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谈话录》读后感实用10份

首页 / 读后感 / |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1

  读完《歌德谈话录》,颇受感动,使我全身心的受到一次洗礼,让我的对人生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使我更深切的感悟到爱国、人类自然、人生荣辱、宗教——信仰、道德——情操、个人——集体、志向——成才、读书——学*、文学——艺术的真正内涵,其中,最让我震撼的部分有爱国、人生、信仰、文学、艺术。

  《歌德谈话录》中提到“还有一点,什么叫爱国,什么才是爱国行为呢?一个诗人只要能毕生和有害的偏见进行斗争,排斥狭隘观点,启发人民的心智,使他们有纯洁的鉴赏力和高尚的思想情感,此外他还能做出什么更好的事吗?还有比这更好的爱国行动吗?向一位诗人提出这样白费力的不恰当的要求,正像要求一个军团的统帅为着真正爱国,就要放弃他的专门职责,去卷入政治纠纷。一个统帅的爱国就是他统帅的那个军团。他只要管直接与他那个军团有关的政治,此外一切都不管,专心致志地去领导他那个军团,训练士兵养成好的秩序和纪律,以便在祖国处于危险时成为英勇的战士,那么,他就是一个卓越的***了。”他叙述了一位诗人所持的爱国观点,直接而又铿锵地表明了他对爱国思想的理解。

  歌德说“在人类的天性中,存在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即使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这股不可思议的力量也会为我们准备退路,在我的生命旅途中,曾经数次含泪入梦,届时,梦中会浮现善良的一面,安慰我、鼓舞我,使我在第二天早上又朝气蓬勃、神气活现地再度快乐起来”使我感触很深,他运用那优美的语言,相诗一样的流露到我的心灵深处,他其中的哲理,让我有像啃骨头那样的感觉,越嚼越有味道,是啊,人生自然何尝不是这样。

  它不变的速度,吸引人类贪婪的眼睛,但自然往往又展示一种可望不可攀的魅力,而并不是自然的一切表现的都是美的,自然的意图固然总是好的,但是使自然能完全展示出来的条件却不尽是好的。

  同时,歌德的思想也存在一些偏颇之处,他说:“探测宇宙的活动,非人类的能力所及,理解万物的奥妙,也非人类在小小的空间内所能完成,只是徒浪费努力。因为人的理性与神的理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人根本无法左右神的理性”。他认为人不可能探测认识宇宙,世间存在着神,人无法左右神,这是一种唯心思想,他的这种思想使我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真正内涵。每个人都有缺点,歌德也不例外,现在流行这样一句话:你的不足就是你没有缺点。我觉得这很能说明歌德是伟人,但又是常人。

  我很崇拜歌德,不仅仅因为他的话语大半都使用的是优美的字眼来修饰,我更爱他的思想。他曾说:“世界是宽广、美丽的,但是我却由衷地高兴自己拥有一个小庭园,这个庭园虽小,却是自己的庭园,它的土地更不需要园丁的灌溉。倾心于自己庭园的人,拥有名誉、快乐与喜悦”。他这简单的百来字却是我一生的追求,我是个容易满足的人,很多时候就在那里想“我不要太多的金钱,不要太高的地位,因为那样也不一定能快乐,同时,人是贪婪的动物,再多的钱和再高的地位也满足不了人的欲望,我只要一个美丽舒适的小庭园,它里面有着喜悦快乐就够了,他的那段话几乎说出了我的心声。

  在人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常却有希奇古怪,他们渴望美好乞求神的保佑,但当现实与他们想像相背驰时,一切的一切就会显得那么虚无缥缈、苍白无力。歌德说:“人真是深不可测,他们希望神对待他们如同自己同辈一样,得到最高的存在。如果不如他们所愿,神、爱神、善良之神等等,一概不再招呼。此时,神对人类,尤其是对每日赞美神的圣职人员而言,知识一句空话,徒具其名而已;即使口中仍然赞美神,心中却毫无敬仰之心。但是,如果能真正深切的感受到神的伟大力量,而嘴巴却不能说话时,也无法以敬畏的口吻称呼神的圣名。”神———不在于人语言与否,而在于人的内心,它是一种虚幻的形象,是处于迷途中人儿的精神支柱,一种信仰而已。是由心去感悟的。

  我总觉得歌德他的一生是由无数个精美的人生警世语组成的,每一句话都会导出一个人生哲理,他说:“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要行动”、“孤立自己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孤立无法完成的事情,任何一个人想完成一件事,协力和刺激都是必要的”他从头至尾的给我们指明了一条成功的道路,他说人需要思想、行动和团结,时至今日的我们,要通向成功,有怎么能少的了其一呢?

  一本好书值得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品味,《歌德谈话录》就是我生命中的这本书。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2

  《歌德谈话录》经过几个月断断续续的读,总算读完了。

  这本书购于天津,那是1983年。没想到读完它却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然而,十年后还能让人这样有兴趣地读下来,本身就证明了它的价值。

  其实还不止于此。要知道歌德已去世一个半世纪还多,他的言论能够流传下来,并能给人们以启迪,的确是他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在读的过程中,见到一些至理名言和我认为极为深刻的东西,我就用笔画上记号。有的是对人生的见解,更多的是关于文艺创作方面的。特别是关于诗的思维和创作。也是因为我对这方面特感兴趣。

  读这本书,研究歌德有用。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不能说他谈的一切都是真理。但从我的感觉,却是到处都有着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是他集多年的思维探索的结晶。

  我们往往从伟人的一句普通话悟出一个道理,正说明他的这句普通话是经过多年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只是不是以刻意的形式表现罢了。

  收获很大,不一一列举了。

  有时间还可以读,还会有新的收获。

  这个谈话录是德国艾克曼辑录的,我国美学家朱光潜译的,主要是关于艺术方面的谈话。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3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在书中,可以了解精彩的论述和对白,还可以听到歌德对许多著名诗人,作家的评价,以及他对许多科目的独特见解。正是爱克曼给世人记录下了这位伟大人物的一言一行。

  爱克曼忠实的记录了歌德晚年的一些有关哲学,美学,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的重要谈话。歌德那些闪耀着智慧与学理之光的话语,虽说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给我们以精神的启迪,**,洗礼和提升。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与他的艺术眼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他强调文艺的崇高目的时,是想让人们充分注意到文学艺术对丰富,净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义。

  歌德不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开放,而且用世界眼光预示世界地理文明的发展。就在1827年,他发下了三大誓愿:一、开凿巴拿多运河,打通从大西洋到太*洋的最*航道;二、把欧洲的多瑙河与菜茵河连接起来;三、开通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从西欧到印度河的航程。他说:“我想经历这三大事件,所以为了它们值得再活几个五十年。

  他关心青年一代,对他们的创造给予忠告。他不支持暴力革命,认为是“为了得到一些好的东西,而以毁灭同等数量的好东西为代价”。在这本书里,充分体现歌德的伟大思想和人性光辉。从而告诉我们一种精神。

  通过阅读这本书,给我带来一场心灵的盛宴,灵魂的洗礼。在了解歌德的生活,思想的同时,有所感悟。我想,认真读过《歌德谈话录》的朋友,都会感到有一束精神的光照进里脑海里。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4

  人在很多时候,还是需要读一点必须冷峻思考的书的。

  我开始以为《歌德谈话录》就是一本很适合的这样的书;但是待读完之后,我发现不是这样的:它的笔调很轻松,把那些枯燥高深广博的歌德对文学、建筑、绘画甚至自然界的颜色的见解和论述,用写生活札记的方式写出来;篇幅很短小,而且列了主题概要。你完全可以像看日记一样那么轻松消遣地读下来。

  读这样一本书,让我想到了小时候放学后要去打猪草:大人们命令你去打猪草,打不满不许回来,和你出去玩顺便打猪草,在玩的同时还打满了猪草。前者是被迫的,带着任务去的;后者是主动的,自愿完成的。——我当然是在极其放松愉悦的心境里读完的,从来没有过的轻松,比读大部头小说还轻松,因为它连故事情节都没有,完全就是零散的记事。

  我读书胡读,该好好读的可能没读出来个名堂,该略读的却读的细致。让我先给这本书挑个刺儿:书的封面作者是德**德,扉页作者却是德国艾克曼。其实,这本书就是歌德的追随者艾克曼把自己跟随歌德九年时间里记录的歌德谈话点滴。

  《歌德谈话录》是由德**德的忠实崇拜者艾克曼完成的。没有人能想到,这部无意之作,居然被学者们誉为一部“智者之书”,说它凝聚着大诗人、大思想家歌德的思想和精神。——这是“打开歌德创作之门的一把钥匙。”

  歌德的伟大,无需我在这里赘述了。就像他说的一句话,真理就像一颗宝石,不只在一个方向上发光,而是在各个棱面的方向都发光。

  他的很多专业性很强的论述,要是专门去读他的著作,没有相当知识储备的人真读不懂。但是,把它们像盐洒在水中一样,你看不见它的形,但却尝得到它的味道。这得感谢他的追随者艾克曼先生选取的记述方式——*似于日记体的写作手法。

  《歌德谈话录》的.体裁形式,其实深究起来,跟我国的《论语》有很大的相似。前者是艾克曼记录歌德的谈话语录,后者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的汇集。

  这样的体式最大的好处,是把高深艰涩的道理用简短的一些句子表达出来,让人没有压力,不会形成思想包袱。

  读书嘛,本来就是一种享受,压力大,很容易让读者中途放弃。《歌德谈话录》绝对不会让你中途放弃,你只能越读越想读。读完一个小标题,还可以趁机喘口气儿,再接着读下一个小标题。就像把一大片地,划成了小方块儿,总量没变,但没有了放眼一望,看不到边头的惶惑。即就是,化整为零,分片推进。

  尤其要说的是,能把艰涩难懂的东西用这样的方式表述出来,作者的确另辟了蹊径。严肃是必须的,但轻松也是应该的。《歌德谈话录》做到了这两点的兼顾。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5

  在上周六的时候,叔叔带我读了一本德国作家的经典作品。这本作品的名字叫做《歌德谈话录》,这主要讲述了哥德这位伟大人物在他晚年的时候的一些言行举止和表达的思想,虽然说这本书并不是歌德所写的,但是在这本书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歌德那无处不在的魅力。对于德国来说尤其是在文坛方向,歌德从来都是数一数二的大人物。其实我一开始对这些并不是很懂,我的叔叔非常喜欢文学而且对西方文学有着很深的见识。

  他告诉我歌德是德国的古典主义文学的领先人物,其实从谈话录的内容里面就可以看到歌德说的话都会具有很深刻的哲学思想。在欧洲好像每个国家都喜欢不同的主义文学,比如说法国人喜欢浪漫主义,即使到现在我们也都知道法国人是最喜欢浪漫的,德国人喜欢的是经典主义,英国人喜欢的是实用主义文学。实用主义文学就是贴*我们的生活,贴*大自然并不是虚无缥缈的。除了这三个典型国家以外,在欧洲的其他国家还有一些不同的文学,比如说北欧东欧等等。歌德在当时用一种非常诙谐幽默的话语,道破了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其实歌德并不只是一位作家而已,他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这本书就是在歌德的'指导下才撰写完成的,里面还包括了这位伟大的人物,对自己国家甚至是世界的经济文化的分析。在这里面可以看得出来,他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都是比较看的透彻的,里面说的话可以说任何一句都能够让人终生受用。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本书对我来说还是非常的深奥我一时半会儿还是看不懂的。但是这里面的思想却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好处。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6

  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我们会了解到这本书的特点。首先它像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可以教会你很多东西。歌德在里面讲述了一些创作文学作品的方法,这些方法弥足珍贵,虽然记录和讲述它们的人早已消失在几百年之前的岁月里,但它们是经得起是时间考验的。这真的就是一本最好的作文书。

  这本书不光教你写作文,还有很多东西。它折射了歌德的特点——多才多艺,知识丰富,因此这本书囊括了诗歌、戏剧、画、雕刻等众多内容,此外还有哲学等更加深奥的东西。我们不得不佩服歌德了:他怎么懂那么多呢!这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不仅讲述做人的道理,写作的方法,连医学、化学都有所涉猎。看来歌德天赋过人真不是白吹的啊!

