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 (菁华3篇)

首页 / 知识 / |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1

  *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②*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③*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分;

  *行四边形的判定:

  ①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③对角线互相*分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④一组对边*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方和等于斜边的*方(勾股定理);

  ④直角三角形中30度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②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 、c有下面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3

  一、线、角

  1.直线没有端点,没有长度,可以无限延伸。

  2.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没有长度,射线可以无限延伸,并且射线有方向。

  3.在一条直线上的一个点可以引出两条射线。

  4.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圆的半径、直径都是线段。

  5.角的两边是射线,角的大小与射线的长度没有关系,而是跟角的两边**的大小有关,叉得越大角就越大。

  6.几个易错的角边关系:

  (1)*角的两边是射线,*角不是直线。

  (2)三角形、四边形中的角的两边是线段。

  (3)圆心角的两边是线段。

  7.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8.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9.在同一个*面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行线。

  二、三角形

  1.任何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

  2.三角形具有稳定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4.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

  5.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则它们面积相等。

  6.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三、正方形面积

  1.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2.正方形面积:两条对角线长度的积2

  四、三角形、四边形的关系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组成一个*行四边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能组成一个长方形。

  3.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能组成一个正方形。

  4.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组成一个*行四边形。

  五、圆

  1.把一个圆割成一个*似的长方形,割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则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增加r2。

  2.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它的面积是

  3.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

  六、半圆的周长公式:C=d?2+d或C=pr+2r

  4.半圆面积=圆的面积/2

  5.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缩小以上倍数的*方倍。

  七、圆柱、圆锥

  1.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2.如果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那么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

  3.把一个圆柱沿着半径切开,拼成一个*似的长方体,体积不变,表面积增加了两个面,增加的面积是rh2。

  4.把一个圆柱沿着底面直径劈开,得到两个半圆柱体,表面积和比原来增加了两个长方形的面,增加的面积和是dh2。

  5.把一个圆柱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那么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削去的圆柱的体积占圆柱体积的,削去的圆柱的体积占圆锥体积的2倍。

  6.把一个圆柱截成几段,增加的表面积是底面圆,增加的面的个数是:截的次数2。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1)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 (菁华3篇)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1

  正方形的特征:

  ①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②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分,每一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的判定:

  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②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的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推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三条角*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分线交于一点(外心);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3

  几何的初步知识

  线和角

  (1)线

  *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行线

  在同一*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行线。

  两条*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都相等。

  *垂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角

  (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角。*角180°。

  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周角是360°。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2)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菁华9篇)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

  一、圆

  1、圆的有关性质

  在一个*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圆,固定的端点O叫圆心,线段OA叫半径。

  由圆的意义可知:

  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圆上。

  就是说: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直径。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圆弧,简称弧。

  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半圆,大于半圆的弧叫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劣弧。由弦及其所对的弧组成的圆形叫弓形。

  圆心相同,半径不相等的两个圆叫同心圆。

  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等圆。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等弧。

  二、过三点的圆

  1、过三点的圆

  过三点的圆的作法:利用中垂线找圆心

  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经过三角形各顶点的圆叫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叫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圆的内接三角形。

  2、反证法

  反证法的三个步骤:

  ①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②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

  ③由矛盾得出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例如:求证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角是钝角。

  证明:设有两个以上是钝角

  则两个钝角之和>180°

  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矛盾。

  ∴不可能有二个以上是钝角。

  即最多只能有一个是钝角。

  三、垂直于弦的直径

  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理1:*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分弦所对两条弧。

  弦的垂直*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分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另一个条弧。

  推理2:圆两条*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四、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实际上,圆绕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都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

  顶点是圆心的角叫圆心角,从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弦心距。

  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心距相等。

  推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五、圆周角

  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

  推理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理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推理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由于以上的定理、推理,所添加辅助线往往是添加能构成直径上的圆周角的辅助线。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2

  建立了*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关于数学中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内容学*,我们做下面的知识讲解。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3

