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读书笔记通用五篇

首页 / 读书笔记 / |

  《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读书笔记 1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教师阅读推荐书目中唯一的一本小说,可以把它当做一本有趣的小说读,也可以当做一本生活指南细细品味。读的时候联想到自己的经历,联系到自己的困惑深入思考下去,对自己寻找未来的路径有一些启迪。细看封三美女张德芬的照片,你会相信这是一个45岁的女人吗?简直就是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小女生。这时你也许会相信改变自己的心态,轻松地去活可以抗拒岁月对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女人容颜的改变,进而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活出别样的自己。

  全书以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区,一个没有手机、没有汽油的孤单白领阶层的女性,在自怨自艾时恰逢老人为故事的开始。随即引出老人的提问:“你是谁?”让人逐步地去理解“小我”与“真我”。

  是啊,现在有多少人不知道“真我”是谁?总是把外在的条件,或者自己的一个身份,一个理解的角度等一些外在的只是表示自己的东西理解为自己。为去追求我们所定义的某个身份,总是在不知某个时候失落了真是的自己。为什么我们总是不快乐?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我们总是在做我们自己思想的奴隶。

  就像书上说的警示的句子“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的东西”;“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小我的虚假认同”“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应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我是谁呢?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快乐”与“喜悦”有所发现。快乐是短暂的“快之乐”,稍纵即逝,我们寻找快乐往往是向外界去寻觅,比如有人喜欢购物逛街,满足自己的物欲,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欲望满足了又有新的欲望膨胀,正所谓欲壑难填。有人喜欢聚在一起搓麻将、打扑克,玩的时候是兴奋,不过这只是短暂的精神麻醉,曲终人散后是更多的孤寂与空虚。所以我们要寻找喜悦要向内去寻觅,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的灵魂。从内心发出欢喜心,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以感恩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每一天,那么你会倍感轻松。向内寻找你会逐渐地了解我是谁,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离我的真我到底有多远的距离,我真正渴求的是什么。

  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和呼吸永远是当下的。活在当下,让自己的身体与心灵联接起来就从吃饭睡觉开始。吃饭和睡觉是生命中的两件大事。吃饭就吃饭,把饭吃饱,别老是忧心忡忡,总想着没有做完的工作。以庄重、感恩的心情捧起手中的饭碗,细细咀嚼,慢慢品味,生活的滋味就在吃饭的过程里了。睡觉就睡觉,把觉睡好,可以拥有充沛的精力面对全新的一天。我的奶奶在世的时候就说:“力气是个宝,晚上去了早上到”,这就是睡觉休息的神奇功效。一夜睡不好,十夜补不了。睡觉时气定神闲,甭胡思乱想。拥有你所拥有的,享受你所享受的。一般人只能做到前者,只有智者才能拥有后者的追求。

  “欲速则不达”。放慢生活的脚步吧!生活如此美妙,请关注此刻。过去与未来都属渺茫,只有此刻真实,抓住此刻,用心吃饭,用心睡觉,同样以细腻的心思用心做事,要用心,但永远不要操心。时风来哉,种子自然会破土而出,长成挺拔的参天大树,耐心地等待,时机成熟,所有的期盼自然水到渠成,所有我们应该远离浮躁与焦虑,取而代之的是学会安静、宁静与*静。

  随着女主角生活上的冲击和起伏,以及配角的经历我成长理性的带着我们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去探讨,研究“真我”帮助我们从思想,情绪和身体中**出来。“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些事在生理学上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来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连接线和整合,这就是变成了你的情绪模式。”教我们如何去操作我们的身心;感受我们的潜意识;摆脱我们的情绪;检视我们的思想。逐渐的揭开层层包裹的同心圆,找到“真我”和我们的本质“爱,喜悦,和*”

  爱过,痛过,哭过之后,学会臣服当下。这话好像是对我说的,要试着活在当下,臣服所有已经发生的事情。就像书中的那句“凡是你所抗拒的,都会持续”事实摆在那里我们所有的抗拒都是徒劳,同时还要臣服我们对事件衍生的负面情绪。就像老人的那句“这些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驱散不走他们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进光来,光出现了,黑暗就消融了,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但愿我们都像春蚕破茧而出。开始就是未来!我的同事王宝坤几年之前就对我说:“不完美才是人生”。过分追求完美,事事苛求完美,受伤的必然是自己。我们必须适应社会,不可能让社会来适应你。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对于可能改变的事情尝试着去努力。做到做不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最喜欢书中的一段话:“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所以,虽然现在我们正在低谷,请你开始感恩,因为我们已经开始拆开那个礼物了,请让我们继续勇敢的、乐观的去面对,我们会看到那个不一样的惊喜!”

  没有人可以给我们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也没有道理可以彻底让我们觉悟。因为这个相对的世界没有绝对的道理。但是,我会把这本书比作灵修地图,只是每个人可能选择不同的主干道。而它让我在心灵成长的路上又有了新的进步,去让我开始真正的关心自己,并且学会如何真正的关心自己。它教给了我不同的思考方法,对心灵有益,可以疗伤,可以励志,可以让人沉静下来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

  《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读书笔记 2

  前些日子读了一下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也是同事推荐的,本来不喜欢看心灵鸡汤的,但看后却感觉收获颇丰,本书与其他类似心灵鸡汤的书籍不太一样,是一本以小说为体裁,以心灵修行为主题的书籍。主要讲述名校毕业的女白领若菱生活的起伏以及与老人的对话,借此来表达人生的理解。

  书中大体讲到的是一位都会白领阶级的女性通过同老人间的对话,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内在世界,进而发现大多数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甚至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去探讨主宰着人生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并提供了解决这些模式的实际有效方法。

  本书言辞亲切,语言流畅,读者很容易融入到女主角的生活过往当中,能够切身体会女主角的遭遇,并随着女主角一次次与老人的接触,逐渐能够了解真实自我的存在,在阅读此书后,了解到老人大体从4个方面讲述了人本身在成长当中遇到的阻碍,其中包括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的阻碍,并在书中详细的讲述了如果能够解决这四方面。

  首先是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并身体联结:通过**等方式,逐渐与身体进行沟通,感受身体本身,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关注身体给自己的回应。接下来是接纳情绪,臣服事实:接纳事情本身,甚至接纳自己,接纳自己本身的样子,而不是刻意的压抑自己的内心。用耐心和行动化解:对自己的真实进行思考,可以回想小时候最本真的自我,与现在自我的对照,找到真实的自我,并尝试还原自我

  身份认同:也就是认同自我的身份,给自己一个可以接受的身份。

  我对本书认识可能还不够全面,可能也只是冰山一角,毕竟每人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我推荐这本书也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阅读中不断成长,交读书感比较晚了,但还是想自己写点东西,一方面总结一下,一方面稍微练*下表达,*时写东西比较少,写的可能比较简单,还望海涵,希望下次能有进步。

  《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读书笔记 3

  惯用着微博,博客一直荒着。但总有时候,心理有很多话想说,无法缩减到那几十个字之内。

  最*,见到一个进取心被保护的很好,又不断内省进步的同学,对我有所触动。于是拿起去年三八节和今年三八节送给自己的十几本书,开始补课阅读。摊在手边桌上的,是那本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

  这本书的排版装潢很像随手翻看的速食书籍,排版稀疏还有一些插画,虽然很多好评但起初并没有当回事。这些年,因为生育和身体的不顺心,情绪管理一直有问题,严重的时候做过心理咨询,也阅读过不少心理学和认知方面的书籍,大悟也有,感动也有,不懂也有,常常在浩瀚的文字中,抓紧那几句救命的稻草,时间过去也就淡忘。

  这本书我在床上花了3个小时一口气读完,完全不顾作者的看并停下来思考的建议。因为,这本书贯穿了一种内观的精神,系统地串联起这些年给我帮助和感动的若干教义和书籍,帮我将这些知识和感受形成了一张网络:包括心理医生关于病痛与能量流动的解释,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处理;包括吸引力法则;包括活在当下的“正念”疗法;前辈说的“接受”事实;包括破除抑郁者的自动思维模式;包括看到一半觉得晦涩的肯·威尔伯的《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中关于我与我的情绪、欲望、思想、感觉的区别。谢谢《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的作者,用循序渐进的叙述,形象的图解将这无数身心修炼的基本理论阐述的如此系统、形象、易于理解且便于练*。

  终于,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轻松。我可以开始回顾我学到的,接受自己,放下对童年不安全感的回顾和执着,内观“真我”与身体、情绪、思想和身份认同的区别和联系,臣服于事实,接下来我要学*疏导情绪的能量,观察“胜肽”带来的老问题,并放下对当一个“可怜的,需要关心的'”小孩的需要,扩展5%的意识,阻止潜意识将我的人生带入自动运行的预定模式;放下对亲人无谓的担心,以感恩的心态试验吸引力法则的能量震动;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要勇敢,并在人生的任何时候都敢于行动。

  虽然根据测算,我可能还是一个体质调体力欠缺的人,有一般程度的强迫倾向,中度的抑郁和严重的焦虑倾向,但我已接受,这就是我的身体,这就是无数人生事实造就的我的性格和情绪特征。但这些我看到的缺点和问题,并不是真正的我,因为看到和感知,我已与他们分离,我接受并允许他们存在,并且放下对他们的需要。

  不执着迷信,不急功*利,我,正走在联接真我的路上……

  《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读书笔记 4

  最*看了张德芬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先看了作者写的序——你想要的人生,文章以一位都市白领阶级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我们内在的世界,进而发先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一个不经遇的机会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最终寻得内心的*和,就像春茧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在书中我看到很多熟悉的观点,也看到很多耳目一新的观点,我挺喜欢这本书的,应该说我喜欢这类书——“心灵鸡汤”类的励志书籍,人带来一场心灵之旅,读的时候总有一种热情澎湃的感觉。其实我知道就算我不能像若菱那样真正地从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但读完后就有一种如浴春风的感觉,思绪不再是剪不断,理还乱。

  在读这本书前,我就明白了这样的一个道理:生命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淡的踌躇关头,都会遇到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但却从来没有去深究人为什么会有那些情绪,那就好比是知道了机器是怎样运转却不知道原理。

  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人喜怒哀乐的源头,知道了我们要什么,我觉得书里说的很正确,人类所追求的东西,像权利啦,财富啦,健康啦,最终的目的还是追求喜悦和内心的和*。书里展开了很多人生的课题和智慧,在这里我们见证了这些智慧的正要性和实用性。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书中一直在强调寻找真实的自我,确实我相信大多数人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的回答都停留在名字这个代号上,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我很少去认识真我是怎样的,事实上每当我想去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内心是茫然的,就连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怎样的,我发现认清自我也是一件很难的事。

  正如书中所说那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在我读书的城市,那是一个节奏步划都很快的城市,稍不留神就会被落下,那里交通格外拥挤,速食店到处都是,人人都生活在名利角逐战中,是一个躁动的城市,真的是:忙碌,忙碌,每个人都忙碌;追求,追求,每个人都追求。

  为了生活,为了梦想,我们每个人天天都在演戏,扮演好员工,好朋友,好妻子,好媳妇,好父母,甚至是好人!有些是心甘情愿的,能够从中获得快乐,然而在不愿意的时候,为了演好这些戏份,我们每个人都要因时因地的戴上一些面具,正是这些面具遮住了真实的自我。当然还有我们那种小我的虚荣心也会让我们失落自我。然而也不是说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就很难找会真我了,书中介绍了一些实用性和灵性的生活指南,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我们周围朋友,同事来初步认识自我,因为我们周围吸引来的人和事物,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带着一定的能量震动和我们的震动频率相*。

  虽然这本书我只看了两遍,还没完全融会贯通,也没进行什么具体的实践,但我真的体会到了他能净化心灵,安抚浮躁,悲观和欲望,他将深奥的人生哲理简单叙述,将修行理念溶于其中,比起禅宗佛学等等思想显得有些粗浅,但更好让人感悟理解。他教会我,当我在面对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时,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的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心境决定人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点无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绪无法调节,我们蜂拥着学最热门的技能、找最赚钱的工作、报考最时髦的学科……我们总是希望以最快捷的手段实现我们的梦想。但生活永远不会和我们想象的一样,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舒缓残酷的现实带来的坏情绪。

  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改掉惰性与私心,珍惜时间和理想,告别庸俗、浮躁,坚持信念,永远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经常审视自己,自己给自己上课,自己给自己打分,寻求真我,**自我。有时间休闲时不妨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读一些关乎身心灵成长的书,修心,养心,正心。

  《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读书笔记 5

  上了大学后,很少有机会坐下来静静地看书,不是没有时间,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细细品味,沁入心脾。校园里刮起了一阵读书月的风潮,于是整个校园沉浸在了这片书的海中。我慢慢地读着这本书,发现它与我以往接触的这类型书是那么不同。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主要是环绕了女主人公白领李若菱与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对话,揭示了人身心灵的奥秘。这本书突破了大多数传统书籍对这方面心理理论知识的直接论述,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导读者走进作者论述的观点里,进而走进了自己内心中真实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虽然她有美丽的外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职,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但她并不开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讽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有小人的尔虞我诈。。。。。她脑海里时刻都闪过轻生的念头,在一次和丈夫吵架离家出走后她遇到一个老人,在与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后,她终于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谁?”这是第一次见面时老人问李若菱的第一个问题,“我叫李若菱!” “我问的不是这个,名字只是个代号。”“我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上班,我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谁,如果你换了工作,这个‘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了吗”。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自己是谁?我们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开心,即使我们拥有了很多财富、金钱、美色。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以为我们就是财富、金钱、美色。的`代表。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东西呢?我们总是*惯地去观察模仿别人,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拥有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寻找的地方,表面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找解答和快乐,结果都是徒劳无获的,主要是我们找错了方向,找错了位置。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很多人都*惯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换着,最后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当哪一天,我们逐渐的把目光从外界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时,我们会可悲地发现,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隶,它时刻束缚着我们,使我们生活在了不快乐中……

  《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们每个客体其实都是“李若菱”,我们都迷茫过,我们都徘徊过,但请给自己一个机会,和“智者”来番对话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读书笔记通用五篇扩展阅读


《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读书笔记通用五篇(扩展1)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菁华6篇)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

  张德芬,华语世界首*心灵畅销书作家。第一次,我选择了她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我是一个不爱看书的人,书买回来以后也是好久没有碰过,直到一天实在没事干才想起它来。

  好奇,这是看时的最初想法。可能是书名的关系,所以好奇这个“未知的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对号入座,这是在读书过程中的想法。一个莫名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不是谁?是啊,我们是谁?又不是谁呢?从来到这个世上,从我们被赋予了姓和名时,我们便很自然的知道自己是谁了,可是却没有想过那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就像好多事物都被我们不由自主的赋予了代号和意义,从而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感受,让我们迷失了自我,更确切的说应该是真我吧!

  我们每天盲目的向那个所谓的目标前进着,其实我们只是在攀附。想想在前进路上我们快乐吗?有没有真正的静心想过我们到底想要什么呢?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带着不同的面具,从而使我们离真我越来越远,虽然它一直住在我们的心里,一直观察着我们的一切,可是我们却从未去真正的感受过它的存在。因此它就成了我们那个未知的自己。

  其实屏蔽只是借口罢了,因为我们更在乎外在的事物,更贪慕虚荣,更喜好虚伪,即使好多人不承认。是我们自己把我们与自己拉的越来越远。书中的老人曾在墙上画过一匹马,一辆马车,马车夫和乘客,也就是老人口中的.人生模式:马车的构造和质量代表我们的命、马代表我们的表意识、马车夫代表我们的潜意识、乘客则是真我。

  我们一直活在小我拟定的人生中,其实,我们应该抛开所有没必要的顾虑,例如:害怕、嘲笑、否定等,去感受一下我们的内心,去感受一下如果抛开之后,做着真正想做的事而带来的喜悦。在我们抱怨凭什么、为什么时,有没有换角度思考,有没有正面解决问题呢?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为当抱怨时,我们就是在逃避,在给自己找借口而已。甚至当我们抱怨不公*时,有没有想过公*二字用的是否正确?公*在同级人事物上是永远成立的,或者另一种说法,世界上凡事都是公*的,当我们失去的同时,一定会得到什么,只是我们把心思全放在了失去上,却忽略了所得到的,所以可以说我们被小我控制着。

  面对我们那些所谓的情绪遭遇,我们常常选择逃避,因此它们会经常找上门来。如果我们可以与它们正面相对去感受它们,去换角度考虑它们,然后慢慢的消化它们,我想问题就简单多了。同时,我们应该拥有一颗敢于否定自己,敢于反思自己的心,让我们离真我更*。

  负面情绪也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威胁,我自身就是一个身体不好的人,对此我颇有感受,如果心情愉悦,那么身体的每个细胞都会充满活力,从而让我们活力四射。积极的情绪会带来好的结果,我们有时也会有这种感觉,有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以后,就会感觉不顺利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相反,如果最*有好事,则会感觉好事连连。我想这应该就是书中提到的“吸引力法则”,所有事物都有力量存在,而且相同的力量会相互吸引。所以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就难怪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

  所以我认为一个人的态度是很重要的,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态度决定成败了吧?根据“吸引力法则”,我想我们讨厌什么样的人,那么我们应该就是那样的人,因为我们能讨厌就证明能量得到了吸引,只是我们从来不承认罢了。书中也提到了:情绪的障碍、体验、爆发和疗愈。我想可以这样理解:困难——感受——发泄——愉悦。其实,就像书中说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不同的功课,因此就会有不同的困难和情绪出现。与其说不同,倒不如说相同,因为他们存在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完成功课。

  以前我认为世界上有好多人,每个人都不一样。而现在我感觉其实每个人都一样,都是被小我控制着的人,我甚至认为世界上只有我自己。天的事我不需理会,别人的事我无权干涉,所以我们所谓的世界应该是自己的世界,所以书中会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就像我们照镜子一样,什么表情,什么事物它都可以反射在你面前。而你只能去接受,而不能去一拳把镜子打碎,因为受伤的还是自己,所以我们应学会面对、接受、然后放下。这样镜子里的自己才会越来越美,笑容才会越发的真实和灿烂,好事也会找上门,因此心想事成也就有了基础,剩下的就是行动啦!那么,我想从此以后阳光应该会一直陪在我们的身边吧!笑对人生,我们要持有积极的态度,别人我们无权改变,但我们自己是可以做出改变的,只要我们想。

  最后,我想书中的这句话最适合做结尾了:“我们不知道一切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2

  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这本书,只是单纯地喜欢它的封面,没带太多的兴致,因为心想也不过是一本很普通的关于励志心理的书籍……

  上了大学后,很少有机会坐下来静静地看书,不是没有时间,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细细品味,沁入心脾。校园里刮起了一阵读书月的风潮,于是整个校园沉浸在了这片书的海中。我慢慢地读着这本书,发现它与我以往接触的这类型书是那么不同。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主要是环绕了女主人公白领李若菱与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对话,揭示了人身心灵的奥秘。这本书突破了大多数传统书籍对这方面心理理论知识的直接论述,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导读者走进作者论述的观点里,进而走进了自己内心中真实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虽然她有美丽的外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职,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但她并不开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讽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有小人的尔虞我诈。她脑海里时刻都闪过轻生的念头,在一次和丈夫吵架离家出走后她遇到一个老人,在与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后,她终于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谁?”这是第一次见面时老人问李若菱的第一个问题,“我叫李若菱!” “我问的不是这个,名字只是个代号。”“我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上班,我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谁,如果你换了工作,这个‘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了吗”。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自己是谁?我们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开心,即使我们拥有了很多财富、金钱、美色。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以为我们就是财富、金钱、美色。的代表。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东西呢?我们总是*惯地去观察模仿别人,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拥有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寻找的地方,表面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找解答和快乐,结果都是徒劳无获的,主要是我们找错了方向,找错了位置。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很多人都*惯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换着,最后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当哪一天,我们逐渐的把目光从外界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时,我们会可悲地发现,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隶,它时刻束缚着我们,使我们生活在了不快乐中……

  《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们每个客体其实都是“李若菱”,我们都迷茫过,我们都徘徊过,但请给自己一个机会,和“智者”来番对话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3

  前些日子读了一下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也是同事推荐的,本来不喜欢看心灵鸡汤的,但看后却感觉收获颇丰,本书与其他类似心灵鸡汤的书籍不太一样,是一本以小说为体裁,以心灵修行为主题的书籍。主要讲述名校毕业的女白领若菱生活的起伏以及与老人的对话,借此来表达人生的理解。

  书中大体讲到的是一位都会白领阶级的女性通过同老人间的对话,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内在世界,进而发现大多数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甚至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去探讨主宰着人生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并提供了解决这些模式的实际有效方法。

  本书言辞亲切,语言流畅,读者很容易融入到女主角的生活过往当中,能够切身体会女主角的遭遇,并随着女主角一次次与老人的接触,逐渐能够了解真实自我的存在,在阅读此书后,了解到老人大体从4个方面讲述了人本身在成长当中遇到的阻碍,其中包括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的阻碍,并在书中详细的讲述了如果能够解决这四方面。

  首先是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并身体联结:通过*等方式,逐渐与身体进行沟通,感受身体本身,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关注身体给自己的回应。接下来是接纳情绪,臣服事实:接纳事情本身,甚至接纳自己,接纳自己本身的样子,而不是刻意的压抑自己的内心。用耐心和行动化解:对自己的真实进行思考,可以回想小时候最本真的自我,与现在自我的对照,找到真实的自我,并尝试还原自我

  身份认同:也就是认同自我的身份,给自己一个可以接受的身份。

  我对本书认识可能还不够全面,可能也只是冰山一角,毕竟每人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我推荐这本书也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阅读中不断成长,交读书感比较晚了,但还是想自己写点东西,一方面总结一下,一方面稍微练*下表达,*时写东西比较少,写的可能比较简单,还望海涵,希望下次能有进步。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4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台湾女作家张德芬的成功力作,是一本有关心灵成长的小说。作者以深入浅出的笔触揭示出了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原因,讲述了主人翁心灵成长的历程,用通俗易懂、*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张德芬将世界上的事分为三件事,一是自己的事,二是别人的事,三是上天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管好自己的事,对其他已经发生的事学会臣服,最后的结果交由上天去抉择。虽然我不能完全认可这些想法,但我认为每个人只要管好自己的事就是唯一要做的事。只管自己的事,看似自私,实则大爱无私。管好自己,要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绪、语言、行为、*惯等,管好自己就不会再给他人制造麻烦,就等同在爱别人。

  书中有一句经典的话让我印象很深。“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所以当你在论断时,或许只看到了片面。有时候换个角度去思考,很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遇见未知的自己》帮我重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知道人要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的成长。许多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曾几何时,我掉入了困顿的深渊,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抱怨。《遇见未知的自己》带我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让我明白真我应是乐观向上、祥和快乐的。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消极行囊,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男子一天下班的时候,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暗巷,看到一名女子在仅有的路灯下找东西。她非常慌张、着急地在找,让这个男子不禁停下脚步,想助她一臂之力。

  “请问你在找什么?”男子问。

  “我的车钥匙,没有它我就回不家了!”女子焦虑地说。

  “你大概在哪个位置,怎么掉的?”

