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案优选【5】份

首页 / 教案 / |

  《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案 1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于永正老师,说“于老师是*民,或者说是*民哲学家,甚至是禅学家,散淡、*易、简洁、随和、诙谐、他似乎有一根金手指,在简简单单的课文里,在**凡凡的生活里,随手找到语文教学的真金,*易之处最奇崛。”阳春三月,美丽的水电都城——宜昌迎来了这位“贫民”教育专家。带着他的“金手指”,带着融融的春意,于老师为我们呈现了《第一次抱母亲》的精彩课堂。坐在距离讲台不到两米远的地方,我可以清晰地看到于老师的白发。一直以为白发对于长者是无以言表的生命的灿烂,是华丽的。于是,我相信这位老人的*易与朴素之中一定蕴藏着某种典丽与华美。终于,我在于老师的课堂,发现了这种*乎铺张与奢侈的东西——那就是读!

  一、读进去,山就是山

  于老师常说:“语文就是语文,不需要加许多定语。我追求的是一个实字。”具体到一节课上,他首先关心的是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他把“读正确,读流利”当作硬任务,当作人人要做到“保底工程”。所以,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这样人文色彩极浓的课文时,他也能沉下心来,从一个字开始,教学生扎扎实实读书。

  师:生字认识了吗?我写一个你读一个。(师转身写)你先不要读,我写完你读。(教师板书:“越”)越可以和哪些字组成词语?

  生:翻山越岭……

  师:翻山越岭,(教师将词语在黑板上补充完整)一起读。

  生(齐读)翻山越岭

  师:把每个字读实,声音不要发漂,不要轻浮,要实在。

  生:(轻轻读)翻山越岭

  师:“越”在这里当什么讲?

  生:越过

  师:等于没说

  生:穿过 走过

  师:在《新华字典》里这个字有七种解释,这里是“跨”,取这个意向。

  当学生知道了“越”在这儿作“跨”讲的时候,自然就知道了“翻山越岭”的意思是翻过一道道山,跨过一道道岭了。山就是山,在语文课堂上,任何表面的热热闹闹都替代不了事物还原原本的过程,惟有读可以在学生的头脑里唤起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

  二、读出来,山不是山

  师:德国一个作家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有两只眼睛,一只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看到文字的背后。如果用两只眼睛读书,读“重担”你决不会只看到一百多斤重担。用两只眼睛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默读课文第四段

  师:现在你对重担是怎样理解的?

  生:赡养老人

  生:抚养子女

  生:生活的压力

  生:母亲是家庭的顶梁柱

  师:说得多好啊!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前面的“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跨过一道道岭吗?这个“翻山越岭”你现在是怎么体会的?记住了,用两只眼睛读书。

  生:是一个个生活的困难。

  书读到这里,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山已不再是单纯意文上的山,它是“母亲为了子女、家庭和社会所走过的艰辛道路。”我豁然开朗:书要读得进去,也要读得出来。“重担”与“翻山越岭”——一个前后关联的照应,一次过去之后的回首,将*易处的奇崛,朴素里的华章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不得不叹服:大师就是大师!大师总能从看似*淡的课文里钻出“味”来,而把引导学生品味的落脚点永远落实在读上面。“重担”的分量是学生读出来的;“翻山越岭”的艰辛是学生读出来的;语言文字的内涵与精髓是学生读出来的。

  三、读开去,山还是山

  师:谁来读最后两段?

  生:读最后两段(教师板书“无数次”)

  师:(生读完毕)读得真好!看黑板上(”第一次抱母亲”和“无数次”)现在黑板上只剩下课题和我刚才写的三个字。同学们,我们小的时候都是被母亲无数次的抱过,我们在母亲的怀抱中长大。而我们第一次抱母亲,就让母亲感动的流下了泪水。当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的时候,你不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一句话吗?

  生:妈妈,我以后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你。

  生:妈妈,也许你很*凡,也许你不算很伟大。但我认为你是最棒的,我会为了你,为了祖国妈妈增砖添瓦。

  师:(指着一名女生)我看到她流泪了。

  生:(站起来,泣不成声)妈妈,你抚养我长大,含辛茹苦,妈妈,你辛苦了。我想对自己说,以后不要太任性,不要对妈妈发脾气了。

  师:(激动地)知道我最想说什么?

  生:(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把这句名言,这句至理名言写在课本上,刻在心里。在备课的时候,我在书上还写了一段话,读给你们听听:这篇文章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我能不能感动别人呢?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的母亲虽然去世了,但我的周围还有很多别人的母亲,我要像爱我的母亲一样爱周围的老人,我要像关心我的孩子一样爱我的学生。

  “无数次”与“第一次”的蒙太奇手法,是于老师的“金手指”点到的又一真金。凭借这种蒙太奇的作用,使学生产生“蓦然回首”的顿悟,产生与老师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仔细听,山还是山,只是那山,看在眼里,已经有了另一种内涵。

  “好好学语文,语文太好了!好好读书,书越读越有味道!”课在于老师深深的感触和殷殷的期望中结束,在场的一千多人沉浸在他一步一步带着我们走进的读书境界里,像流连于一处美伦美奂的风景,久久不愿意离去……

  《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案 2

  教材分析: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侯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教学准备:

  VCD歌碟,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提出问题,理清课文的层次并学*课文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播放歌曲《心中的故事》,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

  2、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3、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想要了解些什么或者你心里有些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一读课文,要求:先画出生字新词,根据课文后面的生字表读几遍再读课文。

  2、检查朗读情况:个别读,小组读,涉机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和流利。

  三、理清层次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我抱母亲,其它的自然段又是写是什么的?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2、交流:课文哪些内容是写抱母亲?

  3、分段,概括大意: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说清楚。

  四、学*字词

  1、读准课文后面的生字以及词语。

  2、理解: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乡: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五、完成作业:

  1、*字册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小助手带领朗读上节课学*到的诗句。

  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二、导入教学

  1、出示歌德的话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自己读,个别读。

  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则,希望今天上课时大家能够照着这句话说的去做。

  2、同学们,歌颂母亲一直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

  3、读课题。

  一、学*第一段

  1、指名读。

  2、注意到赶紧这个词语了吗?读出它的意思来。

  我为什么要赶紧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是啊,我赶紧说,不仅是速度快,更表达我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对母亲的体贴。和后面我抱母亲的一句话连起来,再读。

  妈喊响一点,表达一种急切,你别动,我来抱你。表示动作的词语刻意注意地用声音表达它的意思一点,就可以读得更进入角色!

  3、看到我这样抱母亲,护士责怪起我来了,个别读一读护士说的两句话。评一评,有没有表达责怪的意思?再读一读。

  4、母亲的话应该怎么读呢?个别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母亲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

  5、读书要思考读书的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6、个别分角色读第一段。

  二、学*第二段

  1、出示2: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从竟然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意思?(出乎意料,责怪自己多母亲太不关心了,难过)

  3、你还可以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出来?出示3: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个别读

  B、想象一下,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说一说。

  C、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D、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

  E、出示4: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

  F、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

  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带着我们全家度过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在许许多多的风雨之中给我们带来一片晴朗的天空。)

  G、同学们,这就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课文的背后!

  H、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当我们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我相信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谊。指导读句段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4、所以我愧疚啊,难过啊,再来读这两句话:出示5: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5、接读:护士动情的说:

  母亲笑了笑说:

  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然后回头吩咐我:

  6、出示6: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A、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笑了笑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当中,你看出了什么?

  B、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C、同学们,你从哪个这两个字,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吗?你想到了什么?

  三、学*第三段

  1、这时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看,如小时候母亲抱我一般,我抱着母亲入睡(放FLASH)

  2、看到母亲眼角流出的泪水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

  3、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边说边板书:无数次)当我们回忆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当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字一起,(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对自己对母亲说句话吗?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4、你想知道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是诗中的哪一句话?

  5、出示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齐读

  6、拿出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咱们一起写。师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这是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一起来读一读。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读《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用一只眼睛读课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像哥德说的那样,用两只眼睛去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崇敬和爱戴的,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下一节课,我们要继续投入我们的感情,把课文读地更好,并要写一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案 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体验、表达,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让学生学会感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交代目标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长大,小时候,母亲曾经抱过我们无数次,而我们长大后却很少有人抱过自己的母亲。而今,在医院里,在老母亲的病床前,一个儿子第一次把母亲抱在怀中,也给了母亲一次爱的回报。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感受一份博大、无私的母爱。(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全文,找出情感差异之处

  请同学们拿起文章,轻声读一读,看看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描写抱母亲的情形?划出来然后读一读。(教师巡视,学生读书)

  谁来把划出来的句子读一读?(学生汇报)

  文中两处写到抱母亲,同样是抱着,你有没有感受到两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汇报:1、护士要换床单情急之下抱起母亲

  2、深情抱母亲入睡

  三、品读“无意之抱”体会母爱的伟大

  大家看,同样是抱着母亲,由最初的情急抱起到后来发自内心的抱着母亲入睡。这个过程中作者的内心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先来看前三个自然段,快速地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有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心情?(难过,愧疚)

  大家回想一下,作者很关心母亲,看到母亲下床都很吃力,他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那么这么简单的动作后,他怎么会这么难过,甚至愧疚呢? 让我们静下心来,默读前三个自然段,边读边找到让作者难过的原因,划出关键的词和句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难过?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读后汇报:第一自然段1、没想到母亲那么轻 不了解自己的妈妈感到很自责,很惭愧。

  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结合100多斤和80多斤两个数字对比体会作者的内心。

  作者难过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不了解母亲的体重吗?真正的原因在哪?

  投影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读完这一段你明白作者难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学生汇报:2、没有想到母亲这么辛苦

  重点品味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年复一年。引导学生想象瘦小的妈妈拖儿带女翻山越岭的情景。有感情朗读

  “重担”指什么?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重担子,你觉得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生活的重担啊!)

  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

  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啊!

  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还指什么?(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坦的道路。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全家度过了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

  母亲为了子女付出了多少啊!谁能把这段话读好?指导朗读。作为一个儿子,当他看到眼前已经病重的妈妈,再回想起往事,他的内心仅仅是难过吗?还有什么?(愧疚,后悔)可母亲是怎么说的?

  3、第三自然段:投影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却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母亲的话语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母亲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值得一提。

  多么伟大的母亲?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品读深情之抱,感悟母子情深

  这就是母亲,把自己的所有都给了自己的儿女,不须表白,也不图回报,其实全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其中也包括大家的母亲。母爱体现在点点滴滴中,甚至让我们司空见惯,*以为常。可是当病榻上的老母亲这么轻描淡写的话更让我愧疚万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千般滋味,万番感慨,一齐涌上了心头。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什么想法,拿起书齐读。

  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此时此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深情地抱着母亲入睡吧。咱们拿起书,听老师读最后一段,一起来体验这浓浓的亲情。(教师感情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听到最后老母亲流泪了,你们觉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幸福、欣慰、又苦又甜)

  此时,母子俩的内心都波涛汹涌,可是什么也没有说,母子的亲情就在这一刻交流着、升华着,让我们再来轻轻地读一读这段。(指名读)

  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觉得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蜜。此时此刻,老师现在最想说的是《游子吟》中的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板书

  父母给了我们太多的恩泽,我们永远不能回报。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学会回报父母的爱,让我们一起大声读:齐读诗句。

  [点评]

  很高兴参加这次教学研讨活动。我们大家常说,语文本是有情物,无情怎能学语文。我理解,“情”是说我们要引导学生学*有情味、有温度的语文。“智”就是通过语文学*,丰富学生的认识和感受,发展学生的思维,学有用的本领。

  那么语文课中的“情”从何而来?从文本中来,通过和作品对话、和作者对话体会其中的情味。而引导学生老老实实地读书、思考、感悟,是使学生领悟情感的最佳途径。深刻的感悟一定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上的。熟读,使学生多次触摸文本;精思,使学生读进文章里去。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喜极而泣的泪水。歌颂了母亲那种对子女无私地献出一切,却对他们无所求,只要子女对他们献出的一点点的关爱就足以令他们幸福满足的情怀。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锤炼语感的好素材。?

  四年级孩子的认知与文章有一些差距,他们也许很难将文章中的母亲与自己的母亲产生关联,感受往往停留在文章的层面,而不能联系自身,教学时,老师努力创设情境,反复品读,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产生共鸣,唤起学生真实的情感。

  抓住情感线,走进人物内心

  情感,是课堂中流淌的血脉,在语文课上,没有情感流淌的课堂一定是波澜不惊的课堂。本课采用“情感教学”为主线,首先开课“激情”,在动情地描述中引领孩子走进文本,其次是品读“入情”,引导学生品评词语内涵的情感,如牢牢抓住重点语段——“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课文,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词语“翻山越岭”,展开想象:母亲年复一年是怎样将我们抚养**的,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读中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

  品读语言,感受母爱的伟大

  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后的精灵,要触摸到它,想象和朗读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书,采用多种方式来读书,在一次次读书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教师不断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如想象母亲在“山路崎岖、道路泥泞”中的情景再现,读出文字背后蕴涵的意思,读懂母亲肩上担的“担子”更深层的含义,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理解母亲的艰辛、无私、伟大。并在品读析词中有机地渗透学生“品读法”和“想象法”,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案 4

  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词语“无数次”“轻轻地”“担子”“翻山越岭”“泪水”,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进行报答。

  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谈话导入

  (课件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听了这首歌,你们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对话文本,入情入境

  (一)感受“我”的愧疚,体会母亲的伟大。

  1.出示“母亲挑担图”及第2自然段的文字“在我的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学生自由读,体会“我”当时的心情。

  (2)“我”为什么这么难过,愧疚?指导朗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3)母亲一直以来承受着怎样重的担子?你能从这段话的哪些地方体会到母亲的担子重?画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时我们爬一座山有什么感觉?而文中的母亲呢,她翻越的何止是一座山啊!更何况肩头还要挑100多斤的担子。谁能把母亲的艰难读出来?

  师:“年复一年”说明了什么?“我”长大后呢?(生读“长大后”的句子)。

  (4)启发想象,深入理解“重担”的含义。在这个家庭中,作为母亲,她除了挑担子以外还要做些什么?

  (5)小结:母亲承受的不仅仅是肩头100多斤的担子,母亲承受的是整个生活的重担啊!这时候你再去读这段话,感受会不一样,心情也会不一样。谁能够通过朗读把这种心情释放出来?

  (6)个别读,学生评议,齐读。

  师:深刻体会了这段话之后,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而母亲是怎样对待这些事的?

  2.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1)个别读。从母亲的表情和话语中,你体会到母亲说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2)过渡:母亲的话感动了“我”,“我”产生了抱母亲入睡的想法,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答应了“我”的要求。自己读读课文中最感人的第5自然段。

  (二)体会“我”的孝心,感受母亲的欣慰。

  师:每次读这段话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妈妈。小时候,为了把我们兄弟三人拉扯大,妈妈吃了很多的苦,但我从来没听过妈妈有一丝的怨言。现在,我们长大**了,她完全可以放手了,但她仍然像照顾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时,家里烧了好吃的菜,舍不得吃的是妈妈,有了剩粥剩饭,抢着吃的也是妈妈;我们有些不舒服,最着急的是妈妈,自己生病了,迟迟不肯到医院的也一定是妈妈……此时此刻,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天下所有妈妈的敬意。

  △理解“眼泪”。此时,母亲躺在儿子的怀中会想些什么呢?这是什么样的眼泪呢?

  △理解“无数次”。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过我们,为什么“我”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这么激动、高兴呢?她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儿子的这份回报啊!这是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浓浓的母子情。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自己的妈妈说,请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题目的旁边。(生写。)

  师:透过你们真诚的话语,我感受到了你们对妈妈的谢意和敬意。此时此刻,我也特别想用一句诗表达我的感受。(出示课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为了我们的成长,母亲总是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母爱是真诚的,母爱是伟大的,让我们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母亲,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案 5

  知识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能力目标

  1、 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2、 学生通过创作诗或儿歌来歌颂母亲

  德育目标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难点

  1、 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 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拓展读写点

  1、 通过学*范文,让学生也写一段与母亲相处中,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2、 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准备

  VCD歌碟,多媒体课件,讲义,带花边的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以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投影出课题,执教者)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二、教学步骤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

  老师提出要求:拿起笔来,将你认为应该勾划的地方分别用各种符号(这里作简单的符号说明)勾划出来。

  2、老师提问

  (1) 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

  (“母爱”……)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里用投影给出归纳方法)

  (如:按六要素来归纳。 时:母亲生病后 地:在医院里 事情的起因:“我”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 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 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3、学生将勾划的内容拿出来交流。

  先在小组之间交流。(1)学生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好在哪里?(2)学生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班上讨论。(3)学生认为问题较好并且自己知道答案的,也可以先考全班同学,然后一齐分享。

  4、老师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做答(投影)

  (1)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这里为什么说“我”对不住妈妈?

  (答案提示:误解了妈妈力大无穷,最后才得知那是妈妈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能让孩子苦着累着。现在有些孩子也总认为那些是父母应该干的事情,他们就是有那么大的本事来承受一切的生活负担。当孩子们长大后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2)“我”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睡觉?

  (答案提示:正因为“我”误解了母亲力大无穷后,强烈地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所以想出一种回报母亲的最直接的方式。)

  5、既然作品中的“我”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

  (之后可以提到一个为妈洗脚的公益广告)

  6、读写拓展

  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7、学生写好后同桌交流,然后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

  8、读写拓展

  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好:现在我请各位小诗人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写在卡片上,送给你妈妈。

  9、学生创作成果展示

  三、小结:

  (将我制作的卡片送给表现好的同学)

  唐代诗人孟郊曾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么我们就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妈妈,好不好?今天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案优选【5】份扩展阅读


《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案优选【5】份(扩展1)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菁华5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1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第13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你知道了什么?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

  生:文章中的我是第一次抱母亲。

  板书:我 抱 母亲

  生:我从第一段感受母亲最辛苦,因为她最重就80多斤,而且还要翻山越岭。

  生:我从兄弟姐妹轮流照顾她,我们很孝顺

  生:他感到自己心里很难过,很愧疚。(板书:难过、愧疚)

  师:大家的感受很深刻。今天我们再走进课文,仔细读,细细品,第一次抱母亲,为什么会感觉到难过、愧疚?仔细读仔细地想一想。

  师:都找到了,你从哪里感觉到的?

  生: 母亲最重时才89斤,还要背着妹妹,翻山越岭让我觉得难过;愧疚是长大了没有让我们挑过重担,我们都没母亲挑过重担。。

  师:说的很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听一听。

  生读:小时候,母亲挑着重担,我们长大了母亲仍然是舍不得让我们挑重担,你们看,母亲师:怎么样?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难得

  师:是难得吗?

  生:母亲很伟大

  生:母亲沉重的担子到底有多重吗?仔细再去读。

  生:有100多斤,超过了她最终的体重,而且要翻山越岭。

  师:有什么不同意的意见?

  生:还要背着妹妹。

  师:你只看见她挑着的担子,没有看到母亲背上的,手里的。她背上药——手里——

  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课文,显示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知道吗?

  生:走过许多山,翻过很多岭。

  师:是走过山吗?是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道道岭。爬过山吗?别急,别急,再想一想母亲,想想当时的画面,你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吗?

  生:我看到母亲背着妹妹在山间穿梭

  师:是穿梭吗?是艰难地行走着

  生:我曾经爬过紫金山,感觉到很累

  师:紫金山是修筑好的,想想母亲爬的山是怎么样的呢?

  生:崎岖,不*。

  师:自己读一读。

  指读。

  ——容易吗?再往下读,还从哪里看出母亲沉重的付出。

  生:年复一年看出母亲很辛苦。

  生:我们长大了,也能挑担子了,但是母亲仍然挑担子,这么一个老人也许不会翻山越岭了,但是这样一个老人挑担子还是很辛苦的。

  师:说的好,就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师:她身上的担子就是100多斤的担子吗?看这就是他们的家,出示画面。茅房,箩筐。她只有100多斤的担子吗?

  生:母亲还背着妹妹

  生:还有家里的事情

  生:各种困难,家里的孩子遇到的困难等

  生:家里所有的事情,家庭的担子

  师:家里的事情,教育儿女的事情这些母亲都是担子,难怪我会觉得母亲——力大无穷。

  是什么原因使母亲能挑旗这么沉重的担子?

  生:母爱,亲情的力量

  生:也是一种责任。

  (板书:母爱,亲情、责任)

  师:读到这里,想到这样的母亲,我为什么会觉得难过吗?

  师:通过刚才的学*你知道我为什么难过吗?

  生:我对母亲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错怪了母亲。

  师:是误会吗?是没有想到——(没说清楚)

  师:相信读了这一段一定会对母亲产生更深刻的感受。

  生自读。

  师:谁来把自己的体会读听一听。

  师:指读。看的出来你一定对这个母亲又更深的认识,大家对这个母亲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第一次抱母亲抱出了亲情,产生了难过与愧疚。大家再读读这一段,从这一段中又体会出什么呢?可以出声读。

  出示: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忽视动情地说:大妈……

  生:我体会出护士也很动情,你能不能把护士动情地话读一读。

  师:还体会到什么?

  生: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体会到,母亲还不要别人说出去,不让别人说。

  师:母亲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每个母亲都是这样,都是这样一步一步,担负家庭孩子生活的担子,一直到孩子长大。

  师:是啊,每个母亲都是这样,我也是一个普通的母亲,还记得有一天夜里,孩子突然发高烧,我连忙带她去医院……( 掌声) 。这掌声是送给老师的,其实也是送给每个母亲的。

  还记得母亲是这么关心照顾你们的吗?

  生:叙述自己小时候生病的情景(3人)

  师:而母亲又是怎么说的?——“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听到这里,我突发奇想,第一次抱起了母亲,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配乐,能读好这段话吗?

  指读。

  师:轻轻的读这一段,你能体会出什么?自己再读一读。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说

  师:儿子很孝顺。

  师:体会的很好,这么深刻的认识,就请你读给我们听一听。

  师:有多少多少幅画面在我的面前浮现,最后一句应该怎么读?

  指读。

  师:一幅幅画面留下来。谁再来读。

  师:这泪是什么样的泪?(配乐声音太大学生的话,听不清。)

  生:感动的泪

  生:幸福的泪

  生:欣慰的泪

  板书(感动幸福欣慰)

  师:无数次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起我们,今天我只是抱起母亲一次,她竟然满眼是泪水,母亲真是要求太少了,谁再来读这一句。指读。

  师:她落泪了,这是对母亲的一种感激。

  师:谁再来读。指读

  师:这画面真美,这情景真感人,我第一次抱母亲抱出了亲情,抱出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抱出了母亲的恩情,也抱出了我要对母亲的回报。同学们要好好的爱自己的妈妈。来再让我们轻轻地读一读。

  齐读。

  师:泪水流下来,瞧着就是母亲,这就是母子之间一份深深的爱,还想读吗,还想把自己的感受来给读给我们听吗?指读(铃声响)

  :跟作者一起抱了一次自己的母亲,回家也抱自己的妈妈,相信也能抱己的感受。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体验、表达,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让学生学会感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交代目标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长大,小时候,母亲曾经抱过我们无数次,而我们长大后却很少有人抱过自己的母亲。而今,在医院里,在老母亲的病床前,一个儿子第一次把母亲抱在怀中,也给了母亲一次爱的回报。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感受一份博大、无私的母爱。(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全文,找出情感差异之处

  请同学们拿起文章,轻声读一读,看看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描写抱母亲的情形?划出来然后读一读。(教师巡视,学生读书)

  谁来把划出来的句子读一读?(学生汇报)

  文中两处写到抱母亲,同样是抱着,你有没有感受到两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汇报:1、护士要换床单情急之下抱起母亲

  2、深情抱母亲入睡

  三、品读“无意之抱”体会母爱的伟大

  大家看,同样是抱着母亲,由最初的情急抱起到后来发自内心的抱着母亲入睡。这个过程中作者的内心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先来看前三个自然段,快速地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有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心情?(难过,愧疚)

  大家回想一下,作者很关心母亲,看到母亲下床都很吃力,他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那么这么简单的动作后,他怎么会这么难过,甚至愧疚呢?让我们静下心来,默读前三个自然段,边读边找到让作者难过的原因,划出关键的词和句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难过?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读后汇报:第一自然段1、没想到母亲那么轻不了解自己的妈妈感到很自责,很惭愧。

  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结合100多斤和80多斤两个数字对比体会作者的内心。

  作者难过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不了解母亲的体重吗?真正的原因在哪?