  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4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 ②

  2.数轴:

  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a+b=0?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或;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6)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0。

  6.互为倒数: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a)n=—an或(a —b)n=—(b—a)n,当n为正偶数时:(—a)n =an或(a—b)n=(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似数的精确位:

  一个*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

  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

  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重点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应该多创设情境,充分体现学生学*的主体性地位。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5

  数学[英语:mathematics,源自古希腊语μθημα(máthēma);经常被缩写为math或maths],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不同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6

  常用数学公式:

  1、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2、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a|-|b|-|a|≤a≤|a|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

  4、判别式: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7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

  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

  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如,=x,=│x│等。

  4、实数的运算

  1)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3)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到“右”(如5÷×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8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a、b都是整数且a≠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3)自然数是指0和正整数;a>0,则a是正数;a<0,则a是负数;a≥0,则a是正数或0(即a是非负数);a≤0,则a是负数或0(即a是非正数)。

  2、数轴

  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3)相反数的`和为0时,则a+b=0;即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a|。

  (3)|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

  5、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6、互为倒数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b≠0,那么的倒数是;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若ab=1,则a、b互为倒数;若ab=-1,则a、b互为负倒数。

  7、有理数加减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减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乘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12、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a)n=-an或(a-b)n=-(b-a)n,当n为正偶数时:(-a)n=an或(a-b)n=(b-a)n。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a2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2≥0;若a2+|b|=0,则a=0,b=0。

  (4)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

  15、科学计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似数的精确度

  一个*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

  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

  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注意:怎样算简单,怎样算准确,是数学计算的最重要的原则。

  19、特殊值法

  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但不能用于证明。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9

  1、多面体的结构特征

  (1)棱柱有两个面相互*行,其余各面都是*行四边形,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行。

  正棱柱: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做直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反之,正棱柱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侧棱垂直于底面,侧面是矩形。

  (2)棱锥的底面是任意多边形,侧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的棱锥叫做正棱锥。特别地,各棱均相等的正三棱锥叫正四面体。反过来,正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

  (3)棱台可由*行于底面的*面截棱锥得到,其上下底面是相似多边形。

  2、旋转体的结构特征

  (1)圆柱可以由矩形绕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

  (2)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

  (3)圆台可以由直角梯形绕直角腰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或等腰梯形绕上下底面中心所在直线旋转半周得到,也可由*行于底面的*面截圆锥得到。

  (4)球可以由半圆面绕直径旋转一周或圆面绕直径旋转半周得到。

  3、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用*行投影得到,这种投影下,与投影面*行的*面图形留下的影子,与*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全等和相等的,三视图包括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三视图的长度特征:“长对正,宽相等,高*齐”,即正视图和侧视图一样高,正视图和俯视图一样长,侧视图和俯视图一样宽。若相邻两物体的表面相交,表面的交线是它们的分界线,在三视图中,要注意实、虚线的画法。

  4、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基本步骤是:

  (1)画几何体的底面

  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轴、y轴,两轴相交于点O,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x′轴、y′轴,两轴相交于点O′,且使∠x′O′y′=45°或135°,已知图形中*行于x轴、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行于x′轴、y′轴。已知图形中*行于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长度不变,*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2)画几何体的高

  在已知图形中过O点作z轴垂直于xOy*面,在直观图中对应的z′轴,也垂直于x′O′y′*面,已知图形中*行于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行于z′轴且长度不变。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3)

——初中数学教学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初中数学教学知识点总结1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①*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分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圆的两条*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8.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9.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0.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①直线L和⊙O相交d

  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相离d>r

  13.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4.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5.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6.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7.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8.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外角等于内对角

  19.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20.①两圆外离d>R+r

  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R-rr)

  ④两圆内切d=R-r(R>r)⑤两圆内含dr)

  21.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分两圆的公共弦

  22.定理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23.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24.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25.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6.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27.正三角形面积√3a/4a表示边长

  28.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29.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30.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31.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

  32.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3.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34.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初中数学教学知识点总结2

  一、角的定义

  “静态”概念: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动态”概念:角可以看作是一条射线绕其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如果一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那么这个角叫做*角;*角的一半叫直角;大于直角小于*角的角叫做钝角;大于0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

  二、角的换算:

  1周角=2*角=4直角=360°;

  1*角=2直角=180°;

  1直角=90°;

  1度=60分=3600秒(即:1°=60′=3600″);

  1分=60秒(即:1′=60″).