  这本书是分为一条一条的,每天的日期都标得清清楚楚。语言短小精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很多名言都可以拿来当座右铭。它和《论语》的性质不是一样的吗?同样是伟大的圣人,被崇敬他们的人记录下他们的一言一行,整理成册,公布于世,为后人所瞻仰。如果可以的话,《论语》也可以改成《孔子谈话录》吧!

  这本书……算了,东西太多了,况且我读的还是简略的版本,真不知道原著的《歌德谈话录》,语言和知识容量会多么惊人!那就给大家概括一下吧。

  首先,这本书里提到了写作的方法,对年轻的作家的一些忠告(我相信它们能让许多年轻人少走弯路,这也正是这本书的伟大之处)。然后,就是对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各个学科、领域的言论,接着是对政治发表意见,还有历史、某一个著名的人物、自己的好友评论,等等。从这些当中,你会学到很多东西的(相信我,没错的!)

  介绍就到这里啦,下面大家自由行动吧!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7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在书中,你会了解到精彩的论述和对白,还可以听到歌德对莎士比亚、拜伦、雨果、司汤达等著名诗人、作家的细致评价,以及他对政治、文艺、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等多方面的独到见解。

  老人的智者之言。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与他的艺术眼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他强调文艺的崇高目的时,是想让人们充分注意到文学艺术对丰富、净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义。

  歌德不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开放性,而且用世界眼光预视全球地理文明的发展。就在1827年,他发下了三大誓愿:一、开凿巴拿马运河,打通从大西洋到太*洋的最*航道;二、把欧洲的两大河流多瑙河与莱茵河连接起来;三、开通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从西欧到印度洋的航程。他说:“我想经历这三大事件,所以为了它们值得再活几个五十年。”

  歌德1832年辞世,未能见到这三大誓愿的实现。但在他去世三十七年后的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了;又过了四十五年(1914年),巴拿马运河也通航了;就在这期间,多瑙河与莱茵河也由一条运河连接起来。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与他的艺术眼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他强调文艺的崇高目的时,是想让人们充分注意到文学艺术对丰富、净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义。

  歌德不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开放性,而且用世界眼光预视全球地理文明的发展。就在1827年,他发下了三大誓愿:一、开凿巴拿马运河,打通从大西洋到太*洋的最*航道;二、把欧洲的两大河流多瑙河与莱茵河连接起来;三、开通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从西欧到印度洋的航程。他说:“我想经历这三大事件,所以为了它们值得再活几个五十年。”

  歌德1832年辞世,未能见到这三大誓愿的实现。但在他去世三十七年后的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了;又过了四十五年(1914年),巴拿马运河也通航了;就在这期间,多瑙河与莱茵河也由一条运河连接起来。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在书中,你会了解到精彩的论述和对白,还可以听到歌德对莎士比亚、拜伦、雨果、司汤达等著名诗人、作家的细致评价,以及他对政治、文艺、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等多方面的独到见解。人们应该感谢作者爱克曼的辛苦劳动,他用谦逊的献身精神给世人记录下了歌德这位伟大人物的一言一行。

  读这本谈话录,有一种“体味智者之言”的愉快和满足。歌德那些闪耀着智慧与学理之光的话语,虽说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时时给我们以精神的启迪、**、洗礼和提升。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8

  歌德说:我的作品并不受一般人的欢迎,但是如果为博得群众喜欢而写作的话就大错特错了,我的作品并不是为了群众写的,只是专为那些追求好作品,并理解这种倾向的少数人写的。

  我常常想,歌德所说的一般人是哪帮人,是不懂欣赏只会把马铃薯装在银盘上的粗鄙之人,是索取自然各种材料觉得理所应当的人,还是内心空洞不懂思虑只会嘲笑别人的人?人类在面对未知的,看见自己周围各种不同的对象时,都会暴露犯错的危险,人类观察着他们与自己的关系。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人类的命运与那些对象是否喜欢或讨厌自己,引诱或叛离自己,对自己有益或有害,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所以人类学会观察,学会犯错,我们的错,有时由上帝操纵,有时由恶魔操纵,从而重叠了无数的错误。歌德在《浮士德Ⅰ》里面说过,我们内心里住了两个灵魂,这两个灵魂都想离开对方,一个燃烧着激烈的爱欲,另一个则尽可能地遁离尘世。没错,每个人都活在矛盾之中,想要逃离尘世避开所有繁杂琐屑,可是又放不下许许多多让人或悲或喜的眷恋。有人喜欢*淡一生,有人就觉得轰轰烈烈才对得起来这世上走的一遭。不管怎么样,歌德说,只有靠努力不懈才能拯救我们。没错,就算庸庸碌碌,也是要尽力而为的,在我看来,不努力,会连基本的生活都过不好,生活生活,吃饱穿暖是生,而活,就要看个人努力程度了,过得好,不仅让自己还要让周边的人过得好,才是幸福。

  有时候,幸福可以很狭隘,小家的幸福温暖一心,大家的温暖,却是可以温暖一生的。歌德在《箴言与省察》里说,可以将自己生命的终点与出发点相结合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类。人类志节高尚,慈悲又善良,人类的最大功绩是尽可能不受外界支配,并尽可能的支配外界。而这个世界在我们面前,就像大型的采石场在建筑师面前。建筑师的本领就在利用这些偶然形成的自然大石块,尽可能符合经济与完成目标的条件,小心谨慎的完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模样。所以在我们周遭的一切,都是材料,在我们内心深处,都有一股创造美好事物的创造力,就是这股永不停息的创造力,让我们感到无比幸福,无比伟大。

  伟大和卑微没有明显的界限,所谓伟大的人,只是表示他的体积较大罢了。歌德说这话我并不明白,体积大是什么意思,多大的体积才能够称作伟大。他说,伟大人所拥有的优点和缺点,和那些卑微的人并没有什么两样,区别在于,他们能够承受的容量大罢了。我恍然大悟,人类就像海,虽然拥有各种不同名字,结果却只不过是盐水,那怎么从这样的*凡大世中变得突出伟大呢,那就要拥有比普通人更大气的度量了,可以容的下所有成败,荣辱,所有喜怒哀乐,所有成与不成。人世间的一切都可以忍耐,只是好日子不能接踵而来。

  人类身上总有一些*惯。人们凭借着这个*惯,在高兴的时候提高自己的兴致,忧郁时借它来鼓励自己。就像悲伤时听音乐,开心时欣赏美。但是这些*惯的对象,必须是非常优秀的或高品味的。如若悲伤时听粗鄙的悲歌,快乐时汹涌的酗酒,这只会让人更加贫乏,至此变得不明事理,不懂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此时人们反省自己肉体上与道德上的行为时,会发现自己生病了。他们会与社会与家庭命运相违,变得焦虑,痛苦,找不到方向。很多时候都是事与愿违,但是不可原谅的命运在拍打丰硕的谷束时,杂乱的只有稻草,谷粒根本不曾感觉到一丝的杂乱。谷粒会在脱谷的机器中,高兴的跳来跳去,不管将来会被送到制粉厂或仓库,它根本一点也不在乎。这就是说,遇到抗争不了的命运时,顺从总比反抗来的幸福,前提是你有足够安逸的资本,如果你内里空空荡荡一无是处,那也只能是随波逐流,从来不是随遇而安。有料的人,走到哪都是吃得开的。

  人类自导自演自己的一生,对于各种年节也应该有一定的应对之道。儿童是实在论者,他们认为自己就像苹果梨子一样实在存在着。青年由于内心热情澎湃,方才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拥有自己的意识,青年由此转变为观念论者,但是思想程度深一点的就有足够的理由成为怀疑论者,因此他们运用智慧,在行动之前和行动之时思考,避免着让错误的选择造成终身的后悔。最后,是老年,他们往往成为神秘主义的告白者,他们知道大多数事情不是一蹴而就,也许不合理的事情成功了,合理的事情反而失败了。太多的幸福与不幸都是不可预期的,有时候差别大的让人崩溃。老者们都会淡定的看人们发生的一切,宽宏大量,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荒唐都是自己年轻时都经历过的,别人犯的错误,都是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或许,每个人都逃不了从懵懂到疑惑,从疑惑到坚定,从坚定到怀疑,再从怀疑到沉着的过程。沉着不是代表成功了,是面对问题时有能力有把握解决不合理的问题了。稚子双眼清澈,老者双目矍铄,完全不懂与看透一切纷杂,都是极大的幸福,你不可能一直保持年幼单纯,那你就要看清是非繁杂,有一颗淡泊却勇敢的心,直面困苦,从此豁达大度。

  人类如果真的越变越低劣的话,届时除了高兴别人的不幸外,对于其他的事情也一概不感兴趣。这种人称为不完全人类或未完全人类,就是说,不能*衡于憧憬与努力,行为与工作的人,就属于这种人。他们不切实际,不务实物,肤浅的嘲笑着别人的灾难。他们就这样迷失着自己,找不到想去往的路,他们还要感叹命运社会的不公,命运从来不会无缘无故捉弄人,即使真的天灾人祸,那也是人类的作弄,人类曾经对自然做过的事,自然总会回报回来,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9

  读完《歌德谈话录》,颇受感动,使我全身心的受到一次洗礼,让我的对人生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使我更深切的感悟到爱国、人类自然、人生荣辱、宗教——信仰、道德——情操、个人——集体、志向——成才、读书——学*、文学——艺术的真正内涵,其中,最让我震撼的部分有爱国、人生、信仰、文学、艺术。

  《歌德谈话录》中提到“还有一点,什么叫爱国,什么才是爱国行为呢?一个诗人只要能毕生和有害的偏见进行斗争,排斥狭隘观点,启发人民的心智,使他们有纯洁的鉴赏力和高尚的思想情感,此外他还能做出什么更好的事吗?还有比这更好的爱国行动吗?向一位诗人提出这样白费力的不恰当的要求,正像要求一个军团的统帅为着真正爱国,就要放弃他的专门职责,去卷入政治纠纷。一个统帅的爱国就是他统帅的那个军团。他只要管直接与他那个军团有关的政治,此外一切都不管,专心致志地去领导他那个军团,训练士兵养成好的秩序和纪律,以便在祖国处于危险时成为英勇的战士,那么,他就是一个卓越的***了。”他叙述了一位诗人所持的爱国观点,直接而又铿锵地表明了他对爱国思想的理解。

