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菁选

首页 / 报告 / | 2023-02-17 00:00:00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7篇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1

  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中国大地,基础教育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付诸实施,素质教育的号角早已奏响,可是,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我利用暑假的时间来到农村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先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供给了更为优良的学*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可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此刻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可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不高,工作负担重

  在农村中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本事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并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很多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职责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三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向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我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四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去的陈庄镇的爱林二村原先有一所村级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所以生源逐年减少,最终学校废止,目前大多数学生就读于一所乡级小学。撤并村级小学,在必须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但目前农村小学不供给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一天老回跑不仅仅浪费时间,并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的小学教育情景实在是不容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部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所以,仅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理解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

  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经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危房,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二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仅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景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经过学*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职责感,根据学生的不一样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小学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本事,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忙。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景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完成和变化情景,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教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的监督和动力。

  三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本事和生活本事的教育。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本事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

  四实行寄宿制的管理方式

  小学生由于年龄太小,每一天上学需来回四趟,每一天来回跑很不方便。并且学生路上安全也得不到保证。如果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那么学校也便于管理,尤其是留守儿童,能够填补家庭教育的空缺,同时学生的人身安全也得到保证。对已撤销的学校校舍要合理利用,不能使之闲置。

  这次的社会实践使我受益匪浅,看到了农村发展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同时,也了解到了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而农村的小学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视农村小学教育,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是农村义务教育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仅有加强农村小学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农村小学教育需要国家和**更高的重视和不断的探索。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2

  农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是**国教育的绝大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了提高人口素质及人均文化水*的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长期长远,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然而,随着时下市场经济时代大潮的汹涌澎湃,许许多多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对自己的事也失去了应该有的信心,尽管大多数人把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可还是被种种现实境遇所困惑。教师也是人,有个人的家庭生活、情感,有跟其他人一样的发展愿望,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有自己的理想和潜能和表现欲。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关心,我们最*我们对本镇中小学,从农村教育现状和教师心态的角度,对各个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群众,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调查走访了本镇的16所中小学校,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群众100余人进行了交流访谈,带回了300多页的调查笔记。

  一 基本情况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镇16所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纪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 调查方式: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在20xx年10月。

  3 调查内容: 教师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教师的思想情况、教师的身体状况以及生病遭受坎坷时的救助情况、教师的工作状况、教师的子女生活现状,教师的福利状况、教师的心理反应形成的心理疾病、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对农村教育的意见、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 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查结果分析

  1 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50余份,回收31份。其中男性占57%;女性占32%;学生占11%,青年占26%,中年占58%,老年占16%;领导占25%,教师占62%,其他人士占13%;

  2 农村教育现状的基本特征

  (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

  调查中很多的学校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一个优质的教师团队,这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投入及态度,从而影响了教育的质量。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老师占65%,15节以上的只占23%剩下的12%就在10到15节之间。我们还发现。()75%以上的老师一般上的是2门课,有些学校教师要代三门以上的科目。在村级小学,有15%的老师还在上复式班。担任班主任的老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另外还要完成每学期教育局布置的相关校本研修和相关的心得体会等等。上课前得写教案,详细的备好课,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所有的工作都要做相关的记录。繁重的工作不仅体现在这些具体的事务上,还有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思想的压力甚至超过了身体的压力。除作业外,还要对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还要接受很多形式的学*培训,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的。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教师全天候的工作之外无形中延续着,这是其它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身心疲惫,好的教师都想着调换环境,造成优质师资的流失,师资力量的薄弱造成教师工作量大,影响了工作热情,进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二)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农村学校,教学软件上的资源相对是*稳的。然而,在硬件设施上,农村学校和城区的学校不可相提并论。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最多有几台录音机,音乐课上没有钢琴、风琴……教师上音乐课就用嗓子干吼,体育课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很多教师代的是非专业的课程,有些科目就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设施落后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三)“留守与学困儿童”现象

  由于本镇特殊的地理环境,外出务工人员很多,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这些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被称作“留守儿童”。农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在我们的调查中,65%的学校反应留守儿童现象严重。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衷。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很大的差别,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根本不懂的配合学校和教师去教育孩子。他们不闻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成绩不好,他们就会抱怨学校和教师,管理上时常会引起家长和学校教师的矛盾,甚至到校吵闹。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四)教师福利待遇低

  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待遇上觉得可以的只占13%,47%的老师认为基本没福利待遇,40%的老师觉得根本没有;在我们的走访中。90%的老师说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福利问题。调查了解,由于现在的管理政策,学校在教师节和元旦这两个对于教师很重要的节日都没有任何慰问和福利了,在调查中75%的老师认为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更重要的是要获得认可和尊重。

  在这次的调查中了解到,各校为了搞好双创和义务教育的很多工作,很多学校负债严重,使得学校运转艰难;而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机制对于学校负债也没有可行的解决政策,乡镇对教育的投入几乎没有,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及维修全靠学校承担;社会救助、捐资办学体系在农村基本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给老师发放福利待遇呢?

  (五)教师精神压力大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调查显示,80%以上的老师觉得精神压力大。通过调查有*12%的老师因为精神压力而导致身体的不健康!有11%的教师因为身体原因长期请假。精神压力是很多教师精神状态处于崩溃的边缘,根本无法上好课。农村教师的健康问题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精神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个体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老师的工作,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加上现在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方式的影响,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贪玩好逸恶劳,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这让老师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宽和严的尺度标准。越来越多的孩子动不动就闹离家出走,一不留神就闹自杀,一不顺心就不读书,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怎么会没有压力呢?

  2 家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家长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对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不好老师难辞其咎,特别是农村的家长,根本不会管你什么素质教育,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的全都不重要,很多家长没有教育的理智,根本不愿接受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和严格教育,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从某种角度上讲,老师是没有目标的,怎么做不清楚,评价体系不到位。

  3 学校和上级部门

  来自于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压力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很大的,每学期这样那样的检查,名目繁多,这样那样的学*笔记和心得体会应接不暇,各种各样的教研培训活动、每个节日的庆祝活动、会议记录、安全问题、学*问题、生源问题等等,不仅让老师觉得经济上吃不消、更多的是精神上吃不消。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80%的老师觉得精神紧张。担心上级检查不合格、年度考核不合格、学生成绩不好、很多的老师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4 社会

  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把教育事业比作辛勤的园丁。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特别是现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导管理学生的权威,他们又在一定时间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还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还要协调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自己家庭生活的多重关系,这种多元化的不同性质的角色,很容易造成教师精神劳累和思想冲突,公众却认为教师本该如此,他们大多认为教室就是每天上一两节课而已,玩的时间太多,每年还有寒暑假,是很多人无意之中产生对教师的心理上的讨厌和憎恨,教师的正常工作往往得不到家长和群众的理解,有点风吹草动就马上绝对的认为教师是完全的过错,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如何能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舞台,这样农村教师更迷茫了和无助。

  三 、农村教师的心态及其形成原因

  根据以上几种现状,我们把农村教师的心态归纳为以下几种:

  1、积极心态

  (一)“无私奉献”的决心

  自古以年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焟蚷成灰泪始干”,把教育事业视作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许许多多的老师就是带着这样的“无私奉献”的决心在农村的工作岗位上坚守一生!这样的心态占绝大多数。

  (二)“回报社会”的感恩心

  很多的老师,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师,他们曾经艰苦生活的磨砺,知道珍惜这来自不易的安稳生活,当他们走进课堂,他们就格外的珍惜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不计较报酬,不受消极和不良情绪的影响,不追求回报,无怨无悔!

  2、消极心态

  (一)物欲的膨胀,精神的沦丧。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影响着教师的心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的人通过各种途径走上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岗位。这些人,工资待遇高,生活水*高,而且工作轻松,连许多文化水*不高的人似乎也淘到了金。回过头看看我们的老师,固守于三尺讲台,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买不起名牌,衣服永远是最便宜的,生活是清贫的,不管买什么都是想了又想……终其一生,教师都是寒酸的。物质上的清贫,但是工作却是起早贪黑,呕心沥血,让许多老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怀疑,消极的情绪由此而来,但是却又不舍得放弃。久而久之,许多的老师就有了*日子的打算,失去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

  (二)浮躁时代动摇了很多老师“无私奉献”的决心

  许许多多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一辈子,但是面对现在的孩子不知所措了。关心带来误解、认真视为呆板,负责却认为多事。曾经有一位朋友对我谈起过这样一件事,他说读书的时候,教师对他是恨铁不成钢,经常对他冷潮热讽,说他只有卖气力吃饭的份儿,他很恨这位教师,某一天,当他与老师重逢的时候,恰好这位老师有求于他,他显得很冷淡,虽然最终他帮了这个老师的忙,但他也对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当年你说我很笨,只有卖气力的份,是这样说的吗?”教师无语。听到这儿的时候,我为我们的教育者们感到心疼,觉得心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能成才,恨铁不成钢,在教育方法上,或许有着许多的不同,但出发点都是希望学生好,然而,又有几个学生能真正懂得教师的付出呢?辛辛苦苦的工作换来的却是这样的不被理解,难怪我们的教师灰心了。时下市场经济大潮中,这样的例子更多,导致一向安于清贫“无私奉献”的教师开始动摇了!

  (三)理想与现实差距大

  诚然,许多的老师在刚走上讲台时也曾有过壮志宏图,决心扎根农村,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成为一代名师。但现实和理想差距太远了。现实的具体体现在

  (1)农村教师被不公正待遇长期困扰着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的老师对于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的福利待遇觉得很不公正,同样的付出劳动和心血,甚至农村教师付出的还多得多,可是得到的回报却大有出入,很多的人瞧不起农村老师,社会、家长在对待老师的问题上,对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老师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学环境的恶劣、家庭生活的困难、教师的住房问题等等长期困扰着我们的农村教师。

  (2)农村孩子素质无法和城市孩子比

  学*上,城里的孩子的学*家长极为重视,家长的素质也很高可以给孩子很有效的辅导,很多家长会从小就给孩子报很多补*班,而农村孩子你就得花数倍努力,家长也帮不上忙,所以城里学校的教学上更易出成绩;家长对待教育的观念也有所不同,农村的家长越来越多的向孩子灌输新的 “读书无用论”、读书没前途,不如出去打工挣钱等等。而城市里的孩子却更能明白只有依靠知识才能有未来的观点。

  3、观望心态

  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更大一部分老师对于目前的农村教育其实是抱着很大的观望心态的。具体表现在工作上出工不出力。这种心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一直以来,**和社会都在呼吁“尊师重教”,相应地也不断出台了相关改善教师待遇的政策,(包括一些光喊口号不落到实处的),特别是最*几年。改善农村教育条、改变农村教育环境、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已经慢慢的落实到行动上。这让我们的农村教师看到了很大的希望,但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太快,这边条件还没改善或者正在改善,生活成本早已超速前进了一大截。许多的老师就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对待工作。完成自己该做的事。做到问心无愧就算可以了。也很满足目前的生活状况。

  四 思考与对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类灵魂工程师”,从古至今,教师这一职业一直被人们仰慕为崇高的职业。很多的人把教师看作只思奉献不思回报的“神”,面对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农村教师这么复杂的心态。如何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端正农村教师心态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 **和社会应该多从“教师也是人”的角度和从我国农村教育现状的实际出发,多思考行之有效的改善办法,从软、硬环境上给农村教师和农村教育一个公*的空间。改变农村教学现状、改善教学设施、完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推动农村教育大力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看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要想做到心心相印的教育,农村教师们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我想只要教师在各方面都受到关注,不再有以上的矛盾和问题,农村教育是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的!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巨作用,认识到生命早期教育的特殊重要性,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儿童的发展。让每个儿童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国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从幼儿阶段抓起。”虽然幼儿教育问题得到改进,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农村,幼儿教育问题颇多。农村学前教育成绩和问题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农村幼儿园教育的现状分析

  对于教学内容方面:一是缺乏适宜于农村幼儿园的教材。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学*的教材主要是立足于城镇幼儿园,多内容源自于那些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课程资源,而农村孩子身边熟悉的、摸得着、看得见的、丰富的农村自然与文化资源,却极少在教材中体现。教师只能从教材到教材,照本宣科,幼儿被动学*的状况难以改变。课巢排不尽合理,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学*,而像绘画、唱歌、进行小制作等很少,不利于孩子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其全面发展。某些学校迎合家长的要求,教学内容小学化,幼儿接受比较困难,影响学*兴趣。60%的家长认为“学好课本知识,考试得高分”尤为重要,26%的家长觉得养成良好的礼貌*惯也很重要。二是村里一些幼儿园的课间较为单调,很少有幼师组织孩子做游戏,孩子门基本上都是自己玩自己的,学校若是有滑梯、秋千等设施还好,但是农村学校的条件都比较差,不具备这些设施,幼儿们的课间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丰富多彩。三是调查发现幼儿的作业负担较轻,66%的家长认为作业适中、负担一般,27%的家长认为作业太少,7%认为孩子作业多、负担重。

  关于幼儿园收费问题,约有65%的家长表示能接受,6%认为不能接受,29%说无所谓交多少,家里就一孩子。“你孩子就读的幼儿园是否存在乱收费现象?”部分家长并不明确知道是否存在乱收费的现象。当问及“假如存在乱收费,您会采取什么方式解决?”100%都选择忍气吞声,“他们乱收费没,我们也不清楚,就算乱收费了,我们也没办法,别人交,我们就交,为了孩子嘛!”

  最后是幼儿的入园率不能达到百分百,少部分四五岁的小孩仍在家里玩耍。对于有校车接送的孩子基本都去上学了,但是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幼儿园较远接送不方便又无校车接送,就让孩子在家多呆些时间。

  二、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

  从幼儿园方面:幼儿园布局不合理,“入园难”的问题在偏远农村尤为突出。调查发现,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极不均衡,市区和城郊乡镇幼儿园密集,农村幼儿园极少,导致不少家距市区较远的'家长,不得不进城租房陪伴幼儿入园,不仅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经济活动。幼儿园也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房屋简陋、场地狭小、设备陈旧等问题。某些幼儿园对基础设施、教师工资等的投入太少,由于工资待遇太低,致使农村幼儿教师人心不安,流动性;有一定专业水*的幼儿教师不愿在农村幼儿园任教,造成农村幼儿园师资质量不高,特别是专业素质与实际需要差距很。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体制不顺,没有经费和人员保障。教育行政部门普遍映,学前教育经费从未纳入财政专项预算,一般是占用义务教育经费;幼儿教师没有纳入国家编制序列,多是在小学编制中调剂;对幼儿园管理乏力,服务不到位。从幼师了解到,学校从来没有组织过对老师的专业培训。

  从教师方面:幼师的受教育水*没有完全达到要求,有的“幼师”是在学校“打工”的,并不是从幼教专业毕业的,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职业技能水*较低。当问及对孩子的老师有何评价,多数觉得还行,责任心较强,有耐心;然而,也有的家长说老师对孩子的关心不够,甚至有多学生体罚的现象。

  从家长方面:就拿收费来说,很少有家长监督学校是否乱收费了,要多少就交多少,就算有也宁愿忍气吞声,没想过向教育局举报等来**。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或期望也随之变高,主要是希望孩子能学*好,读书成才。但是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把孩子交到学校就行了,很少了解孩子的学*状况。调查发现,农村出门在外的家长似乎更关心孩子的学*,他们会打电话询问老师和抽空辅导孩子的学*。

  从**方面:**对农村幼儿园的政策不完善,出台的支持幼儿园发展的政策较少,对幼儿园的经费投入不够,幼儿园发展较为艰难,教育部门依法行政的力度不够,缺乏规范化管理。一些地方对幼儿园违规行为查处不力。办园以盈利为目的乱收费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未经登记注册非法办园。

  三、对于这些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对于幼儿园方面:在学校的信息公开栏里公布收费状况,让广家长心中有数,接受监督。要坚持幼儿园的公益性质,合理收费,实行评级分类,按类别等级和地域区别确定保育费标准,资助农村僻家庭子女入园。对现有公、民办幼儿园教师实行必要的专业培训考核制度,对现有公、民办幼儿园教师实行必要的专业培训考核制度。严格准入制度,做到持证上岗,确保幼师的质量。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幼儿营造快乐学*生活的环境。制定、完善农村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制度和职称评定制度,改善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逐步做到民办园教师与公办园教师同工同酬,鼓励和保护农村幼儿教师安心从教,并吸引中师和中师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任教,以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

  对于家长方面:纠正“教育是学校的事”的错误观念,加强同幼儿园的联系,主动关心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交流,认识到生命早期教育的特殊重要性,改变育儿观念,孩子不仅仅是学好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惯,学会如何做人,这应该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吧。

  对于**方面:坚持多种形式发展幼儿教育的方针,**对幼儿教育予以充分关注,促进教育的化发展。要进一步强调幼儿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公*性和福利性地位。加地方**投资的力度,实现幼教经费的逐年增长,逐步提高幼教经费在教育经费中的比例。扩**的资金使用范围,逐渐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和社会的关怀,实现早期教育公*。制定优惠政策,加**的隐性投资,鼓励社会多种力量办园。减轻幼儿园的负担,鼓励社会资金用于举办不同体制、不同形式的幼教机构,发挥社会力量办园的主体作用。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与管理,重视安全的督查。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4

  当前农村教育的整体现状是,师资队伍建设低下、师风不纯、职业倦怠,教师成长考评制度不合理、教师教学研究制度不完善,教师终身学*意识不浓,因此教学质量不高,与城市教育差距越拉越。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国家未来的发展总体已不相适应。应采取那些方法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呢?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可队伍质量却越来让人担忧。尤其在*几年,国家为缓解学就业难的矛盾,批学生将教育当成自己就业的跳板,而涌入教育阵营,殊不知由于众多学生所学专业不对口,不适合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学,学校所需专业的教师不能真正满足,只求课时安排,不求教师的专业对应。结果是,学校教学质量整体不高,学校优生资源流失,社会、家长不满意,形成循环。学生人们的意识和观念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在新的时期,面对教育发展繁重任务的要求,教师队伍建设已事在必行,这就要求国家教育部作出教育用人调整,也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结合农村实际出台农村教师用人政策。各级部门要对已用教师进行队伍管理,队伍培训,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二、强化师德师风,树立教师职业观。

  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师德内涵也在不断提升,因此,教育理念也需要不断的更新。这就需要让全体教师通过假期学***时的活动,学*先进教育思想、理念,更新教育观念,去学*优秀教师的事迹,汲取身边的闪光精神。再是要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情感投资,提高师德信念,以引导教师树立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弘扬教师敬业爱岗精神,提高教师、经济待遇,助教师树立强烈的职业自豪感,从而提升师德水准。

  三、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考评制度,促使教师树立终身学*意识,养成主动学*、主动研究的*惯。

  学校要经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设置教师个人简历、奋斗目标、专业发展规划、学*笔记、培训体会、教育科研、课件制作、学期总结、自我思、成果证书等项目。教师要按照要求来填充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并把它作为自己考核的材料依据。教师要对个人记录袋进行分项,不要以偏概全,使自己的评价陷入片面化和绝对化,让记录袋真正成为激发教师教学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智囊袋。

  四、建立学校教学研究制度,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台。

  一所没有课题研究的.学校不能算是一所好学校,同样,一个不参加教学研究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常规教学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在常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制定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用制度管理教师,为教师搭建好专业成长的*台,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5

  农村教育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份,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农村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职责。

  基于对农村教育的关心,我们最*对兖州市各农村乡镇的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调查组先后走访了16所学校、27个村小,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100余人进行了交流座谈,带回了很多的资料和调查笔记。

  一、基本情景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的兖州市各农村乡镇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龄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3、调查资料:教师的思想情景、教师的身体状况、教师的工作状况、硬件设施投入“留守儿童”现象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1、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

  有些乡镇年龄老龄化严重。比如新驿镇,除中心小学外,其他小学80%的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调查中,很多的小学的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环节直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几年来青年教师的补充跟不上,代课教师仍然存在。

  在我们对小学情景的问卷调查表中,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教师占70%,10节以下的几乎没有,剩下的就在10到20节之间。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80%以上的教师一般上的是2门到3门课。担任班主任的教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上课前得写教案,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等。繁重的工作不仅仅体此刻上课时间上,并且其它方面也体现得十分突出。比如在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大多还要搞很多的机械作业、家庭作业,教师都得认真检查批改;除作业外,还要对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考试好像成了体现教师工作价值的唯一方法。考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繁重工作的过程:出题、监考、看卷、分析……着实忙!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

  我们看看某小学的李教师一天的工作:

  6:00--------6:30

  起床、洗蔌、做早饭

  6:30--------7:00

  吃饭,边吃边看当天上课的教案

  7:00--------7:40

  到教室,安排并带领学生打扫清洁卫生

  7:40--------8:20

  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学生早读

  8:30--------11:10

  上午有三节课要上,两节语文、一节数学

  11:00------1:00

  回家做饭,动作快的话还能够休息一会

  1:00--------2:40

  到教室安排学生睡午觉,并守午觉

  2:40--------4:40

  午时一节语文、一节数学

  4:40--------5:20

  批改当天的作业,并且准备第二天的教学用品

  5:30--------6:30

  学校开会,会上强调安全并布置班主任工作

  6:30--------7:40

  匆忙的吃晚饭,尽量安排时间家访

  7:40-------刻试卷,为学生出*题,做完后休息

  李教师还是在中心小学任教,她一个人上一年级的语文和数学课,并担任班主任,学生有*50人,繁重的工作已经让她疲于奔命了。李教师只是我们很多教师中的一个。

  并且,除了这些外,教师还得管理和揣摩学生的心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给农村教育工作增加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而这种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教师全天候的工作之外无形中延续着,这是其它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城区学校,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工作,好的教师都流向了城区学校。工作量大,因而造成师资的流失、师资力量的薄弱……构成了长期的恶性循环,农村教师的负荷也就不断增加!

  2、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农村学校,教学软件上的资源相对是*稳的,而在硬件设施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也不必须每个教师会使用,全校仅有一部,形同虚设。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最辛苦的当数上音乐课。

  如有的小学,目前的音乐课设备就仅有一架破旧的电子琴,又重又破,几个音乐教师上课都没用它。姜教师上音乐课的时候就把自我的老朋友二胡给拿上,其他大部分教师上课都是用嗓子吼。

  这种情景不仅仅仅出此刻一所小学。

  在我们的调查中,80%的学校音乐课设备都还基本没有,情景好的学校至多也就是几台录音机,或者风琴。有钢琴的学校,只是个别。

  小学里体育课,也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相当于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大部分学校就是几个乒乓台和篮球架。并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艺体科目没有专职的教师,都是由其他教师上。上课的教师有时候都是让学生自*、做作业、看书。素质教育在这一方面完全得不到体现。

  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当然,也在不断改善。

  3、“留守儿童”现象突出。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所以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齐的儿童。据了解,目前我国进城的农民工1.5亿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万人,并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呈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农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在我们对兖州市农村学校的调查中,80%的学校反应留守儿童现象严重。调查显示,有69.8%的监护人表示“很少与孩子谈心”,仅有11.3%的留守儿童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说。在教育态度方面,有70.8%的隔代亲人及73.1%的亲戚表示只照顾“吃穿睡觉”,别的很少管。“这说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围,委托监护人难以尽到对孩子的全面教育职责。”应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的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楚。

  某中学的王教师不久前曾遇见过一件值得我们深思的事。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安排远的学生都住校,王教师是三年级的班主任,每一天晚上都会到寝室查夜,那天晚上,班上的一个女生不在寝室,王教师找遍了学校,也打电话问了不少的人,一夜无眠,第二天一早又急忙到她家里去问,却发现那女孩子偷偷的回家了,可是家里的大人却没想过教师会很焦急的寻找孩子。可见,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

  父母不在身边,一些“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撑,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调查证明,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有的任性、冷漠、自卑、自闭,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和逆反心理,还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监护而变得胆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另外,“留守儿童”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20xx年**部有个调查,显示了两个‘大多数’,即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存在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逐步解决。”

  4、教师精神压力大。

  经过我们的问卷调查,78%的教师觉得精神压力大。走访中我们也了解到,有*10%的教师因为精神压力而导致身体的不健康,其中46%的`教师有慢性咽炎。教师精神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方面。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个体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此刻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象让我们的教师不明白如何去把握宽和严的尺度标准,越来越多的孩子动不动就闹离家出走,一不顺心就不读书。仅仅因为和教师言语上的冲突,甚至连自我的生命于不顾,从楼上跳了下去。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教育领域层出不穷,异常是最*几年,电视上没少见到。学生家长打教师现象也没少出现。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对待学生,轻不得重不得,怎样会没有压力呢!

  二是家长方面。

  教育是一项社会性事业,这项事业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去共同实现。农村学校校网分散,学生分布广,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需要加强校网撤并,充分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可是很多农村的家长对此认识不到位,既要求优质教育,又要求就*入学,对于学校提出的一系列方案,不仅仅不予以配合,还千方百计加以阻拦,导致教师工作开展不顺利。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而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家长要求很高,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不好教师难辞其咎。异常是农村的家长,根本不会管你什么素质教育,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的全都不重要。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从某种角度上讲,教师是没有目标的,怎样做不清楚,评价体系不到位,这与家长的态度也是有关系的。

  三是学校和上级部门方面。

  作为教师,来自于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压力是很大的。看看此刻上大学的人数越来越多,升大学的比率越来越大,可是基础教育的压力却不减反增,升学数、升学率牵扯着教师、校长、基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每一根神经。异常是一线教师,在拥有各种“质量指标”的“量化管理”系统里面,连气都来不及喘,大家一门心思地备课、上课、改作业、为学生订正错误、为“放松”了自身要求的学生做“上大学的好处”等人生“完美”愿景的教育……没日没夜,周而复始。教师们苦不苦当然苦!教师们怨不怨当然怨!可是能怎样整个教育都这样,教学期间这样那样的检查,名目繁多,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每个节日的庆祝活动、会议记录、读书笔记、安全问题、学*问题、生源问题等等,让教师觉得精神上吃不消。而当假期临*,我们教师却没有将要解脱的简便欢乐,因为眼前的通知早已把我们的假日瓜分了——职务、职称、岗位、学历等各种名目的假期培训进修要用去十几或几十天。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78%的教师觉得精神紧张,担心学生成绩不好,很多的教师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四是社会方面。

  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在教育事业中是“辛勤的园丁”,就是无私奉献的那种人,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那种人,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那种人。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异常是现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导管理学生的权威,他们又在必须时间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还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还要协调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自我家庭生活的多重关系。这种多元化的不一样性质的主角,很容易造成教师精神劳累和思想冲突。公众却认为教师不应当索取物质和一个*常人应有的精神回报……这样下去何时是头啊!这样,农村教师更迷茫了。教师这职业(那里只探讨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师)到底好不好如果让一个非教师来回答,答案肯定是这样:当然不错!你看,一年工资没少拿,却有寒、暑假*三个月的假期,哪行哪业有这种待遇我相信,说这话的人都是真诚的,并且,在他们夸赞教师这行当的两个理由中,“工资不少”是次,是客套和敷衍,因为这实际上并不太客观,有许许多多行业的工资也不少,甚至更不少,“有两个长假”则是主,因为从表面上看这很客观,

  是事实。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实际上,我们业内人士都明白,这些年来,我们的教师没几个能过上完整的寒暑假。为什么呢大家明白,每逢假期临*,我们教师并没有将要解脱的简便欢乐。因为要竞争职称,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学*,要适应社会对教师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仅有利用假期进行充电学*。看似简便好玩的假期实际上却比*时上班还要辛苦,这些都不是别人所能理解的。

  5、家长对孩子受教育情景的认识不够,不会配合学校教育。

  如某学校在招收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家长非要把自我不到5岁的孙女送到班上读一年级,不管教师怎样跟他做解释工作,到最终还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弄到教室里坐上了。一个月下来,孩子吃不消了,哭着不进教室,这时候的家长就完全把职责推到了教师的身上,认为是教师非要让他的孩子读一年级的,并且认为是学校的教育有问题,要不孩子怎样会不进教室呢农村中的家长认为自我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职责就在学校了。他们不闻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到学校吵闹。

  说到那里,我就不明白该为我们的教育感到悲哀还是为我们的孩子觉得无奈。

  三、思考与对策

  如何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我们提议从下头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改变农村教育相对薄弱的状况:

  1、从源头上拓宽教师入口渠道,逐步淘汰现有不称职教师,建立合理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要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落实“科教兴市”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来抓,积极培养高水*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建设一支贴合新世纪发展的合格的农村教师队伍。从选拔、培养、保障、管理、激励等方面,建立一套确保师资队伍建设顺利推进的工作机制。

  2、我们呼吁**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真正从制度上使这一领域的投入得到切实的保障。*几年来,虽然我市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有所倾斜,各级**也开始重视农村教育,相继出台倾斜农村教育政策措施,如:提高农村教师福利的农村教师津贴;减免学杂费等等。这些都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供给了强有力的保障。可是农村学校起点低,底子薄,发展起来十分缓慢。学校的硬件建设还需市**的大力支持。

  从社会层面研究。我们提议**多渠道,全方位地向社会宣传农村教育的重要性,让全社会都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困难,争取社会广泛力量的支持和帮忙。为此,我们提议:一是**能够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放宽农村教育的社会办学条件,让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农村教育的领域,从而弥补**投入的不足;二是设立农村教育捐赠基金,鼓励社会优势群体对农村教育的捐赠。

  3、农村劳动力转移还将不断加大,留守儿童和流动子女教育问题将更加凸显,必须从制度上整体地把它纳入到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

  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二、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

  三、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能够研究由基层学区和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工会、村委会、学校,共同构建农村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四、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帮忙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4、要减轻教师的精神压力能够废除“管、卡、压”管理模式,实行教职工民主管理。在学校内部营造一种互相尊重、*等相待、宽松和谐的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使教师置身其中能有一种人际安全感,从而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大有好处。加强对教师的职业梦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需要层次。搭建职业生涯发展的舞台,帮忙青年教师走向成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应对挫折的本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活动,帮忙教师缓解压力。

  5、要切实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经常培训家长学校教师,组织教师备课,开展教研活动,还要重视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向广大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帮忙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帮忙家长加强自身修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教育水*,促进家庭礼貌建设和青少年健康成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看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心心相印的教育,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我想只要农村教育在各方面都受到关注,不再有以上的矛盾和问题,定会有一个完美的明天!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6

  在今年的暑假我参与了我市遵义师范学院组织的以“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间,我们深入遵义市道真县棕坪乡进行了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资料有:支教扫盲、文化宣传、法律普及、义务劳动、开展农技知识培训、社会调查、济困助学、走访老党员和重走长征路等。其中,我重点参与了义务支教和社会调查两项。

  此次活动使我们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生产,*距离和农民接触,了解当下农民的生活现状。对中国部分地区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有了整体的感性认识,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经过此次活动,也使我们当代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本事,磨砺了意志。对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提高、科学的光荣传统,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活动以支教为主,故所得成果也是与教育有关。现将活动成果汇报如下:

  此次“三下乡”活动重点针对棕坪乡的小学、初中学生进行假期补课。授课资料以中学阶段的主科为主,兼办有兴趣特长班。我在这当中担任七年级和九年级的数学教师,支教为期十天,共授课21课时,教授学生一百余人。其间利用休息时间,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经过当堂授课、家访以及同当地学校领导座谈,对农村的教育状况有了大略的认识,并为之作了相应的整理和思考,从而得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结论和提议。

  1、存在的的问题:

  经过这么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且加上*来大搞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供水供电不成问题,教室教具给配充足(比如也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学生食宿很有保障。所以,此刻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已不再是硬件设备跟不上的问题,而是出此刻软件上。具体而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种乡镇中学是严重不足的。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再者是进来了留不住。这是农村教育长期缓慢发的展的关键因素。

  其次,教育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学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会起更大的作用。但就调查下来的结果来看,家庭这一块基本上没能对学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贡献。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则祖父母辈就更没有闲暇也无精力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家长大多文化水*不高,对于此刻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本事进行专业的指导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多数农村学生并不一样城市的学生一样用很多的课余时间来学*,相反,农村的学生自律本事普遍不强,这主要是观念差异所致。所以谈及如何提高成绩这个问题上,学生和家长由切身体会而得出统一的结论是,教师严则成绩高,反之则低。这也合乎眼下应试教育的规律,这种教育体制下,并不要求学生有多么高的自主发挥,而是看谁肯下功夫,肯花时间,只要拼命做、背,就会成效显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试教育在维系城乡升学公*上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当然,农村学生的基础不牢固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但经过调查下来的`情景来看,基础不厚可是是疥癣之疾,劲头不足才是心腹大患。因为基础不足尚能够亡羊补牢,劲头丧失、锐气大减则是釜底抽薪。以往想当然地以为农村的生活条件大不如城市,人言:困于心,横于虑,而后作。农村的孩子为改善改变这种状况而奋发读书。但实际考察下来与梦想大相径庭。具体是何种原因造成今日之农村学生思想之贫大于物质之贫尚待查明。或许是今日农村的物质生活相对提高,也或许是电视网络的舆论作用。总之,摆在眼前的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此外,地方保护主义也是阻碍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支力量。据了解,当地的初中学生一般不会在中考时填报遵义市的重点中学,其原因并不是没人有那个实力,而是填本县以外的高中,万一落榜,即便是上了本县高中的分数线也不必须能上该中学。所以多数的学生为求稳妥不得不填报本县的一般高中。学生水*有限固然是事实,但当地教育部门为维护自我的利益不鼓励也就算了,还如此设置障碍对学生就太不公*了。升学管道不畅通,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2、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地方特色和整体优势,提出以下改善意见:

  首先是在学生方面,虽然大多学生基础薄弱且学*积极性不高,但其资质还是相当不错的。山村虽然物质条件不甚丰裕,但基本的能保证青少年健康发育成长的物质所需还是有的。学生大多淳朴可爱,反应敏捷,可塑性强。所以,基于这个还算不错的客观条件,只要教师在学生身上多花心思,严格要求,并且善于引导,积极鼓励,学生的学*成绩是能够也是必须能够提高的。

  另外,在支教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不少专业知识强,敬业程度高的优秀教师。不光如此,也有教师放弃了外调升迁的大好机会,甘愿扎根留在这穷乡僻壤,十几年如一日,从未止息。对于此种难得的教学资源,当地教育部门,当地**应当加大扶持,重点关照。对这类安心扎根农村的教师一方面提高待遇,另一方面可遣至外地进行培训,促成其更好地为本地教育事业服务。

  然而以上两点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和程度毕竟有限,这个长期构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长效的机制才得以彻底解决。在这当中,唱主角的正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倾向和重点帮扶。农村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穷字,但核心并不是穷经济,而在于穷知识、穷技术、穷观念,归根到底是穷人才。仅有想办法让无数的知识人才前赴后继不断地投身到中国的农村建设队伍当中,这个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但目前就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就业去向来看,基本上没有主动积极研究去到农村就业的。其中职责并不在于大学生,而是在于国家的政策性导引不够。并没有足够的鼓励来弥补其物质条件的匮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投身农村的建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年来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强,相信随着城市就业的饱和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到位,将会不断有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生活,而城乡教育的差距届时将会逐渐缩小。

  现总结如下,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渐成不够积极主动的氛围。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能够尝试加强严看硬管式的应当教育的传统方法,着重要给学生树立起积极拼搏的意识。其根本的和实质性的改善则必须举全国之力而为之,且要坚持下去。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7

