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水资源现状阅读答案 (菁华3篇)

首页 / 阅读答案 / | 阅读答案,人类

人类水资源现状阅读答案1

  人类水资源现状(14分)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均水*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xx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小题1:根据语境第③段中划线词“脆弱”的意思是什么?(2分)

  小题2: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从第③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小题4:第③段中“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均水*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小题5: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小题1:自我调节能力差

  小题1:列数据 作比较(或举例子) ;略

  小题1:(1)地区分布不均(或: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资源相对脆弱) (2)南北跨度大,远距离调水困难(或: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大)

  小题1:不能。因为用上“仅”可以突出地说明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程度,去掉则无此效果,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小题1:略

  小题1:试题分析:第3段讲的是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而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水土资源不像匹配,所以生态坏境的调节能力是比较差的。故,“脆弱”指的是“自我调节能力差”。

  小题1:试题分析:本文为了向我们展现水资源状况,用了一系列的数据以及具体的事例,表现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小题1:试题分析:文章第3段告诉我们:我国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资源相对脆弱;南北跨度大,远距离吊水较为困难。

  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这一特点,“仅”表示只,表示“少”的意思,表明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是世界*均水*的1/4,表现出我国水资源的短缺,如果去掉,不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1:试题分析: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不足。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北方地区尤为严重。由于我国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发,往往容易形成南涝北旱的现象。加上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年来由于毁林开荒、滥砍滥现象不断发生,致使水土流失加剧,部分地区河流断流、湖泊水域面积萎缩,造成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人畜饮水困难。建议:一、节约:1、适度提高家庭和企业用水标准;2、提倡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3、水资源循环利用;4、扩大绿色植被覆盖度,涵养水源;5、扩大节约用水宣传力度。二、治理:1、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提高污水排放标准;2、积极研发海水淡化技术,降低淡化成本;3、修建水库与蓄水池,跨流域调水。

人类水资源现状阅读答案2

  ⑴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⑵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均水*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xx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⑷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第⑵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从第⑶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去掉后对文意影响相对较小的一项是(2分)

  A.水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

  B.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C.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D.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均水*的1/4。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全球的水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

  B.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接*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C.北方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开发过度,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使得荒漠化趋势蔓延。

  D.文中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主要是为了具体说明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

  5.针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

  参考答案:

  1.主要说明方法:列数字。作用:具体、准确地反映了全球水资源的总量及咸水、淡水所占的比例等,表明全球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满分3分)

  2. ⑴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资源相对脆弱)

  ⑵南北跨度大,远距离调水困难(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大)

  ⑶人口越来越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小)(每点1分,满分3分)

  3. D(2分)

  4.C(2分)

  5.提示: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能说明理由即可。(2分)

人类水资源现状阅读答案3

  ⑴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⑵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均水*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xx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⑷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第⑵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从第⑶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去掉后对文意影响相对较小的一项是(2分)

  A.水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

  B.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C.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D.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均水*的1/4。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全球的水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

  B.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接*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C.北方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开发过度,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使得荒漠化趋势蔓延。

  D.文中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主要是为了具体说明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

  5.针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

  参考答案:

  1.主要说明方法:列数字。作用:具体、准确地反映了全球水资源的总量及咸水、淡水所占的比例等,表明全球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满分3分)

  2. ⑴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资源相对脆弱)

  ⑵南北跨度大,远距离调水困难(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大)

  ⑶人口越来越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小)(每点1分,满分3分)

  3. D(2分)

  4.C(2分)

  5.提示: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能说明理由即可。(2分)


人类水资源现状阅读答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人类水资源现状阅读答案 (菁华3篇)(扩展1)

——人类水资源现状阅读答案 (菁华3篇)

人类水资源现状阅读答案1

  ⑴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⑵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均水*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xx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⑷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第⑵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从第⑶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去掉后对文意影响相对较小的一项是(2分)

  A.水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

  B.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C.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D.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均水*的1/4。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全球的水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

  B.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接*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C.北方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开发过度,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使得荒漠化趋势蔓延。

  D.文中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主要是为了具体说明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

  5.针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

  参考答案:

  1.主要说明方法:列数字。作用:具体、准确地反映了全球水资源的总量及咸水、淡水所占的比例等,表明全球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满分3分)

  2. ⑴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资源相对脆弱)

  ⑵南北跨度大,远距离调水困难(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大)

  ⑶人口越来越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小)(每点1分,满分3分)

  3. D(2分)

  4.C(2分)

  5.提示: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能说明理由即可。(2分)

人类水资源现状阅读答案2

  人类水资源现状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步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均水*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高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xx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印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 (2分)

  2、第④段中,作者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地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方的用水情况,是为了具体说明什么?

  3、第段中,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因素有三点:(3分)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第段中“人类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均水*的1/4”中的“仅”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案

  1、(2分)对象:人类水资源现状。顺序:逻辑顺序(每空1分)

  2、(2分)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

  3、(3分)(1)地区颁布不均(或:水资源不相匹配,生态资源相对脆弱)

  (2)南北跨度大远距离调水困难(或: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大)

  (3)人口越来越多(或: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少)

  4、(3分)不能。(1分)“仅”字突出了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程度,去掉则无此效果。“仅”字在此句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对即可)(2分)

人类水资源现状阅读答案3

  ⑴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⑵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均水*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xx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⑷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第⑵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从第⑶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去掉后对文意影响相对较小的一项是(2分)

  A.水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

  B.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C.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D.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均水*的1/4。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全球的水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

  B.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接*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C.北方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开发过度,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使得荒漠化趋势蔓延。

  D.文中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主要是为了具体说明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

  5.针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

  参考答案:

  1.主要说明方法:列数字。作用:具体、准确地反映了全球水资源的总量及咸水、淡水所占的比例等,表明全球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满分3分)

  2. ⑴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资源相对脆弱)

  ⑵南北跨度大,远距离调水困难(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大)

  ⑶人口越来越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小)(每点1分,满分3分)

  3. D(2分)

  4.C(2分)

  5.提示: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能说明理由即可。(2分)


人类水资源现状阅读答案 (菁华3篇)(扩展2)

——《春晚》阅读答案 (菁华3篇)

《春晚》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春 晚

  范成大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①。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①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

  B.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

  C.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

  D.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15.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联的妙处。(6分)

  阅读答案:

  14.A(“充满生机”不对,“荒园萧瑟”说明景物并无生机;诗人也没有游赏的兴致,反倒是“懒追随”。)

  15.①虚写(想象)。诗人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暮春图。②用典。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写归隐之情,含蓄蕴藉,言*旨远。③以景结情。借暮春田园美景抒发了诗人的思归之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若答“对比,想象的美景与前文荒园的现实萧瑟之景形成对比”也可)(每点2分)

《春晚》阅读答案2

  郡圃春晚

  韩琦①

  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

  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

  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

  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②堂堂。

  注:①韩琦一生以天下为己任,这是诗人晚年闲置相州时的作品。②堂堂:公然地。毫无顾及地。

  (1)诗的颔联中又、还有何表达作用?(3分)

