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通用十篇

首页 / 作文 / |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 1

  参加本次骨干班主任培训,收到了一份很好的礼物——读一本好书《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是一本身心灵小说,用通俗易懂、*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我认真的拜读过了,真的值得推荐给我身边的人。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所谓的三件事,不只是单纯的三件事,而是看问题的三种视角。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不与之抗衡,内心*和,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管好自己的事情,看似是自私的,实则是大爱无私的。管好自己,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语言、行动、*惯等等,管好了自己就不会给别人添麻烦,就是爱别人,更是爱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才有能力去管别人的事。

  《遇见未知的自己》还揭示了一个不变的真理,那就是要学会“臣服”。“爱过、通过、哭过之后——是臣服的体验”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像时光无法倒流一样,所以要学会臣服。但这臣服,不是臣服于人,而是臣服于事。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而是要学会接受!因为越是你抗拒的就越会持续,当你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会是另一种结局。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或者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却永远是在当下的,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和身体联结,那将会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力量!

  人一生追求的归纳起来只有几个字,那就是爱,喜悦,和*,真我,其他所有都是生命的假象。在追求爱,喜悦,和*,真我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积蓄心灵内在的力量。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灵更强大呢?

  张德芬说:“先要为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个事情都负起全责,负起全责的意思不是说将错归到自己身上,而是说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用什么方法做到最好。能够这样,就会一步步累积内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变成一个更开心的人。”让我们顺从生命的规律,在阅历中不断成长,汲取心灵内在的力量,活出一个身心灵合一的真我! 写的这些,其实只是书中内涵的冰山一角。一开始,以为它只是空讲道理的励志书,然而翻开书,却是一个充满惊喜的精彩世界。它解开了我的很多困惑,让我相信,与它的相遇,实在是一种美好的缘分。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 2

  春天开花,夏天结果,是桃子的成长;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是庄稼的成长。春去秋来,大自然万物都在生长着、改变着,我也一样,从小学的依赖到中学的独立自主让我懂得了成长的意义。

  我从小就是爸妈手心里的宝。生活中从吃饭、穿衣、收拾房间、整理书包都要依靠妈妈。学*中,爸妈陪我写作业,读书、接送我上学……在爸妈的呵护下,我就像一棵小树,快乐地生长着。

  长大就在那一瞬间,让我学会了独立、有责任。

  记得,在我9岁生日时,听说爸妈要给我办了一场生日派对,我又高兴又激动,期待着、盼望着早点到来。妈妈也早早地准确着,订蛋糕、打扫卫生、准备礼物……

  这一天终于到了,还请来了我的同学、好朋友和他们的爸妈。在大家的祝福中我许了愿望,然后切了蛋糕,大家一起品尝着美味的蛋糕,一边聊着、笑着……

  记忆深刻的是,那些同学的妈妈羡慕地说:“你儿子真棒!”“是啊,房间整理的那么干净,书桌上摆的整整齐齐。”“我们家孩子就不行,在家什么都不做”只看到妈妈微笑着点了点头,没有说话。那一刻,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我惭愧地躲进了房间,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从今以后,我一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从那以后,每天早上叠好被子,把桌子收拾整齐,整理书包……连妈妈也夸我懂事了,这就是我,长大的我,最美的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 3

  刚读这本书时就被它与众不同的思路和清新的风格所吸引。既没有那么厚重的故事情节,又没有拖沓庸长的历史情结,相反象一面镜子透视心灵,让我们把*以为常的见惯不怪的许多固有观念,重新放在理性的审判台前,反复斟酌和观察,以丰富的内涵,独到的诠释与读者敞开心扉彼此沟通。

  它在许多章节里都曾提及,为了完**生使命,每个人都带着独特的天赋来到人间,努力拓宽爱好,发挥特长,展露才华。大者贡献人类,小者服务人民,影响别人,取悦自我。告诫我们不要妄自菲薄,只要发展天赋,都能做出贡献找到快乐。()

  书中还几次阐述:人生好比一幅“太极图”,黑白分明,黑这是缺点,要缩小它无非每日自省,严于律己,严于修身。是心灵洗礼修炼的好书。更有些场景奇特、梦幻玄虚、解读神秘、用语深奥,这大概是作者把佛学、耶稣、道教、儒家的灵修精神融揉在一起,才寓意出博大精神的道理来。

  总之,本书归根结底有许多关于宽慰、包容、忍耐、*和等,都与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文明、诚信、友善”相向而行。它要求我们都沿着正确的轨迹重塑自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 4

  秋天悄悄来了,给大地换上了秋装,你走在小区的街道旁,阵阵秋风一吹,满地的红叶,好像朝霞洒的一滴,真是美极了。

  初秋时节,你已经步入初二,在你眼中多了一份沧桑与淡然。可能是学*的忙碌,夺走了你昔日的笑颜,成绩有时不理想,但决击不垮你的内心。你奋发了,下决心要重新站在班级的顶峰,曾经也取得过相当好的名次,但现在,周围同学一个个崛起,你也不复从前的光辉。你越发地拼命追赶,为此,你放弃了很多预科与休闲的时光。

  现在的你比年少时多了一些稳重与叛逆,你生来桀骜不驯,总是把背影留给你的对手,而你之所以这么努力,是不想在年华老去之后鄙夷自己的得过且过。

  飞扬的青春是最值得珍惜的,不要光顾着享乐,而忽视自我的提升。选择你最想要的生活,或许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在你的青春岁月中,不会留下举步不前而带来的遗憾。不要轻易放弃,因为你的字典中没有半途而废。

  人,只此一生,应该快乐度过,只有你不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对理想的追求,虔诚地努力,乐观地对待每一件事,才能死而无憾。人生短暂,时光如箭,让你的每一个秋季都光辉灿烂吧,不要在年华老去之后鄙夷现在不思进取的自己。

  初秋时节,幸好我遇见了你——真实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 5

  记得,第一次读是*两年前的事了。那时,读后的感觉,就像是一本指明回归内心之路的明书。我第一次知道了、看到了真我的状态。现在,我还可以清晰的感受到那时自己内心的紧张和混沌不安的心理状态。第一次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找不到词可以形容,很欣喜,很快乐。后来,就如饥似渴的读了张德芬老师出的系列的后几本书。

  再读这遍,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再细细研读了。因为自己的感知力比原来细腻了很多,发现这遍重读就跟从来没读过似得。从里面学*感受到的东西就更多了。

  印象最深的,就是老人在引导若菱回到在子宫里并出生的那个场景。在读那段的过程中,我有了一种新的感悟。我突然读懂了自己在过去的一些时刻,去做一些从没做过的事情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恐惧不安。有时,那种状态甚至就是窒息。这样的时刻并不多。但我印象极其深刻。特别是小时候溺水的一次经历,那种恐惧绝望的心情,至今记忆犹新。而且,还有种感觉,就是每次的这种经历都似曾相识,但我从来都不知从何而来。

  在读到这一段时,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是从出生时那种没抓没落的恐惧感而来的。老师说了,有恐惧感是因为生命能量场中缺爱的表现。看明白了,就特别的感恩,因为老师的整套技术就是在不断地疗愈那份伤痕,我也在老师的技术中不断提升着生命能量,走在找到纯净、完美的自己路上。

  上次读这本书的时候,频率是明显不如现在的状态的。接收的信息和体会自然也就完全不一样。

  在哪一个阶段,读懂不同的信息这是一定的。我越来越理解为什么读书不能只从字面来理解意思了,那会因为自己的分别、执着和障碍让自己误入歧途。

  一切都是功课,我看到了自己持续的成长,也看到了成长道路上的光明,很高兴!

  在读到和自己的身体链接这部分时,也有更多新的体悟。

  在来北京学*前,每天都会练瑜伽。每次瑜伽课程之后都会对自己的身体有一种全新的感受。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安静,越来越欣喜,越来越感受到它对我的爱。

  过去三四十年生活中深藏的情绪,在一些特定时刻,因为一些疼痛被我的瑜伽老师激发出来了。每次我看到这些情绪的时候都是一种欣喜。不再像过去那样害怕,恐惧,感觉像在黑暗的无底洞中。我和身体的链接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虽然,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但是,我知道我会越来越流畅幸福的和我的身体进行愉快的交流的。

  在臣服和觉察的功课中,我觉察到自己的状态已经比过去好得多了。但是仍有很多不能看明白的深层的东西在慢慢的浮现过程中。之所以把这种感受能描述出来,我明白自己的觉察力和表述能力都比以前增加了太多。

  再读这本书,我更清晰的感受到了老师像书中老人一样的良苦用心和慈悲大爱。里面的ABC技术不就是老师在课堂上,一遍遍从不厌倦的一直在帮助我们成长的技术方法之一吗?老师总结了那么多技术,不就是想帮助更多有缘人从障碍中获得解脱吗?

  人生就是一个破除层层障碍,找到真我的过程。在路上,我看到了太多美好的风景,也看到了这些美好的风景原来都源自内心深处。外面没有别人!

  在书的最后,我看到了安住在家中那一段。我知道,那是内心真的安住于当下,安住于一切,智慧清明的一种境界。那种感受是回归到生命本源,智慧完全与宇宙相接的一种状态。

  现在的我可以看到,触摸到,但是还做不到。这是一个光明的前景,我们在一件件事情中慢慢开启智慧和觉知。直到有一天我们可以内心安静,心态*稳的发散内在的光和爱。没有我执,对遭遇的一切内心没有波澜,只是在生活中随缘做事。就像老师的闹市隐者的人生态度一样。

  放下后的自在随缘是因为智慧明了后的淡定和清明。感恩!感恩老师的一路引导!感恩自己内在的智慧!感恩生命中一切的相遇!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 6

  参加本次骨干班主任培训,收到了一份很好的礼物——读一本好书《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是一本身心灵小说,用通俗易懂、*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我认真的拜读过了,真的值得推荐给我身边的人。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所谓的三件事,不只是单纯的三件事,而是看问题的三种视角。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不与之抗衡,内心*和,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管好自己的事情,看似是自私的,实则是大爱无私的。管好自己,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语言、行动、*惯等等,管好了自己就不会给别人添麻烦,就是爱别人,更是爱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才有能力去管别人的事。

  《遇见未知的自己》还揭示了一个不变的真理,那就是要学会“臣服”。“爱过、通过、哭过之后——是臣服的体验”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像时光无法倒流一样,所以要学会臣服。但这臣服,不是臣服于人,而是臣服于事。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而是要学会接受!因为越是你抗拒的就越会持续,当你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会是另一种结局。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或者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却永远是在当下的,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和身体联结,那将会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力量!

  人一生追求的归纳起来只有几个字,那就是爱,喜悦,和*,真我,其他所有都是生命的假象。在追求爱,喜悦,和*,真我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积蓄心灵内在的力量。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灵更强大呢?

  张德芬说:“先要为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个事情都负起全责,负起全责的意思不是说将错归到自己身上,而是说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用什么方法做到最好。能够这样,就会一步步累积内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变成一个更开心的人。”让我们顺从生命的规律,在阅历中不断成长,汲取心灵内在的力量,活出一个身心灵合一的真我!写的这些,其实只是书中内涵的冰山一角。一开始,以为它只是空讲道理的励志书,然而翻开书,却是一个充满惊喜的精彩世界。它解开了我的很多困惑,让我相信,与它的相遇,实在是一种美好的缘分。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 7

  三天的时间读完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一本早已列入书单却迟迟没有开始。有时候想来人生也是怪有意思,我一直信奉一句话,是你的终究是你的,谁也抢不走,不是你的终究不是你的,夺也夺不来。看来读书也是一样,该是你读的书,无须担心,终究你会读到。

  事先只知道这是一本关于灵性成长与修行的书籍,年龄大了,经历的事情多了,明白这世上有些事情终究不受你左右,渐渐对于修行有了点感觉,也囤了几本关于灵性与修行的书,还没来得及阅读。这周正赶上共读,没想到是以小说的形式展现。想来这也是作者的良苦用心,以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观点,更容易让人接受,因为多数人或多或少会从主人公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挫折,就没有机会去反思人生。身处于当今社会,很少有人凡事一帆风顺,当不顺心的事件发生,烦恼与痛苦也会随之而来,如果不能及时地将其消化掉,小则影响生活,大则影响人生。而现实的状况就是,太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任由其扰乱了生活。若菱的遭遇可以说让人唏嘘不已,从工作到家庭,好像处处都不错,又处处有坎坷,仔细想来,谁走过的路不是这样呢?顺风顺水的时候我们觉得是正常的,而遭遇挫折的时候又觉得老天不公*,“凭什么会这样”会是一个下意识的呼喊吧!而所谓的调整心态,就是“看得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教别人容易教自己难,突破自己这道坎才是最难的!张德芬的这本书,如果你愿意顺着她的思路去理清的话,谈不上自欺欺人,倒也不失为一条修行的捷径。

  知晓“我是谁”“我不是谁”。所谓的人生阅历以及个性并不能完全代表你自己,同样的,你的思想你的情绪也不能代表你自己 ,人的痛苦就是来源于去盲目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自己的东西,从而使真正的自己隐藏在硬壳之中。

  认清“能量”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无论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频率可以吸引相似的人、事、物,你喜欢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做什么样的人,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明白人生三件事,老天的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一定要分清楚到底有哪些事真正是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事最重要。担心别人的事其实是一种加害。

  重视“潜意识”的影响。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的自由选择的生活,实际上是受潜意识里的自动化行为所操控,留意生活中发生的特别情况,跟身体对话,倾听身体的讯息,感受并接纳情绪,觉察并检视思想,打破自身虚假的认同,了解隐藏着的潜意识所要表达的意图,努力扩大表意识的范围。瑜伽与呼吸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注重饮食与健康,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惯于注意身体上的感觉。

  知道遭遇是因情绪而产生。有什么样的情绪,就会有什么样的遭遇。看见它接纳它并放下对它的需要,尝试着欢迎它,允许它的存在,不良情绪自然慢慢消融,也就是情绪的支持与认同,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

  学会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臣服。事实最大,已经发生的事已无从改变,人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臣服本身是给自己一个体验与成长的.机会。好处就是当你接纳当下,不浪费力气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转机出现。浴火重生的凤凰才更具有生命力。

  认定别人缺点的时候,首先问问这是真的吗?这种想法让你欢喜还是紧张?尝试着用否定句式重复一遍判断真实度,再将对方改成自己判断真实度,你会理解当你一个指头去指控别人的时候,有三个指头是指向自己。

  换个角度看负面。你会发现所有让你痛苦不堪的事件,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学*定静,用心倾听自己的思想,就会有足够的心理去包容与接纳。

  放掉无谓的身份认同,你的生活不是给别人看的。

  所谓的心想事成,“就是当你真心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那种能量的振动频率,然后全宇宙就会联合起来帮助你达到你想要的东西。”

  若菱的故事告一段落,给读者带来的是一连串的思考,这个世上到底有多少东西是真正的属于我们,而我们又真正的想要什么,归结于一点,就是顺其自然,给自己一个正确地指引,与内心曾经未知的自己合二为一,也不枉这一遭灵修之旅……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 8

  你若渴了,水就是天堂;你若饿了,食物便是天堂;你若倒了,扶你的一双手,就是天堂;你若倦了,家便是天堂。天堂很*,一伸手就能摸到;天堂很远,永远在梦里,可望不可及。

  我曾是光彩灿烂的花岗石,周身都是尖锐的棱角,象个勇敢的战士,随时拿起武器,向整个世界宣战;我曾是桀骜不训的刺猬,全身都是锋利的刺,象个无知的孩子,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性地把别人来攻击,他们疼得四处逃窜,而我也被扎得遍体鳞伤,于是我含着泪把棱角磨光,把锋芒撕得粉碎,从此我的眼睛盲了,我沉默了,我的心门开始关上。

  每次行走在路上,我不会再站在悬崖上,我学会了远远地观望。我的眼睛象猫头鹰一样锐利,我敏感地分辨着风雨雷电,世态炎凉。我学会了冷漠地剥离,将故事的情节一章章,一段段,一句句,甚至连标点符号我都小心翼翼地审視,然后放进盒子里,用一层层华丽的纸精心地剪裁,包装,日子久了,连我都忘了它最初的模样。

  我放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开始循规蹈距。我不再变成鸟,插上野心的翅膀,借着风的力量,在蓝天白云上展翅翺翔;我不再变成鱼,汲取一切营养,带着不服输的逞强,在大海里乘风破浪。我愿做那美美的蝴蝶,在五颜六色的花丛里,飞飞停停,自由自在,即使被人捉去,也会变成精致的标本,被永久地珍藏。我总是站在最安全的角落,你可以小心偷窥,也可以暗暗观赏,但绝不能走*一步,哪怕是一个善意的拥抱,我也会选择惊惶地闪躲。

  我不再许下任何一个美丽的愿望,因为我知道希望越迫切,绝望就会变成一张网,我挣得越紧,伤得越重,它永远是一个逃不脱的黑洞,陷进去就是万劫不复。开始也许会个小感冒,流流鼻涕而已,但往往会演变成一场可怕的病毒,无孔不入,象个八爪鱼侵入你的每一个毛孔,每一寸肌肤。

  有人说“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我将自己保护得很好,身上装满了盔甲,四周筑满了城墙,密不透风,无懈可击。可是我的心却总是空空落落,慌慌张张,我象断了线的风筝,在漫无边际的天空漫无目的地飞着,从此失去了方向。草地上那些玩耍的孩子们,光着脚丫毫无顾忌地跑着,闹着,笑着,那一排排并不洁白漂亮的牙齿,在温暖的阳光下竞闪闪发光,耀眼得连太阳都仿佛失去了颜色,都变得黯淡无光。那一刻,太阳抓狂了,我流泪了。我嫉妒他们的笑容,他们的自由,甚至那傻傻的天真。那一刻,我发现了:我安全,但是我不快乐!

  茫茫人海中,我丢失了自已。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而我恰恰做了自己的逃兵,我俘虏了自已,我把自己关进了心牢,还沾沾自喜。人活着,还有一种活法:学会放弃。放弃你不想做的事,放弃你不擅长的事,放弃你做不到的事;学会闷骚,有些事情,无需争辩,表面服从,偷偷反抗;学会示弱,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趴着,哭了再起来;学会装傻,装傻是时尚。博取同情,坐他人的车,走自己的路。

  我何必要活得那么偏激,世界的颜色,除了黑和白,还有一种中间色,叫做灰。前进得太快,心太累;退得太彻底,太消极。我不妨站在中间:不争就是慈悲,不辨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静,不看就是自在,断恶就是行善,改过就是忏悔,原谅就是解脱,利人就是利已。

  不保留的才叫青春,不解释的才叫从容,不放手的才叫真爱,不完美的'才叫人生。行走在路上,我握紧了拳头,我的手是空的,我丢了自己;我伸开了手掌,我拥有了全世界,我遇见了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 9

  记得曾经有首歌的名字叫《像雾像雨又像风》,我觉得人真的像这首歌唱的那样,是多面性的 。有时候扪心自问,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还真的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 。不知何时,茫茫云雾里,我迷失了自己。当烟火熏遍,风雨浸透,*惯了戴着生活伪装的面具,不能自己。斗转星移,岁月匆匆,真实的我,又去了哪里?

  就因为喜爱戴望舒的一首《雨巷》,我行走在了江南的烟雨里,深深地呼吸那里面氤氲着的诗意,任由浪漫而多情的雨丝,润湿衣袖。阶上青苔阶前雨,没有理由不为自己买一把西湖的油纸伞,然后擎起,撑开,像一朵花绽放在细雨里。任古老的故事在心底,眼前,脚下,和层层雨帘中再一次蔓延,再一次盛开。轻灵地踩着青石板咯咯噔噔的节奏,寻寻觅觅,一路踏来。哪里有丁香花开?哪里有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还有那太息一样的目光?或许它们都已随着诗人离去,只留下了这品不尽的意境,还有我失落的眼神,寂寥的身影以及这悠长的雨巷。穿过飘渺的雨帘,我忽然发现遇见了自己,那个委婉,妄想而痴迷的家伙儿。一头扎进了江南的烟雨迷离的仙境中,给自己涂满了神话色彩,手握着江南古诗词的浪漫温度,深深地嗅着苏轼的“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的气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穿梭在北方的大漠里,则到处都是光秃秃,坦荡荡的,一望无际的沙丘。如果说烟雨的江南是千娇百媚的大家闺秀,那么漠北则是粗犷豪放的汉子。大漠里的空旷,让人呼吸到得是一种激昂。就连它特有的诗行——骆驼,走出来的都是挺胸昂首的豪迈。在这里,学不会半点遮掩,只有豪放。飞沙走石的脾气耍上来,谁都得退让三分。“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捧一把流沙,端详真实的自己。把大漠揽于怀中,望见的是月亮简单而残缺的娇媚,留下的都是风沙中骆驼无畏足迹。

  那一天遇见自己,是在繁花似锦,深深浅浅的文字里。在那里,我看见了自己裙裾飞舞,衣袂飘飘的婀娜;在那里,我看见自己扬手桃花风,低眉杏花雨的温柔;在那里,我看见自己日月随行的明媚;在那里,我看见自己行云流水的洒脱;在那里,我看见四季在我的指间弹拨流转;在那里,我看见了用心的自己执着地把希望和憧憬细细的撒播喂养。在那里我看见了古今中外一路的风景,也看见了梦想在路上逐渐地长大,开花。

  又一次遇见自己,是在你情深笑浅的目光里。沿着你的眼神 ,走进你的心里。蓦然醒悟,是谁在前世约了我,今生我又该赴谁的约会。你掌心的温度,是我最舒适的幸福。今生有你就好,我不要任何多余的风景。我愿意醉卧在你的眼神里,茅屋草舍,结篱种菊。茶泡月色,儿女绕膝;酒沐霞光,日暖花开。入君之怀,听君之梦。炊烟袅袅,灯火绰绰。

  窗影舞袂,梦靥生花。遇见自己,是在岁月清清的河流里,那婆娑的倒影,脉脉的涟漪,微醺的软风,浮动的暗香,还有身边怡然赏花的你。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 10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都会犯错,而我也一样,小时候的我是无知的,是贪玩的,这也使我的成绩并不是很突出,但是在一件事后,我彻底改变了

  记得那时候,我面临着两次十分重要的考试,而我依旧像原来一样贪玩,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转眼间就到第一次考试前的晚上了,我在书房中,无精打采地翻看着枯燥无味的书,我的眼皮像铅一样沉,渐渐的合在了一起,突然一串连续的敲门声惊醒了睡梦中的我,我明白这是吃饭时间到了,在饭桌上母亲向我询问复*的情况,我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声“还可以”便低下头大口大口地吃饭,母亲看我不想说也就再没多问了。

  叮铃叮铃,考试开始了,我面对着试卷,心中充满了悔恨,许多知识点隐隐约约在我脑海中闪现,但却想不起来,似有似无,走出去考场,我呆住了,很快宣布成绩的日子到了,我拿到成绩单整个人仿佛从天堂落入地狱,我拿着成绩单漫步在回家的路上,我从没有感觉到回家的路如此漫长,凉爽的秋风不知为何变得刺骨起来,无情地吹打着我的双手,使他通红,刺痛,无处可躲,我踏着秋天的枯叶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使的心情更加低落。

  终于我回到了家中,我捶胸顿足十分沮丧,母亲好像知道了原因,向我询问这次考试的情况,我默默的低下头十分愧疚的说:“不好”,我闭紧的双眼等待暴风雨来袭,可出人意料的是,母亲并不生气,好像早就知道似的,叫我拿出试卷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教导我,是我明白,我不能再贪玩和懒惰了,我需要奋斗,不能在别人拼搏的日子选择安逸,现在的奋斗是为了将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通用十篇扩展阅读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通用十篇(扩展1)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 (菁华6篇)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1

  —直想要忠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自己。

  或许像这样,心深似海,冷暖自知,真诚善良,触觉敏锐,情感丰富,坚忍独立,缱绻决绝。坚持读书,写字,听歌,旅行,上网,摄影,有时唱歌,跳舞,打扫,烹饪,约会,狂欢……这是我想要的,也是我现在正在努力做的。读过海子的诗,感受过他的无奈与痛楚;看过晓雪的优雅,读懂了她的意蕴与风情;品味过老麦的咖啡心情,明白了所谓人生是自己的经历堆叠而成的积淀……之后便是岁月的洗礼与沉淀,就像咖啡一样愈加香醇有深意。

  这一年,我十八岁,一个女孩子一辈子最好的年纪,一个最接*梦想的年纪,一个蜕变童话的美丽年纪。很庆幸,我正在经历着。

  相信每个女孩子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女孩,想要走进童话故事,被呵护,被宠爱,被疼惜,但不知不觉我们就过了那个年纪,那个被妈妈抱着哄着拿着洋娃娃撒娇的年纪,那个坐在爸爸肩头拿着风车大声唱歌的年纪;那个什么都可以不去想,不去担心未来,认为父母就是天的年纪;那个在别人看来永远都是那么单纯可爱天真的年纪,那个……

  太多太多的记忆,在这个夏天用回忆来祭奠,谢谢那个曾经天真的自己,让我可以不断走向未知的世界,在不断遇见的过程中,遇到那个最好的自己。

  总觉得长大是一瞬间的事,成熟是一个阶段的事,慢慢地我们就会发现,成熟了也就长大了,长大了也就现实了,经历是一种心情,一种深入骨髓的透彻感,一种让麻木的心灵重新绽开的欢愉之情,这种感觉,是无以言表的喜悦。因为经历,所以感到幸福。

  现在的自己,越发不想像小女生一样的幼稚天真,或许骨子里认为天真单纯就是傻气。我认为这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并不代表她的内心始终如此。记得曾经有人跟我说过,如果你每一天都保持着一颗童心去观察周遭的世界,那么每天你都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你也依然能拥有孩提时代的那份惊喜。小的时候,我们会把很多事情都当作理所当然,至亲的关爱,自然的慷慨,社会的给予,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因而我们也理所当然地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长大以后,你以为可以很轻松地把自己的世界与外面的世界进行结合,但是最终你却发现在无数次的尝试后自己已经伤痕累累,而自己的那个世界也已经支离破碎了。这个时候,我们会开始想是不是我们在很早以前就建立了一个错误的世界,一个根本就无法真实存在的世界,等到你开始放弃自己的天地,去融人_个全新的世界时,你才发现其实自己并没有失去自己的世界,只不过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宽容更加真实了。这个过程注定是痛苦的,这是蜕变的过程,这是成长的必由之路,或许,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成长其实是一件小事,小到可以悄无声息,小到可以融入到你的血液,深刻地塑造着你的灵魂,但成长却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你不知道要经历怎样的风雨,流过多少泪,付出怎样的代价,才会明白一个本以为很简单的道理,才会懂得怎样去生活,怎样去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或许,这就是成长,我们正在经历的所谓的成长。

  一个人出门在外,听得见的是自己跟得上脚步的心情,看得见的是每一个匆匆而过的陌路人,打招呼的是和你同处一室的朋友,玩得开的是你身边的死党,我真心觉得那几个月没有虚度。经历过艺考的人生是完美的,是快乐的,是有所收获的,至少,它让我看到了生活最初的模样与不可名状的自己。

  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愿望”是希望某事发生,“信念”是相信它会发生,“勇气”是让它发生。我正在这三者之间徘徊着。有时候觉得人生如同坐火车,风景再美也会后退,流逝的时间和邂逅的人终会渐行渐远,前行的始终是自己。要原谅世界和自己,要告诉自己,我值得拥有更好的一切,好女孩一定会有好生活。总说世界会改变一切,但事实上我们必须靠自己去改变,只有自己变了,其他一切才会变。生活总是这样,你以为失去的,可能在来的路上;你以为拥有的,可能在去的途中。现在的自己或许还很天真,或许成熟了许多,但我始终清楚地知道,生活越接**淡,内心越接*绚烂,太过用力太过张扬的东西,一定是虚张声势的,而内心的安宁才是真正的安宁,它更干净,更纯粹,更接*那个叫灵魂的地方。对人对事都掏心掏肺,最后,却把自己感动了。听说每一个喜欢向日葵的女孩子,都能带给人温暖,因为她们心里住着太阳。我喜欢内心世界丰富的人,他们不喜形于色,却内蕴丰富,谈吐不凡却积淀深厚,我喜欢距离感,无论友情还是爱情,保持距离是彼此最好的归宿,空间是最好的屏障,不会使人备受折磨也不会伤害彼此。偶尔相遇,抽空见面,欣喜万分,适时相坐,侃侃而谈,便是最好的心灵慰藉。

  高中生活在不知不觉中画上了句点,不得不说,时间是个魔咒,流逝了我们每个人激情的青春,这其中的滋味,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毋庸置疑,时间带走了属于我们的最珍贵的东西,亲情,友情,所有的这一切在时间的冲刷下显得不堪一击,时间的齿轮在一刻不停地疾驰着,包围着每一个在路上的我们,—点一点吞噬,流逝,消散着,直到远去,不见。只有回忆的匣子才最值得体会,那些陪着你慢慢度过岁月的人,要珍惜。

  这三年,我过得很充实,我没有做书呆子,也没有做优等生,只是在自己梦想的边缘徘徊着,我—直在抓着那根通向梦想的绳索,不放手。或许自己真的觉得未来很遥远,但我喜欢自由,就像老师问的一样,什么是艺术,艺术的根本是什么,是灵感,是创作,是情感?但我觉得,是自由,艺术家们都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是因为他们被时间束缚了太久太久,他们渴望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呐喊声、挣扎声、咆哮声……通通喷涌而出。画家把自己的情感寄寓在自己的画布中,因为颜料是他们生活最好的色彩;作家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纸间,因为文字是他们生活最好的动力;舞蹈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在自己的舞姿中,因为舞蹈的灵魂是他们生活的热情与快乐。以前的自己,把感情放在房间,用眼泪的方式发泄出来,现在的自己,把情感放在心底,用奔跑的方式宣泄出来,用自己的方式来赢得第二天更加美好的生活。做一个爱笑的女孩,做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孩,做一个了解自己,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永远不会盲目的女孩,因为这样的你足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足够经得起岁月的打磨。记住,做一枚璞玉一样向阳花开的女孩,不需要多么美丽,不需要多么要强。阳光下拍照,草坪中起舞,做自己喜欢的,没有太多杂质,追求自己想要的,只要勇敢就会得到,默默坚持就好,都会过去,都会好。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2

  参加本次骨干班主任培训,收到了一份很好的礼物——读一本好书《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是一本身心灵小说,用通俗易懂、*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我认真的拜读过了,真的值得推荐给我身边的人。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

  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所谓的三件事,不只是单纯的三件事,而是看问题的三种视角。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不与之抗衡,内心*和,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管好自己的事情,看似是自私的,实则是大爱无私的。管好自己,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语言、行动、*惯等等,管好了自己就不会给别人添麻烦,就是爱别人,更是爱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才有能力去管别人的事。

  《遇见未知的自己》还揭示了一个不变的真理,那就是要学会“臣服”。

  “爱过、通过、哭过之后——是臣服的体验”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像时光无法倒流一样,所以要学会臣服。但这臣服,不是臣服于人,而是臣服于事。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而是要学会接受!因为越是你抗拒的就越会持续,当你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会是另一种结局。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或者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却永远是在当下的,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和身体联结,那将会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力量!

  人一生追求的归纳起来只有几个字,那就是爱,喜悦,和*,真我,其他所有都是生命的假象。在追求爱,喜悦,和*,真我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积蓄心灵内在的力量。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灵更强大呢?

  张德芬说:“先要为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个事情都负起全责,负起全责的意思不是说将错归到自己身上,而是说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用什么方法做到最好。能够这样,就会一步步累积内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变成一个更开心的人。”让我们顺从生命的规律,在阅历中不断成长,汲取心灵内在的力量,活出一个身心灵合一的真我! 写的这些,其实只是书中内涵的冰山一角。一开始,以为它只是空讲道理的励志书,然而翻开书,却是一个充满惊喜的精彩世界。它解开了我的很多困惑,让我相信,与它的相遇,实在是一种美好的缘分。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3

  当初购买这本书,仅仅是因为它的名字——《遇见未知的自己》。准确说来,其实是因为其中的“未知”二字。我是一个天马行空的人,有时候也因着自己的不着边际而困惑,所以,这“未知”二字,着实吸引了我。我常常想,人们对于自己的家人、朋友,往往能称得上如何了解,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真正考虑自己内心世界的想法?

