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作文优选【十】篇

首页 / 作文 / |

  第一次抱母亲作文 1

  漫长的成长路上,一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面对呢?答案是肯定的,大家都会直面风雨,与阳光相伴。

  风雨,实际上就是在成长路上遇到的一些坎坷与挫折;阳光,其实是他人的慰藉或微笑。妈妈的拥抱,在我眼里也是金色的阳光哦!

  独自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雨点不期而至,仿佛和我此刻的心情一般。这次的单元测试又失败了,成绩不怎么理想。

  “87分,这是怎么回事啊?”妈妈接过试卷后,惊得目瞪口呆。我知道,接下来的暴风雨就要降临了。此时的自己,真的无话可说,只能接受那无尽的批评与责备。谁让自己那么不争气呢?

  奇怪的是,这次妈妈一反常态,没有接着说下去,只是把我揽在怀里,喃喃地说:“尽力了就好。下次接着努力,妈妈相信你会做得更加出色。”这么简单的一个拥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语,完完全全把我的心彻底融化了。

  妈妈的拥抱,给了我接着奋斗的动力,也给了我重拾信心的勇气。我在想,妈妈现在也应该知道,作为初中生的我们,压力已经很大了,她不想再人为地给我们制造压力。我的好妈妈,谢谢你为我所做的这一切。

  妈妈的拥抱,让我思绪万千:我已经好久没有感受到这种温情了。要不是这次考试失利,估计还没有这样的“待遇”吧?不是做儿子的总是在索取,而是希望妈妈一直都能够在儿子失落的时候提供一些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妈妈的拥抱,让我再次扬起了生命的风帆,让我在荆棘的人生旅途中继续寻找新的方向。感谢妈妈,感谢妈妈的拥抱!

  第一次抱母亲作文 2

  读了这篇《第一次抱母亲》,我心里感到十分愧疚,这篇文章写了母亲那种含辛茹苦、任劳任怨的精神值得我们赞颂,可是我们对自己的亲妈妈了解了多少呢?五月六日那天,你们猜是什么日子吗?

  其实这天就是我妈妈的生日。中午,奶奶一边哼着当年的老歌一边高兴的炒菜,爸爸出门在外给妈妈去买礼物,爷爷坐在椅子上专心致志的看着报纸,弟弟在津津有味的玩耍,好像把妈妈的生日忘在一边了。要问我呀,早把礼物给准备好了,妈妈肯定是泪流满面。到了吃饭的时间了,妈妈兴奋极了,就像是骄傲的公主等待着给他最好的礼物。在桌子上面有各种各样的菜,可是正要夹的时候,一下子奶奶把菜全部拿到了妈妈的面前说:“女儿呀,你看我给你做了这么多的菜,祝你生日过的快乐,永远开开心心!”“哎还有我呢!”爸爸赶紧把买的蛋糕捧到了妈妈的面前着急的说:“我给你买的蛋糕不错吧,主你生日快乐!”“好了,大家的礼物我都非常喜欢,不过这只是我的小生日,不用大家这么费心思了。

  ”妈妈很感谢的说。“妈妈,妈妈还有我呢!”“噢,我女儿不能给也送我礼物啊。”她好奇地说。“什么嘛,你女儿就不能给你庆祝这次生日啦,好了,我送给你的礼物不是买的,也不是做的,只要一句话,在这十年来你不断的想让我成为一个人才。小时候你们每天都会给我讲做人的故事,我现在终于找到我最适合的一本书——就是你呀妈妈,我要永远的孝敬您……”话还没有讲到一半,妈妈眼眶里还真的流了一行的泪水,当时我心里特别的开心,最后妈妈终于回话了:“乖,我不需要这么多的条件,我只要一个请求就是你每天能成绩不断的上升,这就是我一生中最好的礼物。”

  原来妈妈的请求是让我好好学*,她以前都是在下雨中按时把我带回家,那时候的妈妈就像“王子那样救了公主。我以后一定会好好的学*。“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第一次抱母亲作文 3

  这是我第一次看4D电影,我充满了兴奋也充满了紧张,我一大早就起床了,一看闹钟上的时间才表示6点多,我们看的是十点多的电影,现在也才刚刚6点30分,你起的太早了。爸爸说。

  我们9点多出发去了电影院,买好票,逛了一会,我让爸爸早一点进去,爸爸说:这里比3D贵就贵在他这里的这一些椅子,又可以动,又可以让你感受到风,又以吹泡泡,还可以从让你从后面、屁股底下和脚边感到痛。就是贵在这一点上面,一会看就可以感受到的。我感受到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中孙悟空他的情意非常重,牛魔王他的心狠手辣,我感觉我们该学*孙悟空的情意重,不要学*牛魔王他的毒辣为自己杀害别人。我还是第一次看电影看得那么惊心动魄的,我不但学到了知识,并且还自己乐在看电影的其中。

  我还想再来这里再看一次4D电影,我不仅乐在当中,而且还能学到知识,这一次看4D电影我感受了电影的知识,我下一次来看这种4D电影我要目不转睛的不仅学*知识,而且好好享受这一其中的过程。

  这一次的经历我既兴奋又紧张,真是一种令我感到好看的电影方式。

  第一次抱母亲作文 4

  人生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飞行。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包饺子

  我有过许多第一次,所以我要告诉你我第一次包饺子的情况。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见了奶奶。我妈妈和我阿姨正在厨房包饺子。因为那时候他太小了,没放下书包就跑到厨房说:“以后我帮你。”。说完,像兔子一样回房,放下书包,去厨房包饺子。

  我妈说:可以吗?不要把饺子包得太烂,不说出来,还得整张脸。我肯定的回答:没什么。于是,我开始收拾行李。我左手拿着饺子皮,右手拿着筷子。我先小心翼翼地把饺子放在饺子皮上,怕饺子馅掉下来。还好没有掉下来。正当我高兴的时候,发现饺子馅太多了,就用筷子小心翼翼的加了一些,然后发现馅少了,放了一些在上面,又发现馅太多了,很生气。心想:没关系,就这样吧。就在我要包饺子的时候,我妈又提醒我:你一定要把饺子的饺子皮拉紧,不然等你以后包饺子的时候,你的饺子会张大嘴。我说:哦。我把所有的力气都放在揉饺子上。第一个饺子已经包好了。虽然外观不是很好看,但这是我的第一个饺子,也是我的第一个饺子。我很开心,但是再看我,就像我妈说的,全身变白。

  虽然这次包饺子很辛苦,但是收获很大。

  第一次抱母亲作文 5

  从小到大,内心深处有一股冲动,就是走上一所学校的讲台,去演绎属于青春的激情与精彩。很幸运的,暑假去茂名的三下乡活动帮我遂了这个夙愿。

  我从来没有在讲台上讲课的经验,所以当我第一次真正站在讲台上时,带着几分激情和几分紧张。我终于走上了梦想中的讲台,初次在讲台上和学生接触,不知道该如何坦荡大方地面对四十分钟,忐忑不安中看到那双双明亮的眼睛,我笑了。是的,我笑了。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们,我没有理由不笑。一节课下来,事实证明了我当初选择的支教组是正确的,孩子们都挺喜欢我的课,而且他们的学*能力特别强。

  我非常喜欢我的每一位学生,他们的可爱、质朴和聪颖,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经过两节课的时间和学生接触,给了我一次实践的机会,但也让我更加感觉到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我知道以后遇到的问题绝对不会像现在如此简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我们就迎难而上,给教育事业添上光辉的一笔!

  第一次抱母亲作文 6

  拥抱,一个多么美好的词语;母亲,一个多么亲*的称呼!

  有人说,母亲是天使。关于这,有这样一个故事:当上帝要送走一个婴儿时,在临走前的前一天晚上,上帝总会同婴儿谈心。有一个婴儿担忧地看着上帝,说道:“上帝啊!我离开了您的庇护,到下面的世界去,该如何生活啊!”上帝微笑着说:“你不用害怕,下面有一位天使会拥抱你,替我庇护、照顾你!”当上帝说完要走时,婴儿急急地问道:您还没告诉我叫她什么呢!”上帝轻声说道:“你只要记住她叫妈妈就行了。”

  是的,这就是母亲。

  我的母亲65岁了,患有高血压并伴有心脏病,每每我们过去,都会劝母亲,要她注意多休息,可劳作一生*惯了的母亲就是不肯闲下来。

  终于有一天,母亲血压突然升高,晕倒导致肋骨三处骨折,肺的毛细血管被肋骨扎破,并感染。于是,母亲一直在咳血。顿时,我感觉塌了半边天。就这样母亲住院了。医生让母亲躺在床上,不能动,固定肋骨的同时,也防止被扎破的肺部伤口继续扩大。我们兄妹轮流守护着母亲。那天,我守在母亲床边,护士进来换床单,需要母亲起来一下。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为了不让母亲胸部用力,我左手托住母亲的后颈,右手揽住她的腰部,用了很大很大的劲,把母亲拥入我胸前,如同抱婴孩一般。瞬间,心被莫名的触痛了。这么多年了,仿佛是第一次这么*,这么仔细,这么认真地拥母亲入怀。母亲老了,岁月的消磨和疾病的困扰,让她的身体那么快地就衰老下去。

  是啊,当我一天天的长大时,母亲却老了。我从小是一个爱哭的孩子,纤弱而敏感,惧怕黑夜和孤独。是母亲拥我在怀里,安抚我不安的心。如果说,拥一个人在怀里是因为心中有爱,那是一种深沉的,一种无法描述的爱,一种比所有语言的表述都要博大凝重的爱。母亲的怀抱,母亲的爱就是我永远向往的沉重的爱。

  如果说拥抱,我们曾经激情满怀地去拥抱恋人,去倾吐炽热的恋情;我们会喜不自禁地去搂抱儿女,去倾吐脉脉的温情。可是,我们谁曾想过要去抱抱我们风烛残年的母亲?给母亲以倾心的回报呢!

  月华如水,思绪如絮,曾经风韵的母亲用温暖的双手为幼小的儿女撑起一切。母亲的笑容是孩子的天堂,这是一种无以替代的交流,来自我心深处,来自母亲心性使然。

  所以,我为之感动。我感动于岁月的变迁,没有淡漠父母对我们,我们对父母的爱和依赖。时光不老,我轻抚母亲华发上的月光,我对母亲的亲昵,仍然如此心动,如此浮想联翩,如此不舍她衰老的容颜!

  第一次抱母亲作文 7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有一道最难忘的身影,那便是母亲的身影。世界上有一种最无私的爱,那便是母亲的爱。世界上有一种最难报答的情,那便是母亲的恩情。这个道理我早就懂,但是学过《第一次抱母亲》之后,才知道至今我也并没有真懂。

  故事讲述的是:母亲生病了,儿子到医院去照顾她。一天,护士要换床单,母亲行动不便,儿子就决定把母亲抱起来。谁知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护士嗔怪道:“你用那么大劲干嘛?”儿子不好意思地说:“我没想到我妈那么轻。”护士问:“那你以为你妈有多重?”儿子说:“我以为我妈得有100多斤。”这时母亲笑着说:“我最重的时候才80多斤。”儿子愕然!原来母亲一辈子竟是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生活那么多的重担,而他却一直不知道母亲竟然那么轻!在儿子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挑着100多斤的担子,手上拉着他,背上背着妹妹,翻山越岭,年复一年。孩子长大后,逢有重担,也总是抢过来自己挑。谁会知道,她用的仅仅是80多斤的身体!儿子不知道,别人又怎会知道。在孩子心目中,母亲是顶天立地、无所不能的,她们为孩子撑起一片永远蔚蓝的天空,让他们在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母亲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对自己却从不求回报。当儿子满怀深情地说:“妈,你真了不起!”母亲却轻描淡写地一笑:“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是啊,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哪个母亲又不是这样过来的!她们用孱弱的身体支撑起家庭的重担,孩子在成长,她们却在老去。母亲给我们的又岂只是生命,我们的成长难道不是母亲耗尽精力、心血换来的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似海的母爱,我们又何以为报?当儿子轻轻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抱自己那样哄母亲睡去,又分明看到母亲的眼角流出两颗晶莹的泪滴。这是欣慰的泪,满足的泪,快乐的泪。可是,仅仅这一抱就能报答得了母亲的情吗?

  《第一次抱母亲》,让我知道百善孝为先。文中的儿子已经将母亲轻轻抱入怀中,而我却至今不懂得体谅母亲,不是嫌她准备的衣服不好,就是嫌她准备的饭菜不可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理所应当,甚至有时抱怨自己的父母不如别人的爸妈那样有钱,能开大公司,买豪宅、轿车,而自己却连麦当劳都不能经常满足。现在想想,真难为情!每位母亲都有艰辛之处,我们羡慕别人享受的同时,其实我们不知道他们背后的辛苦,就像我们不知道母亲的辛苦一样。我的妈妈是名人民教师,每天兢兢业业,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回到家中还要挑起家庭的重担,一家人的起居,我的成长,老人的健康,样样都要亲力亲为,自己累病还要强撑着。我哪知道,母亲每一次皱眉,都是身心俱疲,达到极限的流露,而我却还总是不满足。每每想到这,就觉得脸红!《第一次抱母亲》不仅让我知道在生活中要体谅母亲,更让我知道要在行动中学会感恩,学会报恩!

  第一次抱母亲作文 8

  牵挂是灵魂的絮语,拥抱是情感的碰撞,是浓浓的思念、深深的惦记、默默的祝福!

  --题记

  邓军清说过:母亲,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大书,你读得越多,你就会想得越多;母爱,是人间至情,你享受得越多,你就会想得越多。

  童年时代的我,同大多数孩子一样,是妈妈永远也甩不掉的“小尾巴”。妈妈心里不无得意,可是嘴里常常满足地逗我说:“把你这条小尾巴割掉,甩了算了。”这时,我怕妈妈真的把我割了,便一头钻进妈妈的怀里,两只胖嘟嘟的稚嫩的小手紧紧抓住妈妈不放,小嘴撅着,对妈妈说:“不,不,不嘛,割了我这条小尾巴,您就不怕流血吗?您就不怕痛吗?”这时,妈妈用嘴在我的怀里满足地不停地拱着!

  那时,拥抱妈妈,便成了我最大的快乐!

  上小学时,渐渐长大的我,已不再是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了,妈妈说:“你现在长大了,妈妈的怀抱已不再适合你了。”我听了妈妈的话,突然觉得鼻子酸酸的,我想:难道我真的长大了,妈妈的怀抱就不适合我了?我真的离不开妈妈的怀抱?还是对妈妈有难以割舍的依赖?我想啊想,找不到答案。于是,我趁妈妈不注意,又一头扎进妈妈的怀抱,双手紧紧抱住妈妈,说:“妈妈,不论我长到多大,在您面前,我永远都是您的孩子!”妈妈听了我的话,露出了甜蜜的微笑。

  妈妈的怀抱永远是我避风的港湾,妈妈的怀抱永远是我最大的安慰。

  在那时,拥抱妈妈,便成了我最大的享受!

  上了初中,爸妈为了使我们一家生活得更好,决定外出打工。记得爸妈外出的那一天,我抑制不住自己,一下子扑进妈妈的怀抱,抱住了妈妈死死不放,哭着嚷着就是不让妈妈走。妈妈说:“孩子,听话,到了外面,妈妈会经常给你打电话,心中会时常牵挂着你,你永远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我知道他们做出的决定,我是无法改变的,只能看着爸爸妈妈在我的目光中慢慢地消失。不知何时,泪水已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说:“妈妈,您走吧,虽然我们不能长久地待在一起,但我们的心是永远在一起的。我知道妈妈每时每刻都在牵挂着我,是爱我的。妈妈,您知道吗?我对您没有别的要求,就想拥抱您一下,这就足够了。希望您在春节时早点儿回家,再让我您的女儿拥抱一下,因为您的怀抱永远是我最温暖的摇篮。”

  现在,拥抱妈妈,便成了我最大的渴望!

  第一次抱母亲作文 9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母亲。轮到我守护母亲的那一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下床很吃力,我赶紧说:“妈,您别动,我来抱您。”

  我左手揽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揽住母亲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身体很轻,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护士在后面托了我一把,责怪地说:“你使那么大的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会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呢。”护士扑哧一声笑了,说:“你妈这么矮小,别说病成这样,就是年轻力壮的时候,我猜她也到不了90斤。”母亲笑着说:“你真有眼力,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听了心里很难过。护士取笑我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上力竟这么差。”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让我们放下,由她自己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负荷。

  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您啊!”

  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您真了不起。”

  母亲笑一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然后回头吩附我说:“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我突发奇想对母亲说:“妈,您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您一回呢。让我抱您入睡吧。”母亲说:“快把我放下,让人看见了笑话。”护士说:“大妈,您就让他抱一回吧。”母亲这才没有作声。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坐在椅子上看我抱着母亲。

  母亲终于闭上了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从母亲的眼里流了出来。

  第一次抱母亲作文 10

  5月10日是母亲节。每天,妈妈都要辛苦上班和做家务。所以,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报答一下妈妈。

  今天,我早早地起了床,思考到底要送妈妈什么做为母亲节礼物呢?送一束康乃馨吗?我去年已经送过了。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一个好主意。于是,我去请教爸爸。爸爸听了我的话说:“其实送什么你妈妈都会很高兴的,因为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意!”我听了爸爸的话,决定送给妈妈一个拥抱。

  妈妈还没有起床,所以我先帮妈妈打扫一下卫生吧!时间过得真快,等我扫完地并拖完地后,妈妈起床了。我立刻跑到妈妈面前,亲热地抱住了妈妈。我说:“妈妈,母亲节快乐!”妈妈抱住了我,打量了一下光洁如镜的地板,笑着对我说:“谢谢你,宝贝!你今天很勤劳哦,妈妈真高兴!”说完,她在我额头上亲了一下。我仰起头来看妈妈,发现妈妈的眼里充满了慈爱。我又抱紧了妈妈,把头埋在妈妈的怀里,闻着妈妈身上的香气。我心想:“以后,我要更努力学*,绝不让妈妈失望。”妈妈仿佛听见了我心里的话,抱着我,用手温柔地抚摸着我的头,对我说:“这是我过得最美好的一个母亲节!”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甜滋滋的,感觉幸福包围着我和妈妈。

  这次给妈妈过母亲节,妈妈很开心,自己也觉得非常开心、快乐。于是,我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好好孝敬妈妈。


第一次抱母亲作文优选【十】篇扩展阅读


第一次抱母亲作文优选【十】篇(扩展1)

——第一次抱母亲作文 (菁华6篇)

第一次抱母亲作文1

  暑假,我偶读一本《第一次抱母亲》,故事的情节,使我深受感触,回味无穷。

  书中讲述了一个母亲在住在医院时,护士在给她换床单时,让她的儿子抱起来,谁知,母亲没有儿子想象的那么重,这让他深深震撼,在他印象中:母亲是无所不能的,为了这个家所付出的种种辛劳,而如今却瘦骨怜丁,十分愧疚,他要找回童年的感觉,拥着母亲入睡,母亲在孩子怀里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是啊!生活中我的母亲,不正如此吗?儿子的永远是“大事”,自己的都是“小事”。有天临*放学,天空却下起暴雨,狂风雷电大作,我在教室忐忑不安的走动,爸爸不在,而您又在上班,我又没带伞,还没带手机。看着同学们一个个被家长接走,教室里冷冷清清的只剩下我一个人,心中不由有了几分恐惧,想到:算了吧?正当我犹豫不决时,忽然出现个熟悉的`身影,啊,是妈!我飞奔上去,抱住了她,却发现妈全身上下湿巴巴的,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脸上露出了慈祥的微笑。一路上,妈妈总把伞往我这边遮,自己却被豆大的雨点淋湿了,不由地连打喷嚏。好几次,我把伞往您这边遮,而您却又把伞推过来,说:“如果让你着凉感冒闹了怎么办?”妈妈已经湿了,不要紧,句句是爱的火焰,句句是爱的结晶,使我深深明白母爱是多么伟大!

  古人有训:百善孝当头。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谢谢您这些年对我的照顾,对我的栽秧培育,等我长大了,一定好好孝顺您,我不会辜负您对我的期望。”我一定要做个孝顺的好儿子,好好报答您!

第一次抱母亲作文2

  妈妈已经很久没回来了,好不容易昨天回来了,但今天还要赶去。看到妈妈收拾行李的忙碌背影,感情突然涌上了我的心头。往窗外看,瑟瑟的秋风卷起落叶,秋天来了,连落叶都回家了,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我想不起那几天温暖甜蜜的日子,落叶的声音,敲我记忆的门的声音。

  暑假我去了妈妈工作的地方。我的到来使妈妈高兴。下车后,我跑到她面前,妈妈抱住了我。妈妈真的瘦了问妈妈怎么瘦了。妈妈说想见你。在我看来,妈妈一直对我很好。早上,妈妈兴致勃勃地买食物,不停地问我想吃什么,但实际上,在这么偏僻的地方,什么食物都买不到。中午下班的母亲回到宿舍,炒菜的时候也带着淡淡的微笑。那一刻,我突然产生了紧紧拥抱妈妈的冲动,但我没有。

  时间真的很残酷。好像见不到人。所以匆匆走了,走的同时抢走了我短暂美好的几天。

  回家的那天,妈妈嘱咐我,好像我从未离开过她一样。妈妈为我整理了衣服,一件一件地折叠,抚摸,折叠,再抚摸。每一个都叠得太仔细,好像要把她所有的爱都叠起来,让我穿在身上,永远和我在一起。离开的瞬间,我忍不住拥抱了妈妈。我张开双臂紧紧抱住妈妈。我第一次主动拥抱妈妈。那一刻,我觉得妈妈变成了孩子。我想停止时间,让时间永远保存这个美丽的画面!妈妈让我放手,突然觉得空气把我身体的温度抽掉了,只有妈妈的味道包裹着我。

  今天妈妈要离开,我告诉妈妈了。“妈妈,我可以拥抱你,我可以拥抱你吗?”我再次拥抱了妈妈,妈妈像孩子一样笑了笑,连续说。“快放开我,快放开我,你这孩子疯了,别摔跤了!”“事实上,我知道妈妈的心很幸福。

  妈妈走了,带着满意的微笑走了。以后每次妈妈回家,我都要张开双臂给妈妈一个温暖的拥抱。为了报答妈妈为我做的苦难,妈妈也能让我读到对她的深爱,我会让她觉得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妈妈!

第一次抱母亲作文3

  暑假,我偶读一本《第一次抱母亲》,故事的情节,使我深受感触,回味无穷。

  书中讲述了一个母亲在住在医院时,护士在给她换床单时,让她的儿子抱起来,谁知,母亲没有儿子想象的那么重,这让他深深震撼,在他印象中:母亲是无所不能的,为了这个家所付出的种种辛劳,而如今却瘦骨怜丁,十分愧疚,他要找回童年的感觉,拥着母亲入睡,母亲在孩子怀里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是啊!生活中我的母亲,不正如此吗?儿子的永远是“大事”,自己的都是“小事”。有天临*放学,天空却下起暴雨,狂风雷电大作,我在教室忐忑不安的走动,爸爸不在,而您又在上班,我又没带伞,还没带手机。看着同学们一个个被家长接走,教室里冷冷清清的只剩下我一个人,心中不由有了几分恐惧,想到:算了吧?正当我犹豫不决时,忽然出现个熟悉的身影,啊,是妈!我飞奔上去,抱住了她,却发现妈全身上下湿巴巴的,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脸上露出了慈祥的微笑。一路上,妈妈总把伞往我这边遮,自己却被豆大的雨点淋湿了,不由地连打喷嚏。好几次,我把伞往您这边遮,而您却又把伞推过来,说:“如果让你着凉感冒闹了怎么办?”妈妈已经湿了,不要紧,句句是爱的火焰,句句是爱的结晶,使我深深明白母爱是多么伟大!

  古人有训:百善孝当头。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谢谢您这些年对我的照顾,对我的栽秧培育,等我长大了,一定好好孝顺您,我不会辜负您对我的期望。”我一定要做个孝顺的好儿子,好好报答您!