  今年暑假,我在当地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教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教师及校长29人。经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当前当地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景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期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我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可是从调查情景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教师待遇低,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我的家乡。

  (4)教学资料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二)尽管*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应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教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

  (三)最*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研究,对教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教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

  (一)农村教师水*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经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调入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

  (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先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可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的学*态度或学*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目标,但学生的学*目标大部分是家长、教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我复*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唷焙汀捌渌彼母鲅∠睿峁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教师请教等等。调查证明,46.1%的农村学生在*时能努力学*,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时学*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来应付考试。

  经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我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学生们将学*效果不梦想主要归因于学*方法有待改善,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是留守儿童,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资源匮乏、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5.8%的家长认为“较差”。能够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某某乡,拥有招商引资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景了解程度”时,仅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明白”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明白又何以说对孩子学*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先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本事。绝大部分家长是爷爷奶奶或留守妇女,大多只是初中水*,并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本事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期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翻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提议

  结合调查情景以及自我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方法简单和学*资料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本事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我的知识,提高自我的教学水*”。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景。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供给理解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能够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可是从调查情景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以往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所以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贴合农村的条件,仅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当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就那么几所,而义务教育阶段的私立学校就少之又少。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所以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据了解,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梦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当地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经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理解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受招生计划的限制、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当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忙,助他们圆自我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菁选扩展阅读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菁选(扩展1)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精选10篇)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1

  摘要:现代化语境中的乡村教育,设定了系统、时间、空间三个参照维度,由此框定了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努力方向和推进路径。现代化为乡村教育发展创造了条件,也引发出一系列乡村教育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乡村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学校教育等。人们试图通过乡村教育自身的现代化来解决由现代化引发出来的问题。然而,在乡村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专业化、外在化及非乡村化的发展取向,不仅没有解决乡村教育现代化问题,反而使当下的努力陷入困境之中。乡村教育走出现代化困境,需要以系统的和复杂性思维分析乡村教育与现代化关系,现代化中的分化和整合关系,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成果,重整家庭教育系统,切实提升乡村学校的教育能力,并动员乡村学校参与建构乡村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

  关键词:乡村教育;现代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现代化不全然是积极的和进步的,同时也包含消极的和负面的因素,在增进人类福利的同时,也给教育特别是乡村教育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在全社会欢呼现代化、拥抱现代化的时候,特别是全社会将教育现代化的追求拓展为乡村教育的现代化追求时,我们需要分析现代化与乡村教育及其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由现代化造成的乡村教育问题,并由此出发来思考乡村教育现代化现有努力的缺陷,为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现代化语境中的乡村教育

  可以从不同的意义上理解乡村教育现代化。一是从教育的本质和形态出发,在教育构成的意义上来理解乡村教育现代化。构成意义上的乡村教育,包括乡村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因而乡村教育现代化涵盖三种教育形态的现代化。这意味着,乡村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涉及乡村教育不同方面的发展与进步的过程。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属于非制度化非正规化的教育形态,这种非制度化非正规化的教育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却有着极大的影响。在传统的社会中,一个人的成长主要是通过非制度化非正规的教育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即便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在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越来越重要的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儿童的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家庭教育为乡村的学校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社会教育亦可以为儿童的道德教化提供重要的补充。然而,在乡村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往往从国民教育体系的意义来理解乡村教育,由此乡村教育现代化亦成为狭隘意义上的乡村学校教育现代化,没有看到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现代化对于乡村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作用。构成意义的乡村教育现代化,提示着乡村教育未来努力方向及推进路径。

  二是从乡村的区域背景出发,将乡村教育放在整个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放在与城市教育的比较中,从而在空间的意义上理解乡村教育现代化。空间意义上的乡村教育现代化,意味着乡村与城镇(域外)的对立。当乡村教育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意涵的指称时,这个凸显的概念就不仅意味着乡村的教育,更意味着与之相对应的未出场却又无时不在场的城镇教育,从而显示出该概念的某种区分或区隔。区分或区隔意味着另设一个参照系以对凸显事物加以甄别和显现。与政治话语中肯定表达的凸显不同,政策话语中的凸显往往是现实的否定表达。通过“乡村教育”,自然和社会意义上的乡村教育与整个教育系统,特别是与城镇教育区分开来,让乡村教育现代化获得了一个以外在准则作为评判标准的参照系。这其中隐含的前提是,现代化在不同的区域内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中心区域的现代化往往是主导性的,而边缘区域则成为中心区域的附庸。因此,空间意义上的乡村教育现代化是从属性的。它从属于现代化,从属于先发区域的教育现代化。乡村教育与现代化的这种从属关系,是国家立场上的要求与制控关系的体现与反映,并使得乡村教育现代化具有了跟从性特征。空间意义上的乡村教育现代化,预示着区域比较的局限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三是从教育的发展过程出发,在历史的延续中,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网络中,从而在时间的维度上来理解乡村教育发展。时间意义上的乡村教育现代化意味着发展与进步,即传统向现代的不断迈进。就我国现代化所存在的区域差异及空间分割而言,时间意义上的乡村教育现代化又意味着时空的切割以及传统与现代在不同时空中的错位。其结果是,如吉登斯所描述的那样:“使在场与缺场纠缠在一起,让远距离的社会事件和社会关系与地方性场景交织在一起。”[1]从乡村的学校教育来看,乡村社会既是在场的,同时也是缺场的――这种既在场又缺场同样也是乡村家庭教育的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而就受教育的儿童来说,父母的外出务工使得时空分延得以实现,分离的空间以及通过网络而实现的即时的在场,能够让儿童在短暂的时间里得以体验父母的爱和疼,却又无法实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关怀。即便是一个传统意义上较为完整的家庭,家庭教育的隐性缺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时间意义的乡村教育现代化,显示出未来发展的现实制约性。

  由此,现代化进程的乡村教育,预设了三个参照维度:绝对意义上的教育、空间意义上的教育和历史意义上的教育。它们分别对应“教育”、“乡村”和“现代化”。乡村教育现代化理解的三维预设拥有一个共同的观念,即乡村教育现代化是一个从某种状态变化而进入到另外一种状态的过程,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与那、这里与那里、传统与现在。乡村教育内部构成关系、乡村作为后发的教育现代化而形成的域内外关系、传统与现代的时空错位关系,由乡村教育与现代化的本质关系所决定。由于乡村教育与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因而乡村教育的现代化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远超人们的想象。

  二、由现代化引发的乡村教育问题

  亨廷顿指出,现代化作为一个进步的过程,“所造成的创伤是多方面的,也是很明显的,……所要付出的代价和造成的痛苦是很多的”。[2]现代化给乡村教育发展创造了许多便利的条件并提出了发展的要求,同时也给乡村教育的现代化制造了许多麻烦,带来了许多问题。由此在乡村教育和现代化之间形成了一个颇为矛盾而又相互纠缠的现象。

  (一)现代化弱化了家庭教育职能,乡村学校失去家庭支撑

  现代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教育责任由家庭转移给专门的教育机构。“社会生活复杂之后,分工更细,知识更精确,技术更专门,有一部分抚育作用不能不从家庭里移出来,交给特设的教育机关了。这种教育机关起初不过是补充性质,可是日渐发达,时常会有取父母的责任而代之的趋势。”最后“抚育作用已经逐渐由家庭责任转变到社会责任”。[3]费孝通先生的论述指出了现代化过程中家庭教育职责转移的一个普遍的过程,儿童教育不得不依赖专门的教育机构或如吉登斯所说的“专家系统”。[1]与家庭教育责任转移相伴的,则是家庭教育的弱化。这种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乡村教育日益脱离家庭而成为社会和**的责任,非正规的教育活动让渡给专门化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系统让渡给专家系统,家长的教育职责让渡给学校和教师。在这里人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随着**对乡村教育发展投入的加大,家庭教育职能的弱化也就愈加突出,乡村的学校教育愈现代化,家庭就愈加放弃其自己的教育职能,教育的事务就愈加转移给学校和教师,从而形成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异化现象。乡村教育的加强与家庭的教育的弱化同步展开,呈现出强烈的“反比”关系,一方愈强,则另一方愈弱。这与城市社会有很大的不同。在城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一个相互加强的良性发展过程。家长的高教育期望以及对孩子教育的高度重视,对学校和教师都形成了一种外在的压力,迫使学校和教师不断努力以应对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的舆论压力;反过来教师在承受家长压力的同时又以多种方式将教育的压力反馈并转移给家长。而在乡村,我们很难看到家校之间的双向互动的合作关系。

  第二,因家庭撕裂(这其中包括家庭关系的破裂)而来的家庭教育的残缺。乡村社会与乡村教育一样,虽然是现代化最后触及的地域,却往往是现代化的消极后果所最先显现的区域。在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尽管家庭教育职责转移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弱化,但至少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家庭是在场的,家庭教育亦是能够提供学校所需要的支持的。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由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乡村社会的卷入,个体日益陷入时空分延的流动性之中,家庭开始逐渐缺场,家庭教育亦逐渐缺失。这是现代化给乡村教育带来的最大问题。家庭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场,并不是因为家庭的丧失,而是因“流动性”[4]而来的家庭“破碎”。这就是现代化所造成的“家庭撕裂”现象――父母和子女的长时段分离和短暂的团聚。父母外出务工所造成的家庭教育的缺失,给乡村儿童教育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父母与子女的分离使得家庭不得不将教育的责任完全托付给学校,从而造成家庭教育活动完全为专门化的学校教育活动所取代,同时也使得乡村学校失去家庭教育的支撑。

  (二)现代化引发“意义过剩”,乡村学校失去社会支撑

  作为现代化重要内容的技术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日常的精神生活,同时也引发出“意义过剩”问题。法布尔指出,“我们之所以不能解决我们的身份问题、承认问题或其他问题,恰恰意味着我们完全淹没在意义之中。我们的不适来自某种意义的过剩而非意义的缺失。”[5]当儿童不仅广泛接触乡村社会事物而且亦借助于媒体或自媒体接触域外事物的时候,当各种域外事物无遮蔽地呈现在儿童眼前而未作任何择取的时候,当每一种社会事物都拥有一定意义并由此而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时,则乡村社会儿童就会面临一个成长的“意义过剩”问题。

  “意义过剩”对于乡村社会中的儿童教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这其中,网络成为乡村社会“意义过剩”的最主要的根源。乡村社会作为现代化渗透的领域,其负面的影响首先于此表现出来。网络的广泛使用不仅发生在成年人身上,而且也开始进行到乡村的未成年人的世界。手机、电脑等既是各种信息的*台,同时也是人们(包括儿童)休闲时间的娱乐工具。[6]①对于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儿童来说,最有意义的事情应该莫过于认真学*。然而,在这个“意义过剩”乡村社会,认真学*对于乡村儿童已经成为“没有意思的事情”,相反游戏倒成为“生活的意义”所在。在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中,家长与教师的同时缺场,使得儿童成为“意义过剩”的奴役,而乡村社会又不能提供更具有教育意义的可供选择的事情来做。当留守儿童对父母爱的渴求以及孤单的心境而不得不通过游戏来寻求安慰的时候,乡村社会却缺乏应有的支持系统来对那些有害的“意义过剩”进行屏蔽,乡村儿童的社会教化因此而丧失。没有相应的学*环境和氛围,没有社会的组织和机构对乡村儿童在节假日和课余生活进行引导并安排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则对学业的厌倦必然会导致对手游的沉迷,而对手游的沉迷又反过来强化对学业的厌倦。

  (三)现代化引发乡村教育的功能性冲突,乡村学校失去乡村支撑

  国家意志层面的乡村教育,关注通过教育使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乡村教育的国家意志在乡村教育的现代化中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现代化语境中,“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同样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动因所在。然而,学校教育不仅执行并体现国家意志,同时亦承担起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分配的工具。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拥有的一定的社会地位,是“功能性分配”的结果,如匈牙利哲学家赫勒(AngnesHeller)所说“人们实际执行的功能使他们层级化”。[7]这就是说,对于乡村社会的人们来说,“应该做什么”成为比“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更为重要的问题,并且成为个体教育决策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当个体实际所受教育与其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实际社会地位相对应时,当乡村社会中受过教育的人们实际所处社会远不如乡村社会人们的期望时,乡村学校教育就会成为人们拒斥的事物,并进而影响到乡村儿童的自我教育期待和角色期待。由此,乡村教育现代化的首要问题――“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被人们视为无意义的问题,并诱发出乡村“读书无用论”的意识。这种意识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传导给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儿童,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术性表现和社会性表现。乡村教育的功能性冲突使得乡村教育现代化面临巨大的现实张力。

  三、应对乡村教育问题的现代化缺陷

  面对由现代化引发的乡村教育问题,人们期望通过乡村教育自身的现代化方案来解决并克服之。然而,由于没有将乡村教育问题放在现代化的视域中来考察和分析,也没有认真分析现代化与乡村教育之间的复杂关系,因而乡村教育现代化的举措和推进路径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使得现有努力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由现代化引发的乡村教育问题。

  (一)持续分化基础上的专业化努力

  分析乡村教育发展现象可以发现乡村教育现代化努力的一个基本特征,即持续分化基础上的专业化,乡村教育系统内部却缺乏应有整合。持续分化基础上的专业化着力于乡村学校教育专业化水*提升,却忽略了乡村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系统整合。乡村教育现代化,本质是个体成长与发展的现代化。教育作为社会-人口层面的现代化工具,起着社会动员的作用,即起着促进人的现代化的作用。教育试图在促进人的现代化的同时,实现其自身的现代转型。单纯的乡村教育现代化并不是乡村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通过乡村教育现代化来促进人的发展的现代化,才是最高的宗旨和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乡村教育现代化现有努力的缺陷在于,只是将现代化局限于乡村的学校教育,其结果是,有关乡村教育的现代化努力与预期的结果总有很大差距,如均衡发展、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师培训等。聚集于乡村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努力有意无意地排斥构成性意义上的乡村教育概念。而现代化的消极后果之一,恰恰是乡村学校教育构成性支撑性条件的崩溃和丧失,包括家庭教育的弱化和社会教育的消解,两者相互作用又造成学校教育不适。由此在乡村教育系统内部构成之间形成的矛盾和冲突,抵消了指向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学校教育失去相关支撑的虚泛无力及对“问题学生”的无可奈何。乡村留守儿童中的“问题学生”不仅是学校教育的结果,亦是乡村教育现代化努力中的系统整合之缺失的结果。

  (二)现代化意识支配下的乡村教育“外在化”发展

  乡村教育现代化深受现代化意识的影响。现代化意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现代意识,支配着人们观察乡村教育的视角和立场。在乡村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有两个意识影响至为深远。一是与先发现代化相关的域外意识,二是与未来理想样态相关的未来意识。受域外意识支配,先发现代化的域外教育,构成了乡村教育的空间参照系统;受未来意识支配,人们在理念中建构的并可能会在未来实现的教育样态,构成了乡村教育的时间参照系统。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教育就处于空间序列中的落后区域及时间序列中的过去时态,从而与域外样态及未来样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支配乡村教育发展的域外意识和未来意识,形成了乡村教育发展的外在化倾向。“外在性”是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的特征,[2]其表现就是,城镇化,即人口向城镇集中、资源向城镇聚集。作为现代化的一个领域,乡村教育现代化亦同样具有现代化的外在性特征。与现代化的外在性表现不同,乡村教育发展的外在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乡村教育的外在化生态。乡村教育在促成社会流动的同时,也促成儿童的就学流动――向优质的城镇学校聚集,这意味着乡村也在同时进行着自我消亡的工作,乡村教育日渐萎缩,以至于因为生源的减少而不得不在布局调整中撤销建制。二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外在化政策。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借助于国家的教育意志,教育精英试图以城市的教育经验来改造乡村教育,从而造成政策目标的确定性与现代化的流动性与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种矛盾在乡村学校标准化建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受生源流动性影响,乡村标准化学校往往成为“空心化”学校,造成有限资源的无限浪费。

  (三)乡村教育发展的非乡村化倾向

  教育并不能孤立地居于世界之中。一定社会的教育总是要与相应的社会结构及其生活方式相匹配。从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的关系来看,传统的乡村教育存在于特定的农业社会,适合于农业社会的生活与生产,适应时代的社会状况。传统的乡村教育对社会秩序的建构与稳定,对乡村社会系统的再生产都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然而,在整个社会的现代转型过程中,乡村社会亦处在转型中。乡村社会一方面表现出典型的农业社会的特征,另一方面又呈现出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一些特征,由此形成传统与现代相共生的乡村社会形态。然而,乡村教育却并非立足于乡村社会的基本形态,而是按照城市教育的样态来设计和发展,引发乡村教育的非乡村化即城市取向问题,表现为用城市教育理念和模式来经办乡村教育和乡村学校,将适合城市教育的政策与规范推及到乡村学校。其结果是,乡村的学校教育,尽管其硬件设施和办学条件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乡村的学校教育在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上,并不适应乡村社会的人们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面对留守儿童所表现出来的偏离常规的行为,教师往往并不能够准确地理解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意义,因而也就难以理解在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所确立起来的教育关系之意义,对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束手无策。此外,主要立足于解决城市教育问题的某些教育政策束缚了乡村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例如,指向城市儿童的减负政策在学校落实后,对乡村教育及儿童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当城镇儿童每天下午早早离开学校进入各种辅导班时,乡村儿童则成为无人管束、到处游荡的“自主性”个体,从而导致乡村儿童过早地“个体化”(由于政策限定,乡村学校通常下午三点半后即放学,由此而形成的乡村学校“三点半后”现象令人担忧)。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外在性”生态表现与乡村教育非乡村化发展倾向相互作用,导致乡村小规模学校大量存在。

  四、分化与整合并重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

  乡村教育现代化是乡村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在这个趋势下,乡村儿童发展,特别是儿童个体潜能的激发,个体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显现,都与乡村教育发展的优劣密切相关。乡村教育现代化,终极的目标是通过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8]基于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目标,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需要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持续努力。

  (一)处理好乡村教育现代化中的分化与整合关系

  乡村教育现代化应立足于分化基础上的整合发展。立足于乡村教育的结构分化及专业化,是乡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但仅仅立足于乡村教育的分化工作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分化的基础上做乡村教育的整合工作。分化基础上的整合是现代化一个显著的特征。现代化意味着专业化、组织化、制度化和自主化,意味着一种分化的发展趋势,如艾森斯塔德所说的“持续的结构分化”,这种持续的结构分化同样也表现在教育上,表现为“教育事业在供给方面也出现了极大的分化和多样化”。[2]由现代化而来的持续的结构分化在实现乡村教育专业化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乡村教育的构成。然而,人的教育是多方面影响因素的合成。因此,当分化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时,亦必须要同时关注相反的发展方向,关注“对分化了的活动的整合”。分化基础上的整合源自于发展自身的逻辑,即“发展是作为结构分化(已确立的社会的分裂)和整合(在新的基础上联合分化了的结构)之间对立的相互作用而前进的。”[2]这涉及现代化语境下乡村教育未来发展方向问题。总的原则是,一方面要持续沿着分化的方向来考虑乡村教育的未来发展及其现代化;另一方面还需要在结构分化的基础上,认真对待并解决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整合问题: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整合,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发展的整合,乡村教育与城镇教育的整合,乡村民众教育诉求与国家的教育诉求整合。

  (二)利用现代化成果重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就说过,“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9]迄今以来,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的组织单位,一直承担着教育孩子的功能,所谓“养育子女”。费孝通先生在《双系抚育》一文中也指出,“父母是抚育孩子的中心人物。”[3]个体降生于家庭,生长于家庭,也成长于家庭。“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简洁明了地指出了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责任。西方学者亦极为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萨瓦斯从服务提供的角度指出,“作为一个自我服务单位,家庭是人们在住房、健康、教育、福利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最古老也最有效率的服务部门,它为其成员提供了广泛而重要的服务。”[10]家庭对孩子教育参与的意义,无论如何过高估计都不为过。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来看,家庭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同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公共服务的角度来看,学校教育作为公共服务,亦如所有的服务一样,需要服务的消极者的积极参与。奥斯特罗姆等就指出,如果学生不积极参与其自己的教育,那么教育投入的资源对实现的结果就没有什么效果。[11]并由此而得出结论:“学生是教育的重要的协作生产者。”[12]而学生参与教育活动,有赖于家庭教育的支撑。换言之,家庭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的协作生产者。没有来自家庭的支持,则学校教育的结果便会出现诸多的变数。

  家庭教育之于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表明,家庭教育现代化是乡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整家庭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尽管面临多种困难和障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重整家庭之不可能。一个重要的可能性条件就是,尽管现代化分裂了家庭教育,却也为家庭教育系统重构与现代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需要在整体上思考家庭教育问题,通过广泛的社会动员以及技术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合理利用,利用新*发展出来的移动媒体及*面媒体,建立面向家长的家庭教育及培训网络,确保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家庭教育在场并以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教育儿童。重振家庭教育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成果,特别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重构家庭教育系统,解决时空分离带来的家庭教育缺失问题,以重新强化并补偿现代化所造成的家庭教育职能弱化;二是借助网络媒体技术实施家长教育,转变乡村社会家长的教育观念,树立教育理念,实现家庭现代化。乡村教育现代化,不仅要关注学校教育现代化,更要关注家庭教育的现代化。

  (三)着力提升乡村学校教育能力

  在一些乡村教师看来,乡村社会部分留守儿童教育的失败,深深地植根于他们所生活的家庭与社会环境之中,例如父母教育的缺失。源自于实践者的这一认识有其现实的合理性,却无视问题的另外一面,即原本归属于家庭职责的教育缺失,恰恰对学校的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者说目前的乡村学校在教育留守儿童的问题上还存在不同的程度教育能力不足问题。因此,乡村教育的现代化,核心是乡村学校的教育能力提升,一种利用给定条件和资源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能力。为此,乡村教育现代化需要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乡村学校教育能力建设,以切实解决儿童教育的异质性问题。乡村社会中的儿童,因为家庭、乡村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异质性的,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复杂的有着情感和生活体验的个体,因而每一个问题都是独特的,需要根据儿童的生活体验和精神世界而采取独特的方法。它需要教育者同情性的理解以及对儿童内心世界敏锐的洞察,“知道在教育情境中,在仔细的启发性思考的基础上如何采取机敏的行动”“去理解在此时此刻什么对这个孩子才是最恰当的”[13]现有的有关学校教育能力建设,特别是与教育能力有关的教师培训,呈现出日益官僚主义倾向以及教育研究中的实证化和技术化倾向,使得教育者对儿童理解越来越肤浅并陷入“行为主义”的泥沼之中,需要作较大的改进。

  (四)动员学校参与建构乡村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可以为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及乡村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关键是,需要进行教育体制的再改革,以使乡村学校能够参与到乡村社会建设,特别是乡村学*型社区建设。这是乡村教育现代化推进中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动员乡村学校参与乡村学*型社会建设,一是能够发挥乡村学校在整合乡村可能拥有的教育资源的作用,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利用寒暑假期对儿童展开社会教育,引导儿童从无序的生活状态走向有意义的学*状态。三是由乡村学校参与的乡村学*型社区*台,作为乡村**教育的一部分,亦将能够充分地开展家长教育,助力家庭教育的现代转型。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巨作用,认识到生命早期教育的特殊重要性,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儿童的发展。让每个儿童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国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从幼儿阶段抓起。”虽然幼儿教育问题得到改进,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农村,幼儿教育问题颇多。农村学前教育成绩和问题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农村幼儿园教育的现状分析

  对于教学内容方面:一是缺乏适宜于农村幼儿园的教材。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学*的教材主要是立足于城镇幼儿园,多内容源自于那些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课程资源,而农村孩子身边熟悉的、摸得着、看得见的、丰富的农村自然与文化资源,却极少在教材中体现。教师只能从教材到教材,照本宣科,幼儿被动学*的状况难以改变。课巢排不尽合理,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学*,而像绘画、唱歌、进行小制作等很少,不利于孩子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其全面发展。某些学校迎合家长的要求,教学内容小学化,幼儿接受比较困难,影响学*兴趣。60%的家长认为“学好课本知识,考试得高分”尤为重要,26%的家长觉得养成良好的礼貌*惯也很重要。二是村里一些幼儿园的课间较为单调,很少有幼师组织孩子做游戏,孩子门基本上都是自己玩自己的,学校若是有滑梯、秋千等设施还好,但是农村学校的条件都比较差,不具备这些设施,幼儿们的课间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丰富多彩。三是调查发现幼儿的作业负担较轻,66%的家长认为作业适中、负担一般,27%的家长认为作业太少,7%认为孩子作业多、负担重。

  关于幼儿园收费问题,约有65%的家长表示能接受,6%认为不能接受,29%说无所谓交多少,家里就一孩子。“你孩子就读的幼儿园是否存在乱收费现象?”部分家长并不明确知道是否存在乱收费的现象。当问及“假如存在乱收费,您会采取什么方式解决?”100%都选择忍气吞声,“他们乱收费没,我们也不清楚,就算乱收费了,我们也没办法,别人交,我们就交,为了孩子嘛!”

  最后是幼儿的入园率不能达到百分百,少部分四五岁的小孩仍在家里玩耍。对于有校车接送的孩子基本都去上学了,但是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幼儿园较远接送不方便又无校车接送,就让孩子在家多呆些时间。

  二、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

  从幼儿园方面:幼儿园布局不合理,“入园难”的问题在偏远农村尤为突出。调查发现,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极不均衡,市区和城郊乡镇幼儿园密集,农村幼儿园极少,导致不少家距市区较远的家长,不得不进城租房陪伴幼儿入园,不仅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经济活动。幼儿园也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房屋简陋、场地狭小、设备陈旧等问题。某些幼儿园对基础设施、教师工资等的投入太少,由于工资待遇太低,致使农村幼儿教师人心不安,流动性;有一定专业水*的幼儿教师不愿在农村幼儿园任教,造成农村幼儿园师资质量不高,特别是专业素质与实际需要差距很。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体制不顺,没有经费和人员保障。教育行政部门普遍映,学前教育经费从未纳入财政专项预算,一般是占用义务教育经费;幼儿教师没有纳入国家编制序列,多是在小学编制中调剂;对幼儿园管理乏力,服务不到位。从幼师了解到,学校从来没有组织过对老师的专业培训。

  从教师方面:幼师的受教育水*没有完全达到要求,有的“幼师”是在学校“打工”的,并不是从幼教专业毕业的,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职业技能水*较低。当问及对孩子的老师有何评价,多数觉得还行,责任心较强,有耐心;然而,也有的家长说老师对孩子的关心不够,甚至有多学生体罚的.现象。

  从家长方面:就拿收费来说,很少有家长监督学校是否乱收费了,要多少就交多少,就算有也宁愿忍气吞声,没想过向教育局举报等来**。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或期望也随之变高,主要是希望孩子能学*好,读书成才。但是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把孩子交到学校就行了,很少了解孩子的学*状况。调查发现,农村出门在外的家长似乎更关心孩子的学*,他们会打电话询问老师和抽空辅导孩子的学*。

  从**方面:**对农村幼儿园的政策不完善,出台的支持幼儿园发展的政策较少,对幼儿园的经费投入不够,幼儿园发展较为艰难,教育部门依法行政的力度不够,缺乏规范化管理。一些地方对幼儿园违规行为查处不力。办园以盈利为目的乱收费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未经登记注册非法办园。

  三、对于这些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对于幼儿园方面:在学校的信息公开栏里公布收费状况,让广家长心中有数,接受监督。要坚持幼儿园的公益性质,合理收费,实行评级分类,按类别等级和地域区别确定保育费标准,资助农村僻家庭子女入园。对现有公、民办幼儿园教师实行必要的专业培训考核制度,对现有公、民办幼儿园教师实行必要的专业培训考核制度。严格准入制度,做到持证上岗,确保幼师的质量。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幼儿营造快乐学*生活的环境。制定、完善农村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制度和职称评定制度,改善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逐步做到民办园教师与公办园教师同工同酬,鼓励和保护农村幼儿教师安心从教,并吸引中师和中师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任教,以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

  对于家长方面:纠正“教育是学校的事”的错误观念,加强同幼儿园的联系,主动关心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交流,认识到生命早期教育的特殊重要性,改变育儿观念,孩子不仅仅是学好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惯,学会如何做人,这应该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吧。

  对于**方面:坚持多种形式发展幼儿教育的方针,**对幼儿教育予以充分关注,促进教育的化发展。要进一步强调幼儿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公*性和福利性地位。加地方**投资的力度,实现幼教经费的逐年增长,逐步提高幼教经费在教育经费中的比例。扩**的资金使用范围,逐渐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和社会的关怀,实现早期教育公*。制定优惠政策,加**的隐性投资,鼓励社会多种力量办园。减轻幼儿园的负担,鼓励社会资金用于举办不同体制、不同形式的幼教机构,发挥社会力量办园的主体作用。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与管理,重视安全的督查。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3

  当前农村教育的整体现状是,师资队伍建设低下、师风不纯、职业倦怠,教师成长考评制度不合理、教师教学研究制度不完善,教师终身学*意识不浓,因此教学质量不高,与城市教育差距越拉越。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国家未来的发展总体已不相适应。应采取那些方法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呢?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可队伍质量却越来让人担忧。尤其在*几年,国家为缓解学就业难的矛盾,批学生将教育当成自己就业的跳板,而涌入教育阵营,殊不知由于众多学生所学专业不对口,不适合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学,学校所需专业的教师不能真正满足,只求课时安排,不求教师的专业对应。结果是,学校教学质量整体不高,学校优生资源流失,社会、家长不满意,形成循环。学生人们的意识和观念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在新的时期,面对教育发展繁重任务的要求,教师队伍建设已事在必行,这就要求国家教育部作出教育用人调整,也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结合农村实际出台农村教师用人政策。各级部门要对已用教师进行队伍管理,队伍培训,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二、强化师德师风,树立教师职业观。

  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师德内涵也在不断提升,因此,教育理念也需要不断的更新。这就需要让全体教师通过假期学***时的活动,学*先进教育思想、理念,更新教育观念,去学*优秀教师的事迹,汲取身边的闪光精神。再是要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情感投资,提高师德信念,以引导教师树立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弘扬教师敬业爱岗精神,提高教师、经济待遇,助教师树立强烈的职业自豪感,从而提升师德水准。

  三、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考评制度,促使教师树立终身学*意识,养成主动学*、主动研究的*惯。

  学校要经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设置教师个人简历、奋斗目标、专业发展规划、学*笔记、培训体会、教育科研、课件制作、学期总结、自我思、成果证书等项目。教师要按照要求来填充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并把它作为自己考核的材料依据。教师要对个人记录袋进行分项,不要以偏概全,使自己的`评价陷入片面化和绝对化,让记录袋真正成为激发教师教学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智囊袋。

  四、建立学校教学研究制度,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台。

  一所没有课题研究的学校不能算是一所好学校,同样,一个不参加教学研究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常规教学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在常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制定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用制度管理教师,为教师搭建好专业成长的*台,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4

  为进一步摸清我县农村教育情况,促进全县农村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按照县委、县**有关通知要求,我们多次深入基层,对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制定了未来几年我县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远景规划,现将我们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村教育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各级各类农村学校190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乡镇初中37所,中心小学113所,完小14所,分校21所。全县农村有高中在校生6796人,初中在校生26372人,小学在校生31339人。此外,还有各类农村幼儿园109所(含鸦鸿桥镇两所民办园),在园幼儿13800人。

  二、*几年的主要做法

  多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工程,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努力使基础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以省“普九”复查为契机,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几年,我县以迎接省“普九”复查为契机,大力推进“普九”完善工程,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和普及程度等方面又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县初中生年巩固率逐年提高,已达到省“普九”标准,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已达省“普九”标准。我县多次被省**评为“普九”工作先进县。

  2、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努力实现“普九”向两头延伸。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同时,我县还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努力使普九成果向两头延伸。*几年我县高中在校生人数逐年攀升,今年我县5所农村普通高***有在校生6796人,占全县高中学生总数的44.7%;在学前教育方面,从20XX年起,我们努力实现由学前班向幼儿园的转变,三年时间共新建乡镇幼儿园69所,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6.2%。去年我县在原有基础上又投入资金1146万元,用于学前教育发展。20XX年12月初,我县接受了省检查团的“普三”验收,省市领导对我县的学前教育发展给予高度评价,我县的学前教育保持了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先进水*。

  3、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不断优化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是基础教育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农村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我县教育现代化进程,我们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制定了20XX―20XX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几年来,全县农村初中、小学学校总数从20XX年的498所减少到目前的185所。

  4、加大现代化教育装备力度,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从20XX年开始起动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截止到目前共投入资金4300万元用于配备校长办公系统、学校微机室、多功能教室建设以及购置教师、学生用微机。目前全县农村所有完小以上学校均配备了微机室、校长办公系统、多功能教室,全县农村中小学配备校长办公系统210套,购学生微机5200台,建微机室205个,多功能教室194个,语音室48个,建校园网17个。

  三、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育需求的增加与教育投入的不足这一矛盾更加突出。*年来,我县先后启动了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农村布局调整及危房改造工程,迎接了省“普九”、“普三”检查验收,全县教育欠帐达9720万元,其中农村教育欠帐为1603万元。而我县县、乡两级财政一直比较紧张,落实的省定生均公用经费的标准还很低。今后我县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危旧校舍维修改造和教育现代化装备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2、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问题。自20XX年以来,我县初中小学没有再分配新毕业生,而自20XX年暑假,实小、三中开办寄宿制以来,先后从乡镇选拔293名教师进城任教,又先后有200名教师出口,其中多为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造成目前我县农村学校教师年龄老化,尤其是小学教师,目前*均年龄在43岁以上。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的中心校没有音体美专职教师,音体美课不能保证,英语、微机任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质量不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年龄老化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3、初中生流失严重,控辍保学的任务艰巨。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是目前农村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它不仅加大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也影响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的巩固。虽然我县通过了省“普九”复查验收,但初中生流失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遏制,尤其是我县南部潮洛窝、石臼窝等乡镇受当地服装厂影响,初中三年,学生的流失更为严重。分析学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单凭教育系统的力量很难将此项工作做好,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4、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有实际困难。布局调整工作几年来,取得了显著效果,但由于一些村队干部或群众的认识问题,加之个别乡镇缺少应有的力度,至今依然没有完成调整任务。布局调整后,确实存在学生上学距离过远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从群众利益考虑,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

  5、素质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受社会就业、用人制度及教育自身基础以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学生在校时间长、课业负担重,部分教师改革意识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小学、初中的非主要学科授课质量不高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远景规划

  总体目标:到20XX年,初步建成适应玉田经济发展建设需要的现代教育体系,高标准实施素质教育,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把玉田县建成唐山市教育较为发达、教育质量较高的地区之一。

  具体目标:

  (一)形成系统优质的学前教育

  继续发展学前教育,保持我县学前教育在全市乃至全省领先地位。到20XX年,全县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争取达到100%,充分满足三至六周岁儿童入园需求。通过幼儿园升级升类工作,不断提高幼儿园办学规模和管理水*,所有乡镇中心园达到省二类标准,到20XX年全县一类幼儿园的比例达到30%,二类园比例达到60%。在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托幼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学前三年教育向0-3岁幼儿教育延伸。到20XX年,形成完善的以省级规范园为龙头,以乡镇中心园为骨干,以中心校独立园为基础,各类幼儿园共同发展的幼教体系。

