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成语 (菁华5篇)

首页 / 寓言 / | 成语,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成语1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后,刘禅的*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

  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一起作为赵国的人质,定于某日启程赴赵都邯郸。临行时,庞恭向魏王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我看见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君王相信吗?”魏王说:“我当然不信。”庞恭又问:“如果是两个人对您这样说呢?”魏王说:“那我也不信。”庞恭紧接着追问了一句道:“如果有三个人都说亲眼看见了闹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还不相信?”魏王说道:“既然这么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肯定确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庞恭听了这话以后,深有感触地说:“果然不出我的所料,问题就出在这里!事实上,人虎相怕,各占几分。具体地说,某一次究竟是人怕虎还是虎怕人,要根据力量对比来论。众所周知,一只老虎是决不敢闯入闹市之中的。如今君王不顾及情理、不深入调查,只凭三人说虎即肯定有虎,那么等我到了比闹市还远的邯郸,您要是听见三个或更多不喜欢我的人说我的坏话,岂不是要断言我是坏人吗?临别之前,我向您说出这点疑虑,希望君王一定不要轻信人言。”

  庞恭走后,一些*时对他心怀不满的人开始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时间一长,魏王果然听信了这些谗言。当庞恭从邯郸回魏国时,魏王再也不愿意召见他了。

  看起来,谣言惑众,流言蜚语多了,的确足以毁掉一个人。随声附和的人一多,白的也会被说成黑的,真是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所以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分析,不要人云亦云,被假象所蒙蔽。

  唐代大诗人李白,幼年时便读那些经书、史书,那些书都十分深奥,他一时读不懂,便觉枯燥无味,于是他丢下书,逃学出去玩。

  他一边闲游闲逛,一边东瞧西看。他看见一位老妈妈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很粗大的铁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神情专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没有察觉。

  李白不知道老妈妈在干什么,便好奇地问:“老妈妈,您这是在做什么呀?”

  “磨针。”老妈妈头也没抬,简单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认真地磨着手里的铁棒。

  “磨针?”李白觉得很不明白,老妈妈手里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铁棒,怎么是针呢?李白忍不住又问:“老妈妈,针是非常非常细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铁棒呀!”

  老妈妈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细小的针。”

  “什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脱口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这时候,老妈妈才抬起头来,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说:“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

  幼年的李白是个悟性很高的孩子,他听了老妈妈的话,一下子明白了许多,心想:“对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什么事也能做成的。读书也是这样,虽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坚持多读,天天读,总会读懂的。”想到这里,李白深感惭愧,脸都发烧了。于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书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继续读起来。

寓言故事成语2

  起初,马援兄之子马严、马敦都喜欢讥议时事,而与侠客们轻相交往。

  马援以前在郊止,写信回家训诫道:“我想你们听到人家过失,要像听父母之名一样,耳可以听到,口不可说啊。喜欢议论人的长短,乱讥刺时政,这是我最厌恶的,我是宁肯死也不愿听到子孙们有这种行为的。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此事,我之所以要再次讲到此事要像男女婚嫁时施衿结离一样,申明父母的训诫,要使你们牢记不忘。龙伯高敦厚周到谨慎,口无异言,谦约节俭,清廉公正有威望,我很爱他敬重他,愿你们向他学*。杜季良豪侠好讲义气,忧人之忧,乐人之乐,好人坏人都合得来,父亲死了,几个郡的人都来吊唁,我爱他敬重他,但不愿你们向他学*。学*龙伯高不到家,还是一个谨慎勤勉的人,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哩。学*杜季良不到家,就堕落成为天下的轻薄儿,所谓画虎不成反像犬了。到现在为止杜季良还不可知,郡里的将领们一下车就切齿恨他,州郡都说他,我常为他寒心,所以我不愿子孙们学他。”

寓言故事成语3

  杨朱特地请老子到家里请教问题,老子就给他将各种各样的为人,圣人都是看心智的而不是看外表,凡人则看中人的外表。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都是蛇身人面,牛头虎鼻,没有人的外表。而夏桀、殷纣、鲁桓、楚穆这些人面兽心的家伙危害人间。

  人面兽心:面貌虽然是人,但心肠象野兽一样凶狠。形容为人凶残卑鄙。

寓言故事成语4

  战国时期,魏国一农民锄草时发现一块玉石,拿回家请邻居鉴定。邻居知道是宝石就骗他不是吉祥之物,让他放回原处,自己则偷偷拿回家里,担心获祸或获罪,就进献给魏王。经鉴定为无价之宝,魏王一高兴就赏他很多金银珠宝。

寓言故事成语5

  饮鸩止渴

  东汉的霍諝,从小就很有胆识。他十五岁时,他舅舅宋光由于秉公执法,得罪了一些权贵,被他们诬告篡改诏书,关進了监狱。霍諝知道舅舅为人正直,不可能干这种事,就给大将军梁商写信,为舅舅辩白。

  信中说:宋光身为州郡的长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更好地为朝廷效力。他怎么会冒着死罪去篡改诏书呢?这不就是人为了充饥去吃附子(一种草药,有剧毒),为了解渴去饮鸩(鸩的羽毛泡过的毒酒)一样吗?如果这样的话,还没有進入肠胃,到了咽喉处就已经断气了。他怎么可能这样做呢?梁商读了信,觉得说得有道理,把信拿给皇上看。不久,宋光被无罪释放。

  灵猿受窘

  在原始的大森林间,到处都生长着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乔木,如叶形椭圆的楠木、叶子对生的梓树、可防虫蛀的樟树、可做染料的栎树等等。它们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令人望而生畏。

  有一种善于飞腾、跳跃的灵猿,生活在这原始大森林里,恰似如鱼得水。您瞧,它们在这些又粗又直的乔木之间轻盈敏捷地攀援,时而跃上,时而落下,不时还会扯住一很藤蔓,荡到另一棵大树的树杈上去小憩片刻。

  它们在大森林内嬉戏玩耍,逍遥自得,神气活现,好不威风,俨然就像这深山老林中的君王一般,谁也奈何它不得。由于它们的身体十分灵巧,行踪无定,哪怕是像后羿、逢蒙那样的神射手吧,恐怕也没有办法去瞄准它。

  然而,若是将这群灵猿赶到一片荆棘丛生的灌木林中去生活,那就会变成另外一番景象了。那里尽是生有长刺的柘树、满身棘刺的酸枣、味道酸苦的枳树等等。在这些浑身长刺的灌木丛中,灵猿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它们无树可攀,无枝可跳,善于腾跃的本领无法施展,稍有行动,往往就会被繁枝利刺扎得疼痛难忍,真可谓是危机四伏。

  因此,它们只能小心谨慎地在林间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战战兢兢地爬行,全身紧张得直打哆嗦,好不凄惶!

  同样是这群灵猿,为什么在乔木林和灌木丛中的表现竟有天壤之别呢?这并不是由于灵猿的筋骨突然得了什么急病而变僵硬了,而只是因为它后来所处的环境,使它不能充分施展其攀援腾越的本领所造成的结果啊!

  灵猿受窘的遭遇说明,任何一种技能技巧能否得以充分施展,除主观努力外,客观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时甚至还会起决定的作用。由此可见,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客观环境,使各种人才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该是何等重要啊。

  挖掉马肝

  越西地方有个男子,独自一个人过活。他用芦苇和茅草盖起了小屋住在里面,又开垦了一小块荒地,用自己的双手种了些庄稼,打下粮食来养活自己。时间久了以后,豆子、稻谷、盐和奶酪等东西都可以自给自足了,不用依赖任何人。他每天下地耕作,闲的时候就出去走走,过得倒也逍遥自在。

  可是有一件事却让他发愁,那就是老鼠成灾。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一帮老鼠,日子不长便成倍成倍地增长。白天,它们成群结队地在屋里跑来跑去,在房梁间上窜下跳地吱吱乱叫,打坏了不少东西。到了夜里,老鼠闹腾得更欢了,它们钻进食橱、跳上桌子、跑进箱子里,见东西就咬,咬破了好些衣服和器具,偷吃了东西不算,还把吃不完的拖回洞里去慢慢享用。这“咔嚓咔嚓”地一闹常常就是一整夜,吵得这个男子觉也睡不好,白天下地都没有精神。他想了好多办法来治鼠,用药啦,下夹子啦,都试遍了,可就是没有一个特别有效的法子。这位男子对老鼠越来越烦,火气越来越大,苦恼极了。

  有一天,这个男子喝醉了酒,困得要命。他踉踉跄跄地回家来,打算好好睡上一觉。可是他的头刚刚挨上枕头,就听见老鼠“吱吱”的叫声。他实在困了,不想和老鼠计较,就用被子包上头,翻个身继续睡。可老鼠却不肯轻易罢休,竟钻进被子里张嘴啃起来。这男子用力拍了几下被子,指望把老鼠赶跑再睡。果然安静了一会儿,可他忽然闻到一股叫人恶心的腥臊味,一摸枕边,竟然是一堆鼠尿!被老鼠这么变着法子一折腾,他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一股怒气直冲头顶。借着酒劲,他翻身下床,取了火把四处烧老鼠,房子原本是茅草盖的,一点就着,火势迅速蔓延开来。老鼠被烧得四处奔跑。火越烧越大,老鼠终于全给烧死了,可屋子也同时被烧毁了。

  第二天,这男子酒醒后,才发现什么都没有了。他茫茫然无家可归,后悔也来不及了。

  焚庐灭鼠的故事提醒人们,遇事一定要冷静分析,想个周全的法子去解决。若凭一时的冲动蛮干,只会得不偿失。

  驾驭木筏

  传说中,有往来于天上人间的木筏,驾驭木筏的人是真正勇敢无畏的人。

  西汉时期,有个隐士叫罗君*。据说,他知道往来于天上和人间的木筏从人间到天上的时间,因此,凡是要到天上去的人,临出发之前都要先到罗君*这里来。

  这一天,木筏出发的时间快要到了,罗君*家聚满了将要乘筏上天的人。这时候,一个驾木筏的人从罗君*家中走了出来。上天的人中有一个赶紧上前,拉住他问道:“上天要经过曲折的河水,而天又是那么高那么大,一路上还有神怪精灵,木筏在行驶中有时还会颠倒过来。你经常驾着木筏漂浮在这样的环境中,为什么你连手都不抖一下、一点也不害怕呢?”

