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冬残奥会优秀观后感 (菁华3篇)

首页 / 观后感 / | 观后感,北京

2022北京冬残奥会优秀观后感1

  名聋人舞蹈家,用精巧、灵动的双手,“跳”着酷似芭蕾的舞步,轻盈欢快地旋转、跳跃。

  她们中间,一位身着白色舞裙的小姑娘,坐在轮椅上用双手翩翩起舞。她就是*汶川大地震后被许多人称为“芭蕾女孩”的李月。在她少女的梦里,自己将成为一名舞蹈家,登上华丽的舞台,跳着美妙的芭蕾。然而,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震垮了教室,埋在废墟70小时的她,眼见身边的同伴渐渐失去了生息,“我靠心里想着跳舞的事坚持着。”她得救了,但她失去了左腿。“我还想跳舞呢!”她哭了。但哭过之后,这位11岁的女孩却一语惊人:“我不会放弃舞蹈。”

  “我知道,自己现在继续学跳舞要比正常人辛苦得多,但我还是会坚持。”参加残奥会开幕式演出的排练,她亲眼看到那么多聋人姐姐听不到声音,却跳出那么优美、那么整齐的舞蹈,她觉得有了更多信心。

  伤痛没有泯灭她的梦想,她在伤痛中成长,她在追求中坚强。今晚,她把长发高高盘起,柔美的手臂舞出曼妙的舞姿。和她一起表演的“芭蕾王子”吕萌,将她高高托起,透过伸向天空的双臂,人们看到她清澈的眼神和微笑的面庞。

  鸟巢中央,数千位运动员和全场观众一起为芭蕾女孩喝彩。他们中的每一位,都和这个*女孩一样,有自己执著的追求和梦想。南非姑娘纳塔莉·杜托伊特就是其中的一位。她从小喜爱游泳并被认为具有天赋。一场车祸让她失去了一只小腿,但没能让她向命运低头。4年前,她在雅典残奥会上创造了五夺金牌的奇迹。

  “只要心存梦想,最终一定会成功”,这是24岁的纳塔莉的座右铭。

  现在,纳塔莉·杜托伊特在为李月的优美舞姿欢呼,谁能不说,她也是在为包括自己在内的“梦想造就奇迹”的人生之路喝彩!

2022北京冬残奥会优秀观后感2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了,残奥运动员们在冰雪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身姿,仍留存在大家的脑海里。

  被撞倒,再爬起来;被“钉”在板墙上,找好*衡再继续……北京冬残奥会7支冰球队伍中唯一的女球员——于静,从不认为自己和其他球员有何不同。“当站在冬残奥会的赛场上,我感觉我的人生达到了精神追求的巅峰。”她说。

  2008年,训练中肋骨骨折;2009年参加比赛时左肱骨骨折;2010—2011赛季,深受鼻窦炎和肺炎的困扰;2017年,脊椎受伤……42岁的加拿大选手布赖恩·麦基弗一路带着伤病,驰骋在他钟情的滑雪赛场上。“对于这项运动,我依旧充满热爱和渴望。”他说。

  “前面是直线,你得加速了!前面有弯道,你听到我的.话了吗?”这是女儿在给母亲下指令。比利时老将琳达·勒邦在高山滑雪视障项目中,临时征用女儿吉洛特客串领滑员。虽然未能取得奖牌,但勒邦因能跟女儿并肩完赛而兴奋不已。“一切都值得。”她说。

  是啊,一切都值得。无论有没有站上颁奖台,只要站上赛场,就都是好样的。北京冬残奥会为世界各代表团残奥运动员提供了良好的竞技*台,搭建了人生出彩的舞台。他们在其上展现出超越自我的勇气和毅力,给社会传递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提升了全社会对残疾人冰雪运动的关注度,也进一步强化了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共识。

  从筹办到举办,北京冬残奥会推动社会加大对残疾人的关爱与包容。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无障碍理念的广泛传播与落地。

  *年来,全国各地在从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场所和信息交流方面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的提升。以北京市为例,精心打造了100个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100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有1.2万辆公交车升级为无障碍车辆,地铁一、二号线等老线路也进行了无障碍提升。

  可以说,在帮助残疾人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方面,北京给今后冬残奥会的东道主设立了标杆,也给助残事业提供了最新的经验和更加包容的思路。

  一起向未来,北京冬残奥会广泛凝聚起了团结友爱、互助拼搏的磅礴力量。我们相信,这力量将极大地促进残奥运动蓬勃发展,极大地提升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水*,从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你,冬残奥会。谢谢你,北京。

2022北京冬残奥会优秀观后感3

  9月15日,在北京残奥会主新闻中心的发布会上,残奥村邓亚萍说,村里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一直以奉献精神和用心、关心、贴心的态度,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

  截至9月14日,北京残奥村共接待来自147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和官员7379人,其中轮椅使用人士1736人。最高峰的一天9月5日共接待运动员和随队官员6884人,技术官员656人。尽管有这么大的接待量,但在住宿服务、餐饮服务、交通服务以及宗教服务等诸多方面,相关工作人员都把工作做到了极致:降低了公寓内所有开关和挂钩的高度,将浴室内的肥皂改为挤压式洗手液;工作人员为坐轮椅的顾客解答咨询或介绍商品时,会采取“蹲式服务”,甚至可根据需要提供全程陪同式服务;在交通服务方面,村内班车上专门为轮椅运动员配备了轮椅固定器,让他们更安全放心地乘坐……