  歌德说“在人类的天性中,存在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即使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这股不可思议的力量也会为我们准备退路,在我的生命旅途中,曾经数次含泪入梦,届时,梦中会浮现善良的一面,安慰我、鼓舞我,使我在第二天早上又朝气蓬勃、神气活现地再度快乐起来”使我感触很深,他运用那优美的语言,相诗一样的流露到我的心灵深处,他其中的哲理,让我有像啃骨头那样的`感觉,越嚼越有味道,是啊,人生自然何尝不是这样。

  它不变的速度,吸引人类贪婪的眼睛,但自然往往又展示一种可望不可攀的魅力,而并不是自然的一切表现的都是美的,自然的意图固然总是好的,但是使自然能完全展示出来的条件却不尽是好的。

  同时,歌德的思想也存在一些偏颇之处,他说:“探测宇宙的活动,非人类的能力所及,理解万物的奥妙,也非人类在小小的空间内所能完成,只是徒浪费努力。因为人的理性与神的理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人根本无法左右神的理性”。他认为人不可能探测认识宇宙,世间存在着神,人无法左右神,这是一种唯心思想,他的这种思想使我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真正内涵。每个人都有缺点,歌德也不例外,现在流行这样一句话:你的不足就是你没有缺点。我觉得这很能说明歌德是伟人,但又是常人。

  我很崇拜歌德,不仅仅因为他的话语大半都使用的是优美的字眼来修饰,我更爱他的思想。他曾说:“世界是宽广、美丽的,但是我却由衷地高兴自己拥有一个小庭园,这个庭园虽小,却是自己的庭园,它的土地更不需要园丁的灌溉。倾心于自己庭园的人,拥有名誉、快乐与喜悦”。他这简单的百来字却是我一生的追求,我是个容易满足的人,很多时候就在那里想“我不要太多的金钱,不要太高的地位,因为那样也不一定能快乐,同时,人是贪婪的动物,再多的钱和再高的地位也满足不了人的欲望,我只要一个美丽舒适的小庭园,它里面有着喜悦快乐就够了,他的那段话几乎说出了我的心声。

  在人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常却有希奇古怪,他们渴望美好乞求神的保佑,但当现实与他们想像相背驰时,一切的一切就会显得那么虚无缥缈、苍白无力。歌德说:“人真是深不可测,他们希望神对待他们如同自己同辈一样,得到最高的存在。如果不如他们所愿,神、爱神、善良之神等等,一概不再招呼。此时,神对人类,尤其是对每日赞美神的圣职人员而言,知识一句空话,徒具其名而已;即使口中仍然赞美神,心中却毫无敬仰之心。但是,如果能真正深切的感受到神的伟大力量,而嘴巴却不能说话时,也无法以敬畏的口吻称呼神的圣名。”神——-不在于人语言与否,而在于人的内心,它是一种虚幻的形象,是处于迷途中人儿的精神支柱,一种信仰而已。是由心去感悟的。

  我总觉得歌德他的一生是由无数个精美的人生警世语组成的,每一句话都会导出一个人生哲理,他说:“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要行动”、“孤立自己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孤立无法完成的事情,任何一个人想完成一件事,协力和刺激都是必要的”他从头至尾的给我们指明了一条成功的道路,他说人需要思想、行动和团结,时至今日的我们,要通向成功,有怎么能少的了其一呢?

  一本好书值得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品味,《歌德谈话录》就是我生命中的这本书。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10

  真正的诗人生来了解世界,要表现它根本用不着许多的经验,用不着见多识广。

  谈到拜伦,歌德同样也说,世界对于他像是透明的,他通过预感就能表现世界。联想的有效范围总是有限,只有当题材与作家的天赋相适应才起作用。在天赋与预感的关系这点上,我们看法一致,都认为联想之作用范围大小,随作家天赋高低的不同而变化。

  有天才的人看见别人干什么总相信自己也能干;其实才不是这样,最终将后悔浪费了精力。

  H先生对歌德的`评价:我从来没见过一个人这么和蔼可亲,却不减天生的高贵。他永远伟大,不管他如何举止谦和,如何降贵纡尊。

  天才不能自生自长,自我隔离,而应拜在大师门下学艺,在大师**下真正有出息。最*几天我读了一封莫扎特的信,信中对一位寄乐谱给他的男爵说了如下的话:‘我不得不骂你们这些半吊子作曲家,因为通常你们都有两个问题:要么你们没有自己的思想,于是就抄别人的来用;要么你们有自己的思想,却不知道如何表现。’不是一语道破了么?莫扎特有关音乐的至理名言,不适用于所有的艺术门类吗?

  天才自然并非遗传,但却需要有一个适当的身体基础。

  一个人光有天才尚不足以通达世事,还必须地位显赫,有机会观看时代的赌徒出牌,并亲身参与结果将有输有赢的赌博。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实用10份扩展阅读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实用10份(扩展1)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菁华5篇)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1

  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我们会了解到这本书的特点。首先它像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可以教会你很多东西。歌德在里面讲述了一些创作文学作品的方法,这些方法弥足珍贵,虽然记录和讲述它们的人早已消失在几百年之前的岁月里,但它们是经得起是时间考验的。这真的就是一本最好的作文书。

  这本书不光教你写作文,还有很多东西。它折射了歌德的特点——多才多艺,知识丰富,因此这本书囊括了诗歌、戏剧、画、雕刻等众多内容,此外还有哲学等更加深奥的东西。我们不得不佩服歌德了:他怎么懂那么多呢!这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不仅讲述做人的道理,写作的方法,连医学、化学都有所涉猎。看来歌德天赋过人真不是白吹的啊!

  这本书是分为一条一条的,每天的日期都标得清清楚楚。语言短小精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很多名言都可以拿来当座右铭。它和《论语》的性质不是一样的吗?同样是伟大的圣人,被崇敬他们的人记录下他们的一言一行,整理成册,公布于世,为后人所瞻仰。如果可以的话,《论语》也可以改成《孔子谈话录》吧!呵呵。

  这本书……算了,东西太多了,况且我读的还是简略的版本,真不知道原著的《歌德谈话录》,语言和知识容量会多么惊人!那就给大家概括一下吧。

  首先,这本书里提到了写作的方法,对年轻的作家的一些忠告(我相信它们能让许多年轻人少走弯路,这也正是这本书的伟大之处)。然后,就是对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各个学科、领域的.言论,接着是对政治发表意见,还有历史、某一个著名的人物、自己的好友评论,等等。从这些当中,你会学到很多东西的。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2

  歌德说:我的作品并不受一般人的欢迎,但是如果为博得群众喜欢而写作的话就大错特错了,我的作品并不是为了群众写的,只是专为那些追求好作品,并理解这种倾向的少数人写的。

  我常常想,歌德所说的一般人是哪帮人,是不懂欣赏只会把马铃薯装在银盘上的粗鄙之人,是索取自然各种材料觉得理所应当的人,还是内心空洞不懂思虑只会嘲笑别人的人?人类在面对未知的,看见自己周围各种不同的对象时,都会暴露犯错的危险,人类观察着他们与自己的关系。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人类的命运与那些对象是否喜欢或讨厌自己,引诱或叛离自己,对自己有益或有害,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所以人类学会观察,学会犯错,我们的错,有时由上帝操纵,有时由恶魔操纵,从而重叠了无数的错误。歌德在《浮士德Ⅰ》里面说过,我们内心里住了两个灵魂,这两个灵魂都想离开对方,一个燃烧着激烈的爱欲,另一个则尽可能地遁离尘世。没错,每个人都活在矛盾之中,想要逃离尘世避开所有繁杂琐屑,可是又放不下许许多多让人或悲或喜的眷恋。有人喜欢*淡一生,有人就觉得轰轰烈烈才对得起来这世上走的一遭。不管怎么样,歌德说,只有靠努力不懈才能拯救我们。没错,就算庸庸碌碌,也是要尽力而为的,在我看来,不努力,会连基本的生活都过不好,生活生活,吃饱穿暖是生,而活,就要看个人努力程度了,过得好,不仅让自己还要让周边的人过得好,才是幸福。

  有时候,幸福可以很狭隘,小家的幸福温暖一心,大家的温暖,却是可以温暖一生的。歌德在《箴言与省察》里说,可以将自己生命的终点与出发点相结合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类。人类志节高尚,慈悲又善良,人类的最大功绩是尽可能不受外界支配,并尽可能的支配外界。而这个世界在我们面前,就像大型的采石场在建筑师面前。建筑师的本领就在利用这些偶然形成的自然大石块,尽可能符合经济与完成目标的条件,小心谨慎的完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模样。所以在我们周遭的一切,都是材料,在我们内心深处,都有一股创造美好事物的创造力,就是这股永不停息的创造力,让我们感到无比幸福,无比伟大。

  伟大和卑微没有明显的界限,所谓伟大的人,只是表示他的体积较大罢了。歌德说这话我并不明白,体积大是什么意思,多大的体积才能够称作伟大。他说,伟大人所拥有的优点和缺点,和那些卑微的人并没有什么两样,区别在于,他们能够承受的容量大罢了。我恍然大悟,人类就像海,虽然拥有各种不同名字,结果却只不过是盐水,那怎么从这样的*凡大世中变得突出伟大呢,那就要拥有比普通人更大气的度量了,可以容的下所有成败,荣辱,所有喜怒哀乐,所有成与不成。人世间的一切都可以忍耐,只是好日子不能接踵而来。

  人类身上总有一些*惯。人们凭借着这个*惯,在高兴的时候提高自己的兴致,忧郁时借它来鼓励自己。就像悲伤时听音乐,开心时欣赏美。但是这些*惯的对象,必须是非常优秀的或高品味的。如若悲伤时听粗鄙的悲歌,快乐时汹涌的酗酒,这只会让人更加贫乏,至此变得不明事理,不懂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此时人们反省自己肉体上与道德上的行为时,会发现自己生病了。他们会与社会与家庭命运相违,变得焦虑,痛苦,找不到方向。很多时候都是事与愿违,但是不可原谅的命运在拍打丰硕的谷束时,杂乱的只有稻草,谷粒根本不曾感觉到一丝的杂乱。谷粒会在脱谷的机器中,高兴的跳来跳去,不管将来会被送到制粉厂或仓库,它根本一点也不在乎。这就是说,遇到抗争不了的命运时,顺从总比反抗来的幸福,前提是你有足够安逸的.资本,如果你内里空空荡荡一无是处,那也只能是随波逐流,从来不是随遇而安。有料的人,走到哪都是吃得开的。