  《遇见未知的自己》给了我一个同自己对话的机会。看这本书的第一遍,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看待若菱,看她在老人的帮助下如何一步步走出困境,重新活出精彩的人生。从若菱的一次次成长,一次次飞跃中,我学到了很多道理。其实,对于这本书的每一位读者而言,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若菱?若菱之于我们,不过是另一个自己。我们痛苦过、彷徨过、失意过……却不曾发现,这诸多的不如意,其实源于我们自己。而我们对于这个“自己”,又知之甚少,所谓“真我”,到底有多少人能够参悟得到“爱、喜悦、和*”这层含义?

  生活在现代社会快节奏模式下的我们,每天为了名誉、财富、地位等奔波劳顿,却很少意识到,这些其实都是我们最表象的东西,即所谓的“身外之物”,因此,我们忽视了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即爱、喜悦、和*。在古代,儒家推崇性善论,认为人最初的本性中,深藏大爱。那么,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竟然摒弃了自己的“真我”,将“爱、喜悦、和*”用表象的物质蒙蔽。

  这不禁令我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一篇名为《房前种树,屋后栽花》的文章。文章的主人公是北大高材生,哈佛女博士,曾在华尔街纵横职场。然而,在事业的巅峰期,她却放弃所有,毅然回国,买下一块地,建一处房屋,房前种树,屋后栽花。很多人不理解她的这种行为,包括当时的我。然而多年之后的今天,在看过这部《遇见未知的自己》后,我明白了,她不过是懂得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定义成功的方式分很多种,这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取向。但有一种,我将其定义为成功的至高境界,即追求“真我”,追随本心,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首先,人活着虽然是一个个体,但却是生活在多重环境中的个体,我们寓于整体之中,这决定了我们不能仅仅只是一个个体,而是要处于形形色色的“圈子”中。因此我们有家人,有朋友,有老师,有同学……我们寓于一个又一个社会大环境之中。有很多人,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的内心里一直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状态与生活方式。然而,社会的大环境又使得我们不得不顾虑他人的眼光,社会的认同。许多人寒窗数年,刻苦读书,其实不一定喜欢读书,或许在悬梁刺股的同时,他们的内心正呼啸着要冲出现实的桎梏。于是他们忽视真我,压抑那种寻求“爱、喜悦、和*”的渴望,去追求升学,寻找高薪职位。可能到最后,站在人生巅峰的他们才意识到,归根到底,他们得到的,无非是地位高于他人时的优越感,同学聚会上被视为焦点的满足感,亲友见面时人人艳羡的目光……这些都是他们前行的动力。可是,这些又都是最为表象的东西,而他们把内心的真我——爱、喜悦、和*藏在了最深处。

  《遇见未知的自己》对人生有许多高见,但我们若是以一颗*常心看待书中的一系列看法,不难发现,其实许多事情正是我们所经历过的,只是一直没有将其系统地解释出来。例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实就是书中“能量振动理论”的真实写照。很多时候,在生活遇到逆境时,我们别无选择,只好臣服于事实。于是,当我们绝处蓬生时,常常慨叹“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实,这正是臣服的力量,承认事实最大,而事实,恰恰给予我们最好的回报。

  重新审视自己,我认识到,其实很多时候我的心态还是很好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每当生活中有小的不如意,我总会想办法看到相反的一面。而这些不如意,往往会使我收获颇多。同蒋方舟老师所说的一样,“我不曾经历沧桑”。从小到大,我的人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虽说生在农村,可我并没有经历那种寒门学子的艰辛,父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了我十几年无忧无虑的求学生涯。如果非要指出我生活中的“大挫折”,我想那便是我人生中的两次落榜吧。

  我第一次“名落孙山”是在2016年,初中升高中的考试。那一次的考试,说是发挥失常,却也是情理之中。我本身不是什么踏实之人,况且是在那个需要张扬的青春年纪。在那个被成为“全市第一学府”的私立学校里,到处是竞争、攀比,学生之间的交谈无时不流露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虚荣。老师之间对于自己学生的攀比,使得那种因学*成绩好坏而划分的等级观念愈演愈烈,加之那个年纪的学生之间对于各自家庭、财富、地位等的虚荣,使得大部分人活在这种混沌的泥潭中而不自知,拼命地证明自己。而只要取得一点成绩,就愈显张扬,觉得自己从此高人一等。现在开来,还真是天真得可笑,换句话说,是愚笨得可笑。而我本人,恰恰是那成百上千的愚笨者之一。

  也正因此,初三时的成绩极其不稳定,大起大落。说是落榜,现在*教育这种大学生遍地都有的年代怎么可能真正让人没有学上呢?我不过是从省重点落到市重点。但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塑造出的学校,哪有不将学生分出个三六九等的?我高中的母校向来有个传统,按照学生的成绩高低,依次分为A班、B班和C班。A班的层次,明显高于其他班级,经过此班级培养出的学生,最终成绩可以高于省重点的二类考生。而我,恰好处于不上不下的B班,说不出这是我的幸运还是不幸。

  但是,人生有时候真的是一波三折的,往往在你接受了现实之后就迎来了意外的转机。开学没多久,班主任老师宣布了学校的新规定——B班成绩出色的同学可调动至A班。我当时早已对自己失去信心,根本无心争取什么调动机会。但是,我是一个喜欢幻想的人。我时常想,假如自己被调去A班,就会怎样怎样。但转念又告诉自己,是你的早晚是你的,不要被那些虚荣迷失了心智才好,况且班上那么多比你成绩好的人(第一次月考的时候我考了全班第七名,觉得好多人比我好太多了。)但是,当命运的转机真的降临到我的头上的时刻,我简直不敢相信。

  我至今仍记得班主任老师找我谈话时的场景,也至今都弄不懂为什么老师没有调动期中考试的第一名同学而调动我这个第四名。直到老师找我谈话时,我才知道,原来老师认得我,知道我的名字。而自从我调动到A班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我的母校从此废除了这项制度,A班和B班不再实行人员滚动制。所以,我的这次调动,空前绝后!正是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改变,我的人生从此出现转折,所以,我从那时候起就下定决心,要一辈子感激这位老师(W)。从前,我只当这是命运对我的眷顾,现在,我知道那是我臣服于事实所得到的福报,是我的潜意识给予我自己的礼物,由此我更加领会了书中那句“所以心想事成的第一定律就是,你所向往的东西必须命里注定该是你的,或者与你更高的目标是一致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潜意识和真我层面,破除人生模式,学好自己该学的功课,解释你的命运,否则,心想事成,不过是纸上谈兵。”诚然,我的心想事成是最后一种。

  我的第二次落榜,就显得问题严重多了——高考落榜!而我的分数,还不算很低,能够考一个好的二表本科了,这自然归功于本文提到的第一次“心想事成”,然而,因为估分过高,导致我以四分之差与目标学校擦肩而过。现在回忆起来,我当时还真是够潇洒了。除了在父母愁容满面的时候也难过了几天,接下来我很坦然地接受了现实,很轻松地和所有人提出了“我要复读”这个计划。除了心里有点因为即将上大学到又要回高三“吃苦”的落差引发的失落,并无其他想法。于是,我很自然地背起行囊(绝大部分是母亲为我打理的),做了一次往届生,“回炉再造”。

  读完《遇见未知的自己》我才知道,这便也是潜意识的力量。因为我在高三反思自己做的不够好的事情的时候时常想,若是再来一年,我一定会努力做得如何如何好。而最终,老天真的给了我一次“再来”的机会。事实证明,高考落榜,对我来说,的确是“又赚了一笔”。第二年,我考取了全市文科第十名的成绩。回想初中时处处比我强甚至考上省重点的同学,有很多都没有我如今的成绩。因此,我由衷地感激命运里出现的两次“柳暗花明又一村”。“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句话我一直坚信!

  最后,我想说一遍文章结尾处老人给若菱的那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生活给予每一个人的幸福与磨难都是同等的,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很多时候,我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枷锁中,却不知,造成这一切的,只有我们自己,自己,其实是一个很强大的存在。

  遇见真实的自己,遇见那个追求爱、喜悦、和*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4

  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

  ——题记七月

  阳光炽热的照耀大地,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走来了。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窗外的老柳树似乎懒得再摇曳,蝉儿却很高调的重复着昨日的老歌。阵阵似凉似暖的风扬起了深邃蓝窗帘,让我因为暴晒而有些眩晕的脑袋清醒了些许,夏炽热的气息使我有些透不过气来,我想着考试结束后的浴火重生,心中还真是有那么片刻的小激动,可是,之后却要面对成绩单,我不知是应该兴奋或是哀伤,所幸,这两种情感往往是相伴相随的,让我不至于被喜悦冲昏了头脑。考试时间终止,学校广播响起,“请考生停笔起立,依次退出考场。”“耶耶耶耶!**喽!”考室内顿时炸开了锅,一窝蜂朝门口奔去,惟恐落后。热情的阳光在树叶间隙中稀稀疏疏的洒了下,留下了斑驳的碎影,鸟儿儿也在欢快的歌唱,似乎在诉说它的喜悦。学校人山人海,喧闹非凡,我可顾不来那么多,脚步不禁加快许多,只想朝明净蔚蓝的天空大喊一声:“暑假!我来了!”

  前路迷茫

  盛夏明媚的气息渐渐靠*,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蝉儿在树上不厌其烦的唱着“夏之歌”,树枝摇曳,散了一地的的倒影。我盯着电脑荧幕上的成绩,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冰冷毫无温度的数字,一瞬间,我有一种被扔到海里凉到心里的感觉,暑假来之的轻松快乐被冲刷的一干二净,剩下的,只是无尽的懊悔与羞愧。我知道我是一个失信者,违背了许下的诺言,想到这,眼前浮现了许多画面,父母眼底的失望,像千万层汹涌的波浪拍打着我的心扉;老师讽刺辛辣的话语,让我手足无措;同学们背后的嘲笑和指指点点的话语,更让我无地自容。

  在一回首才发现,原来,我的努力,只不过是为了让周遭的人对我满意,为了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将自己套入所有模式,走到途中我才发现,自己唯独剩下了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夏了时光

  窗前扑进几缕皎洁的月光,撇在案前未合的试卷上,风扇吱吱呀呀的吹着,可还是难挡夏日的燥热,不一会儿豆大的汗珠就从脸颊边划过,我不禁心烦意乱。电话突然响起,我跑过去接,“喂?”耳边是好友热情的呼唤,“出来玩吗?”“我……”我犹豫不决,心里有点触动,可是我的功课……“不了!”我还是果断拒绝,“你们好好玩吧。”“啊?真没意思。”她扫兴的说,随即挂断了电话。我微微一笑,继续坐在书桌前开始奋笔疾书,这,就是我简单又有些枯燥的暑假生活,无关风月,只有时光的滴答痕迹与笔尖流动的希望在心里交织成未来的雏形。

  这个暑假唯一不枯燥的,是努力从一个枯燥到另一个枯燥本身的过程。在路上,向前走,走过不属于自己的风景,潇洒的,不是唯美而是心情,收获的,不是沧桑而是淡定。

  遇见未来

  时间匆匆划过,日历撕了一页又一页,暑假就快结束了,也许他人会说我这个暑假真无聊,什么也没玩,可是我却觉得心里格外充实,也许是自己努力了,就不觉有遗憾了吧。尽管前路迷茫,但我还是选择笑对忧伤。终于明白,我要踏实,我要努力,为了成为自己内心想要成为的那个人而努力,我的一切努力,总有一天会回馈到我的身上。

  因为你不努力,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

  在这个炎炎夏日,漫漫暑假,渐渐成长。开学的钟声即将响起,我明白,等待我的,又是一场未知的行程。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5

  秋天悄悄来了,给大地换上了秋装,你走在小区的街道旁,阵阵秋风一吹,满地的红叶,好像朝霞洒的一滴,真是美极了。

  初秋时节,你已经步入初二,在你眼中多了一份沧桑与淡然。可能是学*的.忙碌,夺走了你昔日的笑颜,成绩有时不理想,但决击不垮你的内心。你奋发了,下决心要重新站在班级的顶峰,曾经也取得过相当好的名次,但现在,周围同学一个个崛起,你也不复从前的光辉。你越发地拼命追赶,为此,你放弃了很多预科与休闲的时光。

  现在的你比年少时多了一些稳重与叛逆,你生来桀骜不驯,总是把背影留给你的对手,而你之所以这么努力,是不想在年华老去之后鄙夷自己的得过且过。

  飞扬的青春是最值得珍惜的,不要光顾着享乐,而忽视自我的提升。选择你最想要的生活,或许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在你的青春岁月中,不会留下举步不前而带来的遗憾。不要轻易放弃,因为你的字典中没有半途而废。

  人,只此一生,应该快乐度过,只有你不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对理想的追求,虔诚地努力,乐观地对待每一件事,才能死而无憾。人生短暂,时光如箭,让你的每一个秋季都光辉灿烂吧,不要在年华老去之后鄙夷现在不思进取的自己。

  初秋时节,幸好我遇见了你——真实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6

  三天的时间读完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一本早已列入书单却迟迟没有开始。有时候想来人生也是怪有意思,我一直信奉一句话,是你的终究是你的,谁也抢不走,不是你的终究不是你的,夺也夺不来。看来读书也是一样,该是你读的书,无须担心,终究你会读到。

  事先只知道这是一本关于灵性成长与修行的书籍,年龄大了,经历的事情多了,明白这世上有些事情终究不受你左右,渐渐对于修行有了点感觉,也囤了几本关于灵性与修行的书,还没来得及阅读。这周正赶上共读,没想到是以小说的形式展现。想来这也是作者的良苦用心,以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观点,更容易让人接受,因为多数人或多或少会从主人公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挫折,就没有机会去反思人生。身处于当今社会,很少有人凡事一帆风顺,当不顺心的事件发生,烦恼与痛苦也会随之而来,如果不能及时地将其消化掉,小则影响生活,大则影响人生。而现实的状况就是,太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任由其扰乱了生活。若菱的遭遇可以说让人唏嘘不已,从工作到家庭,好像处处都不错,又处处有坎坷,仔细想来,谁走过的路不是这样呢?顺风顺水的时候我们觉得是正常的,而遭遇挫折的时候又觉得老天不公*,“凭什么会这样”会是一个下意识的呼喊吧!而所谓的调整心态,就是“看得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教别人容易教自己难,突破自己这道坎才是最难的!张德芬的这本书,如果你愿意顺着她的思路去理清的话,谈不上自欺欺人,倒也不失为一条修行的捷径。

  知晓“我是谁”“我不是谁”。所谓的人生阅历以及个性并不能完全代表你自己,同样的,你的思想你的情绪也不能代表你自己 ,人的痛苦就是来源于去盲目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自己的东西,从而使真正的自己隐藏在硬壳之中。

  认清“能量”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无论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频率可以吸引相似的人、事、物,你喜欢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做什么样的人,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明白人生三件事,老天的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一定要分清楚到底有哪些事真正是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事最重要。担心别人的事其实是一种加害。

  重视“潜意识”的影响。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的自由选择的生活,实际上是受潜意识里的自动化行为所操控,留意生活中发生的特别情况,跟身体对话,倾听身体的讯息,感受并接纳情绪,觉察并检视思想,打破自身虚假的认同,了解隐藏着的潜意识所要表达的意图,努力扩大表意识的范围。瑜伽与呼吸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注重饮食与健康,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惯于注意身体上的感觉。

  知道遭遇是因情绪而产生。有什么样的情绪,就会有什么样的遭遇。看见它接纳它并放下对它的需要,尝试着欢迎它,允许它的存在,不良情绪自然慢慢消融,也就是情绪的支持与认同,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

  学会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臣服。事实最大,已经发生的事已无从改变,人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臣服本身是给自己一个体验与成长的机会。好处就是当你接纳当下,不浪费力气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转机出现。浴火重生的凤凰才更具有生命力。

  认定别人缺点的时候,首先问问这是真的吗?这种想法让你欢喜还是紧张?尝试着用否定句式重复一遍判断真实度,再将对方改成自己判断真实度,你会理解当你一个指头去指控别人的时候,有三个指头是指向自己。

  换个角度看负面。你会发现所有让你痛苦不堪的事件,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学*定静,用心倾听自己的思想,就会有足够的心理去包容与接纳。

  放掉无谓的身份认同,你的生活不是给别人看的。

  所谓的心想事成,“就是当你真心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那种能量的振动频率,然后全宇宙就会联合起来帮助你达到你想要的东西。”

  若菱的故事告一段落,给读者带来的是一连串的思考,这个世上到底有多少东西是真正的属于我们,而我们又真正的想要什么,归结于一点,就是顺其自然,给自己一个正确地指引,与内心曾经未知的自己合二为一,也不枉这一遭灵修之旅……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通用十篇(扩展2)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通用十篇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1

  前些天偶得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

  本书以叙述故事为主线,将主人公若菱对生活的种种质疑,在书中一一作解答过程中让读者了解了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生活,怎样才能不因为周围的人和事而丧失自我,怎样才能活在当下,怎样才能心想事成。

  现代人都追求什么?有的人追求金钱、有的人追求权力,有的人追求健康,有的人追求快乐。这些追求都是表面现象,金钱和权力只是让他人对自己有身份认同,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是一定要有一个使得我们快乐的事物,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其实我们每个人更深层次的追求是五个字:爱、喜悦、和*。爱,是真正的爱,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尊重的爱。(就像父母对孩子,有些父母将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当做自己的财产,让孩子为他们而活,那不叫真正的爱。)喜悦是由内向外散发的,由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一旦拥有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随时扮演者种种角色,这些角色会掩盖我们的真我,如何扮演这些角色,也就是如何对待他人,会影响到和他人的互动。身体是身,情绪是心,思想是灵,文中将真我和这三者比喻成一个同心圆,真我和其追求的爱、喜悦、和*在同心圆的中心,被其他几个圆团团包围,接下来的几个圆分别是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障碍的人,才能展现真我的特质。身体的健康不但要有良好的生活*惯和饮食*惯,还要与身体有连接,时刻注意身体的感觉,时时安抚它、照顾它,很多疾病才不会日积月累产生。情绪往往与幼年时的经历有关,情绪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会影响到你对人或事的态度,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情绪上的支持与关怀,让他的情绪被认可、被接受,**以后才会拥有良好的情绪,对于已经拥有不良情绪,我们要坦然看见它、接纳它,然后放下对他的需要并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生活中我们无非有三种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这三者只有第一种是我们自己所能控制的。其中潜意识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和物的反应,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做决定的过程,它是个看不见的世界,我们的意识、自我了解、思考、理性、判断、情感都是由潜意识来的。潜意识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他对自我有完全的影响,而它的99%是我们不知道的!文中通过一幅画形象的比喻了潜意识与真我的关系:一匹马的后面是一辆马车,加上马车夫,后面还有乘客。马车的构造和质量代表我们的命,而路程代表我们的运,有时康庄大道,有时羊肠小道,所谓命好不怕运来磨,马车大的时候,走险坡也不觉得摇晃。马的角色是我们的表意识,我们自以为可以操纵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事实上,充当马车夫的潜意识却是真正的引领者,而车上的乘客决定了我们前进的方向,这个乘客也就是真我。在寻找真我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把潜意识的部分尽量带到意识层面,这样才会离真我越来越*。一个人的人生模式是由性格倾向、外在环境、各种教育、生活事件、前世业力(这点我也深信)五者相乘得到的,所以变数很多,潜意识里的东西会利用很多方式与我们沟通,就看你能不能警觉到,并且理解它。我也在思考自己的潜意识,我不喜欢生活有大的变动:我的工作可以一做就是七年,我味同嚼蜡的婚姻可以坚持十一年。。。也许潜意识当中我是缺乏安全感的,我害怕生活的变动会带来无法预知的后果,这些会让我局促不安,也许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抗拒的,因为这些是老天的安排,我们所要做的只有臣服,臣服于当下,每天都以喜悦的心情的面对每一件身边发生的事,事情总是会朝着你所强烈希望的那个方向去发展,这就是能量的魅力,要想心想事成,不但需要外在的努力,还需要强烈坚定的信心。

  看过这本书后,觉得自己还有好多知识要学*,特别是心理学,有许多行为背后都是因为我们陌生的、自己都不了解的潜意识在作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创造出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2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教师阅读推荐书目中唯一的一本小说,可以把它当做一本有趣的小说读,也可以当做一本生活指南细细品味。读的时候联想到自己的经历,联系到自己的困惑深入思考下去,对自己寻找未来的路径有一些启迪。细看封三美女张德芬的照片,你会相信这是一个45岁的女人吗?简直就是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小女生。这时你也许会相信改变自己的心态,轻松地去活可以抗拒岁月对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女人容颜的改变,进而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活出别样的自己。

  全书以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区,一个没有手机、没有汽油的孤单白领阶层的女性,在自怨自艾时恰逢老人为故事的开始。随即引出老人的提问:“你是谁?”让人逐步地去理解“小我”与“真我”。

  是啊,现在有多少人不知道“真我”是谁?总是把外在的条件,或者自己的一个身份,一个理解的角度等一些外在的只是表示自己的东西理解为自己。为去追求我们所定义的某个身份,总是在不知某个时候失落了真是的自己。为什么我们总是不快乐?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我们总是在做我们自己思想的奴隶。

  就像书上说的警示的句子“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的东西”;“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小我的虚假认同”“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应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我是谁呢?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快乐”与“喜悦”有所发现。快乐是短暂的“快之乐”,稍纵即逝,我们寻找快乐往往是向外界去寻觅,比如有人喜欢购物逛街,满足自己的物欲,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欲望满足了又有新的欲望膨胀,正所谓欲壑难填。有人喜欢聚在一起搓麻将、打扑克,玩的时候是兴奋,不过这只是短暂的精神麻醉,曲终人散后是更多的孤寂与空虚。所以我们要寻找喜悦要向内去寻觅,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的灵魂。从内心发出欢喜心,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以感恩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每一天,那么你会倍感轻松。向内寻找你会逐渐地了解我是谁,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离我的真我到底有多远的距离,我真正渴求的是什么。

  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和呼吸永远是当下的。活在当下,让自己的身体与心灵联接起来就从吃饭睡觉开始。吃饭和睡觉是生命中的两件大事。吃饭就吃饭,把饭吃饱,别老是忧心忡忡,总想着没有做完的工作。以庄重、感恩的心情捧起手中的饭碗,细细咀嚼,慢慢品味,生活的滋味就在吃饭的过程里了。睡觉就睡觉,把觉睡好,可以拥有充沛的精力面对全新的一天。我的奶奶在世的时候就说:“力气是个宝,晚上去了早上到”,这就是睡觉休息的神奇功效。一夜睡不好,十夜补不了。睡觉时气定神闲,甭胡思乱想。拥有你所拥有的,享受你所享受的。一般人只能做到前者,只有智者才能拥有后者的追求。

  “欲速则不达”。放慢生活的脚步吧!生活如此美妙,请关注此刻。过去与未来都属渺茫,只有此刻真实,抓住此刻,用心吃饭,用心睡觉,同样以细腻的心思用心做事,要用心,但永远不要操心。时风来哉,种子自然会破土而出,长成挺拔的参天大树,耐心地等待,时机成熟,所有的期盼自然水到渠成,所有我们应该远离浮躁与焦虑,取而代之的是学会安静、宁静与*静。

  随着女主角生活上的冲击和起伏,以及配角的经历我成长理性的带着我们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去探讨,研究“真我”帮助我们从思想,情绪和身体中**出来。“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些事在生理学上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来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连接线和整合,这就是变成了你的情绪模式。”教我们如何去操作我们的身心;感受我们的潜意识;摆脱我们的情绪;检视我们的思想。逐渐的揭开层层包裹的同心圆,找到“真我”和我们的本质“爱,喜悦,和*”

  爱过,痛过,哭过之后,学会臣服当下。这话好像是对我说的,要试着活在当下,臣服所有已经发生的事情。就像书中的那句“凡是你所抗拒的,都会持续”事实摆在那里我们所有的抗拒都是徒劳,同时还要臣服我们对事件衍生的负面情绪。就像老人的那句“这些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驱散不走他们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进光来,光出现了,黑暗就消融了,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但愿我们都像春蚕破茧而出。开始就是未来!我的同事王宝坤几年之前就对我说:“不完美才是人生”。过分追求完美,事事苛求完美,受伤的必然是自己。我们必须适应社会,不可能让社会来适应你。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对于可能改变的事情尝试着去努力。做到做不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最喜欢书中的一段话:“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所以,虽然现在我们正在低谷,请你开始感恩,因为我们已经开始拆开那个礼物了,请让我们继续勇敢的、乐观的去面对,我们会看到那个不一样的惊喜!”

  没有人可以给我们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也没有道理可以彻底让我们觉悟。因为这个相对的世界没有绝对的道理。但是,我会把这本书比作灵修地图,只是每个人可能选择不同的主干道。而它让我在心灵成长的路上又有了新的进步,去让我开始真正的关心自己,并且学会如何真正的关心自己。它教给了我不同的思考方法,对心灵有益,可以疗伤,可以励志,可以让人沉静下来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3

  我是在20××年11月看的这本书,而当时正值自己情感的低谷期,情绪一直失落了几个月,但是很恰巧地选择读了这本书(其实这本书我早就买了,就一直搁着没看),然后将信将疑地按照书上的方法一步一步做着,然后我的情绪也慢慢乐观起来,对情感的事情也慢慢看开,而且也借由那件事发现了自己的一个心智模式。因此这本书在我心中占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它既是我学*心灵成长的启蒙书,也是启发我阅读的起点,因为从这次改变让我明白:可能有些书你现在买回来了,或是别人推荐给你了,你并没有去读,但当你生命中出现改变,出现困惑,出现迷茫时,它会恰当地出现在你眼前,然后给你启发,给你希望,并陪伴你走过一次次的蜕变,这便是阅读的“缘分”---就像旅行一样,你并不知道你会遇到什么样的书,但是你总会在下一个转角,下一次阅读中遇到适合你的书,而且不会仅是一次”偶遇“而已。

  至今一年多时间里,我一共读了三遍这本书,每次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收获,但是每次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温暖、熟悉、亲切,仿佛和书中女主人公若菱每次去到老人的小屋一样,感觉像是回到了家。因此我认为这是一本有灵魂、有心灵的书,所以我也向身边的许多朋友推荐它甚至在朋友生日时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到他们。另外现在张德芬老师时隔两年将在今年9月份推出新书《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现在当当和亚马逊预售(广告宣传一下,呵呵)

  整本书的内容我把它分为三个部分:提出疑惑、分析疑惑和解决疑惑。在书中一开始老人便提出了以下几个疑惑:

  1)我是谁?

  2)我们到底要什么?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3)什么是”真我“?

  4)我们为什么会失去与自我的联接,不断的远离自己?

  整本书的内容几乎都是围绕着这四个问题开展的,不过后面的内容则侧重于回答第四个问题,可能是因为前面三个问题偏哲学方向,回答起来比较难,容易给读者的感觉晦涩难懂,而且这本书重在实践操作,可以说是心灵修行的”入门手册“。

  在分析疑惑部分中,老人画出了一张图图,概括了我们失去自我,远离自我的四个原因:身体、情绪、思想和身份认同的阻碍。

  1、身体的阻碍:

  在我们出生的那一刻,一种无以名之的不安全感和分离感,就变成了一种存在性的焦虑,成为了我们与自己的身体以及意识上的阻碍。因为在妈妈的肚子里,我们感觉和周围的一切都是合一的,而从出生开始,我们会发现,肚子饿了会得不到东西吃,得需要自己哭或引起父母亲的注意才能得到食物,慢慢地我们的意识开始诞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这个世界不再是一体的了。

  随着我们的发育成长,慢慢地会认为身体是自己的一部分,是自己拥有的物品,是由自己的意识支配,同时大多数人在年轻时期由于身体机能和恢复力良好,很少能感受到身体的不适和损耗,因此很少人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很少注意一些负面情绪的积累对身体的影响,除非当我们生病难受时才会去关注照顾自己,否则*时很少去关注甚至是忽略身体发出的信号和感受。

  2、情绪的阻碍:

  我们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一种能量,会来也会走。那些被否定、被压抑的情绪,像悲伤和恐惧,就滞留在我们的身体里,这些能力,就称为”痛苦之身“。这个痛苦之身在我们的身体里,是自成一格的一个能量场,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它以你产生的负面情绪作为食物,如果你不喂养它,它就会自己制造一些事端来产生它所需要的情绪来维生,长期喂养下来就形成一种”情绪模式“。回想一下,你在生活常感受到的情绪是什么呢?而且情绪,这种东西,你越排斥它,它就越不走,而且还会更强,毕竟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3、思想的阻碍:

  思想阻碍的形成比较,首先与家庭环境、父母教育以及学校教育有关。比如,父母教育我们要勇敢、独立、聪明、能干、诚实、温柔等等,一旦我们表现出与之不符的特质,父母和身边的人便会指责和批评我们,使我们产生了痛苦和愧疚感,为了获得他们的赞扬和逃避这些情绪的困扰,我们会压抑这些特质,不让它们表现出来,并使自己变得更完美。但是这样只会让我们离真实的自己更远,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那些不被允许的特质就是我们自己的特质,长期的压抑它们只会使自己更加痛苦。(关于父母如何影响孩子的思想可以查看前天推送的文章---《父母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心智模式》,可通过查询历史消息查看)

  其次思想的阻碍也与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比如,结束一段恋爱时,对方提出分手的理由是”性格不合“,”我配不上你“等等,这些理由在你眼里只能是对方的借口(实际上可能也是真正的理由,只是你没有觉察出来),只是真正的理由对方没有说出,于是你可能就会觉得是自身的原因---可能是自己不够好,才造成这段感情的结束,因此你在自己身上贴上了”不够好“的标签,然后在以后的恋爱当中不断去迎合对方的需求,不断的表现自己的最好的一面,却把自己的缺点隐藏起来。

  再者,思想也与个人的经历有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由于每个人的经历的不同,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和看法,但是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事物的一面,大多带有片面性,这是偏见和误解的来源。比如,今天遇见一位同事,跟他说话就绷着一张脸,感觉对你很厌恶,恨不得你赶紧离开他。如果碰到这种情况,有人会认为是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自己说错话了,有人则会认为是不是对方遇上了什么事,可能是家里出了问题,可能是被领导批评了,也可能是感情出现问题了。

  4、身份认同的阻碍: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的不同的角色,而且每个人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都带着面具去生活,这是因为社会观念,传统观念要求我们这么做:面对父母,要做孝顺的儿女;面对领导,要做顺从的下属;面对子女,要做耐心和宽容的父母......这并不是说这些要求不好,只是我们没有必要迎合这些要求,迎合对方,因为我们不是完人,我们只是我们自己。

  其次对于财富、地位、荣耀、职务,许多人会把它们作为自己的身份,代表自己。如果你问”你是谁?“,他们的回答就反应了他们有多少的身份认同。比如有人说,”我是XXXX公司的CEO“,“我是一个千万富翁,有5套房,2套别墅、4辆跑车”,”我是李刚的儿子“.......这些身份的认同会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会从我们身上消失,所以它们只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的附属物,只是一个证明,并不是我们真正的自己。

  为了冲破这四个方面的阻碍,书中的老人分别给出了行动措施:

  1、关注自己的身体,跟身体联接。

  关注你的身体情况,观察一些现在的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是紧张焦虑,坐立不安,还是兴奋,难以静下心来,或是*静安详,看着我的文章想睡觉了?观察一下你身体的哪个部位比较难受,隐隐作痛?观察一下你的呼吸是*稳的,还是局促的?.......只要你关注你的身体,它就会回应你。而与自己身体联接的方法,可以看昨天推送的文章《让你的心*静下来》(可通过查询历史消息查看)。

  2、接纳情绪,臣服事实。

  负面的情绪往往和事情一同出现,并且是由事情激发。当你因为一件事情的出现,而让你产生负面的情绪时,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批判、不去评价、不去压抑,这个是比较难做到的。因为我们常常被情绪带走,然后不断产生负面的评价和思想,作用于自己活他人,产生级联效应,不断扩大。怎么做到不批判,不评价、不压抑呢?就是感受并经历那些负面情绪,然后当你心中产生各种负面言论时,不去顺从它们,延伸它们,就把它们当做是你不想接待但必须接待的人,然后让它们在你的心中滞留一段时间,到时候它们自己就会走了。有的人则把负面情绪当旧有,”看到“它们,就请他们到内心里坐坐,喝茶,然后就把它们凉在哪里,自己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去了,毫不受影响。

  而臣服事实,也是比较难做到的。所谓臣服就是接纳事情的本来模样,不管它多么不是你想要的,和你预期多么不符合,不管你多么不甘心,它是怎样就是怎样。或许你会想着通过某种办法去扭转事情的局面,但是你越是这么想,就越是无法接纳事实,到时候即使有办法,也会被你糟糕的状态,负面的情绪而搞砸的。

  3、用你的耐心和行动慢慢化解。

  思想上的阻碍是最难发现,也是最难解决的。因为一个人很难对自己的思想继续观察,除非你学会反思自己,学会定静观察自己。思想的阻碍常常存在于我们的思维*惯和行为模式里,而且也与童年记忆有关。比如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做事要求完美,并且要做到底,如果发现我做的不好,我就会失落和痛苦,觉得自己是一个Loser,而且一旦一件事无法完成或是看不到希望,我就会放弃。这样的模式来源于父母对我的严格要求,在小时候我只有把一件事做好了,他们才会表扬我,若是我做得不好,它们就会批评我,而如果我做得一般般,不好不坏,他们不会表扬我,只会要求我下次做得更好。所以为了获得他们的关注和表扬,我只能做得更好才可以。这样的思想长期下来就形成的思维和行为的模式。

  发现思想和行为的模式必须得回到生活中,回想一下,让你最痛苦的事情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或共同点?为什么在面对这件事时,你会采取这种应对方式,而不是采取其他办法呢?然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你的思维方式,看看自己的应对模式和*惯,或许你就能找得到了。如果你实在找不到,那么可以求助心理咨询师或相关专业人士。

  4、“你是谁?&“这是必须的吗?”

