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传统年俗初二作文 (菁华6篇)

首页 / 初二作文 / | 初二作文

我们的传统年俗初二作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一阵阵清脆的鞭炮声中,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在春节这一天会有很多的讲究,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风俗*惯。下面就由我来向大家介绍我国的春节传统*俗。

  说起饺子,我们一下子就想到的一定是那种在锅里、碗里翻腾着热气的白面儿水饺。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表达了人们对更岁交子和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大年的早晨吃汤圆,意味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人们还喜欢把一种叫“荠菜”的蔬菜和汤圆一块吃,“荠菜”有被称作“聚财”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为了讨个好兆头,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吃上年糕。年糕有“年高”的意思,代表着人们盼望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的意愿。“糕”与“高”同音,小孩吃了年糕,预示着新年中个子长得高,成绩节节高;大人们吃了,在新年中一定“福运高、财运高”;老人们吃了就是希望来年“福寿高升”。

  关于春节,还有一个小故事呢!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年"怕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这就是我国春节的传统*,俗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了人们的距离。你们说,这样的风俗是不是很有趣?

我们的传统年俗初二作文2

  每次去别人家做客,或者别人来家里做客,我们都很开心,因为又有红包可以收了。

  拿到红包的第一瞬间,我就开始拿捏祝福的标准。如果厚一点,我们祝福的话就多一点;如果薄一点,我们祝福的话就少一两句。尽管这些话是不下意识说的,但红包的厚薄与祝福的话成正比,可是我从多年经验得出的定理哦!

  尽管每次的红包都不一样,但只要收到,我们都是打心底的高兴。这样地收红包多年来我都没觉得什么,只是*几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在客人面前收红包不好意思。我是家里的嫡长子,每年收红包时与弟弟妹妹们站在一起,特别觉得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觉得现在的身高与收红包的年龄不合称,所以每次我领完红包就赶紧躲回房间去。

  最*我读到一篇关于红包来历的文章,知道过年包红包,送孩子是一种祝福的意思,我们接受红包也是一种祝福。大人们在意的只是我们过年过得高不高兴,而我们在意的也是过一个好年,对红包的紧张只是出于童年的天真罢了。从表弟的红包一直都是婶婶收着,生气一段时间后又接着高兴地过年这件事就可以看出。

  我的红包一直由我收着,母亲从不强求帮我收藏。到了今天,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母亲那样做,她是相信我长大了,能处理好自己的事务才这么做的。我也想清楚了,过年收红包并不应该为自己的年龄而害羞,祝福别人不也是一件好事?对了,我长大了,过一年又一岁,不必为自己收红包而烦恼,我也可以像以前那样大方利落地接过红包了。

  我的红包依然还在继续增长,或许几年之后,我不能再拿红包了,而是要自己包红包给别人了。那个时候,那些孩子们的表情一定和我拿到属于我的红包一样,幸福而又难掩的喜悦!

我们的传统年俗初二作文3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而满族,就是这56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我们的传统年俗初二作文4

  宗教佛教: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在*,《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因强调借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时代,始兴盂兰盆法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时期,法会活动呈现兴盛,官民共乐。

  到了宋朝的时候,儒、释、道合流日趋明显。民间流传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并将佛教的盂兰盆会与道教"中元地官节"相结合,而流行道士诵经普度众鬼,期使获得地官赦罪,获得解脱。

  因此民间*俗的中元普渡着重在祭祀孤魂野鬼,与*传统对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变成"祭鬼",亦即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改以盆施饿鬼但与道教和儒家的祭祀*惯不同,盂兰盆法会以素食施食供养。道教:"中元普渡"*俗是道佛*合的结果,民间把道教中元祭祀和佛教目连救母的传说*合,把施饿鬼与祭奠亡魂相混,形成一种民间*俗。

  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纸,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人们相信这样可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为祸人间。地方 每逢农历七月,我国的华族必定会隆重举行"庆赞中元",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或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

  寺庙也分别建醮,街头巷尾上演地方戏曲或歌台助兴,呈现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中元节的"普度"仪式,因组织形式上的差异,可分为几类,如街普(也称弘普)、市普、庙普(或称公普)等等。所谓街普,指的是以街坊为主的普度;市普是以市场为主的普度;庙普就是庙宇所主持的普度。

我们的传统年俗初二作文5

  划旱船

  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

  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

  划旱船流行于我国很多地区。

  偷菜节

  流行于贵州省黄*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

  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他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分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

  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好死。

  《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今年就让你们的蚕桑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我们的传统年俗初二作文6

  我的家乡大屋谌是个礼仪隆重而且有着无限欢乐的村庄,至今沿袭着许多鲜为人知的*俗。

  辈的人崇尚*武,村里请了三个外地武师教武,父辈们爱好黄梅戏,于是大家自发地组织了一个乡村黄梅戏剧团,白天种地,晚上排练演出,给当时文化贫缺的乡村带来了一丝欢乐,我辈碰上改革开放,大家都背井离乡打工,于是一事无成,但家中的*俗并没因此而改变。

  记得父亲去世那年,正碰上村里大修祠堂,听到家父辞世的爆竹声,乡亲们马上暂停了拆祠堂的工作,并将拆了瓦的屋顶搭上了雨布。拆祠堂的人跟我说:文伢,你爹有福气,祠堂没有拆倒,你爹可以进祠堂了,你看看在外死的鬼想进都不许进来。是啊,这就是大屋谌的规矩:死在滴水内(即分水岭)村民才有资格进祠堂,死在滴水外的那叫野鬼,是不允许进祖上祠堂的,不管你家的权势如何大,只能在自己家在堂厅里停丧。如是父亲得以安祥地躺在祠堂里。

  祠堂在谌姓村民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也是谌姓村民的生死归属地。祠堂的上堂厅正中,供着天、地、君、亲、师神位,每逢大年三十傍晚我都要清洗干净,整齐地穿好衣服,带上香、纸、爆竹去祠堂请祖宗回家过年,初一清早要去抢头香,恳请祖宗保佑一家大*安健康。

  *日里谁家娶亲嫁女都必须经过祠堂门前,让祖宗看看家庭兴旺的喜庆。

  这不,为主办儿子的婚事,我被这些繁琐的*俗折磨够了。

  先是一个月前就要写好请贴,由家长亲自送给嫡亲。写给这些嫡亲的请贴也有讲究:全家统此不能少,不然人家只能来一个人喝喜酒,看你今后如何做人。

  距结婚的日子还有半个月左右,我就请了两个前辈做临时管家:一个主内管后勤,一个主外负责请客陪客和礼仪。儿子结婚前的第三个晚上正式办酒,名叫请媒,顾名思意:提前答谢媒人。虽然不多只有四五桌酒*,但从这天开始,连续五天家中餐餐都有这么多桌酒*。

  儿子结婚当天,车队早早停靠在祠堂门口的操场上,红红绿绿,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红日东升时,大家酒足饭饱,一阵激烈的爆竹声,迎亲的队伍从祠堂门前出发了,下午太阳没下山之前就接着新娘和嫁妆回到了祠堂门口。这有个寓意:两头红红火火。

  从车到门口开始起放爆竹不停顿,经祠堂门口拜祖宗,一直放到新人入洞房,那场景是相当的热闹。但最头痛的事也接着来了。当晚的正宴20多桌,一个不小心,坐位没排好,亲戚们就会彼此伤了和气。

  我家主外是本家前辈,他为人庄重,衣着整洁,身边叫了一位年青灵活的靓仔做帮手,靓仔手里托着摆有香烟、酒、小酒杯、小爆竹的托盘,只见前辈走到我家堂厅东边第一桌第一*位,用袖子象征性地揩了一下坐椅,轻轻地放上酒杯,斟满酒,放上一段小爆竹,高声叫道:新客有请,于是新娘子的弟弟走了出来,前辈上前轻轻一揖新客请坐。递上一支烟,扶着新客坐下。依次用这繁琐程序,请了女方的媒人在第二*位,西边第一桌第一*位是胖太太的哥哥,他是*官员,也不能免俗。第二*位是男方的媒人,这两桌其他人是经过特别挑选出来个个能说会道能喝酒的人作陪。上座的嫡亲客人都要按此程序完成请坐礼节。这个累啊,就别提了。

  牵完坐,又是一阵爆竹声,终于等到了上菜开*。酒过三巡,端上了陪酒菜珍珠丸。前辈就带着我(家主)和端托的帮手从第一桌第一*开始,介绍主客,逐个陪酒。 从这个时候起,才是真正的劝酒陪酒。如果你不知道当地的*俗,在刚开始的序宴中就喝多了,那你就麻烦了。喝着喝着,喇叭在第一*位吹响了,主客面前被放了一个讨饭碗,于是主客笑嘻嘻地掏出10元放在碗里。主客多,吹喇叭的凑热闹,也能沾上一点油水。不一会,闹新房的小偷开始又行动了。他们要偷到主客的帽子、围巾、打火机之类的物品,到东家那里兑奖。现在的生活水*提高了,每个主客的物品都能兑换一条100多元钱的香烟。夜深了,东家客气,还要拿上糕点慰劳小偷们的辛苦。

  这样哆嗦的礼节,搞得我精疲力尽。有时看到广东人办酒*,我戏称是打牙祭。

  隆重的礼节仪是丰富的文化蓄养。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你无法完成如此庄重的礼节。

  就拿正月游龙来说吧,大屋谌就是大气,不象细家小屋,玩的是布龙、狮子灯、踩船灯之类,大屋谌玩的是板龙。一个龙头就得八个人轮换着游,你挑不起200斤的小伙子别去碰它。

  你看,前面四支勾头喇叭嘟嘟嘟的吹,一面两个人抬的大鼓咚咚地擂,四到八面两人抬的大锣噹噹地敲,打小锣的七八套咚呛咚呛响,几百人上道浩浩荡荡好不热闹(小锣谱有十套,我只记得一套凤点头:宽、宽、宽,以宽以去宽,以宽以去宽,宽去以去宽。)

  游龙是有讲究的,首先是请龙神。龙扎好后,村里前辈选定黄道吉日,从祠堂中请出龙头龙尾,各家各户男丁带着龙节主动到祠堂门口集中,按编号顺序接上龙节,盘卷在操场上。随着几声咚咚咚的神铳冲天而响,主司杀上一只雄壮的公鸡将鲜血滴在龙的双眼,起名点睛,证明龙神已附体。然后主司掌彩,大家喝彩。接下来由小锣鼓打出三紧三慢锣鼓声。男丁们开始操练游龙:如何进别人的村子才是最有礼节?亲戚朋友客人接龙如何答礼?锣鼓的配合等等,这是大屋谌的规矩礼节,不能在外面闹出笑话来。

  接下来的日子就开始游龙了。天还没亮,一通锣声,叫醒大家三更造饭。二通锣响,参与者自觉到祠堂门口接龙节。三通神铳响,锣鼓齐喧天,喇叭爆竹声声不断,龙头向祠堂正门轻轻点三下,游龙的队伍开始了一天的征程。

  元宵节夜幕降临,全村男女老幼,高举灯笼火把,开始从几里路外的谌氏来龙山脉包来龙,取意谌氏受龙神保佑,风调雨顺,人丁兴旺。

  午夜黑暗,伸手不见五指,现场哑雀无声,没有一盏灯笼亮着,这是祠堂操场中送龙神上天的严肃场面。前辈摘下滴过血的龙眼,人们象征性地撕下一些龙衣,放在一起。这时,没有喇叭响,没有爆竹声,只有三紧三慢低沉的锣鼓声反复响起。人们在黑暗中点燃了龙衣,烟灰缓缓向天空而去突然,一阵激烈的爆竹声,夹着震耳欲聋的神铳响,谌家男女老幼将龙神送回了天庭

