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知识点 40句菁华

首页 / 知识 / | 高考化学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羧酸的分类:按羧基的数目: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多元羧酸;根据分子里的烃基是否饱和: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按烃基不同:脂肪酸、芳香酸;按C原子数目:低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酸。

3、酯的同分异构现象:酯的同分异构现象一般要比其他的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更复杂,除酯类产生同分异构体外,酯与羧酸等物质之间也能产生同分异构体。如C4H8O2的一部分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OOH、HCOOCH2CH2CH3、CH3COOCH2CH3、CH3CH2COOCH3

4、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n = m/M )

5、反应原理:用强氧化性物质(如MnO2、KMnO4等)和浓盐酸反应。

6、基础理论“块”。这块包括结构理论(原子结构,分子即化学键理论,晶体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同期表线,电解质溶液(含氧化-还原理论)线,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衡理论线。理论块是化学的灵魂。

7、反应速率与化学*衡

8、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9、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10、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11、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12、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13、元素

14、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15、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的(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6、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17、同种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18、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

19、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20、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

21、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

2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23、电解质及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4、通过自学及合作探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上小组讨论。

25、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26、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

27、看反应物和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

28、PH=14的溶液。 2.使红色石蕊变蓝。

29、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30、从微观(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的角度讨论:为什么有些反应是放热的,而有些反应是吸热的?

31、举例说明热化学方程式与一般的化学方程式有什么区别?我们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32、学会交流。

33、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34、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35、有机反应类型及典型例证。

36、熟悉阿伏加德罗常数NA常考查的微粒数目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37、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38、S02与C12通入水中虽然都有漂白性,但将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则会失去漂白性。

39、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①;②甲酸:③甲酸盐;④甲酸⑤葡萄糖;③麦芽糖(均在职性环境下进行)

40、教材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任何复*资料都代替不了教材。要注意教材上的一句话可能就是一个选项,一个实验可能就是一道探究题。因此复*时要先通读课本,加深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高考化学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高考化学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1)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原电池正负极的确定

2、电解池阴阳极的确定

3、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4、制氧气的注意事项:

5、鉴别二氧化碳的方法是: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6、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水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7、依据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9、含有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10、H2S、HI、FeCl2、浓H2SO4、Na2SO3、苯酚等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

11、羧酸:在分子里烃基跟羧基直接相连接的有机化合物叫做羧酸。一元羧酸的通式:R—COOH,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CnH2nO2。

12、酯的同分异构现象:酯的同分异构现象一般要比其他的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更复杂,除酯类产生同分异构体外,酯与羧酸等物质之间也能产生同分异构体。如C4H8O2的一部分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OOH、HCOOCH2CH2CH3、CH3COOCH2CH3、CH3CH2COOCH3

1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14、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5、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16、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17、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18、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19、对于双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一定有极性(极性分子);键无极性,分子一定无极性(非极性分子)。

20、氢键也属于分子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只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对分子稳定性无影响。

21、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22、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一般都是8个电子,但He原子为2个电子。

23、甲烷、四氯化碳均为5原子构成的正四面体,但*为4个原子构成分子。

24、优先氧化原理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多种还原性物质,则加入一种氧化剂时,优先氧化还原性强的物质。如还原性:S2->I->Fe2+>Br->Cl-,在同时含以上离子的溶液中通入Cl2按以上顺序依次被氧化。

25、优先还原原理又如Fe3+、Cu2+、Fe2+同时存在的溶液,加入Zn粉,按氧化性最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被还原,即Fe3+、Cu2+、Fe2+顺序。

26、可逆反应按反应的系数比加入起始量,则反应过程中每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均相等。

27、NaAlO2、Na2SiO3、Na2CO3、Ca(ClO)2、NaOH、C17H35COONa、C6H5ONa等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

28、有5.6g铁与足量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29、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30、依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

31、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

32、羧酸的分类:按羧基的数目: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多元羧酸;根据分子里的烃基是否饱和: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按烃基不同:脂肪酸、芳香酸;按C原子数目:低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酸。

33、酯的.同分异构现象:酯的同分异构现象一般要比其他的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更复杂,除酯类产生同分异构体外,酯与羧酸等物质之间也能产生同分异构体。如C4H8O2的一部分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OOH、HCOOCH2CH2CH3、CH3COOCH2CH3、CH3CH2COOCH3

34、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35、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3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37、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38、电化学

39、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0、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


高考化学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2)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菁华6篇)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1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等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等”。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

  (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乙醇等。

  (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双原子分子。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4)要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

  (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

  (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如NO2中存在着NO2与N2O4的*衡;

  (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

  高考化学基本知识

  化学史

  (1)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3)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4)候氏制碱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5)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

  (6)Cl2的发现者——舍勒(瑞典);

  (7)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

  (8)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9)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

  (10)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

  (11)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

  (12)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健相间的六边形结构;

  (13)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

  (14)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

  高考化学知识点

  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 CH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 Cl)。

  9.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化学变化本质:旧键断裂、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态、状态的变化。

  10.溶解性

  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的能力。例如氯化钠易溶于水,却难溶于无水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单质碘在水中溶解性较差,却易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苯酚在室温时仅微溶于水,当温度大于70℃时,却能以任意比与水互溶(苯酚熔点为43℃,70℃时苯酚为液态)。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或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可以分离混合物或进行物质的提纯。

  在上述物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化学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利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可以把溶质与溶剂分离开。还有一种完全不同意义的溶解。例如,石灰石溶于盐酸,铁溶于稀硫酸,氢氧化银溶于氨水等。这样的溶解中,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了变化,用简单的物理方法不能把溶解的物质提纯出来。

  11.液化

  指气态物质在降低温度或加大压强的条件下转变成液体的现象。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便于贮存、运输某些气体物质,常将气体物质液化。液化操作是在降温的同时加压,液化使用的设备及容器必须能耐高压,以确保安全。