  投影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读完这一段你明白作者难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学生汇报:2、没有想到母亲这么辛苦

  重点品味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年复一年。引导学生想象瘦小的妈妈拖儿带女翻山越岭的情景。有感情朗读

  “重担”指什么?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重担子,你觉得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生活的重担啊!)

  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

  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啊!

  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还指什么?(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坦的道路。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全家度过了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

  母亲为了子女付出了多少啊!谁能把这段话读好?指导朗读。作为一个儿子,当他看到眼前已经病重的妈妈,再回想起往事,他的内心仅仅是难过吗?还有什么?(愧疚,后悔)可母亲是怎么说的?

  3、第三自然段:投影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却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母亲的话语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母亲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值得一提。

  多么伟大的母亲?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品读深情之抱,感悟母子情深

  这就是母亲,把自己的所有都给了自己的儿女,不须表白,也不图回报,其实全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其中也包括大家的母亲。母爱体现在点点滴滴中,甚至让我们司空见惯,*以为常。可是当病榻上的老母亲这么轻描淡写的话更让我愧疚万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千般滋味,万番感慨,一齐涌上了心头。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什么想法,拿起书齐读。

  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此时此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深情地抱着母亲入睡吧。咱们拿起书,听老师读最后一段,一起来体验这浓浓的亲情。(教师感情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听到最后老母亲流泪了,你们觉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幸福、欣慰、又苦又甜)

  此时,母子俩的内心都波涛汹涌,可是什么也没有说,母子的亲情就在这一刻交流着、升华着,让我们再来轻轻地读一读这段。(指名读)

  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觉得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蜜。此时此刻,老师现在最想说的是《游子吟》中的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板书

  父母给了我们太多的恩泽,我们永远不能回报。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学会回报父母的爱,让我们一起大声读:齐读诗句。

  [点评]

  很高兴参加这次教学研讨活动。我们大家常说,语文本是有情物,无情怎能学语文。我理解,“情”是说我们要引导学生学*有情味、有温度的语文。“智”就是通过语文学*,丰富学生的认识和感受,发展学生的思维,学有用的本领。

  那么语文课中的“情”从何而来?从文本中来,通过和作品对话、和作者对话体会其中的情味。而引导学生老老实实地读书、思考、感悟,是使学生领悟情感的最佳途径。深刻的感悟一定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上的。熟读,使学生多次触摸文本;精思,使学生读进文章里去。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喜极而泣的泪水。歌颂了母亲那种对子女无私地献出一切,却对他们无所求,只要子女对他们献出的一点点的关爱就足以令他们幸福满足的情怀。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锤炼语感的好素材。?

  四年级孩子的认知与文章有一些差距,他们也许很难将文章中的母亲与自己的母亲产生关联,感受往往停留在文章的层面,而不能联系自身,教学时,老师努力创设情境,反复品读,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产生共鸣,唤起学生真实的情感。

  抓住情感线,走进人物内心

  情感,是课堂中流淌的血脉,在语文课上,没有情感流淌的课堂一定是波澜不惊的课堂。本课采用“情感教学”为主线,首先开课“激情”,在动情地描述中引领孩子走进文本,其次是品读“入情”,引导学生品评词语内涵的情感,如牢牢抓住重点语段——“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课文,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词语“翻山越岭”,展开想象:母亲年复一年是怎样将我们抚养**的,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读中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

  品读语言,感受母爱的伟大

  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后的精灵,要触摸到它,想象和朗读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书,采用多种方式来读书,在一次次读书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教师不断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如想象母亲在“山路崎岖、道路泥泞”中的情景再现,读出文字背后蕴涵的意思,读懂母亲肩上担的“担子”更深层的含义,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理解母亲的艰辛、无私、伟大。并在品读析词中有机地渗透学生“品读法”和“想象法”,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3

  教材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三课 《第一次抱母亲》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全文重点记述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重难点: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抱”

  师问:看到这个字想到什么?

  2、将课题补充完整

  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有什么疑问?

  相机板书重点问题:原因?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先想一想。

  检查自读情况。

  2、再轻声读一读课文,看看刚才的问题能不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

  提问,检查自读情况。

  三、围绕问题,精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一)“我”抱母亲的原因?

  课文哪一部分写了这个原因?指读。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二至四句。指导朗读。

  (二)“我”抱母亲的感受?相机板书“难过”、“愧疚”

  1、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

  2、文中有三处“没想到”,找出来轻声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3、指导读A句。

  4、看到“我”这样抱母亲,站在一旁的护士反应是什么?出示B句。

  “责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责备”?个别读一读护士说的话。评一评,再指名读护士的这句话。

  填空形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感受。指导读。

  同桌互相试一试,一位同学读护士的话,一位读“我”的话,两人合作读。指读。

  教师引读:接着护士问——我说——母亲说——

  指导读母亲的话。

  5、引导并出示C句。

  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话?

  想象一下,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说一说。

  理解“重担”含义,出示课文插图。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

  这样过了多久?

  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又是为什么啊?指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

  理解“翻山越岭”含义。

  这样的重担,那么多的艰难,把这些和母亲的体重联系到一起,你感受到了什么?谁来读读这句话。指读。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去承受这样的重担呢?相机板书:“爱”

  齐读作者说的话。

  6、引导学生接着读第三自然段。

  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和语言中,看出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同学们,你从“哪个”这两个字,想到了谁?想到了什么?你会为母亲做什么?

  作者呢?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

  附: 板书:

  13、第一次抱母亲

  原因?感受?

  难过 爱

  愧疚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4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

  通过合作探究,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播放《心中的故事》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俺们就来学*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2、解题。指读,齐读。

  3、读了课题以后,你想了解什么吗?

  (为什么要抱母亲?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抱母亲的?抱母亲的子女和被抱的母亲各有什么感受?这“第一次”抱有没有什么特殊情感?)

  二、初读课文

  1、就带着俺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轻轻地朗读课文,要求:

  ①先把生字条中的生字多读几遍,然后在课文中画出。

  ②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考虑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的在书上做上记号。

  2、检查交流:

  ①指读词语,在读准确的基础上再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②汇报:通过自读,哪些问题自行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需一起探究?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先自身想一想,再与同桌商量商量,用几句话来描述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然后写在课本上。

  交流,引导归纳。

  (投影给出归纳方法:按六要素来归纳)

  时间:母亲生病后

  地点:在医院里

  人物:“俺”和母亲

  事情的起因:“俺”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

  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 。

  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三、课堂练*:指导识记本课字词,完成书后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2、通过分角色感情朗读,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广博,进一步激发同学对母亲的敬重和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学*,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复*: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上堂课的学*,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板书:母爱爱母)

  过渡:下面就让俺们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这种母爱爱母之情。

  二、学*第一自然段

  1、教师导读本自然段。提问:护士为什么要责怪俺?

  2、指读护士、“俺”、母亲之间的对话,读完后谈谈自身的想法。

  3、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有多重吗?文中的“俺”知道吗?这是不是说明他不关心他的母亲?你是从哪看出的?

  引导找出:“轮流”“赶紧”“左手……右手……”

  4、齐读本段。

  三、学*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本局部,边读边动笔找出表示“母爱”的词句和俺“爱母”的词句,反复诵读,在有关词句旁边写上自身的感受。

  2、汇报交流:

  母爱:在俺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俺,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俺们长大。俺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俺们放下,让她来挑,俺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接受那么重的担子。

  “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爱母:母亲竟然这么轻,俺心里很难过。

  俺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先指名读一读,谈谈自身的感受。

  再指名读,要求读出自身的感悟,并说说自身为什么这样读。

  3、指导练*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对话。

  4、引导联系“竟然”“愧疚”等词语,说说“俺”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5、集体朗读后质疑问难。

  四、安排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把自身的感动和大家交流共享。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课文,感悟字里行间浓浓的母子亲情。

  2、通过学*范文,让同学也写一段与母亲相处中,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教学重点:

  同学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过程:

  一、学*第五、六自然段

  1、自由轻声地把课文朗读一两遍,想一想,从中你明白了什么?说给大家听听。

  2、哪些语句最能反映母子间的亲情?怎么读?读给大家欣赏。

  3、在音乐声中轻读第五、六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这种情感。

  4、联系上文描写“俺”的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里流了出来”?

  二、合作探究

  联系上下文,通过说说“俺”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探究“俺”的心情。

  说说护士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三、读写拓展

  1、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2、同学练写,教师巡视。写好后同桌交流。

  3、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身声情并茂地朗读。

  四、课外延伸

  1、既然作品中的“俺”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

  2、安排同学为母亲做一件事。

  五、歌曲欣赏《想起老妈妈》。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5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之二发布时间:xx-12-14 14:10:4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能力目标;

  1、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2、学生通过创作诗或儿歌来歌颂母亲

  德育目标: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拓展读写点:

  1、通过学*范文,让学生也写一段与母亲相处中,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2、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准备:

  VCD歌碟,多媒体课件,讲义,带花边的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上课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以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投影出课题,执教者)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二、教学步骤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

  老师提出要求:拿起笔来,将你认为应该勾划的地方分别用各种符号(这里作简单的符号说明)勾划出来。

  2、老师提问

  (1)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母爱)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里用投影给出归纳方法)

  (如:按六要素来归纳。

  时:母亲生病后,地:在医院里事情的起因:我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3、学生将勾划的内容拿出来交流。先在小组之间交流。(1)学生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好在哪里?(2)学生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班上讨论。(3)学生认为问题较好并且自己知道答案的,也可以先考全班同学,然后一齐分享。

  4、老师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做答(投影)

  (1)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这里为什么说我对不住妈妈?(答案提示:误解了妈妈力大无穷,最后才得知那是妈妈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能让孩子苦着累着。现在有些孩子也总认为那些是父母应该干的事情,他们就是有那么大的本事来承受一切的生活负担。当孩子们长大后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2)我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睡觉?(答案提示:正因为我误解了母亲力大无穷后,强烈地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所以想出一种回报母亲的最直接的方式。)

  5、既然作品中的我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

  6、读写拓展。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7、学生写好后同桌交流,然后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

  8、读写拓展。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好:现在我请各位小诗人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写在卡片上,送给你妈妈。

  9、学生创作成果展示


《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案优选【5】份(扩展2)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范文10份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1

  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词语“无数次”“轻轻地”“担子”“翻山越岭”“泪水”,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进行报答。

  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谈话导入

  (课件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听了这首歌,你们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对话文本,入情入境

  (一)感受“我”的愧疚,体会母亲的伟大。

  1.出示“母亲挑担图”及第2自然段的文字“在我的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1)学生自由读,体会“我”当时的心情。(2)“我”为什么这么难过,愧疚?指导朗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3)母亲一直以来承受着怎样重的担子?你能从这段话的哪些地方体会到母亲的担子重?画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时我们爬一座山有什么感觉?而文中的母亲呢,她翻越的何止是一座山啊!更何况肩头还要挑100多斤的担子。谁能把母亲的艰难读出来?

  师:“年复一年”说明了什么?“我”长大后呢?(生读“长大后”的句子)。(4)启发想象,深入理解“重担”的含义。在这个家庭中,作为母亲,她除了挑担子以外还要做些什么?(5)小结:母亲承受的不仅仅是肩头100多斤的担子,母亲承受的是整个生活的重担啊!这时候你再去读这段话,感受会不一样,心情也会不一样。谁能够通过朗读把这种心情释放出来?(6)个别读,学生评议,齐读。

  师:深刻体会了这段话之后,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而母亲是怎样对待这些事的?

  2.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1)个别读。从母亲的.表情和话语中,你体会到母亲说这句话的意思了吗?(2)过渡:母亲的话感动了“我”,“我”产生了抱母亲入睡的想法,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答应了“我”的要求。自己读读课文中最感人的第5自然段。

  (二)体会“我”的孝心,感受母亲的欣慰。

  师:每次读这段话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妈妈。小时候,为了把我们兄弟三人拉扯大,妈妈吃了很多的苦,但我从来没听过妈妈有一丝的怨言。现在,我们长大**了,她完全可以放手了,但她仍然像照顾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时,家里烧了好吃的菜,舍不得吃的是妈妈,有了剩粥剩饭,抢着吃的也是妈妈;我们有些不舒服,最着急的是妈妈,自己生病了,迟迟不肯到医院的也一定是妈妈……此时此刻,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天下所有妈妈的敬意。

  △理解“眼泪”。此时,母亲躺在儿子的怀中会想些什么呢?这是什么样的眼泪呢?

  △理解“无数次”。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过我们,为什么“我”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这么激动、高兴呢?她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儿子的这份回报啊!这是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浓浓的母子情。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自己的妈妈说,请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题目的旁边。(生写。)

  师:透过你们真诚的话语,我感受到了你们对妈妈的谢意和敬意。此时此刻,我也特别想用一句诗表达我的感受。(出示课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为了我们的成长,母亲总是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母爱是真诚的,母爱是伟大的,让我们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母亲,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2

  教材分析: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侯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教学准备:

  VCD歌碟,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提出问题,理清课文的层次并学*课文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播放歌曲《心中的故事》,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

  2、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3、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想要了解些什么或者你心里有些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一读课文,要求:先画出生字新词,根据课文后面的生字表读几遍再读课文。

  2、检查朗读情况:个别读,小组读,涉机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和流利。

  三、理清层次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我抱母亲,其它的自然段又是写是什么的?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2、交流:课文哪些内容是写抱母亲?

  3、分段,概括大意: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说清楚。

  四、学*字词

  1、读准课文后面的生字以及词语。

  2、理解: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乡: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五、完成作业:

  1、*字册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小助手带领朗读上节课学*到的诗句。

  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二、导入教学

  1、出示歌德的话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自己读,个别读。

  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则,希望今天上课时大家能够照着这句话说的去做。

  2、同学们,歌颂母亲一直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

  3、读课题。

  一、学*第一段

  1、指名读。

  2、注意到赶紧这个词语了吗?读出它的意思来。

  *

  我为什么要赶紧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

  是啊,我赶紧说,不仅是速度快,更表达我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对母亲的体贴。和后面我抱母亲的一句话连起来,再读。

  *

  妈喊响一点,表达一种急切,你别动,我来抱你。表示动作的词语刻意注意地用声音表达它的意思一点,就可以读得更进入角色!

  3、看到我这样抱母亲,护士责怪起我来了,个别读一读护士说的两句话。评一评,有没有表达责怪的意思?再读一读。

  4、母亲的话应该怎么读呢?个别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母亲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

  5、读书要思考读书的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6、个别分角色读第一段。

  二、学*第二段

  1、出示2: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从竟然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意思?(出乎意料,责怪自己多母亲太不关心了,难过)

  3、你还可以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出来?出示3: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个别读

  B、想象一下,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说一说。

  C、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D、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

  E、出示4: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

  F、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

  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带着我们全家度过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在许许多多的风雨之中给我们带来一片晴朗的天空。)

  G、同学们,这就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课文的背后!

  H、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当我们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我相信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谊。指导读句段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4、所以我愧疚啊,难过啊,再来读这两句话:出示5: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5、接读:护士动情的说:

  母亲笑了笑说:

  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然后回头吩咐我:

  6、出示6: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A、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笑了笑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当中,你看出了什么?

  B、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C、同学们,你从哪个这两个字,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吗?你想到了什么?

  三、学*第三段

  1、这时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看,如小时候母亲抱我一般,我抱着母亲入睡(放FLASH)

  2、看到母亲眼角流出的泪水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

  3、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边说边板书:无数次)当我们回忆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当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字一起,(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对自己对母亲说句话吗?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4、你想知道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是诗中的哪一句话?

  5、出示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齐读

  6、拿出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咱们一起写。师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这是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一起来读一读。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读《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用一只眼睛读课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像哥德说的那样,用两只眼睛去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崇敬和爱戴的,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下一节课,我们要继续投入我们的感情,把课文读地更好,并要写一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3、联系生活,组织学生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4、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激**感,训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投影片,带花边的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

  一、导入

  1、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每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自己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我们以前就学过有关歌颂母亲的课文,还记的吗?今天我们继续学*《第一次抱母亲》。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思路:通过歌曲激情,通过谈话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为进入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可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差点摔倒。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二、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一)体悟难过

  1、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找画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2、学生交流。师投影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很难过。”(师板书“难过”)

  3、激疑:儿子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竟然不了解母亲,是因为他的心中没有母亲?是这样的吗?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再次进入课文,深入了解母亲的形象)

  4、学生交流。体会儿子的难过与母爱的伟大。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住手拉,背背,肩挑,翻山越岭等词体会母亲的坚强与伟大。

  指名学生朗读欣赏令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5、师总结指导说话:读到这里,我们已经被母亲的坚强而感动了,现在了解了儿子为什么会感到难受了吗?生自由交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思路:通过对学生的追问,感悟,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文字,揣摩人物的言行,正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感恩母亲

  1、激疑:母亲虽然瘦弱,但却表现的如此坚强,不能不让人感叹母爱的力量。这力量实在是太伟大了,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就不用说那亲生体验的儿子了。

  (1)回顾课文,儿子开始抱母亲只是为了方便护士换床单,可是,等床单换好以后,为什么还要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入睡呢?

  (2)齐读第二处抱母亲的句子。体会儿子难过、愧疚的心情。

  (3)激疑: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不仅感动了作者,也让护士感动了,引读:护士

  也动情地说:————。但是,母亲呢?

  (4)投影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生自由交谈。

  2、激情:母亲是坚强的,母亲又是伟大的,她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我们苦着

  累着。而我却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着那

  么重的担子。如今,母亲病了,病得不轻,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对此,我的

  心中充满了深深地内疚。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想对她说——(师板书

  “愧疚))

  师:望着母亲瘦小的脸,让我们深情地对母亲说一声

  (指名说两次)

  3、师:所以我就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入睡。于是,在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了先前的那一幕

  (1)师投影出示最后一段的内容:

  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

  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

  流下来。(教师配乐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2)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这是怎样的泪水?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入情如境,发表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感情积淀,让学生从各自的理解所进行的角度进行论说,在分享中丰富自己的想法)

  (3)师:小时候,母亲从无数次的抱过我,而这仅仅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给了母亲无比的激动和幸福,这是幸福的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让我们再读一读,让我们这个画面留住,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生齐读。

  3、自由表达,加深体验

  (1)激疑:如果你是旁边的护士,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你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又会对母亲说什么?

  (设计思路: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对于子女伟大而无私的爱心,感受儿子动人的孝顺之情,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

  (2)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本段。

  三、联系生活,表达情感、总结课文

  1、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无私博大的母爱。此时此刻,你们一定也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朝夕相处之中,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呀!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现在请同学们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或一句话写在卡片上,送给妈妈。(板书无私博大)

  2、生练写展示结果

  3、请大家把这份心意卡,轻轻地放在她的床头,她一定会非常感动的。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设计思路:发挥语文学*的情感功能,让学生懂的孝顺的美德,学会做人)

  四、作业设计:

  1课外阅读:.古往今来多少文人贤士都用优美朴实的语言歌颂母爱,赞美母亲,课后大家可以找几篇相关的文章来读一读。

  2、小练笔: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有关和母亲相处的文章。

  板书设计: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4

  教材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三课《第一次抱母亲》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全文重点记述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重难点: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抱”

  师问:看到这个字想到什么?

  2、将课题补充完整

  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有什么疑问?

  相机板书重点问题:原因?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先想一想。

  检查自读情况。

  2、再轻声读一读课文,看看刚才的问题能不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

  提问,检查自读情况。

  三、围绕问题,精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一)“我”抱母亲的原因?

  课文哪一部分写了这个原因?指读。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二至四句。指导朗读。

  (二)“我”抱母亲的感受?相机板书“难过”、“愧疚”

  1、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

  2、文中有三处“没想到”,找出来轻声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3、指导读A句。

  4、看到“我”这样抱母亲,站在一旁的护士反应是什么?出示B句。

  “责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责备”?个别读一读护士说的话。评一评,再指名读护士的这句话。

  填空形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感受。指导读。

  同桌互相试一试,一位同学读护士的话,一位读“我”的话,两人合作读。指读。

  教师引读:接着护士问——我说——母亲说——

  指导读母亲的话。

  5、引导并出示C句。

  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话?

  想象一下,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说一说。

  理解“重担”含义,出示课文插图。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

  这样过了多久?

  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又是为什么啊?指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

  理解“翻山越岭”含义。

  这样的重担,那么多的艰难,把这些和母亲的体重联系到一起,你感受到了什么?谁来读读这句话。指读。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去承受这样的重担呢?相机板书:“爱”

  齐读作者说的话。

  6、引导学生接着读第三自然段。

  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和语言中,看出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同学们,你从“哪个”这两个字,想到了谁?想到了什么?你会为母亲做什么?

  作者呢?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

  附:板书:

  13、第一次抱母亲

  原因?感受?

  难过爱

  愧疚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3、抓住重点词语“无数次、轻轻地、担子、翻山越岭、泪水”,体会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难点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导入

  师:同学们,你还记得小时候母亲抱你时的情形吗?(交流)

  师:那么,你有没有抱过母亲呢?(交流)

  2、出示课题:《第一次抱母亲》,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反馈朗读情况。

  三、学*课文,感悟母亲的伟大。

  1、师:同学们,课题是《第一次抱母亲》,那么课文中的哪一个句子写出了我第一次用心地抱母亲的情景呢?请大家快速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把它划下来。

  2、交流:

  出示句子: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侯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3、师:可是就在我用心地抱着母亲入睡之前,我在抱母亲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意外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意外的?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指名说)

  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差点仰面摔倒。

  4、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有关“我为什么会这么难过”的句子,好好读一读。

  交流:

  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交流:

  朗读训练:轻声地把把这几句话读一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5、教师配乐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结合理解母亲的“泪水”

  6、写话练*。(播放音乐)

  自由写,然后交流。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最感人的一段话。

  四、深化拓展

  播放歌曲《母亲》

  师:母亲真好,回到家,让我们也好好地为母亲做一件自己最想做的事吧!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唐朝大诗人孟郊写的那首《游子吟》吗?师生齐背。

  2、是啊,母亲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子女用一生也报答不尽的。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学*第13课——(生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2、作者第一次抱母亲,他感到母亲怎样?(很轻)

  交流,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指名读)

  3、母亲竟然这么“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的第一节。交流句子,出示,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再次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4、母亲“竟然”这么轻,“竟然”是什么意思?(没想到)

  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为什么几十年来我没有发现母亲这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节,圈画出有关的句子。

  5、交流,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中的担子,……没想到……那么重的担子。

  6、师引导:在我记忆中,母亲是怎样的?(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很辛苦)特别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抓住“总是、拉着、背着、100多斤、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体会)

  7、并指导想象:是啊,母亲这么做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年复一年。无论刮风下雨,也无论严寒酷暑,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我,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直到我们长大。[

  夏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母亲……

  冬天,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母亲……

  下雨天,山路泥泞…

  母亲是多么艰辛啊!指名读,齐读。

  8、在我幼小的心里,当我看到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时,我以为母亲(力大无穷)现在我才知道(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9、小时侯,母亲这样做,让我们觉得她力大无穷,长大以后呢?指名说,出示句子“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从“逢有重担、总是”中你体会到什么?(母亲很疼我们,舍不得让我们挑)练*读。

  10、从小到大,母亲都让我们觉得(引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1、师:“母亲用80多斤重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母亲的肩上究竟承受着怎样的担子?(学生说)仅仅是肩上100多斤的东西吗?(做家务、照顾孩子、挣钱、干农活)

  12、师:是啊,母亲,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肩上不仅仅承担着100多斤重的东西,她还挑起了照顾儿女的重担,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她的身体是这么地轻,而她肩上的担子却又是那样地重。下面让我们拿起课本,再一次去感受母亲的艰辛和对我们的疼爱。

  13、现在,我想起了母亲为我们付出的艰辛,为我们付出的爱,而我们作为子女,却从未想过(引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板书:难过

  除了难过,我心里还感到怎样?板书:愧疚

  我还想为母亲做些什么呢?自读3-5节。

  14、交流:我还想为母亲做些什么?(我想抱一抱母亲)

  15、我抱着母亲,这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啊!请同学们拿起书,听老师来读读这一节。

  师配乐读。看到这动人的场景,你心里感到怎样?

  请同学们自己再用心地读一读,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指名读,读了以后,你有什么体会?

  母亲在我的怀里流泪了,你体会到这是怎样的泪水?(感动的、幸福的泪水)为什么说这是“感动的、幸福的.泪水”?

