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菁华5篇)

首页 / 读后感 / | 读后感,班主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1

  暑假期间,我认真地阅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令我感触极深。

  以前,我只知道很多教师不喜欢做班主任,缘由是太辛苦,很累。现在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后,我才发现自己对班主任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有一些老师是喜欢当班主任的,因为他们即使在夹缝中,也尽可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即使在一片盲从中,也能保持一份清醒;即使在“类体力劳动”的包围之中,也能捍卫思想的权利和尊严,他们是一些真正把班主任工作当做专业的人。我们离做个专业班主任相差甚远啊!

  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这本书,涉及到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班主任的角色要求,班主任影响学生的手段,班主任的类型,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边界,班风建设,班级日常管理,问题学生诊疗,涉及面非常广。王老师特别强调班主任工作要讲究艺术,更要讲究科学,他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又通过班主任以及普通老师在工作中常遇到的案例进行细致地分析,探究事情的根源,提出更有效的方法,可以说对我们所有一线老师都是很好的参考价值。读完整本书,我对班主任角色要求有较深的体会:

  1、做一名专业班主任首先是一名教育型的管理者。

  教育型的管理者这个角色,是从教育与管理的关系这一角度切入的。我们得承认,对于学生来说,班主任首先是一个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班主任工作躲不开行政色彩。 “领导”强调的是把握方向和指挥,“组织”强调的是安排和凝聚,“管理”则包含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职能,所以我认为,“管理者”一词更能概括一线班主任的工作特点,班主任应该是管理者。但必须强调的是,班主任并非一般的管理者,他首先是一个教育者。他的工作对象不是成年人,而是少年儿童;他的任务不是短期的,而是长远的(百年树人);他的工作环境不是社会,而是一个“准社会”。这些特点决定了班主任的“管理”与工厂、军队、公司、机关等不同。班主任当然可以借鉴机关、企业的一些管理经验,但班主任不是处长、局长、连排长,不是经理、董事长,绝不可以照搬他们的做法,因为他们不是教育者,他们的任务和学校不同。在公司里,迟到可以罚款,而在学校这样做就很可笑;公司招聘员工,考试不合格就不要你,从此和你没有任何瓜葛,学校里学生(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考得多么差,你也不能赶他走,你还得耐心帮助他,因为你是教育者。我们班主任常常轻视管理,以为管理不过是“哄孩子”、当“孩子王”而已,他们不把管理看成一门学问,就容易把班搞乱,甚至连正常的教学活动都无法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小学教师的管理能力比教学能力和知识水*还重要。一位老师管理能力差,他有十分的知识也许只能教给学生三分,另一位老师管理能力强,有七分的知识能教给学生五分,从教学效果上看,后者可能比前者好。今后,我们在处理偶发事件时,一要干净利落,速战速决,二要防止顶牛,三要使大部分同学切实受到教育,这才是教育型的管理和领导。

  2、做一名专业班主任应该是一名学*指导者。

  学*指导者,这个角色是从教育与教学的关系这一角度切入的。班主任很少有不任课的,所以班主任不但是教育型的管理者,而且是一个知识传播者,一个教书的人,不是单纯做管理工作的人。大学里有单纯做管理工作的老师,有的叫班级辅导员,中小学没有这种人。在中小学,教育和教学不分家,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特点。书中王教授给我们分析了为什么如今的班主任这么难当,为什么没有当年的威信了?原因之一是教师的“知识垄断”地位被打破了。想当年,学生服老师,首先是服你的学科专业本领,你“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现在知识已经“进超市”了,哪里都能买得到,你作为知识传播者的重要性自然会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维持自己在知识学*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维持威信,就必须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不能再简单地当“知识的传播者”和“教书匠”,要成为学生的“学*指导者”,这样才能重建自己的竞争优势。我们作为班主任,需要不断地增长本领,提高沟通能力和教学情境策划能力。传媒来势汹汹,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知识单向的传播,没有双向的交流。老师对学生不是画中人,是触手可及的活生生的人。如果我们善于设计多种情境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找到学*成功和自我实现的感觉,那么任何传媒都是无法和你竞争的。而教育和教学的问题却不能混淆,我们往往企图以教育手段解决教学问题,用教学手段解决教育问题。两者是由密切的关系,但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扮演好管理者和学*知道这两种角色。王教授主张知识问题用知识手段解决,纪律问题用管理和教育手段来解决。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会时刻记住这句话,扮演好两种角色,不可以混为一谈。

  3、做一名专业班主任应该是学生的*等对话者。

  学生的*等对话者,是从师生关系角度来讲的。现在时代变了,老角色演不下去了,老调子唱下去没人听了。本来我们就和学生一样是普通人,何必端着架子生活呢?师生成为*等的对话者,对双方都是一种**。在纲领老师的“与热恋中学生的一次心灵对话中”案例中,纲领老师敬业,关心学生,发现问题敏锐,工作做得及时,态度也很诚恳,自觉地成为了学生的*等对话者,达到了心灵碰触的目的。纲领老师是如何做到的呢?原因是:

  (1)老师对于学生的事情表示理解;

  (2)给学生提醒,正确区别什么是友情,什么是爱情。不要因为爱而忽略人生最重要也最有意义的事情。

  (3)给与鼓励,相信学生一定会处理得非常妥当。班主任真正进入“*等对话者”的角色,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记得前年我第一次接手别班班主任工作,学生在他们心里对老师产生一种排斥感,所以*时并不怎么喜欢和老师说心里话。一次,朱某某等三位同学深夜到外上网,这是件情节比较严重的事情,作为班主任我没有只是简单地批评,甚至训斥体罚,而要分析她们犯错误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一旦认识和改正错误,就要宽容,要鼓励他们再接再励,这样做,容易加深学生与班主任的感情交融,取得事半功培的教育效果。要知心必须贴心,班主任要豁达大度,学会宽容,允许学生说错话,做错事;要给学生认识错误,弥补过失留有充分的余地;在学生需要的地方伸出援助的手。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无话不谈,心悦诚服,把老师真正当作知心朋友。

  4、做一名专业班主任应该是一名持续的学*者。

  学*者是从教与学的关系角度切入的,这个角度长时间以来一直被我们忽略。“教师这种职业对人最大的害处之一,是使他*惯于教训别人而不是提高自己,不断强化‘教育者’的身份而淡化‘学*者’的身份,最后使‘活到老,学到老’沦为一句谦辞。”王老师真是见地鲜明,一针见血。我们都有同感“怎么越教自己越来越像小学生,特别经常教低年级的老师。”知识不断在更新的今天是知识爆炸的时代,而我们老处于“非学*状态”,根本行不通!“非学*的状态”会让我们的面孔固定成了令人生厌的“教育脸”,使自己“机器化”,失去生机。在班主任的各种角色中,“学*者”是基础角色,是底色,班主任工作面对的是一个个拥有鲜明个性的个体,事情的发展有很多种预设,有很多可能,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学*,不断充电。现在的学生,思维敏捷、接受信息面广,再加上求知欲很强。这些都要求班主任必须象海绵吸水一样不断汲取新知识,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要想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天天不间断地读,知识就会象“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班主任*时应多读书,多思考,对不懂的问题,聪明的办法就是不耻下问,向周围的同事求教,包括向自己的学生学*。一个人一生所具有的知识大多是靠自学积累起来的。现在许多教师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其实“一桶水”也不够用,应该有“活水源”。而这个“活水源”的获得,要靠自学能力。只要积累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成为学生学*上的源头。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应成为真正的学*者,这样我们的心会越来越充实,心态才会越来越轻松、坦然。

  5、做一名专业班主任应该是一名心理工作者。

  心理工作者这一角色,也是从师生关系角度切入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时分层次的,当低层次的需要(例如吃喝)有了保障的时候,高层次的需要(例如感情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就会突出出来。*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中小学生生活中封闭症、忧郁、神经性厌食、孤独症、神经衰弱等诸多突出的心理问题。为帮助学生具有充沛的精力、稳定而愉快的情绪和高尚的情感,并具有优良意志品质、健康的性格和人际关系,要求班主任必须像心理医生那样善于体察学生的心理,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也应像心理医生那样奉行“非指导性原则”。在跟学生谈心时班主任要摆脱“教育者”角色,深切关心地倾听,*等地交谈,为学生提供情绪、思想及个性心理品质的分析,调动他们自身内在的力量自我疏导,自教、自律、自强。为此,班主任必须熟悉心理学、学生心理、德育心理、智育心理等知道,学会综合运用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及心理障碍,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去年上半年,我们班的一个孩子父母离婚了,他被判给妈妈。爸爸走了,再也不回来了。眼看别的同学都有眼看别的同学都有一个完整的幸福的家,他却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因此,他感到很自卑,害怕与人交往,担心别人会问起他父母的情况。紧接着,他经常迟到、旷课,成绩也下降了。针对这一情况,我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再不及时找这个孩子谈话,后果会很严重。于是我了解了具体情况,进行家访。*时上课多请这个孩子发言,刚开始,他有点拒绝,慢慢地,我以鼓励性的语言激励,配合全班同学对其进行表扬。孩子开始恢复了自信心,我马上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我们都是一家人”,在全班师生的努力下,她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班主任良好的德才、学识、情感、人格,对于学生幼稚的心灵来说,是有益于身心发展的阳光雨露。在班主任带领下的课堂教学、班级风气,无不对学生心理发生巨大作用。因此,心理辅导,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

  6、做一名专业班主任应该是一名家庭教育指导者。

  家庭教育指导者这个角色,是从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或者说家校关系切入的。

  为什么现在的班主任要勉为其难地扮演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角色呢?原因很简单,班主任如果没有指导家庭教育的本领,工作就会遇到重重困难。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森说:“帮助儿童的最佳途径是帮助父母……当今世界上许许多多包括儿童精神病学家和儿童心理学家在内的儿童教育专家,他们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测试盒试验。……除非父母同时再造,否则我认为多数这类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家庭教育正处于重要的转轨时期。我校是中职生,独生子女学生的家庭结构很容易带来个性问题,留守家庭的学生都带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化障碍,家庭富裕学生很容易腐蚀思想,造成畸形的消费观和幸福观。传媒发达和信息爆炸容易促使孩子畸形早熟,使他们见多识广,使他们注意力分散,无法认真学*;社会的开放和宽松使我们的学生个性彰显。家长们把这些“不合格品”送到学校,搞得班主任极其狼狈。很多学生没有学生样,任性、自我为中心、没有责任感,究其原因,根子都在家庭。因此,班主任必须想办法真正变成家庭教育的内行,真正做到对家庭教育这门学问心中有数,脚下有跟,否则无法应对目前的社会状况。王教授对这一角色给我们提出了家庭教育个案指导方法:发现孩子问题——研究其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帮家长分析——给家长支招——结果反馈,继续指导。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必须以最虚心的态度工作,随时准备调整自己的想法和行动,摸索出一条正确的路。

