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范本5份

首页 / 语文教案 / |

  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 1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课文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开头设疑,“‘呜卟,呜卟,呜……’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接着点出湖畔割草的孩子,紧跟着重点描写了孩子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他们在这种天然娱乐场中游戏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欢快柔美的麦哨声作结,“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全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暗示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本文的语言生动优美,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细细读来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童年生活的欢乐、无拘无束;二是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词句解析:

  (1)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田间最具代表性的几种作物:油菜,蚕豆,萝卜它们不同颜色的花相继凋谢,各种形状的嫩芽刚缀,为人们生动地再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田间风光,也营造了丰收在即的喜悦气氛。

  (2)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表明作者为乡村孩子们有这样“天然的运动场”感到由衷的高兴。这样的运动场是农村特有的,是城市运动场无法比拟的。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感情朗读训练点: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准备:教师:挂图或课件、麦哨实物

  学生:预*课文

  教学课时:二课时

  预*提纲:导语:作者们描写的乡村生活多么富有情趣!乡村孩子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抓紧时间去文中看看吧!

  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 2

  一: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二:由图入题

  1: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盛夏时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

  2: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

  三: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的快乐游戏)

  2: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四:品味语言

  1:画出你自己最喜欢的语言,试着读出喜欢的感情。

  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五:扩展阅读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课后反思:

  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2、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听。

  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 3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麦哨》,我将从说教材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麦哨》是一篇略读课文,且排在单元篇目的最后。文章主要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这一是篇文质优美的课文。文中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许多语句都值得学生去品味积累。文章还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学生在本课的学*中了解这种手法的运用,并学*将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让学生以文本语言为通道,细品田园之美,最终到达文本所描绘的唯美境界,产生情与美的共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麦哨和课文中描绘的孩子们在田间嬉闹的场景,不用说城市里的孩子,就连现在乡下的孩子也无法体会到这种“欢快、柔美”。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些方面,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和内容的特点,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能力,我给这篇课文安排了一个课时的教学时间,并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会认“畔、兜、穗、裹”等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麦哨、呜卟、和着”等词语。

  2、熟读课文,品味文章中语言的生动优美,感悟乡村田野的美丽风光和农家孩子的有趣生活。积累喜欢的句子。

  3、认识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方法的好处,并运用到*作当中去。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品味文章中语言的生动优美,感悟乡村田野的美丽风光和农家孩子的有趣生活,并积累喜欢的句子。首尾呼应写作手法的学*也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课件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以此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朗读感悟法:采用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品位语言,深入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从“回忆前文,导入新文;初读课文,直击中心;精读课文,感受麦哨;拓展延伸,展示下水文”四个方面来说说教学过程:

  1、回忆前文,导入新文

  回顾前面所学的课文《乡下人家》,说一说乡下人家的特点。由此引到作家陈益笔下的《麦哨》,激发学生探究《麦哨》的趣味和特点。

  2、接下来进行课文初读。要求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边读边寻找麦哨的特点。学生读完课文后首先检查预*情况,出示生词,通过指生读、开火车读、领读、齐读等形式检验学生的生字词预*情况。然后提问学生仿佛在课文中听到了什么声音,由此引出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在此处我设计互动环节,师读课文,生配麦哨声。通过有趣的活动来引导生体会麦哨的特点

  3、到了精读阶段,文本的深入剖析围绕“欢快、优美”两个词展开。

  欢快优美的麦哨声由谁吹响?引出第三段。学生在第三段感受乡下孩童的外表形象,以及比喻手法的运用。接下来细化感受人物形象。由此引出第5段,赏析玩耍的男孩的形象,感受孩童的快乐。在此体会动作描写的妙处,并进行拓展衍生,请生说一说女孩在草地上会怎么玩。提问学生当孩童们玩累了,会干什么?由此引导第6段。进行茅茅针的介绍,引导生根据文章的描写,结合生活经验想象茅茅针的味道,体会到乡下生活的惬意。

  乡下孩童无拘无束的`快乐离不开他们所处的环境。进入第四小节学*乡下的景色。通过景物的列举,景物描写特点的分析,来感受乡下无时无刻的美景。教师在此处重点赏析描写麦子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擎”字运用的妙处,感悟文章“欢快、优美”的基调。

  4、将课文吃透后,我对课堂进行了拓展衍生,对学生进行说话、写作训练。我会出示下水文,展示老师笔下的乡下生活。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以及下水文,思考自己体会到的乡下生活,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在此处重回首尾呼应手法,让学生讲述这种手法的好处。并指导学生将此种手法引用到写作中去。

  5、作业,最后我会提出记忆好词好句的要求,并且布置*作训练,模仿课文写一段自己眼中的乡下生活。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具有提纲挈领,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过程节奏感,集中学生注意力,达到审美教育的作用。所以,我的板书完全是按照我的教学思路而来,简洁而又突出重点,更具诗情画意,把文章的重点全部诗意地概括出来。

  24、麦哨

  欢快优美、首尾呼应

  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 4

  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

  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2、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听。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①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③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预*探究:

  欣赏图片,导入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看,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

  (这是美丽的乡村,田园上,远处的麦子黄了,*处的绿草地上,几个孩子在快乐的玩耍着。)

  2、欣赏到如此美丽的乡村美景,你想了乡村孩子的生活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乡村孩子的生活,去倾听他们那一声声欢快柔美的麦哨吧!

  (这节课我们学*24,《麦哨》板书课题)

  3、看课题,什么是麦哨?看到课题,你想说什么?

  (麦哨是用麦秆做成的哨子,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以麦哨为题?课文写的是怎样的麦哨声呢?课文还写了什么内容?与麦哨有关吗……)

  4、好,我们带者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合作交流:

  ②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③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品味感悟: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d。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刚才,我们从作者的语言当中体会到了田野上那色彩斑斓、变幻无常的景象,再来读读这段文字,你是否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呢?出示: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引导体会丰收的喜悦。

  就一句话可以写清楚的'乡村美景,但经作者这么一写,我们感受到的是那像电影画面般变幻无常的景象,感受到的是作者心中那欢快喜悦之情。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也像看电影一样,欣赏一下作者所描绘的乡村美景。师配乐范读。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大家边听边思考:课文几次写到“麦哨”?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

  3交流,读通相关段落,边读边画出描写麦哨声音的词语。

  4学*写法。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那么,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呢?

  5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这种首尾呼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巩固延伸

  ①画出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试着读出喜欢的感情。

  ②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③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扩展阅读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课堂练*

  一.读拼音,写词语。

  húpàn yīdōu màisu jǔjué fèifǔ

  ()()()()()

  二.用带点的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1)那一张张可爱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2)一忽儿,四处都响起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

  三.阅读大世界。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嫩荚()的萝卜花

  ()的穗儿()的音符

  2.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3.找出文中的拟人句,用“——“划出来。并且仿照写一句。

  24麦哨

  板书设计

  碧湖,绿田,孩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油菜,蚕豆,稻花,一曲欢**收的歌;

  翻跟头,竖蜻蜓,麦哨声声,小伙伴们乐开怀!

  反思

  《麦哨》这篇课文无论是文章的题目、布局构思,还是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不失为学生揣摩文本、领悟文章内涵的蓝本。本课文质兼美,许多语句值得学生去品味积累。但是,在落实各项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我仍有以下几点遗憾,感觉到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及授课过程中还需不断改进,以促进自己在教学中有更多的进步。遗憾一:教学设计中学生对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方面中缺乏针对性问题设计,感觉理解上不够到位。遗憾二:学生朗读能力还需要多指导。遗憾三:临场应变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我想,只有在探索中多寻找自己的不足和遗憾之处,才会真正的促使自己成长和进步。


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范本5份扩展阅读


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范本5份(扩展1)

——麦哨语文教案优选【五】份

  麦哨语文教案 1

  《麦哨》这篇文章很美,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可以略教,让学生自学,积累词句为主,教师可以在学生不懂处给予讲解、点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孩子们生活的快乐;二是感悟作者语言的优美。理解这篇课文,有一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就是“麦哨”是什么?课文为什么以麦哨为题?麦哨是什么?从课文看出是“呜卟呜卟的声音”,“这声音是欢快、柔美的”。教师可以介绍麦哨是用麦杆做的一种玩具吹出来,农村孩子经常玩的。课文为什么以麦哨为题?麦哨是乡村孩子天真活泼、快乐自由的像征。这一点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需要结合全文去理解。课文几次写到了麦哨?两次。一是开头,二是结尾,这叫首尾呼应,应当让学生知道。文章的开头第二小节与结尾第八小节有几句话理解起来很难,如:“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那么欢快,那么柔美”和“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素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这两句话可以连起来看,什么是声音在“麦叶上掠过”,其实是跟风儿拂过麦叶。

  读完全文,文章到处洋溢着快乐,充满着活力。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读、摘抄、读背一些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再让学生根据上面几篇课文学*写景文章的'经验谈谈自己摘抄的句子写好在什么地方,特别是要谈谈好在哪些词语上。

  文章第三段中写小朋友外貌的句子,联想是很有特色的,“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文章第四段写得很美,很值得背下来。当中运用了排比写出了田野的变化,特别是最后写出了乡村孩子天真活泼,富有生命力的形像。写麦田的句子,作者用了拟人与比喻,要让学生去品一品词语,如:“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与新装”中“换上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中的“擎”,还有“犹如乐谱上的线条,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文章五、六小节写得是孩子玩耍的场面,让学生去读一读,谈谈感受。语言上最有味的是写吃“茅茅针”的这个片段,读起来让人身临起境,垂涎欲滴。

  教学这篇文章要注重词语的理解和积累,比如“欢快、柔美、鹅黄嫩绿、真沁肺腑,此

  起彼落”等,还有一些城里孩子不懂的词,如:绣花兜、彩头巾、麦穗、麦芒、茅茅针等。

  学情分析:

  本组课文导读中明确指出:走*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片段,并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仔细阅读本组课文,发现本组的每篇课文中都有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而且各有特色,而《麦哨》一文中对田园景色的描绘很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着重抓住景色描写最有特色的第4自然段,采用和《乡下人家》的对比学*,品读语言,积累语言并学*写法。另外,我在课堂中将展示自己的下水文,来提升学生对田园风景的进一步认识,激发学生*作的兴趣,并为本单元的*作打下基础。另外,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我将着力体现方法地指导和运用,并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农村,有着亲密接触自然的机会;有过亲身体验劳动的感受;更有畅玩农家游戏的经历……今天借《麦哨》的契机,把*时积累的素材纷纷地亮了出来。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自主探究文本特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凭借拓展阅读和启迪谈话,激活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乡村生活,使之永恒”的欲望和动力。

  反思:

  阅读教学和阅读是不同的。阅读就是要读懂文章内容,而“阅读教学”,不仅要读懂文章内容,而且还要了解文章内容是怎样表达的,也就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因为阅读教学还要教学生去读――怎样去读,去写――怎样会写……尤其是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摒弃“以教材为本”和“教教材”的旧观念,确立“以人为本”和“用教材教”的新理念,要善于读懂教材、处理教材、利用教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本课教学我采用“了解文章内容,领悟表达方法”的双线齐进的教学方法,如品一杯茗茶,边品读,边揣摩,*中见滋味,淡里有幽香。

  改进措施:

  1.课前让学生结合综合性学*的任务,收集田野风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快乐。

  2.本文内容浅显,写景意境清新,写人童稚纯朴。教学时,可直接从课题设疑,激趣导入,然后让学生运用学*前面三篇文章的方法自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接着以探究问题带动朗读,最后品味语言,积累运用。

  课题导入,可让学生在读过阅读提示后,针对课题质疑。如“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作者怎样通过麦哨反映出了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好奇心引导着学生,使学生充满乐趣,认真读书。

  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解决由课题产生的问题,交流体会,教师要指导学生感受乡村孩子的纯朴可爱,乡间景色的美丽亲切,孩子们玩耍的内容多么地贴*自然,形式又是多么的丰富多样,而感情又是多么的热烈,正如同欢快柔美的麦哨那样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传承久远,同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最后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并摘抄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

  3.多读,是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有疑问时读,多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多读理解深入;品味语言时读,多读,朗朗成诵。本文朗读的情感基调应欢快柔和。

  4.朗读时注意以下字的读音:“似的”的“似”的声母读翘舌音,“剥开”的“剥”读bāo,“黑白相间”的“间”读四声。

  5.教师应引导学生扩展阅读,可推荐学生阅读《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原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在读过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后,针对课题质疑,如“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作者怎样通过麦哨反映出了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这样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好奇心去读书;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交流由课题产生的问题,这样在交流中感受到乡村孩子的纯朴可爱,乡间绿色的美丽,孩子们玩耍的内容贴*自然……最后我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的原因。这样不仅巩固了读的感情,也加深了对课文中语句的理解。课后我又鼓励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值得高兴的是在这节课中学生读得投入、有兴致,一些*时不能大胆读的同学,也能大胆主动地参与其中,读自己想读的语句,课堂气氛活跃。

  麦哨语文教案 2

  课题:《麦哨》

  【设计理念】

  经典的文本语言是一条绝美的长径,连着读者的心,作者的情,文中的境。让学生以文本语言为通道,一路读、听、赏、抒,便拥有一路的风景,最终到达文本所描绘的唯美境界,产生情与美的共鸣,用个性的语言与情感构筑起属于自身的一片新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包含放大的课文插图和课文重点语句段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听田园牧歌

  1、板书课题:

  给这两个字分别组一个合适的词,想想麦哨是什么?(用麦秆做成的哨子)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听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3、交流:

  读通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读准多音字和、应。(提示:这两个字意思相*,可以组成一个同样意思的新词应和。)

  4、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

  (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应和着吹一吹,忽高忽低)

  5、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6、有感情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

  7、学*写法:

  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

  (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设计意图

  麦哨的声音是课文的线索,紧扣文题初读课文,能快速理清课文脉络。其后,让学生联系文中和、应、欢快、柔美等词对 呜卟呜卟的麦哨声展开想象,能有效把握学*语言的本质性目标。同时,那欢快而柔美的麦哨声在课堂里吹起一股清新的风,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田园之中。

  二、赏田园画意

  1、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学生自读自悟,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孩子们衣服美: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随机板书:碧湖,绿田,孩子,色彩斑斓的画)

  田野里花果美: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圈划: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圈划:前几天、转眼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随机板书:油菜,蚕豆,稻花)

  田园里丰收乐: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圈划: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重点品味擎。

  (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

  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丰收的欢乐?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好一曲欢**收的歌。随机板书:欢**收的歌)

  小伙伴游戏乐: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看图想象说话,在这天然的草垫子上,孩子们会怎样快乐地游戏?(例:只见小牛来了个倒竖蜻蜓,还倒立着走起路来,两条腿在空中一颠一颠的,引得妞妞直拍手。

  哎哟,不好了,他手一软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草地上。不过,没事,那柔软的垫子让他乐得打起滚来。)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随机板书:翻跟头,竖蜻蜓,小伙伴们乐开花)

  茅茅针滋味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4、小结并整理板书。(见板书)

  设计意图

  以欢快、柔美为重点,让学生自主读悟,能有效地延续第一层面对麦哨的解读,把握课文的主旨,寻找到解读感悟的突破口,并搭建起一个有效的学*空间。在学*中抓重点词句品词想象,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从而真正品味到文本语言所流淌着的浓浓的情趣。

  三、抒田园诗情

  1、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学生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语句,诵读积累喜欢的词句。(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读出句的节奏美,积累词句)

  一声呼,一声应 玩累了,喊渴了 密密的 鼓鼓的 嚼嚼,吮吮

  你呼我应,此起彼落 一张张 一朵朵 一蓬蓬 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重叠与对称)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排比句)

  3、作者用极富诗情画意的语言为我们制作了一部田园风光片。其实那让人向往的田园景色何止这一些呢?诗人刘定安用一首首短诗向我们展示了江南田园美景。(学生自由诵读)

  惊飞油菜地里/几只鹧鸪/哨音竟沾住了几片白羽─《麦哨》

  又是一场雨/好多人被淋湿/湿润的清晨和黄昏/原上草色迷离/雨伞长出叶子/蘑菇戴上斗笠/炸雷翻滚在牛角上/少年心事在风里飞─《在雨季》

  像我来时一样/油菜花在拂晓开放/凝露的风/在三月的轻烟里/吹过有梦的村庄─《三月》

  4、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选用这一单元中欣赏的词句,尝试着写几句诗,赞美田园景色。

  〖设计意图

  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并熟读积累,定能使文本丰富的语言浸润学生的心灵。另外,作为本单元最后一课的学*,引入拓展阅读,尝试写作练*,把学*的视角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使得文已尽,而学无尽意未尽。

  【板书设计】

  麦 哨

  碧湖,绿田,孩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油菜,蚕豆,稻花,一曲欢**收的歌;

  翻跟头,竖蜻蜓,麦哨声声,小伙伴们乐开怀!

  设计意图

  本板书概括了课文所描绘的景与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课文脉络主旨。其次,诗化的板书与本文意境相统一,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并为学生最后的课外创作提供了有效的范例。

  【特别建议】

  本教学设计安排了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等学*步骤,如何让这四部分连贯成一个学*语言的整体,让学生得到有效发展,还需在教学中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1、教学设计中的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等环节,理解感悟是基础,积累运用是目标,四者缺一不可。但在时间上把握哪一部分为重点,侧重于哪一部分的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而定。如学生自主读悟的能力较强,那么教师可引导学生当堂熟读积累,并把课外创作练*交流引入课堂学*中。

  如学生自主读悟存在一定的困难,那么教师必须在学*引导上作一番努力。

  2、课文描绘的情景对于城镇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感,在理解感悟课文时,更需要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对比、教师语言描述介绍乡土风情等手段让学生有所体会。

  3、本课是略读课文,基于有本单元前几课的学*,只安排了一课时。但因本文文质兼美,尤其是许多语句值得学生去品味积累,所以如需要,可以放慢教学节奏,安排两课时的教学时间,使每一环节的学*扎实有效。

  如安排一课时教学时间,可以在四个环节中有所侧重,有所取舍,从而做到重点突出,学有成效。

  麦哨语文教案 3

  麦哨

  课型: 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3、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德育目标: 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课前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4)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麦哨语文教案 4

  教学理念:

  让学生以文本语言为通道,一路读听赏抒,便拥有一路的好风景。最终达到文本所描绘的唯美境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文中八个生字

  2、能力目标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情感目标通过感悟和积累优美的词、句、段,培养学生语感。

  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具准备:

  课件

  自主预*:

  了解课文内容,作者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提练主线:

  麦哨的声音

  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写到“麦哨”吹响了?在麦哨声中我们还看到了些什么?(后一问题视学情调整:其他段落写了些什么?)

  2.交流,

  1)出示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

  2)提示这里有两个多音字,一个读(“和”)、一个读(“应”)。自己读一读,等会儿请同学按课文的要求来模拟模拟这麦哨的声音。

  3)指名读,

  听老师的要求“一声呼,一声应”地读。读后师小结:这就叫做“一声呼,一声应”。也叫做“你呼我应”,还可以说成“应和”。

  吹得欢快些、柔美些。

  4)很有意思的麦哨声吧,让我们男女分工读这两段话,读出情趣。课文对田野美景写的非常详细,就让我们先来看描写地最为详细的这一自然段。

  1)出示。“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2)它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象,用一句话来概括。(田野里怎么样啦?哪些庄稼结果了?什么丰收了?)

