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知识点 40句菁华

首页 / 知识 / | 数学

1、分母:表示*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

2、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叫最简分数,或者说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只有的1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3、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同分母分数,叫通分。通常用最小公倍数做分数的分母较简便。

4、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5、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6、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7、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8、205≈2.21 (保留两位小数)

9、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10、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也就是把什么*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1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2、比分数的大小:

13、数量关系式

14、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订阅《希望报》186份,比五年级少订a份。186+a表示( )

15、一个三角形,底a缩小5倍,**扩大5倍,面积就缩小10倍。( )

16、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90*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几米?

17、乘法交换律:axb=bxa

18、乘法分配律:(a+b)xc=axc+bxc或(a-b)xc=axc-bxc

19、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0、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

2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2、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23、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24、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25、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6、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27、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8、*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29、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公式:S=(a×b+a×c+b×c)×2

30、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31、(1)比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分子大,分数就大;

32、(1)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时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33、小数化成分数:看小数的位数,小数表示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所以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在化简。

34、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35、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6、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3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38、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

39、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40、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数学五年级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数学五年级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1)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40句菁华

1、(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似数。

2、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3、(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5、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6、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7、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

8、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9、身份证号码:由18位组成,(1)前1、2位数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码;(2)第3、4位数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码;

10、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两条垂线段。(画高时,用虚线画高)

11、*行四边形高=面积÷底 h = S ÷ a

12、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13、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14、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5、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

16、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 = abh

17、长方形框架拉成*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18、身份证码: 18 位

19、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0、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2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22、可以表示起点

23、a×a可以写作a·a或a,a读作a的*方。2a表示a+a

24、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25、整数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用整数与分母的积做分子。

26、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27、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8、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29、两个质数的积是46,这两个质数的和是( 25 )。

30、长180厘米,宽45厘米,高18厘米的`木料,至少能锯成不余料的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木块多少块?

31、用若干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这样的小正方体( 8 )个,此时所拼成的较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原来每个小正方体表面积的( (2×2×6)÷(1×1×6)=4 )倍。

32、一个无盖的木盒,从外面量长10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木板厚1厘米。这个木盒的容积是多少?

33、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容器内装有6升水,这时水面高度是15厘米。把一个苹果放入水中,这时容器内水面的高度是16.5厘米。请你求出这个苹果的体积。

34、作用:一组数对确定唯一 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注:(1)在*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35、图形左右*移行数不变;图形上下*移列数不变。

36、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

37、事件发生的机会(或概率)有大小。

38、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d2)

39、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C半圆= r+2r C半圆= d2+d

40、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数学五年级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2)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菁华

1、(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似数。

2、(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3、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5、探索小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6、理解简易方程的意思及其解法;

7、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8、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9、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10、正面、侧面、后面都是相对的,它是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观察、想象、猜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11、*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1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更合适

13、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14、数格法;

15、*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ah)

16、长方形面积=长×宽 S = a b

17、梯形下底=梯形面积×2÷高-上底 b = 2 S ÷ h - a

18、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19、规律(1)(P9):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20、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21、(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2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23、(关于“大约)应用题:

24、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5、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6、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7、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28、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29、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s=πr2。

30、*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31、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32、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那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33、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 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34、邮政编码:由 6 位组成,前 2 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35、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36、可以起到占位作用

37、判一判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38、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39、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乘分母加分子做分子,分母不变。

40、互质: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叫做互质。 互质的规律: (1) 相邻的自然数互质; (2) 相邻的奇数都是互质数; (3) 1和任何数互质; (4)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5) 2和任何奇数互质。 质数与互质的区别:质数是就一个数而言,而互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之间的关系;这些数本身不一定是质数,但它们之间最大的公因数是1,如8和9.

41、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 数大小不变。

42、47、53、59、61、67、71、73、79、83、89、97

43、甲数=2×3×5×A,乙数=2×3×7×A。如果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30,A应该是( 5 );如果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是630,A应该是( 3 )。

44、同学们进行队列训练,如果每排8人,最后一排6人;如果每排10人,最后一排少4人。参加队列训练的学生最少有多少人?

