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介绍*戏曲作文——昆曲 (菁华3篇)

首页 / 作文 / | 作文,初一

初一介绍*戏曲作文——昆曲1

  我想重温你,贴*你的灵魂,聆听你的吟唱。

  ——题记

  初一暑假,因为有你陪伴,炎热的夏日不再那么难熬;而今年冬天,同样因为与你同行,我觉得不那么寒冷——昆曲啊,愿你永远伴我前行!

  昆曲啊,我最欣赏你的梦幻。

  昆曲大师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是你最亮眼的风景。

  犹记得杜丽娘因为一场冗长深远的梦而迈出香闺,漫步园中,欣赏春色如许。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如此美景却入不了杜丽娘的闺心,只因她为寻不到情郎而抑郁良久。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杜丽娘苦苦追寻,却怎么也寻不到她的美梦,最终在梅树下香消玉殒。

  一个温婉哀怨的女子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见犹怜。

  《牡丹亭》中的句句唱词皆击中人心,那句“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让我揪心,那句“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让我喟叹……至于情节,无论是书生柳梦梅“拾画”、“叫画”,还是两人双宿双飞,都令我无比动容。

  抛开《牡丹亭》,《南柯记》与《邯郸记》是两曲人生大梦,《紫钗记》是一曲痴缠之梦,其中李益与霍小玉的曲折爱情发人深思……昆曲的刚劲与柔美在“玉茗堂四梦”中结合得恰到好处。

  昆曲啊,我记得你的悲壮。

  《单刀会》中关羽的缕缕寂寥犹徘徊在心间,《桃花扇》中李香君“奴已把得必死心,唱不尽鹃血满怀”的誓言仍回荡在耳侧,死守扬州的史可法英勇就义时的神情仍依稀呈现在眼前……他们的一言一行,我都回味无穷。

  昆曲啊,我记得你的深情。

  在《玉簪记》中,书生潘必正与尼姑陈妙常在几番试探与表白后,终于冲破道规,修成正果——这正应了于丹的一句话: “若不是至情至性,又怎会一往情深呢?”

  昆曲啊,我还记得你的苍凉。

  这苍凉蕴含了多少无奈与悲壮啊——在李开先的《宝剑记》中,林冲火烧草料场那一幕,他不得不放下“实指望封侯万里班超”的雄心,“生逼做叛国红巾”;在《长生殿》中,唐明皇被逼赐死杨贵妃,无助又深情……

  昆曲啊,你唱遍了世间美景,洒尽了英雄热泪,吟咏了旷世爱情……

  我念你如初,永记你的美好!

初一介绍*戏曲作文——昆曲2

  戏剧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可以说,我从小就与戏剧结下了缘。听妈妈说,她特别爱看戏,怀我的时候,凡是戏,妈妈每场都必看。那天,妈妈为了欢庆我的到来,便特地学了一首戏曲唱给我听,做为我来到人间的第一首摇篮曲。

  我满两岁的时候刚会走路,就回模仿一些演员们走路,还不停的咿咿呀呀地乱唱。床——是我的舞台,芭芘娃娃——是我的话筒。

  后来,我慢慢长大,妈妈见我那么热爱戏剧,便让我正式的去学*昆剧。

  我的师傅是杨师傅,她的年龄50左右,她可是一个老手了。当我刚走进她的练*室时,看到了许多的大人们在学一些基本功,个个都学得汗流得湿了背。这时的我心里不停的想:“哇噻!我不是学得要了命!”

  我是学大小姐的这一行,每天都得学一些手势2至3小时,学步行1至2小时,至于练声那可不的了了,是练到你练不下去为止。

  学戏里头数我最小。每次师傅的学生趁师傅不在,就会哄我开心,目的就是让我这个小师傅教他们一些基本功。

  六七岁的时候,我就开始熟练了这些基本功,开始适应昆剧界的生活。杨师傅每天都会让我劈腿、压腿、立起来、连翻跟斗。每次,我一偷懒,所受的=得惩罚没能人体会到。

  暑去寒来,几年后,我就可以很轻松的劈腿、下腿……其它基本功的动作更是不在话下。

  在以后的生活里,我要是回到家,妈妈都会让我跟她讲今天所学的并表演个她看,看看我的成果。有一次,我表演给妈妈看,因为说我演得很棒,便在我演到一半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身为在场的我,很严肃的告戒了“观众”看我表演的规则。