  此时此刻,我抱着弱小的母亲,抱着几十年来一直承受着重担的弱小的母亲,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师:这就是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报答之心、感激之情。母亲含辛茹苦,呕心沥血,把我们抚养长大。如今,我们就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地报答自己的母亲。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好这一节。(再读节5)[

  师:我是第一次抱母亲,想报答母亲。而小时侯,母亲抱了我无数次,母亲的恩情是我用一生也报答不了的。正如孟郊说的那样,(出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吟诵。)

  三、拓展迁移。

  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同世上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写,交流)(音乐《母亲》)

  2、师: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应该感激、最应该牢记的永远是我们的母亲。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永远都不能忘了给我们生命,把我们抚养长大的母亲。(播放歌曲《母亲》,欣赏一组图片)

  四、布置作业。

  回到家,我们可以像作者一样,抱一抱自己的母亲,也可以为母亲做一件事,还可以搜集一些歌颂母亲的诗歌、短文或歌曲,练*朗诵或歌唱,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母亲。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唐朝大诗人孟郊写的那首《游子吟》吗?师生齐背。

  2、是啊,母亲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子女用一生也报答不尽的。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学*第13课——(生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2、作者第一次抱母亲,他感到母亲怎样?(很轻)交流,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指名读)

  3、母亲竟然这么“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的第一节。交流句子,出示,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再次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4、母亲“竟然”这么轻,“竟然”是什么意思?(没想到)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为什么几十年来我没有发现母亲这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节,圈画出有关的句子。

  5、交流,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中的担子,没想到那么重的担子。

  6、师引导:在我记忆中,母亲是怎样的?(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很辛苦)特别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抓住“总是、拉着、背着、100多斤、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体会)

  7、小结并指导想象:是啊,母亲这么做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年复一年。无论刮风下雨,也无论严寒酷暑,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我,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直到我们长大。

  夏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母亲

  冬天,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母亲

  下雨天,山路泥泞…

  母亲是多么艰辛啊!指名读,齐读。

  8、在我幼小的心里,当我看到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时,我以为母亲(力大无穷)现在我才知道(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9、小时侯,母亲这样做,让我们觉得她力大无穷,长大以后呢?指名说,出示句子“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从“逢有重担、总是”中你体会到什么?(母亲很疼我们,舍不得让我们挑)练*读。

  10、从小到大,母亲都让我们觉得(引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1、师:“母亲用80多斤重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母亲的肩上究竟承受着怎样的担子?(学生说)仅仅是肩上100多斤的东西吗?(做家务、照顾孩子、挣钱、干农活)

  12、师:是啊,母亲,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肩上不仅仅承担着100多斤重的东西,她还挑起了照顾儿女的重担,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她的身体是这么地轻,而她肩上的担子却又是那样地重。下面让我们拿起课本,再一次去感受母亲的艰辛和对我们的疼爱。

  13、现在,我想起了母亲为我们付出的艰辛,为我们付出的爱,而我们作为子女,却从未想过(引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板书:难过

  除了难过,我心里还感到怎样?板书:愧疚

  我还想为母亲做些什么呢?自读3-5节。

  14、交流:我还想为母亲做些什么?(我想抱一抱母亲)

  15、我抱着母亲,这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啊!请同学们拿起书,听老师来读读这一节。

  师配乐读。看到这动人的场景,你心里感到怎样?

  请同学们自己再用心地读一读,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指名读,读了以后,你有什么体会?

  母亲在我的怀里流泪了,你体会到这是怎样的泪水?(感动的、幸福的泪水)为什么说这是“感动的、幸福的泪水”?

  此时此刻,我抱着弱小的母亲,抱着几十年来一直承受着重担的弱小的母亲,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师小结:这就是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报答之心、感激之情。母亲含辛茹苦,呕心沥血,把我们抚养长大。如今,我们就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地报答自己的母亲。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好这一节。(再读节5)

  师:我是第一次抱母亲,想报答母亲。而小时侯,母亲抱了我无数次,母亲的恩情是我用一生也报答不了的。正如孟郊说的那样,(出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吟诵。)

  三、拓展迁移。

  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同世上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写,交流)(音乐《母亲》)

  2、师: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应该感激、最应该牢记的永远是我们的母亲。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永远都不能忘了给我们生命,把我们抚养长大的母亲。(播放歌曲《母亲》,欣赏一组图片)

  四、布置作业。

  回到家,我们可以像作者一样,抱一抱自己的母亲,也可以为母亲做一件事,还可以搜集一些歌颂母亲的诗歌、短文或歌曲,练*朗诵或歌唱,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母亲。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母亲的辛劳以及“我”难过、愧疚的心理。

  3、通过“我”抱母亲的场景,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为我们付出了许多艰辛。歌颂母亲也一直是千百年来人们传诵不衰的主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这篇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师生同板题)生齐读课题体会“抱”,再读题。

  二、精读悟情:

  1、师指导读书方法(“煮书”)。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我”在抱母亲的过程中有哪些情感变化,并画出文中表示“我”心情的词句。

  2、生交流,师相机板书:难过、愧疚

  3、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①“竟然”是什么意思?(居然、没想到、出乎意料)作者没想到什么?(没想到母亲这么轻)从前文的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我没想到母亲这么轻?

  生交流,师课件出示: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差点仰面摔倒。

  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②指导用“竟然”说一句话,要求说完整。

  ③男女生分别读这几句话。

  4、母亲轻轻的,我为什么会感到难过和愧疚?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仔细想一想,找到相关的语句,把它划出来,想想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①生汇报交流。

  ②出示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③师相机课件出示: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指名读这段话。

  B、哪些词句让你感受最深?

  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翻山越岭”、“年复一年”、“重担”等词语来体会。

  母亲翻越的仅仅是那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还有什么?

  是啊,母亲为了家庭、为了子女、为了生活,还会面临种种的困难,走过许多曲折的、不*坦的道路。

  母亲挑的仅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担子吗?她的重担里还有什么?

  母亲的重担里装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仅是100多斤的担子,她挑的实际上是辛辛苦苦把儿女养育长大的重担,是整个家庭的重担,是生活的重担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读出母亲的不容易,肩负的担子重。指名读。

  C、说起这样一位母亲,老师的心里也充满了敬意,充满了感动。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这段话。可以吗?师配乐范读。

  D、观察比较两幅插图:当年的母亲和现在的母亲有了怎样的变化?(用几个词来形容)这样年复一年,我们慢慢长大,生活的重担使母亲由当年那个较小俊俏的少妇变成了今天这个满脸皱纹、白发苍苍、瘦小病弱的老人。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回忆,再来读读这段文字——

  E、想起这样一位母亲,“我”的心中充满了难过、愧疚、自责。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怀着难过、愧疚和自责的心情再读这段文字——

  F、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伟大的、了不起的)

  过渡:可是母亲却说——

  5、课件出示:

  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①指名读这句话。母亲的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②齐读。

  师:是啊,哪个母亲不是这样的?其实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仅仅是作者的母亲,你们的母亲,我的母亲都是这样的。正如孟郊在《游子吟》中所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同学们,这是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我们的母亲,想起母亲在生活中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就像《母亲》这首歌中所唱的——(播放《母亲》这首歌)

  6、让我们在回忆自己母亲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小事中,怀着对母亲的感激,再来深情地读读这段话——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母亲做的是什么?(生各抒己见)一起来看看这感人至深的画面。

  7、出示抱母亲图,说说看到的图中的情景。

  课件出示: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眼角流下来

  ①师配乐范读。

  ②说说你心中的感受。指名读。

  ③母亲流下的是什么样的泪水?(幸福的、快乐的、酸甜的)

  “我”仅仅是一次抱母亲,就让母亲流下了激动、幸福的泪水,而母亲小时候曾无数次地抱过“我”。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用一个小小的、轻轻的、满怀深情的举动,来抱抱我们的母亲吧。

  齐读——

  三、抒情练写:

  同学们,你们被感动之后最想说的是什么,最想做的是什么?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吧!可以是一段感受,可以是一首小诗,还可以是一首歌曲哦,让我们写起来吧!

  (写完之后,请一两位同学念一念。)

  四、结语: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让我们好好地爱自己的母亲吧!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安康!

  (播放歌曲《人间第一情》)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9

  知识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能力目标

  1、 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2、 学生通过创作诗或儿歌来歌颂母亲

  德育目标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难点

  1、 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 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拓展读写点

  1、 通过学*范文,让学生也写一段与母亲相处中,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2、 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准备

  VCD歌碟,多媒体课件,讲义,带花边的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以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投影出课题,执教者)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二、教学步骤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

  老师提出要求:拿起笔来,将你认为应该勾划的地方分别用各种符号(这里作简单的符号说明)勾划出来。

  2、老师提问

  (1) 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

  (“母爱”……)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里用投影给出归纳方法)

  (如:按六要素来归纳。 时:母亲生病后 地:在医院里 事情的起因:“我”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 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  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3、学生将勾划的内容拿出来交流。

  先在小组之间交流。

  (1)学生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好在哪里?

  (2)学生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班上讨论。

  (3)学生认为问题较好并且自己知道答案的,也可以先考全班同学,然后一起分享。

  4、老师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做答(投影)

  (1)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这里为什么说“我”对不住妈妈?

  (答案提示:误解了妈妈力大无穷,最后才得知那是妈妈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能让孩子苦着累着。现在有些孩子也总认为那些是父母应该干的事情,他们就是有那么大的本事来承受一切的生活负担。当孩子们长大后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2)“我”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睡觉?

  (答案提示:正因为“我”误解了母亲力大无穷后,强烈地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所以想出一种回报母亲的最直接的方式。)

  5、既然作品中的“我”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

  (之后可以提到一个为妈洗脚的公益广告)

  6、读写拓展

  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7、学生写好后同桌交流,然后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

  8、读写拓展

  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好:现在我请各位小诗人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写在卡片上,送给你妈妈。

  9、学生创作成果展示

  三、小结:

  (将我制作的卡片送给表现好的同学)

  唐代诗人孟郊曾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么我们就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妈妈,好不好?今天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10

  教材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三课 《第一次抱母亲》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全文重点记述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重难点: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抱”

  师问:看到这个字想到什么?

  2、将课题补充完整

  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有什么疑问?

  相机板书重点问题:原因?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先想一想。

  检查自读情况。

  2、再轻声读一读课文,看看刚才的问题能不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

  提问,检查自读情况。

  三、围绕问题,精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一)“我”抱母亲的原因?

  课文哪一部分写了这个原因?指读。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二至四句。指导朗读。

  (二)“我”抱母亲的感受?相机板书“难过”、“愧疚”

  1、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

  2、文中有三处“没想到”,找出来轻声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3、指导读A句。

  4、看到“我”这样抱母亲,站在一旁的护士反应是什么?出示B句。

  “责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责备”?个别读一读护士说的话。评一评,再指名读护士的这句话。

  填空形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感受。指导读。

  同桌互相试一试,一位同学读护士的话,一位读“我”的话,两人合作读。指读。

  教师引读:接着护士问——我说——母亲说——

  指导读母亲的话。

  5、引导并出示C句。

  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话?

  想象一下,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说一说。

  理解“重担”含义,出示课文插图。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

  这样过了多久?

  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又是为什么啊?指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

  理解“翻山越岭”含义。

  这样的重担,那么多的艰难,把这些和母亲的体重联系到一起,你感受到了什么?谁来读读这句话。指读。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去承受这样的重担呢?相机板书:“爱”

  齐读作者说的话。

  6、引导学生接着读第三自然段。

  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和语言中,看出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同学们,你从“哪个”这两个字,想到了谁?想到了什么?你会为母亲做什么?

  作者呢?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

  附: 板书:

  13、第一次抱母亲

  原因?感受?

  难过 爱

  愧疚


《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案优选【5】份(扩展3)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菁华9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1

  一、导入

  1.有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你,这个人就是你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2.通过上午的学*,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什么?

  (1)学生快速浏览回顾文章

  (2)学生说:我是突发奇想地抱母亲。(这是你的感受,还有其他的吗?)

  学生说:那天母亲生病了,我抱了自己的母亲。

  (3)我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吗?

  学生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这是你的记忆中的,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说: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电脑出示:这句话,指名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我们没有想到这么轻,我对母亲的关爱不够,母亲对我却很好。

  学生说:我以为母亲很重。

  3.还有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我以为母亲很重?

  (1)学生说:左手差点仰面摔倒。

  学生说:母亲天天都要挑这样的担子。

  学生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

  学生说;没有想到她能挑一百八十多斤的担子。

  4.为什么作者会认为自己的母亲很重吗?

  (1)学生说;手里拉着我,还要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

  (2)通过这句话,你们能看出什么?

  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

  (3)师生交流

  (4)同学们想像一下,一个八十多斤的人,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5)师生交流。还能体会到什么?(她有坚强的意志、十分关爱我们。)

  5.我们长大以后呢?

  (1)指名读:课件出示: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2)大家读读这句话,你们体会到什么?

  学生说:母亲非常爱我们,心疼我们。

  学生继续说。

  同学们在这句话中,有两个担子,这两个担子的意思一样吗?

  (第一个担子就是指挑的担子,第二个担子指的是养育我们的担子,保护我们,天天烧饭、洗碗)

  同学们这些都是母亲的担子,母亲的担子多重啊!

  6.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游子出示相关的文字和图片,教师讲解,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母亲的时候,这样感受母亲的时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自己先读一读。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再这名读

  (3)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么轻,我心里为什么要这样难过呢?

  (4)学生说;因为从小到大,都没有关心过母亲。学生说理由。

  (5)母亲用80多斤的身子承受一百多斤的担子,一直在我们操劳。

  (6)母亲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却没有为母亲做些什么?

  7.同学们当我们和母亲要钱交学费的时候,母亲是这样劳累。

  (1)还有一个词语能够看出来,是哪个词语?

  (2)愧疚

  (3)是啊,从这个词语能看出作者很难过。

  8.而母亲是怎样看待她所做的一切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不是这样过来的?

  (2)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同学们看看这位母亲的语言和表情,她是个什么样的母亲?

  (3)大家看看这个词语哪个?想想你们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行为呢?

  (4)师生交流

  学生说;我的母亲不睡觉,陪着我学*。

  学生说:母亲下了晚班,没有休息还帮着我们烧明天的饭。

  学生说:每当我生病的时候,她还为我忙着,忙那。

  学生说:下雨天,她把雨披披在我的身上。

  学生说:有一次,下火车

  9.同学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做的多少个清晨当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母亲已经开始忙碌了,多少个中午我们的母亲急急忙忙地赶到学校接我们,多少个傍晚,妈妈工作了一天,她还要赶到菜场去为我们的食物忙碌着,多少个夜晚,妈妈劳累了一天,为我们检查作业,甚至晚上盖被子。

  同学们这就是爱啊,这就是母爱啊!作者也想到了这样一幕。

  (1)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2)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

  学生说;这是兴奋的泪水、幸福的泪水、这时高兴的泪水,这是感动泪水。这是爱的泪水

  (3)教师板书:无数次抱我

  (4)小时母亲无数次地抱我,而我抱了一次母亲,她就如此感动。现在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5)学生说;母亲为我付出的很多,我为母亲做得很少。

  我们现在应该好好学*,长大报答母亲,我们不应该无理取闹了。

  (6)我想说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拓展训练

  1.吴老师此时还想说这样一段话:电脑出示

  最爱是你(献给我的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的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医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如果说因为忙碌和粗心,我们忽略了*时对母亲的问候和关心,无论如何,别忘了在3月8日那天买上一束康乃馨,哪怕是一句感恩的话语

  2.同学们,你们此时愿意拿出笔来写上一句你们对妈妈感恩的话语吗?请动笔写写吧。(《烛光里的妈妈》)

  3.学生练笔

  学生说:亲爱的妈妈,我一定会在长大的时候好好报答你。

  学生说:妈妈对我的爱就像万丈深渊(这是多么恰当的一个说法啊?)

  4.请大家把这份心意卡,轻轻地放在她的床头,她一定会非常感动的。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吴老师我是母亲,下面听课的老师中也还有好多母亲。让我们为她们祝福吧。下课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无数次抱过我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2

  一、导入

  1、有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你,这个人就是你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2、通过上午的学*,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什么?

  (1)学生快速浏览回顾文章

  (2)学生说:我是突发奇想地抱母亲。(这是你的感受,还有其他的吗?)

  学生说:那天母亲生病了,我抱了自己的母亲。

  (3)我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吗?

  学生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这是你的记忆中的,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说: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电脑出示:这句话,指名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我们没有想到这么轻,我对母亲的关爱不够,母亲对我却很好。

  学生说:我以为母亲很重。

  3、还有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我以为母亲很重?

  (1)学生说:左手……差点仰面摔倒。

  学生说:母亲天天都要挑这样的担子。

  学生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

  学生说;没有想到她能挑一百八十多斤的担子。

  4、为什么作者会认为自己的母亲很重吗?

  (1)学生说;手里拉着我,还要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

  (2)通过这句话,你们能看出什么?

  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

  (3)师生交流

  (4)同学们想像一下,一个八十多斤的人,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5)师生交流。还能体会到什么?(她有坚强的意志、十分关爱我们。)

  5、我们长大以后呢?

  (1)指名读:课件出示: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2)大家读读这句话,你们体会到什么?

  学生说:母亲非常爱我们,心疼我们。

  学生继续说。

  同学们在这句话中,有两个担子,这两个担子的意思一样吗?

  (第一个担子就是指挑的担子,第二个担子指的是养育我们的担子,保护我们,天天烧饭、洗碗……)

  同学们这些都是母亲的担子,母亲的担子多重啊!

  6、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游子……”出示相关的文字和图片,教师讲解,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母亲的时候,这样感受母亲的时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自己先读一读。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再这名读

  (3)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么轻,我心里为什么要这样难过呢?

  (4)学生说;因为从小到大,都没有关心过母亲。学生说理由。

  (5)母亲用80多斤的身子承受一百多斤的担子,一直在我们操劳。

  (6)母亲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却没有为母亲做些什么?

  7、同学们当我们和母亲要钱交学费的时候,母亲是这样劳累。

  (1)还有一个词语能够看出来,是哪个词语?

  (2)“愧疚”

  (3)是啊,从这个词语能看出作者很难过。

  8、而母亲是怎样看待她所做的一切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不是这样过来的?

  (2)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同学们看看这位母亲的语言和表情,她是个什么样的母亲?

  (3)大家看看这个词语“哪个”?想想你们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行为呢?

  (4)师生交流

  学生说;我的母亲不睡觉,陪着我学*。

  学生说:母亲下了晚班,没有休息还帮着我们烧明天的饭。

  学生说:每当我生病的时候,她还为我忙着,忙那。

  学生说:“下雨天,她把雨披披在我的身上。”

  学生说:有一次,下火车……

  9、同学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做的……多少个清晨当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母亲已经开始忙碌了,多少个中午我们的母亲急急忙忙地赶到学校接我们,多少个傍晚,妈妈工作了一天,她还要赶到菜场去为我们的食物忙碌着,多少个夜晚,妈妈劳累了一天,为我们检查作业,甚至晚上盖被子。

  同学们这就是爱啊,这就是母爱啊!作者也想到了这样一幕。

  (1)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2)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

  学生说;这是兴奋的泪水、幸福的泪水、这时高兴的泪水,这是感动泪水。这是爱的泪水……

  (3)教师板书:无数次抱我

  (4)小时母亲无数次地抱我,而我抱了一次母亲,她就如此感动。现在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5)学生说;母亲为我付出的很多,我为母亲做得很少。

  我们现在应该好好学*,长大报答母亲,我们不应该无理取闹了。

  (6)我想说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拓展训练

  1、吴老师此时还想说这样一段话:电脑出示

  最爱是你(献给我的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的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医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如果说因为忙碌和粗心,我们忽略了*时对母亲的问候和关心,无论如何,别忘了在3月8日那天买上一束康乃馨,哪怕是一句感恩的话语……

  2、同学们,你们此时愿意拿出笔来写上一句你们对妈妈感恩的话语吗?请动笔写写吧。(《烛光里的妈妈》)

  3、学生练笔

  学生说:亲爱的妈妈,我一定会在长大的时候好好报答你。

  学生说:妈妈对我的爱就像“万丈深渊”……(这是多么“恰当”的一个说法啊?)

  4、请大家把这份心意卡,轻轻地放在她的床头,她一定会非常感动的。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吴老师我是母亲,下面听课的老师中也还有好多母亲。让我们为她们祝福吧。下课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无数次抱过我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3

  一、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下教案 第一次抱母亲(公开课)。

  2、理解重点词、句来感悟母爱的伟大,做儿子的愧疚,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齐读课题。

  2、课文写了作者几次抱母亲?浏览课文,用直线画出作者抱母亲的句子。投影出示,齐读。“抱”,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但这其中深意,一定要放到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去体会,感悟。

  (二)、品析“第一次抱母亲”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 想,我是在什么情况下抱母亲的?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的消息,都从各地赶回来,轮流去病床前守护。因为,我们兄弟姐妹知道一向坚强的母亲这次能乖乖地听话住院,一定病得不轻。那天,轮到我守在母亲的床前,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

  2、指导朗读,出示: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理解“赶紧”用找近义词方法,从这个词你体会什么(赶紧不仅速度要快,更表达了一种心情,儿子对母亲的焦急、关切之情)朗读体会

  3、引读:我的左手托住了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出示句子:“责怪”换成“责备”行不行?(不符合身份,在埋怨中带有一点批评)。(这就是我们的汉语言,说话、写文章要推敲的,遣词造句一定要准确。)谁来把责怪的意思读出来

  三、品析“第二次抱母亲”

  1、作者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抱母亲的?自读2至4自然段,圈出作者心情的词语。(难过、愧疚)理解“愧疚”(惭愧不安)

  2、为什么难过?出示:“在我记忆中……担子。”

  (1)理解文中的两个“担子”

  A、同学们,会读书的人能看到字面背后的意思。母亲承受的重担仅仅是肩上100多斤的东西吗?请你们静下心来,默读,边读边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她担子里面挑起的还是什么?(照顾家庭的重任、对子女生活、健康远行的牵挂、生活的压力、子女学业的负担……)

  B、出示诗句: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教案《四下教案 第一次抱母亲(公开课)》。(母亲抚育子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子女生病时母亲的焦虑和照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儿女远行时,母亲的牵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母亲教育子女的巨大付出)自读,释义,体悟。(用“不仅……还……”说出“担子”的含义)(母亲的担子里不仅是扁担两头难以承受的重物,还有……)这就是母亲担子里的东西!她挑的担子是子女、家庭和社会的一部分,这就是她挑的责任,她挑的是大半边天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我们的母亲。

  (2)理解了重担后,再来看“翻山越岭”,母亲是怎样翻山越岭的?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P69插图师引读:是呀,在狂风暴雨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在烈日炎炎、骄阳似火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在大雪纷飞、冰天雪地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这里仅仅是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请你静静的默读,想好再发言(坎坷的人生、生活的磨难……这是母亲带着全家走过了艰辛曲折的道路)

  (3)读好这段话。

  3、面对这一切,母亲是怎么说的?画出句子。

  A、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齐读

  B、理解意思(不要提那些事,每个母亲都是这样过来的)

  C、默读,联系提示母亲的表情,好好体味,用心去想,你发现了什么?(隐藏自己的心,怕儿女担心受怕)

  D、雨果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人的胸怀。比天空还要大的胸怀是母亲的胸怀,只有母亲的这份胸怀是伟大的。母亲是谦虚的,是无私的,胸怀是宽广的。像山谷一样,“虚怀若谷”

  4、此时,我突发奇想…… 引读

  A、作者抱着母亲,以为母亲睡着了,但是母亲流下了泪水,这是怎样的泪水?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激动的、自豪的、甜蜜的、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

  B、作者仅仅是抱了母亲一次,母亲就如此感动、如此激动,如此幸福与欣慰,而我们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们,记住这个词,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的时候,你想对母亲说什么?对自己说什么?你想知道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游子吟》学过没有?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解释诗意是啊,一生一世不求回报的爱是母爱;一生一世值得最爱的人是母亲。母亲的两行热泪从眼角流下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只要儿女尽一份孝心,母亲就会觉得是天大的幸福。孝心是什么?孝顺是进出家门的一声招呼。

  C、陈老师还想说一句话,这篇文章深深感动了我,我能不能感动别人呢?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的,我也是母亲,在回报自己的母亲时,也要像关心自己的母亲一样关心周围的老人,向关心自己孩子一样关心每一位学生。这就是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读

  D、课前我有一个提问课文写了作者几次抱母亲?(两次),课题为什么第一次抱母亲?(我在和护士说母亲时,深深感动于母亲这部爱的大书,我用行动来报答母亲的深情,才有那轻轻地摇动的深情的第一次抱母亲,感恩母亲)让我们再来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师为什么用感叹号?因为母爱是我们这辈子都回报不完的,母爱是伟大的,今天,我们读懂了母亲这本书,懂得感恩母爱的我们同样了不起。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4

  一、交流导入:

  在四年三班这个小家庭里,我作为家长,有严厉也有关爱,我和你们一样享受着课上的自由交流,课下的*等对话,老师真的为拥有你们而幸福,我爱你们,你们呢?爱我就请抱抱我。是的,爱是需要表达的,爱也是可以传递的。不管我们身处何处,只要心中有爱,一切就更美好!

