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范本五份

首页 / 阅读答案 / |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 1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16分)

  ①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②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③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④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⑤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 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小题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答题不得超过20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中“更”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细读第4自然段,说说“清洁工”的两个方面的含义。(4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题5:请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主要说明没有台风和闪电的严重危害。

  小题1:不能,“更”准确说明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不均衡程度加重,如果去掉就不符合事实,所以不能去。

  小题1:列数字、做比较,准确突出说明闪电的放电量巨大,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小题1:(1)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

  (2)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小题1:闪电时大气中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

  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的考查。学生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说明本文说明对象没有台风和闪电的严重危害这一特征即可。

  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语言考点的考查。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作答时,先要准确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这样就表明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学生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具体的分析与说明。

  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此处使用列数字、做比较的说明方法,有准确突出说明闪电的放电量巨大,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的作用。

  小题1:学生感知说明文文本内容,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此处能理解概括出“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即可

  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筛选文中信息的考查。阅读科技说明文文本,因其文体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学生应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这里能概括出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合理表述即可。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 2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1)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2)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3)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4)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5)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2.假如没有台风,会出现哪些严重后果?(2分)

  13.第(2)段“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这句话中的“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4.第(5)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5.请根据提示填空,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2分)

  ① →② 氧化碳=>二氧化碳→③ →④硝酸+雨水=>氮肥

  参考答案

  12.①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②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

  2分。每个要点1分。

  13.不能。“往往”是指通常情况,但不排除有分。

  14.列数字、做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闪电的放电量巨大,假如没有闪电, 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说明方法1分有些年份台风带来的水分不足25% 的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分。只判断无分析不给分,只分析不判断或分析不具体给1用2分。只写一种说明方法、作用分析不�休酌情扣分。

  15. ①氮+氧^一氧化氮③二氧化氮+雨水=>硝酸 2分,每空1分。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 3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1)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2)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3)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4)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5)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2.假如没有台风,会出现哪些严重后果?(2分)

  13.第(2)段“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这句话中的“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4.第(5)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5.请根据提示填空,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2分)

  ① →② 氧化碳=>二氧化碳→③ →④硝酸+雨水=>氮肥

  参考答案

  12.①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②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

  2分。每个要点1分。

  13.不能。“往往”是指通常情况,但不排除有分。

  14.列数字、做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闪电的放电量巨大,假如没有闪电, 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说明方法1分有些年份台风带来的水分不足25% 的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分。只判断无分析不给分,只分析不判断或分析不具体给1用2分。只写一种说明方法、作用分析不貝休酌情扣分。

  15. ①氮+氧^一氧化氮③二氧化氮+雨水=>硝酸 2分,每空1分。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 4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16分)

  ①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②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③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④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⑤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 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小题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答题不得超过20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中“更”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细读第4自然段,说说“清洁工”的两个方面的含义。(4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题5:请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主要说明没有台风和闪电的严重危害。

  小题1:不能,“更”准确说明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不均衡程度加重,如果去掉就不符合事实,所以不能去。

  小题1:列数字、做比较,准确突出说明闪电的放电量巨大,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小题1:(1)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

  (2)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小题1:闪电时大气中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

  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的考查。学生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说明本文说明对象没有台风和闪电的严重危害这一特征即可。

  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语言考点的考查。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作答时,先要准确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这样就表明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学生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具体的分析与说明。

  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此处使用列数字、做比较的说明方法,有准确突出说明闪电的放电量巨大,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的作用。

  小题1:学生感知说明文文本内容,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此处能理解概括出“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即可

  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筛选文中信息的考查。阅读科技说明文文本,因其文体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学生应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这里能概括出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合理表述即可。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 5

  (1)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2)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3)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4)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5)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5.假如没有台风,会出现哪些严重后果?(2分)

  16.第(2)段“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这句话中的“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7.第(5)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8.请根据提示填空,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2分)

  ① →② 氧化碳=>二氧化碳→③ →④硝酸+雨水=>氮肥

  参考答案:

  15.参考答案:①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②世界各地冷热将全更不均衡。 评分标准:2分。每个要点1分。

  16.参考答案:不能。“往往”是指通常情况,但不排除有些年份台风带来的水分不足25%的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评分标准:2分。只判断无分析不给分,只分析不判断或分析不具体给1分。

  17.参考答案:列数字、做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闪电的放电量巨大,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评分标准: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只写一种说明方法、作用分析不具体酌性扣分。

  18.参考答案:①氮+氧=>一氧化碳 ③二氧化氮+雨水=>硝酸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范本五份扩展阅读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范本五份(扩展1)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 (菁华3篇)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1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1)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2)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3)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4)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5)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2.假如没有台风,会出现哪些严重后果?(2分)

  13.第(2)段“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这句话中的“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4.第(5)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5.请根据提示填空,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2分)

  ① →② 氧化碳=>二氧化碳→③ →④硝酸+雨水=>氮肥

  参考答案

  12.①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②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

  2分。每个要点1分。

  13.不能。“往往”是指通常情况,但不排除有分。

  14.列数字、做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闪电的放电量巨大,假如没有闪电, 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说明方法1分有些年份台风带来的水分不足25% 的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分。只判断无分析不给分,只分析不判断或分析不具体给1用2分。只写一种说明方法、作用分析不貝休酌情扣分。

  15. ①氮+氧^一氧化氮③二氧化氮+雨水=>硝酸 2分,每空1分。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2

  (1)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2)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3)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4)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5)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5.假如没有台风,会出现哪些严重后果?(2分)

  16.第(2)段“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这句话中的“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7.第(5)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8.请根据提示填空,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2分)

  ① →② 氧化碳=>二氧化碳→③ →④硝酸+雨水=>氮肥

  参考答案:

  15.参考答案:①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②世界各地冷热将全更不均衡。 评分标准:2分。每个要点1分。

  16.参考答案:不能。“往往”是指通常情况,但不排除有些年份台风带来的水分不足25%的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评分标准:2分。只判断无分析不给分,只分析不判断或分析不具体给1分。

  17.参考答案:列数字、做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闪电的放电量巨大,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评分标准: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只写一种说明方法、作用分析不具体酌性扣分。

  18.参考答案:①氮+氧=>一氧化碳 ③二氧化氮+雨水=>硝酸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3

  假如没有台风

  ①今年第11号强台风“海葵”的中心于8日3时20分前后在浙江省象山县鹤浦镇沿海登陆,8日白天穿过浙江省,8日夜间进入安徽省,将给长江三角地区带来持续强风雨。诸如此类的台风是怎样的一种自然现象呢?

  ②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强大而深厚的气旋性涡旋。它发生在南纬和北纬5~20℃左右海水温度比较高的洋面上。北半球台风主要发生在海洋温度比较高的7—10月,南半球的台风发生在高温的1—3月,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当台风吹越海面时,风速可达17.2米/秒,掀起的巨浪有10多米高,最高的可达30多米。一个成熟的台风在一天中下的雨量可达200亿吨,由水汽凝结成雨所放出的热能相当巨大。台风的威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③台风登陆之际,往往造成恶劣天气,风雨交加,酿成风灾水患。台风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大灾害。*几年来,台风登陆频率增高,并有北移的趋势,偶尔还深入内陆,台风的影响面在扩大。20xx年8月台风“麦莎”使全省受灾人口高达840.3万,9月受13号台风“泰利”影响,安徽大别山地区普降暴雨到特大暴雨,强降雨造成山体滑坡、山洪暴发,造成几十人死亡,20xx年第1号台风“珍珠”已造成福建、广东、浙江3省1061万多人不同程度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05万多人,因灾直接损失75.5亿元。每当因台风致灾时,人们常常想:假如世界上没有台风该有多好。

  ④那么,假如没有台风又会怎样呢?

  ⑤首先,如果没有台风的话,我国东南沿海盛夏季节气温将会骤增。持续的高温会造成作物热死,人畜中暑,造成高温引起“热害”。工厂将被迫停工,各项生产效率大大降低。身居东南沿海的人们在骄阳似火、炎热难熬的盛夏,常会盼望多来几级台风,因为台风给人们带来大量的雨水与狂风,使气温骤然降低,给酷暑之中的人们以透气的机会,可见台风在盛夏消除“热害”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⑥台风带来倾盆大雨,为缺乏淡水的沿海岛屿和城乡普降甘霖。一次台风带来的一场透雨,能缓解旱情,大量雨水储入水库,渗入地下,改善了夏季干旱的气候。*年来,我国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沿海城市和海岛更是年年都要闹水荒。1988年,我国最大的渔场之一——浙江嵊泗列岛大旱,岛上水库干涸,来自沿海诸省市的10万渔民和岛上居民深受缺水的煎熬,十万火急地向上海求救。当时上海市曾紧急调用多艘油轮向嵊泗送水,旱情才得以缓解。可是用船送水,要付出很大的费用,真是滴水贵如油啊!如果没有台风,那么在盛夏干热时节,我国沿海城乡和岛屿的水荒将更会加剧,将严重影响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⑦如果没有台风,我们沿海地区的湿润度就要大大下降。弄不好,江南沃野也将丧失,会出现沙丘成垄的干旱地区,江南的“鱼米之乡”也就不会存在了。

  ⑧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大自然长期演化的产物,似乎一切都作了精密的安排,什么也缺少不了。那么,这是不是说我们应该拜倒在台风的脚下?那也不是,人类不能“消灭”台风,却要认识台风,掌握台风的规律,以便趋利避害,进而利用台风。比如说,每次台风来时,都带来了巨大的能量,一旦人们能驾驭台风,借其能量为人们所用,人类也增加了一种巨大的能源。

  小题1:请根据本文的内容,概括台风的弊与利。(5分)

  小题2:第②自然段多次引用数据,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3:文章第②段中的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概括回答。(4分)

  一个成熟的台风在一天中下的雨量可达200亿吨,由水汽凝结成雨所放出的热能相当巨大。

  小题4: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灾害的高发区,请你根据本文的相关知识,联系实际,向*有关部门提几条合理化建议,以减少台风灾害带来的损失。(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弊:酿成风灾水患,影响人民正常生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分。答出一点1分,答全给满分)利:①夏季能降温,消除热害(避免作物热死,人畜中暑);②能给干旱地区带来降水,缓解旱情;③能保持沿海地区的湿润度。(3分。每点1分)

  小题1: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台风的巨大威力和台风新动向。(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小题1:一方面通过说明台风的巨大雨量和热能进而说明台风的威力;另一方面为台风能带来甘霖缓解旱情和保持湿润度埋下伏笔。(4分,每点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小题1:此题开放,如(1)加固沿海堤岸;(2)加强预警能力,及时播报台风新动向;(3)及时将人民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4)成立抗台风指挥部;(5)加固树木、广告牌等。(3分,任意写三条,每条1分。合理可行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题1:学生感知说明文文本内容,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此处能总结概括出“酿成风灾水患,影响人民正常生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消除热害、缓解旱情、保持沿海地区的湿润度”等信息即可。

  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此处使用引用数据的说明方法,有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台风的巨大威力和台风新动向的作用。

  小题1:分析语句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学生应学会观察语句所在文章的位置来判断其在文章中结构与内容的作用。此处,在结构上是为台风能带来甘霖缓解旱情和保持湿润度埋下伏笔,在内容上是说明台风的巨大雨量和热能进而说明台风的威力。

  小题1: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范本五份(扩展2)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 (菁华3篇)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1

