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扩写作文 (菁华3篇)

首页 / 作文 / | 作文

《渔家傲·秋思》扩写作文1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一点也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却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的时候,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了万里之外的家乡,然而还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渔家傲·秋思》扩写作文2

  猩红的夕阳映照着西北边境,在坠落之前释放着最后的绚烂;南下的大雁高声啼叫,飞往舒适安逸的地方,对于此地,竞没有丝毫的留恋。朔风的尖啸,军马的嘶鸣,军号的凄厉,从四面八方响起,它们所汇聚的声音,悲凉凄恻,压迫着每个人的神经。只有重重叠叠的山峰泰然地耸立着。袅袅不断的青烟与火红的落日相连,它们是要追随夕阳一起落下,还是会升得更高呢?五年了,我依旧弄不懂这个问题……

  读不完的雄壮与萧瑟,看不完的豪迈与悲凉。光明的太阳终于坠落,心,也随之变得冰冷。远方的京城那儿,必有璀璨的烟火布满天空,喧腾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可惜,这美景不属于我。今夜,只有那皎洁的月亮将光华覆盖我孤寂的心灵。我将思念倾注在它身上,而它,也一定会将它们洒向我的家人吧。

  提神酒来了。酒杯中寒月如雪,指尖轻点,也无法将它融解。起风了,我的袖袍飘荡。仰脖将酒一饮而尽,却还是难消心中乡愁……月亮啊月亮,你将我的思念带到了么?家乡的亲人们,你们过得好么?下一次的信又什么时候到呢?我怕我,等不到那个时候!

  一天天的碌碌无为,消磨着我的激情。我渴望着建功立业,可是燕山上还未刻上我们*胡的功绩,回家自然也无从谈起。叹一口气,夜也随之一颤!

  寒意渐起,我裹紧自己。夜空中飘荡的笛声幽怨惆怅,铺满大地的霜华闪烁着傲然的冷光。我忽然想起,这一整夜,都属于我。*地而坐,在与夜的对视中,拉开尘封已久的心帘。师老无功、乡关万里,只有几封家书静静地躺在抽屉里……揩下一把眼泪握在手中。未来,一定会好起来吧,我们一定会*安回家的吧!我的声音,像呓语般,在我耳边久久萦绕。

《渔家傲·秋思》扩写作文3

  “大漠狐烟直,长河落日圆”。先者也是在此,发出这千古感叹。是啊,无际的荒漠,无尽的狼烟,和,那无休止的泪。

  边塞,埋下累累白骨,洒遍殷红热血。这曾经令多少英雄驰骋不休,又令多少母亲泪尽屋头的地方。如今已是深秋,凤怒号着,翻卷着战旗,鼓动着散出微光的青纱薄帐,也卷残了清寒月光下那呼黑的狼烟,也将士们唯一的睡意带走了。伴随着发号施令的擂鼓,战士们熬过了一个又一个漫无边际的黑夜。

  东边,曙光微妙。这是极为短暂的边塞日出。头上,除了黑烟,就是密不透光的乌云;脚下,除了什物,就是血染的胭脂般的泥土。将士们的脸上,看不到任何喜意。因为这边塞的意境,真的,真的太荒凉。可是在这条血筑的长城之内,诸侯已在府里点上御赐的金烛。

  勿而转来阵阵鼓声,将士们立刻登上城顶,抽出宝剑,如兵俑一般屹在那儿。望着批批迁徙的大雁,铁铸的脸上满是泪痕。

  城门早早地关了,好似一天得以安全*息的过。可是,角声不断,大雁不停,泪水不止。潇潇暮雨,打湿了黄土。豆大的泪珠顺着脸颊流下,卷尽毕生的沧桑,然后融入一杯浊酒之中,被战士一饮而尽。转首望去,家在千里之外的那个角落。在此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春秋,从家带来的黑胡子早已泛白。到底何时才可还乡,可是还没登上燕然山记叙功绩呀。

  漫无边际的黑夜里不知从何处转来悠悠羌笛声,伴随着若隐若现的圆月,和这满地白霜,显得格外凄凉。飘然的青纱帐内,将士们难以入睡,满头苍发的将军抚着母亲送来的信件安静地淌泪。在他心中有说不完的话,说不完的沧桑,说不完的边塞人生!