  (2)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愁的内涵。(4分)

  参考答案

  (1)前以尽日有时加以修饰,紧扣诗句中的闲字,表现景物的不断重复、单调可厌,(1分)表达出诗人心境的烦闷、孤寂。(2分)(或答:又、还,表现花鸟由飞而歇,先见后藏,突出了景物的衰飒、寂寞,体现了诗人心境的烦闷、孤寂。)

  (2)春水满塘,春花坠地,浩荡春光正堂堂逝去,有伤春之愁;(2分)诗人桑榆晚景,因病戒酒,终日闲置,是一种难耐的折磨。

  【解析】

  (1)试题分析: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即现)还藏。尽日,这是根据当时的观察作出的推论,从中隐隐可见诗人的闲愁。在用字遣词上,又、还,亦意在表现景物的不断重复,单调可厌,从而展示出诗人心境的烦闷、孤寂。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诗的最后一句,诗人用力点破这万愁的由来:三月去堂堂。这既是实写春水满塘、春花堕地,浩荡春光正堂堂逝去;同时,它又是虚拟,比喻诗人桑榆晚景,沉疴在身,这是愁的根源,自然界春天的逝去不过是愁的触媒。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赏析

  宋代不设郡,但*惯仍称州为郡,故州中公署后的园圃亦称郡圃。韩琦晚年既老且病,连一般的公务也应付不了,只能终日闲居;这种生活,对于以天下为己任的韩琦来说,是一种难耐的折磨。而当他对着郡圃的一派暮春景色时,感物生情,这种愁情更抑制不住。因此,前半首就从这些景物着笔,但并非简单罗列,而是融合了诗人不断变化的情绪,表现出深厚的功力。

  溶溶春水满方塘,一个满字,活画出春水方生的气象。当此碧波*岸、春深如海之际,诗人本应开口一笑,愁苦俱忘。但突然之间,微风送来几缕淡淡的清香,诗人敏感地知道:这是春花正在随风飘堕。芳时难留,烟景不再,该送春了。诗人目光所对是自然界的落花,心中所思则是生命的凋谢,于是悲从中来。但妙在诗人并不将这种愁情一泻无余,而是极为含蓄,暗寓于景物描写之中: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即现)还藏。尽日,这是根据当时的观察作出的推论,从中隐隐可见诗人的.闲愁。在用字遣词上,又、还,亦意在表现景物的不断重复,单调可厌,从而展示出诗人心境的烦闷、孤寂。

  第三联由景及人,关键在一个闲(静也是闲的意思)。韩琦本来是不闲的,他一向在朝廷或边关任职,政事繁剧,军务倥偬;当身染重病之后,为了调养,才申请回到故乡相州任职,因为这里是内地,要闲得多。后来病情加重,更是终日闲居了。但结果,沉疴不为闲来减,希望落空了;不仅如此,还因为过于闲散却又不甘闲散,既有生理的痛苦,又有精神的苦闷,更觉得时间难熬。所以,流景(即时光)知从静处长在字面上和上句是对偶,但意义并非*列,而是递进一层,抒写他的伤感。

  最后一联直抒无可奈何的春愁。古人称酒为酒兵,谓酒能消愁,如同兵能克敌。说欲战,就暗含这个比喻在内。愁本不可数,加以万字,突出愁多,战字则从反面衬出愁多。愁情既如是之甚,诗人想借酒一浇,无奈因病戒酒,连这也不能做到。于是,一切防守的力量尽失,只好任凭万愁进攻了。

  诗的最后一句,诗人用力点破这万愁的由来:三月去堂堂。这既是实写春水满塘、春花堕地,浩荡春光正堂堂逝去;同时,它又是虚拟,比喻诗人桑榆晚景,沉疴在身,这是愁的根源,自然界春天的逝去不过是愁的触媒。诗用五个字将这两层丰富的内容融为一体,所以极有分量;唯其如此,可堪二字才益显沉重,情调衰飒,诗人不胜其悲。

《春晚》阅读答案3

  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完成下面题目。(6分)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这首词中最能代表作者情感的一个字是什么?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分)

  (2)上阕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心绪?(2分)

  (3)下面两个句子都是写“愁的经典句,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2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参考答案

  (1)“愁,这首词是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时她正处于国破家亡夫死中的悲惨中,故悲愁极多。

  (2)

  a.借景抒情,通过萧瑟的景物“沉香花已尽渲染哀愁的情感。

  b.通过“倦梳头“泪先流两个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内心哀愁。(答对一点即可)

  (3)

  a.“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比喻(拟)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多。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多而绵长。(一点1分)

  附赏析: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我们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人类水资源现状阅读答案 (菁华3篇)(扩展3)

——《花灯》阅读答案 (菁华3篇)

《花灯》阅读答案1

  花灯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个月。*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了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的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是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子,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边。至今我还记得是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个梳了抓髻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1.词语连线。

  五月 中秋节 放莲花灯

  七月 端午节 吃月饼

  八月 灯节(元宵节)登高吃花糕

  九月 七夕 吃樱桃和粽子

  正月 重阳节 观灯

  2.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端午节是“雅”的节日?

  (2)作者为什么要写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

  3.下面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人过端午节的主要目的是避五毒。()

  (2)八月节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为伤感。()

  (3)春节是*所有节日中最热闹的。()

  (4)上元佳节其实就是灯节,所有花灯中最好玩的是“气死风”。()

  (5)北京的花灯其实也缺少文化内容。()?

  参考答案:

  1.五月一端午节一吃樱桃和粽子

  七月一七夕一放莲花灯

  八月一中秋节一吃月饼

  九月一重阳节一登高吃花糕

  正月一灯节一观灯

  2.(1)端午节和诗人屈原相关。

  (2)用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来衬托北京花灯的文化内容。

  3.(1)×(2)×(3)√(4)×(5)×

《花灯》阅读答案2

  花灯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个月。*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了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的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是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子,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边。至今我还记得是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个梳了抓髻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1.词语连线。

  五月 中秋节 放莲花灯

  七月 端午节 吃月饼

  八月 灯节(元宵节)登高吃花糕

  九月 七夕 吃樱桃和粽子

  正月 重阳节 观灯

  2.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端午节是“雅”的节日?

  (2)作者为什么要写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

  3.下面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人过端午节的主要目的是避五毒。()

  (2)八月节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为伤感。()

  (3)春节是*所有节日中最热闹的。()

  (4)上元佳节其实就是灯节,所有花灯中最好玩的是“气死风”。()

  (5)北京的花灯其实也缺少文化内容。()?

