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人》读后感 (菁华3篇)

首页 / 读后感 / | 读后感

《竹节人》读后感1

  暑假我读了一篇十分有趣的书——《快乐语文读本》。果然是书如其名,阅读越快乐。这本书给我启发,让我明白怎样让我们的童年生活更加充满快乐。

  书中《竹节人》这篇文章的大约内容是:以前的人都自己做玩具。有一段时期,作者和他的同学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竹节人是用毛笔做的。用毛笔竹竿锯成寸把长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成八截短的,分别做双手和双足,用一根扎鞋底线把它们串在一起,就成了。在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孙悟空的金箍棒,号称“齐天小圣”。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的手上,号称“金钩大王”。打打杀杀,不知疲倦。上课的时候也玩,谁知被老师发现了,还被老师罚了。下课了,他们偷偷地来到老师办公室,希望老师能把竹节人扔出来,可老师没有。他们看了看,老师居然也在玩竹节人。于是,他跟同桌相视一笑,两手空空地回去了。

  从这本书中,我得到启发:其实玩具不一定要买,自己做会更好玩,更有意义,只不过不能在上课的时候玩。手工制作课上,老师曾经教我们做过很多的玩具,如纸飞机、*、小枪、纸船等,都是我们课后的玩具。我和同学还一起合作,把旧书和写完了的作业本一页一页撕下来,做成很多四角板,每到下课时间和大课间活动时间,我们就一起玩,玩得可开心了!最难忘的是那一次,我们还用旧袜子和米,自制小沙包,体育课时玩丢沙包的游戏,连体育老师林老师都好像回到了童年,和我们一起玩起了丢沙包的游戏!老师把我们分成四个组,沙包在我们眼前飞来飞去,我们嬉闹着,欢跳着,左躲右避,笑声久久地在操场的上空回荡着……

  读了这本书,我更加坚信,学校生活除了学*的外,还有很多快乐。快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同学们善于用我们灵巧的双手,就能制造无以伦比的快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寻找快乐吧!

《竹节人》读后感2

  五彩缤纷的童年总是充满着惊喜和快乐,物质的贫乏,学*的压力,挡不住孩子们爱玩爱乐的天性。《竹节人》这篇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作竹节人,完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也写出了老师童心未泯的一面,抒发了对老师的亲*与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

  当我看到教室里的课桌破旧的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口,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我忽然想起了自己小学时代的课桌来,我们那个时候的课桌也是这种长长的桌子,坐两个人,桌面上也裂出了宽宽的缝,我们那个时候是没有竹节人的,我们都是找一个瓶子,灌一瓶瓶凉水,在凉水里放两块儿糖精,把糖精水放到桌斗里,瓶子里放一根细细的、透气的管子,我们那个时候叫气绳,用来做吸管,一端**瓶子里,另一端从桌子的裂缝上伸出来。老师一边讲课,我们在下边一边不时地喝一口甜甜的糖精水,顿时觉得人生如此的圆满,如此的美好。简直是给个神仙都不换。

  当我看到两个竹节人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突然其中其中的一个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我不住哈哈哈大笑起来,太有意思。

  当我看到孩子们上课了,依然意兴不减,将课本竖在前面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斗起来,而后面的同学偏偏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了脖子,恨不能从我们的肩膀上探过来时,我就替他们着急。这哪能不被老师发现呢?果然,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战功,鏖战两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老师一把抓去。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我少年时代在上课看课外书被老师没收的事儿。那时候哥哥从外地带回了几本杂志,觉得特别好看,就偷偷地拿一本带到学校里。下课看了一会,觉得太引人了,上课了,忍不住又拿出来偷看,结果被老师没收了,然后那本杂志我就再也没见过了。

  童年那些经历,已经离我们太遥远了,但是我觉得童心就像水晶一样纯真美好,只愿我们能永保童心的纯洁与美丽,做一个纯洁善良的人。

《竹节人》读后感3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学了一篇叫竹节人的课文,因为是在课堂上学的,所以没有预*,老师就给我们十分钟的预*时间。

  我一开始是划分自然段,然后开始寻找课文中后面的词语找词语可不简单了,因为没有读过一遍。课文所以找词就很难,最后找词语还是变得很容易,就差最后一项了,是在生字词上写完终于写完了,开始读课文。课文才读了没几段,然后老师让我们停了下来,接着老师为了检查我们读到好不好,所以抽了几名同学来测,是抽了十几名同学读完了整篇课文,我们认真的听着他们读的有没有错别字?老师让我们用铅笔把他们有读错的字用铅笔画起来,我认真的听着只有一个人的声音很小和一个人没有跟上,其他人读的都很不错,老师就开始给我们讲课文了,首先老师给我们讲的是周杰伦的制作是用一根毛笔杆分成八份来做的一个。

  当然这节课让我感觉非常有趣,所以就全神贯注的学*了这一课。过了一会儿就下课了。

  学*了这篇课文,我要懂得了,那时候一个小玩具就可以吸引全校的人玩,那时候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苦啊!


《竹节人》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阅读


《竹节人》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1)

——《竹节人》读后感 (菁华3篇)

《竹节人》读后感1

  暑假我读了一篇十分有趣的书——《快乐语文读本》。果然是书如其名,阅读越快乐。这本书给我启发,让我明白怎样让我们的童年生活更加充满快乐。

  书中《竹节人》这篇文章的大约内容是:以前的人都自己做玩具。有一段时期,作者和他的同学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竹节人是用毛笔做的。用毛笔竹竿锯成寸把长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成八截短的,分别做双手和双足,用一根扎鞋底线把它们串在一起,就成了。在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孙悟空的金箍棒,号称“齐天小圣”。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的手上,号称“金钩大王”。打打杀杀,不知疲倦。上课的时候也玩,谁知被老师发现了,还被老师罚了。下课了,他们偷偷地来到老师办公室,希望老师能把竹节人扔出来,可老师没有。他们看了看,老师居然也在玩竹节人。于是,他跟同桌相视一笑,两手空空地回去了。

  从这本书中,我得到启发:其实玩具不一定要买,自己做会更好玩,更有意义,只不过不能在上课的时候玩。手工制作课上,老师曾经教我们做过很多的玩具,如纸飞机、*、小枪、纸船等,都是我们课后的玩具。我和同学还一起合作,把旧书和写完了的作业本一页一页撕下来,做成很多四角板,每到下课时间和大课间活动时间,我们就一起玩,玩得可开心了!最难忘的是那一次,我们还用旧袜子和米,自制小沙包,体育课时玩丢沙包的游戏,连体育老师林老师都好像回到了童年,和我们一起玩起了丢沙包的游戏!老师把我们分成四个组,沙包在我们眼前飞来飞去,我们嬉闹着,欢跳着,左躲右避,笑声久久地在操场的上空回荡着……

  读了这本书,我更加坚信,学校生活除了学*的外,还有很多快乐。快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同学们善于用我们灵巧的双手,就能制造无以伦比的快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寻找快乐吧!

《竹节人》读后感2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学了一篇叫竹节人的课文,因为是在课堂上学的,所以没有预*,老师就给我们十分钟的预*时间。

  我一开始是划分自然段,然后开始寻找课文中后面的词语找词语可不简单了,因为没有读过一遍。课文所以找词就很难,最后找词语还是变得很容易,就差最后一项了,是在生字词上写完终于写完了,开始读课文。课文才读了没几段,然后老师让我们停了下来,接着老师为了检查我们读到好不好,所以抽了几名同学来测,是抽了十几名同学读完了整篇课文,我们认真的听着他们读的有没有错别字?老师让我们用铅笔把他们有读错的字用铅笔画起来,我认真的听着只有一个人的声音很小和一个人没有跟上,其他人读的都很不错,老师就开始给我们讲课文了,首先老师给我们讲的是周杰伦的制作是用一根毛笔杆分成八份来做的一个。

  当然这节课让我感觉非常有趣,所以就全神贯注的学*了这一课。过了一会儿就下课了。

  学*了这篇课文,我要懂得了,那时候一个小玩具就可以吸引全校的人玩,那时候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苦啊!

《竹节人》读后感3

  今年的六上语文新教材中有一课《竹节人》,课文写得饶有趣味,读完令人产生很大的共鸣,掩卷遐思,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其实这篇课文不正折射出我们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孩子们却能“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自个找乐,“穷开心”吗?