  (二)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有长足进步

  以迎20XX年省“普九”复查为契机,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小学抓实特色校建设工作,全力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学校,展示我县素质教育成果;初中抓实控辍学保学工作,提高在校生巩固率。未来几年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工作重点放在初中,到20XX年完成撤并15所初中和42所农村小学的任务,为解决学生上学远的实际困难,考虑在农村建设九年一贯制试点寄宿制学校。在全县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到20XX年全县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全部建成校园网,教师全部实现微机备课,到20XX年前后,全县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教室全部建成多功能教室,充分发挥现代教育装备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三)大力普及高中教育

  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到20XX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认真做好生源预测,考虑未来几年,生源减少的因素,为发挥高中现有优势,在5年内将现在的彩亭桥中学、亮甲店中学、鸦鸿桥中学逐步撤并,重新划分招生范围,只保留林南仓中学、窝洛沽中学两所农村普通高中,完成对以上两所学校的改扩建工程,争创省级示范学校。保证从农村向高等院校输送更多人才。

  (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

  继续做好初三毕业生的春季分流工作,保证县职中心生源。合理利用撤并后的3所高中校址尝试举办高中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在高中教育阶段的比例,培养更多的适合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五、保障措施

  1、转变观念,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合力建设高水*教育强县

  进一步**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的大教育观,引导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教育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建设高水*教育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把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并作为干部选择、任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落实教育强县、优先发展的教育战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贡献,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保障。

  2、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

  县**在依法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经费逐年实现“三个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做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增加对重点项目的专项资金投入,结合布局调整盘活现有教育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办学效益和经济效益,鼓励社会各种力量捐资助学,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3、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坚持依法治教。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依法治教重要意义的认识,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教育和**、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好初中生流失问题。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制度化、法制化,开展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研讨活动,健全各项教育规章制度。学校要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自觉性,逐步使知法守法、依法办事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4、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央、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为根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要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完善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暂行办法》;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探索符合教育规律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建立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运行机制,坚持依法治教,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5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农村教育的现状调查,了解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希望引起广大民众的思考及关注,从而使农村教育制度真正适合农村教育现状。

  (二)、调查背景介绍

  五华县郭田镇是广东省梅州辖县,革命老区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是粤东邱陵地带的一部分。这里人民以种地为生,交通等相对落后,大部分青年男女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较多,教育相对落后。

  二、调查对象和时间地点

  (一)、调查对象:郭田中学全体师生

  (二)、调查时间:20xx年7月24日

  三、调查内容

  因为生活在农村,一直以来对农村教育问题也比较关注。恰逢今年暑假学院组织我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趁这个机会,我就我所在村镇中学(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郭田中学)发放了农村中学教育现状调查学生问卷,同时向学校老师、领导了解学校的现状及一些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下面是我所发放的学生调查样本。

  郭田中学学生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为了了解你在学校的学*情况,希望你能如实填写本卷。我们的问卷采取匿名制,个人信息绝对保密。你的意见将成为我研究农村学生学*情况的重要依据。请在你认为合适选项的英文字母上打“√”。

  1、家里人对你的学业是否重视()

  A、非常重视B、比较重视C、一般D、一点都不关心

  2、你对学*有兴趣吗?()A、有兴趣,主动学*B、一般C、没兴趣,被动学*

  3、你在课堂上的感觉是()

  A、愉快B、没感觉C、枯燥D、其他

  4、你的业余时间在做什么()

  A、学*B、看电视C、做家务D、其他

  5、写出你最喜欢的科目名称()

  6、你们老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一堂课老师一人讲到底

  B、老师一边讲一边组织学生参与讨论

  C、学生组织课堂,老师指导

  7、.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

  A、引导启发B、合作探讨C、填鸭式D、其他

  在问卷中,当问到“家里人对你的学业是否重视?”时,有49.3%认为是比较重视,34.6%认为一般,仅有7.24%认为是非常重视。而对于“你在课堂上大多数的感觉是”这个问题时,高达47.8%的同学说没感觉。还有众多问题,在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

  通过对获得资料及自身了解的统计分析,我得出以下结论:

  (一)、农村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及原因

  *年来,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各村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现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正日益影响着农村家长,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离开落后的村级小学,把孩子送进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镇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就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就读。很多流入地**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学校就读,还不用额外交纳赞助费、借读费等,同当地学生一样*等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样家长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生活,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还有一些城镇学校尤其是私立学校,想方设法争抢生源,开出许多优惠条件到农村学校招收优秀学生,也造成了农村学生的减少。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村级小学学生数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了。

  (1)、农村教育定位不准,生源减少。

  教育目标的错位是现在农村教育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很不符合,由于学校硬件、师资水*和资讯等方面的差异,农村高中升学率,只有城市学生的十几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农村教育学科结构失衡,学生除了每天的文化课之外,德、智、体、美、劳得不到全面发展。一些学校和家长往往只关注优秀学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导致大多数农村学生认为升学无望,读书没用,对继续就读失去信心。从而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学生,选择中途辍学。由于年龄较小,打工无人接受,又不愿回校读书,辍学儿童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后进城打工或帮家里干农活,农村教育滞后不前。农村教育的目标功能定位不准主要体现在:相当部分的农村教育仍然把升学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智育方面,学校偏重于知识传授,把分数看作是评定学生好坏的指标。一直以来,农村中学教师都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初中升学率作为评定教师教学水*的杠杆,这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老师们也顾不上所谓的素质教育了。就我所调查的初级中学,由于学生大多住校,早晨6:00天才微微亮,起床的铃声就吹响了,6:30便开始了一天的学*,两节早自*过后,再吃早点,而后才开始一天的正式课程。直到晚上9:30两节晚自*后才结束一天的课程。

  (2)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农村师资队伍一般是由年老的+代课的组成,他们除了是老师外,放下课本就成了农民,本身素质较低。在我所住农村,有一半以上的教师都上了五十岁,他们大多是一辈子呆在农村,很多也不过是初中毕业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有限。加上农村信息不发达,与外界交往不多,导致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无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加之农村学校工资低,优秀的老师和毕业生都不愿意去。通过跟部分老师的交流,得知,大多老师的月工资才1000多元,民办的代课老师只有200多元,有些教了30多年的民办老师只有500多元。受城乡经济和生活水*差异的影响,大量农村教师向城内流动。导致农村教师工作负担重,但责任心不强。许多老师认为教书没出路,自怨自艾、满腹牢骚、不思进取。

  (3)、农村家庭,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

  一是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教育意识的原因。绝大多数农民没有认识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资,而认为其是最大的负担。

  大多数家长因自身文化水*的局限,对教育子女的责任性认识偏颇,要么推卸,充当‘甩手掌柜”,甚至过分地依赖孩子的祖辈们,要么单方独揽大权,而报希望于教师,在这部分家长的心目中,孩子养育靠父母,教育靠教师,忽视了自身的教育责任。通过调查发现约有14.6%的父亲和20.8%的母亲认为孩子教育依靠配偶,推卸自身教育子女的义务。极少数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依靠祖辈,完全丧失教育子女的责任。

  四、调查总结

  (一)重新认识农村教育、构建农村教育新体系

  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多种差别的存在,要求农村教育发展模式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允许各地自主创新。这样,农村教育的目标就会随之多元化,农村教育除了为城市培养人才外,更多的要承担起全面培养适合农村、热爱农村、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高中初级优秀人才。因此,农村教育要最大限度地强化地方人才的培养和稳定意识。要坚持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战略,从**与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教育目标,设计教育模式,规划教育未来。我们可以借鉴高等教育改革的思维方式去兴办农村的教育事业,紧紧把握改善农村教育结构这一突出问题,力求办学的最佳效益。一是继续推进农村教育结构和布局调整。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应标准,把义务教育阶段分散开去的学校,通过寄宿制或接送制等方式集中起来去办。该撤并的学校坚决撤并,该合并的班级坚决合并,该精简的教师坚决精简,使有限的教育资源优化组合、高效配置,发挥最佳社会效益。二是要进行学制改革。大力发展综合高中教育,其学制可以延长为4--5年。广开各种办学渠道,不断扩大综合高中的办学规模,使尽可能多的农村学生接受高一层次的综合高中教育。通过改革使农村教育形成"成职普"、"初中高"、"农科教"相结合的完整的立体网状结构和良性的运行机制。

  (二)解决教师问题

  (1)提高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

  农村教师的工资太低,尤其是年轻的老师,他们的家庭负担也很重,导致较好一点的老师都流失了,农村教育也越来越差。所以我们建议**适当的调高教师的工资,增多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并改善他们的`教学条件,比如在农村中小学中设立中小型的图书馆,以及配置电脑。

  对于大多数的国家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有不错的福利待遇,而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就非常之差,年底没有奖金,*时也没什么另外的收入,医疗保险做的也很差,程序也很繁琐,即使申请到了,补贴也不多。我们建议给农村教师年底发放奖金,这样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对于医疗保险,我们建议提高农村教师的补贴比例,并简化程序,以及提高申请的成功率。并设立农村教育基金,对急需用钱的老师以帮助。

  (2)增大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

  对于农村老师的培训,我们认为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而这一点似乎并没有得到落实,农村学校一年有时都不会有一次机会派遣老师去接受培训,即使有,名额也是非常之少,我们建议相关的市县乡都可以经常举行不同规模的培训活动,这样也可以使来自不同地区的老师有更多的机会认识交流经验,相互借鉴,学*。

  (三)、提高家长教育通识、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开展一些教育是通过实现父母素质的提高,以保证家庭教育的成功。针对家长对子女应有的教育责任和义务,被莫名地“蒸发”,最终演变成子女所需物质消费品的供应者和承担者的现象,邀请专家讲座不断渗透要求农村家长必须从思想上摒弃这种不健康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老师和家长都是最直接的教育主体,教育主体都应该主动正视教育,积极参与教育,有效地发挥各自应为且可为的教育。要求家长增强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尽力为孩子创造相对独立的学*空间,配置书桌、书架,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环境。

  家长要对孩子的成长给予全方位的引导,在孩子面前要不赌博酗酒,不讲粗话,不做对孩子有负面影响的事情。着力改变家长片面的就业观和人才观,让家长拥有长远眼光,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教育,全面提高孩子德、智、体等各方面的素质。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6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xx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公正,而教育公*则是实现社会公*的重要内容,教育公*是社会公*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目标。

  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

  尽管*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也只达到64.9%。***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20xx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

  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20xx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有4542.3万*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

  虽然20xx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

  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机、美术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

  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

  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

  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

  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

  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五、营胜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调研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村,调研结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据20xx年数据显示该村约有人口1500多,学龄儿童接*200多,全村只有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共有教师9名,9名教师中无本科以上学历者,7名专科学历,2名初中学历,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调查发现,该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很多教师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由于照顾不过来,只能让一些班级学生自*或做作业。

  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办公条件差,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人,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由于他们的年龄偏大,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该村*3年未补充过教师,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再加上“民转公”教师,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身心状况差异较大,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2、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合理,老的老了,工作精力有限;年轻的又过于年轻,没有什么工作经历,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只注重学校教学管理,对教学管理以外的,如学校安全管理,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够。

  3、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后,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由于**财力有限,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如校舍建设、绿化学校的创建等。

  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

  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7

  今年暑假,我在当地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教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教师及校长29人。经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当前当地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景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期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我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可是从调查情景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教师待遇低,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我的家乡。

  (4)教学资料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二)尽管*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应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教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

  (三)最*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研究,对教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教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

  (一)农村教师水*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经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调入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

  (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先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可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的学*态度或学*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目标,但学生的学*目标大部分是家长、教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我复*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唷焙汀捌渌彼母鲅∠睿峁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教师请教等等。调查证明,46.1%的农村学生在*时能努力学*,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时学*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来应付考试。

  经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我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学生们将学*效果不梦想主要归因于学*方法有待改善,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是留守儿童,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资源匮乏、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5.8%的家长认为“较差”。能够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某某乡,拥有招商引资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景了解程度”时,仅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明白”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明白又何以说对孩子学*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先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本事。绝大部分家长是爷爷奶奶或留守妇女,大多只是初中水*,并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本事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期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翻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提议

  结合调查情景以及自我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方法简单和学*资料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本事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我的知识,提高自我的教学水*”。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景。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供给理解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能够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可是从调查情景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以往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所以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贴合农村的条件,仅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当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就那么几所,而义务教育阶段的私立学校就少之又少。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所以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据了解,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梦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当地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经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理解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受招生计划的限制、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当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忙,助他们圆自我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8

  农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是**国教育的绝大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了提高人口素质及人均文化水*的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长期长远,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然而,随着时下市场经济时代大潮的汹涌澎湃,许许多多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对自己的事也失去了应该有的信心,尽管大多数人把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可还是被种种现实境遇所困惑。教师也是人,有个人的家庭生活、情感,有跟其他人一样的发展愿望,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有自己的理想和潜能和表现欲。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关心,我们最*我们对本镇中小学,从农村教育现状和教师心态的角度,对各个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群众,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调查走访了本镇的16所中小学校,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群众100余人进行了交流访谈,带回了300多页的调查笔记。

  一 基本情况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镇16所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纪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 调查方式: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在20xx年10月。

  3 调查内容: 教师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教师的思想情况、教师的身体状况以及生病遭受坎坷时的救助情况、教师的工作状况、教师的子女生活现状,教师的福利状况、教师的心理反应形成的心理疾病、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对农村教育的意见、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 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查结果分析

  1 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50余份,回收31份。其中男性占57%;女性占32%;学生占11%,青年占26%,中年占58%,老年占16%;领导占25%,教师占62%,其他人士占13%;

  2 农村教育现状的基本特征

  (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

  调查中很多的学校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一个优质的教师团队,这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投入及态度,从而影响了教育的质量。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老师占65%,15节以上的只占23%剩下的12%就在10到15节之间。我们还发现。()75%以上的老师一般上的是2门课,有些学校教师要代三门以上的科目。在村级小学,有15%的老师还在上复式班。担任班主任的老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另外还要完成每学期教育局布置的相关校本研修和相关的心得体会等等。上课前得写教案,详细的备好课,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所有的工作都要做相关的记录。繁重的工作不仅体现在这些具体的事务上,还有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思想的压力甚至超过了身体的压力。除作业外,还要对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还要接受很多形式的学*培训,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的。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教师全天候的工作之外无形中延续着,这是其它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身心疲惫,好的教师都想着调换环境,造成优质师资的流失,师资力量的薄弱造成教师工作量大,影响了工作热情,进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二)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农村学校,教学软件上的资源相对是*稳的。然而,在硬件设施上,农村学校和城区的学校不可相提并论。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最多有几台录音机,音乐课上没有钢琴、风琴……教师上音乐课就用嗓子干吼,体育课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很多教师代的是非专业的课程,有些科目就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设施落后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三)“留守与学困儿童”现象

  由于本镇特殊的地理环境,外出务工人员很多,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这些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被称作“留守儿童”。农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在我们的调查中,65%的学校反应留守儿童现象严重。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衷。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很大的差别,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根本不懂的配合学校和教师去教育孩子。他们不闻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成绩不好,他们就会抱怨学校和教师,管理上时常会引起家长和学校教师的矛盾,甚至到校吵闹。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四)教师福利待遇低

  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待遇上觉得可以的只占13%,47%的老师认为基本没福利待遇,40%的老师觉得根本没有;在我们的走访中。90%的老师说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福利问题。调查了解,由于现在的管理政策,学校在教师节和元旦这两个对于教师很重要的节日都没有任何慰问和福利了,在调查中75%的老师认为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更重要的是要获得认可和尊重。

  在这次的调查中了解到,各校为了搞好双创和义务教育的很多工作,很多学校负债严重,使得学校运转艰难;而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机制对于学校负债也没有可行的解决政策,乡镇对教育的投入几乎没有,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及维修全靠学校承担;社会救助、捐资办学体系在农村基本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给老师发放福利待遇呢?

  (五)教师精神压力大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调查显示,80%以上的老师觉得精神压力大。通过调查有*12%的老师因为精神压力而导致身体的不健康!有11%的教师因为身体原因长期请假。精神压力是很多教师精神状态处于崩溃的边缘,根本无法上好课。农村教师的健康问题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精神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个体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老师的工作,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加上现在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方式的影响,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贪玩好逸恶劳,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这让老师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宽和严的尺度标准。越来越多的孩子动不动就闹离家出走,一不留神就闹自杀,一不顺心就不读书,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怎么会没有压力呢?

  2 家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家长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对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不好老师难辞其咎,特别是农村的家长,根本不会管你什么素质教育,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的全都不重要,很多家长没有教育的理智,根本不愿接受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和严格教育,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从某种角度上讲,老师是没有目标的,怎么做不清楚,评价体系不到位。

  3 学校和上级部门

  来自于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压力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很大的,每学期这样那样的检查,名目繁多,这样那样的学*笔记和心得体会应接不暇,各种各样的教研培训活动、每个节日的庆祝活动、会议记录、安全问题、学*问题、生源问题等等,不仅让老师觉得经济上吃不消、更多的是精神上吃不消。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80%的老师觉得精神紧张。担心上级检查不合格、年度考核不合格、学生成绩不好、很多的老师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4 社会

  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把教育事业比作辛勤的园丁。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特别是现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导管理学生的权威,他们又在一定时间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还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还要协调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自己家庭生活的多重关系,这种多元化的不同性质的角色,很容易造成教师精神劳累和思想冲突,公众却认为教师本该如此,他们大多认为教室就是每天上一两节课而已,玩的时间太多,每年还有寒暑假,是很多人无意之中产生对教师的心理上的讨厌和憎恨,教师的正常工作往往得不到家长和群众的理解,有点风吹草动就马上绝对的认为教师是完全的过错,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如何能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舞台,这样农村教师更迷茫了和无助。

  三 、农村教师的心态及其形成原因

  根据以上几种现状,我们把农村教师的心态归纳为以下几种:

  1、积极心态

  (一)“无私奉献”的决心

  自古以年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焟蚷成灰泪始干”,把教育事业视作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许许多多的老师就是带着这样的“无私奉献”的决心在农村的工作岗位上坚守一生!这样的心态占绝大多数。

  (二)“回报社会”的感恩心

  很多的老师,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师,他们曾经艰苦生活的磨砺,知道珍惜这来自不易的安稳生活,当他们走进课堂,他们就格外的珍惜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不计较报酬,不受消极和不良情绪的影响,不追求回报,无怨无悔!

  2、消极心态

  (一)物欲的膨胀,精神的沦丧。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影响着教师的心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的人通过各种途径走上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岗位。这些人,工资待遇高,生活水*高,而且工作轻松,连许多文化水*不高的人似乎也淘到了金。回过头看看我们的老师,固守于三尺讲台,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买不起名牌,衣服永远是最便宜的,生活是清贫的,不管买什么都是想了又想……终其一生,教师都是寒酸的。物质上的清贫,但是工作却是起早贪黑,呕心沥血,让许多老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怀疑,消极的情绪由此而来,但是却又不舍得放弃。久而久之,许多的老师就有了*日子的打算,失去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

  (二)浮躁时代动摇了很多老师“无私奉献”的决心

  许许多多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一辈子,但是面对现在的孩子不知所措了。关心带来误解、认真视为呆板,负责却认为多事。曾经有一位朋友对我谈起过这样一件事,他说读书的时候,教师对他是恨铁不成钢,经常对他冷潮热讽,说他只有卖气力吃饭的份儿,他很恨这位教师,某一天,当他与老师重逢的时候,恰好这位老师有求于他,他显得很冷淡,虽然最终他帮了这个老师的忙,但他也对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当年你说我很笨,只有卖气力的份,是这样说的吗?”教师无语。听到这儿的时候,我为我们的教育者们感到心疼,觉得心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能成才,恨铁不成钢,在教育方法上,或许有着许多的不同,但出发点都是希望学生好,然而,又有几个学生能真正懂得教师的付出呢?辛辛苦苦的工作换来的却是这样的不被理解,难怪我们的教师灰心了。时下市场经济大潮中,这样的例子更多,导致一向安于清贫“无私奉献”的教师开始动摇了!

  (三)理想与现实差距大

  诚然,许多的老师在刚走上讲台时也曾有过壮志宏图,决心扎根农村,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成为一代名师。但现实和理想差距太远了。现实的具体体现在

  (1)农村教师被不公正待遇长期困扰着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的老师对于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的福利待遇觉得很不公正,同样的付出劳动和心血,甚至农村教师付出的还多得多,可是得到的回报却大有出入,很多的人瞧不起农村老师,社会、家长在对待老师的问题上,对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老师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学环境的恶劣、家庭生活的困难、教师的住房问题等等长期困扰着我们的农村教师。

  (2)农村孩子素质无法和城市孩子比

  学*上,城里的孩子的学*家长极为重视,家长的素质也很高可以给孩子很有效的辅导,很多家长会从小就给孩子报很多补*班,而农村孩子你就得花数倍努力,家长也帮不上忙,所以城里学校的教学上更易出成绩;家长对待教育的观念也有所不同,农村的家长越来越多的向孩子灌输新的 “读书无用论”、读书没前途,不如出去打工挣钱等等。而城市里的孩子却更能明白只有依靠知识才能有未来的观点。

  3、观望心态

  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更大一部分老师对于目前的农村教育其实是抱着很大的观望心态的。具体表现在工作上出工不出力。这种心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一直以来,**和社会都在呼吁“尊师重教”,相应地也不断出台了相关改善教师待遇的政策,(包括一些光喊口号不落到实处的),特别是最*几年。改善农村教育条、改变农村教育环境、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已经慢慢的落实到行动上。这让我们的农村教师看到了很大的希望,但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太快,这边条件还没改善或者正在改善,生活成本早已超速前进了一大截。许多的老师就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对待工作。完成自己该做的事。做到问心无愧就算可以了。也很满足目前的生活状况。

  四 思考与对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类灵魂工程师”,从古至今,教师这一职业一直被人们仰慕为崇高的职业。很多的人把教师看作只思奉献不思回报的“神”,面对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农村教师这么复杂的心态。如何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端正农村教师心态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 **和社会应该多从“教师也是人”的角度和从我国农村教育现状的实际出发,多思考行之有效的改善办法,从软、硬环境上给农村教师和农村教育一个公*的空间。改变农村教学现状、改善教学设施、完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推动农村教育大力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看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要想做到心心相印的教育,农村教师们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我想只要教师在各方面都受到关注,不再有以上的矛盾和问题,农村教育是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的!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9

  农村教育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份,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农村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职责。

  基于对农村教育的关心,我们最*对兖州市各农村乡镇的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调查组先后走访了16所学校、27个村小,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100余人进行了交流座谈,带回了很多的资料和调查笔记。

  一、基本情景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的兖州市各农村乡镇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龄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3、调查资料:教师的思想情景、教师的身体状况、教师的工作状况、硬件设施投入“留守儿童”现象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1、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

  有些乡镇年龄老龄化严重。比如新驿镇,除中心小学外,其他小学80%的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调查中,很多的小学的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环节直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几年来青年教师的补充跟不上,代课教师仍然存在。

  在我们对小学情景的问卷调查表中,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教师占70%,10节以下的几乎没有,剩下的就在10到20节之间。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80%以上的教师一般上的是2门到3门课。担任班主任的教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上课前得写教案,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等。繁重的工作不仅仅体此刻上课时间上,并且其它方面也体现得十分突出。比如在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大多还要搞很多的机械作业、家庭作业,教师都得认真检查批改;除作业外,还要对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考试好像成了体现教师工作价值的唯一方法。考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繁重工作的过程:出题、监考、看卷、分析……着实忙!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

  我们看看某小学的李教师一天的工作:

  6:00--------6:30

  起床、洗蔌、做早饭

  6:30--------7:00

  吃饭,边吃边看当天上课的教案

  7:00--------7:40

  到教室,安排并带领学生打扫清洁卫生

  7:40--------8:20

  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学生早读

  8:30--------11:10

  上午有三节课要上,两节语文、一节数学

  11:00------1:00

  回家做饭,动作快的话还能够休息一会

  1:00--------2:40

  到教室安排学生睡午觉,并守午觉

  2:40--------4:40

  午时一节语文、一节数学

  4:40--------5:20

  批改当天的作业,并且准备第二天的教学用品

  5:30--------6:30

  学校开会,会上强调安全并布置班主任工作

  6:30--------7:40

  匆忙的吃晚饭,尽量安排时间家访

  7:40-------刻试卷,为学生出*题,做完后休息

  李教师还是在中心小学任教,她一个人上一年级的语文和数学课,并担任班主任,学生有*50人,繁重的工作已经让她疲于奔命了。李教师只是我们很多教师中的一个。

  并且,除了这些外,教师还得管理和揣摩学生的心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给农村教育工作增加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而这种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教师全天候的工作之外无形中延续着,这是其它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城区学校,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工作,好的教师都流向了城区学校。工作量大,因而造成师资的流失、师资力量的薄弱……构成了长期的恶性循环,农村教师的负荷也就不断增加!

  2、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农村学校,教学软件上的资源相对是*稳的,而在硬件设施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也不必须每个教师会使用,全校仅有一部,形同虚设。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最辛苦的当数上音乐课。

  如有的小学,目前的音乐课设备就仅有一架破旧的电子琴,又重又破,几个音乐教师上课都没用它。姜教师上音乐课的时候就把自我的老朋友二胡给拿上,其他大部分教师上课都是用嗓子吼。

  这种情景不仅仅仅出此刻一所小学。

  在我们的调查中,80%的学校音乐课设备都还基本没有,情景好的学校至多也就是几台录音机,或者风琴。有钢琴的学校,只是个别。

  小学里体育课,也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相当于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大部分学校就是几个乒乓台和篮球架。并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艺体科目没有专职的教师,都是由其他教师上。上课的教师有时候都是让学生自*、做作业、看书。素质教育在这一方面完全得不到体现。

  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当然,也在不断改善。

  3、“留守儿童”现象突出。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所以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齐的儿童。据了解,目前我国进城的农民工1.5亿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万人,并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呈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农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在我们对兖州市农村学校的调查中,80%的学校反应留守儿童现象严重。调查显示,有69.8%的监护人表示“很少与孩子谈心”,仅有11.3%的留守儿童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说。在教育态度方面,有70.8%的隔代亲人及73.1%的亲戚表示只照顾“吃穿睡觉”,别的很少管。“这说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围,委托监护人难以尽到对孩子的全面教育职责。”应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的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楚。

  某中学的王教师不久前曾遇见过一件值得我们深思的事。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安排远的学生都住校,王教师是三年级的班主任,每一天晚上都会到寝室查夜,那天晚上,班上的一个女生不在寝室,王教师找遍了学校,也打电话问了不少的人,一夜无眠,第二天一早又急忙到她家里去问,却发现那女孩子偷偷的回家了,可是家里的大人却没想过教师会很焦急的寻找孩子。可见,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

  父母不在身边,一些“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撑,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调查证明,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有的任性、冷漠、自卑、自闭,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和逆反心理,还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监护而变得胆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另外,“留守儿童”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20xx年**部有个调查,显示了两个‘大多数’,即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存在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逐步解决。”

  4、教师精神压力大。

  经过我们的问卷调查,78%的教师觉得精神压力大。走访中我们也了解到,有*10%的教师因为精神压力而导致身体的不健康,其中46%的`教师有慢性咽炎。教师精神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方面。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个体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此刻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象让我们的教师不明白如何去把握宽和严的尺度标准,越来越多的孩子动不动就闹离家出走,一不顺心就不读书。仅仅因为和教师言语上的冲突,甚至连自我的生命于不顾,从楼上跳了下去。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教育领域层出不穷,异常是最*几年,电视上没少见到。学生家长打教师现象也没少出现。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对待学生,轻不得重不得,怎样会没有压力呢!

  二是家长方面。

  教育是一项社会性事业,这项事业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去共同实现。农村学校校网分散,学生分布广,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需要加强校网撤并,充分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可是很多农村的家长对此认识不到位,既要求优质教育,又要求就*入学,对于学校提出的一系列方案,不仅仅不予以配合,还千方百计加以阻拦,导致教师工作开展不顺利。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而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家长要求很高,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不好教师难辞其咎。异常是农村的家长,根本不会管你什么素质教育,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的全都不重要。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从某种角度上讲,教师是没有目标的,怎样做不清楚,评价体系不到位,这与家长的态度也是有关系的。

  三是学校和上级部门方面。

  作为教师,来自于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压力是很大的。看看此刻上大学的人数越来越多,升大学的比率越来越大,可是基础教育的压力却不减反增,升学数、升学率牵扯着教师、校长、基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每一根神经。异常是一线教师,在拥有各种“质量指标”的“量化管理”系统里面,连气都来不及喘,大家一门心思地备课、上课、改作业、为学生订正错误、为“放松”了自身要求的学生做“上大学的好处”等人生“完美”愿景的教育……没日没夜,周而复始。教师们苦不苦当然苦!教师们怨不怨当然怨!可是能怎样整个教育都这样,教学期间这样那样的检查,名目繁多,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每个节日的庆祝活动、会议记录、读书笔记、安全问题、学*问题、生源问题等等,让教师觉得精神上吃不消。而当假期临*,我们教师却没有将要解脱的简便欢乐,因为眼前的通知早已把我们的假日瓜分了——职务、职称、岗位、学历等各种名目的假期培训进修要用去十几或几十天。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78%的教师觉得精神紧张,担心学生成绩不好,很多的教师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四是社会方面。

  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在教育事业中是“辛勤的园丁”,就是无私奉献的那种人,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那种人,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那种人。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异常是现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导管理学生的权威,他们又在必须时间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还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还要协调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自我家庭生活的多重关系。这种多元化的不一样性质的主角,很容易造成教师精神劳累和思想冲突。公众却认为教师不应当索取物质和一个*常人应有的精神回报……这样下去何时是头啊!这样,农村教师更迷茫了。教师这职业(那里只探讨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师)到底好不好如果让一个非教师来回答,答案肯定是这样:当然不错!你看,一年工资没少拿,却有寒、暑假*三个月的假期,哪行哪业有这种待遇我相信,说这话的人都是真诚的,并且,在他们夸赞教师这行当的两个理由中,“工资不少”是次,是客套和敷衍,因为这实际上并不太客观,有许许多多行业的工资也不少,甚至更不少,“有两个长假”则是主,因为从表面上看这很客观,

  是事实。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实际上,我们业内人士都明白,这些年来,我们的教师没几个能过上完整的寒暑假。为什么呢大家明白,每逢假期临*,我们教师并没有将要解脱的简便欢乐。因为要竞争职称,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学*,要适应社会对教师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仅有利用假期进行充电学*。看似简便好玩的假期实际上却比*时上班还要辛苦,这些都不是别人所能理解的。

  5、家长对孩子受教育情景的认识不够,不会配合学校教育。

  如某学校在招收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家长非要把自我不到5岁的孙女送到班上读一年级,不管教师怎样跟他做解释工作,到最终还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弄到教室里坐上了。一个月下来,孩子吃不消了,哭着不进教室,这时候的家长就完全把职责推到了教师的身上,认为是教师非要让他的孩子读一年级的,并且认为是学校的教育有问题,要不孩子怎样会不进教室呢农村中的家长认为自我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职责就在学校了。他们不闻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到学校吵闹。

  说到那里,我就不明白该为我们的教育感到悲哀还是为我们的孩子觉得无奈。

  三、思考与对策

  如何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我们提议从下头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改变农村教育相对薄弱的状况:

  1、从源头上拓宽教师入口渠道,逐步淘汰现有不称职教师,建立合理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要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落实“科教兴市”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来抓,积极培养高水*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建设一支贴合新世纪发展的合格的农村教师队伍。从选拔、培养、保障、管理、激励等方面,建立一套确保师资队伍建设顺利推进的工作机制。

  2、我们呼吁**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真正从制度上使这一领域的投入得到切实的保障。*几年来,虽然我市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有所倾斜,各级**也开始重视农村教育,相继出台倾斜农村教育政策措施,如:提高农村教师福利的农村教师津贴;减免学杂费等等。这些都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供给了强有力的保障。可是农村学校起点低,底子薄,发展起来十分缓慢。学校的硬件建设还需市**的大力支持。

  从社会层面研究。我们提议**多渠道,全方位地向社会宣传农村教育的重要性,让全社会都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困难,争取社会广泛力量的支持和帮忙。为此,我们提议:一是**能够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放宽农村教育的社会办学条件,让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农村教育的领域,从而弥补**投入的不足;二是设立农村教育捐赠基金,鼓励社会优势群体对农村教育的捐赠。

  3、农村劳动力转移还将不断加大,留守儿童和流动子女教育问题将更加凸显,必须从制度上整体地把它纳入到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

  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二、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

  三、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能够研究由基层学区和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工会、村委会、学校,共同构建农村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四、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帮忙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4、要减轻教师的精神压力能够废除“管、卡、压”管理模式,实行教职工民主管理。在学校内部营造一种互相尊重、*等相待、宽松和谐的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使教师置身其中能有一种人际安全感,从而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大有好处。加强对教师的职业梦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需要层次。搭建职业生涯发展的舞台,帮忙青年教师走向成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应对挫折的本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活动,帮忙教师缓解压力。

  5、要切实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经常培训家长学校教师,组织教师备课,开展教研活动,还要重视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向广大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帮忙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帮忙家长加强自身修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教育水*,促进家庭礼貌建设和青少年健康成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看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心心相印的教育,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我想只要农村教育在各方面都受到关注,不再有以上的矛盾和问题,定会有一个完美的明天!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10

  今年暑假,我在当地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教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教师及校长29人。经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当前当地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景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期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我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可是从调查情景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教师待遇低,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我的家乡。

  (4)教学资料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二)尽管*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应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教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

  (三)最*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研究,对教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教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

  (一)农村教师水*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经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调入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

  (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先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可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的学*态度或学*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目标,但学生的学*目标大部分是家长、教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我复*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唷焙汀捌渌彼母鲅∠睿峁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教师请教等等。调查证明,46.1%的农村学生在*时能努力学*,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时学*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来应付考试。

  经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我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学生们将学*效果不梦想主要归因于学*方法有待改善,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是留守儿童,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资源匮乏、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5.8%的家长认为“较差”。能够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某某乡,拥有招商引资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景了解程度”时,仅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明白”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明白又何以说对孩子学*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先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本事。绝大部分家长是爷爷奶奶或留守妇女,大多只是初中水*,并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本事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期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翻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提议

  结合调查情景以及自我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方法简单和学*资料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本事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我的知识,提高自我的教学水*”。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景。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供给理解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能够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可是从调查情景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以往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所以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贴合农村的条件,仅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当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就那么几所,而义务教育阶段的私立学校就少之又少。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所以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据了解,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梦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当地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经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理解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受招生计划的限制、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当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忙,助他们圆自我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菁选(扩展2)

——当代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精选5篇)

  当代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1

  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全民素质,是二十一世纪科技时代国家强大的基本体现,因此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人们对知识的苛求程度越来越大,全民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大多数人却忽视了农村教育的重要性。

  毋庸直言,新世纪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非常重要的时期。目前,我国农业在总体上实现了温饱、进入小康的前两步目标,已经开始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迈进。然而,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的状况,这将成为阻碍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样,如何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新时代农村人材,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普及农村义务教育。

  应当承认,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规,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长足发展,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的劳动者。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教育薄弱,教学内容缺乏地方特色,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教育作为教育工作唯一追求的目标,忽视中小学毕业生对生产知识和技术的需要。于是,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投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越早的人,往往文化水*较低(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流失生或毕业生),农村吸收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弱,贫困地区尤其突出。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上,长期是教育部门一家管教育,对农村的需要考虑较少,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造成教育在育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广大农民参与办学和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科教兴国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基础是教育。任何一个取消绝对*均主义政策的社会,人口素质的差异都将直接导致效率的差异,进而导致收入结果的差异。