  在残奥村之外,酒店里印有盲文的菜单,城市里的'无障碍设施,电视台的手语主持……人们将更多关注投向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将更多微笑送给需要鼓励的残疾人,将更多爱心献给需要关爱的残疾人。在“鸟巢”、“水立方”及其他比赛场馆,不论这位运动员来自何方,不管他最终获得第几名,同样都会得到支持的掌声和热情的鼓励。不少比赛开始前,台上台下欢声雷动,当志愿者们在台上打出“安静”的牌子,整个场馆瞬时寂静下来。音乐停止,手机静音,甚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与其说,这是对比赛规则的遵守,倒不如说,这是对残疾人运动员的无比关爱和最真诚的敬意,正因为这样,我们才看到了真诚的关爱在残奥会上到处流淌。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来自残疾人运动员身边的最真诚最真切的关爱。射击场上的斯克尔霍恩,每次参加比赛,总有母亲和妹妹陪伴左右;独臂泳王杜剑*曾在5个月大的时候被判了“死刑”,但妈妈含着泪抱着他到处寻医看病,7岁那年,他终于扶着墙站了起来;在“水立方”训练池中,当缺少左小臂的女孩沃娜克出水时,拄着双拐的男友米哈尔斯基都会上前相扶,耳语几句,亲昵一下,然后目送她从出发台上再次跃入水中……因为有爱,我们才看到了残疾人运动员的那种不屈服于命运的坚韧和顽强,才看到了他们来自内心的那种开心的微笑。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残疾人向世人诠释了生命的伟大,是残疾人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是残疾人让我们懂得了如何面对生活。

  然而,这些给我们健全人无数生活启迪和生存力量的残疾人,在某些方面注定需要我们给予理解、尊重和扶持,正因为这样,关爱和帮助残疾人,才更考验着我们的文明程度,考验着这个社会的和谐度。可喜的是,这次北京残奥会,我们看到的是对残疾人运动员、对残疾人的无比尊重、关爱和真心的扶持,这次残奥会,成为了一个充满“爱”的盛会,正是这种“爱”,让北京残奥会更精彩、更可爱、更难忘。


2022北京冬残奥会优秀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阅读


2022北京冬残奥会优秀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1)

——2022北京冬残奥会优秀观后感 (菁华3篇)

2022北京冬残奥会优秀观后感1

  名聋人舞蹈家,用精巧、灵动的双手,“跳”着酷似芭蕾的舞步,轻盈欢快地旋转、跳跃。

  她们中间,一位身着白色舞裙的小姑娘,坐在轮椅上用双手翩翩起舞。她就是*汶川大地震后被许多人称为“芭蕾女孩”的李月。在她少女的梦里,自己将成为一名舞蹈家,登上华丽的舞台,跳着美妙的芭蕾。然而,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震垮了教室,埋在废墟70小时的她,眼见身边的同伴渐渐失去了生息,“我靠心里想着跳舞的事坚持着。”她得救了,但她失去了左腿。“我还想跳舞呢!”她哭了。但哭过之后,这位11岁的女孩却一语惊人:“我不会放弃舞蹈。”

  “我知道,自己现在继续学跳舞要比正常人辛苦得多,但我还是会坚持。”参加残奥会开幕式演出的排练,她亲眼看到那么多聋人姐姐听不到声音,却跳出那么优美、那么整齐的舞蹈,她觉得有了更多信心。

  伤痛没有泯灭她的梦想,她在伤痛中成长,她在追求中坚强。今晚,她把长发高高盘起,柔美的手臂舞出曼妙的舞姿。和她一起表演的“芭蕾王子”吕萌,将她高高托起,透过伸向天空的双臂,人们看到她清澈的眼神和微笑的面庞。

  鸟巢中央,数千位运动员和全场观众一起为芭蕾女孩喝彩。他们中的每一位,都和这个*女孩一样,有自己执著的追求和梦想。南非姑娘纳塔莉·杜托伊特就是其中的一位。她从小喜爱游泳并被认为具有天赋。一场车祸让她失去了一只小腿,但没能让她向命运低头。4年前,她在雅典残奥会上创造了五夺金牌的奇迹。

  “只要心存梦想,最终一定会成功”,这是24岁的纳塔莉的座右铭。

  现在,纳塔莉·杜托伊特在为李月的优美舞姿欢呼,谁能不说,她也是在为包括自己在内的“梦想造就奇迹”的人生之路喝彩!

2022北京冬残奥会优秀观后感2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了,残奥运动员们在冰雪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身姿,仍留存在大家的脑海里。

  被撞倒,再爬起来;被“钉”在板墙上,找好*衡再继续……北京冬残奥会7支冰球队伍中唯一的女球员——于静,从不认为自己和其他球员有何不同。“当站在冬残奥会的赛场上,我感觉我的人生达到了精神追求的巅峰。”她说。

  2008年,训练中肋骨骨折;2009年参加比赛时左肱骨骨折;2010—2011赛季,深受鼻窦炎和肺炎的困扰;2017年,脊椎受伤……42岁的加拿大选手布赖恩·麦基弗一路带着伤病,驰骋在他钟情的滑雪赛场上。“对于这项运动,我依旧充满热爱和渴望。”他说。