  竹节人的材料多么简陋,但易找到,就是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用一根纳鞋底的绳子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竹节人给孩子们带来多少的乐趣啊!瞧!下课了,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看,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了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了,便一哄作鸟兽散。虽是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当做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却还不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写得多么真实啊!太形象了。接下来要发生什么,想必我们也能猜到:没收!

  但有趣的是,老师竟然也在办公室津津有味地玩起了竹节人,口中还念念有词。哈哈,玩具面前老师也是大孩子啊!


《竹节人》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2)

——《创始人》读后感 (菁华3篇)

《创始人》读后感1

  作为一名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初入社会是既感到兴奋,又感到忐忑,一直在迷茫怎么在职场中的岗位工作,怎么为人处世,如何处理与上级的关系?《创始人》一书,我反复听,反复研究,从中挑出一些内容得出一些心得:

  首先要找准自己在新岗位的实际情况,学*岗位中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找准并学会岗位职责后,要给自己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不要好高骛远,要切合实际,符合自身实际情况。有了明确的目标就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学*每一笔业务,切记不可操之过急;既要学*专业性知识,也同样要学*公司的文化与政治环境,牢牢把住方向,双管齐下。

  要想要成功适应职场除了在制度、文化、专业上面下功夫学*,同样也要注重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要放弃在大学生活中的安逸思维,抓紧转变思想,适应到职场的思维中来,让自己尽快适应新的角色,灵活的处理各种事请。初入职场的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创始人》读后感2

  毕业后来公司已经三个多月了,对于好多新员工来说已经不算是新人了,“这份工作适应得还好吗?”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尽管这本书讲的是面临升职、入职新公司等角色转换时所要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但对于刚入职的“新”的转换同样适用。“从学校转换到社会工作岗位以后怎么样去适应新的环境?”,这是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所要面临的问题。

  刚来时,我们也许会觉得自己就应该好好表现,为了尽快得到组织认可,我们想的就是尽快做出成绩来,所谓“一上来就干活”,这恰恰就是“深受‘必须行动’思维所害”,没有“自我准备”,没有一个对公司文化整体上的理解,就没有一个为新角色做好思维转变的意识,也就不会达到所期望的高度。“自我准备”是一个旅程而不是目的地,需要我们持续地工作来保证我们是在应对新岗位的真正挑战,同时,也知道自己在新岗位上应该做出哪些改变。

  “当心你的优势,如果你在某一方面非常强,那么这会成为以后在新工作中的最大阻力。”有时候,还会误以为自己在某一个领域是很厉害的,也许还会觉得公司离了自己就不行,从而就会忽视与团队的沟通协调,忽视横向关系。要知道我们自己不是解决问题的专家,任何事情都是需要团队整体运转来推动发展的。

《创始人》读后感3

  作为一名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第一次进入社会感到兴奋和忐忑,继续困惑着工作中的工作方法、为人处世方法和处理与上级关系的方法。《创始人》本书,我反复听,反复研究,从中挑选了一些内容,得出了一些心得。

  首先要准确掌握自己在新职位的实际情况,学*职位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职务责任。正确地找到工作岗位,学到东西后,要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不要太高尚,要切合实际,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了明确的目标,就要一步一步地学*专业知识,还要学*公司的文化和政治环境,坚定方向,双管齐下。

  要想成功适应工作,除了致力于制度、文化、专业外,还要重视与领导的关系,为自己创造一个好的开始。要放弃大学生活中的安逸思维,赶紧改变想法,适应职场思维,尽快适应新角色,灵活处理各种事情。刚进单位的我路很长,修理很远,我要上上下下找。


《竹节人》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3)

——


《竹节人》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4)

——人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3篇)

人的教育读后感1

  福禄培尔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19 世纪新教育的倡导者之一,*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出生在德国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自幼丧母,父亲整日忙于教区事务,继母对他感情冷漠,因而,陪伴小福禄培尔的是一个孤独、寂寞的童年。童年的不幸使得福禄培尔对儿童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也推动他创办了世界上的第一所幼儿园,并构筑起了一套完整的幼儿教育体系,写下了著名的教育论著《人的教育》,由此开创了教育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由于受到德国绝对唯心论代表人物(谢林、费希特等)的影响,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带有非常强烈的神学色彩;又由于受到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和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等人的影响,福禄培尔在他的教育实践中非常强调情感教育,并把“教育适应自然”作为其一以贯之的重要原则。

  福禄培尔认为,人作为一种理智的生物,与石头、植物、动物一样,都是上帝的创造物,服从于同一条发展规律,具有同一切事物共同的本质,即上帝精神。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统一于上帝的,人性也应统一于神性。既然人性是神性的派生,而神是全智、全能、全爱的,所以人性也是善良的,天生就有一种发展的可能性。基于这种性善论的观点,福禄培尔认为教育应该是容忍的、顺应的,教育要尽量顺应儿童发展的内在规律,要为儿童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不能去破坏儿童的天性,除非这种天性遭到破坏,否则不应采取任何的干预措施。

  福禄培尔还运用比喻来论证“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他在《人的教育》第10 页上写道:“为进一步接受大自然的教训,葡萄藤应当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地,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地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他把对人的教育和对自然物的栽培进行类比后指出,在对待自然物方面,我们的做法常常是正确的。很多人都知道,如果需要动植物健康茁壮地成长,就必须给它们提供适宜、宽松的环境,要反对揠苗助长,要反对粗暴的干预和意志的强加。但是,在对待人的问题上,人们却会走上完全相反的道路。尽管人与动植物的成长遵循的是同一条法则,但人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却喜欢把他们当作橡皮泥,认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来随意地塑造,结果是孩子的成长与他们的天性背道而驰。为此,福禄培尔呼吁,教育者在教育孩子时要适应孩子的本性,让他们遵循其规律自由地成长,就像我们对待花园中的葡萄藤一样。

  回到我们的中学教育,如果我们需要培养的不是一台考试的机器,而是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健康活泼的有生命力的人,那么我们在办学时也应该要遵循“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卢梭曾经提出“教育即生长”的观点,这意味着生长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在生长之外并没有其他的目的,比如说考高分、上名校、谋求好职业等等。当然,考高分、上名校、谋求好职业不是不重要,但它们不应该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学生健康地生长,生长好了,成了一个优秀的人,其他的目的就能水到渠成的实现。

  从“教育适应自然”和“教育即生长”的观点看,学校的使命是什么呢?就是为学生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一方面是为学生的生长提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另一方面是为学生的生长提供专业的好老师。以葡萄藤的生长为例,自由就像充沛的阳光雨露,教师就像专业的园丁。

  如果说学生的天性就是与生俱来的种种禀赋,那么,教育就要为这些禀赋的生长提供外在的自由。外在自由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从词源学上讲,希腊文的“学校”(school )本身就是从“闲暇”(shule )中派生出来的。在希腊人看来,到学校上学就意味着从日常琐事中抽离出来,有充裕的闲暇,可以专注地体验和沉思,在这种体验和沉思中,人的心智能力得到了生长。所以,学校在安排功课时不应太密集,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才能顺应他们的本性并发展他们的禀赋。

  适宜的环境的另一个要素就是专业的好老师。其实,教育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影响,好的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有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老师,通过他们去影响学生。老师当然要传道、授业、解惑,但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形成一个场,通过这个场来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和世界观。什么是名校?名校就是有一个懂教育、有眼光的名校长,凝聚了—批德才兼备的好老师,影响出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总之,教育要适应自然,就要以学生的生长为终极目的,要为学生的生长提供阳光雨露(自由的时间)和配备专业的园丁(专业的好老师)。如果这些方面都具备了,也就掌握了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人的教育读后感2

  今年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中《人的教育》一书。本书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论著,分别论述了学前和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作者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19世纪新教育的倡导者之一,*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作“幼儿教育之父”。他的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他一生活动的主要方面。这本书是一部泛论儿童时期学前和学校教育的书,对我们小学教育有很多的启示。书中,福禄培尔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反对强制性教育和压制儿童的发展,重视儿童积极活动和发展儿童个性以及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主张人的一切发展阶段教育的连续性等理念。

