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数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1

  一、导入新课探究新知。

  1、多媒体出示"小熊开店"的动画情景。

  2、今天小熊的超市开张可热闹了,店里的商品真是样样齐全,还有小朋友门特别喜欢的物品,看看都有那些物品,价钱是多少?

  3、来了几位顾客看看他们买什么?

  4、提出问题:小狗买4辆*需要几元?

  (1)你们能帮帮小熊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吗?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5×4=20(元)

  (3)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根据乘法口诀四五二十。)

  5、小猫拿了20元钱也准备买*,请你们再帮它计算能买几辆*好吗?

  (1)学生列式老师板书:20÷5=

  (2)为什么这样列式,你能说出理由吗"?

  (3)你是怎样想商的,请你们各小组讨论一下。

  (1辆5元,2辆10元,3辆15元,4辆20元,

  所以20÷5=4,商是4。)

  (先想5×?=20再想口诀?五二十,四五二十,所以商是4。)

  (4)同学们想的都很好,那你们觉得用那一种方法好呢?(用乘法口诀计算比较好。)为什么?

  6、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用乘法口诀求商。(老师板书课题)原来用口决求商这么好,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

  老师出示题,学生说出商并说出相应的口诀。

  二、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天就要下雨了,小蚂蚁正忙着般家呢,他们干什么?你能算出需要几只蚂蚁运完吗?

  学生独立完成在集体交流27÷3=9(只)

  2、数学游戏小鸟找家。

  (1)游戏规则:有着四个鸟笼,每个鸟笼上都有一句乘法口诀,一些同学得手上有一道除法算式,应用那句口诀求商,就把算式卡片贴在相应的鸟笼上。

  (2)一群小鸟出去捉虫子,天黑了他们找不到家了,你们能帮他们找到家吗?

  (3)学生集体活动全班进行检查。

  3、数学游戏二接力赛。

  (1)游戏规则;7个小组代表7种动物如:小鹿队,小兔队,等等,黑板上有7组除法计算题每小组同学依次上台计算看那组同学做得最快就奖给那组同学一个奖杯。

  (2)森林的动物们要举行一次接力赛,你们想不想参加?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各小组准备。

  (3)学生进行比赛后讲评。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例4、例5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正确地数百以上、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

  2、正确地用万以内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3、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数“翻坎数”,万以内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兴趣

  (1)教师用课件(或挂图)出示两堆小棒:一堆97根,另一堆5根。让学生猜一猜两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兴趣。

  (2)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并说说为什么。

  二、主动探究,建立模型

  1、数一百零几

  (1)99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100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强调“一百”与“一”之间一定要加1个“零”。

  (2)101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看着上图一起数一数,明确一百零几中间有1个

  “零”。

  2、数一百零几与一百几十

  (1)学生拿出整的100根小棒和散的20根小棒各放一堆。

  (2)同桌相互数一数,检查一下是不是符合要求。

  注意109是“100”与“9”合起来,110是100与10合起来,突出101与110的区别。

  (3)引导学生观察120根是1个100,2个10。(让学生动手捆1个大捆,2个小捆)

  (4)引导学生发现120就是由1个100和2个10组成的。

  3、在计数器上数一百九十几到二百几十

  (1)教师出示计数器,拨出197,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197的组成。

  (2)让学生接着往下数,当数到199到200时,怎样拨?

  ①观察个位,9个一再数1个一是多少个一?(10个一)10个一又是多少?(10个一是1个十)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在个位上拨去10个一,在十位上拨上1个十)

  ②观察十位,已有10个十。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在计数器上又怎样表示?(在十位上拨去10个十,在百位上拨上1个百)

  4、类比迁移

  (1)突出990与1000。

  教师出示计数器,拨出990,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990的组成。请学生再拨上10,怎么拨?怎么数?

  [点评:在操作活动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计数单位,突出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突破由十到百、由百到千这个翻坎数。]

  (2)突出1010,1020。

  ①1000之后再数10,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十位)拨几个?(1个)1000加10读作一千零一十,突出必须在“一千”与“一十”之间加1个“零”。

  ②1010之后再数10怎么拨?

  ③从1020再拨到1300怎么拨?

  ④从1300拨到1400可以怎样拨?

  ⑤同桌互动:使用计数器一十一十地拨,从880拨到1100,一边拨一边数。提醒学生遇到困难,可以寻求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然后抽学生演示,教师重点指导990、1000和一千零几十的拨法及数法。

  (3)突出20xx,20xx。

  ①1900之后再数10,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拨几个?是多少?(1910)依次到1990。

  ②1990之后再数10,十位上是多少?(10个一十)十位上怎么办?(10个一十是一百)百位上是多少?(10个一百)百位上怎么办?(10个一百是一千)千位上又是多少?(2个一千是二千)

  ③从20xx到20xx,在计数器上可以怎样拨?

  三、巩固新知,深化拓展

  1、接龙游戏(教师重点指导“翻坎数”)

  (1)一个一个地数,课堂活动第1题。(老师和全班学生接龙)

  (2)一十一十地数,课堂活动第2题。(男、女同学接龙)

  (3)一百一百地数,课堂活动第3题。(各大组接龙)

  (4)一千一千地数,课堂活动第4题。(全班齐数)

  2、拨一拨、说一说

  (1)先拨3500,再说由()个千和()个百组成。

  (2)先拨4020,再说由()个千和()个十组成。

  (3)先拨6003,再说由()个千和()个一组成。

  3、说一说

  (1)5400是由()个千和()个百组成。

  (2)4070是由()个千和()个十组成。

  (3)2496是由()组成。

  四、课堂小结

  你会数万以内的数吗?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通过学*你还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猜一猜、激趣导入。

  师:在这花儿盛开的季节里,昆虫们欢快的飞舞着,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它们只有半个身影。它们说:“只要你猜对它们是谁,它们就会出现。”

  师:请你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蜻蜓、蜜蜂、蝴蝶的半个身影,让学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虫的另一半。)

  师:同学们真棒!那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昆虫,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两边都是一摸一样的。

  师:像上面的左右两边都一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对称。这节课我们来学*更多对称的知识。

  观察、感知,互议自己的发现。有的同学从图案的形状上观察出对称的特点。

  汇报自己的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剪一剪,教学教科书29页例1

  (1)老师示范,先将一张纸对折,再画一画,最后沿画的线剪。打开是一件上衣。

  (2)学生模仿,做一个剪纸。学生动手剪时,师: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完成后观察这件上衣有什么特点?(是对称的)

  (3)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剪对称图形的?

  (4)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师:同学们剪得都很漂亮,在对称图形的中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所有图形的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师:对,这些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把这个对称图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样的两部分。那咱们能给这条折痕起一个名字吧!这条折痕在数学王国中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翻到教材29页,拿出剪刀、长方形纸,照样子剪一剪,剪好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刚才我们发现图片里都是对称的图案,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小手也来找一找对称图形呢?

  2、折一折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左右对折,打开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对称)再上下对折,又发现了什么?(上下对称)

  (2)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对角也对称。)

  (3)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折一折,你又有什么发现?(不管怎样对折,都是对称的。)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对称图形。

  师:先用直尺标齐,再用虚线画出对称轴。

  学生自由发言。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29页,做一做。

  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下面的字母、数字和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1、2、3、4、5、6、7、8、9

  3、教材第33页练*七第1—3题。

  四、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 (菁华3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过程,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各数。

  2、通过探索、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理解10、100、1000之间的关系。

  3、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测意识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地数数和理解10、100、1000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每组1000根左右的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用一休的故事创设情境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小客人,大家想知道他是谁吗?(播放一休的录像片)你心目中的一休是个什么样子的?

