只描述自己的感受,避免轻易给自己或他人下定义。比如“我觉得自己是个loser”和“这项工作我一个月都还没有完成,我感到有些挫败。”,前者就是想法,后者才是观察与感受。

  心理学上有“投射”和“投射性认同”的概念。

  前者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别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所谓“以己度人”,就是投射效应的一种表现。

  后者是指一个人的潜意识,会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作出反应。比如一个对自己小孩缺乏信任的母亲,总是担心孩子出事,于是对待孩子总是小心翼翼、紧张兮兮,孩子从而受到影响,下意识地常常将自己处于危险之中,印证母亲的担心是“正确”的。

  当我们表达想法而非感受时,就容易让自己或他人掉入“投射”的陷阱。

  c.需要:告诉对方是什么需要,导致了你的感受。

  网络上常流传关于男女思维不一样的段子,比如女生想:“他今天怎么对我爱答不理的,是不是不爱我了?,男生想的却是:“今天意大利队竟然输了。”

  虽然是搞笑段子,但也能分析一二。女生与其自己猜来猜去,不如告诉对方:“今天你没有和我聊天,我很失落,因为我很期待你的陪伴。”只有当我们开始谈论需要,我们才更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对方的需要。

  d.请求:提出具体的请求,即你希望对方怎么做,但避免变成要求或命令。

  关于如何提出请求,有以下几个要点:

  告诉对方你希望他做什么,而不是不做什么,否则对方可能依然无法明白自己要怎么做才能满足你的需求;

  提出具体而非抽象的行动请求,更可能得到满足。因为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具体是什么,别人就更难知道了;

  请求对方的反馈,以免我们表达的意思和对方的理解不一致,造成误解;

  了解对方的反应:此刻的感受、正在想什么、是否接受了我的请求。

  “我相信,提升沟通品质有助于建设一个有爱的世界。”

  运用以上四个要素的前提,是我们发自内心想要关爱他人。实际沟通中,最重要的是对四个要素的觉察,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使我们更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2

  第一次写心得思绪万千、真不知道该如何阐述我所想表达的内容,其实在教育女儿这方面我也是在不断的去查资料,去找书看,去倾听别人好的教育方法。女儿很小的时候体质不好,我总觉得我应该给她更多的爱,应该什么都惯着她,依着她,可是渐进的我发现她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越发强烈,我当即决定重新寻找新的教育方法,幼儿园三年我似乎又变成了文中所描述的(控制型育儿方式)的家长,我深感很累,女儿应该也是一样。读了本书几页下来,感觉轻松了,理解只有尊重才能赢的合作,当然首先必须自我尊重,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朋友交往之间的尊重,要让女儿看到妈妈是怎样去做的,就算偶尔的跌倒和不完美,但是妈妈也在努力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父母与子女虽然在年龄上有长幼之分,但在人格上是*等的。因此,父母要以*等民主的态度去尊重和理解孩子。合作不是要求父母一味的迁就孩子,也不是要求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真正的合作是在*等的基础上,双方都乐意接受的一种态度和行为。所以对我而言,在以后和女儿相处的过程中必须处处讲究合作的技巧。

  文章中所提到的奖励和惩罚实则对我的触动比较大,自从女儿上了一年级以后,在我的思维里我认为她已经长大了,所以“奖惩”几乎占据了我教育方式的50%,不管是女儿的生活能力还是学*能力只要有明显的进步,我都会加以奖励;反之,也会加以惩戒,有时的惩罚会让女儿无比激动的骂我是个坏妈妈,那一刻我知道不合实际的惩罚会让女儿对我失去信任,会让她在妈妈这里找不到安全感。再者,我真的需要把长时间贴在女儿身上的标签彻底撕掉,在读本书之前,其实我会给女儿贴各种标签,类似于:你好懒,你真笨,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似乎根本没有考虑过她的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基本的就是尊重,那么此时我把对女儿的尊重又放在了哪里呢?

  在本章节中出现最多的词“目标”首先育儿的目标,对我而言我对女儿的目标有两点:一是保障她的人生安全,帮助他规避风险,这是作为监护人最基本的责任。二是丰富她的人生,尽可能地给她创造各种机会让她能够去了解和感受生活的多种多样,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女儿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不强,很多事情都是奶奶在帮她整理,因为奶奶认为没关系,孩子小,家长可以代劳。其实不然,孩子从小就应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看到行为背后的需要,第59页中的一段话“典型的围绕策略展开的争吵”仿佛是我经常跟女儿的对话,例如:你需要睡觉了,你需要写作业了,女儿的回复也总是:我想再玩会儿,等一会儿之类的话语。而我总是去批评她干什么事情喜欢磨蹭,浪费时间。这就是因为我没有很好的去了解我和女儿之间的需要和彼此尊重,我应该用尊重的态度去倾听女儿的需要,而不是评判和指责,让我们相互理解彼此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去合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是在不停的需要,需要工作,需要学*,需要如何去更好的经营家庭。我们会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去使用各种方法和策略,也会因为你的需要被满足而感到快乐和愉悦。

  父母要想真正地了解孩子,就要听听她的心里话。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放弃大人的成见,客观地认识她的世界,并试着用她的视角来感受她的生活。以前女儿经常会跟我分享一些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一件事她需要阐述很久,放学的路上讲,回家继续讲,我总讲她你可以简短一点讲完结束,回家就写作业吧,别浪费时间了,絮絮叨叨讲个没完没了,她会很不高兴!嘴里还在说:“妈妈天天就只知道让我写作业,都不跟我玩。”我也会很生气,甚至很大声的说:“你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就知道玩,你的主要任务就是学*,别跟我讲那么多没用的赶紧去写作业。”显然我和女儿的情绪都糟糕透了,这种情况下孩子在我这里学到了什么呢?我的行为影响了她的情感和安全感,我为什么不能给她时间让她有机会表达自己,倾诉自己想法呢?应该让她知道妈妈愿意倾听她的点点滴滴,参与她每一个阶段的成长,让我们之间相互尊重,相互联结。

  我们都希望孩子的童年无忧无虑,希望她们有足够的安全感去保障她们的快乐成长。

  家人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在我们共处的生活中和工作中无时无刻都在体验着相互间的给予,以及给予后的那份快乐。在第四把钥匙:激励给予。学*这一章节的内容后让我很惭愧,因为女儿幼儿园大班时开始在外面学画画,起初每次学完之后回来都会画一张送给我,那时的我总是很感动,去拥抱她夸奖她,女儿也很满足,久而久之我也不那么在乎了。当有一次()她问我:妈妈、我送给你那么多幅画中你最喜欢哪一副呢?我敷衍她说:你画的都一样,而且你没以前认真了,谈不上喜欢哪一副。从那以后我几乎很少会收到她送给我的画了。我把她给予我的礼物制定的标准过高,没有用心去分辨并接受她给予我的礼物,同时也失去了我和女儿之间的情感联结。其实小孩子的给予是奉献的天性,不求任何回报的、很纯粹的给予,应该值得我们现在很多的家长去学*。我经常会想把对女儿讲出去的话收回来,语言中也会充满批评和命令,缺少对她的尊重,也缺乏和她的沟通。前段时间听过师傅发的一段夜读“别让脾气阻挡了福气”,如果我能多一些长颈鹿式的表达、多一些长颈鹿式的倾听,少一些豺狗语言,应该也会少一些脾气多一些福气吧!

  有段时间我的情绪比较糟糕,遇事总容易急躁,压不住火气,总觉得这个事情没有办法解决,唯有用争吵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弄的家庭关系异常僵化。在成长中学*教会了我面对问题时我们总会有很多解决方法,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当然说起来很简单,这一切的方法还需要我们在遇到困难的同时保持一个清晰的思路,稳定的情绪,合作也会在这个时候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鼓励孩子跟你合作,当我们的策略得到孩子满足的时候,孩子的那份笑容也是建立自信的强有力的方式,即使失败了,总结经验,调整策略,继续学*继续前进。创建“无错区”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尊重”这两个字,我做的很不够,缺少自我审视的*惯,缺少从孩子的视角去看问题,缺少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本章节的学*,希望自己可以慢慢的在和女儿之间和家庭之间创建一个充满尊重与合作的“无错区”。为此我要不断的学*和改变。

  今天我大声读完这一篇的,感觉好像比默念更有效果。标题:“每日提醒”我觉得太棒了,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书中介绍的这些概念不断的在我的脑海里更新。今天女儿的一句话让我触动很大,她在写作业,我下班回家后做在她旁边正好用手机在上网查一些资料,她抬头看着我说:妈妈你不看书吗?我说:晚上再看。她又说:你不是说要和我一起学*一起看书一起进步吗?我随即脱口而出:用心写你的作业,少讲话。紧接着女儿的一句:就知道你做不到。我似乎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这本书已经快读完了,我试问我收获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为什么面对孩子却连最基本的承诺都无法兑现,我应该自我反省。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女儿的感受和需要,回应的方式也是有问题的。我需要“每日提醒纸条”不断的去提醒自己重温:七把钥匙,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建立我和女儿之间的信任、尊重与合作。

  来自“无错区”的故事分享,似乎觉得每一故事都在我的生活里出现过,昨晚师傅跟我说:学多少不重要,关键是能够会用多少是最关键。我思考了许久,辗转难眠,刚开始读《非暴力沟通亲子篇》,让我觉得我自己是个非常差劲的妈妈,样样不合格,样样不达标,缺乏耐心倾听,缺乏对女儿的尊重、未知女儿的需求,各种标签往女儿身上贴,豺狗式的语言也是屡见不鲜。今天中午我尝试性的问女儿:妈妈以后不再对你乱发脾气,不再对你大喊大叫了,好不好?她用怀疑的眼神看着我说:妈妈你能做到吗?我说:你相信妈妈吗?女儿说:我相信你,如果连我都不相信妈妈,还有谁会去相信妈妈呢?那一瞬间,我流泪了,感觉被女儿的爱和信任包裹着,女儿带给了我生命的真相。或许你会认为孩子不断地向我们索取,而事实上,我们从孩子身上获取的反而更多,让我们的生命趋于“完整”。当我们凶了孩子,误解了孩子,但孩子还是会原谅你,不是吗?最后孩子还是会紧紧抱着你,不是吗?

  这是孩子对我们的爱。但这不能成为我们一次又一次发脾气的“勇气”来源。

  请千万别忘了,我们是孩子最爱的人。要留一份*和、尊重、温暖的爱给孩子。因为我们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童年的色彩!希望自己继续加油,期待自己和女儿的每一次改变,每一次进步。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3

  说到暴力这个词,相信每个人都能理解,也同样觉得这个词和自己无关,由于缺乏认知,我们通常认识不到自身的暴力。在我们眼中打人、**、武力才算是暴力行为,但如果我说“冷暴力”这个词,你还觉得陌生么,你有没有跟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冷战过?有没有在生气时口不择言?如果有,我相信你能理解这句话:情绪和语言也可以很暴力,并且伤人于无形。

  这就是本书的主题:非暴力沟通。

  我们通过话语表达情绪,大多时候说话是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而非暴力沟通主张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的使用语言,以达到沟通的最佳结果。

  它是有迹可循的,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分别是:

  ①留意发生的事情。

  ②表达感受。

  ③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④提出具体的请求。

  假如我有个作息不规律的室友,我睡觉了她还在玩游戏,她打扰了我休息,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说就是:你玩游戏的声音很大声,我有些烦躁,因为现在已经×点了,我明天还要早起上班,你能不能明天再继续?

  这种方法更注重人的感受和需要,它的沟通过程是:

  ①我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的观察是什么。

  ②我的感受如何。

  ③哪些需要导致了那样的感受。

  ④为了改善现状,我的请求是什么。

  我相信比不经大脑的说“你还让不让人睡觉了”,结果一定更令人满意

  但很多人甚至都没有意识到“非暴力沟通”的存在,而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疏远和伤害。作者将这种沟通方式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我们常做的行为有:

  道德评判。

  简而言之,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就是不道德或是邪恶的。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都是在评判人。

  “你太懒了!你太自私了!你太笨了!”这些都属于道德评判,它擅长将人分类,好人或坏人、正常人或不正常的人、聪明或愚蠢等。

  这样很难让沟通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甚至还会召来仇恨。就算被批评的人做出让步,接受批评,也不会是心甘情愿的,而且长久来看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进行比较。

  丹·格林伯格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的生活》中建议读者: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都说人比人气死人,人无完人,身处比较之中,总有被比下去的时候。而一旦陷入比较的坑里,我们的关注点就变成了“我没有什么”,而不是“我已经拥有了什么”。其实已经拥有的东西,反而最珍贵。

  回避责任。

  为什么我们要每天准时上班?为什么要按老板要求完成工作?相信大多数人会回答:有些事不得不做。但事实上,这绝对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行为。现在仔细想一想,我们准时上班、满足老板的要求是为了什么?

  难道不是为了保住工作?为了升职加薪?所以归根结底,这是我们为了达到目的而履行的责任。

  我们要意识到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因为自己想要,从自身出发,能避免很大程度上的庸人自扰。

  强人所难。

  这是强者常使用的手段。比如父母、老师、老板,许多人认为这些人的职责就是改变他人,让他们循规蹈矩。他们的常用台词是:如果你不这样做,我就怎么样。

  但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变成了逃避惩罚,而不是追求美好生活,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选择敷衍了事。回想一下小学做暑假作业时,是不是极尽敷衍之事?

  非暴力沟通归根结底是关注自身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再考虑为了达到这种需要,我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4

  很实用的一本书。我们每个人都期待得到理解和尊重,但往往用错方式表达导致问题,甚至让矛盾升级,最后不但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反而使关系僵化。

  看着书里的讲解和方法,我会想有时候人克制久了,理性久了,就想毫无顾忌的放纵一次,如果每次都让自己理性去处理问题,可能会觉得很累,如果每次发生矛盾时都是单方面像心理医生一样去压着自己的脾气,试图引导对方说出感受和需要,也许有一天还是会想爆发。

  所以希望这本书可以影响到更多的人,双方都学会怎么处理冲突,怎么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怎么倾听和理解对方的感受,那社会会更和谐。

  亲密关系是最难处理的关系之一,因为越亲密越容易因为爱而引发更多问题,也因为爱,我们往往觉得对方应该懂我们的所有情绪和需求,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有时候甚至自己都不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只是知道自己不想怎么样,但不知道到底想怎么样,而这个时候就会期待爱的人知道我们想怎么样,这样的期待往往引发矛盾。所以我们学*怎么化解矛盾,理解他人需求,也要学*及时发现自己真正的需求,并准确的表达出来。

  学会让自己更看重感受和需要,而不是是非对错,能化解很多矛盾,也能让自己内心更*和。其实就是让自己有更多的善意和爱来对别人,摒弃“应不应该”,接纳不同,没有评价和指责,关系就会更和谐有爱。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5

  本书的第4、5章都是和感受有关,第4章主要分享的是如何体会和表达感受,第5章分享的是感受的根源,本书举了很多具体的例子和词汇帮助我们去理解【感受】,这点对于读者很友好。

  关于“感受”,在大二的个案工作课上,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让我开始对“感受”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在我目前看来,学会觉察感受,并表达出来,是内在成长的第一步。

  第4章一开始,作者讲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从来没有人问过他的感受,人们认为感受是无关紧要的,大家是被鼓励着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

  作者接着分享了几个小故事,有作者小时候因为老师提出的“男孩子不要胆小怕事”的观念,不得不隐藏起自己的害怕,哪怕手受伤也忍痛打了一个月的棒球。也有在非暴力研讨班上,一个太太表示自己的丈夫仿佛是一堵墙,太太希望丈夫能多体贴她,但是她运用的是指责的说法。

