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菁华5篇)

首页 / 读后感 / | 读后感,妈妈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

  前一段时间在对教育7岁的儿子时总是感觉力不从心,小家伙很难管教。在我感觉到头痛时,我徘徊于书店想找一本教育方面的书。无意中看到了这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拿回家读起来,方觉得如获至宝。

  本书的作者尹建莉,教育专家,教育硕士,从教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本书是她十六年的教子手记。作者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并且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

  本书分七个章节分别是如何提高爱的质量、把学*做成轻松的事、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做家长应有的智慧、小事儿就是大事情、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每一章节观点的阐述都是结合一些小案例,把一些好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就这样如同在对面聊天中娓娓道来。其中第一章《如何提高爱的质量》、第二章《把学*做成轻松的事》、第三章《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读后让我感触挺深。下面我就分别谈一谈。

  第一章中有这样两个小故事《打针有些疼》、《给小板凳揉揉疼》。这是孩子小的时候最为常见的事情。我们作为父母的也知道往正确的方向引导,也明白鼓励孩子要坚强,但往往忽略了一些小细节。比如:在面对打针的问题时,我们*惯性的边哄孩子边说“一点都不疼,不怕、不怕”。其实这不经意的一句话是在向孩子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打针哪有不疼的,可我们为了哄孩子就随口说了一句错话。孩子听了这句话,如果相信的话,等真正打上针才发觉疼,那么在孩子的内心里他们还能相信大人的话吗?在《打针有些疼》的案例中,尹老师提倡要把孩子所承受的痛苦如实的告诉孩子,不要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然后激发孩子的勇气。在《给小板凳揉揉疼》的案例中尹老师提到了培养孩子善良和豁达品质的重要性。让孩子从小养成对别人有更多的爱心和理解,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这是终身受益的。

  第二章中提到了很多培养孩子良好学*品质的小方法、小技巧。其中提到了如何教孩子识字、学数学和阅读。这些好的学*品质都是要从2、3岁开始培养的。看了这些再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以前存在迷惑的地方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这对于我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有了很大的启发。

  第三章《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中提到关于培养孩子优秀品质的问题。对于孩子说谎的问题,书中明确提出“孩子天生不会说谎”。那么说谎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模仿大人,二是迫于压力。所以我们大人千万不要给孩子制造说谎的条件。在《可不可以批评老师?》这个小案例中提到了要鼓励孩子有独到的见解,在任何事情上不要人云亦云,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真诚的、尽量有高度的看待问题。注意培养孩子的批判的意识。我们当下的素质教育提倡发展孩子的个性,但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大一部分孩子没有个性,没有主见,这让很多家长很头痛,担心孩子走入社会之后会怎么办。无论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应该在这方面深入思考一番,毕竟我们担负着教育祖国未来的重任,祖国的未来如何,掌握在我们每一位父母每一位教师手中。

  最后,把本书序言中的一则寓言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实际上他是在告诫父母们当孩子来到身边时就如同手捧一块美玉,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可以让美玉成为无价之宝;错误的教育方法是一柄锄头,只能让美玉失去原有的价值。引申到我们老师身上,我觉得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一把精美的刻刀,雕琢好自己手中这块美玉的同时,还要雕琢自己的学生,让他们也尽可能的成为无价之宝。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2

  前段时间,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同样作为妈妈,也同样作为教师的我,将全书通读一遍后发现原来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

  本书的尹老师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婷婷,她用自己16年的教子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无痕。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品格、*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给了我们意识形态上的震撼和生活细节中的指导。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不要“刻苦努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千万不要用学*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尹老师说:“学*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如果把学*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很多家长和老师肯定都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行的培养。

  儿童和**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而事实上,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点进步都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如“帮妈妈洗菜,洗得很干净”“帮邻居奶奶收衣服”“扶受伤的同学上医务室”“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能主动承认错误”“劝阻同学玩危险游戏”等等。作为教师,还要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三、对阅读极其重视。

  该书的第二章几乎全部是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带来的好处,各个方面都阐述的很到位,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能力强。课外阅读能提升孩子的智力状态和学*能力,阅读实质上构成了孩子对生活的参与性,构成了他们经历上的丰富性。

  看了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3

  最*在微博里看到一个小男孩因不满妈妈不给其买玩具而当街拽母亲头发、扼住母亲喉咙的新闻,让我大吃一惊,而后寒心不已。是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成长环境才造就了这一幕的发生。这个男孩不仅扼住了母亲的喉咙,也扼住了教育的喉咙,更是扼住了社会的喉咙。为了减少这一幕悲剧的发生,我在此特别推荐一部家庭教育经典作品——《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希望能给天下的父母亲带来帮助,给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的作者是教育专家尹建莉,她是一名教育学硕士,曾从教多年,现在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尹建莉熟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特别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和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品学兼优,曾两次跳级,2007年16岁的女儿即参加高考,成绩超过当年清华录取分数线22分。在个性方面,她女儿自主自立、自强自爱,是北京市市级三好学生。尹建莉以自己的教育理念培育了一个优秀的女儿,还出版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和家长们分享自己的家教心得,颇受天下父母亲的欢迎和喜爱。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尹建莉的教子手记,记载了她成功的教育理念和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它首次提出了一系列新颖成功的家庭教育原则,还给出了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它不但教你如何提高孩子的学*成绩,更重要的是它还教你如何指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格。它集理论和实践于一身,是实事求是谈论家庭教育的典范,更是家长们最实用的育儿工具书。

  俗话说,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是孩子从小的榜样。一个优秀的妈妈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一个心地善良的母亲,不太可能会培养出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而一对不孝敬长辈的父母,绝不可能培育出一个大孝子。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写道,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关注孩子的幸福感,要给孩子真正的自由。作者的一位老同学说:“我原来只看到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间的差别。自从看了你的这些文章,才发现这差别原来是我和你之间的。作为母亲,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实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4

  当手捧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时,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从读“序”开始,就一下投入到作者教育孩子时的情境中去了。

  本书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她用自己16年的教子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无痕。作者从爱、学*、品格、*惯、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家庭教育原则,内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强,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让我深受启发。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作为一位母亲也好,教师也好,要拥有良好的心态,孩子心理才能得到健康成长。

  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错误。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和恶*。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作为母亲或教师,自己的行为表率,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只有自己自律,孩子才能律己自控;只有自己单纯,孩子才能善良无暇;只有自己坚韧,孩子才能不畏艰险;只有自己上进,孩子才能努力向上……正如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所说的“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

  二、一个好母亲,需要不断地去关注、了解自己的孩子;一个好老师也需要用一颗真心善待每一个孩子。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个问题,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虽然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心里却只装着工作和社交,仅仅拿出所剩无几的精力和时间来分配给孩子。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挂在嘴上,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承担着无形的压力,为孩子今后生命中留下心理的影响,给他的生命留下一个病灶,同时也给整个家庭带来好多麻烦。

  作为双重角色的教育工作者更应用睿智去解读好身边的每一位孩子的成长发展。“儿童是一个完美地独立存在的世界,他幼小身体里深藏着无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长中有一种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达潜力。他们并非整天无忧无虑,他们经常会有自己的心思和困惑,甚至痛苦和悲伤”。作为家长和老师要善于观察他们,从细节中发现问题,正确引导孩子。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那么也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犯了错误可以改,可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不断地提高才是我们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我们不仅要做个好妈妈,还要做个好老师,做个胜过妈妈的好老师。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5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真的是本难得的家教读本,作者尹建莉既是好妈妈也是好老师,书中内容既能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读完让我受益匪浅。

  现在我还记得其中的一篇《“不陪”才能培养好*惯》,解决了现在很多家庭陪孩子写作业的难题。原来我总是陪着孩子写作业的*惯是错的,真正意义上的“陪”是心理上的支持和信任。在培养学生*惯的过程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惯;如果经常让孩子又不自由感和内疚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惯。对于孩子偶尔所犯的小过失不要大惊小怪,内心一定要坚定一个想法:它只是个“小事”,不是个“错事”,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这些小事,他们甚至必做功课还重要。所以,只要鼓励学生改正就可以了。不要责怪,也不要经常提起,不要让孩子有内疚感和负罪感,否则的话它真能固定成一个难以改正的缺点了。

  作为父母没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我也如此,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总想多给儿子弄点家庭作业让他多写多练*,或许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好。可是孩子不是这样的,每天都不及时的完成作业,边写边玩磨磨蹭蹭的到九点多,更别说什么我布置的家庭作业了。有时候作业写得潦草,我看了一气之下全擦了重写,孩子就会大哭起来,我更生气,他边哭边写,对学*产生逆反心理。从这本书中,我明白我的做法太过生硬了,有点拔苗助长了。我必须马上改变自己的一些不好的*惯,来影响孩子一点点去改变她已经养成的不好的*惯。我必须想办法使得他对学*感兴趣,对自己有信心,让他感到学*是一种享受,或许能改善这种状况。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让我明白了:“我们语文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用叫西方拼音文字的方法教*的象形文字。”“高考语文试卷,除了一些古诗外,绝大多数内容与教材无关,它考查的基本是学生语文的真实水*。如果不关注阅读,死抱着教材学语文,那学学生进入中学后就会越来越力不从心。”“学生的成绩和阅读量成正比关系。”在教学中,一定要坚持阅读教学,让学生从海量阅读中汲取营养,而不是仅仅从教材中获取知识。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细细品读,每次都有新收获。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1)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合集5篇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1

  利用放假的时间,我读了尹建莉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只感到相见恨晚。看了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使我在今后的日子里,无论是做家长还是做老师都有了更新的思路,更好的方法,更好的心态。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到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要想有一个又乖又聪明的孩子,除了先天条件以外,最最重要的是妈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素质。孩子就是一张纯洁的白纸,他的人格,智力,情感等等都是在周遭的环境中慢慢建立和培养起来的。如果小孩子犯了错误或者做出让大人们认为不好的行为,其实那些都称不上是错误,只不过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小事。硬是归结为错误的话,也应该先寻找错误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先从大人们身上去找问题的根源。大人们的一句话,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说好妈妈是个关键。那如何成为一个好妈妈呢?这是一个很难很重大的课题。每个妈妈都想当好妈妈的。可是往往到最后总是会抱怨“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甚至我们有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简直无懈可击。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和恶*。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我们作为老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做起。

  “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再实践,愿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来越融洽!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2

  “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这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我,激发了我读这本书的兴趣。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一个教育专家尹建莉16年的教子手记,作者既是好妈妈又是好老师,本书意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还未读完整本书,就已收获颇丰。

  第一章的第一个故事“打针有些疼”就深深地吸引了我,因为我的孩子还不到1岁,正是每月都去打预防针,每次都嚎啕大哭的时候。看到这个标题,我如饥似渴般一口气读完这个故事。故事中用对话的方式介绍了妈妈是如何引导圆圆,让圆圆主动接受打针的。不仅有语言的心理疏导,还有亲情动作的“亲亲脸蛋”,加油打气、及时鼓励,最后还给了孩子退路“能忍住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想哭也没事。”作者谈到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按照她的方法,我也这样引导自己的女儿,效果确实出乎意料。文中总结到: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应用的几个原则。一是*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二是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三是对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要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四是激发孩子的勇气。五是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

  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惯,这是我们想知道的,家长想知道的。作者神奇的命名为“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能力强”,这一充满魅力的标题吸引我仔细阅读,原来作者认为阅读是需要诱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让孩子本身对阅读有兴趣,从阅读中得到快乐。阅读不仅应该开始得早,而且应该读得足够多。文中还提出了“好阅读”与“坏阅读”,好阅读尽量用书面语,坏阅读抛开书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语;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好;好阅读要求快快读,坏阅读要求慢慢读;好阅读读字,坏阅读读图;我想学校的阅览室的工作也是要达到让学生品味阅读本身的兴趣,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爱上阅读。依据此观念,我对阅读也有了新的了解,我要给孩子按照书一字一字读故事,我要引导孩子多读书,快读书。

  书还未读完,相信每一章节都会让我有收获,读有所获,学有所获。我愿带着美好心情多读书,乐读书。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3

  前段时间,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同样作为妈妈,也同样作为教师的我,将全书通读一遍后发现原来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

  本书的尹老师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婷婷,她用自己16年的教子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无痕。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品格、*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给了我们意识形态上的震撼和生活细节中的指导。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不要“刻苦努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千万不要用学*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尹老师说:“学*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如果把学*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很多家长和老师肯定都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行的培养。

  儿童和**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而事实上,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点进步都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如“帮妈妈洗菜,洗得很干净”“帮邻居奶奶收衣服”“扶受伤的同学上医务室”“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能主动承认错误”“劝阻同学玩危险游戏”等等。作为教师,还要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三、对阅读极其重视。

  该书的第二章几乎全部是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带来的好处,各个方面都阐述的很到位,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能力强。课外阅读能提升孩子的智力状态和学*能力,阅读实质上构成了孩子对生活的参与性,构成了他们经历上的丰富性。

  看了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4

  已经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对一本书如此的喜欢啦!刚开始还不以为然,经过同事的推荐,我到网上看了一小部分,这一看,竟将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每篇文章都像一个小宝库,外表看起来也许很*常,只要走进去了,就会有惊人的发现。值得反复读。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都让我感动和欣喜。事实上本书不仅提高了我教育孩子的水*。也推动了我自身作为家长、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成长!

