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读后感 (菁华6篇)

首页 / 读后感 / | 读后感

赤壁之战读后感1

  刘备败走汉津口,只得投奔江夏。曹操欲请孙权会猎于江夏,共擒刘备,分荆州之地,永结盟好。

  孙权问曹操大军至襄阳,刘琮已降,又星夜渠道江陵,乃集众谋士商议御守之策。鲁肃欲结盟刘备共破曹操。孙权喜从其言,遣鲁肃赍礼往江夏吊丧。刘备使人迎接鲁肃,鲁肃请诸葛亮到东吴共议大事。

  孙权手下谋士欲降曹操,诸葛亮舌战群儒,令孙权下决心与刘备共破曹操。初战曹军水土不服,被周瑜大军杀败。曹操派蒋干去说服周瑜来降,不料反中周瑜的反间计。周瑜欲除诸葛亮,叫他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了十万枝箭。诸葛亮神机妙算,早已知道周瑜嫉妒欲至他于死地。

  黄盖、阚泽诈降,庞统巧授曹操'连环计',诸葛亮借东风,孙刘火烧曹军,把号称八十万大军的曹军烧得焦头烂额,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放了曹操。

  我认为曹操败在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孙刘胜在冷静分析,结盟抗战、巧用火攻,最后这场战争以弱胜强,从此,拉开了三国的序幕。

赤壁之战读后感2

  昨天刚刚学了一篇课文《赤壁之战》,课文中的周瑜采用了火攻,准备烧毁曹军。可是曹操实在也太大意了,于是,他的人马烧伤的,淹死的,不计其数。这是曹操后来没有统一天下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曹操曾经是奸诈,凶残的化身。但是我是认为曹操在这场战争中是能赢的。他之所以失败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他准备的太匆忙了。别的不说,曹操当时的兵都是北方人,他为什么不在他的地盘上练*水上作战呢?那样一来,他的兵练*会了水上作战,不就更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了吗?而他当时直接率兵去赤壁时就没有想到这一点。他的兵在赤壁练*水性时,其实就给周瑜留了时间想计策。同时也留了时间让诸葛亮请来了东南风。而且他求贤若渴,凤雏庞统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把战船连起来。这样一来,他更是必输无疑。

  于是,这场大战就开始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就这样全军覆没了。

  话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于是吴蜀联合抗曹。由于曹军不善水战,孔明周瑜决定使用火攻。先是“凤雏”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曹军用铁索把船只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再是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曹;最后孔明推测出东南风将至。风起时,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魏军本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魏军逃跑。

  孔明在岸上设连环计,杀得曹操四处逃窜,最后只剩数十人。在华容道上,关羽念及旧情,放曹操一马,曹操逃走了。

  故事中,孔明在七星坛上唤东南风,正好,三天三夜后风起。他猜中曹操多疑的心态,在伏有埋伏的小道放火烟,果然,曹操率军走进了设有埋伏的小道,可谓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曹操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他的八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是曹操轻易信人,先是中了庞统的.连环计,再是信了阚泽的诈降书;是曹操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掉以轻心使曹军大败;曹操的多疑也是失败的重要所在,看着烟雾腾腾的小路和风*浪静的大路,怀疑是诸葛亮在引诱他,于是偏往藏有埋伏的小路前行。

  赤壁之战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制胜的根本在于诸葛亮聪明的神机妙算、周瑜足智多谋、曹操的听信谣言。这也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不仅仅要拥有聪明的头脑,还要学会做任何事都不能够掉以轻心,不能够听信他人未经过证实的话。

赤壁之战读后感3

  道理:要捉住对方的弱点,发扬自己的优点,就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赤壁之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周瑜采用部属黄盖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的兵力大北曹军八十万雄师的故事。这是我国战史上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在此次的战争中,我学到了黄盖身上了几个优点,一是正确估计了双方气力,利用对方的不足,发扬了自己的优点,采纳火船攻击的方式对付曹军。

  二是利用了天时地利上下团结,假意投靠曹操。商定在起风的黑夜,筹办了20条大火船,像箭一样冲入了曹军水寨。

  第三考虑周密,筹办工作安排有序。还知道利用曹操狐疑重的这个致命弱点,用信来表达"投降",而不是亲自去告诉曹操,让曹操消除了有阴谋的想法;带兵士和粮草去"投降",就是为了暗示自己投降的"诚意",让曹操对自己更加信托,从而轻易地带上火种实行火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捉住对方的弱点,发扬自己的优点,就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赤壁之战读后感4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刻画了魏、蜀、吴这三个国家的故事。今天我读了选自罗贯中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火烧赤壁。

  曹操想要夺取江南,吞并东吴,消灭孙权、刘备统一中原。孙权与刘备联合。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周瑜、黄盖又连施苦肉计,后来火烧赤壁,曹军损伤无数。

  曹操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因为兵力不够吗?难道曹军八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吗?这是曹操罪有应得,谁叫他这么坏。其实我们做人应该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坏人、或是没有用的人。曹操是轻易相信别人的人,先是中了庞统的计,再是信了阚泽的诈降书。曹操,你*时不是谨慎多疑的吗?为什么现在你也逃不过庞统的连环计,你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

  读完这个故事后,告诉我们做人一定会变通,比如被人抓了,你一定不要放弃,你在那里等死,不如拼一拼,或许还有转机,所以说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坚持到底。

赤壁之战读后感5

  前天,我怀着疑惑的心情有一次阅读了《赤壁之战》这个故事。这个故事选自罗贯中写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是历史上最典型的以少胜多的例子。我的疑惑就是:不明白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曹操一心想夺取江南并消灭孙权和刘备一统*原。另一边,孙权则和刘备联合在一起,由周瑜率三万大军驻在赤壁,与曹操的兵相对。曹操不识水性,把所有的军船都连在一起,中间有木板,像一块陆地一样。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名叫黄盖。他看中了曹操把所有的船连在一起这点,献上火攻之计,曹操的船连在一起,不易逃走。最后,诸葛亮算中那天会有东风,配合火攻以三万军大胜曹操八十万大军。曹操只得逃走。

  曹操呀你到底为什么会失败?兵力不够吗?八十万和三万的差距,这可不是1加1等于2这么简单的。难道是士气低落吗?想当年你破袁绍,斩吕布,一路高歌,势如破竹,士气肯定非常高。那到底是因为什么?我猜想:也许是你不识水性,也许是你水土不服,也许是诸葛亮神机妙算。不过,我最相信的还是曹操的生性多疑,不相信别人。因为我也有过亲身经历:

  一次,我的钢笔丢了,我就一直怀疑是我同桌拿的,但我的同桌去一直说不是他那的。最后,不欢而散。直到我的钢笔在床底找到,我才后悔当初为什么不相信别人。其实相信别人也是一种美德,不相信别人,就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有例外)我想曹操也后悔当初。

  直到现在,文学界中的名人也还在讨论:曹操的失败到底是为什么?是人为?还是天意?

赤壁之战读后感6

  今天,我读了《赤壁之战》一文。我认识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因骄而败的曹操,有勇有谋的黄盖,谋略深远的东吴大将周瑜。初见曹操,我便认为他太过自负了,而他的自负,也是这次赤壁之战大获全胜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中我最佩服的不是曹操,也不是黄盖,更不是程昱,我最佩服的是那从头到尾都未曾出现的东吴大将——周瑜。虽然文章未曾写周瑜,但是,文章从侧面来描写周瑜。从黄盖诈降,到趁风而行,再到火船*寨,又到二里点火,然后到伏兵追杀,最后到数军合围,让曹军伤亡惨重,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表现出了周瑜的谋略深远。

  以三万兵力对敌八万十万兵马,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偏偏周瑜就敢想,还做了,更别提这么多步计划了,环环相扣,我怎能不佩服周瑜呢?

  《赤壁之战》说明了无论想做成什么事,都要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赤壁之战读后感 (菁华6篇)扩展阅读


赤壁之战读后感 (菁华6篇)(扩展1)

——《赤壁之战》读后感 (菁华6篇)

《赤壁之战》读后感1

  读了三国演义,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要数《赤壁之战》这一章了,它之所以让我记忆深刻是因为这章讲述了一场*历史以少胜多的战役。

  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拥有24万的兵力,然而孙刘盟军仅仅才5万。他挥师南下,想要灭刘备,再击败孙权,从而统一天下,然而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在赤壁抗击曹军,当时由于北方人不擅长水战,所以曹操下令将战传首尾相连成一体,以便用与训练水军,等待作战。周瑜采纳了黄盖所献的火攻计,并且利用苦肉计诈降,来让曹操松懈警惕,后来黄盖摔战船10艘,满载干草,并在上面洒了油,当时江面上刮着孔明早以预计好的东南风,所以船速飞快。

  当快接*曹军时,黄盖下令各船同时点火,火船直冲曹军的战船。由于曹军的战船全都连在一起,结果顿时成了一片火海,在风的作用下,火越烧越猛一直逼上了岸上的曹营。随后周瑜等摔军乘势突击,一举击溃了曹军。为后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奠定了相当大的基础。

  我体会到曹操之所以输掉了这场战役是因为他轻敌了,和太过自信,以为自己的兵多就能打胜仗,结果却败在了自己粗枝大叶之上。在现实中也是一样,我们在做一件自己很有把握的事情的时候,也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要全心全意的去完成它,做事时也要细心,而且不能太骄傲自负,要有自知之明,要擅长从自身中找确定并及时的改正,扬长避短。

《赤壁之战》读后感2

  今天,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又一次品读了《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有了更多的感伤。

  这篇课文选自罗贯中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故事发生在

  东汉末年,话说曹操豪情满怀,挥师南下,想要夺取江南,吞并东吴,消灭孙权、刘备统一中原。孙权与刘备联合,率军在赤壁与其相抗。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周瑜、黄盖又连施苦肉计,再使阚泽去送诈降书。后来火烧赤壁,曹军损伤无数,只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曹操呀,你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你八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吗?是军队士气不振吗?想你曾破袁绍、斩吕布,一路高歌,势如破竹。也许是你轻易信人,先是中了庞统的连环计,再是信了阚泽的诈降书。曹操啊,曹操,任你生性多疑,也逃不过庞统的连环计;也许因为你们是远来之师,一路跋涉,筋疲力尽,周瑜完全是以逸待劳;也许是你们人生地不熟,而周瑜拥有长江天险,才会牵着你们的鼻子走;也许是你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也许是你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别看在陆地是精锐之师,所向披靡,无战不胜,可一到像长江这样的大江、大河之上,就成了一群乌合之众了;也许是诸葛亮太聪明,东风有意周郎便呀;也许……曹操呀,你的败给现代人留下了不少疑问,至今仍有许多人在争论,你的败到底是必然的,还是天意呢?

《赤壁之战》读后感3

  今天,我看了一篇名为《赤壁之战》的`课文。它的主要内容是:东吴的周瑜采用部下黄盖火攻的诈降,在赤壁这个地方用3万的兵力打败了曹操80万兵力的故事。这篇课文,黄盖不是靠武力而打败曹操的,而是靠智力取胜的。他在遇到紧急的事时,冷静,没有冲动。此时,让我想起一件事情。

  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有一位同学在放学回到家,发现家里的门是开着的,他往门缝一看,家里进贼了,便往上冲,和小偷产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当时我想,一个瘦小的小孩和一个人高马大的人搏斗,会发生令人不堪设想的后果。那位小朋友真是做事太鲁莽了,因为鲁莽,他把自己的性命也搭上去了。可是,也有人遇到同样的事做事冷静。在放学时间,一位同学回到家,看见门开着,但他没慌张,而是冷静沉着,这时,小偷走了出来,那位同学面不改色地说:“叔叔,小明在家吗?”“哦……不在。”小偷说。说完,那位同学就下楼打电话报警,最后,那小偷被抓捕归案。

  这两件事就是两个鲜明的对比。读了这篇课文,让我知道了:遇到紧急的事时,要冷静沉着,想办法去解决。

《赤壁之战》读后感4

  大家应该都都知道,在三国里,有一场轰轰烈烈的"赤壁大战".看完三国后,我一直对这场战争记忆犹新,难以忘怀。现在,就让我告诉你们我看了"赤壁之战"的读后感吧!