  二、课题引申 品读“抱”字

  1.请齐读课题:第一次抱母亲

  2.指名读课题,展现不同的读,突出“第一次”,“抱”,“母亲”等词语。在读中交流不同的感受。[为什么这么读?]

  3.通过突出不同词语的读,让我们了解了一个中年男人,在母亲生病时,第一次像抱婴儿一样抱了母亲。[这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形式的不同但学生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却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三、整体读文 “抱”之不同

  作者始终抱着母亲,开始的抱与后来的抱有什么不同?

  板书:开始是情急地抱

  后来是深情地抱

  四、精读课文 感受母爱

  同是抱母亲,由最初的情急地抱,到后来发自内心地抱母亲入睡,这个过程中作者的内心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默读课文,难过、愧疚的原因?[屏幕出示词语:两个表达内心情感的词语,难过—伤心;愧疚—自责。]

  2.划出难过、愧疚原因的句子。[屏幕出示句子]

  3.交流中品读词语,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翻山越岭----艰辛

  日复一日----艰辛

  力大无穷----80多斤 [体会母亲的“含辛茹苦”]

  4.感受角色,角色朗读

  “我”:难过、愧疚,对母亲的心疼。

  母亲:虚弱、朴实,*妈妈典范,为儿女置自己于度外。[屏幕出示母亲的话]

  护士:责备—动情—对母亲的敬佩、敬重。[我这样难过、愧疚,文中的护士有什么样的情感变化呢?]

  五、研读课文 感恩母爱

  作者的愧疚、心疼,让儿子有了深情抱母亲的想法。文中用了一个词写他想抱母亲时的想法——突发奇想。[突然产生奇特的想法。]为什么会突发奇想呢?

  作者动情地一抱是对母亲含辛茹苦的回报,是对母亲的感恩,对已人到中年的作者,这第一次的“抱”让他有无限的愧疚。而且这“第一次”的抱与文中的哪个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呢?[板书:无数次] 是啊,对妈妈含辛茹苦的培养,儿子这一“抱”有多少的心疼,多少的愧疚!作者用这一抱表达了对母亲感恩,对母亲的的爱!

  母亲此时怎样呢?体会母亲的泪水,省略号的作用。

  这是怎样的泪水?[母亲流下了欣慰,高兴,感动,满足的泪水。]

  省略号,省略了什么?[省略了情感的表达和复杂的情感。]

  作者也用省略号告诉了读者:爱!是永恒的,爱是留有余味的,爱也能弥漫人间。

  师生配乐共同读文:课文一、四、五段

  六、拓展延伸 焕发真情

  1.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她们为了子女,付出了许多,却不求回报,在你们的桌堂里,有一封父母写给你们的信,让我们拿出来读一读。[配乐]

  此时无声胜有声,相信你们更加能感受、理解妈妈的爱。

  此时想对来到现场或没来到现场你的妈妈,说点什么?

  2.文中的母亲含辛茹苦,让作者心疼,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都凝聚着妈妈的爱,看一个孩子的感受,他又是如何回报妈妈的爱呢?[读学生课前搜集的母爱短文]

  3.母亲的爱无处不在,只是我们能不能感受得到,作者用中年的一“抱”回报母亲,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用笔写下来。并在生活中将爱延续下去。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关键字词入手,通过朗读,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了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抱母亲,多么简单的一个动作,却让我的心情很不*静。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地品味一下作者的第一次抱母亲。

  二、学*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用“——”找出描写我第一次抱母亲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2、学生自读后交流。(从“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差点仰面摔倒。”感受到我对母亲身体很轻的情况一点也不了解,以为母亲很重。)

  3、这一自然段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我以为母亲很重?

  4、母亲这么轻,只有89斤,我却不知道,以为她有100多斤。是因为我们不关心母亲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注意“轮流”“赶紧”)

  5、让我们再读一读这段内容,尤其是人物的对话要读好。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学*第2~3自然段

  1、我们都很关心、体贴母亲,可现在才发现并不了解母亲。母亲只有89斤,为什么我会以为她很重,有100多斤呢?请大家认真读一读第2自然段。

  2、重点理解“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出示文字)

  (1)再读读这几句话,具体说说为什么我会以为母亲很重,有100多斤?

  (从第一句话中感受到母亲对子女的关爱和生活的无比艰辛,她很强健;第二句话中感受出母亲一直都是这么做的;第三句感受出母亲情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让我们吃苦,我们也*惯了,觉得母亲能做,她力大无比。自然这样的人应该是很健壮,很重的。)

  (2)可是万万没想到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其实母亲所承受的重担何止肩上挑的100多斤重的担子啊!还指什么?“翻山越岭”指什么?

  (3)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母亲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可是她却独自一人默默承担着,连跟她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儿女都不知道。你们感觉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谁能把这段话读好?

  3、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应有100多斤,没想到她是不愿让我们受苦,用她那80多斤的身体,去独自承受着生活的重担。所以我很难过,我更是愧疚。

  4、接读:这时,身旁的护士也被感动了。她动情地说:——可母亲却笑了笑说:——

  5、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1)母亲说的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那些事”指哪些事?“这样过来的”指怎样过来的?)

  (2)从母亲的表情,母亲的话语中,你们感受出了什么?

  (3)母亲觉得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心甘情愿。她觉得那些事很*常,每个母亲都是这么做的。她不求回报,她只要儿女们健康、幸福。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无私的母爱!

  (4)谁来读一读,读出母爱的伟大无私。

  (5)同学们,读到这儿,你们肯定也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了吧!谁愿意来说说你的母亲又是怎样爱你们的?

  四、学*第4~5自然段

  1、你们的母亲和文中的母亲一样,都很伟大!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这时,我突发奇想地说——母亲说——护士说——母亲这才没有作声。(出示图片)请同学们静静地看这个温馨感人的场面,用心去体验这浓浓的亲情。(教师配乐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看,母亲的眼角流出了泪水,你们觉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

  3、现在,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觉得那么欣慰、激动,那么幸福、甜蜜。可小时候母亲曾经是无数次抱我们,我们却觉得那是很普通的事。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一定也很不*静,你们现在最想对谁说些什么呢?(可以对文中的母亲或作者说,也可以对自己或自己的母亲说)

  4、这是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让我们再一齐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总结课文

  今天我们读了《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感受到了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崇敬和爱戴的,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六、课后延伸

  1、背一背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语句。

  2、制作心意卡,写上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送给妈妈。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最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张扬个性,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我在教学时追求的目标。

  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自主学*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调。

  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接下来,我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我抓住“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者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和“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看图、听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在学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础上,通过小练笔让学生表白内心,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宣泄。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6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于永正老师,说“于老师是*民,或者说是*民哲学家,甚至是禅学家,散淡、*易、简洁、随和、诙谐、他似乎有一根金手指,在简简单单的课文里,在**凡凡的生活里,随手找到语文教学的真金,*易之处最奇崛。”阳春三月,美丽的水电都城——宜昌迎来了这位“贫民”教育专家。带着他的“金手指”,带着融融的春意,于老师为我们呈现了《第一次抱母亲》的精彩课堂。坐在距离讲台不到两米远的地方,我可以清晰地看到于老师的白发。一直以为白发对于长者是无以言表的生命的灿烂,是华丽的。于是,我相信这位老人的*易与朴素之中一定蕴藏着某种典丽与华美。终于,我在于老师的课堂,发现了这种*乎铺张与奢侈的东西——那就是读!

  一、读进去,山就是山

  于老师常说:“语文就是语文,不需要加许多定语。我追求的是一个实字。”具体到一节课上,他首先关心的是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他把“读正确,读流利”当作硬任务,当作人人要做到“保底工程”。所以,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这样人文色彩极浓的课文时,他也能沉下心来,从一个字开始,教学生扎扎实实读书。

  师:生字认识了吗?我写一个你读一个。(师转身写)你先不要读,我写完你读。(教师板书:“越”)越可以和哪些字组成词语?

  生:翻山越岭……

  师:翻山越岭,(教师将词语在黑板上补充完整)一起读。

  生(齐读)翻山越岭

  师:把每个字读实,声音不要发漂,不要轻浮,要实在。

  生:(轻轻读)翻山越岭

  师:“越”在这里当什么讲?

  生:越过

  师:等于没说

  生:穿过 走过

  师:在《新华字典》里这个字有七种解释,这里是“跨”,取这个意向。

  当学生知道了“越”在这儿作“跨”讲的时候,自然就知道了“翻山越岭”的意思是翻过一道道山,跨过一道道岭了。山就是山,在语文课堂上,任何表面的热热闹闹都替代不了事物还原原本的过程,惟有读可以在学生的头脑里唤起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

  二、读出来,山不是山

  师:德国一个作家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有两只眼睛,一只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看到文字的背后。如果用两只眼睛读书,读“重担”你决不会只看到一百多斤重担。用两只眼睛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默读课文第四段

  师:现在你对重担是怎样理解的?

  生:赡养老人

  生:抚养子女

  生:生活的压力

  生:母亲是家庭的顶梁柱

  师:说得多好啊!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前面的“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跨过一道道岭吗?这个“翻山越岭”你现在是怎么体会的?记住了,用两只眼睛读书。

  生:是一个个生活的困难。

  书读到这里,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山已不再是单纯意文上的山,它是“母亲为了子女、家庭和社会所走过的艰辛道路。”我豁然开朗:书要读得进去,也要读得出来。“重担”与“翻山越岭”——一个前后关联的照应,一次过去之后的回首,将*易处的奇崛,朴素里的华章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不得不叹服:大师就是大师!大师总能从看似*淡的课文里钻出“味”来,而把引导学生品味的落脚点永远落实在读上面。“重担”的分量是学生读出来的;“翻山越岭”的艰辛是学生读出来的;语言文字的内涵与精髓是学生读出来的。

  三、读开去,山还是山

  师:谁来读最后两段?

  生:读最后两段(教师板书“无数次”)

  师:(生读完毕)读得真好!看黑板上(”第一次抱母亲”和“无数次”)现在黑板上只剩下课题和我刚才写的三个字。同学们,我们小的时候都是被母亲无数次的抱过,我们在母亲的怀抱中长大。而我们第一次抱母亲,就让母亲感动的流下了泪水。当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的时候,你不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一句话吗?

  生:妈妈,我以后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你。

  生:妈妈,也许你很*凡,也许你不算很伟大。但我认为你是最棒的,我会为了你,为了祖国妈妈增砖添瓦。

  师:(指着一名女生)我看到她流泪了。

  生:(站起来,泣不成声)妈妈,你抚养我长大,含辛茹苦,妈妈,你辛苦了。我想对自己说,以后不要太任性,不要对妈妈发脾气了。

  师:(激动地)知道我最想说什么?

  生:(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把这句名言,这句至理名言写在课本上,刻在心里。在备课的时候,我在书上还写了一段话,读给你们听听:这篇文章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我能不能感动别人呢?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的母亲虽然去世了,但我的周围还有很多别人的母亲,我要像爱我的母亲一样爱周围的老人,我要像关心我的孩子一样爱我的学生。

  “无数次”与“第一次”的蒙太奇手法,是于老师的“金手指”点到的又一真金。凭借这种蒙太奇的作用,使学生产生“蓦然回首”的顿悟,产生与老师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仔细听,山还是山,只是那山,看在眼里,已经有了另一种内涵。

  “好好学语文,语文太好了!好好读书,书越读越有味道!”课在于老师深深的感触和殷殷的期望中结束,在场的一千多人沉浸在他一步一步带着我们走进的读书境界里,像流连于一处美伦美奂的风景,久久不愿意离去……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难点】

  怎样使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和孝子情怀,并能从语言文字中走出来,感悟自己的'母爱和表达自己的爱。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5个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指导:“第”是竹字头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

  齐读课题。提出想法或者疑问。(为什么要抱母亲?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母亲有什么感受?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抱母亲?)

  二、初读课文。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脖子、摔倒、瘦小、翻山越岭,愧疚、仰面、责怪、突发奇想

  (1)自由选择朗读方式,读词语。进行多种形式的练读。

  (2)全班交流:(重点理解“翻山越岭”翻越不少山头。形容走山路的艰苦。

  “责怪”责备;埋怨。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想”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指名评价。

  三、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重点指导:

  (1)为什么要抱母亲?(换床单,报母恩)板书:换床单 报母恩

  出示:

  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指导朗读。

  “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慢一点,读出吃力的样子。

  “赶紧”读得快一些,表达一种急切,我要是不赶紧,母亲可能就要吃力地自己下床了。而我是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的,所以得赶紧。

  (2)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难过,愧疚)板书:难过 愧疚

  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出示: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文中有三处“没想到”,找出来轻声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

  指导朗读。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吃惊,对母亲不了解,关心不够)

  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难过)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愧疚)

  师引导: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里的重担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作者说的话,透过字面展开想象,体会一下。

  指名汇报。

  当你知道承受这么重的担子的母亲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读一读2、3自然段。(配乐齐读)

  2、根据板书内容,你能给课文分段吗?快速阅读课文,并完成本课补充*题第四题。

  指名反馈。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 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3、指导写字。

  生字:脖 摔 翻 瘦(找找两组字的特点,再自由识记生字。)

  交流要点。(“脖”的右上部为小十字,“翻”的左下部为田字,“瘦”注意中间两笔横之间要断开。)

  3、范写:瘦

  四、作业

  1、记录一天中妈妈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为妈妈做的事。

  2、拥抱妈妈,并对妈妈说:“我爱你”,然后把妈妈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

  3、朗读课文,识记词语。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换床单 报母恩

  难过 愧疚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3、抓住重点词语“无数次、轻轻地、担子、翻山越岭、泪水”,体会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难点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导入

  师:同学们,你还记得小时候母亲抱你时的情形吗?(交流)

  师:那么,你有没有抱过母亲呢?(交流)

  2、出示课题:《第一次抱母亲》,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反馈朗读情况。

  三、学*课文,感悟母亲的伟大。

  1、师:同学们,课题是《第一次抱母亲》,那么课文中的哪一个句子写出了我第一次用心地抱母亲的情景呢?请大家快速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把它划下来。

  2、交流:

  出示句子: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侯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3、师:可是就在我用心地抱着母亲入睡之前,我在抱母亲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意外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意外的?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指名说)

  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差点仰面摔倒。

  4、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有关“我为什么会这么难过”的句子,好好读一读。

  交流:

  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交流:

  朗读训练:轻声地把把这几句话读一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5、教师配乐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结合理解母亲的“泪水”

  6、写话练*。(播放音乐)

  自由写,然后交流。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最感人的一段话。

  四、深化拓展

  播放歌曲《母亲》

  师:母亲真好,回到家,让我们也好好地为母亲做一件自己最想做的事吧!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9

  知识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能力目标

  1、 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2、 学生通过创作诗或儿歌来歌颂母亲

  德育目标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难点

  1、 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 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拓展读写点

  1、 通过学*范文,让学生也写一段与母亲相处中,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2、 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准备

  VCD歌碟,多媒体课件,讲义,带花边的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以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投影出课题,执教者)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二、教学步骤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

  老师提出要求:拿起笔来,将你认为应该勾划的地方分别用各种符号(这里作简单的符号说明)勾划出来。

  2、老师提问

  (1) 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

  (“母爱”……)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里用投影给出归纳方法)

  (如:按六要素来归纳。 时:母亲生病后 地:在医院里 事情的起因:“我”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 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 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3、学生将勾划的内容拿出来交流。

  先在小组之间交流。(1)学生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好在哪里?(2)学生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班上讨论。(3)学生认为问题较好并且自己知道答案的,也可以先考全班同学,然后一齐分享。

  4、老师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做答(投影)

  (1)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这里为什么说“我”对不住妈妈?

  (答案提示:误解了妈妈力大无穷,最后才得知那是妈妈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能让孩子苦着累着。现在有些孩子也总认为那些是父母应该干的事情,他们就是有那么大的本事来承受一切的生活负担。当孩子们长大后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2)“我”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睡觉?

  (答案提示:正因为“我”误解了母亲力大无穷后,强烈地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所以想出一种回报母亲的最直接的方式。)

  5、既然作品中的“我”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

  (之后可以提到一个为妈洗脚的公益广告)

  6、读写拓展

  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7、学生写好后同桌交流,然后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

  8、读写拓展

  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好:现在我请各位小诗人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写在卡片上,送给你妈妈。

  9、学生创作成果展示

  三、小结:

  (将我制作的卡片送给表现好的同学)

  唐代诗人孟郊曾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么我们就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妈妈,好不好?今天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案优选【5】份(扩展4)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菁华5篇)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1

  一 、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内容真切感人,语言朴实明快,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 这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用心去读,一定会为那日夜操劳、含辛茹苦的母亲而心疼,一定会被那伟大、无私的母爱所感动。

  因此,本次教学的教学重点就是借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唤起对母亲的崇敬和关爱。

  教学的难点则在于文章的情感是那样的深沉,小学四年级孩子的认知与文章与作者的情感体验有一些差距,也许很难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很难将文章中的母亲与自己的母亲产生关联,感受往往只停留在文章的层面,而不能联系自身。

  二 、说教法

  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握作者的情感线索:难过—愧疚—感恩,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语言。让“感”从读书中产生,“情”在读书中交流,情感在交流中碰撞,升华,激起学生心中爱的体验,同作者一起感动母爱,想到回报母爱。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教学中主要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深情地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

  三、说学情

  如今的孩子是父母、长辈的“掌上明珠”,一向娇惯的他们普遍都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一味地只知索取而不懂回报,甚至经常向家长提出过分的要求。他们关心的往往只是自己,而很少去注意家长为他(她)付出的辛劳。生硬的说教难以为他们所接受,也许这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更能触动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的情感。学生孩子的心灵是非常纯洁的,乐于去感受美好、亲*美好,只要引导得好,文中那位善良伟大的母亲一定能感染学生。学生又是善于联想的,他们一旦将自己的母亲与文中的母亲产生关联,他们便会回忆起那埋藏在记忆里却常常被忽略的点点滴滴,从另一个角度去体会母亲的付出、母亲的辛劳,从而升腾起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也许一节课不能改变什么,不能使学生对母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学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感悟到“我要关心我的母亲,我要回报我的母亲”有这样一种朦胧的思想意识也就达到目的了。

  四、说教学设想

  (一)、走进文本

  (上课伊始,伴着舒缓的小提琴曲教师用描述性的语言渲染,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劳累了一辈子的母亲生病住院了,而且病得不轻,连护士进来换床单都不能下床。于是就有了我“第一次抱母亲”抱母亲只是一个偶然,抱母亲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在儿子的心里激起了千层浪。请同学们自由地轻轻地读一读1、2自然段,想一想儿子第一次抱母亲是怎样的心情。

  (二)、感悟儿子内心的难过、愧疚之情。

  (通过对重点句的朗读、体会、联想真正体会母亲体重的轻深深地震撼着儿子的心。)

  儿子难过的心情你们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

  1、品读第一句“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没想到母亲轻轻的……差点仰面摔倒。”

  引导:我原以为( ),没想到( )。

  我原以为( ),没想到( )。

  这可是和我朝夕相处生活了几十年的母亲呀!你能把这份难过读出来吗?

  2、品读第二句“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引导:“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而现在年老体弱的母亲大概只有( )斤。听着母亲虚弱的声音,儿子心里( )。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这句话写儿子没想到的话。

  3、品读第三段话“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妹妹……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们的朗读放到句子中去,读出母亲的不容易。

  (1)、反复引读,启发想象:

  夏天,烈日炎炎,母亲汗流浃背,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冬天,冰天雪地,母亲顶着寒风,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2)、研读“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从这些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母亲的心:她的心里只有儿女,舍不得儿女吃苦,就怕儿女累着。自己再苦再累都无怨无悔。儿子的心:我们能挑却没有挑,一直心安理得地让母亲去挑。此时儿子心里涌起的不仅仅是难过,还有深深的愧疚。)带着你们的体会再次朗读这些句子。

  (3) 、启发想象,感受“重担”。

  课文学到这儿,大家想一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种的东西吗?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爷爷奶奶生病了,母亲( )。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吃得饱,上得起学,母亲( )。我们长大了,要出远门了,母亲( )。

  引导朗读:母亲,一个只有80多斤的弱女子,挑起了生活这副最沉重的担子,这份艰辛,等到母亲病倒了,病得不轻了,儿子才真正体会得到,愧对母亲呀!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回忆。

  (三)、感 动母爱,回报母爱。

  1、出示句子: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听出了什么?

  此时此刻,听着母亲*常的话语,想着母亲拉扯我们长大的艰辛,看着手中两鬓斑白,体弱多病的母亲,儿子我纵有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对母亲的这份感激,我突发奇想想好好地抱一抱母亲。

  2、伴着音乐,老师深情地范读最后一小节。。

  3、老师语言渲染,指名读,齐读。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地位、作用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篇情感型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它是一篇感悟母爱、学会孝敬的好文章,对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与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叙述了“我”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第二部分(2、3)讲“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我”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第三部分(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把母亲抱在怀里,母亲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按计划需要三课时完成,我说的是第二课时。针对第二课时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理解课文第一、二部分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学生能根据实际写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3)情感目标: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报答。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第一、二部分的内容,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报答。

  难点:学生能根据实际写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1)朗读教学法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只有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本文是“我”和护士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语言感人,适合朗读。在教学中,我把朗读训练贯穿始终,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2)创设情境教学法

  用音乐来渲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语文。

  (3)对话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后再展开课堂对话。

  2、说学法

  (1)自读自悟法

  “阅读使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合作学*法

  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在回答问题上可以相互补充。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课文

  上课之前,播放《烛光里的妈妈》的歌碟,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

  1、同学们,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呢?

  2、是的,是歌颂母亲的歌,叫做《烛光里的妈妈》。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来继续学*这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3

  一、教材简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13课。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确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脖、摔、翻、瘦”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生对文中描写“我”抱母亲和“我”与母亲、护士对话语句,进行探究学*,感受母亲胸怀的无私、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爱戴和感恩之情。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时的重难点确定为:感受“我”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能够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于是我将"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中学*重点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四.说教学过程

  在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之后,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妈妈的帐单》这个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指明回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

  1、我感受到母亲的伟大。

  2、我感受到母亲无私的爱,为了子女不求回报等等)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都是爱听故事的,这个带着思考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学*的兴趣,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为本课学*奠定了基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的头脑中闪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说

  1、为什么第一次抱母亲?

  2、“谁”第一次抱母亲?

  3、是怎样抱母亲的?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第一次抱母亲?

  4、第一次抱

  母亲,母亲什么感受?抱的人又是什么感受?等等)教师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归类整理后简要板书。

  古语说的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针对课文题目提问题,既让学生学*语文的良好方法,又通过这些问题归类抓住了文章的中心、重点,同时激发了学生学*的主动性。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要求先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认清字形,把句子读顺,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再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接着我相机出示本课中生字词,

  指名读,指导学生认读,帮助学生正音,开火车读。理解“翻山越岭”的意思。指导学生书写“摔”字。

  (3)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再给文章分段,理清课文脉络。

  这一环节的设计初步解决了生字字音、字形、字义的教学任务,理清了课文脉络,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了《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中提出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训练。

  第三环节:紧扣“抱”字,触摸情感。

  1、根据质疑,找出语句。

  通过刚才的学*,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快在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到了,请用笔画出来。

  2、指名朗读,交流学*。

  请同学们自由的选择问题,说说你所找到的答案。

  预设学生们,可能按以下顺序回答问题,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第一次抱母亲?相机出示文中的句子:母亲生病住院,兄弟姐妹轮流守护,正好轮到我的那天;那地点呢?文章开始就告诉了我们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b那“谁”第一次抱母亲?为什么第一次抱母亲?

  c怎样第一次抱母亲?(指名读句子: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教师引导学生做动作: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这句话把“我”抱母亲的动作写得很清楚,本以为能稳稳地抱住母亲,结果出乎意料,我差点仰面摔倒。

  为什么会差点仰面摔倒呢?

  d抱完母亲后什么感受?体会作者内心,相机出示句子(我说:“我没想到我妈怎么轻。”),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感受。

  第四环节:简要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知道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差点仰面摔倒,这一抱让作者知道了母亲原来是这么轻,这一抱更引起了作者深深的思考。课后,请同学们

  读读下文,看看作者都想了些什么?