第一次抱母亲作文4

  《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是课本上的一篇课文。它令我深有感触。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的母亲生病住院了,护士要换床单。于是,作者将母亲抱起,可因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他才从母亲口中得知:母亲最重时才89斤。这令作者想到自己小时候,母亲肩上挑着两种担子,份量都不小。一种是100多斤重的担子,另一种是全家人的生活负担。而作者却全然不知,心里感到很不是滋味。

  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在这次5·12大地震中,一位伟大的母亲。

  5月12日,8·0级汶川大地震后。在救援中,发现一位母亲双腿跪在地上,已经死了。怀里抱着一名婴儿。婴儿还活着,而且睡得很甜。显然这位母亲是在刻意保护他。而且在医护人员的检查中,婴儿身上放着一部手机。上面写着:“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

  母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是不需要语言去形容,也是语言无法形容的!世上的母亲都甘愿为自己的子女付出一切,包括宝贵的生命,人生就此一次的生命。而且她们是不求回报的。

  作为子女,应该是孝顺的。想想我以前:为一点小事跟妈妈吵架;因得不到自己心爱的毛绒玩具跟妈妈拌嘴;甚至为妈妈做的饭菜不合胃口,而“闹绝食”……

  现在想想真是一千个不应该,一万个不应该啊!妈妈为我付出的太多太多了。而我却全然不知,甚至固执地认为是妈妈该做的。

  以后我不能再这样了,要用行动弥补以前的过失:要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要节省自己的零花钱,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不能浪费妈妈辛辛苦苦赚的钱……

  我一定要改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感谢《第一次抱母亲》给我的启发。

第一次抱母亲作文5

  读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令我非常感动,下面我就来读这篇文章。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母亲。轮到我守护母亲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

  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很吃力,我赶紧说:“妈,您别动,我来抱您。”我左手揽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揽住母亲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护士在后面托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土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护士扑哧一声笑了,说:“你妈这么矮小,别说病成这样,就是年轻力壮的时候,我猜她也到不了九十斤。”母亲笑说:“你真有眼力,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八十九斤。”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却取笑我:“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让我们放下,她自己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负荷。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您啊!”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您真了不起。”母亲笑一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我突发奇想:“妈,您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您一回呢。让我抱您入睡吧。”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护士说:“大妈,您就让他抱一回吧。”母亲这才没有作声。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侯母亲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坐在椅子上看我抱母亲。母亲终于闭上了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从母亲的眼里流出来……我为什么因为这篇文章很感动,那是因为:令我感动的是: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母亲。轮到我守护母亲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很吃力,我赶紧说:“妈,您别动,我来抱您。”

  我左手揽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揽住母亲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护士在后面托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土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

  护士扑哧一声笑了,说:“你妈这么矮小,别说病成这样,就是年轻力壮的时候,我猜她也到不了九十斤。”母亲笑说:“你真有眼力,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八十九斤。”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母爱比大海宽了这句话。

第一次抱母亲作文6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的母亲生病了”我的兄弟姐妹轮流守护,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时,发生的一件事。

  因为母亲病的不轻,所以连转身下床都非常吃力。

  为什么要以第一次抱母亲为题?那是因为母亲以前很喜爱我,所以总抱我,可是我长了这么大,还没有为母亲做一件事,也不会抱过母亲了,所以我想抱一下母亲。

  可是我也很愧疚,那是因为我把母亲抱起来的那一刻,我回想起了,我童年的往事,那景象不得令我不忘,这一直令我不忘的事是在我小时候,手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还有肩上挑着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跃岭。我还一直认为母亲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大力士。

  我一直不知道母亲是用八十九进的身子,手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在有一百多斤的担自,从这里我知道了母亲非常辛苦。

  我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是父母是一生最敬佩的人,他们把我从一个无知的儿童养成了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

  母亲您向蜜蜂,无私奉献,天天为我们采蜜,母亲您像清洁工人,天天为我们服务。您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慢慢的为我大开了生活美好之门。

  老师您像指南针为我们指点正确的道路。母亲和我的老师们,我要感谢你们,母亲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所以我要用自己的学*成绩去报答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作文优选【十】篇(扩展2)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优选【十】份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1

  一 、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内容真切感人,语言朴实明快,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 这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用心去读,一定会为那日夜操劳、含辛茹苦的母亲而心疼,一定会被那伟大、无私的母爱所感动。

  因此,本次教学的教学重点就是借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唤起对母亲的崇敬和关爱。

  教学的难点则在于文章的情感是那样的深沉,小学四年级孩子的认知与文章与作者的情感体验有一些差距,也许很难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很难将文章中的母亲与自己的母亲产生关联,感受往往只停留在文章的层面,而不能联系自身。

  二 、说教法

  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握作者的情感线索:难过—愧疚—感恩,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语言。让“感”从读书中产生,“情”在读书中交流,情感在交流中碰撞,升华,激起学生心中爱的体验,同作者一起感动母爱,想到回报母爱。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教学中主要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深情地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

  三、说学情

  如今的孩子是父母、长辈的“掌上明珠”,一向娇惯的他们普遍都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一味地只知索取而不懂回报,甚至经常向家长提出过分的要求。他们关心的往往只是自己,而很少去注意家长为他(她)付出的辛劳。生硬的说教难以为他们所接受,也许这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更能触动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的情感。学生孩子的心灵是非常纯洁的,乐于去感受美好、亲*美好,只要引导得好,文中那位善良伟大的母亲一定能感染学生。学生又是善于联想的,他们一旦将自己的母亲与文中的母亲产生关联,他们便会回忆起那埋藏在记忆里却常常被忽略的点点滴滴,从另一个角度去体会母亲的付出、母亲的辛劳,从而升腾起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也许一节课不能改变什么,不能使学生对母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学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感悟到“我要关心我的母亲,我要回报我的母亲”有这样一种朦胧的思想意识也就达到目的了。

  四、说教学设想

  (一)、走进文本

  (上课伊始,伴着舒缓的小提琴曲教师用描述性的语言渲染,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劳累了一辈子的母亲生病住院了,而且病得不轻,连护士进来换床单都不能下床。于是就有了我“第一次抱母亲”抱母亲只是一个偶然,抱母亲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在儿子的心里激起了千层浪。请同学们自由地轻轻地读一读1、2自然段,想一想儿子第一次抱母亲是怎样的心情。

  (二)、感悟儿子内心的难过、愧疚之情。

  (通过对重点句的朗读、体会、联想真正体会母亲体重的轻深深地震撼着儿子的心。)

  儿子难过的心情你们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

  1、品读第一句“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没想到母亲轻轻的……差点仰面摔倒。”

  引导:我原以为( ),没想到( )。

  我原以为( ),没想到( )。

  这可是和我朝夕相处生活了几十年的母亲呀!你能把这份难过读出来吗?

  2、品读第二句“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引导:“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而现在年老体弱的母亲大概只有( )斤。听着母亲虚弱的声音,儿子心里( )。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这句话写儿子没想到的话。

  3、品读第三段话“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妹妹……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们的朗读放到句子中去,读出母亲的不容易。

  (1)、反复引读,启发想象:

  夏天,烈日炎炎,母亲汗流浃背,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冬天,冰天雪地,母亲顶着寒风,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2)、研读“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从这些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母亲的心:她的心里只有儿女,舍不得儿女吃苦,就怕儿女累着。自己再苦再累都无怨无悔。儿子的心:我们能挑却没有挑,一直心安理得地让母亲去挑。此时儿子心里涌起的不仅仅是难过,还有深深的愧疚。)带着你们的体会再次朗读这些句子。

  (3) 、启发想象,感受“重担”。

  课文学到这儿,大家想一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种的东西吗?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爷爷奶奶生病了,母亲( )。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吃得饱,上得起学,母亲( )。我们长大了,要出远门了,母亲( )。

  引导朗读:母亲,一个只有80多斤的弱女子,挑起了生活这副最沉重的担子,这份艰辛,等到母亲病倒了,病得不轻了,儿子才真正体会得到,愧对母亲呀!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回忆。

  (三)、感 动母爱,回报母爱。

  1、出示句子: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听出了什么?

  此时此刻,听着母亲*常的话语,想着母亲拉扯我们长大的艰辛,看着手中两鬓斑白,体弱多病的母亲,儿子我纵有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对母亲的这份感激,我突发奇想想好好地抱一抱母亲。

  2、伴着音乐,老师深情地范读最后一小节。。

  3、老师语言渲染,指名读,齐读。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2

  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哄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围绕“奉献爱”这一主题,就本课而言,能通过阅读感受到课文中母亲一生无私奉献的高大形象、体会儿子得知母亲“竟然这么轻”后的愧疚心情,也不忘护士“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这个细节动作里所传递的关爱与敬意,就是学生通过学*全文后应收获的知识点。本单元另外三篇课文是《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我不是最弱小的》,分别阐述了对社会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弱小者的疼爱,本文则从回报母爱的角度记录了“乌鸦反哺”的感人体验。歌颂了人间真情,教育学生要关爱母亲,懂得回报。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单元编排意图及本课特点,我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重点词语;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并学会向母亲表达爱。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艰辛、感悟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报答母爱的渴望。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说教法:

  由于本班的孩子都是进城务工子女或是留守儿童,家长*时忙于生计,和孩子的交流沟通较少,已使大部分孩子对父爱、母爱的认识不知不觉变得淡化,因而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而本篇课文恰恰是帮助孩子反思母爱、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好素材。《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采用了以读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即读悟教学法: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在本文的朗读方式上,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和全班齐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读中悟情。

  此外,为了更好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我还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教学法:一是情境教学法:使用图画来展示情境、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语言来描述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语文。二是联想感悟法:在文中几处较难理解的地方,让学生通过想象来理解母亲的艰辛。如理解“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句话,引导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出丰富的视像,将文本语言扎根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

  说学法:

  《课标》提出:学生当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天天面对母亲,却不一定感受到母爱,也不一定体会到母亲的辛苦,这就是我班学生的现状,更让人失望的是,根据*日观察及家访了解,有一位同学甚至对母亲怀有排斥反感的态度。“语文以情作谱,以爱作词。”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只栽树不育林;只教书,不育人。因此,我选用“朗读—体验—感悟—实践”这种学法,即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和体验,并从中得到思考和感悟,最后能引申到用点滴行动回报自己的母亲。也许一节课不能改变什么,不能使学生对母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学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感悟到“我要关心我的母亲,我要回报我的母亲”有这样一种朦胧的思想意识也就达到目的了。

  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是:导入新课、初步感知课文、读悟理解课文、升华总结课文、作业安排,巩固所学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母亲》。让学生说说这首歌里歌唱的是谁?并提出: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赞美妈妈,你会说什么?如果让你抱一抱妈妈,你会有什么感觉?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进行提问,师生交流抱母亲的不同感受。进而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

  【设计意图】新课教学之初,用音乐作为师生对话、交流的背景,创设温馨的情境氛围,学生能够较快地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情景之中。谈谈抱母亲的感受,迅速地唤起学生心目中母亲的美好形象,同时也为引出课题做好铺垫,为学*本文铺设感情基础。

  二、初步感知课文

  首先是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会或者不懂的字词,并提醒学生:眼到、心到、手到。学生读、圈画生字之后,同桌互相读生字词,初步交流释疑解惑。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出示预设的生字词进行检测。学生轮读生字词,指导写“摔”和“瘦”字,并认识“疚”字的读音。

  接着是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能把句子读通读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

  最后是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读后交流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点拨和提示。

  三、读悟理解课文

  《课标》中关于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有以下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因此,读悟理解课文环节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本课重点句——“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为例。在反复阅读教材时我发现文中出现了三次“没想到”,这三个“没想到”正对应着重点句中的“竟然”。它们对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是有帮助的。于是用三个“没想到”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回答“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怎样的?”,学生能够很快找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出示这个句子,再问:“竟然”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理解为“居然,没想到”。教师再引导:“作者没想到什么呢?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

  于是会找到这样三个句子;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让学生反复读这三个句子,通过朗读把作者的当时心情表达出来,既训练了朗读,又促进了理解。接下来,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透过字面展开想象,理解“重担”一词包含的外延;

  夏天,烈日炎炎,母亲汗流浃背,她手里(),背上( ),肩上( )。

  冬天,冰天雪地,母亲顶着寒风,她手里(),背上( ),肩上( )。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她手里(),背上( )肩上( )。

  此时,设计这样一个情景:我们四年级同学*均体重是40斤,如果请你背一个同学从校门口上三楼到教室,你感觉会是怎样?课文中母亲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相当于两个半同学的重量啊,再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母亲肩上挑的仅仅是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母亲的肩头还承受着什么?”

  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爷爷奶奶生病了,母亲()。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吃得饱,上得起学,母亲( )。我们长大了,要出远门了,母亲( )。

  这时老师引导朗读:母亲,一个只有80多斤的弱女子,挑起了生活这副最沉重的担子,这份艰辛,等到母亲病倒了,病得不轻了,儿子才真正体会得到,愧对母亲呀!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回忆。学生感情齐读句子:在我的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紧接着,在理解母亲说的话“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番话的意思时,出示几幅情境图,如:清晨、中午、生病、学*等时候,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母亲,这样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自然缩短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最后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加深理解,瘦弱的母亲能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并不是母亲的力大无穷,而是母亲对我们的关心,对我们的爱护,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

  四、升华总结课文

  在《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声中,用朗读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抱母亲入睡”这一情景,启发学生理解这泪水背后的含义,学生体会到这是幸福的泪水,感动的泪水,高兴的泪水……通过“无数次”和“第一次”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母亲给予我们的太多,而我们给予母亲的太少,学生自然想到孟郊的一首诗:《游子吟》,并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后通过朗读,让那种浓浓母子之情充溢在学生心中。

  五、作业安排,巩固所学。

  1、读一读、写一写课后练*2、3。

  2、积累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句或语段,或者搜集有关赞美母爱的文章读一读。

  3、学唱一首给母亲的歌;

  4、为妈妈做一件事,并将它记叙下来……

  在本课重难点的处理上——

  本课的重点是: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艰辛、感悟母爱的伟大。

  因此教授重点时,我预备删减琐碎的分析理解,去除思维度不高的提问,紧紧抓住课后思考题:“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这一核心问题展开阅读理解,以求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第一课时,请学生交流初读课题时产生的想法,提炼出“作者为什么抱母亲?”和“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感受?”这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接下来的自读自悟活动中理清课文条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母爱的无私和博大”。

  本课的难点: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报答母爱的渴望。

  为了突破难点,第二课时着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母亲说的话“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以及思考“母亲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从而达到整体感悟,情感升华。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节课的板书按照教学思路,通过“轻、重”这两个字,即母亲身体之轻和肩上担负的责任之重形成鲜明的落差,勾勒出勤劳母亲的形象,感悟母爱;通过孟郊的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学生懂得回报母亲,感恩母亲。因此我用关键词和主旨句来设计了板书。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3

  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感到难过和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四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太多的经历,他们依然处于被精心呵护的阶段,要体会母爱并学会感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有赖于课堂的预设,有赖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更有赖于课堂的生成。这一课的教学,要跟着学生的需要走,引领他们在情感世界里走个来回,这是预设本课教学时的初步想法。

  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悟感受、体验表达,感悟母亲的爱,理解孝子情怀。

  3、结合阅读感悟练写片段,通过练笔颂母爱、表情怀。

  教学重点是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母爱和孝子的情怀,又如何走出文本,感受自己母亲的爱,感悟到自己也该表达爱。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文字背后的含义。

  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以读感悟,以读见悟”的方法,以“我的心里为什么难过、愧疚?”为主线,按“体会‘我’的心情――感悟、体会母爱――回报母爱”为线索,抓住课文中的几个动情点组织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读,让“感”从读书中产生,“情”在读书中升华。

  说教学过程

  我用三个问题展开教学过程,学生也随着这三个问题进入“读”和“悟”的学*过程:

  l问题一: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我“第一次抱母亲”。就是这一抱,却抱出了几个“没想到”,为什么会“没想到”呢?

  设计目的――抓住三处“没想到”,呈现轻与重的对比,体会儿子心里的难过、愧疚,呈现本课的阅读主题。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摔倒。

  △“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难过”、“愧疚”是课文中直接出现的写作者心情的词,只是让学生找到这两个词是不够的,让学生画下三个“没想到”,通过“找――读――联系上下文想,交流――再读”这个品读的过程,才能达到“激情”的目的。

  l问题二: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让“我”如此难过与愧疚?

  设计目的――抓“母亲形象”,探究愧疚原因

  这个环节,我抓住以下几个动情点进行教学: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学生找到这两个句子之后,反复朗读,交流感受,老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但逢……总是……”这些词语理解母亲的艰辛,母爱的无畏和博大。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一步想想,作为一位母亲还会挑起哪些重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最后让学生和作者一道质疑“力大无穷”这个词:母亲真的力大无穷吗?她的力量来自哪里?(母爱)

  l问题三: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作者心潮澎湃,千言万语都化作了一个动作,那就是――“抱母亲”,这回抱母亲和刚才有什么不同?

  1、充分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母亲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激动的、幸福的、欣慰的……)

  2、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在享受母爱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像作者那样传递你对母亲的爱!

  设计目的――抓“母亲的泪水”,激发感恩之情。

  l片断练笔: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就让母亲这样激动,这样欣慰,这样幸福,而小时候,母亲抱过我们无数次,给与我们的爱难以计数,学了课文,你是不是也想说说妈妈对我们的爱,写写我们怎样回报妈妈的爱?

  设计目的――抓读写结合点,颂母爱,表情怀。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4

  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哄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围绕“奉献爱”这一主题,就本课而言,能通过阅读感受到课文中母亲一生无私奉献的高大形象、体会儿子得知母亲“竟然这么轻”后的愧疚心情,也不忘护士“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这个细节动作里所传递的关爱与敬意,就是学生通过学*全文后应收获的知识点。本单元另外三篇课文是《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我不是最弱小的》,分别阐述了对社会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弱小者的疼爱,本文则从回报母爱的角度记录了“乌鸦反哺”的感人体验。歌颂了人间真情,教育学生要关爱母亲,懂得回报。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单元编排意图及本课特点,我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重点词语;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并学会向母亲表达爱。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艰辛、感悟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报答母爱的渴望。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说教法:

  由于本班的孩子都是进城务工子女或是留守儿童,家长*时忙于生计,和孩子的交流沟通较少,已使大部分孩子对父爱、母爱的认识不知不觉变得淡化,因而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而本篇课文恰恰是帮助孩子反思母爱、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好素材。《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采用了以读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即读悟教学法: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在本文的朗读方式上,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和全班齐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读中悟情。

  此外,为了更好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我还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教学法:一是情境教学法:使用图画来展示情境、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语言来描述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语文。二是联想感悟法:在文中几处较难理解的地方,让学生通过想象来理解母亲的艰辛。如理解“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句话,引导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出丰富的视像,将文本语言扎根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

  说学法:

  《课标》提出:学生当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天天面对母亲,却不一定感受到母爱,也不一定体会到母亲的辛苦,这就是我班学生的现状,更让人失望的是,根据*日观察及家访了解,有一位同学甚至对母亲怀有排斥反感的态度。“语文以情作谱,以爱作词。”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只栽树不育林;只教书,不育人。因此,我选用“朗读—体验—感悟—实践”这种学法,即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和体验,并从中得到思考和感悟,最后能引申到用点滴行动回报自己的母亲。也许一节课不能改变什么,不能使学生对母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学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感悟到“我要关心我的母亲,我要回报我的母亲”有这样一种朦胧的思想意识也就达到目的了。

  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是:导入新课、初步感知课文、读悟理解课文、升华总结课文、作业安排,巩固所学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母亲》。让学生说说这首歌里歌唱的是谁?并提出: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赞美妈妈,你会说什么?如果让你抱一抱妈妈,你会有什么感觉?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进行提问,师生交流抱母亲的不同感受。进而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

  【设计意图】新课教学之初,用音乐作为师生对话、交流的背景,创设温馨的情境氛围,学生能够较快地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情景之中。谈谈抱母亲的感受,迅速地唤起学生心目中母亲的美好形象,同时也为引出课题做好铺垫,为学*本文铺设感情基础。

  二、初步感知课文

  首先是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会或者不懂的字词,并提醒学生:眼到、心到、手到。学生读、圈画生字之后,同桌互相读生字词,初步交流释疑解惑。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出示预设的生字词进行检测。学生轮读生字词,指导写“摔”和“瘦”字,并认识“疚”字的读音。

  接着是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能把句子读通读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

  最后是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读后交流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点拨和提示。

  三、读悟理解课文

  《课标》中关于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有以下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因此,读悟理解课文环节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本课重点句——“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为例。在反复阅读教材时我发现文中出现了三次“没想到”,这三个“没想到”正对应着重点句中的“竟然”。它们对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是有帮助的。于是用三个“没想到”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回答“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怎样的?”,学生能够很快找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出示这个句子,再问:“竟然”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理解为“居然,没想到”。教师再引导:“作者没想到什么呢?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

  于是会找到这样三个句子;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让学生反复读这三个句子,通过朗读把作者的当时心情表达出来,既训练了朗读,又促进了理解。接下来,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透过字面展开想象,理解“重担”一词包含的外延;

  夏天,烈日炎炎,母亲汗流浃背,她手里(),背上( ),肩上( )。

  冬天,冰天雪地,母亲顶着寒风,她手里(),背上( ),肩上( )。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她手里(),背上( )肩上( )。

  此时,设计这样一个情景:我们四年级同学*均体重是40斤,如果请你背一个同学从校门口上三楼到教室,你感觉会是怎样?课文中母亲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相当于两个半同学的重量啊,再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母亲肩上挑的仅仅是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母亲的肩头还承受着什么?”

  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爷爷奶奶生病了,母亲()。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吃得饱,上得起学,母亲( )。我们长大了,要出远门了,母亲( )。

  这时老师引导朗读:母亲,一个只有80多斤的弱女子,挑起了生活这副最沉重的担子,这份艰辛,等到母亲病倒了,病得不轻了,儿子才真正体会得到,愧对母亲呀!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回忆。学生感情齐读句子:在我的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紧接着,在理解母亲说的话“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番话的意思时,出示几幅情境图,如:清晨、中午、生病、学*等时候,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母亲,这样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自然缩短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最后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加深理解,瘦弱的母亲能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并不是母亲的力大无穷,而是母亲对我们的关心,对我们的'爱护,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

  四、升华总结课文

  在《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声中,用朗读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抱母亲入睡”这一情景,启发学生理解这泪水背后的含义,学生体会到这是幸福的泪水,感动的泪水,高兴的泪水……通过“无数次”和“第一次”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母亲给予我们的太多,而我们给予母亲的太少,学生自然想到孟郊的一首诗:《游子吟》,并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后通过朗读,让那种浓浓母子之情充溢在学生心中。

  五、作业安排,巩固所学。

  1、读一读、写一写课后练*2、3。

  2、积累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句或语段,或者搜集有关赞美母爱的文章读一读。

  3、学唱一首给母亲的歌;

  4、为妈妈做一件事,并将它记叙下来……

  在本课重难点的处理上——

  本课的重点是: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艰辛、感悟母爱的伟大。

  因此教授重点时,我预备删减琐碎的分析理解,去除思维度不高的提问,紧紧抓住课后思考题:“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这一核心问题展开阅读理解,以求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第一课时,请学生交流初读课题时产生的想法,提炼出“作者为什么抱母亲?”和“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感受?”这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接下来的自读自悟活动中理清课文条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母爱的无私和博大”。

  本课的难点: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报答母爱的渴望。

  为了突破难点,第二课时着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母亲说的话“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以及思考“母亲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从而达到整体感悟,情感升华。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节课的板书按照教学思路,通过“轻、重”这两个字,即母亲身体之轻和肩上担负的责任之重形成鲜明的落差,勾勒出勤劳母亲的形象,感悟母爱;通过孟郊的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学生懂得回报母亲,感恩母亲。因此我用关键词和主旨句来设计了板书。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的崇敬和爱戴。课文内容简洁,语言明快,娓娓道来,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包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读了令人感动,是一篇教育学生感恩回报的好素材.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这篇课文,我用两课时完成。下面我针对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精读课文,进而品味,把握课文中的语言和动作细节,理解、体验、感悟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深厚情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及本课书的内容,我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和母亲之间的深厚的母子亲情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这节课的难点是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内容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要求及教学重点、难点,我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深厚的母子之情。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四)教具准备

  投影机、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本班学生比较活跃,很喜欢朗读课文,喜欢探讨问题,学*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但是由于他们是乡镇的孩子,对文中语言的感悟有一定难度,对于捕捉文中的`细节描写敏感度不强,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这样才能体验文章人物的情感。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这篇课文重点记述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促读法、提问法、情境创设法等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感悟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通过抓重点词句来理解、想象、感悟文章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我将引导他们运用“朗读——理解”学*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本节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读书的熟读法,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课文。根据课文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我还引导他们用“合作、探究”学*方式学*,使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活动中来,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使他们养成互相帮助的良好*惯。

  五、说教学程序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的话,那么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最关键!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复*旧知识,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旨在复*上节课的内容,衔接到新内容,使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印象,也容易激**感,复*读书方法,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小助手领读上节课学*到得赞颂母亲为子女操心关心的诗,为学*课文奠下情感的基调,接着复*读书方法,引用歌德的话,(1)煮书:你们一定很奇怪,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煮呢?煮书就是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所以有人把读书叫“煮书”。

  (2)、出示歌德的话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课文用上这样的读书方法,去体会母亲的爱。”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第二个教学环节。

  (二)细读品味,体验情感(学*课文第

  2、3自然段)

  1、紧扣重点句,深读感悟

  教学伊始,我用一个过渡句:上节课我们通过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动作和对话,意外发现母亲竟然那么轻,(师相机板书:第一次抱母亲(轻)那么,为什么我会以为母亲很重呢?”