  赤壁之战的主人公是周瑜和诸葛亮。他们都是三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也是我的偶像。这一场赤壁之战,更是使他们闻名天下,也更加坚定了在我心中的位置。尤其神的是诸葛亮竟然"借"到了东风。

  看完赤壁之战后,我对周瑜和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什么都算好了,就连东风也"借"到了。这一仗,可是把曹操的"百万雄狮"给"烧"得一无所有。曹操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节节败退,看着自己多年来的心血被化为乌有,最后在几个旧部的掩护下狼狈逃走。周瑜与诸葛亮都是绝世英才,只可惜周瑜心胸狭隘,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在他之上,一直想要加害于他,最后因中箭伤而死。说实话,我觉得周瑜的才干并不在诸葛亮之下,可惜他就是没有诸葛亮那样博大的胸怀,太可惜了。

  赤壁之战将令世人永记于心。

  甲午海战读后感地道战读后感大江保卫战读后感

《赤壁之战》读后感5

  今天,我看了一篇名为《赤壁之战》的课文。它的主要内容是:东吴的周瑜采用部下黄盖火攻的诈降,在赤壁这个地方用3万的兵力打败了曹操80万兵力的故事。这篇课文,黄盖不是靠武力而打败曹操的,而是靠智力取胜的'。他在遇到紧急的事时,冷静,没有冲动。此时,让我想起一件事情。

  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有一位同学在放学回到家,发现家里的门是开着的,他往门缝一看,家里进贼了,便往上冲,和小偷产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当时我想,一个瘦小的小孩和一个人高马大的人搏斗,会发生令人不堪设想的后果。那位小朋友真是做事太鲁莽了,因为鲁莽,他把自己的性命也搭上去了。可是,也有人遇到同样的事做事冷静。在放学时间,一位同学回到家,看见门开着,但他没慌张,而是冷静沉着,这时,小偷走了出来,那位同学面不改色地说:“叔叔,小明在家吗?”“哦……不在。”小偷说。说完,那位同学就下楼打电话报警,最后,那小偷被抓捕归案。

  这两件事就是两个鲜明的对比。读了这篇课文,让我知道了:遇到紧急的事时,要冷静沉着,想办法去解决。

《赤壁之战》读后感6

  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它就是《赤壁之战》,黄盖的妙计和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真令我佩服。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曹操攻吴,连船练兵,黄盖献计给周瑜用火攻之计,在赤壁以三万兵力打败了曹操八十万大军的一件事。我觉得曹操不能轻敌,因为敌人总是千方百计的谋害自己,再老实的人也不能亲信,比如说曹操就看人不知心——黄盖。

  再说曹操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曹操又不于其他大将商量,说不定也不会输。但我觉得黄盖赢的实在令人五体投地,因为他以智对敌,仔细观察到曹军不识水性,从船头到船尾,船尾连船头可观察到,真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也赞叹他安排巧妙故意写投降信,又乘东南风让火去烧曹营,你说这是不是万无一失?

  读了这篇课文,我想:我们只要知己知彼,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学*上也是一样,攻击对方的弱点,不能骄傲自满,还要不耻下问,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以若胜强,以少胜多。还有的是,我们在身边要多思多问,掌握对方的*惯,多学多问。


赤壁之战读后感 (菁华6篇)(扩展2)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50句菁华

1、言于……曰:对……说。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县)人。父坚,为长江太守。兄策,割据江东,封吴侯。孙策死亡,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赤壁之战时,年仅27岁。

2、夏口:地名,今湖北省武昌市,因为处在夏水注入长江的入口处,所以称为夏口。

3、晨夜兼道:主语是鲁肃。晨夜,日夜。兼道,一天赶两天的路程。

4、苍梧:郡名,郡治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市。太守:郡的长官。有旧:有交情。旧,指交情。

5、莫若:没有一件比得上,最好。腹心:亲信的人,也作“心腹”。自结于东:主动同东吴结交。自结,主动的结交。东,指东吴,当时孙权在东边,刘备在西边,这里以东代指东吴。

6、而:却,连词,表转折。

7、凡人:一般人,*常人。

8、长史:官名。

9、见:谒见。柴桑:古地名,故城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当时孙权在此驻军。

10、北面:面朝北,称臣的意思,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朝拜。事:侍奉。

11、苟:假使。

12、遂:副词,就。

13、犹:还,尚且。辱:屈辱。

14、王室之胄:王室的后代。刘备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胄:后代。

15、此乃天也:这是由于天意。

16、安:怎么,哪里。复为之下:再给他做下属。复,再,这是相对于刘备曾投靠过曹操而言,如果这次向曹操投降,就是“复为之下”。为之下,双宾语,给他做部下。之,代词,代曹操。下,部下,下属。

17、勃然:恼怒的样子。

18、举:拿,用。全吴之地:整个儿的吴地。

19、受制于人:受别人控制。

20、鼎足之形:指三国分立的形势。鼎,古代烹煮用的器具,有并立的三足。成,形成。

21、治:治理、训练。

22、张昭:字子布,孙权的谋臣。

23、蒙冲斗舰:大小战船。蒙冲,一种蒙着生牛皮的小型战船,行动迅速,用来袭击敌船。斗舰,一种大型战船。乃:乃至,甚至于。以千数:以千计,用千作单位来计算,形容多。

24、而:而且。不可论:不能相提并论。

25、更衣:上厕所的委婉说法。

26、品:评定。其:代词,代鲁肃自己。名:名望。位:地位。

27、横行:纵横驰骋。

28、而:同“岂”,怎么。邪:吗。

29、为:成为。

30、盛寒:严寒。

31、此数者:这几件事情。用兵:指行军打仗之事。患:忧虑,这里是忌讳的意思。

32、宜:应当。

33、合:相合,一致。

34、此天以君授孤也:这是上天把你赐给我。意思是说,天要让我成功,所以给我配备了这么一个得力的辅弼之臣。

35、无谓:没有意义。

36、甚未足畏:很不值得害怕。

37、公瑾:周瑜的字。

38、子布:张昭的字。元表:应作“文表”,秦松的字。妻子:妻子和子女。

39、当:必定。发:调拨、派遣。人众:部队、人马。

40、邂逅:副词,偶然、万一。不如意:指战事不利。

41、赞军校尉:官名,相当于参谋长。

42、不利:失利。

43、燥荻:干燥的苇荻。荻,类似芦苇的一种草本植物。

44、系:连结。

45、蹈藉:残踏。

46、流利地朗读课文。

47、周瑜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

48、指名朗读第三段,读后同学评议。

49、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进行的?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八、九自然段,着重理解风和火的关系。

50、在赤壁之战中,东吴以三万军队打败了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


赤壁之战读后感 (菁华6篇)(扩展3)

——赤壁之战教案 (菁华6篇)

赤壁之战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并运用克、遗、闻、次、为、以、乃、等文言实虚词

  2、掌握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3、能辩认出常见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

  能力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

  2、能确切概括文本大意。

  3、培养学生再创作能力。

  情感目标:

  1、汲取民族智慧,理解文言文作品的内容价值。

  2、领悟到作品写古讽今的初衷。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并运用重点字词。

  2、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并发展个性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层次。

  课时安排:两节课

  备注:文言文讲解必须建立在学生熟悉文本的基础上,课前布置学生熟读课文,可抽一个早自*带读,课下学生预*。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这节课,我们进入新的主题单元:解读昨日战争。历史风起云涌,战争的硝烟曾经弥漫,我们学过的描写战争的作品有:(师生共同回忆)《曹刿论战》。曹刿的计谋是(共同回忆):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在战争中,计谋是决定胜负的一个关键。古人将战争分为四种,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解释:战争的上策是挫败敌人的战略计谋,其次是挫败其外交,其次是进攻敌人的军队,最下才是攻城)

  今天我们所学的《赤壁之战》就是围绕着伐谋和伐交所展开的,其中有深谋远虑,有舌战群儒,也有针锋相对。好,让我们一起解读三国鼎立时期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赤壁之战。

  二、概括归纳再创作(设想是,模仿*古典章回小说,起标题)

  教师:我们对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果把课文编成课本剧,可分几幕?请给每幕起一个标题,要求字数保持一致。或四言,或五言/六言/七言……不限。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确定:课文可分为七幕

  现将学生当时的成果展示如下:

  第一组

  1、鲁肃献计促联军

  2、备从肃计入樊口

  3、孔明舌战东吴将

  4、战降不定权忧心

  5、公瑾回吴助仲谋

  6、联军备战抗曹操

  7、火烧赤壁成霸业

  第二组

  1、鲁肃献计,分析天下大势

  2、公见刘备,共讨联盟大事

  3、形势危急,孔明舌战群儒

  4、意见不一,孙权陷入困顿

  5、周瑜回归,安主抗敌之心

  6、箭在弦上,积极准备作战

  7、火借东风,曹操败走华容

  教师:(其他略,交流之后)请同学们选出你们喜欢的一组,写在书上,我们也将用那一组的成果讲解课文。剩下的小组,请将你们的成果贴在墙报上,供大家参考,欣赏。

  三、理解一篇文言文必须要扫清字词的障碍,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知识卡片(或积累本)积累你不熟悉的,或是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学生读书,积累。

  教师提示:

  1、文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都应该作为你积累的重点,看一看你能不能独立地正确地找出。

  2、不确定的字词义,可以借助课下注释或古汉语字典。

  3、请积累“次、闻、以、乃”这四个词的一词多义。

  四、结语:

  下节课,我们将解答同学们的疑惑,一起解读昨日战争。

  五、作业:

  课下完成知识积累。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模仿古代章回小说的题目,为《赤壁之战》起了小标题,并且请大家做了知识积累,这节课我们先共同解答大家的疑惑。

  二、学生提问题,先请同学解答,解答不了的,教师解答,作补充。(略)

  确定的知识点:

  次:①驻扎: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②次序:余船以次俱进。

  闻:①听见: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听说:鲁肃闻刘表卒。

  ③见闻:博闻强志。

  ④名望:先达德隆望尊。

  以:①用:夫以疲病御狐疑之众。

  ②因为:时操军兼以饥疫。

  ③认为:皆以美于徐公。

  ④连词,表目的或结果:挟天子以令诸侯。

  ⑤按照:余船以次俱进。

  乃:①才: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②甚至: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③是: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④于是:乃取蒙冲斗舰十艘。

  通假字:

  a)将军禽操:禽--擒

  b)卿能办之诚决:诚--请

  c)烟炎张天:炎--焰

  d)雷鼓大震:雷--擂

  词类活用(典型):

  1、晨夜兼道:晨、夜,名作状,日夜。道,名作动,赶路。

  2、敬贤礼士:贤,形作名,贤能的人。礼,名作动,以礼相待。

  3、必蹶上将军:蹶,使动用法,使……受挫折。

  4、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共,作动词,共有。

  5、甚失孤望:失,使动用法,使……失望。

  6、除残去秽:残、秽,形作名,坏人。

  7、可烧而走也:走,使动用法,使……逃跑。

  8、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轻锐,形作名,精锐部队。

  文言句式(典型)

  判断句:刘备天下枭雄。

  被动句:

  1、恐为操所先。

  2、受制于人。

  宾语前置句:

  1、豫州今欲何至?

  2、何以言之?

  定语后置句:

  1、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2、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3、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赤壁之战在各国都引起了巨大反响,可见其重要性和关键地位。那么,在如此至关重要的战争中,以天壤之别的悬殊力量,东吴最终使居高自傲的曹操败走华容。那么在你看来,这场战争的胜负,哪个人物起了关键作用?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呢?(各抒己见)

  参考:

  1、鲁肃:鲁肃是思度弘远的伐谋和伐交高手,而伐谋和伐交均是战争中的上上策。正是由于他的审时度事,及时地向孙权出谋献策,才使得东吴由最被动的局面逐渐取得有利的时机。鲁肃为人严谨又善言论,由开始的献计到战争酝酿时的坚持和表现出来的智慧,由座下独不言到召回周瑜,赤壁之战的胜利,鲁肃功不可没。

  2、诸葛亮:(学生对诸葛亮最为熟悉,也最感兴趣)诸葛亮舌战群儒推动了东吴主战的事态,也更加坚定了孙权主战的意志,他把孙权心中酝酿的主战思想激发出来了。诸葛亮是一个外交高手,面对孙权,他表现得不卑不亢且层层逼*,他也是一个心理专家,洞察了孙权心中所想,用激将法把孙权推到了主战的风口浪尖上。一向神机妙算的诸葛此次也是充分表现了他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

  3、周瑜:虽说既生瑜何生亮,但在赤壁之战中的周瑜,却尽现大将气慨。与鲁肃的缜密,稳重相比,周瑜的直斥曹操更显其大将的胆气,而对于曹操虚夸的八十大军,也是令张昭们闻风丧胆的八十万大军,周瑜既有少年无畏的勇,又有切实分析的谋,可以说在《示壁之战》中的周瑜,绝对是有勇有谋的大将。

  4、孙权:其实孙权是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人物,也是课文中隐藏着的一个高手,可以说上述人物均是围绕孙权所写。课文中没有描写他的大段对话,有的只是只言片语,但是在详写采纳鲁肃建议派其拉拢刘备,听取双方意见当机立断主战中,已经将孙权的政治家风度跃然纸上了。孙权在朝中主战不定的情况下早已暗中准备下了三万精兵,等待着战争时机的成熟,可以说,孙权是赤壁之战的关键所在。连被孙权打败的曹操也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结语:历史已经远去,战争的硝烟也早已散尽,然而英雄们的深谋远虑,豪迈气慨却是为后人们所传诵至今。他们为后人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计谋,一场胜败,更多的应该是古人的智慧与气魄。问天下谁是英雄?我想同学们心里都有自己敬仰的英雄。

  作业:同样是赤壁之战,《资治通鉴》是一种写法,《三国演义》又是一种写法。请课下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比较二者的不同,要求形成书面,五百字以上。

赤壁之战教案2

  目标引领

  1、重点掌握“方”“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地方”“北面”“妻子”“其实”“可以”“初一”等古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于”“乃”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2、认识孙权的形象——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认识鲁肃、周瑜、诸葛亮在这次战争中的作用。

  3、了解史料剪裁从属于作者历史观的道理。

  自主探究

  (一)卡片摘录

  1.作者作品

  ①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省闻喜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于熙宁三年(1070年)出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年退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即位,髙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持国事,次年任尚书左仆射( yè )兼门下侍郎,全部废除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为相8个月病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有《司马文正公集》。

  ②《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记载了1360年的历史。由司马光等花费19年的时间编纂而成。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另有《目录》《考异》各30卷。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322种,经过这这加工剪裁而成。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

  (二)书声琅琅(以读为本、入情入境) 写出你通读一遍后所获得的整体印象:文体 、人物 、事件、中心、写法

  (三)夯实基础(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2.指出并解释活用词(看我“七十二”变)

  (1)敬贤礼士 (2)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3)必蹶上将军

  (4)乘犊车,从吏卒 (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6)可烧而走也

  (7)瑜等率轻锐 (8)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9)英雄乐业

  (10)备南走 (11)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12)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3.一词多义(多产的实虚词)

  (1)卒:鲁肃闻刘表卒。 乘犊车,从吏卒 五万兵难卒合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2)将: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彼所将*人不过十五六万。

  命猛将统兵数万 出郭相扶将 宫使驱将惜不得

  (3)方:操军方连船舰 助画方略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挟天子以征四方

  (4)事:去亲戚而事君者 不足与图大事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5)夷:今操芟夷大难 夫夷以*,则游者众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6)其:如其克谐,天下可定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其若是,孰能御之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游之乐也

  (7)于: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言于孙权曰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受制于人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8)乃: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骑乃得过 乃罢会

  (9) 之: 此帝王之资也。 而可迎之邪 顷之,烟炎张天 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10) 乃: 此乃天也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 骑乃得过

  4.特殊句式(万物皆有律)

  (1).刘备天下枭雄 我,子瑜友也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

  (2)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受制于人 操军破,必北还.