  作业:

  总之,在整节教学设计中,我旨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在实际教学中,可能还有很多问题,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最后,我以叶圣陶先生曾说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说课,“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为了让学生得到发展,我愿努力探索。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4

  一、教材简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13课。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确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脖、摔、翻、瘦”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生对文中描写“我”抱母亲和“我”与母亲、护士对话语句,进行探究学*,感受母亲胸怀的无私、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爱戴和感恩之情。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时的重难点确定为:感受“我”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能够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于是我将"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中学*重点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四.说教学过程

  在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之后,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妈妈的帐单》这个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指明回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

  1、我感受到母亲的伟大。

  2、我感受到母亲无私的爱,为了子女不求回报等等)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都是爱听故事的,这个带着思考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学*的兴趣,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为本课学*奠定了基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的头脑中闪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说

  1、为什么第一次抱母亲?

  2、“谁”第一次抱母亲?

  3、是怎样抱母亲的?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第一次抱母亲?

  4、第一次抱

  母亲,母亲什么感受?抱的人又是什么感受?等等)教师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归类整理后简要板书。

  古语说的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针对课文题目提问题,既让学生学*语文的良好方法,又通过这些问题归类抓住了文章的中心、重点,同时激发了学生学*的主动性。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要求先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认清字形,把句子读顺,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再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接着我相机出示本课中生字词,

  指名读,指导学生认读,帮助学生正音,开火车读。理解“翻山越岭”的意思。指导学生书写“摔”字。

  (3)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再给文章分段,理清课文脉络。

  这一环节的设计初步解决了生字字音、字形、字义的教学任务,理清了课文脉络,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了《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中提出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训练。

  第三环节:紧扣“抱”字,触摸情感。

  1、根据质疑,找出语句。

  通过刚才的学*,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快在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到了,请用笔画出来。

  2、指名朗读,交流学*。

  请同学们自由的选择问题,说说你所找到的答案。

  预设学生们,可能按以下顺序回答问题,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第一次抱母亲?相机出示文中的句子:母亲生病住院,兄弟姐妹轮流守护,正好轮到我的那天;那地点呢?文章开始就告诉了我们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b那“谁”第一次抱母亲?为什么第一次抱母亲?

  c怎样第一次抱母亲?(指名读句子: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教师引导学生做动作: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这句话把“我”抱母亲的动作写得很清楚,本以为能稳稳地抱住母亲,结果出乎意料,我差点仰面摔倒。

  为什么会差点仰面摔倒呢?

  d抱完母亲后什么感受?体会作者内心,相机出示句子(我说:“我没想到我妈怎么轻。”),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感受。

  第四环节:简要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知道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差点仰面摔倒,这一抱让作者知道了母亲原来是这么轻,这一抱更引起了作者深深的思考。课后,请同学们

  读读下文,看看作者都想了些什么?

  作业:

  总之,在整节教学设计中,我旨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在实际教学中,可能还有很多问题,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最后,我以叶圣陶先生曾说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说课,“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为了让学生得到发展,我愿努力探索。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富有情感的课文—《第一次抱母亲》。文章记叙了由于母亲生病住院,需要更换床单,就这样一个非常偶然的抱母亲的机会,引发了母子之间心灵的碰撞和融通。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由此可见,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锤炼语感的好素材。

  由于当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不知不觉地溺爱,已使孩子们对父爱、母爱的认识变得淡化,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学情,结合教材的特色及新课程标准,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目标3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目标2为教学难点。

  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决定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重点词语的含义,初步感悟角色特点,理清文章思路。首先,伴随着《世上只有妈妈好》我通过一组图片激情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抱母亲?”放手让学生试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摔”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力大无穷、突发奇想”;通过查词典来理解“翻山越岭、愧疚”;结合生活体验来理解“承受、动情”等词语。而读的时候,着重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流利,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中的几个重点人物的情感点,并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作业,找到文中最打动你的句子,抄写下来,想想,它为什么牵动了你的心。为下文进一步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下面,我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设计:

  这一课时,我将以两个没想到为切入点,抓住作者的心情变化,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深入文本。

  一、从作者感受入手,整体感知文本。

  基于学生对第一课时的了解,教学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回想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时的感受。学生不难说出作者发现母亲很轻。接着,我顺势指导学生到文中找一找,画一画,把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在学生的交流中,我出示句子:“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引导学生用心朗读,在评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关注“竟然”这个词语,并进行质疑,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为进一步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二、以“两个没想到”为切入点,探寻作者抱母亲的原因。

  围绕着“竟然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我引导学生到课文的1、2自然段中去探寻作者抱母亲的原因及抱母亲时的发现,画出关键词句,轻声读一读,在小组内议一议,体会作者的心情。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学生不难找到作者抱母亲的原因,此处可放手让学生交流,但抱母亲后,作者的两个没想到所代表的含义学生未必能够体会得全面,所以,我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了着重指导。例如,在学生交流第一个没想到时,我指导学生抓住“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一句中的“使劲、用力过猛、差点”等词,用心体会,感受到作者因对母亲了解不够,估计不足而引发的出乎意料,继而让学生通过作动作、朗读来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吃惊、诧异、疑惑等情感。

  第二个没想到则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读出护士的责怪的语气以及作者内心的难过。而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难过?此时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作者的记忆,去想象当时母亲那80多斤的身体在背着妹妹、承受重担、拉扯我们翻山越岭的画面,想象她担子中会挑多少重物,让学生抓住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用心朗读,用心体会,读出感动,悟出真情。这时学生会更深地体会到原来是这么多年来是母爱这一伟大的力量支撑着母亲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时再来引读第三个没想到,作者的心情一览无余。

  三、抓住作者的心里变化,找出作者愧疚的原因。

  在3——5自然段的学*中,我引导学生找到描写作者心里变化的词语,学生不难找到“愧疚”这个词,那么作者为什么愧疚,是理解的一个重点,我引导学生继续采用1、2自然段的读、感、悟的方法抓住“从小抱到大”“无数次抱我”等处的描写,母亲为儿女的付出,对儿女无私的爱。她不求回报,她只要儿女们健康、幸福。这时一种想回报母亲的情感已由作者身上传递到孩子们的心中,这时再来体会作者抱母亲这一场面,就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抓住作者抱母亲的动作,感受作者的报恩之情。

  在音乐声中,我用朗读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抱母亲入睡”这一情境,让学生思考:同样是抱母亲,刚才的“抱”和现在的“抱”有什么不同,指导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再回答。在交流时我将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抱母亲的动作“坐、抱、轻轻地摇动”体会作者回报母亲之意。此外,我还将重点出示这样一句话“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眼角流下来……”并启发学生针对画面、结合课文内容感受这泪水背后的含义,通过适时的点拨,学生能够体会到这是兴奋的泪水,幸福的泪水,高兴的泪水,感动泪水。爱的泪水……“。(板书:真情无限)而后我出示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种浓浓的母子情充溢学生心中,此时,再来完整地而投入地朗读四、五自然段,学生会倍加感慨,本文的难点也得以突破。

  五、用笔表达心声,读写结合

  为了让学生换位思考,将所感悟的情感表达出来,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请将自己心中对妈妈的感动、感激说出来,在准备好的千纸鹤上写下一句祝福、一句感谢、一句问候,并“放飞”于黑板之上。这一设计旨在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课后我预留供学生选择的作业:让学生把写好祝福语的千纸鹤轻轻放在妈妈的床头,给妈妈一个惊喜。或是收集、阅读关于母爱亲情的文章,做好摘记。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一些初步设想,在真正地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力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板书设计:第一次抱母亲

  难过愧疚回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案优选【5】份(扩展5)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优选【二十】篇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 1

  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答应让“我”抱着母亲入睡,这时,“我”发现母亲流下了幸福的泪水的一件事。当学完了这篇课文时,我心里一直在想:我怎能把父母对我的爱当做作微不足道呢,我怎能不把父母的爱放在心里,还把父母的爱抛到九霄云外,这是我的不对,有时我还和妈妈顶撞,这样我怎能“长大”。今天,我回到家给爸爸揉肩时,发现了爸爸又多了许多白发,还看见爸爸的肩膀上伤痕累累,我非常心痛。在给妈妈泡脚的时,发现的脚粗糙有又瘦小,还看见妈妈脸上又多了好多皱纹,这使我心里酸酸的'。

  我便对妈妈说:“您辛苦了,这些年您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关心我,可我却无动于衷,还和您斗嘴。真是对不起。从今往后,我发誓:永远不和您斗嘴,而且还要帮助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好好孝顺您和爸爸,不辜负您和爸爸对我的期望。

  妈妈听了我的话,笑着说:“我儿子长大了,懂得孝顺父母了。”是啊,在这个世界上,父母能不顾一切地为自己的子女倾其所有。但是他们需要子女报答的并不是子女在物质上对他们的满足,而是子女在身边围绕着,看到子女*安幸福,这就是他们最满足的报答。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来回报生我们,养我们,教我们的父母。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 2

  最*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第一次抱母亲》。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母亲病了,我抱起母亲,没想到母亲那么轻,我感到难过,愧疚。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母亲深受感动。读到这儿,我也很感动,觉得母爱很伟大,我们应该要帮助妈妈多做些家务活,学*成绩不能让妈妈担心。在我的生活中,妈妈的爱我都能一点点的'感觉出来。比如,当妈妈生病时,还在坚持为我做美味可口的饭菜,我问她累不累,她总是微笑着说:“不累,不累……”

  妈妈常:“父爱如山厚重,母爱如水包融”。的确,父爱和母爱一样伟大。父爱就像一座大山,厚重,不易被觉察。而母爱就像水一样柔和,细细的,滋润着我们幼小的心灵,让我们茁壮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们每天细细的感受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那我们每一天都会过得很幸福,快乐!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 3

  “世上只有妈妈好…”每当这首歌响起的时候,我就总会想到妈妈在身边的温暖。今天我阅读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使我又深深地感受到母亲的伟大。

  《第一次抱母亲》主要讲述了:作者母亲生病住院了,作者去照料她,再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母亲十分瘦、轻。从而深受感动,这篇文章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句,描写这整件事情。这篇文章令我深受感慨,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伟大的,善良的。母亲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她为我们承受了重担,使我们健康成长自己却无怨无悔。她深切的爱着我们,使我们活泼快乐,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是孤寂的,是享受不到母爱的。母亲一个神圣的名词,一个伟大职业,她们不辞辛苦,无怨无悔的为我们付出了一切,我们难道不该感谢、爱她们吗?对,我们要好好的学着去报答母亲,母亲是生命的.摇篮,是爱的港湾;母亲是山,我们就是山上的岩石;母亲是海,我们就是海中的小鱼。母亲是多么的不*凡,但她又是多么的伟大,我们无法报答那份最最深切的爱,用一生一世也报答不完,那就让我们为母亲使出浑身解数而奋斗吧?

  朋友啊!让我们为了彼此的母亲而奋斗,用最好的成绩来回报她们,让天下的母亲也记住“孩子也是爱着她们的。”奋斗吧!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 4

  后来,“我”就抱母亲下床,这时,才察觉到母亲的身体是那轻,“我”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前以她那弱小的身体挑着那沉重的担子翻山越岭的`情景,“我”心里很难过,非常的愧疚。于是,“我”突发奇想,要想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抱母亲,“我”把母亲抱在怀里,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摇动,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角流出了泪水。读着读着,我的眼角也是润了,我想起了妈妈对我的一切呵护,以前我做得太不对了。每次,我只要看见别人有新衣服,我就吵着叫妈妈帮我买,如果不买,我就哭,直到妈妈帮我买时,我才停止哭闹。每次,妈妈辛辛苦苦烧得饭菜,我却挑三拣四,这个不吃,那个不吃。我就是一个依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但是,我却从不体谅到妈妈,一颗爱我的心,反而一次次让妈妈伤心。

  有一次,妈妈突然发高烧,额头上很烫,当时,我正在看一部很精彩的动画片,妈妈让我去买点药,当时,我只管看电视就脱口而出:“不去,电视很好看。”通过读了这篇文章,我意识到,文章中的“我”做得这么好,我要以他为榜样。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亲手做了一张贺卡给她,上面写道:“妈妈,以前我做的不对,请您原谅,以后我不在弄你生气了,我爱你。”妈妈看了,不由得抱住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爱是无止境的。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 5

  母亲病的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摔倒。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一回呢。让我你入睡吧。”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母爱是无私而伟大的。因为有了妈妈,我们才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因为有了妈妈,我们才健康地成长;因为有了妈妈,我们在生病的时候才有人照顾;因为有了妈妈,我们的生活才更加精彩。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能够回报母爱?母亲抱过孩子多少次,孩子却很少感动;可是文中的“我”仅抱了一次母亲,就让母亲那么感动。由此,我想,一个微不足道的、在儿女心目中**常常的举动,在母亲心目中却可能是终身难忘的。当母亲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里,你向她递上一杯热茶,她会觉得:“我的孩子会关心人了。”当母亲出差回来,你给她拿来一双拖鞋,在她身边问长问短时,她会从心底了感到欣慰:“我的孩子长大了。

  ”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挣钱养家,但我们可以用一些小事来回报妈妈的爱:给妈妈洗一双筷子,帮妈妈拣一把菜,替妈妈扫一地・・・・・・虽然不能为她排多么大的忧,解多么大的难,但总可以让她为这个家少操一份心,少耗一些力吧!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 6

  还过不久就是母亲节了,我们恰好学了一篇叫――第一次抱母亲的课文,第一次抱母亲课文读后感。我想你们每个人听了,都会感动地流下了泪水・・・・・・

  课文让我最深刻留念的地方就是――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读后感《第一次抱母亲课文读后感》。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学完了课文,我能从中感受到母亲的辛苦,如果你们就是课文中的母亲,去干这么多的活,你们一定承受不了;也体现出作者对母亲的关爱。

  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母爱;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我爱――母亲。亲爱的妈妈:你曾用坚实的.臂弯为我撑起一片蓝天;而今,我也要用我日益丰满的羽翼为你遮风挡雨。您是一棵大树,春天倚着您幻想;夏天倚着你繁茂;冬天倚着您深思。

  亲爱的妈妈,是你赐予我一切,是你让我存活在这世界上。妈妈,我永远永远爱你!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 7

  今天我读了《第一次抱母亲》这一篇文章,深有感触。文章讲的是:母亲生病住院了我去照看母亲。我给母亲换床单时,我以为母亲很重,扶她时用力过猛,差点使母亲仰面摔倒。母亲说她最重时只有89斤,我很难过没有帮她。因为在我的印象当中,母亲总是手上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扛着足足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的走山路,就这样年复一年的,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可母亲还是抢着干,我们以为母亲力大无穷。

  其实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其扛100多斤的担子。我突发奇想要抱母亲,她先是不肯后来才让我抱她入睡了。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不禁敬佩起文中的母亲,文中两次提到担子,第一个是扁担,我不禁好奇的问,母亲是怎么用80多斤的身子去扛100多斤的东西,并且翻山越岭的走路的。母亲不是力气多大的,为什么老了还要去硬扛?是因为她舍不得儿子啊!第二个是生活上的担子,母亲为了我,不辞辛苦的去搬100多斤的东西,还不是为了‘我’吃好穿好。我却不知道,还让母亲去背担子。

  真是母爱伟大的!我们要感谢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 8

  四年级时的一篇课文《第一次抱母亲》,我再回想时发觉这篇文章令人回味无穷。

  这篇课文主要写儿子抱生病住院的母亲让护士换床单,发现母亲比他想象的轻很多,不禁回想以前母亲怎样让瘦削的身体承担重物,抱母亲入睡。这让我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文中母亲对儿子的爱及儿子的愧疚之情。

  这使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妈妈的脸黄黄的,也不胖,一双为我操劳的手却让人敬佩。因为小时侯家境不好,我在幼儿园吃了好几天,妈妈觉得挺委屈我的,这几年天天熬汤给我喝,还买了许多营养品,希望我能从“豆芽儿”变成“大白菜”

  一天早上,妈妈照例煮了鸡蛋,我一看气不打一处来,就把鸡蛋连酱油倒到了她的碗里。我快速吃完后,拿起书包准备“开溜”,可人算不如天算,正在这时妈妈把衣服洗完了。我连鞋带都没系,开门就要走,说时迟,那时快,妈妈一个箭步冲了上来,一把扭住我的细胳膊,硬是要把鸡蛋塞进我的嘴里。我生气的大叫:“我不吃鸡蛋,我不吃!”谁知妈妈趁我张嘴说话时把鸡蛋塞进我嘴里,我嘴含着鸡蛋,不好讲话,只好冲她干瞪眼。妈妈看到我把鸡蛋吞了下去,才急急忙忙倒水给我喝,我恨不得喷她一脸!才看到她关心的眼神,只好把快到嘴边的“烦死了”吞了下去。

  再回想《第一次抱母亲》和妈妈那心疼的眼神,我十分后悔当时对妈妈的怨恨。

  读《第一次抱母亲》让我明白了母爱。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 9

  我身边的小树弟弟,呀!突然,走过来一只家养过的熊,他见多识广刚回归森林,它讲道:“我们为什么非要躲避,我们可不可以进行一次报复,把他们赶回村子里去。这是一只无知的虫、糊涂的虫,更是一只名叫贪婪的虫。"到了超市,红太狼看见象伯伯还没有回来,就在那里精挑细选,衣服、食物、汽水、玩具、化妆品,都买了好多,她想:"老公那么有魅力,这一点东西象伯伯能在意吗!

  文章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我”第一次抱母亲,没想到母亲竟然那样轻,“我”又难过,又愧疚,最后“突发奇想”想抱母亲,想让母亲在自己的怀中入睡。母亲在“我”的'怀里闭上了眼睛,“我”却发现两行泪水已经从母亲的眼角流了出来……

  母爱是无私而伟大的,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能够回报母爱呢?母亲抱过孩子多少次,孩子却不为所动;可是文中的“我”仅抱了一下母亲,就让母亲那样感动。由此,我想,一个微不足道的、在儿女心中**常常的举动,在母亲心目中会是终身难忘的呀!

  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挣钱养家,但我们可以用一些小事来回报妈妈的爱;虽然我们不能为父母排多么多么大的忧,解多么多么大的难,但总可以让父母为这个家少操一份心,少耗一些力啊!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 10

  今天我看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深受感动。这是一篇亲情课文,写了“我”抱母亲,发现她竟然那么瘦小,非常愧疚。文中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呀,能挑100多斤的担子,还背着人翻山越岭的人,除了大力士还能有谁呢?可谁也没有想到,是80多斤的身子承受住那么重的担子!

  母爱是伟大的,哪怕在开灯关灯的'瞬间,哪怕在严厉的斥责中。母爱用心良苦的,她在训斥你的同时,也会有一种温情。以后我要多关爱母亲,顺从她,哪怕是端一杯水。盛一碗饭。这时你会知道你做的是多么少!

  十月怀胎重,三生报答轻!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 11

  今天,我读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短文,我心里甚是感动。

  这篇短文主要讲了妈妈生病了,护士来换新床单,她让“我”抱起母亲,“我”抱起母亲,突然觉得母亲非常轻。这让“我”想起从前,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着那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让“我”非常非常的愧疚。因为,“我”没有想到母亲是用自己那80多斤的体重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而且“我”也没有想到瘦弱的母亲有一颗如此坚强的心!

  我趴在桌子上进入了沉思,我深深地感动了。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是多么的内疚啊!每一次妈妈教育、关心自己,我似乎每一次都是当作耳边风的,左耳朵一进去,右耳朵马上就出来。前一分钟妈妈才刚刚说的话,我后一分钟就会忘得一干二净。每一顿饭都是妈妈辛辛苦苦地做起来,想方设法地合我的口味,可我偏偏要说这个太淡,那个太咸;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喜欢……现在想起来,妈 妈会是多么的伤心、难过、失望和失落啊!

  是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孝顺亲人的孩子!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 12

  读完《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时,我已经泪流满面,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含辛茹苦的母亲,她的双鬓渐渐沾满霜花,她的身躯倦得不再挺拔。丝丝白发儿女债,历历深纹岁月痕。这样的母亲不就是因我们做儿女的而病倒的吗?这样的母亲又怎能不令人敬佩?我的心在为之震撼,我不由得感叹母爱的伟大。

  文中的母亲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是多么沉重的担子啊。可是母亲却承受住了,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无论多重的担子她都能承受。

  文中的我为了回报母亲。

  “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我第一次抱母亲,同母亲无数次地抱形成鲜明的对比,文中的母亲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却无怨无悔。

  回想自己小时候体质很差,经常生病,妈妈您就寸步不离地陪伴在我身边有时甚至彻夜难眠,为我担惊受怕……当我跨进学校门槛时,您时常叮嘱我:“上课认真听讲,要听老师的话,与同学要友好相处!”回到家,您又不辞辛劳,天天都为我检查作业。每当我的成绩进步时,您的脸上总会露出开心的微笑;当我的'成绩退步时,您就鼓励我,安慰我。记得有一次,我考试失利了,心里很难过极了,不住地掉眼泪!这时您来了,拍拍我的肩膀,摸着我的头笑着说:“孩子,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把自己打败了,只要你尽力了就问心无愧了,再说了,谁没有失败过呢?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今后努力学*就可以了。”听了母亲的这番话,我恢复了自信,我努力学*,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学*的经验,终于取得了好成绩。

  母亲的爱何止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母亲对我们的关爱,都将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她只求付出不求回报,而我只有好好学*,用自己的优异表现来回报母亲的关爱。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 13

  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答应让“我”抱着母亲入睡,这时,“我”发现母亲流下了幸福的泪水的一件事。今天,在学*这篇课文时,心里一直在想:我怎能把母亲对我的爱当做作微不足道呢,我怎能不把母爱放在心里,还把母爱抛到九霄云外,这是我的不对,有时我还和妈妈顶撞,这样我怎能“长大”。今天,我回到家给爸爸揉肩时,发现了爸爸又多了许多白发,还看见爸爸的肩膀上伤痕累累,我非常心痛。在给妈妈泡脚的时,发现的脚粗糙有又瘦小,还看见妈妈脸上又多了好多皱纹,这使我心里酸酸的。

  我便对母亲说:“您辛苦了,这些年您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关心我,可我却无动于衷,还和您斗嘴。您经常说我生下来就花了很多钱,在我一岁半的`时候,因为我搬开水把自己的手烫伤了,又花费了一大把钱,因为我的手被烫伤了,还要去开刀,开刀又要两万多块钱,而且您的工资每个月也只有一两千块钱,可您却背着家庭沉重的担子,来照顾我,您对我的恩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我下辈子也还不清了。”从今往后,我发誓:永远不和您斗嘴,而且还要帮助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好好孝顺您和爸爸,不辜负您和爸爸对我的期望,好好关心一下您和爸爸的身体,不让您和爸爸受苦受累。

  此时此刻,我们三个人的心连在了一起,爱心充满了这个小屋,我们三个人拥抱在了一起,每个人都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 14

  我读完《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后,眼睛湿润了,我被文中的那位母亲深深地打动了。

  文中的母亲生病住院了,她的儿子刘承恩来看她,把母亲抱起,让护士换床单。这时,他惊讶地说一句话:“母亲,竟然这么轻!”由可以看出刘承恩从没有抱过她的母亲。他对护士说:“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一直以为母亲有100多斤,没想到她身体只有80多斤。我太粗心了,太不关心母亲了。”

  读到这里我不由地想到了小时候的一件事情:我小时候就爱吃咸鸭蛋,但是只吃蛋黄而不吃蛋白。外婆总是把鸭蛋黄给我吃而自己吃剩下的蛋白,我小时候觉得很好奇,为什么外婆不吃蛋黄?为此,我还问过她。外婆总是笑眯眯地回答我说,她不爱吃蛋黄。我就被她这个美丽的谎言“骗”了好久。直到现在我们才明白外婆并不是不爱吃蛋黄,而是因为我爱吃,所以才把蛋黄让给我。所以,现在再吃咸鸭蛋时,我总是让每个人都吃自己的`那个,不许别人代劳。

  我的外婆就好比文中的母亲,她们无私奉献,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们,我们要好好地爱她们!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 15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当我读到"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了,我们长大以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的这句话时,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我那含辛茹苦的妈妈,从我六岁的时候起,妈妈总是六点钟就起来烧早饭,帮我换衣服,让我穿上整洁舒适的衣服兴高采烈地走到校门口才肯放心。

  在我生病住院的时候,妈妈不顾疲劳整日整夜地守着我。我早晨一睁开眼睛看见妈妈的黑眼圈都有了。在我生水痘的时候,别人都怕被我传染,他们一看见我就像老鼠碰到猫似的一溜烟跑回了家,一向活泼开朗的我变成了每一个人都不喜欢和我玩的人,我的心情一直从山坡掉下了谷底,唯独只有妈妈帮我采野菊花洗澡泡茶。在妈妈无微不至的照料下,我好了,妈妈却黑了,瘦了。

  记得有一次早放学,忽然雷声大作,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突然从远处看见妈妈骑着自行车过来的身影,她来到我面前,把雨衣给我,自己忍受着风雨的折磨,这时,我的脸上掉下来几滴水,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

  在我九岁那年,暑假里,皎阳似火我没事干,就做手工了,想要喝水就左手拿住杯子右手拿住热水瓶,手很痒就抓了一下,一不小心把热水瓶打碎了,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生怕妈妈骂,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直流,妈妈飞快地跑上来,她焦急万分一边摸着我的手一边亲切的问:"你疼吗?"我难过地说:"妈妈对不起,你罚我吧!我把热水瓶弄破了。"妈妈不在意地说:"没事。"

  妈妈对我付出的爱不止这么多,生活里的点点滴滴给我在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永远无法抹去。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母爱让我和妈妈永不分离。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 16

  我在四年级学第13节课《第一次抱母亲》的时候,接被母亲的伟大感动了。

  我在学第13节课《第一次抱母亲》的时候,我在想:天下每一位母亲不都是这样关心、疼爱自己的儿女吗?跟自己生活了20几年的母亲,竟然不知道生自己养自己的母亲有多重!“在他的印象里,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个重担子……我一直以为母亲100多斤,母亲最重才89斤,这让我突发奇想,抱母亲入睡……”读到这里,我心理便有说不出的感动和话语。这让我想起了*常对妈妈做的事情太少太少了,还不时跟妈妈顶顶嘴,吵吵架,小时侯没注意就给妈妈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小时候,我们总会把屎和尿之类的东西拉在衣服里,现在我想大家会“呕”吧,可你们想想,总有一个人不会这样,她会把衣服洗的干干净净,那个人就是我母亲啊!

