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菁华3篇)

首页 / 报告 / | 调研报告,农村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1

  我于10-12月,对我局农村邮政业务的管理和发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查,现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的解决方案汇报如下,以供领导参考。

  一、解决农村“家庭模式”代办协储的问题

  现状:我局新增联网网点10个,其中7个为家庭模式,新增营业人员均为代办员的家人或亲戚。如新场镇新增设的营业员为代办员的女儿、梧凤乡(儿子)、土门乡(女婿)、吴场镇(侄儿)、南安乡(儿媳)、麻柳乡(爱人)、歇马乡(爱人)。

  解决问题的方案:

  1、要求代办员付新增设的营业员工资每月200元,奖金每月100元,奖金同净增余额挂钩考核。

  2、对联网网点新增设的营业员进行人事考察,合格后签订委代办协议,每月按市局政策发放代办业务酬金200元。

  3、联网网点新增设的营业员每月酬金400-500元,由县局统一考核制表发放。

  4、联网网点新增设的营业员由县局统一调配,在对各网点配置人员时确保不出现“家庭模式”代办协储,并且对这部份人员每半年调配一次,保证代办协储人员的轮岗。

  二、代办员交纳保证金的问题

  现状:代办员交纳保证金过低,对邮政资金担保的实际效果微小。如新场镇代办员交纳保证金1000元,占用储汇周转金5000元;青州、梧凤、土门、麻柳、歇马的代办员交纳保证金3000元,占用储汇周转金5000元;这6个联网网点的代办员交纳保证金均低于周转金,实际上未起到担保的作用。另外吴场和南安的代办员交纳的保证金与占用储汇周转金同为5000元,两金额持*,担保的实际效果微小。以上8个联网网点的代办员另自备业务周转资金3-8万元。

  由于核定的周转资金较低,造成联网网点的结存现金超限情况较多。如吴场镇代办所,邮储余额已达到800万元,核定周转资金5000元,远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因联网网点的现金超限,还造成汇总支局的结存现金超限。

  解决方案:

  1、各联网网点的代办员自备业务周转资金3-8万元转为相应的定期储蓄存款,然后由邮政储蓄管理员对该笔存款进行止付锁定,并签订存款作为担保资金的协议书。

  2、按止付锁定的存款金额核定该网点的周转资金,增大周转资金量。

  3、对此类网点配备铸铁保险柜、狼牙棒、应急报警器等设施,以尽最大努力确保网点结存现金的安全。

  4、加强管理,做到存款到期后及时转存,并立即办理止付锁定,续签担保协议。

  好处:

  1、邮政增加余额,代办员增加利息收入。

  2、在不增加代办员负担的情况下,加大了代办员交纳保证金的额度,达到了保证金高于周转金的效果。

  3、加大了周转资金,降低了网点现金超限的情况,或降低了网点上交现金的频次。

  不足之处:加大了周转资金,相应增加了资金风险。

  三、华头支局营业单人临柜的问题

  现状:华头支局代办协储营业员单人临柜,手工汇兑业务高额汇票无人复核。

  解决方案:

  1、将华头支局投递员黄洪的`工种调整为营业员(兼邮件接收和报刊分拣),取消每天到麻柳和歇马送邮件的工作,邮运投递费由每月200元降为100元。

  2、刘强和黄洪实行轮岗休息,标准为每周休息一天,休息时由支局长代班,支局营业时基本做到双人临柜、双人复核、大额存取款双人同行。

  3、麻柳和歇马的代办员每日到支局领取报刊、邮件,随同办理储汇业务报账,县局每月支付邮运投递费各人100元。

  四、增加邮储余额定活比例的建议

  1、对在职职工每人设立一个客户经理号,揽存活期储蓄时,由营业员录入本人的客户经理业绩统计系统,每月初由储蓄管理员在邮政储蓄统计系统中打印上月的“客户经理业绩统计表”,该表“业绩”栏的数据为客户经理揽储的日*均余额,以此栏数据评选前10名通报表扬。对职工揽存活期储蓄不发酬金,但作为年终选先进的一项数据评比标准。为鼓励职工揽存活期,开展活期比重、卡均余额等项目的劳动竞赛,每季评选劳动竞赛前10名,对每人奖励100或200元。

  2、如果企业在年终时需要对活期大客户进行回访和奖励,可将潜在的每个活期大客户作为一个邮政储蓄客户经理来管理,年终时按业绩进行活期大客户排位,其“业绩”栏的数据可同定期余额同等奖励。

  3、聘请在职职工以外的人员担任社会协储员,揽存活期按邮政储蓄客户经理来管理,每月统计业绩,按万分之2.5至万分之4的标准每月支付酬金。

  4、按做大发卡量、启动卡消费的经营思路,加大营业发展绿卡业务的奖励政策措施,鼓励营业员多宣传、多发卡。加大代发工资奖励政策,对全县的中、小型企事业单位进行排查式揽收,对可能的客户由县局组织专项营销。

  组建卡业务营销队伍,充分利用省内异地交易免手续费的优势,以城区为重点,以商业市场为中心主攻对象,开展“清店”、“洗摊”式的宣传揽存发卡活动。

  5、必须努力加强后台保障服务,确保活期大客户取款方便。

  五、对农村邮储业务宣传的建议

  1、对各支局和联网网点每季制作邮储宣传横幅(全年做4次,每次做12幅),换季时将旧横幅换下后选适当位置作为外墙标语订在外墙上。标准:统一8米长的喷绘横幅,落款为xx邮政支局(所)。

  费用预算:12幅4季70元/幅=3360元

  2、印制宣传单夹报投送、网点散发、代办员宣传业务时散发

  主要内容:邮政储蓄合法性的相关政策;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规模;邮政储蓄绿卡的使用方法及相关免收手续费的优惠规定。

  每季集中发二次,各支局所每次共散发宣传单5000份。每次分三天将宣传单夹报投送。

  印刷标准:白纸黑字,标题或宣传语用红色搭配。

  费用预算:5000张8次0.06元/张=2400元

  3、外墙标语:

  各支局、所共刷15条外墙标语,每幅高3-4米、长6-7米,每幅*均约25m2,使用油漆或涂料刷字。

  费用预算:15条25m28元/m2=3000元

  4、于11月初订购单张年历画―――“邮政送福”

  纸张规格标准:长77厘米、宽53厘米、90克铜版纸

  费用预算:5000张0.42元/张=2100元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2

  我于10-12月,对我局农村邮政业务的管理和发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查,现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的解决方案汇报如下,以供领导参考。

  一、解决农村“家庭模式”代办协储的问题

  现状:我局新增联网网点10个,其中7个为家庭模式,新增营业人员均为代办员的家人或亲戚。如新场镇新增设的营业员为代办员的女儿、梧凤乡(儿子)、土门乡(女婿)、吴场镇(侄儿)、南安乡(儿媳)、麻柳乡(爱人)、歇马乡(爱人)。

  解决问题的方案:

  1、要求代办员付新增设的营业员工资每月200元,奖金每月100元,奖金同净增余额挂钩考核。

  2、对联网网点新增设的营业员进行人事考察,合格后签订委代办协议,每月按市局政策发放代办业务酬金200元。

  3、联网网点新增设的营业员每月酬金400-500元,由县局统一考核制表发放。

  4、联网网点新增设的营业员由县局统一调配,在对各网点配置人员时确保不出现“家庭模式”代办协储,并且对这部份人员每半年调配一次,保证代办协储人员的轮岗。

  二、代办员交纳保证金的问题

  现状:代办员交纳保证金过低,对邮政资金担保的实际效果微小。如新场镇代办员交纳保证金1000元,占用储汇周转金5000元;青州、梧凤、土门、麻柳、歇马的代办员交纳保证金3000元,占用储汇周转金5000元;这6个联网网点的代办员交纳保证金均低于周转金,实际上未起到担保的作用。另外吴场和南安的代办员交纳的保证金与占用储汇周转金同为5000元,两金额持*,担保的实际效果微小。以上8个联网网点的代办员另自备业务周转资金3-8万元。

  由于核定的周转资金较低,造成联网网点的结存现金超限情况较多。如吴场镇代办所,邮储余额已达到800万元,核定周转资金5000元,远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因联网网点的现金超限,还造成汇总支局的结存现金超限。

  解决方案:

  1、各联网网点的代办员自备业务周转资金3-8万元转为相应的定期储蓄存款,然后由邮政储蓄管理员对该笔存款进行止付锁定,并签订存款作为担保资金的协议书。

  2、按止付锁定的存款金额核定该网点的周转资金,增大周转资金量。

  3、对此类网点配备铸铁保险柜、狼牙棒、应急报警器等设施,以尽最大努力确保网点结存现金的安全。

  4、加强管理,做到存款到期后及时转存,并立即办理止付锁定,续签担保协议。

  好处:

  1、邮政增加余额,代办员增加利息收入。

  2、在不增加代办员负担的情况下,加大了代办员交纳保证金的额度,达到了保证金高于周转金的效果。

  3、加大了周转资金,降低了网点现金超限的情况,或降低了网点上交现金的频次。

  不足之处:加大了周转资金,相应增加了资金风险。

  三、华头支局营业单人临柜的问题

  现状:华头支局代办协储营业员单人临柜,手工汇兑业务高额汇票无人复核。

  解决方案:

  1、将华头支局投递员黄洪的工种调整为营业员(兼邮件接收和报刊分拣),取消每天到麻柳和歇马送邮件的工作,邮运投递费由每月200元降为100元。

  2、刘强和黄洪实行轮岗休息,标准为每周休息一天,休息时由支局长代班,支局营业时基本做到双人临柜、双人复核、大额存取款双人同行。

  3、麻柳和歇马的代办员每日到支局领取报刊、邮件,随同办理储汇业务报账,县局每月支付邮运投递费各人100元。

  四、增加邮储余额定活比例的建议

  1、对在职职工每人设立一个客户经理号,揽存活期储蓄时,由营业员录入本人的客户经理业绩统计系统,每月初由储蓄管理员在邮政储蓄统计系统中打印上月的“客户经理业绩统计表”,该表“业绩”栏的数据为客户经理揽储的日*均余额,以此栏数据评选前10名通报表扬。对职工揽存活期储蓄不发酬金,但作为年终选先进的一项数据评比标准。为鼓励职工揽存活期,开展活期比重、卡均余额等项目的劳动竞赛,每季评选劳动竞赛前10名,对每人奖励100或200元。

  2、如果企业在年终时需要对活期大客户进行回访和奖励,可将潜在的每个活期大客户作为一个邮政储蓄客户经理来管理,年终时按业绩进行活期大客户排位,其“业绩”栏的数据可同定期余额同等奖励。

  3、聘请在职职工以外的人员担任社会协储员,揽存活期按邮政储蓄客户经理来管理,每月统计业绩,按万分之2.5至万分之4的标准每月支付酬金。

  4、按做大发卡量、启动卡消费的经营思路,加大营业发展绿卡业务的奖励政策措施,鼓励营业员多宣传、多发卡。加大代发工资奖励政策,对全县的中、小型企事业单位进行排查式揽收,对可能的客户由县局组织专项营销。

  组建卡业务营销队伍,充分利用省内异地交易免手续费的优势,以城区为重点,以商业市场为中心主攻对象,开展“清店”、“洗摊”式的宣传揽存发卡活动。

  5、必须努力加强后台保障服务,确保活期大客户取款方便。

  五、对农村邮储业务宣传的建议

  1、对各支局和联网网点每季制作邮储宣传横幅(全年做4次,每次做12幅),换季时将旧横幅换下后选适当位置作为外墙标语订在外墙上。标准:统一8米长的喷绘横幅,落款为xx邮政支局(所)。

  费用预算:12幅4季70元/幅=3360元

  2、印制宣传单夹报投送、网点散发、代办员宣传业务时散发

  主要内容:邮政储蓄合法性的相关政策;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规模;邮政储蓄绿卡的使用方法及相关免收手续费的优惠规定。

  每季集中发二次,各支局所每次共散发宣传单5000份。每次分三天将宣传单夹报投送。

  印刷标准:白纸黑字,标题或宣传语用红色搭配。

  费用预算:5000张8次0.06元/张=2400元

  3、外墙标语:

  各支局、所共刷15条外墙标语,每幅高3-4米、长6-7米,每幅*均约25m2,使用油漆或涂料刷字。

  费用预算:15条25m28元/m2=3000元

  4、于11月初订购单张年历画―――“邮政送福”

  纸张规格标准:长77厘米、宽53厘米、90克铜版纸

  费用预算:5000张0.42元/张=2100元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3

  xx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自1994年所辖砀山县被国家农业部确立为全国专业农协试点县后,一直比较重视,并以此为发展契机,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合作空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服务链条进一步拉长,分工科学合理,经营手段也日趋现代化。可以说,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民走上富裕之路的重要渠道之一。

  截止20xx年底,全市农村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1360个,参与户数15万户,人数达50万人。经营种类广泛,涉及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及市场信息服务业等。其中种植业544个,占40%:养殖业422个,占31%;其他占29%。区域分布以乡镇内合作经济为主,占85%以上;经营形式80%为松散型专业合作。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龙头企业带动型即以农业企业为龙头,组织农户共同参与而联结成的一种经济联合体。目前,全市有24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去年实现营销收入19.8亿元,建立基地210万亩,与57万户农民签订协议,农民新增收入亿元以上。宿州市第一轧花厂,是以籽棉收购加工、棉籽榨油及织布于一体的综合性加工经营企业,他们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优势,实行“公司 农户”经营模式,与3万户农民签订生产收购合同,经营中实行购苗、购料、防疫、赊欠、借贷“五统一”,年推广优质棉面积达7万亩,每户农民年均增收500元。这种模式的联合,规模较大,相互联系密切,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强,见效快,作用突出。

  能人带动型主要由能人牵头,包括种植大户、运输大户、农民经纪人等。砀山县华利果业协会是由葛集镇农民孙宗华创建的,每年,该协会都与周边6个乡镇签订生产、收购协定,组织优质无公害水果生产,免费发放水果套袋,以高于市场o.2元/斤的价格收购果农的水果,与农民结成了较紧密的利益联合体。20xx年,协会获得了私营企业水果出口权,当年出口水果1800公斤,创汇*10万美元:20xx年全年销售水果3272万公斤,创汇*30万美元。

  专业协会带头型协会有的是在乡镇指导下由部门牵头组建,有的是村组织牵头组建,主要是围绕某项生产经营或服务项目而形成的,如养牛协会、养羊协会等。砀山县文庄镇瓜菜制种协会,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制种面积、生产资料、培育种苗、技术指导培训、回收等五统一,20xx年500亩辣椒制种创产值4007元,人均制种单项收入超千元。

  农业服务部门领办型多是由乡镇农技、农经、林业、兽医站、供销社等部门牵头,吸纳农户参加,一方面为农民提供技术、产品购销等多种服务,提高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也适应形势,转变职能,拓展工作领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由砀山县唐寨镇供销社创办的砀山唐寨水果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闯市场,自1998年以来,在上海相继兴办了两个水果专业批发市场,同时承包140亩地,从山东、浙江等地引进果树新品种栽植,取得明显成效。四年来,共为当地群众销果1.38亿公斤,销售额1.11亿元,其中为合作社社员推销水果占总销量的80%,销售范围遍布全国。

  科技人员创办型农业科技人员依靠自身的优势,组建各类协会组织,带领一方群众奔小康。市无籽西瓜研究所所长刘广善在20xx年组建了无籽西瓜协会,以科研单位、中介组织和瓜农“三赢”和利益机制为纽带,对瓜农实行包种苗、包技术、包产量、包销售的全程服务,形成了科—农—贸一体化的产业化农技推广模式。推广范围覆盖20多个省、市、自治区,占全国无籽西瓜总面积20以上。

  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同类生产和消费的联合,打破了区域界限,实现了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宿州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主要是围绕发展“水果、蔬菜、畜牧、种子”四大主导产业进行的,这些产业的合作社占到总数的90%以上,实践中,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是明显的。粮经比例由20xx年的6.3:3.8调整为20xx年的6:4;畜牧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33%;大宗优质农产品率由20xx年的24%提高到20xx年的30%:果菜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进步。

  加快了市场流通,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民闯市场的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0xx年水果外销率达70%以上,蔬菜外销率40%左右,畜禽产品外销率40%左右,农产品加工产品的外销率达80%左右。

  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农业产业化要向纵深发展,突出的制约因素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结合不紧密,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尤其是农村中的专业农协,正是通过各种服务,把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联为一体,把龙头企业和农户这两个经营主体结合起来,达到双赢的目的。

  降低农产品的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由于各类经济组织都根据市场行情,与农民签订了生产和销售合同,形成“订单农业”,这就减少了农民的市场风险,降低了农产品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

  系的进一步完善如灵璧县林汇种鸡场场长张良林创办的“虞姬乡养殖协会”,几年来发展本省及河南、山东等地农民会员800多人。实践中,协会总结出“五统、二分、一扶持”的养鸡模式。“五统”,即统

  一供应良种鸡苗、统一提高配方饲料、统一销售禽蛋产品、统一防疫和同意技术指导。其中鸡苗供应价格低于市面价格5%;“二分”,即分户饲养管理、分户经营核算;“一扶持”,即场对农户所需资金以鸡苗、药品、饲料等实物予以扶持,在供给会员鸡苗时,将鸡在一个生产期内需要的饲料一次性预付给会员户,会员见到收益时再回收饲料款。此项措施保证了农民利益不因市场波动及其它原因受到影响,也使一些经济困难的农户迈入了靠养殖致富的行列,从而极大调动了农民发展养殖的积极性。现在林汇养鸡场存栏蛋种鸡1万只,商品蛋鸡2万只,拥有电孵化器20台,年出售商品苗鸡200万只,商品蛋30吨,年利润32万左右,辐射带动了3000多户养鸡专业户。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最大特点是为农民服务,建立农民需要和有专业特点的服务组织,促进和推动农民的互助合作与联合,提高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地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小生产难以解决的问题。宿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发展较快,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如砀山县委、县*出台了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实体在工商登记、土地使用、税收、财政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落实起来相当困难。

  经济组织的实体不强,服务受限制有的虽然在经营活动中增强了自身的经济实力,但仅能维持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无偿或低附加值的服务内容,制约了各种产业向广度、深度发展。砀山县水果协会拥有会员30万人,各乡镇、部分村及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都设立了分会,带动砀山的果业发展能力是巨大的,但本身实力却较弱,很多服务都是无偿的,限制了协会的发展。

  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有误区由于过去“归大堆”留下的阴影,不少群众“谈合色变”,农民担心搞农协又要回到过去合作社的老路上去。干部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认真研究和扶持。有些干部甚至担心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会形成与*抗衡的组织,难以管理。

  农民中缺乏“带头人”很多地方经济发展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合作经济发展快,有好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可从总的方面看,这样的`带头人还太少,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使一些地方的农民有愿望发展而无人领头,合作经济组织难以建立。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对其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都能正确认识和看待农民群众在发展商品经济中自愿联合,互助合作的创新精神,认清其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把它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

  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指导、引导和扶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的积极参与,在现行体制下,单靠农民自己去解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对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正确引导,在资金、技术、信息上给予大力扶持。如对合作经济组织及其自办经济服务实体免征所得税;由财政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设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建设等。

  切实处理好组织内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主要是建立三项机制:一是建立契约机制,以相对稳定的价格或者保护价格通过签订合同,在组织内部之间建立起稳定的购销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实现互惠互利:二是建立利益分配机制,解决好利益调解关系,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均享,使农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仅能得到农产品生产的收益,还能得到加工和销售环节中返还的一部分利润;三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实行民主科学的管理,确保农民及会员的主人公地位和经济利益,使之充满活力。

  大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将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当作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通过开办培训班,外出考察学*等形式,选拔一批能力强,同时又愿为群众服务的人加以培养,使他们带头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帮助农民致富,走出一条新型的农村经济发展路子来。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1)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菁华3篇)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1

  我于10-12月,对我局农村邮政业务的管理和发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查,现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的解决方案汇报如下,以供领导参考。

  一、解决农村“家庭模式”代办协储的问题

  现状:我局新增联网网点10个,其中7个为家庭模式,新增营业人员均为代办员的家人或亲戚。如新场镇新增设的营业员为代办员的女儿、梧凤乡(儿子)、土门乡(女婿)、吴场镇(侄儿)、南安乡(儿媳)、麻柳乡(爱人)、歇马乡(爱人)。

  解决问题的方案:

  1、要求代办员付新增设的营业员工资每月200元,奖金每月100元,奖金同净增余额挂钩考核。

  2、对联网网点新增设的营业员进行人事考察,合格后签订委代办协议,每月按市局政策发放代办业务酬金200元。

  3、联网网点新增设的营业员每月酬金400-500元,由县局统一考核制表发放。

  4、联网网点新增设的营业员由县局统一调配,在对各网点配置人员时确保不出现“家庭模式”代办协储,并且对这部份人员每半年调配一次,保证代办协储人员的轮岗。

  二、代办员交纳保证金的问题

  现状:代办员交纳保证金过低,对邮政资金担保的实际效果微小。如新场镇代办员交纳保证金1000元,占用储汇周转金5000元;青州、梧凤、土门、麻柳、歇马的代办员交纳保证金3000元,占用储汇周转金5000元;这6个联网网点的代办员交纳保证金均低于周转金,实际上未起到担保的作用。另外吴场和南安的代办员交纳的保证金与占用储汇周转金同为5000元,两金额持*,担保的实际效果微小。以上8个联网网点的代办员另自备业务周转资金3-8万元。