  三、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概念: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说明:互补、互余是指两个角的数量关系,没有位置关系。

  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四、角的比较方法:

  角的大小比较,有两种方法:

  (1)度量法(利用量角器);

  (2)叠合法(利用圆规和直尺)。

  五、角*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分线。

  常见考法

  (1)考查与时钟有关的问题;

  (2)角的计算与度量。

  误区提醒

  角的度、分、秒单位的换算是60进制,而不是10进制,换算时易受10进制影响而出错。

初中数学教学知识点总结3

  1、正数和负数的有关概念

  (1)正数:比0大的数叫做正数;

  负数: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3、有关数轴

  (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数轴是一条直线。

  (2)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一定都是有理数。

  (3)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表示正数的点在原点的右侧,表示负数的点在原点的左侧。

  (2)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

  相反数是本身的是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3)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绝对值是本身的数是非负数。

  4、任何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

  最小的正整数是1,最大的负整数是-1。

  5、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

  两个正数比较:绝对值大的那个数大;

  两个负数比较:先算出它们的绝对值,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有理数加法

  (1)符号相同的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一致,和的绝对值等于两个加数绝对值之和.

  (2)符号相反的两数相加:当两个加数绝对值不等时,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中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当两个加数绝对值相等时,两个加数互为相反数,和为零.

  (3)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a+b=b+a

  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7、有理数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8、在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最简的形式,负数前面的加号可以省略不写.

  例如:14+12+(-25)+(-17)可以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14+12 -25-17,可以读作“正14加12减25减17”,也可以读作“正14、正12、负25、负17的和.”

  9、有理数的乘法

  两个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第一步:确定积的符号 第二步:绝对值相乘

  10、乘积的符号的确定

  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 0 时,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几个有理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零。

  11、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符号一定相同)

  倒数是本身的只有1和-1。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4)

——安徽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安徽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

  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最高系数为2的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

  大家已经学过二次函数(即抛物线)了,对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图象中表示等等,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Y的0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图象与X轴的交点。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大家知道,二次函数有顶点式(-b/2a,4ac-b2/4a),这大家要记住,很重要,因为在上面已经说过了,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部分,所以他也有自己的一个解法,利用他可以求出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1)配方法

  利用配方,使方程变为完全*方公式,在用直接开*方法去求出解

  (2)分解因式法

  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也一样,利用这点,把方程化为几个乘积的形式去解

  (3)公式法

  这方法也可以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万能方法了,方程的根X1={-b+√[b2-4ac)]}/2a,X2={-b-√[b2-4ac)]}/2a

安徽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2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整理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检验方程的解)。

  4、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距离=速度·时间;

  (2)工程问题:工作量=工效·工时;

  (3)比率问题:部分=全体·比率;

  (4)顺逆流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商品价格问题:售价=定价·折·,利润=售价—成本,;

  (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圆=2πR,S圆=πR2,C长方形=2(a+b),S长方形=ab,C正方形=4a,

  S正方形=a2,S环形=π(R2—r2),V长方体=abc,V正方体=a3,V圆柱=πR2h,V圆锥= πR2h。

  本章内容是代数学的核心,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快乐很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乐趣,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研究起,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主动学*、探究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安徽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3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 ②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a+b=0?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或;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a)n=—an或(a —b)n=—(b—a)n,当n为正偶数时:(—a)n =an或(a—b)n=(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似数的精确位:一个*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重点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应该多创设情境,充分体现学生学*的主体性地位。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5)