  驾木筏的人回答说:“我用了多年时间来学*驾驭木筏的本领,又用了三年时间来亲自驾驭木筏,往来于天上人问。”

  那人又问:“仅仅靠本领和实践,就可以了吗?”

  驾木筏的人说:“当然不是。在每次驾木筏上天的时候,我忧虑的只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活多少年,而根本就不考虑木筏是否能够返回人问。我驾驭着木筏,一路上波浪翻腾,气候千变万化,反复无常。有时阳光灿烂,云蒸霞蔚,一下子又突然变得暗淡无光,明亮的白天刹时变成黑夜。有时候,木筏和波浪互相撞击,猛然震荡起来像脱缰的野马急驰狂奔,一会儿沉到波谷浪底,一会儿又像格斗一般冲向高高的浪尖,恍恍惚惚的样子,使我感到似乎有无数人在驾驭这木筏。每当这时,我的心情都非常镇定,一点儿也不慌张。如果此刻心里一慌,手脚就会不听使唤了。只要心里不慌乱,怎么也不会跌倒,直至*安地到达目的地。”

  那个问话的人深有感触地说:“我想,你说的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驾驭木筏,其实许多事情也都要这样才行啊!”

  我们从驾驭木筏中可以领悟到:不管干什么事,遇到什么情况,都应该专心致志,毫不动摇,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这样才能克服困难,争取胜利。

  围魏救赵

  齐国的将军田忌经常同齐威王赛马。他们赛马的规矩是:双方各下赌注,比赛共设3局,两胜以上为赢家。然而每次比赛,田忌总是输家。

  这一天,田忌赛马又输给了齐威王。回家后,田忌把赛马的事告诉了自己的高参孙膑。这孙膑是军事家孙武的后代,饱读兵书,深谙兵法,足智多谋,被庞涓谋害残了双腿。来到齐国后,很受田忌器重,被田忌尊为上宾。孙膑听了田忌谈他赛马总是失利的情况后,说:“下次赛马你让我前去观战。”田忌非常高兴。

  又一次赛马开始了。孙膑坐在赛马场边上,很有兴趣地看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第一局,齐威王牵出自己的上马,田忌也牵出了自己的上马,结果跑下来,田忌的马稍逊一筹。第二局,齐威王牵出了中马,田忌也以自己的中马与之相对。第二局跑完,田忌的中马也慢了几步而落后。第三局,两边都以下马参赛,田忌的下马又未能跑赢齐威王的马。看完比赛回到家里,孙膑对田忌说:“我看你们双方的马,若以上、中、下三等对等的比赛,你的马都相应的差一点,但悬殊并不太大。下次赛马你按我的意见办,我保证你必胜无疑,你只管多下赌注就是了。”

  这一天到了,田忌与齐威王的赛马又开始了。第一局,齐威王出那头健步如飞的上马,孙膑却让田忌出下马,一局比完,自然是田忌的马落在后面。可是到第二局形势就变了,齐威王出以中马,田忌这边对以上马,结果田忌的马跑在前面,赢了第二局。最后,齐威王剩下了最后一匹下马,当然被田忌的中马甩在了后面。这一次,田忌以两胜一负而取得赛马胜利。

  由于田忌按孙膑的吩咐下了很大的赌注,一次就把以前输给齐威王的都赚回来了不说,还略有盈余。

  田忌以前赛马的办法总是一味硬拼,希望一局也不要输,结果因自己总体实力差那么一点,总是赛输了。孙膑则巧妙运用自己的优势,先让掉一局,然后保存实力去确保后两局的胜利,这样便保证了整体的胜利。

  画地为牢

  打柴的武吉是一个孝子。

  一天他到西岐城来卖柴。在南门,正赶上文王车驾路过。由于市井道窄,将柴担换肩时不知塌了一头,翻转扁担时把守门的军士王相耳门上打了一下,当即就打死了,被拿住来见文王。文王说:武吉既打死王相,理当抵命。命在南门地上画个圈做牢房,竖了根木头做狱吏,将武吉关了起来。

  三天后,大夫散宜生路过南门,见武吉悲声痛哭,问他:**偿命,理所当然。你为什么要哭呢?武吉说:小人母亲七十岁了,她只有我一个孩子,小人也没有妻子,母老孤身,怕要被饿死了!散宜生入城进殿来见文王,说:不如先放武吉回家,等他办完赡养母亲的后事,再来抵偿王相之命。不知如何?文王准了,就让武吉回家去了。

  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寓言故事成语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寓言故事成语 (菁华5篇)(扩展1)

——成语寓言故事 (菁华5篇)

成语寓言故事1

  西汉时期,医学家中以淳于意较为有名。他从小就热爱医术,喜欢摆弄银针、药品。后来,淳于意拜著名医生公乘阳庆为师,学到了黄帝、扁鹊流传下来的医术,攻克了很多疑难杂症。后来,因为医死了人,被官府判以肉刑,要押到京城长安去行刑。

  淳于意没有生儿子,只有五个女儿在膝前行孝。他临走时,对女儿们说:“如今父亲已经到了紧要关头,你们却谁也帮不上忙!”

  缇萦是淳于意的小女儿。她听到父亲的话后,非常伤心,更为自己的束手无策而自责。于是,她与父亲一起去了长安,并给汉文帝写了一封言辞凄切的信。信上是这样写的:“我父亲担任*官职时,老百姓都说他廉洁无私,值得崇敬。现在他由于一时不慎而触犯国法,理应受到惩罚。可是我却感到,人死了就不能再活过来,受了肉刑之后,手脚断裂了也无法再长出来,那时就是想悔过自新,也做不了什么事了。我愿意到官府里去做奴婢,来赎父亲的罪,以便让他有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重新做人。”

  汉文帝读完缇萦的信,被她的一片爱父之情所感动,于是传下一道圣旨,将淳于意的罪行赦免。汉文帝法外施恩后,觉得肉刑太过于残酷,就索性将肉刑废除了。

成语寓言故事2

  【愚公移山】

  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达几万尺,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山北有位老人,叫做愚公,年纪快九十了。他家的住处正对着这两座大山。他苦于大山阻隔,出入的道路十分迂曲艰难,就召集全家人商议说:“我想和你们一起,用尽一切力量去搬掉这险阻,开出一条大路,直通冀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面,你们说行吗?”

  全家人纷纷表示赞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一个疑问,说:“就凭你这点力气,就是像魁父这样的小山包,恐怕都搬不掉,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挖出来的那些石头和泥土又往哪里扔呢?”

  家人七嘴八舌地说:“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去。”

  于是,愚公就率领着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土块,再用簸箕和筐子把石土运到渤海的后面去。就这样从冬到夏,他们才能往返一次。

  愚公家搬山的事,惊动了邻居。邻居家的一位寡妇,有个遗腹子,才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跑去帮忙。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头,人称智叟。他以嘲笑的语气劝阻愚公说:“你怎么傻到这种地步呀!就凭你这把年纪,这点儿力气,要拔掉山上的一根树都不容易办到,又怎么能搬掉这么多的山石土块呢?”

  愚公长叹了一口气,说:“我看你太顽固了,简直不明事理,连那寡妇的小孩都不如!虽然我会死的,可是我还有儿子呢!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孙子,这样子子孙孙都不会断绝的呀!而这两座山再也不会增高了,还怕挖不*吗?”