  孩子只能成长一次,是不可逆转的。很多事情一旦错过,就没有弥补的机会,教育孩子需要父母的全程参与,妈妈更是当中最重要的一角。本书作者既是好妈妈又是好老师,写本书意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于家庭教育的被忽视与不得法,而取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尽管教子方法各有不同,关键点在于能把孩子当朋友,这拉*了孩子和我的关系,使我和孩子之间更加*等和自主。教育要从尊重开始。我是妈妈,因此我深有感想。

  第一,家长别扮演孩子的“监工”角色,注重培养良好的学**惯。当我读到第四章时,内容是:培养良好的学**惯。作者在章节开头写道“家长陪孩子学*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监工。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一个监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暂时屈从他,内心绝不会听他的话。所以说,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的好*惯,而是在瓦解好*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就如作者所说的,对于孩子写作业的问题,既不陪写,也不刻意检查她的作业,最多是提醒她一句:该写作业了。这不是家长不作为,而是意在培养她自己形成良好的写作业*惯。我个人也有同感,家长陪写作业或者经常检查作业,无形中时在剥夺孩子的自觉性,让孩子觉得非要“陪”才能写;作业做完有家长检查,自己就不会自觉检查,而且家长检查后,发现有错,孩子改正了,老师就不知道孩子错在哪里,讲课的时候就抓不到重点和难点,对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不够了解,影响了教学质量,这对学生和老师都不利的,特别是数学课的练*,老师更加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错题,重点评讲。我觉得这样不是家长不管,而是要适当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自己去做,因为毕竟读书是他自己的事情,家长不可能一直陪着。要靠孩子的自觉性,爱读书的孩子才能读好书。我觉得作者在处理女儿忘记做作业这个事情上,做的很好,我们不少当妈妈的都做不到,就如作者说的:“孩子毕竟只是孩子,什么事情没做好,只让他感受因此带来的不便,就已经够了。孩子每有一种失误,感受到失误带来的不便或损失,才会产生相应的调整需求,就像渴了自然想喝水一样。这种调整需求是每个正常孩子都会有的。家长不生气,不过分指导,孩子才能有机会主动调整。”是的,父母不是警察,孩子也不是罪犯,没必要时刻监督着孩子。孩子在过度的监督中会形成对父母的依赖。父母重要的职责是让孩子学会自己监督自己。

  读到这里,我就深深地感到自己教育的失败,我常常在处理孩子这些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责备。还好,让我读到了这本书,让我及时能改正自己的教育方法。

  第二,家长要当孩子的“拉拉队员”与孩子建立“朋友式关系”。本书的第五章主要讲“做家长应有的智慧”,文中提到: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而且有责任让他幸福。是的,父母要做孩子永远的支持者。孩子就像在空中翱翔的风筝,妈妈的支持就如牵着风筝的线,永远牵系着孩子,让孩子在天空随风飞翔,而且有足够的安全感。而当孩子每一个进步,妈妈都会为孩子鼓掌,因为我认为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赞美和掌声、是妈妈的拥抱。这会使孩子更自信。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每有一点点进步,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点点,我都为他送上掌声和鼓励,送上一个拥抱,孩子从中受到感染,他会用更大的进步来回应我的鼓励。

  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将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孩子做朋友,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将考验着每个家长的智慧。我认为要时刻将孩子当成朋友,分享着孩子成长中的喜怒哀乐,不说伤害孩子的话,还有就是要“大耳朵,小嘴巴”,就是跟孩子交流要多听少说。我家的小男孩就喜欢跟妈妈说这说那,有时我根本就不想听,但还是很高兴的回答:“哦,是啊,这样啊!”孩子也很高兴,他每天都会把学校里的新鲜事儿跟我说。我觉得这是好事,增进沟通。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思想路程,心灵变化,妈妈都与他共同分享,全程参与,这是很幸福的事儿。

  第三,家长当好孩子品格养成的引路人。作者在第三章中讲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孩子“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我觉得不管孩子将来能不能读好书,但是良好的品格却是受用一生的,是伴随孩子整个人生的。如何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不需要说教,不需要奖惩,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里。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决定一生。

  是的,童年的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父母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确同样影响孩子的一生。感谢《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她将自己成功的经验与众分享,让我们从中学*,从中收获为人父母,教育后代的喜悦。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5

  很早就买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一本书,这本书中,尹老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对于教育的理解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整 篇文章共分为了六个重要部分来进行阐述作者是通过哪些生活的小细节来培养孩子的生活*惯、品德、素养等。我对于书中的把学*做成轻松的事和培养良好的学**惯比较感兴趣。首先,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让孩子先爱上学*。其次,培养孩子好的学**惯,让孩子觉得学*是一件有趣的事,而不是一件很讨厌的事情。

  尊重孩子,保护孩子,是我们每一个家长的天职,很多家长也是这么做的,家长给了孩子很多的爱和关心,在当下的应试教育下,许多家庭有很多的无奈和无助:家长痛苦,孩子更痛苦。如果父母存在功利或自私的想法,只注重眼前的成效,或只看到自己的要求和希望,本身就是一种无视孩子自身独特性的武断想法,作为父母就一定要有*等、尊重、关爱的心和要让孩子自信、独立、诚实,懂得关爱,具有健全人格,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关于家庭教育,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未来社会负责。我们需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用正确的心态来看待教育,勇敢的放手,给孩子独立的生存能力,给孩子保留学*的激情,是我们父母、老师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2)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优秀读后感通用5篇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优秀读后感 1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很大,我认为尹建莉是位有心、有智慧的妈妈。和尹老师一样,我也是一名老师,同样也是一位妈妈,站在一个做母亲的角度来讲,在这本书里,我学会了不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作为一位母亲所应拥有的心态。只有自己坚韧,孩子才能不畏艰险;只有自己上进,孩子才能努力要强;只有自己自律,孩子才能律己自控;只有自己单纯,孩子才能善良无暇……

  读这本书的体会:

  一、犯错很正常,理解胜批评。

  作为家长就是容不得孩子有任何错误,所以批评一直贯穿在生活中,似乎家长不说,孩子就不懂得改变,不说就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事实上,犯错误是儿童成长的必修课。“不说”往往是最好的“说”,孩子犯了错误心里已很难过了,家长给予理解,倒往往比给予批评更能让孩子记住教训。

  对于孩子偶尔所犯的小过失不要大惊小怪,内心一定要一个想法:它只是个“小事”,不是个“错事”,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这些“小事”,它们甚至比做功课还重要。不要责怪,不要经常提起,不要让孩子有内疚感和负罪感,否则的话它真能固定成孩子的一个难以改正的缺点。

  二、读书给我的启示

  尹老师在书中谈到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女儿讲故事,不是讲,而是读。逐渐地,由开始的妈妈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改成由孩子指着,妈妈来读。孩子指到哪,妈妈读到哪。这样,慢慢地使孩子理解了文字的作用,读得多了,许多“白字”就自然解决了。把学*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阅读基本上。

  三、让孩子独立自主成长。

  作者书中谈到了女儿9岁时单独乘坐17个小时的火车从烟台到北京的事例,让我很感动,我很羡慕圆圆有这样一位豁达的妈妈。有了独立出远门的经历,对圆圆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到后来她独自去青岛乃至周末逛街乐不思蜀,她的妈妈都持支持的态度,难怪在引言中谈到她女儿的自主自立。这些都是妈妈的功劳啊!

  现在我也为人母,儿子一岁半了,在他走路、吃饭、或做其他事的时候,总是不放心。和尹老师相比真是惭愧。

  感受还很多,自己慢慢体会。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我们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再实践,愿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来越融洽!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优秀读后感 2

  写这篇连载文章时,我是一个8岁男孩以及一个2岁女儿的父亲。对于尹建莉老师的名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多年来不但我自己反复阅读,而且推荐了身边的同事、家长购买阅读。我是尹老师著作的忠实粉丝,我阅读着、理解者、运用着、创新着、反思着。如今我想把自己体会和广大读者分享。

  尹老师成功的养育、教育了一个女儿——圆圆。在阅读尹老师的作品时,经常会感觉到,尹老师收获的喜悦。尹老师分享的每个细节,在我看起来都那么的真实和感同身受,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去在自家的孩子身上尝试一二。我认为只要原理吃透,就能够消化吸收。事实证明好用,管用。

  但我也注意到了,尹老师的女儿圆圆是尹老师自带大的。单就这一点,很多家庭就已经不合格了。所以尹老师的教育理念虽然大家爱读,也认可,但难于消化吸收。好书最后当做看热闹。

  当前孩子的父母很多是独生子女,要养四个老人,在大城市经济压力下,只能选择夫妻两个人都上班,然后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育儿话题电视剧《虎妈猫爸》开始几集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拿我个人来说,大儿子是奶奶带的,小女儿目前是姥姥带。我们夫妻两个均上班。我想中国的大部分70、80、90后情况和我差不多吧。往往越是大城市的工薪家庭,这种情况越是普遍。(在这里不谈中国那些10%的富裕家庭,他们不涉及到培养孩子的困难问题,教育用钱是可以铺出来的)再有就是工厂的普通职工,他们往往把孩子放在老家,自己或夫妻两人都去外地打工。那就更是“渎职”了。但没有办法,这就是国情。

  所以尹老师的个人条件、家庭环境、圆圆的固有性格等方面来看,并不能代表中国广大的家庭特点。再比如有的家里是男孩,主要是爸爸在带,有的是女孩,却是爷爷奶奶在带等等各种情况。

  我更喜欢把尹老师的著作看做哲学著作来阅读,因为理念是通用的,确实给我很大的帮助和启发。我也希望我能以个人浅显的理解水*来注解《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以期全国的爸爸妈妈们对这本书有更透彻的理解和运用。为祖国的花朵,多添一捧好土。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优秀读后感 3

  起初看到这么本书被吸引,是因为当了妈妈后,一直很注重对孩子的人生价值观,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希望可以通过很多渠道来正确引导孩子。在网络发达的现况下经常听说这本说,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去看,来到公司后,公司为了员工有一个好的*惯,每个月要求每位员工读一本书。在借书的时候,意外的发现公司有这本书,便想着借来来看看,好好继续学*学*。毕竟,孩子现在4岁半,这些年,虽然很努力的去做一个好妈妈,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一些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

  其实,就像这么本说的: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尤其是男孩子的麻麻,更要做的极致,因为你的一个错误的做法,就会导致,孩子胆小、懦弱等等。尤其是男孩子,没有阳刚之气。这本书,分为7大板块,分别是:爱的质量、轻松学*、品格教育、学**惯、家长的智慧、小事儿就是大事情、教育误区。每一个板块都有一个内容举例,引导家长怎样去做,通过读这本书,也会想到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道理,比如: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你不可以去抢,如果你想要,要学着去商量交换,如果对方小朋友不愿意,你可以先玩自己的或者玩其他的再或者你没有,麻麻觉得可以,可以买给你,但是,你一定不可以抢。但是,如果是你自己的东西,你不愿意给别人的时候或者你很喜欢,那么你有权利保护好它,不被抢走。其实,就是想告诉孩子,东西不可以靠抢来解决,因为抢惯了,长大以后是很可怕的,但是,也不可以懦弱,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要自己保护好,不然长大了,失去什么都会觉得正常。还有就是从孩子1岁半会走以后,早教、游泳、乐高再到现在的思维机器人、识字、英语、钢琴、围棋、跆拳道,真的不知道现在这么做对不对,觉得孩子都没有玩的时间。

  可是,现实的生活、现实的社会,不得不让我这么去做,因为,我不想他长大以后,步入社会很无奈,就像有句话说的:现在所有的努力是为了,让你以后去选择生活,而不是,生活来选择你。加油吧,亲爱的自己。再接再厉去做一个好妈妈,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优秀读后感 4

  前几天爸爸去沁阳开会带回来了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位教育专家的教女手记。我在这短短的几天内看了大半本,实在是受益匪浅。我在读这本书的同时不禁想到,如果天下的父母都像这位妈妈一样的话,那多好呀。好老师固然重要,但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如果没有温馨的书香家庭环境,那老师做多少努力都只能是事倍功半。

  第一章是“如何提高爱的质量”,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而爱不同的质量会直接改变孩子的人生。爱不是只是打骂、溺爱可以解释的,而是指在生活中用心地去体会、琢磨孩子的心理变化等。我不得不说,本书作者是一个很好的妈妈。

  第二章则是“把学*做成轻松的事”,说的是阅读对孩子的学*生活会有怎样的好处。这一点我十分赞同,因为我就很喜欢读书,而且会一直坚持下去。其实,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而苦恼,凡是因为学*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家长只需把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就会让孩子爱上学*。

  其他的章节我就不再说了,给你们吊个胃口。鼎力推荐给做父母的,希望可以把以前的一些错误观念改一改,可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也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希望可以从头开始,和孩子做朋友,做孩子的引路人。如果有兴趣可以买来读一读哦,绝对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别光看不实践。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优秀读后感 5

  前一段时间在对教育7岁的儿子时总是感觉力不从心,小家伙很难管教。在我感觉到头痛时,我徘徊于书店想找一本教育方面的书。无意中看到了这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拿回家读起来,方觉得如获至宝。

  本书的作者尹建莉,教育专家,教育硕士,从教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本书是她十六年的教子手记。作者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并且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

  本书分七个章节分别是如何提高爱的质量、把学*做成轻松的事、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做家长应有的智慧、小事儿就是大事情、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每一章节观点的阐述都是结合一些小案例,把一些好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就这样如同在对面聊天中娓娓道来。其中第一章《如何提高爱的质量》、第二章《把学*做成轻松的事》、第三章《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读后让我感触挺深。下面我就分别谈一谈。

  第一章中有这样两个小故事《打针有些疼》、《给小板凳揉揉疼》。这是孩子小的时候最为常见的事情。我们作为父母的也知道往正确的方向引导,也明白鼓励孩子要坚强,但往往忽略了一些小细节。比如:在面对打针的问题时,我们*惯性的边哄孩子边说“一点都不疼,不怕、不怕”。其实这不经意的一句话是在向孩子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打针哪有不疼的,可我们为了哄孩子就随口说了一句错话。孩子听了这句话,如果相信的话,等真正打上针才发觉疼,那么在孩子的内心里他们还能相信大人的话吗?在《打针有些疼》的案例中,尹老师提倡要把孩子所承受的痛苦如实的告诉孩子,不要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然后激发孩子的勇气。在《给小板凳揉揉疼》的案例中尹老师提到了培养孩子善良和豁达品质的重要性。让孩子从小养成对别人有更多的爱心和理解,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这是终身受益的。

