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通用十篇

首页 / 读后感 / |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1

  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我感慨万千。班主任工作林林总总,纷繁复杂,我想:班主任不好当。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让我明白了:作为班主任,埋怨没有用,牢骚也没有用,在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学会做一个专业班主任,以真正体会教师的幸福感和崇高感。

  面对王老师提出的班主任的九种类型,我反思,我属于哪一种班主任呢?这是我以前从没想过的问题,正象王老师说的:“我感觉中小学班主任普遍不知道我是谁。既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也不清楚自己的弱点,而且几乎没有照镜子的*惯,遇到挫折只会怨上怨下。”看看身边的班主任,也是盲目的工作,缺少思考,*惯性的把班级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我的地盘我做主”,班级的大事小情,往往班主任说了算,中学“班官”型的居多,小学的“班妈”型的居多,极少数是不愿意做班主任,领导硬性安排的,所以保持“维持会长”的身份。我们只有真正认清自己,才能改变既定的思维模式,才能像“科学家”型班主任转变。

  提起问题生,没有老师不头痛的,问题生耗费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成为班级“顽疾”。问题生何以成为问题生?什么样的学生才是问题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问题生?王老师给我们做了具体说明,让我们对问题生有了新的认识。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只要学*差的学生都是问题生,这样,一个班级可能会出现三分之一乃至更多的问题生,我们人为的扩大了问题生的范围,今天抓这个,明天找那个,整天累死累活的,班级却没有任何起色。我觉得这主要是我们专业知识欠缺的原因,在问题生问题上,我们要么“高压”,要么“怀柔”,要么“招安”,要么“一棒子打死”,要么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要么强迫转学,眼不见心不烦。殊不知,很多问题生就是我们造成的,是我们人为地把他们推向了问题生行列。面对问题学生,我们不分析,不思考,不管什么样的问题,*惯按自己惯有的思维处理。事实上,问题生的出现,对班主任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每成功转化一个问题生,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又提升了一步,这会促进班主任的成长。而我们却*惯了安逸的生活,怕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能避则避,避不开便草草解决。所以我们的教育历程显得苍白,所以我们的工作原地踏步。

  一直对班主任工作持排斥态度,一直以为班主任工作不需要太强的专业知识。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在感叹自己肤浅无知的同时,更觉震撼,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班主任生活。所以,我决定告别以往的懒惰,告别以往的懈怠,告别往昔那些缺少思考的日子,学会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2

  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令我感受最深之一的是他对班级从“人治”到“法治”作出了分析,其关键点有以下5点,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1、有规则意识的学生重视规则超过老师的脸色,没有规则意识的学生才会“得寸进尺”。有规则意识的人过马路看是不是红灯,没有规则意识的人过马路看有没有警察。这就是法治和人治的区别。

  2、班规最能体现班主任的治班理念。与学生共同讨论确定适宜的班级目标是关键。以目标为导向和动力,要求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并以不同的方式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形成班级集体是管理工作的目标,而班级集体一旦形成就能更好地发挥其育人的功能,实现马卡连柯的“为了集体而教育、在集体中并通过集体教育学生”的原则。

  3、要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制定班规。有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在大家讨论之前,班主任只要向大家提出三个问题即可。一是你们是否希望这个班最终成为一个好的集体?二是若要让我们班成为好集体,需不需要每个人都克服自身的弱点?三是为了保证同学们为了集体的利益而克服自身的弱点,需不需要制定一个《班规》。

  4、班规应该多做加法,少做减法!一次“加法”增加的是学生的一个闪光点,一份转变的自信;与之相反,滥用“减法”往往就会减少学生自我反省、自我谴责的内心空间,减掉了学生重塑自我的愿望和信心,强化了个人的短处缺陷,削减了自我教育的勇气。初始分数为0分,上不封顶;以加分为主,扣分为辅;期末以l00分为合格标准;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期末为终结。最后得分作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校园之星、班级之星,操行评定等推优评先的依据。

  5、正确把握奖与惩的基本要求

  ⑴奖惩要以激励和鞭策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为目的。

  ⑵奖惩要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惩,金钱刺激尤不可取,精神奖励学生受益一辈子,物质奖励只能是一阵子。

  ⑶奖惩要实事求是。进行奖惩前,不能掺入个人的喜怒好恶。

  ⑷奖惩要取得学生集体的支持。奖惩首先要经过班干部和全体学生的集体讨论,学生讨论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要让所有学生明白奖惩的缘由和意义,心中明白做什么、怎么做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

  ⑸奖惩要辅以宣传教育。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应该奖励,又因为什么必须得受到惩罚,应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奖惩,奖惩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帮助和作用,从而做到奖不骄,惩不馁;在奖励面前学会低头反思,在惩罚面前勇于抬头前看。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3

  *期我一直在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本书,感触颇深:要做,就该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方法上来。管孩子就是用各种规则和批评、惩罚手段迫使孩子就范,哄孩子就是用表扬、赏识等手段诱使学生走**设定的道路,这两种办法都强调从**的主观愿望出发的外部干预。帮孩子则不然,它是先搞清孩子的特点,从他的现实出发,帮他实现自我。

  管孩子时,教师是指挥者;哄孩子时,教师是鼓动者;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管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害怕,恐惧是动力;哄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欣喜,兴奋是动力——两者都主要诉诸感情,比较情绪化。帮孩子则不然。帮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冷静、清醒,动力是智慧。帮孩子是一种*静的、理性的交流,当然“帮”也需要“管”和“哄”两种方式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书中引用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美国商人去亚洲某部落订购草垫,定得多反而提价,因为单一的重复动作将使人很厌烦;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工作了十五年的人从没被提升,而刚进公司一年的小伙子被提升了,他得到上司的回答是“您并没有十六年的经验,您只有一年的经验,只不过您把它用了十五次而已。”这段话发人深省,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走老路,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复制自我,那收获的多半就是疲惫和焦虑,永远做不成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快乐的前提是明哲。想起去年自己刚做老师,当时我只是一个初出茅庐、年轻力盛的.“孩子王”,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学本领、学技巧。

  而如今一年过去了,我觉得班主任要擅用个人的魅力和威信,让学生真正钦佩,并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反思,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专业技能。

  班主任也需要专业?班主任工作都有哪些?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可否借鉴?用心做和用力做、让我做和我要做之间究竟有多大区别?带着这些疑惑,我打开了王晓春老师的这本著作《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有多少人,如我一般,把班主任仅仅看作是班级的管理者,可事实上班主任更应该是学*的指导者、学生的*等对话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更是终生学*者。

  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这本书,让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我一直忙于的班级日常管理仅仅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班风的建设和对问题学生的诊疗是独立于班级日常管理之外,班主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扪心自问,我却从未把这两部分当成“正事儿”。

  班主任既然是一项专业工作,那么做这项工作就需要有科学的方法。以前总说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可是这种艺术性的提法到很多人那里就变成了随意性,变成了肤浅性,成为拒绝深入学*的挡箭牌。王晓春老师告诉我们,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门科学。因此,我们更应该带着科学的态度去深入研究,认真学*专业知识,锻造班主任工作本领。正如这本书封面上所说:尽量减少行政思维和行政语言,减少空话、大话、套话、废话,把班主任工作真正作为一个教育专业,进行学术研究,追究其理念、探索其规律、构建其体系,寻找其方法,从而使更多的班主任从“知之”走向“好之”和“乐之”。

  “想想自己,面对自我”是我从此书中读到的另一种收获。太多的时候,我们班主任太无三是为了保证同学们为了集体的利益而克服自身的弱点,需不需要制定一个《班规》。

  4、班规应该多做加法,少做减法!一次“加法”增加的是学生的一个闪光点,一份转变的自信;与之相反,滥用“减法”往往就会减少学生自我反省、自我谴责的内心空间,减掉了学生重塑自我的愿望和信心,强化了个人的短处缺陷,削减了自我教育的勇气。初始分数为0分,上不封顶;以加分为主,扣分为辅;期末以l00分为合格标准;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期末为终结。最后得分作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校园之星、班级之星,操行评定等推优评先的依据。

  5、正确把握奖与惩的基本要求

  ⑴奖惩要以激励和鞭策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为目的。

  ⑵奖惩要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惩,金钱刺激尤不可取,精神奖励学生受益一辈子,物质奖励只能是一阵子。

  ⑶奖惩要实事求是。进行奖惩前,不能掺入个人的喜怒好恶。

  ⑷奖惩要取得学生集体的支持。奖惩首先要经过班干部和全体学生的集体讨论,学生讨论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要让所有学生明白奖惩的缘由和意义,心中明白做什么、怎么做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

  ⑸奖惩要辅以宣传教育。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应该奖励,又因为什么必须得受到惩罚,应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奖惩,奖惩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帮助和作用,从而做到奖不骄,惩不馁;在奖励面前学会低头反思,在惩罚面前勇于抬头前看。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4

  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我感慨万千。班主任工作林林总总,纷繁复杂,我想:班主任不好当。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让我明白了:作为班主任,埋怨没有用,牢骚也没有用,在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学会做一个专业班主任,以真正体会教师的幸福感和崇高感。

  面对王老师提出的班主任的九种类型,我反思,我属于哪一种班主任呢?这是我以前从没想过的问题,正象王老师说的:“我感觉中小学班主任普遍不知道我是谁。既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也不清楚自己的弱点,而且几乎没有照镜子的*惯,遇到挫折只会怨上怨下。”看看身边的班主任,也是盲目的工作,缺少思考,*惯性的把班级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我的地盘我做主”,班级的大事小情,往往班主任说了算,中学“班官”型的居多,小学的“班妈”型的居多,极少数是不愿意做班主任,领导硬性安排的,所以保持“维持会长”的身份。我们只有真正认清自己,才能改变既定的思维模式,才能像“科学家”型班主任转变。

  提起问题生,没有老师不头痛的,问题生耗费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成为班级“顽疾”。问题生何以成为问题生?什么样的学生才是问题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问题生?王老师给我们做了具体说明,让我们对问题生有了新的认识。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只要学*差的学生都是问题生,这样,一个班级可能会出现三分之一乃至更多的问题生,我们人为的扩大了问题生的范围,今天抓这个,明天找那个,整天累死累活的,班级却没有任何起色。我觉得这主要是我们专业知识欠缺的原因,在问题生问题上,我们要么“高压”,要么“怀柔”,要么“招安”,要么“一棒子打死”,要么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要么强迫转学,眼不见心不烦。殊不知,很多问题生就是我们造成的,是我们人为地把他们推向了问题生行列。面对问题学生,我们不分析,不思考,不管什么样的问题,*惯按自己惯有的思维处理。事实上,问题生的出现,对班主任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每成功转化一个问题生,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又提升了一步,这会促进班主任的成长。而我们却*惯了安逸的生活,怕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能避则避,避不开便草草解决。所以我们的教育历程显得苍白,所以我们的工作原地踏步。

  一直对班主任工作持排斥态度,一直以为班主任工作不需要太强的专业知识。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在感叹自己肤浅无知的同时,更觉震撼,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班主任生活。所以,我决定告别以往的懒惰,告别以往的懈怠,告别往昔那些缺少思考的日子,学会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5

  几乎可以说从一翻开序言就已经被作者真诚客观的分析深深吸引,里面谈到很多教师或者班主任已然麻木的问题,并且很诚恳地一针见血,把问题的根源***放在你面前,让你不得不承认自己在反驳背后的真实想法实际上就是作者的观点,只不过自己没有来得及细想就被其他同事的态度即所谓的经验快速地同化,年纪轻轻已经变得麻木。它把班主任当作一个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专业化更强、也更需要学*和提高的职业,很多观点都是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我们的工作有时候很难做、很不愿意做……

  这是一本对所有班主任都有实际意义的好书,没有高高再上的说教,空洞的理论。更多的是实际的教育案例,加上作者理性的分析。 他讲出了很多我迷惑和未知的看法,看得我有点坐不住了。 说到教师作为“学*者”角色,他说“教师这种职业对人最大的害处之一,是使他*惯于教训别人而不是提高自己,不断强化‘教育者’的身份而淡化‘学*者’的身份,最后使‘活到老,学到老’沦为一句虚伪的谦辞。” 说到班主任影响学生的手段----“说服”,他提醒“许多班主任对说服期望值过高,看不到说服的局限性,他们竟然以为:我一‘说’,你就应该‘服’,既然我说得对,你为什么不听?不听就生气。”他还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名言教育了我们,而是我们选择了名言。” 说到教师的爱心,他认为“关键不是教师有没有‘真心’,而是有没有教育智慧。”我反思自己对待学生,清楚自己的科学性不够,也就是教育智慧还是不足啊! 说到教师工作的边界,他批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论调,因为“教师工作是有边界的”、“教师是学生一生的指导者,但不是学生一生的承包者”。所以,老师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也不要太把自己不当回事……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6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玉海二小  叶晓红 经常有人问我;你喜欢做班主任吗?我的一笑代表了肯定回答。自从93年参加工作以来,我担任了18年的班主任工作,对班主任的工作深有体会。班主任是学校里的中坚力量。,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而现实中我们通常**常的琐碎的事弄的忙忙碌碌、被动招架、甚至焦头烂额。本学期里有幸读到《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本书,感触颇深:要做,就该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为什么有一些老师喜欢当班主任呢?他们即使在夹缝中,也尽可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即使在一片盲从中,也能保持一份清醒;即使在“类体力劳动”的包围之中,也能捍卫思想的权利和尊严。他们的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他们是一些真正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专业的人。   教育有三种方式:管孩子、哄孩子、帮孩子。本书竭力介绍和推荐的是第三种方式。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方法上来。管孩子就是用各种规则和批评、惩罚手段迫使孩子就范,哄孩子就是用表扬、赏识等手段诱使学生走**设定的道路,这两种办法都强调从**的主观愿望出发的外部干预。帮孩子则不然,它是先搞清孩子的特点,从他的现实出发,帮他实现自我。管孩子时,教师是指挥者;哄孩子时,教师是鼓动者;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管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害怕,恐惧是动力;哄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欣喜,兴奋是动力——两者都主要诉诸感情,比较情绪化。帮孩子则不然。帮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冷静、清醒,动力是智慧。帮孩子是一种*静的、理性的交流,当然“帮”也需要“管”和“哄”两种方式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书中引用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美国商人去亚洲某部落订购草垫,定得多反而提价,因为单一的重复动作将使人很厌烦;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工作了十五年的人从没被提升,而刚进公司一年的小伙子被提升了,他得到上司的回答是“您并没有十六年的经验,您只有一年的经验,只不过您把它用了十五次而已。”这段话发人深省,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走老路,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复制自我,那收获的多半就是疲惫和焦虑,永远做不成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快乐的前提是明哲。 想起自己刚毕业做老师不久,当时我只是一个初出茅庐、年轻力盛的“孩子王”,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学本领、学技巧。我班有一个很顽皮、且较自信、执拗的八岁男孩子,成绩较好,但上课比较好动,喜欢自说自话,而且碰到老师批评他,他总是一副很不高兴、不服气的样子。起初我以为是欺负我这个刚上班的小老师,没想到其他老师的课也是一个样。观察了他一段日子,我觉得他应该是个不错的孩子,他很喜欢运动,爱跑步,还参加校外运动队训练,我应该找个机会好好找他谈谈,帮助他改一改目前的状态。正好有一次活动课,我正和一群孩子在玩耍,他突然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想跟你来比赛跑步。”“好呀,不过我有个小小的要求。”我没想到他主动向我挑战,我感觉机会来了。“如果今天跑步比赛我赢了,那以后你得听我的,行吗?”他想了想,豪爽地一口答应了我。结果大家可想而知,我当然是跑赢了他,这下轮到我发话了:“你的跑步技术不错啊,老师今天赢你也是因为我比你大,不是一个等级嘛!我很佩服你的勇气,我相信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不过输了还是要遵守我们的约定啊!” 他起初还有一点失望,皱着眉头,听了我的一番话,他渐渐笑了,当得知我要他改去上课随便的态度时,更显出了不好意思的羞涩,答应我一定改,我们顿时握紧了彼此的手做约定的动作相视而笑。 这件事虽然已过去了好几年,但我不时会想起来,如果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上始终采用批评加灌输,那得到的成效可能是甚微的。我们要擅用个人的魅力和威信,让学生真正钦佩,并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反思,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专业技能。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自从真正做上主任后,我发现当班主任不但光荣,而且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你每天可能面对的是相同的学生,可是会发生不同的事情,看你如何去处理得当,如何去创造性的发挥你的特长,你的专业技能,在不断的创造中获得快乐。 我想说:我喜欢做班主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7

  本文目录专业读书笔记范文《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笔记英语教师读书笔记: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教师专业成长》读书笔记

  寒假中,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著,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

  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

  学校应为营造“学*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专业化水*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三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争做专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8

  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中期,许多国家对教师的“量”的急需逐渐被提高教师“质”的需求所代替,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则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首先、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为推进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XX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标志着教师专业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正正确理解教师专业化,把握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明确教师专业化的途径,对于向专业化迈进是十分必要的。

  一、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解

  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英语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一)英语教师专业化必备的知识结构

  专业化所必备的知识包括:学科知识(英语基础知识、语音知识、词汇知识、功能意念知识、话题知识、语言学*理论);

  条件知识,包括教学理论知识(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和教学实践知识(指导学生学*语言的策略和技巧、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等各种强调学*过程的语言教学方法、语言学*评价理论);

  相关知识:学科交叉性知识(世界知识、文化知识、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知识)

  前沿知识:最新发现知识(现代科技知识、社会人文知识、语言发展知识)

  (二)英语教师专业化所必备的技能结构:

  英语语言技能(听说读写)

  教学技能:用教村教的技能、教学设计技能选择教学策略的技能、构建模式的技能、应用教学技能的技巧;

  教学实施技能: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的技能;教学实施技能和课堂教学管理的技能;使用教学手段的技能(常规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

  教学评价技能:教学反思的技能、教学评价技能安全提炼的技能;经验总结的技能

  教学研究技能:教材研究的技能、教法研究的技能、经验概括的技能

  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技能;

  师生合作的技能:师师合作的能力;师生合作的技能;

  创新的技能:教学模式创新的技能、教学方法创新的`技能《教师专业成长》读书笔记专业读书笔记范文(4) | 返回目录

  读了刘良华教授的《教师专业成长》一书,受益良多。其中第三讲《教师应具备哪些管理智慧》里提到了民主管理、管理技巧、以及教师的威信等方面的问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实用的技巧。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这是作为教师的乐趣,使我们不必象其它工作那样刻板而千篇一律;但也是我们作为教师的痛苦,因为我们必须随时随机应变,随时需要见机行事。刘教授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非常实用而有效的管理技巧,使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有了可以依循的方法。但是,我在自己的管理过程中还发现,相较于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的教导,有的时候,适度的“沉默”显得更为有力。