  12.金属性

  元素的金属性通常指元素的原子失去价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越易失去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容易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成为氢气,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亦越强。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价电子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在各种稳定的同位素中,铯元素的金属性最强,氢氧化铯的碱性也最强。除了金属元素表现出不同强弱的金属性,某些非金属元素也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如硼、硅、砷、碲等。

  13.非金属性

  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得到(吸收)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越容易得到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该元素的单质越容易与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氧元素、氟元素除外)。

  已知氟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它与氢气在黑暗中就能发生剧烈的爆炸反应,氟化氢是最稳定的氢化物。氧元素的非金属性仅次于氟元素,除氟、氧元素外,氯元素的非金属性也很强,它的最高价氧化物(Cl2O7)的水化物—高氯酸(HClO4)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的一种酸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2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3-+h+=co2↑+h2o

  三、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 ""→""↑""↓"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四、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注意:

  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②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常见氧化剂:

  ①活泼的非金属,如cl2、br2、o2等;

  ②元素(如mn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

  2、kmno4等

  ③元素(如s、n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等

  ④元素(如mn、cl、fe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fecl3、k2cr2o7

  ⑤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3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等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等”。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

  (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乙醇等。

  (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双原子分子。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4)要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

  (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

  (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如NO2中存在着NO2与N2O4的*衡;

  (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

  高考化学基本知识

  化学史

  (1)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3)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4)候氏制碱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5)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

  (6)Cl2的发现者——舍勒(瑞典);

  (7)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

  (8)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9)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

  (10)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

  (11)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

  (12)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健相间的六边形结构;

  (13)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

  (14)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

  高考化学知识点

  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 CH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 Cl)。

  9.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化学变化本质:旧键断裂、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态、状态的变化。

  10.溶解性

  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的能力。例如氯化钠易溶于水,却难溶于无水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单质碘在水中溶解性较差,却易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苯酚在室温时仅微溶于水,当温度大于70℃时,却能以任意比与水互溶(苯酚熔点为43℃,70℃时苯酚为液态)。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或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可以分离混合物或进行物质的提纯。

  在上述物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化学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利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可以把溶质与溶剂分离开。还有一种完全不同意义的溶解。例如,石灰石溶于盐酸,铁溶于稀硫酸,氢氧化银溶于氨水等。这样的溶解中,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了变化,用简单的物理方法不能把溶解的物质提纯出来。

  11.液化

  指气态物质在降低温度或加大压强的条件下转变成液体的现象。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便于贮存、运输某些气体物质,常将气体物质液化。液化操作是在降温的同时加压,液化使用的设备及容器必须能耐高压,以确保安全。

  12.金属性

  元素的金属性通常指元素的原子失去价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越易失去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容易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成为氢气,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亦越强。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价电子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在各种稳定的同位素中,铯元素的金属性最强,氢氧化铯的碱性也最强。除了金属元素表现出不同强弱的金属性,某些非金属元素也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如硼、硅、砷、碲等。

  13.非金属性

  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得到(吸收)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越容易得到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该元素的单质越容易与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氧元素、氟元素除外)。

  已知氟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它与氢气在黑暗中就能发生剧烈的爆炸反应,氟化氢是最稳定的氢化物。氧元素的非金属性仅次于氟元素,除氟、氧元素外,氯元素的非金属性也很强,它的最高价氧化物(Cl2O7)的水化物—高氯酸(HClO4)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的一种酸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4

  1. 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不要求)、吸附、纸上层析、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 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 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粉、漂粉精、(天然油脂是混合物)、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 、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5. 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

  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 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 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 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6.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差不多,但不能说相同。红磷和*、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 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8. 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9. 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稀HNO3、HClO)、还原性酸(H2S、H2SO3)、两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氢氧化物[Al(OH)3]、过氧化物(Na2O2、H2O2)、酸式盐(NaHCO3、NaHSO4)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5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二价钙镁钡与锌,

  三价金属元素铝;一五七变价氯,

  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

  二四碳;一二铜,二三铁,

  二四六七锰特别。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

  "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

  "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

  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

  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

  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

  8、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

  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

  不*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须放*,游码旋螺针对中;

  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

  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9、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按顺序背诵)

  10、"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的口诀:

  正价左负价右,十字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11、过滤操作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

  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二低莫忘记。

  12、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3、反应规律

  置换反应:①金属单质+酸→盐+氢气

  ②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③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14、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④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15、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中

  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②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16、催化剂

  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17、氧化剂和还原剂

  得氧还,失氧氧(夺取氧元素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18、用洗气瓶除杂的连接

  用洗气瓶除杂的连接:长进短出用洗气瓶排水

  收集气体的连接:短进长出

  用洗气瓶排空气收集气体的连接:密小则短进长出,密大则长进短出

  19、实验除杂原则:

先除其它,后除水蒸气

  实验检验原则:先验水,后验其它

  20、制氧气

  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和均匀把热加。

  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

  21、集气

  与水作用用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

  不溶微溶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

  22、电解水

  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

  23、化合价口诀

  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

  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

  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

  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

  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

  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

  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

  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常见根价口诀:

  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

  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氢硫酸根锰酸根。

  暂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

  24、化合价口诀二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以二价最常见。

  25、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6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等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等”。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

  (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乙醇等。

  (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双原子分子。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4)要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

  (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

  (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如NO2中存在着NO2与N2O4的*衡;

  (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

  高考化学基本知识

  化学史

  (1)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3)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4)候氏制碱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5)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

  (6)Cl2的发现者——舍勒(瑞典);

  (7)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

  (8)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9)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

  (10)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

  (11)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

  (12)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健相间的六边形结构;

  (13)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

  (14)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

  高考化学知识点

  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 CH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 Cl)。

  9.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化学变化本质:旧键断裂、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态、状态的变化。

  10.溶解性

  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的能力。例如氯化钠易溶于水,却难溶于无水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单质碘在水中溶解性较差,却易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苯酚在室温时仅微溶于水,当温度大于70℃时,却能以任意比与水互溶(苯酚熔点为43℃,70℃时苯酚为液态)。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或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可以分离混合物或进行物质的提纯。