  第二章中提到了很多培养孩子良好学*品质的小方法、小技巧。其中提到了如何教孩子识字、学数学和阅读。这些好的学*品质都是要从2、3岁开始培养的。看了这些再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以前存在迷惑的地方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这对于我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有了很大的启发。

  第三章《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中提到关于培养孩子优秀品质的问题。对于孩子说谎的问题,书中明确提出“孩子天生不会说谎”。那么说谎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模仿大人,二是迫于压力。所以我们大人千万不要给孩子制造说谎的条件。在《可不可以批评老师?》这个小案例中提到了要鼓励孩子有独到的见解,在任何事情上不要人云亦云,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真诚的、尽量有高度的看待问题。注意培养孩子的批判的意识。我们当下的素质教育提倡发展孩子的个性,但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大一部分孩子没有个性,没有主见,这让很多家长很头痛,担心孩子走入社会之后会怎么办。无论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应该在这方面深入思考一番,毕竟我们担负着教育祖国未来的重任,祖国的未来如何,掌握在我们每一位父母每一位教师手中。

  最后,把本书序言中的一则寓言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实际上他是在告诫父母们当孩子来到身边时就如同手捧一块美玉,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可以让美玉成为无价之宝;错误的教育方法是一柄锄头,只能让美玉失去原有的价值。引申到我们老师身上,我觉得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一把精美的刻刀,雕琢好自己手中这块美玉的同时,还要雕琢自己的学生,让他们也尽可能的成为无价之宝。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3)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 (菁华5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1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在怀孕期间买来为了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搁浅了,只是偶尔翻看一下,但是它的实用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本接地气的书。

  这段时间再次细阅了这本书在看书过程中,我结合作者的观点和教育方法,不断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观念,受益良多。无论是作为妈妈还是老师,这都是一本值得细读的好书。为了让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所以,我也一直给家人推荐阅读。

  一天,我晒着太阳看着书,宝贝在院子里玩耍,突然他搬着凳子跑过来坐在我旁边说:我和妈妈一起看书。我心里一阵惊喜,尽管他有时左手拿笔,甚至有时连书都拿反了还看得津津有味。不由得感叹,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强,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对孩子影响深远。细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感触颇深。笔者尹建丽女士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有学校教育实践经验,接触过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也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功底;当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家长,女儿被她教育得非常出色。以下几条是我阅读过程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

  一、“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这首小诗看起来很好玩,但是细细品味,其中的道理值得我们深思。孩子们的感情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细腻,很多时候大人总是忽略了他们的感受。每个孩子眼睛里看到的都是他的全世界,孩子的世界无小事,他的每一次经历和体验集合起来形成了今后的性格,甚至影响或决定了他的人生。在我们看来很小的一件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对于子女的教育除了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外,还要能很善于处理还一些“小事”。儿童并非整天无忧无虑,他们也有自己的心思和困惑,甚至痛苦和悲伤。家长要善用观察孩子,从细节中发现问题,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问题,并以恰当的方式解决。每一种和儿童相处的细节,都是一场德行教育,也是一种心理辅导

  二、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世态度会更加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

  三、不要追求完美。分数只反映小孩在某个时间内的学*水*,最重要地是让小孩有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方法、*和的学*心态等等。次次追求考一百分,都想超过别人,会给小孩很大的压力,起反作用。让他做最好的自己的就好了,尽力而为就够了。

  三、试着用孩子的眼光看这个世界,你会理解他的很多行为。我的班里,有一位新转来的学生,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开学第一个月上课根本进入不了状态,每节课都处于“神游”状态,从来不张嘴读,这让我深感苦恼,那段时间我也经常和他的妈妈沟通,发现他的妈妈也是心急火燎,“恨铁不成钢”,总是批评孩子,甚至吼骂孩子……我也在思考,这样下去不行,于是我整理思路,试图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周围的一切: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生活,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更要命的是身边的同学都可以流利的说很多英语,可是我却什么都不会,于是,我开始躲避,上课不敢张嘴和大家一起读,不敢看老师的眼神,更怕老师叫我起来回答问题,害怕老师和同学们会笑话我。

  最伤心的是,以前最爱我的妈妈好像也不温柔了,不爱我了……想到这些,我自己仿佛变成了这个孩子,如果我是他,内心应该是很恐慌的吧!接下来,我尽量去理解他,首先要建立起自信,给他制定可行的目标,上课提问时,挑选简单的单词,回答正确后,与其他孩子一起表扬他的进步,让他感到自己被接纳了,同时也是在用行动告诉其他同学,我们是一个集体,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课下碰面了也会偶尔一两句的鼓励或肯定,我也会把他的进步传达给他的妈妈,老师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双方积极的引导,孩子在前进的路上可能会轻松一些。现在,这个孩子仍然不是班里最优秀的,但是我看到他的整体状态在进步,他比以前的自己优秀了,这就是我眼里的优秀。

  这本书包含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会遇到的问题及接地气的解决方法,非常值得借鉴。通过学*,孩子的很多看起来无厘头的行为有了特别合理的解释;我明白了只要是安全范围内不要对他过多的限制,那是他在尝试,积累经验的过程;我体会到了孩子有时无缘由的哭闹,实际上是因为大人不明白他的想法和苦恼;要尊重孩子们的每一个感情,我常常试图去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并且乐在其中,因为我发现小孩的世界真的很有趣,小小的脑袋瓜会不停的给我惊喜……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很大,值得去挖掘的内容还有很多,做一个好妈妈好老师是同一场修行,我将和宝贝们一起在学*探索中进步。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2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最早,只是时间最长,影响力最远的教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我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一个同事给我推荐的那时候对于当刚刚做妈妈的我来说,一切都是懵懂的,不懂得如何去做一个妈妈,所以说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帮助和启迪,现在重拾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它里面的一些理念和教育是相通的,通过案例的分析给人们阐述了,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好孩子的妈妈,这句话同样适合用在作为教师一员的我身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学生的老师。

  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笔者提出要言教更要身教的观点我很是认同,好妈妈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要做好孩子的好榜样。在校园里好老师也要为学生做好好榜样,小到一个站立,一个坐姿的标准,进入校园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个人的卫生及穿衣打扮,活动时的纪律,每天的本职工作,遇事处理的态度与方法等等,在在师德师风42条负面清单出台后,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好好的约束自己,为学生做好榜样。其实有部分老师*时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大的方面都做得很好,但是在细节的'方面还是做得不够,要知道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且加以效仿,为什么有的家长会反映,我们管不住呀!但老师的话孩子可以当圣旨,渴望而知,老师的言行举止好重要,就好比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潜移默化的浸入学生的头脑中。

  对于学生来说,这是有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的,这种老师们*时无意识产生的一些,也是最为直接,最为深刻,最为持久的。一天,在学校里面看见两个学生为了一点小事在那里起争执,其中一位学生讲出了自己的道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学生说了一句,我们老师说的怎样怎样,说明这个老师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说老师必须要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这样做才能给学生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做好孩子的人生榜样,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让自己的教育溃于蚁穴。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3

  说真的,我很庆幸自己能够看到这么好的一本书,在看书的态度上,只要不是出于任务,我向来由着自己的性子,若内容足够吸引人,我就会一口气把它读完,就是通宵达旦在所不惜,若内容枯燥乏味,我就没有耐心读下去。这个周末连续下了两天的雨,而我却并不为此烦恼,因为我遇见了一本好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其实这本书买来已经好久了,只是也许因为教育类的书看多了,难免会有厌倦,想着不过又是一些换汤不换药的内容,便迟迟没有翻动,正好这个周末下雨不出门,闲在家中便信手翻来,慢慢读来,真是惊喜连连。我想若以后有了孩子,我仍会把这本书好好再看一遍。

  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她的真诚,书中没有任何枯燥的理论,书中的母亲是一位教育专家,通过多年的教育,培养了一位优秀的女儿,而书中所举的例子多半就是她教育女儿时的一点一滴细节,其实孩子成长的过程都是相似,不同的是家长面对孩子问题时所持有的态度。读完此书,我的心似乎也跟着温柔起来了,作者在跟女儿相处的过程中,至始至终都是怀着一颗温柔的心在对待。

  书中有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细节,如书中提到孩子摔跤是常有的事,很多家长看见孩子摔跤了就会去责怪让孩子摔跤的东西如板凳,以此来安慰孩子,但作者却教自己的女儿摔跤后学会互相体谅,反过来给板凳揉揉痛,是啊,一个对物有情的孩子,长大后一定会是一个心善的人,虽是一个细节,却足以看见作者不凡的功力。读到这里,我真是暗暗佩服,但让我惊喜的还在后头。比如作者看见自己的女儿罚抄数学公式,在得知女儿已经会背的前提下,这位妈妈居然替孩子抄写要罚的公式,因为作者认为这些都是“暴力作业”,而如果机械重复抄写只会让孩子消磨对这门功课的兴趣;还有如我们经常觉得应该从小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而作者恰恰相反,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不刻意回避吵杂,让孩子在一个正常的环境中生活,事实证明这对她以后的学*很有帮助;又比如我们经常让孩子要听话,但在作者眼里,做父母的才应该适时的“听话……

  就像本书前言所说,对于父母而言,孩子出生时就像一块未雕琢的玉,而多年之后,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另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我们常常责怪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不懂事,但是否曾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有时我也常常感叹,家长如此野蛮,又怎会教育出乖顺的孩子呢?家长如此任性,教育的孩子又怎会不任性呢?所以对待孩子我们应该温柔,再温柔些,因为他们原本没有错,他们犯错,有些只是因为年纪小,没有经验,有些原因若深究下去,间接的也是因为家长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如孩子撒谎,只看见孩子欺骗了你,却没看见他宁愿忍受欺骗带来的负罪感,而不愿把事实告诉你,其实已经说明你和孩子之间在沟通上出现了问题………读完此书,你会对教育孩子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最后我想说,若有了孩子,我希望能和她手牵手一起成长,一起读古诗,一起数星星,一起感受生命中的酸甜,温柔再温柔些,其实好妈妈也就是好老师,而好老师也一定是一个好妈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4

  很早就买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一本书,这本书中,尹老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对于教育的理解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整篇文章共分为了六个重要部分来进行阐述作者是通过哪些生活的小细节来培养孩子的生活*惯、品德、素养等。我对于书中的把学*做成轻松的事和培养良好的学**惯比较感兴趣。首先,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让孩子先爱上学*。其次,培养孩子好的学**惯,让孩子觉得学*是一件有趣的事,而不是一件很讨厌的事情。

  尊重孩子,保护孩子,是我们每一个家长的天职,很多家长也是这么做的,家长给了孩子很多的爱和关心,在当下的应试教育下,许多家庭有很多的无奈和无助:家长痛苦,孩子更痛苦。如果父母存在功利或自私的想法,只注重眼前的成效,或只看到自己的要求和希望,本身就是一种无视孩子自身独特性的武断想法,作为父母就一定要有*等、尊重、关爱的心和要让孩子自信、独立、诚实,懂得关爱,具有健全人格,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关于家庭教育,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未来社会负责。我们需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用正确的心态来看待教育,勇敢的放手,给孩子独立的生存能力,给孩子保留学*的激情,是我们父母、老师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5

  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我受益匪浅。由于我和孩子她爸的工作性质,经常只有一个人在家陪她,跟孩子沟通比较少,而我性子比较急,遇到孩子干什么事都慢悠悠的,火气立刻就大了,大声的训斥孩子,不管孩子能不能接受,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这样只能使孩子更加产生逆反心理。王小冉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时常走神,有时信心不足。而我又没耐心纠正,使孩子养成了一些不好的*惯。看了书之后,才知道家长的一言一行是孩子的榜样,不管好的坏的。因此,我首先要做一个好妈妈,和她爸多交流,去掉爱着急的坏*惯,对孩子要有耐心,做对的要表扬,错了要纠正,多鼓励孩子要相信自己,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些事,家长只起到监督作用。

  我们常常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愿,去学*这个,学*那个,去实现大人未实现的目标。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想法,孩子在学*过程中,有时会偷懒,有时会不坚持,而且不是在快乐中学*。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要学的东西,并鼓励孩子坚持下来。即便以后实在不想学了,也不后悔。孩子就像一棵小树,是直是弯就取决于家长。每个孩子都有一片天,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不要求孩子将来有大的作为,但至少是个身体健康,自食其力,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她有正确的是非判断能力之前,我要做好护航。为孩子创造一个快乐的成长过程而努力。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4)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菁华5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

  每年我都会利用假期这个比较充裕的休息时间阅读一些书籍,给自己充充电。初为人母,所以*两年选择的幼儿教育的比较多。这次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让我在学*教育子女的同时也联想到了许多学校教育,受到很多启发。

  刚开始阅读这本书,就被书中的贴*生活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它让我认识到原来教育的方式还可以那么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学生还可以像朋友那样亲密无间,甚至是不布置作业学生也可以认真的把学*给学好。所谓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特别是书中的“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的心灵以深深的震撼。

  许多家长和教师往往用“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你们好”这句话来要求孩子好好学*,按照自己的意图来设计孩子的人生。然而,我们应该想想,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是不是也很喜欢家长那说为了我们好却又给我们无限的压力呢?我是一个典型的都市小孩,和现在的孩子成长的环境差不多,儿时最多的快乐的记忆就是和邻居小孩在院子里玩耍,和同学们在操场上打闹,却一直没觉得学*能够是快乐的。直到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才明白原来学*是可以快快乐乐的,是可以喜欢上的。