  智叟听了,无言以对。

  山神听到了愚公的这些话,担心他挖山不止,就去禀告了天帝。天帝为愚公移山的诚意所感动,就派了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去背走了那两座大山,一座山放在朔东,一座山放到雍南。从此以后,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面,再也没有大山挡路了。

  愚公移山比喻依靠大家、坚持不懈一定能取得成功。

成语寓言故事3

  饮鸩止渴

  东汉的霍諝,从小就很有胆识。他十五岁时,他舅舅宋光由于秉公执法,得罪了一些权贵,被他们诬告篡改诏书,关進了监狱。霍諝知道舅舅为人正直,不可能干这种事,就给大将军梁商写信,为舅舅辩白。

  信中说:宋光身为州郡的长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更好地为朝廷效力。他怎么会冒着死罪去篡改诏书呢?这不就是人为了充饥去吃附子(一种草药,有剧毒),为了解渴去饮鸩(鸩的羽毛泡过的毒酒)一样吗?如果这样的话,还没有進入肠胃,到了咽喉处就已经断气了。他怎么可能这样做呢?梁商读了信,觉得说得有道理,把信拿给皇上看。不久,宋光被无罪释放。

成语寓言故事4

  打柴的武吉是一个孝子。

  一天他到西岐城来卖柴。在南门,正赶上文王车驾路过。由于市井道窄,将柴担换肩时不知塌了一头,翻转扁担时把守门的军士王相耳门上打了一下,当即就打死了,被拿住来见文王。文王说:武吉既打死王相,理当抵命。命在南门地上画个圈做牢房,竖了根木头做狱吏,将武吉关了起来。

  三天后,大夫散宜生路过南门,见武吉悲声痛哭,问他:**偿命,理所当然。你为什么要哭呢?武吉说:小人母亲七十岁了,她只有我一个孩子,小人也没有妻子,母老孤身,怕要被饿死了!散宜生入城进殿来见文王,说:不如先放武吉回家,等他办完赡养母亲的后事,再来抵偿王相之命。不知如何?文王准了,就让武吉回家去了。

  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成语寓言故事5

  管理秘诀

  狮子派豹子去管理一个部落。豹子每天勤勤恳恳,早出晚归,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就连一只山羊每天吃几斤草都亲自审批。由于豹子精力有限,经常顾此失彼,惹得部落里的动物怨声载道。

  “你这么管事怎么行!”狮子望着憔悴不堪的豹子说。

  狮子决定带一带豹子。它找来了老狼、狐狸,当着豹子的面给它们布置了任务,然后就和豹子下起了棋。

  “大王,”豹子不安地问,“狐狸和老狼能管好部落吗?”

  “管不好就吃了它们。”狮子微笑着说,“记住,管理无须事必躬亲,而应主要靠逻辑和打手。”


寓言故事成语 (菁华5篇)(扩展2)

——成语寓言故事 (菁华12篇)

成语寓言故事1

  【一枕美梦】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焦湖庙,庙里有一个玉枕头,枕头上有一个小孔。据说,枕着这个枕头睡觉,可以在梦里经历许多美好的事情。

  那个时候,单(shan)父县有个名叫杨林的人,以经商为生,生意不怎么好,他一天到晚都愁眉苦脸的,希望能时来运转,突然在哪天就发大财,当大富翁。

  这天,杨林带着货物来贩卖,走得满头大汗,肩上挑的担子好像有千斤重,压得他苦不堪言。杨林正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刚好经过焦湖庙,就打算进去歇歇脚。

  杨林跪在菩萨跟前祈祷,口里念念有词:“老天爷保佑我时来运转,发家致富,一辈子过幸福快乐的日子!”

  庙里的巫人见了杨林的情况,就对他说:“我让你体会一下你想要的生活,你愿意吗?”杨林高兴极了,忙不迭地说:“真的?好哇好哇,我太愿意了!”

  于是巫人就取出那个神奇的玉枕给杨林,说道:“你先去睡一会儿吧。”

  杨林枕着玉枕躺下,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他梦见自己来到了一个大户人家,那里亭台楼阁、湖水假山,鸟语花香,屋里更是雍容豪华,一派富贵气象。官高位显的赵太尉热情地将他迎到客厅里,和他谈笑风生,接着,赵太尉又相中了他做女婿,把女儿许配给他。于是,他也做了大官,家财万贯。妻子如花似玉,温柔贤惠,给他生下了6个儿子。这6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事。

  杨林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身边又有妻儿相伴,过得快乐极了。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他还是一点都不想回家。

  忽然,杨林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在庙里,躺在玉枕上。梦中那美好的一切都无影无踪,只有身边没卖完的货物还在原地,心下不禁十分惆怅。

  幸福的生活,不是可以靠虚幻的美梦得来的。任何时候都不要指望坐享其成,自己扎扎实实地辛勤劳动,才能把愿望变成现实。

成语寓言故事2

  《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时,冯谖(读:xuān)对孟尝君说:“狡兔有三窟才能免于一死。”于是他出谋划策,为孟尝君办了三件大事,巩固了孟尝君的地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尝思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何况人乎?

  白话文

  战国时,齐国宰相孟尝君家中养了三千门客,其中一个名叫冯谖(xuān)。有一次,孟尝君让冯谖到他的封地薛邑去收债。临走前,冯谖问孟尝君收债之后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孟尝君说:“你看我家缺少什么你就买什么吧。”冯谖到了薛邑后就和债民们说:“孟尝君不要你们还债了。”说完,冯谖当众把账单全部烧掉了,薛邑百姓为此非常感激孟尝君。冯谖回去,孟尝君问道:“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给我买什么东西了吗?”冯谖说:“我觉得你家什么都有,所以就自作主张给你把‘义’买回来了。”孟尝君听了很不高兴。

  一年后,齐王罢免了孟尝君的宰相之职,孟尝君只好回到封地薛邑。薛邑的男女老幼都去迎接他,孟尝君这时才体会到冯谖为他买“义”的意义。可是冯谖却对他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藏身的洞(原文是‘狡兔有三窟’),才能免除一死。如今你才有一个洞,还不能放宽心啊。让我再替你开两个洞吧。”接着,冯谖到了魏国,对魏王说:“孟尝君这个人非常能干,凡是接待他的诸侯,都能富国强兵。”魏王相信了,便把丞相的职务留给孟尝君。

  齐王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马上用更隆重的礼节去请孟尝君再回去做宰相。冯谖这个时候才说:“现在三个洞都修好了,你可以放心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了。”

  【寓意】

  比喻:后来,人们用“狡兔三窟”来比喻藏身的地方多,便于避免灾祸。现在多用于贬义。

  【造句】

  1、侦办此案的警员说:“纵然嫌犯狡兔三窟,我也要将他逮捕归案。”

  2、凡事搞个备份,比如钱包里放个备用车钥匙,花园里埋把家门钥匙,等等。俗话说,狡兔三窟。

  3、歹徒不停地变换藏匿地点,就像狡兔三窟一样,总让治安人员四处奔忙。

  4、在**一路的搜捕中,发现歹徒狡兔三窟,到处都有藏匿的地点。

  5、你一下说住台中,一下又说住台北,究竟住在哪里呢?人家说狡兔三窟,我看你大概不只吧!

成语寓言故事3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成语寓言故事4

  《瓜田李下的成语故事》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是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在的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

  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么不妥呢?”柳公权说:“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出处:《北史·袁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典故: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成语寓言故事5

  《塞翁失马》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

  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成语寓言故事6

  苏东坡很有同情心。他在杭州作官时,有一次一位绫绢商人告一个制扇匠人欠他两万绫绢钱不还。匠人说:“前不久他父亲死了,花了一笔钱。今年杭州连日阴雨,天气寒冷,没有人买扇子,我一时拿不出钱来还帐。”苏轼想了半天,让那匠人回家把扇子抱来,挑出二十把折扇,拿起公堂上的毛笔,在扇面上题字、作画,然后命匠人快拿到外面去卖。匠人刚出衙门,扇子就被抢购一空,每把一千钱,正好够还帐的。

  四十五岁时苏东坡在监狱被关了一百天,幸好皇帝*才被放出。后来他在一片杂记中说:“我从小就不喜欢杀生,可是也没有完全断绝过。*年来开始不杀猪羊了,可是生性喜欢吃蟹蛤,免不了有时要杀。去年得罪被关進监狱,开始以为不能脱身了,不想后来获得幸免,于是从此不再杀一物。有时买来蟹蛤,都放進江中。虽然知道蛤在江里活不了,可也许有个万一吧。即使活不了,也比在锅里受煎熬要好得多。我并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只是因为自己也经历过了患难,和在厨房中的鸡鸭没有区别,不想再因为口腹之故,使生命受到这无穷无尽的恐惧。只是恨自己不能忘记美味,有时买死的蟹蛤来吃。”

  “东坡画扇”比喻关心百姓疾苦。

成语寓言故事7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对牛弹琴的启示:

  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

  晋朝皇室有个侍卫官中嵇绍,他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

  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的仪青,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

  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敌方的飞箭,象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绍就这样阵亡了。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绍在世时,有一次有人对王戌说“昨天在众人中见到嵇绍,气宇轩昂如同野鹤立鸡群之中。”

  后来就用“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行很突出。

  鹤立鸡群的启示:

  我们要修身养性,做出众的自己。

  典故春秋时,晋*公有一次问祁黄公说:“南阳县缺个*,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公惊奇地又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祁黄公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过了一些日子,*公又问祁黄公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祁黄公说:“祁午能够胜任的。”*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祁黄公说:“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祁黄公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

  像黄祁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

成语寓言故事8

  【一枕美梦】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焦湖庙,庙里有一个玉枕头,枕头上有一个小孔。据说,枕着这个枕头睡觉,可以在梦里经历许多美好的事情。

  那个时候,单(shan)父县有个名叫杨林的人,以经商为生,生意不怎么好,他一天到晚都愁眉苦脸的,希望能时来运转,突然在哪天就发大财,当大富翁。

  这天,杨林带着货物来贩卖,走得满头大汗,肩上挑的'担子好像有千斤重,压得他苦不堪言。杨林正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刚好经过焦湖庙,就打算进去歇歇脚。

  杨林跪在菩萨跟前祈祷,口里念念有词:“老天爷保佑我时来运转,发家致富,一辈子过幸福快乐的日子!”

  庙里的巫人见了杨林的情况,就对他说:“我让你体会一下你想要的生活,你愿意吗?”杨林高兴极了,忙不迭地说:“真的?好哇好哇,我太愿意了!”