  这一天,正是中秋。

  杨柳怨,羌笛吟。一阵一阵,随着肃杀后的寒冷,像是空心木在敲击无形的岁月。将士们随着空中的乐声深呼吸,向远处望去。

  边城的夜晚很美,至少这星辰是如此因为天空很*。因为很*,所以无措、难耐,因为无法得到,如同久别故乡的游子无法踏进家门,无法看到最爱的人。

  胡杨犹如向天祈祷一般长跪不起,双臂向天穹展开,将黑夜拥入怀抱,在光亮下留下黑色的影子。

  将士们选择了沉默,什么也没有说,末了,笑了笑,轻声道:回了。

  转身便走,将军没有回头,只是不说话,将士们掀起罗幕,刚躬身想进帐,却又硬生生地停住了。

  羌笛声竟然变了味,倒有点像江南竹笛了呵怎么可能把战甲披起来吧,凉。

  将军轻叹,只有风听见了:

  战甲也很冷呢,如果没有战乱,我希望我从来没有见过它我也就永远不会离开。

  一壶酒,还在胃里晃,狼烟烫,温暖了谁的刀枪。

  随身佩戴的暖玉仿佛有种魔力,让人愈加思念江南家乡:那远岫清风,碧水悠悠

  这蛮荒之地怎比得上!!

  辗转反侧之间,心,如同战甲一般的温度,凉透了。

  边疆的岁月流逝犹如边疆的风,这里刮去,不知哪里结束,然后站在时光的肩头叹息:

  时光偷走了容颜。

  年少时无法轻弹的泪彷徨着落入沙土


《渔家傲·秋思》扩写作文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渔家傲·秋思》扩写作文 (菁华3篇)(扩展1)

——《渔家傲·秋思》扩写作文 (菁华3篇)

《渔家傲·秋思》扩写作文1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边塞如今已是秋天,天空中,一群群大雁展翅向衡阳飞去。这不免勾起了我的思乡之情。我回家乡的心情是如此坚定,对塞下的生活一点儿也不留恋。唉,想想现在我已离开家有七、八个年头了,家中的亲人们是否还安康?我是多么地想回到家乡,见到那已久别的亲人。多么希望那大雁能将我的思念带到家里去,带给我那些深爱的亲人们啊!

  在这崇山峻岭之中,群山延绵,边塞外炊烟升起,太阳的余晖映照在大漠之上。一座孤城坐落在大漠上,凄凉孤寂。四周满是敌军。羌笛声、马蹄声,连绵不绝。唉!心中满是苦闷和苍凉。

  我是多么地想要回到家乡,但是我在战场上还没有立功。建功立业之后再回家,以国家利益为先,这是一个士兵的责任。一杯浊酒寄托着我对家乡无尽的思念,而我则借酒来消除我对家乡的思愁。边患未除,我怎么有脸去见皇上和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啊。

  在边塞已有七、八个年头,整夜听的都是羌笛悠悠的声音,听久了竟也已*惯了,但秋意袭来,有时听到这些声音,满满的思愁充溢着我的心,竟彻夜未眠。无尽的乡愁但在未立功之前,又从何说起?将军白发,士兵流泪,不都是未立战功而哀伤吗?