  3)庄稼结果了。课文里用这样一句话来写,出示:“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自由读读,你还能看到些什么?(颜色变幻很快。)(如感悟不出师生对读。)

  难怪前面说“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

  个案部分

  一、素养训练

  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并熟读积累。定能使文本丰富的语言亲润学生的心灵。二、合作探究

  出示第三、五、六自然段。

  2)自由读后,交流:从哪里感受到了欢快?

  3)引导体会。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多沾满露珠的月季花。(纵然满头大汗,作者仍感到美,那是作者喜欢孩子们啊!)

  B、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就是那青草地,作者却欢喜地不得了,在上面玩啊,闹啊,不觉累。)

  C、剥开叶片,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哪怕是野草,吃在嘴里也感到甜美无比!)

  感情朗读。

  三、拓展延伸

  麦哨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麦哨是一首欢**收的歌,麦哨是一曲优美的乡村音乐,麦哨是一段快乐的童年生活。

  课文的题目是“麦哨”,那作者陈益仅仅在开头、结尾听到这麦哨声吗?这麦哨声传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一整天里,这个季节里,童年的记忆里……)。

  4.作者只要一听到麦哨声,就会想起那美丽的田野,那齐刷刷的麦芒,那甜滋滋的“茅茅针”,那快乐的伙伴,那欢快的童年生活。所有的快乐记忆都伴着这柔美、快乐的麦哨声,传的很远,很远……让我们再一起来吹吹(“呜卟,呜卟,呜……”)。

  四.课后反思

  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品味和积累,我放慢了教学节奏。是的每一环节的教学扎实有效。

  麦哨语文教案 5

  1、课前让学生结合综合性学*的任务,收集田野风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快乐。

  2、本文内容浅显,写景意境清新,写人童稚纯朴。教学时,可直接从课题设疑,激趣导入,然后让学生运用学*前面三篇文章的方法自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接着以探究问题带动朗读,最后品味语言,积累运用。

  课题导入,可让学生在读过阅读提示后,针对课题质疑。如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作者怎样通过麦哨反映出了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好奇心引导着学生,使学生充满乐趣,认真读书。

  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解决由课题产生的问题,交流体会,教师要指导学生感受乡村孩子的纯朴可爱,乡间景色的美丽亲切,孩子们玩耍的内容多么地贴*自然,形式又是多么的丰富多样,而感情又是多么的热烈,正如同欢快柔美的麦哨那样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传承久远,同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最后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并摘抄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

  3、多读,是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有疑问时读,多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多读理解深入;品味语言时读,多读,朗朗成诵。本文朗读的情感基调应欢快柔和。

  4、朗读时注意以下字的读音:似的的似的声母读翘舌音,剥开的剥读bāo,黑白相间的间读四声。

  5、教师应引导学生扩展阅读,可推荐学生阅读《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范本5份(扩展2)

——语文教案《麦哨》范文五份

  语文教案《麦哨》 1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8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和、应”。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读,借助拼音学*生字。

  2、教师范读,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

  3、师生共同学*,积累好词佳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家乡的好词佳句。

  2、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描写乡村孩子生活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美好的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农村,大家对麦子都非常熟悉,都知道麦子是什么?麦子有什么用处?(学生回答,老师引导)那有谁知道麦秆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喂牛、喂马)说得很不错,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一下,麦秆还可以用来做什么?(板书:麦哨)揭示课题:“麦哨”就是用麦秆来做的哨子。

  二、学*新课。

  1、学生默读课文,可以用借助拼音拼读,同桌交流,问老师等方法来完成。

  2、老师范读,帮助学生清除生字词。和:hé(和*,和谐),hè(和着,一唱一和);应:(应该,应当),(反应,应用)。

  3、师生共同学*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

  三、品味优美段落。

  1、用开火车的方式读课文(每个学生读一段)。

  2、学生自由度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讨论课文主题。

  课文通过孩子们在田野、湖畔边割草、边玩耍、边吹麦哨的情景,写出了乡村孩子的天真、纯朴、可爱、欢快,表达出作者对乡村美丽景色的赞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五、作业。

  1、写出本课生字词。

  2、写出你喜欢本课中的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畔兜穗裹嚼肺腑撩

  语文教案《麦哨》 2

  《麦哨》这篇文章很美,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可以略教,让学生自学,积累词句为主,教师可以在学生不懂处给予讲解、点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孩子们生活的快乐;二是感悟作者语言的优美。理解这篇课文,有一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就是“麦哨”是什么?课文为什么以麦哨为题?麦哨是什么?从课文看出是“呜卟呜卟的声音”,“这声音是欢快、柔美的”。教师可以介绍麦哨是用麦杆做的一种玩具吹出来,农村孩子经常玩的。课文为什么以麦哨为题?麦哨是乡村孩子天真活泼、快乐自由的像征。这一点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需要结合全文去理解。课文几次写到了麦哨?两次。一是开头,二是结尾,这叫首尾呼应,应当让学生知道。文章的开头第二小节与结尾第八小节有几句话理解起来很难,如:“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那么欢快,那么柔美”和“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素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这两句话可以连起来看,什么是声音在“麦叶上掠过”,其实是跟风儿拂过麦叶。

  读完全文,文章到处洋溢着快乐,充满着活力。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读、摘抄、读背一些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再让学生根据上面几篇课文学*写景文章的经验谈谈自己摘抄的句子写好在什么地方,特别是要谈谈好在哪些词语上。

  文章第三段中写小朋友外貌的句子,联想是很有特色的,“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文章第四段写得很美,很值得背下来。当中运用了排比写出了田野的变化,特别是最后写出了乡村孩子天真活泼,富有生命力的形像。写麦田的句子,作者用了拟人与比喻,要让学生去品一品词语,如:“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与新装”中“换上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中的“擎”,还有“犹如乐谱上的线条,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文章五、六小节写得是孩子玩耍的场面,让学生去读一读,谈谈感受。语言上最有味的是写吃“茅茅针”的这个片段,读起来让人身临起境,垂涎欲滴。

  教学这篇文章要注重词语的理解和积累,比如“欢快、柔美、鹅黄嫩绿、真沁肺腑,此

  起彼落”等,还有一些城里孩子不懂的词,如:绣花兜、彩头巾、麦穗、麦芒、茅茅针等。

  学情分析:

  本组课文导读中明确指出:走*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片段,并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仔细阅读本组课文,发现本组的每篇课文中都有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而且各有特色,而《麦哨》一文中对田园景色的描绘很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着重抓住景色描写最有特色的第4自然段,采用和《乡下人家》的对比学*,品读语言,积累语言并学*写法。另外,我在课堂中将展示自己的下水文,来提升学生对田园风景的进一步认识,激发学生*作的兴趣,并为本单元的*作打下基础。另外,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我将着力体现方法地指导和运用,并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农村,有着亲密接触自然的机会;有过亲身体验劳动的感受;更有畅玩农家游戏的经历……今天借《麦哨》的契机,把*时积累的素材纷纷地亮了出来。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自主探究文本特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凭借拓展阅读和启迪谈话,激活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乡村生活,使之永恒”的欲望和动力。

  反思:

  阅读教学和阅读是不同的。阅读就是要读懂文章内容,而“阅读教学”,不仅要读懂文章内容,而且还要了解文章内容是怎样表达的,也就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因为阅读教学还要教学生去读——怎样去读,去写——怎样会写……尤其是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摒弃“以教材为本”和“教教材”的旧观念,确立“以人为本”和“用教材教”的新理念,要善于读懂教材、处理教材、利用教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本课教学我采用“了解文章内容,领悟表达方法”的双线齐进的教学方法,如品一杯茗茶,边品读,边揣摩,*中见滋味,淡里有幽香。

  改进措施:

  1.课前让学生结合综合性学*的任务,收集田野风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快乐。

  2.本文内容浅显,写景意境清新,写人童稚纯朴。教学时,可直接从课题设疑,激趣导入,然后让学生运用学*前面三篇文章的方法自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接着以探究问题带动朗读,最后品味语言,积累运用。

  课题导入,可让学生在读过阅读提示后,针对课题质疑。如“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作者怎样通过麦哨反映出了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好奇心引导着学生,使学生充满乐趣,认真读书。

  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解决由课题产生的问题,交流体会,教师要指导学生感受乡村孩子的纯朴可爱,乡间景色的美丽亲切,孩子们玩耍的内容多么地贴*自然,形式又是多么的丰富多样,而感情又是多么的热烈,正如同欢快柔美的麦哨那样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传承久远,同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最后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并摘抄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

  3.多读,是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有疑问时读,多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多读理解深入;品味语言时读,多读,朗朗成诵。本文朗读的情感基调应欢快柔和。

  4.朗读时注意以下字的读音:“似的”的“似”的声母读翘舌音,“剥开”的“剥”读bāo,“黑白相间”的“间”读四声。

  5.教师应引导学生扩展阅读,可推荐学生阅读《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原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在读过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后,针对课题质疑,如“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作者怎样通过麦哨反映出了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这样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好奇心去读书;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交流由课题产生的问题,这样在交流中感受到乡村孩子的纯朴可爱,乡间绿色的美丽,孩子们玩耍的内容贴*自然……最后我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的原因。这样不仅巩固了读的感情,也加深了对课文中语句的理解。课后我又鼓励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值得高兴的是在这节课中学生读得投入、有兴致,一些*时不能大胆读的同学,也能大胆主动地参与其中,读自己想读的语句,课堂气氛活跃。

  语文教案《麦哨》 3

  一: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二:由图入题

  1: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盛夏时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

  2: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

  三: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的快乐游戏)

  2: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四:品味语言

  1:画出你自己最喜欢的语言,试着读出喜欢的感情。

  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五:扩展阅读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课后反思:

  省略

  语文教案《麦哨》 4

  学*目标

  ①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③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A案

  ●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②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③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①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d.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B案

  ●由图入题

  ①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盛夏时

  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

  ②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

  ①自由读文,读准了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地快乐游戏)

  ②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

  ③组内交流。

  ④全班交流。

  ●品味语言

  ①画出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试着读出喜欢的感情。

  ②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③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扩展阅读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语文教案《麦哨》 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难点: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乡村生活的欢快。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田园牧歌

  1、板书课题:

  给这两个字分别组一个合适的词,想想麦哨是什么?(用麦秆做成的哨子)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听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3、交流:

  读通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读准多音字“和”、“应”。(提示:这两个字意思相*,可以组成一个同样意思的新词“应和”)

  4、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

  (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应和着”吹一吹,忽高忽低)

  5、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6、有感情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

  二、赏田园画意

  1、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学生自读自悟,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孩子们衣服美:“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随机板书:碧湖,绿田,孩子,色彩斑斓的画)

  田野里花果美:“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圈划: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圈划:前几天、转眼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随机板书:油菜,蚕豆,稻花)

  田园里丰收乐:“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圈划: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重点品味“擎”。(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丰收的欢乐?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好一曲欢**收的歌。随机板书:欢**收的歌)

  小伙伴游戏乐: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看图想象说话,在这天然的草垫子上,孩子们会怎样快乐地游戏?(例:只见小牛来了个倒竖蜻蜓,还倒立着“走”起路来,两条腿在空中一颠一颠的,引得妞妞直拍手。哎哟,不好了,他手一软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草地上。不过,没事,那柔软的“垫子”让他乐得打起滚来)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随机板书:翻跟头,竖蜻蜓,小伙伴们乐开花)

  茅茅针滋味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三、抒田园诗情

  1、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学生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语句,诵读积累喜欢的词句。(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读出句的节奏美,积累词句)

  一声呼,一声应玩累了,喊渴了密密的,鼓鼓的嚼嚼,吮吮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一张张,一朵朵,一蓬蓬那么欢快,那么柔美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重叠与对称)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排比句)

  3、作者用极富诗情画意的语言为我们制作了一部田园风光片。其实那让人向往的田园景色何止这一些呢?诗人刘定安用一首首短诗向我们展示了江南田园美景。(学生自由诵读)

  惊飞油菜地里/几只鹧鸪/哨音竟沾住了几片白羽─—《麦哨》

  又是一场雨/好多人被淋湿/湿润的清晨和黄昏/原上草色迷离/雨伞长出叶子/蘑菇戴上斗笠/炸雷翻滚在牛角上/少年心事在风里飞─—《在雨季》

  像我来时一样/油菜花在拂晓开放/凝露的风/在三月的轻烟里/吹过有梦的村庄─—《三月》

  四、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选用这一单元中欣赏的词句,尝试着写几句诗,赞美田园景色。

  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范本5份(扩展3)

——《麦哨》语文教案范文五份

  《麦哨》语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和、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

  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看词猜义

  1、教师激趣:同学们喜欢农村吗?为什么?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本组的最后一篇课文《麦哨》,板书课题,麦哨。课文中的麦就是——(麦子),写“麦”字时,注意写好第三笔和这个字的部首“折文旁”,哨就是——(口哨),写“哨”时注意第七笔。麦哨就是——(取一节快成熟的麦秆拉一道缝做成的哨子。)

  3、学生齐读文题。

  二、检查字词,走进文本

  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听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1)出示课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抽读—纠正—自由读—带读。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麦哨的句子,并读一读。

  (3)指名读描写麦哨的段落(第1、2、7、8自然段)。指导读准多音字“和、应”。

  2、教师引导:读了这四个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预设:

  生1:我发现这四个自然段中很多内容比较相似。

  生2:我发现第1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几乎是一样的。

  生3:我发现作者用的是首尾呼应的写法。

  3、小结引导:真棒!看来,你们都是用心的孩子,这四个自然段确实展示出了作者使用的写作方法。就像作者说的那样“你呼我应,此起彼落”。还有么?你们是否发现了文字中表达出的麦哨哨音中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提示一下,关键的词在这四个自然段中重复出现。

  4、教师引读:好,请全班同学标注一下这两个关键词。现在分男女生朗读这四段话。男生读第1、2自然段,女生读第7、8自然段,一声呼,一声应,一边读,一边体会这种写法。

  三、抓住难点,研读课文

  过渡:本文总共六百余字,而关于“麦哨”的段落只有四个自然段。其余的文字中都没有出现“麦哨”,你觉得用“麦哨”作为课文题目合适吗?

  1、探讨第4自然段,感受大自然中蕴藏的和谐有序的柔美。课件出示:“油菜花”“豆荚”“萝卜花”“麦秆”“麦芒”的图片。

  教师导学:请看看,这段文字中描写“油菜花”“蚕豆花”“豆荚”“萝卜花”“麦秆”“麦芒”的语句,作者写作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不能,因为文中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也就是说,要一个凋谢后才能长出另一个,是按照生长顺序出现的,这是自然之道,不能颠倒。)学生说出读完这段话的感受。(一切都有序,你不争我不抢。)小结:这种和谐有序的美,不正是一种柔和的美吗?

  2、探讨第5、6自然段,感受乡村生活中蕴藏的欢快。

  (1)指名读第5、6自然段,提问: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乡村孩子们的生活。)结合具体句段说说自己的体会。

  (2)指导朗读:看来,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有滋有味的,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3、探讨第3自然段,感受言语之中蕴藏的快乐。

  指名读后说说这段话写的是什么。(写的是在湖畔割草的孩子。)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的?

  课件出示: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读读这段话,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这段描写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乡村生活的简单。感觉到色彩很美,很协调。)

  教师小结:确实,简单就是快乐之源!这就是柔美!乡村生活的特点和麦哨“柔美”“欢快”的特点是一样的。

  四、感受主题,积累语言

  1、教师引读: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感受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学生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词句,诵读喜欢的词句。

  3、课外作业:请同学们选用这一单元中喜欢的诗句,尝试着写几句诗,赞美田园景色。

  《麦哨》语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难点:

  1.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2.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

  《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2.范读激情: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字的比较(“俯”和“腑”)。

  二、感悟理解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4.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3)最后告诉学生这首小诗的作者就是老师自己,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板书:(简笔画:一副乡村图)

  《麦哨》语文教案 3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师:童年是一幅画,画中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诗,诗中有我们明媚的笑脸。在作家张益眼中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他的一篇文章,请看老师板书课题(麦哨)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题。

  2、介绍麦哨

  师:谁见过麦哨?它是农村孩子特有的玩具,用一小节麦秆,在上面打一个小洞,放在嘴里轻轻一吹,就能发出呜卟,呜卟······的声音。

  3、感受麦哨声音的美

  模仿麦哨的声音

  二、自读检查生字

  1、自读课文

  师:孩子们,好听吗?那我们就在这麦哨声中走进课文,去寻找更多的快乐吧。请大家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师:听到同学的读书声,我就知道了你们读得很认真!谁来读读这些词语?

  (拿出词卡)

  师:我们就开火车来读一读,来,这一组。

  三、品读赏析,感受风光美

  1、读第四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师:那我们快到第四段去看看,欣赏一下那的田园风光。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喜欢?把自己喜欢的原因写在旁边。

  2、反馈,赏析优美句子

  师:这位女孩画得可认真了,用直尺画,线条很直,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画的句子。

  预设1:(感悟颜色,丰收)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师:还有谁喜欢这句?请你来读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颜色)那么多的颜色,让你想到了哪个词?【板书:五彩缤纷】还有谁来说说,这句话还让你看到了什么?(嫩荚、豆荚、萝卜种子)真是硕果累累,好一幅(丰收的景象)!快丰收了,你的心情怎样?你能快乐地读一读吗?老师感受到了你的快乐。

  师:我们接着交流。谁再来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

  预设2: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根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师: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吗?

  师:真好,我也有这种感觉。好像连麦穗儿都要唱歌了一样。它唱的是(丰收之歌,也是喜悦之歌,)谁来高兴地读一读?

  师:老师感受到了你的高兴。谁觉得自己可以比他读得更好?

  预设3: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

  师:季节的变换,田野的色彩也在变换,就像一幅流动的画。

  四、再读文,感受活动乐(玩、吸、吹)

  师:五彩缤纷的田园风光是那么的美,那在田园上割草的孩子们呢?他们美不美?美在哪?

  预设: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师:这写的是孩子的衣服,嗯,很有眼光,还有谁来说说自己找到的美?

  预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师:这写的是孩子的外貌,

  师: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谁再来读一读?

  《麦哨》语文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4、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

  1、师:同学们,都预*过了吗?我们从生字词入手,(出示本课生词课件)看看认识他们吗?

  2、师:另外还有几个难把握字音的词我们来读读(似的、结出、黑白相间、麦秆、乐谱)

  3、师:扫除了障碍后我们来读文,看看谁朗读得流利有感情

  4、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板书田野里丰收在即湖畔孩子嬉戏喜悦)

  5、师:同学们的预*比较认真,希望坚持下去。

  二、揭题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麦哨吗?(请同学介绍麦哨)

  2、师:同学们,盛夏的农村大片大片的麦子熟了,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他们用麦秆做成哨子“呜卟、呜卟”地吹着。你觉得作者为什么拿“麦哨”作为题目呢?(学生说理由)

  3、师:是啊,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点睛之笔”能为文章锦上添花,我们在*作中也应注意文章题目的确定,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课题。

  三、理文章脉络,过渡,品析语言

  1、师:课文几次写到麦哨的声音,你是怎样知道的?