  结合我国农村教育的大好形势,本人在新学期之初对我县部分农村小学进行了深入地走访了解,从中总结出我县现阶段农村教育现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学校办学经费紧张。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学校办学经费主要由上级主管部门按照学校学生人数拨给,但农村学校规模较小,生源有限,回拨经费往往是杯水车薪,根本不足以维持学校正常办公办学。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层层克扣,造成办公经费更加紧张。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却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负担。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待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小学教育的课程不完备。

  由于乡村小学比较分散,加上经济的制约,农村小学课程除语文、数学之外,往往缺少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或有开设但无专业教师任教,甚至由主科老师将所有课程一手包办。但主科老师因缺乏足够知识水*,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所以往往这些本该开设的科目就成了一种摆设,每天的课程表中虽说有这些科目,但结果上的却是语文课、数学课或自*课,结果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配套设施不完善。

  由于乡村经济的不发达和学校办公经费紧张,使许多必备的体育器材,实验设备,音美工具等严重短缺,甚至是没有,造成小学生的音体美发展不*衡。如科学课上,经常是老师照本宣科,把这一节课的内容从头到尾讲完就算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但学生却无法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来了解一些基本自然现象,这样就制约了学生对大自然事物的认知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以听和讲为主,但学校因缺乏听力器材,学生根本就无法通过听来较对所讲的内容,所以有的学生把英语单词读成汉语拼音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在体育课上,因无体育器材,我们就只能看到整班的学生在操场上满场飞奔的体育课。由于远离城镇,科技,通讯设备缺乏,诸如电脑多媒体教学等高科技产品和高科技知识亦无

  法在乡村小学中普及开来。这些必备的体育器材,实验设备,音美工具等配套设施的短缺,也是拖慢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

  四、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农村学校任教的老师有很多是民办教师或代课转正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是少之又少,月工资收入大多在一千至一千五百元左右,至于其他如考核奖,岗位津贴,职位补贴等其他福利则无谈起,这样就给教师的生活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农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继续教育或参加种种培训学*,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容不得教师反对,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由于受我县经济水*发展滞后的影响,**在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没有较好的吸引力,很多当地专(本)科师范毕业生毕业后根本不愿意回乡任教。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大多数从事乡村教学十几年的老教师,缺乏现代高科技知识,连普通话都讲的不是很标准。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其中问题最大还是在于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几乎所有的农村学校都面临着教师紧缺的情况,这样就造成教师的工作量不断地增加。据统计,很多学校*均每个老师一星期要上18节课以上,而且还要兼顾不同年级的主副科教学,甚至是双主科。老师们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是越来越重,精力上也有些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课堂的教学质量也肯定会随之下降。因此,解决农村教师问题是改变我县农村教育现状的之根本。

  五、资源分配不公*。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各**、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镇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小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操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六、辍学率居高不下。

  农村农民收入的影响对儿童接受教育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家庭的经济拮据,使儿童很早就离开学校,外出打工,流失率不断升高。据很多学校校长反映,在农村学校中,一至六年级在校生人数都是呈现金字塔形的比例,越往高的年级,学生的流失就越大,其中约70%的为女生。如何控制学生不断地流失,降低辍学率,这也是摆在教育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虽然我县农村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同的问题,但我们还是要欣喜地看到我县农村教育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自然环境优势:农村广阔的土地,多彩的森林,连绵的山脉,蜿蜒的河流,使得农村学生掌握了好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二、社会环境优势:农村学生远离繁华的城市,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比起城镇学生来说相对较小,不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和事物的腐蚀,能够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三、农村人民的淳朴,善良,勤劳,勤俭的优秀的品质,从一点一滴中对乡村儿童进行言传身教。

  总结:

  我县农村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广大的农村儿童全面的,健康的持续发展,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然而我们并不能因为存在困难就畏手畏脚,全盘否定。我们还应该看到乐观的前景,许多新毕业的青年教师正在乡村小学教师队伍中不断壮大;各种教师培训课程更加完善;教育投资不断增多,新的小学课程像英语,体育等正在逐渐开设。诸如此类的现象正在农村教育改革中日渐成效。特别是从国家实行了农村学生免费入学,以及国家正大力实施农村教

  育两免一补等优惠政策,我相信我县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会慢慢消失。

  当代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2

  农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是**国教育的绝大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了提高人口素质及人均文化水*的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长期长远,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D�D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然而,随着时下市场经济时代大潮的汹涌澎湃,许许多多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对自己的事也失去了应该有的信心,尽管大多数人把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可还是被种种现实境遇所困惑。教师也是人,有个人的家庭生活、情感,有跟其他人一样的发展愿望,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有自己的理想和潜能和表现欲。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关心,我们最*我们对本镇中小学,从农村教育现状和教师心态的角度,对各个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群众,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调查走访了本镇的16所中小学校,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群众100余人进行了交流访谈,带回了300多页的调查笔记。

  一、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镇16所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纪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在20xx年10月。

  3、调查内容:教师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教师的思想情况、教师的身体状况以及生病遭受坎坷时的救助情况、教师的工作状况、教师的子女生活现状,教师的福利状况、教师的心理反应形成的心理疾病、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对农村教育的意见、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50余份,回收31份。其中男性占57%;女性占32%;学生占11%,青年占26%,中年占58%,老年占16%;领导占25%,教师占62%,其他人士占13%;

  2、农村教育现状的基本特征

  (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

  调查中很多的学校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一个优质的教师团队,这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投入及态度,从而影响了教育的质量。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老师占65%,15节以上的只占23%剩下的12%就在10到15节之间。我们还发现。75%以上的老师一般上的是2门课,有些学校教师要代三门以上的科目。在村级小学,有15%的老师还在上复式班。担任班主任的老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另外还要完成每学期教育局布置的相关校本研修和相关的心得体会等等。上课前得写教案,详细的备好课,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所有的工作都要做相关的记录。繁重的工作不仅体现在这些具体的事务上,还有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思想的压力甚至超过了身体的压力。除作业外,还要对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还要接受很多形式的学*培训,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的。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教师全天候的工作之外无形中延续着,这是其它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身心疲惫,好的教师都想着调换环境,造成优质师资的流失,师资力量的薄弱造成教师工作量大,影响了工作热情,进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二)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农村学校,教学软件上的资源相对是*稳的。然而,在硬件设施上,农村学校和城区的学校不可相提并论。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最多有几台录音机,音乐课上没有钢琴、风琴……教师上音乐课就用嗓子干吼,体育课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很多教师代的是非专业的课程,有些科目就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设施落后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三)“留守与学困儿童”现象

  由于本镇特殊的地理环境,外出务工人员很多,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这些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被称作“留守儿童”。农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在我们的调查中,65%的学校反应留守儿童现象严重。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衷。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很大的差别,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根本不懂的配合学校和教师去教育孩子。他们不闻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成绩不好,他们就会抱怨学校和教师,管理上时常会引起家长和学校教师的矛盾,甚至到校吵闹。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四)教师福利待遇低

  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待遇上觉得可以的只占13%,47%的老师认为基本没福利待遇,40%的老师觉得根本没有;在我们的走访中。90%的老师说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福利问题。调查了解,由于现在的管理政策,学校在教师节和元旦这两个对于教师很重要的节日都没有任何慰问和福利了,在调查中75%的老师认为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更重要的是要获得认可和尊重。

  在这次的调查中了解到,各校为了搞好双创和义务教育的很多工作,很多学校负债严重,使得学校运转艰难;而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机制对于学校负债也没有可行的解决政策,乡镇对教育的投入几乎没有,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及维修全靠学校承担;社会救助、捐资办学体系在农村基本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给老师发放福利待遇呢?

  (五)教师精神压力大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调查显示,80%以上的老师觉得精神压力大。通过调查有*12%的老师因为精神压力而导致身体的不健康!有11%的教师因为身体原因长期请假。精神压力是很多教师精神状态处于崩溃的边缘,根本无法上好课。农村教师的健康问题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精神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个体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老师的工作,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加上现在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方式的影响,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贪玩好逸恶劳,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这让老师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宽和严的尺度标准。越来越多的孩子动不动就闹离家出走,一不留神就闹自杀,一不顺心就不读书,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怎么会没有压力呢?

  2、家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家长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对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不好老师难辞其咎,特别是农村的家长,根本不会管你什么素质教育,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的全都不重要,很多家长没有教育的理智,根本不愿接受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和严格教育,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从某种角度上讲,老师是没有目标的,怎么做不清楚,评价体系不到位。

  3、学校和上级部门

  来自于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压力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很大的,每学期这样那样的检查,名目繁多,这样那样的学*笔记和心得体会应接不暇,各种各样的教研培训活动、每个节日的庆祝活动、会议记录、安全问题、学*问题、生源问题等等,不仅让老师觉得经济上吃不消、更多的是精神上吃不消。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80%的老师觉得精神紧张。担心上级检查不合格、年度考核不合格、学生成绩不好、很多的老师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4、社会

  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把教育事业比作辛勤的园丁。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特别是现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导管理学生的权威,他们又在一定时间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还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还要协调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自己家庭生活的多重关系,这种多元化的不同性质的角色,很容易造成教师精神劳累和思想冲突,公众却认为教师本该如此,他们大多认为教室就是每天上一两节课而已,玩的时间太多,每年还有寒暑假,是很多人无意之中产生对教师的心理上的讨厌和憎恨,教师的正常工作往往得不到家长和群众的理解,有点风吹草动就马上绝对的认为教师是完全的过错,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如何能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舞台,这样农村教师更迷茫了和无助。

  三、农村教师的心态及其形成原因

  根据以上几种现状,我们把农村教师的心态归纳为以下几种:

  1、积极心态

  (一)“无私奉献”的决心

  自古以年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春蚕到死丝方尽,�m�i成灰泪始干”,把教育事业视作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许许多多的老师就是带着这样的“无私奉献”的决心在农村的工作岗位上坚守一生!这样的心态占绝大多数。

  (二)“回报社会”的感恩心

  很多的老师,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师,他们曾经艰苦生活的磨砺,知道珍惜这来自不易的安稳生活,当他们走进课堂,他们就格外的珍惜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不计较报酬,不受消极和不良情绪的影响,不追求回报,无怨无悔!

  2、消极心态

  (一)物欲的膨胀,精神的沦丧。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影响着教师的心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的人通过各种途径走上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岗位。这些人,工资待遇高,生活水*高,而且工作轻松,连许多文化水*不高的人似乎也淘到了金。回过头看看我们的老师,固守于三尺讲台,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买不起名牌,衣服永远是最便宜的,生活是清贫的,不管买什么都是想了又想……终其一生,教师都是寒酸的。物质上的清贫,但是工作却是起早贪黑,呕心沥血,让许多老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怀疑,消极的情绪由此而来,但是却又不舍得放弃。久而久之,许多的老师就有了混日子的打算,失去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

  (二)浮躁时代动摇了很多老师“无私奉献”的决心

  许许多多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一辈子,但是面对现在的孩子不知所措了。关心带来误解、认真视为呆板,负责却认为多事。曾经有一位朋友对我谈起过这样一件事,他说读书的时候,教师对他是恨铁不成钢,经常对他冷潮热讽,说他只有卖气力吃饭的份儿,他很恨这位教师,某一天,当他与老师重逢的时候,恰好这位老师有求于他,他显得很冷淡,虽然最终他帮了这个老师的忙,但他也对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当年你说我很笨,只有卖气力的份,是这样说的吗?”教师无语。听到这儿的时候,我为我们的教育者们感到心疼,觉得心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能成才,恨铁不成钢,在教育方法上,或许有着许多的不同,但出发点都是希望学生好,然而,又有几个学生能真正懂得教师的付出呢?辛辛苦苦的工作换来的却是这样的不被理解,难怪我们的教师灰心了。时下市场经济大潮中,这样的例子更多,导致一向安于清贫“无私奉献”的教师开始动摇了!

  (三)理想与现实差距大

  诚然,许多的老师在刚走上讲台时也曾有过壮志宏图,决心扎根农村,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成为一代名师。但现实和理想差距太远了。现实的具体体现在

  (1)农村教师被不公正待遇长期困扰着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的老师对于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的福利待遇觉得很不公正,同样的付出劳动和心血,甚至农村教师付出的还多得多,可是得到的回报却大有出入,很多的人瞧不起农村老师,社会、家长在对待老师的问题上,对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老师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学环境的恶劣、家庭生活的困难、教师的住房问题等等长期困扰着我们的农村教师。

  (2)农村孩子素质无法和城市孩子比

  学*上,城里的孩子的学*家长极为重视,家长的素质也很高可以给孩子很有效的辅导,很多家长会从小就给孩子报很多补*班,而农村孩子你就得花数倍努力,家长也帮不上忙,所以城里学校的教学上更易出成绩;家长对待教育的观念也有所不同,农村的家长越来越多的向孩子灌输新的“读书无用论”、读书没前途,不如出去打工挣钱等等。而城市里的孩子却更能明白只有依靠知识才能有未来的观点。

  3、观望心态

  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更大一部分老师对于目前的农村教育其实是抱着很大的观望心态的。具体表现在工作上出工不出力。这种心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一直以来,**和社会都在呼吁“尊师重教”,相应地也不断出台了相关改善教师待遇的政策,(包括一些光喊口号不落到实处的),特别是最*几年。改善农村教育条、改变农村教育环境、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已经慢慢的落实到行动上。这让我们的农村教师看到了很大的希望,但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太快,这边条件还没改善或者正在改善,生活成本早已超速前进了一大截。许多的老师就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对待工作。完成自己该做的事。做到问心无愧就算可以了。也很满足目前的生活状况。

  四、思考与对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类灵魂工程师”,从古至今,教师这一职业一直被人们仰慕为崇高的职业。很多的人把教师看作只思奉献不思回报的“神”,面对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农村教师这么复杂的心态。如何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端正农村教师心态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和社会应该多从“教师也是人”的角度和从我国农村教育现状的实际出发,多思考行之有效的改善办法,从软、硬环境上给农村教师和农村教育一个公*的空间。改变农村教学现状、改善教学设施、完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推动农村教育大力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看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要想做到心心相印的教育,农村教师们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我想只要教师在各方面都受到关注,不再有以上的矛盾和问题,农村教育是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的!

  当代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3

  农村中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中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中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中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中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不高,工作负担重

  在农村中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中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三、学生对中高考重视不够

  1.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对同学们的负面影响也很大。部分同学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想放弃考大学的愿望,约一半的同学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

  2.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村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学生生对于这些变化既兴奋又陌生,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3.思想教育落后。

  农村学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对未来感觉比较迷茫,学*目的不明确,与老师家长沟通不够。

  4.家长只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视思想道德建设,他们衡量一个孩子往往只注重文化课的成绩,总认为文化成绩一好能带百好,这样的关心,给孩子产生一种概念,学*成绩丝毫不能马虎,只要学*成绩好就能受宠,家长也误认为,孩子只要学*成绩好将来就能有出息,因而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摆不上位置,更谈不到抓到点子上了。

  四、针对以上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1.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为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招收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2.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完善乡规民约,纯正家风、民风,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纳入乡规民约,农民道德评议会把每个家庭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思想道德、行为*惯,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效果立项评议,并且及时反馈到每个家庭,一方面用高尚的道德规范每个监护人的言行,消除少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使未成年人无论是在学校,或是在家庭都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3.适应市场经济社会需求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以有利于改善学生就业问题阻碍。

  当代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4

  今年我响应市委市府名师支教传帮带的号召,来到胶州四中,在一年的支教过程让我们认识了四中的一草一木,了解四中教育的一点一滴,对于农村的高中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想将我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报告如下:

  农村高中的老师是很不容易的,他们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但是有些问题让他们无可奈何,与城区高中相比有这样几个问题:

  一、交通问题

  与城区高中相比,农村教育在上班下班是很不方便的,在没有学校班车的情况下,有车一族至少也需要半小时左右,没车一族,就拿做公交车来说吧,比如:从南华苑开始坐车,就要先做206或者16,然后半道转成6路,下了6路车还有大约10分钟的路程,如果坐车非常顺利,也几乎1小时,如果加之等车时间,就有可能1各半小时至2小时,加入早上第一节有课,那就要6点就走,比起城区7:30,要浪费1个半小时在路上;万一有个什么急事,打车都需要将*30元钱的;另外班主任看班,城区的班主任可能晚上熄灯后就可以回家,而农村的班主任特别是女班主任由于时间太晚就要睡在学校,甚至一周都不能回家;虽然现在很多都是有车一族,还有一个安全更值得重视,每天穿行于204国道,车水马龙,不分心还好,分心时真让人后怕。(何况每天有多少事情需要思考,需要及时解决,需要和*处理),而这一方面,农村教师没有任何补助和特殊的照顾,依然毫无怨言地穿行于忙碌的工作和家庭之间。

  二、补助问题(交通和伙食)

  除了交通,还有一个大的问题那就是吃饭问题,民以食为天,对于农村学校的老师,中午是没法回家的,孩子要不送给老的,要不就是托管,不像有些单位中午伙食进行补贴,这一项农村学校是没有,老师们都得自己掏钱的,一顿饭两种*常的菜和一个馒头就是5元钱,这是对教师进行优惠了,要改善生活一般就是接*10元了,现在一切从简,说实话教师的福利也几乎为零了,如果能每月给教师一定的补助,提供对教师的福利待遇。这样更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三、师资问题

  我们今年一共来四中20多名支教教师,可见农村的教育严重师资不足,师资流失的原因:1.上班下班不方便,2.孩子上学不方便,3.城区教育机会多,4.职称评上了该进城享福了……;现在扩招学生,造成了师资力量不足,而且很多老师的上课很不规范,严重缺乏培训过关,有些已经评为高级的教师退居二线,不再兼任教学工作,这样造成教学师资的匮乏,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招收新毕业教师之外,还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做好传帮带,做好互助组的工作,实施奖罚政策,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对于教课成绩不理想的老师要及时谈话、鼓励,做好组内的问题查找。

  四、硬件设施

  农村的教育不仅需要软件的“扶持”,更需要硬件的“帮助”。**应该给农村学校配备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学*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现在四中配备先进的讲课仪,教师上课比以前的'效率提高,让很多课堂精彩绽放。现在微课教学日新月异,如潮水般涌入课堂,但是现在我们没有一个好的地方进行开发微课,一没有高级的电子备课室,二没有高级的电子阅览室,也没有高配置的微机室,这让很多教师没有开发微课和学*的机会,如果能得以配置,教育又会升一台阶。

  五、学*问题

  由于农村学校,学生生源质量不高,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很多教师只是靠着吃老本生活,这样就会抑制教学的前进,**能够多提供一些机会让农村教师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学*相关的先进的理论知识,开采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添彩的“他山之石”,相信教师不会出现日久倦怠的思想,反而会时刻想着创新。

  当然,这些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和资金,希望领导们重视,同时希望农村的教育能迎来美丽的春天。

  当代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5

  天气晴朗,料峭的春寒,抖落在薄暮里,仍有沁人的凉意,不管天有多么的寒冷,但终究会有暖和的那天。可人的教育就不同了。如果在人一生的黄金阶段,如果你错过了读书的好时机,成材就只是人们的空话题了。

  在大多数生活贫困的地区,有太多的人无视教育的重要性,极早离开了学堂,走上了本不该属于自己成长道路上的.打工道。

  寒假期间,我特意留意了一下,从远方打工回来的许多亲朋好友,都赶回家过年,清楚的记得我一远方亲戚回来招工,我拿起了他的那本花名册,看了看,令我大吃一惊的居然是80%的打工仔都是初中文凭,甚至还有些是小学文凭,看到这些,我又陷入沉思。我好奇的问了问叔叔,他们一个月工资多少,他说大概1000元左右。为了这1000元,宁愿放弃自己的大好前途,太不应该了,他们还那么小,一切应该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呀!这样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再仔细想想,我们那个院子有5个同龄的孩子,有3个在读技校,1个在广州打工,只有我一个还在读书,常常碰到那个在打工女孩子的妈妈,她经常问我读书出来准备做什么,我只是笑笑,从她的话中,我仿佛听到了鄙视,很不是滋味呀!

  也许还有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有些家长,他认为读书没用,读书太浪费钱,他们宁愿让自己的孩子跟亲朋好友出去闯世界,出去吃苦,也不愿让他们的孩子在学校“浪费钱”,我想来想去,不知道这是对还是错。我只知道我还小,我不读书,我去干什么,我不想过早的踏进那个复杂的社会受人欺负,受人侮辱,我只有在学校里学一些在社会中学不到的东西,为将来走进社会作铺垫,埋伏笔。

  也许有人会说:“我也曾经是一个莘莘学子,但我没有考上一所好大学,高中毕业后,照样会为自己的生计烦恼”,但我想说:只要你珍惜在校的每一堂课每一分钟,好好的学,认真的学,即使没什么好的结果,但你不曾后悔,因为你曾经拥有过。

  我没有太高的目标,我的目标很简单:明天不后悔则已。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国民素质低下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肩负起把中国建设成世界之强国的使命,所以我们应该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奋斗,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可惜,当前我们有些人落伍了,牛顿也说过,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不仅仅是谦虚,更重要的是他告诉人们,只有超过“巨人”才能有所突破,只有比“巨人”高,科学才能有所发展。试想,如果人人都心甘情愿地躺在巨人的怀抱里,那不成了鲁迅先生所讽刺的“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了吗?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创新与发展呢?

  的确有的家庭是百万富翁,正如老师所说的一样,那钱不是我们的,是爸爸妈妈的,那不能属于我们,我们只有一条路,靠自己,靠自己……

  发展高科技需要高技术人才,这对于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是很简单的,但是所缺乏的仍然是头脑资源,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甘心落后于一个地域狭小、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小国家――“高科技大国”以色列。

  以色列人说:“我们没有石油,只有太阳,死海与脑袋”。太阳是公有,死海以其独特的资源奉献给以色列,而以色列惟一能够与其它国家较量的只有头脑,只有人才。谈到这儿,我自知话题有点扯远了,但我希望大家明白,这些话的深刻内涵,去理解,去体会……

  从我做起,掌握了高科技知识,在发展高科技产业中将会得天独厚,游刃有余。支持这高新技术水*发展并使其不断坚实的将是我们这群令许多国家难以匹敌的高科技人才!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菁选(扩展3)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实用五份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1

  当前农村教育的整体现状是,师资队伍建设低下、师风不纯、职业倦怠,教师成长考评制度不合理、教师教学研究制度不完善,教师终身学*意识不浓,因此教学质量不高,与城市教育差距越拉越大。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国家未来的发展总体已不相适应。应采取那些方法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呢?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可队伍质量却越来让人担忧。尤其在*几年,国家为缓解大学就业难的矛盾,大批大学生将教育当成自己就业的跳板,而涌入教育阵营,殊不知由于众多大学生所学专业不对口,不适合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学,学校所需专业的教师不能真正满足,只求课时安排,不求教师的专业对应。结果是,学校教学质量整体不高,学校优生资源流失,社会、家长不满意,形成恶性循环。学生人们的意识和观念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在新的时期,面对教育发展繁重任务的要求,教师队伍建设已事在必行,这就要求国家教育部作出教育用人调整,也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结合农村实际出台农村教师用人政策。各级部门要对已用教师进行队伍管理,队伍培训,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二、强化师德师风,树立教师职业观。

  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师德内涵也在不断提升,因此,教育理念也需要不断的更新。这就需要让全体教师通过假期学***时的活动,学*先进教育思想、理念,更新教育观念,去学*优秀教师的事迹,汲取身边的闪光精神。再是要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情感投资,提高师德信念,以引导教师树立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弘扬教师敬业爱岗精神,提高教师政治、经济待遇,帮助教师树立强烈的职业自豪感,从而提升师德水准。

  三、 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考评制度,促使教师树立终身学*意识,养成主动学*、主动研究的*惯。

  学校要经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设置教师个人简历、奋斗目标、专业发展规划、学*笔记、培训体会、教育科研、课件制作、学期总结、自我反思、成果证书等项目。教师要按照要求来填充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并把它作为自己考核的材料依据。教师要对个人记录袋进行分项,不要以偏概全,使自己的评价陷入片面化和绝对化,让记录袋真正成为激发教师教学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智囊袋。

  四、建立学校教学研究制度,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台。

  一所没有课题研究的学校不能算是一所好学校,同样,一个不参加教学研究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常规教学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在常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制定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用制度管理教师,为教师搭建好专业成长的*台,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2

  《关于家乡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应老师要求我们对xx乡镇 “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进行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为了更清楚家乡的农村教育状况,我为此在家乡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共三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师及校长19人。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二)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2、尽管*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实施更新壮大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

  3、最*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

  1、农村教师水*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

  2、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三)学生问题

  在调查学生的学*态度或学*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目标,但学生的学*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查表明,46.1%的农村学生在*时能努力学*,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时学*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学生们将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

  (四)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5.8%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栾卸村,拥有生产康必得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农村基

  (五)基础教育学校“空巢”状况

  1.现状:农村的小学和初中由于招收不到学生、生源的缺失,所以学校空巢严重、学校撤并! 例子:校长老师的访谈或者真实的数据(师生流失);农村基础设施与教育水*;家长的想法等

  2.原因:

  1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新生人口剧减,提倡晚婚晚育,老龄化加剧,学龄儿童少不能满足学校的需求

  2国家经过教育改革教育发展迅速,农村的基础教育学校愈加多与日益减少减少学龄儿童不相适应!

  农村人口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少生、优生、优育观念”影响大!

  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与完善,养儿防老观念愈加淡薄,少了后顾之忧!

  由于农村基础教育设施落后、教育水*低下、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分散、国家经费投资巨大且整合难度大,为了提高教育水*、便于整合师资力量、教育经费的投入有效性所以撤并学校!

  经济的大发展农村进程务工热潮带走了一批学生、而且农村愈加对教育的非常重视想方设法给孩子一个好机会上好的学校以便改变命运、光中耀祖!

  由于农村条件差、工作压力大老师不愿去农村;托关系找人去好一点的地方教书!

  (六)农村留守儿童困境:

  1.现状:父母进城务工,孩子留在农村上学无人照顾!

  例子:留守儿童的数据

  1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由于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3)学*问题。无人监管,逃学上课不学*沾惹社会恶*后辍学等

  3)生活问题。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不懂照顾自己致使生活混乱,容易受到社会*气的影响!

  2.对社会的影响: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不利于新型农民培养,新型农村的形成!

  原因:由于留守儿童缺少监督缺少关爱与落后的教育水*使得留守儿童人身体、心理、学*、生活问题严重对于他们成长成才和对建设和谐社会影响巨大!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一)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方法简单和学*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二)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曾经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几乎没有。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中国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通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助他们圆自己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结语 :我们应时刻抓住时光带来的机遇,尽力弥补农村基础教育的短板,有计划的发展农村基础教育。 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顺着时代潮流,着重培养有思想的新型人才,然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经济发展的支持!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3

  一、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市三个区的农村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龄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为XX年5月。

  3、调查内容:教师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教师的思想情况、教师的身体状况以及生病遭受坎坷时的救助情况、教师的工作状况、教师的福利状况、教师的心理疾病及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400余份,回收368份。其中男性占38%,女性占62%,学生占12%,青年占46%,中年占28%,老年占14%,领导占30%,教师占62%,其他人士占8%。

  2、农村教育现状的基本特征。

  (a)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

  调查中,很多的学校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环节直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在我们的问卷调查表中,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老师占78%,10节以下的只占10%,剩下的12%就在10到20节之间。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80%以上的老师一般上的是2门到3门课。在村小,有18%的老师还在上复式班。比如隆兴小学十四村,地处金城山,山高路远,学生上学困难,老师更加不愿意到那去上课,整个村小就只一个老师,不上复式班,孩子又怎么办呢象这样的村小还有很多很多。担任班主任的老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上课前得写教案,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等。繁重的工作不仅体现在上课时间上,而且其它方面也体现得十分突出。比如在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大多还要搞大量的机械作业、家庭作业,教师都得认真检查批改;除作业外,还要对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考试好像成了体现教师工作价值的唯一方法。考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繁重工作的过程:出题、监考、看卷、分析……着实忙!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

  我们看看御史小学的李蜜老师一天的工作:

  6:00~6:30

  起床、洗蔌、做早饭

  6:30~7:00

  吃饭,边吃边看当天上课的教案

  7:00~7:40

  到教室,安排并带领学生打扫清洁卫生

  7:40~8:20

  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学生早读

  8:30~11:40

  上午有三节课要上,两节语文、一节数学

  11:40~1:00

  回家做饭,动作快的话还可以休息一会

  1:00~2:40

  到教室安排学生睡午觉,并守午觉

  2:40~4:40

  下午一节语文、一节数学

  4:40~5:20

  批改当天的作业,并且准备第二天的教案

  5:30~6:30

  学校开会,会上强调安全并布置班主任工作

  6:30~7:40

  匆忙的吃晚饭,尽量安排时间家访

  7:40~

  为学生出*题,做完后休息

  李老师还是在中心小学任教,她一个人上一年级的语文和数学课,并担任班主任,学生有*50人,繁重的工作已经让她疲于奔命了。李老师只是我们很多老师中的一个。

  而且,除了这些外,老师还得管理和揣摩学生的心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给农村教育工作增加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而这种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教师全天候的工作之外无形中延续着,这是其它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城区学校,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工作,好的教师都流向了城区学校。工作量大,因而造成师资的流失、师资力量的薄弱……形成了长期的恶性循环,农村教师的负荷也就不断增加!

  (b)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农村学校,教学软件上的资源相对是*稳的,而在硬件设施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也不一定有几个老师会使用,形同虚设。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最辛苦的当数上音乐课。

  如御史小学,目前的音乐课设备就只有一架破旧的电子琴,又重又破,几个音乐老师上课都没用它。姜大丰老师上音乐课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老朋友二胡给拿上,其他大部分老师上课都是用嗓子吼。

  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御史小学。

  在我们的调查中,80%的学校音乐课设备都还基本没有,情况好的学校至多也就是几台录音机,或者风琴。有钢琴的学校,只是个别。

  体育课,也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相当于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大部分学校就是几个乒乓台和篮球架。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艺体科目没有专职的老师,都是由其他老师上。上课的老师很多时候都是让学生自*、做作业、看书。素质教育在这一方面完全得不到体现。

  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c)“留守儿童”现象突出。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了解,目前我国进城的农民工1.5亿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呈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农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在我们的调查中,80%的学校反应留守儿童现象严重。调查显示,有69.8%的监护人表示“很少与孩子谈心”,只有11.3%的留守儿童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说。在教育态度方面,有70.8%的隔代亲人及73.1%的亲戚表示只照顾“吃穿睡觉”,别的很少管。“这说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围,委托监护人难以尽到对孩子的全面教育责任。”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的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楚。

  御史小学的王**老师不久前曾遇见过一件值得我们深思的事。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安排四年级开始上早晚自*,远的学生都住校,王老师是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每天晚上都会到寝室查夜,那天晚上,班上的一个女生不在寝室,王老师找遍了学校,也打电话问了不少的人,一夜无眠,第二天一早又急忙到她家里去问,却发现那女孩子偷偷的回家了,但是家里的大人却没想过老师会很焦急的寻找孩子。可见,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

  我在招收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家长非要把自己不到5岁的孙女送到班上读一年级,不管我怎么跟他做解释工作,到最后还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弄到教室里坐上了。一个月下来,孩子吃不消了,哭着不进教室,这时候的家长就完全把责任推到了我的身上,认为是我非要让他的孩子读一年级的,并且认为是我们学校的教育有问题,要不孩子怎么会不进教室呢农村中的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他们不闻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到学校吵闹,

  今年开学发生在御史小学的另一件事情,让我们很多的老师对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感到痛心。二年级一班有一个同学叫秦勇,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但是很调皮。据该班班主任陈老师说,这孩子是中途到班上学*的,上课从来都不认真听讲,也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而且还老是迟到、旷课。他家里只有他的奶奶,一学期下来,考试成绩只有5分,这下他的奶奶着急了,开学的时候找到陈老师,问陈老师是否可以让孩子留级。考虑到孩子确实太小,成绩跟不上,老师同意了他奶奶的请求,并且帮着为这个孩子办好了手续。谁知道,等把孩子弄到一年级教室坐上的时候,他奶奶的一番话却让在场的老师和家长目瞪口呆。原来,秦勇在去年9月的时候到学校报名读一年级,当时学校规定必须要满6岁才可以报名,他还不到规定的年纪,按说应该去上学前班,但是他的奶奶却让他直接进了级的教室,并且对老师谎称是从外地回来的。也就是说秦勇根本就没读过学前班,更别说上一年级了!

  说到这里,我就不知道该为我们的教育感到悲哀还是为我们的孩子觉得无奈。

  父母不在身边,一些“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撑,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调查表明,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有的任性、冷漠、自卑、自闭,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和逆反心理,还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监护而变得胆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另外,“留守儿童”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XX年**部有个调查,显示了两个‘大多数’,即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各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逐步解决。”

  (d)教师福利待遇低。

  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工资在500到1000的占80%,其中青年教师居多;工资在1000到1500的占16%,中年教师居多;工资在XX以上的占2%,老年教师居多;待遇上觉得可以的只占18%,67%的老师认为基本没福利待遇,15%的老师觉得根本没有;在我们的走访中,90%的老师说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福利问题。据调查了解,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农村教师,每个月的工资不到500元。隆兴小学刘学华老师说“出来参加工作的时候,工资一个月只有200多元,教了多的书,现在一个月的工资也不到700元”,该校杨文泉老师教师说“我们出来参加工作的时候工资不到30元,一家几口就靠着那30元过日子”,大部份的农村教师都是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全家。御史小学的唐祥清老师说,他以前的工资也很低,老婆是农村妇女,生了6个女儿,上有老人要供,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要养,学校的那点工资根本不够用。陈通周教师说他们教书那几年,真的是一人做几份工,早上的时候一早就上地里去劳动,不到8点,就赶回家吃饭,然后急忙往学校赶,等上完课,连家门都不用进,拿着工具又上地里去,然后回家吃午饭,吃完饭又得去上课,下午回来还得忙农活!在家里,男人是主要劳动力,如果光指望学校的那点钱,全家早就饿死了。很多年轻老师说,我们辛苦的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每个月的钱不够自己一个人用”,更不要说结婚养孩子了。许多老师就是觉得在农村教书的福利待遇太低而离开了这个职业。御史小学的何安*老师分到学校后,上了一年的班,然后出去读书,最后选择离职,现在在重庆有了自己的事业。还有该校的张华老师和秦佳老师,他们都是在教书不到一年的情况下觉得福利太低而辞职的。在XX年,该校的刘洪成老师也选择离开了学校,到外地打工去了。调查中我们发现,辞职的并不是只有该学校的老师,小佛小学也曾经有老师辞职离开。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98%的老师认为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待遇上的问题或许才是重要的。农村教师的福利为什么会这么低呢会龙二小的姜朝国校长是这样说的:“一是农村教育负债严重,普九和危改引起学校的债务,使得学校运转艰难;二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缓慢;三是乡镇对教育的投入太少,基本上没有投入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及维修,全靠学校自己承担;四是社会救助、捐资办学体系没形成,投入到农村学校的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又哪来的钱给老师发放福利待遇呢”

  (e)教师精神压力大。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78%的老师觉得精神压力大。走访中我们也了解到,有*10%的老师因为精神压力而导致身体的不健康,其中76%的老师有慢性咽炎。教师精神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方面。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个体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老师的工作。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象让我们的老师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宽和严的尺度标准,越来越多的孩子动不动就闹离家出走,一不留神就闹自杀,一不顺心就不读书。去年发生在龙门中学的那件事,相信很多的人都还记忆犹新,仅仅因为和老师言语上的冲突,就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从楼上跳了下去。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教育领域层出不穷,特别是最*几年。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对待学生,轻不得重不得,怎么会没有压力呢!