  我的壮心,希望能早日实现,那样我就能尽早回家。

《渔家傲·秋思》扩写作文2

  “大漠狐烟直,长河落日圆”。先者也是在此,发出这千古感叹。是啊,无际的荒漠,无尽的狼烟,和,那无休止的泪。

  边塞,埋下累累白骨,洒遍殷红热血。这曾经令多少英雄驰骋不休,又令多少母亲泪尽屋头的地方。如今已是深秋,凤怒号着,翻卷着战旗,鼓动着散出微光的青纱薄帐,也卷残了清寒月光下那呼黑的狼烟,也将士们唯一的睡意带走了。伴随着发号施令的擂鼓,战士们熬过了一个又一个漫无边际的黑夜。

  东边,曙光微妙。这是极为短暂的边塞日出。头上,除了黑烟,就是密不透光的乌云;脚下,除了什物,就是血染的胭脂般的泥土。将士们的脸上,看不到任何喜意。因为这边塞的意境,真的,真的太荒凉。可是在这条血筑的长城之内,诸侯已在府里点上御赐的金烛。

  勿而转来阵阵鼓声,将士们立刻登上城顶,抽出宝剑,如兵俑一般屹在那儿。望着批批迁徙的大雁,铁铸的脸上满是泪痕。

  城门早早地关了,好似一天得以安全*息的过。可是,角声不断,大雁不停,泪水不止。潇潇暮雨,打湿了黄土。豆大的泪珠顺着脸颊流下,卷尽毕生的沧桑,然后融入一杯浊酒之中,被战士一饮而尽。转首望去,家在千里之外的那个角落。在此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春秋,从家带来的黑胡子早已泛白。到底何时才可还乡,可是还没登上燕然山记叙功绩呀。

  漫无边际的黑夜里不知从何处转来悠悠羌笛声,伴随着若隐若现的圆月,和这满地白霜,显得格外凄凉。飘然的青纱帐内,将士们难以入睡,满头苍发的将军抚着母亲送来的信件安静地淌泪。在他心中有说不完的话,说不完的沧桑,说不完的边塞人生!

  这一天,正是中秋。

  杨柳怨,羌笛吟。一阵一阵,随着肃杀后的寒冷,像是空心木在敲击无形的岁月。将士们随着空中的乐声深呼吸,向远处望去。

  边城的夜晚很美,至少这星辰是如此因为天空很*。因为很*,所以无措、难耐,因为无法得到,如同久别故乡的游子无法踏进家门,无法看到最爱的人。

  胡杨犹如向天祈祷一般长跪不起,双臂向天穹展开,将黑夜拥入怀抱,在光亮下留下黑色的影子。

  将士们选择了沉默,什么也没有说,末了,笑了笑,轻声道:回了。

  转身便走,将军没有回头,只是不说话,将士们掀起罗幕,刚躬身想进帐,却又硬生生地停住了。

  羌笛声竟然变了味,倒有点像江南竹笛了呵怎么可能把战甲披起来吧,凉。

  将军轻叹,只有风听见了:

  战甲也很冷呢,如果没有战乱,我希望我从来没有见过它我也就永远不会离开。

  一壶酒,还在胃里晃,狼烟烫,温暖了谁的刀枪。

  随身佩戴的暖玉仿佛有种魔力,让人愈加思念江南家乡:那远岫清风,碧水悠悠

  这蛮荒之地怎比得上!!

  辗转反侧之间,心,如同战甲一般的温度,凉透了。

  边疆的岁月流逝犹如边疆的风,这里刮去,不知哪里结束,然后站在时光的肩头叹息:

  时光偷走了容颜。

  年少时无法轻弹的泪彷徨着落入沙土

《渔家傲·秋思》扩写作文3

  转眼,已是深秋,天边云卷云舒,尚未将叶落尽的枝桠在瑟瑟的风里颤动,灰色衣角翻飞,他负手而立,于城楼长。

  延州的秋与其他地州的有些不一样,可能是因为想家的缘故,面对这百里绵延的景,心中甚是不愉,他能感受到彻骨的凉意。忆他离开长安来到延州时,杨柳青青,柳絮纷纷扬扬,漫天飞舞,老友在河堤旁送别他。初融的春水带着余寒向远处淌去,他也向远处驶去。肩头担着的是国家重任,心头挂念着的是与老友的约定和家人。现回想,恍如隔世,他轻叹一声,没有言语。