  女子指向另一个暗处,说:“在那儿掏钱包出来的时候掉的。”

  男子诧异道:“那你怎么不在那里找?”

  女子理直气壮地回答:“那里没有灯呀,怎么找得到?”

  或许你觉得上面的女子愚昧可笑,但我们在寻找自己想要的人生、自己想要的快乐时,常常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女子一般,找错了方向。所以,难怪我们无法获得我们想要的人生!

  张德芬说:“先要为你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负责。负责的意思不是说将错归到自己身上,而是说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我该如何做到最好。”

  让我们顺从生命的规律,在磨砺中不断成长,汲取心灵内在的力量,活出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5

  怎么说呢,其实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让我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书中的女主角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老人”,在老人一次次的引导下认识自己,学会向自己的负面情绪臣服,从而以更好的方式对待自己的人生。

  我以前没想过,原来我们经历过的苦难,创伤,会藏有心中的深处,我们需要困境的时候,这种曾经受伤的负面情绪会不自觉得体现出来,这是因为这种负面情绪的胜肽需要存活,这种胜肽的存活会让你一次次地体验这种情绪,受到拆磨,让你*惯扮演成受害者的角色。

  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留下的伤害,当负面情绪出现时,不要排斥,要臣服,学着和自己和解,然后找办法解决问题。

  人的一生中会经历不同的苦难,但是我们要相信这是老天安排给我们学*的课题,多留意自己的内心变化,反思自己的言行。每个人生模式跟出生,后天接受教育,经历,前世业力都有关系,我们怪不了老天,只能够让自己学会臣服,守住内心的喜悦,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包括下决心去改变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毛病”,而不是*惯性回避自我反思,把所有问题都推到别人身上,想以此扮演受害人的角色,让自己得到同情。说到底影响我们的对人事物看法的,是我们的内心,何不换种想法,正确认识自己的思考模式,如果你一直拒绝反思自己,或困在某一个观念里,你就会很容易把所有问题指向别人,那么你只会花更多时间去思考怎么与别人抗争这种问题上,你只会沉浸在痛苦中。

  所以呀,每个人都为自己负责吧,这世界上有三种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学会认识真我和小我,学会在生命的成长道路中看到自己昔日留下的内心深处的伤痕,臣服自己的负面情绪,不排斥这种负面情绪,而是去和解,然后想方法解决,一切会更好的,一个好的自己,也会吸引好的人和事,对吗?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6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人生,是一条漫漫的道路,路的两旁有着各色各样美丽的风景,路的中间有时会出现险恶。人,行走在这条路上,无非就是想寻找这众多美丽风景中的至美。同时,想尽一切办法来化解旅途中的险恶~

  然而,这条路上最美的风景究竟在何处,我们该如何去寻找,我们该如何去避开路上的硝烟炮弹。其实,我们所寻找的最美丽的风景,不过就是快乐。但真正的快乐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得到的。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了解到我们在寻找自己的人生,自己想要的快乐时,经常找错方向了。因为我们寻找的地方,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去寻求解答和快乐。但,结果却是徒劳无功。原因就是:我们找错了地方。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以一位都市白领阶级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我们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进而发现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逐渐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所以,难怪我们无法获得我们想要的人生。

  现代社会,拜金风气盛行,个人主义,权利主义层出不穷。为何会有如此浮夸,奢靡的社会现象呢。归根到底还不都是人们脑子里那一股可怕金钱权欲观主宰了人们的头脑,这些人早已经被这种思想所束缚,成为甘愿被其奴役的奴隶。

  人们所追求的权利,金钱等东西,最终目的还是在追求喜悦与内心的和*。可是,并不是每个人的这些追求都能够实现。相反地,很多人的'这些追求都落空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是让很多人想不通的事情,明明自己付出了那么多辛酸,那么多汗水,可是最终还是一无所有。然而,你知道真正的原因么?真正的原因是:你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换句话说,就是你真的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吗?比方说:当你是一位学生时,你的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考试吗?是为了对父母的承诺吗?还是只是为了自己有个好的将来?如果答案是的话,那你就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再比方说,假如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是谁?你的回答会是什么呢?是直接说你的名字吗?是说你的职业,或你的兴趣,爱好,出生地`````吗?如果你的答案如此的话,那么你真的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了~

  很多人,其实都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只是一味地随波逐流。就是因为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浮躁,人们无法确定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东西,只会盲目从众,急功*利。因此,也导致大部分人在面对现实人生的这种磨难时,无法忍受,自甘堕落!

  《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生命试炼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因力争上游而汲汲营营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澹的踌躇关头,面临其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读书笔记通用五篇(扩展2)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菁选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

  为什么读?

  大概做了小一年的心理咨询,这是心理老师送给我的一本书,想要我看看。也是因为自己会过分附和外界,苦恼于为何隐藏真实的自己而读。当然也是想要了解自己,找到真实的自己。

  讲什么了?

  讲的是一个职场女性遇到了一个对世事和人生看的很透彻的老人,老人引导她发现自己。从而找寻自己的故事。

  主角怎么找到自己的`?

  循序渐进,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老人的提问引导,自己思考,再去见各种老人引荐已经成功找到自己的前辈,有普通人也有明星,从这些人身上学到一些人生道理。这个期间去做了“橙子scholl”的“幻游”,畅想了一下十年后的生活状态,以终为始,唤起动力,点“阅读原文”有兴趣可以去试试。

  对我有帮助吗??

  有,给我帮助最大的应该是21小节情绪的部分,她提出了一种处理怒气的方式,即,拎出感受发泄臣服于事实。书里女人的老公外遇想要和她离婚。老人引导她想起这件事,并要她观察身体不舒服的身**置,并引导她把这股怒气的力量向外发散出去,女人边打边回忆那些生气的场景,把怒气全部释放掉了。于是老人再要求她关注自己的身体,此时就舒服多了。

  老人说,事实最大,人们难受的一个原因往往是抗拒事实,就好像是一直用头在墙上撞。

  当然,不要一上来就去关注事实,往往忽略情绪是不可取的,要有先有后,先关注身体和情绪然后才是接受事实。

  最大的收获

  看过后,来总结一下吧:要接受真实,并把想要的变成真的。因为事实最大。

  我们要做的其实是不受外部干扰的专心致志的去把我们想要的改变成事实。记得日本著名商业实业家稻盛和夫说过:工作即修行。当然说生活即修行也对,其实很多事情都可以以小见大,每成就一件事都是通过一件一件的小事堆积而成,知道这点在理性层面上促使我静心做事,当然,偶像的力量也不容忽视,比如方大同自己成立公司以及他对待很多事情的态度也在这些日子里给到我做了榜样。

  以上。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2

  惯用着微博,博客一直荒着。但总有时候,心理有很多话想说,无法缩减到那几十个字之内。

  最*,见到一个进取心被保护的很好,又不断内省进步的同学,对我有所触动。于是拿起去年三八节和今年三八节送给自己的十几本书,开始补课阅读。摊在手边桌上的,是那本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

  这本书的排版装潢很像随手翻看的速食书籍,排版稀疏还有一些插画,虽然很多好评但起初并没有当回事。这些年,因为生育和身体的不顺心,情绪管理一直有问题,严重的时候做过心理咨询,也阅读过不少心理学和认知方面的书籍,大悟也有,感动也有,不懂也有,常常在浩瀚的文字中,抓紧那几句救命的稻草,时间过去也就淡忘。

  这本书我在床上花了3个小时一口气读完,完全不顾作者的看并停下来思考的建议。因为,这本书贯穿了一种内观的精神,系统地串联起这些年给我帮助和感动的.若干教义和书籍,帮我将这些知识和感受形成了一张网络:包括心理医生关于病痛与能量流动的解释,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处理;包括吸引力法则;包括活在当下的“正念”疗法;前辈说的“接受”事实;包括破除抑郁者的自动思维模式;包括看到一半觉得晦涩的肯·威尔伯的《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中关于我与我的情绪、欲望、思想、感觉的区别。谢谢《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的作者,用循序渐进的叙述,形象的图解将这无数身心修炼的基本理论阐述的如此系统、形象、易于理解且便于练*。

  终于,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轻松。我可以开始回顾我学到的,接受自己,放下对童年不安全感的回顾和执着,内观“真我”与身体、情绪、思想和身份认同的区别和联系,臣服于事实,接下来我要学*疏导情绪的能量,观察“胜肽”带来的老问题,并放下对当一个“可怜的,需要关心的”小孩的需要,扩展5%的意识,阻止潜意识将我的人生带入自动运行的预定模式;放下对亲人无谓的担心,以感恩的心态试验吸引力法则的能量震动;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要勇敢,并在人生的任何时候都敢于行动。

  虽然根据测算,我可能还是一个体质调体力欠缺的人,有一般程度的强迫倾向,中度的抑郁和严重的焦虑倾向,但我已接受,这就是我的身体,这就是无数人生事实造就的我的性格和情绪特征。但这些我看到的缺点和问题,并不是真正的我,因为看到和感知,我已与他们分离,我接受并允许他们存在,并且放下对他们的需要。

  不执着迷信,不急功*利,我,正走在联接真我的路上……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3

  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这本书,只是单纯地喜欢它的封面。没带太多的兴致,因为心想也不过是一本很普通的关于励志心理的书籍……

  上了大学后,很少有机会坐下来静静地看书,不是没有时间,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细细品味,沁入心脾。校园里刮起了一阵读书月的风潮,于是整个校园沉浸在了这片书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读着这本书,发现它与我以往接触的这类型书是那么不同。

  这本书主要是环绕了女主人公白领李若菱与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对话,揭示了人身心灵的奥秘。这本书突破了大多数传统书籍对这方面心理理论知识的直接论述,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导读者走进作者论述的观点里,进而走进了自己内心中真实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虽然她有美丽的外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职,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但她并不开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讽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有小人的尔虞我诈,她脑海里时刻都闪过轻生的念头,在一次和丈夫吵架离家出走后她遇到一个老人,在与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后,她终于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谁?”这是第一次见面时老人问李若菱的第一个问题,“我叫李若菱!”“我问的不是这个,名字只是个代号。”“我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上班,我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谁,如果你换了工作,这个‘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了吗”。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自己是谁?我们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开心,即使我们拥有了很多财富、金钱、美色。

  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以为我们就是财富、金钱、美色的代表。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东西呢?我们总是*惯地去观察模仿别人,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拥有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寻找的地方,表面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找解答和快乐,结果都是徒劳无获的,主要是我们找错了方向,找错了位置。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很多人都*惯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换着,最后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当哪一天,我们逐渐的把目光从外界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时,我们会可悲地发现,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隶,它时刻束缚着我们,使我们生活在了不快乐中……

  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们每个客体其实都是“李若菱”,我们都迷茫过,我们都徘徊过,但请给自己一个机会,和“智者”来番对话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4

  前些天偶得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

  本书以叙述故事为主线,将主人公若菱对生活的种种质疑,在书中一一作解答过程中让读者了解了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生活,怎样才能不因为周围的人和事而丧失自我,怎样才能活在当下,怎样才能心想事成。

  现代人都追求什么?有的人追求金钱、有的人追求权力,有的人追求健康,有的人追求快乐。这些追求都是表面现象,金钱和权力只是让他人对自己有身份认同,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是一定要有一个使得我们快乐的事物,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其实我们每个人更深层次的追求是五个字:爱、喜悦、和*。爱,是真正的爱,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尊重的爱。(就像父母对孩子,有些父母将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当做自己的财产,让孩子为他们而活,那不叫真正的爱。)喜悦是由内向外散发的,由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一旦拥有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随时扮演者种种角色,这些角色会掩盖我们的真我,如何扮演这些角色,也就是如何对待他人,会影响到和他人的互动。身体是身,情绪是心,思想是灵,文中将真我和这三者比喻成一个同心圆,真我和其追求的爱、喜悦、和*在同心圆的中心,被其他几个圆团团包围,接下来的几个圆分别是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障碍的人,才能展现真我的特质。身体的健康不但要有良好的生活*惯和饮食*惯,还要与身体有连接,时刻注意身体的感觉,时时安抚它、照顾它,很多疾病才不会日积月累产生。情绪往往与幼年时的经历有关,情绪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会影响到你对人或事的态度,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情绪上的支持与关怀,让他的情绪被认可、被接受,**以后才会拥有良好的情绪,对于已经拥有不良情绪,我们要坦然看见它、接纳它,然后放下对他的需要并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生活中我们无非有三种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这三者只有第一种是我们自己所能控制的。其中潜意识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和物的反应,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做决定的过程,它是个看不见的世界,我们的意识、自我了解、思考、理性、判断、情感都是由潜意识来的。潜意识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他对自我有完全的影响,而它的99%是我们不知道的!文中通过一幅画形象的比喻了潜意识与真我的关系:一匹马的后面是一辆马车,加上马车夫,后面还有乘客。马车的构造和质量代表我们的命,而路程代表我们的运,有时康庄大道,有时羊肠小道,所谓命好不怕运来磨,马车大的时候,走险坡也不觉得摇晃。马的.角色是我们的表意识,我们自以为可以操纵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事实上,充当马车夫的潜意识却是真正的引领者,而车上的乘客决定了我们前进的方向,这个乘客也就是真我。在寻找真我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把潜意识的部分尽量带到意识层面,这样才会离真我越来越*。一个人的人生模式是由性格倾向、外在环境、各种教育、生活事件、前世业力(这点我也深信)五者相乘得到的,所以变数很多,潜意识里的东西会利用很多方式与我们沟通,就看你能不能警觉到,并且理解它。我也在思考自己的潜意识,我不喜欢生活有大的变动:我的工作可以一做就是七年,我味同嚼蜡的婚姻可以坚持十一年。。。也许潜意识当中我是缺乏安全感的,我害怕生活的变动会带来无法预知的后果,这些会让我局促不安,也许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抗拒的,因为这些是老天的安排,我们所要做的只有臣服,臣服于当下,每天都以喜悦的心情的面对每一件身边发生的事,事情总是会朝着你所强烈希望的那个方向去发展,这就是能量的魅力,要想心想事成,不但需要外在的努力,还需要强烈坚定的信心。

  看过这本书后,觉得自己还有好多知识要学*,特别是心理学,有许多行为背后都是因为我们陌生的、自己都不了解的潜意识在作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创造出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5

  我已经在前年五六月份的时候看过这本书了,我觉得特别适合那些都市人群拜读,这本是我为数不多完整看完的书。

  当然,这是一篇我早就写好的读后感了,现在我再继续把她与大家一起分享。作者写作的目的是把它作为一本灵修指南,对于陷入情绪和*性反应的人来说,能读完这本书,会得到很好的提醒,转念的机会。当我读这本书时刚开始并没有看介绍,所以总觉得里面写的为什么就像是瑜伽,后来书中才一度提到瑜伽精神的灵修。直到最后才看简介瑜伽其实也是作者生活的一部分。场景一:某天早晨,一位快递人员打来电话,向我问地址,我说既然是快递,怎么上面没有写详细的地址吗?那人气冲冲说“你说不说呢,你到底说不说呢?”一大清早的,我还睡醒惺忪,莫名其妙的。

  我在想,那个人真的好可怜,一大清早的对待一个没有任何冲突无缘由的人气势冲冲,可以想象,他的生活有多么的不快乐,心里有多么的不快乐他真的很可怜!感想:所以,当某些人在向别人做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并不是他真的有那个立场和权力,他经常和别人闹不合,争吵,一副势不可挡的.样子,他的生活和内心一定不愉快,身边的人都不喜欢他,难道他不知道吗?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磁场,通俗点讲,那就是你对别人造成的反应和感觉,你的内心喜悦,快乐,*和的能量磁场别人是能感受到同时带给别人积极的。反之,不悦只会让别人远离,一切变得消极和僵硬。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6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教师阅读推荐书目中唯一的一本小说,可以把它当做一本有趣的小说读,也可以当做一本生活指南细细品味。读的时候联想到自己的经历,联系到自己的困惑深入思考下去,对自己寻找未来的路径有一些启迪。细看封三美女张德芬的照片,你会相信这是一个45岁的女人吗?简直就是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小女生。这时你也许会相信改变自己的心态,轻松地去活可以抗拒岁月对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女人容颜的改变,进而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活出别样的自己。

  全书以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区,一个没有手机、没有汽油的孤单白领阶层的女性,在自怨自艾时恰逢老人为故事的开始。随即引出老人的提问:“你是谁?”让人逐步地去理解“小我”与“真我”。

  是啊,现在有多少人不知道“真我”是谁?总是把外在的条件,或者自己的一个身份,一个理解的角度等一些外在的只是表示自己的东西理解为自己。为去追求我们所定义的某个身份,总是在不知某个时候失落了真是的自己。为什么我们总是不快乐?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我们总是在做我们自己思想的奴隶。

  就像书上说的警示的句子“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的东西”;“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小我的虚假认同”“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应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我是谁呢?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快乐”与“喜悦”有所发现。快乐是短暂的“快之乐”,稍纵即逝,我们寻找快乐往往是向外界去寻觅,比如有人喜欢购物逛街,满足自己的物欲,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欲望满足了又有新的欲望膨胀,正所谓欲壑难填。有人喜欢聚在一起搓麻将、打扑克,玩的时候是兴奋,不过这只是短暂的精神麻醉,曲终人散后是更多的孤寂与空虚。所以我们要寻找喜悦要向内去寻觅,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的灵魂。从内心发出欢喜心,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以感恩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每一天,那么你会倍感轻松。向内寻找你会逐渐地了解我是谁,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离我的真我到底有多远的距离,我真正渴求的是什么。

  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和呼吸永远是当下的。活在当下,让自己的身体与心灵联接起来就从吃饭睡觉开始。吃饭和睡觉是生命中的两件大事。吃饭就吃饭,把饭吃饱,别老是忧心忡忡,总想着没有做完的工作。以庄重、感恩的心情捧起手中的饭碗,细细咀嚼,慢慢品味,生活的滋味就在吃饭的过程里了。睡觉就睡觉,把觉睡好,可以拥有充沛的精力面对全新的一天。我的奶奶在世的时候就说:“力气是个宝,晚上去了早上到”,这就是睡觉休息的神奇功效。一夜睡不好,十夜补不了。睡觉时气定神闲,甭胡思乱想。拥有你所拥有的,享受你所享受的。一般人只能做到前者,只有智者才能拥有后者的追求。

  “欲速则不达”。放慢生活的脚步吧!生活如此美妙,请关注此刻。过去与未来都属渺茫,只有此刻真实,抓住此刻,用心吃饭,用心睡觉,同样以细腻的心思用心做事,要用心,但永远不要操心。时风来哉,种子自然会破土而出,长成挺拔的参天大树,耐心地等待,时机成熟,所有的期盼自然水到渠成,所有我们应该远离浮躁与焦虑,取而代之的是学会安静、宁静与*静。

  随着女主角生活上的冲击和起伏,以及配角的经历我成长理性的带着我们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去探讨,研究“真我”帮助我们从思想,情绪和身体中**出来。“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些事在生理学上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来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连接线和整合,这就是变成了你的情绪模式。”教我们如何去操作我们的身心;感受我们的潜意识;摆脱我们的情绪;检视我们的思想。逐渐的揭开层层包裹的同心圆,找到“真我”和我们的本质“爱,喜悦,和*”

  爱过,痛过,哭过之后,学会臣服当下。这话好像是对我说的,要试着活在当下,臣服所有已经发生的事情。就像书中的那句“凡是你所抗拒的,都会持续”事实摆在那里我们所有的抗拒都是徒劳,同时还要臣服我们对事件衍生的负面情绪。就像老人的那句“这些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驱散不走他们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进光来,光出现了,黑暗就消融了,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但愿我们都像春蚕破茧而出。开始就是未来!我的同事王宝坤几年之前就对我说:“不完美才是人生”。过分追求完美,事事苛求完美,受伤的必然是自己。我们必须适应社会,不可能让社会来适应你。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对于可能改变的事情尝试着去努力。做到做不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最喜欢书中的一段话:“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所以,虽然现在我们正在低谷,请你开始感恩,因为我们已经开始拆开那个礼物了,请让我们继续勇敢的、乐观的去面对,我们会看到那个不一样的惊喜!”