  孔夫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说作为班主任不只是要明确班主任工作的意义职责、工作原则和方法。而应该把它作为一件有趣的事情,一门专业知识来学*从中学有所得,超越自我,从中得到真正的乐趣。也许现在说读了这本书就能让自己成为专业性的班主任,那是夸大其词了,但是有了这本书的引领,我们不断的努力学*研究,相信我们能做一名快乐明哲的班主任的!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2

  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中期,许多国家对教师的“量”的急需逐渐被提高教师“质”的需求所代替,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则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首先、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为推进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XX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标志着教师专业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正正确理解教师专业化,把握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明确教师专业化的途径,对于向专业化迈进是十分必要的。

  一、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解

  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英语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一)英语教师专业化必备的知识结构

  专业化所必备的知识包括:学科知识(英语基础知识、语音知识、词汇知识、功能意念知识、话题知识、语言学*理论);

  条件知识,包括教学理论知识(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和教学实践知识(指导学生学*语言的策略和技巧、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等各种强调学*过程的语言教学方法、语言学*评价理论);

  相关知识:学科交叉性知识(世界知识、文化知识、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知识)

  前沿知识:最新发现知识(现代科技知识、社会人文知识、语言发展知识)

  (二)英语教师专业化所必备的技能结构:

  英语语言技能(听说读写)

  教学技能:用教村教的技能、教学设计技能选择教学策略的技能、构建模式的技能、应用教学技能的技巧;

  教学实施技能: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的技能;教学实施技能和课堂教学管理的技能;使用教学手段的技能(常规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

  教学评价技能:教学反思的技能、教学评价技能安全提炼的技能;经验总结的技能

  教学研究技能:教材研究的技能、教法研究的技能、经验概括的技能

  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技能;

  师生合作的技能:师师合作的能力;师生合作的技能;

  创新的技能:教学模式创新的技能、教学方法创新的技能《教师专业成长》读书笔记专业读书笔记范文(4) | 返回目录

  读了刘良华教授的《教师专业成长》一书,受益良多。其中第三讲《教师应具备哪些管理智慧》里提到了民主管理、管理技巧、以及教师的威信等方面的问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实用的技巧。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这是作为教师的乐趣,使我们不必象其它工作那样刻板而千篇一律;但也是我们作为教师的痛苦,因为我们必须随时随机应变,随时需要见机行事。刘教授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非常实用而有效的管理技巧,使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有了可以依循的方法。但是,我在自己的管理过程中还发现,相较于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的教导,有的时候,适度的“沉默”显得更为有力。

  在教育教学中,沉默有时也是一种力量。在某些时候、对于某些学生教师“以静制动”,往往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曾经有这么一个学生,不知怎么回事,无论哪天上课,第一节课一定要迟到那么几分钟。高中三年天天如此,前几任班主任有的耐心劝导,有的厉声斥责,有的联系家长,什么方法都试过了,这位同学雷打不动,照常迟到,最后老师们有的采取了惩罚手段:如果迟到,放学时罚扫地。他开始还随便扫扫,后来干脆不扫了,每天迟到照常。老师们实在没办法,也就渐渐放弃了。我接受这个班后,他依然每天迟到。我也和其他老师一样,找他谈话,联系家长,让他们提早叫他起床,收效甚微。那天,我们学校有上级领导来考察,而且推门听课。他照样迟到了。年级组长恼火万分,要我找他狠狠批评一顿,并要我做材料处分他。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扭过头,一声不吭。我然他站了两分钟,只说了一句:“你有什么特殊的理由非迟到不可吗?”他摇头,但不说话。我又让他站了一分钟,让后说:“回去吧。我不想让你下一节课也迟到。”第二天早上,他居然没迟到。我看了他一眼,没说话。接下来的一周,他基本没再迟到。我没再找过他谈迟到的事,他也没和我说什么,我们就在沉默中达成一种共识。

  也许,在教育学生过程中,选择沉默,也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教师用沉默无声的行为、用一个警告的表情、用一个期待的眼神来感召学生,教育效果也许会更加明显。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3

  经常有人问我;你喜欢做班主任吗?我的一笑代表了肯定回答。自从93年参加工作以来,我担任了18年的班主任工作,对班主任的工作深有体会。班主任是学校里的中坚力量。,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而现实中我们通常**常的琐碎的事弄的忙忙碌碌、被动招架、甚至焦头烂额。本学期里有幸读到《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本书,感触颇深:要做,就该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为什么有一些老师喜欢当班主任呢?他们即使在夹缝中,也尽可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即使在一片盲从中,也能保持一份清醒;即使在“类体力劳动”的包围之中,也能捍卫思想的权利和尊严。他们的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他们是一些真正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专业的人。

  教育有三种方式:管孩子、哄孩子、帮孩子。本书竭力介绍和推荐的是第三种方式。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方法上来。管孩子就是用各种规则和批评、惩罚手段迫使孩子就范,哄孩子就是用表扬、赏识等手段诱使学生走**设定的道路,这两种办法都强调从**的主观愿望出发的外部干预。帮孩子则不然,它是先搞清孩子的特点,从他的现实出发,帮他实现自我。管孩子时,教师是指挥者;哄孩子时,教师是鼓动者;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管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害怕,恐惧是动力;哄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欣喜,兴奋是动力——两者都主要诉诸感情,比较情绪化。帮孩子则不然。帮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冷静、清醒,动力是智慧。帮孩子是一种*静的、理性的交流,当然“帮”也需要“管”和“哄”两种方式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书中引用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美国商人去亚洲某部落订购草垫,定得多反而提价,因为单一的重复动作将使人很厌烦;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工作了十五年的人从没被提升,而刚进公司一年的小伙子被提升了,他得到上司的回答是“您并没有十六年的经验,您只有一年的经验,只不过您把它用了十五次而已。”这段话发人深省,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走老路,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复制自我,那收获的多半就是疲惫和焦虑,永远做不成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快乐的前提是明哲。

  想起自己刚毕业做老师不久,当时我只是一个初出茅庐、年轻力盛的“孩子王”。我班有一个很顽皮、且较自信、执拗的八岁男孩子,成绩较好,但上课比较好动,喜欢自说自话,而且碰到老师批评他,他总是一副很不高兴、不服气的样子。起初我以为是欺负我这个刚上班的小老师,没想到其他老师的课也是一个样。观察了他一段日子,我觉得他应该是个不错的孩子,他很喜欢运动,爱跑步,还参加校外运动队训练,我应该找个机会好好找他谈谈,帮助他改一改目前的状态。正好有一次活动课,我正和一群孩子在玩耍,他突然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想跟你来比赛跑步。”“好呀,不过我有个小小的要求。”我没想到他主动向我挑战,我感觉机会来了。“如果今天跑步比赛我赢了,那以后你得听我的,行吗?”他想了想,豪爽地一口答应了我。结果大家可想而知,我当然是跑赢了他,这下轮到我发话了:“你的跑步技术不错啊,老师今天赢你也是因为我比你大,不是一个等级嘛!我很佩服你的勇气,我相信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不过输了还是要遵守我们的约定啊!”他起初还有一点失望,皱着眉头,听了我的一番话,他渐渐笑了,当得知我要他改去上课随便的态度时,更显出了不好意思的羞涩,答应我一定改,我们顿时握紧了彼此的手做约定的动作相视而笑。

  这件事虽然已过去了好几年,但我不时会想起来,如果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上始终采用批评加灌输,那得到的成效可能是甚微的。我们要擅用个人的魅力和威信,让学生真正钦佩,并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反思,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专业技能。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自从真正做上主任后,我发现当班主任不但光荣,而且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你每天可能面对的是相同的学生,可是会发生不同的事情,看你如何去处理得当,如何去创造性的发挥你的特长,你的专业技能,在不断的创造中获得快乐。

  我想说:我喜欢做班主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4

  *期我一直在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本书,读后感触颇深:要做,就该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方法上来。管孩子就是用各种规则和批评、惩罚手段迫使孩子就范,哄孩子就是用表扬、赏识等手段诱使学生走**设定的道路,这两种办法都强调从**的主观愿望出发的外部干预。帮孩子则不然,它是先搞清孩子的特点,从他的现实出发,帮他实现自我。

  管孩子时,教师是指挥者;哄孩子时,教师是鼓动者;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管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害怕,恐惧是动力;哄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欣喜,兴奋是动力——两者都主要诉诸感情,比较情绪化。帮孩子则不然。帮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冷静、清醒,动力是智慧。帮孩子是一种*静的、理性的交流,当然“帮”也需要“管”和“哄”两种方式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书中引用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美国商人去亚洲某部落订购草垫,定得多反而提价,因为单一的重复动作将使人很厌烦;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工作了十五年的人从没被提升,而刚进公司一年的小伙子被提升了,他得到上司的回答是“您并没有十六年的经验,您只有一年的经验,只不过您把它用了十五次而已。”这段话发人深省,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走老路,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复制自我,那收获的多半就是疲惫和焦虑,永远做不成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快乐的前提是明哲。想起去年自己刚做老师,当时我只是一个初出茅庐、年轻力盛的“孩子王”,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学本领、学技巧。

  而如今一年过去了,我觉得班主任要擅用个人的魅力和威信,让学生真正钦佩,并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反思,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专业技能。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5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总会碰到各种问题,我也时常在想:怎样做班主任?怎样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寒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是一本理性而*和的书,它结合了我们实实在在的教育生活,以小见大,谈了很多教育案例、理念和思路,让人受益匪浅。

  一、学做“科学型班主任”