  一、不许说话。

  二、不许看到一半离场。

  三、不许站起来。

  四、不许晚入场……其实这些规则都是师傅定的。

  现在,我虽然不在师傅的教学下学戏,但我还是在家里自己学。这不,现在有了一首新曲《牡丹亭》,我为了学下它,这期间,要不是忘词就是跑调,有时侯甚至对自己很失望想放弃,但妈妈却坚持不让我放弃,还一直告诉有关“梅兰芳”同志的故事……

  我的艺术——昆剧,它造就了我。

初一介绍*戏曲作文——昆曲3

  昆曲可谓是我们苏州的一大特色。而该曲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

  很高兴,学校最*组织了同学们去欣赏昆曲。且不说小学里曾不止一次地去细细品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便逐渐自然而然地浮现在眼前。的确,能够观看昆曲现场演出,心里着实兴奋好奇。随着悠扬的笛声,一个个袅娜的身影娉婷而至,仿佛从画中走来,歌喉婉转,舞姿曼妙,一颦一笑,楚楚动人,多场戏下来我就宛如做了一个华丽的梦,当然,可能也是因为“外行看热闹”的缘故吧。接下来,就来说一说我这个外行人看过热闹之后的一些想法吧。

  仍令我记忆犹新。便是《牡丹亭》。因为之前了解过,所以便更认真地聆听着。那委婉的唱词,婀娜的身段,无一不让人沉醉在昆曲的韵味之中。“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单是看词,便生动、委婉地展现出一幅幅美景。更暗藏着柳梦眉对杜丽娘的深深爱慕。细细去品味这个角色,慢慢的,我被里面的人物所深深吸引。

  接下来的便是打戏——三岔口,虽然没有念白和唱词,只有震耳欲聋的锣声鼓声,但是也仍然可以吸引大家的眼球。戏中,丑角和武生用精彩的动作、灵动的眼神向大家展示了昆曲各个方面的艺术。博得了满堂彩的好评!

  由此得知,昆曲的韵味并非一般人就能感受到,而是需要用心去聆听,去品味。《牡丹亭》那刻苦铭心的爱情,以及《三岔口》那矫健的身姿,不是用一句句富有作者心血的唱词,就是用演员们深厚的演技所一一表现出来的。所以,让我们共同用心去感悟昆曲的奥妙所在吧。


初一介绍*戏曲作文——昆曲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初一介绍*戏曲作文——昆曲 (菁华3篇)(扩展1)

——


初一介绍*戏曲作文——昆曲 (菁华3篇)(扩展2)

——初一介绍中国戏曲作文——昆曲实用5篇

  初一介绍中国戏曲作文——昆曲 1

  路是人走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每个人的每一步行动都会写进自己的历史。于我而言,最值得书写的,无疑是那悠长静美的唱腔,它的旋律,变为我体内流淌的血脉,总是萦绕在我的心头。

  第一次与这旋律相遇,是在故乡的戏台上。江西南城虽不发达,民间的文化气息却是不浅。灯光一熄,仿佛整个场子都是表演者的影子。此曲名曰《断桥》,男女主角走在落水的小街,有着“天街小雨润如酥”的舒适;男女在桥头生死相离,有“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深情;最终无可奈何,亦有“日晚倦梳头”的淡然。这腔调,动人心弦,婉转如早春的新鸟,清越如*缓的溪流,演员时而击打扇面,时而做势,时而说唱交加,变换着身型,灵活多变。这等表演细腻、行腔婉转的艺术,不愧对“百戏之祖”的名号啊!

  后来到了广东,在影剧院听了一次《长生殿》,这一次的演绎,哗众取宠、扭捏作态,演员们身着华丽的古袍,有着美丽的皮囊,却丧失了其中最有趣的灵魂——那一种*易*人、朴实无华、贴*生活、宁静悠远。城市中车水马龙,将昆曲当作了附庸风雅的骨架,令我心神烦乱,久久不能走入静心和润的听曲之境!