  生1:聪明的。

  生2:爱动脑筋的。

  生3:是个小和尚。

  师:今天,一休想出个数数的题来考考大家,大家有信心做出一休的题目吗?

  生:有。

  师:请同学们把一休带给大家的小棒倒出来,猜一猜大约有多少根?

  生1:300多根。

  生2:800多根。

  生3:1000根。

  生4:20xx根。

  师:现在我们就动手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在数以前,组长要合理分工,想一想,怎么数才能做到以下几个要求:1、数的速度要快;2、数的数量要准确;3、数的结果能让别人很快就看出来,而不用再去数。小组商量好了,就动手数一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数小棒,组长合理分工,记录数的方法和数的最后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数的方法。

  组1:我们小组是这样数的,我们先把20根捆成1小捆,然后数出5小捆捆成1大捆,正好是100根,就这样一捆一捆地摆好,最后数了数,一共有10大捆,正好是1000根。

  组2:我们小组是50根50根地数的,50根1捆,然后把2小捆捆到一起,正好是100根,我们数了数一共是10捆,所以就是1000根。

  组3:我们组和他们的不一样,我们以前学过10根捆成一捆,所以我们是10根10根地分。然后把10小捆捆成1大捆,一共捆了10大捆,就是1000根。

  3、找出典型。

  师:10小捆捆成1大捆,从这组小棒中,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小组先商量,然后汇报。

  组1:我发现1大捆是由10小捆组成的。

  组2:我发现1大捆比1小捆多得多。

  组3:我发现10个十是100。

  师:这l大捆和这10大捆你又能发现什么问题?

  4、小结。

  跟同学们说的那样,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今天我们就来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三、巩固新知

  今天一休还请来了他的三位好朋友,大师兄、二师兄和他的朋友小叶子,他们听说大家今天学会了数一千以内的数,都想出个题考考大家,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战吗?你想先接受谁的挑战?(学生自由选择题目)

  一休:你能估计出这些画面上有多少个(本)吗?

  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小叶子:小叶子给大家带来一个小猫闯关的游戏,小猫每闯过一关得100分,(演示小猫闯关的游戏)看完了小猫闯关的游戏,你知道小猫一共闯了几关?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共闯了10关;因为小猫每闯1关得100分,它得了1000分,就是10个一百,所以就是闯了10关。

  大师兄:大师兄给大家带来一个小猫收苹果的游戏,(出示课件)现在小猫已经得了986分,小猫每收一个苹果加1分,请你仔细数一数,看小猫最后一共得了多少分?

  游戏:以小组为单位,从(1)(2)题中任选一个题目。

  (1)从592数到613;

  (2)数出897后面的。8个数;

  二师兄:_____、_____、800_____、_____

  小组商量一下,你们小组准备怎么填?你们是怎么数的?

  组1:600、700、800、900,我们是一百一百地数的。

  组2:798、799、800、801、802,我们1是一个一个地数的。

  组3:802、801、800、799、798,我们1也是一个一个地数的,但我们是倒着数的。

  师:通过这个题我们看出,数数的顺序不同、数数的规律不同,那么得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相信你会有不同的收获。

  四、全课小结

  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对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过程,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各数。

  2、通过探索、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理解10、100、1000之间的关系。

  3、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测意识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地数数和理解10、100、1000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每组1000根左右的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用一休的故事创设情境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小客人,大家想知道他是谁吗?(播放一休的录像片)你心目中的一休是个什么样子的?

  生1:聪明的。

  生2:爱动脑筋的。

  生3:是个小和尚。

  师:今天,一休想出个数数的题来考考大家,大家有信心做出一休的题目吗?

  生:有。

  师:请同学们把一休带给大家的小棒倒出来,猜一猜大约有多少根?

  生1:300多根。

  生2:800多根。

  生3:1000根。

  生4:20xx根。

  师:现在我们就动手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在数以前,组长要合理分工,想一想,怎么数才能做到以下几个要求:1、数的速度要快;2、数的数量要准确;3、数的结果能让别人很快就看出来,而不用再去数。小组商量好了,就动手数一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数小棒,组长合理分工,记录数的方法和数的最后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数的方法。

  组1:我们小组是这样数的,我们先把20根捆成1小捆,然后数出5小捆捆成1大捆,正好是100根,就这样一捆一捆地摆好,最后数了数,一共有10大捆,正好是1000根。

  组2:我们小组是50根50根地数的',50根1捆,然后把2小捆捆到一起,正好是100根,我们数了数一共是10捆,所以就是1000根。

  组3:我们组和他们的不一样,我们以前学过10根捆成一捆,所以我们是10根10根地分。然后把10小捆捆成1大捆,一共捆了10大捆,就是1000根。

  3、找出典型。

  师:10小捆捆成1大捆,从这组小棒中,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小组先商量,然后汇报。

  组1:我发现1大捆是由10小捆组成的。

  组2:我发现1大捆比1小捆多得多。

  组3:我发现10个十是100。

  师:这l大捆和这10大捆你又能发现什么问题?

  4、小结。

  跟同学们说的那样,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今天我们就来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三、巩固新知

  今天一休还请来了他的三位好朋友,大师兄、二师兄和他的朋友小叶子,他们听说大家今天学会了数一千以内的数,都想出个题考考大家,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战吗?你想先接受谁的挑战?(学生自由选择题目)

  一休:你能估计出这些画面上有多少个(本)吗?

  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小叶子:小叶子给大家带来一个小猫闯关的游戏,小猫每闯过一关得100分,(演示小猫闯关的游戏)看完了小猫闯关的游戏,你知道小猫一共闯了几关?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共闯了10关;因为小猫每闯1关得100分,它得了1000分,就是10个一百,所以就是闯了10关。

  大师兄:大师兄给大家带来一个小猫收苹果的游戏,(出示课件)现在小猫已经得了986分,小猫每收一个苹果加1分,请你仔细数一数,看小猫最后一共得了多少分?

  游戏:以小组为单位,从(1)(2)题中任选一个题目。

  (1)从592数到613;

  (2)数出897后面的。8个数;

  二师兄:_____、_____、800_____、_____

  小组商量一下,你们小组准备怎么填?你们是怎么数的?

  组1:600、700、800、900,我们是一百一百地数的。

  组2:798、799、800、801、802,我们1是一个一个地数的。

  组3:802、801、800、799、798,我们1也是一个一个地数的,但我们是倒着数的。

  师:通过这个题我们看出,数数的顺序不同、数数的规律不同,那么得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相信你会有不同的收获。

  四、全课小结

  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对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例4、例5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正确地数百以上、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

  2、正确地用万以内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3、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数“翻坎数”,万以内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兴趣

  (1)教师用课件(或挂图)出示两堆小棒:一堆97根,另一堆5根。让学生猜一猜两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兴趣。

  (2)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并说说为什么。

  二、主动探究,建立模型

  1、数一百零几

  (1)99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100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强调“一百”与“一”之间一定要加1个“零”。

  (2)101之后再数1根是多少?看着上图一起数一数,明确一百零几中间有1个

  “零”。

  2、数一百零几与一百几十

  (1)学生拿出整的100根小棒和散的20根小棒各放一堆。

  (2)同桌相互数一数,检查一下是不是符合要求。

  注意109是“100”与“9”合起来,110是100与10合起来,突出101与110的区别。

  (3)引导学生观察120根是1个100,2个10。(让学生动手捆1个大捆,2个小捆)

  (4)引导学生发现120就是由1个100和2个10组成的。

  3、在计数器上数一百九十几到二百几十

  (1)教师出示计数器,拨出197,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197的组成。

  (2)让学生接着往下数,当数到199到200时,怎样拨?