  请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把你最感动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重点抓住“翻山越岭、年复一年、重担、力大无穷、笑了笑、哪个”等词加以理解,因此,通过朗读、感悟、体验,就让学生知道了“我”对母亲的不了解。从而把我对母亲的歉疚之情引向高潮。

  教学第二部分时,我先承上文质疑:“对于一个与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儿子来说,竟然对母亲的身体这么轻一点都不了解,他的心情怎么样呀?”等学生说出“难过、愧疚”后,我让他们通过“联系上下文”说说“我”的心里为什么难过?探究“我”的心情。接着投影显示第二自然段“我”回答护士的话,让学生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引导他们抓住“手拉、背背、肩挑”等词语体会母亲的坚强而伟大。为了引出第三自然段,我这样提问:“听了‘我’的一番话后,护士是怎样表现的?”让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指导读好母亲的话及指导学生抓住护士的动作、语言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最后,指导学生练*分角色朗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而体会到母亲的伟大。我启发他们想象说话:“想想护士此时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心情怎样?”这样,让学生加深了母亲的无畏、伟大的感悟。

  2、合理创情境,感悟升华

  教学第三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轻声读几遍,让学生初步感悟出字里行间浓浓的母子亲情。再让他们找出哪些语句最能反映母子间的亲情?怎样读?读给大家欣赏。然后播放音乐轻读第四、五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这种情感。为了给学生营造深沉的母爱的气场,我以小诗的形式,把文章的主要内容贯穿起来,以诗的节奏感,以诗的凝练,以诗的柔情,把学生带进情感最柔弱的地方,又一次体验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最后,联系上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让学生明白“眼泪是母亲为儿子的孝心所打动后激动的泪水。”让学生尽情阐述,进而体会母子之间的深情。这样,又突出了教学重点。为了加深学生对文中母子情感的体验,我创设情境:“如果你是那位护士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又会对母亲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加深体验。

  在“细读品味,体验情感”中,我的总设想是在促读感悟、创设情境和提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产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探究中进一步内化课文中的深情,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联系自身,表达亲情

  在这一环节中,我启发学生课后写“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记忆最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目的是发挥语文学*的情感功能,让学生懂得孝顺的美德,学会做人。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可说是一个微型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体现课文的中心思想。因此,我抓住文章的重点,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13第一抱母亲母亲很轻:愧疚、难过回忆母爱:母亲肩负重担回报母爱:抱着母亲入睡母亲流泪:兴奋幸福、感动

  母爱伟大、无私、博大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6

  一 、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内容真切感人,语言朴实明快,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 这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用心去读,一定会为那日夜操劳、含辛茹苦的母亲而心疼,一定会被那伟大、无私的母爱所感动。

  因此,本次教学的教学重点就是借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唤起对母亲的崇敬和关爱。

  教学的难点则在于文章的情感是那样的深沉,小学四年级孩子的认知与文章与作者的情感体验有一些差距,也许很难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很难将文章中的母亲与自己的母亲产生关联,感受往往只停留在文章的层面,而不能联系自身。

  二 、说教法

  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握作者的情感线索:难过―愧疚―感恩,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语言。让“感”从读书中产生,“情”在读书中交流,情感在交流中碰撞,升华,激起学生心中爱的体验,同作者一起感动母爱,想到回报母爱。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教学中主要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深情地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

  三、说学情

  如今的孩子是父母、长辈的“掌上明珠”,一向娇惯的他们普遍都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一味地只知索取而不懂回报,甚至经常向家长提出过分的要求。他们关心的往往只是自己,而很少去注意家长为他(她)付出的辛劳。生硬的说教难以为他们所接受,也许这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更能触动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的情感。学生孩子的心灵是非常纯洁的,乐于去感受美好、亲*美好,只要引导得好,文中那位善良伟大的母亲一定能感染学生。学生又是善于联想的,他们一旦将自己的母亲与文中的母亲产生关联,他们便会回忆起那埋藏在记忆里却常常被忽略的点点滴滴,从另一个角度去体会母亲的付出、母亲的辛劳,从而升腾起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也许一节课不能改变什么,不能使学生对母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学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感悟到“我要关心我的母亲,我要回报我的母亲”有这样一种朦胧的思想意识也就达到目的了。

  四、说教学设想

  (一)、走进文本

  (上课伊始,伴着舒缓的小提琴曲教师用描述性的语言渲染,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劳累了一辈子的母亲生病住院了,而且病得不轻,连护士进来换床单都不能下床。于是就有了我“第一次抱母亲”抱母亲只是一个偶然,抱母亲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在儿子的心里激起了千层浪。请同学们自由地轻轻地读一读1、2自然段,想一想儿子第一次抱母亲是怎样的心情。

  (二)、感悟儿子内心的难过、愧疚之情。

  (通过对重点句的朗读、体会、联想真正体会母亲体重的轻深深地震撼着儿子的心。)

  儿子难过的心情你们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

  1、品读第一句“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没想到母亲轻轻的……差点仰面摔倒。”

  引导:我原以为( ),没想到( )。

  我原以为( ),没想到( )。

  这可是和我朝夕相处生活了几十年的母亲呀!你能把这份难过读出来吗?

  2、品读第二句“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引导:“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而现在年老体弱的母亲大概只有( )斤。听着母亲虚弱的声音,儿子心里( )。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这句话写儿子没想到的话。

  3、品读第三段话“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妹妹……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们的朗读放到句子中去,读出母亲的不容易。

  (1)、反复引读,启发想象:

  夏天,烈日炎炎,母亲汗流浃背,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冬天,冰天雪地,母亲顶着寒风,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2)、研读“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从这些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母亲的心:她的心里只有儿女,舍不得儿女吃苦,就怕儿女累着。自己再苦再累都无怨无悔。儿子的心:我们能挑却没有挑,一直心安理得地让母亲去挑。此时儿子心里涌起的不仅仅是难过,还有深深的愧疚。)带着你们的体会再次朗读这些句子。

  (3) 、启发想象,感受“重担”。

  课文学到这儿,大家想一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种的东西吗?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爷爷奶奶生病了,母亲( )。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吃得饱,上得起学,母亲( )。我们长大了,要出远门了,母亲( )。

  引导朗读:母亲,一个只有80多斤的弱女子,挑起了生活这副最沉重的担子,这份艰辛,等到母亲病倒了,病得不轻了,儿子才真正体会得到,愧对母亲呀!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回忆。

  (三)、感 动母爱,回报母爱。

  1、出示句子: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听出了什么?

  此时此刻,听着母亲*常的话语,想着母亲拉扯我们长大的艰辛,看着手中两鬓斑白,体弱多病的母亲,儿子我纵有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对母亲的这份感激,我突发奇想想好好地抱一抱母亲。

  2、伴着音乐,老师深情地范读最后一小节。。

  3、老师语言渲染,指名读,齐读。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7

  一 、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内容真切感人,语言朴实明快,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 这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用心去读,一定会为那日夜操劳、含辛茹苦的母亲而心疼,一定会被那伟大、无私的母爱所感动。

  因此,本次教学的教学重点就是借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唤起对母亲的崇敬和关爱。

  教学的难点则在于文章的情感是那样的深沉,小学四年级孩子的认知与文章与作者的情感体验有一些差距,也许很难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很难将文章中的母亲与自己的母亲产生关联,感受往往只停留在文章的层面,而不能联系自身。

  二 、说教法

  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握作者的情感线索:难过—愧疚—感恩,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语言。让“感”从读书中产生,“情”在读书中交流,情感在交流中碰撞,升华,激起学生心中爱的体验,同作者一起感动母爱,想到回报母爱。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教学中主要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深情地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

  三、说学情

  如今的孩子是父母、长辈的“掌上明珠”,一向娇惯的他们普遍都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一味地只知索取而不懂回报,甚至经常向家长提出过分的要求。他们关心的往往只是自己,而很少去注意家长为他(她)付出的辛劳。生硬的说教难以为他们所接受,也许这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更能触动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的情感。学生孩子的心灵是非常纯洁的,乐于去感受美好、亲*美好,只要引导得好,文中那位善良伟大的母亲一定能感染学生。学生又是善于联想的,他们一旦将自己的母亲与文中的母亲产生关联,他们便会回忆起那埋藏在记忆里却常常被忽略的点点滴滴,从另一个角度去体会母亲的付出、母亲的辛劳,从而升腾起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也许一节课不能改变什么,不能使学生对母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学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感悟到“我要关心我的母亲,我要回报我的母亲”有这样一种朦胧的思想意识也就达到目的了。

  四、说教学设想

  (一)、走进文本

  (上课伊始,伴着舒缓的小提琴曲教师用描述性的语言渲染,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劳累了一辈子的母亲生病住院了,而且病得不轻,连护士进来换床单都不能下床。于是就有了我“第一次抱母亲”抱母亲只是一个偶然,抱母亲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在儿子的心里激起了千层浪。请同学们自由地轻轻地读一读1、2自然段,想一想儿子第一次抱母亲是怎样的心情。

  (二)、感悟儿子内心的难过、愧疚之情。

  (通过对重点句的朗读、体会、联想真正体会母亲体重的轻深深地震撼着儿子的心。)

  儿子难过的心情你们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

  1、品读第一句“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没想到母亲轻轻的……差点仰面摔倒。”

  引导:我原以为( ),没想到( )。

  我原以为( ),没想到( )。

  这可是和我朝夕相处生活了几十年的母亲呀!你能把这份难过读出来吗?

  2、品读第二句“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引导:“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而现在年老体弱的母亲大概只有( )斤。听着母亲虚弱的声音,儿子心里( )。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这句话写儿子没想到的话。

  3、品读第三段话“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妹妹……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们的朗读放到句子中去,读出母亲的不容易。

  (1)、反复引读,启发想象:

  夏天,烈日炎炎,母亲汗流浃背,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冬天,冰天雪地,母亲顶着寒风,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2)、研读“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从这些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母亲的心:她的心里只有儿女,舍不得儿女吃苦,就怕儿女累着。自己再苦再累都无怨无悔。儿子的心:我们能挑却没有挑,一直心安理得地让母亲去挑。此时儿子心里涌起的不仅仅是难过,还有深深的愧疚。)带着你们的体会再次朗读这些句子。

  (3) 、启发想象,感受“重担”。

  课文学到这儿,大家想一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种的东西吗?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爷爷奶奶生病了,母亲( )。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吃得饱,上得起学,母亲( )。我们长大了,要出远门了,母亲( )。

  引导朗读:母亲,一个只有80多斤的弱女子,挑起了生活这副最沉重的担子,这份艰辛,等到母亲病倒了,病得不轻了,儿子才真正体会得到,愧对母亲呀!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回忆。

  (三)、感 动母爱,回报母爱。

  1、出示句子: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听出了什么?

  此时此刻,听着母亲*常的话语,想着母亲拉扯我们长大的艰辛,看着手中两鬓斑白,体弱多病的母亲,儿子我纵有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对母亲的这份感激,我突发奇想想好好地抱一抱母亲。

  2、伴着音乐,老师深情地范读最后一小节。。

  3、老师语言渲染,指名读,齐读。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8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主要记叙了“我”去医院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在护士换床单时,“我”第一次抱起了母亲,从而引发了母子之间心灵的碰撞和融通。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儿子对母亲的感恩。

  课文内容简洁,语言明快,娓娓道来,毫不修饰,但浓浓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引人思考。

  [教学目标]:

  从课标出发,结合课文特点,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担”,能认会写“摔、瘦、越”等生字。重点理解“翻山越岭”“愧疚”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感悟母亲的无畏、博大的情怀,激发对母亲的崇敬与感恩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词句,感悟文中的人物形象。

  难点:感悟母亲的无畏、博大的情怀,激发对母亲的崇敬与感恩之情。

  二、说教法学法:

  4、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朗读感悟,带入情境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心灵当中。

  5、新课改强调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所以在注重运用教法的同时,坚持教法为学法服务,本课学法将采用“质疑探究法”“读思议想法”为主,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揣摩体验母亲对子女的爱,儿子对母亲的感恩。

  三、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阎维文的《母亲》,创设氛围,形成情感共鸣。

  2、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

  3、(过渡语:《第一次抱母亲》是著名作家张炜月的散文名篇,它曾让无数人流下感动的热泪,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文本,领略那别样的母子情深。)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通过查字典,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字音障碍,如此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的意识和能力,也为下面有感情朗读奠定了基础。教师相机重点指导“摔、越、瘦”提醒学生摔不能漏写率中间的一点,瘦里面的一竖要穿过横。提醒“担”字是多音字,让学生各组一词,理解词语“翻山越岭”和“愧疚”的意思。

  2、多种朗读:指读,齐读,分角色朗读,提醒学生整体语速要缓慢,气徐而声柔,用声自如,给人深沉和温暖之感。

  3、再读课文,学生进行分段,概括段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清了文章的层次。

  环节三:研读课文,入情入境

  1、动意——惊觉母亲“轻”

  “抱”是叙事的引子,是人物情感的发轫,我将紧扣课题,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划出相应的语段,圈出抱的动作,启发学生思考同样是抱母亲为什么会如此不同呢?

  PPT出示:

  我左手拖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拖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由最初的使劲抱母亲,到最后轻轻抱母亲,引导学生找出反应作者心情的句子,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心痛和自责,不忍和愧疚。

  PPT出示: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理很难过。

  我愧疚的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2、动容——回忆母亲“辛”

  (过渡语: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位母亲竟让作者如此难过和愧疚?)

  引出对于母亲形象的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交流和讨论,概括总结出母亲的形象。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

  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艰辛隐忍的母亲)

  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疼爱子女的母亲)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坚强如山的母亲)

  提那些事干什么?那些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谦虚朴素的母亲)

  新课程标准提倡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情感。在学生探究的过程当中,我及时进行朗读指导比如用低缓与深沉的语气读出母亲的艰辛隐忍,用心痛和不忍的语气读出母亲的坚强如山,用害羞与微笑的语气读出母亲的谦虚朴素。

  为了让学生感知母亲形象的高大,生活的艰辛,我将用一道算式让学生直观感受:

  PPT出示:我+妹妹+100斤重担+生活的坎坷……=80多斤的身体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基于此,我设置了如下环节引导学生想像说话,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

  我仿佛看见了母亲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她正()

  我仿佛看见了母亲在冰天雪地的冬季,她正()

  3、动心——反省自我“愧”

  我将反复渲染,描述母亲的形象,在学生一次次的齐读中,加深对母亲的爱,强化作者的愧疚与难过。

  PPT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理很难过。

  我愧疚的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PPT出示:面对这样一位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母亲,儿时的我年幼无知,竟丝毫没能体会,现在想来是多么难过、愧疚啊!(齐读——)

  面对这样一位无私付出,不计回报的母亲,长大后的我依没能为母亲分担辛劳,想到这里,我更加难过、愧疚(齐读——)

  面对这样一位坚强如山的母亲,我竟一直以为她力大无穷,现在才知道母亲已体力透支,积劳成疾,我怎能不为自己的疏忽而难过、愧疚?(齐读——)

  4、动情——报答母亲“恩”

  (过渡句: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想到母亲曾经无数次的抱我,我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从而揭示出第二次抱母亲是用心用情,抱起了对母亲不尽的感恩,和愧疚。在理解母亲泪水的丰富含义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配着轻柔的音乐,让学生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母亲流下的是幸福、欣慰,激动,甜蜜的————泪水。以图文结合,音乐渲染的形式,让学生和文本融为一体。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和感受,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特点,同时为了深化母子间浓浓的亲情,我设置了以下训练:

  病房里安静极了,抱着母亲的儿子此时内心难以*静

  以“母亲,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下此时儿子心中的话。

  这个环节是对本课教学重难点的落实,四年级的学生情绪上容易被感染,教师用富有生命气息的语言、音乐,渲染“感动”的情感磁场,唤醒、激活学生的生命状态,加深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环节四、总结全文,深化情感

  出示惠特曼的小诗《最爱是你》,师生配乐朗诵。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的心房,

  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

  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享用

  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

  这个人

  叫母亲

  结束语:亲爱的孩子们,在这个世界上,母亲默默地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拿起你们的笔写下感恩母亲的话吧,写完之后回家轻轻地放在她的床头,母亲一定会非常感动的。

  四、说作业设计:

  1、完成钢笔描红及组词。

  2、回家抱一抱妈妈。

  3、推荐阅读《妈妈银行》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教案,好的板书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此板书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作者抱母亲的心路历程,便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9

  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感到难过和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四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太多的经历,他们依然处于被精心呵护的阶段,要体会母爱并学会感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有赖于课堂的预设,有赖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更有赖于课堂的生成。这一课的教学,要跟着学生的需要走,引领他们在情感世界里走个来回,这是预设本课教学时的初步想法。

  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悟感受、体验表达,感悟母亲的爱,理解孝子情怀。

  3、结合阅读感悟练写片段,通过练笔颂母爱、表情怀。

  教学重点是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母爱和孝子的情怀,又如何走出文本,感受自己母亲的爱,感悟到自己也该表达爱。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文字背后的含义。

  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以读感悟,以读见悟”的方法,以“我的心里为什么难过、愧疚?”为主线,按“体会‘我’的心情——感悟、体会母爱——回报母爱”为线索,抓住课文中的几个动情点组织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读,让“感”从读书中产生,“情”在读书中升华。

  说教学过程

  我用三个问题展开教学过程,学生也随着这三个问题进入“读”和“悟”的学*过程:

  l问题一: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我“第一次抱母亲”。就是这一抱,却抱出了几个“没想到”,为什么会“没想到”呢?

  设计目的——抓住三处“没想到”,呈现轻与重的对比,体会儿子心里的难过、愧疚,呈现本课的阅读主题。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摔倒。

  △“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难过”、“愧疚”是课文中直接出现的写作者心情的词,只是让学生找到这两个词是不够的,让学生画下三个“没想到”,通过“找——读——联系上下文想,交流——再读”这个品读的过程,才能达到“激情”的目的。

  l问题二: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让“我”如此难过与愧疚?

  设计目的——抓“母亲形象”,探究愧疚原因

  这个环节,我抓住以下几个动情点进行教学: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学生找到这两个句子之后,反复朗读,交流感受,老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但逢……总是……”这些词语理解母亲的艰辛,母爱的无畏和博大。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一步想想,作为一位母亲还会挑起哪些重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最后让学生和作者一道质疑“力大无穷”这个词:母亲真的力大无穷吗?她的力量来自哪里?(母爱)

  l问题三: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作者心潮澎湃,千言万语都化作了一个动作,那就是——“抱母亲”,这回抱母亲和刚才有什么不同?

  1、充分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母亲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激动的、幸福的、欣慰的……)

  2、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在享受母爱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像作者那样传递你对母亲的爱!

  设计目的——抓“母亲的泪水”,激发感恩之情。

  l片断练笔: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就让母亲这样激动,这样欣慰,这样幸福,而小时候,母亲抱过我们无数次,给与我们的爱难以计数,学了课文,你是不是也想说说妈妈对我们的爱,写写我们怎样回报妈妈的爱?

  设计目的——抓读写结合点,颂母爱,表情怀。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10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的崇敬和爱戴。课文内容简洁,语言明快,娓娓道来,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包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读了令人感动,是一篇教育学生感恩回报的好素材.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这篇课文,我用两课时完成。下面我针对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精读课文,进而品味,把握课文中的语言和动作细节,理解、体验、感悟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深厚情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及本课书的内容,我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和母亲之间的深厚的母子亲情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这节课的难点是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内容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要求及教学重点、难点,我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深厚的母子之情。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四)教具准备

  投影机、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本班学生比较活跃,很喜欢朗读课文,喜欢探讨问题,学*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但是由于他们是乡镇的孩子,对文中语言的感悟有一定难度,对于捕捉文中的细节描写敏感度不强,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这样才能体验文章人物的情感。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这篇课文重点记述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促读法、提问法、情境创设法等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感悟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通过抓重点词句来理解、想象、感悟文章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我将引导他们运用“朗读——理解”学*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本节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读书的熟读法,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课文。根据课文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我还引导他们用“合作、探究”学*方式学*,使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活动中来,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使他们养成互相帮助的良好*惯。

  五、说教学程序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的话,那么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最关键!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复*旧知识,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旨在复*上节课的内容,衔接到新内容,使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印象,也容易激**感,复*读书方法,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小助手领读上节课学*到得赞颂母亲为子女操心关心的诗,为学*课文奠下情感的基调,接着复*读书方法,引用歌德的话,(1)煮书:你们一定很奇怪,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煮呢?煮书就是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所以有人把读书叫“煮书”。

  (2)、出示歌德的话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课文用上这样的读书方法,去体会母亲的爱。”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第二个教学环节。

  (二)细读品味,体验情感(学*课文第

  2、3自然段)

  1、紧扣重点句,深读感悟

  教学伊始,我用一个过渡句:上节课我们通过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动作和对话,意外发现母亲竟然那么轻,(师相机板书:第一次抱母亲(轻)那么,为什么我会以为母亲很重呢?”

  请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把你最感动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重点抓住“翻山越岭、年复一年、重担、力大无穷、笑了笑、哪个”等词加以理解,因此,通过朗读、感悟、体验,就让学生知道了“我”对母亲的不了解。从而把我对母亲的歉疚之情引向高潮。

  教学第二部分时,我先承上文质疑:“对于一个与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儿子来说,竟然对母亲的身体这么轻一点都不了解,他的心情怎么样呀?”等学生说出“难过、愧疚”后,我让他们通过“联系上下文”说说“我”的心里为什么难过?探究“我”的心情。接着投影显示第二自然段“我”回答护士的话,让学生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引导他们抓住“手拉、背背、肩挑”等词语体会母亲的坚强而伟大。为了引出第三自然段,我这样提问:“听了‘我’的一番话后,护士是怎样表现的?”让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指导读好母亲的话及指导学生抓住护士的动作、语言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最后,指导学生练*分角色朗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而体会到母亲的伟大。我启发他们想象说话:“想想护士此时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心情怎样?”这样,让学生加深了母亲的无畏、伟大的感悟。

  2、合理创情境,感悟升华

  教学第三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轻声读几遍,让学生初步感悟出字里行间浓浓的母子亲情。再让他们找出哪些语句最能反映母子间的亲情?怎样读?读给大家欣赏。然后播放音乐轻读第四、五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这种情感。为了给学生营造深沉的母爱的气场,我以小诗的形式,把文章的主要内容贯穿起来,以诗的节奏感,以诗的凝练,以诗的柔情,把学生带进情感最柔弱的地方,又一次体验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最后,联系上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让学生明白“眼泪是母亲为儿子的孝心所打动后激动的泪水。”让学生尽情阐述,进而体会母子之间的深情。这样,又突出了教学重点。为了加深学生对文中母子情感的体验,我创设情境:“如果你是那位护士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又会对母亲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加深体验。

  在“细读品味,体验情感”中,我的总设想是在促读感悟、创设情境和提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产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探究中进一步内化课文中的深情,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联系自身,表达亲情

  在这一环节中,我启发学生课后写“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记忆最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目的是发挥语文学*的情感功能,让学生懂得孝顺的美德,学会做人。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可说是一个微型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体现课文的中心思想。因此,我抓住文章的重点,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13第一抱母亲母亲很轻:愧疚、难过回忆母爱:母亲肩负重担回报母爱:抱着母亲入睡母亲流泪:兴奋幸福、感动

  母爱伟大、无私、博大


第一次抱母亲作文优选【十】篇(扩展3)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小学优选【十】篇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小学 1

  母亲这么轻,我很难过。因为以前母亲曾拉着我背妹妹,挑100多斤的重担子,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护士铺好床单,让我把母亲放上去,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轻轻摇动,母亲流泪了。。。。母亲,是给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的最伟大的人!她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母亲的恩情是我们永远无法回报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一个周末,妈妈出去买菜,我一个人在家看电视。

  忽然,我一阵头痛后就倒在沙发上什么也不知道了。等我醒来,发现自己躺在白床上,我已经被妈妈送到医院里,后来听医生说,妈妈当时抱我进医院时全身汗水,急的说话直打哆嗦,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连续几天,妈妈上完班就来医院陪我,家里家外忙个不停,一直到我康复。还有一次,我期中考试没考好,英语才70多分,我很担心不敢回家,怕迎接我的是“男女混合双打”。

  磨磨蹭蹭的回到家,一眼就看到妈妈在做饭,唉,死到临头了,肯定要被老妈暴k了!没想到妈妈听说了我的成绩后,并没有像我所想的`那样,而是细声慢语,说只要知道自己没考好,下次努力就行!世上只有妈妈好!每个人的妈妈都为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无私的爱,她为了我们,无怨无悔。我们就像小草一样,难以报答对太阳的恩情!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小学 2

  今天,我读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使我热泪盈眶,走路歪歪斜斜的,非常感动。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的是:母亲用89斤的`体重背着妹妹,又担挑起100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我和妹妹终于长大了,能干活了,但是母亲还是自己挑担,怕我们受苦,于是用自己柔弱的身子担挡起那么沉重的担子,直到有一天,终于倒下了。读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一件事情:

  有一天,妈妈下班刚刚回家,拖着沉重的身躯进了门,看见我病怏怏的样子,又摸了摸我的额头,二话没说,就背起我带上雨衣向医院跑。在路上,妈妈把大部分雨衣都让给了我,自己却淋湿了。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妈妈流了一身的汗,走到半路妈妈摔了一跤,把皮给擦破了,但妈妈忍着痛苦把我背到了医院,自己的伤口不管了。到了医院又是给我挂号,又是给我买药,忙的满头大汗。第二天,我没事了,妈妈却感冒了,但她还要去上班,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啊!