  由于核定的周转资金较低,造成联网网点的结存现金超限情况较多。如吴场镇代办所,邮储余额已达到800万元,核定周转资金5000元,远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因联网网点的现金超限,还造成汇总支局的结存现金超限。

  解决方案:

  1、各联网网点的代办员自备业务周转资金3-8万元转为相应的定期储蓄存款,然后由邮政储蓄管理员对该笔存款进行止付锁定,并签订存款作为担保资金的协议书。

  2、按止付锁定的存款金额核定该网点的周转资金,增大周转资金量。

  3、对此类网点配备铸铁保险柜、狼牙棒、应急报警器等设施,以尽最大努力确保网点结存现金的安全。

  4、加强管理,做到存款到期后及时转存,并立即办理止付锁定,续签担保协议。

  好处:

  1、邮政增加余额,代办员增加利息收入。

  2、在不增加代办员负担的情况下,加大了代办员交纳保证金的额度,达到了保证金高于周转金的效果。

  3、加大了周转资金,降低了网点现金超限的情况,或降低了网点上交现金的频次。

  不足之处:加大了周转资金,相应增加了资金风险。

  三、华头支局营业单人临柜的问题

  现状:华头支局代办协储营业员单人临柜,手工汇兑业务高额汇票无人复核。

  解决方案:

  1、将华头支局投递员黄洪的`工种调整为营业员(兼邮件接收和报刊分拣),取消每天到麻柳和歇马送邮件的工作,邮运投递费由每月200元降为100元。

  2、刘强和黄洪实行轮岗休息,标准为每周休息一天,休息时由支局长代班,支局营业时基本做到双人临柜、双人复核、大额存取款双人同行。

  3、麻柳和歇马的代办员每日到支局领取报刊、邮件,随同办理储汇业务报账,县局每月支付邮运投递费各人100元。

  四、增加邮储余额定活比例的建议

  1、对在职职工每人设立一个客户经理号,揽存活期储蓄时,由营业员录入本人的客户经理业绩统计系统,每月初由储蓄管理员在邮政储蓄统计系统中打印上月的“客户经理业绩统计表”,该表“业绩”栏的数据为客户经理揽储的日*均余额,以此栏数据评选前10名通报表扬。对职工揽存活期储蓄不发酬金,但作为年终选先进的一项数据评比标准。为鼓励职工揽存活期,开展活期比重、卡均余额等项目的劳动竞赛,每季评选劳动竞赛前10名,对每人奖励100或200元。

  2、如果企业在年终时需要对活期大客户进行回访和奖励,可将潜在的每个活期大客户作为一个邮政储蓄客户经理来管理,年终时按业绩进行活期大客户排位,其“业绩”栏的数据可同定期余额同等奖励。

  3、聘请在职职工以外的人员担任社会协储员,揽存活期按邮政储蓄客户经理来管理,每月统计业绩,按万分之2.5至万分之4的标准每月支付酬金。

  4、按做大发卡量、启动卡消费的经营思路,加大营业发展绿卡业务的奖励政策措施,鼓励营业员多宣传、多发卡。加大代发工资奖励政策,对全县的中、小型企事业单位进行排查式揽收,对可能的客户由县局组织专项营销。

  组建卡业务营销队伍,充分利用省内异地交易免手续费的优势,以城区为重点,以商业市场为中心主攻对象,开展“清店”、“洗摊”式的宣传揽存发卡活动。

  5、必须努力加强后台保障服务,确保活期大客户取款方便。

  五、对农村邮储业务宣传的建议

  1、对各支局和联网网点每季制作邮储宣传横幅(全年做4次,每次做12幅),换季时将旧横幅换下后选适当位置作为外墙标语订在外墙上。标准:统一8米长的喷绘横幅,落款为xx邮政支局(所)。

  费用预算:12幅4季70元/幅=3360元

  2、印制宣传单夹报投送、网点散发、代办员宣传业务时散发

  主要内容:邮政储蓄合法性的相关政策;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规模;邮政储蓄绿卡的使用方法及相关免收手续费的优惠规定。

  每季集中发二次,各支局所每次共散发宣传单5000份。每次分三天将宣传单夹报投送。

  印刷标准:白纸黑字,标题或宣传语用红色搭配。

  费用预算:5000张8次0.06元/张=2400元

  3、外墙标语:

  各支局、所共刷15条外墙标语,每幅高3-4米、长6-7米,每幅*均约25m2,使用油漆或涂料刷字。

  费用预算:15条25m28元/m2=3000元

  4、于11月初订购单张年历画―――“邮政送福”

  纸张规格标准:长77厘米、宽53厘米、90克铜版纸

  费用预算:5000张0.42元/张=2100元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2

  按照市局安排,我局组织人力对我区的关山镇代家村、新兴街道办的屈家村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调研。此次调研活动的方式采用了听取镇(街办)村、组领导的座谈汇报、组织农民座谈、进入农户单个问访,向农民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集中走访了解。现将在区关山镇代家村的调研情况统计分析汇报如下:

  一、关山镇代家村的基本情况

  区关山镇代家村位于城区东部8km处,北毗邻富*张桥,由阎入关山至蒲城的县际公路从其村旁穿过,基本属于典型的远离城区的农业村。该村现有农户519户,耕地面积3500多亩,农业人口数2180人,人均耕地1.60亩,全村几乎以种植甜瓜蔬菜为主,达到2600多亩。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3806元的全区*均水*。

  二、关于调查问卷情况统计

  该村发放问卷30份,收30份。从对调查问卷中涉及的五个方面的情况统计汇总结果:

  (1)农村农民家庭的基本构成:每户人口在3~6人之间,以4~5口人居多,占发放总卷的52%之多。其中专门务农的3人居多占到23%;其文化程度以初中居多,占到3*%,高中(职高)占9.5%,其余是初中以下。

  (2)关于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情况: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种粮食、种植经济作物两方面途径,几乎占到31份问卷的84%,其余表现在畜禽饲养。该村纯收入~4000元的在30户中有15户,4000~6000元的4户,6000~8000元的5户,收入8000元~1元的在30户中占有6户,没有超过1.2万元的,其主要的农业收入集中在粮食和瓜菜两项上;收入的支出依序主要表现为买衣着、现金购买食品、子女教育和交通通讯上,总和占到68%;用于非经常性支出的依序集中表现在购买耐用销费品、盖房子、农业机械三方面,占到57%;余钱储蓄的支付依序集中在盖房子、供孩子上高中大学、购买价值较大的耐用销费品两方面,占到*63%。当需要钱时解决办法依序集中在向亲戚、朋友借和银行、农村信社贷借两方面,且贷款借钱用途依序集中在农业生产、医疗开支、子女上学三方面。30份问卷中,农户的医疗、交通通讯和教育的三大支出中均超元的水*,其中因病、子女上高校加大支出的有13户,在15000元以上。在农业信息的获取途径上集中表现在电视广播和技术人员指导两方面,在对待*的项目问题与实施上集中反映在相信*,但缺乏资金和需要技术扶持三个选项方面,将*占到78%左右。

  (3)村镇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问题:在该村村镇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问题方面,通过我们实际查看,村民反映和问卷统计上,总体情况为交通便利,村有规划整齐,出村路面有土路与水泥路,但无垃圾台(一般有人不定期打扫),无路灯,无沼气能源,无公厕,村内网络很少(仅协会示范点一处);对农村学校教育持基本满意或满意的态度居多,占到54%;在医疗保健方面,总体情况为看病方便,但医疗保健水*一般,占到64%多,且看病费用支出以劳动收入为主;购买各类商业险的以养老保险居多,占到*45%左右。

  (4)培训农民与培育农村经济组织:在这方面通过问卷反馈看,农民对问卷中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一名词在字面上不理解,缺乏科学认识,认为没有“合作经济组织”与“没参加”、“不知道”的问卷回答占到40%,不做任何表态的有16%左右,但对认为村里建立合作经济组织是否必要的问卷回答几乎占到90%。

  (5)农村治理问题:从调查问卷情况看,该村社会治安、社会风气一般,占到67%;对村两委班子的管理问题反映很好,认为团结、民主、决策公开,能征求意见的达到76%;村民*每年3次,村务公开真实性大,财务每年公开3次。在该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上依序集中反映在农业科技推广问题、贫富差距过大和农产品销售困难三个方面,几乎占到87%。

  三、对该村调研情况的综合整理分析

  从调研座谈和问卷中分析看出,该村和村民存有以下几个问题。

  (1)农民三大支出费用相对年纯收入,明显偏大。由于该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远离城区的村组,该村除了农民种植无公害甜瓜、蔬菜外,就是从事小额投资饲养业,几乎每户有奶山羊,养奶牛的全村共有15户,进城务工、外跑运输、开街门店等情况比较少。农民收入较前者新兴屈家村则比较低。在此次发放的30份问卷有15份就在元~4000元之间占一半,而全年三大费用支持也超过元,如有子女上学或疾病出现则更大,这一矛盾突出增收不易。

  (2)制约农民增收的各种因素比较多。其制约因素表现在一是自身上文化程序低,获得农业科技信息渠道相对狭窄,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少,比方对“合作经济组织”与“甜瓜协会”同作用不同语的含义不理解,甜瓜协会本身就是一种合作经济组织。二是客观因素上,年收入中的各种费用开支多应用于购买基本食品、子女教育、购买耐用消费品上,其次才是当年农业生产资料投资,加之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与农业经营成本偏高,又占用了相当一部分收入,使农民增收的困难显现。三是个人观念与影响。在选择产品从种、摘、收获、销售都是自己处理,一人搞到底。瓜菜收摘后,自己上市销售而不通中间商、协会组织,虽多赚了钱,但时间成本、劳动成本加大。另外,外出打短工补贴收入的意识淡薄,守家守地。四是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因素。

  (3)农民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渴望得到作物新品种、新技术。从有余钱储蓄用途看,供孩子上高中上大学成为首选,即使无钱设法借贷款用于子女的教育开支意识深扎在农民思想中。另外,农民自身也希望通过技术培训、网络科技和*引导、协会合作组织帮助等途径来提高自身农业作物水*能力,通过引进新品种做好耕作换代。

  (4)农民希望从*处得到更进一步的扶持,对*有三大盼。从走访中了解到一是盼望*在实际工作中做好科技培训、项目资金扶持和市场信息的提供。二是盼望*解决农村农业用水电、农资市场价大、农业经营成本过高、个人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盼望*解决农村医疗条件、农民养老保障、子女上学费用大的问题。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3

  xx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自1994年所辖砀山县被国家农业部确立为全国专业农协试点县后,一直比较重视,并以此为发展契机,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合作空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服务链条进一步拉长,分工科学合理,经营手段也日趋现代化。可以说,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民走上富裕之路的重要渠道之一。

  截止20xx年底,全市农村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1360个,参与户数15万户,人数达50万人。经营种类广泛,涉及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及市场信息服务业等。其中种植业544个,占40%:养殖业422个,占31%;其他占29%。区域分布以乡镇内合作经济为主,占85%以上;经营形式80%为松散型专业合作。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龙头企业带动型即以农业企业为龙头,组织农户共同参与而联结成的一种经济联合体。目前,全市有24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去年实现营销收入19.8亿元,建立基地210万亩,与57万户农民签订协议,农民新增收入亿元以上。宿州市第一轧花厂,是以籽棉收购加工、棉籽榨油及织布于一体的综合性加工经营企业,他们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优势,实行“公司 农户”经营模式,与3万户农民签订生产收购合同,经营中实行购苗、购料、防疫、赊欠、借贷“五统一”,年推广优质棉面积达7万亩,每户农民年均增收500元。这种模式的联合,规模较大,相互联系密切,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强,见效快,作用突出。

  能人带动型主要由能人牵头,包括种植大户、运输大户、农民经纪人等。砀山县华利果业协会是由葛集镇农民孙宗华创建的,每年,该协会都与周边6个乡镇签订生产、收购协定,组织优质无公害水果生产,免费发放水果套袋,以高于市场o.2元/斤的价格收购果农的水果,与农民结成了较紧密的利益联合体。20xx年,协会获得了私营企业水果出口权,当年出口水果1800公斤,创汇*10万美元:20xx年全年销售水果3272万公斤,创汇*30万美元。

  专业协会带头型协会有的是在乡镇指导下由部门牵头组建,有的是村组织牵头组建,主要是围绕某项生产经营或服务项目而形成的,如养牛协会、养羊协会等。砀山县文庄镇瓜菜制种协会,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制种面积、生产资料、培育种苗、技术指导培训、回收等五统一,20xx年500亩辣椒制种创产值4007元,人均制种单项收入超千元。

  农业服务部门领办型多是由乡镇农技、农经、林业、兽医站、供销社等部门牵头,吸纳农户参加,一方面为农民提供技术、产品购销等多种服务,提高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也适应形势,转变职能,拓展工作领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由砀山县唐寨镇供销社创办的砀山唐寨水果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闯市场,自1998年以来,在上海相继兴办了两个水果专业批发市场,同时承包140亩地,从山东、浙江等地引进果树新品种栽植,取得明显成效。四年来,共为当地群众销果1.38亿公斤,销售额1.11亿元,其中为合作社社员推销水果占总销量的80%,销售范围遍布全国。

  科技人员创办型农业科技人员依靠自身的优势,组建各类协会组织,带领一方群众奔小康。市无籽西瓜研究所所长刘广善在20xx年组建了无籽西瓜协会,以科研单位、中介组织和瓜农“三赢”和利益机制为纽带,对瓜农实行包种苗、包技术、包产量、包销售的全程服务,形成了科—农—贸一体化的产业化农技推广模式。推广范围覆盖20多个省、市、自治区,占全国无籽西瓜总面积20以上。

  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同类生产和消费的联合,打破了区域界限,实现了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宿州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主要是围绕发展“水果、蔬菜、畜牧、种子”四大主导产业进行的,这些产业的合作社占到总数的90%以上,实践中,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是明显的。粮经比例由20xx年的6.3:3.8调整为20xx年的6:4;畜牧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33%;大宗优质农产品率由20xx年的24%提高到20xx年的30%:果菜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进步。

  加快了市场流通,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民闯市场的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0xx年水果外销率达70%以上,蔬菜外销率40%左右,畜禽产品外销率40%左右,农产品加工产品的外销率达80%左右。

  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农业产业化要向纵深发展,突出的制约因素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结合不紧密,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尤其是农村中的专业农协,正是通过各种服务,把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联为一体,把龙头企业和农户这两个经营主体结合起来,达到双赢的目的。

  降低农产品的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由于各类经济组织都根据市场行情,与农民签订了生产和销售合同,形成“订单农业”,这就减少了农民的市场风险,降低了农产品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

  系的进一步完善如灵璧县林汇种鸡场场长张良林创办的“虞姬乡养殖协会”,几年来发展本省及河南、山东等地农民会员800多人。实践中,协会总结出“五统、二分、一扶持”的养鸡模式。“五统”,即统

  一供应良种鸡苗、统一提高配方饲料、统一销售禽蛋产品、统一防疫和同意技术指导。其中鸡苗供应价格低于市面价格5%;“二分”,即分户饲养管理、分户经营核算;“一扶持”,即场对农户所需资金以鸡苗、药品、饲料等实物予以扶持,在供给会员鸡苗时,将鸡在一个生产期内需要的饲料一次性预付给会员户,会员见到收益时再回收饲料款。此项措施保证了农民利益不因市场波动及其它原因受到影响,也使一些经济困难的农户迈入了靠养殖致富的行列,从而极大调动了农民发展养殖的积极性。现在林汇养鸡场存栏蛋种鸡1万只,商品蛋鸡2万只,拥有电孵化器20台,年出售商品苗鸡200万只,商品蛋30吨,年利润32万左右,辐射带动了3000多户养鸡专业户。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最大特点是为农民服务,建立农民需要和有专业特点的服务组织,促进和推动农民的互助合作与联合,提高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地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小生产难以解决的问题。宿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发展较快,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如砀山县委、县*出台了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实体在工商登记、土地使用、税收、财政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落实起来相当困难。

  经济组织的实体不强,服务受限制有的虽然在经营活动中增强了自身的经济实力,但仅能维持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无偿或低附加值的服务内容,制约了各种产业向广度、深度发展。砀山县水果协会拥有会员30万人,各乡镇、部分村及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都设立了分会,带动砀山的果业发展能力是巨大的,但本身实力却较弱,很多服务都是无偿的,限制了协会的发展。

  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有误区由于过去“归大堆”留下的阴影,不少群众“谈合色变”,农民担心搞农协又要回到过去合作社的老路上去。干部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认真研究和扶持。有些干部甚至担心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会形成与*抗衡的组织,难以管理。

  农民中缺乏“带头人”很多地方经济发展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合作经济发展快,有好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可从总的方面看,这样的`带头人还太少,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使一些地方的农民有愿望发展而无人领头,合作经济组织难以建立。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对其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都能正确认识和看待农民群众在发展商品经济中自愿联合,互助合作的创新精神,认清其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把它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

  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指导、引导和扶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的积极参与,在现行体制下,单靠农民自己去解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对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正确引导,在资金、技术、信息上给予大力扶持。如对合作经济组织及其自办经济服务实体免征所得税;由财政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设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建设等。

  切实处理好组织内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主要是建立三项机制:一是建立契约机制,以相对稳定的价格或者保护价格通过签订合同,在组织内部之间建立起稳定的购销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实现互惠互利:二是建立利益分配机制,解决好利益调解关系,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均享,使农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仅能得到农产品生产的收益,还能得到加工和销售环节中返还的一部分利润;三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实行民主科学的管理,确保农民及会员的主人公地位和经济利益,使之充满活力。

  大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将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当作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通过开办培训班,外出考察学*等形式,选拔一批能力强,同时又愿为群众服务的人加以培养,使他们带头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帮助农民致富,走出一条新型的农村经济发展路子来。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2)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 (菁华3篇)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1

  1农产品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产品物流相关设施及研究缺乏

  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由于农村道路状况差,各种运输以及仓储设备和加工以及保鲜技术都相对落后,从而导致了较大的农产品物流损耗,不但延长了物流时间,还增加了成本。由于涉及农产品仓储、运输以及通信和装卸等环节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从而制约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另外,我国的农产品物流研究成果相对贫乏,需要进一步加快物流科研步伐,尽快地将有关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1.2仓储环境不佳

  目前的农产品仓储条件有限,在很多地方缺乏相关的冷藏设备和技术,特别是缺乏鲜活农产品的保鲜技术。库房设备只能满足一般农产品储存,不能满足大宗鲜活农产品的储存之需。

  1.3农产品物流成本高

  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多、物流速度慢,导致损耗率较高。据统计,发达国家果蔬产品的损耗率仅为5%左右,而我国果蔬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率高达25%~30%。另外,我国农产品的运输模式多以多批次、小规模的方式进行,导致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增大。

  1.4传统、封闭的自产自销型模式,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

  我国农业生产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的发展仍不发达,传统的农贸集市仍存在县市、乡镇。农户选择将农产品运到集市上进行销售,这种模式虽然减少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很多中间环节,并在交易完成后即可获得收益,但是因农户的资金、生产技术有限,只能对农产品进行简单的加工和包装,致使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农民不能得到较大的收益。

  1.5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从事农产品物流业务的企业较多,但是专业的、大规模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却很少,同时农产品物流企业资金实力比较薄弱,在物流技术、运输方式等方面也存在不足,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各物流企业之间缺乏系统整合,各自为战,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巨大的市场需求。

  1.6物流专业人员严重缺乏

  目前,缺乏专业性物流人才的现象十分明显。很多物流专业的毕业生,选择工作的时候都会选择留在城市,服务工业物流,很少有物流专业人才选择到农村或城镇服务。此外,制约农产品物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最大障碍就是现有的物流人员技术素质和专业技能都不高。

  2提高农产品物流水*的对策

  2.1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现代农业要改变“农业生产”、“食品工业”和“流通业”相互分离的传统产业思维模式,促进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和流通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以寻求产业链的最佳效益,逐步形成大农业、大食品、大流通、国内和国际大市场的新格局,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建设是一种有效的模式。配套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农产品仓储专业化、农产品产地的道路、运输工具和车辆配套等设施的建设。为了降低农产品的损耗,应当将公路或铁路网建设推进到偏远农村,以实现公路、铁路、空运和海运的相互连接并加大对农产品运输和保鲜工具的研发力度。另外,加大农产品库房建设,为了避免农产品的乱装、混装、乱储存等现象的发生,应该实行农产品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2.2简化流通环节

  实践证明,农产品流通若完全按市场经济或计划经济运行是行不通的。应通过计划、市场的有效调控,让农产品物流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发展。所以,国家一定要做好宏观调控,以各项政策、法规、制度和行业管理等方式,创造一个更有利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市场环境。同时,应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运输企业及其他农业合作组织与农户合作,真正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中间环节,促进产销衔接。实行农超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有效降低超市采购成本。

  2.3提高农产品品质、重视农产品包装,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从农产品的生产到包装应突出自身的品质特色。要着力打造农产品特色,突出“绿色、天然、无公害、标准化”特性,提高其附加值。同时也要重视农产品的包装,要靠更好的包装来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差异,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提升自身的价值。

  2.4提高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

  在“互联网+”时代下,农产品物流要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技术将农产品推向市场,要加强对农民信息化能力的培训,让他们掌握专业知识;要开发适合农民操作、适应农产品流通的物流*台,增加他们掌握现代物流的实践经验。将农产品推向网络,减少流通环节,将农产品直接通过物流*台,由农户与购买者直接对话,提高农民收入。