  人类自导自演自己的一生,对于各种年节也应该有一定的应对之道。儿童是实在论者,他们认为自己就像苹果梨子一样实在存在着。青年由于内心热情澎湃,方才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拥有自己的意识,青年由此转变为观念论者,但是思想程度深一点的就有足够的理由成为怀疑论者,因此他们运用智慧,在行动之前和行动之时思考,避免着让错误的选择造成终身的后悔。最后,是老年,他们往往成为神秘主义的告白者,他们知道大多数事情不是一蹴而就,也许不合理的事情成功了,合理的事情反而失败了。太多的幸福与不幸都是不可预期的,有时候差别大的让人崩溃。老者们都会淡定的看人们发生的一切,宽宏大量,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荒唐都是自己年轻时都经历过的,别人犯的错误,都是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或许,每个人都逃不了从懵懂到疑惑,从疑惑到坚定,从坚定到怀疑,再从怀疑到沉着的过程。沉着不是代表成功了,是面对问题时有能力有把握解决不合理的问题了。稚子双眼清澈,老者双目矍铄,完全不懂与看透一切纷杂,都是极大的幸福,你不可能一直保持年幼单纯,那你就要看清是非繁杂,有一颗淡泊却勇敢的心,直面困苦,从此豁达大度。

  人类如果真的越变越低劣的话,届时除了高兴别人的不幸外,对于其他的事情也一概不感兴趣。这种人称为不完全人类或未完全人类,就是说,不能*衡于憧憬与努力,行为与工作的人,就属于这种人。他们不切实际,不务实物,肤浅的嘲笑着别人的灾难。他们就这样迷失着自己,找不到想去往的路,他们还要感叹命运社会的不公,命运从来不会无缘无故捉弄人,即使真的天灾人祸,那也是人类的作弄,人类曾经对自然做过的事,自然总会回报回来,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3

  《歌德谈话录》经过几个月断断续续的读,总算读完了。

  这本书购于天津,那是1983年。没想到读完它却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然而,十年后还能让人这样有兴趣地读下来,本身就证明了它的价值。其实还不止于此。要知道歌德已去世一个半世纪还多,他的言论能够流传下来,并能给人们以启迪,的确是他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在读的过程中,见到一些至理名言和我认为极为深刻的东西,我就用笔画上记号。有的是对人生的见解,更多的是关于文艺创作方面的。特别是关于诗的思维和创作。也是因为我对这方面特感兴趣。

  读这本书,研究歌德有用。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不能说他谈的一切都是真理。但从我的感觉,却是到处都有着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是他集多年的思维探索的结晶。我们往往从伟人的一句普通话悟出一个道理,正说明他的这句普通话是经过多年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只是不是以刻意的形式表现罢了。

  收获很大,不一一列举了。有时间还可以读,还会有新的收获。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4

  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我们会了解到这本书的特点。首先它像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可以教会你很多东西。歌德在里面讲述了一些创作文学作品的方法,这些方法弥足珍贵,虽然记录和讲述它们的人早已消失在几百年之前的岁月里,但它们是经得起是时间考验的。这真的.就是一本最好的作文书。

  这本书不光教你写作文,还有很多东西。它折射了歌德的特点——多才多艺,知识丰富,因此这本书囊括了诗歌、戏剧、画、雕刻等众多内容,此外还有哲学等更加深奥的东西。我们不得不佩服歌德了:他怎么懂那么多呢!这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不仅讲述做人的道理,写作的方法,连医学、化学都有所涉猎。看来歌德天赋过人真不是白吹的啊!

  这本书是分为一条一条的,每天的日期都标得清清楚楚。语言短小精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很多名言都可以拿来当座右铭。它和《论语》的性质不是一样的吗?同样是伟大的圣人,被崇敬他们的人记录下他们的一言一行,整理成册,公布于世,为后人所瞻仰。如果可以的话,《论语》也可以改成《孔子谈话录》吧!呵呵。

  这本书……算了,东西太多了,况且我读的还是简略的版本,真不知道原著的《歌德谈话录》,语言和知识容量会多么惊人!那就给大家概括一下吧。

  首先,这本书里提到了写作的方法,对年轻的作家的一些忠告(我相信它们能让许多年轻人少走弯路,这也正是这本书的伟大之处)。然后,就是对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各个学科、领域的言论,接着是对政治发表意见,还有历史、某一个著名的人物、自己的好友评论,等等。从这些当中,你会学到很多东西的(相信我,没错的!)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5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在书中,你会了解到精彩的论述和对白,还可以听到歌德对莎士比亚、拜伦、雨果、司汤达等著名诗人、作家的细致评价,以及他对政治、文艺、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等多方面的独到见解。

  老人的智者之言。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与他的艺术眼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他强调文艺的崇高目的时,是想让人们充分注意到文学艺术对丰富、净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义。

  歌德不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开放性,而且用世界眼光预视全球地理文明的发展。就在1827年,他发下了三大誓愿:一、开凿巴拿马运河,打通从大西洋到太*洋的最*航道;二、把欧洲的两大河流多瑙河与莱茵河连接起来;三、开通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从西欧到印度洋的航程。他说:“我想经历这三大事件,所以为了它们值得再活几个五十年。”

  歌德1832年辞世,未能见到这三大誓愿的实现。但在他去世三十七年后的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了;又过了四十五年(1914年),巴拿马运河也通航了;就在这期间,多瑙河与莱茵河也由一条运河连接起来。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与他的艺术眼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他强调文艺的崇高目的时,是想让人们充分注意到文学艺术对丰富、净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义。

  歌德不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开放性,而且用世界眼光预视全球地理文明的发展。就在1827年,他发下了三大誓愿:一、开凿巴拿马运河,打通从大西洋到太*洋的最*航道;二、把欧洲的两大河流多瑙河与莱茵河连接起来;三、开通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从西欧到印度洋的航程。他说:“我想经历这三大事件,所以为了它们值得再活几个五十年。”

  歌德1832年辞世,未能见到这三大誓愿的实现。但在他去世三十七年后的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了;又过了四十五年(1914年),巴拿马运河也通航了;就在这期间,多瑙河与莱茵河也由一条运河连接起来。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在书中,你会了解到精彩的论述和对白,还可以听到歌德对莎士比亚、拜伦、雨果、司汤达等著名诗人、作家的细致评价,以及他对政治、文艺、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等多方面的独到见解。人们应该感谢作者爱克曼的辛苦劳动,他用谦逊的献身精神给世人记录下了歌德这位伟大人物的一言一行。

  读这本谈话录,有一种“体味智者之言”的愉快和满足。歌德那些闪耀着智慧与学理之光的话语,虽说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时时给我们以精神的启迪、**、洗礼和提升。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实用10份(扩展2)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实用五份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1

  《歌德谈话录》经过几个月断断续续的读,总算读完了。

  这本书购于天津,那是1983年。没想到读完它却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然而,十年后还能让人这样有兴趣地读下来,本身就证明了它的价值。

  其实还不止于此。要知道歌德已去世一个半世纪还多,他的言论能够流传下来,并能给人们以启迪,的确是他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在读的过程中,见到一些至理名言和我认为极为深刻的东西,我就用笔画上记号。有的是对人生的见解,更多的是关于文艺创作方面的。特别是关于诗的思维和创作。也是因为我对这方面特感兴趣。

  读这本书,研究歌德有用。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不能说他谈的一切都是真理。但从我的感觉,却是到处都有着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是他集多年的思维探索的结晶。

  我们往往从伟人的一句普通话悟出一个道理,正说明他的这句普通话是经过多年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只是不是以刻意的形式表现罢了。

  收获很大,不一一列举了。

  有时间还可以读,还会有新的收获。

  这个谈话录是德国艾克曼辑录的,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译的,主要是关于艺术方面的谈话。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2

  真正的诗人生来了解世界,要表现它根本用不着许多的经验,用不着见多识广。

  谈到拜伦,歌德同样也说,世界对于他像是透明的,他通过预感就能表现世界。联想的有效范围总是有限,只有当题材与作家的天赋相适应才起作用。在天赋与预感的关系这点上,我们看法一致,都认为联想之作用范围大小,随作家天赋高低的不同而变化。

  有天才的人看见别人干什么总相信自己也能干;其实才不是这样,最终将后悔浪费了精力。

  H先生对歌德的评价:我从来没见过一个人这么和蔼可亲,却不减天生的高贵。他永远伟大,不管他如何举止谦和,如何降贵纡尊。

  天才不能自生自长,自我隔离,而应拜在大师门下学艺,在大师**下真正有出息。最*几天我读了一封莫扎特的信,信中对一位寄乐谱给他的男爵说了如下的话:‘我不得不骂你们这些半吊子作曲家,因为通常你们都有两个问题:要么你们没有自己的思想,于是就抄别人的来用;要么你们有自己的.思想,却不知道如何表现。’不是一语道破了么?莫扎特有关音乐的至理名言,不适用于所有的艺术门类吗?

  天才自然并非遗传,但却需要有一个适当的身体基础。

  一个人光有天才尚不足以通达世事,还必须地位显赫,有机会观看时代的赌徒出牌,并亲身参与结果将有输有赢的赌博。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3

  《歌德谈话录》经过几个月断断续续的读,总算读完了。

  这本书购于天津,那是1983年。没想到读完它却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然而,十年后还能让人这样有兴趣地读下来,本身就证明了它的价值。

  其实还不止于此。要知道歌德已去世一个半世纪还多,他的言论能够流传下来,并能给人们以启迪,的确是他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在读的过程中,见到一些至理名言和我认为极为深刻的东西,我就用笔画上记号。有的是对人生的见解,更多的是关于文艺创作方面的.。特别是关于诗的思维和创作。也是因为我对这方面特感兴趣。

  读这本书,研究歌德有用。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不能说他谈的一切都是真理。但从我的感觉,却是到处都有着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是他集多年的思维探索的结晶。

  我们往往从伟人的一句普通话悟出一个道理,正说明他的这句普通话是经过多年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只是不是以刻意的形式表现罢了。

  收获很大,不一一列举了。

  有时间还可以读,还会有新的收获。

  这个谈话录是德国艾克曼辑录的,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译的,主要是关于艺术方面的谈话。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4

  《歌德谈话录》经过几个月断断续续的读,总算读完了。

  这本书购于天津,那是1983年。没想到读完它却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然而,十年后还能让人这样有兴趣地读下来,本身就证明了它的价值。

  其实还不止于此。要知道歌德已去世一个半世纪还多,他的言论能够流传下来,并能给人们以启迪,的确是他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在读的过程中,见到一些至理名言和我认为极为深刻的东西,我就用笔画上记号。有的是对人生的见解,更多的是关于文艺创作方面的。特别是关于诗的思维和创作。也是因为我对这方面特感兴趣。

  读这本书,研究歌德有用。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不能说他谈的一切都是真理。但从我的感觉,却是到处都有着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是他集多年的思维探索的结晶。

  我们往往从伟人的一句普通话悟出一个道理,正说明他的这句普通话是经过多年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只是不是以刻意的形式表现罢了。

  收获很大,不一一列举了。

  有时间还可以读,还会有新的收获。

  这个谈话录是德国艾克曼辑录的,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译的,主要是关于艺术方面的谈话。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5