  2、师:自己读前两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这两处描写麦哨的作用。

  3、师:写一篇文章就好象造一幢房子,在造房子之前要规划房子的布局结构,写文章也一样,也要先有框架,比如开头、结尾(板书开头、结尾)造好了房子,如果想住得舒适,还有一个重要环节是什么?文章也要“装修”,需要用恰当、优美的语言来装修,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让人喜欢读。下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你喜欢课文的那些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你的理由,写完后与同桌交流。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子课件,点拨各句所用的修辞、体现的情感、朗读等)

  5、师:文章太美了,老师把它改写成了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示课件,配乐读诗)

  6、师:你们仿着也来写写吧。(生写并交流)

  7、师:让我们一起配乐读读课文吧。你想象着这样一幅画面:夏天,田野里,麦浪滚滚,油菜、蚕豆结了荚,丰收在即,好一派美好的田园风光!孩子在湖畔翻跟斗、竖蜻蜓、吹麦哨、采“茅茅针”,好不快活!远离乡土气息的你会喜悦!会向往!我们带着这种情感来读一读!

  《麦哨》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主读悟,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3、初步感知对比、比喻、排比等手法的作用。

  4、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

  一、直接揭题,了解麦哨

  1、同学们,在《乡下人家》我们欣赏了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在《牧场之国》我们见识了一个自由宁静的牧场王国。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刘益一起去领略美好的田园风光,一起感受舒畅惬意的田园生活。让我们一起来学*(板书:麦哨)齐读课题。

  2、师:麦哨是用麦秆做成的哨子,吹起来能发出“呜卟,呜卟”的声音。乡村的孩子都很擅长用麦哨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这节课,让我们去聆听麦哨声吧!

  二、初读课文,吹奏麦哨

  1、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用横线划出描写麦哨的句子,多练几次。

  3、出示:呜卟,呜卟,呜……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呜卟,呜卟,呜……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1)你们自己先来读读,这麦哨带给你什么感觉?(欢快、柔美)

  (2)课文中是用哪些词来形容麦哨声的呢?(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你呼我应,此起彼落。)

  (3)指名读、男生女生合作读4、学*写法。师:一二自然段和七八自然段写法相似,一二段在文章的开头,七八段在文章的结尾,这样的写法叫——(生:首尾呼应)仿佛让我们置身于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三、精读课文,感受麦哨

  1、过渡: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这么欢快,这么柔美呢?让我们去田野湖畔欣赏一番,请你们自由读课文3—6小节,喜欢哪部分就多读几次,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生读并交流初步的感受。

  版块一:让我们先去欣赏那儿的田野吧。

  1、指名生读句子

  2、读着读着,哪些色彩映入你的眼帘,请圈出来。

  3、有了这些色彩的点缀,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这不仅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还是一首丰收的赞歌呢。你从哪些地方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6、仿说句子:()的()谢了,结出了()的()。

  7、特别是这一望无际的麦田,(图示:麦穗图),你看到了什么?风儿轻轻拂过,麦穗摇晃起身子,你仿佛看到或听到什么?

  8、出示句子: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麦子的欢快吧。生齐读

  9、当这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田野展现在我们眼前时,无论是谁都不禁会用麦哨吹奏起心中的赞美之歌,你听——生读出示:呜卟,呜卟,呜……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板块二:

  1、在这样美丽的田野里,怎能少了孩子们活泼可爱的身影呢。瞧,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

  生接读: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师引:湖边的草又软又密,只消用手拉拉,很快就能装满篮子。瞧,采完草的孩子们——

  生接读: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的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师:在这样的草地上,孩子们翻跟头、竖蜻蜓,还做着哪些好玩的游戏呢……

  生:打滚、摔跤、钓鱼……

  师:摔倒了疼吗?

  生:不疼,因为“草地柔软而有弹性”

  师:踩在草地上,扎脚吗?

  生:不扎,因为“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的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2、师:孩子们玩得多起劲,多快乐啊。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蛋上,——

  生接读: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板块三

  1、师引读:玩累了,喊渴了,不知是谁一声招呼,大家采集起“茅茅针”来。剥开叶片,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2、如果你玩累了,喊渴了,你都喝什么?

  3、是呀,这种茅茅针就是天然的饮料,可以让你解渴,可以让你解除疲劳,你想尝尝吗?请大家闭上眼睛,嚼嚼、吮吮,这滋味怎样?读出来。好滋味要和大家一同分享,不能自个儿一人享受,你们想尝尝吗?齐读4、在这样悠闲的时刻,孩子们又吹起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抒发心灵的快乐。

  出示:呜卟,呜卟,呜……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四、回归麦哨。

  1、这欢快、柔美仅仅指麦哨吗?它还象征着什么?

  2、同学们,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有许多优美词句值得我们收藏,老师希望你们回去后把你喜欢的摘录到你的采蜜本中。

  板书设计:24麦哨欢快柔美无拘无束

  教后反思: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力求透过优美的语言文字,创设文中的情景,上出美感,上出诗意。

  一、创设美的情境在作家陈益先生的笔下,这是一方沃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孕育着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可是我们的孩子们很少看到田野,即使见过,也未必见过五彩缤纷的田野,更不用说产生如此丰富、喜爱的情感。没有生活体验,单纯靠纯美的文字如何能使孩子披文入情。在整堂课上,我以课文的主情景图作为背景,力求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结合文本内容,给孩子们展示五彩斑斓的田野图画,展示丰收在望的麦田图,以及丰满的麦穗的特写图。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不仅激活了孩子们内心的美感,更为孩子们理解语言文字,感悟文本之美,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二、营造美的氛围这篇课文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开头设疑。接着重点描写了湖畔割草的孩子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他们游戏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欢快柔美的哨声作结。全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我也想创造一个麦哨萦绕的课堂,在此中引领孩子们感悟语言文字。我从课题麦哨引导到学*直接写麦哨的段落,通过读,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欢快、悠长。接着,“寻着声音走进田野”,欣赏了田野优美、喜庆的丰收美景后,我这样说道:当这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田野展现在我们眼前时,无论是谁都不禁会用麦哨吹奏起心中的赞美之歌,你听——生读第一二自然段。在分享孩子们喝着天然的茅茅针的快乐时,我这样描述道:在这样悠闲的时刻,孩子们又吹起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抒发心灵的快乐。引导学生读七八自然段。整堂课从哨声起,又从哨声中结束,洋溢着浓郁的乡间生活情趣。这样的设计将麦哨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不仅使我的课堂节奏首尾呼应,流畅舒缓,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们,麦哨声中就包含了孩子们幸福的童年,无拘无束的生活,包含着他们的笑声、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在文末,这“欢快,柔美”仅仅指麦哨吗?孩子们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品味美的语言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排比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细细读来,这篇课文无论是文章的题目、布局构思,还是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不失为学生揣摩文本、领悟文章内涵的蓝本。我把品味文字的重点放在田野美景这块。设计了三个层次。先是通过圈画词语,读读这些词语,感受色彩的美感。接着抓排比句,享受田园丰收乐。最后重点品味麦穗段,主要是利用插图来帮助孩子咀嚼品味文字。我又利用插图启发学生想象“微风拂过,麦穗轻轻晃动身子,你仿佛听到什么”,我这样点拨道:是啊,这齐刷刷的麦芒就是五线谱,这颗粒饱满的麦穗,就像一个个音符,吹奏着欢快的丰收歌。让我们也来抒一首赞歌。孩子们纷纷举手,有声有色地读,有滋有味地品。在表达中,学生的情感与教材的情感进行碰撞、交融,学生入情入境、活跃而投入,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机与智慧,语文课也就上出味来了。在这堂课中,孩子们读得很多,形式也很丰富,有齐读、个别读,男女生读、引读等,但是孩子们在读的效果上,水*没有得到提高。孩子们情感十分充沛,可却不能借助朗读表达出来,这真是一大遗憾。究其原因,是由于我的朗读指导不够细致,点拨不够到位。其实当孩子的情感已经丰富却无法用朗读表达时,我就要做一些润物无声的技巧点拨了。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使感悟和朗读有机结合,如何使朗读做到技巧和情感的统一,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范本5份(扩展4)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有韵味地朗读、背诵课文1-5行。

  2、看柱石,说出每一行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历届古代人的思想和事理,能结合实际说出对我们的启发意义。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孟母三迁图、相关事例录像、图片、重点处文字文稿等)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三字经》的有关资料;了解课本中《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等古人教子事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知出处解题意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

  师:今天,我们来学*18课《三字经》板书:18《三字经》 (齐读)师:通过课前预*,你对《三字经》有哪些了解呢?(指明说) 《三字经》:我国旧时的启蒙教材,相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所著,全书1140个字,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均用三个字为一节的韵文写成,读来琅琅上口,教材选取了开头的120个字,分成10行。板书:(节选)

  2、情景导入。

  师:《三字经》既是古时候的启蒙教材,就让我们想象一下那时候的私塾老先生是怎样教学生读的呢?

  投影:图片(老先生教学生图)文字(人之处性本善性相**相远)指名读——带全班演示一下想一想:老先生这样读有什么好处?

  小结:

  1、让我们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味美。

  2、有利于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师:结合你刚才悟到的特点,再来读读前两行文字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范读-齐读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古文,三字为一韵,读来琅琅上口,但离学生生活实际甚远,与现代文读法差别很大,初次接触,学生不免有些茫然,不知道该怎样朗读,为拉*课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先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认识这是古时候的启蒙教材,在边观察私塾先生图片,便想象老先生一手捻胡须,一手拿书教学生诵读的情景,既激趣,又能引发学生联系生活中已有的经验想象、体会诵读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情景,达到参与学*的目的。)

  二、读诗文晓诗意感悟语言

  1、读准字音

  师:这篇文章的多音字较多,为让大家读得更准确,我们先来读读这些文字投影:窦燕山择邻处教知道教五子弟于长非所宜跟老师一起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导诵读全文

  师:把这些文字送入课文,便体会读法,便练*学生展示:每人一行―老师纠错―学生跟读(设计意图:文中多音字、易读错字很多,学生除度,会手足无措,设计老师范读的目的是给学生正确的导向,降低朗读的难度,使学生有兴趣探究学*,并为规范朗读打下基础)

  3、逐字、句,翻译理解

  师:针对古文,要想知道他讲述的道理和文章的内容,就要把他翻译过来,请同学们想一想,翻译古文有哪些方法?板书:看注释查字典问老师同学交流上网查找师:请你们运用、选择其中的一些方法,自己翻译1-5行文字自译后,合同桌交流,互相说一说每一行文字的意思,在不懂的地方划上?号。全班汇报交流要求:先读-再译-其他同学认真听,提出不懂问题-同学、老师解答。一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指名翻译-同学提问-解答-相机出示

  投影:*相远

  A、学*、伏羲、练*

  B、受环境影响

  C、*惯、*性

  D、姓*礼仪

  师:这是老师在古汉语词典中查到的解释,请你判断一下,在“*相远“中应该选哪一种解释,为什么?在“*礼仪“中应该选哪一种解释,为什么?

  小结:

  古文中,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不同,我们就该象这样“刨根问底”,逐字去理解。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定的学*方法,知道古文翻译应先看注释,初知大意,再根据大意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别其中某一个字的意思,明确相同的字,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意思也有所不同,促学生思考。)二行:苟不教性乃迁教知道贵以专指名译-其他同学提出问题-相机理解苟:如果乃:就迁:变化道:方法、规律贵:可贵以:认为、以为专: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三行:西孟母择邻处字不学断机杼理解“择邻处”相机投影:《孟母三迁》图片音乐(学生或老师讲故事)师:孟母一次又一次带着孟子搬家,选择好的邻居而定居下来,这是为什么? (教育孟子专心学*)理解“断机杼”

  师:想象,织机上的梭子断了,就不能再继续织布了,这块不就成了一块废材料,孟母又问什么要这样做?(教育孟子做事情要持之以恒。) 小结:“孟母择邻、断机杼”这两个事例,验证了上一行文字中的那三个字所蕴含的道理呢?板书:贵以专请你把2、3两行文字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一读四行、窦燕山有一方教五子名俱扬相机理解:燕山是人的名字吗?(地名)义方:教子中好的方法。扬:传播

  小结:

  无论孟母还是窦禹均,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选择了很好、很适合、很有效的教子方法,这又是在讲那三个字的含义?板书:有义方五行: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生译-师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引导体会:家长的过错(实际上是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教育子女,还要选择好的方法。)老师的怠惰:(实际上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偷懒、漫不经心、不负责任。)

  小节:这句话讲了为人父母、老师的一种责任板书:师长的责任教育严格指名串讲前五行的意思。 (设计意图:针对2-5行文字,采用了以学生译-提问-师生互答-讲故事助理解的方法进行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课堂是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的过程,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方法,学会质疑,学会解疑,深入文字,获悉答案。)

  三、诵诗文悟诗情拓展提升

  1、引导诵、背前五行文字出示投影:前五行文字指名带着你的体会诵读背诵:自由练*三个字中去掉其中两个,同桌练*背诵每行各剩开头一个字,指名背一齐配乐背诵。

  2、积累、应用师:这节课,我们不但领会了古人的思想和事理,还做到了背诵,但在生活中,我们的父母毕竟不是孟母、窦禹均,老师也不同于孔子那样的大教育家,对于他们责任重的“贵以专、有义方”教育严格中的“度”把我不一定很好,于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学生不理解的事例,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边看边思考:站在同龄人、朋友的位置上,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放录像:事例

  A、教师严格要求,让我学会了游泳

  B、我迷恋电脑,妈妈严加控制

  C、考试成绩不理想,爸爸严厉批评学生在音乐声中思考指名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要求,用上今天学到的事例和道理)

  师:我替他们谢谢你们!

  3、总结学法

  师:愉快的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顾一下,我们是则养学*这几行文字的

  归纳板书:读译解诵背用

  作业:

  请同学们用今天这种学*古文的方法,课下自己学*课文的6-10行文字,准备下节课交流。

  (设计意图: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又一次感悟,对语言文字韵味的深层品味。背诵意在积累,两环节同时又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再次回顾,结合录像)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2

  【学*目标】

  1、会人5个生字,理解“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

  【学*过程】

  一、录象揭题

  1、小朋友,每年国庆节,很多国家都要举行隆重的检阅仪式。到时候,部队首长、*、甚至外国贵宾都会观看部队队伍和群众队伍。

  2、瞧,这是我们*的检阅仪式。(看阅兵式录象)

  3、看了刚才的录象,画面中的军人、部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今天,我们要去波兰首都华沙看一场特殊的检阅仪式。(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2、同桌读课文。讨论课文主要内容: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的()仪式上,让()的博莱克走在()。_时,他们的队伍得到了观众的一致()。

  3、指名说。

  4、读了课文,你感觉课文中向我们描述的这次检阅和我们刚才录象中看到的检阅有什么不一样?

  三、学*课文第12段:博莱克的表现

  1、你瞧,这就是博莱克,他在队伍中,表现怎么样?

  2、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博莱克的。指导朗读12段,读出自信、投入、有精神的博莱克。(自由读、指名读讲评、男女读、全体站起来读。)

  3、看到博莱克的表现,你想怎么夸他?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读一读)

  4、那为什么有的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齐读)

  四、学*课文第2~9段

  1、这些小伙子更棒的表现是在检阅仪式之前。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检阅之前的情况吧。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2~9段,思考:检阅仪式之前,这些小伙子在讨论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他们在讨论该不该让博莱克去参加检阅仪式?)

  3、该不该让博莱克去,为什么要讨论呢?分析:

  如果让他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让他去,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觉得非常为难。课文中也可以具体看出同学们为难的样子。请你们读读课文第3~6段,找出表现同学们很为难的词句。

  5、四人小组交流:你找了哪些句子?

  6、全班汇报: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开口。(怕伤害了博莱克)

  终于(终于有一个人开口了,但是也没有解决问题)

  鸦雀无声(表面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其实心里呢?)

  第6段中连续6个问号。指导读出为难、犹豫不决的心情。

  7、这么为难、这么难办的事,称为()的事?(板书:棘手)

  8、这么难办的事最后解决了吗?怎么解决的呀?再次看图。再次朗读第12段。怪不得,博莱克那么努力地表现自己。此时,他在想什么呀?

  9、是呀,能让博莱克有机会参加这么重大的活动的是他的同学们,能让博莱克这么有自信地站在_队伍中的'是他的同学们。这群小伙子,懂得尊重身体有残疾的同学,这些小伙子真棒!(朗读句子)

  五、小结

  这次检阅,不但检阅了小朋友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抓住关键词,感情朗读诗歌,在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学*,懂得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惯。

  3、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行仿写练*。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

  3、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做遵守规则的小学生,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题目后面可以加什么标点符号?读一读是个什么句式?表示什么意思?

  2、说说你知道哪些规则?

  师:是啊,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事事都有规则,正是有了这些规则,才保证了我们井然有序的生活。可是和谐之中,总有一些人不遵守规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这首诗歌。

  二、初读诗歌,解决疑问

  1、自由朗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写了哪几种不遵守规则的行为?

  (随便投喂动物食品、翻越栏杆横穿马路、随便乱扔垃圾、插队抢座)

  2、小组合作解决读书中遇到的疑问。

  3、集体解决:界栏、满不在乎、快捷。

  4、检测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听写词语,互相评改。

  三、精读诗歌,领悟诗意。

  1、师:孟子曾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许多规则“明明白白”写着,可为什么有人不遵守?

  2、同桌两人结成学*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几个小节读读,再设身处地地想想,他们为什么不遵守规则,心里是怎么想的?

  3、汇报交流

  ①随便投喂动物食品:怎么想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说说你了解到的关于随意喂养动物造成的可怕后果。介绍自己朗读的经验,读读这个小节。

  ②翻越栏杆横穿马路:后果如何?

  ③随便乱扔垃圾:破环环境,不利于资源回收。

  ④插队抢座: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的感受。

  4、师: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只有按照正当的法规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动物。那么,对照文中的规则,坦诚地剖析剖析自己,哪些做得正确,哪些还需要改正?生自由交流。

  四、仿写诗歌,检测学*结

  1、师:正如《钓鱼的启示》中曾讲:道德问题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正确或错误的问题,但是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当你面对着很大的诱惑的时候。生活中,还有许多发生在你自己或你身边人身上的不守规则的现象,你发现了吗?