  “前面是直线,你得加速了!前面有弯道,你听到我的.话了吗?”这是女儿在给母亲下指令。比利时老将琳达·勒邦在高山滑雪视障项目中,临时征用女儿吉洛特客串领滑员。虽然未能取得奖牌,但勒邦因能跟女儿并肩完赛而兴奋不已。“一切都值得。”她说。

  是啊,一切都值得。无论有没有站上颁奖台,只要站上赛场,就都是好样的。北京冬残奥会为世界各代表团残奥运动员提供了良好的竞技*台,搭建了人生出彩的舞台。他们在其上展现出超越自我的勇气和毅力,给社会传递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提升了全社会对残疾人冰雪运动的关注度,也进一步强化了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共识。

  从筹办到举办,北京冬残奥会推动社会加大对残疾人的关爱与包容。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无障碍理念的广泛传播与落地。

  *年来,全国各地在从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场所和信息交流方面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的提升。以北京市为例,精心打造了100个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100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有1.2万辆公交车升级为无障碍车辆,地铁一、二号线等老线路也进行了无障碍提升。

  可以说,在帮助残疾人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方面,北京给今后冬残奥会的东道主设立了标杆,也给助残事业提供了最新的经验和更加包容的思路。

  一起向未来,北京冬残奥会广泛凝聚起了团结友爱、互助拼搏的磅礴力量。我们相信,这力量将极大地促进残奥运动蓬勃发展,极大地提升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水*,从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你,冬残奥会。谢谢你,北京。

2022北京冬残奥会优秀观后感3

  冬残奥会吉祥物是雪容融。

  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的灯笼造型源于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本科生姜宇帆对家乡年味儿的印象。小姑娘的家在位于小兴安岭深处的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每逢过年,这座小县城都会被浓浓的节日氛围包裹,街巷楼宇间,红红的灯笼高高挂起,是最常见的景象。

  灯笼的创意入围前十,不过专家们给出的意见却是“仅保留原创属性,重新设计形象”。这就意味着,整体形象设计几乎要从零开始。

  同样出于保密需要,设计团队将位于学校校园后侧居民区中的`一间吉艺专家公寓作为工作室,这间100多*方米的公寓,见证了冬残奥会吉祥物诞生的全过程。

  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主任吴轶博说,在前期修改阶段,她每周都要来冬奥组委提交修改方案,在方案“深加工”的7个多月里,她从长春往返北京的次数多达30多次,从首都机场到首钢的“两点一线”成了她对北京的最深印象。

  吉艺设计团队面临的任务除了为灯笼形象加入多样化属性,将其拟人化,赋予其生命,还要将其与奥运结合,这需要多方面的学*。

  于是,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学副院长金巍特意买了个灯笼挂在工作室,让团队成员每天观察,每天琢磨。与此同时,所有团队成员把冬奥组委的宣讲录像看了一遍又一遍,还上网查询,“恶补”奥运及相关知识,感悟和寻找奥运文化与*文化的融合点。“这对我们是一个宝贵经验。”金巍说。

  2月下旬,北京冬奥组委专家组经讨论研究决定,取消*结的进一步修改,让团队主攻灯笼形象的完善设计。到4月初,灯笼形象已基本确定,吉艺设计团队需要递交完整的文化阐释方案。

  “这个阶段也是团队最迷茫和煎熬的阶段。”郭春方说,“一开始是将吉祥物的属性与鹿结合,我们尝试过加鹿角、红鼻头,但是一方面形象要做得漂亮,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文化阐释,大概有*1个月的时间,我们做了各种尝试,感觉路走不通了。”

  设计团队每天都在不断尝试和自我否定之间徘徊,就在这一胶着阶段,修改专家组感受到了团队的迷茫,并及时地给予了指导和帮助。

  在双方多次沟通和尝试之下,鹿的属性被放弃,体现“双奥之城”的天坛、鸽子、长城,以及与冬奥相连的如意(冬奥会跳台滑雪场地又名“雪如意”)等元素出现在了吉祥物的形象中。

  设计会有灵感闪现的刹那,但更多的是反复修改完善。雪容融面部的雪块勾勒出它的脸庞,为了最真实的效果,设计团队在冬天专门往墙上随意扔了许多雪堆,之后再把墙上的形态具象化;而为了展现雪容融红红的脸庞、弯弯的嘴角,团队也做了许多微调。

  “团队在修改的时候就考虑到后期应用,尽可能多地增加应用的延展性,比如道路两旁和广告牌的展示效果,还有衍生品的效果,像台灯、手表等等,都在我们考虑范畴。”吴轶博说,“灯笼本身是可以发光的,可以带来温暖、传递力量,这和冬残奥会的理念非常契合。”


2022北京冬残奥会优秀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2)

——2022北京市冬残奥会观后感 (菁华3篇)

2022北京市冬残奥会观后感1

  3月4日晚,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现场,当最后一棒火炬手、视障运动员李端,摸索着将手中的火炬嵌入“大雪花”造型的主火炬塔中央时,现场沸腾了。

  他虽然看不到光,但点亮了整个夜空。

  这是一个关于“我们这15%”的故事:

  当今世界有12亿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15%,其中仅*就有8500多万残疾人。

  他们从来都不是“那15%”,而是“我们这15%”。

  这还是一个关于“勇气、决心、激励、*等”的故事——

  从1976年第一届冬残奥会举办至今,无数残疾人运动员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展现了人生的昂扬与顽强,展现出体育的精神与魅力。