  在上述物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化学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利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可以把溶质与溶剂分离开。还有一种完全不同意义的溶解。例如,石灰石溶于盐酸,铁溶于稀硫酸,氢氧化银溶于氨水等。这样的溶解中,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了变化,用简单的物理方法不能把溶解的物质提纯出来。

  11.液化

  指气态物质在降低温度或加大压强的条件下转变成液体的现象。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便于贮存、运输某些气体物质,常将气体物质液化。液化操作是在降温的同时加压,液化使用的设备及容器必须能耐高压,以确保安全。

  12.金属性

  元素的金属性通常指元素的原子失去价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越易失去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容易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成为氢气,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亦越强。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价电子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在各种稳定的同位素中,铯元素的金属性最强,氢氧化铯的碱性也最强。除了金属元素表现出不同强弱的金属性,某些非金属元素也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如硼、硅、砷、碲等。

  13.非金属性

  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得到(吸收)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越容易得到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该元素的单质越容易与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氧元素、氟元素除外)。

  已知氟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它与氢气在黑暗中就能发生剧烈的爆炸反应,氟化氢是最稳定的氢化物。氧元素的非金属性仅次于氟元素,除氟、氧元素外,氯元素的非金属性也很强,它的最高价氧化物(Cl2O7)的水化物—高氯酸(HClO4)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的一种酸


高考化学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3)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50句菁华

1、原电池正负极的确定

2、放电顺序:

3、进行有关电化学计算,如计算电极析出产物的质量或质量比,溶液pH值或推断金属原子量等时,一定要紧紧抓住阴阳极或正负极等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这一规律。

4、收集装置的选用应考虑:

5、鉴别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的方法是,看燃烧后的产物。一氧化碳火焰为蓝色,产物为二氧化碳。

6、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7、依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

8、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9、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10、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11、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12、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13、NaAlO2、Na2SiO3、Na2CO3、Ca(ClO)2、NaOH、C17H35COONa、C6H5ONa等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

14、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

15、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

16、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

17、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

18、在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可得FeBr3、FeCl2、Br2?

19、浓硝酸、浓硫酸在常温下都能与铜、铁等发生反应

20、羧酸:在分子里烃基跟羧基直接相连接的有机化合物叫做羧酸。一元羧酸的通式:R—COOH,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CnH2nO2。

21、羧酸的化学性质:由于羧酸的分子里都含有羧基,羧基是羧酸的官能团,它决定着羧酸的主要化学特性,所以羧酸的主要化学性质有:酸的通性,酯化反应。

22、"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3、"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2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25、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CH:C2H2和C6H6②CH2:烯烃和环烷烃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26、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27、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Mn2O7==2KMnO4+H2O。

28、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9、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30、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31、含有分子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其余晶体中一定无分子。

32、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不是金属晶体。

33、氢键也属于分子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只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对分子稳定性无影响。

34、微粒不一定都指原子,它还可能是分子,阴、阳离子、基团(如羟基、硝基等)。例如,具有10e-的微粒:Ne;O2-、F-、Na+、Mg2+、Al3+;OH-H3O+、CH4、NH3、H2O、HF。

35、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50、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36、一般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但也有2电子,18电子,8─18电子,18+2电子等稳定结构。”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查阅笔记。

37、同周期元素中,从左到右,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是逐渐增强,但第二周期中CH4很稳定,1000℃以上才分解。

38、升高温度、增大压强无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39、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同时得到氢气、氢氧化钠。电解时阳极为石墨,阴极为铁。

40、可逆反应按反应的系数比加入起始量,则反应过程中每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均相等。

41、在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可得FeBr3、FeCl2、Br2?

42、S02能作漂白剂。S02虽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机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剂如石蕊试液。S02使品红褪色是因为漂白作用,S02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因为还原性,S02使含酚酞的NaH溶液褪色是因为溶于不生成酸

43、羧酸的分类:按羧基的数目: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多元羧酸;根据分子里的烃基是否饱和: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按烃基不同:脂肪酸、芳香酸;按C原子数目:低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酸。

44、酯的.同分异构现象:酯的同分异构现象一般要比其他的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更复杂,除酯类产生同分异构体外,酯与羧酸等物质之间也能产生同分异构体。如C4H8O2的一部分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OOH、HCOOCH2CH2CH3、CH3COOCH2CH3、CH3CH2COOCH3

45、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46、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47、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48、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49、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50、化学计算


高考化学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4)

——生物高考知识点 40句菁华

1、细胞器上也有糖蛋白。

2、总结:四个比例关系

3、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4、肝脏研磨液必须是新鲜的,因为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放置过久,可受细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脏组织中酶分子数减少,活性降低

5、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什么?

6、孟德尔的实验方法(成功原因):⑴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⑵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⑷假说—演绎法:先提出问题,然后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

7、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

8、处理插条: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

9、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

10、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能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的*(如采集缺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

11、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

12、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

13、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14、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15、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16、内环境与稳态:

17、(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18、光合作用的过程

19、形态大小相同、来源不同的染色体才是同源染色体。

20、细菌进行有氧呼吸的酶类分布在细胞膜内表面,有氧呼吸也在也在细胞膜上进行(如:硝化细菌)。光合细菌,光合作用的酶类也结合在细胞膜上,主要在细胞膜上进行(如:蓝藻)。

21、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22、需要熟悉的一些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乳酸菌。

23、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卵、2~8 细胞球期、生殖细胞)也有全能性;通常讲动物 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实例:克隆羊),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

24、2 以蛋白质、核酸和脂类为主要成分的各种化合物

25、2、5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26、2、6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27、1、2 细胞质——代谢的中心

28、1、3 细胞核——遗传的中心

29、1 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周期性——细胞周期

30、1、3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之比较

31、1 细胞的全能性

32、2 酶的性质及实验研究

33、1 渗透作用的原理;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的条件

34、植物的矿质营养

35、3 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特点

36、3 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曲线图分析):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环境温度