  (3)裹以帷幕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豫州虽败于长坂

  (4) 卿欲何言. 何以言之. 欲安所归乎

  (5) 且将军大事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荆州之民附操者.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以上几类句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标志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与结盟好 及说备使抚表众 操悉浮以沿江 可烧而走也 逼兵势耳 引次江北

  此类句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省略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体会一下句式判断的方法,并交流一下。

  合作解疑

  1、鲁肃为什么要去荆州?是不是为了吊唁刘表?孙权为什么同意他去?鲁肃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什么策略达到他的目标?他的*期目标是什么?

  2、鲁肃的“说辞”有什么特点?刘备为什么采纳了鲁肃的建议?刘备欲投吴巨,是不是他的真实意图?鲁肃是怎样取得刘备信任的?

  3、诸葛亮第一段话“海内大乱……祸至无日矣”的要害是什么?(劝孙降曹)先指出孙、刘与曹操“共争天下”暗含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夸大叙述曹操的威力?怎样表示求援之意?哪一句话击中孙权的要害?答孙权“何不遂事之”一问,妙在哪里?

  4、曹操这封战书的意图是什么?

  5、试归纳张昭等人主张迎降的理由。

  6、鲁肃所说的“大事”指什么?孙权既然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不作决断?“鲁肃独不言”说明了什么?他的话为什么立即得到孙权的赞同?孙权的那番话说明了什么?

  7、过渡问:①“肃劝权召瑜还”的目的是什么?

  8、周瑜的观点跟投降派是针锋相对的,他指出孙权方面有哪些优势?他的观点跟诸葛亮、鲁肃在大体上是一致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可就周瑜的用语“横行天下”“除残去秽”“操自送死”“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等提出问题,进行比较。

  9、周瑜为什么夜见孙权?周瑜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孙权“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反映了什么?哪些话反映了东吴的弱点?“卿能办之者诚决---孤当与孟德决之”反映了孙权当时怎样的心态?统观孙权这些话他的目的是什么?

  11、领导人事安排(即“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助画方略”这句话),行文岂不更加简练?为什么要加上周瑜和孙权这一番对话?

  12、第6、7段写了什么?

  13、这两段话内容的重点是什么?次重点是什么?略写的是什么?“进,与操遇于赤壁”写了什么?“初一交战……瑜等在南岸”交待了什么?“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引军北还”交待了什么?

  14、赤壁之战中像黄盖这样的部将当以数十乃至上百计,为何作者只提黄盖一人?。

  15、说说下面句子有什么含义。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 )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 )

  巩固演练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将军禽操 2.五万兵难卒合 3.顷之,烟炎张天 4.雷鼓大震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荆州与国临接 2.备南走 3.致殷勤之意

  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抗衡 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6.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7.鼎足之形成矣 8.刘琮束手

  9.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0.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11.权起更衣

  1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13.地方数千里 14.当横行天下

  15.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16.邂逅不如意 17.初一交战

  18.去北军二里余 19.北军大坏 20.北面而事之

  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

  1.敬贤礼士 2.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3.必蹶上将军

  4.乘犊车,从吏卒 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6.可烧而走也

  7.瑜等率轻锐 8.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10.操悉浮以沿江 11.英雄乐业 12.备南走

  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

  四.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一)一般实词

  1.此帝王之资也 2.二子不协 3.与操有隙

  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7.如其克谐 8 肃宣权旨 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10*者奉辞伐罪 11.权以示群下 1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13.不复料其虚实 14今以实校之 1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16.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24.上建旌旗 25.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二))多义实词

  1、卒:鲁肃闻刘表卒。 乘犊车,从吏卒五万兵难卒合

  2、士: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

  3、将: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彼所将*人不过十五六万。

  4、抚:及说备使抚表众。 权抚其背曰。

  5、治: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6、足:岂足托乎 兵精足用

  7、次:引次江北 余船以次俱进

  8、数:统兵数万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9、烈:兼仗父兄之烈 火烈风猛

  10、事:去亲戚而事君者 不足与图大事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11、计窃计欲亡赵走燕 备用肃计

  12、难:今操芟夷大难 五万兵难卒合

  13、略:略已*矣 助画方略

  14、方:操军方连船舰 地方百里

  15、济: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同舟共济 为求援救,以济其患

  (三)一般虚词

  1.比至南郡 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3.向察众人之议

  4.累官故不失州郡 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6.顷之,烟炎张天

  (四)多义虚词

  1、而:若据而有之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备必喜而从命 事急而不断

  2、以:权以示群下 蒙冲斗舰以千数 挟天子以征四方

  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余船以次俱进

  3、为:今为君计 为操后患 安能复为之下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4、其:如其克谐,天下可定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其若是,孰能御之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游之乐也

  5、乃: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骑乃得过 乃罢会

  6、于: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六.特殊句式

  1.刘备天下枭雄 2.我,子瑜友也 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4豫州今欲何至 5.行将为人所并 6.我,子瑜友也

  7.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江东 8.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9.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 10.田横,齐之壮士耳. 1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1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13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14.豫州虽败于长坂 15.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16.操军破,必北还. 17.曹公,豺虎也 18.且将军大事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19卿欲何言. 20.何以言之. 21.交游士林

  22.欲安所归乎 23.愿意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24.裹以帷幕 25.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26.荆州之民附操者. 27.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七.翻译下列句子.

  1.今操芟夷大难,略已*矣.

  2.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4.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5.挟天子以令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6.操当以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7.地方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8.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

  学后小结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赤壁之战》学案4

  知识目标:1、熟读全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学*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积累文中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熟练翻译重要句子。 学*重点:掌握“方”、“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地方”、“北面”、“妻子”、“其实”、“可以”、“初一”等古今词义的区别 学*难点:掌握特殊的文言句式 学法指导:诵读、感悟、疏通、翻译。

  第一课时

  一、 预*导学 1、 作者简介 司马光(公元1019—— 1086)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散文家,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世称涑水先生。自幼嗜学,尤喜《左氏春秋》;及长,学识更为渊博。司马光治学勤苦,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19年,自1066——1084)。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共294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末年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1362年。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命名为《资治通鉴》。 作者及年代 体裁 地位 特点 《左传》 左丘明(春秋) 编年体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国语》 (春秋) 国别史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 刘向编订(西汉) 国别史 我国战国时代史料汇编 《史记》 司马迁(西汉) 纪传体 《汉书》 班固(东汉) 纪传体 《后汉书》 范晔(南北朝) 纪传体 《资治通鉴》 司马光(宋) 编年体

  知识链接:

  ●赤壁之战的典故和成语

  典故 三顾茅庐 赤壁之战苦肉计 官渡之战 草船借箭 借东风 三气周瑜

  成语 三分天下 鞠躬尽瘁

  ●历史已经随着江水远去,硝烟已经散尽,很多人说曹操如果听取贾诩的建议就不会失败,但我想曹操有他自己的看法

  在感叹曹操的时候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羽扇纶巾”的周瑜,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和乌林那惊天动地的一把大火。公元209年的第一场雪就这样被映红了……

  此正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梳理积累 一、字音掌握 殷富( ) 枭雄( )鲁缟( )卒合( )恐慑( )王室之胄( )奄有( )旌麾( )芟夷大难( )刘琮( )百舸( )燥荻( )

  二.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进住鄂县之樊口 2.将军禽操 3.五万兵难卒合

  4.顷之,烟炎张天 5.雷鼓大震

  三.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荆州与国临接 2.致殷勤之意

  3.若能以吴越之众与*抗衡 4. 鼎足之形成矣

  5.刘琮束手 6.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7.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8.权起更衣

  9.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10.地方数千里

  11.当横行天下 12.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13.邂逅不如意 14.初一交战

  15.北面而事之 16.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17.引次江北 18.兼仗父兄之烈

  四.指出活用词并解释.

  1.敬贤礼士 2.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3.必蹶上将军 4.乘犊车,从吏卒

  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6.可烧而走也

  7.瑜等率轻锐 8.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10.操悉浮以沿江

  11.英雄乐业 12.备南走

  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 16.甚失孤望

  五.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一)实词

  1.此帝王之资也 2.二子不协

  3.与操有隙 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7.如其克谐 8 肃宣权旨

  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10以共济世业

  11.行将为人所并 12.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13.今操芟夷大难 14.苟如君言

  15.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 16.*者奉辞伐罪

  17.权以示群下 18.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19.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 20.向察众人之意不复料其虚实

  21.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22.并力逆操

  23.上建旌旗 24.余船以次渐进

  25.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26.北军大坏

  (二)虚词

  1.比至南郡 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3.向察众人之议 4.累官故不失州郡

  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6.顷之,烟炎张天

  六.特殊句式

  1.刘备天下枭雄 2.我,子瑜友也

  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4、豫州今欲何至

  5.行将为人所并 6.我,子瑜友也

  7.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江东

  8.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9.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

  10.田横,齐之壮士耳. 1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1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13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判断) 14.豫州虽败于长坂

  15.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16.操军破,必北还. 17.曹公,豺虎也

  18.且将军大事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19卿欲何言. 20.何以言之.

  21.交游士林. 22.欲安所归乎

  23.愿意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24.裹以帷幕 25.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26.荆州之民附操者. 27.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七.翻译下列句子.

  1.今操芟夷大难,略已*矣.

  2.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4.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5.挟天子以令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6.操当以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7.地方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8.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

  第二课时

  互动探究:1.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发?请简要阐述

  2.在孙刘联军中,你最佩服的人是谁?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

  巩固训练:

  一、多义实词

  1、卒:

  鲁肃闻刘表卒

  乘犊车,从吏卒

  五万兵难卒合

  2、士:

  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

  3、将: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彼所将*人不过十五六万

  4、抚:

  及说备使抚表众

  权抚其背曰

  交游士林

  田横,齐之壮士耳

  5、治: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6、足:

  岂足托乎

  7、次:

  引次江北

  余船以次俱进

  8、数:

  统兵数万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兵精足用

  9、烈:

  兼仗父兄之烈

  火烈风猛

  10、事:

  去亲戚而事君者

  不足与图大事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11、计:

  窃计欲亡赵走燕

  备用肃计

  12、难:

  13、略:

  略已*矣

  助画方略

  14、方:

  操军方连船舰

  地方百里

  15济

  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同舟共济

  为求援救,以济其患

  五万兵难卒合

  今操芟夷大难

  二、多义虚词

  1、而:

  若据而有之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备必喜而从命

  事急而不断

  2、以:

  权以示群下

  蒙冲斗舰以千数

  挟天子以征四方

  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余船以次俱进

  3、为:

  今为君计

  安能复为之下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为操后患

  4、其: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其若是,孰能御之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游之乐也

  5、乃: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骑乃得过

  乃罢会

  6、于: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第三课时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

  诸葛公

  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以取,言如蓍龟①,终身不易。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敌人畏之。上有以取信于主,故玄德临终,至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虽庸懦无立,亦举国听之而不疑。下有以见信于人,故废廖立而立垂泣,废李严而严致死。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

  魏尽据中州,乘操、丕积威之后,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叹为天下奇才。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魏延每随公出,辄欲请兵万人,与公异道会于潼关,公制而不许,又欲请兵五千,循秦岭而东,直取长安,以为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史臣谓公以为危计不用,是不然。公真所谓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方以数十万之众,据正道而临有罪,建旗鸣鼓,直指魏都,固将飞书告之,择日合战,岂复翳行窃步,事一旦之谲以规咸阳哉!司马懿年长于公四岁,懿存而公死,才五十四耳,天不祚汉,非人力也。“霸气西南歇,雄图历数屯。”杜诗尽之矣。

  (清洪迈《容斋随笔》)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成 一:全、都

  B、言如蓍龟,终身不易 易:改变、更改

  C、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 案行:查问

  D、天不祚汉,非人力也 祚:赐福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是

  A、孙氏可与援而不可图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B、后主虽庸懦无立,亦举国听之而不疑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C、方以数十万之众,据正道而临有罪 不赂者以赂者丧

  D、与公异道会于潼关 秦伯说,与郑人盟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在隆中第一次会见刘备,纵论天下形势。就提出不可与曹操较量高低,对孙权也只可相互支援,不可图谋,只有荆州、益州可以夺取的论断。