  没有人可以给我们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也没有道理可以彻底让我们觉悟。因为这个相对的世界没有绝对的道理。但是,我会把这本书比作灵修地图,只是每个人可能选择不同的主干道。而它让我在心灵成长的路上又有了新的进步,去让我开始真正的关心自己,并且学会如何真正的关心自己。它教给了我不同的思考方法,对心灵有益,可以疗伤,可以励志,可以让人沉静下来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7

  我是在20××年11月看的这本书,而当时正值自己情感的低谷期,情绪一直失落了几个月,但是很恰巧地选择读了这本书(其实这本书我早就买了,就一直搁着没看),然后将信将疑地按照书上的方法一步一步做着,然后我的情绪也慢慢乐观起来,对情感的事情也慢慢看开,而且也借由那件事发现了自己的一个心智模式。因此这本书在我心中占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它既是我学*心灵成长的启蒙书,也是启发我阅读的起点,因为从这次改变让我明白:可能有些书你现在买回来了,或是别人推荐给你了,你并没有去读,但当你生命中出现改变,出现困惑,出现迷茫时,它会恰当地出现在你眼前,然后给你启发,给你希望,并陪伴你走过一次次的蜕变,这便是阅读的“缘分”---就像旅行一样,你并不知道你会遇到什么样的书,但是你总会在下一个转角,下一次阅读中遇到适合你的书,而且不会仅是一次”偶遇“而已。

  至今一年多时间里,我一共读了三遍这本书,每次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收获,但是每次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温暖、熟悉、亲切,仿佛和书中女主人公若菱每次去到老人的小屋一样,感觉像是回到了家。因此我认为这是一本有灵魂、有心灵的书,所以我也向身边的许多朋友推荐它甚至在朋友生日时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到他们。另外现在张德芬老师时隔两年将在今年9月份推出新书《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现在当当和亚马逊预售(广告宣传一下,呵呵)

  整本书的内容我把它分为三个部分:提出疑惑、分析疑惑和解决疑惑。在书中一开始老人便提出了以下几个疑惑:

  1)我是谁?

  2)我们到底要什么?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3)什么是”真我“?

  4)我们为什么会失去与自我的联接,不断的远离自己?

  整本书的内容几乎都是围绕着这四个问题开展的,不过后面的内容则侧重于回答第四个问题,可能是因为前面三个问题偏哲学方向,回答起来比较难,容易给读者的感觉晦涩难懂,而且这本书重在实践操作,可以说是心灵修行的”入门手册“。

  在分析疑惑部分中,老人画出了一张图图,概括了我们失去自我,远离自我的四个原因:身体、情绪、思想和身份认同的阻碍。

  1、身体的阻碍:

  在我们出生的那一刻,一种无以名之的不安全感和分离感,就变成了一种存在性的焦虑,成为了我们与自己的身体以及意识上的阻碍。因为在妈妈的肚子里,我们感觉和周围的一切都是合一的,而从出生开始,我们会发现,肚子饿了会得不到东西吃,得需要自己哭或引起父母亲的注意才能得到食物,慢慢地我们的意识开始诞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这个世界不再是一体的了。

  随着我们的发育成长,慢慢地会认为身体是自己的一部分,是自己拥有的物品,是由自己的意识支配,同时大多数人在年轻时期由于身体机能和恢复力良好,很少能感受到身体的不适和损耗,因此很少人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很少注意一些负面情绪的积累对身体的影响,除非当我们生病难受时才会去关注照顾自己,否则*时很少去关注甚至是忽略身体发出的信号和感受。

  2、情绪的阻碍:

  我们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一种能量,会来也会走。那些被否定、被压抑的情绪,像悲伤和恐惧,就滞留在我们的身体里,这些能力,就称为”痛苦之身“。这个痛苦之身在我们的身体里,是自成一格的一个能量场,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它以你产生的负面情绪作为食物,如果你不喂养它,它就会自己制造一些事端来产生它所需要的情绪来维生,长期喂养下来就形成一种”情绪模式“。回想一下,你在生活常感受到的情绪是什么呢?而且情绪,这种东西,你越排斥它,它就越不走,而且还会更强,毕竟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3、思想的阻碍:

  思想阻碍的形成比较,首先与家庭环境、父母教育以及学校教育有关。比如,父母教育我们要勇敢、独立、聪明、能干、诚实、温柔等等,一旦我们表现出与之不符的特质,父母和身边的人便会指责和批评我们,使我们产生了痛苦和愧疚感,为了获得他们的赞扬和逃避这些情绪的困扰,我们会压抑这些特质,不让它们表现出来,并使自己变得更完美。但是这样只会让我们离真实的自己更远,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那些不被允许的特质就是我们自己的特质,长期的压抑它们只会使自己更加痛苦。(关于父母如何影响孩子的思想可以查看前天推送的文章---《父母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心智模式》,可通过查询历史消息查看)

  其次思想的阻碍也与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比如,结束一段恋爱时,对方提出分手的理由是”性格不合“,”我配不上你“等等,这些理由在你眼里只能是对方的借口(实际上可能也是真正的理由,只是你没有觉察出来),只是真正的理由对方没有说出,于是你可能就会觉得是自身的原因---可能是自己不够好,才造成这段感情的结束,因此你在自己身上贴上了”不够好“的标签,然后在以后的恋爱当中不断去迎合对方的需求,不断的表现自己的最好的一面,却把自己的缺点隐藏起来。

  再者,思想也与个人的经历有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由于每个人的.经历的不同,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和看法,但是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事物的一面,大多带有片面性,这是偏见和误解的来源。比如,今天遇见一位同事,跟他说话就绷着一张脸,感觉对你很厌恶,恨不得你赶紧离开他。如果碰到这种情况,有人会认为是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自己说错话了,有人则会认为是不是对方遇上了什么事,可能是家里出了问题,可能是被领导批评了,也可能是感情出现问题了。

  4、身份认同的阻碍: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的不同的角色,而且每个人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都带着面具去生活,这是因为社会观念,传统观念要求我们这么做:面对父母,要做孝顺的儿女;面对领导,要做顺从的下属;面对子女,要做耐心和宽容的父母......这并不是说这些要求不好,只是我们没有必要迎合这些要求,迎合对方,因为我们不是完人,我们只是我们自己。

  其次对于财富、地位、荣耀、职务,许多人会把它们作为自己的身份,代表自己。如果你问”你是谁?“,他们的回答就反应了他们有多少的身份认同。比如有人说,”我是XXXX公司的CEO“,“我是一个千万富翁,有5套房,2套别墅、4辆跑车”,”我是李刚的儿子“.......这些身份的认同会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会从我们身上消失,所以它们只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的附属物,只是一个证明,并不是我们真正的自己。

  为了冲破这四个方面的阻碍,书中的老人分别给出了行动措施:

  1、关注自己的身体,跟身体联接。

  关注你的身体情况,观察一些现在的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是紧张焦虑,坐立不安,还是兴奋,难以静下心来,或是*静安详,看着我的文章想睡觉了?观察一下你身体的哪个部位比较难受,隐隐作痛?观察一下你的呼吸是*稳的,还是局促的?.......只要你关注你的身体,它就会回应你。而与自己身体联接的方法,可以看昨天推送的文章《让你的心*静下来》(可通过查询历史消息查看)。

  2、接纳情绪,臣服事实。

  负面的情绪往往和事情一同出现,并且是由事情激发。当你因为一件事情的出现,而让你产生负面的情绪时,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批判、不去评价、不去压抑,这个是比较难做到的。因为我们常常被情绪带走,然后不断产生负面的评价和思想,作用于自己活他人,产生级联效应,不断扩大。怎么做到不批判,不评价、不压抑呢?就是感受并经历那些负面情绪,然后当你心中产生各种负面言论时,不去顺从它们,延伸它们,就把它们当做是你不想接待但必须接待的人,然后让它们在你的心中滞留一段时间,到时候它们自己就会走了。有的人则把负面情绪当旧有,”看到“它们,就请他们到内心里坐坐,喝茶,然后就把它们凉在哪里,自己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去了,毫不受影响。

  而臣服事实,也是比较难做到的。所谓臣服就是接纳事情的本来模样,不管它多么不是你想要的,和你预期多么不符合,不管你多么不甘心,它是怎样就是怎样。或许你会想着通过某种办法去扭转事情的局面,但是你越是这么想,就越是无法接纳事实,到时候即使有办法,也会被你糟糕的状态,负面的情绪而搞砸的。

  3、用你的耐心和行动慢慢化解。

  思想上的阻碍是最难发现,也是最难解决的。因为一个人很难对自己的思想继续观察,除非你学会反思自己,学会定静观察自己。思想的阻碍常常存在于我们的思维*惯和行为模式里,而且也与童年记忆有关。比如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做事要求完美,并且要做到底,如果发现我做的不好,我就会失落和痛苦,觉得自己是一个Loser,而且一旦一件事无法完成或是看不到希望,我就会放弃。这样的模式来源于父母对我的严格要求,在小时候我只有把一件事做好了,他们才会表扬我,若是我做得不好,它们就会批评我,而如果我做得一般般,不好不坏,他们不会表扬我,只会要求我下次做得更好。所以为了获得他们的关注和表扬,我只能做得更好才可以。这样的思想长期下来就形成的思维和行为的模式。

  发现思想和行为的模式必须得回到生活中,回想一下,让你最痛苦的事情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或共同点?为什么在面对这件事时,你会采取这种应对方式,而不是采取其他办法呢?然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你的思维方式,看看自己的应对模式和*惯,或许你就能找得到了。如果你实在找不到,那么可以求助心理咨询师或相关专业人士。

  4、“你是谁?&“这是必须的吗?”

  身份的认同比较好找,可以从“你是谁?“这个问题入手。在纸上写下这个问题,然后回答,或是自问自答,看看自己怎么回答,也可以在给别人介绍自己时,你是怎么说的。

  而对于一个身份的扮演,比如好妈妈,好职工,好伴侣等等,你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必须的吗?”如果我不这样做,可能会造成什么问题和状况?“”最糟糕的情况,我能接受吗?“如果你不必这样表现自己,那么我应该怎么做才比较像自己呢?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8

  最*在看生日时朋友送的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尽管畅销,但我始终认为这种心灵鸡汤类的书目是纸上谈兵,远水解不了*渴。朋友也是出于好心,看我整日纠结又不知该如何救赎,所以买了这本书给我。

  沉下心来,放下抵触的情绪,其实书中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反思起来,自己身上也是少不了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常常,我们因为自卑或许是太在乎一直不愿承认这样的缺点。不面对,又怎能解决?所以,“臣服”是第一步。首先要承认那些已经发生的或无法改变的事实。比如,失恋。那个人就是不再爱你了,却整日幻想对方会回头,这样不仅走不出失恋的阴影,反而会越陷越深,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梦里不可自拔;比如,差强人意的成绩单。不付出足够努力,依旧白日梦似的想东想西,以为睡一觉起来成绩单就会A+一片。其实,承认自己有限的实力,再加上必需的努力,即使成绩不如自己的期待,也会无憾了,不是么

  未知的自己,未知的未来。有时会觉得迷茫,没有安全感。其实,人生不就是探索和发现么?你想要出国留学,想要去做志愿者,想要去看看你未曾踏足的世界,不都是未知人生的一部分么?这样想来,是不是会安心一些。其实也不然。世俗的观念,既定的套路,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当你看到别人这样按部就班的走下来,你是不是也会开始着急,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当你看到父母期盼孙子的眼神,你是不是会有一丝内疚?

  有一位诗人说过,“你无法同时选择两条道路”。即使有不心甘,但是你选择的这条道路必然有你割舍不掉的东西。不是有这么一句话么,只有把你必须走的路走完,你才能去走你想要走的路。

  正如书中说说,每一次经历都是给我们的礼物。在特定的时间,会有一些人的出现,让你成长。有些人扮演的是红脸,在寓教于乐中让你懂得人生道理;有些人则充当了黑脸,让你在痛苦中明白些什么。经历过,才会懂得,才会更加透彻。熬过去,才会成长。才能够以*静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以后的种种。换做一年前的我,是断不会有如今的*和。

  有这样一个问题,之前总是反复的'问自己。对待爱的两种态度。其中一种是我爱你,不管你是否愿意,我都想拼了命的跟你在一起,哪怕你不爱我也好。另一种则是我爱你,如果恰巧你也是爱我的,那么我们刚刚好在一起,如果你有更好的选择,那么我会祝福你。那么,这两种爱哪一种更加深刻呢?我想要你幸福,可是你的幸福不是因为我,我会很难过。我想要你幸福,不管因为什么,只要你幸福,我就幸福。

  今天突然觉得,或许两种爱是来自于人生的不同阶段吧。不经事的我们往往会选择第一种,爱情就是不顾一切的付出。当你在人生道路上走了一段,或许你就慢慢的倾向于第二种爱了。可以放手让你去幸福的爱不是不够坚定,不是倦怠,而是放开你,也是放开自己的豁达。

  人生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何尝不是呢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9

  我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书籍是《遇见未知的自己》。

  我最喜欢里面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很多时候,我们更多地去关注别人,而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心情的阴晴圆缺总是被身边的人或事所左右。是呀,周围的人、事、景、物常常会在我们不同的想法下产生着不同地变化。其实不是他们在变,而是看的人在变。所以我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能凭借着主观想法去臆断,要追根溯源,多想想藏在这个想法背后的原因。就像书中的老人所说的: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有点丑陋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

  顾城说:“一个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会永远清楚无二地呈现在你的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颗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这个“自己”不是你的愿望,不是你的想象,不是吹来又吹散的风,他是大地,无论走到哪里,做了什么,都还在自己的生命中。我们坚持着固执的理想,保持着难填的匮乏感,牢记着那些撕扯神经的遗憾,也许所爱的已不是彼时的种种,但为其付出的热情,也将我们的生命堆叠得精彩丰饶。它们代表着对*凡的生活中的一次次勇敢超越,就像一座神庙,即使荒芜,仍是祭坛。某一天,我们站在某个路口,闭上眼睛,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方向。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讲的就是这种顿悟,对自己的知晓与放下。摩诃迦叶见佛祖拈花不语,破颜微笑,那或有时,我们见到那另一个自己,也会有那样的自在圆融吧。

  真正的快乐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别人给不了,也无法给予,不要找错了方向。想要快乐,首先要*静地接受生活中的`不快乐,正视我们的不幸,学会“臣服”于所有已经发生的事,甘心地去接受,然后慢慢找到一条可以使自己喜悦的路,不在以前,只在当下。

  当然,快乐不等于肤浅,恰恰相反,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对生命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积极、乐观、开朗、阳光、思考、执著,就是获得人生幸福的必由之路。只不过,要有技巧,能够使自己在恰当的时候,陷入沉思,又可以在恰当的时候,打开心怀,投入生活,变得真正的开心快乐。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没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终会走到哪里,但是总可以确定想去的方向。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淡的踌躇关头,面临着其中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唯有保持自己内心惜福感恩的心态,遇见最好的自己,一切才会走向完美。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0

  这是一本典型的心灵成长类书籍。它在身、心、灵的某些层面,给了读者很多具体可行的建议。这和我之前看的时间管理入门书《小强升职记》,如出一辙。整本书,都是一个主人公去询问,去实践,去思考,去获得。。。

  书中开篇就带我们认识了,“我是谁”?这是一个终极命题,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模版。就好比前几年,白岩松来重庆签售《白说》时说的:北大保安就有思想。你如果想要进北大。他就会问你,你是谁?你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

  这几个问题,很简单。但是富含深厚的哲理。在明朝著作《西游记》中,描写唐僧就很明显。“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要前往西天取经,路过此地,想借宿一晚。”这句话,就写出,我是谁,我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

  书中写到谦卑和感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灵丹。事实中,唐僧做得也很好。我也在学*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感恩。

  书中抛出一个问题,“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才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

  我相信会有很多人回答道:财富、权利、健康、爱和快乐。

  其实,我们每个人追求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喜悦与内心的和*。喜悦,是自身由内向外的感觉。而快乐,是某个特定的情节,是由外部因素产生的。所以,喜悦比快乐更值得。

  现代社会的恋爱,结婚。已经不那么单纯了。各种相亲节目层出不穷、花式秀恩爱。but,很多人都没理解到,没结婚,只有一个家;结了婚,却一下子有了三个家:你家,我家,我们家。

  或许还是相同的一些人,当上父母之后,以爱之名,让孩子为他们而活,而不是尊重孩子自己的生命历程。很多父母管教小孩,督促小孩要守规矩、用功读书,有多少是掺杂了怕小孩出去丢自己的脸(怕人家说你教的孩子怎么这么没教养)的成分,或是希望、期待孩子能为他们的ego带来光荣,甚至是将自己对未来无名、未知的恐惧投射在孩子身上。最后,痛苦的还是孩子。

  书中的'若菱就像是我们的一个影子,透过她,我们的很多行为都被投射了出来。

  简单来说,就是普遍的社会病:职场的欺骗、金钱的堕落、疾病的担忧、婚姻的背叛、朋友的冷漠等等。

  我们完全可以说,生活中的我们就是书中的若菱。与之不同的是,若菱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了指引她方向的智慧老人。而在当下,又有多少人清楚地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智慧老人告诉若菱一个概念,世上只有三件事:你的事,我的事,老天的事。

  我们要做的,就是臣服于现在,好好接受这一切。然后尽自己的可能,去改变自己能改变的!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1

  看完《遇见未知的自己》,很多自己很有感受而*常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感想,心情或者说一些迷惑都被这本书一一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本修身养性而又富有人生哲学的书,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看完后深有启发。

  书中指出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使得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个问题啦:既然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援用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们,生命的困顿转折是建立内在力量的最好时机。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你自己本质的'人。

  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曾几何时,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和抱怨。常常觉得自己很倒霉,社会不公,《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带我寻找真我的过程中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消极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应该是乐观向上、祥和快乐的我。

  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消极的东西,努力获得心灵内在的力量,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所以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看待自己。就像若菱一样,她可以把自己认同为一个不行的人,是不幸的命运,不公的待遇和他人的错误行为的受害者,可以把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都归咎给别人。她也可以把自己认同为一个优秀的,事业有成,才华横溢的人。

  这一切都和看待自己的角度有关。即然这样,那么为什么我不能从正面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呢。是的,我经常会觉得自己弱小,无力,没有自信心,但是想想也有许多可取之处啊。诚实,善良,在一所不错的学校读书,衣食无忧,身体健康,家人们都很关心和疼爱我,和许多人比起来我并不差。在生活中发生过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臣服它吧,已经不可改变了。能够改变的就只有对待事情的态度,然后再把这种态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那样才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2

  前些日子读了一下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也是同事推荐的,本来不喜欢看心灵鸡汤的,但看后却感觉收获颇丰,本书与其他类似心灵鸡汤的书籍不太一样,是一本以小说为体裁,以心灵修行为主题的书籍。主要讲述名校毕业的女白领若菱生活的起伏以及与老人的对话,借此来表达人生的理解。

  书中大体讲到的是一位都会白领阶级的女性通过同老人间的对话,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内在世界,进而发现大多数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甚至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去探讨主宰着人生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并提供了解决这些模式的实际有效方法。

  本书言辞亲切,语言流畅,读者很容易融入到女主角的生活过往当中,能够切身体会女主角的遭遇,并随着女主角一次次与老人的接触,逐渐能够了解真实自我的存在,在阅读此书后,了解到老人大体从4个方面讲述了人本身在成长当中遇到的阻碍,其中包括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的阻碍,并在书中详细的讲述了如果能够解决这四方面。

  首先是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并身体联结:通过**等方式,逐渐与身体进行沟通,感受身体本身,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关注身体给自己的回应。接下来是接纳情绪,臣服事实:接纳事情本身,甚至接纳自己,接纳自己本身的.样子,而不是刻意的压抑自己的内心。用耐心和行动化解:对自己的真实进行思考,可以回想小时候最本真的自我,与现在自我的对照,找到真实的自我,并尝试还原自我