  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独一无二的!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小学 3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有一道最难忘的身影,那便是母亲的身影。世界上有一种最无私的爱,那便是母亲的爱。世界上有一种最难报答的情,那便是母亲的恩情。这个道理我早就懂,但是学过《第一次抱母亲》之后,才知道至今我也并没有真懂。

  故事讲述的是:母亲生病了,儿子到医院去照顾她。一天,护士要换床单,母亲行动不便,儿子就决定把母亲抱起来。谁知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护士嗔怪道:“你用那么大劲干嘛?”儿子不好意思地说:“我没想到我妈那么轻。”护士问:“那你以为你妈有多重?”儿子说:“我以为我妈得有100多斤。”这时母亲笑着说:“我最重的时候才80多斤。”儿子愕然!原来母亲一辈子竟是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生活那么多的重担,而他却一直不知道母亲竟然那么轻!在儿子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挑着100多斤的担子,手上拉着他,背上背着妹妹,翻山越岭,年复一年。孩子长大后,逢有重担,也总是抢过来自己挑。谁会知道,她用的仅仅是80多斤的身体!儿子不知道,别人又怎会知道。在孩子心目中,母亲是顶天立地、无所不能的,她们为孩子撑起一片永远蔚蓝的天空,让他们在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母亲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对自己却从不求回报。当儿子满怀深情地说:“妈,你真了不起!”母亲却轻描淡写地一笑:“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是啊,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哪个母亲又不是这样过来的!她们用孱弱的身体支撑起家庭的重担,孩子在成长,她们却在老去。母亲给我们的又岂只是生命,我们的成长难道不是母亲耗尽精力、心血换来的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似海的母爱,我们又何以为报?当儿子轻轻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抱自己那样哄母亲睡去,又分明看到母亲的眼角流出两颗晶莹的泪滴。这是欣慰的泪,满足的泪,快乐的泪。可是,仅仅这一抱就能报答得了母亲的情吗?

  《第一次抱母亲》,让我知道百善孝为先。文中的儿子已经将母亲轻轻抱入怀中,而我却至今不懂得体谅母亲,不是嫌她准备的衣服不好,就是嫌她准备的饭菜不可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理所应当,甚至有时抱怨自己的父母不如别人的爸妈那样有钱,能开大公司,买豪宅、轿车,而自己却连麦当劳都不能经常满足。现在想想,真难为情!每位母亲都有艰辛之处,我们羡慕别人享受的同时,其实我们不知道他们背后的辛苦,就像我们不知道母亲的辛苦一样。我的妈妈是名人民教师,每天兢兢业业,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回到家中还要挑起家庭的重担,一家人的起居,我的成长,老人的健康,样样都要亲力亲为,自己累病还要强撑着。我哪知道,母亲每一次皱眉,都是身心俱疲,达到极限的流露,而我却还总是不满足。每每想到这,就觉得脸红!《第一次抱母亲》不仅让我知道在生活中要体谅母亲,更让我知道要在行动中学会感恩,学会报恩!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小学 4

  读了《第一次抱母亲》,我深受感动。文章记叙了这样一件事:“我”第一次抱母亲,没想到母亲竟然那样轻,真是又难过,有愧疚,最后,“突发奇想”,想抱母亲,让母亲在自己的怀中入睡,却发现了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了出来。

  母爱是无私而伟大的,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能回报母爱的万分之一呢?母亲抱过孩子多少次,可是文中的`“我”仅抱了母亲一次,就使母亲那么感动。由此我想,在儿女心目中一个微不足道、**常的举动,而在母亲心中却是终生难忘的。当母亲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里,你向她递上一杯热茶,她会觉得:“我的孩子懂事了。”当母亲下班回来,你给她搬来一个小板凳,让她坐下休息,她会觉得:“我的孩子会关心人了。”当母亲出差回来,,你给他拿来一双拖鞋,在她身边问长问短,她会从心里感到欣慰:“我的孩子长大了。”

  我们现在虽然还不能挣钱养家,但可以用一些小事来回报父母对我们的爱:给他洗一双筷子、帮她择一把菜、替她扫一下地······虽然我们不能为她排多么大的忧,解多么大的难但总可以让他们为这个家少操一份心、少费一些力吧!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小学 5

  “有一种爱,一生一世值得你去回报,那就是母爱;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你去爱,她就是母亲。”当我们和老师一起学完《第一次抱母亲》时,大屏幕上出现了这句感人肺腑的小诗,我们不禁赞叹,文中的母亲真是一位伟大的妈妈。伴随着震撼人心的音乐,我们每个人都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对我们的爱真是比天高,比海深哪,这伟大而无私的爱值得我们去回报。

  《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母亲生病了,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亲,我不由自主得想到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我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我却发现母亲的眼角里流下了泪水这样一件事。

  这个故事让我体会到了文中母亲对儿子的无私的爱及儿子的愧疚之情。是呀,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位母亲都为自己的儿女付出了许多,然而又有多少儿女懂得去感恩母亲呢?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晚上,我被一条应用题搞得头昏脑账,去问在做家务的妈妈,但妈妈根本就不会,因为妈妈只是一名小学还没毕业的小学生。我就对妈妈说:“要是爸爸在就好了,他一定会帮我讲解的。爸爸是高中生嘛!”妈妈立刻背朝我,心情好像十分难过。

  那天深夜,我因睡不着而起床,却看见妈妈的房间有灯光闪耀着,便蹑手蹑脚地走*房门,轻轻地把房门推出一条缝隙儿,看到妈妈在读书,仔细一看,那不是我的数学课本吗?想着当晚发生的事,我心里已经知道三四分了。由于衣服穿的比较少,我忽然打起喷嚏来了。被妈妈发现,我还以为妈妈会怪我这么晚还不睡觉,出乎我的预料的是,妈妈并没有怪我,反而却不好意思地对我说:“妈妈没用,没能帮你讲解题目。”

  妈妈要照顾我的.生活起居,还要上班,本来就够不容易的了,她还心系我的学*,为了帮我完成应用题,竟学到深夜,而我却无动于衷,让妈妈难过,我真是太不懂事了。我总是不断地向妈妈索取,而却未曾想到要回报自己的妈妈。我那时的心情就和文中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时一样,难过、愧疚。

  现在,当我感受到了妈妈对我无私的爱后,我多么想和文中作者一样回报妈妈呀!虽然我们还不能挣钱养家,但可以用一些小事来回报父母对我们的爱:给他洗一双筷子、帮她择一把菜、替她扫一下地······虽然我们不能为她排多么大的忧,解多么大的难,但总可以让他们为这个家少操一份心、少费一些力吧!让我们一起用心来回报自己的妈妈吧!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小学 6

  陈冰玉,想对你说:“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永远不分开好吗?我惊慌失措地大叫。因为今天我的心情很好。"小郑(郑雯琪)应声答曰::"好吧?于是我也开心地笑了。那丘陵上住着一群蚂蚁,可它们已经被火围住了。

  《第一次抱母亲》主要讲述了:作者母亲生病住院了,作者去照料她,再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母亲十分瘦、轻。从而深受感动,这篇文章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句,描写这整件事情。这篇文章令我深受感慨,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伟大的,善良的。母亲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她为我们承受了重担,使我们健康成长自己却无怨无悔。她深切的爱着我们,使我们活泼快乐,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是孤寂的,是享受不到母爱的。母亲一个神圣的名词,一个伟大职业,她们不辞辛苦,无怨无悔的为我们付出了一切,我们难道不该感谢、爱她们吗?对,我们要好好的学着去报答母亲,母亲是生命的'摇篮,是爱的港湾;母亲是山,我们就是山上的岩石;母亲是海,我们就是海中的小鱼。母亲是多么的不*凡,但她又是多么的伟大,我们无法报答那份最最深切的爱,用一生一世也报答不完,那就让我们为母亲使出浑身解数而奋斗吧?

  朋友啊!让我们为了彼此的母亲而奋斗,用最好的成绩来回报她们,让天下的母亲也记住“孩子也是爱着她们的。”奋斗吧!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小学 7

  当我读完《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我的眼眶溢满了泪水。我被文中任劳任怨的母亲和她那无私奉献的母爱所感动。我认为:天下最沉甸甸的爱是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照亮儿女的一生。

  当我读到“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时,我一下子肃然起敬,为之震撼!有一句话说得好:人间最无私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母亲只有付出,不需回报,我不由得想到我的母亲,有一次夜里我发高烧,母亲不时地起来为我量体温,喂药片折腾了一夜,结果第二天母亲却冻得生病了。俗话说得好:母爱似海,从我们呱呱落地那天起,爱就像阳光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普照着我们,生育我们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一天天把我们养大,是母亲为我遮风挡雨,一声声叮咛,一份份期盼,母亲的心血时时流淌在我的'周身。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既然母亲把爱都倾注在我们身上,我们就更应该孝敬她们,因为我们的快乐是母亲脸上的微笑;我们的痛苦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我们要好好努力,为了母亲灿烂的笑容。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小学 8

  《第一次抱母亲》老师没诵读完,我的眼泪已模糊了双眼,脑海中全都是自己的不是……

  记得有一次,我要出去玩,母亲让我带着弟弟一起去,她好做事。“带着他多碍事,玩得不痛快,不带!”,在母亲一串唠叨声和叹息声,我早骑着自行车飞快地跑远了。

  不知不觉天就黑了,我也饿了。回到家,就闻到一阵阵的饭香,实在忍不住,我放下车子快步来到厨房,伸手就抓我爱吃的鸡肉。耳边又想起了妈妈的唠叨声:“快洗手去,不洗多不卫生呀,容易闹病的……”饭还没吃完,她又说:“作业写完了吗?吃完饭,赶紧写字,学*重要!”“唉,真没劲!”我“嘭”地一声把门故意关得很响。真不愿听妈妈的唠叨,真想到远离妈妈的地方好好待会。唉!我只好马马虎虎地把作业写完了好交差。刚在电脑旁坐下,妈妈就来啦:“作业写完了吗?”我骄傲地把作业在她面前一晃,看到妈妈疑惑的面孔,我说不出的高兴。

  唉,妈妈来了,真扫兴!“快睡觉,明天还要上学呢。”“妈,你烦不烦啊!”“你知道几点了吗?快九点啦,你明天能起来吗……”“你真唠叨,我再玩一小会就睡,你快走吧!”妈妈很无奈地摇摇头,被我推出门去。耳边的唠叨声逐渐被昏天黑地的游戏声代替了。正当我玩得兴起的时候,妈妈又进来了:“还没睡觉?你知道现在几点了吗?都十点多了,快睡觉!”我自然很受伤,有个唠叨的妈真是倒霉透顶!我还想再玩会,突然屏幕上出现了黑屏——妈妈把电源线拔下来啦!我被激怒了,冲着妈妈就是一阵畅快淋漓地怒吼!然后健步冲了出去,留下了呆呆的妈妈。天公真不作美,我本来穿的就不多,天竟下起雨来,我哆嗦着躲在小胡同的角落里,到处张望着。发泄完了,再加上很冷想回家,我的气已消去一多半。真希望妈妈快点出现——妈妈不会不问我了吧?也有可能,我总是惹她生气……在我朦胧的双眼中,妈妈正擎着伞,拿着雨衣,到处张望,大声呼喊,雨水顺着她的面颊不断地流了下来。我再也忍不住了,急切地扑向她的`怀抱……

  在学*《第一次抱母亲》的学*过程中,我的眼泪一直在我的眼眶涌动,处于被精心呵护的我啊,享受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快乐童年,对母爱的理解太片面的,太肤浅了,甚至认为母爱就是理所当然。曾有多少次书包是母亲背到学校的,曾有多少次迟到了责怪母亲没有早点叫醒自己,曾有多少次作业没完成埋怨母亲没有认真检查……

  那一幅幅可爱的母亲图片无不触动着我的心灵……骄傲的我在今天流泪了。我想,今天我才读懂了自己的母亲,读懂了母亲“唠叨”里的爱……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小学 9

  我读了一篇文章,叫《第一次抱母亲》,这个故事让我的心一颤一颤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故事讲述了一个母亲用89斤的身体为儿女挑100多斤重担。这是多么的沉重呀,母亲的身体怎能承受的住呢?可为了儿女,母亲承受下来了,这是伟大的母爱呀!

  在印度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名叫塔蜜莎维的母亲牺牲了自己,换来盲人儿子的光明,使她的两个儿子能看见七彩的`世界。又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但这是生命的代价。我们的母亲虽然没有付出到这种程度,可点点滴滴的小事也足以让我们感到温暖。儿女们能够理解母亲,去孝顺母亲,也能使母亲感到欣慰。

  其实能做的事情很多,一杯热水、一次100分、洗一洗碗、扫一扫地,都能让妈妈感到开心。或许有人认为,长大挣几万元,几十万元来给母亲养老就是最好的回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母亲不求儿女任何回报,只求你对她的一份孝心,一份挂念,母亲便能满足了。

  心里顿时想起小时候经常唱的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儿宝……”妈妈的爱永远陪伴着我,儿我也不会辜负妈妈对我的期望。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小学 10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第一次抱母亲》。文章主要讲了:“我”去看护生病住院的母亲,在护士为母亲换床单时才觉察出母亲的身体是那么的轻。“我”不由得想到了小时侯母亲身负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中十分愧疚、难过。于是,“我”把母亲抱入怀中,让她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中流出了两行热泪。

  读完本文,我感触很深。中国自古讲究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也就是说:父母对子女的珍爱如同自己的生命,问寒问暖,无微不至。儿女的生日,最先祝福的.人就是父母。但我们是否扪心自问过:我们对父母的挂念又有多少呢?

  俗话说:儿生日,娘苦日。当自己过生日时,你是否又想过,忍受死亡般的痛苦而给你生命的母亲呢?是否给孕育你生命的母亲一声祝福呢?或许,一声祝福算不了什么,但却能让你的父母热泪盈眶,让他们觉得比什么都美好,都难忘!

  正如孔子所言:“孝悌者也,其为人之本也。”

  学会感谢父母吧!


第一次抱母亲作文优选【十】篇(扩展4)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菁华9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1

  一、研究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二、寻求教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张扬个性,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教学追求的目标。

  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自主学*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调。

  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接下来,我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深情地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在学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实践——情愫,让学生表白内心,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宣泄。

  三、明确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准多音字“背”在文中的音。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注意把“仰、翻、疚、瘦”写规范、写端正。

  3.用近义词或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仰面、愧疚、瘦小、责怪、翻山越岭”的意思。

  4.初步了解作者于何时何地“第一次”抱母亲?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够联系上下文,谈谈对“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3.联系生活,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四、确定教学难点

  感悟母亲的伟大、无私,懂得要回报母爱!

  五、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闭上眼睛欣赏歌曲《妈妈怀里的歌》,抒发心中感受,用充满“爱”的眼睛寻找母亲“爱我”的生活点滴。

  (一)移情导入,直奔重点

  1.谈话导入:总以为抱母亲是很*常的事,可是“我”第一次抱母亲抱出了意想不到的感慨。你还记得文中的“我”是怎样地抱母亲的吗?

  2.请把书打开,快速地读一读,找出相关的语句。

  (二)品读“我”第一次怎样抱母亲的,感悟作者心灵

  1.镜头一: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1)指名读。

  (2)通过他的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作者的小心、周到。

  (3)通过这句话,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我抱母亲的唐突)

  (4)是啊,第一次抱母亲就差点仰面摔倒,为什么呢?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为什么感到难过、愧疚呢?

  (5)走进文本,读懂母亲

  过渡: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

  ★默读全文,画出对于“母亲”感受最深的语句,思考: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_的母亲。

  ★学生默读圈画。

  ★交流。

  学生口头完成填空,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理由。

  重点品读§2: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点拨: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母亲的“艰辛”?读了这段话,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什么画面?能将心中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2.镜头二:母亲、护士和我的对话

  指名练读对话,思考:你从这段对话中了解到了什么?

  指导读好对话,要像*时说话那么自然。

  3.镜头三: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就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

  过渡:我知道,倾尽所有华美的辞藻赞美母亲,都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我只能够怎么做?

  引读§5

  思考:你能感受到此刻“我”抱母亲的心情吗?从“无数次”你体会到了什么?当我们将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最想说什么?

  (三)情感升华,聆听母亲心曲

  过渡:第一次抱母亲,“我”难过、愧疚,“母亲”又是什么感受呢?

  1.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这一“笑”中,你能体会到母亲的心吗?

  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有人说:世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灵。我要说比天空更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

  2.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眼角流下来……

  想像填空:这是________的眼泪,因为 。

  3.拓展写话,情感升华。

  (音乐起)师描述:这泪,是欣慰的、激动的、高兴的、又苦又甜的!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们,如今,作者仅仅“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高兴、那么甜。这不再*凡的省略号该浓缩了何等深厚、浓烈的母子情呀!请拿起手中的笔,男生围绕话题“妈妈,您受苦了!”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女生围绕“孩子,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写下母亲的心里话。 (1)学生练写,师巡视。

  (2)反馈。

  看到母亲悄然而落的`两行泪水,儿子心疼地说……母亲欣慰地说……

  看到母亲潸然泪下,儿子鼻子一酸,说……母亲感动地答道……

  (四)激情小结、课外延伸

  1.课后作业:母爱如康乃馨——热情而真诚,那至真至纯的馨香伴我们一生一世!走出今天的课堂,我们的感恩行动才刚刚开始,你准备给自己留下什么特别的家庭作业呢?

  2.让我们再次感受第一次抱着母亲入睡的经历,将“感恩”二字铭记心间吧!

  师生齐读§5: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眼角流下来……

  教学后记:

  把准“语言训练”与“人文熏陶”的律动脉

  建构“扎实”、“高效”与“灵动”的语文课堂

  讲课之前,我在内心用虔诚的目光将年少时一直认为严厉有加、温柔少许的母亲深情地凝望,竟发现母亲对我的爱是如大海般深沉、似大山般高远,有了这深沉的爱才造就了如今善良、宽容、明理的我,有了这高远的爱才造就了如今坦荡、坚强、智慧的我,深沉、高远的“爱”怎会轻易写在脸上、挂在嘴边?我用心祈祷:妈妈,愿您健康长寿!!!

  执教《第一次抱母亲》这一课时,我以为这样的一篇情感型课文一定会“触及学生心灵”,我的心灵作好了“感动”的准备,谁料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一番景象:我情真意切,学生却神色木然,全然一副“局外人”的样子……讲完课,我不禁沉思:是现在的孩子不知“感动”吗?不是!单纯是因学生的年龄背景、知识经验积累无法领会作者成年人丰富的心理感受吗?也不是!课堂上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需要的是一座理解的桥梁,教者要在学生和作者之间搭建一座过渡的桥,找准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精神熏陶的结合点,课堂就不会因没有情感而显得*淡乏味了。

  专家指出: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显现着生命的灵动,教研室沙主任在《谈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之中提出: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关键的是要“把语文课上到孩子的心里去”,因为只有语文课触动着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沉浸于学*语文的氛围之中,这样的课堂才会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的统一起来。

  怎样把准“工具”与“人文”的律动脉,使两者相得益彰呢?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就能巧妙地把握“说”或“写”的切入点,将人文性落实在工具性上。《船长》也是一篇情感型课文,这篇课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学生很难领悟到其中的情感内涵,很难激起学*的内驱力,很难与文章的情感内涵产生共鸣,然而教者却在最末十分钟设计了这样一个写话训练:从“船长,你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回家?”“我不是不想回家!”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想象轮船沉没时,海水渐渐吞没可敬的船长的时刻,已经得救的人们可能会呼唤些什么,一个手势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的哈尔威船长内心或许在想些什么?孩子们说:“船长,您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回家?你为了这一次事故就放弃自己的生命,值得吗?您的妻儿、您的老母亲正等着你回家呢!”“我不是不想回家,朋友!我多么想见他们呀!可是,我怎么能够离开‘诺曼底’呢?‘诺曼底’也是我的家!船长是我的职责,‘船在人在,船毁人亡’,我怎能弃之不顾呢!所以,再见了朋友!”……围绕一个“家”字,深深触及学生心灵,围绕一个“家”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自然“情动而辞发”,围绕所选择的话题动情地诉说着,情至深处竟为之动容,怎不令听者感觉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其独具匠心怎不叫人拍案叫绝?毫无疑问,这个忠于职守的英雄形象定能有血有肉地刻在学生心上!

  《船长》一课教者把准本文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精神熏陶的律动脉——家,使得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了言语智慧,得到了人文精神滋养,整个训练过程展示得自然妥帖,极富艺术性,这样的训练才扎实有效,这样的课才富有“语文味”,才能上到孩子们的心里去。窃以为《第一次抱母亲》的魅力就在于那一份浓浓的赤子情怀,重点应该就“难过”、“愧疚”,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感受,教师应用自身真切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发学生回忆经历,这才是可取方法,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体会,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并用流畅真情的语言表白自己的心声,与作者的情感成为零距离的亲密接触,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作者的难过之情及愧疚之意。因为只有学生身边鲜活的人与事,才能够调动他们的情感储备,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让倾诉成为他们课堂的需要,只有架好这座桥梁,学生才能顺理成章地体会作者的感恩一“抱”为何使得母亲悄然落“泪”。紧紧抓住这一情感的主线进行读说写训练,目标是否更为明了,语言训练与人文熏陶是否更为自然、实在?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要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构建高效、灵动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的大智慧,让我们“三思”而“进课堂”吧!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两次抱母亲的思路,通过作者两次抱母亲的动作理解“我”对母亲不同的感情;

  3、理解课题中“第一次”和“抱”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几次抱母亲及作者对应的感情;

  2、理解课题中“第一次”和“抱”的含义。

  方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

  准备:PPT、预*单

  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共鸣。

  1、播放母亲节沙画视频(暖场视频PPT1,约3分钟)。

  2、师(出示PPT2):看完这个小视频,老师想到了冰心写的一首小诗:“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进你的怀里。”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张炜月和其母亲的故事中。

  二、理清思路,品读课文。

  师(出示PPT3):你来读一下课题。

  生:第一次抱母亲。

  师:我听出你把“抱”字读得特别深情。(板书着重号标注“抱”字)

  师:文中的我抱了几次母亲?

  生:两次

  师:抱了哪两次?你能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吗?

  生: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出示PPT4)

  师:作者在抱母亲做什么?

  生:换床单。(出示PPT4:抱母亲换床单;板书:换床单)

  师:还有一次呢?找出相关语句。

  生: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出示PPT4)

  师:这一次作者抱母亲做什么了?