  2.5提高物流技术水*

  应加大物流技术的研发力度,积极学*并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运输、物流管理、物流维护等技术和经验,同时要创新出适合自身特点的物流技术。鼓励销售公司或龙头企业发展代理商,设立销售网点,建立“实体店+网店”直销模式和“订单农业”模式,通过连锁经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及信息更新,并将先进的技术与科学的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做到农产品编码、信息、设备的标准化,提高农产品物流竞争力。还要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加快反应速度,让农产品物流能达到有效衔接。

  2.6强化人才培养

  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领域人才极度匮乏,要加强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大招生及宣传力度,改革教育模式,使高校学生掌握物流发展新动态,把握国内外物流科技前沿,以增强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另外,相关的实施标准也要提高,保证培育出来的专业人才能充分掌握农产品物流的供应链技术,具备较强的物流管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推进农产品物流市场的健康发展。

  2.7发展第三方物流

  我国农村主要是分散的农业组织,应对市场能力较弱。而发展第三方物流,不仅可以减少成本的投入,而且能使农产品准确安全地配送出去。为了提高第三方物流在农产品物流领域的比重,必须创新物流理念,使现代物流观念真正走进人心。物流企业不仅要提供基础的物流服务,而且要提高物流的服务质量,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细分市场并拓展业务范围,通过创新、引进物流新技术,加速第三方物流发展。

  3结语

  农产品物流技术是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物流企业应根据时代的发展来创新物流理念,要深入研究国内外农产品物流的新动态,探索物流新模式,使农产品物流为农业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便利。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2

  摘要:农产品产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循环经济是新时期我国一项重要战略,这对农产品物流业的调整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基于农产品物流的基本特征出发,系统剖析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中的问题,并阐述基于循环经济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构建,在此基础上探讨推进循环经济视野下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循环经济论文

  当前,我国针对农产品的专项物流业有长足发展,在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伴随农产品市场的扩张,传统农产品物流已无法适应发展形势,创建农产品低碳、环保的物流模式,是新时期我国绿色农业建设和发展可持续农村经济的核心。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如何通过循环经济指导,强化农产品物流环境效应,创新物流模式,逐步发展成一个高效优质、符合我国实际的农产品绿色物流,是新时期农产品物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

  一、农产品物流的基本特点

  从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情况看,表现出这几个特点:

  (1)数量大农产品产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据很大比重,市场潜力大。我国幅员辽阔,农产品不仅品类多样,在数量和规模上很大,而这直接决定着农产品物流量大、丰富多样的特点。*年来,伴随电子商务发展,国内物流业发展迅速,国家对农产品物流业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很大支持,对农产品物流规模扩张有积极作用。

  (2)专业性强,基于农产品的保鲜保质要求,在整个物流环节中均要有专业包装和装置设备,以确保在存储及运输中保护好农产品品质。同时,对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有较高要求,需要掌握农产品的物流特性,并要具备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明确农产品包装、保存温湿度等技术要点。

  (3)难度大,因当前国内农产品物流方式和方法较为落后,以致于农产品物流效率难以提升,特别是在物流操作上还处在发展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流难度。

  二、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中的问题

  1、物流设施尚不完善。对于农产品而言,物流设备设施的要求比一般产品更高。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在包装、存储、运输等设备方面较为落后,仍以常温或自然物流方式为主,使得农产品整体质量不高,严重的出现腐烂、变质等情况,这不仅造成农产品的浪费,同时给生产、物流公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我国果蔬类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损耗达到25%~0%,西方发达国家控制在5%以内。一方面,农产品物流网络还未完善,尤其是交通网未能科学规划,未对农产品运算设备进行统一和标准设计,以致于农产品运输中的用时较长,进而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农产品必须有专业存储装置进行运输,但在实际物流中,因物流企业自身经济能力不强,在专业装置的配置上较低,农产品物流技术水*不高,造成物流效率低,这将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2、物流信息难易共享。*年来,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业发展迅速,但规模相对较小,经营较为分散,在物流信息采集和查询上仍以传统方法为主,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如此会造成农产品物流信息失真,不利于商家和消费者及时、全面的了解到物流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产品物流风险,也对消费者体验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因农产品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不高,使得物流信息很难共享,尚未建立专门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台。这就造成一旦在运输和配送中出现问题,那么物流企业很难及时掌握物流信息而不能及时提供帮助,进而给物流企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3、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市场经济法制环境建设还不够,特别是在物流监管上,缺乏针对性制度,这造成农产品的流通无法得到规范,也不利于产业化发展和经营。与此同时,农产品物流的相关技术、服务等规定、标准还不够健全,未能进行明确和说明,如此使得农产品物流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调控,政策上的积极影响较小。

  4、物流人才建设滞后。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健全,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整体水*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原因在于在当前高校物流专业中,较少开设农产品物流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以致于物流从业人员未能科学正确的认识农产品物流要求,不能很好掌握农产品物流的技能,以致于不能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物流操作。同时也对新的物流设备、技术及工艺应用不能熟练掌握。此外,对从业人员培训上未能给予重视,不能及时更新物流知识和技能,综合素质难以提升。

  三、基于循环经济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建立

  循环物流是现阶段农产品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贯穿了自农户生产到消费者的过程,在每个环节使相关资源得到充分应用,直至使用价值完全实现为止。农产品循环物流中,各节点、参与企业均担负各自责任,相互协作、配合,让整个物流更为顺畅、有序,具体而言,基于循环经济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流程是:农资供应商负责供应农产品生产相关物资→农户充分应用初级再生物料→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再生物料应用,并对既有资源进行复生及再用→配送及批发中心把废弃物进行分类,以提升再用包装用量,以实现销售中减废→消费者把物流废弃物进行分类,以便后续分拣操作→回收及加工企业专门回收物流废弃资源,并进行分类,依照种类来拆解、再加工。如此实现上下游的全力配合,实现物流资料的循环利用,最大现代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降低污染。杭州地区已逐步建立农产品的循环物流模式,依照分类方法有多种模式。

  四、循环经济视野下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可行性对策

  1、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物流基础设施。首先,设备的完善是推进农产品循环物流发展的基础保障。基于现阶段物流设备技术落后情况,必须不断加大此方面的投入,采购和应用可有效保障农产品品质的包装和冷藏装置,特别是要把低碳、绿色及循环发展理论和有关物流设备设计和生产充分结合,在保障农产品品质同时,推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产品物流冷藏库、运输车、存储盒等运行温湿度,必须具备有依照农产品品类进行调控的功能。其次,推运输网络建设,科学合理的规划农产品物流交通网,尤其是要对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地至中转、目的地的路线进行优化,选择最佳方案;在运输方式上要对既有资源进行优化,并制定备份方案,最大限度减少物流成本,提升物流企业的整体效益。最后,在运输设备的选用,必须严格依照循环经济规律,最大限度应用再生性清洁能源,减少运输中的废弃物排放,以实现农产品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信息*台,实现物流信息共享。为了确保农产品物流信息及时、完整的呈现,必须创建一个适用的物流信息*台,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具体而言,物流企业需抓住信息经济发展的契机,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建设的投入,创建一个完整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台,把农产品物流相关的数据、推广、业务等信息,通过此*台为农产品物流相关参与方及时提供详细、动态的信息,以实现物流各环节的良好衔接,引入绿色物流发展方式,优化相关的资源结构,合理配置物流各环节的资源,整合并充分应用农产品信息资源。同时,要不断提升物流信息*台的共享能力。基于我国国情,应推进农产品物流专业建设,确保物流操作的规范性,对农产品物流各环节的资源,开展有效分析及预测,以便农产品物流企业及时掌握市场动态,确保农产物流信息能及时共享。

  3、完善法律机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为推进农产品循环物流业的良好发展,必须营造一个稳定、法制的市场经济环境,因此必须加快农产品物流的法律制度建设。首先,要立足于循环经济理念和绿色农产品物流建设,开展法律制度建设,逐步完善我国农产品物流法律体系,如此为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法律指导和保障,并通过宣传,让相关企业充分认识到法制的重要性。其次,依照当前国内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实际,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合理开始农产品物流绿色通道。同时,要建立补偿机制,对真正落实循环经济建设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应给予一定的补偿,也应建立专项贷款给予这些企业融资支持。此外,应不断强化*的监管职能,确保农产品物流业遵循循环经济机制发展。最后,对基于循环经济下的农产品物流各项建设,必须依照标准化要求进行。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产品循环物流的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建设,包括运输装备、物流设备、包装材料、信息接口、信息系统等的方面。另一方面,对农产品物流的专业用语、计量、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服务标准等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完善,建立规范、统一的农产品物流业标准,尽快和国际物流市场接轨。在确保物流安全基础上,物流企业应选用简化环保包装,加快新包装材料研发进度,以实现农产品流通中的包装合理化。

  4、重视人才培养,提升物流队伍素质。循环经济下的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离不开人的参与,因此要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尽快打造一支专业强、素质水*高的农产品物流队伍,为基于循环经济下的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给予人才支持。首先,高校物流专业应加快课程改革,把农产品物流理论和技能知识编入到教材中,同时要成立专门的循环物流研究小组,不断完善理论体系,创新专业技能,以增强农产品物流人员的专业能力。其次,农产品物流企业必须重视物流人才的专业培训,对循环物流的操作进进行系统全面的讲解,尤其是对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要进行重点讲解,对于管理人员必须强化责任感培养,以便提升从业人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考核,只有通过考核财会上岗,如此促使其不断提升个人的业务素质。同时,加大循环经济理论的教育和宣传,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比如:农产品物流知识竞赛、技能比拼等,让从业人员能够更好的学*新的物流知识和技能,更好的投入到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建设中,提高物流效率和质量。

  五、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循环经济下的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对于我国新时期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农产品的特殊性,在其物流中会产生诸多废弃物,不仅污染到环境,也增加了物流成本。而循环物流模式的创建,能够提高物流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把农产品物流各环节有效衔接,提高物流效益。应完善物流基础建设,构建信息*台,加强*引导和调控,并要加强农产品物流人才建设,如此才能确保在循环经济下农产品物流的健康、稳定发展。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3

  摘要: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水*逐渐提高,消费者对于所需农产品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先进、完善、高效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来运作。本文分析了辽宁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冷链物流系统中存在的冷藏设施设备落后、专业性人才缺乏以及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辽宁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对策

  前言

  农产品冷链物流通常指以蔬菜、水果、水产、肉类等为代表的农产品在生产、贮存、运输、销售以及消费前的各个流程中始终处于适宜的温度环境下,以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的一项系统工程。*年来,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不断提高,居民对所消费农产品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冷链物流成为保障农产品新鲜度与品质的重要物流方式,辽宁省农产品物流呈现出冷链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和冷链行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辽宁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主要产地之一,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以推动省内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对辽宁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辽宁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一)辽宁省农产品现状

  辽宁省为农业大省,省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特色优势,盛产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如在大连、丹东等沿海城市有着丰富的水产品,盘锦的河蟹、庄河的大骨鸡、旅顺的樱桃、东港的草莓、鞍山的南果梨、朝阳的沙棘等更是独具特色。根据《2017年辽宁统计年鉴》中主要农牧渔业生产情况来看,2016年辽宁省水果的总产量为570万吨,水产品总产量549.6万吨,猪牛羊肉类总产量为269.5万吨,禽蛋总产287.9万吨,奶类为144.2万吨。

  (二)辽宁省冷链物流现状

  冷链物流能够保障一个稳定的低温环境,降低易腐鲜活类农产品在储存、流转过程中的损腐率。据资料显示,辽宁省的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的比例占货运汽车的比例有0.3%,铁路冷藏运输车辆总量占铁路运输车辆总量为2%。*几年,在消费者、生鲜电商和*等多方面的促进和支持下,辽宁省冷链物流行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多个城市建成了适用于低温流通的物流园区,如东北亚冷链物流大连园区、丹东港临港产业园、中铁铁龙冷链物流园以及东北内陆最大的沈阳东北冷鲜港等。传统的物流企业也开始重视发展冷链物流系统,獐子岛锦通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与大连港集团等各大企业逐渐开展冷链物流相关业务。这些分布在各城市的冷链物流基地与企业,使得辽宁省初步具备了冷链物流网络的基础。

  二、辽宁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冷藏设施设备落后

  农产品中的果蔬、水产品、肉蛋类以及乳制品的运输对温度是有较高要求的,如果这类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不能保持恒定的温度则会导致其不新鲜,甚至会出现腐烂变质等质量问题。冷藏运输的设施设备往往需要很高的成本,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多数农产品也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储存的,经销商为了节约运输成本常使用传统车厢对易腐农产品进行运输。辽宁省位于环渤海经济区,在全国拥有相对较大的冷藏冷库容量,但其冷库分布是不均的,例如在大连、丹东这样拥有丰富水产的城市冷库分布较多,在其他小城市则分布相对较少。大部分冷库是由旧厂改建而成的,设施设备的投入不足,冷库自身的功能单一,库里制冷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对能源的消耗量大,智能化、标准化的现代冷库少,实际操作的成本高且效率低。由于冷库设计问题,装车卸车在露天环境下操作而不是开到冷库或保温场所,导致运输全程性低温供应链遭到破坏。在冷链物流运输的过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封闭式箱式货车是具有制冷与保温系统的。现有冷藏车的制造工艺落后、性能低,且不利于低碳环保,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冷藏车行业的整车保有量小、竞争不规范、核心技术缺乏和监管缺失等问题,制约着冷藏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在终端超市和商场里,冷藏车也并不是直接对接到冷柜的,通常是在常温下卸货,再输送各个零售商的冷藏、冷冻设施中,这也导致全程性冷链的断裂。可见省内的冷链物流系统还只是一个早期的冷冻设备市场,在很多农产品品种上还不能完全应用,相对于先进水*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二)专业性人才缺乏

  冷链物流的发展需要强大的人才队伍,而目前辽宁省农产品冷链行业刚刚起步,专业人才存在着较大的缺口。从事物流相关行业的专家有很多,但是在农产品冷链领域进行研究的专家却不多。后期改变领域从事农产品冷链的专业人员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在此领域的实践经历与成长背景,运营人员不熟悉农产品特性,对于整个农产品冷链链条的运营管理水*较低,而从业多年的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对于前沿专业知识方面的掌握又很匮乏。农产品冷链发展的起步相对于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较落后,没有深厚的基础,相关的理论体系不完善很薄弱,这也是阻碍农产品冷链行业发展的原因之一。冷链物流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相对普通物流运输行业的要求更高也更严格,不仅要熟悉冷链管理还要了解农产品的特点。由于对技术要求高,从生产、加工、流通到销售等环节都要保证农产品处于恒温状态以达到持久的保鲜效果,所以对整个过程的时间、温控,都需要专业人员亲自来进行操作。面对冷链物流操作过程的复杂性和管理的全面性,相关工作人员往往不能很好地胜任该项工作。省内高校开设的物流专业课程更多的是趋向于对传统物流的运作,目前全国高等院校开设冷链管理专业与方向的学校屈指可数。虽然部分学校开展了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课程,但也只是作为物流专业的一个方向,培养方向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契合度低。冷链物流的运行操作模式具有特殊性,冷链物流相关的教育理念与冷链物流的实践达不到同步,学校内部师资力量的稀少与内部资源共享的缺乏,使得与冷链物流相关的教育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困难。基于较高成本与管理费用的考量,企业对参与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积极性较低,不是很愿意参与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计划,造成了冷链人才培养出现缺乏校企合作的境况。尽管目前冷链物流技术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冷链物流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的培养仍跟不上行业迅速发展的脚步。

  (三)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

  农产品冷链是一个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的完整物流体系。农产品的收采、加工、包装、流通、运输、配送、销售各个环节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冷链,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无法保证全程性冷链。物流环节中出现脱节情况,农产品的运输效率低导致品质出现问题,对供销商的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冷链物流系统运行情况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与南方经济发展快的省份相比,辽宁省的冷链市场尚未完善,冷链中的环节往往做不到连接贯通,产生断链的情况较为普遍,难以形成一个完善的农产品冷链运输系统。造成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的原因有很多,如从上游生产环节到中游流通运输再到下游的消费环节缺少必要的物流节点,致使对产品温度失去控制,影响品质。广大农村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大多处于空白的阶段,生产农户很少使用冷藏仓库与生产加工基地,对养殖场、种植地收取的农产品储存条件不足,缺少低温冷藏意识。由于冷链物流的成本较高,所以供销批发商为节约运输成本增加自身利益,在中间环节对流通型冷库使用较少,经常使用常温运输工具进行运输。农产品于市场、超市的售卖过程甚至不进行低温冷藏,缺少冷柜、冰箱等低温存储工具。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相对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各地区之间缺少信息交互沟通。供销商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信息,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造成最终消费环节产生滞销并且严重浪费食物。农业产业化和产供销一体化水*低,缺少相关机构的监督与法律约束,行业发展中存在着严重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

  三、辽宁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一)加强物流设施设备建设

  针对辽宁省现有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应该加大对冷库、冷藏车等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为满足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不断增加的情况,应改造升级老旧冷库,提高老旧冷库的实用性与安全性;同时建设大型智能化高端冷库。在建设冷库前期,合理规划好冷库的建设地点与数量,增加冷藏设施设备网络的覆盖率,解决区域发展不*衡的问题,保持连接农作物产地与最终消费市场之间不产生断链情况,使其发挥良好的节点作用。对于冷库的内部功能性建设,应该吸取国际前沿的制冷技术,减少对能源的消耗,降低成本与人员浪费,建设绿色生态化的低碳冷库。对于运输环节中出现的冷藏汽车严重不足的问题,应购进新型冷藏车,增强运输能力,提高冷藏车在道路运输工具里的比例。冷藏车在运输中制冷及保温具有时效性,为减少产品在道路上运输的时间,需放宽冷藏车辆的道路交通管制,实现最佳运输线路智能化匹配以及对冷藏运输中的温湿度进行动态监控,加强对冷链运输车辆性能方面的检查,建立冷链车辆制冷保温性能年检制度,提高冷藏运输质量。除此之外,需要建设可以无缝链接冷藏车与冷库的场所,防止装卸搬运的过程脱离冷藏温度,从而产生断链的情况。从根本上增强经销商与农产品生产者的保温贮藏意识,使经销商购置冷藏车辆并使用新型环保的冷藏箱,而不是用塑料泡沫或者棉布等对农产品进行保温。冷藏设施设备的建设成本较高,相关部门应该对其进行扶持与帮助,适当降低冷链运输行业的门槛,减少税收,增加福利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对冷藏运输工具的技术研发与应用,吸收采纳前沿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新设备新技术进行推广普及。引导更多的企业、金融机构对冷链设施设备等进行投资与建设,保证冷链行业能够更好的跟上物流行业不断发展的脚步。

  (二)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

  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具有复杂性与长期性,充足的人才储备是非常重要的。在冷链物流这个领域更是需要大量高水*的专业人才,想要健康稳定的发展,必然要有较好的人力资源进行保障。基于目前冷链物流人才的情况,需要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大力培养,对科学化和创新化的物流理论进行吸收借鉴,对具体冷链操作进行实际的指导教学。围绕在传授冷链物流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专业人员冷链物流操作的技能,以及结合冷链物流企业的实际流程与运作模式,准确高效地提升冷链物流人才的职业素养。在辽宁省有众多高校和职业类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有效利用教育教学优势,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拥有交通运输、物流管理等相关物流专业的院校积极开设冷链物流相关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冷链物流行业所需的专门人才。根据具体的发展情况,再结合国内外冷链物流发展的先进研究成果,及时改进培养计划,在教学工作上做到与时俱进,因时制宜。没有开设相关课程的院校,应鼓励设立冷链物流专业方向,开设相关专业方向课及公开课,让更多的学生接受相关专业的教育。*以及有关部门、相关企业应结合各大高校,建立人才引进和激励政策。开设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并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的资源,走校企合作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之路,共同培养冷链物流管理人才,使高校为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精尖技术人才。同时企业自己本身也应开展相关的岗位技术培训来有效提升冷链物流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完善员工的薪酬制度和增加更多福利待遇,建立人才发展机制,为员工提供展现才华的*台,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

  (三)构建完整冷链物流体系

  为了使农产品在流通运输过程中保持更好的品质,应建设起产地预冷、冷藏运输、冷链配送、售区冷储等环节全程一体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衔接好每一个环节,杜绝发生“断链”现象。生产者对于果蔬种植、畜禽屠宰、水产捕捞等方面应该选择与农产品相适用的制冷技术与设备,增加冷藏仓库的覆盖面积,解决源产地缺少冷藏储存的问题。运输环节应该着眼于提高运输效率,缩短运输时间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大力购置新型冷藏车提高人均保有量,装卸所造成的时间停留都要进行考核和监督,若拥有一个健全的冷链运输高速通道,则会事半功倍。消费市场应推广使用多温层的.汽车进行配送,在城区内形成集约化与规模化的农产品配送模式,有效的消费者信息采集处理,使信息网络保持畅通。大力发展第三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增加第三方物流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比重。*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引导、支持具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和冷链运输企业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积极推进“农户—企业—市场”模式,避免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多级周转造成的低效情况。企业应积极地发挥对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增加第三方企业在行业中的占有量。相关机构应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制定农产品物流链发展的整体规划以及指导规范,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公*竞争规则,监督核查企业不法经营行为,防止发生垄断经营和过度竞争的情况,维持市场正常秩序,积极落实发展工作。只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升级,才能够让整个冷链系统效率与效益得到提高。要缩短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全省人民都要积极提高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认识,把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看作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有力措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作。尽管目前辽宁省内发展情况处于初级阶段,在不同层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应该将眼光放长远,脚踏实地的去克服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未来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可观。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3)

——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菁华3篇)