  B、诸葛亮有能取信君主的地方,所以刘备临终前能说出“嗣子不才,君可自取”的话;后主刘禅虽然*庸懦弱,对诸葛亮也非常信任。

  C、诸葛亮两次制止了魏延想率领军队会师于潼关喝顺着秦岭向东攻下长安的军事行动,认为魏延的策略是冒险而没有采纳。

  D、通过描写司马懿到蜀军军营,感叹不已,终会派人祭奠诸葛亮庙,作者从侧面烘托出诸葛亮是仁义之士、千古奇人。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许善心,宇务本,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多闻默识,为当世所称。家有旧书万余卷,皆遍通涉。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曰:“才调极高,此神童也。”起家除新安王法曹。

  陈亡,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藉草东向,经三日。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复出北面立,垂涕再拜受诏。明日乃朝,伏泣于殿下,悲不能兴。上顾左右曰:“我*陈国,唯获此人。既能怀其旧君,即是我诚臣也。”

  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每旦借本部兵数十人以供私役,常半日而罢。摄御史大夫梁毗奏劾之。上方以腹心委述,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经二十余日,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其数虽多,不合通计,纵令有实,亦当无罪。诸兵士闻之,更云初不被役。上欲释之,付议虚实,百僚咸议为虚。善心以为述于仗卫之所抽兵私役,虽不满日,阙于宿卫,与常役所部,情状乃殊。又兵多下番,散还本府,分道追至,不谋同辞。今始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苏威、杨汪等二十余人,同善心之议。其余皆议免罪。炀帝可免罪之奏。

  宇文化及杀炀帝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许弘仁驰告之曰:“天子已崩,宇文将军摄政,合朝丈武莫不咸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终,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广善心怒之,不肯随去。弘仁反走上马,泣而言曰:“将军于叔全无恶意,忽自求死,岂不痛哉!”还告唐奉义,以状白化及,遣人就宅执至朝堂。化及令释之,善心不舞蹈而出。化及目送之曰:“此人大负气。”命捉将来,骂云:“我好欲放你,敢如此不逊!”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

  (节选自《隋书》卷五十八)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垂涕再拜受诏 涕:眼泪

  B.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 推:审问

  C.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 候:等候

  D.虽不满日,阙于宿卫 阙:空缺

  6.以下句子中,全都是表明许善心忠诚于隋朝的一组是(3分)

  ①善心哭尽哀,人房改服 ②善心怒之,不肯随去

  ③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④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

  ⑤忽自求死,岂不痛哉 ⑥善心不舞蹈而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善心自幼聪明,所听到的当时就能记下来,家里有旧藏书一万多卷,所涉猎的范围很广,被徐陵称为神童。

  B.许善心对陈朝十分忠诚,深受隋文帝赏识,认为他既然能怀念旧日君王,也就是我朝的忠臣。

  C.许善心认为宇文述在侍卫中抽调士兵役使不满整天,虽然有缺于宿卫,但与*常役使这些部门的情况没有什么不同。

  D.宇文化及派士兵捉他到朝堂,又下令释放了他,许善心没有拜谢就出去了,化及认为他心中有很大的气愤,就害死了他。

  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

  译文:_______

  《赤壁之战》复*学案3

  文言文专题复*学案05——《赤壁之战》主备人:赵海燕贺会会审核人:赵宗生【教学目标】 1.积累“卒、足、方、事”等实词,“乃、为”等虚词。 2.熟读课文,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教学流程】一、解释加点的字词:1.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2.致殷勤之意()3.当横行天下()4.方与将军会猎于吴()5.邂逅不如意()6.地方数千里()7.北面而事之()8.初一交战()9.鼎足之形成矣()10.刘琮束手()11. 宜别图之()12.此帝王之资也()13. 与曹有隙()14.江表英雄咸归附之()15.比至南郡,而琮已降。()16.必蹶上将军。()17.*者奉辞伐罪()()18.动以朝廷为辞()19.愚谓大计不如迎之。()20.将兵与备并力逆曹()二、一词多义:足 1.兵精足用,英雄乐业。()2.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3.兵精粮多,足以立事。()4.鼎足之行成矣。()5.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6.众数虽多,甚未足畏。()事 1.亦别图之, 以济大事()2.慰劳其军中用事者()3.肃宣权者,论天下事势()4.北而事之()方 1.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2.操军方连船舰()3.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4.方与将军会猎于吴()5.挟天子以征四方()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卒 1.鲁肃闻刘表卒()2.五万兵难卒合()次 1.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2.余船以次俱进()3.次第岂无风雨?()乃 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2.乃罢会。()3.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4.蒙冲斗舰乃以千数()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7、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09天津)8、乃不知有汉,无论魏()(11安徽)三、翻译句子:(20分钟)1.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千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2.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贤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4. 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5.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6.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7.今肃迎曹,曹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8.定语从句翻译。①且将军大势可以据操者,长江也。.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③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④荆州之民附曹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四、拓展阅读:翻译划横线的句子。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②“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赤壁之战》学案答案一、解释加点的字词。1、克谐:能够成功2、致殷勤:表达,恳切慰问3、横行:称霸天下4、会猎:会战的委婉说法。5、邂逅:一旦,万一6、地方:土地方圆7、北面:北向,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而拜。8、初一:刚开始9、形成:形势形成10、束手:投降11、别:另外12、资:凭借13、隙:嫌怨,感情上的裂痕。14、咸:皆,都15、比:等到16、蹶:使动用法,使 ……受挫折17、辞伐:命令,讨伐18、辞:名义,借口,理由19迎:投降20、逆:迎击二、一次多义足 1、充足 2、值得 3、足够 4、器物的脚 5、值得 6、值得事 1、事业 2、用事者,掌权的人 3、大事 4、侍奉方 1、方圆 2、正,正在 3、策略,方法 4、将要 5、方向,方位 6、正,正在卒 1、死 2、通“猝”次 1、驻扎 2、次序,顺序 3、次第:转眼乃 1、是 2、于是,就 3、才 4、甚至 5、竟然,却 6、于是,就 7、才 8、竟然,却三、翻译句子。1、荆州跟我国相邻接,江山险要牢固,肥沃的田野广阔,人民众多而富裕,如果占据并拥有它,这是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啊。2、孙权聪明仁爱,敬重礼遇贤能之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他。已经占有六个州郡,兵器精良,粮食充裕,足够用来创立大事。3、何况刘备是是汉朝王室的后代,英才超越当世,众人思慕敬仰他,好像水流归大海一样,如果事情不能够成功,这是天意啊,怎么能够再处于他之下呢!4、孙权愤激的说:“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多万的将士,被别人控制。我的注意已经定了。”5、这就是常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射到了射程的尽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啊。所以兵法很忌讳这种情况,说:“这种情况下一定会使主帅受到挫折。”6、曹操虽然假托名义是汉朝的宰相,他实际上是汉朝的奸贼。将军凭着英雄才干,同时又凭借着父兄的功业,占据江东,地方方圆几千里,军队精锐,物资充足,英雄们乐意为您效劳,您应当雄霸天下,替汉朝除去坏人。7、现在我鲁肃投降曹操,曹操应当把我交给乡里,评定我的名位,还少不了让我做个低级的从事,我可以坐着牛车,使兵士跟从着,同士大夫们交往,逐步升官,仍然少不了个州郡的长官。8、定语从句翻译。①况且将军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优势,是长江。②霎时间,烟和火焰布满天空,被烧死和淹死的人马很多。③现在归队回来的士兵和关羽的水军,精兵还有一万人。④荆州的归附曹操的老百姓,是被军队的武力所逼,不是真心降服。四、文段翻译。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曾子坚决不受。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土地而不骄傲地对待我,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赤壁之战教案3

  知识目标:

  1、熟读全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巩固文言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学会运用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的方法来对待学*、对待生活

  学*重点与难点:巩固文言基础知识

  学法指导:诵读 自主合作探究 练*巩固

  知识链接:

  ●赤壁之战的典故和成语

  典故 三顾茅庐 赤壁之战 苦肉计 官渡之战 草船借箭 借东风 三气周瑜

  成语 三分天下 鞠躬尽瘁

  ●历史已经随着江水远去,硝烟已经散尽,很多人说曹操如果听取贾诩的建议就不会失败,但我想曹操有他自己的看法

  在感叹曹操的时候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羽扇纶巾”的周瑜,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和乌林那惊天动地的一把大火

  公元209年的第一场雪就这样被映红了……

  此正是: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复*提纲:教材知识点梳理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将军禽操

  2.五万兵难卒合

  3.顷之,烟炎张天

  4.雷鼓大震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荆州与国临接

  2.备南走

  3.致殷勤之意

  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抗衡

  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6.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7.鼎足之形成矣

  8.刘琮束手

  9.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0.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11.权起更衣

  1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13.地方数千里

  14.当横行天下

  15.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16.邂逅不如意

  17.初一交战

  18.去北军二里余

  19.北军大坏

  20.北面而事之

  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

  敬贤礼士

  2.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3.必蹶上将军

  4.乘犊车,从吏卒

  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6.可烧而走也

  7.瑜等率轻锐

  8.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10.操悉浮以沿江

  11.英雄乐业

  12.备南走

  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

  四.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一)实词

  此帝王之资也

  2.二子不协

  3.与操有隙

  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7.如其克谐

  8 肃宣权旨

  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10*者奉辞伐罪

  11.权以示群下

  1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13.不复料其虚实

  14今以实校之

  1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16.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17.上建旌旗

  18.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二)虚词

  比至南郡

  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3.向察众人之议

  4.累官故不失州郡

  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6.顷之,烟炎张天

  五.特殊句式

  刘备天下枭雄

  2.我,子瑜友也

  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4豫州今欲何至

  5.行将为人所并

  6.我,子瑜友也

  7.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江东

  8.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之战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并运用克、遗、闻、次、为、以、乃、等文言实虚词

  2、掌握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3、能辩认出常见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

  能力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

  2、能确切概括文本大意。

  3、培养学生再创作能力。

  情感目标:

  1、汲取民族智慧,理解文言文作品的内容价值。

  2、领悟到作品写古讽今的初衷。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并运用重点字词。

  2、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并发展个性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层次。

  课时安排:两节课

  备注:文言文讲解必须建立在学生熟悉文本的基础上,课前布置学生熟读课文,可抽一个早自*带读,课下学生预*。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这节课,我们进入新的主题单元:解读昨日战争。历史风起云涌,战争的硝烟曾经弥漫,我们学过的描写战争的作品有:(师生共同回忆)《曹刿论战》。曹刿的计谋是(共同回忆):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在战争中,计谋是决定胜负的一个关键。古人将战争分为四种,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解释:战争的上策是挫败敌人的战略计谋,其次是挫败其外交,其次是进攻敌人的军队,最下才是攻城)

  今天我们所学的《赤壁之战》就是围绕着伐谋和伐交所展开的,其中有深谋远虑,有舌战群儒,也有针锋相对。好,让我们一起解读三国鼎立时期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赤壁之战。

  二、概括归纳再创作(设想是,模仿*古典章回小说,起标题)

  教师:我们对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果把课文编成课本剧,可分几幕?请给每幕起一个标题,要求字数保持一致。或四言,或五言/六言/七言……不限。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确定:课文可分为七幕

  现将学生当时的成果展示如下:

  第一组

  1、鲁肃献计促联军

  2、备从肃计入樊口

  3、孔明舌战东吴将

  4、战降不定权忧心

  5、公瑾回吴助仲谋

  6、联军备战抗曹操

  7、火烧赤壁成霸业

  第二组

  1、鲁肃献计,分析天下大势

  2、公见刘备,共讨联盟大事

  3、形势危急,孔明舌战群儒

  4、意见不一,孙权陷入困顿

  5、周瑜回归,安主抗敌之心

  6、箭在弦上,积极准备作战

  7、火借东风,曹操败走华容

  教师:(其他略,交流之后)请同学们选出你们喜欢的一组,写在书上,我们也将用那一组的成果讲解课文。剩下的小组,请将你们的成果贴在墙报上,供大家参考,欣赏。

  三、理解一篇文言文必须要扫清字词的障碍,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知识卡片(或积累本)积累你不熟悉的,或是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学生读书,积累。

  教师提示:

  1、文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都应该作为你积累的重点,看一看你能不能独立地正确地找出。

  2、不确定的字词义,可以借助课下注释或古汉语字典。

  3、请积累“次、闻、以、乃”这四个词的一词多义。

  四、结语:

  下节课,我们将解答同学们的疑惑,一起解读昨日战争。

  五、作业:

  课下完成知识积累。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模仿古代章回小说的题目,为《赤壁之战》起了小标题,并且请大家做了知识积累,这节课我们先共同解答大家的疑惑。

  二、学生提问题,先请同学解答,解答不了的,教师解答,作补充。(略)

  确定的知识点:

  次:①驻扎: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②次序:余船以次俱进。

  闻:①听见: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听说:鲁肃闻刘表卒。

  ③见闻:博闻强志。

  ④名望:先达德隆望尊。

  以:①用:夫以疲病御狐疑之众。

  ②因为:时操军兼以饥疫。

  ③认为:皆以美于徐公。

  ④连词,表目的或结果:挟天子以令诸侯。

  ⑤按照:余船以次俱进。

  乃:①才: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②甚至: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③是: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④于是:乃取蒙冲斗舰十艘。

  通假字:

  a)将军禽操:禽--擒

  b)卿能办之诚决:诚--请

  c)烟炎张天:炎--焰

  d)雷鼓大震:雷--擂

  词类活用(典型):

  1、晨夜兼道:晨、夜,名作状,日夜。道,名作动,赶路。

  2、敬贤礼士:贤,形作名,贤能的人。礼,名作动,以礼相待。

  3、必蹶上将军:蹶,使动用法,使……受挫折。

  4、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共,作动词,共有。

  5、甚失孤望:失,使动用法,使……失望。

  6、除残去秽:残、秽,形作名,坏人。

  7、可烧而走也:走,使动用法,使……逃跑。

  8、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轻锐,形作名,精锐部队。

  文言句式(典型)

  判断句:刘备天下枭雄。

  被动句:

  1、恐为操所先。

  2、受制于人。

  宾语前置句:

  1、豫州今欲何至?