  睡觉,我们也不让母亲睡个安稳觉:夜里我们总会哇哇大哭,她总会醒来,抱起我们唱起动心的催眠曲,让我们安然入睡,那个人也不是别人,就是母亲!一天,我的妈妈在干家务活,我跑过去,把妈妈手里的扫把抢过来,认认真真地扫起了地,妈妈在一旁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我,我一定要为妈妈做更多的事,帮妈妈减轻负担,我一定能做到!我爱我的妈妈。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 17

  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母爱像沙漠中的一汪泉水,在你需要她的时候及时出现;母爱像峭壁上的一棵大树,在危险的时刻挽救你的生命;母爱像黑夜中的明灯,指引你走出黑暗。

  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文中的母亲使我感动,让我不禁把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最后,眼泪不禁夺眶而出。一位普通的母亲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是多么的不容易。母亲的辛苦,我们在意过吗?

  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我的妈妈也不例外。有一天深夜,我发高烧。妈妈背着额头发烫的我,跨越了一座山,这期间,妈妈一直问我:“你晕不晕?”生怕我晕过去。等到了姥爷家,妈妈把我放下。这时我发现,阴冷的'夜晚里,妈妈背我竟背出了一身汗。看着妈妈焦急的眼神,我的病仿佛没那么难受了。我多想跟妈妈说一句:“谢谢你”呀!

  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母爱是无痕的,很多人不懂得珍惜母爱。岁月在母亲脸上留下了一道道皱纹,时光在母亲身上留下一根根银丝。这些我们做子女的都注意到了吗?在哪儿都不要忘了——最爱我们的人是妈。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 18

  我读了一篇文章,叫《第一次抱母亲》,这个故事让我的心一颤一颤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故事讲述了一个母亲用89斤的身体为儿女挑100多斤重担。这是多么的沉重呀,母亲的身体怎能承受的住呢?可为了儿女,母亲承受下来了,这是伟大的母爱呀!

  在印度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名叫塔蜜莎维的母亲牺牲了自己,换来盲人儿子的'光明,使她的两个儿子能看见七彩的世界。又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但这是生命的代价。我们的母亲虽然没有付出到这种程度,可点点滴滴的小事也足以让我们感到温暖。儿女们能够理解母亲,去孝顺母亲,也能使母亲感到欣慰。

  其实能做的事情很多,一杯热水、一次100分、洗一洗碗、扫一扫地,都能让妈妈感到开心。或许有人认为,长大挣几万元,几十万元来给母亲养老就是最好的回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母亲不求儿女任何回报,只求你对她的一份孝心,一份挂念,母亲便能满足了。

  心里顿时想起小时候经常唱的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儿宝……”妈妈的爱永远陪伴着我,儿我也不会辜负妈妈对我的期望。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 19

  我身边的小树弟弟,呀!突然,走过来一只家养过的熊,他见多识广刚回归森林,它讲道:“我们为什么非要躲避,我们可不可以进行一次报复,把他们赶回村子里去。这是一只无知的虫、糊涂的虫,更是一只名叫贪婪的虫。"到了超市,红太狼看见象伯伯还没有回来,就在那里精挑细选,衣服、食物、汽水、玩具、化妆品,都买了好多,她想:"老公那么有魅力,这一点东西象伯伯能在意吗!

  文章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我”第一次抱母亲,没想到母亲竟然那样轻,“我”又难过,又愧疚,最后“突发奇想”想抱母亲,想让母亲在自己的怀中入睡。母亲在“我”的`怀里闭上了眼睛,“我”却发现两行泪水已经从母亲的眼角流了出来……

  母爱是无私而伟大的,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能够回报母爱呢?母亲抱过孩子多少次,孩子却不为所动;可是文中的“我”仅抱了一下母亲,就让母亲那样感动。由此,我想,一个微不足道的、在儿女心中**常常的举动,在母亲心目中会是终身难忘的呀!

  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挣钱养家,但我们可以用一些小事来回报妈妈的爱;虽然我们不能为父母排多么多么大的忧,解多么多么大的难,但总可以让父母为这个家少操一份心,少耗一些力啊!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 20

  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答应让“我”抱着母亲入睡,这时,“我”发现母亲流下了幸福的泪水的一件事。当学完了这篇课文时,我心里一直在想:我怎能把父母对我的爱当做作微不足道呢,我怎能不把父母的爱放在心里,还把父母的爱抛到九霄云外,这是我的不对,有时我还和妈妈顶撞,这样我怎能“长大”。今天,我回到家给爸爸揉肩时,发现了爸爸又多了许多白发,还看见爸爸的肩膀上伤痕累累,我非常心痛。在给妈妈泡脚的'时,发现的脚粗糙有又瘦小,还看见妈妈脸上又多了好多皱纹,这使我心里酸酸的。

  我便对妈妈说:“您辛苦了,这些年您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关心我,可我却无动于衷,还和您斗嘴。真是对不起。从今往后,我发誓:永远不和您斗嘴,而且还要帮助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好好孝顺您和爸爸,不辜负您和爸爸对我的期望。

  妈妈听了我的话,笑着说:“我儿子长大了,懂得孝顺父母了。”是啊,在这个世界上,父母能不顾一切地为自己的子女倾其所有。但是他们需要子女报答的并不是子女在物质上对他们的满足,而是子女在身边围绕着,看到子女*安幸福,这就是他们最满足的报答。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来回报生我们,养我们,教我们的父母。


《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案优选【5】份(扩展6)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优选【十】份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1

  一 、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内容真切感人,语言朴实明快,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 这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用心去读,一定会为那日夜操劳、含辛茹苦的母亲而心疼,一定会被那伟大、无私的母爱所感动。

  因此,本次教学的教学重点就是借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唤起对母亲的崇敬和关爱。

  教学的难点则在于文章的情感是那样的深沉,小学四年级孩子的认知与文章与作者的情感体验有一些差距,也许很难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很难将文章中的母亲与自己的母亲产生关联,感受往往只停留在文章的层面,而不能联系自身。

  二 、说教法

  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握作者的情感线索:难过—愧疚—感恩,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语言。让“感”从读书中产生,“情”在读书中交流,情感在交流中碰撞,升华,激起学生心中爱的体验,同作者一起感动母爱,想到回报母爱。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教学中主要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深情地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

  三、说学情

  如今的孩子是父母、长辈的“掌上明珠”,一向娇惯的他们普遍都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一味地只知索取而不懂回报,甚至经常向家长提出过分的要求。他们关心的往往只是自己,而很少去注意家长为他(她)付出的辛劳。生硬的说教难以为他们所接受,也许这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更能触动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的情感。学生孩子的心灵是非常纯洁的,乐于去感受美好、亲*美好,只要引导得好,文中那位善良伟大的母亲一定能感染学生。学生又是善于联想的,他们一旦将自己的母亲与文中的母亲产生关联,他们便会回忆起那埋藏在记忆里却常常被忽略的点点滴滴,从另一个角度去体会母亲的付出、母亲的辛劳,从而升腾起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也许一节课不能改变什么,不能使学生对母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学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感悟到“我要关心我的母亲,我要回报我的母亲”有这样一种朦胧的思想意识也就达到目的了。

  四、说教学设想

  (一)、走进文本

  (上课伊始,伴着舒缓的小提琴曲教师用描述性的语言渲染,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劳累了一辈子的母亲生病住院了,而且病得不轻,连护士进来换床单都不能下床。于是就有了我“第一次抱母亲”抱母亲只是一个偶然,抱母亲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在儿子的心里激起了千层浪。请同学们自由地轻轻地读一读1、2自然段,想一想儿子第一次抱母亲是怎样的心情。

  (二)、感悟儿子内心的难过、愧疚之情。

  (通过对重点句的朗读、体会、联想真正体会母亲体重的轻深深地震撼着儿子的心。)

  儿子难过的心情你们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

  1、品读第一句“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没想到母亲轻轻的……差点仰面摔倒。”

  引导:我原以为( ),没想到( )。

  我原以为( ),没想到( )。

  这可是和我朝夕相处生活了几十年的母亲呀!你能把这份难过读出来吗?

  2、品读第二句“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引导:“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而现在年老体弱的母亲大概只有( )斤。听着母亲虚弱的声音,儿子心里( )。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这句话写儿子没想到的话。

  3、品读第三段话“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妹妹……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们的朗读放到句子中去,读出母亲的不容易。

  (1)、反复引读,启发想象:

  夏天,烈日炎炎,母亲汗流浃背,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冬天,冰天雪地,母亲顶着寒风,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2)、研读“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从这些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母亲的心:她的心里只有儿女,舍不得儿女吃苦,就怕儿女累着。自己再苦再累都无怨无悔。儿子的心:我们能挑却没有挑,一直心安理得地让母亲去挑。此时儿子心里涌起的不仅仅是难过,还有深深的愧疚。)带着你们的体会再次朗读这些句子。

  (3) 、启发想象,感受“重担”。

  课文学到这儿,大家想一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种的东西吗?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爷爷奶奶生病了,母亲( )。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吃得饱,上得起学,母亲( )。我们长大了,要出远门了,母亲( )。

  引导朗读:母亲,一个只有80多斤的弱女子,挑起了生活这副最沉重的担子,这份艰辛,等到母亲病倒了,病得不轻了,儿子才真正体会得到,愧对母亲呀!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回忆。

  (三)、感 动母爱,回报母爱。

  1、出示句子: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听出了什么?

  此时此刻,听着母亲*常的话语,想着母亲拉扯我们长大的艰辛,看着手中两鬓斑白,体弱多病的母亲,儿子我纵有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对母亲的这份感激,我突发奇想想好好地抱一抱母亲。

  2、伴着音乐,老师深情地范读最后一小节。。

  3、老师语言渲染,指名读,齐读。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2

  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哄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围绕“奉献爱”这一主题,就本课而言,能通过阅读感受到课文中母亲一生无私奉献的高大形象、体会儿子得知母亲“竟然这么轻”后的愧疚心情,也不忘护士“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这个细节动作里所传递的关爱与敬意,就是学生通过学*全文后应收获的知识点。本单元另外三篇课文是《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我不是最弱小的》,分别阐述了对社会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弱小者的疼爱,本文则从回报母爱的角度记录了“乌鸦反哺”的感人体验。歌颂了人间真情,教育学生要关爱母亲,懂得回报。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单元编排意图及本课特点,我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重点词语;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并学会向母亲表达爱。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艰辛、感悟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报答母爱的渴望。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说教法:

  由于本班的孩子都是进城务工子女或是留守儿童,家长*时忙于生计,和孩子的交流沟通较少,已使大部分孩子对父爱、母爱的认识不知不觉变得淡化,因而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而本篇课文恰恰是帮助孩子反思母爱、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好素材。《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采用了以读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即读悟教学法: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在本文的朗读方式上,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和全班齐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读中悟情。

  此外,为了更好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我还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教学法:一是情境教学法:使用图画来展示情境、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语言来描述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语文。二是联想感悟法:在文中几处较难理解的地方,让学生通过想象来理解母亲的艰辛。如理解“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句话,引导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出丰富的视像,将文本语言扎根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

  说学法:

  《课标》提出:学生当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天天面对母亲,却不一定感受到母爱,也不一定体会到母亲的辛苦,这就是我班学生的现状,更让人失望的是,根据*日观察及家访了解,有一位同学甚至对母亲怀有排斥反感的态度。“语文以情作谱,以爱作词。”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只栽树不育林;只教书,不育人。因此,我选用“朗读—体验—感悟—实践”这种学法,即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和体验,并从中得到思考和感悟,最后能引申到用点滴行动回报自己的母亲。也许一节课不能改变什么,不能使学生对母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学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感悟到“我要关心我的母亲,我要回报我的母亲”有这样一种朦胧的思想意识也就达到目的了。

  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是:导入新课、初步感知课文、读悟理解课文、升华总结课文、作业安排,巩固所学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母亲》。让学生说说这首歌里歌唱的是谁?并提出: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赞美妈妈,你会说什么?如果让你抱一抱妈妈,你会有什么感觉?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进行提问,师生交流抱母亲的不同感受。进而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

  【设计意图】新课教学之初,用音乐作为师生对话、交流的背景,创设温馨的情境氛围,学生能够较快地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情景之中。谈谈抱母亲的感受,迅速地唤起学生心目中母亲的美好形象,同时也为引出课题做好铺垫,为学*本文铺设感情基础。

  二、初步感知课文

  首先是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会或者不懂的字词,并提醒学生:眼到、心到、手到。学生读、圈画生字之后,同桌互相读生字词,初步交流释疑解惑。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出示预设的生字词进行检测。学生轮读生字词,指导写“摔”和“瘦”字,并认识“疚”字的读音。

  接着是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能把句子读通读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

  最后是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读后交流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点拨和提示。

  三、读悟理解课文

  《课标》中关于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有以下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因此,读悟理解课文环节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本课重点句——“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为例。在反复阅读教材时我发现文中出现了三次“没想到”,这三个“没想到”正对应着重点句中的“竟然”。它们对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是有帮助的。于是用三个“没想到”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回答“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怎样的?”,学生能够很快找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出示这个句子,再问:“竟然”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理解为“居然,没想到”。教师再引导:“作者没想到什么呢?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

  于是会找到这样三个句子;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让学生反复读这三个句子,通过朗读把作者的当时心情表达出来,既训练了朗读,又促进了理解。接下来,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透过字面展开想象,理解“重担”一词包含的外延;

  夏天,烈日炎炎,母亲汗流浃背,她手里(),背上( ),肩上( )。

  冬天,冰天雪地,母亲顶着寒风,她手里(),背上( ),肩上( )。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她手里(),背上( )肩上( )。

  此时,设计这样一个情景:我们四年级同学*均体重是40斤,如果请你背一个同学从校门口上三楼到教室,你感觉会是怎样?课文中母亲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相当于两个半同学的重量啊,再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母亲肩上挑的仅仅是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母亲的肩头还承受着什么?”

  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爷爷奶奶生病了,母亲()。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吃得饱,上得起学,母亲( )。我们长大了,要出远门了,母亲( )。

  这时老师引导朗读:母亲,一个只有80多斤的弱女子,挑起了生活这副最沉重的担子,这份艰辛,等到母亲病倒了,病得不轻了,儿子才真正体会得到,愧对母亲呀!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回忆。学生感情齐读句子:在我的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紧接着,在理解母亲说的话“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番话的意思时,出示几幅情境图,如:清晨、中午、生病、学*等时候,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母亲,这样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自然缩短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最后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加深理解,瘦弱的母亲能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并不是母亲的力大无穷,而是母亲对我们的关心,对我们的爱护,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

  四、升华总结课文

  在《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声中,用朗读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抱母亲入睡”这一情景,启发学生理解这泪水背后的含义,学生体会到这是幸福的泪水,感动的泪水,高兴的泪水……通过“无数次”和“第一次”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母亲给予我们的太多,而我们给予母亲的太少,学生自然想到孟郊的一首诗:《游子吟》,并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后通过朗读,让那种浓浓母子之情充溢在学生心中。

  五、作业安排,巩固所学。

  1、读一读、写一写课后练*2、3。

  2、积累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句或语段,或者搜集有关赞美母爱的文章读一读。

  3、学唱一首给母亲的歌;

  4、为妈妈做一件事,并将它记叙下来……

  在本课重难点的处理上——

  本课的重点是: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艰辛、感悟母爱的伟大。

  因此教授重点时,我预备删减琐碎的分析理解,去除思维度不高的提问,紧紧抓住课后思考题:“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这一核心问题展开阅读理解,以求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第一课时,请学生交流初读课题时产生的想法,提炼出“作者为什么抱母亲?”和“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感受?”这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接下来的自读自悟活动中理清课文条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母爱的无私和博大”。

  本课的难点: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报答母爱的渴望。

  为了突破难点,第二课时着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母亲说的话“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以及思考“母亲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从而达到整体感悟,情感升华。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节课的板书按照教学思路,通过“轻、重”这两个字,即母亲身体之轻和肩上担负的责任之重形成鲜明的落差,勾勒出勤劳母亲的形象,感悟母爱;通过孟郊的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学生懂得回报母亲,感恩母亲。因此我用关键词和主旨句来设计了板书。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3

  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感到难过和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四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太多的经历,他们依然处于被精心呵护的阶段,要体会母爱并学会感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有赖于课堂的预设,有赖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更有赖于课堂的生成。这一课的教学,要跟着学生的需要走,引领他们在情感世界里走个来回,这是预设本课教学时的初步想法。

  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悟感受、体验表达,感悟母亲的爱,理解孝子情怀。

  3、结合阅读感悟练写片段,通过练笔颂母爱、表情怀。

  教学重点是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母爱和孝子的情怀,又如何走出文本,感受自己母亲的爱,感悟到自己也该表达爱。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文字背后的含义。

  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以读感悟,以读见悟”的方法,以“我的心里为什么难过、愧疚?”为主线,按“体会‘我’的心情――感悟、体会母爱――回报母爱”为线索,抓住课文中的几个动情点组织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读,让“感”从读书中产生,“情”在读书中升华。

  说教学过程

  我用三个问题展开教学过程,学生也随着这三个问题进入“读”和“悟”的学*过程:

  l问题一: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我“第一次抱母亲”。就是这一抱,却抱出了几个“没想到”,为什么会“没想到”呢?

  设计目的――抓住三处“没想到”,呈现轻与重的对比,体会儿子心里的难过、愧疚,呈现本课的阅读主题。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摔倒。

  △“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难过”、“愧疚”是课文中直接出现的写作者心情的词,只是让学生找到这两个词是不够的,让学生画下三个“没想到”,通过“找――读――联系上下文想,交流――再读”这个品读的过程,才能达到“激情”的目的。

  l问题二: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让“我”如此难过与愧疚?

  设计目的――抓“母亲形象”,探究愧疚原因

  这个环节,我抓住以下几个动情点进行教学: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学生找到这两个句子之后,反复朗读,交流感受,老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但逢……总是……”这些词语理解母亲的艰辛,母爱的无畏和博大。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一步想想,作为一位母亲还会挑起哪些重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最后让学生和作者一道质疑“力大无穷”这个词:母亲真的力大无穷吗?她的力量来自哪里?(母爱)

  l问题三: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作者心潮澎湃,千言万语都化作了一个动作,那就是――“抱母亲”,这回抱母亲和刚才有什么不同?

  1、充分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母亲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激动的、幸福的、欣慰的……)

  2、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在享受母爱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像作者那样传递你对母亲的爱!

  设计目的――抓“母亲的泪水”,激发感恩之情。

  l片断练笔: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就让母亲这样激动,这样欣慰,这样幸福,而小时候,母亲抱过我们无数次,给与我们的爱难以计数,学了课文,你是不是也想说说妈妈对我们的爱,写写我们怎样回报妈妈的爱?

  设计目的――抓读写结合点,颂母爱,表情怀。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4

  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哄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围绕“奉献爱”这一主题,就本课而言,能通过阅读感受到课文中母亲一生无私奉献的高大形象、体会儿子得知母亲“竟然这么轻”后的愧疚心情,也不忘护士“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这个细节动作里所传递的关爱与敬意,就是学生通过学*全文后应收获的知识点。本单元另外三篇课文是《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我不是最弱小的》,分别阐述了对社会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弱小者的疼爱,本文则从回报母爱的角度记录了“乌鸦反哺”的感人体验。歌颂了人间真情,教育学生要关爱母亲,懂得回报。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单元编排意图及本课特点,我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重点词语;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并学会向母亲表达爱。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艰辛、感悟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报答母爱的渴望。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说教法:

  由于本班的孩子都是进城务工子女或是留守儿童,家长*时忙于生计,和孩子的交流沟通较少,已使大部分孩子对父爱、母爱的认识不知不觉变得淡化,因而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而本篇课文恰恰是帮助孩子反思母爱、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好素材。《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采用了以读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即读悟教学法: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在本文的朗读方式上,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和全班齐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读中悟情。

  此外,为了更好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我还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教学法:一是情境教学法:使用图画来展示情境、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语言来描述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语文。二是联想感悟法:在文中几处较难理解的地方,让学生通过想象来理解母亲的艰辛。如理解“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句话,引导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出丰富的视像,将文本语言扎根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

  说学法:

  《课标》提出:学生当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天天面对母亲,却不一定感受到母爱,也不一定体会到母亲的辛苦,这就是我班学生的现状,更让人失望的是,根据*日观察及家访了解,有一位同学甚至对母亲怀有排斥反感的态度。“语文以情作谱,以爱作词。”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只栽树不育林;只教书,不育人。因此,我选用“朗读—体验—感悟—实践”这种学法,即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和体验,并从中得到思考和感悟,最后能引申到用点滴行动回报自己的母亲。也许一节课不能改变什么,不能使学生对母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学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感悟到“我要关心我的母亲,我要回报我的母亲”有这样一种朦胧的思想意识也就达到目的了。

  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是:导入新课、初步感知课文、读悟理解课文、升华总结课文、作业安排,巩固所学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母亲》。让学生说说这首歌里歌唱的是谁?并提出: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赞美妈妈,你会说什么?如果让你抱一抱妈妈,你会有什么感觉?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进行提问,师生交流抱母亲的不同感受。进而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

  【设计意图】新课教学之初,用音乐作为师生对话、交流的背景,创设温馨的情境氛围,学生能够较快地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情景之中。谈谈抱母亲的感受,迅速地唤起学生心目中母亲的美好形象,同时也为引出课题做好铺垫,为学*本文铺设感情基础。

  二、初步感知课文

  首先是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会或者不懂的字词,并提醒学生:眼到、心到、手到。学生读、圈画生字之后,同桌互相读生字词,初步交流释疑解惑。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出示预设的生字词进行检测。学生轮读生字词,指导写“摔”和“瘦”字,并认识“疚”字的读音。

  接着是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能把句子读通读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

  最后是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读后交流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点拨和提示。

  三、读悟理解课文

  《课标》中关于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有以下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因此,读悟理解课文环节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本课重点句——“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为例。在反复阅读教材时我发现文中出现了三次“没想到”,这三个“没想到”正对应着重点句中的“竟然”。它们对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是有帮助的。于是用三个“没想到”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回答“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怎样的?”,学生能够很快找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出示这个句子,再问:“竟然”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理解为“居然,没想到”。教师再引导:“作者没想到什么呢?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

  于是会找到这样三个句子;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让学生反复读这三个句子,通过朗读把作者的当时心情表达出来,既训练了朗读,又促进了理解。接下来,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透过字面展开想象,理解“重担”一词包含的外延;

  夏天,烈日炎炎,母亲汗流浃背,她手里(),背上( ),肩上( )。

  冬天,冰天雪地,母亲顶着寒风,她手里(),背上( ),肩上( )。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她手里(),背上( )肩上( )。

  此时,设计这样一个情景:我们四年级同学*均体重是40斤,如果请你背一个同学从校门口上三楼到教室,你感觉会是怎样?课文中母亲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相当于两个半同学的重量啊,再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母亲肩上挑的仅仅是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母亲的肩头还承受着什么?”