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1

  如何按照省委“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黑水县农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为此,笔者先后深入沙石多乡昌德村等20余个村及相关农村企业、涉农部门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查研究、座谈访问等形式,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黑水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黑水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全县幅员面积4356*方公里。县境内最低海拔1790米,最高海拔5286米,全县总人口5.8万余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2%以上,农业人口达5万人。由于历史、地理、交通等不利因素的制约,黑水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年来,黑水县在州委、州*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3.9亿元,同比减少28.9%;预计完成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92元,比上年增加276元;粮食预计总产15207吨,比计划减少783吨。由于地震影响比上年均有所减少,但从长远看我县农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牧民整体素质不高、稳定增收渠道难、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等因素制约,新时期黑水县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自然条件恶劣、农牧业基础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差

  黑水县每年都要遭受冰雹、泥石流、干旱、洪灾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其中又以旱灾最为严重,春旱、夏旱、伏旱时常交替发生。全县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另外,由于农村土地大多集中在高半山地区,山高坡陡,土壤贫瘠,肥力低下,虽然完成5000亩基本农田改造,但农业生产条件仍然较差。通过大力实施交通通畅、通达工程建设,完成通村公路55条496公里,农村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由于地震破坏影响,造成部分农村机耕道通畅能力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村基础设施设施数量少、配套不够完善,水利设施损毁严重,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未彻底解决。

  (二)农村人口总体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

  受地理条件、文化水*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依然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农牧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难

  农村教育水*已不能满足农牧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农村缺乏活力和动力,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多

  为积极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黑水县不断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新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牧民搞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反季节蔬菜、特色水果、劳务开发等,也取得一定成效。如沙石多乡昌德村共有农户39户,人口171人,全村人均纯收入1805元,在州党史办的倾力帮扶下,该村实施以“改厕、改圈、改水、改路、改厨,建太阳能、建院坝、建垃圾处理点”为内容的高半山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工作,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和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村民种植莲花白60亩、大黄22亩、木香100亩、试种秦艽0.5亩、柴胡2亩、早实核桃60亩;此外,积极争取资金5万余元修建村活动室,为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当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增加260元,农牧民增收效果明显。与此同时,四美沟村的大白菜、红岩乡的洋葱已经在成都、南充等市场享有盛誉。但是,全县有特色的基地规模不大,目前的结构调整普遍局限于规模扩大,品种更新,布局调整等水*和层次上,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科技含量不高,农民对新品种缺乏新的种植技术,尤其是在产品包装、运输上缺乏先进的理念。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销售信息把握不灵,曾经出现过农民等莲花白、洋葱价格最后遭遇滞销的情况。

  二、对加快黑水县农村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一)明确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按照州委九届七次全会的部署,我县提出了“保稳定、抓重建、强三农、壮支柱、促发展、创辉煌”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在“抓重建”和“强三农”上狠下功夫,紧紧围绕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目标,抓住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国家富民安康工程、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牧民定居行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机遇。确定了到xx年农村工作目标: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81亿元,年均增长4%;年粮食总播面稳定在1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畜牧业产值达到5752万元,年递增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现代农牧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更加完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二)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契机,加强农村发展基本制度建设

  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牧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土地、草场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努力推进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牧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

  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草场管理制度,确保全县耕地保有量在9.6万亩。三是建立和完善农牧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拓宽农牧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和支农(牧)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服务制度。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加大农牧业信贷投入,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农牧业信贷规模,提高农牧业信贷比重,增加金融服务产品。从信贷总量、担保、利率、期限、服务等方面对农牧业产业恢复重建给予大力支持。放宽担保条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

  (三)以强化带动为助力,走现代化特色农牧业发展道路

  按照“特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力以及农畜产品商品化率,促进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跨越。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牧业。利用黑水独特的自然优势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脱毒薯、优质生猪等特色产业和反季节蔬菜、特早实核桃、优质晚熟桃、豆薯荞、本地山鸡、道地中药材等,打造一批精品农牧业和知名品牌,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在适宜区域发展特色水果0.2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2万亩;在宜粮生产区推广优质小麦1.5万亩、优质青稞2万亩、优质玉米1万亩、优质豆类2万亩、优质脱毒马铃薯2万亩、优质荞麦1万亩等粮食作物;在高半山地区发展以木香、柴胡、大黄、秦艽为主的道地中药材亩,为农民致富开辟新财源。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着力打造生猪产业,大力发展圈养山羊和小家畜家禽,提高畜禽商品率,畜禽出栏达到8.5万头(只)。积极发展特色林产业,重点发展特早实核桃4000亩,加快发展后续产业。

  二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在沙石多乡、芦花镇、色尔古乡、知木林乡、卡龙镇以及旅游沿线发展“农家乐”、“藏家乐”50余家,开辟田(果)园观光体验、藏羌餐饮、摄影、购物等,建设一批生态、民俗、红色、休闲旅游项目,并以农(藏)家乐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及其它旅游关联产业的发展,实现人均旅游收入达100元以上。同时,带动餐饮娱乐、观光购物、交通物流的发展,拓宽农村增收渠道。三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村级服务站点,构建以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牧业科研、示范教育、供销合作社、专业大户和涉农(牧)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牧业基层技术服务体系和生产经营服务体系。走产供销、产加销一体化、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路子,不断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

  (四)以恢复重建为纽带,加大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抓好特别是汶川地震损毁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发动群众搞好农牧业生产设施重建,尽早恢复农牧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力整理重建地震受损耕地、受损农田水利灌溉渠系、尽快恢复高产稳产农田,黑水将恢复改造受损土地1500亩。修建引水灌溉工程,恢复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000亩。积极开展中低产田土改造和永久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加快农村交通通讯恢复重建。在灾后恢复重建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优先实施农村公路恢复重建,完成村内损毁道路、机耕道、牧道、林区道路的恢复重建。大力加强通信干线网和移动基站的恢复重建,优先做好农村公众通信网和应急通信能力建设,推进网络化综合服务*台建设,提升农村通信服务水*和灾备应急能力,逐步实现城乡网络信息共享。

  三是提高农村灾害预报、处置和自救能力。加强地震灾害、灾害性天气、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高监测水*。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完善处置预案,增强灾害处置能力和农牧民避灾自救能力。加强防洪、抗旱设施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设施抗灾保障能力,提高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落实安全标准和责任。

  (五)以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坚持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努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牧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一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逐步提高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标准。进一步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和结构,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教师资格准入制、竞争上岗制、新聘教师合同制和城镇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制。

  二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抓紧灾后医疗卫生机构重建,重点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以县卫生医疗机构为龙头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公共卫生安全,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

  三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加大农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挖掘以“卡斯达温”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积极开展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农村生活新方式。

  四是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完善农村五保户、“三孤”人员供养救助制度,推进集中供养,不断提高供养水*。落实好军烈属和伤残病退军人的优抚政策,积极做好农村老龄、残疾人事业。

  五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管理。积极探索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保障村民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2

  按照市局安排,我局组织人力对我区的关山镇代家村、新兴街道办的屈家村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调研。此次调研活动的方式采用了听取镇(街办)村、组领导的座谈汇报、组织农民座谈、进入农户单个问访,向农民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集中走访了解。现将在区关山镇代家村的调研情况统计分析汇报如下:

  一、关山镇代家村的基本情况

  区关山镇代家村位于城区东部8km处,北毗邻富*张桥,由阎入关山至蒲城的县际公路从其村旁穿过,基本属于典型的远离城区的农业村。该村现有农户519户,耕地面积3500多亩,农业人口数2180人,人均耕地1.60亩,全村几乎以种植甜瓜蔬菜为主,达到2600多亩。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3806元的全区*均水*。

  二、关于调查问卷情况统计

  该村发放问卷30份,收30份。从对调查问卷中涉及的五个方面的情况统计汇总结果:

  (1)农村农民家庭的基本构成:每户人口在3~6人之间,以4~5口人居多,占发放总卷的52%之多。其中专门务农的3人居多占到23%;其文化程度以初中居多,占到3*%,高中(职高)占9.5%,其余是初中以下。

  (2)关于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情况: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种粮食、种植经济作物两方面途径,几乎占到31份问卷的84%,其余表现在畜禽饲养。该村纯收入~4000元的在30户中有15户,4000~6000元的4户,6000~8000元的5户,收入8000元~1元的在30户中占有6户,没有超过1.2万元的,其主要的农业收入集中在粮食和瓜菜两项上;收入的支出依序主要表现为买衣着、现金购买食品、子女教育和交通通讯上,总和占到68%;用于非经常性支出的依序集中表现在购买耐用销费品、盖房子、农业机械三方面,占到57%;余钱储蓄的支付依序集中在盖房子、供孩子上高中大学、购买价值较大的耐用销费品两方面,占到*63%。当需要钱时解决办法依序集中在向亲戚、朋友借和银行、农村信社贷借两方面,且贷款借钱用途依序集中在农业生产、医疗开支、子女上学三方面。30份问卷中,农户的医疗、交通通讯和教育的三大支出中均超元的水*,其中因病、子女上高校加大支出的有13户,在15000元以上。在农业信息的获取途径上集中表现在电视广播和技术人员指导两方面,在对待*的项目问题与实施上集中反映在相信*,但缺乏资金和需要技术扶持三个选项方面,将*占到78%左右。

  (3)村镇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问题:在该村村镇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问题方面,通过我们实际查看,村民反映和问卷统计上,总体情况为交通便利,村有规划整齐,出村路面有土路与水泥路,但无垃圾台(一般有人不定期打扫),无路灯,无沼气能源,无公厕,村内网络很少(仅协会示范点一处);对农村学校教育持基本满意或满意的态度居多,占到54%;在医疗保健方面,总体情况为看病方便,但医疗保健水*一般,占到64%多,且看病费用支出以劳动收入为主;购买各类商业险的以养老保险居多,占到*45%左右。

  (4)培训农民与培育农村经济组织:在这方面通过问卷反馈看,农民对问卷中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一名词在字面上不理解,缺乏科学认识,认为没有“合作经济组织”与“没参加”、“不知道”的问卷回答占到40%,不做任何表态的有16%左右,但对认为村里建立合作经济组织是否必要的问卷回答几乎占到90%。

  (5)农村治理问题:从调查问卷情况看,该村社会治安、社会风气一般,占到67%;对村两委班子的管理问题反映很好,认为团结、民主、决策公开,能征求意见的达到76%;村民*每年3次,村务公开真实性大,财务每年公开3次。在该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上依序集中反映在农业科技推广问题、贫富差距过大和农产品销售困难三个方面,几乎占到87%。

  三、对该村调研情况的综合整理分析

  从调研座谈和问卷中分析看出,该村和村民存有以下几个问题。

  (1)农民三大支出费用相对年纯收入,明显偏大。由于该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远离城区的村组,该村除了农民种植无公害甜瓜、蔬菜外,就是从事小额投资饲养业,几乎每户有奶山羊,养奶牛的全村共有15户,进城务工、外跑运输、开街门店等情况比较少。农民收入较前者新兴屈家村则比较低。在此次发放的30份问卷有15份就在元~4000元之间占一半,而全年三大费用支持也超过元,如有子女上学或疾病出现则更大,这一矛盾突出增收不易。

  (2)制约农民增收的各种因素比较多。其制约因素表现在一是自身上文化程序低,获得农业科技信息渠道相对狭窄,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少,比方对“合作经济组织”与“甜瓜协会”同作用不同语的含义不理解,甜瓜协会本身就是一种合作经济组织。二是客观因素上,年收入中的各种费用开支多应用于购买基本食品、子女教育、购买耐用消费品上,其次才是当年农业生产资料投资,加之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与农业经营成本偏高,又占用了相当一部分收入,使农民增收的困难显现。三是个人观念与影响。在选择产品从种、摘、收获、销售都是自己处理,一人搞到底。瓜菜收摘后,自己上市销售而不通中间商、协会组织,虽多赚了钱,但时间成本、劳动成本加大。另外,外出打短工补贴收入的意识淡薄,守家守地。四是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因素。

  (3)农民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渴望得到作物新品种、新技术。从有余钱储蓄用途看,供孩子上高中上大学成为首选,即使无钱设法借贷款用于子女的教育开支意识深扎在农民思想中。另外,农民自身也希望通过技术培训、网络科技和*引导、协会合作组织帮助等途径来提高自身农业作物水*能力,通过引进新品种做好耕作换代。

  (4)农民希望从*处得到更进一步的扶持,对*有三大盼。从走访中了解到一是盼望*在实际工作中做好科技培训、项目资金扶持和市场信息的提供。二是盼望*解决农村农业用水电、农资市场价大、农业经营成本过高、个人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盼望*解决农村医疗条件、农民养老保障、子女上学费用大的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3

  按照局党委工作要求,我和局及市*安办其他党员干部先后两次深入南川区水江镇梓漳村和武隆县浩口乡农户家中体查民情,倾听民意,增进群众感情,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忧所怨、所急所求,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作风教育。对边远山区农村的现状和经济发展谈点自己的思考。

  一、边远山区农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所入住的梓漳村和浩口村两个村都是边远山区,均属山地浅丘地貌,无支柱产业,都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属县级贫困村。就拿浩口村来说吧。浩口村位于武隆县西南,西南与贵州省真县接壤,东南与彭水县交界,芙蓉江为武隆、彭水和贵州省真县“两省(市)三县”界河,浩口村地处芙蓉江上游,北距浩口乡乡*所在地8公里,南与芙蓉江界河临界,全村幅员面积17.81*方公里,耕地面积15001亩(其中水田6001亩,土19001亩),该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农户3701户13401人,常年在外务工人口8001余人,建卡贫困户190户1525人。*员1541人。住房砖混结构的比例为xx年修建,属二级泥石路;梓漳村就一条简易公路。两个村的道路由于缺乏维护,年久失修,边沟堵塞,沆洼不*,特别是雨雪天气,车辆就难以通行,严重的地方甚至连摩托车都要人推,交通安全隐患较大;由于道路不畅,农产品和经济作物外运困难,难以推销市场,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当地群众迫切希望*和有关部门在资金上扶持,完善交通设施。二是养护机制不健全。在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村集体无钱维护的情况下,村里未能建立起切实可行的道路等公共设施养护机制。三是水利设施薄弱。梓漳村和浩口村水利设施都老化,都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修建的。浩口村领导和村民们曾考虑利用山上溶洞自来水资源优势,统一改造梯田进行种殖,但投资大,资金不足,导致有利的自然资源无法开民利用。

  社会服务事业薄弱。一是子女上学困难。从幼儿园开始,小孩就得到乡上去读书,加之路途较远,路况较差,来回不便,部分村民只好在乡上租赁房屋,让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去照顾孩子读书。二是公共医疗卫生基础条件差。村卫生站名存实亡。据了解,村级卫生站基本医疗器械少,技术条件较差,只能进行简单的打针、输液,医治一般感冒;病情稍微复杂的病人只能到乡或区、县、镇医院去就珍;村里的赤脚医生外出务工后,村民生了病,只能步行或花钱坐摩托车到乡上的医院去看病。技术好一点的赤脚医生,在沿海务工人员聚集的地方,一个月就能赚几千元钱,所以没人愿意留在村里当医生;就是浩口乡卫生院也仅有3名在职医生,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医疗卫生的需求,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增强基层乡镇卫生院医生编制。三是劳动力流失严重。外出务工人员占了劳动力人口的85%以上;XX年至今毕业的大学生和高中生,基本全部外出务工,在村里很难找到一名xx年轻人。没有人才,发展更难。四是公共文化设施滞后。两村虽然家家户户通电话、95%的有电视,但全村没有安装宽带互联网,与外界联系不畅通,农村文化娱乐设施缺乏,村民主要以打牌度日。

  二、几点思考体会

  熙来*在市委三届六次全会上强调:“谁走得勤、看得细,谁就能了解更多情况;而谁能真知、详知,把问题掰开了,揉碎了,分析清楚,谁就有更大的发言权,就能拿出实实在在的解决办法”。我就边远山区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谈点思考体会:

  (一)切实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群众反映最多最强烈,体会最深最直接的,就是基层基础设施问题。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要实现边远山区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一是要落实惠农政策。进一步强化党的惠农政策落实,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二是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市、区县两级*应统筹安排扶贫资金,加大对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行保持村道通达,逐步创造条件进行硬化。三是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切实加大完善水利资金的投入,争取市、区县两级水利部门支持。四是农村基础设施维护机制。在村集体无钱维护、多数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基础设施维护机制,加强*时的养护和管理,提高使用寿命。四是加强边远山区农村社会事业。加大农村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低保、新农合、法律援助等体系建设速度,真正做到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二)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加强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大学生“村官”在两年的服务期内,真正与村民同吃同住,成为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二是配强基层主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配强基层主官是搞好村居和乡镇建设的重要环节;一个优秀的村支书,能带好一个班子,带富一方百姓。三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针对农村实际,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创造便利条件,鼓励外出务工的优秀人才积极返乡创业,为家乡献计献策。四是强化技能培训。为基层组织必需的务工技能技术培训,让村民从简单的出卖“劳力”变成出卖“技术”。在农村,一个致富能手,也许不是干部,但他的.一言一行,都能起到“火车头”式的带动作用,不可小视。

  (三)进一步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按照市委“三项活动”总体部署,进一步建立健全学*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通过开展“三项活动”,让机关党员干部与普通群众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让广大群众更直接反映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让党员干部受教育,一是持久开展“三项活动”。把“三进三同”、“大下访”、“结穷亲”形成制度,长期开展下去,让更多的市领导和市级机关干部深入边远山区农村、了解农村、服务农村。二是长期开展“大下访”。市领导、区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市级机关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边远山区农村,充分听取广大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走访解民;难、聚民心,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着力化解积案,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要坚持“基层人才计划”,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扎根基层、扎根边远山区,服务群众。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4)

——*技术贸易的发展现状论文 (菁华3篇)

*技术贸易的发展现状论文1

  引言

  在信息技术和新能源等新科技快速发展的影响下,汽车产业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汽车需求量大的超乎人们的想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汽车巨头的注意力。随着我国汽车用户对汽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也促使了汽车企业的制造效率和汽车质量的高标准严要求的发展,企业人工成本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些不断提高的标准,也使我国许多汽车制造企业纷纷在生产线上使用了自动化的机器人、监控系统等。汽车制造自动化系统与传统的人力手工操作相比较能够更耐劳、更能挑战高难度的劳动强度,能够更高精度的工作。我国汽车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对原有厂房或生产线也不断地加以扩建改造,不断地扩大品牌占有率和汽车销售,我国汽车业越来越紧跟汽车强国的步伐。同时,汽车厂商的建厂、改造,也势必会带来相关零部件厂商的竞争,各零部件厂商为了扩大生产而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地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系统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我国汽车自动化制造是循序渐进的,我国汽车生产制造自动化的发展也日益成为世界的亮点。

  1、我国汽车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动力

  我国汽车制造自动化技术迅速发展和应用最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动力:

  (1)劳动制造率的加强:随着不断提高的劳动制造率,更需要自动化设备来替代人工。

  (2)汽车本身性能的提升:汽车产品日益向智能化、舒适化发展,也迫切需要制造和测试汽车设备能够智能化和自动化。

  (3)用户对汽车品质节节攀升:用户对汽车的安全性、制造质量、性能等要求日益提升,促使了设备自动化检测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提高。

  (4)减少生产成本:汽车制造企业为了满足市场竞争的需求,必须减少生产成本,日益严重的人工成本压力,也促使汽车制造企业快速向自动化技术发展。

  针对上面的四个动力,我国汽车制造自动化技术提出了自己解决方案的要求。

  2、我国汽车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解决方案

  汽车行业竞争白热化,我国汽车制造自动化技术也迅速发展。目前汽车制造自动化市场发展的最主要的特征是:朝着节能环保、信息化、物联网、智能化方向发展,保障制造、安全制造、升级制造这些本质需求都是解决方案式的服务。这也标志着我国工业制造进步到整体工厂阶段,这一阶段需要最高水*的设备技术,这一阶段要求自动化技术能力要满足下面的要求:

  (1)柔性化的生产线,缩短产品更新换代改造的周期。

  (2)从工厂工艺总体设计上全面考虑,兼顾各工序,实现工序之间内在无缝衔接,最大可能地提高制造质量。

  (3)在制造,投资上精益求精,尽可能地使制造组织、物流配送等最大地经济化。

  (4)利用物联网技术,井然有序地实现车型混流制造。

  (5)让信息技术成为设备技术的基础载体,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快速传递,通过中央控制室的监视、控制、追溯及管理来完成。

  3、自动化技术在车身焊装工艺中的应用

  车身焊装工艺在汽车制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焊装质量关系着整车的外观,也决定着车身装配工序的质量。车内不漏风、噪音不大、不漏雨、车门关闭畅通都与车身焊装密切相关。汽车制造的大规模生产要求统一的高品质、高效率,这也让机器人制造方式在汽车焊接中获得了最普遍的应用。车身焊接机器人更具有高精度、速度快、动作稳定可靠、焊接质量好的特性,是焊接设备柔性化的最好选择。

  4、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汽车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领军行业之一,在市场上,为了应对市场上存在的压力,目前,各个生产行业组织对其质量、用户的安全等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并通过不断创新,试图在市场上占有一*之地。目前的汽车行业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了自主创新能力:

  4.1加强汽车制造的焊接技术

  当前,各个汽车业务为了拓宽市场,提高汽车制造的生产率,企业也引进、研发了大量焊接机器人,旨在利用这些原车间工人无法生产,负荷比较大的工作得到相应的缓解,实现了汽车制造自动化技术大量生产,形势多样化,产品大大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4.2加强汽车制造的削切技术

  如今,生产技术快速发展,伴随我们的是高效、环保、低成本等技术。无论生产什么产品,总能够及时地根据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而变化,实现消费者多样化的选择。目前,制作产品以及实现了高速削切,高速运转的效果,可以说是极大地满足了目前汽车行业的需求。

  4.3加强汽车制造的打造技术

  为了提高商品的打着技术,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精确度,完善其打造技术,这些都主要从汽车的半轴齿轮等方面入手。过去,汽车制造自动化技术喜欢利用格利森圆拉机制造,如今,为了早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这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总的来说,在汽车制造方面若要实现柔性自动化等方面的技术。这些目标的实现,还需要我们主要从汽车零件拼接、制造,以及喷涂工艺等方面入手,如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将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零件装配、车身的制造等柔性自动化层面,这也是目前计算机制作系统中所重点强调的,也是目前汽车制造行业发展的方向。我们熟知的,计算机制造系统主要有:制造自动化、管理信息、质量信息、工程技术信息等分系统。工程分析、设计、数控编程、工装设计、工艺过程设计等属于工程技术信息系统。而经营、生产、物料财务等属于管理系统。信息系统主要在测试上进行智能化的分析、推理等,这种具有强大力量的活动,更进一步促进了汽车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在机械制造、分析的时候,我们常常利用模块分析是方法,逐个完善,进而加强其柔性和安全性的功能。可喜的是,目前的汽车行业技术具有节能、可回收等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也是未来汽车制造行业未来主要的发展的方向。

  机器制造灵敏化系统要运用虚拟制造技术的核心力量,从而实现快速反应、高速生产。机器制造灵敏化系统是现代机械制造的大方向,是由信息集成向企业集成方向发展,机器制造灵敏化系统以行业竞争实力和美誉形成他们的基石,从而构建虚拟的方式让公司内部进行合作,让企业整体实力不断加强,迅速捕捉和应用用户的需求。

  5、结束语

  从我国汽车业发展可知,自动化的应用和成长将是未来机械制造发展的总趋势。作为制造企业,尤其是引进自动化技术的企业,必须在利用通用设备的使用为基础,引进专业人才和先进的设备,促进企业利益最大化。在这个基础上,企业依据自身的需求合理控制需求。构建汽车制造自动化单元,让我国的汽车制造形成科学合理完整的机械制造自动化系统。

  参考文献

  [1]任起 龙。我 国 汽车 制 造自 动 化技 术 的发 展[J].自 动 化 博 览 ,2015,06:50-51.