  雪花纷飞不会因翅膀受伤而停下,体育的精神也不会局限于赛场之内。

  在追求梦想的人生竞技场上,一段段百折不挠的自强故事、一个个奋勇拼搏的顽强身影、一次次锲而不舍的艰难突破,无不诠释着不屈的品格、奋斗的意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奏响了一曲自强不息的生命赞歌。

  当本届冬残奥越野滑雪女子长距离(坐姿)比赛金牌获得者——杨洪琼的身影在最后一个直道尽头出现时,深蓝色的护目镜镜片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绚烂的光辉。她大口喘着气,握紧手杖的双臂用力撑向雪道。撞线的那一刻,她笑得阳光灿烂。

  “在滑雪场上,我就是里斯陶的眼睛。”德国高山滑雪队领滑员布伦策尔在谈到自己与视障运动员队友里斯陶的合作时说:“她完全信赖我,而我也在与她的合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我们之间不可分割。”

  22岁的挪威运动员彼得森自小下肢瘫痪,但他从未自暴自弃,而是通过高山滑雪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他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滑一辈子雪”,用拼搏精神“照亮”更多残疾人的梦想。

  如果说观看北京冬奥会,为的是分享人类挑战极限的喜悦,那么观看北京冬残奥会,收获的则是一次又一次的感动和来自心灵深处的触动。

  世界上没有两朵一模一样的雪花。每一个笑容,每一次拥抱,每一句初听,看似*淡无奇,细品却总是让人“破防”的话语,都触摸到了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柔软,让人笑中带泪,泪中有笑。

  这就是冬残奥会的力量。

  “残奥会可以改变人们对残疾人的态度,我们将借此努力实现一个更具包容性的世界,这是残奥会独具的意义。”国际残奥委会新闻发言人克莱格·斯宾塞如是说。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

  随着本届冬残奥会揭幕,当6个大项的顶尖选手齐聚*,为金牌而战、为荣耀而战、为超越自我而战,北京冬残奥会的赛场,犹如阴霾之中的一束光,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当下,为世界点亮了新的希望。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正如***总*所言:“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精神,带给世界的激励余韵悠长。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萨马兰奇曾说:“残疾人运动是唤醒人类良知的运动。”

  进一步来看,一部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史,就是一部人类呵护生命、关爱生命的文明史。尊重残疾人、爱护残疾人、帮助残疾人,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国际残奥委会宣传短片《我们这15%》,就是这一理念的集中表现。

  为了“这15%”,*目光向内,为8500多万残疾人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有力促进了新时代残疾人事业的蓬勃发展,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一条具有*特色、符合时代潮流的残疾人事业发展之路愈发开阔。

  为了“这15%”,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确保“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为了这个承诺,***总*格外关心、高度重视冬残奥会筹办,每次实地考察都同时听取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备赛情况报告,一体部署各项筹办工作。从场馆规划建设到赛事组织服务,再到疫情防控工作,北京冬残奥会成果斐然:所有冬残奥会比赛场馆全部完成无障碍改造,增建残奥项目专用设施与赛道;冬残奥村内,盲文菜单、感应传感系统等“硬核黑科技”展现出“软萌”的一面……

  在冬残奥会开幕前夕,《残疾人事业蓝皮书:*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2)》正式发布。正如蓝皮书所指出的,我国是世界上残疾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而北京冬残奥会的举办,将对这个群体产生深远影响。

  以举办冬残奥会为契机,全国各地掀起了无障碍城市建设高潮。截至2020年,北京市公共厕所无障碍设施配置率已经达到93%,城市主要道路的盲道基本上实现“无断点”。2021年,河北省张家口市获得“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称号。未来,将会有更多无障碍设施投入运行,方便残疾人走出家门,更好融入社会生活中。

  事实再次向世界证明,*是值得信任的。

  “本届冬残奥会是一届非常出色、非常精彩的赛事。”克莱格·斯宾塞说,2008年北京夏季残奥会时,*提高了残奥运动的水准;2022年,*再次将冬残奥运动带到了新的高度。

  多国人士和媒体认为,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向世界传递了信心、友爱与希望,展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本届冬残奥会为世界展示了竞技之美、精神之美、生命之美。

  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一届“同样精彩”的.冬残奥会,两场“冰雪之约”如同一部《命运交响曲》,彰显出“残健融合”的理念,也从另一个层面传递出“我们这15%”与“我们这85%”携手“一起向未来”的价值追求。

  是的,如果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审视地球家园,那么从来就没有什么“他们”,有且只有“我们”。

2022北京市冬残奥会观后感2

  3月13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在绚丽的焰火和欢快的乐曲中,北京冬残奥会圆满落下帷幕。

  ***总*郑重宣示:“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作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北京见证来自世界各地的残奥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残奥盛会。北京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弘扬了“勇气、决心、激励、*等”的残奥价值观,传播了“精神寓于运动”的残奥理念和“*等、参与、共享”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理念,奏响了“一起向未来”的华彩乐章。这是北京2008年残奥会后*举办的又一全球残疾人体育盛会,必将载入世界残疾人体育事业史册。