——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精选五篇)

  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 1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12、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分线上

  29、角的*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分线*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线段垂直*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分线上

  41、线段的垂直*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分线

  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方和、等于斜边c的*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4、推论夹在两条*行线间的*行线段相等

  55、*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分

  56、*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57、*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58、*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分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59、*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行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分,每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分

  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行的直线,必*分另一腰

  80、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行的直线,必*分第三边

  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

  8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84、(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86、*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推论*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定理*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方

  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分线

  108、到两条*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行线*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条直线

  1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分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圆的两条*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d�r

  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相离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d�R+r

  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R―r�d�R+r(R�r)

  ④两圆内切d=R―r(R�r)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R/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

  图形认识初步

  1、(1)几何图形: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称为几何图形。

  ①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都不在同一*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②*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面图形

  (2)从不同方向看物体

  ①从正面看,可以分清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③从左面看,可以分清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④从上面看,可以分清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2、体、面、线,点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注:(1)一般柱体都可以由底面的*面图形沿棱*移得到

  (2)一般来说,有曲面的几何体,都可以由某一*面图形绕某一直线旋转得到

  3、直线,射线,线段

  (1)直线的基本性质(直线公理)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要一条直线,简称为2点确定一条直线

  (2)表示方法

  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线段a

  用大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B,射线OA

  (3)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点在直线上________x_______

  A点直线外__________________P

  (4)两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公共点,即交点

  注意公理和定理的区分

  (1)命题的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2)组成:①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组成的,题设是已知,结论是由已知推出的事项

  ②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③经过推论证实的真命题叫定理

  3、线段的性质

  (1)线段的画法

  尺规法:用圆规在射线AC上截取AB=a

  度量法:先量出线段a的长度,在画出一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

  (2)线段的比较

  叠合法:即把其中的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作比较

  度量法:即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它们的长度作比较

  (3)线段的中点

  一个点把其中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这个点就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类似的还有线段的3等分点等。

  (4)线段公理

  两点连线的所有线段中,线段最短

  (5)线段距离: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4、角

  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注:角的大小和边长没有关系

  角可以看做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当终止位置和起始位置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角,等终止位置和起始位置重合是所形成的`的角叫做周角。

  (2)角的表示法

  ①用3个大写字母表示,表示顶点的字母必须写中间

  ②当顶角处只有一个角时,可以用表示顶角的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③用数字或希腊字母表示

  (3)角的分类

  ①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

  ②直角:等于90°的角

  ④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

  ⑤*角:等于180°的角

  ⑥周角:等于360°的角

  (4)角的度量和换算

  ①我们常用量角器量角,度,分秒是常用的角度单位,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记作:1°;同样的还有,把一度的角60等分,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记作1’’

  (2)换算方法

  ①由度化为分秒的形式:1°=60’,1’=60’’

  ②由分秒化为度的形式:1’’=

  ③画角的工具:三角板,量角器

  (5)角的比较和运算

  ①比较:可以用量角器量出度数再比较

  ②和差:两种意义,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

  (6)角*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

  6、余角和补角

  ①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就说明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简称互余,其中一个角是另一的角的余角

  ②补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③性质

  等角(或同角)的余角补角相等

  7、方位角

  方位角通常以正南或正北方向为基准,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通常先写正北或正南,在写偏东或偏西

  相交线与*行线

  1、两条相交线所形成的角

  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邻补角互补

  对顶角:有一个公共点,它们的两边都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1)邻补角和对顶角都是成对出现的

  (2)对顶角相等:但相等不一定是对顶角

  (3)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两组对顶角,分别相等,这一条件作为隐含条件,因此可以直接使用

  (4)在两条直线相交所得的四个角中,其中有公共顶点但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都是邻补角

  2、垂线的相关定义

  ①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4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