  王老师认为班主任的类型有:“班妈型”、“班官型”、“鼓动家型”、“领袖型”、“导师型”、“科学家型”、“维持会长”型、“寨主”型、“书生”型。王老师极力倡导的是科学家型。在以前的工作中,我一直是“班官型”和“鼓动家型”的班主任,这些不太正确的定位,让我的班主任工作屡屡碰壁,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后,我重新认识到自己班主任工作上的不足,希望自己今后能努力朝“科学家型”的班主任去转变,这样才能让我的工作有所发展。所谓“科学家型”的班主任,也就是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是以科学家的态度去进行管理,强**育行为的科学性,强调思考、研究、分类、总结,从科学出发,他们给自己的角色定位首先是学*者和研究者,其次才是学生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们对学生,第一是尊重,第二才是爱。他们遇到问题,总是采取研究的态度,进行诊断,然后拿出解决办法。对他们来说,教育首先不是一种任务,而是生活本身,班主任首先不是一个职务,而是一本需要阅读的书。

  二、重新定位班主任角色

  王老师在书中提到,班主任要扮演以下一些角色:教育型的管理者、学*指导者、学*者、*等对话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反思自己以前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最多的是管理者、家庭教育联系者,而其他角色扮演得较少。今后,在充当管理者的同时,我会更多学*其他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做一个更加专业的班主任,我会和学生*等对话,洞悉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的情绪,成为学生信赖的、亲*的人。另外王老师提到了角色转换和冲突的问题,扮演不同的角色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视角和做法,应根据情境灵活处理,不要太僵化。这些理念对我今后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很好的指导意义。

  三、理解“师爱”的丰富内涵

  王老师在书中,对“师爱”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师爱其实是一种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师爱应该是理智的,温和的,广博的,无私的。”他说:我们需要师爱,但并不是那种盲目泛滥的爱,而应该是科学有节制、有方法、有策略的爱。做好一个班主任,仅仅具备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更多的智,爱而有度,爱而有法。缺少方法、缺乏智慧的爱是愚爱,只会事倍功半,甚至“因爱成害”。他说:“很多时候,我们的师爱是情绪化的,私人化的,功利化的。准确地领会师爱,恰当地表达师爱,相信师爱的力量而不迷信它,用教师专业人员的眼睛看待师爱。”王老师的这个观点,扫除了我对“师爱”的陈腐观念,让我重新理解了“师爱”的丰富内涵。让我知道了做一个专业的、快乐明哲的班主任,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

  总之,王老师的这一本《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书,有专业、扎实的理论指导,有经典的教育案例,是一本很值得我们班主任细细品读的好书。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1)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读后感 (菁华3篇)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读后感1

  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我感慨万千。班主任工作林林总总,纷繁复杂,我想:班主任不好当。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让我明白了:作为班主任,埋怨没有用,牢骚也没有用,在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学会做一个专业班主任,以真正体会教师的幸福感和崇高感。

  面对王老师提出的班主任的九种类型,我反思,我属于哪一种班主任呢?这是我以前从没想过的问题,正象王老师说的:“我感觉中小学班主任普遍不知道我是谁。既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也不清楚自己的弱点,而且几乎没有照镜子的*惯,遇到挫折只会怨上怨下。”看看身边的班主任,也是盲目的工作,缺少思考,*惯性的把班级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我的地盘我做主”,班级的大事小情,往往班主任说了算,中学“班官”型的居多,小学的“班妈”型的居多,极少数是不愿意做班主任,领导硬性安排的,所以保持“维持会长”的身份。我们只有真正认清自己,才能改变既定的思维模式,才能像“科学家”型班主任转变。

  提起问题生,没有老师不头痛的,问题生耗费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成为班级“顽疾”。问题生何以成为问题生?什么样的学生才是问题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问题生?王老师给我们做了具体说明,让我们对问题生有了新的认识。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只要学*差的学生都是问题生,这样,一个班级可能会出现三分之一乃至更多的问题生,我们人为的扩大了问题生的范围,今天抓这个,明天找那个,整天累死累活的,班级却没有任何起色。我觉得这主要是我们专业知识欠缺的原因,在问题生问题上,我们要么“高压”,要么“怀柔”,要么“招安”,要么“一棒子打死”,要么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要么强迫转学,眼不见心不烦。殊不知,很多问题生就是我们造成的,是我们人为地把他们推向了问题生行列。面对问题学生,我们不分析,不思考,不管什么样的问题,*惯按自己惯有的思维处理。事实上,问题生的出现,对班主任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每成功转化一个问题生,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又提升了一步,这会促进班主任的成长。而我们却*惯了安逸的生活,怕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能避则避,避不开便草草解决。所以我们的教育历程显得苍白,所以我们的工作原地踏步。

  一直对班主任工作持排斥态度,一直以为班主任工作不需要太强的专业知识。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在感叹自己肤浅无知的同时,更觉震撼,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班主任生活。所以,我决定告别以往的懒惰,告别以往的懈怠,告别往昔那些缺少思考的日子,学会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读后感2

  寒假中,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著,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

  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

  学校应为营造“学*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专业化水*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三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争做专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读后感3

  *期我一直在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本书,读后触颇深:要做,就该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方法上来。管孩子就是用各种规则和批评、惩罚手段迫使孩子就范,哄孩子就是用表扬、赏识等手段诱使学生走**设定的道路,这两种办法都强调从**的主观愿望出发的外部干预。帮孩子则不然,它是先搞清孩子的特点,从他的现实出发,帮他实现自我。

  管孩子时,教师是指挥者;哄孩子时,教师是鼓动者;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管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害怕,恐惧是动力;哄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欣喜,兴奋是动力——两者都主要诉诸感情,比较情绪化。帮孩子则不然。帮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冷静、清醒,动力是智慧。帮孩子是一种*静的、理性的交流,当然“帮”也需要“管”和“哄”两种方式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书中引用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美国商人去亚洲某部落订购草垫,定得多反而提价,因为单一的重复动作将使人很厌烦;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工作了十五年的人从没被提升,而刚进公司一年的小伙子被提升了,他得到上司的回答是“您并没有十六年的经验,您只有一年的经验,只不过您把它用了十五次而已。”这段话发人深省,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走老路,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复制自我,那收获的多半就是疲惫和焦虑,永远做不成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快乐的前提是明哲。想起去年自己刚做老师,当时我只是一个初出茅庐、年轻力盛的“孩子王”,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学本领、学技巧。

  而如今一年过去了,我觉得班主任要擅用个人的魅力和威信,让学生真正钦佩,并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反思,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专业技能。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2)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读后感 (菁华3篇)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读后感1

  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我感慨万千。班主任工作林林总总,纷繁复杂,我想:班主任不好当。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让我明白了:作为班主任,埋怨没有用,牢骚也没有用,在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学会做一个专业班主任,以真正体会教师的幸福感和崇高感。

  面对王老师提出的班主任的九种类型,我反思,我属于哪一种班主任呢?这是我以前从没想过的问题,正象王老师说的:“我感觉中小学班主任普遍不知道我是谁。既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也不清楚自己的弱点,而且几乎没有照镜子的*惯,遇到挫折只会怨上怨下。”看看身边的班主任,也是盲目的工作,缺少思考,*惯性的把班级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我的地盘我做主”,班级的大事小情,往往班主任说了算,中学“班官”型的居多,小学的“班妈”型的居多,极少数是不愿意做班主任,领导硬性安排的,所以保持“维持会长”的身份。我们只有真正认清自己,才能改变既定的思维模式,才能像“科学家”型班主任转变。

  提起问题生,没有老师不头痛的,问题生耗费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成为班级“顽疾”。问题生何以成为问题生?什么样的学生才是问题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问题生?王老师给我们做了具体说明,让我们对问题生有了新的认识。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只要学*差的学生都是问题生,这样,一个班级可能会出现三分之一乃至更多的问题生,我们人为的扩大了问题生的范围,今天抓这个,明天找那个,整天累死累活的,班级却没有任何起色。我觉得这主要是我们专业知识欠缺的原因,在问题生问题上,我们要么“高压”,要么“怀柔”,要么“招安”,要么“一棒子打死”,要么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要么强迫转学,眼不见心不烦。殊不知,很多问题生就是我们造成的,是我们人为地把他们推向了问题生行列。面对问题学生,我们不分析,不思考,不管什么样的问题,*惯按自己惯有的思维处理。事实上,问题生的出现,对班主任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每成功转化一个问题生,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又提升了一步,这会促进班主任的成长。而我们却*惯了安逸的生活,怕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能避则避,避不开便草草解决。所以我们的教育历程显得苍白,所以我们的工作原地踏步。

  一直对班主任工作持排斥态度,一直以为班主任工作不需要太强的专业知识。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在感叹自己肤浅无知的同时,更觉震撼,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班主任生活。所以,我决定告别以往的懒惰,告别以往的懈怠,告别往昔那些缺少思考的日子,学会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读后感2

  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令我感受最深之一的是他对班级从“人治”到“法治”作出了分析,其关键点有以下5点。

  1、有规则意识的学生重视规则超过老师的脸色,没有规则意识的学生才会“得寸进尺”。有规则意识的人过马路看是不是红灯,没有规则意识的人过马路看有没有警察。这就是法治和人治的区别。

  2、班规最能体现班主任的治班理念。与学生共同讨论确定适宜的班级目标是关键。以目标为导向和动力,要求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并以不同的方式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形成班级集体是管理工作的目标,而班级集体一旦形成就能更好地发挥其育人的功能,实现马卡连柯的“为了集体而教育、在集体中并通过集体教育学生”的原则。

  3、要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制定班规。有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在大家讨论之前,班主任只要向大家提出三个问题即可。一是你们是否希望这个班最终成为一个好的集体?二是若要让我们班成为好集体,需不需要每个人都克服自身的弱点?三是为了保证同学们为了集体的利益而克服自身的弱点,需不需要制定一个《班规》。

  4、班规应该多做加法,少做减法!一次“加法”增加的是学生的一个闪光点,一份转变的自信;与之相反,滥用“减法”往往就会减少学生自我反省、自我谴责的内心空间,减掉了学生重塑自我的愿望和信心,强化了个人的短处缺陷,削减了自我教育的勇气。初始分数为0分,上不封顶;以加分为主,扣分为辅;期末以l00分为合格标准;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期末为终结。最后得分作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校园之星、班级之星,操行评定等推优评先的依据。

  5、正确把握奖与惩的基本要求

  ⑴奖惩要以激励和鞭策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为目的。

  ⑵奖惩要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惩,金钱刺激尤不可取,精神奖励学生受益一辈子,物质奖励只能是一阵子。