  利用假期的一段时间,我学以致用,马上在侄女和儿子身上进行试验。我的侄女一直跟着父母,又比儿子大挺多,是非常懂事的,父母忙的时候她都能自己照顾自己了,但是就是有点胆怯和害怕犯错误;儿子淘气捣蛋,但是喜欢阅读。我先分析了他们的学*情况,对侄女给予了表扬,并鼓励她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侄女在家期间,我也和他们一起学*,也和他们看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儿子对电视里的一些台词能够跟着模仿。她们也跟着我看我喜欢的人与自然,了解自然界的生物生存法则。我尽量克制自己,在家尽量的夸奖他们的优点和做的对的地方。我还和他们一起比背诵《三字经》,对我,这也是很大的提高。我不以长者的身份要求他们做什么,而是给他们讲这么做的意义。

  本书前言告诉我,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每一个父母都是雕塑家,而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手中的一块玉。多年后,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如同一把锄头——当我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要如何才能做的正确,让我们手中的玉石绽放光彩呢?雄关漫道艰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教育之道,任重道远······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是我们真正站在为孩子发展的角度去为他着想了吗?有的父母又爱孩子渐渐变化为惯着孩子,有的老师从爱学生演变成了惩罚学生。不但如此,他们还给自己编了一个完美的借口,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你好。我想说,如果你是真正为了你的孩子想,那就培养他自我独立的能力吧;如果你是真正为了你的学生好,那就努力去提高自己,真正帮学生懂得学*的乐趣,让他们爱上学*。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2

  “打孩子是一种陋*和恶*,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我们作为老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是你自己的主观感觉。那孩子呢?是不是也觉得你对得起他,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

  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3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是尹建莉,亲子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本书主要记录的是她如何培养自己女儿方面的,书中指出很多父母在教育过程中陷入了误区,怎样走出误区,本书给出了很多实操性很强的方法。本书简单通俗易懂,提出了很多简单又实用的操作方法。下面我来分享下我看了这本书后的一点心得:

  1、家庭教育影响深远且长久

  家长是和孩子接触时间最早、最长的关键人物,孩子极具模仿的天赋,他们的行为举止最有可能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需学会科学的育儿方法,学会欣赏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拉*与孩子的距离。光有爱是不够的,若用错了方式,反而会把事情越办越糟糕。同时,家长需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和谐的家庭环境。

  2、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

  是独一无二的,妈妈不应过多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即便是普遍性的标准也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

  3、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妈妈。

  其实每个妈妈都是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但若孩子使出破坏的本领,很多时候瞬间会让妈妈的关爱及耐心消失殆尽,即使脾气最好的妈妈也有时候会有给孩子一巴掌的冲动,尤其是面对熊孩子不听劝阻,内心崩溃感到沮丧,似乎听话乖巧的宝宝只是存在于“别人家”。

  我们总喋喋不休的说孩子的各种不当行为,总认为教养孩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觉得很头疼。其实与孩子一起成长是一件很美好的一件事,若觉得自己的孩子难管教,那一定是我们哪里出错了。

  另外,任何人都有可能犯错误,正确对待孩子犯错,给他犯错的机会,孩子犯错其实就是很好的学*机会。

  4、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部分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也有些父母虽与孩子住在一起,但每天忙于工作,几乎没时间陪伴孩子。对于孩子来讲,任何物质生活都比不了父母的陪伴,在一起才是最需要的童年时光。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很多美好的瞬间转瞬即逝,所以,即使父母再忙也还是多花点时间好好陪伴他们。

  5、无条件的爱

  爱需要孩子能感受到,爱要表现出来,需要说出口来,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自己时刻被爱着的。若感受不到爱,就容易陷入失落,进而产生逆反。不用恼骚及呵斥去回应孩子,而用无条件的关爱及支持去温暖孩子。

  在我的身边,有很多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学*,父母往往会想尽各种办法。他们经常会许诺孩子”如果期末考试分数排名班级前十名””考试成绩一百分”……孩子就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的东西,比如奖励一部新款手机、外出旅游……若孩子没有达到要求,就会取消所有的奖励。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受到爱是有条件的。父母不应给这样过多的要求,不如给更多的鼓励,让孩子不再恐惧学*,激发学*的潜力。同时,把它当成刺激孩子学*的唯一手段,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自己是为了得到奖励才学*的。

  6、不因孩子年龄小而忽视或者轻视他的自尊心。

  不把孩子看成是父母的下属,尊重他的自主选择,不再持有:“我的想法都是对的,不按我的来就是错的”“我是为你好”这样单边的思维方式,不把自己的任何想法强加给孩子。

  7、信任你的孩子

  很多父母不信任自己的孩子,想控制自己的孩子,主要是源于恐惧和不信任,总是担心,故总是干预很多。若改为不干预太多,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加以辅导,不事无具细的横加干涉,反倒这样会使得孩子更自信。

  8、树立终身学*的理念

  好家长不是天生的,不断学*持续进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好家长。要做一位好妈妈,不简单,除了要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还要扮演好多的种角色,做孩子的好朋友,引路人,教练员,要做到这些需要妈妈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科学的育儿理念,与孩子共同成长,给孩子起好榜样作用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孩子如镜,会映射出你的影子,做好自己,也就教育好了孩子。

  9、教育过程中如何判断自己的教育方法否是否正确?

  简单方法:父母看自己是否觉得痛苦,好的方法一定是不痛苦的,只有你做错了才会觉得痛苦。

  10、儿童教育中无小事

  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惯或坏毛病,首先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开始着手。

  很多家长面对小孩磕碰,为了安慰孩子,就会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举手打那个“肇事者”,“责怪”它为什么碰痛了孩子,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然后安慰孩子说,咱们打它了,它再不敢碰你了。从此,小孩遇到此类情况,首先就会先去打桌子、沙发等等。这种“复仇行为”会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他不宽容和报复。

  若我们转变为“给小板凳揉揉痛”思维方式,让她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学会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4

  在孩子1岁的时候,读完了这本书。假期又读此书读到最后的时候,有种感觉,,对孩子以后将会出现的状况有了一个大概的预期。明显感觉养孩子真是不容易,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光是对孩子,对大人也是一种挑战。

  以我原来的想法,教育孩子只要给她们无限的爱,以理性的态度教育她们,孩子自然地会健康成长。我也不要求他成为优秀的人,只要他能追随自己的内心,健康快乐的成长就行了。直到读到这本书才知道,养孩子的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不光取决于家长的教育态度,其他的,比如周围的环境、接触到的人、一些突发的状况等等都会给孩子在成长中造成困扰。

  本书的作者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性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阅读。作者非常强调从小要养成孩子的良好阅读*惯,可以说是在书中不遗余力的宣传。最开始阶段是如何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跟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讲故事。在家中的时候,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地让孩子感觉到读书是有乐趣的。如果家长都不愿意读书,孩子又怎么会喜欢上读书呢。

  孩子在刚开始接触到阅读的时候,作者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一边查字典一边读书,那样做会破坏阅读的连贯性和读书的乐趣。如果碰到不认识的字,家长要尽量的告诉孩子,以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当孩子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后,作者还鼓励家长放手让孩子读大部头的书,即使当时读的有困难,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作者还强调了阅读对孩子学*的重要性,长时间的坚持阅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学到的知识,也对孩子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这对今后的学*将大有帮助。

  阅读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性格形成影响,因为既然能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的话,以后在做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也可以不受打扰。

  第二是保护孩子学*兴趣。这方面作者提出了几个比较有效的建议。其一是,当孩子碰到目前基础教育中的“暴力作业”的时候,家长的做法。作者提出的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体的做法是代替孩子去完成,而给孩子留出业余时间去阅读。姑且不论这种方法的正确与否,起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孩子的学*兴趣。第二个是,不要拿学*作为惩戒孩子的手段。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要把不良的嗜好当惩戒手段,比如:长时间的玩电脑游戏、无节制的看电视等。这么做既不会让孩子感觉学*是不好的,只会让她们觉得学*应当从始至终都是让人快乐的。

  第三是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作者主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首要的前提是家长要对自己孩子的能力有信心,不要包办孩子所有事情。这在当前的社会尤为重要。现在的家庭中的孩子都可以说是家庭的中心,家长本来就都是独生子女,摘生了这么一个孩子,她(他)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在这样的家庭中,普遍的情况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隔辈人全都围着孙子、孙女转,害怕孩子受一点委屈。可以说是拿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长也是,深知道现在的社会压力和学*压力大。一方面想让孩子多学点,另一方面又怕孩子太辛苦。所以为了让孩子轻松一些,往往把孩子除了学*以外的所有事情全部包办了。但是这么做,久而久之的就造成了孩子除学*以外的其他能力就越来越差,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技能一点也没有学会。针对这些情况,作者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鼓励让家长勇敢的“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相信孩子有完成的能力。作者之后举了一个让自己孩子独自坐火车回老家的例子,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看出孩子的能力有些方面已经很强了,只是有些家长不舍得“放手”,造成了孩子的信心越来越差,到最后就真的什么都不行了。这就像婴儿学*走路一样,到了能走的时候,家长越早放手让孩子独立地去走,孩子就会越早地学会走路。但是有的家长怕孩子磕到碰到,孩子也就迟迟地学不会走路。这方面就需要家长有两方面的智慧了,一个是准确的把握孩子什么时候有什么样的能力,另一个是勇敢的“放手”的勇气,两者缺一不可。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发生其他情况的应对技巧。比如应对教师的“冷暴力”,作者建议家长要及时的跟教师沟通,甚至可以去“贿赂”教师,目的无非是不给孩子造成潜在的伤害源。又比如如何对待老欺负自己孩子的“坏孩子”,一方面是要做到对对方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加强沟通。诸如此类的情况,作者都提出了许多亲身使用过的方法。核心的原则就只有一个:不给孩子造成干扰,不能因为大人的干涉,给孩子带来麻烦。

  以上皆为本书的一些主要内容,了解了这些,对我的启发相当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对作者孩子管用的方法不一定对我的孩子也管用,作者能应用的方法不一定我也能很好的应用。还是得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的实际环境,合理的做出判断,明智的选择应对手段,来解决遇到的情况。但是原则肯定都是作者所写的,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概莫如是。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5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在怀孕期间买来为了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搁浅了,只是偶尔翻看一下,但是它的实用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本接地气的书。

  这段时间再次细阅了这本书在看书过程中,我结合作者的观点和教育方法,不断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观念,受益良多。无论是作为妈妈还是老师,这都是一本值得细读的好书。为了让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所以,我也一直给家人推荐阅读。

  一天,我晒着太阳看着书,宝贝在院子里玩耍,突然他搬着凳子跑过来坐在我旁边说:我和妈妈一起看书。我心里一阵惊喜,尽管他有时左手拿笔,甚至有时连书都拿反了还看得津津有味。不由得感叹,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强,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对孩子影响深远。细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感触颇深。笔者尹建丽女士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有学校教育实践经验,接触过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也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功底;当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家长,女儿被她教育得非常出色。以下几条是我阅读过程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

  一、“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

  这首小诗看起来很好玩,但是细细品味,其中的道理值得我们深思。孩子们的感情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细腻,很多时候大人总是忽略了他们的感受。每个孩子眼睛里看到的都是他的全世界,孩子的世界无小事,他的每一次经历和体验集合起来形成了今后的性格,甚至影响或决定了他的人生。在我们看来很小的一件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对于子女的教育除了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外,还要能很善于处理还一些“小事”。儿童并非整天无忧无虑,他们也有自己的心思和困惑,甚至痛苦和悲伤。家长要善用观察孩子,从细节中发现问题,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问题,并以恰当的方式解决。每一种和儿童相处的细节,都是一场德行教育,也是一种心理辅导

  二、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

  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世态度会更加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

  三、不要追求完美。分数只反映小孩在某个时间内的学*水*,最重要地是让小孩有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方法、*和的学*心态等等。次次追求考一百分,都想超过别人,会给小孩很大的压力,起反作用。让他做最好的自己的就好了,尽力而为就够了。

  三、试着用孩子的眼光看这个世界,你会理解他的很多行为。

  我的班里,有一位新转来的学生,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开学第一个月上课根本进入不了状态,每节课都处于“神游”状态,从来不张嘴读,这让我深感苦恼,那段时间我也经常和他的妈妈沟通,发现他的妈妈也是心急火燎,“恨铁不成钢”,总是批评孩子,甚至吼骂孩子……我也在思考,这样下去不行,于是我整理思路,试图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周围的一切: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生活,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更要命的是身边的同学都可以流利的说很多英语,可是我却什么都不会,于是,我开始躲避,上课不敢张嘴和大家一起读,不敢看老师的眼神,更怕老师叫我起来回答问题,害怕老师和同学们会笑话我,最伤心的是,以前最爱我的妈妈好像也不温柔了,不爱我了……想到这些,我自己仿佛变成了这个孩子,如果我是他,内心应该是很恐慌的吧!接下来,我尽量去理解他,首先要建立起自信,给他制定可行的目标,上课提问时,挑选简单的单词,回答正确后,与其他孩子一起表扬他的进步,让他感到自己被接纳了,同时也是在用行动告诉其他同学,我们是一个集体,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课下碰面了也会偶尔一两句的鼓励或肯定,我也会把他的进步传达给他的妈妈,老师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双方积极的引导,孩子在前进的路上可能会轻松一些。现在,这个孩子仍然不是班里最优秀的,但是我看到他的整体状态在进步,他比以前的自己优秀了,这就是我眼里的优秀。

  这本书包含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会遇到的问题及接地气的解决方法,非常值得借鉴。通过学*,孩子的很多看起来无厘头的行为有了特别合理的解释;我明白了只要是安全范围内不要对他过多的限制,那是他在尝试,积累经验的过程;我体会到了孩子有时无缘由的哭闹,实际上是因为大人不明白他的想法和苦恼;要尊重孩子们的每一个感情,我常常试图去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并且乐在其中,因为我发现小孩的世界真的很有趣,小小的脑袋瓜会不停的给我惊喜……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很大,值得去挖掘的内容还有很多,做一个好妈妈好老师是同一场修行,我将和宝贝们一起在学*探索中进步。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5)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合集10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 1