  生:入睡。(出示PPT4:抱母亲入睡;板书:入睡)

  (一)抱母亲换床单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抱母亲换床单(出示PPT5)你来读。

  生: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师:作者抱母亲换床单是怎么换的?(出示PPT6)

  生:托抱。

  师:抓得很准!(板书:拖抱)

  师:此时作者拖抱的是怎样的母亲?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生: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母亲病的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哦,原来作者拖抱的是一个生病的母亲。(出示PPT7;板书:病人)

  师:抱着生病的母亲,此时此刻作者心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快速浏览第2、3节。

  生:难过、愧疚

  师:作者难过的是?(板书:难过)

  生: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出示PPT8)

  师:好,读得再轻些。

  生: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师:来,读出自己的意想不到。

  生: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师:母亲竟然这么轻,可母亲总是——(出示PPT9,师引读)

  生: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

  师:母亲竟然这么轻,可母亲总是——(出示PPT9)

  生: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师:(范读)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再读。

  生: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师:母亲竟然这么轻,可母亲总是——(出示PPT9)

  生: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师:是啊,母亲这么轻,而我却一直以为母亲——

  生:力大无穷。(PPT出示:力大无穷)

  师:我好愧疚啊!(板书:愧疚)

  师:孩子,你来读出作者的愧疚之情。(出示PPT10)

  生: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

  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师:哎呀,有点小愧疚了。你来。

  生: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

  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师:哎呀,真愧疚啊!你来。

  生: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

  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师:哎呀,真是太愧疚了。

  师: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师:我听出了你们的难过和愧疚。

  (二)抱母亲入睡

  师:所以此时作者突发奇想,要抱母亲——

  生:入睡。

  师:(出示PPT11)你来读。

  生: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师:读得声情并茂。

  师: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出示PPT12)开始讨论。

  事件

  “我”如何抱

  “我”把母亲当作

  “我”的

  感受

  抱母亲

  换床单

  托抱

  病人

  难过、愧疚

  抱母亲

  ________抱

  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这一次“我”抱母亲是怎么抱的?

  生:摇抱、搂抱、怀抱……

  师:你们说的都对,这些都是拥抱啊!(板书:拥抱)

  师:此时此刻,母亲在作者眼里是什么?

  生:孩子。

  师:概括的很准确!了不起!(板书:孩子)

  师:拥抱着母亲的作者,此时此刻心里有怎样的感受?

  生:对母亲的感恩、幸福、愧疚之情……

  师:这就是对母亲的疼爱啊!(板书:疼爱)

  师:除了疼爱,我抱母亲入睡时还享受其中。(板书:享受)

  师:(出示PPT13)谁愿意读读这段文字?

  生:我坐在床沿上

  把母亲抱在怀里

  就像小时候

  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

  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

  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师:我听出了爱的味道。

  师:你来。

  生:我坐在床沿上

  把母亲抱在怀里

  就像小时候

  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

  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

  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师:我听出了你的享受。

  师:我们带上动作一起来。

  生齐读。

  师:母亲在你们的怀抱里一定很幸福。

  三、强化思考,加深理解。

  师:把题目再读一遍。

  生:第一次抱母亲

  师:这一次我听出了你把第一次重读了。

  师:作者明明抱了两次母亲(手指板书示意),这里的第一次到底指的是哪一次?

  生:第一次指抱母亲入睡。因为这次作者是好好抱母亲的,是把母亲当作孩子一样用心抱的。

  师:是啊,作者抱母亲换床单时,把母亲当作病人,并不是发自内心地主动去抱母亲。而这里的抱母亲入睡才是作者发自内心地把母亲当作孩子来抱,充满了疼爱和呵护之情。抱母亲入睡不但教育了儿子,而且感动了母亲。

  四、拓展延伸,练*写话。

  师:想一想,“我”把母亲抱在怀里时会想些什么?母亲躺在‘“我”怀里时会想些什么?(出示PPT14)

  师:要求:1、4组写“我”的心里话;2、3组写母亲的心里话。

  师:(PPT音乐)儿子,你抱着母亲,读读你的心里话。

  生:妈,这么多年让您辛苦了,我真是太对不起您了。

  师:好愧疚的儿子。

  师:母亲,你躺在儿子怀里,读读你的心里话。

  生:儿子终于长大了、懂事了,真好!

  师:好欣慰的母亲。

  师:孩子,你抱着母亲,读读你的心里话。

  生:妈,这么多年您一个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担,现在儿子长大了,您肩上重担也该卸下来由我们扛了!

  师:好感人的儿子。

  师:母亲,你躺在儿子的怀里,你想说?

  生:这么多年的苦没白费,有这么孝顺的儿子陪伴我左右,我应该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妈妈了。

  师:好幸福的母亲。

  师:儿子,你想说?

  生:妈妈,您歇一歇吧,这么多年的付出真得辛苦您了。现在,您就好好享受我们兄弟姐妹对您的爱吧。

  师:好孝顺的儿子。

  师:母亲,你想说?

  生:儿子啊,母亲你点也不辛苦啊!能把你们拉扯大,我心里别提多开心了!母亲心里只期盼你们能过上好日子啊!

  师:好惹人疼爱的母亲啊!

  师: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竟然让作者如此愧疚,让母亲如此幸福感动。你也想为母亲做些什么?也让她感受到你对她的疼爱和呵护?

  生:我可以为母亲洗脚。

  师:我想母亲一定很幸福。

  生:我可以为母亲捶背。

  师:你真是个孝顺的好儿子。

  生:我可以为母亲做饭,因为她下班很晚。

  师:我想这个母子情深的场面一定很温馨。

  五、课后作业,巩固提升

  师:(出示PPT15)课后作业:以“第一次xxx”为题,把你第一次为母亲做什么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3

  一、研究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二、寻求教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张扬个性,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教学追求的目标。

  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自主学*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调。

  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接下来,我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深情地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在学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实践——情愫,让学生表白内心,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宣泄。

  三、明确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准多音字“背”在文中的音。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注意把“仰、翻、疚、瘦”写规范、写端正。

  3.用近义词或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仰面、愧疚、瘦小、责怪、翻山越岭”的意思。

  4.初步了解作者于何时何地“第一次”抱母亲?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够联系上下文,谈谈对“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3.联系生活,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四、确定教学难点 感悟母亲的伟大、无私,懂得要回报母爱!

  五、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闭上眼睛欣赏歌曲《妈妈怀里的歌》,抒发心中感受,用充满“爱”的眼睛寻找母亲“爱我”的生活点滴。

  (一)移情导入,直奔重点

  1.谈话导入:总以为抱母亲是很*常的事,可是“我”第一次抱母亲抱出了意想不到的感慨。你还记得文中的“我”是怎样地抱母亲的吗?

  2.请把书打开,快速地读一读,找出相关的语句。

  (二)品读“我”第一次怎样抱母亲的,感悟作者心灵

  1.镜头一: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1)指名读。

  (2)通过他的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作者的小心、周到。

  (3)通过这句话,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我抱母亲的唐突)

  (4)是啊,第一次抱母亲就差点仰面摔倒,为什么呢?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为什么感到难过、愧疚呢?

  (5)走进文本,读懂母亲

  过渡: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

  ★默读全文,画出对于“母亲”感受最深的语句,思考: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_的母亲。

  ★学生默读圈画。

  ★交流。

  学生口头完成填空,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理由。

  重点品读§2: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点拨: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母亲的“艰辛”?读了这段话,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什么画面?能将心中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2.镜头二:母亲、护士和我的对话

  指名练读对话,思考:你从这段对话中了解到了什么?

  指导读好对话,要像*时说话那么自然。

  3.镜头三: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就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

  过渡:我知道,倾尽所有华美的辞藻赞美母亲,都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我只能够怎么做?

  引读§5

  思考:你能感受到此刻“我”抱母亲的心情吗?从“无数次”你体会到了什么?当我们将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最想说什么?

  (三)情感升华,聆听母亲心曲

  过渡:第一次抱母亲,“我”难过、愧疚,“母亲”又是什么感受呢?

  1.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这一“笑”中,你能体会到母亲的心吗?

  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有人说:世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灵。我要说比天空更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

  2.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眼角流下来……

  想像填空:这是________的眼泪,因为 。

  3.拓展写话,情感升华。

  (音乐起)师描述:这泪,是欣慰的、激动的、高兴的、又苦又甜的!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们,如今,作者仅仅“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高兴、那么甜。这不再*凡的省略号该浓缩了何等深厚、浓烈的母子情呀!请拿起手中的笔,男生围绕话题“妈妈,您受苦了!”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女生围绕“孩子,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写下母亲的心里话。 (1)学生练写,师巡视。

  (2)反馈。

  看到母亲悄然而落的两行泪水,儿子心疼地说……母亲欣慰地说……

  看到母亲潸然泪下,儿子鼻子一酸,说……母亲感动地答道……

  (四)激情小结、课外延伸

  1.课后作业:母爱如康乃馨——热情而真诚,那至真至纯的馨香伴我们一生一世!走出今天的课堂,我们的感恩行动才刚刚开始,你准备给自己留下什么特别的家庭作业呢?

  2.让我们再次感受第一次抱着母亲入睡的经历,将“感恩”二字铭记心间吧!

  师生齐读§5: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眼角流下来……

  教学后记:

  把准“语言训练”与“人文熏陶”的律动脉

  建构“扎实”、“高效”与“灵动”的语文课堂

  讲课之前,我在内心用虔诚的目光将年少时一直认为严厉有加、温柔少许的母亲深情地凝望,竟发现母亲对我的爱是如大海般深沉、似大山般高远,有了这深沉的爱才造就了如今善良、宽容、明理的我,有了这高远的爱才造就了如今坦荡、坚强、智慧的我,深沉、高远的“爱”怎会轻易写在脸上、挂在嘴边?我用心祈祷:妈妈,愿您健康长寿!!!

  执教《第一次抱母亲》这一课时,我以为这样的一篇情感型课文一定会“触及学生心灵”,我的心灵作好了“感动”的准备,谁料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一番景象:我情真意切,学生却神色木然,全然一副“局外人”的样子……讲完课,我不禁沉思:是现在的孩子不知“感动”吗?不是!单纯是因学生的年龄背景、知识经验积累无法领会作者成年人丰富的心理感受吗?也不是!课堂上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需要的是一座理解的桥梁,教者要在学生和作者之间搭建一座过渡的桥,找准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精神熏陶的结合点,课堂就不会因没有情感而显得*淡乏味了。

  专家指出: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显现着生命的灵动,教研室沙主任在《谈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之中提出: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关键的是要“把语文课上到孩子的心里去”,因为只有语文课触动着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沉浸于学*语文的氛围之中,这样的课堂才会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的统一起来。

  怎样把准“工具”与“人文”的律动脉,使两者相得益彰呢?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就能巧妙地把握“说”或“写”的切入点,将人文性落实在工具性上。《船长》也是一篇情感型课文,这篇课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学生很难领悟到其中的情感内涵,很难激起学*的内驱力,很难与文章的情感内涵产生共鸣,然而教者却在最末十分钟设计了这样一个写话训练:从“船长,你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回家?”“我不是不想回家!”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想象轮船沉没时,海水渐渐吞没可敬的船长的时刻,已经得救的人们可能会呼唤些什么,一个手势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的哈尔威船长内心或许在想些什么?孩子们说:“船长,您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回家?你为了这一次事故就放弃自己的生命,值得吗?您的妻儿、您的老母亲正等着你回家呢!”“我不是不想回家,朋友!我多么想见他们呀!可是,我怎么能够离开‘诺曼底’呢?‘诺曼底’也是我的家!船长是我的职责,‘船在人在,船毁人亡’,我怎能弃之不顾呢!所以,再见了朋友!”……围绕一个“家”字,深深触及学生心灵,围绕一个“家”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自然“情动而辞发”,围绕所选择的话题动情地诉说着,情至深处竟为之动容,怎不令听者感觉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其独具匠心怎不叫人拍案叫绝?毫无疑问,这个忠于职守的英雄形象定能有血有肉地刻在学生心上!

  《船长》一课教者把准本文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精神熏陶的律动脉——家,使得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了言语智慧,得到了人文精神滋养,整个训练过程展示得自然妥帖,极富艺术性,这样的训练才扎实有效,这样的课才富有“语文味”,才能上到孩子们的心里去。窃以为《第一次抱母亲》的魅力就在于那一份浓浓的赤子情怀,重点应该就“难过”、“愧疚”,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感受,教师应用自身真切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发学生回忆经历,这才是可取方法,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体会,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并用流畅真情的语言表白自己的心声,与作者的情感成为零距离的亲密接触,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作者的难过之情及愧疚之意。因为只有学生身边鲜活的人与事,才能够调动他们的情感储备,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让倾诉成为他们课堂的需要,只有架好这座桥梁,学生才能顺理成章地体会作者的感恩一“抱”为何使得母亲悄然落“泪”。紧紧抓住这一情感的主线进行读说写训练,目标是否更为明了,语言训练与人文熏陶是否更为自然、实在?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要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构建高效、灵动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的大智慧,让我们“三思”而“进课堂”吧!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4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地位、作用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篇情感型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它是一篇感悟母爱、学会孝敬的好文章,对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与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叙述了“我”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第二部分(2、3)讲“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我”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第三部分(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把母亲抱在怀里,母亲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按计划需要三课时完成,我说的是第二课时。针对第二课时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理解课文第一、二部分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学生能根据实际写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3)情感目标: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报答。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第一、二部分的内容,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报答。

  难点:学生能根据实际写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1)朗读教学法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只有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本文是“我”和护士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语言感人,适合朗读。在教学中,我把朗读训练贯穿始终,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2)创设情境教学法

  用音乐来渲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语文。

  (3)对话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后再展开课堂对话。

  2、说学法

  (1)自读自悟法

  “阅读使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合作学*法

  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在回答问题上可以相互补充。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课文

  上课之前,播放《烛光里的妈妈》的歌碟,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

  1、同学们,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呢?

  2、是的,是歌颂母亲的歌,叫做《烛光里的妈妈》。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来继续学*这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板书:13、第一次抱母亲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本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两次抱母亲的思路,通过作者两次抱母亲的动作理解“我”对母亲不同的感情;

  3、理解课题中“第一次”和“抱”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几次抱母亲及作者对应的感情;

  2、理解课题中“第一次”和“抱”的含义。

  方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

  准备:PPT、预*单

  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共鸣。

  1、播放母亲节沙画视频(暖场视频PPT1,约3分钟)。

  2、师(出示PPT2):看完这个小视频,老师想到了冰心写的一首小诗:“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进你的怀里。”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张炜月和其母亲的故事中。

  二、理清思路,品读课文。

  师(出示PPT3):你来读一下课题。

  生:第一次抱母亲。

  师:我听出你把“抱”字读得特别深情。(板书着重号标注“抱”字)

  师:文中的我抱了几次母亲?

  生:两次

  师:抱了哪两次?你能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吗?

  生: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出示PPT4)

  师:作者在抱母亲做什么?

  生:换床单。(出示PPT4:抱母亲换床单;板书:换床单)

  师:还有一次呢?找出相关语句。

  生: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出示PPT4)

  师:这一次作者抱母亲做什么了?

  生:入睡。(出示PPT4:抱母亲入睡;板书:入睡)

  (一)抱母亲换床单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抱母亲换床单(出示PPT5)你来读。

  生: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师:作者抱母亲换床单是怎么换的?(出示PPT6)

  生:托抱。

  师:抓得很准!(板书:拖抱)

  师:此时作者拖抱的是怎样的母亲?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生: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母亲病的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哦,原来作者拖抱的是一个生病的母亲。(出示PPT7;板书:病人)

  师:抱着生病的母亲,此时此刻作者心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快速浏览第2、3节。

  生:难过、愧疚

  师:作者难过的是?(板书:难过)

  生: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出示PPT8)

  师:好,读得再轻些。

  生: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师:来,读出自己的意想不到。

  生: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师:母亲竟然这么轻,可母亲总是——(出示PPT9,师引读)

  生: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

  师:母亲竟然这么轻,可母亲总是——(出示PPT9)

  生: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师:(范读)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再读。

  生: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师:母亲竟然这么轻,可母亲总是——(出示PPT9)

  生: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师:是啊,母亲这么轻,而我却一直以为母亲——

  生:力大无穷。(PPT出示:力大无穷)

  师:我好愧疚啊!(板书:愧疚)

  师:孩子,你来读出作者的愧疚之情。(出示PPT10)

  生: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

  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师:哎呀,有点小愧疚了。你来。

  生: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

  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师:哎呀,真愧疚啊!你来。

  生: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

  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师:哎呀,真是太愧疚了。

  师: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师:我听出了你们的难过和愧疚。

  (二)抱母亲入睡

  师:所以此时作者突发奇想,要抱母亲——

  生:入睡。

  师:(出示PPT11)你来读。

  生: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师:读得声情并茂。

  师: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出示PPT12)开始讨论。

  事件

  “我”如何抱

  “我”把母亲当作

  “我”的

  感受

  抱母亲

  换床单

  托抱

  病人

  难过、愧疚

  抱母亲

  ________抱

  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这一次“我”抱母亲是怎么抱的?

  生:摇抱、搂抱、怀抱……

  师:你们说的都对,这些都是拥抱啊!(板书:拥抱)

  师:此时此刻,母亲在作者眼里是什么?

  生:孩子。

  师:概括的很准确!了不起!(板书:孩子)

  师:拥抱着母亲的作者,此时此刻心里有怎样的感受?

  生:对母亲的感恩、幸福、愧疚之情……

  师:这就是对母亲的疼爱啊!(板书:疼爱)

  师:除了疼爱,我抱母亲入睡时还享受其中。(板书:享受)

  师:(出示PPT13)谁愿意读读这段文字?

  生:我坐在床沿上

  把母亲抱在怀里

  就像小时候

  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

  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

  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师:我听出了爱的味道。

  师:你来。

  生:我坐在床沿上

  把母亲抱在怀里

  就像小时候

  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

  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

  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师:我听出了你的享受。

  师:我们带上动作一起来。

  生齐读。

  师:母亲在你们的怀抱里一定很幸福。

  三、强化思考,加深理解。

  师:把题目再读一遍。

  生:第一次抱母亲

  师:这一次我听出了你把第一次重读了。

  师:作者明明抱了两次母亲(手指板书示意),这里的第一次到底指的是哪一次?

  生:第一次指抱母亲入睡。因为这次作者是好好抱母亲的.,是把母亲当作孩子一样用心抱的。

  师:是啊,作者抱母亲换床单时,把母亲当作病人,并不是发自内心地主动去抱母亲。而这里的抱母亲入睡才是作者发自内心地把母亲当作孩子来抱,充满了疼爱和呵护之情。抱母亲入睡不但教育了儿子,而且感动了母亲。

  四、拓展延伸,练*写话。

  师:想一想,“我”把母亲抱在怀里时会想些什么?母亲躺在‘“我”怀里时会想些什么?(出示PPT14)

  师:要求:1、4组写“我”的心里话;2、3组写母亲的心里话。

  师:(PPT音乐)儿子,你抱着母亲,读读你的心里话。

  生:妈,这么多年让您辛苦了,我真是太对不起您了。

  师:好愧疚的儿子。

  师:母亲,你躺在儿子怀里,读读你的心里话。

  生:儿子终于长大了、懂事了,真好!

  师:好欣慰的母亲。

  师:孩子,你抱着母亲,读读你的心里话。

  生:妈,这么多年您一个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担,现在儿子长大了,您肩上重担也该卸下来由我们扛了!

  师:好感人的儿子。

  师:母亲,你躺在儿子的怀里,你想说?

  生:这么多年的苦没白费,有这么孝顺的儿子陪伴我左右,我应该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妈妈了。

  师:好幸福的母亲。

  师:儿子,你想说?

  生:妈妈,您歇一歇吧,这么多年的付出真得辛苦您了。现在,您就好好享受我们兄弟姐妹对您的爱吧。

  师:好孝顺的儿子。

  师:母亲,你想说?

  生:儿子啊,母亲你点也不辛苦啊!能把你们拉扯大,我心里别提多开心了!母亲心里只期盼你们能过上好日子啊!

  师:好惹人疼爱的母亲啊!

  师: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竟然让作者如此愧疚,让母亲如此幸福感动。你也想为母亲做些什么?也让她感受到你对她的疼爱和呵护?

  生:我可以为母亲洗脚。

  师:我想母亲一定很幸福。

  生:我可以为母亲捶背。

  师:你真是个孝顺的好儿子。

  生:我可以为母亲做饭,因为她下班很晚。

  师:我想这个母子情深的场面一定很温馨。

  五、课后作业,巩固提升

  师:(出示PPT15)课后作业:以“第一次xxx”为题,把你第一次为母亲做什么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侯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合作、探究,品味重点词、句、段,受到强烈的感恩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自主阅读探究文章大意。

  2、理解母亲肩上的“重担”的含义。

  3、联系上下文理解“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朗读配乐: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理清课文的层次并学*课文字词。

  3、读中思考,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扣题深化,读出感情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一篇新的课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指导:“第”是竹字头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

  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问题?(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读书就要这样,从题目开始读起。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对题目的思考,我们往往可以猜测到文章的大意和表达的中心。)

  二、初读课文,质疑词语;

  接下来,我想请一些同学读读课文,检查一下昨晚的预*情况,看看通过预*,咱们同学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了。其他同学带着这两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抱母亲?抱母亲时作者有什么感受?)认真听读课文,划出能解答这两个问题的有关词句。

  三、评价朗读,汇报交流。

  评价一下刚才的朗读情况。重点要强调一些字,句子的读法。

  1、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有两个原因,(板书:换床单,报母恩。)

  2、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

  ( 难过、愧疚)板书。解释愧疚。(“愧”是惭愧,“疚”是不安,甚至有些痛苦。惭愧、不安,就是“愧疚”,)理解“翻山越岭”,越的写法。仰(yǎng)面的读法。“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 三、理清文脉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我”抱母亲,其它的自然段又是写是什么的?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2、交流:课文哪些内容是写“抱母亲”?

  3、分段,概括大意: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说清楚。

  四、学*字词

  1、读准课文后面的生字以及词语。

  2、理解: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乡: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3、、指导书写 脖 摔 翻 瘦

  五、作业布置:

  1、每个字组三个词 2、朗读课文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7

  一、交流感受,触**感

  1、母亲,一个伟大的名字;母爱,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3课,来了解母亲。(生齐读课题)。

  同学们,老师告诉你:强调不同的词语,读出来的意思也不一样。你再来读读这个题目,你可以读出几种意思呢?

  (强调第一次:从来没有抱过母亲,初次体验。

  强调抱:这个姿势很特别,小孩子才会用这个词语。

  强调母亲:抱得不是别人,而是母亲,一个生我养我的人。)

  根据你的理解,我们再次读一读课题。

  2、打开书,自己大声地读一读课文,可以圈圈、画画、批注一下。(生读书)读完全文后,你能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吗?

  生回答。(母亲了不起,感动……)

  师:相信学了课文后,每个人不仅仅是感动,而是对母亲的由衷地敬意。

  二、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1、循题入文,探寻爱的足迹

  师:课题是《第一次抱母亲》,文中有两处直接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他们画出来,读一读。(生边读课文边找句子)

  师:大屏幕出示句子:

  (1)“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差点仰面摔到。”

  (2)“我坐在床沿上……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指名读这两处。短短几十字,字字含情,句句有爱,这两次抱母亲有何区别呢?(第一次重,第二次轻)为何有这样大的区别呢?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来仔细品读。

  2、“轻重”对比,体会“我”的难过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两个问题:

  (1)一开始“我”在什么情况下要抱母亲?

  (2)划出“我”抱母亲的动作,你能看出“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吗?

  生:“我”一开始抱母亲是因为母亲病了。

  生:母亲不仅病了,而且病得很重,护士来换床单,母亲连起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是啊,在这种情况下,母亲确实需要有人抱她下床,“我”这个做儿子的当然义不容辞了。我们来交流第二个问题:

  (动作词:左手托住,右手托住,使劲一抱)

  你能模仿这个动作做一做吗?

  生:从“使劲”“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可以看出,“我”当时以为:母亲一定很重。

  师:(追问)“我”以为有多重?

  生:100多斤重。

  师:可实际呢?

  生:只有89斤重。

  师:是吗?

  生:(略一沉思)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重。

  师:是啊,这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母亲可能连89斤重也没有。

  咱们同学体重超过80斤重的请举手!

  (有六、七位学生举手)

  师:天啊,母亲的体重竟然跟十岁的小学生差不多!