  二是家长方面。教育是一项社会性事业,这项事业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去共同实现。农村学校校网分散,学生分布广,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需要加强校网撤并,充分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很多农村的家长对此认识不到位,既要求优质教育,又要求就*入学,对于学校提出的一系列方案,不仅不予以配合,还千方百计加以阻拦,导致教师工作开展不顺利。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而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家长要求很高,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不好老师难辞其咎。特别是农村的家长,根本不会管你什么素质教育,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的全都不重要。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从某种角度上讲,老师是没有目标的,怎么做不清楚,评价体系不到位,这与家长的态度也是有关系的。

  三是学校和上级部门方面。作为教师,来自于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压力是很大的。看看现在上大学的人数越来越多,升大学的比率越来越大,但是基础教育的压力却不减反增,升学数、升学率牵扯着老师、校长、基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每一根神经。特别是一线教师,在拥有各种“质量指标”的“量化管理”系统里面,连气都来不及喘,大家一门心思地备课、上课、改作业、为学生订正错误、为“放松”了自身要求的学生做“上大学的好处”等人生“美好”愿景的教育……没日没夜,周而复始。老师们苦不苦当然苦!老师们怨不怨当然怨!但是能怎样整个教育都这样,教学期间这样那样的检查,名目繁多,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每个节日的庆祝活动、会议记录、读书笔记、安全问题、学*问题、生源问题等等,不仅让老师觉得经济上吃不消、更多的是精神上吃不消。而当假期临*,我们老师却没有将要解脱的轻松快乐,因为眼前的通知早已把我们的假日瓜分了――职务、职称、岗位、学历等各种名目的假期培训进修要用去十几或几十天,更为可怕的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实行假期补课,时间一般都至少是假期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78%的老师觉得精神紧张,担心上级检查不合格、年度考核不合格、学生成绩不好,很多的老师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四是社会方面。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在教育事业中是“辛勤的园丁”,就是无私奉献的那种人,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那种人,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那种人。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特别是现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导管理学生的权威,他们又在一定时间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还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还要协调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自己家庭生活的多重关系。这种多元化的不同性质的角色,很容易造成教师精神劳累和思想冲突。公众却认为教师不应该索取物质和一个*常人应有的精神回报……这样下去何时是头啊!这样,农村教师更迷茫了。教师这职业(这里只探讨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师)到底好不好如果让一个非教师来回答,答案肯定是这样:当然不错!你看,一年工资没少拿,却有寒、暑假*三个月的假期,哪行哪业有这种待遇我相信,说这话的人都是真诚的,而且,在他们夸赞老师这行当的两个理由中,“工资不少”是次,是客套和敷衍,因为这实际上并不太客观,有许许多多行业的工资也不少,甚至更不少,“有两个长假”则是主,因为从表面上看这很客观,是事实。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实际上,我们业内人士都知道,这些年来,我们的老师没几个能过上完整的寒暑假。为什么呢大家知道,每逢假期临*,我们老师并没有将要解脱的轻松快乐。因为要竞争职称,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学*,要适应社会对教师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利用假期进行充电学*。看似轻松好玩的假期实际上却比*时上班还要辛苦,这些都不是别人所能理解的。

  三、农村教师的心态及其形成原因

  根据以上几种现状,我们把农村教师的心态归纳为以下几种:

  1、积极心态。

  尽管很大一部分农村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意思、待遇不好,但是也有部分老师在对待工作问题上,仍然是积极面对和充满热情的投入。许许多多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农村教育事业付出一生的心血,问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无私奉献”的决心。千百年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春蚕到死丝方尽,�m�i成灰泪始干”,把教育事业视作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许许多多的老师就是带着这样的“无私奉献”的决心在农村的工作岗位上坚守一生。隆兴小学的杨文泉老师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该校任教,其中有是在该学校的村小任教,他所在的地方,山高路难行,孩子上学难,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去。有文化有知识的人都出去打工挣钱去了,他在当地也算是一个高知识分子,看见农村孩子读书难,他放弃了很多的机会,一直扎跟山区教育,有的孩子上学没钱,他还拿出自己不多的工资为孩子补贴学费、买学*用品。这么多年来,他坚持在最基层,一个人担负起一个村的教育工作,甚至上复式班,为了教育事业,杨老师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讲台和乡村的孩子。

  二是“回报社会”的感恩心。很多的老师,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师,他们经历了艰苦的大革命,成了历史的牺牲品,当他们在党的关心帮助下回到学校,走进课堂,他们就格外的珍惜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满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不计较报酬,不啬求回报,无怨无悔。会龙二小的杨**老师在谈到为何坚守在乡村教育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时,他说:“没有党和**的关心和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愿意把自己的一生都回报给社会,在哪教书都是无所谓的!”

  三是“安于现状”的满足心。有这种心态的老师一般分为三种:(a)中年教师。他们已经处于人生的中年,生活、事业、家庭都基本稳定,面对未来,认为没有改变的必要,已经*惯了目前的生活状况,所以能积极的投身到教育工作中去。隆兴小学的胡蓉国老师教龄,在村上呆了,和丈夫在同一所学校,对于目前的生活,胡老师表示比较满意,而且她觉得,他们这样的年纪没几年就可以退休,何必大费周章的去调动什么的呢(b)回家乡的教师。这部分老师他们从农村读书走出去,因为种种原因回到家乡教书,离家*,就比较能积极的教学。御史小学的刘冬明老师,出来参加工作,来一直是在他本乡的村小教书,直到去年才到乡中心学校上课。(c)夫妻俩在同一个地方的教师。一些老师夫妻俩在同一所学校或者同一个乡镇,他们的家庭生活稳定,在别人来看,属于美满幸福的,这些老师没有想过迁移,因此也能积极的投入到教学中。

  2、消极心态。

  一是物欲的膨胀、精神的沦丧,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影响着教师的心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人通过各种途径走上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岗位。这些人,工资待遇高,生活水*高,而且工作轻松,连许多文化水*不高的人似乎也淘到了金。回过头看看我们的老师,固守于三尺讲台,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买不起名牌,衣服永远是最便宜的,生活是清贫的,不管买什么都是想了又想……终其一生,教师都是寒酸的。物质上的清贫,让许多老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怀疑,消极的情绪由此而来,但是却又不舍得放弃。看过这样一篇报道:由于觉得教师工资不高,时间不自由,陕西师大XX届本科毕业生高山本可以到一所中学当物理老师的,但他不愿意从事教师的工作,几年来先后做过大学实验室工作员、企业产品推销员、商店送货员和溜冰场溜冰鞋看管员等工作,都无果而终,最后落得身无分文流浪大连街头而不得不寻求救助站帮助的地步,但已跟父母“断绝关系”的他在跟父母“续”上关系后,仍然坚定地表示,不管找工作的路上再怎么受挫,也“绝不去做教师的活”。高山的事例只能说明一个道理: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严重的影响着我们教师的心态。但是很多教师却又因为种种原因无力去改变这些现状,久而久之,许多的老师就有了混日子的打算。

  二是浮躁的时代,动摇了很多老师“无私奉献”的决心。许许多多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一辈子,但是面对现在的孩子不知所措了。关心带来误解,认真视为呆板,负责却认为多事。曾经有一位朋友对我谈起过这样一件事,他说读书的时候,教师对他是恨铁不成钢,经常对他冷潮热讽,说他只有卖气力吃饭的份儿,他很恨这位教师。某一天,当他与老师重逢的时候,恰好这位老师有求于他,他显得很冷淡,虽然最终他帮了这个老师的忙,但他也对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当年你说我很笨,只有卖气力的份,是这样说的吗”教师无语。听到这儿的时候,我为我们的教育者们感到心疼,觉得心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能成才,恨铁不成钢,在教育方法上,或许有着许多的不同,但出发点都是希望学生好。然而,又有几个学生能真正懂得教师的付出呢辛辛苦苦的工作换来的却是这样的不被理解,难怪我们的教师灰心了。时下市场经济大潮中,这样的例子更多,导致一向安于清贫“无私奉献”的教师开始动摇了。

  三是理想与现实差距大。诚然,许多的老师在刚走上讲台时也曾有过壮志宏图,决心扎根农村,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成为一代名师。但现实和理想差距太远了。现实的具体体现在:

  (1)农村教师被不公正待遇长期困扰着。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的老师对于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的福利待遇觉得很不公正,同样的付出劳动和心血,甚至农村教师付出的还多得多,可是得到的回报却大有出入,很多的人瞧不起农村老师,社会、家长在对待老师的问题上,对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老师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农村家长到学校,一般就是孩子有事了到学校质问老师来的,而城区学校的家长却很尊重老师,隔三岔五的到学校找老师。了解学生的情况,两种不同的待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加上教学环境的恶劣、家庭生活的困难、教师住房的问题等等,长期困饶着我们的农村教师。

  (2)农村孩子素质无法和城市孩子比。学*上,城里的孩子很多是一点就会,而农村孩子你就得花数倍努力,所以城里学校的教学上更易出成绩;家长对待教育的观念也有所不同。农村的家长越来越多的向孩子灌输新的“读书无用论”,读书没前途,不如出去打工挣钱等等;而城市里的孩子却更能明白,只有依靠知识才能有未来。

  (3)农村教师中“农村”俩字成了年轻教师个人问题的绊脚石。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很多的农村教师都是大龄青年,其中男性占的比例是女性的2到3倍。这些老师,由于教学环境差、交通不便利、没住房、工资奖金待遇低,使得他们在个人问题上一直得不到满意的解决。会龙二小的邓勇老师,是一个很不错的小伙子,出来参加工作快十年了,至今没有结婚。说起个人问题,他显得很无奈:“谁让我们在农村教书呢,交通不方便、又没有住房、工资待遇低,哪个女孩子愿意嫁到这来啊”象邓老师这样的男老师在农村教师队伍中是最普遍的。现实是残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的雄心没有了,壮志消失了,更多的老师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失望,每天教室、家里、办公室三点一线的生活,让许多老师丧失了激情。更多的老师认为在僻远的乡村教一辈子书,很难实现人生抱负,也无法获得更高的收入,久而久之,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就视而不见了,对工作的热忱也没有了……这种理想与现实巨大的反差让许多老师悲观失望。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4

  为进一步摸清我县农村教育情况,促进全县农村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按照县委、县**有关通知要求,我们多次深入基层,对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制定了未来几年我县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远景规划,现将我们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村教育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各级各类农村学校190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乡镇初中37所,中心小学113所,完小14所,分校21所。全县农村有高中在校生6796人,初中在校生26372人,小学在校生31339人。此外,还有各类农村幼儿园109所(含鸦鸿桥镇两所民办园),在园幼儿13800人。

  二、*几年的主要做法

  多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工程,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努力使基础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以省“普九”复查为契机,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几年,我县以迎接省“普九”复查为契机,大力推进“普九”完善工程,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和普及程度等方面又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县初中生年巩固率逐年提高,已达到省“普九”标准,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已达省“普九”标准。我县多次被省**评为“普九”工作先进县。

  2、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努力实现“普九”向两头延伸。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同时,我县还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努力使普九成果向两头延伸。*几年我县高中在校生人数逐年攀升,今年我县5所农村普通高***有在校生6796人,占全县高中学生总数的44.7%;在学前教育方面,从20xx年起,我们努力实现由学前班向幼儿园的转变,三年时间共新建乡镇幼儿园69所,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6.2%。去年我县在原有基础上又投入资金1146万元,用于学前教育发展。20xx年12月初,我县接受了省检查团的“普三”验收,省市领导对我县的学前教育发展给予高度评价,我县的学前教育保持了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先进水*。

  3、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不断优化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是基础教育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农村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我县教育现代化进程,我们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制定了20xx―20xx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几年来,全县农村初中、小学学校总数从1998年的498所减少到目前的185所。

  4、加大现代化教育装备力度,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从20xx年开始起动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截止到目前共投入资金4300万元用于配备校长办公系统、学校微机室、多功能教室建设以及购置教师、学生用微机。目前全县农村所有完小以上学校均配备了微机室、校长办公系统、多功能教室,全县农村中小学配备校长办公系统210套,购学生微机5200台,建微机室205个,多功能教室194个,语音室48个,建校园网17个。

  三、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育需求的增加与教育投入的不足这一矛盾更加突出。*年来,我县先后启动了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农村布局调整及危房改造工程,迎接了省“普九”、“普三”检查验收,全县教育欠帐达9720万元,其中农村教育欠帐为1603万元。而我县县、乡两级财政一直比较紧张,落实的省定生均公用经费的标准还很低。今后我县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危旧校舍维修改造和教育现代化装备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2、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问题。自20xx年以来,我县初中小学没有再分配新毕业生,而自20xx年暑假,实小、三中开办寄宿制以来,先后从乡镇选拔293名教师进城任教,又先后有200名教师出口,其中多为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造成目前我县农村学校教师年龄老化,尤其是小学教师,目前*均年龄在43岁以上。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的中心校没有音体美专职教师,音体美课不能保证,英语、微机任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质量不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年龄老化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3、初中生流失严重,控辍保学的任务艰巨。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是目前农村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它不仅加大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也影响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的巩固。虽然我县通过了省“普九”复查验收,但初中生流失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遏制,尤其是我县南部潮洛窝、石臼窝等乡镇受当地服装厂影响,初中三年,学生的流失更为严重。分析学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单凭教育系统的力量很难将此项工作做好,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4、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有实际困难。布局调整工作几年来,取得了显著效果,但由于一些村队干部或群众的认识问题,加之个别乡镇缺少应有的力度,至今依然没有完成调整任务。布局调整后,确实存在学生上学距离过远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从群众利益考虑,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

  5、素质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受社会就业、用人制度及教育自身基础以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学生在校时间长、课业负担重,部分教师改革意识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小学、初中的非主要学科授课质量不高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远景规划

  总体目标:到20xx年,初步建成适应玉田经济发展建设需要的现代教育体系,高标准实施素质教育,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把玉田县建成唐山市教育较为发达、教育质量较高的地区之一。具体目标:

  (一)形成系统优质的学前教育

  继续发展学前教育,保持我县学前教育在全市乃至全省领先地位。到20xx年,全县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争取达到100%,充分满足三至六周岁儿童入园需求。通过幼儿园升级升类工作,不断提高幼儿园办学规模和管理水*,所有乡镇中心园达到省二类标准,到20xx年全县一类幼儿园的比例达到30%,二类园比例达到60%。在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托幼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学前三年教育向0-3岁幼儿教育延伸。到20xx年,形成完善的以省级规范园为龙头,以乡镇中心园为骨干,以中心校独立园为基础,各类幼儿园共同发展的幼教体系。

  (二)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有长足进步

  以迎20xx年省“普九”复查为契机,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小学抓实特色校建设工作,全力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学校,展示我县素质教育成果;初中抓实控辍学保学工作,提高在校生巩固率。未来几年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工作重点放在初中,到20xx年完成撤并15所初中和42所农村小学的任务,为解决学生上学远的实际困难,考虑在农村建设九年一贯制试点寄宿制学校。在全县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到20xx年全县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全部建成校园网,教师全部实现微机备课,到20xx年前后,全县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教室全部建成多功能教室,充分发挥现代教育装备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三)大力普及高中教育

  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到20xx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认真做好生源预测,考虑未来几年,生源减少的因素,为发挥高中现有优势,在5年内将现在的彩亭桥中学、亮甲店中学、鸦鸿桥中学逐步撤并,重新划分招生范围,只保留林南仓中学、窝洛沽中学两所农村普通高中,完成对以上两所学校的改扩建工程,争创省级示范学校。保证从农村向高等院校输送更多人才。

  (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

  继续做好初三毕业生的春季分流工作,保证县职中心生源。合理利用撤并后的3所高中校址尝试举办高中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在高中教育阶段的比例,培养更多的适合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五、保障措施

  1、转变观念,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合力建设高水*教育强县

  进一步**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的大教育观,引导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教育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建设高水*教育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把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并作为干部选择、任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落实教育强县、优先发展的教育战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贡献,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保障。

  2、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

  县**在依法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经费逐年实现“三个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做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增加对重点项目的专项资金投入,结合布局调整盘活现有教育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办学效益和经济效益,鼓励社会各种力量捐资助学,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3、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坚持依法治教。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依法治教重要意义的认识,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教育和**、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好初中生流失问题。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制度化、法制化,开展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研讨活动,健全各项教育规章制度。学校要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自觉性,逐步使知法守法、依法办事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4、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央、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为根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要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完善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暂行办法》;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探索符合教育规律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建立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运行机制,坚持依法治教,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5

  xx县xx彝族、布朗乡是我县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为巩固我乡“两基”成果,创建和谐教育,加快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 基本情况

  20xx年全乡共有17所小学,在校学生73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84人,教师5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84%。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30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12人,教师2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0%,辍学率达:1.8%。

  20xx年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5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41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27%。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30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30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2%,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1%,小学辍学率达:0.27%。

  20xx年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6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63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0013%。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28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21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1%,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2%,辍学率达:1.23%。

  xx乡历届党委**都非常重视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利用群众会、家长会、广播、黑板报、等方式大力宣传,在这贫困民族山区得到良好了的落实。

  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情况

  20xx年起,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全部学生书费和杂费,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380人,人均12元每月。

  20xx年,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54.00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70.00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60人,生均28元,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720人,生均30.00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100.00元。

  20xx年,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54.00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70.00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169人,生均230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300.00元。

  三、制约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因素

  1、学校硬件设施较差。

  一是目前全乡善有一师一校学校7所,涉及学生200余人,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难度较大。二是教育设施满足不了现在的教育水*,很难启发学生对学*的兴趣和智力开发。

  2、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教师素质偏低,教法单一,对 “新课改”掌握不深,在引导学生学*和掌握知识上收不到良好得效果。二是教师力量不足,很多教师都在超负荷工作,大部分都在上两门以上的课程,致使自己的专长难以发挥。

  3、学校软件设施较差。

  4、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部分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多数群众有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学生对学*得兴趣不浓。

  5、人民群众整体素质较底,经济意识淡薄。

  一是全乡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粮食、烤烟为主,而粮食、烤烟产量低,全乡人民生活水*较低,无法送子女到高一级学校深造。二是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支持力度不够。如很多家长在督导自己孩子的学*上不够。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菁选(扩展4)

——农村公路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菁华3篇)

农村公路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1

  科学发展观是*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不仅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农村公路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题。在州委、州*的领导下,在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努力和广大群众参与下,我州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几年的农村公路建设,我们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管理经验,但是管理水*较低,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还有待加强。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指导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如何科学地建设农村公路,是现在和将来都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农村公路建设就是要科学地发展农村公路交通事业,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群众的交通需求。农村公路建设必须用科学的设计、科学的管理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为把学*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根据局党组《关于印发深入学*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计划>和<专题调研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交党〔XX〕7号)的安排,本人组织有关科室的工程技术人员对我州农村公路两通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到农村公路项目的建设指挥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工程施工现场,通过听汇报、查看资料、看施工现场和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分析农村公路两通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现状、找出工作中的差距、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如何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工作作了认真的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州农村公路建设的现状

  (一)工程进展情况

  我州两通工程从XX年实施以来,在州、县党委*的直接领导和关心支持下,进展较为顺利,XX年150公里,XX年1180公里的通达工程已经全部完工;XX年150公里,XX年150公里的通畅工程已经基本完成。XX年通过我州积极的争取,省交通厅安排我州通达工程1180公里,通畅工程671公里,至XX年4月xx年实施的通畅工程资金还未到位,给工程进度带来较大影响,按预计的工期难以全面完成。

  (二)工程技术人员少管理难度大

  由于XX年突然增加通畅工程里程数,通畅工程量相当于XX年的4.5倍,通达工程相当于XX年的7.9倍,从设计到施工到编制竣工资料全靠原有的工程技术人员,一个主要技术人员管理几个通达工程的情况比较普遍,通畅工程建设指挥部人员少,进度或质量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技术人员少,各县在施工期间把施工现场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首要工作来抓,加之上一工程项目完工就接着管理下一个开工的工程项目,对工程资料的整理无暇顾及,导致部分工程完工后工程资料不完善而不具备竣工验收的条件,不能纳入公路养护管理的范筹。

  (三)对新型路面结构的施工管理缺乏经验

  XX年,我州通畅工程大量采用了整齐混凝土块体弹石路面,铺筑这种路面除丘北县有一定经验外,其他县没有施工经验,由于里程多、数量大,原来有一定铺筑经验的工人较少,从块体的预制到铺筑质量的控制都有一些困难。如部分项目整齐混凝土块体弹石铺筑过程中*整度控制就比较困难,一些项目做了实验路段,但是由于管理者及工人都无经验,通过几次反复的施工,质量还是不理想,最终请了有经验的人来指导才基本解决了问题。由于缺乏施工经验,混凝土预制块的预制速度远远跟不上路基调型和基层铺筑的速度,造成部分工序停工待料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今后的工作途径和措施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农村公路建设首先要考虑如何为农民群众修更多的路、更好的路,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因此,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中,要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处处为农民群众着想,把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今后的农村公路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工作,把农村公路建设得更好。

  (一)选择科学的公路路线是建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的关键

  农村公路通达工程除资金的制约外,公路建设的成败在于路线的选择。要从路线里程长短、技术指标、占用耕地林地、废弃土石方对生态环境影响、工程量控制、路线位置是否最大限度地方便了农民群众的出行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路线走向和控制各项指标。要让农民群众在公路设计阶段就知道路线位置,提出合理的路线走向意见和建议。在今后设计审查中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改变公路设计文件审查中主要注重技术指标审查的方式,将这些工作作为审查的重点内容。

  (二)进一步加大工程试验检测力度,确保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永恒的主题,对工程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而控制的主要手段就是检查和检测,要在现有检测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检测力度,加强人员培训,充分发挥工程试验室的作用,努力做到从材料进场到每一个工序的施工质量都用数据说话,减少或杜绝凭个人经验评定工程质量的频率,用科学的手段管理工程质量,做出让群众放心的工程。

  (三)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工程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农村公路建设由于点多面广、工程多、工作量大、路线长等特点,需要强有力的管理队伍进行管理,由于现有的管理人员少,工作任务繁重,管理难度大,因此,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十分重要。要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加强职工的教育,增强广大职工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负责工程的主要人员要带头树立以筑路为业、以工地为家的思想,让建设、施工、监理各方的职工在得住工地,守得住岗位,及时研究解决工程施工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建立严格的工程管理和人员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工程管理行为,确保工程建设的资金、进度和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四)坚持“等级多标准、路面多样化、结构多形式、筹资多渠道、安保多样化”的建设原则

  从去年以来,我州根据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紧缺及各条公路车流量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按照省交通厅推行的“等级多标准、路面多样化、结构多形式、筹资多渠道、安保多样化”的建设原则,在公路设计中采用了不同等级公路标准和不同结构形式的路面结构,对农村公路建设投资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新型的路面结构形式,做到既经济又耐用,适应农民群众出行的要求,达到科学发展的目的。

  (五)加强新型路面结构施工技术培训,全面掌握施工方法

  对于水泥混凝土整齐块体弹石路面的施工工艺控制,目前在我州铺得较好的弹石路面基本是外地施工队伍施工的,而由于工程项目点多面广,靠外地施工队伍是难以完成建设任务的,要借鉴外地施工队伍铺筑的经验,采取传、帮、带的方法抓紧培训,使本地的施工队伍全面掌握施工技术和方法,适应大面积铺筑整齐块体弹石路面需要,确保工程质量。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惠及千家万户,涉及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我们通过过去的公路建设总结了一些经验,但是工作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加以完善和解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给我州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暨注入了新鲜血液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只要全州交通系统上下同心协力,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持续协调”的发展原则,必将推动我州农村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修筑更多、更好的农村公路,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村公路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2

  为了全面了解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情况,促进农村公路健康有序发展,我们于*期就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这次调研认为,*几年,特别是“xx”规划以来,我市抢抓*、*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掀起了建设农村公路的热潮,农村交通发展日新月异,公路路况水*、通达深度、路网等级等得到了很大提升,形势令人振奋。农村公路建设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桥梁与纽带。*年来,在市委、市*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明确目标,及时制定规划,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农村公路的建设步伐。

  (一)农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xx”以来,我市共筹措建设资金63899.8万元(其中中央及省补助资金29072.4万元,自筹资金34827.4万元)。共下达通畅工程计划项目723个,673公里,通达项目22个,42.8公里,渡改桥项目2个(其中永久性桥梁6座,人行桥3座,码头改造2处)。到目前为止,已实际完成通畅工程750个行政村,通车里程达到737.95公里,通达工程完成9.3公里,通达率达到00%,通畅率达到82%,渡改桥项目完成永久性桥梁4座,人行桥3座,码头改造2处,在建桥梁2座,已完工85%的工程量。全市xx年的农村公路建设,给农村群众致富插上了翅膀,当地的农产品和土特产便可以及时走出山门走向大都市了,这样就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农村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的调整,从而达到加快农民致富的步伐的目的。

  (四)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农村公路建设是基础设施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建设好农村公路,将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调查也发现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总体布局不是很合理,没有科学的统筹规划。目前我市的农村公路硬化大部分是以以前的机耕路为基础,没有经过科学的规划与布局,大部分只考虑自身出行方便,导致部分农村公路存在坡大弯急、车辆难行的现象,甚至个别地段成了“断头路”、“迂回路”.

  二是配套资金缺口很大,导致相当一部分村因农村公路建设负债累累。上级对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补助标准很低,4.5米路基的每公里仅补助7万元,3.5米路基的每公里仅补助2万元,资金缺口少的在20万元公里以上,多的则达30万元公里以上,除了国家投入的这部分资金以外,由于我市财政状况不佳,无力安排配套资金,只有极少数经济条件好的乡镇配套了少量资金,因此,落实缺口资金的压力只能全部由村级承担了。为了彻底改变村民出行难的现状,很多村便不惜举债建设,对于一些负债运转的村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三是建设质量总体不高,相关配套设施不到位。由于农村公路建设点多、线长、面广,在大规模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对质量监管尤其是现场质量监管难以到位,加上施工人员大部分都是聘用的当地农民工,缺少施工经验,对砂石级配和水灰比的规范要求知之甚少,操作中很难把握到位。而村干部和村民义务监督员既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又未接受过专门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想监管却难以监管到位,导致部分项目存在质量隐患。从技术等级来看,农村公路普遍等级低,道路宽度不够,按规定,3.5米的硬化路面应该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会车处,但有相当一部分村为了降低成本而没有按规定设置,一到车流量大时便造成车辆堵塞。同时,道路硬化以后,与之相配套的路肩基本没有配套到位,大大降低了通行能力,在路窄、弯急、坡陡处没有设置相关交通标志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这样一来导致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四是没有完善的管养措施。由于我市尚未出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管理机构不健全,责任不明确,加上市、乡(镇)、村三级财力有限,无法有效保证管养所需资金,管养人员没有落实到位,通村公路除部分路段设置水泥墩限制重车通行外,大都处于失管失养状态。部分群众护路、养路、惜路意识淡薄,在公路上乱堆乱放现象时有发生。如湄江到七星的通乡公路建成以后,由于一些严重超载的大货车长期自由通行,致使公路长期超负荷运行,严重损坏了公路路面,在短短几年内,该公路已是面目全非。

  五是农村公路建设中没有履行招标程序的项目普遍存在。由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国省补助严重不足,要求村级自筹资金比重较大的特殊性,有相当部分项目便没有经过正规的招投标程序,而是由村级组织自行确定施工单位。加之大部分村的当初上报并经批准的补助里程小于实际设施的里程,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能承包项目,便承诺只要村级筹措自筹资金,国省补助由其向交通部门争取,而交通部门的计划是早已定下来了的,调整的可能不是很大,于是便出现了很多已经实施了项目却得不到国家的补助,导致部分施工单位的工程款无法到位,从而引发一些新的矛盾。

  六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审批程序不规范,利用率很低,侵占耕地的现象很严重。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高潮已经掀起,已经到了村与村,组与组,甚至户与户之间的相互攀比,于是,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村民便不管国家的补助能否到位,也不经过交通、国土、规划部门的批准,便自行筹资动工修建公路,这样,势必造成耕地的侵占以及公路的私有化,而一些私有化的公路*常基本上没有车辆通行,这样势必造成公路的利用率很低,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

  三、建设好农村公路的建议及意见

  (一)、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议市人民*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领导,协调相关部门定期研究、定期部署、定期督促。各乡镇要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专门抓的工作责任制,负责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指挥协调等工作。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建设顺利推进。要进一步对农村公路建设实行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当前,要坚持规划先行,抓紧做好“xx”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超前谋划,突出重点。认真总结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xx”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衔接,使规划得到上级的认可,确保落到实处。与此同时,要积极向上反映情况,争取国家对我市“xx”建设规划的规模和总量确定后,根据各地实际将资金安排到具体项目上。要按照国家关于“xx”规划编制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做好乡镇和建制村通畅工程、农村公路的升级改造工程及断头路和联网路建设工程的编制工作。增大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向边缘地区倾斜力度,优先安排主干村道公路的规划建设,确保能够解决更多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二)、多方筹资,政策配套,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资金保证。资金问题是制约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因素。可采取“上级部门补助一点,农村群众筹集一点,在外人员捐献一点,联系单位赞助一点”的办法,建立国家、省、市扶持、乡(镇)主体投资、社会融资、群众投劳相结合的农村公路建设筹资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将交通、扶贫、农开、退耕还林、土地开发等项目中所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做到标准一致,项目资金从一个口子出,工作同步,避免同样的建设,出现不同的补助标准和项目重复实施的现象发生。

  (三)、精心组织,加大监管力度,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质量保证。一是严格按规划和设计施工。市交通职能部门要严格统一勘测和编制规划,所有项目,特别是新建项目,必须报市人民*核准后方可实施,对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的项目,除由国土、规划等部门从严处罚外,交通等部门坚决不予安排项目资金,彻底改变目前公路建设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侵占耕地的现象。二是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交通部门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和指导,尤其对施工环境较差、难度较大的项目更要加强巡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整改。明确施工单位、乡镇以及村级组织的责任。加强对村干部及村民义务监督员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担负施工各环节的质量监督工作。对主要材料要从严把关,建议对水泥、石灰、沥青等外购材料,凭出厂合格单由农村公路管理局提取样品,由相关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三是从严要求,确保相关配套设施到位。对已建成路段的错车道设置、路肩培土、急弯和危险地段的警示标志及安全防护等附属设施补救到位,对在建的路段要求在实施时同步到位。四是要坚持合理造价和工期,严格基本建设程序,按技术规范施工作业。坚持项目业主法人制、设计使用年限终身制、社会公开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建立起“交通行业指导,社会质量监理,村民代表监督,施工单位自检”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建设质量,促进农村公路建设健康发展。

  (四)、建管结合,尽快出台我市农村公路养护办法,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后续保障。随着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数量和公路里程的增加,若不切实改善这种重建轻养、失管失养状况,将会使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还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有违农村公路建设的`初衷。因此,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我市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已迫在眉睫。一是要认识到位,加强对管养单位和沿线群众爱路、护路的引导和教育,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养路、护路思想培养教育,牢固树立“三分筑路,七分养护”的思想,提高养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二是要制度到位,尽快出台我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实施方案,明确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机制,逐步实现农村公路养护正常化、规范化;三是要责任到位,采取“谁受益,谁养护”的方式,通过突击养护、日常养护、抓示范路等方式,充分调动乡镇、村组和广大农户养护的积极性。要大力推行“农村公路民养化”.通过协议、承包、委托养护等办法将养护责任明确到村、到组、到人;四是相关保障措施要到位,在做好养护工作的同时,市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局要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将清理路障、治理超载作为工作重点,严厉打击有损农村公路的行为,为农村公路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五是要确保养护经费的到位。采取市财政从农村公路养护经费中通过“以奖代拨”的方式拨一点,乡(镇)、村财政补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模式,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经费渠道,为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宽量大,任务非常艰巨,它需要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同心合力,科学规划,精心建设,强化管护,只有这样,我市的农村公路才能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

农村公路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3

  为了全面了解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情况,促进农村公路健康有序发展,我们于*期就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这次调研认为,*几年,特别是“xx”规划以来,我市抢抓*、*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掀起了建设农村公路的热潮,农村交通发展日新月异,公路路况水*、通达深度、路网等级等得到了很大提升,形势令人振奋。农村公路建设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桥梁与纽带。*年来,在市委、市*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明确目标,及时制定规划,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农村公路的建设步伐。

  (一)农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

  我市共筹措建设资金63899.8万元(其中中央及省补助资金29072.4万元,自筹资金34827.4万元)。共下达通畅工程计划项目723个,673公里,通达项目22个,42.8公里,渡改桥项目2个(其中永久性桥梁6座,人行桥3座,码头改造2处)。到目前为止,已实际完成通畅工程750个行政村,通车里程达到737.95公里,通达工程完成9.3公里,通达率达到00%,通畅率达到82%,渡改桥项目完成永久性桥梁4座,人行桥3座,码头改造2处,在建桥梁2座,已完工85%的工程量。全市xx年的农村公路建设,给农村群众致富插上了翅膀,当地的农产品和土特产便可以及时走出山门走向大都市了,这样就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农村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的调整,从而达到加快农民致富的步伐的目的。

  (二)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农村公路建设是基础设施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建设好农村公路,将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调查也发现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总体布局不是很合理,没有科学的统筹规划。

  目前我市的农村公路硬化大部分是以以前的机耕路为基础,没有经过科学的规划与布局,大部分只考虑自身出行方便,导致部分农村公路存在坡大弯急、车辆难行的现象,甚至个别地段成了“断头路”、“迂回路”、

  二是配套资金缺口很大,导致相当一部分村因农村公路建设负债累累。

  上级对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补助标准很低,4.5米路基的每公里仅补助7万元,3.5米路基的每公里仅补助2万元,资金缺口少的在20万元公里以上,多的则达30万元公里以上,除了国家投入的这部分资金以外,由于我市财政状况不佳,无力安排配套资金,只有极少数经济条件好的乡镇配套了少量资金,因此,落实缺口资金的压力只能全部由村级承担了。为了彻底改变村民出行难的现状,很多村便不惜举债建设,对于一些负债运转的村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三是建设质量总体不高,相关配套设施不到位。

  由于农村公路建设点多、线长、面广,在大规模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对质量监管尤其是现场质量监管难以到位,加上施工人员大部分都是聘用的当地农民工,缺少施工经验,对砂石级配和水灰比的规范要求知之甚少,操作中很难把握到位。而村干部和村民义务监督员既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又未接受过专门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想监管却难以监管到位,导致部分项目存在质量隐患。从技术等级来看,农村公路普遍等级低,道路宽度不够,按规定,3.5米的硬化路面应该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会车处,但有相当一部分村为了降低成本而没有按规定设置,一到车流量大时便造成车辆堵塞。同时,道路硬化以后,与之相配套的路肩基本没有配套到位,大大降低了通行能力,在路窄、弯急、坡陡处没有设置相关交通标志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这样一来导致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四是没有完善的管养措施。

