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作文 (菁华3篇)

首页 / 作文 / | 作文

下山作文1

  今天,爸爸妈妈都休息,因此二伯母就请我们一家,大伯伯一家去她家横岭顶玩。

  二伯母的娘家在大山里,我们一车六个人在经过40分钟后,终于到了齐村。

  抬头一看前面,中间有一条弯弯曲曲的S形马路,两边是高高的山。爸爸说:“坐稳了,前面的路很险。”果然,一路开下去,山越来越高,路越来越陡,汽车在岩石下,在溪坑的边没有护拦路上行驶着,坐在车上真叫人心惊胆寒。经过二十分钟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外婆家的山脚下。

  下了车,我们歇也没歇,迫不及待地要去爬山看看竹笋。

  山上的路可真陡峭啊。两旁都是竹山,密密麻麻的毛竹,象一片竹海。有的挺直着腰板,像一个个*战士在站岗:有的竹子东倒西歪,象被大雪压过,无精打采的。我喘着粗气,,艰难地向上爬,一会儿功夫就满头大汗了,真是工夫不负有心人啊,终于爬上了山顶。

  山上静悄悄的,连鸟儿的歌声也听不见。才四点钟呢,天怎么有点暗了呢。大人们就催着要回去了。

  下山的时候,我感觉很轻松,像控制不住自己一样,整个热病土下子冲了下去。妈妈在后面喊:“慢点,慢点别摔着。”

  啊,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啊!果真如此。

下山作文2

  我很爱看夕阳,每到傍晚总是喜欢走出房间,来到大门前,在日落柔和的余晖里,静静的凝视西沉的斜阳,任它拖长我身后的影子,延长我无尽的思绪。

  那蓝蓝的天空犹如大海,朵朵白云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遥远的天边。过了一会,天空由蓝色变成了淡红色,就像波浪冲出蓝色的大海,太阳又悄悄地躲到树枝后,好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只露出半边小脸。又过了一会,夕阳出现了耀眼的`光芒,把小树,楼房和河面照的亮亮的,就连我也被照亮了。那一刻,我仿佛来到了光的海洋,啊好美!

  过了一会,夕阳就像一位害羞的少女,红着小脸,从容地走向后山,就在我们为它的温馨和感叹时,壮丽的场面出现了一道道奇灿无比的霞光从天际喷薄而出,天边娄娄流云刹那间被染红了。在天边铺成了五彩的锦缎,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融入了夕阳,这是最后的辉煌。

  辉煌的光越来越淡,当红光最后一次发亮时,天空暗了下来,月亮从云后面跑出,星星也在此时渐渐的眨眼睛,夜幕赶走了美丽的夕阳,而我依然有些不舍。美丽的夕阳,我爱你!

下山作文3

  人们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可我觉得上山更难。

  记得那次爸爸妈妈带我去爬山。来到山脚下,爸爸对我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爬的山,怎么样,有信心吗?”“就这座山呀,有什么了不起的,简直是小儿科,咱们爬着瞧。”说完,我就迎着风向上跑去。可跑着跑着,我感到有些累了,脚步慢了起来,由跑变成了走。我气喘吁吁地往上走,但很快,就吃不消了,停下来休息。爸爸走上来,笑着对我说:“怎么了,爬不动了吗?到山顶还远着呢。”我向上一望,好像还有很多路,便迈开脚步继续前行。没过多久,我已是筋疲力尽了,于是就蹲在了路边。爸爸见了,还是让我坚持,并且拉着我的手往前走,边走还边给我讲《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来鼓励我。我听着故事,不觉脚步变快了,心想,铁杵都能磨成针,这座山我怎么会爬不上呢?我似乎忘记了劳累,只是一个劲儿往前冲。很快,我们离山顶几乎是触手可及了。我向着山顶,用尽最后一丝力量,冲了上去,终于到了山顶。

  哎,上山难呀!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就一定能成功。


下山作文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下山作文 (菁华3篇)(扩展1)

——下山作文 (菁华3篇)

下山作文1

  自从上次小猴子两手空空的回到家里以后,整天被小伙伴们当作笑柄,对这件事小猴十分恼火,原因是,当它看见桃子丢了玉米,看见西瓜丢掉桃子,看见兔子丢了西瓜,结果呢,但它没有追到兔子时,就什么都没有得到。这次一定吸取上次的深刻教训,让伙伴们对它刮目相看。

  这天,小猴子又下山去了,它蹦蹦跳跳地走在山路上,手里还紧紧地抓着一个大大的篮子。它为什么要提着一只大篮子呢?等会儿你就知道了!小猴子走着走着,看见一片玉米地,地里的玉米都成熟了,个个都又大又饱满,就随手帮了几个,放进了篮子里,小猴又走了一会儿,看见一片桃树林,树上的桃子红红的,它放下手中篮子,三下两下就爬上桃树,自己先吃了几个,又摘了几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跳下树,放进篮子里,这时的篮子被装得满满的,它路过一个西瓜地,想起上次的教训,心想;上次我什么都没有带回家,这次可不能像上次一样了,于是它原路返回,准备让伙伴们大吃一惊了。路上它又遇到一只肥肥的兔子时,就没有再去追了,因为他明白,自己是追不上兔子的。

  回到家,小伙伴们都很佩服它,再也没有取笑它了。

下山作文2

  在我的家乡,有一座雄壮又美丽的山——岭下山。

  岭下山无论何时,都十分美丽,尤其是夏天。从山下往上望,它就像一位高大的巨人,高高耸立在大地上。

  随着山涧陡峭的小路向上爬,就能看到路边各色漂亮的花。花边长着许多密密的草,显得朴素而又美丽。阳光照着一旁的石壁,反射出的倒影映在地上,令人们可以坐下来乘凉。

  然后再顺着石路往上爬,我终于来到了半山腰。阳光洒在山上,热得人们汗流浃背。山上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一直从山顶流到山腰。草地上长着许多枝繁叶茂的大树,每一棵都开出了鲜艳的花朵,每一棵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树上的知了唱出动听的歌声,头上飞过的小鸟也都不由自主地唱起了歌、跳起了舞。

  接下来的路变得越来越陡峭,但我还是爬到了山顶。山顶上有一株巨大的红杉树直冲云霄,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清除地看到。树下有很多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搭起了帐篷。太阳已渐渐落到西边,天边的红霞变得更加耀眼。天上的白云变成了火烧云。不少人都站在山峰上,欣赏着这美丽的落日。