  最*一次,我又回到江西,并在瓷都里又遇昆曲。一曲《牡丹亭》将岭南书生与杜鸾娘之间的爱展现得淋漓尽致!“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冒死挖墓,只为情人起死回生!演员们含着炽热的泪,唱出了千年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欢愉渴求!在曲调之中恬静与流淌、飘逸与恬息,听众似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万千景致与残笺破片交织着,成为人间最美的景致!我不禁感慨:昆曲哪里是其他曲目所能相比的!它或许没有秦腔的豪放,黄梅戏的柔美,没有皮黄戏的秀丽,但它却有着自己独有的*易、朴素,不求浮华,淡泊恬静,更贴合人们的生活!

  昆曲的世界,人来人往,每个人都能在昆曲里找到一处最柔软的角落来安放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的心灵归于如水的*静。好看的躯壳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做到真正的波澜不惊,便是昆曲的灵魂所在和价值。

  昆曲是瑰丽的,而它的文化需要传承,每一个人都是文化的弘扬者,甚至是创新者,我们应让昆曲在它本来的地方,点缀上最亮丽的色泽,写下直击时代的苍劲一笔!

  每当天刚放晴,总有一首昆曲萦绕心头,伴我走向世界最美的彼岸……

  初一介绍中国戏曲作文——昆曲 2

  携手向花间,暂把幽怀同散。凉生亭下,风荷映水翩翻。爱桐阴静悄,碧沉沉。并绕回廊看,恋香巢,秋燕依人。睡银塘鸳鸯蘸眼。——《长生殿-小宴(泣颜回)》

  初遇昆曲

  有一次去乌镇,在大戏院中见到了昆曲。原来只是喜欢昆曲那精致的面容,而后却陶醉于温婉而雅的曲调中。那一甩,一抛,一转,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这一次遇见后,就爱上了昆曲。在闲暇时刻,总要听上两曲;在睡觉之前,还要哼唱一番。

  开始学戏

  一曲《长生殿-小宴》常常在耳边回响,一套南北合套的曲子,很难学好。我那时并不东唱曲的诀窍,只是一股脑的“咿咿呀呀”。老师就从练气息开始,一点点教我。“好的,再来一次,吐长一点。”这样的话语不知道听了多少遍,经过不断地重复练*,我终于可以唱出足足四拍了。

  如果只是会唱那还远远不够,还要学曲。

  其实我当时还有点后悔自己的决定,非要来学,却坚持不下来。我其实有点儿五音不全,每次唱总是会起高了调,也经常数错拍子。老师就一次次地让我唱,帮我纠音。学了一周,终于拍完了曲子。

  精益求精

  排身段倒还好,没什么很难的动作。每次去上课课前跑圆场可不是白练的,不过说到跑圆场,其中也有一段痛苦的回忆啊。跑圆场,顾名思义,跑的就是圆形。那小小一间教室,正五圈反五圈跑下来,还是很累的。“半个脚,别忘了勾脚面!”耳边是老师的话语,“哒哒哒”的敲击声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要加快频率。

  站上舞台

  上好了妆油彩干了,脸上硬梆梆的,腰间的裙子系的格外的紧,勒得我有些喘不过气来。无暇去看前面的节目,强忍着头晕,在后台又排练了几遍。当时只有初春,贴上云鬓后就感觉凉凉的。和着心中的紧张与激动,我的脑袋里一片空白。

  不过我想我真的是练到家了,心中的紧张蔓延,却仍然是行云如流水一般的舞动着,十分流畅。

  后语

  遇见昆曲真是幸运,希望能够一直相伴下去。

  初一介绍中国戏曲作文——昆曲 3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

  第一次听昆曲,约莫是刚走进小昆班时,师姐们唱的。不知从何而起,或许就是从这一刻,我就喜欢上这温柔细腻的昆曲。后来,跟着师姐们练起基本功,从踢腿到跑圆场,乐此不疲。再后来,开始学唱,学念白,学身段,学《牡丹亭》的游园。“动作太僵硬了,再来一遍。”“注意表情,笑起来。”“再走过来一点,步子大一点”“没声音了,唱出来。”那时是正在学杜丽娘,是旦角,需要的是柔,不光是唱,身段更是如此。唱我可以做到,勉勉强强,唱得虽不算好听,但也谈不上难听。奈何这身段,手臂要拗圆,动作要大气,这大家闺秀可就真为难我了。不过,我还是在学,努力地学。

  “携手向花间,暂把幽怀同散……”