  2、何以言之?

  定语后置句:

  1、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2、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3、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赤壁之战在各国都引起了巨大反响,可见其重要性和关键地位。那么,在如此至关重要的战争中,以天壤之别的悬殊力量,东吴最终使居高自傲的曹操败走华容。那么在你看来,这场战争的胜负,哪个人物起了关键作用?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呢?(各抒己见)

  参考:

  1、鲁肃:鲁肃是思度弘远的伐谋和伐交高手,而伐谋和伐交均是战争中的上上策。正是由于他的审时度事,及时地向孙权出谋献策,才使得东吴由最被动的局面逐渐取得有利的时机。鲁肃为人严谨又善言论,由开始的献计到战争酝酿时的坚持和表现出来的智慧,由座下独不言到召回周瑜,赤壁之战的胜利,鲁肃功不可没。

  2、诸葛亮:(学生对诸葛亮最为熟悉,也最感兴趣)诸葛亮舌战群儒推动了东吴主战的事态,也更加坚定了孙权主战的意志,他把孙权心中酝酿的主战思想激发出来了。诸葛亮是一个外交高手,面对孙权,他表现得不卑不亢且层层逼*,他也是一个心理专家,洞察了孙权心中所想,用激将法把孙权推到了主战的风口浪尖上。一向神机妙算的诸葛此次也是充分表现了他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

  3、周瑜:虽说既生瑜何生亮,但在赤壁之战中的周瑜,却尽现大将气慨。与鲁肃的缜密,稳重相比,周瑜的直斥曹操更显其大将的胆气,而对于曹操虚夸的八十大军,也是令张昭们闻风丧胆的八十万大军,周瑜既有少年无畏的勇,又有切实分析的谋,可以说在《示壁之战》中的周瑜,绝对是有勇有谋的大将。

  4、孙权:其实孙权是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人物,也是课文中隐藏着的一个高手,可以说上述人物均是围绕孙权所写。课文中没有描写他的大段对话,有的只是只言片语,但是在详写采纳鲁肃建议派其拉拢刘备,听取双方意见当机立断主战中,已经将孙权的政治家风度跃然纸上了。孙权在朝中主战不定的情况下早已暗中准备下了三万精兵,等待着战争时机的成熟,可以说,孙权是赤壁之战的关键所在。连被孙权打败的曹操也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结语:历史已经远去,战争的硝烟也早已散尽,然而英雄们的深谋远虑,豪迈气慨却是为后人们所传诵至今。他们为后人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计谋,一场胜败,更多的应该是古人的智慧与气魄。问天下谁是英雄?我想同学们心里都有自己敬仰的英雄。

  作业:同样是赤壁之战,《资治通鉴》是一种写法,《三国演义》又是一种写法。请课下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比较二者的不同,要求形成书面,五百字以上。

赤壁之战教案5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黄盖写信骗曹操,曹操大喜等待黄盖来降。

  且说江东,天色向晚,周瑜斩了曹操派来诈降的将领蔡和,用血祭旗毕,便令开船。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披掩心,手提利刃,旗上大书“先锋黄盖”。盖乘一天顺风,往赤壁进发。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 [④“大笑”一词表明什么?]忽一军指说:“江南隐隐一簇帆幔(àn),使风而来。”操凭高望之。报称:“皆插青龙牙旗。内中有大旗,上书先锋黄盖名字。”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来船渐*。程昱观望良久,谓操曰:“来船必诈,且休教*寨。”操曰:“何以知之?”程昱曰:“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tǎnɡ)有诈谋,何以当之?” [⑤这句话写出了程昱怎样的性格特点?]操省悟, 便问:“谁去止之?”文聘(pìn)曰:“某在水上颇熟,愿请一往。” 言毕,跳下小船,用手一指,十数只巡船,随文聘船出。聘立于船头,大叫:“丞相钧(ūn)旨:南船且休*寨,就江心抛住。”众军齐喝:“快下了篷!”言未绝,弓弦响处,文聘被箭射中左臂,倒在船中。船上大乱,各自奔回。南船距操寨止隔二里水面。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 [⑨黄盖为什么在距曹营二里处点燃小船?]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句导读:黄盖*距离点火,使曹操措手不及,悔之已晚。这几句话生动地描绘了火攻的壮观场面,说明了火攻的威力。]

  段导读:第2自然段讲黄盖借助东风,实施火攻。

  曹操回观岸上营寨,几处烟火。黄盖跳在小船上,背后数人驾舟,冒烟突火,来寻曹操。 [⑩“跳”“冒烟突火”这两个词的作用是什么?]操见势急,方欲跳上岸,忽张辽驾一小脚船,扶操下得船时,那只大船,已自着了。张辽与十数人保护曹操,飞奔岸口。黄盖望见穿绛(iànɡ)红袍者下船,料是曹操,乃催船速进,手提利刃,高声大叫:“曹贼休走!黄盖在此!”操叫苦连声。[句导读:从“叫苦连声”中可以看出曹操无比懊悔的心情。] 张辽拈(niān)弓搭箭,觑着黄盖较*,一箭射去。此时风声正大,黄盖在火光中,那里听得弓弦响?正中肩窝,翻身落水。

  段导读:第3自然段讲火烧曹营,黄盖为阻止曹操逃走,受箭伤落入水中。

  却说当夜张辽一箭射黄盖下水,救得曹操登岸,寻着马匹走时,军已大乱。黄盖军中将领韩当冒烟突火来攻水寨,忽听得士卒(zú)报道:“后稍舵上一人,高叫将军名字。”韩当细听,但闻高叫“义公救我!”韩当一听知是黄盖,急忙叫人救起。见黄盖负箭着伤,咬出箭杆,箭头陷在肉内。韩当急为脱去湿衣,用刀剜。

赤壁之战教案6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的后面部分和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的前面部分,有删改。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它的起因是:东吴大将周瑜率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大将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与曹军隔江相对。战前双方都在做战斗的准备:曹操为了大军渡江,叫人用铁索连船,周瑜针对曹军弱点,决定实施火攻。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做到有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3、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4、帮助学生认识“幔、倘、聘、绛、拈、卒、堕”;会写“巡、刃、倘、聘、拈、韩、卒、舵、雌”;理解“巡哨、利刃、天助我也、士卒、决雌雄、漫天彻地、觑、拈、鏖、倘”等词语。

  5、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一点《三国演义》的故事。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2、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回到当年硝烟弥漫的古战场,看看几位英雄人物是怎样斗智斗勇的。

  二、细读课文,认识故事人物。

  ㈠默读课文,想一想:在赤壁之战中,拥有精兵强将的曹操的神态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请把这样的语句画下来。

  1、默读批注。

  2、交流

  (1)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2)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

  (3)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

  (4)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

  (5)曹省悟,便问:“谁去止之?”

  (6)操叫苦连声。

  ⒊请同学们浏览这六句话,提出问题

  曹操从“大喜、大笑”到“省悟”再到“叫苦连声”,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⒋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认真默读、勾画,找找其中的原因。

  ㈡交流探讨,认识人物形象。

  1、学*交流“黄盖假降,曹操中计”这部分。

  ⑴出示

  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

  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①指名朗读程昱、曹操二人的对话。重点朗读曹操的话,体会反问句的语气。

  ②从曹操的话语中,你体会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曹操对程昱的提醒不屑一顾,连用两个反问句,可见这时已经曹操傲慢轻敌。)

  ③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二人的对话。

  ⑵出示书信内容

  “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身。今有鄱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好歹杀江东名将,献首来降。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龙牙旗者,即粮船也。”

  ①指名朗读信的内容。

  ②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这封信有何玄机?(学生思考)

  学生可能会说

  带士兵粮草投降,为船里装火药打埋伏;

  信中说杀江东名将,其实杀的是曹操派来诈降的将领蔡和;

  信中说周瑜看防得紧,无计脱身,只在今晚二更。这样曹操不但不会起疑心,而且这样为在离曹营二里点火创造了条件,天黑不易被发现。

  ③从这封书信可以看出周瑜是怎样的一个人?(深谋远虑)

  ④集体朗读书信的内容。

  过渡语:接到信的曹操此时已是满心欢喜,迎风大笑。课文中除了直接描写曹操十分高兴,还有一处描写可以表现曹操此时心情十分高兴,同学们迅速找一找。

  2、学*“亲迎黄盖,曹操兴奋不已”。

  请同学朗读“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

  ①读了这句话,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曹操的心情如何?

  ②小结:看来,环境的描写可以反映此时人物的心情。曹操抬头仰望明月高悬,俯首江中翻波戏浪,迎风大笑。当听到军士报告黄盖粮船驶来,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这时,曹操心中想什么?心情如何?(兴奋不已)。

  3、学*“火烧曹营,曹操省悟已迟”。

  导语:但是,曹操马上醒悟了,为什么?

  ⑴集体朗读程昱的话。

  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程昱的认识。

  ——仔细观察,细心谨慎。

  导语:可惜曹操省悟已迟,黄盖在距曹寨二里水面点火,江面一片火海。

  ⑵出示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障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①自由朗读这段文字,边读边想象画面。

  ②同桌之间交流。

  ③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④出示插图,观察图画,并结合这段话中的具体词语,说一说想象到的情景。

  A着火的时间短还是长?(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

  B火光亮到什么程度?(一派通红)

  C烟浓到什么程度?(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谁,那里是岸。)

  D曹军的士兵此时是什么样的?(曹军士兵哭喊声一片,个个丢盔弃甲,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E用一段通顺的话说一说。

  ——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谁,那里是岸。曹军士兵哭喊声一片,个个丢盔弃甲,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⑤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曹操见大势已去,是叫苦连声,此时,你想对曹操说什么?

  4、集体朗读第五自然段,说一说

  ⑴“火攻”计策的成功实施主要有哪些关键的步骤?

  ⑵从“火攻”计策的制定与实施,你对周瑜和黄盖有怎样的印象?

  三、总结全文

  “赤壁之战”的结果验证了“火攻”计策制定的正确、实施安排的周密。而计策的制定又源于战前东吴周瑜、黄盖对敌我双方情况的正确分析,能够知已知彼、扬长避短,特别是把握了曹操的弱点(他仗着兵多将强,骄傲轻敌),利用了曹操的错误(他用铁索连船潜伏着的危机就是:一旦起火,就会火烧连营)。

  在“赤壁之战”的火影刀光之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因骄而败的曹操,有勇有谋的黄盖,谋略深远的周瑜。

  四、集体朗读诗句,回味赤壁之战

  魏吴争斗决雌雄,

  赤壁楼船一扫空。

  烈火初张照云海,

  周郎曾此破曹公。

  五、作业布置。

  1、诗句采集

  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2、片段采集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障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3、学完课文,你一定会被火烧赤壁的战争场面吸引。请同学们课后把《三国演义》找来读一读,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

  赤壁之战

  (火攻)

  周瑜曹操

  (三万兵)(八十万兵)

  黄盖假降喜接降书

  趁风行船笑迎黄盖

  备引火船省悟已迟

  二里点火叫苦连声

  伏兵追杀登岸逃走

  数军合围伤亡惨重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赤壁之战读后感 (菁华6篇)(扩展4)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 (菁华5篇)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1

  赤壁之战,一个让人拥有伤感的。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再一次细细品尝它的味道。

  这篇课文选自罗贯中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话说曹操豪情满怀,挥师南下,想要夺取江南,吞并东吴,消灭孙权、刘备统一中原。孙权与刘备联合,率军在赤壁与其相抗。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周瑜、黄盖又连施苦肉计,再使阚泽去送诈降书。后来火烧赤壁,曹军损伤无数,只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曹操呀,你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你八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吗?是军队士气不振吗?想你曾破袁绍、斩吕布,一路高歌,势如破竹。曹操啊,曹操,任你生性多疑,也逃不过庞统的连环计;也许因为你们是远来之师,一路跋涉,筋疲力尽;也许是你们人生地不熟,而周瑜拥有长江天险;也许是你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就一定会获胜;也许是你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别看在陆地是精锐之师,所向披靡,无战不胜,可一到像长江这样的大江、大河之上,就成了一群乌合之众了;也许是诸葛亮太聪明,东风有意周郎便呀;也许……

  曹操呀,你的败是必然的还是天意?不过,这也然我明白了:不能大意,更不能轻敌!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2

  今天,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又一次品读了《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有了更多的感伤。

  这篇课文选自罗贯中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话说曹操豪情满怀,挥师南下,想要夺取江南,吞并东吴,消灭孙权﹑刘备统一中原。孙权与刘备联合,率军在赤壁与其相抗。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周瑜﹑黄盖又连施苦肉计,再使阚泽去送诈降书。后来火烧赤壁,曹军损伤无数,只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曹操呀,你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你八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吗?是军队士气不振吗?想你曾破袁绍﹑斩吕布,一路高歌,势如破竹。

