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优选【5】篇

首页 / 语文 / |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 1

  (一)阅读开头至“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1、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文中引用《水经注》提到的“旅人桥”为的是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

  2、第一段中以“虹”为喻说明石拱桥的造型特征。然后由“虹”引发出去,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暗示了桥给人的交通之便,最后以“飞虹”为喻,突出说明石拱桥的气势。

  3、上面的几段文字看,说明的顺序是由一般到个别。

  4、第二段中写“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形式”和“结构”的先后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先写形式,是桥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感性认识;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了解,是理性认识。两者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换。

  5、“准确”是说明文语言最基本的要求。请从准确的角度思考下列问题,依提示回答。

  ①“赵州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不能去掉。因为赵州桥可能不是最古的石拱桥,但从使用寿命看,它的确可算“最古”了,去掉后表意就不准确。

  ②《水经注》提到了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有人说,这一句中的“大约”“可能”表示一种不确定的语气,模棱两可,表明作者用语不准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不同意。因为用“大约”“可能”等词表明作者尊重实际,实事求是。作者在没有确凿的事实依据时,用估计、猜测的语气,正是用语准确的表现。

  6、.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中国石拱桥》一**到了这一点吗?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中国石拱桥》一**到了这一点,本文抓住了中国石拱桥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历史悠久的主要特征。

  7、本文的绝大部分篇幅是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为什么题目不改为《赵州桥和卢沟桥》?你由此可以推断出本文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吗?

  因为本文是介绍中国石拱桥的,赵州桥和卢沟桥只是代表中国石拱桥特征的两个典型的例子。可见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二)阅读“赵州桥非常雄伟,……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1.将这段文字划分成三个层次,在文中用“‖”隔开。

  人不知其所以为”。‖……“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刻着他的名字。

  2.文中摘录表现全段中心的一个句子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3.用张嘉贞和张�|的赞语分别说明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

  引用张嘉贞的赞语是为了说明赵州桥构造奇特,引用张�|的赞语是为了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

  4.赵州桥比其它拱桥结构坚固的主要原因是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的28道拱圈每一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

  5.这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打比方、引用等等。

  6.本段文字的结构是总――分――总。

  7.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文字的表达作用。

  ⑴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可算”一词表示估计,作者在没有确凿的事实依据时,用估计、猜测的语气,正是用语准确的表现。

  ⑵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

  “主要”突出了李春的重要地位,同时说明李春不是惟一的设计者。

  (3)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两肩”准确形象地说明了小拱与大拱的位置关系。“各”准确地说明了小拱的分布和数量。

  8.作者以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解说事物特点,或打比方,或列数字,或引用,或举例说明等。分析下边的句子,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种?并指出这些句子分别说明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一点?

  (1)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答:列数字,说明了赵州桥非常雄伟。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答:打比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赵州桥大拱的形状,从而说明了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的特征。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答:引用,说明赵州桥设计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巧妙绝伦。

  (4)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答:举例子,说明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5)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答:引用和打比方,说明了赵州桥的形式美观。

  9.选文中“这个创造性的设计……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一句,“这个创造性的设计”指的是什么?其优点是什么?作者要强调的是哪一个分句的内容?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指的是“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优点是①节约石料,减轻桥身重量(减重)②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防洪)③拱上加拱,桥身更美观(美观)。强调的是“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和不朽……智慧和力量”。

  大部分同学在学过新知识之后,都觉得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没有问题了,但是一做题就遇到很多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小编整理了这篇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及答案:中国石拱桥练*题(7),希望大家练*!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jiāo)桥墩(dūn)匀称(chèn)

  B、双曲拱桥(qǔ)河堤(dī)记载(zài)

  C、陡坡(dǒu)悠久(yōu)石砌(qì)

  D、胜景(shèng)倾听(qīn)雕刻(diāo)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雄姿杰出巧妙绝仑B、倾听古朴惟妙惟肖

  C、优跃推崇交头接耳D、横跨残殒就地取材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中国石拱桥》是一篇________说明文,文章通过对________和________两座桥的具体而生动的说明,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________。