  这就是彭泽大屋谌*俗的古为今用。


我们的传统年俗初二作文 (菁华6篇)扩展阅读


我们的传统年俗初二作文 (菁华6篇)(扩展1)

——我们的传统年俗初二作文 (菁华5篇)

我们的传统年俗初二作文1

  过年了,家家户户的门窗里都飘出了阵阵的饭菜香,门口都贴着春联,挂着明亮的灯笼,时不时还响起清脆的爆竹声。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我放烟花的故事。

  今年除夕,老爸带我去院子里放烟花。一到院子,我就激动得蹦蹦跳跳。只见老爸拿出一个盒子,又从里面拿出一根小棒,准备用打火机点上。这时,我激动的心情已经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心里想:“如果爆炸了可怎么办呀?我得做好准备。”于是,我跑到一旁的台阶上,捂着耳朵,紧闭双眼,等着老爸把烟花放完。可是等了好一会儿,还是没动静。我睁开眼一看,小棒上出现了漂亮美丽的图案,而且没有一点声音。我好奇地问老爸:“为什么这种烟花不会爆炸呢?”“因为这种烟花小,威力也小,自然就不会爆炸啦!”老爸回答。“哦,原来是这样啊!”我一边说着一边看起了美丽的烟花。

  这个晚上,我不但看见了不会爆炸的烟花,还懂得了没有去尝试,就不能轻易下结论的道理。

我们的传统年俗初二作文2

  每次去别人家做客,或者别人来家里做客,我们都很开心,因为又有红包可以收了。

  拿到红包的第一瞬间,我就开始拿捏祝福的标准。如果厚一点,我们祝福的话就多一点;如果薄一点,我们祝福的话就少一两句。尽管这些话是不下意识说的,但红包的厚薄与祝福的话成正比,可是我从多年经验得出的定理哦!

  尽管每次的红包都不一样,但只要收到,我们都是打心底的高兴。这样地收红包多年来我都没觉得什么,只是*几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在客人面前收红包不好意思。我是家里的嫡长子,每年收红包时与弟弟妹妹们站在一起,特别觉得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觉得现在的身高与收红包的年龄不合称,所以每次我领完红包就赶紧躲回房间去。

  最*我读到一篇关于红包来历的文章,知道过年包红包,送孩子是一种祝福的意思,我们接受红包也是一种祝福。大人们在意的只是我们过年过得高不高兴,而我们在意的也是过一个好年,对红包的紧张只是出于童年的天真罢了。从表弟的红包一直都是婶婶收着,生气一段时间后又接着高兴地过年这件事就可以看出。

  我的红包一直由我收着,母亲从不强求帮我收藏。到了今天,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母亲那样做,她是相信我长大了,能处理好自己的事务才这么做的。我也想清楚了,过年收红包并不应该为自己的年龄而害羞,祝福别人不也是一件好事?对了,我长大了,过一年又一岁,不必为自己收红包而烦恼,我也可以像以前那样大方利落地接过红包了。

  我的红包依然还在继续增长,或许几年之后,我不能再拿红包了,而是要自己包红包给别人了。那个时候,那些孩子们的表情一定和我拿到属于我的红包一样,幸福而又难掩的喜悦!

我们的传统年俗初二作文3

  宗教佛教: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在*,《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因强调借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时代,始兴盂兰盆法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时期,法会活动呈现兴盛,官民共乐。

  到了宋朝的时候,儒、释、道合流日趋明显。民间流传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并将佛教的盂兰盆会与道教"中元地官节"相结合,而流行道士诵经普度众鬼,期使获得地官赦罪,获得解脱。

  因此民间*俗的中元普渡着重在祭祀孤魂野鬼,与*传统对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变成"祭鬼",亦即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改以盆施饿鬼但与道教和儒家的祭祀*惯不同,盂兰盆法会以素食施食供养。道教:"中元普渡"*俗是道佛*合的结果,民间把道教中元祭祀和佛教目连救母的传说*合,把施饿鬼与祭奠亡魂相混,形成一种民间*俗。

  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纸,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人们相信这样可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为祸人间。地方 每逢农历七月,我国的华族必定会隆重举行"庆赞中元",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或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

  寺庙也分别建醮,街头巷尾上演地方戏曲或歌台助兴,呈现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中元节的"普度"仪式,因组织形式上的差异,可分为几类,如街普(也称弘普)、市普、庙普(或称公普)等等。所谓街普,指的是以街坊为主的普度;市普是以市场为主的普度;庙普就是庙宇所主持的普度。

我们的传统年俗初二作文4

  相传在正月初五,穷神会挑选一户又脏又破的人家落脚。因此便有了“送穷人”的*俗。

  “送穷”的活动各不相同,我们家*惯用白纸剪一个小人,贴在鞭炮上,一点,穷人就噼里啪啦的送走了。待点完鞭炮后,切记不能回头,否则穷人就会“跟回来”。

  我参与这项活动的次数不多,往年都是爸爸全权负责。那一年,爸爸早早出差,传承*俗的重任落到我和妈妈身上。

  那个冬天,猛烈的东风从三十刮到初五。在呼呼的风吼下,重重叠叠的炮声都显得有些微弱。母子俩互搀着,将“穷人”送至小区门口。点着炮捻就自信离开了,走了老远却没听见炮响。“不会是风吹灭了吧?”于是,我和妈妈想都没想,回头整理了半天。这回总算送走了。两人走到半路。忽然四目相对,随即笑的前仰后合。“小穷人”可能已经“回家了”。

  这可能就是我到现在还没当上富二代的原因。今年*取消了大放烟花爆竹的庆祝方式。“送穷人”也不得不随之落幕。不过望着清澈、透明的天空,呼吸着如此爽口的空气,竟也感到十分的富有和满足。

  “送穷人”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个人不管多穷,都可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不管*俗能不能延续,都不能停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勤劳是战胜贫穷最好的方法。

  今年的春节天气格外的温和,希望这暖暖的春风,也一样能带来一年的福气。

我们的传统年俗初二作文5

  划旱船

  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

  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

  划旱船流行于我国很多地区。

  偷菜节

  流行于贵州省黄*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

  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他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分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

  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好死。

  《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今年就让你们的蚕桑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我们的传统年俗初二作文 (菁华6篇)(扩展2)

——外婆对我们的爱初二作文 (菁华6篇)

外婆对我们的爱初二作文1

  外婆的扇子,我永远都忘不了。忘不了那清清凉凉的风。那阵风,是与众不同的,那阵风里,包含着外婆浓浓的爱!

  记得那是一年夏天的晚上,天气异常炎热。睡在被窝里的我就像待在汗蒸房里,一直流着汗。我伸出小手擦掉额头上的汗珠,又摸了摸床单,啊!床单竟然全被我的汗浸湿了,我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我推了推一旁睡得正香的外婆,外婆揉了揉她那双朦胧的眼睛,问我:“贝,怎么不睡觉呀?”我撒娇地说:“外婆,我热,睡不着!”外婆伸手摸了摸我全是汗的额头,轻声而温柔地问:“要外婆给你扇扇,是吗?”我嘻嘻地笑着说:“外婆的扇子,最凉快了。”

  外婆拿起她的扇子,用她那慈祥的目光望着我,给我一下一下地扇着,那扇子那么有节奏,那么有韵律,仿佛在弹奏一曲优美的旋律。徐徐的凉风抚摸着我,舒服极了。那丝丝凉风吹送过来的不仅仅是凉意,还有外婆那无尽的爱,它让我陶醉,令我感动。渐渐地,我进入了梦乡。

  当我半夜醒来的时候,发现外婆还在摇着她手中的扇子,我迷迷糊糊地问外婆:“外婆,累吗?歇会儿吧。”外婆笑着回答道:“外婆不累,你快睡吧!”其实我心里明白,外婆是累的,只是不说。我看见外婆的汗水把她全身的衣服都浸湿了,我很心疼她!我想让她已经劳累一晚上的身子、眼睛都歇一会儿,于是对外婆说:“外婆,我不热了,你歇会儿吧,求您了!”疼爱我的外婆听我这么说,服软了,只好停下手中的扇子,我乘机一下钻进外婆的怀里,拥抱外婆,外婆也将她的大手抱着我,轻轻拍着我的背,嘴里吟唱着我儿时最爱听的摇篮曲,我的心里暖暖的。

  时至今日,我依然会时常想起外婆,想起她那包含着深爱的扇子。

外婆对我们的爱初二作文2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和外婆外公或者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的日子,当住在一起之前总是充满着期待,可当那一天真正来临时,我们却感觉上了战场,拼了命似的奋斗。有那么一个人,从早到晚都会在你耳边说:哎呀,你这样不行的呀。而那个人,却也是在你做错事被爸妈教训时护着你的人。

  那个人还有一个奇怪的想法你不知道外面有多冷。那个人就是我的外婆。春天的时候,我的外婆在我每天早上要准备出门上学时,会给我拿出压箱底的羽绒马甲。每当看到她的手里出现了这样的衣服时,我就有一种冲动,飞快的打开房门按好电梯赶紧溜走,我总不能天天穿那么多吧。

  夏天的时候,她依旧觉得我穿的太少了。我每天上学就像个行走的小火炉,但是她还是天天早上都要给我拿一些奇怪的衣服:早上和晚上很冷的,多穿一点,中午再脱掉。每当我真的溜不走的时候,我就只好被迫穿上,一路慢走到学校,到教室的那一刻,我才能把衣服脱掉。有的时候因为这种事情,妈妈还要和外婆吵架,一个怕我太热了,一个怕我受冷了。唉

  秋天的时候,我会很自觉的穿好秋裤。不过有的时候,为了漂亮,我就穿条连**,再穿裙子。有的时候没有穿秋裤被外婆发现了,唉我觉得她都可以追我3条街,后来的每天早上也都逼迫我多穿点。

  冬天是个奇怪的季节,真正到了天寒地冻的时候外婆反而不觉得我会冷。最奇怪的是,每当冬天快要变为春天时,她开始觉得我热。我和妈妈打开取暖器,就要帮我们关掉,每天都要和外公一起把窗打开,说是在通风。那个时候我我和她说冷,她就说我生病了。真是奇怪,我真的冷的时候她倒是觉得我热了。

  世界上有一种冷,叫做你外婆觉得你冷。还有一种热,叫做外婆的爱很热。

外婆对我们的爱初二作文3

  世界上每一份感情都是值得珍惜的,在不知不觉中我会感受到亲情、友情……我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世界上有很多很多东西失去后就不会再拥有。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一缕缕淳淳的玉米清香。斜阳涂满金色的农家小院,外公就坐在小板凳上,望着外婆剥玉米:外婆两手各拿一穗玉米,对着用力地搓,一粒粒金灿灿的“金豆子”便落了下来。我依偎在外婆身旁,捧着外婆特意为我煮的香喷喷的嫩玉米,大口大口地嚼着。风儿轻轻地吹着,一绺花白的头发从外婆鬓边滑下来。

  外婆放下手中的玉米,把头发别在耳后,扭过头问我:“昌昌,这玉米棒儿香不香?”“可香哩!外婆,你也尝尝吧?”我把玉米棒移到外婆的嘴边,外婆假装咬了一口,然后又推到我嘴边:“昌昌乖哦,外婆已经吃够了,你自己吃吧。”我跑到外公面前,又把玉米移到外公嘴边,外公嘴角扬起一丝微笑,对我说:“昌昌呀!外公已经吃饱了,你自己吃吧!”