  也许是你轻易信人,先是中了庞统的连环计,再是信了阚泽的诈降书。曹操啊,曹操,任你生性多疑,也逃不过庞统的连环计;也许因为你们是远来之师,一路跋涉,筋疲力尽,周瑜完全是以逸待劳;也许是你们人生地不熟,而周瑜拥有长江天险,才会牵着你们的'鼻子走;也许是你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也许是你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别看在陆地是精锐之师,所向披靡,无战不胜,可一到像长江这样的大江﹑大河之上,就成了一群乌合之众了;也许是诸葛亮太聪明,东风有意周郎便呀;也许……

  曹操呀,你的败给现代人留下了不少疑问,至今仍有许多人在争论,你的败到底是必然的,还是天意呢?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3

  几天,我开始读《三国演义》这本书,今天,我读了《火烧赤壁》这段情节。

  《火烧赤壁》讲了曹操*定北方以后,便率军百万去征讨江东,东吴与刘备联合,共同抗曹。故事从孔明舌战群儒、蒋干中计、张蔡被斩,到孔明草船借箭、周瑜行苦肉计、庞统献连环计、孔明借东风并最终让周瑜以几万人马火烧曹营、大败曹军百万。火烧赤壁也成了我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千古绝唱。

  这个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周瑜,他虽然嫉贤妒能,几次要杀孔明,但也智谋过人,是东吴水军大都督,他用巧计让蒋干盗书,使曹操杀了张允、蔡瑁,使曹操水军无人训练,他还和黄盖用苦肉计,骗过了曹操,也留下了一句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另一个人物是诸葛亮,他也做出了很大贡献,是他说动了吴国,使孙刘联合破曹;是他草船借箭,使东吴火烧曹营,也是他埋伏人马,杀得曹操片甲不留。

  火烧赤壁是三国时期一次重大的战役,曹操来得凶,也败得惨,最后被杀的只有几十骑,赤壁大战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形成了。

  火烧赤壁,写下了我国战争史上辉煌的一页!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4

  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七擒孟获”等,在这些著名的战役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赤壁之战了。

  赤壁之战,讲述的是孙权和刘备联军反击曹操大军的故事,最让我感动的章节是老将黄盖用苦肉计诱敌的故事。黄盖在那时已经有了白发,是一员老将,他虽然是一名强壮的将军,但是人老了身体也不好,却自荐用自己来实施苦肉计。我对这种为国而不顾一切的精神很敬佩,也正是因为有了黄盖的舍身诱敌,曹操的大意用兵,赤壁之战才会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成功例子,黄盖在这次战役成败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像黄盖这样为国而不顾一切的人还有很多,象为新*成立而付出生命的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等,他们都是为了国家而牺牲的。

  同时,我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在赤壁之战中,有些士兵从着火的船上跳下来,他们有些是身上着火,有些是被刀划伤,有些是被箭射伤,如果我是观战的人,我一定会在火光中哭泣,他们是为国而死!他们本该好好活着的,这可恶的战争!你能说战争不残酷吗?我知道,有些人把战争看做一场游戏,视生命为草芥,死了就死了,也有人认为打仗很好玩,但其实不是这样。如果你的亲朋好友被可恶的手榴弹炸伤,自己被罪恶的子弹打伤,你就会深切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战争,不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和*,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有了和*,有了快乐,生活不就幸福了?!是啊!在战争年代过得最开心的人莫过于高枕无忧的皇上了吧!赤壁之战,是一场血腥的战役,只要发生战役,就有无辜的生命消亡,战争是残酷的,我们应当让战争从我们的人生字典里消失,让世界充满快乐的脸,让世界没有战争!一起行动吧!为建筑地球村而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5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被孙刘联军打败。孙权接到曹操的恐吓信,声称孙权若不投降,他将率80万大军直捣江东。曹操的威势让一些人吓破了胆,长史张昭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只有投降才是上策,而周瑜却不这样认为。现在是寒冬十月,曹操军马粮草不足,北方士兵远涉江湖之间,水土不服,必生疾病,且曹军*于陆战,不*水战,必败无疑。恰好曹操见船只在江中摇晃不稳,用铁链将所有船只连接在一起,孙刘联军发现后决定和火攻。让黄盖徦装投降,然后等刮起东风之时,火攻曹营,曹军惨败。真的是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啊!这一战后,曹操再也无力南下,统一全国的愿望化成了泡影。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篇四

  曹操刚刚制胜于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战胜了袁绍,获得了辎重无数,钱粮无数,所以,不可避免的有了一些骄傲的心理。再加上他把荆州水兵收服,更是气焰嚣张。曹操的性格也是特别狂妄,心里十分骄傲,他尾巴都可以当旗杆使,也就是说他的一个弱点就是嚣张狂妄!曹操是从北方过来的,南北天气不同,异差很大,他的大部分的兵都是北方人,不*水战,都得了病,谋士都劝阻他不要着急南下,可他就是不听。他的第二个弱点:不听劝阻。

  而周瑜他们团结一心,合理使用苦肉计,博得曹操的信任,这才得以使用火攻,火烧赤壁,奠定了三国鼎立这个局面的产生。

  一场战争,我们不仅仅把它当作一种知识去了解,也可以学到很多道理,而且对自己以后的帮助也特别的大。我就从中学到了一些:做人处事时不论你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都不能骄傲,骄傲使人落后嘛。依然要低调、稳重、谦逊。因为太过于骄傲很可能像曹操那样被人家火烧赤壁。一个班级,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团结,是凝聚力,不团结,没有凝聚力,就会像一盘散沙一样,乱无章法。长大以后,如果我们当上了领导,要积极听一些基层工作人员的建议,要重视,这样才能使一个集体共同前进,取得更好的未来。

  我作为一名班长,我也要多多听取同学们的建议,如果我真有什么缺点我会立即改正。是咱们一年六班走向更好的明天!


赤壁之战读后感 (菁华6篇)(扩展5)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40句菁华

1、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省定远县)人,孙权手下的重要谋臣和将领。闻:听说。刘表:字景升,山阳高*(今山东省金乡县西)人。当时任荆州牧。州牧是东汉后期一个州的长官,管辖几个郡的军政。卒:死。

2、二子: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cóng)。刘表不喜欢长子刘琦,把他派到江夏郡去领兵,刘表死后,由刘琮继任荆州牧,兄弟二人矛盾很深。不协:不和。

3、诸:各。

4、备:刘备。彼: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协心:团结一心。

5、与结盟好:和他们建立同盟友好的关系。与,介词,和,后面省掉代词“之”。

6、请得:意思是“希望能够”。请,允许我。得,能够。吊:慰问(死者的亲属)。

7、会:相逢。于:介词,在。当阳:地名。今湖北省当阳县。长坂:就是长坂坡,在当阳县东北。

8、豫州:指刘备,因为汉王朝曾封刘备为豫州牧,以官名称人,表示尊敬,豫州前省一刘字。何至:到哪里去,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词,要提到动词前。

9、子瑜:诸葛瑾,字子瑜。

10、长史:官名。

11、按兵:按兵不动。按,止。束甲:把铠甲捆起来。按兵束甲指停止军事行动。

12、事:指与曹操争天下之事。不济:不成功。

13、受制于人:受别人控制。

14、然:转折连词,然而。新败:指刘备败于长坂的事。

15、众:这里指军队。远:指远道。疲敝:疲劳不堪。敝,坏,这里指疲劳到极点的意思。

16、兵法:指《孙子兵法》。忌之:忌讳这种情况。

17、附:归附。逼兵势:“逼于兵势”的省略。

18、治:治理、训练。

19、不顺:不顺乎理。

20、更衣:上厕所的委婉说法。

21、割据:分割并占有。

22、兵精:军队精锐。足用:物质充足。用,名词,物资。

23、乐业:乐意效力的意思。业,职守。

24、盛寒:严寒。

25、不*:不服。

26、此数者:这几件事情。用兵:指行军打仗之事。患:忧虑,这里是忌讳的意思。

27、冒行之:冒失地、轻率地做这几件事。冒,冒失、冒险。行,实行,这里指蛮干。之,代词,代“此数者”。

28、得:拨给,得到。

29、保:副词,一定。之:代词,代曹军。

30、合:相合,一致。

31、众数:人数。

32、自:自然、就。足:完全。制:制服。之:代词,代曹军。

33、当:必定。发:调拨、派遣。人众:部队、人马。

34、赞军校尉:官名,相当于参谋长。

35、帷幕:帐幕。

36、中江:江中心。举帆:拉起船帆。

37、理清课文条理,学*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38、“调兵遣将”是什么意思?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

39、火攻这一仗的结局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读课文第十、十一自然段,讨论理解:

40、赤壁一战的起因是什么?双方是怎样准备的?经过和结果怎样?请同学们拿出笔记本,按这个顺序列出提纲。


赤壁之战读后感 (菁华6篇)(扩展6)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30句菁华

1、帝王之资:创造帝王大业的凭借。资,这里是凭借的意思。此:这,指示代词。之:的,结构助词。也:用于句尾,表示肯定的语气。

2、备:刘备。彼: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协心:团结一心。

3、晨夜兼道:主语是鲁肃。晨夜,日夜。兼道,一天赶两天的路程。

4、孙讨虏:指孙权,“讨虏”是汉代将军的名号,孙权从汉王朝接受的正式官职是讨虏将军、会稽太守。聪明:“聪”指听力好,“明”指视力好,合在一起指明察事物的能力。仁惠:仁德宽厚。

5、江表:江外,指长江以南的地方。江,长江。表,是“外”的意思。古代*的政治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从黄河流域来说,“江南”是“江外”,也就是“江表”。成:都。之:指孙权。

6、立:使……成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事:指争雄天下的大事。

7、以:连词,从而。济:成就。世业:流传后世的功业。

8、凡人:一般人,*常人。

9、断:决断,决定。

10、荆:指刘备。吴:指孙权。

11、而:而且。不可论:不能相提并论。

12、何以言之:就是“以何言之”,凭什么这样说呢?之,代词,代鲁肃可迎操而孙权不可迎操这件事。

13、犊车:牛车。

14、横行:纵横驰骋。

15、北土:北方。*:*定。

16、进:前往,进军。住:通“驻”,驻扎。

17、此天以君授孤也:这是上天把你赐给我。意思是说,天要让我成功,所以给我配备了这么一个得力的辅弼之臣。

18、表:刘表。极:至多,最多。耳:罢了。

19、虑:担心。

20、赞:助,辅佐。

21、俱:都、全。办:准备。

22、进:进军。

23、引:退却。次:动词,驻扎。

24、指言:指点着、谈论着。

25、兼:兼有。饥:饥饿。疫:疾病。

26、太半:大半。

27、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8、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了一组新的课文学*,在这组课文中,我们将要学*什么内容,要了解哪些学*方法呢,导读中明确告诉了我们。请一个同学读导读,同学们想导读给我们这组的学*提出了哪些要求。

29、说说这段话讲了什么。

30、指名读第二段。读后同学评议。


赤壁之战读后感 (菁华6篇)(扩展7)

——《赤壁之战》的教案通用五篇

  《赤壁之战》的教案 1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黄盖写信骗曹操,曹操大喜等待黄盖来降。

  且说江东,天色向晚,周瑜斩了曹操派来诈降的将领蔡和,用血祭旗毕,便令开船。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披掩心,手提利刃,旗上大书“先锋黄盖”。盖乘一天顺风,往赤壁进发。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 [④“大笑”一词表明什么?]忽一军指说:“江南隐隐一簇帆幔(àn),使风而来。”操凭高望之。报称:“皆插青龙牙旗。内中有大旗,上书先锋黄盖名字。”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也!”来船渐*。程昱观望良久,谓操曰:“来船必诈,且休教*寨。”操曰:“何以知之?”程昱曰:“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tǎnɡ)有诈谋,何以当之?” [⑤这句话写出了程昱怎样的性格特点?]操省悟, 便问:“谁去止之?”文聘(pìn)曰:“某在水上颇熟,愿请一往。” 言毕,跳下小船,用手一指,十数只巡船,随文聘船出。聘立于船头,大叫:“丞相钧(ūn)旨:南船且休*寨,就江心抛住。”众军齐喝:“快下了篷!”言未绝,弓弦响处,文聘被箭射中左臂,倒在船中。船上大乱,各自奔回。南船距操寨止隔二里水面。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 [⑨黄盖为什么在距曹营二里处点燃小船?]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句导读:黄盖*距离点火,使曹操措手不及,悔之已晚。这几句话生动地描绘了火攻的壮观场面,说明了火攻的威力。]

  段导读:第2自然段讲黄盖借助东风,实施火攻。

  曹操回观岸上营寨,几处烟火。黄盖跳在小船上,背后数人驾舟,冒烟突火,来寻曹操。 [⑩“跳”“冒烟突火”这两个词的作用是什么?]操见势急,方欲跳上岸,忽张辽驾一小脚船,扶操下得船时,那只大船,已自着了。张辽与十数人保护曹操,飞奔岸口。黄盖望见穿绛(iànɡ)红袍者下船,料是曹操,乃催船速进,手提利刃,高声大叫:“曹贼休走!黄盖在此!”操叫苦连声。[句导读:从“叫苦连声”中可以看出曹操无比懊悔的心情。] 张辽拈(niān)弓搭箭,觑着黄盖较*,一箭射去。此时风声正大,黄盖在火光中,那里听得弓弦响?正中肩窝,翻身落水。

  段导读:第3自然段讲火烧曹营,黄盖为阻止曹操逃走,受箭伤落入水中。

  却说当夜张辽一箭射黄盖下水,救得曹操登岸,寻着马匹走时,军已大乱。黄盖军中将领韩当冒烟突火来攻水寨,忽听得士卒(zú)报道:“后稍舵上一人,高叫将军名字。”韩当细听,但闻高叫“义公救我!”韩当一听知是黄盖,急忙叫人救起。见黄盖负箭着伤,咬出箭杆,箭头陷在肉内。韩当急为脱去湿衣,用刀剜。

  《赤壁之战》的教案 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读懂课文,知道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能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学*遇事周密考虑、机智灵活的思维方式。

  3、学*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叙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程,从中悟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原因。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赤壁之战的资料。

  教师:东西南北方位图、制作课件,选录电视剧《三国演义》火烧赤壁片断。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你们饶有兴趣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最崇拜的三国人物,汇报了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赤壁之战的资料,也理清了课文的线索。今天,我们将深入学*这一课。(板书:17、赤壁之战)

  二、自读自悟

  1、谈话:火攻的办法是谁想出来的:(黄盖)黄盖为什么会想到用“火攻”?请同学们读读相关的课文。

  2、学生自读自悟。

  3、提问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三、角色扮演

  1、谈话:东吴对“火攻”之计已经做到了胸有成竹,火攻的计策如何实施,周瑜和黄盖又是如何进行周密安排的,请你找一个合作伙伴,一个扮演周瑜,一个扮演黄盖,根据课文内容,演一演,说一说吧。

  2、学生扮演角色练演。

  3、指名上台表演。

  四、分析战程。

  1、通过表演,大家明白了“火攻”果然是一条妙计,谁来说说火攻分几步进行?

