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作文 (菁华6篇)

首页 / 作文 / | 作文

卢沟桥作文1

  今年寒假,爸爸妈妈带我去北京玩。我们看了很多名胜古迹,比如圆明园、颐和园、故宫、八达岭长城等等。但我最喜欢的是卢沟桥,我喜欢它古朴雄伟风姿,喜欢它饱经沧桑的历史。

  卢沟桥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由11孔石拱洞组建而成。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桥面两侧设置石栏,南侧有望柱140根,北侧有141根。

  卢沟桥上最美观的要算那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石狮子啦!这些狮子有的仰望天空;有的抬头挺胸;有的母子相拥;有的面对着面,好像在交谈;有的面带微笑,慈爱地抚摸着小狮子,好像在细心地照顾着自己的孩子……我数来数去,都没有数出来书本上写着的501只狮子,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卢沟桥的狮子,数也数不清”!

  听爸爸说,卢沟桥还是历史的见证呢?当年的“卢沟桥事变”就是在这里爆发的。卢沟桥的烽火,点燃了全面抗战的烈火,*人从此开始了艰难的抗日战争,并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卢沟桥作文2

  我带大家来到了卢沟桥。卢沟桥是横跨永定河上的一座著名的石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到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建成。明清时对石桥又进行大规模的修善。桥共11孔,全长266.5米,宽7.5米。桥墩为船形,分水尖上装着三角铁柱,可以击破河水化冻时撞击桥墩的冰快,人称“斩龙剑”。桥上两侧石雕护拦的望柱共281根,柱头刻大小石狮,千姿百态。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经文物工作者实地考查,桥上共有大小狮子485只。桥东头坐的两只大石狮,身长1.73米,重3吨,身上爬着许多小狮子,只有20厘米大小。

  桥西头是两只石象,用头顶着最后的石拦杆,造型十分有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代来到*,曾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古时卢沟桥是北交通必经之路,*有很多旅舍则驿馆,行人清晨起来,天色初曙,尚见疏星晓月,所以“芦沟晓月”成为一大名胜被乾隆列为“燕京六景”之一。卢沟桥雄伟、壮观吧!

卢沟桥作文3

  十月五日的傍晚,妈妈终于带我来到闻名中外的卢沟桥。

  刚到桥头,我就有点赞不绝口了!卢沟桥的景色真是太美了!橙红色的落日映红了天边的云彩,夕阳映照下的这座古老的桥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看着我们。“卢沟晓月”的碑文立在桥头,永定河上长满了荒草,早没了水,我是多么渴望看到“卢沟晓月”那美丽的景色呀!它可是被誉为“燕京八景”之一呢!

  都说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我来之前就计划把它数清。走上卢沟桥,我和妈妈就分左右两边开始数狮子。我数得特别仔细,生怕漏掉一只,因为我发现有的小狮子不是躲在大师子的背后,就是藏在大师子的怀里,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呢。到了桥那头,我和妈妈一汇总,共427只。语文书上写的是508只,再看票上,哈哈,是501只,甭问,我和妈妈数得肯定少了,一定是那些藏起来不容易被发现的小狮子在捣乱。但到底是508只还是501只呢?唉,应了那句话-----“卢沟桥的狮子数也数不清!”

  卢沟桥的狮子不仅数量多,石狮子的模样还各不相同呢!有的像在大声吼叫,有的像在慈爱地抚摸小宝贝,有的像在仰头望着天空,有的像在低头想着什么心事……

  妈妈说,卢沟桥还是历史的见证呢。“卢沟桥事变”就是在这里爆发的。听妈妈讲完这个历史事件,再回头看夕阳下的卢沟桥,感觉是那么雄伟、壮美!

卢沟桥作文4

  卢沟桥建造于11*,是一座联拱石桥。桥上一共有281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雕刻着狮子,那一群可爱的狮子不仅外形奇异多变,而且神态迥异,简直就是巧夺天工。它们有的小狮子在跟大狮子玩捉迷藏的游戏,有的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撒娇,还有的小狮子可能太淘气了,被大狮子按倒在地,还有一些大狮子也在做着一些有趣的动作:有的侧着头,好像在观赏美丽的风景;有的对着天空长吼;还有一些在玩耍自己心爱的球。

  那些狮子不仅这么的有趣,而且还有让人难以忘怀的意义。1937年的7月7日,日军当时找了一个借口:“我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我们要进城搜查”。他们的无理要求遭到我国守军的严辞拒绝后,日军便向我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城,抗日战争就此开始了!卢沟桥就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

  今年的8月15日正好是日军投降的69周年,这天我来到了卢沟桥,来到了*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我在纪念馆里面看见了日军怎样欺辱*人民的图片,当时我真的不忍目睹。日军当时做出了三样非常残暴的事情:把房子全部都烧光,把老百姓全部杀光,把老百姓家里的东西全部抢光!这就是他们推行的“三光政策”。那些日军就连小孩子都不放过,真是惨无人道。69年前的今天,日军投降了!*就像是一头沉睡的狮子,直到日军来偷袭*的时候,那一头睡狮才清醒了过来。这一头雄伟壮观的狮子,在灿烂的阳光下正一天天变得更加强大!