  排排大雁往衡阳的方向飞去,欢快地鸣叫着,那是在期待天气温暖的地方有自己的一栖之地吧。一只落单的雁在队伍最末端,很吃力的它跟不上队伍,把队形拉得长长的,孤寂的嘶鸣让同伴减缓了速度,等待着它归队。这样的雁群,他不知数了多少。听说这些雁飞往衡阳城南的回雁塔便不会再回来了,如此决绝,竟没有半点留恋的意味。他苦笑着摇头,春暖花开的地方没有人可以拒绝。

  渐渐傍晚,强劲的'风声连同营中的号角一齐响起,马儿也撕心裂肺的长鸣着,似在不满这里的秋。像屏障一样排列的山峰重重叠叠,在这重重叠叠里,云雾弥漫,孤烟自*地而起,将天空分割为两半,西半天边挂着半轮残阳,余晖将延州城装扮得红光闪闪。城的周围一片死寂与空旷,方圆几里这座城是如此的醒目突兀。他虽有加强军队训练,把延州城层层保护起来,却只能处于防御状态,不敢妄动。孤独的城紧紧地关着,沉重的朱红木门似乎可以阻隔一切。

  他豪迈地倚坐在城墙头长,提一壶浊酒,小啜一口,心念起和老友的约定,待他日归来,定畅饮三日,一醉方休。边患未*,家国未报,还乡的日子无从谈起,怕是遥遥无期了。幽怨的羌笛声不知从何处又响了起来,月光如水般倾洒在地上后立即结成一层寒霜。他拢了拢身上的衣服,看着营中还没有熄灭的灯火,一点一点。将士们都没有睡意,他知道那是在忧虑何时报国?何时归家?

  霜染白了他的发,营中的战士们可有掩面而泣呢?


《渔家傲·秋思》扩写作文 (菁华3篇)(扩展2)

——《渔家傲》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渔家傲》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2、知道诗词是通过描写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的。

  3、品味赏析。

  教学重点:

  知道诗词是通过描写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的。

  难点:

  品味赏析。

  学法指导:

  诵读品味法。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讨论──质疑──点拨法。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描述法。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竞赛法。通过同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词发展到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人独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样式演绎的更加完美,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让我们在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做一次艺术的巡礼吧。

  二、资料助读

  关于温庭筠和花间词派: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内容多写闺情,写离别相思,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

  三、师生共同赏读《望江南》

  四、词文赏析

  写人的是哪几句,表达什么情?写景的是哪几句,它的作用是什么?抒情的是那几句,抒发了什么情?

  五、归结全文

  形象刻画。

  景物描写。

  情感抒发。

《渔家傲》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语文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第29课《诗词五首》之《渔家傲》。

  【教学简析】

  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的第一首李清照的词作。李清照本是宋朝著名的婉约派词人,而这首词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

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教学设想】

  韵律、内容、情感、语言是诗词这一文学样式的四个基本要素。本课教学抓住这四个要素的学*来进行。以初读把握韵律切入,进而再读感知内容,接着三读体味词中寄寓的情感,最后四读赏析词中优美的语言。要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初步掌握李清照词作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调动学生已有的诗词学*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品味我国古代诗词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词中深刻的思想内涵,体验词中的浪漫风格和豪迈气概。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品味词的语言有意境。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品味词的语言及意境。

  【教学方法】

  以朗读为主,学生合作探究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请根据我的描述说出古代诗词作家的姓名。

  1、他,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李白

  2、他,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民生疾苦,有诗史之称,他的组诗三吏三别脍炙人口,他本人被誉为诗圣──杜甫

  3、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散文,并开创了豪放词派,字子瞻,我们学过他的词《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4、他,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曾在《岳阳楼记》中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壮志。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反映边塞生活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渔家傲》,那是一位跨南北两宋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历城人(今山东济南),是婉约派的代表。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有《漱玉词》传世。

  三、感知内容

  1、读准字音:帆殷勤嗟谩。

  2、读出节奏。

  2、哪些词句你读不懂?谁能帮帮他(她)?