  通过几个小故事,作者引入观点:非暴力沟通鼓励表达内心的感受,因为这不仅可以促进亲情,还可以改善工作,随后作者提出我们需要区分“感受和想法”。以下是想法和感受区分的例句。

  1、想法:我觉得我吉他弹的不好。

  2、感受: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很郁闷/烦透了。

  作者还提出,当我们说:“我觉得”,常不是表达感受,而是表达想法。也有很多词语是表达想法,例如:被抛弃、被羞辱、**待、被打扰、被拒绝、不受重视、被束缚、被欺负、无人理睬、得不到支持、无人赏识、被利用、被贬低、被忽略。

  我觉得十分有趣的是,作者还分享了表达感受的词汇表,十分有用,表达感受需要有丰富的词汇,这样更好的觉察自己细微的情绪和感受,作者把需要得到满足和没有得到满足的感受分了两组。

  作者认为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读到这里,我霎时间想起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和应对方式,翻开图表,我发现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

  萨提亚认为一个人的“自我”如同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我们往往看到只是冰山表面的行为和应对方式,其中萨提亚的应对方式有4种,讨好、指责、打岔、超理智,4种应对方式是有4种表现姿态的,如图所示,我自己有觉察过,我常用的应对姿态是指责。

  在相关的培训中,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深刻,“没有所谓的XX型人格,有的是应对姿态,不要用理论把人定义了”。而且我们每个人在不同场景下的应对姿态可能互换,比如像我常用的`应对姿态是指责,但面对更高压的一些环境,我对应对姿态就有可能变成讨好。

  回归本书,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和非暴力沟通都共同提到了,行为、事件带来感受,但导致了感受的是,我们内在的观点、期待还有需要(渴望)。

  前不久发生了一件让我情绪崩溃的事情,过后我用冰山理论来回顾自己的心理过程,的确有帮助我觉察到自己的需要。

  事情的起因是我得知我申请的你我伙伴*台“性教育种子讲师”的电子证书没有通过。当时,我内心首先是不相信,然后我通过文字的方式和你我伙伴*台的工作人员不断地解释、说明自己的原因。(行为)

  对方的解答让我无法不能接受,我在文字中表示,因为准备性教育实践课程,我花费了多少时间、精力,没有通过审核这件事情,让我感觉十分受伤,难过,而且从对方的反馈来看,似乎是我在指责ta。(应对方式:指责)

  我首先是生气,接着开始难过,感觉十分的委屈。(感受)伴随着这样的感受,我哭了,而且是嚎啕大哭地给朋友打电话,说自己是多么的委屈和悲伤。(行为)

  一段时间过后,我冷静下来,我思考,我为什么崩溃得大哭呢?

  我认为我这么认真地学*完全课程,完成了将*20xx字的作业,还完成了一次我自己还算满意的性教育实践课,我应该被肯定,应该要通过审核,应该取得证书,这才是有价值的。(观点)

  对ta人,我期待对方对我的付出和努力学*的肯定,对自己,我期待拿到这个证书。(期待)我渴望自己被对方肯定,被对方认同。(渴望)

  那关于自我的部分,我还是不太能够理解,所以没有写到这个部分。当我一点点挖掘自己当下爆发的情绪背后的观点、期待、渴望,知道自己需要的是被认可,那我就可以自我给予,觉察感受后开始更好的自我关怀。作者:有时也是慢热的。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6

  一、《重获生活的热情》

  倾听内心的声音,解决内心的冲突。生活中,有时我们会感觉沮丧,是因为一个人处于激烈的内心冲突中,无所适从,沮丧意味着我们不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以及如何满足愿望。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苛责别人,而是用心去感受自己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逐渐*和。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心底深处的愿望,并采取积极行动,我们将重获生活的热情,原来激起对生活的热爱这么简单。只要扪心自问,我到底要的是什么?然后积极行动起来。

  所以,别人说什么不重要;所以,外界什么样子不重要;所以,谁对谁错不重要。关键是,我想要什么?我要怎么样?我自己内心的需求什么?我要变成什么样子?明了了这些问题,我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去行动,行动起来,我们就有了生活的热情。

  二、《表达感激》表达感激的方式:

  A、对方做了什么事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B、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C、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表达感谢我们往往说:“谢谢,太感谢了!”、“真是太感谢了!”如果我们听到别人口中说出:“谢谢你,你这么忙还把我送回家,让我及时看到了孩子,没再为孩子担心,太感谢你了!”这样的感谢和一句“太感谢你了!”心里的感受一定是不一样的。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02-03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范文09-28

《非暴力沟通》亲子版读书笔记范文08-08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15篇)02-04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通用20篇)07-31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15篇02-03

非暴力沟通心得体会10-01

非暴力沟通读后心得体会11-07

非暴力沟通第二章心得体会10-11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7

  《非暴力沟通》是美国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所创作的一本书,希望通过非暴力沟通,让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爱、和谐和幸福,这本书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非暴力沟通,了解那些不经意间的伤害,从而把握语言的技巧,当第一次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深深的被它吸引。

  当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了解到了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它被称作“爱的语言”,是借用圣雄甘地所指暴力消退后自然的爱—即“非暴力”。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不经意的话语,而对别人造成伤害,而我们往往却不知,不明白为什么两人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疏离,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感到越来越陌生。正是因为这些作者出于某种原因,经过不断的体验人生,从而找到一种沟通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来谈话和聆听,不再条件反射一般粗鲁地对待他人和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多谢爱与理解,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生活更加美满,这就是非暴力沟通的含义。

  作者在书中写到:“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究竟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又是什么,让有些人即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

  其实,作者在书中也给出了答案,就是因为某种语言和表达方式,所以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就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最终导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在谈话的过程中,我们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说自己想说的话,往往就忽视了别人的感受,一直不经意的话语,从口脱出不计任何后果,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却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同样的,当我们没有得到满足时,也常常会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常常伴有愤怒,冷漠等等,同时在我们得不到满足时,我们却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想法,常常选择逃避或者急进的方法来表现自己内心的不满,无论是出于哪种原因,都或多或少的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伤害,从而使两个人之间越走越远。

  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不妨冷静下来,去思考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冷静下来,我们不妨试着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书中说到,非暴力沟通的要素主要有四个,即观察、体会、感受、请求,每一点都清楚的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就像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所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善于体会和表达感受,是沟通更为顺畅;学会表达自己的请求,只有你说出来,别人才能知道你需要什么,从而满足你。

  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只要你认真去感受,就能看到世间的美好,反之,当你去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看待这个世界,那么你看到的将是一片灰暗,当你不如意时,不妨采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去思考,去解决,去体会。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8

  1、体会和表达感受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

  我在读这些书的时候一直在试着练*,因为我之前在感到悲伤、生气等情绪的时候,总是会强调我本来是怎么样的,因为你做了什么而导致我怎么样,我以前一直以为这样会得到理解或者怜悯,当然事实证明并没有,然后我接着在意的点就是:你根本不在乎我。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我根本就没有表达我的感受,我只是一直在表达我的看法,人对自己都是格外宽容的,所以错误总是别人比较多,所以我的看法其实也是一种指责,但是当你指责的时候,并不会如你想象的那样得到共情,反而是得到反驳、。

  我看前三章的时候感觉还挺难写读后感的,因为我看完了还是不知道怎么做,而且我觉得像作者那样,对所有人都充满爱,实在是太难了,因为我是一点就着的性格。

  但现在我大概知道怎么表达感受了,有个语句公式:你(事件表达),让我很(感受),因为我、、、。比如:你这一分钟内叫了我三次,我很烦,因为我想要专心煮饭。而不是:你怎么老是叫我啊,我在煮饭!

  2、感受的根源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

  我们总是想着“人们期待我怎么做”,而不是“我想要怎么做”。我刚生完我儿子的时候,身体不好,月子里一直感冒发烧,奶水也不够他吃,出现了很多问题。

  吃母乳他就不吃奶瓶,奶瓶放到嘴里就哭,喂完母乳不能立即喂奶粉,但是他一吃就要吃饱,不能立即喂饱他他就会一直哭,我很纠结,想放弃母乳,但是觉得如果我不坚持母乳,我就不是个称职的妈妈了。那时候婆婆建议我喂奶粉,我很自责,后来宝宝长湿疹,我就越发的愧疚,觉得如果他能吃母乳也许就不会这样了。

  我总是怕负了别人对我的期待,所以每做一件事之前总是先想一下,别人看到这件事是什么感受。

  3、请求帮助

  需要请求的是具体的活动,并且使用抽象的语言还会是我们无法深入了解自己。

  分清请求和命令。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如果批评或者指责他,那就是命令。这就让我想起我们拆的第一本书《男人来自火星》里说,向对方提出请求后,如果他不愿意,不要生气或抱怨。

  是的,男人有时候就像小孩子一样,脑回路是直的,你是请求的语句问他,他就会觉得这件事情是有弹性的,但当你把请求也当做了命令的话,就违背了这项规定,会让他产生抵触心理。

  沟通是一门艺术,说得对了能加分,说错了就是0分。如何做到人情练达、世事洞明,要有一颗七窍玲珑心——拒绝那些枯燥乏味的大道理,站在对方的角度,听一听他的声音。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9

  因年底工作比较忙碌,心情有时候比较浮躁,对孩子和老公就难免带着情绪和不满,加上孩子最*放假在家,总是想着玩,不想做作业,我就着急了,对他态度就有点不好。

  一天,我下班回家他就缠着我玩,我比较累不想和他玩,就跟他说:“我不想玩,你去写作业吧,别老想着玩!我还做饭呢。”他不高兴了,回到自己卧室大声的喊叫,还把东西扔的到处都是。我一看就急了,对他大声训斥,他更来劲了,把橡皮扔到我的餐桌上,把铅笔扔到地上。我本想冲到他的房间对他大吼大叫,但是我猛然感到我错了。我需要冷静,就当没有看见他的演出,自己到厨房里去做饭了。

  他的声音渐渐小了,做好饭,我叫他:“吃饭了,快去洗手吧。”我一看地上和餐桌上的铅笔、橡皮不知道啥时候已经都捡起来了。我们坐下来吃饭,他对我说:“妈妈,我不应该对你嚷嚷,我不对。”我点点头,表扬他:“嗯,知道自己错了,很不容易,妈妈允许你有自己的脾气和发态度,但是不能伤害别的东西,可以去扔自己卧室里的枕头。”孩子说:“嗯,我知道,妈妈说过很多次了。”

  我很高兴没有把事态扩大化,没有更深的伤害到孩子,让他发泄了脾气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10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很多心理医生都会推荐看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的实用价值确实很不错。

  读完这本书,不仅可以用于和爱人、孩子进行亲密沟通,也可以在工作、商务谈判中使用。

  非暴力沟通是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简称NVC)一词的翻译。也被很多人称为是爱的语言、长颈鹿语言。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可以浓缩成八个字,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描述你的观察,说出你的感受,表达你的需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请求。很多人在生活中沟通的时候,都不会描述自己的请求,比如经常会听到别人说,“我希望你能过来陪我”

  这个是一个很抽象的请求,对方肯定很难去猜,究竟是怎么才能满足你的需求。但是很多女性都会犯这个错误,提出抽象的请求,然后抱怨先生不懂得关心自己。

  比如说你家宝宝把厨房的各类厨具都从橱柜里拿出来玩,如果是你看见了。你会怎么和宝宝沟通?

  宝宝,妈妈看见你把这些厨房用具都拿出来,(观察)妈妈差点儿踩到了,妈妈觉得厨房好乱,心里不舒服(感受),妈妈喜欢干净的厨房(需求),你可以收拾好吗(请求)

  所以当你看见孩子捣蛋,或者说有些不顺心的事情的时候,记得用这四个步骤来沟通,可以让自己和对方,沟通更加顺畅。

  还有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切记不要将请求变成命令,比如孩子不听你的话,不去收拾的时候,你就强硬要他去做,并且动武之类的。

  这时候就是变成暴力沟通了,当然我们在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避免关系再次僵化。

  非暴力沟通力最重要的应用也是培养对自己的爱,所以也不要随便给自己贴标签说自己不是个好妈妈,自己太笨了等等。

  此外,书里还提到学会表达你的感激和谢意也有技巧,说出对方对我们有益的具体行为,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的心情。

  倾听的技巧也非常重要,要学会让对方尽量多表达,你不要急于给她提出建议和意见,可以表达你的感受和体会。让对方先倾诉,这样比建议更能安慰她。

  知秋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说你要实际去使用,当然你看完就忘,也没有多大的价值。

  沟通重在练*和耐心,愿我们都能被世界温柔对待。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范本十份扩展阅读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范本十份(扩展1)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菁华6篇)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1

  因为读书会要组织《非暴力沟通》专场活动的原因,这周又重新翻一遍这本书。也许是在听了很多次对它的分享,抑或上次读后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和阅读的积累,尤其是这段时间在工作中出现了沟通问题的情况之下。重读这本书,发现了很多有趣且有用的细节。

  第一点,是作者个人的简历。听过的分享者都极少注意到作者马歇尔卢森堡也是一位临床心理学的博士,而且是在书中也多次提及的是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卡尔罗杰斯的学生。不难看出,非暴力沟通的核心思想,在双方沟通之中要尊重对方的感受与需求同时也要真诚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与需求,是在罗杰斯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理论的发展而来。此外,马歇尔强调非暴力沟通中的不带成见的观察与罗杰斯强调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的深度倾听也是相同的方法。人本主义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非暴力沟通同样强调沟通过程人的正面性和沟通产生价值,以解决而非分析问题为导向。此外在非暴力沟通中最关键的是正确提出自己的需求和认识对方的需求,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无法真正认识到对方的需求,都会造成沟通的失败。这也是在基于另外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之上的发展。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六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超越的需求。因此,非暴力沟通的理论核心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不容置疑的。

  第二点,作者多次提到不能机械的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形式,而忘记了他的目的。所谓非暴力沟通的形式正是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详细点说,就是不带偏见的观察,充分表达和引导对方完全表达内心感受,明确自己和对方的需要,正确提出自己的和引导对方提出请求。形式看似简单,在实践中却非常困难。主要原因大概就在于,我们过于注重非暴力沟通作为工具的形式而忘记了使用它目的。非暴力沟通作为一种沟通方法,它的核心仍在于沟通。人与人之间需求沟通原因是双方存在不同的观念和行为模式需要达成一致或者相互理解,沟通的过程就是交换双方的不对等的信息从而双方可以改变观念或行为。因此在使用非暴力沟通四要素时要时刻记住沟通的目的,不然就达不到沟通的最终结果。

  第三点,作者提到了异化的沟通方式,也就是暴力的沟通方式,主要有四种形式:道德评判,对比评价,固化责任和强迫威胁,源自于等级社会或专制社会。虽然作者在文中没有提及,但是可以从中推断出的是,非暴力沟通只适用于自由和*等地位的双方,或者双方虽然处于不*等地位,但沟通仍然*等的。一旦双方是地位不*等的,一方统治甚至奴役另一方,那主要沟通方式便会是异化的沟通方式。因为这种情况下沟通的目的要让一个人服从另外一个人的意志,服从者的个人的自由意志是被拒绝的。这是一种压倒性的信息传递方式,是命令而不是非暴力沟通中的请求。作者也多次提到非暴力沟通的应用对于家长,老师和公司管理者而言,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地位的优势,这些人不愿意作出请求,或者作出的请求被理解为命令。但在异化的沟通情境中,处于弱势的一方要改变局面,最好的方式仍然是采取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如果也是采取暴力的方式,如拒绝和反抗,只会造成强势的一方使用暴力的程度增加,而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可以减轻暴力带来的伤害。