  夏天的岭下山,是与众不同的一座山。它是我心中最雄壮、最美丽的山。

下山作文3

  为了看日落时的景象,我让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景山最高的一个亭子,观看日落。

  这时,太阳已尼西斜到天边。收敛起刺眼的光芒,只是在自己的周围留下了一圈金灿灿柔和的光晕。那万里无云的晴空本是浅蓝浅蓝的,像明净的海水,现在也渐渐加重了色彩,越来越蓝,越来越浓,像是海水在一层层地加深。天际的峰峦,山色青翠,在夕阳的映照下,涂上了一层闪闪的金色,显得格外壮丽。

  我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大声说:“太美了!太美了!”爸爸告诉我:“就要日落了。”我们目不转睛地望着西方。

  果然,过了一会儿,太阳涨红了圆圆的脸颊,向天空、向峰峦、向大地喷出红艳艳的光芒。那晚霞不断扩大着它的范围,转眼间笼罩了一切,像铺展了一幅瑰丽的织锦。

  再看那太阳的显露了自己的美丽容颜之后,正得意地走向了西山的背后,只把冲天的红光留在了远处的天空和峰顶。然后它快活地一跳,消失在山后了。随后,幕色逐渐地扩散过来,于是山峦的轮廓模糊了,消失了。

  我们仍然凝视着天际,彼此没有说话,过了好长时间,我才轻轻地吐了一口气,兴奋地说:“真美呀!”


下山作文 (菁华3篇)(扩展2)

——《小猴子下山》的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小猴子下山》的教学反思1

  《小猴子下山》是人教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自读课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符合儿童年龄及心理特点。通过一年的语文学*,孩子们能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积累过的词语对简单的段式进行仿说仿写练*。鉴于孩子的学情特点,我将字词训练、词语运用、仿说仿写做为读文基础上的重点目标。

  在初读课文环节中,我结合本班孩子实际,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读文,扫清字词障碍。文章中准确运用了动词,这几个生字,是孩子们*时很少见的,因此,我将生字学*的重点锁定在“抱扛扔捧追蹦”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上。通过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捉迷藏游戏、给字分组、做动作猜字举卡片这几个环节,有梯度地让孩子对这六个生字的音、形、义有了扎实地掌握。

  2、读准多音字,读通长句子。我把孩子*时容易读错的“结”和“空”作为训练的重点,在读字、读词语、读好长句子的训练中孩子的认字读句能力有所提升。课堂中,生动有趣的课件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多样的*使孩子乐于参与。调动孩子多种感官,孩子们通过读一读、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学*生字。

  在细读环节中,我充分抓住课文的特点,对孩子进行词句训练。

  1、在二读课文的基础上,我以给句式填空的方式训练孩子的表达、总结能力。通过同桌互动,每个孩子都进行了语言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抓住文章中准确的动词,进行动词和名词的搭配练*。通过举例子,学*动词的使用,感受用词的准确。并将动词的运用迁移到日常中常见的事物上,培养孩子词语运用能力。本环节是刚才学*生字的一个有效的.延伸。

  3、我抓住课文中“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这几个词语,对孩子进行词句训练,让孩子在比一比,读一读中,感受到课文中运用不同的词语写出事物的可爱。让一年级孩子初步感悟怎样才能把事物写具体写形象。课堂中,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找出把事物写可爱的词语,并通过反复的读,体会用词,练*有感情朗读。

  4、我从小猴子的三次“扔”入手,引导孩子总结小猴子三心二意的特点,并在孩子劝说小猴子的过程中,明白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只有坚持才能成功的道理。孩子在劝说的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仿写,又将本节课的字词句训练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分析句式后,我要求孩子能用上本节课积累的量词、表示可爱的词和动词,进行段式的仿写练*。为了降低难度,我以填空的方式呈现,又给孩子图片,为孩子提供仿写的环境。由于日常我重视对孩子读写结合的训练,孩子们能根据句式进行仿写,用上积累的词语。孩子结合以往的知识经验和课堂中的收获,写出小猴子来到草莓地、苹果树、小河边、松树林、樱桃树下等不同的地方,大部分同学能用上积累过的词语。

  总之,本节课教师能够以学生为本,依据学生的特点扎实地进行字词句的各项训练,在训练中关注孩子的语言发展,符合孩子认知水*与发展的需要。也能通过课件,生动有趣的辅助教学,激发孩子兴趣。在孩子读的环节中,形式的多样性还应该凸显,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读中,做到每次训练后都应以读收尾,以读促讲,让孩子通过反复的有梯度的读书,巩固词句训练的效果,使语文课堂真正做到从文本中来,回文本中去,在文本的解读中学*、积累、运用。

《小猴子下山》的教学反思2

  《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直小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应像小猴子那样,要一心一意才行。

  本节课我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同时又出现很多图片让学生练*说一说“又~又~”的短语;围绕小猴子所做,通过做做动作,让学生理解“掰”、“扛”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由扶到放,培养自学能力教学的实效性。

  课文前4个自然段结构相似,在教学中,重点指导第一自然段,然后出示一张课文内容的表格,要求学生合作学*,老师执笔完成相关内容,通过由指导到扶再到放,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着较多问题:评价语言过于*淡,对学生的评价与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缺乏针对性;设计表格的这一环节在课堂生成上对于本班学生来说稍有难度,说明课前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到位。学生在进行说话训练时,没有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这也暴露了我教学中的一个问题。

  今后我不断学*,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

《小猴子下山》的教学反思3

  《小猴子下山》是人教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自读课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符合儿童年龄及心理特点。通过一年的语文学*,孩子们能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积累过的词语对简单的段式进行仿说仿写练*。鉴于孩子的学情特点,我将字词训练、词语运用、仿说仿写做为读文基础上的重点目标。

  在初读课文环节中,我结合本班孩子实际,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读文,扫清字词障碍。文章中准确运用了动词,这几个生字,是孩子们*时很少见的,因此,我将生字学*的重点锁定在“抱扛扔捧追蹦”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上。通过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捉迷藏游戏、给字分组、做动作猜字举卡片这几个环节,有梯度地让孩子对这六个生字的音、形、义有了扎实地掌握。

  2、读准多音字,读通长句子。我把孩子*时容易读错的“结”和“空”作为训练的重点,在读字、读词语、读好长句子的训练中孩子的认字读句能力有所提升。课堂中,生动有趣的课件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多样的*使孩子乐于参与。调动孩子多种感官,孩子们通过读一读、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学*生字。

  在细读环节中,我充分抓住课文的特点,对孩子进行词句训练。

  1、在二读课文的基础上,我以给句式填空的方式训练孩子的表达、总结能力。通过同桌互动,每个孩子都进行了语言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抓住文章中准确的动词,进行动词和名词的搭配练*。通过举例子,学*动词的使用,感受用词的准确。并将动词的运用迁移到日常中常见的事物上,培养孩子词语运用能力。本环节是刚才学*生字的一个有效的.延伸。