  看着我津津有味地吃着,外公那满是岁月刻痕的脸上浮起慈祥的笑容,他用那满是老茧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小脸,搔得我痒痒的,我笑了,笑的是那么开心……

  终于到了读书的年龄了,爸爸妈妈要接我回去上学了。那天早上我哭着不肯走。外婆用袖边抹着眼睛,外公用他粗糙而温暖的手拭去我的眼泪:“昌昌,要听爸爸妈妈的话,放假以后你就和爸爸妈妈来看我们。”

  车子开出好远,外婆还在小桥边站着、望着。

  渐渐的我长大了。渐渐的外婆变得孤独了,外公走了再也回不来了。而我越来越挂念我的外婆。

外婆对我们的爱初二作文4

  我是外婆抱大的,每周末我都要去外婆家看她。而外婆总是提前几天就给我打电话让我“点菜”,然后开始采购食材。每次的菜肴都非常丰盛,其中我最爱吃外婆用大鲢鱼做的炸鱼块,不但刺少,而且外焦里嫩、鲜美可口。

  那天,我又去了外婆家。到吃饭时间了,我的“最爱”——炸鱼块还没有做好,我一次次地跑到厨房,问系着围裙在锅台边忙碌的外婆:“外婆,炸鱼块什么时候好呀?”外婆慈爱地说:“你先去看会儿电视吧,马上就好了,这里有油锅,别烫着你。”可我和姐姐、表弟还是像走马灯似的,一会儿跑过去看一眼。

  终于要开饭了!外婆把菜端了上来,边走边说:“这次饭做得慢,小朋友们都饿了吧,快点来吃吧。”在外婆端盘子时,我发现外婆的食指上裹着一层厚厚的纱布,上面还渗出点点血迹。我忙问外婆:“您的手怎么了?”“不要紧,剁鱼块时不小心切到手指了。”说完后,她又回到厨房去熬汤。我连忙说:“外婆,您的手破了,疼不疼呀?您就不要再干活了,让我帮您看着锅,您快来吃饭吧。”在我的劝阻下,外婆终于脱掉围裙,坐在桌旁开始吃饭了。我看着这些饭菜想:这里面饱含着外婆的鲜血和汗水呀!

  因为外婆爱我,所以总是提前准备饭菜,争取在我到来时吃上美味佳肴;因为外婆爱我,怕我饿着,才在匆忙中不小心切到手指。外婆对我的爱,渗透在每一顿可口的饭菜里,渗透在每一句慈祥的话语中,渗透在每一个拥抱和爱抚中,渗透在我童年的欢乐记忆中,渗透在*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外婆对我的爱。

外婆对我们的爱初二作文5

  “摇啊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给我饼儿给我糕……”每当我哼起这首童谣,心里便浮现出了和蔼可亲的老人来——我的外婆。

  外婆对我的爱数不胜数,就像满天的繁星那样多,那样灿烂。今天,我就摘下一颗星儿来,与你共享。

  低年级时,因为外婆家离我家比较*,我有事没事就总爱往那儿跑,周末中午,我又跑到了她家,正好,那几天我感冒了。

  “外婆!”我一进屋就兴高采烈大叫道。“哎!”围着围裙的外婆乐呵呵地从厨房走了出来,“哟,琪琪,你来啦!来,外婆刚刚烧好菜,你想不想尝尝啊?”说着,她返回厨房,拿了一只碗和双筷子,递给了我:“我算着今天是星期天了,料到你会来,所以我特意烧了你最爱吃的土豆烧牛肉呢!”她一边说着,一边往我碗里夹菜。

  “咳咳咳……"我突然咳起嗽来,外婆连忙说:“琪琪,你感冒了?来,外婆给你做姜汤。”说着,她走进厨房,忙碌了起来。

  过来好一会儿,她带着一碗冒着热气的姜汤走出厨房。“来,喝汤,喝了才会好的快些哦。"看着她慈祥的面容和满头的白发,是不是水蒸气的原因?我的双眼有些湿润。

  喝着热乎乎的汤,我心里暖极了。

  在幼儿园时,妈妈不会针线活儿,我身上的毛衣全是她织的;妈妈在中午有时来不及烧饭,是她让我到她家去吃;小班时妈妈住了院,是她送我上学,接我放学。看着白发苍苍的她,回忆着往常的一幕幕,我心里不禁又哼起了《外婆桥》:摇啊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给我饼儿给我糕……"

外婆对我们的爱初二作文6

  从小,大人就我要诚实、善良,特别是不能,否则会长出长鼻子来。可我有一个爱“撒谎”的,你们肯定不信,那么让我讲给你们听听。

  小时候我特别爱吃西瓜,只要一看到西瓜就两眼发直,狼吞虎咽地几分钟就把一大盘西瓜给消灭了,所以常常把西瓜子也吃到肚子里,这时外婆就会说:“牛牛,慢慢吃,否则西瓜子吃到肚子里,肚子里会长出西瓜来的。”我听了,吓得一声不吭,连晚上做梦都梦见自己变成了“西瓜人”,头上肚子上都长出了绿油油的西瓜藤,身上挂满了大如篮球,小如弹珠的无数的西瓜……就这样,外婆帮我改掉了做事不细心的毛病。

  外婆非常疼爱我,只要是我喜欢吃的东西她都“不爱吃”。从小我就爱吃蛋。一天给我和外婆买了两只蛋挞,啊,真香啊!我一口就把一只蛋挞吃掉了。然后,依依不舍地把另一只蛋挞送给外婆吃。这时外婆看了一眼说:“牛牛,这个我不爱吃,你帮外婆吃了它吧!”听外婆这么一说,我又高兴地吃了半个,可另外半个怎么也吃不下了,就把吃剩下的半个蛋挞放在了桌上。晚上我正准备睡觉的时候,看见外婆在厨房里津津有味地吃我剩下的半个蛋挞。这时,我心里难受极了。

  今天,爸爸给我买了肯德基鸡腿,我没舍得吃,把它带回了家,一进门我就对外婆说:“外婆这个鸡腿给你吃。”外婆又说:“我不爱吃,你吃吧。”我眼睛一转,灵机一动说:“好外婆,鸡腿我都吃厌了,你帮我吃吧。”外婆信以为真,接过鸡腿,乐呵呵地说:“那好吧,今天我也尝尝这洋玩意!”

  哈哈,今天我也撒了一个谎……们,如果今天晚上我长出了长鼻子,大家可千万不要不理我噢。


我们的传统年俗初二作文 (菁华6篇)(扩展3)

——家乡年俗作文 (菁华6篇)

家乡年俗作文1

  空气中洋溢着新年的味道,新年带来欢聚,欢聚带来笑语。我家乡是江西赣州,我虽是在园洲长大,但我对家乡的春节却并不陌生。

  江西过年分大年小年,农历12月24日是小年,除夕是大年。在除夕夜大人会给小孩红包,表示吉祥如意。但园洲与江西的分量大有不同。在园洲,红包大多数为5元或者10元。在江西,一个红包最少有12元,最多有几百元,最常见的是102元。整钱加零钱,表示年年有余。

  在除夕,大家会吃荤菜,鸡鸭猪鱼等。但在大年初一,大家要吃斋饭,不吃肉。在园洲,凡是春节,大家通常有肉有菜,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家乡正月初一,不能洗头,不能洗衣服,不能扫地,因为人们认为一洗就会把财气洗去,一扫就会把财气扫去。

  还记得年初一,我穿着一身红彤彤的新衣服去奶奶家拜年。“奶奶!新年快乐!”一进门我便大喊。屋里十分整齐,干净。奶奶迎声而来,看见我们,十分高兴,说:“好!真乖!”奶奶脸上的皱纹舒展

  开来,就像一朵美丽的菊花。奶奶穿着一件已经掉色的红大衣,黑色的长裤,洁白的牙齿十分显眼,我只是想:奶奶是不是没钱?“给!”奶奶从兜里掏出一个红包给我。妈妈连忙说:“不用了!妈!”“没事!给孩子的!”最终,父母未能阻止到“威力强大”的奶奶。我大喜:“谢谢奶奶!”奶奶也十分高兴。外面的爆竹声不断响起,像是春节的笑声。

家乡年俗作文2

  每个地方都有年俗,我家乡的年俗也很有趣哦!大扫除,年夜饭,守岁,贴对联,放鞭炮,发利是......

  我最喜欢的年俗是收压岁钱,相信每个小朋友都喜欢这个节目吧,嘿嘿。每到过年,晚辈给长辈拜年,祝福长辈身体健康,长辈们就会给我发红包。我将每年收到的红包攒下来,存到银行,到现在已经比较可观了。

  过年时我们都会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宣告了新年的到来。“爆声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买很多鞭炮,焰火,在晚上放,特别好玩。

  吃团年饭。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是大家期待已久的聚会。不管*时工作/居住隔有多远,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和亲人聚在一起享受这快乐难得的团聚。

  贴对联: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还记得去年春节我家门上贴的对联呢:

  上联:合家欢乐迎富贵

  下联:满门*安好运来

  横批:万事如意

  这就是我家乡过年的风俗,怎么样,丰富多彩吧!

家乡年俗作文3

  我是地地道道的牡丹区小留镇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就给大家说说我家乡的年俗吧!

  “噼里啪啦”,震耳的鞭炮齐鸣,人们睁开双眼,忙碌起来,炸丸子,冻豆腐,蒸馒头,包饺子……迎接着年的到来。我与弟弟也不甘示弱,凑上去帮忙,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咦,老爸和大伯怎么无影无踪了?想偷闲?哈哈,没门儿!哟!原来他们在贴春联,漆黑的大门贴上了红色的大花,增添了不少年的喜庆……

  过年了!小镇里的人们起得很早,“咝溜”,饺子下了锅,盛到碗里,然后上供,敬天敬地敬神。点燃金光闪闪的元宝,寓意财源滚滚。接着,面对神仙,轻轻跪下,双手合十,带着美好的愿望磕头。妈妈与大娘带着笑脸去给前辈拜年去了,我与弟弟也跟了上去,比葫芦画瓢,妈妈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慈祥的老奶奶给了我一把糖块!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甜甜蜜蜜。妇女们换上了红色的衣服,拿着五颜六色的扇子扭秧歌……

  “咚,咚,咚”,烟花跃然而上,点缀得天空十分美丽。大人们,小孩儿们,在大街小巷聚在一起,仰望着漂亮的烟花。我与弟弟买了孔明灯,写上自己的新年愿望,然后放飞,迎接2022年新的“征程”。

家乡年俗作文4

  过年啦!过年啦!