  我从没想过,可以站到舞台上,扮演着一个角色。《长生殿》中的唐明皇,就是我初登舞台所扮演的。很好玩的是,当时小昆班里的男孩子个子太矮,因此作为最高的人,我便跟着男孩子们走起台步。比赛前的一个星期,我们每天都几乎排练一个下午,老师也一遍又一遍地,不厌其烦地抠着细节。比赛那天,我戴上冠帽和假胡子,穿上厚底的靴子,踏上舞台。一点儿都不紧张,只是中途两次胡子勾到扇子,但所幸老师教的都没有忘记,演得还算顺利。唯一的遗憾就是,那次比赛是小梅花奖的选拔,我却与它失之交臂。

  “长刀大弓,坐拥江东,车如流水马如龙……”

  后来,毕业了,小昆班的生活自然也就结束了。但对昆曲仍是心心念念,忘不了,还想继续学。我妈就带我去巴城的缘源昆曲社,学*各种昆曲的基础常识,拍曲啊,唱工尺谱啊。最令人激动的是,我有幸参加我的偶像,蔡正仁老师的讲座,看他为我们表演一段《太白醉写》,我又一次感悟到昆曲的神韵,一举一动都细微入神。巴城重阳曲会上,和志趣相投的曲友们演唱《浣纱记》里的《长刀大弓》。想想这段有昆曲陪伴的日子,是快乐的。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

  再后来,我去听张军老师的讲座,从中也了解到如今昆曲的发展。张军老师的水磨新调,就是中国传统音乐融合现代音乐的作品,给人不一样的韵味,耳目一新。一曲《春江花月夜》最令我印象深刻,这也是昆曲再一次走向现代,融入现代。顺着这个趋势,也出现越来越多的新编昆曲,前不久的《顾炎武》《梧桐雨》,甚至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我哈姆雷特》这些结合西方经典的剧作。以后昆曲的新编剧作也将会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或许若干年以后,你在座无虚*的当代昆剧院里,观赏年度大戏,并惊奇地发现,这部剧的编剧竟是我。

  我想,昆曲的明天,将会越来越好。

  初一介绍中国戏曲作文——昆曲 4

  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时刻:某一瞬间,你忘我地沉醉于某件事情当中,并被它的美好深深感动?我有。

  一个偶然的机缘,我在网上看到了白先勇先生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的视频。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昆曲这种古老的艺术门类。舞台上,男女主人公穿着非常精致而古典的衣服,把两个恋人的纯真与相爱的执着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杜丽娘在发现自家后花园时的惊喜。美丽的大自然让她这个久居深闺的大小姐无比欣喜,她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因为对昆曲《牡丹亭》的喜爱,我又找了一些其他的剧目与折子戏来看。

  难以忘怀《西厢记·佳期》中红娘的那段心曲。莺莺和张生在红娘的撮合下终于走到了一起。一天,莺莺与张生团聚,红娘独自在屋外守候。由红娘唱出的一首《十二红》道尽了两位有情人的心声,而红娘的俏皮、乐观和善良也在这段曲词中得到充分展现。难以忘却《吟风阁·罢宴》中对美好亲情的回顾。宋朝名臣寇准寿宴之时,府中绛烛高烧,家里的老仆人刘婆在走廊下差点为烛油滑倒,刘婆就此哭泣起来。寇准问其缘故,才知道刘婆思念起了已经过世的太夫人。当年生活贫苦,寇准读书的灯油都是太夫人十指辛勤缝补换来的,而太夫人竟然没有享受到儿子做官后带来的荣耀就溘然长逝。昔日孤灯一盏与今日红烛高照形成的对比是多么鲜明啊。这出戏以非常巧妙的方式启示了我们亲情的可贵。

  总是感动于昆曲再现自然之美与人性之美的细腻与真挚,它给予我最美好的视听享受,润物细无声般滋养着我的心田。因为有了昆曲的陪伴,我得以更细致地去感受与珍惜自然、人生的美好。

  初一介绍中国戏曲作文——昆曲 5

  北京时间12月6日7∶25,我在杭州御乐堂第一次观看了《牡丹亭》体验版昆剧演出,第一次观看了这么高雅的演出。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附与断井颓坦。良辰美景奈何天,便尝心乐事谁家院?”耳边,似乎还萦绕着杜丽娘如泣如诉的声音。演出中,这一句唱得一字多息,分外凄凉。唱到那一句时,全场都被这无可形容的高雅演出震惊得鸦雀无声。我心中不禁为杜丽娘这个如花美绢也要成为断井颓坦而热血沸腾。

  看到杜十娘死的那一刻,我捶胸顿足:“为什么杜丽娘的婚礼只能由父母做主?为什么当时的人们无论是婚姻、读书,还是生活,都咬受礼教的重重束缚?!我又为杜丽娘的死感到无比痛惜,也为这部高雅又具有讽刺意义的昆剧赞叹不已!