  3、我抓住课文中“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这几个词语,对孩子进行词句训练,让孩子在比一比,读一读中,感受到课文中运用不同的词语写出事物的可爱。让一年级孩子初步感悟怎样才能把事物写具体写形象。课堂中,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找出把事物写可爱的词语,并通过反复的读,体会用词,练*有感情朗读。

  4、我从小猴子的三次“扔”入手,引导孩子总结小猴子三心二意的特点,并在孩子劝说小猴子的过程中,明白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只有坚持才能成功的道理。孩子在劝说的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仿写,又将本节课的字词句训练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分析句式后,我要求孩子能用上本节课积累的量词、表示可爱的词和动词,进行段式的仿写练*。为了降低难度,我以填空的方式呈现,又给孩子图片,为孩子提供仿写的环境。由于日常我重视对孩子读写结合的训练,孩子们能根据句式进行仿写,用上积累的词语。孩子结合以往的知识经验和课堂中的收获,写出小猴子来到草莓地、苹果树、小河边、松树林、樱桃树下等不同的地方,大部分同学能用上积累过的词语。

  总之,本节课教师能够以学生为本,依据学生的特点扎实地进行字词句的各项训练,在训练中关注孩子的语言发展,符合孩子认知水*与发展的需要。也能通过课件,生动有趣的辅助教学,激发孩子兴趣。在孩子读的环节中,形式的多样性还应该凸显,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读中,做到每次训练后都应以读收尾,以读促讲,让孩子通过反复的有梯度的读书,巩固词句训练的效果,使语文课堂真正做到从文本中来,回文本中去,在文本的解读中学*、积累、运用。


下山作文 (菁华3篇)(扩展3)

——《小猴子下山》优质课教案 (菁华3篇)

《小猴子下山》优质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道故事内容,能复述这个故事。

  2、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4、能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教学重点

  能用“走到……看见……”的句式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知道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1、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

  2、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

  猴子捞月,狐狸和猴子

  3、今天,这两个故事我们都不讲,讲一个比这个更有趣的故事。看老师补充题目:小猴子下山

  4、自己把课题读一读。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

  3、能不用上“一( )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 )来到了( )来到( )最后回到山上去了。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6、理解动词的特点:

  1)质疑不会读的字。

  2)谁能用上动作,来读一读

  3)指生演一演“掰”的动作。

  4)师生合作边演边读。

  7、练*: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

  三、研读重点段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练*:把四句话合并在一句话。

  丁丁按时起床。

  丁丁洗脸刷牙。

  丁丁吃完早餐。

  丁丁高高兴兴去上学。

  谁也能把这四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出示句子:丁丁按时起床,洗脸刷牙,吃完早餐,高高兴兴去上学。学生读。

  5、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6、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

  (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7、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 ),看见( ),就( )。”

  8、(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 ),看见( ),就( )。)

  9、(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10、(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结果?(出示句子,学生读: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四、提升主题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小猴子下山》优质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并能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预*回馈,引入新课

  1.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 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3.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学*生字。

  1. 出示单字。先自己读一读,交流识字方法,再加上动作读。

  2. 给生字找朋友。同桌轮流读词语,同桌展示,再小队开火车读。

  3. 小西瓜出题。加上动作抢读出现的生字,再全班齐读。

  三、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

  2.练说量词。

  学生回答后,一次出现经过地点的图片。练*填空: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四、师生协作,自主学*。

  1. 一起学*第一自然段。

  (1)分析词语“掰”、“扛”及“又大又多”,指导朗读。

  (2)这段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先写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再写它看见了什么,最后写它是怎么做的。

  2.互助学*2-4自然段。

  (1)在2—4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认真读,思考下列问题,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

  ①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是怎样做的?

  提示:小猴子走到 。他看见 ,非常高兴,就 。

  (2)小组内交流,喜欢各段的同学分段展示,重点指出动词并指导朗读。

  明确:区别“捧”、“抱”,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五、积累运用,“又( )又( )”。

  1.找出课文中“又( )又( )”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板书)。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1)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 )又( )”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2)我会说: 又( )又( )。

  六、体会结尾,拓展练*。

  1.小猴子见到这么多好东西,最后是不是高高兴兴回家了?为什么呢?

  2.小猴子为什么空着回家了?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怎么做?

  3.看图复述课文。

  课文学完了,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吗?套用句式,同桌交流互助。

  提示:小猴子下山来。他走到( ),看见( ),非常高兴,就( )。

  他走到……

  最后,( )。

  4.通过这个故事,你学会了什么?

  明确:做人不能喜新厌旧,做事情要专一。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5.练一练。

  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后,妈妈对他进行了教育。他又一次下山来了。妈妈对小猴子说了什么?第二次下山,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发挥你的想象,续写故事,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

  七、写字指导——“兔”

  1.观察字形,与“晚”的右半部分相*,但多了“、”。可理解为小兔子的尾巴。

  2.交流笔顺、扩词。

  3.师范写,生练*。

  通过小猴子下山图导入,易让孩子产善生直观印象,简单明了的导入新课。

  通过多种活动检查预*、巩固生字,夯实基础。

  让学生明确本文的线索,使课文体现整体性。

  量词的使用是本册教学的一个重点,在这里进一步进行练*。

  课文的主要段落的内容、结构都是差不多的。因此首先让学生一起学*第一段,掌握分析课文的方法,然后举一反三,自主学*其余三段,充分运用自主互助模式。

  课文中多处运用“又( )又( )”的词语。让学生体会这类词语的特点,并学会运用。

  在分析结尾的时候,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并进行拓展——“你是小猴子会怎么做?”为课后续写故事作业打下基础。

  虽然这是一篇选读课文,书上并没有规定生字的学*,但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写字教学,因此我选择了学生比较感兴趣,*时又出错较多的“兔”。

《小猴子下山》优质课教案3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做到:

  (1)学会8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做到:

  (1)能使学生会读、写生字、词。

  (2)能朗读课文

  任务分析

  1、学生的起点能力:在原有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阅读该课文的一些基本的字、词。在技能方面,学生已学过《小猫钓鱼》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形成阅读这类文章的模糊概念。

  2、教学任务分析:该节课都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新授阶段

  1、呈现新教学内容

  (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

  (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

  (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

  结jie 非常fei chang 扛kang 往wang 圆yuan 跳tiao 追zhui 空kong

  (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

  学生先书空8个生字、词。请两位学生板书。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

  结:由“糹”、“士”“口”组成,注意是“士”而不是“土”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