  参考答案:

  1.五月一端午节一吃樱桃和粽子

  七月一七夕一放莲花灯

  八月一中秋节一吃月饼

  九月一重阳节一登高吃花糕

  正月一灯节一观灯

  2.(1)端午节和诗人屈原相关。

  (2)用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来衬托北京花灯的文化内容。

  3.(1)×(2)×(3)√(4)×(5)×

《花灯》阅读答案3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就热闹起来,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又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弄枪。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边。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着个梳了抓髻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1)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花灯是真正的艺术品,选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体现出来的。

  (4)作者在选段中介绍了哪些花灯?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上元节(灯节)

  (2)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但是没什么文化内容

  (3)形状材料样式

  (4)作者介绍了纸灯笼、绢灯笼、纱灯笼、玻璃灯笼、宫灯、仿动物灯、“气死风”灯。

  我喜欢仿动物灯,因为我喜欢各种动物。


人类水资源现状阅读答案 (菁华3篇)(扩展4)

——保护水资源话题作文 (菁华3篇)

保护水资源话题作文1

  水是生命之源,生命之本,人类的健康离不开水。人可以几天不进食,但不可以几天不喝水。而现在,全球有20亿人口正处于严重缺水状况!!水的危机,已经向人类敲响了警钟!

  *的水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是大部分水都是海水,而海水是咸的,是不能直接饮用的;再加上大部分淡水都分布在寒冷的南、北两极和终年积雪的高山上,这样淡水资源就所剩无几了。而且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缺水的地方很多。

  小时候我想,自来水龙头里的水不是一直流个不停吗?爸爸妈妈常常给我讲哪些地方最*又闹干旱了,不要说种庄稼,就是人喝的水都难以保证。我总觉得不可想象,水不是地球上最多的东西吗?大江、大河、大湖、大海不是有那么多吗?怎么会缺水呢!

  后来,我慢慢长大,也慢慢弄明白: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8万亿亿升。这个数量似乎能满足全球人口对水资源的需求,但实际情况并不令人乐观。现存水储备的99%是不宜人类利用的海水和极地冰,其余1%还大都在800米以下的地层,人们生存所依赖的河流湖泊的水仅占总量的0。01%。世界上已有18个国家的人均可再生水资源拥有量不到1000立方米。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一项报告表明,世界上有34亿人口*均每年只能得到50升水,这标志着人类正面临着淡水短缺的危机。

  这一严峻形势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人们赖以生存的河流、湖泊正面临着越来越多污染的威胁。只有杜绝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或者减少其数量,河流湖泊中原有的污染物才会随水流走、稀释,逐渐减少。因此,防治河流湖泊污染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控制污染源。我们知道,河流湖泊污染来源是工业废水和城乡生活污水。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对废水排放等各方面,都作了严格的限制和规定。

  如果我们不珍惜水资源的话,将来地球上流下的最后一滴水是自己的眼泪。

保护水资源话题作文2

  环保征文:我们的世界,因为水是美丽的,因为有水只活了过来,因为有水,直到娇艳的花朵;因为有水,郁郁葱葱的树木可以长;因为有水,草春风吹又生;因为有水,它只是灿烂的笑容;因为水的,世界是美好的,如果所有可用的河流干涸,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如果江河干涸,郁郁葱葱的树林变成了不可触摸的噩梦,鸟儿没有家,只能站在光秃秃的树干上,远远地望着因缺水而枯萎的树林,慢慢地变成一片没有一点绿色的沙漠,眼睛里带着一点悲伤和困惑,也许他们在想家,也许是在想未来。

  如果全部干涸,因为没有食物,我们再也看不到羚羊和猴子的可爱调皮的痕迹,而不能看到棕色马和大象更强,更无形凶猛的狮子领主的河流。

  如果所有的河流都干涸了,我们顽皮的孩子将失去一个娱乐场所。我们不能再在河里玩了。我们不能再在河里滑冰,不能在水里钓鱼,不能在水里打仗了。······

  如果所有的河流都干涸了,美丽的银色月光就不会再照在湖面上了。那首"让我们挥舞我们的桨"将成为我们永久的记忆。

  如果所有的河流都干涸了,那么高山沙漠就会“笑”,很容易肆无忌惮地扑向人们,淹死人。人们遮住自己的脸,流下眼泪,寻找希望,看着这一切,我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到那时,在浩瀚的宇宙中,那颗美丽的水蓝色行星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颗可怕的黄土行星,它将是世界末日!

  为什么?为什么这个残酷的结果会发生在地球母亲无私的身体吗? !如何辉煌的地球的过去会变成这个样子?这时,站在小河边的人们干涸,道歉到河边,但现在后悔有什么用呢?

  现在,悲剧还没有发生,我们只是轻轻拧紧水龙头,自觉不往河里扔垃圾,这就是保护水源,保护水源,让地球母亲永葆青春,这是每一个地球生物的心愿!

保护水资源话题作文3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最珍贵的不是金银首饰,不是美食,而是最不显眼、最不可分割的水。水是生命之源,一个人几天不能吃,几天不能喝!但现在地球严重缺水,水资源不可再生,同时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越来越严重,提高节水意识十分重要。

  据资料显示,人类可以直接利用地球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的0.3% 。 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正遭受严重的水资源短缺,许多村庄和田地正被不断扩大的沙漠所吞噬。 淡水资源的减少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经济建设,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已经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 我们的愿望是建设一个水资源丰富、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

  然而,在*西部地区,水资源非常稀缺。在他的生命中只有三个浴池:第一次在出生时,第二次在结婚时,第三次在死后。他们的饮用水也很珍贵,所以有“一滴水,如油”的说法。

  人类是文明的,地球是的,茫茫的宇宙中,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水,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我们如果不珍惜水,恐怕最后的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了!

  *有13亿人口。如果每个人都节约一滴水,有多少人会从中受益。现在,我想教你一些节水小窍门:洗脸用的水可以用来洗脚;洗米用的水可以用来清洁家具;洗蔬菜用的最后一点水可以用来洗抹布;衣服长的时候可以用洗衣机洗,衣服小的时候可以用手洗,而且洗完的水可以用来洗拖把;用收集到的生活污水洗厕所可以节约清洁用水;垃圾无论大小,都应该从垃圾通道中收集和清除,而不是用水洗厕所;洗手时不要打开大量的水;不用水时关上水龙头;及时修复设备泄漏

  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浪费水,我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制止,丢垃圾在河里河边发现,我们建议要上前,让他(她)摆脱乱抛垃圾的这个坏*惯。 .....

  如果我们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我们将拥有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水清鱼乐的美好生活环境!