  第四点,非暴力沟通最主要的是强调人的本体和主动性以及人的同理心,这些都是人本主义的核心理论。人的感受是自己决定的,外界只能刺激和影响它。面对他人的不当的指责,我们可以下意识地感到内疚和自责或者立刻反驳对方,也可以有意识的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和发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如果采取后一种方式,我们就不会被对方的情绪牵动,而是专注于对方和自己的感受与需求,从而可以真正解决沟通的问题。另外对于很多因为社会因素,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很多不得不去牺牲个人自由完成的义务,如果从主动选择的积极角度出发,我们会将这些不得不做的事情转变成是我们所自由选择和愿意的承担的事情,这样对于个人而言,同样的行为带来的幸福感会大于痛苦感。

  第五点,是语言的局限性。非暴力沟通相对于暴力沟通,在语言表达上明显的更丰富和复杂。暴力沟通中的一句简单的道德评判,非暴力沟通中却要划分为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四个部分。而且非暴力沟通要求观察的客观与准确,感受表达的充分与完全,需要和请求提出的明确与完整。缺少其中任何一项的语言表达,都不足以成为非暴力沟通。所以,马歇尔开篇就提到,语言是窗户,也是墙。语言有它天生的局限性。例如*人一直不喜欢直接表达感受和需求的原因,个人认为,一方面是传统文化要求谨言拒绝巧言,另一方面是我们的语言在表达感受方面缺少一种自然性。*语言里就找不到imsad的表达。另外作者提到语言是静态的,而我们的世界是动态的,静态的语言无法与动态的世界匹配,其中也会产生很多由语言产生的问题。

  最后,引用译者结语的话“藉由这本书,依稀间遥望到梦寐以求的美丽心世界,并且知道,生活永远等待人们以一己之身去领略生命的美和神奇”,所表达的是,非暴力沟通的世界是一个理想的世界。非暴力沟通的世界是一个人人自由和*等的世界,但现实是到处都有压迫和统治,有压迫和统治的`地方就有暴力存在,面对暴力的世界,我们可以选择以暴力的方式回击,但是结果是暴力变的更泛滥,压迫和统治也会更严重,也可以选择以非暴力的方式去应对,一方面减少暴力对我们的伤害,另一方面暴力也会因此而减少。如何应对,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非暴力沟通最终全部实现虽然是要在更大的社会层面,但是需要从每一个个人开始。正如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充满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这也是马歇尔书中隐藏的愿望。现实虽然是美好人间遥不可及,然而包括马歇尔在内每个个体追求它的过程也是同样美好和有意义的。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2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很多心理医生都会推荐看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的实用价值确实很不错。

  读完这本书,不仅可以用于和爱人、孩子进行亲密沟通,也可以在工作、商务谈判中使用。

  非暴力沟通是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简称NVC)一词的翻译。也被很多人称为是爱的语言、长颈鹿语言。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可以浓缩成八个字,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描述你的观察,说出你的感受,表达你的需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请求。很多人在生活中沟通的时候,都不会描述自己的请求,比如经常会听到别人说,“我希望你能过来陪我”

  这个是一个很抽象的请求,对方肯定很难去猜,究竟是怎么才能满足你的需求。但是很多女性都会犯这个错误,提出抽象的请求,然后抱怨先生不懂得关心自己。

  比如说你家宝宝把厨房的.各类厨具都从橱柜里拿出来玩,如果是你看见了。你会怎么和宝宝沟通?

  宝宝,妈妈看见你把这些厨房用具都拿出来,(观察)妈妈差点儿踩到了,妈妈觉得厨房好乱,心里不舒服(感受),妈妈喜欢干净的厨房(需求),你可以收拾好吗(请求)

  所以当你看见孩子捣蛋,或者说有些不顺心的事情的时候,记得用这四个步骤来沟通,可以让自己和对方,沟通更加顺畅。

  还有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切记不要将请求变成命令,比如孩子不听你的话,不去收拾的时候,你就强硬要他去做,并且动武之类的。

  这时候就是变成暴力沟通了,当然我们在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避免关系再次僵化。

  非暴力沟通力最重要的应用也是培养对自己的爱,所以也不要随便给自己贴标签说自己不是个好妈妈,自己太笨了等等。

  此外,书里还提到学会表达你的感激和谢意也有技巧,说出对方对我们有益的具体行为,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的心情。

  倾听的技巧也非常重要,要学会让对方尽量多表达,你不要急于给她提出建议和意见,可以表达你的感受和体会。让对方先倾诉,这样比建议更能安慰她。

  知秋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说你要实际去使用,当然你看完就忘,也没有多大的价值。

  沟通重在练*和耐心,愿我们都能被世界温柔对待。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3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的体会对方,如果我们只关心别人说了什么,并考虑他的情况符合哪种理论?

  我们是在诊断人—我们并没有倾听他们。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的体会他人,不论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在提问前先提及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将鼓励他人主动表达自己。当我们痛苦的无法倾听时,我们需要: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大声地提出请求,换一个环境。

  倾听使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它还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潜在的暴力使谈话生动有趣并了解“不”和沉默所反映的感受和需要,倾听帮助人们治愈心灵的创伤。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爱。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

  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这样我们就不再依赖羞愧,内疚,恼怒或沮丧的心理来寻求改变,而让爱来主导我们的学*和成长。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我们的行为不再是为了履行职责,获得回报,逃避惩罚或避免感到内疚和羞愧。

  通过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并用“选择做”来取代“不得不”,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和谐并充满欢乐。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4

  最*着重看心灵类的书籍,是因为看到了内心的问题。这本书教会我很重要的东西,忍不住又看了一遍。

  周六,健身房的跑步机带着小电视,里面正在播放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夏季的墨西哥忽然出现深达两米的冰,日本九州、鹿儿岛的水灾和上百万的人被迫离开家去医院、体育馆等避难。

  地球在发脾气,还不知道会有多少地域会出现这样的天灾,或许也是一种人祸。心情也跟着沉了起来,还有多少人正在承受着这些痛苦,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我甚至觉得自己能活泼的长大也是一种幸运。

  偶尔看到有些人嫌弃或者恶意的眼神,他们把内心的暴戾变成暴力,隔着两米开外都可以感觉到那熊熊燃烧之火。

  有一段时间我的心情很糟糕,觉得世界都是灰暗的,别人的笑声都能让我生闷气,仿佛全世界都欠了我的。他们是揍了我吗,还是和我有不共戴天之仇?都没有,我才意识到原因在于我自己。

  有很多人对社会的仇恨,是因为自己的失败,他们无法忍受承认这是自己的无能。但是又必须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加上我们天生具备推卸责任的能力,毕竟没什么比把一切推给别人更容易了。前一阵川崎发生的锁喉事件,人生只剩下失败的一个人策划了这起惨案,那大多都是孩子啊。失败而且懦弱的人,才会选择欺负比自己更弱小的群体。

  非暴力沟通让我着重关注自己和别人的感受,所有的情绪其实都来自内心,找到抚*情绪的源头。

  先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做到了才能真正听到别人的声音。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5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除地说出观察结果。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观察?评论?从没思考过这两者的区别。更没想过若将二者混为一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大部分人的*惯对话是从评论开始的,“你不怎么愿意配合我的工作”、“你总是很忙,都没陪过我”、“我看到你很不爱干净”、“你太粗心大意了”等等。

  你看,我所列举的这些是不是我们日常中开口即来的话?我们*惯于这样的表达方式,看到令自己满意的或不满的事,都会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而这些往往是带有评论性的语言。

  看了本章内容,开始反思自我。很多时候,我们太*惯于用某些负面或正面的词语给人贴标签了。而这些标签,往往错失了我们全面了解一个人的机会。这让我想起了一则泰国短片《妈妈!先别急的骂孩子》,广告中的妈妈去接孩子放学,见到自己的孩子浑身脏兮兮的。

  视频中的大部分妈妈首先的反应是表现了自己的不愉快,而清楚了事情的缘由后,才发现孩子弄得脏兮兮是因为帮助了别人,这才发现自己孩子身上有着非常宝贵的善心。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6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的体会对方,如果我们只关心别人说了什么,并考虑他的情况符合哪种理论?

  我们是在诊断人—我们并没有倾听他们。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的体会他人,不论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

  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在提问前先提及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将鼓励他人主动表达自己。当我们痛苦的无法倾听时,我们需要: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大声地提出请求,换一个环境。

  倾听使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它还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潜在的暴力使谈话生动有趣并了解“不”和沉默所反映的感受和需要,倾听帮助人们治愈心灵的创伤。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爱。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

  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这样我们就不再依赖羞愧,内疚,恼怒或沮丧的心理来寻求改变,而让爱来主导我们的学*和成长。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我们的行为不再是为了履行职责,获得回报,逃避惩罚或避免感到内疚和羞愧。

  通过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并用“选择做”来取代“不得不”,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和谐并充满欢乐。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范本十份(扩展2)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范本十份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1

  这几周参加读书会学*《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最开始想要学*这本书是因为老师在给我们做导读时,提到要了解对方内在的需求,你才能更好地与对方沟通,而这又是在工作生活中非常需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

  比如客户拿了一个图给你说:你帮我稍微修一下。其实他的需求是,你认真看一下,用心把图改好看。而我们经常理解成稍微改一下就好。这就容易导致需求与解决方案不一致,出来的效果会让客户不满意。当然更直接的例子就是现在常说的直男癌,这是需求的发出与接收差距太大的典型。

  所以了解对方的真正需求是非常的重要,学*了这本书,我经常把“对方的需求是什么”挂在心上,从*期的效果看,给自己的工作带了比较多的帮助。

  上周刚从书上学到的另外一点沟通用语:观察与评价。

  我们往往喜欢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给人下定义,在定义中又很容易把对方的缺点放大,让人难以接受。

  如果我们的上司或者家人对我们说:你很不细心啊!这是对你的评价,我们听了会很难过。如果他们说:这周工作中你在这里,这里还有那里都做错了,你很不细心啊。这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羞愧,想一下确实不细心,心里就接受了,下次就不再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了。只是换一种说法,给人带来的感受却是如此巨大的不同,因此学*非暴力沟通是多么有必要啊~

  学无止境,《非暴力沟通》确实是一本非常值得学*的好书,希望老师们一起参加,提升自我,让生活工作中的沟通更加顺畅。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2

  依稀记得,中学时代的我特别顽皮而母亲总是“以柔克刚”地训导我:“瑞汉,看到茶几下的两双脏祙子和电视机旁那三双,我不太高兴,因为我很看重整洁。”接着,她沉心静气地向我问道:“你是否愿意将它们放进房间或洗衣机?”母亲期待的眼神使得我立马收拾好杂物,这种非暴力的沟通方式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可惜现在却没有多少机会感受她的“唠叨”。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沟通方式,但《非暴力沟通》绝对不只是一本提高语言修养的书,经过一个多月的阅读,我仿佛找到了一个“新大陆”。或许你在工作上感到很懊恼,为什么大家总是不懂我呢?为什么我们的工作效率提不上去?此时,我建议你要学会聆听内心的声音以及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包括我们的言语是否给别人带来伤害?这本书可以有效地促进我们内心的和谐、自我理解、改善关系。

  美国著名作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蕴含着人与人之间语言的深度和文字的简洁,勾勒出我阅读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在脑海中构造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非暴力沟通时刻提醒我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我的母亲虽然没读过多少书,却能机缘巧合地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来培育母子间的尊重与爱,怀惴着这份难忘的经历,站在未婚男士的角度来看一些家长对孩子语言上的批评,有时候远胜于他们肢体上受到的伤害。

  当我把这本书的内容给悟透后,自己的内心莫名有一种幸福感:一次约会时,我便把它分享给女友杨晓雯,当时我潜意识只想让她更多地运用于与顾客的语言表达上,毕竟她是做服装销售的,一段时间过后,万万没想到的是,她对于我们亲密关系的处理上也颇有好转,不再试图分析对方有什么毛病,而是全心全意去体会我们内心的需要,至此,我们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难得的*和。

  我曾经读过《关健对话》,但《非暴力沟通》用深入的角度剖析了暴力产生的来源,为什么我们和别人对话的时候容易产生暴力的状况?并且提供很多解决方案,如果说这本书是《关健对话》的升级版,那一点都不为过。实际上此书还可以当作改善国家政治摩擦的润滑剂,有时候双方在点燃战火的前期不妨先冷静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尝试站在彼此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寻找需求而不是一味只想着解决纷争,相信我们采取的这种沟通方式定能改变着当下乃至未来的局势。

  非暴力沟通不是固定的公式,它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并根据自己的个人风格及文化环境做出调整,它的精髓在于对其四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怎样的字眼进行交流。工作总结静谧的夜色,一个人进入非暴力沟通的世界,仿佛见到了青春期的母亲和现在的情人,她们倍伴着我一起成长,虽不能改变全世界,却可以让彼此获得爱、和谐与幸福。这是一本终生受用书籍,如同一把神奇的刷子,帮助我们更好地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流露真情。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3

  之前没有意识到,语言是一个tricky的工具,这个工具如果使用方法不当,会带来多大的误会,造成多大的伤害。

  于是我寻求这本《非暴力沟通》的帮助,以期改善自己在交流时存在的种种问题,确实收获很大,让我对沟通本身有了全新视角的认识。

  这本书不是一本讨论语言技巧的书,不是教你更漂亮的话术,不是教你如何说话更好听。书中强调通过沟通,将对话的.重心落在体会彼此的感受和需求上,这不正是我们沟通想要达到的目的吗?同时这本书讲的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用观察替代评判、探究感受背后的深层需求,这些都在教我们如何去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

  通篇读下来,我为自己过去沟通中夹杂的暴力和评判感到震惊,为自己拒绝尝试了解对方感受和倾听对方需要感到羞愧,这些问题也全都指向我对自身感受的认识不足,自己还未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那些暴力的语言就已经破口而出。是我本人,给和我交流设下了重重阻碍。

  书中介绍的非暴力沟通模式,还需要通过练*得到巩固。希望自己在未来与人的沟通中能够做到:1、诚实的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用爱和合作的态度感知彼此,化解问题和冲突。让身边的人能够感受到尊重、理解和关爱,让自己充满爱和能量。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4

  在我经历过很多次无法正常与人交流后,我看到了推荐《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视频,出于好奇,也是出于自己的需要,我开始阅读起了这本书。之后我便发现我出现了很多沟通误区,就如同发现了沟通的新大陆。原来沟通不是朋友诉苦难过时,盲目安慰,一味比惨等等、对于自己看到的事物进行自我认为的道德批判,回避责任等等。

  一开始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很好奇为什么叫非暴力沟通,了解后才知道导致暴力沟通的主要原因是:你的表达方式忽视了对方的感受,或者对方的表达方式忽视了你的感受。所以沟通是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表达自己的需要和请求,同时聆听别人的需要和请求,而在表达之前是需要更多的.观察,而表达时尽量要以具体事实为主。非暴力沟通其实就是四句话:第一,说出你观察到的事实;第二,表达出你的感受;第三,说明你的需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第四,提出一个清晰明确的请求。

  举个例子:母亲对儿子说:“我发现这一周有五天你都是十一点以后到家,而且身上有一股酒味。我特别的难过,因为我希望你不用为了工作如此辛苦。我希望你以后能每周有三天的时候是八点之前回来和我一起吃晚饭的。”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确实一件麻烦事。因为我们很容易把想法和感受,请求和命令混为一谈,不知道怎么表达是最重要的问题。这本书拿出很多例子说明,甚至给出了一套合理的公式。对于练*非暴力沟通有很大的帮助。很多例子是在我看来很难处理的问题上,作者通过不带情绪的聆听,说出认真观察到的事实,说明对方的需要,最后再提出请求,一步步的引导对方去表达,让自己更了解问题的源头,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而当自己情绪无法控制,别人又急切与自己交流,或者让自己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让自己处在一个安静的地方或者直接告诉别人我们现在的情况,让别人知道了解,而不是一味地发火。

