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

首页 / 知识 / |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

  一、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

  2、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

  ③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5、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二、激素调节

  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

  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

  3、血糖*衡的调节

  ①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

  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

  肝糖元的分解

  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 H2O和能量

  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

  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②血糖*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

  00-2-+-

  由胰岛B细胞(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

  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③胰岛素与胰糖素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它们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

  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3、反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反射弧完整和一定条件的刺激。

  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⑥神经节(细胞体聚集在一起构成)。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3)局部电流: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了局部电流。

  (4)传导方向:双向传导。

  下图所示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易错警示与兴奋产生与传导有关的3点提示:(1)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Na+的内流需要膜载体(离子通道),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故属于协助扩散;同理,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过程中K+的外流也属于协助扩散。(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的形式传导。(3)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差别:①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②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结构

  (2)突触间隙内的液体为组织液(填内环境成分)。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惑]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是特化的细胞膜,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分别相同。

  易错警示有关神经传递中的知识总结

  (1)突触和突触小体的区别

  ①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②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有关神经递质归纳小结

  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信息物质,对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

  ①供体: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②受体:与轴突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上的蛋白质,能识别相应的神经递质并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发生膜电位变化。

  ③传递: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组织液)→突触后膜。

  ④释放:其方式为胞吐,该过程的结构基础是依靠生物膜的流动性,递质在该过程中穿过了0层生物膜。在突触小体中与该过程密切相关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含量较多。⑤作用: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另一个神经元发生膜电位变化(兴奋或抑制)。

  ⑥去向: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转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次兴奋做好准备。

  ⑦种类:常见的神经递质有:a.乙酰胆碱;b.儿茶酚胺类: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c.5?羟色胺;d.氨基酸类:谷氨酸、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这些都不是蛋白质。

  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5、大脑的高级功能:言语区: S区(不能讲话)、W(不能写字)、H(不能听懂话)、V(不能看懂文字)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3

  内分泌系统知识点:

  1、甲状腺:

  位于咽下方。可分泌甲状腺激素。

  2、肾上腺:

  分皮质和髓质。皮质可分泌激素约50种,都属于固醇类物质,大体可为三类:

  ①糖皮质激素如可的松、皮质酮、氢化可的松等。他们的作用是使蛋白质和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使肝脏将氨基酸转化为糖原;并使血糖增加。此外还有抗感染和加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②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脱氧皮质酮等。此类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抑制对钾的重吸收,因而也促进对钠和水的重吸收。

  ③髓质可分泌两种激素即肾上腺素和甲肾上腺素,两者都是氨基酸的衍生物,功能也相似,主要是引起人或动物兴奋、激动,如引起血压上升、心跳加快、代谢率提高,同时抑制消化管蠕动,减少消化管的血流,其作用在于动员全身的潜力应付紧急情况。

  3、脑垂体:

  分前叶(腺性垂体)和后叶(神经性垂体),后叶与下丘脑相连。前叶可分泌生长激素(191氨基酸)、促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催乳素(199氨基酸)。后叶的激素有催产素(OXT)和抗利尿激素(ADH)(升压素)(都为含9个氨基酸的短肽),是由下丘脑分泌后运至垂体后叶的。

  4、下丘脑:

  是机体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可分泌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催乳素释放因子、催乳素释放制因子等。

  5、性腺:

  主要是精巢和卵巢。可分泌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孕酮(黄体酮)。

  6、胰岛:

  a细胞可分泌胰高血糖素(29个氨基酸的短肽),

  b细胞可分泌胰岛素(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两者相互拮抗。

  7、胸腺:

  分泌胸腺素,有促进淋巴细胞的生长与成熟的作用,因而和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4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种群有哪些特征?

  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2、什么是种群密度?

  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有哪些?

  ⑴、标志重捕法(调查取样法、估算法):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

  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算种群密度。

  ②、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志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中有标志数

  ⑵、样方法: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个体数,求得每个样

  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②、常用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

  4、什么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⑴、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如:1983年,我国年*均千人出生18.62人,即1.862%

  ⑵、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⑶、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的主要决定作用。

  是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

  5、什么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⑴、迁入率: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⑵、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⑶、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的次要决定作用。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不可忽视的因素。

  6、什么是年龄组成?

  ⑴、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①、增长型:幼年个体较多,年老个体数目较少的种群。

  ②、稳定型:各年量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的种群。

  ③、衰退型:幼年个体数目较少,年老个体数目较多的种群。

  ⑵、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

  7、什么是性别比例?

  ⑴、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比例。

  ⑵、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二、应会知识点

  1、种群密度调查有什么必要性?