  身份认同:也就是认同自我的身份,给自己一个可以接受的身份。

  我对本书认识可能还不够全面,可能也只是冰山一角,毕竟每人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我推荐这本书也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阅读中不断成长,交读书感比较晚了,但还是想自己写点东西,一方面总结一下,一方面稍微练*下表达,*时写东西比较少,写的可能比较简单,还望海涵,希望下次能有进步。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3

  最*看了张德芬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先看了作者写的序——你想要的人生,文章以一位都市白领阶级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我们内在的世界,进而发先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一个不经遇的机会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最终寻得内心的*和,就像春茧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在书中我看到很多熟悉的观点,也看到很多耳目一新的观点,我挺喜欢这本书的,应该说我喜欢这类书——“心灵鸡汤”类的励志书籍,人带来一场心灵之旅,读的时候总有一种热情澎湃的感觉。其实我知道就算我不能像若菱那样真正地从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但读完后就有一种如浴春风的感觉,思绪不再是剪不断,理还乱。

  在读这本书前,我就明白了这样的一个道理:生命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淡的踌躇关头,都会遇到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但却从来没有去深究人为什么会有那些情绪,那就好比是知道了机器是怎样运转却不知道原理。

  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人喜怒哀乐的源头,知道了我们要什么,我觉得书里说的很正确,人类所追求的东西,像权利啦,财富啦,健康啦,最终的目的还是追求喜悦和内心的和*。书里展开了很多人生的课题和智慧,在这里我们见证了这些智慧的.正要性和实用性。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书中一直在强调寻找真实的自我,确实我相信大多数人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的回答都停留在名字这个代号上,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我很少去认识真我是怎样的,事实上每当我想去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内心是茫然的,就连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怎样的,我发现认清自我也是一件很难的事。

  正如书中所说那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在我读书的城市,那是一个节奏步划都很快的城市,稍不留神就会被落下,那里交通格外拥挤,速食店到处都是,人人都生活在名利角逐战中,是一个躁动的城市,真的是:忙碌,忙碌,每个人都忙碌;追求,追求,每个人都追求。

  为了生活,为了梦想,我们每个人天天都在演戏,扮演好员工,好朋友,好妻子,好媳妇,好父母,甚至是好人!有些是心甘情愿的,能够从中获得快乐,然而在不愿意的时候,为了演好这些戏份,我们每个人都要因时因地的戴上一些面具,正是这些面具遮住了真实的自我。当然还有我们那种小我的虚荣心也会让我们失落自我。然而也不是说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就很难找会真我了,书中介绍了一些实用性和灵性的生活指南,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我们周围朋友,同事来初步认识自我,因为我们周围吸引来的人和事物,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带着一定的能量震动和我们的震动频率相*。

  虽然这本书我只看了两遍,还没完全融会贯通,也没进行什么具体的实践,但我真的体会到了他能净化心灵,安抚浮躁,悲观和欲望,他将深奥的人生哲理简单叙述,将修行理念溶于其中,比起禅宗佛学等等思想显得有些粗浅,但更好让人感悟理解。他教会我,当我在面对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时,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的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心境决定人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点无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绪无法调节,我们蜂拥着学最热门的技能、找最赚钱的工作、报考最时髦的学科……我们总是希望以最快捷的手段实现我们的梦想。但生活永远不会和我们想象的一样,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舒缓残酷的现实带来的坏情绪。

  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改掉惰性与私心,珍惜时间和理想,告别庸俗、浮躁,坚持信念,永远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经常审视自己,自己给自己上课,自己给自己打分,寻求真我,**自我。有时间休闲时不妨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读一些关乎身心灵成长的书,修心,养心,正心。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4

  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这本书,只是单纯地喜欢它的封面,没带太多的兴致,因为心想也不过是一本很普通的关于励志心理的书籍……

  上了大学后,很少有机会坐下来静静地看书,不是没有时间,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细细品味,沁入心脾。校园里刮起了一阵读书月的风潮,于是整个校园沉浸在了这片书的海中。我慢慢地读着这本书,发现它与我以往接触的这类型书是那么不同。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主要是环绕了女主人公白领李若菱与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对话,揭示了人身心灵的奥秘。这本书突破了大多数传统书籍对这方面心理理论知识的直接论述,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导读者走进作者论述的观点里,进而走进了自己内心中真实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虽然她有美丽的外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职,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但她并不开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讽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有小人的尔虞我诈。她脑海里时刻都闪过轻生的念头,在一次和丈夫吵架离家出走后她遇到一个老人,在与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后,她终于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谁?”这是第一次见面时老人问李若菱的第一个问题,“我叫李若菱!” “我问的不是这个,名字只是个代号。”“我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上班,我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谁,如果你换了工作,这个‘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了吗”。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自己是谁?我们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开心,即使我们拥有了很多财富、金钱、美色。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以为我们就是财富、金钱、美色。的代表。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东西呢?我们总是*惯地去观察模仿别人,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拥有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寻找的地方,表面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找解答和快乐,结果都是徒劳无获的,主要是我们找错了方向,找错了位置。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很多人都*惯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换着,最后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当哪一天,我们逐渐的把目光从外界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时,我们会可悲地发现,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隶,它时刻束缚着我们,使我们生活在了不快乐中……

  《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们每个客体其实都是“李若菱”,我们都迷茫过,我们都徘徊过,但请给自己一个机会,和“智者”来番对话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15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畅销过百万,华语世界第一部影响了数千万人的身心灵成长小说。在出版5年后,即将以全新的姿态面世。更多心灵成长智慧和力量,帮助我们完美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本书借由我们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情,帮助我们看到主宰自己人生的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在操控我们的身心。并以故事的形式来分享张德芬多年的心灵成长感悟,来帮助我们解除现有的人生模式,帮助我们从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从而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找回原本真实、快乐的自己!

  张德芬,被誉为华语世界首*身心灵畅销书作家。着有身心灵三部曲《遇见未知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及《重遇未知的自己: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其作品一上市便跻身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同时,翻译了德国心灵导师艾克哈特?托尔的作品《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和加拿大知见心理学领袖克里斯多福?孟的《找回你的生命礼物》等。

  人为什么总是感觉自己很累?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我们又怎样才能让自己快乐起来?怎样经营自己的婚姻?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这些问题,通过这本书,你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那个答案,生活无常,只有当你真正融入了这个社会圈子,你才能感觉到生命的可贵与精彩。这本新版的《遇见未知的自己》,除了印刷更加精美外,还加入了插画家范薇的绝美作品。


《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读书笔记通用五篇(扩展3)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通用十篇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1

  前些天偶得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

  本书以叙述故事为主线,将主人公若菱对生活的种种质疑,在书中一一作解答过程中让读者了解了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生活,怎样才能不因为周围的人和事而丧失自我,怎样才能活在当下,怎样才能心想事成。

  现代人都追求什么?有的人追求金钱、有的人追求权力,有的人追求健康,有的人追求快乐。这些追求都是表面现象,金钱和权力只是让他人对自己有身份认同,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是一定要有一个使得我们快乐的事物,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其实我们每个人更深层次的追求是五个字:爱、喜悦、和*。爱,是真正的爱,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尊重的爱。(就像父母对孩子,有些父母将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当做自己的财产,让孩子为他们而活,那不叫真正的爱。)喜悦是由内向外散发的,由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一旦拥有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随时扮演者种种角色,这些角色会掩盖我们的真我,如何扮演这些角色,也就是如何对待他人,会影响到和他人的互动。身体是身,情绪是心,思想是灵,文中将真我和这三者比喻成一个同心圆,真我和其追求的爱、喜悦、和*在同心圆的中心,被其他几个圆团团包围,接下来的几个圆分别是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障碍的人,才能展现真我的特质。身体的健康不但要有良好的生活*惯和饮食*惯,还要与身体有连接,时刻注意身体的感觉,时时安抚它、照顾它,很多疾病才不会日积月累产生。情绪往往与幼年时的经历有关,情绪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会影响到你对人或事的态度,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情绪上的支持与关怀,让他的情绪被认可、被接受,**以后才会拥有良好的情绪,对于已经拥有不良情绪,我们要坦然看见它、接纳它,然后放下对他的需要并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生活中我们无非有三种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这三者只有第一种是我们自己所能控制的。其中潜意识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和物的反应,还有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做决定的过程,它是个看不见的世界,我们的意识、自我了解、思考、理性、判断、情感都是由潜意识来的。潜意识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他对自我有完全的影响,而它的99%是我们不知道的!文中通过一幅画形象的比喻了潜意识与真我的关系:一匹马的后面是一辆马车,加上马车夫,后面还有乘客。马车的构造和质量代表我们的命,而路程代表我们的运,有时康庄大道,有时羊肠小道,所谓命好不怕运来磨,马车大的时候,走险坡也不觉得摇晃。马的角色是我们的表意识,我们自以为可以操纵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事实上,充当马车夫的潜意识却是真正的引领者,而车上的乘客决定了我们前进的方向,这个乘客也就是真我。在寻找真我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把潜意识的部分尽量带到意识层面,这样才会离真我越来越*。一个人的人生模式是由性格倾向、外在环境、各种教育、生活事件、前世业力(这点我也深信)五者相乘得到的,所以变数很多,潜意识里的东西会利用很多方式与我们沟通,就看你能不能警觉到,并且理解它。我也在思考自己的潜意识,我不喜欢生活有大的变动:我的工作可以一做就是七年,我味同嚼蜡的婚姻可以坚持十一年。。。也许潜意识当中我是缺乏安全感的,我害怕生活的变动会带来无法预知的后果,这些会让我局促不安,也许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抗拒的,因为这些是老天的安排,我们所要做的只有臣服,臣服于当下,每天都以喜悦的心情的面对每一件身边发生的事,事情总是会朝着你所强烈希望的那个方向去发展,这就是能量的魅力,要想心想事成,不但需要外在的努力,还需要强烈坚定的信心。

  看过这本书后,觉得自己还有好多知识要学*,特别是心理学,有许多行为背后都是因为我们陌生的、自己都不了解的潜意识在作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创造出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2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教师阅读推荐书目中唯一的一本小说,可以把它当做一本有趣的小说读,也可以当做一本生活指南细细品味。读的时候联想到自己的经历,联系到自己的困惑深入思考下去,对自己寻找未来的路径有一些启迪。细看封三美女张德芬的照片,你会相信这是一个45岁的女人吗?简直就是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小女生。这时你也许会相信改变自己的心态,轻松地去活可以抗拒岁月对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女人容颜的改变,进而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活出别样的自己。

  全书以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区,一个没有手机、没有汽油的孤单白领阶层的女性,在自怨自艾时恰逢老人为故事的开始。随即引出老人的提问:“你是谁?”让人逐步地去理解“小我”与“真我”。

  是啊,现在有多少人不知道“真我”是谁?总是把外在的条件,或者自己的一个身份,一个理解的角度等一些外在的只是表示自己的东西理解为自己。为去追求我们所定义的某个身份,总是在不知某个时候失落了真是的自己。为什么我们总是不快乐?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想要的生活?我们总是在做我们自己思想的奴隶。

  就像书上说的警示的句子“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的东西”;“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小我的虚假认同”“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应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我是谁呢?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快乐”与“喜悦”有所发现。快乐是短暂的“快之乐”,稍纵即逝,我们寻找快乐往往是向外界去寻觅,比如有人喜欢购物逛街,满足自己的物欲,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欲望满足了又有新的欲望膨胀,正所谓欲壑难填。有人喜欢聚在一起搓麻将、打扑克,玩的时候是兴奋,不过这只是短暂的精神麻醉,曲终人散后是更多的孤寂与空虚。所以我们要寻找喜悦要向内去寻觅,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的灵魂。从内心发出欢喜心,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以感恩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每一天,那么你会倍感轻松。向内寻找你会逐渐地了解我是谁,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离我的真我到底有多远的距离,我真正渴求的是什么。

  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和呼吸永远是当下的。活在当下,让自己的身体与心灵联接起来就从吃饭睡觉开始。吃饭和睡觉是生命中的两件大事。吃饭就吃饭,把饭吃饱,别老是忧心忡忡,总想着没有做完的工作。以庄重、感恩的心情捧起手中的饭碗,细细咀嚼,慢慢品味,生活的滋味就在吃饭的过程里了。睡觉就睡觉,把觉睡好,可以拥有充沛的精力面对全新的一天。我的奶奶在世的时候就说:“力气是个宝,晚上去了早上到”,这就是睡觉休息的神奇功效。一夜睡不好,十夜补不了。睡觉时气定神闲,甭胡思乱想。拥有你所拥有的,享受你所享受的。一般人只能做到前者,只有智者才能拥有后者的追求。

  “欲速则不达”。放慢生活的脚步吧!生活如此美妙,请关注此刻。过去与未来都属渺茫,只有此刻真实,抓住此刻,用心吃饭,用心睡觉,同样以细腻的心思用心做事,要用心,但永远不要操心。时风来哉,种子自然会破土而出,长成挺拔的参天大树,耐心地等待,时机成熟,所有的期盼自然水到渠成,所有我们应该远离浮躁与焦虑,取而代之的是学会安静、宁静与*静。

  随着女主角生活上的冲击和起伏,以及配角的经历我成长理性的带着我们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去探讨,研究“真我”帮助我们从思想,情绪和身体中**出来。“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些事在生理学上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来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连接线和整合,这就是变成了你的情绪模式。”教我们如何去操作我们的身心;感受我们的潜意识;摆脱我们的情绪;检视我们的思想。逐渐的揭开层层包裹的同心圆,找到“真我”和我们的本质“爱,喜悦,和*”

  爱过,痛过,哭过之后,学会臣服当下。这话好像是对我说的,要试着活在当下,臣服所有已经发生的事情。就像书中的那句“凡是你所抗拒的,都会持续”事实摆在那里我们所有的抗拒都是徒劳,同时还要臣服我们对事件衍生的负面情绪。就像老人的那句“这些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驱散不走他们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进光来,光出现了,黑暗就消融了,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但愿我们都像春蚕破茧而出。开始就是未来!我的同事王宝坤几年之前就对我说:“不完美才是人生”。过分追求完美,事事苛求完美,受伤的必然是自己。我们必须适应社会,不可能让社会来适应你。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对于可能改变的事情尝试着去努力。做到做不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最喜欢书中的一段话:“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所以,虽然现在我们正在低谷,请你开始感恩,因为我们已经开始拆开那个礼物了,请让我们继续勇敢的、乐观的去面对,我们会看到那个不一样的惊喜!”

  没有人可以给我们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也没有道理可以彻底让我们觉悟。因为这个相对的世界没有绝对的道理。但是,我会把这本书比作灵修地图,只是每个人可能选择不同的主干道。而它让我在心灵成长的路上又有了新的进步,去让我开始真正的关心自己,并且学会如何真正的关心自己。它教给了我不同的思考方法,对心灵有益,可以疗伤,可以励志,可以让人沉静下来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3

  我是在20××年11月看的这本书,而当时正值自己情感的低谷期,情绪一直失落了几个月,但是很恰巧地选择读了这本书(其实这本书我早就买了,就一直搁着没看),然后将信将疑地按照书上的方法一步一步做着,然后我的情绪也慢慢乐观起来,对情感的事情也慢慢看开,而且也借由那件事发现了自己的一个心智模式。因此这本书在我心中占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它既是我学*心灵成长的启蒙书,也是启发我阅读的起点,因为从这次改变让我明白:可能有些书你现在买回来了,或是别人推荐给你了,你并没有去读,但当你生命中出现改变,出现困惑,出现迷茫时,它会恰当地出现在你眼前,然后给你启发,给你希望,并陪伴你走过一次次的蜕变,这便是阅读的“缘分”---就像旅行一样,你并不知道你会遇到什么样的书,但是你总会在下一个转角,下一次阅读中遇到适合你的书,而且不会仅是一次”偶遇“而已。

  至今一年多时间里,我一共读了三遍这本书,每次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收获,但是每次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温暖、熟悉、亲切,仿佛和书中女主人公若菱每次去到老人的小屋一样,感觉像是回到了家。因此我认为这是一本有灵魂、有心灵的书,所以我也向身边的许多朋友推荐它甚至在朋友生日时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到他们。另外现在张德芬老师时隔两年将在今年9月份推出新书《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现在当当和亚马逊预售(广告宣传一下,呵呵)

  整本书的内容我把它分为三个部分:提出疑惑、分析疑惑和解决疑惑。在书中一开始老人便提出了以下几个疑惑:

  1)我是谁?

  2)我们到底要什么?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3)什么是”真我“?

  4)我们为什么会失去与自我的联接,不断的远离自己?

  整本书的内容几乎都是围绕着这四个问题开展的,不过后面的内容则侧重于回答第四个问题,可能是因为前面三个问题偏哲学方向,回答起来比较难,容易给读者的感觉晦涩难懂,而且这本书重在实践操作,可以说是心灵修行的”入门手册“。

  在分析疑惑部分中,老人画出了一张图图,概括了我们失去自我,远离自我的四个原因:身体、情绪、思想和身份认同的阻碍。

  1、身体的阻碍:

  在我们出生的那一刻,一种无以名之的不安全感和分离感,就变成了一种存在性的焦虑,成为了我们与自己的身体以及意识上的阻碍。因为在妈妈的肚子里,我们感觉和周围的一切都是合一的,而从出生开始,我们会发现,肚子饿了会得不到东西吃,得需要自己哭或引起父母亲的注意才能得到食物,慢慢地我们的意识开始诞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这个世界不再是一体的了。

  随着我们的发育成长,慢慢地会认为身体是自己的一部分,是自己拥有的物品,是由自己的意识支配,同时大多数人在年轻时期由于身体机能和恢复力良好,很少能感受到身体的不适和损耗,因此很少人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很少注意一些负面情绪的积累对身体的影响,除非当我们生病难受时才会去关注照顾自己,否则*时很少去关注甚至是忽略身体发出的信号和感受。

  2、情绪的阻碍:

  我们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一种能量,会来也会走。那些被否定、被压抑的情绪,像悲伤和恐惧,就滞留在我们的身体里,这些能力,就称为”痛苦之身“。这个痛苦之身在我们的身体里,是自成一格的一个能量场,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它以你产生的负面情绪作为食物,如果你不喂养它,它就会自己制造一些事端来产生它所需要的情绪来维生,长期喂养下来就形成一种”情绪模式“。回想一下,你在生活常感受到的情绪是什么呢?而且情绪,这种东西,你越排斥它,它就越不走,而且还会更强,毕竟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3、思想的阻碍:

  思想阻碍的形成比较,首先与家庭环境、父母教育以及学校教育有关。比如,父母教育我们要勇敢、独立、聪明、能干、诚实、温柔等等,一旦我们表现出与之不符的特质,父母和身边的人便会指责和批评我们,使我们产生了痛苦和愧疚感,为了获得他们的赞扬和逃避这些情绪的困扰,我们会压抑这些特质,不让它们表现出来,并使自己变得更完美。但是这样只会让我们离真实的自己更远,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那些不被允许的特质就是我们自己的特质,长期的压抑它们只会使自己更加痛苦。(关于父母如何影响孩子的思想可以查看前天推送的文章---《父母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心智模式》,可通过查询历史消息查看)

  其次思想的阻碍也与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比如,结束一段恋爱时,对方提出分手的理由是”性格不合“,”我配不上你“等等,这些理由在你眼里只能是对方的借口(实际上可能也是真正的理由,只是你没有觉察出来),只是真正的理由对方没有说出,于是你可能就会觉得是自身的原因---可能是自己不够好,才造成这段感情的结束,因此你在自己身上贴上了”不够好“的标签,然后在以后的恋爱当中不断去迎合对方的需求,不断的表现自己的最好的一面,却把自己的缺点隐藏起来。

  再者,思想也与个人的经历有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由于每个人的经历的不同,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和看法,但是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事物的一面,大多带有片面性,这是偏见和误解的来源。比如,今天遇见一位同事,跟他说话就绷着一张脸,感觉对你很厌恶,恨不得你赶紧离开他。如果碰到这种情况,有人会认为是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自己说错话了,有人则会认为是不是对方遇上了什么事,可能是家里出了问题,可能是被领导批评了,也可能是感情出现问题了。

  4、身份认同的阻碍: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的不同的角色,而且每个人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都带着面具去生活,这是因为社会观念,传统观念要求我们这么做:面对父母,要做孝顺的儿女;面对领导,要做顺从的下属;面对子女,要做耐心和宽容的父母......这并不是说这些要求不好,只是我们没有必要迎合这些要求,迎合对方,因为我们不是完人,我们只是我们自己。

  其次对于财富、地位、荣耀、职务,许多人会把它们作为自己的身份,代表自己。如果你问”你是谁?“,他们的回答就反应了他们有多少的身份认同。比如有人说,”我是XXXX公司的CEO“,“我是一个千万富翁,有5套房,2套别墅、4辆跑车”,”我是李刚的儿子“.......这些身份的认同会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会从我们身上消失,所以它们只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的附属物,只是一个证明,并不是我们真正的自己。

  为了冲破这四个方面的阻碍,书中的老人分别给出了行动措施:

  1、关注自己的身体,跟身体联接。

  关注你的身体情况,观察一些现在的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是紧张焦虑,坐立不安,还是兴奋,难以静下心来,或是*静安详,看着我的文章想睡觉了?观察一下你身体的哪个部位比较难受,隐隐作痛?观察一下你的呼吸是*稳的,还是局促的?.......只要你关注你的身体,它就会回应你。而与自己身体联接的方法,可以看昨天推送的文章《让你的心*静下来》(可通过查询历史消息查看)。

  2、接纳情绪,臣服事实。

  负面的情绪往往和事情一同出现,并且是由事情激发。当你因为一件事情的出现,而让你产生负面的情绪时,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批判、不去评价、不去压抑,这个是比较难做到的。因为我们常常被情绪带走,然后不断产生负面的评价和思想,作用于自己活他人,产生级联效应,不断扩大。怎么做到不批判,不评价、不压抑呢?就是感受并经历那些负面情绪,然后当你心中产生各种负面言论时,不去顺从它们,延伸它们,就把它们当做是你不想接待但必须接待的人,然后让它们在你的心中滞留一段时间,到时候它们自己就会走了。有的人则把负面情绪当旧有,”看到“它们,就请他们到内心里坐坐,喝茶,然后就把它们凉在哪里,自己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去了,毫不受影响。

  而臣服事实,也是比较难做到的。所谓臣服就是接纳事情的本来模样,不管它多么不是你想要的,和你预期多么不符合,不管你多么不甘心,它是怎样就是怎样。或许你会想着通过某种办法去扭转事情的局面,但是你越是这么想,就越是无法接纳事实,到时候即使有办法,也会被你糟糕的状态,负面的情绪而搞砸的。

  3、用你的耐心和行动慢慢化解。

  思想上的阻碍是最难发现,也是最难解决的。因为一个人很难对自己的思想继续观察,除非你学会反思自己,学会定静观察自己。思想的阻碍常常存在于我们的思维*惯和行为模式里,而且也与童年记忆有关。比如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做事要求完美,并且要做到底,如果发现我做的不好,我就会失落和痛苦,觉得自己是一个Loser,而且一旦一件事无法完成或是看不到希望,我就会放弃。这样的模式来源于父母对我的严格要求,在小时候我只有把一件事做好了,他们才会表扬我,若是我做得不好,它们就会批评我,而如果我做得一般般,不好不坏,他们不会表扬我,只会要求我下次做得更好。所以为了获得他们的关注和表扬,我只能做得更好才可以。这样的思想长期下来就形成的思维和行为的模式。

  发现思想和行为的模式必须得回到生活中,回想一下,让你最痛苦的事情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或共同点?为什么在面对这件事时,你会采取这种应对方式,而不是采取其他办法呢?然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你的思维方式,看看自己的应对模式和*惯,或许你就能找得到了。如果你实在找不到,那么可以求助心理咨询师或相关专业人士。

  4、“你是谁?&“这是必须的吗?”