人类水资源现状阅读答案 (菁华3篇)(扩展5)

——《辣椒》阅读答案 (菁华3篇)

《辣椒》阅读答案1

  辣 椒

  ①世界上有些国家吃辣椒很厉害,如墨西哥、印度、朝鲜……*某些省,如四川、湖南等也以吃辣椒出名。有些人嗜辣椒已经到了“无辣不吃饭”的地步。美国宇航员威廉·勒努瓦在宇宙飞行时也带着辣椒。有一位指挥家,他走到哪里,辣椒就带到哪里,就连参加英国女王宴请时,也照例带着辣椒酱,他解释说:“没有辣椒的饭菜好比是病号饭。”

  ②辣椒原产美洲,17世纪传入我国,故亦称“番椒”,又名“秦椒”“大椒”“辣茄”。辣椒有几千个品种,仅我国四川的干辣椒就有100多种。辣椒有辣与不辣之分。云南有一种辣椒,其辣无比,只要舌尖稍微碰一下,就会使人辣得难受,疼痛万分。美国制药专家斯克维尔于1912年制定了测量辣度的方法,后来人们就以他的名字作为辣度的单位。植物病理学家曾用这种方法,测出甜椒的辣度为零,最辣的辣椒有300 000斯克维尔。

  ③辣椒能把人辣出眼泪、辣出鼻涕、辣出汗水,不爱吃辣椒的人不禁要问:“人们何苦要吃辣椒?”这是因为吃辣椒有3个好处:一是它的营养丰富;二是能祛风散寒;三是能增进人的食欲。每100克辣椒的维生素含量大于100毫克,在蔬菜中占首位。此外,辣椒还含有维生素B1、B2,胡萝卜素以及其他营养物质。辣椒还能暖胃驱寒。《食物本草》中说,辣椒能温暖脾胃。如果遇寒出现呕吐、腹泻、肚子疼等症状,可以适当吃些辣椒。谚语曰:“三个辣椒,顶件棉袄”。辣椒也具有杀菌作用。当人摄入辛辣食物后体内温度急剧上升,这样就可以抑制食物中的有害病菌的繁殖或者杀死有害细菌。同时,辣椒也具有燃烧脂肪的功能。辣椒含有一种成分——辣椒碱,它可以通过扩张血管,刺激体内生热系统,有效地燃烧体内的脂肪,加快新陈代谢,使体内的热量消耗速度加快。据测算:进食一餐辣味之后,可以消耗大于25%的卡路里热量。大脑还同时指挥胃液和唾液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加快,这就有利于消化,增进食欲。

  ④辣椒,很多人越吃越想吃。据心理学家分析,吃辣椒后,“烧灼”信息使大脑把身体作为“受伤”对待,从而促进身体释放一种自体止痛剂。这种自体止痛剂就像少量麻醉剂,能起到一种轻微的欣快作用,使人产生精神快感,专家称此为“辣椒微醉”。这也许是人们对辣椒越吃越爱吃的主要原因。

  阅读题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采用了空间说明顺序。

  B.“美国宇航员威廉·勒努瓦在宇宙飞行时也带着辣椒。”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C.第二段介绍辣椒的原产地、名称、品种、分类等知识,重点说明了辣椒的辣度。

  D.文章最后一段中的“也许”一词表示猜测,并非肯定。人们爱吃辣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辣椒微醉”的作用,也可能不是,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3分)

  每100克辣椒的维生素含量大于100毫克,在蔬菜中占首位。

  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借助文章相关内容,分析材料中所写的现象各印证了辣椒所具有的什么功能,并作简要解释。(5分)

  【材料1】吃完辣椒后,让人汗水直流,身体里像包裹着一团燃烧的烈火,欲罢不能,越吃越爱吃。*些年来,有人尝试食用辣椒或辣椒制品来减肥。在日本,就已经出现了多种适合女性食用的辣椒制品。

  【材料2】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很容易滋生各种病原体和寄生虫,食物不易保存。科学家发现,生活在炎热气候条件下的居民懂得用吃辣椒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比如生活在炎热地区的泰国居民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人更喜欢吃辛辣食物。

  材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应是逻辑顺序。

  2、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分)准确具体地写出辣椒营养丰富的特点,使说明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2分)

  3、材料1:辣椒具有燃烧脂肪的功能。吃辣椒能有效地燃烧体内的`脂肪,加快新陈代谢,使体内的热量消耗速度加快,因而吃辣椒后让人汗水直流,身体里像包裹着一团燃烧的烈火。

  材料2:辣椒具有杀菌作用。热带地区很容易滋生各种病原体和寄生虫,食物不易保存。当人摄入辛辣食物后体内温度急剧上升,可以抑制食物中的有害病菌的繁殖或者杀死有害细菌。 (每个材料解说2分,语言表达共1分)

《辣椒》阅读答案2

  ①世界上有些国家吃辣椒很厉害,如墨西哥、印度、匈牙利、朝鲜……*某些省,如四川、湖南等也以吃辣椒出名。有些人嗜辣椒已经到了"无辣不吃饭"的地步。美国宇航员威廉。勒努瓦在宇宙飞行时也带著辣椒。有一位指挥家,他走到哪里,辣椒就带到哪里,就連参加英国釹王宴请时,也照例带著辣椒酱,他解释说:"没有辣椒的饭菜好比是病号饭。"

  ②辣椒原产美洲,17世纪传入我国,故亦称"番椒",又名"秦椒"、"大椒"、"辣茄".辣椒有几千个品种,仅我国四川的干辣椒就有100多种。辣椒有辣与不辣之分,甜椒不辣。云南有一种辣椒,其辣无比,只要舌尖稍微碰一下,就会使人辣得难受,疼痛万分。美国制药专家斯克维尔于1912年制定了测量辣度的方法,后来人们就以他的名字作为辣度的单位。植物病理学家曾用这种方法,测出甜椒的辣度为零,最辣的辣椒有300000斯克维尔。

  ③⑴辣椒能把人辣出眼泪、辣出鼻涕、辣出汗水,不爱吃辣椒的人不禁要问:"人们何苦要吃辣椒?" ⑵这是因为吃辣椒有3个好处:一是它的营养丰富;二是能驱风散寒;三是能增进人的食欲。⑶每100克辣椒的维生素含量大于100毫克,在蔬菜中占首位。⑷此外,辣椒还含有维生素B1、B2、胡萝卡素以及其他营养物质。⑸谚语曰:"三个辣椒,顶件棉襖".⑹辣椒中的辣椒素对人体具有刺激作用。⑺辣椒素一旦和舌头及嘴里的神经末梢接触,神经就迅速把"烧灼"信息传给大脑,大脑便让身体处于戒备状态,使心跳和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从而使人感到"发热"。⑻大脑还同时指挥胃液和唾液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加快,这就有利于消化,增进食欲。

  ④辣椒,很多人越吃越想吃。据心理学家分析,吃辣椒后,"烧灼"信息使大脑把身体作为"受伤"对待,从而促进身体释放一种自体止痛剂。这种自体止痛剂就像少量麻醉剂,能起到一种轻微的欣快作用,使人产生精神快感,专家称此为"辣椒微醉"。这也许是人们对辣椒越吃越爱吃的主要原因。

  1.作者在第一段中列举美国宇航员和一位指挥家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除了介绍辣椒的原产地、名称、品种、分类等知识之外,重点说明了辣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別指出第三段中说明下面内容的句子(只填句子序号)。

  辣椒营养丰富:_________________

  辣椒能驱风散寒:_______________

  辣椒能增进食欲:_______________

  5.第三段"这就有利于消化"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概括第四段的内容(答案不超过20个字)。

  答案:1、有些人嗜辣椒已经到了"无辣不吃饭"的地步。

  2、辣度。或"辣度的测量"、"辣度的测量方法".