  于是巫人就取出那个神奇的玉枕给杨林,说道:“你先去睡一会儿吧。”

  杨林枕着玉枕躺下,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他梦见自己来到了一个大户人家,那里亭台楼阁、湖水假山,鸟语花香,屋里更是雍容豪华,一派富贵气象。官高位显的赵太尉热情地将他迎到客厅里,和他谈笑风生,接着,赵太尉又相中了他做女婿,把女儿许配给他。于是,他也做了大官,家财万贯。妻子如花似玉,温柔贤惠,给他生下了6个儿子。这6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事。

  杨林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身边又有妻儿相伴,过得快乐极了。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他还是一点都不想回家。

  忽然,杨林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在庙里,躺在玉枕上。梦中那美好的一切都无影无踪,只有身边没卖完的货物还在原地,心下不禁十分惆怅。

  幸福的生活,不是可以靠虚幻的美梦得来的。任何时候都不要指望坐享其成,自己扎扎实实地辛勤劳动,才能把愿望变成现实。

成语寓言故事9

  是寓言故事的成语:狐假虎威

  在茂密的森林里,老虎是最凶猛的野兽,号称森林之王。它每天都要捕食其它动物,动物们都非常怕它。

  一天,它碰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刚要溜走,已被它一把捉住。

  狡猾的狐狸看见自己无法逃脱,就耍了一个花招。它一本正经地大声对老虎说:“你怎么敢吃我?我是天帝任命来管理所有的野兽的,你要吃了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令。”

  老虎一听愣住了。

  狐狸马上接着说:“你要是不信,就跟在我后面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野兽见了我都赶快逃命。”

  老虎听狐狸说话的口气很大,态度也很强硬,有几分相信了,决定跟着狐狸去看看。

  森林里大大小小的野兽们,看见狐狸大摇大摆,耀武扬威地走过来,后面跟着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老虎,都吓得要命,四处奔逃。

  老虎看着动物们都逃跑了,不知道野兽们怕得是自己,以为真是被狐狸的威风吓跑的,彻底相信了狐狸的话。它怕狐狸怪罪自己,做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举动,于是也慌忙逃走了。

  知识链接:“狐假虎威”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别人。

  是寓言故事的成语:狗猛酒酸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为了招徕生意,他总是将店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将酒壶、酒坛、酒杯之类的盛酒器皿收拾得清清爽爽,而且在门外还要高高挂起一面长长的酒幌子,上书“天下第一酒”几个大字。远远看去,这里的确像个会做生意的酒家。然而奇怪的是,他家的酒却很少有人问津,常常因卖不出去而使整坛整坛的酒搁酸了,变质了,十分可惜。

  这个卖酒的宋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于是向左邻右舍请教这好的酒竟然卖不出去的原因。邻居们告诉他:“这是因为你家养的狗太凶猛了的缘故。我们都亲眼看到过,有的人高高兴兴地提着酒壶准备到你家去买酒,可是还没等走到店门口,你家的狗就跳将出来狂吠不止,甚至还要扑上去撕咬人家。这样一来,又有谁还敢到你家去买酒呢?因此,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里等着发酸变质啊。”

  您看,一匹恶狗看门,就能把一个好端端的酒店弄得门庭冷落,客不敢入;如果一个国家让坏人控制了某些要害部门,其后果必然是忠奸颠倒,社会,百姓遭殃。

  是寓言故事的成语:惊弓之鸟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叫更羸(léi)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更羸并没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只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本事!”更羸笑笑说:“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惊弓之鸟的启示:

  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方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

  是寓言故事的成语:螳螂之勇

  有一次,齐庄公带着几十名随从进山打猎。一路上,齐庄公兴致勃勃,与随从们谈笑风生,驾车驭马,好不轻松愉快。忽然,前面不远的车道上,有一个绿色的小东西,*前一看,原来是一只绿色的小昆虫。那小昆虫正奋力高举起它的两只前臂,怒气冲冲地挺直了身子直逼马车轮子,一副要与车轮搏斗的架势。

  小小一只虫子,竟然敢与庞大的车轮较量,那情景十分感人。这有趣的场面引起了齐庄公的注意,他问左右:“这是什么虫子?”

  左右回答说:“大王,这是一只螳螂。”

  庄公又问:“这小虫子为何这般模样?”

  左右回答说:“大王,它要和我们的车子搏斗,它不想让我们过去呢。”

  “噫!真有趣。为什么会这样呢?”庄公饶有兴趣地问左右。

  左右回答说:“大王,螳螂这小虫子,只知前进,不知后退,体小心大,自不量力,又轻敌。”

  听了左右这番话,庄公反而被这小小螳螂打动,他感慨地说道:“小小虫儿,志气不小,它要是人的话,一定会成为最受天下尊敬的勇士啊!”说完,他吩咐车夫勒马回车,绕道而行,不要伤害螳螂。

  后来,齐国的将士们听说了这件事,都非常感动。从此,他他们打起仗来更加奋不顾身,都愿以死来效忠齐庄公。

  人们常说螳螂挡车,不自量力。然而我们从另一面来看,螳螂挡车之勇,也实在可赞可叹,这种置生死于不顾、敢于抗争的勇气,不是应该对我们有所启发吗?

  是寓言故事的成语:诚心所致

  熊渠子是楚国人,从小决心要练就过硬的射箭本领。15岁那年,熊渠子辞别父母外出,拜名师学射。开始时,老师既不给他弓,又不给他箭,而是让他举石锁,熊渠子尽管不理解老师的用意,但是他想,既然老师让他这么做,那总是有道理的。于是他十分认真地用两只手轮换着将50斤重的大石锁一次又一次举起来。起初手还发抖,一年后,便举重若轻,50斤重的石锁在熊渠子手里已不算什么,老师便给他换成100斤的石锁继续苦练臂力。5年后,当熊渠子能举起300斤重的大石锁时,老师交给他一把大硬弓,还是没给他箭,老师让他每天对着目标瞄准,拉开弦和放开弦时双手不能有丝毫的颤动。熊渠子按照老师的教导又练了3年空弦,老师终于拿出箭来。这时候的熊渠子除了有强大的臂力外,还练就了一副敏锐精细的眼力,他在老师的指导下,抬弓搭箭,对准目标,百发百中,不论是空中的飞禽还是地上的走兽,就连敏捷的野兔子,只要被熊渠子的弓箭瞄准,便都是箭飞靶落,飞禽走兽都不在话下。更为精彩的是,熊渠子百步开外举箭穿杨的本领,使他成为远*闻名的神射手。

  25岁那年,熊渠子告别师父回家乡,一路上晓行夜宿。这一天走在路上,行至一片荒郊时已是夜问。突然,他看见前面正有一只老虎伏在路边,熊渠子冷不防吓出一身汗,他立刻下意识地抽出箭来,拉开硬弓,奋力朝老虎射去,不偏不斜正好射中。熊渠子赶紧爬下等待老虎作垂死挣扎。好一会过去了,老虎一点声响也没有,熊渠子想,老虎怎么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死了呢?待他走*一看,哎呀,哪里是什么老虎,原来射中的竟是躺在路边的巨石,而且射出的箭有大半截已深深扎进石头中了。

  熊渠子不禁心中奇怪:我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力气,竟将箭几乎全射进了巨石之中?于是他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使足力气,朝巨石再射出一箭,只听咣噹一声,箭未中石。熊渠子不服气,连发几箭,尽管使出全身力量,眼前除了箭与巨石相击火星飞迸,却再也一箭未中,箭都不知弹飞到哪里去了。

  所以说,只有在真正全神贯注、意念专一时,才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诚心”所产生的力量。

  是寓言故事的成语:孟贲言勇

  齐庄公的时候,有个勇士名叫宾卑聚。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个壮士,身材魁梧,头戴白色绢帽,外穿耀眼的红色麻布盛装,内穿棉布做的衣服;帽上坠着红色的丝穗,脚穿一双崭新的白色缎鞋,身上挂着一个黑色的剑囊。这个威武的大汉走到宾卑聚面前,大声地呵斥他,还朝他脸上吐唾沫。

  宾卑聚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凶狠汉子惊醒了,他发现原来是个梦。尽管这样,他依然因此而一夜没睡,心中非常气愤。

  第二天大一亮,宾卑聚就把他的朋友们都请来,向他们讲述了前一天晚上做的梦。然后他对朋友们说:“我自幼崇尚勇敢,60年来从没受过任何欺凌侮辱。可是昨天夜里,我在梦中受到如此的侮辱,心里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我一定要找到哪个敢于在梦中骂我,并向我吐唾沫的人。假若在三天之内找到他,我就要报这个仇;如果三天之内找不到他,我就没脸面活在世上了。”

  于是,每天一早,宾卑聚就带着他的朋友们一起站在行人过往频繁的交通要道上,寻找着跟梦中打扮、长像一样的人。可是,三天过去了,他们始终没有看到一个如梦中一般打扮的壮士。宾卑聚气馁地回到家中,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拔出剑自刎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仅凭梦中的一点不快便耿耿于怀,甚至含恨自尽、自暴自弃的做法是十分愚昧的。

成语寓言故事10

  【成语】:笑里藏刀

  【拼音】:xiào lǐ cáng dāo

  【解释】: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

  【出处】:《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要权,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

  【举例造句】:他把我丕的来药倒,烟生七窍,冰浸四稍,谁承望笑里藏刀,眼见的丧荒郊。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二折

  【近义词】:佛口蛇心、口是心非、笑处藏刀

  【反义词】:心口不一、推心置腹

  【歇后语】:刽子手咧嘴

  【灯谜】:讽刺荆轲刺秦王

  【成语故事】:

  唐太宗时,有个名字叫李义府的人,因善写文章,被推荐当了监察御史。李义府还善于奉承拍马,他曾写文章颂扬过唐太宗,因此,博得太宗的赏识。唐高宗时,李义府又得到高宗的信任,任中书令。从此,更加飞黄腾达。李义府外表温和谦恭,同人说话总带微笑,但大臣们知道,他心地极其阴险,因此都说他笑里藏刀。李义府在朝中为所欲为,培植亲信,任意让妻儿向人索取钱财,还随意封官许愿。高宗知道这些以后,曾婉转地告诫过他,但李义府并不放在心上。有一次,李在官中看到一份任职名单,回家后,让儿子把即将任职的人找来,对他说:“你不是想做官吗?几天内诏书即可下来,你该怎样谢我?”那人见有官做,立刻奉上厚礼。之后,高宗得知了此事,不能再容忍了,就以“泄露机密”为名,将李义府父子发配边疆。

成语寓言故事11

  坐井观天

  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飞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远处飞来.我在天空中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相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成语寓言故事12

  《南橘北枳》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对左右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能言善辩的人,如今到来我国,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么办法好?"