  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确定、草原载畜量的确定等都依赖种群密度的数据。

  2、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注意事项

  ⑴、标志重捕法(调查取样法、估算法):适用于活动能力比较强的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重捕时间的确定要注意:间隔不可过长,以免因种群内部个体的出生和死亡引起误差。

  ⑵、样方法:适用于活动能力较弱的生物种群密度调查。

  样方多少、大小的确定:要有代表性,不可偏重过密集或稀疏。

  ⑶、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采用黑光灯灯光诱捕的方法。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5

  一、细胞与稳态

  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1)毛细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细血管没有盲端,这是区别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方法。

  (2)淋巴来源于组织液,返回血浆。图示中组织液单向转化为淋巴,淋巴单向转化为血浆,这是判断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突破口。

  3、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

  (1)存在的物质主要有:

  ①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②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③调节物质:激素、抗体、递质、淋巴因子、组织胺等。

  ④其他物质:纤维蛋白原等。

  (2)不存在的物质主要有:①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②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4、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

  (1)发生的生理过程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④激素调节过程,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2)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 ①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 ②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

  技法提炼

  内环境成分的判断方法

  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Na+、Cl-有关。

  溶液渗透压: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大。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接*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温度: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易错警示:与内环境有关的2个易错点:

  (1)内环境概念的适用范围: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6、内环境的稳态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免疫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3)内环境稳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扩展阅读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扩展1)

——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1、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2、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二、可遗传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原因: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r射线等;

  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3、特点:

  (1)普遍性

  (2)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

  (3)低频性

  (4)多数有害性

  (5)不定向性

  【注】体细胞的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则可能

  4、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

  (1)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2

  人类遗传病

  一、常见遗传病分类及判断方法:

  1、判断顺序及方法:第一步:判断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

  方法:看患者总数,如果患者很多连续每代都有即为显性遗传。如果患者数量很少,只有某代或隔代个别有患者即为隐性遗传。(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第二步:先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

  方法:看患者性别数量,如果男女患者数量基本相同即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如果男女患者的数量明显不等即为X染色体遗传病。(特别:如果男患者数量远多于女患者即判断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反之,显性)

  二、常见单基因遗传病分类:

  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

  发病特点:

  ⒈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⒉男患者将至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

  ②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

  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遇以上两类题,先写性染色体XY或XX,在标出基因

  ③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

  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遇常染色体类型,只推测基因,而与X、Y无关

  三、多基因遗传病:

  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糖尿病。

  四、染色体异常病:

  21三体(患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症(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

  五、优生措施:

  ⒈禁止*亲结婚。(直系血亲与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⒉进行遗传咨询,体检、对将来患病分析

  ⒊提倡“适龄生育”

  ⒋产前诊断

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3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如何提高生物成绩

  学生想要提高生物成绩,就需要在学*的时候,经常用脑去思考问题。生物在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而带着问题去学*,才会事半功倍。生物是一门实验的科学,探究生物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需要学生自己去实验,在实践中学*,这样对于生物知识的掌握会更容易,也会更加全面,成绩也会更容易得到提升。

  高中生在学*生物的时候,要学会制定计划,对于熟练掌握的知识,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时间,但对于不理解或是生疏的知识则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学生的学*方法,对于生物成绩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合理安排生物的学*,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生物成绩的提高同样离不开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学生在学*生物的时候,一定要将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网络,这样才能在考试和做题时灵活运用。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

  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

  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

  2.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

  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

  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

  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

  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

  低于0.8 g/L:低血糖症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

  8.血糖*衡的调节

  血糖浓度升高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A细胞分泌)

  血糖浓度降低

  9.体温调节

  寒冷刺激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

  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全身发抖(骨骼肌手缩).起鸡皮疙的(毛细血管收缩)

  10.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人体各个部位).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12.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13.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4.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

  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

  15.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扩展2)

——高二生物的知识点总结范本五份

  高二生物的知识点总结 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知识点总结】

  本节是植物激素调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主要包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这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所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是我们学*的重点问题。主要有四个重要实验,分别是由达尔文、詹森、拜尔和温特完成的。我们需要注意每个重要实验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对照思路,达尔文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的快,因而出现向光弯曲;詹森的实验结论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拜尔的实验结论是: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温特的实验结论是: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进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但温特并没有把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到1934年科学家才最终确认了这种物质就是吲哚乙酸。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均为幼嫩且生长旺盛的部位;根尖和成熟叶片合成生长素极少。在这些部位,通过一系列过程将色氨酸转化成生长素。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趋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极少。

  生长素的运输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即极性运输;在成熟的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在芽尖、根尖等不成熟组织的尖端,生长素的运输也会受到外界因素(如地球引力、单侧光、离心力)的作用下发生横向运输,如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考点分析】