  新年的脚步滴滴答答,新年的爆竹劈劈啪啪,新年的烟花纷纷洒洒,新年的祝福不能落下。

  我的家乡在博兴县兴福镇村高村那里。过年时,通常都吃饺子。

  在年三十上午炸年货,炸肯定是用油,过过油的意思是“越过越有”。下午两点左右,男人们准备好给祖先上坟的供品,这里面有糖果、苹果、香蕉、炸的年货有鱼和丸子,还有白酒,再拿上鞭炮告诉祖先过年了!还有香和黄纸(给祖先在另一个世界里花的钱)。男人去上坟,女人在家包水饺,有的人准备肉馅,有的人准备白菜和韭菜,有的人和面,准备好后女人们动手包水饺,我也在一边忙这忙那,把一个个切好的面丸摁扁,在我们还没有包完时,爸爸、大爷、二爷爷、小叔上坟都已经回来了。奶奶对大爷说:“把这上坟的供品给孩子们吃了,代表着祖先保佑着孩子们在新的一年中**安安、健健康康”。饺子不一会儿就出锅了。奶奶先把刚下好的饺子供给驴和马,叫驴和马背着金子和银子来咱家过年然后把一根长木头挡在门外,意思是不让驴和马走了。年三十下午五点钟放鞭炮,告诉我们过年啦!放完鞭后,我全家人围在一起吃水饺。

  晚上八点时,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直到深夜十二点时听到外面一片鞭炮声,这预兆着2012年的第一天就要来临了。

  到了明天四点左右就起床把包好的水饺下出来,吃完后,我先给奶奶拜年,然后出去挨家挨户地去拜年,直到六点时又会再次听见那响亮的爆竹声。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的风俗。

家乡年俗作文5

  春节是我们*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母亲。

  我看见母亲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俗和规矩啊?”母亲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民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愉快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愉快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家乡年俗作文6

  有个地方,有许多风景优美的旅游景区,它盛产芒果,誉有“芒果之乡”为盛名。那里风景祥和,宁静。那就是我美丽可爱的家乡——田东。

  田东有八种特产,我们都把它们叫做“田东八乡”。“八乡”分别是香米、香油、香猪、香鸭、香芒、香蕉、香料。其中,我最喜欢香猪和香芒了,香猪肥而不腻,车开七里忆旧香,正是那诱人的香味钩住了我的胃。香芒那诱人的香味令人垂涎欲滴,咬一口,满嘴甜甜的果汁,你一定会吃了还想吃。

  不但田东特产多,其他的也占优势。

  田东有许多名胜景点,横山古寨、棋盘滩、红军亭……就说棋盘滩吧,滩上有许多的,大大小小的石块罗列着,从山上眺望,就像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盘。传说,两位仙人私自下凡,见此地风景优美,便来了棋欲,开始下棋,王母娘娘突然降临,仙人一惊,一下子回到天庭,留下了一盘未下完的棋。

  田东总面积2816*方千米,有12个民族,乡镇数10个,耕田面积39。9万亩,山地面积347万亩,水域面积3。25万亩,年无霜期达354天,已探明可开采矿产30多种,褐煤储存量1500万吨,天然气100多亿立*方,铝土矿储量5000多万吨,水能蕴藏量21·2千瓦时,公路总公里455·15公里……

  有旅者说,万水千山都走遍,风光美在田东县!芒果熟了,我在田东等你们光临哦。


我们的传统年俗初二作文 (菁华6篇)(扩展4)

——年俗优秀作文 (菁华6篇)

年俗优秀作文1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对于*人来说很重要,人们觉得过了春节,才意味着开始新的一年,我家这里更是如此。

  我的家乡位于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一进农历腊月,人们就开始为春节做各种准备,大街小巷也有了十足的年味儿,各家商铺开始囤足年货,眼花缭乱的年货、年礼摆满大街,供人民挑选。腊月初,人们会给家里每个人买新衣服,等到过年的时候穿,意味着新年新气象,从里到外都是新的开始。大概从二十二这个集(葛沽这个地方按农历每逢带二、五、八的日子都是赶集的日子),人们就开始把过年所需要的干果鲜货、海鲜、蔬菜、鸡鸭鱼肉买回家,当然,更少不了葛沽特产的青水萝卜。年,马上就开始了。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扫房土,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倒酉,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盒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剁小人,到这为止,有的人可能会说:“过了初五,这个年是不是差不多结束了呢?”不,葛沽的年才刚刚开始。

  每年正月初六,葛沽的花会表演就陆续开始了。大家听说过葛沽花会吗?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听老人们说:葛沽花会可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他其实是葛沽妈祖文化的一个延伸,最早出现在明代永乐年间,清朝乾隆年间最为兴盛,到现在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当年的葛沽镇居民多以渔业为生,常年出海,为保佑*安都信奉海神娘娘。到了春节,当地的富商和官府就把海神娘娘的塑像放入官轿,用人抬着沿街观灯,有时,就会有渔民前来进香祷告,祈求海神娘娘保佑家人出行*安。时间一长,越来越多的渔民前来祷告,逐渐形成了宝辇盛会。后来由各个职业的人们扮演的以水浒故事为背景的高跷也盛行起来。

  几百年过去了,葛沽花会一直延续至今,每年正月初六开始,就会有高跷、竹马、旱船、龙灯、大头娃娃等耍乐会队伍和大辇沿街交替表演,尤其是正月十六“接驾”这一天,从早上一直表演到晚上十一、二点钟,锣鼓喧天,灯火辉煌,人山人海,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们和我们一起度过一个热闹的新年。

  过了正月十六,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回归正常生活,年,结束了。

  大家是不是也对葛沽的花会有所期待呢?那么,欢迎大家正月十六来我们葛沽看花会。

年俗优秀作文2

  二月的悠扬踩着三月斜雨的韵脚,沁过薄雾和窗纱,微微的还有些许暖意。冉冉檀香弥漫着空气,让我不觉神游于五千年的古国文化长河中

  在*有一个传统节日;春节,春节是在*的节日里最最重要的,也是游子在外最期盼的节日,在除夕夜那一天,哪怕离家乡再远,也要回家和家人吃一次团圆饭。而孩子们更是喜欢春节,应为在春节,可以理所应当不看妈妈脸色收取压岁钱。

  在北方春节的*俗里,大家在年前,围坐在一起,写春联,剪窗花,买好炮竹,鸡鸭鱼肉,在门上到这贴的福字,不过在我们春联的字上,并不是出自名家之手,但是里面却包含着,浓浓的年意。不仅仅是在门上,在家里大大小小的地方,有各种小饰品,像;福娃娃,门神,每年都会添置一个两个。而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

  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家家都要吃元宵,当然在北方也有吃汤圆的*俗,而元宵也有许多的口味,紫薯,桂圆,五仁,黑芝麻,令人百吃不厌……现在也发明出了新口味,如;草莓,香橙。酸酸甜甜的,小孩子都特别爱吃。在陕西也有滚元宵的*俗。有时候在自己家包元宵,大人们会在其中一个里面放上辣椒,吃到的人表示来年红红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节也有放灯的*俗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而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安。花灯起源于唐代,盛于明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历代花灯的制作十分讲究,品种繁多。如明朝画家唐寅有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心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到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我爱*,在此,我送大家一幅春联。普天同庆,一声爆竹辞旧岁,大笔共欢,万条绿绦迎新年。横批,鸟语花香。

年俗优秀作文3

  说到年俗,大家总会想起放爆竹、赏花灯、祭灶神、贴对联……我家可有一个尤其的年俗,那便是在春节团聚的情况下吃奶奶亲手做的肉圆、鱼圆和汤团。

  每一年过春节,父亲都需要带我与妈妈回家去探望祖父奶奶,由于过春节便是要和亲人团聚的日子。等夜里吃年夜饭的情况下,奶奶总是会端上两小碗日期热呼呼的汤,一碗是含有肉圆和鱼圆的菜汁,另一碗是小红豆煮汤圆。为何每一年过春节吃团圆饭中总会有这两条美餐呢?父亲跟我说,“圆”意味着着“和和美美”,奶奶亲自捏了这种圆子,期待明年大家大家都能*安幸福。

  一年365天,我觉得奶奶最期待的最开心的毫无疑问便是过春节这种天了,大伙儿团聚一堂,聊一聊家常话,吃点家乡小吃,尤其是她亲手做的圆子。奶奶对大家的想念、挂念和善心就竭尽在这里一颗颗的圆子里,每一次吃着它,我也感觉尤其有异味。

  说到年俗,大家总会想起放爆竹、赏花灯、祭灶神、贴对联……我家可有一个尤其的年俗,那便是在春节团聚的情况下吃奶奶亲手做的肉圆、鱼圆和汤团。

  每一年过春节,父亲都需要带我与妈妈回家去探望祖父奶奶,由于过春节便是要和亲人团聚的日子。等夜里吃年夜饭的情况下,奶奶总是会端上两小碗日期热呼呼的汤,一碗是含有肉圆和鱼圆的菜汁,另一碗是小红豆煮汤圆。为何每一年过春节吃团圆饭中总会有这两条美餐呢?父亲跟我说,“圆”意味着着“和和美美”,奶奶亲自捏了这种圆子,期待明年大家大家都能*安幸福。

  一年365天,我觉得奶奶最期待的最开心的毫无疑问便是过春节这种天了,大伙儿团聚一堂,聊一聊家常话,吃点家乡小吃,尤其是她亲手做的圆子。奶奶对大家的想念、挂念和善心就竭尽在这里一颗颗的圆子里,每一次吃着它,我也感觉尤其有异味。

年俗优秀作文4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贴春联春联也叫做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的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是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了喜庆气氛。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的,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爆竹*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是早早的起来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

年俗优秀作文5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已接*尾声,鞭炮声依旧响遍了整个街道,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幸福的笑容。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贴了对联、“福”字,再加上火红的大灯笼,配上忽明忽暗的小彩灯,甚是热闹。

  我们一家子齐动手,收拾好桌子,就准备开始包饺子啦!

  妈妈把准备好的饺子皮、肉馅、水都端上桌子,我眼睛一尖,看到了放在桌旁的一枚硬币,便问家家:“家家,那个硬币是干嘛用的啊?”家家神神秘秘的拿起那枚硬币,又拿起一片饺子皮,用筷子夹了一坨肉馅放在饺子皮上,接着把那枚硬币裹进肉馅,用饺子皮把它紧紧包起来。边做边和我说:“慧儿,这是北方人的年俗,把硬币包进饺子里,谁要是吃到了这个包着硬币的饺子,来年就会心想事成,健健康康的。”“哦,那万一被卡到了呢?”我开玩笑的说道,全家人一听又都笑了起来,“慧儿,大过年的,我们都是图个吉利、图个好彩头,你怎么瞎开玩笑呢!”妈妈拍了拍我的头,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我不停的在屋里走来走去,心里七上八下的,一直在惦记着那个包有福气的饺子,这样才能确保吃到呢?

  快12点了,饺子也都煮好了,端上了桌子。我趁大家伙都还在看春晚的热劲,偷偷拿着吸铁石趴在桌子上,一盘饺子一盘饺子的试过去。突然,有一个饺子似乎动了一下,我又把吸铁石再次贴*,它果然又动了一下,我再次确定了就是它了,没错!

  我就把那盘饺子端到自己面前了,喊着大家伙快来吃饺子。我装模作样的夹了旁边两个饺子吃下去,再把这个早已选好的饺子夹到我嘴里,一口咬下去。“哇!我吃到了,是硬币!是硬币!”我大叫道。爸爸摸了摸我的头,说:“好啊,来年你要更努力学*啊,那样好运才会一直眷顾着你的,宝宝!”我狠狠点了点头,一家人其乐融融。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走过的是岁月,留下的是故事,带来的是希望。

年俗优秀作文6

  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年”的故事吧!可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每次过年总是有一道菜只能看不能吃,一定要留到初三以后才能吃吗?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给长辈拜年,长辈就必须要给我们压岁钱吗?你们知道为什么过年第一天一定要吃鸡翅鸡爪吗?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讲吧!