  (1)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2)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3)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4)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5)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假如没有台风,会出现哪些严重后果?(2分)

  答:

  2.第(2)段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这句话中的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

  3.第(5)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答:

  4.请根据提示填空,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2分)

  ① →② 氧化碳=>二氧化碳→③ →④硝酸+雨水=>氮肥

  答案:

  1.①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②世界各地冷热将全更不均衡。

  评分标准:2分。每个要点1分。

  2.不能。往往是指通常情况,但不排除有些年份台风带来的水分不足25%的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评分标准:2分。只判断无分析不给分,只分析不判断或分析不具体给1分。

  3.列数字、做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闪电的放电量巨大,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评分标准: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只写一种说明方法、作用分析不具体酌性扣分。

  4.①氮+氧=>一氧化碳 ③二氧化氮+雨水=>硝酸

  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2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1)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2)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3)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4)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5)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2.假如没有台风,会出现哪些严重后果?(2分)

  13.第(2)段“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这句话中的“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4.第(5)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5.请根据提示填空,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2分)

  ① →② 氧化碳=>二氧化碳→③ →④硝酸+雨水=>氮肥

  参考答案

  12.①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②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

  2分。每个要点1分。

  13.不能。“往往”是指通常情况,但不排除有分。

  14.列数字、做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闪电的放电量巨大,假如没有闪电, 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说明方法1分有些年份台风带来的水分不足25% 的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分。只判断无分析不给分,只分析不判断或分析不具体给1用2分。只写一种说明方法、作用分析不貝休酌情扣分。

  15. ①氮+氧^一氧化氮③二氧化氮+雨水=>硝酸 2分,每空1分。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3

  假如没有台风

  ①今年第11号强台风“海葵”的中心于8日3时20分前后在浙江省象山县鹤浦镇沿海登陆,8日白天穿过浙江省,8日夜间进入安徽省,将给长江三角地区带来持续强风雨。诸如此类的台风是怎样的一种自然现象呢?

  ②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强大而深厚的气旋性涡旋。它发生在南纬和北纬5~20℃左右海水温度比较高的洋面上。北半球台风主要发生在海洋温度比较高的7—10月,南半球的台风发生在高温的1—3月,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当台风吹越海面时,风速可达17.2米/秒,掀起的巨浪有10多米高,最高的可达30多米。一个成熟的台风在一天中下的雨量可达200亿吨,由水汽凝结成雨所放出的热能相当巨大。台风的威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③台风登陆之际,往往造成恶劣天气,风雨交加,酿成风灾水患。台风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大灾害。*几年来,台风登陆频率增高,并有北移的趋势,偶尔还深入内陆,台风的影响面在扩大。20xx年8月台风“麦莎”使全省受灾人口高达840.3万,9月受13号台风“泰利”影响,安徽大别山地区普降暴雨到特大暴雨,强降雨造成山体滑坡、山洪暴发,造成几十人死亡,20xx年第1号台风“珍珠”已造成福建、广东、浙江3省1061万多人不同程度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05万多人,因灾直接损失75.5亿元。每当因台风致灾时,人们常常想:假如世界上没有台风该有多好。

  ④那么,假如没有台风又会怎样呢?

  ⑤首先,如果没有台风的话,我国东南沿海盛夏季节气温将会骤增。持续的高温会造成作物热死,人畜中暑,造成高温引起“热害”。工厂将被迫停工,各项生产效率大大降低。身居东南沿海的人们在骄阳似火、炎热难熬的盛夏,常会盼望多来几级台风,因为台风给人们带来大量的雨水与狂风,使气温骤然降低,给酷暑之中的人们以透气的机会,可见台风在盛夏消除“热害”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⑥台风带来倾盆大雨,为缺乏淡水的沿海岛屿和城乡普降甘霖。一次台风带来的一场透雨,能缓解旱情,大量雨水储入水库,渗入地下,改善了夏季干旱的气候。*年来,我国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沿海城市和海岛更是年年都要闹水荒。1988年,我国最大的渔场之一——浙江嵊泗列岛大旱,岛上水库干涸,来自沿海诸省市的10万渔民和岛上居民深受缺水的煎熬,十万火急地向上海求救。当时上海市曾紧急调用多艘油轮向嵊泗送水,旱情才得以缓解。可是用船送水,要付出很大的费用,真是滴水贵如油啊!如果没有台风,那么在盛夏干热时节,我国沿海城乡和岛屿的水荒将更会加剧,将严重影响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⑦如果没有台风,我们沿海地区的湿润度就要大大下降。弄不好,江南沃野也将丧失,会出现沙丘成垄的干旱地区,江南的“鱼米之乡”也就不会存在了。

  ⑧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大自然长期演化的产物,似乎一切都作了精密的安排,什么也缺少不了。那么,这是不是说我们应该拜倒在台风的脚下?那也不是,人类不能“消灭”台风,却要认识台风,掌握台风的规律,以便趋利避害,进而利用台风。比如说,每次台风来时,都带来了巨大的能量,一旦人们能驾驭台风,借其能量为人们所用,人类也增加了一种巨大的能源。

  小题1:请根据本文的内容,概括台风的弊与利。(5分)

  小题2:第②自然段多次引用数据,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3:文章第②段中的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概括回答。(4分)

  一个成熟的台风在一天中下的雨量可达200亿吨,由水汽凝结成雨所放出的热能相当巨大。

  小题4: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灾害的高发区,请你根据本文的相关知识,联系实际,向*有关部门提几条合理化建议,以减少台风灾害带来的损失。(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弊:酿成风灾水患,影响人民正常生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分。答出一点1分,答全给满分)利:①夏季能降温,消除热害(避免作物热死,人畜中暑);②能给干旱地区带来降水,缓解旱情;③能保持沿海地区的湿润度。(3分。每点1分)

  小题1: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台风的巨大威力和台风新动向。(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小题1:一方面通过说明台风的巨大雨量和热能进而说明台风的威力;另一方面为台风能带来甘霖缓解旱情和保持湿润度埋下伏笔。(4分,每点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小题1:此题开放,如(1)加固沿海堤岸;(2)加强预警能力,及时播报台风新动向;(3)及时将人民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4)成立抗台风指挥部;(5)加固树木、广告牌等。(3分,任意写三条,每条1分。合理可行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题1:学生感知说明文文本内容,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此处能总结概括出“酿成风灾水患,影响人民正常生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消除热害、缓解旱情、保持沿海地区的湿润度”等信息即可。

  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此处使用引用数据的说明方法,有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台风的巨大威力和台风新动向的作用。

  小题1:分析语句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学生应学会观察语句所在文章的位置来判断其在文章中结构与内容的作用。此处,在结构上是为台风能带来甘霖缓解旱情和保持湿润度埋下伏笔,在内容上是说明台风的巨大雨量和热能进而说明台风的威力。

  小题1: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范本五份(扩展3)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范本10份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1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把课内阅读教学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让教材成为一个例子,让学生的阅读能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运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自读自悟,理解内容并尝试着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辨证地看等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好*惯。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有关灰尘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1、师:(板书:灰尘)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师创设情境

  (作倾听状)咦,你们听到什么声音没有?我听到了,呜……有人在哭,边哭还在边诉说呢。“我是小小的灰尘,今天,有人把我告上了法庭,说我脏,还说我携带病菌,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自然法庭判我有罪,要把我驱逐出地球大气层,三十分钟之后宣判。呜……我可不想离开呀,有谁能帮帮我呀?我该怎么办呀?呜……”(停顿一下,面向学生)孩子们,你们觉得灰尘应该被驱逐出地球大气层吗?为什么?

  预设:有两种观点:

  1、该,

  2、不该。

  现在我们就模拟组成一个法庭,再次审理灰尘一案。愿意当原告及其律师的请到左边来,愿意当被告或是被告的辩护律师的请到右边去。剩下的同学当陪审员,我来当这个法官怎么样。不过要扮演好这些角色可不容易,你们说话得有理有据,得把我——自然法庭的大法官,说得心服口服才行。建议你们先打开书,看看能否从12课中找到我们需要的依据,作好开庭前的准备。

  4、师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看看灰尘有哪些特点、作用,这些特点和作用能否成为我们说服法官的理由。用笔把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勾下来,准备发言。当然也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准备发言。

  生先自读课文,勾画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整理发言内容,准备开庭。

  三、现场开庭。

  1、首先由原告方陈述理由

  预设:被告灰尘罪大恶极:

  1、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

  2、灰尘危害家电的安全。(学生可结合收收集的资料更详细地说明)

  2、被告方进行辩护

  学生结合课文进行辩护,师就课文不易理解处作适当点拨

  预设的点拨之处

  第3自然段:“庞然大物”是拿什么作比较?这儿作者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说明这一点。

  第4自然段:灰尘能散射光线,使光线柔和。(补充:假如没有灰尘,太阳光直接能照射的地方非常亮,使人无法睁开眼睛,而太阳光没有直接照射到的地方,如我们现在的教室将是一片黑暗。)

  出示最后一句,读一遍,这里用了假设的说明方法。试着用“假如……将会……”说句子。

  第5自然段讲灰尘使天空呈现不同的颜色,使大自然不再单调。

  第6自然段:灰尘具有吸湿性能。能形成小水滴。这一自然段同样采用了假设的说明方法?假设是这篇文章最主要的一种说明方法。

  小结:说了这么多,灰尘重要吗,请说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灰尘的重要性。“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齐读这一句,标注:全文的中心句。

  3、陪审员们进行商议,并把最终的商议结果及依据上报给法官。

  4、法官宣判:灰尘危害人类健康,损害家用电器,但同时它又能散射光线,有吸湿性,人类的生存也离不开它。因此我宣判:灰尘有罪,但允许其在大气层中进行监外执行。

  四、升华理解

  1、说说今天你的收获。

  2、生活中还有像灰尘这样具有两面性的事物吗,举例说说。

  3、结:今天通过对这一课的学*,我们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事物也同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到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以后我们应该多看这些科学方面的书。

  4、推荐书目《十万个为什么》《蓝猫淘气3000问》《知识大王》《恐龙公园》《可怕的科学》等。

  五、延伸活动

  请以《灰尘的自述》为题,写写灰尘在法庭上听到不同辩护时的心理活动。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2

  知识目标:

  学*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继续引导学生学*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作用。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

  情感目标:

  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揭题,谈话导入

  1、齐读课题。

  2、找出课题中的关键词(灰尘)。

  二、以“尘”激趣,学*灰尘特点“小”

  1、学生上黑板书写“尘”字。

  2、分析“尘”的字形字义。

  3、学*灰尘的特点“小”。

  ①灰尘很小很小。

  ②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⑴思考能用①代替②句吗?