  (2)介绍我国石拱桥时,是按照由________到________,先________后________的顺序;介绍桥梁结构的顺序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介绍石拱桥的有关历史发展情况则是以________为顺序。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在江河上,发挥交通作用。(横跨、雄跨、横架)

  (2)赵州桥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姿态、规模、雄姿)

  (3)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桥拦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称赞、推崇;欣赏、观赏;景色、奇观)

  (4)石拱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建筑、杰作、工程)

  5、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4)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

  (5)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6、说说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全桥只有一个大孔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拱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坦,几乎与河面*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石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7、从整体结构上看,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主要区别在于:

  8、根据你对第1段中画线句的理解,画一幅简单的赵州桥示意图。

  9、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讲究用语的分寸。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例句,并将关键词语用曲线标示出来。

  10、“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作者引用张�|的话,既说明了赵州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突出了桥的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三)阅读“永定河上的卢沟桥,┅┅惟妙惟肖。”

  1.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说明卢沟桥的位置、修建时间及特点。

  2.对该语段的层次结构分析正确的是:(A)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3.以上层次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

  ①历史悠久。②结构精巧。

  ③强度高,坚固耐用。④形式美。

  4.文段在介绍卢沟桥时紧紧扣住《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惊人杰作”这一点。如写形式优美,就摹写两旁石柱上不同姿态的狮子:写结构坚固,就用“**河堤常常被冲毁”与“卢沟桥从未出过事”作比较。以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因为它是中国石拱桥中典型的联拱石桥。

  5.“路面*坦,几乎与河面*行”一句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几乎”是从程度上限定,说明路面*坦的程度,但并不完全与河面*行。去掉后,与实际情况不符。

  6.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这11个石拱的排列,是不是中间一个最大,左右一对一对两两相对称的?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并说说文中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答:11个半圆形的石拱不是两两相对称的。课文中说“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可见桥拱长度并不对称。这样写是作者在核实了每个石拱的长度后所作的结论,列举数字精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7.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对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这一句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这样描写不但能使读者对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有具体的感受,而且使文章富有色彩。

  8.文段中“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和“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并分别说明其作用。

  第一句:举例子和作比较。举例子的作用:举永定河发水,这座桥没出过事说明坚固的特征;通过举永定河发水时,以前**河堤常被冲毁,而卢沟桥没出过事,作比较突出卢沟桥坚固的特征,第二句:摹状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狮子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的形象,突出了其形式优美的特点。

  9.仿照例句,写一段话

  例句: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仿句:这些大森林中的鸟儿,有的引吭高歌,有的低头沉思,有的相互嬉戏,千姿万态,热闹非凡。

  10.上述文段的主要说明方法是:列数字、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摹状貌

  (四)阅读“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2、文中空白处应填入的词语是(B)

  A精致B精巧C精美D精细

  (提示:四个词都有“精致”的意思,但“精致”侧重于“细致”,一般形容事物的外形,不与结构搭配;“精巧”侧重于“巧妙”,一般与技术、器物的构造等搭配,如原文就是与技术相搭配;“精美”侧重于“美好”,一般指事物外观或构造;“精细”侧重于“精密”,一般与抽象的概念搭配,如:“精细地打算”“精细地筹划”等)

  3、这段文字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写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依据是文中“首先”“其次”“再其次”三个词语。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举例子。作用是: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在起重吊装方面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5、本段第一句话的作用是承接上文,总领下文。

  6、仿照示例,以形象的语言介绍一下“黑板”、“书本”、“飞机”或“网络”(任选一个)

  示例: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以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山谷,那就形成一座桥。

  仿写: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 2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12――15题。(共7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属:要:

  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3分)

  二、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7分)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 3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繁衍()吞食()扼制()归咎()

  惊yà()水yù()fān()篱斑lán()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

  始料不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警告说,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在劫难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束手无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物竞天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即使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

  为所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下列语句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它们()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2)()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进出口货物量极大,很难保证漏网之“虫”。

  4、下列语句中说明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

  B、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C、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D、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

  5、说说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6、“生物入侵者”会带来什么危害?试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童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鸟类,()鸟巢,()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7、请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

  8、如何理解“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一句中的“竟”字,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9、第1段中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呢?