  ①观察个位,9个一再数1个一是多少个一?(10个一)10个一又是多少?(10个一是1个十)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在个位上拨去10个一,在十位上拨上1个十)

  ②观察十位,已有10个十。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在计数器上又怎样表示?(在十位上拨去10个十,在百位上拨上1个百)

  4、类比迁移

  (1)突出990与1000。

  教师出示计数器,拨出990,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990的组成。请学生再拨上10,怎么拨?怎么数?

  [点评:在操作活动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计数单位,突出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突破由十到百、由百到千这个翻坎数。]

  (2)突出1010,1020。

  ①1000之后再数10,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十位)拨几个?(1个)1000加10读作一千零一十,突出必须在“一千”与“一十”之间加1个“零”。

  ②1010之后再数10怎么拨?

  ③从1020再拨到1300怎么拨?

  ④从1300拨到1400可以怎样拨?

  ⑤同桌互动:使用计数器一十一十地拨,从880拨到1100,一边拨一边数。提醒学生遇到困难,可以寻求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然后抽学生演示,教师重点指导990、1000和一千零几十的拨法及数法。

  (3)突出20xx,20xx。

  ①1900之后再数10,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拨几个?是多少?(1910)依次到1990。

  ②1990之后再数10,十位上是多少?(10个一十)十位上怎么办?(10个一十是一百)百位上是多少?(10个一百)百位上怎么办?(10个一百是一千)千位上又是多少?(2个一千是二千)

  ③从20xx到20xx,在计数器上可以怎样拨?

  三、巩固新知,深化拓展

  1、接龙游戏(教师重点指导“翻坎数”)

  (1)一个一个地数,课堂活动第1题。(老师和全班学生接龙)

  (2)一十一十地数,课堂活动第2题。(男、女同学接龙)

  (3)一百一百地数,课堂活动第3题。(各大组接龙)

  (4)一千一千地数,课堂活动第4题。(全班齐数)

  2、拨一拨、说一说

  (1)先拨3500,再说由()个千和()个百组成。

  (2)先拨4020,再说由()个千和()个十组成。

  (3)先拨6003,再说由()个千和()个一组成。

  3、说一说

  (1)5400是由()个千和()个百组成。

  (2)4070是由()个千和()个十组成。

  (3)2496是由()组成。

  四、课堂小结

  你会数万以内的数吗?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通过学*你还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菁华3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2、利用角的特征来发现角,画角,创造角。

  3、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上课前,将学生按作为分成5个小组,师在黑板右边写着:星级小组,及1、2、3、4、5字样。接着说明星级小组评比方法。

  上课

  师(拿出一个五角星):同学们,喜欢这个吗?

  生:喜欢。

  师:怎样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

  生:上课好,听得认真的

  生:举手积极

  师:为什么叫五角星呢?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谁上来找找?

  生上台指五角星的五个角(点了一下角尖)。

  师: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要补充,刚才这个同学指得太快了,只指了个头,应该还有什么?

  生:边,2条边。

  师:谁再来指?

  生上台指(这次是将整个角捏住)。

  师:看老师怎么指。(指点、边)大家一起跟老师指。同桌2人互相指。

  生拿起桌上的'五角星互相指角。

  师:张老师看大家指得都很好,每个小组加一个五角星,现在你们是几星级了?

  生:一星级。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几个角?互相指一指。(后补充:看谁指得好)

  师(指名一学生拿三角板上):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生指。

  师:同意的给他鼓鼓掌。

  再指名一学生上台指。

  师:找一个你自己最喜欢的角,轻轻压它的头,有什么感觉?

  生1:痒痒的。

  生2:有点痛。

  生3:尖尖的。(板书:尖尖的)

  师:再压压边,有什么感觉?

  生1:滑。

  生2:温柔。(课堂上出现一阵笑声)

  生3:舒服。

  师:为什么会舒服?

  生:**的。

  生: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

  生1:桌子上的角。

  师:请指出。

  生上台指桌面上的4个角。

  师:对,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

  生2:这个铅笔盒上有角。

  师(举铅笔盒):大家看看,这个头是(生:圆圆的),所以(不是角)。

  生3:书(用手指)。

  师:书本有4个角。

  生4:门。

  师:上来指一指。

  生指教室门上的角(4个)。

  师:大家找的很好,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看谁能找出角,把它指出来。(课件出示剪刀图)

  生1指剪刀头。

  师:同意吗?(生不同意)谁来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生:有一条边是弯弯的,不能算。

  师:回答的很好,给第二小组加一个五角星。

  生2:指剪刀把上突出的部分。

  师:这个是角吗?

  生:不是。

  师:到底这个角藏在哪里呢?再仔细找找。

  生3:指剪刀张开部分。(课件显示找正确了)

  师:大家一起来做运动,描一描角。这个角找得好辛苦呀!下面来看这个(显示插一根吸管的可乐罐)。

  生指吸管上的角。

  师:你也找对了吗?对的给自己鼓励一下。

  师:看看钟面上的。出示第三幅图:一个钟面。

  生指分针和时针的夹角。

  师:很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现在我们把这些角的外衣脱掉,来仔细看看。(课件显示3个角)

  师指第一个角:这个点叫什么?

  生:起点。

  生:顶点。

  生:点。

  师:(板书顶点)这两条呢?

  生:边。(师板书:边)

  师:请同学们指这个角(第二个角)的顶点和2条边。

  生指。

  师指第三个角:看你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是不是角,是的请露出你的笑脸,不是的用哭脸表示。

  逐个判断:1、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远);

  2、正确的;

  3、一边是曲线的。

  师:为什么不是?

  生:因为有一条边是圆圆的。

  4、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

  师:为什么不是?

  生:两条边没有连住。

  师:没有顶点了。

  5、正确的。(要求学生指出顶点和边)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很好,每个小组再加一个五角星。现在是几星级了?还是二星级的别灰心,因为还有(生:机会)。

  师:这是老师画的一个角。大家也想画画吗》

  生画角。师提醒不要用波浪线画角,有的尺子的一条边是波浪线的。

  很快有学生画好了。

  师:画好的,再好一个。

  生继续画,有的还没画好,有的2个都画好了。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漂亮的姿势摆出来,让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已经画好了。

  师:谁愿意把你画的角展示给大家?

  生1上台展示:画了2个。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1:先画一条边,再画一个点

  师插:叫什么?

  生:顶点。

  生1:再画一条边。

  师:我知道了,他是先画

  生2展示。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2:先画2条边,再画顶点。

  生3展示:画了2个三角形。有学生叹气。

  师:为什么?他画了2个三角形,其实他画了几个角呀?

  生:6个角。

  师问生3:你是不是描出来的?

  生3:是的。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

  生:想。

  师边画边说:先画一个顶点,再画一条边有没有和老师一样画的?(有几个学生举手)大家用老师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

  生画,师提醒:角的嘴巴可以朝上,也可以朝左边。

  师:画角就到这儿。下面我们来做游戏。

  要求学生用信封里提供的材料做角,材料有:绳子,图钉,长方形小纸片,小棒。可以自由选择。

  生做角。

  师:做好后将你的角展示给同学看,你的角在哪里。

  有学生开始展示。

  师展示一学生的角(用纸片和图钉做的):你们看看,这个角会怎样?