  ⑵指导朗读,读出“小”的感觉。

  ⑶师小结。

  三、认识灰尘有害的一面

  1、谈话交流灰尘的危害。

  2、人们一般情况对灰尘的看法。

  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四、学*灰尘的作用与特点

  1、谈话过渡。

  2、设疑激趣: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

  3、“导”与“扶”,学范例。

  通过学生回答的“作用”相机学*相联系的特点,体会说明方法怎样形象地表达。

  ⑴找出没有灰尘的情况。

  ⑵相机找出有灰尘的情况。

  ⑶朗读比较,体会作用。

  ⑷找出相对应的特点,并体会。

  ⑸总结学法。

  没有(灰尘)假设

  作用(后)特点(前)

  有(灰尘)作比较

  4、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1)出示表格,提出自学要求。

  (2)灰尘的特点灰尘的作用使用的说明方法⑵小组合作学*,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灰尘的特点灰尘的作用使用的说明方法细小列数字、作比较散射光线削弱阳光假设、作比较散射七色光改变天空颜色假设、作比较具吸湿性调节气候假设、作比较

  五、总结感悟

  1、小结课文,学生感悟。

  假如没有灰尘,________。

  2、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3、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3

  知识目标:学*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继续引导学生学*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作用。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

  情感目标: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揭题,谈话导入

  1、齐读课题。

  2、找出课题中的关键词(灰尘)。

  二、以“尘”激趣,学*灰尘特点“小”

  1、学生上黑板书写“尘”字。

  2、分析“尘”的字形字义。

  3、学*灰尘的特点“小”。

  ①灰尘很小很小。

  ②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⑴思考能用①代替②句吗?

  ⑵指导朗读,读出“小”的感觉。

  ⑶师小结。

  三、认识灰尘有害的一面

  1、谈话交流灰尘的危害。

  2、人们一般情况对灰尘的看法。

  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四、学*灰尘的作用与特点

  1、谈话过渡。

  2、设疑激趣: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

  3、“导”与“扶”,学范例。

  通过学生回答的“作用”相机学*相联系的特点,体会说明方法怎样形象地表达。

  ⑴找出没有灰尘的情况。

  ⑵相机找出有灰尘的情况。

  ⑶朗读比较,体会作用。

  ⑷找出相对应的特点,并体会。

  ⑸总结学法。

  没有(灰尘)假设

  作用(后)特点(前)

  有(灰尘)作比较

  4、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1)出示表格,提出自学要求。

  (2)灰尘的特点灰尘的作用使用的说明方法⑵小组合作学*,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灰尘的特点灰尘的作用使用的说明方法细小列数字、作比较散射光线削弱阳光假设、作比较散射七色光改变天空颜色假设、作比较具吸湿性调节气候假设、作比较

  五、总结感悟

  1、小结课文,学生感悟。

  假如没有灰尘,________。

  2、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3、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4

  【教材简析】

  在人们眼中,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然而,这篇课文却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只有单调的蔚蓝色;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为严重的是,地球上的水就会越来越少,最后完全干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此外,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也将会变得非常单调。作者正是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全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学*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设计理念】

  重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自读自悟与教师的点拨引导、领悟方法与感知特点、获取知识与启迪思维有机地融在一起,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语文,*得方法,懂得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表达方法,并学*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及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你喜欢灰尘吗?为什么?看到“灰尘”一词,老师想起一句诗:“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读一读,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2、是啊!这就是灰尘,它散落在窗台桌面,污染环境;漂浮在空中,如影相传、传染疾病,所以人人都讨厌它。假如没有灰尘,这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这篇课文。(板书:假如没有灰尘)

  二、默读课文,印证设想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想: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2、学生交流。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并用“------”画出写灰尘的特点的句子,用“——— ”画出写灰尘作用的句子。

  2、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灰尘的特点 。(小)

  你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灰尘的.小?

  出示:“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读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什么?(灰尘的细小、极小、微小)

  这句话是怎样写出灰尘的“小”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庞然大物”是什么意思?作者说哪些灰尘是“庞然大物”?拿看得到的灰尘和谁比?大的灰尘直径是小的灰尘直径的多少倍?这里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列数字、作比较)

  灰尘如此微小,让我们感到惊讶。让我们带着惊讶的情感读读这段话。

  这段话介绍了灰尘的大小。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更具体,真实地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增强可信度。

  (2)灰尘的作用

  灰尘虽然令人讨厌,但人类却离不开它。灰尘能——;灰尘能——;灰尘能——。

  灰尘的作用真不小!下面请同学们从第4—6自然段中任选一段,细细品读,用“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这个句式来说说灰尘的作用,并想想课文是怎么说明灰尘这一作用的。

  4、通过学*,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出示句式: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

  (1)填写课文内容。

  (2)读一读,说一说,你从这几句话中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是的,假如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没有灰尘,天空将只有单调的蔚蓝色;假如没有灰尘凝结成小水滴,就没有云雾、雨、雪来调节气候,就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有了灰尘,才有气象万千的美景。课文学到这里,你对灰尘有什么新的认识,想说点什么?

  5、补充课外资料:除了书上写的这些作用外,你还知道灰尘也哪些作用?(出示《一粒灰尘能怎么样》)

  6、灰尘的作用真神奇,难怪作者在文章的结尾用了一个感叹号。作者为什么要用感叹号?是讨厌灰尘吗?带着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句。

  7、那么,作者开头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再读第1自然段进行比较。

  8、是啊!小小的灰尘,有危害人们的一面,也有造福万物的一面。这叫什么?(事物的两面性)看来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两面性,被我们深恶痛绝的灰尘也有它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

  四、明白道理,拓展思维

  1、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来什么道理?

  2、从人们在生活中对待灰尘的的看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请举例说明。

  如电视、网络、蛇毒

  4、读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超市,选择练笔

  1、让学生继续以《假如没有灰尘》为题写下去,可以写生活中没有灰尘的益处,要求有科学或生活实践的依据。

  2、运用说明方法 仿写一种事物。

  板书:

12、假如没有灰尘

  缺点 作用

  人无法睁眼 事物

  讨 灰 天始终蔚蓝 都有

  厌 尘 地湿漉漉的 两

  生物无法生存 面性

  大自然变单调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4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资料,明白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指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运用。

  4.指导学生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重点难点]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灰尘无时无刻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同学们的印象中,灰尘都有那些危害呢?(学生发表看法。)

  灰尘既然有这么多害处,大家可能在想,如果自然界中没有灰尘就好了。假设一下,如果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会是什么样?(指名作答。)

  真是这样吗?让我们打开课本,去深入认识一下灰尘吧!(板书课题。)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详细阅读自读提示,看看都给我们提示了哪些要求,根据要求自学课文,进行批注。

  三、自读自悟,把握课文资料

  1.读了课文,你发现你的想法和课文的介绍有什么不同吗?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2.那么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呢?作者是怎样说明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的词句。(学生自读自悟,进行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1)“灰尘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散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

  特点:吸收光线,反射光线。

  作用:削弱阳光强度。

  说明方法:透过作比较进行说明,突出了灰尘的重要作用。

  (2)“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空气中的水蒸气务必依附在灰尘上才能凝结成小水滴。这样,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到达饱和时,分散的水汽便依附着灰尘而构成稳定的水滴,能够在空中长时间地漂浮。假如空气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

  特点:具有吸湿性能。

  作用:使地上万物不都是湿漉漉的,使生物得以生存,使大自然更加丰富。

  说明方法:使用假设,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

  四、拓展延伸

  1.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2.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具有两重性?举例说说。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6

  【教材简析】

  在人们眼中,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然而,这篇课文却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白茫茫的一片;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为严重的是,地球上的水就会越来越少,最后完全干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此外,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也将会变得非常单调。作者正是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全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学*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设计理念】

  重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自读自悟与教师的点拨引导、领悟方法与感知特点、获取知识与启迪思维有机地融在一起,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语文,*得方法,懂得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然而、面临、颗粒、来源、分裂、飘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害?

  3、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二、默读课文,印证设想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想: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2、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模样(mú) 朝(zhāo)晖 直径(jìng) 削弱(xuē)

  散射(sǎn) 较(jiào)短 可恶(wù) 干涸(hé)

  单调(diào) 削(xuē)弱 尘埃(āi) 调(tiáo)节气候

  3、交流:

  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将生活与课文对比联系,将自己的大胆设想与课文内容之间进行比较,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撼。为下文的学*奠定情感的铺垫。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

  1、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2、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⑴ 灰尘的特点:

  ① 小,从哪儿感受到?

  课件出示: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这句话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庞然大物”是指庞大的东西。这段话首先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了灰尘的大小,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真实、生动。)

  朗读体会。

  ② 来源于土壤和岩石。

  ③ 在空中飘浮。

  ⑵ 灰尘的作用:

  ① 反射光线。

  ② 反射光波较短的光线,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

  ③ 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⑶ 通过学*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

  出示句式: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_________。

  ① 填写课文内容。

  ② 读一读,说一说从这几句话中发现了什么?

  (句式相似,都强调了灰尘的作用大,但强调的角度不同。这三个句子都采用“假设”的说明方法写的。)

  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来。通过自主阅读,发现特点和作用,并通过句式训练引领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和写作特点。达到自读自悟的目的。

  ③ 补充课外资料:除了书上写的这些作用外,你还知道灰尘有哪些作用?

  四、再读课文,*得方法

  1、从第4~6自然段中任选一段,细细品读,用“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这个句式来说说灰尘的作用大。

  2、交流汇报:

  第四自然段通过“削弱、变得柔和”等词语的理解来突出灰尘的重要作用。

  第五自然段抓住“怪脾气”“喜欢”这两个词语,明白作者将灰尘赋予人的性格特征,把灰尘的特点写得非常生动传神。

  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明白作者采用层层推进的写作方法,突出灰尘的重要作用。

  3、读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哪些说明方法?

  五、明白道理,拓展思维

  1、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使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如鸟粪、电视、网络……)

  3、小练笔:

  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我是灰尘》为题,写一篇短文。

  4、推荐阅读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

  【板书设计】

  12、假如没有灰尘

  大小及来源 列数字

  使阳光变柔和

  作用 使天空呈蔚蓝 对 比

  形成气象万千的景色 假 设

  保持良性循环 (说明方法)

  【练*设计】

  1、抄写下面词语:

  恶劣 狼狈 擦拭 尘埃 削弱 朝晖 裂开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 如果没有灰尘,阳光将____,天空将____大自然____,地球上的水将_____。因此,_______。

  ⑵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被人们称为“废物”的东西,往往有_____。灰尘虽然_____,但_____。然而,如果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_____,则又令_____。这对当今世界来说,是个_____。

  3、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如鸟粪、网络、电视……请选择其中的一项仿照《假如没有灰尘》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7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把课内阅读教学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让教材成为一个例子,让学生的阅读能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运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自读自悟,理解内容并尝试着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辨证地看等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好*惯。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有关灰尘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1、师:(板书:灰尘)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师创设情境

  (作倾听状)咦,你们听到什么声音没有?我听到了,呜……有人在哭,边哭还在边诉说呢。“我是小小的灰尘,今天,有人把我告上了法庭,说我脏,还说我携带病菌,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自然法庭判我有罪,要把我驱逐出地球大气层,三十分钟之后宣判。呜……我可不想离开呀,有谁能帮帮我呀?我该怎么办呀?呜……”(停顿一下,面向学生)孩子们,你们觉得灰尘应该被驱逐出地球大气层吗?为什么?