  课文中用一个词语表达了我知道这个真相的感情!(难过)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师:竟然”是什么意思?(居然、出乎意料,没想到)“我”为什么难过?

  生:“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一直以为母亲有100多斤,竟然不知道她这么轻,“我”太不关心母亲了,所以难过。

  “我”还难过些什么呢?

  3、透过“回忆”,感悟母亲的无畏慈爱

  师:一起生活了几十年,“我”为什么连母亲的体重也看不准呢?

  生:(读句子)“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屏幕出示)

  师:一个字,一句话,往往就是一幅鲜活的画面,学*语文,要善于把文字想象成画面,自由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你能看到什么?你能听到什么?

  (大屏幕出示:连绵起伏的大山,崎岖不*的羊肠小道,一位母亲肩挑重担,带着两个孩子在艰难地走?着……?)

  师:(深情地)你看到山了吗?什么样的山?

  生:连绵起伏的大山。

  生:又高又陡的山。

  师:山路呢?

  生:山路崎岖不*,到处都是石头。

  生:山路很远,一直看不到边。

  师:你看到担子了吗?里面是什么?

  生:里面可能是玉米、小麦等粮食。

  生:还可能是喂牲口的草。

  生:是石头。(余生笑)

  师:母亲挑石头干什么呢?

  生:挑回家盖房子、垒院墙。(余生点点头)

  师:这担子有多重?

  生:(齐回答)100多斤。

  师:(追问)母亲肩上的担子只有100多斤吗?

  生:后背还背着妹妹呢!

  师:你看到妹妹了吗?(深情描述)她哭着喊着:“妈妈,我饿!”母亲会怎么说?

  生:她会说:“别哭,回到家我给你做好吃的!”

  师:此时,母亲多想“飞”回家为女儿做顿虽不丰盛,却可口的饭菜呀!可是,“我”拉着妈妈的手,使劲往后拖,边哭边说:“妈,我累了,走不动了!”

  生:母亲说:“孩子,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生:母亲笑着说:“我给你唱支你最喜欢的歌吧,这样,你就不累了!”师:(动情描述)其实,母亲比我们还累,比我们还饿,可她把委屈放在心中,把眼泪咽到肚里,面带微笑,一边翻山越岭,一边给我们唱歌。就这样走哇,走哇,走过了一个个春秋与冬夏……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坚强的母亲,慈爱的母亲。再来读这段话,告诉大家,哪些地方最能打动你的心?

  生:“年复一年”说明母亲一直这样劳累,几十年如一日。

  想象:每年春天来到的时候,青黄不接,家里没粮食了,母亲就会怎么样?夏天来的时候,酷热难挡,蚊虫叮咬。母亲就会怎样?

  秋天来了,丰收在望,可是要下雨了,为了抢收粮食,母亲赶紧怎样?

  冬天到了,寒风凌冽,这样穷苦的家庭,没有取暖的东西。我们冻得瑟瑟发抖,母亲就怎么样?

  好不容易等到我们长大后能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叫我们放下,由她来挑,在她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永远需要她的关爱。

  生: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吃了很多很多的苦。

  生:母亲太无私了,重活都留给自己干。

  师:你能把这份感动读出来吗?(指名有感情朗读)

  读到这里,你觉得“我”除了感动,还会有什么样的感情?(难过)

  为什么难过?(联系上下文)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8

  一、研究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二、寻求教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张扬个性,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教学追求的目标。

  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自主学*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调。

  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接下来,我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深情地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在学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实践——情愫,让学生表白内心,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宣泄。

  三、明确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准多音字“背”在文中的音。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注意把“仰、翻、疚、瘦”写规范、写端正。

  3.用近义词或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仰面、愧疚、瘦小、责怪、翻山越岭”的意思。

  4.初步了解作者于何时何地“第一次”抱母亲?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够联系上下文,谈谈对“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3.联系生活,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四、确定教学难点

  感悟母亲的伟大、无私,懂得要回报母爱!

  五、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闭上眼睛欣赏歌曲《妈妈怀里的歌》,抒发心中感受,用充满“爱”的眼睛寻找母亲“爱我”的生活点滴。

  (一)移情导入,直奔重点

  1.谈话导入:总以为抱母亲是很*常的事,可是“我”第一次抱母亲抱出了意想不到的感慨。你还记得文中的“我”是怎样地抱母亲的吗?

  2.请把书打开,快速地读一读,找出相关的语句。

  (二)品读“我”第一次怎样抱母亲的,感悟作者心灵

  1.镜头一: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1)指名读。

  (2)通过他的读,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作者的小心、周到。

  (3)通过这句话,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我抱母亲的唐突)

  (4)是啊,第一次抱母亲就差点仰面摔倒,为什么呢?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为什么感到难过、愧疚呢?

  (5)走进文本,读懂母亲

  过渡: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

  ★默读全文,画出对于“母亲”感受最深的语句,思考: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_的母亲。

  ★学生默读圈画。

  ★交流。

  学生口头完成填空,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理由。

  重点品读§2: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点拨: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母亲的“艰辛”?读了这段话,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什么画面?能将心中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2.镜头二:母亲、护士和我的对话

  指名练读对话,思考:你从这段对话中了解到了什么?

  指导读好对话,要像*时说话那么自然。

  3.镜头三: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就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

  过渡:我知道,倾尽所有华美的辞藻赞美母亲,都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我只能够怎么做?

  引读

  思考:你能感受到此刻“我”抱母亲的心情吗?从“无数次”你体会到了什么?当我们将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最想说什么?

  (三)情感升华,聆听母亲心曲

  过渡:第一次抱母亲,“我”难过、愧疚,“母亲”又是什么感受呢?

  1.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这一“笑”中,你能体会到母亲的心吗?

  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有人说:世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灵。我要说比天空更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

  2.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眼角流下来……

  想像填空:这是________的眼泪,因为 。

  3.拓展写话,情感升华。

  (音乐起)师描述:这泪,是欣慰的、激动的、高兴的、又苦又甜的!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们,如今,作者仅仅“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高兴、那么甜。这不再*凡的省略号该浓缩了何等深厚、浓烈的母子情呀!请拿起手中的笔,男生围绕话题“妈妈,您受苦了!”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女生围绕“孩子,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写下母亲的心里话。

  (1)学生练写,师巡视。

  (2)反馈。

  看到母亲悄然而落的两行泪水,儿子心疼地说……母亲欣慰地说……

  看到母亲潸然泪下,儿子鼻子一酸,说……母亲感动地答道……

  (四)激情小结、课外延伸

  1.课后作业:母爱如康乃馨——热情而真诚,那至真至纯的馨香伴我们一生一世!走出今天的课堂,我们的感恩行动才刚刚开始,你准备给自己留下什么特别的家庭作业呢?

  2.让我们再次感受第一次抱着母亲入睡的经历,将“感恩”二字铭记心间吧!

  师生齐读§5: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眼角流下来……

  教学后记:

  把准“语言训练”与“人文熏陶”的律动脉

  建构“扎实”、“高效”与“灵动”的语文课堂

  讲课之前,我在内心用虔诚的目光将年少时一直认为严厉有加、温柔少许的母亲深情地凝望,竟发现母亲对我的爱是如大海般深沉、似大山般高远,有了这深沉的爱才造就了如今善良、宽容、明理的我,有了这高远的爱才造就了如今坦荡、坚强、智慧的我,深沉、高远的“爱”怎会轻易写在脸上、挂在嘴边?我用心祈祷:妈妈,愿您健康长寿!

  执教《第一次抱母亲》这一课时,我以为这样的一篇情感型课文一定会“触及学生心灵”,我的心灵作好了“感动”的准备,谁料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一番景象:我情真意切,学生却神色木然,全然一副“局外人”的样子……讲完课,我不禁沉思:是现在的孩子不知“感动”吗?不是!单纯是因学生的年龄背景、知识经验积累无法领会作者成年人丰富的心理感受吗?也不是!课堂上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需要的是一座理解的桥梁,教者要在学生和作者之间搭建一座过渡的桥,找准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精神熏陶的结合点,课堂就不会因没有情感而显得*淡乏味了。

  专家指出: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显现着生命的灵动,教研室沙主任在《谈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之中提出: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关键的是要“把语文课上到孩子的心里去”,因为只有语文课触动着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沉浸于学*语文的氛围之中,这样的课堂才会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的统一起来。

  怎样把准“工具”与“人文”的律动脉,使两者相得益彰呢?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就能巧妙地把握“说”或“写”的切入点,将人文性落实在工具性上。《船长》也是一篇情感型课文,这篇课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学生很难领悟到其中的情感内涵,很难激起学*的内驱力,很难与文章的情感内涵产生共鸣,然而教者却在最末十分钟设计了这样一个写话训练:从“船长,你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回家?”“我不是不想回家!”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想象轮船沉没时,海水渐渐吞没可敬的船长的时刻,已经得救的人们可能会呼唤些什么,一个手势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的哈尔威船长内心或许在想些什么?孩子们说:“船长,您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回家?你为了这一次事故就放弃自己的生命,值得吗?您的妻儿、您的老母亲正等着你回家呢!”“我不是不想回家,朋友!我多么想见他们呀!可是,我怎么能够离开‘诺曼底’呢?‘诺曼底’也是我的家!船长是我的职责,‘船在人在,船毁人亡’,我怎能弃之不顾呢!所以,再见了朋友!”……围绕一个“家”字,深深触及学生心灵,围绕一个“家”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自然“情动而辞发”,围绕所选择的话题动情地诉说着,情至深处竟为之动容,怎不令听者感觉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其独具匠心怎不叫人拍案叫绝?毫无疑问,这个忠于职守的英雄形象定能有血有肉地刻在学生心上!

  《船长》一课教者把准本文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精神熏陶的律动脉——家,使得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了言语智慧,得到了人文精神滋养,整个训练过程展示得自然妥帖,极富艺术性,这样的训练才扎实有效,这样的课才富有“语文味”,才能上到孩子们的心里去。窃以为《第一次抱母亲》的魅力就在于那一份浓浓的赤子情怀,重点应该就“难过”、“愧疚”,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感受,教师应用自身真切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发学生回忆经历,这才是可取方法,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体会,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并用流畅真情的语言表白自己的心声,与作者的情感成为零距离的亲密接触,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作者的难过之情及愧疚之意。因为只有学生身边鲜活的人与事,才能够调动他们的情感储备,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让倾诉成为他们课堂的需要,只有架好这座桥梁,学生才能顺理成章地体会作者的感恩一“抱”为何使得母亲悄然落“泪”。紧紧抓住这一情感的主线进行读说写训练,目标是否更为明了,语言训练与人文熏陶是否更为自然、实在?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要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构建高效、灵动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的大智慧,让我们“三思”而“进课堂”吧!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体验、表达,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让学生学会感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交代目标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长大,小时候,母亲曾经抱过我们无数次,而我们长大后却很少有人抱过自己的母亲。而今,在医院里,在老母亲的病床前,一个儿子第一次把母亲抱在怀中,也给了母亲一次爱的回报。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感受一份博大、无私的母爱。(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全文,找出情感差异之处

  请同学们拿起文章,轻声读一读,看看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描写抱母亲的情形?划出来然后读一读。(教师巡视,学生读书)

  谁来把划出来的句子读一读?(学生汇报)

  文中两处写到抱母亲,同样是抱着,你有没有感受到两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汇报:

  1、护士要换床单情急之下抱起母亲

  2、深情抱母亲入睡

  三、品读“无意之抱”体会母爱的伟大

  大家看,同样是抱着母亲,由最初的情急抱起到后来发自内心的抱着母亲入睡。这个过程中作者的内心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先来看前三个自然段,快速地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有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心情?(难过,愧疚)

  大家回想一下,作者很关心母亲,看到母亲下床都很吃力,他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那么这么简单的动作后,他怎么会这么难过,甚至愧疚呢?让我们静下心来,默读前三个自然段,边读边找到让作者难过的原因,划出关键的词和句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难过?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读后汇报:第一自然段1、没想到母亲那么轻,不了解自己的妈妈感到很自责,很惭愧。

  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结合100多斤和80多斤两个数字对比体会作者的内心。

  作者难过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不了解母亲的体重吗?真正的原因在哪?

  投影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读完这一段你明白作者难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学生汇报:2、没有想到母亲这么辛苦

  重点品味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年复一年。引导学生想象瘦小的妈妈拖儿带女翻山越岭的情景。有感情朗读

  “重担”指什么?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重担子,你觉得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生活的重担啊!)

  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

  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啊!

  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还指什么?(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坦的道路。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全家度过了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

  母亲为了子女付出了多少啊!谁能把这段话读好?指导朗读。作为一个儿子,当他看到眼前已经病重的妈妈,再回想起往事,他的内心仅仅是难过吗?还有什么?(愧疚,后悔)可母亲是怎么说的?

  3、第三自然段:投影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却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母亲的话语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母亲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值得一提。

  多么伟大的母亲?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品读深情之抱,感悟母子情深

  这就是母亲,把自己的所有都给了自己的儿女,不须表白,也不图回报,其实全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其中也包括大家的母亲。母爱体现在点点滴滴中,甚至让我们司空见惯,*以为常。可是当病榻上的老母亲这么轻描淡写的话更让我愧疚万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千般滋味,万番感慨,一齐涌上了心头。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什么想法,拿起书齐读。

  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此时此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深情地抱着母亲入睡吧。咱们拿起书,听老师读最后一段,一起来体验这浓浓的亲情。(教师感情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听到最后老母亲流泪了,你们觉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幸福、欣慰、又苦又甜)

  此时,母子俩的内心都波涛汹涌,可是什么也没有说,母子的亲情就在这一刻交流着、升华着,让我们再来轻轻地读一读这段。(指名读)

  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觉得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蜜。此时此刻,老师现在最想说的是《游子吟》中的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板书

  父母给了我们太多的恩泽,我们永远不能回报。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学会回报父母的爱,让我们一起大声读:齐读诗句。


第一次抱母亲作文优选【十】篇(扩展5)

——《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反思 (菁华3篇)

《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反思1

  为期一个月的同课异构的准备,今天在新华小学结束了。首先感谢让区教育局的领导能够给予我们这些教师一个学*、交流和进步的*台,其次感谢新华小学的各位领导和教师的帮助和支持,最后感谢四年二班的各位同学的配合。

  早早地来到学校,和学生进行了沟通,本以为是胸有成竹的准备工作,可是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却是情况百出,以下就针对这次同课异构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和教学理念基础。

  备一节课的基础,首先就是备学生。由于对学生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在前一天到学校了解了一下学生的基本情况,感觉他们对课本知识掌握的没有问题,而且都能够把握文中母亲的品质,可是在授课的时候,学生根本就没有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这就是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的不充分,导致在课堂中自己占主导地位,让学生的思想受我的牵制,以至于所呈现的课堂非常地沉闷。这就体现了自己在课堂中的教育机制还是有待提高。

  要想提高教育机智,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还是不够的,还要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设计报告单的时候,把小组合作部分学生要分析的内容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汇报的时候,能够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进行交流。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学情分析,要让学生进行大量地朗读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文本的知识进行透彻地分析。在课堂中仅让学生针对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进行朗读,自己也有意识地想让学生在后面的文段中进行朗读,可是在授课中却大大地忽略了这个环节,导致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所呈现出来的就是“死气沉沉”的氛围。

  这次活动让自己让自己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时也在其他授课教师身上寻找到了闪光点,吸取他们的优点,用到自己的课堂之上,使呈现的课堂形式更加地灵活,课堂效果更好。

《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反思2

  本学期,有幸与师傅微微一同上了一节同题异构课。虽然是一节组内的公开课,但在与师傅切磋、与文本对话、与骨干老师的交流中,我收获很多。

  在接到通知要上一节同题课的时候,我就和师傅微微迅速的研读四下所有的课文,选择了一篇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有关母爱的课文。为了准备好这节课,我反复的阅读文本,画出我认为值得讲和值得教的内容,形成了一篇自己的教案。但是,这篇教案很快被推翻了。

  我们新教师参加了一次培训,区教研员陈飞老师在培训的过程中,就选择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散文,与新教师们一起研读。他从课题入手,将“第一次抱母亲”的“抱”字解读为“回报”的“报”字。这一下子就打开了我的思路,将“抱”字深入的去理解和阐释,不正是回报的意思嘛。我突然明白,从一个“报”字入手,将文章中所有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通篇考虑,就可以很自然的对作者两次抱母亲的不同表现、抱母亲的不同含义进行清晰的解读——这才是真的解读文本。陈飞老师扣住作者到底在做什么,他动作背后的真正含义,让我一下子明白了语言背后的东西。就好像打通任督二脉一样,因此我趁热打铁,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完成了我的教案。

  在试上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个班的班情不一样,因此上出来的效果也不同,如果完全按照我的教案来,那么这节课就变成了走流程,学生反而学不到什么。怎么在大体内容不变的情况下,紧紧抓住学情,上出有班级的特色的一节课。我根据我们的班的具体情况——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比较差,在课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细读文本,通过提出几个有思考和讨论价值的问题,适时的将孩子思路引领到文章的关键处(这也是师傅微微采用的王荣生教授“三段式”备课方式给我的启发)。整节课基本达到了我的预期,学生投入到课堂中,积极思考,通过细读文本,与文字交朋友,收获文字背后的意义。

  课后,与师傅微微和年级组的骨干老师研讨的时候,他们又给了我新的启发。母爱虽然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但是课文中选录的《第一次抱母亲》,故事发生在60、70年代,那时候的母亲与新时代的母亲是截然不同的,现在的母亲不会肩上挑着重担,不会翻山越岭做农活。因此,学生无法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来理解课文中的这位母亲,也就无法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作者心中的那种对母亲的感激。从另一方面来说,学生现在才10岁左右,让他们理解已过而立之年的作者,感同身受,似乎也有点难为孩子了。

  学情到底是怎样的程度?

  通过这次同题异构课,我更加深刻的感悟到在备课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学生现阶段的语文水*以外,还应该考虑他们的生活经验、他们的认知水*等。只有更深入的了解学生,解读学情,才能真正上好一节适合四年级孩子的课。

  其实这节课给我的收获绝不止于此,师傅对于课堂游刃有余的把控,对学生学*状态的关注、对学生回答的精巧点评。都深深的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师傅通过她的一言一行教给我的,我会好好收藏,用到我的课堂上。

《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反思3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然而,在*时的教学中,我了解到现在的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大都是肤浅的,甚至把母爱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的付出。基于这样的认识背景,要学生走进母亲的内心,感受母爱,进而回报母爱,成为了本课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朗读为抓手,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深读,并联系生活实际,建立起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中充分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一、想象画面,整体把握课文。

  中年级注重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因此在教学开始,我通过让学生通读整篇课文的方式,让学生在脑海中放放电影,想象眼前浮现了哪些画面。在朗读和想象中,学生对文章有了整体的理解和把握,并能将一些细微之处一一捕捉,例如有关护士的画面等。

  二、重组课文,抓重点语段

  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比较长的课文。因此在理解课文时,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以“文章中哪个画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最能打动你”的问题引导学生抓住了文章中最重要最感人的两幅插图——“母亲挑重担”的画面和“我为了报答母亲恩情而抱着母亲入睡”的画面进行品读,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品析重点词句,理解母爱

  在理解“母亲挑重担”画面时,我以“为什么在我得知母亲很轻之后会感到如此愧疚”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句“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胆子”。在这句话中,理解“重担”的含义是本段甚至是本文理解的重难点。教学时我进行了如下设计来突破重难点:1、理解“重担是什么意思?母亲承受的重担到底有多重?”并在本段中找出相关语句和字词好好品读体会。2、用心思考,联系*时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付出,说说母亲的重担除了肩头的担子还可能是什么?3、总结学生发言,体会“母亲之所以表现得力大无穷的原因”,理解母亲挑起的是整个家庭的重担,体会母亲的伟大和坚强。4、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读出自己的心情和体会。

  四、感情范读,感悟母爱

  在理解“我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而抱母亲”的画面时,我进行了感情范读,并配上了《母爱》的音乐。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也沉醉在这母子情深的一幕中。以读悟情,感悟母爱是本段主要的学*方法。通过读,学生悟出了母亲内心的想法,悟出了母亲那饱含深情的热泪,悟出了弄弄的母子情。

  五、联系自我,升华母爱

  本课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好题材。在充分感悟母爱感悟文章后,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对自己母亲*凡的母爱进行了动情描述,学生无不动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将心中想对自己,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不少学生从小事回忆,写出了母亲与孩子之间那份独特珍贵的爱,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第一次抱母亲作文优选【十】篇(扩展6)

——《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反思 (菁华3篇)

《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反思1

  我一直在思考,课堂何以精彩?是课前灵动的预设?是教师诗意的语言?是师生默契的交流?是师生澎湃的激情?是声情并茂的朗读?是课外资源的引进?是美仑美奂的课件?读了于永正老师《第一次抱母亲》的课堂实录,让我对课堂精彩有了新的认识,不仅仅是我起先想到的这些,课堂的精彩还源自一个又一个的细节!

  什么是课堂的细节?细节是教学过程中富有教学价值的环节和情节,如细小的教学语言、环节,文本词句、训练点等。细节是很微妙的,少了这个细节,听课者可能觉察不到;有了这个细节,让人为之一惊!让人心明眼亮!让人回味无穷!课堂中的细节有的是预设的,有的是现场生成的,有的甚至是执教老师的“无心插柳”。有句话叫做“细节决定成败”,虽说有点夸张,但不无道理,成功的课堂往往是由多个精彩的细节巧妙组合起来的。从细节的处理中我们能够隐约触摸到执教老师的“良苦用心”。我从于永正老师的课堂实录中剪辑几个细节与大家分享。

  细节一:“看于老师会不会当你们的大朋友,是不是你们很好的大朋友。”

  师:上课以前,你们老师一个字都没说我吗?没说我一个字?(学生无人举手)没说呀!哎呀,怎么能不说我呢?哦,说了,怎么说我的?

  生:她说今天有一位著名教师于永正来为我们上课。

  师:哦,说了,而且还加了“著名”两个字,是吧?你信不信呢?

  生:(迟疑了一会儿)嗯——信!

  师:信!不过她很勉强,想了一会儿说:“嗯——信!”。她这个表情很好,说信吧,又不太信;说不信吧,是老师说的。你用个词儿来形容你现在的心情。

  生:很犹豫吧。

  师:这叫“将——”,“半——”(女生一时回答不上来)要不要别人帮忙呢?

  生:(女生终于想起来)是半信半疑。

  师:对,半信半疑。听她说的话,看她的表情,就知道对老师说的话半信半疑。你们老师究竟说得对不对,要看咱们的课上得好不好,看于老师会不会当你们的大朋友,是不是你们很好的大朋友。咱们两节课以后你们再说说你们的看法,好不好?

  生:好。

  这是于永正老师课前与学生谈话的一个细节。由于老师的“著名”引出“信不信”,再由“半信半疑”引出“课上得好不好”就要“看于老师会不会当你们的大朋友,是不是你们很好的大朋友。”这句话里包含了一个“课堂评价”的问题,于老师认为,一堂课好不好,应该由学生说了算,评价的标准就是这堂课里老师能不能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对于借班上课的老师来说,在学生面前还是陌生的,通过一篇课文的学*,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学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必然会对上课的老师产生好感,产生学*语文的兴趣。老师以学生为本,融入学生群体,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课。

  细节二:“哎呀,很遗憾,我希望你们看一看,结果没看。”

  师:四(6)班的同学都很棒,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好,咱们将在这一起上一节课,知道我们今天学什么课文吗?

  生:(小声齐答)不知道。

  师:不至于吧?真不知道?

  生:(小声答)不知道。

  师:书看过没有?

  生:(齐)没有。

  师:说实话,看了没看?