  10、第1段中用两处事例来说明其危害,请说说作者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11、“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句中的“前者”“后者”各指什么?

  前者:

  后者:

  12、“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中“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是否重复,能否去掉?为什么?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 4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

  湖心事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奴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l.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余奴(手)()一小舟

  (2)雪淞沆()砀()

  (3)拥毳()衣炉火

  (4)有两人铺毡()对坐

  (5)崇祯()五年十二月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是日,更定矣()②惟长堤一痕()

  ③是金陵人,客此()④及下船()

  3.辨析下列多义词。

  (1)更: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白: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而: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一:惟长堤一痕()

  上下王一白()

  (5)与:选贤与能()

  天与云与山与水()

  (6)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雕栏相望焉()

  4写出与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湖中人鸟声俱绝

  (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惟长堤一痕

  5.默写课文第二段。

  6.用下列词语写一段关于雪景的话(词序可调整)。

  漫天飞舞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粉妆玉砌冰雪世界

  7翻译。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③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④是日,更定矣。

  8.“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柳宗元的哪首诗?

  9.这篇文章写于明亡后.而作者仍用明朝纪年,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 5

  ☆课文导读

  本文是一篇融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哲理性于一体的科普文。文章的开始部分通过日出与日落的对比手法,描绘了日落的壮丽与神秘色彩,接着笔锋一转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奇异景象都是由幻觉造成的。从而阐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奥妙,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遐思(xiá) 绮丽(qǐ)

  绚丽(xuàn) 殷红(yān)

  喷薄(bó) 气息奄奄(yǎn)

  二、词语释义

  *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常了。

  喷薄:涌起,上升、高涨的样子;一般是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线的样子。

  遐思:悠远地思索或想象;深长的思念。

  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薄,迫*,靠*。

  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西下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再美好,也已接*黄昏时刻。意思是维持不了多少时间。

  绮丽: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衰减:减弱,减退。

  三、语句解读

  比较: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②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第一句用的是双重否定句,强调每个观赏日出的人都会赞叹;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缺少这种强调的意味。

  ①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的诗句吗?

  ②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的诗句。

  第一句是反问句,强调古人也有这种情感,语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观的说明,没有强调意味。

  四、作家作品

  黄天祥,京报集团高级记者、专职阅评员,中国科普记协会长,全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会长,北京科技记协理事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读组成员。

  ☆一显身手

  一、基础知识

  1.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气息奄奄() 绮丽()

  衰减() 日薄西山( )

  (zhuì) 落尘(āi)

  (wèi)蓝 (yān) 红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⑴太阳快要落山了。( )

  ⑵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

  ⑶气息微弱的样子。( )

  ⑷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

  3.圈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⑴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而面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留恋观赏、喑咏描绘。( )

  ⑵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密的兰灰色暗孤。( )

  ⑶日落确实很美,色彩峋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相竞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5.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⑴日落确实很美,色彩,变化多端。(A.绚丽 B.鲜艳 C.艳丽)

  ⑵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A.折射 B.反射 C.散射)

  ⑶接*地*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A.衰弱 B.衰减 C.减淡)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优选【5】篇扩展阅读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优选【5】篇(扩展1)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 40句菁华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4、第⑤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来了”中的“厄运”指的是什么?

5、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故事情节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6、夸张;紧张憎恨;凶恶

7、略

8、一只和*鸽,从长城上飞过,上方写着“不要让和*蒙上鲜血”,下方写着“热爱和*,热爱我们的家”,其中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鸽是和*的象征,这告诉我们,要热爱和*,热爱祖国。

9、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文中引用《水经注》提到的“旅人桥”为的是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

10、“准确”是说明文语言最基本的要求。请从准确的角度思考下列问题,依提示回答。

11、.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石拱桥》一**到了这一点吗?*石拱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2、本文的绝大部分篇幅是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为什么题目不改为《赵州桥和卢沟桥》?你由此可以推断出本文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吗?