  在教育教学中,沉默有时也是一种力量。在某些时候、对于某些学生教师“以静制动”,往往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曾经有这么一个学生,不知怎么回事,无论哪天上课,第一节课一定要迟到那么几分钟。高中三年天天如此,前几任班主任有的耐心劝导,有的厉声斥责,有的联系家长,什么方法都试过了,这位同学雷打不动,照常迟到,最后老师们有的采取了惩罚手段:如果迟到,放学时罚扫地。他开始还随便扫扫,后来干脆不扫了,每天迟到照常。老师们实在没办法,也就渐渐放弃了。我接受这个班后,他依然每天迟到。我也和其他老师一样,找他谈话,联系家长,让他们提早叫他起床,收效甚微。那天,我们学校有上级领导来考察,而且推门听课。他照样迟到了。年级组长恼火万分,要我找他狠狠批评一顿,并要我做材料处分他。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扭过头,一声不吭。我然他站了两分钟,只说了一句:“你有什么特殊的理由非迟到不可吗?”他摇头,但不说话。我又让他站了一分钟,让后说:“回去吧。我不想让你下一节课也迟到。”第二天早上,他居然没迟到。我看了他一眼,没说话。接下来的一周,他基本没再迟到。我没再找过他谈迟到的事,他也没和我说什么,我们就在沉默中达成一种共识。

  也许,在教育学生过程中,选择沉默,也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教师用沉默无声的行为、用一个警告的表情、用一个期待的眼神来感召学生,教育效果也许会更加明显。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9

  *期我一直在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本书,感触颇深:要做,就该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方法上来。管孩子就是用各种规则和批评、惩罚手段迫使孩子就范,哄孩子就是用表扬、赏识等手段诱使学生走**设定的道路,这两种办法都强调从**的主观愿望出发的外部干预。帮孩子则不然,它是先搞清孩子的特点,从他的现实出发,帮他实现自我。

  管孩子时,教师是指挥者;哄孩子时,教师是鼓动者;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管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害怕,恐惧是动力;哄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欣喜,兴奋是动力——两者都主要诉诸感情,比较情绪化。帮孩子则不然。帮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冷静、清醒,动力是智慧。帮孩子是一种*静的、理性的交流,当然“帮”也需要“管”和“哄”两种方式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书中引用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美国商人去亚洲某部落订购草垫,定得多反而提价,因为单一的重复动作将使人很厌烦;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工作了十五年的人从没被提升,而刚进公司一年的小伙子被提升了,他得到上司的回答是“您并没有十六年的经验,您只有一年的经验,只不过您把它用了十五次而已。”这段话发人深省,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走老路,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复制自我,那收获的多半就是疲惫和焦虑,永远做不成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快乐的前提是明哲。想起去年自己刚做老师,当时我只是一个初出茅庐、年轻力盛的“孩子王”,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学本领、学技巧。

  而如今一年过去了,我觉得班主任要擅用个人的魅力和威信,让学生真正钦佩,并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反思,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专业技能。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10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总会碰到各种问题,我也时常在想:怎样做班主任?怎样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寒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是一本理性而*和的书,它结合了我们实实在在的教育生活,以小见大,谈了很多教育案例、理念和思路,让人受益匪浅。

  一、学做“科学型班主任”

  王老师认为班主任的类型有:“班妈型”、“班官型”、“鼓动家型”、“领袖型”、“导师型”、“科学家型”、“维持会长”型、“寨主”型、“书生”型。王老师极力倡导的是科学家型。在以前的工作中,我一直是“班官型”和“鼓动家型”的班主任,这些不太正确的定位,让我的班主任工作屡屡碰壁,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后,我重新认识到自己班主任工作上的不足,希望自己今后能努力朝“科学家型”的班主任去转变,这样才能让我的工作有所发展。所谓“科学家型”的班主任,也就是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是以科学家的态度去进行管理,强**育行为的科学性,强调思考、研究、分类、总结,从科学出发,他们给自己的角色定位首先是学*者和研究者,其次才是学生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们对学生,第一是尊重,第二才是爱。他们遇到问题,总是采取研究的态度,进行诊断,然后拿出解决办法。对他们来说,教育首先不是一种任务,而是生活本身,班主任首先不是一个职务,而是一本需要阅读的书。

  二、重新定位班主任角色

  王老师在书中提到,班主任要扮演以下一些角色:教育型的管理者、学*指导者、学*者、*等对话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反思自己以前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最多的是管理者、家庭教育联系者,而其他角色扮演得较少。今后,在充当管理者的同时,我会更多学*其他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做一个更加专业的班主任,我会和学生*等对话,洞悉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的情绪,成为学生信赖的、亲*的人。另外王老师提到了角色转换和冲突的问题,扮演不同的角色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视角和做法,应根据情境灵活处理,不要太僵化。这些理念对我今后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很好的指导意义。

  三、理解“师爱”的丰富内涵

  王老师在书中,对“师爱”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师爱其实是一种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师爱应该是理智的,温和的,广博的,无私的。”他说:我们需要师爱,但并不是那种盲目泛滥的爱,而应该是科学有节制、有方法、有策略的爱。做好一个班主任,仅仅具备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更多的智,爱而有度,爱而有法。缺少方法、缺乏智慧的爱是愚爱,只会事倍功半,甚至“因爱成害”。他说:“很多时候,我们的师爱是情绪化的,私人化的,功利化的。准确地领会师爱,恰当地表达师爱,相信师爱的力量而不迷信它,用教师专业人员的眼睛看待师爱。”王老师的这个观点,扫除了我对“师爱”的陈腐观念,让我重新理解了“师爱”的丰富内涵。让我知道了做一个专业的、快乐明哲的班主任,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

  总之,王老师的这一本《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书,有专业、扎实的理论指导,有经典的教育案例,是一本很值得我们班主任细细品读的好书。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通用十篇扩展阅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通用十篇(扩展1)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读后感 (菁华3篇)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读后感1

  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我感慨万千。班主任工作林林总总,纷繁复杂,我想:班主任不好当。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让我明白了:作为班主任,埋怨没有用,牢骚也没有用,在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学会做一个专业班主任,以真正体会教师的幸福感和崇高感。

  面对王老师提出的班主任的九种类型,我反思,我属于哪一种班主任呢?这是我以前从没想过的问题,正象王老师说的:“我感觉中小学班主任普遍不知道我是谁。既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也不清楚自己的弱点,而且几乎没有照镜子的*惯,遇到挫折只会怨上怨下。”看看身边的班主任,也是盲目的工作,缺少思考,*惯性的把班级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我的地盘我做主”,班级的大事小情,往往班主任说了算,中学“班官”型的居多,小学的“班妈”型的居多,极少数是不愿意做班主任,领导硬性安排的,所以保持“维持会长”的身份。我们只有真正认清自己,才能改变既定的思维模式,才能像“科学家”型班主任转变。

  提起问题生,没有老师不头痛的,问题生耗费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成为班级“顽疾”。问题生何以成为问题生?什么样的学生才是问题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问题生?王老师给我们做了具体说明,让我们对问题生有了新的认识。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只要学*差的学生都是问题生,这样,一个班级可能会出现三分之一乃至更多的问题生,我们人为的扩大了问题生的范围,今天抓这个,明天找那个,整天累死累活的,班级却没有任何起色。我觉得这主要是我们专业知识欠缺的原因,在问题生问题上,我们要么“高压”,要么“怀柔”,要么“招安”,要么“一棒子打死”,要么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要么强迫转学,眼不见心不烦。殊不知,很多问题生就是我们造成的,是我们人为地把他们推向了问题生行列。面对问题学生,我们不分析,不思考,不管什么样的问题,*惯按自己惯有的思维处理。事实上,问题生的出现,对班主任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每成功转化一个问题生,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又提升了一步,这会促进班主任的成长。而我们却*惯了安逸的生活,怕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能避则避,避不开便草草解决。所以我们的教育历程显得苍白,所以我们的工作原地踏步。

  一直对班主任工作持排斥态度,一直以为班主任工作不需要太强的专业知识。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在感叹自己肤浅无知的同时,更觉震撼,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班主任生活。所以,我决定告别以往的懒惰,告别以往的懈怠,告别往昔那些缺少思考的日子,学会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读后感2

  寒假中,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著,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

  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

  学校应为营造“学*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专业化水*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三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争做专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读后感3

  *期我一直在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本书,读后触颇深:要做,就该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方法上来。管孩子就是用各种规则和批评、惩罚手段迫使孩子就范,哄孩子就是用表扬、赏识等手段诱使学生走**设定的道路,这两种办法都强调从**的主观愿望出发的外部干预。帮孩子则不然,它是先搞清孩子的特点,从他的现实出发,帮他实现自我。

  管孩子时,教师是指挥者;哄孩子时,教师是鼓动者;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管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害怕,恐惧是动力;哄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欣喜,兴奋是动力——两者都主要诉诸感情,比较情绪化。帮孩子则不然。帮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冷静、清醒,动力是智慧。帮孩子是一种*静的、理性的交流,当然“帮”也需要“管”和“哄”两种方式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书中引用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美国商人去亚洲某部落订购草垫,定得多反而提价,因为单一的重复动作将使人很厌烦;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工作了十五年的人从没被提升,而刚进公司一年的小伙子被提升了,他得到上司的回答是“您并没有十六年的经验,您只有一年的经验,只不过您把它用了十五次而已。”这段话发人深省,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走老路,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复制自我,那收获的多半就是疲惫和焦虑,永远做不成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快乐的前提是明哲。想起去年自己刚做老师,当时我只是一个初出茅庐、年轻力盛的“孩子王”,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学本领、学技巧。

  而如今一年过去了,我觉得班主任要擅用个人的魅力和威信,让学生真正钦佩,并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反思,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专业技能。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通用十篇(扩展2)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菁华5篇)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1

  暑假期间,我认真地阅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令我感触极深。

  以前,我只知道很多教师不喜欢做班主任,缘由是太辛苦,很累。现在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后,我才发现自己对班主任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有一些老师是喜欢当班主任的,因为他们即使在夹缝中,也尽可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即使在一片盲从中,也能保持一份清醒;即使在“类体力劳动”的包围之中,也能捍卫思想的权利和尊严,他们是一些真正把班主任工作当做专业的人。我们离做个专业班主任相差甚远啊!

  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这本书,涉及到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班主任的角色要求,班主任影响学生的手段,班主任的类型,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边界,班风建设,班级日常管理,问题学生诊疗,涉及面非常广。王老师特别强调班主任工作要讲究艺术,更要讲究科学,他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又通过班主任以及普通老师在工作中常遇到的案例进行细致地分析,探究事情的根源,提出更有效的方法,可以说对我们所有一线老师都是很好的参考价值。读完整本书,我对班主任角色要求有较深的体会:

  1、做一名专业班主任首先是一名教育型的管理者。

  教育型的管理者这个角色,是从教育与管理的关系这一角度切入的。我们得承认,对于学生来说,班主任首先是一个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班主任工作躲不开行政色彩。 “领导”强调的是把握方向和指挥,“组织”强调的是安排和凝聚,“管理”则包含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职能,所以我认为,“管理者”一词更能概括一线班主任的工作特点,班主任应该是管理者。但必须强调的是,班主任并非一般的管理者,他首先是一个教育者。他的工作对象不是成年人,而是少年儿童;他的任务不是短期的,而是长远的(百年树人);他的工作环境不是社会,而是一个“准社会”。这些特点决定了班主任的“管理”与工厂、军队、公司、机关等不同。班主任当然可以借鉴机关、企业的一些管理经验,但班主任不是处长、局长、连排长,不是经理、董事长,绝不可以照搬他们的做法,因为他们不是教育者,他们的任务和学校不同。在公司里,迟到可以罚款,而在学校这样做就很可笑;公司招聘员工,考试不合格就不要你,从此和你没有任何瓜葛,学校里学生(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考得多么差,你也不能赶他走,你还得耐心帮助他,因为你是教育者。我们班主任常常轻视管理,以为管理不过是“哄孩子”、当“孩子王”而已,他们不把管理看成一门学问,就容易把班搞乱,甚至连正常的教学活动都无法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小学教师的管理能力比教学能力和知识水*还重要。一位老师管理能力差,他有十分的知识也许只能教给学生三分,另一位老师管理能力强,有七分的知识能教给学生五分,从教学效果上看,后者可能比前者好。今后,我们在处理偶发事件时,一要干净利落,速战速决,二要防止顶牛,三要使大部分同学切实受到教育,这才是教育型的管理和领导。

  2、做一名专业班主任应该是一名学*指导者。

  学*指导者,这个角色是从教育与教学的关系这一角度切入的。班主任很少有不任课的,所以班主任不但是教育型的管理者,而且是一个知识传播者,一个教书的人,不是单纯做管理工作的人。大学里有单纯做管理工作的老师,有的叫班级辅导员,中小学没有这种人。在中小学,教育和教学不分家,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特点。书中王教授给我们分析了为什么如今的班主任这么难当,为什么没有当年的威信了?原因之一是教师的“知识垄断”地位被打破了。想当年,学生服老师,首先是服你的学科专业本领,你“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现在知识已经“进超市”了,哪里都能买得到,你作为知识传播者的重要性自然会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维持自己在知识学*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维持威信,就必须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不能再简单地当“知识的传播者”和“教书匠”,要成为学生的“学*指导者”,这样才能重建自己的竞争优势。我们作为班主任,需要不断地增长本领,提高沟通能力和教学情境策划能力。传媒来势汹汹,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知识单向的传播,没有双向的交流。老师对学生不是画中人,是触手可及的活生生的人。如果我们善于设计多种情境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找到学*成功和自我实现的感觉,那么任何传媒都是无法和你竞争的。而教育和教学的问题却不能混淆,我们往往企图以教育手段解决教学问题,用教学手段解决教育问题。两者是由密切的关系,但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扮演好管理者和学*知道这两种角色。王教授主张知识问题用知识手段解决,纪律问题用管理和教育手段来解决。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会时刻记住这句话,扮演好两种角色,不可以混为一谈。

  3、做一名专业班主任应该是学生的*等对话者。

  学生的*等对话者,是从师生关系角度来讲的。现在时代变了,老角色演不下去了,老调子唱下去没人听了。本来我们就和学生一样是普通人,何必端着架子生活呢?师生成为*等的对话者,对双方都是一种**。在纲领老师的“与热恋中学生的一次心灵对话中”案例中,纲领老师敬业,关心学生,发现问题敏锐,工作做得及时,态度也很诚恳,自觉地成为了学生的*等对话者,达到了心灵碰触的目的。纲领老师是如何做到的呢?原因是:

  (1)老师对于学生的事情表示理解;

  (2)给学生提醒,正确区别什么是友情,什么是爱情。不要因为爱而忽略人生最重要也最有意义的事情。

  (3)给与鼓励,相信学生一定会处理得非常妥当。班主任真正进入“*等对话者”的角色,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记得前年我第一次接手别班班主任工作,学生在他们心里对老师产生一种排斥感,所以*时并不怎么喜欢和老师说心里话。一次,朱某某等三位同学深夜到外上网,这是件情节比较严重的事情,作为班主任我没有只是简单地批评,甚至训斥体罚,而要分析她们犯错误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一旦认识和改正错误,就要宽容,要鼓励他们再接再励,这样做,容易加深学生与班主任的感情交融,取得事半功培的教育效果。要知心必须贴心,班主任要豁达大度,学会宽容,允许学生说错话,做错事;要给学生认识错误,弥补过失留有充分的余地;在学生需要的地方伸出援助的手。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无话不谈,心悦诚服,把老师真正当作知心朋友。

  4、做一名专业班主任应该是一名持续的学*者。

  学*者是从教与学的关系角度切入的,这个角度长时间以来一直被我们忽略。“教师这种职业对人最大的害处之一,是使他*惯于教训别人而不是提高自己,不断强化‘教育者’的身份而淡化‘学*者’的身份,最后使‘活到老,学到老’沦为一句谦辞。”王老师真是见地鲜明,一针见血。我们都有同感“怎么越教自己越来越像小学生,特别经常教低年级的老师。”知识不断在更新的今天是知识爆炸的时代,而我们老处于“非学*状态”,根本行不通!“非学*的状态”会让我们的面孔固定成了令人生厌的“教育脸”,使自己“机器化”,失去生机。在班主任的各种角色中,“学*者”是基础角色,是底色,班主任工作面对的是一个个拥有鲜明个性的个体,事情的发展有很多种预设,有很多可能,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学*,不断充电。现在的学生,思维敏捷、接受信息面广,再加上求知欲很强。这些都要求班主任必须象海绵吸水一样不断汲取新知识,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要想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天天不间断地读,知识就会象“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班主任*时应多读书,多思考,对不懂的问题,聪明的办法就是不耻下问,向周围的同事求教,包括向自己的学生学*。一个人一生所具有的知识大多是靠自学积累起来的。现在许多教师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其实“一桶水”也不够用,应该有“活水源”。而这个“活水源”的获得,要靠自学能力。只要积累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成为学生学*上的源头。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应成为真正的学*者,这样我们的心会越来越充实,心态才会越来越轻松、坦然。

  5、做一名专业班主任应该是一名心理工作者。

  心理工作者这一角色,也是从师生关系角度切入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时分层次的,当低层次的需要(例如吃喝)有了保障的时候,高层次的需要(例如感情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就会突出出来。*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中小学生生活中封闭症、忧郁、神经性厌食、孤独症、神经衰弱等诸多突出的心理问题。为帮助学生具有充沛的精力、稳定而愉快的情绪和高尚的情感,并具有优良意志品质、健康的性格和人际关系,要求班主任必须像心理医生那样善于体察学生的心理,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也应像心理医生那样奉行“非指导性原则”。在跟学生谈心时班主任要摆脱“教育者”角色,深切关心地倾听,*等地交谈,为学生提供情绪、思想及个性心理品质的分析,调动他们自身内在的力量自我疏导,自教、自律、自强。为此,班主任必须熟悉心理学、学生心理、德育心理、智育心理等知道,学会综合运用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及心理障碍,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去年上半年,我们班的一个孩子父母离婚了,他被判给妈妈。爸爸走了,再也不回来了。眼看别的同学都有眼看别的同学都有一个完整的幸福的家,他却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因此,他感到很自卑,害怕与人交往,担心别人会问起他父母的情况。紧接着,他经常迟到、旷课,成绩也下降了。针对这一情况,我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再不及时找这个孩子谈话,后果会很严重。于是我了解了具体情况,进行家访。*时上课多请这个孩子发言,刚开始,他有点拒绝,慢慢地,我以鼓励性的语言激励,配合全班同学对其进行表扬。孩子开始恢复了自信心,我马上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我们都是一家人”,在全班师生的努力下,她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班主任良好的德才、学识、情感、人格,对于学生幼稚的心灵来说,是有益于身心发展的阳光雨露。在班主任带领下的课堂教学、班级风气,无不对学生心理发生巨大作用。因此,心理辅导,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