  身份的认同比较好找,可以从“你是谁?“这个问题入手。在纸上写下这个问题,然后回答,或是自问自答,看看自己怎么回答,也可以在给别人介绍自己时,你是怎么说的。

  而对于一个身份的扮演,比如好妈妈,好职工,好伴侣等等,你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必须的吗?”如果我不这样做,可能会造成什么问题和状况?“”最糟糕的情况,我能接受吗?“如果你不必这样表现自己,那么我应该怎么做才比较像自己呢?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4

  怎么说呢,其实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让我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书中的女主角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老人”,在老人一次次的引导下认识自己,学会向自己的负面情绪臣服,从而以更好的方式对待自己的人生。

  我以前没想过,原来我们经历过的苦难,创伤,会藏有心中的深处,我们需要困境的时候,这种曾经受伤的负面情绪会不自觉得体现出来,这是因为这种负面情绪的胜肽需要存活,这种胜肽的存活会让你一次次地体验这种情绪,受到拆磨,让你*惯扮演成受害者的角色。

  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留下的伤害,当负面情绪出现时,不要排斥,要臣服,学着和自己和解,然后找办法解决问题。

  人的一生中会经历不同的苦难,但是我们要相信这是老天安排给我们学*的课题,多留意自己的内心变化,反思自己的言行。每个人生模式跟出生,后天接受教育,经历,前世业力都有关系,我们怪不了老天,只能够让自己学会臣服,守住内心的喜悦,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包括下决心去改变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毛病”,而不是*惯性回避自我反思,把所有问题都推到别人身上,想以此扮演受害人的角色,让自己得到同情。说到底影响我们的对人事物看法的,是我们的内心,何不换种想法,正确认识自己的思考模式,如果你一直拒绝反思自己,或困在某一个观念里,你就会很容易把所有问题指向别人,那么你只会花更多时间去思考怎么与别人抗争这种问题上,你只会沉浸在痛苦中。

  所以呀,每个人都为自己负责吧,这世界上有三种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学会认识真我和小我,学会在生命的成长道路中看到自己昔日留下的内心深处的伤痕,臣服自己的负面情绪,不排斥这种负面情绪,而是去和解,然后想方法解决,一切会更好的,一个好的自己,也会吸引好的人和事,对吗?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5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人生,是一条漫漫的道路,路的两旁有着各色各样美丽的风景,路的中间有时会出现险恶。人,行走在这条路上,无非就是想寻找这众多美丽风景中的至美。同时,想尽一切办法来化解旅途中的险恶~

  然而,这条路上最美的风景究竟在何处,我们该如何去寻找,我们该如何去避开路上的硝烟炮弹。其实,我们所寻找的最美丽的风景,不过就是快乐。但真正的快乐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得到的。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了解到我们在寻找自己的人生,自己想要的快乐时,经常找错方向了。因为我们寻找的地方,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去寻求解答和快乐。但,结果却是徒劳无功。原因就是:我们找错了地方。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以一位都市白领阶级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我们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进而发现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逐渐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所以,难怪我们无法获得我们想要的人生。

  现代社会,拜金风气盛行,个人主义,权利主义层出不穷。为何会有如此浮夸,奢靡的社会现象呢。归根到底还不都是人们脑子里那一股可怕金钱权欲观主宰了人们的头脑,这些人早已经被这种思想所束缚,成为甘愿被其奴役的奴隶。

  人们所追求的权利,金钱等东西,最终目的还是在追求喜悦与内心的和*。可是,并不是每个人的这些追求都能够实现。相反地,很多人的这些追求都落空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是让很多人想不通的事情,明明自己付出了那么多辛酸,那么多汗水,可是最终还是一无所有。然而,你知道真正的原因么?真正的原因是:你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换句话说,就是你真的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吗?比方说:当你是一位学生时,你的.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考试吗?是为了对父母的承诺吗?还是只是为了自己有个好的将来?如果答案是的话,那你就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再比方说,假如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是谁?你的回答会是什么呢?是直接说你的名字吗?是说你的职业,或你的兴趣,爱好,出生地`````吗?如果你的答案如此的话,那么你真的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了~

  很多人,其实都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只是一味地随波逐流。就是因为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浮躁,人们无法确定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东西,只会盲目从众,急功*利。因此,也导致大部分人在面对现实人生的这种磨难时,无法忍受,自甘堕落!

  《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生命试炼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因力争上游而汲汲营营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澹的踌躇关头,面临其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6

  我是在20××年11月看的这本书,而当时正值自己情感的低谷期,情绪一直失落了几个月,但是很恰巧地选择读了这本书(其实这本书我早就买了,就一直搁着没看),然后将信将疑地按照书上的方法一步一步做着,然后我的情绪也慢慢乐观起来,对情感的事情也慢慢看开,而且也借由那件事发现了自己的一个心智模式。因此这本书在我心中占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它既是我学*心灵成长的启蒙书,也是启发我阅读的起点,因为从这次改变让我明白:可能有些书你现在买回来了,或是别人推荐给你了,你并没有去读,但当你生命中出现改变,出现困惑,出现迷茫时,它会恰当地出现在你眼前,然后给你启发,给你希望,并陪伴你走过一次次的蜕变,这便是阅读的“缘分”---就像旅行一样,你并不知道你会遇到什么样的书,但是你总会在下一个转角,下一次阅读中遇到适合你的书,而且不会仅是一次”偶遇“而已。

  至今一年多时间里,我一共读了三遍这本书,每次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收获,但是每次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温暖、熟悉、亲切,仿佛和书中女主人公若菱每次去到老人的小屋一样,感觉像是回到了家。因此我认为这是一本有灵魂、有心灵的书,所以我也向身边的许多朋友推荐它甚至在朋友生日时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到他们。另外现在张德芬老师时隔两年将在今年9月份推出新书《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现在当当和亚马逊预售(广告宣传一下,呵呵)

  整本书的内容我把它分为三个部分:提出疑惑、分析疑惑和解决疑惑。在书中一开始老人便提出了以下几个疑惑:

  1)我是谁?

  2)我们到底要什么?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3)什么是”真我“?

  4)我们为什么会失去与自我的联接,不断的远离自己?

  整本书的内容几乎都是围绕着这四个问题开展的,不过后面的内容则侧重于回答第四个问题,可能是因为前面三个问题偏哲学方向,回答起来比较难,容易给读者的感觉晦涩难懂,而且这本书重在实践操作,可以说是心灵修行的”入门手册“。

  在分析疑惑部分中,老人画出了一张图图,概括了我们失去自我,远离自我的四个原因:身体、情绪、思想和身份认同的阻碍。

  1、身体的阻碍:

  在我们出生的那一刻,一种无以名之的不安全感和分离感,就变成了一种存在性的焦虑,成为了我们与自己的身体以及意识上的阻碍。因为在妈妈的肚子里,我们感觉和周围的一切都是合一的,而从出生开始,我们会发现,肚子饿了会得不到东西吃,得需要自己哭或引起父母亲的注意才能得到食物,慢慢地我们的意识开始诞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这个世界不再是一体的了。

  随着我们的发育成长,慢慢地会认为身体是自己的一部分,是自己拥有的物品,是由自己的意识支配,同时大多数人在年轻时期由于身体机能和恢复力良好,很少能感受到身体的不适和损耗,因此很少人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很少注意一些负面情绪的积累对身体的影响,除非当我们生病难受时才会去关注照顾自己,否则*时很少去关注甚至是忽略身体发出的信号和感受。

  2、情绪的阻碍:

  我们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一种能量,会来也会走。那些被否定、被压抑的情绪,像悲伤和恐惧,就滞留在我们的身体里,这些能力,就称为”痛苦之身“。这个痛苦之身在我们的身体里,是自成一格的一个能量场,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它以你产生的负面情绪作为食物,如果你不喂养它,它就会自己制造一些事端来产生它所需要的情绪来维生,长期喂养下来就形成一种”情绪模式“。回想一下,你在生活常感受到的情绪是什么呢?而且情绪,这种东西,你越排斥它,它就越不走,而且还会更强,毕竟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3、思想的阻碍:

  思想阻碍的形成比较,首先与家庭环境、父母教育以及学校教育有关。比如,父母教育我们要勇敢、独立、聪明、能干、诚实、温柔等等,一旦我们表现出与之不符的特质,父母和身边的人便会指责和批评我们,使我们产生了痛苦和愧疚感,为了获得他们的赞扬和逃避这些情绪的困扰,我们会压抑这些特质,不让它们表现出来,并使自己变得更完美。但是这样只会让我们离真实的自己更远,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那些不被允许的特质就是我们自己的特质,长期的压抑它们只会使自己更加痛苦。(关于父母如何影响孩子的思想可以查看前天推送的文章---《父母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心智模式》,可通过查询历史消息查看)

  其次思想的阻碍也与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比如,结束一段恋爱时,对方提出分手的理由是”性格不合“,”我配不上你“等等,这些理由在你眼里只能是对方的借口(实际上可能也是真正的理由,只是你没有觉察出来),只是真正的理由对方没有说出,于是你可能就会觉得是自身的原因---可能是自己不够好,才造成这段感情的结束,因此你在自己身上贴上了”不够好“的标签,然后在以后的恋爱当中不断去迎合对方的需求,不断的表现自己的最好的一面,却把自己的缺点隐藏起来。

  再者,思想也与个人的经历有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由于每个人的经历的不同,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和看法,但是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事物的一面,大多带有片面性,这是偏见和误解的来源。比如,今天遇见一位同事,跟他说话就绷着一张脸,感觉对你很厌恶,恨不得你赶紧离开他。如果碰到这种情况,有人会认为是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自己说错话了,有人则会认为是不是对方遇上了什么事,可能是家里出了问题,可能是被领导批评了,也可能是感情出现问题了。

  4、身份认同的阻碍: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的不同的角色,而且每个人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都带着面具去生活,这是因为社会观念,传统观念要求我们这么做:面对父母,要做孝顺的儿女;面对领导,要做顺从的下属;面对子女,要做耐心和宽容的父母......这并不是说这些要求不好,只是我们没有必要迎合这些要求,迎合对方,因为我们不是完人,我们只是我们自己。

  其次对于财富、地位、荣耀、职务,许多人会把它们作为自己的身份,代表自己。如果你问”你是谁?“,他们的回答就反应了他们有多少的身份认同。比如有人说,”我是XXXX公司的CEO“,“我是一个千万富翁,有5套房,2套别墅、4辆跑车”,”我是李刚的儿子“.......这些身份的认同会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会从我们身上消失,所以它们只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的附属物,只是一个证明,并不是我们真正的自己。

  为了冲破这四个方面的阻碍,书中的老人分别给出了行动措施:

  1、关注自己的身体,跟身体联接。

  关注你的身体情况,观察一些现在的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是紧张焦虑,坐立不安,还是兴奋,难以静下心来,或是*静安详,看着我的文章想睡觉了?观察一下你身体的哪个部位比较难受,隐隐作痛?观察一下你的呼吸是*稳的,还是局促的?.......只要你关注你的身体,它就会回应你。而与自己身体联接的方法,可以看昨天推送的文章《让你的心*静下来》(可通过查询历史消息查看)。

  2、接纳情绪,臣服事实。

  负面的情绪往往和事情一同出现,并且是由事情激发。当你因为一件事情的出现,而让你产生负面的情绪时,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批判、不去评价、不去压抑,这个是比较难做到的。因为我们常常被情绪带走,然后不断产生负面的评价和思想,作用于自己活他人,产生级联效应,不断扩大。怎么做到不批判,不评价、不压抑呢?就是感受并经历那些负面情绪,然后当你心中产生各种负面言论时,不去顺从它们,延伸它们,就把它们当做是你不想接待但必须接待的人,然后让它们在你的心中滞留一段时间,到时候它们自己就会走了。有的人则把负面情绪当旧有,”看到“它们,就请他们到内心里坐坐,喝茶,然后就把它们凉在哪里,自己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去了,毫不受影响。

  而臣服事实,也是比较难做到的。所谓臣服就是接纳事情的本来模样,不管它多么不是你想要的,和你预期多么不符合,不管你多么不甘心,它是怎样就是怎样。或许你会想着通过某种办法去扭转事情的局面,但是你越是这么想,就越是无法接纳事实,到时候即使有办法,也会被你糟糕的状态,负面的情绪而搞砸的。

  3、用你的耐心和行动慢慢化解。

  思想上的阻碍是最难发现,也是最难解决的。因为一个人很难对自己的思想继续观察,除非你学会反思自己,学会定静观察自己。思想的阻碍常常存在于我们的思维*惯和行为模式里,而且也与童年记忆有关。比如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做事要求完美,并且要做到底,如果发现我做的不好,我就会失落和痛苦,觉得自己是一个Loser,而且一旦一件事无法完成或是看不到希望,我就会放弃。这样的模式来源于父母对我的严格要求,在小时候我只有把一件事做好了,他们才会表扬我,若是我做得不好,它们就会批评我,而如果我做得一般般,不好不坏,他们不会表扬我,只会要求我下次做得更好。所以为了获得他们的关注和表扬,我只能做得更好才可以。这样的思想长期下来就形成的思维和行为的模式。

  发现思想和行为的模式必须得回到生活中,回想一下,让你最痛苦的事情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或共同点?为什么在面对这件事时,你会采取这种应对方式,而不是采取其他办法呢?然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你的思维方式,看看自己的应对模式和*惯,或许你就能找得到了。如果你实在找不到,那么可以求助心理咨询师或相关专业人士。

  4、“你是谁?&“这是必须的吗?”

  身份的认同比较好找,可以从“你是谁?“这个问题入手。在纸上写下这个问题,然后回答,或是自问自答,看看自己怎么回答,也可以在给别人介绍自己时,你是怎么说的。

  而对于一个身份的扮演,比如好妈妈,好职工,好伴侣等等,你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必须的吗?”如果我不这样做,可能会造成什么问题和状况?“”最糟糕的情况,我能接受吗?“如果你不必这样表现自己,那么我应该怎么做才比较像自己呢?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7

  从心里认识自己并学会和自己相处,并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本书开始讲女主人由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开车到山谷中,由于车没有油无法行走,不得不寻找住宿的地方,就这样和老人相遇,从而展开了奇怪的对话了。两个人经过简单的了解,老人知道了女主角。并和女主角展开了简单的交流,并问女主角一个问题思考自己是谁,就是思考我是谁。

  我们人类所受苦的根源就是来源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还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就像如果月亮代表我们真正的.自己,而且他是无法用言语具体描述清楚的东西,那么我们所有用语言去描述它尝试它,指着月亮的手指不是真正的月亮。

  为什么会觉得生活很难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有些人一直生活的很忙碌,却到底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为了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是快乐吗?既然快乐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事物,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就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有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有然而生的,所以你一旦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只有我们的内心真正的快乐才会快乐。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们的东西*卷于空而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会随着死亡而消失,他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思考频率,那么就难怪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如果你不能重复做某件事,从而从生理角度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联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会每天都在重复那样,将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那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实际上我们是一部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对已经发生的事情重复,因为任何程度任何形式的抗拒都是徒劳无公的,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我们不知道一切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8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人生,是一条漫漫的道路,路的两旁有着各色各样美丽的风景,路的中间有时会出现险恶。人,行走在这条路上,无非就是想寻找这众多美丽风景中的至美。同时,想尽一切办法来化解旅途中的险恶~

  然而,这条路上最美的风景究竟在何处,我们该如何去寻找,我们该如何去避开路上的硝烟炮弹。其实,我们所寻找的最美丽的风景,不过就是快乐。但真正的快乐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得到的。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了解到我们在寻找自己的人生,自己想要的快乐时,经常找错方向了。因为我们寻找的地方,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去寻求解答和快乐。但,结果却是徒劳无功。原因就是:我们找错了地方。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以一位都市白领阶级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我们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进而发现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逐渐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所以,难怪我们无法获得我们想要的人生。

  现代社会,拜金风气盛行,个人主义,权利主义层出不穷。为何会有如此浮夸,奢靡的社会现象呢。归根到底还不都是人们脑子里那一股可怕金钱权欲观主宰了人们的头脑,这些人早已经被这种思想所束缚,成为甘愿被其奴役的奴隶。

  人们所追求的权利,金钱等东西,最终目的还是在追求喜悦与内心的和*。可是,并不是每个人的这些追求都能够实现。相反地,很多人的这些追求都落空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是让很多人想不通的事情,明明自己付出了那么多辛酸,那么多汗水,可是最终还是一无所有。然而,你知道真正的原因么?真正的原因是:你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换句话说,就是你真的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吗?比方说:当你是一位学生时,你的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考试吗?是为了对父母的承诺吗?还是只是为了自己有个好的将来?如果答案是的话,那你就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再比方说,假如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是谁?你的回答会是什么呢?是直接说你的名字吗?是说你的职业,或你的兴趣,爱好,出生地`````吗?如果你的答案如此的话,那么你真的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了~

  很多人,其实都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只是一味地随波逐流。就是因为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浮躁,人们无法确定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东西,只会盲目从众,急功*利。因此,也导致大部分人在面对现实人生的这种磨难时,无法忍受,自甘堕落!

  《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生命试炼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因力争上游而汲汲营营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澹的踌躇关头,面临其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9

  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这本书,只是单纯地喜欢它的封面。没带太多的兴致,因为心想也不过是一本很普通的关于励志心理的书籍……

  上了大学后,很少有机会坐下来静静地看书,不是没有时间,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细细品味,沁入心脾。校园里刮起了一阵读书月的风潮,于是整个校园沉浸在了这片书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读着这本书,发现它与我以往接触的这类型书是那么不同。

  这本书主要是环绕了女主人公白领李若菱与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对话,揭示了人身心灵的奥秘。这本书突破了大多数传统书籍对这方面心理理论知识的直接论述,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导读者走进作者论述的观点里,进而走进了自己内心中真实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虽然她有美丽的外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职,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但她并不开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讽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有小人的尔虞我诈,她脑海里时刻都闪过轻生的念头,在一次和丈夫吵架离家出走后她遇到一个老人,在与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后,她终于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谁?”这是第一次见面时老人问李若菱的第一个问题,“我叫李若菱!”“我问的不是这个,名字只是个代号。”“我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上班,我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谁,如果你换了工作,这个‘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了吗”。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自己是谁?我们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开心,即使我们拥有了很多财富、金钱、美色。

  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以为我们就是财富、金钱、美色的代表。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东西呢?我们总是*惯地去观察模仿别人,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拥有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寻找的地方,表面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找解答和快乐,结果都是徒劳无获的,主要是我们找错了方向,找错了位置。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很多人都*惯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换着,最后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当哪一天,我们逐渐的把目光从外界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时,我们会可悲地发现,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隶,它时刻束缚着我们,使我们生活在了不快乐中……

  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们每个客体其实都是“李若菱”,我们都迷茫过,我们都徘徊过,但请给自己一个机会,和“智者”来番对话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10

  怎么说呢,其实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让我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书中的女主角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老人”,在老人一次次的引导下认识自己,学会向自己的负面情绪臣服,从而以更好的方式对待自己的人生。

  我以前没想过,原来我们经历过的苦难,创伤,会藏有心中的.深处,我们需要困境的时候,这种曾经受伤的负面情绪会不自觉得体现出来,这是因为这种负面情绪的胜肽需要存活,这种胜肽的存活会让你一次次地体验这种情绪,受到拆磨,让你*惯扮演成受害者的角色。

  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留下的伤害,当负面情绪出现时,不要排斥,要臣服,学着和自己和解,然后找办法解决问题。

  人的一生中会经历不同的苦难,但是我们要相信这是老天安排给我们学*的课题,多留意自己的内心变化,反思自己的言行。每个人生模式跟出生,后天接受教育,经历,前世业力都有关系,我们怪不了老天,只能够让自己学会臣服,守住内心的喜悦,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包括下决心去改变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毛病”,而不是*惯性回避自我反思,把所有问题都推到别人身上,想以此扮演受害人的角色,让自己得到同情。说到底影响我们的对人事物看法的,是我们的内心,何不换种想法,正确认识自己的思考模式,如果你一直拒绝反思自己,或困在某一个观念里,你就会很容易把所有问题指向别人,那么你只会花更多时间去思考怎么与别人抗争这种问题上,你只会沉浸在痛苦中。

  所以呀,每个人都为自己负责吧,这世界上有三种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学会认识真我和小我,学会在生命的成长道路中看到自己昔日留下的内心深处的伤痕,臣服自己的负面情绪,不排斥这种负面情绪,而是去和解,然后想方法解决,一切会更好的,一个好的自己,也会吸引好的人和事,对吗?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通用十篇(扩展3)

——《遇见未知自己》读后感通用十篇

  《遇见未知自己》读后感 1

  人生一辈子,每个人都在追求,金钱,权力,健康,快乐……总结起来不外乎是爱,喜悦,和*。有所追求就有所受桎梏,可能是别人追加的,也可能是自己加置的,说到底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在失落中找回真我,找回真正的自己,走出迷雾,才能在谷底惊见阳光。

  生活中许多事情会让我们愤懑,痛苦,伤心,不能自已。高中三年拼搏没考上大学,好朋友在背后戳了自己一刀,自己的亲人离世而走等等,这些事发生了就是发生了,自己心里多么心如刀绞别人不会知道,就是知道了承受得还只有自己。

  “臣服”。破解情绪障碍之道,最重要的就是臣服。对已发生的事臣服,事实就是最大,因为已发生的事情是不会改变的。如果你不去接受它,就好像拿头在撞一面墙,而希望把他撞开。因此在这种时候自己能做的就是只有臣服,从心底接受他,并想着去解决它,不要让情绪蒙蔽自己。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正所谓期望越小失望越少,而惊喜反而会更多。而且,正因为你把注意力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而不至于让情绪左右自己。

  臣服已发生的事,找回失落的自己。人往往是在外物的诱惑下,蒙蔽了自己的内心,迷失自我。()拨开情绪的迷雾,才能找到事情的根本,情绪只是一种发泄,真正需要我们做的是找回自己,重新走上正确的路。成功者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他们从自我情绪中走了出来,找到了前进的路,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一直在情绪的蒙蔽下徘徊不前。

  管是人生的大挫折,还是日常的小事情,懂得接受,懂得臣服,懂得找到真我,才能尽快走回“正道”。人生一辈子,最大的成功不在于获得了多少金钱、名誉,而是心灵的满足、宁静,不管是去追求,还是满足当下,问问自己的心,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不被现实蒙蔽,找回失落的真我,找到人生的*静,即使波澜壮阔也会倍感*稳。

  《遇见未知自己》读后感 2

  *两周来,通过在宁静中的思考和对一些零散记忆的回忆联想,我心里如释重负的同时还油然升起了一种仿若新生感。早先就一直听说这本书,但却在最*两周才开始阅读。

  开始我用了一周时间只读了50页,我把自己对书中文字的理解,加上了一些对自己以往回忆碎片的串联和反思,使用辩证的思考方法和对以往阅读过的`一些书籍、看过的一些电影等等之类的联想,没想到我在一周内就把自己在以往一直没想明白的一些事情想通了,使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愉悦感。

  再次拿起这本书时,用了一个晚上看完了剩下的150页,发现剩下的内容竟然和我这一周心里想的东西不谋而合,这种惊喜使我在半个月中一下成长了很多,我开始变得轻松自信,也不会再以取悦别人而生活。感谢这本书让我找回了自己在童年时那个简单快乐的自己,也感谢曾经伤害过我和曾经爱过我的人,因为幸福和伤痛都让我成长。伤痛是一把通往成熟的直梯,可以直接戳到我内心深处,进而使我在逆境和孤独中学会反思和觉悟。痛苦,未必是永久的,我相信迎接我的将会是一种成熟和幸福。

  刚刚读完第一本就已经有这么多的感悟,还有剩下的四本,我准备在未来三个月内读完。第一次,我感到了一种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我已经在迫不及待中期盼着遇见“未知的自己”那天的来临。

  最后还要感谢,去年在我生命里最脆弱和迷茫时期,出现的那些人和事。很多人想教我的,和书中很多东西归属同宗,只因当时自己的执迷和一种惯性思维把自己包裹的太厚,没能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诉求。现在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需要一页一页反复琢磨,如果没经历过一些人生中的痛苦,可能很那领悟书中讲述的那些东西,不过至少可以使我们对生命有些释然。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戏,白天我们扮演各种角色应付各类人群,可是我们知道自己其实并不快乐。只有在夜幕降临一个人**在电脑前时,那种迷茫的失落,才让我们开始反思,人生到底是什么?我们是不是都在取悦别人而生活?外物并不能让我们幸福,想拥有的那些东西,其实也都是给外人看的,其实我们并不快乐。有很多东西,摆着没有任何意义,用过才算是拥有,做过才是得到。

  《遇见未知自己》读后感 3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网上,励志的书看过不少,灵修的书却从没涉及过,总觉得所谓灵修总有些玄学的味道,看上去似乎有些“唯心”。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的作者张德芬的介绍,从一个光鲜亮丽的新闻主播到一位为追求自我真相不辞艰辛跋山涉水的心灵修行者的蜕变,让我对所谓“灵修”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从关注这个人,进而关注起她的作品来。而关于张德芬的作品,首推的应当就是这本《遇见未知的自己》,据说这是华语世界第一部身心灵小说,她用一个深入浅出的故事把多年来灵修的心路历程分享给大家。

  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快乐地生活,走出困境,如何循序渐进地改变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她以小说的形式来向人们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味又贴*生活的道理,感觉很特别。人生,在琐碎的细节中,让天性的纯真蒙尘,不能再以纯真明亮的眼睛注视身边的人事和这个世界。竞争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极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欲的膨胀,于是,人就陷入到贪婪和占有的漩涡之中,正如书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于渐渐累到失去自我,以至于连“我是谁”这个基本问题都看不起清楚的地步。正因为失去了真实的自我,追求的是内心真实需要以外的东西,所以,占有得越多,迷失得越严重,内心就更加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家庭中,压力越来越大,失望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

  书中一位老者给出答案: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没有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记得老人的教导:“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了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我们常常用许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批判他人。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所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基础,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会根据我们的经验和掌握的知识去判定它,不管它带给我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其实大多数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导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它自然的发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我们自己选择他们这样的或那样的发生。就像书中所说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为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当情绪不好时,请默念:“我看见我寻求被折磨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我们人受苦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抗拒事实。臣服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看到自己的抗拒,而且看到自己的抗拒是徒劳无功,无济于事的。所以,我不会继续在上面撒盐。我会努力让伤口好好愈合,使自己的情绪和心灵恢复健康。”快乐不快乐决定权在自己,事情的最后结果也是自己的选择,和别人无关。不停地向外界抓取,去抓本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当然会痛苦,当然会失落。要正视自己的想法,真正的快乐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别人给不了,也无法给予,不要找错了方向。想要快乐,首先要*静的接受生活中的不快乐,正视我们的不幸,学会“臣服”于自己不完美的人生事实,甘心地去接受,慢慢找到一条可以使自己喜悦的路,不在以前,只在当下。

  当然,快乐不等于肤浅,恰恰相反,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对生命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思考、孤独、痛苦、彷徨、坚持、执著,就是获得人生幸福的必由之路。只不过,要有技巧,能够使自己在恰当的时候,陷入沉思,感受孤独;又可以在恰当的时候,打开心怀,投入生活,变得真正的开心快乐

  书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没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终会走到哪里,但是总可以确定想去的方向。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淡的踌躇关头,面临着其中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唯有保持关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才会走向完美。

  这本书里有很多很棒的提示、指引、提问和探索。如果你的人生正在不知何去何从,不如拿起《遇见未知的自己》,它将成为你的一份人生地图。

  《遇见未知自己》读后感 4

  全书一直都围绕着“你是谁?”这个问题来展开的,这也是老人问若菱的第一个问题,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当若菱被问及这个问题时,怎么回答都不对,在老人看来,无论是优秀的她、不幸的她都不是真正的她,也因此,老人给若菱留下了一个功课,让她思考“什么是世界所有人都想要的?”此后每次若菱来见老人时,老人都会留给她一个问题,让她去寻找答案。

  到了这里,便很巧妙了,因为每个问题的提出都是以第一个问题“你是谁?”展开的,或者说是作铺垫,这些问题一层层的深入剖析若菱的内心,让她去探寻生活,得出答案,而老人在这个过程中,不停的论证或者推翻若菱的答案,引导她正确的看待生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而若菱也在这之中逐渐成长起来。

  其实这个过程也是苦闷了,在遇到老人后,似乎若菱人生的苦难也全部一涌而来。工作上最好朋友的背叛让她曾跌落谷底,而婚姻上丈夫的出轨也让她心灰意冷,她怨恨、气愤、难过,几乎一度颓废不堪。而老人在这个时候,让她学会了发泄学会了臣服。因为这些苦难只有在有知觉的经历过后,才会让人成长,否则只会让我们停留在那里得不到一丝回报,仅仅只是随了那些痛苦而已。对,在我看来,每一次的受伤都是有回报的,因为那样会让我们成长,但这也是有条件的成长。

  其实初听到臣服这个词时我也很惊讶,潜意识里产生了抵抗之感,认为人不应该轻易放弃,而应该据理力争,臣服太懦弱了。其实老人口中的“臣服”是有另一种意义的,不是对人而是对事情的臣服,因为有些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我们根本无法去阻止,我们只能去接受它,而不是抗拒,并且在接受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心情,对于还能改变的事尽力去改变,不能怨天尤人,否则也是无济于事的。这就是所谓的臣服扣的改变。

  老人还有一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老人说人思想的百分之九十都是假的,这些想法一直在误导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但这些思想却一直都牵着我们走,因为大多时候我们都无法认识到真正的本我,便只能被这些思想牵制住,从而导致许多的不安以及难过的感情。