  有个大臣献计说:"他来了以后,请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他是哪里的人?'回答说:'是楚国人。'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回答说:'他犯了盗窃的罪。'"楚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晏婴来到楚国,楚王用酒招待他。宾主正喝到兴头上,两名小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

  楚王故意问:"这捆着的是个什么人?"

  小吏回答:"是个齐国人。因为盗窃犯了罪。"

  楚王转过头来望着晏婴说:"齐国人生来就喜欢偷盗吗?"

  晏子离开座位,走到楚王面前,回答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结橘子,如果生长在淮河以北,就会结出枳子。橘子和枳子,叶子差不多,但果实的味道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水土不同啊。现在捉到的这个人,生活在齐国的时候,并没有盗窃的行为,来到楚国以后却偷盗起来,难道是因为楚国的水土容易使人变成小偷吗?"

  楚王听了,尴尬地笑着说:"圣贤的人是不可戏弄呀!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寓意: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良好的环境可以让人学好,不好的环境可以使人变坏。

  原文: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寓言故事成语 (菁华5篇)(扩展3)

——成语寓言故事 (菁华9篇)

成语寓言故事1

  古时候,贵州一带没有驴,那里的人们对于驴的相貌、*性、用途等都不熟悉。有个喜欢多事的人,从外地用船运了一头驴回贵州,可是一时又不知该派什么用场,就把它放到山脚下,任它自己吃草、散步。

  一只老虎出来觅食吃,远远地望见了这头驴。老虎从来没有见过驴,看到这家伙身躯庞大,耳朵长长的,脚上没有爪,样子挺吓人的。老虎有点害怕,在心里琢磨:妈呀,什么时候跑出这么个怪物来了,看上去似乎不太好惹。还是不要贸然行事,观察一下再说吧。

  连续几天,老虎都只敢躲在密密的树林里面观察驴的行为。后来觉得它好像不是很凶狠,就大着胆子小心翼翼地慢慢靠*它,但还是没有搞清楚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有一天,老虎正慢慢地接*驴,驴忽然长叫了一声,声音十分响亮。老虎吓了一跳,以为驴想吃掉它,回头转身就跑。跑到较远的地方,老虎又仔仔细细地观察了驴一番,觉得它似乎没什么特别厉害的本领。

  又过了几天,老虎渐渐*惯了驴的叫声,于是它又进一步和驴接触,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它。老虎终于走到驴身边,围着它又叫又跳,有时还跑过去轻轻挨一下驴的身体再跑开。

  驴终于被老虎戏弄得愤怒极了,就抬起蹄子去踢老虎。开始的时候,老虎还稍有点惊惶,不久见驴再也无计可施,终于明白了,原来驴统共也只有这么一点伎俩。

  老虎非常高兴,嘲笑驴说:“你这个没用的大家伙,原来也就这么几招本事啊!”说着就跳起来扑上去,咬断了驴的喉管,吃光了驴的肉,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貌似庞大的贵州驴,实际上外强中干,一点厉害的本领也没有,以致于被老虎摸清了底细,最后葬身在虎口之下。做人也要练就真本事,仅靠花哨的外表唬人,是不会长久的。到头来,吃亏的总还是自己。

  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转悠,突然发现了一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了。

  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编出一个谎言,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当百兽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

  老虎对狐狸的话将信将疑,便问:“你当百兽之王,有何证据?”狐狸赶紧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随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对我望而生畏的样子。”

  老虎想这倒也是个办法,于是就让狐狸在前面带路,自己尾随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处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种兽类远远地看见老虎来了,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

  转了一圈之后,狐狸洋洋得意地对老虎说道:“现在你该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兽,有谁敢不怕我?”

  老虎并不知道百兽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谎言。狐狸不仅躲过了被吃的厄运,而且还在百兽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风。对于那些像狐狸一样仗势欺人的人,我们应当学会识破他们的伎俩。

  隋朝时候有个人,他用大车拉了一车黑豆上京城去卖。这个人吃力地拉着车走啊走啊,到了灞头,他一不小心踏上了一个土坷垃绊了一咬。这下子不好了,他身后的车也失去了*衡,翻倒在地。那满满一车黑豆也全部被倒进了水里。他从地上爬起来,看着水里的黑豆发愁了:这么多豆,一个人要捞到什么时候啊!想了一会儿,他决定回家去,叫家里人来帮他一块儿捞豆子。于是他不再多考虑,撇下车和豆子就走了。

  这人刚一走,灞头上的人议论开了:“他这一去还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呢,这么多豆让水冲走了多可惜,不如我们拿回去吧。”于是大家一起动手,吵吵嚷嚷地捞豆子,不一会儿就全给捞走了,一颗也没留下。

  不久以后,那个运豆的人回到了翻车的地方。水里有上千只蝌蚪在追逐嬉戏。这人以为这就是他的豆子,想要下水去捞出来。刚一下去,蝌蚪知道有人来了,转瞬间就全都游散了。这个人奇怪极了,呆呆地站了半天,怎么也想不明白。他叹着气自言自语地说:“黑豆啊黑豆,就算你不认识我了,离开我跑开了,我怎么会也不认识你了呢?——怎么你忽然间就多出了一条尾巴!”

  这个笨人判断事物总是想当然,却不根据事实来作科学的分析,自然也就无法知道事情的真相。这样办事情当然是不能成功的。

成语寓言故事2

  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成语寓言故事3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就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就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而不知道向圣人的智慧学*,不是很大的错误吗?

成语寓言故事4

  《夜郎自大的故事》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成语寓言故事5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对左右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能言善辩的人,如今到来我国,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么办法好?"

  有个大臣献计说:"他来了以后,请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他是哪里的人?'回答说:'是楚国人。'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回答说:'他犯了盗窃的罪。'"楚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晏婴来到楚国,楚王用酒招待他。宾主正喝到兴头上,两名小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

  楚王故意问:"这捆着的是个什么人?"

  小吏回答:"是个齐国人。因为盗窃犯了罪。"

  楚王转过头来望着晏婴说:"齐国人生来就喜欢偷盗吗?"

  晏子离开座位,走到楚王面前,回答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结橘子,如果生长在淮河以北,就会结出枳子。橘子和枳子,叶子差不多,但果实的味道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水土不同啊。现在捉到的这个人,生活在齐国的时候,并没有盗窃的行为,来到楚国以后却偷盗起来,难道是因为楚国的水土容易使人变成小偷吗?"

  楚王听了,尴尬地笑着说:"圣贤的人是不可戏弄呀!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寓意: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良好的环境可以让人学好,不好的环境可以使人变坏。

  原文: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成语寓言故事6

  越国人甲父史和公石师各有所长。甲父史善于计谋,但处事很不果断;公石师处事果断,却缺少心计,常犯疏忽大意的错误。因为这两个人交情很好,所以他们经常取长补短,合谋共事。他们虽然是两个人,但好像有一条心。这两个人无论一起去干什么,总是心想事成。

  后来,他们在一些小事上发生了冲突,吵完架后就分了手。当他们各行其是的时候,都在自己的政务中屡获败绩。

  一个叫密须奋的人对此感到十分痛心。他哭着规劝两人说:“你们听说过海里的水母没有?它没有眼睛,靠虾来带路,而虾则分享着水母的食物。这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我们再看一看琐(王吉)吧!它是一种带有螺壳的共栖动物,寄生蟹把它的腹部当作巢穴。琐(王吉)饥饿了,靠螃蟹出去觅食。螃蟹回来以后,琐(王吉)因吃到了食物而饱,螃蟹因有了巢穴而安。这是又一个谁也离不开谁的例子。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不知你们听说过蟨(jue)鼠没有。它前足短,善求食而不善行。可是卭(qiong)卭岠(ju)虚则四足高、善走路而不善求食。*时卭卭岠虚靠蟨鼠提供的甘草生活;一旦遭遇劫难,卭卭岠虚则背着蟨鼠逃跑。它们也是互相依赖的。恐怕你们还没有见过双方不能分开的另一典型例子,那就是西域的二头鸟。这种鸟有两个头共长在一个身子上,但是彼此妒忌、互不相容。两个鸟头饥饿起来互相啄咬,其中的一个睡着了,另一个就往它嘴里塞毒草。如果睡梦中的鸟头咽下了毒草,两个鸟头就会一起死去。它们谁也不能从分裂中得到好处。下面我再举一个人类的例子。北方有一种肩并肩长在一起的‘比肩人’。他们轮流着吃喝、交替着看东西,死一个则全死,同样是二者不可分离。现在你们两人与这种‘比肩人’非常相似。你们和‘比肩人’的区别仅仅在于,‘比肩人’是通过形体,而你们是通过事业联系在一起的。既然你们独自处事时连连失败,为什么还不和好呢?”