45、用若干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这样的小正方体( 8 )个,此时所拼成的较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原来每个小正方体表面积的( (2×2×6)÷(1×1×6)=4 )倍。

46、把一个长、宽、高分别是5分米、3分米、2分米的长方体截成两个小长方体,这两个小长方体表面积之和最大是( )*方分米。

47、有分母都是7的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各一个,它们的大小只差一个分数单位。这三个分数分别是( , ,1 )。

48、图形左右*移行数不变;图形上下*移列数不变。

49、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d2)

50、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数学五年级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3)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菁华6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

  一、小数乘整数(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

  知识点一:

  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

  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如:3.60“0”应划去

  知识点三: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如0.02×2=0.04

  知识点四:

  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思考: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1、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暑部分末尾如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是不能去掉的。

  二、小数乘小数

  知识点一:

  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知识点二:

  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知识点三:

  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

  2、用计算器来验算

  三、积的*似数

  知识点一:

  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用约等号表示。

  知识点二:

  如果求得的*似数所求数位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又大于5需要进1,这是就要依次进一用0占位。如6.597保留两位为6.60

  四、连乘、乘加、乘减

  知识点一:

  小数乘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知识点二:

  小数的乘加运算与整数的乘加运算顺序相同。先乘法,后加法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五、简便运算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计算连乘法时可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几位整数的两个数先乘,再乘另一个数,计算一步乘法时,可将接*整十、整百的数拆成整十整百的数和一位数相加减的算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对于不符合运算定律的算式,有些通过变形也可以应用。

  乘法分配律也可以推广到相应的减法。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知识点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2、取*似数的方法:

  取*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

  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取商的*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似数。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3、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

  4、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如:0.3636……1.587587……

  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如:12.

  5、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6、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知识点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正面、侧面、后面都是相对的,它是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观察、想象、猜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4、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知识点

  1、用字母表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

  3、读作:x的*方,表示:两个x相乘。

  2x表示:两个x相加,或者是2乘x。

  4、①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②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③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把下面的数量关系补充完整。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单产量=(总产量)÷(数量)

  数量=(总产量)÷(单价)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

  一倍量×倍数=几倍量几倍量÷倍数=一倍量

  几倍量÷一倍量=倍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知识点

  1、长方形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长方形周长=(长+宽)×2字母公式:c=(a+b)×2

  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s=或者s=a×a

  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或者c=a×4

  3、*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4、三角形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

  6、计算圆木、钢管等的根数:(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

  7、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行四边形面积关系:三角形的面积是*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8、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点

  1、*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更合适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知识点

  1、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2、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3位表示邮区,前4位表示县(市),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所)。

  3、身份证号码:由18位组成,(1)前1、2位数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码;(2)第3、4位数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码;

  (3)第5、6位数字表示:所在区县的代码;

  (4)第7~14位数字表示:出生年、月、日;

  (5)第15、16位数字表示:所在地的派出所的代码;

  (6)第17位数字表示性别: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

  (7)第18位数字是校检码:用来检验身份证的正确性。校检码可以是0~9的数字,有时也用x表示。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2

  一、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1、数格法;

  2、重叠法;

  3、分割*移法;

  4、公式计算面积法;

  5、借助参照物比较法。

  二、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1、数格法;

  2、分割法;

  3、大面积减小面积法;

  4、综合计算法

  注:数格子时,先数完整的格子,再数能拼接的格子,如果几个格子可以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格子,就可以算作一个整格;不能拼接的格子,如果接*半格,按半格算;如果只多一点点的,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超过半格,接*一格的,按一格计算。

  三、底和高

  1、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两条垂线段。(画高时,用虚线画高)

  2、画垂线时用实线画。

  四、面积公式

  1、*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ah)

  底=*行四边形面积÷高(a=s*÷h)

  高=*行四边形面积÷底(h=s*÷a)

  2、三角形面积=底×高÷2(s三=ah÷2)

  底=三角形面积×2÷高(a=s三×2÷h)

  高=三角形面积×2÷底(h=s三×2÷a)

  3、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s梯=(a+b)h÷2)