  2、根据观察到的不良现象,依照诗歌写一段。(作品展示)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一个遵守规则的人必定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遵守规则的国家必定是一个文明的国家。让我们从遵守身边的一个个小规则做起,塑造自己完善的道德修养。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迈出一小步,我们的社会将会前进一大步。

  课后反思:

  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所以在课堂上安排了一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设计了让孩子小组合作解决难词,听写词语这一环节。课文的教学主要采用让孩子逐节分析人物内心来进行教学,最后,在说说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现象的基础上来仿写续编。

  这节课为学*高效课堂以来的一节自我过关课,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改变,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读、体会,自己解决问题,教师的语言引导十分精炼,也富有启迪。

  存在的问题:

  1、没有很好的设计教学环节,整个课堂不流畅,孩子的思维不是连贯的,因此课堂的气氛并不热烈。

  2、教师的引没有把握恰当,点拨不适时,总想代替孩子来思考、总结。

  3、分析人物心理不宜过多,课前合作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没有发挥出它的作用。

  4、孩子的自主、交流、汇报能力需要加强培养。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4

  知识与技能:

  1、在预*时,通过自主努力,学*本课13个生字的读音,会写9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段落结构。能将课文分为三部分,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意思,并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3、体会课文所描述的孩子上学、回家情景,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的朗读为基础,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促讲,通过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增强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的困难,感悟山沟里的孩子热爱学*的可贵品质,学*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疑

  出示河南山区一所小学的一位同学所穿的破旧鞋子

  二、初读课文

  播放轻音乐伴奏带《高山流水》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给课文分段

  三、精读课文

  第一部分

  1、播放自制动态图片:课文插图“上学路上”的电闪雷鸣,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山沟孩子每天上学情景的句子。

  2、播放音频文件《狼嚎》,想象孩子们在上学路上遇到的困难,体会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的上学心情。

  3、播放视频文件《安康小学生大火把上学》。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的内容。

  第二部分

  1、播放视频《山沟里的孩子》纪实片,想象山沟孩子学*时的情景,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2、连续静态图片,展示山沟学校、桌椅、师生上课的静态图,思考“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第三部分

  组织小组编组,创设小组合作学*情境。

  1、理解“黑夜”“……”的深意。

  2、联系生活实际,对比自己现在的学*情景,体会山沟孩子不怕困难,感悟刻苦学*的精神。

  四、巩固应用

  布置作业:想象山沟孩子学*时的情景,再写一两段话。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生字词,练*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流利、有感情到朗读1、2自然段。

  3、了解1、2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景物与老渔翁垂钓的经过。

  4、理解古诗内容。对古诗能熟读成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充分朗读1、2自然段,感受江景的诗意,再来学*古诗,以读促讲,做到水到渠成 。诗文对照,感受诗歌的精炼与绝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图的美景,体会纪晓岚的机智。

  教学重点:

  学*1、2自然段,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图” 的情景。

  教学难点:

  读文品境,体会1、2自然段描写的意境:体会古诗语言凝练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生词、课文1、2自然段、古诗、音乐《春江花月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题入手,解题质疑:

  1、师板书“纪晓岚”:知道纪晓岚吗?

  师介绍人物资料。(清四大才子,乾隆的宠臣,才华横溢……)

  2、师:有关他的故事民间流传了许多,今天学*的内容就是其中之一。

  师补充课题:“吟诗”。

  3、指生读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纪晓岚做诗,不是念诗、诵诗)

  4、读出题意。指读、齐读。

  5、读了课题,还想知道什么?

  预设:什么诗?在哪里发生的?什么时候?和谁一起?为什么要吟诗?怎么吟诗?吟得怎么样?

  6、师相机归纳板书: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7、小结:这就是一件事情的六要素。了解清楚了六要素,可以帮我们很好的了解课文内容。翻书,让我们从书本中去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答疑解惑:

  1、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

  生读书。

  2、读词。(课件1)

  纪晓岚 光芒 乾隆皇帝 江畔

  老渔翁 垂钓 重复 一遍

  悠然 一篙一橹 嵌入 沉静

  (注意读音:畔、翁、沉、嵌,反复读)

  3、开火车读课文段落。

  师评:声音洪亮、字音准确、句子通顺……

  4、解疑:这六要素你解决了哪几个?生说,互相补充。

  5、师教方法:把他们连起来说就是主要内容。指生说。

  6、师教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弄清事情的六要素,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就是事情的主要内容。

  三、以读促讲,感受诗意:

  (一)第一自然段:

  1、乾隆皇帝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觉得有诗意呢?(师板:诗意)

  2、练读第一自然段,看看秋日的江畔有哪些景物?想象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哪些景物给你印象深刻?把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

  3、生说江畔的景物。

  (师板:落日、波浪、芦花、水鸭、钟声)

  4、把你喜欢的句子会说的说一说,想读的读一读。

  5、指生读。

  师引导:

  问:“红红的落日,洒下金色的光芒。”为什么重读“红红”、“金色”?

  评:抓重点词语想象画面,再把感受读出来。真是好方法。

  评: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亮丽的色彩;从你的朗读中听感受到了活泼的动态;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芦花翻滚的壮观;从你的朗读中看到一群水鸭在夕阳的余晖下慢慢地游不见了……

  6、师小结:亮丽的色彩,活泼的动态,在古庙的钟声里构成了一幅江畔落日图。难怪乾隆皇帝会觉得有诗意。指读,齐读。(课件2:第一自然段)

  (二)第2自然段。

  1、一位老渔翁正独览这一江美景,静静地垂钓呢!(师板:老渔翁垂钓)

  把描写老渔翁的句子勾画下来,再读一读, 边读边想象画面。

  2、生练读,指读。看谁脑海中想象的画面更生动更丰富。

  3、指两生分读老渔翁钓到鱼前的部分和钓到鱼时的部分。

  要求:要读出老渔翁的变化。(课件3:第二自然段)

  听出了什么变化?(老渔翁动作的变化,老渔翁心情的变化)

  4、师评:通过轻重、快慢、高低的不同,把老渔翁由静到动,由*静到愉悦的变化读了出来。

  5、指生富于变化的读一读。男女生分读。

  6、可这江景中的主人翁不是老渔翁吗?为什么最后要写水鸟呢?

  7、小结:老渔翁置身于夕阳的金色光芒之中,心情愉快地钓鱼,这情景真是富有诗意呀!让我们一起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感受这优美的意境吧!配乐朗读1、2自然段。

  四、诗文对照,体会精妙:

  1、过渡:看了这样的情景,难怪乾隆皇帝想听纪晓岚吟诗,也难怪纪晓岚会吟出这么美妙的诗句。(课件4:古诗《秋江独钓》)

  2、指生读古诗。

  3、这首诗有什么特点?(七言绝句,嵌入十个一)

  4、你能把它读准确吗?指读,要求:能读出诗意来吗?能读出老渔翁的变化来吗?

  5、将景色与诗句联系起来想一想,1、2自然段哪些景象正是诗中所写的呀?与同座交流。

  6、生交流。

  7、反馈:文中哪些景象被聪明的纪晓岚写入诗中的呢?生说。(分别读句子,或是说出第二自然段都可以。)

  8、“一人独占一江秋”理解。

  “一人”指谁?(老渔翁)

  “占”呢?(占领、占据……)再点拨:联系1、2自然段,他独览一江美景心情愉快地钓鱼,这可真是一种——“享受”啊!

  9、 理解第四行诗。对应了哪部分内容?(1、2两个自然段)

  10、小结:纪晓岚仅仅用了28个字,可谓字字精妙,字字都是他渊博学识的沉淀与迸发。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用优美的朗读把诗中的意境表现出来吧!

  11、配乐齐读。(课件5:音乐《春江花月夜》)

  五、小结所学,铺垫下文:

  纪晓岚不愧为一代文学泰斗,真是才华横溢,机智过人啊!乾隆皇帝对他和他的诗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呢?下节课接着学*。

  六、自设练*,巩固拓展:

  又到了“我的练*我设计”的时间:

  你打算针对这首古诗和1、2两个自然段设计哪些精彩的作业呢?

  预设:

  1、想象古诗所描写的意境,写下来或画下来。

  2、背诵古诗并默写。

  3、针对第一自然段填空。

  4、问答题:明明有钟声,为何还显得沉静?

  5、问答题:明明写老渔翁,为何还要写水鸟?

  七、板书设计:

  22纪晓岚吟诗

  诗 落日 波浪 芦花 水鸭 钟声 时间 地点 人物

  意 老渔翁垂钓 起因 经过 结果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表演“我”和车主通话的情景。

  3.认识诚实守信的重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努力培养自己具备这种最基本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

  用对话的不同形式改写文中对话的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对话时的不同心情。

  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学*生字词。

  (二)练*复述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练*复述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同学们,你们认为“金钱”重要吗?还有比金钱重要的东西吗?(指名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课文,看看文中讲什么内容?(齐读课题)

  2、板题:这比金钱更重要

  ①“这”指的是什么?这句话是谁说的?

  ②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请同学回答问题并强调“这”指的是“诚实和信任”。

  (三)默读课文,准备练*复述。

  1、自己默读课文,练*详细复述。

  2、指名详细复述。(老师给出提示)

  出示投影:

  “我”深夜回家,停车时碰坏了小红车的反光镜,见四周无人,便留了字条。 → 三天后,接到了小红车主人的电话,表示感谢 → 并说出让“我”铭记的话:这比金钱更重要。

  3、小组内练*简要地复述

  4、根据提示,指名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检查生字词预*情况

  1、出示字词,认读并理解

  压力 毕业 任务 姓名 陌生

  地址 单据 道谢 雨刷 纸条

  1、默写字词并订正。

  2、巩固练*

  (1)写出反义词

  陌生——( ) 居然——( ) 支付——( )

  (2)写出近义词

  陌生——( ) 居然——( ) 感动——( )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复述课文(由详细到简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

  (一)并体会人物对话时的不同心情

  教学重点:练*表演对话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指什么?(指名回答)

  ①课文主要讲了“我”深夜回家时,撞坏了一辆小红车的反光镜,见四周无人,便写条留下自己的姓名、地址,准备赔偿。三天后,却接到了小红车主人表示感谢的电话,车主不但自己换上了反光镜,还说出了让“我”永远铭记的话:这比金钱更重要。

  ②“这”指的是诚实和信任。

  2.导语:这节课,我们就要听一听他们的对话。

  (二)深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事情的起因;

  (1)师问:这件事情是由什么引起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3)指名回答:这件事情是由“我”深夜回家停车时,撞坏小红车的反光镜,见四周无人,留条准备赔偿引起的。

  (4)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我”诚实、守信?

  ①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在我。(主动承担责任)

  ②我环顾四周,不见一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纸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便条以便联系)

  2.事情的经过:人物对话。

  (1)分角色朗读,并体会人物心情。

  “噢!是你,很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抱歉)

  “没关系,已经换上了。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感谢)

  “不,是我要向你表示歉意。请你把购货单据寄来,我把钱寄给你。”(真诚)

  “不用了,没几个钱。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了条。这使我很感动。”(感动)

  “这是应该的,这笔费用应由我支付。”(诚恳)

  “不,人和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我再一次谢谢你!”(激动)

  ①“我”:抱歉 → 真诚 → 诚恳

  ②小红车主人:感谢 → 感动 → 激动

  (3)练*改写、表演这段对话。

  ①用对话的四种形式,可以给对话填上表示心情、神态、声调的词语练*。

  如:我抱歉地说 连声感谢 诚恳地说

  感动地说 真诚地说 激动地说

  低沉着声音说 提高声调说 语气*缓地说

  面带笑容地说 一本正经地说 坚定地说

  ②分角色表演这段对话,可以加上一些动作。

  (4)评选出表演奖。

  3.事情的结果

  (1)齐读最后一段话。

  (2)出示句子。

  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①自由读句子。

  ②讨论: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这句话表现了“我”什么品德?也表现了车主的什么美德?

  ③指名回答:表现了“我”诚实、守信,主动承担责任的优良品德;同时也表现了车主的豁达及善于从别人的行为中寻找做人准则的美德。

  (三)小结全文

  这篇课文赞美了人与人之间诚实、守信的美德。你通过学*,有什么感想和启发?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将你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写下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他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坚强品格。

  2、练*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第四课<登山>,来进一步了解列宁。

  生:(齐)登山

  二、新授、感悟

  1、 检测读文情况,读完后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师:列宁和巴国茨基在登山时,不就是过一条小路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小组合作交流,做好分工,组织好语言准备汇报。

  生:这是一条危险的小路,我们小组是从第6和第10自然段看出来的。请于兴阳来读课文。

  生:这是一条惊险的小路,我们小组是从第14、15、17自然段看出来的。请朱立超来读课文,我们是从这几段描写的动词看出来这条小路是一条惊险的小路。

  师:听了你们的汇报,把老师和其他同学都带上了那条小路上了,真令人胆战心惊呀!那面对小路,列宁是怎样表现的呢?(小组合作交流)

  师:当列宁第一次走这条小路时,他是怎样表现的?

  生:汇报 当列宁和巴果茨基登上山顶时,展现在他们我们眼前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相关的段落,欣赏美景,在谈一谈感受。

  生:课文第18段,谈感受。

  师:你们都感觉这景色这么美,那同学们说说此时的列宁心中会有什么想法?

  生:说想法。

  师:一个小时过去了,列宁和巴果茨基也该回去了,他们有选择了来时的小路。他们第二次走这条小路的是怎么走的呢?(小组汇报)

  生:小组汇报

  师:我们知道了列宁和巴果茨基两次走小路的表现,谁来说一说列宁第一次和第二次走险路有哪些不同?

  生:汇报

  师:我们来看最后一段,谁来读一读?

  生:指名读文 师:那么这一段我们怎么理解列宁说的话?

  生:回答

  师:同学们都理解的很好,那谁来说一说列宁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生:列宁具有临危不惧、遇险不惊、从容镇定的精神品质。

  三、扩展

  师:我们知道列宁第二次走小路是为了锻炼意志。课前你们也搜集了很多有关锻炼意志的人物的故事和名人名言,谁来说一说。

  生:积极说

  四、总结

  同学们搜集的真不少,学*了列宁的这篇登山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也学会了很多,老师希望各位同学都要学*列宁的这种临危不惧、遇事不惊、随时随地都锻炼意志的品质。

  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9

  第一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第一组是ABB型叠词:油光光香喷喷圆溜溜甜津津

  第二组是AAB型叠词:软软的细细的湿湿的青青的

  3.照样子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例1:白花花金灿灿

  例2:高高的胖胖的

  4.选词填空。

  白茫茫甜津津灰蒙蒙

  ()的天空()的葡萄()的雪地

  清清的黏黏的韧韧的

  ()的柳条()的河水()棉花糖

  5.你能照样子说吗?

  如:胖乎乎的脸蛋黄黄的麦子

  二、词语超市(俗语)。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评议纠正,指导再读。

  3.认识俗语:群众中广泛流传的通俗而定型的语句,多是劳动人民从生活经验中创造出来的,简练而形象。

  4.说说你知道(本题中)哪个词语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例:敲边鼓

  意思:比喻从旁帮腔,从旁助势。

  造句:小林是我的好朋友,很多事情我一出马,他就给我敲边鼓。

  5.你还知道哪些俗语?

  三、读读想想。

  1.投影出示句子,读一读。

  2.说说带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学生说,老师补充,边读边议,认识关联词语的作用。

  “不但……而且……”和“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

  “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

  “尽管……还是……”表示转折关系。

  3.选用这些关联词语说话。

  4.你还学过哪些关联词,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四、作业。

  搜集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提问: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田字格的位置、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书写整洁等)

  2.认一认要求写的六个字:歇、剥、蝴、蝶、株、桩

  3.辨别字形,说说笔顺规则。

  4.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上黑板范写,大家评议。

  6.学生先描再写。

  二、阅读欣赏。

  1.谈话导入。

  太古洪荒年代,地球上曾居住着一群奇特生物,它们称霸地球,生存了一亿多年之久,大约在6500万年前,它们竟神奇地灭绝了。这种生物是什么?

  对,恐龙,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篇关于恐龙的短文。

  2.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恐龙的知识?

  学生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自由说一说。

  3.读短文,说说你又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4.检查。

  (1)分段读短文。

  注意纠正字音:沼泽、覆盖、卵生。

  积累词语:千奇百怪、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2)汇报:说说你从短文中知道了什么。

  恐龙的种类、大小、食性…….

  (3)你还想知道什么?

  梳理问题:对于能解决的问题课内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课后查资料解决;有的问题至今无法解决的,激励学生通过学*长大后研究解决。

  5.启发质疑。

  大约一直到7000万年前,恐龙还是统治地球的霸主。然而在此后不到500万年之间——也就是6500万年前,它们全部绝灭了。而且,整个灭绝过程还很可能是在仅仅数月内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形,至今仍是一个谜。科学家曾提出各种不同理论,来解释这灭亡之谜,如陨石撞击地球说、大规模火山爆发说、疾病说或食物中毒说等。但任何解释恐龙灭绝的理论,必须能解释当时除恐龙外,其他许多动物种群同时灭绝的原因。恐龙灭亡之谜,至今科学家仍在继续研究中。

  希望同学们发奋学*,有朝一日,你们中也许会有人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讲述自己在银行取钱,目睹顾客自觉排队,员工热情耐心地为顾客换零钞的事。

  2.学生评议这种社会想象。

  3.小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了,人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了,那么相应的人们的文明卫生等*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些的变化。板书:身边的变化。

  二、引导讨论,明确内容。

  1.同桌或邻桌互相讨论:你发现了身边的哪些变化?

  要求:(1)真实;

  (2)具体,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的语言动作……

  2.推荐代表说。

  其他学生补充,老师概括板书:

  超市:文明购物排队付款

  车上:自觉投币主动让座

  校园:文明用语环境卫生

  书店:爱护书籍文明选购

  医院:讲究卫生(病人)态度热情(医生)

  …………

  3.学生列举这些事例的过程中,有可能谈及一些存在的问题,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但要注意导向。如果没有学生谈到,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并讨论改进方法。

  如:菜市场乱丢垃圾乱设摊点

  街道张贴广告乱涂乱画

  车上不讲究公共卫生

  …………

  你认为应该怎样改进?