  此外,在此书中我除了看到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还隐约看到了一位伟大父亲的身影。《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尽管作者着墨不多,但从文中提到的好些事例来看,我得知作者有一位好先生,孩子圆圆有位好父亲。他很好地扮演着父亲的角色,积极与妻子配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当自己有错时愿意低头向孩子认错——试问有多少父亲能做到这一点啊?所以,家庭教育绝并不单纯是母亲的事;一个成功孩子的背后必定有一对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教育看似神圣而简单却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所以“我们应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吸取总结经验,想要进步,就要不断的'学*!”在孩子面前,家长也要装得无能、无知一些,以便把各种机会留给孩子;更重要的是经常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凡事让孩子自己去做,从错误中才能慢慢地学会思考与做事的技巧。

  这本书值得我们大家去读,能让我们瞬间得到教益的好书!所以读完这本书倍感收获满满的!也希望更多的家长们都能从本书中得到更大的收获!再此我由衷的感谢作家尹建丽给我们读者编着了这本人人受益的好书!谢谢!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 2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在怀孕期间买来为了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搁浅了,只是偶尔翻看一下,但是它的实用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本接地气的书。

  这段时间再次细阅了这本书在看书过程中,我结合作者的观点和教育方法,不断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观念,受益良多。无论是作为妈妈还是老师,这都是一本值得细读的好书。为了让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所以,我也一直给家人推荐阅读。

  一天,我晒着太阳看着书,宝贝在院子里玩耍,突然他搬着凳子跑过来坐在我旁边说:我和妈妈一起看书。我心里一阵惊喜,尽管他有时左手拿笔,甚至有时连书都拿反了还看得津津有味。不由得感叹,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强,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对孩子影响深远。细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感触颇深。笔者尹建丽女士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有学校教育实践经验,接触过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也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功底;当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家长,女儿被她教育得非常出色。以下几条是我阅读过程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

  一、“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这首小诗看起来很好玩,但是细细品味,其中的道理值得我们深思。孩子们的感情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细腻,很多时候大人总是忽略了他们的感受。每个孩子眼睛里看到的都是他的全世界,孩子的世界无小事,他的每一次经历和体验集合起来形成了今后的性格,甚至影响或决定了他的人生。在我们看来很小的一件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对于子女的教育除了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外,还要能很善于处理还一些“小事”。儿童并非整天无忧无虑,他们也有自己的心思和困惑,甚至痛苦和悲伤。家长要善用观察孩子,从细节中发现问题,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问题,并以恰当的方式解决。每一种和儿童相处的细节,都是一场德行教育,也是一种心理辅导

  二、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世态度会更加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

  三、不要追求完美。分数只反映小孩在某个时间内的学*水*,最重要地是让小孩有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方法、*和的学*心态等等。次次追求考一百分,都想超过别人,会给小孩很大的压力,起反作用。让他做最好的自己的就好了,尽力而为就够了。

  三、试着用孩子的眼光看这个世界,你会理解他的很多行为。我的班里,有一位新转来的学生,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开学第一个月上课根本进入不了状态,每节课都处于“神游”状态,从来不张嘴读,这让我深感苦恼,那段时间我也经常和他的妈妈沟通,发现他的妈妈也是心急火燎,“恨铁不成钢”,总是批评孩子,甚至吼骂孩子……我也在思考,这样下去不行,于是我整理思路,试图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周围的一切: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生活,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更要命的是身边的同学都可以流利的说很多英语,可是我却什么都不会,于是,我开始躲避,上课不敢张嘴和大家一起读,不敢看老师的眼神,更怕老师叫我起来回答问题,害怕老师和同学们会笑话我。

  最伤心的是,以前最爱我的妈妈好像也不温柔了,不爱我了……想到这些,我自己仿佛变成了这个孩子,如果我是他,内心应该是很恐慌的吧!接下来,我尽量去理解他,首先要建立起自信,给他制定可行的目标,上课提问时,挑选简单的单词,回答正确后,与其他孩子一起表扬他的进步,让他感到自己被接纳了,同时也是在用行动告诉其他同学,我们是一个集体,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课下碰面了也会偶尔一两句的鼓励或肯定,我也会把他的进步传达给他的妈妈,老师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双方积极的引导,孩子在前进的路上可能会轻松一些。现在,这个孩子仍然不是班里最优秀的,但是我看到他的整体状态在进步,他比以前的自己优秀了,这就是我眼里的优秀。

  这本书包含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会遇到的问题及接地气的解决方法,非常值得借鉴。通过学*,孩子的很多看起来无厘头的行为有了特别合理的解释;我明白了只要是安全范围内不要对他过多的限制,那是他在尝试,积累经验的过程;我体会到了孩子有时无缘由的哭闹,实际上是因为大人不明白他的想法和苦恼;要尊重孩子们的每一个感情,我常常试图去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并且乐在其中,因为我发现小孩的世界真的很有趣,小小的脑袋瓜会不停的给我惊喜……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很大,值得去挖掘的内容还有很多,做一个好妈妈好老师是同一场修行,我将和宝贝们一起在学*探索中进步。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 3

  前一段时间在对教育7岁的儿子时总是感觉力不从心,小家伙很难管教。在我感觉到头痛时,我徘徊于书店想找一本教育方面的书。无意中看到了这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拿回家读起来,方觉得如获至宝。

  本书的作者尹建莉,教育专家,教育硕士,从教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本书是她十六年的教子手记。作者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并且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

  本书分七个章节分别是如何提高爱的质量、把学*做成轻松的事、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做家长应有的智慧、小事儿就是大事情、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每一章节观点的阐述都是结合一些小案例,把一些好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就这样如同在对面聊天中娓娓道来。其中第一章《如何提高爱的质量》、第二章《把学*做成轻松的事》、第三章《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读后让我感触挺深。下面我就分别谈一谈。

  第一章中有这样两个小故事《打针有些疼》、《给小板凳揉揉疼》。这是孩子小的时候最为常见的事情。我们作为父母的也知道往正确的方向引导,也明白鼓励孩子要坚强,但往往忽略了一些小细节。比如:在面对打针的问题时,我们*惯性的边哄孩子边说“一点都不疼,不怕、不怕”。其实这不经意的一句话是在向孩子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打针哪有不疼的,可我们为了哄孩子就随口说了一句错话。孩子听了这句话,如果相信的话,等真正打上针才发觉疼,那么在孩子的内心里他们还能相信大人的话吗?在《打针有些疼》的案例中,尹老师提倡要把孩子所承受的痛苦如实的.告诉孩子,不要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然后激发孩子的勇气。在《给小板凳揉揉疼》的案例中尹老师提到了培养孩子善良和豁达品质的重要性。让孩子从小养成对别人有更多的爱心和理解,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这是终身受益的。

  第二章中提到了很多培养孩子良好学*品质的小方法、小技巧。其中提到了如何教孩子识字、学数学和阅读。这些好的学*品质都是要从2、3岁开始培养的。看了这些再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以前存在迷惑的地方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这对于我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有了很大的启发。

  第三章《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中提到关于培养孩子优秀品质的问题。对于孩子说谎的问题,书中明确提出“孩子天生不会说谎”。那么说谎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模仿大人,二是迫于压力。所以我们大人千万不要给孩子制造说谎的条件。在《可不可以批评老师?》这个小案例中提到了要鼓励孩子有独到的见解,在任何事情上不要人云亦云,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真诚的、尽量有高度的看待问题。注意培养孩子的批判的意识。我们当下的素质教育提倡发展孩子的个性,但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大一部分孩子没有个性,没有主见,这让很多家长很头痛,担心孩子走入社会之后会怎么办。无论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应该在这方面深入思考一番,毕竟我们担负着教育祖国未来的重任,祖国的未来如何,掌握在我们每一位父母每一位教师手中。

  最后,把本书序言中的一则寓言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实际上他是在告诫父母们当孩子来到身边时就如同手捧一块美玉,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可以让美玉成为无价之宝;错误的教育方法是一柄锄头,只能让美玉失去原有的价值。引申到我们老师身上,我觉得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一把精美的刻刀,雕琢好自己手中这块美玉的同时,还要雕琢自己的学生,让他们也尽可能的成为无价之宝。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 4

  起初看到这么本书被吸引,是因为当了妈妈后,一直很注重对孩子的人生价值观,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希望可以通过很多渠道来正确引导孩子。在网络发达的现况下经常听说这本说,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去看,来到公司后,公司为了员工有一个好的*惯,每个月要求每位员工读一本书。在借书的时候,意外的发现公司有这本书,便想着借来来看看,好好继续学*学*。毕竟,孩子现在4岁半,这些年,虽然很努力的去做一个好妈妈,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一些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

  其实,就像这么本说的: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尤其是男孩子的麻麻,更要做的极致,因为你的一个错误的做法,就会导致,孩子胆小、懦弱等等。尤其是男孩子,没有阳刚之气。这本书,分为7大板块,分别是:爱的质量、轻松学*、品格教育、学**惯、家长的智慧、小事儿就是大事情、教育误区。每一个板块都有一个内容举例,引导家长怎样去做,通过读这本书,也会想到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道理,比如: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你不可以去抢,如果你想要,要学着去商量交换,如果对方小朋友不愿意,你可以先玩自己的或者玩其他的再或者你没有,麻麻觉得可以,可以买给你,但是,你一定不可以抢。但是,如果是你自己的东西,你不愿意给别人的时候或者你很喜欢,那么你有权利保护好它,不被抢走。其实,就是想告诉孩子,东西不可以靠抢来解决,因为抢惯了,长大以后是很可怕的,但是,也不可以懦弱,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要自己保护好,不然长大了,失去什么都会觉得正常。还有就是从孩子1岁半会走以后,早教、游泳、乐高再到现在的思维机器人、识字、英语、钢琴、围棋、跆拳道,真的不知道现在这么做对不对,觉得孩子都没有玩的时间。

  可是,现实的生活、现实的社会,不得不让我这么去做,因为,我不想他长大以后,步入社会很无奈,就像有句话说的:现在所有的努力是为了,让你以后去选择生活,而不是,生活来选择你。加油吧,亲爱的自己。再接再厉去做一个好妈妈,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 5

  *日我读了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颇受启发,相比许多家教图书,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以下特点:

  第一,《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

  第二,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最实用的工具书。

  第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但告诉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你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被文中朴实的语言、作者的育儿智慧深深的打动。使身为教师和母亲的我深感惭愧,受益匪浅。本书的作者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从事教育工作,以及身为人母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千万不要用学*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 6

  侄女来我家和我推荐了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说尹建莉写的很好,很实用。但我没在意。直到暑假侄女往郑州走时的头一天,这本书才有幸走进我家一睹为快。读后觉得还不过瘾,索性就又让侄女婿从网上购买了五本,赠与了几个好友。一页一页深读一个月并摘录了很厚的`笔记,但还觉得没有读够,它像好妈妈词典手边书。读过此书有以下感受:

  一、它像清泉滋润着心田,让你感到患得患失;它像照妖镜折射出自身的不足;它像黑夜里的明灯高高挂起,给你方向;它像种子给家的土壤洒下希望;它像利剑剖析身上的赘瘤;它像山峰留给社会和教育界永无止境的攀登路线。

  二、社会和教育界从在的不足,家庭父母育儿的素质落差太大只会养不会育。就此从在的一系列问题给以解答,并给予良方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育儿小窍门。

  三、育儿是一件大事,关系着我们的明天,关系着祖国的未来,父母以身作则,做出榜样,让爱、宽容、自由的花朵在身边开放,舒张胫骨。一至六年级注重培养孩子的学*兴趣;初中注重培养学*方法;高中培养勤奋。这一系列都要从身边的细节做起,像构建金字塔一样从基础做起。点点滴滴不忽略每件小事,为明天加油喝彩。

  四、亲爱的死党们如有育儿兴趣,尽快拜读此书,我有一种感觉这本书早一十六年问世,我少走很多弯路,也不至于在教育孩子身上无所适从。此书对照自生经历无比的愧感,像一根一根的钢针刺在心口,恨相见晚矣。望亲爱的朋友们别错失良机,早读早受益。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 7

  “阅读·思考·转化”——《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三年级上学期去开家长会的时候,听到班主任老师说到孩子们的阅读*惯:通过这半个月的观察发现,孩子们都在书包里装了一本书。到了下课或是课间的时候,大家不是在走廊上疯跑打闹,要么是静静地看书,要么是交头接耳讨论谁谁读的书好了。

  听到老师的话,作为家长,我也颇感欣慰。孩子们能形成良好的读书*惯,一方面是与老师的辛勤教育分不开的,另一方面作为孩子的陪伴者,家长更要重视,在家里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我也很庆幸,自己能读到家教书籍,在这里我想提一下《好妈胜过好老师》。

  那是第一次上家长课堂,学校的伍汝芳校长问在座的家长哪位读过这本书,看着在座为数不少的举手,我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做好幼小衔接,还要看家教书,带着疑问,我把这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收入囊中。书寄到了单位,就随手放在那里,单位的工作时刻不消停,只能断断续续地看。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 8

  前几天爸爸去沁阳开会带回来了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位教育专家的教女手记。我在这短短的几天内看了大半本,实在是受益匪浅。我在读这本书的同时不禁想到,如果天下的父母都像这位妈妈一样的话,那多好呀。好老师固然重要,但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如果没有温馨的书香家庭环境,那老师做多少努力都只能是事倍功半。

  第一章是“如何提高爱的质量”,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而爱不同的质量会直接改变孩子的人生。爱不是只是打骂、溺爱可以解释的,而是指在生活中用心地去体会、琢磨孩子的心理变化等。我不得不说,本书作者是一个很好的妈妈。