卢沟桥作文5

  一个初秋的早晨,我充当向导,带着表哥去参观——卢沟桥。我们从东关门经顺治门走到宛*古城,沿着林吟大道走到*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抗日战争纪念馆前,东方有两只舞狮,瞪着上帝的眼睛,面向西方,昂首咆哮,象征中华民族在东方崛起。银灰色的抗日战争纪念馆正上方,有11个金光闪闪、朝气蓬勃的汉字——“*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爷爷亲自题写的。我表哥被这座宏伟的建筑吸引住了,所以她让我给她拍照。

  沿着便道走,你会来到雄伟的门口。当你爬上城墙时,你首先看到的是东西两端的塔。在塔的四角,有一排吉祥的狮子。在塔的周围,有16根红色的大柱子。历经360年沧桑的古城墙,是*最完整、最小的'封闭县城。在蓝灰色的城砖上,隐约可见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的——个弹痕。

  沿着城墙走了一个星期,走下石阶,就会看到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小月”。我和我的表弟和刘仁一起走上了卢沟桥。在桥头,右边的汉白玉纪念碑首先映入眼帘。有四根柱子,上面刻着东方龙。碑前有四个墨绿色的大字“卢沟小月”,是乾隆皇帝亲自命名的!桥两边有两只手表,上面蹲着两只狮子,仿佛日夜守护着卢沟桥。

卢沟桥作文6

  今年寒假,爸爸妈妈带我去北京玩。我们看了很多名胜古迹,比如圆明园、颐和园、故宫、八达岭长城等等。但我最喜欢的是卢沟桥,我喜欢它古朴雄伟风姿,喜欢它饱经沧桑的历史。

  卢沟桥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由11孔石拱洞组建而成。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桥面两侧设置石栏,南侧有望柱140根,北侧有141根。

  卢沟桥上最美观的要算那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石狮子啦!这些狮子有的仰望天空;有的'抬头挺胸;有的母子相拥;有的面对着面,好像在交谈;有的面带微笑,慈爱地抚摸着小狮子,好像在细心地照顾着自己的孩子……我数来数去,都没有数出来书本上写着的501只狮子,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卢沟桥的狮子,数也数不清”!

  听爸爸说,卢沟桥还是历史的见证呢?当年的“卢沟桥事变”就是在这里爆发的。卢沟桥的烽火,点燃了全面抗战的烈火,*人从此开始了艰难的抗日战争,并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卢沟桥作文 (菁华6篇)扩展阅读


卢沟桥作文 (菁华6篇)(扩展1)

——《卢沟桥烽火》教案 (菁华6篇)

《卢沟桥烽火》教案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

  4、能随事件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国军民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

  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风雨沧桑,翻开了那段不堪回首的篇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通过学*,你知道了这次事变真正的原因了吗?

  2、指名说出卢沟桥事变的原因。

  过渡:所以,敌人对此是如梗在咽,恨不得一举拿下,好扫*他们侵略全*的障碍。美丽祥和的卢沟晓月再也阻挡不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

  二、自主学*,感悟文本。

  学*第二段:

  1、过渡: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到1937年7月7日那个不*静的夜晚,去亲眼目睹*主义的侵略本质,默读课文第二——五自然段,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关系的词句。

  4、品味读第二、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句子,你从这些句子中懂得了什么?

  (1)交流:“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你知道了什么?(企图趁*守桥士兵不备侵占卢沟桥,入侵宛*城。)为什么要偷偷地摸来?

  (2)师:可见日本侵略者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如果他们还有一丝良知的话,面对我军的大声喝问,应该有怎样的表现?(做贼心虚、浑身发抖、无地自容等)

  (3)师:令人极为愤慨的是,他们居然不知羞耻,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

  可见日本侵略者怎么样?(蛮横无理、恬不知耻、心狠手辣)课文中有哪些关键词?

  从这些词语中你知道了什么?

  (4)师:守桥的*士兵是怎样做的呢?从哪些词语可看出?师:请同学们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守桥的*士兵是怎样“严词拒绝”的?

  让我们体会到*守军怎样的精神?(誓死卫国)

  (5)同学们能从敌我双方的举动中体会得这么深刻,真不错!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同学们守桥的*士兵如何判断的呢?(板书:蓄谋挑衅)“显然”一词说明了什么?(我军的足智多谋)

  (6)有感情朗读。

  过渡:日寇的蓄意肇事,使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县城。谁知日本侵略者竟然认为――从哪儿看出?(发动进攻)

  三、学*四—五小节,体会日寇的疯狂,我军的英勇与足智多谋。过渡:面对敌人的再次进攻,我军是如何应战的呢?日寇又是如何顽抗的呢?

  1、自由读

  4、5两小节,用“--”划出写日寇疯狂、狼狈的句子,用“~”划出写我军英勇的句子,并简要写写你的收获。

  2、学生按要求自学,写体会。

  3、交流:

  (1)日寇的疯狂:“日寇吃了亏,…………扑来”抓“扑”体会:想像,用词语描述日寇的“扑”:怎么样地扑?体会读。

  (2)日寇的狼狈:“在硝烟和火光中……狼狈而逃”,“日寇猝不及防……尸横桥头”,“打得日寇……”。体会读。

  (3)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出示描写日寇的词语: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师:日本侵略者曾经是那样恶如疯狗,不可一世,但结果是落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的可耻下场的,实在好笑。

  师:事实证明:*守军不是软弱可欺的!

  (4)请同学们看文中插图,说说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

  (5)课文中哪些词语突出地表现了*守军的英勇无畏呢?:

  A、“早有防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说明了什么?)

  B、“举起” “冒着” “冲出” “砍去”从四个连续动作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耳边好像又听到了什么?

  (6)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我军的词语: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两面夹击

  四、采用引读法学*6---7小节:

  1、师引:日寇……,就在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敏锐地认识到*主义的浪子野心。侵占*津就必然侵占华北,控制了华北就必然妄想吞灭整个*。)

  2、齐读上述词语,引发卢沟桥事变的意义:

  (1)师引:卢沟桥事变拉开了________。从此,_____。

  (2)“序幕”是什么意思?

  (3)“如火如荼”是什么意思?能找及格词语替换一下吗?(红红火火、蓬蓬勃勃)

  (4)总结:抗战之火,由卢沟桥的烽火点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见证了这段历史。在同是*人,同样爱祖国这根红线的连接下,抗战之火很快燃遍祖国各地。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军民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的领土。

  五、升华认识:(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由卢沟桥的烽火,由日寇的蛮横,不可一世,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历史,警醒世人;历史,催人奋进。中华儿女永远不会忘记中华民族的耻辱日——1937年7月7日(齐读),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让我们铭记:落后就要挨打!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和*与发展——这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心声,是亚洲各国人民的心声,这是时代的最强音。希望大家将来能为维护中日和*、维护世界和*而努力!