  预设:有两种观点:

  1、该,

  2、不该。

  现在我们就模拟组成一个法庭,再次审理灰尘一案。愿意当原告及其律师的请到左边来,愿意当被告或是被告的辩护律师的请到右边去。剩下的同学当陪审员,我来当这个法官怎么样。不过要扮演好这些角色可不容易,你们说话得有理有据,得把我——自然法庭的大法官,说得心服口服才行。建议你们先打开书,看看能否从12课中找到我们需要的依据,作好开庭前的准备。

  4、师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看看灰尘有哪些特点、作用,这些特点和作用能否成为我们说服法官的理由。用笔把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勾下来,准备发言。当然也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准备发言。

  生先自读课文,勾画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整理发言内容,准备开庭。

  三、现场开庭。

  1、首先由原告方陈述理由

  预设:被告灰尘罪大恶极:

  1、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

  2、灰尘危害家电的安全。(学生可结合收收集的资料更详细地说明)

  2、被告方进行辩护

  学生结合课文进行辩护,师就课文不易理解处作适当点拨

  预设的点拨之处

  第3自然段:“庞然大物”是拿什么作比较?这儿作者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说明这一点。

  第4自然段:灰尘能散射光线,使光线柔和。(补充:假如没有灰尘,太阳光直接能照射的地方非常亮,使人无法睁开眼睛,而太阳光没有直接照射到的地方,如我们现在的教室将是一片黑暗。)

  出示最后一句,读一遍,这里用了假设的说明方法。试着用“假如……将会……”说句子。

  第5自然段讲灰尘使天空呈现不同的颜色,使大自然不再单调。

  第6自然段:灰尘具有吸湿性能。能形成小水滴。这一自然段同样采用了假设的说明方法?假设是这篇文章最主要的一种说明方法。

  小结:说了这么多,灰尘重要吗,请说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灰尘的重要性。“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齐读这一句,标注:全文的中心句。

  3、陪审员们进行商议,并把最终的商议结果及依据上报给法官。

  4、法官宣判:灰尘危害人类健康,损害家用电器,但同时它又能散射光线,有吸湿性,人类的生存也离不开它。因此我宣判:灰尘有罪,但允许其在大气层中进行监外执行。

  四、升华理解

  1、说说今天你的收获。

  2、生活中还有像灰尘这样具有两面性的事物吗,举例说说。

  3、结:今天通过对这一课的学*,我们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事物也同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到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以后我们应该多看这些科学方面的书。

  4、推荐书目《十万个为什么》《蓝猫淘气3000问》《知识大王》《恐龙公园》《可怕的科学》等。

  五、延伸活动

  请以《灰尘的自述》为题,写写灰尘在法庭上听到不同辩护时的心理活动。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8

  【教材简析】

  在人们眼中,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然而,这篇课文却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只有单调的蔚蓝色;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为严重的是,地球上的水就会越来越少,最后完全干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此外,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也将会变得非常单调。作者正是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全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学*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设计理念】

  重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自读自悟与教师的点拨引导、领悟方法与感知特点、获取知识与启迪思维有机地融在一起,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语文,*得方法,懂得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表达方法,并学*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及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你喜欢灰尘吗?为什么?看到“灰尘”一词,老师想起一句诗:“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读一读,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2、是啊!这就是灰尘,它散落在窗台桌面,污染环境;漂浮在空中,如影相传、传染疾病,所以人人都讨厌它。假如没有灰尘,这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这篇课文。(板书:假如没有灰尘)

  二、默读课文,印证设想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想: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2、学生交流。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并用“------”画出写灰尘的特点的句子,用“——— ”画出写灰尘作用的句子。

  2、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灰尘的特点 。(小)

  你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灰尘的小?

  出示:“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读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什么?(灰尘的细小、极小、微小)

  这句话是怎样写出灰尘的“小”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庞然大物”是什么意思?作者说哪些灰尘是“庞然大物”?拿看得到的灰尘和谁比?大的灰尘直径是小的灰尘直径的多少倍?这里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列数字、作比较)

  灰尘如此微小,让我们感到惊讶。让我们带着惊讶的情感读读这段话。

  这段话介绍了灰尘的大小。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更具体,真实地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增强可信度。

  (2)灰尘的作用

  灰尘虽然令人讨厌,但人类却离不开它。灰尘能——;灰尘能——;灰尘能——。

  灰尘的作用真不小!下面请同学们从第4—6自然段中任选一段,细细品读,用“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这个句式来说说灰尘的作用,并想想课文是怎么说明灰尘这一作用的。

  4、通过学*,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出示句式: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

  (1)填写课文内容。

  (2)读一读,说一说,你从这几句话中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是的,假如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没有灰尘,天空将只有单调的蔚蓝色;假如没有灰尘凝结成小水滴,就没有云雾、雨、雪来调节气候,就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有了灰尘,才有气象万千的美景。课文学到这里,你对灰尘有什么新的认识,想说点什么?

  5、补充课外资料:除了书上写的这些作用外,你还知道灰尘也哪些作用?(出示《一粒灰尘能怎么样》)

  6、灰尘的作用真神奇,难怪作者在文章的结尾用了一个感叹号。作者为什么要用感叹号?是讨厌灰尘吗?带着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句。

  7、那么,作者开头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再读第1自然段进行比较。

  8、是啊!小小的灰尘,有危害人们的一面,也有造福万物的一面。这叫什么?(事物的两面性)看来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两面性,被我们深恶痛绝的灰尘也有它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

  四、明白道理,拓展思维

  1、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来什么道理?

  2、从人们在生活中对待灰尘的的看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请举例说明。

  如电视、网络、蛇毒

  4、读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超市,选择练笔

  1、让学生继续以《假如没有灰尘》为题写下去,可以写生活中没有灰尘的益处,要求有科学或生活实践的依据。

  2、运用说明方法 仿写一种事物。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9

  全文共6个自然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授导型教学设计--假如没有灰尘。首段先从人们对灰尘通常的认识写起,指出灰尘的危害。接着笔锋一转,第2自然段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自然导入下文。第3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和主要来源。第4至6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解答了第1自然段所提出的问题。第6自然段是重点段,由“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这一特性入手,层层推进,说明了灰尘的重要作用。此外,这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先介绍灰尘的特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灰尘的作用,结尾都运用“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对其重要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独立的识字能力和朗读能力以及分析事物的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导入课题时,先让说说灰尘在人们的眼中是怎样的?然后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4—6自然段,从填表中弄明白灰尘的特点、用途及说明方法。设计思路非常清晰,尤其是表格的设计体现了授导型课堂教学模式,把握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最后请学生用一段话回答课文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的设问:“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使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这样让学生自己得出事物的两面性。。

  教师教学准备:

  1、全面分析课文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阅读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课堂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①认识4个生字。

  ②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

  ③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领悟学*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们的地球上有些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可以说,从室内到室外,从城市到野外,从*原到山区,从沙漠到海洋,只要有空气的地方几乎处处都有它们的行踪。猜猜它们是谁?猜得很对!板书:灰尘。

  2、在人们的眼中,灰尘是怎样的呢?

  预设生:在人们的眼中,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你概括能力真强!(教师板书:污染环境 传播疾病 危害健康)

  3、难怪文中作者周元桂这样说到——出示诗句:“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已经预*了,你能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吗?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4、是啊!这就是灰尘,它散落在窗台桌面,污染环境;漂浮在空中,如影相随、传染疾病,所以人人都讨厌它。假如没有灰尘,这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这篇课文。(补充板书:假如没有)下面,我想检查一下大家自学情况,请看大屏幕—

  二、课前预*检查

  1、检查生字词

  尘埃 直径 削弱 散射 单调 勿用 来源

  依附 较高 饱和性能 湿漉漉 古往今来 晚霞朝晖

  闲云迷雾 彩虹日晕 气象万千 调节气候

  2、指名读文,教师正音。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预设生:课文主要讲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过渡:在人们眼中,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然而,这篇课文却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灰尘的?快速打开书50页—

  三、课中引导自学,深入探究文本

  1、自学导航(一)

  ①先默读3—6自然段思考: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②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教案《授导型教学设计--假如没有灰尘》。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2、交流反馈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细小 削弱阳光 列数字、作比较、作假设 不加选择地散射七色光 不会使天空始终呈蔚蓝色 举例子、作比较、作假设 具吸湿性 调节气候,气象万千 举例子、作假设 ★课件出示: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这句话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庞然大物”是指庞大的东西。这段话首先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了灰尘的大小,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真实、生动。

  ★课件出示: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这段话先写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变弱,因而光线柔和、不刺人眼;接着又运用假设,说明没有经过灰尘散射的阳光非常强烈,使人睁不开眼睛。通过对比说明,突出灰尘的重要作用。(板书:阳光变柔和)

  ★指名读课文第5段,谈谈朗读体会。略(板书:天空不会始终蔚蓝)

  ★课件出示: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空气中的水蒸气必须依附在灰尘上才能凝结成小水滴。这样,当空气中的水蒸汽达到饱和时,分散的水汽便依附着灰尘而形成闻定的水滴,可以在空中长时间地漂浮。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严重的是,天空中难以形成云雾,也难以形成雨、雪来调节气候。从地面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逐渐增加,大气中的相对湿度不断上升,就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此外,由于这些小水滴对阳光的折射作用,才会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

  这段话从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这一特征入手,层层推进,说明了灰尘的重要作用。(板书:调节气候气象万千)

  过渡:有了灰尘,大自然才有绚烂的朝霞夕阳,有浪漫的晨雾冬雪,有清丽的野花秀木等迷人景象,真是气象万千,美不胜收啊!假如没有灰尘,这世界?——请同学们快速

  3、课中自学导航(二)

  ①划出4.5.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读一读,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课件出示:

  a、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b、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由于只存在气体对阳光的散射,整个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

  c、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就多么单调啊!

  预设生:读了这三句话,我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人们看成有害的东西往往由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板书:危害大作用广)

  ★小结: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②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

  交流反馈:

  预设生:风 清凉 刮倒 火水用 发洪水又会怎样?火 用处 火灾……

  ★小结:作者正是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板书:两面性)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让我们用心去体会吧!齐读课文。

  过渡:要想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请你阅读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这本书吧。只有去读整本书,知识才能得到有效的积累。(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有空去阅读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

  四、课外自学,巩固课内

  小练笔: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我是灰尘》为题,写一篇短文。

  板书: 假如没有灰尘

  污染环境 阳光变柔和

  传播疾病 天空不会始终蔚蓝

  危害健康 调节气候 气象万千

  危害大 → 两面性 ← 作用

  教学反思

  授导型教学过程是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活动,从而发现知识、获取知识,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尽量让教师的“讲坛”变成学生的“学坛”。 我想,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应该遵守这一原则。

  虽然这节课的教学思路很清晰,能把握住课文的重难点,较好地补充文本的空白,使学生拓宽其知识面,跟学生很好地进行互动,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交流知识。但学生的概括能力还达不到很好的要求,出现不够精确的情况,原因在于全班交流时,学生读的还不够,导致说的还不透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认识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积累词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运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重点:

  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了解点光源、散射、日晕等词的大致含义。

  教学关键:

  读懂课文内容,弄清灰尘的两面性。

  教学用具:

  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抹一把黑板边缘,将手掌面向学生问:“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上沾的是什么?”(灰尘)灰尘到处都有,我想问问大家,你喜欢灰尘吗?(不喜欢或喜欢)说说理由。

  预设:妈妈每天都那个抹布擦呀擦呀,要是没有灰尘,妈妈就不会那么累了;每天早晨,值日生来到学校第一个任务就是抹门格,抹窗台,然后还得抹地,如果没有灰尘,我们值日就省事多了;我们吃剩的食物,不能放在餐桌上,必须放在冰箱里或壁橱里,否则,灰尘就落在食物上,人吃了就会得病,如果没有灰尘,人类会减少许多疾病……

  师:看来,这灰尘还真是让人讨厌的东西,它有碍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知道什么意思吗?(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可是,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

  二、新授:

  本组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说明文,这是这一组元的最后一篇说明文,请大家回忆学过的三篇说明文,你都掌握了哪些说明方法?