37、4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问题讨论与*题解析)

38、人和动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39、DNA分子一条链中(A+G)/(C+T)的比值的倒数等于其互补链中该种碱基的比值。

40、除顶端优势外的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


高考化学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5)

——高考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9XX年)

2、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XX年清帝退位)

3、政治上:纳谏、用人、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4、学科结构看:以儒教思想为核心、为重点,实际上这等同让一个民族"偏科"*千年。"科举"偏文舍理,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假如没有科举制度设置的独木桥,或许*人自由自在地可以象西方社会一样走向文理均衡的道路,最终发展出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导致了*代科学落后于西方。

5、政治上: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他们的行政效率

6、拜尔的实验

7、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生理效应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α?萘乙酸、2,4?D等。

8、集合与逻辑:集合的逻辑与运算(一般出现在高考卷的第一道选择题)、简易逻辑、充要条件

9、排列、组合和概率:排列、组合应用题、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

10、复数:复数的概念与运算

11、对数函数

12、导数的概念

13、求导

14、近义词辨析

15、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c=3×108 m/s 。在水中约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为真空的2/3 。

16、球面镜的利用:凸面镜:汽车观后镜……凹面镜: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17、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

18、晶状体和角膜的组合相当于凸透镜,它把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

19、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看*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物体射来的光也会聚在视网膜上。

20、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21、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22、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23、东亚季风环流:

2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25、气旋(低压):气流辐合上升,阴雨天气;

26、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27、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28、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杜牧《阿房宫赋》)

29、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苏洵《六国论》)

30、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前赤壁赋》)

3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32、提供能量:●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33、笔画增减造成的形*字。这类形*字笔画只有细微的差别,但读音迥异。如“大抵”的“抵”读“dǐ”, “扺掌而谈”的“扺”则读“zhǐ”。

34、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5、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36、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7、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8、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39、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基本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40、水存在形式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结合水(4.5%)


高考化学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6)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优选【十】篇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1

  1.氧族元素概述

  (1)包括:氧(8O)、硫(16 S)、硒(34 Se)、碲(52 Te)、钋(84 Po)等几种元素。

  (2)周期表中位置:VIA族;2-6周期。

  (3)最外层电子数:6e。

  (4)化合价:-2,0,+4,+6(O一般无正价)。

  (5)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增大,即rO< Se

  (6)元素非金属性:从O→Te由强→弱。

  2.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

  (1)相似性

  ①最外层电子都有6个电子,均能获得2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②在气态氢化物中均显2价,分子式为H2R。

  ③在最高价氧化物中均+6价,分子式为RO3。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为H2 RO4。

  (2)递变性(O 、S、 Se、 Te)

  ①单质的溶沸点升高,氧化性减弱。

  ②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减小,还原性增强。

  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减弱。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2

  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与H2O化合生成H2 SO3,SO2+H2O =H2SO3)

  (2)化学性质:

  ①具有酸性氧化物通性

  ②还原性:SO2+Cl2+2H2O=H2SO4+2HCl 2SO2+O2=2SO3

  ③弱氧化性:SO2+2H2S=3S+2H2O

  ④漂白性:SO3可使品红褪色(可逆,加热又恢复红色)

  (3)二氧化硫的污染

  ①SO2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直接危害是引起呼吸道疾病。

  ②形成酸雨pH<5、6,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使土壤酸性增强等等。

  ③含SO2的工业废气必须经过净化处理才能排放到空气中。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3

  熔化: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要吸收热量,是物理过程。如NaCl融化。

  液化: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时放热。任何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某些气体液化。氨气、Cl2等气体易液化。

  催化: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风化:在室温和干燥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全部或结晶水的现象。

  歧化:是同一物质的分子中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叫歧化反应。

  钝化:使金属表面不易被氧化而延缓金属的腐蚀速度的方法。如Fe、Al等金属在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从而阻止内层金属进一步被氧化。

  净化:清除不好的或不需要的使纯净。

  ①水的净化:如将明矾加入水中可以使水中的悬浮物凝聚从而使水澄清。

  ②气体净化:利用化学试剂将气体中的杂质逐渐消除达到提纯目的'。

  酸化:加酸使体系由碱性或中性变成酸性的过程。如检验卤离子时(卤化物或卤代烃)常常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高锰酸钾常加硫酸酸化;检验硫酸根常要先加盐酸酸化。

  硬化:物体由软变硬的过程。

  ①油脂的硬化:不饱和酸甘油酯加氢后由液态油变成固态脂。

  ②石膏硬化:在熟石膏中加水,一段时间后硬化,变成生石膏的过程。

  ③水泥硬化:水泥加水之后,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胶状物,并逐渐凝固,形成固体过程。

  炭化:

  ①干馏:将煤、木材等在隔绝空气下加热分解为气体(煤气)、液体(焦油)和固体(焦炭)产物。

  ②用浓硫酸等将含碳、氢、氧的化合物(如糖类)脱水而成炭的作用,也称碳化。

  皂化:

  皂化反应是碱催化下的酯水解反应,尤指油脂的水解。

  狭义的皂化反应仅限于油脂与氢氧化钠混合,得到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的反应。这是制肥皂中的一步,因此得名。

  气化:通过化学变化将固态物质直接转化为有气体物质生成的过程。如煤的气化。

  氢化:有机物和氢起反应的过程,氢不活跃,通常必须催化剂存在才反应。增加有机化合物中氢原子数,使不饱和有机物变为饱和有机物,如将苯加氢生成环己烷,油脂氢化。

  活化:

  化学反应中,在相同温度下分子能量不完全相同,有些分子的能量高于*均能量,称为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是活化分子不一定发生有效碰撞。

  老化:

  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暴露于自然或人工环境条件下性能随时间变坏的现象。

  硫化:

  线性高分子中加入硫以后通过通过交联作用而形成的网状高分子的工艺过程。即是塑性橡胶转化为弹性橡胶或硬质橡胶的过程。

  裂化:使长链的烃分子断裂为短链的小分子烃的反应过程。我国*惯上把从重质油生产汽油和柴油的过程称为裂化。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4

  一、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有7个电子,故氯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而达

  到8电子饱和结构,因此Cl2突出表现的化学性质是得电子的性质,即表现强氧化性,如

  Cl2能氧化:

  ①金属(Na、Al、Fe、Cu等);

  ②非金属(H2、P等);

  ③某些化合物(Br-、I-、SO2、Fe2+、SO32-等)。

  (1)跟金属反应

  2Na+Cl2点然2NaCl(产生白烟);Cu+Cl2点然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

  2Fe+3Cl2点然2FeCl3(产生棕色的烟,溶于水呈黄色)

  (2)跟非金属反应

  H2+Cl2点燃或光照2HCl

  点燃:发出苍白火焰,瓶口有白雾;光照:会发生爆炸

  2P+3Cl2点燃2PCl3(雾,Cl2不足);2P+5Cl2点燃2PCl5(烟,Cl2充足)

  (3)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HClO是一种不稳定的弱酸,但具有强氧化性。)

  【说明】

  a.氯水通常密封保存于棕色试剂瓶中(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物质均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b.Cl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为白色。

  (4)与碱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粉精、漂白粉的漂白原理:Ca(ClO)2+2HCl=CaCl2+2HClO;

  Ca(ClO)2+H2O+CO2=CaCO3↓+2HClO

  (5)与某些还原性物质的反应:

  Cl2+2KI=2KCl+I2(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Cl2)

  2FeCl2+Cl2=2FeCl3

  Cl2+Na2SO3+H2O=Na2SO4+2HCl

  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用强氧化性物质(如MnO2、KMnO4等)和浓盐酸反应。

  4HCl(浓)+MnO2△MnCl2+2H2O+Cl2↑

  2、实验装置:根据反应原理和气体净化、收集、尾气处理等实验步骤及常见仪器的性能,制备干燥、纯净的Cl2。

  必修三化学学*方法

  1.基本概念“块”。这一块包括物质组成和分类线,性质变化线,化学用语线,分散系统线,化学量线等五条知识线(或小系统)。

  2.基础理论“块”。这块包括结构理论(原子结构,分子即化学键理论,晶体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同期表线,电解质溶液(含氧化-还原理论)线,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衡理论线。理论块是化学的灵魂。

  3.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块”。这一块是化学的基石,可划分为金属线和非金属线,统一在周期系中。

  4.有机物“块”。这一块的核心是烃及其衍生物线,重点是结构和化学性质,而结构又是官能团和与官能团直接相关的化学键。

  5.计算“块”。这一块纵贯化学各部分,要掌握基本类型、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

  6.基本实验“块”。这一块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含仪器、基本操作、制备、鉴别(定)、提纯、定量实

  必修三化学学*技巧

  1、最重要的还是要上课听讲。听课的重要性不用多介绍,道理大家都懂,只不过学霸做到了,而学渣只看到了,听讲的时候除了要集中精力,而且一定要多积极思考,随时准备向老师提问。

  2、有问题要独立思考。一直提倡不懂就问,在学*的时候,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千万不要一遇到问题马上就请教别人,先独立思考一下,真正解决不了再去问,养成独立思考的好*惯。

  3、课前预*和课后复*。又是老生常谈的学*方法,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反而是最有效的,前提是你能不能做到。也要承认,高中的学业任务很重,课前预*时间可能不是太多,哪怕粗略看一下课本也是很有必要,预*目的就是找到自己没有理解的问题,然后上课的时候重点听讲。课后一定要复*,对于化学这个科目复*的建议是:学*结束二十四小时、一周后、一月后、以及考前二十四小时效果最好。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5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固体

  紫黑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

  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指卤素,C、Si相反)。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高考化学知识点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 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 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与**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 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前两者微溶),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 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气体溶解度单位是体积比,不是g/100g水)。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6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等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等”。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

  (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乙醇等。

  (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双原子分子。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4)要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

  (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

  (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如NO2中存在着NO2与N2O4的*衡;

  (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

  高考化学基本知识

  化学史

  (1)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3)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4)候氏制碱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5)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

  (6)Cl2的发现者——舍勒(瑞典);

  (7)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

  (8)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9)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

  (10)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

  (11)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

  (12)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健相间的六边形结构;

  (13)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

  (14)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

  高考化学知识点

  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 CH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 Cl)。

  9.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化学变化本质:旧键断裂、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态、状态的变化。

  10.溶解性

  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的能力。例如氯化钠易溶于水,却难溶于无水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单质碘在水中溶解性较差,却易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苯酚在室温时仅微溶于水,当温度大于70℃时,却能以任意比与水互溶(苯酚熔点为43℃,70℃时苯酚为液态)。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或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可以分离混合物或进行物质的提纯。

  在上述物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化学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利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可以把溶质与溶剂分离开。还有一种完全不同意义的溶解。例如,石灰石溶于盐酸,铁溶于稀硫酸,氢氧化银溶于氨水等。这样的溶解中,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了变化,用简单的物理方法不能把溶解的物质提纯出来。

  11.液化

  指气态物质在降低温度或加大压强的条件下转变成液体的现象。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便于贮存、运输某些气体物质,常将气体物质液化。液化操作是在降温的同时加压,液化使用的设备及容器必须能耐高压,以确保安全。

  12.金属性

  元素的金属性通常指元素的原子失去价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越易失去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容易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成为氢气,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亦越强。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价电子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在各种稳定的同位素中,铯元素的金属性最强,氢氧化铯的碱性也最强。除了金属元素表现出不同强弱的金属性,某些非金属元素也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如硼、硅、砷、碲等。

  13.非金属性

  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得到(吸收)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越容易得到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该元素的单质越容易与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氧元素、氟元素除外)。