  2、指名回答,学生补充,教师相机板书。

  3、在你看来,“火攻”之计哪一步最重要,最能体现黄盖计策的高超?

  4、学生各抒己见,并说明理由,涉及提到“东南风”时,教师要求找一找、画一画并读一读课文中描写东南风的句子,指名回答并理解暗写东南风的句子,出示明写、暗写东南风句子,全班齐读。

  5、小结有关内容,分组分角色有感情朗读“火攻”部分,感悟火攻之计安排的巧妙,考虑的缜密以及火猛、风大,战斗的激烈。

  6、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火烧赤壁片段。

  五、明晓战理

  1、战斗结束后,无论是获胜的周瑜,还是惨败的曹操,都在进行总结:赢在哪儿,输在哪里?你想加入哪一方来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或教训?

  2、学生自愿结组,热烈讨论。

  3、指名回答,分析原因。

  六、畅谈收获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或收获?

  七、拓展阅读

  1、上节课就有同学问:“曹操为什么相信了黄盖?”文中写的比较简略,而原著描述了庞统献连环计、周瑜黄盖上演苦肉计、蒋干中计等。请你们到《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名著中去读一读哪些精彩篇章吧。

  2、曹操从华容道逃跑,可那里早有大将关羽把守。欲知后事如何,请读《三国演义》。

  八、布置作业

  读三国故事,召开故事会,讲三国故事,评“故事大王”。

  《赤壁之战》的教案 3

  设计理念:

  研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的一种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本课时的研读模式主要是:引出研读主题、领悟研读策略、开展研读活动、分享研读成果。立足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以读为本的理念,在课堂上注重全员参与,注重探究过程,注重品读感悟。

  课前准备:

  1、引领学生看《三国演义》,谈自己喜爱的英雄人物。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

  1、运用研读策略,以“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为研读专题展开研读活动。

  2、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教学过程 :

  一、引出研读主题

  1、请用“虽然……却……”或者“虽然……但是……”简单地说说赤壁之战的大概内容。

  2、那你此时心中最大的疑问是什么?下面我们就重点研究这个问题。

  二、领悟研读策略

  1、答案在哪里?那你觉得该怎么研究它?

  2、教师总结。

  3、出示表格,指导填写时的注意点。

  《赤壁之战》研究者:_____________

  以少胜多的原因 关键指数 ☆

  三、开展研读活动

  1、学生自主研读、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掌握学情。

  2、同学合作,交流成果。

  四、分享研读成果

  板块一、黄盖:考虑周密,巧妙安排

  (1)东吴兵少,抵挡不住80万大军。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

  (2)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1千米了,黄盖叫兵士们把20船芦苇一齐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20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了曹操的船队。

  板块二、东南风:借风行船,借风烧船

  (1)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

  (2)黄盖的船把帆张足,快得像离弦的箭。

  (3)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1千米了,黄盖叫兵士们把20船芦苇一齐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20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了曹操的船队。

  板块三、曹操:骄傲自大,轻信黄盖。

  (1)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了不得。

  (2)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五、总结胜利经验

  1、看来取得这次战斗的胜利还真不容易!现在谁来帮帮黄盖总结一下胜利的经验?

  2、全班交流。

  3、总结。

  《赤壁之战》的教案 4

  教学要求:

  学生学*课文之前,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断,以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重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胜与负的根本原因。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难点: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构想:

  在教学中重点理清课文的条理,抓好预*检查,使学生初步了解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役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顺课文条理,引导学生逐段深入学*。

  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2、揭示课题:我们今天要学*《赤壁之战》,赤壁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大军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学*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看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战双方是哪些人?

  (3)交战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2、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所知《三国演义》的故事进行回答)

  3、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4、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一战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

  5、讨论分段。(按战役的起因、战前准备、战役经过及结果来划分段落。)

  三、学*课文

  1、学*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理解“调兵遣将”,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

  (3)让学生谈谈对“隔岸相对”的理解。

  (4)说说这段话讲了什么?(赤壁一战的起因。)

  2、学*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示投影:说说你对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的看法?

  3、学*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火攻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默读五、六、七自然段,讨论了解:a、文中几次提到“东南风”?划出有关的句子。b、指名读一读为什么要在“东南风很急”的情况下来进攻?c、读一读曹操的表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

  (3)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进行的?学生默读思考。

  (4)火攻一战的结局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读课文十、十一自然段。讨论理解:a、理解“锣鼓震天”“丢盔弃甲”。b、说说曹操逃跑的原因

  (5)总结段意,这段话讲了什么?

  四、读透课文,教师小结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预*“思考、练*”第二题。

  3、把今天学过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他们讨论孙权、曹操输赢的原因。

  板书设计:

  战役的起因:南下,夺取江南的地方

  赤壁之战战役的准备:铁锁连船、准备火攻

  战役的过程:假投降、火烧曹营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课文,理清课文条理,领会作者是怎样围绕文章中心一层层表达思想感情的。准备开三国故事会。

  学*过程:

  一、复*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了周瑜、黄盖是怎样用火攻打败曹军的。(板书课题)

  2、请学生简要说说火攻一战的过程。

  二、领会文章的中心。

  1、在赤壁之战中,东吴以三万军队打败了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讨论回答。

  (1)周瑜: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2)曹操:骄傲轻敌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从这篇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在学*上,对你有什么用处?(多请几名同学说一说)

  三、开三国故事会。

  1、分小组准备故事会材料。

  2、组织小评委,推选主持人。

  3、开三国故事会。

  4、评委给每个小组打分,给优胜小组颁发奖状。

  四、教师总结

  作业设计:

  1、把你今天在课堂上得到的知识讲给家长听。

  2、联系实际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3、预*《田忌赛马》。

  板书设计

  赤壁之战

  东吴: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胜败原因

  曹操:骄傲轻敌

  《赤壁之战》的教案 5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1、熟读全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巩固文言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学会运用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的方法来对待学*、对待生活

  学*重点与难点:巩固文言基础知识

  学法指导:诵读 自主合作探究 练*巩固

  知识链接:

  ●赤壁之战的典故和成语

  典故 三顾茅庐 赤壁之战 苦肉计 官渡之战 草船借箭 借东风 三气周瑜

  成语 三分天下 鞠躬尽瘁

  ●历史已经随着江水远去,硝烟已经散尽,很多人说曹操如果听取贾诩的建议就不会失败,但我想曹操有他自己的看法

  在感叹曹操的时候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羽扇纶巾”的周瑜,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和乌林那惊天动地的一把大火

  公元209年的第一场雪就这样被映红了……

  此正是: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复*提纲:教材知识点梳理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将军禽操 2.五万兵难卒合

  3.顷之,烟炎张天 4.雷鼓大震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荆州与国临接 2.备南走

  3.致殷勤之意 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6.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7.鼎足之形成矣 8.刘琮束手

  9.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0.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11.权起更衣 1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13.地方数千里 14.当横行天下

  15.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16.邂逅不如意

  17.初一交战 18.去北军二里余

  19.北军大坏 20.北面而事之

  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

  1.敬贤礼士 2.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3.必蹶上将军 4.乘犊车,从吏卒

  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6.可烧而走也

  7.瑜等率轻锐 8.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10.操悉浮以沿江

  11.英雄乐业 12.备南走

  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

  四.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一)实词

  1.此帝王之资也 2.二子不协 3.与操有隙

  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7.如其克谐

  8 肃宣权旨 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10*者奉辞伐罪 11.权以示群下

  1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13.不复料其虚实

  14今以实校之 1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16.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24.上建旌旗

  25.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二)虚词

  1.比至南郡 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3.向察众人之议 4.累官故不失州郡

  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6.顷之,烟炎张天

  五.特殊句式

  1.刘备天下枭雄 2.我,子瑜友也

  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4豫州今欲何至

  5.行将为人所并 6.我,子瑜友也

  7.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江东

  8.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赤壁之战》导学案2(鲁人教版必修1)

  《赤壁之战》教案设计5(鲁人教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孙权的形象——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

  (二)认识鲁肃、周瑜、诸葛亮在这次战争中的作用。

  (三)了解史料剪裁从属于作者历史观的道理。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常用文言词。

  次:①临时驻扎。例:引次江北。②次序。例:余船以次俱进。

  当:①抵挡。例: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②应当。例:当横行天下。③会。例: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方:①方法、计谋。例:助画方略。②将要。例:方与将军会猎于吴。③刚。例:操军方连船舰。④方面、地区。例:挟天子以征四方。⑤古代计算面积用语,正方形(各边长度相等)。例:地方数千里。

  计:①出计、谋划。例:今为君计。②计谋。例:备用肃计。

  将:①将领。例:命猛将统兵数万。②统帅、带领。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③将要。例:将顺江东下。④扶持。例:出郭相扶将。⑤助词,无义。例:宫使驱将惜不得。

  蹶:①跌倒。例:一蹶不振。②使受挫。例:必蹶上将军。

  立:①站立。例: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②使成。例:足以立事。③即、立即。例:公子立自责,似无所容者。

  乃:①是。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②于是。例:乃罢会。③才。例:骑乃得过。④乃至。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夷:①削*。例:今操芟夷大难。②*坦。例:夫夷以*,则游者众。③古代我国少数民族名。例: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走:①快跑、逃跑。例: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②使逃、驱赶。例:可烧而走也。

  卒:①士兵。例:以疲病之卒御孤疑之众。②死。例:鲁肃闻刘表卒。③终于。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二)容易误解的语言现象——二字相连却并非双音词。

  ①地方(土地纵横各……)[例]地方数千里。

  ②妻子(妻和儿女)[例]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③北面(面向北)[例]北面而事之。

  ④交通(相交而后通达)[例]阡陌交通。

  ⑤无论(不要说)[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⑥于是(在这件事上)[例]吾祖死于是。

  (三)本文突出了孙权什么性格、特点?