  生:(齐)没有。

  师:哎呀,很遗憾,我希望你们看一看,结果没看。好,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

  于永正老师真的感到遗憾吗?真的希望学生上课之前多看几遍课文吗?显然不是。当前有不少人反对(质疑)公开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开课上老师“作假”泛滥,上课之前学生已经把课文读得滚瓜烂熟,甚至有过“彩排”,公开课成了“演出课”!“不知道。”“没有。”

  学生根本不知道今天上的是什么课文,童言是真实的,于老师的这堂课也是真实的,课前老师与学生没有做过任何“手脚”。这样的公开课才有“听”的价值,能够真实地看到学生如何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不会读到会读,从不懂到懂的发展过程。公开课必须“货真价实”,来不得半点虚假!我想,这也是于老师展示这个细节所要表达的意图。

  细节三:“我最关心的是字,通过预*,通过读,认识不认识,课文能不能读正确,读流畅。”

  师:好,看来同学们很会提问题。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抱母亲的人是什么感受?还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为什么要抱母亲?现在打开书,答案在书里,请翻到《第一次抱母亲》。找到了没有?请翻到第69页。请你们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课文里的生字都有拼音,不认得的字可以拼读一下,要求大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字记住,同时要思考你们的问题,好吗?各人读各人的,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时间大约五六分钟。)

  师:读了一遍课文,刚才你们提的问题,答案找到的请举手。手放下。你们提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当中,只要一读,就能找到。其实,我关心的不是你们的答案能不能找到,我最关心的是字,通过预*,通过读,认识不认识,课文能不能读正确,读流畅。生字都认识的举手。(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写一字,看谁认识,大家都不要读。看我写字。(师板书生字:越)认识的举手,请你来读。

  ……

  于永正老师让学生读了课题之后,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了不少颇有价值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带着问题读课文。读课文之前,于老师还有一项任务,就是要求大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字记住。学生自由读完第一遍课文之后,于老师并没有急着请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而是检查学生的识字和朗读有没有“过关”。在于老师看来,让学生提出问题目的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此时还是第一遍读课文,后面还有更多的读,问题的“答案”在多读之后学生必会豁然开朗。于老师第一课时的“保底工程”是让每个学生都能读准确、读流利。“我最关心的是字,通过预*,通过读,认识不认识,课文能不能读正确,读流畅。”从这个细节中,我们还看到,于老师提倡课内预*,不占用孩子们的课外时间,实现第一课时“零起点”教学,这在不少公开课中(第二课时除外)是少见的。

  细节四:“读完课题以后要停一会儿,再读正文,要让人家思考,自己也思考一下。”

  生:十三,《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

  师:(打断学生)停下来。听我说,十三,可以不读,如果要读,就读成“第十三课”。咱不读,上来就读课题,读完课题以后要停一会儿,再读正文,要让人家思考,自己也思考一下。然后读正文,这样读——(师拿起书进行示范)第一次抱母亲,(有意在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一会儿)母亲病了……这样读,给别人、给自己留出思考的时间。再读。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的时间稍长)……

  师:(打断学生)有进步!停顿的时间再长一点儿。再读。

  生:第一次抱母亲。(题目与正文之间留下了足够的时间)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

  师:(打断学生)我提示一下,句号要停顿。为什么要停顿?因为一句话说完了要想。住下读。

  生:“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我让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学生把“都”字读得较重)

  师:“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如果像你那样把“都”读得很响,“转身”的后边应该加个顿号,“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说明“转身”和“下床”这两个动作都很吃力,但是书上没有这个顿号,因此这个“都”要读得轻一点儿。(示范两遍)“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跟着读。

  生:(齐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面对第一个女生)你也读一遍。

  生: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会读了,大家像她一样再读一遍。

  生:(齐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于永正老师的朗读指导真是细致入微啊!比如:课题前的序号可以不读,要读就读成“第十三课”。“读完课题以后要停一会儿,再读正文,要让人家思考,自己也思考一下。”读到句号的地方,也要停一会儿,目的也是要“想”。与其说这是朗读的技巧,不如说是于老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惯。朗读既是读给自己听,也是读给别人听;既要让自己思考,也要让别人思考。再比如,“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这句话,学生把“都”读重了,不仔细揣摩,是发现不了破绽的。于老师不是“听之任之”,而是及时纠正,点拨得非常精妙!用一个“顿号”引导学生,“都”在这句话中不能读重音,而且自己范读了两遍,再让学生跟读。如此细微的朗读指导,长此以往,不怕学生读不好课文!

  细节五:“他的读有三个优点,第一,题目读得好;第二,有两个词读得好……”

  生:(男生读第一段。在读的过程中,仍然把“仰面”读成了“áng面”,于老师再次让全体同学把这句话齐读两遍。)

  师:他的读有三个优点,第一,题目读得好;第二,有两个词读得好,一个是“赶紧”(边说边把“赶紧”二字板书在黑板上),同学们能看见吗?跟我一起写吧。还有一个词,护士说话的时候,后边用了一个十分恰当的词,找一找,护士说话时用了一个词,用得非常恰当,不知同学们听出来没有?

  生:(齐答)责怪。

  师:一起读读这个词。“护士责怪说”,读。

  生:(齐)护士责怪说。

  师:这个词,他也读得非常好。(边说边板书“责怪”)“怪”字的竖心旁,先两边后中间。为什么说他这两个词读得好?“赶紧”不仅是说话快,更重要的是表达一种心情,表达我对母亲的体贴。请你把这段再读一读。

  生: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师:“妈”喊响一点,“妈,你别动”表达一种急切,“你别动,我来抱你。”一起再来读一遍。

  生:(齐)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师:“你别动,我来抱你。”再读。

  生:(齐)“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师:还有一个词,责怪,(手指黑板)责是责备,怪是抱怨的意思,埋怨的意思。同学们看这儿,如果说护士责备他,用“责备”就太厉害了,那不符合护士的身份,因为他们毕竟素不相识。如果光是埋怨也不行,那就少了一份对母亲的关爱,对母亲的着急。母亲病得这样,母亲这么轻,你怎么用这么大劲呀,所以含有一点责备,这是护士的心情。请他再读一读护士责怪的话。

  生: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

  师:“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顺着这样的语气往下读。

  生:护士说:“你以为你妈有多重?”

  师:“你以为你妈有多重?”这都是一种责怪,而不是责备,责备太重了;也不是抱怨、埋怨,埋怨又太轻,少了一份对母亲的关心、着急,这个词用得太恰当了!想不想听于老师读一读。

  师:(范读这一段)这是责怪的语气,而不是责备的,也不是抱怨的。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好吗?

  生:(练*读这一段。)

  “赶紧”和“责怪”是于永正老师“必讲”的两个词语,如果由于老师自己提出这两个词语,会显得不够自然,有“贴标签”之嫌。于老师很有办法,在学生的朗读中以“优点”的方式提炼出这两个词语,并板书出来,“为什么说他这两个词读得好?”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语境,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感情,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样的“词语理解”不是局限于字面意思的简单解释,而是与课文情景融为一体,在细细地品味中,深深地朗读中感受对母亲的关心体贴。这一个细节,我把它称为“细节放大”,于老师抓住“有两个词读得好”,引导学生把词语做大、做强、做深!逐一“攻破”,自然流畅!不愧为大师啊!

  细节六:“我要像爱我的父母那样去爱我周围的老人,我要像关爱我的孩子那样去关爱我的每一位学生。”

  师: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游子吟》学过没有?(生齐答:学过。)你知道于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是诗中的哪一句话?

  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掌声。(全班同学鼓掌)是的,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话就是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我们对父母做出的再多,也难以报达父母对我们的恩泽,记住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读。

  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拿出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咱们一起写。(生在书上写,师在黑板上写。写完以后,师将末尾的句号改为叹号。)同学们坐好。此时此刻我第一句话要说的是这句诗,我第二段话要说的,(师拿出一个笔记本)想不想听于老师读第二段话?

  生:(齐)想!

  师:谢谢大家。(读自己写的读后感)《第一次抱母亲》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我能不能感动别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的父母虽然去世了,但是别人的年迈的父母还健在,我要像爱我的父母那样去爱我周围的老人,我要像关爱我的孩子那样去关爱我的每一位学生。(于老师读完,台上台下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篇课文的教学于永正老师没有只停留在“伟大母爱”的层面上,而是继续深入开掘。对孩子们来讲,更重要的是“回报母爱”,关爱他人!“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于老师道出了自己此时此刻最想说的一句话。“回报母爱”,从古至今,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写下这句诗就是要让孩子们铭记母爱,回报母爱。更令人感动的是于老师当场朗读了自己写的读后感:“我要像爱我的父母那样去爱我周围的老人,我要像关爱我的孩子那样去关爱我的每一位学生。”这不是简单空洞的说教,于老师是在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出表率啊!与其让学生去喊一些假大空的“爱”的口号,还不如老师率先垂范,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诗句和读后感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的味道,学*语文不仅仅是识字*文,同时也是在学*如何做人啊!

  细节七:“我的掌声不仅是献给这五位同学,也是献给所有同学,因为同学们都在进步。”

  师:在下课以前,我想请同学们再把书读一读,我最喜欢听小朋友们读书。我相信这一次读得比刚才大有进步,我还想请开始读的那五位同学来读,好吗?我们来看一看,这五位同学通过这两节课,和第一次读得有哪些不同,有哪些进步。

  生:(五位同学分段读课文。第一位同学仍然把“仰面”读成了“áng面”,师又让全体同学练读两遍。其他同学都读得很流畅,也很有感情。)

  师:让我们给这五位同学掌声。(师带头鼓掌,生跟着鼓掌)依我看,这五位同学都进步了,我的掌声不仅是献给这五位同学,也是献给所有同学,因为同学们都在进步。

  课堂上,于永正老师总是会为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而感到高兴,为每一位学生的出色表现而鼓掌。从这个细节中我们领悟到,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只有每一位学生都进步了,课堂才能焕发生命活力。于老师为什么还要指名先前读过课文的五位学生再次读课文?我想就是让学生的前后表现来证明我们的课堂“一切为了学生”,当我们亲眼目睹学生从读不通到读通顺,从自己提出问题到自己解决问题这一个进步的过程,我们没有理由不为学生鼓掌。语文课不需要什么“花架子”,扎扎实实地以学生的进步为出发点,服务学生,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兴趣和学**惯,这才是语文课的本色!

  细节八:“我们要堂堂正正地写字,做堂堂正正的*人!”

  师:我们的课就上到这儿,好吗?还有写字任务,写字的时候,我提醒大家有两个字要注意,第一,写“疚”的时候要注意,(边讲解边示范)里面的第一撇要短,最后一笔捺起笔要高一点,而且要舒展。因为字写得有没有精神,有没有骨气,捺很关键。还有一个“越”字,一起跟老师写,(边讲解边示范)捺要长一些,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从左边的第二横的地方开始,斜钩稍微高一点儿。记住:右边的第一笔一定要低,在“走”的第二横的地方起笔,不然的话,这个字就写得很难看。你们回去以后,描红仿影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两个字。

  师:同学们,我送大家一句话:“我们要堂堂正正地写字,做堂堂正正的*人!”下课。(台下报以热烈的掌声)

  说实话,语文课中很少看到学生写字。其实写字是语文课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于永正老师在这堂课里也是多次指导学生如何把字写得美观,他的板书向来都是一笔一划,整齐规范,间架结构符合楷书的要求。他是在用自己的字告诉学生把字写好很重要。*的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汉字中浸润着*的文化,喷发着*的精神,“我们要堂堂正正地写字,做堂堂正正的*人!”是啊,写字如同做人,写字需要静心、恒心,需要心领神会,写好汉字,就是热爱祖国,就是在弘扬祖国的文化和精神,就是在做堂堂正正的*人!聆听着于老师的写字要领,观赏着于老师的范写,我感受到了语文带给我们的力量和智慧!

  细节是华美乐章中的一枚音符,细节是太阳光芒中的一束光线,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细节是高山峻岭中的一颗石子。在于永正老师的《第一次抱母亲》课堂实录中还有不少成功的细节,仿佛点点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催促着我努力生长。我们应该从大师的课堂中搜寻这些美妙动人的细节,汲取细节背后的精神营养,从细节中领悟语文教学的真谛。

  无数细节决定了教学行为的好坏、优劣。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眼光投入到教学细节上来,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细节,处理细节,研究细节。擦亮眼睛,从细处入手,揣摩语文教学的一言一语、一招一式,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使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与精彩!

《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反思2

  《第一次抱母亲》叙述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经历,表达了母亲的伟大和儿子对母亲的一片孝心,是一篇引导感悟母爱、学会孝敬的好文章,对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教学我设计了三读(即初读、再读、精读)在读中感悟作者的内心感受,(难过—愧疚—崇敬、爱戴之情)在读中感悟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母亲的崇敬、爱戴和孝敬之情。

  这个片段,我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文字,领会文意,真正理解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朗读,读出话中意,弦外音,再结合自己的体会,让作者的心灵和学生的心灵进行碰撞,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产生表达的欲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释放。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充分利用已有的材料和已有的知识(“三八”书信、《游子吟》)进行拓展,挖掘课文的内涵,能调动学生已经产生的情感参与学*,能使他们很快地入情入境,从而让作者的内心感受和学生的独特体验融为一体,变为具体的行动。

《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反思3

  为期一个月的同课异构的准备,今天在新华小学结束了。首先感谢让区教育局的领导能够给予我们这些教师一个学*、交流和进步的*台,其次感谢新华小学的各位领导和教师的帮助和支持,最后感谢四年二班的各位同学的配合。

  早早地来到学校,和学生进行了沟通,本以为是胸有成竹的准备工作,可是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却是情况百出,以下就针对这次同课异构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和教学理念基础。

  备一节课的基础,首先就是备学生。由于对学生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在前一天到学校了解了一下学生的基本情况,感觉他们对课本知识掌握的没有问题,而且都能够把握文中母亲的品质,可是在授课的时候,学生根本就没有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这就是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的不充分,导致在课堂中自己占主导地位,让学生的思想受我的牵制,以至于所呈现的课堂非常地沉闷。这就体现了自己在课堂中的教育机制还是有待提高。

  要想提高教育机智,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还是不够的,还要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设计报告单的时候,把小组合作部分学生要分析的内容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汇报的时候,能够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进行交流。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学情分析,要让学生进行大量地朗读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文本的知识进行透彻地分析。在课堂中仅让学生针对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进行朗读,自己也有意识地想让学生在后面的文段中进行朗读,可是在授课中却大大地忽略了这个环节,导致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所呈现出来的就是“死气沉沉”的氛围。

  这次活动让自己让自己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时也在其他授课教师身上寻找到了闪光点,吸取他们的优点,用到自己的课堂之上,使呈现的课堂形式更加地灵活,课堂效果更好。


第一次抱母亲作文优选【十】篇(扩展7)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菁华5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1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的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做——母亲,这种爱,叫做——母爱。今天我们继续学*这篇关于母亲和母爱的文章

  2、复*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了第一自然段,了解到:母亲病重住院,由于护士要换床单,我第一次抱起自己的母亲,猛然发现-----(打出句子)

  二、学*第二小节,感第二课时受文中的母亲

  1、品“竟然”

  读读这个句子,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1)“竟然”,出乎意料。

  (2)练*朗读。

  过渡: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啊?会让儿子和她生活了几十年,还看不准她的体重?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二自然段,

  ①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②边读边拿出你的笔,划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在空白处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可以使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一个字。

  3、自由交流: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

  (1)辛苦劳累的母亲。

  →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①品读“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背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体会“翻山越岭”

  →什么叫“年复一年”?→读读这个词语,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②想象: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母亲翻山越岭时的一幅幅难忘的画面。在烈日炎炎,挥汗如雨的夏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说吧)→

  ③用心品读,“年复一年”这简简单单的4个字,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母亲是多么辛苦,劳累啊!

  (2)关爱子女的母亲。

  这还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母亲是深爱着我们的,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出示: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①你想强调的是那个词语?为什么?能把你的理**进去,读读这句话吗?

  师:是啊,但逢有重担,挑水也好,担柴也罢,母亲一定会说:“孩子,快放下,让我来!”

  ②创设情境想象:“但逢有重担”,亲爱的孩子们,看看这图,想想看,这担子上,都会担着什么呢?(指名生说)

  ③这些都是看得见的重担,可是,孩子们,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还有很多看不见的重担。你再想想,母亲的肩上还会担着什么呢?面对所有这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重担,母亲一定会说:“ !”

  →同学们都体会到了母亲无私的爱,把你的体会放进去,读读这句话。

  过渡:我可敬的母亲用她无私的爱给我们撑起了一个轻松的童年

  (3)坚强伟大的母亲。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是的,面对生活的重担,母亲用瘦弱的身躯默默地支撑了几十年,这是一位多么坚强的母亲啊。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直到我第一次把母亲抱起,大屏幕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

  这一抱啊,抱出了多少愧疚和难过,抱出了多少个没想到啊。我“没想到---”,“没想到——”,“更没想到——”(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此时的感受吗?)

  把你的感受(惊讶、感动、感恩)放进去,读读这句话。一起读。我一直以为……

  (4)朴实无华的母亲。

  (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当护士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时,她却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在母亲看来,这些事情是怎样的?→真情是最美的语言,不用一点点的修饰!我们一齐读读母亲的话吧!

  2.齐读第2节:

  母慈子孝啊。刚才,我们走进作者的记忆深处,通过品词、读句、赏段,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母亲的无私和伟大。让我们捧起课本,用心地读一次第2自然段吧。

  三、学*第四,五小节

  1.读中体悟: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母亲的爱,课文中的“我”也感受到了。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想到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我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读读四、五自然段。

  →结合学生回答,启发思考:本来床单已经铺好,我应该把母亲轻轻地放上去,为什么还要好好抱一抱母亲呢?

  →小结指导朗读: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2.师生共读: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温馨的画面吧。轻轻捧起你的课本,看第5自然段,。(一生读第5自然段)

  3.屏幕出示:

  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这是两行怎样的泪水?

  朴素的母亲,就用这么朴素的方式表达出她内心如此丰富的情感。品读着这质朴的话语,我们深深沉浸在浓浓的人间真情中。

  →儿子长大了,理解了母爱,并学会了用行动来回报母亲,这就是人世间最动人的母子情啊!让我们感受着母子间的深情,一起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于是,我又想起

  (教师朗诵小诗):

  4.片断练笔:此时,病房里安静极了,可是“我”和母亲却百感交集。

  请同学以 “母亲啊,_________”或“儿子,你可知道:__________”为开头他们的心理话。

  5.引导交流。 听得出,同学们已经走进了母子的内心世界,聆听到了这世间最美妙,最动人的对话。

  五、总结延伸

  再美的辞藻,也描摹不出这个名字的伟大----母亲;再多的感恩,也承载不了这份爱的厚重,母爱。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名字--母亲;我们会永远珍藏这份爱--母爱。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2

  一、研究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二、寻求教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张扬个性,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教学追求的目标。

  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自主学*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调。

  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接下来,我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深情地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在学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实践——情愫,让学生表白内心,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宣泄。

  三、明确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准多音字“背”在文中的音。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注意把“仰、翻、疚、瘦”写规范、写端正。

  3.用近义词或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仰面、愧疚、瘦小、责怪、翻山越岭”的意思。

  4.初步了解作者于何时何地“第一次”抱母亲?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够联系上下文,谈谈对“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3.联系生活,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四、确定教学难点 感悟母亲的伟大、无私,懂得要回报母爱!

  五、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闭上眼睛欣赏歌曲《妈妈怀里的歌》,抒发心中感受,用充满“爱”的眼睛寻找母亲“爱我”的生活点滴。

  (一)移情导入,直奔重点

  1.谈话导入:总以为抱母亲是很*常的事,可是“我”第一次抱母亲抱出了意想不到的感慨。你还记得文中的“我”是怎样地抱母亲的吗?

  2.请把书打开,快速地读一读,找出相关的语句。

  (二)品读“我”第一次怎样抱母亲的,感悟作者心灵

  1.镜头一: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1)指名读。

  (2)通过他的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作者的小心、周到。

  (3)通过这句话,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我抱母亲的唐突)

  (4)是啊,第一次抱母亲就差点仰面摔倒,为什么呢?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为什么感到难过、愧疚呢?

  (5)走进文本,读懂母亲

  过渡: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

  ★默读全文,画出对于“母亲”感受最深的语句,思考: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_的母亲。

  ★学生默读圈画。

  ★交流。

  学生口头完成填空,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理由。

  重点品读§2: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点拨: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母亲的“艰辛”?读了这段话,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什么画面?能将心中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2.镜头二:母亲、护士和我的对话

  指名练读对话,思考:你从这段对话中了解到了什么?

  指导读好对话,要像*时说话那么自然。

  3.镜头三: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就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

  过渡:我知道,倾尽所有华美的辞藻赞美母亲,都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我只能够怎么做?

  引读§5

  思考:你能感受到此刻“我”抱母亲的心情吗?从“无数次”你体会到了什么?当我们将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最想说什么?

  (三)情感升华,聆听母亲心曲

  过渡:第一次抱母亲,“我”难过、愧疚,“母亲”又是什么感受呢?

  1.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这一“笑”中,你能体会到母亲的心吗?

  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有人说:世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灵。我要说比天空更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

  2.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眼角流下来……

  想像填空:这是________的眼泪,因为 。

  3.拓展写话,情感升华。

  (音乐起)师描述:这泪,是欣慰的、激动的、高兴的、又苦又甜的!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们,如今,作者仅仅“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高兴、那么甜。这不再*凡的省略号该浓缩了何等深厚、浓烈的母子情呀!请拿起手中的笔,男生围绕话题“妈妈,您受苦了!”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女生围绕“孩子,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写下母亲的心里话。 (1)学生练写,师巡视。

  (2)反馈。

  看到母亲悄然而落的两行泪水,儿子心疼地说……母亲欣慰地说……

  看到母亲潸然泪下,儿子鼻子一酸,说……母亲感动地答道……

  (四)激情小结、课外延伸

  1.课后作业:母爱如康乃馨——热情而真诚,那至真至纯的馨香伴我们一生一世!走出今天的课堂,我们的感恩行动才刚刚开始,你准备给自己留下什么特别的家庭作业呢?

  2.让我们再次感受第一次抱着母亲入睡的经历,将“感恩”二字铭记心间吧!

  师生齐读§5: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眼角流下来……

  教学后记:

  把准“语言训练”与“人文熏陶”的律动脉

  建构“扎实”、“高效”与“灵动”的语文课堂

  讲课之前,我在内心用虔诚的目光将年少时一直认为严厉有加、温柔少许的母亲深情地凝望,竟发现母亲对我的爱是如大海般深沉、似大山般高远,有了这深沉的爱才造就了如今善良、宽容、明理的我,有了这高远的爱才造就了如今坦荡、坚强、智慧的我,深沉、高远的“爱”怎会轻易写在脸上、挂在嘴边?我用心祈祷:妈妈,愿您健康长寿!!!

  执教《第一次抱母亲》这一课时,我以为这样的一篇情感型课文一定会“触及学生心灵”,我的心灵作好了“感动”的准备,谁料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一番景象:我情真意切,学生却神色木然,全然一副“局外人”的样子……讲完课,我不禁沉思:是现在的孩子不知“感动”吗?不是!单纯是因学生的年龄背景、知识经验积累无法领会作者成年人丰富的心理感受吗?也不是!课堂上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需要的是一座理解的桥梁,教者要在学生和作者之间搭建一座过渡的桥,找准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精神熏陶的结合点,课堂就不会因没有情感而显得*淡乏味了。

  专家指出: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显现着生命的灵动,教研室沙主任在《谈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之中提出: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关键的是要“把语文课上到孩子的心里去”,因为只有语文课触动着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沉浸于学*语文的氛围之中,这样的课堂才会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的统一起来。

  怎样把准“工具”与“人文”的律动脉,使两者相得益彰呢?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就能巧妙地把握“说”或“写”的切入点,将人文性落实在工具性上。《船长》也是一篇情感型课文,这篇课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学生很难领悟到其中的情感内涵,很难激起学*的内驱力,很难与文章的情感内涵产生共鸣,然而教者却在最末十分钟设计了这样一个写话训练:从“船长,你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回家?”“我不是不想回家!”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想象轮船沉没时,海水渐渐吞没可敬的船长的时刻,已经得救的人们可能会呼唤些什么,一个手势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的哈尔威船长内心或许在想些什么?孩子们说:“船长,您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回家?你为了这一次事故就放弃自己的生命,值得吗?您的妻儿、您的老母亲正等着你回家呢!”“我不是不想回家,朋友!我多么想见他们呀!可是,我怎么能够离开‘诺曼底’呢?‘诺曼底’也是我的家!船长是我的职责,‘船在人在,船毁人亡’,我怎能弃之不顾呢!所以,再见了朋友!”……围绕一个“家”字,深深触及学生心灵,围绕一个“家”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自然“情动而辞发”,围绕所选择的话题动情地诉说着,情至深处竟为之动容,怎不令听者感觉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其独具匠心怎不叫人拍案叫绝?毫无疑问,这个忠于职守的英雄形象定能有血有肉地刻在学生心上!