  已知氟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它与氢气在黑暗中就能发生剧烈的爆炸反应,氟化氢是最稳定的氢化物。氧元素的非金属性仅次于氟元素,除氟、氧元素外,氯元素的非金属性也很强,它的最高价氧化物(Cl2O7)的水化物—高氯酸(HClO4)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的一种酸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7

  (1)、浓盐酸被二氧化锰氧化(实验室制氯气)

  (2)、盐酸、氯化钠等分别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盐酸及氯化物溶液的检验;溴化物、碘化物的`检验)

  (3)、盐酸与碱反应

  (4)、盐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5)、盐酸与锌等活泼金属反应

  (6)、盐酸与弱酸盐如碳酸钠、硫化亚铁反应

  (7)、盐酸与苯酚钠溶液反应

  (8)、稀盐酸与漂白反应

  (9)、氯化氢与乙烯加成反应

  (10)、氯化氢与乙炔加成反应(制聚氯乙烯)

  (11)、漂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说明碳酸酸性强于HClO)

  (12)、HF、HCl、HBr、HI酸性的比较(HF为弱酸,HCl、HBr、HI为强酸,且酸性依次增强)

  (13)、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有哪些?(干冰、AgI)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8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二价钙镁钡与锌,

  三价金属元素铝;一五七变价氯,

  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

  二四碳;一二铜,二三铁,

  二四六七锰特别。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

  "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

  "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

  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

  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

  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

  8、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

  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

  不*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须放*,游码旋螺针对中;

  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

  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9、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按顺序背诵)

  10、"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的口诀:

  正价左负价右,十字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11、过滤操作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

  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二低莫忘记。

  12、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3、反应规律

  置换反应:

  ①金属单质+酸→盐+氢气

  ②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③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14、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④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15、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中

  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②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16、催化剂

  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17、氧化剂和还原剂

  得氧还,失氧氧(夺取氧元素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18、用洗气瓶除杂的连接

  用洗气瓶除杂的连接:长进短出用洗气瓶排水

  收集气体的连接:短进长出

  用洗气瓶排空气收集气体的连接:密小则短进长出,密大则长进短出

  19、实验除杂原则:

  先除其它,后除水蒸气

  实验检验原则:先验水,后验其它

  20、制氧气

  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和均匀把热加。

  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

  21、集气

  与水作用用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

  不溶微溶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

  22、电解水

  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

  23、化合价口诀

  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

  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

  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

  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

  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

  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

  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

  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常见根价口诀:

  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

  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氢硫酸根锰酸根。

  暂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

  24、化合价口诀二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以二价最常见。

  25、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9

  一、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4)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三、熟悉阿伏加德罗常数NA常考查的微粒数止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四、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五、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面不能大量共存。

  (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5)题设中的其它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六、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电荷守衡、物料守衡、质子守衡)。

  (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七、pH值的计算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八、化学反应速率、化学*衡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衡”相关计算过程。

  (4)利用等效*衡”观点来解题。

  九、电化学

  (1)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2)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3)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4)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十、盐类的水解

  (1)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十一、C、N、O、S、Cl、P、Na、Mg、A1、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容易在无机推断题中出现,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征反应。

  (2)注意N中的硝酸与物质的反应,其体现的酸性、氧化性“两作为”是考查的的重点。

  (3)有关Al的化合物中则熟悉其两性反应(定性、定量关系)。

  (4)有关Fe的化合物则理解Fe2+和Fe3+之间的转化、Fe3+的强氧化性。

  (5)物质间三角转化关系。

  十二、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

  (1)根据高分子的链节特点准确判断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2)熟悉含C=C双键物质的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3)熟悉含(—COOH、—OH)、(—COOH、—NH2)之间的缩聚反应。

  十三、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请按官能团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和条件限制异构顺序一个不漏的找齐。

  (2)本内容最应该做的是作答后,能主动进行一定的检验。

  十四、有机物的燃烧

  (1)能写出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2)燃烧最可能获得的是C和H关系。

  十五、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机代表物的相互衍变,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方程式。

  十六、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一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十七、化学实验装置与基本操作

  (1)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2)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3)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

  十八、化学计算

  (1)*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90%),务必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一般方式(含讨论的切入点),注意单位与计算的规范。

  (2)回顾*几次的综合考试,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十九、化学计算中的巧妙方法小结

  得失电子守恒法、元素守恒法、电荷守恒法、最终溶质法、极值法、假设验证法等。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10

  (1)、浓盐酸被二氧化锰氧化(实验室制氯气)

  (2)、盐酸、氯化钠等分别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盐酸及氯化物溶液的检验;溴化物、碘化物的检验)

  (3)、盐酸与碱反应

  (4)、盐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5)、盐酸与锌等活泼金属反应

  (6)、盐酸与弱酸盐如碳酸钠、硫化亚铁反应

  (7)、盐酸与苯酚钠溶液反应

  (8)、稀盐酸与漂白反应

  (9)、氯化氢与乙烯加成反应

  (10)、氯化氢与乙炔加成反应(制聚氯乙烯)

  (11)、漂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说明碳酸酸性强于HClO)

  (12)、HF、HCl、HBr、HI酸性的比较(HF为弱酸,HCl、HBr、HI为强酸,且酸性依次增强)

  (13)、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有哪些?(干冰、AgI)


高考化学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7)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5)份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 1

  ◆过滤:用于分离溶液和沉淀(仪器: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

  ◆萃取: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分离的方法,常和分液一起使用。

  (仪器:铁架台、分液漏斗、烧杯、玻璃棒)

  【说明】可以将一些互溶的物质转换成互不相溶的液体再分液。如乙酸乙酯和乙酸的分离,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将乙酸转化成醋酸钠溶液,和乙酸乙酯互不相溶,分层,分液分开。

  ◆蒸馏:利用沸点不同将液态物质分离的方法。多次蒸馏就是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注意冷凝水的方向由下到上、温度计的末端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