  分析: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时候,孙权不甘心受制于人,坚持采取对抗的方针,表现了他的英雄性格。但又持谨慎态度:对刘备,在了解他的兵力后,才和他结成联盟;对臣下,允许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便是主张迎降,也不加以责罚。而在充分比较了敌我双方的优势劣势,作了最后决断之后,则坚决制止迎降的言论。他的深思熟虑和坚决果断的作风,使他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成为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人物。


赤壁之战读后感 (菁华6篇)(扩展8)

——赤壁之战的读后感范文5份

  赤壁之战的读后感 1

  最*我读了《赤壁之战》,故事讲得是曹操率领大军占领荆州,虽然威震四海,势如破竹,但是却十分骄傲,警惕性不高,认为孙刘联军不堪一击,一举就可以击破。所以,可以看出曹操对孙刘联盟的具体形势了解不足。孙刘联军的所有人马不足五万,虽然力量弱小,但是上下军民团结一心,所以其士气大增,并在周瑜的正确指挥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帮助下,找到对方的弱点。

  赤壁之战是一个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制胜的根本在于诸葛亮聪明的神机妙算、周瑜足智多谋、能够抓住对方的弱点,曹操的听信谣言自大轻敌。这也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不仅仅要拥有聪明的头脑,还要学会做任何事都不能够掉以轻心,不能够听信他人未经过证实的话。

  赤壁之战的读后感 2

  读《赤壁之战》有感:话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于是吴蜀联合抗曹。由于曹军不善水战,孔明周瑜决定使用火攻。先是“凤雏”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曹军用铁索把船只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再是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曹;最后孔明推测出东南风将至。风起时,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魏军本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魏军逃跑。

  孔明在岸上设连环计,杀得曹操四处逃窜,最后只剩数十人。在华容道上,关羽念旧情,就放曹操一马,曹操逃走了。

  其中,孔明在七星坛上唤东南风,正好,三天三夜后风起。他猜中曹操多疑的心态,在伏有埋伏的小道放火烟,果然,曹操率军走进了设有埋伏的小道,可谓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赤壁之战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制胜的根本在于诸葛亮聪明的神机妙算、周瑜足智多谋、曹操的听信谣言。

  赤壁之战的读后感 3

  寒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赤壁》,内容讲的是:周瑜使用苦肉计,用棒子打黄盖,黄盖假装投降曹操。庞统又骗曹操,说北方人不*惯乘船打仗,如果把所有战船连在一起,再铺上木板,船上就像*地一样。曹操觉得是条妙计,立即执行。

  后来,周瑜用火攻,曹操惨败。这个故事让我感悟到,周瑜虽然嫉妒心强,但很聪明。曹操诡计多端,但聪明反被聪明误。

  赤壁之战的读后感 4

  1.我在本学期爱护公共环境,注重个人卫生,讲文明、讲礼貌,尊敬老师,热爱班集体,团结关心同学,按时到校上课,不缺*、不迟到,认真遵守课堂纪律,上课积极发言,学*刻苦认真、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各科作业。但在完成作业时还有些粗心大意,在今后的学*中我会更加努力,改正不足,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我想参加学*、纪律,品德的评比。

  2.希望老师能对我严格要求、帮助我进步。妈妈爸爸希望我能保持好的视力,不要过早的戴上眼镜,所以保持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很重要,希望您能督促和提醒我,谢谢。

  3.本学期以来,能遵守小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公物,热爱劳动。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是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上课有时爱讲小话,学*上粗心大意。在以后的学*中,我要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缺点,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生。另外,我要感谢刘老师对我的关心与教导,您辛苦了。

  4.我认识了很多字,但是写得还不太好。妈妈给我买了很多书,我很喜欢看,现在最喜欢的是英雄故事、军事和科学等方面的。我还喜欢问问题,有时候难住了妈妈,她只好去电脑里查。

  5.妈妈从小要求我要有良好的生活*惯,早睡早起,中午睡午觉,要讲卫生,勤洗手。我努力去做,但是有时候也犯点小错误,特别是这个假期玩得多了,开学了,又换了新环境,还需要适应。

  6.我叫谢轶,凡人轶事的轶,爸爸妈妈觉得我做一个*凡的人就可以了,生活中的很多事不一定要争强好胜的,一个人只要健康快乐、敬老爱幼、待人诚信、对社会有贡献、对公众有帮助就可以了。我会为之而努力!

  7.我叫项梓涵,我的英文名字叫xxx。我是天虹草莓班的小朋友,今年四岁了,我是一只可爱的小羊。我的爸爸叫项梁,妈妈叫沈月兰,他们都长得高高的,都很爱我。

  8.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四年级就快结束了,在这一年里,我们都有着很大的变化,学校里六年级的哥哥姐姐们都毕业了,这几天,我总结了开学时,课到一半时和快考试时的想法,写了一个自我评价。在学*,我觉得语文学得还不错,挺轻松的,但是,数学和英语学得却不太好,我下不知道为什么,家里数学的东西有很多,而且,英语我还在外面学着呢!语文的东西呢?外面不但没有学,而且家里的资料除了薛老师让我们去查的和语文书上的东西以外,其他的几乎没有!可我学得最好就是语文,数学和英语都不太好。这也许就是“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吧!

  9.本学期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上课大胆发言,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本学期还参加了校管乐队。在国际香港舞蹈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学*有长足的进步,争取改掉上课偶尔讲小话的毛病就更好了。

  10.为了锻炼身体,我在幼儿园里学了半年武术,老师教了一套拳,可是现在差不多都忘了。我还在少年宫学了半年儿童画,虽然现在画得还不是很好,但是比以前有进步了,我最喜欢画奥特曼。

  11.在本学期中我能尊敬各科老师,见到每位老师主动问好。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公共卫生,积极协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团结同学、能按时完成各项作业,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本学期中我想参评的是卫生之星和进步之星。在新的学期里,我要继续保持好的学**惯,努力改掉上课不专心、写字慢不认真的环*惯。努力争取在新学期里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刘老师谢谢您对我的关心和鼓励,我会好好努力的。

  12.这个学期,我的成绩语文下降很多,严重的偏科,但是回家后我会努力完成作业。我能做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和同学互相帮助。每次的值周我都认真完成自己的事情,不推卸责任从不逃跑。每天都按时到校,没有旷课迟到的现象。但是我的书写不够认真,上课爱说小话,态度不够端正,但是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也许在有的同学面前我不是个好的男孩,但从下学期开始,我会努力的改变学*态度,找到适合的学*方法。假期加强练字,提高书写能力。在新学期我会努力完成学业,提高自己的自觉性,争取改掉*时的坏毛病。

  13.我是一个聪明、活泼、诚实的男孩,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对人有礼貌,不惹事生非,学*有进步,希望今后在写字上下点功夫,做个名副其实的好学生,作业能按时完成,但字迹不太工整,希你今后端正学*态度,对自己要有信心,争取更大的进步。 集体活动积极参加,但上课发言不太热烈。

  14.我是一个诚实、上进的小姑娘,待人随和、有礼貌,热爱班集体、关心他人。遵守学校及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热爱学校生活。爱劳动,讲卫生。在本学期的学*过程中,学*自主能力和书写水*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班级还有一定的距离,虽然由于我的某些行为(如上课不专心)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但我能正确对待,并且积极改正。我将在以后的学*中多与老师和同学沟通,增强自信心和主动性,敢于质疑解难、大胆发言、尽自已最大的努力去弥补不足,尽快融入集体的怀抱,在集体中锻炼成长。

  15.紧张了一个学期的校园生活结束了,在这一年里我从一名幼儿园的好孩子成长为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这一年里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首先在校我认真做到了和同学和睦相处,尊敬师长,遵守纪律,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坚持坐好每节课,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按时完成作业等好*惯。其次在家我懂得尊老爱幼,关心父母,经常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还主动收拾自己的小屋。最后就是我的业余爱好也增加了许多:看书、轮滑、钢琴、舞蹈、书法练*等等。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不是很勤奋,做什么事只有三分钟热情,上课小动作多,举手发言不积极等。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优点,改正不足,在校当好老师的小帮手,同学的好朋友,在家做好父母的好孩子,小朋友们的好榜样。

  16.我叫xx,今年我7岁啦,我是一匹小马。我的妈妈叫吴庆,我的爸爸叫府正忠,他们都是老师。他们都很爱我。我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想爸爸妈妈会给我起个什么名字呢?后来,聪明的爸爸说他姓府。儿子就叫府瞰吧。府瞰是一个词语,意思是站在高处往下看,爸爸妈妈希望我做什么事情都领先一步,我会加油的!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今年暑假里,爸爸还带我去学*了轮滑呢,我可神气了!你们会轮滑吗?下次我们来一次比赛吧!谢谢大家,再见!

  17.我的优点是记忆力比较好,认字多,加减法也会一些;性格比较温和、开朗,可以和同伴和睦相处;敢于发言,上课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在幼儿园里帮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缺点嘛也有,有时候会犯倔,偶尔有点小气。我的体育方面不是太好,在幼儿园排练舞蹈时老师说我动作不太协调,登高爬低的时候有点胆小,不过我会加强锻炼的。妈妈还说我写作业的时候有点粗心。

  18.我是一个善良可爱的小女孩,乐于帮助别人。我喜爱运动,如跳绳和骑自行车,因为可以锻炼身体,帮助我长高。另外,我还喜欢画画、做手工和围棋。我画的画曾经在济南市美术馆展出过。我的梦想是长大了当一个围棋高手,为国争光。希望大家都能喜欢我,谢谢。

  19.缺点有:上课有时会发呆。上课有时会讲小话。有时发火。我决定下个学期把我的缺点改正。

  20.我的老家在农村田园,它是我的最爱。我在假期经常去玩,那些不知名的野花和昆虫,它将为我以后留下美好的回忆。我目前也有一些缺点,伴随着我的长大,我会努力克服,也请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谢谢。

  21.妈妈对我的希望是:健康、善良、正直、向上,努力学*,做一个自信、自强、自立的人。

  22.一年级很快就过去了,在这学期里,我尊敬师长,关心,团结同学。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课,不讲小话。*时有同学求助我时,我会耐心的给他讲解。在学校里,我爱护公共卫生,不乱丢果皮纸屑,不随便采摘花草。但是,我也有很多缺点:如上课时我没有积极发言,那是因为我怕说错被同学笑话。但有时我勇敢地举手,就是举慢了。还如老师教的题我都会做,可就是没有仔细检查,结果有很多错误。粗心就是我最大的毛病。所以我决定,下学期我要努力学*,改掉粗心和不积极发言的坏毛病。 我觉得我很不错,因为我的优点多,缺点少。

  23.学*以外的就是友谊了。但是,我觉得,这学期我的.五颗友谊之星只能得到三颗星,其它的二颗星,第一颗是因为我在本学期失去了一位我世界上最好的朋友。第二颗是因为在本学期,我与朋友的交往不是很好,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从而吵起来,虽然事后和解了,但也没有原来那样要好了。

  24.大家好!我叫贺谦,不要以为我是个男孩子啊,我可是个可爱的小女生哦,我的名字是外公取的,来源于“谦受益,满招损”,外公是希望我在谦虚中不断成长进步呢!我很活泼好动,和我的外型有一点点不搭哦,每天出门前妈妈都会跟我说:“谦谦,今天在幼儿园要和小凳子做好朋友哦!”我喜欢唱歌,喜欢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很多动作可是我自创的呢,这学期妈妈给我报了舞蹈班,可是每次都是练基本功,我有点点不*惯,穿着漂亮的舞蹈衣跳舞是我现在最向往的事情!我*时也喜欢帮大人做家务,喜欢看动画片,喜欢逛街,喜欢骑自行车,喜欢溜冰,喜欢看书,喜欢小动物,我奶奶家养了只小狗叫tom,名字还是我取的呢……我长大了要做医生哦,这是我现在的理想。我在快乐中一天天长大,爸爸妈妈希望我开开心心的过每一天!

  25.本学期自我认为学*很差,有时候离成功只差那么一点点,语文前几次还行,九十多,后来就一直八十几了,数学一直不好,六十八,七十几的事几乎频繁发生,英语更是不行,英语单词一个都不背,背了的都忘光了。每天起床磨磨唧唧总是迟了才从家里出来,一天做事紧紧张张,好像去赶集似的。做作业丢三落四,到第二天早上才想起来没写完,又紧忙起来“补”,手忙脚乱的,有几次头都忘大了。我自从担任了卫生委员以后,班里的卫生就好起来,从以前满满的垃圾布满时,再看现在地上干净的没有一片垃圾,而且还把地拖得干干净净,我对我这点还是蛮自豪的。

  26.我喜欢帮奶奶擦浴缸、喜欢帮爷爷浇花。在我们的院子里有许多漂亮的、粉红的太阳花。我发现太阳公公升起来的时候,它就开放了,太阳公公下山的时候,它就合拢了,真有趣呀!我还喜欢许多小动物呢:有小狗、小猫、小鸡,你们喜欢吗?

  27.一个古灵精怪的小女孩,是一只攥在爸爸妈妈手中的风筝,只能在属于我的那片天空飞翔,妈妈说了,小魔怪可不能太自由哦!孜孜不倦,简单而优雅的名字是爸爸取的,他希望我能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而活泼开朗、性格外向的我时常会令他们不如所愿。我喜欢什么呢?喜欢穿裙子,因为象翻飞的蝴蝶一样美丽;喜欢梳辫子,因为能象音符那样跳跃;静下来的时候喜欢画几个小人,剪剪东西,而动起来的时候更喜欢唱歌、跳舞;喜欢看动画片胡图图,看着看着就会在那里傻笑,有时也喜欢学做几下奥特曼的动作。妈妈问我长大了想干什么,我每一次的回答都不一样,蛋蛋还未孵化怎么知道是鸡还是鸭嘛。

  28.我叫xxx,属马。我是宝带天虹幼儿园草莓班的小朋友。我喜欢陪妈妈到超市买东西,也喜欢和爸爸到公园去喂小鸟。我最最喜欢智慧树里的“红果果和绿泡泡”了,你们喜欢吗?在幼儿园,小朋友都叫我小米,其实我还有好多奇怪的名字呢!爸爸叫我乖米,妈妈叫我**,外婆说我像个小大人,所以叫我老菠菜,外公叫我变色龙,我们班孙老师、吴老师给我起了个英文名字叫吉米。哈哈!我的名字数也数不清,我想你们大概不会有我这么多名字吧!好玩吗?我愿意和你们成为好朋友,谢谢大家,再见!

  赤壁之战的读后感 5

  赤壁之战,一篇让人读完倍感遗憾的.文章。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再一次细细品尝它的味道。这篇课文选自罗贯中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话说曹操豪情满怀,挥师南下,想要夺取江南,吞并东吴,消灭孙权、刘备统一中原。孙权与刘备联合,率军在赤壁与其相抗。

  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周瑜、黄盖又连施苦肉计,再使阚泽去送诈降书。后来火烧赤壁,曹军损伤无数,只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曹操呀,你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你八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吗?是军队士气不振吗?想你曾破袁绍、斩吕布,一路高歌,势如破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