  由于我市尚未出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管理机构不健全,责任不明确,加上市、乡(镇)、村三级财力有限,无法有效保证管养所需资金,管养人员没有落实到位,通村公路除部分路段设置水泥墩限制重车通行外,大都处于失管失养状态。部分群众护路、养路、惜路意识淡薄,在公路上乱堆乱放现象时有发生。如湄江到七星的通乡公路建成以后,由于一些严重超载的大货车长期自由通行,致使公路长期超负荷运行,严重损坏了公路路面,在短短几年内,该公路已是面目全非。

  五是农村公路建设中没有履行招标程序的项目普遍存在。

  由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国省补助严重不足,要求村级自筹资金比重较大的特殊性,有相当部分项目便没有经过正规的招投标程序,而是由村级组织自行确定施工单位。加之大部分村的当初上报并经批准的补助里程小于实际设施的里程,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能承包项目,便承诺只要村级筹措自筹资金,国省补助由其向交通部门争取,而交通部门的计划是早已定下来了的,调整的可能不是很大,于是便出现了很多已经实施了项目却得不到国家的补助,导致部分施工单位的工程款无法到位,从而引发一些新的矛盾。

  六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审批程序不规范,利用率很低,侵占耕地的现象很严重。

  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高潮已经掀起,已经到了村与村,组与组,甚至户与户之间的相互攀比,于是,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村民便不管国家的补助能否到位,也不经过交通、国土、规划部门的批准,便自行筹资动工修建公路,这样,势必造成耕地的侵占以及公路的私有化,而一些私有化的公路*常基本上没有车辆通行,这样势必造成公路的利用率很低,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

  三、建设好农村公路的建议及意见

  (一)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建议市人民*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领导,协调相关部门定期研究、定期部署、定期督促。各乡镇要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专门抓的工作责任制,负责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指挥协调等工作。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建设顺利推进。要进一步对农村公路建设实行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当前,要坚持规划先行,抓紧做好“xx”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超前谋划,突出重点。认真总结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xx”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衔接,使规划得到上级的认可,确保落到实处。与此同时,要积极向上反映情况,争取国家对我市“xx”建设规划的规模和总量确定后,根据各地实际将资金安排到具体项目上。要按照国家关于“xx”规划编制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做好乡镇和建制村通畅工程、农村公路的升级改造工程及断头路和联网路建设工程的编制工作。增大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向边缘地区倾斜力度,优先安排主干村道公路的规划建设,确保能够解决更多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二)多方筹资,政策配套,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资金保证。

  资金问题是制约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因素。可采取“上级部门补助一点,农村群众筹集一点,在外人员捐献一点,联系单位赞助一点”的办法,建立国家、省、市扶持、乡(镇)主体投资、社会融资、群众投劳相结合的农村公路建设筹资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将交通、扶贫、农开、退耕还林、土地开发等项目中所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做到标准一致,项目资金从一个口子出,工作同步,避免同样的建设,出现不同的补助标准和项目重复实施的现象发生。

  (三)、精心组织,加大监管力度,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质量保证。

  一是严格按规划和设计施工。市交通职能部门要严格统一勘测和编制规划,所有项目,特别是新建项目,必须报市人民*核准后方可实施,对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的项目,除由国土、规划等部门从严处罚外,交通等部门坚决不予安排项目资金,彻底改变目前公路建设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侵占耕地的现象。

  二是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交通部门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和指导,尤其对施工环境较差、难度较大的项目更要加强巡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整改。明确施工单位、乡镇以及村级组织的责任。加强对村干部及村民义务监督员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担负施工各环节的质量监督工作。对主要材料要从严把关,建议对水泥、石灰、沥青等外购材料,凭出厂合格单由农村公路管理局提取样品,由相关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是从严要求,确保相关配套设施到位。对已建成路段的错车道设置、路肩培土、急弯和危险地段的警示标志及安全防护等附属设施补救到位,对在建的路段要求在实施时同步到位。

  四是要坚持合理造价和工期,严格基本建设程序,按技术规范施工作业。坚持项目业主法人制、设计使用年限终身制、社会公开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建立起“交通行业指导,社会质量监理,村民代表监督,施工单位自检”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建设质量,促进农村公路建设健康发展。

  (四)建管结合,尽快出台我市农村公路养护办法,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后续保障。

  随着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数量和公路里程的增加,若不切实改善这种重建轻养、失管失养状况,将会使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还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有违农村公路建设的初衷。因此,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我市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已迫在眉睫。

  一是要认识到位,加强对管养单位和沿线群众爱路、护路的'引导和教育,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养路、护路思想培养教育,牢固树立“三分筑路,七分养护”的思想,提高养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二是要制度到位,尽快出台我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实施方案,明确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机制,逐步实现农村公路养护正常化、规范化;

  三是要责任到位,采取“谁受益,谁养护”的方式,通过突击养护、日常养护、抓示范路等方式,充分调动乡镇、村组和广大农户养护的积极性。要大力推行“农村公路民养化”、通过协议、承包、委托养护等办法将养护责任明确到村、到组、到人;

  四是相关保障措施要到位,在做好养护工作的同时,市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局要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将清理路障、治理超载作为工作重点,严厉打击有损农村公路的行为,为农村公路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五是要确保养护经费的到位。采取市财政从农村公路养护经费中通过“以奖代拨”的方式拨一点,乡(镇)、村财政补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模式,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经费渠道,为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宽量大,任务非常艰巨,它需要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同心合力,科学规划,精心建设,强化管护,只有这样,我市的农村公路才能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菁选(扩展5)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菁华3篇)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教育发展极不*衡。农村教育明显落后于城市教育。我国农村有着9亿人口,其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国家的提高。为了了解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四川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的同学深入大邑县金星乡,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并得出如下调查结论。

  一.调查中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比较落后,教育与城市相比有着较大差距

  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村财政比较紧张,各种经费异常是教育经费是严重的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与城市学校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就拿英语来说,城市学校的英语教育远远强于农村,很多农村小学的孩子根本没有上过英语课,这就在起点上落后于城市。

  2.农村师资力量不够

  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很多师范学校毕业的人不愿意到农村教书,农村教师素质明显低于城市,加之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限制着农村师资力量的调整。农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学历不合格,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凭经验施教,观念落后、教法陈旧。加之学校给教师供给外出学*培训、交流的机会少,多数教师不能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应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应对新课程改革,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3.农村家庭因素影响子女教育问题

  首先在于农村,家庭条件本来就有限,他们的父母文化水*也不高,仅有学校在教育着孩子们,一回到家中就是无人管教了,孩子们只在学校里学*而到了家中基本上就是玩了,这样一来就影响了孩子们的学*成绩。

  同时也受传统愚昧的影响家长们都认为读书无用而排斥教育,一些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僻远,与外界社会联系甚少,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和风俗*惯依然盛行。不少人思想观念陈腐,认为孩子在家劳动是天经地义的事,而送孩子去上学是一大损失;而又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负着很大债务学*的农村孩子,一旦毕业就无法找到一个适宜的工作,相对而言对于他们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就得不到回报。而农村教育的出口又被堵死或不畅,即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出口有限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了知识在农村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使得农村“读书无用”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少孩子连小学都没有毕业。

  其次,由于受市场经济发展的不*衡,很多的农民涌进城市务工,成为我们所说的“农民工”。于是并出现了很多的“留守生”和“代理家长”。由于子女和家长长期的分离,在生活、学*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尤其是亲情缺失和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子女的这一群体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创伤,性格也变得较为孤僻,学*成绩下降。

  隔代抚养有一个最大的缺点是:老人力不从心。这主要在于上一代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并且年老多病,通常都不能有效辅导孩子的功课。还有就是老年人往往更容易纵容、溺爱孩子,管教不严,这使得孩子不良学*和行为*惯较为突出;再加上与长辈的沟通不足,使得老年人不易了解孩子的内心思想,不易察觉孩子的不良思想苗头,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管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高。

  其次,就是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这使教育严重的脱节。由于家长外出打工,学校不能与家长沟通,甚至学生的作业都没有家长签字,不了解学生动态,缺乏互动,不利于共同教育培养下一代。也导致学生不爱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也很少主动回答教师提问,他们的性格内向,社交意识和本事较弱。在学*、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愿与教师交流、沟通;由于缺少家庭的约束,很多孩子学*成绩不好,厌学、逃学、甚至缀学,学生们的学*成绩也普遍偏低。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些学生也就成为了犯罪和受侵害的高危群体了。在缺乏约束下,学生易养成自由散漫的*气,时间观念差,爱迟到、旷课,喜欢进网吧和游戏厅。父母的行为也对子女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一些农民进城务工后改变了职业和生活方式,从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在对金钱、家庭的态度上畸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是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这几十年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以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长期以来工农业之间的“剪刀叉”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影响农业效益和农民富裕的主要制度性因素。由于农业发展缓慢,农民社会地位低下,农村教育自然也处于弱势的地位。

  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稍微有头脑和本事的农民又都去打工,农村基本上是老弱病残和文化素质不高的村民留下来,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导致农村积贫积弱的恶性循环。虽然打工者能够赚些钱回到农村来补贴,可是他们给城市所作的贡献更大,进一步拉大了工农业之间的差距。农村的发展需要*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发达国家一般是在工业化1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反哺农业,我国已经进行了20多年,反哺农业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当然国家这几年对于“三农”的问题已经开始高度重视了。

  2.农村教育目标错位,升学教育、离农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

  现行农村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教育目标的错位。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这与农村的实际情景相距甚远,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下,由于在学校硬件、师资水*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农村大学入学率,仅有城市学生的十几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苦读九年只能回乡务农,因为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没门,搞二三产业无路,只好在家里闲着。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很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

  同时教育支出是农民最大的负担,很多家庭为此负债累累,陷入恶性循环。农村教育的办学方向不改变,这一现状也很难改变。但农村职业学校和继续教育受体制和农村产业化还不发达等多重条件的影响,还没有发展起来,导致“有校无生”的状况。

  三、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几点提议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

  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是要发展经济。*要转变解决农民、农村问题的指导思想,制定各项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制度,让农民有其利、有其权、有其教。要废除一切与民夺利的政策,建立支持和保护农民、农业的法律政策体系,经过补农、助农、护农,让农民拥有财富,享受不断提高的现代物质文化生活,坚持发展经济的活力。要提高农村的社会地位,这既要清除来自社会的障碍,又要清除农民自身的障碍,培养农民*、用权的权力观。要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农民自身发展经济的本事。要改革城乡失衡的教育制度,教育投入要向农村有所倾斜。

  2.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它与农村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2003年**提出了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途径:一要推进教学改革。农村中小学在实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教育以农民技能培训为重点,两者都要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和培训方式,切实培养能真正服务于农村的各类人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二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在我国广大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同农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并将长期存在。各级*要加大投入,进取发展公办教育,同时要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办学。办好农村义务教育,是各级*义不容辞的职责;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以*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构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三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办好农村学校,关键是要有好校长、好教师。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到西部任教,鼓励城镇教师到乡村任教,经过定向招生等方式培养乡村教师,切实解决“老少边穷”地区乡村学校

  缺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不稳定的问题。四是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综合改革。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合作机制,有效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教育的资源,构建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培训网络和科技推广网络。要彻底转变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使农村职业教育在今后几年有一个较大发展。

  3.要建立部分城市教育资源为农村服务的体制

  **在很多场合强调了城市教育资源要为农村服务的问题。目前农村经济还不发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所以还没有出现象沿海和国外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的情景。在这样的条件下,需要*加以政策的引导,需要先发展起来的城市教育资源来带动农村的发展。

  各级*要充分发挥城市教育资源的优势,更进取、更有效地为农村和农民供给服务,异常是要向他们培养输送合格教师。要扩大城市各类职业学校面向农村的招生,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必须要让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有书读、有学上,和城里孩子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提高。发达地区城市应进一步做好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工作。

  要广泛动员高校和科研所参与。对于农村的扶贫不能局限于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要逐渐转移到知识和技术的扶贫上来,由高校出技术,由农民出劳力,资金由几方共同投资解决,城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经过参与农村教育改革,发挥自我的优势,使自我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同时高校要经过培养农村职业技术人员,经过农村职业学校逐渐构成规模和效益,把农村职业教育办起来,使得当地农民能够就在当地打工,促使当地企业和产业的发展。

  要建立为农村经济和教育发展服务的科研体制,如建立农村教育研究所、农村科技推广培训中心、农村教育学院等。借鉴美国、日本、德国、韩国重视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农村教育的经验,加强对农村发展的政策、科技、信息等各方面的理论研究。

  以上是我们根据实践调查和查找资料得出的一些提议,期望对于当前农村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忙。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2

  一、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所必须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新*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规,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长足发展,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的劳动者。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广大地区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在农村普及就能义务教育,关系到广大农村中小学健康成长的基础,关系到亿万农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整个农业,农村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应当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可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

  毋庸讳言,作为实现"两基"目标"重中之重"的农村教育是不容乐观。很多典型调查证明,农村学生的实际辍学率比上述国家统计数字高得多。这种状况与《*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规定的到XX年全国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的辍学率、完成率,分别控制在1%和3%左右,尚有必须差距。此外,一些交通不便、书籍报刊难以到达的边远山区,小学、初中甚至高中生因为无书报阅读,逐渐又变为新的文盲或半文盲。

  科教兴国是*的基本国策,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基础是教育。任何一个取消绝对*均主义政策的社会,人口素质的差异都将直接导致效率的差异,进而导致收入结果的差异。

  为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法》在大塘镇的贯彻实施,为了更好的了解韶关市大塘镇农村义务教育情景,作为在校的大学生我们进取响应校团委组织的2011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农村两个礼貌建设的发展。今年暑假根据学院安排与大塘镇*的协助下,基于对家乡的热爱,怀着期望家乡辛勤劳作的人们过上完美生活的愿望,于2011年7月份对我市大塘镇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情景进行为期三天的专题调研。我们期望以次促进家乡的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推动家乡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二、项目设计与运作

  ⒈项目组**员

  区顺钻、陈熙慧、刘杏梅、李涛

  ⒉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问卷式与访谈式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两种方式相互补充,相互验证,以克服单一方法的局限性,使我们的调查活动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得以体现。

  ⑴问卷式调查

  调查问卷共发放30份

  问卷调查中问卷设计是最为重要的工作环节。我们将问卷资料按这样的顺序排列:被调查者家庭和个人基本情景,被调查者所在学校基本情景,被调查者学*心理及学*行为。

  ⑵访谈式调查

  问卷式调查法固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对统计数字的量化分析,保证了它的广泛性、客观性,但也有所局限。例如,有些被调查者很有想法、有观点,在调查问卷中难以体现出来,而这些想法、观点对于我们的分析具有重要价值;有的调查资料很难经过问卷得到答案,异常是有关心理动机、认知度、价值观等深层次的资料,机械的问卷形式和简单概括的选项回答的问题,限制了我们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弥补单线用问卷式调查的不足。以往的调查员经过写调查员手记将一些认为有价值的谈话记录下来。本次调查我们采用访谈法,正式想经过这种应对面的交谈的方式,配合调查问卷,力争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探询武汉市黄陂区部分乡村义务教育现状。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以教育主体中心,主要对学校教师进行了访谈。

  3、调查地点

  本次调查活动是在韶关市大塘针的大塘中学展开的。为了进一步获得真实数据,我们还派组员前往韶关市马坝镇教育局了解学校情景。

  三、实践活动的有关情景报告

  1、基本情景

  大塘中学现有理解义务教育在校生xx人,住宿生800人,教师80人,其中80%以上大专学历,10多名本科学历。XX年,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7%。*年来,县*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在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素质教育水*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县*进取贯彻教育方针,更新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

  一是加强和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围绕爱国主义、诚信教育等主题,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组织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本事、创新本事和实践本事。

  三是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和考试招生制度,进取探索公开公正公*的学业考试、推荐选拔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使素质教育的导向地位更为突显。

  (二)加强师资建设,教师队伍整体水*明显提高。教育发展,教师为本。*年来,县*和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改革教师调配制度。对毕业生分配、教师进城等实行按需考录,把好教师进口关。

  二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经过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名校长工程”和“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三是加强教师职业培训,随着教材的改革,*部门也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上岗,使教师适应教材与社会形式的发展。

  (三)学生学*环境有所提高,学校*几年新建宿舍、实验楼与综合楼,这都使学生的学*环境有所改善,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政策给他们带来的一系列好处。

  (四)社会、*、学校都给予学生莫大的帮忙,在学校内设立助学金,帮忙贫困生完成学业,对于辍学的学生,教师也会其家长行进劝解,作思想工作。使学校切实落实学生们的义务教育。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塘中学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离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面临着许多困难,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年来,各级*致力于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朗,但差距依旧较大。一是教学设施不均衡。城乡学校在硬件设施建设、现代教学设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师资配备不均衡。名师名校长多集中在城区学校,农村学校比较缺乏。三是生源配置不均衡。城区学校班额过大,“消化不了”,而农村学校班额偏小,部分村小还存在“复式教学”现象。

  (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仍然较低。各级*不断加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力度,但教育经费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如学校生物园,只能供学生观看而没太大实质用途,操场过于简陋,在黄土*地上用简单的用粉笔勾出跑道,等等。二是现代教学设备严重缺乏。。三是公用经费和培训经费紧张。部分农村中小学办学规模小,学生数少,生均公用经费难以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由于教师培训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学校普遍缺乏教师培训经费。

  (三)学校周边环境仍然存在隐患。据了解,在大塘中学附*有一间生产碳酸钙的厂,在工厂开工时时常会产生些粉末状的颗粒,这对学生与教师的健康都造成必须的危险。

  三、几点提议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为了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实施,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特提出如下提议:

  (一)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法》宣传力度,依法推进义务教育工作。县*要进一步加大对《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各级干部不仅仅要学法知法,还要学深学透,充分把握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公益性、公*性等特点,用法律规范办学行为,自觉履行工作职责,进一步强化*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职责和依法治教意识,真正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构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义务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提高教育现代化水*。义务教育实行*领导,省*统筹规划实施,县*为主管理的体制,所以县*要切实负起管理职责。根据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精神,一要进取包装项目争取省拨资金,进取争取省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确保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到达市定基本标准(小学、初中分别不低于500元和800元),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县*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加比例。二要加大现代化教学设备投入力度。要从过去重点保障硬件设施建设转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投入上来,不断加强学校信息化和教学现代化建设。四要适当向农村倾斜经费。县*编制预算,应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

  (三)进一步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的本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县*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一要重视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编制,合理布局校网,确保教育设施建设与居住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二要提高乡镇学校办学水*,经过政策倾斜、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措施,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使每个乡镇都有一所贴合当地实际的示范性学校。三要关注弱势群体受教育问题。县*要研究解决民工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问题,进一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环境;要按有关文件精神解决特教学生护理费问题;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寄宿的各项管理制度,妥善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生活问题。四要成立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景、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要向社会公布。

  (四)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义务教育法》规定,县*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制定教师培训规划,进取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

  (五)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素质教育水*。推进素质教育是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的关键和必然要求。县*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要督促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探索教育规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为重点,努力构筑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机制和*台,提升素质教育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回首实践效果,细心体会收获

  虽然这次调研时间短暂,但我们认真落实学校关于社会实践的要求和规定,努力开展各项工作。为每次准备要进行的活动就进行计划。此次时间给我们带来的很大的影响,它使我们走出学校,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经受风雨,见识世面,增长才干。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是庆幸还是依恋回想起来,才发觉,原先乏味中充满着期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学校里学生们纯真、可爱的笑脸给我们留下了完美的回忆。

  经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我的本事,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服务当地百姓,造福当地人民;更重要的是我们获得了在课本里与学校内学不到的知识。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认识问题不够全面等问题,使我们回到学校后更加要珍惜在校学*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我的知识,锻炼自我的本事,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将在不断的学*与实践中,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以我们所拥有的理论知识和拼搏精神,去展示新世纪大学生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风采。这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将牢记在我们的脑海里,它让我们理解了很多有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3

  关于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今年暑假,我在当地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教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教师及校长29人。经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当前当地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景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期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我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可是从调查情景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教师待遇低,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我的家乡。

  (4)教学资料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二)尽管*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进取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应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教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

  (三)最*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研究,对教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教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

  (一)农村教师水*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经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调入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

  (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先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可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的学*态度或学*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目标,但学生的学*目标大部分是家长、教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我复*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教师请教等等。调查证明,46.1%的农村学生在*时能努力学*,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时学*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来应付考试。

  经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我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学生们将学*效果不梦想主要归因于学*方法有待改善,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是留守儿童,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资源匮乏、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5.8%的家长认为“较差”。能够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某某乡,拥有招商引资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景了解程度”时,仅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明白”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明白又何以说对孩子学*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先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本事。绝大部分家长是爷爷奶奶或留守妇女,大多只是初中水*,并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本事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期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翻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和提议

  结合调查情景以及自我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1.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发展*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方法简单和学*资料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本事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我的知识,提高自我的教学水*”。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景。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供给理解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能够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可是从调查情景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以往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所以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贴合农村的条件,仅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取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当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就那么几所,而义务教育阶段的私立学校就少之又少。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所以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70%的人口在农村,据了解,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梦想,反而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在当地农村,虽然绝大多数家庭经过各种途径尚能承受孩子理解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受招生计划的限制、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这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当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忙,助他们圆自我的读书梦想!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菁选(扩展6)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菁华6篇)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1

  在今年的暑假我参与了我市遵义师范学院组织的以“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间,我们深入遵义市道真县棕坪乡进行了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资料有:支教扫盲、文化宣传、法律普及、义务劳动、开展农技知识培训、社会调查、济困助学、走访老党员和重走长征路等。其中,我重点参与了义务支教和社会调查两项。

  此次活动使我们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生产,*距离和农民接触,了解当下农民的生活现状。对*部分地区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有了整体的感性认识,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经过此次活动,也使我们当代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本事,磨砺了意志。对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活动以支教为主,故所得成果也是与教育有关。现将活动成果汇报如下:

  此次“三下乡”活动重点针对棕坪乡的小学、初中学生进行假期补课。授课资料以中学阶段的主科为主,兼办有兴趣特长班。我在这当中担任七年级和九年级的数学教师,支教为期十天,共授课21课时,教授学生一百余人。其间利用休息时间,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经过当堂授课、家访以及同当地学校领导座谈,对农村的教育状况有了大略的认识,并为之作了相应的整理和思考,从而得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结论和提议。

  1、存在的的问题:

  经过这么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且加上*来大搞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供水供电不成问题,教室教具给配充足(比如也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学生食宿很有保障。所以,此刻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已不再是硬件设备跟不上的问题,而是出此刻软件上。具体而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种乡镇中学是严重不足的。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再者是进来了留不住。这是农村教育长期缓慢发的展的关键因素。

  其次,教育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学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会起更大的作用。但就调查下来的结果来看,家庭这一块基本上没能对学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贡献。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则祖父母辈就更没有闲暇也无精力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家长大多文化水*不高,对于此刻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本事进行专业的指导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多数农村学生并不一样城市的学生一样用很多的课余时间来学*,相反,农村的学生自律本事普遍不强,这主要是观念差异所致。所以谈及如何提高成绩这个问题上,学生和家长由切身体会而得出统一的结论是,教师严则成绩高,反之则低。这也合乎眼下应试教育的规律,这种教育体制下,并不要求学生有多么高的自主发挥,而是看谁肯下功夫,肯花时间,只要拼命做、背,就会成效显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试教育在维系城乡升学公*上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当然,农村学生的基础不牢固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但经过调查下来的情景来看,基础不厚可是是疥癣之疾,劲头不足才是心腹大患。因为基础不足尚能够亡羊补牢,劲头丧失、锐气大减则是釜底抽薪。以往想当然地以为农村的生活条件大不如城市,人言:困于心,横于虑,而后作。农村的孩子为改善改变这种状况而奋发读书。但实际考察下来与梦想大相径庭。具体是何种原因造成今日之农村学生思想之贫大于物质之贫尚待查明。或许是今日农村的物质生活相对提高,也或许是电视网络的舆论作用。总之,摆在眼前的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此外,地方保护主义也是阻碍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支力量。据了解,当地的初中学生一般不会在中考时填报遵义市的重点中学,其原因并不是没人有那个实力,而是填本县以外的高中,万一落榜,即便是上了本县高中的分数线也不必须能上该中学。所以多数的学生为求稳妥不得不填报本县的一般高中。学生水*有限固然是事实,但当地教育部门为维护自我的利益不鼓励也就算了,还如此设置障碍对学生就太不公*了。升学管道不畅通,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2、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地方特色和整体优势,提出以下改善意见:

  首先是在学生方面,虽然大多学生基础薄弱且学*进取性不高,但其资质还是相当不错的。山村虽然物质条件不甚丰裕,但基本的能保证青少年健康发育成长的物质所需还是有的。学生大多淳朴可爱,反应敏捷,可塑性强。所以,基于这个还算不错的客观条件,只要教师在学生身上多花心思,严格要求,并且善于引导,进取鼓励,学生的学*成绩是能够也是必须能够提高的。

  另外,在支教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不少专业知识强,敬业程度高的优秀教师。不光如此,也有教师放弃了外调升迁的大好机会,甘愿扎根留在这穷乡僻壤,十几年如一日,从未止息。对于此种难得的教学资源,当地教育部门,当地*应当加大扶持,重点关照。对这类安心扎根农村的教师一方面提高待遇,另一方面可遣至外地进行培训,促成其更好地为本地教育事业服务。

  然而以上两点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和程度毕竟有限,这个长期构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长效的机制才得以彻底解决。在这当中,唱主角的正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倾向和重点帮扶。农村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穷字,但核心并不是穷经济,而在于穷知识、穷技术、穷观念,归根到底是穷人才。仅有想办法让无数的知识人才前赴后继不断地投身到*的农村建设队伍当中,这个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但目前就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就业去向来看,基本上没有主动进取研究去到农村就业的。其中职责并不在于大学生,而是在于国家的政策性导引不够。并没有足够的鼓励来弥补其物质条件的匮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投身农村的建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年来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强,相信随着城市就业的饱和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到位,将会不断有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生活,而城乡教育的差距届时将会逐渐缩小。

  现总结如下,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渐成不够进取主动的氛围。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能够尝试加强严看硬管式的应当教育的传统方法,着重要给学生树立起进取拼搏的意识。其根本的和实质性的改善则必须举全国之力而为之,且要坚持下去。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2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一样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公正,而教育公*则是实现社会公*的重要资料,教育公*是社会公*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能够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能够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当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经过推进教育的公*、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公正,经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仅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提高。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经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经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异常是《*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必须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异常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年还不足30%。并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尽管*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到达64.9%。*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2001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职责。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2004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有4542.3万*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虽然2006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机、、、美术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如果村里的教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教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本事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尽管经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日,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构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我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五、营胜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调研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村,调研结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据2009年数据显示该村约有人口1500多,学龄儿童接*200多,全村仅有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共有教师9名,9名教师中无本科以上学历者,7名专科学历,2名初中学历,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调查发现,该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很多教师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由于照顾可是来,只能让一些班级学生自*或做作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办公条件差,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人,教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由于他们的年龄偏大,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该村*3年未补充过教师,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再加上“民转公”教师,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主角行为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身心状况差异较大,所以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2、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善。一是校长结构欠合理,老的老了,工作精力有限;年轻的又过于年轻,没有什么工作经历,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只注重学校教学管理,对教学管理以外的,如学校安全管理,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够。

  3、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后,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必须影响,由于*财力有限,上头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受到必须的影响,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如校舍建设、绿化学校的创立等。

  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理解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供给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所以,进取发挥*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经费方面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承担职责。提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必须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2、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和综合国力还没有到达完全支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水*,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教育经费完全靠国家长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当经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能够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理解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提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二)师资方面

  1、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

  农村教师信息闭塞,理解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与城市的教师有很大差距。所以,各级*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援助项目,加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3

  通过我们的实地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其中有两类家庭居多,第一类是父母在家务农,留在孩子身边;第二类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即留守儿童。

  先来看看第一类家庭,这些家长都是在城市里无法找到工作,不得不留在农村的,一般来说他们文化水*都很低,只有小学或者初中,全家人靠务农为生。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双方必须要有一个抽出时间来带孩子,这大大影响了干农活,影响了全家的生计。为了生计,父母没有时间陪在孩子身边读书给孩子听,不耐烦手把手教孩子怎么穿鞋子,怕孩子乱跑影响自己干农活就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学前教育的缺失对孩子价值观形成、智利开发影响是巨大的。当孩子才四五岁,还没达到入学年龄时,父母就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去干农活。由于孩子年龄小,头脑还没发育到适合学*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学前的智利开发,让很多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根本跟不上学校的进度。

  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的现实的。家长白天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上帮助孩子。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试成绩出来,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和改变命运的目标相差甚远,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会教,也不会用正确方法引导孩子,很多家长就会去买一堆的*题书逼着孩子去做。孩子做完以后,家长不会帮着孩子订正,原来不会的还是不会,没有任何效果,只是徒增孩子的负担。家长看到孩子做了,就以为自己帮助到了孩子。等到下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家长又将大失所望,渐渐的开始不耐烦,斥骂孩子,这大大激发了孩子逆反情绪,对孩子学*产生负面影响。

  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也不会关心他们学*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时候询问下孩子学*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走访时遇到过这么一个学生,由于学*跟不上,父母*时也没关心他学*,他渐渐失去了学*的兴趣,开始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开始逃课,后来渐渐发展成根本不去上课。而粗心的家长只是偶尔问问孩子学*的情况,孩子轻松的蒙混过关。等到家长发现孩子开始混社会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家长又不知道该如何挽回,打骂体罚只会将孩子越推越深,直至无力挽回。还有一些孩子,他们在学校犯了错,老师想找家长谈谈,但是家长忙于生计,对老师的帮助并不配合。即使有些家长能和老师进行信息交流,但是家长在孩子心中地位却不高,孩子根本不怕家长,家长无法管教孩子,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越走越偏。家长对待孩子学*的态度其实十分微妙,一方面,每个家长都认为读书重要,只要孩子会读书,自己不论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而另一方面,读书无用论还是存在于家长的观念中,在他们身边,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难找到工作,周围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很多钱。这种微妙的心态造成了,如果孩子会读书家长会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想不会念还不如打工算了。父母的这种心态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情况,成绩好的越来越好,成绩差的父母也会另谋出路,孩子成绩越来越差。在城市,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学*成绩不理想,会想尽方法帮孩子报各式各样的补*班帮助孩子学*,很多孩子得以跟上进度,继续学*。然而,农村父母的心态使得很少有父母会逼着孩子上补*班,孩子自己因为贪玩又很少会主动提出来,因此学*一时跟不上的会越落越多,这对很多孩子成长是不利的。

  再来看看另一类家庭,即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来带。我们实地走访出了解到,爷爷奶奶辈的学历大多是小学,很多连小学都没有读,文化水*比留在农村的父母还要低。他们根本不管孩子学*,也管不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贪玩,也越来越难管,爷爷奶奶很多也会溺爱孩子,随着孩子来。因此,孩子玩起来更加无所忌惮,很多都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甚至有些还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

  实践之前总有听到报道,说很多农村孩子因为付不起学费而辍学,所以我们对经济状况对学业影响也做了深入调查。我们发现,读小学和初中的父母把很大一部分的钱用于孩子教育,但是基本还能负担。但是,到了高中大学以后,基本所有的父母都开始负债供孩子上学。大多数父母选择向亲戚朋友借钱,少数向国家贷款。可见,总体上农村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然而我们在教育局询问是否有专款给予贫困孩子帮助时,我们了解到,*有对贫困的优等生提供奖学金,以及特困生提供助学金,一些社会团体也会给予一些帮助。但是,很多困难的家庭并没有在补助的范围内,加之农村家长意识淡薄,很多可以得到补助的家庭并没有提出申请,这使得真正得到补助的家庭少之又少。在走访家长中,我们了解到,几乎所有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会读书,家长无论如何也会供孩子上学。因此,对贫困生补助的不足并没有导致很多的孩子辍学,但是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

  我们一直觉得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但走访中我们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询问如果经济困难只能供一个孩子继续学*时会怎么选择,大多数的父母都表示无论如何都要供所有孩子上学,也有一部分表示供学*好的那个,表示选择男孩的少之又少。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4

  在今年的暑假我参与了我市遵义师范学院组织的以“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间,我们深入遵义市道真县棕坪乡进行了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支教扫盲、文化宣传、法律普及、义务劳动、开展农技知识培训、社会调查、济困助学、走访老党员和重走长征路等。其中,我重点参与了义务支教和社会调查两项。

  此次活动使我们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生产,*距离和农民接触,了解当下农民的生活现状。对*部分地区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有了整体的感性认识,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通过此次活动,也使我们当代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磨砺了意志。对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进步、xx、科学的光荣传统,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活动以支教为主,故所得成果也是与教育有关。现将活动成果汇报如下:

  此次“三下乡”活动重点针对棕坪乡的小学、初中学生进行假期补课。授课内容以中学阶段的主科为主,兼办有兴趣特长班。我在这当中担任七年级和九年级的数学老师,支教为期十天,共授课21课时,教授学生一百余人。其间利用休息时间,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通过当堂授课、家访以及同当地学校领导座谈,对农村的教育状况有了大略的认识,并为之作了相应的整理和思考,从而得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结论和建议。

  1、存在的的问题:

  经过这么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且加上*来大搞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供水供电不成问题,教室教具给配充足(比如也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学生食宿很有保障。所以,现在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已不再是硬件设备跟不上的问题,而是出现在软件上。具体而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种乡镇中学是严重不足的。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再者是进来了留不住。这是农村教育长期缓慢发的展的关键因素。

  其次,教育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学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会起更大的作用。但就调查下来的结果来看,家庭这一块基本上没能对学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贡献。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则祖父母辈就更没有闲暇也无精力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家长大多文化水*不高,对于现在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能力进行专业的指导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多数农村学生并不同城市的学生一样用很多的课余时间来学*,相反,农村的学生自律能力普遍不强,这主要是观念差异所致。所以谈及如何提高成绩这个问题上,学生和家长由切身体会而得出统一的结论是,老师严则成绩高,反之则低。这也合乎眼下应试教育的规律,这种教育体制下,并不要求学生有多么高的自主发挥,而是看谁肯下功夫,肯花时间,只要拼命做、背,就会成效显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试教育在维系城乡升学公*上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当然,农村学生的基础不牢固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但通过调查下来的情况来看,基础不厚不过是疥癣之疾,劲头不足才是心腹大患。因为基础不足尚可以亡羊补牢,劲头丧失、锐气大减则是釜底抽薪。曾经想当然地以为农村的生活条件大不如城市人言:困于心,横于虑,而后作。农村的孩子为改善改变这种状况而奋发读书。但实际考察下来与理想大相径庭。具体是何种原因造成今日之农村学生思想之贫大于物质之贫尚待查明。或许是今日农村的物质生活相对提高,也或许是电视网络的舆论作用。总之,摆在眼前的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此外,地方保护主义也是阻碍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支力量。据了解,当地的初中学生一般不会在中考时填报遵义市的重点中学,其原因并不是没人有那个实力,而是填本县以外的高中,万一落榜,即便是上了本县高中的分数线也不一定能上该中学。所以多数的学生为求稳妥不得不填报本县的一般高中。学生水*有限固然是事实,但当地教育部门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不鼓励也就算了,还如此设置障碍对学生就太了。升学管道不畅通,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2、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地方特色和整体优势,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首先是在学生方面,虽然大多学生基础薄弱且学*积极性不高,但其资质还是相当不错的。山村虽然物质条件不甚丰裕,但基本的能保证青少年健康发育成长的物质所需还是有的。学生大多淳朴可爱,反应敏捷,可塑性强。所以,基于这个还算不错的客观条件,只要老师在学生身上多花心思,严格要求,并且善于引导,积极鼓励,学生的学*成绩是可以也是一定能够提高的。