  甲父史和公石师听了密须奋的劝解,对视着会意地说:“要不是密须奋这番道理讲得好,我们还会单枪匹马受更多的挫折!”于是,两人言归于好,重新在一起合作共事。

  这则寓言通过密须奋讲的5个故事以及甲父史和公石师的经验、教训告诉大家,生物界中各种个体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争生存、求发展的斗争中,只有坚持团结合作、取长补短,才能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从前有一位神射手,名叫后羿。他练就了一身百步穿杨的好本领,立射、跪射、骑射样样精通,而且箭箭都射中靶心,几乎从来没有失过手。人们争相传颂他高超的射技,对他非常敬佩。

  夏王也从左右的嘴里听说了这位神射手的本领,也目睹过后羿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功夫。有一天,夏王想把后羿召入宫中来,单独给他一个人演*一番,好尽情领略他那炉火纯青的射技。

  于是,夏王命人把后羿找来,带他到御花园里找了个开阔地带,叫人拿来了一块一尺见方,靶心直径大约一寸的兽皮箭靶,用手指着说:“今天请先生来,是想请你展示一下您精湛的本领,这个箭靶就是你的目标。为了使这次表演不至于因为没有竞争而沉闷乏味,我来给你定个赏罚规则:如果射中了的话,我就赏赐给你黄金万两;如果射不中,那就要削减你一千户的封地。现在请先生开始吧。”

  后羿听了夏王的话,一言不发,面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慢慢走到离箭靶一百步的地方,脚步显得相当沉重。然后,后羿取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摆好姿势拉开弓开始瞄准。

  想到自己这一箭出去可能发生的结果,一向镇定的后羿呼吸变得急促起来,拉弓的手也微微发抖,瞄了几次都没有把箭射出去。后羿终于下定决心松开了弦,箭应声而出,“啪”地一下钉在离靶心足有几寸远的地方。后羿脸色一下子白了,他再次弯弓搭箭,精神却更加不集中了,射出的箭也偏得更加离谱。

  后羿收拾弓箭,勉强陪笑向夏王告辞,悻悻地离开了王宫。夏王在失望的同时掩饰不住心头的疑惑,就问手下道:“这个神箭手后羿*时射起箭来百发百中,为什么今天跟他定下了赏罚规则,他就大失水准了呢?”

  手下解释说:“后羿*日射箭,不过是一般练*,在一颗*常心之下,水*自然可以正常发挥。可是今天他射出的成绩直接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叫他怎能静下心来充分施展技术呢?看来一个人只有真正把赏罚置之度外,才能成为当之无愧的神箭手啊!”

  患得患失、过分计较自己的利益将会成为我们获得成功的大碍。我们应当从后羿身上吸取教训,面临任何情况时都应尽量保持*常心。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后,刘禅的*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

成语寓言故事7

  成语寓言故事和寓意

  自相矛盾:

  主要内容——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上来了。

  寓意——说话、写文章,如果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关系中,竟有两种相反的说法,前后互相抵触,那就会矛盾百出,像楚国商人一样经不住驳同。寓意言行不一致,前后不对头。

  滥竽充数

  主要内容——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寓意——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讽刺了混入内行,冒充有本领而无真才实学的人。

  画龙点睛

  主要内容——南北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一天,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像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没有眼睛。游客看了,觉得缺少神韵,很是可惜,就请张僧繇把龙的眼睛补上去。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吓唬人。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寓意——是指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是指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成语故事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是指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是指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是指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是指见识狭窄的人。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是指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尚。

  守株待兔:原是指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是指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是指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是指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自相矛盾:是指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是指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刻舟求剑:是指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叶公好龙:是指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是指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是指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是指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是指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成语寓言故事8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老鼠觉得无聊,就找来字典想看看和老鼠有关的词语。

  老鼠找来一本厚厚的词典,开始翻了起来。它第一眼看见的就是“鼠目寸光”、“胆小如鼠”、“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鼠气得说不出话来,就对着伙伴说:“咱们把人们给老鼠用的词语改一改,好不好?”那些老鼠一边高兴地跳一边喊:“好呀,太好了!我们都希望能改那些成语,怎会不同意呢?”他又说:“咱们把那个成语改成‘老鼠过街人人敬礼’。”“太棒了,这样咱们老鼠的位置也就提高了。”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时有个小朋友放学回家,看到一堆老鼠,而且还在乱改成语。那个小朋友跑回了家,把她爸爸叫了出来,小朋友爸爸出来的时候,还拿着一个大拖鞋,他一看见老鼠就开始打。老鼠说:“我不是已经改了那些成语了吗?”小朋友说:“你虽然改了词,但你本性没改,人们还是不喜欢你。”

  从这篇寓言故事中我明白了自己原来做的错事无论怎样掩盖,也改变不了事实,只有我们努力改正,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成语寓言故事9

  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寓言故事成语 (菁华5篇)(扩展4)

——寓言故事的成语 (菁华6篇)

寓言故事的成语1

  水落石出

  当时,十月夜晚的月光分外皎洁明媚。苏轼和他的两个朋友沐浴着和煦的秋风,兴致勃勃地一起在城外散步。月白风清的美丽夜景,使他们诗兴大发,和朋友相聚,畅叙友情,更使他们忘记了一切烦恼,他们和歌吟诗,畅所欲言,欢乐之至,无以形容。苏轼突然想到了酒。他急忙赶回家中,询问妻子家中是否有酒。妻子笑了,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说这就是供给他临时需用的。

  苏轼大喜过望,连连称谢,拿了酒,赶回朋友中间,来到赤壁下的长江岸边,登上小舟,泛舟游玩。

  这时,只听见东流的江水发出潺潺的声响,在万籁寂静的夜晚显得特别清脆,岸边千尺陡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屹立,悬在山峰间的月亮显得小了;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头,露了出来。

  释义江水下落,水下的石头自然露了出来。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经过调查研究和对证,终将真相大白。

寓言故事的成语2

  拔苗助长 井底之蛙 刻舟求剑

  滥竽充数 南辕北辙 惊弓之鸟

  对牛弹琴 画蛇添足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叶公好龙 鹬蚌相争

  黔驴技穷 东施效颦 杞人忧天

  狐假虎威 买椟还珠 画饼充饥

  自相矛盾 量体裁衣 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亡羊补牢 人面兽心

  无价之宝 曲高和寡 自作聪明

  囫囵吞枣 庖丁解牛 起死回生

  患得患失 庸人自扰 随声附和

  嗟来之食 塞翁失马 痴人说梦

寓言故事的成语3

  从前,宋国有个农夫,家里很穷,一年到头、从早到晚在田地里忙忙碌碌地劳动,从来不曾出过远门。他既不知道世上的富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也从未见过本乡以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因为家里十分贫穷,这个农夫经常穿着乱麻编织的衣服,艰难地熬过严寒的冬天。好不容易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了,太阳温暖地照着大地,农夫也因此而像田地里的禾苗一样焕发了生机。

  有一天,天气格外晴朗,没有一丝风。农夫在田地里干了半晌,觉得有些劳累,便坐在田埂上休息晒太阳。暖融融的阳光照在农夫身上,他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的温暖和舒服,简直像到了云里雾里一样,他觉得晒太阳取暖简直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享受。他全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暖和的高楼大厦、华宅深院,也不知道有温软的丝棉袍子和贵重的狐皮大衣。

  可怜的农夫回过头对妻子说:“晒太阳的暖和,真是舒服极了,世上只怕还没有什么人知道这种好处。我们如果把晒太阳取暖的舒服享受献给国君,一定会得到一笔重赏。你看怎么样?”

  农夫的妻子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也同意去向国君敬献晒太阳的办法。于是夫妻俩抛下田间的农活回家,打算去献计领赏。可惜的是,这夫妻二人不但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甚至连出门进城的路怎么走都不知道。

  有些人被见识所局限,常常以为自己觉得了不起的事情,别人也都会认为了不起,其实他们自以为了不起的事,可能往往都是尽人皆知的微不足道的小事。

寓言故事的成语4

  阴历八九月,秘书监贺知章府上宴请宾客,正在酣饮之间,主人离*迎宾,大家只见厅堂站着一位少僧人。

  “他是玄奘法师的弟子怀素,出家不戒酒,写得一笔好草书。他老家长沙,湖南七郡知名人家,家家都挂有他书写的屏嶂。”

  酒过三巡,贺知章起身向来宾敬酒致谢,并说:“嘉会良辰,少不得赋诗助兴,有请诗仙李翰林属辞以纪盛会如何?”

  李白并不推辞,只是说:“想请怀素当众挥毫以助诗兴。”

  贺知章说:“我知道怀素上人酒酣然后墨才畅。来人,快斟酒!”