  这是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的体育盛会。赛场上,每一位残奥运动员都是令人敬佩的胜利者,他们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付出非同寻常的艰辛,以令人惊叹的表现展示残奥运动的竞技之美、精神之美、生命之美,谱写着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生命壮歌。*残奥运动员发扬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敢于拼搏、勇于超越,取得了18枚金牌、20枚银牌、23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创造了*体育代表团参加冬残奥会以来的新纪录,鼓舞和激励着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全国人民带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这是促进团结、增进友谊的体育盛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困难和不便,*践行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全力克服疫情影响,与国际残奥委会等方面通力合作,精心做好北京冬残奥会各项工作。从高标准建设无障碍设施,为运动员、随行官员及工作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到精细高效组织赛事保障、医疗救助、交通出行、人性化安检等,为运动员参赛提供便利;再到9000余名志愿者通过热情周到的志愿服务,展现*等、融合、包容的崇高精神。北京冬残奥会为残奥运动员搭建了充分展示残奥运动魅力的舞台,促进了各国人民的交往、了解和友谊。

  残疾人在全球总人口中占比约15%,是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人道主义事业,体育为残疾人打开了一扇通向多彩生活的大门,帮助他们踏上*等融入社会的道路。从北京2008年残奥会到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放的*积极承担国际义务,全面参与国际残疾人体育事务,有力促进了*残疾人事业发展,为国际残疾人体育运动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北京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残疾人充满自信和活力的风采,唤起人们对残疾人更多的理解、尊重与关爱,必将进一步提高对全球12亿残疾人的关注度、包容性和无障碍水*,向世界传递信心、友爱与希望,充分展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

  ***总*指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党的*以来,*将残疾人事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残疾人体育蓬勃发展。残疾人体育运动水*不断提高,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为国争光、激励社会,残疾人体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彰显了*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制度优势,展现了*尊重和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显著成就。以北京冬残奥会为契机,让更多人关注、了解残疾人事业,营造残健融合、共建共享包容性社会的良好氛围,定能推动残疾人事业向着现代化迈进,不断满足残疾人美好生活需要。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北京冬残奥会将和*、友谊、关爱的种子播撒在更多人的心中,必将结出累累硕果。让我们携手共奋进、一起向未来,共同促进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

2022北京市冬残奥会观后感3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冬残奥会开幕式都精彩纷呈,令人印象深刻。本次冬残奥会闭幕式的主题表达为“在温暖中永恒”。导演沈晨表示,闭幕式将延续开幕式理念,注重表达残疾人的故事,由此契合主题,定格感人瞬间。秉持着“简约、安全、精彩”的原则,闭幕式力求将表演与仪式相结合。

  据悉,闭幕式主题定为“在温暖中永恒”,将以特殊装置配合主视觉形象“同心圆”,记录9天赛事感人瞬间的同时,永远保留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伟大时刻。据沈晨介绍,希望通过这一方式留住整个冬奥,留住“双奥之城”这份记忆,让后人永远记住它。

  据悉,本届冬残奥会闭幕式的参演群体,由约占30%的残疾人和70%的健全人组成。在排演过程中,残健融合的表演者们携手前行、互助进步,体现了“*等、参与、共享”的发展理念。3月13日下午,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6个大项78个小项的比赛全部结束。

  历经9个比赛日的`拼搏,*代表团取得18金20银23铜共61枚奖牌的佳绩,历史上首次位列冬残奥会金牌榜和奖牌榜的双榜首!


2022北京冬残奥会优秀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3)

——2022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 (菁华3篇)

2022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1

  今晚(3月13日),冬残奥会在“双奥之城”北京完美落幕。北京冬残奥会开赛以来,*体育代表团选手捷报频传。最终*体育代表团以18金20银23铜的战绩为本届冬残奥会画上了圆满句号。冬残奥会的闭幕式也给了我们极大的惊喜,"在温暖中永恒”这个主题更是在闭幕式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致敬拼搏而不屈的你们

  荣耀不只是金牌,所有拼搏者都是我们的骄傲。*代表团最多1天收获15个金容融,也凑齐了2个金牌九宫格。运动员们的英勇拼博铸就了这场赛事的精彩绝伦,成就了自己的不凡,也造就了国家的荣誉。

  时光流淌,记忆永存

  闭幕式延续“一朵雪花”的故事,一个直径55米左右的圆形视觉符号贯穿全篇,突出呈现“在温暖中永恒”的核心主题,也代表着北京双奥在今天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

  现场观众和嘉宾都收到了一本精致美观的手册,手册中首次添加盲文的设计,彰显出北京冬残奥会的温暖。

  闭幕式表演开始,当数百位手语表演者高举手掌,“留声机”上呈现出“爱”的字样造型。每颗星星点点的萤火之光,在夜晚虽不耀眼;但当它们汇聚到一起,却被赋予了能够点亮世界的力量!

  在由定音鼓构成的“表盘”形象上,60名残健共融的表演者用行为模拟着“指针”每圈60个时间刻度的行进轨迹。从*传统的天干地支时辰和二十四节气、到*用的象征时间概念的符号,都随着时间的轨迹应运而生。

  雪花火炬台缓缓降下,在盲人演员小提琴演奏的主题曲《雪花》伴奏下,主火炬缓缓熄灭。时光流淌,记忆永存,微火不微,永恒绵长!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落下帷幕,在这个春天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名冬残奥运动员在这个地方为全世界留下了无与伦比的拼搏记忆。温暖,是人生中的难忘记忆;永恒,是全人类的美好愿景。在温暖中永恒,在拼搏中一起向未来,致敬每一位冬残奥运动员!这段美好的“双奥记忆”我们会永远记得!