  1、课件出示5句话,让学生判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不少人看过大象,都说大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作比较)

  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做诠释)

  玲珑的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精神。(打比方)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列数字)

  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举例子)

  2、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看阅读提示,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说说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2)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3、按照阅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学课文,自学之前,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在书中作批注,不懂的问题可以在小组里交流。

  4、交流反馈:点拨:

  大小: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中间。(用一个词概括:细小极小微小)(列数字)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

  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作比较)

  散光:使强光变得柔和(指名板书:散射光线使强光变得柔和使人睁不开眼睛)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睁不开眼睛。”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假设)(作比较)

  用“假如——”的句式,概括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假如灰尘没有散射光线的特点,阳光将变得更加强烈,使人睁不开眼。)

  根据课程标准对略读课文的要求,我仔细地研究了教材,教学设计特点如下:

  1、紧紧围绕课文导读提出的学*目标,说说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在和同学讨论一下,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学*。在学*过程中,小组可以讨论、交流,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可以随意板书,体现他们是学*的主体。

  2、根据学生的板书,结合学生的汇报,弄懂灰尘的特点及作用,仔细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3、根据内容的需要,恰当地运用课件,让学生模糊的概念更清晰化。

  4、课后拓展效果非常好,即使对文本的补充,也是对学生掌握说明方法的一个检验。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范本五份(扩展4)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范本五份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 1

  [甲]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特点,这才是可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乙]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皲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这里的树,又以造型奇特见长,有的偃如老妇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丙]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陵园大道,至陵前长6公里,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荫大道。道外的丘岗坡坨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复叠,莽苍深邃,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渐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1、三段文字都写到“树”,但各有不同的特点,如甲文所写的树木特征是“高低错落,充满画意”。请从乙丙两文中选择有关词语,概括树木的不同特征。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三段文字写树都强调了气氛,如甲文突出繁华欢悦,乙文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文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对这三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

  [ ]

  A、甲乙两文多处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B、甲文没有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乙文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D、甲乙丙三文都采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4、从说明顺序来看,甲乙两文都是____________ 顺序,丙文是___________ 顺序;从文段结构看,甲文是 _____________ 结构,乙文是__________ 结构,丙文是并列结构。

  5、有人认为甲文段中写的“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不妥,因为既然“没有”就无说明的必要。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乙:古老苍劲,造型奇特;

  丙:繁茂交错,莽苍深邃。

  2、(乙文突出)幽静典雅;(丙文突出)庄严肃穆。

  3、B

  4、逻辑;空间;总分;分总。

  5、此题开放性强,不求统一,不论肯定否定,言之成理即可。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 2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苏州园林里的假山和池沼],其中又以[池沼]为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不能,这句是中心句,后文是按照先假山后池沼的顺序介绍的。]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讲究自然之趣,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

  4、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5、池沼的相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不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有的宽畅,就作为全园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桥梁。] 。

  6、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意于图画美)。

  7、生*多阅历,胸中有邱壑与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相呼应,说明假山的堆叠的艺术美。

  8、第二句话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不能。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区别: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创造,是体现个性的审美活动;而技术则是在长期重复劳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或技巧,二者有层次高下之别)]

  9、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话来回答。

  [因为假山的堆叠,体现了设计者独创性的劳动,给人以审美愉悦。]

  10.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总分 )

  11.游览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12.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是怎样配合布置的?

  ①成河道模样的水面与桥梁配合;②池沼河道的石岸与石头、花草配合; ③池沼养的鱼与荷花、睡莲配合。

  13.作者将苏州园林的池沼设计分为两类,一类是:成河道模样,另一类是:宽敞 。两类的共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整齐划一。

  14.句中鱼戏莲叶间加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引用 )

  15.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分类别)

  16.《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有很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游览者无论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 3

  阅读《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1-12题。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小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而到花开时节,却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11.苏州园林的建筑色彩有什么特点?这样的色彩在园内产生了什么效果?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苏州园林色彩的运用体现了园林设计者怎样的艺术追求?请联系《苏州园林》及下面的资料说说你的看法。(2分)

  链接:

  苏州园林的主人,大多是被贬或退隐的官吏、不得志的文人,这就决定了苏州园林是“独善其身”的私家园林.是体现了隐逸情趣的“城市山林”。苏州园林的优点是能在布局的自由中莸得身心的自由,在物态的自然中归复人性的自然。北方皇家园林追求浓丽绚烂的色彩美,苏州私家园林则以素朴为美,粉墙黛瓦,质朴无华.没有强烈的刺激,有的是柔和与宁静,这更利于园主们修身养性,投入自然的怀抱。

  (金学智《苏州园林审美谈》)

  中国园林,以“雅”为主,“典雅”、“雅趣”、“雅致”、“雅淡”等等,莫不突出以“雅”。……中国园林,有高低起伏,有藏有隐.有动观、静观,有节奏,宜细赏。人游其间的那种悠闲情绪,是一首诗,一幅画,不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走马看花,到此一游;而是宜坐,宜行、宜看、宜想。 (阵从周《园林美与昆曲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建筑色彩的特点:①“极少使用彩绘”,②色彩淡雅,如:梁柱、木窗、阑干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是白色,水磨方砖是淡灰色,屋瓦和檐漏也是淡灰色。

  达到的效果:①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②到了花开的季节,这些颜色与花相映成趣,把花衬托得更加“明艳照眼”。

  12.追求自然之趣,体现出图画之美,营造柔和、恬静的意境,凸现“雅趣”,“雅致”。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 4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对第一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第二段这是不足取的一句中加点字这指代的是()

  A.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B.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C.中国画的审美观点。

  D.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3.对这两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配合。

  B.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自然之趣。

  C.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D.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整齐划一。

  4.第一段第⑩句引用了诗句鱼戏莲叶间,对引用这句诗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生动说明与*实说明相结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B.更好地表现了苏州园林池沼的布置合乎图画美这一特征。

  C.增添了诗歌知识,使说明内容更加丰富。

  D.充满诗意,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使说明文语言更生动,可读性更强。

  参考答案:

  1、A 2、B 3、D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 5

  阅读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完成1~10题。

  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④没有修剪的像宝塔那样的松柏 ,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⑤有几个园林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给文中的画线字加粗注音。

  着眼( ) 相间( ) 嶙峋( )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__句。

  3、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4、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A、从整体到部分

  B、从主要到次要

  C、从概括到具体

  D、从原因到结果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的结构是总——分——总。

  B、“盘曲嶙峋”中“嶙峋”是用形容山石突兀的词来形容藤萝的美。

  C、文中的冒号的作用是表示解说。

  D、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有摹状貌、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

  6、对文段开头画线句子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栽种和修剪”是并列短语,在这里可以互换位置。

  B、“也”字表示强调,其含义是“更加”。

  C、从这句可以看出全段文字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D、“着眼在画意”是全段表达的中心。

  7、对这段中的部分此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一句写出事物的动感和层次。

  B、“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中两个“花”的含义一样。

  C、文段中“这”(已加粗)是指景物配合的自然之趣。

  D、文段中“中国画的审美观”是指追求自然美。

  8、本段中以苏州园林与___________作比较,突出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9、文中加粗词“多种”用得准确,简要说明这个词在中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两加粗字“这”分别指代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zhuó;jiàn;línxún

  2、①

  3、D

  4、C

  5、A

  6、D

  7、D

  8、外国花园苏州园林的民族特色

  9、“多种”说明了苏州园林所栽种的花时不同的花树种类之多,也正因为种类之多,才能收到“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的效果。

  10、第一个“这”指代: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第二个“这”指代:没有修剪的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

  (意思对即可)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范本五份(扩展5)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范本五份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 1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17-20题。(9分)

  (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3)而此地适与余*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9、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 的特点。(2分)

  20、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参考答案:

  17.(1)客居 (2)起,兴起(3)刚好,恰巧

  18.A 20.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2分)

  19.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1分) 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乍暖还寒)(1分)

  20.答案要点:甲文 (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 (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答对其中1点即可给2分) 乙文(1)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2)表现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大自然的愉悦心情。(3)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4)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性。(答对其中1点即可给2分)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 2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山东省*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hùi)面而髻鬟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iè)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未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于余*,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 冻风时作( )⑵高柳夹堤( )⑶泉而茗者(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作则飞沙走砾。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 若脱笼之鹄。 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红装而蹇者。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D.未不能以游堕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作者渴望出游和不能出游的矛盾,“居促一室之内”写出内心的懊丧和郁闷,下文的“若脱笼之鹄”与此照应,形象贴切地写出作者从局促困居的情况下解脱出来的喜悦之情。山东省*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B.作者如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满井的风物,有全景,有特写,*景远景相结合,而且着力描写景物的动态,为我们描摹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风光图。

  C.作者用词巧妙,许多语句具有表里相关的双重意蕴,如 “廿二日天稍和”的“和”字既写天气的暖和,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冻;“ 而此地适于余*”的“*”不仅指空间距离的相*,也指性情品格的相*。山东省*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来源:学,科,网Z,X,X,K]

  D.文章卒章显志,“未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一句透露出作者独特的个性与性情,“潇然”表达他对自己能够纵情遨游、享受自然的满足之感,“惟”字则表明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

  14.文章第二段从三个层面描写满井的春景,请简要概括。

  答: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译文:

  ⑵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文:

  (二)(15分)

  11.(1)作:起,刮起。(2)夹:在两旁。(3)茗:煮茶,喝茶。(3分,每个1分)

  12.A(2分。A项 “则”:连词,“就”。B项“之”: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而”: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转折。D项“以”: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把”。)

  13.D(2分。“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错误,应该是:他庆幸自己的官职是个闲职,不怕耽误公事,因而有时间纵情遨游,表达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

  14.第一层面写山水树木等自然风光之美,第二层面写情态各异的游人之乐,第三层面写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悠然自得。(3分,每要点1分,意*即可。)

  15.(1)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2分)(2)(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3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满井游记

  袁宏道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冬天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每次冒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偕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发髻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风力虽然还很强,但走路就汗流浃背。所有(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毛羽鳞鬣当中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不会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能潇洒地徜徉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而此地正好离我*,我将从现在开始出游,怎能没有记录?万历二十七年二月。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 3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解释下列加粗词。

  ①土膏微润( )

  ②波色乍明( )

  ③柔梢披风( )

  2.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从哪两方面描写满井春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提示,用原文句子回答。

  ①描写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树、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作者返回自然的愉悦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揭示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的修辞手法。

  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②泉而茗者,罍而歌者。( )

  ③麦田浅鬣寸许。( )

  6.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了含有鸟、柳字的诗句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肥沃 ②始、初③散开

  2. 游人虽然不是很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喝酒唱歌的,穿着鲜艳服装骑着毛驴的,也时时可见。

  3.美好的景物和欣赏的人们。(早春的景色和游人的活动)

  4.①描写山: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②描写树、麦: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③表现作者返回自然的愉悦心情:若脱笼之鹄。

  ④揭示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①比喻 ②对偶③比喻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答案不唯一)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 4

  满井游记(节选)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风力虽尚劲( )

  (2)呷浪之鳞(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猛,强有力;(2)代指“鱼”

  2、(我)才知道郊野之外不是没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啊。

  3、郊外的植物(柳条、麦田)、游人、鱼鸟。

  4、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生活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 5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hùi)面而髻鬟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iè)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未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于余*,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 冻风时作( ) ⑵高柳夹堤( ) ⑶泉而茗者( )