  [2]赵睿,李楠。浅谈汽车制造行业中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J].数码世界,2015,06:106-107.

  [3]齐成辉。浅谈汽车制造行业中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J].科技与企业,2012,20:62.

*技术贸易的发展现状论文2

  摘要:为了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综合体现,生物工程对人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生物工程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对遗传物质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使生物的性状发生转变,让生物更加符合人类的需要。目前,生物工程已经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在例如食品、药品、军事等多个领域都有所应用,是解决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人类健康的关键。

  关键词:*;生物工程技术;新进展

  1、农学领域

  1.1提高农作物的蛋白含量

  现如今,生物工程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农学领域也有了广泛的应用。生物工程技术新进展应用在农学领域中,可以使农作物的蛋白含量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提高植物的存活几率

  一般植物要想繁殖,就必须通过传粉**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出现了植物存活几率较低的问题。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可以将植物不同部位的组织细胞进行培养,从而加快了植物的繁殖速度,这点尤其适应于一些较为名贵和稀有的植物中。例如,一品红、南洋金花等花卉的繁殖中,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在提高花卉成活率的基础上,减少对花卉的培育投入,从而产生一举两得的种植效果[1]。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还可以通过对生物载体细胞的注射,将抗病毒基因添加进生物载体细胞中,实现基因的改良,为生物带来顽强的生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益,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1.3提高果蔬的储存能力

  由于果蔬在成熟后较为脆弱,常常会在运输中出现腐烂、虫咬等问题,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对果蔬的储存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将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果蔬储存中,可以有效缓解果蔬成熟后的变软情况,从而将果蔬的腐烂情况推迟,让果蔬具备更高的储存能力,从而避免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

  2、食品领域

  2.1提供更多的可食用资源

  目前,食物短缺已经成为了制约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问题,食物不足也成为了当今时代的热点话题。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更多的可食用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例如,在微生物食品的研究方面,生物工程技术可以深入剖析螺旋藻中的营养成分,从而发现其具备高蛋白质含量、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低脂肪胆固醇含量等特点,从而为人类食用螺旋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2]。

  2.2增强食品的口感和营养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将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在食品生产中,可以对食品中的淀粉合成过程进行调节,从而改变食品中酶的比例,产生出更加优质的淀粉。这主要是应用到了生物工程技术中的酶工程,将原材料变为适应食品生产的物质,增强食品的口感和营养。

  3、医药领域

  3.1增强了药物的纯度

  在医药领域,主要应用的是生物工程技术中的基因工程。通过对微生物和微量元素的处理,从而突破传统制药模式的束缚,在增强了药物纯度的同时,降低了制药的投入,使药物可以得到广泛的使用。使用生物工程技术中的细胞工程,还可以实现对细胞的组织培养,从而研制出更多具有针对性的药物,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3]。

  3.2实现了疾病的精准诊断

  人类的基因容易受到外源基因和基因突变的影响,而产生各种疾病。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可以对人类的基因进行分析,实现对疾病的精准诊断。目前,生物工程技术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DNA探针技术、合酶链式反应、生物芯片技术等,使疾病的病原性物质得到及时的发现,从而提高疾病治疗的针对性。

  3.3提高了疾病的治疗和预诊几率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应用生物工程技术中的基因工程,可以采取干细胞移植的方式,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实现对肿瘤和自身免疫系统病变的治疗。还可以在患者在进行器官移植后应用生物工程技术,从而降低排异反应出现的几率,使移植的器官更好的符合人类的器官需要,提高了移植器官的克隆性。生物工程技术还可以实现对疾病的预诊,例如乙肝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可以降低乙肝出现的几率,使疾病的预诊变为了可能,实现了社会效益的提升,促进了人类的健康发展。

  4、结束语

  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产业,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对我国的众多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农学领域、食品领域、医药领域等都有所应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生物工程技术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生物工程技术的优势得不到完全的发挥。为此必须对生物工程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从而提高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水*,促进生物工程技术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加良.*生物工程技术新进展[J].黑龙江科学,2016,7(3):24+27.

  [2]金银根,高红明,吴晓霞,等.生物工程技术在杂草治理中的应用[J].杂草科学,1999(3):2-4.

  [3]吴志纯.生物工程的现状、趋势及其发展对策[J].生物学杂志,1986(2):1-9.

*技术贸易的发展现状论文3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学*与交流 应用

  论文摘要:目前,国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音乐方面的文本资料繁多,识记理论复杂,在传统的学*与交流方式中存在着形式单一、学*媒体落后、怠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的主体性等许多不足,这些因素已经妨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在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的方面接受*传统音乐的交流。为此,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音乐的学*与交流,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对知识丰富内涵的理解与把握,扩展其艺术文化视野。

  *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属于当代音乐家创作的.音乐。在我国学术界,通常把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乐或以后所发生的具有传统音乐形态的音乐,划归于传统音乐的范畴。其中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人民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作品。可以说,*传统音乐在它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无论从律制、音阶、宫调、音乐形态特征、文化传统到民族思维方式,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规律和特点。

  *传统音乐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是东方文化的集中表现之一,有着独特的价值系统和思维方式,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块瑰宝。传承和保护*传统音乐文化,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可以开阔文化视野,了解与把握传统音乐文化的精神与特质,加强的历史责任感。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学*与交流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传统音乐学*与交流存在的问题

  1.1人类思维网状结构与传统教材组织上的线性有序特征之间的矛盾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类的思维记忆具有联想特征,在阅读或思考问题时经常从一个概念或主题经过联想转移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或主题,是一种非线性的、纵横交织的网状结构。目前国内出版的所有*传统音乐教材,在学*内容组织上均体现出线性、有序的特征。在这种线性的内容组织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对知识的摄取难免被动、程式化,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其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

  1.2文本资料过多、识记理论复杂趣味性少与学*兴趣之间的矛盾

  国内传统音乐学*与交流多年来一直存在着纯文本资料过多、各民族传统音乐独立单处、针对性研究、形成不了一条主线的缺憾,这是专家根据自身研究方向进行的单一民族传统音乐的研究造成的。

  1.3手段陈旧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繁重的学*与交流内容

  *传统音乐的学*与交流一般都以专家口头传授为主,加入一些视听资料,无法及时地展现知识信息,专家的讲授受到限制,授课的视听效果不能做到步调一致,讲授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地反馈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者。如*传统音乐讲授、中需要介绍到各个时期大量的谱例,传统的讲授方法只能通过专家的板书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观看,然后做谱面上的分析,或者利用钢琴即兴演奏,动作示范只能是局部的,学*者很难把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毕竟钢琴的音色是单一的,表达音乐风格的准确性不能尽如人意。

  2、多媒体技术对传统音乐学*与交流的积极作用

  2.1多媒体技术可以扩展和放大信息空间

  用多媒体技术处理的信息可以呈现出多样化和多维化,使那些抽象难懂,用语言不易表达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一目了然。多媒体课件利用“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在课件中重新组织编排讲授信息,将讲授内容整合为一种非线性的网状结构,专家在授课时就可根据讲授思路在不同章节之间、章节内容知识点之间灵活“跳转”,及时获取课件上的相关信息来辅助讲授。

  2.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缩短了学*者将信息转变为知识的过程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散发式的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多媒体的信息组织方式正符合*传统音乐讲授的需要,它可以实现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非线性的信息传输与交流,帮助学*者建立思维、改善思维、减少思维过程中的弯路,较快的接*学*目标;多媒体的引入还能把声音和谱例完美结合,实现音色和风格的统一,完成音乐风格的具象化,使学*者能够身临其境。

  2.3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学*氛围,符合时代要求

  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为我们传统的外国音乐讲授手段和方法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这是*传统音乐讲授过程中特别重要的,学*者的认知当然需要从别的教材、工具书中汲取一些专业信息作为补充,但是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讲授手段的信息集成优势,则会大大扩展原有的讲授资源。

  3、多媒体技术在*传统音乐学*与交流中的应用

  作为多媒体教学课件,必须能正确表达学科的知识内容、反应学*与交流过程和策略,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诊断评价、反馈强力的功能。因此,多媒体学*与交流软件的开发和制作,需要在学*交流理论的指导下,做好学*与交流设计,系统结构模型设计,导航策略设计和交互界面设计等工作,并在实践中反复使用、不断修改,才能使制作的多媒体软件符合学*与交流规律,取得良好的学*交流效果。

  总之,*传统音乐的讲授既是科学的又是艺术的,科技的发展促使我们必须采取传统加现代多媒体的讲授形式,使讲授形式与讲授内容达到高度统一,增强了讲授控制的自主性,创造了灵活的讲授空间,使讲授效率大为提高,同时也利用启发学*者的逻辑思维及联想思维,增进对知识的认知、理解,使学*者在探索、比较的氛围中实现较全面、细致的知识建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高效的表现形式和教学方式。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5)

——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菁华3篇)

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1

  按照局党委工作要求,我和局及市*安办其他党员干部先后两次深入南川区水江镇梓漳村和武隆县浩口乡农户家中体查民情,倾听民意,增进群众感情,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忧所怨、所急所求,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作风教育。对边远山区农村的现状和经济发展谈点自己的思考。

  一、边远山区农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所入住的梓漳村和浩口村两个村都是边远山区,均属山地浅丘地貌,无支柱产业,都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属县级贫困村。就拿浩口村来说吧。浩口村位于武隆县西南,西南与贵州省真县接壤,东南与彭水县交界,芙蓉江为武隆、彭水和贵州省真县“两省(市)三县”界河,浩口村地处芙蓉江上游,北距浩口乡乡*所在地8公里,南与芙蓉江界河临界,全村幅员面积17.81*方公里,耕地面积15001亩(其中水田6001亩,土19001亩),该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农户3701户13401人,常年在外务工人口8001余人,建卡贫困户190户1525人。*员1541人。住房砖混结构的比例为xx年修建,属二级泥石路;梓漳村就一条简易公路。两个村的道路由于缺乏维护,年久失修,边沟堵塞,沆洼不*,特别是雨雪天气,车辆就难以通行,严重的地方甚至连摩托车都要人推,交通安全隐患较大;由于道路不畅,农产品和经济作物外运困难,难以推销市场,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当地群众迫切希望*和有关部门在资金上扶持,完善交通设施。二是养护机制不健全。在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村集体无钱维护的情况下,村里未能建立起切实可行的道路等公共设施养护机制。三是水利设施薄弱。梓漳村和浩口村水利设施都老化,都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修建的。浩口村领导和村民们曾考虑利用山上溶洞自来水资源优势,统一改造梯田进行种殖,但投资大,资金不足,导致有利的自然资源无法开民利用。

  社会服务事业薄弱。一是子女上学困难。从幼儿园开始,小孩就得到乡上去读书,加之路途较远,路况较差,来回不便,部分村民只好在乡上租赁房屋,让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去照顾孩子读书。二是公共医疗卫生基础条件差。村卫生站名存实亡。据了解,村级卫生站基本医疗器械少,技术条件较差,只能进行简单的打针、输液,医治一般感冒;病情稍微复杂的病人只能到乡或区、县、镇医院去就珍;村里的赤脚医生外出务工后,村民生了病,只能步行或花钱坐摩托车到乡上的医院去看病。技术好一点的赤脚医生,在沿海务工人员聚集的地方,一个月就能赚几千元钱,所以没人愿意留在村里当医生;就是浩口乡卫生院也仅有3名在职医生,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医疗卫生的需求,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增强基层乡镇卫生院医生编制。三是劳动力流失严重。外出务工人员占了劳动力人口的85%以上;XX年至今毕业的大学生和高中生,基本全部外出务工,在村里很难找到一名xx年轻人。没有人才,发展更难。四是公共文化设施滞后。两村虽然家家户户通电话、95%的有电视,但全村没有安装宽带互联网,与外界联系不畅通,农村文化娱乐设施缺乏,村民主要以打牌度日。

  二、几点思考体会

  *在市委三届六次全会上强调:“谁走得勤、看得细,谁就能了解更多情况;而谁能真知、详知,把问题掰开了,揉碎了,分析清楚,谁就有更大的发言权,就能拿出实实在在的解决办法”。我就边远山区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谈点思考体会:

  (一)切实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群众反映最多最强烈,体会最深最直接的,就是基层基础设施问题。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要实现边远山区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一是要落实惠农政策。进一步强化党的惠农政策落实,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二是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市、区县两级*应统筹安排扶贫资金,加大对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行保持村道通达,逐步创造条件进行硬化。三是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切实加大完善水利资金的投入,争取市、区县两级水利部门支持。四是农村基础设施维护机制。在村集体无钱维护、多数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基础设施维护机制,加强*时的养护和管理,提高使用寿命。四是加强边远山区农村社会事业。加大农村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低保、新农合、法律援助等体系建设速度,真正做到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二)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加强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大学生“村官”在两年的服务期内,真正与村民同吃同住,成为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二是配强基层主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配强基层主官是搞好村居和乡镇建设的重要环节;一个优秀的村支书,能带好一个班子,带富一方百姓。三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针对农村实际,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创造便利条件,鼓励外出务工的优秀人才积极返乡创业,为家乡献计献策。四是强化技能培训。为基层组织必需的务工技能技术培训,让村民从简单的出卖“劳力”变成出卖“技术”。在农村,一个致富能手,也许不是干部,但他的'一言一行,都能起到“火车头”式的带动作用,不可小视。

  (三)进一步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按照市委“三项活动”总体部署,进一步建立健全学*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通过开展“三项活动”,让机关党员干部与普通群众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让广大群众更直接反映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让党员干部受教育,一是持久开展“三项活动”。把“三进三同”、“大下访”、“结穷亲”形成制度,长期开展下去,让更多的市领导和市级机关干部深入边远山区农村、了解农村、服务农村。二是长期开展“大下访”。市领导、区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市级机关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边远山区农村,充分听取广大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走访解民;难、聚民心,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着力化解积案,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要坚持“基层人才计划”,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扎根基层、扎根边远山区,服务群众。

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2

  如何按照省委“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黑水县农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为此,笔者先后深入沙石多乡昌德村等20余个村及相关农村企业、涉农部门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查研究、座谈访问等形式,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黑水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黑水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全县幅员面积4356*方公里。县境内最低海拔1790米,最高海拔5286米,全县总人口5.8万余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2%以上,农业人口达5万人。由于历史、地理、交通等不利因素的制约,黑水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年来,黑水县在州委、州*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3.9亿元,同比减少28.9%;预计完成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92元,比上年增加276元;粮食预计总产15207吨,比计划减少783吨。由于地震影响比上年均有所减少,但从长远看我县农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牧民整体素质不高、稳定增收渠道难、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等因素制约,新时期黑水县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自然条件恶劣、农牧业基础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差

  黑水县每年都要遭受冰雹、泥石流、干旱、洪灾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其中又以旱灾最为严重,春旱、夏旱、伏旱时常交替发生。全县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另外,由于农村土地大多集中在高半山地区,山高坡陡,土壤贫瘠,肥力低下,虽然完成5000亩基本农田改造,但农业生产条件仍然较差。通过大力实施交通通畅、通达工程建设,完成通村公路55条496公里,农村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由于地震破坏影响,造成部分农村机耕道通畅能力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村基础设施设施数量少、配套不够完善,水利设施损毁严重,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未彻底解决。

  (二)农村人口总体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

  受地理条件、文化水*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依然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农牧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难

  农村教育水*已不能满足农牧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农村缺乏活力和动力,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多

  为积极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黑水县不断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新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牧民搞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反季节蔬菜、特色水果、劳务开发等,也取得一定成效。如沙石多乡昌德村共有农户39户,人口171人,全村人均纯收入1805元,在州党史办的倾力帮扶下,该村实施以“改厕、改圈、改水、改路、改厨,建太阳能、建院坝、建垃圾处理点”为内容的高半山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工作,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和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村民种植莲花白60亩、大黄22亩、木香100亩、试种秦艽0.5亩、柴胡2亩、早实核桃60亩;此外,积极争取资金5万余元修建村活动室,为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当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增加260元,农牧民增收效果明显。与此同时,四美沟村的大白菜、红岩乡的洋葱已经在成都、南充等市场享有盛誉。但是,全县有特色的基地规模不大,目前的结构调整普遍局限于规模扩大,品种更新,布局调整等水*和层次上,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科技含量不高,农民对新品种缺乏新的种植技术,尤其是在产品包装、运输上缺乏先进的理念。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销售信息把握不灵,曾经出现过农民等莲花白、洋葱价格最后遭遇滞销的情况。

  二、对加快黑水县农村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一)明确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按照州委九届七次全会的部署,我县提出了“保稳定、抓重建、强三农、壮支柱、促发展、创辉煌”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在“抓重建”和“强三农”上狠下功夫,紧紧围绕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目标,抓住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国家富民安康工程、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牧民定居行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机遇。确定了到xx年农村工作目标: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81亿元,年均增长4%;年粮食总播面稳定在1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畜牧业产值达到5752万元,年递增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现代农牧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更加完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二)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契机,加强农村发展基本制度建设

  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牧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土地、草场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努力推进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牧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

  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草场管理制度,确保全县耕地保有量在9.6万亩。三是建立和完善农牧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拓宽农牧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和支农(牧)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服务制度。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加大农牧业信贷投入,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农牧业信贷规模,提高农牧业信贷比重,增加金融服务产品。从信贷总量、担保、利率、期限、服务等方面对农牧业产业恢复重建给予大力支持。放宽担保条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

  (三)以强化带动为助力,走现代化特色农牧业发展道路

  按照“特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力以及农畜产品商品化率,促进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跨越。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牧业。利用黑水独特的自然优势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脱毒薯、优质生猪等特色产业和反季节蔬菜、特早实核桃、优质晚熟桃、豆薯荞、本地山鸡、道地中药材等,打造一批精品农牧业和知名品牌,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在适宜区域发展特色水果0.2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2万亩;在宜粮生产区推广优质小麦1.5万亩、优质青稞2万亩、优质玉米1万亩、优质豆类2万亩、优质脱毒马铃薯2万亩、优质荞麦1万亩等粮食作物;在高半山地区发展以木香、柴胡、大黄、秦艽为主的道地中药材亩,为农民致富开辟新财源。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着力打造生猪产业,大力发展圈养山羊和小家畜家禽,提高畜禽商品率,畜禽出栏达到8.5万头(只)。积极发展特色林产业,重点发展特早实核桃4000亩,加快发展后续产业。

  二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在沙石多乡、芦花镇、色尔古乡、知木林乡、卡龙镇以及旅游沿线发展“农家乐”、“藏家乐”50余家,开辟田(果)园观光体验、藏羌餐饮、摄影、购物等,建设一批生态、民俗、红色、休闲旅游项目,并以农(藏)家乐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及其它旅游关联产业的发展,实现人均旅游收入达100元以上。同时,带动餐饮娱乐、观光购物、交通物流的发展,拓宽农村增收渠道。三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村级服务站点,构建以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牧业科研、示范教育、供销合作社、专业大户和涉农(牧)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牧业基层技术服务体系和生产经营服务体系。走产供销、产加销一体化、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路子,不断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