2022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2

  相信很久以后,人们依然会记得——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坐在轮椅上的田径运动员侯斌,握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绳索向上攀爬,攀爬……当主火炬熊熊燃烧,美丽圣火映亮夜空,全场沸腾……这一刻,人们看到了精神的力量;这一刻,人们再次读到了:坚强。

  在残奥会这个舞台上,几乎每个运动员都是一个坚强人生故事的持有者——种子未落沃土而落罅隙,当其不屈地穿过岩缝绽放绿色,一抹新绿足以辉映春天;身体虽已外在残缺,但坚强的攀登让生命如圣火般蓬勃热烈。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写一只鹰飞翔的过程:一只鹰,一步步向山的顶端爬去,翅膀被泥沙污水刮擦,步履蹒跚,很是狼狈。但当它终于来至最高处的一块岩石时,展翅飞去,雄姿万里……

  是啊,不管怎样,鹰都要从高处起飞。恰如人,用坚强,成就生命的高度。

  而用生命诠释什么是坚强成就高度的例子太多太多:霍金轮椅上的美丽人生,海伦黑暗中寻求光明,司马迁隐忍后重于泰山的鸿篇巨制……而生活中对于坚强的呼唤与需要几乎是普适性的:升学,事业,失恋,甚至生老病死等等。人们赞美这些如鹰一般有着坚强品格与意志的人,人们仰视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胡杨木一样的坚强灵魂,这些赞美与仰视都是一种心甘情愿的精神向往。

  记得前一阵采访备战本届残奥会的雅典残奥冠军李端时,他说:“奥运会比完了是逗号,残奥会比完了是惊叹号。当一个人只有一条腿,还在奋力向前跑;坐在轮椅上还在向前冲,这不仅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种精神。”这样一次盛会,在比赛外更给了人们寻常生活外一个机会,可以更真切、直观地感受什么是坚强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震撼与提升。这也许是比金牌更为可贵的。

  走过黑暗与沉重才更明白坚强的含义。在人们的常态人生中,坚强作为励志的语词,也许常挂嘴边,但更多的是浮在人生表面。一场残奥,将坚强的精神意义直观外现,或可成为健全人心灵的鸡汤甚至于心理不甚健全者一剂心灵补剂与良药。正如联合国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的定义一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即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健康。人们需要心灵的这些营养。所以,残奥会,不仅是体育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一种物化的对象性活动,而更应体现出一种人类灵魂的高贵、社会的人文关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事实上,坚强不仅是个人品性,文化特质,更是民族品格,国家脊梁。从积贫积弱的旧*到改革开放后腾飞的新*,一部**现代史大写着“坚强”。长征精神,抗洪精神……此次汶川地震中展现出的震不垮的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坚强民族品性的依次展现。伟大的*人民和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汇集的坚强之力必将让祖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更加繁荣昌盛。

2022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3

  那天晚上,北京2008年残奥会圣火,以无法阻挡的人性魅力,在梦想之巢——*国家体育场燃起。那一刻,伴随着美丽的焰火,北京被点亮,*被点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被点亮,每一个人——你和我的心灵之域里,也随之洒满人性光辉。

  在六日晚北京二零零八残奥会开幕式上,被三百二十名聋哑姑娘用手语和肢体语言纯美演绎。从这一刻起的'十二天时间里,北京残奥会将以生命的名义,与已经闭幕的北京奥运会共同创造出一届真正完整的奥运会。 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说:“精神寓于运动。”是的,在入场运动员那一张张快乐的脸上,我们看到了格外迷人的朝气蓬勃,看到了独立、自信、坚毅、乐观的高贵品格,看到了积极参与、珍视荣誉、追求超越的体育精神。那一刻,透过残疾人运动员灿烂的笑容,我们同时也正照耀着自己的心灵,照耀着自己的精、气、神。

  多么美好的日子呀!我虽然没有能够亲眼在北京鸟巢一睹开幕式的风采,但是,我在家里的电视机里看到了,多么激动人心啊,让别人也看到了我们*的美丽,让大家看清了我们*,真是太骄傲了呀!

  不论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还是一个即将实现的梦想,这场“歌唱生命的创造力、人性和伟大的人道主义”的奥运盛会都值得期待。残奥会圣火已经燃起,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请让我们关心每一场赛事,关心每一个运动员,以我们最大的热情、最真挚的感动。让笑容更加灿烂,让掌声更加热烈,为残疾人运动员激情喝彩,就是为我们自己激情喝彩。为残疾人运动员高喊加油,就是为我们自己高喊加油!

  感动*,感动二零零八,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和光明!