  我很推荐大家去读这本书,因为会说话不代表会沟通,不然怎么会有人聊着聊着就突然吵了起来,冷漠,猜疑,无止境的争吵……就成了人们交流的一堵墙,而非暴力沟通就能打破这种墙。对于我来说沟通不是口才好,而是从别人的语言、眼睛和肢体语言里,感受到他感受的东西。即使不能感同身受,但是做到知人所感。

  如果你也觉得沟通成了你生活中的障碍,不如试试看看这本书吧。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5

  依稀记得,中学时代的我特别顽皮而母亲总是“以柔克刚”地训导我:“瑞汉,看到茶几下的两双脏祙子和电视机旁那三双,我不太高兴,因为我很看重整洁。”接着,她沉心静气地向我问道:“你是否愿意将它们放进房间或洗衣机?”母亲期待的眼神使得我立马收拾好杂物,这种非暴力的沟通方式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可惜现在却没有多少机会感受她的“唠叨”。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沟通方式,但《非暴力沟通》绝对不只是一本提高语言修养的书,经过一个多月的阅读,我仿佛找到了一个“新大陆”。或许你在工作上感到很懊恼,为什么大家总是不懂我呢?为什么我们的工作效率提不上去?此时,我建议你要学会聆听内心的声音以及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包括我们的言语是否给别人带来伤害?这本书可以有效地促进我们内心的和谐、自我理解、改善关系。

  美国著名作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蕴含着人与人之间语言的深度和文字的简洁,勾勒出我阅读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在脑海中构造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非暴力沟通时刻提醒我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我的母亲虽然没读过多少书,却能机缘巧合地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来培育母子间的尊重与爱,怀惴着这份难忘的经历,站在未婚男士的角度来看一些家长对孩子语言上的批评,有时候远胜于他们肢体上受到的伤害。

  当我把这本书的内容给悟透后,自己的内心莫名有一种幸福感:一次约会时,我便把它分享给女友杨晓雯,当时我潜意识只想让她更多地运用于与顾客的语言表达上,毕竟她是做服装销售的,一段时间过后,万万没想到的是,她对于我们亲密关系的处理上也颇有好转,不再试图分析对方有什么毛病,而是全心全意去体会我们内心的需要,至此,我们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难得的*和。

  我曾经读过《关健对话》,但《非暴力沟通》用深入的角度剖析了暴力产生的来源,为什么我们和别人对话的时候容易产生暴力的状况?并且提供很多解决方案,如果说这本书是《关健对话》的升级版,那一点都不为过。实际上此书还可以当作改善国家政治摩擦的润滑剂,有时候双方在点燃战火的前期不妨先冷静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尝试站在彼此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寻找需求而不是一味只想着解决纷争,相信我们采取的这种沟通方式定能改变着当下乃至未来的局势。

  非暴力沟通不是固定的公式,它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并根据自己的个人风格及文化环境做出调整,它的精髓在于对其四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怎样的字眼进行交流。工作总结静谧的夜色,一个人进入非暴力沟通的世界,仿佛见到了青春期的母亲和现在的情人,她们倍伴着我一起成长,虽不能改变全世界,却可以让彼此获得爱、和谐与幸福。这是一本终生受用书籍,如同一把神奇的刷子,帮助我们更好地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流露真情。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6

  《非暴力沟通》是我在过去的20xx年所读的书中最喜欢的一本,也认为,在读完第一遍后,它确实对于我个人产生了的影响和改变。它是我当初加入《妈妈你听》全国读书会大群读的第一本书,和其他群里的妈妈们每天读书打卡,每次阅读都能感受到收获良多。每天读书,也会特意留意观察自己与别人相处的日常,反思了自己与周围人的相处模式是不是有不妥的地方。

  慢慢懂得了,原来自己与别人的沟通并不是真正的沟通,因为最后的结果不是解决了问题,而是使我们之间矛盾更加激烈化了。以前的我们总以不是你输就是我赢,或是两败俱伤收场。

  把书读了第一遍后我懂得了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是让非暴力沟通顺利进行的四个基本要素。我也把它运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有时孩子无理取闹,我也多了一份耐心。

  有时候,有些话,从老人嘴里说出来,我在以前可能会不高兴立马反驳,但是我现在不会,因为他们说出的.并不一定是事情的全部,或是他们说的不一定就是他们真正想表达的。他们之所以感受到不满意或愤怒的言论,只是因为他们自己的观察结果,给他们带来的评价而已。当初因为太喜欢它,迫不及待想更多的人分享它,所以在阅读完第一遍之后,就在参与的同城读书会中把它和其他人的书给交换了,目前它还是没有被交换回来。

  很高兴,在进精进小组后,我还能再次和大家再次阅读这本书,但我不想耽误进度,想跟上和大家一样的读书进程,我就再在网上买了一本新的。因为我认为,这本书它是值得反复去读,多读多领悟。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7

  《非暴力沟通》读完那一刻,最大的感受集中在三处:其一是爱自己(第九章内容),对自我需要和感受的理解,对自我表现的包容;其二是非沟通的四个关键性步骤(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以及第三点对话中对他人情绪的理解。

  整本书的思路,先提出非暴力沟通的关键——爱,这也是后文作者反复强调的观点;然后展示了“非爱”的异化的沟通方式;继而分五章讲述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观察(对个体具体的或连续性的行为发表不带道德评价的意见,而不由此行为推测、总结其人的性格和其他方面)、感受(我们不对行为进行评价,而是表达此刻的心情)、需要、请求(减少抽象的语言,具体的描述请求内容);此后各章可以看成是非暴力沟通技巧在生活中的引用了,去倾听别人、理解自己、合理的表达愤怒与感激,热爱生活。

  在阅读中,除了“爱”以外,给我很深映像的另一个词是“具体化”,尤其是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中,作者一再强调我们具体的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具体的描述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要和发出具体的请求。其实我很认同这个观点,只是在表达感受和发出请求这两点上,我觉得这种具体化和我们中国人尤其是南方人言行上的“委婉”似有冲突。我们很多时候有意无意间会把自己的把自己的需要或者感受暗示出来,而不会明示。当然,另一方面而言,这种风俗,也让我们更擅长体会别人的情绪。(至少我个人感觉,内向者普遍如此)

  第九章爱自己给我很大的震撼,可能是因为我自己有一点完美情结的缘故吧,很容易自我生气,自我纠结。第九章作者的疏导,确实让我很受益。不同于以往我所看过的文章,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对自身需要的关注”,让我觉得以“满足需要”为导向去处理问题,而不是纠结于自我的愤怒与不满——虽然这是句正确的废话,但当我在与人共事中再体会这句话时,确实感到身心的一阵轻松。(当然这也是因为事情得到了妥善的解决)而后文所提的“愉快的工作”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做”好像我还没有体会到二者的'区别,因为我这确实是我的工作,虽然我很讨厌。

  其它几章除了具体讨论非交流沟通的细节外,我个人喜欢的还有第二章。异化的沟通方式的提出,让我反复回味了很久,反省了自己,确实在日常生活中我自己总是不经意的采用里面的某些方式跟人沟通,引人不快。而在第五章作者提出的四点关于听到不中听的言论是的内心放映,也很令我欣赏,负面的感受是由于需要未得到满足而并非行为本身。至于其他各章,暂时触动一般,不过对于两个人的对话交流,我觉得可以再着重看看六、七这两章。

  虽然作者反复强调的“爱”有时让我觉得像在看《少有人走的路》,都有点扯淡,不过就沟通方式而言,理论讲解的很清楚了。虽然我会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完全地按照那四个步骤去实施,但是那种自我克制、客观具体的讨论事物的态度我想自己是会努力做到的。同时,从需要是否被满足的角度去理解自我以及他人的情绪也是值得一试的。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8

  在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前,我对非暴力沟通一直没有一个较为恰当的理解。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非暴力即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而改变沟通的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从十二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让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品质得到提升。

  首先,我们要做到心中有爱,让爱融入生活。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去探寻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爱。我们要通过日常的观察,找到结果,并清楚的描述下来。要成功的进行非暴力沟通我们还要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求,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有效的暴力沟通要求我们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有时候倾听比语言更具有力量,倾听会使人身心痊愈,因此学会倾听尤为重要。让爱融入生活不仅仅意味着要爱他人,同时还要爱自己。充分表达愤怒,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伤害,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人。在情绪低落时,我们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和,我们才会重获生活的热情。非暴力沟通还要求我们学会表达感激。

  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性。学会非暴力沟通,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上都会受益匪浅。许是读的速度较快,对其中的某些内容理解的较为浅薄。但我相信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多,我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9

  教育家感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今天让更多一线教师感慨的是“有爱也不见得有教育”。君不见,一些老师对学生满腔热情,而有的学生却敬而远之;君不见,有的老师很负责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却遭到“敌视”,甚至于恶语相向、爆发激烈冲突……何以至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增强了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沟通能力却相对滞后了。

  在教育部颁布试行的中学、小学和幼儿园三个“教师专业标准”中,“沟通与合作”被同时列为教师的一项基本专业能力。提升沟通品质,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一项必要的修炼。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一书虽然不是专为教师而写,但在提升教师的沟通品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面却是一本经典之作。

  你是否以为拳脚相加才是“暴力”?或许你知道“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但是否意识到自己对当事者陈述不当行为时却把“观察”与“评价”混为一谈了?你是否经常会给孩子以“道德评判”、说张三却拿李四来比较以及惯于使用“我不得不”“你让我”这类口头禅?你与学生或家长交流时,是否只顾自己说话而忽视了“倾听”对方?你是否喜欢用“安慰式”“同情式”“反驳式”“辩解式”“建议式”等等方式向倾诉者作出反馈?

  当我看到《非暴力沟通》对种种“异化的沟通方式”的剖析以及由此造成的危害就足以让我震惊了。原来,一直为伶牙俐齿而自得的我其实常常像在公园里丢了钥匙、却因为光线比公园里好而趴在街灯下寻找的醉汉,由于表达方式不当而偏离了沟通的初衷和方向。

  许多老师认为自己依法执教,不体罚学生,根本与暴力扯不上关系。但实际并非如此。本书把“暴力”分为“身体的暴力”和“隐蔽的暴力”两类。教师涉及使用武力的“身体的暴力”比较容易辨别、发生的概率也比较低。但是,通过语言和行为让对方产生精神恐惧、紧张和痛苦的“隐蔽的暴力”,往往连自己都很难察觉,政策法律更管不到,发生的频率也就更高。如果我们用心体会和留意一下自己和同事、哪怕是优秀教师的日常谈话方式就会发现,我们的语言的确经常会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隐蔽的暴力”虽然没有肢体上的冲突,但它同样会激怒受害者、迫使对方作出暴力反抗,它的实际危害性被大大低估了。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 10

  初次看到书名,我就感到疑惑,暴力沟通难道是武力解决问题吗?相对而言,非暴力沟通就是常言道的“君子动口不动手”吗?书中给出的答案是,暴力沟通指的是语言暴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语言伤害性往往比肢体暴力更严重,也更持久。书中指出,生活中大多的矛盾与冲突就是因为这些被长期忽视的语言暴力引起的,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要做到的是,学会观察对方与自己,讲究内心的需求与感受,并用温和的'语言表达出来。

  艾提·海勒的日志中写道:“我不会轻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们也是人,我必须用心理解他们的行为。今天早上,那个性情粗暴的年轻盖世太保冲我吼叫,我没有生气,而是关心他。我想问:‘你的童年很不开心吗?女友抛弃你了吗?’他看起来愁眉苦脸、躁动不安、阴沉而又虚弱。我当时就想帮助他。他那么痛苦,一旦为所欲为,是多么危险!”我们常常在第一眼的时候就妄自下了批判与看法,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就往往导致双方之间产生误会。

  非暴力沟通就是突出强调这一点带来的伤害性有多大,书中介绍了实用的沟通模式。首先,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是随便地批评指责别人。第二,关切地倾听别人,而不是在未细心观察上解读为批评指责。人们容易混淆观察与评论,倾向于听到批评而反驳对方。比如,他是个懒惰的人。这就是评论。他是个四五天都不出门的人。这是观察。有人认为他不经常出门就认定他是懒虫。但未曾细想,几天不出门的人就是懒人吗?强加自己的价值观念于人就是一种暴力沟通的表现。

  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责备对方;责备自己;体会自己的需求与感受;体会对方的需求与感受。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自己的见解,人们的反应常常是为自己辩驳。相反,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求与感受,人们就比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而在提出自我需求时,要具体明确而不是抽象模糊的概念。比如,“我想要每个星期出门三天”,而不是“我想要自由”。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而是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和感受,帮助我们在倾听同时与他人建立联系。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范本十份(扩展3)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菁华5篇)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1

  感受需要、聆听心声!

  如果有人说对你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你真让我失望!”、“别碰我!”你会怎么办?

  我会伤心,会气愤。也会还击。

  当我伤心时,我会看不起自己,开始自责。当我生气时,我会把火压下来,不去面对,一次又一次,火山终于还是暴发了。

  现在,我开始接触《非暴力沟通》,了解了面对指责的话,我们如何加以面对。

  当我碰到门边,碰疼了自己,妈妈对我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我对她说,“妈妈我知道你关心我”,她有些意外地看着我。没有说下去了。

  当爸爸对妈妈说,“女儿怎么总是不争气,不够优秀时”,我体会到爸爸是爱我的,他是希望我过得更好。

  当儿子说“别碰我!”,我体会他的需要和感受,发现我之前刚刚说不爱他了。他伤心了。我抱着他,对他说“妈妈错了,妈妈只是生气,你没有好好吃饭,而在吃饼干,对不起”。他哭了。紧紧抱着我,他并不是不想我碰他,他只是伤心了。他是爱我的,也希望妈妈永远爱他。

  当一个人发泄他的不满时,总是有些需要没有满足。如果一个人说你太冷淡了,他的需要可能只是很想亲*你。如果我们在听到控诉时,不妨改变原有模式,选择《非暴力沟通》方式,先深呼吸,让自己冷静,再想想他为什么这么说呢?他的需要是什么?如果他的需要是爱,如果你爱他,就说“我爱你”足够了。 我们的需要怎么表达呢?通过控诉的方式吗?对方能听得下去吗?如果你说“你总是不关心我,天天很晚才回来!”,他听到的是在指责,他并不会想你心里的真实想法。如果你说“明天有空吗?一起吃饭吧!”他估计会把你的请求考虑到日程中去。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爱和关心。也并不想指责他人。请看清楚自己的需要吧,也看清楚别人真正的需要。

  聆听心声!这是我从《非暴力沟通》中学到的。希望与你分享!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2

  教育家感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今天让更多一线教师感慨的是“有爱也不见得有教育”。君不见,一些老师对学生满腔热情,而有的学生却敬而远之;君不见,有的老师很负责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却遭到“敌视”,甚至于恶语相向、爆发激烈冲突……何以至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增强了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沟通能力却相对滞后了。

  在教育部颁布试行的中学、小学和幼儿园三个“教师专业标准”中,“沟通与合作”被同时列为教师的一项基本专业能力。提升沟通品质,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一项必要的修炼。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一书虽然不是专为教师而写,但在提升教师的沟通品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面却是一本经典之作。

  你是否以为拳脚相加才是“暴力”?或许你知道“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但是否意识到自己对当事者陈述不当行为时却把“观察”与“评价”混为一谈了?你是否经常会给孩子以“道德评判”、说张三却拿李四来比较以及惯于使用“我不得不”“你让我”这类口头禅?你与学生或家长交流时,是否只顾自己说话而忽视了“倾听”对方?你是否喜欢用“安慰式”“同情式”“反驳式”“辩解式”“建议式”等等方式向倾诉者作出反馈?