  (四)以恢复重建为纽带,加大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抓好特别是汶川地震损毁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发动群众搞好农牧业生产设施重建,尽早恢复农牧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力整理重建地震受损耕地、受损农田水利灌溉渠系、尽快恢复高产稳产农田,黑水将恢复改造受损土地1500亩。修建引水灌溉工程,恢复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000亩。积极开展中低产田土改造和永久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加快农村交通通讯恢复重建。在灾后恢复重建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优先实施农村公路恢复重建,完成村内损毁道路、机耕道、牧道、林区道路的恢复重建。大力加强通信干线网和移动基站的恢复重建,优先做好农村公众通信网和应急通信能力建设,推进网络化综合服务*台建设,提升农村通信服务水*和灾备应急能力,逐步实现城乡网络信息共享。

  三是提高农村灾害预报、处置和自救能力。加强地震灾害、灾害性天气、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高监测水*。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完善处置预案,增强灾害处置能力和农牧民避灾自救能力。加强防洪、抗旱设施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设施抗灾保障能力,提高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落实安全标准和责任。

  (五)以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坚持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努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牧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一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逐步提高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标准。进一步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和结构,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教师资格准入制、竞争上岗制、新聘教师合同制和城镇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制。

  二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抓紧灾后医疗卫生机构重建,重点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以县卫生医疗机构为龙头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公共卫生安全,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

  三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加大农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挖掘以“卡斯达温”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积极开展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农村生活新方式。

  四是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完善农村五保户、“三孤”人员供养救助制度,推进集中供养,不断提高供养水*。落实好军烈属和伤残病退军人的优抚政策,积极做好农村老龄、残疾人事业。

  五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管理。积极探索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保障村民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3

  按照市局安排,我局组织人力对我区的关山镇代家村、新兴街道办的屈家村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调研。此次调研活动的方式采用了听取镇(街办)村、组领导的座谈汇报、组织农民座谈、进入农户单个问访,向农民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集中走访了解。现将在区关山镇代家村的调研情况统计分析汇报如下:

  一、关山镇代家村的基本情况

  区关山镇代家村位于城区东部8km处,北毗邻富*张桥,由阎入关山至蒲城的县际公路从其村旁穿过,基本属于典型的远离城区的农业村。该村现有农户519户,耕地面积3500多亩,农业人口数2180人,人均耕地1.60亩,全村几乎以种植甜瓜蔬菜为主,达到2600多亩。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3806元的全区*均水*。

  二、关于调查问卷情况统计

  该村发放问卷30份,收30份。从对调查问卷中涉及的五个方面的情况统计汇总结果:

  (1)农村农民家庭的基本构成:每户人口在3~6人之间,以4~5口人居多,占发放总卷的52%之多。其中专门务农的3人居多占到23%;其文化程度以初中居多,占到3*%,高中(职高)占9.5%,其余是初中以下。

  (2)关于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情况: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种粮食、种植经济作物两方面途径,几乎占到31份问卷的84%,其余表现在畜禽饲养。该村纯收入~4000元的在30户中有15户,4000~6000元的4户,6000~8000元的5户,收入8000元~1元的在30户中占有6户,没有超过1.2万元的,其主要的农业收入集中在粮食和瓜菜两项上;收入的支出依序主要表现为买衣着、现金购买食品、子女教育和交通通讯上,总和占到68%;用于非经常性支出的依序集中表现在购买耐用销费品、盖房子、农业机械三方面,占到57%;余钱储蓄的支付依序集中在盖房子、供孩子上高中大学、购买价值较大的耐用销费品两方面,占到*63%。当需要钱时解决办法依序集中在向亲戚、朋友借和银行、农村信社贷借两方面,且贷款借钱用途依序集中在农业生产、医疗开支、子女上学三方面。30份问卷中,农户的医疗、交通通讯和教育的三大支出中均超元的水*,其中因病、子女上高校加大支出的有13户,在15000元以上。在农业信息的获取途径上集中表现在电视广播和技术人员指导两方面,在对待*的项目问题与实施上集中反映在相信*,但缺乏资金和需要技术扶持三个选项方面,将*占到78%左右。

  (3)村镇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问题:在该村村镇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问题方面,通过我们实际查看,村民反映和问卷统计上,总体情况为交通便利,村有规划整齐,出村路面有土路与水泥路,但无垃圾台(一般有人不定期打扫),无路灯,无沼气能源,无公厕,村内网络很少(仅协会示范点一处);对农村学校教育持基本满意或满意的态度居多,占到54%;在医疗保健方面,总体情况为看病方便,但医疗保健水*一般,占到64%多,且看病费用支出以劳动收入为主;购买各类商业险的以养老保险居多,占到*45%左右。

  (4)培训农民与培育农村经济组织:在这方面通过问卷反馈看,农民对问卷中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一名词在字面上不理解,缺乏科学认识,认为没有“合作经济组织”与“没参加”、“不知道”的问卷回答占到40%,不做任何表态的有16%左右,但对认为村里建立合作经济组织是否必要的问卷回答几乎占到90%。

  (5)农村治理问题:从调查问卷情况看,该村社会治安、社会风气一般,占到67%;对村两委班子的管理问题反映很好,认为团结、民主、决策公开,能征求意见的达到76%;村民*每年3次,村务公开真实性大,财务每年公开3次。在该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上依序集中反映在农业科技推广问题、贫富差距过大和农产品销售困难三个方面,几乎占到87%。

  三、对该村调研情况的综合整理分析

  从调研座谈和问卷中分析看出,该村和村民存有以下几个问题。

  (1)农民三大支出费用相对年纯收入,明显偏大。由于该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远离城区的村组,该村除了农民种植无公害甜瓜、蔬菜外,就是从事小额投资饲养业,几乎每户有奶山羊,养奶牛的全村共有15户,进城务工、外跑运输、开街门店等情况比较少。农民收入较前者新兴屈家村则比较低。在此次发放的30份问卷有15份就在元~4000元之间占一半,而全年三大费用支持也超过元,如有子女上学或疾病出现则更大,这一矛盾突出增收不易。

  (2)制约农民增收的各种因素比较多。其制约因素表现在一是自身上文化程序低,获得农业科技信息渠道相对狭窄,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少,比方对“合作经济组织”与“甜瓜协会”同作用不同语的含义不理解,甜瓜协会本身就是一种合作经济组织。二是客观因素上,年收入中的各种费用开支多应用于购买基本食品、子女教育、购买耐用消费品上,其次才是当年农业生产资料投资,加之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与农业经营成本偏高,又占用了相当一部分收入,使农民增收的困难显现。三是个人观念与影响。在选择产品从种、摘、收获、销售都是自己处理,一人搞到底。瓜菜收摘后,自己上市销售而不通中间商、协会组织,虽多赚了钱,但时间成本、劳动成本加大。另外,外出打短工补贴收入的意识淡薄,守家守地。四是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因素。

  (3)农民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渴望得到作物新品种、新技术。从有余钱储蓄用途看,供孩子上高中上大学成为首选,即使无钱设法借贷款用于子女的教育开支意识深扎在农民思想中。另外,农民自身也希望通过技术培训、网络科技和*引导、协会合作组织帮助等途径来提高自身农业作物水*能力,通过引进新品种做好耕作换代。

  (4)农民希望从*处得到更进一步的扶持,对*有三大盼。从走访中了解到一是盼望*在实际工作中做好科技培训、项目资金扶持和市场信息的提供。二是盼望*解决农村农业用水电、农资市场价大、农业经营成本过高、个人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盼望*解决农村医疗条件、农民养老保障、子女上学费用大的问题。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6)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实用五份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1

  当前农村教育的整体现状是,师资队伍建设低下、师风不纯、职业倦怠,教师成长考评制度不合理、教师教学研究制度不完善,教师终身学*意识不浓,因此教学质量不高,与城市教育差距越拉越大。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国家未来的发展总体已不相适应。应采取那些方法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呢?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可队伍质量却越来让人担忧。尤其在*几年,国家为缓解大学就业难的矛盾,大批大学生将教育当成自己就业的跳板,而涌入教育阵营,殊不知由于众多大学生所学专业不对口,不适合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学,学校所需专业的教师不能真正满足,只求课时安排,不求教师的专业对应。结果是,学校教学质量整体不高,学校优生资源流失,社会、家长不满意,形成恶性循环。学生人们的意识和观念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在新的时期,面对教育发展繁重任务的要求,教师队伍建设已事在必行,这就要求国家教育部作出教育用人调整,也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结合农村实际出台农村教师用人政策。各级部门要对已用教师进行队伍管理,队伍培训,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二、强化师德师风,树立教师职业观。

  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师德内涵也在不断提升,因此,教育理念也需要不断的更新。这就需要让全体教师通过假期学***时的活动,学*先进教育思想、理念,更新教育观念,去学*优秀教师的事迹,汲取身边的闪光精神。再是要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情感投资,提高师德信念,以引导教师树立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弘扬教师敬业爱岗精神,提高教师政治、经济待遇,帮助教师树立强烈的职业自豪感,从而提升师德水准。

  三、 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考评制度,促使教师树立终身学*意识,养成主动学*、主动研究的*惯。

  学校要经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设置教师个人简历、奋斗目标、专业发展规划、学*笔记、培训体会、教育科研、课件制作、学期总结、自我反思、成果证书等项目。教师要按照要求来填充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并把它作为自己考核的材料依据。教师要对个人记录袋进行分项,不要以偏概全,使自己的评价陷入片面化和绝对化,让记录袋真正成为激发教师教学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智囊袋。

  四、建立学校教学研究制度,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台。

  一所没有课题研究的学校不能算是一所好学校,同样,一个不参加教学研究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常规教学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在常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制定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用制度管理教师,为教师搭建好专业成长的*台,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2

  《关于家乡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应老师要求我们对xx乡镇 “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进行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为了更清楚家乡的农村教育状况,我为此在家乡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共三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师及校长19人。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二)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2、尽管*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实施更新壮大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

  3、最*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

  1、农村教师水*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

  2、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三)学生问题

  在调查学生的学*态度或学*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目标,但学生的学*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查表明,46.1%的农村学生在*时能努力学*,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时学*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学生们将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

  (四)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5.8%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栾卸村,拥有生产康必得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农村基

  (五)基础教育学校“空巢”状况

  1.现状:农村的小学和初中由于招收不到学生、生源的缺失,所以学校空巢严重、学校撤并! 例子:校长老师的访谈或者真实的数据(师生流失);农村基础设施与教育水*;家长的想法等

  2.原因:

  1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新生人口剧减,提倡晚婚晚育,老龄化加剧,学龄儿童少不能满足学校的需求

  2国家经过教育改革教育发展迅速,农村的基础教育学校愈加多与日益减少减少学龄儿童不相适应!

  农村人口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少生、优生、优育观念”影响大!

  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与完善,养儿防老观念愈加淡薄,少了后顾之忧!

  由于农村基础教育设施落后、教育水*低下、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分散、国家经费投资巨大且整合难度大,为了提高教育水*、便于整合师资力量、教育经费的投入有效性所以撤并学校!

  经济的大发展农村进程务工热潮带走了一批学生、而且农村愈加对教育的非常重视想方设法给孩子一个好机会上好的学校以便改变命运、光中耀祖!

  由于农村条件差、工作压力大老师不愿去农村;托关系找人去好一点的地方教书!

  (六)农村留守儿童困境:

  1.现状:父母进城务工,孩子留在农村上学无人照顾!

  例子:留守儿童的数据

  1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由于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3)学*问题。无人监管,逃学上课不学*沾惹社会恶*后辍学等

  3)生活问题。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不懂照顾自己致使生活混乱,容易受到社会*气的影响!

  2.对社会的影响: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不利于新型农民培养,新型农村的形成!

  原因:由于留守儿童缺少监督缺少关爱与落后的教育水*使得留守儿童人身体、心理、学*、生活问题严重对于他们成长成才和对建设和谐社会影响巨大!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一)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方法简单和学*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二)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曾经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几乎没有。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通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助他们圆自己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结语 :我们应时刻抓住时光带来的机遇,尽力弥补农村基础教育的短板,有计划的发展农村基础教育。 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顺着时代潮流,着重培养有思想的新型人才,然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经济发展的支持!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3

  一、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市三个区的农村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龄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为XX年5月。

  3、调查内容:教师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教师的思想情况、教师的身体状况以及生病遭受坎坷时的救助情况、教师的工作状况、教师的福利状况、教师的心理疾病及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400余份,回收368份。其中男性占38%,女性占62%,学生占12%,青年占46%,中年占28%,老年占14%,领导占30%,教师占62%,其他人士占8%。

  2、农村教育现状的基本特征。

  (a)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

  调查中,很多的学校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环节直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在我们的问卷调查表中,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老师占78%,10节以下的只占10%,剩下的12%就在10到20节之间。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80%以上的老师一般上的是2门到3门课。在村小,有18%的老师还在上复式班。比如隆兴小学十四村,地处金城山,山高路远,学生上学困难,老师更加不愿意到那去上课,整个村小就只一个老师,不上复式班,孩子又怎么办呢象这样的村小还有很多很多。担任班主任的老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上课前得写教案,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等。繁重的工作不仅体现在上课时间上,而且其它方面也体现得十分突出。比如在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大多还要搞大量的机械作业、家庭作业,教师都得认真检查批改;除作业外,还要对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考试好像成了体现教师工作价值的唯一方法。考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繁重工作的过程:出题、监考、看卷、分析……着实忙!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

  我们看看御史小学的李蜜老师一天的工作:

  6:00~6:30

  起床、洗蔌、做早饭

  6:30~7:00

  吃饭,边吃边看当天上课的教案

  7:00~7:40

  到教室,安排并带领学生打扫清洁卫生

  7:40~8:20

  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学生早读

  8:30~11:40

  上午有三节课要上,两节语文、一节数学

  11:40~1:00

  回家做饭,动作快的话还可以休息一会

  1:00~2:40

  到教室安排学生睡午觉,并守午觉

  2:40~4:40

  下午一节语文、一节数学

  4:40~5:20

  批改当天的作业,并且准备第二天的教案

  5:30~6:30

  学校开会,会上强调安全并布置班主任工作

  6:30~7:40

  匆忙的吃晚饭,尽量安排时间家访

  7:40~

  为学生出*题,做完后休息

  李老师还是在中心小学任教,她一个人上一年级的语文和数学课,并担任班主任,学生有*50人,繁重的工作已经让她疲于奔命了。李老师只是我们很多老师中的一个。

  而且,除了这些外,老师还得管理和揣摩学生的心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给农村教育工作增加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而这种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教师全天候的工作之外无形中延续着,这是其它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城区学校,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工作,好的教师都流向了城区学校。工作量大,因而造成师资的流失、师资力量的薄弱……形成了长期的恶性循环,农村教师的负荷也就不断增加!

  (b)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农村学校,教学软件上的资源相对是*稳的,而在硬件设施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也不一定有几个老师会使用,形同虚设。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最辛苦的当数上音乐课。

  如御史小学,目前的音乐课设备就只有一架破旧的电子琴,又重又破,几个音乐老师上课都没用它。姜大丰老师上音乐课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老朋友二胡给拿上,其他大部分老师上课都是用嗓子吼。

  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御史小学。

  在我们的调查中,80%的学校音乐课设备都还基本没有,情况好的学校至多也就是几台录音机,或者风琴。有钢琴的学校,只是个别。

  体育课,也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相当于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大部分学校就是几个乒乓台和篮球架。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艺体科目没有专职的老师,都是由其他老师上。上课的老师很多时候都是让学生自*、做作业、看书。素质教育在这一方面完全得不到体现。

  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c)“留守儿童”现象突出。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了解,目前我国进城的农民工1.5亿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呈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农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在我们的调查中,80%的学校反应留守儿童现象严重。调查显示,有69.8%的监护人表示“很少与孩子谈心”,只有11.3%的留守儿童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说。在教育态度方面,有70.8%的隔代亲人及73.1%的亲戚表示只照顾“吃穿睡觉”,别的很少管。“这说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围,委托监护人难以尽到对孩子的全面教育责任。”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的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楚。

  御史小学的王**老师不久前曾遇见过一件值得我们深思的事。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安排四年级开始上早晚自*,远的学生都住校,王老师是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每天晚上都会到寝室查夜,那天晚上,班上的一个女生不在寝室,王老师找遍了学校,也打电话问了不少的人,一夜无眠,第二天一早又急忙到她家里去问,却发现那女孩子偷偷的回家了,但是家里的大人却没想过老师会很焦急的寻找孩子。可见,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

  我在招收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家长非要把自己不到5岁的孙女送到班上读一年级,不管我怎么跟他做解释工作,到最后还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弄到教室里坐上了。一个月下来,孩子吃不消了,哭着不进教室,这时候的家长就完全把责任推到了我的身上,认为是我非要让他的孩子读一年级的,并且认为是我们学校的教育有问题,要不孩子怎么会不进教室呢农村中的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他们不闻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到学校吵闹,

  今年开学发生在御史小学的另一件事情,让我们很多的老师对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感到痛心。二年级一班有一个同学叫秦勇,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但是很调皮。据该班班主任陈老师说,这孩子是中途到班上学*的,上课从来都不认真听讲,也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而且还老是迟到、旷课。他家里只有他的奶奶,一学期下来,考试成绩只有5分,这下他的奶奶着急了,开学的时候找到陈老师,问陈老师是否可以让孩子留级。考虑到孩子确实太小,成绩跟不上,老师同意了他奶奶的请求,并且帮着为这个孩子办好了手续。谁知道,等把孩子弄到一年级教室坐上的时候,他奶奶的一番话却让在场的老师和家长目瞪口呆。原来,秦勇在去年9月的时候到学校报名读一年级,当时学校规定必须要满6岁才可以报名,他还不到规定的年纪,按说应该去上学前班,但是他的奶奶却让他直接进了级的教室,并且对老师谎称是从外地回来的。也就是说秦勇根本就没读过学前班,更别说上一年级了!

  说到这里,我就不知道该为我们的教育感到悲哀还是为我们的孩子觉得无奈。

  父母不在身边,一些“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撑,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调查表明,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有的任性、冷漠、自卑、自闭,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和逆反心理,还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监护而变得胆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另外,“留守儿童”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XX年**部有个调查,显示了两个‘大多数’,即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各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逐步解决。”

  (d)教师福利待遇低。

  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工资在500到1000的占80%,其中青年教师居多;工资在1000到1500的占16%,中年教师居多;工资在XX以上的占2%,老年教师居多;待遇上觉得可以的只占18%,67%的老师认为基本没福利待遇,15%的老师觉得根本没有;在我们的走访中,90%的老师说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福利问题。据调查了解,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农村教师,每个月的工资不到500元。隆兴小学刘学华老师说“出来参加工作的时候,工资一个月只有200多元,教了多的书,现在一个月的工资也不到700元”,该校杨文泉老师教师说“我们出来参加工作的时候工资不到30元,一家几口就靠着那30元过日子”,大部份的农村教师都是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全家。御史小学的唐祥清老师说,他以前的工资也很低,老婆是农村妇女,生了6个女儿,上有老人要供,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要养,学校的那点工资根本不够用。陈通周教师说他们教书那几年,真的是一人做几份工,早上的时候一早就上地里去劳动,不到8点,就赶回家吃饭,然后急忙往学校赶,等上完课,连家门都不用进,拿着工具又上地里去,然后回家吃午饭,吃完饭又得去上课,下午回来还得忙农活!在家里,男人是主要劳动力,如果光指望学校的那点钱,全家早就饿死了。很多年轻老师说,我们辛苦的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每个月的钱不够自己一个人用”,更不要说结婚养孩子了。许多老师就是觉得在农村教书的福利待遇太低而离开了这个职业。御史小学的何安*老师分到学校后,上了一年的班,然后出去读书,最后选择离职,现在在重庆有了自己的事业。还有该校的张华老师和秦佳老师,他们都是在教书不到一年的情况下觉得福利太低而辞职的。在XX年,该校的刘洪成老师也选择离开了学校,到外地打工去了。调查中我们发现,辞职的并不是只有该学校的老师,小佛小学也曾经有老师辞职离开。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98%的老师认为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待遇上的问题或许才是重要的。农村教师的福利为什么会这么低呢会龙二小的姜朝国校长是这样说的:“一是农村教育负债严重,普九和危改引起学校的债务,使得学校运转艰难;二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缓慢;三是乡镇对教育的投入太少,基本上没有投入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及维修,全靠学校自己承担;四是社会救助、捐资办学体系没形成,投入到农村学校的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又哪来的钱给老师发放福利待遇呢”

  (e)教师精神压力大。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78%的老师觉得精神压力大。走访中我们也了解到,有*10%的老师因为精神压力而导致身体的不健康,其中76%的老师有慢性咽炎。教师精神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方面。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个体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老师的工作。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象让我们的老师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宽和严的尺度标准,越来越多的孩子动不动就闹离家出走,一不留神就闹自杀,一不顺心就不读书。去年发生在龙门中学的那件事,相信很多的人都还记忆犹新,仅仅因为和老师言语上的冲突,就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从楼上跳了下去。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教育领域层出不穷,特别是最*几年。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对待学生,轻不得重不得,怎么会没有压力呢!