  另外,在支教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不少专业知识强,敬业程度高的优秀教师。不光如此,也有老师放弃了外调升迁的大好机会,甘愿扎根留在这穷乡僻壤,十几年如一日,从未止息。对于此种难得的教学资源,当地教育部门,当地*应该加大扶持,重点关照。对这类安心扎根农村的教师一方面提高待遇,另一方面可遣至外地进行培训,促成其更好地为本地教育事业服务。

  然而以上两点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和程度毕竟有限,这个长期形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长效的机制才得以彻底解决。在这当中,唱主角的正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倾向和重点帮扶。农村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穷字,但核心并不是穷经济,而在于穷知识、穷技术、穷观念,归根到底是穷人才。只有想办法让无数的知识人才前赴后继不断地投身到*的农村建设队伍当中,这个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但目前就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就业去向来看,基本上没有主动积极考虑去到农村就业的。其中责任并不在于大学生,而是在于国家的政策性导引不够。并没有足够的鼓励来弥补其物质条件的匮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投身农村的建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年来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强,相信随着城市就业的饱和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到位,将会不断有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生活,而城乡教育的差距届时将会逐渐缩小。

  现总结如下,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渐成不够积极主动的氛围。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可以尝试加强严看硬管式的应该教育的传统方法,着重要给学生树立起积极拼搏的意识。其根本的和实质性的改善则必须举全国之力而为之,且要坚持下去。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5

  一、概述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已广泛地被大家所接受。任何教育都是要从小打好基础的,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将起到极大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较多。据统计:我国有80%的学生是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的,这些学生的素质会影响到我国整体学生的素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我对此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式

  通过走访和资料调查,在经过分整理,大致概括出楚桥小学教育的现状。

  三、农村小学现状及分析

  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四 、 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调查的楚桥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学校又无宿舍。

  五 、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在教学水*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条件;

  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加之各级*部门对教育重视不足,农村教育的发展比较缓慢。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所以应该高度重视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教育,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而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条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这次的调查使我受益匪浅,看到了农村发展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同时,也了解到了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而农村的小学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视农村小学教育,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是农村义务教育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加强农村小学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农村小学教育需要国家和*更高的重视和不断的探索。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6

  本次调查以小学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基本环节如下: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于是出现了很多问题。老师不愿意改变他们已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采访法。通过采访,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

  1、教学问题

  在我们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由此看来,教育已经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普遍重视。孩子们是渴望拥有知识的,知识可以让他们开拓视野,知识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的高升,知识可以让他们增长见识。当然,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没有技术,人才也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没有人才,技术只能等待有人来驾驽。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教育经费短缺,以至于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发现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庙台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在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一些老师很不满;尽管*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是,当地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的生存问题,最*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但是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于是,老师感到有很大的压力。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农村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许多无心从教的现象,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1)跳槽:包括彻底调离教育系统或由村级学校向区、镇级学校转移。跳槽教师多为农村中的佼佼者,这部分人员的离去无疑会降低师资队伍的总体水*。

  (2)厌教:部分学校常规工作管理落实不利,教师敬业精神缺乏、工作倦怠、责任心淡化,不愿钻研教材,对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动丝毫不感兴趣。*年来各级*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不良倾向不大胆批评,造成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见异思迁。

  另外,农村教师水*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他们不愿意呆在农村,是农村的教学条件比较差;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就我们学校来说吧,几乎没有一个老师懂音乐,叫他们如何给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呢?懂计算机的人更是没有;老师的年龄老龄化,学校中差不多都是临*退休的老师。

  3、学生问题

  通过和学生们的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小学生学*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小学生学*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这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心理发展的因素,小学生的学*是无意识的,缺乏主动性,需要家长及其老师的监督指导才行。学生们将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方法有待改进,老师教的不好,归于外界,没有考虑自身的因素。60%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这就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

  4、家长问题

  在农村,家长一般考虑的是学生的学*成绩,能不能考上大学?对学生课外知识的了解极大的限制,大多数家长认为课外读物是闲书,废书,看那些书只会影响学生的学*,对学生的考试没有好处。还有大多数家长没有家教意识,他们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里刨食吃。但这些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吧。

  二、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想法,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提高教师的工资,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竞争环境;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和低效局面。

  第二、解除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革学校管理机制和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加强教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数量。吸引更多的具有专业知识的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比如现在正在进行的特设岗位的教师到偏远地区支教。

  目前,农村希望小学普遍存在经费不足问题,国家拨款只能满足维修校舍和购买必需的办公用品的基本需求,许多村不仅没钱添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维持正常教*转所需资金都缺乏。资金不足导致了硬件设备的匮乏,大部分村级小学存在用地狭窄,教室破旧,没有体育、音乐、美术教学设施,教师宿舍紧缺,厕所条件简陋等问题。大部分学校仍然是黄泥地,下雨后到处都是泥浆,学生活动和上厕所都很不安全。

  农村小学师资匮乏的问题也相当严重,特别是30—50岁的中年骨干教师和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学科专业教师极度紧缺。目前大多数乡村小学以20—30岁的年轻老师和50岁以上的老教师为教学主力军,但年轻教师经验不足,老教师知识结构老化与现代教学理念脱节,两者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

  此外,缺少专业的音体美教师,大部分学校采取“复合型”的教学,即由一位教师同时担任几门课程教学,但一名教师将5门以上的课程全部以高质量教授是基本不可能的,且大部分老师只擅长语文或数学教学,学校的音体美课程形同虚设,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既便如此,乡村小学还要面对优质师资的流失问题。目前农村学校的条件和待遇都无法留住优秀的教师,好老师都会争取调到县级以上的学校任教,越优秀的教师从村校流失的可能性越大。

  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也不容忽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没有条件开设学前班,因而使得该校学生的学前教育处于真空状态,为以后的教学造成了很大困难,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而且当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80—90%,“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都没有能力给予孩子学*上的辅导,对孩子也比较溺爱,无法与学校教育相互协调,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朔里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前景:充实义务教育。巩固“两基”成果,提高质量,在保持两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形成完善的义务教育体系和制度,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发展学前教育。重视儿童早期教育,重点发展学前教育,使绝大部分乡村儿童都能接受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为小学阶段的学*做好准备。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菁选(扩展7)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菁华6篇)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1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这样一个发展*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一、乡村学校负债累累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

  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待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资源分配不公*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各*、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2

  一、当前形势:农村职业教育既出现低迷,又面临发展的机遇

  二、症结所在:农村职业教育在社会需求日益旺盛的新形势下走入低迷,起症结在于指导思想,工作措施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

  (一)办学指导思想急需调整。

  农村教育要转轨的指导思想,即从升学教育转移到主要为当地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和大面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指导思想。应当说已经越来越明确。但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或者说办学定位问题,显然没有很好解决。主要表现:一是对农字的理解太狭隘,往往局限于传统农业;二是对培养目标的定位太落后,仍局限于培养不离土,不离乡的扎根派三是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划分不科学,统计口仍然局限于县及县以下,实际上城市里许多职业学校、大中专学校、民办学校主要招收的是农村学生,仅以合肥市四所中华职业学校为例,XX年四校在校生7000余人面向农村招收学生占85%以上;四是对农村和就业时常的新需求不适应,仍然在开办有游离于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对农民青年毫无吸引力的传统专业;五是把农村职业教育限于高中阶段或者职业高中,忽视了大批不能升高中阶段的初中毕业生,而这些占初中毕业生60%以上的农村青年更加迫切需要接受不同程度的职业培训。有资料表明,外出打工或在城市就业的农村青年80%以上未经*组织或介绍,其中在打工前经过培训的农村青年80%以上未经*所办学校的教育培训。

  (二)对教育结构的宏观调控亟待加强

  高等职业学校扩招和职业中学对口招生规模的扩大,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逐年增加,对办好农村职教育当是利大于弊。但从调查情况看,在贯彻执行中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一是对两高存在片面的理解。一些地方的领导把其中的高中阶段教育仅仅理解为普通高中,这种理解甚至出现在一些党政领导重要的工作报告之中。二是对弄粗拟制业教育难得的发展机遇没有很好把握,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放松了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统筹不够,对农村职业学校的招生工作放任自流,招生部门只抓普教招生,重普教,轻职教的倾向再次抬头,有些地方甚至面临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成果毁于一旦的危险,三是农村职业教育仍然被曲解为终结性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未能形成体制上的联系和沟通,立交桥尚未构建起来,当前高等职业学校主要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用于对口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很小。四是崇高学历的舆论导向愈演愈烈,充斥报纸,电视是博士生、博导 、高考状元等等,而对职业教育,对普通劳动者,对行行出状元|的宣传十分薄弱。三是对策建议: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是经过努力完全可以解决的问题,关键在于认清形势,正视差距,抓住症结,创新制,突破难点,带动全局。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3

  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不够积极主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根本的改善必须举全国之力而为之,且要坚持下去。

  **村小学情况

  (一)学校基本现状

  **村小学建于1958年,学校总占地面积20000多*米,建筑占地面积1600多*米。学校的办公用品均是由中心校统一购置,学校共设有1个微机室,1个阅览室,没有实验室,学校操场设有篮球架和乒乓球台。20xx年学校购置了电脑,共22台,3~6年级可以上微机课,课上2人使用一台电脑。全校共6个班级,6个年级,学生共198人,以前学生有200多人,每个班级至少30人,但后来越来越少,到镇里和县城去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

  (二)在校教师情况

  学校有老师20人,2个领导,6个班主任,班主任主要教语文和数学。全校只有2名英语老师,负责3、4、5、6年级的教学。学校无专业音体美、思想品德、自然老师,都是一个老师教多个科目。在缺少老师时,学校会寻求代课老师代课。老师大部分住在乡镇和县城,每天上下班自己坐车回家。教师年龄在34~56多岁之间,最长教龄长达36年,最短教龄为10年。工资3000元/月,过节时没有待遇,每年只有降温补贴100元。学校会逐年评选1名优秀教师,老师调动不大,如果有调走的原因也很多,有的是因为工作需要,有的是根据个人原因。

  (三)学校教育管理方面

  每学期开一次家长会,但家长来的人数很少,其中老人占很大比例。因为老师家多住在乡镇和县城,来回不方便,*常教师不常与家长沟通。学校每学期考一次试,试卷由中心校统一印发。每学期评选百分之三十的的三好学生,百分之十五的优秀少先队员。每学期期末老师都会进行家访,针对对象是学困学生和贫困学生,每次5~10个学生。学校采取硬式教育,考试之后不排榜。

  (四)老师分析学生情况

  1、老师们认为,孩子好坏不能根据考试成绩来评价,因为孩子成绩起伏不定,有可能同一科目,上次考试成绩与这次考试成绩相差太远。而且孩子有自己的特长,有可能英语不好,数学却很好,这些都不能用来比较孩子的好坏。

  2、现在上学书本都不要钱,每年只需要拿些卷纸钱,所以因为家里贫困而退学的原因极低,孩子不爱学*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认为学*累,吃不了苦,越是家庭条件好的越不爱学*。孩子学*氛围差,害怕问老师问题。

  3、还有一种是父母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他们根本不管孩子学*,也管不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贪玩,也越来越难管,爷爷奶奶很多也会溺爱孩子,随着孩子来。因此,孩子玩起来更加无所忌惮,很多都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

  4、老师们普遍认为,学生家长认识不到孩子学*的重要性,采取放羊式教育,家长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了,对孩子的学*也是不管不问。一位老师说,农村家长与乡镇里家长重视程度相差太多,乡镇里家长重视程度远高于村里重视程度。

  (五)费岭村孩子升学情况

  村里只有1所小学,初中要到乡镇去上,个别小升初考的好的会考到县城去,但多数是选择离家稍*的乡镇中学,所以村里学生都能念到初中,但初中升高中需要进行考试选拔,所以高中生就比较少了,村里每年都会出大学生5~10个。

  二、当代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一)现状1:父母重视教育程度低

  1、家长普遍文化水*差

  根据我们的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父母都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家长白天都忙工作或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上帮助孩子。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

  2、家长采取放羊式教育

  农村孩子上学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放羊式教育,家长因为工作或农活而无暇顾及孩子,老师只是完成上课的任务,课下一般很少管学生是否学*,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上的散漫、不认真。在放羊式教育的模式下,学校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几乎是一片空白。往往是,学生问题日积月累最终演变为一个个具体到恶性时学校才出面干预。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提高自立能力,但是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3、留守儿童现象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更多的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他们不问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到学校吵闹,久而久之,矛盾就突显出来了。留守孩子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4、家长态度微妙

  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是现实的。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也不会关心他们学*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的时候询问下孩子学*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家长对待孩子学*的态度其实十分微妙,一方面,每个家长都认为读书重要,只要孩子会读书,自己不论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而另一方面,读书无用终究还是存在于家长的观念中。在他们身边,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难找到工作,周围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很多钱。这种微妙的心态造成了,如果孩子会读书家长会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想不会念还不如打工算了。

  (二)现状2:教育教学资源严重短缺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缺乏或不完备,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图书室,有的学校图书室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体育课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最多有几台录音机,教师上音乐课就用嗓子干吼,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科目没有专门的老师,就是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三)现状3: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教育是*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力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责任。然而,农村师资力量的薄弱却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有效的实施。而导致这一因素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点:

  年龄结构不合理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村小多数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年青的教师很少。

  教师学历水*较低

  一方面高等学校毕业的教师不愿意来乡村学校任教,另一方面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一般都是专科、本科毕业生,很少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专业教师不足

  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音乐、美术、劳动、自然教学大多是兼职的。

  教师素质普遍不高

  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农村小学中专生、初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工作在乡村,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

  教师身体不适应

  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待遇不高、不良*惯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降。

  教师教育待遇不等

  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待遇上的问题或许才是师资流失的重要原因。据了解,一个农村教师每月的工资就是工资卡上的钱,奖金什么的基本没有,一年下来,也领不了几个钱,而城区学校每个月加上课时津贴、班主任费等,每个月多领好几百元钱。农村学校的教师过教师节最多领100元,而城区学校最少就是500元。待遇上的差别,让许多教师都把前途放在城区,想尽一切办法调到城区成为大部分农村教师的奋斗目标。长此下去,农村师资大量流失。

  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如此,其结果必然导致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

  三、改变教育现状的建议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针对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经费挪用重点抓,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微机室,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2、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参加。通过学*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小学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的监督和动力。

  3、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

  父母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帮助孩子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时家长应多注重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虽然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里,但是也不能撒手不管,及时与老师交流,常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情况,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帮助的。孩子教育从小抓起,从小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鼓励孩子向远大理想而努力。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4

  本次调查以小学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基本环节如下: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于是出现了很多问题。老师不愿意改变他们已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采访法。通过采访,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

  1、教学问题

  在我们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由此看来,教育已经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普遍重视。孩子们是渴望拥有知识的,知识可以让他们开拓视野,知识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的高升,知识可以让他们增长见识。当然,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没有技术,人才也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没有人才,技术只能等待有人来驾驽。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教育经费短缺,以至于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发现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庙台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在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一些老师很不满;尽管*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是,当地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的生存问题,最*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但是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于是,老师感到有很大的压力。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农村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许多无心从教的现象,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1)跳槽:包括彻底调离教育系统或由村级学校向区、镇级学校转移。跳槽教师多为农村中的佼佼者,这部分人员的离去无疑会降低师资队伍的总体水*。

  (2)厌教:部分学校常规工作管理落实不利,教师敬业精神缺乏、工作倦怠、责任心淡化,不愿钻研教材,对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动丝毫不感兴趣。*年来各级*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不良倾向不大胆批评,造成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见异思迁。

  另外,农村教师水*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他们不愿意呆在农村,是农村的教学条件比较差;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就我们学校来说吧,几乎没有一个老师懂音乐,叫他们如何给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呢?懂计算机的人更是没有;老师的年龄老龄化,学校中差不多都是临*退休的老师。

  3、学生问题

  通过和学生们的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小学生学*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小学生学*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这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心理发展的因素,小学生的学*是无意识的,缺乏主动性,需要家长及其老师的监督指导才行。学生们将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方法有待改进,老师教的不好,归于外界,没有考虑自身的因素。60%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这就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

  4、家长问题

  在农村,家长一般考虑的是学生的学*成绩,能不能考上大学?对学生课外知识的了解极大的限制,大多数家长认为课外读物是闲书,废书,看那些书只会影响学生的学*,对学生的考试没有好处。还有大多数家长没有家教意识,他们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里刨食吃。但这些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吧。

  二、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想法,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提高教师的工资,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竞争环境;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和低效局面。

  第二、解除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革学校管理机制和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加强教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数量。吸引更多的具有专业知识的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比如现在正在进行的特设岗位的教师到偏远地区支教。

  目前,农村希望小学普遍存在经费不足问题,国家拨款只能满足维修校舍和购买必需的办公用品的基本需求,许多村不仅没钱添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维持正常教*转所需资金都缺乏。资金不足导致了硬件设备的匮乏,大部分村级小学存在用地狭窄,教室破旧,没有体育、音乐、美术教学设施,教师宿舍紧缺,厕所条件简陋等问题。大部分学校仍然是黄泥地,下雨后到处都是泥浆,学生活动和上厕所都很不安全。

  农村小学师资匮乏的问题也相当严重,特别是30—50岁的中年骨干教师和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学科专业教师极度紧缺。目前大多数乡村小学以20—30岁的年轻老师和50岁以上的老教师为教学主力军,但年轻教师经验不足,老教师知识结构老化与现代教学理念脱节,两者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

  此外,缺少专业的音体美教师,大部分学校采取“复合型”的教学,即由一位教师同时担任几门课程教学,但一名教师将5门以上的课程全部以高质量教授是基本不可能的,且大部分老师只擅长语文或数学教学,学校的音体美课程形同虚设,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既便如此,乡村小学还要面对优质师资的流失问题。目前农村学校的条件和待遇都无法留住优秀的教师,好老师都会争取调到县级以上的学校任教,越优秀的教师从村校流失的可能性越大。

  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也不容忽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没有条件开设学前班,因而使得该校学生的学前教育处于真空状态,为以后的教学造成了很大困难,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而且当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80—90%,“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都没有能力给予孩子学*上的辅导,对孩子也比较溺爱,无法与学校教育相互协调,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朔里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前景:充实义务教育。巩固“两基”成果,提高质量,在保持两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形成完善的义务教育体系和制度,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发展学前教育。重视儿童早期教育,重点发展学前教育,使绝大部分乡村儿童都能接受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为小学阶段的学*做好准备。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5

  家庭走访,调查家庭基本情况,学生受教育和学*情况,及询问家庭成员对当地教育水*和概况的认识。我们主要准备了两份问卷调查,家长和学生各一份,对象是现有就读小学的家庭,区域范围是枫香寨内。另外,我们还赠送孩子学*用品,给各家庭拍照留念,并尽可将照片洗好寄回。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1.各家庭生活水*普遍偏低,大部分年收入低于三千圆人民币。许多家长外出打工,仅留老人和小孩在家。收入来源要么只是务农所得,要么再外加打工获得。在问及年收入时,许多家长模糊不清或不愿透露,似有隐瞒,导致调查结果不够真实,所以这也是这次调查的一个严重的缺陷。

  2.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特别是家长,对当地的教育水*不是很了解,且可以说所有受调查的学生都不了解上学流程,即并不清楚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读大学这一过程。大部份学生并没有明确自己的理想,也没有听说过知名大学。值得庆幸的是他们都知道读书很有用处,并且都表示是自己愿意读书的,并非父母所逼。

  3.学生和家长并没有形成自己有科学的系统的主见。许多学生和家长安于现状,缺乏追求更高更好生活理想,即使有也很模糊。对于将来打算,孩子前途并不明确。对于怎么才能改变自身的困境也浑然不知道,只知道能读书就好,至于读书究竟怎么怎么好只知皮毛,不明大用。学生尚未形成明确的志向。对于怎样提高和改善当地教育,以及对*有何意见和要求都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父母所谓的重视孩子学*大多数只停留在表面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将教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有些甚至连孩子的成绩都从不过问,有些把对孩子的教育全权托付给学校,没有做好家庭教育。经过分析和结合当地实况,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地经济水*落后,教育水*低下,交通和消息闭塞。在这么一个文化水*低,经济落后,教育落后,交通欠发达的地区,许多新科学文化知识,新时时代教育科学模式,日新月异的新消息并没有很好的有效的输入。虽然说国家贯彻的两免一补政策已经落到实处,但家庭贫困依然存在,特别是同时供两个或两个以上子女上学读书的较为困难。

  调查,让我亲*了乡亲父老,让我更加的深入的体会了农村农民的艰苦,让我感受到了每一双窘困和无奈的眼神,和每一张坦然的笑脸。深入民间,方知民苦。走访乡下,察觉城乡之差。亲身实践,敢言当地实情。

  此次调查活动主要团体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八位学生队,外加黄*当地四位青年。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育,而且当今时代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要走向世界必须培养优秀的人才,而“农民问题是*的问题,*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农村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人才的支撑,农村要转型,必须有农民思想、心态、人格的转型,这使我们必须关注农村的教育事业。最*,我在我工作的地方建宁乡作了一次关于农村教育的社会实践调查,有很大的触动。

  一事实调查

  我主要在小学询问了一些情况,在每个班发出四十张问卷,一半是向学生调查课程开设,教师上课情况,及自己对学校、对老师有何建议,一半是向家长调查孩子的作业、成长和发展、对孩子所在班级的教师和学校是否满意、对当前国家的教育政策有何看法。发出240张问卷全部收回。然后又去了初中对初二学生作了份问卷调查,我的同事们非常支持我的调查。我的问卷共发出了150张,收回有效问卷130张,调查了中学生的学*态度,学*目的,学*方法,对学校的看法,对家长的看法,对现在教育的看法。

  我在邻居、亲戚和我班学生家里对乡亲们作了许多询问,并和老师们作了一些探讨,上网查找了相关资料,发现了不少问题。

  二调查结果

  1、小学的调查情况

  从对问卷的统计来看85%的小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上课积极,能够自觉地独立完成作业,10%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有时需在家长的督促下才做作业,5%的学生害怕学*,节假日总是不能完成作业。100%的学生认为老师要求严格,90%的学生希望老师能按照课程表上课,尤其是体育和艺术,并且希望老师能够多与同学们沟通。

  家长认为现在国家的政策非常好,孩子上学不用交一分钱,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变化,老师上课水*有了一定的提升,对孩子的要求严格。20%的家长关心孩子的学*;70%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基本不看孩子做作业,只看最后的考试成绩;10%的家长认为学*不学*无所谓,没有知识照样能生活。

  2、中学的调查情况

  同学们对我的问卷作了非常认真的回答,从对问卷的统计来看,61%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19.5%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19.5%的学生害怕学*。而且,我在调查中还发现,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6%的学生对学*英语的兴趣不高,其中大多数是男生。关于学*目的,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约一半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约五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就业,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还没有考虑。约三分之一的同学有考大学的的打算。而有务农打算的学生很少,不足十分之一。学*态度上,同学们还都比较认真,约三分之二的学生说能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但仍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认为老师讲得不好或听不懂老师的课。对老师的看法上,80%的同学认为老师的讲课方法古板,和同学们的交流不多。还有一些同学不理解九年义务教育,说没有学完的必要。一半以上的同学觉得家长教育很不得当,只关注自己的成绩。

  许多乡亲认为有了钱才是孩子最大的幸福,可是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里农活家务一大堆,自己常常忙得不可开交,很难再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而且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家长表示高中和大学高额的学费是他们更愿意认孩子学*一点专业技能(比如电工,修车,焊工等)的重要原因。

  三问题与分析

  (一)关于对学生的分析:

  1、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对同学们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约三分之一的同学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约一半的同学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

  2、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既兴奋又陌生,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3、思想教育落后

  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对未来感觉比较迷茫,学*目的不明确,与老师家长沟通不够。

  (二)关于对家长的分析:

  1、只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视思想道德建设。

  他们衡量一个孩子往往只注重文化课的成绩,总认为文化成绩一好能带百好,这样的关心,给孩子产生一种概念,学*成绩丝毫不能马虎,只要学*成绩好就能受宠,家长也误认为,孩子只要学*成绩好将来就能有出息,因而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摆不上位置,更谈不到抓到点子上了。

  2、家长思想道德行为的误导

  目前,农村家庭教育中对未**思想道德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很多:迷信鬼神,找地理先生看风水,,特别是农闲季节,有的家长有时还让孩子“弄两把”,缺乏孝敬意识,见利忘义等,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很坏的影响。

  (三)关于对老师和学校的分析:

  1、专业教师不足

  我们小学特别是在低年级和村小的学校普遍存在一个老师包班的情况,一个老师“包办”所有科目。而且代课老师队伍庞大。

  2、教师素质普遍不高

  正如我们几个小学校长所言:村小的学校初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而且他们长期生活、学*、工作在乡村,信息闭塞,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又没有高素质的后备教师队伍。

  四解决办法分析

  1、制定合理标准,任用优秀教师人才。

  根据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制定严格的考试考核办法,吸引农村中具备小学教师资格的人员受聘,坚决清除不合格的在校代课教师,甚至是公办教师,以打开被挤占的编制空间。并且增加政策导向,使更多的优秀人才流向基层,为农村教育注入新的血液。

  2、优化教师队伍,开足开全课程

  按照国家课程要求,配备各科专职教师,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开全课程,尤其是农村的美育,以及地方课程的开发。

  4、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完善乡规民约,纯正家风、民风,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纳入乡规民约,农民道德评议会把每个家庭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思想道德、行为*惯,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效果立项评议,并且及时反馈到每个家庭,一方面用高尚的道德规范每个监护人的言行,消除少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使未成年人无论是在学校,或是在家庭都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五总结

  农村教育是个很大的问题,也是党和*一直关注解决的问题,我从自己身边的事实出发,对周围的农村教育有所了解,提出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措施。这次实践活动我试图从学生本身、家庭、老师三个方面分析,可能分析有些肤浅和幼稚,但这是我努力调查之后并查阅相关资料之后才得到的结论,这次实践活动我也有了很大的收获。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菁选(扩展8)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菁华5篇)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1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公正,而教育公*则是实现社会公*的重要内容,教育公*是社会公*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目标。

  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

  尽管*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也只达到64.9%。*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2001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

  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2004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有4542.3万*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

  虽然2006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

  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机、美术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

  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

  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

  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

  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

  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五、营胜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调研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村,调研结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据20xx年数据显示该村约有人口1500多,学龄儿童接*200多,全村只有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共有教师9名,9名教师中无本科以上学历者,7名专科学历,2名初中学历,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调查发现,该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很多教师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由于照顾不过来,只能让一些班级学生自*或做作业。

  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办公条件差,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人,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由于他们的年龄偏大,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该村*3年未补充过教师,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再加上“民转公”教师,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身心状况差异较大,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2、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合理,老的老了,工作精力有限;年轻的又过于年轻,没有什么工作经历,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只注重学校教学管理,对教学管理以外的,如学校安全管理,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够。

  3、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后,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由于*财力有限,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如校舍建设、绿化学校的创建等。

  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

  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2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这样一个发展*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网上调查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发现有许多问题将是农村教育危机。

  一、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

  自几年前我国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基本普及”的含义相对于一些所居住的区域远没有普及,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的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各地*在这种“普及”的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一经典式的法宝。而不择手段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和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大学率的反弹,在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经过调查表明,农村贫困生的大学率高于城市,农村教育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其的比例高。

  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XX年实现“基本普及”之前XX年间,还是有很多儿童未上小学,小学阶段失学,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及初中阶段失学的人,这么多人的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因此有青少年犯罪,是因为处在低文化层,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骨的镜子。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一)教师分布不合理

  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而及分化严重,村小学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全区还有上百计划外教师即无法保证质量,又加重乡、村及村民负担。另一种现象是城镇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

  教师减损严重,补充困难

  因为很多的原因,有些教师都往其他方面去发展,因而教师从而减少而现在教师工资县区统一发放,县区财力有限,保现在教师工资尚有很大困难,更无力负担新增教师工资,这两年正值初中、高中学龄入学高峰,教师严重缺,而区域财政力支付缺口教师工资。现在情况是一方面初中教师紧缺,另一方面师范大中专毕业生无法按需就分配到位。

  (二)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很多课程都因为设施而减少上课,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法创新。

  (三)农村教育待遇偏低

  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城市学校好于乡镇教师及不公*,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三、资源分布不公*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城市教育资源总是被*满足而农村教育资源是那么的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农村的活动设备是少之又少,而城市则是多种多样,资源分配的不公*,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四、解决问题策略

  (一)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社会多方筹措经费,保证农村教育投入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根源保证,这项工作做不好,农村教育将很难有重大进展。

  (二)加大*的统筹力度,成立专门的农村教育管理的部门,对农村教育的各项问题进行通盘考虑,有利于农村教育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使开设部分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结构单一,缺乏农村特色的普及型教育,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来反,回乡从事农业的年轻农民没一技之长难以为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做贡献。

  (四)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教育,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开展农村人力培训,开发相关课程和教材,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资金投入任重而道远。

  (五)积极推进农村人口的高等教育,*和学院要统一招生标准,严格以能力与考分作为选择高校新生的依据,完善奖贷体系,提高补助标准,确保农村家庭子女不因家庭贫困无法接受高等教育或中途退学,此外,党和*要创造条件积极发展农村高等教育。

  五、社会实践调查的意义

  我们通过大学学*之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激发自己的学*激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样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工作做准备,参加假期的乡村支教活动,把我们学*书本的知识投身于实践中。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而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它萌发了我们责任意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真正懂得了,只有到实践中去,才能迸发出炽热的社会责任感来,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3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从*几年的情况看,*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农村小学教育发展情况,我深入部分乡镇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

  (二)尽管*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

  (三)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很多学校的教师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

  (四)最*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另外,由于学校学*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三、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的现状与思考,在调查学生的学*态度或学*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目标,但学生的学*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查表明,46.1%的农村学生在*时能努力学*,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时学*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小学生学*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学生们将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归于学*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

  四、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的家长选择“一般”,25%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臵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五、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特别是新课改后,农村教师由于*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另外,由于地域特点,学校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调查的一些村级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许多学校合并成一所,合村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实际上并校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伤害部分村民感情等问题,当时并校也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后来由*出钱给上学超过5公里以上的学生每年每生150元的交通补贴,并校才得以顺利成功。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学校又无宿舍。

  七、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在教学水*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条件;

  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的兴趣。

  5、现在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很普遍,而这时许多同龄的打工者已能基本维持自己的生活了,许多农民就会认为“读书无用”、“多培养一个大学生,就多出一个贫困户”,这种认识和环境的存在,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会慢慢减弱。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农村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令人难以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更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何其难也!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才能促使农村小学教育走出困境,才能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同志有两段脍灸人口的名言,“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基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学生到了将来就是建设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不要“偏心”,抓好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刻不容缓!因此,我呼吁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4

  农村教育是*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教育的主要部份,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农村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职责。

  基于对农村教育的关心,我们最*对兖州市各农村乡镇的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调查组先后走访了16所学校、27个村小,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100余人进行了交流座谈,带回了很多的资料和调查笔记。

  一、基本情景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的兖州市各农村乡镇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龄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3、调查资料:教师的思想情景、教师的身体状况、教师的工作状况、硬件设施投入“留守儿童”现象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1、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

  有些乡镇年龄老龄化严重。比如新驿镇,除中心小学外,其他小学80%的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调查中,很多的小学的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环节直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几年来青年教师的补充跟不上,代课教师仍然存在。

  在我们对小学情景的问卷调查表中,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教师占70%,10节以下的几乎没有,剩下的就在10到20节之间。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80%以上的教师一般上的是2门到3门课。担任班主任的教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上课前得写教案,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等。繁重的工作不仅仅体此刻上课时间上,并且其它方面也体现得十分突出。比如在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大多还要搞很多的机械作业、家庭作业,教师都得认真检查批改;除作业外,还要对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考试好像成了体现教师工作价值的唯一方法。考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繁重工作的过程:出题、监考、看卷、分析……着实忙!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

  我们看看某小学的李教师一天的工作:

  6:00--------6:30

  起床、洗蔌、做早饭

  6:30--------7:00

  吃饭,边吃边看当天上课的教案

  7:00--------7:40

  到教室,安排并带领学生打扫清洁卫生

  7:40--------8:20

  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学生早读

  8:30--------11:10

  上午有三节课要上,两节语文、一节数学

  11:00------1:00

  回家做饭,动作快的话还能够休息一会

  1:00--------2:40

  到教室安排学生睡午觉,并守午觉

  2:40--------4:40

  午时一节语文、一节数学

  4:40--------5:20

  批改当天的作业,并且准备第二天的教学用品

  5:30--------6:30

  学校开会,会上强调安全并布置班主任工作

  6:30--------7:40

  匆忙的吃晚饭,尽量安排时间家访

  7:40-------刻试卷,为学生出*题,做完后休息

  李教师还是在中心小学任教,她一个人上一年级的语文和数学课,并担任班主任,学生有*50人,繁重的工作已经让她疲于奔命了。李教师只是我们很多教师中的一个。

  并且,除了这些外,教师还得管理和揣摩学生的心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给农村教育工作增加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而这种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教师全天候的工作之外无形中延续着,这是其它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城区学校,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工作,好的教师都流向了城区学校。工作量大,因而造成师资的流失、师资力量的薄弱……构成了长期的恶性循环,农村教师的负荷也就不断增加!

  2、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农村学校,教学软件上的资源相对是*稳的,而在硬件设施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也不必须每个教师会使用,全校仅有一部,形同虚设。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最辛苦的当数上音乐课。

  如有的小学,目前的音乐课设备就仅有一架破旧的电子琴,又重又破,几个音乐教师上课都没用它。姜教师上音乐课的时候就把自我的老朋友二胡给拿上,其他大部分教师上课都是用嗓子吼。

  这种情景不仅仅仅出此刻一所小学。

  在我们的调查中,80%的学校音乐课设备都还基本没有,情景好的学校至多也就是几台录音机,或者风琴。有钢琴的学校,只是个别。

  小学里体育课,也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相当于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大部分学校就是几个乒乓台和篮球架。并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艺体科目没有专职的教师,都是由其他教师上。上课的教师有时候都是让学生自*、做作业、看书。素质教育在这一方面完全得不到体现。

  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当然,也在不断改善。

  3、“留守儿童”现象突出。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所以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齐的儿童。据了解,目前我国进城的农民工1.5亿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万人,并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呈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农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在我们对兖州市农村学校的调查中,80%的学校反应留守儿童现象严重。调查显示,有69.8%的监护人表示“很少与孩子谈心”,仅有11.3%的留守儿童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说。在教育态度方面,有70.8%的隔代亲人及73.1%的亲戚表示只照顾“吃穿睡觉”,别的很少管。“这说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围,委托监护人难以尽到对孩子的全面教育职责。”应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的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楚。

  某中学的王*教师不久前曾遇见过一件值得我们深思的事。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安排远的学生都住校,王教师是三年级的班主任,每一天晚上都会到寝室查夜,那天晚上,班上的一个女生不在寝室,王教师找遍了学校,也打电话问了不少的人,一夜无眠,第二天一早又急忙到她家里去问,却发现那女孩子偷偷的回家了,可是家里的大人却没想过教师会很焦急的寻找孩子。可见,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

  父母不在身边,一些“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撑,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调查证明,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有的任性、冷漠、自卑、自闭,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和逆反心理,还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监护而变得胆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另外,“留守儿童”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2004年*部有个调查,显示了两个‘大多数’,即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存在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逐步解决。”

  4、教师精神压力大。

  经过我们的问卷调查,78%的教师觉得精神压力大。走访中我们也了解到,有*10%的教师因为精神压力而导致身体的不健康,其中46%的教师有慢性咽炎。教师精神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方面。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个体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此刻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象让我们的教师不明白如何去把握宽和严的尺度标准,越来越多的孩子动不动就闹离家出走,一不顺心就不读书。仅仅因为和教师言语上的冲突,甚至连自我的生命于不顾,从楼上跳了下去。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教育领域层出不穷,异常是最*几年,电视上没少见到。学生家长打教师现象也没少出现。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对待学生,轻不得重不得,怎样会没有压力呢!