  当我看到《非暴力沟通》对种种“异化的沟通方式”的剖析以及由此造成的危害就足以让我震惊了。原来,一直为伶牙俐齿而自得的我其实常常像在公园里丢了钥匙、却因为光线比公园里好而趴在街灯下寻找的醉汉,由于表达方式不当而偏离了沟通的初衷和方向。

  许多老师认为自己依法执教,不体罚学生,根本与暴力扯不上关系。但实际并非如此。本书把“暴力”分为“身体的暴力”和“隐蔽的暴力”两类。教师涉及使用武力的“身体的暴力”比较容易辨别、发生的概率也比较低。但是,通过语言和行为让对方产生精神恐惧、紧张和痛苦的“隐蔽的暴力”,往往连自己都很难察觉,政策法律更管不到,发生的频率也就更高。如果我们用心体会和留意一下自己和同事、哪怕是优秀教师的日常谈话方式就会发现,我们的语言的确经常会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隐蔽的暴力”虽然没有肢体上的冲突,但它同样会激怒受害者、迫使对方作出暴力反抗,它的实际危害性被大大低估了。

  当我读到本书的相关章节时,不由自主地想起20xx年10月,一名女教师在家访途中被陪同男生掐死的惨痛事件。在对学生丁某逃课去网吧的违纪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后,这位敬业负责、新学期刚调来的优秀班主任还努力争取家庭的配合。因电话联系家长未果,她便骑自行车载着丁某一同家访。途中,17岁的丁某谎称父母不在家、只有爷爷在果园干活将毫无防备的老师骗至山上……(详见浙江频道10月28日《丽水缙云县一名中学班主任家访竟被学生杀害》等报道)用“隐蔽的暴力”分析不难看出,被充当“向导”的丁某对班主任会怎样向家人“告状”、自己将会面临怎样的“家法”有着难以预料的恐惧。同行中,源自身边这名女教师的恐惧和焦虑不断在发酵、不断折磨着丁某的神经。终于,在即将到家、让自己颜面扫地的一幕出现之前,心理崩溃的丁某转而对“恐惧源”实施了暴力反抗。假如这位女教师懂得“隐蔽的暴力”的危害,惨剧也许就可以避免。

  所谓大道至简。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模式并不复杂深奥,关键在于有意识地在实践中依次运用好以下四个步骤:

  观察——明了正在发生的事情、对方在干什么并客观加以陈述(比如,本周三次数学作业你两次没交也没有说明理由);

  感受——表达“难过”“开心”“气愤”“害怕”等基于观察的感受( 比如,我不满意);

  需要——告知那样的感受是出于内心何种需要( 比如,因为我需要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的学*负责);

  请求——明确告知希望对方怎么做(比如,请补交前两次的作业以后要按时完成)。

  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这“四要素”的察觉,运用时则可以根据需要作出调整而不是固定不变。借助这“四要素”诚恳、清晰地表达自己,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要借助这一沟通模式学会倾听,用心体会对方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并予以帮助。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模式的第一个要素,但不幸的是我们*常在沟通中往往将观察和评价(包括批评、归类、比较等)混为一谈。我们自以为在表达观察的`结果,实际上却是主观评价、甚至武断地给对方贴“懒惰”“不负责任”“自私”等种种负面的标签。

  比如:学生做错了2道题目。有的老师会说“这种题目还做错,真笨”。这样的表述并非是在指出学生的错误(观察),实际表达的是老师主观的感受(连不该错的都做错了,我很不满意)和评价(你是个笨家伙)。对观察结果的正确陈述是“这次布置的N道题,你做对了N-2道,做错了2道”。非暴力沟通模式并非要求我们不作任何评论,而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即使要评价也要基于特定的事件和环境而不要绝对化甚至拔高到人品、道德的层面上去。如果不能将评价从我们*以为常的“观察”中剥离出来、哪怕评价中包含着我们的需要和请求,那么对方将倾向于关注批评等评价性信息而可能对我们的需要和请求弃之不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摩提说得好:“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大多数人在不顺心时*惯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听到批评时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抗;在沟通中不*惯从需要的角度考虑问题。非暴力沟通则非常强调通过观察和倾听体会双方的感受和需要。当别人批评、指责自己时,不是条件反射式地反驳对方,而是通过倾听,帮助对方从杂乱无章的表述中找到其真实的感受和需要;同时也能诚恳、清晰地表达自己。这样,双方的真诚和爱就会自然流露,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冲突和暴力。

  《非暴力沟通》还涉及到如何避免过分自责、合理地表达愤怒、运用强制力避免自己遭受伤害、解决内心冲突以及正确表达感激等内容,视野广阔、论述独到。在作者看来,非暴力沟通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的方法,也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让爱融入生活”,让每个人实现既丰富他人生命、也更加欣赏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标。这也是本书的宗旨所在。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3

  前言:8月新起点,本想要洗心革面潜心学术,到了自*室坐定,目光所及,看到这本《非暴力沟通》。再度偏离初衷,花了数小时读完本书。内容不见得多么精深,方法论色彩也没有很浓厚,但看完之后结合生活实际反观自我,多少*得些沟通技巧。这里摘录部分内容,如果能产生一丢丢的积极影响,也算发挥了其应有的价值。

  关于评价和比较:

  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直接说出我的价值观,而不是一味地归咎或指责他人。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比较也是一种批判,蒙蔽了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

  区分观察和评论:

  观察是对客观现象的描述,而评论是主观的价值判断。将二者混为一谈,人们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如果不把事实和意见混为一谈,我们将不再困惑。现代社会,静态的语言和动态的世界不匹配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非暴力沟通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而是主张在特定的时间和情感中进行观察,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区分看法和感受:

  看法是对事物作出的价值评判,感受则是内心的情绪起伏变化。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示弱及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有助于解决冲突。

  提出具体的请求:

  抽象的词汇无助于认识自我,我们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对他人的批评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社会文化的设定并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需要。然而,如果我们不重视自己的需要,别人也不可能会。直接地说出需要,更有可能得到积极回应。在沟通中,明确谈话的目的,明确地提出要求而不是表达感受。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需求表达的越具体越清楚,我们越有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当对方给予反馈,我们应该表达感激;当对方不愿反馈,我们应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要。

  参加集体讨论时,一定要明确地说清楚我想要得到什么样的反馈,这一点至关重要。只有树立明确的标杆,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讨论。

  充分表达愤怒:

  我们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是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在于我们对他人的评判与指责。练*把每一个指责都转化为尚未满足的需要。

  充分表达愤怒的步骤:1.停下来,深呼吸;2.留意我们对他人的指责;3.体会我们的需要;4.清楚表达自身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学会倾听:

  不带任何成见地去感受变化,全身心去倾听。一旦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得到了理解和接纳,他会觉得很惬意。当对方得到充分聆听,气氛将变得轻松,他会停止谈话。

  当我们痛苦地无法倾听别人时:1.体会自身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换一个环境。

  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情感的奴隶(我们要为他人负责,要使他人快乐)-“面目可憎”(真诚待人比委曲求全更可贵)-生活的主人(为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感受负全责)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4

  本书的第4、5章都是和感受有关,第4章主要分享的是如何体会和表达感受,第5章分享的是感受的根源,本书举了很多具体的例子和词汇帮助我们去理解【感受】,这点对于读者很友好。

  关于“感受”,在大二的个案工作课上,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让我开始对“感受”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在我目前看来,学会觉察感受,并表达出来,是内在成长的第一步。

  第4章一开始,作者讲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从来没有人问过他的感受,人们认为感受是无关紧要的,大家是被鼓励着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

  作者接着分享了几个小故事,有作者小时候因为老师提出的“男孩子不要胆小怕事”的观念,不得不隐藏起自己的害怕,哪怕手受伤也忍痛打了一个月的棒球。也有在非暴力研讨班上,一个太太表示自己的丈夫仿佛是一堵墙,太太希望丈夫能多体贴她,但是她运用的是指责的说法。

  通过几个小故事,作者引入观点:非暴力沟通鼓励表达内心的感受,因为这不仅可以促进亲情,还可以改善工作,随后作者提出我们需要区分“感受和想法”。以下是想法和感受区分的例句。

  1、想法:我觉得我吉他弹的不好。

  2、感受: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很郁闷/烦透了。

  作者还提出,当我们说:“我觉得”,常不是表达感受,而是表达想法。也有很多词语是表达想法,例如:被抛弃、被羞辱、**待、被打扰、被拒绝、不受重视、被束缚、被欺负、无人理睬、得不到支持、无人赏识、被利用、被贬低、被忽略。

  我觉得十分有趣的是,作者还分享了表达感受的词汇表,十分有用,表达感受需要有丰富的词汇,这样更好的觉察自己细微的情绪和感受,作者把需要得到满足和没有得到满足的感受分了两组。

  作者认为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读到这里,我霎时间想起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和应对方式,翻开图表,我发现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

  萨提亚认为一个人的“自我”如同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我们往往看到只是冰山表面的行为和应对方式,其中萨提亚的应对方式有4种,讨好、指责、打岔、超理智,4种应对方式是有4种表现姿态的,如图所示,我自己有觉察过,我常用的应对姿态是指责。

  在相关的培训中,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深刻,“没有所谓的XX型人格,有的是应对姿态,不要用理论把人定义了”。而且我们每个人在不同场景下的应对姿态可能互换,比如像我常用的应对姿态是指责,但面对更高压的一些环境,我对应对姿态就有可能变成讨好。

  回归本书,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和非暴力沟通都共同提到了,行为、事件带来感受,但导致了感受的是,我们内在的观点、期待还有需要(渴望)。

  前不久发生了一件让我情绪崩溃的事情,过后我用冰山理论来回顾自己的心理过程,的确有帮助我觉察到自己的需要。

  事情的起因是我得知我申请的你我伙伴*台“性教育种子讲师”的电子证书没有通过。当时,我内心首先是不相信,然后我通过文字的方式和你我伙伴*台的工作人员不断地解释、说明自己的原因。(行为)

  对方的解答让我无法不能接受,我在文字中表示,因为准备性教育实践课程,我花费了多少时间、精力,没有通过审核这件事情,让我感觉十分受伤,难过,而且从对方的反馈来看,似乎是我在指责ta。(应对方式:指责)

  我首先是生气,接着开始难过,感觉十分的委屈。(感受)伴随着这样的感受,我哭了,而且是嚎啕大哭地给朋友打电话,说自己是多么的委屈和悲伤。(行为)

  一段时间过后,我冷静下来,我思考,我为什么崩溃得大哭呢?

  我认为我这么认真地学*完全课程,完成了将*20xx字的作业,还完成了一次我自己还算满意的性教育实践课,我应该被肯定,应该要通过审核,应该取得证书,这才是有价值的。(观点)

  对ta人,我期待对方对我的付出和努力学*的肯定,对自己,我期待拿到这个证书。(期待)我渴望自己被对方肯定,被对方认同。(渴望)

  那关于自我的部分,我还是不太能够理解,所以没有写到这个部分。当我一点点挖掘自己当下爆发的情绪背后的观点、期待、渴望,知道自己需要的'是被认可,那我就可以自我给予,觉察感受后开始更好的自我关怀。作者:有时也是慢热的。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5

  表现不完美时的感受和行为(what)

  当我们表现得不完美,一般*惯自责,如对自己说,『笨蛋』,『这种蠢事你也干得出』,『你总是将事情搞得一团糟』。严重的,会陷入自我憎恨当中。

  羞愧是自我憎恨的一种形式。出于羞愧,我们通常试图改变自己,变得更加友善和体贴。但是一旦对方意识到我们行为出自羞愧或内疚,而不是爱,他们并不会更加欣赏这些行为。

  有哪些词语体现了羞愧、自责?如,『应该』,『必须』,『真的』。

  为什么会自责?(why)

  对他人的指责反映了我们遭到了挫折,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如果我们指责的那个人是我们自己,其实也是『我的行为不符合我的需要』。因为我们的行为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我们感受着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自责呢?(how)

  如果发现痛骂自己,『你看你,又把事情搞砸了』。马上可以问自己,『我什么样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呢』。

  一旦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我们就会考虑如何满足它,我们的身心状态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我们试图理解自己的所做所为,『我做那件事是为了满足什么需要』。通过聆听自己的心声,发现心灵深处的需要。此时,我们会宽恕自己。尽管过去的选择并不理想,但它也是为了实现内心的渴望。

  爱惜自己的关键是,同时包容两个不同的我,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现在的)以及采取那种行为的我(过去的)。

  自我宽恕其实为个人的学*和成长创造了条件。

  作者举了一个外衣染上墨水的例子,他因为此事不断训斥自己。后来明白了,为什么会责备自己粗心,是因为有照顾好自己的强烈渴望,那么在匆忙回应他人的请求时,要多留意自己的需要。同时为了满足什么样的需要而随手把笔放入口袋,是因为很看重回应他人的请求。由于这些考虑,态度就变好了。

  如何面对那些觉得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做。

  作者举了个例子,『每天开车送孩子上学』。原来他认为这是他不得不做的事情。后来他发现很欣赏孩子从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有离家很*的学校,但是现在孩子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他的价值观。因为他理解了,之所以选择每天开车送孩子上学,是为了孩子能得到他所看重的教育。

  有哪些做事的动机不好

  为了钱,为了得到赞同,不想感到羞愧,为了避免内疚,为了履行职责……。

  其中针对『为了得到赞同』这个动机的评论另我印象深刻。受社会的影响,我们渴望得到奖励,希望得到人们的微笑,听到一点鼓励。为了讨人喜欢,努力迎合他人;为了避免招人厌恶,不做那些不受人欢迎的事。

  为了博得他人的喜爱,费尽心思,委屈求全,是可悲的。但是如果我们的行为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人们自然会心存感激。他们的感激其实也是在给我们确认。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范本十份(扩展4)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优选【二十】份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1

  非暴力沟通可以引领我们改变与他人沟通的方式。沟通时,我们所给他人的观点或反馈不应该再是间的条件反射,而应该是建立在客观观察的基础之上。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在沟通时,我们应该准确把握特有的沟通情景,并留意所发生的事情——我们观察到的结果。不论我们是否喜欢,只需说出观察的客观结果。

  在观察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因为如果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更多的听到批评,令他人反感,排斥沟通。需要强调的是,非暴力沟通并非要求我们做到绝对的客观,不能用任何的评论,只是说将观察和评论进行区分是重要的。

  尊重人性,倾听心灵的声音。

  感受是天然的情感体会,想法则是带有人文色彩的认受主体特有的人文背景影响。 处于尊重他人以及尊重自己的需要我们应该学会努力体会别人的感受并且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人的行为也许会刺激我们,但是我们感受的根源在于自己。是我们的需要和对他人的看法导致了感受。

  需要,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一种要素是否被当作需要,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准确的表达并理解需要可以有效地提高沟通的质量和生活的档次。明确了观察的结果,了解了感受,那么就要去揣摩他人的需要,并明确自己的需要。

  自身的需要产生请求。

  提出请求时,别人所听到的并不一定是我们想表达的,为了避免误会和麻烦,提出的请求应该是清晰的、具体的,并且请对方反馈信息以确定对方是否准确的理解了我们。避免请求成为命令。

  放下自己的想法与判断,倾听他人内心的声音,体会感受,发现需要,准确的理解并引导,实现与自己和他人的有效沟通。让爱的语言带来爱的'力量,摧毁暴力的沟通,弥补语言这一人类特有却先天不足的工具,关爱人性。

  非暴力生活的关键——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

  爱与感恩主导着非暴力生活,这样的生活中充满了尊重、理解、欣赏、慈悲等等,将贪婪、憎恨、敌意彻底赶出去。我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不得不”的事情,更多的时候“不得不”只是一个看似很完美实则很拙劣的借口。