13、本段文字的结构是总——分——总。

1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文字的表达作用。

15、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16、对该语段的层次结构分析正确的是:(A)

17、以上层次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

18、“路面*坦,几乎与河面*行”一句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19、本段第一句话的作用是承接上文,总领下文。

20、仿照示例,以形象的语言介绍一下“黑板”、“书本”、“飞机”或“网络”(任选一个)

21、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22、上述两段文字从结构上看是关系。

23、第一段()内应填入的短语是

24、可统率第三、四自然段的句子是。

25、第②③段的内容,说明了“多媒体”的哪两个特点?

26、第①③⑩段画线部分各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7、本文从哪三个方面说明了多媒体技术不神秘?

28、为下列语句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9、下列语句中说明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0、“生物入侵者”会带来什么危害?试用原文语句回答。

31、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3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4、辨析下列多义词。

35、默写课文第二段。

36、用下列词语写一段关于雪景的话(词序可调整)。

37、给下列字注音。

38、解释下列通假字的含义。

39、按要求默写并译述句子。

4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优选【5】篇(扩展2)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 (菁华3篇)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1

  ☆课文导读

  本文是一篇融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哲理性于一体的科普文。文章的开始部分通过日出与日落的对比手法,描绘了日落的壮丽与神秘色彩,接着笔锋一转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奇异景象都是由幻觉造成的。从而阐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奥妙,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遐思(xiá) 绮丽(qǐ)

  绚丽(xuàn) 殷红(yān)

  喷薄(bó) 气息奄奄(yǎn)

  二、词语释义

  *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常了。

  喷薄:涌起,上升、高涨的样子;一般是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线的样子。

  遐思:悠远地思索或想象;深长的思念

  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薄,迫*,靠*。

  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西下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再美好,也已接*黄昏时刻。意思是维持不了多少时间。

  绮丽: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衰减:减弱,减退。

  三、语句解读

  比较: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②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第一句用的是双重否定句,强调每个观赏日出的人都会赞叹;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缺少这种强调的意味。

  ①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的诗句吗?

  ②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的诗句。

  第一句是反问句,强调古人也有这种情感,语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观的说明,没有强调意味。

  四、作家作品

  黄天祥,京报集团高级记者、专职阅评员,*科普记协会长,全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会长,北京科技记协理事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读组成员。

  ☆一显身手

  一、基础知识

  1.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气息奄奄() 绮丽()

  衰减() 日薄西山( )

  (zhuì) 落尘(āi)

  (wèi)蓝 (yān) 红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⑴太阳快要落山了。( )

  ⑵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

  ⑶气息微弱的样子。( )

  ⑷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

  3.圈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⑴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而面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留恋观赏、喑咏描绘。( )

  ⑵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密的兰灰色暗孤。( )

  ⑶日落确实很美,色彩峋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相竞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5.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⑴日落确实很美,色彩,变化多端。(A.绚丽 B.鲜艳 C.艳丽)

  ⑵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A.折射 B.反射 C.散射)

  ⑶接*地*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A.衰弱 B.衰减 C.减淡)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2

  ☆课文导读

  《望岳》写诗人游历山川名胜,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己的远大抱负,其感情基调热情奔放。《春望》写诗人历经战乱,目睹国家破败之象,身感离乡背景之苦,表达出忧国忧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石壕吏》也写于战乱时期,但这时,诗人面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后两首其感情沉郁忧愤。从这三首诗歌来看,诗人的思想感情逐渐从理想走向现实,从于家于己的眷顾向于国于民的关注,或多或少的体现诗人思想发展的轨迹。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决眦(zì) 未了(liǒo)

  搔(sōo) 簪(zōn)

  逾墙(yú) 邺城(yè) 戍(shù)

  老妪(yǜ) 幽咽(yè)