2022北京冬残奥会优秀观后感 (菁华3篇)(扩展4)

——北京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范文5份

  北京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 1

  3月6日,北京冬残奥会残奥高山滑雪男子超级大回转-站姿组比赛,中国选手梁景怡摘得金牌。至此,中国代表团以6金4银6铜的战绩暂列本届冬残奥奖牌榜第一,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所获奖牌占了*一半,我国健儿在残奥高山滑雪项目中获得2金2银3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北京冬残奥会首个比赛日,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就收获了两银一铜,朱大庆、闫寒寒、张梦秋夺银,刘思彤摘铜。3月6日,捷报频传,中国选手张梦秋以1分13秒54的成绩在残奥高山滑雪女子超级大回转-站姿组比赛中以绝对优势获得金牌,这是中国残奥代表团的第三金,也是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在本届残奥会收获的首金。在随后进行的残奥高山滑雪男子超级大回转-站姿组比赛中,中国选手梁景怡以1分09秒11的成绩摘金,这是中国男子运动员在冬残奥会高山滑雪项目上获得的首枚金牌。张雯静、朱大庆、闫寒寒在女子超级大回转的坐姿组和视障组分别获得了铜牌。

  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组建于2016年,现任主教练为意大利籍教练卡佩里·达利奥。这是支年轻的队伍,可成长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昌冬残奥会时,中国在残奥高山滑雪项目中仅有1人参赛。仅仅四年,在北京冬残奥会上参与残奥高山滑雪角逐的中国健儿达到历史性的22人,无论参赛人数还是整体实力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昌冬残奥会上,刘思彤是我国历史上首位参加冬残奥会高山滑雪项目的运动员,在女子回转的坐姿组比赛中她因失误错过了一个旗门,最终获得第六。此次北京冬残奥会上,刘思彤再次向最高荣誉发起挑战。3月5日,残奥高山滑雪女子滑降比赛,刘思彤以1分32秒10的成绩摘得坐姿组铜牌。时隔四年,那个在*昌冬残奥会红着眼眶的女孩终于在家门口圆梦。

  当延庆残奥颁奖广场,两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升起四面中国**,全世界将一起见证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的高光时刻。

  从1人参赛到22人获得参赛资格,从完赛到摘金,一路走来,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创造了历史,更见证了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的发展历程。*年来,中国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无障碍设施越来越普及,残疾人能够拥有*等的教育、就业机会等权利保障。随着《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和权利保障》白皮书的发布和“残健融合”的理念传播,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主动融入、参与到社会和体育运动中,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未来,活出精彩人生。

  北京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 2

  9月15日,在北京残奥会主新闻中心的发布会上,残奥村邓亚萍说,村里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一直以奉献精神和用心、关心、贴心的态度,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

  截至9月14日,北京残奥村共接待来自147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和官员7379人,其中轮椅使用人士1736人。最高峰的一天9月5日共接待运动员和随队官员6884人,技术官员656人。尽管有这么大的接待量,但在住宿服务、餐饮服务、交通服务以及宗教服务等诸多方面,相关工作人员都把工作做到了极致:降低了公寓内所有开关和挂钩的高度,将浴室内的肥皂改为挤压式洗手液;工作人员为坐轮椅的顾客解答咨询或介绍商品时,会采取“蹲式服务”,甚至可根据需要提供全程陪同式服务;在交通服务方面,村内班车上专门为轮椅运动员配备了轮椅固定器,让他们更安全放心地乘坐……

  在残奥村之外,酒店里印有盲文的菜单,城市里的无障碍设施,电视台的手语主持……人们将更多关注投向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将更多微笑送给需要鼓励的残疾人,将更多爱心献给需要关爱的残疾人。在“鸟巢”、“水立方”及其他比赛场馆,不论这位运动员来自何方,不管他最终获得第几名,同样都会得到支持的掌声和热情的鼓励。不少比赛开始前,台上台下欢声雷动,当志愿者们在台上打出“安静”的牌子,整个场馆瞬时寂静下来。音乐停止,手机静音,甚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与其说,这是对比赛规则的遵守,倒不如说,这是对残疾人运动员的无比关爱和最真诚的敬意,正因为这样,我们才看到了真诚的关爱在残奥会上到处流淌。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来自残疾人运动员身边的最真诚最真切的关爱。射击场上的斯克尔霍恩,每次参加比赛,总有母亲和妹妹陪伴左右;独臂泳王杜剑*曾在5个月大的时候被判了“死刑”,但妈妈含着泪抱着他到处寻医看病,7岁那年,他终于扶着墙站了起来;在“水立方”训练池中,当缺少左小臂的女孩沃娜克出水时,拄着双拐的男友米哈尔斯基都会上前相扶,耳语几句,亲昵一下,然后目送她从出发台上再次跃入水中……因为有爱,我们才看到了残疾人运动员的那种不屈服于命运的坚韧和顽强,才看到了他们来自内心的那种开心的微笑。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残疾人向世人诠释了生命的伟大,是残疾人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是残疾人让我们懂得了如何面对生活。

  然而,这些给我们健全人无数生活启迪和生存力量的残疾人,在某些方面注定需要我们给予理解、尊重和扶持,正因为这样,关爱和帮助残疾人,才更考验着我们的文明程度,考验着这个社会的和谐度。可喜的是,这次北京残奥会,我们看到的是对残疾人运动员、对残疾人的无比尊重、关爱和真心的扶持,这次残奥会,成为了一个充满“爱”的盛会,正是这种“爱”,让北京残奥会更精彩、更可爱、更难忘。

  北京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 3

  2008年北京的秋天格外斑斓。当人们还在收获着奥运盛典的丰厚馈赠时,彰显人性光辉与生命尊严的08年北京残奥会又如约而至。

  相聚在北京残奥会的体育健儿,以出色的竞技水*和昂扬的精神风貌,演绎着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属一个世界,共求美好梦想”的深刻主题,传扬着“超越·融合·共享”的鲜明理念。中国相继奉献给世界的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也带来别样的启迪和感奋。