  跳:与脚有关,所以是“足”字旁。

  (4)运用生字、词

  非常:提问: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

  用“非常”这个词造句。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 )高兴。

  学生自己造句。

  扛:请学生表演扛东西的姿势。然后造句。

  (二)巩固与检测

  1、根据课后*题第二题,比较区别形*字。

  先请学生读这些字,然后给3分钟时间答题,请学生回答,并及时反馈。

  2、根据课后*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抱”“扔”“摘”“扛”;

  学生表演这四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

  学生做*题,校对。

  作业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完成课后*题四。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做到:

  (1)能流畅朗读课文。

  (2)能回答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3)能看图复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任务分析

  (1)在原有知识方面,经过上一次课的学*,学生已经掌握了阅读该文的重要字、词。学生已经能通读全文。

  (2)教学任务类型:关于处事态度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与这堂课有关的原因知识

  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

  3、提问*题四。

  (二)开始新授课教学

  (听了某同学的朗读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吗?今天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大家讨论一下。)

  1、提问: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后,发现小猴子摘了什么?(参考答案:玉米)

  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参考答案:桃子)

  提问:它的玉米呢?(参考答案:扔了)

  提问: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参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

  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参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

  问:结果呢?(参考答案:没追到,所以什么也没有了)

  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参:不好)

  问: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请几位学生回答。

  综合那么多的同学的意见,我们觉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

  2、呈现“小猴子下山”的挂图,请几位用学看着挂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下山作文 (菁华3篇)(扩展4)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及反思 (菁华3篇)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及反思1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

  (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新课学*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再给句子填充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生字,积累语言。

  三、再读课文,学*生字

  1.学*“会认字”。

  教师导学: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生字。

  (1)结:多媒体出示图片,学*“结玉米”“领结”“*结”“张灯结彩”等词语。

  (2)学*“掰”。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3)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4)“捧”和“抱”: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张开双臂拥入怀中为“抱”。(对比做动作)

  (5)扔: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图片,用“追”字说话。

  (8)蹦:左右结构。编字歌:“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导会写的字。

  (1)教师引学:观察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最喜欢哪个字?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

  ①学*“瓜”。注意第三笔是竖提,第四笔是点,一起描一描,写一写。

  ②学*“常”。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描字,再写字。

  ③学*“空”。多音字,一声“天空”,四声“填空”;先书写部首“”,再书写整个字。

  ④学*“非”。把握两竖,一短一长;明确笔顺,口诀记忆“竖、三横、竖、三横”。

  ⑤学*“往”。扩词:来往、往东、往事、南来北往。

  ⑥学*“进”。最后写部首“辶”。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前提和重点,因此,本环节依据本文会认字和会写字,采取多种识字与写字的方法,如:结合图片法、动作演示法、口诀记忆法,调动学生感官与身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汉字,扫清阅读障碍。

  四、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1.字卡巩固生字。

  (1)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2)全班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教师口令:火车火车哪里开?学生对口令:火车火车这里开!

  2.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代表”,奖励小红旗。

  (2)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体,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认识生字之后,为学生创建自主读文与巩固识字的*台,使学生在高涨的学*热情中得以培养自主的学*能力,树立主动参与学*活动的意识。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总体感知

  1.复*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戏:给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

  (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捧”“扛”“扔”。

  2.学生活动: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指一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一无所有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提手旁生字,同时从整体上理清故事情节,为深入学*奠定基础。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找出“又~又~”式词语。

  (1)教师引学: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

  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2)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3)进行说话训练。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语)独立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教师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板画: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词语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此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词语训练,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识“又~又~”式词语,并能拓展组词,学会恰当应用,巧妙地突破了词语训练的难点。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一)学*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导学: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地这部分没有配插图,请小朋友们帮忙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什么样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教师导学: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拿掉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4.指导朗读。

  (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示范: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指导: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

  (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

  (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6)指名读、齐读、练*有表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联想和朗读,感悟小猴子见异思迁的特点。此环节积累了关于小猴子的动作的词语,同时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了对小猴子性格特点的理解。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

  ①猴妈妈会怎么问?

  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

  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

  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

  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他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2.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学*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为故事续编一个结尾,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复述故事,从而培养学生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小猴子身上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

  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积累、阅读的好*惯;通过给家人复述课文的内容,深化所学的故事情节,升华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及反思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猴、结、掰”等生字,会写“块、非、常”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

  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给下列汉字注音。

  ()掰()扔()摘

  ()捧()蹦()追

  三、学*第1自然段(掰玉米)

  1.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

  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2.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上台表演读。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猴子来到了,看到的玉米。

  3.小猴子非常高兴。“非常”一词可以用来替换。(填序号)

  A.时常

  B.十分

  C.经常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

  1.刚刚我们学*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小猴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教师板书: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

  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第1自然段的方法。

  (1)小猴子来到哪里,做了什么?

  (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4.照样子,说一说。

  (又大又多的)玉米

  ()苹果

  ()葡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课文第1~4自然段结构类似,下面,四人小组选择第2~4自然段中你们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尝试用老师刚才使用的方法进行学*。

  二、利用学法学*第2~4自然段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选择一段学*。

  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学*向导:

  ①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争取读明白。

  ②想一想: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小猴子是怎样做的?

  ③议一议:找出文中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学着做一做。

  ④演一演:有感情地朗读并表演。

  2.各小组汇报学*情况。教师板书。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猴子后来去了和。摘到了和。桃树下(扔摘捧)

  西瓜地里(扔摘抱)

  回家路上(扔追)

  三、学*第5自然段

  同学们,小猴子下山来,它掰到过又大又多的玉米,摘到过又大又红的桃子,摘到过又大又圆的西瓜,追过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他这次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却空着手回家。这是为什么呢?