  六、布置作业:

  1、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了解卢沟桥事变后的战事情况;收集抗日战争中其他的重要历史事件。

  教学反思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我在教学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同学们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上课时通过资料的交流,然后借助于*地图向学生介绍东三省、“九一八”事变,介绍当时的形势,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的重要性,理解“咽喉要道”。

  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画出描述敌人和我国守军举动的关键词句,诵读感悟,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发现本课词汇量丰富且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达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在此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准确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本文对比鲜明,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如:“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经,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感受*守军不畏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让学生在有感情的品读中去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并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让这可感的形象,历历在目。

  另外,我还采取了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先让学生按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抓住关键词语复述,这样课文的知识要点就很容易地掌握了。

  课堂教学总是一种带有遗憾的职业,虽然在课前设计得挺好,但学生却永远是变量,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不是你想达成什么目标就能达成什么目标。而我在这堂课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读得还是少,不达标。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学生自主品悟的权利。我不断告诫自己:要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加油!

《卢沟桥烽火》教案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fe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

  kou xiao die

  日寇硝烟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咽喉挑衅

  日寇控制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第一段。

  同仇敌忾猝不及防

  万籁俱寂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卢沟桥烽火》教案3

  教材分析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分析来代替。尤其是这篇属于情感护强烈的文本,更应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

  一、让课堂书声琅琅

  《语文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那种只听教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生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教师在让学生感悟到卢沟桥的重要战略地位后,让他们通过读来表现卢沟桥的重要性,这样的读悟交融,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更明白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原因。后面的学*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次的朗读,在学生悟到一定感情的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有意要学生突出表现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词语,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内容,体验内容,从中受到情感的撞击,获得思想的启迪。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本课9个生字,理解词语,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难点:事件本身对*抗战的意义学生在认知上可能是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2.解决问题:

  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历史材料进行交流。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 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 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5、卢沟桥烽火

  1、生字 生词

  2、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学生学*活动评价设计

  (1)*字册上*字。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教学反思

  了解事变意义,讲述英雄故事。试图通过许多的故事,激起孩子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并让我们的孩子为之鼓掌,并真正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1. 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2. 在八年抗战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组内说说课余自己从课外书中读到或从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抗日英雄的感人故事。

  3. 小组推荐代表讲述英雄故事。

《卢沟桥烽火》教案4

  教材分析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分析来代替。尤其是这篇属于情感护强烈的文本,更应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

  一、让课堂书声琅琅

  《语文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那种只听教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生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教师在让学生感悟到卢沟桥的重要战略地位后,让他们通过读来表现卢沟桥的重要性,这样的读悟交融,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更明白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原因。后面的学*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次的朗读,在学生悟到一定感情的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有意要学生突出表现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词语,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内容,体验内容,从中受到情感的撞击,获得思想的启迪。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本课9个生字,理解词语,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难点:事件本身对*抗战的意义学生在认知上可能是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2.解决问题:

  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历史材料进行交流。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 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 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5、卢沟桥烽火

  1、生字 生词

  2、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学生学*活动评价设计

  (1)*字册上*字。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教学反思

  了解事变意义,讲述英雄故事。试图通过许多的故事,激起孩子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并让我们的孩子为之鼓掌,并真正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1. 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2. 在八年抗战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组内说说课余自己从课外书中读到或从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抗日英雄的感人故事。

  3. 小组推荐代表讲述英雄故事。

《卢沟桥烽火》教案5

  教材分析:

  北京西郊有一座桥名叫卢沟桥,它不仅因桥上的狮子多而闻名,还因为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人。它清清楚楚的记载着*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它更是*人民八年抗日的序幕。《卢沟桥烽火》一课就再现了那段令*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

  文章的结构及脉络:

  《卢沟桥烽火》一课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们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理清脉络,写出段落大意。

  3、用上文中词语按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史实。

  4、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准备:

  有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按时间先后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难点:抓住重点词句,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了解“烽火”,报警的烟火。卢沟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通过同学们查找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卢沟桥事件”是*主义阴谋侵占我国领土,而蓄意挑起的事端,它是日本全面侵略*的信号烽火事件。但*人民不是好欺负的,自卢沟桥事变后,全*人民团结起来,同仇敌忾,英勇抗战,终于取得了八年抗战的胜利。它在*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二、检查预*,了解学情:初读课文

  初读感知,要求: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边读边想,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给课文分段。

  检查讨论:指名读课文(分小节):正音、解词,读通课文。理清脉络,写出大意。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说说为什么?

  三、精读课文,升华情感

  围绕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进行教学设计

  1、先时间,理清顺序,记住先后。时间:“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

  2、再内容,想象场面,记住要点。

  自读2-5自然段,个人练说。小组互说。展示评价(达成目标3)。

  四、与文本对话

  在学生充分说话的基础上,研读几个重点片段,通过重点词句的揣摩,体会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及侵略者的罪恶嘴脸;体会遣词造句的方法及课文表达上的特色。

  请根据教材解读中“课文精彩片段欣赏”的内容自己设计。

  提示案例:(“1937年7月7日深夜,”的片段教学)师:守桥的*士兵如何能判定,日军军官是蓄意挑衅,而非搜查失踪的士兵呢?(设计这一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体会日军的阴谋与企图,让学生抓住“偷偷”、“摸”等词语来揣摩。谁知这一问题竟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立刻带着“火眼金睛”细心阅读,寻找“蛛丝马迹”。)