  (1)加强文明卫生的宣传;

  (2)提高人的素质。

  4.看到这些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人们的文明卫生*惯正逐渐养成,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布置任务,具体指导。

  1.明确任务。

  在我们的生活中,讲文明、讲卫生等好*惯在许多地方、许多人身上大量存在,但一些不良*惯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好的典型,我们要及时发现、表扬,不好的问题,我们更要及时发现、改进,所以老师现在布置大家一项社会调查任务,内容是——身边的变化。

  2.指导分组。

  8人一组,自由组合,老师协调。

  推荐负责人,明确其职责。

  3.发放调查表,指导填写。

  (1)说明:此表为样表,学生可根据实际进行修改,也可根据需要复制多份。一事一份,小组交流后整理一份综合表。

  (2)指导填写。

  4.强调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加强自我保护;讲文明礼貌,树立红领巾新形象;全员参与,分工合作;及时记录整理资料等。

  四、小组讨论,做好调查准备。(调查时间为一周)

  附:“身边的变化”社会调查表

  组次

  负责人

  组员

  调查内容

  记载时间

  地点

  人物

  现象

  结论

  需改进的方面

  收获与思考

  第四课时

  一、汇报交流。

  1.导入。

  通过一周的调查,你们一定有了很多新的发现,现在请各小组负责人组织本组成员在小组内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

  2.分组整理,选取典型现象准备汇报。

  要求:有调查方法、有过程、有自己的思考。

  3.汇报交流。

  要求:汇报内容各异;汇报人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4.老师小结,引入*作。

  二、作文指导。

  1.明确*作任务。

  结合这次调查活动,整理调查资料,写一篇反映身边变化的*作。

  2.比较调查汇报材料与*作的异同。

  (1)学生自由说。

  (2)老师补充。

  同:都是调查所得的亲身体验,即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

  异:调查材料重现象,重结论,要求多、实;*作重具体场面、过程、细节的描写,如:环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心理活动……还重自己的思考,要求细、异,描写仔细,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3.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作内容。

  4.小组内互相说。

  5.指名说,大家评议补充。

  可以从以下方面评议:

  内容恰当,描写具体;观点明确,态度明朗;语言通顺,条理清楚。

  6.老师小结。

  第五课时

  一、当堂*作。

  学生当堂*作,老师巡回指导:发现优秀*作,向大家展示学*;发现问题*作,及时给予辅导。

  二、修改作文。

  1.自读自改;

  2.同桌互读互批;

  3.个别学生的作文老师面批。

  三、誊写上交。


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范本5份(扩展5)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10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认10个会认字,练*写好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晏子是怎样机智地驳倒楚王,维护齐国的尊严的,体会晏子的话语中所表现出的聪明和机智。

  3、任选文中的一个小故事,分小组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处理材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的话语中所表现出的聪明和机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课文朗读磁带。

  学生提前做好预*。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引入课题。

  1、老师讲述“*机智应对美国记者维护祖国尊严”的故事。

  一次,*接受一位美国记者的采访。记者见桌上放着一支派克牌钢笔,便不怀好意地说:“请问*阁下,你们堂堂的*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笑了笑说:“提起这支钢笔,那可说来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是一位朝鲜朋友抗美的战利品。我无功不受禄,就想拒绝,哪知朋友说,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生产的这支笔。”

  2、引导学生谈感受。

  3、引入课题,板题、读题、解题。

  二、检查预*。

  (一)小老师检查预*生字的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

  末访侮辱囚

  楚赔罪吩咐晏子

  2、在课文中找到生字并画下来。

  3、指名朗读带生字的句子。

  (二)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并做到“四不”。

  (三)评议,相机正音。

  如:瞅了瞅严肃临淄

  淮南柑橘枳

  (四)同桌相互检测读文情况,相互正音。

  三、感知文意。

  1、听课文朗读录音,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交流。

  3、用上生字卡中的部分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练*写字。

  1、师指导写“矮”字。

  2、学生练写。

  五、作业。

  1、练*写好其他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阅读类似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说一说: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晏子是一个聪明、机智、爱国的人?边读边画记重点的句段,还可以在旁边写批注。

  2、交流汇报,相机指导朗读体会。

  老师引导学生紧扣3~5自然段中的'晏子和楚王的对话,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

  如:“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国。”

  (1)想一想,填一填: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若要我从这儿进去,()

  (2)交流批注。

  (3)读一读这一段对话。

  又如:第4自然段。

  (1)将句子未说完的意思表达完。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说明:这个国家()

  (2)想象楚王当时的感受。对比楚王先后的神态动作。

  (3)用成语概括下列句子。

  大伙儿把袖子一举,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碰着脚。

  (4)交流批注。

  (5)分角色朗读对话。

  ……

  3、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

  1、阅读故事《为了他人的尊严》。

  2、交流与尊严有关的格言。

  如: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不会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勒,德国)

  四、作业。

  1、将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听。

  2、摘抄好词好句。

  第三课时

  一、听写:

  矮小访问末期

  关押犯罪赔礼

  二、表演课本剧。

  1、再次感受人物性格。

  2、任选课文中的一段故事,分小组进行表演。

  3、选一两个小组在全班表演。

  4、评议。

  5、师生合作表演。

  三、完成课堂练*。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有韵味地朗读、背诵课文1-5行。

  2、看柱石,说出每一行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历届古代人的思想和事理,能结合实际说出对我们的启发意义。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孟母三迁图、相关事例录像、图片、重点处文字文稿等)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三字经》的有关资料;了解课本中《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等古人教子事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知出处解题意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

  师:今天,我们来学*18课《三字经》板书:18《三字经》 (齐读)师:通过课前预*,你对《三字经》有哪些了解呢?(指明说) 《三字经》:我国旧时的启蒙教材,相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所著,全书1140个字,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均用三个字为一节的韵文写成,读来琅琅上口,教材选取了开头的120个字,分成10行。板书:(节选)

  2、情景导入。

  师:《三字经》既是古时候的启蒙教材,就让我们想象一下那时候的私塾老先生是怎样教学生读的呢?

  投影:图片(老先生教学生图)文字(人之处性本善性相**相远)指名读——带全班演示一下想一想:老先生这样读有什么好处?

  小结:

  1、让我们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味美。

  2、有利于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师:结合你刚才悟到的特点,再来读读前两行文字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范读-齐读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古文,三字为一韵,读来琅琅上口,但离学生生活实际甚远,与现代文读法差别很大,初次接触,学生不免有些茫然,不知道该怎样朗读,为拉*课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先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认识这是古时候的启蒙教材,在边观察私塾先生图片,便想象老先生一手捻胡须,一手拿书教学生诵读的情景,既激趣,又能引发学生联系生活中已有的经验想象、体会诵读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情景,达到参与学*的目的。)

  二、读诗文晓诗意感悟语言

  1、读准字音

  师:这篇文章的多音字较多,为让大家读得更准确,我们先来读读这些文字投影:窦燕山择邻处教知道教五子弟于长非所宜跟老师一起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导诵读全文

  师:把这些文字送入课文,便体会读法,便练*学生展示:每人一行―老师纠错―学生跟读(设计意图:文中多音字、易读错字很多,学生除度,会手足无措,设计老师范读的目的是给学生正确的导向,降低朗读的难度,使学生有兴趣探究学*,并为规范朗读打下基础)

  3、逐字、句,翻译理解

  师:针对古文,要想知道他讲述的道理和文章的内容,就要把他翻译过来,请同学们想一想,翻译古文有哪些方法?板书:看注释查字典问老师同学交流上网查找师:请你们运用、选择其中的一些方法,自己翻译1-5行文字自译后,合同桌交流,互相说一说每一行文字的意思,在不懂的地方划上?号。全班汇报交流要求:先读-再译-其他同学认真听,提出不懂问题-同学、老师解答。一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指名翻译-同学提问-解答-相机出示

  投影:*相远

  A、学*、伏羲、练*

  B、受环境影响

  C、*惯、*性

  D、姓*礼仪

  师:这是老师在古汉语词典中查到的解释,请你判断一下,在“*相远“中应该选哪一种解释,为什么?在“*礼仪“中应该选哪一种解释,为什么?

  小结:

  古文中,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不同,我们就该象这样“刨根问底”,逐字去理解。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定的学*方法,知道古文翻译应先看注释,初知大意,再根据大意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别其中某一个字的意思,明确相同的字,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意思也有所不同,促学生思考。)二行:苟不教性乃迁教知道贵以专指名译-其他同学提出问题-相机理解苟:如果乃:就迁:变化道:方法、规律贵:可贵以:认为、以为专: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三行:西孟母择邻处字不学断机杼理解“择邻处”相机投影:《孟母三迁》图片音乐(学生或老师讲故事)师:孟母一次又一次带着孟子搬家,选择好的邻居而定居下来,这是为什么? (教育孟子专心学*)理解“断机杼”

  师:想象,织机上的梭子断了,就不能再继续织布了,这块不就成了一块废材料,孟母又问什么要这样做?(教育孟子做事情要持之以恒。) 小结:“孟母择邻、断机杼”这两个事例,验证了上一行文字中的那三个字所蕴含的道理呢?板书:贵以专请你把2、3两行文字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一读四行、窦燕山有一方教五子名俱扬相机理解:燕山是人的名字吗?(地名)义方:教子中好的方法。扬:传播

  小结:

  无论孟母还是窦禹均,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选择了很好、很适合、很有效的教子方法,这又是在讲那三个字的含义?板书:有义方五行: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生译-师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引导体会:家长的过错(实际上是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教育子女,还要选择好的方法。)老师的怠惰:(实际上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偷懒、漫不经心、不负责任。)

  小节:这句话讲了为人父母、老师的一种责任板书:师长的责任教育严格指名串讲前五行的意思。 (设计意图:针对2-5行文字,采用了以学生译-提问-师生互答-讲故事助理解的方法进行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课堂是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的过程,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方法,学会质疑,学会解疑,深入文字,获悉答案。)

  三、诵诗文悟诗情拓展提升

  1、引导诵、背前五行文字出示投影:前五行文字指名带着你的体会诵读背诵:自由练*三个字中去掉其中两个,同桌练*背诵每行各剩开头一个字,指名背一齐配乐背诵。

  2、积累、应用师:这节课,我们不但领会了古人的思想和事理,还做到了背诵,但在生活中,我们的父母毕竟不是孟母、窦禹均,老师也不同于孔子那样的大教育家,对于他们责任重的“贵以专、有义方”教育严格中的“度”把我不一定很好,于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学生不理解的事例,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边看边思考:站在同龄人、朋友的位置上,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放录像:事例

  A、教师严格要求,让我学会了游泳

  B、我迷恋电脑,妈妈严加控制

  C、考试成绩不理想,爸爸严厉批评学生在音乐声中思考指名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要求,用上今天学到的事例和道理)

  师:我替他们谢谢你们!

  3、总结学法

  师:愉快的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顾一下,我们是则养学*这几行文字的

  归纳板书:读译解诵背用

  作业:

  请同学们用今天这种学*古文的方法,课下自己学*课文的6-10行文字,准备下节课交流。

  (设计意图: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又一次感悟,对语言文字韵味的深层品味。背诵意在积累,两环节同时又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再次回顾,结合录像)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想象日记得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环境污染的情况,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日记里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难点:造成这种环境恶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地球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尽力去保护她。但人类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肆意破坏它,那么这样下去,30年后将会是怎样呢?

  二、学*阅读提示,自读课文。

  思考:

  1、想想日记中讲到那些环境恶化的的情况?

  2、作者写这篇日记想告诉我们什么?

  三、组合作学*,展开讨论。

  四、汇报讨论结果,并交流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并了解文章叙述顺序。

  (按一天的顺序记叙)

  六、一句简洁的语言概括自己学*本课后的体会。

  (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七,总结全课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推敲”的含义,学*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重点难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4、课件出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5、简介贾岛

  6、揭题: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二、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课件出示要求:

  三、检查自读效果。

  1、学生展示导学案第三题。

  2、认读生字词或新词(出示课件):

  3、指导读好下列长句:(出示课件)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见课件8)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看看课文中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 ”画出来。

  2、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3、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4、理解重点句:(出示课件)

  5、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6、小结,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并交流。

  2、重点理解“妥帖”

  3、比较分析:(出示课件,学生交流)

  4、小结,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并交流: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3、小结,板书:__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3、出示韩愈说的话,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4、小结,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学生自学第八自然段:理解什么叫“推敲”。

  三、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四、板书设计: 9、推敲

  发生——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__——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推敲”这个故事非常感人,每个同学都应该会讲这个故事。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开个故事会,看谁讲得最精彩。

  二、指导讲故事。

  1、熟读课文。

  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提示讲述顺序。出示板书(略)。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三、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

  (1)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四、作业。

  1、造句。

  2、练*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通过学*本课,要让学生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2个。能正确读写“*坦、所谓、阶梯、葱茏、游览、机械、惭愧、辛劳”等词语。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学*课文时,要引导学生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峨眉道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教育学生要尊重普通劳动者和它们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了解峨眉山的铺路人是怎样铺路的,认识到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教学构想

  本文语言简洁,感情充沛,便于进行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留意影视中或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关注他们的劳动;查找有关峨眉山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学生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名山大川数不胜数,大家游览过哪些名山大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我国的风景区峨眉山游览一下,你们愿意吗?(出示课题)

  2、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县城西南7公里,有山峰相对如峨眉,故名。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自然段的内容是看到、听到的,哪些是想到的,做上记号。

  3、指名回答。

  三、学*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第一段。

  1、自由小声读第1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读了第一句“前面没有*坦的路了”你知道了什么?

  3、作者在峨眉道上攀登的路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读懂的?(理解“竖”“天梯”)

  4、走在这样的路上,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5、指导朗读。

  (二)学*二——六段。

  1、自由读2—6段,思考:我们在途中遇到了十几个人,他们有什么特点?是干什么的?

  2、路是怎样铺成的?指名说,谁还想说一说?

  3、读了这几段,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4、指导朗读。

  (三)学*七、八段。

  1、作者由峨眉道上的铺路人想到了什么?默读7、8段边读边画:表现铺路人辛劳的词语。

  2、指名读。

  3、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认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体会,引导学生归纳铺路人的辛劳:

  游览路线:二百多里

  石板数量:数不清

  铺路方式:不能用机械,只能用人工。

  铺路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4、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理解“愧疚”(惭愧不安)我为什么感到愧疚?

  5、铺路工人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称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铺路人有哪些贡献?

  6、齐读本段最后一句,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7、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

  五、朗读课文、指导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作业设计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学*课文,用边读边想的方法领会作者是怎样表达对铺路人的艰辛劳动的敬佩。

  学生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1、脸对脸齐背,互相检查。

  2、开火车轮流背。

  二、复*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在峨眉道上遇见铺路人,知道了他们工作的艰辛)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从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找答案。)

  三、进一步体会感情,学*表达。

  1、出示句子,进行比较。停步仰望…竖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停步望去,只见石阶出现在前面的坡上。

  (1)边读边想,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的好?为什么?

  (2)你体会到山势怎样?(陡峭)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铺起路来呢?(艰辛)

  (3)范读、指导朗读。

  (4)小结:我们边读边想,找出两组句子有何不同,通过比较,知道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好,再有感情地朗读,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作者的表达方法。

  2、出示句子:

  他们在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冲毁的路。

  他们开山取石,做成石板,运上山去重铺冲毁的路。

  (1)边读边想,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的好?为什么?

  (2)你体会到铺路人怎样?(艰辛)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3)范读、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铺路时的情景。

  3、自学:

  (1)出示自学方法

  A.一边读,一边想,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B.从哪里看出铺路人的艰辛,为什么?

  C.边读、边想象

  这数不清……背上山来的吗?

  这些石板,不都是背上山来的吗?

  这么长时间,他们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

  这样日复一日……多少汗

  (2)学生交流,集体订正。

  3、按内容填空

  如果没有(),没有(),就没有(),就没有(),也就没有()。

  四、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

  1、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的描述,把你想象的峨眉道上的路画下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6

  夜空

  师:同学们,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仰望天空会看到哪些景象?

  生:月亮、星星、云彩。

  生:还有天的颜色。

  师:说的对。我们来分别说说好吗?夜空是什么颜色?

  生:天空是蓝色的。

  生:不对。有时是蓝色的,有时是灰色的,有时是黑色的。

  师:这是怎么回事?

  生:因为季节不同,气候不同,天的颜色也不一样。

  师:是这样的。那我们在说的时候一定要指明是在什么季节或什么时间看到的天空。

  生:气候的变化也能影响天空的颜色,如风大的时候天是灰蒙蒙的,云多云少也能影响。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晴朗时的夜空,行吗?

  生:在一个夏日的夜晚,我看到的天空蓝蓝的,像*静的湖水,又像透明的蓝玻璃。

  师:你说很形象。

  生:秋天的夜空又高又蓝,静静的一丝风也没有,就像蓝色的宝石晶莹剔透。

  师:你说的更美。谁来说说星星怎么样?

  生:天上有数不清的星星,密密麻麻的,它们闪烁着光芒,像一盏盏明灯。

  生:一望无际的天空有数不清的星星,那星星就像流动的河沙,向前翻滚着。

  生:我觉得XXX说的不对。星星是不动的,不能说翻滚。

  生:我觉得说的好。虽然星星是不动的,可是空气的流动使我们感觉的星星在动,由于星星多,看着看着就眼花了,辨不清是哪颗星星了,所以就像翻滚似的。

  师:其实星星不是静止的,它们像地球一样在不停的自转,只不过我们的肉眼感觉不出来。

  生:我认识牛郎星和织女星。牛郎星和织女星隔着一条银河遥遥相对。

  生:我认识北极星和北斗星。北斗星像一个大勺子,如果迷路了,看北斗星就能辨出方向了。

  生:我认识狮子座、大熊座、仙女座……

  师:你知道的还不少。那你们看到星星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呢?

  生:星光不停地闪烁着像飞舞的萤火虫。

  生:我觉得星星像顽皮的孩子。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赛跑,有的在跳舞,可真热闹啊!

  生:我想变成星星,升到天空和它们一起玩,那多好啊!

  生:我看那颗大星星就像妈妈,周围是小星星,像妈妈的孩子,妈妈在给孩子们讲故事。

  师:你的想象很奇特。天空还有一条最亮丽的风景是什么?

  生:银河。

  师:谁来说说银河。

  生:银河了的星星特别多,特别密,也特别亮。

  生:银河像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还飞卷出朵朵浪花,气势壮观宏伟。

  生:银河就像一条巨大的白纱带,在天际中飘舞着。

  生:我想乘一只小船到银河里漂游,那一定很有趣。

  师:我也想到银河里去看看,将来你发明一艘宇宙飞船带我们大家都去好吗?下面谁来说说月亮?

  生:我最喜欢天上的月亮了,圆圆的月亮像一面镜子,是那样的纯净。

  生:奶奶说月亮上面有一棵大树,树下面是一只小白兔,小白兔在捣蒜。

  生:月亮里还有嫦娥。

  师:你们讲的是一种传说,对吗?我们主要说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你能把月亮想象成什么?

  生:月亮刚升起来的时候是淡红色的,当爬上山顶时候就越来越白了,像披着白纱的仙女,非常的漂亮。

  师:确实很美。

  生:我喜欢弯弯的月亮,像镰刀、像香蕉、箱小船、像眉毛。

  生:我觉得月亮是文静的小姑娘。

  生:我觉得月亮是刚洗过澡的娃娃。

  生:月亮是白胡子老头。

  生:月亮是星星的摇篮,小星星常到月亮里去睡觉。

  师:想象的真好。天空没有云彩也很单调,谁来说说云彩?

  生:我看到天空的云彩有时是一团一团的,有时是一片一片的,有时是一条一条的。

  生:云彩千变万化,有的像羊群,有的像高山,有的像沙滩。

  ……

  师:刚才我们说的月亮呀,星星呀,云彩呀都是夜空中亮丽的风景,他们都有独自的美。不过我觉得夜空的美应该是这些景象相互映衬的美,那才能构成丰富多彩的世界。下面我们能不能从整体上说说夜空的美景?

  (说、议、评)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形象。今天我们以《夜空》为题写一篇作文。你能说说想怎么写吗?