  【说明】可以将沸点差别不大的物质转换成高沸点的盐再蒸馏分离。如乙醇和醋酸,可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醋酸转成高沸点的醋酸钠溶液,蒸馏得到乙醇,再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蒸馏,得到醋酸。

  ◆结晶:分蒸发结晶(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溶质分离)、冷却结晶(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溶质分离)(常用说法: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蒸发:用于获得可溶性的溶质。(仪器: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渗析:用于分离胶体和溶液,血液透析就是利用了渗析原理

  ◆盐析:用于肥皂的分离或蛋白质的分离、提纯

  ◆升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用于提纯碘等易升华的物质。如碘和氯化钠,碘易升华而氯化钠不升华,可以用此法;但碘和氯化铵不能用加热升华法分离,因为氯化铵受热会分解。

  ◆药品的取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取用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

  ◆指示剂使用:石蕊试剂:变色范围5.0~8.0,颜色分别为红、紫、蓝,不能用于酸碱中和滴定。

  甲基橙:变色范围3.1~4.4,颜色分别为红、橙、黄,可以用于酸碱中和滴定。

  酚酞:变色范围8.2~10.0,颜色分别为无色、粉红、红,可以用于酸碱中和滴定。

  甲基红:变色范围4.4~6.2,颜色分别为红、橙、黄,可以用于酸碱中和滴定。

  ◆试纸的使用:常用的试纸有pH试纸(用于粗略定量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只能读出整数)、红色石蕊试纸(定性检验碱性物质)、蓝色石蕊试纸(定性检验酸性物质)、碘化钾淀粉试纸(用于检验氧化性的物质),其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不能用水湿润,其它试纸需要用水湿润。试纸在使用时不能放入溶液中,以免污染试剂。

  pH试纸的使用方法: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滴于试纸的中部,观察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pH。

  ◆仪器的洗涤:有油污的仪器用碱液(或洗涤剂、氧化性洗涤剂如K2Cr2O7、KMnO4溶液等)洗涤再用蒸馏水洗涤;银镜实验完后试管用稀硝酸洗涤,再用蒸馏水洗涤;沾有硫粉的试管用CS2洗涤;苯酚实验完后的试管用酒精洗涤;洗涤干净的标准是器壁内出现均匀水膜,既不凝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仪器的组装:典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整套装置: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净化装置——气体收集(或反应)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装置气密性的检验: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气密性检验: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微热烧瓶,导管末端产生气泡,停止加热后,导管中有液柱上升,保持一段时间,证明气密性良好。

  ●实验室利用启普发生器简易装置制取氢气气密性检验:关闭导管的活塞,向长颈漏斗中加水,浸过末端,在长颈中形成一段水柱,保持一段时间,说明气密性良好。

  ◆物质的称量:托盘天*的使用,左物右码,小数点之后只读一位。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要放在滤纸或称量纸上,对于腐蚀性药品(如NaOH)要放在烧杯中称量。

  ◆液体的量取:粗量用量筒,精确量取时,酸性或氧化性药品要用酸式滴定管,碱性药品要用碱式滴定管。量筒读小数点后一位,滴定管读小数点后两位。

  ◆加热:①直接加热:试管、坩埚、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

  ②水浴加热:容易控制反应的温度,温度不高于100度。水浴加热的反应有——银镜反应、酯的水解反应、苯的硝化反应等。

  ◆灼烧:用于高温加热固体。(仪器:酒精灯、三脚架、泥三角、坩埚、坩埚钳、玻璃棒)

  ◆溶解: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结晶:蒸发结晶用于从溶液中分离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溶质,冷却结晶用于从溶液中分离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溶质。

  ◆研磨:用到的仪器有研钵和研杵。

  【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常用到的一系列操作有:

  ●沉淀、沉淀的洗涤、干燥(灼烧)、称量;沉淀洗涤的方法是“向过滤器中加水,刚好浸过沉淀表面,当水自然流出后,重复几次。”干燥时用到的仪器是干燥器。如果用托盘天*称量时注意两次结果不能相差0.1g。

  【可能出现的题目】检验沉淀是否沉淀完全?(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沉淀剂,如果不出现沉淀,说明已经沉淀完全,否则沉淀不完全。)检验沉淀是否洗净?(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试剂检验原滤液中的溶质,如果没有原滤液中的溶质,说明洗涤完全)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 2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0个)

  ①阿伏加德罗常数及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②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方向、数目及运用)。

  ③化学用语: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④溶液、离子共存、非水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其转变(守恒原理的运用),中和滴定。

  ⑤元素周期律“位—构—性”,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

  ⑥化学键、电子式。

  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衡、*衡移动(重点是等效*衡)——要求巧解,*几年都是等效*衡的解决。

  ⑧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关系(包括大小比较,溶液PH值及酸碱性)

  ⑨电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现象、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等)

  ⑩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应用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 3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0个)

  ①阿伏加德罗常数及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②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方向、数目及运用)。

  ③化学用语: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④溶液、离子共存、非水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其转变(守恒原理的运用),中和滴定。

  ⑤元素周期律“位—构—性”,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

  ⑥化学键、电子式。

  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衡、*衡移动(重点是等效*衡)——要求巧解,*几年都是等效*衡的解决。

  ⑧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关系(包括大小比较,溶液PH值及酸碱性)

  ⑨电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现象、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等)

  ⑩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应用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 4

  ◆过滤:用于分离溶液和沉淀(仪器: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

  ◆萃取: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分离的方法,常和分液一起使用。

  (仪器:铁架台、分液漏斗、烧杯、玻璃棒)

  【说明】可以将一些互溶的物质转换成互不相溶的液体再分液。如乙酸乙酯和乙酸的分离,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将乙酸转化成醋酸钠溶液,和乙酸乙酯互不相溶,分层,分液分开。

  ◆蒸馏:利用沸点不同将液态物质分离的方法。多次蒸馏就是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注意冷凝水的方向由下到上、温度计的末端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