  生:会变形。

  师:对,可以变形,它的嘴巴可以张大,也可以缩小。(边说边演示)

  有一个学生说象:剪刀。

  师:做好的可以展示给听课老师看看。

  师: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生:认识角。(师板书)

  评课意见:

  总体感觉:从这堂课的总体效果来说,我认为执教者已经树立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课堂很活跃,有很多值得我学*的地方:

  一、学生的动:

  1、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六大**,新课程提出的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方式,都是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数学,在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堂课的很多地方正体现了这一点:从2次不同要求的指五角形的角,到感受三角板上的角,找身边的角,到后来画角、做角,学生动起来了,而且动的很充分,学的很充分,角的知识就这样在学生的动中被消化、吸收。

  2、课堂的动态生成。这堂课上得很精彩,因为有很多学生的回答是动态的,非预设的,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下面我说一处亮点:在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时,老师问学生:压边有什么感觉?第一个学生回答是: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温柔。这时课堂上还出现一阵笑声。第三个学生回答的是:舒服。这三个回答虽然是学生的真实感受,但看似与正确答案无关。(当时我也很体上课教师担心:该如何引导)很快,老师的一句为什么会感到舒服?就轻易的得到了**的、直直的的好答案。巧妙的引领,真实的体验,是那么的自然无痕,让听课的我也感到是那么的舒服!

  二、学生的笑

  整堂课感觉学生学得很开心,笑声阵阵,我认为主要原因又以下几个:

  1、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首先是教师珍视学生的回答,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说出不同的、真实的感受。如在讲角的概念时的那段精彩的引领。当学生的回答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就有了开心的笑。

  2、知识不再是全靠教师的授给,而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体验,不断得到的成功体验使学生对学*更有兴趣,更乐于学*,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有了更多的成功的笑。

  3、教师观念转变了,对学生更尊重了,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更多的是肯定的评价、激励,好象没听到错、不好等话语,以前常说的失败,更多的被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代替。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更增添了不少骄傲的笑声。

  4、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星级评比从上课开始就进行了,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用笑脸和哭脸展示学生的评价结果,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请学生用漂亮的姿势展示出来这些都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笑。

  三、值得探讨的5个问题。

  1、教学目标的确定: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从三个维度来确定的。张老师制定的第三个目标是: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但实际在课堂中合作的成分并不大,学生交流的机会也挺少的。是否可以从此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数学方面去考虑。

  2、小组评价应有结果:虽然在黑板上已经展示了结果,但应在小结时对本次比赛进行总结、肯定,使学生的学*兴趣能更好的延伸,这也关系到评价的完整性。

  3、角的呈现方式应多样化。这堂课呈现的角基本上是朝右的,虽然在画角时,教师提到过可以朝上、朝左,但强调得不够,应该将角的形式多样化的呈现给学生。

  4、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书本有4个角。这两句话叙说不够妥当。课后的做一做1是这样描述的: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注意科学性。

  5、活动角的展示可否再充分些。活动角展示时不少学生还在做角,是否可以等学生做完了再展示。老师说的那些活动角的认识也应该让展示的学生来说,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应该能说也能够说完整的,而且这是下节课角的认识的知识基础。

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发现、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的过程,积累一定的审美体验。

  2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基本性质,掌握*行四边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以魔术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通过扑克牌魔术的演示引出研究课题,激发学生探索“中心对称图形”的兴趣。

  【魔术设计】:师取出若干张非中心对称的扑克牌和一张是中心对称的牌,按牌面的多数指向整理好(如上图),然后请一位同学上台任意抽出一张扑克,把这张牌旋转180O后再插入,再请这位同学洗几下,展开扑克牌,马上确定这位同学抽出的扑克。

  (课堂反应:学生非常安静,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做动作。每完成一个动作之后,学生就进入沉思状态,接着就是小声议论。)

  师重复以上活动

  2次后提问:

  (1)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老师手中的扑克牌图案有什么特点?

  (2)你能说明为什么老师要把抽出的这张牌旋转1800吗?(小组讨论)

  (反思:创设问题情境主要在于下面几点理由:(1)采取从学生最熟悉的实际问题情境入手的方式,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感悟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所有新知识的学*都以对相关具体问题情境的探索作为开始,它们是学生了解与学*这些新知识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通过扑克魔术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获得的答案将是丰富的。在最后交流归纳时,他们感觉到,自己在活动中“研究”的成果,对最终形成规范、正确的结论是有贡献的,从而激发他们更加注意学*方式和“研究”方式。这也是对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发展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可行。)

  2.教师揭示谜底。

  利用“Z+Z”课件游戏演示牌面,请学生找一找哪张牌旋转

  180O后和原来牌面一样。

  3.学生通过动手分析上述扑克牌牌面、独立思考、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得到答案:

  (1)只有一张扑克牌图案颠倒后和原来牌面一样。

  (2)其余扑克牌颠倒后和原来牌面不一样,因此,老师事先按牌面的多数(少数)指向整理好,把任意抽出的一张扑克牌旋转180O后,就可以马上在一堆扑克牌中找出它。

  (反思:本环节是在扑克魔术揭密问题的具体背景下,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总结、归纳,进一步理解中心对称图形及其特点,发展空间观念,突出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性。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概括能力,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发现思维的火花。)

  (二)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探究:

  1.师问:生活中有哪些图形是与这张扑克牌一样,旋转180O后和原来一样?

  生举例:线段、*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圆、飞机的双叶螺旋桨等。

  2.你能将下列各图分别绕其上的一点旋转180O,使旋转前后的图形完全重合吗?(先让学生思考,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利用 “

  Z+Z”演示其旋转过程。)3

  .有人用“中心对称图形”一词描述上面的这些现象,你认为这个词是什么含义?

  (对于抽象的概念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力求让学生采取发现式的学*方式,通过“想一想”、“议一议”、 “动一动”等多种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克服记忆概念的学*方式。)

  (三)教师明晰,建立模型

  1给出“中心对称图形”定义:在*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O,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

  2.对比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列出表格,加深印象)

  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直线有一个对称中心——点沿对称轴对折绕对称中心旋转1880O对折后与原图形重合

  旋转后与原图形重合

  (四)解释、应用与拓广

  1.教师用“Z+Z

  智能教育*台”演示旋转过程,验证上述图形的中心对称性,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利用计算机《Z+Z智能教育*台》技术,通过图形旋转给出中心对称图形的一个几何解释,目的是使学生对中心对称图形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2.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板书: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分。

  3.师问:怎样找出一个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

  (两组对应点连结所成线段的交点)

  4*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若是,请找出其对称中心,你怎样验证呢?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回答。

  讨论:根据以上的验证方法,你能验证*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回答。

  讨论:根据以上的验证方法,你能验证*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

  5逆向问题:如果一个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那么这个四边形一定是*行四边形吗?

  学生讨论回答。

  6你还能找出哪些多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反思:合作学*是新课程改革中追求的一种学*方法,但合作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否则合作学*将会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所于我在上课时强调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由当天的小组长组织进行,并由当天的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的活动情况(每个小组有一张课堂合作学*参考表,见附录)。)

  (五)拓展与延伸

  1*文字丰富多彩、含义深刻,有许多是中心对称的,你能找出几个吗?

  2.正六边形的对称中心怎样确定?

  (六)魔术表演:

  1.师:把4张扑克牌放在桌上,然后把某一张扑克牌旋转180o后,得到右图,你知道哪一张扑克被旋转过吗?

  2.学生小组活动:

  以“引入”为例,在一副扑克牌中,拿出若干张扑克牌设计魔术,相互之间做游戏。

  (新教材的编写,着重突出了用数学活动呈现教学内容,而不是以例题和*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在竞争收获,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时能调节课堂的气氛,培养学生之间的情感。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意识才会充分地发挥出来。)

  四、案例小结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这两段话,正体现了新教材的重要变化——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学*内容更加贴*实际,同时强调了数学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现实性的生活内容,能够赋予数学足够的活力和灵性。对许多学生来说,“扑克”和“游戏”是很感兴趣的内容,因此,也具有现实性,即回归生活(玩扑克牌)——让学生感知学*数学可以让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学*的数学应当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身边的数学”。这样,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学生就能在游戏中学得轻松愉快,整个课堂显得生动活泼。

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2、利用角的特征来发现角,画角,创造角。

  3、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上课前,将学生按作为分成5个小组,师在黑板右边写着:星级小组,及1、2、3、4、5字样。接着说明星级小组评比方法。

  上课

  师(拿出一个五角星):同学们,喜欢这个吗?