  本节是植物激素调节重点考查的部分,在*时测试和高考中都会占有一定的比例。从能力要求上看,往往考查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如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往往搭载实际问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都很常见。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知识点误区】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其合成不需要光,横向运输是在尖端完成的,但发生作用的部位在尖端的下面一段。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而琼脂对生长素的运输和传递无阻碍作用。感光部位在尖端,只有单侧光照射尖端才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若无尖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不对称放置,也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高二生物的知识点总结 2

  1.解旋酶:作用于氢键,是一类解开氢键的酶,由水解ATP来供给能量它们常常依赖于单链的存在,并能识别复制叉的单链结构。在细菌中类似的解旋酶很多,都具有ATP酶的活性。大部分的移动方向是5′→3′,但也有3′→5′移到的情况,如n′蛋白在φχ174以正链为模板合成复制形的过程中,就是按3′→5′移动。在DNA复制中起作用。

  聚合酶:在DNA复制中起作用,是以一条单链DNA为模板,将单个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一条与模板链互补的DNA链,形成链与母链构成一个DNA分子。

  连接酶:其功能是在两个DNA 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如果将经过同一种内切酶剪切而成的两段DNA比喻为断成两截的梯子,那么,DNA连接酶可以把梯子的“扶手”的断口处(注意:不是连接碱基对,碱基对可以依靠氢键连接),即两条DNA黏性末端之间的缝隙“缝合”起来。据此,可在基因工程中用以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与DNA聚合酶的不同在于:不在单个脱氧核苷酸与DNA 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而是将DNA双链上的两个缺口同时连接起来,因此DNA连接酶不需要模板

  聚合酶:又称RNA复制酶、RNA合成酶,作用是以完整的双链DNA为模板,边**边转录形成mRNA,转录后DNA仍然保持双链结构。对真核生物而言,RNA聚合酶包括三种:RNA聚合酶I转录rRNA,RNA聚合酶Ⅱ转录mRNA,RNA聚合酶Ⅲ转录tRNA和其她小分子RNA。在RNA复制和转录中起作用。

  5.反转录酶:为RNA指导的DNA聚合酶,催化以RNA为模板、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DNA的过程。具有三种酶活性,即RNA指导的DNA聚合酶,RNA酶,DNA指导的DNA聚合酶。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中,作为重要的工具酶被广泛用于建立基因文库、获得目的基因等工作。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

  6.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限制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细菌、霉菌等)中。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能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是特异性地切断DNA链中磷酸二酯键的核酸酶(“分子手术刀”)。发现于原核生物体内,现已分离出100多种,几乎所有的原核生物都含有这种酶。是重组DNA技术和基因诊断中重要的一类工具酶。例如,从大肠杆菌中发现的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目前已经发现了200多种限制酶,它们的切点各不相同。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就能被某种限制酶切割下来。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

  7.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植物细胞工程中植物体细胞杂交时,需事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从而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然后诱导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

  8.胰蛋白酶:在动物细胞工程的动物细胞培养中,需要用胰蛋白酶将取自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和组织分散成单个的细胞,然后配制成细胞悬浮液进行培养。或用于细胞传代培养时将细胞从瓶壁上消化下来。

  9.淀粉酶:主要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胰腺分泌的胰淀粉酶和肠腺分泌的肠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10.麦芽糖酶:主要有胰腺分泌的胰麦芽糖酶和肠腺分泌的肠麦芽糖酶,可催化麦芽糖水解成葡萄糖。

  11.脂肪酶:主要有胰腺分泌的胰脂肪酶和肠腺分泌的肠脂肪酶,可催化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肝脏分泌的胆汁乳化脂肪形成脂肪微粒后,有利于脂肪分解。

  12.蛋白酶:主要有胃腺分泌的胃蛋白酶和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质水解成多肽链。作用结果是破坏肽键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13.肽酶:由肠腺分泌,可催化多肽链水解成氨基酸。

  14.转氨酶:催化蛋白质代谢过程中氨基转换过程。如人体的谷丙转氨酶(GPT),能够把谷氨酸上的氨基转移给丙酮酸,从而形成丙氨酸和a—酮戊二酸。由于谷丙转氨酶在肝脏中的含量最多,当肝脏病变时谷丙转氨酶就大量释放到血液,因此临床上常把化验人体血液中这种酶的含量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等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15.光合作用酶:是指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一系列酶,主要存在于叶绿体中。