  上底=梯形面积×2÷高-下底(a=s梯×2÷h-b)

  下底=梯形面积×2÷高-上底(b=s梯×2÷h-a)

  高=梯形面积×2÷(上底+下底)(h=s梯×2÷(a+b))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3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求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或1.5的3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

  @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或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按整数算出积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也就是把小数化简;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 ⑵进一法; 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 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 减法:

  a-b-c=a-(b+c)

  a-(b+c)=a-b-c

  @ 乘法: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 除法:

  a÷b÷c=a÷(b×c)

  a÷(b×c) =a÷b÷c

  第二单元位置

  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2、作用:一组数对确定唯一 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注:(1)在*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2)数对(X,5)的行号不变,表示一条横线,(5,Y)的列号不变,表示一条竖线。(有一个数不确定,不能确定一个点)

  2、图形左右*移行数不变;图形上下*移列数不变。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4、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

  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似数。

  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6、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

  6.3232的循环节是32.

  7、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四单元可能性

  1、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可能

  可能性不可能(确定)

  一定

  2、事件发生的机会(或概率)有大小。

  大数量多

  小数量少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4

  1、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面图形。(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面图形)

  2、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4、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d2)

  5、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6、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7、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

  画法:(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8、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画法:(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9、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10、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

  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

  11、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读pi)表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2653

  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似值3.14。

  1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d或C = 2r

  13、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d = C圆 r= C圆 2= C圆2

  14、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C半圆= r+2r C半圆= d2+d

  15、常用的3.14的倍数: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3.1412=37.68 3.1414=43.96

  3.1416=50.24 3.1418=56.52 3.1424=75.36 3.1425=78.5

  3.1436=113.04 3.1449=153.86 3.1464=200.96 3.1481=254.34

  16、圆的面积公式:S圆=r2。圆的面积是半径*方的倍。

  17、圆的面积推导:圆可以切拼成*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即S长方形=S圆);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即b=r);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2(C)=r)。即:S长方形= a b

  S圆 = r r= r2

  S圆 = r2

  注意:切拼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了两条半径。C长方形=2r+2r=C圆+d

  18、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S半圆=r22

  19、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

  面积的倍数=半径的倍数2

  20、周长相等的*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的*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21、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S圆环=r2=(R2-r2)

  22、常用的*方数: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162=256 172=289 182=324 192=361 202=400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5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2、取*似数的方法:

  取*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取商的*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似数。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3、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

  4、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如:0。3636…… 1。587587……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如:12。

  5、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6、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小学数学测量知识点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小学数学几何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s=πr2。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6

  观察物体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3、(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4、(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似数。

  5、(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6、(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

  7、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知识点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小学数学单位间进率

  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方米=100*方分米1*方分米=100*方厘米1*方厘米=100*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1公顷=10000*方米1亩=666.666*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数学五年级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4)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40句菁华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如果2000表示存入2000元,那么-500表示支出了500元。向东走3m记作+3,向西4m记作-4。

3、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即S侧=Ch或2πr×。

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用一块*板水*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5、常见的圆柱圆锥解决问题:①、压路机压过路面面积(求侧面积);②、压路机压过路面长度(求底面周长);③、水桶铁皮(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④、厨师帽(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通风管(求侧面积)。

6、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2:1=6:

7、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8、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例如:由3:2=6:4可知3×4=2×6;或者由x×1。5=y×1。2可知x:y=1.2:1.5。

9、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0、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11、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掌握所学的常见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3、(1)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14、把圆柱*行于底面进行切割,切面是和底面大小相同的两个圆;把圆柱沿底面直径垂直于底面进行切割,切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15、圆柱的底面是圆形,面不是椭圆。

16、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如果用字母S表示圆柱的侧面积,用C表示底面周长,用h表示高,则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是S=Ch

17、(1)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根据公式:S=πdh直接求出圆柱的侧面积。

18、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19、把一个圆柱截成n段后,其表面积增加了2(n—1)个底面积。

20、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Sh或V=πr^2h

21、一个*行四边形在拉动过程中,面积变化,高变化,周长不变。*行四边形具有易变性。

22、折扣:

23、成数:

24、圆柱的形成:圆柱是以长方形的一边为轴旋转而得的。

25、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宽为高;

26、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他们的数值是相等的

27、圆柱的切割:

28、圆锥的切割:

29、圆柱与圆锥等底等体积,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

30、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1、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32、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33、比例尺的分类

34、应用比例尺画图的步骤:

35、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成反比例?