  生1:如果真要寻找丢失的士兵,也该在白天,不应该在“星光暗淡,万籁俱寂”的“深夜”。

  生2:日军到*士兵的管辖范围来搜查,总该讲些基本礼节,可他们却是“全副武装”,还“大声喝问”、“气势汹汹”,足可以看出日寇是“蓄意挑衅”。

  生3:日军自称部队的纪律很严明,竟然会丢失士兵,这是件丢脸的事,“家丑不可外扬”,可他们却兴师动众地来搜查。

  生4:失踪的只是个小士兵,应该没有必要这样连夜搜查。

  一番深究后,文中的日军官兵在同学们面前原形毕露、无处遁形。指导朗读也就水到渠成。

  五、表达训练:

  以“站在卢沟桥头,我”为开头写一段话。

  1、激情。通过课文的理解、朗读,学生的情感已被激发,教师要抓住时机采用多种手段激情(如运用多媒体、教师描述等)

  2、试说,讨论内容。让学生试说,教师归纳提炼要点。

《卢沟桥烽火》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准确体会文中词语的感情色彩。

  3、能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拟清文章结构思路。

  4、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方法:

  1、利用互联网搜索查阅的方法,通过一些图片和视频,再现实历史,帮助加深学生理解。

  2、自主探究,抓住关键词语,进一步领会理解文章内容。

  3、合作交流,深化学生的情感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

  1、观看卢沟桥图

  【网络搜索】

  过渡:这就是卢沟桥,它历尽风雨沧桑,见证了一段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抗战历史。

  2、板书课题:卢沟桥烽火

  释题:烽火是什么意思呢?这里比喻什么?

  【网络搜索】

  3、简介《卢沟桥烽火》背景:

  【网络搜索】“九一八事变”:

  配乐:《松花江上》(片段)

  过渡:“九一八事变”之后,*主义不断蚕食、扩张,把魔爪伸向全*,妄图以泸定桥为突破口,继续扩张势力,将祸及全国……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学课文

  要求:读通句子,读顺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划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点。

  2、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a)指名读,集体帮助纠正读音

  b)再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

  c)齐读词语

  3、质疑:说一说在预*中有没有遇到的疑难问题?

  4、学生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历史事件?

  5、学生读课文后议一议,然后指名概括文章大意。

  6、根据下列小标题,试一试给课文划分段落。


卢沟桥作文 (菁华6篇)(扩展2)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菁华6篇)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1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我在教学这课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同学们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上课时先给学生们介绍了二战的时代背景以及日本侵略我国本质和原因,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对他们的侵略行为表示愤慨,由此奠定了本课的教学基调。在此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本文对比鲜明,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如:“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经,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让学生在有感情的品读中去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另外,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我要求学生根据课后作业3的要求自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语,感受敌我双方的表现。最后,在学生进行了充分阅读准备之后,指名学生按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关键词语,把事件经过练*到位。学生对课文的知识要点就很容易地掌握了,学*的主体性也得到充分体现。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2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的提炼和概括。导入新课时,我在课题“卢沟桥烽火”上略花功夫,为后来的精读文本埋下伏笔。板书课题后,我通过图片,向学生简介卢沟桥。对于“烽火”这个词,我故意没有公布答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了烽火的意思是“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敌人来侵犯时,守卫的人就点火报警。”接着提问学生,这篇课文中的敌人是指谁?烽火在这篇文章里指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了解了学情,做到以学定教。

  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时,我主要采用了先读再品后感悟的步骤。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者的罪行,我军民的英勇无畏、捍卫*强烈的爱国情怀。复述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点,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找出每一自然段中表示时间的词句,总览课文的顺序。接着品读课文,让学生找出二到四自然段中写日本军队的词句,写我*士兵的词句。在朗读中,体会日本侵略者的预谋已久和蛮横无理,体会*士兵的不畏强敌和奋勇抗击。带着感悟到的感情再次读课文,学生的有感情朗读水到渠成,为复述课文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3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课文叙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经,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点明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从此拉开了序幕,因此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

  一、搜集资料,奠定情感基础。

  课前,我就让学生收集有关卢沟桥的资料以及日本在卢沟桥事变前在*制造的其他罪行。学生们收集的资料令我欣喜若狂——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蒋*的“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了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爱国之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点燃,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主义侵略行为的憎恨。让学生收集这些背景材料,不仅能够使他们更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增加了对祖国历史的了解,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体会学*语文的快乐。

  二、紧扣时间,理清文本脉络。

  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我以“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等几个描写时间的词语为抓手,把“卢沟桥事变”化成多个激烈的战争画面,为学生复述课**准备。

  三、注重延伸,激发爱国热情。

  *滚滚向前,当年的战争早已成为永久的记忆。但是作为任何一个炎黄子孙,又岂能忘记“母亲曾经的血泪”?“落后就要挨打”!将会一直成为激励我们这一代乃至后人永远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4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的提炼和概括。导入新课时,我在课题“卢沟桥烽火”上略花功夫,为后来的精读文本埋下伏笔。板书课题后,我通过图片,向学生简介卢沟桥。对于“烽火”这个词,我故意没有公布答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了烽火的意思是“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敌人来侵犯时,守卫的人就点火报警。”接着提问学生,这篇课文中的敌人是指谁?烽火在这篇文章里指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了解了学情,做到以学定教。

  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时,我主要采用了先读再品后感悟的步骤。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者的罪行,我军民的英勇无畏、捍卫*强烈的爱国情怀。复述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点,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找出每一自然段中表示时间的词句,总览课文的顺序。接着品读课文,让学生找出二到四自然段中写日本军队的词句,写我*士兵的词句。在朗读中,体会日本侵略者的预谋已久和蛮横无理,体会*士兵的不畏强敌和奋勇抗击。带着感悟到的感情再次读课文,学生的有感情朗读水到渠成,为复述课文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5

  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带着: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的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想,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圈画出关键词语,感受敌我双方的表现,激发强烈的爱憎情感。抓住关键词写下自己的感悟,感受*守军的英勇顽强。