  【说明】可以将沸点差别不大的物质转换成高沸点的盐再蒸馏分离。如乙醇和醋酸,可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醋酸转成高沸点的醋酸钠溶液,蒸馏得到乙醇,再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蒸馏,得到醋酸。

  ◆结晶:分蒸发结晶(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溶质分离)、冷却结晶(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溶质分离)(常用说法: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蒸发:用于获得可溶性的溶质。(仪器: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渗析:用于分离胶体和溶液,血液透析就是利用了渗析原理

  ◆盐析:用于肥皂的分离或蛋白质的分离、提纯

  ◆升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用于提纯碘等易升华的物质。如碘和氯化钠,碘易升华而氯化钠不升华,可以用此法;但碘和氯化铵不能用加热升华法分离,因为氯化铵受热会分解。

  ◆药品的取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取用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

  ◆指示剂使用:石蕊试剂:变色范围5.0~8.0,颜色分别为红、紫、蓝,不能用于酸碱中和滴定。

  甲基橙:变色范围3.1~4.4,颜色分别为红、橙、黄,可以用于酸碱中和滴定。

  酚酞:变色范围8.2~10.0,颜色分别为无色、粉红、红,可以用于酸碱中和滴定。

  甲基红:变色范围4.4~6.2,颜色分别为红、橙、黄,可以用于酸碱中和滴定。

  ◆试纸的使用:常用的试纸有pH试纸(用于粗略定量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只能读出整数)、红色石蕊试纸(定性检验碱性物质)、蓝色石蕊试纸(定性检验酸性物质)、碘化钾淀粉试纸(用于检验氧化性的物质),其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不能用水湿润,其它试纸需要用水湿润。试纸在使用时不能放入溶液中,以免污染试剂。

  pH试纸的使用方法: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滴于试纸的中部,观察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pH。

  ◆仪器的洗涤:有油污的仪器用碱液(或洗涤剂、氧化性洗涤剂如K2Cr2O7、KMnO4溶液等)洗涤再用蒸馏水洗涤;银镜实验完后试管用稀硝酸洗涤,再用蒸馏水洗涤;沾有硫粉的试管用CS2洗涤;苯酚实验完后的试管用酒精洗涤;洗涤干净的标准是器壁内出现均匀水膜,既不凝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仪器的组装:典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整套装置: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净化装置——气体收集(或反应)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装置气密性的检验: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气密性检验: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微热烧瓶,导管末端产生气泡,停止加热后,导管中有液柱上升,保持一段时间,证明气密性良好。

  ●实验室利用启普发生器简易装置制取氢气气密性检验:关闭导管的活塞,向长颈漏斗中加水,浸过末端,在长颈中形成一段水柱,保持一段时间,说明气密性良好。

  ◆物质的称量:托盘天*的使用,左物右码,小数点之后只读一位。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要放在滤纸或称量纸上,对于腐蚀性药品(如NaOH)要放在烧杯中称量。

  ◆液体的量取:粗量用量筒,精确量取时,酸性或氧化性药品要用酸式滴定管,碱性药品要用碱式滴定管。量筒读小数点后一位,滴定管读小数点后两位。

  ◆加热:①直接加热:试管、坩埚、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

  ②水浴加热:容易控制反应的温度,温度不高于100度。水浴加热的反应有——银镜反应、酯的水解反应、苯的硝化反应等。

  ◆灼烧:用于高温加热固体。(仪器:酒精灯、三脚架、泥三角、坩埚、坩埚钳、玻璃棒)

  ◆溶解: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结晶:蒸发结晶用于从溶液中分离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溶质,冷却结晶用于从溶液中分离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溶质。

  ◆研磨:用到的仪器有研钵和研杵。

  【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常用到的一系列操作有:

  ●沉淀、沉淀的洗涤、干燥(灼烧)、称量;沉淀洗涤的方法是“向过滤器中加水,刚好浸过沉淀表面,当水自然流出后,重复几次。”干燥时用到的仪器是干燥器。如果用托盘天*称量时注意两次结果不能相差0.1g。

  【可能出现的题目】检验沉淀是否沉淀完全?(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沉淀剂,如果不出现沉淀,说明已经沉淀完全,否则沉淀不完全。)检验沉淀是否洗净?(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试剂检验原滤液中的溶质,如果没有原滤液中的溶质,说明洗涤完全)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 5

  高考必背化学知识点(一)

  1.中和反应巾放出的热量为(m1+m1)·c·(t1-t2),其巾溶液的比热容c是已知的,对于给定的反应物的质量m1和m2也是定值,这样求算出的中和热是否接* 57.3kl·mol-1,取决于溶液温度的变化。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把好两关:①隔热关。如:小烧杯周围的泡沫塑料要填满;盖板上两孔只要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即可;倒人NaOH溶液要迅速等,尽可能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散失。②准确关。如:配制溶液的浓度要准;NaOH溶液要新制,因为久置的NaOH溶液可能变质导致浓度不准;量取液体体积时读数要准;对溶液温度要读到最高点。

  3.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

  4.中和热是以生成1molH2O为基准的,因此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水的化学计量数为1,酸、碱的化学计量数可以为分数

  高考必背化学知识点(二)

  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强碱性:

  氢氧化钠溶液是常见的强碱,具有碱的通性:

  ①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②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NaOH+HCl=NaCl+H2O

  ③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2NaOH+CuSO4=Cu(OH)2↓+Na2SO4

  ④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2NaOH+CO2====Na2CO3+H2O

  腐蚀性:

  氢氧化钠对玻璃制品有轻微的腐蚀性,两者会生成硅酸钠,使得玻璃仪器中的活塞黏着于仪器上。如果以玻璃容器长时间盛装热的'氢氧化钠溶液,会造成玻璃容器损坏。

  高考必背化学知识点(三)

  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至右排成横行。

  (2)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列成纵行。

  注意:①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②历史上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排成的,他将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