36、1 2

37、0 3

38、摸2个同色球计算方法。

39、空间与图形:

40、综合应用:


数学五年级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5)

——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 40句菁华

1、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3、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4、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

5、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6、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

7、用集合表示︰

8、常见、最小

9、要焊接一个长10cm,宽8 cm,高6 cm的长方体框架,要准备10cm,8 cm,6 cm的铁丝各( )条。

10、一节通风管的横截面是边长是0.5米的正方形,长2.5米.如果用铁皮做这样的通风管50节,需要多少*方米的铁皮?

11、在一节长1米,宽和高都是10厘米的通风管,至少需要铁皮多少*方厘米?做12节这样的通风管呢?

12、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13、a×a可以写作a?a或a2,读作a的*方。 2a表示a+a

14、解方程原理:天**衡。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15、10个数量关系式: 加法: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乘法: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16、*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移 *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行四边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行四边形的面积;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17、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18、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 ,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19、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20、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工作效率大的快,工作时间小的快。

21、双向*移

22、倒推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在计算、图形转换、时间推算等许多实际问题中都有应用。倒推时还用到一些反义词呢

23、对于条件出现一半的复杂倒推题目,通常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分析列算式来解决。

24、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25、常用的3.14的倍数:

26、圆的面积推导:圆可以切拼成*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即S长方形=S圆);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即b=r);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2(C)=r)。即:S长方形= a b

27、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28、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 偶数

29、分解质因数

30、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31、1、2、3、4

32、跑圈问题

33、商的变化规律:(十分重要)

34、等式的基本性质:

35、在数轴上,以“0”为分界点,越往左边的负数越小,左边的数都比右边的数小。

36、一个*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37、一个*行四边形可以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两个不同的梯形也可能拼成一个*行四边形。如图:

38、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39、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根据小数的性质,可对小数进行化简或按要求改写小数。

40、小数的改写:


数学五年级知识点 40句菁华(扩展6)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精选十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1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1)综合法

  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2)分析法

  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

  小学范围内常用方程解的应用题:

  (1)一般应用题;

  (2)和倍、差倍问题;

  (3)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4)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5)比和比例应用题。

  *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底×高(推导方法如图);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行四边形面积,则S*行四边形=ah

  三角形面积公式:

  S△=1/2xah(a是三角形的底,h是底所对应的高)

  梯形面积公式:

  (1)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a+b)×h÷2

  (2)另一计算公式:中位线×高

  用字母表示:l·h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对角线×对角线÷2.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2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3.6×5表示5个3.6的和是多少或者3.6的5倍是多少。

  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2.6×0.4就是求2.4的十分之四是多少。8.5×3.4就是求8.5的3.4倍是多少。

  2、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小数末尾有0的要去掉。

  3、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3、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即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没有括号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4、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3

  1、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3、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5、数量关系式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练*题

  一、填空。

  1、某厂计划每月用煤a吨,实际用煤b吨,每月节约用煤( )吨。

  2、一本书100页,*均每页有a行,每行有b个字,那么,这本书一共有( )个字。

  3、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

  4、根据运算定律写出:

  9n+5n=( + )n= a×0.8×0.125=( × )

  ab=ba运用( )定律。

  5、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订阅《希望报》186份,比五年级少订a份。186+a表示( )

  6、一块长方形试验田有4.2公顷,它的长是420米,它的宽是( )米。

  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43厘米,底是19厘米,它的腰是( )。

  8、甲乙两数的和是171.6,乙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等于甲数。甲数是( );乙数是(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含有未知数的算式叫做方程。( )

  2、5x表示5个x相乘。( )

  3、有三个连续自然数,如果中间一个是a,那么另外两个分别是a+1和a-1。( )

  4、一个三角形,底a缩小5倍,**扩大5倍,面积就缩小10倍。( )

  三、解下列方程。

  3.5x=140 2x+5=40 15x+6x=168

  5x+1.5=4.5 13.7—x=5.29 4.2×3—3x=5.1(写出检验过程)

  四、列出方程并求方程的解。

  (1)、一个数的5倍加上3.2,和是38.2,求这个数。

  (2)、3.4比x的3倍少5.6,求x。

  五、列方程解应用题。

  1、运送29.5吨煤,先用一辆载重4吨的汽车运3次,剩下的用一辆载重为2.5吨的货车运。还要运几次才能运完?