  3、这首词的内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梦。

  四、欣赏意境

  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1、看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2、看到了天帝: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无依,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3、还看到了自己回答天帝的垂问: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一个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徬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所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4、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蓬舟,象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

  5、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

  不是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6、小结:

  这首词,梦归是关键,全词写梦境,笼罩了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在风格上走豪放一路,为我们创造了开阔的意境。梁启超评价这首词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五、拓展延伸

  李清照是一位婉约派的女作家,她的《如梦令》、《醉花阴》、《一剪梅》、《声声慢》等是大家熟悉的名作。这些词多半写闺情幽怨,它的风格是清新、含蓄、缠绵的。其中《一剪梅》还编成了现代流行歌曲《月满西楼》。我们不妨读一读,会唱的哼一哼,和《渔家傲》比较一下。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一剪梅》写闺情幽怨,它是清新、含蓄、缠绵的。而《渔家傲》则意境阔大,想象丰富,确实是一首浪漫主义的好作品。出之于一位婉约派作家之手,那就更为突出了。其所以有此成就,无疑是决定于作者的实际生活遭遇和她那种渴求冲决这种生活的思想感情;这绝不是没有真实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语的人所能写得出的。

《渔家傲》教学设计3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抓住“韵律、内容、情感、语言”四个要素来进行学*。以初读把握韵律切入,进而再读感知内容,接着体味词中寄寓的情感,最后赏析词中优美的语言。要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初步掌握赏析诗词语言的方法。

  课前预*:

  1、自主学*,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了解作者。

  2、分小组合作学*,每组探讨1个关键字词的作用。

  课堂学*

  一、深情导入(约2分钟)

  即兴讲话……(板书题目)

  二、知人论诗(约3分钟)(板书作者)

  简单介绍作者:李清照

  三、朗诵词作(约5分钟)

  学生自由朗诵词作,进一步体会词作感情。

  教师范读,提醒学生读准字音(帆殷勤嗟谩)

  四、感知内容(约8分钟)

  1、解释词句中带红色的词的意思(开火车)

  学生朗诵,提醒:读出节奏

  2、理解内容:(师提醒不要简单翻译,要学生展开想象)

  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经历去理解词的内涵,并明确词意。

  天空连接着那像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云霞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胧朦。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星星如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像在起舞。我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飞入天国。听着天帝在对我说话,他殷勤地问我回到哪里去?

  我告诉天帝,我走的路很远,现在已到黄昏,还没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我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风呀,不要停止,把我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去过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学生进行表演朗诵,提醒:读出感情。点评。

  五、含英咀华(分组合作探究进行)(约8分钟)

  1、评析妙字。学生分组合作探讨,细品词中的妙字,说说用得妙的原因。各组代表发言。

  教师提示:分析某个词用得妙步骤如下:一、解释含义,包括字面意思和语境意思;二、联系诗句描述画面,答出所用的修辞等手法,因为手法也是妙处;三、答出此词引出的感情、意境或塑造的形象。

  明确:“舞”字不仅是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也是写天上千姿万态的星星。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传达了作者奔波之时的感受。

  2、名句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明确:我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风不要停止,把我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让我去过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万里”化用《庄子逍遥游》句子,对风进行烘托描绘,境界宏阔。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词人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仙山,体现词人胆气之豪,境界之高。

  教师归纳:名句赏析的基本方法:从内容、写法、意境、或作者的感情等回答。基本格式:*句真实(逼真)**写出了*****的鲜明特点(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道理),注意根据内容灵活运用方法。

  六、指导背诵比赛(约5分钟)

  让我们把这首充满浪漫色彩豪迈情怀的《渔家傲》记下来,教师进行默写比赛。提醒学生把难写的字记住。(板书全词)

  七、小结(约3分钟)

  教师:归纳词的中心思想与艺术手法与表达效果?(板书)

  八、扩展延伸:(约5分钟)

  欣赏李清照婉约风格的作品(早期晚期个一篇)并进行风格比较。

  九、布置作业。(分层次)(约1分钟)

  结束语:让我借用李清照的豪言壮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来激励同学们的斗志。祝愿大家如大鹏一样展翅高飞,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梦想!再见!