  我们过年每家每户餐桌上有一道菜是不可少的!大家猜猜那是什么?没错,就是鱼。人们为了“年年有余”,所以每家每户在过年的时候都要做“全鱼”这道菜,可是这道菜每次都是最后上桌的并且只能看不能吃。这是因为要“年年有余”所以才不能吃,一定要留到初三以后才能吃,不然的话,就年年没“鱼”了!

  我们小朋友每次给大人拜年,大人们就要给我们压岁钱,其实它有个传说。传说,以前有一个叫“祟”的小孩,每到过年的时候它会摸熟睡孩子的头,孩子就会变傻。到了第二年“祟”又来了,有户人家在孩子睡觉时把用红纸包着的八个铜板放在孩子的枕边。夫妻不敢合眼,他们在孩子身边守着谈着话。半夜里,“祟”来了,当“祟”准备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突然闪出一道红光把“祟”给吓跑了。

  早上,这户人家把用红纸包钱能吓走“祟”的事告诉了大家,接着他们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把事搞得全世界都知道了。以后每到过年大家都学着那户人家,果然以后“祟”不来害小孩子了。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时间流逝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至于过年第一天一定要吃鸡爪,那是因为吃鸡爪寄意“抓财”,大人吃了打牌就能赢钱,上班就可以涨工资,小朋友就要吃鸡翅,是因为鸡翅寄意“展翅高飞”,吃了学*成绩好。

  我们过年每一道菜,每一个传统规矩的背后其实都有一个故事、一个说法。现在这个发展事业的年代,人们只注重发展事业,却忽视了年。我作为一个现代的小朋友,自我感觉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所以让我们回味我们以前的传统年俗,把我们缺少的年味呼唤回来吧!


我们的传统年俗初二作文 (菁华6篇)(扩展5)

——年俗作文 (菁华6篇)

年俗作文1

  空气中洋溢着新年的味道,新年带来欢聚,欢聚带来笑语。我家乡是江西赣州,我虽是在园洲长大,但是我对家乡的春节却并不陌生。

  江西过年分大年小年,农历12月24日是小年,除夕是大年。在除夕夜大人会给小孩红包,表示吉祥如意。但是,园洲与江西的分量大有不同。在园洲,红包大多数为5元或者10元。在江西,一个红包最少有12元,最多有几百元,最常见的是102元。整钱加零钱,表示年年有余。

  在除夕,大家会吃荤菜,鸡鸭猪鱼等。但是,在大年初一,大家要吃斋饭,不吃肉。在园洲,凡是春节,大家通常有肉有菜,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家乡正月初一,不能洗头,不能洗衣服,不能扫地,因为人们认为一洗就会把财气洗去,一扫就会把财气扫去。

  还记得年初一,我穿着一身红彤彤的新衣服去奶奶家拜年。“奶奶!新年快乐!”一进门我便大喊。屋里十分整齐,干净。奶奶迎声而来,看见我们,十分高兴,说:“好!真乖!”奶奶脸上的皱纹舒展

  开来,就像一朵美丽的菊花。奶奶穿着一件已经掉色的红大衣,黑色的长裤,洁白的牙齿十分显眼,我只是想:奶奶是不是没钱?“给!”奶奶从兜里掏出一个红包给我。妈妈连忙说:“不用!妈!”“没事!给孩子的!”最终,父母未能阻止到“威力强大”的奶奶。我大喜:“谢谢奶奶!”奶奶也很高兴。外面的爆竹声不断响起,像是春节的笑声。

年俗作文2

  在我的家乡,每到年末,每家每户都要祭神。

  祭神的前一天,进行掸尘(打扫卫生)。大家一起把屋里的每个角落打扫干净,桌椅、灶台,全都拭擦一遍,寓意:把这一年的邪祟扫除,迎接新年的到来。再从街上买来鸡、肉放在大锅里煮熟。第二天凌晨,大人们早早地起床,穿上新衣服,梳着时尚的发型。祖孙三代(或父子两代)从屋里抬出八仙桌,对着大门,寓意拦住所有的好运。

  桌上摆着大块的肉,足足有七八斤重;整只的鸡,嘴上衔着三根葱,表示健康聪明;两条大鲤鱼,表示年年有余。它们的摆放也很有讲究:鲤鱼的头朝里,表示余进来,鸡的头朝外,表示大家都知道健康聪明。其它还摆有年糕、苹果,年糕表示年年高,苹果表示**安安。所有的食品上面都覆盖着一小张红纸,寓意来年红红火火。听老人们讲:所有的祭神食品,不能放十种,一般都放八到九种。因为“十”表示十全十美,而十全十美的生活也就没有了生活追求的目标。看来祭神中也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鲁迅的作品《祝福》中,也有类似的祭神仪式。如果,鲁迅先生能活到现在,他一定会发出感慨:为女性的**而欢呼。因为,家乡现在祭神的风俗中,男女地位相同,他们都能与祖、父辈一起祭神。当然这一风俗的改变是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以后才出现的。

  听妈妈说,这种祭神的风俗在破四旧的年代曾被禁止了十多年,现在,人们生活水*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提升了,电脑也进入了农家。农民祭神不是愚昧的迷信,它是一种年文化的呈现。它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希望。

  过年祭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知起源于何时,它的形式在变,但它的核心文化永远不变,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人们共同的心愿。

年俗作文3

  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俗和气氛上和传统春节截然不同。

  在香港,舞狮、舞龙灯等非常的稀少,它们有时会在乡村里出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很难看到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从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初一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男女老少们都来观赏,那时的维多利亚港上真是人山人海啊!

  香港的除夕日更为热闹。大部分家庭会在除夕期间吃“团圆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在除夕时,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吃晚饭。而晚饭后,全家人一同去逛花市,其中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那当然也是最热闹的了。花市里的花品种各异,颜色具多,你要什么颜色,就有什么颜色。今夜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了。

  在香港,最开心的就是收“利是”的小孩了。“利是”原为“利事”,是大吉大利,好意头的意思。大家一起来香港和香港人欢度春节吧!

年俗作文4

  这天这样除夕。吃完晚饭,爸爸、舅舅带着我和表哥、表姐一齐到家门前放烟花。但天空早已这样五彩缤纷,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火花飞升降落,如天女散花般把夜空点缀成花的海洋。

  爸爸点燃了一个仙女下凡,只听“兹”的一声,便喷出火花,向天空飞去,飞的可真高啊!之后,我点燃了一个飞碟一样的烟花,那飞碟便快速的旋转起来,一会儿,就发出啪啪的响声。但我最喜爱的要数魔术弹和奥运火炬。魔术弹点燃后,冒出的火花五颜六色,有红色、黄色、绿色……一颗颗飞上天空,仿佛一颗颗小星星在天空中眨眼睛,千姿百态,真这样美丽极了!奥运火炬点燃后,我手持火炬奔跑,仿佛我真的成了一名火炬手,那金黄色的火苗熊熊燃烧着,仿佛这样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安康!

  过年真好呀!既开心又好玩的,真期望这种幸福和快乐永远停留在我们的身边!

年俗作文5

  红彤彤的对联、喜艳艳的门神、热腾腾的团圆饭、乐融融的全家福……这就是中华民族悠久的灿烂的春节文化。

  今年春节,我亲历了贴春联、贴年画、剪窗花、放炮竹……浓浓的年味让我陶醉。不经意间,哥哥贴的“福”字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这个“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里面又蕴涵着什么故事呢?带着重重疑问,我跑去问博学多才的哥哥,哥哥告诉我:倒贴“福”字的*俗来源于清代恭亲王府。一到春节前夕,大管家为了讨恭亲王的欢心,就写了许多个“福”字叫人贴在王府的大门是库房上,有一个家人因为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很恼火,大管家解释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现在,大福真的到(倒)了,这可是吉庆之兆。”恭亲王听了之后心想: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所以,他十分高兴,就重赏了大管家是他的家人。事后,倒贴“福”字的*俗就由达官贵人府第步入寻常百姓家,祈求福气的降临。所以,倒贴“福”字的*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听完哥哥的讲述之后,我才知道年俗真的很有趣!

年俗作文6

  每当在电视上听到关于春节的歌谣时就说明春节已经来啦。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有这样一个传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每当农历的1月1日,人们都会躲进深山避免年兽的伤害。

  传说在某一年的一天晚上村子里来了一位白发苍苍老人,看见村民们都在急急忙忙的往深山里奔跑很好奇,于是他把来了一位老妇人,问她:‘‘为什么全村的人都在深山里奔跑?’’那位老妇人回答道:‘‘每年农历一月一日,从远处会来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到村子里见什么就咬什么吃什么,大家都很害怕它所以每逢农历1月1日,大家都要往深山上跑躲避。’’年兽那位老人不慌不忙的说:‘‘今天晚上让我把他赶走!’’到了晚上从远处来了一只不知名的动物,那位老人坐在院子里一动不动的等待着它。那只年兽很快的来到了村子里那位老妇人的家里。到了院子里年兽只看见大门上有红色的对联儿。那位老人身披红袍手里还拿着爆竹还在噼里啪啦的响。 年兽看到这个情景大惊失色不一会儿就逃跑了,过了一会儿村民们从山上回来了看见村子里完好无损觉得很奇怪于是便问那位老者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年兽赶跑的呀?

  后来人们才知道那个年兽害怕红色的东西和烟花爆竹的响声从那以后过年就有了贴红色的对联儿发红包放烟花爆竹的*俗这个*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我们的传统年俗初二作文 (菁华6篇)(扩展6)

——年俗的作文 (菁华6篇)

年俗的作文1

  在农村过年的年俗真多,今天是大年30,从早上开始我就跟着大叔爷爷享受着一个个有趣的年俗,祭祖、贴对联、窗花、扫墓,最有趣的是半夜的跺灰墩了。

  听外公说,在老家年30的晚上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要在家里家外的各个地方跺灰墩。灰墩其实就是一个粗布口袋里装着石灰,布袋两边各有一根绳子,只要拎着绳子把布袋往地上一敲,地上就会有一个圆圆的石灰印子,这就是灰墩了。我很好奇为什么要跺灰墩呢?

  大叔爷爷告诉我,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年三十半夜,有一个妖怪要从每家每户路过,这个妖怪是从来不走回头路的,凡是走过的地方就不会再去了。人们为了辟邪,就在自己家里家外跺上一个一个的灰墩,妖怪的视力不好,看到灰墩就以为是自己走路的脚印,这个地方就不会再去了。所以,这个风俗就一只流传了下来。听了大叔爷爷的话,我突然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上的故事,每年30晚上会有一个叫“夕”的妖怪出来兴风作浪,大叔爷爷讲的妖怪是不是就是“夕”呢……大叔爷爷就要跺灰墩了,我争着要亲自体会一下跺灰墩。在大叔爷爷的“指挥”下,我开始跺灰墩,一阵“噗…噗…”的声响以后,太太家的院子里、房门前就布满了一个又一个灰墩,就连上楼的楼梯上,也排着整齐的灰墩……

  后来外婆告诉我,其实世界上并没有鬼怪,但是任何年俗都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愿……

年俗的作文2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每当人们把这句话挂在嘴上,预示着新年又来了。十二月中旬新年的准备活动便如火如荼的开始了??