  二是家长方面。教育是一项社会性事业,这项事业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去共同实现。农村学校校网分散,学生分布广,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需要加强校网撤并,充分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很多农村的家长对此认识不到位,既要求优质教育,又要求就*入学,对于学校提出的一系列方案,不仅不予以配合,还千方百计加以阻拦,导致教师工作开展不顺利。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而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家长要求很高,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不好老师难辞其咎。特别是农村的家长,根本不会管你什么素质教育,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的全都不重要。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从某种角度上讲,老师是没有目标的,怎么做不清楚,评价体系不到位,这与家长的态度也是有关系的。

  三是学校和上级部门方面。作为教师,来自于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压力是很大的。看看现在上大学的人数越来越多,升大学的比率越来越大,但是基础教育的压力却不减反增,升学数、升学率牵扯着老师、校长、基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每一根神经。特别是一线教师,在拥有各种“质量指标”的“量化管理”系统里面,连气都来不及喘,大家一门心思地备课、上课、改作业、为学生订正错误、为“放松”了自身要求的学生做“上大学的好处”等人生“美好”愿景的教育……没日没夜,周而复始。老师们苦不苦当然苦!老师们怨不怨当然怨!但是能怎样整个教育都这样,教学期间这样那样的检查,名目繁多,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每个节日的庆祝活动、会议记录、读书笔记、安全问题、学*问题、生源问题等等,不仅让老师觉得经济上吃不消、更多的是精神上吃不消。而当假期临*,我们老师却没有将要解脱的轻松快乐,因为眼前的通知早已把我们的假日瓜分了――职务、职称、岗位、学历等各种名目的假期培训进修要用去十几或几十天,更为可怕的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实行假期补课,时间一般都至少是假期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78%的老师觉得精神紧张,担心上级检查不合格、年度考核不合格、学生成绩不好,很多的老师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四是社会方面。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在教育事业中是“辛勤的园丁”,就是无私奉献的那种人,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那种人,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那种人。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特别是现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导管理学生的权威,他们又在一定时间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还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还要协调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自己家庭生活的多重关系。这种多元化的不同性质的角色,很容易造成教师精神劳累和思想冲突。公众却认为教师不应该索取物质和一个*常人应有的精神回报……这样下去何时是头啊!这样,农村教师更迷茫了。教师这职业(这里只探讨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师)到底好不好如果让一个非教师来回答,答案肯定是这样:当然不错!你看,一年工资没少拿,却有寒、暑假*三个月的假期,哪行哪业有这种待遇我相信,说这话的人都是真诚的,而且,在他们夸赞老师这行当的两个理由中,“工资不少”是次,是客套和敷衍,因为这实际上并不太客观,有许许多多行业的工资也不少,甚至更不少,“有两个长假”则是主,因为从表面上看这很客观,是事实。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实际上,我们业内人士都知道,这些年来,我们的老师没几个能过上完整的寒暑假。为什么呢大家知道,每逢假期临*,我们老师并没有将要解脱的轻松快乐。因为要竞争职称,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学*,要适应社会对教师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利用假期进行充电学*。看似轻松好玩的假期实际上却比*时上班还要辛苦,这些都不是别人所能理解的。

  三、农村教师的心态及其形成原因

  根据以上几种现状,我们把农村教师的心态归纳为以下几种:

  1、积极心态。

  尽管很大一部分农村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意思、待遇不好,但是也有部分老师在对待工作问题上,仍然是积极面对和充满热情的投入。许许多多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农村教育事业付出一生的心血,问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无私奉献”的决心。千百年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春蚕到死丝方尽,�m�i成灰泪始干”,把教育事业视作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许许多多的老师就是带着这样的“无私奉献”的决心在农村的工作岗位上坚守一生。隆兴小学的杨文泉老师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该校任教,其中有是在该学校的村小任教,他所在的地方,山高路难行,孩子上学难,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去。有文化有知识的人都出去打工挣钱去了,他在当地也算是一个高知识分子,看见农村孩子读书难,他放弃了很多的机会,一直扎跟山区教育,有的孩子上学没钱,他还拿出自己不多的工资为孩子补贴学费、买学*用品。这么多年来,他坚持在最基层,一个人担负起一个村的教育工作,甚至上复式班,为了教育事业,杨老师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讲台和乡村的孩子。

  二是“回报社会”的感恩心。很多的老师,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师,他们经历了艰苦的大革命,成了历史的牺牲品,当他们在党的关心帮助下回到学校,走进课堂,他们就格外的珍惜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满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不计较报酬,不啬求回报,无怨无悔。会龙二小的杨**老师在谈到为何坚守在乡村教育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时,他说:“没有党和**的关心和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愿意把自己的一生都回报给社会,在哪教书都是无所谓的!”

  三是“安于现状”的满足心。有这种心态的老师一般分为三种:(a)中年教师。他们已经处于人生的中年,生活、事业、家庭都基本稳定,面对未来,认为没有改变的必要,已经*惯了目前的生活状况,所以能积极的投身到教育工作中去。隆兴小学的胡蓉国老师教龄,在村上呆了,和丈夫在同一所学校,对于目前的生活,胡老师表示比较满意,而且她觉得,他们这样的年纪没几年就可以退休,何必大费周章的去调动什么的呢(b)回家乡的教师。这部分老师他们从农村读书走出去,因为种种原因回到家乡教书,离家*,就比较能积极的教学。御史小学的刘冬明老师,出来参加工作,来一直是在他本乡的村小教书,直到去年才到乡中心学校上课。(c)夫妻俩在同一个地方的教师。一些老师夫妻俩在同一所学校或者同一个乡镇,他们的家庭生活稳定,在别人来看,属于美满幸福的,这些老师没有想过迁移,因此也能积极的投入到教学中。

  2、消极心态。

  一是物欲的膨胀、精神的沦丧,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影响着教师的心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人通过各种途径走上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岗位。这些人,工资待遇高,生活水*高,而且工作轻松,连许多文化水*不高的人似乎也淘到了金。回过头看看我们的老师,固守于三尺讲台,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买不起名牌,衣服永远是最便宜的,生活是清贫的,不管买什么都是想了又想……终其一生,教师都是寒酸的。物质上的清贫,让许多老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怀疑,消极的情绪由此而来,但是却又不舍得放弃。看过这样一篇报道:由于觉得教师工资不高,时间不自由,陕西师大XX届本科毕业生高山本可以到一所中学当物理老师的,但他不愿意从事教师的工作,几年来先后做过大学实验室工作员、企业产品推销员、商店送货员和溜冰场溜冰鞋看管员等工作,都无果而终,最后落得身无分文流浪大连街头而不得不寻求救助站帮助的地步,但已跟父母“断绝关系”的他在跟父母“续”上关系后,仍然坚定地表示,不管找工作的路上再怎么受挫,也“绝不去做教师的活”。高山的事例只能说明一个道理: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严重的影响着我们教师的心态。但是很多教师却又因为种种原因无力去改变这些现状,久而久之,许多的老师就有了混日子的打算。

  二是浮躁的时代,动摇了很多老师“无私奉献”的决心。许许多多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一辈子,但是面对现在的孩子不知所措了。关心带来误解,认真视为呆板,负责却认为多事。曾经有一位朋友对我谈起过这样一件事,他说读书的时候,教师对他是恨铁不成钢,经常对他冷潮热讽,说他只有卖气力吃饭的份儿,他很恨这位教师。某一天,当他与老师重逢的时候,恰好这位老师有求于他,他显得很冷淡,虽然最终他帮了这个老师的忙,但他也对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当年你说我很笨,只有卖气力的份,是这样说的吗”教师无语。听到这儿的时候,我为我们的教育者们感到心疼,觉得心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能成才,恨铁不成钢,在教育方法上,或许有着许多的不同,但出发点都是希望学生好。然而,又有几个学生能真正懂得教师的付出呢辛辛苦苦的工作换来的却是这样的不被理解,难怪我们的教师灰心了。时下市场经济大潮中,这样的例子更多,导致一向安于清贫“无私奉献”的教师开始动摇了。

  三是理想与现实差距大。诚然,许多的老师在刚走上讲台时也曾有过壮志宏图,决心扎根农村,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成为一代名师。但现实和理想差距太远了。现实的具体体现在:

  (1)农村教师被不公正待遇长期困扰着。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的老师对于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的福利待遇觉得很不公正,同样的付出劳动和心血,甚至农村教师付出的还多得多,可是得到的回报却大有出入,很多的人瞧不起农村老师,社会、家长在对待老师的问题上,对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老师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农村家长到学校,一般就是孩子有事了到学校质问老师来的,而城区学校的家长却很尊重老师,隔三岔五的到学校找老师。了解学生的情况,两种不同的待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加上教学环境的恶劣、家庭生活的困难、教师住房的问题等等,长期困饶着我们的农村教师。

  (2)农村孩子素质无法和城市孩子比。学*上,城里的孩子很多是一点就会,而农村孩子你就得花数倍努力,所以城里学校的教学上更易出成绩;家长对待教育的观念也有所不同。农村的家长越来越多的向孩子灌输新的“读书无用论”,读书没前途,不如出去打工挣钱等等;而城市里的孩子却更能明白,只有依靠知识才能有未来。

  (3)农村教师中“农村”俩字成了年轻教师个人问题的绊脚石。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很多的农村教师都是大龄青年,其中男性占的比例是女性的2到3倍。这些老师,由于教学环境差、交通不便利、没住房、工资奖金待遇低,使得他们在个人问题上一直得不到满意的解决。会龙二小的邓勇老师,是一个很不错的小伙子,出来参加工作快十年了,至今没有结婚。说起个人问题,他显得很无奈:“谁让我们在农村教书呢,交通不方便、又没有住房、工资待遇低,哪个女孩子愿意嫁到这来啊”象邓老师这样的男老师在农村教师队伍中是最普遍的。现实是残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的雄心没有了,壮志消失了,更多的老师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失望,每天教室、家里、办公室三点一线的生活,让许多老师丧失了激情。更多的老师认为在僻远的乡村教一辈子书,很难实现人生抱负,也无法获得更高的收入,久而久之,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就视而不见了,对工作的热忱也没有了……这种理想与现实巨大的反差让许多老师悲观失望。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4

  为进一步摸清我县农村教育情况,促进全县农村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按照县委、县**有关通知要求,我们多次深入基层,对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制定了未来几年我县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远景规划,现将我们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村教育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各级各类农村学校190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乡镇初中37所,中心小学113所,完小14所,分校21所。全县农村有高中在校生6796人,初中在校生26372人,小学在校生31339人。此外,还有各类农村幼儿园109所(含鸦鸿桥镇两所民办园),在园幼儿13800人。

  二、*几年的主要做法

  多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工程,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努力使基础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以省“普九”复查为契机,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几年,我县以迎接省“普九”复查为契机,大力推进“普九”完善工程,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和普及程度等方面又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县初中生年巩固率逐年提高,已达到省“普九”标准,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已达省“普九”标准。我县多次被省**评为“普九”工作先进县。

  2、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努力实现“普九”向两头延伸。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同时,我县还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努力使普九成果向两头延伸。*几年我县高中在校生人数逐年攀升,今年我县5所农村普通高***有在校生6796人,占全县高中学生总数的44.7%;在学前教育方面,从20xx年起,我们努力实现由学前班向幼儿园的转变,三年时间共新建乡镇幼儿园69所,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6.2%。去年我县在原有基础上又投入资金1146万元,用于学前教育发展。20xx年12月初,我县接受了省检查团的“普三”验收,省市领导对我县的学前教育发展给予高度评价,我县的学前教育保持了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先进水*。

  3、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不断优化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是基础教育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农村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我县教育现代化进程,我们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制定了20xx―20xx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几年来,全县农村初中、小学学校总数从1998年的498所减少到目前的185所。

  4、加大现代化教育装备力度,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从20xx年开始起动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截止到目前共投入资金4300万元用于配备校长办公系统、学校微机室、多功能教室建设以及购置教师、学生用微机。目前全县农村所有完小以上学校均配备了微机室、校长办公系统、多功能教室,全县农村中小学配备校长办公系统210套,购学生微机5200台,建微机室205个,多功能教室194个,语音室48个,建校园网17个。

  三、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育需求的增加与教育投入的不足这一矛盾更加突出。*年来,我县先后启动了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农村布局调整及危房改造工程,迎接了省“普九”、“普三”检查验收,全县教育欠帐达9720万元,其中农村教育欠帐为1603万元。而我县县、乡两级财政一直比较紧张,落实的省定生均公用经费的标准还很低。今后我县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危旧校舍维修改造和教育现代化装备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2、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问题。自20xx年以来,我县初中小学没有再分配新毕业生,而自20xx年暑假,实小、三中开办寄宿制以来,先后从乡镇选拔293名教师进城任教,又先后有200名教师出口,其中多为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造成目前我县农村学校教师年龄老化,尤其是小学教师,目前*均年龄在43岁以上。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的中心校没有音体美专职教师,音体美课不能保证,英语、微机任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质量不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年龄老化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3、初中生流失严重,控辍保学的任务艰巨。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是目前农村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它不仅加大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也影响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的巩固。虽然我县通过了省“普九”复查验收,但初中生流失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遏制,尤其是我县南部潮洛窝、石臼窝等乡镇受当地服装厂影响,初中三年,学生的流失更为严重。分析学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单凭教育系统的力量很难将此项工作做好,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4、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有实际困难。布局调整工作几年来,取得了显著效果,但由于一些村队干部或群众的认识问题,加之个别乡镇缺少应有的力度,至今依然没有完成调整任务。布局调整后,确实存在学生上学距离过远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从群众利益考虑,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

  5、素质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受社会就业、用人制度及教育自身基础以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学生在校时间长、课业负担重,部分教师改革意识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小学、初中的非主要学科授课质量不高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远景规划

  总体目标:到20xx年,初步建成适应玉田经济发展建设需要的现代教育体系,高标准实施素质教育,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把玉田县建成唐山市教育较为发达、教育质量较高的地区之一。具体目标:

  (一)形成系统优质的学前教育

  继续发展学前教育,保持我县学前教育在全市乃至全省领先地位。到20xx年,全县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争取达到100%,充分满足三至六周岁儿童入园需求。通过幼儿园升级升类工作,不断提高幼儿园办学规模和管理水*,所有乡镇中心园达到省二类标准,到20xx年全县一类幼儿园的比例达到30%,二类园比例达到60%。在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托幼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学前三年教育向0-3岁幼儿教育延伸。到20xx年,形成完善的以省级规范园为龙头,以乡镇中心园为骨干,以中心校独立园为基础,各类幼儿园共同发展的幼教体系。

  (二)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有长足进步

  以迎20xx年省“普九”复查为契机,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小学抓实特色校建设工作,全力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学校,展示我县素质教育成果;初中抓实控辍学保学工作,提高在校生巩固率。未来几年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工作重点放在初中,到20xx年完成撤并15所初中和42所农村小学的任务,为解决学生上学远的实际困难,考虑在农村建设九年一贯制试点寄宿制学校。在全县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到20xx年全县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全部建成校园网,教师全部实现微机备课,到20xx年前后,全县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教室全部建成多功能教室,充分发挥现代教育装备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三)大力普及高中教育

  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到20xx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认真做好生源预测,考虑未来几年,生源减少的因素,为发挥高中现有优势,在5年内将现在的彩亭桥中学、亮甲店中学、鸦鸿桥中学逐步撤并,重新划分招生范围,只保留林南仓中学、窝洛沽中学两所农村普通高中,完成对以上两所学校的改扩建工程,争创省级示范学校。保证从农村向高等院校输送更多人才。

  (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

  继续做好初三毕业生的春季分流工作,保证县职中心生源。合理利用撤并后的3所高中校址尝试举办高中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在高中教育阶段的比例,培养更多的适合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五、保障措施

  1、转变观念,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合力建设高水*教育强县

  进一步**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的大教育观,引导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教育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建设高水*教育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把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并作为干部选择、任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落实教育强县、优先发展的教育战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贡献,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保障。

  2、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

  县**在依法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经费逐年实现“三个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做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增加对重点项目的专项资金投入,结合布局调整盘活现有教育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办学效益和经济效益,鼓励社会各种力量捐资助学,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3、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坚持依法治教。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依法治教重要意义的认识,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教育和**、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好初中生流失问题。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制度化、法制化,开展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研讨活动,健全各项教育规章制度。学校要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自觉性,逐步使知法守法、依法办事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4、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央、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为根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要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完善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暂行办法》;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探索符合教育规律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建立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运行机制,坚持依法治教,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5

  xx县xx彝族、布朗乡是我县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为巩固我乡“两基”成果,创建和谐教育,加快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 基本情况

  20xx年全乡共有17所小学,在校学生73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84人,教师5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84%。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30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12人,教师2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0%,辍学率达:1.8%。

  20xx年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5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41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27%。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30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30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2%,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1%,小学辍学率达:0.27%。

  20xx年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6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63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0013%。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28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21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1%,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2%,辍学率达:1.23%。

  xx乡历届党委**都非常重视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利用群众会、家长会、广播、黑板报、等方式大力宣传,在这贫困民族山区得到良好了的落实。

  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情况

  20xx年起,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全部学生书费和杂费,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380人,人均12元每月。

  20xx年,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54.00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70.00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60人,生均28元,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720人,生均30.00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100.00元。

  20xx年,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54.00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70.00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169人,生均230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300.00元。

  三、制约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因素

  1、学校硬件设施较差。

  一是目前全乡善有一师一校学校7所,涉及学生200余人,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难度较大。二是教育设施满足不了现在的教育水*,很难启发学生对学*的兴趣和智力开发。

  2、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教师素质偏低,教法单一,对 “新课改”掌握不深,在引导学生学*和掌握知识上收不到良好得效果。二是教师力量不足,很多教师都在超负荷工作,大部分都在上两门以上的课程,致使自己的专长难以发挥。

  3、学校软件设施较差。

  4、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部分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多数群众有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学生对学*得兴趣不浓。

  5、人民群众整体素质较底,经济意识淡薄。

  一是全乡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粮食、烤烟为主,而粮食、烤烟产量低,全乡人民生活水*较低,无法送子女到高一级学校深造。二是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支持力度不够。如很多家长在督导自己孩子的学*上不够。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7)

——农村管理现状调研报告优选【五】篇

  农村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1

  按照县委学*实践科学发展观办公室的部署,在学*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对我县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发展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我县农村有线电视现状

  xx县农村于1998年开始进行有线电视建设,采取mmds多路微波系统,传送12套节目,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只在部分*原地区安装了有线电视,采取管理方式为乡镇广播电视站代管维护、收费。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xx年,对原有农村mmds多路微波系统进行光缆化改造,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实现了有线电视城乡一体化,使有线电视节目增至45套。

  农村广播电视台站管理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 利益分配问题。农村广播电视一旦收回归口到县广播电视局,将面临如何有效保障县***、原农村广播电视站的合作方及运维人员三者经济利益的大难题;而且县***将对所有农村有线电视投资进行全面负责,届时如何制约并激励原农村广播电视站的合作方及运维人员有效保障效益产出问题。

  (2) 人工收费成本高。由于收费难造成了人力、物力和精力上的大量投入,对广播电视台站的管理几乎成了单一的“收费管理”模式,影响了其他方面工作的开展。

  每年支付的收费管理成本就约占总收视费的20%。人工登门收费本来就花费人力,加之一些用户存在拒绝交费和恶意欠费的现象,需要反复上门收费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收费高峰期间,更是需要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忙于收费,而影响网络正常的管理和维护,容易造成网络故障增加,信号质量下降,反而更加剧了收费的难度。

  私拉乱接的“漏户”、“黑户”多。根据调查显示,一般地方“漏户”、“黑户”均达10%以上。如一个xx户的网络,单初装入网费就经损失约6万元(以300元/户计),而且每年的收视费约要损失3.84万元(以192元/年计)。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1、县级有线电视设备相对落后,没有终端控制系统,只有依靠人工逐户进行收费。

  2、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乡镇有线电视从业人员素质相对低下,在维护过程中存在着维修不及时,态度较为蛮横的现象,使得入网率和收费率降低。

  3、有线电视独家经营的坚冰已经打破,ip数字电视对有线电视网络的冲击日益突显。

  三、应对上述问题的对策

  如何进行快速而有效的收费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1、解决“收费难”的最好办法就是采用适宜的加解扰收费管理系统。

  它不仅可以增加网络运营的经济效益,减少收费成本,同时也能加强内部管理,杜绝管理漏洞,减少与用户间的矛盾,使有线电视网络管理部门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网络的运营和发展中去。

  利用这种技术,就能谢绝那些未交费或未经允许的观众收看,而那些交了费或经许可的观众就可以重新恢复电视信号,实现收看的目的。它在电路上采用的方法是在catv分配网和用户电视机之间增加了两个装置:解扰控制器和解扰器,通过这两个器件能对用户进行有效的收费。解扰控制器的工作与否受有线电视网的控制,用户交费,控制器控制解扰器工作,用户能看到电视;否则,电视画面将受到严重的干扰。

  当前比较流行的加解扰收费系统是先进的加密系统,采用这套系统,运营者可根据每一用户付费情况,对节目进行加解密,控制用户收看状态,加强收费管理。

  2、对乡镇有线电视站实行垂直管理

  乡镇有线电视的垂直管理,可规范乡镇广播电视站各项规章制度,对收视维护费进行明确规定,人员由县广播电视局和原乡镇广播站共同组成,人事编制纳入广播电视局管理,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实行量化管理,适应社会发展。 统一收费标准。从而形成正常的资金积累,届时,无论哪个乡镇网络出现问题将会举全局的财力、物力、人力加之维护保障,这一点是垂直管理前任何一个乡镇都无法办到的事情。

  3、保障收支*衡。

  由于城乡联网、旧网改造,投资过大,债务过高,偿还能力较弱,还要精打细算、艰苦奋斗,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发挥产业的功能,增加创收力度,增强发展后劲。

  4、提高队伍素质,增强服务质量。

  尤其是农村广播电视站的队伍,要加强培训,提高农村有线电视从业人员业务水*和服务意识,增强为广大用户服好务的本领,适应工作的需要。从而推动农村有线电视事业健康发展。

  农村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2

  20xx年3月份以来,结合农电配网工程建设,新沂市供电公司高流供电所对辖区内的400v及以下的农村低压电网也同时进行了改造,改造的重点是低压线路和接户线及以下的配电设施。