  16.呼吸氧化酶:与细胞呼吸有关的一系列酶,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

  合成酶:指催化ADP和磷酸,利用能量形成ATP的酶。

  水解酶:指催化ATP水解形成ADP和磷酸,释放能量的酶。

  19.组成酶:指微生物细胞中一直存在的酶。它们的合成只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如大肠杆菌细胞中分解葡萄糖的酶。

  20.诱导酶:指环境中存在某种物质的情况下才合成的酶,如大肠杆菌细胞中分解乳糖的酶。

  高二生物的知识点总结 3

  减数丝

  同点1.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次1.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只次

  2.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出现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等现象2.有同源染色体,但不发生联会

  3.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或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退化)3.一个体细胞形成2个体细胞

  4.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亲代细胞减少一半4.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相同

  相同点1.细胞程中均出现纺锤丝

  2、染色体在细胞程中都只复制一次

  3.都出现有同源染色体

  5.**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1个精原细胞可形成4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变形作用形成4个**由于细胞质不均等1个卵原细胞只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逐渐退化消失;无变形作用

  相同点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即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间期;在减数第一次,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束时,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着丝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高二生物的知识点总结 4

  一、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二、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原理:基因重组技术

  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_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只能将双链DN_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_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

  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_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

  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原理:DNA双链复制

  (2)过程:①加热至90~95℃DNA解链;

  ②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

  ③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_,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_,位于基因的尾端。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常用的转化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卵。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

  4.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

  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2.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方法是采用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mRNA

  杂交。

  3.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

  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

  4.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的鉴定。如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出现抗虫性状。

  基因工程的应用:

  1.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2.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3.基因治疗: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

  蛋白质工程的概念:

  蛋白质工程:

  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1)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基因工程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2)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它可以根据人的需求来设计蛋白质的结构,又称为第二代的基因工程。

  (3)基本途径: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以上是蛋白质工程特有的途径;以下按照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进行。(注意:目的基因只能用人工合成的方法)

  (4)设计中的困难:如何推测非编码区以及内含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高二生物的知识点总结 5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种群有哪些特征?

  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2、什么是种群密度?

  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有哪些?

  ⑴、标志重捕法(调查取样法、估算法):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

  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算种群密度。

  ②、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志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中有标志数

  ⑵、样方法: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个体数,求得每个样

  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②、常用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

  4、什么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⑴、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如:1983年,我国年*均千人出生18.62人,即1.862%

  ⑵、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⑶、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的主要决定作用。

  是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

  5、什么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⑴、迁入率: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⑵、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⑶、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的次要决定作用。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不可忽视的因素。

  6、什么是年龄组成?

  ⑴、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①、增长型:幼年个体较多,年老个体数目较少的种群。

  ②、稳定型:各年量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的种群。

  ③、衰退型:幼年个体数目较少,年老个体数目较多的种群。

  ⑵、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

  7、什么是性别比例?

  ⑴、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比例。

  ⑵、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二、应会知识点

  1、种群密度调查有什么必要性?

  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确定、草原载畜量的确定等都依赖种群密度的数据。

  2、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注意事项

  ⑴、标志重捕法(调查取样法、估算法):适用于活动能力比较强的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重捕时间的确定要注意:间隔不可过长,以免因种群内部个体的出生和死亡引起误差。

  ⑵、样方法:适用于活动能力较弱的生物种群密度调查。

  样方多少、大小的确定:要有代表性,不可偏重过密集或稀疏。

  ⑶、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采用黑光灯灯光诱捕的方法。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扩展3)

——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优选【5】份

  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1

  (1)基因工程的概念

  标准概念: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细胞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通俗概念: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基因操作的工具

  A.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①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

  ②作用特点: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③结果:产生黏性未端(碱基互补配对)。

  B.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①连接的部位: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

  ②结果:两个相同的黏性未端的连接。

  C.基困的运输工具――运载体

  ①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②具备的条件:

  a、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

  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有某些标记基因。

  ③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④质粒的特点: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

  (3)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A.提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概念: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如人的胰岛素基因、抗虫基因、抗病基因、干扰素基因等。

  提取途径: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DNA(运载体),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将切割下的目的基因与切割后的质粒混合,并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之形成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常用的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动植物细胞

  D.目的基因检测与表达

  检测方法如:质粒中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放入到相应的抗菌素中,如果正常生长,说明细胞中含有重组质粒。

  表达: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性状,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如:抗虫棉基因导入棉细胞后,棉铃虫食用棉的叶片时被杀死;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后能合成出胰岛素等。

  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2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1、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2、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二、可遗传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原因: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r射线等;

  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3、特点:

  (1)普遍性

  (2)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

  (3)低频性

  (4)多数有害性

  (5)不定向性

  【注】体细胞的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则可能

  4、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

  (1)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3

  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8、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9、DNA、RNA