  ②垂线:当两条直线相互垂直时,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直

  ③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注:

  1、垂线是直线,垂线段是线段

  2、斜线段有无数条,而垂线段只有一条

  3、在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时,要弄清那一条是垂线

  3、*行线

  ①定义:在同一*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行线。直线a与b*行,记a//b

  ②画法:

  一落――把三角尺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

  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形的另一边

  三移――把三角形沿直尺的边推到三角尺的第一边恰好经过已知点的位置

  四画――沿三角尺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

  (3)*行线的公理及其推论

  ①*行公理:经过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推论:如果两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行,那么着两条直线互相*行

  (4)*行线的判定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5)*行线的性质

  ①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

  ②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③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注:*行线的性质和*行线判定的区别

  判定是由角相等或互补推出的直线*行,性质是由直线*行推出的角的相等或互补

  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 2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12、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分线上

  29、角的*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分线*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线段垂直*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分线上

  41、线段的垂直*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分线

  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方和、等于斜边c的*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4、推论夹在两条*行线间的*行线段相等

  55、*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分

  56、*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57、*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58、*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分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59、*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行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分,每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分

  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行的直线,必*分另一腰

  80、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行的直线,必*分第三边

  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

  8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84、(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86、*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推论*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定理*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方

  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分线

  108、到两条*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行线*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条直线

  1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分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圆的两条*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d﹤r

  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相离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d﹥R+r

  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R—r﹤d﹤R+r(R﹥r)

  ④两圆内切d=R—r(R﹥r)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R/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

  图形认识初步

  1、(1)几何图形: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称为几何图形。

  ①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都不在同一*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②*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面图形

  (2)从不同方向看物体

  ①从正面看,可以分清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③从左面看,可以分清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④从上面看,可以分清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2、体、面、线,点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注:(1)一般柱体都可以由底面的*面图形沿棱*移得到

  (2)一般来说,有曲面的几何体,都可以由某一*面图形绕某一直线旋转得到

  3、直线,射线,线段

  (1)直线的基本性质(直线公理)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要一条直线,简称为2点确定一条直线

  (2)表示方法

  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线段a

  用大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B,射线OA

  (3)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点在直线上________x_______

  A点直线外__________________P

  (4)两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公共点,即交点

  注意公理和定理的区分

  (1)命题的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2)组成:①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组成的,题设是已知,结论是由已知推出的'事项

  ②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③经过推论证实的真命题叫定理

  3、线段的性质

  (1)线段的画法

  尺规法:用圆规在射线AC上截取AB=a

  度量法:先量出线段a的长度,在画出一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

  (2)线段的比较

  叠合法:即把其中的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作比较

  度量法:即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它们的长度作比较

  (3)线段的中点

  一个点把其中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这个点就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类似的还有线段的3等分点等。

  (4)线段公理

  两点连线的所有线段中,线段最短

  (5)线段距离: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4、角

  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注:角的大小和边长没有关系

  角可以看做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当终止位置和起始位置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角,等终止位置和起始位置重合是所形成的的角叫做周角。

  (2)角的表示法

  ①用3个大写字母表示,表示顶点的字母必须写中间

  ②当顶角处只有一个角时,可以用表示顶角的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③用数字或希腊字母表示

  (3)角的分类

  ①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

  ②直角:等于90°的角

  ④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

  ⑤*角:等于180°的角

  ⑥周角:等于360°的角

  (4)角的度量和换算

  ①我们常用量角器量角,度,分秒是常用的角度单位,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记作:1°;同样的还有,把一度的角60等分,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记作1’’

  (2)换算方法

  ①由度化为分秒的形式:1°=60’,1’=60’’

  ②由分秒化为度的形式:1’’=

  ③画角的工具:三角板,量角器

  (5)角的比较和运算

  ①比较:可以用量角器量出度数再比较

  ②和差:两种意义,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

  (6)角*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

  6、余角和补角

  ①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就说明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简称互余,其中一个角是另一的角的余角