  3、列数字、分类別、举例子。

  4、辣椒营养丰富:⑶⑷;辣椒能驱风散寒:⑸⑹⑺;辣椒能增进食欲:⑻。

  5、胃液和唾液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加快。

  6、人们对辣椒越吃越想吃的主要原因。

《辣椒》阅读答案3

  《窗棂上挂串红辣椒》阅读原文

  村长带着那拨儿人进屋的时候,老太太正在扫地。灰尘沸沸扬扬,仿佛是鲜活的跳蚤在空气中上下跳动,弄得人眼睛迷迷茫茫。

  “那啥,顶子哪?”

  “下甸子打草去啦。”

  “啥时走的?”

  “小半个月啦。”

  “回来过没?”

  “没。”

  村长吸溜一下鼻子,“二婶,还不知道吧,顶子出事了。”

  二婶就一惊:“出了啥事?”

  “**啦,顶子。这不,官家正寻他哪!”

  “啥?”老太太便呆在那里,眼睛就直直地看着炕沿边上的那几个人。她这才发现其中一个戴大沿帽的已经带了绑绳和黑亮亮的枪。立马她心一颤动,眼仁儿就朝上翻过去,人便跟着向门框斜过去。几个人惊恐地奔了过去,将老太太放到炕上。

  一忽儿,老太太的鼻翅儿便扇动一下,翻转的眸子虽归了原位,但依旧是愣愣向上看着。

  “二婶,你看你啥个身板还不知道,上甚火?既是杀了人,顶子就不是原先的顸子了,那便是犯了王法。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麻溜缓缓,人家*局还有事情跟你说。”

  老太太眸子这才转了一轮儿,一汪亮亮的湿润便映在里面。

  看着老太太有了活气,警察就轻轻一笑,说:“老人家,您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但是儿子杀了人,犯了罪,如今又跑掉了。这,国法是不能容的。我们希望您控制住感情,配合我们来抓凶犯。否则,比如说包庇儿子、袒护儿子,那样您老人家也有罪了。按我们的经验,您的儿子还会回家来的,那时您必须报告我们。”

  “顶子真若是回家,你可得说呀!”村长眼睛觑觑着,冲着她说,“要不,那叫什么?对,叫窝藏。二婶,咱可不能糊涂啊!”

  她痴痴地点着头,两行老泪缓缓漫过面颊的褶皱,整个面庞已经全是泪水了,闪着亮晶晶的光芒。

  村长最费思索的是:她儿子若回来,她怎么告诉他们哪?他猝然发现了粮囤上那串红辣椒,眼睛立时闪出光亮,便指着红辣椒说:“对,就用它。二婶,他若是回来,您就将这串红辣椒挂到窗户上。”

  她又痴痴点点头,看了一眼红辣椒。

  顶子伏在高梁地垅沟里已经三天了。事情来得太突兀了,突兀得他只有逃到高梁地之后才想起后悔,悔自己不该为那屁大的事而冲动,悔自己冲动时不该抡那镰刀。战战兢兢挨了三天,吃喝现在全成了问题,最讨厌的是那垅上的风,哗啦哗啦吹得叶子直响,仿佛有无数个脚步向他走来,把他弄得一惊一乍的……

  可是一想到出逃,他又茫然了,天下这么大,地面这么广,去哪里呢?可是,不管去哪里,在要走之前,他一定要回家看一眼老娘。

  老太太送走了那些公家的人之后,就把家里仅有的二十几斤白面都烙成饼,然后就一张一张地折叠,用纸包好,一沓一沓塞进帆布口袋里。又包了二斤盐巴,塞在缝隙处。她早已谋算好,顸子若回来,就让他躲进小南山的石洞里,过个十天半月的,看看风声,她再想办法。她相信,办法总是有的。记得,她刚十岁那会儿,还扎着羊角辫呢,就给八路军伤病员往那山洞里送过饭,想想那会儿她都从没断过伤病员的一顿饭。如今,为了儿子,她还会没有办法?

  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老太太迷迷怔怔刚要闩门的当儿,突然间,门“吱呀”一声开了,顶子站在了她的面前。

  老太太眼泪马上就下来了。

  顶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饼,眼睛贼溜溜地寻觑着,待最后一口食物从喉咙处咕噜一声咽下之后,他才急急地说:“娘,我看你一目艮就得走了,有没有钱啥的,给我准备点。”

  老太太赶忙把裤腰子拽开,从里面掏出厚厚的一沓钱,递给顶子,说:“就这些了,都拿着吧!顶子,你要去哪里?”

  “娘,这您就不要管了。”

  “顶子,你把饼带上,到小南山的石洞里躲躲。”

  “娘,您就别管我了,我这一走,是死是活,真的不好说,啥年月能见到您,也都不敢想。娘,只求您自己保重啦!”

  “顶子,”老太太整个抖动起来,亮亮的泪珠向脸颊处滚动。

  “娘,还有一事,把咱家那把菜刀给我。”

  老太太抹了眼泪,愣了,说:“干啥?”

  顶子咬了下嘴唇说:“娘,我手头怎么也得有个应手的家伙呀。”

  “啥?”老太太倒吸了一口冷气.、

  “娘,我现在已经想好,谁真若是抓我逮我,我已没有别的路了,就得拼了,反正我已是有人命的人啦,杀一个够本,杀俩就赚一个。”

  “轰”地一声,老太太就觉得脑袋像被谁猛然击打了一样,眼前金光四射,她颤颤地向前走了一步。

  “娘,快快给我取刀来。”

  老太太表面应允着他,脚步便悄然向窗前靠*,趁儿子回身的工夫,就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

  (选自20xx年第7期《小说月报》,有删改)

  《窗棂上挂串红辣椒》阅读题目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村K在老太太苏醒后,劝慰她说“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不能包庇**犯,这句话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

  B.作品叙述了经历儿子**这一生活变故后老太太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老太太*凡而伟大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式的质朴而不愚昧的母爱的赞美。

  C.“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更暗示了老太太苦痛难受的心情,也为顶子回家提供背景。

  D.老太太希望顶子躲进小南山的石洞,可是顶子不要老太太管他,因为顶子觉得那个地方村里人都知道不安全,还不如逃到外面更容易活下来。

  E.作品的段落大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结构形式,语言朴实简练,富于生活化、口语化,这样写切合表现农民生活的题材内容。

  (2)小说中的老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

  (3)作者是怎样叙述老太太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作品以老太太“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为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窗棂上挂串红辣椒》阅读答案

  (1)BE

  (2)①淳朴善良。得知儿子**的消息后,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默默承受;②爱子情深。老太太在警察局和村长走后为顶子躲藏了诸多准备。③深明大义。在儿子因**后变得心理扭曲、口出狂言,有可能走上极端时,毅然挂上了红辣椒,举报了自己的儿子。

  (3)①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难全面细致地描述老太太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②以“儿子**”事件为线索,展现了老太太思想、心理变化的过程,在前后对比中突出了人物性格。③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故事更加集中。