  生:要写清在什么时间看的夜空,然后按次序写天色、月亮、星星、云彩。同时要想象写出趣味来。

  生:我先写云、星星,再写月亮。

  生:我从整体上写,写星星的时候想月亮,写月亮的时候想云彩,这样相互交错更能体现夜空的美。

  师:都可以。你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是一定要抓住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你的情趣。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7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同时呈现,比较题意

  1.人间最难舍的情就是“离别之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离别远行就意味着天各一方,很难有再见面的机会。因此,古人对离别的感受特别深。临别时,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远行的人,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诗常见的一种主题。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李白和王维这两位诗人的离别境界,一同见证两对好朋友的深厚友谊。

  2.自读诗题,感悟节奏,领悟诗题之意。

  【课件出示: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3.【课件出示:比较两首诗的诗题,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一:【课件出示:都有一个“送”字,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离别远行就意味着天各一方,很难有再见面的机会。因此,古人对离别的感受特别深,他们写出来的诗也特别精彩。]

  预设二:【课件出示:都有地名,“广陵”和“安西”。 】(引导学生利用注释来理解。)

  广陵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是一个风景优美的都市;安西在现在的新疆的最西边,那时是唐朝的西域边关。从首都长安出发,要穿越几千公里的戈壁沙漠,才能到达那里。

  预设三:【课件出示:都有一个人名,一个是“孟浩然”,一个是“元二” 】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但两人一见如故,成为知己。元二是王维的朋友。姓元,排行老二,所以称元二。

  4.【课件出示:题目中“之”和“使”的各是什么意思?】

  (“之”是“去”的意思;“使”是出使,是朝廷派元二去戍守边关、保家卫国的。)

  现在你能说说这两个题目的意思了吗?谁送别谁去哪里?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课件出示:两首诗】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渭城朝雨”的“朝”读“zhāo”,“客舍青青”的“舍”要读第四声。

  3.【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与“西出阳关无故人”。 】

  同是“故人”,所指却不一样。前指孟浩然,后指王维自己。

  “西辞”指向西告别,往东而去; “西出”指向东告别,往西而去。

  4.借助字典和注释,并仔细观察插图,理解并交流两首诗的大概意思。【课件出示:诗意】

  5.诵读这两首诗。要求读得有节奏, 读得有韵味。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古诗一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如果你能把文字读成画面,那就了不起了。自己轻声读读第一首,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课件出示:第一首诗】

  预设一:【课件出示:烟花三月──赏一幅风景】

  1.烟花三月──阳春三月,杨柳花开,风一吹,远远看去,白蒙蒙的,如烟雾。因而古代有一句话“柳絮如烟”。(点明了送别的时间。阳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桑叶肥,青杏小,菜花香,微风送红雨,碧波扬白帆。这是古代诗人结伴同游的季节。)

  2.在这白花竞秀、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好朋友就要离别远行,自己却无法同游,这其间含有无限的感慨。为什么呢?(因为孟浩然所去的扬州,正是唐代的繁华地区,那里是珠连绣户,弦管声歌,令人神往。)一齐读读这两句【课件出示:前两行诗】。

  预设二:【课件出示:孤帆远影──品一个“孤”字】

  1.【课件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孤帆”什么意思?】(孤单单的一条小船。)

  【课件出示:按理说,江南三月,长江上一定是千帆竞渡,可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过尽千帆皆不是”,此时此刻,他眼里只有友人的船,其他的都视而不见;他只是来送朋友的,他只关心朋友的船;因为朋友走了,他心里很孤独。]

  2.是啊,过尽千帆眼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课件出示】

  3.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个“孤帆”,你还会觉得它仅仅是“一条小船”的意思吗?从这个“孤”字,你读出了什么?(作者因朋友远去而感到孤独、孤单、伤感……)

  这小小的一个“孤”字,把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课件出示:第三句】(生齐读全句。)

  4.想象相聚画面

  【课件出示】幸福快乐的日子就这样被这无情的“孤帆远影”带走了……【课件出示:全诗】(生齐读全诗。)

  预设三:【课件出示:碧空长江──赏一个“尽”字】

  1.【课件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真的都尽了吗?不尽的是什么?】(不尽的是滚滚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

  2.滚滚长江水,流不尽心中情啊。唐人写送别诗,往往寄情于水,就像另外几首诗里写的一样。【课件出示】

  3.水,迢迢不断;水,波涛荡漾;水,一逝不返。水流无限,别情无限。可如今这种别情离恨只能化成滚滚的东流水,向天边流去,向扬州流去。【课件出示:全诗】一齐读全诗。

  4.送上祝福的话。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课件出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我们之间的情意是不会断的;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愿你一帆风顺,一路*安……)

  5.让我们把诗人的这种离愁别绪通过诵读表达出来吧。

  【课件出示:全诗】练读──个别读──齐读──【课件出示:范读。】

  (二)《送元二使安西》

  【课件展示:渭城的繁华与安西的萧条景象。】

  自古人生重离别。元二此去是千里之外,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料,朋友之间怎不留恋,况且古人说:安知千里外,不有雨间风?自由读诗后填空:【课件展示】【课件展示】

  预设一:多一份“无故人”的凄凉与关切

  1.【课件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课件出示:西出阳关就再也没有老朋友来陪你──(喝酒,吟诗……)】

  2.【课件出示:西出阳关又岂止是没有朋友呢?西出阳关就没有──父母、兄弟、妻儿……】

  3.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生死渺茫,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一句话──【课件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预设二:更多了一杯离别的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课件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课件出示】

  4.酒,可用以消愁,可传递友情,可寄托豪情。但事实往往是“醉不成欢惨将别”。于是,酒到酣处人寂寞,酒香飘处别情浓。正像另外几首诗所写的,读【课件出示】

  这浓浓的离情,这杯杯的美酒,都化作这样的一首缠绵悱恻的诗──【课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齐读)。【课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范读】

  四、回顾全文,归纳升华

  1.两位诗人就这样送别了朋友,朋友远行了,留给诗人的是一种怎样的愁绪呢?

  2.“自古多情伤离别”,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朋友走了,诗人还在反复吟诵着这两首诗──【课件出示:两首诗】(齐读。)

  五、课后总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两位诗人的离别世界,见证到诗人与朋友的那份真挚友谊,感受到他们替朋友担忧、为朋友祝福的那颗真诚的心,确实是感同身受。【课件出示:对古人而言,友情是花间一壶酒,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楼,友情是庭深小径幽。对于我们,友情是什么呢?要靠我们用一生品味,用一生去守侯。】

  六、快乐作业:

  【课件出示:课后我们可以去找找更多的送别诗,去感受、去品味古人的离别情怀。】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通过学*本课,要让学生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2个。能正确读写“*坦、所谓、阶梯、葱茏、游览、机械、惭愧、辛劳”等词语。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学*课文时,要引导学生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峨眉道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教育学生要尊重普通劳动者和它们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了解峨眉山的铺路人是怎样铺路的,认识到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教学构想

  本文语言简洁,感情充沛,便于进行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留意影视中或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关注他们的劳动;查找有关峨眉山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学生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名山大川数不胜数,大家游览过哪些名山大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我国的风景区峨眉山游览一下,你们愿意吗?(出示课题)

  2、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县城西南7公里,有山峰相对如峨眉,故名。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自然段的内容是看到、听到的,哪些是想到的,做上记号。

  3、指名回答。

  三、学*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第一段。

  1、自由小声读第1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读了第一句“前面没有*坦的路了”你知道了什么?

  3、作者在峨眉道上攀登的路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读懂的?(理解“竖”“天梯”)

  4、走在这样的路上,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5、指导朗读。

  (二)学*二——六段。

  1、自由读2—6段,思考:我们在途中遇到了十几个人,他们有什么特点?是干什么的?

  2、路是怎样铺成的?指名说,谁还想说一说?

  3、读了这几段,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4、指导朗读。

  (三)学*七、八段。

  1、作者由峨眉道上的铺路人想到了什么?默读7、8段边读边画:表现铺路人辛劳的词语。

  2、指名读。

  3、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认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体会,引导学生归纳铺路人的辛劳:

  游览路线:二百多里

  石板数量:数不清

  铺路方式:不能用机械,只能用人工。

  铺路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4、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理解“愧疚”(惭愧不安)我为什么感到愧疚?

  5、铺路工人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称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铺路人有哪些贡献?

  6、齐读本段最后一句,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7、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

  五、朗读课文、指导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作业设计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学*课文,用边读边想的方法领会作者是怎样表达对铺路人的艰辛劳动的敬佩。

  学生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1、脸对脸齐背,互相检查。

  2、开火车轮流背。

  二、复*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在峨眉道上遇见铺路人,知道了他们工作的艰辛)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从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找答案。)

  三、进一步体会感情,学*表达。

  1、出示句子,进行比较。停步仰望……竖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停步望去,只见石阶出现在前面的坡上。

  (1)边读边想,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的好?为什么?

  (2)你体会到山势怎样?(陡峭)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铺起路来呢?(艰辛)

  (3)范读、指导朗读。

  (4)小结:我们边读边想,找出两组句子有何不同,通过比较,知道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好,再有感情地朗读,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作者的表达方法。

  2、出示句子:

  他们在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冲毁的路。

  他们开山取石,做成石板,运上山去重铺冲毁的路。

  (1)边读边想,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的好?为什么?

  (2)你体会到铺路人怎样?(艰辛)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3)范读、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铺路时的情景。

  3、自学:

  (1)出示自学方法

  A.一边读,一边想,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B.从哪里看出铺路人的艰辛,为什么?

  C.边读、边想象

  这数不清……背上山来的吗?

  这些石板,不都是背上山来的吗?

  这么长时间,他们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

  这样日复一日……多少汗

  (2)学生交流,集体订正。

  3、按内容填空

  如果没有(),没有(),就没有(),就没有(),也就没有()。

  四、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

  1、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的描述,把你想象的峨眉道上的路画下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和*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2、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

  3、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4、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德育目标: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课前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讲述。

  三、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

  *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作要求。

  2、投影出示*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作中的成功之处。

  五、誊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一、复*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4、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四、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讲述这个故事。

  第六组

  教学内容本组教材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精读课文有《乡下人家》《古诗词三首》,略读课文有《牧场之家》《麦哨》。课后还安排了本册教材的第二次综合性学*。还有一个词语盘点、一个学*园地。

  教学目标

  1、重视积累优美语言,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田园生活画面。

  2、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讨论,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和自己学*课文所懂得的道理。

  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措施本单元教学按搜集资料、初步感知——课文具体解读——读练综合运用的思路来组织教学。

  教学时数。10—14课时,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0

  课文要熟读,课文更要理解。人教版第八册《尊严》是新增课文。课文的题目耐人寻味,镇长的择婿令人费解,事情的发展出人意料。解决了这三个疑团,这篇课文你就领会了。

  《尊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新增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课文的题目耐人寻味,镇长的择婿令人费解,事情的发展出人意料。带着这三个疑团我们从三个方面阅读、寻思、探究。

  一、读课文,感悟“尊严”的内涵

  年轻的哈默是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难民。但是,他三拒镇长杰克逊大叔的馈赠:一拒食物,“仰起头”问,有什么活儿需要做;二拒食物,听说没有什么活儿需要做,“目光顿时灰暗”“喉结上下动了动”,但仍然义无反顾地坚持“不能不劳动就得到食物”;三拒食物,尽管饥肠辘辘,精疲力尽,还是支撑着站起来说:“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话语铿锵,掷地有声;铁骨铮铮,志不能移。哈默之所以不同凡响,就在于他不像那些逃难的人“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他坚持要靠自己的劳动来换取报酬,而且要先干活,再取酬。他在最困难的时候没有忘记做人的道理,恪守自食其力的信条,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尊严无价,读来令人肃然起敬。

  二、读课文,理解尊严的意义

  镇长择婿绝不是一时感情冲动。当时在难民群中,他就“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个年轻人,“注视着”这个年轻人。显然,年轻人的伟大的人格力量折服了镇长,镇长当机立断把哈默留在自己的庄园里。课文插图中镇长、哈默的形象栩栩如生,镇长的善良慈祥,哈默的自尊自重令人难忘。镇长慧眼识人才,哈默两年的实践考验更印证了镇长的胆识。于是,择婿就在情理之中。

  镇长对女儿说的话富有生活哲理,于贫穷处见财富,在困境中想前景,镇长认准了哈默的自尊、自重——这把开启财富大门的金钥匙,相信哈默会有锦绣前程。尊严无价,镇长的胆识令人佩服。

  三、读课文,探究尊严的价值

  事情的发展不出镇长所料,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哈默终于成为家财万贯、举世闻名的石油大王。尊严无价,它是财富之源、做人之本。

  自尊、自重、自敬、自爱,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青少年们,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开创未来!


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范本5份(扩展6)

——语文教案:麦哨汇总10篇

  语文教案:麦哨 1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或、麦哨实物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介绍作用

  1.板书课题,质疑。

  2.解释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麦哨》,麦就是——(麦子),哨呢——(口哨),

  3.介绍作用:用麦秸做的哨子。把麦秸削孔,然后放在口中吹,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二、初读课文,学*词语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出示词语,生读

  湖畔 肚兜 嫩荚 麦穗儿 麦芒 擎起 包裹 嚼嚼 吮吮 直沁肺腑 撩起 你呼我应

  此起彼落 茅茅针 麦秆似的 结出 黑白相间 乐谱 剥开 和着

  多音字:和、应、结、剥

  形*字的比较:“俯”和“腑”

  三、品读课文,初步感悟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2.组内交流。

  (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地快乐游戏)

  3.师: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

  4.学*写法:

  师: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

  (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就像一曲合奏曲。)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过渡: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请大家自读自悟,边读边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A、孩子们衣服美、外貌美。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

  B、田野里花果美: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圈划出来:

  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

  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圈划:前几天、转眼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

  4、仿写练*:(出示图片,看图,用“谢了……结出”说一个排比句。)

  这段不但写出了田野里花果美,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田园里丰收乐。

  C、田园里丰收乐: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圈划: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

  重点品味“擎”。(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

  看到这么美的麦田,你想说什么呢?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整个田野就好象是一篇完整的,优美的丰收乐章。)

  D、小伙伴游戏乐:

  “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如果你在这个运动场上玩耍,心情会怎样?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孩子们说?(读!)

  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E、茅茅针滋味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那种滋味会象什么呢?想象着这种滋味,我们也来好好尝尝吧!(读!)

  五、学生自读,交流美句

  1.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学生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语句,诵读积累喜欢的词句。(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读出句的节奏美,积累词句)

  一声呼,一声应玩累了,喊渴了

  密密的鼓鼓的嚼嚼,吮吮

  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一张张一朵朵

  一蓬蓬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3.你还有不会的吗?那么,课文为什么以“麦哨”为题?

  六、总结:

  以麦哨为线索,以首尾呼应的音律,呈现了一派丰收在即的田园风光,从而隐喻出生活在田园里的孩子们,童年的生活就像麦哨的声音,这哨声是那么欢快、柔美,悠远,绵长。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领略了美好的田园风光和孩子们的欢乐,了解了作者的一些写的方法,希望你们也能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准确而恰当地表达出来。

  语文教案:麦哨 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农村生活充满情趣、童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第四小节的表达特色,能模仿文中的排比句说话,初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表达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板书“哨”,观察字形,给“哨”组词,引出课题《麦哨》

  2、简单介绍“麦哨”,呼麦哨

  见过麦哨吗?(课件)它就是用一小节麦秆,在上面划一条缝,放在嘴里轻轻一吹,就能发出——(呜卟)

  3、找出课文中的麦哨声,明白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师:你们是从哪儿知道麦哨的声音的?那我们一起翻开课文,看看哪儿告诉了我们?

  (第1段和第7段)

  师:那老师呼你们应好吗?

  师:呜卟,呜卟……

  生:呜卟,呜卟……

  体会首尾呼应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

  师:听着琅琅的读书声,老师知道了这就是认真!相信这些词难不倒你们。

  绣花兜肚 麦芒 麦穗儿 茅茅针 竖蜻蜓 密密的嫩荚

  (1)和着鼻音 一声呼一声应 剥开叶片 结出嫩荚

  (2)嚼嚼 吮吮

  (3)擎起了丰满的穗儿 湖畔

  师:擎起,“擎”是后鼻音,看这个字下面是个什么字?(手!)上面呢?(敬!),那好大家就把手恭恭敬敬地擎起,再恭恭敬敬地读这个词。

  生边表演,边读“擎起”一词师:谁能在图中指出“湖畔”在哪儿?

  (一生上黑板指认湖畔位置)

  三、聚焦重点,体会快乐。

  1、默读课文第3和第5自然段,找出让自己感兴趣的句子,画出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师:我们就跟着这群孩子来到湖畔,走进课文的第3和第5段,这里一定有让你心动的地方,出你喜欢的句子画起来,并在旁边写上理由。

  2、反馈,赏析优美句子。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写出孩子的健康和快乐。

  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

  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试着将“简直”换一个词)“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书了孩子们的玩耍时那样地贴*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

  3、赏析句子:剥开。.....从舌尖直沁肺腑。

  师:玩累了吧,喊渴了吧,孩子们躺在草地上休息,突然传来一个声音,听——这儿有许多的茅茅针,大家快来呀!

  教师朗读课文的地6自然段。

  (1)茅茅针的样子:那是一种和茅草超不多的野草,顶部的茅穗儿还裹在绿色的叶片里,显得鼓鼓的。

  (2)圈出动词。剥开 抽出 嚼嚼 吮吮

  (3)采集茅茅针快乐吗?哪个词语让你感觉很好吃?(甘甜清凉、直沁肺腑)

  茅茅针是农村特有的东西,但是老师找到了和它相似的东西。

  (4)动作模拟,体会快乐。师读,生做动作。有何感受?

  (5)仿写:仿写作者对吃茅茅针动作的细致描写,把你吃东西时的动作写清楚。

  _____,将_____轻轻______,把______放进嘴里_____,一股滋味_____。

  (6)让我们在一次边读边做动作来感受采集茅茅针的快乐。

  四、研读课文,感悟美丽的田野。

  1、找出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标志颜色的词 体会色彩美。

  孩子们就这样躺在草地上回味着茅茅针的甘甜与清凉,不经意间一抬头。发现田野竟是这样的美丽,满眼都是跳动的色彩。孩子们,课文的哪儿向我们呈现了这么多的色彩?

  让我们走进第4段,把表示色彩的词圈起来。生交流汇报。

  这么多颜色汇聚在田野里,你想送什么词给田野-----------五彩斑斓

  2、读句子 体会排比句式。

  3、把排比句变换成诗歌的形式练读,感受田野的美。

  4、谁还有什么发现?引:默读课文,把文字想象成画面,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田野里一幅丰收的景象!)

  你从哪些地方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1)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从丰满看出麦穗儿颗粒很饱满)

  (从擎字看出麦穗很大,很沉)能给擎字换个字吗?(托、举)能换吗?怎样的举才叫擎?(使劲地举 用力地举)为什么要用力(麦穗儿太重了)

  (2)呈现排比句

  (密密的嫩荚看出嫩荚长得很多)

  (一蓬蓬看出种子长得又大又多)

  (3)是啊,田野不仅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还是一曲欢**收的赞歌!让我们一起赞美它吧!(齐读)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乡村生活的快乐和农村田野的美丽风光。

  同学们,田野里还会有哪些丰收的景象呢?你能不能模仿这个排比句写一写。

  语文教案:麦哨 3

  一: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二:由图入题

  1: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盛夏时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

  2: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

  三: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的快乐游戏)

  2: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四:品味语言

  1:画出你自己最喜欢的语言,试着读出喜欢的感情。

  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五:扩展阅读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课后反思:

  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2、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听。

  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语文教案:麦哨 4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8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和、应”。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读,借助拼音学*生字。

  2、教师范读,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

  3、师生共同学*,积累好词佳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家乡的好词佳句。

  2、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描写乡村孩子生活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美好的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农村,大家对麦子都非常熟悉,都知道麦子是什么?麦子有什么用处?(学生回答,老师引导)那有谁知道麦秆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喂牛、喂马)说得很不错,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一下,麦秆还可以用来做什么?(板书:麦哨)揭示课题:“麦哨”就是用麦秆来做的哨子。

  二、学*新课。

  1、学生默读课文,可以用借助拼音拼读,同桌交流,问老师等方法来完成。

  2、老师范读,帮助学生清除生字词。和:hé(和*,和谐),hè(和着,一唱一和);应:(应该,应当),(反应,应用)。

  3、师生共同学*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

  三、品味优美段落。

  1、用开火车的方式读课文(每个学生读一段)。

  2、学生自由度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讨论课文主题。

  课文通过孩子们在田野、湖畔边割草、边玩耍、边吹麦哨的情景,写出了乡村孩子的天真、纯朴、可爱、欢快,表达出作者对乡村美丽景色的赞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五、作业。

  1、写出本课生字词。

  2、写出你喜欢本课中的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畔兜穗裹嚼肺腑撩

  语文教案:麦哨 5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课前收集田野风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看录象。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给定时间,读得快的多读几遍。

  2、反馈:

  ⑴ 有哪些地方容易读错?给同学提一个醒。

  ⑵ 词语检查。指名读,齐读。

  应和 掠过 湖畔 衬衫 肚兜 晶莹 鹅黄 嫩绿 芽苞 初放 麦穗

  黑白 相间 裹脚 剥开 嚼碎 肺腑 此起 彼落 撩起

  三、感悟课文

  1、课文录音范读。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读一读首尾段,比较异同点。你还从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欢快、柔美?