  前几天,我拜读了德国作家艾克曼的经典作品《歌德谈话录》。这部**载了歌德晚年的言行思想,将歌德的魅力发挥到极致。在德国文坛上,歌德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他的著名作品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歌德是德国古典主义文学的领先人物,在《歌德谈话录》中不难看出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古往今来,德国人都喜欢经典主义作品,而法国人则喜欢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如维克多雨果,罗曼罗兰,英国喜欢实用主义文学,即贴*生活,贴*自然。

  不同的文学作品也决定了不同的.文化内涵,除了英法德之外,欧洲还有其他民族文化,如北欧,有卜易生,安徒生等作家,东欧主要以波兰和俄罗斯文学为主,更重要的是,欧洲诞生了著名的诺贝尔奖,成为全世界学者,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奖项。歌德以其幽默的话语,一语道破当时的社会,歌德不仅是作家,还是一位诗人,并多次指导本书作者艾克曼的诗歌创作,全书包括歌德对德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文化政治的透彻分析,句句话语令人终生受用,其蕴含的深刻思想,不是我一朝一夕能了解知晓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思想和言语指引人的进步!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实用10份(扩展3)

——沉思录读后感 (菁华6篇)

沉思录读后感1

  我阅读了《沉思录》一书,它是斯多亚学派著名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所写的名著,也是一本感悟人生之书,阅后使我懂得了很多人生哲理,值得我一读。作者大都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一本十二卷对话书,文风优美流畅,纯正优雅,富有哲理之风范。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人生感悟,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虽然它出之于古代*两千年前,但时至今日我们还是喜欢读它。

  作者用一生的探索,为无数寻找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下了灵魂的石阶。他深刻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人们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静,还要求人们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思考那些善、光明磊落的事情,并付诸于行动。

  我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理应在新常态下要提升精神文明的程度,正确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为民造福。同时要有紧迫感,西方好的经验该引进的应引进,并放眼学*。书中涉及内容、范围较广,列举几点浅谈自己的感想。

  书中提到,“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福利的某个目标时,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这一理念我深受感触,他言传身教给我们做人道理,要求我们为人处事要有好的准则,假如老是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忽视观察我们自己的缺点和行为。

  书中还提到,“对一件事不发表任何意见,使我们的灵魂不受扰乱,这是在我们力量范围之内的事情,因为事物本身并没有自然的力量形成我们的判断。”这一理念早已被许多国家所采用,我国坚持的外交原则中有一条,就是“不干涉别国内政”。做好自己份内事,不也是我们每个公民需要的品格吗?我们要独善其身,从我做起,就有助于推进党的建设,国家就会越来越强大。

  还有,书中所说的“不要分心,不要虑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同时也欢乐吧,不寻求外在的帮助也不要别人给的安宁。这样,一个人就笔直地站立,而不是让别人扶着直立。”这是对我们提出了很好的要求。国税干部要摒弃外表让人眼花缭乱的光荣和浮华,坚守为纳税人优质服务的职责,真抓实干,多为纳税人办一些实事和好事,追求心灵的充实,这才是每位国税务干部要做的事。书中还有一个理念,我特别喜欢,“早晨当你不情愿地起床时,让这一思想出现——我正起来去做一个人的工作。”那是多好的督促与告诫,要求我们做实事、做好事。这样,我们党的廉政建设就会真正落实到每个人,好的风气就会传播到祖国的每个角落。

  总之,我们只有真正做到为纳税人所想,为纳税人优质服务,才会树立国税良好的形象。正确看待各种抱怨,学会制怒,懂得宽恕,净化心灵,洗去俗尘,才能为实现“*梦”贡献一份力量。

沉思录读后感2

  《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马可·奥勒留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沉思录读后感3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沉思录读后感(精选27篇),一起来看看吧!

沉思录读后感4

  一本书和一本好书的区别在于,好书让你读得越多,得到的越多,透过阅读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沉思录》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它更让我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这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当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并不了解它的本意。

  对于道德和人性自身的探索,直到我读了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后才有较为深入和系统的思考。《沉思录》,这是*的枕边书,这是*在《圣经》之后受影响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来自于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马可·奥勒留,一位卓越的罗马帝国哲学家,他没能阻挡罗马帝国的轰然倒塌,但是却用自己一生的思考,为无数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了灵魂的阶梯。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它不是尼采的哲学思考,也不同于罗曼罗兰文钞,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这一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能战胜自己的人,便能战胜一切,而这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点。“待人宽,责己严”的古训人人都明白,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所以马可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思考,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们就应做的,是多将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些什么,“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个目标时,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因为,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忽略观察我们自己的缺点和行为。

  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本我与自我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如果我们的精神水*尚不能到达自我批评的高度,那至少,我们能够透过阅读,理解《沉思录》给我们灵魂的洗礼。

  《沉思录》不仅仅是对自我更深层次的探索,也充满对人类道德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礼貌日益丰富的同时,我们的精神礼貌却在悄悄退化,而《沉思录》正是让我们重新找回“逝去的礼貌”的钥匙。在本书首卷中,我们便能读到这样的话,“从我的祖父维勒斯,我学*到弘德和制怒”。在马可的时代,还是由神权所统治。如果说,神和道德扮演着同样的主角,都是人类欲望的救赎之路,那么,神但是是基于道德而产生的一个具象的实体。

沉思录读后感5

  据说这是古罗马皇帝在马背上写出来的一本书,我对这本书最初的印象是大学期间在好友那里看到,她推荐了。当时天真的我看到这个书名翻了翻就放弃了,转而到穿越都市小说海洋中了。重新拾起是过年期间闲来无事,想到董事长提倡读一本经典,在书架上搜索居然发现了。我问书架的主人这算经典吗,人家回答你看看封底写的什么。我一看推荐语说他读了很多遍,每晚睡前都会读几句,再看署名是*。

  这本书是一段段话,各段之间关联性不大,读起来不存在串联故事情节的顾虑。仔细想想,奥勒留皇帝在治国作战的零碎时间中,记录了自己的想法,行文倒也相符,幸运的是居然留传下来了,我摘抄了感触比较深的几段话,自己的感想也在其中了。

  在天亮的时候,如果你懒得起床,要随时做如是想:“我要起来,去做一个人的工作”。我生下来就是为了做那工作的,我来到时间就是为了做那工作的,那么现在我就去做那工作又有什么可犹豫的呢?我既是为了这工作而生,那么我应该蜷卧在被窝里取暖吗?被窝里较为舒适呀,那么你是生来就为了享乐的吗?简言之,我且问你,你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要有所作为?但是一些休息也是必要的呀!这我不否认,但是根据自然之道,这也要有个限制。

  做事不可迟缓,言谈不可杂乱,思想不可模糊,心灵不可完全倾注在本身上面,不可任其激动。

  在谈话中要注意所说的话,在行动中要注意所做的事,在后者中要于开始时洞察其所能引起的结果,在前者中要小心地把握含义。

  向内看,善的源泉是内在的,如果你肯发掘,它便会不断地喷涌。

沉思录读后感6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是一本记录自我与自我对话的书,也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沉思录》的词句不显华美,却词词打动人心,句句发人深省。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感受一:修身养性,笑对人生。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善待与你相处的每一个人,以善抑恶,修身养性,以*和宽容的心态学会理解,做到心灵的*静和安宁,遇事坦然应对,不受干扰,勇于承担。正所谓知足常乐,不抱怨,朝着正确的方向勇往直前,乐观生活,笑对人生。

  感受二:看清自我,常常反省。“待人宽,责己严”的古训人人都明白,可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所以马可·奥勒留说,“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别人上”,因为,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忽略观察我们自我的缺点和行为。在当今,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不断膨胀的时代,这是一曲清凉剂,让我们清醒,少埋怨社会,多想想自我为社会做了什么。

  感受三:换位思考,学会谅解。《沉思录》强调,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联结的,这一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与任何别的事物没有联系,因为事物都是合作的。他还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所以,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或管理人员,我们待人处事还是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不是生搬硬套地讲教条,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相互鼓励、相互帮忙、相互促进,学会换位思考,让每一位成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自发地产生回归感,自然而然地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总之,《沉思录》中关于人应遵从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惟此,才是真正的幸福等观点,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灵焦灼的良药,因为简单所以欢乐。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实用10份(扩展4)

——沉思录读后感菁选

沉思录读后感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沉思录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沉思录读后感1

  《沉思录》,书如其名,是一本需要人把心沉静下来阅读并思考的一本书,这是古罗马哲学家帝王马可·奥勒留的人生思考与感悟,是一部直抵人灵魂深处的西方经典哲学著作。多年前,在网上搜索时,无意中得知此书是前********精读百回的枕边书,心中顿生好奇,是怎样的一本书,让**这样的情有独钟、青睐有加呢?满怀期待,四处找寻,在文化街上的'一家期望书店里我找到了这本由北方联合出版传媒公司万卷出版公司出版印制的微型书。回家后随手翻阅,能读懂的段落并不多,对于好多语句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没过几天,这本书便被我遗忘在了书柜的角落里。时隔几年以后整理书籍时,重又翻开了此书,细细品读,才发现了这本书的真正价值。或许是这几年的生活积沉,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体悟,从而对这本书有了重新的认识。犹如醍醐灌顶,从前晦涩绕口的语句,而今成为了箴言警句、谆谆教诲,点亮了我的智慧和心灵之灯。

  环视星球,仿佛你是和它们一齐运行,不断地研究元素的嬗递变化吧,因为这种思想将濯去你尘世生命中的污秽。

  灵魂的力量在于让人以最善的方式生活,它能对无关紧要的事物采取漠然的态度。

  不要总去注意别人心里的想法,那么,一个人就很少会被看成是不幸福的,而那些不注意自我内心活动的人就必然是不幸的。

  以上几段话摘自《沉思录》,从宇宙到人生,从灵魂到死亡,马可·奥勒留无所逃避,真抵人心。如今,这本书已经成了我的随身宝典,有空便翻开逐字逐句地精读,其间的每一个字符,每一句教诲,都教导人类摒弃一切无用的思考,去正直的思考,过朴实的生活,从而抵达心灵的最大宁静。

沉思录读后感2

  这是一本生活书,超脱却直面现实。“宇宙是流变,生活是意见。”我喜欢这句话。宇宙是变化的,时间是即逝的,人生及万物是短暂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选择,就是珍惜和把握现在的生活。马可·奥勒留把“生活”视作是人对外物的一种体验。他说,“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对它的判断。”这些观点,对我们这些行色匆匆、碌碌于打拼奋争的现代人来讲,未免有些超脱,但却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灵焦灼、困楚的良药。马可·奥勒留认为:人应遵从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幸福。——这样的生活,不正是我们所苦苦寻找的吗?