  (4)①在人物形象上,这样结尾标志着老太太由“包庇儿子”到“举报儿子”思想、心理发生的重大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在情节结构上,这样结尾使情节突转,阐述了戏剧性的效果,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令人深思,回味无穷。③在主题表现上,这样结尾不仅表现了母爱的淳朴与伟大,更表现了人性的淳朴和理智,深化了作品的主题。④在思想感情上,这样结尾寄托了作者对*凡人物身上折射出的精神光辉的赞美,流露出了作者对底层人物的关爱情怀。

  《辣椒》阅读原文

  ①辣椒,又叫番椒、海椒、辣子、辣角、秦椒等,是一种茄科辣椒属植物。辣椒属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通常成圆锥形或长圆形,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变成鲜红色、黄色或紫色,以红色最为常见。

  ②辣椒的功能多样。辣椒能刺激口腔粘膜,引起胃的蠕动,促进唾液分泌,增强食欲,促进消化。辣椒也具有杀菌作用。当人摄入辛辣食物后体内温度急剧上升,这样就可以抑制食物中的有害病菌的繁殖或者杀死有害细菌。辣椒还能暖胃驱寒。《食物本草》中说,辣椒能温暖脾胃。如果遇寒出现呕吐、腹泻、肚子疼等症状,可以适当吃些辣椒。同时,辣椒也具有燃烧脂肪的功能。辣椒含有一种成分——辣椒碱,它可以通过扩张血管,刺激体内生热系统,有效地燃烧体内的脂肪,加快新陈代谢,使体内的热量消耗速度加快。据测算:进食一餐辣味之后,可以消耗大于25%的卡路里热量。

  ③辣椒为什么会辣呢?最*,科学家解开了这个秘密。这种让吃不惯辣椒的人眼泪直流的灼痛感觉,可能是辣椒保护自己的种子不被哺乳动物吃掉的一种策略。辣椒中含有一种被称为辣椒素的物质,能够刺激皮肤和舌头上感觉痛和热的区域,使大脑产生灼热疼痛的辛辣感觉。科学家研究发现,辣椒果实被小型哺乳动物吃掉,种子经消化排出之后,几乎不能再发芽。而鸟类的消化系统基本不对辣椒种子造成伤害。科学家认为,辣椒之所以辣是出自保护自己的作用。辣椒不想让动物(哺乳动物)把它们的果子吃掉,所以才在辣椒果子里产生了辣椒素,这样吃不了辣的动物就会放弃。而鸟类却丝毫吃不出半点辣味,辣椒素能给它们清爽的感觉,还有止痛的功效。所以鸟类吃起辣椒来像在嚼口香糖,而果实中的辣椒籽则会完整地经过鸟类的肠道排泄出来,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播种。

  ④辣椒作为一种美食,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印度人称辣椒为“红色牛排”;墨西哥人将辣椒视为国食。在我国,辣椒在许多地区都是非常重要的调味品,甚至没有它就无法下饭。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当辣椒的辣味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机体的神经系统会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加、肠胃蠕动增快而加倍“工作”;同时兴奋性的刺激会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再吃下去,大脑又会以为有痛苦袭来,于是释放出更多的内啡肽。内腓肽会促进大脑内另一种物质——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它相当于每个人体内的“奖励系统”的物质基础,是一种类似肾上腺素的物质,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于是享乐主义的大脑让我们吃辣吃上瘾了,以致于闻到浓郁的辣味就有进食的冲动。

  《辣椒》阅读题目

  18.本文②-④段的说明层次是:先说明,再说明,最后说明。(3分)

  1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借助文章相关内容,分析下面材料中所写的现象各印证了辣椒所具有的什么功能,并作简要解释。(5分)

  材料一:

  吃完辣椒后,让人汗水直流,身体里象包裹着一团燃烧的烈火,欲罢不能,越吃越爱吃。*些年来,有人尝试食用辣椒或辣椒制品来减肥。在日本,就已经出现了多种适合女性食用的辣椒制品。

  材料二:

  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很容易滋生各种病原体和寄生虫,食物不易保存。科学家发现,生活在炎热气候条件下的居民懂得用吃辣椒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一般来说,生活在炎热地区的居民(如泰国、印度)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人更喜欢吃辛辣食物。

  《辣椒》阅读答案

  18.辣椒的功能辣椒辣的原因(辣椒为什么会辣)人们喜爱辣椒的原因

  19.答案示例:材料一:辣椒具有燃烧脂肪的功能。吃辣椒能有效地燃烧体内的脂肪,加快新陈代谢,使体内的热量消耗速度加快,因而吃辣椒后让人汗水直流,身体里象包裹着一团燃烧的烈火。因而辣椒具有燃烧脂肪的功能。

  材料二:辣椒具有杀菌作用。热带地区很容易滋生各种病原体和寄生虫,食物不易保存。当人摄入辛辣食物后体内温度急剧上升,可以抑制食物中的有害病菌的繁殖或者杀死有害细菌。


人类水资源现状阅读答案 (菁华3篇)(扩展6)

——保护水资源宣传标语 (菁华3篇)

保护水资源宣传标语1

  1、喜与悲,只在于现拥有的那一滴水。

  2、加强河道管理,维护河湖健康。

  3、生命可源于水,亦可毁于水。

  4、同护一方水资源,共创美好的家园。

  5、节约用水,重在合理用水,科学用水。

  6、水干了!地裂了!心枯了!

  7、节约我们的水,保护我们的水,让我们的水造福人类。

  8、推进依法行政,实现依法治水。

  9、珍惜一滴水,拯救全世界。

  10、加强依法行政,推进民生水利。

  11、浪费用水可耻,节约用水光荣。

  12、珍惜水,保护水,让水造福人类。

  13、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14、和谐人与水,魅力母亲河。

  15、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

  16、水在流,失自由,伤心痛苦眼泪流。

  17、水一清二白,请勿损它清白。

  18、一双手托起生命,一滴水挽救地球。

  19、泉眼无声惜细流,节约用水水常有。

  20、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21、开源节流奔小康,人水和谐粮满仓。

  22、坚持人水和谐,建设生态文明。

  23、淠史杭今日同护,水资源万世共享。

  24、淠史杭水清又甜,人人呵护流千年。

  25、节约一滴水,挽救一条命。

  26、水是我们的终生伴侣,望珍惜。

  27、珍惜水资源,就是珍惜生命。

  2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9、提倡绿色生活,实施清洁生产。

  30、想“岁岁”*安,请珍惜用水。

保护水资源宣传标语2

  1、保护水资源,生命真永远。

  2、如果人类不从现在节约水源,保护环境,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3、人体的70%是水,你污染的水早晚也会污染你,把纯净的水留给下一代吧!