  2、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⑴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⑵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① 写了哪些农作物?

  ② 读一读,还有哪里让你觉得美?

  ③ 分号前后的`三个分句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的句子该如何读?读出韵律美,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⑶ 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⑷ 每根麦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把麦穗儿比作了什么?这样些让你感觉的到什么?)

  ⑸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巾。全文就这一句描写孩子们的穿着,文字精练简洁,念上去有些顺口。这样的句子铭记在心,多念几遍,记在脑海里。

  四、总结,谈感受

  1、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经老师的这一点拨,学生不难感受到人们“欢快、柔美”的背后,是老人的健康长寿,是孩子的聪明可爱,是夫妻的恩爱美满,是邻居的和睦友好。从孩子们欢快的神情,看到人们的欢快生活;从人们的欢快生活,联想到整个乡村欢快、柔美的生活。)

  2、学完课文,麦哨和吹麦哨的孩子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话对他们说吗?

  3、拓展阅读诗歌《麦哨》:

  麦哨(诗)

  春的原野

  鼓起浑圆的唇

  期待

  麦秆的一头传出

  悦耳的清脆

  碧野之间

  若有所思的人

  淹没,看天

  浑然一体

  一支悠扬的乐声

  传来

  仿佛跋涉的路

  足以酣睡百年

  我呼吸的节律

  感触年少情怀

  如歌

  在青春的另一面

  春天的少年再次鼓起腮帮

  春天的少年和着麦哨

  拌着亘古的声调

  喜悦满眼

  4、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语文教案:麦哨 6

  课题:《麦哨》

  【设计理念】

  经典的文本语言是一条绝美的长径,连着读者的心,作者的情,文中的境。让学生以文本语言为通道,一路读、听、赏、抒,便拥有一路的风景,最终到达文本所描绘的唯美境界,产生情与美的共鸣,用个性的语言与情感构筑起属于自身的一片新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包含放大的课文插图和课文重点语句段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听田园牧歌

  1、板书课题:

  给这两个字分别组一个合适的词,想想麦哨是什么?(用麦秆做成的哨子)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听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3、交流:

  读通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读准多音字和、应。(提示:这两个字意思相*,可以组成一个同样意思的新词应和。)

  4、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

  (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应和着吹一吹,忽高忽低)

  5、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6、有感情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

  7、学*写法:

  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

  (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设计意图

  麦哨的声音是课文的线索,紧扣文题初读课文,能快速理清课文脉络。其后,让学生联系文中和、应、欢快、柔美等词对 呜卟呜卟的麦哨声展开想象,能有效把握学*语言的本质性目标。同时,那欢快而柔美的麦哨声在课堂里吹起一股清新的风,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田园之中。

  二、赏田园画意

  1、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学生自读自悟,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孩子们衣服美: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随机板书:碧湖,绿田,孩子,色彩斑斓的画)

  田野里花果美: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圈划: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圈划:前几天、转眼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随机板书:油菜,蚕豆,稻花)

  田园里丰收乐: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圈划: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重点品味擎。

  (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

  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丰收的欢乐?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好一曲欢**收的歌。随机板书:欢**收的歌)

  小伙伴游戏乐: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看图想象说话,在这天然的草垫子上,孩子们会怎样快乐地游戏?(例:只见小牛来了个倒竖蜻蜓,还倒立着走起路来,两条腿在空中一颠一颠的,引得妞妞直拍手。

  哎哟,不好了,他手一软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草地上。不过,没事,那柔软的垫子让他乐得打起滚来。)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随机板书:翻跟头,竖蜻蜓,小伙伴们乐开花)

  茅茅针滋味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4、小结并整理板书。(见板书)

  设计意图

  以欢快、柔美为重点,让学生自主读悟,能有效地延续第一层面对麦哨的解读,把握课文的主旨,寻找到解读感悟的突破口,并搭建起一个有效的学*空间。在学*中抓重点词句品词想象,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从而真正品味到文本语言所流淌着的浓浓的情趣。

  三、抒田园诗情

  1、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学生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语句,诵读积累喜欢的词句。(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读出句的节奏美,积累词句)

  一声呼,一声应 玩累了,喊渴了 密密的 鼓鼓的 嚼嚼,吮吮

  你呼我应,此起彼落 一张张 一朵朵 一蓬蓬 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重叠与对称)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排比句)

  3、作者用极富诗情画意的语言为我们制作了一部田园风光片。其实那让人向往的田园景色何止这一些呢?诗人刘定安用一首首短诗向我们展示了江南田园美景。(学生自由诵读)

  惊飞油菜地里/几只鹧鸪/哨音竟沾住了几片白羽─《麦哨》

  又是一场雨/好多人被淋湿/湿润的清晨和黄昏/原上草色迷离/雨伞长出叶子/蘑菇戴上斗笠/炸雷翻滚在牛角上/少年心事在风里飞─《在雨季》

  像我来时一样/油菜花在拂晓开放/凝露的风/在三月的轻烟里/吹过有梦的村庄─《三月》

  4、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选用这一单元中欣赏的词句,尝试着写几句诗,赞美田园景色。

  〖设计意图

  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并熟读积累,定能使文本丰富的语言浸润学生的心灵。另外,作为本单元最后一课的学*,引入拓展阅读,尝试写作练*,把学*的视角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使得文已尽,而学无尽意未尽。

  【板书设计】

  麦 哨

  碧湖,绿田,孩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油菜,蚕豆,稻花,一曲欢**收的歌;

  翻跟头,竖蜻蜓,麦哨声声,小伙伴们乐开怀!

  设计意图

  本板书概括了课文所描绘的景与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课文脉络主旨。其次,诗化的板书与本文意境相统一,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并为学生最后的课外创作提供了有效的范例。

  【特别建议】

  本教学设计安排了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等学*步骤,如何让这四部分连贯成一个学*语言的整体,让学生得到有效发展,还需在教学中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1、教学设计中的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等环节,理解感悟是基础,积累运用是目标,四者缺一不可。但在时间上把握哪一部分为重点,侧重于哪一部分的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而定。如学生自主读悟的能力较强,那么教师可引导学生当堂熟读积累,并把课外创作练*交流引入课堂学*中。

  如学生自主读悟存在一定的困难,那么教师必须在学*引导上作一番努力。

  2、课文描绘的情景对于城镇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感,在理解感悟课文时,更需要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对比、教师语言描述介绍乡土风情等手段让学生有所体会。

  3、本课是略读课文,基于有本单元前几课的学*,只安排了一课时。但因本文文质兼美,尤其是许多语句值得学生去品味积累,所以如需要,可以放慢教学节奏,安排两课时的教学时间,使每一环节的学*扎实有效。

  如安排一课时教学时间,可以在四个环节中有所侧重,有所取舍,从而做到重点突出,学有成效。

  语文教案:麦哨 7

  《麦哨》这篇文章很美,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可以略教,让学生自学,积累词句为主,教师可以在学生不懂处给予讲解、点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孩子们生活的快乐;二是感悟作者语言的优美。理解这篇课文,有一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就是“麦哨”是什么?课文为什么以麦哨为题?麦哨是什么?从课文看出是“呜卟呜卟的声音”,“这声音是欢快、柔美的”。教师可以介绍麦哨是用麦杆做的一种玩具吹出来,农村孩子经常玩的。课文为什么以麦哨为题?麦哨是乡村孩子天真活泼、快乐自由的像征。这一点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需要结合全文去理解。课文几次写到了麦哨?两次。一是开头,二是结尾,这叫首尾呼应,应当让学生知道。文章的开头第二小节与结尾第八小节有几句话理解起来很难,如:“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那么欢快,那么柔美”和“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素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这两句话可以连起来看,什么是声音在“麦叶上掠过”,其实是跟风儿拂过麦叶。

  读完全文,文章到处洋溢着快乐,充满着活力。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读、摘抄、读背一些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再让学生根据上面几篇课文学*写景文章的经验谈谈自己摘抄的句子写好在什么地方,特别是要谈谈好在哪些词语上。

  文章第三段中写小朋友外貌的句子,联想是很有特色的,“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文章第四段写得很美,很值得背下来。当中运用了排比写出了田野的变化,特别是最后写出了乡村孩子天真活泼,富有生命力的形像。写麦田的句子,作者用了拟人与比喻,要让学生去品一品词语,如:“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与新装”中“换上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中的“擎”,还有“犹如乐谱上的线条,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文章五、六小节写得是孩子玩耍的场面,让学生去读一读,谈谈感受。语言上最有味的是写吃“茅茅针”的这个片段,读起来让人身临起境,垂涎欲滴。

  教学这篇文章要注重词语的理解和积累,比如“欢快、柔美、鹅黄嫩绿、真沁肺腑,此

  起彼落”等,还有一些城里孩子不懂的词,如:绣花兜、彩头巾、麦穗、麦芒、茅茅针等。

  学情分析:

  本组课文导读中明确指出:走*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片段,并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仔细阅读本组课文,发现本组的每篇课文中都有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而且各有特色,而《麦哨》一文中对田园景色的描绘很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着重抓住景色描写最有特色的第4自然段,采用和《乡下人家》的对比学*,品读语言,积累语言并学*写法。另外,我在课堂中将展示自己的下水文,来提升学生对田园风景的进一步认识,激发学生*作的兴趣,并为本单元的*作打下基础。另外,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我将着力体现方法地指导和运用,并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农村,有着亲密接触自然的机会;有过亲身体验劳动的感受;更有畅玩农家游戏的经历……今天借《麦哨》的契机,把*时积累的素材纷纷地亮了出来。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自主探究文本特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凭借拓展阅读和启迪谈话,激活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乡村生活,使之永恒”的欲望和动力。

  反思:

  阅读教学和阅读是不同的。阅读就是要读懂文章内容,而“阅读教学”,不仅要读懂文章内容,而且还要了解文章内容是怎样表达的,也就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因为阅读教学还要教学生去读——怎样去读,去写——怎样会写……尤其是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摒弃“以教材为本”和“教教材”的旧观念,确立“以人为本”和“用教材教”的新理念,要善于读懂教材、处理教材、利用教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本课教学我采用“了解文章内容,领悟表达方法”的双线齐进的教学方法,如品一杯茗茶,边品读,边揣摩,*中见滋味,淡里有幽香。

  改进措施:

  1.课前让学生结合综合性学*的任务,收集田野风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快乐。

  2.本文内容浅显,写景意境清新,写人童稚纯朴。教学时,可直接从课题设疑,激趣导入,然后让学生运用学*前面三篇文章的方法自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接着以探究问题带动朗读,最后品味语言,积累运用。

  课题导入,可让学生在读过阅读提示后,针对课题质疑。如“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作者怎样通过麦哨反映出了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好奇心引导着学生,使学生充满乐趣,认真读书。

  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解决由课题产生的问题,交流体会,教师要指导学生感受乡村孩子的纯朴可爱,乡间景色的美丽亲切,孩子们玩耍的内容多么地贴*自然,形式又是多么的丰富多样,而感情又是多么的热烈,正如同欢快柔美的麦哨那样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传承久远,同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最后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并摘抄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

  3.多读,是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有疑问时读,多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多读理解深入;品味语言时读,多读,朗朗成诵。本文朗读的情感基调应欢快柔和。

  4.朗读时注意以下字的读音:“似的”的“似”的声母读翘舌音,“剥开”的“剥”读bāo,“黑白相间”的“间”读四声。

  5.教师应引导学生扩展阅读,可推荐学生阅读《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原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在读过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后,针对课题质疑,如“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作者怎样通过麦哨反映出了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这样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好奇心去读书;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交流由课题产生的问题,这样在交流中感受到乡村孩子的纯朴可爱,乡间绿色的美丽,孩子们玩耍的内容贴*自然……最后我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的原因。这样不仅巩固了读的感情,也加深了对课文中语句的理解。课后我又鼓励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值得高兴的是在这节课中学生读得投入、有兴致,一些*时不能大胆读的同学,也能大胆主动地参与其中,读自己想读的语句,课堂气氛活跃。

  语文教案:麦哨 8

  学*目标

  ①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③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A案

  ●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②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③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①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d.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B案

  ●由图入题

  ①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盛夏时

  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

  ②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

  ①自由读文,读准了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地快乐游戏)

  ②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

  ③组内交流。

  ④全班交流。

  ●品味语言

  ①画出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试着读出喜欢的感情。

  ②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③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扩展阅读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语文教案:麦哨 9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田园牧歌

  1、板书课题:给这两个字分别组一个合适的词,想想麦哨是什么(用麦秆做成的哨子)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听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3、交流,读通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读准多音字“和”、“应”。(提示:这两个字意思相*,可以组成一个同样意思的新词“应和”。)

  4、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应和着”吹一吹,忽高忽低。)

  5、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提示: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6、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

  7、学*写法。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二、赏田园画意

  1、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学生自读自悟,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1)孩子们衣服美:“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①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

  ②随机板书:碧湖,绿田,孩子,色彩斑斓的画

  (2)田野里花果美:“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①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圈划: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

  ②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圈划:前几天、转眼间)

  ③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

  ④随机板书:油菜,蚕豆,稻花

  (3)田园里丰收乐:“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①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圈划: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

  ②重点品味“擎”。(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

  ③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丰收的欢乐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好一曲欢**收的歌。随机板书:欢**收的歌)

  (4)小伙伴游戏乐: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①看图想象说话,在这天然的草垫子上,孩子们会怎样快乐地游戏(例:只见小牛来了个倒竖蜻蜓,还倒立着“走”起路来,两条腿在空中一颠一颠的,引得妞妞直拍手。哎哟,不好了,他手一软支撑不住,一头栽倒在草地上。不过,没事,那柔软的“垫子”让他乐得打起滚来。)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②随机板书:翻跟头,竖蜻蜓,小伙伴们乐开花

  (5)茅茅针滋味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4、小结并整理板书。(见板书)

  三、抒田园诗情

  1、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学生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语句,诵读积累喜欢的词句。(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读出句的节奏美,积累词句)

  一声呼,一声应玩累了,喊渴了密密的鼓鼓的嚼嚼,吮吮

  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一张张一朵朵一蓬蓬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重叠与对称)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排比句)

  3、作者用极富诗情画意的语言为我们制作了一部田园风光片。其实那让人向往的田园景色何止这一些呢诗人刘定安用一首首短诗向我们展示了江南田园美景。(学生自由诵读)

  惊飞油菜地里/几只鹧鸪/哨音竟沾住了几片白羽《麦哨》

  又是一场雨/好多人被淋湿/湿润的清晨和黄昏/原上草色迷离/雨伞长出叶子/蘑菇戴上斗笠/炸雷翻滚在牛角上/少年心事在风里飞《在雨季》

  像我来时一样/油菜花在拂晓开放/凝露的风/在三月的轻烟里/吹过有梦的村庄《三月》

  4、课外作业:请同学们选用这一单元中欣赏的词句,尝试着写几句诗,赞美田园景色。

  板书设计:

  碧湖,绿田,孩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油菜,蚕豆,稻花,一曲欢**收的歌;

  翻跟头,竖蜻蜓,麦哨声声,小伙伴们乐开怀!

  语文教案:麦哨 10

  《麦哨》这篇文章很美,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可以略教,让学生自学,积累词句为主,教师可以在学生不懂处给予讲解、点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孩子们生活的快乐;二是感悟作者语言的优美。理解这篇课文,有一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就是“麦哨”是什么?课文为什么以麦哨为题?麦哨是什么?从课文看出是“呜卟呜卟的声音”,“这声音是欢快、柔美的”。教师可以介绍麦哨是用麦杆做的一种玩具吹出来,农村孩子经常玩的。课文为什么以麦哨为题?麦哨是乡村孩子天真活泼、快乐自由的像征。这一点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需要结合全文去理解。课文几次写到了麦哨?两次。一是开头,二是结尾,这叫首尾呼应,应当让学生知道。文章的开头第二小节与结尾第八小节有几句话理解起来很难,如:“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那么欢快,那么柔美”和“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素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这两句话可以连起来看,什么是声音在“麦叶上掠过”,其实是跟风儿拂过麦叶。

  读完全文,文章到处洋溢着快乐,充满着活力。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读、摘抄、读背一些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再让学生根据上面几篇课文学*写景文章的经验谈谈自己摘抄的句子写好在什么地方,特别是要谈谈好在哪些词语上。

  文章第三段中写小朋友外貌的句子,联想是很有特色的,“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文章第四段写得很美,很值得背下来。当中运用了排比写出了田野的变化,特别是最后写出了乡村孩子天真活泼,富有生命力的形像。写麦田的句子,作者用了拟人与比喻,要让学生去品一品词语,如:“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与新装”中“换上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中的“擎”,还有“犹如乐谱上的线条,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文章五、六小节写得是孩子玩耍的场面,让学生去读一读,谈谈感受。语言上最有味的是写吃“茅茅针”的这个片段,读起来让人身临起境,垂涎欲滴。

  教学这篇文章要注重词语的理解和积累,比如“欢快、柔美、鹅黄嫩绿、真沁肺腑,此

  起彼落”等,还有一些城里孩子不懂的词,如:绣花兜、彩头巾、麦穗、麦芒、茅茅针等。

  学情分析:

  本组课文导读中明确指出:走*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片段,并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仔细阅读本组课文,发现本组的每篇课文中都有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而且各有特色,而《麦哨》一文中对田园景色的描绘很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着重抓住景色描写最有特色的第4自然段,采用和《乡下人家》的对比学*,品读语言,积累语言并学*写法。另外,我在课堂中将展示自己的下水文,来提升学生对田园风景的进一步认识,激发学生*作的兴趣,并为本单元的*作打下基础。另外,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我将着力体现方法地指导和运用,并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农村,有着亲密接触自然的机会;有过亲身体验劳动的感受;更有畅玩农家游戏的经历……今天借《麦哨》的契机,把*时积累的素材纷纷地亮了出来。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自主探究文本特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凭借拓展阅读和启迪谈话,激活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乡村生活,使之永恒”的欲望和动力。

  反思:

  阅读教学和阅读是不同的。阅读就是要读懂文章内容,而“阅读教学”,不仅要读懂文章内容,而且还要了解文章内容是怎样表达的,也就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因为阅读教学还要教学生去读——怎样去读,去写——怎样会写……尤其是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摒弃“以教材为本”和“教教材”的旧观念,确立“以人为本”和“用教材教”的新理念,要善于读懂教材、处理教材、利用教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本课教学我采用“了解文章内容,领悟表达方法”的双线齐进的教学方法,如品一杯茗茶,边品读,边揣摩,*中见滋味,淡里有幽香。

  改进措施:

  1.课前让学生结合综合性学*的任务,收集田野风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快乐。

  2.本文内容浅显,写景意境清新,写人童稚纯朴。教学时,可直接从课题设疑,激趣导入,然后让学生运用学*前面三篇文章的方法自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接着以探究问题带动朗读,最后品味语言,积累运用。

  课题导入,可让学生在读过阅读提示后,针对课题质疑。如“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作者怎样通过麦哨反映出了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好奇心引导着学生,使学生充满乐趣,认真读书。

  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解决由课题产生的问题,交流体会,教师要指导学生感受乡村孩子的纯朴可爱,乡间景色的美丽亲切,孩子们玩耍的内容多么地贴*自然,形式又是多么的丰富多样,而感情又是多么的热烈,正如同欢快柔美的麦哨那样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传承久远,同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最后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并摘抄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

  3.多读,是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有疑问时读,多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多读理解深入;品味语言时读,多读,朗朗成诵。本文朗读的情感基调应欢快柔和。

  4.朗读时注意以下字的读音:“似的”的“似”的声母读翘舌音,“剥开”的“剥”读bāo,“黑白相间”的“间”读四声。

  5.教师应引导学生扩展阅读,可推荐学生阅读《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原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在读过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后,针对课题质疑,如“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作者怎样通过麦哨反映出了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这样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好奇心去读书;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交流由课题产生的问题,这样在交流中感受到乡村孩子的纯朴可爱,乡间绿色的美丽,孩子们玩耍的内容贴*自然……最后我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的原因。这样不仅巩固了读的感情,也加深了对课文中语句的理解。课后我又鼓励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值得高兴的是在这节课中学生读得投入、有兴致,一些*时不能大胆读的同学,也能大胆主动地参与其中,读自己想读的语句,课堂气氛活跃。


小学四年级《麦哨》语文教案范本5份(扩展7)

——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教案通用五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到眼睛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2、在口语交际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采用“创设特定情境体现双向互动”和“角色模拟体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保护眼睛的好*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说说怎样保护眼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难点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学生想说、乐说、会说、敢说的氛围。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保护眼睛的资料,调查本班学生视力的情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非常美丽的,灿烂的太阳,皎洁的月亮,蓝蓝的天空,广阔的大地,无边的海洋,万紫千红的花草树木,各种各样的动物,你们喜欢吗?这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是用眼睛看到的,你们想想,如果眼睛不好,还能看得清楚吗?所以,保护眼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口语交际。(板书课题)

  二、情境体验,引出主题

  视频引出主题:灰太狼的眼睛怎么了?他都犯了什么错误呢?