  1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第(1)小题中的“作”,应结合句中“风”解释为“起”或“刮起”;第(3)句中的“茗”,本义是名词“茶”,在句中作动词用,意思为“煮茶”或“喝茶”。

  【答案】(1)作:起,刮起。(2)夹:在两旁。(3)茗:煮茶,喝茶。(3分,每个1分)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作则飞沙走砾。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若脱笼之鹄。 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红装而蹇者。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D.未不能以游堕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A项 中两个加点的“则”都是连词,“就”。B项中加点的“之”: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加点的“而”: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转折。D项加点的“以”: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把”。

  【答案】A(2分。)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作者渴望出游和不能出游的矛盾,“居促一室之内”写出内心的懊丧和郁闷,下文的“若脱笼之鹄”与此照应,形象贴切地写出作者从局促困居的情况下解脱出来的喜悦之情。

  B.作者如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满井的风物,有全景,有特写,*景远景相结合,而且着力描写景物的动态,为我们描摹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风光图。

  C.作者用词巧妙,许多语句具有表里相关的双重意蕴,如“廿二日天稍和”的“和”字既写天气的暖和,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冻;“而此地适于余*”的“*”不仅指空间距离的相*,也指性情品格的相*。

  D.文章卒章显志,“未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一句透露出作者独特的个性与性情,“潇然”表达他对自己能够纵情遨游、享受自然的满足之感,“惟”字则表明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

  1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D项中“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错误,应该是:他庆幸自己的官职是个闲职,不怕耽误公事,因而有时间纵情遨游,表达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

  【答案】D(2分。)

  14.文章第二段从三个层面描写满井的'春景,请简要概括。

  14.【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段落内容的梳理。“高柳夹堤……麦田浅鬣(liè)寸许”是写山水树木等自然风光的;“游人虽未盛……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是写游人的;“凡曝沙之鸟……皆有喜气”是写自然界生物的情态的。

  【答案】第一层面写山水树木等自然风光之美,第二层面写情态各异的游人之乐,第三层面写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悠然自得。(3分,每要点1分,意*即可。)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⑵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5.【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第(1)句中如下重点词要译出:为,表被动;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娟然:美好的样子;拭:擦拭。第(2)句中,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城居者未之知”是个宾语前置句,应调整为“城居者未知之”后再翻译。

  【答案】(1)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2分)(2)(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3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冬天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每次冒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偕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发髻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风力虽然还很强,但走路就汗流浃背。所有(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毛羽鳞鬣当中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不会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能潇洒地徜徉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而此地正好离我*,我将从现在开始出游,怎能没有记录?万历二十七年二月。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范本五份(扩展6)

——成与功阅读答案范本五份

  成与功阅读答案 1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想取得成功,()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了。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嘛?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资料,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坐着羡慕别人成,倒()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举了三个人的事例:1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2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笔耕不辍,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3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忍辱负重,才有《史记》的诞生。

  成与功阅读答案 2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如果)想取得成功,( 就 )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 但是),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了。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嘛?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资料,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不但)坐着羡慕别人“成”,倒( 而且 )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短文举了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2.成与功的关系是怎样的`?

  3.短文列举了哪几个个人的成功事例来说明成与功的关系的?

  4.读了短文,你对成与功一定又来新的认识,请把你的认识写下来.

  5.请写出2条关于勤学好问的名言。

  参考答案:

  1.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徽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

  2.“成”和“功”有着密切的关系,成是功的积累,功是成的基础。成功对于懒汉来说是自私的,对于奋斗者来说又是公*的。

  3.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笔耕不辍,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忍辱负重,才有《史记》的诞生。

  4.启认识是凡事只要有恒心,就一定可以成功。

  5.(1)时间给勤奋者留下智慧和力量,给懒惰者留下空虚和懊悔。

  (2)不愧对今天的人,时间会对你微笑;丢失了今天的人,明天会给你烦恼。

  成与功阅读答案 3

  《成与功》是一篇现代文,很多同学在学*的时候没有把握其重点中心内容。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成与功阅读答案苏教版,同学们动手完成下。如果想快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还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题中积累和磨练哦!

  成与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 )想取得成功,( )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 ),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了。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够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嘛?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资料,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 )坐着羡慕别人“成”,倒( )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鲜花的盛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花苞长期孕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水滴石穿”最恰当的解释是( )

  A、水滴能穿透石头。

  B、水不停地滴,石头能被滴穿。

  C、水不停地滴,石头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信心,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

  (4)请结合自己学*、生活的真实体验,围绕“成功是什么”的话题简单谈谈看法。(100——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参考:成功; 为获得成功而付出的努力。

  (2)如果……就; 可是; 与其……不如。

  (3)C

  (4)略。

  成与功阅读答案 4

  《成与功》阅读原文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如果)想取得成功,( 就)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 但是),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了。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嘛?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资料,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不但)坐着羡慕别人“成”,倒( 而且)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成与功》阅读题目及答案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适当的连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炉火纯青: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最高的境界.

  笔根不辍(chuo):司马迁不断的写作.

  3.宝葫芦指【成功的法宝】

  盛开的鲜花是指【取得成功】

  花苞长期孕育【持之以恒地努力】

  4.成功是什么?谈谈你的实际。

  成功是“成”与“功”组合的你如果想要做成功这件事,就要下定决心,就要有持之以恒地精神,只要努力做好了它,你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实际可以写你学骑车、学芭蕾、写书法等等等等。

  《成功》阅读原文

  季羡林

  ①什么叫成功?顺手拿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②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

  ③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

  ④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⑤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⑥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guǐ),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⑦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⑧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工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韩文公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⑨我认为,这三方面,是成功的必由之路。(选文略有删节)

  《成功》阅读题目

  7.请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并说说作者是怎样提出的。(5分)

  8.联系上下文,说出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每小题2分,共4分)

  (1)言简意赅:

  (2)羡慕:

  9.请用一句话概括第⑦段的内容。(3分)

  10.第⑥段中作者使用了哪些具体论据。(5分)

  11.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说出其中两种,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中一种论证方法的作用。(5分)

  《成功》阅读答案

  7.参考答案:中心论点:天资+勤奋+机遇=成功;或者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也可,概括不完整,酌情扣分(2分)。作者先说出词典中成功的含义(1分),然后说出自己对词典中的成功解释的看法(1分),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1分)。

  8.(1)参考答案:言语简洁,意思完备。

  (2)参考答案:原指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者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在文中讽刺那些自我感觉过分良好的人。(意思对即可)

  9.参考答案:机遇对成功的影响巨大,却往往被人们忽视。用原文中的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一句回答也可。(意思对即可)

  10.参考答案:(1)使用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作为论据。(3分)(2)引用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名言作为论据。(2分)

  11.答案示例: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写出其中两种即可,2分)

  作用:举例论证,作者举清华大学派我到德国留学的例子,论证了机遇对人的成功影响巨大,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说服力。(3分)引用论证,作者引用韩文公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这句名言,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说明勤巨大作用。(3分)对比论证,作者将勤奋的人和不勤奋的人进行对比,论证了勤奋的重要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成与功阅读答案 5

  失败者于,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宇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然而,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成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间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 )无捷径,( )没有宝葫芦,所以与其坐着羡慕别人“成”,倒不如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在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方框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在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括号里补充合适的关联词语,使文意通顺。

  3.“然而,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句话,这个成语是( )。

  4.文章举了哪几个“功到自然成”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有没有“功到自然成”的例子?请写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读了这篇短文,想到了哪句名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2.既……也……

  3.水滴石穿

  4.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官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5.“略”。

  6.①时间给勤奋者留下智慧和力量,给懒惰者留下空虚和懊悔。②不愧对今天的人,时间会对你微笑;丢失了今天的人,明天会给你烦恼。

  (意思对即可)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范本五份(扩展7)

——《孩子们》阅读答案范本五份

  《孩子们》阅读答案 1

  ①你要我抱你到车站里去,多多益善地要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回到门口时你已经熟睡在我的肩上,手里的香蕉不知落在哪里去了。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②你们每天做火车,做汽车,办酒,请菩萨,堆六面画,唱歌,全是自动的,创造创作的生活。大人们的呼号“归自然!”“生活的艺术化!”“劳动的艺术化!”在你们面前真是出丑得很了!依样画几笔画,写几篇文的人称为艺术家、创作家,对你们更要愧死!

  ③你们一定想:终天无聊地伏在案上弄笔的爸爸,终天闷闷地坐在窗下弄引线的.妈妈,是何等无气性的奇怪的动物!你们所视为奇怪动物的我与你们的母亲,有时确实难为了你们,摧残了你们,回想起来,真是不安心得很!

  ④阿宝!有一晚你拿软软的新鞋子,和自己脚上脱下来的鞋子,给凳子的脚穿了,划袜立在地上,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的时候,你母亲喊着“龌龊了袜子!”立刻擒你到藤榻上,动手毁坏你的创作。当你蹲在榻上注视你母亲动手毁坏的时候,你的小心里一定感到“母亲这种人,何等杀风景而野蛮”罢!

  ⑤瞻瞻!有一天开明书店送了几册新出版的毛边的《音乐入门》来。我用小刀把书页一张一张地裁开来,你侧着头,站在桌边默默地看。后来我从学校回来,你已经在我的书架上拿了一本连史纸印的中国装的《楚辞》,把它裁破了十几页,得意地对我说:“爸爸!瞻瞻也会裁了!”瞻瞻!这在你原是何等成功的欢喜,何等得意的作品!却被我一个惊骇的“哼!”字喊得你哭了。那时候你也一定抱怨“爸爸何等不明”罢!

  ⑥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现在你一定轻视我,想道:“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

  小题1:作者在遣词造句上非常讲究,值得我们仔细玩味。选文中多次出现“何等”一词,就文章第①节加点的一处,谈谈它的作用。(2分)

  小题2:选文中画线语句和下面的语句表现出了孩子们怎样的共同特点?这两段文字都写到了孩子的生活,两位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样?请分别说明。(4分

  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

  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萧红《呼兰河传》)

  小题3:“沉默”、“含蓄”、“深刻”这三点本就是“美德”,为什么会成了“不自然的”、“病的”、“伪的”?请选取其中一点,举例说明。(2分)

  小题4:④⑤⑥三段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叙事的,其中第⑤段主要写出了瞻瞻的什么特点,进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何等”表示感叹语气,表示不同寻常,起强调作用(1分),强调赞美了孩子们生活的真率、自然与热情的特点。(1分)

  小题1:都表现了孩子天真、顽皮(1分)、有想象力、有创造力(1分)的特点。前者表现了作者对孩子纯真天性和活泼创造力的赞美(1分);后者表现了对自由纯真生活的向往,对故乡的怀念。(1分)

  小题1:“沉默”,列举:“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沉默,是病的、伪的和不自然的。“含蓄”列举“话到嘴边留半句”的闪烁其词式的,是病的、伪的和不自然的。“深刻”列举“老谋深算”般的城府很深的“深刻” 是病的、伪的和不自然的。

  小题1:手法:主要是对比。(1分)瞻瞻的特点:充满好奇心,爱观察和模仿,率真热情。(1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瞻瞻这个孩子观察模仿、纯真天性的憧憬和赞美,同时也传达了当初“摧残”孩子天性(或吓坏孩子)的一种反思与愧疚(两种情感都答对得1分,只答出赞美之情最多得一半分)