  怀素畅饮的同时,书僮抬出几箱书写用的麻笺、素绢,书案上摆出数方上好的宣州石砚,书僮几人轮番注水研墨。

  怀素放下酒杯,飘然起立,堂上顿时一片寂静。但见少年僧人援笔蘸墨,凝神注视纸绢片刻,突然运气挥毫,臂转腕旋,写完一张又一张,不多久,满地尽是灵气飞动的草书。几箱麻笺素绢顷刻用完。

  怀素掷笔*座时,。李白的《草书歌行》亦已写就,当众吟哦道:“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吾师醉后倚绳休……起来向笔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贺知章评论说:“上人书写,左盘右旋,确实是只见龙蛇走啊!好字,好诗!”

  怀素的字,李白的诗,贺知章的评论,一时间传遍京华。

  “笔走龙蛇”就此成为形容书法雄健洒脱的成语。

寓言故事的成语5

  天马行空的成语故事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在西域有一匹马叫做天马。那匹马四肢健壮,腿脚灵敏,因此没人可以抓住它。后来人们在山脚下放了一匹五彩马,不久它与天马配对生出了很多匹小马。

  据说这种马出的是的赤石色汗,马蹄踏在石头上就可以形成深深的坑。不久这个消息传到汉武帝耳中,汉武帝十分高兴,便派使者通过丝绸之路送去百匹绸缎以换得一匹小马。可是西域人认为这马万万不能送,于是就将使者赶了回去。汉武帝十分生气,于是下兵攻打西域,终于得到了一匹小马,后人也将天马称作西极天马。

  天马行空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tiān mǎ xíng kōng

  【出处】明·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解释】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用法】比喻才思敏捷;豪放不羁。一般作谓语、定语。

  【近义词】挥洒自如、龙飞凤舞

  天马行空点评

  一个人如果太浮躁,就会给人一种不成熟不稳重的感觉,别人自然不太愿意和这样的做朋友。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要总是空想,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哟!

寓言故事的成语6

  唐代大诗人李白,幼年时便读那些经书、史书,那些书都十分深奥,他一时读不懂,便觉枯燥无味,于是他丢下

  书,逃学出去玩。

  他一边闲游闲逛,一边东瞧西看。他看见一位老婆婆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很粗大的铁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神情专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没有察觉。

  李白不知道老婆婆在干什么,便好奇地问:“老婆婆,您这是在做什么呀?”

  “磨针。”老婆婆头也没抬,简单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认真地磨着手里的铁棒。

  “磨针?”李白觉得很不明白,老婆婆手里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铁棒,怎么是针呢?李白忍不住又问:“老婆婆,针是非常非常细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铁棒呀!”

  老婆婆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细小的针。”

  “什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脱口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这时候,老婆婆才抬起头来,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说:“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

  幼年的李白是个悟性很高的孩子,他听了老婆婆的话,一下子明白了许多,心想:“对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什么事也能做成的。读书也是这样,虽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坚持多读,天天读,总会读懂的。”想到这里,李白深感惭愧,脸都发烧了。于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书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继续读起来。


寓言故事成语 (菁华5篇)(扩展5)

——成语寓言故事 (菁华6篇)

成语寓言故事1

  害群之马

  【成语】:

  害群之马

  【拼音】:

  hài qún zhī mǎ

  【解释】:

  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成语故事】:

  传说黄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见一位叫大隗的神。他遇到一个牧马儿童,就问:你知道具茨山往哪走吗?牧童答到:

  知道。黄帝感到这小孩不简单,就问他如何治理天下。牧童答到:治理天下跟牧马一样,只要去其害马者(除掉害群之马)就行了。黄帝一听,赶忙叩头致谢,称牧童为天师。

  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一词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

  指鹿为马一词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

  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

  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

  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

  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的名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

  二世听了,大笑说:“承相啊,这明明是一只鹿,你却说是马,真是错得太离谱了!”

  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陛下怎么说是鹿呢?”二世觉得纳闷,就让群臣百官来评判。

  大家心想,说实话会得罪承相,说假话又怕欺骗陛下,就都不出声。

  这时赵高盯着群臣,指着鹿大声问:“大家看,这样身圆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马是甚么?”

  大家都害怕赵高的势力,知道不说不行,就都说是马,赵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胡涂了,明明是鹿,怎么大家都说是马呢?

  他以为自己疯了,从此越来越胡涂,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赵高来操纵。

  赵高暗中把那些说实话的人杀掉,又派人杀死二世,霸占整个朝廷,最后终于导致秦朝灭亡。

成语寓言故事2

  【师旷调琴】

  晋*公让人造了一张琴,大弦、小弦全部一样。让师旷(名叫旷的乐师,古代著名音乐家)调弦校音。调了一整天,总是弹不出和谐的音调。晋*公责怪师旷。

  师旷说:“琴,它的大弦好比是君主,小弦好比是臣子。大弦、小弦的作用不同,配合起来才能发出动听的声音。不互相侵夺各自的职能,阴阳才能调和。现在您把弦都弄成一样,那就失去它们应有的职能了,这难道是乐师所能调好的吗?”

  寓意:不互相侵夺各自的职能,阴阳才能调和。万事万物各司其职才能和谐。

  塞翁失马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

  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成语寓言故事3

  马本来具有天生的素质,它的蹄子可以践踏霜雪,它的皮毛可以抵御风寒。它饿了吃草,渴了喝水,扬蹄奋起奔跑如飞好像腾云驾雾一样,这是自然赋于马的本性。宫殿般豪华的房屋和宽大的高台对于它来说都是无用的。

  但是由于伯乐的出现,马的景况就完全改变了。伯乐曾因善于识别千里马而闻名于世,后又从事训练马的行当,不久又成了远*闻名的训马高手。

  伯乐训马的办法很多,马只要到了他的手里就要采取了烙、饿、打、困的方法把马治服。所谓“烙”,就是为了把马的天生气势打下去,就用烧得火红火红的烙铁烙马,马被烙得遍体鳞伤,没了气力,然后修剪马毛,铲削马掌,烙上印号,这样经过训治,十分之二三的马就要死掉了;所谓“饿”,就是为了训练马的耐力,饿了不让马吃,渴了不让马喝;所谓“打”,就是为了调整马的奔跑速度和技巧,便时快时慢的控制它,用鞭子狠狠抽打,使马按照人的意图行进。所谓“困”,就是在马受了这些折磨以后,再把马关在马厩里,长期困乏它,经过伯乐的训治,马死一半以上。

  庄子说:“马在陆地上,吃草饮水;高兴时它们就摩擦颈项,表示亲爱;忿怒时,就背相对,互相踢蹋。马所晓得的已尽于此了。等到把驾马的横木加在马的身上,用遮眼的东西加在马的头上,使马的行止齐一,马方才知怎用眼睛斜看,不愿就范,曲颈不伸,欲脱其扼,甚至猛戾抵突,吐衔窃辔,而不驯服。所以使马晓得这些,失去了它们的本性,以致行动诡诈,*于盗贼的,都是伯乐训马造成的啊!”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将闾的学者,鲁国的国君听说他很有见识,便召见他,请他讲一讲如何治理国家的事,将闾推辞不掉,便对鲁国的国君说:“要实行恭敬和节俭,擢用公正忠诚的人,行政大公无私,人民谁敢不和睦相处呢?”

  将闾离开鲁国国君,总觉得自己说的不一定对,于是他找到当时很有名望的一个学者,名叫季彻,将闾向季彻说了给鲁国国君说的话,问季彻自己说的是否对。季彻听了没有说对也没有说不对,就给将闾讲了一个小故事。

  季彻说:“一天他驾车出游,路上见一个螳螂在车辙里。它看到我的车子过来了,便奋力举起了它的双臂,企图阻止我的车子前进,我看着他的样子又佩服又可怜,佩服它的勇敢,可怜它的不自量力。”说完他哈哈的笑了。

  将闾吃惊地说:“先生是说鲁国国君照我说的去做,要实现圣明之治,如同螳螂挡车是不能胜任的吧!”季彻没有回答,他说:“最伟大的圣人治理天下的做法是,顺应民心的自然活动,来完成教化,改易俗*。这样人民都能去掉有害心思,增进专一于道的志向。就好像随本性自然形成,而不知为什么会这样。要使天下皆同一于自然之德,必须使内心安定才是。”

  鲁国的国君照将闾的见解治理国家,麻烦事一天比一天多,连自己也处于危险境地,他就不再实行了。

  庄子在濮水河边钓鱼。楚王听说庄子是一位很有才华的隐士,便想让他出山,辅佐自己治理好楚国。于是派两个使者带着厚重的聘礼前去寻找他。使者沿着河边找了好多天,终于在濮水的转弯处找到了他。

  庄子坐在濮水边,头上戴着一顶草帽,眼睛紧紧盯着河面,两位使者不敢惊动庄子,只得轻轻地走向前去,对庄子说:“我们国王早就知道您的大名,想请您去楚国做宰相,协助楚王料理国事,所以派我们来请您。”

  庄子手里拿着鱼竿一动也不动,就像没听见一样。两个使者没办法,只好又说了一遍。等了好半天,庄子转过头看看两位使者,开口说道:“我听说楚国有一只大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把它装在一个珍贵的盒子里,供奉在庙堂之上,是这样吗?”

  两位使者忙点头说:“是的,是的。”

  庄子又说:“那么请问二位,这只神龟是情愿死了,留下几块骨壳受人尊重呢?还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里爬呢?”