  二是家长方面。教育是一项社会性事业,这项事业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去共同实现。农村学校校网分散,学生分布广,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需要加强校网撤并,充分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可是很多农村的家长对此认识不到位,既要求优质教育,又要求就*入学,对于学校提出的一系列方案,不仅仅不予以配合,还千方百计加以阻拦,导致教师工作开展不顺利。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而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家长要求很高,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不好教师难辞其咎。异常是农村的家长,根本不会管你什么素质教育,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的全都不重要。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从某种角度上讲,教师是没有目标的,怎样做不清楚,评价体系不到位,这与家长的态度也是有关系的。

  三是学校和上级部门方面。作为教师,来自于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压力是很大的。看看此刻上大学的人数越来越多,升大学的比率越来越大,可是基础教育的压力却不减反增,升学数、升学率牵扯着教师、校长、基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每一根神经。异常是一线教师,在拥有各种“质量指标”的“量化管理”系统里面,连气都来不及喘,大家一门心思地备课、上课、改作业、为学生订正错误、为“放松”了自身要求的学生做“上大学的好处”等人生“完美”愿景的教育……没日没夜,周而复始。教师们苦不苦当然苦!教师们怨不怨当然怨!可是能怎样整个教育都这样,教学期间这样那样的检查,名目繁多,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每个节日的庆祝活动、会议记录、读书笔记、安全问题、学*问题、生源问题等等,让教师觉得精神上吃不消。而当假期临*,我们教师却没有将要解脱的简便欢乐,因为眼前的通知早已把我们的假日瓜分了——职务、职称、岗位、学历等各种名目的假期培训进修要用去十几或几十天。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78%的教师觉得精神紧张,担心学生成绩不好,很多的教师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四是社会方面。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在教育事业中是“辛勤的园丁”,就是无私奉献的那种人,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那种人,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那种人。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异常是现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导管理学生的权威,他们又在必须时间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还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还要协调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自我家庭生活的多重关系。这种多元化的不一样性质的主角,很容易造成教师精神劳累和思想冲突。公众却认为教师不应当索取物质和一个*常人应有的精神回报……这样下去何时是头啊!这样,农村教师更迷茫了。教师这职业(那里只探讨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师)到底好不好如果让一个非教师来回答,答案肯定是这样:当然不错!你看,一年工资没少拿,却有寒、暑假*三个月的假期,哪行哪业有这种待遇我相信,说这话的人都是真诚的,并且,在他们夸赞教师这行当的两个理由中,“工资不少”是次,是客套和敷衍,因为这实际上并不太客观,有许许多多行业的工资也不少,甚至更不少,“有两个长假”则是主,因为从表面上看这很客观,

  是事实。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实际上,我们业内人士都明白,这些年来,我们的教师没几个能过上完整的寒暑假。为什么呢大家明白,每逢假期临*,我们教师并没有将要解脱的简便欢乐。因为要竞争职称,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学*,要适应社会对教师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仅有利用假期进行充电学*。看似简便好玩的假期实际上却比*时上班还要辛苦,这些都不是别人所能理解的。

  5、家长对孩子受教育情景的认识不够,不会配合学校教育。

  如某学校在招收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家长非要把自我不到5岁的孙女送到班上读一年级,不管教师怎样跟他做解释工作,到最终还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弄到教室里坐上了。一个月下来,孩子吃不消了,哭着不进教室,这时候的家长就完全把职责推到了教师的身上,认为是教师非要让他的`孩子读一年级的,并且认为是学校的教育有问题,要不孩子怎样会不进教室呢农村中的家长认为自我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职责就在学校了。他们不闻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到学校吵闹。

  说到那里,我就不明白该为我们的教育感到悲哀还是为我们的孩子觉得无奈。

  三、思考与对策

  如何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我们提议从下头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改变农村教育相对薄弱的状况:

  1、从源头上拓宽教师入口渠道,逐步淘汰现有不称职教师,建立合理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要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落实“科教兴市”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来抓,进取培养高水*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建设一支贴合新世纪发展的合格的农村教师队伍。从选拔、培养、保障、管理、激励等方面,建立一套确保师资队伍建设顺利推进的工作机制。

  2、我们呼吁*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真正从制度上使这一领域的投入得到切实的保障。*几年来,虽然我市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有所倾斜,各级*也开始重视农村教育,相继出台倾斜农村教育政策措施,如:提高农村教师福利的农村教师津贴;减免学杂费等等。这些都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供给了强有力的保障。可是农村学校起点低,底子薄,发展起来十分缓慢。异常在经济薄弱的乡镇,财政困难,学校的硬件建设还需市*的大力支持。

  从社会层面研究。我们提议*多渠道,全方位地向社会宣传农村教育的重要性,让全社会都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困难,争取社会广泛力量的支持和帮忙。为此,我们提议:一是*能够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放宽农村教育的社会办学条件,让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农村教育的领域,从而弥补*投入的不足;二是设立农村教育捐赠基金,鼓励社会优势群体对农村教育的捐赠。

  3、农村劳动力转移还将不断加大,留守儿童和流动子女教育问题将更加凸显,必须从制度上整体地把它纳入到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二、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三、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能够研究由基层学区和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工会、村委会、学校,共同构建农村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四、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帮忙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4、要减轻教师的精神压力能够废除“管、卡、压”管理模式,实行教职工民主管理。在学校内部营造一种互相尊重、*等相待、宽松和谐的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使教师置身其中能有一种人际安全感,从而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大有好处。加强对教师的职业梦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需要层次。搭建职业生涯发展的舞台,帮忙青年教师走向成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应对挫折的本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活动,帮忙教师缓解压力。

  5、要切实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经常培训家长学校教师,组织教师备课,开展教研活动,还要重视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向广大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帮忙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帮忙家长加强自身修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教育水*,促进家庭礼貌建设和青少年健康成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看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心心相印的教育,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我想只要农村教育在各方面都受到关注,不再有以上的矛盾和问题,定会有一个完美的明天!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5

  调查目的:了解农村教育问题目前状况

  调查时间:XX年xx月xx日

  调查对象:城乡中小学

  调查方法:网上调查法

  实施人:xxx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这样一个发展*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网上调查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发现有许多问题将是农村教育危机。

  一、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

  自几年前我国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基本普及”的含义相对于一些所居住的区域远没有普及,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的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各地*在这种“普及”的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一经典式的法宝。而不择手段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和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大学率的反弹,在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经过调查表明,农村贫困生的大学率高于城市,农村教育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其的比例高。

  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XX年实现“基本普及”之前XX年间,还是有很多儿童未上小学,小学阶段失学,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及初中阶段失学的人,这么多人的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因此有青少年犯罪,是因为处在低文化层,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骨的镜子。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一)教师分布不合理

  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而及分化严重,村小学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全区还有上百计划外教师即无法保证质量,又加重乡、村及村民负担。另一种现象是城镇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

  教师减损严重,补充困难

  因为很多的原因,有些教师都往其他方面去发展,因而教师从而减少而现在教师工资县区统一发放,县区财力有限,保现在教师工资尚有很大困难,更无力负担新增教师工资,这两年正值初中、高中学龄入学高峰,教师严重缺,而区域财政力支付缺口教师工资。现在情况是一方面初中教师紧缺,另一方面师范大中专毕业生无法按需就分配到位。

  (二)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很多课程都因为设施而减少上课,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法创新。

  (三)农村教育待遇偏低

  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城市学校好于乡镇教师及不公*,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三、资源分布不公*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城市教育资源总是被*满足而农村教育资源是那么的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农村的活动设备是少之又少,而城市则是多种多样,资源分配的不公*,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四、解决问题策略

  (一)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社会多方筹措经费,保证农村教育投入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根源保证,这项工作做不好,农村教育将很难有重大进展。(二)加大*的统筹力度,成立专门的农村教育管理的部门,对农村教育的各项问题进行通盘考虑,有利于农村教育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使开设部分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结构单一,缺乏农村特色的普及型教育,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来反,回乡从事农业的年轻农民没一技之长难以为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做贡献。

  (四)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教育,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开展农村人力培训,开发相关课程和教材,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资金投入任重而道远。(五)积极推进农村人口的高等教育,*和学院要统一招生标准,严格以能力与考分作为选择高校新生的依据,完善奖贷体系,提高补助标准,确保农村家庭子女不因家庭贫困无法接受高等教育或中途退学,此外,党和*要创造条件积极发展农村高等教育。

  五、社会实践调查的意义

  我们通过大学学*之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激发自己的学*激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样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工作做准备,参加假期的乡村支教活动,把我们学*书本的知识投身于实践中。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而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它萌发了我们责任意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真正懂得了,只有到实践中去,才能迸发出炽热的社会责任感来,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菁选(扩展9)

——农村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菁华5篇)

农村教育问题调研报告1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这样一个发展*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网上调查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发现有许多问题将是农村教育危机。

  一、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

  自几年前**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基本普及”的含义相对于一些所居住的区域远没有普及,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的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各地*在这种“普及”的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一经典式的法宝。而不择手段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和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大学率的反弹,在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经过调查表明,农村贫困生的大学率高于城市,农村教育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其的比例高。

  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20xx年实现“基本普及”之前15年间,还是有很多儿童未上小学,小学阶段失学,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及初中阶段失学的人,这么多人的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因此有青少年犯罪,是因为处在低文化层,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骨的镜子。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一)教师分布不合理

  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而及分化严重,村小学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全区还有上百计划外教师即无法保证质量,又加重乡、村及村民负担。另一种现象是城镇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

  教师减损严重,补充困难

  因为很多的原因,有些教师都往其他方面去发展,因而教师从而减少而现在教师工资县区统一发放,县区财力有限,保现在教师工资尚有很大困难,更无力负担新增教师工资,这两年正值初中、高中学龄入学高峰,教师严重缺,而区域财政力支付缺口教师工资。现在情况是一方面初中教师紧缺,另一方面师范大中专毕业生无法按需就分配到位。

  (二)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很多课程都因为设施而减少上课,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法创新。

  (三)农村教育待遇偏低

  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城市学校好于乡镇教师及不公*,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三、资源分布不公*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城市教育资源总是被*满足而农村教育资源是那么的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农村的活动设备是少之又少,而城市则是多种多样,资源分配的不公*,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四、解决问题策略

  (一)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社会多方筹措经费,保证农村教育投入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根源保证,这项工作做不好,农村教育将很难有重大进展。

  (二)加大*的统筹力度,成立专门的农村教育管理的部门,对农村教育的各项问题进行通盘考虑,有利于农村教育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使开设部分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结构单一,缺乏农村特色的普及型教育,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来反,回乡从事农业的年轻农民没一技之长难以为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做贡献。

  (四)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教育,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开展农村人力培训,开发相关课程和教材,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资金投入任重而道远。

  (五)积极推进农村人口的高等教育,*和学院要统一招生标准,严格以能力与考分作为选择高校新生的依据,完善奖贷体系,提高补助标准,确保农村家庭子女不因家庭贫困无法接受高等教育或中途退学,此外,党和*要创造条件积极发展农村高等教育。

  五、社会实践调查的意义

  我们通过大学学*之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激发自己的学*激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样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工作做准备,参加假期的乡村支教活动,把我们学*书本的知识投身于实践中。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而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它萌发了我们责任意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真正懂得了,只有到实践中去,才能迸发出炽热的社会责任感来,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农村教育问题调研报告2

  当前农村教育的整体现状是,师资队伍建设低下、师风不纯、职业倦怠,教师成长考评制度不合理、教师教学研究制度不完善,教师终身学*意识不浓,因此教学质量不高,与城市教育差距越拉越大。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国家未来的发展总体已不相适应。应采取那些方法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呢?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可队伍质量却越来让人担忧。尤其在*几年,国家为缓解大学就业难的矛盾,大批大学生将教育当成自己就业的跳板,而涌入教育阵营,殊不知由于众多大学生所学专业不对口,不适合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学,学校所需专业的教师不能真正满足,只求课时安排,不求教师的专业对应。结果是,学校教学质量整体不高,学校优生资源流失,社会、家长不满意,形成恶性循环。学生人们的意识和观念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在新的时期,面对教育发展繁重任务的要求,教师队伍建设已事在必行,这就要求国家教育部作出教育用人调整,也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结合农村实际出台农村教师用人政策。各级部门要对已用教师进行队伍管理,队伍培训,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二、强化师德师风,树立教师职业观。

  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师德内涵也在不断提升,因此,教育理念也需要不断的更新。这就需要让全体教师通过假期学*时的活动,学*先进教育思想、理念,更新教育观念,去学*优秀教师的事迹,汲取身边的闪光精神。再是要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情感投资,提高师德信念,以引导教师树立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弘扬教师敬业爱岗精神,提高教师政治、经济待遇,帮助教师树立强烈的职业自豪感,从而提升师德水准。

  三、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考评制度,促使教师树立终身学*意识,养成主动学*、主动研究的*惯。

  学校要经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设置教师个人简历、奋斗目标、专业发展规划、学*笔记、培训体会、教育科研、课件制作、学期总结、自我反思、成果证书等项目。教师要按照要求来填充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并把它作为自己考核的材料依据。教师要对个人记录袋进行分项,不要以偏概全,使自己的评价陷入片面化和绝对化,让记录袋真正成为激发教师教学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智囊袋。

  四、建立学校教学研究制度,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台。

  一所没有课题研究的学校不能算是一所好学校,同样,一个不参加教学研究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常规教学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在常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制定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用制度管理教师,为教师搭建好专业成长的*台,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农村教育问题调研报告3

  为进一步摸清我县农村教育情况,促进全县农村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按照县委、县*有关通知要求,我们多次深入基层,对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制定了未来几年我县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远景规划,现将我们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村教育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各级各类农村学校190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乡镇初中37所,中心小学113所,完小14所,分校21所。全县农村有高中在校生6796人,初中在校生26372人,小学在校生31339人。此外,还有各类农村幼儿园109所(含鸦鸿桥镇两所民办园),在园幼儿13800人。

  二、*几年的主要做法

  多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工程,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努力使基础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以省“普九”复查为契机,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几年,我县以迎接省“普九”复查为契机,大力推进“普九”完善工程,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和普及程度等方面又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县初中生年巩固率逐年提高,已达到省“普九”标准,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已达省“普九”标准。我县多次被省*评为“普九”工作先进县。

  2、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努力实现“普九”向两头延伸。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同时,我县还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努力使普九成果向两头延伸。*几年我县高中在校生人数逐年攀升,今年我县5所农村普通高**有在校生6796人,占全县高中学生总数的44.7%;在学前教育方面,从2002年起,我们努力实现由学前班向幼儿园的转变,三年时间共新建乡镇幼儿园69所,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6.2%。去年我县在原有基础上又投入资金1146万元,用于学前教育发展。2004年12月初,我县接受了省检查团的“普三”验收,省市领导对我县的学前教育发展给予高度评价,我县的学前教育保持了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先进水*。

  3、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不断优化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是基础教育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农村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我县教育现代化进程,我们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制定了2005—2007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几年来,全县农村初中、小学学校总数从1998年的498所减少到目前的185所。

  4、加大现代化教育装备力度,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从2001年开始起动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截止到目前共投入资金4300万元用于配备校长办公系统、学校微机室、多功能教室建设以及购置教师、学生用微机。目前全县农村所有完小以上学校均配备了微机室、校长办公系统、多功能教室,全县农村中小学配备校长办公系统210套,购学生微机5200台,建微机室205个,多功能教室194个,语音室48个,建校园网17个。

  三、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育需求的增加与教育投入的不足这一矛盾更加突出。*年来,我县先后启动了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农村布局调整及危房改造工程,迎接了省“普九”、“普三”检查验收,全县教育欠帐达9720万元,其中农村教育欠帐为1603万元。而我县县、乡两级财政一直比较紧张,落实的省定生均公用经费的标准还很低。今后我县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危旧校舍维修改造和教育现代化装备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2、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问题。自2000年以来,我县初中小学没有再分配新毕业生,而自2003年暑假,实小、三中开办寄宿制以来,先后从乡镇选拔293名教师进城任教,又先后有200名教师出口,其中多为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造成目前我县农村学校教师年龄老化,尤其是小学教师,目前*均年龄在43岁以上。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的中心校没有音体美专职教师,音体美课不能保证,英语、微机任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质量不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年龄老化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3、初中生流失严重,控辍保学的任务艰巨。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是目前农村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它不仅加大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也影响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的巩固。虽然我县通过了省“普九”复查验收,但初中生流失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遏制,尤其是我县南部潮洛窝、石臼窝等乡镇受当地服装厂影响,初中三年,学生的流失更为严重。分析学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单凭教育系统的力量很难将此项工作做好,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4、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有实际困难。布局调整工作几年来,取得了显著效果,但由于一些村队干部或群众的认识问题,加之个别乡镇缺少应有的力度,至今依然没有完成调整任务。布局调整后,确实存在学生上学距离过远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从群众利益考虑,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

  5、素质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受社会就业、用人制度及教育自身基础以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学生在校时间长、课业负担重,部分教师改革意识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小学、初中的非主要学科授课质量不高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远景规划

  总体目标:到2008年,初步建成适应玉田经济发展建设需要的现代教育体系,高标准实施素质教育,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把玉田县建成唐山市教育较为发达、教育质量较高的地区之一。具体目标:

  (一)形成系统优质的学前教育

  继续发展学前教育,保持我县学前教育在全市乃至全省领先地位。到2007年,全县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争取达到100%,充分满足三至六周岁儿童入园需求。通过幼儿园升级升类工作,不断提高幼儿园办学规模和管理水*,所有乡镇中心园达到省二类标准,到2008年全县一类幼儿园的比例达到30%,二类园比例达到60%。在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托幼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学前三年教育向0-3岁幼儿教育延伸。到2008年,形成完善的以省级规范园为龙头,以乡镇中心园为骨干,以中心校独立园为基础,各类幼儿园共同发展的幼教体系。

  (二)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有长足进步

  以迎2008年省“普九”复查为契机,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小学抓实特色校建设工作,全力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学校,展示我县素质教育成果;初中抓实控辍学保学工作,提高在校生巩固率。未来几年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工作重点放在初中,到2007年完成撤并15所初中和42所农村小学的任务,为解决学生上学远的实际困难,考虑在农村建设九年一贯制试点寄宿制学校。在全县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到2008年全县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全部建成校园网,教师全部实现微机备课,到2015年前后,全县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教室全部建成多功能教室,充分发挥现代教育装备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三)大力普及高中教育

  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到2008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认真做好生源预测,考虑未来几年,生源减少的因素,为发挥高中现有优势,在5年内将现在的彩亭桥中学、亮甲店中学、鸦鸿桥中学逐步撤并,重新划分招生范围,只保留林南仓中学、窝洛沽中学两所农村普通高中,完成对以上两所学校的改扩建工程,争创省级示范学校。保证从农村向高等院校输送更多人才。

  (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

  继续做好初三毕业生的春季分流工作,保证县职中心生源。合理利用撤并后的3所高中校址尝试举办高中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在高中教育阶段的比例,培养更多的适合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五、保障措施

  1、转变观念,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合力建设高水*教育强县

  进一步**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的大教育观,引导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教育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建设高水*教育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把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并作为干部选择、任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落实教育强县、优先发展的教育战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贡献,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保障。

  2、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

  县*在依法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经费逐年实现“三个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做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增加对重点项目的专项资金投入,结合布局调整盘活现有教育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办学效益和经济效益,鼓励社会各种力量捐资助学,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3、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坚持依法治教。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依法治教重要意义的认识,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教育和*、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好初中生流失问题。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制度化、法制化,开展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研讨活动,健全各项教育规章制度。学校要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自觉性,逐步使知法守法、依法办事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4、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央、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为根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要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完善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暂行办法》;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探索符合教育规律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建立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运行机制,坚持依法治教,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教育问题调研报告4

  农村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点,是*国教育的绝大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了提高人口素质及人均文化水*的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长期长远,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然而,随着时下市场经济时代大潮的汹涌澎湃,许许多多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对自己的事也失去了应该有的信心,尽管大多数人把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可还是被种种现实境遇所困惑。教师也是人,有个人的家庭生活、情感,有跟其他人一样的发展愿望,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有自己的理想和潜能和表现欲。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关心,我们最*我们对本镇中小学,从农村教育现状和教师心态的角度,对各个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群众,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调查走访了本镇的16所中小学校,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群众100余人进行了交流访谈,带回了300多页的调查笔记。

  一、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镇16所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纪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在2013年10月。

  3、调查内容:教师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教师的思想情况、教师的身体状况以及生病遭受坎坷时的救助情况、教师的工作状况、教师的子女生活现状,教师的福利状况、教师的心理反应形成的心理疾病、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对农村教育的意见、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50余份,回收31份。其中男性占57%;女性占32%;学生占11%,青年占26%,中年占58%,老年占16%;领导占25%,教师占62%,其他人士占13%;

  2、农村教育现状的基本特征

  (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

  调查中很多的学校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一个优质的教师团队,这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投入及态度,从而影响了教育的质量。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老师占65%,15节以上的只占23%剩下的12%就在10到15节之间。我们还发现。75%以上的老师一般上的是2门课,有些学校教师要代三门以上的科目。在村级小学,有15%的老师还在上复式班。担任班主任的老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另外还要完成每学期教育局布置的相关校本研修和相关的心得体会等等。上课前得写教案,详细的备好课,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所有的工作都要做相关的记录。繁重的工作不仅体现在这些具体的事务上,还有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思想的压力甚至超过了身体的压力。除作业外,还要对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还要接受很多形式的学*培训,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的。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教师全天候的工作之外无形中延续着,这是其它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身心疲惫,好的教师都想着调换环境,造成优质师资的流失,师资力量的薄弱造成教师工作量大,影响了工作热情,进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二)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农村学校,教学软件上的资源相对是*稳的。然而,在硬件设施上,农村学校和城区的学校不可相提并论。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最多有几台录音机,音乐课上没有钢琴、风琴……教师上音乐课就用嗓子干吼,体育课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很多教师代的是非专业的课程,有些科目就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设施落后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三)“留守与学困儿童”现象

  由于本镇特殊的地理环境,外出务工人员很多,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这些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被称作“留守儿童”。农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在我们的调查中,65%的学校反应留守儿童现象严重。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衷。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很大的差别,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根本不懂的配合学校和教师去教育孩子。他们不闻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成绩不好,他们就会抱怨学校和教师,管理上时常会引起家长和学校教师的矛盾,甚至到校吵闹。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四)教师福利待遇低

  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待遇上觉得可以的只占13%,47%的老师认为基本没福利待遇,40%的老师觉得根本没有;在我们的走访中。90%的老师说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福利问题。调查了解,由于现在的管理政策,学校在教师节和元旦这两个对于教师很重要的节日都没有任何慰问和福利了,在调查中75%的老师认为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更重要的是要获得认可和尊重。

  在这次的调查中了解到,各校为了搞好双创和义务教育的很多工作,很多学校负债严重,使得学校运转艰难;而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机制对于学校负债也没有可行的解决政策,乡镇对教育的投入几乎没有,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及维修全靠学校承担;社会救助、捐资办学体系在农村基本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给老师发放福利待遇呢?

  (五)教师精神压力大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调查显示,80%以上的老师觉得精神压力大。通过调查有*12%的老师因为精神压力而导致身体的不健康!有11%的教师因为身体原因长期请假。精神压力是很多教师精神状态处于崩溃的边缘,根本无法上好课。农村教师的健康问题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精神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个体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老师的工作,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加上现在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方式的影响,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贪玩好逸恶劳,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这让老师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宽和严的尺度标准。越来越多的孩子动不动就闹离家出走,一不留神就闹自杀,一不顺心就不读书,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怎么会没有压力呢?

  2、家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家长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对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不好老师难辞其咎,特别是农村的家长,根本不会管你什么素质教育,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的全都不重要,很多家长没有教育的理智,根本不愿接受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和严格教育,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从某种角度上讲,老师是没有目标的,怎么做不清楚,评价体系不到位。

  3、学校和上级部门

  来自于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压力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很大的,每学期这样那样的检查,名目繁多,这样那样的学*笔记和心得体会应接不暇,各种各样的教研培训活动、每个节日的庆祝活动、会议记录、安全问题、学*问题、生源问题等等,不仅让老师觉得经济上吃不消、更多的是精神上吃不消。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80%的老师觉得精神紧张。担心上级检查不合格、年度考核不合格、学生成绩不好、很多的老师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4、社会

  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把教育事业比作辛勤的园丁。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特别是现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导管理学生的权威,他们又在一定时间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还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还要协调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自己家庭生活的多重关系,这种多元化的不同性质的角色,很容易造成教师精神劳累和思想冲突,公众却认为教师本该如此,他们大多认为教室就是每天上一两节课而已,玩的时间太多,每年还有寒暑假,是很多人无意之中产生对教师的心理上的讨厌和憎恨,教师的正常工作往往得不到家长和群众的理解,有点风吹草动就马上绝对的认为教师是完全的过错,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如何能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舞台,这样农村教师更迷茫了和无助。

  三、农村教师的心态及其形成原因

  根据以上几种现状,我们把农村教师的心态归纳为以下几种:

  1、积极心态

  (一)“无私奉献”的决心

  自古以年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焟蚷成灰泪始干”,把教育事业视作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许许多多的老师就是带着这样的“无私奉献”的决心在农村的工作岗位上坚守一生!这样的心态占绝大多数。

  (二)“回报社会”的感恩心

  很多的老师,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师,他们曾经艰苦生活的磨砺,知道珍惜这来自不易的安稳生活,当他们走进课堂,他们就格外的珍惜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不计较报酬,不受消极和不良情绪的影响,不追求回报,无怨无悔!

  2、消极心态

  (一)物欲的膨胀,精神的沦丧。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影响着教师的心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的人通过各种途径走上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岗位。这些人,工资待遇高,生活水*高,而且工作轻松,连许多文化水*不高的人似乎也淘到了金。回过头看看我们的老师,固守于三尺讲台,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买不起名牌,衣服永远是最便宜的,生活是清贫的,不管买什么都是想了又想……终其一生,教师都是寒酸的。物质上的清贫,但是工作却是起早贪黑,呕心沥血,让许多老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怀疑,消极的情绪由此而来,但是却又不舍得放弃。久而久之,许多的老师就有了*日子的打算,失去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

  (二)浮躁时代动摇了很多老师“无私奉献”的决心

  许许多多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一辈子,但是面对现在的孩子不知所措了。关心带来误解、认真视为呆板,负责却认为多事。曾经有一位朋友对我谈起过这样一件事,他说读书的时候,教师对他是恨铁不成钢,经常对他冷潮热讽,说他只有卖气力吃饭的份儿,他很恨这位教师,某一天,当他与老师重逢的时候,恰好这位老师有求于他,他显得很冷淡,虽然最终他帮了这个老师的忙,但他也对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当年你说我很笨,只有卖气力的份,是这样说的吗?”教师无语。听到这儿的时候,我为我们的教育者们感到心疼,觉得心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能成才,恨铁不成钢,在教育方法上,或许有着许多的不同,但出发点都是希望学生好,然而,又有几个学生能真正懂得教师的付出呢?辛辛苦苦的工作换来的却是这样的不被理解,难怪我们的教师灰心了。时下市场经济大潮中,这样的例子更多,导致一向安于清贫“无私奉献”的教师开始动摇了!

  (三)理想与现实差距大

  诚然,许多的老师在刚走上讲台时也曾有过壮志宏图,决心扎根农村,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成为一代名师。但现实和理想差距太远了。现实的具体体现在

  (1)农村教师被不公正待遇长期困扰着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的老师对于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的福利待遇觉得很不公正,同样的付出劳动和心血,甚至农村教师付出的还多得多,可是得到的回报却大有出入,很多的人瞧不起农村老师,社会、家长在对待老师的问题上,对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老师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学环境的恶劣、家庭生活的困难、教师的住房问题等等长期困扰着我们的农村教师。

  (2)农村孩子素质无法和城市孩子比

  学*上,城里的孩子的学*家长极为重视,家长的素质也很高可以给孩子很有效的辅导,很多家长会从小就给孩子报很多补*班,而农村孩子你就得花数倍努力,家长也帮不上忙,所以城里学校的教学上更易出成绩;家长对待教育的观念也有所不同,农村的家长越来越多的向孩子灌输新的“读书无用论”、读书没前途,不如出去打工挣钱等等。而城市里的孩子却更能明白只有依靠知识才能有未来的观点。

  3、观望心态

  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更大一部分老师对于目前的农村教育其实是抱着很大的观望心态的。具体表现在工作上出工不出力。这种心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一直以来,*和社会都在呼吁“尊师重教”,相应地也不断出台了相关改善教师待遇的政策,(包括一些光喊口号不落到实处的),特别是最*几年。改善农村教育条、改变农村教育环境、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已经慢慢的落实到行动上。这让我们的农村教师看到了很大的希望,但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太快,这边条件还没改善或者正在改善,生活成本早已超速前进了一大截。许多的老师就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对待工作。完成自己该做的事。做到问心无愧就算可以了。也很满足目前的生活状况。

  四思考与对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类灵魂工程师”,从古至今,教师这一职业一直被人们仰慕为崇高的职业。很多的人把教师看作只思奉献不思回报的“神”,面对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农村教师这么复杂的心态。如何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端正农村教师心态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和社会应该多从“教师也是人”的角度和从我国农村教育现状的实际出发,多思考行之有效的改善办法,从软、硬环境上给农村教师和农村教育一个公*的空间。改变农村教学现状、改善教学设施、完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推动农村教育大力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看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要想做到心心相印的教育,农村教师们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我想只要教师在各方面都受到关注,不再有以上的矛盾和问题,农村教育是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的!

农村教育问题调研报告5

  一、基本概况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世界各个国家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不同历史阶段的共同话题之一,在现代文明社会和知识经济的语境中,教育更成为了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繁荣昌盛、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根本保证。而农村教育作为建设新农村的奠基性工程,肩负着科教兴农、提高农村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缩小社会差距、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历史使命。如何让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视野中,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下来重新审视农村教育,认识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以充分发挥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是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对农村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目前农村教育现状。

  调查时间:20**年8月23日至25日

  地点:广西省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不倚村

  二、调研经过及内容

  广西省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不倚小学位于六堡镇西北部,距离镇中心15公里,占地面积2500*方米,创建于1934年,建国后该为现名。学校建筑面积908*方米,内设有图书馆、阅览室、远教室等,各室配备均达三级标准。学校现有学生169名,开设了7个教学班,全校教师9人。学校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是一所集花园、学园于一体的村级小学。虽然不倚小学现在各种的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调查中还是发现存在着几个问题:

  (1)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不倚小学在教学楼和设施配置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是很有限的,在很多大的方面的很多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现在小学还没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师,有的一台电脑还是人捐献的,基本都是老师有时候用一下,学生基本没有接触到有关电脑方面的知识,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学校的篮球场很是泥地,下过雨之后要天晴几天才能用,而且很多设施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是由于缺乏资金维修或者是去买新的。

  (2)农村教师队伍问题突出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潜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出来。从这次的调查中得知,现在不倚小学的教师队伍存在着几个问题:

  第一、虽然最*几年教师的工资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不倚小学的教师的工资待遇还是比较偏低,一般说来,农村高级教师每个月工资才1000多元,一般的老师只有600多元,民办的代课老师只有200多元,有些教了30多年的民办老师只有500多元。社会经济地位不高。

  第二、教师的继续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现在不倚小学的很多教师的学历都是中专的水*,但是现在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师已不多,师专正在减少,演变为师院,综合性大学也纷纷加入教师教育的行列,一个开放性的教师教育体制正在形成。由于现在小学的学历水*比较低,很难跟得上现在的教育观念,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教师的继续教育的质量。

  第三、教师的业务水*不高,工作负担重。在不倚小学中,年龄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的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很多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个阶段形式。这种原始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村里的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了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3)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4)读书无用论回潮导致辍学率反弹

  虽然我国宣布在20**年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通过这次的调查,我知道了学生失学的现象还是常有发生,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贫困,少部分是家长不重视教育,特别在打工浪潮涌动的今天学生辍学打工的现象较多。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负着很大债务学*的农村孩子,一旦毕业无法就业,相对而言对于他们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就得不到回报,而农村义务教育才出口又被堵死或者不畅,即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出口有限和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了知识在农村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使得农村“读书无用论”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多人小学都没有毕业。在调查中,当提到孩子应该多读书考大学学文化时,有的村民说:“读书有什么用,花钱又多,将来也不分配工作,还不如在家种地放牛,或者出去打工,早点赚钱呢。”这是大部分村民思想的突出表现,村民之所以有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同时他们对现代的就业制度也不了解,认为大学不包分配工作,上大学没有用,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即使几年大学后仍旧找不到工作。怀有这种思想的村民在教育子女时,就会灌输这种思想于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头脑之中,使那些孩子对读书失去兴趣,读完小学或者中学之后就辍学回家了。也有很多村民是非常看重读书的,希望子女成才,能出人头地。他们教育子女要好好学*。可由于农村经济条件有限,他们的收入低,让很多村民深感供养一个初中生就有一定的困难,并且现在的家庭不止只有一个孩子,所以造成了许多的村民无力供养,导致了一些孩子不得不辍学。供一个初中生就感到吃力了,更何况供一个大学生呢!农村的经济条件使许多孩子无法圆了他们的大学梦。改变农村的经济现状尚有一定困难,但读书费用是否能降低到农民的*均经济水*所能承担的范围之内,这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三、发展农村教育,改善农村教育现状

  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切身利益;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使农村教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1)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教育与经济师密不可分的,贫困地区的经济得不到发展,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想方设法突破教育经费极度短缺这个教育瓶颈,改善农村教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教学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的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农村学校的危房,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的办学条件、管理水*、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2)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了一个国家教育质量的高低,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我国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和实施的当务之急。

  第一、保障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这是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关键。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学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冲。各级*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教师的工资条件和生活待遇。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目标,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第二、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充分发挥进修学校和培训基地的短期集中培训引导功能,完善教师知识结构,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通过学*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第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农村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的监督和动力。

  (3)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

  四、收获和感悟

  这次的社会实践使我受益匪浅,看到了农村教育发展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同时,也了解到了农村教育的现状。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而农村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视农村小学教育,改善农村教育现状,是农村义务教育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加强农村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农村教育需要国家和*更高的重视和不断的探索。

  这次实践也让我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们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社会实践中,也使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