  1.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出示:喜新厌旧)

  喜新厌旧导致的结果是什么?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一无所获)

  2.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说说自己有没有做过像小猴子一样的事情呢。如果有,今后你准备怎样做?6.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

  四、复*生字、学*词语

  1.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2.学*量词。

  (1)出示课件,让学生找出课本中的量词填入括号里。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2)指名学生读句子,学*量词的使用。

  3.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2)出示图片,让学生将上面“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三个词语贴在对应的图片处。

  (3)拓展运用。

  ①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知道的“又()又()”的词语。

  ②老师提示: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③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4.说话练*。用今天所学的动词说一句话。

  5.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量词。

  一()玉米地

  一()玉米

  一()桃树

  一()瓜地

  一()小兔子

  6.选择几个词各说一句话。

  掰扛扔摘捧抱

  [教学板书]

  小猴子下山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子——又大又红——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回家

  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

  [教学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文章。全文配有五幅图,形象生动,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执教这一课时,我首先示范讲解一个自然段,教学生总结学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支配课堂,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很高。

  在学生自主学*,读懂课文后,我抓住文本特点,让学生自主积累课本中的好词,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起到良好效果。在字词教学上不但要善于发现规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学*的过程,关注从识记到运用的落实。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及反思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的音。认识“掰、扛、扔、摘、捧、抱、蹦”7个字。

  2.看懂图意,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读通课文,对照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一、以图导言激趣: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教师提问:请大家看图上的这只小猴子要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13.小猴子下山。教师接着说:“一天小猴子下山找东西吃,在路上它都经过了什么地方,它看见许多好吃的东西,它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学*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3.自己把标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4.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

  5.抽读生字单片,采取领读、指名读、开火车等多种形式巩固字音。

  6.做识字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三、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2.再请同学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四幅插图,请同学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根据插图内容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

  5.让学生结合题目小猴子下山“把四幅图按顺序看一看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做了些什么事?结果是什么?


下山作文 (菁华3篇)(扩展5)

——《小猴子下山》课后优秀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小猴子下山》课后优秀教学反思1

  《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共有无幅画,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后来有看见了桃子、西瓜、兔子,见一个,就扔下这个去抓另一个,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如果三心二意,就将会一事无成了。

  本课的生字很有特点,大部分都是动作,在教学时,我把课文和生字结合在一起教学。重点在抱、扛、扔、捧、追等字上。

  片段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追兔子。

  理解动词的特点:

  (1)质疑不会读的字。

  (2)谁能用上动作,来读一读

  (3)指生演一演“掰”的动作。

  (4)师生合作边演边读。

  (5)练*: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

  这些动作可以换过来说吗?为什么?说说理由。

  通过音、形、义等方式的学*和朗读,孩子们基本可以理解生字的意思,最后问动作是否可以换过来,让他们把这几个生字理清楚,认明白。课堂中,生动有趣的课件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在游戏中做一做、读一读学*生字。

  在细读课文的环节,我抓住课文的特点,对孩子进行词句的训练。如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多”这一词语。“又大又多”从图上看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在教学中我问孩子: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非常高兴”就是(生:特别高兴)你们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孩子在比一比,读一读中,感受事物的可爱。同样的,又大又红说明桃子长得好,又大又圆说明西瓜长得非常好。在理解了这几个词语后,我又问:小猴子把曾经喜欢的桃子、西瓜都扔掉了,这说明了什么呢?其实小猴子的心里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看见一个就喜欢一个,而原来的那个就直接被扔掉了。

  本节课,我依托文本,结合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关注语言的发展,让学生能在有趣的课堂中学以致用。

《小猴子下山》课后优秀教学反思2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故事。文章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对于这样一篇课文,面对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我觉得目标应该稍低一些,并更多地拓展语用点。所以,我将本课时的目标设置为:

  1、会认“猴、结、掰、扛”等12个生字,会写“非、常”两个生字。

  2、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3、理解故事内容,能看着插图基本完整地说出故事框架。

  在备课的过程中,让我最纠结的莫过于对于识字环节。识字环节主要有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两种方式,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比较合适?思忖良久,我决定还是用集中识字加随文识字的方式,在学生自读课文以后,以检查的形式来认读。其中的“掰、扛、扔、摘、抱”都是动词,可以用做动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读(其中“掰、扛”随文)。从课堂上来看,学生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都十分乐于表演。不过,这又牵扯到一个课堂纪律的问题,试教的时候,孩子们一动起来,纪律就显得有点乱了。

  在本课中,我设置了以下环节:

  1、读文,扫清字词障碍。文章中准确运用了动词,这几个生字,是孩子们*时很少见的,因此,我将生字学*的重点锁定在“抱扛扔捧追蹦”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上。通过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去障碍游戏、边做动作边读这几个环节,有梯度地让孩子对这生字的音、形、义有了扎实地掌握。

  2、读准多音字。我把孩子*时容易读错的“结”和“空”作为训练的重点,在读字、读词语中孩子的认字能力有所提升。课堂中,生动有趣的课件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多样的活动,孩子们都乐于参与。

  3、我抓住课文中“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这几个词语,对孩子进行词句训练,让孩子在比一比,读一读再说一说。让一年级孩子初步感悟怎么才能把事物写具体写形象。

  在评课的过程,在与同伴、导师交流过后,我发现自己在指导朗读方面还有所欠缺。在精读第一自然的教学中,“请你读出小猴子非常高兴的语气”,这个要求比较生硬,不能带动起孩子们的真实感受。除了指导朗读外,我认为我的识字环节也可以更加灵活一些,不需要集中识字,直接进入随文识字,孩子们更快地接触到课文,更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课堂效率更高。

  我们一定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积累,经历就是财富,经历就是收获。

《小猴子下山》课后优秀教学反思3

  一、巧用示范,体会积累好词

  采用“又()又()”的词语教学,利用卡片进行情境引导,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最后以进行扩展训练进行收尾。

  首先告诉学生小猴子在下山途中遇到了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这些好东西都用了很多好的词语来描写,出示“又大又多”,给学生一个示范,然后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其他的好词。然后学生开始以小猴子的心态去细读课文,找到这些好词,这是一种良好的学*方法。接着让学生交流找到的卡片,学生说教师贴,并进行朗读指导,这样的学*让学生们的积极性甚高,最后在同学们积极的学*态度下进行了拓展训练,并抄写“又()又()”的词语在课本相应的插图上,以此来结束“又()又()”的词语教学。

  二、遵循规律,归类识字更高效

  学*动词的使用,让学生们能够区别“摘、扛、捧、抱、追”等词语的正确使用。这是这堂课的教学难点所在。在课堂上是这样进行处理的

  师:为什么要用“扛”

  生:(因为玉米很大很重)原来是这样啊!

  师:孩子们,能得到这么大的玉米,小猴子此时的心情一定……

  生:很高兴。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师:小猴子看见玉米,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朋友,像掰和扛这样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啊课文里还有很多呢!找到了用笔圈一圈。

  师:唉呀,小朋友说得那么快,我都不知道把动词贴在哪里了,看看吧,这些动作的位置我贴得对吗?

  师:摘可以和桃子搭配,可以和西瓜搭配吗?和玉米呢?怎样的东西要扛着走?