  身份的认同比较好找,可以从“你是谁?“这个问题入手。在纸上写下这个问题,然后回答,或是自问自答,看看自己怎么回答,也可以在给别人介绍自己时,你是怎么说的。

  而对于一个身份的扮演,比如好妈妈,好职工,好伴侣等等,你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必须的吗?”如果我不这样做,可能会造成什么问题和状况?“”最糟糕的情况,我能接受吗?“如果你不必这样表现自己,那么我应该怎么做才比较像自己呢?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4

  怎么说呢,其实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让我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书中的女主角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老人”,在老人一次次的引导下认识自己,学会向自己的负面情绪臣服,从而以更好的方式对待自己的人生。

  我以前没想过,原来我们经历过的苦难,创伤,会藏有心中的深处,我们需要困境的时候,这种曾经受伤的负面情绪会不自觉得体现出来,这是因为这种负面情绪的胜肽需要存活,这种胜肽的存活会让你一次次地体验这种情绪,受到拆磨,让你*惯扮演成受害者的角色。

  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留下的伤害,当负面情绪出现时,不要排斥,要臣服,学着和自己和解,然后找办法解决问题。

  人的一生中会经历不同的苦难,但是我们要相信这是老天安排给我们学*的课题,多留意自己的内心变化,反思自己的言行。每个人生模式跟出生,后天接受教育,经历,前世业力都有关系,我们怪不了老天,只能够让自己学会臣服,守住内心的喜悦,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包括下决心去改变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毛病”,而不是*惯性回避自我反思,把所有问题都推到别人身上,想以此扮演受害人的角色,让自己得到同情。说到底影响我们的对人事物看法的,是我们的内心,何不换种想法,正确认识自己的思考模式,如果你一直拒绝反思自己,或困在某一个观念里,你就会很容易把所有问题指向别人,那么你只会花更多时间去思考怎么与别人抗争这种问题上,你只会沉浸在痛苦中。

  所以呀,每个人都为自己负责吧,这世界上有三种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学会认识真我和小我,学会在生命的成长道路中看到自己昔日留下的内心深处的伤痕,臣服自己的负面情绪,不排斥这种负面情绪,而是去和解,然后想方法解决,一切会更好的,一个好的自己,也会吸引好的人和事,对吗?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5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人生,是一条漫漫的道路,路的两旁有着各色各样美丽的风景,路的中间有时会出现险恶。人,行走在这条路上,无非就是想寻找这众多美丽风景中的至美。同时,想尽一切办法来化解旅途中的险恶~

  然而,这条路上最美的风景究竟在何处,我们该如何去寻找,我们该如何去避开路上的硝烟炮弹。其实,我们所寻找的最美丽的风景,不过就是快乐。但真正的快乐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得到的。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了解到我们在寻找自己的人生,自己想要的快乐时,经常找错方向了。因为我们寻找的地方,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去寻求解答和快乐。但,结果却是徒劳无功。原因就是:我们找错了地方。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以一位都市白领阶级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我们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进而发现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逐渐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所以,难怪我们无法获得我们想要的人生。

  现代社会,拜金风气盛行,个人主义,权利主义层出不穷。为何会有如此浮夸,奢靡的社会现象呢。归根到底还不都是人们脑子里那一股可怕金钱权欲观主宰了人们的头脑,这些人早已经被这种思想所束缚,成为甘愿被其奴役的奴隶。

  人们所追求的权利,金钱等东西,最终目的还是在追求喜悦与内心的和*。可是,并不是每个人的这些追求都能够实现。相反地,很多人的这些追求都落空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是让很多人想不通的事情,明明自己付出了那么多辛酸,那么多汗水,可是最终还是一无所有。然而,你知道真正的原因么?真正的原因是:你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换句话说,就是你真的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吗?比方说:当你是一位学生时,你的.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考试吗?是为了对父母的承诺吗?还是只是为了自己有个好的将来?如果答案是的话,那你就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再比方说,假如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是谁?你的回答会是什么呢?是直接说你的名字吗?是说你的职业,或你的兴趣,爱好,出生地`````吗?如果你的答案如此的话,那么你真的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了~

  很多人,其实都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只是一味地随波逐流。就是因为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浮躁,人们无法确定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东西,只会盲目从众,急功*利。因此,也导致大部分人在面对现实人生的这种磨难时,无法忍受,自甘堕落!

  《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生命试炼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因力争上游而汲汲营营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澹的踌躇关头,面临其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6

  我是在20××年11月看的这本书,而当时正值自己情感的低谷期,情绪一直失落了几个月,但是很恰巧地选择读了这本书(其实这本书我早就买了,就一直搁着没看),然后将信将疑地按照书上的方法一步一步做着,然后我的情绪也慢慢乐观起来,对情感的事情也慢慢看开,而且也借由那件事发现了自己的一个心智模式。因此这本书在我心中占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它既是我学*心灵成长的启蒙书,也是启发我阅读的起点,因为从这次改变让我明白:可能有些书你现在买回来了,或是别人推荐给你了,你并没有去读,但当你生命中出现改变,出现困惑,出现迷茫时,它会恰当地出现在你眼前,然后给你启发,给你希望,并陪伴你走过一次次的蜕变,这便是阅读的“缘分”---就像旅行一样,你并不知道你会遇到什么样的书,但是你总会在下一个转角,下一次阅读中遇到适合你的书,而且不会仅是一次”偶遇“而已。

  至今一年多时间里,我一共读了三遍这本书,每次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收获,但是每次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温暖、熟悉、亲切,仿佛和书中女主人公若菱每次去到老人的小屋一样,感觉像是回到了家。因此我认为这是一本有灵魂、有心灵的书,所以我也向身边的许多朋友推荐它甚至在朋友生日时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到他们。另外现在张德芬老师时隔两年将在今年9月份推出新书《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现在当当和亚马逊预售(广告宣传一下,呵呵)

  整本书的内容我把它分为三个部分:提出疑惑、分析疑惑和解决疑惑。在书中一开始老人便提出了以下几个疑惑:

  1)我是谁?

  2)我们到底要什么?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3)什么是”真我“?

  4)我们为什么会失去与自我的联接,不断的远离自己?

  整本书的内容几乎都是围绕着这四个问题开展的,不过后面的内容则侧重于回答第四个问题,可能是因为前面三个问题偏哲学方向,回答起来比较难,容易给读者的感觉晦涩难懂,而且这本书重在实践操作,可以说是心灵修行的”入门手册“。

  在分析疑惑部分中,老人画出了一张图图,概括了我们失去自我,远离自我的四个原因:身体、情绪、思想和身份认同的阻碍。

  1、身体的阻碍:

  在我们出生的那一刻,一种无以名之的不安全感和分离感,就变成了一种存在性的焦虑,成为了我们与自己的身体以及意识上的阻碍。因为在妈妈的肚子里,我们感觉和周围的一切都是合一的,而从出生开始,我们会发现,肚子饿了会得不到东西吃,得需要自己哭或引起父母亲的注意才能得到食物,慢慢地我们的意识开始诞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这个世界不再是一体的了。

  随着我们的发育成长,慢慢地会认为身体是自己的一部分,是自己拥有的物品,是由自己的意识支配,同时大多数人在年轻时期由于身体机能和恢复力良好,很少能感受到身体的不适和损耗,因此很少人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很少注意一些负面情绪的积累对身体的影响,除非当我们生病难受时才会去关注照顾自己,否则*时很少去关注甚至是忽略身体发出的信号和感受。

  2、情绪的阻碍:

  我们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一种能量,会来也会走。那些被否定、被压抑的情绪,像悲伤和恐惧,就滞留在我们的身体里,这些能力,就称为”痛苦之身“。这个痛苦之身在我们的身体里,是自成一格的一个能量场,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它以你产生的负面情绪作为食物,如果你不喂养它,它就会自己制造一些事端来产生它所需要的情绪来维生,长期喂养下来就形成一种”情绪模式“。回想一下,你在生活常感受到的情绪是什么呢?而且情绪,这种东西,你越排斥它,它就越不走,而且还会更强,毕竟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3、思想的阻碍:

  思想阻碍的形成比较,首先与家庭环境、父母教育以及学校教育有关。比如,父母教育我们要勇敢、独立、聪明、能干、诚实、温柔等等,一旦我们表现出与之不符的特质,父母和身边的人便会指责和批评我们,使我们产生了痛苦和愧疚感,为了获得他们的赞扬和逃避这些情绪的困扰,我们会压抑这些特质,不让它们表现出来,并使自己变得更完美。但是这样只会让我们离真实的自己更远,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那些不被允许的特质就是我们自己的特质,长期的压抑它们只会使自己更加痛苦。(关于父母如何影响孩子的思想可以查看前天推送的文章---《父母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心智模式》,可通过查询历史消息查看)

  其次思想的阻碍也与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比如,结束一段恋爱时,对方提出分手的理由是”性格不合“,”我配不上你“等等,这些理由在你眼里只能是对方的借口(实际上可能也是真正的理由,只是你没有觉察出来),只是真正的理由对方没有说出,于是你可能就会觉得是自身的原因---可能是自己不够好,才造成这段感情的结束,因此你在自己身上贴上了”不够好“的标签,然后在以后的恋爱当中不断去迎合对方的需求,不断的表现自己的最好的一面,却把自己的缺点隐藏起来。

  再者,思想也与个人的经历有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由于每个人的经历的不同,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和看法,但是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事物的一面,大多带有片面性,这是偏见和误解的来源。比如,今天遇见一位同事,跟他说话就绷着一张脸,感觉对你很厌恶,恨不得你赶紧离开他。如果碰到这种情况,有人会认为是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自己说错话了,有人则会认为是不是对方遇上了什么事,可能是家里出了问题,可能是被领导批评了,也可能是感情出现问题了。

  4、身份认同的阻碍: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的不同的角色,而且每个人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都带着面具去生活,这是因为社会观念,传统观念要求我们这么做:面对父母,要做孝顺的儿女;面对领导,要做顺从的下属;面对子女,要做耐心和宽容的父母......这并不是说这些要求不好,只是我们没有必要迎合这些要求,迎合对方,因为我们不是完人,我们只是我们自己。

  其次对于财富、地位、荣耀、职务,许多人会把它们作为自己的身份,代表自己。如果你问”你是谁?“,他们的回答就反应了他们有多少的身份认同。比如有人说,”我是XXXX公司的CEO“,“我是一个千万富翁,有5套房,2套别墅、4辆跑车”,”我是李刚的儿子“.......这些身份的认同会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会从我们身上消失,所以它们只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的附属物,只是一个证明,并不是我们真正的自己。

  为了冲破这四个方面的阻碍,书中的老人分别给出了行动措施:

  1、关注自己的身体,跟身体联接。

  关注你的身体情况,观察一些现在的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是紧张焦虑,坐立不安,还是兴奋,难以静下心来,或是*静安详,看着我的文章想睡觉了?观察一下你身体的哪个部位比较难受,隐隐作痛?观察一下你的呼吸是*稳的,还是局促的?.......只要你关注你的身体,它就会回应你。而与自己身体联接的方法,可以看昨天推送的文章《让你的心*静下来》(可通过查询历史消息查看)。

  2、接纳情绪,臣服事实。

  负面的情绪往往和事情一同出现,并且是由事情激发。当你因为一件事情的出现,而让你产生负面的情绪时,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批判、不去评价、不去压抑,这个是比较难做到的。因为我们常常被情绪带走,然后不断产生负面的评价和思想,作用于自己活他人,产生级联效应,不断扩大。怎么做到不批判,不评价、不压抑呢?就是感受并经历那些负面情绪,然后当你心中产生各种负面言论时,不去顺从它们,延伸它们,就把它们当做是你不想接待但必须接待的人,然后让它们在你的心中滞留一段时间,到时候它们自己就会走了。有的人则把负面情绪当旧有,”看到“它们,就请他们到内心里坐坐,喝茶,然后就把它们凉在哪里,自己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去了,毫不受影响。

  而臣服事实,也是比较难做到的。所谓臣服就是接纳事情的本来模样,不管它多么不是你想要的,和你预期多么不符合,不管你多么不甘心,它是怎样就是怎样。或许你会想着通过某种办法去扭转事情的局面,但是你越是这么想,就越是无法接纳事实,到时候即使有办法,也会被你糟糕的状态,负面的情绪而搞砸的。

  3、用你的耐心和行动慢慢化解。

  思想上的阻碍是最难发现,也是最难解决的。因为一个人很难对自己的思想继续观察,除非你学会反思自己,学会定静观察自己。思想的阻碍常常存在于我们的思维*惯和行为模式里,而且也与童年记忆有关。比如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做事要求完美,并且要做到底,如果发现我做的不好,我就会失落和痛苦,觉得自己是一个Loser,而且一旦一件事无法完成或是看不到希望,我就会放弃。这样的模式来源于父母对我的严格要求,在小时候我只有把一件事做好了,他们才会表扬我,若是我做得不好,它们就会批评我,而如果我做得一般般,不好不坏,他们不会表扬我,只会要求我下次做得更好。所以为了获得他们的关注和表扬,我只能做得更好才可以。这样的思想长期下来就形成的思维和行为的模式。

  发现思想和行为的模式必须得回到生活中,回想一下,让你最痛苦的事情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或共同点?为什么在面对这件事时,你会采取这种应对方式,而不是采取其他办法呢?然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你的思维方式,看看自己的应对模式和*惯,或许你就能找得到了。如果你实在找不到,那么可以求助心理咨询师或相关专业人士。

  4、“你是谁?&“这是必须的吗?”

  身份的认同比较好找,可以从“你是谁?“这个问题入手。在纸上写下这个问题,然后回答,或是自问自答,看看自己怎么回答,也可以在给别人介绍自己时,你是怎么说的。

  而对于一个身份的扮演,比如好妈妈,好职工,好伴侣等等,你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必须的吗?”如果我不这样做,可能会造成什么问题和状况?“”最糟糕的情况,我能接受吗?“如果你不必这样表现自己,那么我应该怎么做才比较像自己呢?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7

  从心里认识自己并学会和自己相处,并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本书开始讲女主人由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开车到山谷中,由于车没有油无法行走,不得不寻找住宿的地方,就这样和老人相遇,从而展开了奇怪的对话了。两个人经过简单的了解,老人知道了女主角。并和女主角展开了简单的交流,并问女主角一个问题思考自己是谁,就是思考我是谁。

  我们人类所受苦的根源就是来源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还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就像如果月亮代表我们真正的.自己,而且他是无法用言语具体描述清楚的东西,那么我们所有用语言去描述它尝试它,指着月亮的手指不是真正的月亮。

  为什么会觉得生活很难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有些人一直生活的很忙碌,却到底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为了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是快乐吗?既然快乐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事物,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就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有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有然而生的,所以你一旦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只有我们的内心真正的快乐才会快乐。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们的东西*卷于空而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会随着死亡而消失,他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思考频率,那么就难怪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如果你不能重复做某件事,从而从生理角度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联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会每天都在重复那样,将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那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实际上我们是一部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对已经发生的事情重复,因为任何程度任何形式的抗拒都是徒劳无公的,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我们不知道一切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8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人生,是一条漫漫的道路,路的两旁有着各色各样美丽的风景,路的中间有时会出现险恶。人,行走在这条路上,无非就是想寻找这众多美丽风景中的至美。同时,想尽一切办法来化解旅途中的险恶~

  然而,这条路上最美的风景究竟在何处,我们该如何去寻找,我们该如何去避开路上的硝烟炮弹。其实,我们所寻找的最美丽的风景,不过就是快乐。但真正的快乐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得到的。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了解到我们在寻找自己的人生,自己想要的快乐时,经常找错方向了。因为我们寻找的地方,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去寻求解答和快乐。但,结果却是徒劳无功。原因就是:我们找错了地方。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以一位都市白领阶级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我们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进而发现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逐渐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所以,难怪我们无法获得我们想要的人生。

  现代社会,拜金风气盛行,个人主义,权利主义层出不穷。为何会有如此浮夸,奢靡的社会现象呢。归根到底还不都是人们脑子里那一股可怕金钱权欲观主宰了人们的头脑,这些人早已经被这种思想所束缚,成为甘愿被其奴役的奴隶。

  人们所追求的权利,金钱等东西,最终目的还是在追求喜悦与内心的和*。可是,并不是每个人的这些追求都能够实现。相反地,很多人的这些追求都落空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是让很多人想不通的事情,明明自己付出了那么多辛酸,那么多汗水,可是最终还是一无所有。然而,你知道真正的原因么?真正的原因是:你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换句话说,就是你真的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吗?比方说:当你是一位学生时,你的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考试吗?是为了对父母的承诺吗?还是只是为了自己有个好的将来?如果答案是的话,那你就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再比方说,假如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是谁?你的回答会是什么呢?是直接说你的名字吗?是说你的职业,或你的兴趣,爱好,出生地`````吗?如果你的答案如此的话,那么你真的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了~

  很多人,其实都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只是一味地随波逐流。就是因为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浮躁,人们无法确定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东西,只会盲目从众,急功*利。因此,也导致大部分人在面对现实人生的这种磨难时,无法忍受,自甘堕落!