  但我们的潜意识却在间接传送本我的想法,正如小说中若菱做的那个梦,那一辆被她搁置很久的自行车,明明不需要却不想被其他人带走,这辆自行车就如同她出轨的丈夫一般。其实在若菱的心里是不愿意放弃这段婚姻的,但她的潜意识却已经告诉了她决定。这个令我感触特别深,原来我们的关脑里一直存在两个自我,一个因为外界的`环境而被压抑的变形中能不停的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另一个才是真正的自我,她不会考虑很多,她只会告诉我们自己我们的真正想法。

  对于老人,我一直都是怀着敬佩的心情来看的,他以宽大的胸怀去接纳那些受苦受难的人,给予他们足够的温暖以及生活的智慧,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起筑就生活的信心,从不要求回报,只要求他们把祝福分享给所有人。而他则在事后悄然离去,他是无私的,是伟大的。

  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如何更好的生活,甚至也可以说是如何去生活,因为看过这本书后,我觉得大多数人都不懂得生活,包括我在内。

  长久以来,我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生活,无论是对的还是错的,都与别人无关。因为我们告诉自己,这是真我,我们活出了自己的本色,若是别人受不了,大可以离开。可是,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做的决定是一时冲动还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我们是遵循本我还是自我为是?这一切的问题,在看过《遇见未知的自己》后,也许都能得到解答。

  一个与丈夫吵架而甩门而出的女子若菱在万般无助下遇到了世外高人一般的老人,并且在老人的指引下走出了自身的困境,最后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获得了工作与婚姻上的两丰收。也许故事情节并不扣人心弦,但因为老人的那些极妙的观点与想法,让人在看的过程中同时也不停的审视、规范甚至改变自己,重新感受以及领悟生活,从而让人有一种不断往下探寻的冲动,这大概就是此书的最大魅力之处。

  看了这本书,我牢牢记住了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对啊,外面没有别人,只有我而已,这是多么好的一句话,它让我对人生产生了一种另样的看法。让我浑身都充满了一种自信,让我开始笑对人生。

  《遇见未知自己》读后感 5

  最*看了张德芬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先看了作者写的序——你想要的人生,文章以一位都市白领阶级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我们内在的世界,进而发先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一个不经遇的机会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最终寻得内心的*和,就像春茧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在书中我看到很多熟悉的观点,也看到很多耳目一新的观点,我挺喜欢着本书的,应该说我喜欢这类书——“心灵鸡汤”类的励志书籍,人带来一场心灵之旅,读的时候总有一种热情澎湃的感觉。其实我知道就算我不能像若菱那样真正地从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但读完后就有一种如浴春风的感觉,思绪不再是剪不断,理还乱。在读这本书前我就明白了这样的一个道理:生命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淡的踌躇关头,

  都会遇到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但却从来没有去深究人为什么会有那些情绪,那就好比是知道了机器是怎样运转却不知道原理,读了这本后,知道了人喜怒哀乐的源头,知道了我们要什么,我觉得书里说的很正确,人类所追求的东西,像权利啦,财富啦,健康啦,最终的目的还是追求喜悦和内心的和*。书里展开了很多人生的课题和智慧,在这里我们见证了这些智慧的正要性和实用性。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书中一直在强调寻找真实的自我,确实我相信大多数人对于“你是谁”这个问题的回答都停留在名字这个代号上,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我很少去认识真我是怎样的,事实上每当我想去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内心是茫然的,就连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怎样的,我发现认清自我也是一件很难的事,像书中所说那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在我读书的城市,那是一个节奏步划都很快的城市,稍不留神就会被落下,那里交通格外拥挤,速食店到处都是,人人都生活在名利角逐战中。是一个躁动的城市,真的是:忙碌,忙碌,每个人都忙碌;追求,追求,每个人都追求。为了生活,为了梦想,我们每个人天天都在演戏,扮演好员工,好朋友,好妻子,好媳妇,好父母,甚至是好人!有些是心甘情愿的,能够从中获得快乐,然而在不愿意的时候,为了演好这些戏份,我们每个人都要因时因地的戴上一些面具,正是这些面具遮住了真实的自我。当然还有我们那种小我的虚荣心也会让我们失落自我。然而也不是说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就很难找会真我了,书中介绍了一些实用性和灵性的生活指南,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我们周围朋友,同事来初步认识自我,因为我们周围吸引来的人和事物,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带着一定的能量震动和我们的震动频率相*。

  虽然这本书我只读了两遍,还没完全融会贯通,也没进行什么具体的实践,但我真的体会到了他能净化心灵,安抚浮躁,悲观和欲望,他将深奥的人生哲理简单叙述,将修行理念溶于其中,比起禅宗佛学等等思想显得有些粗浅,但更好让人感悟理解。他教会我,当我在面对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时,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的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心境决定人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点无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绪无法调节,我们蜂拥着学最热门的技能、找最赚钱的工作、报考最时髦的学科……我们总是希望以最快捷的手段实现我们的梦想。但生活永远不会和我们想象的一样,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舒缓残酷的现实带来的坏情绪,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改掉惰性与私心,珍惜时间和理想,告别庸俗、浮躁,坚持信念,永远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经常审视自己,自己给自己上课,自己给自己打分,寻求真我,**自我。有时间休闲时不妨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读一些关乎身心灵成长的书,修心,养心,正心。

  《遇见未知自己》读后感 6

  未放假就接到了新的任务----阅读《遇见未知的自己》,并写读后感。说实话当时是有点抱怨的,放个假还得做作业。但想想自己除了备课已经很久没好好地看看书了,每次陪女儿到书店,宁愿折返回家上网,到点才去接她,都不愿看书,即使留在书店等她也是在把弄手机,就当给自己一个挑战吧。

  读完全书才发现原来浮躁的不止我一个。诚然,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工作的、生活的、家庭的,不胜枚举,这些其实都是我们在过分地放大,而忽略了别人的付出,真有点庸人自扰之。我们所背负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带来的,总是认为自己的苦恼是旁人或其他什么事而带来的,其实不然,真正让自己苦恼的是我们自身,过于看重那些会让自己苦恼的事,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身为班主任总希望自己的班级在每一周能获得劳动红旗,期末能被评为文明班级。现在想想只要*时我们的工作做好了,班级有一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有没有获得流动红旗又有什么所谓呢?所有的荣誉都是过眼浮云,积极工作,享受工作的乐趣比什么都重要。

  文中老人最后留给若菱的信也让我的内心泛起阵阵涟漪。 是的,当你把你的祝福跟所有的人分享,分享就跟感恩一样,分享出去的愈多,你回收的就愈多。每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 看 ,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 物 。如果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就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自己量身打造的礼物。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你的'态度决定你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拯救我们的老人是我们自己。

  感谢这次阅读,让我浮躁的心慢慢沉淀下来;感谢这次阅读,让我重获阅读的快乐。

  曾几何时,我一度因为不如意的生活而陷入痛苦,也经常会自暴自弃,抱怨生活对我的不公,抱怨家人对我的不理解。我也曾经仰望天空,对着白云大叫,企图想要减少我对生活的忧伤。

  《遇见未知自己》读后感 7

  不是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不是每一段心路都会有贵人为你拨开云雾,通达了悟。那些遗留在心里的困惑和阴暗,挥之不去,凝结成黑压压的乌云,遮盖住我们原本明亮无染的心空。

  前一段日子,外表的*静下,实则一直很痛苦,度日如年。在家里的时候,我知道我是谁,我是爸爸妈妈的女儿,是他们的希望。在中学的时候,我知道我是谁,我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精益求精是我们奋斗的口号。而在大学,衡量一个人得标准变得多元,再想为自己标记一个闪亮的标签很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随着人潮不自觉的走着,解开各种身份的束缚,我一时间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我想,也许我的外表可以代表我,于是开始关注自己的着装;也许我的工作可以代表我,于是积极参加社团,想在忙碌中体会自我的存在;也许成绩可以代表我,于是勤啃书本,为成绩单上的分数下力气。可是当我闲下来,独处时,还是会感到空虚扑面而来,我不快乐,这是为什么?伸出双手想去抓住自己却落空,我到底是谁?

  “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我可以看见并感觉到我的身体,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见以及被感觉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观者。我的身体也许疲惫或兴奋,生病或健康,沉重或轻松,但这与内在的真我全然无关。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

  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我能觉察出我的情绪,然而凡是可以被觉察的,并不是真正的觉者。情绪反反复复,却影响不到内在的我。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

  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我可以看见与知晓自己的思想,然而那可以被知晓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思想来来去去,却影响不了内在的我。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

  我就是那仅存的纯粹的觉知,是所有思想,情绪,感觉与直觉的见证。”

  这是曾经台视知名女主播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书中的一段话。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你可以理解为你是一个历经几世轮回的古老灵魂与肉体精神的融合;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是可以感受,观察,检验自己思想情绪的一种觉知,我们拥有身体,身份,甚至思想,可我们不是他们。这其实是换了一种更高的观点来看待自己。当我把自己定位为驻扎在身体里的觉知,借助身体,身份等来体验这个世界,突然发现以前的一些问题不再是问题,只需正确对待自己的得与失,不因为外界的褒贬而丧失对自己的信心。有错改错,就事论事,绝不将对事情的看法变成对自己的人身攻击。因为任何一种身份都代表不了我自己。

  书中还讲到,每个人在刚刚出生时,都拥有喜悦*和的`心境,偶尔会有情绪,会哭会闹,可是情绪来得快走得也快,不久又会回到喜悦的状态。这就是我们最初的模样,是我们最真实的自我。没有吃过糖的孩子不会留恋糖的甜蜜,正是因为我们曾经喜悦满足,长大后就不停的抓取外在的事物,抓的盆满钵满,摆到自己面前,试图让自己快乐满足。然而我们的心就像一系列同心圆,我们的真我是最中间的那个圆,而身份,情绪等等,是外面的同心圆,将我们与真我的喜悦*和层层隔离。我们太执着于外物,反而远离了真正的快乐。

  其实错不在我们追求外物,不是要我们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不要过于追求。太执着于外物,对事物就会起分别心,对于那些我们认为极好的就有了强烈的欲望,将自己的情感全然寄托在外物上,患得患失,找不到真正的喜悦和*,也看不到生命的丰满充盈。并且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感受到生命的重心,有强烈的方向感,不至于在高度繁华的世界里,沦落为一个不知道自己是谁,要干什么,要到哪里的穷忙族。

  写的这些,其实只是书中内涵的冰山一角。我在书店看到时,以为它只是空讲道理的励志书,然而翻开书,却是一个充满惊喜的精彩世界。它解开了我的很多困惑,让我相信,与它的相遇,实在是一种美好的缘分。

  没有人可以给我们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也没有道理可以彻底让我们觉悟。因为这个相对的世界,没有绝对的道理。但是,对于初入心理学、心灵修正的人,把这本书比作灵修地图,是不过分的。只是每个人可能选择不同的主干道。另外,觉得原来很多宗教里的东西,被越来越明确的证明为是合乎科学的,比如说,心想事成,臣服态度,祈祷时的能量场变化……

  《遇见未知自己》读后感 8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是上次跟X去锦汉展览中心逛书展时买的。第一次逛书展,感受最深就是人好多,想不到喜欢看书的人还真不少呵。逛了一上午,也没啥收获,就买了几份香港的英文报,一本考公的理论热点书,还有就是这本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

  断断续续翻了几天,总算读完一遍。看完最后一行字,合上书时,再仔细想想里面讲什么,却都很模糊了,也记不起几句完整的句子。不是里面的故事不精彩,只是有不少挺专业的,也懒得去多领悟。书的封面写着“都市身心灵修行课”、“华语世界第一部身心灵小说”等字样,标榜的内容似乎很大,但其实就讲了一都市白领偶遇一老人的故事。跟大多数心灵励志书籍一样,这本书无非也是告诉我们要寻找真正本我,要追求崇尚爱、喜悦、和*。但它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读者更深体会内心世界的变化,是可以改变很多现实的东西。

  说句实在话,确实也有点像在推崇“唯心论”的意思,但是,一定程度上的`“唯心”确实也是必需的呀,人很多时候,就真的需要好好审视下自己的内心,看看是否有哪些被扭曲了。太现实,会很辛苦的。想要简单的快乐,*凡的幸福,从“心”开始,从意识上稍作些改变,其实可以变得更容易。

  书中有一句话,“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没有多大的感触。但看完整个故事,才知道这话的意思: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身出来的结果。意思也就跟“吸引力法则”差不多,积极乐观的意识可以吸引到积极的光芒,很多不好的东西都是自己的消极想法招惹过来的。所以,要关心内在,要勇敢一点,做更好的自己。

  看这本书时,喜欢泡杯绿茶,听着柔柔的钢琴曲,安静地翻动书页,放松自己,享受着宁静,享受属于自己的一份娱乐。

  《遇见未知自己》读后感 9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的内容揉和了心理学、哲学、神学等许多形而上的内容,无论形式看上去多么简单生动,也注定不是一本能一口气消化的书籍。虽然我已经从头到尾读过一遍,但我知道离真正理解作者的意思还差十万八千里。

  我挺喜欢作者的表达方式,以小说的形式,将这些如此神秘深奥的理论融入到一个故事中,层层解析,让读者读起来不觉得过于枯燥和吃力。这样的表达形式让我想起《苏菲的故事》,每当大家对哲学望而却步的时候,常常会有人推荐这本书作为入门。把晦涩的理论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让普通人也能接受,其实这是需要很大的智慧的,所以我很喜欢这样的作者。

  《遇见未知的自己》,通读全书,我觉得它就是引领人们去思考这样一个命题:我是谁?我想很少有人想过这样的问题,包括我自己。也许是因为我们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一个用不着思考的问题。

  但作者告诉我们,正是因为很多理所当然的想法,我们被很多表象所迷惑。她还告诉我们,我不是我的身体,不是我的情绪,不是我的思想,而事实上人们常常把他们混为一谈。那么究竟我是谁?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答案。真正的我也许就如宗教里说的人的灵魂,但灵魂又是什么呢,我们也无从知晓。所以作者说,我是谁,我们只能从否定的'角度回答,那就是以上皆非。人的真我应该是充满了爱、喜悦、*和的感觉的,那为什么我们总是那么不快乐,即使我们拥有了我们想要的一切,比如金钱、地位、名声、爱人等等。

  作者说,那是因为我们误认为那些表象就是真正的自我。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地在这些表象中寻找真正的自我,倾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不时地审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绪。只有我们看清那些表象不是真正的自我的时候,我们才不会困惑。

  《遇见未知自己》读后感 10

  不是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不是每一段心路都会有贵人为你拨开云雾,通达了悟。那些遗留在心里的困惑和阴暗,挥之不去,凝结成黑压压的乌云,遮盖住我们原本明亮无染的心空。

  前一段日子,外表的*静下,实则一直很痛苦,度日如年。在家里的时候,我知道我是谁,我是爸爸妈妈的女儿,是他们的希望。在中学的时候,我知道我是谁,我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精益求精是我们奋斗的口号。而在大学,衡量一个人得标准变得多元,再想为自己标记一个闪亮的标签很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随着人潮不自觉的走着,解开各种身份的束缚,我一时间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我想,也许我的外表可以代表我,于是开始关注自己的着装;也许我的工作可以代表我,于是积极参加社团,想在忙碌中体会自我的存在;也许成绩可以代表我,于是勤啃书本,为成绩单上的分数下力气。可是当我闲下来,独处时,还是会感到空虚扑面而来,我不快乐,这是为什么?伸出双手想去抓住自己却落空,我到底是谁?

  “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我可以看见并感觉到我的身体,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见以及被感觉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观者。我的身体也许疲惫或兴奋,生病或健康,沉重或轻松,但这与内在的真我全然无关。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

  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我能觉察出我的情绪,然而凡是可以被觉察的,并不是真正的觉者。情绪反反复复,却影响不到内在的我。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

  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我可以看见与知晓自己的思想,然而那可以被知晓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思想来来去去,却影响不了内在的我。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

  我就是那仅存的纯粹的觉知,是所有思想,情绪,感觉与直觉的见证。”

  这是曾经台视知名女主播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书中的一段话。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你可以理解为你是一个历经几世轮回的古老灵魂与肉体精神的融合;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是可以感受,观察,检验自己思想情绪的一种觉知,我们拥有身体,身份,甚至思想,可我们不是他们。这其实是换了一种更高的观点来看待自己。当我把自己定位为驻扎在身体里的觉知,借助身体,身份等来体验这个世界,突然发现以前的一些问题不再是问题,只需正确对待自己的得与失,不因为外界的褒贬而丧失对自己的信心。有错改错,就事论事,绝不将对事情的看法变成对自己的人身攻击。因为任何一种身份都代表不了我自己。

  书中还讲到,每个人在刚刚出生时,都拥有喜悦*和的心境,偶尔会有情绪,会哭会闹,可是情绪来得快走得也快,不久又会回到喜悦的状态。这就是我们最初的模样,是我们最真实的自我。没有吃过糖的孩子不会留恋糖的'甜蜜,正是因为我们曾经喜悦满足,长大后就不停的抓取外在的事物,抓的盆满钵满,摆到自己面前,试图让自己快乐满足。然而我们的心就像一系列同心圆,我们的真我是最中间的那个圆,而身份,情绪等等,是外面的同心圆,将我们与真我的喜悦*和层层隔离。我们太执着于外物,反而远离了真正的快乐。

  其实错不在我们追求外物,不是要我们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不要过于追求。太执着于外物,对事物就会起分别心,对于那些我们认为极好的就有了强烈的欲望,将自己的情感全然寄托在外物上,患得患失,找不到真正的喜悦和*,也看不到生命的丰满充盈。并且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感受到生命的重心,有强烈的方向感,不至于在高度繁华的世界里,沦落为一个不知道自己是谁,要干什么,要到哪里的穷忙族。

  写的这些,其实只是书中内涵的冰山一角。我在书店看到时,以为它只是空讲道理的励志书,然而翻开书,却是一个充满惊喜的精彩世界。它解开了我的很多困惑,让我相信,与它的相遇,实在是一种美好的缘分。

  没有人可以给我们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也没有道理可以彻底让我们觉悟。因为这个相对的世界,没有绝对的道理。但是,对于初入心理学、心灵修正的人,把这本书比作灵修地图,是不过分的。只是每个人可能选择不同的主干道。另外,觉得原来很多宗教里的东西,被越来越明确的证明为是合乎科学的,比如说,心想事成,臣服态度,祈祷时的能量场变化……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通用十篇(扩展4)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菁华12篇)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部关于身心成长的小说,作者张德芬以其简简单单的写作风格揭示了人们烦恼和痛苦的深层原因,以其简简单单的文字诠释了深刻的人生真理。

  书中解释了我们人类对生活的追求,也是五个字可以表达的,那就是爱、喜悦、和*。

  为什么付出努力后我们还追求不到我们想要的幸福?真我和爱、喜悦、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远离真实的自我?我们不是每天都在演戏吗?扮演各种各样的主角,但是在场景中,我们心甘自愿扮演的有多少呢?这是我们看不到真实自我的原因之一吗?我想是的。

  所有的人和事都是你内心的反映,就像一面反映你内心的镜子。当外界的任何东西接触到你时,记得看看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的哪一面被再次触摸,看看自己的哪些阴影没有被整理好。不要把精力浪费在外部的、不可改变的、不可抗拒的事物上。首先在内心层面达成和解,然后专注于外部能够改变什么。

  因为我们所有痛苦的根源都来自不知道自己是谁,盲目地执着于不代表我们的东西。快乐依赖于外在的事物,一旦让你快乐的环境或事物不复存在,你的快乐就会消失。另一方面,快乐来自内心。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这个世界无法将其夺走。

  因此,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积极的想法,那么好人好事就会与他产生共鸣,被他吸引。同样的,如果一个人有悲观和愤世嫉俗的倾向,坏事就会发生在他身上。这可能是书中提到的意气相投,物以类聚。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2

  看了《遇见未知的自己》我很感动,这本书使用小说深入浅出的方式,表达生命成长的蓝图,很棒,给读者很多具体可行的建议,可以缩短茫茫摸索的阶段。

  这本书主要介绍女主角生活上的起伏和冲击,很多人生的课题和智慧也随之展开。女主角最后能够在智者的指点之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就像春蚕破茧而出,迎风飞扬。我看完这书,给我深刻印象的一点是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快乐,也要接受人生的不完美,而甘心情愿地学*“臣服”的功课。

  如何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快乐,我就有非常多的感悟。我觉得要真正做起来都很难的。因为人的一生,遇到的不快乐的事情真的很多很多,在学*上,在生活上,在工作上,在家庭上都有很多很多的烦心事,累得自己够呛的。那样难道我们就要活在不快乐之中吗?我以前都常常活得不开心,我讨厌自己为什么要长大,自己的身份越来越复杂,是老师,是妈妈,是别人的.女儿,是别人的媳妇,是别人的。很多角色,很多责任,压得自己很累,很不开心,我觉得有时真的很想回到儿时,那就好了,可是随着年年的过去,自己的思想漫漫成熟起来,我对自己说,善待自己,善待别人,不要难为自己,做好自己本分的事就好了,要让自己快乐起来,我终于基本能做到了。

  无论发生什么事,要学会去接受,这一点相信我能做得到,你呢?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3

  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一直认为读该类书便是需要人生指导的人。终究,事实并非如此,生活在喧嚣匆忙世界中的我们,需要这样一股使心灵归于静谧的清流。总在想,我是否也能有机会遇见在我心中的智慧老者,穿越心事的重重黑纱,遇见全新的自己……

  故事是从一个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区,一个没有手机、没有汽油的孤单女人开始。

  该故事的主角若菱,名校毕业,拥有令人羡慕的高薪白领工作,但心中却不时的自问:为什么我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为什么我不快乐?为什么我如此之不幸,没有父母的爱,失去丈夫的爱,终日面对婆婆的尖刻、冷漠,就连企盼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都是如此奢侈的想法(多年不孕),惶论拥有任何生活的任何寄托?我该如何当自己生命的主人?在一个下雨的寒冷冬夜,若菱巧遇一名智慧老者,在与智者数度交谈的过程中,她渐渐填补不快乐、挫败的心灵缺口,找寻回最真实勇敢的自我。

  想来,这个智慧老者只是另外一个自己的载体罢了。我们永远都难以知道自己真正该怎么活、真正渴望的是什么。所以一次次我们错过了隐身于思想深处的另一个自己。总在尝试着改变些什么,可是生活会毫不保留地告诫我们,既然改变不了,就唯有适应。

  人生其实很简单,最终追求的莫过于“真我、喜悦、和*”罢了……最欣赏本书中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我们内心透射出来的结果。

  向世界竭力证明自己的价值,是每个人时刻都在想的事情。易地而处,活于世上,我们真的不需要对世界作出任何解释,世界只接受我们对自己的评价罢了……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4

  这本书讲的是心理层面的东西,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它是在讲一个故事,在故事中学*,很是惬意。故事中的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我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我们如何去面对?这是张德芬要告诉我们的。

  俗话说,每个人的阅历都是一本书,我想,张德芬出版的第一本书,就是她人生的阅历,层层剥茧,我们会看到现实中我们遇到许多不如意。而当我们通过书中老人教导,掌握了心灵成长的方法之后,我们就能脱茧而出,重获新生,找到更美好的未来。

  印象很深的概念是“臣服”,也就是接受已经出现的不好的事实,然后告诉自己不需要它,这是很艰难的,因为不少的人对发生的事情第一反应往往是推卸责任的态度:条件不好、别人不好、这件事情不应该发生在我身上……,结果那些不愉快思绪就像鬼魂一样依附在你的意识中,让你不得安宁,其实这样的折磨更甚于一顿痛打和责骂,有的人甚至让这些想法跟上自己一辈子,结果本来是一时的不痛快却变成了一辈子的抑郁。书上有些方法教导,让我们感到并不困难,一旦逃离这种负面的情绪,我们就会有机会获得新生,人生灿烂的一面正在等着你。你会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办到许多以前认为办不到的事!

  另一个概念“胜肽”我也挺感兴趣,这种由情绪引起在体内自动产生的化学物质,左右着我们未来的情绪,而“豢养”什么的“胜肽”其实是由我们每个人决定的,如果*时我们乐观一些,那么就有乐观的“胜肽”,久而久之,细胞感受器对乐观“胜肽”有特定的胃口,你的细胞会让你的生理有快乐的需求,这让我想起了于丹教授讲过的两兄弟的故事:一个负面情绪很重,一个很乐观,父母把悲观的孩子关到一个堆满孩子喜欢的玩具的房子,把乐观的孩子关到一个堆满牛粪的屋子,若干时辰之后,父母开门,悲观的孩子对着满屋的玩具发愁,不知该玩哪一样?而乐观的孩子对着那堆牛粪正在挥汗如雨地挖掘,因为他坚信有什么宝贝藏在里面。其实,“胜肽”也好,正面负面情绪也好,讲的不就是同一样的东西吗?快点发现自己那些快乐、正面的一刻,豢养它们,你会更快乐、更成功的!

  读了张德芬的书,让我感到人生的根本是在快乐中成功,而这些快乐和成功实际上是你给自己的,除了你,没有别人!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5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老朋友推荐的,它算是一本心理类的书。最喜欢里面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仅有自我。”很多时候,我们更多的去关注别人,却忽略了自我。

  它主要讲述了名校毕业生的女白领若菱在生活中经历的起起伏伏,以及她与一位老者的对话,由此教我们去探寻内心深层的自我,让我们逐渐去了解认识内心更存粹的自我,让我们离最真实的自我越来越*。

  在书中,作者从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四个方面去讲述,并切实有效的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经过团队性咨询,个别的疗愈,或者是练*体验的方式来帮忙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难题,进一步疗愈自我的内心。无法预测未知的自我,只能用自我的勇气解决当下的问题,期待未知的自我和生活。遇事时,多看看自我,从自我找原因,认清最真实的自我。以往修的一门心灵修养课,教师说过的一句话,我至今还记得,人最重要的是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探寻未知的自我。

  其实,无论在书中,还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相信:“这世界上从来没有自我消失的问题,当碰到问题时,就得应对,处理,放下,解决。”如果当你看完这本书,你可能会更加相信,任何事情,跟自我的勇气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

  很多时候,不一样的人应对问题,想法不尽然一样,但一样的是:成功的那些,往往是能够克服自我的怯懦,提起勇气解决问题的。期望看到这些的你,亦能如此!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6

  一直说想要找本书看看的,因为现在很多人的业余时间大多都浪费再手机上了,感觉自己也是其中之一,就找了一个毕业后就认识的好友,因为看到她这些年的变化和朋友圈经常发表的一些学*感悟,给朋友们推荐的很多自己已经看过不错的书籍,所以找她借来一两本我自己适合学*的书,她直接推荐了这本身心灵畅销书作家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自己对于身心灵修行课也不是很了解,但是她推荐的肯定也是值得我学*的。

  先看了作者寄语:在身体和心理层面,先从自己能够切实做到的一个好的小*惯开始,身体层面,比如饮食或运动;心理层面,每天检视今天是谁或什么事让你产生了负面情绪,然后向内探索原因。现在自己也是给自己每月每天定一个小目标,今天必须完成什么,必须达到什么结果。每个好的*惯一定要有意识地持续至少21天,才可能转化为潜意识中的*惯。四月份开始坚持每周跑步,每天抽空把书读几章节,要求自己就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开始。

  本书是以主人公若菱与老者每次的见面谈话及寻找问题答案追溯来展开。从主人公生活工作中的迷茫,失落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到解决问题、认同结果,回归真我的自然状态。其实我们每个人也都是书中的主人公,每天也都会遇到生活工作中的不如意,书中有讲到能量作用及影响,比如坏脾气的坏心情的传播,观察者影响被观察者的小实验测试,引用书中的日本小学生的米饭实验,教室放三碗米饭,每天上学同学们对第一碗米饭说我爱你,你好好吃哦,第二碗完全没有任何关注,第三碗米饭得到的话语是:你丑死了,没人要理你。一个月后,第一碗米饭变黄色,发出酒香味儿,第二碗米饭黑色发臭,还长了霉菌,这就是无人理睬的悲哀,第三碗变黑发臭,稍好一点,因为至少有人理睬。这跟*常我们自己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是一样的,比如每天有人夸你今天看起来好精神,今天的妆容很漂亮,你会一天的心情都是超好的,看到什么也都感觉是美好的,但是每天被人说丑,笨,心情是沮丧的,看到什么也都是灰暗的阴天一样,长此以后,自然整个人都会被情绪影响,工作生活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自己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当外镜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我们都生活在自己思想观念的牢笼之中,却浑然不觉,想要走出自己的观念,你首先要看到自己的观念,而且你的观念是阻挡你进入自己内在和*、喜悦的唯一障碍。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7

  在以前的日志中提到过一本叫做《遇见未知的自己》的书,这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也曾经是这本书在我极其迷茫的时候给了我一片开阔的心境。

  最*偶然的机会,和一个朋友聊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我的回答是真正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就想到这本书并且推荐了给他看。然后自己也又重新翻出了这本书开始重温,发现仍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启示,让自己变得*静。不知是什么缘故,看了这本书就很想找人分享,所以,现在就写写这次看后的点滴心得,因为还没全部看完,所以写到哪就是哪了。

  快乐和喜悦的区别快乐是别人给的,而喜悦却是自己创造的。两者的区别在于,快乐是由外而内,而喜悦确实由内而外的。快乐需要外界提供给我们快乐的源泉,如果那个源泉没有了,我们就不再快乐,换而言之,快乐是依靠外界而存在的,我们无法控制。而喜悦则是自发的能感觉到的,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感觉,无需依靠外界,内心的满足感,所以是自己的创造的。以前总会把自己的快乐寄希望于别人,等待着别人给自己带来快乐,却也让自己处在了被动接受的状态。所以现在,开始慢慢让自己去创造喜悦,自己去营造那种感觉。比如会在今天晚上,一个人到对面的绿地去晃悠,听着喜欢的歌,慢慢地走着,看着又大又圆的月亮,四周几乎没有人,却能让自己和那个真我更加接*,这个时候心情很惬意,似乎真的能感觉到一种内心的喜悦。

  关于情绪在书中,情绪被认为是阻碍我们与真我联接的障碍。一直觉得自己还是个蛮感性的人,容易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其实这也就是因为太强的情绪,让我们看不到真我,蒙蔽了自己的心,从而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而情绪又是有瘾头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书中是这么说的: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在生理学上讲,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如果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悲惨痛苦,那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变成你的一个情绪模式。更糟的是,当我们产生某种情绪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会形成一种叫做胜肽的化学物质,胜肽会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久而久之,身体对某种胜肽有了特定的胃口,产生饥饿感,所以如果很久不生气的话,你的细胞会让你有生理的需求去发脾气。所以这种情绪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背景音乐,因为我们已经*惯成自然了。

  就我自己而言,看到这段话是深有体会的,想到以前的事情,一直因为同一件事去不断地不开心,是不是也是因为这种胜肽的在作祟呢?还有经过一长段时间的自怨自艾,即使自己明明就是已经可以开开心心了,但是却因为胜肽的关系,又把自己拉回了那个情绪。很多以前无法解释的事情,通过这本书对情绪的解读,有了答案。所以,这也让我明白,不能任由某种情绪的长期存在,偶尔的不开心肯定会有,但是一直这样就是个危险的信号,因为负面的情绪会给我们找来更多不好的事情。(未完待续)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8