  在本书中,福禄培尔阐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今后来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影响。福禄培尔把人的教育所涉及的年龄范围划分为幼儿期、少年期(少年早期)和学生期(少年后期)三大发展阶段。在他看来,受教育的人在各个发展阶段上必然会按照自己的使命显示出自己必须实现的各种功能。学前教育在人的教育的整个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儿期是人的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书中写到:“人的整个未来生活,直到他将要重新离开人间的时刻,其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不管这未来生活是纯洁的还是污浊的,是温和的还是粗暴的,是勤劳的还是怠惰的……他(她)将来对父母、家庭和兄弟姐妹的关系,对社会和人类、自然和上帝的关系,按照儿童固有的和天然的禀赋,主要取决与他在这一年龄阶段的生活方式。”

  如果儿童在这一年龄段遭到伤害,假如存在他身上的他的未来生命之树的胚芽遭到损害,那么他必须付出最大的艰辛和努力才能成长为强健的人,必须克服最大的困难在其朝着这一方向发展和训练的道路上避免这种损害所造成的畸形。所以,他把学前教育有机地列入整个人的教育的过程,看作人的真正教育的开始,明确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人的教育》一书中,福禄培尔提出了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幼儿期,人的教育主要是托付给父母和家庭的,儿童与家庭成员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因此要给缺乏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内容和方法上的指导。我觉得作为儿童的父母懂得一些如何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策略是非常必要的,父母的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父母在*时要有意识去学*了解一些育儿方法,避免错误教育对幼儿产生不利影响,给美好人生造成伤害,给人生成长造成障碍。

  对儿童的教育应顺应自然的原则,是福禄培尔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他要求让儿童从最早期开始就能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因此,“教育、训练和全部教学与其是绝对的、指示性的,不如更应当是容忍的、顺应的,因为在纯粹采用前一种教育方式下,人类那种完美的发展、稳步或持久的前进将会丧失。”福禄培尔拿园丁修剪葡萄藤作为比喻:“葡萄藤应当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的,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的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教学中一定要顺应少儿的天性,耐心的指导,不能强制性地教育压制儿童。与让儿童不受干扰地自然发展的主张一致,福禄培尔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在作为人类一员和上帝儿女的每一个人身上包含并体现整个人性,但他在每个人身上是以完全固有的、特殊的、个人的、独一无二的方式被表现、被塑造的……”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要千方百计保护他们做事的积极性并予以肯定和支持,尊重他们正确的观点,从而促进他们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书中还说道,游戏在学前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实这对于我们小学教育来说,游戏也是很好地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低年级学生尤其如此。因为游戏会直接影响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游戏能提高儿童的学*兴趣。一个能干的、*心静气的、坚忍不拔的坚持游戏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能干的、坚忍不拔的、能够以自我牺牲来增进别人和自己幸福的人。福禄培尔为了让儿童开展游戏和其他活动,设计出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统一到多样、循序渐进、合乎逻辑联系的游戏和作业体系以及配套活动玩具,因此也就有了他著名的“恩物”,这套教具对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创造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他还主张为儿童创设活动条件,如让孩子在自己的花园里种植植物,组织他们手工制作等。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开展更多的兴趣活动,让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教师要引导他们做有意义的事情,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福禄培尔作为历史上的一位著名教育家,*代学前教育的奠基人,他的学说的重大价值早为外国教育界人士所重视。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建立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体系,不仅需要研究我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总结我国教育的经念,而且需要研究外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外国教育的经念。这本教育名著,在中外教育史上有很大影响,对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很有指导性,非常值得一读。

人的教育读后感3

  福禄培尔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19 世纪新教育的倡导者之一,*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出生在德国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自幼丧母,父亲整日忙于教区事务,继母对他感情冷漠,因而,陪伴小福禄培尔的是一个孤独、寂寞的童年。童年的不幸使得福禄培尔对儿童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也推动他创办了世界上的第一所幼儿园,并构筑起了一套完整的幼儿教育体系,写下了著名的教育论著《人的教育》,由此开创了教育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由于受到德国绝对唯心论代表人物(谢林、费希特等)的影响,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带有非常强烈的神学色彩;又由于受到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和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等人的影响,福禄培尔在他的教育实践中非常强调情感教育,并把“教育适应自然”作为其一以贯之的重要原则。

  福禄培尔认为,人作为一种理智的生物,与石头、植物、动物一样,都是上帝的创造物,服从于同一条发展规律,具有同一切事物共同的本质,即上帝精神。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统一于上帝的,人性也应统一于神性。既然人性是神性的派生,而神是全智、全能、全爱的,所以人性也是善良的,天生就有一种发展的可能性。基于这种性善论的观点,福禄培尔认为教育应该是容忍的、顺应的,教育要尽量顺应儿童发展的内在规律,要为儿童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不能去破坏儿童的天性,除非这种天性遭到破坏,否则不应采取任何的干预措施。

  福禄培尔还运用比喻来论证“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他在《人的教育》第10 页上写道:“为进一步接受大自然的教训,葡萄藤应当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地,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地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他把对人的教育和对自然物的栽培进行类比后指出,在对待自然物方面,我们的做法常常是正确的。很多人都知道,如果需要动植物健康茁壮地成长,就必须给它们提供适宜、宽松的环境,要反对揠苗助长,要反对粗暴的干预和意志的强加。但是,在对待人的问题上,人们却会走上完全相反的道路。尽管人与动植物的成长遵循的是同一条法则,但人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却喜欢把他们当作橡皮泥,认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来随意地塑造,结果是孩子的成长与他们的天性背道而驰。为此,福禄培尔呼吁,教育者在教育孩子时要适应孩子的本性,让他们遵循其规律自由地成长,就像我们对待花园中的葡萄藤一样。

  回到我们的中学教育,如果我们需要培养的不是一台考试的机器,而是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健康活泼的有生命力的人,那么我们在办学时也应该要遵循“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卢梭曾经提出“教育即生长”的观点,这意味着生长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在生长之外并没有其他的目的,比如说考高分、上名校、谋求好职业等等。当然,考高分、上名校、谋求好职业不是不重要,但它们不应该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学生健康地生长,生长好了,成了一个优秀的人,其他的目的就能水到渠成的实现。

  从“教育适应自然”和“教育即生长”的观点看,学校的使命是什么呢?就是为学生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一方面是为学生的生长提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另一方面是为学生的生长提供专业的.好老师。以葡萄藤的生长为例,自由就像充沛的阳光雨露,教师就像专业的园丁。

  如果说学生的天性就是与生俱来的种种禀赋,那么,教育就要为这些禀赋的生长提供外在的自由。外在自由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从词源学上讲,希腊文的“学校”(school )本身就是从“闲暇”(shule )中派生出来的。在希腊人看来,到学校上学就意味着从日常琐事中抽离出来,有充裕的闲暇,可以专注地体验和沉思,在这种体验和沉思中,人的心智能力得到了生长。所以,学校在安排功课时不应太密集,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才能顺应他们的本性并发展他们的禀赋。

  适宜的环境的另一个要素就是专业的好老师。其实,教育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影响,好的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有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老师,通过他们去影响学生。老师当然要传道、授业、解惑,但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形成一个场,通过这个场来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和世界观。什么是名校?名校就是有一个懂教育、有眼光的名校长,凝聚了—批德才兼备的好老师,影响出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总之,教育要适应自然,就要以学生的生长为终极目的,要为学生的生长提供阳光雨露(自由的时间)和配备专业的园丁(专业的好老师)。如果这些方面都具备了,也就掌握了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竹节人》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5)

——竹节人作文 (菁华10篇)

竹节人作文1

  国庆节假期前,陈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做一个“竹节人”。对于“竹节人”三个字,我并不是十分熟悉,初步理解为用竹子节串起来的玩具。可这怎么做的呢?我一无所知!