《渔家傲·秋思》扩写作文 (菁华3篇)(扩展3)

——《渔家傲》阅读答案 (菁华5篇)

《渔家傲》阅读答案1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出浴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叫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①,莫辞醉,此花不与鲜花比。

  清*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按②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绿蚁:一种美酒。②按:搓揉。

  (1)两首词中的梅这一意象有什么不同?两首词都写到了醉,所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试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

  (2)两首词都写了梅花,通过梅花写人,创设的意境却完全不同。试简要分析各是怎样的意境。(5分)

  参考答案

  (1)①《渔家傲》中的梅:开在雪中但春意已露,有明月照耀,娇媚半开,玲珑清新,像一个出浴美人。《清*乐》中的梅:开在雪中受狂风摧残,零落难看。②所表达的感情不同。《渔家傲》中的醉:梅花的娇美姿色使人欣赏,雪缀琼枝、月照梅花的清新意境使人迷恋,劝人饮醉,表达的是依恋梅花、欣喜春信的陶醉喜悦的感情。《清*乐》中的醉:年年都醉,但是伤心泪,是感伤自己天涯海角飘泊不定,感伤世事动荡变化、岁月流逝,而人生衰老。

  (2)①《渔家傲》的意境:淡雅、清新、宁静、玲珑、优美;②《清*乐》的意境:冷落、萧索、沉郁、凄伤。

《渔家傲》阅读答案2

  渔家傲

  谢逸

  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

  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脍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9、围绕渔事,词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

  10、请赏析词句“笛声吹彻云山翠”的表达效果。(5分)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先以小舟出钓穿鱼而归表现闲适之情;然后引用子牙直钩之典,表达怀才不遇的怅恨;最后描写食鱼饮酒,抒发自得之乐与孤独之苦。(6分,每点2分)

  10、视听结合,表现出笛声的清越悠扬和秋天山峦的青翠;笛声吹彻,云山转翠,既照应上阕的江上烟雨,又暗示作者的心情渐趋开朗。(5分)

《渔家傲》阅读答案3

  渔家傲①

  王安石

  *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②眠似听朝鸡③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④。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王安石二次罢相之后隐居金陵时所写。②欹(qī):倾斜。③朝鸡:上朝时的鸡鸣声。④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起首二句的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B.茅屋数间窗窈窕中,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尘不到全句写时时有春风,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尘即实指尘土。

  C.午枕觉来闻语鸟和欹眠句,写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的骑马听朝鸡,恍如隔世。

  D.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二句,衬托自己已老,而今只贪爱闲居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做的黄粱幻梦。

  8.关于这首词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人描写了隐居生活环境的幽静安宁,又借茅屋数间暗指自己晚年生活的困窘,表达了一种伤怀之感。

  B.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厌恶功名利禄,追求*静生活的意趣志向。

  C.作者在词中写道闻语鸟好似听朝鸡,足见其虽然归隐,但仍想积极用世。

  D.全词在写景叙事中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爱恋。

  参考答案:

  7. B(比喻,尘喻指世俗的纷扰,2分)

  8. D(2分)

《渔家傲》阅读答案4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天冷;声杂;城孤。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情景,有何作用、?

  景物: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关闭城门的情景,写出了塞外的奇异风光。

  作用;点名了战事吃紧;戒 备 森 严 的 特 殊 背 景,反 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3这首诗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慨叹功业未立,思念家乡

  4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

  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1)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限2个字)。(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答: a、 慨叹功业未立; b、思念家乡。

  (2)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1分)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3)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2分)

  答: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

  答: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渔家傲》阅读答案5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阙一二句所写的梦境。

  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上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运一般,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2、下阙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3、“天接云雾连晓雾”中“接”“连”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接”“连”二字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4、“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②“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遗憾。