  小题1:本题考查赏析文中精彩语句的能力。赏析词语时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但在鉴赏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详细的描写。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以及根据人物形象来体会情感即可。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例句做具体的分析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作者的情感态度来分析原因即可。

  小题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结合3、4、5段分析写作手法,再根据第5段的内容来分析瞻瞻的性格特征,最后谈表达力作者的情感即可。

  《孩子们》阅读答案 2

  我听见马车隆隆地驶过花园篱笆,有时我甚至看到它们穿过那些轻柔摆动着的簇叶缝隙。炎热的夏日,木制的轮辐和车辕叽叽嘎嘎地叫得分外响,从地里干活归来的人们扬起的阵阵笑声,使得马车的叽嘎声听起来越发叫人心烦。

  我坐在我的小秋千上,在我爹妈的花园里的林间休息。

  在篱笆的另一边,来往的行人车辆络绎不绝。孩子们奔跑着的脚丫飞快地一闪而过,收割马车满载着高高的庄稼捆垛,男人和女人们坐在上面以及四周,马车驶过时,轧坏了花坛。*黄昏,我看见一位绅士拿着手杖在慢慢散步,有两个少女迎面与他相遇,她俩向他致意,臂挽着臂,退进了路旁的草地。

  这时,鸟儿像阵雨般地漫天飞起,我用目光追逐着它们,看它们一口气飞起多高,直到我觉得并非它们向上高飞,而是我在降落,于是纯粹出于怯弱,我紧紧抓住秋千绳索,开始轻轻悠荡。不久我便更加用力地悠荡起来,此时微风拂来,颇觉凉意。鸟儿归巢,颤抖的繁星出现了。

  我在烛光旁吃着晚餐。当我吃着黄油面包,双臂常常搁放在桌上,我已经很疲乏了。暖风将粗糙的网眼窗帘吹得鼓胀起来,有许多次,窗外某个过路人会用双手把它们扯住,好像他想更好地看到我,跟我说话。通常,蜡烛立刻给吹熄了,在煤黑色的烛烟中,蚊子聚集着,长久地绕圈飞舞,如果有谁从窗口问我一个问题,我便会目不转睛地望着他,仿佛凝视一座远山或者一片空地,而他也并不特别在意自己是否得到了回答。但如果有人翻过窗台来,说别人已经在等候我了,我便发出一声叹息,站起身来。

  “你为什么叹气?出了什么岔子?发生了什么难以挽回的祸事?我们再也无法补救了吗?一切都完了吗?”

  一切都是好好的,我们跑到了房子前面。“谢天谢地,你总算来了!”

  ──“你总是迟到”!──“为什么仅仅是我?”──“尤其是你,如果你不想来,你为什么不呆在家里?”──“不能原谅!”──“不能原谅?这是怎么说的呢?”

  我们一头扎进暮色里。不分什么昼与夜,我们背心的纽扣仿佛牙齿一样在上下撞击,噼拍作响。我们奔跑的时候,彼此间还要保持固定不变的距离。我们像热带的野兽一样吐着热气,又像古战场上身穿甲胄的骑兵那样踏着脚,高高地跳跃起来,我们沿着短短的小巷彼此追逐,凭借两只脚的冲力,一直奔跑上了大道。离群的几个人跌进了那条壕沟,他们刚一消失在阴暗的陡坡,就像个新来的人一样站到了高处的田野小径上向下观望。

  “下来嘛!”──“先上来吧!”──“这样,你们就能够把我们推下来,不了,谢谢你,我们可不那么傻。”──“你们害怕了,你的意思是说。上来吧,你们这些胆小鬼!”──“害怕?害怕像你们这样的人?你们打算把我们推下去,是吗?那倒是个好主意。”我们打定主意让人推下去,倒栽葱地跌进路旁壕沟的草丛里,尽情地翻着筋头。一切对于我们,都是暖烘烘的,在草丛中,我们既感觉不到燥热,也感觉不到凉爽,只是感到疲乏。

  向右侧翻过身,一只手枕在耳朵下面,人很快便会躺在那里睡着了。但是,他想要抬起下巴再爬起身来,却滚进了一个更深的壕沟。于是,他横伸出一只胳臂,向斜侧蹬动着双腿,想再一跃而起,却肯定会跌入一个更深的壕沟。而这个人绝不想就此罢休。

  难道不可以将四肢摊开,特别是把膝盖伸*,在最后这个壕沟里好好睡它一觉,这个问题简直想都没想过,他就像个病人似地仰面躺着,有点儿想哭。时而有个小伙子两时紧贴双肋,从陡坡向大路上纵身一跃,那黑糊糊的脚底从他头顶上掠过,他便眨一下眼睛。

  月亮已经开始升上天空了,月光下面有一辆邮车地驶过。微风开始四处吹拂,甚至在这条壕沟里,人都会感觉得到,附*的树林开始沙沙作响。这时,人也不再希望一个人呆着了。

  “你们在哪儿呢?”──“上这儿来吧!”──“大家一起来!”──“你为什么要躲藏起来,别胡闹了!”──“你不知道邮车已经过去了吗?”

  ──“不知道,已经过去了吗?”──“当然;你睡着的时候,它就过去了。”

  ──“我并没睡着,你怎么这么想!”──“哦,别说了,你现在还迷迷糊糊呢。”──“我可没有睡着。”──“跟我来吧,快点!”

  我们紧紧靠拢在一起,向前奔跑着,许多人手挽着手,因为现在是下坡路,人的头无法高昂起来,有人高声呐喊起印第安人的作战口号,我们的双腿以过去从未有过的速度狂奔,我们跳跃时,风儿托着我们的屁股。什么也不能阻止我们;我们开足马力,大步飞跑,以致我们追上了别人,甚至还能够抱着双臂,闲适地打量我们的周围。

  我们终于在横跨小溪的桥边停住了脚步,那些跑过桥的人又跑了回来。底下的流水哗哗地拍打着溪石和树根,仿佛还不是暮色己深的时分,我们中间谁都没有理由不该跳到桥栏杆上去。

  自远处丛林后面,有一列火车驶过,所有的车厢都亮着灯,窗玻璃当然都放了下来。我们中间一个人开始唱起轮唱曲,可我们大家全都想唱。我们唱得比列车行进还要快,因为我们的声才不够响亮,我们便挥动起手臂,我们的歌声相互冲撞地拥挤在一起,有如雪崩的轰鸣。一个人加入大家一起唱时,就像受到鱼钩的引诱一样。

  我们就这样唱着,身后就是丛林,唱给远处的旅客们听,林里大人们还没有睡,母亲们为夜晚的来临整理着床铺。

  我们的时间到了。我亲了亲身旁的一个人,把双手伸给最*的三个人,开始跑回家去,没有人喊我回来。在他们再也看不到我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我拐向旁边,沿着田间小径又跑进了丛林。我正向南边那座城市走去,我们村里有人这样讲起过:

  “你在那里会发现一些怪人!想想吧,他们从来不睡觉!”

  “为什么不睡觉呢?”

  “因为他们从来不疲倦。”

  “为什么不疲倦呢?”

  “因为他们是傻子。”

  “傻子就不疲倦吗?”

  “傻子怎么能疲倦呢!”

  11.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作的,请具体说明。(4分)

  答:

  12.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这时,鸟儿像阵雨般地漫天飞起,我用目光追逐着它们,看它们一口气飞起多高,直到我觉得并非它们向上高飞,而是我在降落,于是纯粹出于怯弱,我紧紧抓住秋千绳索,开始轻轻悠荡。(简析文中“我”的心理)

  (2)我们的歌声相互冲撞地拥挤在一起,有如雪崩的轰鸣。(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答:

  13.文中多次写到孩子们在一起活动的场景,请依次概括。(6分)

  答:

  14.文章结尾写了我们村里人的一段对话,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1.(4分)

  (1)顺序:时间顺序。(2分)

  (2)示例:①从地里干活归来的人们

  ②*黄昏

  ③鸟儿归巢,颤抖的繁星出现了

  ④我在烛光旁吃着晚餐

  ⑤我们一头扎进暮色里,

  ⑥月亮已经开始升上天空了

  ⑦仿佛还不是夜色已深的时分

  (2分。能写出标明时间的词,构成从黄昏到深夜的时间脉络即可。意思对即可)

  12.(6分)

  (1)渴望自由 向往自然 害怕孤单

  (2分。答到2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2)比拟、夸张(答“比喻”亦可)。(2分)“歌声拥挤”表现孩子们争先恐后抢着唱歌的情形,“雪崩”写出了孩子们歌声之高之大,整句表现出了孩子们歌唱时极其欢快的情绪。(2分。意思对即可)

  13.(6分)

  (1)孩子们从在暮色里奔跑追逐,一直奔上大道。

  (2)孩子们在暖烘烘的草丛中尽情嬉闹。

  (3)我们继续狂奔跳跃,引吭高歌。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4.(8分)

  (1)从行文结构上看,这段对话承接上文,是对孩子们玩乐的评价,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2)从文章内容上看,孩子们的欢乐与**的认识形成对比,在对比中否定了**的认识。

  (3)从文章主旨上看,表面上是写**对孩子们疯狂玩乐的不理解,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对孩子们充满生机活力的肯定。

  (答到两点,言之成理,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孩子们》阅读答案 3

  瞻瞻!你尤其可佩服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你什么事体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jiáo( )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外婆普陀去烧香买回来给你的泥人,你何等鞠躬尽瘁地抱他,喂他;有一天你自己失手把他打破了,你的号哭的悲哀,比大人们的破产,失恋,brokenheart,丧考妣,全军fù( )没的悲哀都要真切两把芭蕉扇做的脚踏车,麻雀牌堆成的火车,汽车,你何等认真地看待,挺直了嗓子叫“汪——”“咕咕咕 ……”来代替汽笛宝姐姐讲故事给你听,说到“月亮姊姊挂下一只篮来,宝姐姐坐在篮里吊了上去,瞻瞻在下面看”的时候,你何等激昂地同 她争,说“瞻瞻要上去,宝姐姐在下面看”!甚至哭到漫姑面前去求审判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 分)

  jiáo( )了舌头 全军fù( )没

  a) 解释下列词语(4 分)

  鞠躬尽瘁: 考妣:

  b) 文中“何等”一词多次用到它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 分)

  c) 你最喜欢瞻瞻的哪件趣事?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4 分)

  d) 瞻瞻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作者是如何评价他的?(4 分)

  e) 怎样理解“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这句话? (5 分)

  答案:

  1.略2.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死去的)父亲和母亲3.多么 起强调作用,用感叹的语气表达出了瞻瞻不管“什么事体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的特点4.瞻瞻的趣事:瞻瞻哭泥人、瞻瞻开车、瞻瞻听故事,从中任选一个即可 5.瞻瞻率真、自然,天真无邪 尤其可佩服,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 6.瞻瞻不管做什么,都是出自真性情的,不管做什么事都像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表现了他率真自然的天性

  《孩子们》阅读答案 4

  有一个农夫,非常勤劳,他种了一大片葡萄园。可他的几个儿子却很懒(lǎn),一直到长大**,还不懂怎样种地。农夫心里很着急,可一直没有什么好办法。

  农夫老了,还得了重病。临终的时候,他终于想出了一个能让孩子们勤劳起来的办法。

  他把孩子们叫到病床边,说道:“我辛苦了一辈子,就是为了给你们留下一点东西,不然像你们这个样子,以后怎么生活呢?告诉你们,葡萄园里有个地方埋着我一生积攒(zǎn)下来的财宝。”

  农夫死后,几个儿子用犁(lí)和锄(chú)头把葡萄园全部翻了一遍,他们没有发现任何一件值钱的东西。他们都在想:父亲绝对不会欺骗自己的孩子,但是,那些财富到底在哪儿呢?