  6、做一名专业班主任应该是一名家庭教育指导者。

  家庭教育指导者这个角色,是从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或者说家校关系切入的。

  为什么现在的班主任要勉为其难地扮演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角色呢?原因很简单,班主任如果没有指导家庭教育的本领,工作就会遇到重重困难。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森说:“帮助儿童的最佳途径是帮助父母……当今世界上许许多多包括儿童精神病学家和儿童心理学家在内的儿童教育专家,他们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测试盒试验。……除非父母同时再造,否则我认为多数这类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家庭教育正处于重要的转轨时期。我校是中职生,独生子女学生的家庭结构很容易带来个性问题,留守家庭的学生都带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化障碍,家庭富裕学生很容易腐蚀思想,造成畸形的消费观和幸福观。传媒发达和信息爆炸容易促使孩子畸形早熟,使他们见多识广,使他们注意力分散,无法认真学*;社会的开放和宽松使我们的学生个性彰显。家长们把这些“不合格品”送到学校,搞得班主任极其狼狈。很多学生没有学生样,任性、自我为中心、没有责任感,究其原因,根子都在家庭。因此,班主任必须想办法真正变成家庭教育的内行,真正做到对家庭教育这门学问心中有数,脚下有跟,否则无法应对目前的社会状况。王教授对这一角色给我们提出了家庭教育个案指导方法:发现孩子问题——研究其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帮家长分析——给家长支招——结果反馈,继续指导。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必须以最虚心的态度工作,随时准备调整自己的想法和行动,摸索出一条正确的路。

  孔夫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说作为班主任不只是要明确班主任工作的意义职责、工作原则和方法。而应该把它作为一件有趣的事情,一门专业知识来学*从中学有所得,超越自我,从中得到真正的乐趣。也许现在说读了这本书就能让自己成为专业性的班主任,那是夸大其词了,但是有了这本书的引领,我们不断的努力学*研究,相信我们能做一名快乐明哲的班主任的!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2

  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中期,许多国家对教师的“量”的急需逐渐被提高教师“质”的需求所代替,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则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首先、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为推进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XX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标志着教师专业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正正确理解教师专业化,把握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明确教师专业化的途径,对于向专业化迈进是十分必要的。

  一、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解

  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英语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一)英语教师专业化必备的知识结构

  专业化所必备的知识包括:学科知识(英语基础知识、语音知识、词汇知识、功能意念知识、话题知识、语言学*理论);

  条件知识,包括教学理论知识(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和教学实践知识(指导学生学*语言的策略和技巧、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等各种强调学*过程的语言教学方法、语言学*评价理论);

  相关知识:学科交叉性知识(世界知识、文化知识、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知识)

  前沿知识:最新发现知识(现代科技知识、社会人文知识、语言发展知识)

  (二)英语教师专业化所必备的技能结构:

  英语语言技能(听说读写)

  教学技能:用教村教的技能、教学设计技能选择教学策略的技能、构建模式的技能、应用教学技能的技巧;

  教学实施技能: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的技能;教学实施技能和课堂教学管理的技能;使用教学手段的技能(常规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

  教学评价技能:教学反思的技能、教学评价技能安全提炼的技能;经验总结的技能

  教学研究技能:教材研究的技能、教法研究的技能、经验概括的技能

  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技能;

  师生合作的技能:师师合作的能力;师生合作的技能;

  创新的技能:教学模式创新的技能、教学方法创新的技能《教师专业成长》读书笔记专业读书笔记范文(4) | 返回目录

  读了刘良华教授的《教师专业成长》一书,受益良多。其中第三讲《教师应具备哪些管理智慧》里提到了民主管理、管理技巧、以及教师的威信等方面的问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实用的技巧。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这是作为教师的乐趣,使我们不必象其它工作那样刻板而千篇一律;但也是我们作为教师的痛苦,因为我们必须随时随机应变,随时需要见机行事。刘教授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非常实用而有效的管理技巧,使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有了可以依循的方法。但是,我在自己的管理过程中还发现,相较于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的教导,有的时候,适度的“沉默”显得更为有力。

  在教育教学中,沉默有时也是一种力量。在某些时候、对于某些学生教师“以静制动”,往往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曾经有这么一个学生,不知怎么回事,无论哪天上课,第一节课一定要迟到那么几分钟。高中三年天天如此,前几任班主任有的耐心劝导,有的厉声斥责,有的联系家长,什么方法都试过了,这位同学雷打不动,照常迟到,最后老师们有的采取了惩罚手段:如果迟到,放学时罚扫地。他开始还随便扫扫,后来干脆不扫了,每天迟到照常。老师们实在没办法,也就渐渐放弃了。我接受这个班后,他依然每天迟到。我也和其他老师一样,找他谈话,联系家长,让他们提早叫他起床,收效甚微。那天,我们学校有上级领导来考察,而且推门听课。他照样迟到了。年级组长恼火万分,要我找他狠狠批评一顿,并要我做材料处分他。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扭过头,一声不吭。我然他站了两分钟,只说了一句:“你有什么特殊的理由非迟到不可吗?”他摇头,但不说话。我又让他站了一分钟,让后说:“回去吧。我不想让你下一节课也迟到。”第二天早上,他居然没迟到。我看了他一眼,没说话。接下来的一周,他基本没再迟到。我没再找过他谈迟到的事,他也没和我说什么,我们就在沉默中达成一种共识。

  也许,在教育学生过程中,选择沉默,也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教师用沉默无声的行为、用一个警告的表情、用一个期待的眼神来感召学生,教育效果也许会更加明显。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3

  经常有人问我;你喜欢做班主任吗?我的一笑代表了肯定回答。自从93年参加工作以来,我担任了18年的班主任工作,对班主任的工作深有体会。班主任是学校里的中坚力量。,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而现实中我们通常**常的琐碎的事弄的忙忙碌碌、被动招架、甚至焦头烂额。本学期里有幸读到《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本书,感触颇深:要做,就该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为什么有一些老师喜欢当班主任呢?他们即使在夹缝中,也尽可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即使在一片盲从中,也能保持一份清醒;即使在“类体力劳动”的包围之中,也能捍卫思想的权利和尊严。他们的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他们是一些真正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专业的人。

  教育有三种方式:管孩子、哄孩子、帮孩子。本书竭力介绍和推荐的是第三种方式。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方法上来。管孩子就是用各种规则和批评、惩罚手段迫使孩子就范,哄孩子就是用表扬、赏识等手段诱使学生走**设定的道路,这两种办法都强调从**的主观愿望出发的外部干预。帮孩子则不然,它是先搞清孩子的特点,从他的现实出发,帮他实现自我。管孩子时,教师是指挥者;哄孩子时,教师是鼓动者;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管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害怕,恐惧是动力;哄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欣喜,兴奋是动力——两者都主要诉诸感情,比较情绪化。帮孩子则不然。帮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冷静、清醒,动力是智慧。帮孩子是一种*静的、理性的交流,当然“帮”也需要“管”和“哄”两种方式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书中引用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美国商人去亚洲某部落订购草垫,定得多反而提价,因为单一的重复动作将使人很厌烦;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工作了十五年的人从没被提升,而刚进公司一年的小伙子被提升了,他得到上司的回答是“您并没有十六年的经验,您只有一年的经验,只不过您把它用了十五次而已。”这段话发人深省,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走老路,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复制自我,那收获的多半就是疲惫和焦虑,永远做不成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快乐的前提是明哲。

  想起自己刚毕业做老师不久,当时我只是一个初出茅庐、年轻力盛的“孩子王”。我班有一个很顽皮、且较自信、执拗的八岁男孩子,成绩较好,但上课比较好动,喜欢自说自话,而且碰到老师批评他,他总是一副很不高兴、不服气的样子。起初我以为是欺负我这个刚上班的小老师,没想到其他老师的课也是一个样。观察了他一段日子,我觉得他应该是个不错的孩子,他很喜欢运动,爱跑步,还参加校外运动队训练,我应该找个机会好好找他谈谈,帮助他改一改目前的状态。正好有一次活动课,我正和一群孩子在玩耍,他突然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想跟你来比赛跑步。”“好呀,不过我有个小小的要求。”我没想到他主动向我挑战,我感觉机会来了。“如果今天跑步比赛我赢了,那以后你得听我的,行吗?”他想了想,豪爽地一口答应了我。结果大家可想而知,我当然是跑赢了他,这下轮到我发话了:“你的跑步技术不错啊,老师今天赢你也是因为我比你大,不是一个等级嘛!我很佩服你的勇气,我相信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不过输了还是要遵守我们的约定啊!”他起初还有一点失望,皱着眉头,听了我的一番话,他渐渐笑了,当得知我要他改去上课随便的态度时,更显出了不好意思的羞涩,答应我一定改,我们顿时握紧了彼此的手做约定的动作相视而笑。

  这件事虽然已过去了好几年,但我不时会想起来,如果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上始终采用批评加灌输,那得到的成效可能是甚微的。我们要擅用个人的魅力和威信,让学生真正钦佩,并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反思,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专业技能。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自从真正做上主任后,我发现当班主任不但光荣,而且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你每天可能面对的是相同的学生,可是会发生不同的事情,看你如何去处理得当,如何去创造性的发挥你的特长,你的专业技能,在不断的创造中获得快乐。

  我想说:我喜欢做班主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4

  *期我一直在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本书,读后感触颇深:要做,就该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方法上来。管孩子就是用各种规则和批评、惩罚手段迫使孩子就范,哄孩子就是用表扬、赏识等手段诱使学生走**设定的道路,这两种办法都强调从**的主观愿望出发的外部干预。帮孩子则不然,它是先搞清孩子的特点,从他的现实出发,帮他实现自我。

  管孩子时,教师是指挥者;哄孩子时,教师是鼓动者;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管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害怕,恐惧是动力;哄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欣喜,兴奋是动力——两者都主要诉诸感情,比较情绪化。帮孩子则不然。帮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冷静、清醒,动力是智慧。帮孩子是一种*静的、理性的交流,当然“帮”也需要“管”和“哄”两种方式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书中引用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美国商人去亚洲某部落订购草垫,定得多反而提价,因为单一的重复动作将使人很厌烦;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工作了十五年的人从没被提升,而刚进公司一年的小伙子被提升了,他得到上司的回答是“您并没有十六年的经验,您只有一年的经验,只不过您把它用了十五次而已。”这段话发人深省,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走老路,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复制自我,那收获的多半就是疲惫和焦虑,永远做不成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快乐的前提是明哲。想起去年自己刚做老师,当时我只是一个初出茅庐、年轻力盛的“孩子王”,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学本领、学技巧。

  而如今一年过去了,我觉得班主任要擅用个人的魅力和威信,让学生真正钦佩,并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反思,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专业技能。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5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总会碰到各种问题,我也时常在想:怎样做班主任?怎样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寒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是一本理性而*和的书,它结合了我们实实在在的教育生活,以小见大,谈了很多教育案例、理念和思路,让人受益匪浅。

  一、学做“科学型班主任”

  王老师认为班主任的类型有:“班妈型”、“班官型”、“鼓动家型”、“领袖型”、“导师型”、“科学家型”、“维持会长”型、“寨主”型、“书生”型。王老师极力倡导的是科学家型。在以前的工作中,我一直是“班官型”和“鼓动家型”的班主任,这些不太正确的定位,让我的班主任工作屡屡碰壁,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后,我重新认识到自己班主任工作上的不足,希望自己今后能努力朝“科学家型”的班主任去转变,这样才能让我的工作有所发展。所谓“科学家型”的班主任,也就是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是以科学家的态度去进行管理,强**育行为的科学性,强调思考、研究、分类、总结,从科学出发,他们给自己的角色定位首先是学*者和研究者,其次才是学生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们对学生,第一是尊重,第二才是爱。他们遇到问题,总是采取研究的态度,进行诊断,然后拿出解决办法。对他们来说,教育首先不是一种任务,而是生活本身,班主任首先不是一个职务,而是一本需要阅读的书。

  二、重新定位班主任角色

  王老师在书中提到,班主任要扮演以下一些角色:教育型的管理者、学*指导者、学*者、*等对话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反思自己以前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最多的是管理者、家庭教育联系者,而其他角色扮演得较少。今后,在充当管理者的同时,我会更多学*其他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做一个更加专业的班主任,我会和学生*等对话,洞悉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的情绪,成为学生信赖的、亲*的人。另外王老师提到了角色转换和冲突的问题,扮演不同的角色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视角和做法,应根据情境灵活处理,不要太僵化。这些理念对我今后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很好的指导意义。

  三、理解“师爱”的丰富内涵

  王老师在书中,对“师爱”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师爱其实是一种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师爱应该是理智的,温和的,广博的,无私的。”他说:我们需要师爱,但并不是那种盲目泛滥的爱,而应该是科学有节制、有方法、有策略的爱。做好一个班主任,仅仅具备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更多的智,爱而有度,爱而有法。缺少方法、缺乏智慧的爱是愚爱,只会事倍功半,甚至“因爱成害”。他说:“很多时候,我们的师爱是情绪化的,私人化的,功利化的。准确地领会师爱,恰当地表达师爱,相信师爱的力量而不迷信它,用教师专业人员的眼睛看待师爱。”王老师的这个观点,扫除了我对“师爱”的陈腐观念,让我重新理解了“师爱”的丰富内涵。让我知道了做一个专业的、快乐明哲的班主任,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

  总之,王老师的这一本《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书,有专业、扎实的理论指导,有经典的教育案例,是一本很值得我们班主任细细品读的好书。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通用十篇(扩展3)

——《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读后感 (菁华3篇)

《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读后感1

  我读了《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里的“幼儿园本研修”部分,这部分内容使我了解到为进一步发展幼儿教教育事业,我们国家进行多次*教改革,所有这些努力使我们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幼儿教育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同时也进一步掌握了教育规律,对教师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知道要做好一个好老师,好班主任,应该做到“三心二意”。所谓“三心二意”,是指爱心、信心、恒心这“三心”,真情实意、深情厚谊这“二意”,能做到三心二意的老师一定是热爱孩孩子,善于研究孩子、会呵护孩子心灵、受孩子喜欢的好老师。

  书中谈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的问题都是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摸索出来的,以往的一日活动中存在着六多现象,即集体活动多于自由活动,教学活动多于游戏活动,室内活动多于户外活动,等待时间多,控制时间多,班级人数多。联系自己的教学,虽然仅是不同往日,幼儿教育更多体现的是以幼儿为本,更具科学性,但不可否认有些时候在教育活动中,因急于求成,过多的干预了孩子的自由学*。老师讲的过多,限制了孩子思维的发展。让孩子失去了自由探索的空间。生活教育中有时缺乏耐心,不是去教孩子做,而是过多的帮孩子做,导致孩子们的自理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一个教师不管他唱的有多好,弹得有多棒,也不管他的课上的有多创新,如果没有很好的师幼关系作基础,课堂上没有师幼良好融洽的情感交融,那么,他的教育也是失败的,只不过是一个人的表演罢了。什么才是好的课程,好的教育?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时刻把孩子放在心中,蹲下身子,用一颗童心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听的懂得话,把教育融进游戏盒生活之中,还给他们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的成长。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活得个体,同时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师不能做控制者,一定要在了解孩子生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教育,灵活的教育个体,促使我们教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不多的学*,不断的向专业方向发展。

《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读后感2

  怎样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这个问题很广泛,我觉得无论任何一个人都没自信说自己是一个很专业的幼儿教师,我们唯有往专业那一方面靠*,而不会真正的做到专业。*期通过学*《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了解了一些作为教师的专业性和技巧性问题,对我的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帮助。

  《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提到了一句话:“要读懂孩子这本书。”孩子是一本读不懂的书,但可以慢慢地去解读。我们要做到的是,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让儿童快乐地玩。同时,书中也介绍了专家的一些经验,以及以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小技巧对我们以后的教育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书中谈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都是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摸索出来的。以往的一日活动中存在着“六多”现象,即集体活动多于自由活动,教学活动多于游戏活动,室内活动多于户外活动,等待时间多,控制时间多,班级人数多。联系自己的教学,虽然今时不同往日,幼儿教育更多体现的是以幼儿为本,更具科学性,但不可否认有些时候,我在教育活动中,因急于求成,或多或少的干预了孩子们的自由学*,有时自己说的多,而忽略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忽视了他们的接受能力。特级教师闵传华提出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我觉得说得非常有道理,教师不是教学的主导者,不能像牵马一样,牵着孩子走,教师应该是在后面推孩子的人。这样教师就能够更多的去帮助儿童,也才能给儿童创造更多的学*空间。

  本书前半部分讲述到游戏、幼儿、老师的关系。这部分我的印象极为深刻。书中提到,现在流行一句话,不叫“儿童游戏”,叫“游戏儿童”。儿童游戏其实很简单,但是在我们当今老师安排的任务之下,游戏对幼儿来说又是枯燥无味的。

  说到了游戏,我们不得不提到区角游戏。区角游戏时,我们总会先给幼儿讲解玩法,在玩耍的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需依据我们预设好的“轨道”往下进行。忘记了孩子们喜欢玩什么,能玩什么,最适合他的玩具是什么。你怎么知道小孩喜欢玩这个,不喜欢玩那个?你知道小孩在玩的时候他到底把这个东西想象成什么?你只能事后来解释,来解读,没有办法事先预设。游戏是不可能预设的,游戏也是不可能按照你的想法来规范的。这才叫做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他们获得最大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幼儿学*的基本方式。孩子想做真正的游戏,老师就要提供给他机会,不要去干扰孩子游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游戏也是幼儿最为喜欢,最能够接受的一种方式。可见游戏在幼儿发展与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年来人们十分重视教育观、游戏观点转变,并且更加重视发挥游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独特教育作用。这是我读这本书前半部分最深刻的感悟。

  “一切为了儿童”既熟悉又陌生,这不仅是书中南京鼓楼幼儿园的校训,同时,也是我们幼儿园的宗旨、目标。当我继续往下读,细细品味鼓楼幼儿园的校训时,我又发现了“为了儿童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这句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首先从自己身上下工夫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做一名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和心态。学会欣赏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各自的闪光点。幼儿老师的工作是繁琐的,责任是重大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工作心态,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因为工作,接触的都是没有阅历的孩子,可笑的想法,异想天开的做法,有时会很出人意外。所以保持一颗童心,可以不会扼杀他们的丰富想象力。比如,幼儿画,既色彩绚丽,又怪异纵横,那么,老师在指导的时候,不仅不能纠正孩子正确的事物形象,反而更应该鼓励孩子去继续完成自己的画作。让孩子有一个足够宽广的想象空间,不至于过早的被限制住思想。

  一个教师不管她唱得有多好,弹得有多棒,也不管她的课上的有多创新,如果没有很好的师幼关系作基础,课堂上没有师幼良好融洽的情感交融,那么,她的教育也是失败的,只不过是一个人的表演罢了。什么才是好的课程,好的教育?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时刻把孩子放在心中。蹲下身子,用一颗童心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听得懂的话,把教育融进游戏和生活之中,还给他们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的成长。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活的个体,同时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师不能做控制者,一定要在了解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教育,灵活的教育个体,促使我们教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学*,不断地向专业化方向成长!霍姆林斯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我读了《做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这本书,它犹如一位老师,告诉我做人的准则,开阔我的视野,丰富我的知识。而且这本书凝聚了专家,园长们的教育智慧,也包含着所有参与人员的辛勤付出,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与幼儿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具备的,“爱心”是一个教师的首要具备条件!