  《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生命试炼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因力争上游而汲汲营营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澹的踌躇关头,面临其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9

  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这本书,只是单纯地喜欢它的封面。没带太多的兴致,因为心想也不过是一本很普通的关于励志心理的书籍……

  上了大学后,很少有机会坐下来静静地看书,不是没有时间,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细细品味,沁入心脾。校园里刮起了一阵读书月的风潮,于是整个校园沉浸在了这片书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读着这本书,发现它与我以往接触的这类型书是那么不同。

  这本书主要是环绕了女主人公白领李若菱与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对话,揭示了人身心灵的奥秘。这本书突破了大多数传统书籍对这方面心理理论知识的直接论述,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导读者走进作者论述的观点里,进而走进了自己内心中真实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虽然她有美丽的外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职,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但她并不开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讽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有小人的尔虞我诈,她脑海里时刻都闪过轻生的念头,在一次和丈夫吵架离家出走后她遇到一个老人,在与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后,她终于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谁?”这是第一次见面时老人问李若菱的第一个问题,“我叫李若菱!”“我问的不是这个,名字只是个代号。”“我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上班,我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谁,如果你换了工作,这个‘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了吗”。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自己是谁?我们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开心,即使我们拥有了很多财富、金钱、美色。

  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以为我们就是财富、金钱、美色的代表。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东西呢?我们总是*惯地去观察模仿别人,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拥有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寻找的地方,表面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找解答和快乐,结果都是徒劳无获的,主要是我们找错了方向,找错了位置。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很多人都*惯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换着,最后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当哪一天,我们逐渐的把目光从外界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时,我们会可悲地发现,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隶,它时刻束缚着我们,使我们生活在了不快乐中……

  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们每个客体其实都是“李若菱”,我们都迷茫过,我们都徘徊过,但请给自己一个机会,和“智者”来番对话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笔记 10

  怎么说呢,其实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让我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书中的女主角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老人”,在老人一次次的引导下认识自己,学会向自己的负面情绪臣服,从而以更好的方式对待自己的人生。

  我以前没想过,原来我们经历过的苦难,创伤,会藏有心中的.深处,我们需要困境的时候,这种曾经受伤的负面情绪会不自觉得体现出来,这是因为这种负面情绪的胜肽需要存活,这种胜肽的存活会让你一次次地体验这种情绪,受到拆磨,让你*惯扮演成受害者的角色。

  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留下的伤害,当负面情绪出现时,不要排斥,要臣服,学着和自己和解,然后找办法解决问题。

  人的一生中会经历不同的苦难,但是我们要相信这是老天安排给我们学*的课题,多留意自己的内心变化,反思自己的言行。每个人生模式跟出生,后天接受教育,经历,前世业力都有关系,我们怪不了老天,只能够让自己学会臣服,守住内心的喜悦,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包括下决心去改变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毛病”,而不是*惯性回避自我反思,把所有问题都推到别人身上,想以此扮演受害人的角色,让自己得到同情。说到底影响我们的对人事物看法的,是我们的内心,何不换种想法,正确认识自己的思考模式,如果你一直拒绝反思自己,或困在某一个观念里,你就会很容易把所有问题指向别人,那么你只会花更多时间去思考怎么与别人抗争这种问题上,你只会沉浸在痛苦中。

  所以呀,每个人都为自己负责吧,这世界上有三种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学会认识真我和小我,学会在生命的成长道路中看到自己昔日留下的内心深处的伤痕,臣服自己的负面情绪,不排斥这种负面情绪,而是去和解,然后想方法解决,一切会更好的,一个好的自己,也会吸引好的人和事,对吗?


《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读书笔记通用五篇(扩展4)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菁华6篇)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1

  昨晚到今天早上,花了两三个小时,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了。当然只是浮光掠影,快速阅读了一番,很多内容还有待空闲时细细理解,深入领会。本书不似其他艰涩难懂,但是要完全理解并执行,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本心灵修行书,一个都市白领的故事穿起了一个个我们未曾觉察的真相。我们是谁?我们需要什么?我们要如何面对或者得到?每个人都在追去快乐,但是快乐的人那么少,我们在追求中是否迷失了方向,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去检阅自己的内心、思想。从而阻碍了我们的心灵成长,心智成熟。

  看完此书,有几点观点让我特别产生共鸣。"既然快乐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者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的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你一旦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书中把人生所追求的东西归为:爱、喜悦、*和。而我们之所以得不到,是因为"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以我自己浅显的理解来说,就是:"自己能制造跟别人给"这个意思。如果我把我的快乐和幸福通通都建立在别人身上,那么这种快乐是不稳定及不确定的,但我能够自己让自己快乐,这种快乐会来得持久且稳定,人终究还是要自己对自己负责。

  就像有时候,有些人一停下来就会胡思乱想,各种无聊,四处约人外出热闹;或者把自己的幸福和快乐都放在某个人身上,如果他今天对我笑一下,一天都阳光灿烂,如果他不理不睬,那么我一天都是乌云密布。这种由外而内引起情绪上波动的人,通常过得很辛苦,基本也没什么快乐可言。

  而自己对自己情绪负责的人,任何时候都能把自己的人生安排的丰富多彩而不受外界干扰。我的好朋友嘉曾对我说过:一个人能把自己过得不无聊,那也是能力的一种。这句说对我影响很深,每当我独处无聊的时候我就会想:我能做点什么改变一下这种状态?让自己此刻开心点?当渐渐摆脱"由外向内"时,我有机会审视自己,知道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以期获得"由内向外"的力量。

  我们因为与自己生命的源头没有联结,失去了能量的来源,所以不停的向外求取,以获得能量。更糟糕的是,和我们的同胞---其他的人,争夺能量。而能量争夺,书中的解释是:控制他人,用权力凌驾于他人之上,获得别人的关注、认可、喜爱,或证明自己是好的、对的、高人一等……

  宇宙万物皆有某种有特定震动频率的能量,无论我们看的见看不见它都在我们周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无形中影响着周边的人、事、物。同样,我们也会吸引这些同频震动的人、事、物在我们身边。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身边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我们选择的结果,影响我们选择的是我们从小接受到的观念、标准、信念、价值观等,我觉得我此刻需要做的,可能就是不要被别人的负能量影响。虽然还不明白怎样和生命源头产生联结,获得能量来源。但这些年自身特定震动频率的能量,吸引过来的人、事、物中,有好也有不好,总的还是快乐多于痛苦。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时来自于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时你创造出来的,是你对事情的解释造成了痛苦。

  这个观念不是在这本书上获得,而是我订阅的一门心灵课程上。本书要求我们"觉察和定静".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理念时,真的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很多时候令我们伤心难过气愤的事情,其实不是由事情本身引起,而是由我们的看法。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直接导致了我们是快乐,开心,难过。

  你掉了100块钱,如果你觉得无所谓啊,只是损失了两天的菜钱,影响不到你的生活,那么你就不会因为这100块钱去痛苦。换一种心态,你觉得你接受不了,那么掉钱这个行为就会让你烦恼,影响到你的心情。这种ABC的看法,可以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转变一下思路,或者观念,就可以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感受。当我们面对痛苦时,这个方法是非常有效的。记住一点,让我们痛苦不是事情,而是对事情的看法。

  以上几点,是对《遇见未知的自己》一点感悟。篇幅有限,看书也只是囫囵吞枣,书中有很多观点我是很认可的。比如: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爱护关注我们的身体,健康饮食,能量震动创造了我们的世界。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就是: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以前,我们总觉得,改变一定是要两个人一起,找出问题,共同解决。但事实上,真的不需要。只要我们先迈出那一步,就会发现:很多事情都会随着你的变化而变化。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2

  《遇见未知的自已》,这本书是我上次去金瀚展览中心参加书展时买的。第一次去书展的时候,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人那么多,却意外的有那么多喜欢读书的人。逛了一上午,一无所获,就买了一些香港的英文报纸,公考的热门理论书,还有这个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已》。

  断断续续翻了好几天,终于又看完了。看完最后一行字,合上书,仔细想想上面说的是什么,但是很模糊,记不住几个完整的句子。不是里面的故事不精彩,而是很多都挺专业的,懒得去理解。书的封面上有“都市身心实践班”、“*世界第一部身心小说”等字样。广告上的信息看似很大,其实讲的是一个城市白领遇到老人的故事。像大多数励志书籍一样,这本书只是告诉我们要找到真正的自己,追求崇尚爱、欢乐与和*。然而,通过讲故事,读者可以深刻理解内心世界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改变许多现实。

  说实话,也有点像鼓吹“唯心主义”。但是,“理想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必要的。人往往需要审视自己的内心,看看有没有扭曲。太现实了,会很辛苦。想要单纯的快乐,*凡的幸福,可以更容易的从“心”开始,在意识上做一些改变。

  书中有一句话“外面除了你自己没有别人”。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没什么感觉。但看完整个故事,我们就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外面没有人,所有外在的东西都是你内心投入的结果。意思类似于“吸引定律”。进取乐观的意识能吸引进取之光,很多不好的事情都是自己的负面想法惹出来的。所以要关心内心,勇敢一点,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喜欢泡一杯绿茶,听着轻柔的钢琴曲,静静地翻页,放松自己,享受宁静,享受自己的娱乐…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3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老朋友推荐的,它算是一本心理类的书。最喜欢里面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仅有自已。”很多时候,我们更多的去关注别人,却忽略了自已。

  它主要讲述了名校毕业生的女白领若菱在生活中经历的起起伏伏,以及她与一位老者的对话,由此教我们去探寻内心深层的自已,让我们逐渐去了解认识内心更存粹的自已,让我们离最真实的自已越来越*。

  在书中,作者从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四个方面去讲述,并切实有效的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经过团队性咨询,个别的疗愈,或者是练*体验的方式来帮忙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难题,进一步疗愈自已的内心。无法预测未知的自已,只能用自已的勇气解决当下的问题,期待未知的自已m。simayi和生活。遇事时,多看看自已,从自已找原因,认清最真实的自已。以往修的一门心灵修养课,教师说过的一句话,我至今还记得,人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已,发现自已,探寻未知的自已。

  其实,无论在书中,还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相信:“这世界上从来没有自已消失的问题,当碰到问题时,就得应对,处理,放下,解决。”如果当你看完这本书,你可能会更加相信,任何事情,跟自已的勇气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

  很多时候,不一样的人应对问题,想法不尽然一样,但一样的是:成功的那些,往往是能够克服自已的怯懦,提起勇气解决问题的。期望看到这些的你,亦能如此!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4

  最*看了本书,朋友推荐的,书名是《遇见未知的自己》,讲述的是关于都市身,心、灵修行的书。

  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快乐地生活,如何走出困境,也教会我们如何循序渐进地改变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她以小说的形式来向人们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昧又贴*生活的道理,感觉很特别。人生,在琐碎的细节中,让天性的纯真蒙尘,不能让我们再以纯真明亮的眼睛注视身边的人、事和这个世界。竞争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极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欲的膨胀,于是,人就陷入到这些贪婪和占有的漩涡之中,正如书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于累得渐渐失去自我,以至于到连“我是谁”这个基本问题都看不清楚的地步。正因为失去了真实的自我,极力追求内心真实需要以外的东西,所以,人们占有得越多,迷失得就越严重,内心也就更加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家庭中,压力越来越大,失望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

  书中一位老者给出答案: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没有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许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和标准来约束自己,也用这些来衡量和批判他人。这些是我们每日所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都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基础,也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会根据我们的经验和掌握的知识去判定它,不管它带给我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其实大多数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导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它自然的发生,而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我们自己选择他们这样的或那样的发生。就像书中所说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为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书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没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终会走到哪里,但是人们总可以确定想去的方向。无论是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者是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淡的踌躇关头,我们都会面临其中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唯有保持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才会走向完美。

  我们要记住,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恨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满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只想说一句,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5

  昨天收到迈迈寄来的张德芬所著书一本--《遇见未知的自己》,花了将*四个小时的时间,将此书阅读完毕,在看书的整个过程中心情此起彼伏,首先,因为此书是迈强力推荐的,所以很是期待;看到中间时,就好像停不下似的,因为书中讲的很多都对我有所触动,我希望能藉此解决自己心理上的困境;最后看到结尾部分,心中产生失望、担忧等负面情绪,因为想要走出心中窘境,不可能简单的从看一本书就能实现,需要长期的修炼,这个道理虽然看书之前就很清楚,但是难免失落,因为人生真的不简单,追求幸福真的很不容易,《遇见未知的自己》观后感。不过,这本书讲的确实能够给我一些启发,让我有所思。

  人穷其一生所追求的东西,并不是我们所能实实在在看到、感到的财富、权利、健康等虚名,这些都只是实现了人的"小我",这些外在的东西或许能让我们感到一时的快乐,而并不能让我们得到心中真正的"爱,喜悦和*和",只有我们在人生中不断寻求真我,当得到真我的那一刻,才能真正得到幸福,观后感《《遇见未知的自己》观后感》。

  人可以用一系列同心圆来表示,最内层的就是"真我",而后依次是"身体","情绪","思想"和"身份认知"。真我正因为被太多东西包裹,所以才会是我们越来越远离真我,远离爱,喜悦,*和。"我们因为与自己生命的源头没有了联接,失去了能量的来源,所以不停的向外求取,以获得能量,更糟糕的就是和我们的同胞们--其他的人类争夺能量"。所以寻找幸福并不能无穷尽的向外索取,相反应该层层剥茧,感受真我。

  有意识的杜绝自己的悲观情绪。书中讲到"胜肽"这一概念,让我有所动。它说人如果不断的重复某件事,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的却固定的关系,但我们在身体成绵或是大脑层面产生某种情绪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会马上组装一种化学物质,就是胜肽,它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被所有感受器所接受,久而久之,感受器就有了特定的胃口,产生饥饿感,所以如果你很久不生气的话,你的细胞会让你有生理的需求想去发脾气。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我一向的思维方式就是悲观化,将所有事情都想最坏的结果无限放大,让自己感到痛苦,从而应和自己认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判定,现在想想好像不是这样,事情的好坏不会以情绪的好坏发生太大变化,而坏的情绪是一种负面的固定思维模式,这会影响我们的能量转换。

  深呼吸,练*瑜伽,关注与身体的联接。

  世上有三种事:天的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我们唯一能管好的就只有自己的事。

  臣服事实,事实最大。允许自己负面情绪的存在,承认他,继而消除它。我承认我有不被爱的负面情绪,我接受他,进而放下他。

  检视自己的思想,我们的所思所想不完全都是正确的,没必要过于执着。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6

  我听过很多次这本书,今天终于抽出时间去阅读它了。

  书中最让我触动的一句话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以的外在事物都是内在投射的结果。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两个可爱的小人儿,一个穿蓝色衣服的男孩和一个穿红色衣服的女孩。女孩在虚掩的门后探出个脑袋望外面的世界,男孩凑到女孩的耳朵旁轻轻的说了这句话。那两个小人儿都是我自己来着。

  还有,我觉得老者是位很厉害的人物,那么与众不同,说出的话总能引人思考,我试着跟着他说的话去做,好像我就是故事里的女主,也有幸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

  老者问:思想是什么?并指导女孩闭上眼睛几分钟什么都不要想。然后,我闭上眼睛,想要放空,我自我催眠:不要想任何东西不要想任何东西…放空几秒,我的脑袋又开始不受控制了。我依然记得我那5分钟里想了什么。最主要的3个内容是:1.虽然我闭上眼睛,好像也可以看到图书馆里坐着的其他人,当时我是坐着闭眼而不是趴着睡觉状的,书是开着的,我的手指正压着我所看到的那一页,我闭着眼睛,心里有个怪声音对我说话:他们不小心看到我这样闭着眼,会不会觉得我很怪异呢?这时候,有个脚步声从我旁边走过,我有些不安,害怕别人觉得我怪异,想睁开眼睛,最后没那样做。2.我拉回思绪,继续放空,我想到了那句触动的话:所有外在事物都是内在投射的结果。然后,为了让自己尽量不要想东西,我不断重复这句话。3.接着,我想到了各种人际关系,我想到了我的舍友。前两天,舍友看到我站在阳台,以为我在心情不好,胡思乱想,课外并没有心情不好,所以我为她的误解感到心情不好,难道我的样子看起来像总是心情不好吗?在那一瞬间我的心情变得越来越不好。现在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舍友的形象是我臆造出来的,人家可没觉得你“总是”心情不好呢!都是我的内在投射出来的!当然,舍友也用她的内在投射出了一个:“我”,她所说的:独自一人站在阳台的时候就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是想家的时候,其实是在描述她自己,而我当时站在阳台,心情不错,在听着校园广播里的对话还有音乐,心里想着:我这是在享受生活呢!直到现在,我才真正明确这个“内在投射出外物”的含义!

  不知怎么,突然地,5分钟后,大概觉得几分钟过去了,我睁开眼睛,看到图书馆里的其他同学都处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并没有怪异地偷瞄我,我松了口气,有些好笑呢!我和女主一样惊喜的发现这个秘密:原来不能不想东西!

  虽然只有大约6分钟的时间,我却发现了自己的思想:原来我在乎的是外界对我的看法。虽然时间很短,可我经历了一次心灵的对话,好像看透了很多东西。

  我觉得:给自己几分钟不要想东西,实际操作起来是神奇的一件事,在那几分钟后,你会得到很大的力量。


《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读书笔记通用五篇(扩展5)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菁华5篇)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1

  《遇见未知的自已》,这本书是上次跟去锦汉展览中心逛书展时买的。第一次逛书展,感受最深就是人好多,想不到喜欢看书的人还真不少呵。逛了一上午,也没啥收获,就买了几份香港的英文报,一本考公的理论热点书,还有就是这本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已》。

  断断续续翻了几天,总算读完一遍。看完最终一行字,合上书时,再仔细想想里面讲什么,却都很模糊了,也记不起几句完整的句子。不是里面的故事不精彩,只是有不少挺专业的,也懒得去多领悟。书的封面写着“都市身心灵修行课”、“华语世界第一部身心灵小说”等字样,标榜的资料似乎很大,但其实就讲了一都市白领偶遇一老人的故事。跟大多数心灵励志书籍一样,这本书无非也是告诉我们要寻找真正本我,要追求崇尚爱、喜悦、和*。但它经过讲故事的形式,让读者更深体会内心世界的变化,是能够改变很多现实的东西。

  说句实在话,确实也有点像在推崇“唯心论”的意思,可是,必须程度上的“唯心”确实也是必需的`呀,人很多时候,就真的需要好好审视下自我的内心,看看是否有哪些被扭曲了。太现实,会很辛苦的。想要简单的欢乐,*凡的幸福,从“心”开始,从意识上稍作些改变,其实能够变得更容易。

  书中有一句话,“外面没有别人,仅有你自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没有多大的感触。但看完整个故事,才明白这话的意思: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身出来的结果。意思也就跟“吸引力法则”差不多,进取乐观的意识能够吸引到进取的光芒,很多不好的东西都是自我的消极想法招惹过来的。所以,要关心内在,要勇敢一点,做更好的自我。

  看这本书时,喜欢泡杯绿茶,听着柔柔的钢琴曲,安静地翻动书页,放松自我,享受着宁静,享受属于自我的一份娱乐……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2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不与之抗衡,内心*和,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是指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我们不能掌握,只能像书中所说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所有让你心理上不舒服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我们费力的在别人和外界寻求答案,结果却徒劳无功,因为我们找错了方向,答案不在外界,而在内心。生命本是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是在身处逆境茫然徘徊之时还是看尽繁华归于*淡之际,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一切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遇见未知的自己》揭示了一个不变的真理,那就是要学会臣服。爱过、通过、哭过之后是臣服的体验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像时光无法倒流一样,所以要学会臣服。但这臣服,不是臣服于人,而是臣服于事。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而是要学会接受!因为越是你抗拒的就越会持续,当你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会是另一种结局。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或者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却永远是在当下的,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和身体联结,那将会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力量!

  这本书我觉得它教给我的理念是,能让我把心情不愉快的长度和深度大大缩短和降低,我想这已足够。人生旅途繁杂纷沓,置身其中才知那是独来独往的终身体验沿途的浮光掠影,何尝不是为了成就我们或丰饶或贫瘠的内在?让我们就像那只看见彩虹的狗一样,在谷底惊见阳光。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看到自己:站在青青的草地上,徐徐的微风里,蔚蓝的天空下,看着我,轻轻的微笑。

  从这本书中我还要学*做到如下四点:

  一、 我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

  如果你每次都因为一些小事情生气,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你的一个情绪模式。以后只要你碰到一点不合心意的事情,你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惯性的生气,而这种*惯性,让我们几乎已经没有停顿的意识,并且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体器官会对这种情绪反应产生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我们会对生气上瘾,这是多么不可想象的事情啊,以前只要生气,我们都会责怪让我们生气的人,我们认为是他们所做的事情让我们生气,我们从来不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很有可能是我们自己身体的细胞有生理需求而导致我们生气,而长寿的人,都是内心*静的,情绪不容易受其他人影响的人。

  所以,当我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想要发脾气的时候,一定要先停下来三分钟,想想这件事情是否有它好的地方,想想我们是否真的准备为此生气,想想我们生气了是否对事情就有所改变,想想这个时候是生气好,还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好,慢慢的,我们就会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让自己的情绪随性而发,甚至无法控制,这就叫不当自己情绪的奴隶。而只要你了解到生气也会上瘾的时候,想必你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摆脱这种瘾症!