  我问了妈妈:“妈妈,你知道竹节人吗?”她摇摇头。我又询问了爸爸:“竹节人,知道吗?”他回答道:“这我没听说过。”唉!我心想只能去查百度了。这一查,出乎我的意料,上面全是资料,于是我就照着样子开始了。

  一大早,我就与爸爸、妈妈、妹妹一起上山砍竹子。刚进山没有发现毛竹的身影,只发现了无名的小花小草,蝴蝶和蜻蜓,我十分苦恼。爸爸鼓励道:“我们继续去找吧!”我点点头,继续上山,果然找到了竹子。我想要自己砍,可是怎么砍也砍不动,爸爸伸出援助之手,将竹子砍断了。就这样,我们带着竹子回家了。

  我按照制作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首先要锯成九段,这可是一个大难点呀!我拿来工具,锯呀锯,不是跑偏,就是没断,我又苦恼不已。这时爷爷见了疑惑地看着我:“怎么了?”他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便问我:“锯怎么样的长度啊?”我连忙比划一下:“这样长就够了,再这样长的八段。”爷爷不愧是爷爷,锯起来就是又好又快。

  到了串起来这个环节了。我将线拿了过来,左看看、右看看,没有一点头绪。就在这时,我无意间点开了一个做竹节人的视频方法。我仔细看,仔细琢磨,还是想不出。“从哪穿呢?”我看着身体,一个想法从脑中闪过,“哦!原来没钻小眼呀。”我恍然大悟,最后大功告成。

  这一次做竹节人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不过得到了家人的帮助,解决了问题。我也明白了:不要小瞧了一个不起眼的零件,它有可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竹节人作文2

  一个有着裂缝的纸盒,两位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站在裂缝中央的'竹节人,这便成了我和爸爸的“武林大会”。

  你瞧,那位样子瘦瘦的一看就没有多大力气,身穿一身绿袍,手握一根牙签的就是我爸爸的竹节人——“绿骨精”;而对面那位身强力壮,有着一头冲天的红发、一双毛骨悚然的大眼直瞪瞪地凝望着你,手持着火焰枪的就是我的竹节人——“哪吒”。

  我的“哪吒”和爸爸的“绿骨精”相比,显然是“哪吒”更加厉害,在气势上已经胜过“绿骨精”,但即使如此,也不能掉以轻心,不知道爸爸会使出什么大绝招!

  在“武林盟主”妈妈的一声号令之下,“武林大会”正式开始了。只见“绿骨精”比“哪作文吒”抢先一步,用他那根牙签朝我身上猛刺过来,可是我不足为惧,往后一躲,嘻嘻,没有刺着,接着又是一顿猛攻,而我一劈叉,手舞之,身摆之躲过了“绿骨精”一波又一波的进攻。但是我不能一直防守,我一个接一个的放出我的大绝招——“黑虎掏心”、“泰山压顶”、“螳螂捕蝉”、“金鸡独立”……“咚锵咚锵咚咚锵,嘿哈嘿哈嘿嘿哈”的厮杀声不断从我和爸爸的口中发出。突然,我使出一招“双龙抢珠”,我和爸爸紧紧地贴在一起,再来一招“回马枪”,我的火焰枪稳稳地刺中了“绿骨精”的肚子。厉害了我的“哪吒”,我们赢了!

  嘿嘿,我的竹节人“哪吒”昂首挺胸,站在“比武台”上,好不威风!

竹节人作文3

  说起竹节人,大家都很熟悉,肯定都学过一篇课文,他叫《竹节人》,这不,我也做了一个。

  做好的第二天,我就把它带到了学校,准备让他们见识一下,到了班里,没想到做竹节人的同学还真多!同学们个个都玩儿了起来,每张桌子都成了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竹节人的款式也真多,有的是用笔杆做的,有的是用吸管做的.,还有的是用竹子做的。

  一下课,我就对同桌说道:“我们俩要不要比一下?”他爽快的答应了:“好!”第一回合开始了,刚开始,我们俩的竹节人只是傻傻的站在那儿不动,到后面可是激烈了,各种招式都被我们说了个遍。泰山压顶!黑虎掏心!双龙抢珠!终于,同桌的竹节人败下了。第一回合是我赢了。

  同桌不屑道:“不服,再来!”我答应了,准备再来一局,可上课的铃声响起了。我们说好,一下课就再来一局。

  战斗,也先藏在了心里。

竹节人作文4

  我们学完了第十课《竹节人》后,老师便让我们自己亲手制作一个玩具。这正合我意,我本来也想打算亲手做一个玩具呢。既然做就要认真,不然还不如不做。

  首先要准备的材料有:1、废弃纸板。2、彩色正方形卡纸。3、白乳胶。4、剪刀……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工具。比如可以用双面胶来代替白乳胶等等。

  接下就要开始制作了,首先剪出底板的模型,什么样子都可以,我选择的是一个像火箭的模型。接下来要给它装饰一下,贴上一些彩色的卡纸,自己觉得怎么样好看就怎么样给,给他装饰就可以了,自己的做玩具自己做主,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然后剪一些细一点的纸板,来做迷宫的那些道路,一共的那些道路可以排的复杂一点也可以排的简单一点,随心所欲,反正是自己要玩的,当然要遵从自己的意见了,但是要留一条可以出去的道路,如果自己做的迷宫都出不去,那岂不要被别人嘲笑吗?道路也可以包装上一些彩色的卡纸,让迷宫更加美观一些。把这些道路给粘好之后,大体就完成了。最后在他的周围再围上一圈比较粗一点的纸墙,防止珠子滚落出去。如果想要再加一些难度的话,可以在中间挖几个小洞,但是要在下面做一个纸框,来接住一不小心掉下来的球。对了,这些小球也是可以自己找的,比如我就用那些穿项链的珠子来穿过迷宫,当然其他的物品也可以,只要可以滚动,可以穿过每一条道路。就可以了。这是我第一次亲手做玩具,虽然觉得不太好看,但是毕竟是自己做的,玩着也会和其它玩具的心情不一样。

  做好之后,我就和弟弟开始玩了起来。果然,玩着自己亲手做的玩具,感觉就大不一样了。我们规定谁先走出迷宫,谁就获胜,因为只有一个,所以要用计时器来计时。迷宫是我做的,所以对弟弟不公*,那就由我先来玩吧,弟弟虽然可以看着,但是也不一定可以记得住啊,且我有可能也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走出去呢。我先开始走了,从头走到尾,一共花了35秒的时间,不过我觉得还不错。而弟弟可就没有那么好运了,他足足走了1分44秒的时间呢。结果显而易见,是我赢了。我看弟弟走了那么长的时间,原来是没有找到出口在哪里,看来他没有认真看,这可就不怪我了,谁让他没有观察仔细呢。我和弟弟又玩着我亲手做的玩具,觉得很开心,比玩任何一种玩具都要开心,因为自己做的玩具最有意义。

  在国庆假期之间,我自己亲手做了玩具,觉得假期过得非常有意义,你们何不自己亲手做一做,让自假期变得有意义呢?不过你们还可以做一些其他有意义的事情,反正不要虚度光阴就是啦。

竹节人作文5

  从小到大我们的玩具都是买来的,从来都没有自己亲手制作过,这一次,老师只为了考验我们的动手能力,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制作竹节人。

  今天一到校,大家纷纷拿出了自己制作的竹节人出来摆弄。上课铃声一响,老师嘴角微扬,如沐春风般走来了,双手一交叉,让同学们来说说自己是如何制作的,不少同学兴致勃勃地介绍着自己的新玩具,但我只是一门心思在摆弄着自己的竹节人。

  老师终于让同学们拿出竹节人来PK了,熊祺峰和廖佳辰纷纷亮出了他们那高大威猛的竹节人,往桌缝一架便斗了起来。围观的同学纷纷叫好,两人僵持不下,这时熊祺峰亮出了他的底牌——两根大铁棒,在全场注视的目光中赢得了胜利,全场欢呼起来!

  我坐在座位上,也想研究出一套制敌的绝招,但事实告诉我,还是算了吧。瞧自己的竹节人,软弱无力,毫无战斗力。我还是不甘心,转过身跟同学比拼起来,在一拉一扯中,居然来了一段秀翻全场的“街舞”,这时我仿佛听到我那不起眼的竹节人在说:“我想跳就跳,想对战就对战,谁也管不了我!”我调整好阵势,继续拉动绳子,向对方攻击起来,摆动几下,“方天画戟”便刺了过去。对方的竹节过于粗壮,看起来高大威猛,他开始向我反攻,若是退后,我便没希望了。我下意识向前拉了拉,完美避过,完全处于上风!我又操控起“方天画戟”向他刺去,赢了!我开心地大笑,毕竟我手中是吸管做的竹节人啊,以弱胜强怎能不让人振奋呢?

  这节课大家在大家的满脸笑意中度过,虽然竹节人不是个个那么威风凛凛,但它给人无限的欢愉!