《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读后感3

  假期里我拜读了学校发的一本书——《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感觉受益很深,刚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就被书的名字所吸引,内容简介中“孩子上课捣乱,孩子对区角材料没有兴趣,家长不愿和你沟通……”这些问题也正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我们班容量大的实际问题,我认真阅读、细细品味书中的精华,渐渐找到了活动中问题的策略。这本书让我受益非浅,体会很深。

  怎样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我觉得书中有这样几句话说得很好“幼儿园要做好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快乐的玩;第二件事就是让老师有效地教”孩子玩要玩的痛快,老师教要教的明白,仔细想来,这两句话的确很有道理,我们实施有效教学,就要体现教学的有效性,没有科学的方法,先进的理念,有效性就无从体现,就像孩子做游戏,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既然是让儿童游戏,就该给孩子机会和权力,哪怕是一个游戏规则的制定,游戏玩法的提出,我们都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才会玩的快乐。

  书中的案例《不断变化的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老师把游戏材料提供给孩子,孩子充分利用这些材料玩出了很多花样,这是老师信任孩子的结果,实际教学中,我们何尝不是要提倡这样的方法?儿童游戏和游戏儿童的区别就在这里,游戏儿童限制了孩子游戏的自由,完全在老师的思想下游戏,这不是我们所提倡的,今后我会把自己的所学到得运用到教学中,多给孩子游戏的自由,让他们玩的快乐。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仅要有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更要有一颗懂教育,懂孩子的心。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就该有最起码的信任和尊重,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进步,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好老师。

  《做一名专业的合格的幼儿教师》,更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反思,剖析自己的不足,才能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专业的幼儿教师。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通用十篇(扩展4)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优秀读后感 (菁华3篇)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优秀读后感1

  这本书是我在王老师的办公桌上发现的,其实是“偷懒”二字吸引我打开这本书并让我痴迷的,书中处处洋溢着郑老师的智慧,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如何做一个像郑老师那样会“偷懒”的班主任。

  一、学会放手

  班主任工作累,往往是因为我们把所有的事情都包揽在自己身上,事事担心,处处小心,总不放心学生怕学生做不好,于是变成了真正的班爸班妈。不但自己累,学生也没一点自理能力,不是有句话叫‘懒娘生个勤孩子吗?’所以放开你的手,充分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他们动脑动手的空间,并加以合理的引导,他们会创造出你想象不到的结果。

  二、学会改变

  我们做老师的往往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职业病发挥的淋漓尽致,例如:命令、唠叨、严肃。总觉得放松了自己,学生就不好管了。其实,我们不妨学会改变,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触摸学生心底的渴望和学生真正的交朋友,遇事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那么我想即使你整天满面笑容学生也会尊你、敬你、亲你、爱你,换言之,你的工作也将会轻松自在,你自己也会为拥有他们而感到幸福。

  三、学会鼓动

  所谓的鼓动其实就是赵本山惯用的忽悠,郑老师说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要学会忽悠。这一点都没错,特别是小学的孩子自制能力差,你隔三差五地针对班里的典型事例鼓动一下,孩子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当然相同的方法不能连续使用,也可以给孩子讲自己的事例,李镇西老师不就是这样的吗?也可以讲其他相关的故事,趁热打铁即兴发表演讲等等。总之你把孩子们忽悠好了,你就轻松了。

  四、学会运用制度

  每个单位都会有一套制度,班级也不例外,读了郑老师的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制度也可以让孩子们来定,利用他们自己定的制度来管理他们比你要求他们不要这样不要那样有效的多,换句话说,我喜欢对学生说‘说到做到’,更喜欢对学生说‘我更喜欢能说到做到的孩子’。这样孩子们一听老师喜欢的明确目标谁还不争相恐后的做到,让老师来表扬呢?

  五、学会尊重学生向学生示弱

  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出现“踢猫”现象,做为一名教师尤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像学生尊重我们那样去尊重学生,孩子们天性就顽皮,有时可能做出你想象不到的事,那么这时候你就不能咄咄逼人,学会向学生示弱加以老师深厚的忽悠功底,哪还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哪还有学生不老实交代的问题呢?

  六、学会利用班干部

  班干部可以说是学生的左膀右臂,运用好了,班主任就可以轻松很多。但也不能一味的依靠班干部,老师做个甩手掌柜。利用好班干部就要定期对干部进行培训指导,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创造力更是惊人的。当你把方法交给他们之后,他们可以让方法生出方法,大家集思广益,总比你一个人要好的多。因此,利用好班干部,你就可以去“偷懒”做他们的遥控器。何乐而不为呢?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优秀读后感2

  都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在学校里官位虽小,但责任重大:既要管学生,又要应对家长;既要管学生校内纪律,又要关心学生在家表现;除了班级纪律管理、思想教育,还要具体督促检查甚至还要抓学生各学科成绩……真所谓“班主任工作是个筐,什么内容都要往里装!”身为年轻的班主任,我感到自己做的还不够好,所以利用假期给自己充充电,向名师学*。

  李镇西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被誉为“*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本书是李镇西老师从教30年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精华集萃。在阅读的过程中,处处都能感受到李老师的教育智慧,以及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本书共有五辑,我最喜欢也印象最深的是第四辑——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李老师提出要**班主任,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他认为班主任大可不必面面俱到,越俎代庖,应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班级,处理班级事务。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总是事无巨细,很多事情总是不放心孩子们去做。当然,李老师面对得是初高中学生,而我面对得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孩子年龄较小,但在一些方面还是可以慢慢放手。

  李老师还提出,要发挥所有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者。在新接手一个班,为了引导学生的集体意识,李老师会提出这样三个问题:

  一、大家是否希望自己的班级是最好、最优秀的班集体?

  二、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每个人应不应该努力客服自身的缺点?

  三、要克服缺点,班级需不需要制订一些规章制度?通过这三个问题,班规已不再是班主任强加“条条框框”,而成为学生集体的要求。这样巧妙的引导学生把老师对学生的管理要求当做自己的愿望提出来,使班级纪律在学生心目中不是“班主任对我的要求”而是“我对自己的约束”。

  接着,李老师又会问如下问题:

  一、以后班级里出现违纪现象时,你希望李老师怎么办?

  二、当你犯了错误时你希望李老师怎么办?李老师希望借学生的口,说出自己想要制订的班规,这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教育的艺术和理想境界:“教师的聪明才智在于,使学生不感觉到他事无巨细都在管束着他们和形成主义的监督他们,使孩子们把教师的意图当做自己的意图提出来并加以实行。”

  反观我们*时的教育教学,我们总是苦口婆心的一遍又一遍的对学生们说教,总是老师说得多学生被动地听,而这样却是事倍功半的效果。我们都知道,在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老师为主导作用,然后,看了李老师的书学*了他的教育智慧,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深入体会“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内在含义,突然茅塞顿开,也真实理解了**班主任的意义。

  读了李老师这本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做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拥有一颗童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与他们做朋友,还要拥有教育的智慧,让学生自我管理,成为班级的管理者。

  为了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自律、自理、自治的能力,我愿试着做一个“偷懒”的班主任。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优秀读后感3

  第一次读郑老师的《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时,其实是“偷懒”二字吸引我的。这个假期再打开这本书,仍被书中处处洋溢着的智慧吸引,让我再一次审视自己如何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

  俗话说:“懒娘养出个勤闺女”。所以我们班主任就要学着做个懒娘,当个有智慧的懒班主任,能培养出一些勤学生来,一方面减轻自己的负担,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只有把班级教给学生了,班主任才能有时间和精力来思考自己的课堂和教学教研工作,为此我有以下思考:

  1、学着懒惰点,让学生变勤劳。

  这个懒惰并不是什么事也不做,而是统筹全局,事事能想到看到却不马上就替代学生做,而是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让他们学着处理班级的一些事务。像在以前我总是事事包揽,总是担心学生干不好,不敢放手让学生做,最后自己累的不行,可学生一点也不领情,他感受不到老师的辛苦,现在我开始培养,给他们合理的分工和适当的权力,让他们来管理班级,进行考核,他们的积极性更高了,责任感也增强了。

  2、学着糊涂点,让学生变自信。

  难得糊涂,有时变得糊涂也是一种学问,当班级遇到一些问题时,班主任不要自己急着说出解决办法,而是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多思考,多出谋划策找出解决的办法。像班级要制定班规,就让学生献策,我问他们:“你想把自己的班级建设成什么样啊?”大家都会认真思考,参与其中,大家举手表决,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最终定下。让每个人都有一种班级主人翁意识,不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如果孩子的办法好,大家举手表决赞成就多表扬和鼓励,给孩子树立信心,这样他们才热心于班级的工作,真正把自己当成班级大家庭里的一员。

  3、学着悠闲点,让学生变自理。

  让我们的学生干每一件事都要搞清是我为什么干,我应不应该干,我怎么干,**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在解决怎么干时,要解决我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重点干什么,干事的难点在哪里,要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去解决。很多学生间的事情,老师不要上来就是一通批评,而是让学生自己学着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让他们都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学着处理各种事情,班主任有时“悠闲”,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是为了他们今后步入社会创造锻炼的机会。

  做个“懒惰”的班主任并不是真的“懒惰”和“放散羊”,而是“以退为进”和功夫用在背后。“懒”有懒的境界,“懒”有懒的招数,“懒”有懒的秘诀。教师的科学偷懒,一定会促进学生的勤奋学*,一定会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把自己从繁累的工作中**出来了。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通用十篇(扩展5)

——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读后感范文五份

  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读后感 1

  怎样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这个问题很广泛,我觉得无论任何一个人都没自信说自己是一个很专业的幼儿教师,我们唯有往专业那一方面靠*,而不会真正的做到专业。*期通过学*《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了解了一些作为教师的专业性和技巧性问题,对我的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帮助。

  《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提到了一句话:“要读懂孩子这本书。”孩子是一本读不懂的书,但可以慢慢地去解读。我们要做到的是,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让儿童快乐地玩。同时,书中也介绍了专家的一些经验,以及以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小技巧对我们以后的教育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书中谈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都是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摸索出来的。以往的一日活动中存在着“六多”现象,即集体活动多于自由活动,教学活动多于游戏活动,室内活动多于户外活动,等待时间多,控制时间多,班级人数多。联系自己的教学,虽然今时不同往日,幼儿教育更多体现的是以幼儿为本,更具科学性,但不可否认有些时候,我在教育活动中,因急于求成,或多或少的干预了孩子们的自由学*,有时自己说的多,而忽略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忽视了他们的接受能力。特级教师闵传华提出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我觉得说得非常有道理,教师不是教学的主导者,不能像牵马一样,牵着孩子走,教师应该是在后面推孩子的人。这样教师就能够更多的去帮助儿童,也才能给儿童创造更多的学*空间。

  本书前半部分讲述到游戏、幼儿、老师的关系。这部分我的印象极为深刻。书中提到,现在流行一句话,不叫“儿童游戏”,叫“游戏儿童”。儿童游戏其实很简单,但是在我们当今老师安排的任务之下,游戏对幼儿来说又是枯燥无味的。

  说到了游戏,我们不得不提到区角游戏。区角游戏时,我们总会先给幼儿讲解玩法,在玩耍的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需依据我们预设好的“轨道”往下进行。忘记了孩子们喜欢玩什么,能玩什么,最适合他的玩具是什么。你怎么知道小孩喜欢玩这个,不喜欢玩那个?你知道小孩在玩的时候他到底把这个东西想象成什么?你只能事后来解释,来解读,没有办法事先预设。游戏是不可能预设的,游戏也是不可能按照你的想法来规范的。这才叫做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他们获得最大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幼儿学*的基本方式。孩子想做真正的游戏,老师就要提供给他机会,不要去干扰孩子游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游戏也是幼儿最为喜欢,最能够接受的一种方式。可见游戏在幼儿发展与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年来人们十分重视教育观、游戏观点转变,并且更加重视发挥游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独特教育作用。这是我读这本书前半部分最深刻的感悟。

  “一切为了儿童”既熟悉又陌生,这不仅是书中南京鼓楼幼儿园的校训,同时,也是我们幼儿园的宗旨、目标。当我继续往下读,细细品味鼓楼幼儿园的校训时,我又发现了“为了儿童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这句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首先从自己身上下工夫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做一名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和心态。学会欣赏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各自的闪光点。幼儿老师的工作是繁琐的,责任是重大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工作心态,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因为工作,接触的都是没有阅历的孩子,可笑的想法,异想天开的做法,有时会很出人意外。所以保持一颗童心,可以不会扼杀他们的丰富想象力。比如,幼儿画,既色彩绚丽,又怪异纵横,那么,老师在指导的时候,不仅不能纠正孩子正确的事物形象,反而更应该鼓励孩子去继续完成自己的画作。让孩子有一个足够宽广的想象空间,不至于过早的被限制住思想。

  一个教师不管她唱得有多好,弹得有多棒,也不管她的课上的有多创新,如果没有很好的师幼关系作基础,课堂上没有师幼良好融洽的情感交融,那么,她的教育也是失败的,只不过是一个人的表演罢了。什么才是好的课程,好的教育?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时刻把孩子放在心中。蹲下身子,用一颗童心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听得懂的话,把教育融进游戏和生活之中,还给他们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的成长。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活的个体,同时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师不能做控制者,一定要在了解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教育,灵活的教育个体,促使我们教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学*,不断地向专业化方向成长!霍姆林斯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我读了《做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这本书,它犹如一位老师,告诉我做人的准则,开阔我的视野,丰富我的知识。而且这本书凝聚了专家,园长们的教育智慧,也包含着所有参与人员的辛勤付出,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与幼儿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具备的,“爱心”是一个教师的首要具备条件!

  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读后感 2

  去年授市教研室之托我园买了两套《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今年暑假我拿了一本在家看看,初读张雪门老师的教育文集,让人感觉耳目一新,虽然我的文学底子不好,但也感悟到了一些东西。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张雪门其人。

  张雪门(1891-1973),浙江人,我国现代著名的幼儿教育家。20世纪30、40年代我国幼教界有“南陈北张”之说,“北张”即张雪门,在我国北方和台湾的幼教界有重大影响。

  张雪门作为一名著名幼儿教育家,他写的幼儿教育文章,他对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文集上卷里教师里的一句话“教育的本身,原是一种生命!担任幼儿园的教师,就是负担这一生命去生长的细胞体。教师是负着教育地使命,在人生道路上正在前进的人,本身就不会有停顿的想象,学识经验随时随地地吸收着、受用着、生长着、哪里容得下足息的地方?”是的,作为教师,学*是无止境的,要做到终身学*。教师应具有的人格修养

  1、立志。

  2、省察。

  3、力行。

  4、选择环境。教师不但须要有伟大的人格,且须有健全的学识。学识修养,断不是仅仅只限于在校时所得的一些,应该与时俱进。否则材料已经变得不新鲜,除去旧把戏又没有别的,渐渐就要感到职业的乏味,以后也就会淘汰。

  幼儿教师的职业很伟大,幼儿的生理如嫩芽,其心理又如素丝,日东则东倾,日西则西倾,其染色容易,也正和嫩芽向阳一样,我们的工作又如自己种的一丛花,看着它发芽,看着它长叶,看着它含苞,看着它开花结实,天天生态不同,多用一分培养的工夫,便立刻又一分的效验现出来。指导幼儿园的儿童,正是这样。儿童可塑性大,想教他怎么样,自然会怎么样。只有指给他一条路,他自然会往前跑,他跑路的速度,常常出乎意料。他们的天真烂漫,有多少情分给他,他自有多少情分给你,只有加多,绝无减少。所以作为幼儿园教师,肩上的责任也重大,幼儿园里的一颗颗幼苗得靠你去培育、去呵护,他们才能茁壮成长。使他们开得更加茂盛。

  我们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对自己的工作要充满信心,如果感不到重要,或虽感到重要而自己没有兴趣,应该放下幼儿教育的担子,另找有兴趣及重要的职业去干,不要勉强再走这一条路。如果感到,你诚感到幼儿教育的重要和自己个性合宜,就当立刻打上裹腿,努力猛进。

  读了他的文章后,我深深地被感动了,为张雪门对孩子的热爱而感动着。因为心中有爱,所以他才有自成一体的教育体系和观点。作为今天的幼儿教师,我们更应爱岗敬业,在工作重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使幼儿教育体现以儿童为本的思想,教师应看清自己职业的重要,*时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树立终身学*的思想,使自己具有健全的学识,担当起教育幼儿的责任来,从而无愧于“教师”这一荣誉称号。

  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读后感 3

  书籍作为生活的一个载体已经成为我们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需品。有了书籍才使我们的话语有了意义,让我们的存在有了价值。好的书当然是要精心细读,细心品味。读好书有如品尝美味食品,只有细细咀嚼,其味才能充分享受,其养才能充分吸收。

  《优秀幼儿教师教育艺术99例》,我利用空闲时间看完了。本书以“幼儿教育的起点是成全每一个儿童”为基本理念,通过具体案例的阐述呈现了教师在案例中的角色定位、行为及思考。读着书中的一个个故事,由衷地感到亲切,因为书中的许多故事似乎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那些发自内心的感悟,一次次引发了我心灵上的共鸣,书中所有的故事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每一位老师的行为背后都投射着真实的、自然的教育观念、教育思考和教育智慧。读罢此书,让我明白了成功的教育往往是从教会幼儿做好小事、关注细节开始的。一名幼儿园教师,如果能树立“幼儿教育无小事,人人都是教育家;教师工作无小事,事事都可教育人”的观念,用心关注每个幼儿,关注他们的一切——*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情感、态度、*惯、心理变化,等等,从各方面去发现、挖掘、引导和培养,那么,教育的成功就在眼前。