  写到了柳梦眉淋着大雨而伤感不已时,我的泪水也被这段凄惨悲凉的情景而催得直打转:“柳梦眉和杜丽娘本是天生一对,为什么杜丽娘就先命丧黄泉了呢?”在他捡到丽娘画的春容时,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只盼着杜丽娘的魂能被柳梦眉的泪如雨下而感化,从画里奔出来,成全他们的佳人美梦。但这个想法很快就被接踵而至的哭喊声所破灭。

  这出高贵、典雅的演出演到了杜丽娘重生的时刻,我的心跳仿佛成了一根直线;“丽娘这个如花美绢,终于能与柳生成全了夫妻美梦。他们是这样敢于打破礼教的束缚!这是一场多么典雅、美好的爱情故事啊!不愧被后人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初一介绍*戏曲作文——昆曲 (菁华3篇)(扩展3)

——《昆曲》观后感 (菁华3篇)

《昆曲》观后感1

  很荣幸能够在学校欣赏到上海昆剧团表演的《牡丹亭》,这是我第一次如此完整的看一段戏曲。以前总觉得国内的剧种很多很繁复,咿咿呀呀听不懂,可是这一次,尝试着认真去听去感受,真的发现*的戏曲如此婉转而优美,戏曲演员的表演丝丝入扣,动情至深。

  这次在舞台上演的有《游园》、《惊梦》、《寻梦》、《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共九折戏。先是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郁闷,去花园中游玩,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醒后因相思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在《寻梦》中,杜丽娘坚持寻找梦中的自由爱情,然而现实中却无处可寻,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矛盾,让她郁郁而终。然而这并没有结束,她的冤魂感染了地府的判官,得到了还魂的机会。并以鬼之身与书生柳梦梅结为连理,当书生发现她是非人之身时,也勇敢地接受了她,并帮助她还魂,成就了美满姻缘。他们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充分地表现了他们不服从于封建制度的反叛精神。

  跌宕起伏的剧情加上昆剧演员的精湛技艺,让人深深陶醉在这个充满矛盾的爱情故事中。昆剧严守格律、板眼,唱腔圆润柔美、悠扬徐缓,婉转优美,加上华美的服饰,精致的妆容,堪称一次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感触最深的是能够在一次戏剧中感受到*戏曲文化的魅力,深深的陶醉其中,不再觉得与古代戏种格格不入,而是希望更多的了解。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够更多地关注、欣赏*的戏曲,保留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昆曲》观后感2

  细细一想,将昆曲比作牡丹并不妥当。只是一来《牡丹亭》是昆曲中数一数二的经典剧目,二来自己十分偏爱,便取其中二字用以取代了。

  昆曲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惊世骇俗,她雅致,恬淡,即便是像《长生殿》这样的宫廷大戏,也会不知不觉早早流露出苍凉末世之感。她没有木棉的赤瓣玲珑,比水仙少几分萧然清冷,较丁香多几分端庄素雅,又不及玉兰冰肌柔弱。在我看来,它更像一株空谷幽兰,在了无人迹的峡谷中,茕然一身散发幽香,不孤寂,不沮丧,不高傲,不张扬。只静静的等待着相隔数百年的知音,踏着晨露而来,欣喜地因她的美流下热泪。

  很多同龄人不理解我对昆曲的喜爱。他们常带着同样诧异的表情,说出同样的理由:“那是老年人才看的东西。”更有人说:“那是早该淘汰掉的。”听到这句话我的心凉透了。无法想象若昆曲在将来的一天彻底为我们抛弃,*还有哪些文化值得我们如此义无反顾的坚守,传承下去;*人向外国人介绍戏曲之母时头脑会否一片空白。毫无疑问的是,后者这种情况在大部分青少年甚至中年人身上早已出现了。