  这也是一本晦涩难读的书。除了印刷精美,以及***和克林顿点睛的'评语吸引人之外,以猎奇的心情也许会令人失望,内容也谈不上引人入胜。有的,只是信手拈来的*铺直叙。宇宙、神、理性、道德……等抽象的概念充盈其中,晦涩而略显拗口的语句,也许浸润着译者对原著的忠诚。但是,这丝毫不能阻碍它成为史上最伟大的哲学经典之一。正如译者、北大教授何怀宏先生所言,“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一定也还会有人去读它。”

  《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沉思录读后感3

  最*,读到曲黎敏的《生命沉思录》,关于感悟生命的一书,感触颇深。可以说该书是一本充满大智慧和富有哲理之作。作者从“养生”到“养心”,实现华丽转身。面对当下文化焦虑、社会变革,精神颓废,价值失衡的现实。作者走笔春秋,扬汤止沸,对衣食、男女、婚姻、—、人性、生死、灵魂、宗教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全书诗情洋溢、哲思通透、禅意悠远,行文流畅。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周国*先生对此评价很高。他说:“灵魂进入肉体,于是有了人的生命。生命,灵魂是道,肉体是器。养生,不是调养肉体,而是调养灵魂,使之阳光明媚,照亮肉体。真正善养生者,必善采人类智慧之精华以养心,且听曲黎敏说。”

  是啊!曲黎敏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养生不如养心。她说:“医药只能部分地解决人肉体层面的'问题,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养心和养神。要想'离苦得乐',还要内心的觉悟。”

  由此可见,时下流行的养生诗话:“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真的还是有些道理的。我们认为,“补”是针对虚症而言的。药补的理由就是“有病治病,无病也可强身”。食补也是历来医家都极为推崇的。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那么,神补就是我国中医的一大贡献。中医注重“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注意清静养神,适度用神。动静结合,节欲守神,怡情畅神。

  因此,扫除种种烦恼,自我摆脱悲愁的情绪,都应属于“神补”的范围,严格地讲还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内容,都是有益身心健康的。

  归结起来一句话;生命诚可贵,养生在养心。

沉思录读后感4

  其实我是更喜欢读小说的,但偶尔也会附庸风雅地读点其他书籍,就象网络红人凤姐的搞笑名言“我经常看的都是社会经济学和一些文学类的著作!比如说《知音》和《故事会》”。

  但《沉思录》除外,这是我自觉的想去看的一本书。

  这是一本好书,好书可以让你读得越多,收获的越多,并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本书来自于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马可·奥勒留,一位卓越的罗马帝王哲学家,他没能阻挡罗马帝国的轰然倒塌,但是却用自己一生的思考,为无数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了灵魂的阶梯。用他的《沉思录》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

  这是一本哲学书,崇高却不失质朴。它不如尼采的哲学思考深刻,也不同于《心灵鸡汤》《苏菲的世界》等速食类哲学著作琅琅上口,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这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当n年前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只觉得这话说得好,有大师风范,但并不了解它的深意。直到我读了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后,才忽然对道德和人性自身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对宇宙、个体、时间、灵魂、生死、痛苦、神、相处、德行、理性等事物的深刻思考,不乏睿语箴言,令人启发与品味。不要说这是XX年前的帝王思想,即使是现在,同样会令人景仰。

沉思录读后感5

  重温《沉思录》,如涓涓清泉从古罗马哲人深幽而宁静的山谷,流入**涸的心田,我听到马可奥勒留那振聋发聩的沉思,那关于生命深刻而彻底的认知穿越时空,我看见爱比克泰德站在神庙之巅,那睿智而圣灵的目光祛除黑暗。

  我感到生命的渺小与伟大,人性的美丽和光辉,理性的庄严与完美,宽容的境界和高尚,心神的宁静与淡然。

  时刻与哲人相伴,让自己的心境趋于自然和完美,客服欲望的诱惑,和一切邪恶的杂念,不随意冲动,但也不能丧失生活的激情与斗志,坚定意念,不在意他人的看法,相信我是一块翡翠,我要始终保持我的颜色随时准备迎接任何命运的打击,站稳脚跟,不要他人搀扶

  保持一颗宽容之心,即使对待恶毒的人,不要轻易发怒,但也不能失去原则

  面容要听从心灵的支配,不阿谀奉承,也不恶意攻击,真诚的赞美和恰当的'提醒

  对自然持敬畏之心,不狂妄自大,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和自然的恩惠让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合乎自然与人性,所思利人,所行利人

  对生活持一颗激情之心,不消极,不沮丧,不对他人泼冷水,让别人和自己在一起时如沐春风。

  坚定信念,树立理想,但要切记行动不可迟缓,言谈不可无章

  珍惜时间,切记空话不做无意义的事或与自己信念相抵触的行或言,

  珍惜友情,学会感恩,以博爱之心处事,已严谨之心做人

  不为做过的事而后悔,但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

  生命的本质就在于今天,在于此刻,我是一株会思想的苇草,过去和将来都是虚无的,拥有的只是你的此刻,失去的也是你正在拥有的,我只希望,更加清楚和精彩的活着,不受世俗的羁绊和心灵的束缚。

沉思录读后感6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对某种事物产生正面或者负面的评价或者反应,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可其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没有好坏、高低、大小之分,全都是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评价产生的好坏、高低、大小,而这些评价也会对我们自己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能量朗读里讲了:“我也知道,世界是我心灵所投射出的影子,就像电影是光碟投射的影子一样,我生命的一切好坏顺逆,都是我心中的业力所呈现出来的假象,我才是真相,我是什么样,它就是什么样。”

  是的,我们对事物或者人的印象可以是各种各样的,而它们都是个人心中的想法,事情的本身其实并没有伤害到我们,反而伤害到我们的就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和态度。

  比如说,有些人觉得考试很无聊,很讨厌考试,但是有些人却很喜欢考试,因为有成就感。因此,世界上没有好坏之分,就在于人们自己觉得好或者坏,每个人对同一种事物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所以,当我们发现自己跟别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反对别人的看法,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尊重别人的'看法,尊重人之常情,要是人们都是一样的话,这个世界将会有多么单调啊。我们也不要在自己不了解的情况下,随意评论某个人或事,就像人们通常认为小偷很坏,但是这是小偷自己要选择当小偷的,因此我们不要对坏的事物下定义。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但是那些长处和短处也都是个人认为的,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也都是自己认为的)。

沉思录读后感7

  一、家庭

  养成我们性格的原因还有我们的自信心,我们坚信这样一句名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今天我常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从孩提时代起就培养孩子们对家庭的和幸福的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也是家中的劳动者贡献者,是一个有用的人,那么,他们一旦走上社会,就能够主动地发挥创造性的才干,为国家做出贡献。

  二、理性

  理性和真理是人所共具的,属于那先说出来的人并不多于那引用的人。也不是根据柏拉图多于根据我自己,既然他和我一样看见和了解它。蜜蜂到处掠取各种花朵,但后来酿成蜜糖,便完全是他。

  三、规律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谁说自己完全不在乎其他所有人,那纯粹是瞎扯谈。渴望被尊重,是人性最基本的需要,只要你的`孩子是人类,他就一定不会喜欢这种感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不仅是儒家的规则,也是具有普世价值的规则。

  四、生死

  人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死也是一刹那的事。在我心目中,生命不仅是肉体的东西,精神东西也是有生命的,是更需要珍惜的,生命并不在于长短,行尸走肉地延长生命,不如有真挚追求、哪怕是短暂的生命。生是一所学校,在那里,不幸比起幸福来是更好的老师。

  五、做好自己

  吉勒鲁普说“我是自己的主人”。有勇气做真正的自己,单独屹立,不要想做别人。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的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

沉思录读后感8

  如果想知道人能好到什么程度,就去看奥勒留的《沉思录》,如果想知道人能坏到什么程度,就去看***的《君主论》。

  上面的话是外国文学老师上课时说的,最*看的书全是他推荐的,他说他认为我们在大学里必读的两本书是《沉思录》和《君主论》。这学期的外国文学课换了个老师教,原来一个好的老师真的可以激发学生对一门课的兴趣啊[皱眉]好吧,之前的老师也不是不好,只是上课有点照本宣科,听完记不住他讲了什么,当然,记不住不能全怪老师啦......

  摘录两句《沉思录》里的话吧

  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同时,也欢乐吧,不寻求外在的帮助也不要别人给的'安宁。这样一个人就必然笔直地站立,而不是让别人扶着直立。 当你做摆在你面前的工作时,你要认真地遵循正确的理性,精力充沛,宁静致远,不分心于任何别的事情,而保持你神圣的部分纯净,仿佛你必定要直接把他归还似的;若你坚持这一点,无所欲望亦无所畏惧,满足于你现在合乎本性的活动满足于你说出的每个词和音节中的勇敢的真诚,你就能生存得幸福。没有人能阻止这一点。

  对啊,人活着总得去做点什么,那就请好好努力吧。

沉思录读后感9

  读了《沉思录》一书,对于如何正确看待人生和待人处事颇有启发和收获。

  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法国雷朗指出,马可.奥勒使人有这么一种朴实的信仰: 面对宇宙自然, 一颗高贵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种族、国家,是任何革命、任何迁流、任何发现都不能改变的。《沉思录》所述,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联结的,这一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与任何别的事物没有联系。因为事物都是合作的,它们结合起来形成同一宇宙(秩序)。他还指出,理性的动物是彼此为对方而存在,所以在人的'结构中首要的原则就是友爱的原则,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同类友好,意识到他们来自同一根源,趋向同一目标, 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 他除了强调人的理性以外,还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使自己脱离他人,或做出反社会的事情来,就好比是使自己变成脱离身体的一只手或一只脚。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就要致力于使自己与整体重新统一起来。他关于人的德行的强调中有许多感人的哲理, 如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别强调的是: 德行是不要求报酬的, 是不希望别人指导的,不仅要使行为高贵,而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放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沉思录读后感10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是一本记录自我与自我对话的书,也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沉思录》的词句不显华美,却词词打动人心,句句发人深省。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感受一:修身养性,笑对人生。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善待与你相处的每一个人,以善抑恶,修身养性,以*和宽容的心态学会理解,做到心灵的*静和安宁,遇事坦然应对,不受干扰,勇于承担。正所谓知足常乐,不抱怨,朝着正确的方向勇往直前,乐观生活,笑对人生。

  感受二:看清自我,常常反省。“待人宽,责己严”的古训人人都明白,可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所以马可·奥勒留说,“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因为,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忽略观察我们自我的缺点和行为。在当今,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不断膨胀的时代,这是一曲清凉剂,让我们清醒,少埋怨社会,多想想自我为社会做了什么。

  感受三:换位思考,学会谅解。《沉思录》强调,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联结的,这一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与任何别的事物没有联系,因为事物都是合作的。他还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所以,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或管理人员,我们待人处事还是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不是生搬硬套地讲教条,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相互鼓励、相互帮忙、相互促进,学会换位思考,让每一位成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自发地产生回归感,自然而然地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总之,《沉思录》中关于人应遵从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惟此,才是真正的幸福等观点,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灵焦灼的良药,因为简单所以欢乐。

沉思录读后感11

  第一次被《季羡林生命沉思录》所吸引,是因为这本书封面上,先生的一句话——长达一个世纪的感悟。仔细读完,深深感受到,以格言形式出现的这本书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会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思想游历和穿越。

  先生说,“在亿万年地球存在的期间,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这一次生命是万分难得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熟悉到这一点。切不可掉以轻心。尽管人的寿夭不同,这是人们自己无能为力的。不管寿长寿短,都要尽力实现这仅有的一次生命的价值。”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假如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在漫漫红尘之中,我们每个人很渺小,但是对于自己和家人朋友的人生而言,我们却又那么重要。在有限的生命之中,担当起责任和义务,做好每一份工作,完成好每一次任务,绽放每一张笑脸,如果有人因此而得到一些收获,便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先生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孤独,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不时会有的一种状态,正是因为孤独,才能开出清冷独特的智慧之花。阳台上盛开的玫瑰和蔷薇,因为花朵开得热闹,才能吸引路人驻足观看,赠与一丝花香,只为让人们感受到哪怕只有几秒钟的快乐和欣赏。

  “自己的花,是开给别人看的”。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儿,都能绽放成最美的风景,在自己的心里,在别人的眼里。因为爱着,所以愿意付出。无论个人名利在何处体现,都应坚定自己的信念:让生命不虚此行,走下去!