  本书共六辑99例,通过99个例子讲述幼儿教师在工作生活中所发生的故事,从而得出良好的经验。我认为该书最有价值的地方是:每个案例后面都附有教育小语和小贴士,通俗易懂地分析了每个案例带给我们的启发,从而让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注意。

  一、以爱育爱,爱满心田

  书中的老师们一个个满怀“爱”心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用“爱”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孩子们的心灵是那样的纯洁、善良和乐观;使孩子们的成长是那样的欢乐、健康和积极向上!作为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孩子的好榜样,做到为人师表。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老师都要一视同仁,将爱心*分,耐心地、恒心地去教导、灌溉。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无比的开心,无限的关爱。

  二、教之有道,专业成长

  这辑中的17个小故事,充分说明了教师不是天生的,任何优秀的教师也是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教师的有心和自我钻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做个有心人,多动笔记录,多思考解惑。正是自己*时并未局限于开展完活动就抛在一边,而是勤于动笔,对每日活动坚持总结、反思,逐渐地,将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在一日教学活动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反思自己的在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是否准确,反思教育教学只是内容的选取是否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祖师与开展过程是否合理,对于偶发事件,我的处理方法如何?此次活动的成功之处在哪里?需要引以为戒的地方又是哪里。通过反思,切实提高了教学水*,同时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三、学之有方,持续发展

  我们知道,学*是每个人的生存之道,幼儿的学*无处不在,作为教师不应授之以鱼,而要授之以渔,让孩子拥有可持续学*、发展的动力。第36个小故事中的许老师允许孩子失败,鼓励孩子努力去尝试,就是让孩子自己亲身体验,得到直接经验,认识事物的性质。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之球抛给孩子,不失是一个好办法。幼儿是主动的学*者,他们天生具有自我学*、自我认知的能力,教师要做的就是尊重幼儿、关注幼儿、热爱幼儿,善于发现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随机教育。

  四、教育智慧,无处不在

  教育是一门大学问,教育同时也是一个大智慧。在这一辑中的老师们为孩子创造宽松、愉快、温馨的环境,教师针对幼儿的不同表现,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手段。如对待给小椅子作记号的小“调皮”闹闹,施以合适的方法,接纳孩子的独特言行;老师通过愉快地谈话让尿湿别人鞋子的小雨放下心理负担,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采用转移注意的方法巧妙应对了有着分离焦虑的依依等等。其实,在每一种处理方法的背后,隐藏着的都是对孩子的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放手、帮助、提醒和约束……不是吗?“洗耳恭听”,让我们学会倾听孩子;“袖手旁观"是让我们学会放手;“雪中送炭”是对孩子的理解和关爱;“自食其果”是让孩子学会承担;“苦肉计”是对孩子的一种磨砺……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就需要我们做一名有“智慧”的老师。

  五、教研一体,相得益彰

  正如主题阐述中所言:教学与研究分不开。要想教学质量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就要开展幼儿教育研究。教育研究就在我们身边,就在一日生活中。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搜集整理,提出困惑且探讨,尝试刊物上提出的某一策略研究等等,都是通过教促进研,通过研提高教,形成教研一体,共同提高。告诉自己:做反思性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边反思,边进步。

  六、家园共育,合力倍增

  本辑中的15个小故事也从不同角度验证了家园公寓的重要性。鼓励、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巧妙地将幼儿园教育延伸到家庭不仅能够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同时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健康发展。通过沟通,老师可以找到幼儿个性上出现问题的症结,给予家长教育孩子的相应建议,形成有效的家园共育的良好环境,以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成长。

  书中的精彩小故事还有数之不完道之不尽的情节与内容。99例教育艺术并不是99种教育的解决之道,而是99次对教育生命的审问、感怀和确认。也许我们更应该在教育中活出自己,也许我们既活在未来,更活在无限的过去,在这些纷繁复杂却又朴素*凡的场景中,有最乐意的付出,有泪水和智慧,更有日日夜夜用心抒写因而温润无比的爱。

  从这本书中,我受到很多启发:幼儿教育无小事,人人都是教育者;教师工作无小事,事事都可教育人。

  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读后感 4

  假期里我拜读了学校发的一本书——《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感觉受益很深,刚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就被书的名字所吸引,内容简介中“孩子上课捣乱,孩子对区角材料没有兴趣,家长不愿和你沟通----”这些问题也正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我们班容量大的实际问题,我认真阅读、细细品味书中的精华,渐渐找到了活动中问题的策略。这本书让我受益非浅,体会很深。

  怎样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我觉得书中有这样几句话说得很好“幼儿园要做好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快乐的玩;第二件事就是让老师有效地教”孩子玩要玩的痛快,老师教要教的明白,仔细想来,这两句话的确很有道理,我们实施有效教学,就要体现教学的有效性,没有科学的方法,先进的.理念,有效性就无从体现,就像孩子做游戏,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既然是让儿童游戏,就该给孩子机会和权力,哪怕是一个游戏规则的制定,游戏玩法的提出,我们都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才会玩的快乐,书中的案例《不断变化的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老师把游戏材料提供给孩子,孩子充分利用这些材料玩出了很多花样,这是老师信任孩子的结果,实际教学中,我们何尝不是要提倡这样的方法?儿童游戏和游戏儿童的区别就在这里,游戏儿童限制了孩子游戏的自由,完全在老师的思想下游戏,这不是我们所提倡的,今后我会把自己的所学到得运用到教学中,多给孩子游戏的自由,让他们玩的快乐。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仅要有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更要有一颗懂教育,懂孩子的心。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就该有最起码的信任和尊重,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进步,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好老师。

  《做一名专业的合格的幼儿教师》,更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反思,剖析自己的不足,才能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专业的幼儿教师。

  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读后感 5

  怎样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这个问题很广泛,我觉得无论任何一个人都没自信说自己是一个很专业的幼儿教师,我们唯有把往专业那一方面靠*,而不会真正的做到专业。

  *期通过学*《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了解了一些作为教师的专业性和技巧性问题,对我的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帮助。书中介绍了专家的一些经验,以及以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小技巧对我们以后的教育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书中谈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都是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摸索出来的。以往的一日活动中存在着“六多”现象,即集体活动多于自由活动,教学活动多于游戏活动,室内活动多于户外活动,等待时间多,控制时间多,班级人数多。联系自己的教学,虽然今时不同往日,幼儿教育更多体现的是以幼儿为本,更具科学性,但不可否认有些时候,我在教育活动中,因急于求成,或多或少的干预了孩子们的自由学*,有时自己说的多,而忽略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忽视了他们的接受能力。特级教师闵传华提出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我觉得说得非常有道理,教师不是教学的主导者,不能像牵马一样,牵着孩子走,教师应该是在后面推孩子的人。这样教师就能够更多的去帮助儿童,也才能给儿童创造更多的学*空间。

  一个教师不管她唱得有多好,弹得有多棒,也不管她的课上的有多创新,如果没有很好的师幼关系作基础,课堂上没有师幼良好融洽的情感交融,那么,她的教育也是失败的,只不过是一个人的表演罢了。什么才是好的课程,好的教育?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时刻把孩子放在心中。蹲下身子,用一颗童心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听得懂的话,把教育融进游戏和生活之中,还给他们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的成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活的个体,同时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师不能做控制者,一定要在了解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教育,灵活的教育个体,促使我们教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学*,不断地向专业化方向成长!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与幼儿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具备的,“爱心”是一个教师的首要具备条件!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通用十篇(扩展6)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体会汇总5篇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体会 1

  不知不觉我已经做班主任半年了,要说成就也是有的,但更多的感受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累,班级的管理使我经常觉得不知所措,经常要处理许多很琐碎的事,连教育局里组织的教研活动或是听半天的课,心里都栓着一根弦,生怕我不在的时间里班里的捣蛋学生又生出什么事端。班级秩序要管,班级学生之间要培养集体荣誉感,上课纪律出现问题要处理,所有的事情使我感觉到当一名好的班主任真难,当一名好的班主任更是难上加难。

  尽管自己付出的心血较多,但是半年的努力并没有得到我所期待的结果。我带的班级成绩最差,班级纪律也是这几个班级里最乱的,让我觉得很无能为力。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许多的烦恼是自己不够专业所导致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在某些管理和教育方面给了我思考和借鉴。以下是我的感想以及对以后的工作的一些启示。

  有一句话长期在教育界及社会中流传着,那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自从我做班主任起,我就经常用这句话用来鞭策自己。但是当我读了王晓春老师对这句话的理解后,我对这句话才有了全新的认识。王老师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夸大了学校和老师的作用,遗传和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教师的工作是有边界的,教师是学生一生的指导者,但不是学生一生的承担者。而班主任不过是他的很多帮助者中的一个而已。

  这本书里,王晓春老师告诉我们,为什么用我们的爱去教育孩子、感化孩子,可这些孩子仍然我行我素,没有办法转化他们,就是因为爱和教育并不是万能药。现在的社会,把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过分夸大了,认为教师只要有爱就可以教好学生,其实不然。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以一种研究者的身份去研究学生,研究他为什么不爱做作业,研究他为什么上课注意力总不能集中,研究他为什么总与其他学生发生矛盾甚至打架,只有找出问题的根本,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所进步。新形势下班主任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班主任不在是班级内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与专制者,班主任应是教育型的管理者,应该是学生学*的指导者,是学生的*等对话者,是学*者、心理工作者,还应该是家庭教育指导者。

  通过阅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结合我半年来当班主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我发现要想做一名好的班主任,首先是思想上转变。以往我总是觉得在校时间不够,班主任的工作耽误了我很多备课的时间。这首先就是一个态度上的问题。王春晓老师在书中讲到,不要把班主任工作当做一个苦差使,不要认为它会限制自己专业发展。从事班主任工作,能让自己的教育人生更加完整、更加丰富,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促进专业成长,对学生的深入理解,引导班风的方法等等。通过读这段时间的阅读,我好像没那么讨厌做班主任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心中稍有些底了吧。确信,只有品尝到班主任的酸甜苦辣,才是一名教师。

  其次是要科学地去做班主任。我们经常采取的教育方式表扬和惩罚,现在的教育理念似乎都在宣扬表扬的好处。但是表扬不能盲目,要发自内心地看到学生的优点。我常常想表扬班里一些特别调皮的让我头疼“问题生”,却一直苦恼没有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事会突然表扬一下某个学生,这样其实学生也很排斥,认为老师不真诚,其他学生看到我表扬他后也会很不服气,凭什么他没有做任何事情没有任何进步却得到了表扬,久而久之我的表扬在班级内缺乏威信与认同。所以表扬和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得多用心观察,时时刻刻关注到那个孩子的表现,下意识地去看看他是不是有所进步,即使他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有目的地观察一个学生,不要被突发的事情牵着走,要感觉学生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这才是一个专业的管理者。

  如前所述,我所带的班级纪律最乱,学生集体荣誉感不强,说白了就是班风差,班主任管理不到位。因此,我着力阅读了第五章——班风建设和第六章———班级日常管理这两个章节。首先,何为班风,班风使一个班级以价值观位核心的、有特色的氛围、行为方式、*惯等。在班风建设中最重要的是舆论方向,一个好的班级应该以好学位荣,以厌学为耻。在现在的社会转型期,价值观趋于多元化,教师不可太古板,但是大的方向还是要把握住。在这方面我显然是做的不足的。记得有一次学生当着我的面抽烟,我在制止后不管用便不再想办法了,这种现象被学校内几个初三的“问题学生”看到了,结果跑到校领导那里说“学生当老师的面抽烟,老师都不敢”,甚至到了我所在的班级内向我的学生宣扬此时。

  此事我才发觉,即使是学校里最不好的学生也是有是非观念的,而且我这种不作为的方法也会给整个班级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学生们会认为他们做错错事老师不管,以后会更肆无忌惮,无所不为。索性学校德育处出面解决了这件事,没有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可见一个班的班风和班主任是有密切关系的。然后是纪律和学*氛围。学*氛围是班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校不学*,学校就是去了存在的意义。我校一名老教师也跟我传授,没有卫生就没有纪律,没有纪律就没有成绩,可见,纪律对于一个班班级建设的重要性。王晓春老师还在书中讲到,好的班风是靠老师引导的。在引导班风时,班主任只解决班风的主流,不能期望全班“众口一词,万众一心”。在班级里,只要掌握住主流,即使是有一些不和谐的学生及其言论,学生群体内就会自行处理掉。

  班主任的个性和行为*惯有可能对班风也产生相当的影响。通过阅读此书,我发现以往我在处理问题时不够坚定,底气不足,学生抓住我的特点后就肆意妄为。王晓春老师认为,一个老师必须有坚定的底线,要让学生们知道*时小错误可以犯,但不能触犯到老师的底线,否则班主任会和他没完没了。需要指出的在班风建设方面,引导不是万能的,只是培育班风的一种手段。

  读完这本书后,我认真思索了我的班主任工作该如何给自己定位呢?俗话说的好“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我是一个班级管理者,我希望我的管理中有更多的教育元素,我的管理是为教育服务的,是为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学*服务的,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标,我必须加强学*、勤于思考,把每一天的班主任工作,把与学生、家长的每一次对话与交流,班级组织的每一次活动作为学*和提高的机会,在此过程中用心享受其中的乐趣。

  今后要做好班主任,应该同时具备以下几种角色意识:教育型的管理者,学*指导者,学生的*等对话者,学*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做学*指导者,学生的*等对话者,学*者,我*时就有这样的角色意识,可是“教育型的管理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我以前没有这样的意识,从现在起,要从阅读、实践中自我教育,做好教育型的管理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

  在以后工作中,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地尊重学生,少而必要的批评永远不能缺少,但把它减到最少是我的任务。具体可以采用记录对学生的批评事件,分析其中有几个可以转换为提醒、分析、理解、表扬等方式,惩罚手段也可以一一写在纸上,加以分类然后进行评估,这样一来工作的实效性可以大大提高。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体会 2

  柳绿桃红随春去,石榴碧荷与夏来。在多雨的夏季,我有幸阅读了著名的教育专家王晓春著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让我感慨万千,受益匪浅。书中的章章节节,案例分析,角色互换,影响手段,类型例举,工作类型,班风建设,日常管理,问题生诊疗等等,创意无限,让我叹为观止。书中谈到的观点与做法,我十几年来一直认为是正确的,是做班主任必须要坚守的东西,在王晓春老师的分析点评当中倾刻间便冰消石化了。掩卷沉思书中例析论断,回顾整合以往的班主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我犹如醍醐灌顶,体悟良多。

  一、班主任要成为真爱、责任、智慧的结合体

  做了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曾经以为班主任工作只是管管纪律,布置学校安排的工作而已。阅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此书后,才明了自己的孤陋寡闻,夜郎自大。与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相去甚远。原来班主任是这样做的,原来与学生的关系可以这样的,原来这些事可以这样处理的,原来班主任还可以做得更好的……这一系列的“原来 ”都在此书中得到了很好的解答。

  原来,班主任要以火一样的'热情,歌一样的旋律,诗一样浪漫去工作;要用母爱关心呵护低年级的学生,要用理想教育关爱中年级的学生,要用前途教育关爱高年级的学生,用鼓励性的语言关心激励后进的学生,用推、拉的方式关爱中等的学生,用鞭策、鼓励的方式关爱优等的学生。爱的方式和责任的担当可以这么多样。关键是我们如何去付出爱和担当责任。 我们的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只要我们不畏难,尽可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盲从,坚守自己的一份清醒。智慧自然灵光眷顾。班主任的境界将决定你和你学生所能达到的高度与水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情都蕴藏着教育的机遇,优秀学生不是靠班主任老师教出来,但一定是引导出来的。这一系列的经典话语,彰显了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只要我们做班主任工作的,能用多元、真实、公*地去评价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能用包容的心态去理解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努力让自己具有敬业心,同情心、同理心、真诚心、责任心,学*力和使命感,就一定成为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

  二、班主任要成为宽容、妥协、坚守的化身

  班主任在处理日常班级事务时,《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中提到的对策更多的是宽容与妥协,这恰恰是我们很多班主任所缺失的。我们可能更多的要在学生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我是班主任,我说了算。一定要学生无条件地服从自己,要让学生怕自己。甚至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更*惯用*于威胁的办法逼学生就范,急于告诉学生对事件的处理结果。这样的处理方式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没有缺点的人我们可以往他身上扔石头,那是一种*乎完美的一厢情愿。

  身为班主任,我们需具备润物细无声的说话技巧,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要用诗一般的情怀,让自己的学生感觉自己是最幸福的人。要相信孩子们有一颗向善的心灵,教育工作的意义正是在此。

  我们有时候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拂去心灵上的尘埃。要善于运用《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中所提到的表扬式批评,要善于用诗一般的语言记录班级每一天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不但要让自己的学生成为最幸福的人,也要让自己成为最快乐的班主任。本来,教育就是一个等待与坚守的过程。我从教多年来,一直都是急功*利,总想着一天就教育好不良学生,一天就能教学生成才。所以,体罚学生,辱骂学生便成了家常便饭。一看到学生不遵守纪律,一看到学生的成绩不理想,自己便哀声叹气,恨学生不争气,怪自个太无能。有些学生因为学*主动性强,自律性高,学*超自觉,而且天赋好,学*成绩一直都很好,最终能考上示范性重点高中,为自己、家长、学校、老师争得了荣誉。这样的结果,出成绩快,大家都喜欢。但毕竟这样的结果,是非常少的,其中大多数只能上普通高中及中职一类的学校。如果我们因为这类占绝大多数的学生,因学*目的不强,自律性差,天赋不高而早早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其结果只能让他们早早的在读书路上夭折,这是对学生的极不负责任。

  其实,出到社会上有所作为,最能感恩老师的,还是这一群学生。他们处世精明,社交广泛,热情好客,工作能力强,特别懂得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也特强,往往后悔过去不好好读书。

  而目前的学校,从上到下,功利性极强,校校都喊出了上重点线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这条生命线,校校都把学生分出了三六九。什么实验班,重点班,特尖班就应运而生了。为了这几十个学生,学校为他们配备了最好的教师,最优的资源。殊不知,恰恰忽略了绝大多数在等一等中就能懂事成才的孩子,这是极为让人痛心的。因为我们不能等,他们很快就会沦为差生,直至早早辍学走上了社会,其结果可想而知。

  我很无奈。因为从上到下,从社会到学校,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所以,我们身为班主任,一定要在教育学会等,只要你等一等,就会有好些学生因为你的等而走上了成功的人生,何乐而不为呢?