  “我深信,出于对生命纯洁的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羞愧、职责或义务来选择生活,是爱自己的重要体现”。带着感恩的心态去生活,生活就应该由快乐来支撑,而非被贪欲所奴役。试想,如若马航MH370航班上的154同胞们此刻能够安全的降落在北京国际机场,当他们踏上祖国故土的时候还会为事业的坎坷,感情的跌宕而寝食难安吗?或许不会了。人的悲哀就在于——只有到失去的那一刻,才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如此之多,却不曾珍惜。在攀登顶峰的路上却没来得及欣赏沿途的风景,忘记了我们登山的初衷!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爱和感恩是非暴力沟通的灵魂,贯穿始终,是其源泉亦是其终结,是其动机亦是其目的。“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因为动机错了,目的也不对。

  《非暴力沟通》与其说是一部讲述沟通技巧的专业书籍,我更愿意相信她是一部教授积极生活的哲学书籍。因为沟通的技巧无非是服务于社交和事业,而社交和事业也不过是从属于生命理想的具体目标。生命理想!是什么?幸福、快乐仅此而已。狭隘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古有大同社会,今有***,其追求不就是一人之乐,人人之乐,天下之乐吗?那么大同社会、***的基础是什么?物质资料的极大丰富吗?也许更重要的是一颗满是爱与感恩的心!如果只有贪欲,那么有限的资源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要如何能做的极大地丰富呢?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2

《非暴力沟通》与其它沟通类的书籍有所不同,一般市面上沟通类型的书籍主打场合式的沟通技巧,而这本书讲的是从人的情感诉求出发,说话前三思,并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来进行交流的温和式沟通。

初次看到书名,我就感到疑惑,暴力沟通难道是武力解决问题吗?相对而言,非暴力沟通就是常言道的“君子动口不动手”吗?书中给出的答案是,暴力沟通指的是语言暴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语言伤害性往往比肢体暴力更严重,也更持久。书中指出,生活中大多的矛盾与冲突就是因为这些被长期忽视的语言暴力引起的,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要做到的是,学会观察对方与自己,讲究内心的需求与感受,并用温和的语言表达出来。

艾提·海勒的日志中写道:“我不会轻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们也是人,我必须用心理解他们的行为。今天早上,那个性情粗暴的年轻盖世太保冲我吼叫,我没有生气,而是关心他。我想问:‘你的童年很不开心吗?女友抛弃你了吗?’他看起来愁眉苦脸、躁动不安、阴沉而又虚弱。我当时就想帮助他。他那么痛苦,一旦为所欲为,是多么危险!”我们常常在第一眼的时候就妄自下了批判与看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就往往导致双方之间产生误会。

非暴力沟通就是突出强调这一点带来的伤害性有多大,书中介绍了实用的沟通模式。首先,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是随便地批评指责别人。第二,关切地倾听别人,而不是在未细心观察上解读为批评指责。人们容易混淆观察与评论,倾向于听到批评而反驳对方。比如,他是个懒惰的人。这就是评论。他是个四五天都不出门的人。这是观察。有人认为他不经常出门就认定他是懒虫。但未曾细想,几天不出门的人就是懒人吗?强加自己的价值观念于人就是一种暴力沟通的表现。

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责备对方;责备自己;体会自己的需求与感受;体会对方的需求与感受。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自己的见解,人们的反应常常是为自己辩驳。相反,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求与感受,人们就比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而在提出自我需求时,要具体明确而不是抽象模糊的概念。

比如,“我想要每个星期出门三天”,而不是“我想要自由”。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而是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和感受,帮助我们在倾听同时与他人建立联系。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3

  理解他人的感觉和需求之前,要先了解自己的感觉和需求。可是我发现人一旦处于情绪之中,很难去冷静地分析自己的需求,甚至会被情绪所控制。

  最*和男朋友处于磨合期,前几天在相处过程中正好觉得应该沟通一下,我就向他详细地描述了我当下的感受以及需求,他也诚恳地道歉并表示下次会注意,可是我却被那一丝丝求而不得的情绪控制住了,我的情绪向我表示对方的反应还不够,我接着不停地向他表示他的行为让我很伤心,可是他翻来覆去还是那几句话,甚至觉得不知如何做才能让我满意,这时候的.我已经完全被那种常见的恋爱情绪给控制住了。

  为什么他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我都说了为什么他还是不理解?那天真的是身心俱疲,我就开始崩溃大哭,结果本来想非暴力沟通的我一手变成暴力沟通。

  其实第二天冷静一想,除了被情绪控制之外,还有一点,我没有明确提出自己的请求,其实我希望他能立刻在我身边陪陪我,给予我一个拥抱,这是他能做到的,可是我没有说出来,我只是翻来覆去地表示你这么做我不高兴,可是希望对方怎么做却没有表达出来。

  恋爱中,女生好像被洗脑了一样,就觉得对方应该在自己不说的情况下懂得自己的心思,应该会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浪漫,但是现实却不同电视剧。

  不说你会收到让你哭笑不得的直男礼物,在需要拥抱的时候给你来一句“多喝热水”,自己暗暗郁闷可是对方啥都不知道,还无辜地问你干啥生气。

  后来再一次沟通时,我尽管处于情绪之中,但是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也立刻做到了,一个坎很快就跨过去了,没有过多的浪费时间和精力。

  我想,在恋爱中多运用非暴力沟通,把话说清楚,会减少很多的苦而增加更多的甜吧。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4

  依稀记得,中学时代的我特别顽皮而母亲总是“以柔克刚”地训导我:“瑞汉,看到茶几下的两双脏祙子和电视机旁那三双,我不太高兴,因为我很看重整洁。”接着,她沉心静气地向我问道:“你是否愿意将它们放进房间或洗衣机?”母亲期待的眼神使得我立马收拾好杂物,这种非暴力的沟通方式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可惜现在却没有多少机会感受她的“唠叨”。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沟通方式,但《非暴力沟通》绝对不只是一本提高语言修养的书,经过一个多月的阅读,我仿佛找到了一个“新大陆”。或许你在工作上感到很懊恼,为什么大家总是不懂我呢?为什么我们的工作效率提不上去?此时,我建议你要学会聆听内心的声音以及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包括我们的言语是否给别人带来伤害?这本书可以有效地促进我们内心的和谐、自我理解、改善关系。

  美国著名作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蕴含着人与人之间语言的深度和文字的简洁,勾勒出我阅读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在脑海中构造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非暴力沟通时刻提醒我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我的母亲虽然没读过多少书,却能机缘巧合地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来培育母子间的尊重与爱,怀惴着这份难忘的经历,站在未婚男士的角度来看一些家长对孩子语言上的批评,有时候远胜于他们肢体上受到的伤害。

  当我把这本书的内容给悟透后,自己的内心莫名有一种幸福感:一次约会时,我便把它分享给女友杨晓雯,当时我潜意识只想让她更多地运用于与顾客的语言表达上,毕竟她是做服装销售的,一段时间过后,万万没想到的是,她对于我们亲密关系的处理上也颇有好转,不再试图分析对方有什么毛病,而是全心全意去体会我们内心的需要,至此,我们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难得的*和。

  我曾经读过《关健对话》,但《非暴力沟通》用深入的角度剖析了暴力产生的来源,为什么我们和别人对话的时候容易产生暴力的状况?并且提供很多解决方案,如果说这本书是《关健对话》的升级版,那一点都不为过。实际上此书还可以当作改善国家政治摩擦的润滑剂,有时候双方在点燃战火的前期不妨先冷静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尝试站在彼此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寻找需求而不是一味只想着解决纷争,相信我们采取的这种沟通方式定能改变着当下乃至未来的局势。

  非暴力沟通不是固定的公式,它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并根据自己的个人风格及文化环境做出调整,它的精髓在于对其四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怎样的字眼进行交流。工作总结静谧的夜色,一个人进入非暴力沟通的世界,仿佛见到了青春期的母亲和现在的情人,她们倍伴着我一起成长,虽不能改变全世界,却可以让彼此获得爱、和谐与幸福。这是一本终生受用书籍,如同一把神奇的刷子,帮助我们更好地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流露真情。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5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身体暴力都源于语言,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带来的不同感受,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的确伤人竟然不自知,这些伤害不露声色,仅用只言片语便使我们遍体鳞伤,进而激怒受害者时,马上将小问题发展成“身体的暴力”,使他们情绪失控、难以自已,做出无法挽回的事。

  对方的“暴力”反击时,让我们才觉悟到自己说话的得失,伤害了对方自尊、面子、情感,同时也造成了自己情感和精神上的伤害,彼此之间变得冷漠、隔阂、敌视。真是说者无心听者难受,不会表达真实感受和愿望,不能倾听对方的需求,困于暴力沟通之中,百思不得其解,令人痛苦不堪。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让我们学会转变谈话和聆听方式,不再条件反射地说出伤害人的话,学会了好好说话温柔以待,言语上不再批判、指责、诋毁、猜忌、比较、命令、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口不择言等无心或有意的暴力,刺穿我们坚硬的盔甲,直至内心深处。

  非暴力学会创始人阿伦。甘地说,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它的'无情。

  而改变沟通方式则是转变生活方式,改变无情世界的最佳途径。

  《非暴力沟通》教给了我们一种沟通方式,通过表达与体会观察、感受、需要,以及作出具体请求,明确表达内心,提醒我们觉察和内省,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与需要。

  只说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事实,不要妄加评判,不要用有色眼镜看人看事,凭主观意识下定义;

  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连同自然而来的情绪,不要试图影响他人判断,而将感受与想法混为一谈;

  在表达需要之前,先摈弃自己的情绪因素,不要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刻意扭曲他人行为,明确表达自己的需要。

  出于自己的感受与需要,希望对方做些什么,清楚表达出来,请求而不要命令。

  用心倾听他人的感受与需要,询问和反馈,有效地帮助对方。

  不要吝于表达感谢与赞美,大方表达与接受。

  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天性都是友善的,那些看似不友善的沟通方式,多来自于生活中的不经意的*惯。非暴力沟通源于爱,让我们用非暴力的沟通方式迎刃而解遇到的难题,让爱、关怀与欢乐融入我们的生活。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6

  因年底工作比较忙碌,心情有时候比较浮躁,对孩子和老公就难免带着情绪和不满,加上孩子最*放假在家,总是想着玩,不想做作业,我就着急了,对他态度就有点不好。

  一天,我下班回家他就缠着我玩,我比较累不想和他玩,就跟他说:“我不想玩,你去写作业吧,别老想着玩!我还做饭呢。”他不高兴了,回到自己卧室大声的喊叫,还把东西扔的到处都是。我一看就急了,对他大声训斥,他更来劲了,把橡皮扔到我的餐桌上,把铅笔扔到地上。我本想冲到他的房间对他大吼大叫,但是我猛然感到我错了。我需要冷静,就当没有看见他的演出,自己到厨房里去做饭了。

  他的声音渐渐小了,做好饭,我叫他:“吃饭了,快去洗手吧。”我一看地上和餐桌上的铅笔、橡皮不知道啥时候已经都捡起来了。我们坐下来吃饭,他对我说:“妈妈,我不应该对你嚷嚷,我不对。”我点点头,表扬他:“嗯,知道自己错了,很不容易,妈妈允许你有自己的脾气和发态度,但是不能伤害别的东西,可以去扔自己卧室里的枕头。”孩子说:“嗯,我知道,妈妈说过很多次了。”

  我很高兴没有把事态扩大化,没有更深的伤害到孩子,让他发泄了脾气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7

  文丨刘晴。对于“应该”或者“不应该”这个词特别的不舒服,用在自己身上是打击自己,用在别人身上是激起愤怒。

  记得有一次老公的弟弟出了点医疗事故,据说可能需要通过司法部门解决,可能需要个人赔偿。而弟弟个性比较寡淡,老公是个急性子,一直催促着问弟弟采取了什么自救方式,弟弟说等科室大主任回来开会做决定。老公开始坐不住了,一个人干着急,又急又恼地一直跟我数落弟弟对于这件事的不作为。忽然间来一句:“这件事情估计要自己掏赔偿,我们应该帮忙。”如果这是这样二话不说肯定是尽全力帮忙的',但是一听到老公那些强势的话,心里的火蹭的就冒起来了,直接顶了回去了:“什么叫应该?”心里想:我欠他的吗?凭什么应该呢!

  其实想想这里这个“应该”加上老公强硬的语气让我感到的是他根本不是跟我商量,甚至都不是通知我,而是强势地向我下达命令。稍微冷静后,想表达我不喜欢他跟我说话的方式,然而一出口就是带着愤怒的指责。希望自己在认识到错误的做法后,可以慢慢有所进步。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8

  这周继续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说实话,我很喜欢这本书,经常在读书时不由自主的联想到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

  当今社会,人们可能*惯于围绕个人利益去采取行动,往往忽视了他人的感受,条件反射式的语言暴力既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可能我们已经*惯了自己的说话方式,并不认为自己的说话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却会引起他人和自己的痛苦。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就是心直口快,经常说话不经大脑考虑,一句无心的话就让别人生气了,自己还不知道咋回事。事后想想,一定是我的说话方式有问题,要不就是我说话语气重,让人觉得是在讽刺或批判。

  再想想我的家庭,爸爸在世的`时候是一个脾气挺倔的人,说话也冲,经常一句话就把人噎住了,让你不想再跟他说下去,因此妈妈经常气的流眼泪。只要爸爸在家,我们都不敢大声说话,更谈不上欢声笑语了,有事了也只去跟妈妈说。

  如今我们姐妹都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中自然也少不了一些生活琐事,自然也就有争吵,情绪上来的时候会不加思索的说出一些难听的话,发一顿火,但事实是对方并没有因为你的发火而有所改变,还是无动于衷,最后还把自己气的够呛。

  前几天姐姐和姐夫因为回家看老人的问题闹别扭。姐姐说:“上夜班要休息,不想去,又不是周末。”

  姐夫说:“回家看爸妈还要挑时间啊?你就是不孝顺。”

  “我怎么不孝顺了?我给爸妈买的东西还少吗?你凭啥这样说我?”