  第二章则是“把学*做成轻松的事”,说的是阅读对孩子的学*生活会有怎样的好处。这一点我十分赞同,因为我就很喜欢读书,而且会一直坚持下去。其实,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而苦恼,凡是因为学*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家长只需把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就会让孩子爱上学*。

  其他的章节我就不再说了,给你们吊个胃口。鼎力推荐给做父母的,希望可以把以前的一些错误观念改一改,可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也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希望可以从头开始,和孩子做朋友,做孩子的引路人。如果有兴趣可以买来读一读哦,绝对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别光看不实践。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 9

  自从荣升为妈妈,看书的范围大多被圈了起来,主要围绕育儿方面学*。现在孩子快三岁了,懂得事情越来越多,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会说的词语和句子也越来越丰富,开始了理论上的“三岁第一个叛逆期”。初为人母,没有经验,如何引导孩子更好的发展她的语言、引导她的正确行为、激发她的语言敏感期、应对各种哭闹及不合理的要求,还有家庭中各种教育孩子存在的矛盾。都需要学*过来人的做法,他们有各种生活中的事例,更有强有力地理论支撑说明,比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第一本和第二本非常喜欢的说,可谓是百读不厌,尹老师的例子说的那么贴*生活,她的分析问题又是那么“入木三分”透彻并让读者信服。

  在寒假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第一本和第二本连续读完,现在正在读尹老师的第三本《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三本书给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跟孩子相处的各种“不知所措”找到了很多解决方法。孩子马上该入幼儿园,读的第三本书更好涉及到孩子入园的各种准备和各种存在的问题。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路上学到了很多,同时对于对待学生也收获很多。

  做一个好妈妈,能让孩子快乐地成长,是妈妈的幸福也是孩子的幸福。

  做一个好老师,能让学生快乐地成长,是老师的幸福也是学生的幸福。

  要培养孩子有自信心,作为老师和家长就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信心。比如作者讲到:她从女儿本子上找到一个错误,而这个错误是因为女儿在概念上不太清楚所致,然后她假装惊讶地说“这道题好像做对了,老师怎么给打了错号呢?“于是她招呼女儿,看看是她做错了,还是老师判错了。在这个过程中,母亲既要装糊涂又要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思维,女儿为了搞清楚是自己错了还是老师错了,她也会认真地和母亲一起来分析,重新思考概念。结果当然证明是孩子把题做错了,但是至少纠正了妈妈的“错误“。作者巧妙的引导让孩子纠正了错误还有成就感;同时之前没有把握好的概念也基本上把握了。

  尹老师在好多章节里谈到一个关于培养孩子学*能力的问题。作者的感受是让孩子从小学会阅读,有良好阅读*惯就像孩子学*有了“魔杖“,凡是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能力一般都表现出*淡;哪怕是写作业的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阅读量大的孩子在学*上有很强的爆发力。所以不重视儿童阅读是早期教育中最糟糕的行为之一。

  如果家长在任何事上都想说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来做,整天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就教会孩子在无意识间同样地方法对待他人。幼小的孩子很快学会一套绑架家长的做法,“不听话“就是他们惯用的绳索,消极但有效。这种事件积累的太多,会形成极端心理,发展为一种偏执。

  所以我们在管教孩子时,一定要小心,不要站到教育的对面去。遇到每件具体的事情都扪心自问一下;我是在教孩子,还是在操纵孩子。被人操纵的孩子不由自主地把心思用于反操纵上,他会渐渐变得豪不在乎大人的话,堕落,并且丧失理性和自爱之心。

  看完这本书我到有种感觉在教学中当遇到学生为题时千万不可随便一处理,而是要静静地思考,选择最佳解决方法,尽可能达到最好效果。真就像作者所说孩子事件件是大事,不仅强调了教师对变化的认识和行为的改变,而且还要从变化走向新的教学能力和*惯的养成。这也是体现了一个“人“字。由此可见,以人为本,或者说是更加人性化的教育对育人的重要意义,也是这本书读来我最深刻的感受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

  教育是一门学问,有其独特的门路。拿起教育类书籍,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翻来阅读几页,你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助孩子们美好的人生之旅一臂之力吧!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 10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是尹建莉,亲子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本书主要记录的是她如何培养自己女儿方面的,书中指出很多父母在教育过程中陷入了误区,怎样走出误区,本书给出了很多实操性很强的方法。本书简单通俗易懂,提出了很多简单又实用的操作方法。下面我来分享下我看了这本书后的一点心得:

  1、家庭教育影响深远且长久

  家长是和孩子接触时间最早、最长的关键人物,孩子极具模仿的天赋,他们的行为举止最有可能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需学会科学的育儿方法,学会欣赏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拉*与孩子的距离。光有爱是不够的,若用错了方式,反而会把事情越办越糟糕。同时,家长需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和谐的家庭环境。

  2、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是独一无二的,妈妈不应过多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即便是普遍性的标准也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

  3、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妈妈。

  其实每个妈妈都是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但若孩子使出破坏的本领,很多时候瞬间会让妈妈的关爱及耐心消失殆尽,即使脾气最好的妈妈也有时候会有给孩子一巴掌的冲动,尤其是面对熊孩子不听劝阻,内心崩溃感到沮丧,似乎听话乖巧的宝宝只是存在于“别人家”。

  我们总喋喋不休的说孩子的各种不当行为,总认为教养孩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觉得很头疼。其实与孩子一起成长是一件很美好的一件事,若觉得自己的孩子难管教,那一定是我们哪里出错了。

  另外,任何人都有可能犯错误,正确对待孩子犯错,给他犯错的机会,孩子犯错其实就是很好的学*机会。

  4、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部分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也有些父母虽与孩子住在一起,但每天忙于工作,几乎没时间陪伴孩子。对于孩子来讲,任何物质生活都比不了父母的陪伴,在一起才是最需要的童年时光。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很多美好的瞬间转瞬即逝,所以,即使父母再忙也还是多花点时间好好陪伴他们。

  5、无条件的爱

  爱需要孩子能感受到,爱要表现出来,需要说出口来,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自己时刻被爱着的。若感受不到爱,就容易陷入失落,进而产生逆反。不用恼骚及呵斥去回应孩子,而用无条件的关爱及支持去温暖孩子。

  在我的身边,有很多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学*,父母往往会想尽各种办法。他们经常会许诺孩子”如果期末考试分数排名班级前十名””考试成绩一百分”……孩子就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的东西,比如奖励一部新款手机、外出旅游……若孩子没有达到要求,就会取消所有的奖励。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受到爱是有条件的。父母不应给这样过多的要求,不如给更多的鼓励,让孩子不再恐惧学*,激发学*的潜力。同时,把它当成刺激孩子学*的唯一手段,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自己是为了得到奖励才学*的。

  6、不因孩子年龄小而忽视或者轻视他的自尊心。

  不把孩子看成是父母的下属,尊重他的自主选择,不再持有:“我的想法都是对的,不按我的来就是错的”“我是为你好”这样单边的思维方式,不把自己的任何想法强加给孩子。

  7、信任你的孩子

  很多父母不信任自己的孩子,想控制自己的孩子,主要是源于恐惧和不信任,总是担心,故总是干预很多。若改为不干预太多,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加以辅导,不事无具细的横加干涉,反倒这样会使得孩子更自信。

  8、树立终身学*的理念

  好家长不是天生的,不断学*持续进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好家长。要做一位好妈妈,不简单,除了要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还要扮演好多的种角色,做孩子的好朋友,引路人,教练员,要做到这些需要妈妈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科学的育儿理念,与孩子共同成长,给孩子起好榜样作用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孩子如镜,会映射出你的影子,做好自己,也就教育好了孩子。

  9、教育过程中如何判断自己的教育方法否是否正确?

  简单方法:父母看自己是否觉得痛苦,好的方法一定是不痛苦的,只有你做错了才会觉得痛苦。

  10、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惯或坏毛病,首先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开始着手。

  很多家长面对小孩磕碰,为了安慰孩子,就会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举手打那个“肇事者”,“责怪”它为什么碰痛了孩子,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然后安慰孩子说,咱们打它了,它再不敢碰你了。从此,小孩遇到此类情况,首先就会先去打桌子、沙发等等。这种“复仇行为”会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他不宽容和报复。

  若我们转变为“给小板凳揉揉痛”思维方式,让她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学会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6)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范文十份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 1

  在孩子1岁的时候,读完了这本书。假期又读此书读到最后的时候,有种感觉,,对孩子以后将会出现的状况有了一个大概的预期。明显感觉养孩子真是不容易,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光是对孩子,对大人也是一种挑战。

  以我原来的想法,教育孩子只要给她们无限的爱,以理性的态度教育她们,孩子自然地会健康成长。我也不要求他成为优秀的人,只要他能追随自己的内心,健康快乐的成长就行了。直到读到这本书才知道,养孩子的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不光取决于家长的教育态度,其他的,比如周围的环境、接触到的人、一些突发的状况等等都会给孩子在成长中造成困扰。

  本书的作者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性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阅读。作者非常强调从小要养成孩子的良好阅读*惯,可以说是在书中不遗余力的宣传。最开始阶段是如何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跟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讲故事。在家中的时候,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地让孩子感觉到读书是有乐趣的。如果家长都不愿意读书,孩子又怎么会喜欢上读书呢。孩子在刚开始接触到阅读的时候,作者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一边查字典一边读书,那样做会破坏阅读的连贯性和读书的乐趣。如果碰到不认识的字,家长要尽量的告诉孩子,以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当孩子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后,作者还鼓励家长放手让孩子读大部头的书,即使当时读的有困难,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作者还强调了阅读对孩子学*的重要性,长时间的坚持阅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学到的知识,也对孩子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这对今后的学*将大有帮助。阅读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性格形成影响,因为既然能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的话,以后在做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也可以不受打扰。

  第二是保护孩子学*兴趣。这方面作者提出了几个比较有效的建议。其一是,当孩子碰到目前基础教育中的“暴力作业”的时候,家长的做法。作者提出的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体的做法是代替孩子去完成,而给孩子留出业余时间去阅读。姑且不论这种方法的正确与否,起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孩子的学*兴趣。第二个是,不要拿学*作为惩戒孩子的手段。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要把不良的嗜好当惩戒手段,比如:长时间的玩电脑游戏、无节制的看电视等。这么做既不会让孩子感觉学*是不好的,只会让她们觉得学*应当从始至终都是让人快乐的。

  第三是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作者主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首要的前提是家长要对自己孩子的能力有信心,不要包办孩子所有事情。这在当前的社会尤为重要。现在的家庭中的'孩子都可以说是家庭的中心,家长本来就都是独生子女,摘生了这么一个孩子,她(他)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在这样的家庭中,普遍的情况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隔辈人全都围着孙子、孙女转,害怕孩子受一点委屈。可以说是拿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长也是,深知道现在的社会压力和学*压力大。一方面想让孩子多学点,另一方面又怕孩子太辛苦。所以为了让孩子轻松一些,往往把孩子除了学*以外的所有事情全部包办了。但是这么做,久而久之的就造成了孩子除学*以外的其他能力就越来越差,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技能一点也没有学会。针对这些情况,作者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鼓励让家长勇敢的“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相信孩子有完成的能力。作者之后举了一个让自己孩子独自坐火车回老家的例子,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看出孩子的能力有些方面已经很强了,只是有些家长不舍得“放手”,造成了孩子的信心越来越差,到最后就真的什么都不行了。这就像婴儿学*走路一样,到了能走的时候,家长越早放手让孩子独立地去走,孩子就会越早地学会走路。但是有的家长怕孩子磕到碰到,孩子也就迟迟地学不会走路。这方面就需要家长有两方面的智慧了,一个是准确的把握孩子什么时候有什么样的能力,另一个是勇敢的“放手”的勇气,两者缺一不可。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发生其他情况的应对技巧。比如应对教师的“冷暴力”,作者建议家长要及时的跟教师沟通,甚至可以去“贿赂”教师,目的无非是不给孩子造成潜在的伤害源。又比如如何对待老欺负自己孩子的“坏孩子”,一方面是要做到对对方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加强沟通。诸如此类的情况,作者都提出了许多亲身使用过的方法。核心的原则就只有一个:不给孩子造成干扰,不能因为大人的干涉,给孩子带来麻烦。

  以上皆为本书的一些主要内容,了解了这些,对我的启发相当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对作者孩子管用的方法不一定对我的孩子也管用,作者能应用的方法不一定我也能很好的应用。还是得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的实际环境,合理的做出判断,明智的选择应对手段,来解决遇到的情况。但是原则肯定都是作者所写的,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概莫如是。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 2

  在我做妈妈之前,我的家长就很热情地把这本书推荐给我。当我拿到学生妈妈印好的用A4纸装订起来的这本“书”,那种马上就要做妈妈,要准备好为一个孩子的一生负责的感觉就更加强烈了。

  带着这种强烈的期待和憧憬,我认真地拜读了好几遍,尤其是女儿出生后这4年的时间里感觉受益匪浅。作者尹建丽同我一样,是一位老师、教育学者,与我不同的是,她还是一位作家,一位成功的作家,她把自己的教育实践细细地揉进自己的笔尖下,让一段段生动又鲜活的育儿小故事,绢绢细流般润泽着每个捧起这本书的人。这本书中我最倾心的,不是作者培养了一位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的女儿,而是,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那位小主角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而她身上的出色,要归功于这位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对她实施的有爱心又充智慧的教育。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例如书中提到的家长和老师无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错,日积月累,会慢慢形成一个严重困扰孩子的大问题,给孩子带来深刻痛苦和迷惑,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这不是我们的爱心不够,确实是有些做法欠妥。这个观点再次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们常在孩子学*不认真或犯了错的时候,会罚他把课业重写一遍,还*惯将学生的错误向家长告状,其实,当我们用这种做法我们可能在那个瞬间取得了胜利,得到了孩子表面的应允,却在他们内心埋下了厌恶写字的种子。我们一方面要求孩子认真,一方面又把学*作为惩罚手段用在孩子身上,可想而知,当孩子书写的时候,想到老师惩罚的情景,不反感才怪呢。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不是让学生讨厌上学*的同时,还要他去学好它。“学*不要刻苦努力”,也是作者的一个观点之一。