  在此基础上编写复述提纲,同桌练*试述。

  最后,在学生进行了充分阅读准备之后,教师提名练*复述并根据具体情况,相机提示学生进一步朗读感悟课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阅读与理解相辅相成,学生读得充分,有所感悟,并熟记精要,才能叙述顺当。在学生复述的时候,教师要相机指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把读书感悟和复述事件经过练*到位,那么,学生对课文的知识要点就很容易的掌握了。

  还有在教学时,让学生补充介绍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牢记历史,激发他们刻苦学*,长大后为祖国建设出一份力。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6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我在教学这课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同学们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上课时先给学生们介绍了二战的时代背景以及日本侵略我国本质和原因,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对他们的侵略行为表示愤慨,由此奠定了本课的教学基调。在此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本文对比鲜明,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如:“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经,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让学生在有感情的品读中去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另外,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我要求学生根据课后作业3的要求自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语,感受敌我双方的表现。最后,在学生进行了充分阅读准备之后,指名学生按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关键词语,把事件经过练*到位。学生对课文的知识要点就很容易地掌握了,学*的主体性也得到充分体现。


卢沟桥作文 (菁华6篇)(扩展3)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1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我在教学这课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同学们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上课时先给学生们介绍了二战的时代背景以及日本侵略我国本质和原因,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对他们的侵略行为表示愤慨,由此奠定了本课的教学基调。在此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本文对比鲜明,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如:“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经,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让学生在有感情的品读中去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另外,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我要求学生根据课后作业3的要求自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语,感受敌我双方的表现。最后,在学生进行了充分阅读准备之后,指名学生按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关键词语,把事件经过练*到位。学生对课文的知识要点就很容易地掌握了,学*的主体性也得到充分体现。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2

  《卢沟桥烽火》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敌气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为了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十分必要,这有助于他们学*课文,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

  执教《卢沟桥烽火》之前,我就先让孩子们自己借助自己所能够运用的外因了解时代背景。课堂上孩子们介绍: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打铁趁热,我接着切入我上课的主题:“九一八“事变后,*注意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了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相机板书课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主义侵略行为的憎恨。

  在此基础上我注重引导学生准确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本文对比鲜明,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如:“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经,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让学生在有感情的品读中去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并能在今后的作文中学以致用。当然一开始的课堂气氛的创设对于课堂教学十分有利。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3

  把《卢沟桥烽火》安排在五下,我想编者的意图是很容易理解的。孩子正处在价值观初步形成期,此时灌输一些史实教育,能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之情,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极大的帮助。从这一点来说,《卢沟桥烽火》是一篇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

  历史回溯到1937年7月7日的深夜,那是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都不会忘却的日子。这夜,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气势汹汹地寻找借口,首先向*军队开火。面对敌军无理的挑衅行为,*士兵严词拒绝,并立即还击。但终因敌众我寡,只得退守宛*县城。

  第二天,同仇敌忾的*士兵举、冒、冲、砍,打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而逃,日军进攻宛*县城的疯狂进攻未能得逞。

  当天晚上,我军又悄悄进发,打得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至九日凌晨,英勇顽强的我军终于夺回了卢沟桥这一战略重地。

  回味文本之中,感觉自己敲下了不少描写双方激战的词汇。何不从词入手呢?由词入手,感受双方战争的激烈以及我军的顽强;由词入手,结合时间顺序练*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由词入手,学*战斗场面的描写。突然想起读到的网友随笔“词语教学也精彩”。对,明天的教学,就从词入手,化难为易处以词为桥。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4

  这篇课文描述的是卢沟桥事变的整个完整的经过,从7日深夜一直到9日凌晨,敌我双方如何激战的过程全部交代得清清楚楚。让学生完整流利有感情地复述出课文的内容,牢记卢沟桥事变显然是这篇课文反复训练的重点!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复述的要求和方法。*时课堂上我总舍不得花时间进行复述课文的训练,一直把它作为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去完成。说实话,这项作业基本上是一纸空文,落不到实处的,这无疑阻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今天的课,陈老师借我们班上,她安排了对学生进行了复述的指导的练*,课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复述时她能逐步、深入地提出两个要求:首先要做到条理清楚,并且尽量用上给出的词组,这对于训练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很有帮助!从课堂效果来看,应该说有了这些提示,学生还是配合得很默契,声音也越来越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5

  《卢沟桥烽火》是苏教版第十二册课文,我在教学《卢沟桥烽火》一课时,为了激发同学们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教学时,我采用了“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首先让学生带着课后作业4(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的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想,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圈画出关键词语,感受敌我双方的表现,激发强烈的爱憎情感。在此基础上编写复述提纲,同桌练*试述。针对试述存在的问题,再次自读课文,力求弄清事件的基本过程和关键所在,并着力体会关键词语的意义、作用,不明白的地方可向教师、同学质疑问难。最后,在学生进行了充分阅读准备之后,教师提名练*复述并根据具体情况,相机提示学生进一步朗读感悟课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阅读与理解相辅相成,学生读得充分,有所感悟,并熟记精要,才能叙述顺当。在学生复述的时候,教师要相机指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把读书感悟和复述事件经过练*到位,那么,学生对课文的知识要点就很容易的掌握了。

  学生掌握了新知识以后,让其充分发挥,自我表现,不要求复述答案的统一。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表现力、创造力,同时还包含着审美能力的培养。


卢沟桥作文 (菁华6篇)(扩展4)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精选十篇)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1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课文叙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经,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点明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从此拉开了序幕,因此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

  一、搜集资料,奠定情感基础。

  课前,我就让学生收集有关卢沟桥的`资料以及日本在卢沟桥事变前在中国制造的其他罪行。学生们收集的资料令我欣喜若狂——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蒋**的“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了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爱国之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点燃,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主义侵略行为的憎恨。让学生收集这些背景材料,不仅能够使他们更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增加了对祖国历史的了解,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体会学*语文的快乐。