  三、班主任要成为沟通、管理的行家里手

  做为班主任,同时也是一个教学能手,很多方面可能更注重于对知识的传授,而轻德育方面的培养。班主任往往更喜欢在学生面前树立自己的权威,但树权威不是从博学教学去树,而是以罚带吓去要学生“怕”自己。学生什么都不懂,学生做什么都不对。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便难以开展,或者说效果低下。其实这正是由于我们班主任只想到“我”而没有想到“他”,不擅于或缺乏与学生沟通的结果。其实,没有一个学生不渴望得到班主任关注的。

  学生普遍认为“老师只关心成绩好的同学”“老师不公*对待每一个学生”。这也是我们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的一个漏洞。有一个叫“泰迪的故事”,看后让人非常震撼。假如没有班主任老师对泰迪的关心与沟通,泰迪的结果将是如何呢?我们可想而知。

  我们通常对“差生”的惯性思维是“不能转变”或“差生就是差生”。很少有人会去降低身份,蹲下身子与学生面对面真诚沟通。或者,更愿相信他们的“辩解”是在欺骗自己。所以,正是由于我们班主任的“权威”让学生对我们“敬而远之”,对班主任在他们犯错之后的“关心”而“受宠不惊”。还好,一个月来的阅读没有白废,《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中的例举分析让我看到了榜样的力量,让我更接*于相信“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其实,沟通是为了更好的管理,这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为什么有的老师做班主任工作可以做得这么轻松,有的人为什么做得这么累,秘密全在“管理”上。做一个班主任,既可事事亲躬,也可事事懈怠,但关键还是 “管理”。正如书中所言:班主任工作要想轻松,管理工作就一定要细致条理。心中常怀 “把日常锁事做得精致,把*凡工作做得伟大”的理念,从细处入手,大处着眼。举个例吧,海尔集团董事**兼首*执行官张瑞敏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凡”。

  做班主任工作十几年来,每一批新生入学,我首先关心的是学生的一日三餐,学生的一言一行,教学生学会做人开始的。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从“他律”变为“自律”。我们班主任要树立长远的管理目标,引导学生发扬民主意识,制定具有“互动性、广泛性、可行性、互制性、权威性”的分段目标。条例一经制定,就要严格执行,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逐步让班主任的监督管理变为班规管理。在此基础上去拓展和培养学生的“自育”能力,通过“目标激励、环境引导、榜样引领”,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意识,从而完成自己制定的人生规划。

  我想,管理的作用就在于让“事倍功半”变成“事半功倍”。“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领另一群不完美的人一起去追求完美的过程。”“教育是一项慢的事业,班主任要学会等待。”“教育永远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找那个令人着迷的结合点。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不是靠教育生存,而是为教育而生存。”“管理”能让教育的目标更快更完美地实现。这就是沟通和管理相互作用的结果吧。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体会 3

  刚学完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第一章班主任的角色要求,我不自觉地有一种投入,是太多的事例,太多的技术性的东西,太多的可操作性的东西,这些无不吸引着我。遇到问题,从怎样的角度去分析,简直是一部理性的充满科学精神的班主任宝典。正如王老师的写作宗旨中提到的,做到了尽量减少空话、大话、套话、废话。

  边读边做了很多重点笔记,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感触颇多。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了班主任的角色意识是教育型的管理者、学*指导者、学生的*等对话者、学*者、心里工作者、家庭教育的指导者。班主任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在学生的眼中就是一个“官”,作为自己则认为班主任就是上传下达的桥梁,让学生能在学*的同时,做好各方面的事,但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做为一个班主任,不仅仅充当一个管家的作用,还有多重身份。

  作为教师时教给学生知识,培养良好的学**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学*指导者。作为班主任不仅仅是一般的管理者,而是“教育型的管理者”,在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做到与学生*等对话,对学生要做到关心,发现问题要敏锐,工作做到及时,态度诚恳。但班主任要真正进入"*等对话者”的角色,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有*等的意识,学*和探究的心态。在处理学生的问题上,班主任又成了心理工作者,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处理事件,而不是简单的批评教育。先进行诊断,然后对症下药,心理治疗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效果会更好一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单是学校老师的任务,家庭教育变得尤为重要。因为不同的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在学*注意力、个性等各方面会有所不同,低水*的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实在太难教了,而水*高的家庭的孩子往往容易腐蚀,畸形的消费欲和幸福观,使他们见多识广因而胆大,注意力分散,学*不认真,也正因为这个提高家庭教育水*,提高家长的素质,早就合格的父母,已成为我们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班主任理所当然的成了家庭教育的指导者。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所以班主任必须想办法成为家庭教育的内行,做到心中有数,脚下有根,使家庭教育对学生起到实质的作用。

  下面就举我们班的几个案例吧。

  案例一:我们班有位女生,小学开始就有一种嗜睡病,这种病会周期性地发作,一发作就只能睡觉,不能爬起来上学。刚开始只以为是一种身体疾病,可后来慢慢发现她也有些心理方面的疾病。比如她自己会经常烦其他同学,上课对着他们傻笑或眨眼睛,还会幻想说其他同学骂她、打她,但我调查下来她说的都不是事实。对于她的这种心理特点,我有针对性的处理事件,而不是简单的批评教育,先进性诊断,然后对症下药。现在我一直比较关注她,让班长坐她旁边,帮助她也带她一起和其她同学融洽相处,我也时不时跟她沟通,问她在学校的一些感受。现在对于特殊的她,我们会给予更多的关心,让她能和其她同学一样融入我们这个大环境中来,让她感觉到老师和同学对她的关爱。经过这段时间观察她比以前开朗多了,经常和班长几位女生一起相处得很开心,也不去和其他同学烦。我相信心理治疗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效果会更好一些。

  案例二:关于家庭教育的指导者方面,我们班一位体育特长生,他们家还有个双胞胎哥哥,在花园中学读书,他是体育特长召到我们学校。由于他从小比较调皮,现在自己只看重体育,对于学*态度很差,所以父母批评得比较多;而他的哥哥一直是学*比较好又比较听话的。这次期中考试结束,我们学校和花园中学同一时间开家长会,由于他们爸爸是晚上开出租车,只有妈妈有空参加。在开家长会之前我们班的弟弟就对我说他没家长来开家长会,说他妈妈要去哥哥那开,而爸爸要开车没时间,再说他考班级倒数第二,他爸来的话肯定很没面子。后来我还打电话和他妈妈联系过,他妈妈刚开始说没人去,后来被我说自己的孩子

  总得关心一下,就说和他爸爸再商量商量。等开家长会那天他们家没有家长来,在家长会快结束时我们班的弟弟打电话过来问有没有家长来。从他那个电话中我感觉到孩子还是希望有家长来的。对于这样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家庭,父母处理事情也要顾及两个孩子的感受,尽管弟弟成绩差,如果两父母都放弃他,对他不管不问,那孩子自己肯定也没多少动力。后来我又联系他妈妈,对于这次家长会的事,我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尽管*时表现再不好,他们也不应该放弃,因为孩子自己也是希望得到关爱的。可能多点关爱反而会使孩子有所改变,而不是置之不理。因为孩子心中是感到父母对待哥哥和自己是不一样的。最*我也一直期待他的父母的教育方式能有所改变。

  通过学*知道了班主任的重要性,但同时也体会到学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能从根本上去改变自己,把握好不同的角色却很难。作为班主任应不断学*,提升自己,建立适合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无忧无虑健康快乐的成长,也使自己成为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体会 4

  工作了六年,也当了六年的班主任,我一直用我的师爱熏陶着学生,用我班主任的权威控制着学生。今天读了王晓春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我才发觉自己对于班主任工作,甚至连“知之者”的阶段都没有达到,更别说是“好之者”和“乐之者”。

  由于运用原生态的管理方式,我的班主任工作每天都在“类体力劳动”中进行,终日忙忙碌碌,充满疲倦。校领导说镇里要来检查,就立马带着学生大扫除,从教室到厕所;校领导说学校上级正进行现代化验收,就立刻带着学生到操场上刨草;好不容易课间休息一会儿,班长又汇报某某的钱丢了,或者某某肚子疼,立刻又要去解决……琐碎的事情一点点磨损我的激情,我从班主任工作中几乎找不到什么成就感。

  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我深深地被王老师的睿智所折服,原来班主任工作需要智慧和知识护航,才能轻松远航!

  王老师在书中,从班主任的角色要求、班主任影响学生的手段、班主任的类型、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边界、班风建设、班级日常管理、问题学生诊疗七个方面比较全面的阐述了如何做一位专业的班主任,给我很大的启迪,其中以下几点我的感受最大。

  班主任扮演着多种角色,王老师说班主任的角色有教育型的管理者、学*指导者、学生的*等对话者、学*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者,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心理工作者。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和学生思想愈发早熟,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重,会出现许多消极的情绪,甚至是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时传统的说服教育和训斥是没有多大的成效的,因为学生有时对他出现的问题具有判断能力。

  王老师例举了一个案例:一次做练*,一个学生干坐着,王老师问其故,学生说:“心里乱。”于是他说:“那你就休息一会儿,我和你一样,也有情绪不好,干不下去事的时候,你自己调整一下。”我很佩服王老师这种心理治疗法,说实在的,这个案例如果发生在我的身上,我可能会滔滔不绝训斥学生,然而他用一句将心比心的话让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调节,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很理解自己,减少了师生的对峙,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一句理解要比训斥效果好得多。

  传统的“管”也许也能解决问题,但有时会给学生造成伤害,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所以,我们要运用心理治疗这一新的武器。但运用心理治疗,需要智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智慧又需要不断的读书和学*,积累实践经验。

  作为班主任,我们许多人*惯用班规约束学生,而班规多是根据我们自己的意愿制定的,但王老师说:“效果最好的班规应该是班主任意见和各类学生意见相互妥协的产物。”去年有段时间,学生的卫生*惯和纪律意识较差,我一气之下,搜肠刮肚拟定了十条班规,口述给学生听写,学生听写完,我要求学生将班规贴在课桌的右上角,开始一段时间,学生能较好遵循,但两个星期过后,学生又回归原点。今年开学初,我改变了班规的制定,让每个学生自拟十条班规,然后从学生自拟的班规中整合十条班规,由于是学生意志的体现,学生能努力地去执行。

  评比是各行各业使用率最高的手段,教育也不例外。从幼儿园起,学生就在各种评比中增加自信或走向自卑。在“学讲计划”的推动下,我的班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围坐,每组四人,分别是素质优、良、差、问题生四种类型的学生,每组的*均实力几乎均衡。为了方便管理,我从红领巾佩戴、眼操、纪律、家庭作业、读书笔记、卫生等几个方面对各个小组每周进行一次评比,评比出一个优秀小组,对优秀组长和组员进行奖励,周末作业减半;同时评出一个落后小组,作业增加一篇读书笔记。这种评比方式大大促进学生学*的提高和*惯的养成,同时也为我的班级管理减轻了许多负担,正在我沾沾自喜时,一件事引起我对评比方式的反思。

  一次,班上许柱逃学,我去家访,通过交流,才知道原来是他的组长因为他没做作业就用扫枝敲了他的手,他的组员也因为他没做家庭作业而让小组扣掉一分就排斥他。我原本打算让差的学生和问题学生在小组成员的压力下有所改变,没想到却造成他们和小组成员的对立,甚至伤害了他们本身。此外,我罚落后小组多写作业,也侵害了优生的利益,正如王老师所说:“评比是绝大多数人为极少数犯错误的人“陪绑”,这是对多数学生的侵犯。”“一个学生犯错,全小组学生甚至全班学生挨罚,这是封建社会“保甲连坐”制度的残余,实际上是班主任缺乏个案诊疗能力的表现。”

  评比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不能滥用,既可能伤害问题生,也会侵害优生的权益。

  作为青年人,当班主任是对我们的锻炼。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要追寻专业的尊严,用专业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专业能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让自己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体会 5

  刚学完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第一章班主任的角色要求,我不自觉地有一种投入,是太多的事例,太多的技术性的东西,太多的可操作性的东西,这些无不吸引着我。遇到问题,从怎样的角度去分析,简直是一部理性的充满科学精神的班主任宝典。正如王老师的写作宗旨中提到的,做到了尽量减少空话、大话、套话、废话。

  边读边做了很多重点笔记,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感触颇多。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了班主任的角色意识是教育型的管理者、学*指导者、学生的*等对话者、学*者、心里工作者、家庭教育的指导者。班主任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在学生的眼中就是一个“官”,作为自己则认为班主任就是上传下达的桥梁,让学生能在学*的同时,做好各方面的事,但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做为一个班主任,不仅仅充当一个管家的作用,还有多重身份。

  作为教师时教给学生知识,培养良好的学**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学*指导者。作为班主任不仅仅是一般的管理者,而是“教育型的管理者”,在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做到与学生*等对话,对学生要做到关心,发现问题要敏锐,工作做到及时,态度诚恳。但班主任要真正进入"*等对话者”的角色,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有*等的意识,学*和探究的心态。在处理学生的问题上,班主任又成了心理工作者,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处理事件,而不是简单的批评教育。先进行诊断,然后对症下药,心理治疗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效果会更好一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单是学校老师的任务,家庭教育变得尤为重要。因为不同的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在学*注意力、个性等各方面会有所不同,低水*的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实在太难教了,而水*高的家庭的孩子往往容易腐蚀,畸形的消费欲和幸福观,使他们见多识广因而胆大,注意力分散,学*不认真,也正因为这个提高家庭教育水*,提高家长的素质,早就合格的父母,已成为我们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班主任理所当然的成了家庭教育的指导者。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所以班主任必须想办法成为家庭教育的内行,做到心中有数,脚下有根,使家庭教育对学生起到实质的作用。

  下面就举我们班的几个案例吧。

  案例一:我们班有位女生,小学开始就有一种嗜睡病,这种病会周期性地发作,一发作就只能睡觉,不能爬起来上学。刚开始只以为是一种身体疾病,可后来慢慢发现她也有些心理方面的疾病。比如她自己会经常烦其他同学,上课对着他们傻笑或眨眼睛,还会幻想说其他同学骂她、打她,但我调查下来她说的都不是事实。对于她的这种心理特点,我有针对性的处理事件,而不是简单的批评教育,先进性诊断,然后对症下药。现在我一直比较关注她,让班长坐她旁边,帮助她也带她一起和其她同学融洽相处,我也时不时跟她沟通,问她在学校的一些感受。现在对于特殊的她,我们会给予更多的关心,让她能和其她同学一样融入我们这个大环境中来,让她感觉到老师和同学对她的关爱。经过这段时间观察她比以前开朗多了,经常和班长几位女生一起相处得很开心,也不去和其他同学烦。我相信心理治疗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效果会更好一些。

  案例二:关于家庭教育的指导者方面,我们班一位体育特长生,他们家还有个双胞胎哥哥,在花园中学读书,他是体育特长召到我们学校。由于他从小比较调皮,现在自己只看重体育,对于学*态度很差,所以父母批评得比较多;而他的哥哥一直是学*比较好又比较听话的。这次期中考试结束,我们学校和花园中学同一时间开家长会,由于他们爸爸是晚上开出租车,只有妈妈有空参加。在开家长会之前我们班的弟弟就对我说他没家长来开家长会,说他妈妈要去哥哥那开,而爸爸要开车没时间,再说他考班级倒数第二,他爸来的话肯定很没面子。后来我还打电话和他妈妈联系过,他妈妈刚开始说没人去,后来被我说自己的孩子

  总得关心一下,就说和他爸爸再商量商量。等开家长会那天他们家没有家长来,在家长会快结束时我们班的弟弟打电话过来问有没有家长来。从他那个电话中我感觉到孩子还是希望有家长来的。对于这样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家庭,父母处理事情也要顾及两个孩子的感受,尽管弟弟成绩差,如果两父母都放弃他,对他不管不问,那孩子自己肯定也没多少动力。后来我又联系他妈妈,对于这次家长会的事,我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尽管*时表现再不好,他们也不应该放弃,因为孩子自己也是希望得到关爱的。可能多点关爱反而会使孩子有所改变,而不是置之不理。因为孩子心中是感到父母对待哥哥和自己是不一样的。最*我也一直期待他的父母的教育方式能有所改变。

  通过学*知道了班主任的重要性,但同时也体会到学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能从根本上去改变自己,把握好不同的角色却很难。作为班主任应不断学*,提升自己,建立适合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无忧无虑健康快乐的成长,也使自己成为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通用十篇(扩展7)

——《做一个幸福教师》读后感通用5篇

  《做一个幸福教师》读后感 1

  心得最*这段时间我总是在读作者陶继新老师写的书名叫《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该书有着他的三个讲演录,“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捧着此书,感觉很奇妙,初读时,兴奋无比,感觉到一种心灵的*静与灵魂的提升,越往下读心头越有沉甸甸的感觉,而且挥之不去。

  透过两千五百年的风雨岁月,审视我们今天的教育,在我看来,现在的教育也曾强调“以人为本”。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才知自己思想多么浅薄,大谈“以人为本”的时候并不明了什么是人之“本”,怎样去“以人为本”。是啊,曾经提出的“学生参与度高、时间利用率高、目标达成率高”的课堂三维目标,对人生命质量的提高、对灵魂幸福指数的帮助能有多少?只不过是把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通过一种*于反复训练的方式做了一种规范和评价范式。直接效果自然是提高成绩服务于考试。

  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大大提高了我我对我本身工作,对学生教育成绩的认识。对学生教育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的结果,如此说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直奔成绩弱化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是片面的,不谈成绩说是素质教育也是片面的。素质教育的要义就是要关注生命健康、关注生命快乐、关注生命幸福、关注生命*惯、关注学生一生发展的教育!

  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中关于教师和学生相处学*的环境,我认为在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在本书中提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谐给予每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健康成长,老师、家长是引路人,“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和谁一起走”,老师与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来讲期望方向永远是一致的,所以家校教育应该和谐,只有和谐才能共振,只有共振才能有最大可能的生成。因此老师埋怨学生、家长埋怨孩子,老师埋怨家长、家长埋怨老师都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当我们学会赞美学生的时候、当我们学会赞美家长的时候、当我们学会赞美老师的时候、当我们学会赞美孩子的时候、当我们学会赞美学校的时候……,所以赞美在本书中有着很深的见解,我们也应该去将我们的赞美去发挥去应用去实践!