竹节人作文6

  过了一个周末,周一上课之前,看到了同学们手里各式各样的竹节人。这是我第一次见,也是第一次听到“竹节人”这个名字。经过孩子们的介绍我才知道,这是语文课本里的一篇课文,教学总是别具一格的邵丽老师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刻的感知课文,特意布置了这么一项作业:自制竹节人。

  一看我对竹节人比较感兴趣,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地给我介绍、展示自己的作品。看着孩子们精心制作的竹节人,我真是又喜欢又佩服。喜欢孩子们制作的样式和做工的精良,佩服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一个造型奇特的竹节人,都在用无声的语言表达着孩子们的认真和用心。

  陈睿轩同学为了更切合“竹”节人的气质,专门让家长帮着从老家带来了大小合适的竹子。经过一番割、画、穿、拼,一个手持长矛、威风八面的竹节人变活生生地站在了孩子们面前。

  聪明调皮的张振轩,在竹节人身上也下了不少功夫。竹节人胳膊和腿的整齐切口,对于*时上课都坐不稳当的他来说应该是需要格外下功夫的。手拿两根竹节棍的竹节人,俊俏中透漏着属于这个孩子特有的机灵和可爱。

  小帅哥李昕硕,发挥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做了个改良版的竹节人。虽说少了竹子的映衬,但各色各样的皮管加修整过后的瓶盖,让他的竹节人看起来格外接地气,手中的长棍也显示出了它在竹节人中的江湖地位。

  *日里安静聪明的`荆义楠,在这次的竹节人制作中,也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他的竹节人更是别具一格:废旧彩笔杆的穿连成了竹节人的整个身体,底下用纽扣制成了竹节人的双脚,手中的长棍竟然是一支红色的笔芯。选材的精妙让他的竹节人脱颖而出。

  班长张涵是一个漂亮可爱的女生,但做事雷厉风行的她在各方面都不比男孩差。几节简单的透明吸管就表现出了竹节人的神态,惟妙惟肖。别人都做了一个,而她却是两个,其中一个竹节人用珍珠穿起来的小脑袋,则透漏出了她作为一个小女生爱美的心态。

  孩子们的竹节人造型各式各样,选材也是不尽相同,竹子、笔杆、塑料管,还有棉签棒,甚至还有各色彩纸卷成的纸筒,真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孩子们做不到的。

  一个小小的竹节人,打开了孩子想象的空间,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为邵丽老师的教学方法点个大大的赞,谁说现在的孩子们动手能力不强,说他们缺乏创造力,只要我们给他们搭建*台,提供锻炼的机会,孩子们就会给我们惊喜,其实我们的孩子一样无比优秀。

  默默矗立在课桌上的竹节人,大声的告诉我们:孩子们喜欢这样给他们提供展示舞台的课堂,喜欢这样给他们机会展示的用心老师。

竹节人作文7

  周末,老师布置了一个有趣的作业,让我们自己动手制作竹节人,这个作业可不一般,眼看着简单,做起来特别难。

  我先按照书中说的去做,但是感觉不尽详细,又在网上搜了一个视频,视频中的竹节人是用吸管做的,很脆弱,我想换一个又大又粗的材料,选择什么呢?对了“竹子”,竹子不但结实,中间还有孔,非常适合做竹节人,关键是去哪里找呢?这时爸爸拍着胸脯说:“没问题,看我的”。只见我爸爸偷偷的跑到邻居家的地盘,不一会儿就拿回几根竹子回来,而且是那种又粗又结实的,回到家我就开始做了起来。

  做的时候,我又犯愁了,用刀子拉不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连一个拉痕也没有。经过我冥思苦想,又换了一个“武器”——小钢锯,我觉得这个很锋利,可是切得时候还是不行。爸爸看到了就指挥着我,用锯条来回的锯,不一会儿,四肢弄好了,身子也很快诞生了,然后再把线穿好,一个完美的竹节人闪亮登场。唉,为什么竹节人站不起来?因为腿太细,身子太粗,前功尽弃。爸爸说,明天再做吧,我先帮你把四肢弄下来,剩下的你自己完成。

  第二天,我起床洗漱完毕,马上就全神贯注的进行制作,一会儿,我把一个能稳稳站立的竹节人制作完毕,再给它弄上武器——小棒子,因为这是个中等高的身材,我就叫它“齐天大圣”吧。还有一个问题,怎么玩呢?至于这个问题,我又阅读了课文,按照里面的指示弄明白了,我先把两个桌子对起来,再把线穿过缝隙,用手在桌子底下操作就可以了。

  到了周一,老师让我们把自己竹节人拿上了战场,别说,同学们的作品各有千秋。颜色上,有黄色的、绿色的、红色的、白色的等等;形状也各式各样,有的身披风衣像自由大侠,有的手持红缨像常胜将军,有的威风凛凛像西楚霸王,有的全副武装像战场斗士,好看极了。话不多说,战斗开始,该我们出场了,准备就绪后开始搏斗,竹节人你挡我打,同学们在旁边也是加油鼓掌,并且发出咚锵咚锵咚咚锵的节奏声,我与对手的竹节人大战了十几个回合,突然对手竹节人的线卡住了,被我暴揍了一顿,我方胜利凯旋。然后第二组、第三组……好不热闹。

  大家在战斗时,都非常投入,有的是买的,有的是自己做的,我觉得自己动手制作更有成就感,其实不管是哪种,都让我们感到快乐无比。

竹节人作文8

  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画上有我们五彩斑斓的笑容;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记录着我们美妙的歌声;有人说,童年是—本书,记录着我们的点点滴滴。

  相信同学们玩过很多的自制游戏,或者童年有很多的趣事呢!胡令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黄庭坚的《牧童》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杨万里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我们玩过吹泡泡,芦叶船,吹柳笛……是不是都听起来很有趣儿呢!那么,下面请敬请期待最有趣儿的竹节人吧。

  我用的材料是彩笔管,首先,把彩笔的“心"给掏出来,然后再“卸"下它的头,“挖”掉他的内脏,“毁"掉她的美容,接着拿个菜刀把它“清炖”了。他是不是很倒霉,落在了我的手上,但是没办法,事实就是这样!像切鱼的一样,再把它切成几截相同的小管,把最大的那一节当做他的头和身躯,再拿—根劳动粗线把它的头,还有手臂,腰,腿全部继续连接在一起。当然也可以安个大脚小脚,最后能文能武的“竹节人"就做好了!

  课堂上一片沸腾,尖叫的欢呼声,激昂的有节奏的“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声,同学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每个人都拿着一个大箱子,在中间裁一条缝儿,就可以玩儿了。把下面一拉紧,那里在裂缝上的主角们,就像一个战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微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可是,我和同桌芸芸很倒霉,先是我的竹节人断了,再是他的箱子坏了,然后我们俩稍微玩了一会儿,又坏了,今天真倒霉,我俩嘴里不禁念叨着。别人都在兴致勃勃的玩儿,而我俩却在忙忙的修改,一会儿忙的,找不到这个,找不到那个的。一会儿忙得又满头大汗。一会儿忙的,又不知道干什么了。别人都是齐天小圣,牛魔王什么的,而我却是断了线的珠子一直接二连三的给我找麻烦。

  下课我和同桌大干一场,玩了一场,我输了,因为我的竹节人不结实,已经坏了好几次了。虽然这次我们没有在课堂上玩的好。但是,做竹节人人,既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也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我觉得,做它很有意义。课堂上的焦躁,对竹节人的怨恨,都化为乌有。

  有人说童年是一只小船,装满了糖果也装满了快乐;有人说童年是一个乐园,让我们展开双翅,去玩耍;我说:“童年是一本书,记录着我们美好的时光。”鲁迅先生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希望同学们远离电子游戏,自己动手做的玩具,不比那些电子游戏差。

竹节人作文9

  今天,我读了《竹节人》这篇课文,觉得竹节人很好玩,所以,我今天准备做一个竹节人。

  首先,我先去找做竹节人的材料,我找了半天,终于在竹林里找到了许多废弃的竹竿,这些竹竿非常适合做竹节人,我捡了两根回家了。

  回家以后,我看着书上的指南,先切下8个两厘米小竹节,再切下一个长5厘米的大竹节,我这样切了,结果,有许多我都切崩裂了,我快崩溃了,哎,竹节人还是挺难做的嘛!