  《船长》一课教者把准本文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精神熏陶的律动脉——家,使得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了言语智慧,得到了人文精神滋养,整个训练过程展示得自然妥帖,极富艺术性,这样的训练才扎实有效,这样的课才富有“语文味”,才能上到孩子们的心里去。窃以为《第一次抱母亲》的魅力就在于那一份浓浓的赤子情怀,重点应该就“难过”、“愧疚”,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感受,教师应用自身真切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发学生回忆经历,这才是可取方法,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体会,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并用流畅真情的语言表白自己的心声,与作者的情感成为零距离的亲密接触,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作者的难过之情及愧疚之意。因为只有学生身边鲜活的人与事,才能够调动他们的情感储备,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让倾诉成为他们课堂的需要,只有架好这座桥梁,学生才能顺理成章地体会作者的感恩一“抱”为何使得母亲悄然落“泪”。紧紧抓住这一情感的主线进行读说写训练,目标是否更为明了,语言训练与人文熏陶是否更为自然、实在?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要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构建高效、灵动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的大智慧,让我们“三思”而“进课堂”吧!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3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读

  1、师板书课题,生随师书空写课题

  2、教师质疑课题: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

  生: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母亲有什么感受?

  生: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抱母亲?

  3、师表扬具有质疑精神的学生

  二、引导初读,感知课文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课文,声音不一定要大,怎样读进去就怎样读?

  2、找到答案的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

  3、明确初读要求:我最关心的是不是生字都认识了吗?课文读得通顺了吗?

  4、检查初读:

  (1)生字会读的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

  (2)现在不许开口出声,一起看这个字(教师端正书写“越”),会读的举手?

  指名读后,问:“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呢?(生联系课文理解后解释:走过很多的山路)

  (3)我让大家认一个课文中最难最难的字。

  出示“愧疚”一词,指读后,追问:是什么意思?交流明确是“惭愧、内疚”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要求读通

  1、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再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

  5、检查再读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相机指导(其中一个学生读时偏快,教师马上作出反应,指导他读好句号)

  3、当学生读完第3自然段时,表扬学生读了三遍就读得通顺、正确。

  四、教师范读,以情激情

  1、于老师备课时读了好多遍,但没有大家读得好,我也想读给大家听听,好吗?谢谢大家坐得这么端正。

  2、教师配乐范读结尾段(非常动情,非常感人,听课师生共同鼓掌)

  3、教师激励学生读:

  同学们,有人把“读书”称为“煮书”,刚才大家把课文只读了两遍就读得很好,很多地方给我以启发,比如有的同学甚至读出了表情,希望我们互相学*,练*读书,把课文读好,读出作者的感情来。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4

  一、导入

  1、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知道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继续学*《第一次抱母亲》。

  2、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可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差点摔倒。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二、精读

  1、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找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2、学生交流。

  3、“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再读读课文,谈谈你的体会。

  4、学生交流。

  相机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想想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什么?

  B、学生交流。

  C、这段话中有两个“担子”,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想想这两个担子的意思一样吗?

  D、第一个“担子”是指什么?

  对呀,炎炎夏日,骄阳似火,知了不停地叫喊着,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寒冬腊月,雪花纷飞,呼呼的北风无情地刮着,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E、第二个“担子”又指什么?

  课件出示: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想想母亲会去干什么?

  F、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G、指导读“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5、过渡: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不仅感动了作者,也让护士感动了,引读:护士也动情地说:————。但是,母亲呢?

  6、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7、是呀,每个母亲都是一样的。同学们,想想你们的母亲*时为你做了什么?课件出示:选择一句或几句,说说你们的母亲为你做了什么?

  清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我生病时,母亲____________;

  当我伤心时,母亲____________;

  当我____时,母亲___________ ……

  8、同学们这就是爱啊,这就是母爱啊!作者也想到了这样一幕。

  (1)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师配乐范读。)

  (2)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这是怎样的泪水?

  学生说;这是兴奋的泪水、幸福的泪水、这时高兴的泪水,这是感动泪水。这是爱的泪水……

  (3)师:小时候,母亲从无数次的抱过我,而这仅仅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给了母亲无比的激动和幸福,让我们也读一读,让我们这个画面留住,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生齐读。

  三、升华

  1、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回报母亲恩情的方式也很多。作者用“抱母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母之情,你们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们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呢?(播放《母亲》)

  2、学生各抒己见。

  3、今天,正好有许多母亲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中,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母亲的恩情,让我们对着母亲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母亲的爱》。

  4、请同学们去抱一抱自己的母亲,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3、联系生活,组织学生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4、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激**感,训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投影片,带花边的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

  一、导入

  1、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每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自己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我们以前就学过有关歌颂母亲的课文,还记的吗?今天我们继续学*《第一次抱母亲》。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思路:通过歌曲激情,通过谈话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为进入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可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差点摔倒。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二、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一)体悟难过

  1、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找画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2、学生交流。师投影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很难过。”(师板书“难过”)

  3、激疑:儿子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竟然不了解母亲,是因为他的心中没有母亲?是这样的吗?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再次进入课文,深入了解母亲的形象)

  4、学生交流。体会儿子的难过与母爱的伟大。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住手拉,背背,肩挑,翻山越岭等词体会母亲的坚强与伟大。

  指名学生朗读欣赏令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5、师总结指导说话:读到这里,我们已经被母亲的坚强而感动了,现在了解了儿子为什么会感到难受了吗?生自由交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思路:通过对学生的追问,感悟,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文字,揣摩人物的言行,正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感恩母亲

  1、激疑:母亲虽然瘦弱,但却表现的如此坚强,不能不让人感叹母爱的力量。这力量实在是太伟大了,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就不用说那亲生体验的儿子了。

  (1)回顾课文,儿子开始抱母亲只是为了方便护士换床单,可是,等床单换好以后,为什么还要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入睡呢?

  (2)齐读第二处抱母亲的句子。体会儿子难过、愧疚的心情。

  (3)激疑: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不仅感动了作者,也让护士感动了,引读:护士

  也动情地说:————。但是,母亲呢?

  (4)投影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生自由交谈。

  2、激情:母亲是坚强的,母亲又是伟大的,她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我们苦着

  累着。而我却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着那

  么重的担子。如今,母亲病了,病得不轻,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对此,我的

  心中充满了深深地内疚。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想对她说——(师板书

  “愧疚))

  师:望着母亲瘦小的脸,让我们深情地对母亲说一声……

  (指名说两次)

  3、师:所以我就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入睡。于是,在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了先前的那一幕……

  (1)师投影出示最后一段的内容:

  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

  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

  流下来。(教师配乐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2)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这是怎样的泪水?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入情如境,发表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感情积淀,让学生从各自的理解所进行的角度进行论说,在分享中丰富自己的想法)

  (3)师:小时候,母亲从无数次的抱过我,而这仅仅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给了母亲无比的激动和幸福,这是幸福的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让我们再读一读,让我们这个画面留住,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生齐读。

  3、自由表达,加深体验

  (1)激疑:如果你是旁边的护士,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你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又会对母亲说什么?

  (设计思路: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对于子女伟大而无私的爱心,感受儿子动人的孝顺之情,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

  (2)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本段。

  三、联系生活,表达情感、总结课文

  1、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无私博大的母爱。此时此刻,你们一定也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朝夕相处之中,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呀!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现在请同学们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或一句话写在卡片上,送给妈妈。(板书无私博大)

  2、生练写展示结果

  3、请大家把这份心意卡,轻轻地放在她的床头,她一定会非常感动的。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设计思路:发挥语文学*的情感功能,让学生懂的孝顺的美德,学会做人)

  四、作业设计:

  1课外阅读:.古往今来多少文人贤士都用优美朴实的语言歌颂母爱,赞美母亲,课后大家可以找几篇相关的文章来读一读。

  2、小练笔: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有关和母亲相处的文章。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作文优选【十】篇(扩展8)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菁华5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1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第13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你知道了什么?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

  生:文章中的我是第一次抱母亲。

  板书:我 抱 母亲

  生:我从第一段感受母亲最辛苦,因为她最重就80多斤,而且还要翻山越岭。

  生:我从兄弟姐妹轮流照顾她,我们很孝顺

  生:他感到自己心里很难过,很愧疚。(板书:难过、愧疚)

  师:大家的感受很深刻。今天我们再走进课文,仔细读,细细品,第一次抱母亲,为什么会感觉到难过、愧疚?仔细读仔细地想一想。

  师:都找到了,你从哪里感觉到的?

  生: 母亲最重时才89斤,还要背着妹妹,翻山越岭让我觉得难过;愧疚是长大了没有让我们挑过重担,我们都没母亲挑过重担。。

  师:说的很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听一听。

  生读:小时候,母亲挑着重担,我们长大了母亲仍然是舍不得让我们挑重担,你们看,母亲师:怎么样?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难得

  师:是难得吗?

  生:母亲很伟大

  生:母亲沉重的担子到底有多重吗?仔细再去读。

  生:有100多斤,超过了她最终的体重,而且要翻山越岭。

  师:有什么不同意的意见?

  生:还要背着妹妹。

  师:你只看见她挑着的担子,没有看到母亲背上的,手里的。她背上药——手里——

  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课文,显示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知道吗?

  生:走过许多山,翻过很多岭。

  师:是走过山吗?是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道道岭。爬过山吗?别急,别急,再想一想母亲,想想当时的画面,你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吗?

  生:我看到母亲背着妹妹在山间穿梭

  师:是穿梭吗?是艰难地行走着

  生:我曾经爬过紫金山,感觉到很累

  师:紫金山是修筑好的,想想母亲爬的山是怎么样的呢?

  生:崎岖,不*。

  师:自己读一读。

  指读。

  ——容易吗?再往下读,还从哪里看出母亲沉重的付出。

  生:年复一年看出母亲很辛苦。

  生:我们长大了,也能挑担子了,但是母亲仍然挑担子,这么一个老人也许不会翻山越岭了,但是这样一个老人挑担子还是很辛苦的。

  师:说的好,就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师:她身上的担子就是100多斤的担子吗?看这就是他们的家,出示画面。茅房,箩筐。她只有100多斤的担子吗?

  生:母亲还背着妹妹

  生:还有家里的事情

  生:各种困难,家里的孩子遇到的困难等

  生:家里所有的事情,家庭的担子

  师:家里的事情,教育儿女的事情这些母亲都是担子,难怪我会觉得母亲——力大无穷。

  是什么原因使母亲能挑旗这么沉重的担子?

  生:母爱,亲情的力量

  生:也是一种责任。

  (板书:母爱,亲情、责任)

  师:读到这里,想到这样的母亲,我为什么会觉得难过吗?

  师:通过刚才的学*你知道我为什么难过吗?

  生:我对母亲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错怪了母亲。

  师:是误会吗?是没有想到——(没说清楚)

  师:相信读了这一段一定会对母亲产生更深刻的感受。

  生自读。

  师:谁来把自己的体会读听一听。

  师:指读。看的出来你一定对这个母亲又更深的认识,大家对这个母亲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第一次抱母亲抱出了亲情,产生了难过与愧疚。大家再读读这一段,从这一段中又体会出什么呢?可以出声读。

  出示: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忽视动情地说:大妈……

  生:我体会出护士也很动情,你能不能把护士动情地话读一读。

  师:还体会到什么?

  生: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体会到,母亲还不要别人说出去,不让别人说。

  师:母亲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每个母亲都是这样,都是这样一步一步,担负家庭孩子生活的担子,一直到孩子长大。

  师:是啊,每个母亲都是这样,我也是一个普通的母亲,还记得有一天夜里,孩子突然发高烧,我连忙带她去医院……( 掌声) 。这掌声是送给老师的,其实也是送给每个母亲的。

  还记得母亲是这么关心照顾你们的吗?

  生:叙述自己小时候生病的情景(3人)

  师:而母亲又是怎么说的?——“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听到这里,我突发奇想,第一次抱起了母亲,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配乐,能读好这段话吗?

  指读。

  师:轻轻的读这一段,你能体会出什么?自己再读一读。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说

  师:儿子很孝顺。

  师:体会的很好,这么深刻的认识,就请你读给我们听一听。

  师:有多少多少幅画面在我的面前浮现,最后一句应该怎么读?

  指读。

  师:一幅幅画面留下来。谁再来读。

  师:这泪是什么样的泪?(配乐声音太大学生的话,听不清。)

  生:感动的泪

  生:幸福的泪

  生:欣慰的泪

  板书(感动幸福欣慰)

  师:无数次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起我们,今天我只是抱起母亲一次,她竟然满眼是泪水,母亲真是要求太少了,谁再来读这一句。指读。

  师:她落泪了,这是对母亲的一种感激。

  师:谁再来读。指读

  师:这画面真美,这情景真感人,我第一次抱母亲抱出了亲情,抱出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抱出了母亲的恩情,也抱出了我要对母亲的回报。同学们要好好的爱自己的妈妈。来再让我们轻轻地读一读。

  齐读。

  师:泪水流下来,瞧着就是母亲,这就是母子之间一份深深的爱,还想读吗,还想把自己的感受来给读给我们听吗?指读(铃声响)

  :跟作者一起抱了一次自己的母亲,回家也抱自己的妈妈,相信也能抱己的感受。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体验、表达,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让学生学会感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交代目标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长大,小时候,母亲曾经抱过我们无数次,而我们长大后却很少有人抱过自己的母亲。而今,在医院里,在老母亲的病床前,一个儿子第一次把母亲抱在怀中,也给了母亲一次爱的回报。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感受一份博大、无私的母爱。(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全文,找出情感差异之处

  请同学们拿起文章,轻声读一读,看看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描写抱母亲的情形?划出来然后读一读。(教师巡视,学生读书)

  谁来把划出来的句子读一读?(学生汇报)

  文中两处写到抱母亲,同样是抱着,你有没有感受到两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汇报:1、护士要换床单情急之下抱起母亲

  2、深情抱母亲入睡

  三、品读“无意之抱”体会母爱的伟大

  大家看,同样是抱着母亲,由最初的情急抱起到后来发自内心的抱着母亲入睡。这个过程中作者的内心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先来看前三个自然段,快速地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有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心情?(难过,愧疚)

  大家回想一下,作者很关心母亲,看到母亲下床都很吃力,他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那么这么简单的动作后,他怎么会这么难过,甚至愧疚呢?让我们静下心来,默读前三个自然段,边读边找到让作者难过的原因,划出关键的词和句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难过?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读后汇报:第一自然段1、没想到母亲那么轻不了解自己的妈妈感到很自责,很惭愧。

  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结合100多斤和80多斤两个数字对比体会作者的内心。

  作者难过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不了解母亲的体重吗?真正的原因在哪?

  投影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读完这一段你明白作者难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学生汇报:2、没有想到母亲这么辛苦

  重点品味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年复一年。引导学生想象瘦小的妈妈拖儿带女翻山越岭的情景。有感情朗读

  “重担”指什么?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重担子,你觉得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生活的重担啊!)

  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

  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啊!

  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还指什么?(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坦的道路。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全家度过了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

  母亲为了子女付出了多少啊!谁能把这段话读好?指导朗读。作为一个儿子,当他看到眼前已经病重的妈妈,再回想起往事,他的内心仅仅是难过吗?还有什么?(愧疚,后悔)可母亲是怎么说的?

  3、第三自然段:投影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却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母亲的话语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母亲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值得一提。

  多么伟大的母亲?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品读深情之抱,感悟母子情深

  这就是母亲,把自己的所有都给了自己的儿女,不须表白,也不图回报,其实全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其中也包括大家的母亲。母爱体现在点点滴滴中,甚至让我们司空见惯,*以为常。可是当病榻上的老母亲这么轻描淡写的话更让我愧疚万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千般滋味,万番感慨,一齐涌上了心头。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什么想法,拿起书齐读。

  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此时此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深情地抱着母亲入睡吧。咱们拿起书,听老师读最后一段,一起来体验这浓浓的亲情。(教师感情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听到最后老母亲流泪了,你们觉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幸福、欣慰、又苦又甜)

  此时,母子俩的内心都波涛汹涌,可是什么也没有说,母子的亲情就在这一刻交流着、升华着,让我们再来轻轻地读一读这段。(指名读)

  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觉得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蜜。此时此刻,老师现在最想说的是《游子吟》中的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板书

  父母给了我们太多的恩泽,我们永远不能回报。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学会回报父母的爱,让我们一起大声读:齐读诗句。

  [点评]

  很高兴参加这次教学研讨活动。我们大家常说,语文本是有情物,无情怎能学语文。我理解,“情”是说我们要引导学生学*有情味、有温度的语文。“智”就是通过语文学*,丰富学生的认识和感受,发展学生的思维,学有用的本领。

  那么语文课中的“情”从何而来?从文本中来,通过和作品对话、和作者对话体会其中的情味。而引导学生老老实实地读书、思考、感悟,是使学生领悟情感的最佳途径。深刻的感悟一定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上的。熟读,使学生多次触摸文本;精思,使学生读进文章里去。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喜极而泣的泪水。歌颂了母亲那种对子女无私地献出一切,却对他们无所求,只要子女对他们献出的一点点的关爱就足以令他们幸福满足的情怀。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锤炼语感的好素材。?

  四年级孩子的认知与文章有一些差距,他们也许很难将文章中的母亲与自己的母亲产生关联,感受往往停留在文章的层面,而不能联系自身,教学时,老师努力创设情境,反复品读,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产生共鸣,唤起学生真实的情感。

  抓住情感线,走进人物内心

  情感,是课堂中流淌的血脉,在语文课上,没有情感流淌的课堂一定是波澜不惊的课堂。本课采用“情感教学”为主线,首先开课“激情”,在动情地描述中引领孩子走进文本,其次是品读“入情”,引导学生品评词语内涵的情感,如牢牢抓住重点语段——“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课文,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词语“翻山越岭”,展开想象:母亲年复一年是怎样将我们抚养**的,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读中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

  品读语言,感受母爱的伟大

  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后的精灵,要触摸到它,想象和朗读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书,采用多种方式来读书,在一次次读书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教师不断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如想象母亲在“山路崎岖、道路泥泞”中的情景再现,读出文字背后蕴涵的意思,读懂母亲肩上担的“担子”更深层的含义,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理解母亲的艰辛、无私、伟大。并在品读析词中有机地渗透学生“品读法”和“想象法”,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3

  教材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三课 《第一次抱母亲》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全文重点记述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重难点: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抱”

  师问:看到这个字想到什么?

  2、将课题补充完整

  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有什么疑问?

  相机板书重点问题:原因?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先想一想。

  检查自读情况。

  2、再轻声读一读课文,看看刚才的问题能不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

  提问,检查自读情况。

  三、围绕问题,精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一)“我”抱母亲的原因?

  课文哪一部分写了这个原因?指读。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二至四句。指导朗读。

  (二)“我”抱母亲的感受?相机板书“难过”、“愧疚”

  1、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

  2、文中有三处“没想到”,找出来轻声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3、指导读A句。

  4、看到“我”这样抱母亲,站在一旁的护士反应是什么?出示B句。

  “责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责备”?个别读一读护士说的话。评一评,再指名读护士的这句话。

  填空形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感受。指导读。

  同桌互相试一试,一位同学读护士的话,一位读“我”的话,两人合作读。指读。

  教师引读:接着护士问——我说——母亲说——

  指导读母亲的话。

  5、引导并出示C句。

  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话?

  想象一下,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说一说。

  理解“重担”含义,出示课文插图。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

  这样过了多久?

  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又是为什么啊?指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

  理解“翻山越岭”含义。

  这样的重担,那么多的艰难,把这些和母亲的体重联系到一起,你感受到了什么?谁来读读这句话。指读。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去承受这样的重担呢?相机板书:“爱”

  齐读作者说的话。

  6、引导学生接着读第三自然段。

  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和语言中,看出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同学们,你从“哪个”这两个字,想到了谁?想到了什么?你会为母亲做什么?

  作者呢?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

  附: 板书:

  13、第一次抱母亲

  原因?感受?

  难过 爱

  愧疚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4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

  通过合作探究,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播放《心中的故事》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俺们就来学*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2、解题。指读,齐读。

  3、读了课题以后,你想了解什么吗?

  (为什么要抱母亲?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抱母亲的?抱母亲的子女和被抱的母亲各有什么感受?这“第一次”抱有没有什么特殊情感?)

  二、初读课文

  1、就带着俺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轻轻地朗读课文,要求:

  ①先把生字条中的生字多读几遍,然后在课文中画出。

  ②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考虑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的在书上做上记号。

  2、检查交流:

  ①指读词语,在读准确的基础上再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②汇报:通过自读,哪些问题自行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需一起探究?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先自身想一想,再与同桌商量商量,用几句话来描述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然后写在课本上。

  交流,引导归纳。

  (投影给出归纳方法:按六要素来归纳)

  时间:母亲生病后

  地点:在医院里

  人物:“俺”和母亲

  事情的起因:“俺”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

  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 。

  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三、课堂练*:指导识记本课字词,完成书后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2、通过分角色感情朗读,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广博,进一步激发同学对母亲的敬重和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学*,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复*: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上堂课的学*,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板书:母爱爱母)

  过渡:下面就让俺们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这种母爱爱母之情。

  二、学*第一自然段

  1、教师导读本自然段。提问:护士为什么要责怪俺?

  2、指读护士、“俺”、母亲之间的对话,读完后谈谈自身的想法。

  3、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有多重吗?文中的“俺”知道吗?这是不是说明他不关心他的母亲?你是从哪看出的?

  引导找出:“轮流”“赶紧”“左手……右手……”

  4、齐读本段。

  三、学*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本局部,边读边动笔找出表示“母爱”的词句和俺“爱母”的词句,反复诵读,在有关词句旁边写上自身的感受。

  2、汇报交流:

  母爱:在俺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俺,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俺们长大。俺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俺们放下,让她来挑,俺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接受那么重的担子。

  “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爱母:母亲竟然这么轻,俺心里很难过。

  俺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先指名读一读,谈谈自身的感受。

  再指名读,要求读出自身的感悟,并说说自身为什么这样读。

  3、指导练*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对话。

  4、引导联系“竟然”“愧疚”等词语,说说“俺”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5、集体朗读后质疑问难。

  四、安排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把自身的感动和大家交流共享。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课文,感悟字里行间浓浓的母子亲情。

  2、通过学*范文,让同学也写一段与母亲相处中,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教学重点:

  同学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过程:

  一、学*第五、六自然段

  1、自由轻声地把课文朗读一两遍,想一想,从中你明白了什么?说给大家听听。

  2、哪些语句最能反映母子间的亲情?怎么读?读给大家欣赏。

  3、在音乐声中轻读第五、六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这种情感。

  4、联系上文描写“俺”的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里流了出来”?

  二、合作探究

  联系上下文,通过说说“俺”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探究“俺”的心情。

  说说护士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三、读写拓展

  1、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2、同学练写,教师巡视。写好后同桌交流。

  3、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身声情并茂地朗读。

  四、课外延伸

  1、既然作品中的“俺”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

  2、安排同学为母亲做一件事。

  五、歌曲欣赏《想起老妈妈》。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5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之二发布时间:xx-12-14 14:10:4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能力目标;

  1、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2、学生通过创作诗或儿歌来歌颂母亲

  德育目标: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拓展读写点:

  1、通过学*范文,让学生也写一段与母亲相处中,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2、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准备:

  VCD歌碟,多媒体课件,讲义,带花边的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上课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以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投影出课题,执教者)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二、教学步骤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

  老师提出要求:拿起笔来,将你认为应该勾划的地方分别用各种符号(这里作简单的符号说明)勾划出来。

  2、老师提问

  (1)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母爱)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里用投影给出归纳方法)

  (如:按六要素来归纳。

  时:母亲生病后,地:在医院里事情的起因:我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3、学生将勾划的内容拿出来交流。先在小组之间交流。(1)学生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好在哪里?(2)学生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班上讨论。(3)学生认为问题较好并且自己知道答案的,也可以先考全班同学,然后一齐分享。

  4、老师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做答(投影)

  (1)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这里为什么说我对不住妈妈?(答案提示:误解了妈妈力大无穷,最后才得知那是妈妈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能让孩子苦着累着。现在有些孩子也总认为那些是父母应该干的事情,他们就是有那么大的本事来承受一切的生活负担。当孩子们长大后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2)我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睡觉?(答案提示:正因为我误解了母亲力大无穷后,强烈地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所以想出一种回报母亲的最直接的方式。)

  5、既然作品中的我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

  6、读写拓展。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7、学生写好后同桌交流,然后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

  8、读写拓展。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好:现在我请各位小诗人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写在卡片上,送给你妈妈。

  9、学生创作成果展示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