  ⑶奖惩要实事求是。进行奖惩前,不能掺入个人的喜怒好恶。

  ⑷奖惩要取得学生集体的支持。奖惩首先要经过班干部和全体学生的集体讨论,学生讨论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要让所有学生明白奖惩的缘由和意义,心中明白做什么、怎么做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

  ⑸奖惩要辅以宣传教育。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应该奖励,又因为什么必须得受到惩罚,应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奖惩,奖惩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帮助和作用,从而做到奖不骄,惩不馁;在奖励面前学会低头反思,在惩罚面前勇于抬头前看。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读后感3

  *期我一直在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本书,读后触颇深:要做,就该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方法上来。管孩子就是用各种规则和批评、惩罚手段迫使孩子就范,哄孩子就是用表扬、赏识等手段诱使学生走**设定的道路,这两种办法都强调从**的主观愿望出发的外部干预。帮孩子则不然,它是先搞清孩子的特点,从他的现实出发,帮他实现自我。

  管孩子时,教师是指挥者;哄孩子时,教师是鼓动者;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管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害怕,恐惧是动力;哄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欣喜,兴奋是动力——两者都主要诉诸感情,比较情绪化。帮孩子则不然。帮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冷静、清醒,动力是智慧。帮孩子是一种*静的、理性的交流,当然“帮”也需要“管”和“哄”两种方式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书中引用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美国商人去亚洲某部落订购草垫,定得多反而提价,因为单一的重复动作将使人很厌烦;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工作了十五年的人从没被提升,而刚进公司一年的小伙子被提升了,他得到上司的回答是“您并没有十六年的经验,您只有一年的经验,只不过您把它用了十五次而已。”这段话发人深省,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走老路,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复制自我,那收获的多半就是疲惫和焦虑,永远做不成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快乐的前提是明哲。想起去年自己刚做老师,当时我只是一个初出茅庐、年轻力盛的“孩子王”,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学本领、学技巧。

  而如今一年过去了,我觉得班主任要擅用个人的魅力和威信,让学生真正钦佩,并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反思,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专业技能。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3)

——《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读后感 (菁华3篇)

《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读后感1

  我读了《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里的“幼儿园本研修”部分,这部分内容使我了解到为进一步发展幼儿教教育事业,我们国家进行多次*教改革,所有这些努力使我们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幼儿教育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同时也进一步掌握了教育规律,对教师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知道要做好一个好老师,好班主任,应该做到“三心二意”。所谓“三心二意”,是指爱心、信心、恒心这“三心”,真情实意、深情厚谊这“二意”,能做到三心二意的老师一定是热爱孩孩子,善于研究孩子、会呵护孩子心灵、受孩子喜欢的好老师。

  书中谈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的问题都是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摸索出来的,以往的一日活动中存在着六多现象,即集体活动多于自由活动,教学活动多于游戏活动,室内活动多于户外活动,等待时间多,控制时间多,班级人数多。联系自己的教学,虽然仅是不同往日,幼儿教育更多体现的是以幼儿为本,更具科学性,但不可否认有些时候在教育活动中,因急于求成,过多的干预了孩子的自由学*。老师讲的过多,限制了孩子思维的发展。让孩子失去了自由探索的空间。生活教育中有时缺乏耐心,不是去教孩子做,而是过多的帮孩子做,导致孩子们的自理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一个教师不管他唱的有多好,弹得有多棒,也不管他的课上的有多创新,如果没有很好的师幼关系作基础,课堂上没有师幼良好融洽的情感交融,那么,他的教育也是失败的,只不过是一个人的表演罢了。什么才是好的课程,好的教育?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时刻把孩子放在心中,蹲下身子,用一颗童心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听的懂得话,把教育融进游戏盒生活之中,还给他们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的成长。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活得个体,同时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师不能做控制者,一定要在了解孩子生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教育,灵活的教育个体,促使我们教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不多的学*,不断的向专业方向发展。

《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读后感2

  怎样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这个问题很广泛,我觉得无论任何一个人都没自信说自己是一个很专业的幼儿教师,我们唯有往专业那一方面靠*,而不会真正的做到专业。*期通过学*《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了解了一些作为教师的专业性和技巧性问题,对我的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帮助。

  《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提到了一句话:“要读懂孩子这本书。”孩子是一本读不懂的书,但可以慢慢地去解读。我们要做到的是,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让儿童快乐地玩。同时,书中也介绍了专家的一些经验,以及以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小技巧对我们以后的教育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书中谈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都是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摸索出来的。以往的一日活动中存在着“六多”现象,即集体活动多于自由活动,教学活动多于游戏活动,室内活动多于户外活动,等待时间多,控制时间多,班级人数多。联系自己的教学,虽然今时不同往日,幼儿教育更多体现的是以幼儿为本,更具科学性,但不可否认有些时候,我在教育活动中,因急于求成,或多或少的干预了孩子们的自由学*,有时自己说的多,而忽略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忽视了他们的接受能力。特级教师闵传华提出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我觉得说得非常有道理,教师不是教学的主导者,不能像牵马一样,牵着孩子走,教师应该是在后面推孩子的人。这样教师就能够更多的去帮助儿童,也才能给儿童创造更多的学*空间。

  本书前半部分讲述到游戏、幼儿、老师的关系。这部分我的印象极为深刻。书中提到,现在流行一句话,不叫“儿童游戏”,叫“游戏儿童”。儿童游戏其实很简单,但是在我们当今老师安排的任务之下,游戏对幼儿来说又是枯燥无味的。

  说到了游戏,我们不得不提到区角游戏。区角游戏时,我们总会先给幼儿讲解玩法,在玩耍的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需依据我们预设好的“轨道”往下进行。忘记了孩子们喜欢玩什么,能玩什么,最适合他的玩具是什么。你怎么知道小孩喜欢玩这个,不喜欢玩那个?你知道小孩在玩的时候他到底把这个东西想象成什么?你只能事后来解释,来解读,没有办法事先预设。游戏是不可能预设的,游戏也是不可能按照你的想法来规范的。这才叫做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他们获得最大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幼儿学*的基本方式。孩子想做真正的游戏,老师就要提供给他机会,不要去干扰孩子游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游戏也是幼儿最为喜欢,最能够接受的一种方式。可见游戏在幼儿发展与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年来人们十分重视教育观、游戏观点转变,并且更加重视发挥游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独特教育作用。这是我读这本书前半部分最深刻的感悟。

  “一切为了儿童”既熟悉又陌生,这不仅是书中南京鼓楼幼儿园的校训,同时,也是我们幼儿园的宗旨、目标。当我继续往下读,细细品味鼓楼幼儿园的校训时,我又发现了“为了儿童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这句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首先从自己身上下工夫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做一名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和心态。学会欣赏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各自的闪光点。幼儿老师的工作是繁琐的,责任是重大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工作心态,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因为工作,接触的都是没有阅历的孩子,可笑的想法,异想天开的做法,有时会很出人意外。所以保持一颗童心,可以不会扼杀他们的丰富想象力。比如,幼儿画,既色彩绚丽,又怪异纵横,那么,老师在指导的时候,不仅不能纠正孩子正确的事物形象,反而更应该鼓励孩子去继续完成自己的画作。让孩子有一个足够宽广的想象空间,不至于过早的被限制住思想。

  一个教师不管她唱得有多好,弹得有多棒,也不管她的课上的有多创新,如果没有很好的师幼关系作基础,课堂上没有师幼良好融洽的情感交融,那么,她的教育也是失败的,只不过是一个人的表演罢了。什么才是好的课程,好的教育?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时刻把孩子放在心中。蹲下身子,用一颗童心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听得懂的话,把教育融进游戏和生活之中,还给他们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的成长。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活的个体,同时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师不能做控制者,一定要在了解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教育,灵活的教育个体,促使我们教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学*,不断地向专业化方向成长!霍姆林斯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我读了《做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这本书,它犹如一位老师,告诉我做人的准则,开阔我的视野,丰富我的知识。而且这本书凝聚了专家,园长们的教育智慧,也包含着所有参与人员的辛勤付出,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与幼儿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具备的,“爱心”是一个教师的首要具备条件!

《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读后感3

  假期里我拜读了学校发的一本书——《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感觉受益很深,刚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就被书的名字所吸引,内容简介中“孩子上课捣乱,孩子对区角材料没有兴趣,家长不愿和你沟通……”这些问题也正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我们班容量大的实际问题,我认真阅读、细细品味书中的精华,渐渐找到了活动中问题的策略。这本书让我受益非浅,体会很深。

  怎样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我觉得书中有这样几句话说得很好“幼儿园要做好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快乐的玩;第二件事就是让老师有效地教”孩子玩要玩的痛快,老师教要教的明白,仔细想来,这两句话的确很有道理,我们实施有效教学,就要体现教学的有效性,没有科学的方法,先进的理念,有效性就无从体现,就像孩子做游戏,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既然是让儿童游戏,就该给孩子机会和权力,哪怕是一个游戏规则的制定,游戏玩法的提出,我们都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才会玩的快乐。

  书中的案例《不断变化的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老师把游戏材料提供给孩子,孩子充分利用这些材料玩出了很多花样,这是老师信任孩子的结果,实际教学中,我们何尝不是要提倡这样的方法?儿童游戏和游戏儿童的区别就在这里,游戏儿童限制了孩子游戏的自由,完全在老师的思想下游戏,这不是我们所提倡的,今后我会把自己的所学到得运用到教学中,多给孩子游戏的自由,让他们玩的快乐。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仅要有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更要有一颗懂教育,懂孩子的心。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就该有最起码的信任和尊重,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进步,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好老师。

  《做一名专业的合格的幼儿教师》,更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反思,剖析自己的不足,才能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专业的幼儿教师。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4)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 (菁华3篇)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1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惯。”而小学生处于养成良好行为*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致关重要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可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背景下,很多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惯:以自我为中心,娇纵任性;难于相处,缺乏容人雅量;做事不专注,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不能正视缺点,推卸责任;受得起表扬,受不了批评??概括起来就是身体虚弱,心理脆弱,意志薄弱。我所带的班级,这些现象在很多同学身上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以前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差强人意。怎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呢?我经常问自己。