  昆曲,这门曾经风靡全国如同今日流行乐且整个社会为其显现出集体痴迷的古老艺术,在今日的*,竟一度出现“台上演员比台下观众多”的现象,其原因显而易见,又令人匪夷所思。

  改革开放后,*大量吸收西方文化。在音乐领域,从七八十年代的迪斯科,霹雳舞到今天的摇滚,重金属如LinkinPark,AvrilLavigne,无一例外的冲击着青少年的耳膜,再把他们迷得晕头转向的同时,*的这门传统艺术也在逐渐失去自己的定位。所幸,老艺术家们力挽狂澜终于使得昆曲得以保留,在各地亦成立了昆剧院,培养新一代人才。然而,昆曲仍一直处于一种少人问津的尴尬境地,似空守闺房的思妇,形销骨立,恹恹然清冷。

《昆曲》观后感3

  昆曲可谓是我们苏州的一大特色。而该曲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

  很高兴,学校最*组织了同学们去欣赏昆曲。且不说小学里曾不止一次地去细细品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便逐渐自然而然地浮现在眼前。的确,能够观看昆曲现场演出,心里着实兴奋好奇。随着悠扬的笛声,一个个袅娜的身影娉婷而至,仿佛从画中走来,歌喉婉转,舞姿曼妙,一颦一笑,楚楚动人,多场戏下来我就宛如做了一个华丽的梦,当然,可能也是因为“外行看热闹”的缘故吧。接下来,就来说一说我这个外行人看过热闹之后的一些想法吧。

  仍令我记忆犹新便是《牡丹亭》。因为之前了解过,所以便更认真地聆听着。那委婉的唱词,婀娜的身段,无一不让人沉醉在昆曲的韵味之中。“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单是看词,便生动、委婉地展现出一幅幅美景。更暗藏着柳梦眉对杜丽娘的深深爱慕。细细去品味这个角色,慢慢的,我被里面的人物所深深吸引。

  接下来的便是打戏——三岔口,虽然没有念白和唱词,只有震耳欲聋的锣声鼓声,但是也仍然可以吸引大家的眼球。戏中,丑角和武生用精彩的动作、灵动的眼神向大家展示了昆曲各个方面的艺术。博得了满堂彩的好评!

  由此得知,昆曲的韵味并非一般人就能感受到,而是需要用心去聆听,去品味。《牡丹亭》那刻苦铭心的爱情,以及《三岔口》那矫健的身姿,不是用一句句富有作者心血的唱词,就是用演员们深厚的演技所一一表现出来的。所以,让我们共同用心去感悟昆曲的奥妙所在吧。


初一介绍*戏曲作文——昆曲 (菁华3篇)(扩展4)

——《昆曲》观后感 (菁华3篇)

《昆曲》观后感1

  原来姹紫嫣红升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华贱。

  漫步在苏州幽幽小巷,聆听着那桥下流水淙淙,伴着那墙根小草在风中“沙沙”凑响的音乐,古典的气息在我的心中漾开了一圈圈涟漪。我的心默默思索,这唯美的笛音,婉转的音韵来自哪里?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坐上一只小木船,耳边挥散不去的还是那曲笛音,那清亮的乐喉,我愿把它称做“仙乐”。细细品味,我仿佛穿越百年的时空。远远的,似乎走来了一位绝代佳丽,只听得她身上环佩叮当。小船来到桥下,抬头凝望,她似飞欲飘,游乎不定,只流下一串凄凉的眼神。笛声,依旧在响……。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穿花度柳,一桥一巷,乐声愈来愈清晰,愈来愈凄美。我的心神也早已飞去。不多时,小船穿出小巷,水面渐渐开阔,我眼前一亮,那“仙乐”原来就来自这里!