  二、词语释义

  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造化钟神秀:钟,聚集。

  阴阳割昏晓:阴,山的北面;阳,山的南面。

  决眦入归鸟:眦,眼眶,眼角。

  烽火连三月:喻指战火。

  会当凌绝顶:会当,终当、终要。凌,不尽。

  浑欲不胜簪:浑,简直。

  荡胸生曾云:曾,通“层”。

  逾墙走:走,跑。

  吏呼一何怒:呼,大声吆喝。怒:凶狠。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不过是苟且偷生,死了的就永远完结了。存者,活着的,生存的人。且,暂且。已,动词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备晨炊:备,准备。炊,烧火做饭。

  泣:小声抽泣,啼哭。

  三、语句解读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割”字锤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割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意蕴丰厚,有一种哲理美。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永往直前。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破”字使人怵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情感。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3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

  湖心事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奴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l.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余奴(手)()一小舟

  (2)雪淞沆()砀()

  (3)拥毳()衣炉火

  (4)有两人铺毡()对坐

  (5)崇祯()五年十二月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是日,更定矣()②惟长堤一痕()

  ③是金陵人,客此()④及下船()

  3.辨析下列多义词。

  (1)更: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白: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而: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一:惟长堤一痕()

  上下王一白()

  (5)与:选贤与能()

  天与云与山与水()

  (6)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雕栏相望焉()

  4写出与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湖中人鸟声俱绝

  (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惟长堤一痕

  5.默写课文第二段。

  6.用下列词语写一段关于雪景的话(词序可调整)。

  漫天飞舞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粉妆玉砌冰雪世界

  7翻译。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③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④是日,更定矣。

  8.“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柳宗元的哪首诗?

  9.这篇文章写于明亡后.而作者仍用明朝纪年,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优选【5】篇(扩展3)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练*题 40句菁华

1、复前行,欲穷其林。( 穷尽 )

2、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和儿女 )( 同乡的人 )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详细地说出 )( 感叹惊讶 )

5、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到了 )(到 )

6、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实现 )(不久 )(渡口 )

7、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多 )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当 )( 很多 )

9、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用 )(雕刻 )

10、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赠 )(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

11、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 )

1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挑选 )( 长而窄 )

13、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通“举” )( 培养 )

1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这样….就 )( 发生 )(造反 )( 兴起 )

15、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所以 )( 这 )

16、暮投石壕村。( 投宿 )

17、老翁逾墙走。( 越过 )

18、三男邺城戍。( 防守 )

19、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应征 )( 还能够 )

20、至于夏水襄陵,沿 溯阻绝。( 漫上 )( 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

2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飞奔的马 ) ( 快 )

2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实在 )

2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消散 )

2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 )

25、湖中人鸟声俱绝。( 都消失 )

2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哪能 )( 还 )

2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畅饮 )

28、拄杖无时夜扣门。( 一定时 )

29、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0、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33、技亦灵怪矣哉!

3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5、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6、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7、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38、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9、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0、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优选【5】篇(扩展4)

——初二数学练*题 (菁华3篇)

初二数学练*题1

  1. C 解析: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故C正确;

  全等三角形大小相等且形状相同,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但不一定全等,故A错;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形状和大小都不一定相同,故B错;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不全等,故D错.

  2. B 解析:A.与三角形 有两边相等,但夹角不一定相等,二者不一定全等;

  B.与三角形 有两边及其夹角相等,二者全等;

  C.与三角形 有两边相等,但夹角不相等,二者不全等;

  D.与三角形 有两角相等,但夹边不相等,二者不全等.

  故选B.

  3. A 解析: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钝角,因为∠ ∠ ,所以∠B和∠ 只能是锐角,而∠ 是钝角,所以∠ =95°.

  4. C 解析:选项A满足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中的边角边,

  选项B满足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中的角边角,

  选项D满足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中的角角边,

  只有选项C 不满足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5. D 解析:∵ △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

  ∴ BC=AC,CE=CD,∠BCA=∠ECD=60°,

  ∴ ∠BCA+∠ACD=∠ECD+∠ACD,即∠BCD=∠ACE.