  我们人为地把学*过程变成苦,却只把结果设想成甜,试想要孩子天天吃着苦来畅想着有一天有可能会尝到甜——过程天天具体而真实地陪伴着孩子,目标却遥远得虚无缥缈。当他吞咽苦涩而感到厌倦时,如何自发地以那想象中的“甜”来压抑这真实的“苦”呢?正象作者说的,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记得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讲过,在教育中“目的和手段分离到什么程度,活动的意义就减少到什么程度,并使活动成为一种苦工,一个人只要有可能逃避就会逃避。”。当学*活动没有唤起他的愉快体验时,他就无力去调动自己的主动精神,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懒散、不刻苦、不认真等——许多人以为这是某些“不成器”的孩子的天性,其实是他上进的天性被扭曲了。作者还提出了“不考100分”的建议。过分重视考试结果,经常以分数衡量一个学生的好与坏,其实这样是庸俗的,错误是把学*目标定位在满分上,却对孩子的学*能力、态度、方法、兴趣,以及对知识的真实把握状态没去关注。这样的行为看似鼓励孩子好好学*,实质是在追求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满足感。“分数”和“成绩”其实并不完全对等,分数可以反映成绩,但分数不等于成绩。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智慧能量,就是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方法,*和的学*心态,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这些才能成全孩子的成绩,才是在各种考试中胜出的决定性条件。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 3

  在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以前,也读过很多育儿方面的书,却没有一本让我这么震撼。以前那些书大多都是一些不实用的教条理念,告诉你遇到什么情况应该怎样处理,这些东西看的时候都明白,可真遇到情况了却不好操作。而当我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以后,发现书中园园妈妈不是一味的说教,而是以自己女儿为例,讲述妈妈遇到各种情况是怎样处理的。而这些事都是很小的事情,她描写的场景甚至都跟我们现实生活中并无二样.

  书才读了大半,就迫不及待想写点感想,因为边看边有太多想法在心中涌动。做妈妈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园园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不说我们的孩子会遇到,即使是我们小时候也同样经历过。看看园园妈妈的做法,试问哪个孩子不希望有这样的妈妈呢?这本书里,我学会了不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作为一位母亲所应拥有的心态。只有自己自律,孩子才能律己自控。每当我要训孩子的时候,会考虑改变一种方式,先表扬,后提出意见,孩子往往容易接受。

  其一,孩子是自己的主人,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上都如此。与其强逼着孩子干,不如让他自己主动愿意去干。

  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如果把学*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要让孩子轻松学*,千万不要用学*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以后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对孩子写字有兴趣,而不是每天象监工一样督促他写字。

  其二,暴力教育是最坏的教育方法,它只是让父母出口恶气,对教育孩子没有任何帮助。

  如果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从不去虔诚地思考,不去理性地处理,只是凭性情做事,一遇到问题就着急,一着急就发脾气,这只能说明你是个任性的家长。一个任性的'家长,怎么可能不培养出一个任性的孩子呢?可以说,致使儿童无法养成好*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命令、唠叨和指责。所以当家长责怪孩子某个*惯不好时,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真正的教育,是要让孩子自己明白哪些是对自己好的,这样他才会真正愿意去做某些事。与其制止,不如让他尝试过后自己明白哪些是不该做的事!

  我一直从心底是排斥暴力教育的,遇到问题,通过暴力镇压,而不是通过讲道理让孩子信服,孩子变得越来越不讲道理,妈妈也只好不断使用暴力,最后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园园妈妈说,打骂是教育中最坏的办法,这种野蛮的教育方式其实完全没有任何“教育”要素,它只是让父母出口恶气!

  拿到这本书没几天,我一口气已经翻了大半,的确受益匪浅!管孩子,不如爱孩子;教育孩子,不如欣赏孩子。希望以后我能一个爱孩子的理性妈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 4

  利用放假的时间,我读了尹建莉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只感到相见恨晚。看了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使我在今后的日子里,无论是做家长还是做老师都有了更新的思路,更好的方法,更好的心态。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到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要想有一个又乖又聪明的孩子,除了先天条件以外,最最重要的是妈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素质。孩子就是一张纯洁的白纸,他的人格,智力,情感等等都是在周遭的环境中慢慢建立和培养起来的。如果小孩子犯了错误或者做出让大人们认为不好的行为,其实那些都称不上是错误,只不过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小事。硬是归结为错误的话,也应该先寻找错误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先从大人们身上去找问题的根源。大人们的一句话,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说好妈妈是个关键。那如何成为一个好妈妈呢?这是一个很难很重大的课题。每个妈妈都想当好妈妈的。可是往往到最后总是会抱怨“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甚至我们有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简直无懈可击。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和恶*。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我们作为老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做起。

  “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再实践,愿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来越融洽!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 5

  前段时间,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同样作为妈妈,也同样作为教师的我,将全书通读一遍后发现原来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

  本书的尹老师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婷婷,她用自己16年的教子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无痕。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品格、*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给了我们意识形态上的震撼和生活细节中的指导。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不要“刻苦努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千万不要用学*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尹老师说:“学*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如果把学*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很多家长和老师肯定都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行的培养。

  儿童和**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而事实上,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点进步都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如“帮妈妈洗菜,洗得很干净”“帮邻居奶奶收衣服”“扶受伤的同学上医务室”“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能主动承认错误”“劝阻同学玩危险游戏”等等。作为教师,还要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三、对阅读极其重视。

  该书的第二章几乎全部是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带来的好处,各个方面都阐述的很到位,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能力强。课外阅读能提升孩子的智力状态和学*能力,阅读实质上构成了孩子对生活的参与性,构成了他们经历上的丰富性。

  看了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 6

  这个暑假,我很高兴做了两件事,一是休息,二是读书。读书对老师这个职业来讲似乎是理所应当,但我真正捧起课外书籍的却不多,因为整天面对的是电脑,心*气和的阅读纸质书籍真是少之又少。感谢宝贵的暑假,让我放下浮躁和功利,拜读了一直很想看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翻开朴实的扉页,印象深刻的是那句:“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作者是任教十余年、读了北师大教育硕士、又培养了一个优秀女儿的尹建莉女士。这本书的序言中提到:她的女儿跳过两次级,16岁参加高考,高于清华录取线22分,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真正贯彻了素质教育,她的女儿不仅仅成绩好,能力强,在个性品格上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看了这样的序言,激发了我阅读这本书的兴趣,我很好奇:尹建莉女士究竟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呢?

  值得一提的是当读到前言中的《当我们手中有块玉时》,我被尹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再细读下去,作者的育儿智慧令身为教师和母亲的我深感惭愧,书中的许多教育观念,真让我受益匪浅!年轻的父母也和农夫一样得到了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而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得正确。

  一、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从这一章里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的一句话:“父母的爱都深如大海,但是质量有差别”,从“打针有些疼”、“不要捉弄小孩”、“给小板凳揉揉疼”、“像牛顿一样”我体会到了这个爱的差别与方式。

  告诉孩子“打针有些疼”,教会孩子在困难面前从容镇定些,既能减轻痛苦,又能保护自己,也是激发了孩子的勇气,而绝不通过哄骗或是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逗”孩子应该是儿童的快乐为前提,其中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是幽默和智慧;“捉弄”孩子,则是**居高临下的利用孩子的幼稚,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和失落。所以捉弄孩子不是小事,事关孩子的事情没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惯或坏毛病。孩子在生活细节上不精明,有“像牛顿一样”的毛病,只要不是大事,请允许他有这些毛病。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它的缺点。你看他总是用“像牛顿一样”的眼光,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

  二、把学*做成轻松的事

  “让孩子识字不难”,我也和作者有相同的感触,可能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喜好,添添喜欢文字远甚于图片,在他眼里文字是有内容的,是有趣而生动的。因为在公共场所里,我们总不失时机的指给他看一些文字,比如路牌、广告牌、车牌、提示牌、店铺牌等等。天长日久,孩子养成一种*惯,看到字就想读出来。但愿孩子从完全专注的`阅读中获得乐趣,成为爱阅读的孩子,因为书籍是一根魔杖,会给孩子带来学*上的一种魔力,能让他的智慧晋级。

  另外我深有收获的是“开小卖部”游戏,其实就是孩子不停做“应用题”的过程。在游戏中孩子的乐趣放在首位,学*放在第二位。数学教育不要把孩子拉到抽象的数字上,不要拿干巴巴的计算来为难孩子。学*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学*也可以在快乐中进行,如果把学*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中永远成功的教学方法就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

  三、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孩子是从哪里来的”,这几乎是每个孩子都会问,并让每个家长都难回答的问题。卢梭在《爱弥儿》中举过一个例子,有位妈妈告诉儿子他“是妈妈从肚子里把他屙出来的,屙的时候肚子痛得几乎把命都丢了”。卢梭认为这个回答很经典,因为它告诉孩子的是一个生孩子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妈妈在“孩子是怎么来的”后面立即跟上了“痛苦”,既给了孩子一个肯定的回答,又不会挑逗他的想象。

  “孩子天生不会说谎”,只要没有诱因,孩子就没必要拿说谎来为难自己。孩子的品行*惯是如此依赖家长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长在思考改变孩子的问题时,切入点永远应该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哪怕孩子的毛病就来自他自己,也也有责任通过改变你自己,唤起孩子的改变。不这样思考,就永远找不到改变孩子的路径。

  “可不可以批评老师”,答案是肯定的,批判意识的培养首先得让他敢于讲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始终教导孩子尊敬老师,也允许孩子对老师提出质疑,允许孩子在权威面前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如果家长因为这些事训斥火嘲讽孩子,不但压抑了孩子的批判思想,同时再在教他说些言不由衷的话。

  “遇到一个‘坏小子’”,孩子在学校生活中总有可能碰到的问题,那么爱孩子,就帮他创造一个和谐的局面,化解矛盾,而不是去报复,不要给他制造麻烦。

  “比黄金珍贵的四个字”那就是——实事求是!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一切都应尽可能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虚荣的家长累坏了自己,也坑了孩子。越是实事求是,孩子的人生就越是顺利,他的生活才可能更幸福,才会让我们更骄傲。

  四、培养良好的学**惯

  “‘不陪’才能培养好*惯”,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家长一着急就会替孩子做决定,这是错误的,家长一遇到问题就着急,一着急就发脾气,这只能说明你是个任性的家长。一个任性的家长,怎么可能不培养出一个任性的孩子呢?在*惯养成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惯;如果经常让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内疚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惯。

  而“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这一观点,让我眼前一亮,深受启发。任何事情,当它里面包含有交换、被监督、责任等因素时,它的有趣性就会大打折扣。想让一个人喜欢和珍惜什么,就不要在这方面给的太多太满,更不能以此作为交换条件或惩罚手段,强行要求他接受,而是要适当的剥夺,让他通过危机感和不满足感,产生珍惜感。吧作业当刑具使用,还是当奖品使用,这不是个小区别,它是分水岭,决定了你是在走向目的,还是走向目的的反面。

  培养孩子在学*上用功勤奋是必须的,但用“刻苦”在要求,是**把学*暗示成一件“苦事”。有谁会喜欢苦呢?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小学阶段主要解决学*兴趣的问题,初中阶段主要解决学*方法的问题,高中阶段拼的才是勤奋。

  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考100分呢,在意孩子的成绩,但绝不向孩子要分数。家长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智慧能量,就是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方法、*和的学*态度,持之以恒的毅力等——这些才能成全孩子的成绩,才是在各种考试中胜出的决定性条件。想要“100分”,就别要求孩子考100分。

  采取“考好了不奖励”政策,当然也有“考坏了不批评”的配套政策。庸俗奖励只能带来庸俗动机,它使孩子不能专注于学*本身,把奖品当做目的,却把学*当做的一个手段,真正的目的丢失了。

  五、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家长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多付出一些辛苦,往往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我们努力工作原本为了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最后却在“祖国的未来”——儿童的教育上除了麻烦,于家于国,这样干“事业”的意义又是什么?想做一件事总有理由,不想做一件事尽是借口。

  “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也是个很好的办法。物质奖励可能带来一时的满足,但不会持久,只有精神上的愉悦和成就感,才可以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和动力。家长给孩子记录的“功绩”越多,你就给了他越多的快乐与自信,这会让他变得越来越好。家长有个错误假设,即如果自己不说,不经常提醒,孩子就不会改正缺点。其实,反复的批评会把孩子的缺点固化下来,更加使孩子难以和那个缺点剥离开来。

  还有非常新颖观点的是“做‘听话’的父母”。如果家长在任何事上都想说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来做,整天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就教会孩子在无意识间也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他人。做听话的父母,实质是理解孩子,*等对待孩子,而绝对不是言听计从,纵容只是溺爱。作为强势者和主导方的家长,想有个听话的好孩子,一定要记住,在孩子面前首先做个“听话”的家长。

  “不做穿西装的野人”,打孩子是一种恶*,它只是让父母出恶气。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承认,是智慧不足的表现。面对一个未成年人,成年人的最大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孩子称不称心,不是抓彩票碰运气得来的,孩子是教育出来的。

  六、小事就是大事

  “睡觉不怕吵,学*不怕吵”这个观点也甚是赞同。无菌舱里培养不出体格健壮的人,靠消灭周围正常声音来成全学*的做法也没有道理。在一个正常环境中备受打扰的孩子,他在安静的环境中同样容易受到打扰,真正打扰他的不是那个声音,是他寻找声音的*惯。孩子成长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家长不可能为孩子营造出每一种理想的生长条件。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就等于为他提供了能随身携带的好环境。

  “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时在家里,家长少看或不看电视,如果连家长们做起来都有难度,为什么要求孩子能做到呢?要尽可能减少环境中的诱惑,而不是劝说孩子去抵抗诱惑;要用“人性”来体恤孩子,而不是用“神性”来要求孩子。

  “小小独行侠”章节中,强调了“给孩子机会,让他独立去做事”的教育理念,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在孩子面前,家长要装得无能一些,无知一些,以便把种种机会留给孩子。爱孩子,就勇敢地放开手,让这个小小独行侠去“潇洒走天下”吧!