  5、从用典的角度赏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化用屈原《离骚》中的诗句,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孤独无依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之情。

  6、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①选景典型生动,选取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等景物,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景象;②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也为下文的梦魂所思做了铺垫。

  7、从用典的角度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九万里风鹏”是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典故,写出了词人的大鹏高飞之志,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8、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内心的苦闷;②对幸福的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答案】“接”“连”把天空、云涛、雾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描绘了一种瑰丽雄伟的境界。“舞”字化静为动,变*凡为神奇,既出色地描绘了繁星的闪烁流逝,也传神地写出了词人精神的昂扬飞动。

  2、“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答案】“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以喻腾飞之志。词人以述梦的特殊方式,凸显了心中之块垒,同时展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借助对梦境的描述,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隐寓了词人对南宋黑暗现实的失望,充分反映了词人对美好生活以及对自由与光明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渔家傲·秋思》扩写作文 (菁华3篇)(扩展4)

——渔家傲秋思改写作文实用五篇

  渔家傲秋思改写作文 1

  西北边塞冰冷的尘土封锁了我的口鼻。四周一片混沌,风声、笛声、战马的'嘶鸣声狠狠地搅在一起,凶猛地贯穿我的身体。漫天黄沙,这里冰冷得连大雁都不愿久留,匆忙地拍打着羽翼,翅尖掠过白云的边际,朝着衡阳的方向飞去。山峰不大规则地重叠着,在黄土之中,又显得朦胧了。我想要伸手握一捧故乡的泥土,却抓回来一把坚硬的沙石。边塞的土地,全然没有故乡的娇气。

  我睁着双眼,看世间万物在猩红色的夕阳下黯然失色,看轻飘飘的炊烟被秋风一吹就散了,捧起酒杯,仰头一饮而尽。城门又紧紧地闭上了,沉重的声音像经受了无数苦难的人民,早就饱经风霜,干涸的喉咙里勉强挤出一丝声音,成为别人理解不了的言语,似乎连**也是不留痕迹。酒一杯、又一杯地下了肚,我仿佛回到了小小的吴县里,那些无忧无虑、伏在母亲肩头熟睡的时光。吴县什么都好,高矮不一的杨柳、温润的流水、闲适的人家,但还是太小了,装不下我的远大抱负和满腔热血。

  夜凉如水,羌管声清脆悠然地铺满大地,寒霜罩住了大大小小的房屋。夜晚的旷野却满眼苍白。我没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所以不能早作归计。我的眼中浮上一层水雾,我不以为意,只道是烈酒气息翻腾,模糊了双眼,也模糊了边塞风景。

  屋外的火光不眠不休地亮者,屋内辗转反侧的战士们哪能睡得着呢?反反复复整夜直到天色微亮。将军为了操持军事,两鬓早已染上了白霜,双眼覆上疲惫的血丝,竟同最后的我一样,愁苦的泪溢出了眼角,顺着脸庞颓然滑下。将士们想家,我知道。只有这一刻,思念是他们的软肋;下一秒,就又变成了他们最坚不可摧的盔甲。这群铁骨铮铮的男儿啊,哪来那么多的坚强?无非是无数软弱磨砺成的茧。

  我提笔又落笔,这首词来得着实仓促了些: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改写作文 2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猩红的夕阳映照着西北边境,在坠落之前释放着最后的绚烂;南下的大雁高声啼叫,飞往舒适安逸的地方,对于此地,竞没有丝毫的留恋。朔风的尖啸,军马的嘶鸣,军号的凄厉,从四面八方响起,它们所汇聚的声音,悲凉凄恻,压迫着每个人的神经。只有重重叠叠的山峰泰然地耸立着。袅袅不断的青烟与火红的落日相连,它们是要追随夕阳一起落下,还是会升得更高呢?五年了,我依旧弄不懂这个问题……

  读不完的雄壮与萧瑟,看不完的豪迈与悲凉。光明的太阳终于坠落,心,也随之变得冰冷。远方的京城那儿,必有璀璨的烟火布满天空,喧腾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可惜,这美景不属于我。今夜,只有那皎洁的月亮将光华覆盖我孤寂的心灵。我将思念倾注在它身上,而它,也一定会将它们洒向我的家人吧。

  提神酒来了。酒杯中寒月如雪,指尖轻点,也无法将它融解。起风了,我的袖袍飘荡。仰脖将酒一饮而尽,却还是难消心中乡愁……月亮啊月亮,你将我的思念带到了么?家乡的亲人们,你们过得好么?下一次的信又什么时候到呢?我怕我,等不到那个时候!