  假期中,同事小魏向我推荐了《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本书,作者是王晓春老师。粗略地翻看一遍,感觉这本书确实很好,没有大理论,有的却是丰富的案例与明确的做法,尤其“班主任影响学生的手段”一章,好似专门在为我指点迷津。利器在手,免不了跃跃欲试。恰好刚刚升入六年级,学校设计了一次军训活动,为我提供了一次演*的契机。

  9月2号,我带着学生前往军训基地参加军训。一路上,孩子们个个“精神焕发”,像活猴似的,没有一点规矩,那种表象给我们的感觉不是去军训,而是度假。简短隆重的开营式后,正式的军训开始了。第一个科目是站军姿,不到5分钟,学生和一路上的表现已经判若两人。最先坚持不住的就是小杰同学,他向教官请假说他想吐,要休息。我赶紧跑过去,看着他的面色,就知道他又在装病。——在学校时,一遇到困难,他经常说肚子疼。他爸妈带着去医院检查,结果是没有任何问题。鉴于学生第一次远离父母,也怕有个万一,我这次并不点破,边摸摸他的额头,边问他怎么了,他告诉我就是恶心想吐,我于是把他拉到凉快的地方坐下,拍着他的后背,问他是否舒服一些,他告诉我稍微舒服一些了,抓住时机我说:“小杰,咱们来军训,目的就是磨练意志,超越自我,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坚强。我看你并不是那么不堪一击的。现在能上吗?”他点点头,“实在不行,也别勉强?”他坚定地说:“老师,没事了,我能坚持住。”这一天,他坚持得非常好。

  在晚上点名的时候,我对大家说:“咱们应该向军人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有毅力,有恒心。遇到困难时要挺住,不要找任何借口请假休息,别认为自己休息了就是占了大便宜,其实那是吃亏了,因为别人训练了,学到了东西,而你只是得到了懒惰。但如果你坚持下来了,你会发现你的收获很多。”一方面是鼓励大家,一方面也是说给小杰听的。

  之后训练中,同学们坚持的都非常好。我每当看到小杰有畏难情绪的时候,就不失时机地就询问小杰,“能坚持住吗?”他自信地点了点头,“没问题!”我满意地对他一笑,他也笑了。

  9月5号休息时,小杰找到我,说:“老师,我总是出汗,您看,我的头发都湿了。”看着他那湿漉漉的头发,我惊讶地说:“这是出的汗?我还以为是你洗头了呢?怎么回事?是不是太累了,要不然别练了?8号的会操表演不参加了吧?”他却对我说:“军人嘛,应该是‘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放心吧,老师,我没事。”说完他就回队伍了。我当即走到队伍跟前,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很真诚地表扬了小杰,“在学校时,小杰身体最不好,可是大家看到了,小杰坚持的最好,一直没有掉队。小杰,你是最棒的!相信大家都会坚持到会操表演的那一天。”接下来的训练,他更加认真,其他同学变得比以前也认真多了。

  7天的军训生活结束了,小杰一直坚持的非常出色,在最后我对他说:“小杰,你太厉害了,太有毅力了,军训居然你都坚持下来了,我佩服你。”小杰很有自信的对我说:“老师,将来的每件事我都会坚持下来的。能够把一件事认真完成的感觉,真好!”最后,小杰虽然没被评为训练标兵,但他在我心里已经是优秀学员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我的班主任生涯中,这也算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了。那么,我手中的“利器”是什么呢?王晓春老师为班主任提供了影响学生的十种常规手段:一,定规矩;二,评比;三,批评;四,惩罚;五,说服;六,表扬;七,榜样;八,集体舆论;九,师爱;十,威信。当然,如何运用,存乎一心,最重要的是对症下药。我们要影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惯,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性格特点、成长环境??比如说,小杰同学为什么要骗家长和老师?因为他的自小娇惯,凡事找借口,做事情没有坚持到底的*惯。久而久之,使得自己没有自信,没有毅力,那只能事事逃避,如何逃避呢?装病——他想出来的好方法。

  针对这种情况,在他第一次不想坚持的时候,我采用了“说服”加“暗示”这一手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且从他的看法出发,我相信他真的不舒服,摸摸他,拍拍他,当他感觉舒服后提供了新信息,引起了他的思考,思考后认为我说的正确,这样的教育才算有效。第一次我赢了。其实,真正的说服教育与心理治疗是比较接*的。

  接下来我采取的办法是“关注”加“关心”,让他觉得老师随时在关注他,以激发他的表现欲,成就感。最后他向我表示出不舒服的时候,其实已经有几分炫耀和自豪的'成份了,我抓住了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喜欢听表扬、不服输的反抗精神这一点,采用了激将法,让他打退堂鼓,他却坚持要训练。我想此时应该给他动力,给他自信,于是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表扬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手段,但是表扬要真诚。真诚的表扬对孩子本人是一种提高,他认识到了自己优点的实质,就可能在更自觉的基础上发扬它。表扬其实也是在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树立的正确,可以带动大部分人跟着学*,进而达到最好的效果。

  一个学生的改变,让我体会到班主任必须有一些影响学生的手段,而这些手段应该有选择地使用,对症下药地使用,综合运用,常常需要出“组合拳”,“套拳”。不要迷信其中任何一种手段,不要“单打一”地使用某种武器。班主任只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才能成为优秀的专业人员,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给学生终生受益的教育。是《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助我成功。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2

  刚学完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第一章班主任的角色要求,我不自觉地有一种投入,是太多的事例,太多的技术性的东西,太多的可操作性的东西,这些无不吸引着我。遇到问题,从怎样的角度去分析,简直是一部理性的充满科学精神的班主任宝典。正如王老师的写作宗旨中提到的,做到了尽量减少空话、大话、套话、废话。

  边读边做了很多重点笔记,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感触颇多。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了班主任的角色意识是教育型的管理者、学*指导者、学生的*等对话者、学*者、心里工作者、家庭教育的指导者。班主任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在学生的眼中就是一个“官”,作为自己则认为班主任就是上传下达的桥梁,让学生能在学*的同时,做好各方面的事,但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做为一个班主任,不仅仅充当一个管家的作用,还有多重身份。

  作为教师时教给学生知识,培养良好的学**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学*指导者。作为班主任不仅仅是一般的管理者,而是“教育型的管理者”,在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做到与学生*等对话,对学生要做到关心,发现问题要敏锐,工作做到及时,态度诚恳。但班主任要真正进入"*等对话者”的角色,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有*等的意识,学*和探究的心态。在处理学生的问题上,班主任又成了心理工作者,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处理事件,而不是简单的批评教育。先进行诊断,然后对症下药,心理治疗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效果会更好一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单是学校老师的任务,家庭教育变得尤为重要。因为不同的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在学*注意力、个性等各方面会有所不同,低水*的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实在太难教了,而水*高的家庭的孩子往往容易腐蚀,畸形的消费欲和幸福观,使他们见多识广因而胆大,注意力分散,学*不认真,也正因为这个提高家庭教育水*,提高家长的素质,早就合格的父母,已成为我们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班主任理所当然的成了家庭教育的指导者。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所以班主任必须想办法成为家庭教育的内行,做到心中有数,脚下有根,使家庭教育对学生起到实质的作用。

  下面就举我们班的几个案例吧。

  案例一:我们班有位女生,小学开始就有一种嗜睡病,这种病会周期性地发作,一发作就只能睡觉,不能爬起来上学。刚开始只以为是一种身体疾病,可后来慢慢发现她也有些心理方面的疾病。比如她自己会经常烦其他同学,上课对着他们傻笑或眨眼睛,还会幻想说其他同学骂她、打她,但我调查下来她说的都不是事实。对于她的这种心理特点,我有针对性的处理事件,而不是简单的批评教育,先进性诊断,然后对症下药。现在我一直比较关注她,让班长坐她旁边,帮助她也带她一起和其她同学融洽相处,我也时不时跟她沟通,问她在学校的一些感受。现在对于特殊的她,我们会给予更多的关心,让她能和其她同学一样融入我们这个大环境中来,让她感觉到老师和同学对她的关爱。经过这段时间观察她比以前开朗多了,经常和班长几位女生一起相处得很开心,也不去和其他同学烦。我相信心理治疗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效果会更好一些。

  案例二:关于家庭教育的指导者方面,我们班一位体育特长生,他们家还有个双胞胎哥哥,在花园中学读书,他是体育特长召到我们学校。由于他从小比较调皮,现在自己只看重体育,对于学*态度很差,所以父母批评得比较多;而他的哥哥一直是学*比较好又比较听话的。这次期中考试结束,我们学校和花园中学同一时间开家长会,由于他们爸爸是晚上开出租车,只有妈妈有空参加。在开家长会之前我们班的弟弟就对我说他没家长来开家长会,说他妈妈要去哥哥那开,而爸爸要开车没时间,再说他考班级倒数第二,他爸来的话肯定很没面子。后来我还打电话和他妈妈联系过,他妈妈刚开始说没人去,后来被我说自己的孩子

  总得关心一下,就说和他爸爸再商量商量。等开家长会那天他们家没有家长来,在家长会快结束时我们班的弟弟打电话过来问有没有家长来。从他那个电话中我感觉到孩子还是希望有家长来的。对于这样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家庭,父母处理事情也要顾及两个孩子的感受,尽管弟弟成绩差,如果两父母都放弃他,对他不管不问,那孩子自己肯定也没多少动力。后来我又联系他妈妈,对于这次家长会的事,我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尽管*时表现再不好,他们也不应该放弃,因为孩子自己也是希望得到关爱的。可能多点关爱反而会使孩子有所改变,而不是置之不理。因为孩子心中是感到父母对待哥哥和自己是不一样的。最*我也一直期待他的父母的教育方式能有所改变。

  通过学*知道了班主任的重要性,但同时也体会到学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能从根本上去改变自己,把握好不同的角色却很难。作为班主任应不断学*,提升自己,建立适合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无忧无虑健康快乐的成长,也使自己成为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3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惯。”而小学生处于养成良好行为*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致关重要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可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背景下,很多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惯:以自我为中心,娇纵任性;难于相处,缺乏容人雅量;做事不专注,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不能正视缺点,推卸责任;受得起表扬,受不了批评??概括起来就是身体虚弱,心理脆弱,意志薄弱。我所带的班级,这些现象在很多同学身上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以前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差强人意。怎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呢?我经常问自己。