  生:桃子小拿来抱会掉了,应该用捧;西瓜大用来抱。

  师:“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师:小猴子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个“扔”写在中间。

  在教学中,我抓住文本特点,从表示动作的字词入手,先让学生找出描写动作的词,将动词卡片随意地贴在黑板上。经过整理,孩子们知道了“捧、抱、扔、摘”是左右结构、都是提手旁,捧、扔、抱、摘跟手的动作有关。”学到这里,孩子们圈了生字,观察了生字的特点,他们从字形上熟悉了“捧、抱、扔、摘”。这时,我又让孩子们分别做做这几个动作,从字义上进一步巩固理解这几个字的意思。在热烈的气氛中,孩子们开开心心地学着、做着,这样归类识字既有规律可循又生动有趣,孩子们比较喜欢。

  三、注重运用,回归文本更扎实。

  在字词教学上不但要善于发现规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学*的过程,关注从识记到运用的落实。在通过不同途径理解了动词的意思后,我让学生把动词卡片放到相应的图片旁。此时,学生思维火花闪现,我又恰如其分地小结有些动词可放在共同的地方(如“摘”可以用以“摘桃子”,也可以用以“摘西瓜”)。

  语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


下山作文 (菁华3篇)(扩展6)

——小猴子下山作文 (菁华9篇)

小猴子下山作文1

  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他看到满树的'苹果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摘了一个往前走。走着走着,又看见满地的南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苹果去摘南瓜。他又看见一片蔬菜地,于是走过去摘了一棵蔬菜。回家的路上,他不小心被石头绊倒了,蔬菜也掉到了旁边的水沟里,最后什么都没有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太贪心,要不然最后什么也得不到。

小猴子下山作文2

  小猴子上一次下山没有收获,他决定第2次要好好做自己的事情,小猴子总结经验教训,他决定有始有终地做完一件事,小猴子第2次蹦蹦跳跳的来到山下,小猴子看见她最喜欢的香蕉,又蹦又跳高兴极了,她继续向前走,小猴子看见满地的香瓜,于是小猴子捧着两个香瓜,又继续向前走,他突然看见了一只野鸡向他走来,他刚想把香瓜扔了,但想起上一次的经验教训,他决定这一次吧把香瓜带回家给妈妈,小猴子捧着两个香喷喷的香瓜回到了家里,小猴子的妈妈看见小猴子回来,而且还捧着两个香喷喷的`香瓜,高兴极了,妈妈说小猴子,你是最棒的!

小猴子下山作文3

  有一天,阳光金灿灿的,小猴子下山来。它走到一块玉米地,看见金黄金黄的玉米。小猴子的眼睛都成了一条缝,嘴都合不拢了。它心想:我掰一个妈妈一定会夸我。小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走着走着,前面有一棵大大的.桃树,它看见树上的桃子粉嫩粉嫩,好像小婴儿的脸,它就一把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一片西瓜地里,看见那茂盛的瓜叶和又甜又大的西瓜,就猛地扑过去,摘了一个大西瓜抱在怀里。

  它抱着西瓜,忽然,看见有一只可爱的小兔窜了出来,小兔子的耳朵又长又白,眼睛像一颗红宝石,咧开三瓣嘴,身上披着雪白的衣裳。小猴心想:我养一只小兔陪我玩,该有多好呀!于是,小猴就去追小兔子。小兔子跑到森林里没有了踪影。小猴两手空空,后悔地低着头回家了。

小猴子下山作文4

  小猴子第二次下山,走到山脚下,看见了一棵苹果树上长满又大又红的苹果,非常高兴,就摘了几个大苹果。

  小猴子捧着苹果,走到一片南瓜地里。他看见满地南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苹果摘了南瓜。这一次小猴子学乖了,抱着南瓜回家了。

小猴子下山作文5

  小猴子下山找食物。走着走着,它看见一棵苹果树,树上结了又大又红的苹果,它非常高兴,就摘了一些苹果抱着走。不一会儿,它看见一片又大又黄的南瓜地,它就把苹果放在地上,去摘南瓜。它摘完南瓜才发现有两样东西。它心想:我到底选哪样好呢?小猴子想啊想,它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它用柳条做了一个小篮子,把南瓜和苹果装进篮子里,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小猴子下山作文6

  一天,小猴子下山了。它经过一块玉米地,看见结得金灿灿的大玉米,小猴子笑得合不拢嘴,赶紧上去掰了一个玉米。它继续往前走,走到一棵桃树下,抬头一看,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小猴眯着眼睛想:“桃子肯定比玉米更美味多汁!”。想到这,它马上扔了玉米去摘桃子。摘完桃子,小猴子又继续往前走。它走到了一片西瓜地,一个个又大又圆的西瓜让小猴子眼睛都亮了。它随手扔掉了桃子,去摘西瓜。接着它又抱着西瓜继续往前走。忽然,一只小兔子跑了过来,那只兔子耳朵长长的,眼睛红红的,尾巴短短的,还长着个三瓣嘴,身上披着一件白衣裳。小猴子见了这么可爱的小兔子,毫不犹豫地扔下西瓜去追小兔子。可是,小兔子跑到森林里一下就不见了。哎,小猴子今天一无所获,两手空空地回家了。

小猴子下山作文7

  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找食物。它来到一块玉米地里,掰了一个很大的玉米,扛着往前走。坨走到一棵树下,看见满树又大又红的桃子。就扔了玉米摘了几个桃子。它捧着桃子往前走,来到一片瓜地里。看到满地又大又圆的西瓜,就又扔下桃子去摘西瓜。当它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的时候,看见了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它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

  小兔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低着头田家去了。

  小猴子上次下山得了教训,第二次又下山来了。ˉ它来到田野上,看见许多小麻雀一蹦ˉ蹦地跳来跳去。

  它见了,不像上次那样,只管往前走。它来到一片茂密的树林里,看见一群山羊走来走去。山羊见了它撒腿就跑,小猴也不去追。它走啊,走啊,肚中饥饿,口干舌燥。它看见一条溪,走到前,俯下身去,咕咚咕咚喝了个饱。它自言自语:“这溪水真甜”。喝了水,它起身走了。走进树林,看见山雀在树枝上唱着歌,小鸟在树上叫,像是说:“那只小猴子又来了,快来看呀!”小猴子根本不理它们。它在林中自由自在地走着,看见树上结满了果子,红的、黄的,一串串,真叫人喜欢,就爬上树饱吃了起来。它吃饱了,还折了一串红的,准备拿回家去。

  它扛着果子,走到半路,又看见上次追的小兔子。它再也不追小兔子,一直把果子拿回家。

小猴子下山作文8

  小猴子回家后,看见妈妈。妈妈问小猴子:“你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呢?”