  ②补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③性质

  等角(或同角)的余角补角相等

  7、方位角

  方位角通常以正南或正北方向为基准,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通常先写正北或正南,在写偏东或偏西

  相交线与*行线

  1、两条相交线所形成的角

  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邻补角互补

  对顶角:有一个公共点,它们的两边都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1)邻补角和对顶角都是成对出现的

  (2)对顶角相等:但相等不一定是对顶角

  (3)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两组对顶角,分别相等,这一条件作为隐含条件,因此可以直接使用

  (4)在两条直线相交所得的四个角中,其中有公共顶点但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都是邻补角

  2、垂线的相关定义

  ①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4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

  ②垂线:当两条直线相互垂直时,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直

  ③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注:

  1、垂线是直线,垂线段是线段

  2、斜线段有无数条,而垂线段只有一条

  3、在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时,要弄清那一条是垂线

  3、*行线

  ①定义:在同一*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行线。直线a与b*行,记a//b

  ②画法:

  一落——把三角尺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

  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形的另一边

  三移——把三角形沿直尺的边推到三角尺的第一边恰好经过已知点的位置

  四画——沿三角尺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

  (3)*行线的公理及其推论

  ①*行公理:经过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推论:如果两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行,那么着两条直线互相*行

  (4)*行线的判定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5)*行线的性质

  ①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

  ②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③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注:*行线的性质和*行线判定的区别

  判定是由角相等或互补推出的直线*行,性质是由直线*行推出的角的相等或互补

  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 3

  1.有关*行与垂直(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的、反复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论证、计算角、与距离等)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中,首先应从解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基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行(垂直)、线面*行(垂直)、面面*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判定两个*面*行的方法:

  (1)根据定义--证明两*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行于另一个*面;

  (3)证明两*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3.两个*面*行的主要性质:

  ⑴由定义知:两*行*面没有公共点。

  ⑵由定义推得:两个*面*行,其中一个*面内的直线必*行于另一个*面。

  ⑶两个*面*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行*面同时和第三个*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行。

  ⑷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行*面中的一个*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面。

  ⑸夹在两个*行*面间的*行线段相等。

  ⑹经过*面外一点只有一个*面和已知*面*行。

  以上性质⑵、⑷、⑸、⑹在课文中虽未直接列为性质定理,但在解题过程中均可直接作为性质定理引用。

  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 4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12、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分线上

  29、角的*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分线*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线段垂直*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分线上

  41、线段的垂直*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分线

  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方和、等于斜边c的*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4、推论夹在两条*行线间的*行线段相等

  55、*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分

  56、*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57、*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58、*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分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59、*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行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分,每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分

  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行的直线,必*分另一腰

  80、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行的直线,必*分第三边

  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

  8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84、(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86、*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推论*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定理*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方

  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分线

  108、到两条*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行线*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条直线

  1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分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圆的两条*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d﹤r

  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相离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d﹥R+r

  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R—r﹤d﹤R+r(R﹥r)

  ④两圆内切d=R—r(R﹥r)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R/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

  图形认识初步

  1、(1)几何图形: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称为几何图形。

  ①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都不在同一*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②*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面图形

  (2)从不同方向看物体

  ①从正面看,可以分清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③从左面看,可以分清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④从上面看,可以分清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2、体、面、线,点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注:(1)一般柱体都可以由底面的*面图形沿棱*移得到

  (2)一般来说,有曲面的几何体,都可以由某一*面图形绕某一直线旋转得到

  3、直线,射线,线段

  (1)直线的基本性质(直线公理)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要一条直线,简称为2点确定一条直线

  (2)表示方法

  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线段a

  用大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B,射线OA

  (3)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点在直线上________x_______

  A点直线外__________________P

  (4)两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公共点,即交点

  注意公理和定理的区分

  (1)命题的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2)组成:①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组成的,题设是已知,结论是由已知推出的事项