  首先最大的活动便是杀过年猪。虽然生活水*提高了,但是猪肉仍是除夕餐桌上的比例最大的菜色。腊肉也是家家户户必做。猪血丸子更是我们邵阳的一大特色。这些原料都在养了大半年的猪身上。每年除夕之前,屠户都是最忙的,每家每户都需要他们的帮忙。一般在这天我们都会请亲戚朋友一起吃饭,一起在过年之前热闹热闹。小时候最喜欢这样到亲戚家轮流吃饭了,气氛热烈,开开心心的。

  新年除了年夜饭,另一个重头戏便是拜年。我们的大年初一是不能到处拜年的,另一个便是这天不要花钱。据说是初一花钱,这一年就很难进财了。对于小朋友来说,拜年就意味着存钱罐又多了压岁钱,只希望亲戚朋友们来的更“猛烈”些吧!我们那儿有些地方对拜年的亲戚都会有回礼。比如扯一根红布条再加上苹果。红布条寓意着这年红红火火,苹果则是*安的“代言人”。

  除了这些年俗,介绍一个我们邵阳的特色菜-猪血丸子。顾名思义,猪血丸子是用猪血、豆腐、碎猪肉揉成丸子,随后用炭火烘干。别看它黑黝黝的,味道可好了。除了腊

  肉,这也是家家必备。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的*俗并未改变,却总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淡。环境并未改变,只是身边的人少了,随之心态也变了吧。

年俗的作文3

  有人说,年味是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是天空五彩滨纷的烟花,也有人说年味是车站码头拥挤的嘈杂声,是游子匆匆赶路的脚步声,还有人说年味是长辈对晚辈宠爱的钱压钱……,我在看来,年味还是凝结在人们舌尖上的美味佳肴。无论是大年三十的团圆,还是以后的走亲访友,都离不开一个“吃”字,过年是一场场饭局的大串联。

  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差,*时省吃俭用,一年下来,难得吃会儿肉,但到了春节,父母总要张罗一桌像样的菜犒劳全家,鸡鸭鱼肉,还算丰盛。但那时,毕竟家里穷,这桌菜是不能全吃完的,得留下相当一部分用作招待从即将来访的亲朋好友。譬如那条身兼“年年有余”祈望的“年鱼”是不能动的,那时期“年鱼”又称作“看鱼”,顾名思义只看不动,若有不懂此规矩的小孩冷不防挖下一块,主人便将“看鱼”翻个面,第二天端上桌来,客人看到的还是一条整鱼。这是吃的技巧问题,也是一个时代喜庆时期里包含的酸涩和无奈。

  现今条件好了,大鱼大肉已成了人们桌上的家常菜,舌尖上的味蕾也开始刁钻了,时不时要换口味,先前过年时用的有些菜便从餐桌上消失了,“高梁肉”是其中之一,一小块肥肉,外面粘上面粉,放在油里炸过,黄灿灿,香喷喷的,一口下去,滋滋冒油,但如今桌上已基本看不到了,人们已将它抛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种精致的菜肴,基本上跟饭店同步而不是以往的“家常便饭”了,甚至还有鲍鱼龙虾之类的,颇有“高大上”的气势。

  时下的饭局真有点让人应接不暇,不仅亲戚之间要设饭局,朋友同学也要设饭局,生意场上的合作伙伴也要设饭局,同事之间也少不了设饭局。问题是每个人只有一张嘴,不能分身,顾此失彼的事经常发生,于是,一家人分队赶赴饭局,派代表出*宴会已成常事。有时,为了应付扎堆的饭局,有人不得不赶场子,同是一餐饭,要赶二个甚至三个饭局,在不同地点错时完成。

  过多的饭局,“吃”成了人们的心理负担。当然,困难总比办法多。热情、富裕、好客的家乡人已对过年宴请作了改革,他们把传统的年后请客提前到年前进行,无影中拉长了过年的时间,让请吃与吃请变得从容不迫。时间走进腊月,人们开始打电话约请,摆酒设宴,忙得不亦乐乎,这不,腊月才过一半,前两个周末我都是在亲戚的酒桌上度过,且剩下的周末日程也早已排满。

  家乡人不仅在时间上对过年饭局进行颠覆,在宴请的方法方式上也作了探索。人们已把请客的地点从家里转移到饭店,张嘴来,省时省力,如果保留在家设宴,常请个一条龙服务的厨师,厨师不仅负责烹饪,而且还有带着锅碗标盆,甚至是桌椅板凳,东家无须操劳,任务只有一个,劝客人吃好喝好。

  年是吃出来的,难以想象没有吃的年怎么过,过去、现在、将来,吃是过年永恒的主题曲。

年俗的作文4

  小时候,外婆总是在过年前说一句话:小孩子望过年,大人们望种田。对于我来说,儿时的春节都是一些萦绕在舌尖的记忆。年,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美味的。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我们的小嘴不曾闲过。“二十三,祭灶官”。这天,用米粉做的送灶粑粑,香气会驱走整个冬日的寒意。

  “二十五,磨豆腐”。这天不但可以喝到香甜可口的豆浆,母亲还会抽空在煮豆浆时捞几张豆腐皮出来,晚饭时和小葱芝麻一拌,最下饭不过了。

  再后来的这两天,好吃的会更多。首先,外公会去杀年猪的人家割肉,遇到亲戚家杀猪,我还可以跟着蹭顿“杀猪饭”吃,这样的宴*,主人家是不会吝惜猪肉的,上桌的菜都是大盘大碗,极其解馋。如果没有吃过瘾也没关系,母亲正在家里杀鸡呢!每当此时,母亲会将鸡杂用大酱炒了再和泡好的黄豆一起煨制,鸡杂黄豆甭提有多香!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会飘出炸圆子的香味。往日到处玩闹的孩子,这天都一下不见了踪影,他们都在自家的锅台旁围着呢,第一锅圆子都要炸得透透的,锅台旁的小馋猫都等着吃呢!这天,外婆怕我油炸的东西吃多了伤了脾胃,会在锅塘里事先放两个红薯,着柴火烤熟,这样的烤红薯最解油腻。

  炸圆子的香味还在嘴角边萦绕时,转眼到了年三十。除夕夜的年饭,吃的那更多了。当然,这桌年夜饭,也有不给动筷子的,那时的条件不是很好,有些食材只有过年时才会准备,像“年鱼”和“鸭胗”。这些菜烧好后,*时是不端出来的。即使年夜饭时,它们的出场也只是为了做做样子。外婆说,这样的菜是拿来招呼客人的。记得那年,母亲带我和弟弟去亲戚家拜年,吃饭时,六岁的弟弟看着眼前的咸鸭胗口水直流,最后实在忍不住了,伸筷子夹了几次,在回家的路上,母亲狠狠的批评了弟弟。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其中缘由。

  大年初一,孩子们都有一个固定的节目——拜年。我们会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挨家挨户的拜年。拜年会得到一些好吃的,几颗糖、一把瓜子都会让我们心满意足。一上午跑下来,我们总是会嫌衣服口袋小。于是正月里,我们会有吃不完的零食,那些好看的糖纸都会被夹在书本里珍藏着。

  元宵节那香糯的汤圆下了肚后,年味慢慢淡了起来。外婆会笑着对我们说:“小舌头也要休息咯!”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经常咂摸着小嘴,回味那舌尖上萦绕的浓浓年味。每每想起,依然香甜依旧。

年俗的作文5

  在我看来,年味是凝结在舌尖上的,一年又一年,我们在这样的年味中,慢慢长大了。

  “进了腊月门,是过年”老话虽是这么说,但在现在,过年的热闹喧腾,似乎是从小年开始的。在小年这个春节的盛大开始中,饺子第一次揭开了她的面纱。

  饺子永远是过年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饺子寓意着更岁交子,无论这一年过得怎样,春节的饺子永远是一家人的年终盛宴。“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饺子美味,饺子馅更是变化多端,令人多吃不厌。

  在我的老家,饺子馅总是经典的韭菜猪肉馅。韭菜是新下的,鲜嫩多汁,刚买来摘来的韭菜更是青翠欲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地上铺着几张报纸,一起摘韭菜,年味与家的味道在这里,慢慢升华。猪肉最好是手切的,可以一粒粒清晰地嚼到,最好有些肥肉,猪肉的肥而不腻与韭菜的鲜辣融合在一起,正是对年味的最完美诠释。

  韭菜猪肉饺子本是最佳组合,可年三十晚上子时要吃的饺子却是素馅。老一辈人说这象征着来年朴素*淡、**安安。我对这种说法不太相信,但素馅饺子的确也别有一番风味。

  把胡萝卜、粉条、豆腐切碎,摊一个蛋饼切成小块,有时加些木耳,素饺子馅基本上脱不了“这一套”,但是这几味简单的食材,却能调出美味的馅儿。素馅没有了肉馅的那种浓烈的肉滋味,多了一股清淡的感觉,也可以对春节期间的大鱼大肉起到一个很好的调节作用。不过令我疑惑的是,有时素馅里也加些海米虾仁,这还叫素馅吗——也许素馅只是人们的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与尝鲜的满足罢了。

  饺子皮也颇有讲究。必须要用死面的那是一定的,放了酵母变成煮包子了。这几年新出了一种“饺子粉”,据说是专门用来做面皮用的,其实味道嚼劲与一般的饺子皮没什么差异。擀面皮真是门手艺,擀面皮讲究中间厚,边上薄。要想擀得又快又好,挺不容易。现在,肉店里有卖机器压的饺子皮,两片皮之间扑上点面粉,显得死气沉沉,口感也一般。

  每当吃完饺子,总要喝上一碗煮饺子的清汤,说是“原汤化原食”。其实抛开营养不讲,清汤的味道品相还是不错的:清汤的色泽是有着谷物气息的淡黄色,味道既有一种饺子皮的清淡,也有露馅饺子肉馅的鲜美——所以煮饺子时,露馅饺子还是必不可少的呢!喝下一碗汤,感到周身热乎乎的,寒冷驱散殆尽,也冲淡了刚才吃饺子的咸味。

  在吃饺子时,总少不了几个翠绿色的身影,那是腊八蒜。吃一口饺子咬一口腊八蒜,感觉那种辣味在鲜味里散开的感觉,缓解了肉饺子的油腻以及腊八蒜的辛辣,可谓是两全其美!米醋、绵白糖、大粒蒜,把它们种在玻璃瓶子里(原来是用瓷罐子以及玻璃罐子的),小年时便可收获一瓶翠绿腊八蒜。今年我家的腊八蒜是翠绿色的,可醋却成了草绿色,没达到老舍先生“色味双美”的标准啊。

  说到小年,似乎还有一种沉寂已久的*俗:祭灶、吃关东糖。在济南城区里,祭灶的*俗早已无影无踪,关东糖、糖瓜也越来越少。不过我今年有幸寻觅到了杆状的关东糖。关东糖很脆、很酥,有时咬一口还会迸溅出许多渣渣,不过那甜味是沁人心脾的,与厨房里柔弱无骨的绵白糖是没法比的,多了一层过年的香气,让人很是舒畅。

  我在福建吃过一回白年糕:味道虽不错,可口感是单一至极,好像在咬糯米团子。山东的黄米年糕不一样了。原材料是黄糯米面,和面时直接把洗净的大枣整颗放进去,正好随着和面被绞碎一部分,进到黄米面里面,捏成窝窝头状,上锅蒸熟。吃黄米年糕时,离大枣越*,枣味越浓,还要时刻提防着,别被枣核咯了牙,多么有趣!