  顾拜旦歌赞,奥林匹克精神是一所培养高尚情操和纯洁心灵的学校。在残奥会赛场上,将被世人永远铭记的那一幕幕特殊的`“超越”,让所有参与者、观看者更强烈地感受到陶冶情操、荡涤心灵的震撼和力量。肢残运动员艰难地搏击水浪冲向终点时的欢呼,脑瘫运动员躺在推床上双臂奋力擎起杠铃时的呐喊,昭告着他们不畏身体缺憾、付出比常人更多艰辛挑战极限的生理超越。“我不能选择命运,但可以选择对待命运的态度”,“悲剧不在于没有实现目标,而在于没有目标”,残疾人运动员的这些人生箴言,宣示着他们冲决歧视偏见、渴望*等参与社会的心理超越。他们的人生因自强不息、追求卓越而焕发异彩,比金牌更闪光的精神境界的超越,更动人心魄、更催人奋进。

  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当今全球残疾人总数约6.5亿。以空前规模笑迎五大洲朋友的残奥会,确切地说,是更完整意义上的人类体育庆典。“融合”,不仅标志着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灿烂文明的又一次雄伟交汇,而且凸显着残疾人与健全人和谐共融、携手同行的厚重人文蕴涵。赛场内外,志愿者手腕上的“微笑圈”无声地传递着理解和友善,铿锵的中国语汇“加油”成为通用的“国际语言”。加拿大记者评述:“中国正拥抱整个世界,每个人再次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中赢得真诚的微笑和尊重。”“融合”理念的传播,将唤起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更深体认和倍加珍视,汇聚起推动世界和*进步、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强大力量。

  残奥会为残疾人实现梦想、放飞希望提供了广阔天地。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追求瑰丽梦想,追求生命价值。北京残奥会倡导的“共享”理念,响亮地传达了残疾人共享社会文明成果、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心声。残疾人在体育竞赛中的优异表现以及在其他领域的骄人业绩,无可辩驳地证明,他们同样是书写历史、创造历史的主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理解、尊重、帮助残疾人这个最需要社会关爱的群体,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社会的崇高职责。国外网站载文说:“北京残奥会显示出中国以集体主义寻求和谐与共享理想的巨大而有效的努力。”“联合国人权奖”、“联合国残疾人十年特别奖”、“联合国和*使者奖”,记录着中国推进残疾人事业、践行“共享”理念的强劲足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丰收的最大喜悦永远属于播种者。

  北京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 4

  北京残奥会圣火2008年8月28日点燃,这标志着北京残奥会大幕徐徐拉开。

  经历过奥运会的辉煌和激烈竞争以及色彩纷呈的画面,有些人对残奥会或许会觉得比赛的观赏性要降低不少。残疾人和正常人的体育竞技自然有所区别,但是相同的是,他们也在追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崇高目标。

  其实,你只要稍微了解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经历,了解他们比正常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泪水,你的心头就会不由自主地发颤,你的眼泪就会夺眶而出,你就会由衷的承认,他们,就是生活中的强者。

  每一个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坎坷。他们中有些人是先天残疾,有些人是后天不幸遭遇各种各样从天而降的灾难,在经历过生命的低谷之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站起来,迎接生命的挑战。残疾人运动员,几乎百分之百的都不是职业选手。因此,他们一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进行训练,二缺乏资金的保障去购置训练器材和服装等必需用品。他们付出的努力除了身体上与正常运动员的差距外,还有许许多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并走到今天,走到奥运会的赛场。

  “鸟巢”、“水立方”,因为有残奥运动员,而同样精彩。对待残疾人运动员,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爱,他们不仅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而且是我们学*的榜样。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残奥会,除了精彩的比赛,我们还能读到无数催人泪下、催人奋进的故事。我们更深地体会到:爱,应该献给每一个人;爱,时时刻刻在我们心里;爱,温暖着生活的每一天。只要有爱,我们这个世界,我们人类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北京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 5

  熊猫“冰墩墩”和灯笼“雪容融”是一对好朋友,为了准备参加迎新年的滑雪比赛,他们相约去皇后滑雪场训练。

  这次,他们要一起完成团体滑雪越野赛!他们信心十足,在训练的时候铆足了劲儿,把一同训练的其他选手甩得远远的。“冰墩墩”沾沾自喜地说道:“就凭我们的实力,冠军就是小菜一碟!”话音刚落只听扑通一声,刚才还美滋滋的“冰墩墩”现在已经人仰马翻地摔在雪堆里。原来“冰墩墩”根本没有注意到小伙伴“雪容融”发出的雪道变化提醒,因为突然出现的冰棱路段而失去了*衡,卷起一簇雪雾直接冲到了赛道边上的护网和雪堆上。已经滑出一段的“雪容融”赶紧运用*行式急刹车停下来,掉头赶回来帮助“冰墩墩”,“雪容融”说:“加油,墩儿,没关系!”,稍作检查后,两个小伙伴又飞快地滑起来了。

  有了这个教训,“冰墩墩”再也不轻敌骄傲了,反而更加刻苦地训练,每天都是第一个开始训练,最后一个收队离场。正式比赛的日子到了,“冰墩墩”和“雪容融”以出色的成绩如愿取得了新年滑雪赛的冠军!两个小伙伴高兴地拥抱在一起,相约在奥运赛场上继续夺冠!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