  小猴子说:“因为我的贪心,丢了玉米摘桃子,扔了桃子摘西瓜,最后什么也没得到。”

  妈妈对小猴子说:“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要三心二意。”

  小猴子说:“妈妈,我错了,以后我一定改掉这个坏毛病。”

小猴子下山作文9

  小猴子回家后,看见妈妈。妈妈问小猴子:“今天你出去有什么收获?”

  小猴子说:“我去玉米地里掰玉米,桃树下摘桃子,瓜地里摘西瓜。”

  妈妈对小猴子说:“那你的玉米,桃子,西瓜呢?”

  小猴子说:“我下山以后经过了玉米地,看见了又大又多玉米,非常高兴,就掰了玉米扛着往前走,接着我来到桃树下,看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然后我来到西瓜地,看见又大又圆的西瓜,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等我看见了可爱的小兔子,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结果小兔子跑进树林不见了,我什么也没有得到,所以最后只好空着手回家来。”

  妈妈对小猴子说:“做什么事情不能三心二意”

  小猴子说:“我以后做事情会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下山作文 (菁华3篇)(扩展7)

——《小猴子下山》教案 (菁华5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1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新课: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

  1、学*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向导,指名向导。学*向导: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

  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

  ②、学生汇报学*结果。

  3、我们一起学*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13、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二,小猴子下山,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猴子下山》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掰”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会写“块、非、常”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动词,并能选几个动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掰、扛”等动词的含义,并学*运用。

  难点: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1)圈出生字,生字读3次。

  (2)标自然段,读通句子。

  2.教师组织小组认读生字。

  (1)小组认读生字,成员互相检查。

  (2)教师去拼音检查认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些地方。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

  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5.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特点。

  6.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别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上台表演读。

  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

  1.刚刚我们学*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小猴子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教师板书: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

  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第1自然段的方法。

  (1)小猴子来到哪里,做了什么?

  (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3)借助“又大又多”,读出小猴子初见玉米时的欣喜之情。

  五、快乐学写字“块”“非”“常”

  1.展示汉字,学生观察结构、占格。

  2.教师讲解范写。(“非”横分布,“非”的笔顺:)

  3.学生口述、书空。

  4.小组比赛谁在书本上写得又快又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课文第1~4自然段的结构类似,下面,请四人一组选择第2~4自然段中你们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尝试用老师刚才使用的方法进行学*。

  二、利用学法学*第2~4自然段

  1.教师引导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学*:

  (1)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争取读明白。

  (2)想一想: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小猴子是怎样做的?

  (3)议一议:找出文中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学着做一做。

  (4)演一演:有感情地朗读并表演。

  2.各小组汇报学*情况,教师指导,梳理文章内容。

  三、学*第5自然段

  同学们,小猴子下山来,他掰过又大又多的玉米,摘过又大又红的桃子和又大又圆的西瓜,追过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他这次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却空着手回家。这是为什么呢?

  1.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出示:三心二意)

  三心二意导致的结果是什么?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一无所获)

  2.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说说自己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如果有,今后你准备怎样做。7.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

  四、复*生字、学*词语

  1.出示生字“往、瓜、进、空”,指导书写。

  (1)“瓜”是独体字。

  (2)“往”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注意笔顺。

  (3)“空”是上下结构的字,注意上下两部分要中心对正、宽窄合适。

  2.学*量词。

  (1)出示课件,让学生找出课本中的量词填入括号里。

  (2)指名读句子,学*量词的使用。

  3.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2)出示图片,让学生将上面“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三个词语贴在对应的图片处。

  4.说话练*。用今天所学的动词说一句话。

  [教学板书]

  18小猴子下山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子——又大又红——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回家

  做事情要有明确目标,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文章。全文配有五幅图,形象生动,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执教这一课时,我首先示范讲解一个自然段,教学生总结学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支配课堂,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很高。

  在学生自主学*,读懂课文后,我抓住文本特点,让学生自主积累课本中的好词,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字词教学上不但要善于发现规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学*的过程,关注从识记到运用的落实。

《小猴子下山》教案3

  教学目标:

  1.课文,教育学生把道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①课堂作业本。

  ②按课文内容填空。

  (二)朗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带“一”的.词语,指“一”的变调:

  一天一只一块一斤一片

  (2)指名朗读:小猴子看见好东西时,“非常高兴”,应满脸带笑地读,动作词要读清楚,最后一节要读出小猴子懊丧。伤心的心情。

  (指名读--小组轮读一一齐读)

  (三)讨论

  为什么小猴子下山,最后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联系实际

  在*时的学*生活中,你做过像小猴子这样的事吗?以后打算怎么做?(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

  :在我们的学*生括中,不要喜欢一样就丢掉另一样,一定要做好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做到有始有终,有明确目的。这样才能把事做好,有所收获。

  (五)课堂练*

  (1)(课堂作业)①,照样子把句子说完整。

  (2)练*用“又......又......”说话。

《小猴子下山》教案4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新课学*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再给句子填充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生字,积累语言。

  三、再读课文,学*生字

  1.学*“会认字”。

  教师导学: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生字。

  (1)结:多媒体出示图片,学*“结玉米”“领结”“*结”“张灯结彩”等词语。

  (2)学*“掰”。 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3)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4)“捧”和“抱”: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张开双臂拥入怀中为“抱”。(对比做动作)

  (5)扔: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图片,用“追”字说话。

  (8)蹦:

  12334下一页左右结构。编字歌:“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导会写的字。

  (1)教师引学:观察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最喜欢哪个字?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

  ①学*“瓜”。注意第三笔是竖提,第四笔是点,一起描一描,写一写。

  ②学*“常”。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描字,再写字。

  ③学*“空”。多音字,一声“天空”,四声“填空”;先书写部首“”,再书写整个字。

  ④学*“非”。把握两竖,一短一长;明确笔顺,口诀记忆“竖、三横、竖、三横”。

  ⑤学*“往”。扩词:来往、往东、往事、南来北往。

  ⑥学*“进”。最后写部首“辶”。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前提和重点,因此,本环节依据本文会认字和会写字,采取多种识字与写字的方法,如:结合图片法、动作演示法、口诀记忆法,调动学生感官与身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汉字,扫清阅读障碍。

  四、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1.字卡巩固生字。

  (1)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2)全班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教师口令:火车火车哪里开?学生对口令:火车火车这里开!