  二、紧扣时间,理清文本脉络。

  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我以“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等几个描写时间的词语为抓手,把“卢沟桥事变”化成多个激烈的战争画面,为学生复述课**准备。

  三、注重延伸,激发爱国热情。

  ***滚滚向前,当年的战争早已成为永久的记忆。但是作为任何一个炎黄子孙,又岂能忘记“母亲曾经的血泪”?“落后就要挨打”!将会一直成为激励我们这一代乃至后人永远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2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我在教学这课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同学们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上课时先给学生们介绍了二战的时代背景以及日本侵略我国本质和原因,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对他们的侵略行为表示愤慨,由此奠定了本课的教学基调。在此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本文对比鲜明,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如:“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经,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让学生在有感情的品读中去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另外,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我要求学生根据课后作业3的要求自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语,感受敌我双方的表现。最后,在学生进行了充分阅读准备之后,指名学生按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关键词语,把事件经过练*到位。学生对课文的知识要点就很容易地掌握了,学*的主体性也得到充分体现。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3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课文叙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经,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点明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从此拉开了序幕,因此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

  一、搜集资料,奠定情感基础。

  课前,我就让学生收集有关卢沟桥的资料以及日本在卢沟桥事变前在中国制造的其他罪行。学生们收集的资料令我欣喜若狂——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蒋**的“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了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爱国之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点燃,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主义侵略行为的憎恨。让学生收集这些背景材料,不仅能够使他们更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增加了对祖国历史的了解,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体会学*语文的快乐。

  二、紧扣时间,理清文本脉络。

  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我以“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等几个描写时间的词语为抓手,把“卢沟桥事变”化成多个激烈的战争画面,为学生复述课**准备。

  三、注重延伸,激发爱国热情。

  ***滚滚向前,当年的战争早已成为永久的记忆。但是作为任何一个炎黄子孙,又岂能忘记“母亲曾经的血泪”?“落后就要挨打”!将会一直成为激励我们这一代乃至后人永远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4

  推荐《卢沟桥烽火》一课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们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一、介绍时代背景,为学生走进课文奠定感情基础。

  结合《卢沟桥烽火》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我和学生一起交流了“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八年抗战”。这些沉重的历史同学讲得义愤填膺,听得津津有味,一下子把他们拉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初步感知了日本侵略者的狰狞面目,激发学生对日寇的憎恨,对抗击日寇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由此奠定了本课的教学基调。

  二、以“时间”为抓手,理清“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在上第一课时时,我就让学生圈画出描写时间的词语,尔后利用这些词语,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理清“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在精读课文时,我以“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三个描写时间的词语为抓手,把“卢沟桥事变”化成三个激烈的战争画面,为学生复述课**准备。

  三、由词入手,感悟敌我双方的不同表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课堂上,我尽可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在教学2、3自然段时,这个问题颇具意义:“从哪看出这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从这一段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问题一出,学生思维活跃,积极从文中找寻理论依据,然后用自己精彩的语言呈现给大家。“深夜”“星光暗淡”“全副武装”写出了这一行径是日本侵略者蓄谋已久的。“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气势汹汹”“首先开火”体现了日寇的凶残蛮横的狰狞面目。在教学4、5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把描写中国守军的句子划出来,关注重点词,体会感情。如通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举起”“冒着”“冲出”“砍去”等体会中国守军势不可挡的气势,感受中国守军不畏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意思。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让学生完全处于阅读的主体地位。

  此外,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还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结合学生已有的旧知(电影、故事)引导学生凭借课文材料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地理解。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5

  为了更好地引导孩子们透彻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会思想内涵,我认真研读了教材,并在今年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了以下两点:

  1、正确看待文字所表达的情感。

  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读到描写日本侵略者遭到惨败的一系列词语,如“哭爹喊娘“狼狈而逃”“鬼哭狼嚎”“抱头鼠窜”等文字时,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总算解气了,嘿嘿!但后来读着读着,我就发现,这些文字带着强烈的个人情感,与事件的真实情况有一定的出入。我曾经听大人们讲过与日本兵相处的一些真实的细节。他们并不像某些文学作品描写得那样十恶不赦,他们也有人性,现实中的日本兵比较具有真实性。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在上课过程中让孩子们注重比较描写敌我双方的不同文字,并在学*中提出自己个人的看法。孩子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说到了这一点,同时还讲到了电影电视中的正面和反面角色,交流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2、新形势下爱国情感的.新内容。

  前几年中日双方举行的“学生夏令营”活动依然清晰地记在我的脑海,作为东道主国家的一个公民,心中所产生的羞耻感始终萦绕心头。如果说,以前日本侵略者用炮火轰开了祖国的大门,然后英勇的战士们用勇气和智慧打败了他们。那么和*年代的中日两国的较量体现在哪儿呢?我觉得体现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上。单看这一点,我觉得现在的情况是不容乐观的。日本人民在努力培养下一代坚强意志的时候,中国却培养了很多的“小皇帝”,夏令营过程中出现的一幕幕就是很好的证明。上课过程中,每次讲到这一点,同学们表现出的麻木让我无可奈何。

  不知再过几十年,形式会变得如何?至少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很是让人担忧呀!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6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我在教学这课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同学们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上课时先给学生们介绍了二战的时代背景以及日本侵略我国本质和原因,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对他们的侵略行为表示愤慨,由此奠定了本课的教学基调。在此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本文对比鲜明,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如:“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经,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让学生在有感情的品读中去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另外,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我要求学生根据课后作业3的要求自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语,感受敌我双方的表现。最后,在学生进行了充分阅读准备之后,指名学生按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关键词语,把事件经过练*到位。学生对课文的知识要点就很容易地掌握了,学*的主体性也得到充分体现。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7

  把《卢沟桥烽火》安排在五下,我想编者的意图是很容易理解的。孩子正处在价值观初步形成期,此时灌输一些史实教育,能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之情,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极大的帮助。从这一点来说,《卢沟桥烽火》是一篇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