  假期中,同事小魏向我推荐了《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本书,作者是王晓春老师。粗略地翻看一遍,感觉这本书确实很好,没有大理论,有的却是丰富的案例与明确的做法,尤其“班主任影响学生的手段”一章,好似专门在为我指点迷津。利器在手,免不了跃跃欲试。恰好刚刚升入六年级,学校设计了一次军训活动,为我提供了一次演*的契机。

  9月2号,我带着学生前往军训基地参加军训。一路上,孩子们个个“精神焕发”,像活猴似的,没有一点规矩,那种表象给我们的感觉不是去军训,而是度假。简短隆重的开营式后,正式的军训开始了。第一个科目是站军姿,不到5分钟,学生和一路上的表现已经判若两人。最先坚持不住的就是小杰同学,他向教官请假说他想吐,要休息。我赶紧跑过去,看着他的面色,就知道他又在装病。——在学校时,一遇到困难,他经常说肚子疼。他爸妈带着去医院检查,结果是没有任何问题。鉴于学生第一次远离父母,也怕有个万一,我这次并不点破,边摸摸他的额头,边问他怎么了,他告诉我就是恶心想吐,我于是把他拉到凉快的地方坐下,拍着他的后背,问他是否舒服一些,他告诉我稍微舒服一些了,抓住时机我说:“小杰,咱们来军训,目的就是磨练意志,超越自我,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坚强。我看你并不是那么不堪一击的。现在能上吗?”他点点头,“实在不行,也别勉强?”他坚定地说:“老师,没事了,我能坚持住。”这一天,他坚持得非常好。

  在晚上点名的时候,我对大家说:“咱们应该向军人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有毅力,有恒心。遇到困难时要挺住,不要找任何借口请假休息,别认为自己休息了就是占了大便宜,其实那是吃亏了,因为别人训练了,学到了东西,而你只是得到了懒惰。但如果你坚持下来了,你会发现你的收获很多。”一方面是鼓励大家,一方面也是说给小杰听的。

  之后训练中,同学们坚持的都非常好。我每当看到小杰有畏难情绪的时候,就不失时机地就询问小杰,“能坚持住吗?”他自信地点了点头,“没问题!”我满意地对他一笑,他也笑了。

  9月5号休息时,小杰找到我,说:“老师,我总是出汗,您看,我的头发都湿了。”看着他那湿漉漉的头发,我惊讶地说:“这是出的汗?我还以为是你洗头了呢?怎么回事?是不是太累了,要不然别练了?8号的会操表演不参加了吧?”他却对我说:“军人嘛,应该是‘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放心吧,老师,我没事。”说完他就回队伍了。我当即走到队伍跟前,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很真诚地表扬了小杰,“在学校时,小杰身体最不好,可是大家看到了,小杰坚持的最好,一直没有掉队。小杰,你是最棒的!相信大家都会坚持到会操表演的那一天。”接下来的训练,他更加认真,其他同学变得比以前也认真多了。

  7天的军训生活结束了,小杰一直坚持的非常出色,在最后我对他说:“小杰,你太厉害了,太有毅力了,军训居然你都坚持下来了,我佩服你。”小杰很有自信的对我说:“老师,将来的每件事我都会坚持下来的。能够把一件事认真完成的感觉,真好!”最后,小杰虽然没被评为训练标兵,但他在我心里已经是优秀学员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我的班主任生涯中,这也算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了。那么,我手中的“利器”是什么呢?王晓春老师为班主任提供了影响学生的十种常规手段:一,定规矩;二,评比;三,批评;四,惩罚;五,说服;六,表扬;七,榜样;八,集体舆论;九,师爱;十,威信。当然,如何运用,存乎一心,最重要的是对症下药。我们要影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惯,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性格特点、成长环境??比如说,小杰同学为什么要骗家长和老师?因为他的自小娇惯,凡事找借口,做事情没有坚持到底的*惯。久而久之,使得自己没有自信,没有毅力,那只能事事逃避,如何逃避呢?装病——他想出来的好方法。

  针对这种情况,在他第一次不想坚持的时候,我采用了“说服”加“暗示”这一手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且从他的看法出发,我相信他真的不舒服,摸摸他,拍拍他,当他感觉舒服后提供了新信息,引起了他的思考,思考后认为我说的正确,这样的教育才算有效。第一次我赢了。其实,真正的说服教育与心理治疗是比较接*的。

  接下来我采取的办法是“关注”加“关心”,让他觉得老师随时在关注他,以激发他的表现欲,成就感。最后他向我表示出不舒服的时候,其实已经有几分炫耀和自豪的.'成份了,我抓住了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喜欢听表扬、不服输的反抗精神这一点,采用了激将法,让他打退堂鼓,他却坚持要训练。我想此时应该给他动力,给他自信,于是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表扬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手段,但是表扬要真诚。真诚的表扬对孩子本人是一种提高,他认识到了自己优点的实质,就可能在更自觉的基础上发扬它。表扬其实也是在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树立的正确,可以带动大部分人跟着学*,进而达到最好的效果。

  一个学生的改变,让我体会到班主任必须有一些影响学生的手段,而这些手段应该有选择地使用,对症下药地使用,综合运用,常常需要出“组合拳”,“套拳”。不要迷信其中任何一种手段,不要“单打一”地使用某种武器。班主任只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才能成为优秀的专业人员,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给学生终生受益的教育。是《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助我成功。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5)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 (菁华5篇)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1

  我读完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王老师的话无疑为身处“迷茫”中的我找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就像王老师说的一样,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们高兴,学生也快乐。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发现,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做,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晓春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尤其对于像我这样的老教师来说,更容易在内心产生一种情感的共鸣。

  我想我会积极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达到自己所可以达到的最好程度,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2

  当我手捧《做一个聪明的教师》阅读的时候,我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亲切”;当我在每次合上这本书反思我一年工作的时候,就会有当头一棒的感觉;当我在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我如同在黑暗中行驶的小舟朝着那点点光芒的方向前进……

  如果将我们在学校学*的教育理论联系我们的实际工作,教学中往往将简单浅显的问题变得复杂,往往将现成的问题肢解细化,细嚼慢咽的灌输给学生,往往有“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沟”的感慨,让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有点儿不知所措。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像我这样的新教师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

  王晓春老师认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不外乎两个方面:客观世界的研究(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对象的认识等)和主观世界的研究(教师的自我认识)。”我们在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都很薄弱,而第二个方面尤其薄弱。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结果就是严重缺乏自知之明,不是盲目自信,就是盲目自卑。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考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要经常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要善于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认识自己比了解学生更重要。

  在初登讲台的一年里,很多老教师就会发现我老是和学生较劲,他们就会开玩笑的说我,像孩子一样老是和学生吵,说以后心态变了,连吵的劲都没有了。当时听到这些话,我会觉得和学生吵也是需要激情的,我甚至还洋洋自得的认为,我的激情要一直保持下去。就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这样的激情是不是有作用,有多大的作用呢?难道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靠着这样的激情和学生较劲,就能完全解决吗?

  直到,我看了这本书,我开始反思我这一年的幼稚行为,我发现我的思维方式是单一的、主观的,甚至是狭隘的。总是以我的要求为准,学生做不到,我就在那干着急,结果是学生觉得我莫名其妙,我自己气的跳脚,旁观的人无奈的摇头。那么改变我的思维方式究竟有多难呢?

  其实,只要我将“你怎么可以这样?”“你为什么不按我的要求做?”这样的话省去,换一种逻辑,换一种语气,事情处理的`结果完全不一样。比如,以前在教学结束的时候,学生乱七八糟的就出机房了,有的椅子就这样散落在各个角落,装鞋套的袋子也满天飞,学生在机房里就把鞋套脱掉了,还有追逐打闹的,那个场面简直可以用混乱来形容。以前我总是在那大叫大喊的,收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学生根本不听我的,我的威信自然也降低了很多。

  这学期开始,我要求学生听到我说“准备下课”的时候,就把椅子和书归位,在身边寻找垃圾抓在手里准备带出机房,然后那一小组表现好,就哪一小组先出门,在走廊上脱鞋套。这样一来,混乱的场面没有了,我也用不着在那拼命的指挥了。要求也深入学生心中,长此以往,我相信会成为一种*惯的。

  “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反思和改变自己,向做一个智慧的教师这个方向而努力。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3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并没有说大道理,而是对教育教学规律、孜孜以求的责任心和科学精神做了阐述,主要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入手,教我们如何改变“表面的、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单向的、线性的、独断的、非讨论性”的思维方式,学会在矛盾中思考、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思考、养成刨根问底、假设多种可能性的思考*惯,并“在思考中反驳自己”。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悟。

  带着思想来工作,从改变思维方式做起

  书中“前言”的第一句话就触动了我。“聪明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并通过90个案例点评,以真实的故事、鲜活的形象、经典的问题、精辟的点拨剖析了当前教师的思维状态,阐述了思维方式对教师的重要性。

  先与大家分享两个案例:

  1、案例30,他为什么总打架?———改“灭火”为“防火”(121—123页)

  一个叫冰静儿的老师在案例中为一个总爱打架的孩子烦恼着。

  这是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的案例,相信每个班都有那么一个、两个屡教不改的调皮学生,很多老师对这样的调皮学生都感到头疼、伤心,甚至束手无策。案例中冰静老师像一个灭火队员,很少往防火的事情上想。所以建议这样解决:详细研究他和别人发生冲突的经过,总结出规律,思考可能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有什么问题,才会经常引起和别人的争斗。找到这个原因,提前预防,下次“战争”才可能避免。

  在我们的日常管理中,我们可能只是把事情处理完就没事了,可能很少去追溯事情的根源。也就是都只从事情的表面入手,没有进入事情的本质。我得到了启示:要想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做一个智慧的管理者,就需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改“灭火”为“防火”。

  2、案例17,集体批评———对任何事情都要采取分析的'态度(57—60页)

  一个叫*的同学因为老和同学处理不好关系,被老师“请”上讲台接受同学们的集体谈话,最后同学们原谅了他,事态也就*息了。

  在我们身边,可能也出现过调动集体舆论批评教育问题学生。当班上出现什么问题或过错的时候,集体舆论一定会指向那个问题学生,有时会指着一个孩子对全班学生说:“大家都不要理他!”。但是这显然是对事情的原因不感兴趣,不想走进孩子的心,而只想管住他。于是调动集体舆论告诉他:“你这样不对!再这样我们不理你了!”问题学生迫于集体舆论的压力,暂且“改邪归正”,一旦离开集体他又会露出他的“真面目”,这就是所谓的“两面派现象”,学校、家庭判若两人。可是我们的教育,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掩盖问题的教育。所以我主张,对任何事情,都采取分析的态度。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育,千万不要浮在“管理”的表层,不要只抓现行问题,必需深入孩子的灵魂。例如学生拿别人的东西,我们一直认为是品行问题,但据研究,许多都是一种心理障碍问题,因为很多学生根本不缺少这些东西,而是通过拿别人的东西获得一种满足感。如果把因心理问题而犯的错误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作为品德败坏而进行处理,就会影响学生自尊心和人格的正常发展,甚至造成教育的悲剧。

  反思我们的工作:也许我们都应该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走出思维方式的误区,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做一个轻松、睿智的管理者!