  大约40分钟以后,你们以为我做完了,我是把竹竿用完了,结果,我还去竹林找竹竿,这回,我细心了挑了几个非常好切的竹竿,结果,回到家,我10分钟后就完成了,我拿了家里最细的线把它们连接起来,然后又花费了10分钟给它做武器,哈哈,一个竹节人就完成了,我轻轻一拉控制竹节人的线,只听啪的一声,线断了,我懵逼的站在那儿,心里想:〞这可怎么办,又该重新做了,又该晚点睡觉了。〞

  这回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把家里比较粗的线拿了出来,但是我穿的小孔太小,装不进去,我就把洞扩大一些,终于我做完了一个竹节人,虽然不是很好看,但是这是我亲手做,的感觉非常好玩。

  我喜欢玩竹节人,这是我玩过的最好玩的玩具,虽然它没别的人做的竹节人好看,但是我觉得她是最好看的。

竹节人作文10

  哈!竹节人做好了,不得试玩一下吗?我在家中仔仔细细地寻找了一遍,没找到一件有裂缝的东西。

  怎么办呢?

  有了!我从床底下搬出了一箱牛奶,把牛奶全部倒出来,把纸箱开条缝,再剪掉一个面后就完成啦!竹节人可以在上面打斗了!

  我把竹节人放上去,手在下面一拉,嘿,竹节人站起来了!我把下面的线一松一紧,竹节人就舞动起来了,先来个帅气的蛟龙过海,竹节人的竹棍子的两头上下摇动,让敌人无法前进。

  再来个翻山倒海,竹节人先面向左边,再突然一下转到右边。

  再来个……突然竹节人卡在了上面,不动了。“唉呀!怎么不动了?”我着急地问爸爸,“不是吧,刚做好就被你玩坏了?”爸爸心疼地把竹节人拿出来,仔细地检查。

  “哦,原来是线上的结太大了,线卡在洞上了。”说完,爸爸把原来系的大结散开系小了点,果然,再放在纸箱上时,竹节人立马站了起来。

  修好了竹节人,我又和妹妹开始了PK。“蛟龙过海、泰山压顶、翻天倒海,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我大喊,妹妹也不甘示弱:“黑虎掏心、双节棍……嗯啥啥过海来着?咚锵咚锵咚咚咚咚咚咚咚锵!”最后我用坚持得到了胜利。

  竹节人真是件极有趣的玩意儿。


《竹节人》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6)

——《织梦人》读后感 (菁华3篇)

《织梦人》读后感1

  生活中我们总会有许许多多的磨难,但是我们经历过磨难后,才能一点点的成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经历过磨难,你就无法体会到成功的美好。

  画明信片

  睡午觉前夕,老师对我们说要找十个画画水*较好的同学。幸运的是我被选中了,虽然不知道要去干什么,此时的我心中一阵欣喜。当看到我们要画的.作品原稿时,我的笑容一下子定格在了脸上。天哪!我们要画的是一张大大的A3纸的明信片。原稿就只有普通的明信片的大小,我得根据原图按比例放大,这件事情对我来说真的有很大的困难。我认为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知道我最擅长的是按原比例绘画啊。感觉很难很难!我在那里发愁时,其它同学已经开始动笔了。无可奈何之下,我也开始艰难地勾勒了。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了,其它同学都开始上色了,而我却还在打草稿,我心中像是被火烧着一般难受。要命的是我的草稿打得并不理想,主角看起来太奇怪了。因为进度最慢,我的内心十分焦急。关键时刻,我突然发现了问题:主角太胖,那就改瘦一点,腿改长一点。左看看右看看,啊!像极了!太好了,草稿打好了,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也终于稳稳得落地了!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我的明信片也画好了,我心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满满的成就感一直充盈在心中。只有历经了磨难才倍感珍贵,也只有经历了磨难你才会不断成长进步。

  长跑1500米

  渐渐入夏,天气渐渐炎热起来。今天的体育课有本学期最后一次长跑——1500米。包括我在内的全班同学一个个嚎叫着,每个人都不想跑,甚至期望能最后一个轮到自己。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每一个人都逃不过。随着一声哨响,一场恐怖的长跑比赛开始了,汗水一滴一滴从我脸上落下来,跑了400米后我就感觉胸口闷,上气不接下气,双腿如灌铅般沉重。眼看后面的同学一个个超过了我,我却无能为力,只能艰难地跑着。跑过800米后,我整个人像掉入水中,感觉快要窒息了,这身体好像已经不是我自己的了。就当我快要放弃时,突然想起了织梦人“小小”的坚持不懈,我顿时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念。我咬紧牙关努力向前方跑去,这时离终点的目标一点一点在靠*。*了!坚持!*了,加油!我不断为自己鼓劲,坚持不懈的信念使我顺利冲过了终点,战胜了令人窒息的长跑。它使我懂得了困难就像弹簧。你越是惧怕,困难就越逞强,它就越要打压你;你站起来,压制它。它就变软弱了。一句话:努力就能战胜它!

  生活中的磨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颗软弱的心。坚持下去你就会看见希望的曙光,如果放弃,等待你的便是无尽的黑暗。

  《织梦人》告诉我要坚持,让我鼓起勇气走向光明。

  《织梦人》让我受益终生。

  坚持下去,打破黑暗走向光明,出发!

《织梦人》读后感2

  《织梦人》不仅是大奖之作,更是一本承载了奇特想象和富有温情的儿童文学作品。

  夜深人静的时候,织梦人开始了辛劳的工作。他们小心地收集人们的记忆碎片,然后精挑细选出那些“快乐”、“幸福”的部分,织成一段美梦,让它们去陪伴睡梦中的人们。

  这些梦,影响着成年人,更鼓舞着孩子。

  梦想,能够帮他们战胜梦魇、克服困难、跨越沟壑;梦想,能够帮孩子树立信念、心怀勇气、敞开心扉,去发现美好,去拥抱爱,去收获成长的累累硕果……

  新手织梦人是个“好奇宝宝”

  这座房子里住着一位年迈的女人以及她的小狗托比。入夜了,他们睡得正熟。

  织梦人小小和她的导师范挑剔即将开始他们的工作。小小很年轻,她刚刚接触织梦人工作,对一切都格外好奇。范挑剔则恰恰相反,他年岁大了,身心疲惫,只想让小小安静下来。

  小小的身体刚刚成形,几乎还是透明的。她惊讶地发现了自己在月光下的影子,于是对自身更加好奇了。她不停地向范挑剔提问:“我们是什么样的物种?我们是狗吗?我们是蝙蝠吗?或许我们是人?那个女人和那只狗会不会突然醒来发现我们?”

  范挑剔能给她的回复就是:“够了!住嘴!不许再问!从现在起,我不想再听到任何问题。一个都不要。”

  小小只能按照导师的嘱咐开始工作。她用细小的手指细致地拂过针织套衫柔软的袖子,立刻神奇地感受到它经历的所有过往。她也在仔细观察和学*范挑剔如何拂过相框,如何抚摸和感受相片中的一张张脸庞。

  小小很喜欢她工作的这座房子,那里面的许多物件都承载了幸福而甜蜜的记忆,其中许多是那位老妇人还是小女孩时的记忆。

  包容和支持让新手织梦人进步迅速

  在织梦人的聚集地,范挑剔对小小的喧闹和好奇各种抱怨。在她眼里,小小是个不折不扣令人烦恼的新人。然而最年长的织梦人莫爷爷却觉得小小能有强烈的好奇心是件喜事。

  经过一次会议商讨,小小的导师被换成了史瘦大。这也是一位年长而富有经验的织梦人,她说自己喜欢小的织梦人。

  做织梦人并不是一份很简单的工作,而且很有风险。如果在触摸时因为对某个物品太感兴趣或太过喜欢,去按压它们的话,织梦人就可能会变成另外一个黑暗的物种——殷险马,那是专门制造梦魇的坏家伙。

  你看,从善良到邪恶往往只有一线之隔,所以对再美好的事物,也要学会控制欲望,不能过分贪婪。这是织梦人的工作准则,但又何尝不是做人的准则?