  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让我真正体会和学*到了好多教师应该具备的很多知识和很多方法,让我有着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对做人的乐观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对我们身边的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灵,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都有着太多的帮助。所以我认为这本让我们教师队伍增加知识储备增强我们的好学兴趣都有着太大的帮助。尊重孩子的学*环境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只要老师怀着一颗爱心,处处留意,微观入手,扶起孩子自信之树,那么我们的学生就都是可塑之才,只要我们用全部的爱细心呵护每一株稚嫩的幼苗。只要有爱的阳光,只要有爱的雨露,总有一天,每一株稚嫩的幼苗都会成为参天大树。那时才是我们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最幸福的时候。

  《做一个幸福教师》读后感 2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长期以来,许多人总希望打开幸福之门。关于什么是幸福的问题,许多人一直争论不休。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陶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我对幸福有了新的认识。

  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感触感染,它是教师个人价值不雅的体现。在物欲横流的世界,教师追求职业幸福的脚步当朝着精神"行走"。教师这个职业的本身就是"燃烧现象本身照亮别人",有了这种蜡烛、春蚕般的价值不雅、人的生活不雅、幸福不雅,就能"一意孤行"地干好本身的工作;就会真心对学生,走进"豪情燃烧现象的岁月";就会专心灵点燃心灵;就会恪守这份职业,坚守这份信念,并绽放出许多精美与豪迈。在读《打点幸福人的生活》这一部分时,我对幸福有了更深一步的熟悉。《打点幸福人的生活》主如果讲人的自身修养。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形式有两种,即常态的肉体形式和内化的精神和心灵维度。大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在世;有的人在世,他已死了”就很好地解释了生命的这两种形态。对于常态的生命来说,空气、阳光、食品和水是必需的养料;而对于精神和心灵维度的生命来说,它需要的养料来自于读书。用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汗青使命,是人的总称魂灵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学生,路程经过过程对其潜能的研发,让其领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使成为事实生命的奔腾。”

  每当讲堂上感到语言惨白时,与人谈天感到腹中空空时,涉笔感到搜肠刮肚的艰难时,我们会为本身知识的匮乏而羞愧不已,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时我们要反问本身:我有读书的*惯吗?自古大学问者皆好读书。孔役夫的“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开创了让读书成为*惯的先河。“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一代伟人的日理万机不废读让我们汗颜……可见,读书是成就事业的基石。之前我们常说如许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此刻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一则此刻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超过我们老师了;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以是,当代的教师你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你说我们教师怎么能离开读书?想想我们熟知的那一些特级教师,哪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有哪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以是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不开读书。“你的生命深层有了经典滋养,就有了一生幸福的资本,就会永远快乐。”

  他在书里讲到了四点:

  1、内在。内在就是要构建一个内在生命的系统。要做到宠辱不惊,达到了这个境界,你的心理是的,身板自然也是健康的。要容情大度,体谅冲撞本身的人,感恩批评本身的人,宽恕伤害本身的人。要远离不良情绪,不让情绪左右本身的生活。懂得有舍放有得,放下心里极重繁重的负担。

  2、精神崇高。真正幸福的人,不但将崇高安适于魂灵之中,还会在行动中体现出来。要懂得孝顺。

  3、充满自傲。困难无处不在,只有充满自傲的人才能从中体验到人的生活的幸福,有了自傲,才能充分发挥本身的潜能,创造幸福人的生活。

  4、发展自身。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形成杰出的*惯,不断修养本身的,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一个幸福的人,还必须是一个充满自傲的人,自傲能创造奇迹,因为自傲者在任何情况下心里都有一道美丽的风景。不但要自傲,遇事还要决不放弃。丘吉尔在牛津大学的成功秘诀演讲竟是如许的简略:“我成功的秘诀有3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我的讲演结束了。” 一句深思熟虑的话,胜过肤浅的千言万语。会场上沉寂了半晌之后,爆拍发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这句经典发言得到大家的认同很简略,但我们要做到倒是难上加难。要看到日出,就要对峙到破晓;要看到成功,就要对峙到最后。成就大事,往往其实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于对峙多久。

  看了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打点幸福人的生活》,我的感触很多很多,感想也很多很多。幸福的人的生活是本身创造出来的,杰出的心态,明确的方针,奋斗的快乐,构成为了幸福的元素。在今后的道路上,我要不断提高自我,多读书。只有读书,才会领有内在,才会精神崇高,才会充满自信,才会打点幸福人的生活。

  《做一个幸福教师》读后感 3

  幸福在哪里,朋友哇告诉你 ,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温室里,它在你的理想中,它在你的汗水里,它在你辛勤工作里。这首20世纪80年代老歌激励了很多人,是很多人追求幸福的动力。读了陶继新老师 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丰富了对幸福理解的内涵。

  书中从三个方面诠释了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境界。陶老师在书中提到的宗旨就是要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当我用了我最快的时间看完这一部分以后,我的感受很大,我对读书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读书走向,取法乎上。陶老师在书的第一部分阐明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然后在第一讲开门见山的点出“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

  陶老师认为,“受业解惑”的真意在于文化升值。他做了这样一个比喻:对一个人来说,他可能有万千资产,他可能在银行里存了很多很多的钱,但他未必是幸福的;而大量的经典诵读,则是另一种存款,他称之为文化存款。而是存到自己的心灵里了。而文化一旦在心灵里安顿,就成为人一生幸福的储蓄。第二部分“打点幸福人生”陶老师提出了基数幸福是1的观点,其他为0;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要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的师德就应如同这阳光,教育是心灵的事业,更应是幸福的行业,可现实中教师生活状态的低下和灰暗令人心颤,教育工作者的身体疾病、工作焦虑、职业倦怠等指数都居行业前列,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心。如果教育工作者本身就是“心残身弱”,哪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教育教学占据了我们事业的核心部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寻找不到人生的幸福,那么学生的幸福又在何处?做个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既是教师个体生命的必需,也是教育事业的必需。那么,作为教师到底如何为自己创造幸福的人生?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必定是拥有爱心的教师,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也是师魂!读懂了这种爱,我们便能更好地诠释我身边*凡事例中那炽热的爱心,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必定肩负着无限责任,充满着坚定的信念。

  文人们歌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确实,教师是引领孩子们成长的导师,有着绝对的主导作用。但是同样,教师为人师表的特点决定了它崇高的责任感。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不论其职位高低,是无法在其所处的岗位上敬业奉献的。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教师才会乐业、敬业。

  责任感也就成为了优秀教师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责任感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及愿意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唯有这样的坚定信念,才能为我们的内心带来满足与幸福。尼采曾说过一句话:“假如上帝不给我欢乐,我就为自己创造欢乐。”尼采为自己执着追求的哲学理念献出了*乎完整的一生,他是个孤独的盗火者,他的行为不是人人能够效仿得了的,但是,他的这样的执着的追求快乐与幸福的精神却是永远值得我们学*的,相信纵使*凡的我们也能凭着这样的信念和追求抵达幸福的彼岸。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一定是有所追求、热爱生活的教师。他们需要懂得享受教育带来的幸福感,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人,是享受不到教育的幸福的。满怀理想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柔情,才能感受教育的快乐。我高中时的一位政治老师,有着出色的教学成绩,他也有着独特的师德信条,在长达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怀抱着自己的人生哲学,他始终以“争做教育家,不当教书匠”为自己矢志不渝的追求,在教育教学之余,他抓紧分分秒秒的时间来研究书法,欣赏音乐,用琴棋书画打造生命的亮色,用丰厚的学识构建生命的课堂。

  三尺讲台,他和学生们共同演绎着精彩,收获着快乐;温馨家庭,他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作为事业家庭兼顾型的优秀教师,他享受着教育事业带来的有滋有味的幸福。任何一项的创造都需要代价的,教师的幸福人生需要我们用幸勤的汗水与泪水来滋润我们疲惫的身影与苍老的额头,当一切成为往事的时候,倘若我们能够坦然的迎接自己教育过的每一位学生的笑脸,那才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有老师说,现今的老师,不仅要承受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各级各类的检查验收,还要承受学校内部各项指标的量化考核,在学校每天像个上了弦的陀螺,钻研教材,备课、上课,改作业,补差,光是这些就弄得你头晕眼花,脚踉跄,回到家又忙着照顾家庭,哪有什么快乐和幸福可言!可是我要说的是快乐是自找的,幸福是自己争取的。只要你带着一颗善良.美丽的*常心,就会发现世界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

  《做一个幸福教师》读后感 4

  当我们沉浸在工作的海洋时,我们常常会忘了或者说远离了一种感觉——幸福。而这种感觉恰恰是我们最应追求和依赖的东西。读了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以后我深有感触,所以,今天,我就想从这两个字说起。

  有一首诗,诠释了幸福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这首诗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注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诗告诉我们,幸福存在于那些*凡、普通的小事里,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去体会。幸福与物质有关、与事业的成功有关、与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关。我想就物质待遇、专业成长、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怎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的幸福感自然离不开物质待遇。虽然教师是个清贫的职业,它本身不是以收获物质财富为目的,但渴望过更好生活的愿望是人人都有的,老师也不例外。关于这一点,学校一直都在努力地做,在我们能力范围内尽量地做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我们已通过课时工资、班主任津贴、节假日活动经费及各类学期考评奖金、工会福利待遇、医疗保险等形式来体现,总希望大家能得到再多些,日子过得再好些,心再安些,未来再有希望些。对于那些业务过硬、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突出贡献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新秀,我们都要给予物质奖励,真正做到优劳优得。

  当然,作为老师,他的幸福感更多来自专业成长和事业的成功。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两大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师成长发展必要的外部条件、环境因素,二是教师自身的努力、成长的内部要求。教师成长的外部条件,主要来自于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首先领导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知人善任、量才配岗,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与下属一条心。这就要求领导要了解教师的气质、个性,了解教师情绪的需要,如自尊、安全感、自信心等,还要了解教师心理的需要,如友情、亲情、同事关系等,要了解教师智力需要,如新的想法、知识、经验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每个朝代都有象诸葛亮一样聪明的人,为什么只有一个诸葛亮流芳百世?那是因为刘备太少的缘故。量才配岗,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这样老师们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才有成就感,才有创造性的工作欲望。领导还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教师专业成长营造氛围。一方面应着力建设民主、*等、尊重的精神环境,形成活泼团结、向上温暖的集体,注重集体的荣誉感,突出向心力,增强凝聚力,树立健康、向上、协调一致的良好校风、班风、教风和学风,使教师在一个健康、积极的心理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让群体氛围带动和融化个体偶尔出现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活动,促进教师间相互交流、沟通,增进了解、信任,缓解人际关系的紧张状况,营造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和谐氛围。比如旅游、节日庆祝活动、谈心活动等,同时也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比如做好公*公正的教师评价工作及疏通好教师的家庭矛盾等。

  一个幸福的教师,他的人际关系是最简单的,他只认真理,不迷权威,他的理想就是实现孩子们的理想,他的苦与乐和学生们一致。在同事面前,他的心态是:我有最好的方法,我渴望与你分享。教师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理想支撑——为了孩子们成功,只有我们携起手来,才能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只有学生、自我、同事、领导之间有着最纯粹的关系时,我们的工作才是自由、宽松的、和谐幸福的!

  幸福不是结果,而是我们回望成功之路时,那每一个细小、*凡、普通的细节,都是一朵让人心醉的幸福之花。要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你就必须做好属于你的每一件细小的事,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激情满怀地上好每一节课,循循善诱地讲懂每一道题,精心地批改好每一次作业,全面地分析好每一张试卷,安抚每一颗伤感的心,帮助每一个困境中的人,做好每一次规划,反思每一次得失……

  人生的幸福来自于你对三种关系的认识,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心,前两者都来自于外部,最后来自于自我,所以幸福更多地是一种感觉,你为你做过的事感到满足、快乐,你感受到这些,你就是幸福的人啦。教育的最高准则是培养幸福的人。所以,我们自己必须是一个幸福的人!

  《做一个幸福教师》读后感 5

  短短一个学期的我读了陶继新老师写的一本书,书名叫《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该书有着他的三个讲演录,“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捧着此书,感觉很奇妙,初读时,兴奋无比,感觉到一种心灵的*静与灵魂的提升,越往下读心头越有沉甸甸的感觉,而且挥之不去。

  从开始上班的那一刻就一直有这样一句话在耳边萦绕---- “以人为本”。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才知自己思想多么浅薄,大谈“以人为本”的时候并不明了什么是人之“本”,怎样去“以人为本”。是啊,曾经提出的“学生参与度高、时间利用率高、目标达成率高”的课堂三维目标,对人生命质量的`提高、对灵魂幸福指数的帮助能有多少?只不过是把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通过一种*于反复训练的方式做了一种规范和评价范式。直接效果自然是提高成绩服务于考试。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七个年头了,妹妹都是以学生的成绩去评定一个学生能的好坏,虽然也知道成绩不能代表全部,但是成绩是敲门砖,没有优异的成绩就不能提升人生的生存起点。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大大提高了我对我本身工作,对学生教育成绩的认识。()对学生教育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的结果,如此说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直奔成绩弱化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是片面的,不谈成绩说是素质教育也是片面的。素质教育的要义就是要关注生命健康、关注生命快乐、关注生命幸福、关注生命*惯、关注学生一生发展的教育!

  在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中,提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谐给予每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健康成长,老师、家长是引路人,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和谁一起走,老师与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来讲期望方向永远是一致的,所以家校教育应该和谐,只有和谐才能共振,只有共振才能有最大可能的生成。因此老师埋怨学生、家长埋怨孩子,老师埋怨家长、家长埋怨老师都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当你学会赞美学生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家长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老师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孩子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学校的时候……,所以赞美在本书中有着很深的见解,我们也应该去将我们的赞美去发挥去应用去实践!

  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让我真正体会和学*到了好多教师应该具备的很多知识和很多方法,让我有着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对做人的乐观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对我们身边的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灵,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都有着太多的帮助。所以我认为这本让我们教师队伍增加知识储备增强我们的好学兴趣都有着太大的帮助。尊重孩子的学*环境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只要老师怀着一颗爱心,处处留意,微观入手,扶起孩子自信之树,那么我们的学生就都是可塑之才,只要我们用全部的爱细心呵护每一株稚嫩的幼苗。只要有爱的阳光,只要有爱的雨露,总有一天,每一株稚嫩的幼苗都会成为参天大树。那时才是我们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最幸福的时候。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通用十篇(扩展8)

——《做一个智慧型班主任》读后感(5)份

  《做一个智慧型班主任》读后感 1

  针对学期末学生评价:“班主任工作缺乏艺术性”,假期我阅读了《做一个智慧型班主任》一书。该书为我的班主任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绘画、音乐、朗诵等活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该书分为“音乐,让青春激情飞扬”;“名言诗歌,让学生诗意地栖居”;“朗诵,让学生昂起自信的头”;“影视艺术,让德育活动充满魅力”;“成功学,滋养学生的心灵鸡汤”五个部分,这本书里有太多的智慧、太多的艺术、太多的匠心、太多的启迪、太多的创新……这本书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书,是一本会让人手不释卷的书。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学生情感荒漠化,不管你怎么做,他都不会感动。”“道理说了几箩筐,但就是不入他的耳。”……是啊,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口干舌燥地宣讲大道理的时候,却不知道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最能激起青春少年心海的冲天巨浪;当我们班主任目不转眼的盯着学生的时候,却不知道一双眼睛根本无法盯着如火的青春激情,稍稍一放松,他们犹如脱缰的野马飞出牢笼的鸟儿;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用批评、处分来震慑人心的时候,却不知道许多人依然如故……我们不禁要问:这德育到底怎么了?难道是班主任不勤快吗?不,君不见,每天清晨,班主任们踩着晨露走向教室,开始了一天的“人盯人”战术;君不见,休息时间,走廊间,操场上随处是班主任疲倦的身影;君不见,自*时,班主任随时出现在教室的后门或者窗边……班主任,最小的“官”却干着最重最多最繁杂的活。

  我们的德育为何远离?是因为,我们总是担心这也影响学*,那也影响学*,我们只是希望学生只有一个目标:考分!但,多样的智力活动是对学生学*状态的唤醒,学*内驱力的唤醒是能够让他主动求知的。在学校,相对于一般的任课老师而言,班主任确实是个劳心劳力的角色。“文山会海”里挣扎,鸡毛琐事中纠缠,劳心容易神经衰弱,劳力影响身体健康。这就需要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

  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不仅要具备指挥官、外交官和演说家的素质,还应善于灵活变通,不拘于陈规,以四两拨千斤之力处理棘手的事情,化险为夷。

  譬如,某个女生发型奇特,严重违反学校仪容仪表的规定。喝令其立马恢复原状过于粗暴,语带讽刺批评她发型难看也太伤人,急召家长过来又太兴师动众。这正是考验班主任是否具有应变能力的时候。或许微笑着跟这女生说一声:“我更喜欢你原来扎马尾的模样,活泼又可爱。”多数人都喜欢听好话,用这种明褒实贬的方法会比强按牛头喝水更能收到明显的效果,既达教育目的,又不伤师生感情。

  熟练地掌握与学生沟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也是一个智慧型班主任应该具备的能力。与学生沟通是管理班级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无沟通,工作就是瞎子摸象;难沟通,工作就是胖子履薄冰。“沟通从心开始”,做学生的知心人,班主任工作将势如破竹。

  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的最大前提是教师要发自内心的尊重学生、关怀学生,“对人由衷的关怀,这就是教育的血和肉”(苏霍姆林斯基语)。一个缺乏爱心的班主任,何来动力管好学生,何来精力思索管理的技巧和方法。班主任不能把自己当作管理机器,当警察当监工太不*人情,高声呵斥恶语相向更达不到教育效果。班主任的权威应该靠个人的人格魅力和个人的智慧建立起来。正如某教育家所言:“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甚至有人为智慧赋诗:“智慧是一朵花,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花开花落,智慧的花也随风舞动。”

  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让自己从劳累中解脱出来,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有滋有味,更让学生享受快乐的教育。

  《做一个智慧型班主任》读后感 2

  假期里有幸读了段老师的《做智慧班主任》,他是从我们河南走出来的一位“全国首届十佳班主任”,他给人感觉很谦虚,自称是一名乡村小教师。在他刚开始参加工作时,也有过困惑,有过徘徊,甚至有过转行干其他事情的强烈想法。但他的哥哥告诉他说:“即算你转行,你也要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你不如踏踏实实先把自己目前的工作做好,是金子不怕没有发光的时候。等到有机会转行的时候,你也有足够的能力和实力了。”也正是哥哥这番朴实的话语,顿悟了段老师,一年以后的他,毅然决定扎根乡村,为乡村教育尽自己的一份力。

  一、感悟生活智慧

  段老师特别关注细节,懂得向生活学*,向书本学*,向他人学*,并把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为了做好教育工作,他阅读了《论语》、《爱的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十二讲》等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他还坚持每天读《教师之友》、《中国教育报》、《教师博览》等教育报刊。除了读书他还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感悟。他发现:一棵小树弯折了,种树人会给他打上“绷带”,然后经常来看看小树,每过一段时间,还要给小树重新绷带。就这样三番五次,直到小树的伤口彻底愈合了,长粗了,强壮了,再也不会弯折了。受到种树人的启发,他想到后进生的转化问题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的,要反复抓,抓反复,耐心,细致,不厌其烦,不怕麻烦。在学生努力几天,学*效果不太明显,将泄气还未泄气时,他就会像种树人再次给受伤的小树打绷带一样,再次出现,给学生讲故事,鼓励学生,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二、感悟他人智慧

  段老师作为班主任,善于学*、借鉴他人的经验,才能更快地使自己的工作更上一层楼。但是,学*他人,并不是把他人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机械地搬运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理念、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学*过程中,要善于开动脑筋去悟,悟所学先进经验背后的.内在意蕴和精神内涵。段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不是板起面孔说教,而是设计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润物细无声地接受教育。如:带学生去北京,看***、爬长城,他希望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学生亲身体会祖**亲的伟大,不仅爱***,爱首都,还要爱人民。而回来之后,组织“给照片起名字”的主题班会,无形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或许比老师在班里要求学生写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号召学生要爱国、爱人民的说教更有效果。

  三、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段老师用自己的实践和智慧告诉我们:只有真心爱学生,才能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教育学生。当我们真心爱学生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学生间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这样那样的不足都是可爱的。当我们真心爱学生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没有困难的工作。爱学生,就会想出教育学生的办法来;爱学生,就是爱自己,就会享受工作的乐趣和育人的幸福。段老师说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做老师的,没有能力断定学生的未来,做智慧班主任就要懂得爱学生、宽容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有一颗学生心。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懂得换位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当学生感觉不到老师在教育他时,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只有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怎么解决问题;不忘记自己曾经也是学生,不把自己神圣化,有一颗学生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尤其当学生犯错时。理解学生才是我们真正教育学生的开始。仔细想想,现在学生身上很多优点,我们当初做学生时没有,但是现在学生犯的一些小错误,我们做学生时也常常有。老师有了一颗学生心,往往容易宽容学生。宽容学生是老师的一种美德,宽容本身就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段老师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崇高和伟大,不在于他本人的地位和处所,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头脑。最后,我用段老师的话来结束我的感受:“学*是要借鉴他人的智慧去生发自己的思想。”

  《做一个智慧型班主任》读后感 3

  传说在远古的尧帝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作三仞之城,想把居住区围护起来堵塞洪水,做了九年也没做好,最后被放逐到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用水方法为“疏顺导滞”,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淤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何尝不是这样呢?特别是夫妻之间的感情的呵护,怎是一个堵字了得?