  最*看了张德芬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先看了作者写的序——你想要的人生,文章以一位都市白领阶级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我们内在的世界,进而发先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一个不经遇的机会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最终寻得内心的*和,就像春茧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是一本关于都市身,心,灵修行的书。看后很受启发。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所谓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响的自己,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说金钱,名利,地位,权势,以及一切身边发生的事情,包括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虚荣,这些都是小我的表现,小我会被身体里的潜意识所控制,也就是说时候有些事情你会不由自主的去想,去争。而做到了也未必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即使是快乐,也是来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让你感觉快乐的源头不在了,自己会很痛苦的。而身体里的那个真我呢?那个真我不会随着一切的改变而改变,甚至于有一天我们离开了,这个真我也不会消失!而通常能做到真我的人我想是没有吧!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书中一直在强调寻找真实的自我,确实我相信大多数人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的回答都停留在名字这个代号上,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我很少去认识真我是怎样的,事实上每当我想去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内心是茫然的,就连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怎样的,我发现认清自我也是一件很难的事,像书中所说那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在我读书的城市,那是一个节奏步划都很快的城市,稍不留神就会被落下,那里交通格外拥挤,速食店到处都是,人人都生活在名利角逐战中。是一个躁动的城市,真的是:忙碌,忙碌,每个人都忙碌;追求,追求,每个人都追求。为了生活,为了梦想,我们每个人天天都在演戏,扮演好员工,好朋友,好妻子,好媳妇,好父母,甚至是好人!有些是心甘情愿的,能够从中获得快乐,然而在不愿意的时候,为了演好这些戏份,我们每个人都要因时因地的戴上一些面具,正是这些面具遮住了真实的自我。当然还有我们那种小我的虚荣心也会让我们失落自我。然而也不是说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就很难找会真我了,书中介绍了一些实用性和灵性的生活指南,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我们周围朋友,同事来初步认识自我,因为我们周围吸引来的人和事物,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带着一定的能量震动和我们的震动频率相*。

  这本书读了之后让我受益颇深,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心态有多么的好,其不然,我的心态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我会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我没有真正的看开,也没有学会放下,对思想方面,更是不会考虑,对于以发生的事情不会学着接受,更别得什么与身体联结了!我要试着看开看淡一切,学着清心,静心,修心,做个小小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9

  读完《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现代修心的书,感触良多,虽然明白很多道理,但能帮助自己找到自己还不是那么容易,或者自己是逃避现实,不愿意直接面对,或者不敢直面真相,因为害怕改变,但无论如何,这是一本很好的关于身心灵修行的书。

  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生命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淡的踌躇关头,面临其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的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书里面有一段话很有用很多时候,我们感觉很不好的时候,像你现在的悲伤、低落,我们会一直想要从这个泥沼中挣扎地逃出来。所以我们籍由很多逃避策略不去面对它,压抑它,否定它,排斥它。你记住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因为当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种情绪的时候,你会聚焦在那种情绪或事件上,这样就会赋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强大了。所以这些情绪就是一些能量,就像你以前说的,它们会来,就一定会走,我们任由它们来来去去,不加干涉。这些负面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驱散不走它们的。唯一可做的,就是带进光来。光出现了,黑暗就消融了,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那怎么带进光来呢?喜悦是消融负面情绪最好的光。喜悦是发自内心的。

  最后,还是那句话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任何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的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0

  最*看了张德芬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先看了作者写的序——你想要的人生,文章以一位都市白领阶级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我们内在的世界,进而发先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一个不经遇的机会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最终寻得内心的*和,就像春茧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在书中我看到很多熟悉的观点,也看到很多耳目一新的观点,我挺喜欢着本书的,应该说我喜欢这类书——“心灵鸡汤”类的励志书籍,人带来一场心灵之旅,读的时候总有一种热情澎湃的感觉。其实我知道就算我不能像若菱那样真正地从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但读完后就有一种如浴春风的感觉,思绪不再是剪不断,理还乱。在读这本书前我就明白了这样的一个道理:生命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淡的踌躇关头,都会遇到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但却从来没有去深究人为什么会有那些情绪,那就好比是知道了机器是怎样运转却不知道原理,读了这本后,知道了人喜怒哀乐的源头,知道了我们要什么,我觉得书里说的很正确,人类所追求的东西,像权利啦,财富啦,健康啦,最终的目的还是追求喜悦和内心的和*。书里展开了很多人生的课题和智慧,在这里我们见证了这些智慧的正要性和实用性。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书中一直在强调寻找真实的自我,确实我相信大多数人对于“你是谁”这个问题的回答都停留在名字这个代号上,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我很少去认识真我是怎样的,事实上每当我想去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内心是茫然的,就连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怎样的,我发现认清自我也是一件很难的事,像书中所说那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在我读书的城市,那是一个节奏步划都很快的城市,稍不留神就会被落下,那里交通格外拥挤,速食店到处都是,人人都生活在名利角逐战中。是一个躁动的城市,真的是:忙碌,忙碌,每个人都忙碌;追求,追求,每个人都追求。为了生活,为了梦想,我们每个人天天都在演戏,扮演好员工,好朋友,好妻子,好媳妇,好父母,甚至是好人!有些是心甘情愿的,能够从中获得快乐,然而在不愿意的时候,为了演好这些戏份,我们每个人都要因时因地的戴上一些面具,正是这些面具遮住了真实的自我。当然还有我们那种小我的虚荣心也会让我们失落自我。然而也不是说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就很难找会真我了,书中介绍了一些实用性和灵性的生活指南,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我们周围朋友,同事来初步认识自我,因为我们周围吸引来的人和事物,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带着一定的能量震动和我们的震动频率相*。

  虽然这本书我只读了两遍,还没完全融会贯通,也没进行什么具体的实践,但我真的体会到了他能净化心灵,安抚浮躁,悲观和欲望,他将深奥的人生哲理简单叙述,将修行理念溶于其中,比起禅宗佛学等等思想显得有些粗浅,但更好让人感悟理解。他教会我,当我在面对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时,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的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心境决定人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点无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绪无法调节,我们蜂拥着学最热门的技能、找最赚钱的工作、报考最时髦的学科……我们总是希望以最快捷的手段实现我们的梦想。但生活永远不会和我们想象的一样,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舒缓残酷的现实带来的坏情绪,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改掉惰性与私心,珍惜时间和理想,告别庸俗、浮躁,坚持信念,永远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经常审视自己,自己给自己上课,自己给自己打分,寻求真我,**自我。有时间休闲时不妨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读一些关乎身心灵成长的书,修心,养心,正心。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1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是上次跟X去锦汉展览中心逛书展时买的。第一次逛书展,感受最深就是人好多,想不到喜欢看书的人还真不少呵。逛了一上午,也没啥收获,就买了几份香港的英文报,一本考公的理论热点书,还有就是这本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

  断断续续翻了几天,总算读完一遍。看完最后一行字,合上书时,再仔细想想里面讲什么,却都很模糊了,也记不起几句完整的句子。不是里面的故事不精彩,只是有不少挺专业的,也懒得去多领悟。书的封面写着“都市身心灵修行课”、“华语世界第一部身心灵小说”等字样,标榜的内容似乎很大,但其实就讲了一都市白领偶遇一老人的故事。跟大多数心灵励志书籍一样,这本书无非也是告诉我们要寻找真正本我,要追求崇尚爱、喜悦、和*。但它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读者更深体会内心世界的变化,是可以改变很多现实的东西。

  说句实在话,确实也有点像在推崇“唯心论”的意思,但是,一定程度上的“唯心”确实也是必需的呀,人很多时候,就真的需要好好审视下自己的内心,看看是否有哪些被扭曲了。太现实,会很辛苦的。想要简单的快乐,*凡的幸福,从“心”开始,从意识上稍作些改变,其实可以变得更容易。

  书中有一句话,“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没有多大的感触。但看完整个故事,才知道这话的意思: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身出来的结果。意思也就跟“吸引力法则”差不多,积极乐观的意识可以吸引到积极的光芒,很多不好的东西都是自己的消极想法招惹过来的。所以,要关心内在,要勇敢一点,做更好的自己。

  看这本书时,喜欢泡杯绿茶,听着柔柔的钢琴曲,安静地翻动书页,放松自己,享受着宁静,享受属于自己的一份娱乐。。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2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的内容揉和了心理学、哲学、神学等许多形而上的内容,无论形式看上去多么简单生动,也注定不是一本能一口气消化的书籍。虽然我已经从头到尾读过一遍,但我知道离真正理解作者的意思还差十万八千里。

  我挺喜欢作者的`表达方式,以小说的形式,将这些如此神秘深奥的理论融入到一个故事中,层层解析,让读者读起来不觉得过于枯燥和吃力。这样的表达形式让我想起《苏菲的故事》,每当大家对哲学望而却步的时候,常常会有人推荐这本书作为入门。把晦涩的理论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让普通人也能接受,其实这是需要很大的智慧的,所以我很喜欢这样的作者。

  《遇见未知的自己》,通读全书,我觉得它就是引领人们去思考这样一个命题:我是谁?我想很少有人想过这样的问题,包括我自己。也许是因为我们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一个用不着思考的问题。

  但作者告诉我们,正是因为很多理所当然的想法,我们被很多表象所迷惑。她还告诉我们,我不是我的身体,不是我的情绪,不是我的思想,而事实上人们常常把他们混为一谈。那么究竟我是谁?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答案。真正的我也许就如宗教里说的人的灵魂,但灵魂又是什么呢,我们也无从知晓。所以作者说,我是谁,我们只能从否定的角度回答,那就是以上皆非。人的真我应该是充满了爱、喜悦、*和的感觉的,那为什么我们总是那么不快乐,即使我们拥有了我们想要的一切,比如金钱、地位、名声、爱人等等。

  作者说,那是因为我们误认为那些表象就是真正的自我。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地在这些表象中寻找真正的自我,倾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不时地审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绪。只有我们看清那些表象不是真正的自我的时候,我们才不会困惑。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通用十篇(扩展5)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菁华10篇)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

  我觉得一个合格的读者,一定要学会对每一本书提出质疑,要学会明辩。可以沉浸在文字之中,也应当跳出文字之外,你要收获一些东西,发现一些新的东西,而不能只止于鸡汤这种层面,本书当中的一些有疑惑的地方激发了我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探究!一个老师他必须有十分,学生才有可能学到他的五分,那么同理,一个作者要出一本书,绝对不是凭空而来的,他除了要有扎实的功底,还要沉淀,还要查阅很多的资料,经过反复的推敲,一本书籍才有可能问世,而读者从中受益的可能只有百分之四,百分之三?可能更少。也可能是个负数。

  但也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对每个人写出来的东西都百分之百的完全信服,完全接受别人给你灌输的东西,自己不经过脑子,这样子太恐怖了,跟传销有何区别?爱屋及乌在我身上是完全没我用的,因为我不会因为喜欢一个人就包容他的错误,也不会因为讨厌一个人就讨厌他的所为。但我要坦言,我必须要很谨慎的保护自己的`思想,我还没有到可以慎独的境界,一旦有差池将可能万劫不复。我必须要很真诚的回答,我没能够做到为了一个疑惑就会翻阅大量的资料,刨根问底的寻求答案,所以我只能打个30分。

  及格线都不上!我在本书中只摄取到两个对我有用的点,前者前面有提及,后者是:我应该要真诚的接纳我所讨厌的东西和我所爱的人,它们都很真实的存在,不能给予否定,至于后面的,我修行不够,还没找到解脱的方法,没有办法做到不痛苦、不烦忧!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2

  当你真心想要一件东西的时候,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遇见未知的自己》

  亲爱的,我推荐你们看这本书,写的很好,看完思路豁然开朗的感觉。

  比如说,当我受委屈时,我要看见它,接纳它,然后放下对它的需要。因为使我受委屈的这个人和事已经存在了,没办法改变它,而人体如果长期处在让自己觉得委屈的状态,身体会分泌委屈“胜肽”,以后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人体自动会产生委屈来喂饱这些惯性的“胜肽”。 啊,晕了,你看懂了咩= =

  今天我发现我可以看见它,试着接纳它还是非常吃力,所以要慢慢练*。

  每个好的.*惯一定要有意识地持续至少21天,才可能转化为潜意识中的*惯。 比如我要连续21天23:30前睡。 哎,每天下班都23点了那

  另外一本是《人生的十四堂创意课》

  话说今天我一天看了一本半的书,电子书很好用那,我有冲动去买了。

  这里都借不太到中文书的

  晚安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3

  未放假就接到了新的任务----阅读《遇见未知的自己》,并写读后感。说实话当时是有点抱怨的,放个假还得做作业。但想想自己除了备课已经很久没好好地看看书了,每次陪女儿到书店,宁愿折返回家上网,到点才去接她,都不愿看书,即使留在书店等她也是在把弄手机,就当给自己一个挑战吧。

  读完全书才发现原来浮躁的不止我一个。诚然,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工作的、生活的、家庭的,不胜枚举,这些其实都是我们在过分地放大,而忽略了别人的付出,真有点庸人自扰之。我们所背负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带来的,总是认为自己的苦恼是旁人或其他什么事而带来的,其实不然,真正让自己苦恼的是我们自身,过于看重那些会让自己苦恼的事,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身为班主任总希望自己的班级在每一周能获得劳动红旗,期末能被评为文明班级。现在想想只要*时我们的工作做好了,班级有一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有没有获得流动红旗又有什么所谓呢?所有的荣誉都是过眼浮云,积极工作,享受工作的乐趣比什么都重要。

  文中老人最后留给若菱的信也让我的内心泛起阵阵涟漪。 是的,当你把你的祝福跟所有的人分享,分享就跟感恩一样,分享出去的愈多,你回收的就愈多。每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 看 ,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 物 。如果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就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自己量身打造的礼物。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你的态度决定你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拯救我们的老人是我们自己。

  感谢这次阅读,让我浮躁的心慢慢沉淀下来;感谢这次阅读,让我重获阅读的快乐。

  曾几何时,我一度因为不如意的生活而陷入痛苦,也经常会自暴自弃,抱怨生活对我的不公,抱怨家人对我的不理解。我也曾经仰望天空,对着白云大叫,企图想要减少我对生活的忧伤。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4

  学校组织的心理讲座教师推荐我们读一读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已》,很快从网上下载了下来,但拖了很长时间总是不能静下心来去读一读。最*总是被一些事情困扰,便想起了这本书,一看便不忍放下,用了两个晚上读完了,虽然有些地方自我不是很明白,但还是觉得收获颇多。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很多熟悉的观点,也看到很多耳目一新的观点,我挺喜欢这本书的,应当说我喜欢这类书——“心灵鸡汤”类的励志书籍,以前也读过几本,这类书总给人带来一场心灵之旅,读的时候总有一种热情澎湃的'感觉。我总是说自我的心态很好,其实不然,我的心态没有自我想的那么好,我会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并且有些事情我没有真正的看开,也没有学会放下,对思想方面,更是不会研究,对于已发生的事情不会学着理解,我要试着看开看淡一切,学着清心,静心,修心,做个小小的真我!

  其实我明白就算我不能像女主人公那样真正地从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但读完后还是有一种如浴春风的感觉,思绪不再是剪不断,理还乱。人人都会遇到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但却从来没有去深究人为什么会有那些情绪,那就好比是明白了机器是怎样运转却不明白原理,读了这本后,明白了人喜怒哀乐的源头,明白了我们要什么,我觉得书里说的很正确,人类所追求的东西,像权利啦,财富啦,健康啦,最终的目的还是追求喜悦和内心的和*。

  心境决定人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点无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绪无法调节,我们蜂拥着学最热门的技能、找最赚钱的工作、报考最时髦的学科……我们总是期望以最快捷的手段实现我们的梦想。但生活永远不会和我们想象的一样,所以我们要有自我的一套方法来舒缓残酷的现实带来的坏情绪,从此刻做起,从小事做起,改掉惰性与私心,珍惜时间和梦想,告别庸俗、浮躁,坚持信念,永远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经常审视自我,自我给自我上课,自我给自我打分,寻求真我,**自我。有时间休闲时不妨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读一些关乎身心灵成长的书,修心,养心,正心。

  这本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5

  事实最大就是告知我们,凡事发生的事情,都要臣服,臣服事件,臣服事件带来的情绪,越是抗拒,越是存在,不要沉浸在负面的情绪中,学会如何的去消除负面情绪带来的困扰,通过能量的转换,让能量释放。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是的,所有的信息判断,都是来自自己大脑的选择,大脑的筛选,所以身心灵的修炼,是帮助我们自己找到正确的途径。

  正确的认知自己,正确的判断,正确的情绪,正确的生活,而正确带来的标志就是喜悦,内心的喜悦,同样也带给你之外的人喜悦,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和谐的生活。思想是对回忆,或者是对未来的'思考,这本书通过关注自己身体,带来体悟,思考当下,通过连接自己的身体,来感悟能量转换带来的不可能。

  一切皆有可能,这话真的有道理。运动自己,通过各种方式,在运动过程中,关注自己呼吸,不单单让身体独自运动,而是深入的冥想,感知身体的存在。瑜伽是一种方法,不是仅有的方法。每个人在选择的时候,找一种适合的,就可以。任何一种运动都会带来精神体验。书中的道理,人人都会懂得,只是这一本适合,她告诉了方法,途径,容易接受。如果你也有情绪困扰,或者是曾经困扰,这本书不妨看看,希望带给你帮助。另外书中也介绍了,一些电影,书籍,有机会也尝试看看,也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6

  丛中萤火胜夜上獠牙,房中呓语敌漫夜幽寂。夭折的泪,褪去了涩味,轻督的叶影成了斑斓的手,那是不由俗物破裂的十月剪影。

  十一月初,夜,依偎女孩的人悄然离去。门再次被打开,少了温馨,多了逆妄。破碎的灵魂贪婪地毁灭着无瑕疵的玉器。匕首起,血流不止,被梦笼着的倩儿,霎间惊醒,连迷茫也未曾有机会便身颤惊恐,轻抚凉透的被褥,无望的'向后挪动。男子自诩潇洒地甩下一笔钱,转身离去。女孩蜷缩墙角,轻抿腥味,痛在催促着,现实却抑制着泪腺。只有门外卷进地几缕寒风,偶有理会那被遗忘的舌头。空灵的眸掺着空洞,空洞的眸望向香气馥郁的钱。

  灰黯的灯光照在残缺的书上。米芒在牢中看完人生中第一本连名字也不知的书。确切来说,是本不完全的手抄,不算看完,少了开头,却异常地刺激着米芒的神经,让她想用短小的舌头去湿润干燥的唇,只是这显然是可笑的。兴许,这书同她一样是个别人不懂欣赏且残缺的美。只不过书中所描述的,她大多不懂,为何要顺服,为何不抗拒,不就如宰杀场的羔羊。似乎她无法将自己与书有所关联,但又如书上所言,她从未思虑过当下,只记得过去的错与未来的死,她早早的放弃了自己。甚至她这辈子就是在为钱而活,为别人的脸色而活,看这本手抄也只在无人的夜,怕面具被撕开,不敢尝试,就怕换来的是她无力阻止的嘲笑。强烈的不安来自文字的彼端,她连书中的女子也比不上,从未有爱、快乐,亦或是和*,似乎那颗心从未寂静过。直到后来才从狱友口中听来这本书名为《遇见未知的自己》,是牢里前一个服刑的牢犯从外面带来的,虽然带不走了。( )

  对于米芒的服役,成了狱卒饭后话题。这个性情恶劣且多次逃狱的**犯也会去劳役,不免让人感到奇迹的迹象。九月初,炎热褪去不多。长时间的劳碌,米芒鼻尖多了涩汗,眼也开始蒙上水汽,却对上了另一个劳累不堪的背影,她身板瘦弱,神态憔悴,早已白发苍苍,老态龙钟。

  这夜,米芒哭了良久,抓着一边的被褥哭睡过去。梦中的十月,她轻哼着童谣,带我去看桂花絮絮飘落,越飘越远后哭了。她牵着我寻觅我那飞走的爹。她做着工,买下了我的一个愿。她用身躯挡风,换我一夜无梦。现今她已认不出我。时间轴拉长,梦却破碎成裂片,游丝在记忆中仅剩夜色。那年的十月是个美好的童话,那年的十一月是场惊悚的噩梦。米芒心里的镜子曾被黑布挡住,现在揭开了,如书上所说,这是她处理不了的阴影。

  十月末,这是米芒决刑的一天,枫叶很红。米芒在决刑场上又遇见了她,却不愿多看她一眼。米芒却在白色的墙上望见了熟悉的纸,熟悉的笔迹。红色的笔圈出了三个字“我是谁”。米芒嗯哼几声身体不由自主地撞开了狱卒,抢来了枪。

  一声轻响,如候鸟展翅划破天空,引起天空淡淡的褶皱,却悄然撕裂了心,凉了眸。她倏地笑了,渗着淡然的了然,释怀的绝望,倒在手掌中。

  一声重响,颠覆了方向,看风停了,阳笑了。米芒知道她从未做错什么。自己却已迷失了前方的路,忘记了初衷,忘记了本性,忘记了自己。十月剪影在脑海中徘徊,终义无反顾的离开了。

  十月,不再见。十月,不再见。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7

  《遇见未知的自己》真是一本值得多读几次的好书啊,作者没有干巴巴的讲大道理,灌鸡汤,而是以女主一连串的不幸遭遇为背景,展开女主与老人的对话,让人禁不住继续读下去。我读完真的收获蛮多。

  文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婴儿在妈妈肚子里那个地方的描写。从每个人的生命源头出发,找到让我们的人生如此烦恼的原因。试想从一个温暖舒适无忧无虑的环境,突然孤零零降生到这个世界,很自然就会感觉到害怕,惊慌,由此“各种我”开始登场,竖起一层层盔甲来保护自己。每个人都是脆弱的,也没有谁是完美的,我们需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一层一层剖开被各种模式包裹的外壳,慢慢缩小与“真我”的距离。

  外界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内心的观念变了,相应对外界的事物感知也就会发生变化。这时候突然就想起王阳明的“心学”,以前高中的时候,还觉得这个老头净会整幺蛾子,故弄玄虚,现在觉得王阳明的理论很对啊。

  就眼前,我觉得我首先应该弄清楚的就是自己真的想要什么,学了这么多年的法律是不是还要继续用下去,问问自己的内心,具体描述一下自己的愿望,遇见未知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8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是一本关于都市身,心,灵修行的书。它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所谓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响的自己;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说金钱,名利,地位,权势,以及一切身边发生的事情,包括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虚荣。

  “我们在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我也曾思考过这样类似的问题。追求权利?财富?健康?正如书中老人所说:我们人类所要追求的东西,也不过是——爱、喜悦、和*。最终目的还是在追求喜悦与内心的和*。从书中我懂得快乐与喜悦是多么的不同。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以后,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则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这一句让我印象深刻。“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时常检视自己的思想,挑战自己的信念。当我们不得不面对各种不好的事情时,产生的所有负面思想都只能让我们自己更狼狈而已。我们得想想,当我们将手指着别人批评的时候,又有几根手指对着我们自己呢?老人教导我们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学会臣服,因为任何程度、任何形式的抗拒都是徒劳无功的。而臣服往往会给你带来不可预见的好处,当你接纳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所以,破译情绪障碍最重要的是臣服”。

  “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的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我们应该学会把那些已经或即将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各种好的或不好的事件都当成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用心去体会、享受并臣服。时间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结果。

  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在追求外在的、物质的东西,以寻求满足。“我们现在就像一群穴居人,在洞穴之中,为了抢夺火把而拼得你死我活,却不知道,只要走出洞外,我们就会有取之不尽的太阳能!”我们都未学会放下,做不到老人那般超然物外。但是,我们可以试着看淡一切、学会臣服、活在当下!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9

  《遇见未知的自己》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这本书,只是单纯地喜欢它的封面。没带太多的兴致,因为心想也不过是一本很普通的关于励志心理的书籍……

  上了大学后,很少有机会坐下来静静地看书,不是没有时间,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细细品味,沁入心脾。校园里刮起了一阵读书月的风潮,于是整个校园沉浸在了这片书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读着这本书,发现它与我以往接触的这类型书是那么不同。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主要是环绕了女主人公白领李若菱与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对话,揭示了人身心灵的奥秘。这本书突破了大多数传统书籍对这方面心理理论知识的直接论述,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导读者走进作者论述的观点里,进而走进了自己内心中真实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虽然她有美丽的外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职,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但她并不开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讽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有小人的尔虞我诈。。。。。她脑海里时刻都闪过轻生的念头,在一次和丈夫吵架离家出走后她遇到一个老人,在与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后,她终于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谁?”这是第一次见面时老人问李若菱的第一个问题,“我叫李若菱!”“我问的不是这个,名字只是个代号。”“我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上班,我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谁,如果你换了工作,这个‘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吗”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自己是谁?我们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开心,即使我们拥有了很多财富、金钱、美色……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以为我们就是财富、金钱、美色的代表。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东西呢?我们总是*惯地去观察模仿别人,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拥有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寻找的地方,表面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找解答和快乐,结果都是徒劳无获的,主要是我们找错了方向,找错了位置。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很多人都*惯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换着,最后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当哪一天,我们逐渐的把目光从外界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时,我们会可悲地发现,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隶,它时刻束缚着我们,使我们生活在了不快乐中……

  《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们每个客体其实都是“李若菱”,我们都迷茫过,我们都徘徊过,但请给自己一个机会,和“智者”来番对话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0

  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引言《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一开始老人就问了一个问题,“你是谁?”,我读我悦~若菱说了很多,但都没有老人真正想要的答案。

  那么我们追求的又是什么?这些都是很深奥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奋斗目标,但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我们到底追求的是什么?老人给出的答案是快乐、喜悦、爱和和*。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条件是一定要有一个使得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喜悦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爱是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这些,但为什么人人都落空呢?——是因为你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在我们今天物欲横流的世界,每个人都在追求着金钱、权力、健康……为了这些目标不惜一切努力,有些人甚至出卖自己的灵魂。到了最后,都得到了什么呢?你觉得快乐么?你有喜悦感么?你得到了真正的爱么?就算在这个和*的世界,你的内心也得到了和*么?也许有些人得到了。但是,那大部分人呢?你是谁?你在追求什么?《遇见未知的自己》——不要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通用十篇(扩展6)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菁华9篇)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老朋友推荐的,它算是一本心理类的书。最喜欢里面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很多时候,我们更多的去关注别人,却忽略了自己。

  它主要讲述了名校毕业生的女白领若菱在生活中经历的起起伏伏,以及她与一位老者的对话,由此教我们去探寻内心深层的自己,让我们逐渐去了解认识内心更存粹的自己,让我们离最真实的自己越来越*。

  在书中,作者从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四个方面去讲述,并切实有效的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通过团队性咨询,个别的疗愈,或者是练*体验的方式来帮助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难题,进一步疗愈自己的内心。无法预测未知的'自己,只能用自己的勇气解决当下的问题,期待未知的自己和生活。遇事时,多看看自己,从自己找原因,认清最真实的自己。曾经修过一门心灵修养课,我至今还记得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人最重要的是认识自我,发现自己,探寻未知的自己。“

  其实,无论在书中,还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相信:“这世界上从来没有自己消失的问题,当碰到问题时,就得面对,处理,放下,解决。”如果当你看完这本书,你可能会更加相信,任何事情,跟自己的勇气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

  很多时候,不同的人面对问题,想法不尽然一样,但一样的是:成功的那些,往往是能够克服自己的怯懦,提起勇气解决问题的。希望看到这些的你,亦能如此!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2

  遇见未知的自己,我接触的灵修的书籍的第二本,哈哈哈,第一本是《断舍离》

  这本书给我一个最大的感触是直视自己的阴暗面吧,接受臣服于那些已然发生的是事实。

  其中最喜欢的一句是,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

  回忆起过往自己的一些经历经过,会发现我也有老人说的,胜肽,我执意寻找,所以能量场吸引来的,自然而然就是我想要把自己营造成受害者的样子,其实人这一生,很多东西都是我们内在的一个投射。

  而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是我们产生胜肽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要学会敢于直面,学会让情绪的能量场来去自如。这样活的才自在。

  当你真心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会吸引那样东西的那种振动频率,然后全宇宙就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所以要自信的经常暗示自己,才能更好的得到自己想要的。

  不要让自己的思想停留过去和未来,而是要关注当下。杜绝胡思乱想的一个好的方法,就是关注自己的呼吸,学会冥想,再遇到已然发生的事情,不要被情绪带着走,先去接受。

  我们一生会有很多身份,很多途径去寻找认同感。但是那些都不是真我,事物其实都是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认知也是。所以先学会认可自己,才能一步步遇见未知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3

  当我看了《遇见未知的自己》,我才真正的明白心灵的修炼真的是一门需要不断提升的课程。当我遇到很多事情时,自己一个人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时,我终于学会了用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对待我自己了。

  我是在走着自己的朝圣路。当我明白很多的时候,人必须和真我真正意义的接触,了解自己的内心,和自己的身体建立一种连结,运用一种瑜伽和呼吸,真正意义上让自己放松,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当我经历痛苦、背叛、欺骗,当我爱过、痛过、哭过之后,我学会了臣服。就是接受一种现实。因为你无论多么的感觉不幸,但是既定的事实就是事实,所以当你接纳了臣服的时候,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时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破解情绪障碍之道,最重要的是臣服。”

  当我们从小到大,总是有师长、朋友、亲人告诉我们要勇敢、贤惠、诚实、独立、出人头地等。我们对这些一直都是信以为真,却从来没有挑剔自己脑袋里的东西。它说什么,我们就相信什么。接受了这么多的应该和理想,我们于是产生了很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评判他人。这些就是我们每天所思所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所以第一我们需要一种冥想,一种宁静,什么也不去想,就是保持一种静心。

  另外,我们其实当我们对每一类人或者是他们的行为,特别有意见是,就是一种自我的投射行为,也是一种逃避策略。当我们用手指对着别人批评的时候,有三根指头都是对着我们自己的,所以“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其实我们对待外界的批评是缘于我们自己身上的缺点。但我们如果和自己,自己的内心真正意义上建立了一种关联,我们就真的明白了我们需要如何去做。

  我们要真正地从身体、情绪、思想等各个层面来消除我们与真我之间的障碍,也是我们疗愈过程中很重要的帮助。

  关照我们的思想,并且检验他们的真实性。没有任何的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来自于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因为那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A(事件)----------B(信念、想法)----------C(j结果)

  A永远是中立的,因为同样的A,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C出现。所以不同的B(信念、想法),造成不同的C.所以当我们产生了坏的情绪后,我们呢要下定决心,不再被自己的思想所干扰,然后花很多的时间去培养自己觉察和定静的功夫。当我们看见、觉察了之后,必须有足够的心量去包容、接纳。这个功夫得我们自己去修炼。*冥想是个不错的办法。

  我们要一种身份认同,就是先“看见”,它是第一步,先看到你自己认同于某样东西,也许没办法立刻放下,但是如果你能彻底了解到你认同的那些东西,其实不是你的,也不是属于你的,你就有可能从这个外境追逐的噩梦中醒来。

  战胜了胜肽,心想事成的第一个秘诀就是你所向往的东西必须是你命中注定该是你的。或是与你的更高目的一致的哦、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要不然就是你能入到潜意识和真我的层面,破除人生的模式,学好自己该学的功课,破解你的命运。我们用视觉的观想和自己的感受所发出的振动频率就是最强的。

  另外就是学会感恩。未实现前就先感恩。

  记得所有的人事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由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触碰了。看看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的、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上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记得,每个发生自己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很难看,让我们心存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看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愿你,愿我,幸福。

  发现了一个幸福的秘诀!好开心幸福!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4

  五月的南昌,天气稍显闷热,而自己也是抑郁了半个月,每天地准备考研学*,不良的生活*惯加上心灵的躁动折磨着自己,效率很低,心情低落。晚饭期间偶然翻开自己的空间记忆,发现都是阳光正能量的展现,而现在的自己刚好是自己当初不屑的那个人。

  晚上十公里的跑步也没让自己静心潜修下来,不自觉刚好看见了遇见未知的自己。发现过去的自己其实也是一种表象,现在的自己却表现地更加淋漓彻骨,只是负能量场已被占领了主要地位,内肽神经大概快要织成一张网了吧!