  说到年糕,不能不说豆包了。豆包讲究心里美,其实也是馅料的重要性。做豆包前一天晚上要把大红枣以及红小豆放糖放水,煮沸了再焖。第二天上午馅料已焖得差不多,甜糯软香,直接吃更是美味无比,即刻用发面包了放进蒸笼里,还要一同做些馒头。蒸出来的豆包外表普通,里面却是红彤彤的,煞是好看、煞是美味。

  最后要介绍的,也是我最为喜爱的,是酥锅了。酥锅这手艺,我的亲人里只有我姑姑有,而奇怪的是我奶奶却不会。酥锅之做法,我也不清楚,大概是把喜欢的食物煮熟了加某种香料炖吧。最后收了汁,放凉以后,每种食物既保存了些许原味,也有一种互相联通的不可名状的香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酥锅凉了才好吃,可地冻天寒的,不免令人不太适意,也是春节美食中的特色一员了。我们小区来了个卖酥锅的,掀开锅盖,冒出的竟是阵阵热气,这算什么酥锅!他那酥锅还有哩啦的汤水,味道一般,竟然还有人买!于是我便决定再也不吃他家的了。

  酥锅有酥白菜酥豆腐酥鱼酥鸡酥豆角酥海带酥肉酥口蘑酥木耳等等,什么都可以往里放,我最爱的是酥海带。

  过年,其实不仅是一个盛大节日,也是亿万*人的心灵寄托。我衷心希望这些美食,凝固成舌尖上的年味,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一年又一年期盼下去。

年俗的作文6

  年俗在*,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春节的历史非常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祀活动。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更新复苏草木,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满怀喜悦之情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日子。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在这天,家家都要腊八粥。粥是用米、豆等谷物和各种干果熬成的,预示着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相传,灶王爷可以直上天庭面见玉皇大帝,报告一家“私事”。玉皇大帝就根据灶君的奏闻,安排各家过年的凶吉祸福。所以,送灶之日,奉祀的供品,除酒宵外,蜜糖更是绝不可缺少的,以表来年“万事如意”。

  腊月二十五扫尘日,扫尘的意义:除旧迎新,祓除不祥。*时家庭中一般绝少有机会彻底清理,经常把一些家具,杂物,以及不需要的东西,任由积叠堆置。日积月累,层边墙壁布满蜘蛛网,如果没有这一年一次的彻底“扫尘”,这许许多多杂物,垃圾以及阴暗地方将永远不会受到整理和清扫。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惯。

  随着春节的临逝,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年货,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一般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是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腊月三十,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时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夜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俗,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是“交”的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惯,甜甜的黏黏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甜蜜蜜,步步高。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点灯燃烛,敲锣打鼓;夜里,通宵守夜;十二点开始,放烟花爆竹。相传在古代,我们祖先曾经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名叫“年”,而“年”最怕响声和火,于是放烟花爆竹是为了吓跑“年”这种猛兽的。然后长辈分发“压岁钱”,互祝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到了初一那天,全家老少都要换上新衣,新袜,新鞋,祭拜祖先,在供奉祖宗的'神位前面,点烛、烧香、焚纸、放炮,子孙跪拜如仪,称为“发纸接种”,祭祖的意义是慎终追远,更表现源远流长,有望于后裔的繁昌,所以行事之时人们要严肃、隆重、恭敬、诚挚。

  大年初一拜年,百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先要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新年快乐”等吉祥话语,左邻右舍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初三出嫁女儿要回家拜年了,它表达了姑娘对亲人的切切思念。出嫁的女儿回家要带礼品来的,娘家亲戚都要走到,以示其孝。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大街小巷,人山人海,处处张灯结彩,远远望去,一片火树银花,好不热闹!随着一声清脆的响声,一柱烟花升起,夜空中骤然间出现了五彩缤纷,瑰丽夺目的火花,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这晚,人人都要吃元宵,预示着“团团圆圆”。

  一眨眼的功夫,春节在正月二十结束了。新的一年也在渐行渐远的春节中满载希翼的拉开了帷幕,而蕴含着如此深厚的*传统风韵的春节像一抹挥之不去的霓虹,停住在每个人心中,昂扬着人们的斗志,寄托着人们的企盼,涤荡着人们的情怀。


我们的传统年俗初二作文 (菁华6篇)(扩展7)

——我们的共享时代作文_初二作文通用5篇

  我们的共享时代作文_初二作文 1

  共享的是资源,更新的是理念。学会的是想想别人。——题记

  共享星球

  自人类出现起,我们即共享着同一个星球,在良好的环境下,生命得以繁衍。如今,随着人类文明与工业的迅猛发展,我们便有了独占星球的念头。我们虽倡导保护自然,但人类残忍的行经已经出卖了我们自己——在筑公路,扩大人类居住范围的同时,我们可否想过与我们共享星球的其它生命?在滥砍森林,滥杀动物的同时,我们可否想过其它生命的生死?

  人类是强者,强者应为弱者想想,而不是仗势掠杀。

  我们是先者,先者应为后者想想,而不是贪图享乐。

  共享资源

  我们居住在同一颗星球,除了为动物,还要为别人想想,才能共享资源。

  当下,聪明的人类受到启发,发现了新商机,因此,共享单车,共享书店,共享篮球纷纷问世,这也提高了对公民的文明素质,更新他们“唯我独尊”的旧思想,成为会想想别人的人。

  然而,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做法不容乐观。新闻中常有共享单车被损坏的`报道,这也反映了当今国人的素质,他们只担心自己的利益,却不愿想想别人。非典爆发时抢盐,蓝藻爆发时抢饮用水,我可曾会如外国人一般为后面的人留一罐特价的奶粉?

  我中国乃为礼仪之邦,如今此番景象,何称礼仪大国也,呜呼!

  共享社会

  20世纪起,国际大都市——上海,已经没有了别具一格的上海弄堂,没有了邻里之间的亲切。

  如今高楼林立,金属的大门将住所包得密密实实,门上闪耀着骇人的冷酷。你可曾见过下雨时,好心人敲开你家的门,提醒你该收衣服了;生病时,好心人端着热水前来探看;伤心时,好心人轻轻抚慰你。很多时候,这些会受到“多管闲事”的漫骂,由此形成了“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

  也许,我们应该试着打破僵局。毕竟我们共享社会的关爱与温暖,毕竟我们之间只隔了一部电梯,我们应当为别人想想的。

  共享,为我们提供条件了,为我们减少距离了,让我们学会想想别人了。

  我们的共享时代作文_初二作文 2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许许多多的人们都开始*以为常地使用共享资源。共享资源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捷之处,同时,也减少了资源生产量,提倡了环保意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上突然出现了一些共享资源,先前是共享单车,随后又是共享汽车,共享书店……这些共享资源使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更加方便。每天去上班,上学,骑一骑共享单车,减少了城市废气排放量;书是我们人类智慧的源泉,我们需要成百上千的书籍来满足我们内心的渴望,这时,去共享书店,可大大减少自费量……

  共享资源给了我们巨大的便益,它就像一双手,在背后默默付出,帮助我们解决了生活中的一切繁琐小事。这样的共享时代,难道我们不应该去珍惜吗?

  有些人可不这样认为。大家都能看到,现在的公路上,到处都是共享单车:小黄车,小鸣,走走。但这其中,十辆有八辆是损坏的,有的座位掉了,有的车被糟蹋得一塌糊涂,有的甚至竟然掉了一个轮胎!而做这些事的始作俑者是谁呢?就是我们自己呀!

  我们可能会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或是一时玩笑去摧毁那些为我们带来无限帮助的共享资源。那些人有想过制造共享资源的人的心理吗?这些资源都是他们的心血,就像他们的孩子一样。如果换做是你,你看着自己孩子被欺负,你心不心疼,你生不生气?*时共享资源*均收费1—5元钱,都把价格降到如此低的地步了,为何还不珍惜?

  那些制造共享资源的幕后人员们,曾花费了多少的精力来提供给我们更好的生活,我们应该感谢他们的劳动,珍惜这个时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时使用共享资源的同时保护一下它们,使用完之后放放好,以便于下一个市民使用。是的,这些并不难做到。虽然我无法用华丽的词藻去很好的呼吁人们珍惜我们的共享时代,但是,我希望我能用我的真情实感打动在座每一位及市民们。

  最后,我希望所有人都能珍惜现在的生活,展望明天的共享时代!

  我们的共享时代作文_初二作文 3

  秋雨初晴,走出家门,上街沿旁一条红白相间的风景线跃入眼帘——这便是*几日十分流行的共享单车。拣出一辆,扫描,解锁,我便开始了我的“共享之旅”。

  “共享”这一新名词是由“共享单车”领创的,回忆起第一次接触共享单车时内心的欣奇与兴奋,心亦为之荡漾,而现在,显然地,从课内的学*到出行打球,我已离不开共享了。而这个时代,已然成了共享的时代。

  我坚信着,能够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中是幸福美好的。

  我们户外出行可以享受共享单车的便捷,独坐一隅可以品味共享书籍的韵味;体育运动时可以感受共享篮球的快意……,这触手可及的便捷,这没有限制的自由,让我觉得有如置身一个可以任意取舍的“世外桃源”。共享的美体现在它的自由与便捷。

  扫码取用,用毕复位,你我共用,美好共筑。共享更是为本来素不相识的人们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生活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都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为了繁忙的学业、艰苦的工作,大家四处奔波,除了职场同事,亲戚父母,与这个社会又能有多少交集?但共享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明显。就如共享单车:大家在使用结束后将车安稳停放,让其静静地等待下一个用主取用,当新用户不会使用时总会有热情的朋友奉上真诚的帮助,还车的、借车的虽彼此不认识,但共享单车却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我们的潜意识高声呼唤我们:“这辆车是我和他人共有的”。共享的美就体现在人与人紧密相联的温存。

  这个世界本就应该是以共享的形式存在的罢!我想没有什么是绝对私有的,你的财产,你的名誉,在任何灾难突变的之时都显得那么的渺小。人类从古就是群居动物,那时侯人们共享食品,共享篝火等,用一种温馨而美好的方式共处,随着时代的进步,这样的的和谐必将得到更好的发展,事实证明21世纪的我们也正在努力将这种理想付之于现实。每当我出门拐角瞥见一片红白相间的风景线时,当我走进书店品读各类免费读物时,心里总是暖洋洋的,因为我看到了,看到了人们打破名利的防线,共享便捷的美好光影。幸福、快乐在这个日益和谐、美好的时代里荡漾。

  著名的小说家森村诚一曾说过:“幸福越与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感谢这个共享的时代,它的存在使沐浴着它清新光泽的我们享受了便捷,感到了温暖。而我们,新时代的我们也一定会努力将这个时代创建得空前繁荣昌盛。

  我们的共享时代作文_初二作文 4

  “共享”这个词一度刮起了热潮,想必大家早已*以为常,随着“共享单车”的横空出世,各类“共享书店”、“共享篮球”层出不穷。

  普遍看来,我们年轻群体对于这种共享方式的接受度可谓极高,这种新颖的产物,直接对上了我们新兴的生活理念。除了我们这些年轻群体,让大人们逐渐走进“共享时代”的原因又是什么?自然是方便。举个例子:外出骑行,只需带好手机,走出家门就有一辆前卫的自行车等着你。省去了跑老远租自行车的麻烦,更讨人喜的是,它不需要特定的时间、地点,随时随地,拿出手机,就可以享受“共享单车”带来的骑行的快感。

  大众接受度高,共享产物自然兴起,还能不断地推出新的共享产物。“共享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虽说这种共享方式正好合年轻人口味,适时推出;也能让大人们欢喜地接受,但它或多或少正改变着大众的生活理念。我们共享着同一种资源,享受着一样的方便,共享生活的循环链肆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处。无论在哪里,你可能骑车,可能在书店看书,可能在打篮球……看,生活中最细微的场景都有“共享”存在。所以,当它充满我们的生活,并且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后,“共享时代”会进入高潮——“全民共享”的时代。