沉思录读后感12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是一本记录自己与自己对话的书,也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沉思录》的词句不显华美,却词词打动人心,句句发人深省。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感受一:修身养性,笑对人生。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善待与你相处的每一个人,以善抑恶,修身养性,以*和宽容的心态学会理解,做到心灵的*静和安宁,遇事坦然应对,不受干扰,勇于承担。正所谓知足常乐,不抱怨,朝着正确的方向勇往直前,乐观生活,笑对人生。

  感受二:看清自己,常常反省。“待人宽,责己严”的古训人人都知道,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所以马可·奥勒留说,“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因为,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忽略观察我们自己的缺点和行为。在当今,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不断膨胀的时代,这是一曲清凉剂,让我们清醒,少埋怨社会,多想想自己为社会做了什么。

  感受三:换位思考,学会谅解。《沉思录》强调,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联结的,这一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与任何别的事物没有联系,因为事物都是合作的。他还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因此,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或管理人员,我们待人处事还是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不是生搬硬套地讲教条,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相互鼓励、相互帮忙、相互促进,学会换位思考,让每一位成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自发地产生回归感,自然而然地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总之,《沉思录》中关于人应遵从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惟此,才是真正的幸福等观点,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灵焦灼的良药,因为简单所以快乐。

沉思录读后感13

  据说这是古罗马皇帝在马背上写出来的一本书,我对这本书最初的印象是大学期间在好友那里看到,她推荐了。当时天真的我看到这个书名翻了翻就放弃了,转而到穿越都市小说海洋中了。重新拾起是过年期间闲来无事,想到董事长提倡读一本经典,在书架上搜索居然发现了。我问书架的主人这算经典吗,人家回答你看看封底写的什么。我一看推荐语说他读了很多遍,每晚睡前都会读几句,再看署名是***。

  这本书是一段段话,各段之间关联性不大,读起来不存在串联故事情节的顾虑。仔细想想,奥勒留皇帝在治国作战的零碎时间中,记录了自己的想法,行文倒也相符,幸运的'是居然留传下来了,我摘抄了感触比较深的几段话,自己的感想也在其中了。

  在天亮的时候,如果你懒得起床,要随时做如是想:“我要起来,去做一个人的工作”。我生下来就是为了做那工作的,我来到时间就是为了做那工作的,那么现在我就去做那工作又有什么可犹豫的呢?我既是为了这工作而生,那么我应该蜷卧在被窝里取暖吗?被窝里较为舒适呀,那么你是生来就为了享乐的吗?简言之,我且问你,你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要有所作为?但是一些休息也是必要的呀!这我不否认,但是根据自然之道,这也要有个限制。

  做事不可迟缓,言谈不可杂乱,思想不可模糊,心灵不可完全倾注在本身上面,不可任其激动。

  在谈话中要注意所说的话,在行动中要注意所做的事,在后者中要于开始时洞察其所能引起的结果,在前者中要小心地把握含义。

  向内看,善的源泉是内在的,如果你肯发掘,它便会不断地喷涌。

沉思录读后感14

  马克。奥勒留作为古罗马的皇帝,他关心百姓,普建慈善机构,甚至出售私人珠宝用于赈灾。但他真正的历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学,在于这部《沉思录》。

  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

  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

  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同类友好,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

  如书中有一篇是这样说的:“有一种人,一旦做了好事,就当作是对别人天大的恩惠及在他的账簿上。还有一种人虽不至于如此,可在心里人就把别人当做受惠者,觉得人家欠他的情。第三种人呢,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好事。这样的人就像一架葡萄藤结出的葡萄,并不因为自己的果实要求什么报酬。”

  奥勒留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别强调的是:德行是不要求报酬的,是不希望别人指导的,不仅要使行为高贵,而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放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沉思录读后感15

  《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这天读来,该书仍有一种甜美、忧郁和高贵结合在一齐的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的宝贵是来自作者思想的严肃、庄重、纯正和主题的崇高,它的忧郁是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和身处乱世的感受,而它的甜美则是由于作者心灵的安宁和静溢。

  作为一本哲学书、生活书、励志书,这天读来仍然具有现实好处。作者宽广的胸怀及言行一致、努力践行自己的世界观等优秀品质,仍然值得我们后人学*。作者的“人应遵从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惟此,才是真正的幸福”等观点,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灵焦灼的良药,在这天物化的社会里,这不失为当代人健康人生的指南,因为本真所以简单,因为简单所以快乐。我们要学*作者追求自身内心安宁、自我完善的精神境界,加强道德修养、人文修养。诸葛亮讲: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我们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持续宽广的胸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上海社保案中的领导干部违法犯罪,我认为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他们放下了自身的修养,有的认为官位结构封顶,有的认为自己船到码头车到站,内心严重失衡,一味追求物质享受,导致锒铛入狱,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当然,对书中诸如对斗争的放下、某种清静无为等消极厌世思想及认为世界上存在神的封建迷信思想,我们要进行批判。总之,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有批判地学*吸收。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实用10份(扩展5)

——《歌德谈话录》读书心得优选【五】份

  《歌德谈话录》读书心得 1

  歌德说:我的作品并不受一般人的欢迎,但是如果为博得群众喜欢而写作的话就大错特错了,我的作品并不是为了群众写的,只是专为那些追求好作品,并理解这种倾向的少数人写的。

  我常常想,歌德所说的一般人是哪帮人,是不懂欣赏只会把马铃薯装在银盘上的粗鄙之人,是索取自然各种材料觉得理所应当的人,还是内心空洞不懂思虑只会嘲笑别人的人?人类在面对未知的,看见自己周围各种不同的对象时,都会暴露犯错的危险,人类观察着他们与自己的关系。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人类的命运与那些对象是否喜欢或讨厌自己,引诱或叛离自己,对自己有益或有害,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所以人类学会观察,学会犯错,我们的错,有时由上帝操纵,有时由恶魔操纵,从而重叠了无数的错误。歌德在《浮士德Ⅰ》里面说过,我们内心里住了两个灵魂,这两个灵魂都想离开对方,一个燃烧着激烈的爱欲,另一个则尽可能地遁离尘世。没错,每个人都活在矛盾之中,想要逃离尘世避开所有繁杂琐屑,可是又放不下许许多多让人或悲或喜的眷恋。有人喜欢*淡一生,有人就觉得轰轰烈烈才对得起来这世上走的一遭。不管怎么样,歌德说,只有靠努力不懈才能拯救我们。没错,就算庸庸碌碌,也是要尽力而为的,在我看来,不努力,会连基本的生活都过不好,生活生活,吃饱穿暖是生,而活,就要看个人努力程度了,过得好,不仅让自己还要让周边的人过得好,才是幸福。

  有时候,幸福可以很狭隘,小家的幸福温暖一心,大家的温暖,却是可以温暖一生的。歌德在《箴言与省察》里说,可以将自己生命的终点与出发点相结合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类。人类志节高尚,慈悲又善良,人类的最大功绩是尽可能不受外界支配,并尽可能的支配外界。而这个世界在我们面前,就像大型的采石场在建筑师面前。建筑师的本领就在利用这些偶然形成的自然大石块,尽可能符合经济与完成目标的条件,小心谨慎的完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模样。所以在我们周遭的一切,都是材料,在我们内心深处,都有一股创造美好事物的创造力,就是这股永不停息的创造力,让我们感到无比幸福,无比伟大。

  伟大和卑微没有明显的界限,所谓伟大的人,只是表示他的体积较大罢了。歌德说这话我并不明白,体积大是什么意思,多大的体积才能够称作伟大。他说,伟大人所拥有的优点和缺点,和那些卑微的人并没有什么两样,区别在于,他们能够承受的容量大罢了。我恍然大悟,人类就像海,虽然拥有各种不同名字,结果却只不过是盐水,那怎么从这样的*凡大世中变得突出伟大呢,那就要拥有比普通人更大气的度量了,可以容的下所有成败,荣辱,所有喜怒哀乐,所有成与不成。人世间的一切都可以忍耐,只是好日子不能接踵而来。

  人类身上总有一些*惯。人们凭借着这个*惯,在高兴的时候提高自己的兴致,忧郁时借它来鼓励自己。就像悲伤时听音乐,开心时欣赏美。但是这些*惯的对象,必须是非常优秀的或高品味的。如若悲伤时听粗鄙的悲歌,快乐时汹涌的.酗酒,这只会让人更加贫乏,至此变得不明事理,不懂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此时人们反省自己肉体上与道德上的行为时,会发现自己生病了。他们会与社会与家庭命运相违,变得焦虑,痛苦,找不到方向。很多时候都是事与愿违,但是不可原谅的命运在拍打丰硕的谷束时,杂乱的只有稻草,谷粒根本不曾感觉到一丝的杂乱。谷粒会在脱谷的机器中,高兴的跳来跳去,不管将来会被送到制粉厂或仓库,它根本一点也不在乎。这就是说,遇到抗争不了的命运时,顺从总比反抗来的幸福,前提是你有足够安逸的资本,如果你内里空空荡荡一无是处,那也只能是随波逐流,从来不是随遇而安。有料的人,走到哪都是吃得开的。

  人类自导自演自己的一生,对于各种年节也应该有一定的应对之道。儿童是实在论者,他们认为自己就像苹果梨子一样实在存在着。青年由于内心热情澎湃,方才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拥有自己的意识,青年由此转变为观念论者,但是思想程度深一点的就有足够的理由成为怀疑论者,因此他们运用智慧,在行动之前和行动之时思考,避免着让错误的选择造成终身的后悔。最后,是老年,他们往往成为神秘主义的告白者,他们知道大多数事情不是一蹴而就,也许不合理的事情成功了,合理的事情反而失败了。太多的幸福与不幸都是不可预期的,有时候差别大的让人崩溃。老者们都会淡定的看人们发生的一切,宽宏大量,因为他们知道这些荒唐都是自己年轻时都经历过的,别人犯的错误,都是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或许,每个人都逃不了从懵懂到疑惑,从疑惑到坚定,从坚定到怀疑,再从怀疑到沉着的过程。沉着不是代表成功了,是面对问题时有能力有把握解决不合理的问题了。稚子双眼清澈,老者双目矍铄,完全不懂与看透一切纷杂,都是极大的幸福,你不可能一直保持年幼单纯,那你就要看清是非繁杂,有一颗淡泊却勇敢的心,直面困苦,从此豁达大度。