  ②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③经过推论证实的真命题叫定理

  3、线段的性质

  (1)线段的画法

  尺规法:用圆规在射线AC上截取AB=a

  度量法:先量出线段a的长度,在画出一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

  (2)线段的比较

  叠合法:即把其中的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作比较

  度量法:即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它们的长度作比较

  (3)线段的中点

  一个点把其中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这个点就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类似的还有线段的3等分点等。

  (4)线段公理

  两点连线的所有线段中,线段最短

  (5)线段距离: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4、角

  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注:角的大小和边长没有关系

  角可以看做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当终止位置和起始位置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角,等终止位置和起始位置重合是所形成的的角叫做周角。

  (2)角的表示法

  ①用3个大写字母表示,表示顶点的字母必须写中间

  ②当顶角处只有一个角时,可以用表示顶角的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③用数字或希腊字母表示

  (3)角的分类

  ①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

  ②直角:等于90°的角

  ④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

  ⑤*角:等于180°的角

  ⑥周角:等于360°的角

  (4)角的度量和换算

  ①我们常用量角器量角,度,分秒是常用的角度单位,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记作:1°;同样的还有,把一度的角60等分,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记作1’’

  (2)换算方法

  ①由度化为分秒的形式:1°=60’,1’=60’’

  ②由分秒化为度的形式:1’’=

  ③画角的工具:三角板,量角器

  (5)角的比较和运算

  ①比较:可以用量角器量出度数再比较

  ②和差:两种意义,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

  (6)角*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

  6、余角和补角

  ①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就说明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简称互余,其中一个角是另一的角的余角

  ②补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③性质

  等角(或同角)的余角补角相等

  7、方位角

  方位角通常以正南或正北方向为基准,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通常先写正北或正南,在写偏东或偏西

  相交线与*行线

  1、两条相交线所形成的角

  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邻补角互补

  对顶角:有一个公共点,它们的两边都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1)邻补角和对顶角都是成对出现的

  (2)对顶角相等:但相等不一定是对顶角

  (3)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两组对顶角,分别相等,这一条件作为隐含条件,因此可以直接使用

  (4)在两条直线相交所得的四个角中,其中有公共顶点但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都是邻补角

  2、垂线的相关定义

  ①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4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

  ②垂线:当两条直线相互垂直时,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直

  ③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注:

  1、垂线是直线,垂线段是线段

  2、斜线段有无数条,而垂线段只有一条

  3、在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时,要弄清那一条是垂线

  3、*行线

  ①定义:在同一*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行线。直线a与b*行,记a//b

  ②画法:

  一落——把三角尺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

  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形的另一边

  三移——把三角形沿直尺的边推到三角尺的第一边恰好经过已知点的位置

  四画——沿三角尺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

  (3)*行线的公理及其推论

  ①*行公理:经过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推论:如果两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行,那么着两条直线互相*行

  (4)*行线的判定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5)*行线的性质

  ①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

  ②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③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注:*行线的性质和*行线判定的区别

  判定是由角相等或互补推出的直线*行,性质是由直线*行推出的角的相等或互补

  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 5

  1.有关*行与垂直(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的、反复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论证、计算角、与距离等)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中,高二,首先应从解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基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行(垂直)、线面*行(垂直)、面面*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判定两个*面*行的方法:

  (1)根据定义--证明两*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行于另一个*面;

  (3)证明两*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3.两个*面*行的主要性质:

  ⑴由定义知:两*行*面没有公共点。

  ⑵由定义推得:两个*面*行,其中一个*面内的直线必*行于另一个*面。

  ⑶两个*面*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行*面同时和第三个*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行。

  ⑷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行*面中的一个*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面。

  ⑸夹在两个*行*面间的*行线段相等。

  ⑹经过*面外一点只有一个*面和已知*面*行。

  以上性质⑵、⑷、⑸、⑹在课文中虽未直接列为性质定理,但在解题过程中均可直接作为性质定理引用。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