  女人就犹如是那装在盆子里的水,作为男人,就像那装水的盆子。盆越大,越包容,水便越服帖,盆自己也就心中越是满满的;反之,盆因为自己的度量太小,容不得水,生怕水溢出来,就狠狠地去堵,去压,殊不知那水便愈往外溅出来。试想,装在这样的盆里的水,能心服口服吗?

  想想这大禹真是聪明,表面看来是把水放走了,实际上他用了一种最聪明的办法把水治得服服帖帖,心服口服,从而使水毫无怨言地为他服务。

  以上是我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后拿夫妻经营之道与大禹治水作比的一些感慨。时至今日,我越来越觉得,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用到“疏”的。比如小学生爱玩玩具,如果家长觉得他“不务正业”,一味地堵住玩耍的源头,制止他玩,那么他必定会带来教室甚至在课堂上玩耍。你想啊,有哪个孩子不爱玩的呢?反之,如若让孩子在家玩够了,那么他必定是心无旁骛,专心听课了。所以我从来不反对孩子玩耍,更是提醒家长,孩子要会玩耍才好。

  比如我们的学生,我们想让他考高分,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几乎要孩子一心一意读书,百分百投入,而这样被“堵住”的学生往往越来越厌学,即使成绩好,也很容易成为“书呆子”了。

  大禹治水,不堵反疏。那么,作为一个老师,不堵,怎么疏呢?别急,这次我看的《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说的就是这个。

  书作者是黎志新,看看她的照片吧……她一点儿也不美,甚至有点小小的“丑”。但这并不妨碍她成为一个有魅力的老师。这就是智慧型老师的魅力,这种智慧的征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美貌的魅力了。对她,我只想说一个字—服。

  她是一个高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对于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欢,对影视剧的喜欢,她不是简单粗暴地干涉,更不是担心“天天听这些情啊爱啊的靡靡之音,这一代非垮掉不可”。她觉得,学生爱听流行歌曲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我们甚至应该高兴,因为只要心中还有歌声,他们追梦的脚步就不会停下。她利用班会课—让青春随音乐激情飞扬,用包容的心态,正确地引导学生远离庸俗的流行歌曲,拥抱优秀的流行音乐,让学生在优秀的歌曲中体味生活的美好。

  她把影视艺术引入德育活动课,使德育活动充满魅力。她顶着“不务正业”、“浪费时间”、“胡闹”这样的严厉批评,坚信“优秀的影视艺术作品是有育人功能的”。经过一系列上下求索的实践,证明了她是对的。她推荐自己遴选出来的优秀作品,比如《冲出亚马逊》、《拯救大兵瑞恩》、《一个都不能少》、李开复的讲座《做最好的自己》、访谈类节目《变形记》、颁奖晚会《少年强》、新闻热点、公益广告等等,然后让银幕形象站出来说理,举行台词记录比赛,交流观后感悟……

  比如学生看了《东京审判》之后,有一个学生这样说:仅有憎恨是不够的!我们可以打着“反对日货”、“抵制日货”的旗帜去**。但是,我们更应该行动起来,发展我们的科技,如果我们的产品质量远远地高出他们一筹,还用如此费尽心力去反对他们吗?我们需要全民行动,马上行动,发展自己,壮大自己,这比“憎恨”要有意义得多。

  你看看,这些影视作品的德育功能,绝对比我们“上传下达”、左一句“我是为你们好”、右一句“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啊”的传统班会课要强得多。

  对于环境卫生,她不是简单地打扫以应付检查,而是带领学生一起共建大文化环境,通过座右铭、名联、名言警句、给教室寝室取名,使学生诗意地栖居。对于学生的不够自信,她通过朗诵活动,使学生昂起自信的头,不再讷于言。她通过学*成功学,使之明白“抱怨不如面对”、“消极不如积极”,从而给学生熬了一锅可以得到心灵宁静的“滋养鸡汤”。

  她说:其实,我们一直都明白“禁不如疏”的道理,我们都懂得,要使一块空地上不长杂草,最好的办法不是反复地去除掉杂草,而是在上面种上美丽的花,使之繁花似锦。

  是啊,好一个“禁不如疏”!

  但是她们越禁,我就越想看被她们禁掉的书。小学时,我就偷偷拿来邻居家的《六个梦》看完了,说实话,当时真的消化不了。后来初一,我借到了《窗外》,因为是小说,我很有自知之明地躲着看,依旧被发现了,很是被“如临大敌”的姨妈们批了一阵。也就是在这样的禁止之中,我依旧看了很多的琼瑶、金庸、古龙的小说。如今才知道,正因为家里长辈们的禁与堵,我对杂书的欲望才更加强烈。而试想,如果我当年有黎志新这样的一个善于“疏”的引路人,说不定我的文笔要好得多呢。

  做一个智慧型班主任,我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因为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写一百篇文章都发表不了一篇,我要克服急功*利的思想,持之以恒。是的,持之以恒,最起码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不是吗?最起码,经常阅读、思考、学*,可以让我不留遗憾。

  疏有一个意思是:清除阻塞使通畅。我要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尽量疏通、清除阻塞。中医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但愿孩子们会有更多的通,消除更多的痛,得以走上他们的健康、快乐的康庄大道!

  《做一个智慧型班主任》读后感 4

  传说在远古的尧帝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作三仞之城,想把居住区围护起来堵塞洪水,做了九年也没做好,最后被放逐到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用水方法为“疏顺导滞”,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淤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何尝不是这样呢?特别是夫妻之间的感情的呵护,怎是一个堵字了得?

  女人就犹如是那装在盆子里的水,作为男人,就像那装水的盆子。盆越大,越包容,水便越服帖,盆自己也就心中越是满满的;反之,盆因为自己的度量太小,容不得水,生怕水溢出来,就狠狠地去堵,去压,殊不知那水便愈往外溅出来。试想,装在这样的盆里的水,能心服口服吗?

  想想这大禹真是聪明,表面看来是把水放走了,实际上他用了一种最聪明的办法把水治得服服帖帖,心服口服,从而使水毫无怨言地为他服务。

  以上是我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后拿夫妻经营之道与大禹治水作比的一些感慨。时至今日,我越来越觉得,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用到“疏”的。比如小学生爱玩玩具,如果家长觉得他“不务正业”,一味地堵住玩耍的源头,制止他玩,那么他必定会带来教室甚至在课堂上玩耍。你想啊,有哪个孩子不爱玩的呢?反之,如若让孩子在家玩够了,那么他必定是心无旁骛,专心听课了。所以我从来不反对孩子玩耍,更是提醒家长,孩子要会玩耍才好。

  比如我们的学生,我们想让他考高分,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几乎要孩子一心一意读书,百分百投入,而这样被“堵住”的学生往往越来越厌学,即使成绩好,也很容易成为“书呆子”了。

  大禹治水,不堵反疏。那么,作为一个老师,不堵,怎么疏呢?别急,这次我看的《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说的就是这个。

  书作者是黎志新,看看她的照片吧……她一点儿也不美,甚至有点小小的“丑”。但这并不妨碍她成为一个有魅力的老师。这就是智慧型老师的魅力,这种智慧的征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美貌的魅力了。对她,我只想说一个字—服。

  她是一个高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对于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欢,对影视剧的喜欢,她不是简单粗暴地干涉,更不是担心“天天听这些情啊爱啊的靡靡之音,这一代非垮掉不可”。她觉得,学生爱听流行歌曲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我们甚至应该高兴,因为只要心中还有歌声,他们追梦的脚步就不会停下。她利用班会课—让青春随音乐激情飞扬,用包容的'心态,正确地引导学生远离庸俗的流行歌曲,拥抱优秀的流行音乐,让学生在优秀的歌曲中体味生活的美好。

  她把影视艺术引入德育活动课,使德育活动充满魅力。她顶着“不务正业”、“浪费时间”、“胡闹”这样的严厉批评,坚信“优秀的影视艺术作品是有育人功能的”。经过一系列上下求索的实践,证明了她是对的。她推荐自己遴选出来的优秀作品,比如《冲出亚马逊》、《拯救大兵瑞恩》、《一个都不能少》、李开复的讲座《做最好的自己》、访谈类节目《变形记》、颁奖晚会《少年强》、新闻热点、公益广告等等,然后让银幕形象站出来说理,举行台词记录比赛,交流观后感悟……

  比如学生看了《东京审判》之后,有一个学生这样说:仅有憎恨是不够的!我们可以打着“反对日货”、“抵制日货”的旗帜去**。但是,我们更应该行动起来,发展我们的科技,如果我们的产品质量远远地高出他们一筹,还用如此费尽心力去反对他们吗?我们需要全民行动,马上行动,发展自己,壮大自己,这比“憎恨”要有意义得多。

  你看看,这些影视作品的德育功能,绝对比我们“上传下达”、左一句“我是为你们好”、右一句“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啊”的传统班会课要强得多。

  对于环境卫生,她不是简单地打扫以应付检查,而是带领学生一起共建大文化环境,通过座右铭、名联、名言警句、给教室寝室取名,使学生诗意地栖居。对于学生的不够自信,她通过朗诵活动,使学生昂起自信的头,不再讷于言。她通过学*成功学,使之明白“抱怨不如面对”、“消极不如积极”,从而给学生熬了一锅可以得到心灵宁静的“滋养鸡汤”。

  她说:其实,我们一直都明白“禁不如疏”的道理,我们都懂得,要使一块空地上不长杂草,最好的办法不是反复地去除掉杂草,而是在上面种上美丽的花,使之繁花似锦。

  是啊,好一个“禁不如疏”!

  但是她们越禁,我就越想看被她们禁掉的书。小学时,我就偷偷拿来邻居家的《六个梦》看完了,说实话,当时真的消化不了。后来初一,我借到了《窗外》,因为是小说,我很有自知之明地躲着看,依旧被发现了,很是被“如临大敌”的姨妈们批了一阵。也就是在这样的禁止之中,我依旧看了很多的琼瑶、金庸、古龙的小说。如今才知道,正因为家里长辈们的禁与堵,我对杂书的欲望才更加强烈。而试想,如果我当年有黎志新这样的一个善于“疏”的引路人,说不定我的文笔要好得多呢。

  做一个智慧型班主任,我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因为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写一百篇文章都发表不了一篇,我要克服急功*利的思想,持之以恒。是的,持之以恒,最起码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不是吗?最起码,经常阅读、思考、学*,可以让我不留遗憾。

  疏有一个意思是:清除阻塞使通畅。我要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尽量疏通、清除阻塞。中医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但愿孩子们会有更多的通,消除更多的痛,得以走上他们的健康、快乐的康庄大道!

  《做一个智慧型班主任》读后感 5

  传说在远古的尧帝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作三仞之城,想把居住区围护起来堵塞洪水,做了九年也没做好,最后被放逐到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用水方法为“疏顺导滞”,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淤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何尝不是这样呢?特别是夫妻之间的感情的呵护,怎是一个堵字了得?

  女人就犹如是那装在盆子里的水,作为男人,就像那装水的盆子。盆越大,越包容,水便越服帖,盆自己也就心中越是满满的;反之,盆因为自己的度量太小,容不得水,生怕水溢出来,就狠狠地去堵,去压,殊不知那水便愈往外溅出来。试想,装在这样的盆里的水,能心服口服吗?

  想想这大禹真是聪明,表面看来是把水放走了,实际上他用了一种最聪明的办法把水治得服服帖帖,心服口服,从而使水毫无怨言地为他服务。

  以上是我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后拿夫妻经营之道与大禹治水作比的一些感慨。时至今日,我越来越觉得,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用到“疏”的。比如小学生爱玩玩具,如果家长觉得他“不务正业”,一味地堵住玩耍的源头,制止他玩,那么他必定会带来教室甚至在课堂上玩耍。你想啊,有哪个孩子不爱玩的呢?反之,如若让孩子在家玩够了,那么他必定是心无旁骛,专心听课了。所以我从来不反对孩子玩耍,更是提醒家长,孩子要会玩耍才好。

  比如我们的学生,我们想让他考高分,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几乎要孩子一心一意读书,百分百投入,而这样被“堵住”的学生往往越来越厌学,即使成绩好,也很容易成为“书呆子”了。

  大禹治水,不堵反疏。那么,作为一个老师,不堵,怎么疏呢?别急,这次我看的《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说的就是这个。

  书作者是黎志新,看看她的照片吧……她一点儿也不美,甚至有点小小的“丑”。但这并不妨碍她成为一个有魅力的老师。这就是智慧型老师的魅力,这种智慧的征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美貌的魅力了。对她,我只想说一个字—服。

  她是一个高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对于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欢,对影视剧的喜欢,她不是简单粗暴地干涉,更不是担心“天天听这些情啊爱啊的靡靡之音,这一代非垮掉不可”。她觉得,学生爱听流行歌曲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我们甚至应该高兴,因为只要心中还有歌声,他们追梦的脚步就不会停下。她利用班会课—让青春随音乐激情飞扬,用包容的心态,正确地引导学生远离庸俗的流行歌曲,拥抱优秀的流行音乐,让学生在优秀的歌曲中体味生活的美好。

  她把影视艺术引入德育活动课,使德育活动充满魅力。她顶着“不务正业”、“浪费时间”、“胡闹”这样的严厉批评,坚信“优秀的影视艺术作品是有育人功能的”。经过一系列上下求索的实践,证明了她是对的。她推荐自己遴选出来的优秀作品,比如《冲出亚马逊》、《拯救大兵瑞恩》、《一个都不能少》、李开复的讲座《做最好的自己》、访谈类节目《变形记》、颁奖晚会《少年强》、新闻热点、公益广告等等,然后让银幕形象站出来说理,举行台词记录比赛,交流观后感悟……

  比如学生看了《东京审判》之后,有一个学生这样说:仅有憎恨是不够的!我们可以打着“反对日货”、“抵制日货”的旗帜去**。但是,我们更应该行动起来,发展我们的科技,如果我们的产品质量远远地高出他们一筹,还用如此费尽心力去反对他们吗?我们需要全民行动,马上行动,发展自己,壮大自己,这比“憎恨”要有意义得多。

  你看看,这些影视作品的德育功能,绝对比我们“上传下达”、左一句“我是为你们好”、右一句“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啊”的传统班会课要强得多。

  对于环境卫生,她不是简单地打扫以应付检查,而是带领学生一起共建大文化环境,通过座右铭、名联、名言警句、给教室寝室取名,使学生诗意地栖居。对于学生的不够自信,她通过朗诵活动,使学生昂起自信的头,不再讷于言。她通过学*成功学,使之明白“抱怨不如面对”、“消极不如积极”,从而给学生熬了一锅可以得到心灵宁静的“滋养鸡汤”。

  她说:其实,我们一直都明白“禁不如疏”的道理,我们都懂得,要使一块空地上不长杂草,最好的办法不是反复地去除掉杂草,而是在上面种上美丽的花,使之繁花似锦。

  是啊,好一个“禁不如疏”!

  但是她们越禁,我就越想看被她们禁掉的书。小学时,我就偷偷拿来邻居家的《六个梦》看完了,说实话,当时真的消化不了。后来初一,我借到了《窗外》,因为是小说,我很有自知之明地躲着看,依旧被发现了,很是被“如临大敌”的姨妈们批了一阵。也就是在这样的禁止之中,我依旧看了很多的琼瑶、金庸、古龙的小说。如今才知道,正因为家里长辈们的禁与堵,我对杂书的欲望才更加强烈。而试想,如果我当年有黎志新这样的一个善于“疏”的引路人,说不定我的文笔要好得多呢。

  做一个智慧型班主任,我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因为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写一百篇文章都发表不了一篇,我要克服急功*利的思想,持之以恒。是的,持之以恒,最起码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不是吗?最起码,经常阅读、思考、学*,可以让我不留遗憾。

  有一种意思是:清除阻塞使通畅。我要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尽量疏通、清除阻塞。中医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但愿孩子们会有更多的通,消除更多的痛,得以走上他们的健康、快乐的康庄大道!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