  所以,我认为“爱与责任”是并存的。因为“师爱”是师德之必备,爱心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但是,不能因此迷信“师爱”。迷信“师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好心的糊涂人,真的以为爱能点石成金,爱是万应灵药,一旦他不能把学生“爱成”好学生,他会怀疑自己爱得不够。另一种则不然,是把“爱”当成棍子用,是把自己对学生施加的一切压力都解释成“爱”,嘴里说的是“爱”,心里想的是“权”,是对学生的“管、卡、压”,这样师爱并不能完全完成本不属于它的任务,没有爱是不行的,光有爱是不够的。爱不是迁就,爱需要理智,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会在矛盾中思考、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思考,养成假设多种可能性性的思考*惯。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4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

  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因为鼓励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发现,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做,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晓春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5

  这本书买来已有一学期之久,奈何事物杂多,始终不曾翻阅。*期,才着手翻阅,不能说对我有很深的受益,却也让我思考良多。

  王晓春老师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退休老师,致力于研究教师观念更新、语文教学改革、家庭教育等。在这本书当中,王晓春老师主要针对教师在处理学生一些事情的时候常有的思维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与思考,他从思维方式角度切入,通过一系列案例讨论问题,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学会“认识自我”。王晓春老师说: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不外乎客观世界研究和主观世界研究两方面,客观世界包括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对象的认识等。主观世界的研究则主要是教师的认识自我。他提出教师对于主观世界的研究尤其薄弱。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这一点,作为一线教师,我不能否认,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让每一位教师深思的话题。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这90个鲜活的来源于一线教师的案例。这些案例生动形象,反映了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所面对的各类学生、各色问题,有小学生的案例,也有中学生的案例,各位教师的见解也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爱的教育、批评教育、启发教育等等。而王晓春老师就针对这些案例从思维的角度做了深刻的讲解,有些也让我受益。他提出了一系列思维问题,比如整体思维、简化思维、固化思维、叙事思维、非逻辑思维等等,让一线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更有目标与方向了。

  这本书我翻阅的很快,但快并不代表我没有学*到东西。一定程度上,这本书的确教会了我如何应对学生生活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读罢此书,或许在某些问题上,你会更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避免一些不必要麻烦的产生。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6)

——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的心得实用5篇

  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的心得 1

  针对学期末学生评价:“班主任工作缺乏艺术性”,假期我阅读了《做一个智慧型班主任》一书。该书为我的班主任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绘画、音乐、朗诵等活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该书分为“音乐,让青春激情飞扬”;“名言诗歌,让学生诗意地栖居”;“朗诵,让学生昂起自信的头”;“影视艺术,让德育活动充满魅力”;“成功学,滋养学生的心灵鸡汤”五个部分,这本书里有太多的智慧、太多的艺术、太多的匠心、太多的启迪、太多的创新……这本书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书,是一本会让人手不释卷的书。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学生情感荒漠化,不管你怎么做,他都不会感动。”“道理说了几箩筐,但就是不入他的耳。”……是啊,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口干舌燥地宣讲大道理的时候,却不知道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最能激起青春少年心海的冲天巨浪;当我们班主任目不转眼的盯着学生的时候,却不知道一双眼睛根本无法盯着如火的青春激情,稍稍一放松,他们犹如脱缰的野马飞出牢笼的鸟儿;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用批评、处分来震慑人心的时候,却不知道许多人依然如故……我们不禁要问:这德育到底怎么了?难道是班主任不勤快吗?不,君不见,每天清晨,班主任们踩着晨露走向教室,开始了一天的“人盯人”战术;君不见,休息时间,走廊间,操场上随处是班主任疲倦的身影;君不见,自*时,班主任随时出现在教室的后门或者窗边……班主任,最小的“官”却干着最重最多最繁杂的活。

  我们的德育为何远离?是因为,我们总是担心这也影响学*,那也影响学*,我们只是希望学生只有一个目标:考分!但,多样的智力活动是对学生学*状态的唤醒,学*内驱力的唤醒是能够让他主动求知的。在学校,相对于一般的任课老师而言,班主任确实是个劳心劳力的角色。“文山会海”里挣扎,鸡毛琐事中纠缠,劳心容易神经衰弱,劳力影响身体健康。这就需要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

  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不仅要具备指挥官、外交官和演说家的素质,还应善于灵活变通,不拘于陈规,以四两拨千斤之力处理棘手的事情,化险为夷。

  譬如,某个女生发型奇特,严重违反学校仪容仪表的规定。喝令其立马恢复原状过于粗暴,语带讽刺批评她发型难看也太伤人,急召家长过来又太兴师动众。这正是考验班主任是否具有应变能力的时候。或许微笑着跟这女生说一声:“我更喜欢你原来扎马尾的模样,活泼又可爱。”多数人都喜欢听好话,用这种明褒实贬的方法会比强按牛头喝水更能收到明显的效果,既达教育目的,又不伤师生感情。

  熟练地掌握与学生沟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也是一个智慧型班主任应该具备的能力。与学生沟通是管理班级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无沟通,工作就是盲人摸象;难沟通,工作就是胖子履薄冰。“沟通从心开始”,做学生的知心人,班主任工作将势如破竹。

  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的最大前提是教师要发自内心的尊重学生、关怀学生,“对人由衷的关怀,这就是教育的血和肉”(苏霍姆林斯基语)。一个缺乏爱心的班主任,何来动力管好学生,何来精力思索管理的技巧和方法。班主任不能把自己当作管理机器,当警察当监工太不*人情,高声呵斥恶语相向更达不到教育效果。班主任的权威应该靠个人的人格魅力和个人的智慧建立起来。正如某教育家所言:“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甚至有人为智慧赋诗:“智慧是一朵花,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花开花落,智慧的花也随风舞动。”

  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让自己从劳累中解脱出来,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有滋有味,更让学生享受快乐的教育。

  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的心得 2

  *期,我收看了刘霄老师以“做一个善于沟通的智慧型班主任”为主题的班主任培训讲座。刘老师紧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就与学生及家长沟通的问题,向我们娓娓道来。聆听之余,感触颇深,感悟如下:

  一个智慧型班主任一定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班主任与同学的关系。班主任首先要做一个学生信服并尊重的班主任,关注每一个孩子,发挥每一个的潜能。二是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班主任和家长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家长资源应该合理利用,真正建立和谐的家校共同体。三是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的关系。班主任不但要尊重每一位任课老师,还要成功搭建任课老师和同学之间关系的桥梁。处理好这三个方面的关系,班主任工作就会游刃有余,也就发展成为一个智慧型班主任。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智慧,以得当的教育方法、精湛的教育艺术,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带给学生内心的光明、人格的挺拔与伟岸,带给学生对于自我、对于生活、对于未来和对于整个人类的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幸福人生的创造者。

  刘老师说得好:“只有饱满的种子,才会破土成长;只有脚踏实地的种子,才会从现在开始认真对待教育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只有梦的种子,才能在教育的沃土上成长。”让我们坚守自己的梦想,一路前行,一路芬芳。

  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的心得 3

  看了《做一个善于沟通的智慧型班主任》这个视频,作为一位年轻的班主任心中有很多感触。沟通是班主任必备的基本功。班主任是沟通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是教育成败的前提,没有沟通就没有教育。

  作为班主任,我每天与学生形影相随、朝夕相处。自然沟通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进行着不知不觉的沟通。沟通是消除师生间误会的`手段,是交流情感的最好的方式。

  小学生的可塑性大,他们每人身上都有或显或隐的优点,随时对于他们的优点多挖掘,利用他们的优点,适时地沟通有良好的的教育效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为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被别人肯定,尤其是教师的肯定,当他的某一优点被肯定后,会激发出他更多的热情。可能使他的缺点改正。希望每一个孩子在老师智慧的沟通下茁壮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的心得 4

  培训一开始,刘霄老师从一个数学等式引入1元=1分解:1元=100分10分×10分=0。1元×0。1元=0。01元。大家肯定能发现这里面的问题,这是个错误的等式。以此为开始刘老师谈到我们对生活对工作的认识和态度,在生活中对待问题的时候,借口越多的人,往往离梦想越远。只有在工作中注入自己的喜爱和快乐,事情才会向更美的方向发展。

  做班主任一定要做一个智慧型班主任。一个智慧型班主任一定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班主任与同学的关系。班主任首先要做一个学生信服并尊重的班主任,关注每一个孩子,发挥每一个的潜能。

  二是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班主任和家长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家长资源应该合理利用,真正建立和谐的家校共同体。

  三是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的关系。班主任不但要尊重每一位任课老师,还要成功搭建任课老师和同学之间关系的桥梁。

  处理好这三个方面的关系,班主任工作就会游刃有余,也就发展成为一个智慧型班主任。

  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的心得 5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我,也是班主任中的一员,感受很深刻,班级管理千头万绪。学生思想瞬息万变。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孩子们,个性张扬,那就需要多学*科学的管理理念,最*读了一本《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学*了一些比较实用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

  在这本书中,从如何与学生交往,到与学生如何交谈;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到培养班干部,如何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然后到班主任如何对学生的教育,如学生谈话、学生的违纪问题,甚至到如何树立老师形象等问题都有阐述。在读这篇文章的`内容就是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我从这篇文章中学会了五点:

  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必须学会如何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给学生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必须做到与学生谈话要切中要害,不能漫无目的。要注重效果,不能流于形式。

  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应该做到说教与强制相结合。

  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应该做到宽严有度,刚柔相济,既是严父,又是慈母,做一个多种性格的班主任。