  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爷爷奶奶生病了,母亲()。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吃得饱,上得起学,母亲( )。我们长大了,要出远门了,母亲( )。

  这时老师引导朗读:母亲,一个只有80多斤的弱女子,挑起了生活这副最沉重的担子,这份艰辛,等到母亲病倒了,病得不轻了,儿子才真正体会得到,愧对母亲呀!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回忆。学生感情齐读句子:在我的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紧接着,在理解母亲说的话“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番话的意思时,出示几幅情境图,如:清晨、中午、生病、学*等时候,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母亲,这样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自然缩短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最后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加深理解,瘦弱的母亲能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并不是母亲的力大无穷,而是母亲对我们的关心,对我们的'爱护,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

  四、升华总结课文

  在《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声中,用朗读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抱母亲入睡”这一情景,启发学生理解这泪水背后的含义,学生体会到这是幸福的泪水,感动的泪水,高兴的泪水……通过“无数次”和“第一次”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母亲给予我们的太多,而我们给予母亲的太少,学生自然想到孟郊的一首诗:《游子吟》,并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后通过朗读,让那种浓浓母子之情充溢在学生心中。

  五、作业安排,巩固所学。

  1、读一读、写一写课后练*2、3。

  2、积累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句或语段,或者搜集有关赞美母爱的文章读一读。

  3、学唱一首给母亲的歌;

  4、为妈妈做一件事,并将它记叙下来……

  在本课重难点的处理上——

  本课的重点是: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艰辛、感悟母爱的伟大。

  因此教授重点时,我预备删减琐碎的分析理解,去除思维度不高的提问,紧紧抓住课后思考题:“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这一核心问题展开阅读理解,以求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第一课时,请学生交流初读课题时产生的想法,提炼出“作者为什么抱母亲?”和“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感受?”这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接下来的自读自悟活动中理清课文条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母爱的无私和博大”。

  本课的难点: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报答母爱的渴望。

  为了突破难点,第二课时着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母亲说的话“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以及思考“母亲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从而达到整体感悟,情感升华。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节课的板书按照教学思路,通过“轻、重”这两个字,即母亲身体之轻和肩上担负的责任之重形成鲜明的落差,勾勒出勤劳母亲的形象,感悟母爱;通过孟郊的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学生懂得回报母亲,感恩母亲。因此我用关键词和主旨句来设计了板书。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的崇敬和爱戴。课文内容简洁,语言明快,娓娓道来,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包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读了令人感动,是一篇教育学生感恩回报的好素材.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这篇课文,我用两课时完成。下面我针对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精读课文,进而品味,把握课文中的语言和动作细节,理解、体验、感悟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深厚情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及本课书的内容,我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和母亲之间的深厚的母子亲情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这节课的难点是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内容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要求及教学重点、难点,我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深厚的母子之情。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四)教具准备

  投影机、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本班学生比较活跃,很喜欢朗读课文,喜欢探讨问题,学*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但是由于他们是乡镇的孩子,对文中语言的感悟有一定难度,对于捕捉文中的`细节描写敏感度不强,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这样才能体验文章人物的情感。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这篇课文重点记述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促读法、提问法、情境创设法等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感悟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通过抓重点词句来理解、想象、感悟文章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我将引导他们运用“朗读——理解”学*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本节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读书的熟读法,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课文。根据课文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我还引导他们用“合作、探究”学*方式学*,使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活动中来,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使他们养成互相帮助的良好*惯。

  五、说教学程序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的话,那么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最关键!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复*旧知识,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旨在复*上节课的内容,衔接到新内容,使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印象,也容易激**感,复*读书方法,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小助手领读上节课学*到得赞颂母亲为子女操心关心的诗,为学*课文奠下情感的基调,接着复*读书方法,引用歌德的话,(1)煮书:你们一定很奇怪,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煮呢?煮书就是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所以有人把读书叫“煮书”。

  (2)、出示歌德的话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课文用上这样的读书方法,去体会母亲的爱。”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第二个教学环节。

  (二)细读品味,体验情感(学*课文第

  2、3自然段)

  1、紧扣重点句,深读感悟

  教学伊始,我用一个过渡句:上节课我们通过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动作和对话,意外发现母亲竟然那么轻,(师相机板书:第一次抱母亲(轻)那么,为什么我会以为母亲很重呢?”

  请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把你最感动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重点抓住“翻山越岭、年复一年、重担、力大无穷、笑了笑、哪个”等词加以理解,因此,通过朗读、感悟、体验,就让学生知道了“我”对母亲的不了解。从而把我对母亲的歉疚之情引向高潮。

  教学第二部分时,我先承上文质疑:“对于一个与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儿子来说,竟然对母亲的身体这么轻一点都不了解,他的心情怎么样呀?”等学生说出“难过、愧疚”后,我让他们通过“联系上下文”说说“我”的心里为什么难过?探究“我”的心情。接着投影显示第二自然段“我”回答护士的话,让学生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引导他们抓住“手拉、背背、肩挑”等词语体会母亲的坚强而伟大。为了引出第三自然段,我这样提问:“听了‘我’的一番话后,护士是怎样表现的?”让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指导读好母亲的话及指导学生抓住护士的动作、语言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最后,指导学生练*分角色朗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而体会到母亲的伟大。我启发他们想象说话:“想想护士此时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心情怎样?”这样,让学生加深了母亲的无畏、伟大的感悟。

  2、合理创情境,感悟升华

  教学第三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轻声读几遍,让学生初步感悟出字里行间浓浓的母子亲情。再让他们找出哪些语句最能反映母子间的亲情?怎样读?读给大家欣赏。然后播放音乐轻读第四、五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这种情感。为了给学生营造深沉的母爱的气场,我以小诗的形式,把文章的主要内容贯穿起来,以诗的节奏感,以诗的凝练,以诗的柔情,把学生带进情感最柔弱的地方,又一次体验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最后,联系上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让学生明白“眼泪是母亲为儿子的孝心所打动后激动的泪水。”让学生尽情阐述,进而体会母子之间的深情。这样,又突出了教学重点。为了加深学生对文中母子情感的体验,我创设情境:“如果你是那位护士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又会对母亲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加深体验。

  在“细读品味,体验情感”中,我的总设想是在促读感悟、创设情境和提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产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探究中进一步内化课文中的深情,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联系自身,表达亲情

  在这一环节中,我启发学生课后写“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记忆最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目的是发挥语文学*的情感功能,让学生懂得孝顺的美德,学会做人。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可说是一个微型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体现课文的中心思想。因此,我抓住文章的重点,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13第一抱母亲母亲很轻:愧疚、难过回忆母爱:母亲肩负重担回报母爱:抱着母亲入睡母亲流泪:兴奋幸福、感动

  母爱伟大、无私、博大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6

  一 、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内容真切感人,语言朴实明快,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 这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用心去读,一定会为那日夜操劳、含辛茹苦的母亲而心疼,一定会被那伟大、无私的母爱所感动。

  因此,本次教学的教学重点就是借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唤起对母亲的崇敬和关爱。

  教学的难点则在于文章的情感是那样的深沉,小学四年级孩子的认知与文章与作者的情感体验有一些差距,也许很难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很难将文章中的母亲与自己的母亲产生关联,感受往往只停留在文章的层面,而不能联系自身。

  二 、说教法

  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握作者的情感线索:难过―愧疚―感恩,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语言。让“感”从读书中产生,“情”在读书中交流,情感在交流中碰撞,升华,激起学生心中爱的体验,同作者一起感动母爱,想到回报母爱。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教学中主要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深情地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

  三、说学情

  如今的孩子是父母、长辈的“掌上明珠”,一向娇惯的他们普遍都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一味地只知索取而不懂回报,甚至经常向家长提出过分的要求。他们关心的往往只是自己,而很少去注意家长为他(她)付出的辛劳。生硬的说教难以为他们所接受,也许这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更能触动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的情感。学生孩子的心灵是非常纯洁的,乐于去感受美好、亲*美好,只要引导得好,文中那位善良伟大的母亲一定能感染学生。学生又是善于联想的,他们一旦将自己的母亲与文中的母亲产生关联,他们便会回忆起那埋藏在记忆里却常常被忽略的点点滴滴,从另一个角度去体会母亲的付出、母亲的辛劳,从而升腾起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也许一节课不能改变什么,不能使学生对母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学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感悟到“我要关心我的母亲,我要回报我的母亲”有这样一种朦胧的思想意识也就达到目的了。

  四、说教学设想

  (一)、走进文本

  (上课伊始,伴着舒缓的小提琴曲教师用描述性的语言渲染,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劳累了一辈子的母亲生病住院了,而且病得不轻,连护士进来换床单都不能下床。于是就有了我“第一次抱母亲”抱母亲只是一个偶然,抱母亲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在儿子的心里激起了千层浪。请同学们自由地轻轻地读一读1、2自然段,想一想儿子第一次抱母亲是怎样的心情。

  (二)、感悟儿子内心的难过、愧疚之情。

  (通过对重点句的朗读、体会、联想真正体会母亲体重的轻深深地震撼着儿子的心。)

  儿子难过的心情你们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

  1、品读第一句“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没想到母亲轻轻的……差点仰面摔倒。”

  引导:我原以为( ),没想到( )。

  我原以为( ),没想到( )。

  这可是和我朝夕相处生活了几十年的母亲呀!你能把这份难过读出来吗?

  2、品读第二句“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引导:“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而现在年老体弱的母亲大概只有( )斤。听着母亲虚弱的声音,儿子心里( )。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这句话写儿子没想到的话。

  3、品读第三段话“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妹妹……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们的朗读放到句子中去,读出母亲的不容易。

  (1)、反复引读,启发想象:

  夏天,烈日炎炎,母亲汗流浃背,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冬天,冰天雪地,母亲顶着寒风,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2)、研读“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从这些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母亲的心:她的心里只有儿女,舍不得儿女吃苦,就怕儿女累着。自己再苦再累都无怨无悔。儿子的心:我们能挑却没有挑,一直心安理得地让母亲去挑。此时儿子心里涌起的不仅仅是难过,还有深深的愧疚。)带着你们的体会再次朗读这些句子。

  (3) 、启发想象,感受“重担”。

  课文学到这儿,大家想一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种的东西吗?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爷爷奶奶生病了,母亲( )。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吃得饱,上得起学,母亲( )。我们长大了,要出远门了,母亲( )。

  引导朗读:母亲,一个只有80多斤的弱女子,挑起了生活这副最沉重的担子,这份艰辛,等到母亲病倒了,病得不轻了,儿子才真正体会得到,愧对母亲呀!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回忆。

  (三)、感 动母爱,回报母爱。

  1、出示句子: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听出了什么?

  此时此刻,听着母亲*常的话语,想着母亲拉扯我们长大的艰辛,看着手中两鬓斑白,体弱多病的母亲,儿子我纵有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对母亲的这份感激,我突发奇想想好好地抱一抱母亲。

  2、伴着音乐,老师深情地范读最后一小节。。

  3、老师语言渲染,指名读,齐读。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7

  一 、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内容真切感人,语言朴实明快,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 这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用心去读,一定会为那日夜操劳、含辛茹苦的母亲而心疼,一定会被那伟大、无私的母爱所感动。

  因此,本次教学的教学重点就是借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唤起对母亲的崇敬和关爱。

  教学的难点则在于文章的情感是那样的深沉,小学四年级孩子的认知与文章与作者的情感体验有一些差距,也许很难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很难将文章中的母亲与自己的母亲产生关联,感受往往只停留在文章的层面,而不能联系自身。

  二 、说教法

  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握作者的情感线索:难过—愧疚—感恩,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语言。让“感”从读书中产生,“情”在读书中交流,情感在交流中碰撞,升华,激起学生心中爱的体验,同作者一起感动母爱,想到回报母爱。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教学中主要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深情地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

  三、说学情

  如今的孩子是父母、长辈的“掌上明珠”,一向娇惯的他们普遍都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一味地只知索取而不懂回报,甚至经常向家长提出过分的要求。他们关心的往往只是自己,而很少去注意家长为他(她)付出的辛劳。生硬的说教难以为他们所接受,也许这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更能触动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的情感。学生孩子的心灵是非常纯洁的,乐于去感受美好、亲*美好,只要引导得好,文中那位善良伟大的母亲一定能感染学生。学生又是善于联想的,他们一旦将自己的母亲与文中的母亲产生关联,他们便会回忆起那埋藏在记忆里却常常被忽略的点点滴滴,从另一个角度去体会母亲的付出、母亲的辛劳,从而升腾起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也许一节课不能改变什么,不能使学生对母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学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感悟到“我要关心我的母亲,我要回报我的母亲”有这样一种朦胧的思想意识也就达到目的了。

  四、说教学设想

  (一)、走进文本

  (上课伊始,伴着舒缓的小提琴曲教师用描述性的语言渲染,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劳累了一辈子的母亲生病住院了,而且病得不轻,连护士进来换床单都不能下床。于是就有了我“第一次抱母亲”抱母亲只是一个偶然,抱母亲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在儿子的心里激起了千层浪。请同学们自由地轻轻地读一读1、2自然段,想一想儿子第一次抱母亲是怎样的心情。

  (二)、感悟儿子内心的难过、愧疚之情。

  (通过对重点句的朗读、体会、联想真正体会母亲体重的轻深深地震撼着儿子的心。)

  儿子难过的心情你们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

  1、品读第一句“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没想到母亲轻轻的……差点仰面摔倒。”

  引导:我原以为( ),没想到( )。

  我原以为( ),没想到( )。

  这可是和我朝夕相处生活了几十年的母亲呀!你能把这份难过读出来吗?

  2、品读第二句“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引导:“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而现在年老体弱的母亲大概只有( )斤。听着母亲虚弱的声音,儿子心里( )。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这句话写儿子没想到的话。

  3、品读第三段话“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妹妹……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们的朗读放到句子中去,读出母亲的不容易。

  (1)、反复引读,启发想象:

  夏天,烈日炎炎,母亲汗流浃背,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冬天,冰天雪地,母亲顶着寒风,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2)、研读“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从这些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母亲的心:她的心里只有儿女,舍不得儿女吃苦,就怕儿女累着。自己再苦再累都无怨无悔。儿子的心:我们能挑却没有挑,一直心安理得地让母亲去挑。此时儿子心里涌起的不仅仅是难过,还有深深的愧疚。)带着你们的体会再次朗读这些句子。

  (3) 、启发想象,感受“重担”。

  课文学到这儿,大家想一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种的东西吗?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爷爷奶奶生病了,母亲( )。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吃得饱,上得起学,母亲( )。我们长大了,要出远门了,母亲( )。

  引导朗读:母亲,一个只有80多斤的弱女子,挑起了生活这副最沉重的担子,这份艰辛,等到母亲病倒了,病得不轻了,儿子才真正体会得到,愧对母亲呀!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回忆。

  (三)、感 动母爱,回报母爱。

  1、出示句子: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听出了什么?

  此时此刻,听着母亲*常的话语,想着母亲拉扯我们长大的艰辛,看着手中两鬓斑白,体弱多病的母亲,儿子我纵有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对母亲的这份感激,我突发奇想想好好地抱一抱母亲。

  2、伴着音乐,老师深情地范读最后一小节。。

  3、老师语言渲染,指名读,齐读。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8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主要记叙了“我”去医院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在护士换床单时,“我”第一次抱起了母亲,从而引发了母子之间心灵的碰撞和融通。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儿子对母亲的感恩。

  课文内容简洁,语言明快,娓娓道来,毫不修饰,但浓浓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引人思考。

  [教学目标]:

  从课标出发,结合课文特点,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担”,能认会写“摔、瘦、越”等生字。重点理解“翻山越岭”“愧疚”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感悟母亲的无畏、博大的情怀,激发对母亲的崇敬与感恩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词句,感悟文中的人物形象。

  难点:感悟母亲的无畏、博大的情怀,激发对母亲的崇敬与感恩之情。

  二、说教法学法:

  4、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朗读感悟,带入情境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心灵当中。

  5、新课改强调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所以在注重运用教法的同时,坚持教法为学法服务,本课学法将采用“质疑探究法”“读思议想法”为主,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揣摩体验母亲对子女的爱,儿子对母亲的感恩。

  三、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阎维文的《母亲》,创设氛围,形成情感共鸣。

  2、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

  3、(过渡语:《第一次抱母亲》是著名作家张炜月的散文名篇,它曾让无数人流下感动的热泪,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文本,领略那别样的母子情深。)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通过查字典,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字音障碍,如此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的意识和能力,也为下面有感情朗读奠定了基础。教师相机重点指导“摔、越、瘦”提醒学生摔不能漏写率中间的一点,瘦里面的一竖要穿过横。提醒“担”字是多音字,让学生各组一词,理解词语“翻山越岭”和“愧疚”的意思。

  2、多种朗读:指读,齐读,分角色朗读,提醒学生整体语速要缓慢,气徐而声柔,用声自如,给人深沉和温暖之感。

  3、再读课文,学生进行分段,概括段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清了文章的层次。

  环节三:研读课文,入情入境

  1、动意——惊觉母亲“轻”

  “抱”是叙事的引子,是人物情感的发轫,我将紧扣课题,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划出相应的语段,圈出抱的动作,启发学生思考同样是抱母亲为什么会如此不同呢?

  PPT出示:

  我左手拖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拖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由最初的使劲抱母亲,到最后轻轻抱母亲,引导学生找出反应作者心情的句子,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心痛和自责,不忍和愧疚。

  PPT出示: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理很难过。

  我愧疚的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2、动容——回忆母亲“辛”

  (过渡语: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位母亲竟让作者如此难过和愧疚?)

  引出对于母亲形象的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交流和讨论,概括总结出母亲的形象。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

  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艰辛隐忍的母亲)

  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疼爱子女的母亲)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坚强如山的母亲)

  提那些事干什么?那些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谦虚朴素的母亲)

  新课程标准提倡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情感。在学生探究的过程当中,我及时进行朗读指导比如用低缓与深沉的语气读出母亲的艰辛隐忍,用心痛和不忍的语气读出母亲的坚强如山,用害羞与微笑的语气读出母亲的谦虚朴素。

  为了让学生感知母亲形象的高大,生活的艰辛,我将用一道算式让学生直观感受:

  PPT出示:我+妹妹+100斤重担+生活的坎坷……=80多斤的身体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基于此,我设置了如下环节引导学生想像说话,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

  我仿佛看见了母亲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她正()

  我仿佛看见了母亲在冰天雪地的冬季,她正()

  3、动心——反省自我“愧”

  我将反复渲染,描述母亲的形象,在学生一次次的齐读中,加深对母亲的爱,强化作者的愧疚与难过。

  PPT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理很难过。

  我愧疚的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PPT出示:面对这样一位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母亲,儿时的我年幼无知,竟丝毫没能体会,现在想来是多么难过、愧疚啊!(齐读——)

  面对这样一位无私付出,不计回报的母亲,长大后的我依没能为母亲分担辛劳,想到这里,我更加难过、愧疚(齐读——)

  面对这样一位坚强如山的母亲,我竟一直以为她力大无穷,现在才知道母亲已体力透支,积劳成疾,我怎能不为自己的疏忽而难过、愧疚?(齐读——)

  4、动情——报答母亲“恩”

  (过渡句: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想到母亲曾经无数次的抱我,我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从而揭示出第二次抱母亲是用心用情,抱起了对母亲不尽的感恩,和愧疚。在理解母亲泪水的丰富含义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配着轻柔的音乐,让学生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母亲流下的是幸福、欣慰,激动,甜蜜的————泪水。以图文结合,音乐渲染的形式,让学生和文本融为一体。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和感受,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特点,同时为了深化母子间浓浓的亲情,我设置了以下训练:

  病房里安静极了,抱着母亲的儿子此时内心难以*静

  以“母亲,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下此时儿子心中的话。

  这个环节是对本课教学重难点的落实,四年级的学生情绪上容易被感染,教师用富有生命气息的语言、音乐,渲染“感动”的情感磁场,唤醒、激活学生的生命状态,加深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环节四、总结全文,深化情感

  出示惠特曼的小诗《最爱是你》,师生配乐朗诵。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的心房,

  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

  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享用

  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

  这个人

  叫母亲

  结束语:亲爱的孩子们,在这个世界上,母亲默默地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拿起你们的笔写下感恩母亲的话吧,写完之后回家轻轻地放在她的床头,母亲一定会非常感动的。

  四、说作业设计:

  1、完成钢笔描红及组词。

  2、回家抱一抱妈妈。

  3、推荐阅读《妈妈银行》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教案,好的板书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此板书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作者抱母亲的心路历程,便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9

  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感到难过和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四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太多的经历,他们依然处于被精心呵护的阶段,要体会母爱并学会感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有赖于课堂的预设,有赖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更有赖于课堂的生成。这一课的教学,要跟着学生的需要走,引领他们在情感世界里走个来回,这是预设本课教学时的初步想法。

  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悟感受、体验表达,感悟母亲的爱,理解孝子情怀。

  3、结合阅读感悟练写片段,通过练笔颂母爱、表情怀。

  教学重点是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母爱和孝子的情怀,又如何走出文本,感受自己母亲的爱,感悟到自己也该表达爱。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文字背后的含义。

  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以读感悟,以读见悟”的方法,以“我的心里为什么难过、愧疚?”为主线,按“体会‘我’的心情——感悟、体会母爱——回报母爱”为线索,抓住课文中的几个动情点组织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读,让“感”从读书中产生,“情”在读书中升华。

  说教学过程

  我用三个问题展开教学过程,学生也随着这三个问题进入“读”和“悟”的学*过程:

  l问题一: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我“第一次抱母亲”。就是这一抱,却抱出了几个“没想到”,为什么会“没想到”呢?

  设计目的——抓住三处“没想到”,呈现轻与重的对比,体会儿子心里的难过、愧疚,呈现本课的阅读主题。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摔倒。

  △“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难过”、“愧疚”是课文中直接出现的写作者心情的词,只是让学生找到这两个词是不够的,让学生画下三个“没想到”,通过“找——读——联系上下文想,交流——再读”这个品读的过程,才能达到“激情”的目的。

  l问题二: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让“我”如此难过与愧疚?

  设计目的——抓“母亲形象”,探究愧疚原因

  这个环节,我抓住以下几个动情点进行教学: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学生找到这两个句子之后,反复朗读,交流感受,老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但逢……总是……”这些词语理解母亲的艰辛,母爱的无畏和博大。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一步想想,作为一位母亲还会挑起哪些重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最后让学生和作者一道质疑“力大无穷”这个词:母亲真的力大无穷吗?她的力量来自哪里?(母爱)

  l问题三: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作者心潮澎湃,千言万语都化作了一个动作,那就是——“抱母亲”,这回抱母亲和刚才有什么不同?

  1、充分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母亲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激动的、幸福的、欣慰的……)

  2、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在享受母爱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像作者那样传递你对母亲的爱!

  设计目的——抓“母亲的泪水”,激发感恩之情。

  l片断练笔: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就让母亲这样激动,这样欣慰,这样幸福,而小时候,母亲抱过我们无数次,给与我们的爱难以计数,学了课文,你是不是也想说说妈妈对我们的爱,写写我们怎样回报妈妈的爱?