  2、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90*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几米?

  3、某车间计划四月份生产零件5480个。已生产了9天,再生产908个就能完成生产计划,这9天中*均每天生产多少个?

  4、甲乙两车从相距272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还相隔17千米。甲每小时行4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某校六年级有两个班,上学期级数学*均成绩是85分。已知六(1)班40人,*均成绩为87.1分;六(2)班有42人,*均成绩是多少分?

  6.用一部收割机收大豆,5天可以收割20.8公顷,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60.4公顷大豆需要多少天才能收完

  7、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在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这样的男上衣?

  8、每一个油桶最多装4.5千克油,购买62千克,至少要准备多少只这样的油桶?

  9、某工厂五月份用煤125吨,是四月份用煤量的2.5倍,四月份和五月份共用煤多少吨?

  10、15匹马9天喂了175.5千克饲料,每匹马一天要多少千克饲料?

  11、明明买了6本练*本,兰兰买了3本同样的练*本,明明比兰兰多花1.35元。

  (1)每本练*本多少元?

  小学数学比例常考题

  (1)什么是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2)什么是比例的项?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比例的项。

  (3)什么是比例外项?

  两端的两项叫比例外项。

  (4)什么是比例内项?

  中间的两项叫比例内项。

  (5)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6)什么是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解比例。

  (7)什么是正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的量,一种变化,另一种量也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叫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正比例关系。

  (8)什么是反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的量,一种变化,另一种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叫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成反比例关系。

  数**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a+b)+c=a+(b+c)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axb=bxa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或axbxc=ax(bxc)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和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a+b)xc=axc+bxc或(a-b)xc=axc-bx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axc+axb=(a+b)xc或axc-bxc=(a-b)xc

  (2)明明和兰兰买练*本共花了多少钱?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4

  1、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P4、5):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1)(P9):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10、(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11、(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似数。

  12、(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3、(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

  14、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15、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6、(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17、a×a可以写作a・a或a,a读作a的*方。2a表示a+a

  18、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9、解方程原理:天**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20、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2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22、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23、方程的解是一个数;

  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23、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字母公式:C=(a+b)×2

  面积=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

  *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字母公式: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24、*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移

  25、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行四边形的底;

  *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行四边形的高;

  *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行四边形的面积,

  *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行四边形面积=因为*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26、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27、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知道就行。

  *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因为*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28、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29、长方形框架拉成*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31、*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3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更合适。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33、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34、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054001

  前3位表示邮区

  前4位表示县(市)

  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

  35、身份证码:18位

  130521197803010019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出生日期顺序码校验码

  倒数第二位的数字用来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以上就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更多精彩请进入小学频道。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5

  1.探索小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似值;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3.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4.理解简易方程的意思及其解法;

  5.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难点:

  6.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7.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8.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9.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10.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11.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6

  1、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P4、5):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1)(P9):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10、(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11、(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似数。

  12、(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3、(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 ……的循环节是32.