  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还应该做到威信垂青于冷静而有准备的头脑。

  这本书告诉我们,作为班主任不必事事为先,身先士卒,而应该是一个聪明的旁观者,就像拍电影一样,班主任就是导演,学生是舞台上的主角,班主任的作用在于搭建舞台的艺术和导演的能力,关键在于激发每个学生的表演激情,至于表演的效果怎么样只能看学生看已的发挥,毕竟学生的发展是谁也代替不了的。

  班主任要用个人的魅力征服学生,要用自己的热情和朝气去感染学生,无论是服装还是言谈,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班主任工作是琐碎又繁忙的,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而细致的工作,然而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志之一,也能从中体验到做教师的成就。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7)

——班主任心得:做一个宽容的班主任(精选五篇)

  班主任心得:做一个宽容的班主任 1

  稚嫩的蚕蛹幻想着成熟的翩翩舞姿,熟知一层层的剥茧的剧痛与内心的煎熬才是蜕变的最美见证,宛如我们的实*,是一段成长的故事,一首磨炼的乐曲,一段永恒的记忆。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实*已经过去了一大半,在这两个月的实*时间里,我经历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刚来的时候,对这里的一切都不熟悉,从大学生活的闲适惬意一下就过渡到高中生活的忙碌充实。实*从一开始是听课,然后是备课,然后是讲课。

  基本上是每节课都去听,而我也会利用其它的时间,去听其它老师的课,因为这些老师都是非常有经验,非常敬业的,讲课也是一级棒的。去听老师怎么把一个问题讲清楚,边听边思考,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怎么讲,会像老师讲的那样深入,那样过渡自然呢?进而积累经验,不光是教学的经验,还有课堂的掌控程度,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等等。

  听课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备课,备课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个老师真的很不容易,要想上好一节课,备课非常关键,会考虑各种因素,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认知程度等等,同时也意识到,作为一个老师身上担的责任是很重大的。

  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感觉既激动,又紧张,上课的时候觉得感觉蛮好,同时也觉得当老师不是原来想象的那么轻松,站在讲台上,一讲就是几节课,感觉真的挺累的,嗓子有点受不了,也体会到了作为一个老师的那种特有的成就感,给学生传去知识的那种满足感。

  在实*的时候担任实*班主任,每天都去班上转转,和学生们聊各方面,学*方面,生活方面等等,看着他们就像是看到以前的我们一样。现在觉得高中其实是一生中最最专注,最最充实的时候……

  实*还有一段时间就结束了,我想过了很多年,我会依然记得这段难忘的时光,这段在成为正式老师之前的美好时光。

  班主任心得:做一个宽容的班主任 2

  “我们要用**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让我们享受到为国家、为人民、为集体、为亲人尽到责任的快乐。”——魏书生

  今天班主任集中学校会议室,观看全国特级班主任魏书生题为“如何当好班主任之班级管理民主化”的视频讲座。题目是《如何当好班主任》,这是班主任不可不听的讲座,他告诉我们当好班主任的奥妙,听魏书生的报告、读魏书生的文章,如同聆听一位智者的心灵独白,举手投足、字里行间无不感受到他质朴的人格魅力与务实的工作作风,如品香茗、如嚼美味。在整个讲座过程中让我再一次深刻感受到,魏书生爱自己的事业,更爱自己的学生,所以他把班主任工作看作是一种享受。在这个学*的过程中除可领略到他的班级管理艺术,也领悟到魏先生的为人处世的道理。“用*常的心态,高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去做实在的事情。”

  在班级民主化的管理中,魏先生提出:“普通学生做到的,班委不做;班委能做的班长不做;班长能做的班主任不做。”他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生活作风。他那对待教书育人工作的神圣态度;他那真心实意,踏踏实实地工作作风;他那自觉、刻苦学*,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不断自我完善的精神;他那健康的情绪、*稳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善于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多看前面,少看“身边”;多看有利,少看不利;多看自己的长处,少想自己无法改变的弱点。真正笑对人生的境遇观。都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启迪着我。这些才是我要学*的。这些才是魏书生取得成功的秘诀和根本。这些才是魏书生教育教学经验的源头活水和精髓部分。其实,这些恰恰是我们最难学到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喜欢魏书生这样的一句话:“守住心灵的宁静,守住自己快乐的阵地。”

  班主任心得:做一个宽容的班主任 3

  有幸参加了_X组织的__年第X期班主任培训班,尽管只有6天时间,但是名师的指导使我打开眼界,尤其是作为工作19年,第一次参加这么隆重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以下我谈谈参加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以“德”治班

  作为班主任必须以情感教育为前提,以热爱学生为出发点,灌输道理只是工作日常,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刚当班主任,我有过这样的经历,老板着脸,一副教训人的样子,学生表面毕恭毕敬,却一点一点拉开了距离,学生不在给我讲真话,实话。造成了,班级管理处于一种班主任不在现场就一盘散沙的局面。通过这次学*,我认识到自己工作经验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务必主动和学*交朋友,增强班级凝聚力,以“德”治班才是搞好班级关系的法宝。

  二、以“新”治班

  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班主任必须拿出“不做墙上芦苇,不做山间竹笋”的魄力才能迎合时代需求。

  (1)得了解学生发展水*,年龄特征,班级群体心理。

  (2)培养和扩大积极分子,提高干部素质,逐步形成有威信,品学兼优的学生领导核心。发动他们开展活动,团结和带动同学一起前进。

  三、以“严”治班

  “行为养成*惯,*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班主任难免遇到不少不良学*的学生,尽管带来不少麻烦,但是也得用理解的心态去对待。为让学生适应新环境,得做一下工作:

  (1)制定严格的班规。改变班主任看学生的“保姆”式的管理方法;可以采用积分制,从学*能力,学*态度,活动进行每周总结一次。

  (2)尊师孝父。逢年过节,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给学生算算感情账,算算经济账,让他们懂得尊重老师,孝敬父母,育才先育人。

  班主任心得:做一个宽容的班主任 4

  身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深感工作复杂繁琐,不仅要负责学生的学*、生活,还要经常与形形色色的家长打交道,尤其学生出了安全事故,与家长沟通起来真心烦恼。

  事情从一次课间十分秀说起,轮到我们班孩子表演了,大课间我带学生排队下楼。在操场上,路队转弯过程中,黄煜植同学摔倒了。我走到他身边,他很委屈地说被后面同学挤摔了,胳膊疼。我让他动一动,没有问题,就让他归队了。后来表演完**室后我问他怎样,他说好多了。谁知在第四节课写作业时他说写字手没力气,我有点担心,就打电话给孩子的妈妈让她放学后观察一下。下午孩子妈妈带孩子去医院拍片检查了一下,医生说没有问题,我才放心下来。下午放学时间,小黄的妈妈找到我,有点不悦地问:“一百多的检查费能不能报销?”我回答说:“可能不行吧,因为孩子没有问题,也没有住院啊,估计报不了。”黄妈妈脸色更不好看了:“那学校买保险有什么用啊?如果报不了以后就不买了。”说完,不开心地带孩子回家了。我当时有点郁闷:孩子又没事,为了这么一点钱就这样,真是烦人。后来,我静下心来想,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样:在学校摔倒,学校不负责,保险不能报,一定也会不开心。

  下午,我针对保险的问题专门咨询了财务和保险公司业务员,答复是可以报,按比例可能可以报六七十块钱,但需要的手续比较繁琐。于是,当天晚上,我就打电话跟黄妈妈道歉沟通:“不好意思,因为在带队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孩子们的举动导致孩子摔倒,很抱歉。另外,关于保险是我没有弄清楚,是可以报的。给您添麻烦了。”黄妈妈很不好意思地说:“今天我跟老师说话态度不好,也对不起,我不是冲您,是当时着急了。”最后语气温和地说:“没关系张老师,孩子磕磕碰碰也是正常的。只能报六七十还要跑一堆手续也是麻烦,就算了。没事的。”

  通过这件事,我想,在学生遇到一些问题,我们身为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多设身处地站在家长的立场上考虑考虑,很多事情就想通了。师者父母心,希望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关爱下健康地成长。

  班主任心得:做一个宽容的班主任 5

  风轻花落定,时光踏下轻盈的足迹,卷起昔日的美丽悠然长去。在夜的最后一章,散尽了那段甜甜的香。今天是20xx年7月21号,意味着岭南师范学院风向标社会实践队过了今天就要离开雷州市乌石镇中心小学了。接下来随记者带大家去感受在这10天当任支教班主任李老师的心得。

  优生会同差生一堆,导致成绩差距越拉越大。不利于开展课堂学*!最后,在相互包庇的同桌关系下,学生的纪律散漫,课堂互动性弱。所以,我们需要把编排座位放在首个位置,把他们按一定的身高,性格,成绩,编排座位。性格开朗的和性格文静的坐一起,让性格开朗的学生带动性格文静的学生课堂互动性,让性格文静的学生约束性格开朗的纪律性,让成绩好的学生辅导一下成绩差的学生,让成绩差的学生以成绩好的学生为目标。这样一来,课堂的互动性纪律性都会增强。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好帮手,是冲在班务第一战线的卫兵。选好班干是班主任非常重要的任务,一个班干部相当于一个士兵,一个好的班干部相当于一个大将,所以,我们班主任要选好的,能用的,是人才的班干部。我个人认为选班干部就是选兵选将,我更倾向于内定的班干部,而不是票选,当然咯,这套方法比较适合小学生班集体。然后,我们就要好好利用班干部的作用,班长要有班长的样子,纪委要有纪委的样子,劳委要有劳委的样子,还有的是,多派的工作给班干部,多给机会他们实践,尽量能给他们干的都给他们干,这样他们的能力会越来越强,会很大成度减轻班主任的工作。

  离别,虽然带着点点的愁绪,虽然有些许的惆怅,可是离别,也蕴含着希望,正因为有了离别,重逢时的喜悦和兴奋才显得格外的闪耀,正因为有了离别,思念和友情才会像颗颗璀璨的天星,闪耀在世间中,正因为有了离别,种种的情感才会被拉伸,增大,深入人们的内心,离别,不仅仅是离去,分别。离别,何尝不是全新的开始?

  对的,昨天的欢笑,依稀还在耳边。而今,却不得不说再见。你们在我们不在,我们在你们不在,不知何时再相叙。踏着各自走过的足迹,只是再也回不到原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