  生:喜欢。

  师:怎样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

  生:上课好,听得认真的

  生:举手积极

  师:为什么叫五角星呢?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谁上来找找?

  生上台指五角星的五个角(点了一下角尖)。

  师: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要补充,刚才这个同学指得太快了,只指了个头,应该还有什么?

  生:边,2条边。

  师:谁再来指?

  生上台指(这次是将整个角捏住)。

  师:看老师怎么指。(指点、边)大家一起跟老师指。同桌2人互相指。

  生拿起桌上的五角星互相指角。

  师:张老师看大家指得都很好,每个小组加一个五角星,现在你们是几星级了?

  生:一星级。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几个角?互相指一指。(后补充:看谁指得好)

  师(指名一学生拿三角板上):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生指。

  师:同意的给他鼓鼓掌。

  再指名一学生上台指。

  师:找一个你自己最喜欢的角,轻轻压它的头,有什么感觉?

  生1:痒痒的。

  生2:有点痛。

  生3:尖尖的。(板书:尖尖的)

  师:再压压边,有什么感觉?

  生1:滑。

  生2:温柔。(课堂上出现一阵笑声)

  生3:舒服。

  师:为什么会舒服?

  生:**的。

  生: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

  生1:桌子上的角。

  师:请指出。

  生上台指桌面上的4个角。

  师:对,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

  生2:这个铅笔盒上有角。

  师(举铅笔盒):大家看看,这个头是(生:圆圆的),所以(不是角)。

  生3:书(用手指)。

  师:书本有4个角。

  生4:门。

  师:上来指一指。

  生指教室门上的角(4个)。

  师:大家找的很好,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看谁能找出角,把它指出来。(课件出示剪刀图)

  生1指剪刀头。

  师:同意吗?(生不同意)谁来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生:有一条边是弯弯的,不能算。

  师:回答的很好,给第二小组加一个五角星。

  生2:指剪刀把上突出的部分。

  师:这个是角吗?

  生:不是。

  师:到底这个角藏在哪里呢?再仔细找找。

  生3:指剪刀张开部分。(课件显示找正确了)

  师:大家一起来做运动,描一描角。这个角找得好辛苦呀!下面来看这个(显示插一根吸管的可乐罐)。

  生指吸管上的角。

  师:你也找对了吗?对的给自己鼓励一下。

  师:看看钟面上的。出示第三幅图:一个钟面。

  生指分针和时针的夹角。

  师:很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现在我们把这些角的外衣脱掉,来仔细看看。(课件显示3个角)

  师指第一个角:这个点叫什么?

  生:起点。

  生:顶点。

  生:点。

  师:(板书顶点)这两条呢?

  生:边。(师板书:边)

  师:请同学们指这个角(第二个角)的顶点和2条边。

  生指。

  师指第三个角:看你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是不是角,是的请露出你的笑脸,不是的用哭脸表示。

  逐个判断:1、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远);

  2、正确的;

  3、一边是曲线的。

  师:为什么不是?

  生:因为有一条边是圆圆的。

  4、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

  师:为什么不是?

  生:两条边没有连住。

  师:没有顶点了。

  5、正确的。(要求学生指出顶点和边)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很好,每个小组再加一个五角星。现在是几星级了?还是二星级的别灰心,因为还有(生:机会)。

  师:这是老师画的一个角。大家也想画画吗》

  生画角。师提醒不要用波浪线画角,有的尺子的一条边是波浪线的。

  很快有学生画好了。

  师:画好的,再好一个。

  生继续画,有的还没画好,有的2个都画好了。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漂亮的姿势摆出来,让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已经画好了。

  师:谁愿意把你画的角展示给大家?

  生1上台展示:画了2个。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1:先画一条边,再画一个点

  师插:叫什么?

  生:顶点。

  生1:再画一条边。

  师:我知道了,他是先画

  生2展示。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2:先画2条边,再画顶点。

  生3展示:画了2个三角形。有学生叹气。

  师:为什么?他画了2个三角形,其实他画了几个角呀?

  生:6个角。

  师问生3:你是不是描出来的?

  生3:是的。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

  生:想。

  师边画边说:先画一个顶点,再画一条边有没有和老师一样画的?(有几个学生举手)大家用老师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

  生画,师提醒:角的嘴巴可以朝上,也可以朝左边。

  师:画角就到这儿。下面我们来做游戏。

  要求学生用信封里提供的材料做角,材料有:绳子,图钉,长方形小纸片,小棒。可以自由选择。

  生做角。

  师:做好后将你的角展示给同学看,你的角在哪里。

  有学生开始展示。

  师展示一学生的角(用纸片和图钉做的):你们看看,这个角会怎样?

  生:会变形。

  师:对,可以变形,它的嘴巴可以张大,也可以缩小。(边说边演示)

  有一个学生说象:剪刀。

  师:做好的可以展示给听课老师看看。

  师: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生:认识角。(师板书)

  评课意见:

  总体感觉:从这堂课的总体效果来说,我认为执教者已经树立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课堂很活跃,有很多值得我学*的地方:

  一、学生的动:

  1、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六大**,新课程提出的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方式,都是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数学,在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堂课的很多地方正体现了这一点:从2次不同要求的指五角形的角,到感受三角板上的角,找身边的角,到后来画角、做角,学生动起来了,而且动的很充分,学的很充分,角的知识就这样在学生的动中被消化、吸收。

  2、课堂的动态生成。这堂课上得很精彩,因为有很多学生的回答是动态的,非预设的,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下面我说一处亮点:在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时,老师问学生:压边有什么感觉?第一个学生回答是: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温柔。这时课堂上还出现一阵笑声。第三个学生回答的是:舒服。这三个回答虽然是学生的真实感受,但看似与正确答案无关。(当时我也很体上课教师担心:该如何引导)很快,老师的一句为什么会感到舒服?就轻易的得到了**的、直直的的好答案。巧妙的引领,真实的体验,是那么的自然无痕,让听课的我也感到是那么的舒服!

  二、学生的笑

  整堂课感觉学生学得很开心,笑声阵阵,我认为主要原因又以下几个:

  1、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首先是教师珍视学生的回答,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说出不同的、真实的感受。如在讲角的概念时的那段精彩的引领。当学生的回答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就有了开心的笑。

  2、知识不再是全靠教师的授给,而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体验,不断得到的成功体验使学生对学*更有兴趣,更乐于学*,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有了更多的成功的笑。

  3、教师观念转变了,对学生更尊重了,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更多的是肯定的`评价、激励,好象没听到错、不好等话语,以前常说的失败,更多的被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代替。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更增添了不少骄傲的笑声。

  4、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星级评比从上课开始就进行了,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用笑脸和哭脸展示学生的评价结果,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请学生用漂亮的姿势展示出来这些都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笑。

  三、值得探讨的5个问题。

  1、教学目标的确定: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从三个维度来确定的。张老师制定的第三个目标是: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但实际在课堂中合作的成分并不大,学生交流的机会也挺少的。是否可以从此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数学方面去考虑。

  2、小组评价应有结果:虽然在黑板上已经展示了结果,但应在小结时对本次比赛进行总结、肯定,使学生的学*兴趣能更好的延伸,这也关系到评价的完整性。

  3、角的呈现方式应多样化。这堂课呈现的角基本上是朝右的,虽然在画角时,教师提到过可以朝上、朝左,但强调得不够,应该将角的形式多样化的呈现给学生。

  4、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书本有4个角。这两句话叙说不够妥当。课后的做一做1是这样描述的: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注意科学性。

  5、活动角的展示可否再充分些。活动角展示时不少学生还在做角,是否可以等学生做完了再展示。老师说的那些活动角的认识也应该让展示的学生来说,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应该能说也能够说完整的,而且这是下节课角的认识的知识基础。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菁华3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的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逐步形成运算能力。

  2、让学生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思想、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熟练正确用连写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正确区分加、减法计算中的进位与退位。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完成练*五第4题,先指导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完成练*五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并请个别学生说说有小括号两题的运算顺序。

  3、笔算。

  (1)回顾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完成练*五第7题。(分三组每组完成两小题,3人板演,其余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评判这两个同学做的好在哪里?错在哪里?