  而也感激在自己最迷茫无助的时候遇见了这遇见未知的自己。并非是我的.生活如此糟糕,更多的是外在的环境能直接敏锐地刺激到自己,而自己也恰好还带有了各种有色眼镜去看待生活中的很多现象。

  我的生活,一直都是那种急匆匆地来急匆匆地走,希望完成更多,获得更多,却真的忘记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些许的休闲散步,留给自己的却是内疚和自责,然后又加速地往前跑,但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要跑。

  读完这本书,虽然我也还是没有知道自己躁动的源头以及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从此刻开始,慢慢地给一个精心思考的*惯吧,感悟自己的内心到底想要什么,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从内心深处对待生活中原本就属于中性的环境变化。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5

  第一次接触到这本被誉为“华语世界第一部心灵小说”的书,是在2008年的深秋,时值我顺利通过保送研究生的面试不久,课业告一段落之际,和好友两人在学校附*的一家小书店当店员。那时书店里常常进购一些比较畅销的励志类书籍,《遇见未知的自己》(为行文方便,以下简称为《遇见》)便是其中的一本。不过当时志得意满的我对这种“心灵鸡汤”类读物嗤之以鼻,只顾埋头看自己喜欢的小说,甚至不曾将它拿起来在手上翻阅。

  直至今年5月底,也就是我“裸辞”后赋闲在家的一天,本打算在书店找几本有趣的小说打发时间,却机缘巧合地撞见了这本书。看着似曾相识的封面,我有一种与故知暌违多年的错觉。至今我仍然记得那个有些凉意的午后,自己坐在书店窗前,一口气读完《遇见》那种酣畅淋漓的心情。

  就像各大读书网站介绍的那样,故事是从“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区,一个没有手机、车子又没汽油的孤单女人”开始的。名校毕业、收入丰富的都市“白骨精”若菱,在一个下雨的冬夜巧遇一名智慧老人,在与老人及他的学生的数次交谈中,她渐渐学会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内在世界,填补自己不快乐、挫败的心灵缺口,最终寻回最真实勇敢的自己。这种写作思路虽然明显借鉴了美国前世界级蹦床冠军得主、斯坦福大学体操教练丹·米尔曼的半自传体小说《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的写法,好在阅历丰富的作者还是写出了新意。本文无意讨论两书孰优孰劣,旨在与读者诸君分享《遇见》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和启发。

  《遇见》里最广为人知的那句话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在作者看来,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我们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让我们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着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我们费劲地在别人的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求解答和快乐,结果却徒劳无功,因为我们找错了方向,答案不在外界,而在内心。乍看觉得作者是在倡导唯心主义,过分强化心智的力量,通读全文后才知道,作者真正的用意是要我们通过联结、臣服、定静、观照、觉察等方法,破译身体的滞碍、化解情绪的瘾头、检视思想的谬误、放掉无谓的身份认同,最终回归真我的自然状态。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人性私欲极度膨胀的世界里,人很容易陷入贪婪和占有的漩涡之中。在追求财富、权力、健康、爱和快乐的路途上,人们殚精竭虑,但真正快乐的人却少之又少。其实我们痛苦的根源就在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用书中老人的话说就是“失落了真实的自己”。这个“真实的自己”或者叫做“内在真我”,不会随我们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书中揭示的答案是——真我就是爱、喜悦、和*。而且还特别强调了快乐和喜悦的差别。我们追求权力也好,财富也罢,都认为是在追求快乐,但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使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追求快乐势必是个由外向内的过程。既然快乐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令我们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我们的快乐也就随之消失了。而喜悦则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是从我们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我们一旦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如果用一个同心圆来表示人的心理机制,那么“真我”则会被放在最中间的那个圆圈里,它是被团团包围起来的,很难碰触得到。因为在现实的冲击下,我们早已失去了与真我的联结。为了寻找自我感,我们就发展出了小我,每天汲汲营营,在这个世界上抓取所有我们能抓取到的东西,好证明自己的存在。而只有那些能够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阻碍的人,才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

  看到这里我们自然会问,那么如何才能突破这些限制和障碍,重新找到真我呢?

  为此,作者一一提供了破译之道。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如何从情绪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书中提到,我们从小到大体验过许多负面情绪,比如天生的恐惧、所求不得的愤怒、希望落空的悲伤等等,这些情绪常常被否定和压抑,滞留在我们的身体里,形成了“痛苦之身”。这个痛苦之身在我们的身体里,是自成一家的能量场,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它以痛苦为食,如果我们不喂养它想要的食物的话,它就会制造一些事端来产生它所需要的情绪,并以此维生。所以我们的遭遇常常是配合我们需要的那种情绪而产生的。其实,情绪只是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动而已,它会来,就一定会走。我们要做的,不是去阻止或否定,不是去批判或抗拒,而应该去接纳,去臣服。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情绪上的抗拒和反对,可以改变我们不想要的事实,但其实这样的抗拒就像是拿脑袋在撞墙,真的是“徒劳无功”,而且对事情的后续发展一点帮助都没有。因为我们感觉很不好的时候,会一直想要从这个泥沼中挣扎地逃出来,借由很多逃避策略不去面对它、压抑它、否定它,排斥它,但“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当我们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种情绪的时候,我们会聚焦在那种情绪或事件上,这样就赋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强大了。而臣服的好处就是,当我们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那时我们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我们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反而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我们脱离眼前的困境,或是自己不喜欢的情境。

  书的结尾处再次强调,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我们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我们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我们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作为一个凡人,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还无法领悟个中玄机,无法参透万物皆空的道理,但我们依然能够力求像曾子那样,做到“三省吾身”。而反躬自身,其实也就是要学会把目光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在世界。

  读到《遇见》的那段日子,是我比较迷茫和脆弱的阶段。考试三次落榜的经历让一向乐观自信的我也开始对生活不满,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怀疑。读过《遇见》后,我突然明白自己之所以那么缺乏安全感,把幸福的筹码全都加诸在工作上,全是因为我丢了自己,失掉独立行走的力量。于是,我尝试着找回自己。试着安静看书,通过阅读更加理性、智慧地认识这个世界;试着在练瑜伽的过程中慢慢静定心神,学会无念无扰,然后填满佛陀智者的心绪睡着;试着和各种负面的情绪共处,让它们消融在爱和理解中;试着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让微小琐碎的事物带给自己喜悦和*的感受——路边开得正艳的小花、邻居宝宝纯真的微笑、阳光下闪闪发亮的树叶、甚至是路人无意的.善举,都会让我心头涌起一股暖流。

  渐渐地,我终于重新邂逅那个每天笑着醒来的自己,不再像从前那样,一旦陷进情绪深渊,就拼命打电话叨絮扰人,或者拼命买东西,连累家人朋友和我一样精疲力竭。一个月后,我彻底走出悲伤的阴影,找到现在的这份工作,遇到亲如家人的同事,展开人生的新篇章。

  我也渐渐明白,其实人生真的是一个找自己的过程,只不过有的人很厉害也很幸运,很快就能找到那个真实的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有的人比较波折,历经千辛万苦才和自己打了个照面;还有的人则更可怜,他们也许耗尽一生都没有和那个真正的自己说声“嗨”。

  我很想知道,正在看这篇文的你,是否找到了自己。希望你们的答案是yes。不过就算是no也没关系,只要你还有呼吸,人生就还没到头。勇敢地承认,并且动身去寻找吧。总有一天,你会兴奋得泪流满面,会感谢自己当初的这份勇敢,以及过程中付出的坚持和努力。

  我毫不怀疑,那个时候的你,一定会笑得比现在更美丽。

  期待那个绽放美丽笑容的你、你,还有你。

  这一路,让我们并肩同行。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6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的内容揉和了心理学、哲学、神学等许多形而上的内容,无论形式看上去多么简单生动,也注定不是一本能一口气消化的书籍。虽然我已经从头到尾读过一遍,但我知道离真正理解作者的意思还差十万八千里。

  我挺喜欢作者的表达方式,以小说的形式,将这些如此神秘深奥的理论融入到一个故事中,层层解析,让读者读起来不觉得过于枯燥和吃力。这样的表达形式让我想起《苏菲的故事》,每当大家对哲学望而却步的时候,常常会有人推荐这本书作为入门。把晦涩的理论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让普通人也能接受,其实这是需要很大的智慧的,所以我很喜欢这样的作者。

  《遇见未知的自己》,通读全书,我觉得它就是引领人们去思考这样一个命题:我是谁?我想很少有人想过这样的问题,包括我自己。也许是因为我们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一个用不着思考的问题。

  但作者告诉我们,正是因为很多理所当然的想法,我们被很多表象所迷惑。她还告诉我们,我不是我的身体,不是我的情绪,不是我的思想,而事实上人们常常把他们混为一谈。那么究竟我是谁?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答案。真正的我也许就如宗教里说的人的灵魂,但灵魂又是什么呢,我们也无从知晓。所以作者说,我是谁,我们只能从否定的角度回答,那就是以上皆非。人的真我应该是充满了爱、喜悦、*和的感觉的,那为什么我们总是那么不快乐,即使我们拥有了我们想要的一切,比如金钱、地位、名声、爱人等等。

  作者说,那是因为我们误认为那些表象就是真正的自我。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地在这些表象中寻找真正的自我,倾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不时地审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绪。只有我们看清那些表象不是真正的自我的时候,我们才不会困惑。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7

  初读张德芬的这本书,我一头雾水,是小说,却没有故事情节,穿插的人物也是个模糊的影子。是访谈,却感觉是自话自说,是传说,却只有个神秘的老人,说的话却全是现实生活。就这么囫囵吞枣了粗读一遍,回头细细回味,才发现,是通过叙事,在讲一个浅显易懂的处世方式,是主人感悟多年来的收获,是给读者的心灵鸡汤。

  张德芬曾经是著名的美女主播,台大毕业,有豪宅名车,一定社会地位的老公,可她不觉得自己活得快乐。后来,她离婚,去美国读了MBA,有了一个新好男人,二个可爱的孩子,在北京住着别墅,有三个帮佣,一个专职司机,自己在很大的国际公司做培训经理,薪水很高,在外人眼里应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了,可她依然不快乐。追其根源,她发现,让人快乐的不是那些外在的东西,房子车子工作老公孩子服饰发型,这全是外在的东西,你想抓住的更多却离自己的内心越远,自己内心的真我,爱,喜悦,和*,需要静下心来修炼。对待负面情绪的办法也不是一味的抗拒,当悲伤,愤怒,绝望面临时,只能臣服,接受然后等待消散,如能量的转换,你越抗拒,力量越强大。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的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着自己那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那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当我再次反复读这些文字时,我发现,我明白了。一个人要快乐,首先不要率性而为,要管理好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不要担忧未来的,无知的,不确定的事,要学会享受当下。好多让自己不快乐的情绪,其实是自己潜意识里编出来的故事,并不存在。当然,说起来容易,做来不容易,作者说好的*惯要坚持21天。就真成了*惯(无意识的),这需要长时间的定静,所谓定静,就是修身养性了吧?虽说,我亦然似是而非,似懂非懂,但感觉对自身目前思想状况能有所帮助吧,可以缓解杞人忧天来带来的压力,让自己有忍耐力,有包容心,笑对生活中的一切好与坏,幸与不幸。所以推荐大家也看一看这本书。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8

  我们穷尽一生追求内心的喜悦,却往往把快乐误认为喜悦。忙于奔波,忙于劳碌,以为拥有一件新衣就会喜悦,但当流行趋势改变后,刚刚感受到的快乐又被想要下一件衣服的欲望挤了下去。其实我们人生中大部分烦恼都是源于自己。

  所谓遇见未知的自己,就是摆脱思想、情绪和身体对我们心灵的操控,从桎梏中解脱出来。要得到解脱,释放真我,首先要和我们的身体和解。正如文中所言,“我们虽然讲‘突破身体的障碍’,身体却是我们寻找真我的必经之路,所以才要倾听身体的讯息,跟身体联结。而为了把这条路修直、修正,我们必须要好好呵护自己的身体,就像一辆马车也需要好好维护一样,不然有一天寸步难行时,讲心灵的追求也是枉然。”如此,正确的饮食方式和适当的运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油炸食品好吃,凉饮料解暑,但对于我们的身体毫无益处,就应当克制小我的欲望。如果我们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很多疾病就不会因为日积月累而产生。

  保持良好的情绪,不仅于自己身体有益,也对我们的人际关系有好处。人感到愤怒的时候,胃最不舒服,感到悲伤的时候,肺部会难受,焦虑的时候,喉咙发干发痛。即使只是为了自己的身体,也要每一天都保持好心情啊。好的能量和负面能量都会流动,一个抑郁难过的人,散发的就是负面能量,负面能量影响到其他人,也会干扰他人的情绪。谁会愿意和一个常常散发负面能量的人做朋友呢。

  老人说,指责他人的手,有三根手指是指向自己的。当若菱抱怨志明以自我为中心、不够关心自己时,以自我为中心不够关心别人的其实是若菱自己。所以当我们为别人的某些行为感到愤怒的时候,要静下心来想一想,做的不好的究竟是不是他,自己是不是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

  我以前觉得心想事成是无稽之谈,怎么可能想一想就成功了。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心想事成的关键——“要言行一致,不要说的想的是一回事,做的是另外一回事。”当你想得到一样东西,用力奋斗就是了,这个道理无论怎么说都是对的。

  最后,真诚的对待我们自己,热诚的活着,我们都会遇见未知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9

  最*看了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文章以一位都市白领女性为主角,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我们内在的世界,进而发现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一个不经遇的机会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最终寻得内心的*和,就像春茧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们,生命的困顿转折是建立内在力量的最好时机。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你自己本质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

  每个人都会遇到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但却从来没有去深究人为什么会有那些情绪,读完这本书后我有一种释然的感觉,思绪不再是剪不断,理还乱。回首过去,大学毕业时的意气风发,找工作时的屡屡碰壁,初入职场时的战战兢兢,仿佛就在眼前。从事社区工作也有4个年头了,从刚开始的满心欢喜到后来的厌倦疲乏,被各种工作压迫的感觉望不到头。常常有居民到社区里来投诉隔壁邻居如何如何,楼上邻居如何如何,被各种负面情绪所困,而我们要做的还是要把他们的负面情绪给消除掉。老年人的倚老卖老,中年人的无理取闹,年轻人的我行我素,以及**熊孩子组团逛社区。曾几何时,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和抱怨。常常觉得自己很倒霉,社会不公。

  突然间发现,什么时候开始我也变成那个原来的我所不喜欢的人了;什么时候开始我也变得那么消极;什么时候开始我也有了那么多埋怨;什么时候开始我自己也不认识自己了。

  我曾经想过放弃,复杂的人际关系,沟通方面的复杂性,各种条线的压力,这一系列的东西让我想放弃过。然而,通过实际工作为老年人搭建一个休闲娱乐的空间,让他们发挥了余热,不仅有了朋友,还有了个健康的体魄,让子女不再担心;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类志愿者活动,让他们发挥各自所长,为社区建设添砖加瓦。他们一张张笑脸,一声声的肯定使我的想法渐渐发生了改变,我为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互助友爱的大家庭感到自豪,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到幸福,更为自己拥有一颗能懂得理解和帮助别人的真心而感到快乐。

  在工作中寻找真我,在工作中我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消极抱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而我应该是乐观向上的我。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所有消极的东西,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通用十篇(扩展7)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菁华6篇)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

  里面的内容要让我消化消化,我在思考,迷茫地开始想想自己到底是怎样的。这样看来,我一直在被小我控制着,情绪化,不开心,缺乏安全感,焦虑,紧张貌似是我的常态,而我从未走出来过,而是把它们深深地隐藏着,忽然有一天爆发了,忽然又隐藏了。真我的表现形式是爱,和*,喜悦。而我好像并不是,离真我太远了,我一直有个怪异的`想法,我不配拥有快乐和幸福,因为每次开心到一段时间,总会很神奇地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打破我的快乐和幸福,甚至是亲人的离开。这本书给人启发很大,但是真正完全领悟,去做到确实需要坚持,需要时间的锤炼,我经常被人说,为什么我的眉头一直是紧锁的,其实别人不说,我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现象。也许我应该多关注自己的身体,慢慢调整,逐渐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放下和继续之后的生活,感谢我看到了这本书,虽然哲理韵味很强,但是许多内容我心里也达到了共鸣,欲速则不达,我要沉下心来,不要轻易被小我牵着走,要正视自己的一切,包容,爱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加油,期待时间的奇迹!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2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部关于身心成长的小说,作者张德芬以其简简单单的写作风格揭示了人们烦恼和痛苦的深层原因,以其简简单单的文字诠释了深刻的人生真理。

  书中解释了我们人类对生活的追求,也是五个字可以表达的,那就是爱、喜悦、和*。

  为什么付出努力后我们还追求不到我们想要的幸福?真我和爱、喜悦、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远离真实的自我?我们不是每天都在演戏吗?扮演各种各样的主角,但是在场景中,我们心甘自愿扮演的有多少呢?这是我们看不到真实自我的原因之一吗?我想是的。

  所有的人和事都是你内心的反映,就像一面反映你内心的镜子。当外界的任何东西接触到你时,记得看看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的哪一面被再次触摸,看看自己的哪些阴影没有被整理好。不要把精力浪费在外部的、不可改变的、不可抗拒的事物上。首先在内心层面达成和解,然后专注于外部能够改变什么。

  因为我们所有痛苦的根源都来自不知道自己是谁,盲目地执着于不代表我们的东西。快乐依赖于外在的事物,一旦让你快乐的环境或事物不复存在,你的快乐就会消失。另一方面,快乐来自内心。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这个世界无法将其夺走。

  因此,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积极的想法,那么好人好事就会与他产生共鸣,被他吸引。同样的,如果一个人有悲观和愤世嫉俗的倾向,坏事就会发生在他身上。这可能是书中提到的意气相投,物以类聚。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3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是上次跟朋友去锦汉展览中心逛书展时买的。第一次逛书展,感受最深就是人好多,想不到喜欢看书的人还真不少呵。逛了一上午,也没啥收获,就买了几份香港的英文报,一本考公的理论热点书,还有就是这本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

  断断续续翻了几天,总算读完一遍。看完最后一行字,合上书时,再仔细想想里面讲什么,却都很模糊了,也记不起几句完整的句子。不是里面的故事不精彩,只是有不少挺专业的,也懒得去多领悟。书的封面写着“都市身心灵修行课”、“华语世界第一部身心灵小说”等字样,标榜的内容似乎很大,但其实就讲了一都市白领偶遇一老人的故事。跟大多数心灵励志书籍一样,这本书无非也是告诉我们要寻找真正本我,要追求崇尚爱、喜悦、和*。但它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读者更深体会内心世界的变化,是可以改变很多现实的东西。

  说句实在话,确实也有点像在推崇“唯心论”的意思,但是,一定程度上的“唯心”确实也是必需的呀,人很多时候,就真的需要好好审视下自己的内心,看看是否有哪些被扭曲了。太现实,会很辛苦的。想要简单的快乐,*凡的幸福,从“心”开始,从意识上稍作些改变,其实可以变得更容易。

  书中有一句话,“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没有多大的感触。但看完整个故事,才知道这话的意思: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身出来的结果。意思也就跟“吸引力法则”差不多,积极乐观的意识可以吸引到积极的光芒,很多不好的东西都是自己的消极想法招惹过来的。所以,要关心内在,要勇敢一点,做更好的自己。

  看这本书时,喜欢泡杯绿茶,听着柔柔的钢琴曲,安静地翻动书页,放松自己,享受着宁静,享受属于自己的一份娱乐。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4

  初次捧起这本书,只知道它是一本关于身心灵的著作,想来应该是很枯燥无味的吧!后来才发现这本书把心灵的哲学、人生的思考全都融入一个小说里,我们随着主人公一起与老人对话,深入浅出地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了深刻地探索,于是很快便勾起了我的兴趣,不由自主地随主人公一起去探寻“真我”。

  人生可曾有“真我”?

  书中讲解我们人类一生所追求的东西,也不过五个字就可以表达,哪五个字呢?那就是爱!喜悦!和*!这也就是真我,真我一直都不曾离开我们,那我们为什么有时会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呢?我想正是因为有了盲目地追求外在的、物质的东西,而让真我被封闭起来。而身体里的那个真我呢?那个真我不会随着一切的改变而改变,甚至于有一天我们离开了,这个真我也不会消失!而通常能做到真我的人我想是没有吧!但我想如果我们随着老人的引领去找寻真我的话,会让自己越来越喜悦。

  “真我”--爱、喜悦、和*,我想,正如老人所说:一个没有吃过冰淇淋的人是不会有对冰淇淋的渴望,也许正因为我们都享受过“真我”,所以今天听来对于它才会有如此热切的渴望,不以外在为转移的发自内心的喜悦与和*,恐怕是生活在凡尘中的芸芸众生所望尘莫及的吧!

  人生若只有“真我”!

  每次捧起这本书,总能让我的心灵回归宁静,不断地去探寻真我,重新审视自己。现在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相信随着内容的深入,会让我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我也会努力去探寻“真我”。

  人生若只有“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5

  这本书的确出版了很久了,久仰其大名,确是最*才开始阅读。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结束了。

  出乎意料作者用的是她笔下的一个职场女子将整个心灵教程串联了起来。从认识自我,到提升自我,再到最终的感受自我。

  比起素黑的话,更浅显易懂,而二者确实有很多理论上的共同点,只是阐述方式不一样。

  印象最深刻的是其提到的一段关于能量和频率的问题,解释为,我们发出的能量和频率(隐形的)决定了我们一天,一个月甚至是未来所发生的事。简单来说,如果你发出的是进取的能量,那么你会遇到更多愉快的事,相反,如果你发出的是消极的能量,你只会感觉到越来越倒霉和不顺。

  这个理论也能够解释【物以类聚】的概念,为何我们总是和【相似】的人一齐玩耍,大概就是我们发出的频率类似吧。而为何你总是看某些人不顺眼,大概就是你们的频率有些距离咯。

  于是反观最*的生活,TEN,兔子,*,这三个人仿佛成为了我朋友圈的主线。

  看着兔子休假听到生病的我就过来送肠粉,TEN哥哥翘班两小时过来送药,*除了黑我还是黑我,却觉得彼此很投契。这大概又能够扯到另外一个话题——关于朋友类型分布的话题,以后再谈谈好了。

  大概就是这样貌的读后感吧。但我更多的是喜欢和生活联系一齐。

  想想,当初彼此吸引也大概是能量的相似而到达了默契和共通点,是都喜欢音乐也好,是都喜欢自由也好,是都喜欢挑战未知也好,是什么原因都好,但,之后分开的原因只能解释为:能量不再相同了。

  玛丽说,不入流的人才会称自我是文青。我不敢评论。只能说,是真的能量不一样罢了,所以,才会在此时此刻和彼时彼刻,那么看不顺眼彼此。

  就当我的确是疲惫了吧,也是遇到TEN之后我才深深明白,原先爱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比爱上幻想中的他她,重要那么多。

  就像他就是爱我的小脾气,而你却很排斥

  就像他就是爱我的笨和幼稚,而你爱的是我的聪明和优秀

  就像他就是爱我的需要被照顾,而你爱的是我的独立

  而我爱他的是他的肯为我不计较付出,而你常常选择被动

  而我爱他的是他的强大的包容心,而你的自尊心永远走在前头

  而我爱他的是他肯替我着想,而你认为lifeislikethis

  或许在一开始,我给你投射了太多精神上强大的幻想,以期待你能保护我;同时,我一向期待,甚至幻想你能够成为这样幻想下的映像;而我却忘记了,你从来都只是一匹野马……而我的确没有草原呀。

  这样想想之后,一切都仿佛明晰起来,也不再纠结了。

  就像我之后也明白,以往笃定说不喜欢那些没气质的浓妆艳抹,为何会深爱她了。

  或许她就是那个能给你草原的人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6

  在以前的日志中提到过一本叫做《遇见未知的自己》的书,这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也曾经是这本书在我极其迷茫的时候给了我一片开阔的心境。

  最*偶然的机会,和一个朋友聊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我的回答是真正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就想到这本书并且推荐了给他看。然后自己也又重新翻出了这本书开始重温,发现仍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启示,让自己变得*静。不知是什么缘故,看了这本书就很想找人分享,所以,现在就写写这次看后的点滴心得,因为还没全部看完,所以写到哪就是哪了。

  快乐和喜悦的区别快乐是别人给的,而喜悦却是自己创造的。两者的区别在于,快乐是由外而内,而喜悦确实由内而外的。快乐需要外界提供给我们快乐的源泉,如果那个源泉没有了,我们就不再快乐,换而言之,快乐是依靠外界而存在的,我们无法控制。而喜悦则是自发的能感觉到的,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感觉,无需依靠外界,内心的满足感,所以是自己的创造的。以前总会把自己的快乐寄希望于别人,等待着别人给自己带来快乐,却也让自己处在了被动接受的状态。所以现在,开始慢慢让自己去创造喜悦,自己去营造那种感觉。比如会在今天晚上,一个人到对面的绿地去晃悠,听着喜欢的歌,慢慢地走着,看着又大又圆的月亮,四周几乎没有人,却能让自己和那个真我更加接*,这个时候心情很惬意,似乎真的能感觉到一种内心的喜悦。

  关于情绪在书中,情绪被认为是阻碍我们与真我联接的障碍。一直觉得自己还是个蛮感性的人,容易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其实这也就是因为太强的情绪,让我们看不到真我,蒙蔽了自己的心,从而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而情绪又是有瘾头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书中是这么说的: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在生理学上讲,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如果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悲惨痛苦,那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变成你的一个情绪模式。更糟的是,当我们产生某种情绪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会形成一种叫做胜肽的化学物质,胜肽会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久而久之,身体对某种胜肽有了特定的胃口,产生饥饿感,所以如果很久不生气的话,你的细胞会让你有生理的需求去发脾气。所以这种情绪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背景音乐,因为我们已经*惯成自然了。

  就我自己而言,看到这段话是深有体会的,想到以前的事情,一直因为同一件事去不断地不开心,是不是也是因为这种胜肽的在作祟呢?还有经过一长段时间的自怨自艾,即使自己明明就是已经可以开开心心了,但是却因为胜肽的关系,又把自己拉回了那个情绪。很多以前无法解释的事情,通过这本书对情绪的解读,有了答案。所以,这也让我明白,不能任由某种情绪的长期存在,偶尔的不开心肯定会有,但是一直这样就是个危险的信号,因为负面的情绪会给我们找来更多不好的事情。(未完待续)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通用十篇(扩展8)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菁华6篇)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

  张德芬,华语世界首*心灵畅销书作家。第一次,我选择了她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我是一个不爱看书的人,书买回来以后也是好久没有碰过,直到一天实在没事干才想起它来。

  好奇,这是看时的最初想法。可能是书名的关系,所以好奇这个“未知的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对号入座,这是在读书过程中的想法。一个莫名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不是谁?是啊,我们是谁?又不是谁呢?从来到这个世上,从我们被赋予了姓和名时,我们便很自然的知道自己是谁了,可是却没有想过那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就像好多事物都被我们不由自主的赋予了代号和意义,从而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感受,让我们迷失了自我,更确切的说应该是真我吧!

  我们每天盲目的向那个所谓的目标前进着,其实我们只是在攀附。想想在前进路上我们快乐吗?有没有真正的静心想过我们到底想要什么呢?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带着不同的面具,从而使我们离真我越来越远,虽然它一直住在我们的心里,一直观察着我们的一切,可是我们却从未去真正的感受过它的存在。因此它就成了我们那个未知的自己。

  其实屏蔽只是借口罢了,因为我们更在乎外在的事物,更贪慕虚荣,更喜好虚伪,即使好多人不承认。是我们自己把我们与自己拉的越来越远。书中的老人曾在墙上画过一匹马,一辆马车,马车夫和乘客,也就是老人口中的.人生模式:马车的构造和质量代表我们的命、马代表我们的表意识、马车夫代表我们的潜意识、乘客则是真我。

  我们一直活在小我拟定的人生中,其实,我们应该抛开所有没必要的顾虑,例如:害怕、嘲笑、否定等,去感受一下我们的内心,去感受一下如果抛开之后,做着真正想做的事而带来的喜悦。在我们抱怨凭什么、为什么时,有没有换角度思考,有没有正面解决问题呢?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为当抱怨时,我们就是在逃避,在给自己找借口而已。甚至当我们抱怨不公*时,有没有想过公*二字用的是否正确?公*在同级人事物上是永远成立的,或者另一种说法,世界上凡事都是公*的,当我们失去的同时,一定会得到什么,只是我们把心思全放在了失去上,却忽略了所得到的,所以可以说我们被小我控制着。

  面对我们那些所谓的情绪遭遇,我们常常选择逃避,因此它们会经常找上门来。如果我们可以与它们正面相对去感受它们,去换角度考虑它们,然后慢慢的消化它们,我想问题就简单多了。同时,我们应该拥有一颗敢于否定自己,敢于反思自己的心,让我们离真我更*。

  负面情绪也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威胁,我自身就是一个身体不好的人,对此我颇有感受,如果心情愉悦,那么身体的每个细胞都会充满活力,从而让我们活力四射。积极的情绪会带来好的结果,我们有时也会有这种感觉,有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以后,就会感觉不顺利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相反,如果最*有好事,则会感觉好事连连。我想这应该就是书中提到的“吸引力法则”,所有事物都有力量存在,而且相同的力量会相互吸引。所以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就难怪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

  所以我认为一个人的态度是很重要的,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态度决定成败了吧?根据“吸引力法则”,我想我们讨厌什么样的人,那么我们应该就是那样的人,因为我们能讨厌就证明能量得到了吸引,只是我们从来不承认罢了。书中也提到了:情绪的障碍、体验、爆发和疗愈。我想可以这样理解:困难——感受——发泄——愉悦。其实,就像书中说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不同的功课,因此就会有不同的困难和情绪出现。与其说不同,倒不如说相同,因为他们存在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完成功课。

  以前我认为世界上有好多人,每个人都不一样。而现在我感觉其实每个人都一样,都是被小我控制着的人,我甚至认为世界上只有我自己。天的事我不需理会,别人的事我无权干涉,所以我们所谓的世界应该是自己的世界,所以书中会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就像我们照镜子一样,什么表情,什么事物它都可以反射在你面前。而你只能去接受,而不能去一拳把镜子打碎,因为受伤的还是自己,所以我们应学会面对、接受、然后放下。这样镜子里的自己才会越来越美,笑容才会越发的真实和灿烂,好事也会找上门,因此心想事成也就有了基础,剩下的就是行动啦!那么,我想从此以后阳光应该会一直陪在我们的身边吧!笑对人生,我们要持有积极的态度,别人我们无权改变,但我们自己是可以做出改变的,只要我们想。

  最后,我想书中的这句话最适合做结尾了:“我们不知道一切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2

  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这本书,只是单纯地喜欢它的封面,没带太多的兴致,因为心想也不过是一本很普通的关于励志心理的书籍……

  上了大学后,很少有机会坐下来静静地看书,不是没有时间,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细细品味,沁入心脾。校园里刮起了一阵读书月的风潮,于是整个校园沉浸在了这片书的海中。我慢慢地读着这本书,发现它与我以往接触的这类型书是那么不同。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主要是环绕了女主人公白领李若菱与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对话,揭示了人身心灵的奥秘。这本书突破了大多数传统书籍对这方面心理理论知识的直接论述,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导读者走进作者论述的观点里,进而走进了自己内心中真实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虽然她有美丽的外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职,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但她并不开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讽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有小人的尔虞我诈。她脑海里时刻都闪过轻生的念头,在一次和丈夫吵架离家出走后她遇到一个老人,在与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后,她终于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谁?”这是第一次见面时老人问李若菱的第一个问题,“我叫李若菱!” “我问的不是这个,名字只是个代号。”“我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上班,我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谁,如果你换了工作,这个‘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了吗”。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自己是谁?我们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开心,即使我们拥有了很多财富、金钱、美色。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以为我们就是财富、金钱、美色。的代表。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东西呢?我们总是*惯地去观察模仿别人,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拥有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寻找的地方,表面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找解答和快乐,结果都是徒劳无获的,主要是我们找错了方向,找错了位置。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很多人都*惯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换着,最后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当哪一天,我们逐渐的把目光从外界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时,我们会可悲地发现,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隶,它时刻束缚着我们,使我们生活在了不快乐中……

  《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们每个客体其实都是“李若菱”,我们都迷茫过,我们都徘徊过,但请给自己一个机会,和“智者”来番对话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3

  前些日子读了一下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也是同事推荐的,本来不喜欢看心灵鸡汤的,但看后却感觉收获颇丰,本书与其他类似心灵鸡汤的书籍不太一样,是一本以小说为体裁,以心灵修行为主题的书籍。主要讲述名校毕业的女白领若菱生活的起伏以及与老人的对话,借此来表达人生的理解。

  书中大体讲到的是一位都会白领阶级的女性通过同老人间的对话,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内在世界,进而发现大多数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甚至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去探讨主宰着人生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并提供了解决这些模式的实际有效方法。

  本书言辞亲切,语言流畅,读者很容易融入到女主角的生活过往当中,能够切身体会女主角的遭遇,并随着女主角一次次与老人的接触,逐渐能够了解真实自我的存在,在阅读此书后,了解到老人大体从4个方面讲述了人本身在成长当中遇到的阻碍,其中包括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的阻碍,并在书中详细的讲述了如果能够解决这四方面。

  首先是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并身体联结:通过*等方式,逐渐与身体进行沟通,感受身体本身,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关注身体给自己的回应。接下来是接纳情绪,臣服事实:接纳事情本身,甚至接纳自己,接纳自己本身的样子,而不是刻意的压抑自己的内心。用耐心和行动化解:对自己的真实进行思考,可以回想小时候最本真的自我,与现在自我的对照,找到真实的自我,并尝试还原自我

  身份认同:也就是认同自我的身份,给自己一个可以接受的身份。

  我对本书认识可能还不够全面,可能也只是冰山一角,毕竟每人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我推荐这本书也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阅读中不断成长,交读书感比较晚了,但还是想自己写点东西,一方面总结一下,一方面稍微练*下表达,*时写东西比较少,写的可能比较简单,还望海涵,希望下次能有进步。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4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台湾女作家张德芬的成功力作,是一本有关心灵成长的小说。作者以深入浅出的笔触揭示出了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原因,讲述了主人翁心灵成长的历程,用通俗易懂、*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张德芬将世界上的事分为三件事,一是自己的事,二是别人的事,三是上天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管好自己的事,对其他已经发生的事学会臣服,最后的结果交由上天去抉择。虽然我不能完全认可这些想法,但我认为每个人只要管好自己的事就是唯一要做的事。只管自己的事,看似自私,实则大爱无私。管好自己,要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绪、语言、行为、*惯等,管好自己就不会再给他人制造麻烦,就等同在爱别人。

  书中有一句经典的话让我印象很深。“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所以当你在论断时,或许只看到了片面。有时候换个角度去思考,很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遇见未知的自己》帮我重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知道人要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的成长。许多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曾几何时,我掉入了困顿的深渊,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抱怨。《遇见未知的自己》带我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让我明白真我应是乐观向上、祥和快乐的。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消极行囊,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男子一天下班的时候,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暗巷,看到一名女子在仅有的路灯下找东西。她非常慌张、着急地在找,让这个男子不禁停下脚步,想助她一臂之力。

  “请问你在找什么?”男子问。

  “我的车钥匙,没有它我就回不家了!”女子焦虑地说。

  “你大概在哪个位置,怎么掉的?”