  人类如果真的越变越低劣的话,届时除了高兴别人的不幸外,对于其他的事情也一概不感兴趣。这种人称为不完全人类或未完全人类,就是说,不能*衡于憧憬与努力,行为与工作的人,就属于这种人。他们不切实际,不务实物,肤浅的嘲笑着别人的灾难。他们就这样迷失着自己,找不到想去往的路,他们还要感叹命运社会的不公,命运从来不会无缘无故捉弄人,即使真的天灾人祸,那也是人类的作弄,人类曾经对自然做过的事,自然总会回报回来,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歌德谈话录》读书心得 2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是德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歌德谈话录》是一本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到精彩的论述和对白,还可以听到歌德对莎士比亚、拜伦、雨果、司汤达等著名诗人、作家的细致评价,以及他对政治、文艺、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等多方面的独到见解。

  读《歌德谈话录》,是颇使我受感动的,这其中有一种“体味智者之言”的愉快和满足。歌德那些闪耀着智慧与学理之光的话语,虽说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时时给我们以精神的启迪、**、洗礼和提升。让我的对人生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使我更深切的感悟到爱国、人类自然、人生荣辱、宗教信仰、道德情操、个人集体、志向成才、读书学*、文学艺术的真正内涵。我认为,观览现今,歌德的几个观点实在是发人深省。

  1828年3月12日的谈话录中,歌德提出:*代文化病根在城市,年轻一代受摧残,理论和实践脱节。他认为,“我们的情况太矫揉造作、太复杂了,我们的营养和生活方式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我们的社交生活也缺乏真正的友爱和良好的祝愿……人们往往宁愿生在南海群岛上做所谓的野蛮人,尽情的享受纯粹的人的生活,不惨一点假。”歌德的话深深反映了现代人尤其是所谓的都市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处事方式:虚情假意、矫揉造作。人们为了金钱、名声、权利……而化作一副小人嘴脸,阿谀奉承,曲意逢迎。这是时代的痛苦,这是现代人遭受地祖先的罪孽的惩罚,而现代人还要加上自己的罪孽去贻祸后代。所以,我们所谓的朝阳、花朵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灵魂丧失了他们该有的本真,眼睛丢失了该有的神采,思维忘却了他们该有的想象力。重复着加深着前人的虚伪,假情假意,被精神束缚,随波逐流,以致后面的千千万万辈。所以,为了挽救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社会,歌德提出:“少一点哲学,多一点行动的力量,少一点理论,多一点实践,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些拯救……人民通过学校和家庭教育可以从下面做出很多事来,统治者和臣僚们从上面也可以做出很多事来”。拯救我们的未来,必须需要大家的力量。歌德对*代文化病根的追究及探讨给我们现在的社会的发展指引了一条明路。

  再看看在读书学*上,歌徳说,“他们在学校里教的东西太多了,太多了,而且是漫无边际的铺开,远远超出听课者的需要……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歌德针对当时的西方教育传统提出的这些看法,虽说并非句句在理,但是在精学这个角度来说,确实是我们莘莘学子应该实践贯彻的。学一定要致用,学*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的需要,专心致志地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读这本谈话录,歌德的自由观是最直击我心灵的东西。歌德说,“自由是一种奇怪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自由,只要他知足……一个人如果只要足够的自由来过健康的生活,进行他本行的工作,这就够了……我们大家都只能在某种条件下享受自由……市民和贵族都一样自由,只要他遵守上帝给他的出身地位所规定的那个界限。”歌德还谈到了他的好友*勒,指出*勒的送命就是自由理想害了他。依我愚见,歌德的自由观实际上是一种节制的自由观,且我认为而这种自由观是现代人应有的自由观。诚然,自由是我们毕生追求的东西,但是,如果是钻牛角尖般追求一种绝对自由,是否就得要独自一人不受任何工作、情感、区域的束缚,浪迹在天涯,一个人享受自由同时享受孤独和寂寞,恐怕到时任随多大的地域空间也只能更加的凸显自己的孤零。所以,我们追求自由,但是我们还仍在这世界生活,我们应该知足,我们的日常的一般的行动是不受束缚的,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是自由,同时,我们还是得正常的与人交往,工作,吃饭。总之,我们得学会在某种条件下享受自由。

  欣赏这些作品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颗向往着文学艺术的心,更重要的是深厚的文学功底,时间的沉淀,和对作品相关文化环境的了解和理解。或许我们还无法汲取这些伟大作品中的精神内核。歌德作为魏玛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在《歌德谈话录》中,也有很多有关艺术和现实之间关系的讨论。我们知道,歌德对光和色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十分自豪,艾克曼在记录了他和歌德有关《颜色学》的谈话,以及前篇提到的牛顿关于光和颜色的错误学说等,无不体现了歌德对自然科学的关心程度和他的唯物主义立场。与此同时歌德还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歌德提醒艾克曼说,我们对自己学过的东西,归根到底,只有能在实践中运用的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在大学中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对于教师在讲课是说的话,只记住了按他的时间倾向可以用得上的那一部分,凡是不能在实践中运用的东西全忘了。这些话体现了在歌德眼中实践的重要性,也使得他在谈论有关文学艺术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时候,体现出辩证法的特色,即认为文学与艺术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相对立统一的关系。他说,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的关系,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在我看来,这段话的大概意思就是说艺术家要凭借自身的修养来使自然成为艺术创造中的可用媒介。但我并不认为艺术家是自然的奴隶,艺术家的确需要借助自然的物质材料来表现个人的艺术旨趣,但这并不应该称作自然的奴隶。大自然是客观存在的,人类对其加以合理的运用是无可厚非的,更何况是用作艺术创作上呢。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意蕴深刻的书,内容涉及的很多方面可能并不是吾等才疏学浅之辈能够参悟的,只能凭着我的本真尽力的去思考。歌德临终时对身边的人说:“打开窗户,让更多的光进来!”正如歌德临终箴言所说,我认为,不管是何种层次的人阅读这本书必定都会感到有一束精神的光照进了脑海里。

  《歌德谈话录》读书心得 3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在书中,你会了解到精彩的论述和对白,还可以听到歌德对莎士比亚、拜伦、雨果、司汤达等著名诗人、作家的细致评价,以及他对政治、文艺、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等多方面的独到见解。

  老人的智者之言。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与他的艺术眼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他强调文艺的崇高目的时,是想让人们充分注意到文学艺术对丰富、净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义。

  歌德不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开放性,而且用世界眼光预视全球地理文明的发展。就在1827年,他发下了三大誓愿:

  一、开凿巴拿马运河,打通从大西洋到太*洋的最*航道;

  二、把欧洲的两大河流多瑙河与莱茵河连接起来;

  三、开通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从西欧到印度洋的航程。

  他说:“我想经历这三大事件,所以为了它们值得再活几个五十年。”

  《歌德谈话录》读书心得 4

  《歌德谈话录》经过几个月断断续续的读,总算读完了。

  这本书购于天津,那是1983年。没想到读完它却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然而,十年后还能让人这样有兴趣地读下来,本身就证明了它的价值。

  其实还不止于此。要知道歌德已去世一个半世纪还多,他的言论能够流传下来,并能给人们以启迪,的确是他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在读的.过程中,见到一些至理名言和我认为极为深刻的东西,我就用笔画上记号。有的'是对人生的见解,更多的是关于文艺创作方面的。特别是关于诗的思维和创作。也是因为我对这方面特感兴趣。

  读这本书,研究歌德有用。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不能说他谈的一切都是真理。但从我的感觉,却是到处都有着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是他集多年的思维探索的结晶。

  我们往往从伟人的一句普通话悟出一个道理,正说明他的这句普通话是经过多年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只是不是以刻意的形式表现罢了。

  收获很大,不一一列举了。

  有时间还可以读,还会有新的收获。

  这个谈话录是德国艾克曼辑录的,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译的,主要是关于艺术方面的谈话。

  《歌德谈话录》读书心得 5

  伴随着头痛,看完了朱光潜先生翻译的《歌德谈话录》。最喜欢看朱老先生的后记,看他对歌德的整体评价。

  我对这本书的热爱是从后记开始的。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歌德所生活的年代,歌德身边伟大的思想家朋友,还有歌德博览群书,对政治、文艺、科学等广泛的了解。

  看歌德的谈话录,仿佛他就在我面前,我们对话,微笑,聊着一些深刻而美好的事情。也恍惚觉得自己就是他,有着英雄主义情节,现实主义思想。热爱积极、乐观、富有生命力的强壮的事物,不喜欢沉郁、腐朽、软弱的一切。

  我不是在歌颂歌德,像宗白华先生那样不停地讴歌他、赞美他。我只是在思考,反观自己的想法,有多少与他相似,与他一样。

  歌德的学*精神:“歌德对当时欧洲文艺动态是经常密切注视的,一部值得注意的刚出版的新书他往往立即阅读,有时还没有出版他就托人借得原稿来阅读,例如杜蒙的《回忆录》和英国功利主义开山祖边沁的著作就是这样到达他手里的。他不仅多次高度评价和他同年辈的*勒、法国诗人贝朗瑞、英国诗人拜伦和小说家司各特以及意大利诗人曼佐尼,而且还注意到年辈较晚的法国作家梅里美、司汤达、巴尔扎克和雨果,以及德国青年诗人海涅和普拉顿之间的论争。这里还没有谈到他同样关心的哲学、科学、建筑、绘画、音乐等方面;也没有谈到他对印度、波斯和中国这些东方国家文艺的向往。”(p276)歌德对与知识获取并不拘泥于一个专业、一种方向,而是广泛地、包容地、虚心地去学*各种知识。他对社会思潮、对新*发生的事物、思想总是非常感兴趣。

  歌德的“天才论”:“他教导青年,一般不强调天才而强调勤学苦练。”歌德固然是像康德一样觉得一个人的天赋很重要的,灵性是成就艺术家、诗人、哲学家的最重要的东西之一。但是他也强调勤学苦练。我想,他所强调的勤学苦练与一个人要有灵性(人本身是天才)并不矛盾。即便有天赋和灵性,但如果缺乏必要的训练,也不会成为真正的天才的。这是一个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天才不等于才能。朱先生说人仅凭天才不可成就大事,要成就大事需要靠集体,这样的观点或许是受***的影响吧。这样的影响在书中的很多方面都有体现。

  歌德的文艺观:“不要说现实生活没有诗意。诗人的本领,正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惯见的*凡事物中见出引人入胜的一个侧面。”(p287)这需要灵感,只有天才才可如此敏感。同时也许沉淀,经历,只有足够的经验也才能做到这样。这是歌德基本的文艺观。他还认为:诗人和艺术家应具有伟大的、健全的人格和魄力;艺术不但要反映客观现实,而且要反映作者的主观世界或内心生活,这二者还必须融会统一起来,成为“优美的、生气灌注的整体”;文艺所表现的应该限于健全的、光明的、对人类有益的东西;想创作伟大的.作品,首先要有伟大的人格。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