  那是一方精致的水上舞台,台上一位戏娘浓妆艳抹,阿娜多姿,声音娇啼婉转,恍若天外仙韵。她的身后,缓缓传来美妙的笛音,听来令我不禁痴倒,不禁一闻倾心。

  原来这就是*戏曲的起源——昆曲。寻寻觅觅,觅觅寻寻,在寻找它的同时,我的'灵魂已被古典的气息所浸润,变得沉静,宁远……。。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

  我爱昆曲,不仅因为它带给了我美的享受,带给了我宁静的心绪。更是因为它带给了我一种责任——保护古典精神财富。我铭记这种责任,它和昆曲的韵律一同让我热爱,铭记…。

《昆曲》观后感2

  春意盎然的季节,我们全家来到昆曲艺术的发源地——千灯古镇。这是一次特殊而有意义的旅行,不仅欣赏到了古镇的青瓦白墙和小桥流水,品尝到了甜甜的麦芽糖和芡实糕等美食,更是探寻了我国一种传统艺术——昆曲。

  昆曲,虽然不像京剧那样家喻户晓,但却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已被列*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两年前的一次偶然,我接触到了昆曲,老师温柔委婉的唱腔和一颦一笑地表演,深深地吸引了我,更把昆曲的美印入我的脑海,从此我便爱上了昆曲,并开始了昆曲学*之路。

  随着学*的深入,我越发感受到了昆曲的无穷魅力!昆曲之美首先来自优美的唱词,它是用最美的曲调来唱*最美的文辞。“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倦,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样绝美的词便是来自昆曲名段《牡丹亭游园》。昆曲之美更来自于它温婉细腻的唱腔,好像一个优雅动人的女子在一个明媚的春日把美丽忧伤的心事向人娓娓道来。

  带着对昆曲的那一份特殊之情漫步在古镇蜿蜒的石板路上,耳边传来一阵悠扬的古乐声,顺着乐声我来到一座古老宅院前,原来这里就是昆曲创始人顾坚的纪念馆。在这里,我静静地参观,用心感受昆曲的“魅力”。不仅了解了很多昆曲的发展历史和代表剧作,还欣赏了一场精彩的表演《牡丹亭惊梦》。演员们精湛的表演让我敬佩万分,我竟不知不觉跟着哼唱起来,引来旁边观众惊讶和赞赏的目光。

  不知不觉已经傍晚,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古镇。夕阳中的古镇更增添了一种温暖深沉的美,我的耳边又回想起清丽婉转的昆曲声“不到园里,怎知春色如许……”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喜爱昆曲,学*昆曲,让这门珍贵的艺术永久传承和发展下去!

《昆曲》观后感3

  细细一想,将昆曲比作牡丹并不妥当。只是一来《牡丹亭》是昆曲中数一数二的经典剧目,二来自己十分偏爱,便取其中二字用以取代了。

  昆曲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惊世骇俗,她雅致,恬淡,即便是像《长生殿》这样的宫廷大戏,也会不知不觉早早流露出苍凉末世之感。她没有木棉的赤瓣玲珑,比水仙少几分萧然清冷,较丁香多几分端庄素雅,又不及玉兰冰肌柔弱。在我看来,它更像一株空谷幽兰,在了无人迹的峡谷中,茕然一身散发幽香,不孤寂,不沮丧,不高傲,不张扬。只静静的等待着相隔数百年的知音,踏着晨露而来,欣喜地因她的美流下热泪。

  很多同龄人不理解我对昆曲的喜爱。他们常带着同样诧异的表情,说出同样的理由:“那是老年人才看的东西。”更有人说:“那是早该淘汰掉的。”听到这句话我的心凉透了。无法想象若昆曲在将来的一天彻底为我们抛弃,*还有哪些文化值得我们如此义无反顾的坚守,传承下去;*人向外国人介绍戏曲之母时头脑会否一片空白。毫无疑问的是,后者这种情况在大部分青少年甚至中年人身上早已出现了。

  昆曲,这门曾经风靡全国如同今日流行乐且整个社会为其显现出集体痴迷的古老艺术,在今日的*,竟一度出现“台上演员比台下观众多”的现象,其原因显而易见,又令人匪夷所思。

  改革开放后,*大量吸收西方文化。在音乐领域,从七八十年代的迪斯科,霹雳舞到今天的摇滚,重金属如LinkinPark,AvrilLavigne,无一例外的冲击着青少年的耳膜,再把他们迷得晕头转向的同时,*的这门传统艺术也在逐渐失去自己的定位。所幸,老艺术家们力挽狂澜终于使得昆曲得以保留,在各地亦成立了昆剧院,培养新一代人才。然而,昆曲仍一直处于一种少人问津的尴尬境地,似空守闺房的思妇,形销骨立,恹恹然清冷。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