  (一)想一想。

  1、提问题:

  (1)保护眼睛重要吗?

  (2)怎样保护眼睛呢?

  通过问题指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作用,以及保护眼睛的方法。

  2、总结:学*、生活、工作都需要有一双好眼睛,如果眼睛不好,看不清楚远处物体,就会影响学*、影响工作、给生活带来不方便。所以,我们从小就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吧!

  (二)说一说。

  通过图片指出几种不良的用眼*惯,从而让同学认识该怎样保护眼睛。

  (1)图中画的是谁?

  (2)他在做什么?

  (3)这样做的后果怎样?

  (三)议一议。

  (1)用眼卫生的目的是什么?

  (2)保护视力要做到什么?

  (3)不应该怎么样?

  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三不要”:

  ①不要躺着看书;

  ②不要走路乘车时看书;

  ③不要在昏暗的灯光下或强光下看书。

  “三注意”:

  ①看书、写字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市尺。

  ②看书一小时,要休息几分钟;

  ③字要写大些,要清楚整齐。

  三、练一练

  1、用眼卫生的目的是( )。

  2、看书看电视( )分钟休息片刻。

  四、交际范例

  赵东莱:针对视力下降这一现象,我们应采取一些保护视力措施:

  1、避免在强烈的光线或昏暗地光线下看书或者写字;

  2、不要长时间地观看电视节目、玩电子游戏;

  3、不要在床上躺着看书,也不要边走路边看书,更不能歪着身在趴在桌子上读书写字。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少年儿童在读书期间,正是眼球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一些不良的用眼*惯,就会使眼睛受到伤害,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要保护视力,预防*视,就必须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惯,做到“三注意,两不看”。小学生要特别注意预防*视,看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身体要坐直,距离桌子一拳,眼要距离书本一尺);看书写字时间不要太长;要认真做好眼睛保健操;不要在光线太强或太暗的地方看书;不要在行走时看书;不要躺着看书;看电视(或玩游戏机)的时间不能过长;距离电视不要太*。此外,还要注意眼的卫生,不要用脏手揉眼睛,要用自己的毛巾洗脸。

  六、布置作业

  预防*视,保护视力,同学之间互相监督、提醒、纠正不正确的坐姿、写姿。

  板书设计: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三不要”“三注意”

  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1.观察一处景物,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

  2.按一定顺序描写,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3.在写景时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

  按一定顺序描写,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教学难点

  将观察到的事物抓住特点,具体描写出来。

  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去实地观察校园一处景物,提出观察的基本要求。

  2.观察后认真思考,怎样把景物写具体写出特点,要把观察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补记

  一、谈话引入,揭示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春天,花儿五彩缤纷;夏天,树草苍翠欲滴;秋天,凉风**,树叶随风飞舞,像一只只蝴蝶……冬天雪花漫天飞舞……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观察一些景物,然后,拿起你手中的笔,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一定是一篇好文章。

  二、出示内容,明确要求。

  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它也许像一座美丽的花园,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在可爱的校园里,我们都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日子。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一下,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顺序写下来。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如果不想写校园里的景物,也可以写别处的景物,或者写发生在校园里的难忘的事。

  1.读一读,梳理内容——校园的一处景物;别处的景物;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

  2.想一想,明确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三、指导选材,言之有物。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多,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

  1.回忆观察。回忆自己在校园里观察的见闻感受。比如校园的草地、小花园、假山、婀娜多姿的柳树、四季常青的松树、内容丰富的宣传栏、文化长廊、形象生动的雕塑等,你选择哪种景物呢?从中选择自己喜爱又熟悉的具有特色的景物作为描写对象。

  2.交流见闻。学生讲述自己观察到的见闻感受,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引导。

  3.提出要求——

  典型:

  写一处景物,选择最美的、自己观察得最仔细的;

  新颖:

  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

  四、交流汇报,取长补短。

  1.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构思,在交流中得到启发。

  2.提出自己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探讨。

  五、点拨技巧,言之有法。

  1.了解观察顺序。

  无论是观察名山大川,还是观察校园或校园的一角,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有哪些顺序呢?一是以时间推移为序,可以按一年四季的变化来写,也可以写某一段时间的景色变化;二是以空间方位为序,可以采用由远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空间方位顺序来描写景物;三是移步换景为序,即随着观察者立足点的移动来描写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景色——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色,后到了什么地方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只要按顺序把观察到的景物合情合理地写出来,校园的美景自然会呈现在读者眼前。

  2.抓住景物特点。

  大家都知道,不同的校园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特色。只有抓住校园中那些别具一格的事物或独一无二的景物,仔细地观察,生动地描述,才能使人看出它与其他校园的区别,呈现出它的风格与特色,也才能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总之,可以从事物的种类、大小、数量、形状、色彩、构造、声音等角度,或者从事物的静态动态等方面去发现特点,展现特点。

  3.表达真情实感。

  无论是观察还是描写校园的花草树木、景点景致时,都应该放飞自己的心灵,展开合理的联想,借助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的特征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不仅如此,还要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在景物之中——既可以借景抒情,又可以直抒胸臆,这样别人读了你的作文才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跟你同喜同忧呢。

  4.题目生动传神。

  题好一半文。一个好题目,能起到吸引读者、统领全篇的作用。写景文的题目一般有两种命题方法:以突出景物命名,比如《校园一角》《四季的田野》等;以突出主题命名,比如《我爱学校的柳树》《美丽的塑胶篮球场》等。

  六、点拨思路,动笔起草。

  1.写作此文,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思路——

  (1)以时间为序描述。*作先整体描写某处景物,然后按照时间的顺序具体描写这处景物的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条理非常清楚。

  (2)小导游式的介绍。观察景物时要选择那些最能看清景物特征的地方作为我们的观察点,介绍的时候就按照观察的顺序像小导游一样将自己观察到的景物一一介绍出来。它的好处是使人如临其境。

  (3)再现多彩的图画。这种写法就是用文字再现一幅幅画面,是你观察到的能够打动你的画面。让读者在你描绘的画面中看到鲜艳的色彩、美丽的姿态,听到动听的声音……

  2.学生动笔起草,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适时点拨。

  七、评议*作,范文引路。

  1.赏读佳作,评议借鉴。

  课件出示例文。

  看后说说自己的收获或想法。

  板书设计:

  ()的校园

  顺序清楚

  内容具体

  语句通顺

  作业设计(随堂检测):

  当堂作文

  教学后记

  针对教学实际,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某个问题、教案的使用等方面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

  通过这次作文指导我认为如何把作文内容写具体一定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写景作文对于学生来说很难。我通过分析学生的作文,大致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学生写景的过程中写了大量的人和事,轻重不分。句子干巴巴的,内容太短不具体,不会具体写一处景物,顺序也有些乱,比如写了花,又写其它景物,再接着写花。针对这次*作今后在指导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建议学生每天坚持看半小时书,摘抄好词好句。适当、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句,为作文增色。

  2、按一定顺序观察,有重点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运用以前学过的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段的基本构造方法。

  3、要仔细观察,抓住不同季节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真读读课文,学*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从而认识到钱塘江大潮是汹涌澎湃的天下奇观。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潮汐”的成因及相关知识。

  2、情感目标: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

  3、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能深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小节。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理解并主动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并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

  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仿写一个片段《雷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爱旅游吗?哪些地方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家能用*时积累的语句来描绘这些令自己难忘的景象,真不错,老师也积累了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师深情背诵课文3、4。

  3、出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悟:

  1、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诵读,对钱塘江大潮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读,推荐给同桌。

  3、师按学生回答归纳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4、交流学生喜欢的语句,及时纠正读音。并让学生说喜欢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

  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奇观”。(并板书)我们一起去看看。

  2、指名读课文第2节,你读懂了些什么?师归纳板书:江面*静,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3、“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出示图片“江面*静”,配上音乐,学生自己读读。

  4、交流读,引导学生抓住“横卧、笼罩、屹立”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注意及时请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

  5、师生对读,请学生体会朗读成功的原因,总结学法。

  理解重点词句。

  读出人们的心情。

  选折合适的音乐。

  6、自由读读3、4小节,在学*小组中按学*方法自学课文。

  7、交流理解的词语,并读读该句句子。

  8、师归纳板书:闷雷滚动,出现一条白线,人声鼎沸、沸腾。

  9、重点交流“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犹如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抓住比喻,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

  10、体会人们的心情。板书。配乐诵读,学生自由选折音乐,组成小组读读。

  11、集体学*课文最后一节师生对读。

  四、拓展、探究

  1、关于钱塘江大潮,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引导学生网上学*。并试着向外国游客介绍一下“你眼中的钱塘江大潮。”并把自己的观点介绍具体。

  说话练*:“钱塘江有着()的大潮。()。

  2、仿写《雷雨》

  出示媒体“雷电交加”的景象。

  出示要求:运用恰当的语句写出雷雨的气势。

  五、回家作业:

  1、想象雷雨前、雷雨后的景象,把短文写完整。

  2、收集世界奇特景观的资料、图片。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退后

  江面*静出现白线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余波西去、恢复*静

  (看)浩浩荡荡

  (听)山崩地裂

  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沸腾深深震撼 回味、赞叹“天下奇观!”

  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教案 4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诗人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江南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词这种体裁,教师可以做简单介绍。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对作者描写的江南美景能够欣赏,对作者对江南景色的赞美之情可以理解,但都是粗浅的认识,透过短短27个字,理解江南景色的特点和作者的江南情怀,对学生确属不易。所以,教学中,分层次逐步推进深入的朗读欣赏就显得尤其重要。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认识、理解生字新词,正确书写“谙”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看注释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预*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教师准备

  熟读教材,熟读课标、制作多媒体课件。

  环境准备

  网络教学环境、白板软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

  (二)简介诗人“白居易”。

  (三)揭题(板书课题:忆江南)。

  (四)了解什么是词。

  1.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词和诗的不同。

  2.师相机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外一种文学体裁——“词”,因为句子的长短不一,所以我们又叫它长短句。

  设计意图

  1.开头先以谈话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介绍诗人,让学生对作者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直奔主题,这样既简洁又明快。

  2.对词和词牌名的简单介绍,体现了对中国诗词文化知识的渗透。

  二、初读感知,欣赏江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并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朗读,评议后再读。

  (二)学*生字“谙”。要求:读准音,认清形,理解意思,并能正确书写。

  1.指名读。

  2.分析字形。

  3.理解“谙”的意思。

  4.指导书写。

  (三)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词的节奏感)。

  1.指名读(评议)。

  2.范读。

  3.齐读。

  (四)反复诵读,借助注释、插图,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方法:自读、探讨、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诗词的节奏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运用阅读方法自主学*,理解词意,逐步培养并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找词眼。

  1.品读“好”。这首词中哪一个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赞美?

  2.指名朗读“江南好”。

  3.齐读“江南好”(体会诗人对江南景色的赞叹之情)。

  (二)品词赏句。

  1.出示佳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反复诵读,注意读出节奏美。方法: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

  2.想象画面。

  (1)我们通过这么多遍美美地读,此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想象画面,并描述画面,再有感情的朗读。预设与相机点拨: “太阳出来了,江边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比火还要红。”这“红胜火”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这鲜花怒放的景象,让我们想到了哪些词语? “我看到了绿绿的江水”——那是怎样的绿啊!这绿绿的江水静静地流淌着,这让老师不禁想起了这个词:绿波荡漾,你又想到哪些词呢?

  (3)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江南美景。

  3.入情入境。

  (1)课件展示江南美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江南明丽秀美的风景。

  (2)赏析“能不忆江南”。这句“能不忆江南”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忆人。课件出示,资料链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相当于杭州**)满三年,就要离开杭州了。三年来,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离别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是那么的依依不舍……

  (三)诵诗韵。

  1.师生合作读(读出诗韵)。

  2.再次有韵味地朗读,把这首词里面的情传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

  设计意图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词以境界为最上”。所以在这一板块中,得从“好”字入手,体会一字所含情感,所用之妙,然后抓住诗词中的具体体现江南景致之“好”的诗句,想象美丽的画面,进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感受诗词意境。在此同时让学生练*有感情的朗读,以及师生合作读,这样的反复诵读,既能体味韵律,又能悄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既落实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训练,又能让学生感受江南自然风光美,从而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

  (一)我是小诗人。

  忆海南

  作者

  海南好,风景()。

  遥看遍地(),

  抬头望天()。

  能不忆海南?

  (二)欣赏佳作,教师讲评。

  (三)推荐阅读《忆江南》其二、其三。

  设计意图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把写与读相结合,把写与感受相结合,是实现写的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学*《忆江南》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情感,又把读与写的教学落到实处。

  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教案 5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板块。“交流*台”教给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批注的学*方法。“识字加油站”中认识和识记菜蔬。“词句段运用”教会学生使用生动的俗语和学*表达不同的心情。“日积月累”旨在积累八个字成语。

  学情分析:

  阅读文章时学会用批注的方法,本单元课文、“交流*台”进行了学*和总结。俗语学生*时关注得较少,把俗语用贴切,是教学和日常生活都要重视的。选一个表达心情的词语用描写动作来表现这种情感是一个难点。

  教学建议:

  1.把时间和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总结。

  2.充分利用书本上提供的范例引导学生发现并及时总结学法。

  3.“词句段运用”中要重视积累和运用并重,更要在运用中体会。

  4.“日积月累”侧重理解、背诵成语。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补充一些成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批注法阅读文章。

  2.学会围绕重点词语写一段话。

  3.理解、背诵成语。

  【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实际学*安慰别人。

  通过具体动作的刻画表达人物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俗语和成语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围绕重点词语写一段话,通过具体动作的刻画表达人物心情。

  难点

  通过具体动作的刻画表达人物心情。

  理解、背诵成语。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台

  1.回顾本组学*内容,交流阅读课文的方法。

  2.交流*台主要讲了什么?概括出来。

  (批注法来阅读文章)

  3.用这种方法对文章作批注。

  (1)阅读文章要在什么地方作批注。

  好的地方(词用得好、写得生动);有启发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重点的地方(中心句、中心词、文章的关键句)。

  (2)批注的方法:画一画,写一写。

  (3)作批注对学*有什么好处。

  4.同桌交流自己作的批注,了解别人的想法,给自己带来启示。

  二、识字加油站

  1.同学看图片上的事物,你在超市中看到它们摆放在哪个区域?它们分为哪一类?

  学会归类是认识事物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2认读这些字,你有什么发现?

  它们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极大地丰富我们的餐点,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营养,它们叫什么?我们吃的是它们的哪一部分?图文对照,边记字,边思考。

  看课件认识莲藕、红薯、芋头是地下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兴趣。在生活中积极主动识字。

  4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5.你在生活中还认识了哪些蔬菜的名字。展示给大家。

  重点指导“韭”的笔顺,“蒜”的读音

  6.说说自己爱吃什么蔬菜,为什么?教育学生不挑食,养成良好饮食*惯。

  三、词句段运用

  (一)你知道下面词语的意思吗?说说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它们。

  1.不懂的可以查字典。

  打头阵: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比喻冲在前面带头干

  挑大梁:比喻承担重要的、起支柱作用的工作

  占上风:指占据有利的地位,处于优势。

  破天荒:借指事物第一次出现。

  栽跟头:摔跤,跌倒;比喻失败或丢丑。

  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从旁助势。

  开绿灯:比喻准许做某事或未某事提供方便。

  碰钉子:比喻遇到拒绝。

  2.弄懂意思后再读这些词语有什么感觉?有趣,形象生动。

  3.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把这些用对会非常有意思,创设语境,让学生练*用词说话。

  今天劳动,谁(打头阵),带领大家一起干。小明做事总不积极,从来都是个(敲边鼓)的,他(破天荒)地要求(挑大梁)。他怕老师不同意,会(碰钉子),请小红一起找老师请战,老师满口答应,为他(开绿灯),他决心大干一场。

  (二)选一个词,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它。

  1.读这些词语,有什么发现。都是表达心情的。

  害怕生气自豪快乐着急伤心

  2.读例子,用动作来表达情感。

  你体验过哪种情感,动作是怎样的,和同伴交流,用动作表达出。

  3.让同学们演一演,学一学,再写一写。

  示范:她听了他们的话,什么也没说,只是慢慢地转过身,轻轻地捡起掉在地上的扫把,趁大家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抹去挂在腮边的眼泪。

  四、日积月累

  1.先读正确,再了解成语的意思。

  2.看看这些成语中有哪些含反义词,哪些含近义词。

  3.交流自己搜集的成语。

  4.抄写成语。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教学反思:

  在词语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意思,再创设语境,让学生在运用这些词语时进一步加深理解。学生学*积极性很高,教学成果较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