  女子指向另一个暗处,说:“在那儿掏钱包出来的时候掉的。”

  男子诧异道:“那你怎么不在那里找?”

  女子理直气壮地回答:“那里没有灯呀,怎么找得到?”

  或许你觉得上面的女子愚昧可笑,但我们在寻找自己想要的人生、自己想要的快乐时,常常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女子一般,找错了方向。所以,难怪我们无法获得我们想要的人生!

  张德芬说:“先要为你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负责。负责的意思不是说将错归到自己身上,而是说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我该如何做到最好。”

  让我们顺从生命的规律,在磨砺中不断成长,汲取心灵内在的力量,活出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5

  怎么说呢,其实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让我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书中的女主角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老人”,在老人一次次的引导下认识自己,学会向自己的负面情绪臣服,从而以更好的方式对待自己的人生。

  我以前没想过,原来我们经历过的苦难,创伤,会藏有心中的深处,我们需要困境的时候,这种曾经受伤的负面情绪会不自觉得体现出来,这是因为这种负面情绪的胜肽需要存活,这种胜肽的存活会让你一次次地体验这种情绪,受到拆磨,让你*惯扮演成受害者的角色。

  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留下的伤害,当负面情绪出现时,不要排斥,要臣服,学着和自己和解,然后找办法解决问题。

  人的一生中会经历不同的苦难,但是我们要相信这是老天安排给我们学*的课题,多留意自己的内心变化,反思自己的言行。每个人生模式跟出生,后天接受教育,经历,前世业力都有关系,我们怪不了老天,只能够让自己学会臣服,守住内心的喜悦,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包括下决心去改变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毛病”,而不是*惯性回避自我反思,把所有问题都推到别人身上,想以此扮演受害人的角色,让自己得到同情。说到底影响我们的对人事物看法的,是我们的内心,何不换种想法,正确认识自己的思考模式,如果你一直拒绝反思自己,或困在某一个观念里,你就会很容易把所有问题指向别人,那么你只会花更多时间去思考怎么与别人抗争这种问题上,你只会沉浸在痛苦中。

  所以呀,每个人都为自己负责吧,这世界上有三种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学会认识真我和小我,学会在生命的成长道路中看到自己昔日留下的内心深处的伤痕,臣服自己的负面情绪,不排斥这种负面情绪,而是去和解,然后想方法解决,一切会更好的,一个好的自己,也会吸引好的人和事,对吗?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6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人生,是一条漫漫的道路,路的两旁有着各色各样美丽的风景,路的中间有时会出现险恶。人,行走在这条路上,无非就是想寻找这众多美丽风景中的至美。同时,想尽一切办法来化解旅途中的险恶~

  然而,这条路上最美的风景究竟在何处,我们该如何去寻找,我们该如何去避开路上的硝烟炮弹。其实,我们所寻找的最美丽的风景,不过就是快乐。但真正的快乐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得到的。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了解到我们在寻找自己的人生,自己想要的快乐时,经常找错方向了。因为我们寻找的地方,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去寻求解答和快乐。但,结果却是徒劳无功。原因就是:我们找错了地方。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以一位都市白领阶级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我们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进而发现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逐渐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所以,难怪我们无法获得我们想要的人生。

  现代社会,拜金风气盛行,个人主义,权利主义层出不穷。为何会有如此浮夸,奢靡的社会现象呢。归根到底还不都是人们脑子里那一股可怕金钱权欲观主宰了人们的头脑,这些人早已经被这种思想所束缚,成为甘愿被其奴役的奴隶。

  人们所追求的权利,金钱等东西,最终目的还是在追求喜悦与内心的和*。可是,并不是每个人的这些追求都能够实现。相反地,很多人的'这些追求都落空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是让很多人想不通的事情,明明自己付出了那么多辛酸,那么多汗水,可是最终还是一无所有。然而,你知道真正的原因么?真正的原因是:你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换句话说,就是你真的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吗?比方说:当你是一位学生时,你的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考试吗?是为了对父母的承诺吗?还是只是为了自己有个好的将来?如果答案是的话,那你就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再比方说,假如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是谁?你的回答会是什么呢?是直接说你的名字吗?是说你的职业,或你的兴趣,爱好,出生地`````吗?如果你的答案如此的话,那么你真的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了~

  很多人,其实都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只是一味地随波逐流。就是因为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浮躁,人们无法确定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东西,只会盲目从众,急功*利。因此,也导致大部分人在面对现实人生的这种磨难时,无法忍受,自甘堕落!

  《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生命试炼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因力争上游而汲汲营营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澹的踌躇关头,面临其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通用十篇(扩展9)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菁华5篇)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

  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引言《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一开始老人就问了一个问题,“你是谁?”,我读我悦~若菱说了很多,但都没有老人真正想要的答案。

  那么我们追求的又是什么?这些都是很深奥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奋斗目标,但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我们到底追求的是什么?老人给出的答案是快乐、喜悦、爱和和*。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条件是一定要有一个使得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喜悦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爱是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这些,但为什么人人都落空呢?——是因为你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在我们今天物欲横流的世界,每个人都在追求着金钱、权力、健康……为了这些目标不惜一切努力,有些人甚至出卖自己的灵魂。到了最后,都得到了什么呢?你觉得快乐么?你有喜悦感么?你得到了真正的爱么?就算在这个和*的世界,你的内心也得到了和*么?也许有些人得到了。但是,那大部分人呢?你是谁?你在追求什么?《遇见未知的自己》——不要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2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教师阅读推荐书目中唯一的一本小说,可以把它当做一本有趣的小说读,也可以当做一本生活指南细细品味。读的时候联想到自己的经历,联系到自己的困惑深入思考下去,对自己寻找未来的路径有一些启迪。细看封三美女张德芬的照片,你会相信这是一个45岁的女人吗?简直就是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小女生。这时你也许会相信改变自己的心态,轻松地去活可以抗拒岁月对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女人容颜的改变,进而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活出别样的自己。

  全书以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区,一个没有手机、没有汽油的孤单白领阶层的女性,在自怨自艾时恰逢老人为故事的开始。随即引出老人的提问:“你是谁?”让人逐步地去理解“小我”与“真我”。

  是啊,现在有多少人不知道“真我”是谁?总是把外在的条件,或者自己的一个身份,一个理解的角度等一些外在的只是表示自己的东西理解为自己。为去追求我们所定义的某个身份,总是在不知某个时候失落了真是的.自己。为什么我们总是不快乐?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我们总是在做我们自己思想的奴隶。

  就像书上说的警示的句子“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的东西”;“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小我的虚假认同”“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应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我是谁呢?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快乐”与“喜悦”有所发现。快乐是短暂的“快之乐”,稍纵即逝,我们寻找快乐往往是向外界去寻觅,比如有人喜欢购物逛街,满足自己的物欲,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欲望满足了又有新的欲望膨胀,正所谓欲壑难填。有人喜欢聚在一起搓麻将、打扑克,玩的时候是兴奋,不过这只是短暂的精神麻醉,曲终人散后是更多的孤寂与空虚。所以我们要寻找喜悦要向内去寻觅,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的灵魂。从内心发出欢喜心,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以感恩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每一天,那么你会倍感轻松。向内寻找你会逐渐地了解我是谁,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离我的真我到底有多远的距离,我真正渴求的是什么。

  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和呼吸永远是当下的。活在当下,让自己的身体与心灵联接起来就从吃饭睡觉开始。吃饭和睡觉是生命中的两件大事。吃饭就吃饭,把饭吃饱,别老是忧心忡忡,总想着没有做完的工作。以庄重、感恩的心情捧起手中的饭碗,细细咀嚼,慢慢品味,生活的滋味就在吃饭的过程里了。睡觉就睡觉,把觉睡好,可以拥有充沛的精力面对全新的一天。我的奶奶在世的时候就说:“力气是个宝,晚上去了早上到”,这就是睡觉休息的神奇功效。一夜睡不好,十夜补不了。睡觉时气定神闲,甭胡思乱想。拥有你所拥有的,享受你所享受的。一般人只能做到前者,只有智者才能拥有后者的追求。

  “欲速则不达”。放慢生活的脚步吧!生活如此美妙,请关注此刻。过去与未来都属渺茫,只有此刻真实,抓住此刻,用心吃饭,用心睡觉,同样以细腻的心思用心做事,要用心,但永远不要操心。时风来哉,种子自然会破土而出,长成挺拔的参天大树,耐心地等待,时机成熟,所有的期盼自然水到渠成,所有我们应该远离浮躁与焦虑,取而代之的是学会安静、宁静与*静。

  随着女主角生活上的冲击和起伏,以及配角的经历我成长理性的带着我们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去探讨,研究“真我”帮助我们从思想,情绪和身体中**出来。“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些事在生理学上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来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连接线和整合,这就是变成了你的情绪模式。”教我们如何去操作我们的身心;感受我们的潜意识;摆脱我们的情绪;检视我们的思想。逐渐的揭开层层包裹的同心圆,找到“真我”和我们的本质“爱,喜悦,和*”

  爱过,痛过,哭过之后,学会臣服当下。这话好像是对我说的,要试着活在当下,臣服所有已经发生的事情。就像书中的那句“凡是你所抗拒的,都会持续”事实摆在那里我们所有的抗拒都是徒劳,同时还要臣服我们对事件衍生的负面情绪。就像老人的那句“这些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驱散不走他们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进光来,光出现了,黑暗就消融了,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但愿我们都像春蚕破茧而出。开始就是未来!我的同事王宝坤几年之前就对我说:“不完美才是人生”。过分追求完美,事事苛求完美,受伤的必然是自己。我们必须适应社会,不可能让社会来适应你。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对于可能改变的事情尝试着去努力。做到做不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最喜欢书中的一段话:“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所以,虽然现在我们正在低谷,请你开始感恩,因为我们已经开始拆开那个礼物了,请让我们继续勇敢的、乐观的去面对,我们会看到那个不一样的惊喜!”

  没有人可以给我们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也没有道理可以彻底让我们觉悟。因为这个相对的世界没有绝对的道理。但是,我会把这本书比作灵修地图,只是每个人可能选择不同的主干道。而它让我在心灵成长的路上又有了新的进步,去让我开始真正的关心自己,并且学会如何真正的关心自己。它教给了我不同的思考方法,对心灵有益,可以疗伤,可以励志,可以让人沉静下来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3

  张德芬,华语世界首*心灵畅销书作家。第一次,我选择了她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我是一个不爱看书的人,书买回来以后也是好久没有碰过,直到一天实在没事干才想起它来。

  好奇,这是看时的最初想法。可能是书名的关系,所以好奇这个“未知的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对号入座,这是在读书过程中的想法。一个莫名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不是谁?是啊,我们是谁?又不是谁呢?从来到这个世上,从我们被赋予了姓和名时,我们便很自然的知道自己是谁了,可是却没有想过那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就像好多事物都被我们不由自主的赋予了代号和意义,从而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感受,让我们迷失了自我,更确切的说应该是真我吧!

  我们每天盲目的向那个所谓的目标前进着,其实我们只是在攀附。想想在前进路上我们快乐吗?有没有真正的静心想过我们到底想要什么呢?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带着不同的面具,从而使我们离真我越来越远,虽然它一直住在我们的心里,一直观察着我们的一切,可是我们却从未去真正的感受过它的存在。因此它就成了我们那个未知的自己。

  其实屏蔽只是借口罢了,因为我们更在乎外在的事物,更贪慕虚荣,更喜好虚伪,即使好多人不承认。是我们自己把我们与自己拉的越来越远。书中的老人曾在墙上画过一匹马,一辆马车,马车夫和乘客,也就是老人口中的人生模式:马车的构造和质量代表我们的命、马代表我们的表意识、马车夫代表我们的潜意识、乘客则是真我。

  我们一直活在小我拟定的人生中,其实,我们应该抛开所有没必要的顾虑,例如:害怕、嘲笑、否定等,去感受一下我们的内心,去感受一下如果抛开之后,做着真正想做的事而带来的喜悦。在我们抱怨凭什么、为什么时,有没有换角度思考,有没有正面解决问题呢?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为当抱怨时,我们就是在逃避,在给自己找借口而已。甚至当我们抱怨不公*时,有没有想过公*二字用的是否正确? 公*在同级人事物上是永远成立的,或者另一种说法,世界上凡事都是公*的,当我们失去的同时,一定会得到什么,只是我们把心思全放在了失去上,却忽略了所得到的,所以可以说我们被小我控制着。

  面对我们那些所谓的情绪遭遇,我们常常选择逃避,因此它们会经常找上门来。如果我们可以与它们正面相对去感受它们,去换角度考虑它们,然后慢慢的消化它们,我想问题就简单多了。同时,我们应该拥有一颗敢于否定自己,敢于反思自己的心,让我们离真我更*。

  负面情绪也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威胁,我自身就是一个身体不好的人,对此我颇有感受,如果心情愉悦,那么身体的每个细胞都会充满活力,从而让我们活力四射。积极的情绪会带来好的结果,我们有时也会有这种感觉,有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以后,就会感觉不顺利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相反,如果最*有好事,则会感觉好事连连。我想这应该就是书中提到的“吸引力法则”,所有事物都有力量存在,而且相同的力量会相互吸引。所以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就难怪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

  所以我认为一个人的态度是很重要的,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态度决定成败了吧?根据“吸引力法则”,我想我们讨厌什么样的人,那么我们应该就是那样的人,因为我们能讨厌就证明能量得到了吸引,只是我们从来不承认罢了。书中也提到了: 情绪的障碍、体验、爆发和疗愈。我想可以这样理解:困难——感受——发泄——愉悦。其实,就像书中说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不同的功课,因此就会有不同的困难和情绪出现。与其说不同,倒不如说相同,因为他们存在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完成功课。

  以前我认为世界上有好多人,每个人都不一样。而现在我感觉其实每个人都一样,都是被小我控制着的人,我甚至认为世界上只有我自己。天的事我不需理会,别人的事我无权干涉,所以我们所谓的世界应该是自己的世界,所以书中会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就像我们照镜子一样,什么表情,什么事物它都可以反射在你面前。而你只能去接受,而不能去一拳把镜子打碎,因为受伤的还是自己,所以我们应学会面对、接受、然后放下。这样镜子里的自己才会越来越美,笑容才会越发的真实和灿烂,好事也会找上门,因此心想事成也就有了基础,剩下的就是行动啦!那么,我想从此以后阳光应该会一直陪在我们的身边吧!笑对人生,我们要持有积极的态度,别人我们无权改变,但我们自己是可以做出改变的,只要我们想。

  最后,我想书中的这句话最适合做结尾了:“我们不知道一切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4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人生,是一条漫漫的道路,路的两旁有着各色各样美丽的风景,路的中间有时会出现险恶。人,行走在这条路上,无非就是想寻找这众多美丽风景中的至美。同时,想尽一切办法来化解旅途中的险恶~

  然而,这条路上最美的风景究竟在何处,我们该如何去寻找,我们该如何去避开路上的硝烟炮弹。其实,我们所寻找的最美丽的风景,不过就是快乐。但真正的快乐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得到的。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了解到我们在寻找自己的人生,自己想要的快乐时,经常找错方向了。因为我们寻找的地方,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去寻求解答和快乐。但,结果却是徒劳无功。原因就是:我们找错了地方。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以一位都市白领阶级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我们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进而发现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逐渐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所以,难怪我们无法获得我们想要的人生。

  现代社会,拜金风气盛行,个人主义,权利主义层出不穷。为何会有如此浮夸,奢靡的社会现象呢。归根到底还不都是人们脑子里那一股可怕金钱权欲观主宰了人们的头脑,这些人早已经被这种思想所束缚,成为甘愿被其奴役的奴隶。

  人们所追求的权利,金钱等东西,最终目的还是在追求喜悦与内心的和*。可是,并不是每个人的这些追求都能够实现。相反地,很多人的这些追求都落空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是让很多人想不通的事情,明明自己付出了那么多辛酸,那么多汗水,可是最终还是一无所有。然而,你知道真正的原因么?真正的原因是:你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换句话说,就是你真的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吗?比方说:当你是一位学生时,你的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考试吗?是为了对父母的承诺吗?还是只是为了自己有个好的将来?如果答案是的话,那你就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再比方说,假如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是谁?你的回答会是什么呢?是直接说你的名字吗?是说你的职业,或你的兴趣,爱好,出生地`````吗?如果你的答案如此的话,那么你真的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了~

  很多人,其实都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只是一味地随波逐流。就是因为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浮躁,人们无法确定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东西,只会盲目从众,急功*利。因此,也导致大部分人在面对现实人生的这种磨难时,无法忍受,自甘堕落!

  《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生命试炼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因力争上游而汲汲营营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澹的踌躇关头,面临其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5

  最*在看生日时朋友送的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尽管畅销,但我始终认为这种心灵鸡汤类的书目是纸上谈兵,远水解不了*渴。朋友也是出于好心,看我整日纠结又不知该如何救赎,所以买了这本书给我。

  沉下心来,放下抵触的情绪,其实书中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反思起来,自己身上也是少不了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常常,我们因为自卑或许是太在乎一直不愿承认这样的缺点。不面对,又怎能解决?所以,“臣服”是第一步。首先要承认那些已经发生的或无法改变的事实。比如,失恋。那个人就是不再爱你了,却整日幻想对方会回头,这样不仅走不出失恋的阴影,反而会越陷越深,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梦里不可自拔;比如,差强人意的成绩单。不付出足够努力,依旧白日梦似的想东想西,以为睡一觉起来成绩单就会A+一片。其实,承认自己有限的实力,再加上必需的努力,即使成绩不如自己的期待,也会无憾了,不是么

  未知的自己,未知的未来。有时会觉得迷茫,没有安全感。其实,人生不就是探索和发现么?你想要出国留学,想要去做志愿者,想要去看看你未曾踏足的世界,不都是未知人生的一部分么?这样想来,是不是会安心一些。其实也不然。世俗的观念,既定的套路,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当你看到别人这样按部就班的走下来,你是不是也会开始着急,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当你看到父母期盼孙子的眼神,你是不是会有一丝内疚?

  有一位诗人说过,“你无法同时选择两条道路”。即使有不心甘,但是你选择的这条道路必然有你割舍不掉的东西。不是有这么一句话么,只有把你必须走的路走完,你才能去走你想要走的路。

  正如书中说说,每一次经历都是给我们的礼物。在特定的时间,会有一些人的出现,让你成长。有些人扮演的是红脸,在寓教于乐中让你懂得人生道理;有些人则充当了黑脸,让你在痛苦中明白些什么。经历过,才会懂得,才会更加透彻。熬过去,才会成长。才能够以*静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以后的种种。换做一年前的我,是断不会有如今的*和。

  有这样一个问题,之前总是反复的问自己。对待爱的两种态度。其中一种是我爱你,不管你是否愿意,我都想拼了命的跟你在一起,哪怕你不爱我也好。另一种则是我爱你,如果恰巧你也是爱我的,那么我们刚刚好在一起,如果你有更好的选择,那么我会祝福你。那么,这两种爱哪一种更加深刻呢?我想要你幸福,可是你的幸福不是因为我,我会很难过。我想要你幸福,不管因为什么,只要你幸福,我就幸福。

  今天突然觉得,或许两种爱是来自于人生的不同阶段吧。不经事的我们往往会选择第一种,爱情就是不顾一切的付出。当你在人生道路上走了一段,或许你就慢慢的倾向于第二种爱了。可以放手让你去幸福的爱不是不够坚定,不是倦怠,而是放开你,也是放开自己的豁达。

  人生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何尝不是呢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文通用十篇(扩展10)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菁选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

  为什么读?

  大概做了小一年的心理咨询,这是心理老师送给我的一本书,想要我看看。也是因为自己会过分附和外界,苦恼于为何隐藏真实的自己而读。当然也是想要了解自己,找到真实的自己。

  讲什么了?

  讲的是一个职场女性遇到了一个对世事和人生看的很透彻的老人,老人引导她发现自己。从而找寻自己的故事。

  主角怎么找到自己的`?

  循序渐进,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老人的提问引导,自己思考,再去见各种老人引荐已经成功找到自己的前辈,有普通人也有明星,从这些人身上学到一些人生道理。这个期间去做了“橙子scholl”的“幻游”,畅想了一下十年后的生活状态,以终为始,唤起动力,点“阅读原文”有兴趣可以去试试。

  对我有帮助吗??

  有,给我帮助最大的应该是21小节情绪的部分,她提出了一种处理怒气的方式,即,拎出感受发泄臣服于事实。书里女人的老公外遇想要和她离婚。老人引导她想起这件事,并要她观察身体不舒服的身**置,并引导她把这股怒气的力量向外发散出去,女人边打边回忆那些生气的场景,把怒气全部释放掉了。于是老人再要求她关注自己的身体,此时就舒服多了。

  老人说,事实最大,人们难受的一个原因往往是抗拒事实,就好像是一直用头在墙上撞。

  当然,不要一上来就去关注事实,往往忽略情绪是不可取的,要有先有后,先关注身体和情绪然后才是接受事实。

  最大的收获

  看过后,来总结一下吧:要接受真实,并把想要的变成真的。因为事实最大。

  我们要做的其实是不受外部干扰的专心致志的去把我们想要的改变成事实。记得日本著名商业实业家稻盛和夫说过:工作即修行。当然说生活即修行也对,其实很多事情都可以以小见大,每成就一件事都是通过一件一件的小事堆积而成,知道这点在理性层面上促使我静心做事,当然,偶像的力量也不容忽视,比如方大同自己成立公司以及他对待很多事情的态度也在这些日子里给到我做了榜样。

  以上。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2

  惯用着微博,博客一直荒着。但总有时候,心理有很多话想说,无法缩减到那几十个字之内。

  最*,见到一个进取心被保护的很好,又不断内省进步的同学,对我有所触动。于是拿起去年三八节和今年三八节送给自己的十几本书,开始补课阅读。摊在手边桌上的,是那本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

  这本书的排版装潢很像随手翻看的速食书籍,排版稀疏还有一些插画,虽然很多好评但起初并没有当回事。这些年,因为生育和身体的不顺心,情绪管理一直有问题,严重的时候做过心理咨询,也阅读过不少心理学和认知方面的书籍,大悟也有,感动也有,不懂也有,常常在浩瀚的文字中,抓紧那几句救命的稻草,时间过去也就淡忘。

  这本书我在床上花了3个小时一口气读完,完全不顾作者的看并停下来思考的建议。因为,这本书贯穿了一种内观的精神,系统地串联起这些年给我帮助和感动的.若干教义和书籍,帮我将这些知识和感受形成了一张网络:包括心理医生关于病痛与能量流动的解释,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处理;包括吸引力法则;包括活在当下的“正念”疗法;前辈说的“接受”事实;包括破除抑郁者的自动思维模式;包括看到一半觉得晦涩的肯·威尔伯的《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中关于我与我的情绪、欲望、思想、感觉的区别。谢谢《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的作者,用循序渐进的叙述,形象的图解将这无数身心修炼的基本理论阐述的如此系统、形象、易于理解且便于练*。

  终于,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轻松。我可以开始回顾我学到的,接受自己,放下对童年不安全感的回顾和执着,内观“真我”与身体、情绪、思想和身份认同的区别和联系,臣服于事实,接下来我要学*疏导情绪的能量,观察“胜肽”带来的老问题,并放下对当一个“可怜的,需要关心的”小孩的需要,扩展5%的意识,阻止潜意识将我的人生带入自动运行的预定模式;放下对亲人无谓的担心,以感恩的心态试验吸引力法则的能量震动;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要勇敢,并在人生的任何时候都敢于行动。

  虽然根据测算,我可能还是一个体质调体力欠缺的人,有一般程度的强迫倾向,中度的抑郁和严重的焦虑倾向,但我已接受,这就是我的身体,这就是无数人生事实造就的我的性格和情绪特征。但这些我看到的缺点和问题,并不是真正的我,因为看到和感知,我已与他们分离,我接受并允许他们存在,并且放下对他们的需要。

  不执着迷信,不急功*利,我,正走在联接真我的路上……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3

  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这本书,只是单纯地喜欢它的封面。没带太多的兴致,因为心想也不过是一本很普通的关于励志心理的书籍……

  上了大学后,很少有机会坐下来静静地看书,不是没有时间,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细细品味,沁入心脾。校园里刮起了一阵读书月的风潮,于是整个校园沉浸在了这片书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读着这本书,发现它与我以往接触的这类型书是那么不同。

  这本书主要是环绕了女主人公白领李若菱与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对话,揭示了人身心灵的奥秘。这本书突破了大多数传统书籍对这方面心理理论知识的直接论述,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导读者走进作者论述的观点里,进而走进了自己内心中真实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虽然她有美丽的外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职,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但她并不开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讽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有小人的尔虞我诈,她脑海里时刻都闪过轻生的念头,在一次和丈夫吵架离家出走后她遇到一个老人,在与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后,她终于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谁?”这是第一次见面时老人问李若菱的第一个问题,“我叫李若菱!”“我问的不是这个,名字只是个代号。”“我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上班,我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谁,如果你换了工作,这个‘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了吗”。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自己是谁?我们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开心,即使我们拥有了很多财富、金钱、美色。

  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以为我们就是财富、金钱、美色的代表。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东西呢?我们总是*惯地去观察模仿别人,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拥有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寻找的地方,表面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找解答和快乐,结果都是徒劳无获的,主要是我们找错了方向,找错了位置。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很多人都*惯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换着,最后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当哪一天,我们逐渐的把目光从外界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时,我们会可悲地发现,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隶,它时刻束缚着我们,使我们生活在了不快乐中……

  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们每个客体其实都是“李若菱”,我们都迷茫过,我们都徘徊过,但请给自己一个机会,和“智者”来番对话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4

  前些天偶得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

  本书以叙述故事为主线,将主人公若菱对生活的种种质疑,在书中一一作解答过程中让读者了解了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生活,怎样才能不因为周围的人和事而丧失自我,怎样才能活在当下,怎样才能心想事成。

  现代人都追求什么?有的人追求金钱、有的人追求权力,有的人追求健康,有的人追求快乐。这些追求都是表面现象,金钱和权力只是让他人对自己有身份认同,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是一定要有一个使得我们快乐的事物,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其实我们每个人更深层次的追求是五个字:爱、喜悦、和*。爱,是真正的爱,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尊重的爱。(就像父母对孩子,有些父母将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当做自己的财产,让孩子为他们而活,那不叫真正的爱。)喜悦是由内向外散发的,由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一旦拥有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随时扮演者种种角色,这些角色会掩盖我们的真我,如何扮演这些角色,也就是如何对待他人,会影响到和他人的互动。身体是身,情绪是心,思想是灵,文中将真我和这三者比喻成一个同心圆,真我和其追求的爱、喜悦、和*在同心圆的中心,被其他几个圆团团包围,接下来的几个圆分别是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障碍的人,才能展现真我的特质。身体的健康不但要有良好的生活*惯和饮食*惯,还要与身体有连接,时刻注意身体的感觉,时时安抚它、照顾它,很多疾病才不会日积月累产生。情绪往往与幼年时的经历有关,情绪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会影响到你对人或事的态度,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情绪上的支持与关怀,让他的情绪被认可、被接受,**以后才会拥有良好的情绪,对于已经拥有不良情绪,我们要坦然看见它、接纳它,然后放下对他的需要并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生活中我们无非有三种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这三者只有第一种是我们自己所能控制的。其中潜意识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和物的反应,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做决定的过程,它是个看不见的世界,我们的意识、自我了解、思考、理性、判断、情感都是由潜意识来的。潜意识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他对自我有完全的影响,而它的99%是我们不知道的!文中通过一幅画形象的比喻了潜意识与真我的关系:一匹马的后面是一辆马车,加上马车夫,后面还有乘客。马车的构造和质量代表我们的命,而路程代表我们的运,有时康庄大道,有时羊肠小道,所谓命好不怕运来磨,马车大的时候,走险坡也不觉得摇晃。马的.角色是我们的表意识,我们自以为可以操纵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事实上,充当马车夫的潜意识却是真正的引领者,而车上的乘客决定了我们前进的方向,这个乘客也就是真我。在寻找真我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把潜意识的部分尽量带到意识层面,这样才会离真我越来越*。一个人的人生模式是由性格倾向、外在环境、各种教育、生活事件、前世业力(这点我也深信)五者相乘得到的,所以变数很多,潜意识里的东西会利用很多方式与我们沟通,就看你能不能警觉到,并且理解它。我也在思考自己的潜意识,我不喜欢生活有大的变动:我的工作可以一做就是七年,我味同嚼蜡的婚姻可以坚持十一年。。。也许潜意识当中我是缺乏安全感的,我害怕生活的变动会带来无法预知的后果,这些会让我局促不安,也许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抗拒的,因为这些是老天的安排,我们所要做的只有臣服,臣服于当下,每天都以喜悦的心情的面对每一件身边发生的事,事情总是会朝着你所强烈希望的那个方向去发展,这就是能量的魅力,要想心想事成,不但需要外在的努力,还需要强烈坚定的信心。

  看过这本书后,觉得自己还有好多知识要学*,特别是心理学,有许多行为背后都是因为我们陌生的、自己都不了解的潜意识在作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创造出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5