  全称: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分布: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

  染色剂:甲基绿、吡罗红

  链数:双链、单链

  碱基:ATCG、AUCG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体、HIV、SARS病毒

  10、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细胞内良好储能物质:脂肪

  人和动物细胞储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质:ATP

  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4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如何提高生物成绩

  学生想要提高生物成绩,就需要在学*的时候,经常用脑去思考问题。生物在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而带着问题去学*,才会事半功倍。生物是一门实验的科学,探究生物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需要学生自己去实验,在实践中学*,这样对于生物知识的掌握会更容易,也会更加全面,成绩也会更容易得到提升。

  高中生在学*生物的时候,要学会制定计划,对于熟练掌握的知识,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时间,但对于不理解或是生疏的知识则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学生的学*方法,对于生物成绩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合理安排生物的学*,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生物成绩的提高同样离不开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学生在学*生物的时候,一定要将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网络,这样才能在考试和做题时灵活运用。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

  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

  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

  2.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

  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

  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

  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

  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

  低于0.8 g/L:低血糖症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

  8.血糖*衡的调节

  血糖浓度升高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A细胞分泌)

  血糖浓度降低

  9.体温调节

  寒冷刺激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

  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全身发抖(骨骼肌手缩).起鸡皮疙的(毛细血管收缩)

  10.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人体各个部位).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12.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13.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4.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

  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

  15.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

  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5

  1、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生命系统。

  2、将人的胰岛素基因通过基因工程转入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分泌胰岛素时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合成成熟的蛋白质。

  3、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5、线粒体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6、细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胆固醇。

  7、细胞膜中只含糖蛋白,不含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8、只有叶绿体、线粒体能产生ATP,细胞基质不能产生ATP。

  9、只有动物细胞才有中心体。

  10、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液泡。

  11、无氧条件下不能产生ATP、不能进行矿质元素的吸收。

  12、测量的CO2量、O2量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

  13、氧气浓度越低越有利于食品蔬菜保鲜、种子储存。

  14、黑暗中生物不进行细胞呼吸。

  15、温度越高农作物产量越高。

  16、细胞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

  17、酶只能在细胞内发生催化作用。

  18、细胞都能增殖、都能进行DNA复制,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19、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扩展4)

——高三生物知识点 50句菁华

1、外分泌性蛋白通过生物膜系统运送出细胞外,穿过的生物膜层数为零。

2、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失去的水是液泡中的水。

3、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均是真核细胞分裂方式。细菌为原核生物,分裂为二分裂。

4、根减生长点细胞没有大液泡。

5、皮肤生发层细胞代谢旺盛,在间期易癌变。

6、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均有水生成。

7、遗传密码是指mRNA上的碱基排序。

8、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有两种: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二是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9、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染色体的某一片段消失)、增添(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颠倒(染色体的某一片段颠倒了180o)或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等改变

10、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11、单倍体育种:形成原因:由生殖细胞不经过**作用直接发育而成。例如,蜜蜂中的雄蜂是单倍体动物;玉米的花粉粒直接发育的植株是单倍体植物。特点:生长发育弱,高度不孕。单倍体在育种工作上的应用常用方法:花药离体培养法。意义:大大缩短育种年龄。单倍体的优点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速度快,单倍体植株染色体人工加倍后,即为纯合二倍体,后代不再分离,很快成为稳定的新品种,所培育的种子为绝对纯种。

1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13、糖尿病

14、激素调节的特点:

15、通过体液运输

16、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水绵-绿藻/伞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蛔虫]

17、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18、交换吸附:根部细胞表面吸附的阳离子、阴离子与土壤溶液中阳离子、阴离子发生交换的过程就叫交换吸附。

19、合理灌溉的依据:不同植物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也不同。

20、概念:是指具备环境和谐或生物合理的特征,具有安全、广谱、低毒、无公害、易分解、与环境相容和免除有害副作用特性的农药。

21、定义:利用病虫害的天敌生物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或途径,就是生物防治。

22、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23、基因突变是指:由于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4、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这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25、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着差异性。

26、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

27、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8、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29、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30、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31、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

32、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

33、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34、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35、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遗传信息的载体,核酸是一切生物体(包括病毒)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6、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分子功能多样性,概括有: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②催化作用:如酶;③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④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不是蛋白质);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注意: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是有核酸控制的。

37、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38、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的结构都有差别。但是,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统一的整体。

39、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40、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41、常用的转化方法:

42、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43、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方法是采用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mRNA杂交。