  二、指导练*

  1、完成练*五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加数变大(或变小),和也随着变大(或变小);减数不变,被减数变大(或变小),差也随着变大(或变小)。

  2。完成练*五第11题。引导学生观察,指名说题意:运算符号和数据都写在箭头的上面,结果要写在方框内。(提醒:只要前面一个得数错,后面的都要跟着错。)

  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3。完成练*五第12题。学生读题说题意,教师引导完成一个斜行的3个数相加,其余的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归纳:每行、每列和每一斜行的3个数加起来,得数都相等,这就是神奇的九宫格。

  4、解决问题。

  (1)完成练*五第9题。

  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搜集信息,把搜集的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讲清楚是怎样找到的。独立解答。

  ②交流解答的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别人的解答方法。

  (2)完成练*五第13题。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集体交流,对提问和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肯定。

  【设计意图】

  多样化的练*形式,既帮助学生巩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又激发了学生计算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运算能力。

  三、拓展练*

  1、完成练*五第14题,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法”解决。

  (1)观察给出的4个数可以发现,它们十位上的数字相同,要把它们填入□中,使等式两边相等,可以只考虑它们个位上的数字。

  (2)通过计算,学生可以发现:6+9-8=7,6+9-7=8,8+7-9=6或8+7-6=9。根据这一发现,可以把这4个两位数写在相应的□中。

  (3)如果把题目中的数字变成26、27、28和29,你们会填吗?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给出的数的特点,化繁为简,再通过“组合、试算,组合成算式”这一系列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2、小组探索,共同完成练*五的思考题,指名汇报。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又学会了什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猜一猜、激趣导入。

  师:在这花儿盛开的季节里,昆虫们欢快的飞舞着,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它们只有半个身影。它们说:“只要你猜对它们是谁,它们就会出现。”

  师:请你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蜻蜓、蜜蜂、蝴蝶的半个身影,让学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虫的另一半。)

  师:同学们真棒!那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昆虫,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两边都是一摸一样的。

  师:像上面的左右两边都一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对称。这节课我们来学*更多对称的知识。

  观察、感知,互议自己的发现。有的同学从图案的形状上观察出对称的'特点。

  汇报自己的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剪一剪,教学教科书29页例1

  (1)老师示范,先将一张纸对折,再画一画,最后沿画的线剪。打开是一件上衣。

  (2)学生模仿,做一个剪纸。学生动手剪时,师: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完成后观察这件上衣有什么特点?(是对称的)

  (3)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剪对称图形的?

  (4)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师:同学们剪得都很漂亮,在对称图形的中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所有图形的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师:对,这些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把这个对称图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样的两部分。那咱们能给这条折痕起一个名字吧!这条折痕在数学王国中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翻到教材29页,拿出剪刀、长方形纸,照样子剪一剪,剪好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刚才我们发现图片里都是对称的图案,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小手也来找一找对称图形呢?

  2、折一折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左右对折,打开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对称)再上下对折,又发现了什么?(上下对称)

  (2)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对角也对称。)

  (3)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折一折,你又有什么发现?(不管怎样对折,都是对称的。)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对称图形。

  师:先用直尺标齐,再用虚线画出对称轴。

  学生自由发言。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29页,做一做。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下面的字母、数字和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1、2、3、4、5、6、7、8、9

  3、教材第33页练*七第1-3题。

  四、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3

  一、教学内容:

  P68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并画出对称轴。

  2、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三、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各色彩纸。

  四、教学重难点:

  能够辨认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听小故事)

  (二)认识对称图形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当学生说出两边一样时,再出现课件演示,一个图形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象这样的图形就叫对称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学*对称图形,这里还有一些对称图形,还有一些剪出来的。(飞机、鱼、龟)

  2、动手剪对称图形

  (讨论怎样才能剪出对称图形)

  a、师示范剪对称图形

  (一张长方形的纸,并对折,画出一半的形状,剪下来,打开,左右两边完全一样它是对称图形吗?

  b、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画一画、剪一剪,剪出一个自已喜欢的对称图形)

  c、学生展示自已剪的对称图形

  (三)认识对称轴

  认识对称轴(每个对称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你能不能给这条折痕取一个名字?)对称轴(师画虚线)

  (四)巩固练*

  1、欣赏对称图形(你能列举生活上的对称图形吗?)

  2、P68(做一做)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小鱼的对称轴在那)对称轴有横的、还有竖的)

  3、P70第2题(4人小组)折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来。

  4、P70第3题,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五)总结:这节课的学*,你学*到了什么?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二年级上册数学花园教案 (菁华3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花园教案1

  教材分析:

  上、下、前、后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础,是学生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起始阶段。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江上大桥图,图中有丰富的关于“上、下”“前、后”的素材。在对这幅情景图的观察和表述中,学生可以根据轮船、火车、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上、下方位,根据轿车、卡车、大客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前、后方位。

  情境图下的文字分别示范了如何表达物体的上下或前后位置关系,左边的第三句话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还让学生“再看图说一说”,给学生的表述和交流留出了空间,加深学生对空间方位的理解。

  “做一做”让学生把课桌上的文具按要求的上下位置关系摆放,加深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同时整理好桌面,使之整洁有序,也能使学生感受确定的位置关系能够带来“秩序”。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对上、下、前、后等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自己的身体部位相联系: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在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观察判断法,交流互动法;

  学法:活动体验法,尝试判断法,沟通补充法。

  教学目标:

  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上与下、前与后它们具有相对性,并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学*活动中,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抽象出四个方位词,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游戏:

  手指上面,手指下面,手指前面,手指后面。

  全班活动——师指生说。

  刚才的游戏我们用上下前后表示了方向,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四个方向位置。(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认识上下

  (一)认识“上、下”。

  1、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说说谁在谁的上面吗?反过呢,谁在谁的下面?

  个别说—集体说

  2、课件出示:这是一幅江上大桥图。

  (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

  (3)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说火车在下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4)怎么才能说清楚呢?

  3、摆一摆:

  (二)认识“前、后”。

  1、课件出示动画汽车图

  2、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1)你又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车的位置吗?车头开向的方向就是“前”。

  (3)怎样才能说清楚呢?看谁跟谁比,标谁前谁后,然后说清楚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3、练一练。

  三、练*

  1、练一练:你的前面是谁?你的后面是谁?

  请坐在小明前面的同学起立。

  请坐在小明后面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2、课件:练*三第1题。

  (1)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2)讨论:小玉在小兵的前面还是后面呢?你是怎样想的?

  (3)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面”对的方向叫做“前”,所以小玉的前面是小兵,小兵的前面是小玉。

  3、课件上下山图,强化上下位置关系。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学会了吗?