  二、 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你周围的人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就脱离不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和一些人似乎总也相处不好,总是觉得别人对我们太苛刻,和我们对着干。殊不知,我们自己也是这样对别人的,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他人,他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你。还有些时候,我们会较真为什么非要我先改变?为什么不是别人先改变?其实谁改变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认为你的某种关系是否正常,是否愿意从中得到益处。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以及工作上有存在很多问题的女人,当她得知改变自己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人的时候,她也不相信,抱着试试的心态,终于解决了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并转变了工作上的劣势。为他人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同样祝福他人,就是祝福自己。

  三、 善待自己,让自己内心强大。

  善待自己,不仅是让自己吃好喝好,更是要为自己的心念做一些事情,因为这些事情可以让我们内心*静,得到喜悦!我们的幸福,快乐的感觉,是从内而外的,不是仅仅依附于一些外在事物的。定下心来问问自己的内心呢,到底想要什么?到底需要什么?从小到大,没有人教我们如何梦想更好的人生,我们或者根本不敢梦想更好的人生。我们可能从小就被大人批评自己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但是现在我们长大了,不是以前那个人云亦云的小女孩了,我们可以分清楚对错,可以看的到自己的优缺点,别人的优缺点,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接纳自己,发自内心的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强大自己的内心,才不会苦苦地从外面寻找爱来填补自己。内心强大了,即使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可以很快恢复的人,而你周围的人也会变得更加爱你了!

  四、 臣服已经发生的事情,专注可以努力改变的事情

  人生来就是不*等的。有些人生于官宦之家,生来很多东西都不需要操心,有些人出生贫苦,所有的事情都需自己努力,可能努力了也未必就比别人强。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生,我们的相貌、个头,我们是否对这些已经确定无法改变的事实耿耿于怀,无法释怀吗?即使你对此不满意,不断的埋怨,难道就对事实有所改变吗?事实就是最大,因为已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你不能接受它,就好像拿头在撞一面墙壁,而希望能把它撞开,结果当然是无济于事。《沉思录》上有一句名言就是: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和事实抗争!看了这本书,我学会了臣服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而专注当下可以努力改变的事情。其他人的事情,老天的事情,我无法控制,我臣服,我接纳,而我能控制的,就是我自己,就是当下我能做的事情,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当一个人有这样的思想的时候,整个人,真的变得很*静,遇到事情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心急火燎,而是努力想办法解决,这个时候事情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3

  如果问人的一生在追求什么?大多数的人会回答,每个人都在追求财富,权利,健康,爱和快乐。其实所有的这一切用五个字就可以代替——爱,喜悦,和*。

  最*在读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看到它的`时候最初是被舒服的装帧设计吸引的,所以决定要看她。很直白易懂,在*实的故事里面倒是的确潜藏着些生活的启示和思考,不像书评家渲染的那样浓烈,但也的确不赖的感觉。

  常说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

  我开始过一种回归地面的生活,我想自己还是喜欢贴着地面,踏实,安全感;

  我可以从点点滴滴的努力中看到自己的成长,开始正视自己的缺陷和优势,不必为短板自卑而不前,也不必为长板自傲而离群索居,人毕竟是群体性的社会动物,要学会在人群中活出自己的人生;

  生活的喜悦与否取决于自己的内心,无论遇到怎样的困惑和劫难,都请记住:今天的行为决定明天的能力,未来并不是虚无缥缈,而明天的自己绝不会是今天的这个自己!

  我想,所谓成熟,应该就是一种淡定和自然——不为物喜,不为己悲。不拍被别人喜欢,也不怕被别人讨厌,因为,我们只不过就是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4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不与之抗衡,内心*和,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是指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我们不能掌握,只能像书中所说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所有让你心理上不舒服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我们费力的在别人和外界寻求答案,结果却徒劳无功,因为我们找错了方向,答案不在外界,而在内心。生命本是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是在身处逆境茫然徘徊之时还是看尽繁华归于*淡之际,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一切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遇见未知的自己》揭示了一个不变的真理,那就是要学会臣服。爱过、通过、哭过之后是臣服的体验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像时光无法倒流一样,所以要学会臣服。但这臣服,不是臣服于人,而是臣服于事。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而是要学会接受!因为越是你抗拒的就越会持续,当你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会是另一种结局。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或者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却永远是在当下的,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和身体联结,那将会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力量!

  这本书我觉得它教给我的理念是,能让我把心情不愉快的长度和深度大大缩短和降低,我想这已足够。人生旅途繁杂纷沓,置身其中才知那是独来独往的终身体验沿途的浮光掠影,何尝不是为了成就我们或丰饶或贫瘠的内在?让我们就像那只看见彩虹的狗一样,在谷底惊见阳光。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看到自己:站在青青的草地上,徐徐的微风里,蔚蓝的天空下,看着我,轻轻的微笑。

  从这本书中我还要学*做到如下四点:

  一、我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

  如果你每次都因为一些小事情生气,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你的一个情绪模式。以后只要你碰到一点不合心意的事情,你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惯性的生气,而这种*惯性,让我们几乎已经没有停顿的意识,并且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体器官会对这种情绪反应产生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我们会对生气上瘾,这是多么不可想象的事情啊,以前只要生气,我们都会责怪让我们生气的人,我们认为是他们所做的事情让我们生气,我们从来不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很有可能是我们自己身体的细胞有生理需求而导致我们生气,而长寿的人,都是内心*静的,情绪不容易受其他人影响的人。

  所以,当我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想要发脾气的时候,一定要先停下来三分钟,想想这件事情是否有它好的地方,想想我们是否真的准备为此生气,想想我们生气了是否对事情就有所改变,想想这个时候是生气好,还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好,慢慢的,我们就会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让自己的情绪随性而发,甚至无法控制,这就叫不当自己情绪的奴隶。而只要你了解到生气也会上瘾的时候,想必你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摆脱这种瘾症!

  二、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你周围的人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就脱离不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和一些人似乎总也相处不好,总是觉得别人对我们太苛刻,和我们对着干。殊不知,我们自己也是这样对别人的,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他人,他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你。还有些时候,我们会较真为什么非要我先改变?为什么不是别人先改变?其实谁改变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认为你的某种关系是否正常,是否愿意从中得到益处。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以及工作上有存在很多问题的女人,当她得知改变自己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人的时候,她也不相信,抱着试试的心态,终于解决了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并转变了工作上的劣势。为他人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同样祝福他人,就是祝福自己。

  三、善待自己,让自己内心强大。

  善待自己,不仅是让自己吃好喝好,更是要为自己的心念做一些事情,因为这些事情可以让我们内心*静,得到喜悦!我们的幸福,快乐的感觉,是从内而外的,不是仅仅依附于一些外在事物的。定下心来问问自己的内心呢,到底想要什么?到底需要什么?从小到大,没有人教我们如何梦想更好的人生,我们或者根本不敢梦想更好的人生。我们可能从小就被大人批评自己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但是现在我们长大了,不是以前那个人云亦云的小女孩了,我们可以分清楚对错,可以看的到自己的优缺点,别人的优缺点,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接纳自己,发自内心的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强大自己的内心,才不会苦苦地从外面寻找爱来填补自己。内心强大了,即使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可以很快恢复的人,而你周围的人也会变得更加爱你了!

  四、臣服已经发生的事情,专注可以努力改变的事情

  人生来就是不*等的。有些人生于官宦之家,生来很多东西都不需要操心,有些人出生贫苦,所有的事情都需自己努力,可能努力了也未必就比别人强。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生,我们的相貌、个头,我们是否对这些已经确定无法改变的事实耿耿于怀,无法释怀吗?即使你对此不满意,不断的埋怨,难道就对事实有所改变吗?事实就是最大,因为已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你不能接受它,就好像拿头在撞一面墙壁,而希望能把它撞开,结果当然是无济于事。《沉思录》上有一句名言就是: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和事实抗争!看了这本书,我学会了臣服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而专注当下可以努力改变的事情。其他人的事情,老天的事情,我无法控制,我臣服,我接纳,而我能控制的,就是我自己,就是当下我能做的事情,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当一个人有这样的思想的时候,整个人,真的变得很*静,遇到事情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心急火燎,而是努力想办法解决,这个时候事情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5

  《遇见未知的自己》应该算是我看的第一本灵心小说。作者在自序中写到:如果你在追寻人生的答案,或是在尝试解决人生的一个难题,或是你正处在一个停滞的阶段,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也许就在本书的字里行间,你会有心领神会的一刻,因而答案自动浮动。我有同样的问题存在,于是抱着希望读了这本书,读完之后心中有很多感触。 书中的老人其实就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心态的不合适,继而指引我们反求诸己,修心、正心、养心,拥有好的心态。老人说: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戏,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灭,它可以目睹、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老人还告诉我们: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的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下面谈谈书中主要的观点与我的看法。

  1、从古老的问题“我是谁”开始,当然书中的老人也不会告诉你这个千古之谜的答案,“我是谁”“我到底要什么”“我们为什么常常不快乐?”三个问题带我们进入,告诉我们“我们所有人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地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我们*时都戴上了太多的面具,似乎很少是活在真我中。

  2、书中介绍了吸引力法则:“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会和他共鸣,被他吸引;反之亦然”。其实,这个就是潜意识法则中的信念的力量。

  3、我们不断重复的行为、情绪、思考模式,造就了神经细胞之间的网络布线系统,这就是我们人生脚本或人生模式的成因。

  4、臣服:就是看到自己的抗拒,接纳自己与外面的所有一切,包括负面的一切,没有评判没有目的。

  5、很好的结尾语:“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 我们不知道命运可以改变,我们所做的,就是去和现实抗争、对现实不满、想要改变他人,改变环境,但却是徒劳无功,反而适得其反。我们不知道一切的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面镜子,正如智者的指引,让我们拥有好的心态,力量是在我们自己手中的。正如女主角若菱最后能够在智者的指点之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就像春蚕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09国贸4班 陈楚凤 09250601402 读书心得》


《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读书笔记通用五篇(扩展6)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10)份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 1

  《遇见未知的自我》,是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作者张德芬以其深入浅出的笔触,揭示出了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深层的原因,以通俗易通、*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书中讲解我们人类一生所追求的东西,也但是五个字就能够表达,那就是爱!喜悦!和*!为什么我们这么努力还追求不到自我想要的幸福?真我和爱,喜悦,和*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我们会远离真我呢?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天天在演戏?扮演各种主角,然而在戏份中,有多少是我们心甘情愿演出的?为了演好这些人生大戏的不一样主角,我们每个人都要因地因时地戴上一些面具,难道这就是我们看不见真我的原因之一?我想是,我也认同这样的观点。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的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我哪个方又被触碰了,看看自我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会付外在能够改变的部分。因为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我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以后,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一样,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所以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而且会被他吸过来。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难怪这个人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这大概就是书中提到的臭味相投、物以类聚的道理!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 2

  当初购买这本书,仅仅是因为它的名字——《遇见未知的自己》。准确说来,其实是因为其中的“未知”二字。我是一个天马行空的人,有时候也因着自己的不着边际而困惑,所以,这“未知”二字,着实吸引了我。我常常想,人们对于自己的家人、朋友,往往能称得上如何了解,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真正考虑自己内心世界的想法?

  《遇见未知的自己》给了我一个同自己对话的机会。看这本书的第一遍,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看待若菱,看她在老人的帮助下如何一步步走出困境,重新活出精彩的人生。从若菱的一次次成长,一次次飞跃中,我学到了很多道理。其实,对于这本书的每一位读者而言,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若菱?若菱之于我们,不过是另一个自己。我们痛苦过、彷徨过、失意过……我们时常感叹“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却不曾发现,这诸多的不如意,其实源于我们自己。而我们对于这个“自己”,又知之甚少,所谓“真我”,到底有多少人能够参悟得到“爱、喜悦、和*”这层含义?

  生活在现代社会快节奏模式下的我们,每天为了名誉、财富、地位等奔波劳顿,却很少意识到,这些其实都是我们最表象的东西,即所谓的“身外之物”,因此,我们忽视了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即爱、喜悦、和*。在古代,儒家推崇性善论,认为人最初的本性中,深藏大爱。那么,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竟然摒弃了自己的“真我”,将“爱、喜悦、和*”用表象的物质蒙蔽。

  这不禁令我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一篇名为《房前种树,屋后栽花》的文章。文章的主人公是北大高材生,哈佛女博士,曾在华尔街纵横职场。然而,在事业的巅峰期,她却放弃所有,毅然回国,买下一块地,建一处房屋,房前种树,屋后栽花。很多人不理解她的这种行为,包括当时的我。然而多年之后的今天,在看过这部《遇见未知的自己》后,我明白了,她不过是懂得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定义成功的方式分很多种,这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取向。但有一种,我将其定义为成功的至高境界,即追求“真我”,追随本心,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首先,人活着虽然是一个个体,但却是生活在多重环境中的个体,我们寓于整体之中,这决定了我们不能仅仅只是一个个体,而是要处于形形色色的“圈子”中。因此我们有家人,有朋友,有老师,有同学……我们寓于一个又一个社会大环境之中。有很多人,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的内心里一直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状态与生活方式。然而,社会的大环境又使得我们不得不顾虑他人的眼光,社会的认同。许多人寒窗数年,刻苦读书,其实不一定喜欢读书,或许在悬梁刺股的同时,他们的内心正呼啸着要冲出现实的桎梏。于是他们忽视真我,压抑那种寻求“爱、喜悦、和*”的渴望,去追求升学,寻找高薪职位。可能到最后,站在人生巅峰的他们才意识到,归根到底,他们得到的,无非是地位高于他人时的优越感,同学聚会上被视为焦点的满足感,亲友见面时人人艳羡的目光……这些都是他们前行的动力。可是,这些又都是最为表象的东西,而他们把内心的真我——爱、喜悦、和*藏在了最深处。

  《遇见未知的自己》对人生有许多高见,但我们若是以一颗*常心看待书中的一系列看法,不难发现,其实许多事情正是我们所经历过的,只是一直没有将其系统地解释出来。例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实就是书中“能量振动理论”的真实写照。很多时候,在生活遇到逆境时,我们别无选择,只好臣服于事实。于是,当我们绝处蓬生时,常常慨叹“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实,这正是臣服的力量,承认事实最大,而事实,恰恰给予我们最好的回报。

  重新审视自己,我认识到,其实很多时候我的心态还是很好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每当生活中有小的不如意,我总会想办法看到相反的一面。而这些不如意,往往会使我收获颇多。同蒋方舟老师所说的一样,“我不曾经历沧桑”。从小到大,我的人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虽说生在农村,可我并没有经历那种寒门学子的艰辛,父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了我十几年无忧无虑的求学生涯。如果非要指出我生活中的“大挫折”,我想那便是我人生中的两次落榜吧。

  我第一次“名落孙山”是在20xx年,初中升高中的考试。那一次的考试,说是发挥失常,却也是情理之中。我本身不是什么踏实之人,况且是在那个需要张扬的青春年纪。在那个被成为“全市第一学府”的私立学校里,到处是竞争、攀比,学生之间的交谈无时不流露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虚荣。老师之间对于自己学生的攀比,使得那种因学*成绩好坏而划分的等级观念愈演愈烈,加之那个年纪的学生之间对于各自家庭、财富、地位等的虚荣,使得大部分人活在这种混沌的泥潭中而不自知,拼命地证明自己。而只要取得一点成绩,就愈显张扬,觉得自己从此高人一等。现在开来,还真是天真得可笑,换句话说,是愚笨得可笑。而我本人,恰恰是那成百上千的.愚笨者之一。

  也正因此,初三时的成绩极其不稳定,大起大落。说是落榜,现在中国教育这种大学生遍地都有的年代怎么可能真正让人没有学上呢?我不过是从省重点落到市重点。但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塑造出的学校,哪有不将学生分出个三六九等的?我高中的母校向来有个传统,按照学生的成绩高低,依次分为A班、B班和C班。A班的层次,明显高于其他班级,经过此班级培养出的学生,最终成绩可以高于省重点的二类考生。而我,恰好处于不上不下的B班,说不出这是我的幸运还是不幸。

  但是,人生有时候真的是一波三折的,往往在你接受了现实之后就迎来了意外的转机。开学没多久,班主任老师宣布了学校的新规定——B班成绩出色的同学可调动至A班。我当时早已对自己失去信心,根本无心争取什么调动机会。但是,我是一个喜欢幻想的人。我时常想,假如自己被调去A班,就会怎样怎样。但转念又告诉自己,是你的早晚是你的,不要被那些虚荣迷失了心智才好,况且班上那么多比你成绩好的人(第一次月考的时候我考了全班第七名,觉得好多人比我好太多了。)但是,当命运的转机真的降临到我的头上的时刻,我简直不敢相信。

  我至今仍记得班主任老师找我谈话时的场景,也至今都弄不懂为什么老师没有调动期中考试的第一名同学而调动我这个第四名。直到老师找我谈话时,我才知道,原来老师认得我,知道我的名字。而自从我调动到A班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我的母校从此废除了这项制度,A班和B班不再实行人员滚动制。所以,我的这次调动,空前绝后!正是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改变,我的人生从此出现转折,所以,我从那时候起就下定决心,要一辈子感激这位老师(W)。从前,我只当这是命运对我的眷顾,现在,我知道那是我臣服于事实所得到的福报,是我的潜意识给予我自己的礼物,由此我更加领会了书中那句“所以心想事成的第一定律就是,你所向往的东西必须命里注定该是你的,或者与你更高的目标是一致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潜意识和真我层面,破除人生模式,学好自己该学的功课,解释你的命运,否则,心想事成,不过是纸上谈兵。”诚然,我的心想事成是最后一种。

  我的第二次落榜,就显得问题严重多了——高考落榜!而我的分数,还不算很低,能够考一个好的二表本科了,这自然归功于本文提到的第一次“心想事成”,然而,因为估分过高,导致我以四分之差与目标学校擦肩而过。现在回忆起来,我当时还真是够潇洒了。除了在父母愁容满面的时候也难过了几天,接下来我很坦然地接受了现实,很轻松地和所有人提出了“我要复读”这个计划。除了心里有点因为即将上大学到又要回高三“吃苦”的落差引发的失落,并无其他想法。于是,我很自然地背起行囊(绝大部分是母亲为我打理的),做了一次往届生,“回炉再造”。

  读完《遇见未知的自己》我才知道,这便也是潜意识的力量。因为我在高三反思自己做的不够好的事情的时候时常想,若是再来一年,我一定会努力做得如何如何好。而最终,老天真的给了我一次“再来”的机会。事实证明,高考落榜,对我来说,的确是“又赚了一笔”。第二年,我考取了全市文科第十名的成绩。回想初中时处处比我强甚至考上省重点的同学,有很多都没有我如今的成绩。因此,我由衷地感激命运里出现的两次“柳暗花明又一村”。“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句话我一直坚信!

  最后,我想说一遍文章结尾处老人给若菱的那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生活给予每一个人的幸福与磨难都是同等的,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很多时候,我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枷锁中,却不知,造成这一切的,只有我们自己,自己,其实是一个很强大的存在。

  遇见真实的自己,遇见那个追求爱、喜悦、和*的自己。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 3

  最*读了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在渐渐的认识、了解、掌控自己。让我们一同去探索、遇见未知的自己吧。

  心灵的动力可以化为行动力。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困境、失落等,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经历中我们又在不知不觉的长大成熟。比如说一次演讲,一次比赛,一个对懵懂感情的跌落……生活难免会给我们各种你未曾遇见过的事,而这一次次的经历在你心灵的积攒,对自己,对生活,亦是对人生的认知,渐渐的熟知自己想要什么,慢慢的像大树般长大。因为当你找到自己心中的那束光时,你便会不遗余力的拼命长大,最后成为参天大树。卓别林曾说:时间是个伟大的作者,它会写下你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在每次的经历与成长过程中,心灵的强大诱导力会驱使你变的更加强大,不问西东,一路前行。

  遇见未知的自己只是一瞬间。恍惚自己一年又长大不少,也似曾某面未知的自己。有时长大会是一瞬间的事,遇见未知的自己也会是一瞬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个理想中的自己,可能还从未谋面,可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该有个自己的样子。时间会一刻不停的溜走,而界定未知的自己只是一瞬间。人们常说成功是无时无刻的你都一样优秀,也即把优秀变成一个*惯,*惯自己优秀的样子。没有人可以阻止你长大,长大会是一瞬间。

  把控自己,遇见未知的你。在很多时候我们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这样我们会犯些糊涂事,读张德芬的书知道她是心灵大师,会教会我们怎么把控自己的情绪,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控后你会渐渐的熟知你的样子,你会明白什么事对,什么是错,我要做什么,该如何做。也正是自己懂得怎么控制自己,然后好好的把控自己。所以它会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你有时甚至琢磨不透,有时又比谁都明晰。未知的自己又会是个什么样子?