  一天天的碌碌无为,消磨着我的激情。我渴望着建功立业,可是燕山上还未刻上我们*胡的功绩,回家自然也无从谈起。叹一口气,夜也随之一颤!

  寒意渐起,我裹紧自己。夜空中飘荡的笛声幽怨惆怅,铺满大地的霜华闪烁着傲然的冷光。我忽然想起,这一整夜,都属于我。*地而坐,在与夜的对视中,拉开尘封已久的心帘。师老无功、乡关万里,只有几封家书静静地躺在抽屉里……揩下一把眼泪握在手中。未来,一定会好起来吧,我们一定会*安回家的吧!我的声音,像呓语般,在我耳边久久萦绕。

  渔家傲秋思改写作文 3

  秋日,傍晚,边塞一味的荒凉,萧瑟重重。南归的大雁,成群结队地幔过天际,那样的无情,似是厌烦了硝烟战火。

  那悲壮的军乐和杂乱的边声混合在一起,像是有意撩拨人的情怀。在落日余晖、烟雾缭绕的群山中,有一座被人遗忘的孤城,只有在落日下,才能看见袅袅的长烟,有种存在的意外,粗劣的酒水永远也抵不过绵长的相思,是啊,永远的战场,永远的兵戈,看不到尽头的胜利,是归乡最后的绝望。

  絮棉不绝的羌管声,在寒霜落地,笛声哀怨的夜晚,又有几人能抵抗无眠?帐中的将军,青丝已转成白发,铁血男儿的眼泪已失去最后的防线。

  渔家傲秋思改写作文 4

  秋风瑟瑟,路上行人匆匆,他们都着急地回家呢。我很思念家乡的亲人,便准备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回到家,提起笔,可想了又想,却不知从何说起,因为想说的话太多太多,一时难以下笔看看窗外,夜已经很深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紧紧地包裹着我。我终于提笔写了起来,写完之后读了又读,觉得它并不能很好的表达我心中的忧思,于是一遍一遍地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第二天,送信的人来了,准备把信拿走。他刚准备走,去又被我拦住了,我又要回了我的`信,想看看自己有没有疏漏的地方,又提笔改了又改,总觉得有些话还没有说完送信人实在等不及了,催促再三,这才依依不舍地把信封好,递给了送信人。

  送信人骑着马走了,马蹄扬起了好多落叶,我心里滋生了长长的牵挂,看着远去的马儿,不禁黯然泪下。

  渔家傲秋思改写作文 5

  边塞的秋天来了,秋风袭袭,不似家乡般柔和;反倒有几抹肃杀之气.真真是大不相同,各有千秋.大眼竟然已经向衡阳飞去,毫无停留之意,家是温暖的!

  军营号角声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之声,激起烟尘滚滚;震慑人心的不是豪迈,而是这声中的无限悲凉.山重重叠叠,烟雾缭绕,落日朦胧依稀可见;只余孤城紧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村子里充溢的是那难言的乡情啊.把酒望月,借酒消愁.我何尝不知借酒消愁愁更愁?可乡情啊!它泛上心间,激起点点漪涟何尝不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我想浸在这久违的温暖中,可怎么能.

  边患未*,功业未成,故乡啊!你那么遥不可及.我远远地望着你,却伫立在战场!我不能离开!

  一声悄苍幽凉的羌管湮没在空气中,却荡漾在我的心中,我们的心中;那满头白发之愁却是为你我的故乡!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