  秋天到了,新翻过的葡萄园给他们带来了比往年多几倍的收成,他们卖了很多的钱。这时,他们终于明白了父亲给他们留下的财宝是什么。

  这就是说,勤劳是人的最大财富。

  1.辨字组词。

  真( )遍( )部( )辛( )

  直( )篇( )陪( )幸( )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农夫非常勤劳,他的孩子们却很懒。( )

  (2)农夫把自己一生积攒的财宝偷偷埋进了葡萄园。( )

  (3)几个儿子把葡萄园全部翻了一遍,因为他们一直知道勤劳是人的最大财富。( )

  (4)新翻过的葡萄园比往年多了好几倍的收成。( )

  3.选字填空。

  圆 园

  (1)几个儿子把葡萄( )全部翻了一遍。

  (2)校门口有一个( )形的大花( )。

  哪 那

  (3)天快黑了,你要去( )儿?

  (4)( )些财宝到底在( )儿呢?

  买 卖

  (5)葡萄园的收成比往年多几倍,他们( )了很多钱。

  (6)你手上拿的书是从哪儿( )的?校门外的新华书店有( )的吗?

  参考答案:

  1.真假,直到;遍数,篇幅;部落,陪伴;辛苦,幸福(不唯一)

  2.(1)√(2)× (3)× (4)√

  3.(1)园 (2)圆 园 (3)哪(4)那 哪(5)卖(6)买 卖

  《孩子们》阅读答案 5

  ①你要我抱你到车站里去,多多益善地要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回到门口时你已经熟睡在我的肩上,手里的香蕉不知落在哪里去了。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②你们每天做火车,做汽车,办酒,请菩萨,堆六面画,唱歌,全是自 动的,创造创作的生活。大人们的呼号“归自然!”“生活的艺术化!”“劳动的艺术化!”在你们面前真是出丑得很了!依样画几笔画,写几篇文的人称为艺术家、创作家,对你们更要愧死!

  ③你们一定想:终天无聊地伏在案上弄笔的爸爸,终天闷闷地坐在窗下弄引线的妈妈,是何等无气性的奇怪的动物!你们所视为奇怪动物的我与你们的母亲,有时确实难为了你们,摧残了你们,回想起来,真是不安心得很!

  ④阿宝!有一晚你拿软软的新鞋子,和自己脚上脱下来的鞋子,给凳子的脚穿了,划袜立在地上,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的时候,你母亲喊着“龌龊了袜子!”立刻擒你到藤榻上,动手毁坏你的创作。当你蹲在榻上注视你母亲动手毁坏的时候,你的小心里一定感到“母亲这种人,何等杀风景而野蛮”罢!

  ⑤瞻瞻!有一天开明书店送了几册新出版的毛边的《音乐入门》来。我用小刀把书页一张一张地裁开来,你侧着头,站在桌边默默地看。后来我从学校回来,你已经在我的书架上拿了一本连史纸印的中国装的《楚辞》,把它裁破了十几页,得意地对我说:“爸爸!瞻瞻也会裁了!”瞻瞻!这在你原是何等成功的欢喜,何等得意的作品!却被我一个惊骇的“哼!”字喊得你哭了。那时候你也一定抱怨“爸爸何等不明”罢!

  ⑥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现在你一定轻视我,想道:“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

  11.作者在遣词造句上非常讲究,值得我们仔细玩味。选文中多次出现“何等”一词,就文章第①节加点的一处,谈谈它的作用。(2分)

  12.选文中画线语句和下面的语句表现出了孩子们怎样的共同特点?这两段文字都写到了孩子的生活,两位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样?请分别说明。(4分)

  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浇,而是 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 ,下雨了。”(萧红《呼兰河传》)

  13.“沉默”、“含蓄”、“深刻”这三点本就是“美德”,为什么会成了“不自然的”、“病的”、“伪的”?请选取其中一点,举例说明。(2分)

  14.④⑤⑥三段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叙事的,其中第⑤段主要写出了瞻瞻的什么特点,进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11.“何等”表示感叹语气,表示不同寻常,起强调作用(1分),强调赞美了孩子们生活的真率、自然与热情的特点。(1分)

  12.都表现了孩子天真、顽皮(1分 )、有想象力、有创造力(1分)的特点。前者表现了作者对 孩子纯真天性和活泼创造力的赞美(1分);后者表现了对自由纯真生活的向往,对故乡的怀念。(1分)

  13.“沉默”,列举:“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沉默,是病的、伪的和不自然的。“含蓄”列举“话到嘴边留半句”www.的闪烁其词式的,是病的、伪的和不自然的。“深刻”列举“老谋深算”般的城府很深的“深刻” 是病的、伪的和不自然的。

  14.手法:主要是对比。(1分)瞻瞻的特点:充满好奇心,爱观察和模仿,率真热情。(1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瞻瞻这个孩子观察模仿、纯真天性的憧憬和赞美,同时也传达了当初“摧残”孩子天性(或吓坏孩子)的一种反思与愧疚(两种情感都答对得1分,只答出赞美之情最多得一半分)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范本五份(扩展8)

——读《假如没有灰尘》有感范本5份

  读《假如没有灰尘》有感 1

  上学期学那课《假如没有灰尘》的时候,它使我了解了许多灰尘的作用。灰尘在吸收阳光的同时向四周散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在大气中的气体容易散射紫、蓝、青三色光,天空则呈蔚蓝色状。之所以我们看到的天空是由蓝逐渐变白,是因为空中灰尘含量较高。假如天空中没有灰尘,天空将永远是单调的'蔚蓝色。空气中的水蒸气要依附着灰尘才能形成稳定的水滴,从空中落下来。湿漉漉的地面,水分全被灰尘吸收了,地面才会比较干燥。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地将永远是湿漉漉的。由于小水滴的折射,才会有大自然中气象万千的景色。

  湿漉漉的地面,会影响到生物的生存。人们在潮湿的地面呆久了,会导致呼吸困难,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多么可怕!

  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灰尘,原来有那么大的作用。现在再阅读《假如没有灰尘》那一课,真令我回味无穷啊!

  读《假如没有灰尘》有感 2

读《假如没有灰尘》有感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同学们,你们一定还记得上学期学的那篇《假如没有灰尘》这文章吧。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灰尘,居然有如此巨大的作用。人们都非常讨厌灰尘,可有谁会想过,生活怎么也离不开灰尘。

上学期学那课的时候,它使我了解了许多灰尘的作用。灰尘在吸收阳光的同时向四周散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在大气中的气体容易散射紫、蓝、青三色光,天空则呈蔚蓝色状。之所以我们看到的天空是由蓝逐渐变白,是因为空中灰尘含量较高。假如天空中没有灰尘,天空将永远是单调的蔚蓝色。空气中的水蒸气要依附着灰尘才能形成稳定的`水滴,从空中落下来。湿漉漉的地面,水分全被灰尘吸收了,地面才会比较干燥。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地将永远是湿漉漉的。由于小水滴的折射,才会有大自然中气象万千的景色,她就像一个母亲,给孩子好的环境。

湿漉漉的地面,会影响到生物的生存。人们在潮湿的地面呆久了,会导致呼吸困难,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多么可怕!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灰尘,原来有那么大的作用。现在再阅读《假如没有灰尘》那一课,真令我永生难忘啊。

  读《假如没有灰尘》有感 3

读《假如没有灰尘》有感范文

  《假如没有灰尘》这一篇课文里面讲了如果没有灰尘,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还有灰尘的重要性。虽然人人讨厌灰尘,人们都灰尘感觉很脏,都不喜欢,灰尘会妨碍卫生,影响健康,对人很不好,但是灰尘它的好可比不好要多得多,如果没有它的优点,都不知道世界会是什么样。

  如果没有灰尘对阳光的散射,阳光的热量会把地球上的所有水烤光,各种动物植物如果水充足但是也有可能被太阳烤成烧烤,地球这个充满生命的星球也将像水星一样热的不得了。

  而且我们看见的灰尘算很大很大,一般的灰尘都很小很小肉眼是看不到的,只有通过显微镜在可以看得见,可想而知世界上有多少灰尘啊!我们肉眼能看到的`都已经很多了,而且还有更多小灰尘!看来灰尘是无处不在。

  如果没有灰尘,白天不分朝霞和晚霞,白天只有蓝色。而且一些蒸汽可以吸附在灰尘上,会从气体转变成液体,变成水滴,不然的话,所有物体都是湿漉漉的,木头因为全身都覆盖着水,而变得软软的,可能有些冬天都会结冰的城市,所有东西都是冰块儿。如果要插电源的话很可能导致漏电,可能有人还会被电死!如果因为漏电不能开灯,火柴、打火机,各种生火用的东西都会因为太湿了而生不了火,晚上就会跟很早的人一样漆黑一片了。这就像食物链一样,灰尘没有了木头湿漉漉的点不了火,晚上就是漆黑一片。而且铁不久也会生锈,也用不了刀具,这样,我们同样会死掉。

  而且灰尘还可以制造彩虹呢!真正亲眼看到彩虹的人是非常幸运的,可是制造彩虹的工作,一直有一位默默无闻的工人担任,那就是灰尘。

  我要像灰尘学*,像灰尘一样对别人有好处,但是我可不要让人们都讨厌我!

  读《假如没有灰尘》有感 4

  上学期学那课的时候,它使我了解了许多灰尘的作用。灰尘在吸收阳光的同时向四周散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在大气中的'气体容易散射紫、蓝、青三色光,天空则呈蔚蓝色状。之所以我们看到的天空是由蓝逐渐变白,是因为空中灰尘含量较高。假如天空中没有灰尘,天空将永远是单调的蔚蓝色。空气中的水蒸气要依附着灰尘才能形成稳定的水滴,从空中落下来。湿漉漉的地面,水分全被灰尘吸收了,地面才会比较干燥。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地将永远是湿漉漉的。由于小水滴的折射,才会有大自然中气象万千的景色。

  湿漉漉的地面,会影响到生物的生存。人们在潮湿的地面呆久了,会导致呼吸困难,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多么可怕!

  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灰尘,原来有那么大的作用。现在再阅读《假如没有灰尘》那一课,真令我回味无穷啊!

  读《假如没有灰尘》有感 5

  上学期学那课的时候,它使我了解了许多灰尘的作用。灰尘在吸收阳光的同时向四周散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在大气中的气体容易散射紫、蓝、青三色光,天空则呈蔚蓝色状。之所以我们看到的天空是由蓝逐渐变白,是因为空中灰尘含量较高。假如天空中没有灰尘,天空将永远是单调的蔚蓝色。空气中的水蒸气要依附着灰尘才能形成稳定的水滴,从空中落下来。湿漉漉的地面,水分全被灰尘吸收了,地面才会比较干燥。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地将永远是湿漉漉的。由于小水滴的折射,才会有大自然中气象万千的景色。

  湿漉漉的.地面,会影响到生物的生存。人们在潮湿的地面呆久了,会导致呼吸困难,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多么可怕!

  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灰尘,原来有那么大的作用。现在再阅读《假如没有灰尘》那一课,真令我回味无穷啊!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