  历史回溯到1937年7月7日的深夜,那是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不会忘却的日子。这夜,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气势汹汹地寻找借口,首先向中国军队开火。面对敌军无理的挑衅行为,中国士兵严词拒绝,并立即还击。但终因敌众我寡,只得退守宛*县城。

  第二天,同仇敌忾的中国士兵举、冒、冲、砍,打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而逃,日军进攻宛*县城的疯狂进攻未能得逞。

  当天晚上,我军又悄悄进发,打得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至九日凌晨,英勇顽强的`我军终于夺回了卢沟桥这一战略重地。

  回味文本之中,感觉自己敲下了不少描写双方激战的词汇。何不从词入手呢?由词入手,感受双方战争的激烈以及我军的顽强;由词入手,结合时间顺序练*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由词入手,学*战斗场面的描写。突然想起读到的网友随笔“词语教学也精彩”。对,明天的教学,就从词入手,化难为易处以词为桥。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8

  《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执教完了,这堂课,得到了区教育局庄副局长、学校校长、教研员张老师及众位教师的肯定与表扬,我很开心。

  这堂课的背后,实际上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

  周三接到上课任务后,我还没有开始备课,办公室的谢奕老师、伍敏敏老师便急忙帮我上网搜集课件,准备教学资源,办公室的黄老师在时间仓促的情况下布置好班级学生预*课文,为我的试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颇富审美的数学老师肖佳还为我的课件作了美工,没有她们的热情帮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备不好这节课的,我衷心的感谢她们。

  关于这节课的备课思路,我是精心思考的。

  市教研室从“培养预**惯、精简教学环节、突出教学重点”到“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的教学研讨活动已经有*三个年头了,围绕“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这个主题,市教研室仅上学期就组织了四次教研活动,印象最深的是在**实验小学听的陆华山老师的课,那是一次学科带头人的展示活动,陆老师执教的《少年王冕》,清晰的目标、内容的精选、设问的有效,令在场的老师都达到了震撼的效果。另一次印象较深的'是参与鼓楼区年会,在金陵汇文小学听王恒老师执教《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的教学,他淡定的教学风格,中国文化“托物言志”的信手拈来,令我十分佩服。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从名特优教师观摩活动中,从同行备课时一次次的研讨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形成了我备这节课的基本主旨——目标要尽量清晰,内容要尽量精选,设问要尽量有效。

  《卢沟桥烽火》这篇文章讲述的事件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这方面的历史知识也相对匮乏,在处理时我首先补充了卢沟桥烽火的背景资料。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设置了三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地讲出“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我军的英勇无畏及捍卫***强烈的爱国情怀。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9

  为了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十分必要,这有助于他们学*课文,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

  执教《卢沟桥烽火》之前,我就先让孩子们自己借助自己所能够运用的外因了解时代背景。课堂上孩子们介绍: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打铁趁热,我接着切入我上课的主题:“九一八“事变后,***注意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了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相机板书课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主义侵略行为的憎恨。

  在此基础上我注重引导学生准确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本文对比鲜明,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如:“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经,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让学生在有感情的品读中去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并能在今后的作文中学以致用。当然一开始的课堂气氛的创设对于课堂教学十分有利。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10

  课文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主要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导读时,先让学生诵读这部分内容,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述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诵读感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开始认真地“搜寻”着,“偷偷地”、“蓄谋已久”、“全副武装”……一个个词从学生的口中冒了出来,“还有吗?”我耐心地等待着更多的精彩,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我一点儿也不着急,孩子们在我温柔的引导中继续“搜寻”着……当孩子们的“成果”一一展现在黑板上的时候,黑板俨然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战场”,厮杀声、叫喊声……似乎在教室内回荡,***主义的侵略本质、中国守军的英勇无畏全部展现。

  上到这儿,课已然接*尾声,40分钟的时间就在学生的诵读、寻找中悄然而逝,教学设计中预设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反思课堂,难道说我的课堂是失败的吗?我感觉没有失败,因为我的学生在这堂课上是有所获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了课文,找到了答案。

  其实,课堂是多变的,有时,当学生不能准确或完整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许多教师都不会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而匆匆地“代劳”了。事实上,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教师应该抛弃急功*利的应试观念,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不让学生养成依赖的坏*惯。

  走出迷惘,走出困境,你的眼前会是一番全新的景象,相信我们的孩子,只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他们会凭借自己的能力采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胜利果实。到那时,老师给他们的不是知识,而是通往知识的宽阔桥梁。


卢沟桥作文 (菁华6篇)(扩展5)

——描写卢沟桥的作文(精选五篇)

  描写卢沟桥的作文 1

  今天,学校组织全年级同学去卢沟桥进行蓝天工程博览课程的学*。我早早地到了学校,盼望着可以早点儿出发。我们一下车,先去了抗日战争纪念馆。

  在那里,我了解到了许多知识。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笼子,笼子里钉满了铁钉,当时的日本人把中国人放进去后,拿脚一踢,笼子一滚,人就立刻被铁钉扎死了。同学们都说:“日本人真是太残忍,太可恶了!”我也一直这样认为。然后,我们去了卢沟桥遗址公园。从卢沟桥上望去,远处是一座接一座的数不清的`高山,美丽极了。卢沟桥很长,有两百多米。桥上有上百根石柱,每一根石柱上都有狮子,有大的,有小的,姿态不一。每一根石柱上都有一只大狮子,有的旁边没有小狮子;有的只有一只,爬在大狮子头上;有的有两只,坐在大狮子的双肩上;有的有三只,在大狮子两边,就像在和大狮子玩耍。卢沟桥中间部分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前面部分属于古代遗址,请勿践踏或触摸!这一部分遗址坑坑洼洼的,像是被重物压过。

  我联想到:古代人们打仗是多么辛苦,我们要比以前的人幸福得多。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回报祖国。卢沟桥的景色真美!卢沟桥的石狮子真多!