  在△BCD和△ACE中,

  ∴ △BCD≌△ACE(SAS),故A成立.

  ∵ △BCD≌△ACE,∴ ∠DBC=∠CAE.

  ∵ ∠BCA=∠ECD=60°,∴ ∠ACD=60°.

  在△BGC和△AFC中,

  ∴ △BGC≌△AFC,故B成立.

  ∵ △BCD≌△ACE,∴ ∠CDB=∠CEA,

  在△DCG和△ECF中,

  ∴ △DCG≌△ECF,故C成立.

  6. B 解析:∵ BC⊥AB,DE⊥BD,∴ ∠ABC=∠BDE.

  又∵ CD=BC,∠ACB=∠DCE,∴ △EDC≌△ABC(ASA).

  故选B.

  7. D 解析:∵ AC⊥CD,∴ ∠1+∠2=90°.

  ∵ ∠B=90°,∴ ∠1+∠A=90°,∴ ∠A=∠2.

  在△ABC和△CED中,

  ∴ △ABC≌△CED,故B、C选项正确,选项D错误.

  ∵ ∠2+∠D=90°,

  ∴ ∠A+∠D=90°,故A选项正确.

  8. C 解析:因为∠C=∠D,∠B=∠E,所以点C与点D,点B与点E,点A与点F是对应顶点,AB的对应边应是FE,AC的对应边应是FD,根据AAS,当AC=FD时,有△ABC≌△FED.

  9. D 解析:∵ AB=AC,∴ ∠ABC=∠ACB.

  ∵ BD*分∠ABC,CE*分∠ACB,

  ∴ ∠ABD=∠CBD=∠ACE=∠BCE.

  ∴ ①△BCD≌△CBE(ASA).

  由①可得CE=BD, BE=CD,∴ AB-BE=AC-DC,即AE=AD.

  又∠A=∠A,∴ ③△BDA≌△CEA (SAS).

  又∠EOB=∠DOC,所以④△BOE≌△COD(AAS).故选D.

  10. C 解析:A.∵ ∥ ,∴ ∠ =∠ .

  ∵ ∥ ∴ ∠ =∠ .

  ∵ ,∴ △ ≌△ ,故本选项可以证出全等.

  B.∵ =,∠ =∠ ,

  ∴ △ ≌△ ,故本选项可以证出全等.

  C.由∠ =∠ 证不出△ ≌△ ,故本选项不可以证出全等.

  ∴ △ ≌△ ,故本选项可以证出全等.故选C.

初二数学练*题2

  一、填空。(每空1分,共计24分)

  1、小明原又20元钱,用掉x元后,还剩下( )元。

  2、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 );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 )。

  3. 把3米长的绳子*均分成8段,每段长米,每段长是全长的。

  4、小红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5,4) ,她坐在第( )列第( )行。小丽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5列第3行,用数对表示是( , )。

  5. 能同时被2、3和5整除最小的三位数( );能同时整除6和8的最大的数( )。

  6、如果ab=8是(且a、b都不为0的自然数),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7、 (a是大于0的自然数),当a 时, 是真分数,当a 时, 是假分数,当a 时, 等于3。

  8、 = =( )9=44( )

  9、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35立方分米=( )立方米 53秒=( )时 25公顷=( )*方千米

  10、在20的所有约数中,最大的一个是( ),在15的所有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 )。

  11、有一个六个面上的数字分别是1、2、3、4、5、6的正方体骰子。掷一次

  骰子,得到合数的可能性是 ,得到偶数的可能性是 。

  二、认真判断。(5分)

  1、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却不一定是方程。( )

  2、假分数都比1小。( )

  3、数对(4,3)和(3,4)表示的位置是一样的。( )

  4、14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4。 ( )

  5、把一根电线分成4段,每段是米。( )

  三、慎重选择。(5分)

  1、一张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要分成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且没有剩余。最小可以分成( )。

  A. 12个 B.15个 C. 9个 D.6个

  2、是真分数,x的值有( )种可能。

  A. 3 B. 4 C. 5 D. 6

  3、五(3)班有28位男生,25位女生,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A. B. C. D.