  这样的年龄需要多多经历,更需要努力的尝试生活带给我们的酸甜苦辣,生活百态,需要我们去历练,在痛苦时去追寻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 4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最初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浅显的把它理解为两个意思。

  (1)外面只有你一个人,所有的事情都要靠你一个来完成。

  (2)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就好像世上只有你一个一样,勇敢一点,做更好的自己。

  看完《遇见未知的自己》,才知道这话的意思是: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身出来的结果。这本书我看的既艰难又容易。容易的是,它是一个衔接很顺畅的故事,所以很好看下去。艰难的是,里面有好多“专业的术语”甚至到现在我也理解不了;更艰难的是,看的时候有点点震动:原来,了解自己是如此痛苦的一个过程。有些时候,我好像感觉到自己所有的过去和思想都被颠覆了。这本书我看的缓慢,靠着每天睡前的时间终于把它啃完了。如果可以,再看一遍当然是好的。无论如何,我还是觉得这本书不错,至少在某些方面给我一些提示,让我做更好更快乐的人。它告诉我真我就是爱、喜悦、和*。书中还有一个理论就是“心想事成的秘密”,通俗的说就是想什么就会有什么。那么,向世界竭力证明自己的价值,是每个人时刻都在想的事情。

  易地而处,活于世上,我们真的不需要对世界作出任何解释,世界只接受我们对自己的评价罢了。这本书读了之后让我受益颇深,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心态有多么的好,其实不然,我的心态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我会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而且有些事情我没有真正的看开,也没有学会放下,对思想方面,更是不会考虑,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不会学着接受,更别说什么思想与身体联结了!我要试着看开看淡一切,学着清心,静心,修心,做个小小的真我!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 5

  昨晚到今天早上,花了两三个小时,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了。当然只是浮光掠影,快速阅读了一番,很多内容还有待空闲时细细理解,深入领会。本书不似其他艰涩难懂,但是要完全理解并执行,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本心灵修行书,一个都市白领的故事穿起了一个个我们未曾觉察的真相。我们是谁?我们需要什么?我们要如何面对或者得到?每个人都在追去快乐,但是快乐的人那么少,我们在追求中是否迷失了方向,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去检阅自己的内心、思想。从而阻碍了我们的心灵成长,心智成熟。

  看完此书,有几点观点让我特别产生共鸣。

  ----"既然快乐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者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的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你一旦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书中把人生所追求的东西归为:爱、喜悦、*和。而我们之所以得不到,是因为"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以我自己浅显的理解来说,就是:"自己能制造跟别人给"这个意思。如果我把我的快乐和幸福通通都建立在别人身上,那么这种快乐是不稳定及不确定的,但我能够自己让自己快乐,这种快乐会来得持久且稳定,人终究还是要自己对自己负责。

  就像有时候,有些人一停下来就会胡思乱想,各种无聊,四处约人外出热闹;或者把自己的幸福和快乐都放在某个人身上,如果他今天对我笑一下,一天都阳光灿烂,如果他不理不睬,那么我一天都是乌云密布。这种由外而内引起情绪上波动的人,通常过得很辛苦,基本也没什么快乐可言。

  而自己对自己情绪负责的人,任何时候都能把自己的人生安排的丰富多彩而不受外界干扰。我的好朋友嘉曾对我说过:一个人能把自己过得不无聊,那也是能力的一种。这句说对我影响很深,每当我独处无聊的时候我就会想:我能做点什么改变一下这种状态?让自己此刻开心点?当渐渐摆脱"由外向内"时,我有机会审视自己,知道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以期获得"由内向外"的力量。

  ----我们因为与自己生命的源头没有联结,失去了能量的来源,所以不停的向外求取,以获得能量。更糟糕的是,和我们的同胞---其他的人,争夺能量。

  而能量争夺,书中的解释是:控制他人,用权力凌驾于他人之上,获得别人的关注、认可、喜爱,或证明自己是好的、对的、高人一等……

  宇宙万物皆有某种有特定震动频率的能量,无论我们看的见看不见它都在我们周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无形中影响着周边的人、事、物。同样,我们也会吸引这些同频震动的人、事、物在我们身边。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身边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我们选择的结果,影响我们选择的是我们从小接受到的观念、标准、信念、价值观等,

  我觉得我此刻需要做的,可能就是不要被别人的负能量影响。虽然还不明白怎样和生命源头产生联结,获得能量来源。但这些年自身特定震动频率的能量,吸引过来的人、事、物中,有好也有不好,总的还是快乐多于痛苦。

  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时来自于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时你创造出来的,是你对事情的解释造成了痛苦。

  这个观念不是在这本书上获得,而是我订阅的一门心灵课程上。本书要求我们"觉察和定静".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理念时,真的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很多时候令我们伤心难过气愤的事情,其实不是由事情本身引起,而是由我们的看法。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直接导致了我们是快乐,开心,难过。

  你掉了100块钱,如果你觉得无所谓啊,只是损失了两天的菜钱,影响不到你的生活,那么你就不会因为这100块钱去痛苦。

  换一种心态,你觉得你接受不了,那么掉钱这个行为就会让你烦恼,影响到你的心情。

  这种ABC的看法,可以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转变一下思路,或者观念,就可以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感受。当我们面对痛苦时,这个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记住一点,让我们痛苦不是事情,而是对事情的看法。

  以上几点,是对《遇见未知的自己》一点感悟。篇幅有限,看书也只是囫囵吞枣,书中有很多观点我是很认可的。比如: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爱护关注我们的身体,健康饮食,能量震动创造了我们的世界。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就是: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以前,我们总觉得,改变一定是要两个人一起,找出问题,共同解决。但事实上,真的不需要。只要我们先迈出那一步,就会发现:很多事情都会随着你的变化而变化。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 6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范文

   来到爸妈这里工作不久,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事给我推荐了一些心理学的专业书籍,《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500字。当听到《遇见未知的自己》这个书名的时候,内心顿感新奇,单是书名就深深吸引了我。工作闲暇间,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了这份神奇的礼物,开始了内在心灵成长的漫漫旅程。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台湾女作家张德芬的成功力作,于2007年6月在台湾出版,是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张德芬以其深入浅出的笔触揭示出了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深层的原因,以明线暗线双线结合的形式讲述了主人翁心灵成长的历程,以通俗易通、*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让我们一同走进张德芬,品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搭乘心灵成长的列车,达成身心灵的和谐统一。

  脑海里一直有个念头儿,总觉得《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上帝送来的礼物,在打开礼物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许多……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人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

  所谓的三件事,不只是单纯的三件事,而是看问题的三种视角。老人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不与之抗衡,内心*和,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

  管好自己的事情,看似是自私的,实则是大爱无私的。管好自己,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语言、行动、*惯等等,管好了自己就不会给别人添麻烦,就是爱别人,更是爱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才有能力去管别人的事。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外面没有别人,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所以,当你论断时,或许你只看到了片面。所有让外面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很多忧虑和焦躁都是自己编造的,把别人强加到自己的`故事里,制造麻烦。有时候换个角度想一下,事情就会有另一个表情。如果非要编故事的话,为何不编一些美好的情节呢?让生命温馨一点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帮我重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生命的困顿转折是建立内在力量的最好时机。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你自己本质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曾几何时,我掉进了脆弱的泥潭,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和抱怨。常常觉得自己很倒霉,怀才不遇,社会不公,《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带我寻找真我的过程中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消极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应该是乐观向上、祥和快乐的我。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消极的东西,努力获得心灵内在的力量,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人一生追求的归纳起来只有几个字,那就是爱,喜悦,和*,真我,其他所有与植物馆的都是生命的假象。在追求爱,喜悦,和*,真我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积蓄心灵内在的力量。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灵更强大呢?

  张德芬说:“先要为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个事情都负起全责,负起全责的意思不是说将错归到自己身上,而是说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用什么方法做到最好。能够这样,就会一步步累积内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变成一个更开心的人。”让我们顺从生命的规律,在阅历中不断成长,汲取心灵内在的力量,活出一个身心灵合一的真我!

  2、《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这本书虽然是在我急需的时刻买的,但买来之后,未敢急着去读,怕这一顿温馨柔情的盛宴被饕餮得杯盘狼藉;或者仅是草草吃完,勉强充饥。我不是想用来充饥的,而是想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受益一生,想使自己这“无心”之人,读完后,能够为自己找回一颗鲜活的“心”。

  发现这本书是作者2007年秋完成的,2008年1月出版。所幸在我迫切需要成长,需要破茧而出的2008年,有朋友推荐给我,感觉自己真的很幸运!

  封面:一个女人坐在高高的楼顶上,任风吹拂着她飞扬的长发,抬头仰望着天空。。。。。。给人一种很舒心。。很舒展。。很舒畅。。的感觉。。

  目录:提示语即给人一种心灵的启迪:

  “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息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们的东西*卷一空,而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

  “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在生理学上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你知道吗?天底下只有三种事:老天的事,你的事,他人的事。”

  “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

  “我们不知道一切的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自序:

  “发现我们大多数的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

  “我多么希望看到更多的人能够活出他们想要的人生,找回真正的自己呀!”

  第1章我是谁?

  好象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知道“我是谁?”,更糟的是,甚至很少有人去想“我是谁”。

  想了想。。假如老人问自己“我是谁?”。以目前的状态,我或许会答:“我不知道”或者“我谁也不是”吧。。

  (当然,假如象女主人公那样,在那个与老公吵架后飞车半路遇险的雨夜,面对一位陌生的面目慈祥的白袍老人时,答案也许会和女主人公一样吧。)

  第2章我不是谁?

  我们不是我们的身体

  不是我们的思想和情绪

  不是我们的灵魂

  “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息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第3章我们到底要什么?我陪着女主人公--若菱一起思考那个雨夜小屋中白袍老人留下的问题:

  “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幸福的生活(我的答案)

  “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爱

  第4章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象这个论坛里的一些人)

  “我们人类所追求的东西,也不过五个字就可以表达出来—爱,喜悦,和*”

  喜悦与快乐是不同的:

  快乐—取决于外在的东西,容易消失;

  喜悦—由内而外的感觉,一旦拥有,外界是夺不走的。

  第5章角色面具

  老人的一些提示:

  “我们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意识,,那个意识在你小时候有记忆以来,就一直存在,陪着你上学、读书、结婚、做事。所以,有一个东西,在我们里面是一直没有变的,尽管我们的身体、感情、感受、知识和经验都一直在改变,但是我们仍然保有一个基本的内在真我的感觉。

  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第6章未知的自己

  真我就是------爱、喜悦、和*。

  我目前还是在机械地阅读,但感觉里面的许多许多话都是对着自己说的,说的都是自己。随手记取一些对自己影响较深的文字,暂还未上升到感性和理性认识的高度。

  “爱、喜悦、和*是我们曾经拥有的,所以我们才如此执著地追寻它们。。

  你看看所有的**aby,就知道了。”

  “孩子的哭闹是属于生命能量自然的一种流动,完全无损于他们的本质。哭完、闹完,他们可以一下子又回到内在和*的喜悦境界。是大人自己没有办法承受,反而去打压他们,才造成问题的呀!”

  第7章能量争夺战

  “。。像音符的波动一样,是振动的频率,也就是能量。”

  “我们与所有存在的生物之间,都有一定的能量振动的交流、互动。”

  “好的能量和负面能量一样,都有很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 7

  这本书已看了较长一段时间,此篇文章整理于以前的笔记,再加上了我自己的一些观点。

  事件-想法-结果

  对一件事拥有不同的看法,会产生不同的行动,自然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潜意识自信,将会活得精彩。

  三个民工在砌墙,别人问他们在干嘛,甲不耐烦的说在砌墙,乙说在建高楼,丙说在创造一座城市。若干年后,甲还是民工,乙变成了工程师,而丙成为了两者的老板。

  把一切不幸当成是上天对自己的考验,事实上确实也是锻炼机会,毕竟老是待在舒适区是很难有进步的。

  年轻人要主动多做事,要把它看成是成功的跳板,哪怕是别人叫你多打几个电话都能锻炼你的沟通能力。

  不要逃避,学会接纳

  自己的事要努力做,至于结果怎样,要看淡一点。努力了也还是不行,那就老天的问题,不要太介怀。

  对于一些已发生的事情,再抱怨也没用,不如学会接纳,理性的面对想解决办法,说不定会有转机。

  勇敢的面对自己最不想看见的部分〈如情感、失败〉,明白“存在即合理”,积极的接纳他们,它自会慢慢消失,这样才能真正的*衡。

  别为一点小事要死要活,退一步,换个方式你会发现,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关于饮食

  40%的谷类

  40%水果蔬菜

  20%含蛋白质食物

  每顿七八分饱即可

  晚餐要早点吃、吃少一点

  要细嚼慢咽慢点吃

  与人相处

  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很有可能那想法只是你自己瞎想的,是你自己太敏感,并不是事实。

  我们只在乎别人怎么对自己,却很少反思自己怎么对别人,仔细想想,自己真的有发自内心地对他们友好吗?

  学会感恩,能帮助别人尽量帮助别人。

  其它

  培养兴趣爱好非常重要,有可能它就是你以后的精神寄托。

  对于某些事,某些经验应该是分享,而不是传教,不然会闹矛盾也没效果。

  受潜意识影响,我们更喜欢认识相似的人,过同样的生活,但或许还有比这更棒更好的,只不过我们没有发现罢了。所以我们应该多多尝试点新的,学会接触不同的人。

  【划重点】:

  很多人可能会说

  「懂得很多道理,但我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那我问你

  「道理你懂,那么你有身体力行的去做吗?」

  答案估计都是否定的,这就是明白很多道理却过不好一生的根本原因!

  所以,

  以后没事多回头看看这些道理,把他们落实到实处,只有这样道理才属于你。

  定期复盘(建议每周/每月都要),或者遇到困难想不开的时候,回来看一下「再抱怨也没用,不如学会接纳积极想办法」。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 8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范文1000字

  面对一个陌生人,有时候我们无来由的感觉到亲切,而有时候恰恰相反;在一个公众的场合,情绪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快乐与悲伤都可以互相感染;也会碰到传说中的气场,看着就是V587。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都想让自己的能量压倒别人的能量,都想从别人的身上获取能量,像一群在山洞里争夺火源的原始人,忘记了洞外面有取之不尽的太阳能。那太阳,便是我们自己。

  弗洛伊德说人有本我和自我,这本我与自我的区分,就是洞内火把与洞外太阳的区分了。

  从赤裸裸出生到现在,我们穿上了衣服,也穿上了这个社会赋予的太多无形的束缚:社会伦理、世界观、价值观、身份、地位……,让我们去追求各种各样的东西,有了各种各样的像征,有了思想、有了情绪、有了身份,于是以为这些思想、情绪、身份便是真正的自己,以为这个不停忙碌不断追求着的就是真正的自己,而要让自己实现个人价值,就不停的争夺这些可以移动的能量。

  我们在争夺中,有了不同的情绪,养成了不同的情绪模式。这种情绪模式最终成为一种反射,遇到相似的`情况就会暴发。这种情绪的经常性暴发会让人体上瘾,所以有些人的在追求能量的过程中有了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古怪性格。

  然而这种能量的争夺终究是辛苦而无意义的,因为我们能携取的能量的根源在于自身,但各种无形的东西把我们真正的自己层层包裹起来,最终断绝了联系。

  要接触到真正的自我并从那里获取能量,就要突破这些隔膜,这一共有四层:

  最外面的一层是我们的身份和角色,我们要认同,并且思考为什么会成为这种角色,尝试从其中获取这些角色扮演的本质。无论是婆媳、朋友、同事、爱人,倾听自己的声音,抛开别人或者社会给予的成见,这不是秀给别人看的。

  再内一层是思想,对思想的控制是最不容易的事情。如之前所说,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思想也是。我们散发出什么样的思想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回馈,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人眼睛里有不同的外观,有言:心里有什么、眼里就有什么。写到这里想到一句佛言,相由心生。思想的声音是我们要倾听的,而如何真正听到我们的思想也需要好好的想想。我们想的不一定是对的,但一定是对行为产生影响的。

  第三层是情绪,情绪是会上瘾的毒药,然后成为一个人的性格。父母教我们坚强、能干、聪明……可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相对立的,有坚强便有软弱,有聪明便有笨拙,有能干便有无能,我们都是矛盾的结合体。所以,对待负面的情绪,我们要臣服,一切过去的东西我们都要臣服、认同。对情绪的控制,就是要肯定自己有这方面的情绪存在,并且告诉自己,我已经不需要它了。

  第四层是身体。我们要学会和身体对话,这种对话的方式就是经常停下来,认真地去感受某一个部位。坚持锻炼身体、珍惜自己,珍惜生命。

  总之,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 9

  我听过很多次这本书,今天终于抽出时间去阅读它了。

  书中最让我触动的一句话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以的外在事物都是内在投射的结果。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两个可爱的小人儿,一个穿蓝色衣服的男孩和一个穿红色衣服的女孩。女孩在虚掩的门后探出个脑袋望外面的世界,男孩凑到女孩的耳朵旁轻轻的说了这句话。那两个小人儿都是我自己来着。

  还有,我觉得老者是位很厉害的人物,那么与众不同,说出的话总能引人思考,我试着跟着他说的话去做,好像我就是故事里的女主,也有幸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

  老者问:思想是什么?并指导女孩闭上眼睛几分钟什么都不要想。然后,我闭上眼睛,想要放空,我自我催眠:不要想任何东西不要想任何东西…放空几秒,我的脑袋又开始不受控制了。我依然记得我那5分钟里想了什么。最主要的3个内容是:1.虽然我闭上眼睛,好像也可以看到图书馆里坐着的其他人,当时我是坐着闭眼而不是趴着睡觉状的,书是开着的,我的手指正压着我所看到的那一页,我闭着眼睛,心里有个怪声音对我说话:他们不小心看到我这样闭着眼,会不会觉得我很怪异呢?这时候,有个脚步声从我旁边走过,我有些不安,害怕别人觉得我怪异,想睁开眼睛,最后没那样做。2.我拉回思绪,继续放空,我想到了那句触动的话:所有外在事物都是内在投射的结果。然后,为了让自己尽量不要想东西,我不断重复这句话。3.接着,我想到了各种人际关系,我想到了我的舍友。前两天,舍友看到我站在阳台,以为我在心情不好,胡思乱想,课外并没有心情不好,所以我为她的误解感到心情不好,难道我的样子看起来像总是心情不好吗?在那一瞬间我的心情变得越来越不好。现在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舍友的形象是我臆造出来的,人家可没觉得你“总是”心情不好呢!都是我的内在投射出来的!当然,舍友也用她的内在投射出了一个:“我”,她所说的:独自一人站在阳台的时候就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是想家的时候,其实是在描述她自己,而我当时站在阳台,心情不错,在听着校园广播里的对话还有音乐,心里想着:我这是在享受生活呢!直到现在,我才真正明确这个“内在投射出外物”的含义!

  不知怎么,突然地,5分钟后,大概觉得几分钟过去了,我睁开眼睛,看到图书馆里的其他同学都处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并没有怪异地偷瞄我,我松了口气,有些好笑呢!我和女主一样惊喜的发现这个秘密:原来不能不想东西!

  虽然只有大约6分钟的时间,我却发现了自己的思想:原来我在乎的是外界对我的看法。虽然时间很短,可我经历了一次心灵的对话,好像看透了很多东西。

  我觉得:给自己几分钟不要想东西,实际操作起来是神奇的一件事,在那几分钟后,你会得到很大的力量。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 10

  从看完全书到提笔写读后感,中间足足间隔了一个多月,因此书中的具体内容很是模糊,所以又粗略地翻阅了一遍。融入书中的剧情,再次化身故事中的主人公若菱跟随老人开启了探索自我的旅程。

  一个内在的声音疑惑地问道:“我是谁?”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靖儿。”

  内在的声音又追着问:“靖儿是谁?”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靖儿是我。”

  她还是追着不放,继续问道:“然后呢?”

  这时候我有点迟疑,吞吞吐吐地回答:“然后,我,不知道……”

  看到我满脸犹豫的样子,她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我坚定地回答:“稳稳的幸福。”

  而她依然*淡地发问:“那么,稳稳的幸福具体是什么呢?”

  具体是什么呢?书中老人给出了很多问题让人进入深思,一点一点清理了通往自我心灵的道路。

  在读此书的时候听从了本书作者张德芬女士的建议:读几章停下来咀嚼反思一下。静静的观察生活、细细的体悟生活,与书中所写进行对比,反复的进行思考和总结。

  但遗憾的是没有及时用文字记录下来,幸好在督促其读书会其他书友一起阅读、讨论的过程中,自己也因此获益匪浅。书中“所有的付出都将得到收获,只是展现的方式不一样而已。”恰巧用自己真实的经历证明了这条真理。感谢遇见千岛湖读书会!

  然而在我人生中最幸运的遇见莫过于加入千岛湖跑团,遇见那样一群充满活力的人儿,从此之后感觉灰暗的人生开始慢慢回暖。在极其单调无聊的步伐中去跟自己的身体对话,倾听身体的声音。慢慢地臣服现实、接纳现实、努力地在既定的现实中去实现更大更好的突破。直至此刻,高中毕业三年,从未动笔写读后感的我,安静地坐在电脑面前。借由此书,回顾着自己这三年的点点滴滴。伴随着敲击着键盘声音,心中溢满着感动的情绪,感恩。我想我已慢慢地拆除了上帝带给我那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的礼物,正渐渐地享受到它精心为我量身打造的丰盛美好的内在。

  饮水思源,乌鹊反哺。现在的自己虽没有强大到拯救地球,但至少拥有了获得正能量的方式,希望自己可以为身边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这恰巧又是一个认识自我、成长自我的过程,彼此成就。

  借用书本中的那封信: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所有的遇见,都不是巧合。当外境又有任何东西触动到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亲爱的你,外面的世界,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