  设计目的——抓读写结合点,颂母爱,表情怀。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10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的崇敬和爱戴。课文内容简洁,语言明快,娓娓道来,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包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读了令人感动,是一篇教育学生感恩回报的好素材.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这篇课文,我用两课时完成。下面我针对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精读课文,进而品味,把握课文中的语言和动作细节,理解、体验、感悟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深厚情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及本课书的内容,我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和母亲之间的深厚的母子亲情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这节课的难点是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内容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要求及教学重点、难点,我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深厚的母子之情。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四)教具准备

  投影机、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本班学生比较活跃,很喜欢朗读课文,喜欢探讨问题,学*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但是由于他们是乡镇的孩子,对文中语言的感悟有一定难度,对于捕捉文中的细节描写敏感度不强,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这样才能体验文章人物的情感。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这篇课文重点记述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促读法、提问法、情境创设法等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感悟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通过抓重点词句来理解、想象、感悟文章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我将引导他们运用“朗读——理解”学*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本节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读书的熟读法,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课文。根据课文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我还引导他们用“合作、探究”学*方式学*,使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活动中来,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使他们养成互相帮助的良好*惯。

  五、说教学程序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的话,那么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最关键!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复*旧知识,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旨在复*上节课的内容,衔接到新内容,使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印象,也容易激**感,复*读书方法,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小助手领读上节课学*到得赞颂母亲为子女操心关心的诗,为学*课文奠下情感的基调,接着复*读书方法,引用歌德的话,(1)煮书:你们一定很奇怪,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煮呢?煮书就是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所以有人把读书叫“煮书”。

  (2)、出示歌德的话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课文用上这样的读书方法,去体会母亲的爱。”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第二个教学环节。

  (二)细读品味,体验情感(学*课文第

  2、3自然段)

  1、紧扣重点句,深读感悟

  教学伊始,我用一个过渡句:上节课我们通过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动作和对话,意外发现母亲竟然那么轻,(师相机板书:第一次抱母亲(轻)那么,为什么我会以为母亲很重呢?”

  请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把你最感动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重点抓住“翻山越岭、年复一年、重担、力大无穷、笑了笑、哪个”等词加以理解,因此,通过朗读、感悟、体验,就让学生知道了“我”对母亲的不了解。从而把我对母亲的歉疚之情引向高潮。

  教学第二部分时,我先承上文质疑:“对于一个与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儿子来说,竟然对母亲的身体这么轻一点都不了解,他的心情怎么样呀?”等学生说出“难过、愧疚”后,我让他们通过“联系上下文”说说“我”的心里为什么难过?探究“我”的心情。接着投影显示第二自然段“我”回答护士的话,让学生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引导他们抓住“手拉、背背、肩挑”等词语体会母亲的坚强而伟大。为了引出第三自然段,我这样提问:“听了‘我’的一番话后,护士是怎样表现的?”让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指导读好母亲的话及指导学生抓住护士的动作、语言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最后,指导学生练*分角色朗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而体会到母亲的伟大。我启发他们想象说话:“想想护士此时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心情怎样?”这样,让学生加深了母亲的无畏、伟大的感悟。

  2、合理创情境,感悟升华

  教学第三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轻声读几遍,让学生初步感悟出字里行间浓浓的母子亲情。再让他们找出哪些语句最能反映母子间的亲情?怎样读?读给大家欣赏。然后播放音乐轻读第四、五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这种情感。为了给学生营造深沉的母爱的气场,我以小诗的形式,把文章的主要内容贯穿起来,以诗的节奏感,以诗的凝练,以诗的柔情,把学生带进情感最柔弱的地方,又一次体验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最后,联系上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让学生明白“眼泪是母亲为儿子的孝心所打动后激动的泪水。”让学生尽情阐述,进而体会母子之间的深情。这样,又突出了教学重点。为了加深学生对文中母子情感的体验,我创设情境:“如果你是那位护士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又会对母亲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加深体验。

  在“细读品味,体验情感”中,我的总设想是在促读感悟、创设情境和提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产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探究中进一步内化课文中的深情,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联系自身,表达亲情

  在这一环节中,我启发学生课后写“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记忆最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目的是发挥语文学*的情感功能,让学生懂得孝顺的美德,学会做人。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可说是一个微型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体现课文的中心思想。因此,我抓住文章的重点,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13第一抱母亲母亲很轻:愧疚、难过回忆母爱:母亲肩负重担回报母爱:抱着母亲入睡母亲流泪:兴奋幸福、感动

  母爱伟大、无私、博大


《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案优选【5】份(扩展7)

——《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学设计通用五篇

  《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语言洗练质朴,母子情感暗流涌动的亲情佳作。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文章大意及重点词句的意思,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

  能力目标:以读为主线,以情为基点,以悟为强音,让学生融入课文,与文本交流、对话、感悟。

  情感目标: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我”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教学难点】

  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设计理念】

  以情为重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

  【教学过程】

  课间活动:聆听歌曲《母亲》。

  一、引——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唱的是谁?(母亲)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一篇和母亲有关的文章(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读——疏通词句,整体把握。

  1、自由读文,明确要求。

  整个故事其实就源于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抱”(板书:抱)请同学们拿起文章,自由读课文,有两个要求:(课件出示:阅读小提示)一是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是找出直接描写作者抱母亲的动作和心情的句子。

  2、检查生字。

  课件出示:仰面 翻山越岭 背上背着 担子 重担 愧疚

  (重点讲解“担”字的读音和“愧疚”的意思理解上。)

  3、整体感知情感差异。

  a、“抱”的动作

  (1)谁找到了直接描写作者抱母亲的动作的句子、请你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着。

  (2)请同学们自由地再读读这两段话。同样是抱母亲,你有没有感受到这两处有什么不一样呢?

  (3)指名说。第一处是怎么样的抱?第二处呢?(板书:使劲、轻轻)

  b、“抱”的感受

  (1)同样是抱着母亲,由最初的“使劲”一抱到后来发自内心的“轻轻”地抱。这个过程中作者的内心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作者的心情怎样呢?(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理解:“竟然”。

  细细读这个句子,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你看,抓住重点词语好好品味,我们就能感受到作者此时出乎意料、难过后悔的心情,请大家把这句话再读一读。

  三、品——咬文嚼字,体会母爱、

  1、 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我为什么还看不准母亲的体重呢?为什么还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2、我为什么会一直认为母亲“力大无穷”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原因。用上(课件出示)“如果母亲不是力大无穷,怎么能……”的句式来说说理由。

  3、汇报。

  预设一:如果母亲不是力大无穷,怎么能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1) 从哪些词让你感受到她力大无穷?

  (2)“翻山越岭”知道什么意思吗?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道道岭。同学们都爬过山,什么感觉?累。如果你的背上再背上个几十斤的东西,肩上再挑个100多斤的担子呢?每个词都有它的生命力,读出这个词的生命力。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能读好它吗?谁能再入情入境地读出这份艰辛吗?

  (3)“总是” “年复一年”——这样的拉,这样的背,这样的翻山越岭,仅仅是一次吗?哪些词告诉了我们。(年复一年、总是)

  (4)指导朗读:是啊,无论是细雨绵绵的春天,还是烈日炎炎的夏天,她总是---无论是枫叶浸染的秋天,还是白雪皑皑的冬天,她总是---如果不是力大无穷,怎么能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呢!

  预设二:如果母亲不是力大无穷,怎么能在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1)从哪个词感受到母亲力大无穷?

  (2)“总是”——不管我们二十岁,还是三十岁,但逢有重担(引读)——

  (3)“重担”——什么是“重担”?同学们,想象一下,生活在山区农村的他们,在什么情况下,母亲会说:儿呀,快放下,让我来!(课件出示句式:在儿子 的时候,母亲会说:“儿呀,快放下,让我来!”)

  同学们想得真好,就像你们所说的那样,这位深爱自己孩子的母亲,无论是轻松的家务,还是繁重的农活,她都不会让孩子们干,她都是这样说了一句“儿呀,快放下,让我来!”就把活接了过去!孩子当然就以为自己的母亲是——力大无穷!

  (4)刚才同学们想到的这些都是生活中看得见的重担,但是,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还有很多看不见的重担,比如繁琐的杂事,甚至是困难和磨难。面对这些,你想母亲会怎么说?(课件出示:面对生活的繁琐杂事、困难和磨难,母亲会说:“ ”)

  坚强的母亲把战胜困难的信心传递给她的孩子。年复一年,母亲就这样默默承受这些重担过了几十年!

  4、母亲真的.是力大无穷的吗?是什么让母亲这弱小的身体支撑起了这么沉重的担子?(板书:爱)

  (1)(出示两幅插图,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同学们,你们看,承受了这么多苦和累的母亲,有哪些变化?(出示句式:昔日的母亲 ,如今的母亲 。)

  (2)看到母亲这样的变化,你的心情怎样,想说什么?这种难过,后悔,内疚的心情,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表达出来!(板书:愧疚)

  (3)带着这份难过,带着这份愧疚,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5、面对母亲的付出,我很难过,更是愧疚。就连边一旁的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可是母亲却只是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1)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淡淡的一笑和朴实的话语当中,你觉得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2)同学们,这就是母亲!大妈说: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的确,作者的母亲、我的母亲、我们的母亲都和大妈一样了不起!她们深爱自己的孩子,心甘情愿为儿女付出,毫无怨言,她们坚强、无所不能、她们伟大!

  四、悟——以情促读,感悟母子情深。

  1、此时此刻作者最想表达自已爱的方式是什么?——抱母亲。请同学们想象着画面,深情地读读这轻轻地抱。

  2、无尽的“母爱”,激发了作者心中浓浓的“爱母”之情,而这种“爱母”之情,让这位慈祥而又坚强的母亲,心中如潮水般的情感化作了眼角的两行泪水。母亲为什么流泪?这泪水包含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3、指导朗读:这轻轻的一抱,是孩子对母亲爱的回应,是孩子对母亲无限的眷恋和热爱!让我们再次回味这动人的时刻!

  五、说——真情表达,述说感恩。

  这是一个很安静的时刻。安静的是表面,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极不*静!我想你们的内心也一定不能*静,对于母亲,对于感恩,对于责任,你们想说什么?

  六、拓——课外延伸,表达感恩

  同学们,第一次抱母亲,由使劲地抱到后来轻轻地抱着,这一抱引发了作者万千思绪,也引发了我们对母爱,对感恩的思考,他教会我们感恩父母,学会爱人!回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好吗?

  (mtv《母亲》)一篇文章永远不是一节课品得完的,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身份读这篇文章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让我们在歌声中重温母爱的点点滴滴,让我们在歌声中延续孝子那深深的感动,也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这节课,下课!

  《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体验、表达,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让学生学会感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交代目标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长大,小时候,母亲曾经抱过我们无数次,而我们长大后却很少有人抱过自己的母亲。而今,在医院里,在老母亲的病床前,一个儿子第一次把母亲抱在怀中,也给了母亲一次爱的回报。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感受一份博大、无私的母爱。(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全文,找出情感差异之处

  请同学们拿起文章,轻声读一读,看看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描写抱母亲的情形?划出来然后读一读。(教师巡视,学生读书)

  谁来把划出来的句子读一读?(学生汇报)

  文中两处写到抱母亲,同样是抱着,你有没有感受到两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汇报:1、护士要换床单情急之下抱起母亲

  2、深情抱母亲入睡

  三、品读“无意之抱”体会母爱的伟大

  大家看,同样是抱着母亲,由最初的情急抱起到后来发自内心的抱着母亲入睡。这个过程中作者的内心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先来看前三个自然段,快速地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有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心情?(难过,愧疚)

  大家回想一下,作者很关心母亲,看到母亲下床都很吃力,他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那么这么简单的动作后,他怎么会这么难过,甚至愧疚呢? 让我们静下心来,默读前三个自然段,边读边找到让作者难过的原因,划出关键的词和句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难过?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读后汇报:第一自然段1、没想到母亲那么轻 不了解自己的妈妈感到很自责,很惭愧。

  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结合100多斤和80多斤两个数字对比体会作者的内心。

  作者难过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不了解母亲的体重吗?真正的原因在哪?

  投影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读完这一段你明白作者难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学生汇报:2、没有想到母亲这么辛苦

  重点品味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年复一年。引导学生想象瘦小的妈妈拖儿带女翻山越岭的情景。有感情朗读

  “重担”指什么?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重担子,你觉得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生活的重担啊!)

  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

  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啊!

  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还指什么?(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坦的道路。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全家度过了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

  母亲为了子女付出了多少啊!谁能把这段话读好?指导朗读。作为一个儿子,当他看到眼前已经病重的妈妈,再回想起往事,他的内心仅仅是难过吗?还有什么?(愧疚,后悔)可母亲是怎么说的?

  3、第三自然段:投影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却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母亲的话语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母亲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值得一提。

  多么伟大的母亲?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品读深情之抱,感悟母子情深

  这就是母亲,把自己的所有都给了自己的儿女,不须表白,也不图回报,其实全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其中也包括大家的母亲。母爱体现在点点滴滴中,甚至让我们司空见惯,*以为常。可是当病榻上的老母亲这么轻描淡写的话更让我愧疚万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千般滋味,万番感慨,一起涌上了心头。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什么想法,拿起书齐读。

  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此时此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深情地抱着母亲入睡吧。我们拿起书,听老师读最后一段,一起来体验这浓浓的亲情。(教师感情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听到最后老母亲流泪了,你们觉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幸福、欣慰、又苦又甜)

  此时,母子俩的内心都波涛汹涌,可是什么也没有说,母子的亲情就在这一刻交流着、升华着,让我们再来轻轻地读一读这段。(指名读)

  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觉得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蜜。此时此刻,老师现在最想说的是《游子吟》中的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板书

  父母给了我们太多的恩泽,我们永远不能回报。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学会回报父母的爱,让我们一起大声读:齐读诗句。

  [点评]

  很高兴参加这次教学研讨活动。我们大家常说,语文本是有情物,无情怎能学语文。我理解,“情”是说我们要引导学生学*有情味、有温度的语文。“智”就是通过语文学*,丰富学生的认识和感受,发展学生的思维,学有用的本领。

  那么语文课中的“情”从何而来?从文本中来,通过和作品对话、和作者对话体会其中的情味。而引导学生老老实实地读书、思考、感悟,是使学生领悟情感的最佳途径。深刻的感悟一定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上的。熟读,使学生多次触摸文本;精思,使学生读进文章里去。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喜极而泣的泪水。歌颂了母亲那种对子女无私地献出一切,却对他们无所求,只要子女对他们献出的一点点的关爱就足以令他们幸福满足的情怀。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锤炼语感的好素材。?

  四年级孩子的认知与文章有一些差距,他们也许很难将文章中的母亲与自己的母亲产生关联,感受往往停留在文章的层面,而不能联系自身,教学时,老师努力创设情境,反复品读,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产生共鸣,唤起学生真实的情感。

  抓住情感线,走进人物内心

  情感,是课堂中流淌的血脉,在语文课上,没有情感流淌的课堂一定是波澜不惊的课堂。本课采用“情感教学”为主线,首先开课“激情”,在动情地描述中引领孩子走进文本,其次是品读“入情”,引导学生品评词语内涵的情感,如牢牢抓住重点语段——“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课文,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词语“翻山越岭”,展开想象:母亲年复一年是怎样将我们抚养**的,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读中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

  品读语言,感受母爱的伟大

  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后的精灵,要触摸到它,想象和朗读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书,采用多种方式来读书,在一次次读书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教师不断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如想象母亲在“山路崎岖、道路泥泞”中的情景再现,读出文字背后蕴涵的意思,读懂母亲肩上担的“担子”更深层的含义,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理解母亲的艰辛、无私、伟大。并在品读析词中有机地渗透学生“品读法”和“想象法”,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学设计 3

  一、教材分析: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侯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二、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三、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合作、探究,品味重点词、句、段,受到强烈的感恩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自主阅读探究文章大意。

  2、理解母亲肩上的“重担”的含义。

  3、联系上下文理解“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朗读配乐: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理清课文的层次并学*课文字词。

  3、读中思考,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扣题深化,读出感情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一篇新的课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指导:“第”是竹字头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

  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问题?(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读书就要这样,从题目开始读起。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对题目的思考,我们往往可以猜测到文章的大意和表达的中心。)

  二、初读课文,质疑词语;

  接下来,我想请一些同学读读课文,检查一下昨晚的预*情况,看看通过预*,我们同学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了。其他同学带着这两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抱母亲?抱母亲时作者有什么感受?)认真听读课文,划出能解答这两个问题的有关词句。

  三、评价朗读,汇报交流。

  评价一下刚才的朗读情况。重点要强调一些字,句子的读法。

  1、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有两个原因,(板书:换床单,报母恩。)

  2、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

  ( 难过、愧疚)板书。解释愧疚。(“愧”是惭愧,“疚”是不安,甚至有些痛苦。惭愧、不安,就是“愧疚”,)理解“翻山越岭”,越的写法。仰(yǎng)面的读法。“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 三、理清文脉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我”抱母亲,其它的自然段又是写是什么的?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2、交流:课文哪些内容是写“抱母亲”?

  3、分段,概括大意: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说清楚。

  四、学*字词

  1、读准课文后面的生字以及词语。

  2、理解: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乡: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3、、指导书写 脖 摔 翻 瘦

  五、作业布置:

  1、每个字组三个词

  2、朗读课文

  《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1、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2、抓住关键词句细细揣摩,体会母亲辛劳的一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唐突以及对母亲的温情,感受到作者感激、热爱、孝顺母亲的心。

  二、教学重点:抓住我左手托住她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和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细细体会,感受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唐突和对母亲辛劳一生的感慨。

  三、教学难点:

  真正理解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知道我们更应该关爱母亲,让母亲感受到儿女的爱。

  四、教学过程:

  ㈠移情导入,直奔重点:

  1、总以为抱母亲是很*常的事情,可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抱出了意想不到的感慨。

  2、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学*,你还记得文中的我是怎样抱母亲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3、请大家把书打开,快速的读一读,找出相关的语句。

  ㈡品读语言,感受尴尬。

  1、交流。听清楚,我是怎样抱母亲的?

  2、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①请大家一起来看看。指名读。

  ②听了他的读,你看到了什么?

  A:引,左手在哪?右手在哪?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小心,周到,细心)

  B:抱的是自己的母亲,而且是病中的母亲,请你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③通过这句话,你还看到了什么?

  A:我使劲一抱,

  B:看到我仰面摔倒。

  ④是啊,第一次抱母亲,我就差点仰面摔倒,为什么呢?

  A:因为对母亲的不了解;B:一直都以为母亲很重,没想到母亲这么轻;C我母亲的关心太少了,从来没有发现母亲竟然这么轻。

  ⑤此时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

  A:对母亲不了解,心里感到难受;

  B:没想到母亲轻轻的。C:这句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说?你再说一遍。

  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⑦第一次抱母亲,因为对母亲的不了解,才导致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我的这一举动,护士全看在眼里,她看得可不是太舒服了,让我们来读读护士和我的对话。直接读对话就行了。同桌练*一下。

  A;从护士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对我的责怪,对病人的担心。)指名读。

  同学们,这样读合适吗?护士的话该怎样去读?为什么?

  (能这样高声地去责怪吗?)谁再来试试?

  B:从我的回答中,你听出了什么?

  难为情,难过,嗫嚅,内疚……

  C:怎样读好这段对话呢?同桌练*一下。

  ⑧其实呀,母亲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朝夕相处,我竟然这么不了解自己的母亲,我心里很难过。可是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就是天,母亲就是大树,仔细读读这段话,你读出了几层意思?

  ㈢沿情体验,反思自我

  1、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子。

  ①交流。哪些词句反映了母亲的担子很重?

  ②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爬山时,你有什么感受?

  ③我们游玩时爬山都感觉非常累,而母亲呢,又是怎样爬山的?

  ④母亲是一天这样翻山越岭吗?是两天吗?是一年吗?

  ⑤在我们长大的日子这么多年里,母亲总是手里 背上 肩上

  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大雨倾盆,山间的小路泥泞不堪,母亲也要手里 背上 肩上 ;

  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呼呼的北风吹在脸上象刀割一样,母亲还是要手里 背上 肩上 ;

  ⑥现在你可以告诉大家了吗,这儿的担子仅仅指肩上挑的担子吗?它还指什么?

  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母亲对儿女的成长付出了多少心血?当爷爷奶奶生病的时候,母亲要。当我们兄妹两需要学费的时候,母亲要……;母亲真不容易,她挑起的实际上是大半边天啊!

  ⑦再读读这段话,你又有了什么感受?

  A: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挑起的是超过她身体的生活重担;

  B:母亲的身体是瘦弱的,但是她的意志却是坚定的;

  C:母亲是多么不容易啊;

  D:这是一位伟大的、无私的、坚强的、宽容的母亲;

  也许此时,我们都对母亲产生了敬意,来,带着这种敬意,齐读。

  ⑧想想母亲付出的这一切,我的心里是什么滋味?

  A:我是幸福的,因为母亲宁可自己吃苦,也没有让我们受到委屈,让我们在她的呵护下快乐地成长;

  B:我心里很难过,因为母亲为我们吃了这么多的苦,我竟然不知道;现在母亲生病了,都是生活的重担压的她身体生病啊;

  C:我这时不仅仅是难过了,比难过还要难过、内疚,那就是愧疚了;

  D:心里非常难过,因为自己从来不了解母亲。

  此时,我的心里就象打翻了五味瓶似的,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现在你能读好这段话吗?

  ⑨望着母亲瘦削的脸,想到母亲辛劳的一生,想到自己没有真正关心过母亲,我心里会想什么呢?我想: 我想: 我想: 我想: 我现在就想:

  对,作者和大家一样,也在那一刹那间产生了这种奇特的想法,他是怎样说的'?

  ⑩读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

  A: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这句话?

  B:深情的,恳切的,请求的;

  C:你来读读看。你来读。你来读。

  ㈣感悟深情,体现行为

  1、小时候,母亲抱过我们无数次,我们长大了,母亲却老了。曾经,她用那么轻的身体,承受了那么重的担子。其实,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仅仅是作者的母亲,你们的母亲,我的母亲,哪一个不是这样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用一个小小的、轻轻的举动,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2、配乐范读。

  3、听着,听着,你看到了什么?

  4、(板书:轻轻摇动)

  5、我的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竟然让母亲如此地幸福,如此地欣慰和温暖,母亲真的不要求我们做什么,而我们的的确确又需要为母亲做点什么,来,你也用这么一个小小的、充满温情的举动回报自己的母亲?好吗?谁来读。

  6、用我们的笑容带给母亲笑容,用我们的孝心为母亲绽放心灵的的花朵,来,让我们一起捧起书,给母亲一个小小的、轻轻的拥抱,向母亲表达我们的感恩之心。

  ㈤激情表达,语言实践

  这节课,留给同学们两个作业。

  出示:

  1、填空: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

  在横线上填上自己的话,第一次抱母亲,使我明白了什么?第一次抱母亲,我要怎么样?

  至少填三句,不重复。

  2、了解我们的母亲,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心,可以是一个小小的拥抱,可以为母亲做一件事情,可以向母亲说一句感激的话。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用力过猛 难过 愧疚

  轻轻摇动 幸福 快乐

  《第一次抱母亲》优秀教学设计 5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2、通过分角色感情朗读,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广博,进一步激发同学对母亲的敬重和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学*, 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复*: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上堂课的学*,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板书:母爱 爱母)

  过渡:下面就让俺们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这种母爱 爱母之情。

  二、学*第一自然段

  1、教师导读本自然段。提问:护士为什么要责怪俺?

  2、指读护士、“俺”、母亲之间的对话,读完后谈谈自身的想法。

  3、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有多重吗?文中的“俺”知道吗?这是不是说明他不关心他的母亲?你是从哪看出的?

  引导找出:“轮流”“赶紧”“左手……右手……”

  4、齐读本段。

  三、学*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本局部,边读边动笔找出表示“母爱”的词句和俺“爱母”的词句,反复诵读,在有关词句旁边写上自身的感受。

  2、汇报交流:

  母爱:在俺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俺,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俺们长大。俺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俺们放下,让她来挑,俺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接受那么重的担子。

  “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爱母:母亲竟然这么轻,俺心里很难过。

  俺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先指名读一读,谈谈自身的'感受。

  再指名读,要求读出自身的感悟,并说说自身为什么这样读。

  3、指导练*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对话。

  4、引导联系“竟然”“愧疚”等词语,说说“俺”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5、集体朗读后质疑问难。

  四、安排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把自身的感动和大家交流共享。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课文,感悟字里行间浓浓的母子亲情。

  2、通过学*范文,让同学也写一段与母亲相处中,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教学重点:同学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过程:

  一、学*第五、六自然段

  1、自由轻声地把课文朗读一两遍,想一想,从中你明白了什么?说给大家听听。

  2、哪些语句最能反映母子间的亲情?怎么读?读给大家欣赏。

  3、在音乐声中轻读第五、六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这种情感。

  4、联系上文描写“俺”的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里流了出来”?

  二、合作探究

  联系上下文,通过说说“俺”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探究“俺”的心情。

  说说护士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三、读写拓展

  1、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2、同学练写,教师巡视。写好后同桌交流。

  3、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身声情并茂地朗读。

  四、课外延伸

  1、既然作品中的“俺”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

  2、安排同学为母亲做一件事。

  五、歌曲欣赏《想起老妈妈》。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