44、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遗传信息的.载体,核酸是一切生物体(包括病毒)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5、能源物质系列:生物体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脂肪;动物细胞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糖元;植物细胞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淀粉;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P~P~P);生物体内的最终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46、分裂间期

47、分裂期

48、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卵。不是种子。

49、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了,营养贮藏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由子叶或胚乳提供的,而种子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胚柄细胞提供的。

50、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扩展5)

——生物高二知识点 40句菁华

1、暗反应阶段

2、渗透吸水:条件:半透膜、浓度差

3、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辐射)、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4、在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中,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各自分泌什么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

5、细胞膜的功能由哪三点?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信息传递

6、婚姻法规定不能结婚的*亲指什么?直系血亲及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7、生命调节的特点是什么?神经与激素共同调节

8、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

9、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等组成。人体的免疫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淋巴细胞。

10、HIV为一种逆转录病毒,它感染人体的途径多样,如经性接触、血液和血制品、母婴感染等,在我国,共用注射器具注射毒品是感染HIV的最主要途径。HIV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11、D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核,含有的碱基为A、G、C、T;

1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种)

13、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2C2H5OH+4O2→CH3COOH+6H2O

14、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营腐生生活。

15、酿造腐乳的主要生产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

16、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17、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18、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这叫做~。

19、酵母菌:属兼性厌氧菌,在正常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条件下,酵母菌将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20、新陈代谢的类型必须从同化类型和异化类型做答。(硝化细菌为自养需氧型,蓝藻为自养需氧型,蘑菇为异氧需氧型,菟丝子为异氧需氧型)。

21、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生命系统。

22、细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胆固醇。

23、只有动物细胞才有中心体。

24、无氧条件下不能产生ATP、不能进行矿质元素的吸收。

25、黑暗中生物不进行细胞呼吸。

26、染色体是遗传物质。

27、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28、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29、DNA连接酶:其功能是在两个DNA 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如果将经过同一种内切酶剪切而成的两段DNA比喻为断成两截的梯子,那么,DNA连接酶可以把梯子的“扶手”的断口处(注意:不是连接碱基对,碱基对可以依靠氢键连接),即两条DNA黏性末端之间的缝隙“缝合”起来。据此,可在基因工程中用以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与DNA聚合酶的不同在于:不在单个脱氧核苷酸与DNA 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而是将DNA双链上的两个缺口同时连接起来,因此DNA连接酶不需要模板

30、反转录酶:为RNA指导的DNA聚合酶,催化以RNA为模板、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DNA的过程。具有三种酶活性,即RNA指导的DNA聚合酶,RNA酶,DNA指导的DNA聚合酶。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中,作为重要的工具酶被广泛用于建立基因文库、获得目的基因等工作。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

3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限制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细菌、霉菌等)中。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能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是特异性地切断DNA链中磷酸二酯键的核酸酶(“分子手术刀”)。发现于原核生物体内,现已分离出100多种,几乎所有的原核生物都含有这种酶。是重组DNA技术和基因诊断中重要的一类工具酶。例如,从大肠杆菌中发现的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目前已经发现了200多种限制酶,它们的切点各不相同。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就能被某种限制酶切割下来。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

32、脂肪酶:主要有胰腺分泌的胰脂肪酶和肠腺分泌的肠脂肪酶,可催化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肝脏分泌的胆汁乳化脂肪形成脂肪微粒后,有利于脂肪分解。

33、作用:a、生物体组成成分(例子:血红蛋白:Fe2+骨骼:Ca2+ 【缺钙,肌肉抽搐】PO43-磷脂的组成成分、Mg植物叶绿素的必需成分、Zn多种酶的组成元素、I甲状腺素的原料)

34、脂肪——苏丹III(橘红色)

35、什么是寄生?

36、群落中物种越多,丰富度越高。

37、寄生只对寄生者一方有利,对寄主有害。

38、群落的水*结构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以及动物和人的影响有关。

39、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

40、互利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彼此有利,即使分开,都能很好生活的现象。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扩展6)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 40句菁华

1、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与二苯胺试剂

2、血红蛋白与单细胞蛋白

3、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4、蛋白质--(5%NaOH和1%CuSO4)双缩脲试剂(紫色)

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三大类?就地、迁地、离体保护

6、眼球的'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7、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8、生长素的化学名称?吲哚乙酸

9、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用途?培育无籽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防止落花落果

10、听觉和*衡的感受器?耳蜗;前庭器

11、人工免疫的主要方式是?接种疫苗

12、变异主要有哪三方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13、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的原理?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

1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功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使膜上的各种酶为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15、细胞核的简介:(1)存在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中;原核细胞中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有的真核细胞中也没有细胞核,如人体内的成熟的红细胞。

16、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17、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有几个氨基酸叫几肽。

18、核糖核酸:另一类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简称RNA。

19、眼球的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20、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9%的NaCl。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由K+维持。

21、兴奋的产生:静息时,由于钠钾泵主动运输吸收K+排出Na+,使得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状态下,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此时为协助扩散,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产生外负内正动作电位。

22、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23、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清除和监控。

24、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25、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

26、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哪些?