  4、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1、节约用水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2、努力创建节水型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

  3、大力普及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4、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5、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

  6、国家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

  7、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8、坚持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

  9、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10、依法管水,科学用水,自觉节水。

  11、强化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节约和保护城市水资源。

  12、努力建立节水型经济和节水型社会。

  13、保护水资源,促进西部大开发;节约每滴水,共同创建节水城。

  14、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5、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

  16、珍惜水就是珍惜您的生命。

  17、请珍惜每一滴水。

  18、世界缺水、*缺水、城市缺水,请节约用水。

  19、浪费用水可耻,节约用水光荣。

  20、水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21、节约用水,重在合理用水,科学用水。

  22、树立人人珍惜、人人节约水的良好风尚

  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标语

  23、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

  24、珍惜用水,别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

  25、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

  26、加强农村水利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7、大力普及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28、坚持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

  29、努力建立节水型经济和节水型社会。

  30、改善民生,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31、强化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节约和保护城市水资源。

  32、保护水资源,促进西部大开发;节约每滴水,共同创建节水城。

  33、水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34、浪费用水可耻,节约用水光荣。

  35、如果人类不从现在节约水源,保护环境,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36、坚持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

  37、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38、节约用水,重在合理用水,科学用水。

  39、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40、12,保护水工程,人人有责

  41、珍惜水保护水让水造福人类

  42、以人为本,大力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43、保护生态,维护河流健康生命

  44、科学用水和谐用水

  45、依法管水,科学用水,自觉节水。

  46、保护水资源,促进西部大开发;节约每滴水,共同创建节水城。

  47、加强洪水管理保障防洪安全

  48、节约用水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49、认真贯彻“开源节流并重,以节流为主”的方针!

  50、树立人人珍惜、人人节约水的良好风尚。

  51、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

  52、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

  53、滴水在指尖,节水在心田。

  54、保护植被,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

  55、保护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

  56、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57、珍惜水资源,就是珍惜生命

  58、珍惜水就是珍惜您的生命。

  59、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

  60、发展水利,改善民生

  61、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62、保护水资源,生命真永远。

  63、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

  64、世界缺水、*缺水、城市缺水,请节约用水。

  65、珍惜水,保护水,让水造福人类

  66、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67、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民生水利

  68、为了人类和您自身的生命,请珍惜每一滴水!

  69、努力创建节水型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

  70、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71、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72、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73、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74、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75、加强依法行政推进民生水利

  76、世界缺水、*缺水、城市缺水,请节约用水。

  77、依法管水,科学用水,自觉节水。

  78、节约用水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79、加强河道管理维护河湖健康

  80、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人水和谐

  81、请珍惜每一滴水。

保护水资源宣传标语3

  1、水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生命,谁来关爱水的生命!

  2、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3、坚持团结治水,构建和谐流域。

  4、坚持人水和谐,建设生态文明。

  5、改善民生,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6、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

  7、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推进水利协调发展。

  8、节约为本,治污优先。

  9、珍惜水,保护水,让水造福人类。

  10、节约用水就是珍惜生命。水资源是有限的,生命之河是无限的。

  11、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12、改善民生,共享水利发展、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

  13、珍惜水,保护水,让水造福人类。

  14、一滴清水,一片绿地,一个地球。

  15、水是人类公有的资源,人人应保护水资源。

  16、人人关心节水,时时注意节水。

  17、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18、保护河流生态,维护河流的健康生命。

  19、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实现人水和谐

  20、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从我做起。

  21、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22、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

  23、珍惜水就是珍惜您的生命。

  24、强化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节约和保护城市水资源。

  25、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每一滴水。

  26、别让孩子知道的鱼类只有泥鳅。

  27、保护水资源,促进西部大开发;节约每滴水,共同创建节水城。

  28、大力普及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29、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30、保护水资源,生命真永远。

  31、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

  32、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33、努力建立节水型经济和节水型社会。

  34、世界缺水、*缺水、城市缺水,请节约用水。

  35、保护生态,维护河流健康生命。

  36、保护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

  37、节约用水,珍爱生命。

  38、树立人人珍惜、人人节约水的良好风尚。

  39、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40、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41、节约用水,重在合理用水,科学用水。

  42、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43、水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44、珍惜资源永续利用,绿化环境净化心灵。

  45、依法管水,科学用水,自觉节水。

  46、坚持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

  47、爱惜生命之源,“关”住滴滴点点。

  48、浪费用水可耻,节约用水光荣。

  49、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50、人体的70%是水,你污染的水早晚也会污染你,把纯净的水留给下一代吧!


人类水资源现状阅读答案 (菁华3篇)(扩展7)

——保护水资源教案 (菁华3篇)

保护水资源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知道水是宝贵的、有限的水资源,了解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分布,知道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分布和比重,了解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2. 掌握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途径,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路线及影响。

  3. 了解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水浪费和污染现象,知道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能力目标

  1. 通过阅读各类图表,逐步培养和提高读图、用途、析图、释图的,能力。

  2. 通过学*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解决途径,培养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

  3. 通过学*水资源利用状况,培养从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4. 通过对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培养实践能力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了解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事实及缺水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水资源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节水惜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

  1.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及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

  2.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应的解决途径。南水北调的主要路线及意义。

  3. 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4. 分析图像、表格、文字等各种信息资料。

  教学难点

  1. 学会分析某一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2. 理解水利工程的作用,如三峡、小浪底工程。

  3. 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主要教法

  1. 讲述和讲解法

  2. 对比和分析法

  3. 讨论法

  教学准备

  1. 布置学生课前预*。

  2. 布置学生分组,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准备课堂讨论。

  3. 教师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准备相关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第一课时学*完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两个方面。第二课时学*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利用课本76页活动2世界水日和*水周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水的作用的认识。

  讲授新课

  教师板书:第三节 水资源

  教师提问:水是宝贵的资源,分组讨论,它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板书:1.水的作用

  学生讨论后,教师抽查提问小组代表发言。

  师生互动,共同归纳总结:水是生命之源,又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提供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

  教师提问:地球上的水储存在哪里?我们目前大量利用的水体主要是哪些水体?

  学生读"图3.16水资源是有限的"回答思考讨论上面教师提问,并计算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全球水的百分比。(0.0075%即不到万分之一)

  教师板书:2.地球上的水体

  师生互动,共同归纳总结: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占,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占全球水量的不足万分之一。可见地球上可以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的宝贵资源。

  教师利用投影展示资料

  淡水资源缺乏不是个别国家所独有的问题,而是全球发展中面临的问题。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7年联合国水事会议都提出了水危机不久将成为继石油危机之后另一项严重的社会危机。世界银行1995年的调查报告指出:占世界人口40%的80个国家正面临这水危机,发展*家约有10亿人喝不到清洁的水,17亿人没有良好的卫生设施,每年约有2500万人死于饮用不清洁的水。

  教师提问:这段文字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2002年12月12日,联合国郑重宣布: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在我们刚刚进入的这个新世纪,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将越来越严重。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严重的资源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5页下面一段,以组为单位

  讨论全球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并举实例说明。

  教师板书:3.水资源的短缺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用投影展示总结

  全球人口的增长

  社会经济的发展 水资源的消费量与日俱增

  人民生活水*的提高 水资源短缺

  水污染 可用水资源减少

  教师提问:读图3.17"就地取材"这副漫画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调查并提问:我们大多数同学家中都饮用纯净水、矿泉水,而且在我国城市中,购买纯净水、矿泉水饮用,已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利用投影展示资料:水污染对人的健康影响有以下两方面:(1)污染的水体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和病毒等。(2)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引起人的 中毒。这些有毒物质还会在水生蔬菜或水生生物体内蓄积,食用后会造成中毒或慢性中毒。

  教师提问: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3.17"就地取材"讨论回答。

  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工业废水

  农药、化肥 水污染

  城市污水

  教师提问:我国的水资源紧缺吗?存在那些问题?教师利用投影展示资料,要求学生读表格资料并结合课本76页内容,说说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有什么特点?