  就这样两人就吵起来了,姐夫打电话把我叫去了,我看着她们俩的样子都有点苦笑不得,都几十岁的人了,孩子都**了还这样。就跟他们说起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要学会好好说话,学会沟通,要学会倾听和尊重对方,学会换位思考问题。跟姐夫说:“不能给姐姐贴上不孝顺的标签,会破坏她的情绪,肯定会跟你反击啊,要冷静,你们都用暴力语言也解决不了问题啊,只会伤害对方,有话好好说。”事后姐姐还开玩笑的跟我说:“咱家人说话是不是遗传啊?咋都跟老爸一样冲呢?也难怪你姐夫生气,肯定是我说话语气太重了,一点就着,跟个炮仗一样,那个男人会喜欢啊!”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定要善用语言,爱自己,爱家人,把爱溶于生活。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9

  这个周的学*让我知道,不仅要体会到自己的需要还要正确的表达自己的需要。书中说的家庭主妇的例子就跟现实的'我一样,先把情绪发泄了,事情还得自己做,然后还觉得委屈。

  学*以后,可能还是控制不住发泄情绪了,但是我会马上意识到,会心里问自己,我的需要是什么,我希望对方做什么或者给我什么样的反馈。很多时候,我对自己太苛刻了,不宽容和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感受,所以才会出来很多情绪,然后把这些情绪归责于别人。我应该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责。

  清楚这一点之后,我们对别人提出请求的话,应该越具体越好,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更加认识自我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让对方了解我们的目的,有助于沟通的进行。通过学*,我知道了请求和命令的区别,这也有助于我去理解PET这本书中用第三法跟孩子做出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如果我提的方案被孩子说No了,我要用心去体会孩子的需要和感受,是什么使他无法说Yes,除非我充分体会了什么妨碍了他同意,我不会试图说服他。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10

  非暴力沟通的本质是心中要有爱,对他人有爱,对自己有爱,非暴力是爱的外在形式。在沟通过程中通过一种结构化的方式解读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体会各自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合理地表达出来,使得双方能够互相理解,最终实现和谐的、充满爱的沟通。非暴力沟通的基本前提是假设人感受的一致性以及同理心,即人的基本感受是相同的,正因为人类的感受相通,所以才能相互理解。

  读这本书一方面能够学会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这种方法,另一方面读书的过程也是对心灵治愈的`过程。书中对人心理需要和感受的剖析之精准,时常让人觉得还真是这么回事,如果早点知道这些该多好啊。在此,我非常感激本书作者和译者,让我们知道应当多注重自己内心的需求,以及如何合理地表达这些需求使沟通能够愉快地进行,下面列一些令我感触较深的点,谈不上感受,权当杂记吧。

  1)外在的驱动力是压力,内在的驱动力才是真正的动力。一个人如果总是以“应该”做什么来要求自己、命令自己,那他一定会偏离自己的内心,导致内在的分裂与不满。就像恋人刚开始是出于对对方的喜欢,所以一切关系都很融洽。而当热恋期过了,出于让对方幸福这一责任方面的考虑,爱情往往变得沉重起来。

  2)喜欢使用暴力的人,无论是肢体暴力还是语言暴力,是因为他内心的*静遭到了破坏,尤其是被暴力所破坏,所以他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自己内心的和*。但暴力从来无法根本性解决问题,因为暴力不是人内心最终的需求。

  3)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需要,故而真诚待人比委屈求全更可靠、更长久。

  4)向别人倾诉有助于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就像有些东西在你你说出来的时候你才能更客观、更全面地理解它。在痛苦的时候,合理的倾诉能够避免自己被充斥在头脑里的各种想法所束缚。

  5)最后,这本书值得时常拿出来看看,当作一碗心灵鸡汤吧,需要的时候治愈一下自己的内心。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11

  这个周的学*让我知道,不仅要体会到自己的需要还要正确的表达自己的需要。书中说的家庭主妇的例子就跟现实的我一样,先把情绪发泄了,事情还得自己做,然后还觉得委屈。

  学*以后,可能还是控制不住发泄情绪了,但是我会马上意识到,会心里问自己,我的需要是什么,我希望对方做什么或者给我什么样的反馈。很多时候,我对自己太苛刻了,不宽容和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感受,所以才会出来很多情绪,然后把这些情绪归责于别人。我应该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责。

  清楚这一点之后,我们对别人提出请求的话,应该越具体越好,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更加认识自我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让对方了解我们的目的,有助于沟通的进行。通过学*,我知道了请求和命令的区别,这也有助于我去理解PET这本书中用第三法跟孩子做出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如果我提的方案被孩子说No了,我要用心去体会孩子的需要和感受,是什么使他无法说Yes,除非我充分体会了什么妨碍了他同意,我不会试图说服他。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12

  《非暴力沟通》是我在过去的2017年所读的书中最喜欢的一本,也认为,在读完第一遍后,它确实对于我个人产生了的影响和改变。它是我当初加入《妈妈你听》全国读书会大群读的第一本书,和其他群里的妈妈们每天读书打卡,每次阅读都能感受到收获良多。每天读书,也会特意留意观察自己与别人相处的日常,反思了自己与周围人的相处模式是不是有不妥的地方。

  慢慢懂得了,原来自己与别人的沟通并不是真正的沟通,因为最后的结果不是解决了问题,而是使我们之间矛盾更加激烈化了。以前的我们总以不是你输就是我赢,或是两败俱伤收场。

  把书读了第一遍后我懂得了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是让非暴力沟通顺利进行的四个基本要素。我也把它运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有时孩子无理取闹,我也多了一份耐心。

  有时候,有些话,从老人嘴里说出来,我在以前可能会不高兴立马反驳,但是我现在不会,因为他们说出的并不一定是事情的全部,或是他们说的不一定就是他们真正想表达的。他们之所以感受到不满意或愤怒的言论,只是因为他们自己的观察结果,给他们带来的评价而已。当初因为太喜欢它,迫不及待想更多的人分享它,所以在阅读完第一遍之后,就在参与的同城读书会中把它和其他人的书给交换了,目前它还是没有被交换回来。

  很高兴,在进精进小组后,我还能再次和大家再次阅读这本书,但我不想耽误进度,想跟上和大家一样的读书进程,我就再在网上买了一本新的。因为我认为,这本书它是值得反复去读,多读多领悟。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13

  非暴力沟通可以引领我们改变与他人沟通的方式。沟通时,我们所给他人的观点或反馈不应该再是间的条件反射,而应该是建立在客观观察的基础之上。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在沟通时,我们应该准确把握特有的沟通情景,并留意所发生的事情——我们观察到的结果。不论我们是否喜欢,只需说出观察的客观结果。

  在观察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因为如果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更多的听到批评,令他人反感,排斥沟通。需要强调的是,非暴力沟通并非要求我们做到绝对的客观,不能用任何的评论,只是说将观察和评论进行区分是重要的。

  尊重人性,倾听心灵的声音。

  感受是天然的情感体会,想法则是带有人文色彩的认受主体特有的人文背景影响。 处于尊重他人以及尊重自己的需要我们应该学会努力体会别人的感受并且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人的行为也许会刺激我们,但是我们感受的根源在于自己。是我们的需要和对他人的看法导致了感受。

  需要,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一种要素是否被当作需要,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准确的表达并理解需要可以有效地提高沟通的质量和生活的档次。明确了观察的`结果,了解了感受,那么就要去揣摩他人的需要,并明确自己的需要。

  自身的需要产生请求。

  提出请求时,别人所听到的并不一定是我们想表达的,为了避免误会和麻烦,提出的请求应该是清晰的、具体的,并且请对方反馈信息以确定对方是否准确的理解了我们。避免请求成为命令。

  放下自己的想法与判断,倾听他人内心的声音,体会感受,发现需要,准确的理解并引导,实现与自己和他人的有效沟通。让爱的语言带来爱的力量,摧毁暴力的沟通,弥补语言这一人类特有却先天不足的工具,关爱人性。

  非暴力生活的关键——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

  爱与感恩主导着非暴力生活,这样的生活中充满了尊重、理解、欣赏、慈悲等等,将贪婪、憎恨、敌意彻底赶出去。我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不得不”的事情,更多的时候“不得不”只是一个看似很完美实则很拙劣的借口。

  “我深信,出于对生命纯洁的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羞愧、职责或义务来选择生活,是爱自己的重要体现”。带着感恩的心态去生活,生活就应该由快乐来支撑,而非被贪欲所奴役。试想,如若马航MH370航班上的154同胞们此刻能够安全的降落在北京国际机场,当他们踏上祖国故土的时候还会为事业的坎坷,感情的跌宕而寝食难安吗?或许不会了。人的悲哀就在于——只有到失去的那一刻,才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如此之多,却不曾珍惜。在攀登顶峰的路上却没来得及欣赏沿途的风景,忘记了我们登山的初衷!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爱和感恩是非暴力沟通的灵魂,贯穿始终,是其源泉亦是其终结,是其动机亦是其目的。“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因为动机错了,目的也不对。

  《非暴力沟通》与其说是一部讲述沟通技巧的专业书籍,我更愿意相信她是一部教授积极生活的哲学书籍。因为沟通的技巧无非是服务于社交和事业,而社交和事业也不过是从属于生命理想的具体目标。生命理想!是什么?幸福、快乐仅此而已。狭隘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古有大同社会,今有***,其追求不就是一人之乐,人人之乐,天下之乐吗?那么大同社会、***的基础是什么?物质资料的极大丰富吗?也许更重要的是一颗满是爱与感恩的心!如果只有贪欲,那么有限的资源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要如何能做的极大地丰富呢?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14

  理解他人的感觉和需求之前,要先了解自己的感觉和需求。可是我发现人一旦处于情绪之中,很难去冷静地分析自己的需求,甚至会被情绪所控制。

  最*和男朋友处于磨合期,前几天在相处过程中正好觉得应该沟通一下,我就向他详细地描述了我当下的感受以及需求,他也诚恳地道歉并表示下次会注意,可是我却被那一丝丝求而不得的情绪控制住了,我的.情绪向我表示对方的反应还不够,我接着不停地向他表示他的行为让我很伤心,可是他翻来覆去还是那几句话,甚至觉得不知如何做才能让我满意,这时候的我已经完全被那种常见的恋爱情绪给控制住了。

  为什么他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我都说了为什么他还是不理解?那天真的是身心俱疲,我就开始崩溃大哭,结果本来想非暴力沟通的我一手变成暴力沟通。

  其实第二天冷静一想,除了被情绪控制之外,还有一点,我没有明确提出自己的请求,其实我希望他能立刻在我身边陪陪我,给予我一个拥抱,这是他能做到的,可是我没有说出来,我只是翻来覆去地表示你这么做我不高兴,可是希望对方怎么做却没有表达出来。

  恋爱中,女生好像被洗脑了一样,就觉得对方应该在自己不说的情况下懂得自己的心思,应该会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浪漫,但是现实却不同电视剧。

  不说你会收到让你哭笑不得的直男礼物,在需要拥抱的时候给你来一句“多喝热水”,自己暗暗郁闷可是对方啥都不知道,还无辜地问你干啥生气。

  后来再一次沟通时,我尽管处于情绪之中,但是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也立刻做到了,一个坎很快就跨过去了,没有过多的浪费时间和精力。

  我想,在恋爱中多运用非暴力沟通,把话说清楚,会减少很多的苦而增加更多的甜吧。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15

  之前没有意识到,语言是一个tricky的工具,这个工具如果使用方法不当,会带来多大的误会,造成多大的伤害。

  于是我寻求这本《非暴力沟通》的帮助,以期改善自己在交流时存在的种种问题,确实收获很大,让我对沟通本身有了全新视角的认识。

  这本书不是一本讨论语言技巧的书,不是教你更漂亮的话术,不是教你如何说话更好听。书中强调通过沟通,将对话的重心落在体会彼此的'感受和需求上,这不正是我们沟通想要达到的目的吗?同时这本书讲的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用观察替代评判、探究感受背后的深层需求,这些都在教我们如何去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

  通篇读下来,我为自己过去沟通中夹杂的暴力和评判感到震惊,为自己拒绝尝试了解对方感受和倾听对方需要感到羞愧,这些问题也全都指向我对自身感受的认识不足,自己还未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那些暴力的语言就已经破口而出。是我本人,给和我交流设下了重重阻碍。

  书中介绍的非暴力沟通模式,还需要通过练*得到巩固。希望自己在未来与人的沟通中能够做到:1、诚实的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用爱和合作的态度感知彼此,化解问题和冲突。让身边的人能够感受到尊重、理解和关爱,让自己充满爱和能量。

  《非暴力沟通》一直强调,感受是源于我们自己的需要和期待,以及我们对其他人言行的看法,所以我们需要为自己的感受负责任。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例文参考》,供大家参考学*,欢迎阅读。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16

  理解他人的感觉和需求之前,要先了解自己的感觉和需求。可是我发现人一旦处于情绪之中,很难去冷静地分析自己的需求,甚至会被情绪所控制。

  最*和男朋友处于磨合期,前几天在相处过程中正好觉得应该沟通一下,我就向他详细地描述了我当下的感受以及需求,他也诚恳地道歉并表示下次会注意,可是我却被那一丝丝求而不得的情绪控制住了,我的情绪向我表示对方的'反应还不够,我接着不停地向他表示他的行为让我很伤心,可是他翻来覆去还是那几句话,甚至觉得不知如何做才能让我满意,这时候的我已经完全被那种常见的恋爱情绪给控制住了。

  为什么他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我都说了为什么他还是不理解?那天真的是身心俱疲,我就开始崩溃大哭,结果本来想非暴力沟通的我一手变成暴力沟通。

  其实第二天冷静一想,除了被情绪控制之外,还有一点,我没有明确提出自己的请求,其实我希望他能立刻在我身边陪陪我,给予我一个拥抱,这是他能做到的,可是我没有说出来,我只是翻来覆去地表示你这么做我不高兴,可是希望对方怎么做却没有表达出来。

  恋爱中,女生好像被洗脑了一样,就觉得对方应该在自己不说的情况下懂得自己的心思,应该会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浪漫,但是现实却不同电视剧。

  不说你会收到让你哭笑不得的直男礼物,在需要拥抱的时候给你来一句“多喝热水”,自己暗暗郁闷可是对方啥都不知道,还无辜地问你干啥生气。

  后来再一次沟通时,我尽管处于情绪之中,但是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也立刻做到了,一个坎很快就跨过去了,没有过多的浪费时间和精力。

  我想,在恋爱中多运用非暴力沟通,把话说清楚,会减少很多的苦而增加更多的甜吧。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17

  之前没有意识到,语言是一个tricky的工具,这个工具如果使用方法不当,会带来多大的误会,造成多大的伤害。

  于是我寻求这本《非暴力沟通》的帮助,以期改善自己在交流时存在的种种问题,确实收获很大,让我对沟通本身有了全新视角的认识。

  这本书不是一本讨论语言技巧的书,不是教你更漂亮的话术,不是教你如何说话更好听。书中强调通过沟通,将对话的重心落在体会彼此的感受和需求上,这不正是我们沟通想要达到的目的吗?同时这本书讲的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用观察替代评判、探究感受背后的深层需求,这些都在教我们如何去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

  通篇读下来,我为自己过去沟通中夹杂的暴力和评判感到震惊,为自己拒绝尝试了解对方感受和倾听对方需要感到羞愧,这些问题也全都指向我对自身感受的认识不足,自己还未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那些暴力的'语言就已经破口而出。是我本人,给和我交流设下了重重阻碍。

  书中介绍的非暴力沟通模式,还需要通过练*得到巩固。希望自己在未来与人的沟通中能够做到:1、诚实的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用爱和合作的态度感知彼此,化解问题和冲突。让身边的人能够感受到尊重、理解和关爱,让自己充满爱和能量。

  《非暴力沟通》一直强调,感受是源于我们自己的需要和期待,以及我们对其他人言行的看法,所以我们需要为自己的感受负责任。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例文参考》,供大家参考学*,欢迎阅读。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18

  一、《重获生活的热情》

  倾听内心的声音,解决内心的冲突。生活中,有时我们会感觉沮丧,是因为一个人处于激烈的内心冲突中,无所适从,沮丧意味着我们不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以及如何满足愿望。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苛责别人,而是用心去感受自己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逐渐*和。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心底深处的愿望,并采取积极行动,我们将重获生活的热情,原来激起对生活的热爱这么简单。只要扪心自问,我到底要的是什么?然后积极行动起来。

  所以,别人说什么不重要;所以,外界什么样子不重要;所以,谁对谁错不重要。关键是,我想要什么?我要怎么样?我自己内心的需求什么?我要变成什么样子?明了了这些问题,我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去行动,行动起来,我们就有了生活的热情。

  二、《表达感激》表达感激的'方式:

  A、对方做了什么事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B、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C、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表达感谢我们往往说:“谢谢,太感谢了!”、“真是太感谢了!”如果我们听到别人口中说出:“谢谢你,你这么忙还把我送回家,让我及时看到了孩子,没再为孩子担心,太感谢你了!”这样的感谢和一句“太感谢你了!”心里的感受一定是不一样的。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19

  文丨刘晴。对于“应该”或者“不应该”这个词特别的不舒服,用在自己身上是打击自己,用在别人身上是激起愤怒。

  记得有一次老公的弟弟出了点医疗事故,据说可能需要通过司法部门解决,可能需要个人赔偿。而弟弟个性比较寡淡,老公是个急性子,一直催促着问弟弟采取了什么自救方式,弟弟说等科室大主任回来开会做决定。老公开始坐不住了,一个人干着急,又急又恼地一直跟我数落弟弟对于这件事的不作为。忽然间来一句:“这件事情估计要自己掏赔偿,我们应该帮忙。”如果这是这样二话不说肯定是尽全力帮忙的.,但是一听到老公那些强势的话,心里的火蹭的就冒起来了,直接顶了回去了:“什么叫应该?”心里想:我欠他的吗?凭什么应该呢!