27、停止供应CO2,C5的变化及其原因?上升,C3还原进行,CO2固定受阻

28、婚姻法规定不能结婚的*亲指什么?直系血亲及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29、DNA四种单体的中文名称?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酸

30、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

31、生物进化的结果是:多样性和适应性

32、细胞全能性的.证明实例

33、可作为证明细胞全能性的实例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34、细胞分化程度与全能性的关系:分化程度越低的细胞全能性越高.

35、种群各个特征的关系:

36、调查种群密度的意义

37、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

38、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谱

39、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

40、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J.von.Sachs,1832——1897)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扩展7)

——高二生物知识点 40句菁华

1、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分裂间期

3、前期

4、DNA连接酶:其功能是在两个DNA 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如果将经过同一种内切酶剪切而成的两段DNA比喻为断成两截的梯子,那么,DNA连接酶可以把梯子的“扶手”的断口处(注意:不是连接碱基对,碱基对可以依靠氢键连接),即两条DNA黏性末端之间的缝隙“缝合”起来。据此,可在基因工程中用以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与DNA聚合酶的不同在于:不在单个脱氧核苷酸与DNA 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而是将DNA双链上的两个缺口同时连接起来,因此DNA连接酶不需要模板

5、反转录酶:为RNA指导的DNA聚合酶,催化以RNA为模板、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DNA的过程。具有三种酶活性,即RNA指导的DNA聚合酶,RNA酶,DNA指导的DNA聚合酶。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中,作为重要的工具酶被广泛用于建立基因文库、获得目的基因等工作。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

6、淀粉酶:主要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胰腺分泌的胰淀粉酶和肠腺分泌的肠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7、脂肪酶:主要有胰腺分泌的胰脂肪酶和肠腺分泌的肠脂肪酶,可催化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肝脏分泌的胆汁乳化脂肪形成脂肪微粒后,有利于脂肪分解。

8、光合作用酶:是指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一系列酶,主要存在于叶绿体中。

9、ATP合成酶:指催化ADP和磷酸,利用能量形成ATP的酶。

10、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

11、核苷酸的组成包括: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

1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种)

13、血红蛋白中的无机盐是:Fe2+,叶绿素中的无机盐是:Mg2+

14、被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叫流动镶嵌模型

15、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16、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17、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如草履虫。

18、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19、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20、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21、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等。

2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酸碱*衡)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23、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生命系统。

24、将人的胰岛素基因通过基因工程转入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分泌胰岛素时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合成成熟的蛋白质。

25、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26、线粒体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27、黑暗中生物不进行细胞呼吸。

28、细胞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

29、细胞分化就是指细胞形态、结构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30、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有细胞核或核糖体。

31、人和动物、植物的遗传物质中核苷酸种类有8种。

32、基因只位于染色体上。

33、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34、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5、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

36、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37、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38、血友病简介: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

39、遗传咨询与优生的关系

40、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5份(扩展8)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参考实用五份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参考 1

  呼吸作用(生物氧化)

  1.概念: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经过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释放能量。

  2.场所: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

  3.无氧呼吸:

  2C2H5OH+2CO2+能量(植物细胞、酵母菌)

  1分子葡萄糖2分子丙酸2C3H6O3+能量

  (动物、人、马铃薯块茎细胞、甜菜块根)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不彻底,全部反应在细胞质中进行,条件时没有氧气参与。

  4.有氧呼吸:

  第一步: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酸,[H]和少量ATP(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步:丙酸和水结合生成CO2,[H]和少量ATP(线粒体中进行)

  第三步:前两步的[H]与吸入的氧气结合生成水和大量的ATP(线粒体中进行)

  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彻底分解,1mol葡萄糖完全分解释放总能量2870千焦,其中1161KJ能量转移到ATP中,其它的`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5.呼吸作用的意义:①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②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1.同化作用:把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储存能量

  ①自养型(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主要指绿色植物、藻类;硝化细菌等

  ②异养型(直接摄取有机物)人、动物、营寄生、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2.异化作用:分解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释放能量

  ①需氧型(有氧呼吸)人、绝大多数的动物、植物、细菌、真菌

  ②厌氧型(无氧呼吸)寄生虫、乳酸菌等嫌气性细菌兼性厌氧菌(无氧、有氧都能生存)酵母菌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参考 2