  世界主要国家水资源比较表(1996年)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巴西 51912 32343

  俄罗斯 40000 26990

  加拿大 31220 105117

  美国 29702 11294

  印度尼西亚 28113 14509

  * 27115 2167

  世界 470000 8098

  教师板书:二: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学生读表、看书回答:(略)

  教师归纳: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只有世界*均水*的1 4;我国水资源紧缺。

  教师板书:1水资源短缺 (1)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教师提问:我国水资源短缺有其它原因吗?有没有浪费、污染的原因?

  学生讨论,教师利用投影展示材料:

  美国年取水量不足5000亿立方米,国民生产总值超过8万亿美元左右,我国年取水量6000立方米,国民生产总值仅1万美元左右。此外,我国7沓水系重点流域地表水普遍受到污染。

  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教师板书:(2)污染、浪费严重

  教师提问:我国水资源紧缺程度各地一样吗?

  教师板书:2.水资源分布不均

  教师展示"我国河流流量分布图"

  教师指图讲解并提问"外流区,河流流量大;内流区,河流流量小;秦岭 淮河以南,径流量大,以北,径流量小。为什吗?请同学们思考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学生讨论,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教师板书:(1)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教师组织教学:请同学们结合我国降水的季节分布特点,分析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

  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教师板书:(2)夏秋多,冬春少

  教师提问: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有什么影响?

  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总结:夏季我国降水集中,河水暴涨,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白白流入大海,且易形成洪涝灾害,如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冬春两季降水少,河流处于枯水期,北方一些河流甚至干涸见底,造成严重的干旱缺水。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华北和西北地区,华北*原尤甚。

  教师提问:华北*原严重缺水,为什么?学生阅读课本78页相关内容,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判断一个地区水资源的紧缺状况,要分析两个方面:水资源的供应量与水资源的需求量的对比关系,即供需矛盾。华北*原比西北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大。

  如何解决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下节课学*。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前面所列知识结构表。

  布置作业: 地理填充图册本节题目。

保护水资源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说出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从地理事实中概括结论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通过资料解释世界水资源的有限以及分布不均,了解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切实体会到世界水危机、*水危机,同时培养学生从数据和图表中提取地理信息以及进一步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初步具有关心水资源的思想,能够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出主意,并自觉地从身边做起节约用水、防止污染,同时通过小组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水危机的严重性,树立正确的水资源观。

  2、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

  小组学*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教学挂图

  教学设计

  [引入]: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有关水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要学*的第三节《水资源》。

  [板书]:第三节水资源

  [提问]:你在日常生活中都用水做过什么?

  (可请多位学生回答)

  [转折过渡]:同学们说的都是水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又如何呢?

  (可请多位学生回答)

  [启发提问]:以上我们看到了水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你能不能试着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学生可有多种答案,教师均应予以肯定)

  [转折过渡]:水对人类这么重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回答)

  [转折过渡]:这些参加循环的水我们人类目前都能直接利用吗?(图3.16)

  [总结]:人类目前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

  [板书]一、水是宝贵的资源

  [转折过渡]:以上我们学*了水资源对人类是如此的重要,可水资源又是极为有限的。那我们人类应该如何对待水资源呢?

  [提问1]:下面我请同学们看图3.17,请同学们思考人类是如何对待水资源的。

  (学生回答:1、人类用水量增加;2、人类污染水资源;3、人类浪费水资源)

  [转折过渡1]:水资源本来就非常有限,且分布不均,再加上人类用水的增加、不断的污染和大量的浪费,必然会导致全球性的水危机。

  [活动](全班看书自学76页,请一位学生总结内容)

  [转折过渡]:以上我们讨论的是世界的情况,我们*的水资源状况又如何呢?

  [板书]: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引导分析]我们直接利用的淡水主要来源于什么呢?降水

  [讲解]降水的时空分布影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复*提问]降水的季节分配如何?

  (学生回答)夏秋多、冬春少

  [提问]:看图3.19思考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情况?为什么?

  (学生回答)

  [提问]如何解决水资源南丰北缺?

  [讲解]: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

  [转折过渡]:面对世界水危机、*水危机,我们作为世界的一员、作为*的公民、作为一名中学生能为水资源做些什么呢?

  [讨论]:

  1、你在家里如何节约用水?

  2、你在家里如何防止水污染?

  3、你在学校如何节约用水?

  4、你在学校如何防止水污染?

  [指导小组学*]:四个讨论题,请各小组任选一题讨论。

  [全课总结]]

  [板书]:

  1、水质污染2、节约用水3、使用浪费4、用水增加5、人类离不开水6、分布不均7、水危机8、总量有限9、防止污染。

  [布置作业]:84页家庭用水调查表

  板书设计

  一、水是宝贵的资源

  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1、时间:夏秋多、冬春少

  2、空间:南丰北缺

  3、解决:修水库、跨流域调水

  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保护水资源教案3

  【学*目标】

  1.认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2.了解典型的水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3.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4.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学*重点】“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原则;典型的水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手段】多媒体,交流讨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教师讲解出示尝试题:

  1.水体污染是怎样被污染的?

  2.水体污染给人类带来什么危害?温*单元1的内容,观看课本P114的生活启示图片,交流讨论,水的污染及危害性。

  能用剪接影片播放更佳。注意交流后,影片设置重放,进而加深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同时可加深记忆,再次可树立学生爱我家园,保护地球的环保意识。

  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教师讲解

  3、如何防止水污染?针对污染源,进行讨论,总结。

  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教师讲解

  4.体验生活中简单处理污水的方法。学*课本P114-P115,交流讨论各操作的原理和目的。

  课后自制一简易净水装置,并了解每一处的设计原理。过滤的内容在单元1已经学*过,在这里,设为课后探究,另找时间进行设计成果展示及讲评。

  【板书设计】

  一、水污染源

  1.未经处理的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农业上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3.生活废水任意排放;

  4.使用含磷洗涤剂;

  5.油船泄露石油。

  二、水体污染的危害性:

  1.含重金属离子和农药等有毒化合物的污水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并通过人类饮用水和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影响人类的健康;[

  2.含磷洗涤剂、化肥的大量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导致水体中植物营养元素的含量增高,促使水体中藻类生物大量繁殖,使得水生生物因水体缺氧而大量死亡;

  3.石油对海洋的污染,会在海水表面形成一层油膜,阻止了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海水,影响了海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海洋生物的生存;

  4.热水

  三、保护水资源的途径

  1.革新技术和工艺,在工业生产中减少甚至消除水体污染的产生;

  2.推广生态农业,科学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化肥;

  3.生产和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

  4.对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