  幸运的是,小小在触摸方面很有天赋。她能做到像“游丝”一样略过那些物品。

  更幸运的是,史瘦大是一位亲和而有耐心的导师。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熟知的授梦技巧教给小小,同时又鼓励小小尝试和创新。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小小很快便成功地为那位老妇人完成了第一次授梦。晨间醒来后,老妇人完全不记得梦到过什么了,但是她却分明感到了一丝淡淡的喜悦。

  那座房子里来了位易怒的男孩

  老妇人家里迎来了一位新成员。她要短暂收养一个8岁的男孩,按照社会福利工作人员介绍的,那是个易怒的男孩。

  男孩名叫约翰。他看到老妇人在文件上签字,心里冷嘲着:自己好像是用快递邮寄的一个包裹!上一个人也为他签过名,但很快就把他退回了。

  约翰对老妇人的态度并不友好,他告诉自己,眼前的这一切他都不喜欢——或许,要将那只叫托比的狗排除在外。

  老妇人给了约翰一块骨头形状的饼干,鼓励他给托比喂吃的,希望托比能成为他的新朋友。老妇人转身后,约翰将那块饼干给托比递了过去。但是当托比伸出舌头准备吃时,约翰又收回了饼干,并发出嘲讽的笑声。“让别人相信自己,然后让他们吓一跳”,约翰觉得这是个好玩的游戏。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常常这样“玩弄”那只可怜的狗。

  约翰很愤怒,老妇人的家里居然没有电视。老妇人跪在他身旁,伸开双臂试图拥抱安抚他,但是他退缩着推开了老妇人。老妇人笑着建议他们一起读书,或是玩游戏。

  男孩却倔强地宣布自己会打开门离开。老妇人告诉他:“门没有锁,你只要打开就可以出去。但是外面的天气太糟糕了。我会担心你。你为什么不等到早上呢?至少今晚你可以吃一顿美餐,还有一张温暖的床。”

  那个晚上,他们一起玩了纸牌。老妇人似乎很善于和男孩相处,她*静,乐观,包容,她不在意男孩恶狠狠的粗话,也不会强迫男孩去做什么。

  这一老一小的沟通方式大相径庭,但他们自己都不曾意识到的是,他们一直在相互陪伴和倾诉。他们每天带着托比一起散步。约翰不自觉地对托比越来越好。

  那个可怜脆弱的男孩需要力量

  约翰还不知道,阴险的殷险马锁定了他。他们喜欢享用最脆弱的人,毫无怜悯之心。他们给男孩带去了梦魇。约翰在梦中坐了起来,哭喊着:“不要!不要!不要让他抓到我!”老妇人冲进了他的房间,*静地安抚他,并给他讲了个故事,那是关于男孩和妈妈的故事。男孩终于睡着了。

  男孩一个晚上接一个晚上地做噩梦,而老妇人每夜都赶紧跑过来安慰他,几乎费尽了所有力气。她一定很疲惫了。

  织梦人小小很心疼约翰,她知道,这个男孩需要她,他需要美梦。

  小小那个晚上摸了狗,这样的行为对织梦人是禁忌,因为他们不触摸生物。但是小小对自己的触摸很有信心,她相信自己能做到像游丝一般轻柔。最重要的是,她觉得自己需要这样做。约翰很脆弱,噩梦一次次袭击了他,而这座房子里能带给他幸福记忆的物件太少了。

  “他开始爱上那只狗狗了!我能感觉到!”小小告诉史瘦大,加上有狗狗的梦,会让约翰强壮很多,让他可以抵御住噩梦。

  史瘦大没有反对。莫爷爷听说后也没有责备她。他们赞赏小小没有墨守成规。更为重要的是,那个晚上,当约翰拥有了一个关于狗狗的梦后,他在睡梦中笑了。这对织梦人来说无比珍贵。

  小小很有天赋,而且有着其他织梦人没有的天赋。有时候,她甚至还没有触摸,就能够从物件上感受到特别的信息。这帮了她大忙,因为这些碎片,她给予了男孩约翰以力量。她喜欢这个词——力量。

  美梦让男孩的母亲振作了起来

  一个叫史强壮的织梦人则负责另一户家庭的授梦。那是间年久失修的公寓,房客是位年轻的女人,烟不离手,满面忧愁。这间房子里杂乱不堪,很多物品上还承载着悔恨与遗憾,甚至还有恐惧,这让史强壮吓了一跳。

  还不算太糟糕的是,史强壮也很容易地在一些物品上找到了愉悦的记忆碎片,那些是一件毛衣,一本书,一个贝壳,一张男孩的照片……史强壮将这些愉悦的碎片织进了女人的梦里,她在睡梦中露出了笑容。这让史强壮感觉很好。

  史强壮在贝壳上收集了很多记忆的碎片,那都是关于一个小男孩的,尽管一次收集那么多记忆对织梦人来说太过沉重了,但史强壮知道,那个女人需要这样的梦,所以他尽到了最大的努力,然后将那些碎片——沙子、太阳、贝壳、泡沫、小脚、口袋、盐分、微笑,以及那个男孩的名字——约翰,慢慢地传送到了女人的梦中。他喜欢看到女人睡梦中的微笑,喜欢听她幸福的叹息。

  年轻女人找到了份新工作,她需要赚钱,她一心想将儿子约翰接回来,她爱他。

  她喜欢现在的工作,也适应得很好。而且,她很清楚地知道,在她工作的这所学校里,她很快就能每天见到儿子约翰了,因为很快就要开学了。她甚至有些等不及了。

  过去,她像是生活在一场噩梦里,她想做什么丈夫都不允许。他常常打她,他也会伤害孩子,那个时候她害怕得手足无措。直到那次他将孩子的手弄骨折了,她终于忍无可忍,跟他说:“没有下一次了!”

  丈夫离开了,这对她是件好事。现在她只需要将孩子找回来,她相信自己能做到。

  史强壮感觉到了女人的改变,房间越来越整齐有条理了。他开始关心这个女人,想要照顾她。他努力地给她传递一个梦——一个她未来与儿子在一起的梦。

  小织梦人冒险拯救她爱着的那个男孩

  那天,给狗喂食时,约翰忽然说起了一个可怕的事:一个3岁的男孩光着身子从浴缸里跑了出来,还在地板上尿尿了。男孩的父亲觉得他的行为像狗,所以逼着他吃狗粮。爸爸将男孩的头按到地板上,很疼,但男孩却没有哭,他从来不哭,因为哭就会挨打。一顿又一顿,男孩期待着能吃到像样的食物,然而爸爸给男孩的还是狗粮。而妈妈却不敢做什么,她总是挨打。

  约翰没说那是他自己的经历,这个可怜的孩子被病态的爸爸折磨过太久,他大约总在试图遗忘那一切,他将那些想象成别人的事。

  然而,说完那一切,他的情绪糟透了,也脆弱极了。织梦人知道,殷险马来了,而且不止一个,他们要来群攻了。

  织梦人决定为男孩提供更多的力量,不过,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他们必须赶在殷险马来之前给这一老一小授梦。

  屋外已经传来踢踏声、尖叫声、嘶鸣声……小小尽力将这些杂音抛到脑后,并忽略自己的恐慌。她收集了太多的碎片,然后开始授梦。*时她只需要授一次梦,但这天夜里,她授了一次又一次。她消耗得太多,呼吸越发困难了,但是她还在坚持继续。她将那只狗托比授梦给男孩。她开始颤抖了,虚弱到极致,但是她还在整理碎片。还有蝴蝶!男孩之前带回来一只茧,而小小则将翅膀金灿灿、湿漉漉的蝴蝶授梦给了男孩。接着,还有贝壳,还有玩偶,还有单词“欢笑”、“勇气”……

  小小透支到极致,她没法飞走了。而当殷险马们穿过墙壁冲进来时,她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几乎被他们踏死。幸好,前一秒钟,她及时滚到了约翰的床下。

  那么多美梦的力量,几乎让约翰抵御住了殷险马的群攻。而当殷险马离开后,小小立刻去查看约翰的情况。他虽然没有喊出来,但是显然睡得很糟了。小小已经没法再授梦了,她唯一能做的就是为男孩祈祷,虔诚地祈祷——约翰在梦里笑了。

  一切都在向美好发展,而织梦人小小,也不再会追问自己是什么了?她已经知道了答案。

《织梦人》读后感3

  喧闹忙碌一天之后,世界变得静谧无声。一座座房子里渐渐变得静悄悄,人们慢慢进入了睡梦中。

  相信每个人都做过梦,那些梦是幸福的,是悲伤的,是对未来期待的……

  但,这些梦是凭空飞入我们的睡眠吗?