  描写卢沟桥的作文 2

  在一个初秋的早晨,我做向导,带表姐参观卢沟桥。我们从东关门经顺治门走到宛*城内,沿着林阴大道,走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前方,有两只东方醒狮,瞪着有神的双眼,面朝西方,昂首怒吼,象征着东方中华民族的崛起。在银灰色的抗日的战争纪念馆正上方,写着11个金光闪闪,苍劲有力的大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这是由***爷爷亲自题写的。表姐被这壮观的建筑吸引了,所以要我为她拍照留念。

  顺着便道继续走,就来到了威严门。登上城墙,首先看到的是东西两端的城楼。在城楼四角,各有一排吉祥狮。城楼周围,还有16根红色的大圆柱。古城墙距今已经历360年沧桑历史,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小的封闭县城。在青灰色城砖上,依稀可见当年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的罪征弹痕。

  沿城城墙漫步一周后,走下石阶,便会望见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我和表姐随着人六走上卢沟桥。桥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右侧的汉白玉碑。石碑有四根柱子,在上面雕刻着东方巨龙。碑的正面写着卢沟晓月四个墨绿色的大字,这还是由乾隆皇帝亲笔题名的呢!在桥头的两侧,各有两个华表,上面蹲坐着两只狮子,好象在日夜守护着卢沟桥。

  描写卢沟桥的作文 3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其中最令人寻味的是**一道道风景;红色之旅,丰富多采,其中最令人深思的是一组组难忘的镜头。他们无声。却记录着岁月的滚滚红尘,他们无语,却寄托着对未来的`深情祝福。

  让历史告诉未来,让历史告诉你我。

  石狮不会说话,但至今矗立在北京城郊卢沟桥上的石狮却曾经发出怒吼,发出“抵御外辱,保卫民族”的怒吼,他们严肃的面孔在时时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曾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那一次事件。

  19XX年7月7日深夜,万籁俱寂,当人们象*常一样度过这个普通夜晚的时候,卢沟桥的桥头突然响起一阵枪声,这枪声是日本兵打响的,这枪声是日本侵略者疯狂的开始,面对侵略者的险恶用心,我们该怎么办,中华民族该怎么办?四万万中国同胞发出最后的吼声:誓死不当亡国奴!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者!每一位炎黄子孙发出铮铮誓言:“土地,原野,我的家乡,必须**,必须站立!”一场中国人民抵抗***主义侵略的正义斗争从此开始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卢沟桥事变。”也叫“七七事变”。卢沟桥的烽火,点燃了全面抗战的烈火,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从此开始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并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描写卢沟桥的作文 4

  十月的微风像妈妈抚摸着我的脸,清柔,凉爽。我们趁着这大好时光,来到了举世闻名的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西南巧公里的永定河上。清乾隆皇帝曾在这里亲笔写下“卢沟晓月”。而最有名的要算桥栏柱上的石狮子,这些石狮子形状各异,栩栩如生。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石狮子吧!首先映人我们眼帘的是一只大石狮子,它安详地坐在那里,旁边还刻有两只小石狮子,它们是在保护大狮子,就像我们保护我们祖国妈妈一样。一只小狮子依偎在母狮子的怀里,甜甜地睡着,真是母子情深。这时,我想起我小时候,也躺在妈妈温暖的怀里,吃着妈妈蜜一般的奶。继续向前走,有一只石狮子蹲在那里抬头仰望天空,爪子还托着脸蛋,仿佛在思考什么,多么神秘呀!我要是能为它解开这个谜,让它和别的.石狮子一样活泼可爱、温柔可亲,那就好了,我真不想让它成天苦恼下去。再向前走,我看见一只小石狮子骑在母亲的背上,小爪子还扒住妈妈的嘴角;妈妈很生气,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只好无可奈何地笑了。小石狮子真淘气!

  看,那只石狮子生气了吧!它露出了锋利的牙齿,紧紧地把拳头握住,好像很愤怒。那边的一只石狮子正在玩绣球,它那可爱的样子,使你立刻转变了情绪。

  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卢沟桥的石狮子是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描写卢沟桥的作文 5

  19XX年7月7日,日本人借口在中国芦沟桥上丢失了一名士兵,向中国挑衅。之后,抗日战争爆发了……

  奋力抵抗的是中国国民第29军。其中,有一个赵姓师长。他惨死在日军的轰炸之下,但他没有倒下,而是站在石狮子旁牺牲的。之前这位师长这样对孩子说:“孩子,如果爸爸没有把鬼子赶跑就已经倒下了,你也要参加抗日志愿军,和我一样杀鬼子!”这使我很感动,因为他不愿倒在鬼子面前,而又希望下一代能抗日胜利!在这抗日战争里,死伤无数,早已血流成河,漫山遍野都是尸体,但为了不让中国亡国,战士们奋不顾身地冲向敌人,与鬼子同归于尽。

  现在日本为了掩盖真相,在他们的教肓书上写了许多歪曲的事实。老师曾经讲过一个日本的孩子,一进门就吼着要杀光中国人,他妈妈问他为什么,他回答:“中国人杀了很多日本人!”今年日本又想担当理事国,我们反对,他们又说是我们的错,难道日本人也不去反省一下他们自己的过错?!

  日本侵华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无法*复的伤口。电影《七七事变》,使我了解了这段无法让华人忘记的历史,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日本为了吞并中国,发动“七七事变”,我国的29军与日军在卢沟桥展开激烈的战斗,29军的战士们怀着愤怒的心情,英勇杀敌。

  我的心中兖满了对***主义的愤怒,但我更感谢英勇的中国军队,是他们不畏强敌,英勇抵抗,为民族**献出年轻的生命。

  这一段不能忘怀的历史,让我懂得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会加倍努力,学好本领,做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