二年级上册数学花园教案2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意义。

  2、能初步掌握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分析:

  重点:如何更准确地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

  难点:将一个加减混合运算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是在对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及减法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所以必须对有关法则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能在运算中加以灵活运用。

  二、新课:

  1、知识基础:

  其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其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其三:“+”、“—”在不同情形的意义(运算符号及性质符号)

  2、知识形成:

  (引例)计算:

  根据减法法则,按照运算顺序,有:

  原式

  在一个加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即有:

  这个式子仍看作和式,有两种读法,

  按性质符号:读作“负8、正10、负6、负4的和”

  按运算意义:读作“负8加上10减去6减去4”

  例:把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两种读法)。

  例:按运算顺序直接计算:

  三、巩固训练:

  P46:1、2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新知识点比较少,但在其中就特别注意的是,如何保证学生在省略特号时,能尽量减少错误的出现,并能对省略加号的算式的准确读法。

  五、家庭作业:

  P47:1、23

  六、每日预题:

  如何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对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进行简化运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花园教案3

  教材分析:

  上、下、前、后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础,是学生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起始阶段。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江上大桥图,图中有丰富的关于“上、下”“前、后”的素材。在对这幅情景图的观察和表述中,学生可以根据轮船、火车、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上、下方位,根据轿车、卡车、大客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前、后方位。

  情境图下的文字分别示范了如何表达物体的上下或前后位置关系,左边的第三句话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还让学生“再看图说一说”,给学生的表述和交流留出了空间,加深学生对空间方位的理解。

  “做一做”让学生把课桌上的文具按要求的上下位置关系摆放,加深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同时整理好桌面,使之整洁有序,也能使学生感受确定的位置关系能够带来“秩序”。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对上、下、前、后等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自己的身体部位相联系: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在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观察判断法,交流互动法;

  学法:活动体验法,尝试判断法,沟通补充法。

  教学目标:

  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上与下、前与后它们具有相对性,并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学*活动中,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抽象出四个方位词,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游戏:

  手指上面,手指下面,手指前面,手指后面。

  全班活动——师指生说。

  刚才的游戏我们用上下前后表示了方向,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四个方向位置。(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认识上下

  (一)认识“上、下”。

  1、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说说谁在谁的上面吗?反过呢,谁在谁的下面?

  个别说—集体说

  2、课件出示:这是一幅江上大桥图。

  (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

  (3)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说火车在下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4)怎么才能说清楚呢?

  3、摆一摆:

  (二)认识“前、后”。

  1、课件出示动画汽车图

  2、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1)你又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车的位置吗?车头开向的方向就是“前”。

  (3)怎样才能说清楚呢?看谁跟谁比,标谁前谁后,然后说清楚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3、练一练。

  三、练*

  1、练一练:你的.前面是谁?你的后面是谁?

  请坐在小明前面的同学起立。

  请坐在小明后面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2、课件:练*三第1题。

  (1)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2)讨论:小玉在小兵的前面还是后面呢?你是怎样想的?

  (3)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面”对的方向叫做“前”,所以小玉的前面是小兵,小兵的前面是小玉。

  3、课件上下山图,强化上下位置关系。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学会了吗?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10)份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 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轮船上面有什么?大货车前面是什么?小汽车后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

  指名口答并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做个老鹰抓小鸡的小游戏。

  小华做老鹰,小林、小东、**、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衣角,开始游戏,老师提问,小东前面是?小云住小玉的哪个面?看图再说一说,老师找学生起来,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布置

  完成书本第11页的练*二的第1、2、3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 2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62―64*十三

  教学目的:

  通过练*让学生加强对6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加强对6的乘法口诀的理解。

  教学过程:

  1.第1题

  6�3+6=6�4+6=6�5+6=

  6�4=6�5=6�6=

  学生根据乘加与乘法算式的对比、思考,体会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联系时,让学生直接填在书上,请学生观察每组中两小题之间的联系,想一

  想:6X3和6X4,6X4和6X5,6X5和6X6后一句口诀的得数比前一句大多少?为什么?

  2.以摘苹果的情景呈现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6的乘法口诀。

  3.

  ×123456

  112

  22

  3

  4

  5

  6

  让学生边填边说口诀。

  4.第4题和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比比谁算得快。

  5.第5题

  实物图给学生提出要计算的问题。先让学生理解图意,再口头表述题意,独立填写算式。

  6.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互相交流一下是怎样想的。

  1只蚂蚁6条腿,3只蚂蚁()腿,6只蚂蚁()腿

  每只小猫钓6条鱼,4只小猫能钓多少条鱼?

  想:7只小猫掉的鱼,比40条多还是少?

  7.第8题:数学游戏

  学生分组做问答游戏进行练*。

  8.在O里填上+、―、×

  3○3=64○3=125○3=15

  3○3=92○6=126○4=10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过程,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各数。

  2、通过探索、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理解10、100、1000之间的关系。

  3、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测意识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地数数和理解10、100、1000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每组1000根左右的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用一休的故事创设情境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小客人,大家想知道他是谁吗?(播放一休的录像片)你心目中的一休是个什么样子的?

  生1:聪明的。

  生2:爱动脑筋的。

  生3:是个小和尚。

  师:今天,一休想出个数数的题来考考大家,大家有信心做出一休的题目吗?

  生:有。

  师:请同学们把一休带给大家的小棒倒出来,猜一猜大约有多少根?

  生1:300多根。

  生2:800多根。

  生3:1000根。

  生4:20xx根。

  师:现在我们就动手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在数以前,组长要合理分工,想一想,怎么数才能做到以下几个要求:1、数的速度要快;2、数的`数量要准确;3、数的结果能让别人很快就看出来,而不用再去数。小组商量好了,就动手数一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数小棒,组长合理分工,记录数的方法和数的最后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数的方法。

  组1:我们小组是这样数的,我们先把20根捆成1小捆,然后数出5小捆捆成1大捆,正好是100根,就这样一捆一捆地摆好,最后数了数,一共有10大捆,正好是1000根。

  组2:我们小组是50根50根地数的,50根1捆,然后把2小捆捆到一起,正好是100根,我们数了数一共是10捆,所以就是1000根。

  组3:我们组和他们的不一样,我们以前学过10根捆成一捆,所以我们是10根10根地分。然后把10小捆捆成1大捆,一共捆了10大捆,就是1000根。

  3、找出典型。

  师:10小捆捆成1大捆,从这组小棒中,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小组先商量,然后汇报。

  组1:我发现1大捆是由10小捆组成的。

  组2:我发现1大捆比1小捆多得多。

  组3:我发现10个十是100。

  师:这l大捆和这10大捆你又能发现什么问题?

  4、小结。

  跟同学们说的那样,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今天我们就来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三、巩固新知

  今天一休还请来了他的三位好朋友,大师兄、二师兄和他的朋友小叶子,他们听说大家今天学会了数一千以内的数,都想出个题考考大家,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战吗?你想先接受谁的挑战?(学生自由选择题目)

  一休:你能估计出这些画面上有多少个(本)吗?

  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小叶子:小叶子给大家带来一个小猫闯关的游戏,小猫每闯过一关得100分,(演示小猫闯关的游戏)看完了小猫闯关的游戏,你知道小猫一共闯了几关?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共闯了10关;因为小猫每闯1关得100分,它得了1000分,就是10个一百,所以就是闯了10关。

  大师兄:大师兄给大家带来一个小猫收苹果的游戏,(出示课件)现在小猫已经得了986分,小猫每收一个苹果加1分,请你仔细数一数,看小猫最后一共得了多少分?

  游戏:以小组为单位,从(1)(2)题中任选一个题目。

  (1)从592数到613;

  (2)数出897后面的。8个数;

  二师兄:_____、_____、800_____、_____

  小组商量一下,你们小组准备怎么填?你们是怎么数的?