  两位使者不明白庄子的用意,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这还用说吗!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嘛,当然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里爬了。”

  庄子听了哈哈大笑,弄得使者莫名其妙。突然,庄子止住笑,对使者说:“你俩回去吧!告诉楚王,就说我宁愿像乌龟在泥里拖着尾巴爬,也不愿被供奉在庙堂上。”

  使者这才明白庄子的意思,又劝庄子,说:“楚王送你千金,许以为相,您还是赴任为好。”庄子说:“千金是重利,相国是尊位,但你们没见到用作祭祀的牺牛吗!把它喂养长大,然后披上绣花的披衣送入太庙,宰杀后作祭祀品,这时它就是想作一个孤单的小猪也办不到。你们去吧,不要污辱我,我不会为国事所羁,我决心终身不仕,以快我的志向啊!”两使者没有办法只好回去了。

成语寓言故事4

  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义鹊怜孤

  很久很久以前,在大慈山的南面有一棵大树,树干有两围粗,树枝壮实,树叶宽大。有两只喜鹊飞到这棵大树上忙着筑巢,它们就要做母亲了。过了不久,两只喜鹊各自生下了小喜鹊,两个家庭热热闹闹,日子过得又温馨又红火。喜鹊妈妈每天飞出去找食,回来后,一口一口喂给孩子们吃。虽然喜鹊妈妈十分辛苦,可心里觉得很幸福。

  过了不久,发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情。一位喜鹊妈妈在出外觅食时被老鹰叼走了,它再也回不来了。它那两个可怜的孩子已经一天一夜没吃东西,也没见到它们的妈妈回来,失去妈妈的小鹊十分悲哀地哭呀哭呀,那声音十分凄凉。

  小鹊的哭声传到邻居喜鹊家里,这家的妈妈马上对自己的孩子们说:“你们听,我们邻居家的小鹊哭得多伤心啊!我过去看看,你们乖乖地在家呆着别动,等我回来!”说完,喜鹊妈妈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们,很快飞到了喜鹊孤儿的家中。

  看到邻居家的喜鹊妈妈,两只小鹊哭得更伤心了,它们向喜鹊妈妈哭诉自己失去了妈妈。邻居家的喜鹊妈妈怜悯地抚摸着小鹊说:“孩子们,别哭了!今后我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我的孩子!走,到我们家去吧!”于是喜鹊妈妈把这两只小鹊一个个叼起来,放进自己的巢里,还嘱咐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和这两只小鹊一起生活、玩耍。现在,它们的家虽然有些挤,但大家相亲相爱,过得也很快乐。失去了妈妈的两只小鹊受到这家喜鹊妈妈的照顾,它们也把这里当做了自己的家。喜鹊妈妈的生活负担增加了一倍,它每天更辛苦了,可它毫无怨言。

  喜鹊只是一种鸟类,却能如此懂得怜悯、爱护弱者,这样讲仁讲义。而我们有些人却毫无人性,不仁不义,因此,他们是连禽兽都不如的。

  关于成语的寓言故事:楚人渡河

  楚国人准备偷袭宋国,进军的线路是打算渡过澭河抄*道走,以便趁宋国人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一举获胜。

  楚国经过周密谋划,先派人到澭河边测量好水的深浅,并在水浅的地方设置了标记,以便偷袭宋国的大部队能沿着标记顺利渡河。

  不料,澭河水突然大涨,而楚国人并不知道这个情况。部队在经过澭河的时候依然照着原来作的标记渡河。加上又是夜间,结果,士兵、马匹大批地进入深水、漩涡,使楚军措手不及。他们被湍急的澭河水搅得人仰马翻、惊骇不已。漆黑中,澭水里人喊马嘶、一片混乱,简直像数不清的房屋在倒塌一般。就这样,楚国军队被淹死1000多人,侥幸没死的也无法前进,只好无功而返。

  先前,楚国人在设置标记的时候,当然是正确的。如果河水不涨,他们是可以依照标记渡河的。可是后来,情况变了,由于河水暴涨,水位升高了许多,而楚国人在不了解变化的情况下仍按原来的线路渡河,当然只能惨败。

  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的认识也应该随着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人们必须随时根据新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就会吃亏、跌跤。

成语寓言故事5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

  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节。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

  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谁如果违背规律蛮干,就必然受到惩罚。郑人买履

  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

  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

  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成语寓言故事6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来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寓言故事成语 (菁华5篇)(扩展6)

——少儿成语寓言故事 (菁华3篇)

少儿成语寓言故事1

  有一个人拿着吃了可以长生不死的药来到楚国,要将这不死的药敬献给楚王。

  宫廷的守门官捧着药进宫去,碰上宫中的卫士。卫士问:“你拿的是什么好东西?”

  守门官说:“是不死的药。”

  卫土说:“是可以吃的吗?”

  守门官说:“当然是可以吃的呀。”

  于是卫士从守门官手里夺过药就把它吃下去了。

  楚王知道后,非常生气,立即派人去将卫士抓来,要将卫士斩首。可是卫士不慌不忙地对楚王说:

  “大王先息怒,请听我说。我曾问过守门官这药能不能吃,他说可以吃,我才吃的。我是一个位居守门官之下的卑微小臣,我在征得守门官同意以后才吃那药的,因此我是无罪的。如果说那药是献给大王的,别人吃了就算是犯罪,那么这罪责应该由守门官来承担。再又说回来,如果那人献给大王您的真是不死之药,您就不该杀我,因为如果您把我杀了,那药岂不是死药吗?这么看来,那人把送给您的死药说成是不死之药而大王还准备重赏他,就说明他分明是在欺骗您。大王您如果杀了我一个无罪的小臣,等于是向世人宣布您被人欺骗的丑闻,大王您这样贤明的君主怎么也会被人欺骗呢?您倒不如饶恕我,把我放了,这么一来,世人将会称颂您的英明和大度。”

  楚王听了卫士的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下令把卫士放了。

  其实这个卫士得以活下来,并不是什么“不死之药”的魔力,而是全凭着卫士自己的聪明才智。他用了一个逻辑的二难推理与楚王辩论,戳穿了“不死之药”的谎言。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只要有科学的头脑,一个“小人物”也可以不畏君主的**,在坚持真理的斗争中做出贡献。

少儿成语寓言故事2

  有一个眼睛失明的少年擅长弹琴击鼓,邻里有一个书生过来问他:“你有多大年纪了?”少年说:“15岁了。”“你什么时候失明的?”“3岁的时候。”“那么你失明已经有12年了,整日里昏天黑地,不知道日月山川和人间社会的形态,不知道容貌的美丑和风景的秀丽,岂不是太可悲了吗?”那失明的少年笑着说:“你只知道盲人是盲的,而不知道不盲的人也实际上大都是盲的。我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四肢和身体却是自由自在的。听声音我便知道是谁,听言谈便知道或是或非。我还能估计道路的状况来调节步速的快慢,很少有跌倒的危险。我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擅长的工作中去,精益求精,而不浪费精力去应付那些无聊的事情。这样久而久之也就*惯了,我不再为眼睛看不见东西而感到痛苦。可是当今某些人虽然有眼睛,但他们利令智昏,看见丑恶的东西十分热衷,对贤明与愚笨不会分辨,邪与正不能解释,治与乱也不知原因,诗书放在眼前却成天胡思乱想,始终不能领会其要旨。还有的人倒行逆施,胡作非为,跌倒之后还不清醒,最后掉进了罗网。这些人难道没有眼睛吗?那些睁着眼而昏天黑地乱窜的人难道不也是盲人么?他们实际上比我这个生理上的盲人更可悲可叹呀!”书生无言以对。

  这个故事揭示了这样一种生活哲理:生理上的盲固然可叹,而心理上的“盲”更为可悲。眼睛失明是一大缺陷,但如果扬长避短,全神贯注于所擅长的事业中去,也能做出很大的成绩来,领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而如果昏昏然过日子,甚至胡作非为、倒行逆施,即使双目明亮、四肢发达,也是一种不明事理不通人性的“睁眼瞎”和“人形兽”。

少儿成语寓言故事3

  甘戊出使齐国,前去游说齐王,走了几天来到一条大河边,甘戊无法向前,他只好求助于船夫。

  船夫划着船靠*岸边,见甘戊一副士人打扮,便问:“你要过河去干什么?”

  甘戊说:“我要到齐国去,替我的国君游说齐王。”

  船夫满不在乎地指着河水说:“这条河只不过是个小小的缝隙而已,您都不能靠自己的本事渡过去,您怎么能替国君充当说客呢?”

  甘戊反驳船夫说:“您说的并不对呀。您不了解世上的万事万物,它们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规律,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短处。比方说,兢兢业业的人忠厚老实,他可以辅佐君王,但却不能替君王带兵打仗;千里马日行千里,为天下骑士所看重,可是如果把它放在室内捕捉老鼠,那它还不如一只小猫顶用。宝剑干将,是天下少有的宝物,它锋利无比削铁如泥,可是给木匠拿去砍木头的话,它还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头。就像你我,要说抡桨划船,在江上行驶,我的确远远比不上你;可是若论出使大小国家,游说各国君主,你能跟我比吗?”

  船夫听了甘戊一*话,顿时无言以对,也似乎长了不少知识。他心悦诚服地请甘戊上船,送甘戊过河。

  若只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指责别人的短处,那就太片面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