  一、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和接户线改造对改善农村用电环境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20xx年以来,新沂市供电公司高流供电所积极贯彻落实江苏省电力公司农村电网建设计划、规划会议精神,努力为地方“新农村”建设事业提供电力保障,通过努力,该所共完成了79个新农网单项工程的改造和6580余户的农村低压接户线的改造工作。

  1.供电质量的提高

  在实施低压电网改造后的高流镇高程村,笔者看到:崭新、整齐的塑料计量箱换去了昔日锈蚀、破损的铁皮计量箱,过去,缠绕在低压接户线和套户线上的广播线、有线电视线、电话线等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规划整齐的低压线路。该村党支部**徐佃松告诉笔者说:通过供电所的线路设备的改造,供电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如今,我村的1400余户用电家庭,70%以上的家庭都用上了电炊具或安装了空调等,电力的发展给我们农民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生活水*的提高。

  2.低压线路损耗率明显降低

  笔者对高流供电所实施农网改造后的部分低压台变的线损率进行了调查,改造后的台变的低压线损率比改造前有了明显下降,以下是部分改造的台变改造前、后的低压线损率对照表:

  通过以上部分台变改造前、后的低压线损率的比较,改造后的低压线损率明显低于改造前的低压线损率。

  3.电压合格率有明显的提高

  笔者通过调查、统计了解到:通过低压电网和接户线改造,电压合格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例如大街北变的电压合格率,改造前10月份的电压合格率为:96.03%,通过户表改造,20xx年1月份的电压合格率为97.52%,改造后比改造前提高了1.49个百分点。

  通过对低压电网和接户线的改造,其台变的电压合格率、线路及设备的安全等都得到了保证,用户的安全用电有了保障,用户从低压电网和接户线的改造中得到了实惠,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农村低压配电系统运行的现状

  在对农村低压线路和低压接户线及以下的配电设施的改造中,目前,大多采用的是“一户一表”改造法(即将低压接户线、计量点直接延伸到用户),改变了以往的计量集装模式。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实际运行,笔者发现:农村低压线路和低压接户线及以下的配电设施(“一户一表”)改造后,对电网安全运行、改善用户的电压质量和居民用户的用电安全等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对农村低压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也同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致使低压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下降。

  现阶段,农村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一般采用tt系统,即:10kv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到电气上和电力系统中接地点无关的独立的接地极上。tt系统的故障特点是故障回路电流小,在自动切断供电前,局部故障不会扩大,不会转化为“死”故障,在短接地存在较大的接地电阻。tt系统的防护措施主要是采用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和过电流动作保护器。

  以往的电能计量集装模式的保护方式是: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安装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电能计量集装箱处装设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用户进线开关处装设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

  在采用电能计量集装模式下,当属于用户的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首先是装设在用户进线开关处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进而是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最后是安装在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的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上述的运行方式,在用户发生故障时,由此而引起的停电范围相对较小,故障点容易查找,维修方便。

  据笔者现场实际调查、走访发现,当前农村居民用电的状况是:用户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率低,已经安装的,有的损坏退出运行,有的因为用户家中线路老化,引发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频繁动作,用户自行、人为的将其退出运行,目前,农村居民用户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实际安装运行率仅在10%-30%之间,有的地方甚至更低。

  三、“一户一表”安装模式对当前低压电网运行的影响

  在采用“一户一表”安装模式下,取消了原有的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中间保护),当属于用户资产的用户室内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由于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运行率低,且无中间环节的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往往引起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的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直接动作跳闸,由此而引起的停电范围扩大,故障点查找难度增加。笔者遇到的一个事例是:某台变的一个用户家庭用的潜水泵电机接地漏电,引起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的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跳闸,造成该条400v线路的180余用户断电,用户故障报修、投诉电话不断,而维修人员只好一根根杆塔、一处处t接点、一个个用户排查,花费3个多小时,才查找到故障点,恢复了送电。真的是既增加了维修时间和维修四、“一户一表”安装模式对当前低压电网运行影响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依据gb1395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dl/t499-《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第5部分“剩余电流保护”、dl/t493-《农村安全用电规程》等的相关规程规定:农村tt系统台区必须安装剩余电流总保护,对于供电范围较大或有重要用户的农村低压电网可增设剩余电流中级保护;

  农村供电所要加强农村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普及,指导和帮助农村客户正确安装使用剩余电流末级保护装置,发现客户内部漏电故障要及时督促整改,对拒不整改导致上级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频繁动作或无法重合,影响其他客户正常用电的,将该客户有关电力设施退出电网,直至故障排除。

  因此,笔者呼吁:在现行的配电系统运行模式下,尽快贯彻、落实江苏省电力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管理的通知(苏电农〔〕925号)》文件精神。提高用户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运行率,降低故障影响的范围,提高供电可靠率。同时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和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用户的安全用电意识:安全用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农村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3

  20xx年xx月xx日以来,结合农电配网工程建设,新沂市供电公司高流供电所对辖区内的400v及以下的农村低压电网也同时进行了改造,改造的重点是低压线路和接户线及以下的配电设施。

  一、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和接户线改造对改善农村用电环境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xx年以来,新沂市供电公司高流供电所积极贯彻落实江苏省电力公司农村电网建设计划、规划会议精神,努力为地方“新农村”建设事业提供电力保障,通过努力,该所共完成了79个新农网单项工程的改造和6580余户的农村低压接户线的改造工作。

  1.供电质量的提高

  在实施低压电网改造后的高流镇高程村,笔者看到:崭新、整齐的塑料计量箱换去了昔日锈蚀、破损的铁皮计量箱,过去,缠绕在低压接户线和套户线上的广播线、有线电视线、电话线等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规划整齐的低压线路。该村党支部**徐佃松告诉笔者说:通过供电所的线路设备的改造,供电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如今,我村的400余户用电家庭,70%以上的家庭都用上了电炊具或安装了空调等,电力的发展给我们农民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生活水*的提高。

  2.低压线路损耗率明显降低

  笔者对高流供电所实施农网改造后的部分低压台变的线损率进行了调查,改造后的台变的低压线损率比改造前有了明显下降,以下是部分改造的台变改造前、后的低压线损率对照表:

  通过以上部分台变改造前、后的.低压线损率的比较,改造后的低压线损率明显低于改造前的低压线损率。

  3.电压合格率有明显的提高

  笔者通过调查、统计了解到:通过低压电网和接户线改造,电压合格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例如大街北变的电压合格率,改造前0月份的电压合格率为:96.03%,通过户表改造,20xx年xx月xx日的电压合格率为97.52%,改造后比改造前提高了.49个百分点。

  通过对低压电网和接户线的改造,其台变的电压合格率、线路及设备的安全等都得到了保证,用户的安全用电有了保障,用户从低压电网和接户线的改造中得到了实惠,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农村低压配电系统运行的现状

  在对农村低压线路和低压接户线及以下的配电设施的改造中,目前,大多采用的是“一户一表”改造法(即将低压接户线、计量点直接延伸到用户),改变了以往的计量集装模式。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实际运行,笔者发现:农村低压线路和低压接户线及以下的配电设施(“一户一表”)改造后,对电网安全运行、改善用户的电压质量和居民用户的用电安全等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对农村低压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也同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致使低压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下降。

  现阶段,农村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一般采用tt系统,即:0kv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到电气上和电力系统中接地点无关的独立的接地极上。tt系统的故障特点是故障回路电流小,在自动切断供电前,局部故障不会扩大,不会转化为“死”故障,在短接地存在较大的接地电阻。tt系统的防护措施主要是采用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和过电流动作保护器。

  以往的电能计量集装模式的保护方式是: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安装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电能计量集装箱处装设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用户进线开关处装设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

  在采用电能计量集装模式下,当属于用户的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首先是装设在用户进线开关处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进而是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最后是安装在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的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上述的运行方式,在用户发生故障时,由此而引起的停电范围相对较小,故障点容易查找,维修方便。

  据笔者现场实际调查、走访发现,当前农村居民用电的状况是:用户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率低,已经安装的,有的损坏退出运行,有的因为用户家中线路老化,引发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频繁动作,用户自行、人为的将其退出运行,目前,农村居民用户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实际安装运行率仅在0%-30%之间,有的地方甚至更低。

  三、“一户一表”安装模式对当前低压电网运行的影响

  在采用“一户一表”安装模式下,取消了原有的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中间保护),当属于用户资产的用户室内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由于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运行率低,且无中间环节的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往往引起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的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直接动作跳闸,由此而引起的停电范围扩大,故障点查找难度增加。笔者遇到的一个事例是:某台变的一个用户家庭用的潜水泵电机接地漏电,引起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的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跳闸,造成该条400v线路的80余用户断电,用户故障报修、投诉电话不断,而维修人员只好一根根杆塔、一处处t接点、一个个用户排查,花费3个多小时,才查找到故障点,恢复了送电。真的是既增加了维修时间和维修四、“一户一表”安装模式对当前低压电网运行影响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依据gb395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dlt499-《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第5部分“剩余电流保护”、dlt493-《农村安全用电规程》等的相关规程规定:农村tt系统台区必须安装剩余电流总保护,对于供电范围较大或有重要用户的农村低压电网可增设剩余电流中级保护;

  农村供电所要加强农村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普及,指导和帮助农村客户正确安装使用剩余电流末级保护装置,发现客户内部漏电故障要及时督促整改,对拒不整改导致上级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频繁动作或无法重合,影响其他客户正常用电的,将该客户有关电力设施退出电网,直至故障排除。

  因此,笔者呼吁:在现行的配电系统运行模式下,尽快贯彻、落实江苏省电力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管理的通知(苏电农〔〕925号)》文件精神。提高用户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运行率,降低故障影响的范围,提高供电可靠率。同时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和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用户的安全用电意识:安全用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农村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4

  按照县委学*实践科学发展观办公室的部署,在学*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对我县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发展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我县农村有线电视现状

  xx县农村于1998年开始进行有线电视建设,采取mmds多路微波系统,传送12套节目,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只在部分*原地区安装了有线电视,采取管理方式为乡镇广播电视站代管维护、收费。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xx年,对原有农村mmds多路微波系统进行光缆化改造,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实现了有线电视城乡一体化,使有线电视节目增至45套。

  农村广播电视台站管理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 利益分配问题。农村广播电视一旦收回归口到县广播电视局,将面临如何有效保障县***、原农村广播电视站的合作方及运维人员三者经济利益的大难题;而且县***将对所有农村有线电视投资进行全面负责,届时如何制约并激励原农村广播电视站的合作方及运维人员有效保障效益产出问题。

  (2) 人工收费成本高。由于收费难造成了人力、物力和精力上的大量投入,对广播电视台站的管理几乎成了单一的“收费管理”模式,影响了其他方面工作的开展。

  每年支付的收费管理成本就约占总收视费的20%。人工登门收费本来就花费人力,加之一些用户存在拒绝交费和恶意欠费的现象,需要反复上门收费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收费高峰期间,更是需要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忙于收费,而影响网络正常的管理和维护,容易造成网络故障增加,信号质量下降,反而更加剧了收费的难度。

  私拉乱接的“漏户”、“黑户”多。根据调查显示,一般地方“漏户”、“黑户”均达10%以上。如一个xx户的网络,单初装入网费就经损失约6万元(以300元/户计),而且每年的收视费约要损失3.84万元(以192元/年计)。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1、县级有线电视设备相对落后,没有终端控制系统,只有依靠人工逐户进行收费。

  2、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乡镇有线电视从业人员素质相对低下,在维护过程中存在着维修不及时,态度较为蛮横的现象,使得入网率和收费率降低。

  3、有线电视独家经营的坚冰已经打破,ip数字电视对有线电视网络的冲击日益突显。

  三、应对上述问题的对策

  如何进行快速而有效的收费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1、解决“收费难”的最好办法就是采用适宜的加解扰收费管理系统。

  它不仅可以增加网络运营的经济效益,减少收费成本,同时也能加强内部管理,杜绝管理漏洞,减少与用户间的矛盾,使有线电视网络管理部门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网络的运营和发展中去。

  利用这种技术,就能谢绝那些未交费或未经允许的观众收看,而那些交了费或经许可的观众就可以重新恢复电视信号,实现收看的目的.。它在电路上采用的方法是在catv分配网和用户电视机之间增加了两个装置:解扰控制器和解扰器,通过这两个器件能对用户进行有效的收费。解扰控制器的工作与否受有线电视网的控制,用户交费,控制器控制解扰器工作,用户能看到电视;否则,电视画面将受到严重的干扰。

  当前比较流行的加解扰收费系统是先进的加密系统,采用这套系统,运营者可根据每一用户付费情况,对节目进行加解密,控制用户收看状态,加强收费管理。

  2、对乡镇有线电视站实行垂直管理

  乡镇有线电视的垂直管理,可规范乡镇广播电视站各项规章制度,对收视维护费进行明确规定,人员由县广播电视局和原乡镇广播站共同组成,人事编制纳入广播电视局管理,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实行量化管理,适应社会发展。 统一收费标准。从而形成正常的资金积累,届时,无论哪个乡镇网络出现问题将会举全局的财力、物力、人力加之维护保障,这一点是垂直管理前任何一个乡镇都无法办到的事情。

  3、保障收支*衡。

  由于城乡联网、旧网改造,投资过大,债务过高,偿还能力较弱,还要精打细算、艰苦奋斗,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发挥产业的功能,增加创收力度,增强发展后劲。

  4、提高队伍素质,增强服务质量。

  尤其是农村广播电视站的队伍,要加强培训,提高农村有线电视从业人员业务水*和服务意识,增强为广大用户服好务的本领,适应工作的需要。从而推动农村有线电视事业健康发展。

  农村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5

  *年来,随着我县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大幅度提高,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在不断高涨的农村建房热潮中,农民个人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着“不批就建,少批多建,无序乱建”等现象,既违反集约节约用地政策,对耕地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也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农民建房用地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土地利用效益低下。据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县农村居民点用地20764公顷,按农村人口76万人计算,人均占地面积273*方米,远远高出国家规定的农村村镇人均用地150*方米的上限标准。主要表现为:单户用地面积较大,通常户与户之间都会留有巨大的间隙,并且前有禾场后有庭院,以及人为形成的湾子林,破坏和浪费了大量耕地;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建新不拆旧、农村人口进城不归还宅基地等,造成相当数量的农村住宅和宅基地闲置荒废;公路沿线建房盛行,但受公路控制红线的约束,房屋与公路之间的土地基本闲置或低效利用。

  (二)房屋建设布局散乱。大多数村民建房随意选址,建设用地杂乱无序,一般都选择在自家自留地、承包地或交通较为便利的公路两侧建房,形成不少空心村,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新房建设见缝插针,哪里地势好、风水好就在哪里建,造成新房旧宅斑驳错杂,住房的朝向、大小、高矮参差不齐,乱建乱占现象严重,村容村貌较差,浪费了大量土地资源,也不利于基础设施配套,这些都与新农村各项建设要求格格不入,严重影响了村庄规划的落实。

  (三)违建现象非常普遍。 年以前,全县90%以上的农户都在新建住房前,到国土部门履行了申报审批程序,建房用地秩序较好。但自xx年以来,由于税费改革取消了土地管理费,加之土地二轮延包实行长久不变政策,农民以为个人建房不收费,并且是在私有土地上建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建设,主动办理申报审批手续的农户数量也因此急剧下降。年起,每年办理建房报批手续的农户不到500户,违法建房已成普遍现象。

  (四)隐形市场极其活跃。在城市和集镇规划区、城郊结合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域,受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房价高企的影响,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往往不顾土地管理相关法律规定,在社会资金的加入下,采取对手成交、以租代征等方式变相交易集体土地,并非法在集体土地上进行小产权房地产开发,致使大量耕地被占用,扰乱了正常的城区建设用地和房地产秩序,造成了巨额土地收益流失。表现尤为突出的是斗湖堤城区及周边地区,其中王岗村一、七组的小产权房群就是典型代表。

  二、农民建房违法用地的主要原因

  (一)村庄建设规划滞后。我县现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于上世纪末期,由于以前各级对规划重视程度不够,且缺少公众参与,加上受当时农村发展情况及编制技术水*的限制,规划从一开始执行就显现出它的不适应性。虽然现在土地修编已经完成,但仍然缺少可以有效规范和引导农民建房的村镇建设规划,导致违法建房的`行为时有发生,出现了公路修到哪、自己的责任田在哪,房屋就盖到哪里的现象。尽管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村都制订了村庄建设规划,但大部分都无法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规划的控管作用并不明显。

  (二)耕地保护政策受限。农村税费改革实施后,我省对涉及占用耕地的,由所在的集体经济组织负责落实占补*衡,但现实情况是绝大部分集体经济组织既无财力也无能力来落实,致使农民建房的耕地占补*衡成为一句空话。国家实行土地的用途管制,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即使是农民建房占用农用地,也要报经省**授权的市人民**批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但受到土地利用计划、农民建房用地的面广点多及随机性的影响,需要大量扎实的工作投入才能办理规范的农民建房用地审批手续。

  (三)建设管理缺位越位。一方面是部门和乡管理职责缺位。年以前,国土部门基本上实行的是自收自支财务体制,处于唯钱管地的状态,出于部门利益追求和生存考虑,忽视和放松了农民建房用地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乡镇**履行耕地保护的责任也不够,在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上,更加倾向于经济发展。同时,县直相关部门普遍认为农民建房用地是国土部门的事,配合管理力度不够,加上机构改革后,乡镇国土资源管理人手少且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了土地违法行为多发。另一方面是村级管理越权或越位。部分村干部片面理解土地管理相关法律制度,以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越位行使对集体土地的完全所有权,擅自将农用地出让、转让、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谋取经济利益,违反了国家土地用途管理制度,造成了农村用地秩序紊乱。

  (四)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由于农村个人建房用地需求的急速增长,群众对国家惠农政策认识不足,以及珍惜保护土地意识淡薄,不少农民群众思想上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和不良倾向,助长了农村个人建房用地随意性,导致农村个人建房用地管理出现了较为混乱的局面。同时,土地管理法对农民违法用地建房实行只能拆除的特殊处罚措施,而依法拆除新建房,农民经济损失大,会产生许多不稳定因素,因而真正拆除的违建房少之又少,违法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助长了违法占地违法建设气焰,导致城区及结合部非法哄抢及转让宅基地甚至耕地建房的现象愈演愈烈。

  三、加强农民建房用地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目前,国土资源管理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框架,其中关于农民建房用地管理的一些限制性、禁止性、程序性的规定也在各级关于宅基地的文件中均有出现,关键是要加以贯彻落实,并针对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出台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农民建房用地管理考核。充分发挥乡镇人民**在农村宅基地审批中的审核作用,对各乡镇农民建房用地管理状况实行考核和责任追究。建议在县**对乡镇的重点工作综合考核体系中,加入国土资源管理考核指标,除考核容易留于形式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外,重点内容应放在涉及面广的农民建房用地管理上;在乡镇对村级的年度考核中,也应把农民建房用地管理放在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同等的位置。另一方面,部门要形成规范农民建设用地管理的合力。按照《***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的规定,结合农民建房的一些程序性要求,电力、供水部门凭农民取得的合法建设用地通知书及规划许可证(包括改扩建)通电、通水;房产部门凭土地使用证书和规划许可证办理房屋产权登记;对涉及农民进行经营性建房的,工商税务部门凭合法的土地房屋产权证明办理工商税务登记。

  (二)大力推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据**县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研究专题报告显示,到20xx年,全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14542.8公顷,但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整理在我县尚未真正展开,而江浙一带经济发达地区早已尝试并受益。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和省国土资源厅有关文件的规定,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将若干农村建设用地地块整理复垦为耕地或农用地后并经国土资源部门验收后纳入增减挂钩指标储备库,试点市县国土资源部门按照“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定期考核、到期归还”的原则,使用增减挂钩指标的新增建设用地不占用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不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在如此政策背景下,建议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积极推行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整理,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对新建中心村或居民点所需用地作为村组公共用地,不承包到各家各户,为农民建房相对集中创造条件;对已分到农户需调整承包经营权的,可以用复垦新增加的耕地来调整*衡,多余的耕地村组统一对外发包用于农业生产,农户复垦的拥有优先承包经营权。

  (三)加大土地隐形市场整治力度。土地隐形市场非常普遍的一个手段就是利用户口迁移转卖土地,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整治。比如对迁入中心城区的农业户口,村组不论什么情况均不安排宅基地;对迁入城郊和城乡结合部的农业户口,采取限制措施安排宅基地,由迁出地村组和国土资源所、迁入地村组和国土资源所共同确认是否符合申请宅基地条件。此外,加强土地价值明显地区村组干部群众的教育管理,预防土地违规交易。对在非法转让耕地上新建的小产权房,要组织强有力的专班,从重从严查处,甚至拆除部分影响大的违法建筑,让违法者不仅无利可图,还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从而震慑和打击隐形交易后违法用于房地产开发的现象。

  (四)发挥规划的管控和引导作用。在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基础上,尽快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完全对接,用来控管和引导农民建房。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发挥项目建设效益,避免重视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轻视乡风文明、管理民主;重视农业生产条件建设,轻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造成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发挥项目建设的整体功能。各部门要在项目规划设计时充分征求农民意愿,从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项目的作用,在引导农民新村建设时,可以依托项目先行搞好基础配套设施,然后农民视生产生活的条件逐步改善居住条件。同时,各支农项目也要优先考虑小城镇周边的道路、水、电建设,为农民进城镇居住创造条件。**还应出台优惠政策,在防止出现新的违法用地情况下,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到小城镇进行农民公寓建设。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