  组1:600、700、800、900,我们是一百一百地数的。

  组2:798、799、800、801、802,我们1是一个一个地数的。

  组3:802、801、800、799、798,我们1也是一个一个地数的,但我们是倒着数的。

  师:通过这个题我们看出,数数的顺序不同、数数的规律不同,那么得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相信你会有不同的收获。

  四、全课小结

  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对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 4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四、板书设计:

  分类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

  按颜色来分一分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 5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四、板书设计:

  分类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

  按颜色来分一分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 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p32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师带领学生依次放回圆柱和正方体。

  师:看看桌子上现在有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在小组里和小朋友说一说。(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5分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语言名称。并板书:长方体:*面

  c、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觉。

  d、集体反馈各种物体的特征

  师: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你认识的什么物体?有什么感觉?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板书出各种物体的特征。每汇报完一种,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验证了他的感觉后再板书。

  e、比较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圆柱和球能滚,那他们滚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指名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说清楚就要鼓励。

  3、抽象思维,形成表象

  师:这几种物体,如果去掉了它们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一样的吗?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各种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5、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师: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还有哪些是这些形状的?

  三、基本练*,巩固知识

  1、找朋友:小朋友们学得都很认真,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请4名小演员分别扮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其余学生在桌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举起来给大家看。(如生:我是长方体,我的朋友在哪里?余生响应)

  2、摸一摸:请各小组将桌上的物品重新装到盒子里,盖上,由一个同学报图形名称,另几个同学摸,“看谁摸得准”。

  3、数图形:电脑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灯片,师:现在请同学们数一数,在这幅图里,长方体用了几个,正方体用了几个,圆柱和球各用了几个,把数填在这张表里。引导学生进行统计,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其数量。

  4、搭一搭: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四个伙伴儿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体做积木,搭一件你们最喜欢的东西,我们比赛看哪个小组合作得。你们愿意吗?看看桌上的学具,可以先讨论一下,你们组里想搭什么?然后开始动手设计吧!

  5、汇报:城堡、火车、楼房……

  四、总结

  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它们,课后大家都留心去找一找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了,小朋友们再见!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 7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轮船上面有什么?大货车前面是什么?小汽车后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

  指名口答并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做个老鹰抓小鸡的小游戏。

  小华做老鹰,小林、小东、**、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衣角,开始游戏,老师提问,小东前面是?小云住小玉的哪个面?看图再说一说,老师找学生起来,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布置

  完成书本第11页的练*二的第1、2、3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 8

  复*内容:

  教材练*九相关题目。

  复*目标:

  1.巩固乘法的意义,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等学*方法,让学生感知一个乘法算式在脱离情境支撑的前提下,可以表示两种含义。

  3.培养孩子独立观察,认真思考的好*惯。在练*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我们已经认识了乘法,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关于乘法的知识。

  1.乘法的意义。

  2.乘法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在小组内回顾、交流后指名汇报,师生共同补充完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数,乘得的结果叫做积。师:通过前两节课对乘法的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完成练*吧!二、针对练*1.完成教材练*九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九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再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3.完成教材练*九第9题。引导学生看清题中的条件,再独立列式,同桌互相读一读。在练*中培养学生认真读题、仔细分析题目的*惯。

  三、巩固练*

  1.完成教材练*九第10题。小组讨论、交流,指名汇报结果。对于“3+2+1+3”引导学生明白:可以把“2+1”看成“3”,即原式可以看成“3+3+3”。2.完成教材练*九第12题。学生自主连线,指名展示。并说说自己的理由。3.完成教材练*九第13题。教师引导:3×2既可以画成3个2,也可以画成2个3。5×4既可以画成5个4,也可以画成4个5。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检查。教师有选择性地展示,集体进行评价。4.完成教材练*九第14题。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把乘法算式转化成加法算式并计算,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简便性。

  四、拓展延伸把下面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4+4+4+4+8=4×6

  5+5+5+10=5×57+7+7+7+7-7=4×7

  2+2+2+2+2-4=2×3五、课堂总结这几节课我们都在学*乘法,对于乘法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重在复*乘法的意义。通过练*,再次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在练*中,始终抓住乘法的意义教学,不脱离乘法的本质。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练*始终结合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感知乘法的简便性。不足之处: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较少。

  教学建议:适时丰富学生对乘法现实模型的认识,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数学模型的意义。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 9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62—64*十三

  教学目的:

  通过练*让学生加强对6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加强对6的乘法口诀的理解。

  教学过程:

  1.第1题

  6ⅹ3+6=6ⅹ4+6=6ⅹ5+6=

  6ⅹ4=6ⅹ5=6ⅹ6=

  学生根据乘加与乘法算式的对比、思考,体会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联系时,让学生直接填在书上,请学生观察每组中两小题之间的联系,想一

  想:6X3和6X4,6X4和6X5,6X5和6X6后一句口诀的得数比前一句大多少?为什么?

  2.以摘苹果的情景呈现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6的乘法口诀。

  3.

  ×123456

  112

  22

  3

  4

  5

  6

  让学生边填边说口诀。

  4.第4题和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比比谁算得快。

  5.第5题

  实物图给学生提出要计算的问题。先让学生理解图意,再口头表述题意,独立填写算式。

  6.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互相交流一下是怎样想的。

  1只蚂蚁6条腿,3只蚂蚁()腿,6只蚂蚁()腿

  每只小猫钓6条鱼,4只小猫能钓多少条鱼?

  想:7只小猫掉的鱼,比40条多还是少?

  7.第8题:数学游戏

  学生分组做问答游戏进行练*。

  8.在O里填上+、—、×

  3○3=64○3=125○3=15

  3○3=92○6=126○4=10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课教案 10

  一、导入新课探究新知。

  1、多媒体出示"小熊开店"的动画情景。

  2、今天小熊的超市开张可热闹了,店里的商品真是样样齐全,还有小朋友门特别喜欢的物品,看看都有那些物品,价钱是多少?

  3、来了几位顾客看看他们买什么?

  4、提出问题:小狗买4辆**需要几元?

  (1)你们能帮帮小熊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吗?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5×4=20(元)

  (3)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根据乘法口诀四五二十。)

  5、小猫拿了20元钱也准备买**,请你们再帮它计算能买几辆**好吗?

  (1)学生列式老师板书:20÷5=

  (2)为什么这样列式,你能说出理由吗"?

  (3)你是怎样想商的,请你们各小组讨论一下。

  (1辆5元,2辆10元,3辆15元,4辆20元,

  所以20÷5=4,商是4。)

  (先想5×?=20再想口诀?五二十,四五二十,所以商是4。)

  (4)同学们想的都很好,那你们觉得用那一种方法好呢?(用乘法口诀计算比较好。)为什么?

  6、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用乘法口诀求商。(老师板书课题)原来用口决求商这么好,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

  老师出示题,学生说出商并说出相应的口诀。

  二、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天就要下雨了,小蚂蚁正忙着般家呢,他们干什么?你能算出需要几只蚂蚁运完吗?

  学生独立完成在集体交流27÷3=9(只)

  2、数学游戏小鸟找家。

  (1)游戏规则:有着四个鸟笼,每个鸟笼上都有一句乘法口诀,一些同学得手上有一道除法算式,应用那句口诀求商,就把算式卡片贴在相应的鸟笼上。

  (2)一群小鸟出去捉虫子,天黑了他们找不到家了,你们能帮他们找到家吗?

  (3)学生集体活动全班进行检查。

  3、数学游戏二接力赛。

  (1)游戏规则;7个小组代表7种动物如:小鹿队,小兔队,等等,黑板上有7组除法计算题每小组同学依次上台计算看那组同学做得最快就奖给那组同学一个奖杯。

  (2)森林的动物们要举行一次接力赛,你们想不想参加?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各小组准备。

  (3)学生进行比赛后讲评。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相关词条