  2.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代表”,奖励小红旗。

  (2)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体,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认识生字之后,为学生创建自主读文与巩固识字的*台,使学生在高涨的学*热情中得以培养自主的学*能力,树立主动参与学*活动的意识。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总体感知

  1.复*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戏:给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

  (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捧”“扛”“扔”。

  2.学生活动: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指一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一无所有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提手旁生字,同时从整体上理清故事情节,为深入学*奠定基础。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找出“又~又~”式词语。

  (1)教师引学: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

  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2)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3)进行说话训练。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语)独立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教师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板画: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词语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此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词语训练,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识“又~又~”式词语,并能拓展组词,学会恰当应用,巧妙地突破了词语训练的难点。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一)学*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导学: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地这部分没有配插图,请小朋友们帮忙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什么样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

  (二)学*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教师导学: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拿掉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4.指导朗读。

  (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示范: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指导: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

  (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

  (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6)指名读、齐读、练*有表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联想和朗读,感悟小猴子见异思迁的特点。此环节积累了关于小猴子的动作的词语,同时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了对小猴子性格特点的理解。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猴妈妈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他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2.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学*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为故事续编一个结尾,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复述故事,从而培养学生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小猴子身上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

  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积累、阅读的好*惯;通过给家人复述课文的内容,深化所学的故事情节,升华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 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 追

  教学反思

  本课,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小猴子下山》教案5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的音。认识“掰、扛、扔、摘、捧、抱、蹦”7个字。

  2.看懂图意,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读通课文,对照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一、以图导言激趣: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教师提问:请大家看图上的这只小猴子要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13.小猴子下山。教师接着说:“一天小猴子下山找东西吃,在路上它都经过了什么地方,它看见许多好吃的东西,它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学*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3.自己把标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4.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

  5.抽读生字单片,采取领读、指名读、开火车等多种形式巩固字音。

  6.做识字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三、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2.再请同学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四幅插图,请同学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根据插图内容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

  5.让学生结合题目小猴子下山“把四幅图按顺序看一看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做了些什么事?结果是什么?


下山作文 (菁华3篇)(扩展8)

——小猴下山作文(精选五篇)

  小猴下山作文 1

  又有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小猴子准备下山去采摘果实,它想了,上次丢三落四,这次可不行了。小猴子走到一棵苹果树下,旁边又是一片南瓜地,他看到红红的苹果和黄黄的`南瓜,非常开心,就摘了几个苹果、捧着一个大南瓜,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它看到,前面百花齐放,就急忙跑过去,它正准备扔掉苹果和南瓜去采摘些花儿送给

  妈妈,他刚要扔下苹果和南瓜就想了起来,上次什么东西都没拿回家,这次可不行了。它急忙又拿起了南瓜和苹果,高高兴兴的回到了家里,一回到家他就和家人美滋滋的吃了起来。

  小猴下山作文 2

  有一天,赤日炎炎,小猴子高高兴兴地来到了玉米地里。小猴子看见金灿灿的玉米,直流口水,眼睛眯得像一条缝隙。小猴子就摘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再来到了桃树下。它看见桃树上的'桃子又香又甜。它想:桃子是我最喜欢的水果,玉米有什么好吃的呀。小猴子又像刚才那样,眯着眼,跳起来摘了几个桃子。

  接着,小猴子来到了一片瓜地里。小猴子看到瓜地里的西瓜又大又圆,心里非常开心,就摘了一个大西瓜往前走。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它看见草地上有一只兔子,它眼睛大大的,耳朵长长的,咧开了三瓣嘴。小猴子立即把大西瓜扔在了地上,去追小白兔。兔子一溜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小猴子拍拍头,沮丧地说:“今天什么东西也没有。”

  小猴下山作文 3

  小猴子下山的路上,看到了一棵香蕉树,树上长满了弯弯的黄黄的香蕉,它就摘了一串香蕉。

  继续往前走,它看到了一片西瓜地,地里结满了又大又圆的西瓜,它又摘了一颗西瓜。

  之后又到了一棵苹果树下,红红的苹果像小宝宝的脸,小猴子看见了馋的直流口水,又摘了一颗苹果。

  抱着满满的`水果回到了山上,妈妈看见了,好奇的问:“这么多的水果,哪来的呀?”小猴子脸上洋溢着笑容,开心地回答:“这些都是我今天的收获呀!”

  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小猴子心情美美的!

  小猴下山作文 4

  小猴子下山来了。活蹦乱跳地走了一段路,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块玉米地里。它看见叶子里包着金灿灿的玉米,心想:“这么多的玉米,肯定很好吃。”它高兴得眼睛合成了一道缝,想也没想,一把掰了一个最大的,扛着向前走。

  小猴子走到一棵满是仙桃的.桃树下,兴奋地活蹦乱跳,对自己说:“这玉米说不定没熟,桃子可是咱们猴子最喜欢的呀!”话音刚落,一甩胳膊就扔了玉米,摘了十几个桃子,捧着继续往前走。

  它又来到了一片瓜地里,看见一片绿色,都分不清哪个是藤蔓,哪个是西瓜了。这下可把小猴乐坏了,心想:“西瓜那么大,可以顶好多桃子呢!”于是就一把扔了桃子,抱着一个大西瓜,满心欢喜地准备回家。

  就在这时,它看见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它耳朵长长的,笑得裂开三瓣嘴,露出两颗大门牙,穿着洁白的衣裳。小猴觉得白兔能陪它玩,就扔了西瓜。西瓜淌出了鲜红的汤汁,把大地都映红了。小猴立马用飞一样的速度去追小兔。小兔见状,撒腿就跑回到树林里,小猴见小兔子连影子都没有了,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家去了。

  小猴子非常后悔。

  小猴下山作文 5

  自从上次小猴子两手空空的回到家里以后,整天被小伙伴们当作笑柄,对这件事小猴十分恼火,原因是,当它看见桃子丢了玉米,看见西瓜丢掉桃子,看见兔子丢了西瓜,结果呢,但它没有追到兔子时,就什么都没有得到。这次一定吸取上次的深刻教训,让伙伴们对它刮目相看。

  这天,小猴子又下山去了,它蹦蹦跳跳地走在山路上,手里还紧紧地抓着一个大大的篮子。它为什么要提着一只大篮子呢?等会儿你就知道了!小猴子走着走着,看见一片玉米地,地里的玉米都成熟了,个个都又大又饱满,就随手帮了几个,放进了篮子里,小猴又走了一会儿,看见一片桃树林,树上的桃子红红的`,它放下手中篮子,三下两下就爬上桃树,自己先吃了几个,又摘了几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跳下树,放进篮子里,这时的篮子被装得满满的,它路过一个西瓜地,想起上次的教训,心想;上次我什么都没有带回家,这次可不能像上次一样了,于是它原路返回,准备让伙伴们大吃一惊了。路上它又遇到一只肥肥的兔子时,就没有再去追了,因为他明白,自己是追不上兔子的。

  回到家,小伙伴们都很佩服它,再也没有取笑它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