  4、把4干克*均分成5份,每份是( )。

  A. 千克 B. 总重量的 C. 千克 D. 总重量的

  5、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4,最小公倍数是24,这两个数不可能是( )。

  A. 4和24 B. 8和12 C. 8和24

初二数学练*题3

  1.考查特殊四边形的判定、性质及从属关系,此类问题在中考中常以填空题或选择题出现,也常以证明题的形式出现。如: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行的四边形一定是*行四边形

  (B)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C)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一定是菱形

  (D)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分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2.求菱形、矩形等的面积,线段的长,线段的比及面积的比等,此类问题以不同种题型常以如选择题,填空题出现,也常以论证题型和求解题型出现。如:若菱形的周长为16cm,两相邻角的度数之比是1:2,则菱形的面积是()

  (A)43cm(B)83cm(C)163cm(D)203cm3.三角形和四边形与代数中的函数综合在一起

  4.求多边形的边数、内角和、外角和及正多边形的角、边长及半径、边心距,以正五边形、正六边形为常见,多见于填空题和选择题,如:

  (1)正五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_______度

  (2)若正多边形的边心距与边长的比是1:2,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3)已知正六边形的边长是23,那么它的边心距是

  5.在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圆、正五边形、正六边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______________


初二上册语文的同步练*题优选【5】篇(扩展5)

——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题(5)份

  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题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第一次是写鸟与的对话;第二次是写鸟与的对话;第三次是写鸟与的对话;第四次是写鸟与的对话。

  2.鸟儿眼睛,灯火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灯火一会儿,就飞走了。上面第一和第三句话中的“看”字,让人产生无穷的遐想。第一次“看”,是在鸟儿费尽了周折,终于找到好朋友时,鸟儿仿佛在说;第二次“看”,是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仿佛在说。两个“看”字,饱含着鸟儿对树无比的和。

  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题 2

  一、写出本课中带有下面偏旁的生字,并用生字组成词语。

  氵:

  二、看拼音写词语。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组成词语。

  若( )若( ) ( )( )相接

  人( )人( ) ( )( )并进

  山( )地( ) ( )天( )地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 )。过了一会儿,只见( )。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再*些,只见( )。浪潮越来越*,( );那声音( )。

  五、选词填空。

  *静 安静 宁静

  1.房间里非常( ),只听见钟表的嘀哒声。

  2.几只小船飘荡在( )的湖面上。

  3.夜晚,( )的乡间小路上连一个人影都没有。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练*哦!希望这篇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课后练*题能够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相关知识。

  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题 3

  一、看拼音写词。

  �括�nkū shāohuǒ yěwà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qiēcài cǎoyuán guāngró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选字,组词语。

  原园员圆

  公()队()草()()形

  ()来游乐()飞行()高()

  有又右

  只()左()()来了()手

  ()人()边()大()圆

  三、默写古诗。

  草

  (唐)白居易

  离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题 4

  一、照样子,写词语。

  干干净净(AAB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用线段把下列词语恰当地搭配起来。

  巨大的 感受 活得 伤心

  宽阔的 草皮 笑得 自在

  鸟儿的 乐园 哭得 开心

  愉快的 绿地 玩得 迷人

  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题 5

  一、看拼音写词语。

  �括�odà

  jiān�括�

  wěidà

  qíjì

  qìpò

  xión��wěi

  wānyán

  pánxuán

  二、照样子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再组词。

  例:成城(长城)诚(诚实)

  1.旁()()2.共()()

  3.安()()4.肖()()

  三、读课文片断,按要求作答。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1.“凝结”在这段话中意思是。“就靠”和“才”强调说明当时修筑长城。

  2.当时修筑长城遇到很多困难:(1);(2);(3)等。能够修筑万里长城,你的想法是:

  四、文中写了“有一万三千多里”“五六匹马可以并行”“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一块有两三千斤重”,看出作者是采用了的说明方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