  不,这个世界上有织梦人——编织美好的梦。我们之所以看不见他们,是因为他们会隐身。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整装出发。通过触摸人们生活中接触的东西,比如书籍、照片、桌椅、盘子等,收集梦的碎片,然后将这些碎片编织成一个美好而且有力的梦境。

  小小是一个织梦人,她是一个新手,天真烂漫,爱玩耍,对一切充满好奇,有着无限的求知欲。她热衷于织梦,对她来说,这不是一份工作,是她一生的梦想。

  约翰有着巨大的心灵创伤,父亲一度实施家暴,让他的童年变得支离破碎。父母离异后,被一个孤独的老人收养。虽然小小每天给他授梦,但有一群叫殷险马的噩梦制造者,把目标对准他。让他内心葆有的希望,在一点一点消失。

  小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她必须把约翰从脆弱的边缘拉回来,让坚强和勇气,回归内心,这样她才能真正完成一名知梦人的使命——让希望驱走人们的脆弱和恐惧,也驱走自己的。

  当一个人把脑中的记忆都化成希望和勇气时,才算真正长大了。追逐梦想也好,传授梦想也罢,都是孩子完成心灵蜕变的必经之路。

  因为有梦,生活才有希望。


《竹节人》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7)

——*人的精神读后感 (菁华3篇)

*人的精神读后感1

  首先不得不说辜鸿铭是一个天才。一个学贯中西、精通九种语言、获得13个博士学位的超人。

  这本书是1915年出版用全英文写成的《*人的精神》,辜鸿铭用自己的笔维护了*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的偏见。而且此书写于上个世纪初的一战期间,正当欧洲文明陷于危机,辜鸿铭的目的很明显,为陷于危机的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文明指出一条出路。目的,是去尝试解释*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虽然我个人觉得部分思想也有极端之处,但是正如豆瓣ID黎旭所说,在辜鸿铭所处的那个几乎是要全盘否定东方文化的历史条件下,针对一种极端的思潮,或许只有用另外一种极端去予以抵制,才能达到一种真正的*衡。

  此书,我看了前面三部分:真正的*人,*妇女,*语言。字里行间透露的作为*人的名族自豪感,很多精神也的确是我们国人所拥有的。但是辜先生的部分解说也有偏颇,但是在那个时代来说,辜老先生对东方文明的宣传实在是功不可没无可厚非的。此书中表达的和描述的*人是他过着具有成年人的理性却具有孩童的心灵这样一种生活。即真正的*人具有**的头脑和孩子的心灵。因此*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不朽的秘密是什麽?难以言表的文雅:善解人意和通情达理的结合产物。什麽是正义的法则?正义的法则就是真实、守信、忠诚。如今在*,不需要自然力量来保护自己,公正和争议是比自然力量更高的力量,道德义务是必须得到服从的东西。

  当然关于*人的精神,还需要我们来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人的精神读后感2

  二十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辜鸿铭是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马来文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创造性地翻译了*“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并著有《*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书。这位“清末怪杰”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俄国文学大师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人”。

  《*人的精神》一书的主旨,是揭示*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传统文化的价值,鼓吹儒家文明救西论。它是一战前后也就是五四时期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东方文化思潮的代表作之一。也许如今的*人不再像是辜鸿铭所写的那样,可是设想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就可以感受到一个固执痴狂的学者以洞透世情的老辣与火热纯净的童心坚守着*传统儒家文化的情怀。这个倔强执拗又特立独行的人,用他的尖锐老练的文章展现出他对西方文化利弊的独特分析、对*传统文化的褒扬和推崇,对同胞们去亲就疏,去传统而就舶来的行为之痛心与责备,通过这本书,通过其特有的“理性激情”满满地宣泄出来。

  在这本书里,辜鸿铭把*人所有的行为都归结为精神的附属品。在他的另类推论里,认为人类自身的自私与怯懦产生了商业主义,从而造成了英国的群氓崇拜的泛滥,导致了德国的强权崇拜教和*主义,并最终促成战争的爆发。而控制*主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道德力量。而*文明中的这种使*主义失去必要性的道德力量,便是“良民宗教”。

  那么,*人的精神究竟是什么?辜鸿铭认为,“*人的精神第一个就是绅士性,绅士性并不是天性软弱,也不是脆弱屈服,而是没有强硬、苛刻、粗鲁和暴力,真正的*人可能是粗卑的,但粗卑之中并没有粗野;真正的*人也许是丑陋的,但它的丑陋并不可怕;真正的*人也许是庸俗的,但庸俗之中并没有侵略性;真正的*人也许是愚昧的,但愚昧之中却并没有荒唐;真正的*人也许是狡黠的,但在他的狡黠之中却并没有邪恶。”作者由此推论出*人的第二种精神就是强烈的同情心,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强烈的同情心之中,这是一种心灵的生活,也是一种感觉的生活,这是由于*人把身体作为一个有机体而产生的自觉或不自觉。由于真正的*人过着一种感情的或受人类影响的生活,可能有时会被人说成忽视了应该做的事情。辜鸿铭在书中还谈到了*的语言。*的语言在他眼里是一种心灵的.语言,它是用心灵思考和使用的,而不是像受过理性教育的欧洲人那样用大脑和智力来使用。他还认为真正的*人过着成年人的生活而具有孩子的心灵,也就是说,真正的*人是具有“孩子般的心灵和**的头脑的人”。“与其说*人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不如说它是一个永不衰老的民族”,一个“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的民族。这个“像孩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民族,对于抽象的、刻板的科学技术当然是没有兴趣的。

  而且在书中,多是中西比较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辜鸿铭在把*文明和欧洲现代文明进行比较的时候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代欧洲的宗教,使他们的心灵而不是头脑得到了满足,哲学使他们的头脑而不是心灵得到了满足。西方人认为*人没有宗教,作者也认为,作为群体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没有严肃的欧洲式的宗教,*道教和佛教的庙宇、寺院和道观更多的是边缘化了的消遣娱乐的场合。然而,与其说没有宗教,还不如说*人不需要宗教。辜鸿铭认为儒学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给人以正确的国家理念,并把这种理念上升为一种宗教。儒家的哲学和伦理体系,是可以代替宗教对人类社会和文明产生影响和教化作用的,是这种人类社会与文明的综合体儒学取代了宗教。

  这本书虽然有着一些比较偏激和迂腐的主观思想,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全书去感受辜鸿铭在时代之下的不安与期盼,去了解*人精神和*传统文化内涵,拓展一些关于中华民族与*国家在哲学及政治层面的理解。“如果说中华民族之精神是一种青春永葆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那么,民族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人心灵与理智的完美谐和”,但愿“*人的精神”的思考与探索之路能够一直走下去。

*人的精神读后感3

  *人的精神是什么呢?*人的精神与西方人的精神有什么不同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阅读了辜鸿铭先生的《*人的精神》,读了之后,受益匪浅。

  读了此书,不得不佩服辜鸿铭先生的文化修养,于是我上网搜了有关他的资料。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他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人”。二十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

  在《*人的精神》一书中,辜鸿铭先生用他对*的理解,向世界宣扬了儒家思想,阐述了他眼中的*人。

  “*的人性类型给你的整个印象是他的文雅,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文雅。”这是辜老对*人性格的描述,他还引用了一个例子,他曾在某个地方读到一位在两个国家都住过的外国朋友的评论说,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而在*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人。不知道对日本人的这种评价是否真实。但他认为但凡在*生活过的人都会像他一样赞同对*人的评价。相对西方人的张扬,追求个性,我们*人更多倾向于中庸之道,温文儒雅,彬彬有礼,给人一种不温不火之感,亲切而没有距离感。

  *传统文化对*人影响深远,但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对*文化产生巨大冲击,*传统文化被忽略,崇洋媚外之风愈烈。西方节日,情人节,圣诞节气氛十足,重阳节,中秋节,元宵节却越来越冷清,我们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穿的是“破”裤子,哼着大多数*人听不懂的rap。

  我国当前社会,无论是学校的教育,还是社会的教育,都淡化了传统文化的学*。从小学一直到大学,英语教育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大学里英语成了必修课,英语学分占的比列也比较重,考四六级更被我们大学生视为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我们的《现代汉语》、《大学语文》在很多的学校都处于选修课的地位,有的学校甚至连这样的选修课都没有。这些现象很值得我们反思。

  辜老的书对*人的精神分析深刻精辟,然而,有一些观点我是不太认同的。他赞同忠君思想,他赞同纳妾制,用茶壶和茶杯生动的比喻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时代不断进步发展,我们的目光也不能停留在封建的古代,在文明的现代,男人和女人的地位应该是*等的,一夫一妻制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新时代的女性不应该像古代女人一样将全部重心放在家庭上,女性也应该拥有自己的事业,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为社会做贡献。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