  之前提到一点,“适时推出”。这是开启“共享时代”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素。想想看,这种共享方式要是放在十年前,估计群众中大部分都会表示“什么鬼”。然而如今不同,因为这是我们的时代,年轻人的生活理念随着科技发展早已有了根本的变化。我们出生在大数据时代,正是科技发展的迅猛时代,对于新兴事物的接受度大大提高。所以这些共享产物的出现真是很合时宜,很对年轻人的口味。而年轻人又是大众态度的决定性人群,随着大众接受度提高,共享产物的存在似乎就变得理所应当了。

  今年是“共享时代”兴起的一年,从一开始的全民热议到各类共享产物层出不穷,再到人们的生活中的必需品,最后,它会成为大众的生活态度和风格。共享,意味着方便、快捷、年轻、环保、前卫、生活、一个新新时代。

  在我看来,它是一个时代性的产物,现在才刚刚开始,它以后会全方面渗入我们人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一·因为这是“共享时代”,我们的时代。

  我们的共享时代作文_初二作文 5

  一两年前共享单车刚刚出现时,全国都掀起了骑着共享单车出行的潮流。从未出现过的公共资源让人们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把仅用一两元就能骑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上学、上班的新鲜感受,“共享时代”这句话也越来越响亮。

  我同样体验过共享单车的好处。最开始的时候,不得不承认它们为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打开手机,就能方便、快捷地骑走一辆共享单车。

  可是,没过多久,我发现遇到的共享单车不是链条断开,就是座椅歪斜,更有甚者直接上了锁,把共享单车据为己有。

  这是一件非常令人气愤的事,我埋怨共享单车公司处理不当时,也生出了对那些破坏共享单车的人的一种难言的心情:损坏或许是无心的,那么把共享单车上了自家的锁、推回自家门前的人不就像是把自己也锁进了一个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里面吗?

  共享单车的推出,让更多的人素质问题暴露出来,在城市的生活中,大部分人本来就有一种“自扫门前雪”的心理。试问,有多少人知晓自家邻居的生活情况?只是因为不了解,所以才越来越自我、越来越封闭。而这里面一部分比较极端的渐渐发展成了把公共资源据为己有的一类人。“共享时代”分明变成了他们的“独享时代”!

  我想,这是所有具有社会公德心的人不愿意看到的。快节奏的生活将每个人都曾火热的心层层包裹,成为厚重的茧,里面的一腔赤诚渐渐冷漠。

  可是,总有人不愿让这个社会成为一片严寒,他们踽踽独行却坚定不移:我看到有社区工作者收集社区里停放的共享单车,损坏的共享单车越来越少,把它们据为己有的人也越来越少。

  是什么改变了“独享时代”?是人们曾深深埋藏但未曾消逝社会公德?还是渐渐温暖并敞开的心扉?我宁愿相信两者兼有。

  我们的共享时代现在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可是,那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时代,也该由我们来贡献一份力量啊!我的同学们打算成为小志愿者,向使用共享单车的人发放传单,告诉他们骑行共享单车时的注意事项。我在看到有损坏的共享单车时,主动报修。

  共享单车只是共享时代的一个缩影。我们共享的是一份小小的公共资源,传播的却是一种温暖人心的社会精神!

  于是,我们终会看到真正的共享时代到来的那一天。

  那,就是我们的共享时代。


我们的传统年俗初二作文 (菁华6篇)(扩展8)

——我们的初二实用5份

  我们的初二 1

  最美不是下雨天,是我们一起躲过的屋檐。——题记

  “你们是我的命,保护你们是我的天性”“我的生命都是对你们的期待”“我们的友谊,谁都不许先退场”“谁都不许和我说谢谢,听起来好疏远,谁再和我说谢谢,我就把谁的巧克力/烤肠全吃光!”

  四个人,四句话,同维护一段友谊。

  是否还记得那段,我们一起哭,一起笑的时光?是否还记得那年,我们一起傻过的日子?是否还记得那天,我们在一起抱头痛哭的时候?是否还记得那时,我们互帮互助的时光?

  时间会过去,但我相信我们的友谊会被时间磨砺的更加坚韧。

  四个人,一颗心。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友谊更加美好的东西?刀山火海一起下、有你们在我不怕。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想起你们,我就忍不住笑。

  我们四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要多幼稚就有多幼稚。“我独自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要把糕点送给外婆尝一尝~她家住在遥远又荒凉的地方、我要小心附*是否有大灰狼。”你见过初2的学生整天唱儿歌吗?你见过初2的学生整天玩丢手绢吗。只要有我们,就没什么不可能。

  我们在一块打打闹闹有两年了,再有两年我们就要各奔东西了,所以我格外珍惜我们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永不谢幕。

  ——致闺蜜

  我们的初二 2

  沉默着走了不知有多遥远,抬起头,蓦然间,才发现,在我身边原来也有许多关心我的人。

  不知道为什么?从我记事起我对他的感觉总是很陌生,有时觉得他给我一种很严肃的感觉,让人不得靠*,总是把自己与外人间划上一条分界线,而且他回来看我的时间也很少,所以我和他算不上太亲热。

  小时候呢?我看见我姐姐和他家人那样亲密的样子,我有时还偷偷的幻想过我和家人那样亲密,但是我看他那严肃的脸,我的那些“白日梦”就全部从脑海里溜走了。

  现在我长大了,慢慢理解他的那个严肃的脸也是可以转变,他对我的爱虽然没有表现脸上,但是我已经察觉到了。

  有一次,在过年前夕,外面下着雨,我和他在家也闲得无聊,就一起到超市里去逛。这是他第一次带我去超市,所以我准备大捞一笔,没想到他笑着说:“要吃什么自己选,但是千万别让我付不起啊!”哈哈,听了这句话我真的无话可说,但是还是很开心。

  那一天,我就看见一个喜欢吃的就往篮子里一放,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这篮子里也差不多填满了,该去结账了。哎呦!消费得也不多嘛!在我们回去的路上,我手里提的只是一些轻小的物品,而他手里呢?

  谁说他不爱我的呢?又谁说我不爱他的呢?只是不擅于表达罢了。一点一点贴*他的心,他开心,我开心。

  世界没有一个父母不关心自己的儿女,只是你们没有发现罢了。

  我们的初二 3

  我们班的牛人,简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谁听了都会竖起大拇指,自叹不如。

  学*牛人——陈俊洋

  很难想象,这个古怪精灵、嬉笑打闹的小不点儿是全县第一名。要知道,他十分贪玩,作业做完便只有玩耍,甚至从不复*。十分令人惊异,大概也是他的牛人之处。他的大脑运转飞速,并且装有“内存卡”。知识点、概念基本是过目不忘。他智商高,情商也高,对人生的卓睿见解是非一般人所能及,对人生思考的一首诗中写道“大智还需心若愚,明白还要假糊涂。”你说他牛不牛?

  劳动牛人——吕晶

  在此隆重介绍,吕晶晶,我的“小弟”,学*成绩较好,三好学生。身高一米六,体重56kg.。长得圆嘟嘟,十分可爱,为人和蔼开朗。身为劳动委员,在劳动上一丝不苟,铁面包公的伟大无私为我们班带来了一面又一面的流动红旗。每天晚上,他分配好劳动任务,一大清早,无论该不该他扫地,他总会第一个在清洁区抡起扫把扫地。大扫除时,他那肥嘟嘟的身影总会来回奔波于清洁区、教室与宿舍之间,算是减肥了吧。

  唱歌牛人——杨叶枫

  一看见名字,就知道是个眉清目秀、天生丽质的小百灵了。性格大胆豪爽,从不忸怩,也成了男生眼中不折不扣的“枫哥”。她的嗓音细腻甜美、婉转悠扬,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流过心尖,让人陶醉、迷恋。不论是高音还是低音,她总能一举拿下,在全校晚会上,夺得佳绩。

  班上的牛人还真不少,电脑牛人杨林,跑步牛人汤珂,舞蹈牛人周媛媛看了我们班的牛人,是否颇有感触呢?

  我们的初二 4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说起我们东北的*俗,不得不提“腊八节”。

  提起“腊八”,大家并不陌生。其实腊八节的别称还有很多,因为在这一天,相传是佛祖成道之日,所以又称“法宝节”、“成道会”、“佛成道节”等。

  腊八节的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在北方。“腊八”一词源于南北朝时期。它本是佛教节日,后来经过演变也成了家喻户晓的节日了。

  在我们这,过“腊八节”必不可少的就是“腊八粥”了。腊八粥又称“七味五宝粥”、“佛粥”、“大家饭”。腊八粥由多种食材熬成,活像一件由农作物制成的“工艺品”。腊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的产物而有所区别。但其中糯米、莲子、白果、薏米必不可少。最多可放十余种食材,可别小看这一碗腊八粥,它盛满了温暖,圆满,和谐,吉祥,健康,感恩等美好的感觉。喝起来甜甜的,糯糯的,苦中有甜,甜中有酸。喝了腊八粥就证明已经做好了迎接新年的准备,并且好运很快就会降临,因为它象征着幸福。所以在节日间,我们这的邻里乡亲、亲戚朋友都会互相赠送腊八粥,送的人要客气地说是请对方尝尝自家的味道,并把好运带给对方,这不就是圆满吗?

  在北方,腊八节的美食除了腊八粥,还有色如翡翠的腊八蒜,那味道别有一番风味。

  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所以过了腊八大家就会好好歇一天,然后做好过年的准备!办年货,大扫除,贴春联,穿新衣,还有更多忙的事情等着我们哩!

  这就是我家乡的腊八*俗。其实不论是喝腊八粥还是吃腊八蒜,这背后蕴含的都是每个人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那么,你的家乡有什么独特的风俗呢?

  我们的初二 5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江苏泰州,在我们家乡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小伙伴们,我就给带大家感受下属于我家乡元宵节的狂欢吧!

  元宵节作为春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虽然元宵节没有大年初一那么热闹,但是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过好元宵节,象征的整个春节的圆满谢幕!

  正月十五闹花灯、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一家家点亮盏盏精致的灯笼,照亮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人们三五成群,一家人早早的吃完晚饭,来到非常热闹的街市,东逛逛、西看看。街上的商铺都铺满了有关元宵节的商品,大人和孩子们挑选着各自喜爱的东西,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我想这就是属于元宵节的狂欢吧。

  元宵节自然少不了吃元宵、赏灯、猜灯谜。孩子们吃着以芝麻、白糖、豆沙等馅料,用糯米粉包的圆子,寓意着团团圆圆、吉祥如意;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走出家门,聚集在一起,欣赏着美丽的夜景、享受着春天即将到来的气息。

  元宵节除了吃以外,最有趣的*俗就数赏灯和猜灯谜了,相传汉明帝永*年间,皇家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每逢正月十五便下令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参拜神佛。此后这种风俗便流传到民间,直至现代,人们为了增加其赏灯的趣味,便在各种彩灯下悬挂着红丝带,在丝带上写着谜面,让大家来猜谜底,大人们聚集在一起,互相竞猜着,人们绞尽脑汁地冥思苦想,终于猜出谜底,脸上充满了胜利和喜悦的笑容,我想这就是属于元宵节的狂欢吧。

  走在喧闹的街上,大人们牵着小孩的手,小孩们手牵着各式花灯,尽情着享受着节日的快乐,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着一年新的开始,享受着美妙的元宵节的狂欢。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