  14、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知识点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似数,用估算。→(≈)

  小学数学几何公式

  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6a×a。

  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

  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2πrh=2π(d÷2)+2π(d÷2)h=2π(C÷2÷π)+Ch。

  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V=πrh=π(d÷2)h=π(C÷2÷π)h。

  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V=Sh÷3=πrh÷3=π(d÷2)h÷3=π(C÷2÷π)h÷3。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7

  1、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 *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面积2底】 字母公式: 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2、*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移

  3、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行四边形的底; *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行四边形的高; *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行四边形的面积, *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4、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5、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知道就行。 *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因为*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6、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7、长方形框架拉成*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8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 表示 1.5 的 3 倍是多少或 3 个 1.5 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 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P4、5):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 就是求 1.5 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 就是求 1.5 的 1.8 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 0 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 0 占位。

  3、规律(1)(P9):一个数(0 除外)乘大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 除外)乘小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 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 a÷b÷c=a÷(b×c)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 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 0.6 与其中的一个因数 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 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 0 再除。

  10、(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 0 补足。

  11、(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求出商的*似数。

  12、(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13、(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 6.3232…… ……的循环节是 32.

  14、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 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15、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6、(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 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17、a×a 可以写作 a·a 或 a ,a 读作 a 的*方。 2a 表示 a+a

  18、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9、解方程原理:天**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 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20、 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2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22、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23、方程的解是一个数;

  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23、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 周长÷ 2-长】 字母公式:C=(a+b)×2

  面积=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 字母公式: 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24、*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移

  25、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行四边形的底;

  *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行四边形的高;

  *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行四边形的面积,

  *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 2 倍,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行四边形面积= 因为*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26、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27、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知道就行。

  *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 2 倍,

  因为*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28、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 2 倍。

  29、长方形框架拉成*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31、*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3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 般水*更合适。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33、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34、邮政编码:由 6 位组成,前 2 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0 5 4 0 0 1

  前 3 位表示邮区

  前 4 位表示县(市)

  最后 2 位表示投递局

  35、身份证码: 18 位

  1 3 0 5 2 1 1 9 7 8 0 3 0 1 0 0 1 9

  河北省 邢台市 邢台县 出生日期 顺序码 校验码

  倒数第二位的数字用来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9

  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正面、侧面、后面都是相对的,它是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观察、想象、猜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4、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小数乘法

  一、小数乘整数(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

  知识点一:

  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

  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如:3.60 “0”应划去

  知识点三: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如0.02×2=0.04

  知识点四:

  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思考: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1、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暑部分末尾如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是不能去掉的。

  二、小数乘小数

  知识点一:

  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知识点二:

  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知识点三:

  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

  2、用计算器来验算

  三、积的*似数

  知识点一:

  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用约等号表示。

  知识点二:

  如果求得的*似数所求数位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又大于5需要进1,这是就要依次进一用0占位。如6.597保留两位为6.60

  四、连乘、乘加、乘减

  知识点一:

  小数乘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知识点二:

  小数的乘加运算与整数的乘加运算顺序相同。先乘法,后加法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五、简便运算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计算连乘法时可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几位整数的两个数先乘,再乘另一个数,计算一步乘法时,可将接*整十、整百的数拆成整十整百的数和一位数相加减的算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对于不符合运算定律的算式,有些通过变形也可以应用。

  乘法分配律也可以推广到相应的减法。

  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公式:S=(a×b+a×c+b×c)×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公式:S=6a2

  14、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 = abh

  数学图形的运动知识点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那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2、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的两个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对*移和旋转现象的初步认识:

  (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2)升**时,**的升降运动是(*移)现象。

  (3)妈妈用拖布擦地,是(*移)现象。

  (4)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旋转)现象。

  4、镜子内外的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10

  1、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字母公式:C=(a+b)×2

  面积=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

  *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字母公式: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2、*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

  剪拼、*移

  3、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

  旋转

  *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行四边形的底;

  *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行四边形的高;

  *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行四边形的面积,

  *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行四边形面积=因为*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4、梯形面积公式推导:

  旋转

  5、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知道就行。

  *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因为*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6、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7、长方形框架拉成*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8、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数学0是奇数还是偶数

  0是一个特殊的偶数(2002年国际数学协会规定零为偶数;我国2004年也规偶数定零为偶数)。它既是正偶数与负偶数的分界线,又是正奇数与负奇数的分水岭。

  小学规定0为最小的偶数,但是在初中学*了负数,出现了负偶数时,0就不是最小的偶数了。

  哥德巴赫猜想说明任何大于二的偶数都可以写为两个质数之和,但尚未有人能证明这个猜想。

  小学数学必背关系表达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