  语句:

  1.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的图解参见课本。

  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三类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程度不完全相同,一是转化的数量不同,如糖类可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二是转化的成分是有限制的,如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脂类不能转变为氨基酸。

  3.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80-100mg/dL范围内;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就会产生糖尿;血糖降低(50-60mg/dL),出现低血糖症状,低于45mg/dL,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多食少动使摄入的物质(如糖类)过多会导致肥胖。

  4.消化:淀粉经消化后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

  5.吸收及运输: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主动运输),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以甘油和脂肪酸和形式被吸收,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6.糖类没有N元素要转变成氨基酸,进而形成蛋白质,必须获得N元素,就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蛋白质要转化成糖类、脂类就要去掉N元素,通过脱氨基作用。

  7.唾液含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胃液含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胰液含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脂肪酶、胃蛋白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肠液含肠淀粉酶、肠麦芽糖、肠脂肪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

  8.胃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

  大肠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小肠吸收:以上所有加上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

  胃和大肠都能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

  小肠上皮细胞突起形成小肠绒毛,小肠绒毛朝向肠腔一侧的细胞膜有许多小突起称微绒毛微绒毛扩大了吸收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参考 3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矿质元素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共13种。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1.矿质元素吸收:交换吸附,主动运输(需能量),与呼吸作用参与。

  2.利用:

  ①多次利用:K离子,N、P、Mg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缺少多次利用元素时老组织受损)

  ②只利用一次:Ca、Fe、Mn形成稳定的化合物。(缺少时新组织受损)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经过消化,变成为结构简单、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

  2.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无机盐等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氨基转换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转给其他化合物(如:丙酸),形成的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5.脱氨基作用: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被分解成为含氮部分(即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转变成为尿素而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为糖类、脂肪。

  6.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

  7.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通过食物获得的氨基酸。它们是甲硫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8种。

  8.糖尿病:当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会得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疾病由于糖的利用发生障碍,病人消瘦、虚弱无力,有多尿、多饮、多食的“三多一少”(体重减轻)症状。

  9.低血糖病:长期饥饿血糖含量降低到50~80mg/dL,会出现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喝一杯浓糖水;低于45mg/dL时出现惊厥、昏迷等晚期症状,因为脑组织供能不足必须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参考 4

  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的组成

  (1)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吞噬细胞等

  2)免疫细胞 T细胞淋巴细胞 B细胞

  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在骨髓中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

  (2)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等。

  3、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①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②免疫过程

  ③结果: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

  ①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②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

  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4、免疫失调疾病

  (1)免疫过强自身免疫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

  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

  功能紊乱,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免疫过弱:艾滋病(AIDS) a.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遗传物质是RNA;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其致病机理是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人体的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各种病原体则乘虚而入。所以,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或恶性肿瘤,根本原因是HIV破坏免疫系统。

  易错警示与免疫细胞有关的.4点提示

  (1)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2)吞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3)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酶菌。

  (4)有关免疫细胞的“3个”: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都不能产生;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5、下图是初次免疫反应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变化和患病程度曲线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记忆细胞的特点:快速增殖分化、寿命长、对相应抗原十分敏感。

  (2)二次免疫特点: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其消灭。

  (3)由图示可看出,在二次免疫过程中抗体的产生特点是既快又多。

  易错警示与免疫过程有关的4点提示

  (1)只考虑到胸腺产生T细胞,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忽视了T细胞也可参与部分体液免疫,是解答相关试题容易出错的主要原因。(2)对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来说,初次免疫只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分化;二次免疫不仅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分化,而且记忆细胞可以更快地分化出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3)由淋巴细胞到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分化只是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在再次免疫中,记忆细胞非常重要,然而抗体不是由记忆细胞产生的,仍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参考 5

  一、细胞与稳态

  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1)毛细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细血管没有盲端,这是区别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方法。

  (2)淋巴来源于组织液,返回血浆。图示中组织液单向转化为淋巴,淋巴单向转化为血浆,这是判断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突破口。

  3、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

  (1)存在的物质主要有:

  ①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②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③调节物质:激素、抗体、递质、淋巴因子、组织胺等。

  ④其他物质:纤维蛋白原等。

  (2)不存在的物质主要有:①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②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4、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

  (1)发生的生理过程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④激素调节过程,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2)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 ①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 ②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

  技法提炼

  内环境成分的判断方法

  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Na+、Cl-有关。

  溶液渗透压: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大。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接*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温度: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易错警示:与内环境有关的2个易错点:

  (1)内环境概念的适用范围: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6、内环境的稳态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免疫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3)内环境稳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