  其实想想这里这个“应该”加上老公强硬的语气让我感到的是他根本不是跟我商量,甚至都不是通知我,而是强势地向我下达命令。稍微冷静后,想表达我不喜欢他跟我说话的方式,然而一出口就是带着愤怒的指责。希望自己在认识到错误的做法后,可以慢慢有所进步。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20

  这段时间有点疲惫,心中那个懒惰的小我时常在作怪;期末孩子的学*也让我焦虑,书读得也不走心。

  前一段时间孩子生病,落了许多课,最*忙着恶补,家里家外判若两人。在外面和风细雨,在家里一看到儿子不急不忧的神态,心里就极度不舒服,虽不是河东狮吼,勉强的微笑也是丑陋至极。儿子说我没有耐心,我特意在他的书桌上写了“耐心”。看到我写了“耐心”,自己也写下了“认真”二字,说:“希望自己写作业能专心,不让妈妈生气了。”当听到儿子的话,心中满是悔恨。

  其实人生最大的障碍是自己,如果不能破除我对孩子那份直执(我所期望的),就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我之所以觉得痛苦,是因为我害怕失败(事情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发展运行,事情到最后,并没有获得“我”预期的结果)所以“我”就会痛苦。

  《非暴力沟通》让我们学*如何让爱融入生活,世间最大的误区不是不爱,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去爱(观察,道德评判,比较,强人所难),世间最大的欠缺、比爱还奢侈的,是“懂得”,给予对方所想要的`,而不是给予对方我们想给予的。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心态的建设,就是一个不断放下自我的过程。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范本十份(扩展5)

——沟通读书笔记范文五份

  沟通读书笔记 1

  这周继续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说实话,我很喜欢这本书,经常在读书时不由自主的联想到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

  当今社会,人们可能*惯于围绕个人利益去采取行动,往往忽视了他人的感受,条件反射式的语言暴力既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可能我们已经*惯了自己的说话方式,并不认为自己的说话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却会引起他人和自己的痛苦。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就是心直口快,经常说话不经大脑考虑,一句无心的话就让别人生气了,自己还不知道咋回事。事后想想,一定是我的说话方式有问题,要不就是我说话语气重,让人觉得是在讽刺或批判。

  再想想我的家庭,爸爸在世的.时候是一个脾气挺倔的人,说话也冲,经常一句话就把人噎住了,让你不想再跟他说下去,因此妈妈经常气的流眼泪。只要爸爸在家,我们都不敢大声说话,更谈不上欢声笑语了,有事了也只去跟妈妈说。

  如今我们姐妹都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中自然也少不了一些生活琐事,自然也就有争吵,情绪上来的时候会不加思索的说出一些难听的话,发一顿火,但事实是对方并没有因为你的发火而有所改变,还是无动于衷,最后还把自己气的够呛。

  前几天姐姐和姐夫因为回家看老人的问题闹别扭。姐姐说:“上夜班要休息,不想去,又不是周末。”

  姐夫说:“回家看爸妈还要挑时间啊?你就是不孝顺。”

  “我怎么不孝顺了?我给爸妈买的东西还少吗?你凭啥这样说我?”

  就这样两人就吵起来了,姐夫打电话把我叫去了,我看着她们俩的样子都有点苦笑不得,都几十岁的人了,孩子都**了还这样。就跟他们说起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要学会好好说话,学会沟通,要学会倾听和尊重对方,学会换位思考问题。跟姐夫说:“不能给姐姐贴上不孝顺的标签,会破坏她的情绪,肯定会跟你反击啊,要冷静,你们都用暴力语言也解决不了问题啊,只会伤害对方,有话好好说。”事后姐姐还开玩笑的跟我说:“咱家人说话是不是遗传啊?咋都跟老爸一样冲呢?也难怪你姐夫生气,肯定是我说话语气太重了,一点就着,跟个炮仗一样,那个男人会喜欢啊!”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定要善用语言,爱自己,爱家人,把爱溶于生活。

  沟通读书笔记 2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在于爱护自己!如何培养对自己的爱呢?转变自我评价的方式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既然希望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有益的,那么自我评价的方式就要有助于学*,使我们的选择符合生命的需要。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的'自我评价方式往往导致自我憎恨,而无助于学*。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在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是的,感到遗憾是难免的。但它能帮助我们从经历中学*,而无须责备自己。我们意识到过去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需要及价值观,并允许这种觉察引发的情感充分流淌。一旦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我们就会考虑如何满足它。反之,如果用苛刻的语言指责自己,我们不仅难以找到解决办法,而且容易陷于自我惩罚的痛苦中。

  在最*自己身上发生的电信诈骗时事后第一反应就是自责、恼怒、恐惧,责备自己怎么这么愚蠢,怎么这么单纯。在责备自己愚蠢和单纯,我是想要满足什么需要呢?现在回想我是希望在信任别人的前提下要学会保护自己。我为了满足什么需要而会轻易相信别人呢?我想在我的潜意识里信任和诚信非常重要,所以经常为了满足别人而忽视了自己的需要。

  沟通读书笔记 3

  确实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呀。分享读完书以后几点收获:

  1.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我们转变谈话与聆听的方式,通过“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步骤,使我们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既能倾听各自的心声,也能够理解彼此的需求,从而提出请求,最终达到谈话的目的。

  2.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的语言看似没有什么大碍,却时常会戳中对方的痛处,引起别人的痛苦。

  3异化的沟通方式蒙蔽可我们对他人的爱,其中包括道德评判(对他人的评论往往反映了我们的价值观,大多数人喜欢用自己的价值标准来评价别人,举个例子,老师今天布置了很难得作业,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太过分了”,实际上学生也就是评价者不愿意做作业而觉得老师太过分了,并不是“老师太过分了”),或者是强人所难(父母经常要求孩子做什么,如果不做的话,就会受到惩罚等)。

  3.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步骤是观察,在这个过程中,重点要学*区分观察和评论。举个例子:

  有个人有时下午睡觉,在雨天不出门(这是我们的客观观察)他是一个懒惰的人(想一想,他真的是一个懒惰的人,还是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之为懒惰?)所以在说明自己观察后的看法时,可以加上“我觉得”,同时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要有所依据。

  4.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步骤是表达感受。这个过程中需要明白评价≠感受,举个例子,全职主妇对自己先生的评价“我的先生像一堵墙”,这样一说先生可能会否定自我,从而影响夫妻的亲密关系。如果太太能够这样表达“我感到很孤单,希望你能够抽空多陪我说说话”,这样不仅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且能够得到积极的回应。

  5.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步骤是表达请求,也就是自己希望需求如何得到满足。在这个过程中,请求越具体越好,如上面的例子,“我希望你每个星期六可以在家陪我说说话”,同时,为了明确是否达到了谈话的.目的,可以请求对方的反馈,如果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如果对方不给予反馈,反过来去询问对方的感受,心情,倾听对方的需求。

  6.倾听别人时,我们也需要给他人反馈,明确我们已经听懂了对方的意思,或是将自己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加以修正。

  判断对方的感受是否得到了充分表达,有两种方式:谈话的气氛会变得轻松;对方停止了谈话。

  我们也会有痛苦得无法倾听别人的时候,此时有三种方法:学会倾听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倾听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大声地提出请求;当对方的情绪和你一样,都比较激动时,换一个环境,冷静下来之后再重新回到对话中。

  7.爱自己,和自己进行非暴力沟通,有助于帮助自我成长。

  我们之所以会生气,会愤怒,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对他人愤怒,容易使我们时刻想着如何让别人受到惩罚,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学会将“因为愤怒而想着如何让别人受到比惩罚”这样的想法转换为思考“我们自身有什么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感到愤怒了呢?”

  充分表达愤怒的几个步骤:1.停下来,深呼吸;2.留意我们的指责;3.体会我们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8.进行自我评价时,我们容易由于自责而陷入自我憎恨中,自责也是尚未满足的需求的可悲表达,这时我们应该学会明白自身需求,学会充分体会内心的渴望,寻求方法去满足自身需求,这是出于对生命的爱,而不是出于羞愧或内疚这样的负面情绪。

  非暴力沟通使问我们不再分析自己和他人有什么病,而是了解彼此的需求,这样会使内心变得*和。

  9.表达感激的时候,有三个部分:对方做了什么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我们现在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接受他人感激的时候,要学会与他人一同庆祝生命的美,既不自大,也不过分谦虚。

  附录是我圈了的一小部分,应该是全书最精华的总结啦,顺便粘贴过来:

  非暴力沟通模式:

  1.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1)观察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

  (2)感受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我感到……”

  (3)需要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因为我需要/看重……”

  (4)请求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你是否愿意……?”

  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1)观察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当你(看、听、想到你看到的/听到的) ……”

  (2)感受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是情感而非思想):“你感到……吗?”

  (3)需要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因为你需要/看重……”

  (4)请求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所以,你想……”

  沟通读书笔记 4

  教育家感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今天让更多一线教师感慨的是“有爱也不见得有教育”。君不见,一些老师对学生满腔热情,而有的学生却敬而远之;君不见,有的老师很负责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却遭到“敌视”,甚至于恶语相向、爆发激烈冲突……何以至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增强了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沟通能力却相对滞后了。

  在教育部颁布试行的中学、小学和幼儿园三个“教师专业标准”中,“沟通与合作”被同时列为教师的一项基本专业能力。提升沟通品质,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一项必要的修炼。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一书虽然不是专为教师而写,但在提升教师的沟通品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面却是一本经典之作。

  你是否以为拳脚相加才是“暴力”?或许你知道“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但是否意识到自己对当事者陈述不当行为时却把“观察”与“评价”混为一谈了?你是否经常会给孩子以“道德评判”、说张三却拿李四来比较以及惯于使用“我不得不”“你让我”这类口头禅?你与学生或家长交流时,是否只顾自己说话而忽视了“倾听”对方?你是否喜欢用“安慰式”“同情式”“反驳式”“辩解式”“建议式”等等方式向倾诉者作出反馈?

  当我看到《非暴力沟通》对种种“异化的沟通方式”的剖析以及由此造成的危害就足以让我震惊了。原来,一直为伶牙俐齿而自得的我其实常常像在公园里丢了钥匙、却因为光线比公园里好而趴在街灯下寻找的醉汉,由于表达方式不当而偏离了沟通的初衷和方向。

  许多老师认为自己依法执教,不体罚学生,根本与暴力扯不上关系。但实际并非如此。本书把“暴力”分为“身体的暴力”和“隐蔽的暴力”两类。教师涉及使用武力的“身体的暴力”比较容易辨别、发生的概率也比较低。但是,通过语言和行为让对方产生精神恐惧、紧张和痛苦的“隐蔽的暴力”,往往连自己都很难察觉,政策法律更管不到,发生的频率也就更高。如果我们用心体会和留意一下自己和同事、哪怕是优秀教师的日常谈话方式就会发现,我们的语言的确经常会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隐蔽的暴力”虽然没有肢体上的冲突,但它同样会激怒受害者、迫使对方作出暴力反抗,它的实际危害性被大大低估了。

  当我读到本书的相关章节时,不由自主地想起20xx年10月,一名女教师在家访途中被陪同男生掐死的惨痛事件。在对学生丁某逃课去网吧的违纪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后,这位敬业负责、新学期刚调来的优秀班主任还努力争取家庭的配合。因电话联系家长未果,她便骑自行车载着丁某一同家访。途中,17岁的丁某谎称父母不在家、只有爷爷在果园干活将毫无防备的老师骗至山上……(详见浙江频道10月28日《丽水缙云县一名中学班主任家访竟被学生杀害》等报道)用“隐蔽的暴力”分析不难看出,被充当“向导”的丁某对班主任会怎样向家人“告状”、自己将会面临怎样的“家法”有着难以预料的恐惧。同行中,源自身边这名女教师的恐惧和焦虑不断在发酵、不断折磨着丁某的神经。终于,在即将到家、让自己颜面扫地的一幕出现之前,心理崩溃的丁某转而对“恐惧源”实施了暴力反抗。假如这位女教师懂得“隐蔽的暴力”的危害,惨剧也许就可以避免。

  所谓大道至简。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模式并不复杂深奥,关键在于有意识地在实践中依次运用好以下四个步骤:

  观察――明了正在发生的事情、对方在干什么并客观加以陈述(比如,本周三次数学作业你两次没交也没有说明理由);

  感受――表达“难过”“开心”“气愤”“害怕”等基于观察的感受( 比如,我不满意);

  需要――告知那样的感受是出于内心何种需要( 比如,因为我需要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的学*负责);

  请求――明确告知希望对方怎么做(比如,请补交前两次的作业以后要按时完成)。

  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这“四要素”的察觉,运用时则可以根据需要作出调整而不是固定不变。借助这“四要素”诚恳、清晰地表达自己,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要借助这一沟通模式学会倾听,用心体会对方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并予以帮助。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模式的第一个要素,但不幸的是我们*常在沟通中往往将观察和评价(包括批评、归类、比较等)混为一谈。我们自以为在表达观察的'结果,实际上却是主观评价、甚至武断地给对方贴“懒惰”“不负责任”“自私”等种种负面的标签。

  比如:学生做错了2道题目。有的老师会说“这种题目还做错,真笨”。这样的表述并非是在指出学生的错误(观察),实际表达的是老师主观的感受(连不该错的都做错了,我很不满意)和评价(你是个笨家伙)。对观察结果的正确陈述是“这次布置的N道题,你做对了N-2道,做错了2道”。非暴力沟通模式并非要求我们不作任何评论,而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即使要评价也要基于特定的事件和环境而不要绝对化甚至拔高到人品、道德的层面上去。如果不能将评价从我们*以为常的“观察”中剥离出来、哪怕评价中包含着我们的需要和请求,那么对方将倾向于关注批评等评价性信息而可能对我们的需要和请求弃之不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摩提说得好:“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大多数人在不顺心时*惯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听到批评时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抗;在沟通中不*惯从需要的角度考虑问题。非暴力沟通则非常强调通过观察和倾听体会双方的感受和需要。当别人批评、指责自己时,不是条件反射式地反驳对方,而是通过倾听,帮助对方从杂乱无章的表述中找到其真实的感受和需要;同时也能诚恳、清晰地表达自己。这样,双方的真诚和爱就会自然流露,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冲突和暴力。

  《非暴力沟通》还涉及到如何避免过分自责、合理地表达愤怒、运用强制力避免自己遭受伤害、解决内心冲突以及正确表达感激等内容,视野广阔、论述独到。在作者看来,非暴力沟通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的方法,也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让爱融入生活”,让每个人实现既丰富他人生命、也更加欣赏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标。这也是本书的宗旨所在。

  沟通读书笔记 5

  作者还列举了四种异化的沟通方式,来看看我们自己有没有踩过雷:

  a.道德评判: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的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警惕对他人进行分类和评判,比如“地域歧视”、“贴标签”。

  b.进行比较:比较也是一种评判,它会蒙蔽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

  “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作比较。”――Dan Greenberg《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

  c.回避责任:成长环境、他人行为、上级命令、同伴压力、规章制度、无法克制的冲动等等都是回避责任的借口。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同样我们也不用对别人唯命是从,要意识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

  d.强人所难:可以提出请求,但不要威胁或强迫他人。如果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的请求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所以要确保我们清楚地传递了并不想强人所难的信号。

  “如果一个人选择新的生活,是为了追求幸福,而非逃避惩罚,那他的行为就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