  七、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河流不可以是粉色的、上学前班、做暴力作业,看似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事实却是孩子的双腿在起跑线上就被捆得开始发麻了,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对孩子的学*来说是致命的。科学良好的教育能让孩子小小的身体像颗核弹头一样储备巨大的能量;而急功*利的教育却是把孩子造成一只花炮,只能炫目一时!

  以上是我阅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文后的部分收获。其实一口气读完整本书,感触良多,我深深感到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都不应有任何功利思想。功利心太强,其实是自私的极端表现,嘴上总是说这都是为你好等冠冕堂皇的话,难道真的是为孩子好吗?不一定吧!站在孩子的角度,真正为孩子的将来好好想想,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拥有健康的心态,教育的美妙境界——有心而无痕。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 7

  拿起这支沉重的笔似乎有千言万语要说,又似乎什么也说不出来,反正内心极其的复杂和不安。作为一名家长,一个母亲在教育这方面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不得疏忽,同时也感到自愧不如,所以在今后的日子,我想我会尽量能够做到好一点。

  看了这本书深有感触,佩服这位作者妈妈是何其的伟大,这不是随便一个母亲可以做到的,这背后包含多少辛苦与耐力,从她女儿呱呱落地到她成长的每一个细节,打针、识字、古诗’阅读、惊喜等等生活的*惯是那么地真挚感人和不厌其烦。

  读了这本书,有几点我归纳了一下很值得去学*和借鉴。

  第一,培养一个孩子良好的学**惯很重要。一个孩子树立了良好的学**惯和风格,就等于在他对以后做人,做事的生活*惯都有一个很好的帮助!可是说者容易,实施起来也不易,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做母亲的极其耐心和正确的指导方式,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这是得从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

  第二,要想改变一个孩子的一切*惯,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态度。身教重于言传,我想这一点大家都明白,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随时影响着孩子的行为,自己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胜过讲千万遍道理。实在孩子不懂的就给他破解一下,如果我们的道理讲得富丽堂皇,但自己又不是这样作的,在孩子的.心里第一反应妈妈是在撒谎,这一点我身有体会,有时哪怕是善意的谎言也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这样作?不要让他有太多的疑问和不解。

  第三,就是不要轻易破灭孩子的希望。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但唯独不能没有希望。所以孩子也不例外,孩子虽小,但他也有思想,也有愿望,往往无关紧要的小事,在孩子心中往往是沉重的负担,所以我们能够在己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帮他一起完成。当然我们并不是无条件去答应他的无理要求,要什么就给什么,这不是爱,这是溺爱,只是要去尊重他的兴趣和爱好!不要随便破灭他的愿望和否定他自己,不要老说这不是你做的,这不是你能完成的等等话语。就算不能也要让他明白为什么?

  第四,已退为进的说服教育。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说服教育,当孩子做错事时,或者和xx同学打架时,不要过分地去指责一通甚至暴力,这一点有很多家长控制不住,有时脾气上来了,我也不例外,但没办法,为了孩子我们只能收着点。遇到事多沟通以退为进,让他消除恐惧感和惩罚的顾虑心*气和地去交谈,让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在大脑里有一个思维的转换,当然也不是每个孩子都听得进,“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大多数孩子应该是能接受的,只能说特殊的孩子特殊对待。

  最后一点,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氛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和一些矛盾纠纷,有时大人的争吵难免不让孩子听见或者看见,这都对孩子有不利身心发展。可是我们这些做大人的应该尽量避免,哪怕我们有再多的恩怨纠葛都不要去触及他幼小的心灵,我们生了他,不仅要养活他长大,更有责任让他生活得幸福!所以尽量给他一个温暖和谐的家,让他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和学*。

  我是一名极其普通的妈妈,没有高的学历,对于教育我这说得远远不够,在以后的教育路上真是一部深奥而又绵长的小说啊!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想我们应该更努力去做好一点,完善一点!所以我也没有过高的期望值,只希望孩子在学*的同时养成优秀的品质和好的性格更为重要,因为性格决定命运!

  “可怜天下父母心”,让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们一起为这些小不点的未来加油吧!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 8

  学会如何爱孩子

  家有小儿初长成,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我生活的重中之重,孩子的思想、品格,孩子的行为、*惯,孩子的学*等一系列问题时常困扰着我。也许是着这种过度地关注,却不知如何是好,更不知如何去爱孩子了。

  我曾有过这样的疑惑,我的孩子怎么就不如别人的孩子优秀呢?

  暑假里我让自己沉下心来,阅读了一些书籍,尤其是重读了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家庭教育读本,我终于明白:原来我只看见我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之间的差别,却没看见这是作为母亲之间的差别,别人是精心把孩子教育大了,我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

  当下凡事需“持证上岗”。教师上岗需教师证,驾驶员上路需驾驶证,唯独父母是“无证上岗”。不是穿了西服就变成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也需要学*,需要学会如何去爱孩子。

  在以往教育中许多看似司空见惯的做法,背后其实有很多人们看不到的错误。

  1、给小板凳揉揉疼

  孩子小时候,磕伤碰疼的事经常发生。这时,家长为了安慰孩子,就会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举手打那个“肇事者”,“责怪”它为什么碰疼了孩子,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

  其实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是一种“复仇行为”。它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他不宽容和报复,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

  反观自己的育儿过程,我也是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惯或坏毛病。作为家长*时对此要用心,让每天遇到的一些“小事”,都成为砌筑儿童美好情操大厦的一砖一石。

  “教育即风格之培养”。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所有的言行中蕴含的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只有前后统一的东西,才能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并成为他们做事的风格。

  当孩子不小心磕碰了,我们能友好的.采用“给小板凳揉揉疼”的方法处理,教给孩子的则是宽容和理解,而当“给小板凳揉揉疼”成为孩子的一种思维方式时,他将获得的是善良和豁达。他对别人会有更多的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让他在当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证他一辈子不吃大亏。

  2、学做“听话”的父母

  要求孩子“听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听不听话,乖不乖,已成为人们评价孩子的一个基本标准。多年来,人们*惯于要求孩子“听话”,这仿佛是为了孩子好,但深入分析,这是**和孩子之间的不*等。

  儿童的意识发育和语言表述能力常常不同步,很多东西想到了,但说不出来,或者说出来的和他们的本意有很大的距离。他们用得最多的表达方式就是听话或不听话,顺从或反抗,欢笑或哭泣。如果家长不问青红皂白地让孩子“听话”,孩子就会产生反抗,就会不听话,久而久之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家长请蹲下身来,想方设法弄明白孩子的需求,做一个“听话”的父母,满足孩子的要求。当然,做“听话”的家长绝不是言听计从,不能突破道德底线,不能“纵容”孩子。

  无论家长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经常向孩子提出“听话”要求,并总是要求孩子服从自己,他骨子里就是个权威主义者。这样的人几乎从不怀疑自己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确性和不容否定性,他潜意识里从未和孩子真正*等过。

  想有一个听话的孩子,一定要记住:在孩子面前首先做个“听话”的家长。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 9

  暑假在读书方面读得最多的就是绘本和古诗,这是因为我有个两岁多的孩子。孩子从7月15日开始正式背诵诗歌到今天已经背了75首,在绘本阅读方面孩子现在也养成了每日必读书的*惯,让我觉得我的暑假没白过。

  特别是8月18号听了常作印老师的讲座,跟这本书中的观点不谋而合。常作印提到了6-12岁是儿童阅读的黄金时期,而不阅读的孩子便是潜在的差生。而尹建莉在书中也写到“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阅读和背诵的东西,真正会刻进脑子里,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财富。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童年时代的背诵,不要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庸之作上。以唐宋诗词为主的古典诗歌,我觉得它值得一个人从小背到老。”这让我想到了常作印老师对某些小学教材的评价,说某些小学学*“小公鸡咕咕叫”之类的儿歌,其实是对儿童记忆力的浪费。提到儿歌,尹建莉也写到“儿歌可以教孩子一些,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取代古诗。每个人的学*时间都非常有限,我们应该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孩子。如果家长拿出读儿歌的轻松和愉快来教孩子读古诗,孩子是感受不到这两种文字在愉悦感和美感上的差别的`。”

  尹建莉在书中写到了很多具体的育儿案例,仅就读书就有好多个小节提到,比如“古诗滋养的孩子”“让孩子识字不难”“修得一支生花笔”“好阅读”与“坏阅读”“阅读需要诱惑”“不看‘有用’的书”“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当然里面还提供了很多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技巧。通过一个暑假跟孩子的相处,这本书里的方法帮了我很大的忙,我和孩子相处地很愉快。其实孩子一岁以后我就有意识地给孩子播放三字经啊唐诗啊等经典,我和老公还经常跟着朗诵。孩子两岁前都已经背会《咏鹅》《静夜思》《春晓》等简单的诗歌了。真正开始给她记录就是从7月15日开始,孩子爱上了看小猪佩奇,不让看就哭,因为这个弄得孩子和我都很难过。就这样持续了大概一周,有一天孩子又闹着看小猪佩奇,老公突然说:“你给我背一首诗吧,背完我们就看一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对啊,这不是一个好办法吗。从7月15号开始,孩子就背两首诗看两集小猪佩奇。刚开始对她来说很简单,因为他脑子里大概储备了十几首唐诗,前几天,他甚至一天能背六首,好啊,那就可以看三次,一次两集,看完两集后,还可以听两三首简短的英语儿歌,现在还在已经能说一些英语单词唱几句简单的英语了。坚持的力量真是伟大,到今天为止,孩子已经背了75首古诗了。她也养成了*惯,比如有时我问她“想看小猪佩奇吗?”她会说“我还没背诗呢”然后我会说“好啊,那我们找个背吧。”我会拿出她的古诗书,先念给她听,问她“要背这首吗?”如果他同意了,我们就一起吟诵,如果她觉得不好,就再换一首。我很惊讶孩子的辨别力和鉴赏力,她喜欢背的那些确实是像尹建莉所写的“*仄押韵,韵律感非常好”的诗。她记得非常快,有时候三五遍就记住了。当然这也得益于我*时经常给她磨耳朵播放古诗词。同时我也很佩服中国古诗的魅力,短短几言,意蕴无穷。

  暑假天气炎热,而图书馆无疑是个好去处。我经常带孩子乘地铁去回声馆,孩子慢慢也有了自己的阅读品味,从最开始我给她选择读书到后来她非要自己选书。自己拿来的的书,听一两句不对胃口就直接合上,说:“这个不好听,不好听,换一本。”而她选的大部分书都很好,我每次都会很兴奋,说“宝宝选的书真好,妈妈也很喜欢读呢,我们一起来读吧!”我也很佩服那些创作绘本的作者,他们真是研究透了每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好像知道两岁多的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封面和插图,孩子选书只看封面,而孩子拿来的书恰恰就是适合孩子年龄段的书,我专门查了百度,确实孩子拿的这本书就是推荐给两三岁的孩子读的。

  今年暑假,我和孩子都尝到了阅读的乐趣。新学期,我会从学生的阅读*惯入手,把图书角好好建起来,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唱歌时间让学生跟唱经典咏流传,新闻时间多让学生观看《朗读者》《大国崛起》等优质节目。希望书籍古诗可以滋养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静气,打造有文化的班级。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 10

  今天依然在学校加班,各项就绪之后,静静地读了一会儿《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享受了国庆假日里难得的悠闲。

  这本书久闻大名,经常可以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却并没有系统阅读。最*手边有了现成的书,才找时间开始看起来。接着昨天的,两个小时内,又看完了八篇文章:《像牛顿一样》、《古诗滋养的孩子》、《给孩子“犯错误权”》、《让孩子识字并不难》、《开“小卖铺”》、《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能力强》、《修得一支生花笔》、《“好阅”读与“坏阅读”》。看完后心里有美滋滋的感觉。

  尹建莉老师对孩子宽容,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允许孩子犯错误、并给孩子爱和自由。

  她年年坚持给孩子精心准备圣诞礼物,让孩子体验童话一样做天使的经历。

  她说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她对孩子无意中犯得一些小错误,用“像牛顿一样”的批评方式,把一件不好的事,化解为一句玩笑,既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又暗含了对孩子的理解与“褒奖”,实在值得我学*和借鉴。

  她的开“小卖铺”的方法真是妙,把孩子游戏的兴趣和数学学*完美结合在一起,愿意陪孩子不厌其烦地买东西和卖东西。我现在理解天天长大了要做卖东西的人了,对孩子来讲,这是多么有诱惑力的一件事啊!

  同时,作为一名孩子的妈妈和教过六次一年级语文的小学老师,我对尹老师关于语文学*的观点深表认同。古诗的.滋养和阅读的积累是孩子形成语文素养的种子。

  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家长们更愿意看到那些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早期阅读做没做,暂时看不出什么差异。从学前到小学毕业,甚至到初中,课外阅读少的同学如果只针对各种考试学*,也能常常表现出成绩方面的优越。这给不少家长带来幻觉,以为课外阅读可有可无,甚至觉得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家长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事实上,不重视儿童阅读是早期教育中最糟糕的行为之一。

  孩子的阅读就是他最好的修炼过程,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他的潜能。

  应该让孩子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情,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他目的。恰是这种“没有任何其他目的”,才能让孩子喜爱这项活动。

  坚持,和孩子一起阅读,享受那妙不可言乐趣。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