  我已经在前年五六月份的时候看过这本书了,我觉得特别适合那些都市人群拜读,这本是我为数不多完整看完的书。

  当然,这是一篇我早就写好的读后感了,现在我再继续把她与大家一起分享。作者写作的目的是把它作为一本灵修指南,对于陷入情绪和*性反应的人来说,能读完这本书,会得到很好的提醒,转念的机会。当我读这本书时刚开始并没有看介绍,所以总觉得里面写的为什么就像是瑜伽,后来书中才一度提到瑜伽精神的灵修。直到最后才看简介瑜伽其实也是作者生活的一部分。场景一:某天早晨,一位快递人员打来电话,向我问地址,我说既然是快递,怎么上面没有写详细的地址吗?那人气冲冲说“你说不说呢,你到底说不说呢?”一大清早的,我还睡醒惺忪,莫名其妙的。

  我在想,那个人真的好可怜,一大清早的对待一个没有任何冲突无缘由的人气势冲冲,可以想象,他的生活有多么的不快乐,心里有多么的不快乐他真的很可怜!感想:所以,当某些人在向别人做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并不是他真的有那个立场和权力,他经常和别人闹不合,争吵,一副势不可挡的.样子,他的生活和内心一定不愉快,身边的人都不喜欢他,难道他不知道吗?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磁场,通俗点讲,那就是你对别人造成的反应和感觉,你的内心喜悦,快乐,*和的能量磁场别人是能感受到同时带给别人积极的。反之,不悦只会让别人远离,一切变得消极和僵硬。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6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教师阅读推荐书目中唯一的一本小说,可以把它当做一本有趣的小说读,也可以当做一本生活指南细细品味。读的时候联想到自己的经历,联系到自己的困惑深入思考下去,对自己寻找未来的路径有一些启迪。细看封三美女张德芬的照片,你会相信这是一个45岁的女人吗?简直就是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小女生。这时你也许会相信改变自己的心态,轻松地去活可以抗拒岁月对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女人容颜的改变,进而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活出别样的自己。

  全书以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区,一个没有手机、没有汽油的孤单白领阶层的女性,在自怨自艾时恰逢老人为故事的开始。随即引出老人的提问:“你是谁?”让人逐步地去理解“小我”与“真我”。

  是啊,现在有多少人不知道“真我”是谁?总是把外在的条件,或者自己的一个身份,一个理解的角度等一些外在的只是表示自己的东西理解为自己。为去追求我们所定义的某个身份,总是在不知某个时候失落了真是的自己。为什么我们总是不快乐?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我们总是在做我们自己思想的奴隶。

  就像书上说的警示的句子“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的东西”;“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小我的虚假认同”“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应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我是谁呢?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快乐”与“喜悦”有所发现。快乐是短暂的“快之乐”,稍纵即逝,我们寻找快乐往往是向外界去寻觅,比如有人喜欢购物逛街,满足自己的物欲,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欲望满足了又有新的欲望膨胀,正所谓欲壑难填。有人喜欢聚在一起搓麻将、打扑克,玩的时候是兴奋,不过这只是短暂的精神麻醉,曲终人散后是更多的孤寂与空虚。所以我们要寻找喜悦要向内去寻觅,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的灵魂。从内心发出欢喜心,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以感恩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每一天,那么你会倍感轻松。向内寻找你会逐渐地了解我是谁,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离我的真我到底有多远的距离,我真正渴求的是什么。

  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和呼吸永远是当下的。活在当下,让自己的身体与心灵联接起来就从吃饭睡觉开始。吃饭和睡觉是生命中的两件大事。吃饭就吃饭,把饭吃饱,别老是忧心忡忡,总想着没有做完的工作。以庄重、感恩的心情捧起手中的饭碗,细细咀嚼,慢慢品味,生活的滋味就在吃饭的过程里了。睡觉就睡觉,把觉睡好,可以拥有充沛的精力面对全新的一天。我的奶奶在世的时候就说:“力气是个宝,晚上去了早上到”,这就是睡觉休息的神奇功效。一夜睡不好,十夜补不了。睡觉时气定神闲,甭胡思乱想。拥有你所拥有的,享受你所享受的。一般人只能做到前者,只有智者才能拥有后者的追求。

  “欲速则不达”。放慢生活的脚步吧!生活如此美妙,请关注此刻。过去与未来都属渺茫,只有此刻真实,抓住此刻,用心吃饭,用心睡觉,同样以细腻的心思用心做事,要用心,但永远不要操心。时风来哉,种子自然会破土而出,长成挺拔的参天大树,耐心地等待,时机成熟,所有的期盼自然水到渠成,所有我们应该远离浮躁与焦虑,取而代之的是学会安静、宁静与*静。

  随着女主角生活上的冲击和起伏,以及配角的经历我成长理性的带着我们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去探讨,研究“真我”帮助我们从思想,情绪和身体中**出来。“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些事在生理学上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来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连接线和整合,这就是变成了你的情绪模式。”教我们如何去操作我们的身心;感受我们的潜意识;摆脱我们的情绪;检视我们的思想。逐渐的揭开层层包裹的同心圆,找到“真我”和我们的本质“爱,喜悦,和*”

  爱过,痛过,哭过之后,学会臣服当下。这话好像是对我说的,要试着活在当下,臣服所有已经发生的事情。就像书中的那句“凡是你所抗拒的,都会持续”事实摆在那里我们所有的抗拒都是徒劳,同时还要臣服我们对事件衍生的负面情绪。就像老人的那句“这些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驱散不走他们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进光来,光出现了,黑暗就消融了,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但愿我们都像春蚕破茧而出。开始就是未来!我的同事王宝坤几年之前就对我说:“不完美才是人生”。过分追求完美,事事苛求完美,受伤的必然是自己。我们必须适应社会,不可能让社会来适应你。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对于可能改变的事情尝试着去努力。做到做不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最喜欢书中的一段话:“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所以,虽然现在我们正在低谷,请你开始感恩,因为我们已经开始拆开那个礼物了,请让我们继续勇敢的、乐观的去面对,我们会看到那个不一样的惊喜!”

  没有人可以给我们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也没有道理可以彻底让我们觉悟。因为这个相对的世界没有绝对的道理。但是,我会把这本书比作灵修地图,只是每个人可能选择不同的主干道。而它让我在心灵成长的路上又有了新的进步,去让我开始真正的关心自己,并且学会如何真正的关心自己。它教给了我不同的思考方法,对心灵有益,可以疗伤,可以励志,可以让人沉静下来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7

  我是在20××年11月看的这本书,而当时正值自己情感的低谷期,情绪一直失落了几个月,但是很恰巧地选择读了这本书(其实这本书我早就买了,就一直搁着没看),然后将信将疑地按照书上的方法一步一步做着,然后我的情绪也慢慢乐观起来,对情感的事情也慢慢看开,而且也借由那件事发现了自己的一个心智模式。因此这本书在我心中占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它既是我学*心灵成长的启蒙书,也是启发我阅读的起点,因为从这次改变让我明白:可能有些书你现在买回来了,或是别人推荐给你了,你并没有去读,但当你生命中出现改变,出现困惑,出现迷茫时,它会恰当地出现在你眼前,然后给你启发,给你希望,并陪伴你走过一次次的蜕变,这便是阅读的“缘分”---就像旅行一样,你并不知道你会遇到什么样的书,但是你总会在下一个转角,下一次阅读中遇到适合你的书,而且不会仅是一次”偶遇“而已。

  至今一年多时间里,我一共读了三遍这本书,每次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收获,但是每次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温暖、熟悉、亲切,仿佛和书中女主人公若菱每次去到老人的小屋一样,感觉像是回到了家。因此我认为这是一本有灵魂、有心灵的书,所以我也向身边的许多朋友推荐它甚至在朋友生日时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到他们。另外现在张德芬老师时隔两年将在今年9月份推出新书《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现在当当和亚马逊预售(广告宣传一下,呵呵)

  整本书的内容我把它分为三个部分:提出疑惑、分析疑惑和解决疑惑。在书中一开始老人便提出了以下几个疑惑:

  1)我是谁?

  2)我们到底要什么?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3)什么是”真我“?

  4)我们为什么会失去与自我的联接,不断的远离自己?

  整本书的内容几乎都是围绕着这四个问题开展的,不过后面的内容则侧重于回答第四个问题,可能是因为前面三个问题偏哲学方向,回答起来比较难,容易给读者的感觉晦涩难懂,而且这本书重在实践操作,可以说是心灵修行的”入门手册“。

  在分析疑惑部分中,老人画出了一张图图,概括了我们失去自我,远离自我的四个原因:身体、情绪、思想和身份认同的阻碍。

  1、身体的阻碍:

  在我们出生的那一刻,一种无以名之的不安全感和分离感,就变成了一种存在性的焦虑,成为了我们与自己的身体以及意识上的阻碍。因为在妈妈的肚子里,我们感觉和周围的一切都是合一的,而从出生开始,我们会发现,肚子饿了会得不到东西吃,得需要自己哭或引起父母亲的注意才能得到食物,慢慢地我们的意识开始诞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这个世界不再是一体的了。

  随着我们的发育成长,慢慢地会认为身体是自己的一部分,是自己拥有的物品,是由自己的意识支配,同时大多数人在年轻时期由于身体机能和恢复力良好,很少能感受到身体的不适和损耗,因此很少人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很少注意一些负面情绪的积累对身体的影响,除非当我们生病难受时才会去关注照顾自己,否则*时很少去关注甚至是忽略身体发出的信号和感受。

  2、情绪的阻碍:

  我们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一种能量,会来也会走。那些被否定、被压抑的情绪,像悲伤和恐惧,就滞留在我们的身体里,这些能力,就称为”痛苦之身“。这个痛苦之身在我们的身体里,是自成一格的一个能量场,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它以你产生的负面情绪作为食物,如果你不喂养它,它就会自己制造一些事端来产生它所需要的情绪来维生,长期喂养下来就形成一种”情绪模式“。回想一下,你在生活常感受到的情绪是什么呢?而且情绪,这种东西,你越排斥它,它就越不走,而且还会更强,毕竟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3、思想的阻碍:

  思想阻碍的形成比较,首先与家庭环境、父母教育以及学校教育有关。比如,父母教育我们要勇敢、独立、聪明、能干、诚实、温柔等等,一旦我们表现出与之不符的特质,父母和身边的人便会指责和批评我们,使我们产生了痛苦和愧疚感,为了获得他们的赞扬和逃避这些情绪的困扰,我们会压抑这些特质,不让它们表现出来,并使自己变得更完美。但是这样只会让我们离真实的自己更远,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那些不被允许的特质就是我们自己的特质,长期的压抑它们只会使自己更加痛苦。(关于父母如何影响孩子的思想可以查看前天推送的文章---《父母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心智模式》,可通过查询历史消息查看)

  其次思想的阻碍也与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比如,结束一段恋爱时,对方提出分手的理由是”性格不合“,”我配不上你“等等,这些理由在你眼里只能是对方的借口(实际上可能也是真正的理由,只是你没有觉察出来),只是真正的理由对方没有说出,于是你可能就会觉得是自身的原因---可能是自己不够好,才造成这段感情的结束,因此你在自己身上贴上了”不够好“的标签,然后在以后的恋爱当中不断去迎合对方的需求,不断的表现自己的最好的一面,却把自己的缺点隐藏起来。

  再者,思想也与个人的经历有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由于每个人的.经历的不同,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和看法,但是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事物的一面,大多带有片面性,这是偏见和误解的来源。比如,今天遇见一位同事,跟他说话就绷着一张脸,感觉对你很厌恶,恨不得你赶紧离开他。如果碰到这种情况,有人会认为是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自己说错话了,有人则会认为是不是对方遇上了什么事,可能是家里出了问题,可能是被领导批评了,也可能是感情出现问题了。

  4、身份认同的阻碍: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的不同的角色,而且每个人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都带着面具去生活,这是因为社会观念,传统观念要求我们这么做:面对父母,要做孝顺的儿女;面对领导,要做顺从的下属;面对子女,要做耐心和宽容的父母......这并不是说这些要求不好,只是我们没有必要迎合这些要求,迎合对方,因为我们不是完人,我们只是我们自己。

  其次对于财富、地位、荣耀、职务,许多人会把它们作为自己的身份,代表自己。如果你问”你是谁?“,他们的回答就反应了他们有多少的身份认同。比如有人说,”我是XXXX公司的CEO“,“我是一个千万富翁,有5套房,2套别墅、4辆跑车”,”我是李刚的儿子“.......这些身份的认同会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会从我们身上消失,所以它们只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的附属物,只是一个证明,并不是我们真正的自己。

  为了冲破这四个方面的阻碍,书中的老人分别给出了行动措施:

  1、关注自己的身体,跟身体联接。

  关注你的身体情况,观察一些现在的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是紧张焦虑,坐立不安,还是兴奋,难以静下心来,或是*静安详,看着我的文章想睡觉了?观察一下你身体的哪个部位比较难受,隐隐作痛?观察一下你的呼吸是*稳的,还是局促的?.......只要你关注你的身体,它就会回应你。而与自己身体联接的方法,可以看昨天推送的文章《让你的心*静下来》(可通过查询历史消息查看)。

  2、接纳情绪,臣服事实。

  负面的情绪往往和事情一同出现,并且是由事情激发。当你因为一件事情的出现,而让你产生负面的情绪时,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批判、不去评价、不去压抑,这个是比较难做到的。因为我们常常被情绪带走,然后不断产生负面的评价和思想,作用于自己活他人,产生级联效应,不断扩大。怎么做到不批判,不评价、不压抑呢?就是感受并经历那些负面情绪,然后当你心中产生各种负面言论时,不去顺从它们,延伸它们,就把它们当做是你不想接待但必须接待的人,然后让它们在你的心中滞留一段时间,到时候它们自己就会走了。有的人则把负面情绪当旧有,”看到“它们,就请他们到内心里坐坐,喝茶,然后就把它们凉在哪里,自己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去了,毫不受影响。

  而臣服事实,也是比较难做到的。所谓臣服就是接纳事情的本来模样,不管它多么不是你想要的,和你预期多么不符合,不管你多么不甘心,它是怎样就是怎样。或许你会想着通过某种办法去扭转事情的局面,但是你越是这么想,就越是无法接纳事实,到时候即使有办法,也会被你糟糕的状态,负面的情绪而搞砸的。

  3、用你的耐心和行动慢慢化解。

  思想上的阻碍是最难发现,也是最难解决的。因为一个人很难对自己的思想继续观察,除非你学会反思自己,学会定静观察自己。思想的阻碍常常存在于我们的思维*惯和行为模式里,而且也与童年记忆有关。比如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做事要求完美,并且要做到底,如果发现我做的不好,我就会失落和痛苦,觉得自己是一个Loser,而且一旦一件事无法完成或是看不到希望,我就会放弃。这样的模式来源于父母对我的严格要求,在小时候我只有把一件事做好了,他们才会表扬我,若是我做得不好,它们就会批评我,而如果我做得一般般,不好不坏,他们不会表扬我,只会要求我下次做得更好。所以为了获得他们的关注和表扬,我只能做得更好才可以。这样的思想长期下来就形成的思维和行为的模式。

  发现思想和行为的模式必须得回到生活中,回想一下,让你最痛苦的事情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或共同点?为什么在面对这件事时,你会采取这种应对方式,而不是采取其他办法呢?然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你的思维方式,看看自己的应对模式和*惯,或许你就能找得到了。如果你实在找不到,那么可以求助心理咨询师或相关专业人士。

  4、“你是谁?&“这是必须的吗?”

  身份的认同比较好找,可以从“你是谁?“这个问题入手。在纸上写下这个问题,然后回答,或是自问自答,看看自己怎么回答,也可以在给别人介绍自己时,你是怎么说的。

  而对于一个身份的扮演,比如好妈妈,好职工,好伴侣等等,你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必须的吗?”如果我不这样做,可能会造成什么问题和状况?“”最糟糕的情况,我能接受吗?“如果你不必这样表现自己,那么我应该怎么做才比较像自己呢?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8

  最*在看生日时朋友送的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尽管畅销,但我始终认为这种心灵鸡汤类的书目是纸上谈兵,远水解不了*渴。朋友也是出于好心,看我整日纠结又不知该如何救赎,所以买了这本书给我。

  沉下心来,放下抵触的情绪,其实书中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反思起来,自己身上也是少不了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常常,我们因为自卑或许是太在乎一直不愿承认这样的缺点。不面对,又怎能解决?所以,“臣服”是第一步。首先要承认那些已经发生的或无法改变的事实。比如,失恋。那个人就是不再爱你了,却整日幻想对方会回头,这样不仅走不出失恋的阴影,反而会越陷越深,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梦里不可自拔;比如,差强人意的成绩单。不付出足够努力,依旧白日梦似的想东想西,以为睡一觉起来成绩单就会A+一片。其实,承认自己有限的实力,再加上必需的努力,即使成绩不如自己的期待,也会无憾了,不是么

  未知的自己,未知的未来。有时会觉得迷茫,没有安全感。其实,人生不就是探索和发现么?你想要出国留学,想要去做志愿者,想要去看看你未曾踏足的世界,不都是未知人生的一部分么?这样想来,是不是会安心一些。其实也不然。世俗的观念,既定的套路,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当你看到别人这样按部就班的走下来,你是不是也会开始着急,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当你看到父母期盼孙子的眼神,你是不是会有一丝内疚?

  有一位诗人说过,“你无法同时选择两条道路”。即使有不心甘,但是你选择的这条道路必然有你割舍不掉的东西。不是有这么一句话么,只有把你必须走的路走完,你才能去走你想要走的路。

  正如书中说说,每一次经历都是给我们的礼物。在特定的时间,会有一些人的出现,让你成长。有些人扮演的是红脸,在寓教于乐中让你懂得人生道理;有些人则充当了黑脸,让你在痛苦中明白些什么。经历过,才会懂得,才会更加透彻。熬过去,才会成长。才能够以*静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以后的种种。换做一年前的我,是断不会有如今的*和。

  有这样一个问题,之前总是反复的'问自己。对待爱的两种态度。其中一种是我爱你,不管你是否愿意,我都想拼了命的跟你在一起,哪怕你不爱我也好。另一种则是我爱你,如果恰巧你也是爱我的,那么我们刚刚好在一起,如果你有更好的选择,那么我会祝福你。那么,这两种爱哪一种更加深刻呢?我想要你幸福,可是你的幸福不是因为我,我会很难过。我想要你幸福,不管因为什么,只要你幸福,我就幸福。

  今天突然觉得,或许两种爱是来自于人生的不同阶段吧。不经事的我们往往会选择第一种,爱情就是不顾一切的付出。当你在人生道路上走了一段,或许你就慢慢的倾向于第二种爱了。可以放手让你去幸福的爱不是不够坚定,不是倦怠,而是放开你,也是放开自己的豁达。

  人生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何尝不是呢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9

  我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书籍是《遇见未知的自己》。

  我最喜欢里面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很多时候,我们更多地去关注别人,而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心情的阴晴圆缺总是被身边的人或事所左右。是呀,周围的人、事、景、物常常会在我们不同的想法下产生着不同地变化。其实不是他们在变,而是看的人在变。所以我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能凭借着主观想法去臆断,要追根溯源,多想想藏在这个想法背后的原因。就像书中的老人所说的: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有点丑陋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

  顾城说:“一个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会永远清楚无二地呈现在你的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颗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这个“自己”不是你的愿望,不是你的想象,不是吹来又吹散的风,他是大地,无论走到哪里,做了什么,都还在自己的生命中。我们坚持着固执的理想,保持着难填的匮乏感,牢记着那些撕扯神经的遗憾,也许所爱的已不是彼时的种种,但为其付出的热情,也将我们的生命堆叠得精彩丰饶。它们代表着对*凡的生活中的一次次勇敢超越,就像一座神庙,即使荒芜,仍是祭坛。某一天,我们站在某个路口,闭上眼睛,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方向。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讲的就是这种顿悟,对自己的知晓与放下。摩诃迦叶见佛祖拈花不语,破颜微笑,那或有时,我们见到那另一个自己,也会有那样的自在圆融吧。

  真正的快乐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别人给不了,也无法给予,不要找错了方向。想要快乐,首先要*静地接受生活中的`不快乐,正视我们的不幸,学会“臣服”于所有已经发生的事,甘心地去接受,然后慢慢找到一条可以使自己喜悦的路,不在以前,只在当下。

  当然,快乐不等于肤浅,恰恰相反,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对生命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积极、乐观、开朗、阳光、思考、执著,就是获得人生幸福的必由之路。只不过,要有技巧,能够使自己在恰当的时候,陷入沉思,又可以在恰当的时候,打开心怀,投入生活,变得真正的开心快乐。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没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终会走到哪里,但是总可以确定想去的方向。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淡的踌躇关头,面临着其中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唯有保持自己内心惜福感恩的心态,遇见最好的自己,一切才会走向完美。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0

  这是一本典型的心灵成长类书籍。它在身、心、灵的某些层面,给了读者很多具体可行的建议。这和我之前看的时间管理入门书《小强升职记》,如出一辙。整本书,都是一个主人公去询问,去实践,去思考,去获得。。。

  书中开篇就带我们认识了,“我是谁”?这是一个终极命题,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模版。就好比前几年,白岩松来重庆签售《白说》时说的:北大保安就有思想。你如果想要进北大。他就会问你,你是谁?你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

  这几个问题,很简单。但是富含深厚的哲理。在明朝著作《西游记》中,描写唐僧就很明显。“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要前往西天取经,路过此地,想借宿一晚。”这句话,就写出,我是谁,我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

  书中写到谦卑和感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灵丹。事实中,唐僧做得也很好。我也在学*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感恩。

  书中抛出一个问题,“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才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

  我相信会有很多人回答道:财富、权利、健康、爱和快乐。

  其实,我们每个人追求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喜悦与内心的和*。喜悦,是自身由内向外的感觉。而快乐,是某个特定的情节,是由外部因素产生的。所以,喜悦比快乐更值得。

  现代社会的恋爱,结婚。已经不那么单纯了。各种相亲节目层出不穷、花式秀恩爱。but,很多人都没理解到,没结婚,只有一个家;结了婚,却一下子有了三个家:你家,我家,我们家。

  或许还是相同的一些人,当上父母之后,以爱之名,让孩子为他们而活,而不是尊重孩子自己的生命历程。很多父母管教小孩,督促小孩要守规矩、用功读书,有多少是掺杂了怕小孩出去丢自己的脸(怕人家说你教的孩子怎么这么没教养)的成分,或是希望、期待孩子能为他们的ego带来光荣,甚至是将自己对未来无名、未知的恐惧投射在孩子身上。最后,痛苦的还是孩子。

  书中的'若菱就像是我们的一个影子,透过她,我们的很多行为都被投射了出来。

  简单来说,就是普遍的社会病:职场的欺骗、金钱的堕落、疾病的担忧、婚姻的背叛、朋友的冷漠等等。

  我们完全可以说,生活中的我们就是书中的若菱。与之不同的是,若菱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了指引她方向的智慧老人。而在当下,又有多少人清楚地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智慧老人告诉若菱一个概念,世上只有三件事:你的事,我的事,老天的事。

  我们要做的,就是臣服于现在,好好接受这一切。然后尽自己的可能,去改变自己能改变的!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1

  看完《遇见未知的自己》,很多自己很有感受而*常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感想,心情或者说一些迷惑都被这本书一一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本修身养性而又富有人生哲学的书,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看完后深有启发。

  书中指出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使得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个问题啦:既然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援用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们,生命的困顿转折是建立内在力量的最好时机。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你自己本质的'人。

  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曾几何时,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和抱怨。常常觉得自己很倒霉,社会不公,《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带我寻找真我的过程中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消极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应该是乐观向上、祥和快乐的我。

  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消极的东西,努力获得心灵内在的力量,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所以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看待自己。就像若菱一样,她可以把自己认同为一个不行的人,是不幸的命运,不公的待遇和他人的错误行为的受害者,可以把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都归咎给别人。她也可以把自己认同为一个优秀的,事业有成,才华横溢的人。

  这一切都和看待自己的角度有关。即然这样,那么为什么我不能从正面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呢。是的,我经常会觉得自己弱小,无力,没有自信心,但是想想也有许多可取之处啊。诚实,善良,在一所不错的学校读书,衣食无忧,身体健康,家人们都很关心和疼爱我,和许多人比起来我并不差。在生活中发生过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臣服它吧,已经不可改变了。能够改变的就只有对待事情的态度,然后再把这种态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那样才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2

  前些日子读了一下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也是同事推荐的,本来不喜欢看心灵鸡汤的,但看后却感觉收获颇丰,本书与其他类似心灵鸡汤的书籍不太一样,是一本以小说为体裁,以心灵修行为主题的书籍。主要讲述名校毕业的女白领若菱生活的起伏以及与老人的对话,借此来表达人生的理解。

  书中大体讲到的是一位都会白领阶级的女性通过同老人间的对话,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内在世界,进而发现大多数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甚至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去探讨主宰着人生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并提供了解决这些模式的实际有效方法。

  本书言辞亲切,语言流畅,读者很容易融入到女主角的生活过往当中,能够切身体会女主角的遭遇,并随着女主角一次次与老人的接触,逐渐能够了解真实自我的存在,在阅读此书后,了解到老人大体从4个方面讲述了人本身在成长当中遇到的阻碍,其中包括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的阻碍,并在书中详细的讲述了如果能够解决这四方面。

  首先是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并身体联结:通过**等方式,逐渐与身体进行沟通,感受身体本身,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关注身体给自己的回应。接下来是接纳情绪,臣服事实:接纳事情本身,甚至接纳自己,接纳自己本身的.样子,而不是刻意的压抑自己的内心。用耐心和行动化解:对自己的真实进行思考,可以回想小时候最本真的自我,与现在自我的对照,找到真实的自我,并尝试还原自我

  身份认同:也就是认同自我的身份,给自己一个可以接受的身份。

  我对本书认识可能还不够全面,可能也只是冰山一角,毕竟每人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我推荐这本书也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阅读中不断成长,交读书感比较晚了,但还是想自己写点东西,一方面总结一下,一方面稍微练*下表达,*时写东西比较少,写的可能比较简单,还望海涵,希望下次能有进步。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3

  最*看了张德芬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先看了作者写的序——你想要的人生,文章以一位都市白领阶级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我们内在的世界,进而发先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一个不经遇的机会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最终寻得内心的*和,就像春茧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在书中我看到很多熟悉的观点,也看到很多耳目一新的观点,我挺喜欢这本书的,应该说我喜欢这类书——“心灵鸡汤”类的励志书籍,人带来一场心灵之旅,读的时候总有一种热情澎湃的感觉。其实我知道就算我不能像若菱那样真正地从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但读完后就有一种如浴春风的感觉,思绪不再是剪不断,理还乱。

  在读这本书前,我就明白了这样的一个道理:生命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淡的踌躇关头,都会遇到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但却从来没有去深究人为什么会有那些情绪,那就好比是知道了机器是怎样运转却不知道原理。

  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人喜怒哀乐的源头,知道了我们要什么,我觉得书里说的很正确,人类所追求的东西,像权利啦,财富啦,健康啦,最终的目的还是追求喜悦和内心的和*。书里展开了很多人生的课题和智慧,在这里我们见证了这些智慧的.正要性和实用性。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书中一直在强调寻找真实的自我,确实我相信大多数人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的回答都停留在名字这个代号上,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我很少去认识真我是怎样的,事实上每当我想去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内心是茫然的,就连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怎样的,我发现认清自我也是一件很难的事。

  正如书中所说那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在我读书的城市,那是一个节奏步划都很快的城市,稍不留神就会被落下,那里交通格外拥挤,速食店到处都是,人人都生活在名利角逐战中,是一个躁动的城市,真的是:忙碌,忙碌,每个人都忙碌;追求,追求,每个人都追求。

  为了生活,为了梦想,我们每个人天天都在演戏,扮演好员工,好朋友,好妻子,好媳妇,好父母,甚至是好人!有些是心甘情愿的,能够从中获得快乐,然而在不愿意的时候,为了演好这些戏份,我们每个人都要因时因地的戴上一些面具,正是这些面具遮住了真实的自我。当然还有我们那种小我的虚荣心也会让我们失落自我。然而也不是说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就很难找会真我了,书中介绍了一些实用性和灵性的生活指南,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我们周围朋友,同事来初步认识自我,因为我们周围吸引来的人和事物,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带着一定的能量震动和我们的震动频率相*。

  虽然这本书我只看了两遍,还没完全融会贯通,也没进行什么具体的实践,但我真的体会到了他能净化心灵,安抚浮躁,悲观和欲望,他将深奥的人生哲理简单叙述,将修行理念溶于其中,比起禅宗佛学等等思想显得有些粗浅,但更好让人感悟理解。他教会我,当我在面对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时,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的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心境决定人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点无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绪无法调节,我们蜂拥着学最热门的技能、找最赚钱的工作、报考最时髦的学科……我们总是希望以最快捷的手段实现我们的梦想。但生活永远不会和我们想象的一样,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舒缓残酷的现实带来的坏情绪。

  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改掉惰性与私心,珍惜时间和理想,告别庸俗、浮躁,坚持信念,永远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经常审视自己,自己给自己上课,自己给自己打分,寻求真我,**自我。有时间休闲时不妨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读一些关乎身心灵成长的书,修心,养心,正心。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4

  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这本书,只是单纯地喜欢它的封面,没带太多的兴致,因为心想也不过是一本很普通的关于励志心理的书籍……

  上了大学后,很少有机会坐下来静静地看书,不是没有时间,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细细品味,沁入心脾。校园里刮起了一阵读书月的风潮,于是整个校园沉浸在了这片书的海中。我慢慢地读着这本书,发现它与我以往接触的这类型书是那么不同。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主要是环绕了女主人公白领李若菱与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对话,揭示了人身心灵的奥秘。这本书突破了大多数传统书籍对这方面心理理论知识的直接论述,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导读者走进作者论述的观点里,进而走进了自己内心中真实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虽然她有美丽的外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职,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但她并不开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讽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有小人的尔虞我诈。她脑海里时刻都闪过轻生的念头,在一次和丈夫吵架离家出走后她遇到一个老人,在与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后,她终于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谁?”这是第一次见面时老人问李若菱的第一个问题,“我叫李若菱!” “我问的不是这个,名字只是个代号。”“我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上班,我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谁,如果你换了工作,这个‘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了吗”。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自己是谁?我们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开心,即使我们拥有了很多财富、金钱、美色。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以为我们就是财富、金钱、美色。的代表。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东西呢?我们总是*惯地去观察模仿别人,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拥有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寻找的地方,表面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找解答和快乐,结果都是徒劳无获的,主要是我们找错了方向,找错了位置。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很多人都*惯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换着,最后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当哪一天,我们逐渐的把目光从外界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时,我们会可悲地发现,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隶,它时刻束缚着我们,使我们生活在了不快乐中……

  《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们每个客体其实都是“李若菱”,我们都迷茫过,我们都徘徊过,但请给自己一个机会,和“智者”来番对话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5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畅销过百万,华语世界第一部影响了数千万人的身心灵成长小说。在出版5年后,即将以全新的姿态面世。更多心灵成长智慧和力量,帮助我们完美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本书借由我们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情,帮助我们看到主宰自己人生的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在操控我们的身心。并以故事的形式来分享张德芬多年的心灵成长感悟,来帮助我们解除现有的人生模式,帮助我们从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从而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找回原本真实、快乐的自己!

  张德芬,被誉为华语世界首*身心灵畅销书作家。着有身心灵三部曲《遇见未知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及《重遇未知的自己: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其作品一上市便跻身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同时,翻译了德国心灵导师艾克哈特?托尔的作品《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和加拿大知见心理学领袖克里斯多福?孟的《找回你的生命礼物》等。

  人为什么总是感觉自己很累?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我们又怎样才能让自己快乐起来?怎样经营自己的婚姻?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这些问题,通过这本书,你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那个答案,生活无常,只有当你真正融入了这个社会圈子,你才能感觉到生命的可贵与精彩。这本新版的《遇见未知的自己》,除了印刷更加精美外,还加入了插画家范薇的绝美作品。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